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九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九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09-14

 

 

九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年天津达沃斯论坛专题报道:

1、腾讯财经:     沙祖康:中国其实一直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http://news.qq.com/a/20100914/000927.htm

2、第一财经日报:   国际气候组织:中国需要气候立法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09230.html

3、第一财经日报:   碳交易所未来或只剩两家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09226.html

 

大连海域污染事件后续报道:

4、第一财经日报:   大连油管爆炸近两月:谈到垫付心就凉了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09445.html

5、经济观察网:    大连油污受损赔偿成难题 渔民进京索赔

http://www.eeo.com.cn/Politics/by_region/2010/09/14/180701.shtml

 

环境资讯:

6、环保部:      环境保护部公开征询《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意见

http://news.163.com/10/0914/11/6GHO5BU600014JB5.html

7、人民网:      温家宝: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http://green.sohu.com/20100914/n274926609.shtml

8、中国环境报:    国务院节能减排督查组:严控两高项目过快增长

http://env.people.com.cn/GB/12722030.html

9、环球网:      美媒:中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671284427988_1.shtml

 

地方信息:

10、每日经济新闻:   太湖排污费涨五成 江苏拟试水排污权交易

http://green.sohu.com/20100914/n274921816.shtml

11、中广网:      山西省将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9-14/2531561.shtml

12、大洋网:      深圳污水处理厂污水直排 省环保厅将调查处理

http://env.people.com.cn/GB/12721828.html

 

重大水事:

13、中国新闻网:    黄河排掉1.3亿吨泥沙 断流34年河道全线过流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09-14/170621100988.shtml

14、解放日报:     三峡水库:今年能否成功挑战“175”

http://www.hwcc.com.cn/pub/hwcc/wwgj/gjpt/ylxw/201009/t20100914_322798.html

 

环境曝光:

15法治快报:      非法轮胎炼油厂  污染环境苦了村民

http://www.pagx.cn/html/2010/9-14/20100914113106382.html

 

环保观点:

16、中国环境报:     如何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009/t20100913_663701.html

17、人民网环保:     曹景行:建立回收节能灯体制 减少环境污染隐患

http://env.people.com.cn/GB/12717922.html

 

地球故事:

18、中国环境报:     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难题多 

http://www.cenews.com.cn/xwzx/hq/qt/201009/t20100913_663696.html

 

节能减排:

19、经济参考报:     非高耗能行业也被拉闸 限电限产一刀切现扩大化

http://green.sohu.com/20100914/n274921634.shtml

 

深度报道:

20、中国环境报:     化工石化企业大多沿江沿河沿海分布 我国环境风险有多大?

http://www.cenews.com.cn/xwzx/zhxw/ybyw/201009/t20100914_663712.html

21、广西新闻网:     谁该为南湖污染事故"买单"? 五问"南湖污染事件"

http://www.cnr.cn/allnews/201009/t20100914_507044973.html

22、中国经济周刊:    环保部官员:中国“十一五”减排目标已基本实现

http://env.people.com.cn/GB/12718417.html

 

环境时评:

23、中国环境报:     排污权交易要遵循什么原则?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009/t20100913_663707.html

24、光明日报:      节能减排不是临时考试

http://news.qq.com/a/20100914/000793.htm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沙祖康:中国其实一直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来源:腾讯财经2010年09月14日

http://news.qq.com/a/20100914/000927.htm

  2010夏季达沃斯(新领军者年会)9月13-9月15日在天津举办,主题为“推动可持续增长”。作为夏季达沃斯官方网络媒体合作伙伴和官方互动平台,腾讯财经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网络直播。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副秘书长、联合国和谐发展的峰会秘书长沙祖康大使在接受腾讯财经专访时表示,他不赞成“G2(中国与美国)”这个说法,应该说中国不够格的,没有到这么一个份量。

  他补充解释到,联合国主张天下的事务应该天下人办,世界的事情应该世界的人们做。但是中美两个大国,特别是美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应该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合作,这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促进世界和平还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这样做,并不需要G2的说法。

  在谈到气候问题时,沙祖康表示,处理气候变化问题,其中一条原则就是共同又有区别的责任。

  他认为,今天气候变化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那是近百年来,特别是工业化以来,温室气体的排放,长期的上百年的排放,也就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排放造成的。在这个意义上是发达国家造成了气候变化这个状况,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并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规模的排放,甚至没有排放,反而成为了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但是,沙祖康承认,中国现在的排放量在增加,这是事实。但是如果放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非常少的。另外,中国处于城镇化的阶段,这样的排放也是难以避免的。

  “即使按照今天作为第一排放量来说,我们人均上还不到美国五分之一,更别说历史上我们还没有排放。即使我们达到了美国同样水平,我们这个排放,考虑到历史的原因和责任,用老百姓的话说我们还是很吃亏的。”沙祖康谈到,考虑到我们是一个星球,在强调区别的同时也要强调共同责任。因此,他认为,中国在处理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也应该挑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根据这个共同又有区别的原则,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大量的措施,目前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绿色经济上做得很好的。沙祖康表示,应该说中国在处理气候变化问题上已经并将继续做出的努力。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好!今天很荣幸邀请到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副秘书长、联合国和谐发展峰会秘书长沙祖康大使。刚才我们发现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秘密,我们现在身处的地方是夏季达沃斯的论坛新领军者的年会,原来这个会的概念是你跟WEF的主席施瓦布先生共同商量出来的吗?

  沙祖康:是的。我们两个人见面经常开玩笑说,就说夏季达沃斯是我们两个人生下的孩子。今天我见到他的时候说,我们的孩子正在茁壮地成长,这完全归公于阁下当年的远见卓识和你英明的判断。他说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主持人:这个三岁小孩,当年你们是怎么酝酿出来的?当年你在日内瓦当大使的吧?跟施瓦布先生有接触,是吗?

  沙祖康:对。我是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的常驻代表大使,因此,所有在日内瓦的所有国际组织,从某种意义上,我都是他们的代表。在工作期间当然和施瓦布联系比较多,因为我们每年基本上都会有中央的领导参加冬季达沃斯会议。但是,冬季达沃斯参加的都是经济500强的企业。可是中国、印度这些新兴经济体的一些企业都达不到500强的规模,或者很少,而这些企业又具有成为500强的潜力,如何把这些一批企业组织起来,使得他们能够进行相互交流,促进他们的发展,从而像500强企业一样,能够推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他提出这个想法,当时我们俩进行了多次商量,觉得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问题就来了,选什么题目呢?既是达沃斯但又不是达沃斯。因为达沃斯都在冬天举行,而且都是冰天雪地的,当然风光非常秀丽了。我们要搞一个夏季达沃斯。夏季达沃斯是什么意思呢?要区别于冬季达沃斯,在成员的资格问题上我们做了一点的限定,你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同时又没有达到500强水平,于是我们就叫新领军者。

  现在已经是第四届会议了,交叉在天津和大连举行,越办越火红。夏季达沃斯为这样一批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论坛,特别是有助于国际上工商界企业对中国的了解,也有利于中国的企业开拓视野,向他们同行学习、借鉴一些经验和教训。应该说这在促进中国的深入、全面的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施瓦布教授在2009年1月份的冬季达沃斯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叫“G2”,中国和美国。这个你们也商量过吗?

  沙祖康:G2我没有跟他商量。我2007年已经到联合国当联合国副秘书长了。G2这个说法应该说闹腾了一段时间。我本人不赞成这个说法。应该说中国不够格的,没有到这么一个份量。另外,一讲到G2,也不是新鲜词儿,当年美苏两超,G2马上会让人想起这些,比如说美苏对抗,美苏争霸,东西方对抗。这个G2很容易让人想起这样的联想,当然今天的情况和过去不一样了,但是这样的联想也会有。我们主张天下的事务应该天下人办,世界的事情应该世界的人们做。

联合国是一个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权威的平台。我不赞成G2这种说法,但是中美两个大国,特别是美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应该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合作,这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促进世界和平还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这样做,并不需要G2的说法。

主持人:有人说G2的说法是中国和美国要承担比较大责任的,特别气候变化话题,您也是这方面的专家,而且是和谐发展委员会的秘书长。是不是意味着全球对中国的期望,希望我们承担的责任会越来越大?

  沙祖康:有人会这样想。我们又没法阻挡他们这样去想。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嘛。但是气候变化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国际上有明确规定,我们有一个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MCCC。如何处理气候变化问题,有明确的规定,提出十几条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共同又有区别的责任。今天气候变化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那是近百年来,特别是工业化以来,温室气体的排放,长期的上百年的排放,也就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排放造成的。在这个意义上是你造成了气候变化这个状况,而且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并没有像他们那样规模的排放,甚至没有排放,他们反而成为了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是他们造成了气候变化,而使得我们受到了影响。但是中国现在的排放量在增加,这也是事实。而且听说近年来已经超过了美国的总体排放量,但这也是近年来的事。但是如果放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非常少的。

  另外,我们处于城镇化的阶段,这样的排放也是难以避免的。也就是说,即使按照今天作为第一排放量来说,我们人均上还不到美国五分之一,更别说历史上我们还没有排放。即使我们达到了美国同样水平,我们这个排放,考虑到历史的原因和责任,用老百姓的话说我们还是很吃亏的。我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但是考虑到我们是一个星球,我们在强调区别的同时也要强调共同责任。因此,我们觉得中国在处理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也应该挑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根据这个共同又有区别的原则,应该说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大家都知道我们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绿色经济上做得很好的。今天如果按照正常的排放来说,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实际减排的总量已经相当于英国排放的总量。应该说中国在处理气候变化问题上已经并将继续做出我们的努力。

  主持人:现在中国,特别是天津在气候变暖里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个会议本身就有环保的议题,我也注意到今年来参加环保部长的人数是历年最高。在10月4—9号,又有一个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会议预备会议在天津举行。是否意味着我们在10月底的COP16里面,中国扮演的角色更重要了?

  沙祖康:中国的角色当然是重要的,这是没有话说的。我觉得气候变化的问题是全世界都在重视,联合国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在提高全世界人民对气候变化重要性的认知,在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认识方面,联合国,特别是秘书长本人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应该说联合国还是做了贡献的。除了气候变化的问题,一个要继续谈判,根据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一致达成的原则,根据2008年巴厘路线图规定的路线进行。如果偏离这个轨道,谈判是很难成功的,因为这是很不容易达成共识,偏离共识重新形成共识只能浪费时间。这是一个谈判方向的问题。一方面要尽快达成国际上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协议。同时,在没有达成之前,或者在谈判的过程当中,各国也应该采取符合各国国情和发展水平的一些努力和措施,这一点中国正在这样做,必须承认的是,美国也在采取大量的措施,并不是没有达成共识气候变化问题就可以丢在一边了。重要的是扎扎实实做出措施减缓和适应这个气候变化问题。

  主持人:我们期待在11月底在墨西哥恳坤再见到秘书长。谢谢秘书长!

沙祖康:谢谢!

2、国际气候组织:中国需要气候立法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09-14 冯迪凡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09230.html

吴昌华表示,中国需要气候立法,交易机制不是孤立的,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工具。

在 天津达沃斯论坛会议期间,国际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专访。她表示,中国需要气候立法,交易机制不是孤立的,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工具,不可能靠交易就把气候问题解决了。

第一财经日报:你怎么看商界影响联合国气候谈判?

吴昌华:本次夏季达沃斯的焦点是可持续中寻求增长,但增长的方式不能是粗放型的、传统的模式,要转型。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目前所推动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非常吻合。

达沃斯是一个商界精英的论坛,它体现了其重要性。

严格讲,尤其是哥本哈根会议前后,国际商界积极参与有关官方的谈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组织了自己的团队,尤其看重商界领袖的建议,如何有效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低碳的发展,对他们来说也是机会,尤其对领军企业而言。

日报:对于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谈判,现在负面看法越来越多,你对此怎么看?

