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9
九月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策划:
1、新浪环保: 环保特刊:地球两颗毒瘤之石油污染
http://news.sina.com.cn/z/2010shiyouwuran/index.shtml
“黄河十年行”生态考察专题报道:
2、黄河新闻网: 黄河人家生存样本纪实:发展和保护矛盾交织(图)
http://green.sina.com.cn/2010-09-08/145921063740.shtml
大连海域污染事件后续报道:
3、法律与生活: 大连海殇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9-08/204121065282.shtml
环境资讯:
4、南方周末: 我国1/5城市大气污染严重 汽车尾气成为主因
http://news.sina.com.cn/green/2010-09-09/114521070474.shtml
5、人民网: 联合国呼吁制定“绿色用水法”
http://world.people.com.cn/GB/57507/12676694.html
6、每日经济新闻: 上交所:上市公司重大污染事故需两天内披露信息
http://green.sohu.com/20100909/n274822801.shtml
地方信息:
7、新京报: 北京用水缺口超两亿立方米 地矿部门寻新水源
http://news.sina.com.cn/c/2010-09-09/014621066005.shtml
8、京华时报: 北京磁悬浮S1线进入环保部审批程序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09-09/2521363.shtml
污染信息:
9、云南网: 云南丽江水质不断下降 古城水系大多已被污染
http://news.sina.com.cn/s/2010-09-09/072421068421.shtml
重大水事:
10、中外对话: 人造黄河“洪水”,改造自然?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3796-Muddy-waters
气候变化:
11、人民日报: 国家气象局:我国出现本世纪最严重气象灾害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09-09/133521070916.shtml
12、人民日报: 深度解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 我们如何应对?
http://env.people.com.cn/GB/12676259.html
人物访谈:
13、环球人物杂志: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专家称局部生态退化系泥石流重要成因
http://green.sina.com.cn/2010-09-09/120221070576.shtml
环保观点:
14、中国环境报: 环境风险管理亟待加强
http://www.cenews.com.cn/xwzx/zhxw/ybyw/201009/t20100908_663446.html
环境时评:
15、人民日报: 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命
http://env.people.com.cn/GB/12676311.html
16、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临汾的蜕变:从天下第一城到污染第一城
http://www.cusdn.org.cn/ycwc/html/?74206.html
17、中外对话: 李泰格:紫金矿业为何铤而走险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3805-Their-own-worst-enemy
18、中国环境报: 环境预警监测如何常态化?
http://www.envir.gov.cn/info/2010/9/99214.htm
绿家园志愿者招募:
19、绿家园志愿者招募实习生及乐水行志愿者讲师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环保特刊:地球两颗毒瘤之石油污染
来源:新浪环保 2010-09-09
http://news.sina.com.cn/z/2010shiyouwuran/index.shtml
2、黄河人家生存样本纪实:发展和保护矛盾交织(图)
来源:黄河新闻网 2010年09月08日 文/王丽娜 汪永晨
http://green.sina.com.cn/2010-09-08/145921063740.shtml
“黄河十年考察团走进了8户沿河人家,有一点超乎大家的想象,这8户人家中的大部分住房条件都非常好——砖瓦房、大玻璃镜子和大电视。”这是考察团成员汪永晨走进黄河人家的第一印象。但汪永晨对黄河人家的现代化生活也表示了忧虑,“跟他们细聊起来,真的是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交织在一起。黄河人家的生活比原来改善了很多,但是幸福指数不知道怎么去判断。”
黄河十年行活动计划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普通人家作为采访对象跟踪10年,并对黄河两岸的文化进行详尽的记录。
仙河镇黄河人家:当年这里到处都是芦苇荡
黄河入海口仙河镇范建玉大爷的家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小康之家。老两口加上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两个孙子,共8口人。范大爷告诉记者,他退役后被分配到胜利油田运输大队孤岛采油厂。
范大爷说,当时这里一片荒芜,“到处都是芦苇荡,鸟儿比现在多多了,鱼虾河蟹更不用说。”那时的人们住的是苇子盖起的草房,种的是水稻。跟以前相比,现在最大的变化是水没有以前干净了,也比以前少了,“主要是上游的污染,北风吹来的时候味道很重。”
范建玉退休后每月可以拿到3000多的退休金,他的老伴韩玉年轻时在油田打扫卫生,上了岁数以后,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了,每个月只有油田发的200元的生活费。
蓼坞村黄河人家:移民安家选址影响每户的生活
蓼坞村黄河人家
村妇杨平花所在的村子叫坡头镇蓼坞村,60岁的村支部书记苗德中是杨平花的亲家,苗德中介绍了小浪底开工建设以来他们的生活情况。蓼坞村一共有108户人家,1200多人。建大坝共征了村子3000多亩地,其中耕地2100亩。村民已经有一批搬到了济源镇,现在正在进行第二批移民搬迁。
苗德中告诉记者,当时在搬迁地点还没有定好的情况下,暂时把村民安置在山上。1992年短短4个月内,在山上盖了108处房子,因为时间紧,没有好好选址,那里其实常有泥石流。
1994年政府在距离原来村子40公里的地方购买了500亩地作为耕地。因为路太远,种地来回不方便,村民们有些就把地承包了出去。可租金根本不够他们生活,村长只好带村民向上反映情况。
最终政府同意在他们耕地的所在地——济源镇给他们盖了房子。不过,最初移民补偿时,村里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补偿是农转非的形式,这些人进了工厂。可近年来这些工厂要么倒闭了,要么转制了,全村进工厂的年轻人无一例外地都重新回到了村里。
这些人不再是农民户口,也不再享受移民待遇。无法享受移民待遇的不光是他们,还有他们的孩子。
潼关黄河人家:旧时城墙已成现在河堤
潼关人家
在渭河边上有一处平房,住在里面的是一位在老潼关县长大的老人刘金会,她在黄河边生活了58年,见证了潼关县水库移民的全过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的变化。因此她成为黄河十年行第三户定点跟踪人家。
跟着刘金会往她家走的时候,她一直说之前这里环境特别好,自从去年修路,这里脏的不得了。家里的水缸、锅里都是土,种的庄稼上面也是一层土。
刘金会的家紧挨着渭河,渭河边几公里之内只有这一处房子。她现在最担心的问题是堤岸没有得到维护。她指着河边被淹没的旧城墙说,这个古城墙就能很好地护堤,现在倒没人管了,希望政府早点能够把堤岸都护起来。
询问当年移民的情况,她描述说,60年代三门峡水库大坝建成以后,老潼关县被淹。老潼关的乡亲们都迁到了现在新潼关的地方,也有一部分迁到了宁夏。后来有很多移民又迁了回来,就住在离她的房子不远的移民村。当年刘金会没有迁出去,而是迁到附近的山上,老伴从造船厂退休以后他们一家又从山上搬回渭河边住。
