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七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七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07-21

七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南方暴雨特别关注:

1、人民网-社会频道: 全国洪灾受灾人口1.13亿人 因灾死亡701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6800/12207799.html

2、人民网-人民日报: 长江上游最大洪峰过三峡被“砍”下近半

http://env.people.com.cn/GB/12202647.html

3、中国新闻网:    中国目前防汛抗洪形势严峻 黄河等或发生大洪水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07-21/2415427.shtml

4、慧聪水工业网:   暴雨频发 城市水环境需变“排”为“蓄”

http://info.water.hc360.com/2010/07/201515208255.shtml

 

大连海域污染事件追踪报道:

5、新京报:      大连受污染海域扩至430平方公里

http://green.sohu.com/20100721/n273651664.shtml

6、经济观察网:    油管爆炸事件追踪:大连PX项目再引担忧

http://www.eeo.com.cn/Politics/by_region/2010/07/20/176013.shtml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追踪报道:

7、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东受紫金矿业污染部分水域铜浓度超标

http://news.sina.com.cn/green/news/roll/2010-07-21/040520722384.shtml

8、南方日报:    “环保门”属人祸 紫金矿业遭声讨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7-20/2412627.shtml

9、中国青年报: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天灾还是人祸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7-21/2414704.shtml

10、新华网:      紫金矿业高管背景比污染更可怕

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00720/u1a5341135.html

11、金融时报:     紫金矿业的傲慢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7/61279608815_1.shtml

12、齐鲁晚报:     紫金矿业污染是长期纵容的结果

http://star.news.sohu.com/20100720/n273620355.shtml

13、中国环境报:    紫金矿业公开道歉该不该继续?

http://green.sohu.com/20100721/n273652745.shtml

 

污染信息:

14、法制晚报:     北京温榆河昌平段现水华现象 绿藻污染8公里

http://green.sina.com.cn/2010-07-20/140120718729.shtml

 

环境曝光:

15、央视网:      安徽淮河非法采砂致农田塌陷 农民阻拦就遭打

http://env.people.com.cn/GB/12201901.html

 

环保观点:

16、中国环境报:     有必要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http://news.sina.com.cn/green/2010-07-21/115120726773.shtml

 

地球故事:

17、中国环境报:     越南水资源保护面临挑战 富水之国为何缺水?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7/671279606778_1.shtml

 

深度报道:

18、科技日报:     “炼山”造林:环评该放在哪里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07/20/content_209719.htm

19、半月谈: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的背后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7/671279674091_1.shtml

20、南方都市报:     上市公司环保门警钟连响 或促行业走向集约型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721/000887.htm

 

环境时评:

21、深圳特区报:     原油污染海洋该如何赔偿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7/671279678775_1.shtml

22、长江网:       水土流失的元凶又是什么?

http://news.cjn.cn/cjsp/dp/201007/t1179734.htm

23、人民网-人民日报:  节能灯背后的政绩观:为啥叫好不叫座?

http://env.people.com.cn/GB/12202626.html

24、人民网-观点频道:  铲低水库堤坝建别墅,底气何来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2201432.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办公室电话自77日起变更为010-59471331 望大家更新

 

 

 

 

1、全国洪灾受灾人口1.13亿人 因灾死亡701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2010年07月21日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6800/12207799.html

    人民网北京7月21日电 (记者赵艳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介绍当前防汛抗洪工作情况。■点此进入直播页面

    谈及当前的汛情、灾情,刘宁介绍,一是降水过程多、强度大。入汛以来,全国先后出现多次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尤以6月13日—27日和7月8日以来两场降雨过程为大。江南、华南和江淮部分地区4月1日以来降雨量1200~1800毫米。日降雨量最大为广西来宾443毫米。华南北部、江南和西南东部降雨量较常年偏多3成~1倍。

    二是汛情发生早、超警多。江西、浙江等地3月初就出现罕见早汛,3月中旬太湖就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入汛以来,全国23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上游干流发生超过1987年以来最大洪水,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洪峰流量,淮河、西江干流和太湖发生超警戒的洪水,25条河流发生了超历史大洪水。

    三是灾害种类多、范围广。各地暴雨、江河洪水、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多种洪涝灾害频繁偏重发生。部分城市遭遇强暴雨袭击,引发城市严重内涝,1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一度进水。全国有6座小(Ⅱ)型水库垮坝,上千座水库不同程度发生险情。6月中下旬江西省17条千亩以上圩堤决口。

    四是洪涝灾害重、影响大。目前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作物受灾7002.4千公顷,受灾人口1.13亿人,因灾死亡701人,失踪347人,倒塌房屋64.5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1422亿元。与2000年以来同期相比,洪涝灾害损失各项指标均偏多。

五是受灾区集中、损失重。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福建、江西、广西、陕西、贵州、四川、湖南、重庆、湖北、安徽、广东、云南等省区,洪涝灾害主要指标占九成左右。人员伤亡九成以上为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所致。

2、长江上游最大洪峰过三峡被“砍”下近半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07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202647.html

  核心提示

  三峡水库从容应对建成后最大洪峰,一天之内拦洪约15亿立方米,减轻了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

  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它在此次长江防洪中发挥了哪些作用?拦水还是下泄的决策又是如何做出的?请看本报解读。

  最高每秒拦蓄3万立方米水量,40%洪水被拦蓄

  7月20日8时,三峡入库流量达7万立方米/秒!这是三峡水库建成后经受的最大洪峰考验。

  12个小时前的7月19日20时,三峡入库流量已经达6.9万立方米/秒,超过1998年最大洪峰。

  由于拦蓄洪水,20日10时,水库水位已由19日10时的147.15米涨至150.12米,一天之内上涨3米,拦洪约15亿立方米。

  记者从三峡梯级调度中心了解到,20日16时,三峡水库水位已突破151米,三峡入库流量减至66000立方米/秒,预计本次洪水调度将可使三峡水库水位上升至158米。

  中国三峡集团公司表示,三峡水库拥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这次洪峰虽然峰值较大,但是仍在三峡工程设计范围内,不属于超标准洪水。

  据了解,中国三峡集团公司按照国家防总和长江防总调度指令,将下泄流量控制在4万立方米/秒以内,最高峰每秒拦蓄约3万立方米水量,40%以上的洪量被拦蓄在三峡水库。

  令人放心的是,20日最新安全监测情况表明,三峡枢纽各项指标正常,工程运行安全稳定。

  与此同时,20日长江洪峰顺利通过上游干支流,经过三峡水库调蓄,干流中下游来水平稳,汉口以下水位呈消退趋势。

  “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如遇百年一遇洪水,三峡水库水位可以调到167米,控制下泄水量不超过56700立方米/秒,确保沙市不超警戒水位。三峡水库拦洪、蓄洪的能力是巨大的。”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曹广晶说。

  随着入库流量趋小,预计未来几天,三峡将面对5万立方米/秒以上流量的洪峰。综合上下游情况,三峡下泄流量不超过每秒4万立方米,不会构成对下游的防洪压力。

  “如果没有三峡工程,这次洪水将使长江干流宜昌以下河段全线超警”

  中国三峡集团公司总经理陈飞表示,这次洪水过程最大洪峰到达三峡坝址时,三峡水库已拦蓄洪水25亿立方米。预计整个洪水调度过程,三峡水库可拦蓄洪水76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半荆江分洪区容量。

  从6月中下旬开始,长江流域发生两次明显集中强降雨过程,先后导致两湖水系多条河流水位超警,部分地区防洪形势异常严峻。

  在今年此前的两次防洪运用中,三峡已累计拦蓄洪水48.2亿立方米。截至15日12时,三峡水库水位达149.68米。

  倘若没有三峡工程拦洪蓄水,20日早晨7万立方米/秒的洪水直接倾泻而下,下游将会怎样呢?

  “如果没有三峡工程的调蓄作用,这次洪水将使长江干流宜昌以下河段全线超警戒水位,部分河段的防洪形势将极为严峻。”长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说。

  她说,三峡工程的有效削峰,使长江中下游河段特别是沙市和武汉不超过警戒水位,10万人力不用巡堤查险,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约上千万元防汛经费。

  既不是把洪水全部蓄起,也不是全部泄掉,要给应对更大洪水留有余地

  三峡工程究竟怎样防洪?何时拦,何时泄?

