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月二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十月二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10-22

 

十月二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中国低碳网:    报告显示长江水患根源系森林覆盖率下降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0-22/102221330157.shtml

 

地方信息:

2、北京青年报:    北京农贸市场“限塑”不力将被立案处罚

http://env.people.com.cn/GB/13020768.html

3、昆明日报:     云南昆明规定媒体曝光违法排污最高可奖8万元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10-22/2605591.shtml

 

人与自然:

4、腾讯新闻:     高清图:湄公河大坝威胁巨型珍稀鱼类

http://news.qq.com/a/20101022/001327.htm

 

环境曝光:

5、中国证券报:    中金岭南陷入“铊污染门” 月度减利2700

http://env.people.com.cn/GB/13018897.html

6、中国新闻网:    河南孟州每天万余吨企业废水排入黄河(图)

http://news.sina.com.cn/c/2010-10-22/115018271064s.shtml

7、重庆晚报:     重庆5000人用水遭污染 水源疑遭遇工业污染(图)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detail_2010_10/22/2865198_0.shtml

8、广州日报:     广州十村民吸入废气中毒 为邻省焚烧厂排放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022/000685.htm

9、重庆晚报:     重庆巴南多位村民疑因铅厂污染患癌症

http://news.sina.com.cn/c/2010-10-22/021521326226.shtml

 

特别推荐:

10、腾讯绿色:    《环境教育》10月刊:北京有群“走水族”

http://news.qq.com/a/20101022/001135.htm

 

深度报道:

11、中国环境报:    透视企业环境责任系列报道――为何环保罚单成了耳旁风? 

http://www.cenews.com.cn/xwzx/cysc/qygm/201010/t20101021_668604.html

12、中国经济网:    湖北守三峡大坝有电不能用 节能减排逢冬必限电

http://env.people.com.cn/GB/13018697.html

 

环境时评:

13、中国水网:     造纸废水污染:民众心中的痛如何除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121287719083_1.shtml

14、中国新闻网:    污染责任险推广为啥如此缓慢?

http://env.people.com.cn/GB/13022075.html

15、京华时报:     靠限电混不过节能大考

http://green.sohu.com/20101022/n276236155.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报告显示长江水患根源系森林覆盖率下降

来源:中国低碳网2010年10月22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0-22/102221330157.shtml

  中国低碳网专稿 由中国科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等单位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9》显示,长江水患的根源在于森林覆盖率下降,而这种局面尚未改观。

  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曾达到60%~85%。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0世纪一度降到10%左右,沿江两岸有些地方只有5%~7%,流域内生态环境失调,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严重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广大平原地区的长治久安。

  据记者了解,在长江流域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生态工程主要有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等。这些工程共计投资479.25亿元,其中直接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163.47亿元。

  这些工程的实施是国家综合治理长江水患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维护流域安全、实现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体现了治理长江水患理念的根本性变化。

  长江流域作为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的重点治理地区,一直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重点地区。

  据介绍,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实施范围涉及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9个县、3200多万户、1.24亿农民。

  但随着退耕还林工程进入成果巩固阶段,如何使工程能够“稳得住、不反弹”(即种植的林草面积不减少、不复耕、生长好、效益好),这是退耕还林工程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据《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9》介绍,经营林地特别是生态林地的比较效益在降低。近几年,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一方面取消了农业税,另一方面加大了对种植粮食作物的投入,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这些扶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也使退耕还林地的比较效益在降低,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了毁林复耕的现象。

  长江防护林工程是国家为改善长江上中游区域生态环境而实施的一项全局性的防护林体系建设项目,也是我国最早开展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之一。

  但目前长江防护林工程面临的问题也非常多,包括林分结构不合理。

  据国家林业局有关专家介绍,这项工程建设以完成规划任务,消灭大面积荒山荒地为主要目标,很多地方在整地方式、造林方式和树种的选择中,沿用过去营造用材林的方法,较少考虑生态效益最大化的需求。

  由于造林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的“四多四少”现象,没有实现乔灌草结合、多层次、多树种混交,这样的林分抵御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能力十分脆弱,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2008年,重庆云阳1.05万公顷长江防护林全部为重度灾情,林木死亡面积达73公顷。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都山地所、中国气象局等单位完成的《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显示,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2℃。气候变化会增加流域地区森林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特别是长江源区和中下游的江西、湖南林区;在气候变化的驱动力下,长江源区大部分的草地生态系统将变得更加脆弱。

而长江流域的季风特点也决定了该区域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较大,在过去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呈增加趋势,而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使其进一步加剧,极端严重的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2、北京农贸市场“限塑”不力将被立案处罚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0年10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020768.html

  朝阳工商近日将对市场开展突击检查 严查“限塑令”执行情况———

  本报讯 针对一些市场违反“限塑令”的情况,朝阳工商分局表示,近日下发通知将对市场开展突击检查,严查使用超薄塑料袋和违反限塑令免费发放塑料袋的行为。

  自2008年6月1日至今,“限塑令”已经实行两年多,然而,作为塑料袋“使用大户”的农贸市场却仿佛成为了“限塑令”的死角,许多小商小贩依然明知故犯,免费为顾客提供不符合标准的超薄塑料袋。

  据介绍,针对此类情况,朝阳工商分局两个月前已经下达通知,要求农贸市场主办方承担责任,监督市场商户、摊贩不得违反“限塑令”。凡是不达标的塑料袋,都被严令禁止贩卖和使用,而标准塑料袋也不得免费赠送。

  同时,朝阳工商部门与市场主办方采取签订责任书、发起倡议、免费发放环保袋等多种形式增强工作效果,重点督导全区农副市场开展下列工作:要求各市场按相关要求设立塑料袋销售专柜、建立塑料袋经营台账,对塑料袋生产厂家资料进行备案并索要购进塑料袋的票据。严禁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各市场还要安排人员定期对场内经营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此外,要求市场内经营者不得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如消费者需要塑料袋应以高于成本的价格付费。对于拒不落实、屡教不改的市场,将予以立案处罚。

  据悉,朝阳工商分局市场科近日再次给各家农贸市场发出“补充通知”,责令其加强自律,近日还将对辖区内市场进行突击检查。

3、云南昆明规定媒体曝光违法排污最高可奖8万元

来源:昆明日报 2010年10月22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10-22/2605591.shtml

  新闻速读 昆明市拟对曝光违法排污问题的新闻媒体和记者给予奖励。目前,制定的举报违法排污奖励是根据举报违法行为的大小决定奖励的数额,最低为100元,上限提到8万元。

  记者21日在市人大常委会第四检查组对市环保局、国土局、财政局、住建局等单位,今年6至9月出台的制度创新文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时获悉,我市拟对曝光违法排污问题的新闻媒体和记者给予奖励,这是政府部门对新闻媒体和记者为保护环境做出努力的充分肯定。

  市环保局副局长郝玉昆介绍,今年6月《昆明市举报违法排污奖励暂行办法》实施后,尽管也有熟知内情的人士进行举报,但相当一部分违法排污行为都由媒体记者以新闻的方式曝光,可以说新闻媒体对于昆明环境保护所做的努力,为行政管理部门对违法排污的监管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市环保局拟按照《昆明市举报违法排污奖励暂行办法》,对曝光违法排污现象的媒体给予奖励,同时对记者给予奖励。

  针对市环保局认为由于宣传不到位,群众了解不够,因此举报不踊跃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四检查组组长董利华说,仅靠媒体的监督毕竟是有限的,为让广大市民进一步参与到环境保护中,行政管理部门要研究举报电话少的原因,比如,市民看到违法排污后想举报,却记不得环保部门的电话,有的就直接向媒体报线索,也有不少市民因此打消举报的念头。建议行政监督部门要研究方便群众举报的方式,如在比较容易出现违法排污现象的地段,为群众举报提供醒目的举报电话,让违法排污行为在第一时间受到处罚。检查组还建议用手机群发短信等方式,告知群众举报违法排污的联系方式,扩大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的社会知晓度和群众参与度。