此外,刘金会每年还能领到移民补偿款600元。她家原本有5亩地,后来政府为发展旅游征了她的地,一次性给了补偿5万元。开发商本说会按月发生活费,可一直没有兑现。
记者问刘金会是否愿意搬家,她说,这里空气好水好,不希望离开这里,“我最希望的就是赶快修好护堤。”
乌海黄河人家: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乌海人家
在乌海黄河边,记者见一个放羊的小伙子。与他简单聊了几句以后,把他的家庭锁定为黄河十年行第四户定点跟踪人家。
小伙子的父亲叫康银堂,52岁,母亲高二连,50岁。康银堂告诉我们,这个村子是乌海市千里山镇巴音村。现在这个房子里住着三户。他自己家四口人一户,他的母亲独自一户,他的兄弟家四口人一户。他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人已经嫁人,儿子在包头上大学。
记者问康银堂现在的收入情况,他说,现在在一个铁厂工作,工资1600块,与十几年以前的1200块相比,现在的工资不是很让他满意。他的妻子也在工厂打工,一个月能挣1500块。这是这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此外,他们还有十几亩地和二十几只羊,这部分收入够一家子的最基本花销。他还给儿子在蒙西分期付款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
儿子说他并不是很高兴父亲在蒙西给他买了房子,因为他想自己在外面打拼。当记者问他“你上完了学后还会回到这里吗?”他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全都出去了,没有年轻人还在村里种地。我们问,那当你们的父母老了种不动地了,家里的地怎么办?他似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还是做了这样的回答:那就不种了呗。
乌海工矿企业污染从90年代开始持续到现在。那时乌海发现了煤矿,南方老板到这里投资开小矿,把这个黄河边种地牧羊为主的小村庄污染得不成样子。2008年奥运之前,国家对污染企业进行关停整改,很多小矿小厂撤离,取而代之的是规模更大的厂。
康银堂带记者去了他的玉米地,拽出几棵玉米给我们看,玉米花絮部分的叶子都是黑的,玉米粒也很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干旱,另外,包头又有一些工厂搬到了这里,康银堂脸上满是焦急。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了康银堂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生活在一个工厂多,就业机会多,污染严重的地方,还是生活在一个空气清新,水源干净但只能种地为生的地方?他的回答是,我选择空气清新,水源干净,可以种地的地方,“如果农田收成好,牛羊长得好,收入也不比在工厂里打工少很多。”
沙坡头黄河人家:农家乐让一部分先富了起来
沙坡头人家
在沙坡头,记者和一位胸前挂着农家乐导游的中年男子聊了起来,决定把他家定为黄河十年行十户人家中的第五家。中年男子叫张希科, 47岁,从小就生活在中卫市迎水镇鸣钟村。家里夫妻两人加两个孩子共四口人,儿子在景区开沙漠越野车,女儿在上高中。
早先张希科和这里的其他农民一样以在黄河边种地为生。这里处于沙漠地带,原本可耕种的土地很少,后来有人尝试引水到沙地里种地,发现沙地里竟能种什么长什么。
沙坡头旅游发展起来以后,张希科和妻子两人白手起家办起了农家乐。后来因为沙坡头水利枢纽建设,村子搬迁,他们一家所得的补偿是一亩改造了的沙地,只给1000块钱。但是他们没有报怨,而是靠苦干,盖了更大的房子,继续做他们的农家乐。现在他们的农家乐年收入为4-5万块,今年张希科的的目标是10万块。
张希科告诉记者,沙坡头发展起来以后,原本祖祖辈辈种地的村民的生活变得多种多样。但像他这样有能力有头脑做农家乐的还是少数,有的人继续种地种果树,有的人一边种地一边在农家乐或其他酒店打工,还有的人放弃耕种,在景区内靠划橡皮艇、牵骆驼谋生。
记者问张希科对规划中的大柳树水利工程的看法,他说,他们村子祖祖辈辈都期盼着这个工程的建设。因为,有工程就有钱赚,而且工程建了以后,他们的用水会更方便。
3、大连海殇
来源:法律与生活2010年09月08日 特约记者 周婷 摄影 车亮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9-08/204121065282.shtml
第1页:大连原油泄漏事件生态损害赔偿困难重重
第2页:大连漏油事件受损渔民:今年收入可以用十个手指算清
第3页:专家称漏油对大连污染海域危害可能持续10年左右
第4页:专家称中国缺乏石油污染专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大连海殇
浪漫之都大连,因7月16日的一声爆炸巨响,改变了模样。大连的好名声和大连港原本湛蓝的海面,一并被遮蔽在原油泄漏的阴影之下。
靠海吃海的老梁,不顾危险地奔向他赖以为生的养殖场,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海螺那细小的触角在黏稠的黑油中挣扎;而由建筑商人转行养海参的林先生,面对这场浩劫,打算“慢慢收手,转做他行了”;一家三代都是渔民的老李,望着海边黑色的浪花,心海里泛起无边的忧伤……
如何抚平老梁们的创伤,也许能从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的善后里找到答案;但要留住海洋的清澈,则需要人类为她披上一件“法律外衣”。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8月下半月期)
大连港,原油泄漏下的养殖户之痛
7月底的大连海域,一边是漂浮着黑色原油的海面,一边是无奈的依海生存者。黑色的原油扰乱了海边养殖户们的生活,更撩拨着他们对于未来的期许。
新闻背景:2010年7月16日18时20分,一艘30万吨级的外籍油轮在附加添加剂时,引起陆地输油管线爆炸,引发大火和原油泄漏。起火后,这艘油轮安全离开。
经过10多个小时的扑救,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现场储油罐的所有阀门全部关闭,火势基本扑灭,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悉,事故原因是油轮在已暂停卸油作业的情况下,继续向输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造成输油管道内发生爆炸,引起火灾,导致部分原油泄漏入海。
据海事部门监测,此次事故造成大连港附近水域约50平方千米的海面污染,其中重度污染区约10平方千米,最厚油层厚度达30厘米。
随后,大连市迅速成立了海岸联动清污工作领导小组。历时5天,海上清污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据资料显示,距事发地点约50千米,是大连广鹿岛海域养殖基地,面积约11万亩。距事发地70千米处为大长山岛、小长山岛,海域养殖面积18万亩。距事发地90千米处,是大连的獐子岛、海洋岛、乌蟒岛,面积142万亩。以上区域基本不会受到污染。
大海的黑色泪滴
能够抢救的,也只有那些静静地漂浮在油污里的浮漂。
“我当时在屋里,听到一声巨响,我心想,肯定地震了!叫上老伴赶紧往外跑,结果出来后竟然看到对面着起了大火,在我家门口都能感觉到烫脸,我们赶快就回家了。”回忆起那天的情景,老梁至今还心有余悸。
那一声响彻天空的爆炸声,注定改写了老梁今后的生活轨迹,因为他所承包的海滩是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海产品养殖场。
老梁没想到,当他再次从屋里出来时,看到的景象全变了:天上下着黏稠的黑雨,路面上、院子里到处都落满了黑色的斑点。山坡上黄色的野菊花长了一脸的“黑麻子”,就连他养的一只灰色的看门狗的身上也沾了许多黑色的污渍。
老伴说:“可惜了,‘小灰’变成‘小花’了,洗不掉喽。”
然而,第二天一早的景象,令他更为震惊。金色的沙滩上铺满了黑色的油污,巨大的礁石被淹没在厚厚的油层里。原来,仅仅一夜之间,潮汐的作用力将泄入大海的原油毫不留情地送到了附近各处的海滩上。
老梁想到他在海滩撒下的海螺苗。他顾不上黑油的黏稠,发疯似地奔向海滩。可呈现在老梁眼前的情景是,整个养殖场全部被覆盖在厚厚的稠油之下。
“大变样”的海螺,让他险些认不出来:颜色从浓绿完全变成乌黑,厚厚的石油将它们美丽的波浪纹外壳包裹起来,乍看之下,好像很多瘤状的突起。
老梁抓起一把海螺,只看见细小的白色触角在黏稠的黑油中挣扎。
“完了,全完了!”望着这样的海螺,老梁反复念叨着这几句话,“我真想哭啊!”
