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九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九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09-21

 

九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京华时报:     长江水利委:1万多条滑坡泥石流沟威胁上游

http://news.sina.com.cn/c/2010-09-21/041018142159s.shtml

2、中国新闻网:    11月起中国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须节能评估审查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9-21/2549200.shtml

 

地方信息:

3、京华时报:     北京:垃圾分类立法工作启动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9-21/2547813.shtml

4、人民日报:     广东启用500万盏LED节能路灯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9-21/2547962.shtml

5、今日早报:     浙江节能减排任务缺口仍有2.2%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09-21/094521146840.shtml

6、中国新闻网:    四川唐家山堰塞湖发生较大面积山体滑坡

http://env.people.com.cn/GB/12790478.html

 

重大水事:

7、新华网:      长江流域今年1000多个县遭水灾经济损失超1000亿元

http://env.people.com.cn/GB/12785709.html

 

污染信息:

8、中新网:      长江流域年污水排放超333亿吨 敲响生态警钟

http://www.hwcc.gov.cn/pub/hwcc/wwgj/gjpt/gwsp/201009/t20100920_323074.html

 

环保小常识:

9、中国环境报:    地下水污染怎么防?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671285038056_1.shtml

 

气候变化:

10、腾讯绿色:    《2009年气候状况报告》全球变暖有了新证据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921/000775.htm

11、中国能源报:    吴昌华:气候组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加速器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921/001026.htm

12、长江商报:     我国近百年来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1.1℃

http://news.qq.com/a/20100921/000778.htm

 

环保观点:

13、中国水网:     魏复盛院士: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环保路线图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1071285048558_1.shtml

 

特别策划:

14、搜狐绿色:     吕植VS陈晓楠:与自然相处之道

http://men.sohu.com/20100818/n274301197.shtml

 

深度报道:

15、红网:       湘江治污:断腕的无力与有力

http://news.rednet.cn/c/2010/09/21/2072711.htm

 

环境时评:

16、新华每日电讯:   节能降耗多些真功夫少点花架子

http://news.sina.com.cn/pl/2010-09-21/085821146394.shtml

17、21世纪:      “限电令”会不会常态化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1/1OMDAwMDE5ODY1OQ.html?source=hp&position=comment

18、新世纪:       邵强:中国粉煤灰污染有多严重?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921/000742.htm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长江水利委:1万多条滑坡泥石流沟威胁上游

来源:京华时报2010年09月2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9-21/041018142159s.shtml

  据新华社电 长江水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徐德毅,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长江上游有1.6万余条滑坡、泥石流沟直接威胁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水利委员会正采取多项措施进行防范。

徐德毅说,长江上游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集中、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长江上游地区100万平方公里范围有大小滑坡15万多处,泥石流沟道万余条,分布面积达10万多平方千米。据对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202个县级行政区调查统计:区内体积在1万立方米以上、危及1户居民以上的滑坡有13000多处(包括危岩等)。

2、11月起中国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须节能评估审查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09月21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9-21/2549200.shtml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记者 赵建华)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消息,11月1日起,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新上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

  国家发改委21日对外公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根据该办法,中国将建立和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把节能作为项目审批、核准以及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项目实行否决。

  发改委介绍说,节能评估是由第三方机构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新上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节能审查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或实行登记备案。

  发改委表示,此举能约束新上项目落实节能法规、标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从源头上遏制能耗不合理增长。《办法》弥补了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对新上项目能源利用缺乏有效约束的问题。

  《办法》规定,节能评估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年能源消费量实行分类管理。其中,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年耗能1000到3000吨标准煤的项目编制节能评估报告表,其他低能耗项目填报节能登记表。节能审查按照各级政府项目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

  《办法》还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实施、监管和处罚等做了规定。

  发改委表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能源消费大幅度增长,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发改委指出,如何有效抑制能耗过快增长,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完)

3、北京:垃圾分类立法工作启动

来源:京华时报2010年09月21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9-21/2547813.shtml

  昨天的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透露,垃圾分类相关立法工作已经启动,正在研究过程中。

  根据媒体报道,北京等城市垃圾试点分类推广工作已经实施长达数十年,垃圾分类成效甚微,绝大部分试点的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分类工作有名无实。对此,李秉仁回应,垃圾分类方面推行慢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方面是认识上的问题,就是说所有的垃圾都是资源,所以首先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二是政府要采取措施推动这项工作,要有一些鼓励的政策。三是要从立法上来解决这些问题。

  李秉仁介绍,城市垃圾处理收运系统已经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基本上做到了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能力持续增长。同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开始试点。

4、广东启用500万盏LED节能路灯

来源:人民日报2010年09月21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9-21/2547962.shtml

 (记者李刚)日前,“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合同能源管理(EMC)联盟采购执行标准”通过专家评审,广东LED节能路灯更换计划正式启动。在未来的3—5年内,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将以“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组织上下游企业,对广东公共照明系统进行持续投入,完成广东500万盏LED节能路灯改造。

  据介绍,新型的LED节能灯比传统的高压钠灯每年节能达60%,一盏LED节能路灯即可减排二氧化碳185公斤,但由于新型的LED节能灯价格高昂,一次性投资成本巨大,推广难度大。“合同能源管理(EMC)联盟”则将供应商、工程公司及金融机构等组织起来,供应商、工程公司先提供产品和安装维护服务,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等金融支持,让各地先用上LED节能路灯,而联盟中各企业则从节约的电费中按比例提成,还本付息并盈利。

据介绍,“合同能源管理(EMC)联盟”以产业链整合的形式,有利于LED节能灯扩大产量、减少流通环节,最终大幅度降低价格,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5、浙江节能减排任务缺口仍有2.2%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2010年09月21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09-21/094521146840.shtml

  离“十一五”期终考仅剩100

  我省节能减排任务缺口还有2.2%

  目前,距离“十一五”期终考核仅有100天左右,浙江省节能减排能不能过关?不少人捏着一把汗。

  昨天,省政府新闻办公布《2009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白皮书)》。

  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在发布会上说,“现在余下还有100来天,缺口很大,任务更重”,“浙江不能拖全国的后腿”。

  凌云透露,浙江省上半年万元GDP能耗下降约1%,未来100天,还要完成约2.2%的目标。

  “倒逼”机制对付高能耗企业

  近段时间,台州、嘉兴等不少企业订单滚滚进来,生产耗能冲动较大,这对浙江本来就严峻的节能减排任务,更是“雪上加霜”。

  相关政府部门将继续采用最直接的办法——控制高耗能行业用电,形成“倒逼”机制,淘汰落后产能,迫使高能耗企业,要么关门“退出”,要么改造提升。

  今年7至9月底,浙江5000吨以上的上千家能耗企业,实行以5天为一周期,轮休三次的制度。

  期终考核交卷期限越来越近,“拳头”似乎还要再重些。8月起,我省采取区域用电总量控制办法,目前在各个市地推行。

  当前,虽节能减排任务重,但我省还是有信心完成目标。省统计局副局长王杰说,去年全省各市均完成节能目标,全省能源消耗呈减缓增长趋势,各市能源消费增速普遍较低。

  “‘十一五’前四年,浙江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7.3%,能源利用效率累计提高约4.5个百分点,完成国家下达我省‘十一五’节能目标的85%。” 王杰说。