  蔡其华介绍,调度三峡水库的目标是实现“削峰不戴帽”:当上游来水大而下游水位高时,三峡水库拦蓄上游洪水;当下游退水后,三峡水库要把拦蓄的洪水尽快下泄,腾空库容迎战下一轮洪水。在洪水下泄期间,要确保不过分抬高下游水位,以免形成“人造洪峰”。

  具体地说,如果三峡工程下游洪水较大,洞庭湖、鄱阳湖等地区降雨量大、水位高时,即使长江上游来水不是很大,三峡工程也要控制下泄,确保下游行洪畅通、安全。

  若长江上游来水较大,下游水位不高,即使发生百年一遇洪水,三峡工程仍然能控制下泄流量不超过56700立方米/秒,保证荆江水位不超过警戒线。

  另一方面,如遇上游来水超过5万立方米/秒,三峡水库将根据电站运行用水及上下游水情,在确保沙市不超过警戒水位条件下,提出洪水预警和控泄方案。

  “三峡大坝具备11万立方米/秒的泄洪能力,但具体下泄多少,并不由三峡自行决定,而是接受国家防总、长江防总调度。出库25000立方米/秒至56000立方米/秒,由长江防总决定;出库56000立方米/秒以上,由国家防总决定。”三峡枢纽梯调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说。

  为了更加准确地调度三峡水库,长江防总对水量预报的精确度达到每秒几百立方米以内,对水位的预报则以厘米来计,远远超过标准的要求。

  面对社会上一些对三峡水库调洪措施的不解,曹广晶说,三峡水库蓄多少水、泄多少水,都需要根据下游防汛压力来确定,保证下泄安全。既不是每次都把洪水全部蓄起,也不是全部泄掉,要给三峡水库应对更大洪水留有余地。

  他说,如果预报准确,调度合理,把部分下泄的洪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化害为利,变害为宝,可以使三峡工程综合效益进一步得到提升。

  有了三峡工程也不能高枕无忧,防汛不容丝毫懈怠

  据天气预报,20日至21日,长江上中游干流附近有中到大雨、局部地区有暴雨;22日,长江上游和汉江上中游有小到中雨。长江流域仍随时有大洪水发生的可能。

  蔡其华指出,长江流域防洪不能因为有了三峡工程就高枕无忧,依然不可丝毫懈怠。

  专家认为,长江防洪最突出矛盾是:洪水峰高量大,但河道的安全下泄能力仍然存在不足。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长江中游湖泊面积迅速增大。7月16日和18日对长江中游湖泊的两次观测显示,洞庭湖、洪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分别为2156.04平方公里、594.23平方公里和3913.19平方公里,比7月1日分别上涨了21.6%、24.8%和5.5%。

专家评估说,湖泊面积迅速增大,意味着蓄水能力削弱。虽然目前本次洪水洪峰有所衰减,后期长江中游仍面临严峻的防汛压力。

3、中国目前防汛抗洪形势严峻 黄河等或发生大洪水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21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07-21/2415427.shtml

  中新网7月21日电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指出,目前中国正处于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和台风活跃期,防汛抗洪形势十分严峻。黄河、海河、松花江、辽河等北方河流已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今年前期降雨较多,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增大。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介绍当前防汛抗洪工作情况。

  刘宁表示,目前中国正处于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和台风活跃期,防汛抗洪形势十分严峻。目前长江、淮河、太湖仍在超警戒水位运行,尤其是长江两湖和中下游水位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三峡水库拦蓄的上游洪水待洪峰过后也将逐步下泄,长江中下游高水位仍将持续,防汛抗洪任务仍十分艰巨。黄河、海河、松花江、辽河等北方河流已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今年前期降雨较多,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增大。

  此外,预计今年将有6~8个台风登陆并影响中国,前期台风活动较弱,后期生成和登陆的台风可能集中、偏强,并有登陆北上引发严重洪涝灾害的可能。今年第3号热带风暴“灿都”已经形成,可能继续加强并登陆中国。前期防汛抗洪工作进一步暴露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圩垸堤防薄弱环节多,山洪灾害损失重,小型病险水库度汛难度大等问题。

刘宁强调,国家防总、水利部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进一步做好各项防汛抗洪工作。当前要重点做好长江、淮河、太湖等大江大河防汛、山洪灾害和台风防御工作,同时高度警惕黄河、海河、松花江等北方河流可能发生的大洪水,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措施,努力夺取今年防汛抗洪工作的全面胜利。

4、暴雨频发 城市水环境需变“排”为“蓄”

来源:慧聪水工业网2010/7/20/

http://info.water.hc360.com/2010/07/201515208255.shtml

    随着夏季的来临,南方各地的暴雨频发,造成多地水灾,造成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今年各种极端天气不断的侵袭着人类,暴雨过后的排水是当前最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南方各地洪水告急,这同时考验着各地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而记者却发现,在一些地方排水设施甚至都是一些老旧的设施,排水设施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各地的经济状况,农田被淹,农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万元.

    近日来,南方多地暴雨告急,其雨量之多,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是近百年来罕见的情况,这极大地考验着城市的排水设施,同时经过一番暴雨的洗礼,市政排水设施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据相关报道,仅一个市区就有49处不同程度的水侵现象,面对这种突发情况,只好采取人工抽排,这大大增加了险情的程度,同时也增加了生命的危险,目前区内大部分排水管网的设计重现期仅为一年一遇,个别旧街巷甚至缺乏排水管道;而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很多小河道、鱼塘、湿地等为水泥路面所代替,减少了蓄水空间,原有排水体系已不足以应付暴雨排水需要;另外,排水设施日常维护不到位,有的排水泵自动感应装置失灵未能及时打开自动排水;区内抽水泵、排水闸等辅助排水设施也有所欠缺。

    面对暴雨 城市应当变“排”为“蓄”

    不过,把雨水尽可能快的排出城市,这是一个最好选择吗?实际上,无论是北京还是广州,都属于严重缺水的城市,一方面喊“渴”,想方设法四处调水,另一方面对于雨水这一重要的水资源,却充满着恐惧,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将其排走,这真是一个悖论。雨水是来自上天的恩赐,我们最明智的做法,理应是尽可能将它收集,不使它白白流走。可别小看城市的雨水,据有关资料,2004年末我国城市占地面积39.42万平方公里,按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可以推算出,仅2004年一年,雨水就给中国的城市带来26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而如此庞大的水资源宝库,我们能利用的,又有多少?

    其实,国外城市早已不满足于建设发达的排水系统,近几十年来,建设高效率的集雨蓄水工程,对雨洪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成为了新的潮流。例如,日本在城市地下广泛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洪的蓄洪池,将蓄积的雨水用于喷洒路面、灌溉绿地等,日本大阪市的隧洞式地下防洪调节池,可蓄水量有112万立方米,日本还在低洼地修建运动场,平时用作运动场,雨季用来蓄洪,有的则在运动场下面修建地下水库。美国多个州都立法规定,城市新开发区域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已在美国许多城市普及。在印度,由于充分收集及利用雨水,新德里等许多城市的地下水位近年来稳定上升,政府对于一些大型的集雨蓄水设施还派专人管理,统一分配用水。

    可见,暴雨未必就是灾害,只要利用得当,我们就能化灾为利,与水和谐相处。而要达至这样的结果,则需制定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尤应重视以下问题:

    遏止水泥、沥青等不透水地面在城市的泛滥。水泥、柏油等地面就如一个硬壳,将城市严密覆盖拒绝与水亲近,让雨水成为麻烦乃至灾害,这是暴雨“倾城”背后最大的人祸。因此,理应立法严格控制,如明确规定停车场、小区场地、广场等公共区域一般须为透水地面,特例须经审批,立法确立城区最低可渗面积率,保证雨水可快速渗入地下。

 [1] [2] 下一页

5、大连受污染海域扩至430平方公里

来源:新京报 2010年07月21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721/n273651664.shtml

  7月20日,首批消防战士撤离,两名战士拥抱告别。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经过3天紧急扑救,灭火工作已进入尾声。本报记者 李强 摄

  “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追踪

  本报讯 (记者涂重航)昨日,国家海洋局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前线指挥部发布情况通报表明,大连部分海滩受到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泄漏原油的污染。

  另据国家海洋局透露,大连受污染海域已扩大到430平方公里。

  部分浴场受油污影响关闭

  16日傍晚发生的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经过3天紧急扑救,灭火工作已进入尾声。但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处置难度仍然较大。

