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九月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九月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09-08

 

九月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推荐:

1、尤联元:黄河——害河?利河?

 

“黄河十年行”生态考察专题报道:

2、新浪环保:    专家谈黄河十年行考察:人与环境应协同进化(组图)

http://news.sina.com.cn/green/2010-09-07/172021056788.shtml

3、“黄河十年行”生态考察纪实之结语

4、黄河十年行8月26日集体日记――罗康隆

 

腾讯绿色特别策划《绿问》第6期内容:

5、腾讯绿色:    环保组织集体回应:解禁泡沫餐盒是场闹剧

http://news.qq.com/zt2010/whitetrash3/index.htm

 

环境资讯:

6、新华网:     联合国环境署呼吁“绿色用水”法制化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671283910081_1.shtml

7、经济日报:    我国投资超百亿元治理中小河流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9-08/2518995.shtml

 

地方信息:

8、中国环境报:   山西扣缴生态补偿款1.5亿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671283909354_1.shtml

 

人与自然:

9、中国环境报:   安徽亳州:猫头鹰保护区濒临消失 

http://www.cenews.com.cn/xwzx/st/qt/201009/t20100907_663324.html

 

污染信息:

10、国际先驱导报:  调查称全国六成地下水污染严重 农村受害最直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09-08/110521062619.shtml

 

环境曝光:

11、中国广播网:   河南一畜牧局涉嫌谎报禽流感 帮污染企业赢官司

http://news.sohu.com/20100908/n274784492.shtml

12、北京晨报:    北京四清公司向市政管道偷排渗沥液染黑北小河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09-08/155821064160.shtml

 

气候变化:

13、第一财经日报:  外交部气候谈判代表:发达国家减排是谈判核心

http://green.sina.com.cn/2010-09-08/101021062207.shtml

14、第一财经日报: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目标挑战很大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05647.html

 

环保人物:

15、中国环境报:   29岁青年创新生态保护模式――网络植树拯救民勤  

http://www.cenews.com.cn/xwzx/gz/qt/201009/t20100907_663331.html

 

节能减排:

16、新京报:     发改委电监会:节能减排不是“拉闸限电”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09/08/c_12528713.htm

 

深度报道:

17、每日经济新闻:  证监会连否化工企业IPO 严把环保等3道关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908/001447.htm

18、南方都市报:   “血铅”家庭一年

http://gcontent.oeeee.com/6/d1/6d19c113404cee55/Blog/8a5/58a661.html

 

环境时评:

19、财新网:     拉闸限产何以解决钢铁业高耗能现状?

http://www.caing.com/2010-09-07/100177770.html

20、中国环境报:   不能一边保护一边破坏 

http://www.cenews.com.cn/xwzx/st/qt/201009/t20100907_663325.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尤联元:黄河——害河?利河?

 

尤联元,著名河流地貌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河流地貌、环境地貌领域的研究工作。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而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及世界最高的悬河,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难题。黄河究竟是害河?还是利河?人类与黄河应该如何相处?让我们一起聆听黄河专家尤老师的深刻阐述与独到见解。

黄河之害

第一、洪水肆虐,危害人民。特别是在下游、河南、山东这两个省的地方,经常性的有洪水的危害。公元前168年到1840年,平均每六年就有一次比较大的决口,而从1840年到1938年,有52年发生决口,所以,越到近代,它决口的频率是在增加的。

讲两个例子。1,1933年8月份在河南境内多次决口,淹及30个县,受灾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273万。2,1938年花园口决口,44个县市受淹,300多万人背井离乡,89万人死于非命。就是因为黄河洪水决口造成这样大的灾难,因此说它是有害的。

第二、频繁摆动,殃及池鱼。一般的河流决口范围就在河道两侧,可是黄河偏偏不一样,它是要左右来回摆动,一摆动可不得了,它把周围广大地区都给侵占了。不仅这样,旁边还有许多其他的河流,这些河流跟着一起就遭殃了。黄河有史记载以来一共发生了五次大的改道。第一次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行水613年,称为“西汉故道”。第二次是公元11年,称为“东汉唐代改道。第三公元1048年,第四公元1127年。第五 1855年,一大片受它摆动的干扰。

泛滥后果怎样呢?如果向北边走,有一系列的计算,12万平方公里要受到它的干扰,耕地730万公顷,人口8000万。如果往南方,4万平方公里,打乱淮河流域。这是它第二个危害。

第三、黄河的害处—断流。黄河原来不断流,自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断流就逐渐出现。70年代断流大概是一二十天,可是到了九十年代猛增上去,最多的时候,黄河下游一年里面没有水200多天。

断流带来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主要是生态上的问题。首先,两岸的广大地区没有水可用,黄河的水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灌溉两边的农田、两边的人畜生活用水,没有水后果很严重。第二点,没有水,河道自然就萎缩了,河内的生命全靠河水的流动,河道就萎缩了,一旦碰到大的洪水它就走不了。第三点,没有水了,露出一片沙漠,如果刮大风,周围是很可怕的一片现象。第四点,恶化了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大家知道,黄河河水是淡水,海水是咸水,咸水跟淡水交界的地方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有很多生物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如果淡水没有了,原来的生物种群会受到很大的破坏。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第五点,它改变了华北平原地面水跟地下水之间的自然关系。黄河水是地表水,还有地下水。地表水跟地下水之间是存在交换的,有的时候地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有时候上面水少了,地下水可以上升补给地表水,黄河水没有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平衡的关系就破坏了。

第四、这也是近年发生的问题,水污染。一般的水根据水质的好坏分成一二三四五类。一类水当然是最好的,二类水可以,三类水马马虎虎,四类、五类是不能饮用的。近年以来,随着那些大量的废水、废弃物排放到河里面,特别是中上游内蒙、宁夏、甘肃一些企业大量的排污,造成黄河河水被污染,这些报道我想各位在电视里或者媒体里都会看到。

黄河,一条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第一、黄河水是沿黄河两岸广大地区的生命之源。中国其实水资源是非常贫乏的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排起来并不是富裕的。特别是中国人多,摊到每个人身上的水资源数量是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数字的。同时,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也是不平均的,南方华南地区,长江流域水相对来说是比较丰富的,而北方水更缺。所以,我们南水北调就是这个意思。华北地区是缺水的,全国人均2300立方米,而且华北地区来说,只有350—700立方米。黄河流域人口占全国8.5%,耕地占全国12.8%,而水资源只占全国2.7%。

正因为缺水,黄河在这个地方是一个最好的,相对来说最有保障的水源,在华北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黄河流域天然水资源580亿立方米。长江的长度,黄河比它短不了多少,可是长江的水量比黄河远远多得多,它的平均水量是9000—10000亿,同样一条大河,在中国排老二,可是它的水只占长江十几分之一。华南地区的一条比较小的河流水量都要超过黄河,这就是说中国水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平衡,黄河水尽管少,但是它在少的地区是老大,占重要的地位。靠黄河水两岸的广大地区都靠它来灌溉。

第二、生命不息,造陆不止。河流跟人一样,它是一个无机物,但实际上它也是有生命的,只有河水流动才能称为河流,只要有水流动,黄河就造陆不止。这什么意思呢?在黄河的河口,由于黄河从上游带来很多泥沙,这些泥沙靠水的带动,到了河口留到海里面去了。海平面是一个平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水不流了,水如果不流,它所带的泥沙就要沉积下来,沉积下来的结果,河口不断的向前延伸,陆地面积就扩大了。

黄河的造陆有很大的好处,面积扩大了,我们国家面积也增大了,这是最直观的。同样的,黄河的造陆,多少千万年以前,几十万年,几百万年以前黄河一直在做这个事情,我们现在所处的河南的、河北的相当大的地方原来在地质时期是海洋所占据的,就是由于千百万年,地质时期是几千万年,几百万年计算的,黄河从上游,当然不仅仅是黄河,还有其他河流,把上游的泥沙不断往下推,往下推,建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平原,广大的华北平原就是这样来的,黄河也是有很大的功劳。

第三、由于黄河的存在,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黄河在环境里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水资源、水循环的平衡。整个华北地区如果黄河不来了,整个环境都会被卡,物质交换、输移的平衡,黄河带来的泥沙、养分源源不断的输到周围的地区。

自然及人文的因素造成黄河的“利”与“害”

首先,自然因素里面,第一,黄河流域所处的自然地理大环境决定的。黄河位于中国的北方。首先,降水的总量偏少,但是变率大。我国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南方降雨多,北方少。黄河流域是偏少的地区,但是还不算最少,最少的再往西边去,新疆,内蒙的西部这些地方,降雨很少就成为沙漠。黄河流域是300—600毫米。这样的条件下,河水主要从降雨来,所以,降雨的特性决定了黄河的特性,总的降雨不多,所以,黄河水不大,但是它有时候下暴雨很厉害,所以,黄河的水暴涨暴落,来势非常凶猛。下游在花园口这个地方,1958年曾经出现22300立方米/秒的流量。平时黄河的平均流量也就是几百立方米每秒钟,但是一下子可以涨到22000多。

黄河水是这样子,必然的要泛滥出去,猛涨起来,来势非常之凶,怎么样?往两边走,所以,就造成频繁的决口,由于地理环境,降水不多,但是又非常集中,造成黄河的河水具有这样的特性,总量不多,但是来势非常凶猛。

第二,黄土高原的存在。黄土有很大的一个特点,黄土非常疏松,很容易被侵蚀,特别是下暴雨的时候,一下子土就泡松了,泡松了就要垮散。每年被冲刷掉的表土有22亿吨,侵蚀强度是全世界平均数的3.36倍。黄河高原地区最强烈的地方,一平方公里的土地每年可以冲掉2万到3万吨土地,泥沙被流水带走,所以,它的侵蚀强度全世界来讲是最厉害的,是全世界平均数的3.36倍,22亿吨。这22亿吨不仅仅光是泥沙,这里面还有很多的营养物质,由于不断的冲刷,养分都被带走了,所以,被冲了以后的土地就变的越来越贫。这样的结果,大量的泥沙进到黄河里面去了。

现在讲人的因素。人的因素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个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特别是黄土高原区,土地是千沟万壑,很陡的,在陡的地方我们是不允许开垦耕地的,因为一旦开垦耕地上面长的草,小的灌层就被破坏了,所以,是不允许开垦的。但是偏偏有人为了打粮食生存,特别是上世纪以粮为纲,扩大粮食生产,开垦土地。坡度超过25度的也开垦,原来有树的地方也砍掉了,必然造成黄土高原地区的加速侵蚀。这就是我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产生的后果。

第二,与水争地,限制流路。大家知道大禹治水很成功,其实我们可以想一想,那个时候人是很少的,黄河的本性不变。但是人少无所谓,黄河要改道也改,我们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大禹治水只是一个传说。那么,只要稍微加一点引导黄河就好了,黄河就是摆,旁边没有人,也会造成损失,所谓灾害是相对而言的,有人造成了灾害,没有人也无所谓灾害,所以,大禹治水应该是比较好治的。到后来人多了,人类要生存,要种地,我就不允许河随便走,最简单的办法是修堤。黄河第一次开始修堤就是我刚才讲的春秋战国时期,2600年以前,这个时候开始修堤,修堤以后黄河只能在堤里走。一般情况下它不会跑出去,这样情况下它河道是要随便摆的,人为的给它限到里面,它不自由,正因为不自由,水大的时候它就要冲出来。所以,2000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的修堤,堤不断加高加固,加的很宽很厚。从解放到现在五六十年,黄河大堤没有决过一次。但是河是受到限制的,限制它的流路,修堤是一个双刃剑,当然保护了我们自己,不能让它泛滥,但是把它逼急了爆发出来的力量更大。河道更高,居高临下更厉害,一旦发生问题,危害就更大了。

第三个人的因素是过度、无序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刚才讲了黄河是比较重要的水资源,我要发展就要用水。黄河总共水 500多亿,有300多亿拿去灌溉,刚才讲为什么黄河要断流?拿走的太多了,都拿到旁边灌溉了,留下的水不够了。所以,过度的开发,无序的利用外,灌溉过程中大水漫灌也造成极度的浪费。还有上下游的矛盾,上游把水用完,下游有没有不管,内蒙、宁夏是处在上游的,河套为什么比较富裕?靠的就是黄河水的灌溉。这个地方是大水漫灌多的,上下游的矛盾,这也是一个原因。

第四个很重要的,我们治河工程的失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头一次国务院副总理做了一个报告,开发黄河水利,根治黄河水害。在黄河上建46个水坝,把黄河变成一个渠道,其中一个重要的就是建三门峡水库。当时的指导思想是让黄河变清,黄河是浑水,泥沙很多。我要建一个很大的水库把黄河的泥沙拦下来,下游就清了,同时拦下来以后可以用来发很多电,当然,黄河的泥沙,当时这样想的,库容很大,三门峡大概是46亿立方米,比北京密云水库还大,我有那么大的库容可以放大量的泥沙。所以,60年代初就建成了,建成了的确一段时间三门峡下面水变清了,但是马上问题就来了,由于上游的泥沙源源不断的来,很块就把三门峡水库将近一半填满了,那么这个水库就要死亡了,起不了作用了,怎么办?更可怕的是由于三门峡修了水库以后,水位抬高了,三门峡的上面是陕西关中地区,关中平原是陕西最好的地方,土壤盐碱化的问题出来了。在建坝的时候这些问题是不考虑的,建坝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听了前苏联专家的意见,苏联没有像黄河这样的河流,它的河流也有,建了很多坝很成功,但是像黄河这样泥沙多的河流没有。把苏联的经验搬到我们这儿是行不通的。

水库成了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改建。原来花了很多钱,又改建,一次还不行,改建了两次。头一次,打了两个很大的钢管,把两个库里的泥沙排下来,还是不行,把水库最下面再打开,把高层往下挖,把泥沙排下来,并且运用方式上也改了,原来要蓄水发电,现在改了,不能再蓄水了,一蓄水泥沙还要要填满的,刚才讲了,在黄河泥沙来的少时候把闸门关一下可以蓄一些水,黄河泥沙来的多的时候不关门。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以后,一直到今天,三门峡水库还没有死亡,还在继续运行。所以,这是我们治河的一个很大的失误。

第五,把黄河作为兵家的武器。我们知道打仗用火攻是赤壁之战,但是用水的也不少,用水作为武器打击敌人。

还有工业废水、废弃物排放。这一系列的都是因为人为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自然原因当然是一个,这是本身就存在的,但是我们这几年来,黄河的害处为什么变?跟我们人的自己的不合理的利用它,不合理的使用它,为了自己的繁荣有很大关系,这是我要讲的第三个。

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河流的和谐统一

这几年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叫健康河流。河流跟有机界是一样的,是有生命的过程,人有健康的,有不健康的,河流也一样。河流的健康应该跟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健康的目标是什么样的呢?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持续和良好的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而不仅仅是经济。河流健康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个,满足人类社会合理的要求的能力。第二个,河流系统本身自我维持与更新的能力。不要因为不断索取造成河流衰退、死亡、不健康。

怎么样确定河流是不是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这几年文章无论是国内国外都发表了一些,Schofield和 Davies下了个定义。河流健康就是指与相同类型的还未受干扰的(原始的)河流的相似程度,尤其是在生物完整性和生态功能方面。世界上有一些人类干扰很少的,比如青藏高原,那里的河流基本上是处在健康的状态。我们说把现在看到的河流,任意的河流跟还没有受到干扰的河流比较,如果他们差不多,在生物完整性相距不远,那么,我们说这个河流是处在一个健康的状态。河流健康的对象包括很多要素,我们怎么评价它可以用很多指标进行测算,这是现在这些文章里提出来的。当然国家有标准。大体上包括堤岸、河床、河水感官、水质指标、水生无脊椎动物指标和鱼类指标等等。河流健康评价指标包括:生态指标、物理化学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和人类健康指标等等。

具体到黄河来讲,我们正在朝这个方面努力,已经做了很多事情。

第一,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们做的是不好的,以粮为纲,拼命的开垦。到了八十年代以后,这个问题逐渐逐渐的纠正,所谓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把原来开垦的耕地不耕了,种草或者造林,这样一来,这几十年一直在做这个事情,到现在为止,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测算,进到黄河里的泥沙减少了3亿吨。刚才讲了年均是16亿吨,现在已经减少了2—3亿吨。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就是我们对人类活动做的一个很大的限制。

