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月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十月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10-12

 

十月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保护河流-为了人与自然的生存”大会系列报道:

1、“保护河流-为了人与自然的生存”之二――像水一样快乐,像水一样透明

 

“匈牙利铝厂有毒废水泄漏”追踪报道:

2、科技日报:     欧盟向匈牙利派专家组应对铝厂废水污染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10-12/2580280.shtml

3、经济参考报:    匈牙利废水泄漏事故又给人类上了一课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10-12/2579858.shtml

 

环境资讯:

4、人民网环保频道:  我国将用5年解决地质灾害易发地防洪减灾问题

http://env.people.com.cn/GB/12932453.html

5、中国新闻网:    国土资源部:四方面原因致今年地质灾害灾情严重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10-12/2581872.shtml

6、中国新闻网:    生物多样性条约第10届缔约国会议在日本开幕

http://env.people.com.cn/GB/12924306.html

 

地方信息:

7、山西晚报:     山西引黄工程向汾河上中游补充1亿立方米生态水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671286847507_1.shtml

8、中国环境报:    济南将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 

http://www.cenews.com.cn/xwzx/fz/qt/201010/t20101011_664921.html

 

环境曝光:

9、中国经济时报:   晨鸣纸业:屡有环保劣迹的行业龙头

http://www.cet.com.cn/20101012/h2.htm

10、金羊网:      包钢尾矿坝污染黄河 家养羊遭钍辐射长出獠牙

http://news.163.com/10/1012/15/6IQBIGU20001124J.html

 

图片新闻:

11、腾讯绿色:     “滇西北·梅里雪山—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考察

http://news.qq.com/a/20101011/001665.htm

 

气候变化:

12、一财网:      天津峰会回应外界对中国碳减排质疑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474634.html

13、第一财经日报:   印度:《京都议定书》不可废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467238.html

 

深度报道:

14、中国经济周刊:   调查称环保部门成我国企业负担最大来源

http://green.sina.com.cn/2010-10-12/093621257787.shtml

15、《财经》:      解禁与否难定 一次性泡沫餐盒进退失据

http://news.qq.com/a/20101011/000860.htm

 

环境时评:

16、21世纪经济报道:  别再纵容企业制造环境污染

http://green.sohu.com/20101012/n275557251.shtml

17、国际在线:     环保官员的无奈说明什么

http://green.sohu.com/20101012/n275554093.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保护河流-为了人与自然的生存”之二――像水一样快乐,像水一样透明

文图 汪永晨

 

在墨西哥的小村庄塔玛卡开国际保护水的大会,每天早晨都有这样一个仪式,对食物的崇拜与祝福。仪式很简单,却很神圣。来自世界各国,关爱河流的人们也入乡随俗学着他们的用法,把盆里泡有玉米种子的水,在自己的头上抹一点。

小镇开会之前

不知这位父亲在想什么

水里是玉米种子

这是宗教吗?应该不是。如果是的话,我就把这称为自然教吧,因为这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那位带着孩子的父亲,在这些类似食物图腾的地上站了很久,是为自己,还是为了孩子?

这个仪式的最后,是参会者举着自己家乡河流的宣传画,绕着会场走一圈。用西班牙语有人默默地,有人高声地说着:为了家乡的河流,为了家乡的河流。

放下经过祈祷后的玉米种子

围着会场转一圈

我参加过很多国际会议,但像这样开会前就有着如此感人场面的会,还真不多。来自60多个国家的人们,在一起为自己家乡的河流祈祷,祝福。各位家乡的河,听到了吗?

今天我参加的分会,是三个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印度的妇女讲她们自己的故事。

来自澳大利亚玛利河边的格兰达告诉大家,自己从小是在玛利河长大。她家的农场就在河边。她喜欢在河里游泳,泛舟。后来她学了环保管理,学成后,又回到农场,准备发展一个畜牧场。

格兰达

格兰达回到家乡时,家乡的人正在为玛利河能继续自然流淌而抗争。她立刻成了保护家乡河流的领导之一。格兰达说:回到家乡后,我首先做的事,就是鼓励更多的家乡人参与到关爱家乡河流的行动中。然后,寻找新的构思。我们的战略是集思广益。策划如何发挥每一个家乡人的特长。我们中有学法律的人。他们发现有一条法律是可以保护家乡的河不应受伤害的,就是玛利河里有濒临灭绝的特种乌龟和玛利河特有的两种鱼。

格兰达说:一个地区,一条河的永续发展,法律的支持非常重要。在格兰达看来,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政府的沟通。政府的环保意识也是要和民众一起提高的。河流自然流淌的意义,是人们慢慢才明白的。我们怎么能要求政府就没有一个提高环境意识的过程呢?我们把一条河截断了,为的是蓄水。然后用这水浇花园里的花,是不是太奢侈了。

格兰达发现,在自己的家乡,有一个女性团体,他们主要为当地人提供教育。格兰达把这个组织的妇女发动起来后,其中一位妇女的丈夫就做了好多招牌,放在路边。这些招牌的幽默,让每一个人看过之后,不仅仅是开心地大笑,也记住了家乡河之美丽和重要。记住了河流的清澈与自然和自己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在这个妇女团体中,还有一位女性的丈夫是摄影师。这位妇女就动员自己的丈夫把一些河流被破坏的照片和一些河流依然美丽的照片放在网上做比较。让人们自己去看,去想,自己家乡的河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用这种方式表达一种倡导。格兰达管这种方式叫自己教育自己。

在这个基础上,格兰达他们又在家乡建了一座玛利河博物馆。启发和鼓励住在河边的家乡人,把自己有和玛利河有关的实物、照片捐到博物馆。格兰达主动到博物馆来说,可别小看这个博物馆,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珍惜家乡的河呢。一位老太太还主动到博物馆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她知道的河水质量为什么重要。

在保护自己家乡河流的运动中,还有一些女性志愿者,提供各种信息,各种商品。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保护家乡河流的做法,慢慢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比如提供了科技服务,比如寻找新的能源。并希望以回收的方式,让能源更为有效地使用。

玛利河

玛利河的早晨

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一位女士告诉大家,她的家乡住的是一群少数世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习俗。她从小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可是,为了开发,外来人的要改变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她一下子找不到族群的认同了。她开始问自己,我是谁,为什么我们的酋长要听水电公司人的摆布。

她来自加拿大魁北克

这位女士说:在这样的危机中,她们最大的希望就是不要多元化,要回到自己的族群。为什么要多元化,我们就是我们自己。而家乡美丽的河是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生活用品的基础。 

这位女士说,她家乡的河里有一种植物就是药品,住在河边的人,生了病,吃了河里的这种植物,病就能好。可是,河流要被改变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这种药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不愿意接受改变,我们要发起保护我们家乡河流的运动。后来我们终于找到了关键人物,请他和小孩子一起,到魁北克发电公司,告诉他们我们心里想的,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为家乡的河流祈祷。

我们需要的帮助是非暴力的。可我们也要面临着非当地人对我们的歧视。怎么办?我们就把需要得到帮助的人集合在一起,告诉他们我们要的是什么,我们要如何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得到政府的资助,却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这位女士说:她还曾被关过十天。社区里也有很多支持他们的人找不到工作了。他们中间还有些人和政府,和魁北克电力公司签了约,得到一笔钱。当然,也有一些人弄清楚了这钱是怎么一回事,就又把钱退了回去。因为,改变我们的河流,这不是我们的意愿。我们说,我们不要钱,我们要江河,要自己的土地。

格兰达在考察中

仙人掌的内部

在这个过程中,妇女最尽力。对当地疾病的治疗,她们要保留原有的医疗传统。她们告诉外面来开发的人,我们过的日子和你们过的不一样。我们要告诉下一代,告诉小孩子,我们有权保留我们自己的传统,魁北克原有的土地和别人的不一样。

这位女士说:在我们社区,妇女是最有领导力的,男子是辅助的,这也是和别的地方不一样的,这是我们的传统。我丈夫在家带孩子,我要非常努力地工作才能保留住我们的河流。

原住民

仙人掌树

埃莫丽来自印度东北部。她说她们家乡地名的意思就是大眼睛的地方。他们那里的山区发展起源于16世纪。而现在最大的挑战不是新建的水电给了他们威胁,而是水的消耗量之大,以至于有人要控制水源。

埃莫丽在大会上说的让每一人都会记住的是:自己来之前还觉得是不是有一定的危险。可来了后,看到有那么多人在一起为保护自己家乡的河流而努力,我想自己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就说吧。

埃莫丽说,她的丈夫是政府官员,她可以从丈夫那儿得到第一手的信息。然后知道,做哪些事就可以预防河流被破坏。他们有个临时总部,为他们的传统,为生活的来源,为他们最后的河流工作。埃莫丽说,他们现在有150位志愿者,在为保护家乡的河流而战。

埃莫丽说,女人的工作方式是什么,挨家挨户的访问,给大家讲河流被改变后的影响。我们那里很多人不识字,政府说要给我们很多钱。我们就告诉他们要真正拿到补偿才算数。我们不相信口头支票。这次来,听到大家做的,我更有信心了。我希望塔玛卡长命百岁。

我们开会的塔玛卡,一个只住有800人的小镇,一下子聚集了来自60多个国家的关受河流的人。会给小镇带来什么?来这的人,又将会从小镇带回去什么呢?