我市制定的举报违法排污奖励是根据举报违法行为的大小决定奖励的数额,最低为100元,上限提到8万元。今年上半年,市环保局已对经过核实的29件、33人兑现了违法排污举报奖励,共兑现奖金11000元。近期将对三季度违法排污举报奖励给予兑现。(昆明日报 记者冯丽俐)

4、高清图:湄公河大坝威胁巨型珍稀鱼类

来源:腾讯新闻2010年10月22日

http://news.qq.com/a/20101022/001327.htm

湄公河的珍稀鱼类巨型野生鲶鱼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最新报告指出,如果湄公河水力发电大坝计划进一步实施,湄公河标志性物种——巨型野生鲶鱼的种群数量将濒临灭绝。

湄公河的另一珍稀鱼类暹罗巨鲤

“以一条湄公河大鱼的体形,将无法游过像大坝这样的障碍物,回到它们上游的产卵地。”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老挝分会的淡水生物学家罗杰.莫洛特表示:“这将导致这些标志性野生物种种群濒临灭绝。”

湄公河的珍稀鱼类巨型野生鲶鱼

目前的科学资料表明,为了产卵,巨型鲶鱼会从柬埔寨的洞里萨湖出发,沿湄公河北上,抵达泰国和老挝南部地区。任何建于这些河流主干的水坝都将成为它们前进路线上的阻碍。

湄公河,世界第六大河流,流经中、老挝、缅、泰、柬埔寨和越南

  而计划修建于老挝Sayabouly省的湄公河水力发电大坝位于老挝北部,对目前仅存下来的巨鲶群将构成威胁。作为位于湄公河主干下游上的首座大坝,在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讨论是否批准此项工程前,是否建设Sayabouly大坝已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5、中金岭南陷入“铊污染门” 月度减利2700

来源:《中国证券报》2010年10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018897.html

  21日上午9:30,中金岭南在没有任何公告预告的情况下突然停牌,正当市场还在猜测其停牌原因时,一则来自当地媒体的报道左右了市场对停牌的猜测方向。这一次,给中金岭南“惹事”的是曾在2005年镉排放超标的韶关冶炼厂。事隔5年,韶关冶炼厂的排污又致使北江中上游河段出现铊超标情况。

  中金岭南22日的公告,印证了停牌缘于排放污染事件,并称环保部门已责令韶关冶炼厂于21日实施全面停产。

  停产期间月度减利2700

  18日下午,韶关市北江中上游河段发现铊超标现象。经环保部门认定,此次铊超标是由于中金岭南下属韶关冶炼厂排污所致。根据省政府的要求,韶关冶炼厂已于10月21日实施全面停产,这几乎意味着中金岭南铅锌冶炼的“停滞”。

  根据中金岭南2010年的生产计划,全年公司将完成生产铅锌精矿金属量32.53万吨,冶炼产品铅锌金属产量42万吨,其中韶关冶炼厂35万吨。截止9月30日,公司已生产铅锌精矿金属量23.26万吨,冶炼产品铅锌金属产量31.23万吨,其中,韶关冶炼厂25.62万吨。

  中金岭南称,韶关冶炼厂的停产将直接减少公司今年冶炼产品铅锌金属产量及相关营业收入。公司经初步估算,韶关冶炼厂每停产1个月将直接减少公司净利润2700万元左右。公司称,目前国内外铅锌精矿价格仍维持在较好水平,公司将全力组织好生产经营的各项工作,努力降低韶关冶炼厂停产造成的损失。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中金岭南多位高管已经赶往韶关进行现场办公。据称,目前北江干线全线水质基本稳定,铊超标造成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沿线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按照省政府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供水安全。公司下属其它经营生产单位运作正常,公司将在妥善处理事故的前提下,争取韶关冶炼厂早日复产。

  污染“惯犯”韶冶

  这已不是韶关冶炼厂第一次给中金岭南惹上环保的麻烦了。2005年,韶关冶炼厂曾因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将本应经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直接排入北江,致使北江流域发生严重镉污染事件。据媒体报道,韶冶也因此停产两个月,并进行减污治理整改,并在2006年底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据韶冶网站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6月被韶关市环保局评为“环保明星企业”,年底,又被广东省环保局评为最高环保诚信单位。就在铊污染发生前,今年9月27日,国家环保部华南环境督查中心科长李向群刚刚检查了韶冶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情况,肯定了韶冶在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对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

  铊排放标准缺失

  然而,对于此次环保部门对韶冶排放造成北江铊污染的认定,也有部分铅锌冶炼企业表示不解。“铊元素在铅锌原矿中属于痕量元素,一般的铅锌企业在采选冶炼过程中都不会对铊做专门的排放检测。”一位不愿具名的冶炼厂人士称,目前国家标准中并没有要求铅锌企业在排放时对铊做专门检测,另一方面,由于含量过小,有关铊的排放污染甚至从来没有成为过行业内讨论的问题。

  中国证券报记者找到了一份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多位专家共同在2008年发表的一份文献报告。报告称,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北江干流沉积物中铊的平均含量明显过高,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存在较高程度的铊污染,干流上污染最严重的是韶关冶炼厂上方流域,而北江支流污染最严重的是马坝河。北江上游韶关市采矿工业和金属冶炼工业以及下游清远石角镇的电子垃圾处理活动是导致北江铊污染的主因。

对此,一位有色金属技术专家表示,韶关冶炼厂1966年建立至今,多年的矿石及冶炼的沉积可能最终造成了北江流域的铊超标。

6、河南孟州每天万余吨企业废水排入黄河(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10月2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10-22/115018271064s.shtml

污水从这里汇入黄河。吴扬 摄

  中新网焦作10月22日电 (记者 吴扬 侯伟胜)“污染一天天在加重,可一问环保局,得到答复总是让你挑不出毛病的话:在所有的排污口都安装有在线监测,环保局定期不期都要对污水进行检测,没有发现排污超标的现象。这种花言巧语孟州市环保局已经说了很多年了。”河南省孟州市西虢镇义井村村民张先生指着一条穿村而过的污水河愤愤地对记者说。

  自孟州市向西七八公里就到了孟州市西虢镇产业聚集区,这里聚集了一批污染企业,老的污染企业有金山化工有限公司 、隆丰皮革企业有限公司,新的污染企业有孟州市广济药业有限公司、孟州市华兴有限公司(主产酒精),这些企业均为重污染企业。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穿过义井村的那条河的污水主要就是来自上述四家企业,这条河实际是一条排污沟,西起西虢镇产业聚集区,经过十几个村后流入黄河。

  义井村村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这条排污河最初进入义井村时是条明渠,因气味太大,老百姓反映强烈,最后由企业出钱在污水渠上加盖了水泥板,把明渠变成了暗渠。

  2009年8月间,记者在张先生的带领下,实地察看藏身于庄稼地间的污水河,只见冒着白沫的废水从长长的排污暗渠流到距西虢镇产业聚集区几公里外的明沟里,然后顺着这条明沟直奔黄河而去。记者看到,河水异常浑浊,呈红褐色,散发着几乎令人窒息的刺激性气味。

  今年9月中旬,记者再次来到现场,发现这里“景色”依旧,只水的颜色看上去比以往更重了。张姓村民说,随着西虢镇污染企业的增多,这条河的污染也越来越重了。

  有村民告诉记者,隆丰皮革与广济药业的暗道排出的污水颜色长年为褐红色,尤其是广济药业排出的污水气味很呛人,金山化工与华兴公司所用暗道排出的污水颜色为淡黄色。他们的排污量都很大,白天晚上不停排污,“特别是每天晚上十点到次日凌晨六点,污水量更大、颜色更浓、气味更难闻,熏得我们连觉都睡不成”。