第二,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修建。黄河按照原来的规划46个水坝,但是现在这个事已经不再提了,但是必要的水库还是在修,重要的就是小浪底。为什么建小浪底?现在还有人争议,建坝在全世界都有争论,到底应该建还是不应该建。小浪底应不应该建?肯定的讲建小浪底是有好处的,至于这个好处见仁见智,这个就不说了。

小浪底修了以后大水的时候可以关门,把洪水拦起来,暂时拦一下,等洪水小了以后,再把它放下来,这样,下面的洪灾可以免除了。也许有人问,泥沙来了不是要遭受像三门峡一样的命运吗?这个也对。所有的水库总是要有死亡的一天。泥沙少的河流寿命会很长,泥沙多的河流寿命会短。我们为了维持一个长的寿命,就在水库的运用方式上下功夫。三门峡水库修的时候,盲目的拦起来发电,现在小浪底不是这样子,为了避免淤积,黄河有一个特点,它的泥沙主要是在汛期的时候,也就是每年的7、8、9几个月,其他时间来的并不多,主要是在这个期间来的。所以,小浪底怎么样来运用呢?7、8、9 三个月门全部打开,如果外部大的洪水,当时临时要关一下门,关门的权力不是水利部决定,而是更高的部门决定。少水的时候,春天、冬天的时候可以蓄水,这时候水是比较清的,把它拦起来,尽管会有一些淤积,但是7、8、9三月份闸门全部打开,可以把上面的泥沙带下去。这样的方式是我国水库的一个经验,一个创造,包括长江三峡的水库也是这样运用,目的就是增加延长水库的寿命。这是一个方面,改变运用方式。

小浪底还可以通过调水调沙,大家在这几年的电视里都看到小浪底通过调水调沙把里面的泥沙带到海里面去。调水调沙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的修一段水,认为的把它修高了,哗一下子把门打开,流量就很大。我记得我老师曾经打过这么一个比喻,就像抽水马桶里面,那个水一下涨了,调水就是这个意思,一下子水掉的很多,造成一个大的流量,可以把水带下去,这样的工作这几年在做,应该说还是有一点成绩的。所以,修小浪底水库到现在为止,反对的声音到现在还有。但是这个问题由实践来检验吧。

第三泥沙的合理利用——淤背和固滩。把有害的泥沙放出来,两岸的地面是很低的,由于比较低,比较危险,我把这个泥沙吸出来,吸到河的对面,地面抬高了,地面加固了。还有就是水资源的调度管理现在也在起作用。一直到1999年黄河断流,1999年以后黄河没有断流,断流不是黄河水不多了,而是从调度上加强了。我到底配给你多少水,给你多少水就用多少水,不许多用,上游和下游之间,上游不许盲目的用水,所以,管理加强了。正因为管理加强了,从1999年到现在黄河没有发生断流。所以,我们通过这几十年的努力还是做了很多成绩,我们的黄河也在慢慢向好的方向发展,尽管这个还是任重而道远。(来源:中国国家地理网)

2、专家谈黄河十年行考察:人与环境应协同进化(组图)

来源:新浪环保2010年09月07日

http://news.sina.com.cn/green/2010-09-07/172021056788.shtml

王建

尤联元

汪永晨

  9月7日,黄河十年行生态考察团三位成员——河流地貌专家尤联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汪永晨、水生态专家王建做客新浪环保,畅谈刚刚结束的黄河全流域生态考察之旅。

  8月11日上午10点,“黄河十年行生态考察”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新浪网北京总部举行。8月28日,考察团抵达活动的目的地——黄河源头。活动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从东营黄河入海口到青海黄河源头的全流域考察活动,提升公众对黄河的关注度,推动黄河保护与开发的科学化、透明化,从而影响黄河保护与开发的公共决策,并努力寻找沿河的经济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发展之路。

  黄河流域需要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

  主持人: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聊的是有关黄河环保方面的话题。就在8月11号的上午10点,黄河十年行生态考察大型公益活动在北京的新浪网总部发起了。今天我们把这次活动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一起请到新浪直播间,请他们来谈一谈这20多天走黄河路的感受。

  马上来介绍一下今天做客直播间的三位嘉宾,中国著名河流地貌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河流地貌、环境地貌领域的研究工作,尤联元老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汪永晨,她从1988年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水生态专家王建老师。

  主持人:三位专家刚刚沿着黄河走了一圈,此时此刻心情怎么样,三位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首先请发起者汪老师先说。

  汪永晨:我第一次从黄河入海口走到源头,看到了一条壮美的母亲河,但是也觉得母亲河从源头开始就受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受我们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说既壮美,又凄凉。

  主持人:壮美、凄凉。凄凉在哪儿呢?

  汪永晨:凄凉主要在黄河上面有很多段早年间是断流,现在有一些地方生态用水已经很少。特别是有一些地方过度地开发,像我们在内蒙古的时候,是现在已经开发成一个现代大都市,豪华的办公楼、豪华的建筑,本来是很缺水的草原荒漠,现在要建26米高的喷泉,让人看起来觉得黄河不堪重负。

  主持人:尤老师,您走完此行的感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尤联元:这次活动我能参加,我觉得非常高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家都给予了很多的关注,黄河流域本身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可是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又依靠黄河开展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这里开发跟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是比较突出的。

  几十年以来,我们的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应该说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现在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对黄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样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我们会提出一些情况,这些情况对决策部门、广大群众都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主持人:您是欣慰的成分多一些,还是担忧的成分多一些?

  尤联元:我觉得两者都有。我很高兴看到很多壮观的场面,但是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刚才讲的在水资源不充分的情况之下,盲目地开发非常大的工程以及城市建设,从科学性方面来讲,不是很好的事情——水资源不堪重负。

  主持人:王老师,您此行的感受是怎样的?

  王建:印象最深的是从三门峡水库喷涌出来的泥浆,看完了以后,我睡不着觉,黄河流淌了160万年了,它孕育了中华民族,流经九个省区,大大小小50多个城市。

  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黄河支持我们发展这么多年,今天我们还在改造她,束缚她,要求她为我们服务。她的生存,她的发展,她的健康,她怎么能够持续地流淌下去,这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东西。

  黄河太了不起了,她经历了海洋,经历了草原,经历了黄土高原,经历了华北大平原,从空气那么稀薄的地方流淌下来,一直奔流到海。

  科学运用水资源 黄河不再断流

  主持人:说到黄河的断流问题,这里请教尤老师,我们经常听说黄河断流了,没水了,黄河断流有没有得到改善?

  尤联元:黄河断流的问题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开始的时候仅仅是在靠近河口的这部分断流了。后来这个情况越来越严重,一年里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到1997年大概一年里有200多天断流,断流的距离越来越长,一直到河南的开封附近,大概断流距离有600多公里。

  一到断流,这个河就成为死河了。原因是什么?当然各方面的原因都有,气候变坏了,降水变少了,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的用水用得太多了,黄河的水根据多年的测量,大概是有500多亿立方米,但是一年里用于农业灌溉的水300亿,一半多的水被用掉了。这个用水恰恰在黄河水少的季节,春天黄河本来水就少,用水用得多,势必造成断流,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河流域全流域的各个省区在一起开会研究,由国务院进行协调科学的分配方案,严格地限制用水的数量。1997年以后,黄河就保持不断流了。

  但是这个情况并不是说现在黄河水资源问题已经解决了,哪怕就是现在搞南水北调,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说今后怎么样科学地调动水资源,怎么样呼吁大家节水,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主持人:您的意思我听出来,上下游在争夺水资源,所以断流也是这样,上游取多,下游就没了,黄河水太少了,这是环境的问题。

  尤联元:这是先天不足。

  主持人:保护黄河,有限地利用黄河是最重要的。另外有一句俗话说“黄河百害唯利一套”,这句话怎么理解?

  尤联元:为什么说黄河百害唯利一套,黄河中流流经黄河高原,泥沙非常多,黄河大量的泥沙带到了下游,造成河床的淤积抬高,一抬高,非常容易洪水决口,造成人民群众流离失所。正因为这一点,黄河从有记载以来,大大小小的决口1500多次,所以说黄河对两岸的群众造成了很大的灾难。

  什么叫唯利一套呢?黄河在宁夏、内蒙这段拐了一个大弯,形象地说称之为河套,河套这个地方处在上游的位置,黄河的水资源还比较多,当地就利用黄河水资源大力地发展灌溉农业,因此这个地方的农业几千年来就是发展得很好的,所以说唯富一套。

  主持人:刚才说黄河水害的这块,现在的现状是怎样的?

  尤联元:新中国建立以来,通过科学家、工程师各方面的努力,再没有发生过大的决口,这一点应该说在我们国家的治黄史上是非常大的成绩。

  下游修了一系列的工程,像三门峡工程、小浪底工程等,通过这一系列工程的修建,水害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回过头来再讲一下,刚才讲的“河套”这个地方是很好的,但是近年来也不是说没有问题。由于上游的水库水源多了,河套这部分的河床也淤积抬高,有时候也会发生洪灾。

  汪永晨:我不同意百害唯利一套,“害”是从人的角度来讲,很长时间说这是害虫,那是益虫,从人的角度来讲,无论是江河也好,树木也好,昆虫也好,在大自然就是生物链,黄河这么一条大河,承载着很多的生态功能,它也养育了很多人民,就是因为它有洪水,造成了对人的生命财产的伤害,就把它定为害。

  这是过去我们对这种自然现象的认识。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了江河有很多的生态功能,像洪水,我们所知道的文明古国埃及,就是靠洪水冲击出来的,带来了两岸肥沃的土壤。

我们这一趟特别有意思,一路上有大巴课堂,大家对这个非常争论,有的人说黄河是母亲河,母亲是好的,但是它发起怒来,不是好母亲,就是坏母亲,这个我们争论得特别厉害。这也是新时代的思考,过去叫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现在叫生态文明,黄河十年行,希望用十年的时间来看看黄河给了我们什么,我们需要怎样跟它友好相处。

  考察团沿河取水样调查水污染情况

  主持人:从生态文明角度来看,下个话题请嘉宾聊聊黄河水污染的问题,黄河水污染的话题经常见诸报章媒体,目前的黄河水污染的情况怎么样?

  汪永晨:我们这次也做了一个水样调查,取一些水样。我可以讲一些小例子,我们在乌海旁边的一个农民家,这个农民其实世世代代住在黄河边,挺富裕的。这两年老玉米的叶子完全是黑色的。

  我们在白银的时候,有一个农民说大葱是他们非常重要的生活来源,但是今年全村的葱一根不剩全部被污染死掉了。

  兰州有一个叫“绿驼铃”的组织跟当地的老百姓有一些合作,老百姓把他们的水窖打开,一打开一股臭气就上来了。

  我们这种考察,是希望呼吁大家关注黄河水污染问题,当地确实需要发展,可是在这样的地区守着黄河边,本来靠黄河水来灌溉,靠黄河水来饮用,靠黄河水来发展,但是当地百姓的身心健康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主持人:王老师您跟我们说一说您所看到的黄河水污染。

  王建:内蒙一带工业企业的项目多,有不少炼焦厂、冶炼厂、焦化厂,那个地方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在保护区旁边大规模开采煤炭,堆集的废石都很高。

  这个保护区有亿万年来和环境协同进化的珍贵野生植物,比如半日花,四合木,革包菊,这些植物都是强旱生的。风特别大,它可以矮其身子,趴在地上生长,如果没有水,可以扮死,假死六七年,一场雨就可以重生。这种植物是强旱生植物的祖种,我们大规模开采这些植物,大规模的工业项目在这里布置,把一个一万二千平方公里的保护区现在缩减成2700平方公里,而且2700平方公里是破碎的。

  汪永晨:建这些化工企业要从保护区里取土,那里本来都是湿地,有人管这个湿地叫基因库,现在从基因库挖土来添化工厂的基地。

  沿河走访8户黄河人家

  主持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怎么平衡,这是难题。既让黄河沿岸的人民富起来,也不能为了富起来就把母亲河给污染了。这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去努力。

  谈下一个话题,关于黄河和黄河沿岸人民之间的关系。黄河全长有5646公里,流经9个省区,从青藏高原到黄河入海口,沿途的风土人情都是各异的,三位都是沿着黄河走,能不能分享观察到的沿河不同的风土人情?

  汪永晨:这次黄河十年行本来想走进10户人家,我们想持续跟踪这10户人家十年的发展变化,他们跟黄河水之间的交融。

  活动最终是走进了8户人家和一个小学,有一点超乎我想象的是这8户人家的大部分住房条件都非常好。8户人家除了一两家是土房子以外,其他都是砖瓦房,摆设都很现代化——大玻璃镜子和大电视。

  跟他们细聊起来,真的是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比如,我们在黄河和渭河交汇的这一家,他们的院子就是在黄河和渭河的边上,黄河和渭河在这里交汇以后,形成新的更宽大的黄河。那个妇女还会唱秦腔,站在黄河边上给我们唱高亢的秦腔,非常有味道。但是他们家所有的地方全都是土,水缸盖了几层盖,水里全都是土。

  贵德的黄河很漂亮,我们三个人去的是不同的人家,我们拜访的是龙羊峡的移民,他们在移民以前是半耕半牧,养牛羊也种地,过得非常安闲的生活。移民以后,房子都盖得非常漂亮,他们原来用手扶拖拉地耕地,现在要租大的机器,每天要花45元来租机器耕地,每天花45块钱播种,收割还要花钱租收割机。

  最要命的是这块地方是泄洪的地方,他们去了五年,每年眼看差几天开始收获了,来了一场洪水。我们采访这几家基本这几年没有收成,但是他们的生活不比原来差,因为他们去打工了。

  我采访那家的藏族妇女现在到建筑工地给人家当搬运工,搅拌水泥,原来在家带孙子,看着菜园子就行了,现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跟尤先生都有争论,什么叫现代化?有钱了就是现代化吗?

  汪永晨:黄河边的这些人家,他的生活都比原来改善了很多,但是幸福指数不知道怎么去判断。

  尤联元:他们的民俗活动只有在春节过年的时候还保留一点,平时大概不开展了。

  王建:我看到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过去我也用城里人的看法看草原民族,到了黄河上游,发现生活在草原里的游牧民族,他们是衣牛皮,牧牛羊,收牛粪,死了都是天葬,是最生态的民族,对环境的索取是最少。

  生存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里,他们还那么热爱环境,那些地名都起得那么美。在星宿海,过去据说是星星点点的湖泊,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我们到那里看到的是一片枯萎的环境。这么大的星宿海消失了,干涸了,不是人为造成的,是天气变暖和干旱造成的。

  当地人与环境协同进化的关系,让我看了以后感觉非常震撼。我们有好些东西应该向少数民族去学习,去真正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

  汪永晨:我们在那里也问了几家人,一种选择是你现在比原来有钱了,房子也住得好了,但是水污染了,另一个选择是你还回到原来那种穷,但是你可以喝到干净的水,拥有清凉的天,你愿意选择什么?8户人家有多半的人说愿意哪怕没钱也要喝到干净水,因为他们认为健康是最重要的。

  黄河源头水量减少

  主持人:汪老师这次沿着黄河走,途径多少个黄河沿岸的城市,这些城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汪永晨:沿途我们基本没住过大城市,都住在边缘的地方。在沙波头的时候,一个是回到附近的一个小城市里去住,一个是住在沙波头的农家乐,睡炕头,第二天可以拍沙波头黄河拐弯的日出,年轻人基本选择回到附近的小城市住,而我们这些老人,都住在更靠近自然的地方。这可能也是我们的一个思考,到底现代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主持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黄河沿岸的城市发展是不是跟黄河融为一体呢?

  汪永晨:我们有一点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去,比如像壶口下面再往上走的米脂、绥德,因为路过,我们都知道最近的堵车,那边也是大堵车,我们没有进去。我们心目中的革命圣地,绥德的汉子,米脂的婆姨,现在基本上看不到特别原汁原味,都是高楼大厦,都是现代化的,我们一路上都在走,如果不告诉我这是绥德,我想可能就是北京郊区,可能就是上海农村什么的。所有地方都是一个面孔,这是我们发展模式上应该去考虑的。

  主持人:沿岸人民也想住高楼。所以这怎么平衡,也得考虑。

  汪永晨:有一点问题就是康巴石,我在八九十年代去的时候,当地没听说太缺水,虽然那地方是高原,水不是很多,可是我记得那时候七沟八壑还是有一些河的,但是这次去看到只剩下可能差不多有十几米左右宽的一条小河旁边坐落着一个大都市,我们不反对那个地方的人现代化,但没有水,怎么去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我非常想说的是我们这次看到的黄河的源头就是一小细条黄河水从湿地里渗出来,去年去的时候是一大片的湿地,全球气候的变化对河源的影响非常大。

  主持人:黄河源头除了水量减少之外,有没有受到污染?

