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8
七月二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南方暴雨特别关注:
1、中国新闻网: 中国28省份遭洪灾 1.34亿人受灾因灾死亡928人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07-28/2430986.shtml
2、长江日报: 长江和汉江夹击湖北态势形成 今明两天最关键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28/034020770643.shtml
3、中国新闻网: 新一轮洪峰抵达三峡大坝 峰值达5.6万立方米/秒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28/081520772872.shtml
4、浙江日报: 专家分析南方洪灾成因:暴雪是暴雨诱因
http://env.people.com.cn/GB/12271205.html
5、中国经济时报: 水灾成患 泄洪不畅谁之过
http://www.cet.com.cn/20100728/h1.htm
6、中国青年报: 余人月:水利工程如何不变为水患工程
http://news.sina.com.cn/pl/2010-07-28/050220771249.shtml
大连海域污染事件追踪报道:
7、第一财经日报: 大连湾之痛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81580.html
8、新闻晚报: 排污人必须为环境账买单
http://news.sina.com.cn/o/2010-07-27/133717870656s.shtml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追踪报道:
9、第一财经日报: 知情者称紫金矿业污染事故可能启更高级别问责
http://gongyi.ifeng.com/special/zjkywr/content-2/detail_2010_07/28/1846240_0.shtml
10、人民网环保: 紫金矿业直接损失8亿 陈景河:环保品牌一夜坍塌
http://env.people.com.cn/GB/12273554.html
11、搜狐绿色: 相关方回应:取消紫金矿业诚信企业称号不合理
http://green.sohu.com/20100727/n273803679.shtml
12、搜狐绿色: 环保人士对“中国企业报”的回复的回复:不是中企联撒谎,就是紫金矿业撒谎
http://user.qzone.qq.com/622008831/blog/1280233637
13、中国水网: 紫金矿业污水渗漏事故的多角度解析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7/1011280305875_1.shtml
环境资讯:
14、中国新闻网: 环保部称近1/4地表水被污染 甚至不能用于工业
http://env.people.com.cn/GB/12272268.html
地方信息:
15、人民网: 北京青少年“爱绿日”“志愿走河”行动启动
http://www.hwcc.com.cn/pub/hwcc/wwgj/gjpt/gwsp/201007/t20100727_320569.html
16、北京频道: 北京水资源压力逼近极限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8/xOMDAwMDE4OTAxOQ.html
17、21世纪经济报道: 广州500亿治水工程效果待评:一劳未必永逸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hbyw/detail_2010_07/28/1846234_0.shtml
18、扬子晚报: 江苏溧水等8个城市(区)上半年酸雨频率达100%
http://news.sina.com.cn/c/news/roll/2010-07-28/033920770642.shtml
人与自然:
19、北京日报: 你信吗 地球正在经历第6次物种大灭绝?
http://env.people.com.cn/GB/12271320.html
气候变化:
20、南方都市报: 祁连山冰川加速消融,河西走廊生态堪虞
http://gcontent.oeeee.com/a/43/a43eb528e6b4a4fb/Blog/f1d/7ff686.html
21、中国新闻网: 研究称全球暖化可能致墨西哥70年内大移民
http://news.sina.com.cn/green/news/roll/2010-07-28/082820773088.shtml
关注河流:
22、中国环境报: 京城两条臭水河
http://www.cenews.com.cn/xwzx/sj/201007/t20100722_661901.html
环保法规:
23、浙江汽车网: 环境税改革提速 试点方案正在制订
http://www.ck100.com/zixun/201007/92382.html
环保人物:
24、中国环境报: 刘少创——丈量江河的人
http://www.cenews.com.cn/xwzx/rw/201007/t20100713_661562.html
深度报道:
25、中国广播网: 云南84名儿童血铅超标续:事故认定遭质疑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28/074920772707.shtml
26、南方日报: 地下矿道密布 "中国马尔代夫"遭遇开发模式之困
http://env.people.com.cn/GB/12263899.html
环境时评:
27、人民网: 大连“黑金”与汀江“紫金”背后
http://energy.people.com.cn/GB/12272996.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办公室电话自7月7日起变更为010-59471331 望大家更新
1、中国28省份遭洪灾 1.34亿人受灾因灾死亡928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07月28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07-28/2430986.shtml
中新网7月28日电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7月28日9时,今年以来中国共有28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累计农作物受灾8756千公顷,受灾人口1.34亿人,因灾死亡928人、失踪477人,倒塌房屋87.5万间,提前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96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765亿元。
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洪涝灾害各主要统计指标均偏大,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偏多2倍多,倒塌房屋偏多6成。
7月27日8时至28日8时,西南、江南中部东部、华南、东北部分地区等地降了小到中雨,其中吉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地部分地区降了大到暴雨,局部地区降了大暴雨。
28日上午,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主持召开防汛会商,分析研判长江、汉江、松辽、黄河、淮河流域等重点地区的防汛抗洪形势,安排部署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重点对松辽流域防汛抗洪,长江和汉江中下游堤防防守与水利工程调度,以及西南地区防范强降雨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会后,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率国家防总工作组紧急赶赴吉林省抗洪一线,协助指导地方做好抗洪抢险工作。国家防总在前期已派出工作组的基础上,再次向湖北、吉林、云南等加派六个工作组和专家组协助指导地方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2、长江和汉江夹击湖北态势形成 今明两天最关键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2010年07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28/034020770643.shtml
本报讯(记者韩玮 通讯员高山 孙又欣 实习生王群 廖旖旎)昨日14时,根据《武汉市防洪预案》、《武汉市防洪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市防指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
汉江洪峰即将进入中下游河道,28日至29日是关键战役的关键期。防洪形势十分严峻。长江监利至九江河段的主要站点,也即将出现超警戒水位的严重汛情,两江夹击的态势已经形成。
从长江来看,预计今明两天,除沙市、黄石超设防外,监利、螺山、汉口、码头镇、九江站均超警戒水位。从汉江来看,受上游持续降雨影响,7月25日4时丹江口入库洪峰流量3.41万立方米每秒,超过19日第一次大洪峰,为1983年以来最大,相当于20年一遇。从落地汇流分析,预计昨日丹江口水库水位将升至 155米,超汛限6米,难堪重负。预计27日沙洋至汉口河段将全线超警戒,汉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据长江委水文局最新预报:汉口站水位28日27.30米。7月29日,新沟站水位达到30.50米,舵落口站水位达到28.70米。全市上堤防守人员9132人,其中部队人员30名,封堵闸口108个,驻守哨棚371个。
截至昨日20时,武汉关水位升至27.19米,距警戒水位0.11米,汉江新沟水位涨至30.05米,距保证水位0.54米。
3、新一轮洪峰抵达三峡大坝 峰值达5.6万立方米/秒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07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28/081520772872.shtml
中新网宜昌7月28日电(记者刘良伟 郭晓莹)新一轮洪峰28日上午8时抵达三峡大坝,峰值达到5.6万立方米/秒,这是继本月20日后,三峡迎来的第二轮峰值超过5万立方米/秒的洪峰。
受长江上游嘉陵江等支流出现的新一轮强降雨影响,7月24日20时,三峡入库流量开始转涨。至28日上午8时,三峡入库流量已达5.6万立方米/秒,入库流量在84小时内增加了2.6万立方米/秒。
为应对此次洪峰,长江防总下达调度令,要求三峡水库从25日17时起按4万立方米/秒控泄,以腾出部分库容应对新一轮洪水,水库水位开始缓慢回落。随着入库流量的增加,26日22时,三峡船闸再次停航度汛。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表示,本轮洪水弱于上一轮流量达到7万立方米/秒的洪水,三峡水库能够进行有效拦蓄。预计本轮洪峰超过5万立方米/秒的天数将持续2天左右,库区水位将有可能超过23日的158.86米,达到今年汛期的最高水位。
截止28日上午8时,三峡水库水位158.09米,超汛限水位13.09米。
据了解,截止目前,三峡工程今年入汛以来已先后实施了3次防洪运用,累计拦蓄洪水100多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完)
4、专家分析南方洪灾成因:暴雪是暴雨诱因
来源:《浙江日报》2010年07月2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271205.html
从5月至今的3个月里,中国南部地区遭受了多轮特大暴雨袭击,并引发几乎是1998年以来南方地区最大的洪涝灾害。
有数据显示,与常年同期相比,江南大部、华南北部降雨量增加两成以上,其中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区增加五成至一倍。
今年南方暴雨到底因何而生?何时结束?
降雨带6月后出现异常
分析今年暴雨情况,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机理研究室主任赵玉春认为,每年5月到7月本来就是中国南方地区降水集中的时段,而且是南方梅雨季节,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出现强降雨属于正常现象。
中国夏季的降雨与青藏高原有很大关系。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35个经度,这么巨大的面积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有很多山峰超了7000米,占据对流层中低部,就像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巨大岛屿。
冬季,当西风带南移控制中国广大地区时,西来气流就像海水,遇到青藏高原后分成南北两个支流。其中南支气流绕过高原南部进入中国内陆,成为一条从印度洋向中国输送水汽的通道,它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梅雨季的形成原因,“我们国家很多气候特点都因此产生。”浙江大学气象信息与灾害预测研究所所长谭季青解释说。
此外,青藏高原自身也对周围地区产生影响。“高原低值系统形成以后,不断东移南下,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原上总是不断地有云团,随着风带的引导往下游传播,高原低值系统东传,和副热带高压带来的暖湿气流形成了强烈对流,也就造成了南方大面积降水。”谭季青认为,这也是中国南方夏季暴雨主要原因。
正是在进入夏季后,西风带北移、南支气流消失,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才能进入中国东南部地区。赵玉春说,雨带一般5月维持在南海上,后期到北纬18度附近,并且稳定地维持在这个区域里。一般情况下,它一直到7月后才移动到北纬22度左右。
“雨水一般集中在5、6、7月。从雨带的位置来说,今年降雨在5月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6月雨带转移到了江南南部地区,7月到了长江流域。”他告诉记者,一直到6月底,降雨带还大体按照“正常路线”和“正常速度”行进,但随后出现了异常。
赵玉春说,今年南方降雨的特殊之处在于,从7月至今雨带一直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即湖北东部和安徽南部、江苏南部地区。“一般来说,我们国家南部雨带都在北纬20度到30度之间来回摆动,但是今年这个摆动的幅度很小,一直稳定在一个小范围内集中降水。”
要到暴雪积存水汽耗尽
今年降雨带“特别顽固”地盘踞在这个区间的原因是什么?