  “近年来村里面得病的人数明显增多, 大家都觉得是污染惹的祸。村里也曾多次向孟州市政府和孟州市环保局反映,他们也曾过问情况,但这四家企业的偷排污水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我们从侧面了解到,这四家企业是地方政府的纳税大户,加上一些官员保护,环境保护部门才对他们的排污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村民说。

  为了切实的体会当地村民的感受,记者决定沿排污河而下。一路上,提起这条排污河,周边的村民们都很气愤。化工村一村民说,政府天天说要治污,但没见到实际作为。一路上,每一次记者找不到方向的时候,都会有群众主动给记者带路,并希望记者能把这里的污染真实情况报道出去。

  经过长达二三个小时寻找,记者终于在孟州市化工镇附近的黄河大堤10坝处,亲眼看到排污河里的滚滚浊流通过一处水闸,欢唱着流入了黄河。

  孟州市环保局污控科科长赵德通向记者证实,通过排污河排污的主要有上述4家企业。这四家企业每天污水的排放量约有1万多吨。其中,金山化工、隆丰皮革建厂时间较早,确实曾经存在严重的污染,但近几年在治理污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投入了巨资。据称,经过治理,目前这两家企业排放的污水是达标的。至于华兴酒精厂和广济药业孟州分公司,建厂时间并不长。建厂之初,这两家企业就投巨资安装了排污设备,目前的排污达标情况也比较稳定。

  对于河水颜色发黑的问题,赵德勇解释说:水质应该没有问题,因河道年头长了,河床发黑,所以河道的污水只是看上去颜色偏重。目前县里正投资修一条新的河道,等新河道修好了,你再看河里的水可能就不那么黑了。

  针对环保局的说法,一位从事环保工作的专业人士不屑一顾地说,这样的水还用检测吗,一看就不达标。当地一位群众对记者说,这么多年来,孟州市环保局就是用这种似是而非的谎言来掩盖流向黄河的滚滚污水。

  在赵德永科长的协调下,记者参观了金山化工厂污水处理设施及在线水质监测仪器。金山化工厂的技术人员指着如泉水一般清澈的水说,经过厂里的污水处理设施净化的水都是这样,而水质在线监测仪也显示排出的污水氨氮含量完全达标。

  当地一位知情者对记者说,让环保局带着你去企业采访,你永远也看不到真相。该知情人告诉记者,他的一位亲戚就在上述一家企业负责排污,这位亲告诉他每到夜晚或者雨天,厂里就会悄悄的打开阀门,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到河里。

  污水河沿途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天黑时他不时看到河里污水量突然加大,晚上水中散发出的气味也常常比白天更加强烈。

  孟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隶属焦作市管辖,属于县级市,人口近40万。(完)

7、重庆5000人用水遭污染 水源疑遭遇工业污染(图)

来源:重庆晚报 2010年10月22日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detail_2010_10/22/2865198_0.shtml

饮用水源的水库呈黄绿色

通向水源地的水渠里油迹斑斑

居民家中的自来水发臭,里面含有漂浮物。

  最近几天,渝北区木耳镇石狮社区及周边家庭,家里的自来水流得哗哗响,大家却要提着桶到街上排队取水。

  3天前,政府贴出告示:“自来水在整改,不能饮用。”因为流出来的自来水是臭的。

  自来水里很多污物

  昨天,木耳镇石南路119号居民楼,住3—1的倪元佩说,前晚洗澡时,水管里放出来的水里,类似青苔的沉淀物多,还有臭味,让他恶心得不敢洗。住4—2的周玲说,这几天,她都是凌晨5点提两个油桶出门,步行20多分钟在浸水凼接水。

  街头,声讨自来水的居民不少。居民彭益兵说,开始他以为是水管生锈所致,还把自家水管锯掉一截,谁知出来的水还是臭的。很多人说出相同的现象———自来水现微绿或淡黄色,除臭味和污物外,偶有类似煤油气味。

  木耳镇石狮社区党支部书记冉玲说,社区干部召集居民代表,通报了水质即将整改的消息。据悉,从19日起,政府部门就在社区公告栏等显眼处张贴告示,告诉居民“自来水整改,不能饮用”。

  5000人用的水喝不得

  当地水厂厂长陈业兴透露,该厂管网涉及的居民总数差不多有1万人。1个月前,水厂发现饮用水源受污染后,紧急中断部分管网供水。经检测,输送到户的水质有大肠杆菌等四五项指标超标。目前,水厂最大限度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约5000人使用的自来水不能饮用,只能冲厕所等。

  自来水为何变成这样?石狮社区党支部书记冉玲称,社区曾与镇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联系,得到的回复是,饮用水源受枯水季节和“好像被工厂污染”影响,自来水“只能是这个样子”。

  水源疑遭遇工业污染

  昨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当地水厂取水点———木耳镇河湾水库。顺着取水管道向下望,水中能见度顶多二三十厘米,水面偶有水底翻起、随风漂浮的青苔。漂浮水面的是类似水锈颜色的物质。工人正划着小船,抛洒净化水质的聚合氯化铝入水。

  “像粪凼一样。”不久,到场了解消毒进展的水厂厂长陈业兴,形容水源受污状况。按他说法,连接水库的排水沟渠出现过工业废水和油污。

  镇政府宣传委员周勇说,政府贴告示请居民不饮用自来水的重要原因,正是饮用水源可能受到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超标的大肠杆菌等可经高温杀灭,但重金属却是水厂净化无法清除的。

  周勇说,他们去了疑似排污的三家单位。两家否认排污,立即封堵排水通道避嫌;剩下那家承诺,若排污引发后果愿承担一切责任。

  镇政府表示,一旦发现非法排污,将迅速通知环保部门查处,对责任人追责。

  不排除

  向周边水库调水

  3天前,当地政府就开始用洒水车为居民运送饮用水。

  据介绍,该镇河湾水库现为一潭死水,按每天约1000吨的取水量推算,若一个月左右不降大到暴雨,水将被抽干。

镇政府表示,不排除从附近水质好的水库调水进河湾水库解急。同时将加大洒水车送水力度,鼓励居民水井取水。

8、广州十村民吸入废气中毒 为邻省焚烧厂排放

来源:《广州日报》2010年10月22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022/000685.htm

废气二恶英毒倒蕉岭十村民

毒源:邻省非法电路板焚烧厂 进展:蕉岭县相关部门已赴闽处理善后事宜

本报蕉岭讯 (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唐欣、涂永平、杨向东摄影报道)昨日下午3时,经过蕉岭县人民医院近20小时救治,蕉岭县广福镇洪才村10名吸入邻省非法电路板焚烧厂排放废气二恶英后发生轻微中毒的村民已转危为安,目前10名群众病情稳定,暂无生命危险,但仍需留院观察。

事发:

10人出现呕吐症状

前晚8时,广福镇值班人员接到洪才村干部的电话,称有7名群众因吸入不明气体而出现头昏、心乱、呕吐的中毒症状。接报后,蕉岭县副县长江立志率县府办、应急办、卫生、公安、环保、工商、安监、供电等部门和广福镇干部赶赴现场调查处置,并立即将7名群众送到广福镇卫生院初步治疗,随后转送到蕉岭县人民医院治疗。

昨日上午,洪才村又先后有3名群众出现恶心、头晕等轻微中毒症状,也被送到蕉岭县人民医院治疗。患者初步判断为废气二恶英中毒。

躺在病床上输液的洪才村村民王金秀告诉记者,前晚7时,她正在家吃晚饭时,看到家门前上空有一股浓烟飘过来,臭味随之扑鼻而来,很难闻,其中掺杂了酸、辣等味道,非常刺鼻,眼睛也睁不开。不多久便觉得恶心呕吐。