  落实高能耗行业有序用电方案

  下阶段,我省将从严控制用电过快增长,落实高能耗行业有序用电方案,通过限产、停产或调整产品结构等措施,严格控制重点能耗大户新增耗能。

  同时,我省日前下发《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要求各级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质监部门,责令超限额标准用能单位,限期进行治理。在规定期限内不治理或治理后能耗标准仍不达标的,按规定权限责令其停业整顿或关闭。

凌云说,对于未能按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将执行差别电价,要坚决压缩限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纺织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等八大类高耗能行业企业的用电,确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6、四川唐家山堰塞湖发生较大面积山体滑坡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09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790478.html

  中新网成都9月21日电 (杨超)记者21日从唐家山治理处获悉,连日来强降雨和泥石流,导致位于四川绵阳北川县的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渠堵塞,或有溃坝的危险。

  该泥石流滑坡体位于泄洪洞,垮塌量30万立方米,滑坡体成60度,光滑面从右岸滑向左岸,与原5.12汶川大地震的滑坡体形成高度约30度左右的V字型夹角,目前山体滑坡仍在继续。

  唐家山治理处工程师李永东表示,由于泄洪渠被堵,唐家山堰塞湖堵塞水位已涨至V型缺口下不足10米处:如遇上游发生暴雨,将危及湖堵塞周边禹里等乡镇的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时或存在溃坝隐患。

  灾害发生后,中共绵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靖平,市长曾万明已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看灾情,并汇同有关专家研究制定应急排险方案。

  据悉,进出唐家山堰塞湖的道路暂时中断。(完)

7、长江流域今年1000多个县遭水灾经济损失超1000亿元

来源:新华网2010年09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785709.html

  新华网武汉9月20日电(记者杨希伟)长江水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徐德毅20日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汛期长江流域共有1000多个县(市、区)遭受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

  长江流域今年入汛以来,发生了多次强降雨,多区域、大范围发生大暴雨,多条支流及湖泊超警戒水位,多个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多个省市发生严重山洪灾害,多个城市发生严重内涝,多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总体呈现灾害种类多、损失重等特点。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统计,到8月底,长江流域共有9个省(直辖市)1046个县(市、区)受灾,因灾死亡449人,失踪335人,直接经济损失1224.86亿元。

  徐德毅说,今年长江流域洪水发生范围广,多数支流普遍发生较大洪水,除金沙江、清江外,岷沱江、嘉陵江、乌江及中下游两湖水系、汉江均出现超警戒以上洪水,部分支流甚至发生超历史的特大洪水;长江上游岷沱江来水与嘉陵江来水遭遇,上游寸滩站出现3次超50000立方米/秒量级洪水。

  经过长江防总科学精细调度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水利工程,长江上游洪水未与中下游洪水明显遭遇,加上三峡水库及丹江口水库的削峰调度影响,荆江河段沙市站水位不超警,中下游堤防无一处出现险情,监利以下干流多个站点出现超警洪水,但历时不长。

他说,尽管2010年汛期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均发生较大洪水,但与1998年长江大洪水相比,今年的洪水量级不及当年,但防洪工程体系明显要强,因此防汛抢险的情势要好,洪水造成的损失也低于1998年。

8、长江流域年污水排放超333亿吨 敲响生态警钟

来源:中新网2010-09-20

http://www.hwcc.gov.cn/pub/hwcc/wwgj/gjpt/gwsp/201009/t20100920_323074.html

中新网武汉9月20日电 (张芹 杨莹)20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消息称,2009年,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333.15亿吨,较2008年增加2.47%,水污染形式不容乐观。

2009年长江流域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比例为23.4%,比2008年略有增加;工业废污水排放量的比例为66.4%,较2008年减少近1个百分点,即减少近3亿吨的废污水排放量。排污主要集中在太湖水系、洞庭湖水系、长江湖口以下干流、宜昌至湖口、鄱阳湖水系、宜宾至宜昌和汉江,占长江废污水排放量的80.12%。

据了解,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上世纪70年代末污染排放量为每年95亿吨,80年代末为每年150亿吨,到90年代中后期增加到每年200亿吨,2000年为每年239.5亿吨,到2008年长江流域污水排放量已达325.11亿吨。流域内废污水排放总量压力持续增大,水污染形势不容乐观。

统计显示,长江流域从1998年到2005年,废污水排放量每年以7%左右的速度增加,到2006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已突破300亿吨。近年来全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增幅虽已趋缓,废污水排放量已出现结构性变化,即工业废污水量有明显减缓趋势,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有所增加。 

长江水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徐德毅介绍,2010年长江委重点在水功能区管理,水域纳污能力核算、拟定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省界水体、重要水功能区的检测、评价、考核体系,省界缓冲区的标准碑建设以及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并取得积极成效。

与此同时,完善协作机制,联合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重点对长江委直管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单位和长江干流部分化工园区开展入河排污口现场监督检查,督促不符合要求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单位进行了整改。加强与排污口设置单位和审查部门的沟通,促使排污口设置单位办理入河排污设置审批手续。完善了入河排污口申请机制,从程序上保证了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的规范。(完)

9、地下水污染怎么防?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9-21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671285038056_1.shtml

  全国九成地下水遭受污染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近日主持召开了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0~2020年)(送审稿)》。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有九成地下水遭受污染。为此,《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什么是地下水?地下水的污染有何危害?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哪些问题?政府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本期,我们将就这些问题为读者进行解读。

  新闻·解读

  地下水污染怎么防?

  1 什么是地下水?

  ■定义

  广义上是指埋藏和运动于地面以下各种不同深度的土层和岩石孔隙、裂隙、洞穴中的水。狭义上是指浅层地下水,即第一个隔水层以上的重力水,即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是自然界水体的组成部分,并参与自然的水循环,又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

  按照其所处介质主要孔隙的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喀斯特水。

  孔隙水是贮存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地下水,是沉积物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水量在空间分布上相对均匀,一般为层状分布,连续性好,具有统一的地下水面。孔隙水的埋藏、分布及运动规律受地貌及第四纪沉积规律控制。裂隙水是赋存于坚硬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其埋藏、分布、运动和富集规律直接受岩石裂隙密集程度、连通情况和充填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为层状或似层状含水层。山区普遍发育的裂隙水,是直接补给山前平原地下水的资源。喀斯特水一般是裸露型的,即分布在岩石裸露、土层薄的地层;另一类是覆盖型,这种水分布地区的覆盖土层较厚,雨水经过下渗,流入裂隙、溶洞、漏斗,然后又由泉眼、天窗溢出,补给河流。

