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9
十月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年天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专题报道:
1、腾讯绿色: 民间人士就气候问题给中美两国政府的公开信
http://news.qq.com/a/20101007/000821.htm
2、腾讯绿色: NGO呼吁:气候“适应”急需各方行动
http://news.qq.com/a/20101007/000796.htm
3、腾讯绿色: 解振华接见中国NGO 称赞并肯定其重要作用
http://news.qq.com/a/20101009/001452.htm
4、中广网: 气候变化谈判天津会议即将落幕 多方分歧犹存
http://news.qq.com/a/20101009/000618.htm
5、腾讯绿色: NRDC专家解读天津会议进程:喜忧参半 前途光明
http://news.qq.com/a/20101009/000801.htm
6、南方都市报: 气候谈判波澜不惊 唯一亮点是成立气候基金
http://news.qq.com/a/20101009/000785.htm
7、21世纪经济报道: 欧盟“坎昆构想”流出 想重回双轨谈判路线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009/000759.htm
8、新华网: 周大地:气候谈判的“球”在发达国家一边
http://news.qq.com/a/20101009/000758.htm
“匈牙利铝厂有毒废水泄漏”追踪:
9、新京报: 匈牙利有毒废水泄漏数量与墨西哥湾漏油相当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0-09/094221238755.shtml
环境资讯:
10、京华时报: 专家称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仍有很大缺口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0-09/015521236034.shtml
11、新浪环保: 报告显示世界河流处于危机状态
http://green.sina.com.cn/2010-10-09/105521239196.shtml
地方信息:
12、南方日报: 广东拟安排4000万用于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
http://env.people.com.cn/GB/12904307.html
环境曝光:
13、中国青年报: 福建清流一座化工厂泄漏气体 白雾笼罩整个村庄
http://env.people.com.cn/GB/12898534.html
垃圾处理:
14、半月谈: 垃圾处理厂选址:社会矛盾新焦点?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0-10/09/c_12640174.htm
环保观点:
15、中华建筑报: 生态规划要保持城市原有的自然形态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1071286605622_1.shtml
深度报道:
16、齐鲁晚报: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因污染推迟 山东治污遇困局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0-09/100321238842.shtml
17、财新国家周刊: 中国首个生态补偿机制出炉 三江源区将获补偿费
http://discover.news.163.com/10/1009/10/6II2MEFK000125LI.html
环境时评:
18、人民网观点频道: 人民时评:罚紫金矿业956万,环境执法的里程碑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8213/50661/116374/12898108.html
19、东南网: 956万元重罚杯水车薪 疑似紫金矿业金蝉脱壳
http://green.sohu.com/20101009/n275493359.shtml
20、今日早报: 大污染小处罚 956万元罚出紫金矿业一个涨停
http://stock.hexun.com/2010-10-09/125077248.html
21、中金在线: 吴君强:谁还在袒护紫金矿业 罚款难有震慑作用
http://green.sohu.com/20101009/n275497887.shtml
22、新华网: 耿海军:紫金矿业千万罚单受害百姓得多少
http://news.sina.com.cn/pl/2010-10-09/093521238716.shtml
23、民商杂志: 中国污染企业为何不道歉?
http://finance.ifeng.com/stock/special/zjky/20101009/2687642.shtml
24、齐鲁晚报: 湿地治污能否趟出新路?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10-09/2574874.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民间人士就气候问题给中美两国政府的公开信
来源:腾讯绿色2010年10月07日
http://news.qq.com/a/20101007/000821.htm
【腾讯绿色按】:关于气候问题和最近的天津气候谈判,社科院的郑易生老师和清华的汪晖教授等一些国内的学者和组织发起了两封对中美政府的公开信。主题是要求美国拿出实际行动来,而不是以中国做借口,掩盖其在气候问题上的不作为;对中国肯定成绩的同时提一些建设性意见。
发起公开信的宗旨是在国际、国内两方面促进气候公平。在中国部分还比较强调了对农业农村加大生态补偿、增加投资,促进城乡公平等方面。给美国的公开信10/5已递给Pershing, 给中国的公开信10/6已正式递交中国代表团。
公开信的详细内容如下:
“应对气候变化,美国是否能与中国做出相当的努力?”
致美国气候特使Todd Stern的公开信
我们,以下署名的中国的个人和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即将于10月4号在中国天津举行之际,特此发表致美国气候变化特使Todd Stern的公开信,并希望通过他将我们的诉求传达给美国政府。我们呼吁:美国应停止利用中国来转移视线,以避免全世界对其国内种种失败的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美国至少要做出与中国相当的努力,而不是继续利用中国作其不行动的借口。
美国呼吁建立一个对其本国,中国,以及其他大型发展中国家“对等”的国际协议。一些美国舆论表示中国应该率先减排。我们认为这些说法严重违背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更加不符合事实情况。
中国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超过百分之四十人口的卫生条件仍然没有提高,百分之十八农村人口的饮用水源没有得到改善。然而,中国并没有回避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事实上,与它们对气候变化的责任相比,中国的所做出的努力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
1、美国依然是对导致气候变化负有最大责任的国家。以其不足世界5%的人口,美国在1850年到2006年间的累计碳排放占到了导致气候变化的全球碳排放总和的29%。而中国的人口占到了全球的20%-22%,同时期的累计碳排放仅仅是全球总量的8.62%。
2、 根据2008年的数据,一个平均美国公民的年均碳排放(19.2公吨),仍然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4.9公吨)近四倍。
3、2007年中国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全面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美国仍然没有建立针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立法。
4、中国的机动车燃油效率标准与美国相比更加严格。双方具体标准分别是,中国:34英里/升,美国:27英里/升。
5、中国对清洁能源的投入远远超过美国。2009年,中国投资清洁能源346亿美元,占到GDP的0.39%。然而美国的同类投资只有186亿美元,占到其GDP的0.13%。
6、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关闭了上千家高能耗低效率的小火电,小钢铁企业。同时,中国风能发电机组每年新装机容量逐年翻番;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量及新装机容量每年分别增长240% 与37%。相比之下,美国的可再生能源的增长率远远低于中国的水平。
7、中国承诺到2020年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美国承诺到2020年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17%。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分析和计算,中国的承诺大概等同到2020年减排25 亿吨二氧化碳,大约是美国承诺的三倍(8亿吨)。
我们承认中国不完美,也许它永远也不可能完美。在另外一封致中国气候变化特别代表谢振华的信中,我们讨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并且能够如何更好的应对包括了气候变化在内一系列可持续发展问题。
但是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不是,也绝不能继续被美国用来当作其不作为的借口。尤其是中国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作为对导致气候变化负有最大历史责任的国家,必须履行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以及巴厘路线图框架下的义务。我们呼吁美国尊重联合国进程,并且做出其应有的贡献,而不是破坏弱化联合国进程,并成为附件一国家的挡箭牌。
尽管按照奥巴马总统的说法,美国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它依然是附件一国家中唯一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国家。美国没有能够建立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立法。它承诺的减排量相当无力:到2020年仅仅比1990年减排3%-4%。更有甚者,在美国国内的失败受到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关注的时候,它还试图通过聚焦中国来转移大众视线。尽管,如上面的数据所示,美国多方面减排的努力都落后于中国。
然而,不要说向中国看齐,美国还非常有可能破坏中国的努力。 九月九日,美国联合钢铁工人工会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交了请愿书,控诉中国非法补贴其清洁能源产业,要求美国政府在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提起诉讼。此事件不禁让人怀疑,现行的世贸组织条例是否过度限制了发展中国家为公共利益采取行动的能力?在这个案例中,中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的政策受到了攻击。
美国在谴责中国碳排放量不断上升的同时,还攻击中国为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而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这是相当讽刺的。利用国际贸易系统来相互指责,甚至试图颠覆别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只能让我们走向倒退。 我们需要的是合作与良性竞争,一场积极向上的,面向未来的赛跑。
作为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我们并不孤单。在一份名为“美国应是什么角色?-给全球其他国家的问题”的非政府组织联合分析中,世界各地的公民社会组织纷纷表达了他们对美国口头承诺与现实行动差距越拉越大的担忧。
他们说:
在巴厘,多方要求美国:要么领军,要么退出。如果美国要真正的发挥领导作用,必须改变其现行的思维方式:美国必须承认自己没有能力领军,至少不是现在。与为取悦于国内人民而强行冒充领导相比,建立全球框架和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力度的任务要重要的多。
在最近的一次媒体通讯中,一个美国知名环保组织说:
很明显在这个时候国内政治不会允许美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发挥领导作用。奥巴马政府必须停止其假意领军的做秀行为。现在全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危机要求所有发达国家提高其应对力度,而美国低减排承诺和目前的行为只会让其他国家向其低水平看齐,必须立即停止。
我们认同来自世界公民社会这样的声音。是时候要求美国停止利用中国作借口,切实的做出任何他们可以承诺的行动了。因此,在这里我们向美国提出挑战。我们呼吁美国在今后的五年中,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实现中国在过去五年中的增长率:风能发电新装机总量逐年翻番,太阳能方面也实现和中国类似的高增长。美国有非常多的科技和选择,而作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它至少应该做出与中国相当的努力, 并比中国做得做得多得多。以上提出的挑战就是我们对美国政府的呼吁。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2、NGO呼吁:气候“适应”急需各方行动
来源:腾讯绿色2010年10月07日
http://news.qq.com/a/20101007/000796.htm
10月6日,乐施会(Oxfam)、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ED)在天津共同举办了“适应气候变化NGO在行动”的主题边会,展示了中国NGO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行动,同时坦言了现阶段面临的困难,号召社会各界在关注气候“减缓”的同时能更关注气候“适应”,帮助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和民众应对挑战。
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对于甘肃省靖远县升阳村的农民们来说,越来越严峻的干旱形势是一场令人无所适从的灾难,幸运的是,乐施会在该地区推出了“种草养羊”项目,为每户提供了2只母羊和5亩地的紫花苜蓿籽,紫花苜蓿是适应当地气候农作物,饲养滩羊,可以增加收入,这个项目在改善当地环境,适应气候变化及增加收入方面起到了多重效益。
乐施会政策倡议经理苏培健表示:“这是一条比较适合该村发展的路子,但像升阳村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许多贫困地区因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正面临不同的问题,他们需要各方的支持以寻找到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适应气候变化,又能脱贫致富的道路。”苏培健说:“超过九成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人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他们适应气候变化最需要的是资金和技术支持,发达国家目前承诺的资金远远达不到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因此乐施会建议,尽早成立一项全新的气候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
来自雪域三江源地区的“观鸟喇嘛”——扎西桑俄也在会上分享了他在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保护经历.在谈起气候变化对珍惜鸟类藏鹀的影响时,扎西桑俄的语气中充满担忧:“干旱、高温、雪山消融、湖泊消失、降水剧减、草场退化,使藏鹀的生存环境不断退化。” 为了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扎西桑俄与他的伙伴们将阿木龙沟5平方公里的地区划为藏鹀保护区,并向山谷里的牧民支付一定的补偿,说服他们在藏鹀的繁殖季节让出草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藏鹀的生存环境。
在会上,世界自然基金会、行动援助、绿家园、绿色江河、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等国内外NGO代表也分别从生态系统脆弱性和适应性、在气候变化中促进可持续农业、江河保护、三江源地区牧民与气候变化,生态移民与气候变化等各个角度出发阐述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展示NGO开展的适应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实例。主持本次边会的乐施会气候变化项目官员毕欣欣说:“本次边会的意义在于提升媒体及参会代表对适应议题的关注,同时展示中国NGO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和心得。”
面对未来,与会的NGO表示气候变化势必将对中国农牧业、水资源、海岸带等环境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在区域建设、改造、保护中都要充分考虑适应气候变化的因素。为了降低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脆弱地区的威胁,NGO一方面呼吁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气候适应问题,切实行动起来,一方面也呼吁国际社会真正重视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在资金和技术上提供切实的帮助。
乐施会在本次天津会议期间刚刚发布了一份题为《双赢方案:为贫困人群制定全新气候基金》的报告,报告指出发达国家截止目前发放的气候基金微 (微博)不足道,使最需要帮助的贫困人群得不到应有的援助,乐施会呼吁成立全新气候基金,以支持贫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一直以来,贫困国家中最易受影响的脆弱群体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的过程中都没有发言权,因此他们总是被人忽略也是意料中的事情,”乐施会政策倡议经理苏培健指出:“各国与会谈判人员必需从以往的错误中学吸取教训,成立一项公平、可信赖、可达成的全新气候基金,让受气候变化威胁的贫困人群得到所需的支持,特别要照顾最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女性群体的需要。”
苏培健说:“前路障碍重重,但我们必须当机立断,在天津会议期间为气候基金的设定明确方向,并于之后的坎昆会议作出决定。基金所需的金额规模,与现在每年约为1,200亿美元的救援金额大致相同。此举关乎人类存亡,必须妥善处理!”
