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八月二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八月二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08-27

 

 

八月二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黄河十年行”生态考察专题报道:

1、黄河十年行之十一-—从沙田种瓜到废气熏葱

2、黄河新闻网:     黄河十年行考察团抵达乌海:工矿企业严重污染当地村庄

http://green.sina.com.cn/2010-08-27/173620989927.shtml

 

环境资讯:

3、科学时报:      我国近70%城市受到灾害威胁 院士敲地质安全警钟

http://www.cnr.cn/allnews/201008/t20100827_506958204.html

4、中国环境报:     最高法出台《意见》首次明确环保部门可代表国家起诉索赔 

http://www.cenews.com.cn/xwzx/fz/qt/201008/t20100826_662948.html

5、中国水网:      “新36条”实施已明确分工 环境相关细则尚未制定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8/241282870306_1.shtml

6、环球网:       全国首次私人飞机展落幕上海 引环保争议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827/001701.htm

7、新华网:       三江源生态工程今年已完成投资7亿多元

http://news.bjnews.com.cn/news/2010/0826/88043.shtml

 

地方信息:

8、北京商报:      北京自行车租赁改由政府主导 力推绿色出行

http://money.163.com/10/0827/01/6F2BN75300253B0H.html

9、河南法制报:     河南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启用 1500个"千里眼"上岗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8/671282872319_1.shtml

10、南方日报:      广东出台价格政策规范垃圾发电 排污超标扣补贴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8-27/2495655.shtml

 

环境污染:

11、羊城晚报:     广东中山千吨垃圾悄入珠海 与取水点近咫尺(图)

http://env.people.com.cn/GB/12565640.html

 

环境曝光:

12、广州日报:     东莞一家无牌化工厂偷排毒气致75人入院(图)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0-08-27/124620988243.shtml

 

环保小常识:

13、凤凰网:      环境污染谋杀人类健康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detail_2010_08/27/2340138_0.shtml

 

人物访谈:

14、科学网:      对话庞忠和:求解水从哪来,碳往哪去

http://news.qq.com/a/20100826/001117.htm

 

环保观点:

15、中国环境报:     环保是经济发展源头活水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008/t20100826_662973.html

 

环境时评:

16、中国环境报:    “铁腕”淘汰落后产能需完善退出机制

http://env.people.com.cn/GB/12560878.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黄河十年行之十一-—从沙田种瓜到废气熏葱

王丽娜 汪永晨 文图

 

2010年8月22日早晨6点,住在沙坡头农家乐的黄河十年行的十二个人再次来到沙坡头的黄河边,为的是要拍日出。还没到黄河边,天上的红云就“登台”了。接着,太阳就在远处的天边,从黄河那头,一点点从天空中显现。

 

 

拍完日出,我们在沙坡头农家乐又走到了昨天因天黑没有拍到的张希科家的葡萄园。我们要去看看在沙地里种出的,我们已经吃了的很甜很甜的葡萄。

 

上午9点,黄河十年行一行专家、记者、志愿者、30多人,离开空气清新的沙坡头,到了景泰提黄第一泵站。宁夏的富饶离不开黄河水,黄河水又是如何浇出了宁夏的富饶的。在甘肃景泰,我们在黄河边看第一泵站内看到了这样一组雕塑,虽然这组雕塑没有任何文字说明,但人们却可从中想象创作者对提取黄河水的解读。

 

 

黄河水就是这样从被提取,被引进管子,“流”进农田,“流”进了人家。虽然人们现在越来越强调,一条流域的整体管理,但是管子里流黄河水,还是宁夏目前离不开的生活。

 

景泰县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其发展一直受干旱限制。1974年和1994年先后建成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电一、二期高扬程提灌工程,黄河水灌溉着景泰30多万亩肥沃的土地,建成了国内目前灌溉面积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体系和以景电一、二期灌区为主体,中小提灌、沿河自流灌溉、井泉灌溉为补充的具有特色的灌溉网络。

在提灌工程的一处山坡上坐落着一座石窟,叫做岩寺石窟是北魏敦煌的高僧云游天下时到此修建的。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东段的第一座石窟,对于研究黄河文化和民族文化交融具有重大意义。不过提黄灌溉工程修建以后,石窟渗水,墙面壁画脱落,佛像也被湿气侵蚀。

 

在这个古寺庙里有一幅当地王姓老夫子写的长联:

看河楼看河流看河楼上看河流河楼千古河流千古

千佛洞千佛像千佛洞中千沸像佛洞万年佛像万年

同行的水生态学家王建说,从这幅长联里就看到了古人的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

开凿于北魏时期的石窟,几千年来历经朝代更迭和自然灾害保存下来,而提黄灌溉工程修建以后的短短几十年,石窟的损坏就已经如此严重。不知道黄河边还有多少文化遗产面临着这样的威胁?

有两个原因使得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对黄河的依赖特别强。一是,这里降雨量少,不能单纯靠天吃饭;二是,这里的地下水资源虽然相对比较丰富,但是可利用性不高,因为抽取地下水会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加剧沙漠化。

离开沙坡头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虽然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但由于紧邻黄河可引黄河水灌溉,所以绿洲也是时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车窗外,在这些绿州里,庄家和水果长得特别好,不过这种耕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黄河水。在黄河上中下游用水矛盾已经很突出的今天,这种方式是否应该鼓励?