晚上8时多,镇里的干部来把她接去镇上的卫生院输液,症状没减轻,当晚9时左右送到县人民医院。虽经过医生的治疗,现在仍觉得头晕、心乱。

讲述:

村里大多是老年人

据洪才村60多岁的村民罗大爷介绍,他们村的常住人口只有30人,大都是老年人。前晚,他刚好在外面干活没在家,所以没事,他老婆在家,被废气熏倒送到医院去了。

追踪:

非法工厂老板已逃匿

随后,记者在当地有关人员的陪同下,翻山越岭来到与洪才村相邻仅300多米的非法电路板焚烧厂藏身之地——福建省武平县中赤乡育平村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窝里时,工厂老板已逃匿,产品和原料也被转移,只剩下焚烧炉、空空的厂房和一地废渣及看厂的工人。

今年44岁来自贵州的工人王某告诉记者,厂里第一批来的工人全走了,他们是第二批,一共有20人左右,到这里三四天了。只见过老板一次,但不知道老板的姓名,也不知道到底有几个老板,工厂全天工作,他们20人分两班。烧的原材料大都是电路板、电线,材料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一般是晚上的时候,由7到9米长的大货车拉过来,每天约有2车。他们烧一吨电路板和电线有80块工钱,每天大概能烧30吨。“一吨原材料大概能冶炼出三四百斤铜,而一吨铜能卖到6万块钱左右。”王某说。

调查:

投产一周就惹祸

据蕉岭县环保部门介绍,这家电路板焚烧厂于今年10月12日建成投入生产,主要生产工艺为焚烧旧线路板提取铜金属材料,无牌无证,没有任何环保治理设施,其生产工艺为国家明令禁止。

10月14日,蕉岭县环保局获悉该厂投产后,立即到该厂调查,明确该厂为明令禁止的企业,但该厂至事故发生前仍在违法生产。

昨日下午,蕉岭县有关领导率县府办、环保局、广福镇等部门负责人,会同梅州市环保局负责人前往福建省武平县商讨事故处置事宜。

9、重庆巴南多位村民疑因铅厂污染患癌症

来源:重庆晚报 2010年10月2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10-22/021521326226.shtml

  前日天一擦黑,巴南区界石镇新玉村一个叫沟口的地方,村民们连忙关门,窗子也关得严严实实的。有的村民喘不过气来,有的开始呕吐。原来,旁边的铅厂又在放“毒气”了!

  这家铅厂叫重庆瑞赛冶金(集团)有限公司,用废旧蓄电池为原料生产铅锭。最近的村民家和该厂一墙之隔,远的有两三百米。

  村民王树真对记者说,大人还好些,最苦的是小孩,有的咳得脸青面黑,有的得了感冒,她的3岁孙儿和2岁孙女,因实在受不了,一个送到了姥姥家,一个送到了远房亲戚家。

  村民刘素放带着记者来到屋后,指着果园里光秃秃的一排果树说,自从2003年铅厂搬来后,园子里的樱桃树、梨树和桃树就只开花不结果。她指着菜园子说,种的菜挑到集市上卖不脱,卖给铅厂的厨房也不要。

  村民兰舒告诉记者,铅厂搬来后,去年家里先后喂了4只小猫,都不明不白死了,上个月又喂了2只,前几天有一只疯了般四处乱撞,然后躺在地上一阵乱蹬,眼看着就没气了,剩下这只小猫也病了。

  村民朱婆婆说,这家铅厂搬来后,她家喂的母鸡整天在鸡窝里“咯咯咯咯”扑腾,就是生不出蛋。

  “癌症病人接连出现”

  村民们告诉记者,铅厂搬来后,周围先后有多名村民得了癌症,有人已经死亡。

  汪老太说,她老伴是今年农历6月初得癌症死了,到今天刚好100天,正等着儿女们回来“烧百天”。

  村民们还介绍,即便在铅厂排水沟下游较远的地方,村民们种的水稻都是只长壳不长米。铅厂周边和下游有100多户村民受害,重灾区是铅厂周边的20多户。

  村民们还介绍,由于村民们反映强烈,厂里已和附近的6户村民谈妥,由厂里出钱购房,让他们搬到离厂较远的地方。一个问题产生了,新房离村民的田土有两三公里,村民种地要坐车,车费还不够种庄稼的收入。

  4月份铅厂就该停产

  昨上午,当地村民又打电话告诉记者,铅厂正在生产,正在排毒气。

  下午,记者来到巴南区环保局举报。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区政府要求该公司今年4月1日起停产整治。该负责人随即安排执法人员随同记者前往调查。

  在重庆瑞赛冶金(集团)有限公司,环保执法人员检查了车间后称,该公司电解车间还在生产,但没有发现废气和外排的废水,无法监测和取样。

  “村民患癌和我们无关”

  重庆瑞赛冶金(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2003年从巴南的另一个地方迁到这里,环保部门做过环评。今年4月1日,巴南区政府以公司的再生铅冶炼车间没有满足生产技术规范要求,要求停产整治,所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记者:为何10月20日我们来公司暗访时,还在生产?

  负责人:我们只是调试设备!

  记者:附近村民反映厂里排出的废气让人特别难受。

  负责人:村民有些夸张。我们有废气处理系统,一般情况不会超标。

  记者:你们的生产废水怎么处理?

  负责人:生产废水是循环使用,不外排!

  记者:为何你们厂搬来后,附近接连出现癌症病人,有的已经死亡?

  负责人:村民们患癌症和我们厂的生产没有关系!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计划公司出钱购房,让厂区周边500米以内的10多户村民搬迁,已有6户居民签了合同。 (文中村民均为化名) 记者 张少科

10、《环境教育》10月刊:北京有群“走水族”

来源:腾讯绿色2010年10月22日

http://news.qq.com/a/20101022/001135.htm

河流,离城市越来越远?

水,生命之源,人类之母,城市命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古埃及、古印度,还有古巴比伦,被称为人类四大文明古国。而这四大文明古国,无不是孕育、产生在大江大河沿岸、富饶广袤的河川台地附近。这也正是某国、某地、某城“母亲河”之由来。文明古国如此,当今各国的首都、世界名城如此,细数我国像样的城市、甚至地市州县、乡镇村落,又有哪个不是依水而建,凭水而美,因水而荣?历史上确有几个不是:如西域风沙大漠里的楼兰古城,尼雅古城、黑水城,恰恰因为不是——缺水导致生态恶化——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古至今,江河及其流域里的丰富资源,吸引了大量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和天上飞的,肥田沃土,丰美水草,河鲜美味,舟楫之利,风水之美……无不成为人们择水而居、生息繁衍的首选之处。于是,一处处人类文明便从河边江岸诞生了。

别处不说,仅就北京城的发展就足以证明水与城市的关系。

想当年,北京市可是北依燕山,南濒永定河、卢沟和河、高粱河等,水草丰茂,气候宜人的好地方。尤其隋代大运河的开通,可谓为北京插上了翅膀。即使到850年以前的金代金人建中都时,北京的水资源仍然极为丰富,城市西南不仅有莲花池,还有莲花河,这片湖泊水系,一直承担着蓟城的护城河、园林、水道的供水。明清时期,樯橹相连、舟楫穿行的运河漕运仍然是北京市重要的运输渠道。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北京河里的水越来越少, 至光绪34年(1908年)3月18日,慈禧“谕允”“京师自来水一事”,北京有了“自来水”后,河流更是与市民的生活渐行渐远。

 “自来水”卫生、方便,伸手即来,至于“自来水”是从什么地方来、从那条河流来、河流的水质和水环境如何、里面添加了什么物质等问题,一般人是从来不问的。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正是由于水的这种“不争”,使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好像已经漠视了她的存在,这种漠视导致河流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