世界各种文字的水

村里的小学

2010年10月3日上午,我参加了第二个小组论坛,是如何用艺术和文化的方式,保护自己家乡的河。一位没能到会的莫桑比克叫丹尼的年轻人托人带来了他的经验,就是用剧场的方式来推动工作的开展。丹尼的剧场工作包括话剧、舞台剧、广播剧。

澳大利亚玛利河的格兰达说,他们在昆士兰干旱时,也会在网页上展示不同的服饰。这些服饰代表乌龟,代表鸟类。总之,这些很生动的图片,讲的就是家乡河流的故事。

玛利河的龟

玛利河中的兽

它们生活在玛利河里

我们也会找一些社区的女性,勾织些图案鲜艳的围巾在美术馆里卖。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报纸,招牌也都放在博物馆里展示。这些故事,这些服饰,就是让当地人,让来博物馆参观的人爱上玛利河。

另外,玛利河每年都有自己的庆祝日,在这一天,用各种具有特色的活动吸引更多的人赞美家乡的河,关爱家乡的河,留住家乡的河。格兰达说,对家乡河流热爱的这种情感,我们用歌唱出来,用诗朗诵出来,用画张贴出来,传递给参加的每一个人,感染每一个人。

大胡子史迪夫

史迪夫在考察中

一位我开始没有记下国籍,只记住名字叫史迪夫的大胡子。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来自澳大利亚。他一走到会场前,就领着大伙唱起了只有两句歌词的歌:“我们不可放弃努力,我们才刚刚开始”,“我们不可放弃努力,我们才刚刚开始。”

史迪夫接下来强调的是,如何用自己民族的,原住民自己的语言沟通。他说:怎么吸引人家的注意?因为语言很多,但我们只用自己的语言,让信息简化,利用商业活动传达自己要传达的理念。一个公司帮我们在家乡的山做了一幅巨大的帆布画。这幅大画,我们是请社区大学帮我们做的设计。没有花钱,从高速路上过的人都可以看到。

我们家乡还有不少人买不起电视,但有收音机。我们就找到一个广播剧的频道,每集15分钟,用广播剧讲有关河流的故事。很多人是边做饭,边听的。很多动情的故事,流血,流汗的故事通过广播剧讲了出来,我们是请智利的朋友教我们,学会写剧本,学会用这种方式表达感情,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有时要写好故事,我们要走到玉米田里,和那里的人聊天,和小孩子交流。我们的交流,是连狗都不放过的。

史迪夫告诉大家,他们做的这些,对于保护家乡的河流,都是非常有效的。他还说, 怎么才能把我们的理念传递出去。现在要读的东西太多,我们也不能讲现在大学里的学生不需要读书了,但我50页的书也不读。我们就用社区的语言,甚至基督的话,就是要让人们能够接受。城里人,乡下人,穷人,都能一目了然。

我们这个地球上的河

多彩的河

让大城市了解我们的小城市在做什么,这些挑战在哪里,就是让人家都知道你那里的美丽,你那里的特色,你那里河流与人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这样才能得到我们自己的生活空间。这才是我们这些小社区最重要的。塔玛卡,就是一个古老的小村庄,有自己历史的小村庄,现在来了这么多国际人士,今天在塔玛卡已经发生的当地政府要改变这里河流的事,也在很多地方存在,我们要吸取各自的经验,为我们的河流能继续自然流淌而努力。

对于土耳其来说,参会的代表说,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是,私有化正在水域管理中进行着。这样的结果,河流都由公司管理了,甚至是一些国外的大公司。我们老百姓就没办法自由用水,不能按我们传统的方式捕鱼。就只看到水的经济功能,把水当成商品了。

可是,住在河边的人,看到的河和住在城里的人,看到的河是不一样的。对河流是生命的观点也是不一样的。

谁是水的主宰?人和动物都借水而生存,我们如何定义水的拥有权?土耳其代表的这几个问题,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思考。

来自玻利维亚的一位代表说:水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大礼物。管理这些水源是我们精神上的食粮,和我们生命中的物质食粮一样重要的。我们一个社区500人知道家乡河里的青蛙下什么样的蛋,水是不是少了。太阳出来时,它叫的声音和太阳下山时有什么不同。我们的水就是我们的生命,就是我们的民主。水是力量,是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应像水一样快乐,水一样透明。

像水一样快乐,水一样透明。这样的话,不知是不是只有住在河边的人才能说得出来。但我已经记住了。

原住民

我也讲了自己家乡河流的故事

明天,我们要到附近一个大峡谷去,看看那里的人是如何保护家乡河流的?

村里的教堂

大山里的小村庄

2、欧盟向匈牙利派专家组应对铝厂废水污染

来源:科技日报2010年10月12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10-12/2580280.shtml

  欧盟委员会10日宣布,由5名专家组成的欧盟民事保护专家小组将于11日抵达匈牙利,以帮助该国应对一家铝厂泄漏的有毒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

  欧盟委员会当天的一份公报说,这5名专家分别来自法国、比利时、瑞典、奥地利和德国,专家小组到达匈牙利后,将立即前往事发地点,在以下4方面积极开展工作:评估铝厂泄漏的有毒废水对环境,特别是农业用地、水源和动植物造成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以预防和减少有毒废水对环境的危害;提出有关城市和农村地区清除污染的最佳方案;进一步预测风险,评估所需帮助,为恢复受影响的自然环境、农业及城市用地提出解决方案。(记者刘秀荣)

3、匈牙利废水泄漏事故又给人类上了一课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0年10月12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10-12/2579858.shtml

  匈牙利维斯普雷姆州奥伊考的一家铝厂废物池10月4日发生泄漏,大约100万立方米含有铅等重金属的有毒废水涌向附近3个村镇和河流,导致7人死亡,150多人受伤。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视察了灾区,将这次污染事件称为“匈牙利史无前例的生态灾难”。

  这次灾难引起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事故本身无疑令人震惊和心痛,虽然匈牙利政府事后积极进行救灾,使得欧洲第二大航道多瑙河的污染及时得到控制,但是对于此类事故预防措施的疏漏仍然值得世界各国引以为戒。

  史无前例的生态灾难

  据匈牙利通讯社报道,10月4日下午,匈牙利铝生产贸易公司位于奥伊考的铝厂储存有毒废水的池子决堤,100万立方米含有铅等重金属的有毒废水流入附近3个村镇以及河流,涌入450多栋房屋中,含有重金属的强碱性有毒废水烧伤接触者的皮肤,许多人攀上屋顶等待救援。

  截至10月8日,这起事故已造成7人死亡,1人失踪,150人受伤。遇难者中包括一名因所驾车辆被埋死亡的男子、一名老妇人、1名3岁儿童和1名仅3个月大的婴儿。

  铝厂有毒废水中含有重金属,被污染的土地呈现红色,红色泥土中最有害的成分是氢氧化钠,pH值达到13,呈强碱性,这种化学物质广泛用于铝的提炼。

  氢氧化钠会刺激眼睛和鼻腔,甚至会造成灼伤,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氢氧化钠的浓度、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等因素,最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死亡。根据伤害程度的不同,治疗方式包括从清洗到皮肤移植等措施。

  有毒泥浆不仅危害人类健康,也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受污染水流7日上午抵达多瑙河主要支流莫雄多瑙河,中午到达多瑙河,河水一度碱性超过正常值。

1234567下一页

4、我国将用5年解决地质灾害易发地防洪减灾问题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10年10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932453.html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专电 (记者蒋琪 扎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赢在此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我国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防洪减灾突出问题。

杜鹰透露,据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截至10月11日的统计,今年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遭遇了山洪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地质灾害,受灾人口总计达到2.55亿人次,因灾死亡3313人,其中舟曲1500人,失踪人口1029人,其中舟曲265人。紧急转移安置1570.9万人次,农作物受灾的面积达到1911.9万公顷,绝收面积达到321.3万公顷。毁坏房屋、倒塌房屋226.1万间,毁坏房屋、损坏房屋535.5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696.7亿元人民币。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超过1998年同期,是近20年以来同期之最。

5、国土资源部:四方面原因致今年地质灾害灾情严重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10月12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10-12/2581872.shtml

  中新网10月12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工作情况。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介绍,今年地质灾害的灾情严重,主要是由气象因素、地质地貌、地震活动和防治能力四方面原因造成。 

  汪民表示,今年地质灾害的灾情比较突出。1-9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的数量是2.99万起,在这么多地质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368起,导致人员死亡失踪2892人,直接经济损失62.6亿元。

  据汪民介绍,今年之所以造成这么严重的灾情,主要原因有四点:

  一是特殊的气象因素,今年许多地方持续的降雨,短期的强暴雨,许多地方的降雨都突破了历史记录,百年不遇的大暴雨,尤其在往年像在西北地区比较干旱的地方突降暴雨,产生山洪,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和泥石流。

  二是地质地貌原因,今年凡是灾情比较重的,主要发生在西部的山区,这些地方简单形容就是山高、谷深、坡陡,本身的地质构造是活动比较强烈的地方,岩石比较破碎、边坡的稳定性不好,它们原本就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易发区,在强降雨的条件下就进一步诱发了灾害,并且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灾情。

  三是地震活动的影响,“5.12”汶川特大地震,尤其对四川、陕南、甘南这一带造成山体的松动、岩体的破碎,就进一步加剧了地质灾害的险情。

  四是防治能力的滞后,一个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是以当地的地质灾害发生的状况、致灾的情况是紧密联系的,本身地质灾害又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遭遇强降雨这种百年不遇的突发性灾害,治能力滞后,这个问题显得很突出。虽然近年来,防治的投入逐步增长,但还是难以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这个问题下一步将着力解决。(据中国政府网文字直播)

6、生物多样性条约第10届缔约国会议在日本开幕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10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924306.html

  中新社名古屋10月11日电(记者 谢国桥)生物多样性条约第10届缔约国会议(简称“COP10”)今天在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出席会议的150多个缔约国的代表将就如何保护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进行讨论,并最终制定《名古屋议定书》。