吴昌华: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大家说它不行,但这个舞台也必须有。大家开始想各种各样新的辅助性舞台,G20就是其中一个,这个项目是由东西方研究所协调的。我刚加入他们的专家委员会,10月底在伦敦要开第一次会议。

日报:前两年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非常火,你怎么看其前景?中国也在制定自己的规则,你对此有什么建议?

吴昌华:CDM是国际公约履约的产物,这两年还看不到前景。从大的方面而言,碳交易机制,一定要有法律基础,这两年淡下来最主要是因为未来国际公约不明确。当然,CDM也有很多不足,下一步就是怎样改进CDM。

对中国来说,大背景是要气候立法,交易机制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工具,不可能靠着交易就把气候问题解决了。国家要制定政策,它是其中的一个手段。

这种情况下,发改委已经基本上立项了,就是要气候立法,现在处于前期调研阶段,更多是看欧盟怎么做,因为北美基本上没有具体成型的东西。

市场对管理者而言太新。现在有18个挂牌的交易所,更多的是环境交易,因为环境这部分,中国的立法相对比较健全,而没有说是碳交易,因为没有基础。更多的意义在于学习、增加知识、扩大视野。

下一步,首先要有法律基础,明确中国的气候立法,在这个基础上做交易。

此外,即使没有气候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运行。

2020年之后,如果大家还谈气候变化问题,中国肯定要有更硬性的承诺,在法律上体现出来,交易以怎么样的手段和工具进行,实现法律上的责任。那是中长期规划,而目前可能还是尝试阶段。

3、碳交易所未来或只剩两家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09-14 陈晓晨 江艾欣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09226.html

本 次“夏季达沃斯”论坛聚焦“可持续增长”。作为推动可持续增长的一种手段,碳交易所已经成为投资者热议的新兴事物。

日前,国家发改委人士透露,将于近期出台《自愿减排管理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作为气候变化谈判和碳市场问题专家,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项目主任杨富强在“夏季达沃斯”会场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怎样看待发改委近期将出台的《自愿减排管理办法》?

杨富强:我们的目标不是绝对减排,而是采用相对减排指标,就是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这种情况下,建立碳市场有一定难度,但也是可以的,要先行试点,看看发展过程中会有什么问题。

日报:企业为何参与自愿减排?

杨富强:在未来市场占有率、对消费者的影响力、推广产品等方面,是有好处的。自愿减排可以认为是企业负起了社会责任。如果希望通过自愿减排能获得碳市场上的收益,恐怕还为时过早。

日报:怎么看各地纷纷建立环境交易所(或碳交易所)的情况,甚至一些较落后的西部省份环交所都已经挂牌?

杨富强:环交所也要有资源支持。比如,谁会到贵州去进行碳交易呢?一个省范围内的交易还是太小。而例如欧洲,整个欧洲是一个碳市场——假设法国或德国要单独成立交易所,这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交易量不够大。

日报:你认为我们未来是要一个碳交易所,还是几个?

杨富强:未来我估计会“树大霸地”。交易所在竞争合并过程中只会剩下几家。未来的国内碳交易所也许只会有两家左右。

日报:关于现在的低碳产业和碳金融,你觉得最大的潜在问题是什么?

杨富强:最大的潜在问题就是还没有一个“抓手”。碳首先是一种价值,没有价值就没有碳金融。在中国首先要有一个碳税,通过碳税来建立碳市场,碳市场就会一个价格信号,推动碳金融发展。如果这个链条没有建立起来,碳金融还是不行。

日报:碳税在碳市场之前吗?

杨富强:碳税应该是在碳市场之前,碳税赋予碳以价值。不管碳税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如果减少了碳排放就可以少交税。这样,企业能看到碳是资产而不是负担。

日报:10月上旬,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将在天津举行。你怎么看待中国承办天津会议?

杨富强:之前很多地方都已经举办了各种谈判。承办谈判不仅要花精力,还要出钱。财政部也给了很大的支持。这展示了我们对气候谈判的积极态度。

但是,什么谈判地点并不意味着能大力推动谈判结果。最后的决定权还是缔约方大会(COP)。如果认为中国承办天津会议就是要做让步,恐怕这种期望过高。

日报:在天津或在坎昆,能否制定出一个面向南非会议的时间表?

杨富强:对,我们就想这么做。要想全面推进谈判,看样子不太现实。更现实的是在某些方面有些突破,比如减少森林砍伐(REDD+)、植树造林(LULUCF)等。我们认为,资金的支持是坎昆会议最重要的(内容),因为《哥本哈根协议》里已经有规定了,现在的问题是资金的来源。

目前还是有大量工作要做。如果在资金问题上有所突破,我认为坎昆会议就取得很大的成绩;真正的全面协议,恐怕还要等到明年。

4、大连油管爆炸近两月:谈到垫付心就凉了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09-14 王佑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09445.html

受“7·16”输油管道爆炸案影响的旅游经营者、清污公司及渔民至今尚未得到补偿。

距 离中石油大连“7·16”输油管道爆炸案发生已近2个月了,但是大连当地旅游经营者、油污清理公司以及部分渔民仍处于焦虑之中。在损失赔偿和资金支付上,他们都还没有得到肇事企业的明确说法。

旅游胜地游客稀少

大连金石滩海岸是东北地区著名的夏日旅游胜地,不巧的是,由于距离爆炸地点约35公里,因而爆炸案所渗出的石油也污染了该处海域。

金石海滨浴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金石浴场”)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相比以往每天四五万人次的超高人气,如今日均只有数千人甚至百人,只能用“经营惨淡”来形容。

尽管金石浴场从政府有关部门获得了一部分清理油污的设施和设备,但一直没有人和他们仔细探讨过赔偿问题,近期该公司打算与中石油方面接洽一下。

金石浴场上述负责人说,8月初油污刚清理完时,该地区的水质已达到了一级标准,而且大连市的部分领导也曾专门在检查工作的时候来这里游了泳, 但这些并没有打动大多数的游客,预订团队纷纷取消,当地市民也仍然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不来游玩。

本报从国家海洋局网站上看到,9月14日到a15日的海水浴场环境预报显示,大连金石浴场的健康指数为76分(属良好水质),比连云港连岛的水质还要好,与厦门黄厝、葫芦岛绥中、北戴河老虎石的水质一样。不过,该浴场的健康指数仍要低于周边的山东日照海水浴场、威海国际海水浴场和青岛第一海水浴场。

前述负责人说,这两个月是浴场的黄金营业时段,但损失估计有上千万元之多,“不仅仅是浴场的收入下滑,附近的黄金海岸国际汽车露营地也备受牵连”。

记者了解到,露营地其实今年做了扩建,从原先的12幢别墅扩展到了20幢,住客从2人到12人不等,最多容纳12人的别墅大约是每日6000元。“这边200多间客房现在几乎没什么人来。”那位负责人忧心忡忡地说。

 “谈到垫付心就凉了”

在金石滩当地养殖扇贝的渔民郑先生同样没有获得赔偿的任何信息。他对记者称,自己养了100多亩的扇贝,“扇贝的生长期约为2年半,前年下的扇贝苗今年还有点收获,但去年和今年下的苗已死了一部分,现在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位渔民承认,自己没想到海域会发生污染,因而他在购买扇贝苗的时候,也就没有拿什么凭据。另外,扇贝苗的损失情况也不太容易计算,需要负责赔偿的企业和政府拿出赔偿方案。他希望的赔偿方案是以正常情况下扇贝的实际销售额来计算。

他还担心,未来如果继续养殖扇贝的话,潜在的海洋污染也可能对幼苗产生长期污染,“现在海面上还是可以看到油粒的,海洋并没有完全清理干净。”前述金石滩养殖户郑先生表示。

大连市开发区金石滩河咀子村村委主任邵德善对媒体表示,海水被污染后,该村私营户的损失在3000万元左右,集体损失在500万元左右。

一家负责金石滩、甘井子区和金海广场等多地区清污的大连当地石化公司总经理杨先生也告诉本报,为了清污,该企业的工作人员在海边、岸上干了1个多月,垫付现金700多万元,但至今还没有获得任何费用,“据说有关部门还在审计。”

那段时间,杨先生每天都会从银行取出约20多万元的现金,用于社会运输车辆、人工费用的支付。“我们很佩服有关部门如此快速的反应,用最快的速度清理油污;但一谈到垫付问题,我的心就凉了。”

索赔之途举步维艰

此次大连中石油爆炸案的直接原因是天津辉盛达、详诚商检等公司在加注脱硫剂时现场操作不规范所导致的,但也有法律专家认为,中石油作为作业管理者也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媒体报道称,中石油信访办有关负责人称“事故发生当天,中石油已与大连市地方政府沟通,拿出了赔偿方案”,但该方案并未对外公布过。

不仅如此,对于清污企业来说,清污费用的结算也举步维艰。

前述清污公司负责人称,人工费用的发放是直接交给工头的,再通过工头给到工人手上。当时一个工人约为300元,比目前市场行情120元/人要高出不少。但有关部门是否会按照300元/人来计算并付给清污企业,现在并不清楚。

其次,清污公司需要租用其他运输车队来清污。假设支付收据上没有当地海洋局、海事局等政府部门人员的签字,甚至部分支出单据上没有多部门联合签字的话,政府也很可能不会承认。

前述清污公司负责人还表示,清污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有些混乱,对于政府签字的问题,公司并没有考虑太多。但“政府签字”的规定是在清污后期才由政府作出的,这对垫付资金的企业来说可能有失公平。

5、大连油污受损赔偿成难题 渔民进京索赔

来源:经济观察网  2010-09-14

http://www.eeo.com.cn/Politics/by_region/2010/09/14/180701.shtml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谢良兵 距7月16日发生的大连输油管道爆炸起火事件已经过去近两个月的时间,但当地旅游公司和当地渔民的受损评估和赔偿工作尚未进行。近日,大连市开发区金石滩河咀子村村委主任邵德善与20多位当地养殖大户一起进京索赔。

损失惨重

靠海吃海。9月1日,大连市持续三个月的伏季休渔结束。据当地媒体报道,大连湾口的三山岛海域捕捞的渔船满载而归,完成黄渤海伏季休渔解禁后第一天捕鱼任务。但是,在被原油污染的金石滩海域则是另外一幅景象。

一位红星村的渔民告诉记者,他们每年会埋下300多个鱼笼待今后捕鱼使用,按一个笼子10块钱算,加之鱼线等辅料,这300多个鱼笼会花去渔民近5000元的生产成本。但正常情况下,这些笼子就可以产生2万元左右的收益,每年可以盈利1.5万元。

“今年算是栽了,鱼苗死的死、跑的跑。”这位渔民说可以用“损失惨重”来形容。而据新世纪周刊报道,大连市开发区金石滩河咀子村村委主任邵德善表示,海水被污染后,该村私营户的损失在3000万元左右,集体损失在500万元左右。

其实更让当地渔民担心的是,这片海域以后还能不能养殖?按照绿色和平的粗略计算,这次大连湾打捞上来的油污在60000吨左右。尽管当地政府称,油污已经清理完毕,水质达到标准。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估计,危害可能持续10年左右。

赵章元甚至给出了这样的忠告:这次石油污染对海生植物和动物都会造成较长时间影响,3~5年内都要慎食海产品。“虽然肉眼看不到油污了,但是有毒的物质还在水里难以降解,应随时警惕发病率的增加趋势。”

索赔难题

本网记者在此次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协调会会议纪要中了解到,会议明确此次事故由大连中石油国储公司承担主要责任,消除污染的责任也在大连中石油国储公司,产生的相关费用由大连中石油国储公司承担,但至今并未对受损的浴场和养殖户的赔偿做出明确。

新世纪周刊的报道称,中石油信访办有关负责人称“事故发生当天,中石油已与大连市地方政府沟通,拿出了赔偿方案”,但该方案并未对外公布过。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近年来,从全国范围来看,沿海各地普遍存在海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难、处罚难、追究难等问题。这使海洋生态保护面临诸多困境。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加入了近20个有关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国内也制定了多部海洋环境保护的行政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普遍缺少具体的执行标准和配套的实施细则,导致实体法形同虚设。