这些在油泥中挣扎的海螺,是老梁今年的全部希望。
据老梁说,他养殖的是一种名叫香波螺的海螺,这是大连地区特有的一种海鲜,一般喜欢在海底礁石上吸附生长。香波螺呈橄榄状,色浓绿,形状好似波浪,每当涨潮的时候,它们被冲击到岸上,在退潮时就会被眼尖的养殖户发现。
近几年,由于养殖户的包海喂养,扩大了产量,使香波螺在冬季时也能上市供应,成为人们的盘中佳肴。因此,香波螺的价格逐渐上扬。
今年6月,老梁前后共投入5万元,在他承包的那片海滩撒下了香波螺苗。他每日精心看护,等待着海螺冬季上市。
“按照去年的行情,一斤苗成本5元,一上市就能卖到25~30元。我今年纯收入过20万元不成问题。”老梁说。他没想到,这场人祸把他的财富梦变成了一场噩梦。
爆炸事件发生后,老梁时刻关心着与自己咫尺之遥的大火,同时也留心看海面上的油污是增加还是减少。
每晚临睡前,他都盼望着明天会有一艘艘清污船,来拖走海滩里的油污。
然而不幸的是,经过几天的积累,海滩上累积的油污越来越厚,最深的地方竟达1米之深。
7月20日清晨,趁着海水还未涨潮,老梁决定开始自救。然而,这个时候能够抢救的,也只有那些静静地漂浮在油污里的浮漂。
老梁找了一根一米长的棍子,穿上高筒雨靴,慢慢地走向浮漂。每走一步,那黏稠的原油就裹住他的双脚,他要克服很大的阻力才能前行。好几次,老梁的身子栽歪,险些跌进油污里。
拼着命,老梁仅捡回了四个浮漂。“那么多海螺一点也不能要了,全都是油。这样的海螺没人敢吃。就是把油洗掉了,回家一煮,还能吃出来一股柴油味。”
海螺不能要了,唯一的电动船被政府暂时征借,用于打捞海上的油污,老梁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他唯一能做的,是望着黑色的大海和黏稠的礁石发呆。
“明天我也清污去。”枯坐了将近一天,老梁终于说话了。面对着他赖以生存的海滩,老梁不能袖手旁观。
海的依恋终于还要舍去
即使获得了赔偿,也永远地失去了这片海……
新港矿石码头附近的这片海滩可以说是老梁的“全部家当”,他对这片海有着深厚的感情。
1974年,新港作为全国最大的油品码头之一,选址大孤山渔村东侧的海岬“鲇鱼湾”,建成把大庆石油送往华东、华南、华北的重要出口。而在远离码头的丘陵的另一侧,就是老梁所在的海湾。
这里曾经是一片宁静的海域。左侧有一道悬崖,右侧有一道伸向海洋深处的大堤,两者合拢处就是老梁承包的养殖场。这里风浪小,水质清,同时沙滩上布满了各种礁石,潮水涨起来后就形成了一处绝佳的海产养殖场。
老梁曾经是这里的看海人,也就是被雇佣的养殖场保安员。在这片海滩上,他来来回回巡逻了好几年。
“这里不远处曾经有座学校,经常有小孩子来这里调皮,所以,我以前的任务不是喂养,而是巡逻,防止有人来偷海产品。”老梁指着远处山崖上依稀可见的楼房说。
在给别人打工的过程中,老梁知道了“包海”远比“看海”赚钱。但是,他却没有机会亲自接手这片海域。直到2002年,新港开始建设原油储存罐,这里的居民和职工陆陆续续搬走,原先一些承包户也不得不退出。这时,老梁“包海”的机会到了。
2007年,老梁向家里人凑了些钱,又找了几个朋友,终于把这片海湾的承包权拿下。老梁当仁不让地成为这里的“场长和工程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4、我国1/5城市大气污染严重 汽车尾气成为主因
来源:南方周末2010年09月09日
http://news.sina.com.cn/green/2010-09-09/114521070474.shtml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5日在2010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发展论坛指出,目前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机动车排放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据此前媒体报道,近年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100天以上,广州、南京、杭州、深圳、东莞等城市灰霾污染更为严重。大气污染不仅发生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在辽宁中部、山东半岛、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等区域也时有发生。
南方日报报道,刘志全介绍说,据估计和上世纪80年代相比,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24倍,排放总量则增加12倍。一些城市由过去的煤烟型污染转成以机动车排放污染为主。国内一些区域出现灰煤现象,能见度明显下降。研究表明灰煤现象与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明显的关系。一些城市臭氧浓度逐步在增高,个别城市发生光化学污染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臭氧浓度增高和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有密切的关系。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富昌则指出,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
据此,在当日的论坛上,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各主管部门纷纷传出大力推进传统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消息,其中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成为重中之重。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目前已经制定了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草案。
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25日发布《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时指出,2009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7619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31万辆)。
以”首堵“北京为例。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到近450万辆,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增加近35万辆,平均每天净增1900辆机动车。按照这个速度,2015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而按照规划,北京市区内的道路设施即使达到最完善的状态,也只能容纳670万辆机动车。
5、联合国呼吁制定“绿色用水法”
来源:人民网2010年09月09日
http://world.people.com.cn/GB/57507/12676694.html
人民网北京9月8日电 (记者李逸达) “世界水周”活动近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7日发布题为“绿色用水法”的报告,称各国政府应对水资源进行立法保护,平衡人类和环境用水,以避免全球水危机。
虽然地球的2/3被水覆盖,但只有1%的淡水能供人类使用。报告呼吁,人类的生命与福祉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有限的自然资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各国政府必须鼓励寻求一个更平衡的水资源使用方式,水资源立法是一个历史性的机会,它可以同时确保人类进步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6、上交所:上市公司重大污染事故需两天内披露信息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0年09月09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909/n274822801.shtml
9月8日下午消息,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理耿亮今日在厦门出席2010可持续证券交易年会时称,上市公司临时遇到重大污染事件,两天内必须披露污染情况。
上市公司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是近期国际资本市场讨论的热点问题。耿亮称,上市公司临时遇到重大污染,两天内必须披露污染情况。“经过这种强制要求和非强制要求,目前31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年报,占到上交所上市公司总数的39%。”
此前,紫金矿业(6.70,0.22,3.40%)污染事件因为上市公司瞒报相关信息被股民谴责,被指信息披露违规,遭监管层立案调查。
2009年7月,上交所出台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数,从318家上市公司中抽取了100家公司进行编制。今年8月,在这个指数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ETF,目前募集资金将近30亿。
“这318家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公司披露信息没有经过评估部门的评估。”耿亮如是说,他认为,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在上交所的公司中已经开始起步。
7、北京用水缺口超两亿立方米 地矿部门寻新水源
来源:新京报 2010年09月09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9-09/014621066005.shtml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昨日,北京市水务局一位官员介绍,北京地矿部门在寻找新的可开采水源地,目前正在论证阶段。初步的应急水源备选地在平谷、顺义和房山等处,“希望能尽快投入一两处”。
地矿部门正在找新水源
在昨天清华大学举行的“纪念密云水库建成50周年”座谈会后接受采访时,北京市水务局的官员表示,由于库存量的减少和地下水下降较多,目前北京用水形势更严峻。
这位官员透露,目前北京地矿部门正在调查有没有适合开采的积岩水,“要先看哪里有水,水有多少,再估算成本。找地下水很麻烦,要找到好的、大的水源比较难,要先钻井、做试验,还要评估对周边的影响”。
利用现有工程设施降成本
该官员透露,确定水源地有几个原则:得有丰富的水源,离干管要近一点,同时花钱不要太多,这些输水干管包括平谷、房山到市区的管线和京密引水渠这些现有工程设施开展,“这样成本会低一些”。
找到合适的水源开采,可能对其他用户造成影响。该官员举例说,开采房山地下水,可能就会对原来水井用水带来不便。
如继续干旱用水缺口大
该官员透露,北京这几年比较干旱,按比较干旱的年份推算,北京在南水北调工程的水到达前,有两到三亿立方米的用水缺口。“如果风调雨顺或能及时找到合适的水源,这个缺口就非常小,甚至没有缺口”。
8、北京磁悬浮S1线进入环保部审批程序
来源:京华时报2010年09月09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09-09/2521363.shtml
本报讯(记者王硕)北京磁悬浮S1线西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即将获得环保部审批。记者昨天了解到,S1线已进入国家环保部的审批程序,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已于9月5日公示期满。
S1线是从西四环五路到门头沟的一条郊区线,9月1日,环保部网站对拟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列表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S1线西段工程被列在首位。公示资料显示,S1线西段线路全长约10.165公里,均为高架线;设8座高架车站,设石门营车辆段1处;设计行车速度最高速度为100km/h;车辆采用实用性磁浮列车,6辆编组,车长89.6m,每列可载客1032人;运营时间为5:00-23:00。
9、云南丽江水质不断下降 古城水系大多已被污染
来源:云南网 2010年09月09日
http://news.sina.com.cn/s/2010-09-09/072421068421.shtml
8月22日下午污水流向古城河
除黑龙潭外其他城市水环境均有不同程度污染 丽江古城水系大多已被污染
虽然丽江的人饮水能够得到保证,但景观用水逐年紧张,历史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断流一次的黑龙潭泉群,进入新世纪以来频频断流,特别是最近几年差不多年年断流,以往断流时间仅仅几天,但近几年来断流的时间以月计……
丽江城区水质不断下降
7日,由丽江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牵头,当地多部门联合参加的大型环保宣传活动宣布启动。
据了解,丽江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非常不均。虽然丽江人均占有水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全市水资源区域分布极不均匀。如金沙江河谷地带每平方公里水量仅有5万立方米;但玉龙雪山、老君山一带每平方公里水量却高达70万至100万立方米。因此,低海拔地区的传统米粮仓和经济作物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而西北部耕地少产量低的区域水资源又相对充沛。缺水是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但近年来,丽江城区的部分水系的水质却在不断下降,而下降的主要因素,还是人为原因。
针对全国600多座城市有300多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达到108座,因此,有专家提出了“20年后中国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的警告。对此,丽江市人大在今年环保世纪行活动启动时提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的治理,希望通过今年的环保世纪行活动,从法制、机制、体制的角度,去寻找破解各种环保问题的关键,推动丽江环境保护。
5个监测点都存在污染
记者近日还从丽江市环境监测站了解到,今年1月至6月,经该市环境监测站对依法确定的9个水环境月监测点监测状况表显示,上半年,除泸沽湖、黑龙潭两个监测点持续为优以外,其中7个监测点中,程海、北郊(丽江城区)两个点水环境略有波动,其余,位于丽江城区和城郊附近的5个监测点水环境存在不同程度污染。
2010年5月水环境监测公报显示:
泸沽湖和丽江黑龙潭:水质类别为Ⅰ类,评价“优”;
程海:水质类别为Ⅲ类,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总磷”,评价“轻度污染”;
玉龙桥和北郊两个点:水质类别为Ⅲ类,主要污染物“粪大肠菌”,评价“轻度污染”;
古城下游:水质类别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粪大肠菌”,评价“严重污染”;
新城区南郊:水质类别为Ⅴ类,主要污染物“粪大肠菌、氨氮、总磷”,评价“严重污染”;
南口桥:水质类别为Ⅳ类,主要污染物“粪大肠菌”,评价“中度污染”;
木家桥:水质类别为Ⅴ类,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评价“中度污染”;
程海:水质类别为Ⅲ类,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评价“轻度污染”。
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丽江城市水环境均有不同程度污染。
记者 王法 摄影报道(春城晚报)
10、人造黄河“洪水”,改造自然?