3、解振华接见中国NGO 称赞并肯定其重要作用
来源:腾讯绿色2010年10月09日 苏苏
http://news.qq.com/a/20101009/001452.htm
腾讯绿色讯 (苏苏 天津报道)10月8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接见了部分中国NGO,他们是此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代表。解振华称赞中国NGO的行动,在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天津会议,绿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会、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自然之友等60多家中国NGO联合举办了“绿色中国,竞跑未来”的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包含了20多场主题边会及新闻发布会,这是中国NGO在大型国际活动中集体亮相规模最大的一次。
之前,解振华曾专门参观了中国NGO设在会场中的展区,了解了中国NGO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也和部分NGO交换了意见,解振华认为中国NGO在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所开展的工作,都是很有建设性的。
与会的代表一共向解振华提了六个问题,设计到KP、MRV、减缓、能力建设、共同愿景等多个方面。整个会谈沟通愉快,原本计划一个小时的会见延长至2个多小时。解振华希望经常和中国NGO交换意见,欢迎NGO监督政府工作。
其中中国NGO代表费晓静向解振华提问,“您对中国的NGO有什么期望?您认为政府和NGO之间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
解振华回答说,“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做好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所以我们最近这几年搞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在9个领域开展了很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NGO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国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行动。在此过程中,我们希望NGO能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社会、百姓、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解振华还表示,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他曾经到美国去访问,和100多个美国NGO进行了对话,那次对话效果非常好,让他了解了美国NGO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看法,也了解了对中国的一些期望。所以希望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也能够经常和国内的NGO交换意见,听听意见和建议,反映一些问题,特别是对政府的工作提出一些监督意见,也希望能经常进行一些对话。
4、气候变化谈判天津会议即将落幕 多方分歧犹存
来源:中广网2010年10月09日 冯雅 张棉棉 陈庆滨 王嘉军
http://news.qq.com/a/20101009/000618.htm
中广网天津10月9日消息(记者冯雅 张棉棉 陈庆滨 王嘉军)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为期6天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天津会议今天(9日)即将落幕。作为坎昆会议的向前延伸,天津会议被寄予极高期待,然而,在谈判桌上,多方分歧犹存,阻碍气候谈判最终达成共识的症结究竟出自何方?
这次天津会议原本应该是各国在奔赴墨西哥坎昆会议前,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一次寻求“共识”的机会。然而,这些天的谈判却一如天津近日的天气,总是“晴间多云”。
多位参会专家表示,如果能天津会议不能达成更多共识,那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在年底的坎昆会议上将有可能难产,也就是说,这一协议将只能等待在明年的南非会议上正式出炉,甚至等待汉城会议的结果。
目前争论焦点集中在哥本哈根问题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召开记者见面会时首先表示,去年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最后只是达成了一个没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但这是各方达成的一个政治共识,所以中方对其予以了肯定态度。
中方:对哥本哈根大会最后的结果有些人还不是很满意,认为这个过程不是公开透明,也没有体现广泛参与、协商一致的原则,但是哥本哈根协议也确实是中美等各方共同的协商之下,至少是产生了这样一个结果。所以我们中方还是给予肯定并支持。
这一点也得到了77国集团、最不发达国家集团等多个集团的支持,然而,以伞形国家集团为代表的少数发达国家国家却质疑哥本哈根会议达成协议的公正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致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丹麦首相,解释中方立场,提出要吸取哥本哈根会议的教训。
中方:我们要吸取哥本哈根会议的教训,要遵循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协商一致的原则,加大谈判的力度,我们要求要开5次谈判会。
面对中方对气候谈判所表现出的诚意,美方却将其误读为中国只是继续纠缠于程序议题。美国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乔纳森·珀欣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责中方代表试图就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协议进行重新谈判,而不是在协议的基础上尽力推动重要议题的讨论。
乔纳森·珀欣:在此次协商中,一些国家很善变,非常不情愿,不愿意报告,不是不采取措施,而是不愿意报告。我们认为这是不可行的。
但事实上,中方正是根据协议,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落实政策,进而在天津会议上和与会代表一起讨论节能减排的力度和政策问题,中国政府目前已经提出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
也正是因此,中国在天津会议上被公认为在减排行动上“动了真格”。然而,这些赞许声中,也夹杂着不和谐的声音。伞形集团国家据此试图分化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强调共同的责任,淡化有区别的责任,要求所有国家都应当采取有意义的行动,甚至对发展中大国提出量化减排要求。
乔纳森·珀欣:在哥本哈根会议后不久,中国政府也向世界做了宣告,承诺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措施强度、可再生能源、森林等问题……这是强国就一系列问题做出承诺的事例。众所周知,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两国占了全球排放的一半。如果我们两国不采取行动,就不能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不同的认知,带来的是令人尴尬的现实: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目标落空,美国甚至至今不愿承诺与其他发达国家“可比较”的减排目标。
而在通向坎昆会议的关键问题——援助资金问题上,发达国家一再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但却是虚多实少。
解振华:各国各利益集团之间要建立互信,建立互信的第一件事是发达国家把快速启动资金建立起来,连已经承诺了的都没有建立起来,怎么能建立互信呢?所以发展中国家希望快速启动资金要建立起来,而且要公开透明,让大家知道这些钱谁出了,出了多少,给谁了,而且要是新给的钱,这些都要公开透明。
对于中方的呼吁,美方发言人没有直接回应,却巧妙地以图古鲁这样的小岛国为例做了一个比喻辩解称,不管国家大小,有需要就应该提出援助,因此很难解决究竟该给哪一个国家。
美方代表:图古鲁是太平洋上的一个非常小的岛国,大约有3万人,把他们放在天津的一角将消失。图古鲁比整个印度半岛和孟加拉国(有数亿人口)更有优先权吗?你怎么做决定?但与此同时,我们都看到了印度半岛的后果,巴基斯坦洪水造成了数百万人无家可归。你该如何决定我们向哪里投入这些资金?
美方的巧言令色,中方并不认同,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向记者表示: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一味指责别人,而没有实际行动,只能说明它缺乏诚意,这才是影响谈判最终获得共识的最大障碍。
5、NRDC专家解读天津会议进程:喜忧参半 前途光明
来源:腾讯绿色2010年10月09日
http://news.qq.com/a/20101009/000801.htm
天津会议是工作组谈判会议,虽不同于缔约方大会有需要取得某种成果的压力,但作为通往今年年底坎昆气候会议的最后一站,天津会议还是被国际社会赋予了一些期待。大会接近尾声,天津会议是否取得了一些成效?有哪些喜或忧呢?NRDC(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国际气候政策项目主任杰克•施密特(Jake Schmidt)的解读如下:
喜:
“各国没有忘记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承诺 ---- 减排并向发展中国提供资金支持。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80%以上的国家作出了具体承诺,以减少排放。哥本哈根会议之后,这些主要国家通过颁布政策和实施方案为减排做出了切实努力。”
“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毁林排放、采用清洁能源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方面,谈判取得了进展,代表们达成了共识。虽然在这些问题上主要国家间仍存在一些分歧,但与我们在坎昆会议上需要解决的其它问题相比,不和谐之音微弱,而非振聋发聩。”
“经验表明,谈判越到尾声产生的成效可能越惊人。让我们期待天津会议结束之时,各国代表都发出明确信号----他们希望在坎昆就诸多气候变化相关问题达成共识。” .