 

 

在路上,我们也还发现了“沙田”作业方式。与高耗水绿洲相比,这种方式似乎更为生态,更符合沙漠地区的环境条件。我们在开往景泰提黄灌溉工程的路上,在贫瘠苍凉的沙丘上,偶尔会见到大片的瓜地。一位采访过当地瓜农的专家告诉大家,这里的瓜地不需要引黄河水,而是用沙田方式种植。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西北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和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的特点。具体方法是:把碎石屑铺在沙土上,白天沙地温度高的时候,石头吸收热量,等晚上环境温度降低以后再把热量传递给土壤。同时,碎石屑可以在增加截流雨水量的同时减少蒸发量。这里的瓜农有的年收入能达到十几万。

我们一行中,研究农业灾荒史的湖南吉首大学邵侃博士说,其实古人早就使用过。而相信科学技术的今天,人类自认为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不屑于去了解自然,也就不再去发挥这种本可让我们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

我们想,如何更好的让黄河流域的人都能享受黄河,保护黄河,已经到了不仅仅是决策者要重新思考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也应该让黄河上下游的农民、居民有一个对话的机制。这样才能使住在河边,共饮一河水的人,能够建立起一条河的观念,而不是只看到自己家门口的一段河。当然,这需要慢长的过程。所以,这也是我们黄河十年行要从入海口走到源头,让这条被称为母亲河的更完整的信息,让更多的公众知道。

 

 

望着窗外绵延不断的沙丘,我们想,人们一直认为生存条件恶劣是造成西部贫困的根源,并以此为借口肆无忌惮地在西部地区开矿建工厂。可是如果我们肯放低姿态,了解自然,向自然学习,我们就有可能找到仿生态的方式从大自然获取资源。如果连这种荒凉的沙丘都可以成为这么好的瓜地,其他的地方又有什么理由不可以呢?我们是不是除了破坏性的开发,真的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大巴驶入白银市的时候刚刚下午4点钟,看起来却像是傍晚或是阴天。城市上空有很多排放黑烟或白烟的大烟囱,使得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种窒息阴郁的气氛中。

 

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铜、铅、锌等重金属,新中国成立后组建了一批以金属冶炼、重化工为主的国有企业,这个地方也从一个林草戈壁相间的空气清新的小城发展成为一个中等工业城市。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设备老化,自身积累减少,经济效益下降,环保投入不足,“三废”排放长期不能达标,对当地的水、空气、土壤造成了严重破坏。三废主要是二氧化硫、硫酸烟气、重金属工业废水。污染大户有白银公司、银水公司、稀土公司等。国家和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经过近20年的污染整治,初见成效,不过今天在白银市王岘乡郝家村的采访还是让我们很失望。

我们在公路上看到两个在地里拔草的农民,就上前搭话儿。开始我们要求去他们家采访,他们都不肯。后来我们一边帮他们拔草一边跟他们话家常。聊天的时候,他们一直在抱怨,以前引水浇地的水渠,由于用的是没有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环保局不让他们使用了。我们还初步了解到今年整个村子种的大葱被周围的冶炼厂废气污染,叶片全部变黄,导致全村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觉察到他们已经慢慢放下戒备心以后,我们再次提出想去他们家里采访的要求,其中一位很爽快地答应了,他叫郝东升,今年55岁。

 

走进郝东升家的小院,我们发现这个农民把院子收拾得十分干净,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妻子坐在花园旁休息。郝东升告诉我们,他家里一共有四口人,他,老伴和两个孩子。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因为犯错被关进监狱了。现在全家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卖菜。他的5亩大葱原本可以有10000多元的收入,上个月大葱被熏坏以后以很低的价格处理掉,损失很大。现在只有大概1亩芹菜,小油菜还可以卖,估计收入能有几千块。我们问,大葱的损失你们有没有去索要赔偿?他们说,村里派了代表去跟工厂谈,工厂的口头承诺是可以补偿这个村子大葱的损失30万元,可是郝东升至今没有领到一分钱。他也不敢出头去要。

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工厂污染对他们生活的影响。郝东升的妻子指着院子里种的苹果树说,今年苹果长得也不好。他们晚上或早上经常被废气熏得气上不来。工厂的污水以前是直接排到黄河里的,而他们的饮用水也来自黄河。近年来村子里时有癌症发生,可是不确定是不是与污染有关。同村的人,有在工厂排放废水的水沟边放羊的,发现羊吃了那里的草以后牙都掉光了。很多人的牙齿也是泛黄的,一些老人患了骨质病,膝盖发软,要靠一天到晚用小锤子锤着缓解疼痛。

 

在我们访问的过程中,夫妻两人反复强调自己都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什么也不懂。虽然我们一直提醒他们应该去工厂争取赔偿,可是也知道对于这些连对着镜头说话都有点害羞的人,这样的要求真的太高了。有谁不珍惜生命?只是我们的百姓太能容忍,即使他们的身体出现严重疾病,恐怕他们也不知道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

从我们目前见诸报道的环境伤害事件来看,多是恶性的。而我们目前的新闻报道,媒体记者也难得花时间去报道潜在的环境伤害。而当恶性环境事件发生以后,倒是争先恐后地跑到前方抢新闻。

这样的新闻环境,这样的报道体系,使得我们的大自然和生活在大自然的弱势群体只能是在默默地忍受着伤害。我们的黄河十年行,能不能把黄河沿岸潜在的生态灾难,能不能把弱势群体所面临的,人为的生态灾难报道出来,是我们巨大的挑战。

晚上我们在兰州住下,明天兰州的环境NGO绿驼铃工作人员将带领我们了解兰州段黄河的情况。不知道这座曾经因为污染严重在卫星图片上几度消失的城市,现在是什么样子?

2、黄河十年行考察团抵达乌海:工矿企业严重污染当地村庄

来源:黄河新闻网 2010年08月27日

http://green.sina.com.cn/2010-08-27/173620989927.shtml

黄河人家

黄河边的工厂

因长期污染玉米穗都是黑的。

  2010年8月19日,黄河十年行考察团来到了乌海,这里矿产业和化工产业发展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考察团在这里遇见一个放羊的小伙子,聊了两句后考察团走访了他家。

  打工几年回来盖了房子

  放羊小伙子家的房子是附近唯一的砖瓦房,房子的装修也很现代化,而村子其他人家都是土房。小伙子的父亲叫康银堂,52岁,母亲高二连,50岁。小伙子现在在包头上大学,还有一个姐姐已经嫁人。

  康银堂告诉记者,80年代到90年代他在乌海海南打工,工资1200块,在当时那算是高薪了。攒了一些钱之后,1994年回到巴音村花6万块盖了新房。

  康银堂现在在一个铁厂工作,工资1600块,与十几年以前的1200块相比,现在的工资不是很让他满意。他的妻子也在工厂打工,一个月能挣1500块。这是这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此外,他们还有十几亩地和二十几只羊,这部分收入够一家子的最基本花销。

  儿子想自己在外打拼

  康银堂给儿子在蒙西分期付款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但儿子不是很高兴,因为他想自己在外面打拼。