谭季青分析认为,今年南方暴雨和去年年底的暴雪有直接关系,“而今年雨带推移的缓慢,也正好证明了暴雪是暴雨的导因。”
“去年年底我们国家北方地区发生暴雪,在高纬度的地区的暴雪,必然预示着未来在低纬度沿海地区出现暴雨。” 他进一步解释说,去年北方暴雪把南方的水汽带到北方,水汽凝结之后,成为雨雪降到地面,雪化以后又在北方地区形成冻土。
北方凝结在空气中和地下的水汽,随着春天到来和温度升高,逐渐蒸发出来,包括通过地下水等形式,把这股水汽慢慢输送到了南方。
“我国南部地区受到西风带的影响很大,风都是从西北方传过来。去年欧洲、俄罗斯都发生暴雪天气,这些水汽也从北边一起下来,造成今年由北向南的水汽输送异常旺盛。”他描述说,在去年年底出现暴雪之前,夏季的水汽都是通过东南沿海和青藏高原南端进入中国南方,现在增加了从北方向南方流动的水汽,“加在一起,今年雨水就特别多了。”
“多了一个水汽输送的通道,水汽不断在北方蒸发,每次随着西风带输送到南方,碰到了副热带高压带来的暖湿气流,都要形成一次强降雨,一直要到去年北方暴雪的水汽完全耗掉,今年南方的暴雨才会终结。”他预测说。
至于今年的雨带为何移动缓慢、造成一些地区降水集中,谭季青认为,“过去水汽只来自西南部,雨带窄,比较‘苗条’,当然移动得快。现在加上北方的大量水汽,雨带变宽了,就像是变成了一个胖子,往北移动的速度自然也就慢了。”
北方可能是下一个目标
这两天,三峡水库的入库洪水流量达到了最大峰值,迎来最大洪峰。赵玉春分析认为,这正好符合雨带推移的顺序。
“从长江中下游的支流地区,移动到长江上游地区,再往后,雨带会推移到河南等北方地区。”他说,如果不发生意外,随着雨带北移,南方的强降水很快就会告一段落。
不过,谭季青认为,北方地区今年有可能也会出现暴雨现象。“8月中下旬,雨带会移动到北方地区。通常到9月初,雨带会再次南移,但是今年的情况特殊,雨带在北方地区呆的时间说不定会长一些。”果真如此的话,未来北方的城市也需要应对暴雨的考验了。
5、水灾成患 泄洪不畅谁之过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07-28 李海楠
http://www.cet.com.cn/20100728/h1.htm
专家认为,一味地考虑经济发展已经对自然生态造成了巨大破坏,应加大对包括湖泊资源在内的全面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的房子和车全都被淹了……”安徽安庆市,一位刚刚经历了安庆市百年不遇城市内涝的市民李女士在电话里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城市的水排不出去,郊区农田也被淹得一塌糊涂。
入汛以来,持续不断的集中降水遍及长江流域多个省份,同时全国多地也因集中强降水遭遇到洪涝灾害。再次引发公众对水灾原因的讨论。
有学者表示,人类不断增多的经济活动对湖泊以及泄洪通道的侵占是洪涝持续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断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削弱了自然河流及湖泊的泄洪能力。
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在回答媒体有关洪灾泛滥的原因时说,根本原因是因为水土流失导致了河床升高,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水土保持工作已取得部分成效,河道淤积导致河床抬升、洪水位抬高,这是导致洪水泛滥的重要因素之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降雨量大、暴雨集中。
降水集中,考验水利设施
“今年全国极端天气频发,特别是长江流域降水较多,梅雨期持续时间较长,由此带来的持续降水较多,雨量也较大。”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资源研究所水文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王银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使得今年全国很多地方都处于较强降水范围之内。
依据对暴雨与洪水规律的研究经验,王银堂认为,今年入汛以来持续不断的洪灾符合水灾爆发的自然规律。
“水灾本身有大小之分,自1998年以来并未出现类似规模的水灾,从洪水暴发规律来看,今年的水情还是符合其客观规律的。”王银堂强调,对于今年长江上游的洪水,三峡水库的调控作用是很明显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柱国对本报记者说,气候变化有几年、几十年的周期振荡,从自然变化规律看,总是表现出一段时间多雨、一段时间少雨的态势。
“因此应对气候变化的水资源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是人类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马柱国强调。
“全国地形和河流条件复杂,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防洪抗洪至关重要。”王银堂说,国家目前的水利设施已经相对完善,随着七大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将形成国家层面的整体布局。
经济活动破坏自然湖泊
据了解,湖泊对于泄洪有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活动的频繁,人们对于湖泊以及泄洪通道的侵占时有发生。湖泊滩地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是良好的土地资源,人类在其范围内大量从事经济活动,带来对湖泊滩地的侵占。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围垦湖泊面积巨大,甚至超过了五大淡水湖泊面积之和。生态专家认为,经济活动对于湖泊以及整个湖泊生态带来的破坏主要有:筑堤建圩改变了湖区的地表形态,削弱了湖泊的调蓄功能,增加了湖区防洪排涝的负担;围垦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水产资源的自然增殖,也影响到水禽的栖息、繁衍;围垦导致湖泊的消亡或水域面积的减少,从而影响该地区气候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围垦使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等。
“经济活动对包括泄洪通道在内的侵占以及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是比较多的。”王银堂说,近年来随着水利部等多部门抓紧落实退耕还湖相关工作,经济活动对泄洪通道以及湖泊的侵占已经得到了遏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水资源利用研究室副主任逢焕成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湖泊等任何泄洪通道在应对水灾时都是至关重要的,应予以重点保护。“一味地考虑经济发展已经对自然生态造成了巨大破坏,应加大对包括湖泊资源在内的全面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利设施建设需全盘考虑
对于水利设施的建设,王银堂分析认为,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相对集中,不能仅仅在防洪时期单纯进行防洪,也应考虑到未来旱季的水资源利用问题。
“全国整体流域的水资源调度需要结合三个重点来进行。”王银堂说,即防洪调度、水资源调度(供水调度)、生态调度三者结合在一起。防洪期间为后两者多做些考虑,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
6、余人月:水利工程如何不变为水患工程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0年07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pl/2010-07-28/050220771249.shtml
24日,陕西安康、石泉水库再次泄洪,致使下游的湖北郧西县夹河镇6天来第二次遭洪水肆虐。此前的7月18日晚,石泉水库泄洪,夹河镇2400户被淹,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冲击。(《楚天都市报》7月25日)23日晚,陕西华县麻家砭水库在放水过程中发生闸门冲毁灾害,导致3人死亡、5人下落不明。(新华网7月26日)
两起事件或许并不大,只是抗洪救灾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但反映出的问题却令人思考。本来,水利工程应是将滔滔之水化为对人类有利的资源,但我们却看到此种造成损害的尴尬景象。上游泄洪下游遭殃,不过是水利设施带来的负效应之一。
不久前有报道称,北京欲斥资170亿元再造永定河,虽然每公里耗资达1亿元,但永定河已难重生,只能搞个人工的水循环工程玩玩太虚梦境。永定河早已死去,被上游267座水库给肢解了,整整断流30年。埃及的阿斯旺水坝也是公认的败笔,建成后问题成堆:被灌溉农田的盐碱化;水库诱发地震;下游水草问题以及血吸虫病传播等。
水利工程搞成“水患工程”,根本的一条在于不讲科学,只顾私利。温家宝总理23日在武汉考察防汛抗洪时强调,无数次实践告诉我们:水资源治理、保护和利用都要按科学规律办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水和谐共处。但一些项目恰恰不按科学出牌,要么埋下隐患,要么遗患无穷。
2009年6月11日,环保部开出了史上最严厉的环评罚单,金沙江上投资数十亿元的两项工程被叫停。但环评风暴的效果却很难让人满意,因为水电企业靠稀缺廉价资源的赚钱冲动,地方政府对投资拉动GDP的仰仗,总能将环评风暴化解于无形。
水利本应涵盖防洪、灌溉、航运、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渔业等众多除害兴利的含义,但诸多水利工程仅限于发电的效益或是短期政绩,置其他利害于不顾,在自己赚钱之后,哪管洪水滔天,大旱无边。于是,下游缺水它蓄水,下游防汛它放水,这种为了一己发电之私的“逆调节”,一直被专家所诟病。至于其他的环境危害,亦鲜有考虑者。自然的反应是无情的,美国、印度都有被迫炸坝的先例。
除了在上马前不讲科学埋下“定时炸弹”,建成后在运行调度上自私自利造成危害外,因缺乏一个完善的流域管理体制,以致众多水利工程各行其是,只顾当地利益,缺乏全局意识,也是将“水利”搞成“水患”的原因。
国家防总26日要求,要最大限度发挥大型水库的防洪减灾效益,减轻下游压力。长江水利委员会也在组织研究,如何在三峡工程蓄水过程中尽量减少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比如,把蓄水期拉长,在保障防洪安全的情况下,在汛期末让水库提前多蓄积一些水量。
让水库以防洪、灌溉为重才是回到水利的正道,让水利工程跟都江堰一样造福于民,而不是某个单位或某个地区的生财工具,才能万古常青。为此,任何水利设施从开建到使用上,都须严格遵循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利的原则,方能不枉“水利”之名。
7、大连湾之痛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2010-07-28 纪虹宇 王佑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81580.html
影响将可能在之后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都继续存在,并给周围的产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站 在大连市北侧的金石滩海滨浴场附近,眼前的一幅景象会让人痛心:一艘艘浸满了黑色油污的渔船、从船里伸出脑袋来的“黑人”渔民定格在画面的中心。
尽管看不到被黑色油污污染致死,或挣扎的海洋生物和鸟类,但也不太容易找到悠闲惬意的游客。
7月23日的大连海域,一边是漂浮着黑色原油的海面,一边是无奈的依海生存者……
海鲜店难有问津
被称为“大连后花园”的金石滩国家旅游区,距离石油泄漏地点——大连新港港区的直线距离约35公里。黑色的原油顺着前几日暴雨和东南风,漂浮到了这一地区,人们在部分海滩上已看不到清澈的海水。
油污的到来,也给当地的海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金石滩附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遇见了一位养殖海参的人士杨先生。他所在的公司包下了金石滩百余亩的海参养殖区,据其称投入大概有数十万元以上。
海参的养殖环境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它离开金石滩岸边大约1000多米远。这位养殖员的海参去年下了一部分苗,“今年估计不会有收成了。”杨先生叹了口气。
与人参、燕窝、鱼翅等齐名的海参为世界八大珍品之一,其主要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
但大连海滩被污染之后,海参的自然环境不仅被严重破坏了,而且海参所食用的藻类,同样面临着生存的威胁。因为油污会慢慢地向下渗透,最终影响到海洋动植物的生长。
据了解,当地多家海产养殖户的贝类水产品也难逃一劫。一家养殖户近400亩的贝类养殖场就面临着生死考验。因石油的入侵,不少贝类可能已经死亡。而在过去的六天里,贝类产品的批发价也下跌了15%。“去年刚刚引进的贝苗全部赔了进去,损失一共300多万。”姓孔的经营商无奈地表示。
当然,大连市的养殖户中,还是有一些幸运儿。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刘锡财在7月26日的发布会上说,大连位于黄海的养殖基地分别是广鹿岛海域(距爆炸地约50公里),大、小长山岛海域(距爆炸地点约70公里)和距离爆炸地点约90公里的獐子岛、海洋岛、乌蟒岛海域养殖基地,这些海域目前没有出现污染。
由于渤海处于黄海西北方向,有陆地阻隔两个海域,因此不会受到爆炸地泄漏原油的污染。
一位广鹿岛地区的旅游饭店经营者刘小姐表示,广鹿岛相关部门、企业也在监控污染的影响情况,但幸运的是,截至7月23日,她本人没有看到有油污上岸。
大连獐子岛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某内部管理层也比其他海产品的养殖者更加乐观一些,“至少从目前我们24小时监控的情况看,污染物没有波及到獐子岛。”
中国海监船的监视结果曾显示,受污染海域约430平方公里。大连部分海滩受到了原油污染。这对于海鲜生产和销售商们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输油管爆炸事故发生的同时,不少原油已泄漏到了黄海,目前流入海上的原油数量还没有明确的官方统计数据,但有关部门称已经回收的原油达到了300吨。
从事海鲜生意的大连当地经营者们,因为爆炸事故的发生,明显感受到了销售压力。
记者7月22日在大连经济开发区的一个大型海鲜批发市场中看到,一些海鲜产品已经滞销。一位海鲜销售商表示,本来每天能批出500斤的海虹,现在猛降到了100斤,“一些熟客还算放心,但散货及中间商都不愿意采购了。不过,海虹的价格并没有大跌,还是2元一斤,5元三斤。”
其他贝类摊位的购买者也不多。“当然,买卖比较频繁的时间段是早晨,但从7月17日以来,这几天下午的销售量已明显减少了。”一位贝类销售商说道。
此外,自事故发生以后,大多数的海鲜商家出售的多为冰冻产品,并非新鲜鱼类。
“客观上看,现正值休渔期,所以我们卖的大部分是冰冻鱼,但这一现象也与污染有关,如果说现在上鲜鱼来卖,不用说别的,我敢打包票,没有一个人问这些鲜鱼多少钱一斤。”海鲜市场的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不少贝类、鱼类销售商也时不时地向潜在顾客介绍到,这批产品并不是从大连港进货的,而是从旅顺、庄河等地批发来的。
其中一位刘姓贝类销售商就表示,以前还有部分产品会从大连港进过来,但是自从“7·16”输油管爆炸事故之后,很多大连港附近的养殖户们被要求禁止打捞,“捞上来的贝壳类产品都是黑色的,谁敢要?”
省内海鲜市场正如上述这般景象,省外亦如此。
“这海鲜是从大连来的吗?”随着大连港输油管爆炸这一消息的迅速扩散,农贸市场里“问声一片”。
“以前大家老问‘这是不是獐子岛扇贝啊?’现在全改问‘这不会是大连扇贝吧?’”北京的一处农贸市场海鲜摊的王老板告诉记者,以前市民关心的是口感和价格,大连扇贝就是好吃的代名词,更是物有所值的海产品之一。
而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健康问题,生怕买到受了污染的海鲜,所以直接问是不是大连货。王老板表示,大连的海鲜在北京已经“消失”有一段时间了,但这跟输油管爆炸到底有多少关系,海鲜店老板表示并不知情。
“在大连湾 145公里的海岸线上有2个自然保护区、9个水产养殖场、6个旅游景点和7处一类环境功能区。这次的石油泄漏事件已经不可避免地对这些地区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其影响将可能在之后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都继续存在,并给周围的产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某NGO组织的统筹人员钟先生说。
渔民之痛
与海产养殖户和销售商一起承担痛苦的,还有很多渔民。
当李东拾起一块石头,用力地投进黑色的海面却不见浪花翻起时,他的眼神深邃而忧伤。
伴随着污染面积的扩大,他已经断定,今年自家承包的渔场难逃“绝收”的命运,就连海边的李氏小饭馆也面临着关门的威胁。
“靠海吃海”一直是渔民逃不掉的宿命。李东一家三代渔民。爸爸退休后和儿媳在海边开了家餐馆,平时可以通过销售自家所产的海鲜来贴补家用,既经济又新鲜。但随着海洋污染消息的扩散,几乎很少有客人愿意到这里品尝他们最擅长的辣炒花蚬。
“今年算是栽了,鱼苗死的死、跑的跑,捕鱼期还是不要来了。再说这饭馆儿,谁敢来吃海鲜?不用说吃饭,就连门口的杂货摊都好几天没开张了,这节骨眼儿谁还来海边玩。”李东说。
依托于海鲜市场生存的渔民,日子也过得艰难。
虽说此时正值休渔期,加之事发地点为集装箱搬运码头,不会给大连的养殖业带来什么影响,但是绝大部分渔民则认为,承包了受污染的海域,是他们今年遇到的头等倒霉事,今年的收入可以用十个手指算清。
在外界看来,休渔期发生此次事件似乎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根据当地渔民的经验,休渔期内的海洋生物则会因为此次污染而选择集体搬家,跑到干净的海水中生活,这是一种潜在的经济损失。
一笔“渔民账”可以清晰地说明他们的损失。从生产成本来讲,大连的渔民通常每年会埋下300多个鱼笼待今后捕鱼使用,按照每个笼子10元钱的成本来算,加之鱼线等辅料,这300多个鱼笼将会花去渔民近5000元的生产成本。
平常的话,一组笼子就可以产生2万元左右的收益,每年可以盈利1.5万元。
但今年搬家的鱼儿使得这5000元的成本打了水漂。金师傅预测,他的300个鱼笼将有一多半是空的。
此外,为了拯救自己吃饭的家伙,渔民们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休渔期间帮忙清理海污,但这无形中加重了渔民的损失。
“船老大”金圣告诉记者,帮助政府清污已经耽误了自己饭馆的生意,加之渔船被石油腐蚀掉了底漆,单说修船就要耗去1万元。
“这还没算工人的开支,平时一年除去养船钱还能有个近十万元的收益,今年就连4万多元的渔船成本都收不回来。”金圣说。
当然,一些渔民如果肯干,还能拿回一些费用。记者在多个海滩了解到,每打捞上一桶油和杂物,将可能得到政府拨给的300元。在金石滩,就有兄弟两人承包一艘船,一天时间内打捞上来了40桶油,挣到1万元以上。但他们的全身,早已沾满了短时间内难以洗净的污泥和原油。
赵小钟是金石滩的坐地户,高中毕业后就经营起长年由自家经营的海域。
刚刚从船上下来的他,光着上半身,浑身湿漉漉、滑溜溜,几乎看不到皮肤的颜色。满身油污的他在见到记者时还不忘笑着开个玩笑:“你们都是文化人,告诉我要是我回家把这些油刮下来能卖几个钱?”