忧:
“各国代表偏好谈程序,而避谈需要达成一致的实质性问题。每当我们在谈判中为程序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这实际上是个不好的信号。这意味着各国试图找借口来阻挠在某些特定议题上达成共识。我得知各国代表花了大量精力来讨论“如何组织讨论”。本来是应该试图解开关键障碍的良机,一些国家却用来在彼此面前堆积更多的障碍。不幸的是,如果各国不在天津有所进展,那么在坎昆达成协议的机会非常有限。”
6、气候谈判波澜不惊 唯一亮点是成立气候基金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0年10月09日 龙金光
http://news.qq.com/a/20101009/000785.htm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下成立“长期合作行动”的气候基金成为会议唯一亮点
绿色和平将一块巨大的“冰山”安置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旁。“冰山”上,志愿者扮成北极熊,在最后的“冰山”上无处觅食也无处安身。南都记者龙金光 摄
联合国气候谈判天津会议在争议中走过了四天,并未取得让人激动的结果,谈判达成“长期合作行动”的气候基金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之下直接设立成为唯一亮点。但关于《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的承诺减排,发展中国家与以伞形国家集团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互绘楚河汉界。前者提出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于2012年届满后,作出第二个承诺期减排,后者拒绝继续讨论。
成果:成立“长期合作行动”气候基金
目前天津会议各方代表达成共识: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在《公约》之下直接设立一只“长期合作行动”的气候基金。
“资金提供的数额目前还没有确定,如果可以快速启动的话,这个基金可以先提供300亿美元。”与会代表、政府间组织机构--南方中心顾问许国平告诉南都记者。
许国平表示,以往所谈的基金,如世界银行基金,并不在《公约》之下。而这次的基金是直接设在《公约》之下,受《公约》约束,这是根本的区别。
但目前的最大问题是,这个基金管理机构的设置,谁将成为董事会的一员,发展中国家是否真正持有公正、公平的管理权,仍然备受关注。
“发展中国家期待更加公平的决策机制。”许国平表示,发展中国家希望气候基金的董事会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组成。其中联合国划分的五大洲下,亚、非、美、欧、拉每洲各出三个代表;而岛屿国家联盟和最不发达国家联盟这两个特别组织分别出两个代表,一共19人组成基金的管理层,以达成更加公平的决策机制。如果依据这样的设想,占据大多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显然成为了决策层的大多数。
但发达国家显然不甘处于劣势,他们期待在基金的管理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占一半。
目前,争议双方还在就这一问题进行角力。尽管困难重重,许国平认为,在坎昆会议还是可能会在基金和管理机制上达成一致。
挑战:京都议定书的破与立
《京都议定书》在第一个承诺期于2012年届满后,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作出第二个承诺期减排。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出,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到2020年发达国家应承诺至少削减总排放量的40%-45%。
而在昨天上午的讨论会上,美、日等发达国家拒绝继续讨论《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承诺减排的内容,提出将减排承诺移至《哥本哈根协议》下讨论,激活《哥本哈根协议》。这无疑成为中方和很多发展中国家难以接受的条件。
许国平告诉南都记者,《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协议》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强制法律效力,而后者只是政府意愿声明,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其次,前者对政府间减排量有明确数字,而且减排量都较高,而后者是各国自愿提出,并没有任何约束力。比如说,《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以1990年为基准,到2020年发达国家必须达到40%的减排量,而《哥本哈根协议》中这些国家提出的自愿减排量的平均值只有13%,而美国只有7%。
这些发达国家除了伞形国家以外,欧盟国家中60%-70%也持同样观点。但是欧盟的底线是强制减排,并不乐见自愿减排,显然,发展中国家和欧盟有可谈判的空间。
南都讯 记者龙金光 实习生陈佳发自天津
7、欧盟“坎昆构想”流出 想重回双轨谈判路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10月09日 陆振华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009/000759.htm
[导读]欧盟对年底坎昆会议大会“决定”的构想,在发达国家减排目标、减排“三可”核查和资金等问题上不尽“平衡”
本报10月7日独家获得的欧盟非正式官方文件显示,欧盟对年底联合国气候谈判坎昆会议大会“决定”(decision)的构想,在发达国家减排目标、减排“三可”核查和资金等问题上不尽“平衡”。
这份意见稿名为《坎昆:一个可能的平衡一揽子决定的要素》,在此次天津气候会议中由欧盟代表团提出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此前,国外媒体已报道了联合国的同类讨论稿《可能的坎昆成果要素》(10月6日版本)。
这表明,联合国和各谈判方已在为年底坎昆气候谈判的最后结果设计方案。知情人士对本报称,除了联合国与欧盟,部分其他主要谈判方同样在谈判中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一位参加会议的知情官员对本报解释说,目前天津谈判在关键议题上难觅进展。《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AWG-KP)的谈判迟滞;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AWG-LCA)几乎在“重写”长达70页的谈判案文,为年底坎昆会议做准备。
在天津会议上,UNFCCC秘书处和多数缔约方都“定调”称,希望在坎昆达成“平衡的一揽子”决定;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此定调理解不一。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际谈判处处长李高对本报表示,“我们所谈的平衡,是AWG-KP和AWG-LCA两个工作组谈判进展的平衡,是(应对气候变化)减缓、资金、技术和适应(四个方面)的平衡。”
欧盟等发达国家则更希望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力度。
欧盟的意见稿分成AWG-LCA和AWG-KP两部分。前者共分共同愿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减排、资金、 MRV(即“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等15个方面。后者涵括《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减排承诺、《哥本哈根协议》有效期、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市场机制等8个方面。前者内容明显多于后者,而AWG-KP下的谈判主要针对发达国家。
不过,不愿公开姓名的分析人士称,这表明欧盟仍同意在“双轨制”下进行谈判。代表欧盟发言的比利时谈判官员4日也说,同意在双轨制下达成一套平衡的决定。
意见稿AWG-LCA部分显示,欧盟在共同愿景上重申了2度的温控目标和长期减排目标,并要求从2015年开始对全球减排效果做出常态评估。
在减排承诺上,欧盟认为,发达国家需要“明确”已经做出的减排“允诺”,并“注意”到2度温控目标下的十亿吨级减排缺口。
针对此条构想,WWF气候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对本报说,发达国家更需要列明其实现减排目标的途径,例如哪些来自于国内减排,哪些又来自于市场机制抵消,哪些来自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森林(LULUCF)等。
欧盟同时主张发展中国家也“明确”已经做出的减排“允诺”,并建立减排登记。杨富强认为,如果欧盟此意是说发展中国家需要向联合国登记国家减排行动则可以接受。
“三可”问题是欧盟坎昆设想的重点。
欧盟希望坎昆能设立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减排承诺的MRV框架:发达国家应每两年发布例行报告一次,以四年为周期强化国家间信息通报,并完善《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减排评估系统。发展中国家同样应每两年发布例行报告一次,以四年为周期强化国家间信息通报,并在国内减排中引入国际磋商和分析程序(ICA),以实现《哥本哈根协议》的可操作化。
中国早在哥本哈根会议时就表明,在清晰的指导原则和国家主权得到尊重的前提下,中国国内自主减排行动可以接受国际“磋商和分析”。此次天津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重申了这一点。
杨富强分析说,ICA应在发展中国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就是不“平衡”的。
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关心的援助资金问题上,欧盟表示坎昆会议应“列出资金来源的选择和确定前进方向”。对此杨富强补充说,发达国家应“列出新的、额外的资金来源的选择”,不能将国家发展援助等原有资金来源计算入内。
意见稿AWG-KP部分主要针对发达国家减排行动。这一部分宽泛地重申发达国家应“注意到提高承诺目标的需要”,并决定统一的减排承诺起始年和承诺期。欧盟并没有对发达国家提出具体要求。
此前,联合国坎昆会议构想版本也存在不尽平衡之处。该构想要求“对发展中国家适当减缓行动(NAMA)进行MRV核查”。此条在天津会议上遭到中国首席谈判代表苏伟的反对,中国将只对得到资金和技术支持的NAMA接受国际“三可”核查。
核心提示:欧盟将要求发达国家提升减排承诺的需要,并列出援助资金来源,也将明确要求发展中国家像发达国家一样接受“三可”审核框架,以“平衡”双方减排力度。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对本报表示,无论各谈判方如何定义“平衡的一揽子”决定,目前的谈判僵局令人忧虑,继续这样下去,国际谈判和气候变暖间将很难达成“平衡”。她继而分析说,现在在“平衡”这个词下,各个谈判议题互相捆绑,盘根错节,很难取得进展;要打破僵局,国际气候谈判必须率先突破一些议题,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往前走。
8、周大地:气候谈判的“球”在发达国家一边
来源:新华网2010年10月09日刘华 周润健
http://news.qq.com/a/20101009/000758.htm
新华网天津10月7日电(记者刘华 周润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7日表示,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问题,“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一边,只有发达国家拿出决心与诚意,谈判进程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周大地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天津会议期间作上述表示的。他说,美国国内尚未就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达成共识,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国还没有为谈判做好准备。为了推动谈判取得进展,欧洲国家也应积极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所必需的资金与技术。相关国家不应一味地打“中国牌”。
他说,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这个目标是非常具体的。此外,中国还明确提出了可再生能源比重及森林覆盖率等其他指标。
周大地说,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耗量中大约30%是用于生产出口商品,也就是说,中国的碳排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替其他国家承担的。
10月4日至9日在天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工作组第12次会议及《京都议定书》工作组第14次会议,是坎昆会议前的最后一次正式谈判会议,也是中国首次承办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变化正式谈判会议。来自公约和议定书缔约方以及观察员国、联合国相关机构、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约3000人出席会议。
9、匈牙利有毒废水泄漏数量与墨西哥湾漏油相当
来源:新京报2010年10月09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0-09/094221238755.shtml
毒水入侵多瑙河 匈政府称“安全”
匈牙利政府称,水量充沛的多瑙河逐渐稀释铝厂泄漏的有毒废水,河流未受到直接危害
7日,匈牙利,铝工厂有毒废水泄漏地区。当天下午,这些有毒废水流入多瑙河干流。
7日,匈牙利代韦切尔,一名受灾民众抱着一只猫。
■ “匈牙利铝厂有毒废水泄漏”追踪
最新数据显示,多瑙河河水PH值在8至8.2之间,可以视为正常……迄今多瑙河干流未受明显损害。——匈牙利应灾部门发言人多布森
只要我在外面走上半小时,我的口气就会带着腐烂的臭味,我的舌头也觉得很难受。——受灾地区村民芭芭拉·施西塔
匈牙利紧急情况部官员8日表示,尽管几天前从铝厂泄漏的有毒废水已经于7日抵达多瑙河干流,但水量充沛的多瑙河没有受到直接危害,而是逐渐稀释了有毒废水。
当天,匈牙利官方也修正了此次有毒废水的泄漏规模,数据显示,泄漏的有毒废水数量几乎与不久前美国墨西哥湾泄漏原油的数量相当。
毒水事故遇难者增多
4日下午,匈牙利铝生产销售公司的一个废水池决口,大量有毒废水流入附近的3个村镇,许多房屋被淹,农田被毁。附近一些小河流的生物几乎全灭绝。截至8日,已经有5人在此次毒水泄漏事故中死亡,另有3人失踪、150人受伤。