  生物多样性条约执行秘书艾哈迈德·朱格拉夫在开幕式上说:“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为保护地球,本次会议决不能失败。”日本农林水产大臣鹿野道彦说:“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传给下一代是我们的责任,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克服困难,使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据悉,本次会议主要内容是建立转基因生物给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时的责任追究和补偿机制、制定生物遗传资源的利用和利益分配规则以及新的生物多样性全球目标。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既包括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包括物种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条约》制定于1992年,目的是保护生物及其栖息地、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公平合理地分配利用生物基因资源所产生的利益,目前全球共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中国于1993年成为该条约缔约国。

  本届会议为期19天,预计将有缔约国代表、国际环保人士等9000多人与会。这是继1997年制定《京都议定书》的京都会议以来,日本举办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环境会议。(完)

7、山西引黄工程向汾河上中游补充1亿立方米生态水

来源:山西晚报2010-10-12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671286847507_1.shtml

10月10日,记者从省引黄工程管理局了解到,即日起,引黄工程开始向汾河上中游补充生态水,历时两个月,补水1亿立方米,相当于太原市汾河公园蓄水量的38倍。这是引黄工程继2008年后,第二次向汾河输送生态水。

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恢复和重建汾河流域水生态体系,促进水环境的改善,使汾河河道常年至少保持最低生态流量及部分农业灌溉及工业用水,2008年,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并且制定了《汾河干流复流水源保障及调度运行方案》,其中提出:用黄河水补充汾河,实现汾河河道常年有水。为此,当年11月份,引黄工程首次进行冬季供水,向汾河补充生态水1亿立方米。

时隔两年后,我省有关部门再次实施引黄水补充汾河水的工程。9月28日,引黄工程南干线上一级泵站启动,随后的一周时间内,引水干线上总共5台泵站被逐一启动,引水条件具备,前期准备工作完毕。

来自黄河的生态水从位于宁武县的头马营引黄水出口处流出,经过数百米长的一段防渗渠,最后汇入汾河。自此,黄河水、汾河水一起向中下游奔涌而去。"此次补水对调整供水结构、扩大供水量,提高引黄工程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省引黄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补充汾河水可以改善沿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太原、晋中、晋南都是受益区域。汾河水充足后,省城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汾河公园里的水更满更足了。

据记载,1956年至2000年,汾河全流域年均径流量22.8亿立方米。2000年以后,水量呈下降且不稳定态势,水量最少时只有十多亿立方米。"汾河水量不足将导致地下水无法回补、周边生态环境破坏、河道自净能力下降等种种生态问题。通过引入黄河水来补充汾河,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实现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此次补入的1亿立方米水量可观,太原汾河公园的蓄水量是260万立方米,这1亿立方米的生态水相当于38个汾河公园的蓄水量了。"我省水利专家表示。

今后几年,引黄工程将继续承担向汾河上中游输送黄河水的任务。每年12月,根据汾河水库本地地表水蓄水量,来确定次年的引黄生态调水量。

8、济南将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10-10-12

http://www.cenews.com.cn/xwzx/fz/qt/201010/t20101011_664921.html

违规上路行驶处200元罚款

  本报讯 山东省济南市日前出台了《济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济南市在今年年底前实行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管理制度。

  按照《条例》规定,在济南市,未取得环保合格标志的在用机动车不得上路行驶,如果违规上路将被处以200元罚款。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否则将被收缴伪造标志,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根据《条例》,环保合格标志分为绿色环保合格标志和黄色环保合格标志。经排气污染检测合格的,对符合国Ⅰ标准(含)以上的汽油车和国Ⅲ标准(含)以上的柴油车,核发绿色环保合格标志;对其他符合出厂时排放标准的机动车,核发黄色环保合格标志。

  据了解,《条例》还规定,办理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按照国家规定免于安全技术检验的,不需进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环保部门直接核发绿色环保合格标志。 

9、晨鸣纸业:屡有环保劣迹的行业龙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11-12 ■袁名富

http://www.cet.com.cn/20101012/h2.htm

——海拉尔晨鸣纸业污染调查之四

2010年5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上市公司环保问题督查公告,公开通报晨鸣纸业存在严重环保问题。

晨鸣纸业是一家集制浆、造纸、能源生产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在国内A股、B股市场和香港H股市场上市的公司,旗下拥有武汉晨鸣、湛江晨鸣、江西晨鸣、吉林晨鸣等10多家子公司,总资产200多亿元,年纸品生产能力近400万吨,是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纸业50强。

作为国内最大造纸上市公司,这已是第三次受到环保部门公开批评或处罚其环保问题。

多年来,晨鸣纸业饱受污染诟病,多次被媒体披露,其中武汉晨鸣、寿光晨鸣曾因污染严重被环保部勒令停业整改。

晨鸣屡陷“污染恶名”

山东寿光晨鸣纸业公司被当地群众举报,《经济参考报》的调查报道称,该公司超标污水大量排向小清河,注入渤海莱州湾,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

2007年,另一家旗下控股子公司——大型造纸企业武汉晨鸣汉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因长期违法超标排污,严重污染环境,被有关部门勒令停产整顿,有关责任人受到相应处分。武汉晨鸣是在原湖北省汉阳造纸厂的基础上与山东晨鸣集团合资组建的大型造纸企业,由于污染治理手段没有跟上,导致公司的2个排污口超标排放废水。2002年1月,环保部门进行查处,责成其限期整改,但它一直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公司废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6部门于2007年6月启动“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后,派出督察组对这家公司的违法排污行为进行查处,并已勒令其全面停止生产;当地政府给予公司董事长免职、总经理降职处分;吊销其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此外,通过百度或者谷歌等搜索网络,输入“晨鸣纸业污染”关键词,能看到大量关于晨鸣纸业在各个地方设立的子公司污染当地环境的举报,举报中涉及吉林晨鸣纸业、南昌晨鸣纸业、鹤壁晨鸣纸业等多家子公司。

再上环保部“黑名单”

2010年5月14日,国家环保部办公厅以红头文件公开发布《关于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情况的通报》(环办?2010?67号),对2007—2008年通过环保部环保核查的58家上市公司承诺整改环保问题的完成情况进行了后督查通报。

通报文中称:本次后督查发现,58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存在严重环保问题尚未按期整改,存在较大环境风险。晨鸣纸业就是11家存在严重环保问题的上市公司之一。环保部指称:晨鸣纸业旗下子公司海拉尔晨鸣纸业制浆生产线至检查时仍未履行环评及验收手续。

环保部责令被通报公司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自查问题,立即拿出整改方案,及时将环保整改情况报送我部和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并向社会披露相关信息。

对此,5月28日,晨鸣纸业在指定报刊和网站发布了提示性公告,对海拉尔晨鸣及被通报的制浆生产线基本情况进行了说明:制浆生产线是原海拉尔造纸厂1966年投资建设而成,1989年进行过技术改造。经调查,当时该制浆线一直未履行环评及验收手续。

令人费解的是,针对国家环保部的现场检查和督查,海拉尔晨鸣公司负责人刘继成和孙玉江、海拉尔区环保局张远银副局长均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太意外了,一点儿也不知道。”刘继成说,“没有要求我们进行环评。”

张副局长也称,“国家环保部针对这个企业的环境检查和督查,我们没有接到上级环保部门的任何文件、任何方式的通知。”

 “这是一个老厂子,自成立就没要求做过环评。”孙玉江说。

11年未履行环评难以自圆其说

晨鸣纸业“海拉尔晨鸣制浆生产线自1966年投资建设以来一直未履行环评及验收手续”的说法,在北京大学环境公共政策研究社理事长阳平坚博士看来,“完全是在找理由,把责任推卸给地方政府,很难自圆其说。”

 “为什么?”他说,其一,海拉尔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是1999年新注册的独立法人实体,与原国有企业海拉尔造纸厂没有关系,从成立时起,纸浆生产线就是海拉尔晨鸣的资产;其二,2003年颁布的《环评法》明文规定新建、改扩建项目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国家环保局和现在环保部也多次要求公司进行环保自查;其三,区域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地方环保部门每年要进行现场检查。

关于海拉尔晨鸣的组建,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海拉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高俊彪处获得证实,该公司是新组建公司。

 “原造纸厂没有环评无论怎么说也无法成为海拉尔晨鸣公司未履行环评的理由。”阳平坚表示。

在政策法规方面,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已要求污染企业尤其是造纸行业等重污染企业加大环保力度。针对上市公司,国家环保部已出台过多个文件,2007年颁发《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对从事跨省经营重污染行业公司申请首发上市或再融资,必须根据环保部的规定,进行环保核查。而造纸行业就属于“双高”行业之一。

经过多年的环保自查,尤其是作为造纸企业的负责人和直接监管部门,他们11年来“根本不知道有没有环评和验收”的说法让人难以相信。

整改后难见成效

9月30日,晨鸣纸业刊登海拉尔晨鸣环保督查整改完成情况公告。公告称: 7月27日呼伦贝尔市环保局组织召开了《海拉尔晨鸣纸业有限公司制浆、造纸生产线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评审会。近日,海拉尔晨鸣接到市环境保护局核发的《关于海拉尔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制浆、造纸生产线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的审查意见》。《审查意见》主要内容为:项目在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各项污染物可以达标排放并符合地方总量控制的要求。《审查意见》同时要求加强环保设施的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确保各项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地方环保部门获悉,内蒙古环境科学研究所已经对该公司进行了环境影响后评价。但在采访中,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企业和监管部门均没有看到环评报告书。

通过整顿后,该公司的环保是否就能见成效呢?一位不愿署名的业内人士对此并不乐观,他对记者分析:

一是在全国这么多污染事件,足以证明这家公司环保守法意识非常淡薄,一直存在应付心态和侥幸心理,导致国家的环保政策和自查承诺成为一纸空文。

二是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海拉尔晨鸣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每年的净利润都在减少,而公司的环保成本是固定的,一天的成本2万多元,一年的环保总成本就近800万元,而该公司2009年的净利润仅500多万元。