像赵小钟这样的人正是此次大连除污大队的主力军。
通过前几天的走访观察,记者看到大连市目前参与清污的主要为当地的渔民。这些渔民既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更没有配备基本的安全防护设施。许多人赤膊上阵,没有手套和胶靴,也没有口罩。
事实上,目前在大连除污的方法比较传统。有些渔民先把草帘子、稻草、吸油毡等等铺到海里,用铁锹一步步地将吸满油污的“道具”装在事先准备好的塑料桶里,然后通过渔船运到岸边。但也有一些人直接使用手把油污装到桶里。
在美国,天气情况比较好的时候,政府采取了可控燃烧的方式来清理油污。
而美国的空气环保署也密切监督空气质量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则立即停止燃烧。美国也直接把纳米材料用作清理油污的工具。这些做法速度会更快、效率也将更高。
国金证券研究员刘波对本报说,如果使用美国的办法,确实会比较快,但是在海面上燃烧油污的做法,可能更适合大面积的原油泄漏,而且在这方面,科研人员的研究深度也不够,因而中国政府、企业可以与国外政府和企业交流这些技术。“我觉得最好的方法之一还是使用一些器材进行堵漏,比如围油栏等等。”
大连市政府在7月26日表示,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累计出动了专业清污船266艘次,大小渔船8150艘次,车8550辆次。参加清污的工作人员达到4.5万人次;投入治污的物资有12万条编织袋、46万条塑料垃圾袋、5万多个塑料桶和6900多个铁桶,以及围油栏4万多米、吸油毡65吨。
旅游业
旅游业一直是大连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年1~7月,大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916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实现旅游总收入259.2亿元,同比增长22.3%。
虽然尚没有大连海域受污染影响旅游业的确切数字,但记者从金石滩海滨浴场的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已有80%的退团量。
在浴场附近做小生意的张阿姨就表示,“7·16”输油管爆炸事故之后,生意已经大幅下降了。“原先每年可以赚到三四万元的利润,但这几天每日的收入不过几十元。过来玩的人一少,买东西的就少了。”
就在发生事故前的7月13日,她才从市区购买了一批泳衣和海上用的玩具,但现在这些货还不知道何时可以卖出。“我们的房屋租金就是几万元,现在希望能够快点治理完污油,好让我们保本。”
7月20日,记者在大连金石滩海滨浴场看到,大量的清污工作人员拿着塑料小桶,用戴着塑料手套的手和木棒等材料,捡着地上的石油粒。
一位参与清污的工作人员表示,他来自当地的一所大学,本来是7月15日来做暑假打工的,主要负责现场污物的清除,但油污突然降临海面,他的工作重心转到了清理油污上。
浴场的主要经济来源于凉棚出租。但海水及海岸的污染造成了“无人下水”的局面。零星的散客也无力带动金石滩餐饮业的发展。大连的旅游业似乎提前进入了淡季。
当天,大连突然狂风大作,一场雨把数百名清污者一下子逼到了海滩的帐篷里躲雨,大雨在半个小时内都没有丝毫减弱的趋势。清污人群就在沙滩上三三两两地说起话来。
这些被用来躲雨的帐篷,其实是大连大部分海滨浴场的收入之一。
经营这家浴场的管理层王先生说,小帐篷约收费300元一天,而大帐篷的收入约为400元一天,超大的帐篷有近20个,租价为4500元左右。按照旺季计算,浴场每天可接纳游客十万人,一天十多万的租金不在话下。但现在,很多帐篷已免费给躲雨的人、免费给游客开放。
而海边的餐饮也备受打击。很多餐饮店的海鲜都无人问津。虽然餐饮店负责人一直强调,自己进海鲜的渠道绝对不是被污染的海滩,但是大量海鲜还是堆积在了餐饮店的海鲜展示区,这或许对它们而言还是一件好事吧。毕竟能够在人工喂养的鱼缸里多活几天。
而距离事发地点17公里的大连泊石湾海滨浴场也已经被污染得相当严重。7月21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以前这个浴场每天平均有6万人来游泳,但现在的海滩游人寥寥无几,沙滩上被铺了一层稻草来吸油污,市民只能在码头上观望,海滩旅游业的经营者也不知所措。
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指出,(近几日)虽然油污的量减少了许多,但彻底清除残余很不容易。大连市已请环保部牵头,聘请中科院等机构的一批环境专家,对这次污染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及其治理进行科学评估并提出方案。
8、排污人必须为环境账买单
来源:新闻晚报2010年07月27日
http://news.sina.com.cn/o/2010-07-27/133717870656s.shtml
经过广大清污人员历时7天对大连海域污染海面反复清理,目前已完成累计261平方公里的清理工作,取得关键性成果。但油污事件对当地旅游业和养殖业的影响都已显现出来,目前已有多处海滩关闭,事发地点附近的贝类和鲍鱼养殖场也已关闭。(详见本报今日A1叠22)
漏油事件之后有一张天价环境账单:虽然事故最终责任尚未认定,但输油管爆炸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显而易见,已经有媒体透露,单清污费用就将高达10亿元,后续的治污成本更巨。这样一笔高额花费该由谁来承担?
从现有的情况看,在漏油事件发生后,部署油污清理工作的主导者是当地政府——据新华社26日报道,政府动用了266艘次专业清污船、大小渔船8150艘次、4万多米围油栏和65吨吸油毡来清除油污。但不得不指出,政府可以是清污工作的主导者,但所有花费则必须由污染者买单。切不能让纳税人平白无故地成为治污成本的最终承担者。
近年来,各地恶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但很少有企业承担相应的治污成本。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源自政府一贯的追责方式。很多时候,我们的地方环保部门只是对污染企业进行一次性罚款,这笔罚款甚至都不能补救环境污染的损失,污染企业就可以继续营业生产。“一罚款就免则”,使企业置以往过错和后续影响均都可不顾,这样的做法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差甚远。譬如前不久发生的紫金矿业污水渗透事件,截至目前,紫金矿业已付出的治污成本和即将要付出的治污成本是多少,民众并不知情,紫金矿业甚至想通过给予媒体广告费、辛苦费等“封口费”息事宁人。
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国家必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制定出新的标准,明确污染赔偿和环境修复的责任,并且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
回到大连漏油事件,在处理事故后续工作和消弥所造成的自然灾害影响上,不妨借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自从泄油事件发生后,英国石油公司日子非常不好过,其善后成本已超过了35亿美元。此外,在美国政府的重压下,英国石油公司还不得不建立了200亿美元的赔偿基金,用于赔偿渔业、旅游业等行业的相关损失,且赔偿不设上限。英国石油公司为事故承担了巨额治污成本。即便前段时间CEO换人,也明确表示,无论BP由谁执掌,都要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负责到底。
如果我国能对污染企业同样严厉,让其在污染了环境之后同样付出惨重的治污代价,必将对其他企业有警示作用。基于此,期待政府能对近年来公开报道的最严重的漏油事件从严治理,以儆效尤。
9、知情者称紫金矿业污染事故可能启更高级别问责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07月28日
http://gongyi.ifeng.com/special/zjkywr/content-2/detail_2010_07/28/1846240_0.shtml
7月27日晚,投资者终于等来紫金矿业的限产公告,《第一财经日报》同时获悉:一个由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和环保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赶赴上杭。
整改主体受质疑
当晚8时许,紫金矿业发布公告称,根据专家意见,上杭县政府于7月26日组织召开会议。会议确定对紫金山金矿采取限产措施。受此影响,预计紫金矿业本年度将减少黄金产量1吨左右。
据紫金矿业2009年年报,去年紫金矿业生产黄金75.37吨,其中矿产金30.65吨,而紫金山金铜矿的黄金产量为18.001吨。这意味着,此次减产量仅相当于去年其黄金产量的不到七十五分之一,不到紫金山金矿产量的十八分之一。
“这么小的减产量是否能够彻底排除紫金山金铜矿对汀江的污染,还得打一个问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昨晚对本报表示。
该人士说,对紫金矿业最终的整改意见,应该由更高级别的部门出具,而上杭县政府并不完全具备给紫金矿业出具整改意见的资格。事实上,在此次污染事件里,上杭县有关部门也属于受调查对象,比如信息瞒报等。
“这次决定主要是为了抗台风,未涉及未来紫金山铜矿是否限产。”昨晚,紫金矿业董秘郑于强对本报记者表示。
调查再升级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福建省政府26日下午召开了有关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会议,通报了事故矿区紫金山矿区将进行限产的情况。
同时,该媒体称,由公安部、监察部、环保部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已到达上杭,对于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做进一步的调查。
“联合调查组的消息属实,来了三位副部级领导,有关事故责任人的级别将可能拔高。”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为此,福建省有关部门连日来已在连夜加班,准备有关材料。
另有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证监系统的官员26日也再度入驻上杭县某大酒店,这是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爆发后,证监会官员第二次进入上杭。
但对于此次联合调查组赶赴上杭的消息,福建省和上杭县有关部门予以否认。
“我至少可以确定今天至明天没有调查组入驻上杭。”福建省有关部门办公室负责人昨日对本报记者称,“但我29日可告诉你确切信息。”
对于这一否认,知情人士分析称,应是为调查组赢得相对无干扰的调查空间着想。
“今天绝对没有安监总局的人来,前两天省局的人刚走。”昨晚,上杭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10、紫金矿业直接损失8亿 陈景河:环保品牌一夜坍塌
来源:人民网环保 2010年07月2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273554.html
紫金矿业位于福建上杭县的汀江河流域,毛泽东曾写诗“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如今,上杭县渔民改为“紫金毒害汀江,老区人民血扬”。
最近两周之内,紫金矿业发生了两次可能致癌的污水渗漏到汀江,致使死鱼遍江,给上杭县城居民造成了无法计量的经济和生活损失。
在我国,有色金属如中金黄金、江西铜业、山东黄金等都属于国有控股企业,可是紫金矿业如何被烙上强烈的民营色彩?在淘金过程中又是怎样只为利益,无视环保?募投项目又为投资者带来了什么?
直接损失8亿
紫金矿业此次发生污水渗漏的是紫金山铜矿湿法厂,也就是采用湿法技术提铜工艺生产阴极铜的工厂。这个工厂原材料主要来自紫金山金铜矿,号称是上金下铜的矿床。这次污水泄露致使紫金矿业工厂无限期停产,对紫金矿业的收入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据2009年年报显示,紫金矿业铜矿业务销售收入占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的 10.75%(抵销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占 21.5%。
紫金矿业公布第一次污水泄露的第二天,中金发表研报表示,估计紫金需要对下游养鱼场的损失给予经济补偿。假设每斤鱼售价6元,则总赔偿费用达2270万元。此外,如果紫金山湿法冶炼部分受到影响的产能在下半年无法复产,则2010年铜的总产量会下降6500吨,导致收入降低大约3.69亿元,因为受污染水域的水质已恢复到环保标准,紫金多半不需要承担更多的环境恢复开支。
可是,紫金矿业又发生了第二次泄露,并且污染到了广州境内,损失也远远大于中金在第一次泄漏后预测的数据。
紫金矿业宣传部长邹永明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称,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已无限期停产,至少影响一年的铜产量。
根据上杭县政府新闻发布会通稿所述,肇事企业立即停产并进行全面整改,停产整改的企业为紫金山铜矿湿法厂。紫金矿业今年计划产铜10万吨,其中紫金山铜矿湿法厂今年全年原计划产量约13000吨。
那么,铜产量下降的直接损失可以这样计算:按照中金公司估算的铜产量减产6500吨收入降低3.69亿元算,那么减产13000吨,会导致收入降低7.38亿元。(以2010年下半年平均铜价为6750美元/吨计算)。
第二次泄漏后,7月20日,紫金矿业副总裁刘荣春称,目前上杭县政府已对水库死鱼按每斤6元进行回收,对鱼苗按每斤12元回收,回收款由县政府暂时垫资,待实际损失核查清楚后最终由紫金矿业承担支付。
第一次污水泄漏后,上杭县政府曾表示要在汀江上游建造自来水厂,该厂投资约需2.5亿元。据了解,紫金矿业已承诺为此投资1亿元。总裁罗映南称:“看来,紫金矿业目前所有的污水处理池都是不合格的,会尽快再找一个新的地方,建一个更大的污水处理厂,计划投入两三个亿。”
那么,铜产量直接损失7.38亿元+死鱼赔偿2270万元+1亿元自来水厂=8.6亿元,这还不包括罗映南说的污水处理池的修建,如包括,那么,这次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到了10亿元。
赔偿、停产损失有可能进一步放大,如果再加上品牌、声誉上的潜在损失,以及未来环保、证监部门的罚单,那么紫金矿业的损失可能更多。
陈景河也称,紫金矿业这几年作为中国的一个环保品牌,可以说一夜之间就坍塌了。
【1】 【2】 【3】
11、相关方回应:取消紫金矿业诚信企业称号不合理
来源:搜狐绿色 2010年07月27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727/n273803679.shtml
【搜狐绿色7月27日消息】今日下午,一位事件相关单位的人士致电搜狐绿色,就近期“环保人士呼吁取消紫金矿业‘2009年度诚信企业称号’”一事做出解释。
此相关人士表示:首先,紫金矿业获得的是2009年度诚信企业称号,而其重大污染事故发生在2010年,撤销“2009年度紫金矿业诚信企业称号”不太合理。
其次,所谓的环保人士称“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组织的‘2009年度中国诚信企业’评选活动”这种诠释是错误的,据中国企业报提供的资料显示,2009年9月2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官方网站(http://www.cec-ceda.org.cn/)就已刊登“关于暂停开展2009年度中国诚信企业评价活动的声明”(详见:http://www.cec-ceda.org.cn/honesty/pages/20090925_153_9.html)。
其最后表示,希望各界能够公正客观地看待此事。
12、环保人士对“中国企业报”的回复的回复:不是中企联撒谎,就是紫金矿业撒谎
来源:搜狐绿色2010年07月27日 冯永锋
http://user.qzone.qq.com/622008831/blog/1280233637
尊敬的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报:
本来我的信只投给两家,或者说只是一家,因为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中国企业家协会一向是同穿一条裤子,同盖一床被子,同吃一碗干饭的。因为所有贵单位出来的人,在介绍这两个单位时都这样信誓旦旦地对我说:“我们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没想到,我居然在今天下午接到一个搜狐网友的电话,电话那头冷静的声音告诉我:“《中国企业报》回复你的公开信了,它登在紫金矿业污染案的大专题里(http://green.sohu.com/s2010/zijinmining/)了。”一时间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难道《中国企业报》成了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合用的私家喉咙?
赶紧到网上去咀嚼《中国企业报》回复来的每一粒文字。消化到最后,我仍旧不清楚为什么《中国企业报》有资格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对我的公开信进行答复,难道《中国企业报》真的任劳任怨地成了中国企业联合会的同气传声筒、形象代言人?亦或,《中国企业报》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的钦定党委宣传部?