  昨日大连海域刮起8级大风,中国海监第三支队指挥科科长周端生说,油污现在随风扩散,从大块变成小分块,增加了处理难度。

  随着风向的转变,昨日,大连开发区一些浴场受到油污影响已关闭。记者在附近一个浴场看到,海面上零星漂着小块油污,随风可见黑浪。

  据中国海监船19日13时30分最新监视结果显示,受污染海域约430平方公里,其中重度污染海域约为12平方公里,一般污染海域约为52平方公里。海洋监测专家表示,漂油对海域的影响不容乐观,清污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昨日,国家海洋局大连新港石油储备库管道爆炸事故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前线指挥部通报,海监队伍进行岸边巡视,发现金石滩附近海域有条状漂油带,1/3的海滩被石油污染;棒棰岛海水浴场海面和沙滩上都发现大量油污,沙滩的油污基本已被有关人员清理完毕。

  清污工作仍靠手工方式

  根据大连市政府的意见和安排,辽宁海事局、海洋局调集正在休渔的附近800余艘渔船投入海面清污工作。这些小型渔船发挥灵活性优势,对发现的油污,立即使用吸油毡和消油剂进行清除。

  大连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栾玉瑄前日介绍,目前海上清污仍依靠“土办法”,除了调集4艘专业清污船外,当地组织800多条渔船加入清污工作。因为缺少消油剂和吸油毡,他们使用草帘子吸附,甚至雇佣民工用瓢舀等手工方式。

  大连港全面恢复通航

  因风浪较大,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渔船昨日未投入海上收油作业。

  通过近几日进行的海上清污,目前大连港受影响的部分水域通航条件已得到改善,从20日17时起,全面恢复通航。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起火事故发生后,为确保船舶通航安全,海事部门对大连港部分港区实施了临时交通管制。

  调查

  昨日,来自锦州、鞍山等地的消防官兵结束扑救任务,从大连撤回。事故扑救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隐患,其中,起火后,大连保税油库全部断电,油罐没有关闭阀门,大大增加扑救难度。

  油库起火操作人员不见踪影

  事故区域是大连最大的原油储港口,旁边二三十米是一片化工品存储区,里面的化工品易爆、易燃、重污染。

  据介绍,事故发生区域目前建设有185万立方米原油商业储备库项目、300万立方米原油储备基地项目,周边还分布有其他原油、成品油及液体化工储罐,是国家原油、成品油转运的重要基地,每年有将近1500万吨的油品吞吐能力。

  而在这么重要的区域内,输油管道与大型油罐之间距离不足十米。而这次首先发生爆炸起火的900毫米输油管道和700毫米输油管道并列,中间不足一米。这两根管道起火后,直接烧垮旁边的十万立方米“103”号油罐。

  事故现场数十个罐体,分属于国家储备油库、中石油油库、西太平洋石化公司油库等多家公司,就在大火被扑灭后,消防人员仍分不清事故管道究竟属于哪个公司。

  据现场消防员透露,事故发生后,现场操作的8名工作人员全部离开。他们到达现场后,事故油库找不到一名工作人员,后来他们是请邻近的大连港的技术人员才了解到相关油罐的信息。

  另外,失火油罐与二甲苯储存区仅隔30米远。二甲苯区共有51个危险化工品罐,易燃易爆剧毒,一旦爆炸,方圆100公里将严重受损。这么危险的区域与原油罐紧邻,增加了安全隐患。

  现场断电手动关阀耗10小时

  大连市消防特勤二中队指导员桑武是攻坚组组长。他说,16日晚8时许,他带领任务前往火场关闭油罐阀门。但旁边的技术人员称最多半小时即可关阀。

  随后他们到达现场后发现,10万立方米超大型油罐阀门是一个类似方向盘大小的圆形阀门。他转了十多分钟,仍然没有丝毫关闭的感觉。他到现场查看,发现阀门螺丝长达1米多高,而技术人员告诉他,每转动80圈才能前进一扣。要关闭一个阀门需要8万圈。

  桑武和战友耗费3个小时才关闭一个阀门,而这中间,油罐原油源源不断向火场供油,给现场官兵增加很大扑救难度。

  据现场消防员透露,他们了解到,这所油库的阀门基本都没有关过。

  辽宁省消防总队副总队长李金华说,他们准备向公安部提出建议,经过这次扑火发现,油库发生火灾后全场断电,而现场的油罐需要专业的“380号电”,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大型油罐阀门很难关上。

  在扑火过程中,关闭油罐阀门耗时十个小时。在火灾第二天凌晨4点半,大连火灾指挥部调来专业供电车后,每关一个阀门仅需30秒。

  泡沫灭火剂储备不足靠空运

  据大连市安监局副局长孙本强透露,在事故发生前,他们就提出建议要尽快实现油库区封闭管理,但是直到如今,距离油库20多米的周围仍分布30多家其他企业。

  消防人员在现场发现,罐体间的消防通道过于狭窄,火灾发生后,消防车辆无法展开队形,进出受到影响。在扑救进程中,还出现了泡沫供应不上的局面。

  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说,像这么一个大型油库,事前应该有危险意识,应储备至少三个大型油罐灭火的泡沫。然而,油库自身并没有储备。最后只好依靠空运来解决。

  扑救过程中,还出现了水供应不上的局面。最后有关方面下令取用可能对消防装备产生不利影响的海水,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另据海事部门的数据显示,大连港是中国东北最大的油品及液体化工品储转分拨基地,拥有全国最大最先进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可接卸30万吨超大型油轮,年通过能力5700万吨。但是当地拥有的溢油处理能力无法满足船舶溢油事故的需要,特别是这种特大事故。

  本报记者 涂重航  

    一名消防战士救灾殉职

    下水清理浮艇泵被巨浪吞没,年仅25岁,消防支队为其申报烈士

  本报讯 (记者涂重航)昨日上午8时30分,大连消防支队战士张良在处置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后续工作中不幸牺牲,年仅25岁。大连消防支队已为其申报革命烈士。

  据公安部通报,在大连油管爆炸起火事件发生后,大连消防支队战勤保障大队三班班长张良第一时间带领战士赶赴现场。张良他们班组负责在大连新港街道南海码头执行供水任务,他任现场远程供水编队分队长。他们已为火场十条80毫米供水干线持续不间断供水4万余吨。

  大火扑灭后,张良与战友继续执行监护任务。但是海面油污、海草等杂物影响远程供水浮艇吸水,浮艇需随时进行清污工作。张良为确保前方供水不间断,每个小时都要深入海水中清理浮艇泵。

  昨日,大连海域风力达8至9级,但为了保证供水不间断,上午8时30分,张良、韩晓雄用安全绳固定渔船钢索,再次进入海里清理浮艇泵,由于海面突变,一个巨浪将二人吞没。张良不幸牺牲,韩晓雄获救。当日14时25分,张良的遗体被找到,并捞出水面。

  据介绍,张良1985年2月出生,辽宁省辽阳人,2003年12月参军入伍,中士警衔。今年刚结婚,没有小孩,他在这次救火中立下一等功。曾参加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并在救灾过程中入党。

6、油管爆炸事件追踪:大连PX项目再引担忧

来源:经济观察网 2010-07-20

http://www.eeo.com.cn/Politics/by_region/2010/07/20/176013.shtml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谢良兵 据当地政府发布的信息,7月16日傍晚发生的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经过3天的紧急扑救,灭火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不过,去年曾引发大连市民关注的大连PX项目,因邻近油管爆炸事发地而再次引发民众的担忧。

对于几天前发生的爆炸事件,目击者大连边防检查站新港分站政委陈志刚称,爆炸起火点就位于他所在的位置正前方200多米处。当时检查站的操场上瞬间就落满了污泥和油渍,“一声巨响,感觉像被人推了一把,还以为是发生了地震。”

这种爆炸产生的巨大威力,让居住在事发地大孤山半岛的居民深感恐慌。一些居民更是担心,传说中的PX项目一旦也因此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除了大连PX项目,聚集在大孤山半岛的大型石化生产、油品储存运项目已经超过了20个。

由于众多石化企业齐聚一地,环境风险问题非常突出,国家环境保护部已将该区域列为高环境风险区。而早在2006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全国127个重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环境排查时,大连被排查的8个项目中,大孤山半岛就占了6个。

大连PX项目即大连福佳·大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70万吨PX芳烃项目,这个号称目前国内单系列规模最大的芳烃项目于2009年6月21日正式投产运营。此前一向低调推进的该项目,正是在正式投产之后经媒体报道而被大连市民获知,随即引发担忧。