三是担忧来自地方政府自身利益的保护。这是国内污染事件频发和难以根治的根源。

10、包钢尾矿坝污染黄河 家养羊遭钍辐射长出獠牙

来源: 金羊网(广州)2010-10-12

http://news.163.com/10/1012/15/6IQBIGU20001124J.html

被称为“核湖”的包钢尾矿坝,靠近打拉亥村的水已经渗透干了。何光伟/摄

金羊网10月12日报道  1965年建成的包钢尾矿坝,是包钢堆积选矿后的矿渣和废水专用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积累,这个地上"悬湖"不仅聚集了超过930万吨的稀土,还产生了至少9.5万吨放射性核素钍,并已经对环境产生放射性污染。而包钢尾矿坝内的废水,也正以300米/年的速度,向内蒙古包头市及距包钢尾矿坝10公里处的黄河包头段产生放射性威胁。

尽管学界一直呼吁政府重视包钢尾矿坝钍核素辐射危及黄河问题,徐光宪等院士的联名上书也曾两次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批示,而内蒙古自治区高层亦重视包钢尾矿坝的环保隐患,但包钢尾矿坝钍辐射问题至今仍未得到任何有效的缓解。本报记者 何光伟 发自内蒙古包头

"核湖"尾矿坝

宋坤海从包钢下岗后,成了包头市的一名出租车司机。他对包钢尾矿坝再熟悉不过了,"我以前在包钢开车经常从这里经过"。

9月29日,在宋坤海的指引下,《新周报·周末版》记者穿过包钢厂区,探访了位于包头市九原区和昆区交界处的包钢尾矿坝。

在包钢厂区的东面,暗红色的泥浆状物质沿着路边两条宽近1米、深约1米半的水泥沟渠,一直流向包钢尾矿坝。

宋坤海称,"这些尾矿浆都是包钢磁选铁粉后的废物,日夜朝包钢尾矿坝排放,尾矿坝上随时都有人巡逻"。

极低的空气能见度,让延绵数里的包钢尾矿坝大堤很难一眼望到边际,而尾矿坝周围护堤上零星地长着些不知名的野蒿,并无任何鸟兽。

在大坝的顶端,一根直径超过1米的钢管沿堤环绕,每隔数十米就分流出一根脸盆粗细的出水管,排出暗红色的尾矿浆。

宋坤海表示,"只要刮风,尾矿坝暴露出来的废渣就到处飞,方圆5公里都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记者上坝不到3分钟,一骑摩托车的青衣男子便追过来喝令记者"立即下坝","这里是生产重地,不许上来!"

青衣男子尾随记者下坝,踏过坝上野蒿只见近2厘米长的大蚊子黑压压一片嗡声而起,一直追进出租车。

宋坤海说,"天冷了,市区早没蚊子了,这里居然有这么大的蚊子,还追着人咬,真是稀奇"。

虽然宋坤海知道包钢尾矿坝"污染环境",但并不知晓尾矿坝里有什么污染物,也"闹不清是啥东西"污染了环境。

原国家计委稀土专家组专家、原包头市稀土研究院院长马鹏起透露,尾矿坝周长13.6公里、呈椭圆状,占地11平方公里。

马鹏起称,包钢尾矿坝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稀土湖",其稀土来源于位处包头以北160公里处的白云鄂博。

数据显示,白云鄂博矿平均伴生放射性物质钍0.04%、铀约0.001%,是典型的天然放射性钍伴生矿。

但白云鄂博主东矿被当作铁矿进行开采,真正利用起来的稀土只有10%。作为稀土中包含的17种元素之一的钍,利用率却为零。

包钢从白云鄂博采矿,选矿厂将矿石粉碎研磨成粉,经磁选分离铁矿和10%的稀土后,剩余矿浆全部泵到了尾矿坝。

包头市官方的信息称,包钢尾矿库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尾矿库,目前储水量1750万立方米,堆存尾矿量1.6亿吨。

但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潘彦昭早前的说法,包钢尾矿坝"尾矿渣累积堆存达到了2.7亿吨"。

照此计算,在包钢尾矿坝的数亿吨尾矿中,至少包含了930万吨稀土和7万吨钍。

据了解,钍和铀有着及其相似的特性,衰变时可从原子核中释放出对人体有危害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

而这些放射性物质可致使人头晕、疲乏、脱发、红斑、白血球减少或增多、血小板减少,甚至还会引发白血病及骨、肺、甲状腺癌变。

包钢尾矿坝的粉尘细小,大的直径可达200目(1目=15400微米),小的只有几微米,风一吹就能导致放射性钍的微尘污染空气。

更可怕的是,包钢尾矿坝给包头乃至黄河的环境带来了放射性威胁,"由于污染严重,在三年前曾一度被传媒称之为'核湖'"。

而来自包钢官方的信息称,这个平地型筑坝、1965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包钢尾矿坝,其设计使用年限截至2025年。

钍辐射危及黄河

"包钢尾矿坝距黄河干流最近处为10公里",马鹏起在2007年就指出,"包钢尾矿坝的废水正以300米/年的速度朝黄河渗透"。

由于尾矿坝下没有防水层,尾矿坝内的废水肯定会发生渗透。马鹏起透露,尾矿坝每年也会定期排洪,排洪出口仍然是黄河。

包钢尾矿坝顶海平面标高为1045米,水面海平面标高1040米,而附近村庄的地面海平面标高仅有1009米,尾矿坝成了"悬湖"。

加之尾矿坝的水"只进不出",完全靠自然蒸发,积水越来越多,前些年包钢不得不每年以0.9米的速度不断加高尾矿坝。

此外,包钢尾矿坝附近村庄地表以下2米就是沙层,包头市的环保官员称,尾矿坝的废水极易向村子和黄河渗透。

马鹏起认为,一旦发生洪水决堤或地震,"那么不但威胁到上百万包头人民的生命安全,其后果将比松花江事件严重得多"。

虽然现在没有测量尾矿坝废水向黄河的渗透速度,马鹏起在10月3日告诉《新周报·周末版》记者,但"情况应该没有什么变化"。

据了解,包钢尾矿坝不仅承接了包钢生产的所有废水矿渣,还要承纳周边部分稀土企业的废水废渣。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由于钍的利用率是零,截止目前堆积在包钢尾矿坝里的钍,至少有7万吨。

公开资料显示,黄河流经包头市境内有214公里,全市的生活、工业废水,都经昆河、东河、四道沙河三条排污河道流入黄河。

包头市辐射环境管理处此前发布的研究称,黄河画匠营子和昭君坟断面的放射性钍含量,总放射性比活度有升高趋势。

这份《稀土工业废水对包头黄河水及地下水资源的放射性影响研究》指出,黄河包头段水质的总放射性比活度已经超标。

研究认为,原伴矿生的天然放射性钍核素随着工业废水排入环境,对包头市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影响。

研究指出,稀土碱法工艺废渣中钍含量高达0.52%,而稀土酸法工艺水浸渣中钍含量夜高达0.27%,这些放射性废物并没被回收利用。

研究称,由于稀土厂常年排放大量放射性废水,放射性核素通过渗透、迁移,放射性污染已经对黄河产生影响。

而包头市辐射环境管理处的另一份研究指出,包钢尾矿坝东南侧2公里内,地表α外照射最高值和钍含量分别为包头本底水平11倍和7倍。

包钢尾矿坝的钍辐射污染已经引起官方重视,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高震风等官员开始意识到包钢尾矿坝的环境风险。

包头市副市长张继平称,"尾矿坝一旦决堤,污水将会漫过铁路,直接影响到包头市民的饮用水安全。"

而高震风警告,"包钢选矿厂尾矿坝处在地震断裂带,一旦发生垮坝事件,巨量的工业废水将对下游的包兰铁路及黄河带来严重威胁"。

总理两度批示

为阻止黄河免受包钢尾矿坝钍辐射污染,中科院院士徐光宪曾两次上书国务院,并两次获得总理温家宝亲笔批示。

2005年9月,徐光宪等十五位院士联名将《关于保护白云鄂博矿钍和稀土资源,避免黄河和包头受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呼吁》上报国务院。

很快,这份紧急呼吁便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笔批示:"这个建议很重要,请国家发改委阅办"。

2006年6月19日,徐光宪就如何落实温家宝总理批示再度上书,一周内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再次批示。

钍是一种重要的核能战略元素,中国的钍资源占世界第二位,极大部分在白云鄂博主东矿,但钍几乎是作为"下脚料"被丢弃了。

徐光宪表示,"自从包钢在1959年建厂以来,钍的回收利用率几乎为零,其放射性污染直接影响包头市和黄河"。

徐光宪称,开采出来的9.5万吨钍,有7万吨依然沉睡在包钢的尾矿坝中,2.5万吨在废气、废渣、废水中损失掉了。

徐光宪呼吁,"国家要明确白云鄂博主东矿是以稀土和钍为主共生矿的定位,在此基础上重视钍资源的回收,保护包钢尾矿坝"。

除学界关注,包钢尾矿坝"更是官员的心病",包头市的环保官员透露,"自山西襄汾尾矿溃坝后,地方官员更加重视尾矿坝安全"。

上述包头市环保官员称,"襄汾尾矿溃坝事件教训惨痛,尤其是包钢尾矿坝安全隐患更为突出,其放射性钍微粒污染直接危及黄河"。

为此,就在去年5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巴特尔亲临包钢尾矿坝检查安全工作。

巴特尔在尾矿坝现场要求"包钢集团继续做好尾矿库的综合治理,积极探索尾矿干堆技术,最终实现无水堆放"。

巴特尔还要求"有关部门要认真吸取山西襄汾尾矿溃坝特大事故的惨痛教训,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抓好尾矿库的安全工作"。