但也有一些“乐水”的“智者”——一些知识分子和环保人士觉醒并行动起来——他们在默默地关注河流的污染现状和命运,用行动来与河流亲密接触。而这种近乎“游学”的关注方式,对参与者的人格养成,以及引导社会对河流命运的重视,起到积极作用。其实,关注河流的命运,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命运。

在关注河流的环保群体中,“城市乐水行”这个组织,分外引人注目,他们用三年的时间,走遍了北京的所有河流,他们的行动正在引发、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希望,每个城市都能有这样一支队伍,使关注河流命运的人越来越多,由此重新拉近城市与河流的距离。

11、透视企业环境责任系列报道――为何环保罚单成了耳旁风?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10-22  刘秀凤

http://www.cenews.com.cn/xwzx/cysc/qygm/201010/t20101021_668604.html

  事故不断,涨停却不停。紫金矿业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堪称"妖股"。956万元罚出一个涨停。过低的经济惩罚对企业没有震慑力,相反却成为促进股市飘红的"利好"。显然,紫金矿业是一个令人忧心忡忡的榜样。"这是成功地将环境成本外部化了",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接受采访时不无担忧,"这个案例加深了人们固有的观念:经济效益是主要的,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被忽视的。因为违法成本低,降低环境标准可以赢得优势。"

  反思这一事件,在有感于国内股市投资者环境风险意识薄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企业环境责任的落实依然任重道远。如何让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通过市场行为约束企业,从而改善企业环境行为,还需要多方努力。

  "天价罚单"缘何还成利好?

  没有震慑性的惩罚,不足以反映企业的违规成本

  10月8日,紫金矿业发布公告称,福建省环保厅认定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为3187.71万元,并根据相关规定,对紫金山金铜矿做出行政处罚:1.责令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直至治理完成;2.罚款人民币956.3130万元。

  这一“天价罚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罚数额最高的一次环境执法行动,甚至被誉为“我国环境执法的里程碑”。处罚公告一出,紫金矿业股价反而冲高涨停,以8元收盘,A股市值剧增46亿元。而英国石油公司(BP)因为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被处以重罚而导致市值缩水1000亿美元,陷入困境。两家企业都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损害,但后期遭遇却不同,原因何在?

  长期从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商道纵横项目经理丑景垚一针见血地指出,“BP建立赔偿基金需要200亿美元,远远超出了其盈利能力,而紫金矿业不足千万元的罚款和300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相比其盈利能力来说,不过是一个小数字。”有分析认为,环保部门公布的处罚结果低于市场预期,再加上资源类个股备受追捧,都成为涨停的因素。

  紫金矿业的半年报显示,今年1~6月,公司实现净利润27.07亿元,全年净利润的规模预计超过35亿元(去年为35.4亿元),956万元的罚款甚至不足其净利润的3‰。“只要金价涨一点点,这些罚款就抵消了”,这也就难怪“天价罚单”变成“重大利好”了。

  所谓“天价罚单”并非真正天价,皮鞭高高举起后又一次轻轻落下。马军说:“有色行业的污染非常严重,不是轻而易举能够改变的,没有足够的压力,单靠企业的良心发现,很难。”严厉的惩罚不是目的,而是要让企业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没有震慑性的惩罚,不足以反映企业的违规成本,企业以损害自然环境和公众利益来牟取一己私利的行为就难以被遏制。“天灾”背后的“人祸”根源不除,悲剧仍会一次次不断上演。

  当然,行政处罚不是解决“违法成本低”问题的唯一途径。

  北京东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吴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行政处罚有适当性原则,不可能太高。而法律具有填平损失和警示违法者的职能,民事诉讼赔偿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根据《物权法》规定,矿床、水域、海域等都是国家所有,政府只是代表国家行使对河流的管理职能。因此,污染事件的第一受害者是国家,吴晨希望能够看到一级政府代表国家向污染单位提出诉讼赔偿。

  虽然这在汀江污染事故中没有出现,但信宜紫金溃坝事件之后,广东省信宜市政府迈出了第一步。紫金矿业在10月17日晚发布公告称,已收到广东省信宜市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书,广东省信宜市人民政府因溃坝事件起诉信宜紫金矿业有限公司和信宜市宝源矿业有限公司,索赔1950万元。“赔偿诉讼通过法庭上公开辩论的方式,可将事件的起因、损害甚至防范事件发生的措施通过公开程序表达出来。赔偿诉讼应当是法制环境下解决这种问题的方式。”吴晨说。

  环境侵权案件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诉讼时间长,涉及损失评估等多方面,单靠受害者的力量很难走完诉讼全程。而相比公益诉讼和受害者个人的诉讼,政府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人员和经济作支撑来与企业打一场官司,非常有利于争取民众的权益。

  此外,吴晨还特别提到了惩罚性赔偿,这与损失无关,是为了惩治侵权人的恶意行为,警示其不要再犯,而且有时候比损失性赔偿多得多。

  如何完善市场中环境要素?

  要通过提高资源价格、环境信息公开等各种办法让企业感受到压力

  改变这一不合理现象,增强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力,必须要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如何完善市场经济中的环境要素,让市场在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马军和丑景垚都认为首先要制定更为严格的法规,“而比立法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这些法规得到严格执行”。

  马军说:“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核心在于,我国的发展模式并未真正得到扭转,粗放的、资源扩张型的发展模式仍在继续,地方政府不顾环境情况追逐GDP的情况仍然存在。”他认为,紫金矿业只是其中一个代表,国内有很多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有说不清的关系,资本与权力相互渗透,“这使得地方政府对于企业的保护力度更大,而严格执法的难度也就更大了。”

  国内环境污染事故中,受害者的索赔之路通常艰难。英国石油公司为什么要主动提出出资200亿美元建立赔偿基金?“因为如果他们不主动,将会承受多方面的压力。”马军说,当地议员会代表当地人的利益向其施加压力,更为重要的是,企业还将面临受害者的诉讼赔偿,而且数额会更为巨大。

  完善市场中的环境要素,马军认为还可以通过提高资源价格来实现,“我国资源成本整体是偏低的,南方某些地区的工业用水价格甚至不到1元/吨。”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水、电、气等资源实行阶梯价格,企业的能耗指标、排放指标等直接与生产成本挂钩,可以让企业感受到其中的压力,从而迫使企业加强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以获得更好的收益。

  同样,排污成本也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在严格总量控制的情况下,通过开展排污权交易,企业减少的排污量就可以变成收益;相反,如果企业环保工作不到位,超标排污就要缴纳更多排污费,同时会使生产受到限制。

  “因为这些措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收益,所以股市投资者也会关注。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发展粗放、环保不过关的企业就可能得不到认可。”马军说。

  一直以来,环境信息公开是环境保护部、环保NGO等各方力量在大力推动的。马军和他的团队每天收集各地企业的环境违规信息,并通过污染地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果信息公开比较到位,企业会在不同方面感受到压力。比如,银行授信、对外投资、社会责任投资等方面。”但是,他强调,“环境信息公开本身不能解决污染问题,只有激发起人们的后续行动后,公开才真正有意义,但我们在这一步上还有很大欠缺。”

  他举例说,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出台了《社区知情权法》,要求社区周边企业要公布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情况。在第一次信息公布后,NGO、媒体等社会中的活跃力量将数据进行整理并据此对企业进行了排名。这个“排行榜”在社会中引起了震动,排放量大的企业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给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为此,其中一家企业主动承诺将采取措施,在5年内实现有毒有害物质减排90%。它真的做到了,而且这不是唯一的例子。”

  反观国内,虽然推动的力量一直在努力,但很多环境信息的公开是零散的,而对数据进行整理传播的工作也有待加强。因此,不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没有激发公众的行动,加之国内环境诉讼的困难等因素,也就不能让企业感受到足够的压力。

  怎样建立有利于环保的市场经济秩序?