在肆虐附近的村镇后,有毒废水继续向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蔓延。7日上午,有毒废水流入多瑙河支流莫雄多瑙河。中午,废水流入多瑙河干流。
当天,已经有人在多瑙河发现死鱼,但多瑙河国际保护中心的负责人菲利普·维勒8日说,尽管有毒废水已经流入多瑙河,但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没有那么严重。”
匈牙利应灾部门发言人蒂博尔·多布森8日也说,有毒废水进入多瑙河后,未明显损害这条欧洲第二大河。多布森说,最新数据显示,多瑙河河水PH值在8至8.2之间,可以视为“正常”。有毒废水7日上午进入多瑙河支流莫雄多瑙河时,PH值为9.3。
“新数据给我们希望,”他说,“迄今多瑙河干流未受明显损害。”
政府称毒水已被控制
匈牙利总理维克托当天也表示,废水泄漏事故对多瑙河生态环境的威胁有限,并称情况已得到控制。他在保加利亚访问的时候表示,“好消息是我们已经成功控制住这些有毒废水,那些可能对环境产生威胁的污水很有可能不会流入多瑙河。”
尽管匈牙利政府称多瑙河并未受到严重污染,但下游的几个国家——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依然在每4个小时一次监测河水质量。
泄漏堪比墨西哥湾事件
8日,匈牙利官方表示,有毒废水泄漏规模与此前统计有一定偏差,政府重新修正了相关数据。
新数据显示,4日泄漏的有毒废水数量为60万到70万立方米,这几乎相当于不久前美国墨西哥湾的漏油规模。(颜颖颛)
■ 危机
环保组织:危险并没过去 河水中依然有高浓度有毒物质
虽然多瑙河受污染的恐惧减轻,但环保组织依然警告称,尽管多瑙河“消化”了毒水,但危险并没有过去。
一个国际环保组织表示,有毒废水对环境的危害依然有待考察。分析结果显示,河水里依然有高浓度的有毒物质。
该组织官员表示,在废水进入多瑙河一天之后,样本中的有毒物质浓度依然“令人惊异的高”———每千克干物质中有110毫克的砷和1.3毫克的汞,以及660毫克的铬。
该组织发言人绍博还担心,为了弱化毒水的毒性,大量使用中和剂可能产生反效果。他表示,“那些中和剂都进入河水,可能使平衡倒向另一边,引起更大破坏。”
8日,多瑙河上已经浮起了死鱼。匈牙利应灾官员多布森说,“这些死鱼主要出现在拉巴河与多瑙河连接的交汇处,那里的河水PH值高达9.1。”
目前,铝厂废水泄漏的原因仍然不明。但气象学家指出,今年东欧雨量比往年高出200%,这可能导致废水贮水池被侵蚀。匈国家调查办公室也正在调查,此次灾祸是否也与玩忽职守有关。(颜颖颛)
■ 影响
毒水覆盖41平方公里
为将有毒废水对多瑙河的危害降低到最小,匈牙利紧急情况部门官员正在试图“截断”有毒废水通往多瑙河之路。目前,有毒废水在该国的覆盖面积已达到41平方公里。
6日,当有毒废水抵达拉包河时,匈牙利紧急情况部门工作人员就戴上防毒面罩,穿上胶靴和其他保护装备,往河里倾倒数千吨石灰和乙酸,让有毒废水凝固,并降低泥浆的PH值。拉包河是与多瑙河连接的一条支流。这些措施被认为是废水没有严重影响多瑙河的重要原因。此外,紧急情况部门官员还从源头开始,排干了废水泄漏地区的另一个工业废水蓄水池,避免产生新的灾难。
匈牙利环境部长佐尔坦·里尔斯则表示,目前有毒废水在匈牙利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41平方公里,废水中的确“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他警告说,有毒废水可能影响地下水系统。但该国科学院称,重金属不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但受影响河流沿岸的居民则不这么看。居住在德维塞村的村民芭芭拉·施西塔表示,“专家们能说他们想说的内容,但是我所知道的是,只要我在外面走上半小时,我的口气就会带着腐烂的臭味,我的舌头也觉得很难受。”(颜颖颛)
10、专家称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仍有很大缺口
来源:京华时报 2010年10月09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0-09/015521236034.shtml
本报讯 (记者叶洲)昨天,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副理事长陶华在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媒体沟通会透露,目前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从全国总体来看,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还有很大缺口。
陶华说,去年全国600多个城市共清理垃圾1.6亿吨,县城的生活垃圾8000多万吨,农村的生活垃圾约1.5亿吨。全国生活垃圾产生量约4亿吨。另外,每年还有5亿吨左右的建设垃圾。中国的垃圾总量基本上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此外,还有餐厨垃圾1000万吨左右。
11、报告显示世界河流处于危机状态
来源:新浪环保2010年10月09日
http://green.sina.com.cn/2010-10-09/105521239196.shtml
据一项新的全球性分析表明,世界的河流,人类最大的可再生水资源,也是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正处于灾难性失调的危机中。
据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湖沼学中心和纽约城市学院的研究人员所做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世界的河流正处于危机之中。研究结果发表在2010年9月30日的科学刊物《自然》杂志上。
这项由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湖沼学家和动物学教授彼得麦金太尔以及纽约城市学院建模专家查尔斯弗勒什毛尔蒂领导的研究,首次将世界上所有河流的水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指标合起来研究,由于污染、引水和引进物种等问题,其中有许多河流严重退化。
(PhysOrg.com)-- 据一项新的全球性分析表明,世界的河流,人类最大的可再生水资源,也是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正处于灾难性失调的危机中。
该报告于今日(9月30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是首例同时考虑诸多因素如污染、水坝建设、农业径流、湿地转换和引进外来物种对世界河流健康的影响。
据进行这项分析的科学家所描绘的全球沿河环境现状是很严峻的。报告表明,世界将近80%的人口所生活的地区,河水都受到很大威胁,因而对人类水资源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并导致水生环境数以千计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处在灭绝的危险中。
这项新研究的资深作者,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湖沼学中心动物学教授彼得麦金太尔说:“世界各地的河流确实处在危机状态。”
这项刊登在《自然》上的报告是由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合作撰写的,该小组由全球水资源专家纽约城市学院的查尔斯J弗勒什毛尔蒂及淡水生物多样性专家麦金太尔共同领导。
通过检查众多种威胁对世界所有河流系统水质和水生生物的影响,这项研究首次明确并行评估水资源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淡水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资源,支撑着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以及无数生物体的存在,从微观生命到鱼、两栖类动物、鸟类和所有各种陆生动物。
过去几千年中,人类对淡水资源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特别是河流,自文明之始将人类吸引到其流域,并因人类筑坝、灌溉及其它农业和工程实践而被改变。近年来,化学污染、迅速发展的人口,还有偶然及有目的的植物、鱼和其他动物物种全球性再分配,对河流及其水生生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勒什毛尔蒂强调:“流动的河流代表着人类最大的可再生水资源。我们发现,当你绘制出这些诸多威胁的来源时,你可以看到全面的全球河流退化的典型现象。”
麦金太尔和弗勒什毛尔蒂说,非常明显的是世界不同地方的河流受到同类压力,诸如农业集约化、工业发展、河流生物栖息地的改变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有些对河流的负面影响来自于间接的途径,这使问题更加复杂。例如,汞污染是燃煤电厂发电的副产品,通过大气污染表层水。
弗勒什毛尔蒂解释道:“我们发现真正令人烦恼的化学物质在我们的水道中流过”,并指出,这项研究是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总结,却又无法将采矿、表层水中发现的越来越多的药物及河流受到的所有压力的综合效应所造成的威胁都考虑在内。
“而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就一个更大的问题治标而已,”弗勒什毛尔蒂解释说。“我们知道当初保护这些水系统会更经济有效。因此,目前重点治标而不是治潜藏的致因,无论是从水安全还是水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或就此而言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样对解决问题都没有什么意义。研究结果触目惊心的结论之一是发达国家的河流,包括美国和西欧的大部分河流,尽管有几十年来对控制污染的关注和对环保方面的投资,还是受到严重威胁。新的报告说,巨额投资和水技术及水处理减少了对人类的威胁,但主要是在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都受到高度威胁。
麦金太尔说:“让我们惊讶不已的是,受威胁程度最高的河流是在美国和欧洲”,他是得到史密斯保护研究奖学金在密歇根大学开始这个项目的研究工作。“美国人倾向于认为水污染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我们仍面临巨大挑战。”
麦金太尔说,发达国家得到的沉痛教训,有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政府及规划者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并尝试制定新的策略促进水安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投资数十亿美元在昂贵的整治技术,而是要采取很多策略,如保河流流域,可减少水饮用水处理的成本,维护漫滩以防洪并且能改进农村生活。世界上危险最小的河流是那些流域人口最少的河流。在北极地区和相对人迹罕至的热带地区,河流看来是最健康的。
该分析使用了世界各地河流压力的数据集。基于这些数据建成的领先计算机模型,所产生的图将所有的个别压力整合成威胁的各项综合指数。弗勒什毛尔蒂和麦金太尔说,世界各国政府可用同样的策略和数据来评估河流的健康状况,也能改善保护人类和生物多样性利益的方法。
弗勒什毛尔蒂说:“我们已经创建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在平等的基础上来看待人类水资源安全和生物多样性领域。
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向决策者提出不同的方案,共创未来的环保蓝图。”
由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提供。
12、广东拟安排4000万用于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
来源:《南方日报》2010年10月0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904307.html
昨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招玉芳主持召开专门会议,传达贯彻落实省政府10月6日救灾复产重建工作会议精神,具体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国土资源系统救灾复产重建有关工作。
据了解,在原先派出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的基础上,继续加派有关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协助当地政府做好集中安置点和重建选址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确保“全倒户”能在明年春节前搬进新居。此外,据初步统计,茂名、阳江、云浮三市累计地质灾害隐患点1387处(含灾后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83处。拟争取由省统筹安排4000万元用于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并抓紧指导当地制定具体治理方案,加大力度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及时开展工程治理及搬迁避让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水毁沙压农田问题,在近日已下拨灾毁农田垦复省级补助资金5000万元(其中茂名2500万元、阳江1000万元)的基础上,省国土资源厅拟再争取安排1.3亿元灾毁农田垦复补助资金支持灾区复耕复产。同时统筹灾区整理复垦安排,加强对开展水毁沙压农田垦复工程的技术指导工作。
此外,对抢险救灾建设用地,省国土资源厅也将允许先用地后补办报批手续。灾后重建选址若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也可以特事特办,用衔接说明方式报批用地,并确保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与此同时,按市、县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总量9%的比例单列农村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农村建设,并优先满足救灾复产需要。此外,对救灾复产项目的用地预审、用地报批,开辟“绿色通道”,专人跟踪、优先办理。卢轶苏琛贸
13、福建清流一座化工厂泄漏气体 白雾笼罩整个村庄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0年10月0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898534.html
“大漏小漏天天漏”,令福建三明清流县温郊乡桐坑村村民赖清辉苦恼的,不仅是自己被化工厂泄漏气体“毒死”的几亩自留林,还有自己不得不长期呼吸“有毒”空气的现状。
遍布周围数千亩林地的枯木,究竟是何方神圣的“杰作”?