  汪永晨:黄河的污染应该是观念上的污染,我和王建非常着急,我们采访科学家,科学家说希望黄河源头的围栏能一夜之间统统拆掉,当地在无人区建了很多铁丝网,这对整个湿地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很大影响。

  还有就是污染,在黄河源头有一片古柽柳,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现在因为要修一个小的电站酒要全部淹掉,可是这些柽柳记载了四五百年来当地气候、生态、自然的信息。

  主持人:最后请给我们说一下选取的黄河人家现在的生存状态怎么样?

汪永晨:他们这些年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他们跟整个黄河的开发息息相关,我们打算用十年的时间跟踪他们的生活变化,我想这个活动到10年结束的时候,我们再坐到这里,会有科学家、生态学家,我们大家共同考察,共同思考,共同记录来展现给大家。

3、“黄河十年行”生态考察纪实之结语

罗康隆 汪永晨  文图

 

8月30日。从西宁出发,飞重庆、张家界,返回吉首大学。

2010年8月12日—8月30日的黄河生态考察,在我看来已经涉及到了10个方面的问题。黄河与水坝,黄河与围堤,黄河与湿地,黄河与保护区,黄河与城市,黄河与工业,黄河与农业,黄河与游牧,黄河与移民,黄河与文化。

黄河与水坝

依照人类的智慧或是人类的经验,水坝有多种形式。有拦腰截断的,有顺应河流的,有分剖河流的,有河水上扬的等等。但我们今天的水利工程却在引起人们的很多争论,在黄河上拦腰截断地修筑大大小小的水坝8700座了。在他们的规划图上,在黄河上游还有11座拦腰截断的水坝需要建设。这不是让我们惊讶,而是让我们担忧。

上游的大水让小浪底开闸了

三门峡水坝排沙(赵连石摄)

不仅拦腰截断还堵住了河道

修水坝,是水利工程学家的长处。修水坝是没有错,只是我们修水坝的方式与思路存在很大可以讨论的空间。都江堰就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经历了上千年的检验。我们今天的工业文明,需要的是“电”,“电”也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但“电”的来源也不仅仅只是河流,自然能够给人类提供“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就是在黄河上打“电”的主意,难道就只有像三门峡、青铜峡、小浪底、龙羊峡等这样的水库电站建设的方式吗?民间有很多的智慧,民间有很多利用水力的技巧,非主流文化也有很多的智慧与技术。而我们现在常常是忽视了这些智慧与技术,一味地向西方向书本学习。我们应该具有反思的能力,我们应该具有人文的精神,我们应该具有人文的关怀。只有具有这些品质的人去修筑水坝,所修筑的水坝才具有“生命”。

黄河与围堤

黄河中下游的“泛滥”之争,成为“工程主义”、“技术主义”治理黄河的天大理由。泛滥给黄河黄泛区的老百姓带来了灾难与痛苦,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们更需要反思。黄泛区就是黄泛区,它本身就不是我们的居住区,我们为什么这么贪婪,为什么就这么胆大,为什么就这么无礼,去肆意地开垦呢。这样以来的黄泛后果,究竟要谁来负担。因此,黄河是害还是利,不是黄河本身,而是人类自己。生存在黄河流域的人类,可以顺应黄河地加以利用,黄河可以给人类带来福音。如果我们违背了黄河的规律,自然会给人类造成灾难。而那些先入为主地将黄河定义为害河,必须去加以治理的“工程技术主义者”,是为了自己的抱负与理想?是为了自己的职业与饭碗,还是什么理由,让他们以“技术”“工程”的名义,在黄河上修筑其防洪大坝?这正是应了20世纪80年代的极具讽刺意味的一句话——“要给长城贴瓷砖,要给黄河修护栏”。

黄河水在沙地里被输送

黄河水进了管子

灌渠

黄河与湿地

黄河湿地分三角洲湿地、中游湿地和干旱苔原带湿地等,湿地类型多样,面积广布,生物多样性丰富,文化多样性异彩。湿地,是大地的肾脏,是大地水资源的净化器。黄河三角洲湿地,还在不断地扩大,每年还在制造大量的湿地。这里已经是我国胜利油田的基地。但我们在考察中,发现不幸的事乃是在之地上实现“化工堆土”,正在建成国家的主要化学工业基地。湿地成为了保护区,而且保护区的面积在不断的减少,也就是说,湿地的面积也在减少。郑州湿地、孟津湿地,是黄河南段的重要湿地。这里不仅可以净化黄河中游的水资源,更主要的是这里是鸟类南来北往的主要栖息站,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种类的鸟在这里栖息。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在这里大肆开垦,有的成为了人类的定居点,有的成为庄稼地,种植了玉米、水稻、棉花等粮食与经济作物。

湿地的主人

湿地上拔地而起的化工园区

黄河入海口湿地落日

桃花峪――黄河中下游分界

家在黄河边

黄河与保护区

在黄河流域,国家从不同的层面与视角出发,建立了大大小小众多的自然保护区。而其中最大的就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而可可西里保护区则一直牵动着无数的有良知的人们的心。我们不能不说的是“三江源”保护区,这不论是在我们的“大巴课堂”的讲学也好,还是在黄河源的实地考察也好,让我们深有感受的是:三江源保护区有一些好心,但并没有办好的事。这其中,有我们缺乏对自然,特别是对高原生态了解的原因,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利益的分割等等。其实。如果我们能对三江源原住民在这里生存了这么久的历史加以研究,不难发现,他们与环境、与水资源的关系是和谐的,是可持续的。而我们今天所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当然,既然成为了保护区,国家就需要大额的投资,按照当今的游戏规则,只要有投资,就会有利用,就会造富一方。在这样的问题上,上个世纪末索南达吉的故事会像《格萨尔》一样流传,人们不会忘记这段悲壮的历史。而今天三江源的网围栏,也让专家们说出了这样的话:希望一夜间能把三江源所有的网围栏统统拆掉。

被围住的三江源

要围的是什么?

黄河与城市

城市,被说成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之一。它以其内在的规律,在吸食着周边的资源,甚至异国他乡的资源。在黄河流域,经过千百年的历史交合,已经形成了数百座大大小小的城市。但在考察中,我们最有争议的当属鄂尔多斯草原的“康巴什” 新城了。鄂尔多斯草原原本是草原的世界,是天之骄子的圣地。而今在这里正在兴起一座可以与“迪拜”相比的城市,被考察者称为“东方迪拜”。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城市。城市最需要的是水资源。有了水,这个城市才有生机。要是没有了水,这座城市就是死城。这已是在人类的历史中展演了多次。人们担心的就是在这么缺水的地方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需要多大的智慧。别的城市之所以被“美誉”,就在于对水资源的问题上,没有太多的争议,即使有争议,也只是水资源污染的问题,而不是无水、缺水的问题。我们知道,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起的国际大都市——深圳,它依靠了什么,一个渔村一夜之间就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它凭什么?鄂尔多斯,虽然缺乏水资源,但拥有丰富的资源——“扬(牲畜)眉(煤炭)吐(稀土)气(天然气)”,凭借这样的资源何以不能建设一个新城?但是,康巴什今天走的路,恰恰是在没有水资源的地方,建起了高楼大厦。

“牛粪”博物馆

鄂尔多斯政府办公大楼

太阳城唯一的河

黄河与工业

其实,工业的发展也一样,在黄河上的工业城市,如东营、洛阳、包头、乌海、白银、兰州等,都是以工业著名的城市。我们在考察中,总是在关注这些城市工业对黄河的污染情况。在工业化进军的时代,我们只看到工业的产值,工业为国家提供的GDP数量,而对其造成的污染后果,往往被忽视了。其实,这些被污染的后果与GDP值相抵销后,我们究竟还有多少利益?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们还处在一个不能为自己制造污物负责的时代,我们还处在一个不能处理自己污物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仍然还处在工业时代的初期。有些人说,我们已经进入到后工业时代,或是信息时代。其实我们更应该智慧地进入到一个成熟的工业时代,这是让我们必须做出决策的时候。一个成熟的文明,是以对自己所有行为能够负责的,是能够处理自己制造的矛盾,尤其是污物的处理。

什么病?

小姑娘看河

黄河边的工厂

黄河与农业

在黄河流域,我们看到了饱经风霜的农业,不论是在湿地,还是在黄泛区,不论是在黄土高原,还是黄河沿岸,我们都看到了“农业”的景象。农业是农民的生计,其实也是城里人的物质来源,但在于有些物质被“包装”而看不到原型了,这就被理解为“城市化”、“工业化”的“先进”了。农业也是可以多样化的。精耕细作只是其中一种,黄河中下游的汉民族早已习惯于精耕细作了。这样的农业曾经创造了汉民族的神话,但也暴露出了它的困惑。一个文化理路太长,一个文化贯力太大的民族,在自然不断演变的面前,需要不断调适,甚至改玄另张时,总是显得那么的无力与无奈。其实,在自己的老祖宗那里已经有了很科学的耕种方法,比如说历史上曾经流行过的“区田法”,“沙田法”等;在外民族那里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如“漂浮农业”、“不动土农业”、“套种农业”、还有“狩猎、采集与农耕结合的农业”等等。但哪怕自己经受着巨大的痛苦,仍然不会去改变自己惯用的技艺。这不知道是可悲,还是值得赞扬的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有些无语。

今日农家生活

沙漠里种出的葡萄

地啊地

黄河与游牧

黄河流域的游牧,主要在黄河的上游地区。在鄂尔多斯高原,主要是蒙古民族的游牧,在青藏高原则主要是藏民族的游牧,而从临夏到贵德地段主要是农牧交错带,既有农耕也有游牧。这样的生计格局,在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相互补充,相互以来,在对生态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基本达到精心维护。在高效利用与精心维护的背景下,相关民族铸就各个民族的维护特质和民族精神。但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甚至更早些时间以来的系列运动,不论是经济运动,还是政治运动,抑或是军事运动等,都使得这些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最为深刻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草场分割”与草场“围封计划”,这些运动还仍然在深入地开展中,但其影响已经深深地打印在草原和牧民上。是祸是福,黄河十年行将要用十年的时间去寻找,去问个究竟。

牧民生活的大地

被点了彩的羊

黄河与移民

移民,移民,这是一个人命关天的大事。一个活生生的家园,就被一个水库、一个电站、一个保护区的建设,而以“库区移民”、“生态移民”的名义被改变了,来到一个一个崭新的移民点。这里对他们来说,有了城里人眼中的住房和街道,有了出门就能花钱买到的生活。但这里的一切,又有着那么的陌生与无奈。在我采访到的移民中,虽然住上了砖房,有了水泥路面,但在他们中还是能听到不少这样的想法:这里不好,我要回家,这里不是我们的家。我要回家。他们的家还能回得去吗?我们将用十年的时间来关注。面对“移民问题”,不论是什么形式的移民问题,我们都需要信息公开,我们都需要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和合理的对话机制。因为一个家园,不仅是物质的家园,更是精神的家园。一个民族、一个社区、一个家庭、一个人用了“一生”构筑起来的家园,对它寄予了无数的希望,对他怀有无数的情感,对它抱有无数的幻想。这样的家园如果没有了,该有何等的伤感。你我能体会得到吗?

刘家峡水电移民

龙羊峡水库移民(王建摄)

黄河与文化

黄河原本是自然之河,生态之河,但历经数百上千的开发利用,已经被工程技术者定义为“害河”,原本是慈祥的母亲河,但在饱尝人间各种磨难后,也变得有些烦躁,甚至连咆哮也被撕裂,连奔腾也被羁绊,就连静静的流淌也被捆锁。这样的母亲,还能慈祥吗?我们在为人类的行为感到羞愧,我们在为我们的工程技术主义者感到疑惑。黄河应该是一条文化之河,自古以来就是如此。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承载着华夏文明,昨天走到了今天,也将继续从今天走向明天。这是一条文化流淌的河流。这条河流上有工业文明、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河是一条文化之河。这些文明在这条河流上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这些特定的区位又为不同的文明提供了滋养,并为不同文明的交往建构了平台。但不幸的是文化之间,文明之间的傲慢与偏见,不仅伤害了并存的文化与文明,也伤害了这条无辜的黄河。

文明今天的“主流文化”总在指责、改变非主流的文化,在主流强势下,非主流文化的存在失去了自尊与自信,在非主流文化的民族与人群过着没有了自我的生活。人类在生物圈中没有了自己的食物链,但人类拥有了文化,可以利用文化穿梭在万物之中,以最巧妙的方式切断其他生物的食物链,来求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与壮大。为了人类的欲望,黄河在呻吟;为了人类的意志,黄河在流泪;为了人类的生存,黄河在哭泣。

幸存的黄河

黄河湿地在贵德

人类的理性

于是,我们不得不理性地认识自然,认识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原本存在六大定律。就是人类亲和生态、亲和自然的法律。它就是——环境承载律、资源承载律、物物相关律、相生相克律、稳定协调律。如果我们学会按照生态学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就会站得更高、看问题更全面、社会发展更长远。

当然,我们除了要认识自然、认识生态系统外,我们更需要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总体说来,我们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认知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予以考虑:1、生态环境的整体性;2、时间空间的多样性;3、相互关系的有机性;4、生存发展的持续性;5、文化自然的耦合性。

当今,我们的时代仍然处于“自然科学当道”、“技术主义至上”的时代,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处于无奈的尴尬境地。这是人类还处于成长中的生存状态之中的一个过程。我们自然充满忧虑与思考,但这样的时代也会有它的终结。

一旦这个时代结束,在接受这样一笔丰厚的遗产时,我们需要有更大的智慧和批判能力。我们不可人云亦云,更不可抱残守缺。我们也不可盲目与彷徨,我们需要理性。

孕育黄河的峡谷

孕育黄河的人与自然

黄河十年行将要跟踪的就是这变化过程中生态与人文的事、人的历史。不过,能否真实地记录这十年的断代史,我们真的要努力。

4、黄河十年行8月26日集体日记――罗康隆

 

8月26日。按照考察计划是前往玛多,考察鄂陵湖、扎陵湖和牛头碑。但因从玛多到牛头碑的道路正在修建,才走了不到五分之一,就遇上了施工车,挡住了去路。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还是不能同行,等到晚上9点才不得不撤回。针对变化了的这些情况,我们商讨了明天的考察路径与计划。决定把大巴停放在玛多,我们自己的越野车,再租借当地的三辆“皮卡但”把原意去考察黄河源头的队员,不愿去的就留守玛多,或者乘坐公交车回西宁。

今天,我们虽然没有如期到达牛头碑,没有看到鄂陵湖和扎陵湖,但今天我们所途径的青藏高原也让我们兴奋不已。加上大本课堂的讲解,使得我们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早晨九点从兴海县的兴海宾馆出发,一出城,映入我们眼里的就是茫茫的草原。草原,成为大家的兴奋剂,尽管海拔3500米以上早晨的太阳十分的刺眼,我们还是撩开车窗的窗帘,戴上墨镜,贪婪地嘹望着窗外的草原。正当大伙看得来劲时,大巴课堂的喇叭开始了。还是我们的赵老师开讲。

他对草原充满着深情,它深深地热爱着草原上的牧民。他理解草原,也理解牧民。他今天讲课的主题就是“草原与牧民”。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

其一是“牲畜与牧草”关系。(这里涉及牧民定居的问题。)

其二是讨论了国家宏大的“围栏”计划。

内蒙古的围栏,就投资了170亿,但由于这个计划投资过大,国家无力全部承担,于是政府出台了“三三制”,即中央财政出三分之一,地方政府出三分之一,牧民出三分之一。中央财政的和地方政府的可以通过预算划拨就行了,但牧民的三分之一就得靠牧民饭碗里掏了。牧民就只能从银行贷款,为了抵债,牧民就必须出卖大量的牲畜,或者是直接从牧民的每年政府补贴中扣除。这样一来,牧民从以前的富有逐渐地蜕变成为穷人,其所积累的财富,就在这样的围栏过程中消耗了。