  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包气带水是贮藏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上面的重力水,潜水是地面以下第一层地下水。承压水是充满在两隔水层间的含水层中具有承压性能的地下水。

  按埋藏深度可分为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参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速度较快,深层地下水则非常缓慢。地下水与地表水可相互转化,有时还不止一次。

  2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地下水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污水灌溉等,污染物渗入地下水中;受污染的地面水体或废水渠、废水池、废水渗井等连续渗漏。地下水一经污染后,总矿化度、总硬度升高,硝酸盐、氯化物含量升高,有毒物质增加,溶解氧下降,有时还会出现病原体。地下水污染不易发现,难以治理和恢复,影响供水水质,加剧水资源短缺,应限制开发,合理使用,从而保护地下水资源。

  我国地下水污染有哪些类型呢?一是地下淡水的过量开采导致沿海地区的海(咸)水入侵;二是地表污(废)水排放和农耕污染造成的硝酸盐污染;三是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污染;四是垃圾填埋场渗漏污染。其中,农耕污染具有量大面广的特征,未经利用的氮肥在经过地层时通过生物或化学转化成亚硝酸盐等,长期饮用这种污染的地下水将可能导致氰紫症、食道癌等疾病的发生。

  3 如何防止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受到污染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对环境的危害。导致生物的减少或灭绝,造成各类环境资源的价值降低,破坏生态平衡。对生产的危害。被污染的水由于达不到工业生产或农业灌溉的要求,而导致减产。对人的危害。人如果饮用了污染水,会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癌变、传染病及其他一些病症,污染的水引起的感官恶化,会给人的生活造成不便,情绪受到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对防止地下水污染做出了如下规定,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多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质差异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

  新闻·延伸

  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估算,我国地下水天然资源约为8288亿立方米/年,占我国水资源总量(河川径流量和地下水量)的30%左右,能够直接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为2900亿立方米/年。全国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

  我国地下水资源中,平原、盆地松散沉积层地下水、喀斯特地下水和裂隙岩层地下水三者之间的比例,大体上为3∶2∶4。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及城市发展建设、国土开发、农林业、畜牧业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地下水资源紧缺状况是十分严重的。造成我国地下水资源紧缺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需水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是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与此同时,水体污染正加剧中国的地下水危机,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相关专家在日前召开的国际地下水论坛发言中提到,全国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

  答疑解惑

  超采地下水会引起哪些问题?

  所谓超采地下水是指地下水开采量长期超过地下水的补给量,地下水位进入非稳定性恶性下降的情况,它会引起一系列灾害性后果。

  第一,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产生区域性的地面沉降,如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许多大、中城市都曾出现了地面沉降。不仅容易导致高层建筑的倾斜,而且加重了城市防洪、防潮、排涝的负担。第二,在沿海地区超采地下水会破坏地下淡水与海水的压力平衡,使海水内侵,造成机井报废,人畜饮水困难,土壤盐碱化,地下水质恶化等。第三,在岩溶区开采地下水过量会造成地表塌陷,引起房屋开裂倒塌,地下管道弯裂,中断交通与电力供应等一系列灾难。地面塌陷问题在我国分布较广,但受岩溶水分布的控制,南方的发生率高于北方。第四,超采地下水还会改变自然景观。如北京地区多处历史名泉已因地下水位严重下降而枯竭。

  另外,超采地下水还可能加重地震灾害。 选自国土资源部官网

  学习借鉴

  日本——限制地下水过度开采

  日本人最早开始注意地面下沉问题是在20世纪20年代。那时候,靠近海岸线的一些地方地面下沉现象很严重,但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地面下沉的严重性,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内陆地区也开始下沉,而且下沉速度很快。因此,日本将地面下沉问题作为防灾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为过分抽取地下水是地面下沉的罪魁祸首,因此限制对地下水的开采,成为日本治理地面下沉的首选措施。1956年和1962年,日本分别实施了《工业用水法》和《建筑用地下水关联法》。以东京为例,1996年东京都全域地下水开采量为每天68.4万立方米,比1970年每天减少了81.2万立方米。另外,江东地区曾经大量开采天然气造成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对地面下沉的影响非常大,东京都有关部门则购买了这一地区的矿业权,全面中止了这种开采。

  据介绍,从1920年到1970年,日本平原地区的地面下沉速度很快,总幅度接近40厘米。而1970年以后,由于对地下水开采的限制,地面下沉速度趋于缓和,到2000年下沉总幅度控制在了5厘米左右。

  政策·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3年12月30日批准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它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其中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这个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标准还规定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两次(丰、枯水期),监测项目有20项。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0~2020年)

《规划》提出,到2015年,平原区和岩溶区等部分人为污染地区地下水水质要保持稳定,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5%,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建立全国地下水污染监控体系;到2020年,地下水污染严重的趋势有所缓解,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有所改善,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地下水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基本建成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同时,还明确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保障措施。据悉,《规划》经进一步修改后报国务院审批。

10、《2009年气候状况报告》全球变暖有了新证据

来源:腾讯绿色2010年09月21日 方陵生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921/000775.htm

   [导读]过去30年里,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2000年以来的十年成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

  “在变暖的气候模式中,仍会出现一些较冷的时间段。但作为一个整体,全球气候在最近30年里一直沿着持续变暖的趋势发展。”

  “过去半个世纪里,在地球变暖过程中,90%的热量都进入了海洋。”

  “过去15年里,海平面每年大约上升1/8英寸,该速度是上个世纪的两倍。”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又添力证: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7月28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根据全球十大气象衡量指标,地球在这50年间变得愈来愈热,尤以近10年为甚。报告指出,自1980年起,每个十年的气温都较上个十年平均上升0.2华氏度,如此地球温度50年来上升了1华氏度(0.56摄氏度)。专家称,乍看升幅细微,但已足令冰川和海冰持续融化,豪雨频密,热浪迭至。

  为使读者了解该报告的大致内容,我们编译了相关材料,并请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院士就此作出解读。 ——编者

  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最近公布的《2009年气候状况报告》证实,世界正在变暖,而最近十年则是最热的十年。

  来自48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对37项气象指标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其中与地球温度最直接、也最密切相关的十项指标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评估,所有这些都指向了这个无可否认的事实。

  一个更暖的气候意味着更高的海平面、空气中更高的湿度、更少的积雪、融化的北极海冰和日益萎缩的冰川。

  海洋变暖

  最近的研究表明,世界各大海洋由于吸收了大气中积聚起来的多余热量,海水热含量也在不断上升中。事实上,过去半个世纪里,在地球变暖过程中,90%的热量都进入了海洋。

  海面以下6000英尺深处也可观测到海水在变暖的迹象,但大部分的热量积聚在近表面的海水层。海水变暖趋势将造成巨大的影响。首先,随着水温上升,海水膨胀,水量增多,成为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造成陆地积冰融化。此外,海洋散发热量的速度远低于大气中,若是留心观察一下,人们就可以发现,加热房间里的空气比加热游泳池里的水要快得多,但游泳池里的水却可以在更长的时间里留住热量。

