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九月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九月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09-15

 

九月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年天津达沃斯论坛专题报道:

1、新华社:      温家宝:将不惜降GDP增速完成节能减排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915/000798.htm

2、人民网:      2010夏季达沃斯论坛20条“绿色”措施均实现

http://news.qq.com/a/20100915/000886.htm

3、人民网环保频道:  达沃斯聚焦:是水危机还是水管理危机?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671284512998_1.shtml

 

环境资讯:

4、中国新闻网:    环保部:环境信息及时公开不能只报喜不报忧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09-15/2534164.shtml

5、上海证券报:    环保部强制16类上市公司披露环境年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671284516232_1.shtml

6、腾讯绿色:     中国粉煤灰排放惊人 已成工业固体污染之首

http://news.qq.com/a/20100915/001050.htm

7、人民政协报     中西部将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委员:污染不能转移

http://env.people.com.cn/GB/12733836.html

8、中国新闻网:    中外专家研究新疆天山天池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http://env.people.com.cn/GB/12729807.html

 

地方信息:

9、中国新闻网:    武汉立法保护水资源 江河水域范围内禁建餐馆

http://env.people.com.cn/GB/12729636.html

 

污染信息:

10、南方日报:     广东肇庆鼎湖山下黑水入西江 污染笼罩上万居民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9-15/2533699.shtml

 

环境曝光:

11、海口网:      海南环境整治逾一年 海口演丰垃圾山岿然不动

http://www.hq.xinhuanet.com/news/2010-09/15/content_20908152.htm

 

环保人物:

12、中国环境报:    杨勇———行走在西部山水间 

http://www.cenews.com.cn/xwzx/rw/201009/t20100914_663760.html

 

搜狐绿色活动公告:

13、搜狐绿色:     报告:中国网民环保意识和素质高于其他社会群体

http://green.sohu.com/20100914/n274932575.shtml

 

水电开发:

14、中国能源报:    黄河水电:路漫漫向“上”走 环保和水电开发可双赢

http://www.hwcc.com.cn/pub/hwcc/wwgj/gjpt/myfk/201009/t20100915_322843.html

 

地球故事:

15、第一财经日报:   俄罗斯森林火灾警示录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10222.html

 

深度报道:

16、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环境税难产的背后

http://www.cpcia.org.cn/html/news/20109/79935_2361.shtml

17、第一财经日报:   报告显示:粉煤灰已成为我国工业固体污染之首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09-15/093021106097.shtml

18、第一财经日报:   研究显示生态恶化成为莫高窟长久保存最大威胁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09-15/133721107420.shtml

 

环境时评:

19、中国证券报:    环境年报保障公众“双重知情权”

http://env.people.com.cn/GB/12728986.html

20、第一财经日报:   企业“污染门”信披迎新规:一日为限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cjpl/20100915/2620873.shtml

21、新京报:      大连油污事件赔偿不宜久拖

http://news.sina.com.cn/pl/2010-09-15/015921102360.shtml

22、每日经济新闻:   邓聿文:一刀切限电背后是政绩考核指标单一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9-15/2533304.shtml

 

绿家园“十一生态游”通知:

23、绿家园记者沙龙网: 绿家园十一生态游天水5日游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ngoxm/nr/84683.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温家宝:将不惜降GDP增速完成节能减排

来源:新华社2010年09月15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915/000798.htm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第四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开幕式和企业家座谈会时,回答了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和企业家的提问。温家宝表示,中国已经制定了在今年下半年减少高耗能企业的指标,将不惜以降低GDP增速为代价来实现这一目标。

  温家宝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2007年到2009年,职工工资性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了近12%,高于GDP增长两个百分点。我们现在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一部分人收入过高,还有相当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包括财税改革、收入分配改革来逐步改变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这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认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就是逐步提高两个“比重”,一个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第二个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这两个比重都是更多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

  他表示,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中国制造”的阶段,这是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科技创新的转变,是人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是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第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第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这为中国实现在“十一五”规划当中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增加了难度。

对此,温家宝指出,这是由于我们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一些高耗能的产业盲目发展,我们比较早地认识到这个问题,采取了措施。因此,上半年单位能耗水平实现由升转降。我们已经制定了在今年下半年减少高耗能企业的指标,这其中包括淘汰小火电、小钢铁、小水泥等高耗能企业。我们不惜以降低GDP增速为代价来实现这一目标。

2、2010夏季达沃斯论坛20条“绿色”措施均实现

来源:人民网2010年09月15日

http://news.qq.com/a/20100915/000886.htm

  人民网天津9月14日电  (朱虹、曹旭、张轶帆)14日,正在天津举行的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进入第二天。绿色理念成为了本届论坛的主旋律。

  为充分体现绿色、生态、环保、节俭的办会宗旨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天津市人民政府委托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坦教授及其团队制定了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绿色办会方案,主要涉及绿色会场、绿色会务、绿色交通、绿色主题活动、绿色餐饮、绿色住宿、绿色留念七个方面,共计20条措施。目前,这20条措施均已实现。

  绿色会场包括环保用水、集约化供用电、节能供暖、绿色家具以及垃圾分类回收五个方面。具体措施为:室内节水型器具的使用、室外高效节水灌溉设备的使用以及市政中水的利用,在梅江会展中心建立智能化的电能分配及管理系统,部分空调冷热源采用地源热泵,环保家具的使用以及重复使用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使用过的部分家具,设置中英文标识的分类环保垃圾箱,指定专业部门进行回收处置。

  绿色会务包括绿色办公、绿色资料、绿色空间三个方面。倡导无纸办公、节能办公,减少纸质资料的印刷和发放,在会场指定区域回收参会代表未使用完的办公用具、废弃的资料和其他纸制品等,通过分类处理后进行综合再利用。

  绿色交通包括绿色交通工具、绿色行车、公众绿色出行三个方面。其中绿色交通工具主要包括环保巴士的使用及参会车辆的环保认证,绿色行车主要涉及最优行车路线的选择以及环保驾驶,公众绿色出行倡导公众在会议期间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并为参会代表提供会议期间天津市的公共交通信息。

  绿色主题活动包括绿色议题、绿色成果展示、绿色参观三个方面。绿色议题指在会议期间围绕天津低碳产业和低碳企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进行研究,并通过研究成果指导与推动天津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成果展示将对天津近年来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展示和宣传;绿色参观将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解具有天津历史文化特色的风貌和新兴战略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重大项目。

  绿色餐饮包括绿色餐饮制作、绿色餐饮服务、厨余垃圾处置三个方面。具体包括制定会议期间每餐的绿色菜品搭配方案、绿色原材料的使用及绿色烹饪工艺的采用,会议期间非一次性餐具的广泛使用、低碳食品的提供,厨余垃圾的环保运输、安全处置以及综合利用等。

  绿色住宿包括绿色向导、绿色选择两个方面。论坛期间在参会代表住宿酒店设置绿色住宿倡导牌,倡导节水、节能的绿色行为,并通过在酒店设置征询意见牌,减少一次性物品和各类客用棉织品的更换频次。

  绿色留念主要指绿色纪念品的制作,主办方以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为主题,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和工艺制作具有天津历史底蕴和民族文化特色的绿色纪念品。

3、达沃斯聚焦:是水危机还是水管理危机?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10-09-15 梁彩恒 唐旭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671284512998_1.shtml

  水资源、水的管理、土地资源和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今天上午在天津的夏季达沃斯全体会上,这个问题引发热烈讨论。

  从目前来看,现在80%的水都是用于农业, 20%用于生产。随着人口的增长、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发展,更多的水会从农业用水转向工业用水,这样也会引起一些通胀、食品供应方面的担忧。

  问题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是“水危机”还是“水管理危机”,我们如何解决日益枯竭的地球的课持续发展问题?今天,在天津达沃斯论坛,冰岛总统Olafur Ragnar Grimsson、天津市副市长任学锋、瑞士雀巢公司董事会主席包必达(Peter Brabeck-Letmathe)、美国嘉吉公司亚太地区总裁Bram Klaeijsen、美国西图集团国际部总裁Thomas G.Searle、印度卡纳塔克邦首席部长B.S.Yeddyurappa等人此主题展开了讨论。

  首先不容回避的是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瑞士雀巢公司董事会主席包必达(Peter Brabeck-Letmathe)认为,30%-40%地区缺乏淡水。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现在的政策,受到影响最大的首先是农业,除了每天每人需要喝5升水,我们也吃蔬菜、水果、肉类等很多东西,间接消耗很多水。我们每个每天消耗的水是两千五百升到六千升左右,而且人口还在不断的增加,这种食用的形式还在发生变化,对于食品产品的需求现在还在不断的增加,这对未来是非常大的挑战。

  另外一个是生物燃料带来的影响,政治家跟我们说要把20%的燃料市场用生物燃料替代,这个数字是有问题的,20倍大的市场的20%,说明食品市场要马上增加3倍。1升的柴油是需要9100升的水生产,现在我们很缺水,怎么样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非常的困难,从政治上来说我们现在对于水的管理根本就是错的。

  美国嘉吉公司亚太地区总裁Bram Klaeijsen也同意这一观点:实施生物能源计划确实会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政治问题。但他认为如果可以更好地管理耕地,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应对全球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心和关注。

  他认为要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之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从农产品和食品使用角度来说,有四点要强调: 第一点,高效使用土地。二是水的管理。三是技术, 四是必须有自由贸易。

  水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是另外一个关键问题。美国西图集团国际部总裁Thomas G.Searle认为,通过管理能够解决很多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他相信现在并没有一个水危机,我们面临的实际是水管理危机,如果我们可以很好的管理的话就有很好的未来。

  关于水管理危机,Thomas G.Searle认为,首先我们应该关注污染的问题,从技术角度看,要处理那些污染成本是非常低的。二是基础设施的紧缺,比如像印度的德里,有60%的水泄漏都是由于基础设施的老化,或者是出问题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老化的漏水的设施进行维修维护就可以节约很多大量的水。另外,我们要进行一体化水的管理,必须以一种一体化的方式看待这个问题,水、废水都应该来进行考虑。我们可以在农业的方面或者工业以及国内生产的方面整体看待水的管理。最后,还要提高公共的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要拿出那种可执行的规则。

  天津市副市长任学锋则认为,水危机和水管理危机是同时存在的,对于政府来讲应该更好地加强水的管理和水资源的再利用。天津是一个缺水的城市,政府采取了加大管理和市场调节相互使用的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对水的管理,第二方面是加强投入,特别是对污水处理投入,天津在今年和明年将投入建设67个污水处理厂,使我们的污水处理率达到95%左右。同时,我们还要加大技术的引进和技术的提升,特别是海水淡化。天津滨海新区有许多工厂现在开始用海水淡化的技术,引进了新加坡的公司进行海水淡化的处理,希望在2015年海水淡化比率达到1/3的水平。 同时,还会引黄入津、南水北调,解决天津水资源缺少的问题。另外,天津市通过立法来控制,特别是高耗水企业的进入,在产业政策方面主要坚持高端、高质、高新的产业政策,避免高耗水的企业进入天津。 同时,也加强对市民,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用水教育。

  印度卡纳塔克邦首席部长B.S.Yeddyurappa 从文化角度来理解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他说,印度是一个佛教土地,从远古的文明和文化开始,我们认为这个地球是一家人。我们有一个哲学的理论,要让大家庭当中的每个人都高兴、都满意。所以,我们必须要集中所有的智慧,要能够实现整个世界的可持续性发展,现在我们有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也需要能够保证一种平等的发展,要在发展和对环境的影响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他说,讨论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缺水的星球当中的可持续的发展,我们的神也说,我们需要能够有很好的水的资源,以此能够为整个人类造福。这个星球不仅仅要继续生存下去、持续下去,而且也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很好的生存环境。

  冰岛总统Olafur Ragnar Grimsson认为,在21世纪的规划当中我们要有一个转变,要有一个国际层面的协议来共同管理水的问题。 他说,如果这个讨论继续在本地,甚至在国家层面找到解决办法的话不太可能的,因为我们必须要承认问题变得越来越全球化,而且各国之间越来越相互依赖,比如水的供应,使用水等等,我们需要有一个国际的被认可的、被接受的机制,可以描述在国家层面、在地方层面、在国际层面一起来合作,否则我们迟早都会有水的危机。

Olafur Ragnar Grimsson相信这样一种国际机制是可能会实现的。在政府来说这也没有太大的难度,你不需要向一个普通人解释为什么水很重要,很多人都知道水的重要性,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创建一个政治的气候和政治的方法来创建一个国际的框架,如果等二十年、三十年以后就会输掉这场战争。

4、环保部:环境信息及时公开不能只报喜不报忧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15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09-15/2534164.shtml

  中新网9月15日电 据环境保护部网站消息,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日前强调,加大力度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已经刻不容缓。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公布环境信息不能避重就轻,不能只报喜不报忧。

  潘岳指出,近期发生的几起突发环境事件,再一次凸显出加强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环保部门应贯彻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深化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力求环境信息公开的及时、准确、完整。与此同时,新闻媒体也要全方位、深入客观地关注环境信息,发挥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

  潘岳在谈及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时表示,一是做到环境信息公开要及时。要在第一时间公布相关信息,不拖延、不隐瞒。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不能满足于一季度、半年甚至一年发布一次环境信息,而要根据形势和工作的需要,随时发布环境信息,让公众对环境信息有动态、纵深的了解。