  小伙子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全都出去了,没有年轻人在村里种地。当记者问,那当你们的父母老了种不动地了,家里的地怎么办?他似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还是做了这样的回答:那就不种了呗。

  因为污染,玉米穗都是黑的

  当被问到这里污染情况是否严重时,康银堂带着记者去了他的玉米地。玉米花絮部分的叶子都是黑的,玉米粒也很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干旱,还是和从去年包头一些工厂搬到这里有关,康银堂说他们也不知道,但他的脸上满是焦急。

  环保人士汪永晨告诉记者,乌海工矿企业污染从90年代开始持续到现在。当时乌海发现了煤矿,南方很多老板到这里投资开小矿,把这个黄河边种地牧羊为主的小村庄污染得不成样子。2008年奥运之前,国家对污染企业进行关停整改,很多小矿小厂撤离,取而代之的是规模较大的工厂。

  在村里,另外一个村民告诉记者,这里有4个100万吨的焦化厂,1个日产5000吨的水泥厂,还有几个日产400立方米的炼铁厂。现在工业园区所在的地方,以前都可以放牧。

  最后,康银堂告诉记者,如果可以选择他会选择在一个空气清新,水源干净,可以种地的地方生活。因为如果收成好,牛羊长得好,收入也不会比在工厂里打工少很多。

3、我国近70%城市受到灾害威胁 院士敲地质安全警钟

来源:《科学时报》2010-08-27

http://www.cnr.cn/allnews/201008/t20100827_506958204.html

  从今年年初以来,雪灾、旱灾、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接连来袭,给我国的城市安全造成了严重挑战。8月23~26日,包括近20位院士在内的,来自地质、水利、建筑、能源、铁道、交通与环境等领域的300多名专家齐聚申城,共同出席“2010城市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论坛发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表示:“今年1月刚刚开始筹备此次论坛的时候,我们还只是想借此提醒大家关注城市安全问题,但随着各种自然灾害的接踵而至,现在则是要敲响城市地质安全的警钟了。”

  据介绍,目前我国有近70%的城市受到各种灾害的威胁,今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将有8个以上的城市人口达到1000万~2000万,而有近百个城市的人口将达到100万至几百万。卢耀如等专家认为,为保障今后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地质环境上重拳出击,并为此在论坛上提出了《关于加强城市地质环境工作以保障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该《建议》认为,应进一步重视地质环境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关注地质环境影响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5个方面的问题,包括从地质环境上关注水资源安全、从地质环境上看新能源开发与能源安全、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从地质环境上考虑工程建筑基础安全、地质环境与地质生态系统的安全和人民健康等。

  针对上述城市环境问题,专家们提出了6项应当注意的措施,如用科学发展观,从地质环境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合理并正确进行大型工程建设;一个城市应统一建立有关地质数据资料库和岩心保管库;城市地质环境方面调查研究应当由勘测、学校、研究机构互相配合;积极开展城市环境建设效应的系统调查研究;恢复与建立有关学科,大力培养有关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方面的各级人才等。

  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由同济大学、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及贵州师范大学承办。

4、最高法出台《意见》首次明确环保部门可代表国家起诉索赔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8-27 

http://www.cenews.com.cn/xwzx/fz/qt/201008/t20100826_662948.html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李源 报道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印发了《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依法受理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代表国家提起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准确把握司法政策导向,依法积极引导落后企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退出市场。同时,要保障和服务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鼓励和引导资本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转移。

  《意见》指出,各级人民法院要妥善审理各类环境保护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依法受理各类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正确适用环境侵权案件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准确认定环境污染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确保环境侵权受害人得到及时全面的赔偿。在环境保护纠纷案件数量较多的法院可以设立环保法庭,实行环境保护案件专业化审判,提高环境保护司法水平。

  《意见》规定,对于环境行政诉讼案件,法院应及时审理,加大对环保非诉行政案件的审查执行工作力度,支持和监督环保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行环保职能。

《意见》还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严格执行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和促进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5、“新36条”实施已明确分工 环境相关细则尚未制定

来源:中国水网 2010-08-27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8/241282870306_1.shtml

为贯彻实施于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国务院已于7月下旬发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对各项政策措施实施的各部门和地方工作分工进行了细化,并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

其中,涉及环境领域的条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收费补偿机制,实行政府补贴,通过业主招标、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农田水利、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土保持等水利项目”一项由水利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城市园林绿化等领域。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的改组改制,具备条件的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可以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向民间资本转让产权或经营权。” 一项则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近日,济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燎在接受中国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务院明确“新36条”实施分工,表明“新36条”的落实工作正在推进,就涉及环境领域的相关条目而言,各部委分工基本依据职能划分,没有意料之外的情况。但是,仍然存在城市水务与农村城镇水利水务的部分交叉问题,譬如东部发达地区的镇级水利的引进民间资金已经按住建部的特许经营制度在搞,现若统一在水利部门,管理思路和方法存在明显差异。

张燎表示,希望“新36条”细则能尽快制定颁行,但是,他建议加快细则制定进程绝非鼓励大搞“闭门决策”。张燎强调:在“新36条”细则制定过程中,应借鉴以前立法建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广泛征求业界各利益相关团体的意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如今,国务院明确“新36条”实施分工已近一个月,相关细则制定情况如何呢?8月23日,针对环境领域“新36条”细则制定情况,中国水网记者连线了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相关人员。对此,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并未对“新36条”细则的制定情况给予正面回答,其仅表示:相关政策研究均在进行中,但还没有出台新的政策。水利部相关司处人员也均表示,尚未得到“新36条”细则制定的消息。(中国水网)

6、全国首次私人飞机展落幕上海 引环保争议

来源:环球网2010年08月27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827/001701.htm

  8月13日,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举行的第一次中国商业和私人飞机展上,一架湾流450飞机在停机坪上展览。 摄影:Mo Lingjiao

  环球网记者王欣报道,为期三天的全国首个私人飞机展览于8月15日在上海虹桥机场落下了帷幕,约有10架总价超过10亿元的私人飞机在展会中亮相。展会最后一天,部分展示飞机还会飞上天大秀一把。此次展览引起了环保人士的争议。