  每年的气温往往反映诸如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自然变化,而以十年为期的年代间,平均温度变化则揭示了一种长期的气候变化趋势。

  每十年气温变化

  在过去30年里,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每十年都产生一个全球最高温度新记录。上世纪80年代曾是有史以来最热的十年,上世纪90年代,每一年的温度都高于前十年平均温度,而在进入新千年的十年里,气温还在持续变暖。2000年以来的十年成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

  乍看之下,每10年温度上升0.2华氏度似乎微不足道,但累积起来产生的影响却很惊人。过去的半个世纪,气温上升了1华氏度左右,已使地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冰川和海冰融化,暴雨加剧,热浪袭击越来越频繁,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温度的持续上升将威胁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沿海城市和基础设施、供水和农业等。一个越来越热的极端气候正威胁着数千年的人类文明。

  天气和气候

  马克·吐温说得好:“气候在我们的预期中,而天气则是我们已经历的。”气候是天气模式的长期平均水平,天气每年则可能都有较大的不同,因为它会受到短期内自然变化的影响。

  在变暖的气候模式中,仍然会出现一些较冷的时间段,虽然出现的次数会更少,冷的程度也不会那么强烈。例如,2009-2010年的冬季,一股暖空气进入加拿大,将冷空气向南推进,加拿大人度过了一个暖冬,但美国中大西洋沿岸地区的天气则变得极端寒冷多雪。同时,其他一些地区炎热得异乎寻常。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2009-2010年的冬季是气候记录上最暖的冬季之一。无论某个地区或某一年,都有可能经历有史以来最冷或最热的天气,但作为一个整体,全球气候在最近的30年里,一直沿着持续变暖的趋势在发展。

  影响气候的自然变化之一是每隔数年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将大股温暖海流沿赤道带入太平洋,而有时产生的拉尼娜现象则带来寒冷的海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都会影响和扰乱全球洋流、风和天气系统的正常模式。

  对于这类异常的天气现象,科学家们已经有了大量了解,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无法对几年之后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作出可靠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存在已是一种广为接受的事实,农民、海员、保险公司等都会采取各种措施,为厄尔尼诺-拉尼娜的来临作好准备。

  追踪气候变化的手段

  气候科学家们利用气象观测站、气象气球、船舶和浮标等观测手段跟踪天气变化。在如今的数字时代,气候观测设备仪器更是不断地得到提高和改进。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技术、高速数据通讯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获得大量丰富的气象信息,以跟踪监测局部的天气变化模式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

  今天,世界上有7000多个气象观测站为追踪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数据,大量信息的流通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洞察全球气候变化大趋势。

  另一种跟踪监测全球气候变暖的手段是对海平面变化的精确测量。海水在变暖的同时会产生膨胀,造成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还导致陆地冰雪融化(包括冰川和冰盖),也会对海平面上升产生重大影响。卫星上测量海平面变化的水位仪和其他一些仪器的精确度极高,在过去15年里,海平面每年上升1/8英寸(约合0.32厘米)多一点,是上个世纪里海平面上升速度的两倍。

在未来几十年里,如果海平面以目前、甚至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将对世界各地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一些地区已受到影响,包括新奥尔良和墨西哥湾沿岸。这些地区之所以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是因为在海平面上升的同时,地面也在发生沉降。

11、吴昌华:气候组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加速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0年09月21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921/001026.htm

  简要内容:在2010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之前,记者见到了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女士。吴昌华:气候组织给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清洁能源问题上,我们就是一个催化剂和加速器。

  在2010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之前,记者见到了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女士。她将赶赴天津参加绿色工业化、能源基础实施投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等分论坛。夏季达沃斯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商业聚会,为何会邀请吴昌华这样非赢利性的非政府组织人士呢?在下面的对话中,您或许会找到答案。

  记者:气候和能源问题是全球性的大事,有时候即便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会觉得无能为力或者无奈,那么,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气候组织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吴昌华:气候组织给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清洁能源问题上,我们就是一个催化剂和加速器。就是因为这两个问题很难,才需要气候组织这样的机构。如果不难,还要我们干什么?如果容易的话,中国也不会在能源和环境问题上面临这么大的挑战。我们也知道难,才要去想办法带动各种力量来解决问题,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有个有趣的故事,2004年气候组织刚成立的时候,就有媒体问我们的全球总裁史蒂夫·霍华德博士,什么时候气候组织才称得上成功了,他说:“如果有一天我们所推动的领导力这种使命不需要我们再推动了,我们就成功了,那我们就可以到沙滩上去晒晒太阳。”其实,我们是在革自己的命。哪一天我们没有工作了,气候组织就成功了。

  记者:人们一般把非政府组织划归为压力集团,那么气候组织在同政府的关系上是属于这一类么?

  吴昌华:我们不是压力组织,我们是动力组织。气候组织的一个特点就是同优秀者合作。它基本的定位就是在同政府的交流过程中起到催化剂和加速器的作用。其实气候组织是政府的信息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比如在哥本哈根大会之前,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国际压力比较大。当时中国迫切需要了解其他国家在气候问题上的底牌。那时,英国前首相、气候组织的重要发起人托尼·布莱尔先生在各国之间起到重要沟通作用,给中国的政府决策提供过积极的咨询。所以,气候组织不是压力集团,而是一个智囊。

  记者:很多和环境气候相关的非政府组织都把大公司认定为浪费和污染的罪魁祸首,而气候组织却联手远大、联想、淘宝等公司,是什么样的机制把这些企业和气候组织联合在一起的?

  吴昌华:首先,我们做事是一个一边学习,一边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气候组织和其他非政府组织不太一样,我们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而不是生硬地把美国或者欧洲的经验搬到中国来。我们一定要先识别中国的需求,要知道地方政府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要看清楚中国企业在干嘛,然后我们会搭建平台,促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这些企业多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有一部分企业是我们的会员企业,还有一部分不是,但是都是行业的领先企业。第二,企业要与城市管理者分享行业知识和经验。城市的管理者把某个行业的脉络吃透了,再决定是否发展这个行业或者和哪家公司合作。气候组织不能干预地方政府的决定,对这些领军企业来说是商机。我们就是利用我们的知识和平台来促成优秀者之间的联盟。还有,在碳减排问题上,因为中国企业大多不需要强制减排,而各个行业的碳排情况有很大区别,这就要求我们要理解这些行业,并同他们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出行业碳减排的方法。

  记者:您刚才提到,有些企业被选为气候组织的会员,那他们要缴纳会费么?如果有的话,这些会费又占气候组织运行经费的多大比例?这些会费会影响你们对这些企业的评级么?