三人同穿一条裤子、同盖一床被子的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稀罕,我姑且装作理解和接受这样的事实吧。反正你们即使不想让我知道,也已经让事实每天都在发生。
但我确实要感谢你们的诚恳和开放。你们对我这个“所谓的环保人士”作出了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回答,我将代表全中国所有的牛羊和青草感谢你们。你们这样的回答,让我坚定了第一封公开信里的的那些要求。同时,在这封信里,我要追加三条要求:
一、如果你们真的在2009年就断绝了“最诚信企业评奖活动”,并根本没有在2010年年初给紫金矿业颁奖,那么紫金矿业在2010年1月份从人民大会堂扛回去的那个奖状,就是有单位在偷冒你们的名头在颁发奖项,获得利益。你们受到如此严重的利益侵犯和声誉侵犯而不追究,显然,只能证明你们仍旧在暗中操纵此业务。在国家相关部委严厉查处“随意收受企业款项而给企业颁发其任何想要的荣誉称号”的时候,你们一方面于2009年9月份假装在网页上发布公告,说不再举办评奖活动,一方面又仍旧在顶风作案,悄悄给企业评奖和颁奖。这也证明,这个“最诚信企业”评选活动中间有巨大的利益诱惑,让你们置声誉与生死不顾。呼吁你们马上到国家相关部门那投案自首,将违规评奖的详细经过交代清楚,将违法评奖所得上缴充公。
二、如果紫金矿业领回来的不是你们颁发的奖状,而是别家机构假冒你们名头颁发的,那么作为一个社会法人,你们有义务去追查这个事情的真相,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如果是一向喜好造假撒谎的紫金矿业自己跑到人民大会堂“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颁奖典礼,并“自制自运自悬挂自宣传”了这个闪着金光的荣耀,那么,你们更有义务在紫金矿业肆意污染中国环境之际,去揭露这出闹剧的来龙去脉。
三、无论你们是否给紫金矿业颁奖,你们都逃脱不了相应的义务。紫金矿业连续多年以来一直饱受环保部门的处罚,他们的环境信用记录非常不佳,他们的企业环境责任表现一直非常糟糕。如果紫金矿业是你们的会员企业,建议你们取消它的会员资格;如果紫金矿业的某个负责人是你们的会员或者理事,建议你们召开全体会员大会,将紫金矿业开除出局。这个,你们肯定可以做到。
一名所谓的环保人士 冯永锋
2010年7月27日
13、紫金矿业污水渗漏事故的多角度解析
来源:中国水网2010-07-28成杨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7/1011280305875_1.shtml
7月24日,达尔问自然求知社主办了“多角度解析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渗漏事件”专题讲座,邀请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律师戴仁辉共同探讨,分别从证券市场、环境健康、环境法规三个角度对紫金矿业的环境污染事故进行了深入剖析。
证券市场:证交所监督管理亟待加强
7月23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家园等11个环保组织就紫金矿业涉嫌故意延迟污染事件信息披露联名向港交所、证交所递交了一封公开信,要求两家证券交易所对此行为进行彻查,呼吁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公开信详细梳理了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故,同时指出,根据调查“发现175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在中国大陆共有超过750条的环境违规记录,而这些违规超标问题在港交所上市公司的年报和官方网站少有提及,相关解释说明以及后续采取的整改等信息更属欠奉”。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揭露、环境绩效评估亟待完善,环保卫士们对证券交易机构提出质疑,希望通过这封信促使证券交易市场承担监督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在资本市场领域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环境健康:铜元素背后的秘密
紫金矿业污水泄露事故发生后,众多媒体对水体污染带来的人体健康问题展开探讨。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潘小川教授指出,铜元素作为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的安全范围较小,毒性影响并不明显。相比之下,对非哺乳动物会带来较大影响,这也是事故发生后汀江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现象的原因。
但同时,潘教授也提出,虽然铜元素目前的含量在对人体无害的范围,但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存在:
第一,事故瞒报至少9天,这9天中汀江流域降水频繁,排入的污水已被冲刷,通过时间差检验到的“合格标准”究竟可信度有几分尚有待商榷。
第二,紫金矿业自2005年起发生过多起污水泄漏环境污染事件,鱼类作为非哺乳动物,易受铜元素影响,几年来,鱼体内铜元素富集,人食用这样的鱼是否会造成慢性中毒还不得而知。
第三,铜矿属于伴生矿,对铜的开发冶炼,极易伴生砷、汞、铬等多种重金属元素,紫金矿业常年开发,极易造成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事故发生后,政府第一时间收购了大量死鱼,目前已经无法找到当时水体污染情况的有力证明,事故是否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对人体带来影响还有待实践检验。
同时,潘教授呼吁,尽快建立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体系,保障公众环境健康。
环境法规:提出诉讼,困难重重
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的戴仁辉律师对紫金矿业的污染问题进行了专业分析,指出诉讼难度大。
首先,政府第一时间“买单”,公众若再要求补偿难度增大。
其次,环境污染问题的相关诉讼一般以“停止污染,排除妨害”为目的,此次污染事件中,事故曝光后湿法厂就已停产,不存在请求“停止污染”的条件,同时,具体的指标数据、潜在危害难以取证,诉讼难度增大。
关于公益诉讼这一倡议,戴律师也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再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
一方面,本次事故中,诉讼当事人难以确认,以紫金矿业的具体案例来看,当地的检察机关、环保部门、农林牧副渔等相关部门提出上诉可能性极低;
另一方面,只有海事法庭和少数法院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故是否有机会立案前景并不乐观,我国的公益诉讼还前路漫漫,问题重重。
紫金污水泄露事故发生后,各方媒体立即展开行动,剖析事故原因、关注事故进展,在追踪的同时更陷入沉思,跨过“瞒报门”、“涨停门”、“公关门”之后,资本市场、环境健康、法规建设等多个领域存在的漏洞也逐渐浮出水面,怎样展开行动,避免潜在的危机,也许是现在最应该做的事……
14、环保部称近1/4地表水被污染 甚至不能用于工业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07月2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272268.html
中国环保部周一发布的环境监控数据显示,中国近四分之一的地表水仍处于污染状态,甚至不能做为工业用水,而只有不到一半的地表水可以饮用。
环保部网站(www.mep.gov.cn)发布报告称,今年上半年,该部监察员对全国主要河道及湖泊的水样进行检测,仅有49.3%的地表水可以安全饮用,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中国将水质分为六个级别,前三个级别可以安全饮用并用于洗浴。
四级和五级地表水占26.4%,六级占24.3%,前者仅能做为工农业用水,而後者完全不能使用。
尽管过去十年间环保部门了颁布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但依然难以遏制数以千计的小型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的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国内湖泊及河流藻类过度繁殖等现象。
环保部称,今年上半年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二氧化硫同比下降30.2%。
但在今年上半年,监测的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
15、北京青少年“爱绿日”“志愿走河”行动启动
来源:人民网 2010-07-27
http://www.hwcc.com.cn/pub/hwcc/wwgj/gjpt/gwsp/201007/t20100727_320569.html
人民网北京7月26日电 每月26日为首都青少年“爱绿日”。7月25日,在首都青少年“爱绿日”到来之际,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水务局共同举办本月首都青少年“爱绿日”主题活动,举办“绿色伙伴”征集和“志愿走河”行动发布会。
“绿色伙伴”着眼于推动绿色用品进家庭、进楼宇、进学校,使“绿色伙伴”成为首都推进“绿色北京”建设的有形载体。通过征集、宣传由一系列具备节能、环保、便捷、新技术特性的“绿色”日常用品和产品,组成“绿色伙伴”的礼包,向社会公众推荐使用,倡导人们将绿色用品常伴身边,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广泛使用,践行绿色理念,倡导绿色生活,引领绿色消费,开展绿色保护。比如在“绿色伙伴”大学生测试版中包括一本低碳手册、一个保温保鲜饭盒、一个环保手绢、一个手动充电式手电筒、一个便携式水杯、一套环保餐具。低碳手册进行环保实践知识普及;保温保鲜饭盒便于学生临时储存过剩的少量食物,减少浪费;环保手绢减少纸巾使用;手动充电式手电筒供学生在停电或应急时使用;便携式水杯为学生上自习提供盛水工具,减少一次性杯子的使用;环保餐具提供学生聚餐和日常生活的常用餐具。该套“绿色伙伴”充分结合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需求,具有循环使用、减少排放、实用性强的特点。
本次面向社会征集“绿色伙伴”的主要目的是汇集公众智慧,整合社会资源,推广绿色用品,展示绿色技术,倡导绿色生活。征集的是“绿色伙伴”生活版、“绿色伙伴”工作版和“绿色伙伴”青少年版,主要覆盖在家庭生活领域和上班工作领域能推广使用的节能环保日常用品,促进青少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能环保的习惯。
会上发布了青年“志愿走河”行动方案,“志愿走河”行动通过组织水务专家与志愿者们一起,沿北京河道区域进行独步行走,实现对北京水资源情况的了解、辅助流域水质监测、参与首都水资源及环境保护、建言河域区域经济发展等四个方面的志愿服务职能,同时,“志愿走河”行动也成为了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一。根据“志愿走河”方案,将在今年下半年沿永定河、北运河、昆玉河、清河、潮白河、通惠河、京密引水渠等北京主要河道开展“走河”行动,亲身体验北京的水环境建设及河道治理理念。每月最后一周星期六的走河活动,号召社会公众报名参与,详细安排见2010年下半年“绿色北京”青年行动――“志愿走河”行动一览表。
在首都青少年“爱绿日”主题活动――“绿色伙伴”征集暨青年“走河”行动发布会上,北京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毕小刚就首都生态水务建设进行了专题讲座,并就首都的水资源现状、永定河生态治理等情况给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乐水行”社团环保组织等“走河”实践队60多名志愿者上了一堂生动的水资源教育课,为“走河”实践队开展“走河”行动提供了重要参考,增强了“走河”行动的针对性和安全意识。北京团市委“绿色北京”青年行动计划课题组负责人为“走河”实践队赠送了“绿色伙伴”测试版。
16、北京水资源压力逼近极限
来源:北京报道 2010-07-27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8/xOMDAwMDE4OTAxOQ.html
核心提示: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达到1972万,接近2020年的总体规划人口规模,并以每年54.3万的速度膨胀。按照这一趋势,南水北调为北京增加的水量,会被庞大的人口数量吞噬。为给北京输水,河北省张家口和承德两个市已将水稻全部改种玉米。
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已经启动,如果一切顺利,北京第十水厂将会在今年11月底之前具备进场开工条件。
第十水厂位于朝阳区定福庄,是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之一。
按照计划,第十水厂的水源将分别来自密云水库和通过南水北调进京的长江水,设计日供水能力可达50万立方米。
据了解,北京市2009年市区的最高日供水量是278.8万立方米,而2010年的夏天尚没过完便已经打破了这个记录,市区日供水量达到286万立方米。
供水量增加在于人口增加。近日,北京市政协《关于促进首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案》披露,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达到1972万人,人口总量以每年54.3万的速度膨胀。
北京市的水资源压力正在逐步逼近极限。
极限边上的城市
第十水厂的规划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但几经辗转直到今年才真正付诸实施。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水源方面经过几次变动,主要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状况发生了变化,致使整个项目必须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监毕志清告诉本报。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十水厂的国际融资顾问。
据了解,第十水厂曾计划于2008年开始建设,至2010年建成投产。2010年也正是南水北调输送长江水到北京的时间。但“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许多经济社会因素发生了变化”,使送水进京的时间推迟到2014年。
南水北调送水进京的时间,不仅关系到配套工程的日程安排,还关系北京市整个水资源的供给状况。这迫使北京将对现有水资源的应用推向极限。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年人均水资源为210立方米,是中国年人均水资源的1/10,是世界年人均水资源的1/40。
“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是造成北京市水资源压力的主要原因。” 曾任职于北京环保局、长期研究北京水资源问题的专家王建告诉记者。
王建指出,由于北京市在节水方面的措施和力度,在工业、农业方面的用水量都有所下降;而生活用水方面也不能说是节水不奏效,但是人口增长得太快。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近日,北京市政协《关于促进首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案》披露,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达到1972万人,人口总量以每年54.3万的速度膨胀。
与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形成对照的是,北京市本地现有的供给水源日益紧张。
密云和官厅两个水库是北京市供水安全的重要保障,二者设计库容均超过40亿立方米。但近年两个水库的库容仅维持在10亿立方米左右。
地表水供给紧张的情况下,地下水也成了北京重要的水源。但地下水超采所带来的问题已经显现。
“与60年代相比,北京的地下水大致减少了106亿立方米。”王建说,“这导致了地面沉降的出现,地面沉降又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三分之一地下网管的破裂就与此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只能把寻找水资源的目光投向相邻的河北省。
“力不足”的河北
岗南、黄壁庄和王快是河北省的三座大型水库,承担着向北京市调水的主要任务。调水线路为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总干渠,以及总干渠与黄壁庄、王快水库的连接渠。
2009年,北京市从黄壁庄、王快等水库应急输水,年内收水2.64亿立方米。
除直接供水外,河北省也在努力改善北京市水源的生态环境。
“在张家口和承德两个市,当地的水稻已经全部改种玉米。北京市会向这两地的农民提供一定数额的补贴。”河北省防汛抗旱办公室顾问、高级工程师魏智敏告诉记者,“这一工程客观上也为北京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
据了解,目前河北省全年的用水量大约为210亿立方米,向北京输送的水资源仅是这个数字的很小一部分。但实际上,河北省也同样面临缺水的问题,其严重程度甚至不亚于北京市。
魏智敏介绍,河北省近十年来可供用水量大致为129亿立方米,也就是说河北省自身存在着近80亿立方米的缺口。而且,河北省近十年的年均降水量为454.6毫米,相比1956年至2000年减少了14.6%。
河北省的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92立方米,这个数字甚至不及北京市。
为了弥补自身的缺口,河北省也不得不在地下水和跨省调水方面下工夫。河北省每年要通过山东境内,从黄河向省内调水。
在某种程度上,河北省的客观条件使其在保障北京市水源方面多少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1 2下一页
17、广州500亿治水工程效果待评:一劳未必永逸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07月28日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hbyw/detail_2010_07/28/1846234_0.shtml
历时一年半,耗资近500亿的广州治水工程已经临近收官。
这一举全市之力推进的投入资金最多的一项亚运工程,究竟成效如何,目前仍然难下断言。
7月26日,广州市治水办副主任、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彭大杰在新闻通气会上称,广州的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已经显著提升,河涌水质正逐步改善。
不过,这一表述与之前广州制定的治水工作方案中的目标任务仍有差距,按照广州治水工作方案中描述——“举全市之力系统推进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确保2010年6月底前全市水环境出现根本性好转。”
一位水务系统人士透露,广州市水务局与环保局已经制定了一套水质评估体系,近日已开始对广州水质进行大范围的取样检测,目前还没有结论出炉,“内部将这一轮治水后的内河涌水质验收标准界定在透明度25厘米,溶解氧含量1.5毫克/升以上”。
486.15亿治水方案
广州治水的资金盘子在2008年12月末已经基本敲定。
根据前述治水工作方案的安排,486.15亿的治水资金大致分为两块,一部分是广州市水务局主导的340亿左右的资金,主要用于城市和农村污水治理(约185亿元)、中心城区的调水补水(27.6亿元)、全市河涌的综合整治(约119亿元)以及中心城区水浸街治理(9亿元)。
另外还有145.5亿元由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导,进行中心城区雨污分流的治理。
彭大杰说,广州市水务负责的340亿的治水工程中,截至目前资金已经拨付了244.53亿元,支付率在70%以上。
负责治水资金安排的一位官员7月22日告诉记者,整个治水工程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的统计还没有完成,不过从他所掌握的情况判断,“应该是省了一些”。
根据治水方案的计划,广州市本级财政将出资362.36亿元,其中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融资任务216.86亿元,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融资145.5亿元,剩余的近124亿元,由区一级的财政负责筹集。
广州市水投集团在2008年底挂牌成立,成立之初就承载着破解广州治水资金难题的重任。
该集团一位高层7月26日告诉记者,广州市水投集团今年2月与中国银行在内的14家银行签署了350亿银团贷款合同,贷款期限为20年,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调了10%。
这350亿的贷款中涵盖了治水工程中广州市本级财政需要出资的近217亿元,以及90亿左右的西江引水工程建设资金,“还涉及部分过渡性贷款,要在中长期贷款到位之前推动治水工程启动”。
上述人士指,治水贷款的偿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通过收取污水费和自来水费;二是通过土地出让,广州市已经圈定了白云湖和海珠湖(治水工程项目中的两大人工湖)周边的一些地块,这些土地出让的收入将全部用于偿还治水贷款。
广州市水投集团董事长骆安宁今年在广州市“两会”上曾表示,政府还将从压减的各个部门预算中划拨一块出来用于偿还治水贷款。
前述水投集团高层表示,如果这几个渠道仍然不能完全偿还贷款,就将考虑适当调增水价和污水费。
一劳未必永逸
广州历时500天投入近500亿的治水,成效究竟如何?目前还看不到清晰的答案。
根据治水方案划定的时间节点,今年的6月30日被认为是这一轮治水评估的最后期限。方案中“确保2010年6月底前全市水环境出现根本性好转”的描述,涵盖着城市生活污水治理集中处理率要在85%以上,北部、西南部、中东部及南部片区完成调水补水系统工程建设,中心城区主要河涌综合整治的基本完成。
彭大杰在新闻通气会上说,广州的污水处理率已经从2008年的75%上升到85%,每天减少了80万吨污水直排珠江,“通过截污清淤,河涌的污染物已经全面减少,全市水环境已经出现持续改善的明显转变”。
但水质的改善目前还没有量化的评估结果公布。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潘伟斌近期刚刚考察了部分治水工程,他评价说,有些河涌水环境已经得到明显改善,比如东濠涌、石井河中上游段等,但是也有不少河段治理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截污工程不够彻底,尤其是住宅小区的截污不太理想。”
潘伟斌亦提醒,近500亿的治水资金看似天量,但针对广州此前水环境极为糟糕的前提,很难指望通过一次性的大量投入能彻底扭转水环境。治水之前,广州市河涌的溶解氧含量为0毫克/升,通过这一轮整治,政府希望这一指标能达到1.5-2毫克/升的水平。
广州治水资金的具体投向也曾遭遇人大代表和媒体的质疑,彭大杰在发布会上对此回应说,大部分的治水资金还是投在截污方面,只在中心城区部分施行景观工程,所有的工程方案都经过财政的评审。
潘伟斌在这一年多对广州治水的跟踪过程中发现,政府的治水理念正在逐步转变,从最初的关注治水任务的进度和完成情况,到关注便民利民措施,包括公园、绿地等景观的建设,最终落实在区域水环境的改善。
18、江苏溧水等8个城市(区)上半年酸雨频率达100%
来源:扬子晚报 2010年07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c/news/roll/2010-07-28/033920770642.shtml
溧水酸雨频率为100%?昨天上午,一则全国环境质量通报引起了南京市民的关注。国家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在通报上半年环境状况时表示,全国189个城市出现酸雨,其中江苏溧水县在内的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100%。
陶德田说,2010年上半年各项监测指标显示,我国治污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全国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Ⅳ、Ⅴ类占26.4%,劣Ⅴ类占24.3%。主要超标项目是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陶德田表示,酸雨污染仍然较重。监测的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四川广安市、江苏溧水县、上海南汇区、江西鹰潭和瑞金市、浙江台州和温州市、福建厦门市等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100%。浙江、江西、湖南、福建、上海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中部、广西北部、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重庆南部、湖北西部、安徽南部等地区酸雨分布集中。
溧水县酸雨真的100%?
