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九月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九月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09-13

 

九月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大连海域污染事件后续报道:

1、财新网:      大连油污无赔偿 渔民踏向上访维权路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913/000639.htm

2、财新网:      大连油污肇事国企为何有恃无恐?

http://finance.qq.com/a/20100910/005744.htm

 

环境资讯:

3、中国广播网:    央行环保黑名单在江苏试点 上榜企业不予贷款

http://news.sina.com.cn/c/2010-09-13/070021090530.shtml

4、人民日报:     中国中小河流治理全面提速 1.8亿亩农田排涝受益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09-13/2527898.shtml

5、汉网:       工行推出全国首张绿色环保主题银行卡(图)

http://news.sina.com.cn/c/2010-09-13/143418105473s.shtml

6、新华网:      专家呼吁:“大敦煌”地区沙漠化防治刻不容缓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09/11/c_12542051.htm

 

地方信息:

7、工人日报:     贵阳日增千吨垃圾污染河流 5年后或“有河皆污”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09-13/2527878.shtml

8、科技日报:     江苏省将组建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平台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671284341878_1.shtml

9、新疆都市报:    新疆将在煤炭资源开发领域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http://news.sohu.com/20100913/n274899086.shtml

 

重大水事:

10、北京青年报:    三峡175米试验性蓄水 库区将加密监测水质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671284361039_1.shtml

 

环境曝光:

11、正义网:      宁夏一造纸厂直接向沙漠排污两年 污染地下水源

http://env.people.com.cn/GB/12711412.html

12、南方都市报:    深圳两公司大量偷排垃圾沥滤液进入观澜河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09-13/114121092013.shtml

 

气候变化:

13、21世纪经济:    联合国最高气候官菲格雷斯:不希望中国做出让步

http://news.qq.com/a/20100913/001153.htm

14、《今日中国》:    中国对坎昆会议期待:达成有法律约束力成果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913/000676.htm

15、科学日报:     未来气候变化能否预知?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913/001527.htm

 

垃圾处理:

16、解放日报:     废弃节能灯回收不当污染巨大 上海现状令人堪忧

http://green.sohu.com/20100913/n274897872.shtml

 

环保观点:

17、人民日报海外版:  陈宗兴:生态城市如何建?

http://env.people.com.cn/GB/12696938.html

 

深度报道:

18、南风窗:      学者分析大型环境污染事故频发背后成因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9-13/133721092324.shtml

19、经济参考报:    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 警示录

http://www.sasac.gov.cn/n1180/n2335371/n2335404/n2335615/7558389.html

20、中国新闻网:    湖北砸出最大环保罚单 华海纸业被罚630万元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910/20100910175734670.html

21、中国再生资源交易网: 广东:传统产业带来环保之殇 南海大沥强力治污

http://www.zz91.com/cn/trade86933.html

 

环境时评:

22、中国产经新闻报:  “强停百姓水电”节能降耗的警示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00913/2612468.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大连油污无赔偿 渔民踏向上访维权路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2010年09月13日 张瑞丹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913/000639.htm

  这起溢油量超万吨、已创下中国海上溢油事故之最的事故,至今事发已近两个月,但有关损害评估和赔偿事宜等未见丝毫进展

  9月2日清晨,当Z81次列车驶进北京站时,大连市开发区金石滩河咀子村村委主任邵德善望着窗外天色微亮的京城,心情忐忑。

  邵德善与同行的20多位当地养殖大户一起,准备把一封印满红色指印的上访书,递交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的国家信访局,为“7·16”大连原油爆炸泄漏事故赔偿问题讨个说法。

  2010年7月16日,大连大窑湾港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起火,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的大量原油流入大海,给水产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

  这起溢油量超万吨、已创下中国海上溢油事故之最的事故,至今事发已近两个月,但有关损害评估和赔偿事宜等未见丝毫进展。渔民们求诉无门,只能走上前景莫测的上访维权路。

  养殖户的悲伤

  9月1日,大连市持续三个月的伏季休渔结束。清晨,大连湾口的三山岛海域捕捞的渔船满载而归,完成黄渤海伏季休渔解禁后第一天捕鱼任务。

  不远处的金石滩则是另外一幅景象。位于金石滩庙上港的金港水产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安静异常。总经理高殿东聘请来的渔民有些百无聊赖,有一搭没一搭地修补着渔船。

  “往年的八九十月,正是日本客户订裙带菜的时候。”高殿东的公司仅海面养殖面积就达4000亩,主要养殖裙带菜、海带和海参。“7·16”爆炸泄油事故发生后,日本方面明确表示要取消所有订单。

  “我们养殖的东西主要出口日本,他们一取消,等于今年的东西完全卖不出去了。”高殿东告诉本刊记者,像他这样的养殖大户,一年的养殖收入多在千万元左右,其中成本投入就占七成以上,“等于投进去的都没了,我们一点抵抗能力都没有。”高殿东靠在办公室的一个躺椅上,打着瞌睡。

  往年这个时候,正是裙带菜育苗工作的关键时刻。来年5月前后,便可有所收获。然而,高殿东介绍说,自泄油事故发生以来,八成左右的裙带菜幼苗已经出现枯萎或死亡迹象。养在水底的海参,也未能逃出厄运。事故中大量使用的消油剂分解了海面的浮油,沉至水底,将原本情况稍好的区域也污染得一塌糊涂。

  邵德善所在的河咀子村,有100多户以养殖裙带菜、扇贝等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许多往常凌晨三四点就要出海的渔民,现在无事可干,起床后便聚在一起聊天。邵德善估计,海水被污染后,该村私营户损失在3000万元左右,集体损失在500万元左右。

  中国海上溢油事故之最

  7月20日,中国农业部渔业局发布消息称,大连新港溢油污染事故事发海域周边没有养殖生产设施,污染事件尚未对水产养殖造成明显影响和损失;但如果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有可能对水产养殖造成影响。

  针对该结论,诸多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养殖户,均斩钉截铁地表示反对。

  7月30日,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在大连召开的一次溢油应急会议上指出,重点区域的监测、清理,海洋生态评估和科学修复,将成为今后的工作重点。陈坦言,爆炸事件对大连海洋生态的影响将是“长期的,不可低估”。

  本刊记者了解到,目前环保部已组织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在内的专家组开始进行环境评估工作。有参与该工作的专家以“环保部要求工作保密”为由,拒绝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要求。

  本刊与此同时,7月24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下称中科院海洋所)与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启动大连溢油灾害海洋环境调查工作。不过,该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中科院海洋所所长助理王凡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坦言,该调查工作仅为科研服务,由于没有得到政府的直接授权,调查结果不能作为渔民的索赔依据。

  王凡表示,就已出炉的第一次调查结果来看,明显生态影响仅限于重污染区,短期内的影响范围还较小。中科院海洋所的两次调查并未针对养殖户,对当地海洋生态和渔业的长期影响未有定论,“暂时只能说‘或许很严重’”。

  事实上,“7·16”爆炸泄油事故发生后,究竟泄漏了多少吨原油一直成谜。诸多业内人士表示,正确的评估泄漏量是事故应急处理和长期环境和生态影响评估的基础。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一个明确数字。

  据《科技日报》8月1日报道,截至7月29日,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回收海上溢油9584.55吨。连同海洋局调集的中海油,共回收海上溢油计11227吨,占整个海上溢油回收总量的92%。

  不可否认的是,此次事故造成的溢油量,已创下中国海上溢油事故之最。

  无望的抗争

  大连油污清理工作渐近尾声时,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召开了“7·16”火灾事故抢险救援表彰大会。但污染赔偿事宜却无人提起。

  承受损失的养殖户不愿继续等待。在大李家、金石滩等三个受油污影响街道的十几个村庄,养殖捕捞从业人员近万人,仅养殖大户就有数十家,加上个体户,已超过1000户。9月1日傍晚,河咀子村村委主任邵德善和同行者在大连火车站碰头,准备乘坐当晚19时30分的火车前往北京。

  金石滩街道的工作人员早已等在大连火车站门口。几番交涉,邵德善等人以“去北京旅游”为由,摆脱阻挠上了火车。9月2日清晨,列车抵达北京站。大连市驻京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已在出站口旁“迎接”。邵德善等人被直接带到位于北京市南二环路开阳桥旁的侨园饭店。

  经大连市驻京办官员“搭桥牵线”,邵德善等四名访民被带至中石油公司信访办公室。邵等人尚未完全表明来意,中石油信访办有关负责人便打断了谈话,称“事故发生当天,中石油已与大连市地方政府沟通,拿出了赔偿方案”。但邵德善索要书面答复的要求被拒绝。一位大连驻京办的官员承诺,回去后会给他们开具文字答复。

  当天下午,该官员果然写好文字回复。邵德善一看,觉得自己再次被“忽悠”了,“上面只是把中石油说的话写了下来,没有具体的承诺。”

  邵德善等人深知污染损失评估过程的复杂和繁琐,“只要能拿出赔偿办法就行,我们也知道,三年、五年后拿出赔偿金额都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的搪塞,让邵德善无法接受。

  在此次进京上访之前,油污受害者们在大连数度讨要说法未果。8月19日,近500名养殖户曾自发聚集,前往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被该公司以“要赔偿需要去找爆炸现场的人”为由打发走。

  在事故现场的大连新港保税区,养殖户们被保安拦截。养殖户们开始上访,但大连市保税区管委会信访办称,“会逐级向各级政府汇报”;又称养殖户所在的污染区域属大连市开发区管委会管辖,不属保税区管委会管辖。

  8月23日,近千人前往大连市开发区管委会。该委信访局工作人员表示,信访局正向上级领导汇报,“请示由谁来接待”;并要求养殖户选出代表。僵持数小时后,在警方警戒和劝阻下,养殖户们散去。

  警方也开始找有影响力的养殖大户谈话。大连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开具的一份《维护信访秩序告知书》(下称“告知书”),要求多人走访需推选代表,且代表人数不得超过五人,还提出警告:“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

  “吓唬我们。”手持“告知书”的邵德善苦涩地一笑,“我们要求的也只是一个赔偿办法,成立一个由村民参与的污染损失评估专案小组,由相关部门的专家牵头,制定一个方案。”

  8月26日,近千名养殖户集体赴京上访的计划被警方打断。之后,他们“分次、分批”再次赴京,也只是毫无结果的北京“一日游”。

  求诉无门

  与眼前的损失相比,养殖户们更关心污染的长期影响。如果最终没有得到足够、合理的赔偿,这场事故的最终埋单者,将是靠海吃海的普通百姓。

  1989年3月24日发生的美国阿拉斯加石油泄漏事故,最后就留下了“灾难性环境后果”,导致该地区一度繁盛的鲱鱼产业在四年后彻底一蹶不振。

  距离事故发生已近两个月,中石油对待赔偿问题还是一片沉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主动进行赔付。据BP称,截至8月7日,共收到提交的索赔案约14.5万宗,已对其中10.39万宗索赔申请进行了偿付。

  两天后,美国司法部和BP共同宣布,双方已谈妥共计200亿美元的墨西哥湾漏油赔偿基金的方案。BP已向该基金注入了首期30亿美元资金,向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受害人和受害企业提供赔偿,将一直持续到2013年。

  养殖户们不能理解的,不仅仅是BP与中石油截然不同的态度,还有当地政府前后对同类事件处理的天壤之别。

  52岁村民邵德连至今清晰地记得,五年前的2005年4月7日,载有12万吨原油的葡萄牙籍“阿提哥”号油轮,准备在大连新港到岸卸驳时,由于引航员的过失,导致触礁搁浅,油轮底部破损,发生原油泄漏。浮在海面的原油顺风漂向大连开发区沿海六个乡镇、街道几十公里的海岸线,共220平方公里的养殖海域被原油污染。“但无论是污染面积、程度还是损失,都没有这次大。”邵德连说。

  据邵德连回忆,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在第一时间帮助渔民取证,进行损失评估咨询工作,还邀请辽宁省竞业律师事务所作为政府法律顾问参与事故处理。当时大连海事法院临时借用大连开发区法院的审判大庭作为临时收案庭,百姓们在律师的带领下来到法院办理立案手续。法院共立案117件,总标的额达11.6亿元。其后,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代表国家向“阿提哥“号提起海洋生态损失赔偿诉讼。“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事情不可能如此顺利。”邵德连说。

  然而,“7.16”爆炸泄油事故发生后,养殖户发现大连市的律师事务所仿佛在一夜之间失声,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也未能“站出来”。

  本刊记者联系到当年代理“阿提哥”案的辽宁竞业律师事务所和吴京堂律师本人,前者问明记者来意后不再给予回复,后者表示不方便做任何评论。

  大连天正水产有限公司是事发至今惟一一家提起过诉讼的受害当事人。该公司以河豚鱼等名贵鱼养殖为主,主要出口日本。“7·16”事故发生后,已遭日方退订货三次,损失近亿元。

  该公司一位张姓副总表示,事故发生后数天,该公司一纸诉状递交到大连海事法院。“当地政府很快找到我们,希望我们撤诉,大连海事法院也不受理我们的诉讼。”在这种情况下,上访几乎成为了养殖户的惟一路径。

  在法律专家看来,该事件从法律层面上看并不复杂。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律师夏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法律均对包括海洋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赔偿作出了规定。肇事者不仅要全面赔偿渔业养殖、捕捞的损失,还要承担海洋水产资源、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并支付清理油污、应急处置发生的费用。

  夏军说,即使本次事故是由从事输油作业的公司违规操作引起,作为输油、储油设备所有者的中石油,也有义务全额赔偿污染损失,不能提出第三人责任的抗辩,如同在墨西哥湾原油污染事件中BP不能把赔偿责任推卸给钻井作业公司一样。

  不过,现实与理想相差甚远。夏军表示,尽管中国的环境立法和民事立法并不落后,但法律的权威远未树立起来。此次大连油污案的索赔,面临着来自政治、行政、法律、技术等诸多方面的考验和压力,将会是一场不对称的艰巨较量。“尤其是在中石油这样的航母级央企面前,平民百姓犹如汪洋中的一叶轻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碰撞和博弈。”夏军说。

  据知情人士透露,事故发生后,曾有说法称,中石油内部的思路是,公司拿一定数额资金“表示一下”,让大连市政府出面赔偿渔民损失,然后公司以扩大投资、增加项目等途径来“补偿”大连。

夏军说,“我们的国企就这样被政府一次次惯坏,毫无愧色地把巨额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如果污染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法律救济,环境正义就是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

2、大连油污肇事国企为何有恃无恐?