吴昌华:是的,它们要缴纳会费,这些会费占我们运行经费的10%。另外,在国际上非政府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非赢利、独立的。我们宁可不要它们的钱,也要保证我们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12、我国近百年来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1.1℃

来源:长江商报2010年09月21日

http://news.qq.com/a/20100921/000778.htm

  “2009年是气候变化关键年,2010年仍然很关键。”昨日,在武汉大学老图书馆,国家气象局原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院士做客第十五期珞珈讲坛,作题为《气候变化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形势和挑战》的报告。

  秦大河提到,在去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问题备受各国关注,今年,气候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

  秦大河说,许多监测数据显示了全球变暖的趋势。从1906年到2005年的近百年来,全球地表温度上升了0.74℃,而我国近百年来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1.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0.17米,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积雪面积退缩。“观测还显示,20世纪后半叶是1300年以来最热的五十年。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个年份之一,2000年到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

  在秦大河看来,造成全球变暖的,有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及海洋、大气、陆地、冰雹等自然原因,但在全球变暖中,人类的活动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对于我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秦大河提出了5点建议: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加强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研究,节能减排,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管理和应对能力。

13、魏复盛院士: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环保路线图

来源:中国水网2010-09-21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1071285048558_1.shtml

9月16日下午,在由清华大学主办的清华环境论坛第22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作了《关于中国环境保护路线的思考》报告。报告中指出了目前中国面临的巨大环境压力,并建议制定适合中国特色的环保路线图。

魏院士说,目前中国面临着八大环境压力:(1)人口增长与城镇化加速;(2)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增强;(3)能源需求增长强劲;(4)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5)满足发展的资源缺口大;(6)工业废水与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7)农业面源污染比重大,缺乏有效防治措施;(8)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针对以上情况,魏院士提出了他的环境保护路线图:(1)从源头控制和削减污染是环保成败的关键:包括成立环保部;实行区域发展规划战略环评和改扩建项目环评,从产业结构和布局上防止污染,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创建工业生态园区,搞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大力度并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现有产业的工艺水平,关小扶大扶强;积极发展清洁再生能源;既抓重点污染行业又要抓社会生活的污染减排;大力倡导并制定节能、节水、节约等各种资源的奖励政策,节约资源就相当于从源头节能减排;制定有利于环保的金融经济政策。(2)在发展产业和改善民众生活的过程中,尽管不能做到零污染、零排放,但仍然需要强化末端治理。(3)建立相应的保障条件,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相应的经济金融政策、加强行政管理与监督、加大科技支持及管理力度和提供人才支撑等。

最后,魏院士说,环境保护不是孤立的,必须把环保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考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考虑,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工程的和科技的综合措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14、吕植VS陈晓楠:与自然相处之道

来源:搜狐绿色2010年08月18日 杨天晓

http://men.sohu.com/20100818/n274301197.shtml

第1页:与自然相处之道

第2页:环保也可以“消费”

第3页:谁该为全球极端气候危机买单

第4页:在信仰和自然面前

摄影:刘丹

策划主持:叶滢、方军

  【嘉宾介绍】

  吕植: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自然与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际保护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科协常委,世界经济论坛Global Agenda Council成员。她曾任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物种与保护区中国项目主任,被《纽约时报》誉为未来中国值得关注的青年人物。2007年创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专注于在中国西部乡村示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实践。

  陈晓楠:凤凰卫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曾主持“凤凰早班车”等节目,在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担任主播。曾多次参加大型直播节目,如九一一袭击事件、北京申奥、俄罗斯人质事件、伊拉克战争等。曾在伊战前夕,深入伊拉克采访,并制作了《热火巴格达》。在2006年黎以冲突爆发期间,深入黎巴嫩,为观众带来来自第一线的报道。

    【精彩语录】

  吕植:我觉得人对自己和对这个世界知道的都太少了。

  陈晓楠:可惜大多数人体会不到这个感觉,人们在面对自然危机的时候总是带有太多个人私欲和利益的东西。

  吕植:没错,我去参加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现场特别明显,大家都知道环境这个问题有多严峻,要解决这个得多么努力,但大家都不愿意这么做。都想让别人去做。

  陈晓楠:人只要不是在死亡逼近的时候,都还要算计利益的多少。

  吕植:藏区的人确实不是富了以后才关注环境,这是对主流经济学一个特别大的挑战。

  陈晓楠:在人口特密集的地方,人总是容自信心膨胀,什么都是自我为主,当你一下被扔进那个地方的时候,敬畏之心自然就起来了,会觉得自然大于你,会容易看清楚自己的分量。

  陈晓楠:藏区的门槛会让你一下子觉得自己特渺小,很多世俗的人到那里都会有一种顿悟的感觉,但回来以后又融回了俗世。

[1] [2] [3] [4] [下一页] 

15、湘江治污:断腕的无力与有力

来源:红网2010/9/21

http://news.rednet.cn/c/2010/09/21/2072711.htm

  红网长沙9月21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储文静)湘江水质再次引起公众关注。湖南“壮士断腕”湘江治污的决心背后,隐藏着众多难以名状的无力与有力,虽然经过了无数次的曝光和诘问,但仍以超常的分量挑战着湖南转型的决策水准与公共能力。

  3年之前,湖南铁腕治理洞庭湖:短短一年内,湖区周边的236家造纸企业关停234家,15日内,洞庭湖水质恢复到三类水质,整治立竿见影,坊间一片喝彩。

  而湘江全流域的治污风暴比洞庭湖治理还早一年启动,但时至今日,作为湖南的母亲河,湘江何以如此脆弱甚或不堪一击?本报“两型拾问”记者对话湖南环保厅厅长蒋益民,发现湖南“壮士断腕”湘江治污的决心背后,隐藏着众多难以名状的无力与有力,虽然经过了无数次的曝光和诘问,但仍以超常的分量挑战着湖南转型的决策水准与公共能力。

  湘江“治理元年”

  2006年10月,北京。首都青年记者编辑协会举办的一次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本报记者与《中国水危机》作者、环保NGO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不期而遇。

  彼时,马军主持开发的国内首个公益性的水污染数据库——“中国水污染地图”刚刚出炉。得知记者来自湖南,马军热心地打开笔记本指给记者看:在水污染地图的流域污染物排名中,湘江流域的汞、镉、六价铬、铅这几种重金属的排放量都位居全国首位,砷排放量名列第二,仅次于甘肃。

  “湘江的污染已有几十年历史,上游金属矿的开采和冶炼,造成重金属超标,这些年问题开始加剧。”马军说,“由于重金属在自然界难以降解,随着其逐渐的累积,今后污染的风险会一天天加大,即使减少排放,但过去累积的风险不会在短期内消除,而在局部地区它已经累积到爆发的程度。”

  换句话说,表面平静风光的湘江里面隐藏着大量的“定时炸弹”,时刻都有爆发的可能。

  据后来统计,2006年一年之内,湖南大小环境污染事故145起,其中较大以上的污染事故达17起,数字骇人。

  但在省环保厅厅长蒋益民看来,当时频频爆发的重大污染事故“既是坏事,又是好事”,因为2006年一系列污染事件催生了一轮轮针对湖南环境污染问题的行政执法风暴,特别是拉开了湘江治理的实质性大幕,并延续至今。