  二是做到环境信息公开要实事求是,避免误导,不夸大、不缩小。既要全面公布成果,也要如实反映问题。

  三是做到环境信息公开要完整。公开的信息要翔实具体,避免含混,不掩饰、不回避。地方政府和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对于环境信息公开不能简而言之,以笼统概括和专业术语将关键问题含混带过,更不能对可能影响公众乃至社会的环境隐患及整改方案等略而不谈。要让公众能看懂,能看透,能看全。

5、环保部强制16类上市公司披露环境年报

来源:上海证券报2010-09-15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671284516232_1.shtml

沪深两市三成上市公司不久须强制披露环境报告。昨日(14日),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是继环保部7月1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后对环境信息披露的进一步细化,该通知曾要求各省级环保部门督促辖区内上市公司发布年度环境报告书。

环保部拟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分为定期和临时两类。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等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定期披露环境信息,发布年度环境报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上市公司应在事件发生1日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并鼓励其他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

环保部界定的16个重污染行业与证监会行业分类各有侧重,据上证报资讯统计,该16类行业所属上市公司约647家,占沪深两市1947家披露2010年半年报上市公司的30.1%。

今年以来,环保部“核查风暴”在不断升级。5月14日,环保部曾公开通报11家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环保问题,但部分公司本月后发布的公告却对通报内容提出异议;7月13日,遭通报且提出异议公司之一的紫金矿业公告称,发生污水池渗漏事故,次日环保部发布该通知。近日,锡业股份、驰宏锌锗再融资环保核查被否,均因环保问题未能及时解决而被环保部勒令整改。

环保部还规定,因环境违法被省级以上环保部门通报批评、挂牌督办、环评限批、被责令限期治理或停产整治、被责令拆除、关闭、被处以高额罚款等重大环保处罚的上市公司,应当在得知处罚决定后1天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披露违法情形、违反的法律条款、处罚时间、处罚具体内容、整改方案及进度。

分析人士指出,一日期限将杜绝信息披露拖延,而目前部分上市公司在发生环境事件后总是迟迟才公告,如紫金矿业在渗漏事件发生9天后才正式对外公布。

6、中国粉煤灰排放惊人 已成工业固体污染之首

来源:腾讯绿色2010年09月15日

http://news.qq.com/a/20100915/001050.htm

9月15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北京发布《煤炭的真实成本——2010中国粉煤灰调查报告》指出,火力发电产生的粉煤灰排放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的最大单一污染源,但这种对环境和公众健康损害巨大的污染物却长期被忽视。绿色和平呼吁政府尽快完善粉煤灰治理政策,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并减少对煤炭的过度依赖,从源头控制粉煤灰污染。

 “中国所面临的粉煤灰问题的规模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表示,“粉煤灰是火力发电的必然产物,每消耗4吨煤就会产生1吨粉煤灰。中国的火电装机容量从2002年起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因此,粉煤灰排放也在过去8年内增长了2.5倍。”

绿色和平在报告中指出:2009年,中国粉煤灰产量达到了3.75亿吨,相当于当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两倍多,其体积可达到4.24亿立方米,相当于每两分半钟就倒满一个标准游泳池,或每天一个水立方。

绿色和平在粉煤灰样品中还检测出20多种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物质,其中包括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出生缺陷甚至癌症的重金属。按照报告的估算,中国每年约有共2.5万吨的镉、铬、砷、汞和铅这五种国家重点监控的重金属,随粉煤灰的排放进入到自然环境中。绿色和平针对部分火电厂灰场附近的地表水和地下井水的检测也显示出多种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了国家的相关标准。

杨爱伦指出:“在我们调查的14家火电厂中,大多数灰场的选址、防扬散、防渗漏、防流失措施远不足以达到有效防治粉煤灰环境污染的目的。粉煤灰中的有害物质已不可避免地污染了周围的土壤、空气和水,不仅威胁到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到更大的公众群体。”

 “然而,中国的粉煤灰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杨爱伦说,“其中最大的假象便是普遍认为中国的粉煤灰综合回收利用率能达到60%以上,而实际情况可能都不到30%。”

绿色和平呼吁进一步完善粉煤灰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以更加有效地应对中国粉煤灰污染的环境挑战。“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粉煤灰问题只是煤炭使用造成的诸多环境破坏的一部分。对煤炭的过度依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社会和健康代价,燃煤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更已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大挑战。”杨爱伦最后总结说:“中国必须尽快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才能真正摆脱煤炭给我们带来的环境噩梦。”

7、中西部将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委员:污染不能转移

来源:《人民政协报》2010年09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733836.html

  国务院近日正式印发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指导意见》明确当前要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是大力承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矿产开发和农产品加工业。

  该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有序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指导意见》从财税、金融、产业与投资、土地、商贸、科教文化6个方面明确了若干支持政策。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对《指导意见》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定期组织开展评估,推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健康开展。

  产业转移已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同时,也产生了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剧、低端产品需求饱和等诸多问题。而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广阔的土地、充足的劳动力、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恰恰契合了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需要。

  “绝不能把东部过时的东西转移到中西部。”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提醒。他指出,资源依赖程度高、利用粗放,消费和出口贡献率低,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是制约西部地区永续发展的突出障碍。为此,西部地区应力避“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要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韩方明说,正因为西部的生态环境本身已经很脆弱了,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禁止沿海污染产业向西部转移扩散,做到产业转移污染不转移,“要真正把东部的发展成果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惠及当地老百姓”。他同时指出,在考核干部的时候,对待中西部地区的干部更加不能简单地“唯GDP”论。(记者 王慧峰)

8、中外专家研究新疆天山天池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09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729807.html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14日电(陶拴科)14日,记者从新疆天山天池景区管理委员会获悉,由中国、意大利发展合作项目办公室承办的“保护区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13日在上海世博会意大利国家馆召开。

  来自意大利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研究人员、与环境数据收集、监测相关的学者和企业代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内的其他相关人员约百余人参见 了会议。新疆天山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作为与会代表,参加了这次国际研讨会,并讨论现场做了专题发言。

  据了解,针对2010年“国际生物多样年”这一重要活动,中国财政部与意大利驻华使馆、意大利外交部合作发展司、2010上海世博会意大利政 府代表团联合举办了这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研讨会。此次会议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可持续发展及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性等议题展开,包括如何实现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有效的操作手段和技术等相关问题。

  专家和学者认为,意大利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过这次学术讨论,互相交流借鉴意大利成 功的经验、成效显著的实践、合理的规划和投资案例,并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帮助促进新疆博格达生物圈可持续发展。

9、武汉立法保护水资源 江河水域范围内禁建餐馆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09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729636.html

  中新网武汉9月14日电 (韩红 徐金波)禁止在江河、湖泊、水库和人工水道水域范围内新建餐饮经营点,现有的餐饮经营户,必须逐步关闭或者搬迁。9月14日,《武汉市水资源保护条例(草案)》提交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

  条例草案共八章51条,从水资源规划、用水管理、水污染管理、饮用水安全管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依据国家提出的用水总量控制、水域纳污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等“三条红线”原则作出规定,并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

  草案规定,“从事涉水工程建设以及利用江河、湖泊、水库和人工水道从事养殖、旅游、水上运动等活动的,不得影响本水功能区以及相邻水功能区的水域使用功能,不得降低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确定的水质。在暂未划定水功能区的水域进行开发利用活动的,不得影响相邻水域已划定水功能区的水域使用功能。”同时规定,禁止在江河、湖泊、水库和人工水道水域范围内新建餐饮经营点;对现有的餐饮经营户,区政府应当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逐步予以关闭或者搬迁,暂时不能关闭和搬迁的,餐饮经营户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建设水污染防治设施并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否则不得继续经营。

  根据条例草案,水务主管部门应当制订区域取水总量控制指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年度取水实行总量控制。此外,草案还对地下水的保护、再生水回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等做了相应规定。

  被称为“百湖之市”的武汉得水独厚,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7169亿立方米,仅湖泊水域面积达779.56平方公里。据悉,该市涉水地方性法规已有多部,如湖泊保护条例、节约用水条例等,此次立法将尽量不重复现行法律法规已有的规定。同时对现行法律法规规定较为原则或者空白的规定予以细化和补充。

10、广东肇庆鼎湖山下黑水入西江 污染笼罩上万居民

来源:南方日报2010年09月15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9-15/2533699.shtml

  污水流入西江,废气肆虐多年,排污企业搬迁遥遥无期

  国家重点监控排污企业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隔3公里

  321国道与175乡道的交叉路口,上市企业XH(化名)生产基地的巨型广告牌迎风而立。

  这里地属肇庆市鼎湖区龙一居委会,东临西江,向西走3公里是鼎湖山,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这是一片不该建厂的土地,却建起了国家重点监控的排污企业,周边上万居民的生活因此被彻底改变。

  流入西江的黑水

  一条当地人不敢取水灌溉的河涌却直通西江,还没完工的水闸闸门大开,原油般的黑色污水从闸口涌出,流入西江。

  西江堤坝上,鼎湖区“石咀涌电泵站”还没完工的新水闸,闸门大开,黑色污水就从这里流入西江,闸口处几百平方米的江面一片黑色,曾经的青碧已经被逼退到江心。那些贸然游进黑水里的鱼被毒死,浮上水面,慢慢变质。

  石咀涌电泵站,位于鼎湖区龙一居委会辖区内,河涌沿岸的农民几年前就不敢再从涌里取水灌溉。

  这是哪里来的污水?

  负责建设泵站水闸的工人们一脸茫然,当地农民也不确定。

  石咀涌沿岸属于鼎湖区“西江工业走廊”,与河涌平行的175乡道两边,南方日报记者见到了大大小小的工厂,有药厂、化工厂、矿泉水厂、作坊式的小型炼油厂,还有当地最大上市企业XH的生产基地。

  河涌边“向西谭养鸡场”的场主老王证明,他隔壁提炼废油的无证小厂曾向涌里排放炼油后的废渣。但那间已经关停的作坊不可能是唯一的排污源。

  记者调查期间,有当地知情人把排污源指向了XH的生产基地。

  该基地建成投产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产品有食品添加剂、药品等,基地现拥有三大厂区,包括了热能发电、生物发酵及生物制药,基地开工后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

  3年前,该基地的污水站计划扩建改造,包工头曾铭泉的施工队承接了项目里“土建、建筑排水、道路”的部分工程。项目于2007年6月动工,计划年底建成,但施工两个多月后,被XH叫停。

  “要扩建改造,说明现有的污水站不能满足需求,项目没完工,需求是如何满足的?”曾铭泉据此认为,XH有排污的嫌疑。但这只是他的个人推测。

  龙一居委会主任何永泉认为,“把排污源指向XH的生产基地”缺少证据,何永泉说,XH每年会组织生产基地周边的居民代表进厂区参观,“我只能说,我确实见到治污设施,见到了基地的废水经净化处理才排进石咀涌”。

  另据记者了解,几个月前,XH刚刚接受了上市企业再融资前例行的一轮环评审查,已公示的内容可大致总结为:XH拥有完备的治污设施,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各类液体、固体废物经净化处理排放,并依法进行了排污申报登记。

  何永泉表示,污水流入西江,不是一两家工厂的责任,石咀涌里有出自沿岸工厂的工业废水,也有出自城区的生活污水,西江水质被破坏,“工业走廊”的厂家、鼎湖区的部分居民都有责任。

1234下一页

11、海南环境整治逾一年 海口演丰垃圾山岿然不动

来源: 海口网2010-09-15

http://www.hq.xinhuanet.com/news/2010-09/15/content_20908152.htm

演丰镇“垃圾山”裸露在外面的垃圾 海口网记者 张俊其 摄

“垃圾山”发出的恶臭给周围的居民生活环境带来恶劣影响。 海口网记者 张俊其 摄

“垃圾山”已经长满藤状植物。 海口网记者 张俊其 摄

    9月14日,海南省海口市民李先生反映,在美兰区演丰镇谭德下村村口处有几堆垃圾已经堆积成山,大概有两层楼高。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去年7月份海南环境大整治时,在媒体报道后,有关部门说尽快解决,可过了一年后,垃圾山却岿然不动。

    14日下午,记者来到谭德下村村口处寻找了良久,都没发现所谓的“垃圾山”。后来,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才发现,原来垃圾山由于时间久远,上面已被树叶、青苔掩盖,并长满了杂草。从远处看,仿佛几座绿油油的小山坡。据记者观察,垃圾山共有两座,每座约为3、4米高。在这些垃圾山旁还散落着几堆垃圾丘。走进垃圾山置身其中,只见皮带、塑料袋、各种果皮、污泥高高耸起堆积成山,苍蝇、蚊子、各种小虫不断的在垃圾山上盘旋,并时不时飘来阵阵酸味。

    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这几座垃圾山存在这里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属于古董级“文物”了。这些年来,他们天天与垃圾为伴。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在烈日的暴晒下,垃圾山发出阵阵臭味,再被风一吹,简直是恶臭连连,让人作呕。一遇下雨天,垃圾经过雨水的浸泡后都渗入了地表。他们都是打井取水,现在从井里提上来的水都被垃圾污染,甚至泛黑了。“我们以前有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但是得到的回答是经费不足,没办法处理。”村民们纷纷表示。有市民表示,去年7月份海南环境大整治时,在媒体报道后,有关部门说尽快解决,可过了一年后,垃圾山却岿然不动。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演丰镇环卫站站长王健。王健说,垃圾山的形成是由于十几年前镇里没有存倒垃圾的地方,镇政府就和跟当地的美学村买下了这块村民自留地作为垃圾的堆放处。2009年7月份,演丰镇垃圾转运站建好后,就没在往自留地上倒垃圾,但是以前堆放的垃圾因为经费有限也没能及时运走,便成了历史遗留物。