赵先生说,围栏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也许唯一的好处,就在于解决了牲畜“混群”的问题。长期以来,牧区的牧民在放牧牲畜时,都是混合在一起的,这样一来,牲畜的发情,并不总是在自己所牧养的牲畜群里进行,往往也与别人家的牲畜交配。这样一来,这样交配所生产的幼仔,往往会有些争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牧民间的矛盾。“围栏”以后,各家的牲畜都在自己家的围栏内放牧,于是“混群”现象很少发生,争夺牲畜幼仔的现象获得了解决。

但是,在草原上围栏以后,新的矛盾又出现了。由于将草原按照冬牧场、夏牧场的放牧需要,以人口多上来划定草原面积,草原面积划定后,就用铁丝网围起来。这样一来,整个草原的围栏就密如蜘蛛网。于是自己家冬牧场与夏牧场不可能连接,总是被别人家的牧场所分割。在牲畜转场时,不免要经过别人家的牧场。要经过别人家的牧场,就得撤毁围栏,蹋坏别人家的草地。由此而引发的矛盾并不少于“混群”所引发的矛盾。这已成为牧区难以调和的矛盾。

为了协调这一矛盾,政府开始在牧区划出牲畜转场的“通道”(围绕草原周边开设通道)。但这样的通道往往不是牲畜转场的捷径,与传统放牧相比,至少要多出几倍的路程。为了实现冬夏牲畜的转场,汽车运载牲畜,在草原上成为了一个新生的事物。用汽车在草原转场,时间虽然较快,但其所带来的后果不仅对牧民不利,对草原生态也多有破坏。首先,牧民使用汽车,不仅需要一大笔千购买汽车,更是要源源不断地购买汽油。牧民放牧所得的收入,其实都被“汽车”给吃了。其次,这样通道在草原诞生后,沿途的牧草被破坏了,土地沙化,一旦起风,沙尘四起,严重地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当我们来到卡啦山(海拔在4500以上),大家下车“方便”。我们同行的水利专家齐璞先生随手在地上抓起草原上的泥土说:“啊,这么肥沃的土壤,我要叫我的孙子来这里植树,让这里的草原变成森林(笔者注:今天他不敢说,把这肥沃的草原变成农田了,因昨天已经被大家批评了)。”开始,我们还以为他是在开玩笑的,也就不在意。然而,我们到了花石峡吃午餐,我们问齐先生在草原植树事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在如此肥沃的草原植树是科学的,需要把草原变成森林,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此话一出,首次是我惊呆了,然后在坐的汪永晨、尤联久等也感到惊讶。因为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必要争论。于是,大家也就一笑了之。在我们的观察中,我们所穿行在4000米以上的草原,没有看到一棵树,就连灌丛也没有。只是在玛多县城的武警部队驻营大楼的门前栽植了几株“塑料芭蕉树”,是绿色的。绿色不等于生态,这就是最好的例证了。如果在海拔4000米以上能够植树的话,我们相信这里的牧民肯定也会植树,即使不去人为地植树,也会自然的长出森林来,也不等到由齐老先生的孙子来植树了。

我们穿过玛多县城,前往鄂陵湖、扎陵湖和牛头碑时,大家邀请同行的尤老先生介绍这三处的情况,以加深我们的这些对付生态环境的理解。早在1979年,他亲自参加有黄河委员组织的对鄂陵湖、扎陵湖的水资源环境的调查。他说,当时使用的是回声测深仪来测量这两个湖泊的深度和面积。他还对当年的实测数据记得一清二楚。(补写数据与环境情况)

他还介绍说,最初国家在考虑南水北调时,就准备把这两个湖泊的水调到宁夏、内蒙、北京等地。有幸的是,这个议案被否决了。不然的话,我们还不知道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会怎样?黄河中下游的水资源环境会怎样?

5、环保组织集体回应:解禁泡沫餐盒是场闹剧

来源:腾讯绿色 2010-09-08

http://news.qq.com/zt2010/whitetrash3/index.htm

  本期简介

    专家们支持泡沫餐盒解禁的一大证据就是,泡沫餐盒并不等于白色污染。泡沫餐盒可回收再利用,并且能再生产成多种再生产品,因此从生命周期讲属于绿色低碳产品。

    然而,不值钱的泡沫餐盒的方便回收能实现吗?被禁止的10年里,因为泡沫餐盒泛滥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减轻了吗?专家们众说纷纭,观点难以服众。对于是否解禁的问题,消费者应该是最有知情权和话语权的。

来自民间的声音才最真实。本期绿问特邀研究塑料垃圾回收的环保组织成员和参与回收泡沫餐盒的北京、上海两地的企业代表,分析泡沫餐盒的回收问题。

详细内容请点击专题地址http://news.qq.com/zt2010/whitetrash3/index.htm

6、联合国环境署呼吁“绿色用水”法制化

来源:新华网2010-09-08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671283910081_1.shtml

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7日发表最新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及政策制定者对“绿色用水”给予高度重视,并将其逐步法制化,以期遏制不断恶化的全球水资源危机。

时值“世界水周”,环境署在这份题为《绿色化用水法》的报告中表示,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饮用水、卫生消毒用水、食品生产及经济发展方面的用水量日渐加大,而这已经成为以水为生的全球多样生物及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的最大威胁。

报告认为,各国应尽快将“绿色用水”纳入法制体系,以期从社会结构上规范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使人类及自然环境达成用水平衡。报告强调,目前全球水资源保护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保持淡水生态系统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满足人类社会日渐增大的用水需求。

报告说,人类不可持续的淡水使用模式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罪魁祸首,是全球河流、湖泊及湿地生态体系日渐枯竭的最主要成因。有研究显示,目前北美地区淡水动物种群数量的27%正因为淡水水源干涸或被污染而濒临灭绝;在克罗蒂亚,该国淡水鱼类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生存受到威胁。

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然而,根据《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数据显示,全球淡水生态系统的退化比包括热带雨林在内的所有其他生态系统的退化都更为严重,而每年因水质问题死亡的人数已超过死于疟疾、艾滋病和战争的人数的总和。

7、我国投资超百亿元治理中小河流

来源:经济日报2010年09月08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9-08/2518995.shtml

  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正式启动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8月25日介绍,2009年底和今年6月,财政部商水利部共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0亿元,开展规划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针对今年汛期中小河流洪水灾害严重的现象,8月初,财政部商水利部又追加安排20亿元,同时决定提前下达2011年资金计划30亿元,重点用于今年洪涝灾害严重或发生超标准洪水的河流河段治理。目前,加上地方已落实和正在落实的配套资金,中小河流治理投资达到100亿元以上。

  矫勇在由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举行新闻通气会上介绍,我国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已成为江河防洪重点薄弱环节。据统计,一般年份中小河流水灾损失约占全国水灾损失的80%,近10年中小河流洪水灾害和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占水灾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连续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主要江河流域都发生了洪水,超警戒水位河流340多条,80多条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发生超过历史记录的大洪水,一些大江大河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出现漫堤、溃堤,洪水灾害人员伤亡九成以上是中小河流洪灾、山洪灾害及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所致,充分暴露出中小河流已成为江河防洪重点薄弱环节。

中小河流治理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08年,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针对有防洪任务的8600多条中小河流,按照轻重缓急,将其中2209条重要河流纳入规划,总投资50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10亿元,计划6年完成治理任务。规划于2009年开始实施,已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0亿元。目前,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总体进展顺利,启动的266个项目中,已有一半以上项目开工建设,部分已完工或基本建成的项目在今年的防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矫勇表示,按照国务院第120次常务会议提出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6年任务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的要求,下一步财政部、水利部将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前期工作,强化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同时,启动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再规划治理3000条左右,使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大幅度提高,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姚润丰 崔文毅)

8、山西扣缴生态补偿款1.5亿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9-08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9/671283909354_1.shtml

   记者在山西省环保厅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山西省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突出市县进行重奖,对"十一五"期间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同时对今年前7月地表水跨界断面水质考核进行奖罚。

  为表彰在"十一五"期间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山西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评选先进县市、企业、个人进行奖励,先进市县最高奖励30万元。

  据悉,对总结考核中取得优秀等级的重点城市和县(市),省政府分别给予20万~30万元、10万~20万元的奖励;荣获先进单位的省蓝天碧水工程领导组成员单位,省政府给予10万元的奖励;荣获先进企业,省政府将给予10万元的奖励;荣获先进个人,省政府办公厅予以通报表彰,颁发获奖证书,以上获奖市县、企业及个人,都将颁发山西省"十一五"蓝天碧水工程先进单位、企业、个人牌匾。

  为尽快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及跨界断面水质,山西省自今年1月开始,实施地表水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机制,对水质改善断面进行奖励,未改善则进行扣缴。今年1~7月,累计扣缴15049万元,奖励5300万元。其中,太原市扣缴2338万元;大同市扣缴205万元,奖励1800万元;朔州市扣缴680万元;忻州市扣缴60万元,奖励1000万元;吕梁市扣缴8836万元,奖励650万元;晋中市扣缴1848万元,奖励150万元;长治市奖励1000万元;晋城市奖励200万元;临汾市扣缴950万元,奖励300万元;运城市扣缴132万元,奖励200万元。阳泉市水质保持稳定,不进行扣缴和奖励。

据了解,山西省目前共有37个地表水跨界考核断面,其中23个为例行监测断面,14个为新增设的监测断面。今年上半年监测结果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23个监测断面中有14个断面的化学需氧量浓度明显降低。

9、安徽亳州:猫头鹰保护区濒临消失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9-08 李尚辉 张应松 

http://www.cenews.com.cn/xwzx/st/qt/201009/t20100907_663324.html

无节制的开山炸石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亳州市涡阳县龙山猫头鹰自然保护区是安徽省唯一的猫头鹰保护区,也是亳州市唯一的自然保护区。然而近年来由于管理不严、无节制的开山炸石,致使大山变成了深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猫头鹰失去繁衍栖息环境,数量急剧减少,保护区濒临消失。

  猫头鹰是灭鼠功臣

  龙山镇因龙山得名,位于涡阳县的北部。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农田不遭鼠害,1984年,涡阳县政府行文在龙山镇境内设立了“龙山猫头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龙山南山坡为主体,以龙山烈士陵园为核心,面积约0.26平方公里。它是安徽省唯一的猫头鹰保护区,也是皖北地区猫头鹰繁殖、研究基地。

  关于猫头鹰保护区的设立缘由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这么一个版本:皖北老鼠比较多,庄稼还没成熟就被老鼠吃掉,鼠疫疾病也常常威胁着村民安全,村民们束手无策。后来,镇上的龙山集有位农村妇女,号召大家爱护猫头鹰,使得周围几十里方圆消除了鼠患,于是天敌猫头鹰成了乡民心目中的“保护神”。

  绕过繁华集市,笔者沿着一条小径,爬到了龙山南坡的顶端,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山的轮廓,极目远眺,整个山头已面目全非,到处是残垣峭壁,光秃秃的,看不到一棵绿树。

  据当地一村民介绍,10年前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山上还有一座古塔,山下有一个深约1公里的山洞,不仅是附近村民暑季纳凉休闲的好去处,也是一个游览观光的胜地。尤其到了晚上,猫头鹰开始出动捕捉老鼠,满山遍野都可以听到猫头鹰展翅和叫声,而现在这些声音早已经销声匿迹,再也听不到了。

  一位村民还告诉笔者,保护区建立后,猫头鹰数量由40余只增加到数百只。猫头鹰曾是老百姓的功臣,消除了鼠害,使保护区周围5公里以内的农田鼠害一度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当时大家从心底里愿意爱护益鸟猫头鹰以及其它鼠类的天敌。

  栖身繁衍地惨遭破坏

  可眼下,这里却是另一番情景:飞扬的粉尘笼罩着整个龙山集镇,轰鸣的机器声震耳欲聋,运石子的大货车络绎不绝,集镇上的水泥马路早已被超载的大货车轧坏,坑坑洼洼难以下脚。在龙山北山脚下,碎石加工厂一个挨着一个,被粉碎的石子堆积的像小山丘,绵延起伏。

  绕过这些加工厂笔者看到,曾经巍峨的龙山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深渊,密密麻麻的挖掘机还在山涧里疯啃残留的山体。在现场一位工人告诉笔者,龙山早已被当地政府拍卖掉了,已被开采10多年了,部分山体被炸平之后又往下挖了数十米深,目前已没有什么开采价值了,最多到年底就被开采完了。

  近几年,随着无节制的开山炸石响声震天使山体遭到毁灭性破坏,再加上过往车辆穿梭不断缺少管理人员等原因,导致猫头鹰繁衍栖息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猫头鹰数量急剧减少。

  山旁一位姓相的村民告诉笔者,龙山被开采挖成深渊后,不仅破坏了猫头鹰的栖身之地,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10多年来,他们饱受着粉尘污染和没水吃之苦,机井打到20多米深都不见水,地下水都渗到山坑里去了。在老相家里笔者看到,其院内花费数千元打的三口井都已成了废井。

  龙山烈士陵园是龙山猫头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这一陵园位于涡阳县龙山镇凤凰岭下,占地2200平方米,始建于1945年5月,为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六团曹圩、马港湾、蒋瓦房战役中牺牲的82名烈士的合葬墓。1974年3月,又将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19位烈士遗骨迁葬园中。墓前石碑七面,陵园青石砌墙,广植松柏。

  但在现场笔者看到,这一陵园大门紧锁,锈迹斑斑;围墙年久失修,已变得破败不堪;陵园内杂草纵生,看上已很久没有清理过,陵园的后半部分底部因开采而被挖空,悬在空中。

  “以前这里不仅是爱国教育基地,也是猫头鹰保护区,近年来,由于缺乏管理,致使陵园破烂不堪,猫头鹰也不在此繁衍栖身了,”一村民指着陵园门口的几块字体已脱落的牌子说,“以前这些牌子上还专门有提醒游客要爱护猫头鹰的宣传语”,“近年来环境遭严重破坏,目前保护区猫头鹰仅存10余只,陵园是猫头鹰最后一块栖身之地了,如果再不采取抢救性保护,猫头鹰将会全部消失,猫头鹰自然保护区将名存实亡,不复存在。”这位家住烈士陵园旁边的老大爷长叹道。

  保护区正被申请取消

  涡阳县曾在几年前出台的“1234”发展规划中,其中就有一项关于重点加强龙山猫头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规划中称,为了切实保护涡阳县猫头鹰特种及其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要重点加强以下工作: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单位,明确专人管理;二要按照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不断增加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经费投入;三要加强保护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四要强化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而时到如今,这一规划却未见实施,反而保护区遭到的破坏越加严重。涡阳县林业局一宣传负责人称,龙山猫头鹰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县级的保护区,设立于上世纪80年代。这位负责人对保护区惨遭破坏也感到可惜。

  龙山镇党政办主任夏军良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称,龙山几年前就已拍卖给个人开采了,目前已到期,他们也已发出公告,停止开采。另外,由于环境遭严重破坏,猫头鹰数量目前极少,为此,他们已经申请取消“猫头鹰自然保护区”称号。

10、调查称全国六成地下水污染严重 农村受害最直接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2010年09月08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09-08/110521062619.shtml

  尤其是深层的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起来需要千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却没有管理地下水环境的法律,只有管理地表水的”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 实习生罗丹阳发自北京

  68岁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牧民更登甲是一名大骨节病患者,长年忍受着病痛折磨。在当地,还有很多与像更登甲一样的大骨节病患者,大骨节病是一种典型的地方病,一般认为是与饮用水中富含较多腐蚀酸有关。

  中国是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地方病分布广,病种多,主要有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氟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以及地方性甲状腺肿等,这些病在“老少边贫”地区以及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普遍。

  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氟斑牙患者3877万人,氟骨症患者284万人,地方性砷中毒患者9686人,大骨节病患者81人,潜在型克山病患者2.99万人,慢型克山病患者1.09万人。地方病与环境地质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地下水,如高氟、砷水是地氟、地砷病最主要、最直接的致病原因。

  2008年,“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启动后,像更登甲这类的患者享受到了免费治疗。中央每年都会支付大量的资金对地方病进行防治,并在各地疾控中心成立地方病的防治科,地方病的防治在近几十年得到明显改善。

  要根治地方病,就必须治地下水,但随着中国地下水面临越来越多的地表污染的威胁——“这是一种更大范围的污染,影响的人群更广泛,更难治理。”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60%地下水污染严重

  2009年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土资源部下属的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资助的《中国地下水科学的机遇与挑战》一书介绍,在过去几十年内,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中国的地下水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