  同样是2006年,周强调任湖南。今年6月8日,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议题的省委常委专题会议上,升任省委书记已1个多月的周强回忆起2006年,也毫不回避“那是一个困难的年头”。

  2006年正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家首次将节能减排作为政府考核的硬指标。而那一年,湖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18%,在全国排列倒数第二。环保部毫不留情地指出,按照这样一个水平,湖南“十一五”时期根本不可能完成COD减排任务(COD为化学需氧量,是水中有机物消耗氧的含量,是反应废水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将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完不成COD减排任务的省份。当时省委省政府分析形势后,决定背水一战,借钱投资,投入100多个亿启动城镇污水处理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说起这个“背水一战”,周强颇感欣慰:前四年湖南COD减排52%,随着62家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完成,今年完全有能力减排48%,实现减排目标。

  “从某种程度上说,2006年是湘江治理的元年”,据媒体报道,一位分管省领导曾这样对记者说。

  与地方保护主义的较量

  “治污体制不改,花更多的钱可能也是枉然。”许久以来,相关部门和很多专家都在寻找中国治污的破解之道。

  在中国,环境治理遭遇着各种各样的瓶颈。从污水治理而言,就面临着“九龙治水”的戏剧性尴尬:各个职能部门各自分管水资源的某一方面,如水利部门负责水量调度,环保部门负责水污染治理,农业部门负责水生生物保护,林业部门负责湿地资源的保护,由此造成了利益上的冲突和管理上的漏洞,以及责任的不明晰。水资源本来是一个整体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人为将其分割,势必造成整个链条的断裂。而湖南在处理出现的水污染事件上,多多少少也存在着这些问题。

  但对于1995年就进入省环保局(注:2009年7月起升格为省环保厅),当了8年多环保局长的蒋益民来说,这还不是最无奈的问题。“因为从前几任省长起就一直对湘江治理问题比较重视,对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也做过比较明晰的确定和沟通。”加上蒋益民本人在环保战线工作已多年,在治水问题上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也一直比较顺利。

  但蒋益民的“心病”在于环保执法与地方保护主义的较量。在频繁发生的污染事故背后,经常看到环保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博弈,结果又常常是地方政府背靠着“有利地形”而占据上风。“一些贫困落后的县市,无论是县市领导还是环保局长,都很难正面畅通,他们的环保措施到不了位,该查处的不查处,该落实的不落实,甚至包庇违法企业,这常常让我感到苦恼。”蒋益民禁不住叹气。

  今年8月4日,永州市东安县大江口乡唐国平等一行8人来到省环保厅,反映当地安太锰业公司的环境污染问题。据唐国平反映,安太锰业公司自2004年成立,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存在,废水、废气和粉尘污染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构成极大危险,村民们多次向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投诉,却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更为严重的是,6月27日,当地村民将这一情况向上级环保部门投诉,7月19日该公司组织地方地痞流氓将上访人打伤,上访人生命健康受到极大威胁。

  “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在湖南广泛存在,影响人民群众的污染问题还会较为普遍,但少数地方基层对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引起重视,往往酿成一些不稳定的社会问题。”蒋益民得知情况后,责成省环境监察总队当晚立即赶赴东安县,就安太锰业公司环境污染问题展开独立调查和核实。结果发现投诉的污染情况属实,省环境监察总队立即对安太锰业下达行政处罚,并建议东安县政府对安太锰业公司实施停产整治。

  “区域限批”的杀手锏

  如果说,在现行财税体制下,地方财政严重依赖地方大工业项目税收,导致基层领导干部对环境保护有些漠然。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将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这根神经直接跟环境保护挂钩呢?

  今年6月18日,省环保厅向全省环保系统发出通报,暂停耒阳市除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以外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暂停安排耒阳市环保专项资金,由主管副省长约谈耒阳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这是湖南对县市级人民政府做出的史上最严厉的环境处罚。

  “区域限批”,是一种被环保工作人员视为“杀手锏”、被许多地方官员称为“连坐”的处罚制度。如果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出现严重环保违规事件,环保部门有权暂停这一企业或这一地区所有新建项目的审批,直至该企业或该地区完成整改。如果遭遇“区域限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将“欲速则不达”。

  2007年1月10日在国家环保总局第三次“环评风暴”中,河北唐山、山西吕梁、贵州六盘水、山东省莱芜4个行政区域和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四大电力集团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的所有建设项目,都被国家环保总局停止审批。这是“区域限批”首次运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2007年4月,湘潭县因为对湘江流域一家企业越权审批成为湖南“区域限批”的首个以身试法者,之后长达半年多时间,湘潭县所有项目一律不批。而这一次,耒阳遭受此次处罚的原因在于“对群众信访和重金属污染隐患处置不力”。

  建设项目一律不批,这给靠投资拉动增长的县域经济无疑是致命一击,却也极大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

  收到限批禁令后,耒阳市对辖区内非法排污企业及落后产能企业进行地毯式清理,同时出台规定,将环保工作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范围。仅仅花了2个月,耒阳共对60个排污企业进行了整治,取缔和淘汰46个企业,整改5个企业,对2010年底应予淘汰的9家企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淘汰方案,确保年底淘汰到位。9月3日,省环保厅发函,解除对耒阳市建设项目区域限批,恢复环保专项资金安排。

  不得不说,“区域限批”是一把利剑,而省环保厅已把这把利剑用过多次。为了改变化学需氧量减排滞后的状况,全省各级实施了减排目标“四挂钩”政策。如因减排工作受到湖南省区域限批的永州市,对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落后的东安县涉及水污染的项目实施了区域限批,对二氧化硫减排目标落后的零陵区涉及大气污染的项目实施了区域限批,对不能按期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的县区,每延迟完成一天处罚1万元,其中5%由县区领导个人承担。

  省委省政府8月12日出台的《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也指出,把环评审批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作为企业登记成立的前置条件。

  “环保应该成为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闸门’和‘调节阀’,经济社会发展应该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转变,无论是重点流域、区域、城市的污染治理,还是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还是限期治理、关停取缔排污企业,都是为新型工业化项目提供环境容量的支撑。”蒋益民说。

  厅长访谈:

  “一些地方包庇违法企业,这让我苦恼”

  潇湘晨报:生态环境建设是构建和谐湖南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四条底线之一。作为省环保厅厅长,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抓环保工作的同时,你是否也有过无力感?你认为湖南环保工作的“有力”和“无力”分别是什么?