县环保局局长:污染源尚未弄清楚
穿过乱草丛生的曲折田陇,赖清辉提着一把长柄柴刀,一路披荆斩棘,带着记者爬上一座当地人呼为“石汤圆”的小山。到半山腰处,成片的枯木呈现在眼前,一直到山顶,满是干枯的马尾松、杉树以及各种不知名的草本植物。
到达山顶后,环顾四周,附近的山顶大多与“石汤圆”一样,布满干枯的林木。东边五六座小山,整个山坡光秃秃的,几乎寸木未生。赖清辉说,这里以前布满林木,后来树木枯死,那几座小山的树就被砍干净了。
被光秃秃的小山包围的是正在隆隆作响的一片厂房。这片厂房属于福建高宝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宝公司”)——一家总投资15亿元的大型氟化工企业。当地村民认为,大面积的林木枯死,正是高宝公司两次大泄漏所致。
清流县环保局局长张尚良则表示,高宝公司在试产过程中,确实有一些泄漏,但与高宝公司紧挨着的,还有一个更早投产的氟化工厂——永福化工有限公司,这次造成大面积山林枯死的,究竟是哪一个厂造成的,目前还没有彻底弄清楚,“不过实事求是地讲,永福会好一点”。
高宝公司一名戴姓副总则告诉记者,高宝公司从来没有泄漏过。
而在与高宝公司相邻的永福公司,市场部几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永福公司当初试生产时,也出现过泄漏,不过方向跟现在的不一样,这两年来,永福公司进入稳定生产阶段,几乎没再泄漏过,此次林木大面积枯死,是高宝公司“冒出来的”。
村民:泄漏来自高宝公司
据紧挨“石汤圆”而住的十几户人家描述,8月下旬一天下午6点多,白雾源源不断地从高宝公司漂浮出来,笼罩住整个小村庄,“人站在里面都不能喘气”。一名村民表示,这种白雾闻起来就像烧“解放鞋”的味道。
这是高宝公司第一次大泄漏。住在“石汤圆”西侧500米左右的桐坑村村民吴建生(化名),没有目睹这次泄漏白雾笼罩“石汤圆”附近村庄的情形。不过,直到当晚11点多,他仍能看见,顺着风向从“石汤圆”飘过来的白雾,往西边的林地一直飘去。
几天后,吴建生发现,自家正好处在下风位置的自留林已经枯死。此后,他与其他村民尝试与高宝公司交涉,但“根本跟高宝公司说不上话”。之后,温郊乡政府出面,村里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最后,吴建生按照每亩林地800元的标准拿了几千元赔偿,这件事便不了了之,林地现在仍荒着。
国庆前夕,第二次大泄漏再次给桐坑村周围的村民带来恐慌,“甚至温郊乡政府的所在地小池村里的许多毛竹都枯死了”,吴建生说。这次泄漏发生时,风向往北,于是,站在“石汤圆”山顶,往北望去,山顶的马尾松、杉树、毛竹,鲜有幸存,偶有绿色点缀其中。
清流县副县长王争表示,(化工厂排泄)有微量的东西是难免的,可以想办法改良附近的植被,比如说把原来的林木砍掉,改种不那么容易受影响的树木。
张尚良则告诉记者,企业都有这样的历程,企业的机器需要磨合,人员跟机器也要磨合,所以会出现一些问题。目前,高宝公司正在试生产阶段,还没环评验收,按照规定,试产期可以从3个月延长至1年,现在还没到期。
副县长王争:林木只是外表“黄掉”
记者在三明市政府官方网站上查询到,属于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的高宝公司,在“项目建设必要性与主要效益”一栏显示:清流县萤石资源丰富,将成为全省重要的氟化工生产基地。(高宝公司)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将新增产值96000万元,税收5000万元。
2009年年底,高宝公司第一期建成投产。9月25日的《三明日报》头版曾报道,高宝公司正在加快项目建设,全力冲刺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目标。目前,二期第二条年产12万吨硫酸生产线正在施工当中,第三条年产2万吨氢氟酸生产线正在组建中。据悉,氢氟酸对人类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高浓度的氢氟酸酸雾,会引起支气管炎和出血性肺水肿,氢氟酸也可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严重中毒。
而在桐坑村和附近受到泄漏影响的乡村的村民们看来,不顾一切地发展氟化工这一“支柱产业”,必然要以牺牲群众的许多利益作为代价——包括环境代价。
从温郊乡驱车前往高宝公司有七八公里,一路上都能看到各处山腰、山顶上,成片的毛竹、马尾松枯死。在一条坡道的一侧,面积十几亩的一片长条状的毛竹林完全枯黄。一名正在附近田地里劳作的村民告诉记者,甚至到与温郊乡紧挨着的嵩口镇,都有毛竹因为化工厂的泄漏枯死。
清流县分管环保的副县长王争表示,高宝公司附近的林木只是外表“黄掉”,其实没关系,这是因为高宝公司排放的废气浓度超标,而不是产品(氢氟酸)泄漏,对人也没有影响。
而在“石汤圆”山顶,赖清辉用柴刀随机砍了几棵枯黄的马尾松的树干,记者看到,树干已经从内而外地枯死。“这是不可能再长起来了”,赖清辉说,以前这几座山,经常会有村民上山到自留林里砍柴,现在,“看树都枯成这样了,人都不敢上来了,怕有毒”。
还有群众告诉记者,“我们现在连稻谷都不敢种,不知道种出来能不能吃”。
14、垃圾处理厂选址:社会矛盾新焦点?
来源: 半月谈2010年10月09日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0-10/09/c_12640174.htm
近年来,随着环保建设引起重视,各地都在大力推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逐渐显现:因垃圾处理厂选址问题引发的矛盾冲突此起彼伏,不仅影响了垃圾处理厂的建设速度,更潜藏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垃圾处理厂建到哪里,社会矛盾就聚集到哪里
今年2月,半月谈记者接到江苏南京江北市民举报,他们表示反对江北天井洼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记者了解到,经专家多次论证,南京城市管理局计划在江北天井洼垃圾填埋场附近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但计划自2006年提出以来,一直遭到周边市民的强烈反对。附近开发商、业主以写举报信、上网发帖、打电话等方式向国家、省市及有关部门反复投诉江北焚烧发电项目,在环保总局评审当日甚至还发生了冲砸评审会场事件。
像这样的人与垃圾“争地”在全国其他城市也时有发生。为了反对北京阿苏卫垃圾焚烧项目建设,项目选址周边居民组成了“奥北志愿小组”,并撰写了《中国城市环境的生死抉择——垃圾焚烧政策与公众意愿》的研究报告,要求政府答复两件事:“一是二恶英的排放能否有效控制?二是提供排放达到欧盟标准的垃圾焚烧厂的具体数据。”去年11月,广东广州番禺区数百居民也曾就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项目问题到广州市城管委上访。
对此,江苏苏州市政府环卫处副处长张建平表示,垃圾填埋场与垃圾焚烧厂都属于避邻设施,只要是附近的居民,一般都会反对。对于周边群众而言,他们最担心的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垃圾填埋会产生恶臭,影响居住环境;二是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利于身心健康。
技术手段争议多多,垃圾处理进退维谷
南京市江北垃圾焚烧厂项目一直遭遇群众反对,政府为此召开的多次听证会均不欢而散。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双方争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垃圾处理厂与居民区之间距离多远才算科学;二是垃圾处理技术的选择是否科学;三是政府选址是否存在利益倾向。
目前,对于“垃圾焚烧厂距离居民区多远”才安全,始终没有定案。2008年环境保护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新改扩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不得小于300米”。
“300米的距离群众肯定接受不了。”南京市城管局长期从事垃圾处理设施研究的欧阳育楠表示,因为没有明确标准,政府部门只能是将选址尽可能地远离居民区,然而不管最终确定的距离有多远,离项目最近的居民肯定不答应。
垃圾处理技术选择无所适从。半月谈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各类垃圾处理技术层出不穷,良莠不齐,从国内到国外,打着各类旗号和示范项目的很多,但建成后运行不了或是造成严重污染的也比较常见。可供选择的成熟稳定的垃圾处理技术只有填埋和焚烧,而现在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大型填埋场选址更是难上加难,垃圾焚烧又因污染问题遭到市民特别是一些专家的严重质疑而无法取得环保支持。
欧阳育楠介绍说,国家建设部门主张推行垃圾焚烧的方式,并在其规划中提出在“十一五”期间,东部发达省份的垃圾焚烧量应达到30%以上。国家环保部门对垃圾焚烧也持支持意见。但社会上一些环保专家和环保人士却对此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垃圾焚烧实际上是二次污染,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目前一些土地资源相对比较紧缺的发达国家,一般都采用垃圾焚烧的方式,如日本、韩国、丹麦等。南京市城管局原局长张东毛表示,不可否认,垃圾焚烧会产生一定的有害气体,但与垃圾填埋污染相比,危害要小得多。从技术角度而言,现在的选择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要相关部门在建设过程坚持高标准、高水平和严要求,垃圾焚烧厂的建立应该是最可行的。
垃圾处理项目具体选址很难摆脱对公平性的质疑。欧阳育楠表示,尽管南京江北垃圾焚烧厂的选址是经过政府部门多次考虑后做出的决定,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都是科学的,但项目所在地的群众肯定认为对他们不公平。
1 2 下一页
15、生态规划要保持城市原有的自然形态
来源:中华建筑报2010-10-09钟和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1071286605622_1.shtml
生态规划是近期一个新的名词。当今,城市规划提出了生态的主题,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中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经济飞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了生态理念,也是人们认识的极大提高。
现在提出的生态一词,是一个非常有含义,非常有深度的提议。如果提出生态建设,就需要牺牲一些经济的代价作为一个长远的考虑;如果开始树立生态城市的理念,用生态的规划去保证它,建成后只是表面显现一个生态的城市;如果现在没有生态的概念,就是按照一般的城市去做,最终就不是一个生态的城市。讨论生态城市或者是生态城市的规划,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因为做一个城市,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个城市做成生态的城市。
那么,什么叫生态城市?什么叫生态规划?苏州科技大学教授时匡解释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就是一个生态的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将生态学的理念运用到规划中,理性地控制发展,对环境尊重,对生态自然尊重,保证城市自然的多样性,保证城市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城市原有的地形和地貌,包括保持城市原有的自然要素。”
贵阳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贵阳的领导在制订贵阳发展战略的时候,把生态环保作为第一要素,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规划。
生态从规划层面上讲就是对环境的使用。因地制宜,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保持原有的水文特征,保持原有的植被,这是规划师一定要注意的方面,要让居民的城市生活融入到原来的生活中,这也是规划的宗旨。
生态规划是一个大范围的,是一个宏观的规划,要由生态系统连续起来,生态规划要保持自然形态,空气、水都要干净地吸取,干净地放出。城市规划方面的措施就是做生态规划,生态规划要保证原有的要素,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要保持可循环。
建筑是有颜色的,但是,有一种建筑不需要颜色,它本身的颜色就是绿色,这就是生态建筑。我们把生态建筑称为绿色建筑。
生态建筑要提供非常好的生活环境,要有很好的光照和空气,给居住在里面的人提供非常健康的环境,包括材料,要用环保材料装修。生态建筑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摄取,包括对土地的使用,对自然材料的使用,都要做到最充分。
生态建筑,要最小地影响环境。在建筑过程中,对自然条件索取会产生很多建筑垃圾,生态建筑的原则就是产生垃圾也要就地消化。
生态环保有很多措施,太阳能、风能的使用,很多不同的绿化以及保温、节能等方面的措施。还有,循环材料的使用,也是我们在做生态建筑时所需要考虑的。
1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因污染推迟 山东治污遇困局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2010年10月09日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0-09/100321238842.shtml
南水北调山东治污之困
今年年初有媒体甚至用这样的标题来评价工程延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因山东污染严重推迟5年》,类似的说法深深刺痛了山东的神经。
“这么大的水面,—泡尿下去还能弄脏了?黄河的水跑了这么远才到济南,里面什么都有,省城人还不是都喝了吗?”
“在上游,企业和城市污水排放均已符合了治污标准,你叫他再跑到下游去治污水没有道理。下游政府也很委屈,水不是我的,我干吗要治?”