  今年7月,北京举办的2010国际地下水论坛上,与会专家发出警告:一些地区地下水储存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另外,许多地区地下水还遭到严重污染。与会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水文学者弗兰克·施瓦茨说:“水危机并不只在中国存在,但中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问题都更为严峻。”

  由于地下水占到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全国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但水体污染正加剧中国的地下水危机,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相关专家在国际地下水论坛发言中提到,全国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

  马军说,目前最容易受到污染的是浅层的地下水,由于地表水的污染比较普遍,自然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也比较普通。“在北方,地下水的超采比较严重,造成大面积地下水的漏掉。由于地下水比周边地区明显低,形成漏斗区,在压力作用下,周边的地表水进入这块区域,这使得地下水更容易受到污染。”

  马军对于一些企业排污感到担忧,他指出一些企业往往采取渗排的办法,“加上北方很多地方是沙土,形成渗漏,还有些企业直接将污水打到地下去,这些对地下水的污染非常严重”。

  农村受害最直接

  除了其他污染源,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了农村的地下水源,更由于村民大多是用手压井直接抽取浅层的地下水,农村因此往往成为地下水污染最直接的受害者。

  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揭露和防治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民间环保人士霍岱珊说,由于淮河出现各种化学和重金属的污染,淮河两岸不仅出现癌症的高发村,当地村民不孕不育的现象增多,而且后代还有不少畸形儿。这些多是金属和持久性化学物的污染所致,“现在污染关乎的已不是我们下一代人强壮不强壮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保住下一代的问题。”

  绿色和平组织在今年3月份对湖南重金属企业污水排放的调查发现,当地毫无顾虑的污水排放触目惊心。如今,这些重金属如铅、镉、锰、砷和氟化物等污染物一旦排放到环境中,不仅污染当地村庄,而且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们的餐桌。

  最近,这个组织公布的报告《“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显示,在取自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城市的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部分鱼体内还检测出了汞、铅和镉等重金属。

  64%城市地下水严重污染

  “水源不足、水源污染是中国城市饮用水水源面临的最直接问题。相比水源不足的问题,近年来,饮用水水源污染显得更加突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教授介绍。

  2005年,环保局对全国56个城市20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有机污染物监测显示:水源地受到132种有机污染物污染,其中103种属于国内或国外优先控制的污染物。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一主要研究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及其修复的专家介绍,据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2~7年的连续监测资料,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了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这位要求匿名的专家说:“地表环境污染加剧引发地下水污染,构成对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

  而污染状况似乎尚未显示出好转的趋势。据2006年163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在开展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的125个城市中,与2005年相比,主要监测点地下水水质呈恶化趋势的城市有21个,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东、中南等地区,水质基本稳定的城市有95个,水质呈好转趋势的城市有9个;在开展深层地下水水质监测的75个城市中,与2005年相比,主要监测点地下水水质呈恶化趋势的城市有12个,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水质基本稳定的城市有58个,水质呈好转趋势的城市有5个。

  “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公布的信息,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污染程度日益严重。”上述要求匿名的专家说,城市的水源地也面临污染威胁。

  马中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很多城市都会放弃原来的水源地,“我们的水源地规划只是根据现状来的,现在水源的整体状况在恶化。”

  让马军担忧的是,由于地下水污染难以被清理,如重金属难以降解,尤其是深层的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起来需要千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却没有管理地下水环境的法律,只有管理地表水的。”马中介绍。

  目前,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分属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监管,地表水污染则是环保部门需要处理的问题。

  镜鉴:史上最大饮用水中毒案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粘轶锋发自达卡 “我遭受砷中毒的影响已有7年。”在距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东南17公里索纳港乡,村民莫蒂拉尔脖子和身体的其他部位长满了白斑。

  “我一直喝家门前那口压力井的水,但不久前政府检测说,水中砷含量严重超标,现在只敢拿它作洗涤用水了,”莫蒂拉尔不时地挠着身子,有些无奈地说,“经常感到乏力,没办法到远处打水。”

  村子里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对于索纳港乡砷污染的情况,该乡公共工程部门的助理工程师纳兹姆·哈桑说:“1998年,政府对全乡25048口水井进行了水质检测,发现62%口井的水受到砷污染。”他说,索纳港乡井水的平均砷含量超过每升2毫克,是孟加拉国制定的每升0.05毫克标准的40倍,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每升0.01毫克标准的200倍。

  然而,索纳港乡只是孟加拉国砷中毒的地区之一。孟政府在今年6月30日结束的全国砷污染调查中发现,全国64个县中有62个县受到砷污染影响。

  “在孟加拉国,目前有近6600万人的饮用水受砷污染,超过孟加拉国总人口的40%。”孟加拉国卫生部砷污染防治计划负责人贾法尔·乌拉对记者说。

  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事件称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中毒事件”。

  据估计,在孟加拉国南部地区,每10个成人中就有一个因为砷中毒引起的癌症死亡,如膀胱和肺以及其他内部器官的癌症。“孟加拉超过1/5的死亡与砷中毒有关。”法新社称,其影响远远超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

  乌拉介绍说,为了使居民远离肮脏、疾病丛生的地表水,使用上洁净的地下水,孟加拉国政府在国际援助机构的帮助下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全国各地打了数百万口深层管井,成功降低了孟加拉国人民患水生疾病的死亡人数。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使用这些深层管井的居民身上开始出现砷中毒症状。后经相关专家调查发现,孟加拉国土壤深层天然产生的砷含量过高。

  乌拉说,孟政府对全国超过500万口压力井和管井的水质进行了检测,并在砷含量超标的井口涂上红色油漆,在水质安全的井口涂上绿色油漆,使居民能够了解水质状况。

  在2004年,孟加拉国政府还出台了减轻砷污染国家政策。在孟加拉国新财年财政预算中,政府计划拨款约1亿美元用于为居民提供符合标准的生活用水。

而在索纳港乡,哈桑说,从1998年开始,乡政府为每10户家庭打一口符合饮用水安全标准的管井,到目前共打了500口安全管井,共有5000户家庭受益, 约占全乡家庭数的11.4%。

11、河南一畜牧局涉嫌谎报禽流感 帮污染企业赢官司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9月08日

http://news.sohu.com/20100908/n274784492.shtml

  中广网林州9月8日消息(记者陈俊杰 孙静)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常来和是河南省安阳市的一位养鸡专业户。2002年,他养的九千多只禽畜莫名死亡,他怀疑死因与养鸡场相邻的铝厂非法排污有关。

  常来和把铝厂告到法院,没想到此时,当地的林州市畜牧局却出示了一份盖有“河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印章的诊断报告,说养鸡场的鸡死于H5禽流感病毒。

  河南两级法院由此判决养鸡场的禽畜死亡与铝厂排污无关,常来和因此没有拿到一分赔偿。

  8年后,当常来和按照国家规定申请政府补偿时,林州市畜牧局却推翻了之前的说法,说当年那份诊断报告是错误的,当地当时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禽流感。而河南农大禽病研究所也表示,从没出具过这样一份报告,甚至说,自己连做这份报告的资质都没有,他们不排除农大名义被人冒用。

  如此一来,常来和陷入既拿不到责任企业赔偿、也得不到政府补偿的窘境。

  那么,到底谁在说谎?是有人冒用河南农大名义伪造证据谎报了疫情,还是河南农大违规做鉴定如今又矢口否认呢?

  见到农民常来和的时候,他正站在雨中,破旧的西服已经被雨淋湿,脚下的黑色布鞋也浸湿了,整个人略显落魄。眼前的景象,很难把这个59岁的农民和当年的企业家联系到一起。

  1994年,常来和用东拼西凑借来的钱筹建了一个养鸡场,一开始生意还不错。

  常来和:94年,我投资了140多万,主要养的是产蛋鸡,还有一些猪,狗。开始很好。最多的时候,有3万多只。

  常来和盘算着,要赚钱供儿子读到研究生,但是好日子在2002年到头了。鸡场里的鸡从1999年陆续出现死亡,到2001年,仅剩下9000多只鸡,2002年4月,仅剩的这些鸡也大批死亡。

  常来和:最严重的时候,2002年4月开始,就大批的死亡。开始是300多只,后来到10号,11号,就1000多只了。到5月15号,总共是9100多只鸡都死完了。

  常来和遍寻兽医诊断,毫无结果。经当地卫生部门指点,常来和怀疑鸡的死亡,与养鸡场只有数十米距离的一家铝制品厂有关。

  常来和:他和我差一条马路,也就是30多米。98年投产以后,有一个大坑。有1000多平米,3米多深。铝制品厂的那个渣滓都在那里,井里的水都变成白花花的,就像那个面汤差不多。

  常来和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铝厂赔偿130多万元。经过安阳市中级法院和河南省高院两级法院审理,常来和败诉,法院认为鸡是死于禽流感,代号H5,铝厂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那么,法院怎么会判定鸡是死于禽流感的呢?

  据了解,两级法院的两份判决书都依托于一个证据,这就是林州市畜牧兽医管理局出具的一个鉴定结论:常来和鸡场内的鸡的体内含有H5禽流感病毒。林州市畜牧兽医管理局还说他们认定常来和鸡场的鸡死于禽流感的结论也不是凭空做出的,而是因为有一份河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做的一份疫情诊断报告。欠了10多万外债的常来和没能打赢这场官司。

  事情在2006年出现了转机。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突然通知常来和,告诉他,按照规定,因急性传染病导致鸡死亡,遭受损失的个人可以获得当地政府的补偿。

  常来和兴冲冲地跑去找林州市政府要求补偿,没成想,却被林州市畜牧局下发的一份红头文件挡了回来。文件告知常来和,不能确定他的鸡死于禽流感。

  程海庆:当年的那份疫情报告是不符合法律程序的。第一,没有两名专家到现场。第二,也没有到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进行确诊。所以,河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2002年4月出具的林州市大河头鸡场疫情诊断报告“不能作为确诊禽流感的法律依据,不能确定常来和养殖场的鸡是由H5传染病造成的。

  如此一来,林州市畜牧局等于彻底推翻了自己8年前的说法。常来和不明白了,曾经导致自己败诉的重要证据怎么说不认了就不认了呢?

  那么,按照林州市畜牧局的说法,河南农大禽病研究所到底有没有鉴定禽流感的资格?记者昨天几经周折采访到了研究所的名誉所长王泽霖。

  69岁的王泽霖教授是国家农业部指定的7位全国禽流感现场诊断专家之一,河南省只有他有权对禽流感进行初步认定。

  王泽霖说,他们研究所确实没有鉴定H5的资格。

  王泽霖:我们没有给他进行H5的鉴定,我们没有资格进行鉴定,H5的鉴定只能送到哈尔滨做检测。国家后来把这个权收到哈尔滨去了,不让下面乱鉴定乱说。

  王泽霖说,研究所出具的所有报告都要经过他的手,而据他了解,他本人和研究所都没有出具过这样一份诊断报告。

  同时,王泽霖对诊断报告的真实性也提出了质疑。他说,报告搞错了一个基本事实:报告落款是“河南省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但“河南农业大学”的校名中间没有“省”字。而这样的错误,研究所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是绝对不会犯下的。

  河南省畜牧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志明也对诊断报告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吴志明:盖有章吗?像我们报告出具都要有检验人员,审核人员签字盖章的,这才证明是你这个单位人员做的,你单位出具的。如果没有,你这个报告真假性就有点……起码不规范。

  吴志明和王泽霖都表示,不排除报告是通过私人渠道流出去的。

  吴志明:市畜牧局的委托你见到了吗?

  记者:市畜牧局说没有走委托手续。

  吴志明:他要是没有委托,王老师不承认给他弄了报告,说明这个事不是按照正当渠道弄的。

  尽管遭到禽病研究所的否认,但林州畜牧局坚持称,诊断报告是河南农大禽病研究所出具的。

  围绕着一份诊断报告,林州市畜牧局和河南农大禽病研究所的说法互相矛盾。

  河南农业大学宣传部部长王宾齐昨天说,农大对这件事很重视,会查个水落石出。。

  常来和的代理人、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刘艳萍律师说,他们将会针对诊断报告提及的相关单位保留诉讼的权利。

刘艳萍:他所做的那个文件涉嫌做假证。因为已经拿到那份疫情报告了,而且那个章盖的是禽病研究所,所以,我们想下一步是诉讼禽病研究所。

12、北京四清公司向市政管道偷排渗沥液染黑北小河

来源:北京晨报2010年09月08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09-08/155821064160.shtml

  时隔一月 北小河褪黑没褪味儿

  水务局已处罚违规排污单位 臭味或因中水搅动淤泥产生

  晨报讯 (记者 张永生)一个月前水如墨,一个月后水褪黑,一个月前恶臭呛鼻,一个月后臭味仍存。8月5日,本报刊发了北小河因受污染而漆黑发臭的报道。时隔一月,记者再访北小河,发现河水褪黑却仍难褪“味”。市水务局及朝阳区环保局对此回应说,北京清洁四场四清分公司违规向市政管道排放未经处理的渗沥液,情况属实,现已禁令其违规排放,但让北小河还清无味,却仍需加大整治力度。

  昔日“黑小河”褪黑还清

  昨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北小河,发现一个月前黑如墨汁的河水,如今已经泛黄变清,河道中黑色块状漂浮物也已大量减少。

  但记者发现,虽然“黑小河”变回了北小河,但河岸四周的空气中仍弥漫着臭味。“8月初,报道出来后,没过几天,河水就变黄了,但臭味几乎没‘减量’,该臭还是臭。还是不敢开窗,一开窗满屋子都是臭味儿。”昨日,北小河南岸嘉铭桐城小区居民张先生对记者说。张先生的说法,得到该小区多名居民证实。

  违规排污单位已处罚

  昨日,记者联系到朝阳区环保局,一位高姓工作人员称,清洁四场违规往市政管线排放渗沥液的事,由市水务局水政执法队调查取证。现已查明,该场违规排污的证据确凿,“市水务局水政执法队已对该场进行了最高限的处罚,现在他们已经不往市政管道排渗沥液了。”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到市水务局排水处,一名熊姓副处长称,对清洁四场调查后,查实该场向市政管道排放渗沥液的行为属实,“这个场有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该场说,他们是向污水管道排放了渗沥液,这些渗沥液通过市政管道,直接流向了旁边的北小河污水处理厂。”

  “直接往市政管道排放渗沥液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渗沥液的浓度,超过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上百倍,会对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产生影响,不排除这些渗沥液经污水厂处理后仍旧达不到直排河道的标准。”他称,市水务局对此次违规排污事件的处罚结果是:对委托清洁四场处理渗沥液的国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处罚3万元,而对向市政管道排污的四清分公司,则严禁其再向市政管道排放渗沥液。

  污水处理厂正在改造

“北小河目前仍发臭,可能是由于我们让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将产出的中水完全冲入河道造成的。”熊副处长介绍说,市水务局已经和市政市容管委、环保局等部门联合建立了监测机制,“一方面用大量中水稀释河水,但这样可能会搅浑河底淤泥,散发臭味,另一方面,我们正加紧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北小河臭味大的情况,很快就会缓解。”

13、外交部气候谈判代表:发达国家减排是谈判核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09月08日陈晓晨 董小红

http://green.sina.com.cn/2010-09-08/101021062207.shtml

黄惠康:承办天津会议并非主导气候谈判

  作为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黄惠康主要代表中国参加《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的谈判。2007年8月,我国设立了这一职位,黄惠康是第二个担任此职务的外交官。

  10月4日~9日,联合国今年第四次气候变化谈判,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AWG-LCA)第12次会议和《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继续减排承诺特设工作组(AWG-KP)第14次会议将于中国天津举行。这是我国首次承办气候变化谈判。

  作为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黄惠康主要代表中国参加《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的谈判。2007年8月,我国设立了这一职位,黄惠康是第二个担任此职务的外交官。

  上周,黄惠康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详细解读了目前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问题与症结所在,阐述了中国政府在承办天津会议、推进气候变化谈判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与政策。在采访中,他敦促发达国家应履行其历史责任,率先大幅度量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下称“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

  发达国家减排是谈判核心

  第一财经日报:怎样理解气候变化谈判?