来源:财新网2010年09月10日 郑戈

http://finance.qq.com/a/20100910/005744.htm

【财新网】(专栏作家 郑戈)英国《金融时报》于今年5月30日公布了全球五百强企业排名,中石油以高达3293亿美元的市值高居榜首,首次超过了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公司。有趣的,两家公司都曾陷入严重的原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事件。但是,由于所处的制度环境不同,两家公司在事故发生后的遭遇也截然不同。

1989年3月24日,美国埃克森公司拥有的埃克森•瓦尔德兹运油船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岛附近海域触礁受损,导致26万至75万桶原油(具体数量存在争议)泄入大海。这起重大事故直接导致了美国《油污法》(1990)的诞生。埃克森公司在主动斥资20亿美元清理油污并投入10亿美元支付民事索赔和应对刑事检控之余,还在贝克尔诉埃克森公司一案中被判处支付2.87亿美元的实际损害赔偿金和高达50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金。由于对惩罚性赔偿金数额不服,埃克森公司从此踏上了漫长而曲折的上诉之路。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于2008年6月25日做出裁定,将案件发回重审,并明示惩罚性赔偿金数额不能超过5.075亿美元,即赔偿实际损失所需数额。

要知道,惩罚性赔偿金是在实际损害赔偿金之外另行支付的,并且不是被政府“充公”,而是直接付给被侵权人。因此,受到油污侵害的个人和企业在经济上可说是得到了充分的补偿乃至改善。

2010年7月16日傍晚,由于中石油控股的下属一家子公司所委托的公司操作失误,导致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超过1500吨原油流入大连新港和大窑湾港区。事故发生后,中石油和当地政府均未对污染损害赔偿做出任何表态,反倒是采取了积极措施阻止遭受损失的水产企业和养殖户到法院起诉以及到北京上访。在这场明显由于人为原因而发生的侵权责任事故发生后,中石油在其通报中强调的却是该公司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去清理油污,回收原油多少吨,以及“海面水质明显好转”,丝毫未提给国家和民众造成了多少损失以及准备如何赔偿、如何追究责任等等。被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公安部认定为对此次油港爆炸事件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甚至于八月召开了“7.16”火灾事故抢险救援表彰大会,授予其主要负责人及下属9个单位和197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好似这起事故不知是谁造成的,自己倒成了“抢险救灾”的英雄。

还可以用作对比的是被称为大连海事赔偿第一案的阿提哥油轮油污损害赔偿案。在这一涉及117位损害赔偿请求人和11.6亿索赔金额的事件中,政府积极主动地帮助事故受害人研究对策、保全证据并开展科学鉴定。在较短的事件内,大多数索赔个案都获得了圆满的解决。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政府的积极态度恐怕同阿提哥号是一艘外籍(葡萄牙)油轮不无关系,而这艘油轮的积极赔偿,又同葡萄牙是《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缔约国密切相关。我国目前只加入了前者,尚不是更具实质意义的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成员国。

中石油等央企的反对,是我国没有加入该基金的重要原因。而这些企业表示反对的公开原因,竟是:“本公司财力雄厚,可自行解决污染清理和损害赔偿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恐怕还是不愿定期向基金缴费。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制定《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其中规定,每进口一吨原油,需要向基金缴纳零点几元。根据相关报道,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目前对该规章草案的反应较消极,主要原因是,它们知道一旦实行此制度,每年公司将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建立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同时,认为目前交通部海事局有关课题组核算出的每吨持久性油(原油、重燃料油)征收0.4元的摊款标准过高。

一方面自称实力雄厚,能自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对相关的制度化解决方案态度消极,其中所凸显出来的,恐怕是这些大型央企有恃无恐的自信。

企业在在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必然产生诸多的外部性。有些外部性是正面的,譬如对公共设施的改善,但更多的外部性是负面的,比如环境污染。法律和其它规制系统的功能之一,就是令企业“内化”这些负的外部性,否则某些企业便会以严重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的方式来谋取自身利益,导致社会的总体收益为负。“内化”的方式,一种是将负的外部性计为生产成本,另一种就是购买保险。

在我国,由于国企的存在,令企业外部性的内化方式复杂化。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又是司法和执法等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国企给社会和私人造成了损害,除非国家主动赔偿,否则私人只好自认倒霉。近年来国企改制的大方向之一,便是区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但这一改革侧重的是强化激励,提高效率,促进发展。对于国企造成负的外部性之后的责任承担问题,表面上看是服从市场规律和法治原则,依法作出赔偿,实践中却往往并非如此。尤其是像中石油这样的“副部级央企”,一般的地方政府恐怕是不敢去冒犯的。作为地方政府的几大班子之一,法院当然是服从大局,想方设法拒相关案件于门外。法律的作用,和法院在政府中的地位乃至国家的整个政治结构是密切相关的。

近几年出现的少数几个环境公益案件(比如2009年的中华环保联合会起诉江阴港集装箱有限公司案)以及环保法庭在个别地方的设立,目前还都只是试探性的孤例,并未变成一般性的实践或规则。

其实,从立法层面上讲,我国的相关法律体系近年来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程序法而言,除《民事诉讼法》外,还专门制定了《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1999年通过,2000年施行),其中第四条规定由海事法院受理海事侵权案件,而第97条又专门规定了对船舶造成油污损害的赔偿请求应当以谁为被告。就实体法而言,我国已经有了《海洋环境保护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和《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并且正在制定《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其中,2000年修订的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法》中新增了第66条:“按照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由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的原则,建立船舶油污保险、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这为我国推行国际通行油污损害赔偿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一套以强制保险加赔偿基金为主体的油污损害赔偿制度正在形成。

大连在推进相关制度建设上曾经做出过不少贡献,比如,大连海事局于2007年6月牵头制定了《小型无主溢油应急基金管理办法》,由大连海事局牵头、48家航运和船舶企业捐资25万多元成了基金会,在处理无主溢油问题上开了风气之先。

但是,上述法律就其性质而言多属于行政法的范畴,海事行政部门在涉及赔偿问题时也只是从行政监管的角度强制企业购买保险并向基金缴费,即使罚款,按照《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对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可处以最高30万元的罚款。但这只是行政罚款的上限,并不涉及民事赔偿。相关的民事赔偿应适用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侵权责任法》,造成污染的责任人应当以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等方式来承担侵权责任。其中财产损失的赔偿数额,应当主要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来计算。

民事主体平等是整个民法体系的主要原则之一,哪怕是中石油这样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巨型企业,当其成为侵权责任人的时候,也应当作为普通被告接受法院的审判。

如今,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公司治理中的重要课题。当中石油继续在各种“市值”排行榜上高居榜首的时候,我们不希望听到国际社会议论纷纷,说中国的企业是以对社会和本国人民严重不负责任的方式来累积财富的。作者为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助理教授

3、央行环保黑名单在江苏试点 上榜企业不予贷款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0年09月13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9-13/070021090530.shtml

  中广网南京9月13日消息 (记者练微)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央行在征信管理系统中引入环保“黑名单”,企业违反环保信息入库,将一票否决不予贷款。目前这项措施已在江苏率先实行,一些企业遭到处罚。

  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邵伏军日前表示,央行将在征信管理系统引入环保“黑名单”。记者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了解到,江苏已经率先实行,该行征信管理处倪海鹭科长说:“一部分是我们每年一次的环评五色信息,这部分信息主要是由当地环保部门根据环境评价的一个指标体系,会通过红黄蓝绿黑五色来对企业进行评价;第二部分信息是环境违法信息,这两块信息构成了整个对企业的环境的综合评价。”

在对企业贷款的审核当中,目前征信系统中的这两部分信息已经成了省内商业银行的主要参考内容之一。比如仪征市毛纺织有限公司,今年5月向某银行申贷300万元,但因为在征信系统中环评等级显示为“黄色”,所以贷款额度最终降为200万元:“这个五色信息目前江苏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后三类可能就是(商业银行放贷)审慎进入,如果是黑色企业,甚至于是这个红色企业,他有可能就是不太考虑这个放贷了。”

4、中国中小河流治理全面提速 1.8亿亩农田排涝受益

来源:人民日报2010年09月13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09-13/2527898.shtml

采访人:本报记者 赵永平 李丽辉 解读人:财政部、水利部有关负责人

  财政部、水利部日前召开的新闻通气会透露,2013年前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2209条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治理任务;2013—2015年继续安排2800条左右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力争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治理任务,着力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能力。这意味着中小河流治理将全面提速。

  为何提速?

  水灾损失中小河流约占80%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主要江河流域都发生了洪水,超警戒水位河流400多条,近100条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发生超过历史纪录的大洪水。

  全国5万多条河流大部分为中小河流,其中山区河流约占3/4,平原地区河流约占1/4。与大江大河的防洪建设相比,中小河流仍然是防洪薄弱环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河流尚未进行过有效治理,防洪标准低,许多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仅3—5年一遇,有的甚至不设防,对防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江西省尚有13个县城和615个乡镇未设防,已设防的41个县城基本在10年一遇以下,已设防的191个乡镇基本在5年一遇以下。

  另外,中小河流治理“欠账”多。大多为县级及以下管理的河流,由于地方财力限制,投入不足,群众投工投劳减少,中小河流治理滞后。

  中小河流灾害严重。在近年来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基本形成、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的情况下,目前中小河流水灾损失约占全国水灾损失的80%,中小河流洪水灾害和山洪灾害伤亡人数占全国水灾伤亡人数的2/3以上。

  任务多重?

  到2015年治理河长6万公里

  2009年开始,财政部、水利部针对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且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按照轻重缓急,先将保护人口和耕地多、洪涝频繁的2209条重点河流纳入规划,2013年底完成治理任务。在此基础上,2013—2015年,继续安排治理2800条左右中小河流的重点河段,治理河长约3.45万公里。争取到2015年治理河长6万公里。

  2009年底和今年6月,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50亿元,针对今年严重的洪涝灾害,8月份,又追加安排20亿元中央资金,重点用于洪涝灾害严重或发生超标准洪水的河流河段治理。

  目前,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总体进展顺利,已启动的项目中,一半以上项目已开工建设,已完工或基本完工项目在今年的防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安徽省丰乐河经过治理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在今年7月2次强降雨中,保护了4万亩耕地和4万人口的防洪安全;重庆市南川区龙川江河道整治工程,汛期保护了2万余亩耕地的防洪安全。目前,各地利用汛期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招投标和施工准备,汛后将又有一批工程开工建设。

  效果如何?