福佳·大化芳烃项目由福佳集团和大化集团合资建设,占地面积51公顷。据称此项目年产值约260亿元,可纳税20亿元左右。2005年12月,该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并被列为“大连市政府六大重点工程”之一。

2007年厦门市民透过柔性的抵制行为,迫使厦门市政府最终放弃PX项目,这被大连市民视为榜样。但2009年7月24日,大连市环保局公开表示,福佳·大化PX项目采用DCS系统集中控制,对装置生产过程实施集中检测、显示、连锁、控制和报警。

大连市环保局称,福佳·大化PX项目储罐区严格按照《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厂区排水系统设置了三级防控体系,可确保各类物料不排入环境。

7、广东受紫金矿业污染部分水域铜浓度超标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07月21日

http://news.sina.com.cn/green/news/roll/2010-07-21/040520722384.shtml

  本报梅州讯 (记者叶仕欣、陈正新)福建省紫金矿业废水污染汀江事故对广东开始造成影响。昨日下午,梅州市政府应急办召开情况通报会,通报了梅州境内大埔县汀江、韩江水质检测情况。至昨日下午5时发稿时止,梅州境内汀江韩江水质保持地表水Ⅱ-Ⅲ类水质标准(适合饮用、养殖水产),汕头梅州地区的水源尚未告急。

  不过,由于部分水域铜含量超标,大埔县政府已经发出禁渔紧急通知,从大埔三河坝至福建棉花滩汀江55公里河段,禁止下河捕捞鱼虾贝类吃用和上市。

  水源水质达到饮用标准

  省水文局梅州分局局长任成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7月12日,福建省上杭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污水泄漏事故后,省水文局梅州分局于7月12日开始在汀江(梅州境内)棉花滩下游2公里、棉花滩下游5公里、青溪库区、溪口、乌石槎设置了5个监测断面,每日多次采样监测,并根据棉花滩电站放水和铜浓度变化情况加密采样频次。至昨日下午4时,汀江梅州境内55公里河段水体趋于稳定,青溪库区、溪口、乌石槎设置的监测断面水体铜含量每升为0.02毫克左右,大埔三河坝监测断面水体铜含量每升为0.007毫克。

  据了解,梅州市汀江、韩江沿岸大埔县境内有青溪、茶阳、三河、大麻、高陂5个镇,除大麻镇圩镇的3000多群众以韩江水为饮用水源外,其他4个镇均以山坑水库水作为饮用水源。而大麻镇圩镇群众饮用水源的取水口处于汀江、梅江、梅潭河三河汇合后下游10公里处,目前水源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

  部分地区水体铜超标一倍

  据了解,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每升水铜含量标准值不能超过0.01毫克,目前青溪库区、溪口、乌石槎设置的监测断面水体铜含量每升为0.02毫克左右,该河段水产养殖受到影响。

  据梅州市农业局副局长李志新昨日下午介绍,到目前为止,汀江河梅州境内河段没有发生死鱼现象。但为了应对福建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污水泄漏污染,确保沿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埔县政府于7月15日发出禁渔紧急通知,从大埔三河坝至福建棉花滩汀江55公里河段,禁止下河捕捞鱼虾贝类吃用和上市。18日下午,大埔青溪库区55户村民网箱养殖的约7.5万平方米、45万公斤鱼实施破网放养,并提前实行补偿,保障了水产养殖户权益。

  省环保厅:18日后污染物指标趋向下降

  本报讯 (记者叶平生 通讯员粤环宣)位于福建紫金矿业污染河段下游的汀江跨省交接断面青溪水质监测点测得的结果表明,目前汀江跨省交接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水标准。从本月18日以后,包括PH值、铜、六价铬等指标在内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正在呈现下降趋势。记者昨天从广东省环保厅获悉,自从本月12日接到福建省环保厅有关该省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通报后,广东方面迅速启动多项应急措施,不间断监测水质情况。今后他们还将继续密切关注该事件对广东水源水质的后续影响,做好应对准备。

  省环保部门在棉花滩水库(福建永定境内)下游设置石上村(广东大埔县境内)青溪断面(跨省交接断面)等水质监测点位,对PH值、铜、六价铬等指标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青溪断面基本达到Ⅲ类目标水质,其中铜浓度最高值为0.041mg/L。根据18日以来的监测情况,主要监测指标呈下降趋势,截至20日上午8时铜浓度为0.028 mg/L,六价铬浓度低于检出限(0.004mg/L)。

  省海洋与渔业局:无检测合格产品不得捕捞上市

  本报讯 (记者刘幸 通讯员郭兴民)昨日,记者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截至7月18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派出的调查组未发现死鱼现象。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对汀江上游水污染影响的水域水产品监管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迅速组织力量提取受污染河段水样及鱼类样品送有关部门检测,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并且在未能确定水产品食用安全的前提下,暂时封闭一切捕获活动,无检测合格报告的产品不得捕捞和上市流通。

  两环保官员被刑拘紫金矿业正式道歉

  本报讯 记者获悉,7月16日,上杭县检察院以涉嫌环境监管失职罪对该县环保局紫金山环境监理站站长包卫东、副站长吴胜隆立案侦查,并已采取刑事拘留措施。此外,19日晚,紫金矿业集团公司董事会向社会发布了正式道歉信,表示这次事故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是公司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群众利益的关系。(央视、郑义)

8、“环保门”属人祸 紫金矿业遭声讨

来源:南方日报2010年07月20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7-20/2412627.shtml

  昨日下午,紫金矿业召开董事会通过两项决议,一是向公众道歉,二是加大环保力度。

  随着调查的深入和新闻媒体的介入,紫金矿业这个“中国黄金第一股”的明星企业,其各种“不足为外人道”的内幕逐一浮出水面,并引发了全国舆论的一致声讨。

  据媒体报道称,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表示,这件事(环保门)给紫金矿业品牌带来的影响10年都无法弥补。不过,因为对环保的冷漠,其给社会和人们造成的影响,恐怕也是十年甚至更久都无法弥补的。

  ◎调查

  不折不扣的环保“钉子户”

  在紫金矿业的公司主页上,赫然打着“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和谐创造财富”等宣传口号。然而,随着“环保门”愈演愈烈,人们才发现,就是这样一家将“环保”挂在嘴边的上市公司,原来却是个不择不扣的环保“钉子户”。

  根据环保部信息,2008年环保总局首次发布对37家上市公司的环保审查结果,对其中10家不予通过或暂缓通过上市核查,此前已经在香港上市的紫金矿业就榜上有名,被要求整改。紫金矿业紧急采取措施,并补办了环保手续,最终才得以上市。但两年后2010年5月,当环保部核查时发现,紫金矿业并未完成所有的整改。

  早在2009年9月,相关部门便检查发现紫金矿业铜矿湿法厂排洪洞存在隐患,并要求整改,但并没引起足够重视,直至此次严重事件发生。

  2010年4月25日,紫金矿业一处回水系统发生泄漏,引起当地居民坚决取缔该矿的强烈呼吁。

  2010年5月14日,国家环保部针对11家问题公司予以通报批评,紫金矿业再次上榜。在这次环保部下发的文件里就明确指出,紫金矿业下的紫金山金铜矿中存在明显的环保问题。

  2010年6月初,上杭县20多所中学收到了当地教育局发出的一则临时紧急通知:参加高考的学生不要随意吃鱼。有说法称这是因为紫金矿业大量含有重金属物质的渗漏液流入汀江,造成大量鱼类死亡。

  2010年7月3日,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污水泄漏事故,9天后才向外界通报。

  用上杭县居民的话说,这些年,当地人已经不敢饮用自来水了。

  ◎分析

  政企关系错综复杂?