来源:中外对话2010年9月1日孟斯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3796-Muddy-waters
黄河调水调沙工程被捧为技术与环保意义上的巨大胜利,然而人造“洪水”却也使当地居民陷于险境。孟斯报道。
7月5日清晨4点左右,河南焦作一处黄河滩涂上,31名熟睡的村民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围困。经全力解救,遇险者转危为安。事故再次令公众视线聚焦黄河调水调沙工程。
这是人为制造的“洪水”,目的是清除黄河淤泥。
黄河调水调沙指的是对河道区间来水和黄河中游干支流上的五座水库(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故县和陆浑水库)蓄水进行调度。水库开闸放水,落差形成的高速水流卷起淤塞的泥沙,送向下游。如此利于下游输沙、河道冲刷和水库减淤。
2010年6月19日上午9时,随着黄河防总办公室一声令下,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排沙洞徐徐开启,黄河第十次调水调沙正式开始。黄河水裹挟着淤积了一年的坝底泥沙,以每秒2500立方米的流速奔向海洋。
黄河水泥沙多,举世无双。泥沙淤积导致河床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抬高,成为了治理黄河的最大挑战,也是造成黄河决口泛滥的根本原因。黄河边生存的中国人,在有统计的两千多年中,看到的是黄河平均三年两决口。
据中国黄河水利委员会(黄委会)黄河网称,此前这一“人造洪峰”,已经在高度紧张的调度下,完成了三次试验,六次生产运行,将3.8亿吨泥沙送入渤海。
调水调沙治理黄河的实践,早至1957年三门峡水库的建立。
据一篇2007年发布于黄河网上题为《丰碑永驻砥中流》的文章描述,三门峡水利枢纽“成千上万名水利建设大军以‘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创下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
但由于当时苏联专家的方案未考虑到黄河泥沙量之大,三门峡在建成后的几年内显现出功能的局限和对水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据《经济观察报》2002年报道,三门峡汛期关闸蓄水后不到一年时间,库区泥沙淤积使潼关河床抬高了4.5米。渭河入库口形成的拦门沙使回水倒灌,威胁西安和关中平原。从来没有水患的渭河两岸,不得不修筑起防洪大堤。直到三门峡不得已被改造。当时,由于缺少民主决策机制,反对建库的学者,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黄万里非但没有影响工程上马,还被划为右派,遭到迫害。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光谦告诉“中外对话”,2002年,小浪底水库的建成,以及一批关键技术的获得,使调水调沙进入实践。
据《南华早报》2010年4月报道,调水调沙工程除了减少黄河泥沙量,还提高了水质和水量。截止2009年底,水质从2002年的86%项检测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到2009年,已经有超过70%的检测合格。另外,过去8年黄河没再断流,也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2008年,中国新闻网报道,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已有四千二百三十八公顷湿地恢复了原貌,再次出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消失的黄河铜鱼。
2010年3月,新加坡国际水周将“2010年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授予黄委会,以表彰其通过科技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策略,在河流治理开发和流域综合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就。
据《南华早报》报道,该工程需要13个省的水务部门通力配合,上百亿人民币投入建设基础设施,以及上千科研机构数十年的研究工作。
巨大投入之外,“人造洪水”的风险鲜为人知。据《经济日报》报道,黄河下游关系到黄淮海区1亿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滩区还有189.5万人口。因此,一旦数据控制稍有闪失,人造洪水“弄假成真”,将直接威胁到百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
2002年第一次调水调沙,据《中国新闻周刊》转述当地媒体报道,仅河南濮阳县境内河段,全县有5个乡镇在试验中遭洪水漫滩,17.8万亩农作物被淹没,12.51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65亿元。据濮阳方面人士称,这是1996年以来此地遭遇的最大的一次洪灾,受灾农田基本绝收。但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黄河报》报道称,仅造成了河南滩区(河槽以外、大堤以内的区域)5万亩滩地受淹。
2002年之后,关于黄河调水调沙工程,公开媒体上鲜有争议。王光谦说:“这是因为调水调沙的效果非常好,得到了普遍认可,是一个极为符合科学原理的工程。”不同于质疑者对人造洪水的担心,他认为由于调水调沙使下游河床下降1米多,主槽过流能力提高了一倍,实际是大大增加了抗洪能力。
今年这次受困的都是河南焦作武陟县嘉应观乡吴小营村村民。《东方今报》报道, 31名村民两天前才来到这片滩地搭了窝棚,白天种地,晚上就地而眠。虽然突来的洪水并未造成生命损失,但人们看到自己种的庄稼被淹没,连种地用的种子、化肥、工具也留在河滩里,流下了眼泪。
尽管事实是人占了本属于黄河的滩涂,但很多农民已如此长期在黄河滩区内生活居住,垦荒种地,以养生计。
除了防洪隐患,此前清华大学水利系张仁教授曾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中指出,在水量紧缺的黄河积水冲沙,对水资源是极大浪费。但王光谦认为,调水调沙仅仅是把小流量存在水库里,积攒起来制造洪峰,并无水的浪费。
黄河泥沙在不同河段情况不一。上游(自河源口至内蒙古河口镇)水体较清,中游(自河口镇至河南桃花峪)冲刷黄土高原,裹挟松软的泥沙入河道,形成浑浊的水体,而下游(桃花峪至入海口)则由于泥沙沉淀淤积,造成河床抬高、河堤加高。但现在,这一分布正在出现变化。
在黄河甘肃段玛曲治沙多年的甘肃源岗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秦伟志告诉“中外对话”,黄河源头的湿地保护已迫在眉睫。“现在黄河源头每年有20万亩湿地退化成沙漠。”他说,“现在黄河源头的水量已经比五十年前减少了一半,如此下去,黄河早晚要出问题。”但尽管水量减少,王光谦却称,黄河源头的产沙量近年已经由8亿吨减少到6亿吨,他归因于水土保持工作、降水的减少和排沙坝的建造。
但王光谦也指出,目前调沙工作仍受困于技术,效果不理想。小浪底库底淤积大量泥沙不易排出。对于涉及拦沙量80亿立方米的小浪底水坝,在未来的20年里,必须为拦下来的过多泥沙找到出路。对此他并不担心,他说:“到那时,由于积沙抬高,调沙会更容易,但调水的难度反而会增加。”(实生习杨杰对此文亦有贡献)
11、国家气象局:我国出现本世纪最严重气象灾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年09月09日刘毅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09-09/133521070916.shtml
今年亚欧地区气象灾害严重
我国出现本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气象及其次生灾害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最近分析认为,今年以来(截至8月31日),我国天气气候异常,降水量大、暴雨日数多,气温高、高温日数多,旱涝灾害相连,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强降雨造成多流域汛情并发和地质灾害多发,出现了本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气象及其次生灾害。
国家气候中心分析认为,今年我国天气气候和气象灾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暴雨过程频繁、时段集中,局地降雨强度大、暴雨日数多,区域强降雨集中,持续时间长,引发流域汛情多,次生灾害重。华南、江南入汛后连遭14轮暴雨袭击,造成了严重汛情;7月中旬以来北方和西部地区连遭9轮暴雨袭击,渭河、辽河、第二松花江出现严重汛情。8月8日甘肃舟曲县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造成1435人死亡、330人失踪。四川、云南、甘肃等一些地区也相继出现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西南地区发生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春持续特大干旱。
——夏季高温日数多,范围广,强度大。6月1日—8月31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为9.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3.5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值。东北、华北、西北、江南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多地高温持续时间超历史同期。
——东北、华北地区发生近40年罕见的冬春持续低温灾害。京津冀地区和东北三省平均气温分别为197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和第二低值。
——新疆北部和西部冬季雪灾重,春季融雪造成较严重的洪涝灾害。
——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均偏少,登陆时间偏晚,影响范围偏南,致灾程度轻。
——全国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少,但造成局部地区出现较重灾情。
——北方沙尘天气发生时段集中,影响范围广,局地强度强。
全球多个地区遭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袭击
据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介绍,今年全球气候十分异常,多个地区遭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袭击。尤其是盛夏以来,欧亚地区气象及其次生灾害频繁发生,损失十分严重。
6—8月,俄罗斯欧洲地区气温异常偏高2℃以上,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连续多日超过40℃,同时由于降水偏少,俄罗斯大部地区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导致俄罗斯沃罗涅日州发生森林火灾,造成不少人员伤亡。
进入7月后,巴基斯坦经历了5次强降水过程,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降水偏多1—3倍,局部高达4—5倍。在近40天的时间里,5次强降水过程导致巴基斯坦遭受了近81年来最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洪灾绵延1000多公里,超过1/4的国土受灾。此次灾害共造成2000多万人受灾,至少1600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40亿—60亿美元,占该国GDP的2%—3%。
7月中旬以来,日本遭受长时间高温天气,近3/4地区的温度较常年偏高1℃—3℃,其中东部地区偏高3℃—5℃。目前已有305人因高温中暑死亡。7月19—25日的一周内,日本全国就有9436人因中暑被送到医院急救,约为去年同期的8倍。
7月中下旬,秘鲁、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南美洲多国遭受多年罕见寒流袭击,其中玻利维亚出现近29年来最低气温。低温造成南美洲至少464人死亡,数以千计的牲畜冻死,居民生活和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12、深度解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 我们如何应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09月09日刘毅
http://env.people.com.cn/GB/12676259.html
今年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欧一些国家和地区气候十分异常。
导致这些气候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面对频走极端的天气气候,如何未雨绸缪加强防范?就人们关心的这些问题,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研究员丁一汇,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气候变暖使得正常的大气环流发生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
记者:今年以来,亚欧一些国家和地区气候十分异常,按照气象专家的说法,就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这些气候异常现象有没有共同的成因?