而且,即便是案件性质和责任认定清晰,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也只能处以最高30万元的罚款。周大地表示,由于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无论是直接受害人的经济损失,还是污染导致的间接损失,大连事件中的受损方甚至都无法从行政罚款中得到全额赔偿。

国外样本

2010年4月的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导致原油大量泄露。英国石油公司(BP)当即承诺,将会为损失“埋单”,其中包括沿岸居民的财产损失、居民收入的减少、自然资源的破坏、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损失等。

在英国石油公司的官方网站上,详细列出了如何填写索赔申请表的说明,指导人们如何通过热线电话或在线提交索赔申请。此外,英国石油公司还在沿岸各州设立了20多个现场办公点。对于政府机构的理赔,则另有专业团队处理。

另一方面,6月17日,英国石油公司发布声明,称决定设立200亿美元的托管基金。这些资金将被用于对遭受原油污染的墨西哥湾沿岸居民进行赔偿,同时也会用于支付环境清理产生的相关费用。

除了200亿美元的赔偿基金之外,英国石油公司还承诺拨出1亿美元,赔偿因为停止深海钻探而失业的工人。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统计数据,截至7月23日,已收到了12.5万余份索赔申请,其中3万多份申请已经得到了赔偿,公司支付了2.3亿多美元。

其实,在国内,也有了很好的样本——大连油管爆炸事件之后,同为海洋大省的山东省出台了相关的办法。

《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费和损失补偿费管理暂行办法》,对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合并做出了规定:如造成50公顷用海生态损害,应当缴纳1000万元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费;如果造成1000公顷用海生态损害,则应当缴纳2亿元损失补偿费。

6、环境保护部公开征询《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意见

来源: 环保部2010-09-14

http://news.163.com/10/0914/11/6GHO5BU600014JB5.html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日向媒体通报,为满足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敦促上市公司积极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环境保护部近日将出台《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为促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我国先后颁发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5号)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8〕24号)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有效推动了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环境保护部以上市公司为对象,制定了环境信息披露指南。

《指南》要求,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等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当发布年度环境报告,定期披露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守法、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环境信息;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上市公司,应当在事件发生1日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披露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主要污染物质和数量、事件对环境影响情况和人员伤害情况(如有),及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等;因环境违法被省级以上环保部门通报批评、挂牌督办、环评限批、被责令限期治理或停产整治、被责令拆除、关闭、被处以高额罚款等重大环保处罚的上市公司,应当在得知处罚决定后1天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披露违法情形、违反的法律条款、处罚时间、处罚具体内容、整改方案及进度。

9月25日之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把意见反馈给环境保护部。

电  话:(010)66556243,66556277,66556244(传真)

邮  箱:csc@mep.gov.cn

7、温家宝: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9月14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914/n274926609.shtml

  人民网北京9月13日电(记者 张莉 李彤 梁彩恒 唐旭)13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简称“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温家宝表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温家宝称,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我们必须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法规和标准,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管理,加强综合治理,保护与修复生态。

我们将大力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增加森林碳汇,加快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全面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下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8、国务院节能减排督查组:严控两高项目过快增长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年09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722030.html

  国务院节能减排第五督查组近日结束了在青海省为期3天的督察工作。督查组就青海省节能减排督察情况召开会议,向青海省反馈意见。

  督查组认为,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

  督查组同时指出,由于青海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行业发展过快、工业用电高速增长、淘汰落后产能压力大等原因,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艰巨,形势异常严峻。为此,青海省要立即启动节能预警调控方案,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严格控制“两高”项目过快增长,深化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坚定信心,挖掘潜力,狠抓落实,尽可能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在听取了督查组的反馈意见后,青海省副省长骆玉林说,督查组提出意见和建议具有很强的建设性和针对性,青海省将围绕此次督察情况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逐条落实这些意见和建议,继续将节能减排工作作为今年后几个月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督察检查,强化措施,竭尽全力,将节能减排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9、美媒:中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来源:环球网2010-09-14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671284427988_1.shtml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9月13日文章,原题:中国水资源短缺达到危机水平。中国修建大坝和调水的速度仍然赶不上中国民众的饥渴程度,在中国的北京等地区,水资源短缺已经达到危机水平。

  本月,中国北方某些地区的农田已经由于干旱而出现了深达10米左右的裂缝。在中国西南地区的贵州,60多万人的用水受到干旱的影响,还有近25万牲畜无法获得饮水,此外,干燥的稻田中布满了裂缝。

  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尽管受益于南水北调工程,北京的水资源缺口依然达2-3亿立方米。虽然中国的工业在持续不断地推进净化水技术,但是仍有数百的大中小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的困境。

  中国对水资源的需求已经对流经中国的河流的下游国家构成压力。印度、越南等国家称,中国在有些河流上游修建水坝影响了下游地区和穷困农民对水资源的需求。中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压力使得中国不得不修建水坝等设施,下游国家也希望像中国一样修建水坝或水库以用于存水,但是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工业用水和个人用水持续增加。世界银行的报告称,如果中国人仍无法改变不合理的用水习惯,在未来的十年间,中国将会出现数千万的环境难民。

中国在今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过增加出口等措施就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在处理水资源的问题上,却无行之有效的简单之法。

10、太湖排污费涨五成 江苏拟试水排污权交易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0年09月14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914/n274921816.shtml

  从今年10月1日起,沿太湖流域的工业企业如果向太湖排污将支付更高的成本。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江苏省物价局正式对外公布新的太湖流域污水排污费征收标准。从下月开始,太湖流域污水排污费将由原来的0.9元/污染当量提高到1.4元,涨幅达56%。

  与此同时,江苏省10月1日起开始施行《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统一的排污权交易平台也将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

  无锡市连年的缺水或许也成为了这次提高排污费用的原因之一。有着江南水乡之称的无锡,实际上每年都要面临着缺水10亿立方的尴尬局面。无锡市水利局局长王鸿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无锡守着长江和太湖,但很多水是过境的,还有很多是不能用的,每年缺水达10亿立方米。”

  据了解,此次调整范围涉及无锡市、苏州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

  据了解,在大幅度提高排污费的同时,江苏还将加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并已在部分城市先行试点,例如江阴市至目前已有68家企业通过交易获取排污指标,交易额为674.7万元。

  江苏物价局收费管理处处长华文表示,为进一步扩大排污指标有偿使用和交易的范围,还将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试点范围逐步由太湖流域扩大到其他流域。而且二氧化硫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试点范围还将由电力行业扩大到其他重污染行业。

  在他看来,随着此次排污费的大幅度提高,排污权交易市场将渐成气候。

  而太湖流域排污费的征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2007年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标准也由0.7元提升至0.9元/污染当量。

  2008年底,江苏省环保厅、财政厅和物价局联合推出了《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方案细则》。据了解,这一《细则》规定,太湖流域年排放COD10吨以上的工业企业、接纳污水中工业废水量大于80%的污水处理厂、报批环评报告书(表)需新增COD排污量的新、改、扩建各类项目排污单位,都要推行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

纳入太湖流域首批试点的915户重点企业中,98.5%已实现了排污权网上申购管理,而2009年征收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则达到了7739.4万元。(曹晟源)

11、山西省将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来源:中广网2010年09月14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9-14/2531561.shtml

  为确保到2015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近日,山西省将在11个重点城市及 28个县(市)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开展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据了解,此次防控重点主要包括:火电、钢铁、有色、水泥、化工、焦化、电石、铁合金、采选等生产性企业;喷绘、印刷、电子、加油站、餐饮等服务性企业;建筑工地、道路运输、机动车等污染排放源。防控工作的目的是严格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挥发性有机物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任务。

12、深圳污水处理厂污水直排 省环保厅将调查处理

来源:大洋网2010年09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721828.html

  来自南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宝安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沥滤液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到河流或者海洋中。

  接到读者举报后,南方都市报记者经过多月调查,发现深圳明洁环保有限公司(下称“明洁”)和深圳广益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广益宏”)承包了这两家垃圾发电厂的“沥滤液”处理业务。广益宏公司多次到东莞偷排,而明洁公司将沥滤液偷排到平湖污水处理厂外的观澜河道中,后又转往固戍污水处理厂将垃圾沥滤液直接排往大海(本报昨日AⅡ03-04版报道)。

  一涉事企业被罚八万元

  “偷排沥滤液的行为十分恶劣,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昨日,广东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相关负责人称,省环保厅高度重视此事,指示环境监察局介入调查,要求对明洁公司偷排垃圾沥滤液的行为从严从快处理。同时,广东省环保厅正式认定广益宏公司在东莞异地偷排行为,查明其将所有的垃圾沥滤液倾倒在河流大海中,省环保厅已责令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立即做出行政处罚。

  深圳市人居委环境监察大队负责人证实,昨日下午,人居委法规部门对广益宏做出了行政处罚,要求其补交4万余元的排污费,同时处以8万多元的罚款。而对于明洁公司的偷排行为,环保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将尽快拿出处理意见。

  “感谢媒体舆论监督,给环保部门提供信息。”昨日,广东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偷排沥滤液的企业不仅无良,而且无赖。省环保厅接到广益宏偷排沥滤液的举报后,立即介入调查,但广益宏老板死不承认偷排,即使面对照片视频等证据,广益宏方面坚称将垃圾沥滤液送到了东莞黄江污水处理厂和深圳坪地污水处理厂处理。但是,这两家污水处理厂均出具书面报告,证明没有为广益宏处理过任何垃圾沥滤液。

  省环保厅通过调阅宝安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南山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原始记录,发现广益宏运送了大量的垃圾沥滤液,但均不能交待去向。最终,广益宏承认将所有的垃圾沥滤液倾倒在东莞、惠州、深圳等地的河海中,但广益宏表示这是司机的个人行为,公司已将司机开除。

【1】 【2】 【3】 【4】 【5】 【6】

13、黄河排掉1.3亿吨泥沙 断流34年河道全线过流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09月14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09-14/170621100988.shtml

  中新社郑州9月14日电 (记者 李贵刚)14日,记者从中国黄河水利委员会获悉,2010年的黄河三次调水调沙全部结束,经过“洗三次澡”,共洗出1.275亿吨泥沙,黄河河口刁口河流路断流34年后全线过流。

  黄河防总14日通报称,2010年黄河三次调水调沙始于6月19日,于8月21日结束。此三次调水调沙均利用水库调节库容,实现人工异重流塑造,输沙入海。从而实现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不淤积或冲刷,以及水库减淤的目标。

  官方实测,今年汛前调水调沙实现了小浪底水库排沙0.527亿吨,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冲刷0.254万吨;汛期首次调水调沙实现了小浪底水库出库沙量0.261亿吨,黄河下游花园口至利津河段共冲刷0.101亿吨;汛期第二次调水调沙实现了小浪底水库出库沙量0.487亿吨,黄河下游花园口至利津河段共冲刷0.118亿吨。

  中国黄河防汛办公室主任王震宇告诉记者,2010年成功实施了三次黄河调水调沙,成效显著。其中,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目前的4000立方米每秒,小浪底水库出库实测最大含沙量288千克每立方米,排沙比达到150%。

  同时,黄河河口刁口河流路断流34年后全线过流,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淡水资源得到有效补给,河口湿地水面面积增加6.84万亩,丰富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国西北、华北的重要水源,亦肩负着流域的防汛任务。而素有“斗水七沙”之称的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后,携带大量泥沙奔流而下。每年的调水调沙意在给黄河“洗澡”。经过“洗澡”后,避免了黄河流域的灾情,减轻了水库淤积。

  “今年汛期,洪水调度过程中,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较大险情,滩区也没有发生漫滩,伊洛河下游没有发生回灌……”王震宇说。

  自2002年至2010年,黄河已连续实施了12次调水调沙。黄河防总表示,实践证明,调水调沙已成为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有效措施之一。(完)

14、三峡水库:今年能否成功挑战“175”

来源:解放日报2010-09-14

http://www.hwcc.com.cn/pub/hwcc/wwgj/gjpt/ylxw/201009/t20100914_322798.html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近日宣布,9月10日零时,三峡工程2010年175米试验性蓄水正式启动,计划10月底蓄水至175米。从2008年开始,这已经是三峡水库连续第三年挑战175米高程,而前两次均未达成既定目标。

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两院院士潘家铮强调,今年要全力确保蓄水至175米水位,三峡电站要发满设计电量。

前两次为何放弃“冲顶”?