巴特尔希望"确保尾矿库安全运行、万无一失",他要求对包钢尾矿坝"加强日常维护、监测和筑坝等工作"。

"核湖"阴影笼罩下的村庄

因紧靠包钢尾矿坝,曾是包头市蔬菜基地的新光一村,2000多亩耕地如今能耕种的不足200亩;即便能种出粮食,村民们也因那是"有毒的东西"自己不吃。 而在打拉亥上村,地下水和农田土壤受钍放射性污染正危害着人畜健康:2006年,全村死亡14人,其中有11人死于癌症;就连村民家的羊,也因长獠牙无法进食被活活饿死。本报记者 何光伟 发自内蒙古包头

毒地绝粮

9月30日,几位村民正在新光一村村口小卖铺门口晒太阳闲聊。

得知记者采访包钢尾矿坝情况,村民们连声叫苦,"尾矿坝可把咱们害惨了,你去问问老村长石玉山就晓得了"。

在村民们的带引下,沿着两排低矮农房的巷道走进去,迎面就是包钢几根正冒着滚滚浓烟的大烟囱。

67岁的石玉山10年前从包头市昆区卜尔汉图镇新光一村村支书卸任,他已在新光一村担任了27年村长和支书。

包钢尾矿坝对石玉山来说就是敏感字眼,一提尾矿坝,他原本缓慢的语调就变得语塞了,最后才憋出"可害死人了"五个字。

石玉山介绍,新光一村原本是包头市的蔬菜基地,但从1970年代开始,村里的蔬菜就开始出问题了。

"蔬菜量也变差了",石玉山说,原本是一类蔬菜,"拿到市场上却被定为二类、三类,就算降低等级,最后还是没人要"。

"菜叶子上全是灰土,洗都洗不掉"。新光一村的蔬菜被检测出多种有毒物质超标,村民们最终被迫放弃种植蔬菜。

而在新光一村东面1公里处,就是那个被称为"核湖"的包钢尾矿坝。

包钢尾矿坝渗水已危及村民们的生存,"土地盐碱化了,水也有毒,种的粮食不敢吃了"。

石玉山带记者查看了村里的耕地种植情况,"2000多亩地,现在能耕种的不足200亩了,能长出东西也不能吃"。

耕地"被毒化了",石玉山为剩下的200亩地表示担心,尾矿坝的渗水逐年逼向耕地,"咱们村已经没有地供尾矿坝祸害了"。

2002年,包头市环境监测站对新光村的污染现状进行调查检测显示:新光村井水硫酸盐等14项数据均不同程度超标, 属于劣五类水。

同年9月,包头市农业科研所对新光村受污染农田进行评估,指出尾矿坝渗水是导致新光村大片农田退耕的主要原因。

4年之后,2006年7月,包头市环境监测站再次出具检测报告指出,该区域地下水主要超标污染物与包钢尾矿坝内废水中污染物特征一致。

"地里种东西要么死掉,要么啥都不长"。石玉山指着一块稀疏的玉米地说,"苞谷枯瘦、颗粒干瘪稀小,根本就不像玉米棒子"。

村民们说,"种出的粮食虽然不多,咱们自己不敢吃了"。他们认为粮食跟蔬菜一样,里面"肯定也有超标的东西,吃了有毒"。

每逢收获小麦和苞谷的季节,村民们都不得不把收获的粮食运到离新光一村远点的亲戚家,和他们的粮食参合在一起"卖钱再买粮食"。

即便是种粮食,"刚开始小麦亩产700斤,1998年左右下降到400斤" 。石玉山称,"最后基本就绝产了"。

人畜患病

分为上下两村的打拉亥,位于包钢尾矿坝南侧2公里处,打拉亥的大面积耕地紧靠包钢尾矿坝,也同样未能免遭污染厄运。

打拉亥上村原村委会主任李明蛇的父亲,在2006年2月12日因肺癌离世。村民们称,"老人此前身体非常健康"。

公开资料显示,打拉亥上村在1993年至2005年底,有66人死于癌症;2006年全村死亡人数为14人,其中有11人死于癌症。

其实早在6年前,以包头医学院教授张翼翔为首的包头本地几位专家,就对打拉亥放射性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认为,包钢尾矿坝渗水和扬尘中的放射性物质已经污染了打拉亥的地下水和农田土壤,间接危害村民和牲畜的健康。

调查对抽选的11口井的监测分析表明,均超出中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标准;而打拉亥农田空气贯穿辐射剂量率的监测结果表明亦同样超标,调查认为包钢尾矿坝的运行已经对该村造成了放射性污染。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所陈兴安教授等专家两年前在包头市的研究表明,人"肺内钍沉积量达到755mg以上时,可以发生O+期尘肺"。

而"长期吸入天然钍或钍射气(Thoron)短寿命子体亦可诱发肺癌",该研究最先用人群资料证明了长期吸入含钍稀土矿尘可致肺癌。

除了癌症,骨质疏松、半身不遂等病症也是尾矿坝附近村民们的常见高发病。

新光一村的王六,10年前在一次晾衣服时"腿一歪就断掉了",断裂的骨头久久不能愈合,后来她被查出有骨质疏松症。

王六原本"能下地干农活,后来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了"。石玉山说,"紧接着又有很多村民也被查出得了骨质疏松症"。

有不少30几岁的壮年人,"也发生牙齿松动",村民们说,就连"部分小孩的牙也长得歪歪斜斜,掰一下就掉了"。

石玉山称,"咱都晓得是被那个尾矿坝给祸害的,现在村里人没几个不得病的"。

村民们养的牲畜,也同样是尾矿坝的"受害者"。据石玉山回忆,"1998年时,就发现喂的部分羊开始长獠牙"。

村民们称,"长獠牙的羊很可怜,牙齿一直长到把羊的上下鄂钻出窟窿",最后羊"无法吃草喝水,被活活饿死"。 (本文来源:金羊网 作者:何光伟) 

11、“滇西北·梅里雪山—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考察

来源:腾讯绿色2010年10月11日 章轲

http://news.qq.com/a/20101011/001665.htm

9月15日至20日,记者全程跟随阿尔斯通基金会秘书长赵多梅走访滇西北,实地调研该基金会与大自然保护协会、云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实施两年的“滇西北·梅里雪山—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本条新闻共有21张图片,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qq.com/a/20101011/001665.htm

12、天津峰会回应外界对中国碳减排质疑

来源:一财网 2010-10-12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474634.html

有些西方学者甚至认为该目标是中国无须额外努力即可自然实现的,此目标不具备实质意义。

据 《科学时报》10月11日报道,自中国于哥本哈根会议之前提出到2020年将把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45%的减排目标之后,国际上对中国首次给自己定下的数字目标质疑不断。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的公开报道,美国气候谈判代表托德·斯特恩表示私下已经敦促北京在2020年前至少把单位GDP碳排放削减50%。“在今后15年把碳排放减少40%~45%是一个有弹性的目标,从数字角度看,它事实上还不如中国过去的成绩。根据官方数字,从1990年到2005年,北京单位GDP的能耗减少了47%。”

有些西方学者甚至认为该目标是中国无须额外努力即可自然实现的,此目标不具备实质意义。

对此,在正在举行的联合国气候谈判天津峰会上,NRDC(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撰写并发布了一份白皮书,在深入研究和数据支持的基础上对此作出回应。

这份报告对中国提出的碳排放强度的目标和将要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行动进行分析,详细探讨了三种排放量的情况。

NRDC认为,之前中国国内的承诺表明,如果中国只履行之前的减碳承诺,而不在2010年之后继续实行新的能源效率政策,其碳排放强度到2020年只能在2005年水平的基础上降低37%。

而如果加大行动的力度,中国可能超过其设定的官方目标,其中包括在2020年之前进一步降低能源使用强度,从而使碳强度减少48%。

报告进一步认为,经济体制改革会使中国到2020年将碳强度降低57%之多。

事实上,在NRDC报告发布的前两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克服气候峰会达成共识的最大障碍,就是西方国家要尽快拿出政治意愿,如果西方国家愿意落实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中国的碳排放峰值会更早出现。

解振华同时重申了中国碳减排的“三步走”实施方案。在第一阶段的2006年~2010年,目标是要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可再生能源占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目前森林覆盖率目标已经完成了,非化石能源比重去年达到了9%,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年内也可能完成。

第二、第三阶段分别为2011年~2015年,2016年~2020年,即“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解振华表示“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中国将继续设定非常严格的节能减排指标,但目前还不便透露具体指标。

解振华指出,目前淘汰落后产能的空间已经不大,而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增加也并不明显,未来中国将更着力于提高在第二产业即工业中高科技产业的比重。目前中国高科技产业年均增长率已经达到了14.8%。

 “中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减排所做的工作很多,西方国家并不了解,而中国民众关心的也不多。”解振华说,“‘十二五’期间,中国的节能减排不仅会把重点放在政府和企业上,也要将节能减排推向消费领域,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节能以及低碳与自身生活的关系,倡导低碳生活理念。”

13、印度:《京都议定书》不可废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10-12陈晓晨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467238.html

坎昆会议应取得平衡的进展,为明年在南非气候大会上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成果奠定基础。

“ 基础四国”(巴西、南非、印度、中国)第五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昨日在天津闭幕。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各国部长表示,之后的坎昆会议应取得平衡的进展,为2011年在南非气候大会上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成果奠定基础。

《联合声明》呼吁发达国家增加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下的减排承诺,呼吁非《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作出与《京都议定书》可比的减排承诺。声明强调了分别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与《京都议定书》下的“双轨”谈判机制的重要性。

声明表示,为数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是提高信心、促进坎昆会议成功的钥匙。声明还重申,这些资金必须是新增的,而非“挪用”自其他海外发展援助(ODA)。四国部长认为,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资金也应是坎昆会议的一项重要成果;他们支持建立在《公约》下的一个新基金,资金主要来源应为发达国家的公共财政。