    “处理那里的垃圾需要经过把垃圾运往演丰镇的垃圾转运站进行压缩,然后再把压缩过的垃圾运往澄迈颜春岭进行处理。拉一车一个来回就要花费120元左右。再加上人工费、压缩费等等费用,而上面拨给我们处理垃圾的专用经费,连处理我们平时自己街道清理出来的垃圾都不够用,实在没有那么多经费去推翻垃圾山。”王健说。据王健介绍,他们这几年也在逐渐的清理那里的垃圾。但是由于经费不足,所以只能是每隔几天拉走一大车,大概是8吨左右的垃圾。(实习记者 谢舒)

12、杨勇———行走在西部山水间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9-15  陈金陵

http://www.cenews.com.cn/xwzx/rw/201009/t20100914_663760.html

写在前面

读你

  我对杨勇说,你是个很不好懂的人。杨勇说,所以你不要写我。这样的话他说了好几次。从我第一次见到他,他就很诚恳地说,不要写我。

  当时我以为是他的谦虚,像很多民间环保人士一样,低调,再低调。见了几次面,谈了不少,他讲了许多人、许多事,就是不愿讲他自己。

  我还是写了杨勇,稿子发给他,等了很长时间没有回音。催急了,他终于说了实话,对我的稿子不满意。因为,我像其他很多采访过他的记者一样,没有读懂他。

  我突然明白了杨勇为什么不愿接受采访,不愿记者写他。他以为,没多少人能真正理解他。

  我想起一件事。去大西北找水时,为了拍到冰川退缩的照片,有个队员离开大部队,向远处的冰川走去,很长时间没有回来,杨勇意识到可能他迷路了。他立刻叫来随行考察的儿子杨帆,让他和另外一个年轻人去援救。

  时间随着风雪疾速,等待随着分秒越发焦虑,谁也不知道下一刻等回来的将是什么。快到凌晨4点的时候,焦急眺望着的人们终于看到远处隐隐点闪的头灯,4个人!是4个人!一个也不少!有人悄悄问杨勇,派自己儿子去大雪地找人,你就不怕出意外?

  杨勇平静地说,这种时候我只能派他去。

  在战友生命攸关之时,杨勇内心深处不为人了解的全部情感,没有用语言表达、而是用行动,完完全全地迸发出来,岩浆般火热、白雪般真诚。这时的杨勇,不再是平日人们眼中不大合群、不好合作的“独行侠”。在战友危机的时刻,他方显现出一个真实的杨勇。

  我开始重新写。

杨勇在艾丁湖底宿营地。

  没有人能忘记,今年春天那场肆虐的干旱,横扫了祖国大西南曾经水资源丰富的大地,曾经奔涌流淌的多条重要河流居然断流、干涸,大小石块裸露在河床上,发出无奈的警示。

  人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假如宏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如期上马,假如此工程按计划每年以170亿立方米的速度从大西南调水,在这般旱情极重之时,西线调水与当地民众生计、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将发生怎样的矛盾冲撞?引发怎样的无解难题呢?

  有一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一个几年前就敢于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说“不”的人。

  这个人叫杨勇。

    杨勇明白自己的任务,寻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把这些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极有价值的信息,变成决策的参考。结论只有一个:无论夏季还是寒冬,地处南水北调西线的长江源区,根本无水可调。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有一个宏伟蓝图。按照一些专家提出的方案,西线工程将向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流域调水,并需要在这些地方修建一系列大型蓄水水库,以穿山越岭的磅礴气势,凿穿近千里的隧洞,引长江上游之水济黄河,以解华北地区干渴之急。数百亿立方米的水库群和近千公里的输水隧洞将坐落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工程规模最大的调水枢纽。西线调水预算4000多亿人民币,工程一旦开工,还会追加预算,已是不争事实。

  杨勇震惊了。

  作为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杨勇和一批志愿者们走遍大西南,对西线工程调水隧道、水库群所在的横断山脉长江源区非常熟悉。这里地质结构复杂活跃,地壳抖动岩石变形,是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近几十年气候变化莫测,大量冰川后退,雪线上升,都给调水区水源储量带来许多的变化因素。

  事实和数据才是“说话”的根本。2007年1月,杨勇和其他5位志愿者又一次离开成都奔赴长江源区。两辆越野车顶装上尽可能多的罐装燃料,车里装着几台简陋的水量测量设备、一部数码相机、几张西藏音乐光盘、一台野营炉、一个电饭煲、一些肉罐头,还有60多瓶四川人须臾不离的辣酱。

  虽然是一支民间考察队,却庄重地打出为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分忧的旗号。杨勇和志愿者们以民间普通百姓的身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神圣职责。一同去的志愿者后来形容这次考察的艰难,说是“天堂般的美丽,炼狱般的煎熬”。

  这支民间考察队的目标直指青藏高原长江源区最边远的荒凉深处,一般科考队根本到不了的地方,许多地名甚至地图上都没有标注。而那里,正是他们取得第一手鲜活水文地质资料的绝好之处。

  名片上杨勇的头衔是“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可他们手中的探测仪器设备,却十分简陋。即便这样,杨勇却明白自己的任务,克服困难,寻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把这些对政策制定人极有价值的信息,变成决策的参考。

  杨勇给自己的定位,一是发现、采集、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国家权威科考队,以便更多的人进一步探索研究;二是将它们的真实性展现在决策层面前,最大程度发挥这些“有价值”信息的积极作用。

  冬季考察比春夏之时更多艰险,冰天雪地严寒地冻,高原地区山陡路滑,无法沿着坡道行驶,杨勇他们只得冒险在冰冻的河道上开车。农历大年三十那天,当别人团聚在温馨之中,他们却依然在冰河上蹒跚而行。杨勇坐在驾驶座上,紧张地盯着前面的冰层,车轮缓慢滑过冰面。突然一声巨响,冰面洞开,杨勇驾驶的越野车陷入河中,幸好河水不深,车子没有被淹太多,后座上的人们赶紧爬出来。第二辆车赶来,牵引绳拴好保险杠,车子被慢慢地拉出冰河。所有人身上的衣服都被冰水浸泡,寒风袭来,瑟瑟发抖。

  在杨勇的字典里,没有“救援”二字。他和志愿者去考察的地方,大多是极苦寒之地,方圆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根本没有人家,各种通讯信号皆无。险情出现,呼号天地,依靠外援,根本没用,只能自己救自己。

  考察的结果令人震惊,地处西线调水区域的长江源区,大多数冰川呈退缩状态,雪线不断上升,湖泊面积减少土地盐碱化严重,高原沼泽退化为草甸,沙化活跃且有不断扩大趋势。寒冬季节,冰封雪盖。夏季冰融,水流减少。

  结论只有一个:无论夏季还是寒冬,地处南水北调西线的长江源区,根本无水可调。

  在这样的地方为了调水建设集群式水坝,必然会给生态环境已经极为脆弱的长江源区带来更大灾害;切割江河,人为断流,带来隐性的地质结构突变,甚至发生不可预见的地质灾难。倘若这一大型工程真的上马,所带来的危害性结果,大自然都将无情地惩罚到人们身上。

  4000多亿元的投资规模,几十万移民的安居乐业,无数科学家的建言建议,还有杨勇和其他环保NGO一次次考察探索,论文、数据、考察报告、媒体疾呼,集中到南水北调总指挥部。

  杨勇把自己能做的全做了。剩下的,着急?沮丧?甚至愤怒?他没有。杨勇很理性,20多年野外探险生涯,使他早早脱却“愤青”的迷茫。冷静执着,永远是他个性的真实写照。野外遇险之时,取得惊人数据之后,报告毫无结果之际,杨勇都会对自己、对身边的志愿者说,不要着急,冷静,该做的我们还要做下去。

  终于,杨勇得到振奋人心的消息,西线工程“暂停”,而且无限期推迟。

  多年关注西线工程的各方人士欢欣雀跃,杨勇却又一次开始新的沉思。既然大西南长江源区无水可调,那么其他地方,比如西北地区呢?那里有巍巍昆仑、皑皑天山,那里的冰川流水是不是可以引入其他河流,比如黄河上游?

  杨勇和志愿者们,开始了新的行动。

    他把目光投向大西北。他和志愿者们考察了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水资源情况,以及西北干旱区农牧业发展、工业布局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出一些西北地区共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结论。

  20多年的野外考察探险,近几年长江源区反复观测论证,敢于向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权威性规划说“不”,正是杨勇他们这样的环保志愿者义不容辞加入科考大军,和众多专家学者一起,和更多的人们一起,让这项耗资4000多亿元的工程停下了规划与建设的步伐,挽回经济损失的同时,保住了长江源区已经不堪重负的生态环境。杨勇该收手了。

  杨勇没有收手,甚至这样的念头也没有。他还有责任。这次他把目光投向大西北。

  他选择从海拔5000多米的格拉丹东西坡进入姜古迪冰川,这条路线,至今从无科考队走过。

  有一些“简单”的情况:

  这次名为“为中国找水”的西北干旱区考察,从2009年6月18日起到11月6日结束,历时142天;

  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10省(区),行程43000多公里;

  极长的考察里,仅杨勇等个别人坚持走完了全过程,大多数志愿者都是阶段性介入;

  他们考察了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水资源情况,以及西北干旱区农牧业发展、工业布局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出一些西北地区共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这次西北干旱区考察的定位,实际上是2006年以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资源考察的延续。

  “一些研究机构和NGO组织缺少第一手资料和系统研究,而我有很多。20多年来,我到了很多人没有走过的地方。在大西南水文地质问题上,我有发言权。”杨勇总是这样自豪地介绍自己和志愿者们的考察成果。而这些报告文字、数据照片,却是杨勇他们拼着性命换来的。

  观察黄河上游第一个沙漠雅娘沙漠时,考察队3辆车相继陷入泥潭无法动弹。茫茫沙漠,渺见人影,通讯全无。等了很久才遇上一个牧民,他骑着摩托车把科考队员带到有信号的地方报信。一天之后救援车才带着器材赶到出事的地点。沙漠千斤顶、沙漠脱困板都没有效果。情急之下,杨勇发现救援车上带着几块木板,最后还是这几块木板起了作用。杨勇赶紧把这几块木板宝贝似地绑在车顶上,几个月下来,区区几块木板竟然几十次救他们脱离困境。

  考察中杨勇他们检查了多年在长江源区布控的冰川观测点,发现源区一些冰川都有缩退的趋势。黄河源区同样存在雪线上升、冰川后退、湖泊干涸、泉眼断流、沙化严重的现象。更令人不安的是,西北干旱少雨地区,工业布局不尽合理,地表水资源涵养几乎丧失殆尽,水污染现象严峻,生态环境破坏的趋势几乎看不到制止的可能。黄河上游青海、甘肃段水电开发程度已近100%,再不注重生态保护,泥沙问题将带来严重后患。

  杨勇和科考队员的声音虽然来自民间,不免“微言”,但他们仍执着地把考察得来的数据、资料、照片,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言。

  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杨勇以自己和志愿者们探险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向人们疾呼,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威胁到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安全,威胁到中国大西南乃至大西北地区民众饮用水的安全。

  今年年初,旅游卫视连续5天,以“为中国找水”为题,播出了杨勇和志愿者一行数年来奔走于大西南、大西北,考察水资源状况,为干涸的祖国找水的专题。

    在长江边尧茂书的墓碑前,他静穆了许久许久。这么些年来,大西南、大西北的山山水水,长江源区、黄河源头、雪线冰川、峡谷峻岭,无不留下他艰难的步履。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杨勇正在四川西部巴塘县考察,并接受中央电视台的现场采访。大震当天夜里,他汇总了自己多年在大西南、尤其是龙门山地震带考察探险的资料,起草了一份给国务院和有关政府部门的建议。报告以焦虑的口吻疾呼,地震可能导致山体崩塌、滑坡,形成一系列堵江的堰塞湖,特别是岷江河谷上众多的电站水坝,加上堰塞湖的威胁,一旦溃坝决堤,将直接威胁下游河谷村镇厂矿,甚至直接威胁成都平原,形成次生灾害。他建议所有水库立刻放水腾库,立即组织专业队伍利用一切手段,深入到相关地区和河流,了解观察河流被堵、电站水库被损的情况,制定相关应对预案。杨勇是震后第一个正式呼吁关注堰塞湖次生灾害的人。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杨勇带着几位志愿者行程2000多公里,跑遍宝兴河、杂古脑河以及岷江河谷的所有水电站、大坝水库,以及紫坪铺水库大坝及库区、映秀震中等地区。他们开车到马尔康时,因几条公路都出现塌方、滑坡,埋了不少人员,路上设下关卡,禁止人员车辆进重灾区,如果要进去,必须到政府部门开具特别通行证。杨勇根本没时间去开证明,他对设卡的人说,你们不让车开进去,我们就是走也得进去,那些大小水电站大坝都存在隐患险情,我们必须去查清楚。设卡的人们什么也没说,打开栅栏放行。就这样杨勇他们过了一道道关口,最后一道抢险部队都不让进的关他们也过去了。