  据悉,目前中国还没有完善的“环境税”体系,因此私人飞机的驾驶者也不用为自己所造成的污染买单。财政部税收专家孙刚表示,与那些商用客机相比,私人飞机的排放量要低得多,但是同样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有部分展会的参与者对展出的私人飞机展现出购买意愿,但是也有人持相反态度。任某空调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张先生就表示,每棵树每年能吸收的二氧化碳有限,大量私人飞机的涌现对环境有益无害。张先生曾经是私人飞机的支持者,但他家中的两架飞机已经尘封很久。

7、三江源生态工程今年已完成投资7亿多元

来源:新华网2010-08-26

http://news.bjnews.com.cn/news/2010/0826/88043.shtml

    新华网西宁8月26日电(记者何伟)记者从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获悉,今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投资规模为12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7亿多元,创工程实施5年来的最好水平。

  2005年,中国政府规划投资75亿元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区主要在青海省玉树、果洛、黄南3个藏族自治州为主体的青海南部,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这是中国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

  据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介绍,今年以来,青海省大力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力争投资规模达到12亿元,是前5年年均投资的3倍。省内各相关部门总结经验,使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2010年建设投资7亿多元,占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2亿元目标任务的58.3%。

  李晓南说,为带动三江源地区农牧民群众的科学发展,青海省狠抓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劳动技能培训,培育和建设蔬菜种植、牛羊育肥、服饰加工、黑陶制作、石雕等示范户44万多户,围绕示范户建设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增加群众收入。

  此外,青海省有关部门经过调查论证,现已完成2011年6亿元的项目前期工作。

潘采夫点评:

这是一个迟来的好消息,当大笔的资金终于姗姗到来,三江源的环境也已经岌岌可危了。三江源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从某种意义上是是中华民族的起点,那是我国生物资源的宝库,藏羚羊、雪豹、野牦牛出没的地方,黄河源头的星宿海,更是如梦如幻的绝美之地。三江源的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但近年来,大气变暖,雪山退化,滥砍滥发,而且那里涌进大批的淘金者,三江源本就脆弱的高原生态系统,已经被摧残得接近崩溃。直到“三江并流”申遗成功,政府才想起来保护那里的环境,如今的环保将任重而道远。国家领导人早就提出过“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不过这个“再造”令人心酸,那说明我们已经破坏得差不多了。

8、北京自行车租赁改由政府主导 力推绿色出行

来源: 北京商报2010-08-27

http://money.163.com/10/0827/01/6F2BN75300253B0H.html

鉴于路面交通的拥堵状况,北京市拟由政府主导自行车租赁业务,预计年内开始试点,拟采取实名制及分段计时收费措施。到2015年,由政府主导的自行车租赁点将500米一处连成网,自行车出行比例力争提高至20%,而包括自行车在内的绿色出行方式占比力争达到65%。

在昨日举行的北京市第二场交通“问诊会”上,专家、市民就绿色出行与城市发展出谋划策。据了解,市交通委选定了地铁5号线崇文门至和平里北街、地铁13号线北苑至土城、地铁4号线中关村周边三个试点区域,由政府主导推广自行车租赁业务。市交通委规划设计处处长陈燕凌表示,凡涉及居民区、商业区或者医院等人流密集区,每隔500米左右设立租赁点。为加快自行车的使用频率,网点拟实行分时免费措施,比如30分钟内免费,之后随着时间累积增加收费。此外,租赁有望采取实名制,不仅能防止车辆丢失,且方便管理部门随时了解各网点的租赁需求和情况等,实现自行车随时调配。

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到2015年,北京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自行车三种绿色出行方式比例力争达到65%,其中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出行比例由目前的38.9%提高至45%,自行车出行比例由目前的18.1%力争提高到20%。

9、河南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启用 1500个"千里眼"上岗

来源:河南法制报2010-08-27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8/671282872319_1.shtml

 “这是省控贾鲁河陈桥断面监测点……再来看郑州马头岗污水处理厂……”检测人员轻点鼠标,全省水、气、辐射环境及重点污染源监测点情况立刻出现在大屏幕上。这是8月26日上午,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启动现场的一幕。

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全面启动,标志着我省对环境质量变化和污染源排放监控进入数字化的新时代。

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是我省“十一五”总量减排的重点项目,2008年9月27日,省政府办公厅提出“覆盖全省、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全国一流”的总体建设目标,建设计划投资6.7亿元。2009年和2010年,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十大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列为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和省信息化重点工程。

在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过程中,省环境保护厅始终坚持以落实省政府“十六字”方针为主线,将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列为一号工程,加强督导督办,强力推动系统建设。针对系统建设技术含量高,工程建设复杂的特点,多次到兄弟省市调研,聘请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领衔的系统建设项目专家顾问组进行技术把关。

截至目前,全省环境自动监控9个子系统基本建成,陆续投入试运行。

 “如果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省环保厅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办公室调研员韩华峰说,整套系统包括1500多个监控点,全省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供水量大于10万吨的地表饮用水源地、县级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等9大方面都在监控之中,在全国都属前列。

10、广东出台价格政策规范垃圾发电 排污超标扣补贴

来源:南方日报2010年08月27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8-27/2495655.shtml

   上网电价中准价为每千瓦时0.689元

  垃圾处置补偿中准价为90元—110元/吨

  昨日,笔者从广东省物价局了解到,近日针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一系列价格政策已经出台,明确我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上网电价和垃圾处置费,并对排污超标企业在这两个项目上进行价格惩治。

  各地处置价格差异较大

  据了解,目前我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管理仍有待规范。据省物价局调查,各地垃圾焚烧处置的价格政策差异较大,生活垃圾焚烧处置价格有的地区每吨100多元,有的地区仅30多元,全省没有统一的指导标准,不利于生活垃圾焚烧产业协调发展。

  同时,监管部门也发现,部分垃圾焚烧发电厂在运行、二次污染处理等环节上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电厂故意掺烧其他燃料发电以牟取利益,有的电厂在污水排放、废气排放和处置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等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中准价可上下浮动10%

  省物价局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价格政策进行了完善,明确了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上网电价和垃圾处置补偿标准。根据政策规定,2006年以后获得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或核准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其上网电价中准价为每千瓦时0.689元,具体标准将根据运营成本等情况的差异,按照规定程序统筹制定。