  因为“环保门”事件,紫金矿业更多的内幕被挖了出来。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紫金矿业与当地政府说不清道不明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紫金矿业环保工作长期得不到解决,并非当地环保部门不作为。据上杭县一位干部说,由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这几年有关紫金矿业污染的举报很多,亦有上访现象,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环保部门也多次对紫金矿业发出整改要求,但说了没用。

  上杭县在过去几十年均为福建省的贫困县,是紫金矿业改变了上杭县的经济面貌,在最近十年间,上杭县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5亿元跃升至百亿元,紫金矿业贡献巨大。记者从上杭县财政局了解到,2009年紫金矿业对上杭县财政收入贡献达到近60%。

  紫金矿业成为上杭县的经济支柱,使得当地官员与紫金矿业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了解,该县大部分退休官员,成为紫金矿业的抢夺对象,被委以闲职后,年薪十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另一种说法是紫金矿业已经成了上杭县政府官员的“养老院”。

  在这次污染事件中,紫金矿业这个当事主体并没有成为应对危机的主角,反而是上杭县政府全权负责。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围墙内的事情,企业自己负责。(围墙)之外的事情,由政府负责。”

  不过,记者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信息显示,紫金矿业与上杭县政府之间的关系,并非外界想象的地方政府充当保护伞和“养老院”这么简单。“作为民营企业,紫金矿业对上杭县政府深度介入上市公司的意见越来越大,但又不敢得罪,心态十分矛盾复杂。”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观察

  污染事件本可避免

  陈景河在“环保门”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环保优势一直是紫金矿业快速扩张的重要支撑。然而,这次“环保门”,让紫金矿业“伪环保”面目暴露无遗。在事故发生后,陈景河也承认,环境污染事件原本可以避免,“也就是几个亿的投资,但太晚了”。

  紫金矿业总裁罗映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开始认为这只是个小问题、小事故,把事情想简单了,最后发现是大问题时,已经来不及了。对于迟报的原因,紫金矿业证券部总经理赵举刚语出惊人———此举是考虑到“维稳为重”,担心引起当地民众的恐慌。

  超过9000立方米的含铜酸性废水渗漏并造成下游数百万斤的鱼死亡,在罗映南初步看来是个小问题、小事故;相比下游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维稳更重要。上述言论一出,立即招致舆论的漫天谴责,批评矛头直指紫金矿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极度淡薄,缺乏起码的良心。

污水泄漏事件发生后,罗映南在找原因时就表示,上杭今年经历了几十年少遇的大雨,而雨量超出了污水池的标准,因此,泄漏事故多为“天灾”所致。但事后的调查显示,此次污水泄漏事故,更多的是人祸而非天灾。其股价连续下跌,也在情理之中。记者田志明

9、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天灾还是人祸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0年07月21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7-21/2414704.shtml

  “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在设计上就埋下隐患,防渗工程不堪一击。合格的工程应该具备应对‘天灾’的能力,此次事故调查组调查分析出的5条原因无一不是指向‘人祸’。”福建省环保厅官员今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7月3日,紫金矿业集团公司所属的上杭县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待处理污水池发生渗漏,引发重大突发环境事件。9天后,紫金矿业才向社会发布公告,并将事故原因归咎为“前阶段持续强降雨”。

  事件被曝光之初,公司总裁罗映南曾对媒体表示,上杭今年经历了几十年来少遇的大雨,而雨量超出了污水池的标准,因此,泄漏事故多为“天灾”所致。

  福建省环保厅官方网站7月16日公布“上杭紫金山铜矿湿法厂‘7·3’污染事件发生原因”。其中直接原因三点:一、防渗膜严重渗漏为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二、6号渗漏观察井与排洪洞被人为非法打通,为污水直接排入汀江提供了通道;三、污水池防渗膜发生突然破裂是造成这次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而“紫金山矿区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造成水量大量聚集”,只是导致事故的外因。

  调查组还分析了事故的间接原因。一是企业未及时报告延误了最佳处置时间。7月3日15时50分,紫金矿业公司发现污水渗漏,虽然该公司采取了紧急处置措施,但因自身应对能力不足且未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致使大量污水外排。事故发生近4个小时后,当地政府接到群众举报立即组织环保、安监部门排查污染源,于当夜23时确定了肇事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至7月4日14时30分外排污水才得到控制。二是汀江自动在线监测设备损坏且未及时修复,致使污染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发现水质变化情况。

  紫金矿业号称世界500强企业,但到紫金山铜矿湿法厂事故现场察看的一位干部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名声和现实“落差太大了”。一同前往现场采访的记者们发现,那些装各种溶液的露天池子,只是给黄土坑铺了层防渗膜,其简陋程度像是“当年乡镇企业的小作坊”。

  中国青年报记者询问紫金矿业副总裁刘荣春,为何不把池子建得像游泳池那么坚固?他回答说,工程建设要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也就是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他还说,国外的同类企业也是这样的。

  不过,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昨晚在当地电视上向全县人民发表道歉讲话中承认,这次事件暴露了公司在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环保认识上不够重视,在环保投入上不足,在防范极端天气状况上缺乏有效的措施。

  陈景河今天上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这次事件,我们意识到了“环保安全问题非常非常重要”。因为环保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对社会有重大影响,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如果处理不好,企业会遭到灭顶之灾”。

  紫金矿业在当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去年紫金矿业对上杭县财政收入的贡献接近60%。当地政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是代表上杭县国资委的闽西兴杭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持有28.96%股权),而且还有一些前任官员在紫金矿业挂职或任职。

  据上杭县副县长梁八生介绍,到紫金矿业任职的公务人员主要有三类:一是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派去企业监管的,拿的是财政工资,不拿企业工资;二是退休人士,既拿退休金,也拿企业工资,他们是个人行为;三是个别公务员保留公职,将人事档案挂在人才中心,然后到企业就职,只拿企业的工资。

  据《经济参考报》披露,上杭县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林水清现任紫金矿业监事会主席;县纪委原副书记林新喜现任该公司监事;县人大原主任林锦添、县人大原副主任范志喜退休后到该公司任党委常委;县党校原校长郭文生任该公司总裁办主任。此外,中国青年报记者获悉,县政协原主席温文标则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到该公司任党委副书记。

  而被媒体多次提及的郑锦兴更具代表性。去年6月18日,紫金矿业发布公告称,公司监事郑锦兴因工作变动请辞。同日,武平县人大常委会任命郑锦兴为武平县副县长。郑原任上杭县副县长,2006年8月辞职到紫金矿业做监事。在紫金矿业工作近3年后,郑又回来继续当他的副处级官员。

  对于媒体指称紫金矿业已经成了上杭县政府官员的“养老院”,陈景河今天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说,从国有控股企业来说,紫金矿业跟政府的关系是很清楚的。

  他说,公司市场化,透明程度很高,基本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不会成为政府的附属。有些原政府官员在公司任职,主要是监事会部门的职务,既然它放权给我们职业经理人来经营,作为大股东派人来监督我们是完全应该的。

  他认为,公司的发展,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主要集中在公务员队伍中。一些官员退休后,如果身体还好,根据公司的需要,我们可以聘请。但不是所有的官员退下来,我们都聘请。“请谁不请谁,不是和我个人有什么关系,而是公司的需要。有些没有被聘请的,还对我有意见呢!”说到这,陈景河显得有些无奈。

  此间一位年轻官员不无忧虑地对记者说,官商之间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很难到位。“在上杭这个小地方,紫金矿业有点事情,我们也摸不开面子,而且动不动老领导就出来过问,你说这让人怎么管?”

  紫金矿业和政府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在此次事故的信息发布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事发9天后,先是当地政府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事故情况,然后紫金矿业才向股民发布相关公告。紫金矿业证券部总经理赵举刚曾对记者表示,之所以缓报,是考虑到维稳的需要。

  今天,检察日报社主办的正义网披露的一则消息,为当地政府对紫金矿业监管不到位提供了有力的注脚。消息称,7月16日上杭县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环境监管失职罪对该县环保局紫金山环境监理站站长包卫东、副站长吴胜隆立案侦查,并已采取刑事拘留措施。(记者 陈强)

10、新华网:紫金矿业高管背景比污染更可怕

来源:新华网2010年7月20日王 毅 

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00720/u1a5341135.html

  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在16日晚再次发生渗漏事故,目前渗漏点被基本堵截。当地居民称污染问题与地方政府保护有直接关系。记者了解到,紫金矿业公司管理团队有浓厚的官员背景,多位管理人员曾供职政府部门。其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相当部分有政府部门工作背景。(《经济参考报》7月19日报道)

  一次瞒报多日的渗漏,让紫金矿业站到了风口浪尖之上,而第二次渗漏,则让紫金矿业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然而,在笔者看来,就算是两次污染渗漏事件在短期内相继发生,其所带来的危害,也无法与紫金矿业中有如此之多的退休与责任官员任职带来的危害更大。

  媒体披露的这一事件,实际上很好地回答了人们藏于心中的所有疑问:为何紫金矿业敢于无视地方政府的监管?这显然与大量的前任与现任官员进入到紫金矿业的管理层,成为拿着相当优厚的薪水的管理者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对于紫金矿业而言,那一个个曾经的官员与依然在任职中的官员,就是该企业在当地积累起的一道可以抵御各种行政命令的最有效率的防火墙,也正是紫金矿业两度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最主要原因。