宋连春: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了趋强增多之势,这无疑是今年天气气候异常的大背景。气候变暖使得正常的大气环流发生变化,会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
全球气候是一个受大气、海洋和陆地等多圈层影响的复杂系统,当某一方面出现异常,必然导致一些地区的气候异常。近期发生在亚欧一些国家的不同类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并不是孤立的,是由大气环流系统异常造成的一系列关联事件。
记者:最近几个月大气环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造成亚欧气候如此异常?
宋连春:我国夏季季风区天气气候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它的位置和强度的变化经常伴随气象灾害的发生。今年6—8月,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强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导致我国气候异常的直接原因之一。入夏以来,西北太平洋在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下沉气流异常强,使得中国南方大部地区和西太平洋洋面上空对流活动难以发展,因此台风生成个数偏少。同时,强大的副热带高压将海洋上的水汽,沿着它的边缘不断输送到大陆上,随着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变化,先后造成我国华南、江南、江淮、东北和西北东部的暴雨洪涝。
7月以来,欧洲上空稳定维持了一个强大的暖性高压,它使来自北非的暖干气流不断向北流向东欧至莫斯科上空堆积,并造成高温少雨的天气;另一方面,这个强大暖高压不断引导极地的干冷气流南下,并维持在巴基斯坦至阿富汗中南部的高空,和暖湿的西南季风交汇,导致对流不断发展从而形成该地区持续的强降水。同时,欧洲暖高压南下的另一支冷空气沿青藏高原北缘不断东移,但由于日本上空向北伸展的暖性高压阻挡了这支干冷气流的东进,结果在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形成了稳定的低气压中心,该低压中心使西来的干冷气流与南来的暖湿气流汇合,造成了东北地区频繁的降水过程和朝鲜的洪涝。
记者:您刚才说,强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导致6—8月我国气候异常的直接原因。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如此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宋连春:去年6月至今年4月,海洋上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由于大气对前期厄尔尼诺事件的滞后响应,造成副热带高压偏强,加上今年青藏高原积雪偏少,使得青藏高原上空南亚高压偏强,并在高空和副热带高压连成一片,导致了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同时,前期印度洋海温比常年平均值异常偏高,有利于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
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认识十分不足,目前的预报方法难以给出精细预报
记者:天气气候频走极端,对气象预报预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知道你们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怎样才能更准确?
丁一汇: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两个表现,一是全球变暖,二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和增强。对于气候变暖我们已经有了相当清楚的认识,但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认识十分不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气候异常变化的一种集中表现,是指出现概率非常小的罕见强烈天气气候事件,一般认为其出现概率小于3%,目前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与服务的业务上以5%为判别指标。它具有灾害破坏性大、突发性强和难以准确预测等特点,在其面前人类社会的反应能力和防御能力都显得相当脆弱。
因此,我们首先必须不断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努力探索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气候异常的准确预测是建立在我们对整个气候系统现状和未来演变趋势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尤其是要充分认识气候系统中那些对我国气候异常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气候因子。
其次是积极开展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背景原因、演变规律和灾害影响的研究和预报。由于这种事件是罕见的小概率事件,目前的预报方法难以给出精细预报,无论从天气上,还是气候上都没有可以借鉴的预报理论和方法。因而今后集中力量研究它们发生的气候背景和天气学条件是十分迫切的任务。目前国内外已经把这个问题列为天气气候预报未来10—20年中力求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宋连春:压力确实很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由多种因素通过极为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我们对气候异常的研究还很不够,对其发生的原因了解不多。因此,要深入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机理,逐步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报的能
另外,要充分利用卫星、雷达等手段,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前期异常信号的判断和识别,努力发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报方法,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
气象等自然灾害分布格局和强度发生重大改变,对原有防御标准提出挑战
记者:在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之外,还应该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丁一汇:我国城市规划和建筑大多采用几十年前的防御气象等自然灾害的强度标准设计。但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气象等自然灾害的分布格局和强度发生重大改变,对这些原有的标准提出了新挑战。因此,有必要修订传统防御标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进行防灾减灾能力评估,开展气候变化引发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科学规划,增强城市排涝和生命线工程的抗灾能力建设标准,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镇建设加快,人口密度增加,有很多重要的防灾基础设施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气候条件,过去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脆弱性等弊端逐渐显现。应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科学周密的气候条件调研,科学分析论证。
另外,从今年的洪涝灾害看,七大江河并没有出现大问题,发生的洪涝灾害主要在中、小型河流,这些地区防洪能力薄弱,甚至出现逢雨必灾的现象。因而应根据当前的气候变化状况以及未来演变趋势,对旧有的河道、堤防等防灾基础设施进行重新修固、改造,增强其防御灾害的能力,使其能够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冲击。我们不仅要增强大江大河的防洪能力,也要增强中、小型河流的防洪能力,制定中、小型河流防洪规划和标准。
宋连春:积极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气候异常的影响,强化城乡建设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时,要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做好气候可行性论证,避免或者减轻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受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的影响,或者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的影响。
我还想特别强调一点: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是强降水、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重点多发地区,是防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的地域。在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灾害区划和建设规划,完善这些地区防御自然灾害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13、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专家称局部生态退化系泥石流重要成因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2010年09月09日
http://green.sina.com.cn/2010-09-09/120221070576.shtml
中国还有多少个“舟曲”
《环球人物》杂志赴贵州特派记者 李荣刚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谢湘 余敏
“中国至少还有1.6万个与甘肃舟曲类似等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出自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周平根博士的这番话,引起一片哗然。
环球人物杂志派出记者,远赴贵州关岭实地调查,并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预警、防治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权威地质学专家丁仲礼教授。
“我们布依族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但现在,山塌了,家没了……”
2010年6月28日14时许,贵州西部的北盘江畔,一阵阵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昔日的宁静。因连续强降雨引发特大山体滑坡地质灾害,上百万方的泥石流汹涌而下,顷刻间吞噬了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两个村民组37户人家99名村民。
整整两个月过去了,当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这里时,碎屑中夹杂的泥土上已经长出了绿草,但灾难留下的伤痛记忆,依然随处可见——衣物、鞋帽、生活用具等半埋在泥土里,10多个“重点防疫区”的警示牌仍插在石头缝里。
韦根珍的家,在大寨村永窝村民组后面的山坡上,她眼睁睁看着村里的房子被泥石流吞没。她告诉记者:“今年年后,山里非常干旱,后来又连降暴雨,但大家都没重视,因为这种滑坡,以前听都没听说过。”
“怕,怎么不怕?”直到今天,当记者询问起山体滑坡时的情景,韦根珍依然满脸恐惧。“整个过程,仅一两分钟。当时突然感到一阵震动,然后就听见砰、砰的一声声巨响。我急忙跑出屋,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整个村子就全没了。”
“我们布依族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但现在,山塌了,家没了……”与记者谈话过程中,韦根珍一直紧紧抓着门框,把脸贴在门上,或许,这能给她安全感。
“我希望能在原地重建家园,换了地方我怕孩子们找不到家……那里才是真正的家……”
在韦根珍的指引下,记者爬上了永窝村民组后面的山坡。刚爬到半山腰,就听见有人大叫,“快躲,快躲,有石头滚下来了”,抬头一看,一块直径约50厘米的石头滚了下来,还没来得及反应,石头就落在记者面前100多米的洼地里。
这位大声叫喊的村民叫岑朝东,他和4个同伴牵着一条狗刚从海拔800米的滑坡处下来。岑朝东告诉记者,家里只有他、哥哥和嫂子因在广州打工才得以逃生。“我的3个孩子,哥哥的4个孩子,还有我们的父母都被埋了……”话还没说完,这位38岁的汉子眼泪就掉了下来。
岑朝东爬上滑坡点,是为了看看自己以前生活过的地方。他说:“我们布依族的家庭观念是很强的,觉得家才是根,有家才有根。家没了后,我习惯每天都上山看看,看着山下的黄土,就像找到了家。今天,我在山上待了好长时间,希望我的父母、孩子能感觉到我在想他们。”
“现在这里还时常会有山石滚下来,很不安全,你跟着我走。”下山的路上,岑朝东一直紧握着记者的手,从半山腰一直走到山脚,才把手松开。
告别前,记者问岑朝东:“经历过这次灾难,你会不会搬离大寨村?”他说:“政府已经在离滑坡点5公里的茅草坪村为我们修建了永久性安置点,还给了每个死者8000元的补偿,但我还是很怀念自己原来的房子,我希望能在原地重建家园,换了地方我怕孩子们找不到家……那里才是真正的家……”
泥石流很难预测,但预警机制简单易行,可以有效保护人身安全
中国还有多少个“关岭”?1.6万个“舟曲”的说法是否准确?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应该何去何从?丁仲礼教授为本刊进行了一一解读。
环球人物杂志:对“中国至少还有1.6 万个与舟曲类似等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观点,您如何评价?