  如果能够将企业环境风险量化并纳入公司财务体系,将会增加投资者对环境风险的关注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作用,从而约束企业的环境行为,也是相关部门一直在实践的,绿色证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证券市场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应该引导资本流向能够产生高回报率的企业,使资本产生尽可能高的效率,进而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证监会共同推出了“绿色证券”政策,主要包括上市环保核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和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3项制度,被称为拉动中国绿色证券发展的“三驾马车”。目前来看,上市环保核查制度的效果较为明显,对于拟IPO和再融资的公司,环保不过关就无法获得通往资本市场或者再融资的“入场券”,以此来促使企业进行环保整改。

  但随着核查工作展开,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今年7月,环境保护部发出《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部分地方环保部门现场检查不够充分,对上市公司的环保后督察不够深入,极个别环保部门还违反分级核查管理规定,越权为企业出具上市环保核查意见,严重干扰了上市环保核查工作秩序。

  马军认为,环保部门目前在核查中还处于弱势,核查力度还是有限的。他向记者透露,他和另一家NGO自然之友曾仔细核对了国内某大型电力企业的上市环保核查报告,按照报告中的内容,企业基本没有问题,但他们收集到了这家企业多条违规记录。“我们已经将这一问题反映给相关部门,他们也承诺会进行调查。”

  “如果企业真的因为环保不达标而不能上市或者被停牌,企业肯定会更加重视环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让企业感觉到经济是王牌、环保只是点缀,即使出了大问题也总有办法化险为夷。”马军说。

  “投资者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不会特别在意很难被量化评估的环境风险,相关理念的灌输只能潜移默化地进行。在风险没有被量化的情况下,很多语言的描述都是无力的。”丑景垚认为,如果企业能够将环境风险量化并纳入公司财务体系,将会增加投资者对环境风险的关注度。

  比如,作为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重要标准,包括汇丰、花旗在内的40多家银行已经明确实行赤道原则。这一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其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这一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丑景垚说:“在这种情况下,环境问题就成为一种风险,并且与企业的现金流密切相关,各利益相关方就必须加以重视。”

  在市场交易体系中,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用户是生产者必须重视的因素。正因如此,绿色供应链体系在促进企业环境行为改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追求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的目的,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感受到了绿色供应链的压力。

  马军说:“在绿色供应链的推动下,现在已经有290多家企业对其存在的环境违规问题进行说明。”不仅仅是供应商,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对环保违规企业的产品“用脚投票”,来向企业施加压力。如果能够形成合力,也是企业不得不重视的因素。

  环境风险为何没引起足够重视?

  上市公司存在的环境风险一直被广大股民等投资者忽视,这种忽视成为一种变相的纵容

  在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的关键渠道,而且信息披露的范围已经从单一的财务信息逐步包含了非财务信息。当环境保护逐步成为主流、企业社会责任开始广受关注且影响到上市公司股价走势的时候,投资者就需要那些与环境、社会和治理相关的信息,以评估一家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

  但是,在紫金矿业今年7月污水渗漏事故发生后,丑景垚就曾在分析文章中指出中国股民投资环境风险意识弱的问题。他认为,对于部分投资者来说,环境风险在其投资决策中所占比重相对很小,投资者认为一家上市公司的环境违规行为和潜在环境风险并不会严重影响其盈利能力。

  证券从业者到底怎样看待上市公司的环境问题呢?东吴证券研究员袁理告诉记者,一方面国家在逐步提高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环境标准,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自身的品牌形象,也要逐步增加环保投入,降低环境风险。她更多关注企业的环保投入,环保投入增加可能会使企业的短期成本上升,但也会相应降低企业环境风险;而在判断一只股票的走势和收益情况时,不光要看环保投入,更要关注企业的综合业绩。具体到紫金矿业,她说:“对于这家企业的处罚是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的,我们更关注的是停产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但是,紫金矿业的主业金矿生产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对此,丑景垚也认为,“处罚主要集中在紫金矿业的铜矿上,其在公司利润中所占比例比较小,投资者总会觉得罚不到根儿上。”

  由于强劲的盈利能力,上市公司存在的环境风险一直被广大股民等投资者忽视。这种忽视成为一种变相的纵容,纵容上市公司不顾环境风险盲目地追求自身盈利能力最大化。而这种纵容不仅来自追求GDP的地方政府,也来自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投资者。在丑景垚看来,一方面要推动企业更多地披露环境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投资者的环境风险意识,让投资者真正关注企业环境信息并作为资本市场投资的重要参考因素。

  紫金矿业污水渗漏事故发生后,相关分析人士指出,根据有关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规定,紫金矿业集团一旦提出增发、再融资等要求,环保核查将重点考察之前3年企业的环境行为和环境信息,此次污染事故也将对其再融资申请的通过产生不利影响。

  紫金矿业负责海外业务并长驻香港的执行董事、副总裁黄晓东表示:“事故对紫金矿业企业形象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对海内外项目会产生负面影响,国外的矿山环保要求比国内更高更严格。”

  理应被投资者重视的企业环境风险,为什么在国内股市中没有反应呢?丑景垚分析认为,一方面是目前国内相关法规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还不够严格,另一方面就是在具体投资中,环境风险很难被量化和评估。“投资者追求的是短期内个人利益最大化,不会特别在意很难被量化和评估的风险。”

  而没有发掘出影响企业运营的量化指标,也正是社会责任投资在国内推行困难的重要原因。在欧美国家,企业的环境风险会切实影响到其自身利益。比如,某一家企业的污染物或温室气体排放超标,会受到来自政府等方面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会直接影响到银行对企业盈利能力的预估,从而影响银行对企业的授信。“打蛇要打七寸,如果资金链受到影响,企业和投资者就不得不重视环境风险。”丑景垚说。

据他介绍,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富时社会责任指数等开始试图将环境风险、社会风险的定性描述变为定量描述,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开始影响到国内很多大企业。丑景垚向记者透露:“国内一些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比较先进的公司开始着手搭建相应的定量指标体系,力图通过企业自身努力和外界的推动,将环境风险量化为投资者可以读懂的数据指标。到那时,资本市场可能会对环境风险有更多考虑。”

12、湖北守三峡大坝有电不能用 节能减排逢冬必限电

来源:中国经济网2010年10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018697.html

  离年底越来越近,各地都竭力在清算之前拿出一份节能减排的好答卷,湖北自然亦不例外。

  相比而言,这个中部大省份的能耗形势稍显乐观,但它最大的挑战却在后面——坐拥三峡和葛洲坝两大国家级水电工程,湖北却每年都会陷入缺电的窘境。而今年,在“十一五”节能减排的“交卷”时刻,在“限电”和“缺电”的双重压力之下,湖北的“表情”显得尤为复杂。

  “亏本也要生产”

  “限了,已经开始限电了。”老夏说这话的时候显得很平静,“通知要求在用电高峰期,我们必须停产。”老夏是湖北华祥水泥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华祥水泥)的一位中层管理干部,主要负责市场销售。华祥水泥是一家在湖北黄石地区颇具规模的水泥生产企业。

  虽然年年都会接到当地电力局限电生产的通知,可对于今年早到的限电政策,老夏还是觉得压力不小。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按照当地的规定,现在高电价时段生产用电是每度3块钱,低电价时段也要1块钱1度电,而平时每度电是7毛钱。“但没有办法,我们必须得生产,那么多客户在等货。”他觉得为了保持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是用3块钱的高价电,亏本也要生产。”

  在这轮限电大潮中,华祥水泥并不是个案。

  在鄂东地区,数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的高耗能型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已经开始限电了”,而且“今年来的时间比往年都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武汉近郊区的一家玻璃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9月中旬,厂里就收到电力局通知要求间断生产,以往这样的通知大约要到12月左右才会收到。