在会后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印度环境部长杰拉姆·拉梅什(Jairam Ramesh)表示,《京都议定书》存续是气候谈判中最根本、最实质的。他表示,《京都议定书》必须存在,在此问题上不能妥协。

拉梅什表示,“平衡”意味着双轨谈判机制,即在《京都议定书》下确定除美国外的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在《公约》下推动美国作出与《京都议定书》可比的减排承诺,同时发展中国家作出自愿减排承诺。他表示,这双轨之间必须平衡;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至少不能比发展中国家还低。

美国气候变化问题特使托德·斯特恩(Todd Stern)上周五在美发表演讲时称,中国不能一方面坚持要求发达国家承诺具体的强制减排目标,另一方面却与其他主要新兴国家一道仅为自己设立自愿减排目标。这番言论激起了各国部长的反驳。

南非环境部长布耶尔瓦·松吉卡(Buyelwa Sonjica)在会后发布会上回答本报提问时表示,上百年以来,工业化国家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后发国家没有获益;所以,不能把这两种国家的不同减排责任混为一谈。她表示,将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减排。

巴西环境事务大使鲁伊斯·马查多(Luiz Machado)表示,巴西的减排行动已经成为法律;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发达国家都还没有将减排纳入法律。

此次会议的另一个亮点是,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包括七十七国集团轮值主席国也门和明年的主席国阿根廷、非洲国家集团主席埃塞俄比亚、小岛国联盟主席格林纳达、阿拉伯集团主席埃及的代表。《联合声明》表示,部长们决定延续“基础四国+”的形式。

14、调查称环保部门成我国企业负担最大来源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0年10月12日 王红茹

http://green.sina.com.cn/2010-10-12/093621257787.shtml

  深秋的北京,位于西单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大院一如继往地平静。

  看似平静的背后,一场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历时时间最长的为中小企业减负行动,已车马轰鸣。

  据悉,此次减负行动从今年6月13日国务院成立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开始,到年底结束,历时半年。如今,转眼间时间过半,距离12月份最后的大检查只有两个月时限。

  当下,工信部相关的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小企业司等部门的官员,依然在各地奔波进行减负的督查指导工作。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但数据显示,中国的中小企业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据初步统计,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部门有18个,按收费项目分有69个大类,子项目上千。

  为负累不堪的中小企业减负已不是悬念,但悬念在于:这次真的能下狠手么?

  高调减负

  从6月13日开始,在工信部办公大楼内,又多了一个临时性“部门”——国务院成立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跟以往相比,这里显得更加忙碌,常驻的10多个工作人员不时在三个办公室之间穿行。

  减负工作领导小组从成立的那一刻起,其组建规格之高、参与部门之众就吸引着各方的关注。

  领导小组由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担任组长,监察部副部长、纠风办副主任屈万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工信部副部长苗圩,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四位副部级官员担任副组长。另有中央纪委驻工信部纪检组组长郭炎炎、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民政部副部长姜力、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等10位副部级官员担任成员。

  领导小组属于阶段性工作机制,不属于新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结束后即撤销。

  由于此次减负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与中央成立减负领导小组相对应,各地也相应成立了减负工作机构。工信部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些地方在过去已经成立了“减负办”的,这次减负工作可继续由“减负办”来组织实施。目前,全国各地成立的减负临时性机构与以往成立的“减负办”比例各占一半。

  除了组建机构,为中小企业减负的时间表也已经确定。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司长王黎明透露,为保护中小企业权益,在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方面将加大整治力度,从下半年开始,分三个阶段开展对中小企业减轻负担的专项治理活动;要求相关部门在8月底之前进行督查清理,9月-10月提出清理减负的政策性措施,12月份突出加大检查力度。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部门共有18个,按收费项目分有69个大类,子项目则有上千个。

  如何清理如此众多的收费?一位工信部相关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具体清理程序是,首先是让各个省市以及各个系统相关部门按照财政部下发通知的要求,把目前所有的收费项目重新进行梳理,看哪些是属于规定范围内的合理收费,哪些是不符合要求的不合理收费,“全部都要拎出来,之后就要逐级上报到工信部”。

  其次,在工信部内形成一个班子专门进行核查。这个班子是由非常熟悉这方面工作的专家组成。此外,财政部也将参与进行核查。

  据记者了解,在清理过程中,按照6月21日公布的《关于2010年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运行〔2010〕291号)要求,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监察部、财政部、质检总局要分别牵头组成5个督查组在各省进行督查。

  每个督察组由3-4人组成,组长由牵头单位局级领导同志担任,成员由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有关同志及中国企联维权工委有关专家组成。每组安排督查2-3个省,主要督查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的完成情况,以及中央关于中小企业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督查组还重点调查、了解当前企业负担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督查清理工作于7月下旬开始,计划8月底结束。但据记者从工信部相关人士了解,目前督查工作并没有全部结束,仍在进行中。

  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清理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减轻企业负担的工作一直不曾间断过。

  自从1980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制定并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乱摊派。凡是在我国境内依法登记注册的各种形式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在需要减轻的企业之列。1997年,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下称“国务院减负办”)成立,其职能就是负责工作指导、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

  记者从工信部相关人士获悉,此次减负行动,着重减轻的是企业过重的非税负担,尤其是着重减轻中小企业的非税负担。

  在我国,政策性规费(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是政府非税收入的组成部分。政策性规费的收费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

  目前,如何界定“企业负担”,社会上存在很大差异,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按产生来源将“企业负担”分为:政策性负担(由立法或者政策的制定中形成,在执行过程体现的负担行为)、行政性负担(因履行政府管理职能形成,由企业担负的费用,比如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集资、罚款等)、社会性负担(如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等的不规范服务行为,造成的企业负担)三大类。

  在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看来,公务机构太多和人员规模太大是导致行政公务事业化和收费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表示,近年来,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些中央部门、地方政府和地方部门将本属于公务性质的机构设置成了事业性质,一些本是公务员的岗位设置成了事业编制,目的一是躲避公务员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限制,二是事业单位和行政机构中的事业人员部分可以向社会收费罚款,以解决机构和人员扩张形成的经费紧张问题。

  周天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公务机构和公务员队伍设置中,设置成事业单位的行政和执法部门有很多,包括质监、环保、银监、保监、海事、空管等等。许多政府公务机构中的一部分也按事业单位设置,或者一部分人员属于事业编制。类似这种行政执法部门,往往是组织部门派干部,编办给编制,物价部门允许收费。“本来是政府公务,却让它们事业化和收费化。”

  周天勇表示,目前政府各部门,包括一些有授权的行政性事业单位,有税收形成的财政支出供养的机构,如信访局等;有允许去收费交到财政再由财政下拨满足经费的机构,如工商(2008年9月,对工商收费体制进行了转变为财政拨款的改革)、质检、卫生防疫、城管等等;有财政拨款和收支两条线相结合的机构,如运政、交警等等;还有一大部分没有进入行政事业编制,由收支两条线和自收自支供养的一些非编制机构和人员,诸如政府临时性的某某办公室和大量的协管员等等。这些都是中小企业负担的重要来源。

  高收费必将抑制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应就会大大减弱城镇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城镇容纳劳动力就业的容量也就会跟着相对缩小。根据周天勇的研究,除了税收外,收费和罚款多少,与每千人口拥有中小企业的数量、城镇人口从业率高度相关。换句话讲,就业困不困难,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收费罚款轻重有关。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就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涉及企业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治理和规范工作。

  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治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的通知》明确,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利用(借用)行政权力或垄断地位向企业提供服务的收费,有五种行为属于乱收费行为,应坚决取缔:行政机关以经营服务性收费名义收取费用的;将已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继续收取的;行政机关擅自将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交由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其他机构办理,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的;利用(借用)行政权力和垄断地位强制服务并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的;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强制企业到指定机构接受检测、代理、查询等服务并收费的。

  中小企业有哪些负担

  在采访中,不少中小企业普遍反映非税方面的负担太重。江苏省一家从事医疗器械业务的公司老总告诉记者:“中介服务费、各种评比、报刊征订、行政许可费、强制性的中介服务费等各种各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这个是最高的,也是对中小企业造成负担最重的。”

  在采访中,很多学者也对企业负担过重问题颇为担忧。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恢光平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认为,一些中介服务组织、协会或者学会,按道理并不是政府机构,但是在我国现有行政体制下,这些单位都有政府背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那些中小企业不参加肯定不行。“中小企业是弱势群体,有各种各样的制约关系在里面。”

  相比中小企业,国有大企业就好很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小企业跟国有大企业之间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大型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行政级别或其在各级人大、政协的工作背景。

  由此,中小企业成为减少各种“三乱”行为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治乱减负工作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必须藏富于民,国家有了一定经济实力,才能稳定、富强,基于此,必须大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必须为中小企业减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希燕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那么,中小企业负担到底有多少呢?