是真的!上半年每场雨都“酸”
这则通报让南京市民感到十分惊讶,溧水难道场场雨都是酸的吗?而记者也同样诧异,在南京,溧水雨水酸性的确相对高,这在每年的南京环境白皮书上都有反映,但发生频率一般在80%左右,也就是10场雨中8场酸。
而今年上半年,怎么就出现每场雨水都“发酸”呢?记者联系环保部宣教司,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发布的数据肯定没有错,这些数据都是地方报上来的。对此,记者又求证了南京市环保局,该局相关负责人肯定了这样的说法,监测数据都是按照要求向国家每日一报的。而上半年,溧水酸雨发生率也的确达到了100%。
为什么溧水酸雨频率高?
土壤酸、小雨多是主因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专家解释,南京酸雨分布往往是郊区强于市区,而南郊又强于北郊。市区的酸雨之所以低,主要是空气中扬尘呈碱性,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雨水中的酸性物质,使得酸雨发生频率大大降低。
而监测发现,郊区溧水的土壤本身呈酸性,酸性的土壤尘土又遇上了带有酸性的雨水,自然酸雨污染就相对严重了。而且酸雨往往很难发生在倾盆大雨之中,因为一场大雨稀释了酸性,往往是小雨甚至是毛毛雨容易形成酸雨。南京上半年雨水总体偏少,而且小雨居多,是溧水酸雨频率高的主要原因所在。
和当地工厂有关系吗?
做过实验,溧水的雨比大厂酸
当然,也无法排除本地和外来因素的影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南京大学大气科学院刘红年介绍,由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影响越来越明显,当地工厂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融入到大气里都会导致雨水变“酸”。
“而且,酸雨形成还跟大气运动导致的长距离输送有关,外来污染物的飘移也是一个因素。”溧水县处于苏锡常工业区的下风口,受污染物的飘移的影响也比较多。
而这些因素的影响占多大比重呢?环保专家表示,他们曾经在同属于化工区的大厂和溧水做过实验,结果发现,同样处于下风口,大厂的雨水整体呈中性,而溧水却很酸。同样是化工区,同样受外来污染影响,但酸雨程度却不一样,这说明,两地主要还是受土壤影响,大厂土壤偏中性,溧水呈酸性。
酸雨对健康有影响吗?
对建筑、水体影响大,对人影响小
专家表示,上半年溧水的酸性值在4—5左右,这样的酸性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接触到。大家平常吃的鱼、肉、米饭、白酒、动物内脏等,都是酸性的。一般说来,人体的胃酸pH值为2.0,可乐2.5,食醋2.9,啤酒4.5。
“雨水的这种酸度远不如食醋,你手上淋点食醋,会对你的身体有多大伤害呢?”刘红年说,人也不可能天天泡在雨水里。此外,对于也有人认为雨水会致皮肤癌,他觉得这个说法很可笑。癌症的主要诱因是癌细胞的病变,而酸雨中有酸性物质,不含引起癌变的放射性元素。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酸雨对植物、建筑和水体的污染会更大。土壤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植物生长会受到影响,而且酸雨会腐蚀建筑,污染水体。
溧水饮用水源受影响了吗?
严控自来水pH值,绝对合格!
酸雨对水体的污染是肯定存在的,那么溧水的饮用水安全吗?南京溧水县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以往监测的数据,还未发现饮用水源受酸雨影响,发生酸性超标的问题。
据介绍,溧水的饮用水源来自东屏湖、中山水库等7大水库,这7个水源地周边均没有化工企业,酸雨刚开始落入水库的时候,会影响其PH值,但水源进入到自来水厂后,水厂对饮用水的pH值进行严格监测,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达到出水标准后才能进入千家万户。因此,进入市民家中的饮用水是绝对合格的,放心的。 本报记者 王娟
19、你信吗 地球正在经历第6次物种大灭绝?
来源:《北京日报》2010年07月2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271320.html
在地质史上,由于地质变化和大灾变,生物经历过5次自然大灭绝。现在,因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了1000倍,地球进入第6次大灭绝时期。7月18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长马克平在首都科学讲堂上,呼吁保护生物多样。
■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
《自然》杂志称,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了1000倍,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
生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长期稳定期与短期剧变期总是在相互交替,灭绝也以不同的规模出现。在稳定期内,平均新生率远远大于平均灭绝率,总的平均灭绝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这种低水平灭绝被称作背景灭绝;与此相对应,在剧变期,许多生物门类在短期内大量灭绝,生物演化进程突然中断,使灭绝率突然升高,而新生率则降得很低,这种大规模的绝灭叫集群灭绝或大绝灭。
据统计,自寒武纪以来,明显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了15次。其中重大集群灭绝有5次。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灭绝的起因和规律,并提出了多种解释,比如陨星撞击、宇宙射线变强、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变化、海洋盐度变化、地磁变化等。以前的生物大灭绝都属于自然灾害,但这第6次是人为的。“我们正在经历的生物灭绝比地球生命史上其它灭绝事件更为恶劣。”有专家这样说。
【1】 【2】 【3】 【4】 【5】
20、祁连山冰川加速消融,河西走廊生态堪虞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0-07-28 罗子欣 郝莹
http://gcontent.oeeee.com/a/43/a43eb528e6b4a4fb/Blog/f1d/7ff686.html
梦柯冰川,祁连山区最大的山谷冰川。它的末端在50年里后退了300米。 罗子欣 摄
“要保护好祁连山的冰川。”这句话,温家宝总理不止一次提起。
去年秋天,他带着这句话经过贫瘠的黄土高原,来到位于兰州的中国科学院寒旱研究所,专程拜访了一位年过九旬的科学家。
老科学家叫施雅风,被誉为中国的“冰川之父”。半个多世纪以前,正是他第一次踏进祁连山的梦柯冰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冰川监测站。当时,人们试图融化眼前巨大的冰川解西北干旱,如今,冰川的迅速退缩却让科学家们深感焦虑。据甘肃气象部门预计,未来40年,这里的小冰川将消失殆尽。
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数据称,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已消失的冰川面积达3000多平方公里,而世界冰川监测服务机构(W GM S)的预测更为严峻:数十年后,全球绝大多数冰川将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将是河流枯竭,草场沙化,海平面上升……一场全人类的灾难。
梦柯冰川退缩300米
7月是冰川的夏天,来自南方的湿润气流,和徘徊在青藏高原脚下的自由空气,进入高原的门户,向北吹过长江黄河上游,直达祁连山,带来祁连山区最大的山谷冰川——— 梦柯冰川的又一场雨。
晨雨中,中国科学院寒旱研究所工程师王强驱车穿过最后一段戈壁间的便道,往海拔4200米驶去。远处是巨大的黑石山脉,云雾缭绕的山头上,白雪与黑山界限分明。“这就是雪线。”王强说。这片高原已隆起百万余年,当它升高到雪线以上时,发育出了数量众多的山地冰川。
不远处两道巨大的山谷中,梦柯冰川像穿山而过的汹涌大河被瞬间冻结,到达海拔4300米处戛然而止。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的板房就建在冰舌之下1.5公里处。这并非山上唯一建筑,在监测站的板房旁边,一道残存的老墙已经伫立了半个世纪。
1958年,这里还是一片被戈壁滩隔绝的地带,施雅风等第一批考察队员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下步入大雪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冰川监测站。
时隔半个多世纪,冰川已悄然发生令人忧虑的变化。王强说,从1958年到去年,梦柯冰川末端后退了300多米。
此次,王强的任务就是到大雪山考察选址,建立一个冰川监测断面。“这个断面就是用来监测冰川径流变化,气候在加剧变化,我们需要获取长期的数据。”
海拔4200米的祁连山区,除了几朵野花和斑秃似的高原苔藓外寸草不生,大风夹着砂砾从山谷间穿过。王强随意披了件军大衣,就上山了。冰舌距离监测站有100米的海拔距离,沿着陡峭的石山上去,两座裸露积岩之间的宽广冰丘,就是梦柯冰川,经年沙尘已令冰面如岩层般呈现出灰黄色,夏季的冰雪融水汇成一股激流奔下。
“登上冰川的唯一办法就是等到一大早河水结冰。7月和8月是冰川消融的旺季,天气越来越热,水流很急。”王强说。尽管今年初雪水丰沛,梦柯冰川像一台造冰机器源源不断地积累冰层,仍不及消融迅速,融化的雪水汇入河流,令其短期内丰盈,而很大一部分则渗入地下流失。
过度透支,必然带来过早衰竭。
中科院研究显示,祁连山冰川“入不敷出”已近20年,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如今平均一年流失10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北京密云水库。由此推断,祁连山面积在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较大的冰川也只有部分可以勉强支撑到本世纪50年代以后。
这只是占中国冰川总面积近八成的大陆型冰川的颓景之一。许多冰川的融化速度更为惊人,如在气候更加湿润的长江源头,昆仑山的玉珠峰冰川就创造了平均每年退缩43米的纪录;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曾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使中国冰川面积近40年平均减少了7%。
牧民一年搬家8次
去年秋天,温家宝总理经过黄土高原到兰州,最后他说要保护一个地方,拯救两个地方。保护的是祁连山冰川,拯救的是民勤和敦煌,“决不能让它们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和第二个楼兰。”(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这三地是一脉相承的。来自祁连山冰川的融水,穿过雪山下的牧场,穿过高海拔的乡镇,补充广漠内陆的暗河,或滋养河西走廊的绿洲。
最先吃到梦柯冰川水的是甘肃省肃北县石包城乡的600多名雪山游牧民,和他们的7万多只羊。牧民长年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在他们心目中,有两样东西最为神圣:成吉思汗和雪域冰川。
“我17岁那年骑马上冰川,跨过河水下马背,到冰洞里摸冰柱子,冰洞有房子那么大。现在冰川短了一截子,冰洞变成两个小窟窿了。”牧民图雅今年48岁,变化发生于最近的30年间。
按照王强的解释,冰川退缩,变薄变小,末端也变得更脆弱,上面的冰层坍塌下来,冰窟窿就是这样逐渐消失的。
除了冰窟窿,退化的还有草场。7月一天早上,图雅开着四驱吉普到乡里修理,车子修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搬家。同村的牧民全部搬到海拔更高的夏季牧场了,只剩下他一户。图雅还记得几十年前,爸爸带着全家人用骆驼和马搬家,一年搬四次。现在,图雅拥有5000多亩固定草场,一年却要搬七八次,仅去年10月份,就搬了三次。
“冰川小了,说明天气变了;天气变了,草就没了。”图雅在纸上画了一条波浪线,下面画了一个圆圈。波浪线代表冰川,圆圈代表草地。在他眼中,岿然立于身后的冰川就如一个气候的信号塔,直接影响着牧民的生计。
而放眼整个祁连山冰川,另一头所维系的,是河西走廊400多万人口,700多万头牲畜,70万顷耕地。河西生态危机四伏,民勤、敦煌等地早已深受荒漠化所困,若祁连山冰川枯竭,无异于将其“生命之源”彻底砍断。
从人工融冰到沙漠洪水
从祁连山冰川身上寻求河西走廊解渴之法,甘肃从上世纪50年代已经开始,不同的是,如今人工增雨哺育冰川,往昔则是人工融化冰川。
1957年,施雅风接受了一个到祁连山考察地质的任务,经河西走廊,翻越祁连山西段进入青海柴达木盆地。这段远行启发了他,“祁连山有那么好的冰川水源,西北却有大片寸草不生的戈壁和干旱的荒漠,应该把冰川水很好地利用起来。”
施雅风的想法,得到竺可桢的重视,很快,我国第一支冰川考察队成立了。当时正值“大跃进”期间,这支考察队带着“开发高山冰雪,改变西北干旱”的口号来到兰州。施雅风计划用三年摸底祁连山冰川资源,时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提出将时间缩短为半年。
1958年,施雅风等队员与苏联冰川学家道尔古辛进入祁连山,填补了中国冰川学的空白。科研成果伴随着庞大的计划:开展群众性融冰化雪运动,人工增加冰川与河冰融水。1960年甘肃大旱,在甘肃省委“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的豪言壮语下,2000多名农民工挺进祁连山。
敦煌到格尔木,500多公里,戈壁与荒漠,和半个多世纪前并无二致,只是当年的祁连山冰川,如今正“自觉”加速融化。而从祁连山南下,穿过党金山,柴达木盆地那片寸草不生的戈壁沙漠,今年夏季迎来一场意外的洪水。
7月9日正午,在党大公路(党金山到大柴旦)的修路工人李全业急忙拦下一辆从敦煌南下格尔木的桑塔纳。他刚刚接到妻子从家中打来的电话:温泉水库水位高涨发生险情,一旦溃坝,整个城市将被淹没,兰州调来的部队把她和儿子送到昆仑经济开发区,那是格尔木市地势最高的地方,已经聚集了4个村的村民。
“这么干旱的地方居然发了洪水,真是开玩笑!”李全业说,从小到大,格尔木一年难得下一次雨。
他在傍晚赶到格尔木市区,发现部分社区已经倾巢避难,人们驾着拖拉机,带着家什在河堤上鱼贯而过。(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格尔木人没见过这样的险情。它被称为“沙漠上的城市”,密集的内陆河流发源于昆仑山脉的冰雪融水。此次出现险情的温泉水库位于格尔木河的支流雪水河之上,雪水河发源于昆仑山脉的刚欠查鲁马冰川。7月,冰川消融,融水成为雪水河的一部分,进入温泉水库。
“冰川融水大约占格尔木河上游流域的5%到6%。”中科院寒旱研究所研究员叶柏生说,“随着气候变暖,这个数字毫无疑问地在增加。”
青海省气候中心给出更开放的分析,称冰川融水补给量占格尔木河年径流量的24.5%。并判断降水异常偏多与冰川融水叠加,是造成此次罕见汛情的气候成因。