  不过,所有接受采访的企业负责人都表示理解今年限电提前的措施。“如果不是政府有节能减排的任务,我想今年也不会这么早就开始限电”,上述玻璃企业负责人说道,“政府就是想通过这样来淘汰掉高耗能的小企业。”

  但在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袁荣湘看来,政策还是应该更科学一点才好。“现在限电并不是因为电力供应紧张,而是要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这是政府定的指标。但是,这些指标数值不能瞎定,不是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其实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很多省份和企业在节能方面已经做得很尽力了。对于这样的省份和企业,政策就不能一刀切,不能统一搞拉闸限电。他认为,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采取所有能用的办法去完成上面定下来的任务,那是必须的。这样一来,很多地方政府就不会太多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

  湖北电力公司一位人士则对记者表示,在为了节能减排而拉闸限电的问题上,“电力公司地位很尴尬。各级政府下发有相关的政策文件,作为企业,我们必须得执行。”他还坦言,与社会效益相比,企业包括省电力公司都会有经济上的损失,但那也是没有办法的。

  叠加的压力

  一直以来,湖北在用电一事上颇为尴尬。

  虽然依长江、挟汉江而坐拥三峡和葛洲坝两大国家级水电工程,但囿于既有的电能分配框架和天生少煤之缺憾,湖北电力供应多年来一直挣扎在“逢冬必限”的魔咒之中。就在去年,湖北省还度过了近年来范围最广、执行力度最大的计划用电期。在那一场声势浩大的“限电运动”中,湖北全省因电荒被限电生产的企业多达数千家,共计减供电量约12亿千瓦时。

  袁荣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按照往年规律,每年的11月份长江就会进入枯水期,水电电能会严重萎缩。而随后的就是春运开始,每年的12月底至春节前后都是湖北的用电高峰。而这段时间,也正是大多数工业企业生产的重要季节。根据湖北省发改委方面不久前的一次测算,2010年湖北省用电量将达到1235亿千瓦时,此后将会以每年100亿千瓦时的速度递增,每年的增幅预计达到10%。

  而今年的形势则更为复杂,一边是“十一五”到期必须要完成的节能减排任务,一边是即将到来的秋冬用电高峰期。湖北省电力公司对外信息发布负责人邹平就对记者表示,总体来说,今年湖北用电形势依然比较紧张。具体的应对方案,省公司正在紧张制定当中,估计要到11月初才会出来。

  除了电力企业对此类问题讳莫如深之外,湖北政府方面更是一律选择沉默。湖北省经信委电力处是负责全省电力运营数据统计的部门,虽经本报记者多次沟通,该处负责人均选择闭门谢客:“这个问题,现在真的不好说。”而湖北省发改委能源处的工作人员则表示:“问题很敏感,我们正在上报,需要开会研究。”

  虽然各方选择不约而同地对外保持沉默,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湖北在电力保障上的压力依旧不会小。“这个是没有办法的,这是自然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湖北是典型的缺煤、少油、乏气的省份,而全省用电的70%是靠省内火电厂提供的。所以每年发电用煤几乎全部是从北方买过来的,自己拥有支配权的水电厂又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每年到了秋冬枯水季节,用电就开始出现紧张”,湖北电力系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解释道,“我看到有一个大概的统计数据,湖北省每年的电力供应缺口高达10%~15%,每天平均缺电是超过了5000万千瓦时。”

  但另外一个问题又出现了。上述专家补充道,“以往,我们省用的电煤主要从山西、河南等比较近的省份购买,但现在这两个省也都开始限制煤炭外运了。这样一来,湖北只能舍近取远到陕西和内蒙古等北方省份买煤,调运压力和成本一下子就高了很多。”2009年,湖北省的外购煤量高到3000万吨,“今年购买量将会比这个数字更大,你看看湖北今年的GDP增长的规模就知道。”

  水电大省的心病

  “在当前形势下,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加强外电输送通道建设,尤其是接受北方的火电和西南部地区的水电,以解决湖北自身资源不足的问题。”袁荣湘表示,“但从长远看,湖北要想走出缺电的困境,肯定不能继续扩大对火电的依赖。”他强调说,解决湖北电荒的根本在于继续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电、太阳能等新能源。

  很明显,湖北正在加快这方面的行走步伐。就在去年底今年初的那场“限电运动”之后,湖北省就决定自2010年起总共投入1亿元筹备省级煤炭储备中心;随后,又公布了未来新能源开发计划:拟到2012年前建成5个风电厂、8个秸秆发电厂、6个垃圾发电工程和2个沼气发电工程,“其中,未来6年,武汉共将新建、扩建3座500千伏变电站、106座11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及武汉特高压变电站,输电线路超过2000公里。”

  但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湖北并不需要花费如此大的力气,因为全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都在其辖内,“省里面应该继续呼吁国家在三峡电的分配上给湖北以更多的比例。”在《每日经济新闻》采访过程中,很多企业负责人都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有三峡,每年还会这么缺电?而这正是湖北近几年来日益严重的一块“心病”:湖北有三峡,湖北很缺电。

  “三峡发的电大多数都是被输往华东和华南地区,留给湖北用的电只占很小的比例”,袁荣湘解释称,“因为它们都是国家财政投资修建的,所以三峡的水电都是由国家统一调度,与湖北没有什么关系。”据了解,湖北省水电比例高达65%,而其中,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的三峡电站留给湖北省内的电量仅为13%~15%,更多的电量则是输往华东电网和南方电网。

  “以前电力系统内的厂网都是一家,各个地方都想自己建电厂发电,都不怎么愿意要三峡的水电,这都可以理解。”上述湖北电力系统专家告诉记者,“后来,国家就统一制定了分配方案,现在想改变一点都很难,因为大家都知道水电清洁能源的好处。”

  就这样,守着三峡大坝的湖北省一直接受着年年缺电的煎熬。“限电量最高时达到了15%,用户多为湖北省支柱产业的水泥、钢铁等工业大户。一旦增加三峡电量就地消纳方案得到批准,在湖北省缺电时的拉闸限电率至少可以减少一半。”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委员会电力处副处长易新文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如是坦言。近几年来,湖北省政府也一直在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适度调剂三峡分配给湖北电量的比例。就在今年初,湖北省政府还向国务院、发改委递交报告,希望将现在湖北省消纳三峡电量比例提高,但这一报告尚无回应。

  正致力于研究智能电网的袁荣湘给湖北和湖北的企业出了一个好主意:“应该借着这次国家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的机会,加大对智能电网的投入。虽然,第一次投入有点多,可购买的是企业的未来。”不过,让他有点遗憾的是,目前对智能电网产品有兴趣的企业不多,因为“企业的利润率还是太高了,很多老板不在乎那点能耗”。

13、造纸废水污染:民众心中的痛如何除

来源:中国水网 2010-10-22 肖琼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121287719083_1.shtml

近日, “海拉尔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违规排污再遭环保部门处罚”的消息,让国内造纸行业龙头晨鸣纸业第四次陷入环保恶评当中。而就笔者看来,晨鸣纸业污染问题只是造纸行业中的冰山一角,作为受监管较严的上市公司来说,都可以这样屡次违规,可见,非上市企业存在的问题会更严重。造纸废水污染问题,早已成为民众心中的一痛。

笔者曾多次亲历造纸废水污染之苦。十多年前,笔者坐车第一次路过一片生长着矮小、枯黄庄稼的农地,地头的水沟里是黑色的水,同时伴随着一阵恶臭。同车人告诉笔者,这是由于旁边的造纸厂所致。连续多年,笔者往返于这条路上,所见景象一年不如一年。2010年国庆,相隔多年,笔者再次路过此地,,路沟里的“黑水”所散发出来的臭味让笔者差点吐出来。司机还特别提醒,此地特别臭,请堵住鼻孔。笔者不禁想,住在此地的民众,每天的生活将是什么样?要堵着鼻子生活吗?曾听说,住在旁边的民众为此抗议过,但是,抗议总是不了了之。笔者不禁想,十年了,这么明显的污染事件为什么就没有引起环境监督部门的注意呢,监管部门的同志们难道闻不到这味道,看不到这旁边大片的土地不再能生长出庄稼来吗?而从媒体上以及网友曝出的污染信息来看,这种污染事件在中国多地造纸地区出现,并不只存在笔者的家乡。

根据中国水网即将于11月份推出的《中国工业废水市场分析报告(2010版)》分析内容显示,2008年,汇总5759家造纸及纸制品业企业废水排放总量37.51亿吨,占当年汇总41个行业110373家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8.75%,废水量排放居行业首位。根据统计局数据,造纸行业废水达标排放率92%。笔者不禁问,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让这92%的达标排放率数据又存在着多少水份呢?