丁仲礼:这个说法有些笼统。我国确有很多泥石流隐患点存在,但不一定都会威胁到居民人身安全。有关专家前些年做过一个调研,全国大概有130多个县级以上城镇建在洪积扇地形上,就是建在沟谷出山口处、由间歇性洪水形成的扇状堆积体上。这些地方才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泥石流隐患点。这次舟曲的泥石流灾情建国以来都罕见,所以,1.6万个“舟曲”的说法不很确切。
环球人物杂志: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种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在我国确实分布很广吗?
丁仲礼:泥石流的形成首先需要物质条件,山沟里要存有较多松散物质,如泥沙、石块等;其次是触发因素,即持续的强降雨,导致山洪突然暴发,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形成泥石流。我国的泥石流隐患点主要集中在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山区。那些地方地形陡峭、岩体破碎,暴雨多发,为泥石流多发区。
环球人物杂志:泥石流的形成,是否也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关系?
丁仲礼:泥石流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植被有三重作用,一是涵养水分,二是根部固定松散物质,三是阻挡洪水和砂石。刚才提到的我国泥石流隐患集中的地区,除了地质条件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局部生态系统退化,使得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环球人物杂志:现在人类掌握的技术,不能准确预测泥石流吗?
丁仲礼:预测的三要素是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对于泥石流,我们可以事先掌握哪些山沟含有松散物质,但暴雨的空间尺度很小,我们无法准确预测,目前全世界都做不到。
环球人物杂志:预测不行,所以您提出要建立预警机制?
丁仲礼:泥石流和地震不一样,不是瞬间发生的——首先有持续一段时间的强降雨,雨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后,洪水暴发,携带泥沙和石块从山沟里冲刷下来。一般情况下,从洪水暴发到冲出沟口有一段时间。建立预警机制,就是在灾害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时候,引导居民躲避到安全的地方,及时逃生。泥石流预警的实际操作并不复杂,就是在山沟中设置观察哨,在雨季密切观察,一旦洪水形成,就拉响警报,告知居民立即疏散和撤离。
环球人物杂志:有了预警机制,可以避免人员伤亡。但长远来讲,还是应该避免在泥石流隐患点规划城镇吧?
丁仲礼:当然。我国土地资源虽然紧张,但还没有到没安全地方可住的地步。政府的城镇规划政策,对避让地质灾害隐患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操作中,情况要复杂得多。比如舟曲,位于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坡陡、滑坡严重,是典型的泥石流隐患点。按理说,至少应该留出避让区。但是长期来,这里没发生过高破坏性的泥石流,所以,人们的防灾意识逐渐薄弱,楼越盖越多,人口越来越密。县城里一块两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4万人,还在避让区上建了房屋。
环球人物杂志:城镇合理规划、人口合理分布的问题,您认为如何解决?
丁仲礼:在我看来,城镇和人口的合理分布问题,需要在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逐步得以解决。
环球人物杂志:今后我国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情况是否会减少?
丁仲礼:对于未来我国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总体情况,我并不悲观。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在东部和中部省份。随着经济发展,西部农民也将不再上山砍柴,可以用上煤气等能源,这将使植被覆盖率扩大。生态恢复将会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强度。另外,国家加大防治地质灾害的投入,建立监测、预警体系等措施也将取得相应成效。
14、环境风险管理亟待加强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9-09 张楠
http://www.cenews.com.cn/xwzx/zhxw/ybyw/201009/t20100908_663446.html
据媒体报道,9月7日,位于辽宁省抚顺市的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化三厂发生爆炸,起因是热油泵密封泄漏发生起火。这是继7月16日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后辽宁省内中石油发生的第二起爆炸事故。
当前,化工石化行业发生突发事件已经不再罕见。今年1月,中石油兰州石化厂发生爆炸;3月18日,广州黄埔石化总厂发生重大火灾爆炸;7月28日上午,南京市发生了化工厂爆炸;7月28日晚,吉林省永吉县7000多只化学品原料桶冲入松花江。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我国突发环境事件达103起。从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石化化工等行业。
化工石化行业因涉及的物质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大连中石油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后,仅清污费用及对养殖户的赔偿费就高达数亿元,而对大连旅游业以及海洋生态造成的损失则难以估量。由于地处市区,南京化工厂爆炸事故造成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可见,化工石化行业潜在的风险绝不能忽视。
我国现在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化工石化行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由于化工石化项目对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力,近年来,各地化工石化项目纷纷上马。但在上马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却没有充分考虑化工石化项目存在的风险,更缺乏严密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事实表明,很多化工石化行业事故的直接起因是企业忽视风险、盲目追逐利益。据报道,中石油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中,因为缺少事故应急池,导致石油最终流向大海。企业未建事故应急池的原因是,事故应急池占地面积大,同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有些企业在被多次通报的情况下,依然未增强环境风险意识。永吉县化学品原料桶被洪水冲入松花江一事,表面上是洪水引发的偶然性事件,但其实偶然中存在必然性。流入松花江的化学品原料桶来自新亚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和吉林众鑫集团两家企业。早在2006年,吉林新亚强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就因存在未经审批擅自开工建设生产等环境污染隐患且废水超标排放,被停产治理。去年,这家公司曾发生大火,事故后企业被责令停产整改。事实表明,正是由于企业的风险意识不强,又缺乏严格的管理措施,致使突发环境事件不断发生。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对于高风险的化工石化企业来说,必须进一步增强环境风险意识。化工石化企业要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吸取教训,真正把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放在突出位置,筑牢环境安全防线。
15、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09月0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676311.html
恩格斯早就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句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在今年的抗洪救灾中,有件事引人关注——建于宋代的一套排水系统福寿沟,使江西赣州城没有遭受洪涝之苦。不少人认为,这套排水系统体现了古人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笔者由此想到,古人之所以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是因为敬畏和尊重生命。只有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才能更加自觉地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是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生态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独有偶,都江堰的设计和建造也是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又一实例。都江堰修建之前,成都平原经常饱受岷江泛滥之灾,可以说,没有都江堰,就没有今天富庶美丽的天府之国。都江堰至今发挥着防洪、灌溉和运输的功能,我们在赞叹祖先生态智慧之时,是否想过传承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理念?