据中科院的研究,近几十年来中国西北地区气候正由暖干向暖湿转型,温室效应将使其夏季平均日最高气温明显上升至少3-4℃,而降水将普遍增加两成甚至三成以上。而事实还远远超过预估,格尔木今年上半年的降雨量比去年增加接近3倍。(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沙漠洪水,是气候变化之下冰川的“过度消费”,专家同时指出,对于冰川补给性河流而言,冰川消融虽然短期内增加了径流,随着消融加速,长期的结果是河流枯竭、水荒发生。
气候变化之争
冰川消融背后,隐藏全球气候变化数据。据监测,祁连山区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气温上升了0.1℃,到了90年代,气温比60年代上升了0.76℃。气温在90年代后大幅升高,2000年到2005年的气温与60年代相比,升高了1.17℃。
“气候变化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升温多少,在于升温速率。历史上1000年上升1-2℃,现在50年上升1-2℃。”叶柏生说。
根据《中国冰川目录》包括梦柯冰川在内的5座冰川物质平衡对气候的响应分析,当年降水量不变,夏季平均气温升高1℃,西北冰川面积可能缩小量达40%。而长江源头冰川同样面临消退的困境,有报告称,长江源区冰川从1993年开始强烈消融,预计到2060年,长江源区冰川面积将比1970年减少11.6%,与之成反比的是,长江源径流将增加28.5%。
关于近5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非常可能由人类活动造成”,而一批科学家组织的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N IPCC),则针锋相对地提出,是太阳等自然原因。
“事实上,所有人都承认最近100年间气候是在变暖的。争议在于,一部分人认为这是气候历史上正常的暂时波动;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气候变暖已经脱离了这一个过程,更多是温室效应所致。我个人也倾向于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叠加到复杂的气候变迁之上,造成了全球的升温。”7月2日,叶柏生说,“冰川融化是一个缓慢而微观的过程,其影响将是深远的。”
数天之后,同样是来自于中科院寒旱研究所的新消息传来:在与梦柯冰川东西相望的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已有27条冰川消失。
21、研究称全球暖化可能致墨西哥70年内大移民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07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green/news/roll/2010-07-28/082820773088.shtml
中新网7月28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网站28日报道,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推断,未来七十年间全球暖化带来的强烈暴风雨、洪涝以及干旱,将导致墨西哥农粮作物大量减产,进而可能驱使数百万墨西哥成年人移民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Woodrow Wils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的研究团队表示,以最坏的状况来说,假若2080年底以前全球平均温度升高1到3摄氏度、农业生产方式又无法有效调适全球暖化现象,且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数量减少而影响其成长,那么墨西哥的农粮作物将会减产39%到48%。
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这篇研究报告检视了1995年至2005年墨西哥人口普查资料与作物生产、气候变化数据后推估,墨西哥的农作物每减产10%,以合法或非法方式移民美国的成年人可能就可能增加2%
据此推算,未来70年的时间内,墨西哥移民美国的成年人口将占墨国总人口7.8%至9.6%。若以墨国当前15至65岁人口来看,2080年前,移民美国的墨西哥人将增550万至670万人。
研究报告还预测称,全球暖化、农粮作物歉收将使移民成为全球“重大议题”,非洲、南亚与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
22、京城两条臭水河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7-23 刘绍仁
http://www.cenews.com.cn/xwzx/sj/201007/t20100722_661901.html
近年来,北京投巨资对城区河流进行了治理,使河流水质获得了显著改善。然而,仍有一些河流存在污染问题,甚至一些经过治理后的河流出现了污染反弹
北京市六环路以内共有城市河流52条,长度达520公里,除此之外,还散落着许多城区湖泊。近年来,北京市投巨资对这些河流进行了治理,其中包括较为重要的清河、坝河、通惠河、护城河、潮白河等,经过治理改造后,这些河流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在加大河流治理的同时,为创造良好的亲水环境,北京市还加快了城市污水处理速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8月,全市共建成较大的污水处理厂17家,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水清、岸绿、流畅的目标。然而,记者在调查时发现,北京城区河流治理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臭水长流两河沟
在北京市朝阳门外有条二道沟河,它属于通惠河水系,是亮马河和通惠河之间主要的排水沟,约有7公里长。它由工人体育场水系、二道沟明渠、二道沟泄洪暗沟、一热电厂大循环、红领巾湖退水渠5部分组成,在朝阳北路之南、延静东里之北分为两支:一支向北注入红领巾公园内湖泊;一支向东南流淌,经八里庄南里、十里堡北里、甘露园居民住宅区,注入高碑店北路暗沟,之后流进通惠河。
注入红领巾公园湖的二道沟污水,再从红领巾公园湖东南角流出,在八里庄南里西侧与直接东流的二道沟汇合,构成“T”形河叉。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红领巾公园湖治污,二道沟不再与红领巾公园湖通,成为盲河。1999年东四环路(北段)通车后,注入的河道成为暗沟,而这条沟从青年路至三间房段又称青年沟河。
近日,当记者驱车七绕八拐驶入了青年路,往公路两边看,只见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从路中间穿过,它的北边是破旧平房,惨淡的墙壁上多处写着硕大的“拆”字,一条条或明或暗的生活污水管道从这些平房的地上或地下伸入河中,涓涓细流泛着不同的味道四处弥漫。
记者注意到,河的南边是一栋栋林立的高楼,河岸边竖着铁丝网,将河流与行人隔离开。河水很黑,还泛着一股臭味,河道中不时漂浮起塑料袋和纸屑,顺流而下。
据路边一位跑个体运输的毛姓人士说,他每天都要在这里等待拉活,天天守着这条臭河,味道难闻极了。
记者离开青年路,在朝阳北路定福庄路口走上堤岸往河里看,只见河水完全变成乳白色,还不时地泛着气泡,一股股奇臭难闻的味道不时地从河里泛出,站在河边也就三五分钟便产生一种要呕吐的感觉。
离开定福庄继续往三间房村行驶,在北京卷烟厂西侧,沿着三间房村的一条小路,在一片已经拆迁完的空地里,记者发现这条河的水质完全变成了白色。据朝阳区河道管理处一位姓田的同志介绍,河水从这儿流入通惠河。
在北京南城也有一条著名的河——凉水河。它干流发源于石景山区,流经海淀、宣武、丰台、大兴、朝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等区县,于通州区榆林庄闸上游汇入北运河,总长19.31公里。
在丰台区西王庄凉水河岸边,80多岁的张大爷正在河边休息纳凉。张大爷告诉记者,他从上世纪50年代就搬到这里居住,原来这条河很脏、很臭,简直没办法在这儿呆着。
离开了西王庄,往东行不远便是西罗园。在大中电器店后,北京京剧院前,有座“洋搞闸”(既西罗园闸)。记者站在桥上往河里看,只见河上漂浮着许多污秽物,臭气熏天,令人望而生畏。
当地居民介绍说,这条河叫马草河,河水穿过闸门直接排入凉水河。在大闸管理处的院子内,记者看到“丰台区凉凤灌渠(凉水河——南四环)应急治理”的说明。说明上显示:凉水河至凤河的引水渠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全长13公里,丰台境内1.5公里长,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容纳河。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沿河两岸搭建了许多简易厕所,其粪便直接排入河中。为防止上游污水进入下游,河道已从大兴区庑殿闸切断,致使上游雨、污水无处可排,雨、污水时常漫过河道满街流淌,甚至通过污水管线流入部分居民家中,影响了居民的正常出行,也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从洋搞闸出来,记者继续沿凉水河往东走,见河中有位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水中垃圾。经了解,他叫牛国政,河南藉。他说,他们这段共有6个人每天负责管理疏浚河道,但是这条河垃圾很多也确实很脏,每天忙活也难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因为河道中各方来水较多,水质比较复杂。
宏丰渠位于海淀区北部,它流经亮甲店等地后汇入北沙河,据海淀区环保局一位负责人介绍,由于它流经的地区农村面源污染占60%以上,导致其水质在劣Ⅴ类以上,污染异常严重。
记者了解到,凉水河和二道沟河先后经过了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小区、朝阳区甘露园、海淀区的颐和山庄等近10余个小区,污浊的河水破坏了优美的环境,也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
污染状况为何无人说得清?
提起青年沟的治理问题,北京市朝阳区河道管理处一位姓田的同志告诉记者,青年沟河两岸均为居民房,由于暗沟内部雨水和污水存在混排问题,使得河道水质较差。
据北京市水务局一位负责人介绍,在此之前他们对整个二道沟河进行过多次治理,并将二道沟水系所有的排污口封住,但还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雨水口进行排污。由于这些不法分子行踪隐蔽,不容易发现,所以造成了现在这种情况。
此后,记者联系了北京市朝阳区环保局监测站张站长。他说,早在三五年前他们曾就二道沟河水情况进行过监测,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没再做过此项工作,具体什么原因他没有说明。
北京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的荆主任介绍说,按照北京市水环境规划的要求,他们只负责大的河流水质监测,像青年沟河这样的支流很难管理过来,所以他们确实没有对其进行过监测管理。
如此看来,青年沟河污染状况如何?水质情况如何?目前尚无人员说得清楚,也许正因为此才使其成为一潭污水。
河流屡治屡污根源何在?
河流污染就任其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吗?
在北京市凉水河河道管理处,管理处主任赵强告诉记者,凉水河排水河道多年来雨污合流,沿线共有排污口1031个,其中常年排污口705个。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整个凉水河水系年排放污水3亿多吨,造成河水恶臭,水质严重恶化。
赵强说,1991年,北京市政府就曾经对凉水河进行过综合整治。治理初期效果比较好,但随着沿岸居民的增多和最近几年北京雨水逐年减少,凉水河的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上游西客站暗渠至旧宫桥段污染尤其严重,致使周边10万以上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户。当时沿岸群众多次致电致函反映污染状况,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提出,希望有关部门治理凉水河。
2002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利用世行二期环境项目贷款,由北京排水集团进行凉水河南岸污水截流工程。此工程西端起点为丰台区的三路居,东端终点接入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全长1.07万米。凉水河上段污水管线工程位于凉水河南侧绿化带内,与凉水河平行走向,管线长为5037米。
据在凉水河边乘凉的张大爷介绍,凉水河的治理不是很彻底,尤其是一些施工人员将岸边的垃圾随意填埋在岸堤上,每年只要雨水大时,埋在岸边的垃圾就会泛上来,漂浮在河面上,很脏、很臭。虽然说现在凉水河河道管理处每天有人来进行清理,但是仍不尽如人意。
北京市政府于2002年再次对凉水河进行了全面治理,目前治理工程已经完工,是什么原因使北京河流屡治屡污?其根源何在?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陈求稳教授。
陈求稳认为,导致北京城区的河流污染主要是3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来自居民的生活污水污染。北京中心城区的污水收集系统基础较差,且老化严重。许多老城区的很多污水并不是进入污水处理厂,而是直接排进暗沟中,有的甚至就直接排入河流里。
其次,雨水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原来北京市的污水管道是采取的雨污合流,但是后来发现这样的成本比较高。把生活污水处理为中水就要经过初次沉淀、生化(去除水中有机物)、再次沉淀等环节。而处理雨水环节要相对简单些。现在北京市的污水管道基本已经实现了雨污分流,但是有的地方图省事,直接把雨水排入了河道,这也会对河流造成污染。
“近年来,随着交通的发展,来自交通方面的污染也成为河流水质变差的一个原因。汽车排出的尾气并不只是悬浮在空中,也会落下,下雨时,雨水冲刷路面的同时也会把这些汽车尾气中的脏东西带入河流。”因此,北京市河流污染问题很严重,但要彻底治理这些问题存在很多困难。
陈求稳表示,北京的水资源相对缺乏,导致河流中的水流动不起来。常言到“流水不腐”,河流中的水如果经常处于一种滞留状态,就会造成污染物质富集,甚至引发富营养化。而且改造老城区的排污管道,无论从财力还是从规模上来讲,都是个相对巨大的工程。而要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也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
另外,目前北京市的这些河流的河床一般都是用混凝土浇铸,这样虽然可以减少土壤中污染物进入水体。但是另一方面混凝土上不容易生长植物,也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因此,必须首先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减少进入河流的各种污染物,这是治理河流污染的前提。
生态治河可否连通水系恢复自然活力?