  将使1.8亿亩农田排涝受益

  从防洪效益看,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实施,可使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能力从现状的5年一遇或不设防提高到10—20年一遇,预计到2015年可使约750个县城、9000个乡镇、2亿左右人口和2.5亿亩农田得到防洪保护,将使1.8亿亩农田排涝受益。

  从社会效益看,中小河流治理范围主要在县城、乡镇和人口集中居住的村庄,规划的实施将提高农村广大地区包括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防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损失,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生态环境效益看,通过对重点地区、重点河段的治理,将改善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在平原易涝区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态环境;在血吸虫病疫区,结合水利血防措施,可减少钉螺扩散、血吸虫病蔓延的几率。山丘区可减轻河道冲刷,有利于区域植被恢复和改善,控制水土流失,对山洪灾害的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

5、工行推出全国首张绿色环保主题银行卡(图)

来源:汉网 2010年09月13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9-13/143418105473s.shtml

杨澜代言工行首张绿色环保主题银行卡

  为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倡导节能减排、环保健康的绿色生活,中国工商银行于近日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出了“绿色生活主题”系列灵通卡。据介绍,该系列卡片由工商银行与致力于公益环保事业的名人客户共同打造,面向名人“粉丝”、环保人士、绿色生活理念的倡导者及实践者发行,开创了国内绿色环保主题银行卡发行的先河。

  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行此番推出的该系列首发卡片为该行与资深传媒人士、兼任多家国际国内公益环保组织的形象大使杨澜女士合作发行的“绿色生活主题——杨澜?灵通卡”。该卡采用杨澜女士的公益主题形象为卡面设计元素,在外观上既别具一格,又彰显了绿色生活主题。在功能上,该卡除具备借记卡的金融功能之外还兼具诸多创新功能,如持卡人将有机会获得环保主题限量版粉丝礼品,并有机会亲临现场参加杨澜女士为持卡人举办的“绿色生活”主题见面会等活动。更为重要的是,持卡人持该卡单笔消费超过100元,工商银行将按照0.01元/笔的标准,向杨澜女士发起成立的阳光文化基金会进行捐款。

  业内人士指出,工商银行此次推出的“绿色生活主题”系列卡通过名人的示范效应,创新性的赋予银行卡以公益、环保的主题,号召更多人士关爱生态环境,共建和谐社会,是该行在推进公益环保事业方面所作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行将依托其庞大的客户群体、遍布海内外的网点机构、强大的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以及在银行卡领域20多年的发展经验和成果,继续紧密围绕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通过与社会知名人士开展深度合作等形式,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具独创性、时代感和积极意义的主题银行卡。

6、专家呼吁:“大敦煌”地区沙漠化防治刻不容缓 

来源: 新华网 2010年09月1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09/11/c_12542051.htm

  新华网兰州9月11日电(记者王志恒 曹国厂)正在甘肃敦煌市举办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咨询项目会议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发出大声疾呼,大敦煌地区沙漠化和荒漠化防治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9月8日至11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中国水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甘肃省等有关生态、水利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单位的近20多位科研人员参加了在甘肃敦煌市举办“大敦煌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战略”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介绍说,“大敦煌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战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咨询项目,该项目于今年5月份启动。此次专家来到甘肃敦煌,对敦煌及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土地沙化、动植物生存状况进行调研,提出一系列有关大敦煌地区生态安全和区域发展的课题。有关研究成果将对未来大敦煌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大敦煌”是以甘肃敦煌市为中心的一个地域单元,东接嘉峪关、西达罗布泊、南依祁连-阿尔金山,北抵马鬃山,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

  蒋有绪院士说,“大敦煌”属于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地带,由于深处内陆,远距海洋,这里年降雨量平均只有40毫米,年蒸发量达到2000毫米左右,风沙天气在100天以上,年温差高达70摄氏度。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大敦煌”地区的生态正在持续恶化,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7、贵阳日增千吨垃圾污染河流 5年后或“有河皆污”

来源:工人日报2010年09月13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09-13/2527878.shtml

  “贵阳市98条主要河流中,有13条河流污染程度已超过国家限定标准;5条河流完全沦为城市排污沟……” 今天,贵阳市300多名热心志愿者首次对境内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98条河流进行大规模水环境调查活动结束。经过长达60天的实地走访调查,爆出了上述触目惊心的事实。

  今年3月,贵阳市“两湖一库”环保基金会和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两个民间环保组织共同发起了“贵阳市水环境调查市民行动”。经过筛选、培训,来自省、市各行各业的300多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环保公益活动。

  在长达60天的调查里,志愿者们走遍了贵阳市境内长江、珠江两大水系98条河流沿岸所有村镇和企业,用录像和照片记录下每一个排污口……他们还提取水样,送交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检验。结果发现,有13个取水点水质不达标,意味着有13条河流污染程度已超过国家限定标准。

  此次行动最终形成了调查报告。该报告认为,贵阳市98条河流污染的总体态势不容乐观,如果不引起重视,5年后,贵阳境内98条河流部分河段极有可能出现“有河皆污”的局面。有5条污染特别严重的河流,则被判定为已经“死亡”。它们分别是乌当区的松溪河、花溪凯伦河、清镇东门河、贵阳市中心的市西河以及花溪、小河、南明交界处的小黄河。

  “我们确定河流死亡,依据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的河流生命理论。”志愿者黄成德说,上述的5条河流,已经沦为企业和城镇的排污沟,几乎没有生命存在。以乌当区的松溪河为例,尚未进入河流中段,已发出一阵阵难闻的恶臭,整个水体变得混浊不堪,河里看不到任何鱼虾等生物的游动。

  志愿者们对490个沿河村镇调查发现,90%以上的农村地区粪便、生活污水直排附近河流,生活垃圾沿河随处倾倒。由于经济欠发达,当地政府没有财力建设村镇一级的污水处理设施,绝大部分乡镇一级政府和村委会没有垃圾清运专项经费,垃圾填埋场数量严重不足。全市村镇每日产生的数千吨垃圾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理,只能日晒雨淋,随污水进入河流,日夜侵蚀着河流的生命。

面对严峻的环保态势,黄成德认为,单纯骂政府有关部门不作为是没有用的,大家应该行动起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共同保护环境。(记者赵福中 通讯员徐子敬)

8、江苏省将组建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平台

来源:科技日报2010-09-13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671284341878_1.shtml

  记者12日从江苏省物价局获悉,江苏省将于10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省环保部门将组建统一的排污权交易平台,组织合法交易单位间的交易活动。

  江苏省物价局收费管理处处长华文介绍,办法从排污权交易程序、排污权交易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进行了规范。江苏省有关部门将根据污染治理成本、环境容量资源的稀缺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排污权有偿使用价格和交易指导价,确保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管理工作规范开展。

  江苏省将在部分城市先行试点,进一步扩大排污指标有偿使用和交易的范围。具体来看,一是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污染物范围由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扩大到氨氮、总磷;二是将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试点范围逐步由太湖流域扩大到其他流域;三是将二氧化硫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试点范围由电力行业扩大到其他重污染行业。

据介绍,目前,江苏省排污权交易仅在江阴市试点进行,江阴市已有68家企业通过交易获取排污指标,交易额为674.7万元。

9、新疆将在煤炭资源开发领域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来源:新疆都市报 2010年09月13日

http://news.sohu.com/20100913/n274899086.shtml

  环保部赴疆开展专题调研

  煤炭领域试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都市报讯 记者从9月12日召开的环境保护部赴新疆专题调研座谈会上获悉,我区将在煤炭资源开发领域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若试点取得好的效果,将会在其他领域推广。

  据自治区环保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孟剑英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区对煤炭的需求将会加大,大力开发煤炭资源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为此,我区坚持资源开发必须先规划后开发,防止无序开发、乱采滥挖和盲目圈占资源。将以煤炭资源开发为重点试点领域,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督促我区在大力开发资源时做好生态恢复工作。

  所谓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开展防沙治沙,重点实施天保工程和公益林管护工程,推进绿色生态屏障保护和建设,积极建立天然草地植被恢复及草地生态置换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游牧民定居工程,并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和管理。

10、三峡175米试验性蓄水 库区将加密监测水质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0-09-13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671284361039_1.shtml

   三峡工程2010年175米试验性蓄水目前正在进行,库区各地积极应对,制定多项应急预案,做好水质、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清理,确保此次试验性蓄水安全进行。

  记者从重庆三峡水库管理局获悉,三峡工程第三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已于10日正式启动,此前,库区各区县已对库岸177米至182米之间,确因蓄水影响安全的临水房屋居民实施搬迁避让。当前,各地正加密对地质灾害点的预警监测频率,对579处高切坡项目实施专业监测,同时延续做好2382处高切坡群测群防工作。

  此外,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及巫山县、奉节县等18个区县环境监测站,将在9月至12月期间,分别对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干流、库区一级支流上游和回水区中段、国控饮用水源地、回水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水质加密监测。

11、宁夏一造纸厂直接向沙漠排污两年 污染地下水源

来源:正义网2010年09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711412.html

美利纸业的核心企业。

闲置不用的排污设施已经锈迹斑斑。

美利纸业的污水从这里流向沙漠。

  近日,正义网接到实名举报:位于宁夏中卫市的中冶美利纸业集团下属的中冶美利浆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治美利浆纸公司),将大量造纸污水排向腾格里沙漠,历时两年多了,因沙漠是无人区,一直没人发现。“沙漠渗水快,用不了多久,腾格里沙漠的地下水源将会被污染,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据举报人介绍,“中冶美利浆纸公司的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造价1.3亿元,加上进口排污设备,总投资2.65亿元。自2007年6月工程完工交付中冶美利浆纸公司使用后,污水处理厂就没正常使用过,只在上级检查时才偶尔使用一下。按设计标准,造纸污水应该循环使用,绝对禁止向外排放。现在好端端的排污设备成了摆设,污水大肆直接排向沙漠,严重浪费地下水资源,坑害子孙后代!”

  排污设备闲置不用

  接到举报后,记者前往宁夏中卫实地调查采访。

  中冶美利纸业集团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成立于1985年,资产77亿元,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西部规模最大的造纸企业,中治美利浆纸公司是其全资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是王新,总经理是周立东。中冶美利纸业工业园区占地35平方公里(大部分是沙漠),与内蒙古交界,是腾格里沙漠的一部分。“2006年9月,污水处理厂开始施工,2007年6月建成,但许多污水处理设备一直闲置不用。排污设备如果正常运行,每日需要大量费用。中冶美利浆纸公司为了省钱,就把许多排污设备给关了。”举报人介绍说。

  记者现场看到,确有一些排污工程和设备没有使用,许多进口设备都生锈了。

  随后,记者采访了中冶美利浆纸公司总经理周立东。“我们的污水处理厂总投资2.65亿元,确有一半排污设备没有使用。但只用一半就把污水处理掉了。”

  污水“循环”到哪了?

  记者在中冶美利浆纸公司采访期间,恰逢宁夏自治区环保部门与国家环保部西北督查中心刚刚结束了对中冶美利浆纸公司等污染大户的“现场督察”。督察的初步结果刊登在宁夏当地的报纸上。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官方表述: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放。美利纸业林基地灌溉废水综合利用工程出水浓度超标,依靠黄河水稀释达到排放标准;在线监测达不到国家要求,设备故障率高,频繁报告停运或检修,现场仪器仪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排污的实际状况,联网数据监督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

  记者来到污水处理厂的“总出水口”,现场采集了两瓶污水,闻之有臭味,观之混浊不清,水中漂浮杂物。据知情人介绍,这个“总出水口”是污水循环设计所禁止的,是中冶美利浆纸公司擅自改造的。这些被污水处理厂“净化”过的污水,带着臭味和漂浮物,要经过5至6公里的长途跋涉,进入类似于水库的天然“氧化塘”中。

  “根据设计标准,中冶美利浆纸公司的污水处理厂,包括从国外进口的排污设备,是污水循环工程,也就是说,污水经处理后,再用于造纸,绝不能向外排放。”举报人介绍说,“中冶美利浆纸公司花费300多万元改建了一个管道,直接将污水排向沙漠。”

  按照举报人的说法,中冶美利浆纸公司排放的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全部用于造纸,不向外排放,这才是污水循环工程的本意。而中冶美利浆纸公司却将污水“循环”到10多里之外的沙漠里。

  据中冶美利浆纸公司总经理周立东介绍,中冶美利浆纸公司的污水循环工程是“污水经处理后,由总排水口排出,经5—6公里的管道(有的地方是露天),然后引入氧化塘。“我们共有四个氧化塘,储水量500万立方。氧化塘的水与黄河水按1比1比例配合后,用于灌溉,浇树,水经沙漠渗透后,收集、净化,再成工业用水。”

  对此,举报人反驳说,渗透到沙漠的污水还可能再回收吗?