兼顾各方需求

自2008年启动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水库一直未能运行至175米的最终水位。

三峡工程共分三期建设,即围堰发电、初期运行期和后期运行期。这三个时期分别以蓄水到135米、156米、175米水位为标志。2003年和2006年,三峡水库分别实现蓄水至135米和156米。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曹广晶说,三峡水库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功能,“如果三峡水库不能蓄满,就不能充分发挥三峡工程各方面尤其是发电方面的效益。”

2008年9月28日,2009年9月15日,三峡水库进行过两次175米试验性蓄水。资料显示,2008年,因坝区上游考虑地质灾害等问题,最终蓄水至172.8米;2009年则因为两湖等地区干旱,下游增加补水,最终蓄水至171.43米。两次均未能成功冲顶。

 “导致满蓄困难的根本原因是,现在的上游来水和下游需水条件与上世纪80年代论证时相比,已经有很大不同。作为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我们需要在蓄水过程中,兼顾上、下游需求,正确处理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之间的关系。”三峡枢纽管理局枢纽运行部主任胡兴娥表示。

事实上,10月份三峡来水减少是近几十年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趋势。根据《三峡坝址径流特性分析报告》,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长江上游干支流自20世纪80年代陆续有大中型水库建成蓄水以后,9月、10月三峡水库来水量下降趋势明显。

在上游来水减少的同时,下游需水量却逐年增加。“当初认为蓄水期以5000立方米每秒下泄就能解决问题,但现在情况变化了,下游航运和供水需要更大的下泄流量。”胡兴娥说。

仍以2009年为例。蓄水期间,长江中下游出现特大干旱,三峡集团公司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指令,加大三峡下泄流量,缓解下游旱情。三峡水库10月份平均下泄流量达8500立方米每秒,比经国务院批准的蓄水方案下泄流量增加1350立方米每秒。

不仅如此,长江流域将“吐”出更多的水。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预测,长江流域目前总供水量是1997亿立方米,通过蓄水工程、饮水工程、提水工程、调水工程等措施的完成,多年平均的情况下,2020年水平年长江流域总供水量是2285亿立方米,2030年长江流域总供水量是2339亿立方米。有关专家认为,随着上游干支流系列水库的逐步建成蓄水,三峡水库要蓄满175米将更加困难。而照目前的情况,三峡水库以后的蓄水时间可能还将提前。

蓄水对中下游影响几何?

航运首当其冲

9月上旬,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在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组织召开了《三峡工程2010年175米试验性蓄水实施计划》技术审查会。“每年蓄水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每个省市和部门都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出要求。”与会专家透露。例如,去年蓄水后调研时,重庆就希望水位消落晚一些,每年3月三峡水库的水位不能低于165米,4月不能低于160米,以保证重庆市九龙坡港具备接纳万吨级船队能力。去年三峡水库未蓄满水,今年消落的速度比较快,处在库尾的重庆担心因此阻碍航运;而作为坝区下游的湖南,则希望三峡加大在枯水季节为洞庭湖补水的力度。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刘卡波表示,在枯水季节,洞庭湖急需补水,工农业生产需水旺盛。

长江防总办主任、长江委副主任魏山忠认为,三峡工程难就难在既要保上,又要保下,这是一个综合权衡的问题。即便是枯水季节放水给下游,也要有节奏地控制,快了就影响上游。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之所以同意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让三峡水库提前蓄水,也是想拉长蓄水的时间,避免急涨急落给相关各方带来不利影响。

记者采访获悉,就在蓄水启动当日,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向长江沿线78个一线航道管理处发出了动员令,要求全面加强三峡工程175米实验性蓄水期间的航道管理维护,并调集了10艘大型挖泥船,力保长江干线航道在蓄水期安全、平稳、有序、畅通。

长江航道部门汛后的测图表明,由于今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大范围、长时间的大洪水,航道内的泥沙淤积量较往年增多。蓄水后,三峡大坝下泄流量将减小至每秒1万立方米左右,坝下的中下游河段水位快速下降,大量泥沙来不及冲刷,容易在航道内阻碍航行。坝上河段则随着水位上升,部分礁石没入水中,形成新的安全隐患。一些桥梁净空减小,船舶通过桥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长江航道局航道处处长万大斌说,根据航道测量图的结果,该局确定了6个重点维护河段,其中上游有猪儿碛、胡家滩2处,中下游有芦家河、尺八口、九江、福姜沙4处,近日将派遣4艘挖泥船分别驻守。此外,还预备了6艘应急疏浚施工船,随时准备对另外9处浅水道进行疏浚维护。

据了解,长江航道局目前已经成立了三峡工程175米实验性蓄水期航道维护工作领导小组,将进驻航道一线现场办公。现场航道维护船将每天对重点水道实施测量,随时根据水位变化调整航标。该局还将加大航道巡查力度,严厉查处船舶“超吃水”违章航行破坏航道行为。 (本报记者 吴长亮)

15、非法轮胎炼油厂  污染环境苦了村民

来源:法治快报 2010-9-14宋  勇

http://www.pagx.cn/html/2010/9-14/20100914113106382.html

焦臭味弥漫村民不敢开窗,鱼塘水面有层锈色漂浮物……

非法轮胎炼油厂 污染环境苦了村民

非法炼油厂旁堆满了废旧轮胎。

  “那烧轮胎炼油的工厂可把我们害苦了,毒烟弥漫,连鱼塘的鱼都难活呀!”兴业县龙安镇马鹏村马塘自然村村民老钟满脸无奈地说。

  马塘自然村本来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去年10月以来,村里的宁静生活被打破了。“这个炼油厂是去年10月建的。原本我们以为是回收轮胎再利用的工厂,没想到这家厂竟24小时焚烧轮胎,气味很呛。”村民小钟说,炼油厂生产时排放的焦臭味让人实在难受。

进厂10天体轻10公斤

  这家轮胎炼油厂建在兴业县龙安镇和卖酒镇交界处的小山坳上,离玉林城区30多公里,距马塘村200米。

  一进村,记者就闻到强烈的焚烧轮胎散发出的异味。出到村边,就能看到3根冒着黑烟的烟囱,在公路旁的小山坳里伸出来。记者走进这家炼油厂,只见3根烟囱下是3个巨大的土锅炉,周边堆满了旧轮胎。黑色的废弃物把本来红黄色的土地染成了灰黑色。3个炼油炉的炉膛大火熊熊,正炼着油。有4名工人在值班,3名工人看上去年纪近60岁,1名30多岁模样。工人的脸、衣服全是黑的,手、脚、脸上都有伤痕。记者问那名年轻的工人为何手脚都有伤痕,他说,炼油时,油溅到手脚就会立即起泡,疼痛难忍。

炼轮胎油的工人又黑又瘦。

  年近60岁的老罗自我介绍是博白人,到这家炼油厂做工才10多天,体重就由原来的75公斤降到现在的60公斤左右,经常胸闷,吃不下饭。他不想再做了,可老板不给工钱,走不了。另一名老工人也说早就不想在这里做了,那难闻的臭气让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可老板还欠他1000多元工资,就这样走了老板就不给他工钱了。他求记者帮他催讨工钱,称拿回工钱就不做这种伤害身体健康的活了。

  这家炼油厂坐落在三面环山地带,废气长时间停留在这一带,一到雨天,雨水就把废弃物带到一步之遥的马塘村。

两镇交界处管理遇难题

  今年初,深受这家轮胎炼油厂之害的村民多次到炼油厂交涉。“我们老板不在!”村民得到的回答总是这样。因为这家炼油厂由一个小工头在打理事务,村民的交涉无果而终。

  记者在炼油厂采访时,也想找老板了解情况。工人老罗说,他来这里工作10多天了,还没见过老板,老板姓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几个工人能联系的只有一个电话,没米没油打那电话就有人送过来了;工资按烧一吨轮胎100元算,结算就得看老板的时间了。“我们工人想见老板都难,你记者要见老板就更难啦!”

  据悉,村民代表曾到龙安镇里寻求帮助,该镇工商所也曾前往查封这家炼油厂,但事情还是无法最终解决。原来,炼油厂虽离马塘村只有200米,但炼油厂的用地却是另外一个镇——卖酒镇竹沙村的土地。

  正是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又是两镇交界处,使得这个非法炼油厂得以生存到至今。据村民反映,这个厂以前曾设在玉林城区北面,被玉州区政府依法取缔后迁到竹沙村,又在竹沙村村民的抗议下,才迁到竹沙村与马塘村交界处。

呼吁尽快铲“毒瘤”

  2006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出紧急通知,指出废旧轮胎土法炼油二次污染严重,对周边环境构成较大威胁,要求各地开展废旧轮胎土法炼油整治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利用废旧轮胎土法炼油污染环境的不法行为。

  据环保专家介绍,这种土法炼油,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2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硫的添加量在10%以上。而废轮胎在炼油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硫化氢、二氧化硫、苯类、二甲苯类、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据估算,每吨废轮胎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就达200公斤。

  据了解,这家打着“废物利用”旗号的废轮胎土法炼油厂,目前正以每2天1个货柜车轮胎的消耗量进行生产。

  “现在这个非法炼油厂每天24小时都在开工生产,我们根本不敢开窗。”一位村民说,“我们村里的鱼塘水面是一层铁锈色的漂浮物,塘里的鱼我们也不敢吃了。整天被‘毒气’熏,我们怎么生活下去?”

村民们说,进入秋天,村里患病的人很多,轻的咳嗽,重的因为呼吸道感染住院,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患病率很高。他们强烈要求有关执法部门尽快依法铲除这颗害民的“毒瘤”。        

相关新闻链接:

  中国轮胎翻修利用协会会长姜治云向媒体介绍,我国已经将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并决定从制定法律法规、给予税收优惠、提供贴息贷款等多方面全力支持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他说,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起草《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现已初步形成草案。

  有关环保专家指出,要解决废旧轮胎管理问题,就要尽快制定《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将废旧轮胎资源回收利用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通过法律规定,明确生产、使用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禁止随意堆放、丢弃、焚烧、走私废旧轮胎。将废旧轮胎列入国家强制回收目录,实行“以旧换新”制度,在各地成立废旧轮胎回收处理集散中心,建立健全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网络及机制。同时,研究制定鼓励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建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专项基金,征收废旧轮胎处理费,用于废旧轮胎回收管理、加工利用补贴和技术开发。对从事废旧轮胎加工利用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使其不断发展。同时研究无偿回收废旧轮胎的可行性。

16、如何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9-14  侯守怀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009/t20100913_663701.html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环境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想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不断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将污染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那么应该如何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健全环境应急防控体系。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大力度,强力抓好重点风险源企业调查;尽快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同时还要抓好应急物资储备、专家库建设以及应急演练等工作。尽快建设环境应急监控平台,合理设置环境风险预警点位、流域、区域,制作电子地图,依靠有线(无线)通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数据库等设备和技术系统,全天候实时在线监控企业排污情况及流域、区域环境质量状况。

  二、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建立新建项目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实施环境风险评估,把预警监测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和应急预案作为风险项目环评审批的必要条件和日常环境监察的重点内容,建立环境风险动态管理档案并及时进行更新。

  三、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重点流域、区域进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逐个限期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深层次地排查饮用水水源地、化工企业和油品储运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环境安全隐患。指导有环境安全隐患的重点企业制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督促其完善应急措施,严防重大环境事件发生。

  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分类实施环境应急演练,组织化工和涉危、涉重金属等企业开展专项演练,根据演练情况指导企业完善环境应急机制,切实增强应急快速反应能力。严格值班制度,加强应急值守,确保信息渠道畅通。认真做好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确保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快速、有效。

  五、建立全民参与机制,提高社会整体应急能力。进行全民预防教育,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和预案演练活动,编写环境应急自救手册,鼓励公众参与。

  六、提高应急管理意识。定期举办应急管理培训班,分批培训环保部门及企业的管理人员,强化应急防范意识,熟悉掌握环境应急处置程序和知识,不断提高应急队伍专业化水平。

17、曹景行:建立回收节能灯体制 减少环境污染隐患

来源:人民网环保 2010年09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717922.html

  中广网北京9月14日消息,每只节能灯管内平均含有0.5毫克的汞,不管是焚烧还是填埋,都会渗入地下造成大约180吨水的污染。目前政府给予节能灯企业很多补贴,为市民提供便宜的节能灯产品。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曹景行作如下点评:

  曹景行:现在全国各地都是由政府补贴在推广节能灯,仅上海市一地,今年就规划推广1200万只,加上过去的两年,全上海政府补贴的节能灯数量就要超过2200万只。节能灯的全面推广当然会大幅度的节约能源,降低耗电。但是当我们的节能灯坏了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如何处理却成了问题。节能灯不同于普通的灯泡多数里面含有汞,据计算一只普通的节能灯,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污染90到180吨的水以及周围的土壤。那么仅上海一地的2200万只节能灯,今后如果处理不当,又会造成怎样的污染呢?