  中国社科院一位学者在两年前参与了一项由相关部门召集的企业非税负担情况的抽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针对268家不同所有制结构(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少数集体企业)的企业,所调查企业的员工数大多在2000人以下,企业的资产规模大多在40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

  该学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此次调查从“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乱排比、企业遭遇强拉赞助、企业遭遇政府项目拖欠款、垄断行业乱收费、强迫订购书刊、强迫指定服务以及参展、参评”等项目对268家企业进行问卷后,将各种不合理负担按指数高低进行排序,指数越高,则此类负担越重。调查显示,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强迫订购书刊”、“各种摊派”、“强拉赞助”。

  此外,该调查还对企业负担产生的来源进行了问卷调查,有16个部门在被调查之列。综合估计来看,对企业造成负担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环保部门、行业协会、质监部门。

  《企业负担监督条例》草案已成形

  为了解决企业不合理负担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曾多次下发文件,国家基本上每2—3年就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性工作,期间采取了上收审批权、公布取消收费目录、组织监督检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但是企业减负工作仍然未能走出“治理—膨胀—再治理—再膨胀”的周期率。

  “必须要有一种法律制度进行约束,不能说企业面临困难了就给减,情况一转好,就给增加,这是很糟糕的。”恢光平提议。

  在恢光平看来,企业不合理负担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是治乱减负工作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希望通过这次治理,最好是能建立一种规则,到底什么该收,什么不该收,收多少,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企业规模,定一个规矩出来,大家都按规矩来。”

  其实,为加大源头治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快制定企业负担监督条例始终是国务院减负办的一项重要工作。

  立法工作起步于1998年,随着治理工作逐步深入,实践经验更加丰富,经过多次征求地方和有关部门的意见,《企业负担监督条例》(草案)几经修改也更加完善。2006年11月,国务院减负办正式启动了立法课题研究工作。当时邀请了国务院法制办、纠风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部分省市的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以求积极推进企业治乱减负法制建设进程。

  2007年12月17日-18日,国务院减负办在哈尔滨召开了全国减负办主任会议,对《企业负担监督条例》(草案)进行了研讨。之后就有《企业负担监督条例》将于年底出台的消息传出。

  然而,两年多时间过去了,《企业负担监督条例》依然没有出台的动向。

  据记者了解,一些省份比如湖北和江西等省,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湖北省企业负担监督条例》、《江西省企业负担监督管理条例》。

  有知情人士表示,《企业负担监督条例》是一部“禁止违法增加企业负担,规范政府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行政法规,它从监督管理、权利救济、法律责任等方面对企业负担监督中的共性问题和工作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规范。

  “希望尽快修改完善条例草案,争取尽早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上述知情人士谏言。

  2010年企业减负的三大阶段

  从下半年开始,中央将分三个阶段开展对中小企业减轻负担的专项治理活动:第一阶段,在8月底之前对中小企业负担进行督查清理;第二阶段,9—10月提出中小企业清理减负的政策性措施;第三阶段,12月突出加大中小企业减轻负担检查力度。

  企业减负大事记

  1982年 国务院颁布《关于解决企业社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

  1983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坚决制止“以集资”为名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乱摊派的通知》

  1986年 国务院下发《坚决制止向企业摊派的通知》

  1988年 国务院颁布《禁止向企业摊派的暂行条例》

  1990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乱摊派的决定》

  1993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治理乱收费的规定》

  199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

  1999年 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发布《控制对企业进行经济检查的规定》

  2000年 国务院发布《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

  2004年 国务院发布《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环评费咋那么高?

  “一个环评报告的费用要12.73万元,这也太贵了吧。”赵林(化名)是广东一家从事打印机组装和打印耗材回收企业的一名管理人员,当他接到报价为12.73万元的环评费用,确实让他大吃一惊。

  据悉,赵先生所在公司从事的这个项目,必须要做一份《环境影响评价书》,但做“书”不便宜。赵先生向记者出示的具体报价如下:监测费3.5万元、大纲编写费?1.5万元、报告书编写费?4.5万元、专家评审费?1.5万元、评审会务费0.6万元、税费1.13万元,合计12.73万元。

  “就算有讲头,也不会那么大额吧,光专家评审费就上万了!”让赵先生困惑的是,这个环评费用到底如何核算的?核算是否合理?

  据记者了解,通常针对企业的环评分为报告书、报告表,报告书又按照每个行业不同,价钱也不一样。而涉及到“书”的费用都不低。

  据介绍,一般规模较小、项目简单的企业环评费在2万元~3万元之间,也有的在3万元~5万元之间。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从事打印机组装和耗材回收的公司,环评费用跟其他行业相比要高一些,高就高在“耗材回收”这块。耗材回收处理的过程,涉及到的环境因素和环境污染的控制很复杂,属于中高度风险行业,因此收费较高。

  环评收费标准有国家规定。根据环保部门的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文件,废电子电器产品必须做环境影响评价书,该书的费用确实至少要10万元以上。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环评费用的高低与企业的大小、所在行业、规模、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当地环保部门的关注程度、项目环境方面的风险程度以及不同环评单位的报价等都有关系。

  尽管是“明码标价”,但赵先生还是觉得环评这类费用跟想象中的相差太多。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希望这次减负,“能让环评费降一降”。

  何为中小企业

  在我国,中小企业主要是指职工工人数在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的企业。目前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超过40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

15、解禁与否难定 一次性泡沫餐盒进退失据

来源:《财经》2010年10月11日 木易

http://news.qq.com/a/20101011/000860.htm

  一次性发泡餐盒(俗称塑料泡沫餐盒)的命运,有可能发生新的戏剧性变化。

  8月24日,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下称中塑协)会长廖正品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国家发改委最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中,原先被列入“应淘汰的落后产品目录”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已经不再出现于名单中。“这份征求意见稿如果通过,意味着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将可以正大光明地重返市场。”

  6号令杀死一个产业?

  曾是中塑协一次性食品发泡委员会理事长的谢文雄,可以说是中国发泡餐具业的元老:1993年,谢文雄等台商最早把装方便面的一次性发泡餐盒生产引入大陆。

  但好景不长。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发布6号令:在全国范围内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谢文雄的公司就此关门大吉。谢文雄认为,6号令引发了国内餐盒市场长达十年的混乱。“它杀死了一个产业。”

  1991年,谢文雄在北京成立了长泉包装公司,专为方便面做配套一次性发泡餐盒——大陆最早的发泡餐盒企业,几乎都是方便面的配套企业。

  发泡餐具是一种塑料产品,技术源自日本,原料为聚苯乙烯,聚苯乙烯颗粒添加发泡剂,体积膨胀制成发泡板,即做成一次性发泡餐盒。

  发泡餐具保温性好,轻便便宜,带动了快餐业的发展。1993年至1996年,华北地区的数家发泡餐盒企业全为外资。全国年产发泡餐具100亿个。长泉公司仅做餐盒一年就获利260多万美元。

  但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问题也显现出来。特别在铁路客运系统,一次性发泡餐具大面积使用,铁路沿线堆积的白色垃圾一度触目惊心。

  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负责人董金狮,当时在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工作,他开玩笑说:“美国航天局可以拍到中国的两个长城,其中一个就是铁路上的白色长城,全是废弃的餐盒。”

  1991年,铁道部开始了铁路沿线白色污染治理对策的研究,1995年5月起,“全面禁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措施率先在铁路站车推行。

  1998年的长江大水,真正改变了一次性发泡餐盒的命运。正在视察汛情的国务院领导得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情况:长江江面白色漂浮物最高处厚达1.5米,甚至封堵住了葛洲坝发电机组。

  “不要让白色污染跨世纪。”很快,199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经贸委6号令颁布实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要求在2000年年底以前,在全国范围内淘汰因环境污染严重而被列为落后产品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此后,北京、天津、哈尔滨、合肥、广州、大连等城市都相继颁布禁令,要求限期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推广使用环保类型的产品。

  但对6号令的争议一直延续至今。

  72岁的李沛生,曾先后任中国包装总公司企业局局长、原国务院全国包装改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他说,6号令出台,并没有征求发泡生产企业意见,也没有征求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包装改进办公室、轻工联合会及中国塑料协会意见,就发布了。

  禁令一下,发泡餐盒企业只能停产。谢文雄记得,当年年审,企业所持营业执照,不允许再有发泡餐具四个字。更糟的是,他后来去银行贷款都不行了。

  此后,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中,一次性发泡餐具继续被列入淘汰类产品,并规定禁止投资、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剑波告诉《财经》记者,治理白色污染,主要渠道就是回收。从环境学角度来说,只要正常回收,发泡餐盒就是绿色产品,不产生其他污染。但由于发泡餐盒材质成本低,回收价值不高,影响了回收者的积极性,“以此毁掉一个产业,非常可惜。”

  发泡餐具禁而不止

  实际上,因为市场有很大的需求,6号令并没有完全禁止住发泡餐盒的生产。谢文雄等发泡餐具外资企业全面撤退之时,内资企业迅速填补了市场真空。

  董金狮说,1999年6号令颁布,发泡餐具市场处于“混战”状态。而2001年至2006年,非发泡餐盒开始和发泡餐盒“大打出手”。

  非发泡替代产品主要是纸浆模塑、纸板、PP聚丙烯等各类标榜可降解的“环保餐盒”,但是工艺并不成熟。据张剑波介绍,有些标榜可降解餐盒,实际就是在塑料材料中加淀粉,这只能使一部分淀粉降解,真正的塑料并不容易降解。“时间长了碎了,就认为降解了。实际只不过变成碎片看不见,分子没改变,对土壤破坏更大。”

  还有一些“可降解餐盒”,大量使用滑石粉。“滑石粉跟一点塑料组合,能降解,但是没有回收价值。不耐压不耐热,还有害健康。”只因可降解符合产业政策,消费者误以为是“环保产品”。

  张剑波介绍,“实际上,一次性发泡产品是一个安全实用的好技术。”一次性发泡餐盒本身无毒无害,比纸餐盒干净和环保,因为制造纸浆也费电,且污染严重。

  有反对解禁者认为,发泡剂使用了氟利昂,而氟利昂破坏臭氧层。谢文雄解释说,刚开始时,中国的发泡餐盒生产的确使用过氟利昂。但是到了1993年,已经改用丁烷、戊烷做发泡剂。

  反对者担心,一次性发泡餐盒在65℃以上使用,会释放出单体致毒。还有人担心这些释放出的有机物会致癌。

  对此,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唐赛珍认为,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因为聚苯乙烯的分子结构比较稳定,要将其解聚成单体,温度必须在250℃以上。