  记者顺着污水管道行走,发现半道上又分出一些支流,污水通过这些支流,可以直接排放到沙漠里。“如果四个氧化塘盛不下污水了,就通过支流直接将污水排进沙漠,而这些排放污水的管道非常简陋。”举报人说。

【1】 【2】

12、深圳两公司大量偷排垃圾沥滤液进入观澜河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0年09月13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09-13/114121092013.shtml

  垃圾发电厂污水被偷排河海

  深圳两公司大量偷排垃圾沥滤液,专家称1吨沥滤液相当100吨生活污水

  南都讯 记者成希 实习生邱锦珠 近段时间,南方都市报连续接到读者举报,称来自南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宝安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沥滤液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到河流或者海洋中,严重污染环境。

  南都记者经过多月调查,发现深圳明洁环保有限公司和深圳广益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包了这两家垃圾发电厂的“沥滤液”处理业务。广益宏公司多次到东莞偷排,明洁公司将沥滤液偷排到平湖污水处理厂外的观澜河道中,被发现后,又转往固戍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口,直接排往大海。

  深圳垃圾沥滤液偷排东莞

  今年6月一天晚上,李先生到东莞黄江华南汽配城背后小山上散步。当晚10时多,发现陆续有油罐车开到山脚,直接向附近河道偷排废水。旁边一家公司的老板齐先生说,这些油罐车后来大白天也公然排放。7月中旬开始,他多次用摄像机拍摄取证。

  李先生与齐老板合作,一路跟踪,发现油罐车来自深圳广益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运输的废水是垃圾沥滤液,来自南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宝安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

  这两家垃圾发电厂称,广益宏曾承诺,沥滤液是送到黄江镇污水处理厂去处理的。但实际上,沥滤液并没有进入黄江镇污水处理厂,而是直接在黄江偷排了。今年8月份,广益宏被取消了承运资格。

  多次直接偷排观澜河

  一位知情人士称,除广益宏,深圳明洁环保公司也一起承包了南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宝安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沥滤液处理业务。明洁公司更是直接排放到深圳观澜河里。

  该人士提供的视频、相片显示,今年6月6日至6月8日,车牌号码为“赣D70607”的油罐车在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装上垃圾沥滤液后,驶进东莞深圳交界处的平湖污水处理厂。但该油罐车停在污水厂之内,排污的黑色胶管却直接伸进厂外的观澜河。这辆油罐车属明洁公司。

  7月13日,南都记者来到平湖污水处理厂旁的一栋出租屋楼顶,直击了这辆油罐车将污水排入河道的场景。7月29日下午,南都记者在平湖污水处理厂发现,该污水处理厂进水口离沥滤液的排入处足足相距百米远。

  平湖污水处理厂黄厂长解释,沥滤液原本应该直接送到污水处理厂进水口的皮管,直接排到水泵下面,但是这两天装修,不能直接将沥滤液排入进水口。

  再次转排大海

  该知情人称,明洁公司排污地点暴露后,又选择宝安区固戍污水处理厂作为新的排放点,并更换了油罐车,“湘EA4861”和“ 赣D 70715”这两台油罐车日夜运送垃圾沥滤液到固戍污水处理厂靠近出水口的围墙边的下水道偷排。“9月1日一天,总共12车”。

  9月2日,南都记者跟踪“湘EA 4861”油罐车,晚上8时40分许,油罐车从老虎坑垃圾发电厂出来,开进固戍污水处理厂大门,停在离铁丝网不到20米处,车右侧伸出两个管道插入下水道井口。晚10时10分许,油罐车排空离开。

  当晚,固戍污水处理厂门厂长说,每天约有100吨垃圾沥滤液送到他们污水处理厂,这些沥滤液来自宝安老虎坑和南山垃圾发电厂,由深圳明洁环保有限公司负责运送。门厂长说,最近处理厂内部整修,可能有些沥滤液处理不规范。

  专家说法

  偷排沥滤液后患非同小可

  老虎坑垃圾发电厂工作人员说,沥滤液含有许多有害的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污染相当严重,1吨沥滤液相当于100吨生活污水。“它含有产烷细菌、有机物、病毒、重金属等,是一种污染物成分复杂、危害性大、难降解的高浓度污水;如未经处理外排,不仅会污染地表水,还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说,沥滤液后患非同小可,会影响民众健康安全,政府须加强监管,严禁将沥滤液外运城市污水处理厂。

  赵章元说,垃圾焚烧厂在没解决沥滤液处理的情况下运行,会产生新的二次污染,目前没经济可靠的工艺,部分已投运的垃圾焚烧厂将沥滤液运往城市污水处理厂与生活污水混合处理,成本昂贵,也是违法活动。直接偷排到海洋河流等地表水体中,更会严重污染环境。

  沥滤液浓度高,处理难度大,一般污水处理厂无法大批量处理。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每天最多只能处理沥滤液20吨。一旦污水中的沥滤液太多,会导致污水处理厂用以处理污水的细菌都会被毒死,厂子就无法运行了。

  垃圾沥滤液

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污水(或焚烧法处理垃圾时将新鲜垃圾在垃圾储坑中发酵熟化,以沥出水分、提高热值,此过程中沥出的水分称为“沥滤液”),是一种高浓度、成分复杂、难降解的污水,其处理难度也更大。含有许多有害的有机化合物、病毒和重金属,1吨沥滤液相当于100吨生活污水。如果未经处理外排,不仅会污染地表水,严重危害环境,还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

13、联合国最高气候官菲格雷斯:不希望中国做出让步

来源:21世纪经济2010年09月13日

http://news.qq.com/a/20100913/001153.htm

  9月10日下午4点,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会见了联合国最高气候官员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 (Christiana Figueres)。

  这是菲格雷斯就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UNFCCC)秘书处执行秘书后的首次来华。一位陪同的联合国官员对本报说,菲格雷斯还与外交部和发改委官员会面,为10月初将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今年第三轮气候谈判做好准备。

  这位联合国官员评论说,中国举办此轮会议,“就是为了推进国际气候谈判的”。天津会议是今年年底墨西哥坎昆气候谈判前的最后一轮。

  来自发展中国家哥斯达黎加的菲格雷斯今年7月接替前任伊夫·德波尔(Yvo de Boer)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今年5月宣布了此项任命。

  菲格雷斯在10日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发达国家必须担当起气候谈判的领导者”,面对气候谈判的艰难局面,也“不希望中国做出让步,不希望任何国家做出让步”;各国在坚持强硬的同时,还需要保持灵活性,找到共同立场推进谈判。

  对于外界要求改革进程缓慢的联合国多边谈判方式的问题,菲格雷斯承认“多边谈判不可避免的会比较复杂”,但是UNFCCC是唯一一个经过“授权”的、可以让各国表达立场和做出气候决定的平台。

  菲格雷斯是一位气候谈判专家。从1995年起,她成为哥斯达黎加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成员。2007年,菲格里斯代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在UNFCCC的CDM执行理事会任职,2008-2009年当选公约缔约方大会(COP)副主席。

  她还是哥斯达黎加前总统的女儿。其父何塞·菲格里斯(Jose Figueres)是哥斯达黎加三任总统,领导了1948年革命,并且建立了现代民主制度。

  “不希望中国做出让步”

  《21世纪》:你对中国在未来谈判中所能扮演的角色有何期待?你认为,中国是否需要对“三可”核查、2050年全球减排目标等敏感议题上的既有立场做出让步?

  菲格雷斯:我们希望中国实践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的承诺,我们也不希望中国做出让步;我们不期待任何国家做出让步。

  事实上,哥本哈根会议得到的最后结果是,《哥本哈根协议》的条款并没有取得所有国家的一致认同。至今九个月来发生的是,《协议》的诸多要素逐渐协调和集中,并导入至正式的谈判进程。我们期望所有国家都兑现《协议》的这些要素。

  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协议》中做出的减排承诺,不足以满足全球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的目标。很明显,各国需要做出更有力的减排承诺,以保证实现温控目标。

  多边谈判的复杂不可避免

  《21世纪》:哥本哈根会议后,有许多批评指向联合国气候谈判机制。他们批评UNFCCC的谈判方式是缺乏效率的。由此也导致很多国家越来越对多边的气候谈判失去信心,转而更加重视双边的气候合作。你认为UNFCCC需要为此做出改革吗?

  菲格雷斯:多边的气候谈判不可避免的会比较复杂,因为这涉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所有利益集团。 因为需要将所有国家不同的利益取向考虑在内,所以谈判过程会比较缓慢。

  当然也会有在其他场合进行的气候磋商,比如G20,MEF(世界经济论坛)。这些场合组织(的参与者范围)比较小;只是有利于非正式的磋商,不同国家在那里可以说得更加开放,也会带来新建议和意见。

  但是因为这些场合没有经过(联合国会议的)授权(mandate),所以没有一个可以确定的做出气候问题的决定。UNFCCC是唯一一个可以做出决定的机构。

  所有国家都知道其他不同场合是非常有用的选择,是交换信息和观点的机会,但是他们也清楚只有UNFCCC才是唯一可以集中所有国家意见的场合;第二他们也清楚,要做出气候决定,只有将讨论带回UNFCCC的平台上。

  所有发达国家都必须担当领导者

  《21世纪》:实质上推进气候谈判,离不开起领导作用的谈判集团。哥本哈根会议时,我们期望欧盟和美国能承担起这个任务,但是现在看来都没有实现。欧盟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美国国内的气候立法也搁置了。现在我们能期望谁来引领谈判?

  菲格雷斯:我们希望所有国家都尽到自己的努力,因为(应对气候变化)是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所有国家都竭力控制排放,并对气候变化做出适应。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负这个责任。

  我们期望,所有发达国家都必须担当领导者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发达国家需要负责。事实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需要负责,当然这是在(符合)自身国家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语境下。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14、中国对坎昆会议期待:达成有法律约束力成果

来源:《今日中国》2010年09月13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913/000676.htm

  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分歧的核心是什么?中国是什么立场?

  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以来,国际气候谈判取得了哪些进展?今年为什么要增加谈判会议的次数和时间?在中国举办的天津会议将承担什么任务?

  中国希望今年底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国际气候会议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在天津会议前夕,从1989年开始一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苏伟,特为《今日中国》撰文,对上述问题一一作出权威解答——

  气候变化问题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了全球气候的显著变化,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差,更易遭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的携手合作和共同努力,20年来,国际社会一直在寻找公正合理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形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三大成果。

  目前,国际社会正在就落实“巴厘路线图”、加强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进行谈判,中国将在这一谈判进程中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

  今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

  去年12月,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会议虽然在长期目标、资金、技术转让等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但会议没有完成巴厘路线图的谈判任务,对2012年之后的国际减排作出最终安排。

  今年以来,国际社会继续根据巴厘路线图的授权进行谈判,并决定今年11月在墨西哥坎昆举行《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和《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

  为了在坎昆会议上达成积极成果,各方决定增加今年的谈判会议次数和时间,加大谈判的力度,将原来安排的2次会议增加为5次。前三次国际谈判会议分别于3月、6月和8月在德国波恩举办。10月4日——9日,我国天津将承办第四次公约和议定书两工作组谈判会议,这是中国为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在公约和议定书主渠道下进行并取得进展、推动坎昆会议取得成果做出的重要贡献。天津会议是坎昆会议之前最后一次谈判会议,将为推动坎昆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做最后阶段的准备。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今年以来的国际谈判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公约工作组已形成了缔约方主导的“谈判案文”,议定书工作组也形成了可以作为谈判基础的“主席案文”, 谈判进入实质性的案文磋商阶段,天津会议将在上述“谈判案文”或“主席案文”基础上,进行逐句逐段的案文磋商起草工作,为坎昆会议达成积极成果奠定了必要的条件。

  但总体上看,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谈判仍然存在巨大的分歧,核心问题是要不要坚持《公约》、《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要不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发达国家要不要继续率先减排。双方的矛盾焦点是减排责任分担、资金提供和技术转让等问题。

  发达国家强调共同的责任,淡化有区别的责任,要求所有国家都应当采取有意义的行动,对发展中大国甚至提出量化减排要求;强调减缓气候变化,淡化适应气候变化;强调利用小集团磋商推动谈判,淡化甚至企图取代《公约》和《议定书》主渠道;在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方面,则强调市场机制,淡化本国政府责任。

  发展中国家提出,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无约束排放温室气体是造成当前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且当前人均排放居高不下,其人均历史累积排放更是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几倍甚至几十倍,应当对气候变化承担主要责任。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公约》的主渠道地位,按巴厘路线图授权,加强《公约》和《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发达国家应继续率先大幅度量化减排,并切实兑现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发展中国家将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并在发达国家资金、技术转让支持下采取符合国情的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的立场

  中国政府向来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任出发,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就目前的国际谈判而言,最核心的任务是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进一步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

  一是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和法律基础,凝聚了国际社会的共识,是落实巴厘路线图的依据和行动指南。巴厘路线图确认了加强公约和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的授权,就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等做出相应安排,同时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

  二是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排放和当前的高人均排放负责,改变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大幅度减少排放,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中,采取积极的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手段。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护气候,实现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确保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实现。

  四是主张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应当同举并重。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当予以同等重视。减缓是一项相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适应则更为现实、紧迫,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必不可少的手段,发达国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是发展中国家得以有效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根本保证。

  我国将在《公约》和《议定书》的基础上,按照巴厘路线图的要求,从国情和实际出发,承担与我发展阶段、应负责任和实际能力相称的国际义务,实施强有力的国内政策、措施和行动,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对坎昆会议的期待

  随着坎昆会议的临近,各方都积极运筹下一步谈判工作。

  作为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积极、建设性参与者,中国希望坎昆会议能够在已有法律基础上,通过公约和议定书工作组的法定谈判机制,完成落实巴厘路线图的谈判任务,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成果。

  一是通过《公约》、《议定书》工作组的谈判,确定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减排指标。议定书工作组是落实“巴厘路线图”双轨谈判机制的重要一轨,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底到期,目前所剩时间不多,为确保议定书第一、第二承诺期不出现空档,议定书工作组尽快完成谈判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此外,完成议定书工作组的谈判任务也是公约工作组谈判取得进展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只有明确了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的进一步减排指标,才能为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下非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确定可比的减排指标。因此,坎昆会议要在公约和议定书下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减排指标的谈判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锁定谈判取得的共识,为谈判沿着正确的轨道和方向前进打好坚实基础。

  二是通过公约工作组的谈判,解决好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公约工作组谈判要围绕巴厘行动计划进行,要确定非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主要是美国)减排指标,并确保其减排指标在幅度、性质和遵约机制上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可比性;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发达国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承诺,使发展中国家有能力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就如何落实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承诺的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做出具体安排,尽快明确资金的分摊比例,确保资金的及时有效到位并确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操作办法,这是建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信的关键。发展中国家将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情况下,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根据本国国情采取减缓行动。

  当然,上述目标决非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的,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特别是发达国家目前提出的减排指标与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相去甚远,对发展中国家关于适应、资金、技术转让的具体建议的回应与发展中国家的期望大相径庭,要求废弃京都议定书的主张更是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背道而驰,要完成巴厘路线图授权的谈判任务仍面临许多挑战,但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国将一如既往地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与各方一道努力,推动坎昆会议按巴厘路线图的要求取得全面、平衡和有约束力的成果。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曾任2009年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中国首席谈判代表。

15、科学日报:未来气候变化能否预知?