  对于垃圾处置补偿标准,则规定2010年1月1日以后获得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或核准建设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置项目,其生活垃圾焚烧处置中准价格执行以下标准:珠江三角洲地区属炉排炉技术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置中准价格为110元/吨;粤东西北地区属炉排炉技术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置中准价格为90元/吨。中准价格可根据成本变化等情况上下浮动10%。

  排污超标将扣减电价补贴

  此外,新政策还将加强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监管。要求垃圾焚烧发电厂要逐日计算垃圾焚烧数量,对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行情况逐日记录,并保存原始记录,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的监管。

根据规定,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水排放、废气排放超标或未妥善处置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扣减上网电价补贴和调低生活垃圾焚烧处置价格。垃圾焚烧发电厂掺烧其他燃料发电,发电消耗热量中其他燃料比例超过20%的,上网电价执行燃煤机组标杆电价,其多收的发电收入予以清退。(记者/牛思远实习生/曾静通讯员/岳佳综)

11、广东中山千吨垃圾悄入珠海 与取水点近咫尺(图)

来源:《羊城晚报》2010年08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565640.html

倒在小濠冲的垃圾虽经填埋仍臭气熏天,种在上面遮人耳目的芭蕉也顶不住

  “真是太过分了,再有人这样倒垃圾我们绝不罢休!”珠海斗门小濠冲的村民为半夜莫名其妙出现在村里的垃圾气愤不已。经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垃圾“原籍”中山沙溪,由江门一运输公司运到珠海,偷偷倾倒在小濠冲村。

  垃圾堆上种的芭蕉全死光

  本月8日夜,一辆车牌为粤J33925的重型自卸货车满载一车垃圾悄悄开进小濠冲,正准备倾倒垃圾时被当地派出所巡逻队截住。其实,村民们早就注意到,自春节以后就有外人将大量的垃圾倒在村里,虽然表面上用黄土覆盖,并种上了芭蕉,但刺鼻的恶臭仍让村民及附近工厂员工受不了。村民们说,这些垃圾与普通的生活垃圾味道不太一样,怀疑有工业垃圾掺在其中。种在垃圾上的芭蕉几乎死光,“芭蕉是最易活的,连它都死,不知这垃圾有多毒。”一位城管员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开车人叫陈伟杰,他说,那天车坏了,所以被巡逻队发现。他承认自己是江门江海区绿然环卫运输有限公司的,是公司派他到中山沙溪镇的垃圾中转站把垃圾运到小濠冲这块空地的,自8月6日起每晚一车将垃圾运到此地倾倒。还有其他车也在运,运了多少他不清楚。

  事隔十多天的本月20日,斗门金台寺山脚下又出现了大量垃圾。一个叫阳清龙的人雇用了一个人帮他堆埋垃圾。原来,斗门要求陈伟杰和绿然环卫运输公司清掉埋在小濠冲的垃圾,有人要阳清龙将小濠冲的垃圾转移到金台寺山脚下的王保村。已经转移了十车,每车20吨。羊城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垃圾堆放处离王保水库仅20多米,水库旁边明确立着 “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禁倒垃圾的标牌。斗门有关部门估计,倾倒在斗门小濠冲的垃圾约有1000余吨。

  垃圾何来有关各方均不认

  村民们怀疑有“内鬼”协助,据称,一车垃圾可获利1000元。

  记者致电江门市江海区环卫局,该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绿然环卫运输公司是一间承包政府垃圾处理的公司,江门市内部分街道的垃圾确实是由该公司负责运送处理的,但在政府的监督下,江门市的垃圾都排放到了正当的垃圾处理厂,不会乱倒。至于该公司是否也承包中山方面的垃圾处理,环卫局表示不知情。

  记者再致电绿然环卫运输公司,该公司的负责人称,此前公司一直以企业身份承包江门市的垃圾处理及运输,但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就已将垃圾运输车及相关垃圾运输的业务转手给了一广西人。所以公司对此次事件并不知情,而转让的私人也已联系不上。

  记者从中山114查号台查到的沙溪垃圾中转站电话为空号,因而不得不找中山市环保局。环保局称此事与他们无关。再致电沙溪环卫局,环卫局说:“我们不太清楚。”记者欲再进一步追问时,对方挂断了电话。  羊城晚报记者林丹 实习生 谢圆 摄影报道(发自珠海)

12、东莞一家无牌化工厂偷排毒气致75人入院(图)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08月27日 文/记者刘满元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0-08-27/124620988243.shtml

海丰厂与无牌厂地理位置示意图

  昨日事发虎门镇沙角社区 无牌无证工厂老板已被警方控制

  无牌工厂:利用废机油提纯,5天前开工生产

  员工情况:头晕、胸闷,肚子发热、四肢无力,目前已无生命危险

  不明气体:刺激性强、挥发性大的有机化学物,环保部门正在检测

  昨日,虎门镇沙角社区一无牌化工厂向下水道偷排有毒化学气体,导致隔壁厂75名员工身感不适,送往医院治疗。经医务人员救治,所有人员无生命危险。

  事件发生后,虎门镇安监、公安、环保和工商等多部门前往调查,排放不明气体的工厂是一家提炼废机油的工厂。虎门环保部门已抽取了不明气体的样品,送往相关部门检测。该无牌无证工厂的老板已被警方控制。此事件还在进一步的调查中。

  政府通报 不明气体由下水道泄漏

  昨晚6时10分,虎门镇政府就该事件对媒体通报。

  通报称,昨日下午1时左右,虎门镇安监分局接到虎门沙角海丰塑料包装厂报警称,该厂数十名员工因吸入带有很强刺激性的不明气体后,出现呼吸不畅、四肢无力等“中毒”症状。

  事件导致海丰塑料包装厂66名员工身感不适,其中23人被送往沙角社区医院接受治疗,另外43人被送到太平人民医院接受治疗。至新闻发布会召开时,有8人病情较重,留院接受治疗,其余人员居家观察治疗。经救治,66名员工生命体征没有异常,器官也没有受到损害。另据了解,前晚还有9名员工也出现类似症状,并送往医院治疗。

  对于引发员工身感不适的不明气体,相关部门调查发现,海丰塑料包装厂隔壁一间无牌无证的工厂,在利用废机油提纯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和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下水道,由于该下水道与海丰厂相通,怀疑废气从海丰厂下水道口泄漏出来,从而造成海丰厂员工身体不适。

  相关工作人员已对该气体进行取样检测,目前尚不清楚不明气体是什么。

  据虎门工商分局调查,这家提炼废机油的工厂为无牌无证工厂,老板已被警方控制。

  现场回访 工人5天前就闻到刺激性气味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海丰塑料包装厂时,多辆消防车停在海丰塑料包装厂周边,该厂多名工作人员仍然戴着口罩。

  说到此次事件时,这些员工非常气愤。“那家厂也太缺德了,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往下水道中倾倒这样的‘毒气’,导致我们厂这么多员工中毒!”