  蒋益民:近年来,湖南的环保工作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许多明显成效。“十一五”以来,全省完成工程减排项目796个,结构减排项目764个,管理减排项目21个。我们开展了洞庭湖造纸企业污染整治,关停了环洞庭湖234家造纸企业,实现了湖泊水质变清、生态环境改善、造纸产业升级的目标,对环洞庭湖区外达不到产能和环保要求的583家企业实施停产整治。同时我们实施了湘江水污染综合整治,截至去年底,完成整治项目1269个。

  整体而言,湖南的环保工作没有太大的问题,如果要说无力感,就是一些贫困落后的县市,无论是县市领导还是环保局长,很难正面畅通,环保措施到不了位,该查处的不查处,该落实的不落实,甚至包庇违法企业,这常常让我感到苦恼。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环保部门不是直管,而是由当地政府主管,省环保厅只能作一些业务指导。

  潇湘晨报:湖南对重污染行业建设项目实施了部门联合审批制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区域限批等,这些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具体案例?产生了哪些影响?

  蒋益民:湖南实施了环境保护前置审批制度,把环评审批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作为对企业供水、供电、办理建设许可证、土地使用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银行信贷等各种证照或登记的前置条件,换句话说,一个项目如果没有通过环评许可,银行不贷款,国土不征地,工商不办执照,发改委不备案,电力不供电。这一点在省市一级做得非常好,几乎没有例外。

  另外,我们对未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区域没有环境容量、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环境违法行为严重以及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不履行职责导致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县市区,实行了“区域限批”制度。

  今年完成48%减排任务没问题

  潇湘晨报:COD减排“十一五”前四年只完成52%,今年必须一年内完成48%。造成湖南COD减排滞后的原因是什么?一年完成48%可能吗?今年只剩三个多月了,怎么确保完成任务?

  蒋益民:造成湖南COD减排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增量太快,其实湖南每年COD减量在全国都排在前列,因为湖南通过洞庭湖和湘江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COD减量很大。但因为增量太快,湖南GDP增长和城镇化增速都位于全国前列,所以COD减排相对滞后。第二是湖南的污水处理到现在才形成能力,以前湖南污水处理能力很低,2008、2009年流域内建成49家污水处理厂,目前基本运行正常。要求今年建成的13家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已有12家建成投入试运行,1家基本建成,流域内基本实现县城以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今年下半年,随着湖南污水处理厂陆续建成,具备污水处理能力,所以湖南完成十一五COD减排任务没有问题。

  潇湘晨报: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计划,目前已接近尾声,三年计划有哪些成果,它能否解决湘江的根本性问题特别是湘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已提升到国家层面,重金属污染治理能否还市民一个清洁的母亲河?

  蒋益民: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计划取得了很大成效,重金属排放大大减少,湘潭到长沙湘江段水质两年多来都没有出现过超标现象。现在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已提升到国家层面统筹谋划,主要是解决遗留问题,比如湘江流域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底泥等。这也为湘江治理重金属污染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特殊时期还加密监测湘江水质”

  潇湘晨报:湖南在处理水污染事件上是否也存在“九龙治水”问题?环保与其他部门如水利、农业、林业、海事等如何突破体制障碍共同治理湘江?

  蒋益民:在国家层面,地区存在着“九龙治水”这样的问题和矛盾湖南这方面问题不是很大,从前几任省长开始,就明确了几个部门的职责,而我本人在环保战线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比较顺利。

  潇湘晨报:6年前我采访您时,您就曾说湘江治理上游市长要对下游水质负责。这些年来,湘江市长们有没有真正履行这种负责制?

  蒋益民:“上游对下游负责”是我们这些年一贯坚持的原则,实施得比较好。每个月我们都要检测水质,特殊时期还加密监测,当下游水质超标时会向上游报警。今年6月份,湘江支流上耒阳的水质超标,我们就对其进行了区域限批、不安排环保经费,最近才刚刚解除限批禁令。

  专家观点:

  提倡公众和民间组织参与环保

  赵章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研究室和近海环境研究室主任。

  我国工矿企业多年来采取粗放型生产方式,致使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但依然隐藏着某种不可忽略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我国地下水污染,对广大民众的健康状况存在着较大影响。

  环保应提倡公众参与。公众来监督,替政府把关。动员公众监督污染企业向外排污了没有,排放的污染物达标了没有,如果不达标,我就能控告你。此外,还应该寄希望于民间组织、NGO。事实上国外很多环境问题都是NGO组织实施的,且作用显著。湖南湖北试点两型社会建设,是否也可以考虑在动员民间组织力量上做些文章。

  而从现实需求来看,“两型”社会要求我们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经济发展,新的社会中间层逐渐形成,公众参与和志愿者行为已经成为可能,政府作为职能的让渡者和民间组织作为社会职能的承接者也为社会整合提供了条件,降低了政府维持社会秩序的成本。

  另一方面,面对社会的高度分化和激烈的竞争,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也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形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维持社会机体的协调和统一,需要每个社会组织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来履行各自的功能和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而民间组织在满足人们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则起到了政府和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

  很容易造成环保局为企业“站岗”

我国环保职能部门的管理并不是纵向管理,由当地政府负责发工资,这直接造成了地方环保部门附属于当地政府之下,失去了独立权。政府为了当地经济增长,很容易造成环保局为企业“站岗”的局面。这个管理机制的改变是根本,否则当地环保即使发现问题,执法能力上也很弱,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是如此,不止湖南。

16、节能降耗多些真功夫少点花架子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09月21日

http://news.sina.com.cn/pl/2010-09-21/085821146394.shtml

  国家发改委19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避免采取停限居民和公共服务单位用电等错误做法,并对当前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五项要求。

  这可视为对近来一些地方为突击节能减排目标而拉闸限电做法的定性和纠偏,更对各地节能减排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而要落实相关要求,真正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必须多下真功夫,少些应付上级的表面文章。

  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检验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标志,各地理应不折不扣地将节能减排目标落到实处。

  落实节能减排目标,需要艰苦扎实细致的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曾明确指出,各地要将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和企业,确保落后产能在规定时间前全部关停。但记者在浙江一些地方采访发现,企业的节能降耗进展很少受到有关部门过问,更别说高耗能大户的关停,直到“大限”逐步临近,才引起有关部门的“惊慌”和“重视”。而为完成指标,不管企业是否前期有分步骤执行目标的计划,都统一划入限电目标进行拉闸限电,这对严格执行目标任务的企业是一种伤害,暴露出有关部门工作方式的简单与粗暴,也暴露出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政绩观。

  落实减排目标,同样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方法。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技的引导和监督,逐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突击式”“一刀切”的限电举动,恰恰反映出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思维的匮乏,只会换来一时数量上的排放减少,并不会换来工业企业的素质提升,更换不来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对这种只为短期目标不问长远结果的做法,必须及时叫停。

  节能减排是一项攻坚战,更是一项持久战。只有真正转变发展思路,通过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对不同行业和企业进行有效引导,协调好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的关系,才能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17、“限电令”会不会常态化

来源:21世纪 2010-09-21李银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1/1OMDAwMDE5ODY1OQ.html?source=hp&position=comment