  杨勇他们发现紫坪铺水库右岸坝尖山体出现大面积山体裂缝,裂口宽10~30多公分,长度数百米,裂缝区宽达数百米,裂缝走向与河谷平行,接近坝体的护坡水泥桩部分开裂,顶部有岩体崩落,谷底发电厂房和泄洪设施多处被落石砸坏。杨勇冒着危险,最大程度地走近这些水库大坝,虽然水库放了一部分水,但险情依然严重。坝顶裂缝很大,有的竟宽达十几公分,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杨勇的鞋掉进裂缝里。当地灾民说,地震后还从来没人上过大坝,这么仔细地查看坝体受损情况,你们是第一批。

  再次考察紫坪铺电站周边山体地质灾害后,杨勇向中国科学院汇报了地质灾情,并向有关部门发出灾情报告。

  地震后一直跟着杨勇考察的志愿者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我随杨勇到紫坪铺库区和映秀镇一带的岷江上游河谷调查。我们攀越危岩、闯岩石崩塌区,钻进密林,在荆棘中穿行,茅草上的利刺把我们脸和胳膊划出一道道血口,树叶和茅草上布满厚厚的山崩岩灰,很快大家都变成了‘灰猴子’。钻行中我们的脚多次陷进地震裂缝中。很多巨大的岩石基部出现数十公分宽的移位和裂缝,遇到余震和连续降雨,发生垮塌是早晚的事。悬崖边,我几次拉住正对着库区崩塌山体拍照的杨勇,警告他千万注意脚下松土,当心摔下去。一天下来,大家汗水湿透衣衫,饥渴交加,疲惫不堪,但收获颇丰。”

  当时杨勇正身患带状疱疹,因为长时间在野外奔波耽误了治疗,病毒已经侵袭到头部,头疼难忍,牵着半个身子都痛。他忍着常人难耐的剧痛,带着志愿者们跑遍重灾区的水库大坝和磷矿厂。

  震中山区富产磷矿,大小磷矿厂早已把一座座青山剥落得惨不忍睹,大震后,有的磷矿厂管道破裂黄磷泄漏,直接威胁到附近居民饮用水源地的安全。几进灾区后,杨勇摸清了当地所有几百座磷矿厂的情况,把它们写进给中央的报告。

  同年6月上旬,杨勇再次考察紫坪铺电站周边山体地质灾害,向中国科学院汇报地质灾情,并向有关部门发出灾情简报。

  杨勇用3个月的时间,沿着几个极重灾区对震区汛期发生次生灾害以及汛期过后入冬情况做了全面考察。考察中,他以一个地质学家的严谨和环保志愿者的良知,拍摄了大量照片,记录了各种数据,访问当地灾民,查看了地质变化状况,最终完成了汶川地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思考,形成了有相当专业水准的考察报告,连同龙门山地震带磷矿厂对环境污染的调研,及时上报政府有关部门和权威科研机构。

  常年野外探险考察的经历,使杨勇习惯了不多言不多语,该做的事一定抢着上,不该说的话绝不多嘴。在探险考察中,有时候杨勇会忽略身边其他志愿者的意愿,引起他人非议,杨勇从不掩饰这些。别人问得多了,他只是轻声细语说,在野外我的压力太大,尤其带着团队的时候。他不想解释和其他伙伴的分歧,不想为自己某些让人看不懂的行为辩解,他会用行动去做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事。

  接触杨勇几次,采访了曾经跟着他一起多次野外考察的志愿者,忽然觉得要了解杨勇,绝不仅仅是几次采访便能做到的。去年的一天,杨勇带着几位环保志愿者又一次来到长江源区,在长江边尧茂书的墓碑前,他静穆了许久许久。这么些年来,大西南、大西北的山山水水,长江源区、黄河源头、雪线冰川、峡谷峻岭,无不留下他艰难的步履。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之势,江河川流被人为切割,全球气候变暖对长江源头冰川的巨大影响,都变成他深邃的思考,变成一篇篇报告、论文、演讲稿,直达国务院、中科院、政府有关部门,直达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演讲论坛。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首席专家、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众多头衔,勾勒出一个理性、多思的学者形象。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发出疑问,走遍西南西北长江黄河源区寻找水资源的踪迹,汶川大地震后探查大小水库,查清数百个磷矿厂……这些行为背后,需要的是探险者的无畏、实践者的严谨。可是,面对大小水坝割断江河自由奔腾他由衷地心疼,看到大小磷矿厂粉碎连绵青山他发出的愤怒,冒着常人无法经受的艰难他取得了一个个珍贵的考察数据,这分明又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热血沸腾的环保志愿者形象。

  不需要刻意理解,不需要用什么形容词给他定位。

  从感性到理性。杨勇走着自己的路。

13、报告:中国网民环保意识和素质高于其他社会群体

来源:搜狐绿色 2010年09月14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914/n274932575.shtml

  【搜狐绿色消息】(文/彭晓明)9月13日,由中国环境意识项目组织,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在北京对外发布。根据该报告显示,随着中国环保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质显著提高。

  搜狐绿色作为中国环境意识项目的长期支持方出席了发布会,以下是搜狐绿色记者现场提问实录:

  搜狐绿色:根据人民日报200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排在全部社会问题的第10名。如今8年过去了,有无新近调查显示公主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依次是哪些?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等问题之间有一个怎样的顺序?

  专家:根据我们的调查,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是逐年上升的。2007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排名在前四位,上升的幅度很大。但是各种环境问题根据每年时下社会问题的变化,热度排序也会不一样,如果单比较绝对值就不够科学,但是肯定都是逐年提高的。以今年为例自然灾害和污染问题排位就比较高。

  搜狐绿色:中国环境意识项目数据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在搜狐绿色频道发放的调查问卷,请问从结果上看,相比其他社会群体,网民的环境意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专家:和其他群体构成相比较,网民的素质更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有相当比例,其环保意识在整个社会群体里是位于前列。与入户调查获得的数据相比,其环境素质和环保意识都表现得更为强烈。

  《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作为中国环境意识项目的重要内容和成果,历时一年,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环境素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建构。在阐释环境素质基本理论时,《报告》系统地研究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历史地总结了近20年我国环境意识研究的经验;二是从方法学角度,建立了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把环境知识、环境理念、环境态度、环保行为四项设计为一级指标。为了检验和校正其信度和效度,研究人员进行了小样本量的环境素质测评调查与分析。《报告》一共分为五大部分。

  此外,《报告》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一是组织开展一次环境素质调查,进一步完善和确立中国公众环境素质指标评估体系;二是建立政府主导的、服务于实际工作的、定期的持续环境素质调查制度;三是在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中,规范使用“公众环境素质”的概念;四是适时地制定并颁行《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攻坚年,也是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但同时也是突发性环境事件引发社会公众舆论较大关注的一年。而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环境素质的提高,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动力。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旨在通过对国内外环境素质理论研究的梳理和实践经验的借鉴,建立起适合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公众环境素质的评估指标体系,为持续开展公众环境素质调查和长期跟踪公众环境素质状况,为进一步改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科学基础。

  当日在京还举行了中国环境意识项目成果总结交流会,会上中国环境意识项目评选出的23个优秀地方子项目和5个优秀全国项目均展示了他们项目的成果,各地项目负责人还针对“如何开发创新环保宣教活动”和“如何结合地方特点开展环保宣教活动”两个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中国环境意识项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保护部、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共同发起,旨在传播环境知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改变公众行为。项目于2006年正式启动,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负责执行和实施,并得到挪威政府和安赛乐米塔尔公司的赞助。项目宗旨是通过环境知识的传播,提高公众环境意识,进而转变人们旧的生活习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中国环境意识项目自2006年12月启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针对青年人、城市和农村居民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制作播放公益广告和电视片、举办有关演出、展览、专题培训及推出环保亲善大使等,充分发挥全国宣教资源和网络优势,在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以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绿色奥运、新能源等国际热点问题和国家重点环保工作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推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据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兼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国家主任焦志延介绍,四年来,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共开展了23项国家级活动,46项地方性活动,11项媒体活动,以及18项培训活动,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极大提高了全国公众的环境意识。

14、黄河水电:路漫漫向“上”走 环保和水电开发可双赢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0-09-15胡学萃  傅玥雯

http://www.hwcc.com.cn/pub/hwcc/wwgj/gjpt/myfk/201009/t20100915_322843.html

9月2日的西宁天高云低,已有初秋的凉意。我们的采访队伍沿着青藏公路向龙羊峡进发,行至倒淌河,蔚蓝的天空下文成公主的巨像显得格外清丽。这里平均海拔2700米,缺氧27%,年平均冰冻期长达6个月,6级以上大风天80天,山顶积雪终年不化,条件恶劣、人迹罕至。

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水电人就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从“人海战术”到独立自主

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黄河绵延5464公里,流经九省区。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

黄河上游是指鄂陵湖出口至内蒙河口镇河段,全长3472公里,跨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五省区。其中尤以龙羊峡至青铜峡918公里的河段水力资源最为丰富,天然落差达1324米,规划了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等共25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29.3万千瓦,年发电量595.91亿千瓦时。龙羊峡以上河段规划了14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782.55万千瓦,年发电量320.41亿千瓦时。

新中国成立伊始,随着黄河流域的规划整治工作被提上日程,黄河也成为了我国最早的水电开发流域之一。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决定在黄河上修建大型水利枢纽。1958年,刘家峡和盐锅峡同时开工,拉开了黄河流域改天换地的序幕。

由于当时经济困难,首先建设的是装机容量较小的盐锅峡。限于当时落后的生产条件,盐锅峡采取的是“人海战术”,唯一的机械设备是从东德进口的缆式起重机。如今已78岁高龄的原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勘测设计大师石瑞芳老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当年大坝混凝土浇筑时的情景:“当时大坝的混凝土浇筑采取的是盖房子的土办法,先用手推车将混凝土推到坝上,几十个人一字排开,或用棍子捣、或用脚踩。”1961年11月18日,盐锅峡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成为了黄河干流上最早建成的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的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被誉为“黄河第一颗明珠”。

1964年,停工三年的刘家峡水电站复工。这座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成为我国水电建设史上的里程碑。1974年12月刘家峡建成,安装3台22.5万千瓦、1台25万千瓦和1台3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57亿千瓦时,在当时创造出多项全国第一,填补了我国多项技术空白。如今,被评为建国60年“百项重大经典建设工程”的刘家峡水电站,依然是西北电网重要的调峰调频电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76年初,国家批准兴建龙羊峡水电站。龙羊峡作为黄河上游的龙头电站,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国内水电工程的高端水平,以其大坝最高(178米)、水库库容最大(247亿立方米)和发电机组单机容量最大(32万千瓦)享誉海内外。如今,她仍然以其发电、防洪防凌、灌溉、调峰调频等综合效能发挥着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母体电站的独特优势。

天上来水造福人间

自古黄河就有“三年一决口、五年一改道”的说法,黄河从古至今都在交替扮演着两种角色:平时她像母亲一样哺育着中华儿女,但每到汛期来临两岸人民就常常饱受苦难。1952年,毛泽东视察黄河时说了一句令亿万人民备受鼓舞的话:“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1987年10月4日,龙羊峡首台机组发电,它同下游刘家峡和小浪底水电站一起,实现了三库联合调节与反调节,蓄丰补枯,基本控制了黄河水患。随着黄河上游一系列梯级水库的建成,大型水电站群的梯级调度更好地满足了下游灌溉、供水、防洪、防凌、生态等综合利用要求,有效调节了黄河水量的时空分配,黄河断流现象基本消失。

据有关资料统计,随着黄河上游梯级电站水库的相继蓄水,形成了较大的人工湖泊,增加了湿地面积,仅龙青河段就增加湿地面积约600平方公里,黄河两岸植被、绿地覆盖面积增加150公顷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由于大型水电站库区的拦沙作用,黄河的输沙量降低了约61%,呈现出“天下黄河青海清”的壮丽景观。由于各水库冬季出库水温较建库前水温明显升高,凌汛破坏率从86.08-100%降低为11.77-18.23%,凌期平均封河日期推迟,平均开河日期提前,封冻天数缩短。黄河水电开发还带动了流域各省的经济发展,其中西宁成为近10年来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2000年1月,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成立,龙羊峡水电站作为梯级开发的母体电站归属黄河水电公司管理。2003年1月,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和五大发电集团的成立,黄河水电公司并入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运营,实现了运管、运检、主辅分离,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黄河水电公司副总经理聂毅涛向本报记者介绍,黄河水电公司原来预计到2015年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完毕,但近年来由于审批滞缓,影响了这个目标的实现。

环保和水电开发可双赢

黄河流域尤其是中游地区水电开发,有别于我国其他流域,其难点在于泥沙淤积。泥沙淤积使个别水库的冲沙、库容调节及排污清障等作用受到影响。

9月5日,记者行船至刘家峡水库,碧绿的黄河水突然变得亦浑亦清。西北院党委副书记张现平告诉记者,这里是洮河与黄河的交汇处,洮河水浑黄河水清,造成了这种亦浑亦清的景观。

据刘家峡电厂副厂长姚志宗介绍,由于受洮河泥沙的影响,刘家峡水库淤积十分严重,造成坝前泥沙淤积沙坎高程已达1710米以上,高出水库死水位16米以上。泥沙问题在黄河北干流以下河段尤为严重,三门峡的失败案例给水电工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

和龙青河段的数颗明珠相比,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河段的水电开发显得迟缓。由于该河段规划的电站坝址大多涉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关于该河段建坝如何与生态保护相互协调的争议不绝于耳。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开发水电资源一直是黄河龙羊峡以上河段水电资源开发的重要课题。我国2005年通过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中提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居江河源头,河流众多,水系发育,水头高,坡降大,水力资源丰富,不仅具有建设大中型水电站的优势,也可大力发展微小水电站。”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对库区周围小气候调节和涵养水源有很好的作用,自然保护区局部功能分区的调整,不仅有利于水能资源开发,对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西北院副院长白俊光向记者表示,“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河段水电建设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影响较小,通过认真规划、设计和协调,生态保护和水电开发完全能够实现双赢。”