  黄惠康:气候变化谈判的目的是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其基础是公平原则。而公平原则的基础是各国对造成气候变化所负的责任。

  目前气候变化谈判是围绕减排和适应而展开的博弈。首先是减排,只有把温室气体的总量减少到一定的水平,气候变暖的速度才会减缓。其次,气候变暖的影响绝大多数是负面的,而这些负面影响的主要承受者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于是,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谈判中要承担双重角色:一方面采取一定的自主减缓措施,参与应对气候变暖;另一方面要适应气候变化所造成的重大负面影响。

  由于气候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又主要是发达国家在长期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持续的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造成的,因此,发达国家从道义上、历史上、法律上有责任率先采取大幅度、量化的减排义务,同时发达国家有义务拿出足够的资金和适应于环境的技术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日报: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目前面临什么困难?

  黄惠康:气候变化谈判有四大核心问题:一是减排;二是资金;三是技术;四是能力建设。简单说,目前的核心问题就是发达国家应该率先实行大幅度的减排;同时,要拿出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现在谈判遇到的困难,正是发达国家履行其道义责任、历史责任和法律责任的政治意愿不够强。这是气候变化谈判这些年没有取得预期进展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的消极态度等主客观因素也阻碍了发达国家的意愿,使矛盾更加复杂、尖锐。调和不同利益集团的诉求,这是有相当难度的。

  谈判症结在发达国家转移焦点

  日报:怎样评估目前谈判的形势?

  黄惠康: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各国对气候变化谈判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反思。总体上看,目前大家的态度趋向于务实理性。因为大家都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复杂矛盾中寻求妥协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对谈判的预期趋向务实。

  今年的气候变化谈判安排了四次工作组会议,然后就是墨西哥坎昆的《公约》缔约方大会。前三次工作组会议应该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进展不理想。谈判的症结在于,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尽可能避免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企图转移谈判焦点、转嫁责任。办法就是企图改变《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义务。《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发达国家有法律义务率先减排和拿出资金、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现在,他们不但试图推卸责任,还企图转移谈判焦点。由此,产生两个争论焦点:

  第一,谈判机制上,要不要坚持巴厘路线图、坚持“双轨制”谈判格局。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巴厘路线图确定的“双轨制”谈判格局与《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主渠道地位;美国等国家却要极力废除“双轨制”,“另起炉灶”。

  第二,发达国家减排是否与发展中国家“挂钩”。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设定的基本框架,即发达国家需要率先采取行动,不但自己大幅减排,而且要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发展中国家坚持,目前谈判的主要任务是量化发达国家的义务,分短期(2012年)、中期(2020年)和长期(2050年)。而发达国家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把自己的减排和资金援助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的行动“挂钩”,声称如果新兴国家不减排他们也不减排——这叫做转移焦点、转嫁责任。这是违背《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也是违反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

  正是因为这样一些发达国家从中搅局,谈判面临破裂的风险。这是我们要防止的。

  为了保证谈判能够顺利往前推进,首先要解决发达国家对待气候变化谈判的立场和达成协议的政治意愿。所以,我们希望发达国家承担起减排的历史责任、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基本量化指标要求就是到2020年,以1990年为基数,整个发达国家整体减排幅度不能低于40%,同时各国还要有国别的量化指标。这个目标还必须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即“三可”,MRV)。谈判的任务就是要清楚地制定这些指标和核查机制。

  现在离坎昆会议时间已经不多了。下一步,我们希望以主席案文为基础,逐步缩小谈判各方的立场差距,为坎昆会议取得进一步成果奠定较好的基础。

  日报:坎昆会议的前景如何?

  黄惠康:目前谈判各方对坎昆会议寄予比较高的期望,但是这并不等于坎昆会议将会是气候变化谈判的终点。我们并不期望这次会议能够就气候变化谈判的所有法律问题达成一揽子协议——这相当有难度。但是,我们希望坎昆会议能取得积极的进展,为明年的南非会议完成巴厘路线图谈判奠定好的基础。

  应该说,现在谈判各方都希望积极推动谈判。至于谈判能否实现各方的预期,能否取得进展,还主要取决于各国对谈判的政治意愿。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发达国家要率先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希望发达国家能够在这方面起到好的作用。

  美国伎俩拙劣

  日报:美国一向是气候变化谈判中的“老大难”。在第三次波恩会议上,美国在谈判桌上采取了转移视线的策略。如何认识美国的问题?

  黄惠康:美国的策略非常拙劣。它的伎俩只有两招:第一招是“双轨变单轨”;第二招就是“挂钩”。“双轨变单轨”是不符合巴厘路线图的,肯定会遭到很多国家反对。而“挂钩”更是莫名其妙。可以看出,这只是美国的策略,目的无非就是让谈判最后达不成协议。

  我们积极鼓励美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发挥更积极重要的作用。整个谈判能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达国家的立场和态度,其中美国的立场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希望美国政府能够把眼前利益和国内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看得更轻一些,把长远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看得更重一些。我们拭目以待。

  日报:从哥本哈根以及其他气候变化谈判场合的情况看,发展中国家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维护发展中国家阵营的团结?

  黄惠康:目前,从谈判的基本态势上看,还是南北两大阵营,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中间,有一些不同的特殊利益集团。在发展中国家中间,也有一些特殊的关切。比如,小岛屿国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更直接紧迫,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诉求也更高。这些关切总的目标是一致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总体,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家都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只是受害的程度不同而已。

  更重要的是,在和发达国家进行谈判中,单个国家难以与发达国家形成谈判对手;只有团结起来,一个声音、一个诉求、一致立场,才能更好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从而才能更好地维护一些特殊国家集团的关切。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

  国际谈判,最终肯定是让步妥协,这个过程需要各方互动。我们争取在2011年南非会议前,就应对气候变化总体的法律框架达成一个令多数人满意的成果,我想经过大家的努力是有希望的。

  承办天津会议推动谈判

  日报:我国承办天津会议有什么样的考虑?

  黄惠康:为了推进气候变化谈判,今年工作组会议次数从常规的两次增加到了四次。为了体现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和积极参与谈判,中国政府决定承办第四次工作组会议,定于10月4~9日在天津举行,在此之前,还有不同集团的一系列非正式磋商。

  承办这次会议,突出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也表明我们积极推动联合国主导下“双轨制”谈判的积极姿态。我们想通过天津会议为下一步的谈判提供一个助力,为落实巴厘路线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但是,我们承办天津会议,并不是要主导气候变化谈判。我们只是希望为谈判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场所和会晤条件来便利谈判。会议能否取得大的进展、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和会议在哪里开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我们不用为此背上沉重的道义包袱。

  日报:能否这样认为:我国承办天津会议,也是为了加强“双轨制”谈判机制?

  黄惠康:我们承办这次会议,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推动谈判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这个正确的轨道,一是按照巴厘路线图尽快完成谈判任务;二是维护目前联合国主导下的谈判主渠道和“双轨制”谈判格局。能否维持主渠道与“双轨制”,对气候变化谈判能否取得进展至关重要。

  统筹“两个大局”

  日报:概括地说,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是怎样的?

  黄惠康: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我们认为,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是坚持公正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推动气候变化谈判朝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同时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下工夫,从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我们的贡献。中国政府向来言必信、行必果。我们目前采取的节能减排措施和取得的巨大成果都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节能减排就其幅度和力度来讲,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提并论。

  日报:作为国际法问题专家,又曾任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您个人如何理解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谈判与国内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黄惠康:这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问题。我觉得,国内的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谈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在于,无论有没有气候变化谈判、气候变化谈判成果如何,我们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从这个角度看,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谈判没有必然联系。

  二者之间同样存在联系。我们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路径和措施将有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如果我们国内在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的基础上,走绿色增长和低碳发展之路,也会有利于我们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此前,我曾经在河北省唐山市挂职任副市长一年多,这个经历有利于我认识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有利于履行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的职责。唐山是一个百年工业重镇,因为传统方式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城市的转型和发展理念的转型。这些年,唐山市在这“三个转型”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当然,另一方面,气候变化谈判如果能达成协议,将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4、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目标挑战很大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09-08冯迪凡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05647.html

其中第三工作组联合主席,古巴哈瓦那大学经济系高级教授马德鲁加带来了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的预期成果。

政 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三个工作组的三位联合主席昨日现身北京,其中第三工作组联合主席,古巴哈瓦那大学经济系高级教授马德鲁加带来了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的预期成果。

马德鲁加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第三工作组提供给(AR5)的各种成果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气候变化减缓的专题报告,以及第三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文集。

与以往IPCC第三工作组报告相比,这份评估报告将更强调气候变化减缓的社会经济因素,并特别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性以及道德观念方面的关联。马德鲁加表示,由于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的凸显,如社会两极分化、全球经济危机、环境日趋恶化以及气候变化加剧等,使得第三工作组的AR5非常重要。

其中,马德鲁加提出,在减缓方面,目前的研究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成果,例如减排的非凡经济潜力;以及在减排方面,一个多部门联合应对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气候变化减排的长期性方面,马德鲁加并不是那么乐观,“长期稳定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如果保持减缓,最好是能够将温室气体排放的范围保持到2℃~2.5℃之间,现在我们离这个目标只有五年,这个行动需要非常大的力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人的问题。马德鲁加表示,需要考虑到全球合作,必须要考虑到环境方面的效率、国家之间平等,等等。

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瑞士伯尔尼大学气候与物理学教授斯托克也提出,目前除非付出巨大的努力,否则无法将温度上升控制在2℃的。

关键要看在减缓措施方面,国际社会是不是尊重减缓措施,并从多大程度上来实现这个目标。斯托克表示,封闭在极地冰蕊中的空气测率显示,工业化之前80万年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远远没有当今的温室气体浓度高,这些增长主要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所造成的。

与决策相关的问题是,能够达到公认的应对全球变暖目标的概率有多大。斯托克表示,这个目标就是《哥本哈根协议》所制定的气候目标。

大量气候模型模拟表示,必须迅速执行把全球变暖限制在2℃以内的目标。斯托克表示,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四点问题,首先,迄今为止我们讨论的目标是一个全球性指标,而区域性气候变化才是人类必须应对的。

其次,尽管这些目标从气候变化平均值的角度来说是合理的,到那时一旦有热浪或者干旱之类极端事件发生,这些目标也将会大幅度变化。

第三,即便某个控制气温的目的在未来几十年里可以达到,但是在未来的几个世纪中,气候系统的其他部分也会继续变化,这将导致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多种新承诺,原因是系统中诸如海洋和大型冰盖之类的一些组成部分反应迟缓。

最后,由于气候系统很多进程是非线性的,一些变化以人的生命时间来看是不可逆转的,或者具有突然性的。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么人和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将面临特别的挑战。

与此同时,IPCC第二工作组联合主席,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教授巴罗斯则提出,对于发展中国家,减排不仅仅是商业问题。

巴罗斯表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技术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制定的政策,技术加快了创新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正在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质检的技术差距,而另一些则技术资源匮乏,需要大量国外援助。

巴罗斯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现在在这方面存在广泛争论,即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到2020年,中国会成为科技产量方面世界领先的国家。

然而遗憾的是,其他50个发展中国家,合起来还不到世界经济总量的一半,而人口还在不断增长。巴罗斯表示,尤其是拉丁美洲国家,科技不到位,很多发展中国家在机制上都需要进步。

15、29岁青年创新生态保护模式――网络植树拯救民勤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9-08  王鹏 

http://www.cenews.com.cn/xwzx/gz/qt/201009/t20100907_663331.html

  “拯救民勤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建立起一种新的治理荒漠化的模式,以解决目前发展生产就等于破坏环境的困境。”

  一个还未登记的环保民间组织,一位放弃了工作、生活还没有着落的29岁青年,在甘肃省民勤县国栋村空旷的大房子里,马俊河一个人用一台笔记本电脑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在不懈努力下,通过互联网招募来900名志愿者,创造了治理民勤生态的“国栋模式”。然而,亲人的不解、生活的艰辛都让他备受煎熬。

  让我们走进国栋村,对话这位青年,了解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及他的所思所忧。

  构建网络植树平台

  问:2009年春,你辞去了兰州的工作,回到民勤县国栋村种树,成为民勤第一个环保公益组织的核心人物,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

  答:在国栋志愿者生态林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在民勤开展了相关调查,发现上世纪80年代起,民勤在林场、柴湾、沙窝子等原始植被上大量开荒,2000年以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这些新开地又被大量撂荒,随后沙化。

  民勤每个村庄周围都有逐渐沙化的土地,总面积达10多万亩。而县政府目前的重心在几个风沙口和青土湖等重要位置的治理上,短时间内无法开展针对村庄周边生态的治理活动。

  2009年搞志愿者植树活动时,韩杰荣(拯救民勤的另一创始人)和我就意识到,每年搞一个大活动,几年下来就可以把一个村子搞得花团锦簇,但是其他村子怎么办?那些撂荒的土地很容易变成沙砾戈壁,于是我们在全县推广了“国栋模式”。

  问:接下来准备怎么将“国栋模式”向周围各个村庄推荐?

  答:经过3年来国栋村项目的实践,我们发现,在活动结束后,捐助者、志愿者都非常想更清晰、更直观地了解树木的成长状况和实际的治理效果。也有很多网友提议,限于距民勤太远,能不能通过构建网络植树的方式参与到民勤的环保推广中。

  另一个方面,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加快村落小生态治理进度,也迫切需要一个更完善的网络平台带动更多的公众捐助和参与到植树活动中来。于是我们决定开发一个更具有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的互联网现实植树平台。

  2009年初,在6家合作伙伴——MIT(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福特基金会、奥美、中山大学、自然之友的支持下,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开始进行“我们的村庄我们的家乡互联网现实植树平台”项目的探索。

  在过去许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项目进行了大胆的设计创新,通过互联网与现实结合的模式开展村落小生态的治理,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完善的互联网平台,在webGIS地图上标注需要治理的村庄并结合FLASH虚拟地图真实再现当地环境现状,以寓教于乐的游戏、SNS等交互方式吸引公众参与沙漠化地区的生态保护治理,并通过网络捐助、短信捐助等方式筹集治理资金。

  问:目前这个“网络植树平台”进展如何?

  答:我们计划网络植树平台于2010年底开发完成,通过web2.0的推广、互联网筹资、组织公众参与的方式,加快村落小生态治理的进度,实现每年20个村庄、4000亩募资种植任务的预期治理目标。这个项目如果成功实施,将直接影响和改善民勤县31万人的生活环境。

  而这个互联网与现实结合的植树模式,还可以在其他地区进行复制和推广。项目运行稳定后,可以授权其他公益机构以免费方式复制本项目,我们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互联网现实植树活动中来,达到项目效益最大化。

  这将直接影响西部荒漠化地区的生态治理方式。沙尘暴区域小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减少沙尘暴的暴发次数,降低沙尘暴的影响范围和强度。

  最痛心“逃离心态”

  问:现在来看,拯救民勤绿洲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答:若是不能保证荒漠化地区居民的收入,那么我们所有的治理行动都有可能成为泡影。

  若是不能保证荒漠化地区居民的收入,那么我们所有的治理行动都有可能成为泡影。

  拯救民勤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建立起一种新的治理荒漠化的模式,以解决目前发展生产就等于破坏环境的困境。

  传统的治理模式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比较深,已经不适合当下市场经济条件下荒漠化治理的社会环境了。过去我们治理荒漠,靠的是政治口号、荣誉和运动式的方式,过多地注重了公益效益却忽视了经济效益。

  问:所以你对此忧心忡忡?

  答:最让我感到痛心的事情是民勤当地一种很严重的逃离心态,以及民勤本地大量年轻人的外流。

  拯救民勤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业,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或许是因为历史上民勤就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生活区域,民勤的先人们来到这地方回不去了,就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的身上,不停地给下一代灌输离开的思想。在我小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外面的学校,以后就不要回来了……”

  我们将之概括为“逃离心态”。如此一来,民勤的荒漠治理就陷入一个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可是,只要民勤还有人的存在,沙漠的治理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情。不愿意继续在此地生存的人另当别论,继续留下来的人,不论是否情愿,都要面对一个沙漠治理的现实问题。

  5%的绿洲养活了民勤31万人,到了今天这片绿洲已经显得有些精疲力竭。我们需要换一个方式,让绿洲修养生息,这实际上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让居民生活水平不能降低还要有所提升。

  问:你当年的豪言壮语犹在耳际,但是即使是“拯救民勤”这个组织,至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挂靠机构。这对你的工作产生了多大影响?