陈求稳认为,治理北京的河流可以采取生态的方法,比如对混凝土河床及护岸进行景观湿地改造,利用这些植物来净化河水。即建设“生态河堤”,恢复河流两岸储水湿润带和河岸水边植物群落。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生态浮床植物技术达到既美化河流景观又能大面积净化水质的目的。所谓生态浮床植物技术就是以泡沫塑料、海绵等物质为基质,拼成一条生态浮床,再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把一些粮油、蔬菜、花卉等各种适宜的陆生植物栽在浮床上。
他说,北京的水系过去是相对连通的,颐和园与圆明园,圆明园与北大,北大与清华,长河与六海,六海与亮马河、通惠河、护城河等,一直都互相连通,互相救助。水系只有连续才呈现出水之美,水只有活起来才能保持生命力。但现在,由于生态用水的减少,各个还称得上自然水面的地方,都采取自保的办法,用“防漏”的高闸厚板把自家水封闭在领地之内。
比如,圆明园水系不再与北大水系连通后,北大的未名湖只能依靠地下水补充,其他的小湖自2002年以来就任其干涸;北大与圆明园之间的万泉河,2007年10月开始从清河再生水厂调来再生水,当时的说法是每年能供给120万吨(每月10万吨),但也是“闭路循环”,水从“源头”放出后,到汇入清河处,再用管道泵调回“源头”。这种闭路循环、互不连通的做法,让北京水系丧失了原有的活力。
除了各种防洪和“防漏”工程设施“肢解”河流外,河道的硬化也给了河流生态致命一击。北京过去一是怕污水下渗,二是怕雨水形成祸害,因此,城市里的河道都被硬化衬砌、拉直截平。河流的底部与两岸都被水泥和石块进行衬砌之后,河流丧失了其生命的尊严,河流成了排水沟,水成了“景观水”。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被毁灭殆尽,“河流伦理”被践踏无遗。
近年来,北京市意识到河道硬化的弊端,新治理的河流不再进行河道硬化,而是通过栽种水生植物、放养鱼苗等进行净化处理,尽量保持河流的原生态。
这从北京亮马河的整治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亮马河的东直门至珀宫酒店段,“河道仿生”做得相当成功,虽然仍旧可以看到硬化的痕迹,但隐藏得已经非常巧妙。不过一些细节仍不够到位,如河岸砌上的“鱼巢石”,据说可以让鱼在里面产卵,但这些石头高高地砌在离水面至少有一米的地方,除非发大水,否则鱼绝对不可能跃到这里面“产卵”。
除此之外,陈求稳表示,在生态用水减少之后,用处理过的城市污水即“中水”来补给城市河流,已经成为一种解决之道。但目前我国一些城市采取了“大截排”的污水集中处理的方式,把污水集中起来通过污水干管送到十几公里以外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这样的污水处理系统非常不经济,也无法进行中水的就地利用。
北京市近年来开始推广再生水,但大量再生水没有当作河流的“源头水”来利用,而是排入河道,和未处理的水混在一起,没有达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他认为,水本身存在3种循环:一是最小的循环,也就是被城市“新陈代谢”之后,经过治理,再生利用;二是中循环,即下渗到地底,蒸发到空中,服务于局部水环境;三是参与全球水圈的大循环。假如城市能够把治理过的污水通过科学的方式补给河流,城市河流应该能够在小循环内做到可持续发展。
此外,人们也可以改变集中治污的思路,通过改造下水管的走向,引导雨水流向城市河流的“毛细血管”和“动脉血管”,让雨水的收集利用为河流生态服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马上就评:城市河流整治当遵循自然之道
台桂花
北京市曾投入巨资、下大力气对城市河流进行综合整治,使一些常年污水横流的河道面貌焕然一新。污水变清流不仅让周边的居民喜笑颜开,也为城市增添了生机。
然而,为什么在北京城的城区甚至一些繁华地段内,依然还能找到泛着恶臭、漂着垃圾的河流?是这些河道治理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忽略了对它们的治理?还是政府缺少资金,还没有来得及对其进行整治?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至今,如果在百度上输入“凉水河”、“二道沟”等关键词,类似“北京要用4亿元为凉水河除臭整容”、“凉水河治理成效显著,河岸别墅价值攀升”、“二道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启动”等众多信息依然能尽收眼底,这些信息显示的不仅是这些河流当年污浊不堪的模样,还记录了其发生的种种变化。
河流污染反弹的原因到底在哪里?照此状态,河流污染循环往复下去,将带来什么后果?产生哪些影响?诸多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有关人员好好考虑。
对于河流屡治屡污的原因,有人将其根源归结为以下3点:一是由居民的生活污水造成;二是由雨水带来的污染导致而成;三是因为过去治理方法不当,混凝土浇筑的河床导致活水变死水,影响了河流的自然净化。
目前,针对河流污染出现的这些问题,北京市已经开始尝试采用生态办法来进行治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离根本性的彻底改善还有很大差距,这里面有历史因素累积的结果,更与人的意识尤其是决策者、设计者的意识尚未完全转变有关。
比如,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治理虽然有了明显进步,尽量保持了河流的原生态。但是由于细节上设计不到位,本想用来给鱼产卵用的石头修砌在了离水面至少1米的地方,鱼想在里面产卵的可能性极小。这样的河道整治虽然视觉上强调了美观,但却用处不大。
北京城在历史上水系丰富,并且相对联通。这些水系之间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自然的活水不仅让河流充满活力,也让城市充满了灵气。但是在河流的不断整治过程中,由于在指导观念上过多强调防洪和防漏等功能,不断硬化的河道割裂了水系之间的这种联系,让河流逐渐丧失了原有的活力,而最终丧失了生命力。
类似的案例不仅在北京,放眼全国的许多城市,在河流整治方面都存在河道硬化问题。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北京城的河道整治再次告诉我们,要想让河流真正活起来,必须遵循自然之道,不要让过多的人工痕迹割裂了河流本身存在的自我净化、自我调节的生态功能。否则,被毁掉的将是整个城市河流的生态系统。
此外,如果没有建立一种完善的河流综合整治的长效管理和监督机制,缺乏有效的河流维护,治理后的河流难免会反弹。凉水河、二道沟河就是一个例证。
目前,北京市正在努力打造世界城市,世界城市的建设应该是全方位的,如果让一条河流破坏了其整体形象的打造,实在是得不偿失。更重要的是,千万别让政府的巨额投入打了水漂,更别让一条臭河伤了老百姓的心。
23、环境税改革提速 试点方案正在制订
来源:浙江汽车网2010-7-28
http://www.ck100.com/zixun/201007/92382.html
环境税开征工作一直在艰难推进。
几经波折,环境税改革终于步伐加快。7月中旬,有报道称环境税的试点方案也正在制订中。
环境税再认识
事实上,关于环境税的讨论很早就在学界和实业界展开。
随着近几年公众和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环境税开征工作已日益加速。
2009年5月,国务院在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快理顺环境税费制度,研究开征环境”。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环境税主要是指对开发、保护、使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的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
专业人士指出,环境税下可列税目若干,例如:污染物税、环境资源税、环境能源税、环境关税等。每个税目下面还可再分子税,如污染物税可分为碳税、硫税、噪声税、垃圾税、有毒化学品税等。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燕友在1月份列席市人代会东城团小组会时向媒体透露,国家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机动车环境税费改革的问题。
张燕友表示,机动车的污染排放将被列入环境税征收范围内。一旦实施,北京的机动车车主也要为尾气排放买单。机动车的环境税在征收时,车主将按照机动车不同的污染排放量情况,缴纳不同的税费。
但张燕友表示,具体征收的时间现在尚未确定。
关于环境税的问题,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保部一直在进行研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考虑,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2月9日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发布仪式上表示。
张力军指出,普查结果将会为研究环境税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通过此次普查,中国查实了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摸清了污染源的流域、区域和行业特征以及治理情况;掌握了农业源污染物排放状况。
试点方案待出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近日公布,该通知指出,年内将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开征环境税的方案。
据媒体报道,近期环保部污染防治司负责人表示,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正在和环保部商量,要把机动车污染排放的内容纳入汽车污染防治的内容中去,“跑的里程越多付出的费用越高是正确的。”
据悉,环境税的增收已经取得了环保部等相关部委的同意,财政部接下来要研究的是征收的名称和形式。
国家税务总局官员日前透露,环境税税制目前正在研究之中,具体的征税范围、实施时间、管理机关尚未确定。
7月15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在一会议上透露,相关部委正在制订开征环境税方案,环境税的试点方案也正在制订中。
潘岳表示,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环保部正在配合财税部门研究制订开征环境税的方案。环境税的试点方案,相关部委也正在研究敲定中。
“环境税的试点方案的制定表明政府开征环境税的决心。”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财税体制改革是关键
购买高排量汽车的车主肯定会比购买低排量机动车的车主缴纳更多的机动车环境税,这种类似于车辆征收购置税的环境税得到了一些人士的认同。
“开征环境税有一定的合理性吧,毕竟现在环境问题严重,使用高排量汽车肯定比使用低排量汽车污染要大。”一位车主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环境税目前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从国际、国内的综合环境分析,环境税开征已是必然趋势,且时间不会遥远。
一些专家则指出,开征环境税乃是趋势,但是如何执行便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加快完善消费税制度十分重要。
专业人士指出,消费税是对过度消耗资源和危害生态环境的商品,过度消费不利于人类健康的商品以及只有少数富人才能消费得起的商品等征收的一种税。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解学智也在公开场合表示2010年将研究完善消费税政策,适当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
“要把环境税建设成为整个税种体系中一个独立的税种,环境税定义上的模糊造成了实际操作上的不清晰。”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研究员王金南指出。
对消费税纳税等财税体制进行一定的改革乃是重点,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在一国税制建设中,开征环境税可以实现最优税制结构,亦可以实现公平和效率兼顾并重均衡结构,安邦咨询公司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端宏斌告诉记者。
24、刘少创——丈量江河的人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7-14
http://www.cenews.com.cn/xwzx/rw/201007/t20100713_661562.html
人物介绍
刘少创,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担任2008年青海省组织的三江源头科考首席科学家。1999年起,他开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源区的实地考察,确定世界重要河流的源头和长度。目前已经完成14条大河的源头确定和长度量测工作,其中包括10条超过和接近5000公里的大河。
中科院遥感所的办公室里充满阳光。眼前的刘少创,收拾得干净利落,随意陷在椅子里。这完全不符合他在我想象中的形象——羽绒帽套头,脸孔粗犷,皮肤皱褶里有冰碴,眉毛跟胡渣挂着雪霜,背后是巍巍高山。
“你把我当成探险家了?”他身体前倾,脑袋刚好处在墙上挂的两幅唐卡中间,右面的色彩比左面要鲜艳,可能不是同一次被带下雪山的。“其实,每年用来搞野外考察的时间顶多一个月,其余都花在研究遥感图上。”
遥感加实地,这一切皆因为,世界上主要的大江大河,无论源头位置还是其长度,多少年来莫衷一是。刘少创要的,是“精确而无偏见地描述世界”,认知并帮助更多人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与大自然。
比地形图更可靠
刘少创拥有的名气就来自这“重测江河”。
他问,大江大河的长度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然后自答:河流的源头、河流入海口、依据的数据源和使用的量测技术。“首先判断前两点。显然,入海口的分歧不会太大,那么关键就在源头。”
这一判断不要紧,从1999年,刘少创开始揣着各种卫星遥感图,陆续跑遍了地球表面的14条河流的源头。不仅如此,“以后,我还打算再测20几条。”他说。
其次,要看所依据的数据源。“由于自己是遥感专业出身,就对此相当敏感。”尽管到中科院遥感所读博士后之前,他一直老老实实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直到博士毕业,也没有想过要重测江河的事。但在读博士后的阶段,他突然有了一个发现——好像还从没在论文中见过用遥感手段测量大河的例子啊!于是,这位想法很多的研究人员,怀着独辟蹊径的心情,在1999年开始了对澜沧江源头的实地考察。从此一发不可收。
“真的,要找江河源头,没有什么比遥感更好的方法。”如果是内行便知,刘少创这笃定的话是有道理的。
从上层的书架里,他拽下来一张古旧的地形图,角落里写着“机密。”这是一张1∶100000的老图。一个格子可以代表两公里,数下来,长45个格子,宽40个左右。“这样的图用来测量中下游河道还勉强可以,但河道上游会变狭窄,从这里看就只剩一条线了。”刘少创的意思是,1∶100000已经算是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如果再小些,河道的枝枝蔓蔓就会被统统隐去,没办法使用了。
遥感影像则完全不同。刘少创慢悠悠地说,这是显然的,卫星做的遥感影像有很多,甚至可以在满世界的数据公司去挑最便宜的。更何况,现在有好多都已经提供免费下载服务了。他根据经验肯定,“这是最好的数据源。”