  造价便宜,是发泡餐盒长期屹立不倒的关键因素。纸浆模塑餐盒一个2角8分到3角,纸板涂膜餐盒一个4角到4角2分,PP聚丙烯2角多。而一个5克的发泡餐盒,造价仅仅4分8厘。

  因为存在种种弊端,纸餐盒和秸秆餐盒在2005年前后基本退出市场。李沛生做过四次全国调查。2008年调查显示,当年快餐盒总产量120亿个,一次性发泡餐盒产量86亿个,占70%。禁令发出十年多,发泡餐盒产量略减,但仍占据市场主导。

  中塑协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呼吁为发泡餐盒正名。而反对解禁发泡餐盒的代表董金狮认为,国家制定政策不能轻易改变。

  2009年7月,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委托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塑协,讨论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提出的、建议修改6号令的提案。李沛生说,“讨论会一致认为应该修改6号令,同时加强泡沫餐盒的回收管理。”

  但9月2日,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自然之友等12家环保NGO,联合发表声明:反对解禁一次性发泡餐盒。“我们认为,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个多方互动的过程,惟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消费者群体、研究机构、公益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才能找到真正符合公共利益的解决之道。政府在制定涉及民生问题的政策前,应该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不能被少部分专家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所左右。”

  上海的“三分钱工程”

  8月24日的发布会上,中塑协会长廖正品称:中国对一次性餐盒应该实施循环理念,回收利用。6号令的出台主要是因为白色污染。现在人们环保意识提高了,铁路提速封闭,沿线的白色污染问题已经大为减少。

  发泡餐盒在日本和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都是回收利用。

  事实上,1998年和1999年,北京和天津的发泡餐盒企业一度做过示范回收,当时北京设置了十几个回收点,每天发动1000多人采集,每个采集人每月都有千余元收入。一年收到几千吨餐盒,回收率达到百分之六七十。谢文雄说,那两年,北京的市容市貌的确有了改观;但6号令颁布后,这些努力也戛然而止。

  至今仍在坚持的回收项目是上海的“三分钱工程”。在6号令出台后,上海颁布了一个84号令——《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提出:源头控制,回收利用,逐步禁止,鼓励替代。

  实际上,发泡餐盒在上海至今仍有生产。也有反对解禁者称,上海和6号禁令对着干。84号令采取了谁生产谁负责的办法。企业每生产一个发泡餐盒,要向上海市缴纳3分钱。

  3分钱的具体分配是:1分5厘给捡拾餐盒者。5厘钱补贴运输费用,5厘钱返回成立的四个回收中心,5厘钱给处置工厂做补贴。

  昆山一家塑料资源再生处理公司的总经理黄隆滨,参与了这个政策的论证。他介绍,上海在外滩、陆家嘴、机场、码头车站等划出了禁区,具体到巷子,都有明确的禁止销售使用地带。上海的一次性发泡餐盒,都要贴一个绿色环保标签才能销售使用。没有贴,就是非法。

  回收由上海废弃物管理处统筹,再送到厂里处理。此外,除昆山有一家处理公司以外,上海普陀区环卫局下有一家处理工厂,两家形成竞争。

  “‘三分钱工程’从2001年开始,到2007年效果很好。”黄隆滨说,2008年到2009年是一个特殊时期,由于外地发泡餐盒冲击上海市场,而且大量逃避“三分钱”处置费,上海部分本地企业被迫停工,跑到外地生产。2010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善,浙江和江苏的发泡企业也有望被纳入回收体系。

  不过,仍有NGO人士认为,当今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回收体系,存在现实操作难度,“解禁”意味着要在一些地方重新引入污染源,“白色污染”有加剧的可能,对此风险必须慎重评估。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轻工纺织处人士表示:“有关部门和一些专家确实提出了(取消禁令)相关意见,但到底能否通过,还要看最后正式公布的结果。在此之前,还不能说一次性发泡餐具已经从淘汰产品目录中删除。”

16、别再纵容企业制造环境污染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10月12日

http://green.sohu.com/20101012/n275557251.shtml

  紫金矿业大面积污染事件发生三个月后,有了初步处理结果。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现场调查认定,7月3日和7月16日,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先后两次发生含铜酸性溶液渗漏,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为3187.71万元。根据相关法律,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决定对紫金山金铜矿做出如下行政处罚:责令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直至治理完成;罚款956.313万元。

  这个行政处理决定首先让人起疑的是其认定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据报道,本次污染造成相当数量养鱼户严重损失。当地居民介绍,福建永定县洪山镇最大的养殖户一年销售额能达到千万元以上,销售额上百万元的比比皆是。政府认定的直接经济损失够充分吗?

  人们也关心,政府在收了这笔行政罚款之后,对受害者的赔偿,是否已经形成了可操作的方案?对于这种严重污染事件,政府当然可以进行行政处罚,包括对责任人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对责任人处以罚款。更重要的是,受害的民众应当获得及时而充分的赔偿。

  事故发生之后,福建永定县政府决定,由政府先垫付资金,收购因紫金山铜矿污水渗漏而死亡和浮头难存活的网箱鱼,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填埋。这显然不是在进行赔偿,毋宁说是一种公共卫生应急措施。随后,8月份,中央政府三部委完成初步调查,但没有提及如何安排赔偿。

  当然,此事到目前为止的处理程序,其实是政府处理严重环境污染事件的一贯做法。其间贯穿着一个基本原则:重视污染者对公共秩序的伤害,而轻视其对受害人的伤害;由此在处理过程中,重视行政处罚,轻视民事赔偿。这种做法的一般结果都是,污染制造者的责任被大幅度减轻,它通常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可以履行自己的责任。那些受害人则通常得不到及时而充分的赔偿。

  或许不得不说,这样的处理程序实际上在纵容企业制造环境污染。中国经济增长之所以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政府尽管再三高调表态,而环境生态丝毫没有好转,根源就在于此。

  工业化和城市化必然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工业化和城市化又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两个相互冲突的价值,如何协调这两者?在普通法传统中,英美两国率先发展出一套法律原则,可以让社会动态地处理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套法律原则有两大支柱:第一条,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任何人得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责任。第二条,任何人遭受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伤害,就应当得到及时而充分的赔偿。有的时候,存在着明显而确定的施害人,事情当然很好办,他承担全部责任。有的时候,没有明显而确定的施害人,那法律也要找到承担责任者。这是普通法最为精妙的地方,现代的产品责任法体系就是由此发展出来的。

  上述两个原则,体现了自由与责任的平衡,由此,工业化、城市化就被安放在正义的基石之上了。你可以开办任何工厂,你是否愿意投资于环保设施,随便。但如果有人遭到伤害,那你就必须给予及时而充分的赔偿。这样,你的企业所带动的增长就是正义的。因为,在此增长中,没有人遭受损失。如果没有这样的赔偿,你得到了好处,别人却付出了代价,你的增长以他人的损失为代价,正义因此受到侵蚀。当正义遭到侵蚀,增长也就丧失了基础,甚至没有意义了。

  中国恰恰缺乏这样一套法律和司法体系。比如,中石油在大连的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海洋污染,似乎没有对当地居民及时而充分的赔偿。现在,紫金矿业已经导致一个地方的养鱼业陷入灭顶之灾,同样没有给予及时而充分的赔偿。

  这样的做法将导致双重失衡:第一,污染制造者的成本、收益严重失衡,通过压低相关投入,企业控制了成本,由此获得巨大收益,但它为此付出的代价却很低。这等于鼓励它继续原来的生产模式。行政部门尽可以督促它们进行整改,但事实早就证明,这种督促不可能起多大作用。这类污染制造者将变得骄横而不加节制。第二,受害者的代价、赔偿严重失衡。由此,受害者的心理将严重失衡,对相关企业的仇恨增加,对整个行政体系、法律体系的信任流失。

表面上,目前的处理模式对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之影响被控制在最低限度,因而,企业通常可以很快恢复正常的经营活动,推动本地,甚至全国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因为某些人无辜遭受了损害,必然损害公共利益,侵蚀社会秩序。这种增长已经不再具有正当性了。

17、环保官员的无奈说明什么

来源:国际在线 2010年10月12日

http://green.sohu.com/20101012/n275554093.shtml

  在全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场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在会上无奈地发出感叹,尽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做了大量工作,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速度,仍远远赶不上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破坏速度。环保部官员发出这样的声音,可谓意味深长。

  采矿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加速,进一步突显了当前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的事实。今年3月在全国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坦承,“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COD)确实是在下降,但环境质量仅是局部改善了,总体还在恶化。”今年以来,恶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如血铅中毒、大连海域原油泄露、松花江化学桶事件、福建紫金矿业的重金属污染等。环保部总量司司长赵华林日前表示,中国“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是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0%%,减排目标已经基本实现。虽然两项指标得以实现,但并不意味着环保部门可以松口气了。相反,未来只有辅以更加全面和严厉的指标监测和考核,才能最终改善中国整体的环境质量。

  遏制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冲动,仍是各级环保部门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在以GDP为核心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指标体系尚未完全改变之前,有理由怀疑,部分地方政府官员的“唯GDP论”,势必助长“经济优先,环境次之”的不良倾向。例如,紫金矿业的快速增长模式——依靠当地政府支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低成本采矿模式,终于造成了严重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而不久前媒体也披露,当前节能减排正在一些地方沦为“数字秀”,有的甚至对医院、红绿灯也拉闸停电。在这种情况下,环保部门的责任不仅仅是监督,更要进一步增强执行力度,进而全面落实中央各项环境政策。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中国环境问题是多年来经济发展积累的结果,需要标本兼治,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所幸的是,环保部门在前几年“环保风暴”刮过之后,开始逐步完善制度建设,颁布了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的办法和条例。当然,多年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决,这就要求环保部门拿出更大的勇气,承担更多的责任。(崔迎)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