来源:科学日报2010年09月13日 常丽君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913/001527.htm

  近年来气温变化迅速,导致全球气候剧烈变化,给许多国家带来灾难性影响。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气候变化?未来的气候变化可以预知吗?

  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院的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各样无序因素的影响逐步积累,其结果是很难预测的。这项研究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尼尔斯·玻尔研究院的气候研究员彼得·迪莱弗森说:“针对可能引发的气候改变,我们已经构建了两个不同情况的理论模型。我们希望确定是外在因素导致了气候变化,还是由于各种微小而混乱无序的因素的积累导致了气候的转换。”

  他们绘制了两种情况的气候走向示意图:第一种情况就像跷跷板,气候可以处于两端不同状态。如果外界影响增加,比如二氧化碳使得另一边更重,气候跷跷板将滑向另一种状态,这种气候变化是可以预测的。

  在第二种情况,气候好像一个低谷里的球,两边是山峰。小球代表一种气候状态,不断受到无法预知的多种力量的推动,比如暴风雪、热气流、暴雨和冰层融化等,这些都会影响海洋环流。这种混乱气候系统可能最终会将小球推进另一个低谷,即另一种不同的气候状态。这种气候变化是不可预测的。从数学上讲,第一种情况好比“二分法”,第二种情况是“噪声诱发转变”。

  彼得·迪莱弗森说:“我们可以明确区别这两种情况,在冰川季期间,正是混乱动力波动引发了剧烈的气候变化。这意味着未来气候变化是很难预测的。”

  研究小组还分析了取自格陵兰的冰层下3000米处的冰核,在大量有关温度信息的基础上,追溯了14万年前的冰川纪气候图景。

  数百万年以来,气候变化主要受地球的空间轨道的控制,即地球的倾斜度和距离太阳的远近。最明显的气候转换发生在距今1万年至1.5万年前的冰川纪末期。但历史上也存在其他的气候变化因素,距今10万年前的冰川期内就有一系列的气候变化。

  气温在不到10年的时间中突然上升10摄氏度到15摄氏度,持续大约1000年,然后,急剧下降的气温使气候再次转换。这种气候转换在冰川期发生过很多次,称为Dansgaard-Oeschger气候旋回,气候转换的节点称为临界点。但其引发原因仍然未知,所以,研究人员无法在现有的气候模型上套用这一变化。

  就目前来说,未来气候将会怎样变化?迪莱弗森说,今天的情况与冰川纪不同,那时地球大气中没有这么高的二氧化碳含量,当时气候非常温暖,英格兰生活着短吻鳄。“我们一边倾斜跷跷板,同时低谷的小球也得到了更多动力,很可能会跳到另外一个低谷。这意味着,在下个千年中,气候不仅是缓慢地变暖,也可能在某些个10年当中出现剧烈气候变化。”他还强调,他的研究是基于过去的气候,无法对未来气候作出确切预测。

16、废弃节能灯回收不当污染巨大 上海现状令人堪忧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2010年09月13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913/n274897872.shtml

  上海宝钢一村刘先生反映:眼下居委会又开始新一轮政府财政补贴节能灯的登记、发放工作,对此惠民工程,广大居民交口称赞。但由于节能灯管内含汞,废弃后如处置不当,会污染水、土,存在一定环保隐患。我向居委干部提议是否能在发放现场连带设置废弃节能灯回收箱,大家反应茫然。看来,废弃节能灯回收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了。

  政府文件明确回收

  上海市照明电器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目前一只普通节能灯的含汞量平均约0.5毫克,少数品牌产品可达0.25毫克左右。理论上,1毫克汞渗入地下,会污染约360吨水。由此计算,一只废弃节能灯,如处置不当,可能污染90至180吨水及周围土壤。

  上海市绿色照明推广办公室人士介绍,今年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就国家高效照明产品补贴推广项目进行招标时,不仅对汞含量作了明确规定,还特别强调企业清洁生产的能力,把废旧灯管的回收比例、有无回收设备及企业是否通过清洁生产评审列入标书的要求。上海市节能灯推广文件中,也明确“以推广企业为销售主体。推广企业在与各区县对接的基础上,根据区县要求,与街镇商定销售点、销售时间及推广宣传方式,并设立废旧灯管回收箱”。

  回收现状并不理想

  上海瑞金二路街道南昌社区居委会今年发放的政府补贴节能灯都产自北京某公司,5W、11W的仅需3元,居民很满意。但居委会干部说,该企业没有设立废旧灯管回收箱,也从未就此联系过居委会。

  记者获悉,今年共有10家公司作为本市节能灯推广企业。记者电话联系了浙江、江苏、北京、江西等4家企业,均回答目前不具备回收条件。浙江某集团公司办公室人员说,由于回收项目技术水平要求高,经济效益低,全行业至今没有建立回收制度。

  斜土路某大型建材商城内出售的节能灯品种繁多,但包装、说明书上都没有汞含量的说明,也无废弃后如何处置的告知。店员表示,没听说厂商有回收服务。

  “在线收废”是上海市2002年就确立的实事工程。记者拨打962300市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热线,有关人员回复不收废弃节能灯。上海市环保热线12369说,环保部门并未参与政府推广节能灯活动,如何回收其废弃物,并不清楚。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有关人员表示,废弃节能灯处置目前无具体归口管理部门。

  建立回收体系

  今年是上海市连续第3年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向居民推广节能灯。规划数量1200万只,预计可实现节电6亿千瓦时。连同前两年,上海市仅政府补贴节能灯数量就超过2200万只。显著节能的同时,有关人士表示不能忽视废弃节能灯潜在的环保隐患,建议建立相应的回收体系。

  首先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生产、销售和使用者的回收责任;其次,完善分类回收处理体系,保证废弃节能灯有渠道被分类回收、安全处理。可在社区内设置废旧灯管回收箱,落实责任单位,定期回收处理。最后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可将政府补贴之类单方面普惠行动与个人环保行动挂钩,如向居民发放节能灯的同时,动员、督促居民回交废弃节能灯等。

  编后

  让科技之光照亮绿色家园

  入夜时分,世博园内处处流光溢彩,璀璨生辉。而打造绚烂多姿、迷人光影的,正是继白炽灯、荧光灯、节能灯后照明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半导体照明技术LED。 LED可直接把电转化为光,不仅工作寿命长、耗电低,且无热量、无辐射、无污染、可回收。要解决节能与环保之间的博弈,最终得依靠技术创新。从市民踊跃登记、选购节能灯的行动中,我们看到了政府惠民的殷切情怀和市民保护绿色家园的深切愿望。世博会从来就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性技术成果展示舞台。我们同样期盼,在后世博时代,LED技术能迅速步入寻常百姓家, 让科技之光照亮绿色家园。

17、陈宗兴:生态城市如何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09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696938.html

  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三大生态风险:一是以气候变化、经济振荡和社会冲突为标志的全球生态安全恶化;二是以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特征的区域生态服务功能退化;三是以贫穷落后、过度消费和复合污染为诱因的总体人群生态健康变化。

  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显著改善人类福祉的同时,也在显著改变着我们赖以生存的人居环境。当前,大多数城市存在着人的不文明生产、流通、消费与逆生态的认知、规划和管理等行为,加剧了这三大生态风险。因此,必须转变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行为模式,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建设新型的生态文明。

  由于长期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将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渐进历程,同时也是一场技术、体制、文化领域的社会变革,是一项艰巨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工程。当前,亟需从观念更新、体制革新和技术创新入手,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让自然融入城市、让社区充满生机、让市民享受自然、让环境休养生息。

  一是要转变发展理念。推进生态城市建设,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代之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生态文明理念。要以更新人的观念、调节人际关系、诱导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为主导,通过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调节和能力建设,改变城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体制、文化和精神生活、生态和环境意识,促进物态谐和、业态祥和、心态平和与世态亲和的城市文明发展。

  二是要改革体制机制。要积极推进决策方式从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管理体制从条块分割向区域统筹、城乡统筹、人与自然统筹、社会与经济统筹以及内涵与外延统筹方向演化;生产方式从资源耗竭、环境破坏型的物态经济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方向演化,从链式经济向网络经济、自然经济向知识经济、厂区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型;生活方式从以金钱为中心的富裕生活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和谐生活、从以利己为中心的物理型关爱到以爱他为中心的生态型关爱演化。

  三是要创新方法技术。要大力研发、催化、孵育和推广低碳高效技术及生态工程技术,积极倡导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节流与开源相搭配,推进生命周期评价、设计、规划与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在城乡系统推广清洁生产、健康代谢、绿色能源以及生态建筑、生态水文、生态交通、生态产业和生态卫生与生态保健的技术体系,推动并保证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态城市建设。

(作者系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摘自9月1日在第六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上的讲话)

18、学者分析大型环境污染事故频发背后成因

来源:南风窗 2010年09月13日  文 苏 杨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9-13/133721092324.shtml

  大型环境污染事故为何频发?

  这几个月,“大型”环境污染事故的上镜率陡然提高,紫金矿业的污染、冀东水泥厂的污染、大连湾的油污染、南京塑料厂丙烯管道爆炸后的空气污染络绎而至,就连洪水也和化工厂一起害得吉林几个城市断水。这些新闻媒体报道的大事,肇事的都是大企业,在环境污染事故里都算是大级别的,影响就比通常的环境污染事故大了不少。

  大企业出大事,如果是老出,就值得思考了。对中国的企业来说,除了运气,似乎还是能总结一点规律和制度成因的。

  总结规律和制度成因,首先要把这些大企业出的大事做个分类。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是这样分的:全国突发环境事件171起,主要是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和企业排污引发的。其中,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的环境事故一次性规模大、给人印象深。大连湾的事故是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环境污染,与2005年“吉林化工”导致的松花江污染事件类似。这样的事故往往是新闻报道的热点,但因为是小概率事件,所以这类事故总体来看影响其实没有常规的环境污染肇事危害大,就像民航事故听上去挺吓人实际上民航运输这种交通方式的风险远远小于汽车运输一样。

  而真正的危害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小污易成大害”,一个是“小污易成大污”。第一类出事是来自这些大厂居然与居民区或水源地密不可分,处理污染物几乎没有应急的时间和空间,因此绝对排污量并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小。南京塑料厂的爆炸和吉林松花江支流的化工原料泄漏就是这样;第二类则是说日常环保工作不到家:这种天长日久的细水长流难以引起管理部门的应急反应,结果量变就积攒成了质变。冀东水泥等企业的污染是这样,紫金矿业的污染其实也是这样——尽管其被媒体追逐是因为发生了重大事故,但其长达10余年的违规排污对汀江及其沿岸百姓生活的损害远远大于这次事故。

  用政策术语总结,让“小污”成“大害”和“大污”的制度成因其实就两条:产业布局不合理和环境管理不到位,这又是管理者用地方保护对付环境保护而公众参与不够形成的。

  治本之策

  与一般人感觉的不同,在环境保护中发挥最前端也是最重要功能的不是环保部门,从实际效果来说,产业部门和规划部门的影响更大。原因很简单:有污染不等于有危害,而且污染物治理后仍然是污染物。污染物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有多个环节,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与人体健康之间有一个枢纽性环节——暴露,即污染物必须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暴露到人体内才会形成危害,否则,再重的污染也不能和健康危害之间划等号。再说得通俗一点,如果污染物排放的空间远离人居环境,其危害程度就大打折扣甚至聊近于无了。