  该员工告诉记者,隔壁的那家工厂才搬来不到一个星期,大约5天前开始开工生产。该厂开始生产不久,站在他们厂区内便可以闻到一股刺激性较强、很臭的气味,但都没在意。

  从前晚开始,工厂车间便陆续有工友出现头晕、胸闷、肚子发热、四肢无力、眼睛不时流泪的症状。事后,工厂立即将身感不适的工友送往医院。昨天上午上班后,又陆续有员工出现类似的症状,而且有多名员工病情较重,见状后,工厂一边派车将相关工友送往医院救治,一边报警。

  而后,多辆消防车来到了该厂,数十名消防官兵立即采取救护措施。消防官兵先找到不明气体的来源,很快查到是下水道上来的不明气体。查明气体来源后,十余名消防官兵头戴着防毒面罩,先用一些大白色塑料袋装上水,而后将这些装水的袋子盖在该厂所有下水道的出入口,再不断地往该厂厂房周边的下水道输水。输了好长一段时间后,他们工厂厂区内的这种气味似乎逐渐消除。

  医院员工稳定无生命危险

  昨天下午3时多,在虎门沙角社区医院的门诊输液室,记者看见20多名身穿海丰厂厂服的员工正坐在这里吊着药水。其中有两名女工病情较重,一边输氧一边输液。

  据一名病情较重的员工薛小妮介绍说,近些天来,只要来到厂区,她就闻到一股刺激性很强的味道。开始几天感觉不是很明显,但昨天早上上班时,感觉这种气体刺激性非常强,而后开始头晕、胸闷,肚子发热、四肢无力,坐在凳子上就不想动。最后几乎要晕倒过去。

  另据负责给这些员工治疗的李医生介绍说,这些员工送到医院后均出现头晕、胸闷,肚子发热、四肢无力等病症。经过他们的治疗,这些员工的病情已经逐步稳定,无生命危险。

  “根据我多年的行医经验,结合这些员工的症状,可以确定,这些员工是吸入了一些刺激性非常强、挥发性较大的有机化学物引发的。”李医生强调说。

  李医生介绍,前晚,他们医院陆续接收到9名类似病症的病人,昨天又接收23名,至昨天下午4时,一共收治32位病人。经过治疗,这些员工病情均已稳定,生命无大碍。

13、环境污染谋杀人类健康

来源:凤凰网2010年08月27日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detail_2010_08/27/2340138_0.shtml

提到健康杀手,不能不提的是环境污染。中国目前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环境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慢性疾病,最重主要的各种恶性肿瘤。由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涉及到很多方面,要是论述,恐怕写一本书都不为过,因此我将只简单的介绍几个方面。

一、水污染

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但同时还是一个水污染严重的国家。中国的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水污染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损害着我们的健康。

1、饮用被污染的水或者食用被污染水中的生物导致中毒或者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由于水被污染的情况不同,有的时候含有一些急性毒物,引用这些水会导致出现急性中毒症状,甚至威胁生命,例如,1956年,日本熊本县的水俣湾地区出现的水俣病,就是由当地含Hg的工业废水造成的。同时有的毒物会在人体内蓄积,等在体内到了一定的量时,才会导致身体发病,但往往到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难治愈了。

2、饮用被污染的含有细菌病毒的水或者食用其中的生物,会导致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例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等传染病,在我国上海,曾经爆发过2次甲型肝炎,死亡人数不少,就是因为食用了没有熟的毛蚶而导致的,而这些毛蚶则是因为其生活的水体遭受到了粪便和一些生活垃圾污染。

3、诱发恶性肿瘤。一些有机物质或者金属元素,在进入水中,被水中的生物富集,后来人们食用了,则很容易导致机体出现恶性肿瘤。

4、利用被污染的水浇灌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的种子等可食用部分往往也会含有那些毒物,长期食用,这些毒物就会在人体内蓄积,导致出现慢性中毒或者诱发恶性肿瘤的症状。

二、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也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一个环境污染因素,尤其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饿空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堪忧,每年因为空气污染而导致的疾病或者其他损失不计其数,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污染的加重,有上升的趋势。

空气中的污染物有很多,例如烟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污染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不经过肝脏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运输到全身,也可以导致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癌等几种情况。

三、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如采矿业的废石,工业的废渣,废弃的塑料制品(如图),以及生活垃圾。应当认识到,固体废弃物只是在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实际上往往可以作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被利用,因此,固体废弃物又叫“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但是,这些“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往往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果不及时加以利用,长期堆放,越积越多,就会污染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例如废旧电池。

四、噪音污染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第一,损伤听力。长期在强噪声中工作,听力就会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第二,干扰睡眠。当人的睡眠受到噪声的干扰时,就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第三,诱发多种疾病。噪声会使人处在紧张状态,致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诱发胃肠溃疡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疾病。第四,影响心理健康。噪声会使人心情烦躁,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并且容易引发工伤和交通事故。

目前,我们更多的精力是关注与其他污染,而对噪音污染相对关注较少,其实噪音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同样很大,其影响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从而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五、辐射污染

这也包含几种情况,例如光辐射,电磁波辐射等。光辐射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城市中很多高楼大厦采用的钢化玻璃,太阳一照,光被反射的到处都是,很容易影响交通,造成车祸的发生,同时,如果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在外面作业,遭受这些反射光的照射,也很容易造成视力下降,流泪等眼部症状,并会造成头晕,被灼伤等。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致人体全部或部分温度升高的宏观致热效应。