中国造纸企业仍是国家的污染“大户”,其污染治理依然任重道远。由于中国大型的造纸企业主要集中在乡镇,在涉及到公共利益的问题上时,往往会比较谨慎,因此,很多企业选择偷排。笔者认为,中国的工业废水的责任主体应该是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都推给企业的话,会有很多问题,政府应该起到监管的作用,还要进行一定的市场调节,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污染问题。

14、污染责任险推广为啥如此缓慢?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10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022075.html

  我国正处于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一些地方工业企业污染事故频发,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笔者认为,在严峻的环境形势下,各地急需大力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利用保险工具参与环境污染事故处理。这对企业、对社会、对地方政府而言,都是一件少输多赢的好事。

  然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广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进展比较缓慢。在实际工作中,存在4个不足亟待破解。

  有效需求不足。大多数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如下:其一,一些企业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不了解,对投保的好处不清楚,简单地认为投保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济负担。其二,一些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其三,一些财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的大企业,认为发生了环境污染事故自身也有能力应对。其四,一些抗风险能力差、支付能力弱的企业,出于企业减少支出的考虑,不愿主动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其五,一些社会责任感差的企业认为,假如发生了污染事故,政府出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考虑,不会不管不问,会主动埋单的。其六,有的企业认为已经投保了安全生产责任险,不用再投环境污染责任险。

  技术支撑力量不足。相比其他保险产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对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需求和依赖性更强。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与保险经纪公司缺乏企业环境风险识别、评估专业人员和机构,相应的环境污染风险及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尚未建立,或者尚未形成工作能力。因此,保险公司在经营中对企业风险评估、保险费率的确定、污染事故鉴定与定损等专业环节感到很吃力。有的虽然承保了企业环境污染责任险,但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带有一定的探索性。

  法规制度支撑不足。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需要一系列的法规制度作为支撑。从国外的实践看,一般都有立法、补贴、税收减免、政府兜底、第三方风险评估及纠纷处理等法规、政策支持,是一个配套的体系,而我国在这方面明显不足。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没有出台如《保险公司与中介机构参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准入条件》、《企业环境污染责任险投保费率核算标准》、《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核算标准》等配套的政策、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开展。

  推进力度不足。一些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意义认识存在误区,对其功能不了解,对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甚至简单地认为这是“为保险公司打工”,政府干了企业的事。也有人感到目前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不配套、专业技术支撑力量不健全,有等待和依赖思想。因此,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组织领导不力,推进力度不大,进展缓慢。

  笔者认为,破解“四个不足”需要从3方面着手: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规体系。在环境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规中明确企业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要求,实行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政策(即对某些高环境风险的企业从法规上明确必须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其他环境风险相对较低的企业实行自愿参保);配合今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制定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实施细则,明确环境污染损害的赔偿原则、主体、范围、标准、举证责任、请求权时效等,为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提供法律依据。有了法律依据,政府引导、市场动作才会顺利开展下去。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体系。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一项带有一定公益性的保险制度,在起步阶段尤其需要国家对企业的鼓励政策。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允许排污费充抵部分保费、对企业给予直接保费补贴和保费税前列支,对保险公司业务给予营业税优惠。将环境经济政策与环境行政管理手段、环境法制手段有机结合,把企业是否投保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验收、排污许可、信息公开、绿色信贷、环境应急、评先创优等结合起来,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认可。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国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超限额基金,用以支付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超赔部分,以及垫付应急处理费用。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技术支撑体系。从国家或省的层面制定相关技术政策、标准,健全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技术政策、标准体系,规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健康发展。依托有关单位,建立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管理、环境污染事故损害鉴定与损失评估专门机构,并授予相应资质,对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环境风险防范与环境污染损害评估鉴定能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

15、靠限电混不过节能大考

来源:京华时报 2010年10月22日

http://green.sohu.com/20101022/n276236155.shtml

  有的地方为赶节能减排大考,损及一方百姓、一地发展。“全民限电”等闹剧屡屡上演,应反思好经是如何念歪的,进而寻求匡正祛邪的出路。

  古训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看新闻,在“全民限电”问题上,似乎可以说是“前事撂爪就忘,后事故伎重演”。这不,9月初河北省安平县刚刚为全民限电举措公开道歉,不到一个月,与安平同属于衡水市的枣强县再次祭起“无差别限电”重典,每天只向居民供电4小时。

  全民一体限电,打乱社会生活,百姓怨声载道,舆论纷纷质疑,发改委也认为此举不当,可为什么一些地方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问题的关键,不在此举带来的压力不够大,而在干部还面临更大的压力。

  比如枣强的干部,受到了上级“用钢的手段、铁的措施”的喊话。这里的“钢铁手段”,对干部来说,就是节能减排考核要动真格的了,“对考核结果,将严格兑现奖惩”。说白了,就是节能指标好不好看,直接关系乌纱帽。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两害相权取其轻,一些地方难免采取全民限电这样的极端方式,先过了这关再说。

  加大节能减排考核和问责力度是好事,但更得看政策执行的方式和效果。全民“一刀切”拉闸限电,“百日冲刺”的运动式整治,固然可以使用电数字在短期内急剧下降,但这是以牺牲百姓享受电力等公共服务权利、扰乱社会生产生活为代价的,违背了节能的初衷。断了电,百姓还得用电,工厂也要开工,只好大规模配备柴油发电机,甚至把一些人逼回了“煤油灯”时代。黑烟滚滚,噪声冲天,结果是以节能减排之名,却造成了新的污染。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靠全民限电通过考核这样的对策大行其道,将会掩盖经济发展中的真实问题,贻误治理时机,遗患无穷。好比说,节能减排就像一场设定了考试时间(若干年为期)和及格分数(减排指标)的考试。对这场考试,有些地方开始并没有当回事,或者集中精力在应对另一场考核GDP的考试,等到交卷时刻临近,考官突然说节能减排考试很重要,考不好后果很严重,这下有人急了。

  情急之下,不敢交白卷、害怕不及格的地方,只好使出“全民限电”等非常手段,只要在减排数字、指标上应付过去,哪怕搅得鸡犬不宁也在所不惜。虽然换得了一时数字的好看,却掩盖了经济结构“傻大粗黑”等老毛病,延续了粗放式发展等旧做法。当然,也保住了一些人的官帽,甚至可能变坏事为好事,限电还能限出“政绩”来。长此以往,就会演变成打着“绿色发展”旗号,行“黑色发展”之实的悖谬现实,不可不警惕。

  有的地方为赶节能减排大考,损及一方百姓、一地发展。“全民限电”等闹剧屡屡上演,应反思好经是如何念歪的,进而寻求匡正祛邪的出路。比如,节能减排考核体系、考核方式能否更加科学合理,既看减排指标,更看经济结构;既看最终结果,更看常态治理,让每一个“考生”,从考试铃响起的第一秒开始,就认真破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难题,那么最终的成绩,才是百姓和社会认可的节能减排成绩。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