  有了这些官员们的保驾护航,紫金矿业想来在当地是如鱼得水,可以无所顾忌,是以当污染事件发生之后,该企业的管理层首先想到的便是缓报甚至瞒报。也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如上杭一位政府官员所说的“紫金矿业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地方保护主义肯定存在,也容易使其环境风险问题得以掩盖。在环境执法过程中,一些执法行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走过场。”

  企业高薪聘请曾经的或现任的官员任职,而官员们面对高额的薪水则顺水推舟,企业与官员之间这种一拍即合互相投怀送抱的暧昧关系,无疑让企业管理层有足够的胆子无视当地管理部门的存在。

官商勾结,必然导致国家及人民利益受损,生态环境遭殃。面对紫金矿业里的官员魅影,有关部门应深入调查,一挖到底。

11、紫金矿业的傲慢

来源:《金融时报》2010-07-20 叶檀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7/61279608815_1.shtml

投资者为紫金矿业延后公布污染事件义愤填膺。紫金矿业对投资者的傲慢来源于致命的自信。

紫金矿业的自信来源有三。

第一,对于官场资源的赎买。

由于下述名单如此重要,请让我转载一份冗长的清单。

副董事长刘晓初曾任福建省经济体制改委员会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副总裁黄晓东曾任福建省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工程师,福建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处长,处长;副总裁李四德是国家首批黄金投资高级分析师,曾就职于原国家黄金管理局、冶金工业部黄金管理局、国家经贸委黄金管理局,历任副处长、处长,投资部主任、咨询委主任、局副总工程师,2003年至2005年就职于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任总工程师和投资决策、安全和预算考核委员会副主任。

紫金矿业宣传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紫金矿业监事会主席林水清此前为上杭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去年11月加入该公司;监事林新喜曾任上杭县纪委副书记、常委,于去年11月加入该公司。原上杭县人大主任林锦添曾担任紫金矿业的党委副书记,如今改任党委常委;至今仍未退位的县政协主席温文标兼任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据知情者透露,温即将从政协退休,在退休之前为自己谋得该职位;原县人大副主任范志喜退休后任该公司党委常委;原县党校校长郭文生任该公司总裁办主任。

该公司多位独立董事也拥有政府部门工作背景。独立董事陈毓川曾任地矿部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独立董事林永经曾任福建省资产评估中心主任,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福建省财政厅副厅长。

紫金矿业搭了一座桥,让政府官员与企业高管、董事、监事、股东之间畅行无阻。典型的是公司监事郑锦兴2006年8月,郑锦兴辞职下海,到紫金矿业做监事,去年6月18日,紫金矿业发布公告称,公司监事郑锦兴因工作变动请辞,就任武平县人大常委会任命郑锦兴为武平县副县长。看看,来去随意,想当官当官、想发财发财。谁能够把监管之眼装到自己的钱袋子里?

第二,对于当地经济的扛鼎作用。

官员认为是在为地区经济着想。紫金矿业2009年年报显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是代表福建上杭县国资委的闽西兴杭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持有28.96%股权。2009年,紫金矿业对上杭全部财政收入贡献达到近60%,而上杭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上杭县财政收入6.85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1.7%。如果没有紫金矿业,上杭县会是到处求告的贫困县,如今县财政与个人的钱袋子都鼓了。在惟GDP与财政收入的背景下,紫金矿业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第三,对于规则的蔑视。

紫金矿业没有付出什么经济代价,更不用提对于当地受污染居民的经济赔偿,连道歉都很难得。

紫金矿业对当地环境构成风险并非始于今日。

公司人员承认,去年11月份环保部华东环保督查中心督查人员的确来到上杭县对矿区进行督查,只是口头提出了整改措施。今年5月14日,环保部发布《关于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情况的通报》,11家存在严重环保问题的上市企业被批评,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存在7项未按期完成整改的环保问题而名列榜首。环保部责成紫金矿业在6月25日前拿出整改方案,地方环保部门也应严加督查并上报相关情况。然后是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染。接下来就是好消息,紫金矿业16日、17日成功拦截了污水池渗透。

按紫金矿业的实力推想,可以买断环保部门的官员充当自己的内线。而地方环保部门,哪个不看地方行政长官的眼色行事?

紫金矿业的能力非同一般,在A股市场中,只有紫金矿业独树一帜以一毛钱一股发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直指为“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不过,要是以为紫金矿业的傲慢独此一家就大错特错了。上市公司中有太多的企业非同一般,这些企业大多傲慢,大到垄断巨头,小到某家纺织厂。笔者到某纺织厂,发现其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紧密共建关系。当时年轻不懂事,难免大吃一惊,后来看到小庙里的富和尚,已经见怪不怪。这样的企业大多娘胎里带来了三聚氰胺,走到哪里就把恶劣的理念散播到哪里。

令人悲哀的是,这一次紫金矿业被彻查,很难看作是制度的胜利,更难以看成对于环保的重视。固然,负有环保监管主要责任上杭县环保局局长陈军安引咎辞职,包括紫金山矿业铜矿湿法厂厂长林文贤在内的3人已被刑事拘留,但围绕着紫金矿业以及其他与紫金矿业类似的上市公司的保护膜,并没有被刺破。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对中国民营企业主不是件好事,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加深了公众对于民营企业主们为富不仁的烙印。但事实已经证明,紫金矿业并不是民营企业的刺青,而是官商结合企业的红字。

12、紫金矿业污染是长期纵容的结果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2010年07月20日张金岭

http://star.news.sohu.com/20100720/n273620355.shtml

  放纵污染企业,漠视受害群众的利益,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不公正能够长期存在,是比污染本身更为可怕的事情。

  福建汀江被紫金矿业严重污染的事件,已成为公众最为关心的公共事件之一。可以说,这次严重污染事件,既是企业唯利是图的结果,同时也是事发地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监管乏力甚至纵容的结果。尽管官方和企业对污染原因给出了多种解释,但事件发展的脉络和事发后的处理过程,都充分说明这一点。

  紫金矿业的污染,表面看来,很像是突发事件,其实不然,它是企业环保方面存在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而其问题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根子就在当地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长期以来的包庇纵容,以及对受害群众利益的极端漠视。这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此前受污染之害的群众多次举报,但当地政府并未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从一个多月前的6月5日开始,汀江的养鱼户发现鱼开始成片死亡后,便向污染源所在的上杭县政府求援,但政府部门取了水样之后,并未公布化验结果,也未说明污染源来自哪里。于是农民决定派代表自己拿水样到广州化验,同时希望上杭县水产局能够签字,证明水样是从汀江现场提取的,结果遭拒。不得已之下,渔民们拉了两车死鱼到上杭县政府抗议。6月25日,上杭县政府竟然告诉村民们水质正常。甚至到了7月13日,上杭县副县长蓝富雁在水质化验结果未公布的情况下,仍表示彼时汀江水“ph值正常”。二是紫金矿业其实是一个长期受污染困扰的企业,早在2008年初,中国证监会出台“绿色证券”新规后,该企业就被环保总局列入首轮上市环保核查“黑名单”。就在今年5月,环保部门又一次发布未按期完成环保整改的上市公司名单,紫金矿业仍然位列其中。对这样环保方面长期存在问题的企业,当地政府是怎么监管的?