一座城市,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水泥、钢筋,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态系统。一套先进的雨洪排蓄系统,是保持城市血脉畅通的基础。然而,我们经常从新闻报道中得知,不少城市因一两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就窘态百出。有人说这是城市管理者轻生活、重收益所致,有人说这是城市规划重地面、轻地下的结果,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要从我们的立场、理念、思路上找答案。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说过,要分辨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如果一场大雨使你全身泥泞,汽车轮子陷在路坑里,积水盈尺,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那么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国家如此,城市亦然。
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发达,要看它的下水道。不知到过巴黎的国人是否注意到,雨天漫步街头,很少见到湿鞋的情形?是否了解那里从未发生过由下雨积水导致的交通堵塞?其实,巴黎的下水道是100多年前设计建造的,建成之后又经过持续不断的改造和完善。想一想,如果没有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理念,巴黎的下水道不可能建得那么科学合理。
恩格斯早就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句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为了避免自然的报复,我们必须节制自己的行为,在所有与资源、环境打交道的活动中,始终树立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命的理念,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16、临汾的蜕变:从天下第一城到污染第一城
来源: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2010-09-08刘言
http://www.cusdn.org.cn/ycwc/html/?74206.html
近日,美国《赫芬顿邮报》评出了世界九大污染最严重地区,中国山西省临汾市再次位居污染最严重的城市首位。有环保组织称,临汾的污染程度可谓触目惊心:当地居民如果把刚刚洗完的白色衣服挂到室外,等干透时,衣服已经变黑;空气污染极度严重,在当地生活一天吸入的有毒气体,相当于抽了3包烟。
笔者没有去过此地,所以也无法评价环保组织的话是否有夸张成分。但是近年来,无论是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还是国际环境研究机构“铁匠研究所”、《科学美国人》杂志相关的排行榜,都能无一例外地看到临汾市的身影。而在30年前,临汾则被誉为是“北方的花果城”,街道两边种满了柿子树,红红的柿子高挂枝头,大街小巷飘果香……再往前追溯,这里是尧帝的故乡,尧曾建都于此,至今还有尧帝庙,山西的历史文化在临汾集中沉淀:中国历史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山西早已是中国文化界的共识。而如今,煤矿挖掘、汽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污染已让这座以古帝尧千年闻名的“天下第一都”,变成了媒体眼中“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山西作为我国的煤炭工业中心,占据着中国三分之二的能源供给。其中,以煤业致富并大力发展“黑色经济”的临汾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极度矛盾的城市,它的经济总量曾经连续几年都在山西省名列前茅,如果不是由于负面事件的影响,临汾的经济增长速度还会加快。但巨大的产能效益同时也与污染并存,从临汾市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临汾污染源于三大因素: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及烟煤污染。由于临汾地处盆地,位于太行山脉和吕梁山脉之间,盆地呈“S”形状,出口在西南方向的河津,十分封闭,上空容易形成逆温层,而临汾冬季盛行西北风,烟尘不易散去是污染的一个客观原因,而一味追求GDP的增长使临汾走上了一条“只顾发展”的道路:污染与改革深化同步,煤老板和焦炭老板曾经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临汾由于盛产煤、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临汾市在当时“有水快流”政策的指导下,对于煤炭和铁矿的开采加工,“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那时,小煤矿、小焦厂、小铁矿纷纷建立,最小的炼铁高炉只有4立方米。据专家介绍,临汾的煤矿和铁矿不但储量可观,且开采较为容易,当时,几乎村村挖煤、炼焦、铸铁。“那时是土法炼焦,废弃物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漫天煤烟、遍地扬尘”也成为了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煤、焦、铁三大行业成为了临汾的经济支柱,其产值占临汾工业总产值的多一半。199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彼时,“临汾少有响应”。1996年,临汾因土法炼焦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受到了原国家经贸委的高度关注,曾明令取缔并要求在2000年以前淘汰改良焦。但一直到2003年,土焦改良焦炉才被取缔关闭,这也与当时的国际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焦炭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长,产品平均价格飙升,临汾境内的炼焦厂非但没有关闭反而焕发出活力,当地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也就可想而知。
另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乎空白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路面破坏严重二次扬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污染企业多位于城市的上风向;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也是这座城市被粉尘和废气笼罩的原因。
“‘有水快流’,无人关注环境。”(当地人语)多年来始终醉心于经济发展的临汾,对于环境的治理问题似乎一直保持着冷漠。
实际上,在山西的环境问题不断被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临汾地方政府也早就有着自己的规划:临汾要转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1999年,临汾曾提出三大目标:“打基础、调结构、治环境”,这在《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中也有体现。每个官员在任都积极谋求在环境治理上有所作为。2006年,山西省更是正式启动“蓝天碧水工程”,以铁腕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以期改变临汾的生态环境。实施第一年就淘汰、关停、取缔污染企业400多家,强制关闭了市区年发运量400万吨的八大煤焦发运站,对有机化工厂实施了停产搬迁,对20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第二年,又分三批淘汰关闭100多家重污染企业。加大了一系列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如市区集中供热工程,煤气扩户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进度。工程实施四年来,环境质量恶化的局面得到了遏制,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得到了改善。今年山西省“蓝天碧水工程”领导组还即将对11个市、32个县“十一五”期间“蓝天碧水工程”实施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市、县政府给予奖励。
城市的主政者和建设者们流露了他们的焦灼情绪,可环境又岂能在一朝一夕改变?转型和新型工业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昔日的“雾都”伦敦的空气污染治理之路就会发现,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重庆市就曾与伦敦携手治理空气污染)。
在13世纪,迅速增长的伦敦人口导致了燃料的短缺,一些工业作坊开始用煤炭取代木材。因为煤炭造成了比木材严重得多的空气污染,伦敦的居民们还因此进行了一场抵制使用煤炭的运动,以维护自身的健康权利。到了16、17世纪,煤炭已经成为伦敦工业和家庭广泛使用的燃料。
19世纪末期的伦敦是辉煌和暗淡的。这看似矛盾的形容来自于当时伦敦所处的地理及社会环境:19世纪中后期是英国工业发展迅猛的时代,由煤炭支撑的工业革命让伦敦城内满布工厂,很多家庭烧煤取暖,工业污染加上居民烧煤,导致了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伦敦又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空气湿度较大,容易产生雾气,这样在无风的季节里,混合成黄黑色的烟尘和雾笼罩在城市的上空可以多天不散,白天行车也常常需要开灯。当时的文学作品,如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等都描绘了雾蒙蒙的伦敦城。英国人对此有个这样的玩笑:“福尔摩斯和华生每次出场,都伴着雾色,不是作者柯南道尔为了增加神秘感,而是那时的伦敦,真的经常有雾。”
1 2 下一页 末页
17、李泰格:紫金矿业为何铤而走险
来源:中外对话 2010年9月7日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3805-Their-own-worst-enemy
紫金矿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给公司的迅速崛起蒙上了阴影。污染企业及背后保护他们的官僚何时才能得到充分适当的监督,李泰格报道。
“环保部一旦失去地方环保部门的支持,难免耳目失聪。”
这段时间,紫金矿业可谓是最臭名昭著的中国上市企业之一。多家媒体披露了这家企业的种种污染行径,以及部分当地官员是如何沦为其保护伞的。
上世纪90年代,紫金矿业的前身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国有公司。而今,它是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和第二大铜矿企业,入选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度全球500强企业市值排行榜。紫金矿业还将其采矿版图延伸到俄罗斯、加拿大、秘鲁、南非、越南等多个国家。
紫金矿业赖以发家的本钱,是其总部所在地福建上杭县的紫金山金铜矿。这个矿山上部是金矿床,即紫金山金矿;下部为铜矿床,即紫金山铜矿。其董事长陈景河上世纪80年代在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供职期间,主要任务就是勘探紫金山的储量。陈景河及其同事最初上报的金储量只有5.45吨,该矿山的开采权也因此被交给上杭县。