2、仅使人体器官内的细胞或部分病变的微观致热效应。

3、电磁波的电场或磁场与人体组织和细胞作用而引起的非致热效应。

首先受影响的是男方,长期受电磁波辐照,有可能使男性精子数减少,使精子基因畸形并可能变成不育或者畸胎,据一位研究男性学的教授说:10年前精子数每毫升1亿多的男性很常见,现在一年也碰不到一个,每毫升六、七千万的就算多了。医学上认为精子的正常值是每毫升六千万到一亿五千万个,少于每毫升六千万个就很难怀孕,其次是孕妇,有报道说在电脑前1周工作20小时以上的孕妇生畸形的概率要比普通孕妇高2-3倍,而生女孩的概率大。

那么平时我们工作和生活有可能接触的辐射有哪些呢?主要是一些工业的,医学的,军事的大型仪器,因此辐射病大多与职业有关,但是生活中我们也必须注意,那就是手机,微波炉,电脑,电视,VCD等。尤其是电脑,辐射最大,也是我们最需要注意的,尤其对于我们经常以电脑为职业工具的人,更应该注意。

六、室内污染

在这里把室内污染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目前,室内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室内污染主要来自于装修物质的污染,这些物质有油漆,地板,大理石,瓷砖等各种装修材料,都可能含有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质主要是有机化学物质,或者是放射性物质。这些有机污染物很容易造成肿瘤,白血病等,而放射性的物质,则可能导致癌症,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环境污染,往往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我们无能为力来改变,但是,我们在其中却可能减少这些危害。例如,水的污染,我们在吃水中的生物时,尽量吃熟的,另外时刻关注被污染的水源,尽量不吃那些出自污染源头的东西。而辐射方面的,我们尽量少对着电脑,尤其是孕妇。室内污染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环保材料,另外,装修完了以后尽量多放一点日子再搬进去,室内可以摆放几盆能吸收辐射和毒物的花,可能会把污染减少到最低。

总之,这些还是需要自己多加注意,尽量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减少到最低。

14、对话庞忠和:求解水从哪来,碳往哪去

来源:科学网 2010年08月26日

http://news.qq.com/a/20100826/001117.htm

  庞忠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中国同位素水文学委员会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最近,他的头衔又多了一个——国际地热协会理事。

  在庞忠和看来,当选国际地热协会理事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从1988年开始,作为我国培养的第一个地热学博士,他已经在这个领域实实在在地干了22年。2000年至2005年,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同位素水文学家,他帮助2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他认为,是国内同行的一致推举和国际学术界的认可,让他“轻松拿下”这个国际一级学会的理事位置。

  “当选是对我的肯定,我很高兴,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新的工作机会,虽然不发工资。”庞忠和说话严谨却并不刻板,他很清楚随之而来的责任,“除了服务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合作,在这个位置上,更重要的是把中国在地热研究领域的话语权体现出来,否则就是我的工作没做好。”庞忠和说。

  对 话

  如果不关注地下水超采问题,华北有可能就是东北的未来

  记者:首先祝贺您当选国际地热协会理事,但我们注意到,您的研究领域并不仅限于地热开发利用,总体来说都和水有关,但又是不同的研究方向,例如您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创新水资源项目群顶层设计专家,开展东北地区大规模垦殖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这是从哪个角度切入的?

  庞忠和:我的研究领域是水循环及水岩相互作用。在这个项目里,我所关注的是东北地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开采多大量的地下水、采取什么样的开采方式,能够实现可持续的高效率用水。同时,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会不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产生影响,这是我们要回答的问题。

  记者:目前东北地区的地下水利用现状是什么样的?

  庞忠和:可以肯定的说,东北地区地下水的超采是普遍的,目前三江平原已经有600口井不能出水。我经常讲一句话:华北有可能就是东北的未来。以前华北地区的科研经验告诉我们,按照现在的这种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记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发展农业的后果?

  庞忠和:三江平原原来是天然湿地,现在为了粮食生产有80%改造成了水稻田,而灌溉用水就是大量开采地下水,这是原因所在。

  我的朋友中有参加北大荒建设的知青,曾经问过我,当年他们在东北开荒,是不是破坏了当地的生态,是不是成了历史的罪人?听到这些话,我心头确实为之一颤。但是这两年在东北开展项目,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当时的知青为国家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东北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粮仓之一,维持东北的农业生产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保证。

  记者:现在是否找到了这样一个途径,既能解决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又能保证粮食生产?

  庞忠和:根据我们目前的研究结果,在东北的一些地区,必须严格限制地下水的使用,而在另一些地下水补给较充裕的地方,可以量入为出、合理利用,同时配合“两江一湖”(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的生态调水工程,来保证农业生产不受影响。

  记者:那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

  庞忠和:研究中我们发现,湿地有一个非常好的功能,就是能够消化农业产生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这个研究结果在国际上也被认可。

  在东北地区,将农田和天然湿地的布局安排得更合理,就不会有大的面源污染输出,如果能够同时处理好与大型河流的关系,效果将会更好。

  把今天的水存起来,留给明天用

  记者:对于地下水的利用,我们是不是应该本着越少越好的原则?

  庞忠和:也不是这样的。地下水的蕴藏量非常大,而且有调节补给的能力,是可以合理开采利用的。例如今年初的南方干旱,我认为就是井打得不够。在发生大旱的时候,地下水的应急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也不能像华北地区一样,地下水的利用一直处于“应急状态”,这就会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从而带来更严重的生态问题。说到底,我们的地下水是没有管好、用好。

  记者:在干旱地区,怎么能够更好地利用地下水呢?

  庞忠和:目前我们有几个项目在西北干旱地区,主要是新疆进行,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给水资源的利用也带来了影响。在天山地区,有些地方出山口的水资源增量达到百分之二十几,根据我们的检测,由于气候变暖造成的冰川融水,可以占到水资源增量的60%,这就说明,水资源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记者:会不会在几十年之后,天山的冰川就完全消融了?

  庞忠和:我们不是气候学家,对气候变化没有办法作出预测,但在一些假定的前提下,例如气候持续变暖,冰川加快融化,我们要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那就是说,现在水资源是增加了,如果几十年以后冰川消失了,水从哪来?

  记者:这个问题现在解决了吗?