  当地政府对紫金矿业的纵容,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有报道说,事发地的上杭县政府,其实就是紫金矿业的大股东。作为一家上市企业,又是规模较大的黄金生产企业,紫金矿业在上杭县的县域经济格局中,无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有媒体说,在最近十年间,上杭县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5亿元跃升至百亿元,紫金矿业贡献巨大。不仅如此,上杭县的政府官员,甚至进入了公司的管理层,并以激励管理层的名义获得公司的股份。有了这样的利益关系,紫金矿业得不到政府的庇护,那还正常吗?上杭县一位干部说,由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这种关系,这几年有关紫金矿业污染的举报很多,亦有上访现象,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环保执法不是小小的一个环保局能够决定,至少还得接受县委县政府的领导,而且群众对污染没法量化,政府根据检测报告说未超标,就可以应对”——原来政府对污染企业和受害群众,竟然可以厚此薄彼到这种程度!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内在脉络是,本该在污染企业和受害群众之间充当中立裁判者的当地政府,事实上却和污染企业合谋,使当地受害群众的利益,最终沦为企业和当地政府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成本。放纵污染企业,漠视受害群众的利益,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不公正能够长期存在,是比污染本身更为可怕的事情。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告诉我们,地方政府如果不能恰当处理自身利益、企业利益和广大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发生这样严重的污染事件,就是一种必然。

13、紫金矿业公开道歉该不该继续?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年07月21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721/n273652745.shtml

  新闻回放

  7月14日,江苏省常州市组织了30家环境违法企业向社会公开道歉。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10家原本应该在道歉书上签名的违法排污企业代表,直至会议结束,仍然没有出现。

  有压力才能有动力

  蒋建君

  常州市环境违法企业公开道歉,迫使企业环境整治行为暴露在公众的监督之下,这种全民参与监督的形式当推广。

  其实,通过环境违法企业向社会公开道歉和承诺,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企业从“反面典型”向“正面典型”转化,调动其履行社会职能的积极性。

  可以想象,被群众举报、要求公开道歉压力肯定很大。但通过公开道歉的形式,能够通过公众压力、舆论压力、道德压力来制约企业,使所有企业正视环境问题,按规定排污、达标排放,从而减少一些事后道歉。

  当然,环境监察与群众举报只是“序幕”,关键是企业在道歉后要切实履行承诺,环保部门要对其整治结果进行检查验收。在整治过程中,环保部门要加大监察力度,并可邀请群众与媒体共同参与监督检查,看企业排污口是否进行规范化整治,是否还存在跑、冒、滴、漏和偷排等现象,看企业环境设施运行是否正常,看“三同时”制度落实是否到位,看企业用水与污水排放量考核是否基本相符,看环保人员检查企业是否有包庇等现象。对整治好的要以典型的形式进行表扬,对未完成整改任务的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要提请当地政府依法关闭。

  其实并未击中软肋

  田力

  环境违法企业公开道歉,已经开始演变成了一场“秀”,不能说不是一种讽刺。应该说,这样活动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警示环境污染企业、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在社会上起到一种示范作用。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环境违法企业最怕的还是媒体的曝光,还是真金白银的处罚。至于公开道歉,却没有击中他们的“软肋”。

  有关部门应该深思环境违法企业公开道歉的效果,更应该反省自己在环境整治上的成效。公众也有理由怀疑,对每次公开道歉的企业是否都做到了依法处罚,否则公开道歉后,企业周边的环境状况却“每况愈下”就很难解释了。

  从深层次来讲,这更要细究当地政府的责任。正是他们在错误政绩观的作祟下,片面追求GDP。在这种错误发展观、政绩观的左右下,他们奉所有项目为“金凤凰”,为栽好“梧桐树”、营造宽松环境,不惜降低环保门槛。而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和企业,也打着招商引资这块金字招牌安营扎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我们更希望看到环保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企业严格执法,杜绝它们的侥幸心理。更希望当地政府转变片面发展观和错误政绩观,从源头阻断企业污染环境的渠道,让它们不再有生存的土壤。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敬畏自然、重视环保、捍卫环保的社会氛围。

14、北京温榆河昌平段现水华现象 绿藻污染8公里

来源:法制晚报 2010年07月20日

http://green.sina.com.cn/2010-07-20/140120718729.shtml

小汤山马坊桥下,成片绿藻盖住了温榆河摄/记者王丹

温榆河水华区域示意图

  本报讯(记者蒋桂佳) 大片绿藻封住水面,绵延了8公里。近日,温榆河昌平段出现水华现象,引起周边居民担忧。

  昨日,温榆河马坊桥河段,绿藻将水面盖得严严实实,几乎看不到河水,岸边的水藻已开始变黑、腐烂。

  一名在岸边散步的男子将半块砖扔进河中,砸出一片水洼。不到3秒,水洼便被水藻吞没。

  虽然下着小雨,但河面死气沉沉,看不到一个水泡和涟漪。

  “这水藻跟棉被一样厚,这河水能放生吗?”在桥下,来自朝阳区的牛先生用树枝拨拉一下水面,带起一堆浮萍。

  牛先生买了乌龟、泥鳅,本想来放生,没想到河水这么脏,他担心“放生”变成“放死”,又将乌龟和泥鳅带回了家。

  记者随后沿沙河水库向东发现,共约8公里河面出现水华。

  在水库附近,河中不时有野鸭在游弋,水洼处偶有几片绿藻。但马坊桥东约5公里处的一处橡胶水坝成为了分水岭。

  水坝以西河水叮咚,水坝东侧的大片水藻望不到边。

  “前几天河水还是透亮的,现在全是一片稠乎乎的绿水藻,不仅臭,看着也堵得慌。”家住附近太阳城小区的张维民说,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进行治理。

  原因分析

  天气闷热水藻开始疯长

  “长这么多水华,还是因为这条河太脏!”北京市水务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坦言,温榆河排污不达标问题仍然存在。

  该工作人员称,温榆河沿途许多生活污水流入河中,导致河中氮、磷等元素超标,给水藻、浮萍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此外,这几天天气闷热潮湿,适合水藻生长,便出现了大片浮萍。

  北京市水务局公布的6月份河水水质报告显示,温榆河上段、下段水质均属于劣V3水质(属于污水)。

  解决办法

  将投入几座污水处理厂

  今天上午,昌平区水务局监管科的工作人员表示,前几天,水务局刚组织人员进行了打捞,每天捞上十多吨浮萍。

  但这几天,浮萍生长速度太快,天气又潮湿闷热,水务局担心工作人员中暑,暂停了打捞。

  工作人员表示,水华暂时不会影响鱼、虾等动物的生存,待天气转晴后,他们将派专人尽快打捞浮萍。

  据介绍,水华治理在我国尚属难题,温榆河段的几座污水处理厂正逐步投入使用,届时,流入温榆河中的污水将减少,水华现象将得到遏制。

温榆河:是唯一起源于北京境内的河流,自沙河水库至通州北关,对改善北京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

15、安徽淮河非法采砂致农田塌陷 农民阻拦就遭打

来源:央视网2010年07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201901.html

  一:安徽淮河部分河段非法采砂活动猖獗

  最新一轮强降雨让今年的防汛形势骤然紧张了起来,今天早上,三峡大坝迎来了建成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洪峰,这一流量甚至超过了1998年。经济半小时也是向各主要河流派出我们的记者,探访各地提防安全状况。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是淮河。淮河今天夜间将会出现今年以来的第一场超警戒水位的洪水,洪水洪峰最高水位预计将会达到28.40米,超警戒水位达到0.9米。淮河流域的防汛安全面临着严重的考验。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我们的记者却发现,部分淮河河道上正在上演着威胁到防汛抗洪工作的一幕幕安全隐患。

  今年7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大李村的村干部们带着记者来到了淮河岸边,在离河岸还有几百米的地方,记者就听到了巨大的马达轰鸣声,村里的副支书告诉记者,那是采砂船在采砂。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大李村副支书

  副支书:现在至少有四五条船在这儿采砂呢

  走到岸边记者看到,看到有人过来,河里原本在采砂的五六条船有几艘灭了灯,但还剩下三艘依然亮着灯,继续采砂。村干部告诉记者,今天晚上的采砂船还算少的。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大李村村干部

  村干部:以前就在(无受)前的时候,那个灯光就跟城市一样的,我们就站在家里面这地方都挺亮,要到坝头上,都不要打手电晚上夜里,就我们来不要打手电,他都是十几米的架子那个灯,就跟白天一样到这地方

  副支书说,河里采砂船最多的时候有200多艘,这些船发出的巨大声响能一直传到远在一公里外的村民家里。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大李村村民

  村民:声音有多大,我们在家,在家都能听到,都能听到轰隆轰隆那个声音,他船多,他这个船多,他不是三只两只船,它几十条船都在靠近(汉沿河)所以震动比较大,各家都能听到

  第二天一早,记者又接到村民举报,说白天也有采砂船在采砂。记者随即和村民们一道又来到了淮河岸边,果然,有两艘采砂船正停在村里的农田边上采砂,看到这些采砂船如此猖狂,村民们忍不住大声叫骂。

  村民:你们还采呢!你们就知道赚钱!