  污染物的末端治理并不能将污染物无害化,治理过的污水仍然是污水,只是污染程度减轻了,仍然要靠较大量的天然水体来稀释自净。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净作用,则这个区域即便所有工厂都达标排放,仍然会造成环境质量超标。太湖的蓝藻污染之所以引起那么大反应,把这两方面理由都占了:环湖区域企业密度太高、经济活动总量太大,即便全部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肯定也超标。偏偏无锡还以太湖作为饮用水源,这就相当于构建了从污染物到人体之间的暴露渠道,这个时候自然小污易成大害。如果无锡的饮用水源都是长江水,我们对太湖污染的“宽容”程度肯定会大大提高。

  一言以蔽之,对工业污染防治来说,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产业布局才是治本之策,主要是在末端治理途径发挥作用的环保部门的作为空间并不大(所以现在环保部门才更加强调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制的前端控制作用)。熟悉美国环保史的人都知道,美国是靠产业转移才真正解决污染问题的。上世纪70年代大白天都要开灯的钢铁城匹兹堡,如今的鸟语花香与北京越来越多的蓝天几乎是同一个主要原因——钢铁企业搬迁。如果产业部门和规划部门不能有效作为,让工厂分布在居民区,就会造成居民区“坐在地雷上”的效果。别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即便日常的达标排污,也一样会成大害。

  2009年,国内发生规模较大的血铅污染事件12起,总理和副总理为此批示5次,但其中影响较大的,如陕西凤翔和河南济源的事件,疑似肇事企业都是技术水平全球一流的大企业,都基本做到了达标排放。但我国长期以来缺少产业和规划部门对环保的前端控制,直至2007年,国家发改委《铅锌行业准入标准》才规定铅锌行业的卫生防护距离为1000米。而迄今为止,发生血铅污染事件的所有企业与居民区的距离在出事前都未能达到这个标准,陕西凤翔、河南济源,企业外墙和居民区的距离都不到200米!这种情况下,达标排放也肯定出事。而发生爆炸的南京塑料四厂居然位于3块比较集中的居民区中间,附近还有幼儿园和学校,那些化工原料的储罐和周边居民距离相隔不到100米。

  这种情况在我国还是普遍现象,如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显示,总投资近10152亿元的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局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很简单:地方要发展经济,招商引资中只求快上大上项目,产业部门对项目安全选址考虑得少,规划部门则和环保部门缺少沟通,这样密不可分的工厂和居民区,结果只能是一损俱损。国务院公布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了要“优化产业布局”。这要落到实处,以后环保部门的压力就小了,“大污”也不一定成“大害”了。

  环保的大是

  而环境管理不到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是新闻媒体经常曝光的。尽管通常大企业的环境管理远好于小企业,污染治理也因为规模效益而成本比小企业低,但许多小地方的大企业却因为是地方政府事实上的衣食父母,就有了凌驾法规之上的特权,“挂牌保护企业”等牌子就是这种现象的写照。也是7月出大事的大企业“紫金矿业”,就一直有“父母官”在当其保护伞。紫金矿业违法排污,绝对不只是7月这起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偶然现象,而是常态:其金矿生产中系统循环利用不能完全消化的、后期处理困难的废水,一直以来的做法是将其直接排往汀江。只不过,以往的排污都是细水长流,且每次发生小污染事故,县里就会分解任务,由每个单位负责解决不同的问题:例如有的单位负责协调网站关系,保证网络上关于紫金矿业的消息都是“正面的”。这种事情不是个案,小地方的大企业,总能找到“要统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要在搞好环境保护的同时不耽搁生产”这样的说法。于是,许多地方就形成了大企业“小污易成大污”的“制度环境”。

  这种地方保护,其实是地方的经济增长保护伞,作为地方政府下属的环保局的胳膊很难扭过大腿,前几年发生的环保局长向上级部门举报污染已经反映了“胳膊的无奈”。仅仅靠环保部垂直管理的几个区域督查中心是不行的,毕竟这几十个人没有监测手段、耳目不灵。

  那靠什么呢?在目前我国社会中间组织发育不够、且有的地方政府政绩观尚未转变到科学发展轨道上的情况下,公众参与就不仅需要、而且必要了。公众参与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可以看厦门PX事件,它生生压倒了地方保护,大企业的布局被民意调整了。而对地方保护对付环境保护造成的环境管理不到位,最近也由NGO介入并成功地对这些企业施加了压力: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2010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发布显示,珠三角地区长久以来受重金属污染的状况没有得到缓解,IT行业的重金属污染出乎意料地给这一地区带来了严重后果。其中,一些重度污染企业借助大型供应商甚至是上市公司对国际知名IT企业供应产品。这个报告,对这些多年来“享受”地方保护的企业施加了很大压力,至少说明了,在今后的中国,环保的漏洞会越来越少,至少这些体量大的企业漏不过去!

  从规律和制度成因方面总结大企业出的大事,让我们可以明白环保的大是所在:在公众参与的助力下,通过产业合理布局和合理规划避免居民区变成雷区,并积极加强环境管理。这些方面的大是大非处理好了,就不用像防贼一样防着企业排污——偶尔有小偷小排的也掀不起大浪。而那些大企业,既然树大招风,就应该方方面面都做出表率。要是也像有些中小企业一样,养成偷奸耍滑的习惯,或者仍然延续老旧工艺,都可能船大掉头难,这种情况下偶然就成为必然,且因为必然的规模大,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就是必然灭亡。

  也许,再过几年,我们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民意的影响进一步增大,重污染企业的生存环境就会进一步“恶化”,那时开始对企业而非民宅大肆“拆迁”,我们才可能真正全面迎来宜居环境,才可能真正避免大企业再出“大事”。

19、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 警示录

来源 : 经济参考报 2010年09月13日 新华社记者:赵承 陈芳 张旭东

http://www.sasac.gov.cn/n1180/n2335371/n2335404/n2335615/7558389.html

  一只白色的圆形钟表静静地躺在泥淖中,时针停在了23时40分。

  2010年8月7日23时20分,一场特大暴雨突降甘肃舟曲,20分钟后,山洪泥石流咆哮着从北部山上横冲下来,顷刻间,1000多个鲜活的生命永远逝去。

  这一刻,距青海玉树大地震115天。

  2010年的中国,经受了一次次历史罕见自然灾害的挑战:西南大部旱魃逞凶、多条江河洪浪翻滚、东南沿海台风肆虐、西北高原震情又起、山区峡谷泥石流穿村毁城……

  灾难警醒中国。面对沉重的历史和惨痛的现实,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灾害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会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我们需要有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更多的忧患意识。

  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复杂

  ■联合国减灾科技委员会的报告中这样描述中国:“这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从有人类记录以来,旱涝灾害、山地灾害、海洋灾害每年都在中国发生。”

  ■“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的风险正在上升,可能正在进入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史培军说。

  这是一份今年以来发生在中国的重大自然灾害清单:

  干旱:入春以来,全国有25个省份遭受重旱,江河干涸、土地龟裂。

  洪涝:全国七大流域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险情出现之多、受灾损失之重,都创下了本世纪以来的极值。地质灾害频发,是去年同期的近10倍。

  地震:云南、河北、四川、青海等11个省份遭受地震灾害,其中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当地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烈的地震。

  台风“狮子山”等5场台风先后在我国登陆,横扫东南沿海地区。

  ……

  一连串沉重的数字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一个个难解的困惑挥之不去:灾害为何这样与中国如影随形?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灾之邦,有史便有灾,千年灾害千年痛。历史上黄河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记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的大水灾就有1092次,较大的旱灾就有1056次,几近年年成灾。

  “从气候和地形看,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复杂。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季风异常来时就会涝,退时就成旱,旱涝已成常事;地势从海拔8000多米到海平面有着三大台阶的跨越,沟壑纵横,山势陡峭,地质灾害易发;地处欧亚、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大地质板块交汇地带,地震多发。”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

  迄今为止,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约占国土面积69%的山地、高原区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大陆地震占全球三分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

  联合国减灾科技委员会的报告中这样描述中国:“这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从有人类记录以来,旱涝灾害、山地灾害、海洋灾害每年都在中国发生。”

  今年的自然灾害,有其特殊原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突发多发导致水灾严重,旱涝急转、震后山体破碎造成泥石流并发。

  但专家们也捕捉到一个新的苗头———

  “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的风险正在上升,可能正在进入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史培军说。

  “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极端性事件发生频率正在增加。强降水发生几率增大,中雨小雨发生几率减少。简单地说,要么不下,要么就下大暴雨。这是基本被认定的气候趋势。”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主任刘洪滨的分析发人深省。

  “地质灾害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期。未来3至5年内,传统山洪泥石流滑坡多发区处于灾害高发期。”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泥石流研究室主任胡凯衡的判断让人警醒。

  “自然灾害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会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我们应该有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更多的忧患意识,必须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寻求科学发展,否则便没有出路。”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胡鞍钢教授的这番话可谓盛世危言,但绝非危言耸听。

  在地震后的废墟上学会了“奔跑”

  ■人类无法消灭自然灾害,但人类却有能力把灾害减低到最小程度。

  ■“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然而,现实中,要全面设“防”并不容易。

  “舟曲之殇能否避免?”舟曲灾害发生后,一位网友发问。

  一周之后,四川绵竹的清平乡回答了这个问题。

  8月12日下午4时33分,清平乡接到预警信息:未来48小时内有暴雨天气过程。不到5分钟,这个消息也传遍了绵竹市21个乡镇。

  当晚,暴雨如注。许多村民都已熄灯入睡,清平乡党委、政府及各村的办公室却亮如白昼,电话铃此起彼伏,所有干部及民警再次接到通知,要求随时待命。

  三天前他们接到暴雨预警后,全乡11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便进入了全天候监测状态,于是每一条水沟边、悬崖处,都盯着一双警惕的眼睛。

  雨越下越大。临近午夜,各监控点传回消息,随时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一级预案启动了。待命的38名工作人员分成4组,敲锣,拉响警笛警报,用扩音器不断喊话撤离村民。对于只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乡干部们则挨家挨户地敲门排查。

  “天上下着暴雨,四周啥都看不到,我们顺着平时演练过的逃生路线,朝安全地方跑,躲过了泥石流。”圆包村8组村民谢明邦回忆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这条逃生路,谢明邦一家至少走过两次。在汛期来临之前,乡上分批组织几个村开展紧急撤离演练,为村民们划出了一条紧急逃生路线。当时,谢明邦觉得是干部们瞎操心,结果在危急关头救了他全家人的命。

  13日凌晨,600多万立方米的泥石流,从狭长的山谷倾泻而下,袭击了人去楼空的清平乡———5400多名清平群众早已安全转移。

  人类无法消灭自然灾害,但人类却有能力把灾害减低到最小程度。灾害的频发,让人们不断投入更多新的思考———大难并不一定是大灾的必然结果。

  经过汶川地震洗礼,清平乡、绵竹市乃至整个四川省在地震后的废墟上学会了“奔跑”———在科学防灾、主动避险方面做足了功课:他们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制定转移避险预案,层层落实监测防范责任,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地质灾害联防预警机制,在各地广泛开展应急避险演练。

  清平乡所在的绵竹市早在今年4月,就开始对全市342个隐患点雨天24小时守候,并储备了足够灾民生活一至两个月的生活物资,全市每一个重建的学校、医院、政府等都有承载应急避险能力……

  “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这是人类与自然灾害斗争实践反复证明的铁律。然而,现实中,要全面设“防”并不容易。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地方领导在安排任内的财政预算时,看到有一笔钱用来修建避难所,大手一挥:“我看,这笔钱还是先用到别处,避难所在我任期之后再修吧!”

  许多防灾减灾专家担心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地方政府“重救灾轻防灾”,认为应急“做好了有政绩”,但在防灾方面却抱有侥幸心理,不肯投入。

  看看这样一组数据吧:向县级以上有关部门报送水雨情信息的水文测站仅有10294处,而全国水库就有86000多座,平均8座水库轮不到1个;江河流域平均每1万平方公里只有3.3个水文站,西部地区站点稀少,平均每万平方公里不足1.5个水文站……

  “防灾意识淡薄,防灾教育流于形式,不少农村房子盖到断裂带、滑坡体、河道上,县及县以下不少地方设防完全是盲区。”史培军忧心忡忡地说。

  再看一看另外一组数据:1949年至2009年,中央和地方共计安排投资1.2万亿元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3.93万亿元。

  胡鞍钢说,减灾意味着增产,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量,就等于增加国内生产总值。防灾减灾不仅更经济,而且更人道。

  我们要舍得花现在的钱,买未来的安全。

  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严肃对话

  ■舟曲的无奈,其实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

  ■“河流的曲直是自然造就的。人类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它,只能自吞苦果。”

  站在舟曲月圆村后的翠峰山上极目远眺,满眼的黑泥与黄土,那更像是一张严肃的脸。风在耳边细细簌簌地吹着,像是翠峰山的悲鸣。

  一阵狂风暴雨过后,今天的舟曲满目疮痍。

  废墟上,一定会有人想起,人与自然那个永恒的命题。

  也许有人以为,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事实上众多山区为人类留下的生存空间如黄金一样宝贵,这些山区的人口密度并不亚于发达的东部地区。

  2平方公里,4万余人!