15、俄罗斯森林火灾警示录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09-15 臧文茜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10222.html

生态学家们担心,不断出现的罕见高温和由此引发的森林火灾,有可能在全球引发真正的生态灾难。

“ 93.5万公顷(2010年);29.1万公顷(2008年);3.88万公顷(2007年);130万公顷(2006年);20万公顷(2005年)……”

翻开俄罗斯联邦林业署近年森林火灾的资料,是一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如果不是今年入夏以来的那场森林大火,恐怕仍不会引起俄罗斯当局的特别重视。

自6月中旬起,因高温和干旱导致的森林和泥炭火灾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肆虐。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俄罗斯发生了约3万起森林大火,火灾总面积超过93.5万公顷,有50多人因此丧命,2500栋房屋被大火烧毁,致使3500余人无家可归。另有1500人接受医疗救助。此外,农作物死亡总面积达870万公顷,约占俄罗斯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一,其损失总量达261亿卢布。据俄罗斯农业部估计,俄罗斯今年粮食收成可能会比去年减少三分之一。

见惯了森林火灾的俄罗斯民众,这场大火似乎也并没有给他们留下什么特别的记忆。针对刚刚平息的俄罗斯森林大火,生态学家们则呼吁“不要对森林火灾掉以轻心”。他们发出严正警告:如果不恢复国家森林管理系统,俄罗斯将再次发生类似森林火灾。生态学家们担心,不断出现的罕见高温和由此引发的森林火灾,有可能在全球引发真正的生态灾难。

若不恢复国家森林管理系统俄将再发火灾

 “必须恢复国家森林保护系统。这个系统本可以负责保护森林,而不是负责监督或者管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森林大火威胁,绿色和平组织驻俄罗斯防火工作专家库克辛为此大声疾呼。

俄生态学家们也不客气地指出,这次的森林大火已经直接证实:无论是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军队还是林业砍伐公司,没有任何人能够在抵抗森林大火方面取代林业专家。

把森林火灾归咎于林业管理体制,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原来,在2007年实行新的《森林法典》之后,俄罗斯便取消了国家森林保护系统。在生态学家们看来,因俄罗斯新的《森林法典》而遭解雇失业的大约15万人,恰恰是那些能够控制森林大火局势的人。

在分析森林火灾蔓延的原因时,绿色和平组织还提请注意,对俄罗斯“空中森林保护系统”的破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空中森林保护系统”——曾经是全俄罗斯空中森林保护和大型森林火灾灭火系统,该系统能及时运输技术设备和专家前往最急需的地区。

 “在苏联时期,他所居住的这个村庄有三个消防池、一辆消防车,还‘挂着一口如果着火就敲击的钟’。苏联解体后,消防池被填上了,它们原来所在土地被出售给建筑商,消防车也‘去向不明’,电话则代替了那口钟。可它打不了电话,因为人们忘了开通。那里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个消防员,他除了那些所谓的‘坏共产党员’留下的头盔和工作服外,便一无所有……”一位俄罗斯百姓在给总理普京的信中牢骚满腹。

而这,确是目前俄罗斯森林管理的真实境况。“空中森林保护系统”灭失的结果,是在发生森林火灾时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听之任之。

其实,对于森林大火的严重威胁和由此导致以及可能引发的各种灾难,俄罗斯专家们不是没有料到。他们也不止一次向当局提出建议、发出呼吁。

譬如,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远东分院水与生态问题研究所所长沃罗诺夫指出,每年春季到深秋,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烧毁数十万公顷原始森林的森林火灾,当地的自然生态功能根本来不及正常恢复。这给阿穆尔河沿岸的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破坏:一些位于植物分布区边缘的不同种类植物已经永远无法恢复,因为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

沃罗诺夫对此十分痛心:“我们亲眼看到一些稀有动植物以及鸟类几乎完全消失。比如,阿穆尔河流域红狼原来是数量大的一种动物,现在已经看不到了。而冠麻鸭也几乎从阿穆尔河沿岸地区消失。”

俄罗斯自然保护组织人士日前也再次向当局发出强烈呼吁:如果俄罗斯不能全部恢复国家森林管理系统的话,那么最近几年俄罗斯会不可避免再次发生火灾,并有可能在全球引发真正的生态灾难。

 “人为因素”致俄森林火灾蔓延

 “我在五年前建议普京,不惜一切代价保留林业部。我们有三个战略能源部门:森林、黑土和淡水。在这方面我们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是整个林业部被解散,现在我们的森林没人管。森林还在着火。用什么办法扑灭森林火灾?把拖拉机开出去,用犁开出一道10米宽的防火带。可我们现在没有拖拉机开防火带,因为拖拉机停产了。4000万公顷土地成为荒地。这就是普京和他的政府工作的结果。”俄共主席久加诺夫是俄罗斯多年来第一位敢于公开批评总理普京的政治家。

 “火灾在俄罗斯境内蔓延如此之快,是因为相关部门未就其威胁进行应有的通报,薄弱的火情侦察,缺乏消防滑翔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等装备。”俄联邦民防、紧急情况与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部长绍伊古的一番话似乎证实了上述指责不是没有道理。

俄官方承认,大多数火灾是因人为因素疏忽大意造成的。往常,5月初节假日期间是俄罗斯森林火灾高发期。很多俄罗斯人到城外在森林里组织野餐,由于在点燃篝火时不留意而经常导致发生火灾。还有大量火灾由农业生产和林业开采部门引起,98%的着火点都位于铁路和公路沿线森林地带的农业用地上。

俄罗斯2009年森林火灾数量是19600起;2008年7800起,总受灾面积超过29.1万公顷,是2007年的7.5倍;2006年高达2.5万多起,总受灾面积130万公顷;与2005年相比,俄罗斯全境火灾数量增长了1.8倍,着火面积增加7倍。

绍伊古指出,造成森林火灾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农村和菜园子烧干草的野火。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向中国和日本供应熊葱和蕨菜的收集者们为了便于收集这些东西将干草烧掉。同时,鹿角收集者们疏忽大意也往往是导致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马鹿3月份退角,在草丛中很难寻找。如果将整个山坡地干草都烧尽的话,那就很容易看得到。人们只顾方便自己而不顾及后果。

针对俄罗斯远东地区频频发生的森林火灾,绍伊古赞成对森林火灾责任人进行严加惩处。绍伊古还不止一次言有所指:火灾发生在同一地区,这里生长着一些名贵树种,如雪松和落叶松等。纵火目的是为了以后砍伐森林,将其列入火灾发生地。一个月后,一些人就会前来索要伐木证——届时就该逮捕他们。

绍伊古赞成美国的做法,对火灾责任人处以巨额罚款或者监禁。他认为,只有像美国一样对火灾后果责任人进行严厉的处罚,人们才会对其行为造成的后果认真考虑。

俄罗斯反对党派认为,俄罗斯各联邦主体没有对火灾多发季节做好应有的准备。地方政府迟迟不封林,禁止进入山林的命令总是在火已经燃起的时候下达,而实际上应当根据气象学家的预报作出。

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许多林区地形极其复杂,无法使用地上消防技术设备。俄罗斯联邦林业署2006年投入3亿卢布为各地区林业航空警卫队基地配备飞机和直升机,其中3架配备特殊的电子仪器对森林火灾和非法砍伐木材进行监控。这也是俄罗斯林业保护局多年以来首次配备新的飞机和直升机。

体制弊端导致的森林管理问题,令俄罗斯在防止森林火灾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乃至不得不借助外援。据官方统计,参与扑灭森林火灾的人员超过16.6万人,投入的消防机械愈2.65万台,其中包括62架飞机和直升机。在这系列火灾中,共有11个国家协助俄罗斯灭火,共派出515人,投入96台消防机械。

多次参加过境外灭火工作的俄紧急情况部中央航空队队长谢雷赫坦言,他工作15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火灾。他承认,消防航空兵在保护居民点和重要经济设施方面比较有效,但是面对威胁俄罗斯人民生命健康的泥炭火灾却显得力不从心。

警惕“生态恐怖事件”威胁

入夏以来,莫斯科人一直备受酷热天气的煎熬。异常炎热的天气打破了20项气温纪录。俄罗斯“Fobos”气象中心专家称,莫斯科市连续33天高温天气,白天气温一直超过30摄氏度,有16天气温超过35摄氏度。

莫斯科和莫斯科州水文气象局总经理利亚霍夫说,莫斯科今夏气温比正常气温高5.5摄氏度, 成为莫斯科地区水文气象史上最热的一个夏天。

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主任维利凡德也指出,今年夏季天气不仅仅是有观测气象以来最奇特的,也是近5000年来都没有过的,更像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地区的温度。

俄总统气候问题顾问别德里茨基表示,俄罗斯2010年夏季的异常高温天气是一个典型的热浪(heat wave)——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今后这种异常高温天气极有可能频繁出现。

需要指出的是,2009年发布的俄气象和环境监测局的报告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结论惊人的一致:都将“热浪”归类为全球变暖的迹象之一。

专家们在此断言:异常的高温天气和频发的森林火灾有可能引发真正的生态灾难。

在森林火灾发生后,俄罗斯总防疫师奥尼先科正式发出警告,在莫斯科生活对健康有害——这不仅是指森林火灾发生的区间,而是任何时候都已经不适宜居住。在这里生活对老人、病人、孕妇和儿童格外有害。

《新闻时报》对此评论说,奥尼先科的话并非危言耸听。森林火灾产生的烟雾悬浮在城市上空,而这样的“夏季生态灾难”,每年都在重演。

其实,因森林火灾而导致这种生态问题的已不是莫斯科一地。自6月中旬以来,俄罗斯受过放射性污染地区火灾面积达3900公顷。尽管俄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一再表示,发生自然大火地区的辐射水平没有超标,但这样的表态并不能让当地民众因此安心。

核污染重灾区布良斯克州林业局局长克坚科夫认为,森林大火的确有可能导致辐射水平升高。他解释说,森林吸收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释放出的放射性核素,把相当大量的放射性核素吸收,避免了向其他地区的扩散。布良斯克州形成了整片的干枯“死”树,它们的面积在逐年扩大——这就是证明。由于发生大规模森林火灾的可能性极高,它们具有巨大的危险性,属发生生态灾难风险极高的地带,而且也极有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这种火灾的后果与切尔诺贝利灾难的本身极为相似。

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大多数核试验基地均处于深山密林之中,其隐蔽性增强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譬如,位于乌拉尔地区斯涅任斯克市附近的扎巴巴欣全俄物理技术科研学院,是俄罗斯现有的两所世界级核武中心之一。之前的森林火灾曾逼近其几公里处。俄罗斯还有其他两处核武实验室基地也是在最后关头躲过劫难。

上述威胁让俄当局开始警醒。为避免森林火灾引发其他生态灾难,俄紧急情况部在一些地区增加了机器人组。

俄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斯捷潘科夫将森林火灾称作“生态恐怖事件”。他警告说,生态恐怖事件与其他任何恐怖事件所带来的威胁一样巨大。虽然目前暂时没有发生过生态领域的恐怖事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恐怖分子没有意识到生态恐怖事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因此,一些专家警告人类不要对森林火灾掉以轻心。他们担心,不断出现的罕见高温和由此引发的森林火灾,有可能在全球引发真正的生态灾难。

16、环境税难产的背后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0-9-15 

http://www.cpcia.org.cn/html/news/20109/79935_2361.shtml

    在日前召开的“第六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新闻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下称环保部)副部长周建表示:“相关部委正在积极推进环境税的研究制定工作,试点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但他同时透露,“出台环境税暂无明确时间表”。

    这意味着环境税向开征的方向又迈出了一大步。

    与此同时,湖北、湖南、江西、甘肃等省市也在为申请成为环境税开征试点地区积极准备着。

    早在2007年6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就明确提出将开征环境税。时隔三年,还未见具体措施出台。

    环境税难产的背后,原因很多,但与其背后各方利益的博弈也不无关联。

    谁主导?