现在我们一方面在加快推广节能灯,但是另一方面对如何处置废旧的节能灯却无所作为。有关的工厂并没有按照要求建立回收节能灯的体制,更没有确立回收节能灯的指标。这样的话我们一方面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却又留下了今后用另一种手段污染环境的隐患,这样做实际成本会很高,节能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18、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难题多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9-13  文雯 

http://www.cenews.com.cn/xwzx/hq/qt/201009/t20100913_663696.html

  在越南河内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悬挂着醒目的“不要购买非法野生动物制品”的宣传画。一份来自野生动物测控网络──TRAFFIC 的报告显示,越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法野生动物制品走私通道。

  1992年,世界保护监测中心(World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将越南确定为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16个国家之一。据统计,越南拥有约11458种动物、21017种植物和3000个微生物物种,并且每年都有许多新的物种被发现。

  一直以来,越南的生物多样性是国家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越南的林业、渔业、农业、卫生、工业和旅游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越南,占总人口70%的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和林业,800万家庭的主要收入依赖渔业。

  困境:森林过度采伐、流域保护不到位、野生动物贸易猖狂

  目前,越南的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28%,但由于过度开发,只有7%的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约70%的森林生态环境处于较差状态。森林更新仅侧重于有限的几个树种,而忽视天然更新,也导致了一些树种濒临绝种。森林的过度采伐导致野生动物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加之无节制的狩猎,有些大型动物已濒临灭绝。

  流域的保护和治理不到位,也严重威胁着生物种群的生存。由于过去认识不足、缺少相应的法规,越南在森林采伐中忽视流域保护,尤其是山区居民为获取日常薪材滥伐森林,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流域环境不断恶化。

  近年来,为了保护水力发电设施,越南对流域的保护和治理有所重视,并开始进行科研和实际治理。但由于缺少技术和资金,流域环境的恶化难以缓解,生物种群仍受威胁。

  森林的过度采伐、栖息地丧失、水土流失、环境污染、野生动物贸易等因素使越南生物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对越南那些濒临灭绝的生物来说,猖狂的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无异于雪上加霜。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越南非法野生动物贸易逐渐猖狂。据河内农业大学阮文松研究表明:“越南的野生动物已经开始变得不足。”每年大约有4000吨的猛兽或肉、皮、骨胳及其它非法制品进出越南,年交易额达到6700万美元。

  行动:建设保护区、探索生物多样性补偿

  越南政府已注意到这些问题,建立了一些保护区,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从1995年开始,越南加入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BAP)。截至目前,越南在全国设立了25个自然保护区、60个国家公园和37个风景保护区。

  此外,越南完成了16个海洋保护区和64个湿地保护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今年6月报告获得了政府批准。但由于人力不足和资金短缺,尚无完善的经营计划出台,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局面仍未得到扭转。

  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的主任杰克·汤道夫介绍说,他们从2008年开始实施一项为期5年的项目,资助200万美元给一些NGO用以保护越南的生物多样性。

  越南吉婆岛金头叶猴保护项目就是其中一个项目。吉婆岛金头叶猴保护项目主任丹妮拉·斯科如德介绍说,这种猴子生活在越南北部下龙湾的一些小岛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种群数量不断下降,目前世界上仅存约56只,且分布分散,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加上这种猴子是一种名贵中药,让原本濒临灭绝的吉婆岛金头叶猴处境更加危险。

2010年6月,越南政府通过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及自然资源和环境部,举行了一个生物多样性补偿方案的初步讨论会(BBOP)。越南政府希望能够得到BBOP的援助,使其进一步扩展对生物多样性的补偿政策。

19、非高耗能行业也被拉闸 限电限产一刀切现扩大化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0年09月14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914/n274921634.shtml

  限电限产“一刀切”出现扩大化 非高耗能行业也被拉闸

  被迫买发电机的企业主不能不迷茫:“如果每个企业都这样自己发电,表面上官方的发电量数据下来了,但能耗其实并没有减少。这样突击报上去的数据,能反映真实情况吗?”

  距年底只有不足4个月的时间,限制电力供应这一非常规措施开始大行其道。《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为完成“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目标,限电措施在多个省市轮番上阵,已经波及部分非高耗能行业。而受限电限产影响,近期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保持了上涨趋势。专家提醒,限电对中国经济的副作用较大,彻底淘汰落后产能才能更见成效。

  现状 非高耗能行业被限电

  “人心惶惶!”这是郑先生在接通《经济参考报》记者电话时说的第一句话。他不能理解的是,自己这个“既不是高耗能,也不是高污染”的企业,竟然也会和“强制限电”扯上关系。

  郑先生在浙江台州玉环当地经营一家机电加工企业,几乎没有什么污染,用电量也就一个月几千度。但是,月初时候,郑先生还是接到通知,被要求停产限电,不管产值高和低,都“一刀切”要求停。据悉,在台州,和他一样命运的企业,就有近7000家。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的限电限产“一刀切”的风暴已经出现扩大化的迹象,范围也不仅仅集中在前期的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开始向其他加工行业扩展。

  郑先生说,一些胆大的企业被订单压的不行,偷着开机器,一旦被发现就会被强制拉闸。

  “现在是停七天干三天。”邓先生说,自己的厂也是最近两天才被通知可以开工,但是他更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被停。当地很多企业都认为,如果这样的政策执行到年底,那么肯定有很多企业倒闭。

  在台州玉环,以前几乎“无人问津”的柴油发电机,突然成了抢手货。机电商行门口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发电机。据机电行的张老板说,目前发电机非常热销,以前几乎报废的机器,竟然也能卖出去。“现在涨了好几百,柴油也跟着涨价,原来1000多一桶,现在1200多一桶。甚至连装柴油的桶也涨价。”

  “买发电机就是为了赶工期。”另外一家工厂的王老板在电话里苦笑着说,因为当地的企业大多是外贸加工企业,订单都是之前签好的,如果延误工期就要罚款,因此很多企业只能买发电机发电。但是成本较高,现在生产一个产品还要亏好几毛钱。

  他感到最迷茫的是:“如果每个企业都这样自己发电,表面上官方的发电量数据下来了,但能耗其实并没有减少。这样突击报上去的数据,能反映真实情况吗?”

  影响 钢材水泥价格持续上涨

  公开报道显示,9月开始,广西、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对不符合能耗标准的钢铁生产企业,实施了强制性拉闸限电或提高供电价格。广西不仅对落后产能实行限电,一些节能水平较高的钢厂也准备部分停产。此外,广东珠三角地区焦炭等11个行业的淘汰类和限制类企业被纳入差别电价的范围,9月1日起其用电价格将提高,至此广东实行差别电价的行业达到19个,覆盖了主要的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

  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刘作毅分析,此次限电减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针对能耗高的钢铁和水泥等行业。受限电减产造成预期供给减少的影响,近期钢材和水泥价格均保持了上涨趋势。

  国联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上周钢材平均综合价格指数比之前一周上涨3.28%,涨幅最大的螺纹钢上涨4.18%。金元证券数据显示,上周水泥价格上涨区域集中在华南的广东、广西、海南,上涨20元/吨至40元/吨。

  业内资深分析师、数字水泥网副总经理陈柏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此次钢铁和水泥等价格上涨主要因素是限电减产造成供给减少。陈柏林介绍,浙江地区水泥价格自7月底至今已先后调整了6次,上涨近100元/吨,涨幅33%。

  某大型水泥生产商坦言,水泥价格上涨的核心原因是限电政策导致市场上水泥供不应求。另外,各个水泥企业间产生协同效应,小企业跟着大企业涨价,也是部分原因。

  限电减产还影响到了煤炭等上下游产品的价格和库存量的变化。数据显示,上周国内煤炭价格继续弱势运行。秦皇岛港煤炭港口上周煤炭价格基本平稳,部分港口煤价价格小幅下滑。秦皇岛港山西优混5500大卡动力煤上周价格维持在725元/吨,京唐港5500大卡动力煤则持平在725元/吨,而黄骅港原煤较此前一周小幅下跌0.6%至775元/吨。分析人士指出,限电减产将会抑制煤炭需求,并对煤价带来短期压力。

  MySteel统计的全国26城市长材和23城市板材库存总和为1458万吨,周环比下降1.62%,钢材总库存月环比下降2.72%。各品种中线材下降幅度最大,为5.67%。兴业证券认为,线材产品如此大的下降,主要是限电减产的影响。

  东北证券分析师杨霞辉预计,对水泥、钢铁限电如果达不到减排要求,有色金属作为高耗电行业或成为下一个被限电对象。而电解铝行业集中度属于有色中较低一个,前五名电解铝企业占比仅为25%,很可能成为政府调控的目标。

  声音 限电是无奈之举

  限电措施其实早有端倪。

  今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全国节能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措施,对能源消费和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地区,合理控制能源供应,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状况。

  非常规措施的使用与节能减排压力紧密联系。由于一些地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过快,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不降反升0.09%,全国有7个地方单位GDP能耗也出现上升,形势非常严峻。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限电的做法虽然有效果,但其实对中国经济也是不利的:一方面,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遭到压缩,容易推高工业品价格;另一方面,高耗能企业很可能会采用其他替代能源,或者干脆自己发电。

  林伯强认为,既然政府不想提高电价,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更好的办法就是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顺便还可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在执行上做得还不是很好。

  据了解,目前工业用电量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70%至75%,其中高耗能企业的用电量占到了50%至60%,降低能耗的首要问题是解决高耗能企业的用电问题。但关停高耗能企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所以地方政府动力有些不足。

  林伯强称,限电虽然是政府的无奈之举,但至少可以给出两种解读:一是在节能减排问题上,政府是认真的,而且是动真格了,尽管这是一种艰难的选择,二是落实节能减排必须提前做,而且是长期性的,千万不能临时抱佛脚。

20、化工石化企业大多沿江沿河沿海分布 我国环境风险有多大?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9-14记者 郭薇 见习记者 李莹 

http://www.cenews.com.cn/xwzx/zhxw/ybyw/201009/t20100914_663712.html

  2010年7月28日晚,洪水将吉林省永吉县经济开发区新亚强化工厂7000多个化学品原料桶冲入松花江中;就在当天上午,1800多公里之外的南京市发生了化工厂管道爆炸;12天前,大连市输油管线爆炸,并引发原油泄漏;15天前,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废水渗漏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这一连串的突发环境事件引起公众广泛关注,我们是否已进入环境突发事件高发期?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我国面临多大的环境风险,需要采取哪些措施防患于未然?带着同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

  2010年7月28日晚,洪水将吉林省永吉县经济开发区新亚强化工厂7000多个化学品原料桶冲入松花江中;就在当天上午,1800多公里之外的南京市发生了化工厂管道爆炸;12天前,大连市输油管线爆炸,并引发原油泄漏;15天前,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废水渗漏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这一连串的突发环境事件引起公众广泛关注,我们是否已进入环境突发事件高发期?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我国面临多大的环境风险,需要采取哪些措施防患于未然?带着同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关于我国环境风险现状及管理对策的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已基本进入工业化中期,未来正在向工业化后期过渡,加之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模式,我国重化工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进一步扩大,因此,重特大突发环境事故发生的几率将进一步增大。考虑到投资规模与行业集聚效应的影响,环境事故的可预见后果将影响巨大,环境问题引起突发性社会群体性事件的风险将有所增加,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毛剑英告诉记者,突发环境事件频发不仅暴露出我国面临的污染严重、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还暴露出环境风险加剧、环境安全隐患集聚等突出问题。

  化工石化产业布局隐患何在?