  灾难发生后,人们才惊讶发现,舟曲这个中国西部的山中小城却聚集了如此众多的人口。若按平均人口密度算,这竟然相当于2008年北京城内四区的人口密度!

  舟曲的无奈,其实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

  中国陆地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但真正适宜人居住和发展的地方并不宽裕。按照中国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合理的人口承载力为9.5亿人,我们的实际人口数字显然大大超出这个极限,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显然也随之超出极限。

  在河道两侧低洼地区设立蓄滞洪区,区内不允许人居住,一旦江河洪水超过一定水位,便开闸泄洪减压,这是世界公认的防洪有效手段。在日本,一旦洪水超过规定水位,管理员不需要任何指令,即可开闸向蓄滞洪区内放水。而在中国,要想行洪,绝非易事,甚至要付出极大代价!

  因为,在近百处主要江河流域的国家级蓄滞洪区中,总居住人口高达1600万人!1600万人,相当于丹麦和比利时这两个欧洲国家的人口总和!

  我国有24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尤其是向青藏高原过渡的一些西部省区较为突出。就在这些隐患点上,居住着3500多万人。

  在这种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遇到的困境和无奈中,在频发的自然灾害面前,如何让步履匆匆的发展脚步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显然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自然?

  从事水利工作36年的山东省沂水县水土保持局的李松悟讲述了对自然的感悟: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个口号:“叫水站水就站,叫它发电就发电。”我们习惯于把自然当作奴隶,为了让洪水尽早远离,或者为了获取那一点点土地,不少农村对河道“裁弯取直”,但这种做法竟让洪水由高水位的威胁变成高速度的威胁,不少原本为河流滋养的土地日渐干涸。

  “河流的曲直是自然造就的。人类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它,只能自吞苦果。”

  李松悟和王兆印的讲述,说明了同一个道理,要改变自然,必须认识自然,符合自然规律。

  1998年,中国暴发了长江流域特大洪水。那是一次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严肃对话,我们读懂了大自然的不满,做出了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抉择!

  洪水退后,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垸还湖……一个个政策陆续推出,一项项举措快速实施。

  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陈利顶研究员介绍,相比1998年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大为好转。这对减灾起到了有效抑制作用。

  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在十七大写进党章完成了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大突破。

  从汶川大地震,到今年以来的一系列自然灾害,自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告诉人类如何与它相处。人类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与自然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正在从盲目性到自觉性,从未知到已知,由必然走向自由。

  灾难换来新的觉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王凯曾两赴舟曲,参与谋划舟曲重建。在舟曲的所闻所见,让这位总规划师有了更多的思考:人口集聚符合方向,城镇化势不可挡。但是,城镇空间布局要充分考虑包括山形、坡度、水系等环境因素,以及多种自然灾害风险。

  王凯回顾近三十多年来城镇化推进的历史:刚开始,我们更多关注城市经济的效益,注重搞开发区建设;第二个阶段就是开发房地产;第三个阶段,更加关注人居环境,包括大气和水的质量。现在,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要更加注重城镇与自然和谐、提高设防水平。

  张志彤介绍了水利工作正在实施的一大转变: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他说,控制洪水是“人定胜天”的思想,就是要把洪水拒于工程之外。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仅仅依靠控制洪水解决不了问题,还需要对防洪问题进行社会化管理。要对社会建设工程进行防洪影响评价,有影响立即消除。管理,就是要给洪水以出路,促进人水和谐相处。

  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这是我们新的课题,新的使命。

  “我希望每一个人能够拥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千千万万的生灵依靠她繁衍生息,请大家保护环境……”

  舟曲月圆村城关一小四年级学生姚倩,在这次泥石流中不幸失踪。但她遗留下作文中的这句话,发人深省。

  绘制出一张张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图

  ■频发的灾害考验着我们应对的能力,考验着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无论是历史教训,还是现实之需,在设计中国未来道路时,都需要把防灾减灾上升到国家战略,全面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那是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紧紧盯着黑板,饱含着求知的渴望。

  9月1日,开学的日子。在位于兰州的甘肃省银行学校,异地安置的舟曲一中高三藏族学生高干让卓曼在教室里上新学期第一课。她专注的眼神,让每一个见到此景的人满怀欣慰和希望。

  随着那令人心碎的时刻在时间的长河里渐渐远去,留在人们心中的悲伤化作了希望,化作了力量,化作继续前行的帆和桨。

  “多难兴邦者,涉庶事之艰而知敕慎也。”唐代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中的这句话,对多难兴邦作出了令人警醒的阐释。

  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兴邦还是衰邦,取决一个民族血液里流淌的坚强,取决于她在灾难面前显示的智慧,取决于她在逆境中迸发的力量。

  中国人正是在自然灾害的磨难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站在历史的路口回望,你会看到,漫漫黄沙将世界几大古老文明淹没,而中华文明却始终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多难兴邦,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我们文化的特质,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造就了特殊的民族文明、性格和信念。

  在现代化加速推进的今天,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频发的灾害考验着我们应对的能力,考验着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也考验着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

  “无论是历史教训,还是现实之需,在设计中国未来道路时,都需要把防灾减灾上升到国家战略,全面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胡鞍钢说:“‘十二五’规划,应该是一个‘安全发展’的规划、‘绿色发展’的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的规划。”

  面对多灾的国情,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立一个更高水平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全面启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摸清灾情家底,绘制出一张张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图;

  ———根据灾害风险格局,科学布局生产力,合理确定城镇化发展规模;

  ———树立科学防灾减灾的新观念,从被动抗灾到主动防灾,在强化救灾能力的同时,将更多的力量转移到防灾减灾工作中;

  ———开展灾害知识培训和应急方案演练,组建专业救援力量,完善灾害风险管理方案,大力提高公众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培育和扶持减灾产业,更多运用金融、保险等市场手段,转移灾害风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巨灾风险防范体系;

  ———建立科学安全的G D P观念,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多难兴邦,给了我们饱含忧患的意识、悲壮奋进的力量;

  多难兴邦,给了我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聪慧睿智的思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文明在一次又一次灾难的洗礼中,生生不息,永远向前,必将在迎接一次又一次挑战中创造新的辉煌。

  这,就是历史辩证法给予我们的启迪!

20、湖北砸出最大环保罚单 华海纸业被罚630万元

来源: 中国新闻网2010-09-10李飞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910/20100910175734670.html

  华海纸业暗管偷排、超标排污、稀释污水、违反“三同时”,违法行为几多重;企业受罚,董事长党内严重警告,南漳县政府被通报批评,相关责任人受处分,受惩人员一长串

  偷排法、障眼法、深埋法 面对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日益“高明”的环境违法行为,湖北省环保部门首次运用高科技暗管雷达探测仪,一举查获了南漳县华海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海纸业”)在汉江支流蛮河河床内埋设暗管的偷排行为。

  经查实,这家企业存在私埋暗管偷排超标污水、私自安装清水管道稀释污水、违反“三同时”制度验收超期9个月等多项环境违法问题,其违法排污的行为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

  针对南漳华海纸业违法排污行为,湖北省环保厅近日做出了处罚,开出全省最大一笔环保罚单,对企业罚款和追缴排污费630万元,董事长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县政府被通报批评,副县长接受诫勉谈话;县环保局相关责任人受到党内警告、行政记大过、免职、调离行政执法岗位等处分。

  调查:

  企业拒不交待,暗管雷达“逮”出原形

  6月21日和24日,湖北省环保厅连续接到媒体举报,称华海纸业存在暗管偷排和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省环保厅迅速组成调查组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并向省政府报告。省长李鸿忠、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副省长张通分别做出重要批示,要求迅速整改,落实环境法律法规,对于有法不依的典型要抓住不放,举一反三,发挥警示作用。

  排污事件究竟是偶发故障还是另有蹊跷

  6月26日~29日,记者与湖北省环境监察总队及襄樊市环保局组成调查组,对这家企业进行检查。

  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检查组来到距离企业约500米远的蛮河一处河道内,记者发现有两处草丛中有水流出。

  据举报人透露,这就是华海纸业的排污口,6月21日上午9点和下午5点,有大量灰黑色废水不断从管道里涌出,与河中的清水交汇。

  举报人当天向县环保局举报并提取了两次水样。县环保局的检验结果显示,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分别达到512毫克/升和371毫克/升,属严重超标。针对这次超标排放,南漳县环保局对华海纸业有限公司处以10万元罚款。

  据了解,华海纸业是南漳县四大龙头企业之一,现在每年上缴利税可达3000多万元,而当地上年度的地方财政总收入不过2.33亿元。

  华海纸业由原国营南漳县造纸厂改制而来,是南漳县的一家老污染企业。关闭老生产线前,华海纸业排出的工业废水与县城另几个污染企业产生的废水汇在一起,使当地河水由原来可饮用、可灌溉的水体变成了连灌溉要求都达不到的劣Ⅴ类水体。

  2007年,华海纸业按湖北省政府的要求在最后期限内关闭了运转30年的老生产线,同时厂区兴建了两条新生产线,并购买了先进的治污设备,建成了新污水处理系统。

  按理说,现在企业完全有能力做到污水达标排放,这次为什么会排放超标废水呢?

  华海纸业的解释是污水处理系统出了故障,进口的轴承烧坏了。

  然而记者了解到,污水处理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在修复后,超标的水要处理成达标水一般要8小时左右。而在6月21日傍晚,在厂方发现举报人提取水样后的40分钟内,排污口的水迅速由浊变清,同时县环保局在取样后检测结果显示其由超标变成了达标。

  这是不是有些太快了呢?华海纸业副总经理冯永忠也承认,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这种变化不正常。

  那么,华海纸业这次排污事件究竟是偶发故障还是另有蹊跷?

  暗管雷达探测仪探查出暗管与原始施工图纸吻合

  在厂区污水处理厂内,记者发现,新污水车间阀门处两根直径约50厘米的管道有被刚刚割断的痕迹,有6处地面刚用水泥封上,水泥还没有完全干。据举报人透露,这是企业为了应对检查头天才封堵的。

  是否存在偷排暗管,只有刨开水泥才能一探究竟。可经过一天的沟通,华海纸业坚决否认存在任何暗管偷排行为,并以“开挖地面寻找暗管会影响生产”为由拒绝对此进行调查。

  地下的暂时查不下去了,地上的又如何呢?检查组发现,在污水处理车间的过滤池和总排口附近,有一条不该有的进水管。原来,这条水管是专门用来稀释污水、应付检查的。

  就在此时,湖北省环境监察总队已经与北京一家公司取得联系,一套高科技暗管雷达探测仪已经从北京航运至华海纸业检查现场。

  这台仪器真的那么灵?华海纸业起初就是“不信这个邪”,依然咬定不存在暗管偷排。

  下午两点许,顶着炎炎烈日,在近40度的高温下,暗管雷达探测仪开始正式作业。按照湖北省环境监察总队长高水生及执法人员涂超、王峻研究和划定的核心区域,探测仪首先在污水车间总排口通往河边的泥土道路中探查到地下埋设着一条暗管,而且这根暗管还顺着院墙延伸至蛮河。

  随后,在污水车间两处阀门下方,暗管探测仪又探查到地下埋设着两条暗管及其走向。与此同时,执法人员从现场一处隐蔽的草丛中也找到了一根钢管,这根钢管正好与阀门的切口可以对接,其切口上的痕迹是新的。

  铁证如山。随后,企业副总经理冯永忠只好拿出了污水处理车间管道的原始施工图纸,记者对比证实,企业私设的几条暗管与当天暗管探测仪器探明的几处暗管一模一样。

  违法:

  暗管偷排、超标排污、稀释污水、违反“三同时”规定

  暗管存在四年,得知被举报后才关阀门

  据查,2006年1月~2月之间,华海纸业在污水处理曝气池调试中,CODcr一直降不下来,为了减轻污水处理负荷,冯永忠决定在曝气池下面埋设3条暗管,连续偷排超标污水。对此,公司董事长雷道东并未反对。

  2007年1月,华海纸业草浆生产线关闭后未拆除暗管。2009年9月,华海企业9#生产线试运行时,企业调整绩效考核指标,新任水处理车间主任李平为了降低成本,向冯永忠请示后将其中一条暗管打开,使用暗管偷排超标污水。

  之后,李平经常在夜间打开暗管阀门偷排污水,有时白天在水泵出了问题要检修时,也会打开阀门偷排。

  今年6月20日下午,企业污水处理车间1号循环泵出现故障后,李平再次利用这条暗管偷排超标污水,直到6月21日下午4点多,李平得知有人向湖北省环保厅举报并正在进行暗查后,方才关闭这条暗管阀门。