水之困
南水北调东线因污染推迟5年多
离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建成通水的期限越来越近了,山东省环保部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9月27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公布消息:南水北调山东沿线治污项目已完成92.9%,但河流断面达标率却不足一半。
而与相邻的江苏省相比,山东的情况也难言乐观:今年二季度,江苏境内输水干线水质已基本达到规定的 类标准,而山东预计2012年底才能达标。
环保部门的压力,从省南水北调局局长孙义福的一笔细账中亦可明显看出:从今年到2012年底,不算治污投资,山东南水北调年均工程投资将达120亿元左右。加上前期投入,一期干线工程的总投资高达425亿元。治污不达标,这些钱就打水漂了。
8年前,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按原规划,总投资的44%用于治污工程建设。
按计划,东线本该于2007年年底通水,但受治污等因素影响,通水延期至2013年。
今年年初,有媒体甚至用这样的标题来评价延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因山东污染严重推迟5年》,类似的说法深深刺痛了山东的神经。
实际上,早在工程之初,河北和天津就拒用东线水,他们不大相信山东能把水治好。兄弟省市并非对山东有偏见,而是因为山东在地理条件上先天复杂。
以南水北调经过的南四湖为例,湖周围有53条像蜘蛛网一样的河流注入,几乎全是超五类水。这些河流,属于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四省。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总报告负责人夏青表示,南水北调重点在山东,难点在南四湖。有人甚至认为南四湖治污是“天下治污第一难”。
经过多年的努力,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治污有了极大的进展,水质也有明显改善。但农业污染和航运污染,成为南水北调东线挥之不去的阴影。
湖之困
南四湖、东平湖—年吞下近4000吨氮和磷
9月19日,记者随省人大组织的“齐鲁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济宁微山湖。这个被誉为“鲁南明珠”的中国北方最大淡水湖泊,是南水北调东线的主要输水干线和调蓄水库。
各类不计环保代价的小工厂曾经让这个“日出斗金”的北方水乡鱼虾绝迹。
“我们不怕天灾,就怕人祸。有一年天大旱,微山湖都干了,在湖底跑拖拉机,可是来年一下雨,湖里照样有鱼有虾有草。但污水一来,微山湖就臭了。”微山县微山岛乡万庄村渔民殷延品说。
为彻底治好南水北调沿线的污染,2000年,水处理专家、青岛建工学院副院长张波被任命为省环保局副局长,如今他已是省环保厅厅长。
当年,背负重任的张波来到南四湖,看着只进不出的一湖污水,不禁紧锁眉头。几经思索,他制定了“治、用、保”的治污策略。
“县里所有的工业点源污染,我们都下大气力治理了,纳税很多的酒厂,因为治污始终不达标,我们也忍痛割爱关掉了。”提起这些年治污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微山县副县长卜召林感慨颇多。
9月25日,省环保厅监测人员在济南检出了微山湖的水样结果。以代表工业污染的COD和氨氮的检测值看,微山湖取水点的水质达到了国家地表水三类水的水质,符合南水北调的要求。
但让人揪心的是,以总磷和总氮的检测值看,微山湖水质却是五类水。
“这说明,当前农药、化肥及禽畜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已上升为影响水质的主要矛盾。”省环保厅有关人士称。
省环保厅有一份粗略的统计数据,南四湖、东平湖周围的土地约有50万亩,每年氮肥用量约2.33万吨,磷肥用量1.17万吨,每年进入湖体的总氮和总磷分别约为3500吨和140吨。
农业面源污染不好治,不像一个个工业的点源污染,农民用多少化肥、农药,是无法强迫的。
河之困
这么大的水面,—泡尿下去还能弄脏了?
南水北调东线,是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输水河道,既是内河航运的“黄金水道”,又是南水北调的大动脉,大运河有了双重身份,却也产生了纠结。
9月20日的枣庄台儿庄,大运河上忙碌的船舶首尾相接,一艘很小的动力船,拖着长长的拖船队,在水里缓缓地移动。
枣庄市港航局副局长朱广玉兴奋地拿起大喇叭介绍:“在水上,一马力可以拖20吨,这就是‘黄金水道’的魅力。水运吨公里的成本只有五分钱,火车要一毛二,汽车要两毛五。”
船上一位妇女好奇地向岸边看,她左手拿着一把菜,右手拎着一个锅。
见到这一情景,朱广玉坦承,船上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会被随手扔进运河,造成污染。
一位长年以船为家的渔民告诉记者,他们经常会趴在船边洗一把脸,也会直接站在船边小便。“这么大的水面,一泡尿下去还能弄脏了?黄河的水跑了这么远才到济南,里面什么都有,省城人还不是都喝了吗?”
这还不是污染的全部。朱广玉说。“船舶航运过程中会有油污,而且京杭运河枣庄段港口主要装卸的货物是煤炭、水泥等,装卸时会产生粉尘污染。”
水上垃圾的处理,同农业面源污染一样,遭遇了难题。
枣庄市港航局要求,运行船舶要随船携带垃圾、油水登记簿,并在运河沿线设立垃圾回收点,对垃圾上岸船舶开具接收证明,作为船闸的通行依据。当地还建起了船舶垃圾回收站。
但问题是,如果船主交出一部分垃圾、扔掉大部分垃圾,如何监控?船舶交出垃圾后,需要后方处理,垃圾处理费该收多少?城市垃圾是由市政等部门运营的,航运产生的垃圾该由谁运营呢?
“这里可能涉及物价部门的定价与市政、环保部门的协调,我们也去江苏看过了,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没有可以借鉴的途径。”朱广玉说。
治之困
“谁污染谁治理”的法则在这里失效
为了治理农业污染,微山县想尽了办法。
从2005年开始,微山县开始推行测土平衡施肥技术,在全县几十万个取土点取样,测量出土地所需化肥量,再以发放施肥卡的方式告知每家每户,通过这项措施,全县一年减少了5800吨化肥施用量。
微山县马坡镇村民张庆斌种了七分地的油桃,每年都按经验使用三袋化肥。有一年,桃树在不该开花的季节开花,他很着急,后来才知道是营养过剩了。根据测土配方,他在树根部施入生石灰,后期再追施硫酸钾肥,桃树恢复了正常生长。
“但说实话,不管我们做多大努力,微山湖的水质,微山县说了不算。微山湖的流域面积3.17万平方公里,入湖河流53条,流域更重要。”微山县农业局局长黄运诚说。
面对航运污染,运河沿线政府部门也有话要说。
“治污绝不是一城一省的问题,而是一个流域的问题,有些事情,不是一个地方政府就能解决了的。如果能在整个流域内建立协调机制,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台儿庄区一雷姓副区长说。
张波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流域治理,面临治污主体的缺乏问题,“谁污染谁治理”的法则,在这里似乎失去了生存空间。在上游,企业和城市污水排放均已符合了治污标准,你叫他再跑到下游去治污水没有道理。下游政府也很委屈,水不是我的,我干吗要治?最后,拿钱的只能是各级财政,但拿钱的比例又是个问题。”
17、中国首个生态补偿机制出炉 三江源区将获补偿费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2010-10-09
http://discover.news.163.com/10/1009/10/6II2MEFK000125LI.html
核心提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三江源”正酝酿一场史无前例的生态保护机制改革,如果“生态补偿机制”方案通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下游省区将为源头省份支付生态“补偿费”。
财经国家周刊10月9日报道 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三江源”正酝酿一场史无前例的生态保护机制改革。
三江源区将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和这个39.5万平方公里试验区同时酝酿出台的,还有中国首个“生态补偿机制”方案。如果方案通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下游省区将为源头省份支付生态“补偿费”。
《财经国家周刊》从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获得的消息表明,青海省政府已经分别向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上报了《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综合试验方案》)和《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总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生态补偿方案》)。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完成《综合试验方案》的修编工作,正在征求各部委意见;而财政部则将《生态补偿方案》打回西宁,目前,青海省财政厅正在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就细节内容重新修改。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多年来深受资金匮乏之苦。
国务院曾经下发《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国家将投资75亿元用于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工程。
《规划》下发已逾5年,但从生态恶化的现状来看,75亿元的投资无异于杯水车薪。也正是基于此,青海省政府拟定的《生态补偿方案》明确表示要对三江源区实行“特殊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和对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流经省份收取生态补偿费,这也是青海省酝酿的“生态补偿机制”中的重要环节,这同时也意味着,哺育了中华文明的长江、黄河水从此将不再免费。
为了对长江、黄河水收费的态度,青海省已经责成有关部门在下游省份进了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总体比较乐观”。毫无疑问,如果生态补偿机制获得批准,整个三江源地区将迎来治理的“新生”。
在9月16日世博会“青海周”开幕式上,两位来自玉树的孩子护送着“三江源”清澈之水,缓缓注入象征着中华大地的黄色瓶中。
这些水,分别采自海拔4800多米的玉树州治多县、曲麻莱县和杂多县,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之水。“献水”仪式,象征着发自青海“三江源”的水,哺育中华大地,这一幕成为当天世博会上最令人感动的瞬间。
不过,今后发源自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水将不再免费。按照《生态补偿方案》,长江、黄河、澜沧江流经的下游省区,要缴纳“生态补偿费”。
“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三江源的生态,促进三江源地区又好又快地发展。”青海省省长骆惠宁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说。
“生态补偿”起步
9月中旬,青海省财政厅继续紧锣密鼓地修订《生态补偿方案》,准备再次提交财政部,此前,青海财政厅已经多次上报《生态补偿方案》。
在此之前,青海省政府也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综合试验方案》,如果方案获批,三江源区将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保护试验区。
“我们呼吁尽快建立全方位的生态补偿机制,它包括国家建立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和水权转让、上下游合作互动机制,建立通过发行公益彩票等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的机制等。”在9月11日召开的青海省绿色经济高峰论坛上,骆惠宁再次指出,三江源地区为生态保护而放弃了许多开发和发展的机会,至今,这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十分滞后。
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三江源区多年平均产水量506亿立方米,其中长江184亿立方米、黄河208亿立方米,澜沧江107亿立方米,分别占三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38%和15%。
近年来,青海省将三江源作为“生态立省”的根本。2006年,青海省政府取消三江源地区的GDP考核指标,提出“只谈生态保护,不提工业化”等口号,生态保护成为三江源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政绩。
在实施国务院2005年批准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和停考GDP的多重举措下,三江源生态环境的破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整个三江源区累计完成工程投资32.3亿元,其中退牧还草3910万亩,人工补播873万亩,封山育林182.7万亩,防治鼠害11745万亩……