  化工石化行业的规划布局一直是人们质疑的重点。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了要“优化产业布局”,而其趋势就是向沿海集中。

  事实上,近10年来,沿海省份早已将化工业作为拉动增长的重要手段。大连“7·16”事故发生地大孤山经济区,就在油管爆炸前一天的7月15日,在大孤山经济区投资推介会上,有107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高达312亿元。

  中国内地的沿江、沿河地带,同样也是重化工业项目的重点布局地带。江苏省是化工大省,从南京到南通,沿江各市都选择重化工作为沿江大开发的主打产业。江苏省人大代表王梅芳指出,沿江化工企业严重威胁着长江供水安全。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调查,上海、南京、武汉等21个城市的790公里江段中,已形成560公里的污染带,并向城市下游转移,而化工污水排放量巨大是长江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

  王梅芳说,我们几乎所有的化工园区都是沿着长江岸线布局的。太湖蓝藻事件以后,现在几乎沿江各个市的水源口已经全部落户到长江。沿江各市排污口在长江,取水口也在长江,长江既是下水道、又是水源地。我们的备用水源也都在长江里面,现有水源和备用水源都在同一水系,上下游相差仅几公里,如果一个水源出现了问题,另一个水源名义上叫备用,实际上是备而无用。

  化工石化企业的建设都集中在沿海和沿江沿河地区,这种布局存在多大环境风险?对这个问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顾宗勤认为,化工行业大都布局在沿海和大江大河边上,这不是中国的独特发明,世界都是如此。包括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他们的布点也都在沿江沿海。为什么要这样布局?原因之一,交通运输方便,因为石油化学工业是大宗产品,吞吐量非常大,靠近沿江沿海,运输起来成本就很低。原因之二,沿江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市场用户也在这一带。在美国的墨西哥湾一带,乙烯产能占到了95%,在莱茵河沿线,全部是石油化学工业。这种布局,从我们这个行业看没有错,世界的趋势就是如此。现在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我国的化工企业老出事?说到底,问题出在管理上。

  他告诉记者,原国家经贸委在长江的调查发现,沿江全是小点,从宜昌下来,中游有上万个点。

  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全国21326家化工企业中,位于长江沿岸的有近万家。目前,长江流域正在建设或规划的化工园区就有20多个。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把石油、化工等列为主导产业的就有8个。四川省泸州市在60多千米长的长江沿线上规划建设了纳溪、合江等4个化工园区,主要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等,要力争将泸州建成西部化工城;重庆市利用天然气资源在位于三峡库区的长寿、万州、涪陵发展天然气化工;武汉化工发展区计划依托葛化集团,以化工新材料为主,以新领域精细化工为辅,利用良好的水域建港条件和北湖新城的发展,建设化工型港口城镇;江苏省沿江6个市区、15个沿江县(市),几乎每个市都有化工园。

  环渤海地区沿海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技术负责人刘毅说,如果整个环渤海地区的石化项目集中在一两个区域内,无可厚非,美国的休斯敦石油化工基地,规模比我们任何一个基地都大,但是美国全国就一两个石化基地,集中布局。而我们很多地方石化项目的规模都增长得很快,这就不是集中的发展,就变成分散的发展。

  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也警示,辽东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等局部海域污染严重,而这些海域附近正密布着近年建成的大小化工园区。

  顾宗勤说,沿江沿海不是不能布点,关键是应该科学布局。现在是东一个点西一个点,有些是落后技术甚至淘汰技术,这就有问题。点越多,污染的面越宽,这样一来,长江黄河就难以承受,一旦出现事故就不得了。

  因为,大江大河既是航运通道,又是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很多城市都是引长江水。现在,有些生产使用剧毒物质的企业还布局在长江边上,例如铬盐,氰化钠,这些剧毒物质企业布局在沿江沿海就是大问题。

  在环境管理方面,顾宗勤认为,大的化工园区就会做得比较好。化工企业在一起,废水废渣可以集中处理。因此,集聚发展是化工行业一个发展趋势。这一点跟国外一样,要搞园区化建设。

  但是,顾宗勤告诉记者,现在国内的园区也走样。我们的园区搞得太小太多太滥。有的地方一个县甚至要搞好几个园区,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甚至一个乡也要搞一个园区。说到底这又是一个规划管理的问题。从发展方向看,还是要集聚式发展、园区式发展。现在大部分的项目都是地方批,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的把关,有些地方领导把环境看成是公共的,赚钱是自己的,政绩是自己的,认识问题是规划布局乱象的根源。现在环保形势很严峻,不是问题解决不了,就看大家认真不认真。

  何以频频陷入化工围城境地?

  大连石油管道爆炸事故后,不少批评都指向了石化厂的位置。有数字显示,目前全国有约6000家化工企业位于城市的主城区里,其中有很多都是大型企业。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城市规划缺乏远见性和全局性。2004年4月,因氯气泄漏引起轩然大波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成立于1939年,是中国最早的氯碱企业。当年在重庆建厂之时,厂区位于主城区之外,远离居民区。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厂区四周也迅速开发,城市化越来越快,许多居民小区和学校、商场等不断兴起,天原化工总厂所在的地方也渐渐变成了主城区。而由于近年来城市的大规模扩张,原本较为偏僻的南京塑料四厂厂址所在地逐渐成了人口聚集区。

  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曾在调查中指出,全国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局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

  顾宗勤说,大部分化工企业原来多是建在一片荒地,但过不了几年,周围就全都是老百姓了。化工厂周围,从小商小贩的小摊点、小棚子,逐步发展到建房子、建居民区,最后企业只得搬家,周围成为了居民区。企业陷入了工业带动城市和社会的发展,但反过来城市和社会的发展又赶走工业的怪圈。大连化工就被赶了3次。化工企业对此也是一肚子苦水,搬一次家,很多的化工设备就不能再用,几十个亿就没有了。他说,我们国家的这种情况在国外没有,国外的化工企业相对较大,小企业很少,政府对化工企业周边都已经规划好了,企业周围留有隔离带,在化工厂旁边,不准建房子,按照预先规划好的规程,只有在隔离带外,才能够建其他建筑,一旦有企业或居民区进入隔离带建房,当地政府就会立刻出来制止。但是,我们国家这些问题没有人管,表面上看是对小商小贩、小棚子管不过来,管不住,本质上是对规划的执行问题,地方政府对违反规划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过去30年的城市化进程,让曾经与城市有一定距离的化工项目和城市居民渐行渐近。随之而来的,是与日俱增的环境风险。这些与人“混居”的工厂,被形容为城市中的“定时炸弹”。

  各地解决人厂混居的办法几乎千篇一律地走将厂搬迁的路径。但很多地方旧的人厂混居问题解决了,新的“定时炸弹”又出现了。如果不从根本上想办法,搬迁可能会永无休止。

  苏州市民家喻户晓的“苏化厂”,经营近半个世纪后搬走,但其曾经占有的土地却因遗留大量“毒土”无人问津。清偿“历史遗债”代价极大,如果城市规划依然无视人们的需求,继续不经严肃规划就上马项目、出了问题用转移人口、关闭企业来“扑火”,这样的故事还将继续在未来上演。

  搬迁企业的代价也是极为沉重的,小至一家化工企业、大至城市旁边的“化工城”,论及搬迁,都注定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事。

  2007年官方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有25个省份的城市周边均存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需要搬迁企业达236家。有关专家指出,城市整体功能分区和行业长远发展规划,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发展和化工企业扩张间的矛盾——但更重要的前提是,这个问题必须被真正重视起来。

  巨大环境风险该怎么管理防范?

  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风险,有关部门需要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毛剑英告诉记者,环境风险源管理是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环境应急管理从被动、滞后的方式向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手段。

  2010年2月,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0年5月起,用两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检查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三大类10中类35小类的行业企业环境风险源及防治情况。8月,环境保护部召开2010年沿江沿河化工石化企业环境污染隐患排查整治视频会议,彻查环境污染隐患,确保环境安全。

  当前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中,一个普遍的做法是制定环境风险预警和应急预案。有关专家指出,各地的环境风险预警和应急预案虽然都建立了,但这些预警预案都是各自独立的,缺乏相互联系和统一协调。一旦事故发生,上下游之间很难做到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及时快速施救。因此,完善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上下游应急机制的统一协调性,已成为当前大江大河石化产业带及上下游城市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据了解,在长江沿线这条庞大的石化产业带上,石化企业所生产的化工产品门类众多,生产过程中生产原料涉及的危化品品种多、数量大,但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安全生产信息服务网络来提供沿江石化产业带所生产的危化品品种、如何防范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另外环境安全防范疏忽比较典型的表现是,长江沿线多数中小企业甚至是一些大的石化企业的老装置普遍缺乏出现事故后的防止污染外泄装置,事故一旦发生,污染也就在所难免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认为,考虑到环境风险,原则上应将化工企业放在城市的下风下水区,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避免整个城市的水源和空气被污染。“而且,万一出现管道泄漏,不能让泄漏范围蔓延出去,要有安全防护措施。”杨保军说。

  对于当前化工企业应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顾宗勤认为,化工企业有其特殊性,不能用社会上的应急措施来对付化工安全生产问题。什么事故该怎么处理,化工和其他的方案不一样,如果事故处理人员连化学特性都弄不清楚,还怎么搞应急呢?

  他说,针对不同的化学应急问题,必须有专门研究这类问题的专家,研究应急处理工作,收集各种化学应急问题。俄罗斯有个紧急情况部,美国专门有个危险化学品处理局,有2000多人。我国也要加大力度,建立完善专家库。

21、谁该为南湖污染事故"买单"? 五问"南湖污染事件"

来源:广西新闻网2010-09-14

http://www.cnr.cn/allnews/201009/t20100914_507044973.html

  阅读提示:

  昨日本报3版刊发的《10多天后南湖或成污水湖》一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许多市民打来热线电话,一则表示对南湖的前途感到担忧,二则想了解南湖为何会有污水排入,南湖何时才能恢复正常。

  记者昨日就此深入采访后得知,由于南湖隧道工程的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挖破污水输送管道,导致南湖周边一些小区的大量生活污水排入南湖造成污染。虽然施工方也表示正在全力修复污水输送管道,但何时能彻底修复也未有定期,因此南湖污染问题一时难以彻底解决。而谁该为这次污染事件“买单”,相关部门也还没有定论。9月13日,南湖公园高级工程师表示,南湖污染后遗症的治理需要更长时间。

  1

  污水从哪里来?

  为了净化南宁市环境,南宁市环保部门规定任何单位不得直接往内河、内湖以及邕江排放生活污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南宁市政府投资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专门负责南宁市生活污水的净化。而为了净化南湖水质,南宁市又上马了抽取邕江水灌入南湖净化水质工程。但从9月初开始,市民发现南湖上湖桃源路和园湖路两个排污口不断有生活污水排入。既然都有污水处理厂负责处理生活污水,排入南湖的这些污水从哪里来呢?