  庞忠和:我们借鉴了老祖宗的智慧,找到一些解决办法。

  在两千年前,新疆地区就出现了坎儿井,我们的思路是利用坎儿井的优势,同时结合现代的手段把大量的冰川融水存起来。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山前建设地下水库,同时配合一些增渗措施,加强补给。就好比下雨的时候把家里的杯子、盆子、碗都拿到外面去接水,不下雨的时候这些水就能维持生活。这就是利用了地下水的调蓄功能。

  目前,示范工程建设基本已经到位,如果结果令人满意,就可以向全疆推广,西北的很多干旱地区也能够受益。

  让二氧化碳也有“用武之地”

  记者:您所负责的项目还有一个是关于二氧化碳封存的,这看起来好像和您的领域不太沾边?

  庞忠和:不是这样的。

  我们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二氧化碳封存研究体现着重大的国家需求,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有技术储备。而在现有的封存技术中,被普遍看好的是咸水层封存技术,因为咸水层的封存空间最大,风险可以预见,安全性比较好。而这一层恰恰和我们的地热开采在同一个深度区间,这就和我的研究密切相关。科技部把863重点项目课题交给我,开展咸水层封存二氧化碳的环境水文地质研究,正是因为我有地热研究的学科背景。

  记者:在同一个深度层封存二氧化碳、开采地热资源,不会产生矛盾吗?

  庞忠和:这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近20年来,我国地热直接利用总量一直居于世界第一,这么重要的资源我们自然不能放弃,那么就要把二氧化碳的封存和地热开发统一起来。而且其中有一个基本定位就是要发挥二氧化碳的利用价值。

  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硬道理,做研究要把握这个前提。如果二氧化碳的封存只是投入,不能产生效益,是很难推广也不能持续的。

  所以我们本着这个思路,建立了一个模型,在开采地热资源的同时,注入二氧化碳,同时还能让二氧化碳提高地热采收率。在刚刚结束的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我做了大会主旨报告,介绍了这个原创的模型,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与认可。

  记者:这个模型什么时候能够走出实验室?

  庞忠和:我们希望在今年的供暖季到来之前,在天津进行实验。来检验修正我们的模型,最终给二氧化碳找到“出路”,也为地热开采提高效率。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15、环保是经济发展源头活水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8-27  睢晓康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008/t20100826_662973.html

     人与自然的和谐决定了社会和谐的基础,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环保部门肩负着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职责,那么如何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下寻求环保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和谐发展、互利共赢,则是我们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直以来,环保影响经济发展的思想残存在一些人的心中,于是不计环境代价的发展导致不少地方生态失衡、环境恶化。其实加强环境保护,本身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这两者并不矛盾。但我们的发展绝不能拼资源、拼环境,那样无异于焚林而畋、竭泽而渔。不计环境成本的经济增长必须反对。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还比较大,这种经济增长的方式如不切实加以转变,从长远来看,发展将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坚持在保护环境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保护好环境。通过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加快结构调整,用环境保护积极引导和服务经济发展。

  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寻求最佳结合点。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从某些方面来说,良好的环境就是财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民生。我们目前的环境质量,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高质量的生活需求。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虽每年都有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一直在“环境红线”边缘徘徊。因此,必须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营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让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的愿望。

  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寻求最佳结合点。要从根本上保护好环境,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说起污染减排,不少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工程减排。事实上,尽管工程减排确实是当前多数地区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方面,但它仍属于末端治理方式,主要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新产生污染物的治理,属于累积问题的解决。而结构减排,不仅可以完成减排任务,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和资源能源消耗。要在企业中着力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引导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要充分利用污染减排的倒逼机制,积极采取促使落后产能退出的办法,在严格实施环境准入标准和淘汰计划的同时,出台经济激励或补偿政策,引导重污染企业主动退出;要以节能减排和总量控制为抓手,为高技术含量、高效益、低污染或无污染的大项目、好项目留足发展空间;要变过度开发为适度开发,变无序开发为有序开发,变短期开发为持久开发,以规避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并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辅助政府决策上寻求最佳结合点。要以促进科学发展为核心,着力为企业和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和项目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把好环境质量关的同时服务好企业和项目建设,就是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环保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环境执法责任体系,积极、主动地为当地经济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当好参谋,以项目环评、规划环评为杠杆,着力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构筑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在辅助政府决策上还要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基层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等约束激励机制,把环境保护作为干部提拔考核的重要参考,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完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和绿色经济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不当带来的环境问题。

  要寻求环保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必须摒弃绝对环保主义,要跳出环保抓环保,立足本地实际,从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宏观决策、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统筹考虑,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提前谋划,在环境保护中坚持统筹兼顾,既要从微观层面抓好具体工作,又要从宏观层面搞好整体推进;既要立足当前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着眼长远谋划未来的战略,有效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要走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环保新道路,最终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使保护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 

16、“铁腕”淘汰落后产能需完善退出机制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年08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560878.html

  据报道,自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表态要“铁腕”淘汰落后产能以来,一方面,一些地区大型钢铁企业以往那些摆着不开的环保设备都运行起来了;另一方面,中小企忙着换新设备迎接上级检查,打着“以小换大、等量置换”旗号变相扩产的现象正遍地开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目前我们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尚不完善。

  淘汰落后产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而我国目前无论是产能淘汰之后市场的需求如何满足,还是从落后产能中转移出来的资本去向何处等问题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地方财政压力和就业压力等问题也都需要统筹兼顾地加以解决。因此,必须花大力气来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首先,要把淘汰落后产能与企业产业升级和产品提档进行对接,通过加大政府扶持企业用于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的资金投入,激励和促进企业加快产业升级与产品提档,引导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发展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企业产业产品提档升级的速度,实现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中的快速转身,保证淘汰落后产能后的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地生存与发展。

  其次,要降低民营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的门槛,通过政策引导,帮助那些从落后产能中转移出来的资金寻找到更好的投资领域,制订出适合这些退出资本的投资策略,尤其要引导这些退出资本投向新型产业、高科技产业和环保产业,使这些退出资金能够有更好的用武之地。

同时,要在全社会都树立起积极监督淘汰落后产能的意识。应该将淘汰落后产能与当地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相挂钩,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让地方政府有压力和动力来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实施。对于继续使用落后产能的企业,应该通过限制发展、提高土地和电力使用成本、动用行政处罚乃至截断资金来源等方法,使落后产能无利可图、无法生存,促使企业主动、自觉地淘汰落后产能。井水明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