  答:“拯救民勤”至今没一个专职的机构和工作人员,是因为缺乏资金,主创人员需要另一份工作来维持生存和项目必要的资金投入。

  我们不缺想法,不缺动力和激情,缺的是支持。“芯公益”奖项对我们是很好的推动。而且我们今年有个很大的感触,突然觉得能跟很多人对话了——似乎因为今年沙尘暴厉害了,关注的人也开始多了。

  要拯救民勤,民间机构要配合政府的大治理环境,做好拾遗补缺的工作,在宣传上要全县一盘棋,重点突出阶段性成果和当前的困难。作为民间机构,不是一时的冲动和一次行动就能达到目标的,我们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进行坚持不懈的行动。

    组织介绍

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

    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由拯救民勤网发起,成立于2005年,现有志愿者900多人。

  这是民勤第一个环保民间组织,主要任务是协助当地政府做好环境保护宣传,架构民间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并积极开展治沙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志愿者精神,在民间治沙的层面上担负起青年们的责任。

  拯救民勤网于2004年首先以“拯救民勤”为口号宣传民勤环境问题。在过去的5年里,通过网站、博客、微博、BBS、QQ群、SNS平台等web2.0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已经得到了公众的认同。

  2009年初,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与MIT(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福特基金会、奥美、中山大学、自然之友合作开始互联网植树项目的策划。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在2010年“INTEL芯世界公益创新奖”大赛上已经进入全国30强。

  这一项目通过互联网与现实结合的模式开展村落小生态的治理,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完善的互联网平台,在WebGIS地图上标注需要治理的村庄并结合FLASH虚拟地图真实再现当地环境现状,以寓教于乐的游戏、SNS等交互方式吸引公众参与沙漠化地区的生态保护治理,并通过网络捐助、短信捐助等方式筹集治理资金。

  平台计划于2010年底开发完成,通过web2.0的推广、互联网筹资、组织公众参与的方式,加快村落小生态治理的进度,实现每年20个村庄、4000亩募资种植任务的预期治理目标。

  夹河乡国栋村生态林基地原是国栋林场被开垦后撂荒600亩沙地,3年来已通过互联网共组织全国各地的志愿者200多人参与植树活动,现已种植梭梭500多亩。梭梭由志愿者实地种植和网络冠名捐助当地居民种植,种植后由当地居民进行看护,成活率在90%以上。

16、发改委电监会:节能减排不是“拉闸限电” 

来源: 新京报2010年09月0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09/08/c_12528713.htm

   “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大限将至,由于完不成节能减排任务、多地地方政府纷纷出“杀招”。河北邯郸、唐山钢企被“拉闸限电”、安平县甚至“全民限电”。发改委和电监会相关人士昨日对记者表示,“拉闸限电”跟“节能减排”完全不是一回事。

  上半年GDP能耗不降反升

  “节能减排”是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如对高耗能企业执行较高的电价增加这些高耗能企业的生产成本,逐步淘汰这些能耗高而产出又低的企业,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河北安平县出现的住户、医院也遭停电的境况,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这是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出现了偏差。

  “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前四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今年是最后一年,目前离目标完成仅4个月,但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升0.09%,有7个地方单位GDP能耗上升,形势相对严峻。

  “落实节能减排不可能搞一刀切,而要通过政策取向调整经济结构。尤其是此前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当地支柱产业,保证GDP快速增长出台了一些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政策,这对一些响应节能减排,进行技术投入和改造的企业而言是不公平的。”发改委熟悉政策的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仅北京、天津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

  电监会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为了落实节能减排任务,电监会和国家发改委已分两次去全国各地检查地方政府落实关于高耗能电价政策的情况,检查的重点是要取消此前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地方GDP增长而擅自出台的对于高耗能的优惠电价政策。另外还对于那些超过耗能指标的企业出台惩罚性电价。目前电监会已经完成了对各地的检查,并将报告提交到了国务院。

  今年5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此后各个部委纷纷出台了节能减排的进一步措施,发改委还专门就此召开了各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动员大会要确保任务完成,但形势非常严峻。6月21日,发改委还就2009年各地完成节能减排情况作出“通报批评”,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已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仅有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

  一位不愿具名的央企管理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的矛盾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要依赖高耗能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完成上级的指标。“最关键的还是,政府已明确将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与地方官员的考核挂钩,目前时间紧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拉闸限电。”(记者钟晶晶)

  ■ 企业现状

  唐山30家钢厂限产近五成

  减产风暴正从河北邯郸蔓延至唐山。唐山市的56家钢铁、焦化企业6日收到文件通知,要求严格执行该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钢铁、焦炭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品产量控制计划。据记者计算,唐山市钢铁的减产幅度将达到46.5%,而焦炭的减产幅度超过40%。

  记者获得的一份名为《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产品产量控制计划涉及企业名单》显示,30家钢铁企业和26家焦化企业榜上有名。据统计,30家钢企9月到12月每月总产量要控制在356万吨以内,而据前8月份30家钢企平均月总产量666万吨左右计算,减产幅度达46.5%。仅唐山市钢产量将减少1239万吨。

  被限产的除了中小钢企,还包括唐山钢铁和首钢迁安钢铁、首钢京唐钢铁这样有着国企背景的钢企。其中唐钢限产幅度相对较小,每月允许产钢100万吨;首钢迁安减产幅度超过60%,每月生产限量20万吨,限产幅度超60%。

  此外,唐山焦化企业9月-12月的总产量也被要求控制在105万吨,减产幅度超过40%。

  文件要求提到“必要时采取断电断水等强制措施,确保产量控制计划落到实处”。一家唐山钢企负责人告诉记者,政策下发很突然,力度也超乎想象。钢铁行业素来有“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在此期间,企业限产损失很大。

  昨日,北京市场建筑钢材继续小幅上涨,上涨幅度在20元-50元。而与上周五对比,钢价大幅走高,重点城市钢坯、螺纹钢等品种累计上涨100元-300元/吨,幅度最高接近7%。(记者张奕)

相关新闻

  安平居民用电已恢复

   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了解到,河北安平居民供电已得到恢复。

  9月1日,安平县政府办公室发出《安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有序限电的通知》称,为确保完成我县今年和“十一五”节能目标,从9月3日开始,对全县98条线路分3批实施有序限电,每批限电时间为22小时,从当日21时到次日19时。不仅居民停水停电,医院和红绿灯也遭停电。

  安平县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说,该县今年节能指标下降6.6%,但前六个月只完成0.9%的任务量,还有超过5%的任务量没完成。

  河北省电力公司新闻发言人袁志勇5日表示,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公司高度重视,目前已纠正了对居民和医院限电的措施。

  ■ 链接

  多地钢企“被限电”

  在唐山限产之前,9月4日河北邯郸42家钢铁、焦化企业被强制性拉闸停产。作为第一产钢大省,河北钢铁产量超过全国钢铁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山西临汾、晋城等地钢厂8月底已经开始停产;在江浙一带,也以用电紧张名义对一些钢企限电。而沙钢受拉闸限电影响,9月螺纹钢累计产量将限制在25万吨左右,为正常产量的一半。(张奕)

17、证监会连否化工企业IPO 严把环保等3道关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2010年09月08日牟璇 赵笛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908/001447.htm

  9月6日,证监会发审委一日连否两家化工企业的IPO申请,加上8月27日被否决的嘉诚高新,短短两个星期内,证监会已经拒绝了3家化工企业的IPO申请。

  虽然相关部门并未披露这些企业IPO被否的真实原因,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化工企业IPO被否的原因无外乎3种:成长性不强、环保问题、产能过剩。

  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家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化工行业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将面临上市难的发展瓶颈。

  被否占比高达三成

  9月6日,两家山东的化工企业烟台万润精细化工和山东丰元化学的首发申请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此前的8月27日,江苏淮安嘉诚高新化工的上市申请也被否决。短短两周内,3家化工企业过会失败颇让人意外。

  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今年以来(至9月6日),共有258家企业申请上市,其中有44家公司的申请被否,这其中,有多达12家企业属于化工化纤类公司,占被否公司比例接近30%。

  对于过会被否的原因,记者昨日致电万润精化和丰元化学,公司工作人员称相关领导仍在北京,不便接受记者采访。而其他公司对为何IPO被否也是三缄其口。

  不过,民族证券投资银行总部副总经理、上海投资银行部总经理钱峰告诉记者,发审委给出的说法主要在于公司规模都比较小,且化工企业都面临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巨大波动,监管层担心公司的规模无法很好应对原材料的明显波动。

  “三虎”拦路

  记者发现,市场对化工企业IPO被否原因的探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方面。

  一是化工行业被指盈利能力不佳。刚被发审委否决的丰元化学被曝出的问题是毛利率连年下滑。其招股申报稿显示,公司的产品综合毛利率急剧下滑,分别从2007年度的43.62%降至今年一季度的26.43%。对此,公司的解释是受草酸盈利能力所困扰。市场质疑,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有问题,对投资者利益势必会有所损害。

  二是环保问题。嘉诚高新上市被否后,淮安当地律师周光成发文表示,环保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化工企业上市之路上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拦路虎。目前市场猜测嘉诚高新未过会的原因就包括环保问题。而招股书显示,嘉诚高新确实在今年5月14日接到过环保部的整改要求。

  此外,早在今年3月26日,IPO过会被否的智胜化工也被质疑环保不达标。

  三是产能过剩。同样是智胜化工,其主营氮肥产品,2009年受国内尿素价格下降的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7%,净利润同比下降45.6%,综合毛利率同比下滑30.86%。东莞证券分析师李隆海表示,目前国内尿素产能依然处于严重过剩状态,尿素价格也未完全走出低谷。

  发审委加强“把关”?

  山西证券分析师裴云鹏昨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国务院派出督查督促各地尽快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而传统化工一直都存在着“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问题,此次对于化工股上会的限制很可能是为节能减排考虑。

  “发审委接连否决这些化工行业公司,明显看出在对上市公司的资质审核上加大了力度。”昨日,一券商资深分析师表示,近期创业板直接退市的制度再次被提及,随着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业绩变脸、高管违规等事件频繁出现,相关部门加大了IPO的审核力度,由于化工行业能源消耗较大,环保问题突出,被否的几率也就相对更大。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则指出,中国的化工企业多如牛毛,大部分公司存在高污染的情况,且产能严重过剩,很多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企业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这种情况下监管层直接否掉其IPO申请是非常正确的。他同时表示,“股市特别是创业板、中小板,需要的是高成长、高科技含量、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创新型公司,化工企业也要有一技之长”。

18、“血铅”家庭一年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0-09-08 占才强

http://gcontent.oeeee.com/6/d1/6d19c113404cee55/Blog/8a5/58a661.html

摘要:如果说近年发生在中国的系列血铅事件是一副多米诺骨牌,那么2009年的湖南武冈是继陕西凤翔之后倒下的第二张牌。当地政府组织1958名儿童初检,1354人血铅疑似超标,达70%。(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2009年8月,因怀疑第一个女儿受铅污染夭折,肖体彪为妻子刘叶群再次隆起的肚子忧心。

2009年10月,肖体彪被捕,后因“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2010年7月,肖体彪夫妻和新添的儿子。孩子产前检查“也是个畸型”,但出世后平安。缓刑在家的肖偶然会有“讨说法”的冲动,但“没有证据”。

2009年8月,横江村大部分家庭都查出孩子血铅超标。当年政府组织武冈市1958名儿童初检,1354人血铅疑似超标,达70%。 南都记者 占才强 摄

    南都记者 占才强 发自湖南 如果说近年发生在中国的系列血铅事件是一副多米诺骨牌,那么2009年的湖南武冈是继陕西凤翔之后倒下的第二张牌。当地政府组织1958名儿童初检,1354人血铅疑似超标,达70%。

    喧闹渐静,故事并未结束。武冈事件后半年,肖体彪得到法院一纸判决:因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他是获刑的4人之一。

    肖不满一岁的女儿,疑似受铅污染后夭折,而他的罪状,除了将一车煤矸石运到路边,还有书写了4幅标语:“救命”,“还我青山,还我绿水”,“强烈呼吁领导重视儿童血铅事件”,“杜绝铅源,还我健康”。

    “这就是维权的结果。我被判刑,女儿是怎么死的,至今没有一个说法。”身处缓刑的肖体彪在一场较量后明智了许多“斗不过他们,不闹了。”

    曾经被撕碎、割裂的家庭,一年间,又在战战兢兢中迎来第二个孩子的出世。而伴随其间的,是几位罹病村民的相继离世。病因与血液有关。

    如梦方醒

    一家在当地戴着“红帽子”的私营企业让方圆5公里至少2000名儿童血铅超标。这家企业叫武冈市精炼锰加工厂。其法定代表人柳中武,曾是武冈市和邵阳市两级人大代表。

    故事发生在一年前。如今站在横江村6组肖体彪家所在的高地,对面山峦间仍依稀可见锰厂烟囱,昔日浓烟滚滚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当村民夜里睡觉的时候,那个锰厂就开始工作。很浓的气在村上面游,罩着整个村,10米之外的东西都看不清。”肖体彪的父亲肖坤武,60岁,伸手指着抬起的脚丫板,“就是这种‘臭脚味’,让人闻了之后胸口发闷。”

    锰厂排放的并非只是锰。事后查明,该厂违规使用廉价的阳极渣废料作为生产原料,而阳极渣除锰、铁外,还含有铅、铬等伴生成分,排到空气中会发出一种臭蛋气味,被人体吸入轻则可出现头痛、恶心、发热、腹泻等,重则引起各种神经、血液系统的疾病。

    村边田野上,两个皮肤黝黑的农民走过来,也说关停前的锰厂,“刮东风的时候,气就往西走,刮南风的时候,气就往北走。无论走到哪里,最后都会在水稻田慢慢沉下来。水稻就叶子发黄,长不高,成片成片地死掉。”

    锰厂2007年11月兴建,2008年3月开工。村民记得,在一场席卷中国南部的冰雪灾害之前,这家锰厂就来到文坪镇,与西边的横江村隔空相望。村庄四面环山,高矮起伏的山体让聚拢的废气无法排出,从而成为受污染最重的村庄。

    如果不是2009年5月,横江村32岁村妇刘双梅的一个“意外发现”,2000多乡亲至今都不知“铅中毒”为何物,更不可能将孩子体内流动的血液,与对面工厂冒出的黑烟钩连起来。

    在“集体无意识”的两年里,许多孩子已开始感冒、嗜睡、厌食、浑身疲软,甚至呕吐、腹泻,但村民多不以为然,或到医院开几方感冒药一喝了事。

    刘双梅8岁的女儿肖洒也是厌食,连续一周不怎么吃饭。刘找到乡里医生,医生说这孩子缺钙,让到武冈市人民医院查钙。“微量元素报告单”出来后,钙不缺,附带查出的铅含量却远高于100ug/L的正常值。医生就问:你们附近是不是有什么工厂?

    卧榻之侧的精炼猛厂,这才进入乡亲们的视线。当年六七月间,村里人陆续带孩子到武冈,去新宁以及桂林的医院检查,大部分查出血铅超标,有的高达300多ug/L。长期困扰孩子的“感冒”,豁然发现了真正的元凶,一时群情激愤。

    26岁的肖体彪也正是这时如梦方醒。当年3月,他7个月的女儿肖灵突然夭折,由武冈市公安局开具的“死亡原因”注道:各种疾病死亡。4个月后,肖才突然想起长沙医生曾对夫妻二人的同样问话:你们家附近是不是有造成污染的工厂?