    国家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表示,设计环境税一个最大的难点是税基(污染排放量)的确定。这应该由环保部门确定还是由税务部门确定,尚不得而知。

    目前,企业的减排问题由发改委主管,而排污费则由环保部门征收并管理使用,全国每年排污费征收额在200亿元左右。有专家认为,如果环境税代替排污费,征税的主导部门将由环保部门变为税务部门,而税务部门自身并不具备测算污染物技术的能力,在征收过程中就需要用环保部门的技术支持来实现信息共享甚至代征,这对部门间的协调提出了新的要求。

    北京大学环境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世秋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指出:“环保部是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的主管部门,它会直接从不同方面提供评估;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具体的税制测算、设计管理等问题;财政部是中国宏观财税制度的主管部门。环境税具体由哪个部门来征收,目前尚无定论。”

    中国低碳网总编林辉认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从2008年升级为环保部后,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作为。环保部作为环境方面的业务主管部门,有可能在环境税的研究制定中成为领头羊,起主导作用。”

    但是,湖南大学会计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罗宏斌表示了不同意见:“三部委的责权划分,可能会是财政部负责环保税税收政策的制定,环保部进行评估,国家税务总局实施具体的管理。三部委中的主导部门肯定是国税局。”

    “理想的方式是,由国务院成立一个委员会,组成一个专门针对国计民生、跨部门问题或一些国际问题的专业的研究队伍,在此基础上,设立一个涉及各部门(从政府到民间、从机构到个人)的决策咨询委员会,对此类问题进行投票,借此合理地防止地区利益、部门利益之争和个体利益的滋生。”林辉建议,“征收环境税应该打破部委界限,而不是把执行权、话语权落到个别部门。”

    目前,环境税涉及现行税收制度和企业整体税负的调整,以及各政府部门和各地区经济利益的调整。而且将费改成税,涉及财政、税务、环保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环境税的征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和各方面协调沟通。

   如何平衡经济利益

    “环境利益是潜在的、长远的,经济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是有形的眼前经济利益,一个是无形的未来的环境利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高丽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保护环境的冲动不足以抵过发展经济的冲动,这两方面常有矛盾。而在这个矛盾下,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冲动更大。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想在任期内作出政绩,势必要求经济利益优先。”

    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如何,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是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水涨船高。显然,短期来看,开征环境税必然会损害地方的财政利益和政绩。个别地方政府把发展经济、提高政绩当做头等大事,不排除采取其他手段来降低环境税对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的可能,从而消弭掉开征环境税的初衷。

    罗宏斌向记者表示:“开征环境税从某种角度来说,短期内肯定会影响一些地方经济的发展。如果提高环保门槛,个别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大门甚至会关上一部分。”

    因此有专家表示,应转变“唯GDP增长数字”为依据的政绩考核和官员升迁模式,尽快设计一整套全新的对地方政绩考核的新模式、新思路。否则,政府会一再陷入“越污染越保护”的怪圈。

    林辉告诉记者:“已经有部分地方政府实施了‘一把手问责制’,增加了对环保的要求。地方官员在环保方面不过关,就可能‘乌纱帽’不保。所以地方政府会通过各种方式加大环保力度,包括支持一些企业到本地投资新能源等。”

    “毫无疑问,如果开征环境税,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企业影响最大。但事实上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类企业。”林辉表示,“一些在低碳潮流下诞生的新兴行业和国家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需要关注。比如处于光伏产业的上游——多晶硅的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特别大,严重有违‘清洁能源’的称号。”林辉称。

    企业与个人的博弈

    一位参与财政部环境税研究课题组的专家透露,多套征收环境税的方案已提交决策层,环境税会以针对特定污染物的税种形式很快出台。环境税的开征不会给相关企业带来太大负担,并且还会给环保行业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罗宏斌告诉记者:“中国拟开征的环境税,主要会以企业为课税对象。”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也对媒体公开表示:“征收环境税看起来是增加了负担,但如果设计得好,会有效制约企业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在经济压力下,大家都会千方百计节能减排,开发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工艺和技术,在此过程中就会产生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参与制定研究税方案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钢坦言:“环境税的立税目标是改善环境质量,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是否会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也是民间质疑的主要原因。”

    “企业把负税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是必然的。”林辉认为,“比如目前已经存在的车辆购置税、燃油税等,买家都要承担。这种转移会加重消费者负担,促使消费者消费能力下降等。”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技术评估专家、清华大学中国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温宗国表示:“一旦大部分新增成本最终由消费者来承担,那么环境税的实施就只有财政增收的作用,并不能对排放行为形成真正的约束。”

    “无论利益博弈如何,环境税的开征应以实现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而不是注重税收的增长。”温宗国表示。

17、报告显示:粉煤灰已成为我国工业固体污染之首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09月15日  章轲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09-15/093021106097.shtml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绿色和平等机构1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粉煤灰排放量在过去8年间增加了2.5倍,已成为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的最大单一排放源,燃煤大气污染已成为威胁中国公众的主要因素之一。

  粉煤灰是燃煤锅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是火力发电厂煤炭燃烧的副产品。粉煤灰包括除尘器收集到的飞灰和炉底排出的炉渣(通常称为底灰)。除尘器未被捕捉到的那部分飞灰进入大气,成为燃煤空气污染的悬浮颗粒物。

  上述机构15日上午发布的《煤炭的真实成本——大气污染与公众健康》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粉煤灰的产量达到了3.75亿吨,相当于当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两倍多;其体积可达到4.24亿立方米,相当于每2分半钟填满1个标准游泳池,每天填满1个水立方。

  调查人员在对14家火电厂粉煤灰进行检测后发现,粉煤灰中有20多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化合物等物质,其中包括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出生缺陷甚至癌症的重金属。

  按照报告的估算,中国每年约有共2.5万吨的镉、铬、砷、汞和铅五种国家重点监控的重金属,随粉煤灰的排放进入到自然环境中。绿色和平对火电厂灰场附近的地表水进行了检测,其中有4家建厂的检测项目浓度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有3家火电厂的检测项目浓度超过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在被调查的14家火电厂中,大多数灰场的选址、防扬散、防渗漏、防流失措施远不足以达到有效防治粉煤灰环境污染的目的。

  报告称,“中国的粉煤灰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告诉记者,“其中最大的假象便是普遍认为中国的粉煤灰综合回收利用率能达到60%以上,而实际情况可能都不到30%。”

  报告称,中国每年产生粉煤灰3.75亿吨,相当于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两倍多。

  粉煤灰的处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火电厂征地贮存粉煤灰,通过湿法排灰将粉煤灰排入贮灰池沉淀储放,或是通过干法排灰将粉煤灰运送到贮灰场储放;另外一种是对粉煤灰进行综合利用,通常用于建材生产、建筑工程等。

  报告指出,不管是干法处理还是湿法处理,除非有非常完善的封存处理,否则由粉煤灰导致的二次扬尘污染都很严重,对于居住在灰场下风口的居民的影响尤为明显。

  监测表明,当风力达到四级时,粉煤灰的沉降范围可达10万~15万平方公里,对灰场以外较远的范围内都能构成污染威胁。中国北方省份内蒙古、山西、新疆等是西北风的源头,而在这些地区煤炭、火电工业集中,大量排放的粉煤灰在风力作用下成为沙尘暴的成分之一,向东南方向迁移,加重了沙尘污染。

  如果灰场的防渗措施不当,在长期堆储的过程中,粉煤灰中的有害物质会渗透到水体中。粉煤灰也会随风扩散,扩散到河流、湖泊中,污染水体。

  调查人员发现,随着中国火电装机的进一步扩张,火电厂征地贮存粉煤灰所导致的占地问题也日趋严重,同时灰场方圆数百米内的土地也会受到飘落降尘影响。由于粉煤灰高盐高碱,下渗、扩散到土地导致周边土地盐碱化,不再适于农作物的种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报告称,一方面是燃煤电厂高速发展,粉煤灰数量急增,综合利用率被夸大;另一方面是环境污染防治政策体系不完善,环境执法薄弱。在我国,粉煤灰被作为一般固体废物加以管理,与粉煤灰的污染防治相关的法规缺乏操作性、实施标准缺乏针对性及强制性。

  在这份报告中,上述机构建议国家开展一次全国性的粉煤灰污染环境专项集中整治活动,全面排查火电行业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像治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一样,加大对煤灰污染环境的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粉煤灰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煤炭的价格形成体制,出台碳税、资源税等政策将煤炭的外部环境等成本内部化。同时大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逐步减少对煤炭的过度依赖,从源头上控制粉煤灰污染。

  相关阅读:甘雨沟的粉煤灰场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王辇庄乡有一个甘雨沟村。从1995年开始,村西一起风,村里的能见度就不足十米,到处是滚滚烟尘。因为在距离村庄的400米处,有一个方圆几平方公里的粉煤灰场。

  这个粉煤灰场是二三十里外的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陡河发电厂设立的。

  发电燃煤产生的粉煤灰,通过“水除尘”处理,经高压排浆泵运输到粉煤灰场储存。长年累月,因储存的水和粉煤灰越来越多,又没有采取适当的排水设施,致使灰场周围的地下水位逐渐升高,粉煤灰随风而起。

  甘雨沟村有130多年的历史,因为原来没有地下水,村子原来的名称,叫“干雨沟”。村民张明说,30多年前村里人打井,到150米深都没有水,但现在不到1米就有水了。在村里的路面上,时不时有水珠往外冒。

  甘雨沟村老村长张树民告诉记者,因村民长期身体接触灰尘和喝电厂灰厂渗透的污水,全村40%以上的村民要么皮肤出疙瘩,要么胳膊腿疼,育龄妇女80%以上双乳腺增生。因灰尘污染,果树、玉米也不能正常授粉,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这几年,村民们不停地与电厂和当地政府沟通,寻求解决办法。

  可喜的是,在河北省环保联合会、唐山市环保局、橄榄绿等政府部门和环保组织的帮助下,2009年7月18日,各方坐在一起召开了“甘雨沟村环境污染圆桌对话会”。

  记者了解到,甘雨沟村环境污染得到了唐山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根据唐山市委、市政府“关于处理陡电与周边村矛盾问题协调意见[唐办字2008年130号]”的文件精神,电厂在先期赔付的基础上,用4年时间分期对受害村民进行补偿。如发现受损房屋中危房比例占全村总户数的68%以上时,将对全村进行整体翻建。

  灰场溃坝案例

  常见的灰场中粉煤灰堆放深度一般在20米以上,坝体高30米左右。强降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引起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时,灰场中贮存的数万吨含有多种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粉煤灰会成为人身安全和生态灾难的巨大隐患。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这无疑加剧了粉煤灰成为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美国田纳西金斯顿事故

  2008年12月22日,美国田纳西州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辖下的金斯顿(Kingston)火力发电厂一个面积八十亩的煤灰池的挡土墙崩塌,泄漏超过5亿加仑(约200万立方米)的煤灰,大量煤灰弥漫到空气里,摧毁数间民居,土地和河流受污染,造成数亿美元损失。根据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的统计,该电厂泄漏的煤灰覆盖了附近160公顷(约2400亩)的土地和道路,现场的清理花费了6周才完成,影响面积大于1989年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瓦尔狄玆号(Valdez)漏油事件。

  贵州省六盘水事故

  2006年6月,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电厂的1号灰坝发生溃坝,约30米高的灰坝的底部盖板被冲开,灰坝内所囤积的灰渣直接排入珠江水系源头拖长江中。据有关专家估计,约有30万吨的灰渣废水在几分钟内直接排入了拖长江,污染拖长江、北盘江水质。

  中国其它溃坝事例

  2009年,四川省江油市江电灰坝在洪灾中塌陷,煤灰大面积垮塌。

  2006年,贵州省六盘水市黔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大沙坝灰场发生灰水泄漏事故,泄漏灰水约30万立方米,造成2间平房冲毁、1间平房倒塌、1家乙炔厂毁损。

  2006年,吉林省龙井市的延边晨鸣纸业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1号贮灰库发生灰渣水外流,约11万立方米粉煤灰泄漏,冲毁灰渣库下游开山屯镇怀庆村农田约12公顷,部分灰水经怀庆河流入了图门江。

  2005年,四川省内江市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内江发电总厂的灰坝突然垮塌,上万立方米的煤渣从40米高的煤灰顶部倾泻而下,造成附近人员1人死亡。垮塌停止后,煤灰山边缘向前推进了30余米远。

2004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纳雍发电总厂1号灰坝下游侧发生局部塌陷。

18、研究显示生态恶化成为莫高窟长久保存最大威胁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09月15日  章轲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09-15/133721107420.shtml

  编者按:

  沙尘侵蚀洞窟,病害蚀毁壁画。风沙一年比一年大,窟顶一年比一年薄,壁画变色,起甲甚至脱落……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正面临消失的厄运。而与此同时,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匮乏,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也陷入困境。2009年10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甘肃考察时十分焦虑地指出:“要拯救敦煌,决不能让它成为第二个楼兰!”

  守护敦煌

  敦煌文物保护所所长苏伯民给记者们展示了两张壁画照片,这是相隔不到100年拍摄的同一幅壁画。这幅壁画是莫高窟第285窟(特窟)北壁上的作品。

  由保罗·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世界著名的法国汉学家)于1908年拍摄的这幅壁画照片,字迹清晰可辨,整个壁画完整无损。但2002年拍摄的这幅壁画,中部已完全脱落,大部分字迹变淡甚至无法辨认。

  “仅仅过了不到100年就被破坏成这个样子,看了让人吃惊。”苏伯民说。

  在敦煌莫高窟,壁画霉变、腐蚀、脱落的情况十分普遍。例如156窟原有墨书《莫高窟记》,在上世纪60年代仍依稀可见,但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敦煌研究院早前的调查结果称,敦煌莫高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中,有2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而最新的统计显示,在莫高窟目前存有壁画、彩塑的492个洞窟中,一半以上的壁画和彩塑出现了起甲、空鼓、变色、酥碱、脱落等病害。

  千年彩绘的褪色、剥落,窟墙的腐蚀、风化,正对莫高窟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有考古学者曾感叹说,莫高窟的衰颓与毁坏速度惊人,正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走向死亡”。

  一位台湾学者在参观了敦煌莫高窟后说,莫高窟的神佛们正面临“毁灭性的危机”,“100年后,莫高窟安在否?”