  据了解,南湖周边一带的生活污水,主要是由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水务)埌东污水处理厂负责处理。9月13日,埌东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后,就没有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南湖。根据污水处理厂每天20万吨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南湖周边片区日常生活污水的处理需求。但从9月6日开始,污水处理厂就发现每天输送过来的污水水位发生下降。发现这个情况后,他们马上通知管网部门去寻查原因,结果发现这部分“消失”的污水直接排入了南湖,而这些污水正是从南湖周边地区产生的。

  9月12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生活污水排入南湖的主要原因是南湖隧道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挖破了污水输送管道。为此,记者昨日向施工方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南湖隧道青山路连接工程项目部门求证。

  该项目书记龚德全对记者称,污水排入南湖,确实是南湖隧道青山路连接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污水输送管道损坏而导致污水外溢。龚德全说,由于污水输送管道刚好从隧道的主体工程上面横着穿过,对主体工程的施工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按照原本的规定,主体工程到2011年9月份才完工,但有关部门在查看工程进度后,改变了工程的竣工时间,提前到今年年底完工。为了按时完工,在施工过程中就出现了挖破污水输送管道的意外情况。

  那么,在南湖隧道青山路连接工程项目之前,难道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没有得到该地段的污水管道分布图纸吗?

  绿城水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南湖隧道开工前,他们公司和施工方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就管道问题已经进行了对接,并设计了一个施工方案给施工方。该方案中要求,施工方在施工时必须建造一个倒虹吸管用来吸纳污水,这样既可以不影响污水的输送也不影响隧道工程的施工。但在9月2日下午,绿城水务还是接到群众反映,有污水排入南湖。经过核实,污水排入南湖的原因正是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挖破了污水输送管道造成的。

  2

  损失将有多大?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挖破污水输送管道后,直接导致了生活污水排入南湖,从而使得南湖水质遭到污染。而湖水过低的溶氧量直接导致了南湖上湖发生大面积死鱼的事件发生。据南湖公园管理处陈高级工程师估算,南湖这两天所打捞的死鱼约1万斤,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就达到了3万多元。

  陈高工说,直接的经济损失相对于被破坏的生态平衡来说,还是一个小数目。他说,南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要恢复到被破坏前的水平,治污所需要的费用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如单单是换水这一项,所产生的电费和水费等也不少,而别的治理费用目前还难以估算,但可以肯定这数目会是巨大的。

  南宁目前正在打造“水城”的形象,南湖这次遭到生活污水的污染,对“水城”的形象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而这方面的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

  3

  排污问题何时解决?

  南湖水遭到污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从9月2日开始,一直到9月13日记者采访时止,污水还是继续往南湖排放。

  9月13日,记者在南湖上湖两个排污口看到,污水还是源源不断地排入南湖。加上下雨的原因,污水流量有所增大。南宁市环保局污染控制科一名姓陶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次污染事件可谓“严重”。这“严重”的污染事故,为何过去了10多天了,依然没有解决呢?

  据记者了解,自从发生污水排入南湖的事件后,南宁市政府部门和环保部门马上采取了应急预案,加强了对南湖水质的监测,也督促隧道施工方尽快修复污水管道。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南湖隧道施工方项目书记龚德全说:“我们也一直在全力修复破损的污水管道,目前正在连通管道,只是还没有做好。”对于何时能修复管道的问题,龚德全却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当记者提出到工地查看污水管道修复进度时,被龚德全拒绝了。

  对于污水管道遭破坏而一直未修复,绿城水务也是很无奈。绿城水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修复的工作是由隧道施工方负责,他们也无法掌控。这次污染事故发生后,他们公司方面也多次发函到南湖隧道工程的业主单位,要求尽快修复污水管道,彻底截断污水排入南湖,但是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

  南湖公园管理处对此更为头痛。面对不断涌入的生活污水,他们却无法采取截污措施,因为一旦实施截污,周边的一些居民生活小区便遭受内涝。南湖公园陈高工说,只有施工方把污水管道彻底修复好之后,南湖继续遭受污染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绿城水务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唯一能解决污水继续排入南湖的方法,就是施工方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按照原有施工方案建设倒虹吸管吸纳污水。

4

  南湖水污染如何治理?

  南湖至今仍有大量的生活污水不断涌入,被污染后该如何治理呢?

  据了解,南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其自身有着相应的生态循环。这次大量污水排入后,南湖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治理起来难度相当大。

  南宁市环保局污染控制科一名姓陶的工作人员说,给南湖进行补水,可以改善南湖生态循环,或者对南湖水进行大规模的换水,把原有被污染的水体全部导流后重新注水。对于补水或换水这种方法,绿城水务表示,只要南湖公园有需要,他们随时可以启动抽水灌输。

  但对于这两种方法,陈高工表示,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他说,换水或者补水,只能改善生态循环,并不能恢复生态,而且恢复生态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目前补水或者换水时机也不适宜。”陈高工说,因为目前南湖上湖已经满水,再注水进来湖水只能往外溢出,达不到效果;而换水也不实际。他说,因为注水口和排水口离得也很近,刚注进来的水很容易从排水口流走;加上排水口的排水量也有限,目前污水还在继续排入,这样也很难实现换水的效果。

  如此说来,污水停止排入后,今后怎么治理被污染后的南湖,还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商讨对策。

  5

  谁该为污染事故“买单”?

  南湖被污染了,损失也不小,但是谁该为这次污染事故买单呢?

  隧道施工方项目书记龚德全说,“施工过程中出现这种问题,我们也不希望看到。但是,我们也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对于在这次污染事件当中,作为施工方应当负有什么样的责任,龚德全没发表任何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版)第八十三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处以罚款,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不按要求采取治理措施或者不具备治理能力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可以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的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二十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计算罚款。

  对此,南宁市环保局污染控制科陶姓工作人员表示,原则上来说,隧道施工方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挖破污水管道导致南湖污染,责任后果应当由该公司负责,而水务部门没有责任。不过,因为这其中涉及的单位比较多,具体该由谁为这次污染事件负责,需要由南宁市政府牵头,召开协调会议予以解决。

22、环保部官员:中国“十一五”减排目标已基本实现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09月14日  许雪琴

http://env.people.com.cn/GB/12718417.html

  环保部官员称:中国的“十一五”减排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怎样当好国家环境的“看家狗”

  环保部总量司司长赵华林讲述“十一五”减排监管背后的故事

  今年是“十一五”减排目标实现的决战年,明年初就要对“十一五”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总考核。面对“十一五”目标大考,中国将交出怎样一份答卷?

  8月27日,作为全国减排工作的具体主管部门——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下称“总量司”)司长赵华林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透着一份做足了功课的从容淡定。

  赵华林说:“中国‘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是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0%。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COD排放量累计下降9.66%,SO2排放量累计下降13.14%,可见,SO2的指标已经提前完成,而COD的指标实现也胜利在望。中国的‘十一五’减排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2006年:

  地方玩猫腻,监管层被嘲笑

  对环保人来说,2007年的“两会”终身难忘。

  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温家宝总理指出,2006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有一项目标却未能完成,这就是节能减排指标。就污染物减排而言,原定当年COD、SO2排放量要分别减少2%,但结果是分别增长了1.2%和1.8%。温总理强调:“‘十一五’规划提出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国务院以后每年都要向全国人大报告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并在‘十一五’期末报告五年这两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

  这让各地政府充分感受到中央政府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的坚定意志,也让环保部门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监管重任。

  2007年初,为了检查地方政府2006年的减排情况,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了十几个检查组到各省调查了解情况,看到的都是从基层逐级上报的统计减排数据。

  赵华林向记者回忆了当年的尴尬。“我们到地方检查,地方的同志说,我的减排数据统计表都在这儿,哪个不准,你尽管查、尽管说啊。说实在的,近10万家企业的排污统计数据,几天时间我们也难以逐一核准,即使他们报一些不真实的数据,也拿他没辙。要是提出看看污水处理厂,地方的同志就带你去。反正现场检查时机器都在呼呼地开着,你也看不出什么猫腻。我们前脚刚走,他们后面就会在嘲笑:这么多企业你们能挨个检查吗?你们一走机器就可以停了。坦率地讲,当时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方法,真的很郁闷。”

  更让他啼笑皆非的是,“‘十一五’目标,要求5年内两种污染物减排10%,但有些省份居然2006年上报的统计数据就已经减了10%以上。这就是说,他们仅一年就实现了5年目标,有的还大大超额完成了。”

  事实上,赵华林深知这些上报的统计数据存在不少水分,有的甚至是虚假的。“十一五”已经过去了一年,但减排工作却并无实质性进展,一些地方甚至在数据上大做文章。如果这样下去,“十一五”目标肯定无法完成。

  据赵华林透露,2007年初,地方政府上报的减排数据,两指标双双漂亮下降,但环保总局上报的数据则恰恰相反,两指标不降反升,这一度让地方政府与环保部门非常对立。

  如何去伪存真,确保统计数据和减排成效的真实可靠,成为当务之急。

  2007年:

  “羊论”巧监管,“吹牛”要交税

  自2007年“两会”结束后,赵华林和同事们开始了攻关,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思考如何在工作层面推进减排工作,如何量化减排的实际成效,如何考评各地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的新方法和新机制。

  “学校没教这个,书本上也没有答案。”赵华林向记者直言:“最终,我们推出了一整套的减排指标考核统计体系。这套体系是中国环保人的创新成果,富有中国特色,其它国家并无先例。”

  事实证明,这套统计体系对减排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COD和SO2就此双双步入下行通道,向“十一五”目标大踏步迈进。

  这套体系和赵华林的“羊论”密切相关。

  作为援疆干部,赵华林曾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保局挂职担任过三年的副局长。他戏称自己是“牧羊人”出身。“对牧羊的哈萨克人来说,羊有没有长肉、长多少肉至关重要。怎么来判断?把羊一个个放到秤上去称是最准确的,但显然不现实。他们有一套传统的方法,即通过羊有没有吃草来判断羊有没有长肉,羊吃了多少草就可以判断羊长了多少肉。”

  在“羊论”的启发下,赵华林和同事们开始寻找衡量COD和SO2减排指标的“草”。

  赵华林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道:“COD的源头分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要计算这两类COD排放量,只要找到GDP的增量和城镇化率的增量即可。而SO2的增量则由各省的燃煤增加量来确定。”在一段时间内,单位GDP产生的工业COD的排放量是一定的,这就是“排放强度”;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产生的生活COD的排放量也是一定的,这被称为“COD产生系数”。

  具体计算公式为:

  工业新增COD排放量=该省GDP增量ד排放强度”;

  生活新增COD排放量=该省城镇人口增量דCOD产生系数”;

  新增SO2排放量=各省燃煤增加量×硫份×固定的转换系数。

  过去,对于地方官员来说,GDP越高越好,城镇化率也是越高越好,这两个数字标志着官员的政绩,也为官员们所喜爱。但“讨厌的”赵华林们出现了,他们让“GDP”和“城镇化率”背上了“COD”。

  “如果你为了政绩,虚报GDP 和城镇化率的话,那你就要承担由此带来的COD的虚涨。比起GDP数据的虚夸来说,COD减排需要的则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赵华林调侃道:“这叫吹牛也要交税。”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道:“此举也得到了统计部门的大力赞成,因为减排COD能有效挤去GDP虚高的泡沫。地方政府报的GDP越高,COD的新增量就越高,你需要承担的减排任务就越重。GDP让官员当官,但COD却让你完不成减排任务。与其说,这是GDP和COD的博弈,不如说是对‘数字出政绩’的一种纠偏。”

  “三大原则”完善考核体系

  计算出COD和SO2的增量,仅仅是减排指标考核统计体系的一部分。这套体系的核心原则有三,即“淡化基数、算清增量、核实减量”。据赵华林介绍,正是这三大原则让各地政府自2007年起,开足马力,深挖潜力,全力减排,不敢懈怠。

  “‘十一五’减排目标,是在消化5年新增排放量的基础上,再在2005年的基数上下降10%。10%减排目标的确定和‘三大原则’的提出,就是希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赵华林表示,基数即2005年各省的排放量,是由地方政府上报的,而新方法的数据来源不再依据地方上报,主要考量的是变化的增量,故而基数不再重要,被称为“淡化基数。”

  自2006年起,地方政府每年的GDP都会有上升,燃煤量也会上升,环保部门就会通过相应指标算出污染物的新增量。譬如,5年间由于燃煤增长共增加了30万吨SO2,“30万吨”即为新增排放量。这个数据是环保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燃煤消费量等数据“算”出来的,不是由地方政府上报的。这就是“算清增量”。

  这样,到2010年底,该地区共排放了130万吨SO2,要减到90万吨,实际上要减排近31%。也就是说,不仅要消化掉30万吨新增排量,还要消化掉10万吨存量,一共要减排40万吨。

  对此,地方必须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减排,做减法。譬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关停了多少小火电,建设了多少脱硫设施等,减少SO2排放40万吨。这个“40万吨”,是由各地政府上报,国家环保部门和直属的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逐一进行现场核实,此即“核准减量”。

  与过去由地方政府上报的减排数据相比,新的考核体系主要是以环保部门为主体来计算、核实数据。不过,现在需要地方政府上报的是每年列入减排计划的数百个减排措施。

  监管博弈“三部曲”

  “如果某个企业没有建设实实在在的减排工程,某个城市没有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你还想争先创优,那对不起,减排考核就要让你通不过。环保部门的区域限批同样让地方政府很头疼。”赵华林直言不讳道:“做环保就是要敢于得罪人。如果我们要当好好先生,不敢得罪人,不愿得罪人,那就是对党和人民犯罪,对子孙后代犯罪。”

  据赵华林回忆,2007年,环保部上报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在各部委会签时,中组部提出要把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中,上报到国务院后,又增加了“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的处罚规定。这意味着减排指标的完成与否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官员的环保政绩和乌纱帽,“还有什么比这更有威力?”