“更准确的表达,我在测大河的时候,用的是多光谱,就是LANSET 的数据。LANSET 有7个波段,可以从7个波段选出3个波段来进行组合。比如5、4、3,5就是红,4就是绿,3就是蓝,合在一起,得到了一个彩色的图,称为假彩色……”具体进行科学分析恐怕繁琐,不过感性理解下来也简单,因为这些图看上去就像是相机曝光过度,当3个层次叠加以后,一条河道的轮廓清晰可见。
刘少创最后谈到了量测技术“在提高”。以前用的是军用的指南针,带一个小齿轮,在地形图上沿河道滚。根据它的圈数和距离,通过比例尺,得到曲线长度。要不就是一根普通电线,弄弯以后顺着河道放,再抻长去量它的长度;现在不一样了,可以直接把地形图扫描进电脑,用鼠标在河道上“点点”。“但这也有误差。还是用软件处理遥感图最可靠。”他也因此选择了这么做。
让刘少创感到安慰的是,第一次从澜沧江回来,他就觉得遥感这条路选对了。当时回到母校,他还特意找到导师王之卓院士,炫耀了一下。但导师随即说,“澜沧江是条国际河流,固然重要。但长江对中国更重要,你为什么不也研究一下呢?”这话让刘少创长久深思。
河流的长度到底谁说了算?世界第一长河的名字又改冠给哪条呢?他思考的结论是,“如果说探寻澜沧江的源头只是为了应用和展示一下自己学来的专业技能。后来还能继续的原因却是找到了这么做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想清楚地定位我们的生存环境。”
于是,他的专业——遥感,变成了他测量河流的工具。
探源路上
当前期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科学家便要踏上考察之路。
正如刚才讲到的,江河源头很重要。刘少创用手在遥感图上比划了几个圈,意思是按图索骥。“每次考察都差不多。根据遥感图分析,定出几个可能的源头,然后直接到当地去找。”他把考察时间定在秋天枯水季节,因为“任何时期都有水”才是某地能成为源头的要件之一。
必备物品不多,他本身也怕麻烦,一般都是轻装,遥感图、地形图、手持GPS,再带上个笔记本。怕不小心丢失,数据会一式三份。虽算不得单枪匹马,人员也确实不算多。一般不会超过3个,司机、导游加上他自己。
2008年的三江源考察倒是一次例外。那次的科考队由青海省人民政府组织,遥感、水利、地理、测绘等专家浩浩荡荡40天,到了20多条源流。刘少创的身份是首席科学家。
那一次踏上三江源令他激动。这是刘少创第二次探寻长江、黄河的源头,第三次重访澜沧江——
“路上,我们也算自在悠闲,像支生态旅游的队伍,打赌远处草原上的动物是狐狸还是狼,感觉白云投影在身上浮动。车一停下,每个人便迅速动起来了。GPS定位、重力、气象、水量、地层分析……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一次次,刘少创站在大河各个支流的源头,记下珍贵的数据。他说,在厚厚的高原草甸底下,一汪静止的水,听得见藏族向导虔诚的诵经声。
“最怕的是陷车。眼见六轮牵引车淹没在积水里,没法动弹,所有人都倒吸口气。当然,最后它还是倾斜着车身踉跄着回到了平地。”刘少创笑说自己已经挖车挖得很上手了。严寒是个威胁。不过这一行人的速度终于赢过了风雪,没有耽搁进度,留下遗憾。一切都很幸运。
刘少创边回忆边下意识地在椅子上前后晃着,像是还在马上。“高原反应、体力不支、风沙气候等等这些都不算什么困难。关键是最终的考察结果能不能被承认、被接受。”
黄河、长江的第一滴水
每当重测江河源头,就会掀起一轮学术争鸣。“我的结论始终是:黄河的源头为支流卡日曲的源头那扎陇查河;长江的源头为支流当曲的源头且曲。”刘少创坚持。
但现实让他无奈。黄河水利委员会最终将玛曲认定为黄河正源。1999年,国家水利部还在源头树立了黄河源碑,尽管根据2008年最近的这次三江源考察,卡日曲的长度和水量要远远胜过玛曲,他们似乎并不打算修正。
为什么呢?在黄河源区,藏民口口相传的民谣中唱到:“马塞巴,雅达约古塞;约塞巴,雅拉达合泽”,意思就是:“黄河的来源出自‘约古宗列’,‘约古宗列’的来源出自‘雅拉达泽山’”。约古宗列曲是玛曲的支流,在黄河源区藏民里,玛曲就是黄河的正源。
看来“河源唯远,水量唯大”并非绝对。出于情感认同和历史因素的考虑,玛曲的呼声胜过了一般决定源头的准则。
而长江,它的第一滴水从哪里流出,至今也是个谜。长江水利委员会在1976年和1978年两次实地考察公布,长江有三源:北源楚玛尔河,南源当曲,正源沱沱河。楚玛尔河因长度和流量都太小,没有介入正源之争。
“沱沱河是如今公认的源头,教科书上都是这么写着。但其实通过考察发现,这是不正确的。”刘少创说,“‘长办’自己的考察报告中都说:长江以沱沱河为源全长6397公里,以当曲为源全长6403公里,但‘河源唯远’的原则在这里又不被承认了。”这次的原因是,“沱沱河自西向东,非常顺直,但当曲有大拐弯,不够顺畅。”
如今的长江源头是一座迷人的雪峰,圣洁美好,但当曲却是一片沼泽之地,水网纵横。在确定源头时,也会有景致方面的考虑。
刘少创喃喃地说,当曲的湿地也是环境多样的表现之一,其实也很美,那边有黑顶鹤飞舞,细水流淌,与“长江源头”的命名是相称的。
25、云南84名儿童血铅超标续:事故认定遭质疑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0年07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28/074920772707.shtml
中广网北京7月27日消息(记者刘黎 陈鸿燕 实习记者焦源源)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20分报道,云南鹤庆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和村民对原因的判断各执一词。村民们怀疑村子周围的企业排放的气体损害了他们的身体,但政府对血铅超标原因认定的公告中,没有任何涉及企业的字眼。
这起血铅超标事件的原因真的如公告中表述的一般明了吗?政府部门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虽然北衙村有办铅厂的历史,也有不少村民有过铅中毒的体会,但孩子们血铅超标还是头一次。绝大多数村民都认为,村子周围的铁厂、铅厂是罪魁祸首。
村民:“我们那边有铁炉、铅炉,我们就怀疑那些烟。”
采访过程中,村民们提得最多的污染源是凌云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150立方的炼铁高炉。村里唯一一个幼儿园正对面几百米外的半山上就是这家公司,村民们叫它力量钢铁。公司院子里的一排排桉树几乎枯萎,树叶大多变成了褐色。炼铁高炉的旁边有个四五十米高的烟囱,公司副总冯涛解释说,他们公司不排铅,排的是一氧化碳。
记者:“一氧化碳在下面是看不见的吧?”
冯涛:“它有时会有一些。”
记者:“从下面看有了颜色是怎么回事?”
冯涛:“真正烟囱里面没有。可能是炉子这么高,有些剩料有时没有密闭住,但是很少,很短时间。实际上看到最多的是一下一股水蒸气,就是冷却铁的时候。”
冯涛说,企业排放的气体都是达标的。记者向当地环保部门求证,企业排出的气体包含哪些物质?是否含铅?鹤庆县环保局副局长朱雪平承认,平时给企业监测粉尘、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从来没测过企业排放的气体到底含不含铅,含多少铅。
朱雪平说,发现北衙村民血铅超标后,6月24号,云南省、大理州组织相关人员又对企业排放的气体含量做了检测。
记者:“做铅了现在有没有结果?”
朱雪平:“明确的结果应该是有了。他们反馈给我们是达标的。企业的排污是达标的。”
记者:“光给你们一个笼统的回应?”
朱雪平:“嗯。”
记者:“没有具体的哪个达标哪个不达标?”
朱雪平:“嗯。”
朱雪平说,做完这次检测,凌云公司6月底就停了产。
记者:“监测是正常的,干吗要停产?”
朱雪平:“要调查分析北衙地区的环境,根据工作的需要。”
朱雪平告诉记者,环保部门对企业的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是监测,二是监察。监测是一年做一次,监察是每个月两到三次,从凌云公司2006年成立到现在,四年时间里,鹤庆县环保部门对这家企业排放气体的监测一共做过三四次。
鹤庆县对企业的排污情况说得是这样不清不楚,而从一开始就对引起当地儿童血铅超标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在鹤庆县政府的公告中,当地村民用土法“小氰池”提炼黄金被指是引起儿童血铅超标的直接原因。这一说法,多数村民都不认可。“小氰池”炼金排出的气体含有多少铅元素?政府又是怎样做出这一判断的?。
2001年起,北衙的村民开始用“小氰池”炼金,村干部说,北衙有523户村民,采取土法提金的有接近一半。在当地村民眼里,“小氰池”就是个聚宝盘,炼金的过程虽然也有气体挥发,但多数人认为,对身体的影响不大。
村民:“它不影响多大,炼金不在家里炼,两个小时就解决了。”
鹤庆县外宣办张副主任说,用土法炼金,当地政府判定为违法行为。
张副主任:“一是矿产国有,有的老百姓偷矿,有的是从矿山附近捡的,原料进这一块是违法的。另外,炼金用到的氰化钠是剧毒化学药品。”
既然是违法行为,政府自然要严厉打击。鹤庆县环保局副局长朱雪平介绍,2001年北衙村的小氰池建在户外,当地政府曾大规模取缔过,之后每年会发现两三户建户外小氰池,2006年取缔了最后一户。之后村民就转移了阵地,把小氰池移到了自家院子里甚至是屋子里,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记者:“您觉得在对小氰池的监管上,环保部门有责任吗?”
朱雪平:“小氰池的监管是属于多个部门的,它涉及到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还有矿石的监管,作为我们环保部门,它通过了小氰池的选金行为,倒出来的尾渣是我们环保部门监管的,其他方面是其他部门监管的。我们县里多个部门也是在配合着,随时进行打击。”
然而“小氰池”在这种“随时打击”中却一直在随时生产,不仅如此,炼金的工艺也在不断改进。过去浸泡、置换、提纯整个周期要20多天,现在只要三五天就能完成,其中的奥妙就是加了不少化学药品。
朱雪平:“原来的小氰池浸泡出来再进行高温处理,现在的小氰池工艺浸泡出来高温处理要就硝酸、硫酸,改变了工艺。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湖南、贵州人涌进来很多,租了房子在搞。当地人还是用传统方法的多。现在都是外地人在做。”
记者:“外地人造成这次铅污染?”
朱雪平:“这个也是主要的一个原因。”
朱雪平解释,正是工艺的变化导致小氰池炼金排出的气体有了质的变化,铅元素的排放也是由此而来,最终导致了大规模血铅超标的恶性后果。7月份,已被关闭的一户小氰池又在白天偷偷炼金,循着烟尘,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三级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村子里布了四台设备,对“小氰池”炼金排放气体中的铅含量做了监测,这在当地也是首次。
朱雪平:“当天我们摆了四台仪器,小氰池加工提纯户的这一个,它的(铅)超标值就比同一个村其他区域,超标一倍多。”
关于空气中铅含量的对比数据,环保部门只做过这么一次监测,朱雪平说,政府部门对血铅超标事件原因的认定,在数据上的判断就是以这次监测为基础的。
仅凭一次监测结果,就判定小氰池炼金排出的气体是导致84名儿童血铅超标的直接原因,而对村民高度怀疑的企业排放却从来没有做过铅含量的检测,这也就难怪村民对血铅事件的原因不信服。
据了解,由大理州派出的专家组正在鹤庆对血铅事件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希望他们能够尽快给出更详尽、更权威的答案,从根本上制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有关事件进展,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26、地下矿道密布 "中国马尔代夫"遭遇开发模式之困
来源:《南方日报》2010年07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263899.html
◆这是一座名声渐起的旅游岛,丰富的海产、优美的环境、耐人寻味的历史……前来探险的游客惊呼,这里堪称“中国的马尔代夫”。
◆这是一座危险的“空岛”,历史为南鹏岛增添了旅游开发的价值。然而,过度滥采钨矿的历史,也让今天的投资者备受安全之困。
◆历经开发模式的困扰后,投资者终于回归到原始生态的开发模式,“要将海岛开发与渔业结合起来,不能光开发海岛”。
登上南鹏岛,走进破败的房屋,一幅南鹏岛探险规划图蒙着厚厚的灰尘,粘贴在漆黑的墙壁上。
细看规划图,南鹏岛的地理情况跃然纸上:位于阳江东平镇的南鹏岛,东部是0.4平方公里的南鹏头,西部是1.23平方公里的南鹏尾,连接头尾的是中部的银色沙滩。
俯视南鹏岛,东西走向的“8”字结构恰似一个碧绿的马鞍,又像是展翅欲飞的大鹏。
规划图上,黄色标记线纵横交错,组成一张“渔网”,散落在马鞍形图案上。
【1】 【2】 【3】 【4】 【5】 【6】 【7】 【8】
27、大连“黑金”与汀江“紫金”背后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7月28日
http://energy.people.com.cn/GB/12272996.html
无数满身油污的海鸟的哀鸣之声尚在墨西哥湾上空回荡,万里之外的中国大连又传来了油管大爆炸的阵阵轰响。7月16日晚,大连新港输油管道连续爆炸,并引发原油泄漏,十里黄金海岸成了“黑金”海岸。
和墨西哥湾油灾比起来,大连湾漏油量远远不及前者,并且很快就堵漏成功。可这不能使我们深深松一口气。
关于大连新港石油管道爆炸案责任归属至今仍无定论,责任或在外籍油轮,或在中石油,但从相关媒体揭露的事实看,早在2009年4月,安检部门就对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油库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估与预警,明确指出油库罐区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等级为严重。为何危险预警1年前早有提示,最终还是酿成一场爆炸灾难?中石油能够撇清责任吗?
就在大连爆炸事件之前,紫金矿业旗下矿厂违规排污导致汀江下游水质重度污染,该事件见诸各大媒体报端,一时满城风雨。将两件污染事件相联系,除了污染方式有所不同之外,一个很敏感的相同点是,涉事企业的性质背景。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中小型的民营资源企业会被烙上过度违规开采、恣意挥霍资源、瞒报事故真相等负面标签,而国有企业则大都被赋予合法生产、诚信经营、老百姓信得过的正面形象。但近期两次污染大案肇事企业,中石油、紫金矿业都是国有企业之中的佼佼者,如此伤感的现实得出的结论是,国企不一定就靠得住。
这种印象和现实的悖反,绝对不仅仅是企业品牌形象受损和民众对国企信任度下降那么简单。
以紫金矿业水污染事故来说,其中暴露的极其严重的官商勾结、权力腐败问题,以及这一案例背后诸多可扩展想象的利益链条和灰色内幕,让人感觉阵阵心寒和更大的恐惧。
政府在煤炭、电力、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领域实施“汰弱留强”的铁腕政策过程中,中小企业因为规模散乱、效益低下、违规经营等历史问题,都会面临政策的严厉调控,而国企因为自身背景和规模效应大多相安无事。
但这种调控之手的刻意为之,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优胜劣汰”,起到的会是同样的效果吗?一旦公权力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护内倾向和寻租黑幕,政策执行的最终效果又会打几折?
更需要深问的是:有着中央或地方政府背景的诸多国有企业逐渐强大,和改革开放初期坚持发扬的“政企分开”是不是已经是一种悖反的表现?如果是,这种悖反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如果不是,“知名国企”紫金矿业的污染大案应该如何去诠释?[来源 中国能源网]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办公室电话自7月7日起变更为010-59471331 望大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