  毁灭性破坏

  1987年12月,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多座,其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艺术价值最高的就是莫高窟的壁画。这些用矿物颜料绘制而成的壁画内容涉及社会生活、音乐舞蹈、佛经故事等,其中最为人们熟悉的是气韵生动、长袖善舞的唐代飞天。

  敦煌石窟开凿于石质疏松的砾岩之上,无法精雕细刻,便采用泥塑彩绘和壁画的艺术形式。彩塑以人工制作的木架为骨,束以苇草、外敷草泥,通过塑造和描绘的结合,表现人体的肌肤,面部的表情,须发的蓬松,服饰的质地。壁画在整治过的石壁上,涂抹二至三层草泥,通过布局定位,起稿、涂色、定型,完成壁画形象的绘画。

  敦煌研究院成立之前,由于无人管理,造成烟熏、刻画、霉变等人为破坏。目前,自然因素的破坏仍呈渐进式发展。

  莫高窟周围环境也有崖体结构不稳定(裂隙、地震、自然坍塌)、莫高窟背靠的沙山形成的风沙危害(崖顶积沙,崖体风蚀造成薄顶洞窟,沙尘对洞窟壁画、彩塑的磨蚀)以及大气降水从岩体裂隙下渗,引起岩体内可溶盐向壁画运移等危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莫高窟本体的洞窟建筑、彩塑、壁画的保存。

  研究显示,在导致壁画毁坏的诸多因素中,风沙已成为莫高窟石窟长久保存的最大威胁。苏伯民说,沙尘暴造成的积沙、风蚀、粉尘等极易引起壁画脱落、彩塑受损、崖体坍塌等病害。

  西北地区多风沙,敦煌地处大漠之腹,据介绍,每到风沙肆虐之际,翻飞的粉尘随气流涌入石窟。如果用专业仪器观察,会发现其中80%以上是0.05~0.005mm大小的棱角状、次棱角状的坚硬石英、长石。这些微小颗粒既能对壁画、塑像进行打磨,又能侵入壁画和塑像颜料的空隙。

  研究显示,莫高窟的年降尘量可达365.4吨/平方公里。不断沉积的粉尘,会逐渐向外挤压壁画的颜料层或白粉层,使之脱落。这是莫高窟壁画残破不堪的自然原因之一。

  上世纪60年代,在政府的支持下,保护人员对莫高窟进行了崖体加固,后来又为洞窟安装了门窗和防沙网,但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挡住风沙袭来时无处不在的粉尘。

  人为因素加重

  除了莫高窟小环境恶化这一因素外,敦煌地区近年来大范围的荒漠化、沙漠化也是重要原因。本月11日,新华社的一篇报道称,“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大敦煌’地区的生态正在持续恶化。”

  “大敦煌”是以甘肃敦煌市为中心的一个地域单元,东接嘉峪关,西达罗布泊,南依祁连-阿尔金山,北抵马鬃山,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

  据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中国水科院等机构的调查发现,用水结构不合理、人口增长迅猛和绿化面积减少是加剧“大敦煌”荒漠化、沙漠化的关键性因素。

  月牙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它是“大敦煌”荒漠化、沙漠化最有力的见证者。

  月牙泉作为沙漠中的一湾古泉,虽地处流沙中,但千百年来没有被掩埋,也没有出现泉水干涸。但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古泉水域因生态环境恶化发生改变。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受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以及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敦煌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月牙泉水位出现急剧下降。1985年,月牙泉存水量降到历史最低点,平均水深仅为0.7~0.8米,泉中干涸见底,竟可走人。

  为解决敦煌生态问题,从2000年开始,敦煌市开展解救月牙泉行动。2004年,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禁止打井、禁止开荒、禁止移民”的“三禁”政策。同时,在农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滴灌、管灌等高新节水工程。在城市实行阶梯水价、以水定产、用水定额等节水措施。

  不过,经过多年治理,今年7月,月牙泉水域面积仍只有11亩,水位只提高了0.6米,平均水深只有1.5米。

  随着敦煌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状况还将进一步加剧。敦煌市需要抽取地下水弥补用水缺口,每年超采地下水4925万立方米,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1975年至2001年,敦煌地下水位共计下降10.77米,且目前仍以每年0.24米的速度急剧下降。

  据记者了解,敦煌市目前农业用水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85.37%,棉花仍是全市主要的经济作物,节水技术推广步伐比较缓慢,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造成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经济效益低下。

  而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使敦煌市原有的1万多亩咸水湖和1000多亩淡水湖中的80%面积已不复存在。目前全市仅存天然林130万亩、草场31万亩、湿地270万亩,分别比解放初期减少了40%、77%和28%。自1994年以来,敦煌绿洲外围沙化面积增加了近20万亩。

  “对莫高窟来说,虽然人为破坏已不复存在,但日益增多的游客进入洞窟,对壁画的保护构成了威胁。”敦煌研究院第三代传人樊锦诗说。

  统计显示,莫高窟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放以来,已经接待国内以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600多万人次。参观的游客从每年的2万增加到目前的30多万人次。

  每年7、8、9月是莫高窟旅游的旺季,日接待量在3000人次以上。2009年,莫高窟的游客接待量是39万人左右。前几年,参观人数曾高达50多万人。最多的一天,游客量达到6800人次。预计未来5~10年内,到敦煌莫高窟旅游的人数还会大量增加,每年将达到50万人次。

  樊锦诗等人的研究发现,每40个游客参观半小时,洞内的二氧化碳值就会升高7.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温度升高4℃。由于游人数量过多,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过度暴露于光线中,使许多壁画出现变色剥落现象,人为的损坏远远比自然的侵蚀更可怕。专家们称,莫高窟申遗成功的短短几十年间,遭受的人为损坏超过了过去千余年的自然侵蚀。

  2009年10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甘肃考察时十分焦虑地指出:“要拯救敦煌,决不能让它成为第二个楼兰!”

  艰难的保护

  苏伯民告诉记者,莫高窟的保护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最先清理积沙开始,先后经历了抢救性保护(1949年)、科技保护(1982年)、国际合作保护(1988年)和预防性保护(2004年)四个阶段。

  在半个多世纪的保护实践中,中国科技工作者们已经摸索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敦煌研究院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中国文物研究所)合作承担的“莫高窟起甲壁画修复技术”,获得了1986年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数十年来此项技术一直应用于省内外多个石窟、寺院起甲壁画的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总体来看,人才缺乏是目前莫高窟保护面临的一大难题。“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执行这一领域的工作必须按照相应的程序,以相应的专业人才来进行,但国内严重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苏伯民说。

  据了解,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在日本已经发展成了一门科学;在欧美国家,文物保护也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但在我国的很多大学根本就没有这一专业设置。

  在樊锦诗等人的努力下,2008年12月29日,总投资2.61亿元的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开工,这是莫高窟文物保护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综合性保护工程。该工程包括保护利用设施、崖体加固及栈道、风沙防护、安防等,整个工程将于2011年完工。

  不过,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与开放参观是一对尖锐的矛盾。樊锦诗说,敦煌正在规划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游客服务中心。该中心将通过主题电影演播厅、洞窟实景漫游厅,让游客全面了解敦煌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背景,身临其境地观赏典型洞窟和丰富的敦煌文化,然后再适度参观洞窟。

  游客服务中心被列入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的子项目,另一个子项目是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完成敦煌莫高窟170个A级洞窟的文物影像拍摄、加工处理和数据库建设。

  “设置游客服务中心,并不是取消传统的洞窟内参观。”樊锦诗说,游客在全面了解莫高窟的自然、历史背景和洞窟实景之后,再到洞窟内实地参观,会有更好的参观效果,这“不会关起门来搞保护”。

  记者了解到,除了敦煌莫高窟本身的保护,在整个敦煌地区,改善生态环境的努力也在展开。

  资金仍是难题

  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2007年底获国家发改委的批复立项,2008年底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2.6亿多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8亿多元,其余的资金要由甘肃省来筹措。

  “你们也知道,甘肃省是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省份,财政的钱不多。”樊锦诗说,往年,甘肃省政府拨给敦煌研究院用于文物研究和保护的资金只有几百万元,到今年才增加到1000万元。

  这些年,国家科技部、国家文物局也通过安排相关重点科研项目及技术研发项目,在研究经费上给予敦煌研究院一定的倾斜。目前,敦煌研究院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投入经费2200万元;承担了国家文物局、甘肃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支持研究经费近100万元。

  在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文物局给予了配套经费和一定的政策支持,保证了合作项目顺利开展。

  国家、部门、省市地方除了优先安排敦煌研究院承担相关重点开发任务外,也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如颁布《甘肃省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进口仪器设备充分享受减免税政策等。

  这对于大量的保护和修复资金需求而言,少得可怜。

  “保护科学的研究、保护技术的探索和创新、保护人才的培养、保护设施的投入和更新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樊锦诗说,保护资金的短缺已经成为限制敦煌石窟保护的一个难题。

  游客服务中心的建立需要资金,初步估算为3000万~4000万元。“这一块的资金还没有落实,投入的钱都是研究院自己垫的,而这些钱都是从银行贷款的。”樊锦诗告诉记者,敦煌研究院目前在外欠账多达5000万元,而为了减少利息支出,研究院会及时将门票收入冲抵贷款。

  “数字敦煌”建设也没有多少资金支持。但敦煌研究院目前虚拟漫游已做好了20多个洞窟,这完全靠科技人员的无偿劳动。

  1994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成立。基金会的人员由敦煌研究院委派。成立这家基金会的目的就是接受关心和支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事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自愿捐赠(包括资金和物品)资助敦煌石窟的科学保护和修复,以及有关敦煌学的科研项目,资助国内外敦煌保护、研究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该基金会理事长李最雄告诉记者,基金会成立以来,共募集到2000多万元资金,2006年改组后又募集到几百万元。记者查询到,该基金会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1783万元,来源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自愿捐赠。可见基金会成立后募集的资金很有限。

  “我们都是书生,并不会管钱。”樊锦诗告诉记者,基金会成立初期,资金也曾经被人骗走。虽然追了回来,但募集的资金额一直不多,“研究所每年还要给他们提供资金支持”。

  敦煌莫高窟保护大事记

  敦煌莫高窟有政府参与或以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保护的活动始于上世纪40年代,相关大事如下:

  1.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任所长,标志着敦煌莫高窟保护与研究工作的正式开始。

  2.1950年,改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国家正式参与敦煌文物的保护、维修与研究。

  3.1951年,文化部委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古代建筑修整所的古建、考古专家,勘察莫高窟保护现状,制定保护规划,并在此后的10年间,抢修了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维修加固了3处崩塌崖面和数百个洞窟。

  4.1961年,敦煌莫高窟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5.1963年~1966年,先后三期完成了敦煌莫高窟576米崖面和354个洞窟的维修加固。

  6.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

  7.1984年,将扩建后的敦煌文物研究所改名为敦煌研究院,段文杰任院长,同年完成莫高窟南区南段26个洞窟和172米崖面的加固工程。

  8.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日本人青山庆示向敦煌研究院捐赠8件敦煌文物,这是流失海外的藏经洞文物首次归还我国。

  9.1988年,国家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美国盖蒂保护所签订保护敦煌莫高窟国际合作项目,同年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也签订合作保护项目。

  10.1993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联合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会议”。

  11.1998年,敦煌研究院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合作,申请并通过了我国第一个敦煌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12.1999年~2002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合作,制定了《敦煌莫高窟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

  13.2000年,“藏经洞文物发现暨敦煌学百年”纪念活动在敦煌举行。

  14.2001年,敦煌研究院与兰州大学地质系联合创办我国第一个文物保护研究中心。

  15.2002年,《甘肃省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被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

  16.2008年12月29日,总投资2.61亿元的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获国家发改委的批复立项开工,这是莫高窟文物保护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综合性保护工程。该工程包括保护利用设施、崖体加固及栈道、风沙防护、安防等,中央预算内投资1.8亿多元,其余的资金由甘肃省来筹措。整个工程将于2011年完工。

  资料来源: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19、环境年报保障公众“双重知情权”

来源:《中国证券报》2010年09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728986.html

  环保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准备勒令上市公司发布定期和临时环境公告,以强制性的规章明确了哪些公司在重大环境问题上应该披露什么内容,这实际上是满足了公众对环境信息和上市公司的“双重知情权”。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环保问题频发,其中不乏上市公司的身影。2009年,吉林省吉林市康乃尔化工公司存在安全生产隐患,导致一路之隔的吉林化纤(000420)职工大规模突发心因性疾病,工厂停产数日;2010年7月,紫金矿业(601899)污水泄漏对当地居民生活用水造成极大污染;同月,中石油大连原油储备库爆炸,造成大连港(2880.HK)海面污染并一度导致因码头关闭而被迫停产。

  在这些突发性事件当中,我们看到,当事公司对环境污染情况语焉不详,更缺乏对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污染品处置等情况的详细解释,公众对环境信息的知情权大打折扣。

  此外,在电力、煤炭、造纸等企业的一般性生产当中,这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总量减排任务是否完成,其是否实施了清洁生产,是否建立了环境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对这些信息讳莫如深,公众在一般性年度财报中很难得到这些信息。

  正是企业有意识地隐瞒环境信息,导致政府和舆论的监督难以作为,许多潜在的环境问题爆发。

  2008年,证监会与原国家环保总局探讨并尝试建立上市公司环境监管的协调与信息通报机制。作为对建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的积极探索,该机制要求原环保总局可以将没有及时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名单上报给证监会,但没有对所有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进行强制性披露。

  而今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则明确指出,该文件对所有A股公司适用,其中,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16类重污染行业企业必须发布年度环境报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受到重大环保处罚的企业,则必须发布临时环境报告。

  随着节能减排指标的刚性约束越来越紧迫,公众对于环境信息知情权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而通过这些环境信息的披露,公众能够更好地判别出企业发展的前景、存在的风险、潜在的问题,以及企业对社会是否存在着“敢于担当”的责任心。这些恰恰是其投资价值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主动披露了这些信息,就是满足了公众对于投资对象本应有的知情权。