  据记者了解,南漳县环保局长期未发现华海纸业存在偷排超标污水行为,也未对蛮河下游水质进行严格检测。直接负责环境监测的南漳县环境监察大队法制稽查科主任丁洪全、监察大队党支部书记李赢及大队长冯小燕在长期监督管理工作中,未发现华海纸业通过暗管排放超标污水。

  清水管道直接连到过滤池

  关于安装清水管道稀释废水,记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12月,华海纸业为了解决当时草浆生产线产生的废水浓度过高不能达标问题及应付检查,就在原泵站供水管道上私自安装了一条清水管道,直接连到过滤池,在2006年1月~2007年1月期间使用这条管道抽取河水稀释排污。

  2007年1月,草浆生产线关闭后这条管道并未拆除,企业在停产检修时还用此管道抽清水冲洗污水池。南漳县环保局及环境监察大队工作人员在监督检查中认为是正常管道,也没有发现抽清水稀释的问题。

  直到6月28日华海纸业的排污暗管和清水管道被发现后,企业才于6月29日将其拆除。

  此外,华海纸业还存在违反“三同时”制度的违法行为。记者获悉,企业的9#生产线于2009年6月开机试运行,按照规定应于2009年9月验收完毕。但企业直到今年5月才向湖北省环保厅申请“三同时”达标验收。期间,南漳县环保局作为监管部门未及时督促其申请验收。

  严惩:

  华海纸业被罚款和被追缴排污费630万元,南漳县政府被全市通报批评

  董事长辞去县人大代表,被处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针对华海纸业的一系列环境违法行为,以及南漳县环保部门相关人员不严格履行职责、监管不及时的行为,襄樊市政府日前根据相关法规和规定,对南漳县政府进行了全市通报批评;对南漳县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郑风元进行了诫勉谈话;责成南漳县政府组织县环保局等单位查清华海纸业的违法问题,依法追缴华海纸业欠缴的排污费195.2万元,追缴偷排污水的排污费235.8万元,对华海纸业偷排污水、私设暗管、故意不正常使用在线监控设施等违法行为处以199万元罚款,并停产整治。以上合计追缴排污费和处罚630万元,目前已全部解缴入库。

  南漳县环保局相关责任人受到党内警告、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警告、行政记大过、行政降级、免职、调离行政执法岗位等处分。其中南漳县环保局局长冯举富被处以党内警告、行政警告处分,并免去其环保局局长职务。

  南漳县纪委还给予华海纸业董事长雷道东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南漳县人大常委会做出了接受其辞去南漳县人大代表的决定,根据法律规定,其县十六届人大常委职务自动中止。

  全省环保部门开展履职责任心教育活动

  针对华海纸业违法事件,湖北省环保厅近期要求,全省各地环保部门应结合华海纸业的深刻教训和辖区实际情况,在本系统内将华海纸业违法排污案例通报内容传达到县(市、区),开展一次履职责任心的教育活动,促使每个环保干部明确责任,严格履行责任;同时举一反三,加大对环境违法企业的打击力度,彻底改变企业守法成本高于违法成本的现状,促使企业守法经营、依法承担企业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

  同时,湖北省环境监察总队也提醒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对诸如私设暗管排污之类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的违法行为,要强化监管,敢于“亮剑”。

  企业当警醒 政府该反思

  华海纸业违法排污受到了停产整治和巨额罚款的严惩,同时,南漳县政府被通报批评,县环保局从“一把手”到相关责任人也因此被处分。而正是这一事件,将企业、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三方漠视环境法律法规、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环境执法力量薄弱等一系列现状暴露无遗,警示作用明显。

  当前,在持续加强打击违法排污的高压态势下,环境违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遏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就此安分守己,不再心存侥幸。因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有的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置社会责任于不顾,想方设法偷排漏排,主观恶意大,应作为环境执法重点打击对象之一。对此,从9月起,湖北省环保厅已经统一部署,对全省沿江沿河重点企业环境污染隐患展开排查。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这一点应深刻反思。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总是事后补救。

  此外,在华海纸业治污中,环保部门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在监管上还存在漏洞,难辞其咎。事实再次说明,执法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疏漏。对企业的常规性监管、监督性检查和监测务必到位,对企业被查处以后的整改验收和后督察工作也要到位。查处企业违法行为一定不能心慈手软和一罚了之。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让企业钻了空子,执法人员被问责不说,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的损失更是难以弥补。

透视华海纸业违法排污事件,企业当警醒,政府该反思,环保部门也要认真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

21、广东:传统产业带来环保之殇 南海大沥强力治污

来源:中国再生资源交易网2010-9-13

http://www.zz91.com/cn/trade86933.html

3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垃圾村”,随处可见的是废品回收和加工小作坊,还有那经久不消的恶臭。

3年后,成片的低矮小作坊被清理,长期存在的恶臭也烟消云散。这里,被定位为“广佛国际商贸城”,高端的商贸业和现代服务业,将完全取代原有的低端产业形态。

联滘,在“中国铝材第一镇”的大沥,注定要留下这样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片区从3年前到3年后的全新变化,浓缩了大沥以环保带动城市产业升级的整体思路。

可以说,大沥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就始于环保。而联滘,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传统产业带来的环保之殇

作为南海经济最活跃,也是传统制造业最为发达的区域,大沥镇在工业化阶段积累起了大量的原始资本,遍地开花的中小民营企业即为最好的佐证。

经过30余年的发展,这种粗放经营的经济模式,已经明显露出颓势。

以大沥镇曾经最为风光的联滘废旧塑料回收及加工产业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没有登记的“黑厂”在内,联滘之前的废旧塑料加工厂有上千家,员工几万人,他们将废旧塑料重新回炉溶解成生产塑料产品的原料,这种获利模式对于一般的小作坊而言,一年可以赚5万元左右,对于机器多的加工厂,获利则更多;同时,联滘村村民依靠出租厂房,就一年可获利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这也成为村民分红和福利的主要经济来源。

但伴随收入增长的,是环境的急剧恶化,不但灰尘弥漫,气味刺鼻,河水也发黑发臭。一位联滘村村民回忆起当时的生活环境,用了“极其恶劣”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甚至呼吸都苦难。

这种原始的粗放型经营,很快就让联滘尝到了恶果,不但环境恶化,同时产业发展也后继乏力。在周边的桂城、广州等地相继涌现出高层次的产业形态之时,联滘仍处于“垃圾围村”的尴尬境地,而即便村里想引入新兴的产业形态,又因为环境和土地容量的限制,找不到方向。

联滘这种传统产业所带来的环保之殇,在大沥并不少见。记者了解到,与桂城广东金融高新区仅一河之隔的岳利沙工业片区,也长期受困于末端废旧金属回收、小五金加工作坊的产业形态,不但整个片区“锈迹斑斑”,片区内及周边的居民,也为这些小作坊所带来的刺鼻气味所困扰,投诉不断;而作为最早一批“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村级经济主体,曹边村有60多家小作坊式的低端企业,不但厂房低矮破旧,空气和水体也受到比较明显的污染。

环保扩充产业升级空间

 “要让产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当务之急是要扩充环境容量。”大沥镇镇长吴绍秋表示,原先连片低矮的厂房,极大地压缩了产业和城市发展所需的土地容量;而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模式,也成为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用更为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环境搞不好,河水发黑、空气污浊,谁会来你这里投资?”

面对这一背景,清偿环境历史欠账,扩充产业升级空间,便成为了大沥这个传统制造业重镇的当务之急。这也是南海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今年的南海区委第十一届八次全会议上,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也公布了“东中西”三大片区的发展格局。其中,大沥、桂城、里水作为广佛同城的前沿阵地,定位为“金融商贸、产业总部、都市生态、人才高地”。

这意味着,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大沥接下来的发展重点,是致力打造金融商贸业高地和产业总部。但高端产业,必然要求高标准环境配套,转型风暴中的大沥,如何作为?

记者了解到,在位于联滘的“广佛国际商贸城”,目前有金属交易中心、总部经济商务大厦等6个现代商贸及服务业项目即将在此动工建设。这意味着,中高端的商贸业和现代服务业,将取代原有废旧塑料回收和加工产业。

作为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北延,岳利沙片区成百上千的“两无”厂企被关停;曹边村60多家小企业也被关停了一批,整村的规划改造在启动中。

更为可喜的是,流经大沥与罗村的谢边涌,已被确定为南海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试点,通过对排污总量的控制和市场化分配,河涌沿线企业的排污行为,将受到具体的量化监控,企业环保生产的责任将难以逃避;对于河涌沿线的不同行政区域,促进企业环保生产、提升产业层次的内在动力也将进一步强化。

这些变化中,既有南海区、大沥镇的政府行动,也有村庄的“自选动作”。吴绍秋说,清理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无证无照的小厂企、小作坊,改善空气质量和内河涌水质,一方面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更高层次的产业进驻腾出空间。

环保引导大沥“制造”转向“智造”

随着广东有色金属交易中心等广佛商贸城初期项目在联滘的即将动工,金融高新区北延在岳利沙片区的规划启动,以及有色金属产业总部计划的出炉,大沥镇通过环境保护扩充产业升级空间的思路,逐渐清晰,其成效也已开始显露。

在这一过程中,一条“制造”向“智造”转变的主线已然明朗,换而言之,即在原有产业基础和环保腾出新的发展空间上,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形态,或者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

以大沥铝型材和内衣产业为例。目前大沥铝型材企业的生产环节逐渐迁往西部,研发销售等环节则留在中部形成总部经济聚集效应;同时,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建成后,有色金属企业将获得一个集产品展示、信息发布、采购交易等功能于一身的平台,进而产生与此相关的中高端产业配套。

而在内衣行业,无论是在国内市场增加自营品牌还是在国外市场转向“ODM”(原始设计商),大沥盐步的内衣企业都是剑指研发设计环节。做内销起步的内衣龙头奥丽侬,已经开始按照国外客户的规格和要求,帮其设计和生产产品,这比单纯做贴牌生产的附加值高出很多。数据显示,奥丽侬三年来的总销量稳步保持25%的增速。

而不论是新兴产业的引进,还是传统产业的升级,都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在依靠民营企业发家的大沥,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或许就是本土的民营企业家,尤其是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迅速成长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他们环保意识愈发强烈,市场嗅觉更加敏锐,管理营销思路也越发开阔。吴绍秋就坦言,“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和市场历练,我们的不少老板已成为有胆色、经验足、能力强的优秀民营企业家,这是大沥的一笔宝贵财富。”

长期关注盐步内衣产业的盐步职校校长杨柏弟也表示,大沥镇包括内衣在内产业的升级转型,引进中高端外来人才必不可少,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本土人才的培养。从大沥本土民营企业家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大沥“制造”向“智造”转变的希望。

22、“强停百姓水电”节能降耗的警示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2010年09月13日 马致平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00913/2612468.shtml

据媒体报道,河北省安平县为了完成节能降耗指标,从9月3日开始,作出了一项每3天停电22小时的决定。限电期间,不仅居民家停电停水,医院和红绿灯也遭停电,以至于县城内出现了发电机和大水桶热卖的现象。

通过停水停电来“节能降耗”,让人大跌眼镜。且不论此举能否让当地完成节能指标,即便完成得了,影响百姓正常生产生活的负面成本也不可不算。

据报道,该县今年节能指标是下降6.6%,但前6个月只完成0.9%的任务量。经有关部门估算,即使是每三天停电22小时,当地还是不能实现节能目标。

出现这种问题,究竟是节能减排的指标制定脱离实际,还是节能减排工作做得不够呢?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完成指标办法,是不是只能定期停水停电呢?

众所周知,节能降耗是一项硬指标,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是经全国人大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这一点地方政府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还会“病急乱吃药”,关键还是在于对节能减排工作认识不到位、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完成中央交给的节能减排任务,光靠投机取巧、做表面文章是不行的,必须苦修内功,认真处理好节能减排与各项工作的关系。剖析安平的案例,对于敦促各地政府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无疑具有警示意义。

警示之一,如何处理好节能减排与发展地方经济的关系。一些地方政府一心盯住经济增长指标,不忍放弃眼前利益,对一些本应关停淘汰的落后产能不愿下手,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对节能减排积极性不高。这些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短期有可能造成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但长远看却有利于地方经济开拓创新,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从而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增收。

警示之二,如何处理好节能减排与改善社会民生的关系。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中央之所以要求各地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目的就是要使经济发展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与过度消耗,有助于给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活环境。停水停电式“节能减排”,非但影响经济发展,更是本末倒置,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正常权益,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当前,世界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在以高科技创新为龙头的新一轮国际竞争格局当中,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的传统经济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正因如此,就必须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切实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不是一时的“数字指标”,而是整个国家都面临的深刻命题。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