    女儿夭折

    肖体彪的妻子刘叶群为记者提供的女儿就诊记录显示:肖灵,7个月,2009年3月9日送武冈市人民医院就诊,15日转至湖南省儿童医院,3月20日死亡。主诉症状:咳嗽,气喘,腹泻,为黄稀便,每天五到八次。医院初步诊断: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疑似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愚型。

    女儿夭折后第二天,肖体彪和刘叶群便到位于长沙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双双做了染色体检查。“遗传科的王教授看了检查结果后,说我们两个人都没有问题,不属先天和遗传,很可能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母体受到污染后,引起胎儿基因突变。”肖体彪说,女儿出生后第9天,黄疸就比较高,到医院用保温箱保了一个星期,但并没说有什么心脏病。

    “那个时候还没发现锰厂有问题,我们也不懂这个,从医院回家后,也没太放心里去。”元凶浮出水面后,肖体彪和刘叶群慌了神。彼时,妻子刘叶群的肚子又已高高隆起,已经6个多月了。夫妻担心,腹中孩子会重蹈第一个的命运。

    “我跟政府反映过不下10次,书面报告也打上去了,说第一个小孩的死有可能是污染引起的,要求给肚子里的小孩做一个全方面检查。”肖体彪说,“镇政府也向市政府反映了,后来安排市人民医院做了个彩超,但这个检查什么都没查出来,倒是像怕承担责任。”

    记者拿到这份2009年8月17日由武冈市人民医院为刘叶群所做“彩超医学影像系统报告单”:“宫内可见一胎儿声像,胎头超下……说明:此检查不包含胎儿心脏的专项检查。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不可能达到100%。但医生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最好检查,请孕妇及家属表示理解。”

    担心铅污染的肖体彪还提出给妻子做一次血铅检验,“但那时医院已经有规定,不为成人查铅了”。被拒的不仅是刘叶群,武冈血铅事件爆发后,许多成人到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查铅,但均被告知:只接受由政府组织的儿童血铅检查。这种状况甚至延伸到了周边,有村民反映曾去相邻的新宁县查铅,也被医院拒绝。(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很可能是畸型”

    轰动全国的武冈血铅污染事件逐渐淡出媒体视线之后,似乎已近“解决”:凡血铅儿童家庭都获得或多或少的“营养干预费”,血铅100ug/L以上、200ug/L以下的450元,200ug/L以上、250ug/L以下的750元,250ug/L以上的送省医院排铅治疗。

    一位协助政府发放款项的基层干部告诉记者,据他掌握的数据,发放人数达2000多人。“这只是横江、双江、宏顺、石井四个村,后来有的村又陆续发现有超标的,但后来就没有再统计上报。”横江村9组村民肖爱军告诉记者,后来有小孩查出血铅高达485ug/L,但也未入上报之列。

    肖体彪二哥肖勇1岁半的儿子血铅化验246ug/L,事后得到750元的补偿。在肖家寄住的另两个外甥,一个245ug/L一个235ug/L,全家小孩无一幸免。“补的那点钱,只是为了安抚家长,对孩子根本不起作用。可以说孩子后来都没怎么治疗。”肖家母亲李冬云说,“但作为老百姓,我们又能怎么样?”

    56岁的李冬云是典型的家庭农妇,至今出过最远的门就是15公里外被她称做“武冈城”的武冈市。在她眼里,武冈市政府是“最大的领导”,在文坪开锰厂的柳老板“后台大得很”。“闹不过他们的。”李一个劲地说。

    令她最受惊吓的是,2009年9月21日,正在文坪镇一家煤窑干活的儿子肖体彪被公安人员带走。据事后武冈市人民检察院的一份起诉书指控,肖曾“伺机起哄、闹事”:8月8日上午,由村民李跃伦出资200元,肖体彪和另几个村民到金湾山煤矿装了5车煤矸石,运至路中由李跃伦倾倒。肖体彪还在公路旁书写了四幅“煽动性”横幅标语,内容为“救命”,“还我青山,还我绿水”,“强烈呼吁领导重视儿童血铅事件”“杜绝铅源,还我健康”。

    2010年4月1日,经武冈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后,肖体彪因犯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儿子进看守所后,肖家“天都塌下来了”。靠开车拉煤营生的肖体彪,“好的时候一个月挣几千元,整个家庭都围着他转”,“抓了以后,家里的钱都搞光了,光找社会上有关系的人帮忙说情就花了四五千”。

    刘叶群独自挺着8个月的大肚子,“本是想替夭折的女儿讨个说法,但丈夫都赔进去了,更担心的是,还不知肚子里的小孩健不健康?”

    一直让肖家提心吊胆的事,还是在两个月后发生。待产中的刘叶群到医院检查,“医生照了B超,说我这个孩子肾积水,怀疑也可能是先天愚型。”刘复述医生的话,“头有40周大,手和脚才38周,头前后长,两边瘪,很有可能是畸型。”

    犹如晴空中的霹雳,刘叶群顿时不知所措。母亲李冬云揣着医院的检验单找到镇政府,镇政府向武冈市政府做了紧急汇报,“当天是星期六,市政府加班开会研究这个事,最后通知公安局,第二天就把我丈夫放出来了。”刘叶群说。

    2009年11月14日,被关53天的肖体彪被武冈市公安局取保候审。“签字时他们说,一是看你还老实,二是看在你犯罪的出发点还是好的,三是考虑你老婆快要生小孩了。”肖体彪事后这样回忆被放的理由。

    与血液有关的死亡

    取保候审后第三天,11月17日,肖体彪的儿子在一家人的战战兢兢中出世了。

    “出来后医生做了一个全身检查,又说没事,还算正常。”2010年7月,刘叶群抱着已8个月大的儿子,“但一直没去查铅,肾也还没去检查。”

    “从出生到现在,就是偶尔有一点感冒,咳嗽,我们很怕是铅中毒,打电话问了一下医生,医生说正常,也没再去检查。现在感冒了就吃一点药,腹泻有时也有,但大热天的,很多孩子也都这样。”刘叶群说,自从去年血铅事件后,再有小孩到医院抽血,医院已经不给查铅了。

    而据了解,每村每户发过营养费后,也再没听说有哪家孩子去医院查铅了。尽管在横江村,小孩感冒、发烧、腹泻等状况依然存在。

    “还能怎么样?血铅闹得凶,不也就这样完了。”60岁的肖坤武无奈道。一旁的李冬云则提醒老伴,“你儿子还在缓刑期,有些话不好乱讲。”

    相比父母,曾到杭州打工的肖体彪见过世面,懂得一些道理。“老百姓也并不是都没想过维权,通过法律的途径。但我维权的结果,我被判了刑,女儿是怎么死的,至今还没有一个说法。”如今的他明智许多“不闹了,斗不过他们的。”

    今年3月3日,肖体彪等人的案件在武冈市法院开庭审理。“另几个被告人也请了律师替自己维权,但在法庭上审判长就明确说,血铅事件跟这个案子是没有根本联系的,跟我们犯罪没有太大关系。”(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肖说另一起维权,“在去年闹事之前,跟锰厂只隔两三百米远的文坪中学早就要跟锰厂打官司,但后来被教育局拦了。政府后来给各单位开会,谁告就革谁的职。”

    “维权困难,还在于没有证据。”肖说近两年,横江村相继有几个五六十岁的村民去世,死因要么是白血病,要么是脑血栓,都和血液有关,“但跟我那小孩死是一样的,没有直接证据。”

    横江村最近一个因病去世的村民叫李常朝,60岁,今年7月12日刚刚病逝。死前4天,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开具的“病案单”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疑似败血症,白细胞淤滞,疑似脑栓塞。(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李常朝的遗像还摆在家中陈设的灵堂前。儿子李烈峰告诉记者,父亲以前体质较弱,近两年常发感冒,但没什么大碍。今年6月29日突然浑身无力,到武冈市人民医院检查怀疑是白血病,去长沙就诊的路上,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李家门前有一口水井,是全家人饮用的水源,吃的菜也多是自家地里种的。去年8月,李烈峰2岁半的儿子李泓杰也查过血铅,“结果是300多,我小孩是比较重一点的。到现在还经常感冒,容易发烧。”但李烈峰从没将父亲的病跟“血铅”挂起钩来。

    “我现在倒越来越觉得,我父亲的死跟铅可能有关系。”细细回忆父亲生前症状的李烈峰仿若大悟“但怎么才能证明呢?”

    维权“没有证据”

    2010年7月,一个叫孔维钊的安徽律师在发给记者的一份“背景资料”中,这样阐述铅中毒的部分危害:铅对人机体的影响涉及神经、血液、免疫等多个系统和器官,可引起抑制造血功能、破坏免疫功能、诱发多种疾病等,且这种影响难以逆转。

    他提供的这份材料,也被医学界权威所印证。中科院院士、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胡亚美曾在一次国际论坛上提到,锰铅污染诱发儿童恶性肿瘤,呼吁社会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

    横江村与血液有关的死亡并非单例。2008年冬,村民肖中跃死在送往武冈市人民医院急救的路上。儿子肖利纯说,父亲是突发脑血栓。在这之前,父亲经常性脑袋痛,而肖家对面就是当年年初在镇上开工的锰厂,滚滚浓烟每日推门可见。

    肖利纯有着和李烈峰一样的无奈,“铅污染,这个肯定是有的,它对每一种疾病都可能诱发,或者加重。这道理我明白,可是,我们能有什么证据呢?”

    2009年,村民李常武52岁的妻子也因脑血栓去世。但李常武并不认为妻子的死与铅有关,“她不到一米五,体重130多斤,本来就很胖,以前有高血压,我个人觉得(跟铅)没有关系。”但有村民提醒记者,李常武至今仍在出事的锰厂做事,以前是锰厂采购员,关停后负责照看厂里的设备。

    “到底这些个病,跟那个(铅)有没有关系,你说我说的都不算数,恐怕要医学上的专家来说才行。”李常武似乎并不情愿谈论与锰厂有关的事。

    “如何证明村民或儿童受到的铅污染与排放源的工厂有关,这在现实中不仅是个问题,而且还是个很大的问题。”孔维钊曾研究近年在国内发生的铅污染事件,认为“举证难”已成为受害者维权的一道门槛。

    孔说,为铅污染而维权的案件,会遇到很现实的体制问题,譬如受铅污染的儿童,到医院去做检查,但医院开出的诊断报告并不能证明你的受害就与排放企业有直接关联。而做出这一认定的权威机构往往是各地的疾控中心。但疾控中心与当地政府、当地政府与排放企业之间,这些微妙而又盘枝错蔓的关系,往往让你最终无法拿到想要的东西,维权最终就变成无据可依,有法无据。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国内虽频发铅污染事件,但却鲜见有公民能通过司法途径成功维权的案例。而人们所看到的大都由政府来处理,由政府买单和为事件收场。

    所以,虽承办过大量的法律援助案件,但至今,孔维钊还没接到过一起因血铅污染而要求用法律来维权的案件。

    2010年7月,缓刑在家的肖体彪偶或还会产生“讨说法”的冲动,但这念头很快就又被自己消解无形。“没有证据”,肖体彪反复这样说道,“而且时间冲淡了,到现在已经几乎没人再去关注这个事了。”

    时间正涤荡一切。很显然,一年后的湖南武冈,肖体彪和刘叶群夫妇已经似乎快要忘记悲伤,当新添的儿子在竹席上流着口水咿呀翻滚,一年前两夫妻还在为隆起的肚腹忧心的场面已不复存在。

    儿子叫肖杰祥。在长大以后的岁月里,他也许会知道但永远不会见到,他还有一个大他1岁零2个月的姐姐。姐姐叫肖灵。

    一年来各地血铅事件

    2009年8月

    昆明东川区200余名儿童血铅超标,当地调查组认为与工业企业污染无直接相关性,患儿获免费治疗。

    2009年9月

    福建上杭县百余儿童血铅含量超标,污染源华强电池厂停产。

    2009年10月

    “铅都”河南济源市共检测出千名儿童血铅超标,政府分批提供免费治疗,32家小铅厂停产整顿。

    2010年1月

    江苏大丰市51名儿童查出血铅含量超标,政府确认盛翔电源有限公司为污染源,限令搬迁。

    2010年3月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渔箭镇94名村民血铅异常,其中儿童88人,忠义合金有限公司被责令停产。

    2010年3月

    湖南郴州市嘉禾县、桂阳县铅中毒者超过300人,涉事的3家未经环评的企业被关闭,环保部派员前往督察治污,多名官员被免职。

    2010年7月

    云南大理鹤庆县84名儿童疑似血铅超标,官方通报系当地村民土法“小氰池”提金所致,后取缔“小氰池”生产及关闭非法炼铅企业。

19、拉闸限产何以解决钢铁业高耗能现状?

来源:财新网2010年09月07日

http://www.caing.com/2010-09-07/100177770.html

“拉闸限电”的做法纯粹是行政命令式的短期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钢铁行业高耗能的状况

  【财新网】(记者 张伯玲)根据著名钢铁咨询机构“我的钢铁网”统计,24个主要城市Φ20mmHRB335螺纹钢平均价格为4377元/吨,较前一日价格上涨167元/吨。济南地区HRB400 20MM螺纹钢价格上涨幅度最大,为300元/吨。中厚板市场,20mm中板平均价格为4528元/吨,较上周上涨119元/吨。其中北京上涨290元/吨。

  “由于河北地区大部分钢厂拉闸限电影响,使得市场钢坯价格周末出现暴涨,钢材市场也出现跟涨。”北京钢联咨询总监徐向春告诉财新记者,拉闸限电是为了完成中国今年的节能减排指标。

  河北省武安县钢厂在9月4日接到通知,辖区内18家钢厂高炉、轧钢生产线被要求在5日零点前全部关停,关停时限暂定为20天至1个月。

  “国丰响应节能减排,从今日起停产8个450高炉,4条带钢轧线,1条1450热卷线。”河北唐山国丰钢铁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

  “现在国务院兵分六路,对18个重点地区进行专项节能减排督查,钢铁行业肯定逃不过。” 中联钢钢铁行业分析师胡艳平告诉财新记者,“一向以来,钢铁行业都是高耗能、高污染大户,能耗大约占我国工业总能耗的23%,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6%左右,用电也占全部工业用电14%左右。”钢铁行业一直受到产能过剩、集中度偏低等问题的困扰,

  不过,一位资深钢铁行业分析师告诉财新记者,“拉闸限电”的做法纯粹是行政命令式的短期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钢铁行业高耗能的状况。国务院专项检查组过后,可能很多关停高炉又会恢复生产。

  上述资深行业人士认为,现在这种停产不可能长时间持续。首先,钢铁企业的工人众多,一直停产,工人面临就业问题,地方政府面临社会稳定问题;其次,地方政府也面临税收问题。尤其是河北省许多地方都依靠钢铁企业税收,现在拉闸限电覆盖面涉及整个地区几乎所有钢铁企业。

  “要真正实现节能减排,首先要淘汰落后产能,其中要做好落后产能的退出措施;再者要加大技改资金投入。”上述分析师认为。

按照“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中国单位GDP能耗需下降20%,同时统计数据显示,2006-2009年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但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上升0.09%。如此一来,这意味着下半年单位GDP能耗需再降5.29%,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20、不能一边保护一边破坏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9-08  邹静昭 

http://www.cenews.com.cn/xwzx/st/qt/201009/t20100907_663325.html

  核心阅读

  安徽省涡阳县龙山猫头鹰自然保护区是安徽省唯一的猫头鹰保护区,以保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及其栖息地为主。

  猫头鹰是捕鼠能手。苏联鸟类学家曾做过统计,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捕1000只左右的老鼠,而一只老鼠一个夏天要糟踏粮食1000克左右。以此推算,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天可替人类保护1吨粮食。

  近年来,由于管理不严、无节制的开山炸石,龙山猫头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猫头鹰失去繁衍栖息环境,数量急剧减少,保护区濒临消失。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场所,是生物休养生息的家园。

  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

  不管保护区的类型如何,保护区的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已经达到2194个。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国自然保护区也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一些地方、部门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项目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突出,侵占保护区土地、破坏保护区资源的情况屡见不鲜;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增长较快,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立轻管护的问题较为突出,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自然保护区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建设管理经费难以保障。

  安徽省亳州市对辖区内的猫头鹰保护区不仅不加以保护,反而无节制地开山炸石,致使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猫头鹰失去繁衍栖息环境,数量急剧减少,保护区濒临消失。

  这种现象在我国并非个例。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进入、大港大码头的建立、临港工业区的建设,我国唯一的大型鹤类自然保护区——江苏省盐城丹顶鹤保护区内丹顶鹤的数量逐年减少,保护区面积缩小38%;由于多家无证金矿长年非法开采、24小时放炮挖矿,河南省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惨遭破坏。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各级政府对自然保护区在保护自然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重要地位的认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促进自然保护区事业健康发展。

  要加强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影响的监管,防止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冲击和破坏。确因自然条件所限,需要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开展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同时,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实施期间的监管,要求开发建设单位认真落实环境恢复治理和补偿措施。

  要强化监督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管理不力的自然保护区应限期整改;资源遭到破坏,已失去保护价值的应予以撤消,对责任人应依法予以追究;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示范,努力建设一批与国际接轨的自然保护区,指导和带动全国自然保护区提高管理水平。

  要加大投入,确保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所需经费。同时,通过生态补偿的方式,给予当地群众适当的经济补偿,并通过在当地发展生态农业或者生态旅游,为当地群众找到替代生计,使他们能够自觉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