1992年,陈景河被上杭县作为特殊人才引进,负责紫金山金铜矿的开采。渐渐地,该矿山对外公开的金储量上升到数百吨,变身为中国国内黄金产量最大的单体矿山。对于紫金山金矿储量的飙升,陈景河2000年在《金属矿山》杂志撰文称,“运用经济地质理论重新评价紫金山金矿后,对该矿床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不管是什么原因,紫金山金铜矿从“鸡肋”矿山演变为摇钱树。
后来,紫金矿业被改造为股份制企业,代表上杭县政府出资的闽西兴杭实业有限公司持有28.96%,表面上是第一大股东,但福建两位民营企业家陈发树和柯希平实际控制的公司,加上陈景河个人的持股总量已经超过上杭县政府。2003年和2008年,紫金矿业先后在香港和上海上市。
紫金矿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后的大幅溢价,为陈发树、柯希平和陈景河等人带来了数十亿元人民币的套现回报。而当地一些官员要么持有紫金矿业股份,要么离任后受聘于紫金矿业,也是获益匪浅。
显然,紫金矿业让一部分人的腰包鼓了起来。如果这完全是合法的企业行为,本当无可厚非。不过,在紫金矿业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环保始终是一块短板。正因为此,少数人享受到紫金矿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利益,但包括大多数上杭百姓在内的普罗大众,却不得不承受环境被污染的代价。
1997年,陈景河做出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大爆破几乎削平紫金山山头。紫金矿业自此实现露天开采,开采难度和开采成本降低,但紫金山自然环境遭到的破坏可想而知。今年8月2日,紫金矿业副总裁刘荣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大爆破经过了论证,有相关手续,取得了有权部门的许可”。
但明眼人都知道,与当地官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紫金矿业,通过论证、取得许可并不是什么难事。和很多具有地方政府背景、或者与某些官员关系密切的中国企业一样,紫金矿业拥有在环保问题上铤而走险的资本。这之后,紫金矿业屡屡发生污染事故,但都能在当地政府庇护之下轻松化解。换句话说,其污染行为的经济成本相当低。
今年7月3日,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泄漏,约9100立方米酸性含铜污水排入汀江,造成下游死鱼数百万斤。但无论是紫金矿业,还是作为公众利益守护者和上市企业大股东的上杭县政府,直到9天后才对外公布此次污染事故。我所在的《新世纪》周刊今年6月还披露,因为紫金矿业尾矿库的另一起污染事件,当地一些中学收到“请勿随意吃鱼”的通知。
在紫金矿业的一系列污染事件中,人们很难指望地方环保部门发挥监督作用。据称,从今年4月11日至7月17日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上杭县环保局设在紫金山下的自动监测站竟然“设备损坏”,未能提供任何数据。毕竟,地方环保部门是地方政府的组成部分,它们仅在业务上接受来自中央的环保部或者是上一级环保部门的指导。
环保部一旦失去地方环保部门的支持,难免耳目失聪。而且,即使环保部在有限的抽查中发现企业有违法违规行为,也缺少制约办法。紫金矿业在A股上市之前和上市之后,环保部都对其进行提出过环保方面的严厉警告,但紫金矿业似乎并不太把这样的警告放在心上。毫无疑问,中国的环保法规需要修改,环保部应当被赋予更大权力,地方环保部门也需要尽可能独立于地方政府。
经过媒体的密集报道之后,紫金矿业的污染问题终于引起高层关注,国务院派出一个联合工作组进驻紫金矿业。也有人说,紫金矿业只是一个县级政府控股的企业,所以被媒体狠狠地监督了一次;如果是一家更有来头的企业,其污染行径恐怕很难受到媒体监督。
紫金矿业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上杭县。近年来,该企业在贵州、河北等地都发生过严重的污染事故。此外,紫金矿业在海外的环境表现也不佳。美国地球之友艾迪娜·马蒂索芙就在中外对话撰文指出,紫金集团在秘鲁由于违反环境法律而受到处罚。
如今,紫金矿业正为其污染行为买单。紫金山金铜矿的铜矿正在停产整顿,金矿也将因为环保方面的要求而限产。紫金矿业还要投资数亿元人民币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并为上杭县居民开辟新的饮用水源地。如果紫金矿业需要补偿受到损害的渔民和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其金额估计相当可观。7月27日,紫金矿业副总裁、原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陈家洪因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是否会有更高层次的人士落马,尚未可知。
实际上,严厉的环保监管对企业并不一定是坏事。如果在有效监管之下,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不建在汀江的河道边上,技术和管理措施到位,污染事故或可避免,紫金矿业和股民也不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但愿污染企业,以及部分为虎作伥的地方政府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18、环境预警监测如何常态化?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9-9
http://www.envir.gov.cn/info/2010/9/99214.htm
当前,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大连海域油管爆炸引发原油污染事件,凸显我国环境预警应急功能的缺失。
应当说,我国预警监测工作比较滞后,与先进的监测预警体系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影响了环保部门应急处置的权威性。
笔者认为,环境预警监测目前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监测信息支持系统不够先进、科学。各地应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急指挥数据库和应急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
二是优先监测对象未经优化论证。许多监测预案简单笼统,没有对本地和同类地区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环境风险源及其特点进行深度剖析。由于优先监测目标和项目未经优化论证,导致一些地方应急监测无的放矢、应急监测预案“失灵”。
三是预警监测能力滞后。近年来,因当地资金投入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应急监测设备匮乏,监测技术储备不足,环境监测跟不上,难以监测污染因子和核算排污总量及其变化规律。
四是应急监测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处于被动局面。应急监测是应急处置的基础,应急监测必须服从应急处置的统一指挥和调动。但应急监测又必须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子系统,应当按照监测技术规范结合对突发事件性质、规模、发展趋势的判断采取合适的监测方案。
笔者以为,环境预警监测工作必须创新思维,走常态化管理的新路子。
确立常态管理意识。各级环保部门要绷紧环境安全这根弦,坚持预警与防范相结合、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相结合。一要总结吸纳各种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实战经验,在大量不确定因素中,寻找具有重复性、程序性的规律。二要组建应急领导小组,常设应急监测联络员,完善应急监测预案,建立起完善的环境预警应急机制。三要强化监测预警工作考核,对相关演练人员制定严格的问责条款。
开发监测信息支持系统。各级政府应积极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应急数据库。数据库应包括区域社会经济情况数据、人口居住情况、河流湖泊水文情况、大气参数情况、重点风险源及危险品仓库数据,以及各种不同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方法等。
加强监测能力建设。要按照“高效运转、反应灵敏”的要求,加快建立“省市、县快速联动、区域相互援助”的两级应急网络。要加强自动监测网络建设,规划布局地表水、城市空气自动监测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提高监测装备现代化水平。要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省级环保部门应组织开展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
组织各种应急演练。要定期会同各相关部门优化调整预警监测预案,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把先进的监测预警理念融入具体的应急预案。要定期开展多种多样的演练活动,发现薄弱环节,建立“检验——改进——再检验”的良性工作循环。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应急监测与应急处置工作中出现的矛盾,从而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理顺运转程序。
19、绿家园志愿者招募实习生及乐水行志愿者讲师
绿家园志愿者是环保NGO,成立于1996年,坚持以媒体加绿色为特点,倡导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科学决策。现招募实习生及乐水行志愿者讲师。
绿家园乐水行专题讲师5-10人:
环境、园林、生物、历史等专业博士生或研究生
主要工作:
1. 在每周六的乐水行活动中轮值担任讲解,讲解关于环境、生态、园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向公众传播环保理念。
2. 协助领队与志愿者进行互动交流。
职位要求:
1. 热心公益环保事业,愿意长期从事志愿服务
2. 环境、园林、生物、历史等专业博士生或研究生
3. 英语流利者优先
志愿者招募时间:长期招募
绿家园乐水行领队3-5人
负责每周六绿家园乐水行的带队任务。
主要工作:
1. 在每周六的乐水行活动中轮值担任领队,引导志愿者走进自然,考察相关河流情况,了解相关环境、生态、园林、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协调专题讲师与参与者开展互动交流。
职位要求:
1. 热心公益环保事业,愿意长期从事志愿服务。
2. 环境、园林、生物等专业博士生或研究生。须在环境、生态、园林,动植物、河流保护等方面学有专长,并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3. 英语流利者优先。
志愿者招募时间:长期招募
公民记者
5-10人,由绿家园组织专家定期进行相关培训
主要工作:
1. 在每周六的乐水行活动中担任采访记录和摄影工作
2、活动结束后三天内,完成活动稿件的撰写和相关图片的整理。
3. 协助领队与志愿者进行互动交流。
职位要求:
1. 热心公益环保事业,愿意长期从事志愿服务。
2. 具备较强写作能力和摄影技巧,有作品发表者优先。
3. 熟悉互联网应用,可以承担博客管理和更新等任务。
志愿者招募时间:长期招募
绿家园实习生 2人
方向:
1. 网站建设:主要负责绿家园中文网和英文网的改版
2. 英文翻译:梳理绿家园大事记并翻成英文
以上实习生为任务驱动,时间可灵活安排。
联系电话:010-84039930
简历请发送至:lvjiayuanheliu@gmail.com
绿家园网站:eng.greensos.cn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