  实际上,套在上市公司的“环保紧箍咒”并非一顶。从2003年开始,我国就要求,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必须进行环境保护核查,企业要想顺利通过上市、融资等资本运作环节,必须要满足环保要求,对于存在环保风险、没能通过环评验收、未能建立有效清洁生产机制的企业,将被无情地阻挡于资本市场之外。

可以说,上市公司作为中国各个行业中的领军者,在企业社会责任、环境友好方面也应该是佼佼者。不能承担环境责任的企业,也必然不能担负起公众的投资责任。通过要求强制性发布定期环境年报和临时公报,将更加有效地督促上市公司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本报记者 周婷

20、企业“污染门”信披迎新规:一日为限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09月15日邵芳卿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cjpl/20100915/2620873.shtml

上市公司环境信披指南出台在即 能否落实存变数

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在事件发生后1天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

环境保护部(下称“环保部”)近日将出台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下称《指南》,适用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或明确上述要点。

 “一日为限”的规定能否落实似存变数。昨天,某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之前环保部并无“临时环境报告”这一提法,显然,紫金矿业[6.44 0.63%](601899.SH,02899.HK)“污染门”事件发生后,监管部门针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发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有效推动了企业环境信息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环保部以上市公司为对象,制定了《指南》。

7月,紫金矿业“污染门”事件发生后,本报《紫金矿业遭遇重大污染事故9天后方披露》一文直指紫金矿业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信息披露滞后等问题。

事后,紫金矿业董事会发出公告,称于7月19日接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编号:闽证监立通字1003号),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一案被立案调查。

此次环保部网站公布的《指南》(征求意见稿)要求,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包括定期披露和临时披露。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当定期披露环境信息,发布年度环境报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受到重大环保处罚的,应发布临时环境报告。

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纳入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范畴。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征求意见稿)指出,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上市公司,应当在事件发生1日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披露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主要污染物质和数量、事件对环境影响情况和人员伤害情况(如有),及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等。

因环境违法被省级以上环保部门通报批评、挂牌督办、环评限批、被责令限期治理或停产整治、被责令拆除、关闭、被处以高额罚款等重大环保处罚的上市公司,应当在得知处罚决定后1天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披露违法情形、违反的法律条款、处罚时间、处罚具体内容、整改方案及进度。

关键问题在于,《指南》(征求意见稿)中的要求是否能得以落实。

上述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上市公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受客观因素制约,很难在1日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

他认为,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省区市环保部门受检测设备等条件限制,无法检测某些特征污染物,而必须将污染源样本送至省一级具备条件的检测机构检测,这样加上途中运送时间和省级检测机构检测时间,1日内无法得出检测结果,上市公司也就无法发布临时环境报告。

被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处罚后,上市公司能否在得知处罚决定后1天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披露有关情况?

上述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环保厅做出处罚决定后,当天可以通知或送达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得知或收到处罚决定后,1日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是可能的。

目前,《指南》(征求意见稿)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1、大连油污事件赔偿不宜久拖

来源:新京报2010年09月15日 □童大焕(媒体人)

http://news.sina.com.cn/pl/2010-09-15/015921102360.shtml

  摘要:当下,大连地方政府和大连海事法院似乎陷入了“你是替央企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的困境中。

  据《新世纪》周刊报道,7月16日,大连“7·16”爆炸漏油事故至今已近两个月,中石油和当地政府均未对污染损害赔偿做出任何表态,反倒是采取了积极措施,阻止遭受损失的水产企业和养殖户到法院起诉。

  而就在5年前的2005年4月7日,葡萄牙籍“阿提哥”号油轮准备在大连新港到岸驳卸时发生原油泄漏,无论是污染面积、程度还是损失,都没有这次大。当地政府在第一时间帮助渔民取证,法院共立案117件,总标的额达11.6亿元。其后,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代表国家向“阿提哥”号提起海洋生态损失赔偿诉讼。

  然而,“7·16”爆炸漏油事故发生后,养殖户发现大连市的律师事务所仿佛在一夜之间失声,当初积极主动站出来维护渔民利益的地方政府各部门,转而主动站出来阻止渔民表达伸张自己的权益。很显然,问题并不出在法律层面。

  根据7月1日起施行的《侵权责任法》,造成污染的责任人应当以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等方式,全方位承担侵权责任。但,当渔民与巨无霸央企之间出现极其悬殊的力量对比,当后者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主义”暗通款曲,法律的天平便产生了巨大的倾斜。

  在这里,胜负与成败取决于经济力量,而不取决于公理与正义。据知情人士透露,事故发生后,曾有说法称,中石油内部的思路是,公司拿一定数额资金“表示一下”,让大连市政府出面赔偿渔民损失,然后公司以扩大投资、增加项目等途径“补偿”大连。

  如果真是如此,地方的“经济发展”将被置于百姓权益和环境保护之上。可见在一些地方,已经产生了独特的凌驾于百姓利益和社会长远利益之上的特殊利益者。尤其是在中石油这样航空母舰般的超级央企面前,平民百姓犹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敌不过超级航母的螺旋桨搅起的小小漩涡。

  这是公众无法接受的后果:民众忍受高额垄断价格,养大了个别央企,后者不仅没有承担足够的企业信托责任,也没有承担足够的环境保护等企业社会责任,反而可能以扩大投资为砝码,拒绝履行最基本的企业侵权责任。对此,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积极介入,让油污事件的受害者通过法律途径,及时拿到足额赔偿。

22、邓聿文:一刀切限电背后是政绩考核指标单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10年09月15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9-15/2533304.shtml

  尽管一些地方一刀切的强力限产限电措施受到广泛质疑,但在距年底仅剩4个月不到的情况下,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各地一些非常规措施开始大行其道,已波及到部分非高耗能行业。根据媒体报道,在浙江台州有近7000家企业,尽管几乎没有什么污染,用电量也很少,但在月初时,还是接到通知,被要求停产限电,不管产值高和低,都“一刀切”要求停。

  政府强力限电的背后,表面看是今年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的现实,但从根源上考察,则是现行政绩考核指标的单一性所致。“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这意味着在今年下半年,必须完成降耗4.48%的目标。但上半年全国GDP单位能耗同比上升0.09%,绝大多数地方都未能完成节能目标。鉴于形势的严峻,国家不得不把节能减排作为阶段性的政府目标,并与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挂钩。

  然而,正如企业所抱怨的,政府这种突然的强力行政措施,不仅完全打破了企业的经营周期,对其调配原材料、铁路等运能造成重大影响;而且受限电限产影响,近期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保持了上涨趋势。此外,强力限电也影响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由此可见,政府此种行为,暴露出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缺乏一种长效可行的运行机制。

  节能减排需要的是一个长效机制,而不是短期的突击,行政性的限电限产会使得数字好看,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一来企业会寻找其他的替代方法继续生产,如购买发电机;二来基于政府拉闸限电的预期和教训,在不限电时,企业和居民会加倍用电,GDP单位能耗还是一样会上去。

  当然,对地方来说,可顾不得这些。尽管GDP是政府的中心工作目标,但在眼下节能减排的大限面前,GDP也得让路。而最有效地实现节能减排指标的办法,还是动用政府的行政强制力,直接拉闸限电,甚至直接通知停产。这种在经济发展与调整结构之间的矛盾决策,反映了我们在考核干部的政绩时长期存在的一个症结,这就是考核指标的单一化。

  国家对地方官员的考核,表面看内容丰富,实际很单一,表现在:首先,不管有意无意,现实中已经形成用GDP增长来考核政府及其官员的 “GDP主义”;其次,由此所决定,考核的主体主要是上级部门,民众在考核中没有发言权,这使得考核往往只成为对上负责的一种手段;第三,特别是当考核与“一票否决”挂钩时,更催生出价值导向的偏差。行政体制的特点本就带有刚性,客观上易产生“一刀切”倾向,强调考核结果的“一票否决”,也就等于明确告诉官员,“你”能否向上升迁,决定权握在“我”手中。这当然会使得地方各级官员投其所好。地方官员在“一票否决”的政绩考核压力下,只要能在政绩考核中过关,让考核者满意,使用什么手段,以及这些手段会给民众和企业带来何种后果,并不重要,或不主要是他们关注的问题。

  除此外,考核指标的单一还会造成政府职能和行政行为的严重扭曲。市场经济对政府的要求是“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前者指的是那些应由政府履行的职能,政府要努力去做,并且做好;后者指的是那些不该由政府去履行的职能,政府就坚决不要去碰。但我们有时恰恰相反,该作为的时候不作为,该无为的时候乱作为。

虽然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赵华林近日在接受专访时称,“十一五”减排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在笔者看来,这里面应该有“一刀切”的功劳,而这种“一刀切”恰恰能助长权力的傲慢和自利。鉴此,必须尽快改革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估机制,丰富考核指标,不能强调某事重要,就动辄以“一票否决”来对待。(邓聿文)

23、绿家园十一生态游天水5日游

来源:绿家园记者沙龙网 2010-09-09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ngoxm/nr/84683.html

绿家园十一生态游天水5日游

国庆节就要到了,按惯例又到了我们和大家一起生态游的时间了。我们的生态游是要和朋友们一起在玩中认识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这次的目的地是美丽的天水。绿家园的新老朋友们赶紧报名吧。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

仙人崖

仙人崖景区山巍、水秀、崖俊、林密,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仅次于麦积山景区,寺观、庙宇、窟龛多建于高耸的峰顶或凸凹的飞崖间。自南北朝以来,历代在这里均有建筑和雕塑造像,这里现存的寺宇是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建筑和重新修缮的,部分泥塑为北魏晚期作品。长期以来,这里是释、道、儒三家共存的风景胜地。

鸡峰山

鸡峰山是一座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山峰。群峰叠翠,山、石、松互相衬托,和谐统一;高低错落,峻峭秀拔,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立体画卷。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登临鸡峰山,曾写下“鸡峰云霞古,龙宫殿宇幽”的优美诗句。

甘谷大像山

甘谷大佛石窟造像可远溯至北魏,具体年代无从稽考。现存释迦牟尼大佛像始凿于北魏,一直到盛唐才趋完美。大佛身高23.3米,腰阔10.4米,结跏跌坐于莲座之上。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有长长的走廊,廊上窟龛相连,现存22个窟龛,大部分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像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国内罕见。

天水伏羲庙

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麦积山石窟

仙人崖

行程安排:

9月30日 乘坐北京西T75次18:30开往天水的火车。

10月1日   10:35到达天水,后BUS到市内参观全球华人祭祖圣地—天水伏羲庙,观戏楼、牌坊、先天殿、太极殿,探索中华文明的源头,感受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后游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宅子—胡氏民居,参观极具特色的明代古建筑群,欣赏精美的明清木雕,感受天水古民居的建筑文化。                                                        (中晚餐)宿:天水

10月2日: 早餐后乘BUS赴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又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45KM)游览参观(含电瓶车),观东西崖大佛、中七佛阁、散花楼、牛儿堂等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和壁画。在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用中餐后,前往丝绸之路上一处释道儒三教合一的圣地—陇上林泉之冠仙人崖(含电瓶车)游览,欣赏陇上小江南的秀丽风光。后返回市区(50KM)晚餐后入住酒店。                               

(早中晚餐)宿:天水

10月3日、早餐后BUS赴成县,游览鸡峰山,鸡峰山以峰美、水秀、洞奇而得名,号称陇南第一山,徽成第一景,享誉陕、甘、川三省。因"奇峰孤耸、直入云际,状似鸡首"而得名。后前往位于成县西10公里处鱼窍峡中天井山下,欣赏刻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年),是汉代书法三颂之一—西峡颂黄龙碑。后BUS返回天水市内。                                      (早中晚餐)宿:天水

10月4日、早餐后游览甘谷大像山,在大佛洞窟两旁,依山就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现存二十二个窟龛,大都近正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像山窟龛的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后游览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它坐落在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处的钟楼山峡谷中。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整座石窟群包括显圣池、拉稍寺、千佛洞、水帘洞、三清洞5处名胜景观。其中又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题记、雕塑作品、壁画及木构遮檐最为珍贵。后返回市内。                    (早中晚餐)宿:天水 

10月5日、早餐后游览陇东南第一名观—玉泉观,品有苦、咸、甜三种味道的玉泉水,中餐后游览被誉为天水第一名刹的南郭寺,观违反自然生长规律的几颗奇树。晚餐后送火车Z56(18:15-次日09:29)。         

(早中晚餐)  

服务标准:

1:门票:麦积山石窟、仙人崖、伏羲庙、胡氏民居、玉泉观、南郭寺、 大像山、水帘洞、鸡峰山、西峡颂黄龙碑。

2、住宿:3星标准间,独立卫生间

3、空调旅游车

4、餐:4早10正(正餐10人1桌,8菜1汤)

5、导服:优秀国语导游讲解服务 

6、火车票往返(含订票费)

7、保险:10元/人(旅游意外险)

8、联络费

合计:2130

请大家将学生证、老人证、军官证、记者证带好,以便在景点节省费用。

报名方式:

1、 报名电话:84039930  (王小娜)

2、 联系人:王小娜

3、 邮箱:g84039930@126.com报名时请将每个参加人员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一并报来,以便办理保险。同时将旅游费用汇到指定银行卡上

汇款账号:   9558 8002 0015 8161279 (工商银行)

户    名: 孙艳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