随时随地看新闻水泥、钢铁、煤炭等用电大户最近都忧心忡忡,地方政府热衷于要在今年下半年把“限电令”落实下去,上述三类企业减产预期明显。

地方政府热衷的原因是,中国2006年开始实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这是一个死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下降3.41%,但今年上半年这一指标反而上升了0.09%。截至目前,全国GDP能耗累计下降14.38%,与实现20%左右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也就是说,悲观一点来看,仅仅是各地拉闸限电远远不够。根据媒体的报道,全国电价大检查已经开始实施,检查的重点是地方政府对“优惠电价”、“差别电价”、“上网电价”、“脱硫电价”等政策的落实情况。

“限电令”初衷是好的。钢铁和水泥等行业,既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又属于产能过剩行业,“限电”、“停产”是一石二鸟,既节能减排又抑制产能过剩。而且,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国家,中国一直都有意识要去淘汰落后产能,减少单位GDP能耗。

或许你会观察到,从2003年开始,中国政府就着手利用各种手段抑制产能过剩和推动节能减排,钢铁、水泥和汽车等行业一直都榜上有名。尤其自2004年以来,发改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电价调控政策,对八类“两高”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此后,几乎每一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提出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和关注。

可是,让人遗憾的是,6、7年过去了,这些行业仍然是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的“钉子户”。诸多政策并没有落实到位,高耗能行业的重复建设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于是,最终,有形之手不得不出更猛烈的招数。

问题是,为何原本就这么重视的节能减排事宜能拖了这么多年,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

问题是,6、7年都没治理好的问题,在四个月内通过限电手段强制治理,成效能有几何?

我们甚至可以回想起以往种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故事。行政干预突发性强,短期为主,犹如台风过后无痕。

问题是,限电仅仅是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考核,为了单位GDP能耗下降20%这样一个目标,还是真正为了环境和产业的良性互动,长远发展?

问题是,为何限电实施至今,看起来受伤的多是中小民营企业,大型国企是否会一样受到限电影响?还是像浙江宁波邳州区一位民企老板所说,发改委系统的官员在排查企业耗能污染情况时戴有色眼镜,对关系好的企业百般关照,高耗能企业的认定成了一门关系学?

问题是,在四个月之后,对“两高”企业的限电措施是否会常态化?政策方向是否又会发生逆转?

我们也许还记得,2009年初,上述产能过剩的行业如钢铁,还被列入了“产业振兴计划”的目录。当然,振兴规划更重要的目的是加快中国钢铁业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避免内部恶性竞争,促进中国钢铁业的良性发展。但如今受伤的民营企业也会有此一问,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这些上游企业们之所以敢扩大产能,还不是因为对下游的需求充满信心,还不是因为政府在金融危机期间的四万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吸引,并通过各种手段扶持房地产带来的需求信号吗?

我们必须注意到,在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指标不降反升的省份多属于中西部地区,如青海、新疆、陕西、宁夏等,这些省份目前都在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限电令是“中国模式论”的一种,行政干预必然会取得一定效果。但我们更有理由期待,节能减排成为一个经济习惯,而不是在目标考核之前来一场非常规的铁腕风暴。

否则,很快,铁腕这个词就会失去它原有的含义。

18、邵强:中国粉煤灰污染有多严重?

来源:财新网-《新世纪》2010年09月21日 刘志洁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921/000742.htm

绿色和平组织称“中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不足30%”,并非事实

【背景】9月15日,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发布调研报告,称“火力发电产生的粉煤灰排放,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的最大单一污染源,但这种对环境和公众健康损害巨大的污染物却长期被忽视。”

这份名为《煤炭的真实成本——2010中国粉煤灰调查报告》(下称《报告》)表示,电力企业经常夸大上报其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至60%,而实际上只有30%左右。绿色和平组织在《报告》中称,得出这一结果,所依据的是“对14家火电厂历时8个月的实地调查”,其中有8家火电厂属于“五大热力集团”。

言外之意,即使并非小电厂的国家级电厂,问题都如此严重,那么分散于全国的小火电厂情况如何就不言而喻了。

《报告》称,尽管中国有关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政策早已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也有不少,粉煤灰回收利用量也越来越大,但却远远跟不上粉煤灰产量的增长。

该机构称,中国政府规定“到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但实际上“中国粉煤灰综合回收利用率在20%-40%之间,且超过30%的很少。”

那么中国的粉煤灰利用率究竟是多少?是不是真如该国际环保NGO所称,综合利用率被严重高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邵强指出,中国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现已基本达到了国家设定的阶段性目标,绿色和平组织上述《报告》所称“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不足30%”并非事实。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激增,火力发电厂呈井喷式发展。火电厂遍地开花,意味着厂区附近往往“灰满为患”。这不但严重污染了环境,更威胁到周边居民的健康。

邵强介绍,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燃煤粉锅炉排除的一种工业废渣,也是燃煤电厂排放的主要废弃物之一。粉煤灰具有钙化性能过强、活性成分高等特性,曾经长期难以实现综合利用。

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性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以及矿物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激发了对粉煤灰等固体工业废物的再利用研究,中国的粉煤灰综合利用也由此开启。对于粉煤灰的回收利用,中国既有严格的规范和监测,更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如今,技术的不断进步,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已从建筑业推广到了农业、水利、化工、造纸、新材料、军工、甚至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出路”不断拓宽,粉煤灰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废物”,反而成为重要副产品,为电厂带来稳定的额外收入。

由于粉煤灰具有成本较低、产量稳定等优势,电厂在不大幅增加成本的同时,回收出售粉煤灰,不但解决了工业废品存放与环境保护等问题,收入也有所增加。因此在火电厂周边经常有人“排队运送粉煤灰”,而非如《报告》所言“普遍乱堆乱弃,任其扩散”。

中国是以煤碇为主要燃料的国家。据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201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披露,2010年预测原煤产量为31亿吨左右。中国煤炭产量中,70%的煤炭用于发电,由此产生的粉煤灰占燃煤总量的30%左右。预计2010年中国会产生粉煤灰7亿吨左右。

如此庞大的粉煤灰年产量,对回收再利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绿色和平《报告》关于电厂粉煤灰利用率明显低于官方数据,邵强指出,从媒体引用的《报告》看,该组织并未明确定义其所指“利用率”。而目前国内统计的利用率,往往更强调“大宗利用率”。

目前,中国粉煤灰的大宗利用率已达65%,这在全世界已属最高,美国只有50%左右。但是,这从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其余的35%没有被合理利用,一般选择填埋处理。这使粉煤灰中的重金属物质对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甚至导致元素不均衡以及土壤板结和硬化。

据发改委环资司公开数据,2008年,中国粉煤灰平均综合利用率达67%,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严重。到2015年,仅山西省粉煤灰年排放量就将达5300万吨,再加上历史堆存的各种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压力进一步加大。

邵强强调,目前中国已对以粉煤灰、煤矸石等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建材产品,减征所得税,并免征增值税,这调动了企业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的积极性。今后,中国应在继续保证较高的粉煤灰大宗利用率的同时,逐步强化对小规模电厂等回收利用粉煤灰技术的探索开发,并加强监管,这是创造“绿色GDP”的有效路径。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