然而,《财经国家周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调查显示,现实远非统计数据那么让人欣喜,制约三江源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挥之不去。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发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近40年来,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三江源区,近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有90%的天然草地不同程度地出现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三江源区总面积的35%左右,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不仅给当地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也影响水源涵养,严重威胁着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为了遏制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三江源区实施了退牧还草、减人减畜等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与为生态付出高额环境成本的同时,三江源区也牺牲了诸多机会成本。
“通过退耕还林还草补助、公益林补贴、限采和禁伐森林补助等方式,我们已进行了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但应看到,这种补偿还只是短期性、低层次、救济型的补偿,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骆惠宁在会议上指出。
治理难与缺口大
“(三江源)治理的难度还是很大,关键是钱和科技支持。”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告诉记者,最关键的缺口还是“差钱”。
以青海黑土滩治理为例。自2005年8月至2010年6月,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2.3亿元。这其中真正从事草原治理的主要集中于黑土滩治理和沙漠化防治工程,这两项工程分别投资6640万元和2058万元,累计治理黑土滩19.6万亩,封沙育草22.41万亩。
和遭到破坏的草原面积相比,已治理的草原面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青海省社科院的数据显示:三江源区黑土滩的面积已达4244万亩,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5%,而沙化面积也已达4400万亩,每年仍以7.8万亩的速度在扩大。
按照最初的规划,到今年年底三江源保护一期工程结束时,整个黑土滩治理将投入5.23亿元,治理面积522.58万亩。
“一些媒体大肆宣扬找到根治黑土滩的优质牧草,并不属实。实际上我们对大多数黑土滩都束手无策。”青海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省三江源办公室已经在三江源区设立了很多治理黑土滩的试点,成功的试点少之又少。
在黑土滩的治理之外,三江源办公室将更多的钱花在可以短期看到效果的退牧还草、退耕还草和封山育林等工程上,其中仅退牧还草工程就已经下达投资20.84亿元,其中8.27亿元用于人工补播草种。 (本文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张超 王雁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18、人民时评:罚紫金矿业956万,环境执法的里程碑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2010年10月09日 严厚福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8213/50661/116374/12898108.html
近日,福建省环保厅针对紫金矿业污染福建汀江事件作出行政处罚,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认定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3187.71万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决定对紫金矿业做出如下行政处罚:1、责令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直至治理完成;2、罚款956.313万元。
这是2008年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两年多以来,行政处罚数额最高的一次环境执法行动;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罚数额最高的一次环境执法行动,足以成为我国环境执法历史中的一座里程碑。
此前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按照直接损失的30%计算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100万元。”依照这个“上限”作出的环境行政处罚在实践中只出现过两次,分别是2004年的沱江水污染事件和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而这两次污染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超过2亿元。尽管行政处罚并非解决“违法成本低”的唯一途径,但如此巨大的损失和如此微不足道的罚款,仍然会让公众怀疑环境法律的威慑力到底有多大。
2008年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取消了100万元上限,第八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计算罚款。”这就意味着,如果能够严格执法的话,将极大地提高污染者的违法成本。然而,新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我国发生了数起特大水污染事件,例如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江苏盐城水污染事件,山东省临沂市亿鑫化工污染事件等,这三起事件的责任人都被追究了刑事责任,后两者甚至被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而非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提起公诉,但并没有任何媒体报道环保部门依照直接损失的30%对污染者处以罚款。人们不禁怀疑,这种理论上处罚数额的提高是否能在实践中得以执行,甚至怀疑环保部门是否有足够的魄力动用这把“尚方宝剑”。紫金矿业污染汀江事件发生之后,人们也有类似的怀疑。终于,福建省环保厅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先贤早就指出: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如果这种“惊喜”能成为一种常态,如果所有环境法律都能在现实中得以不折不扣地执行,那么环境保护领域的“违法成本低”就将永远成为历史。尽管提高行政处罚数额仅仅是提高违法成本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让污染者切实履行治理污染和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的民事责任以及追究污染者的刑事责任,但严格执行高额的行政处罚既能有效地震慑违法者以及潜在的违法者,也能极大地提高公众对于环境法律和环保部门的信心。福建省环保厅已经勇敢地吃了第一个螃蟹,希望所有的环保部门都能以此为榜样。
19、956万元重罚杯水车薪 疑似紫金矿业金蝉脱壳
来源:东南网 2010年10月09日 禾刀
http://green.sohu.com/20101009/n275493359.shtml
犹记起,大连“7·16”中石油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后,肇事方中石油不是认真查找问题,履行责任,反倒急急地召开所谓的抢险救援表彰大会。站在这一“历史视角”看,对紫金矿业的巨额罚单确实开了先河。但是,倘若放在汀江大量鱼苗死亡,沿线居民不敢饮用自来水,对当地环境尤其是居民身体健康造成长远影响的大背景下,这点罚款又如杯水车薪。
网友的担心远不只此。作为上市公司的紫金矿业,其另一个身份却是久为公众诟病的央企。从产权角度来看,央企理论上属于全体国民所有。这也就是讲,所谓的经济处罚,恰似网友描述的那样,只不过是从左口袋拿到右口袋。因为对其无论开出多大的罚单,意味着全体国民才是最终的埋单者。
网友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2009年,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的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过22万亿元,该年度共实现利润总额9655.6亿元,而上交的预算收入仅为988.7亿元,约为利润总额的十分之一。尽管“分红”这样的好事没有“全民”的多大份,但一旦遇到什么困难,央企很少会选择闭门思过,自力更生。央企拥有太多的政策性资源,其高利润有目共睹,至于其高薪资高福利也不是什么新闻。正因为有了政策的强力支撑,央企可以不顾社会民众的大声疾呼与强烈质疑,要么频频两眼朝上,跑要政策,要么通过资源控制变相逼吓政策。前两年油价高企之时,一些垄断油企巨头的囤油逼涨之举,想必令许多人记忆犹新。
紫金矿业此番挨罚,很容易让人想到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6月中旬,英国BP公司同意设立200亿美元基金,赔偿因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而生计受损的民众,CEO海沃德不得不引咎辞职。更有信息称,如被证实为疏忽过失,BP公司将可能面临美国政府达176亿美元的天价罚单。重经济处罚,这是因为BP公司损益直接关系股东个人利益,其每一分钱利润的实现,都必须通过艰苦的市场经营才能获取,这与央企的“国有”属性,以及政策性收益不可同日而语。
投资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虽然“紫金矿业受罚的额度较公司此前预估的额度多出逾200万元”,但投资者或已认为处罚不足以对紫金矿业伤筋动骨,以这点代价逃过劫难“很值”,8日在港复牌的紫金矿业,当天股票居然大涨11.52%。对紫金矿业进行惩罚无疑十分必要,要避免惩罚成为脱责的合法性通道,当前至少有两个方面或可参考:一是加大行政和法律惩戒成本,二是加大经济处罚与管理者个体利益的关联度,而不是间接地转嫁给“全民”埋单。
20、大污染小处罚 956万元罚出紫金矿业一个涨停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2010年10月09日
http://stock.hexun.com/2010-10-09/125077248.html
针对今年7月发生的公司所属紫金山金铜矿环境违法一案,紫金矿业10月7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9月30日收到福建省环境保护厅下发的《福建省环境保护厅行政处罚决定书》。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决定对紫金山金铜矿作出如下行政处罚:1、责令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直至治理完成;2、罚款956.313万元。此前,紫金矿业副总裁因污染事件被刑拘,上杭县长因污染案停职。
这个消息由紫金矿业以公告的形式,而不是政府通报的方式公诸于众,本身就耐人寻味,也许当地有关部门觉得这只是企业内部的事,没必要在第一时间向公众作一个交代。
956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只要比较一下紫金矿业去年的赢利情况就大致有数了。2009年度,号称国内最大的黄金生产商的紫金矿业利润大概在35亿元左右,也就是说,900多万元的罚款,与其巨大的赢利能力相比,连个零头都算不上。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处罚消息公布的第二天,A股市场上,紫金矿业复牌后,一大早就封在了涨停板,看起来,股民对它还是信心十足的。956万元罚出紫金矿业一个涨停,这是不是一件很搞笑的事?
资本市场是晴雨表,股价不跌反涨说明,股民认定:这事到此为止,该抓的也抓了、该罚的也罚了,900多万元的罚款与其说是利空不如说是利好。难怪十个网友有九个都说,这样的重罚就如同隔靴搔痒,九头牛身上拔一根毛,既罚不出切肤之痛也罚不出公众的信服。
要衡量重罚有没有效果,最好的办法是看看企业的反应。大凡重罚,要罚得心惊肉跳,罚得哭爹喊娘,罚得股价大跌、一落千丈,就像那个倒霉的英国石油公司一样,连CEO坐回游艇都被口诛笔伐,这样的重罚才有效果。为了应对漏油事件,英石油不得不拿出200亿美元建立漏油事件赔偿基金,而首席执行官托尼·海沃德不得不提前退休,甚至准备出售300亿美元的资产来筹措资金。而紫金矿业呢,波澜不惊,坐收涨停板。一个度日如年、一个日进斗金,那么,紫金矿业如今过的舒坦日子,到底是在托谁的福?
当然,紫金矿业的污染与墨西哥湾的污染还不具备可比性,但显然,那些深受污染事件影响的上杭县当地生态环境治理,同样需要很大一笔钱;而那些受损村民的利益,也还需要一大笔钱。还有赔偿问题,受伤害就有权主张赔偿,而这一点,不仅紫金矿业,相关部门同样也是至今只字不提。至于貌似非常严厉的:“责令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直至治理完成”,这里面水分太大了,什么叫“消除污染,直至治理完成”,谁来认定呢?是紫金矿业还是当地环保部门?有谁准备让受害的民众自己作个主?