  赵华林向记者讲述了环保部门与地方政府在污染减排工作上博弈的三部曲。

  第一步,2006年,环保部门屈居下风,因为尚未建立完善的污染减排数据统计考核体系,手里没有金刚钻,对一些地方统计虚报的减排指标,没有太多有效的管理手段,往往只能听之任之。

  第二步,环保部门占上风。2007年,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出台,剑锋所指,让各地政府开始忌惮,形势迅速逆转。不过,这一过程充满了争论,甚至冲突,不少地方难以适应这种严格的考核指标体系。

  第三步,双方携手共进。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沟通,双方认识达成一致。地方政府也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不是空谈,必须要兼顾环保与经济的均衡发展。环保部门也多管齐下,帮助指导地方政府推进减排工作。于是,全国各地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现在,很多政府领导都会算减排量。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污染减排,主要领导亲自抓减排。”言及至此,赵华林不无欣慰。“与2005年相比,中国4年来新增煤炭消费量近10亿吨,GDP和城镇人口持续增长,但重点城市空气环境中SO2浓度却下降了1/3,主要监测断面水体COD浓度也下降了1/3。”

  “环保工作非常复杂而艰巨,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没有国家环保部党组的正确领导,没有地方政府的强力推进,这些成果都无法实现。我们总量司仅仅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具体工作。”赵华林说。

  环保部门是国家环境的“看家狗”

  “环境质量谁负责?环保部门负全责吗?”赵华林直言,“我认为,环保部门负不了这个全责。环保部门的职责应该是国家环境的看家狗,承担有限责任。”赵华林称之为“狗论”。

  首先,看家狗的第一功能是发现异常,向主人发出警告,也就是环保部门的环境监测功能。发现地方环境质量出现异常,环保部门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没有汇报,就是环保部门的失职,但不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则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当然,环保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做好份内工作。

  其次,看家狗看到了小毛贼,会前去撕咬,这就是环保部门的环境监察功能。有企业环境违法了,环保部门进行处罚,这仅仅是处理问题的第一步,也是一小步,最终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要靠企业的主动治理和政府的综合治理。如果当地政府发展了一大堆高能耗企业,产业结构严重失衡,靠环保部门一一处罚显然无济于事。最终,环境治理不是由环保部门去做,而需要环保部门去监管,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具体承担,全社会共同来完成。

  冲刺“十一五”

  随着“十一五”的即将收官,国家对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更是高度关注。

  今年4月28日,国务院召开109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节能减排工作。5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5月5日,国务院又召开了“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在5月5日的会议上,温总理再次强调,“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的第一责任人,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就在此次会议上,温总理大声疾呼,“现在距“十一五”末只有8个月时间,已经没有回旋余地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不能退缩?能不能降低目标?在这里我要向大家大喊一声:不行!我们作出的承诺不能改变,决心不能动摇,工作不能减弱。已经完成进度目标的省区市要超额完成任务,没有完成进度目标的省区市一定要加倍努力,向全国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就在接受记者采访后的第二天,即8月28日,一个周六休息日,国务院派出的由六大部委领导亲自带队的六个节能减排工作督查组,分赴全国18个省区进行督查检查。赵华林和同事们又奔赴减排第一线。

23、排污权交易要遵循什么原则?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9-14  王景龙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009/t20100913_663707.html

  环境是全社会共同拥有的公共资源,生产者在追逐利润、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排放的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损害。因此,环境是他们得到经济收益必不可少的生产因素。既然环境是生产因素,就应当也是利益的分配因素。但是,现在的分配方式中,环境并未参与获益分配,这是很不合理的。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就要有偿取得利用环境销纳污染物的权利,对公共利益做出补偿,体现公平原则。所以排污权实质上是一种环境利用权。

  由于排污权交易背后体现着公共利益,具有和一般商品交易不同的特殊性,所以排污权交易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环境许可、促进减排原则。排污权交易的结果是排放污染物的转移,因为排污要对环境产生影响,涉及公共利益,所以排污权就不能像其他商品那样任意流动,而要服从环境许可,促进减排。对已经没有环境容量的地方,原则上既不能出售初始排污权,也不能通过交易取得排污权而增加排污总量。当前排污权拥有者可出让的排污权,是达到排放标准和排污总量指标以后再削减产生的量,通过排污权交易,可以使减排者得到一定收益,从而激励减少排污。不是通过实行减排措施而形成的排污量,不能进入交易。

  统筹安排、市场运作原则。统筹安排就是综合考虑环境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环境容量许可的前提下,为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排污空间。承载排污量的排污权流入地要按环境功能达标前提下的环境容量来评价和衡量,是否允许排污权进入、进入多少。对一个地方,环保部门首先要有环境容量的总盘子,然后再把具体的出售行为和交易行为纳入这个总盘子中去衡量,做出统筹安排,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排污权交易是统筹安排排污量前提下的市场行为,在政府或环保部门对排污量及流向的统筹安排下,由交易双方自主交易。如果不统筹安排,就会对环境造成损害;如果不是自主交易,交易主体、交易价格等一切由政府做主,那就失去了市场交易的起码原则。

  环保部门在排污权交易中,只能是宏观把握,不能“拉郎配”,也不能无理限制。对卖方,要审查其排污权的合法性和可销售排污量的合法性;对买方,要审查其使用总量的合法、合理性和当地环境容量的许可性。但在此以外的交易行为,属于市场行为,交易双方在交易中的权利平等,自主自愿,卖方出让排污权得到资金回报,买方付出资金得到排污权,政府部门不要过多干涉。

  交易主体资格限定原则。排污权的取得是为了支持生产,发展经济。无论是初始排污权的取得者还是通过交易获得排污权者,都是为了满足生产必须的排污。因而交易双方的资格应当限定在特定的对象上。对卖方来讲,必须是合法取得的排污权的直接持有者,其出让的排污量是经环保部门审核可以出售的量,是合法取得的量,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与自留量重叠。对买方来讲,是自身生产需要的排污者,其买入量要按先进的生产工艺水平和污染防治水平达到的最低排放量来确定许可排放量,即排污权量。近年来,由于金融炒作而形成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和马列主义对金融投机谋利行为的谴责批判态度,都告诉我们不能允许无实际排污需要的人购入排污量,囤积居奇,投机炒作,从中谋利。对于炒作投机谋利者,不应给予进行排污权交易的资格。因为对排污权炒作谋利,必然使国家和地方的排污总量控制安排被打乱,使一些地方的环境质量恶化。买卖双方的部分利益被炒作谋利者巧取豪夺,最终受损失的还是广大群众的环境权益。

  以权含量,权量一体随行就市原则。无论是向政府付费取得的排污权,还是通过市场交易取得的排污权,购买者得到的是利用环境销纳一定量污染物的权利。这种权利本质上是一种许可、资格,同时又包含了量的内容。排污权的取得应当是付费买权,权中含量,一次买断,每年重复使用。取得了排污权,并不是消除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义务。初始排污权的出售价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排污总量调控的要求,由政府定价;而交易双方的市场价,则应由双方随行就市。排污权的付费取得,不同于排污收费。政府收取排污费是对具体排污行为做出的环境补偿和治理资金的积累,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如果排污权交易也由政府定价逐年按实际排放量收费,就和征收排污费混在了一起,成了重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24、光明日报:节能减排不是临时考试

来源:光明日报2010年09月14日 郭丽君

http://news.qq.com/a/20100914/000793.htm

  节能减排的大考临近。

  为了在最后的考核冲刺阶段取得漂亮的分数,河北省安平县临阵磨枪,想出了一个“立竿见影”的办法:停电。从9月3日开始对全县限电,每供电50小时停电22小时,限电措施将持续到今年年底。拉闸限电之举不仅包括耗能大户金属丝网加工厂,还有老百姓生活用电,医院等, 甚至还有交通红绿灯。

  安平县缘何出此因噎废食的下策?据了解,安平县素有“丝网之乡”之称,是耗能大县。该县今年节能指标是下降6.6%,而上半年只完成了指标的0.9%。面对硬任务,地方政府慌了神,于是有了“全县限电”这一损招。

  9月6日,国家发改委及时制止了安平县这一荒唐的做法,称其政策既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也与节能减排的宗旨不符。

  “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这一目标,是政府向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老百姓生活得更加美好。规划实施以来,全国节能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前四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61%。今年是攻坚之年,却由于电力、钢铁等六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快速增长,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不降反升0.09%,形势不容乐观。

  眼下仅剩不到3个月时间,任务更加艰巨。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通知指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重点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耗能企业用电,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等。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社会公布了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名单,涉及企业2087家。按照“时间表”,这些企业的落后产能要在今年9月底前关停,重拳淘汰落后产能的警报拉响。

  但一些地方决策者平时盲目追求GDP快速增长,不惜透支能源环境资源,没能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的意识,对落后产能企业姑息迁就,甚至变相保护。有的地方甚至把几年前就已经关停的炼钢高炉也列入今年的淘汰名单中充数,弄虚作假,瞒下欺上——工信部公布的2087家关停企业中,就被媒体发现有些企业早已停产。

  于是,这一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始终落实得很艰难。累积到“算总账”之时,一些地方官员为了在考核时过关,又保住既得利益,只好让普通百姓做出牺牲,于是出现了全民限电的“怪招”。试想,如此得到的漂亮节能减排成绩要之何用?这种为应付节能大考的作弊行为,对于那些踏踏实实为节能减排进行技术投入和改造的企业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初衷。

  在我国,工业能耗数量大,占全社会能耗的71.3%,因此节能减排的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但是,节能减排不等于拉闸限电,而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腾出空间和资源发展技术含量高、能耗小、污染少的大项目,让资源利用率更高,这样做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使结构优化迈出实质性步伐,为长远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道理很简单,但这项工作为何落实起来如此艰难?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节能减排仍以行政手段为主,用节能减排指标的层层分解来约束地方政府和企业实施,缺少市场约束的长效机制。节能减排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要顺利完成“十一五”的指标,除了需要中央决心与全面布局,还需要加强对节能技术改造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建立和完善工业节能标准体系,加强政策的支持力度,更需要解决地方干部的发展理念问题,解决考核与监督的路径困境。

  节能减排不是一次临时的考试,今年的风暴也许将部分落后产能扑灭了,但明年是否又会出现春风吹又生的景象呢?

  根据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的承诺,中国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目标,是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降低40%-45%。如此看来,真正的大考才刚刚开始。新闻观察员 郭丽君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