大污染、小处罚,如果956万元就能了结如此重大的一起水污染事件的话,那实在是环保的悲哀,因为这种力度的处罚看不出对企业有什么警戒作用。反而会造成负面暗示,你看,即使像紫金矿业这样后果严重、民愤极大的污染事件,最后也只罚了这么点钱,那我们还有什么后顾之忧,该排的废水还接着排,该放的废气还接着放吧。
21、吴君强:谁还在袒护紫金矿业 罚款难有震慑作用
来源:中金在线 2010年10月09日
http://green.sohu.com/20101009/n275497887.shtml
10月7日,紫金矿业发布公告称,收到福建省环境保护厅下发的956万元的行政罚单。三个月前,公司旗下的两个矿先后两次发生污染渗漏,造成当地重大水污染事故,仅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3187万元。
在污染罚单中,近千万元的额度确实不算少。2005年,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引发松花江水大面积污染事件,震动全国,当时的环保总局局长甚至引咎辞职,但即使如此重大污染,国家环保总局仅开出100万元的罚单,针对强烈的质疑,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按我国法律,100万元的罚款已是最高限。
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与修正,企业污染环境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已大幅度提高,但就本次污染而言,900余万的罚款仍难起到惩罚性赔偿的震慑作用。
据新华社报道,7月份两次事故造成养殖户损失鱼量达378万斤,很多渔民由于水污染而丧失了传统的生存基础,使当年的投资血本无归,这是紫金矿业理应承担的直接损失赔偿责任。但污染造成的损失当然不止这些,更令人担忧的是,紫金矿业的污水泄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当地渔业养殖行业很可能走入末路,大量渔民需要转型转产,成本高昂,这部分赔偿如何界定,以何标准,从现有法律上似乎难以找到明确答案。
相比于当地的渔民,当地明星企业紫金矿业经济实力雄厚,双方力量悬殊,在环境侵权赔偿中,渔民的部分权益伸张需要政府的介入,惩罚性罚单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补贴渔民的转型成本,帮助其转行再就业,而900万的罚款,显然是杯水车薪。
紫金矿业2009年报显示,公司销售收入209.56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高达35.41亿元。956万元罚款,不过是其利润的0.27%,九牛一毛而已。
再来看看世界著名的污染事件罚单。1989年,埃克森石油公司在埃克森·瓦尔戴斯号油轮泄漏事故之后,被认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被判罚67.5亿美元。2007年,美国第四大煤制造商梅西能源公司受到政府指控,称其排放的废水和煤浆严重污染当地上百条河流,最后被罚2000万美元,而当年前三季度,梅西能源公司的利润不过8900万美元。
更近一点,BP漏油事件造成美国墨西哥湾大面积严重污染,公司随即与美国建立了200亿美元的赔偿基金,为了筹钱,不惜“断腕”出售旗下公司。
可以看出,尽管900余万的罚款已经是国内污染罚单的天文数字,但对于创造了当地一半财政收入的“摇钱树”公司,有关方面还是没有对紫金矿业“动真格”,皮鞭仍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所以,无论是就本次污染的严重性而言,还是相比于国外对环境污染的惩治标准,900万元的罚单,都不能算多。
没有惩罚性的震慑,不足以大幅度增加企业的违规成本,企业以损害自然环境和公众利益来牟取一己私利就难以制止,于是,悲剧仍会一次次不断上演。7月份的渗漏事件不是紫金矿业造成的第一次污染,2008年2月,紫金矿业差点因为环境问题未完成IPO,今年5月底,在环保部通报批评11家未完成环保整改的上市公司中,紫金矿业名列其中。旗下多达7家企业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环保问题,横跨湖南、山东、新疆、福建四地区。
当然,7月份的渗透污染也不是它制造的最后一次生态灾难。就在9月21日,受台风影响,紫金矿业信宜银岩锡矿尾矿库大坝崩塌,不但造成了近2000万的直接损失,更导致了下游28人死亡或失踪的惨剧。由于尾矿库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4名责任人已经被带走协查。
即使有部分天灾的因素,9·21的悲剧主因仍是人祸,对于一个频繁制造环境污染“家破人亡”的公司,相关部门亟须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共利益,拿出更为高昂的罚单,让公众看到其不护短的决心。严厉的惩罚并非目的,而是要企业担负起公共责任。但政府如若一味容忍、袒护,只会放纵企业延续非环境友好型低成本之路,不断铤而走险,家破人亡的悲剧可能会随时继续上演。
22、耿海军:紫金矿业千万罚单受害百姓得多少
来源:新华网2010年10月09日
http://news.sina.com.cn/pl/2010-10-09/093521238716.shtml
紫金矿业8日发布公告称,针对今年7月紫金矿业所属紫金山金铜矿环境违法一案,福建省环境保护厅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公司罚款956万元(10月8日新华网)。
面对这张近千万的罚单,民众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怎么罚这么少?即使按照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的保守调查,7月3日和7月16日,紫金山金铜矿铜矿湿法厂先后两次发生含铜酸性溶液渗漏,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就达3187.71万元。事故发生后,汀江沿岸居民长时间不敢饮水,其身心健康皆受影响,如果算上这些隐形损失,紫金矿业的“罪过”更大了,岂能轻饶?
其次,水污染事故的最大受害者是当地老百姓,他们能否获得应有赔偿?遗憾的是,紫金矿业得到的行政处罚仅是: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直至治理完成;罚款956.313万元;而对百姓的赔偿却只字未提。
事实上,污染事故若发生在国外发达国家,处理方式就会大不相同。如BP公司租赁的钻井平台在美国墨西哥湾发生爆炸后,美国政府就要求BP出资200亿美元建立赔偿基金,以补偿当地居民精神、财产等损失。
只污染不赔偿的结局是,紫金矿业减少了赔偿损失,笑了;环保部门得到了巨额罚款,乐了;受害者无人问津,苦了!
笔者认为,针对重大污染事故的处罚,国家应出台如何赔偿的法律,不能仅由环保部门开罚单了事。因为每宗污染事故的最大受害者都是民众,他们索赔的权利,不能任意抹杀。
23、中国污染企业为何不道歉?
来源:民商杂志2010年10月09日 唐昊
http://finance.ifeng.com/stock/special/zjky/20101009/2687642.shtml
中国紫金矿业[8.00 10.04%]造成了环境灾难,为什么却不用像BP 石油一样负起责任,做出合理赔偿?
世上并不只有一个BP。7 月3日, 中国紫金矿业污水排入汀江,数百万公斤鱼中毒死亡;7 月16 日,中国大连保税油库发生爆炸,1500吨原油进入海洋;7 月28 日,吉林省永吉县两家化工企业7138 只原料桶被洪水冲入松花江。
但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承担责任的姿态大不相同。截至目前,英国石油公司除支付清理油污和解决漏油事故的几十亿美元之外,还要为美国政府数亿美元清污费用埋单,并且不得不设立200 亿美元的专项赔付基金。而紫金矿业在污水泄露9 天之后才发布公告,并且其副总裁一再声称"此次渗漏主要与自然灾害有关,不可预料"。中石油对大连石油流入渤海一事亦无任何道歉或赔偿。
为什么以纳税人的钱创办起来的国有企业,在制造了环境灾害后却往往百般遮掩和傲慢回应,甚至比财大气粗的外企更加淡定?其实只要四个字就可以解释:"有恃无恐。"在中石油、紫金矿业等所经营的领域,都没有以纯粹的市场经济规则来运作。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在执行市场经济改革方面思路渐变,对煤炭、电力、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领域实施"汰弱留强"的铁腕政策,为国有企业在这些领域的垄断性经营大开方便之门。中国的市场经济本身就是畸形的,而国企就是在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垄断经营、特许经营、打压民企、制定行业自利的规则等等,不一而足。拒绝支付环境成本,不过是其经济特权的一种体现而已。
不仅如此,在很大程度上,频发的环境灾害本身就与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特殊关系有关:由于地方政府过度追求GDP,在中国出现无视环境的危险工业布局。这突出地表现在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环境危险的沿河两岸化工布局。在中国总投资近10152 亿元的7555 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 布局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 为重大风险源。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距离河道仅300 米的化工厂。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说:"全国一半以上的化工企业集中在长江流域。每天进入长江的生活和工业污水相当于一条黄河。"由于中国特殊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所导致的化工布局已经严重威胁到公共安全。今年频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只是今后类似的大规模环境事故的警告性开端。
西方政府在环保政策上的成功主要依赖于政府的透明度、清廉以及公民权利的运用:依法定出的清晰的企业和个人环境责任;环境信息的开放流动;媒体自由的讨论空间;公众的关切和参与。这都是环境保护的必要前提。在欧洲,政府和公民组织在环境问题上非常积极;在美国,奥巴马政府这次也主动扮演了向污染企业BP 施压的角色,这才阻止了生态灾难向更大范围的蔓延。
但在中国,政府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历来为人诟病,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垄断经营及同政府保持密切关系的国企, 即使在环境污染方面记录不佳,也很少受到惩罚。据有关部门调查,在3486 家排放废水的国控企业中,超标排放的有36% ;在3557 家有废气排放的国企中,全年部分和全部测次超标的占41%。但对这些企业进行环境执法却面临重重困境。所以,说到底这不不是环境问题,而是一个政府意愿和政企关系的问题。
其实,这次紫金矿业"毒水事件"发生之前,在环保部5 月通报批评的11 家存在严重环境问题的上市企业中,紫金矿业位列榜首,此前这家企业也多次被通报,但在地方政府的庇护下,从来就没人能拿它怎么样。2010 年紫金矿业集团竟然荣获"2009 年度中国最诚信企业"称号。即便在其酿成重大环境灾难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紫金工作人员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政府不会允许我们成为BP。"在中国,由于国有企业、政府有股份的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紧密关系,环保部门对其监管也更显吃力。这也就不难理解中石油、紫金矿业等企业肇事后不是在第一时间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积极采取措施善后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而是企图掩盖事件真相并拒绝赔偿。
涉足环境保护的力量应该是多元的:立法机构、司法机关、媒体、舆论、NGO 等民间社会、国际组织都应该在其中发挥作用。但在中国的现状是:如同国有企业垄断了某一经济领域一样,政府也垄断了相关权力。在立法机构软弱无力、民间监督受到打压、而大型国有企业事实上已经和政府形成了利益集团同盟的情况下,中国的环保力量无从发挥作用。
说到这里,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不得不提:面对高发的环境灾害,通常的解决思路都把希望寄托于政府积极干预企业行为。但在官商一体化、政府权力过于集中而其他环保力量无权的格局下,中国的环境保护其实处于两难境地:如果提升政府权力、使其更大规模地干预市场,则权力寻租的空间就会扩大,腐败更多,环境问题更难解决;如果缩减政府权力,则不受制约的企业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
这样看来,如果现有的权力垄断格局不变,那么和其他社会问题一样,中国的环境问题基本是一个无解的死结。
根据环境污染的周期性规律,可以预计的是:在制造业经济高速发展了30 年之后,中国即将进入环境灾害事件的集中爆发期。在这一时期,同政府有密切关系的大型垄断企业将在环境污染中扮演重要角色--虽然这些企业是由纳税人的钱建造的,但由于其特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其对纳税人生存环境的威胁甚至比私企、外企来得更直接、更霸道。要扭转此种令人痛心的局面,最根本的还不是调整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而是打造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本身。
24、湿地治污能否趟出新路?
来源:齐鲁晚报 2010年10月09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10-09/2574874.shtml
微山县有一片美丽的湿地,叫新薛河人工湿地,这里芦苇连片,落日的余晖下,成群的野鸭在芦苇荡中排长队。这5OOO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被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誉为“水污染治理的范本”。
台儿庄也有一片美丽的湿地,一眼望去,让人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打造这样两片占地庞大的湿地,其实是面对农业污染和航运污染的无奈之举。
“污水处理厂使不上劲的时候,就是湿地发威的时候了。”省环保厅有关人士称。
省环保厅对新薛河进入湿地前后的水质进行了检测,以总磷看,进入湿地前,新薛河水质为三类水,流经湿地后,变成二类水;从总氮看,进入湿地前,新薛河水质为劣五类水,流经湿地后,变成二类水!
但湿地的建设,却面临资金窘迫的难题,新薛河湿地就是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四处“化缘” “退耕还湿,我们要租老百姓的地,一亩地一年付给老百姓7OO元,好地要1OOO元。微山县一年的可用财政只有4亿多,压力非常大。”微山县副县长卜召林说。
微山湖纯渔民约有5万人,以微山湖为生的25万人,如杲微山湖周边5公里都退耕还湿,需要25亿元。这需要微山县财政不吃不喝整6年。
“我们也是租老百姓的地,一年8OO元,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种上荷花。”台儿庄区农业局副局长张孝功说。
湿地建成后,当地政府鼓励农民种芦苇、莲藕等,不需农药化肥,每亩收入却能和种庄稼差不多,这一举措很受农民欢迎。但近年来粮价大涨,中央又对种粮进行补贴,农民的积极性开始降低。
如何让湿地农民有更高的收益?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地方官员都提到了这个问题。
此外,人工湿地属于生态项目,环保、自然保护、农业、水利,究竟该谁来管也是个难题。 (刘红杰)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