  面对村民的大声斥责,采砂船上的人根本不予理睬,仍然肆无忌惮地继续采砂。过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眼看砂子采的差不多了,两艘采砂船才收起采砂设备,大摇大摆地开走了。村民们说,这些船从早上五点多就开始在这采砂了。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大李村村民

  村民:这大白天还敢在这儿采?还就这个道理,你看政府部门肯管,肯管吗?早晨5点半,5点半就开始打了,到现在还在打。

  这是村民们提供给记者的一份影像资料,就在几个月前,村子附近的淮河河道里天天都有几十上百条采砂船在同时采砂,不分昼夜。在最密集的区域,不到一百米的河道中,就密密麻麻地聚集了十多艘采砂船。大李村位于淮河北岸,采砂的人主要来自河南岸,每条采砂船上都是一家几口齐上阵,各司其职。

  村民:这喝砂(采砂)的郊区比较多,就我们家对过的就是靠张拐子,长潍卫,张拐子他就有十几条船,他是也是三无的,就是买一点?就一个村它就十几条船了。

  在有的采砂船旁边,还停靠着一艘运砂船,等采砂船采完砂子后,双方就地交易,砂子可以马上通过船上的设备转移到运砂船上。村民们说,为了阻止这些采砂船,村里已经和采砂船上的人爆发过几次冲突,有的村民还为此受伤。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大李村村民

  村民:有一次赵书记带着村民来撵,正好被对方的船,有几位村民头被打烂了。

  记者:他们拿什么东西打的?

  村民:就拿那个钎,船上不都有那个扒那个沙的钎,都用采砂的工具打的。

  记者:猖狂到这种程度?

  村民:当时还要打书记,书记讲了,我看你们哪敢动动我,我一点我不动了,我看你们哪个敢打我,他要不讲我是赵书记,也要被打。

【1】       【2】 【3】

16、中国环境报:有必要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10年07月21日

http://news.sina.com.cn/green/2010-07-21/115120726773.shtml

  在污染事故发生16天后,紫金矿业集团公司董事会向社会发布了正式的道歉信,表示这次事故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是公司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群众利益的关系。

  此前,由环境保护部等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公布的3条事故原因表明,紫金矿业不但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很大漏洞,而且存在违法行为,污染事故不仅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到了重大损失,而且也给汀江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紫金矿业董事会表示,公司将积极做好善后各项工作,妥善处理损害赔偿事宜。那么,紫金矿业应该赔偿多少?怎么赔偿?

  首先是要赔偿直接损失。根据媒体报道,事故造成的死鱼和鱼中毒量达378万斤,即使按6元/斤的价格来算的话,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也超过了2000万元,紫金矿业理所当然要承担这部分赔偿。其次是间接损失。污染事故影响了当地渔业发展,棉花滩水库5年之内不能养鱼,当地养殖户今后的生产生活会发生很大变化,紫金矿业应该支付其转型期间所产生的成本。

  除了这些账面上的经济损失之外,污染事故还对汀江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由于具有复杂性、潜伏性等特点,生态环境损失很难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也易为人所忽视,肇事企业往往仅赔偿账面上的经济损失,而对于生态环境损失的赔偿却不了了之,最终都由国家、受害的群众乃至全社会承担了。

  每次事故所造产生的环境损失都由社会来买单不但十分不公平,而且是不可持续的。为了遏制污染事故高发势头,除一般性赔偿之外,有必要对污染事故的肇事企业依法实行惩罚性赔偿。自今年7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确立了惩罚性赔偿的原则,其中就有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规定。实行惩罚性赔偿,除了能让企业对造成的损失进行弥补之外,还能够对企业形成更大的震慑力,达到警醒的目的。国外很多污染环境的案件,单是其中的惩罚性赔偿就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埃克森石油公司在1989年埃克森·瓦尔戴斯号油轮泄漏事故之后,被认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终被判罚67.5亿美元。在近期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英国石油公司最终同意初步赔偿20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据报道称,这还不是赔偿上限。英国石油公司宣布,未来12个月将通过出售资产融资,以期筹集资金来应对海湾漏油所带来的天价赔偿。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污染事故的高发期,其中很大一部分污染事故是由于企业环境违法、管理不严、治理不力而造成的。由于污染事故发生后对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使很多企业重生产而轻环保,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鉴于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往往损失重大,后果严重,有必要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以达到补偿当地生态损失、惩戒肇事企业的目的。同时,也让其他排污企业时刻绷紧环保弦,防止污染事故发生。

17、越南水资源保护面临挑战 富水之国为何缺水?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7-20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7/671279606778_1.shtml

   越南语中的水,与国家是同一个词,也许在越南人的眼里,水的存在与国家同等重要。

  越南水资源丰富,水网密布,长度超过10公里的永久性河流有2360多条,这些河流自然组成了越南的15个流域。位于红河河畔的河内市就是少有的多湖泊的城市,据说拥有70多个湖泊。

  拥有如此多的河流,越南在大多数人看来应该算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然而,对于不同的流域、不同的干旱季节和湿润季节,水资源的分布也极为不均,在越南中心谷地区,有长达9个月的雨季,而在越南的其他地区却可能终年无雨;另一方面,越南依靠国际性河流的程度很高,60%的地表水依赖于国外入境的河流。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南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据相关预测显示,到2020年,越南的用水量可能增加48%。越南下一步可能将加大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资源保护面临挑战

  越南过去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国。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南在努力向工业国家方向前进。河流给越南带来了繁荣,越南红河、湄公河和同奈三流域的经济占全国GDP的70%以上,全国2/3的人口集中在这三个流域。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状况给越南的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目前,越南水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农业、城市生活、手工艺作坊。在城市,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污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几乎所有的城市生活污水都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

  在农村,主要的水污染源是农业和手工艺作坊。农药和化肥的滥用以及禽畜养殖废水引起了水体富营养化。越南有超过1450个以手工艺作坊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庄。这些村庄不加限制,将大量污水排放到周围的环境,治理起来非常困难。

  水体面临富营养化

  越南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过度开采已经成为越南最紧迫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湖泊、河流被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所污染。今年3月,河内市的白竹湖发生了大面积死鱼事件,就暴露了越南的水污染问题。

  记者在越南采访途中,经常看到堆积在河边的生活垃圾和直排河道的生活污水。在河内市、胡志明市等主要城市,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已经比越南国家地表水水质标准高出5倍~10倍。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越南大多数的城市湖泊会变得富营养化。报告还指出,滥用农药和化肥造成越南主要河流中的生物耗氧量和氨氮浓度超过国家标准1.5倍~3倍,总固体悬浮物比标准高出1.5倍~2.5倍。

  地下水也面临开采过度的问题。越南一半以上的居民依靠地下水提供水源,1/3的城市人口和2/3的农村人口依靠地下水生活。在河内市,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超过1米,在越南湄公河的其他地方,地下水水位的下降也十分明显。在中心高地,由于咖啡豆的种植,造成地下水位的明显下降。

  政府紧急行动防治水污染

  越南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水环境保护问题,并开始采取行动。2009年9月,越南政府宣布,在2010年越南环境工作的重点内容就是解决3个主要环境问题: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河内市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治理水污染问题。河内市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门副主任范文庆向记者介绍了2010年河内市治理水污染的相关措施。河内市将首先从还剑湖、白竹湖等26个湖泊着手治理;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将建设系列工程治理苏栗河;2010年,全市还将试点利用微生物处理河道附近居民生活污水。此外,还将探索一些居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新模式,防治垃圾污染地下水。

  越南在保护现有水资源的同时,也在努力修建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越南目前人均储水量为每人每年440立方米,而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人均储水量为5000立方米,中国人均每年储水量也达2200立方米。

记者在河内市举行的国际水坝技术展览会上了解到,越南融资能力有限,水坝工程建设大多依靠世界银行贷款,对资金的需求非常迫切。这也是越南缺少污水处理设施的原因之一。

18、“炼山”造林:环评该放在哪里

来源: 科技日报 2010年07月20日 李禾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07/20/content_209719.htm

    我国目前未受人类干扰的森林只有5万平方公里。大量的天然林被替换,威胁了生态安全。专家呼吁,保留生态效益高的森林。

   本报记者 李禾

    ■ 相关链接

   被称作“绿色沙漠”的人工橡胶林

  西双版纳堪称我国热带植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不到国土0.2%的面积,却拥有1/4的野生动物,1/5的野生植物,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地。

  但是,2000年以来,西双版纳新造橡胶林达300万亩,全州植胶总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猛增到615万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砍的热带原始林。

  大规模橡胶种植严重影响了西双版纳的气候,近十年间平均温度升高0.4℃—0.5℃,同时湿度降低。橡胶林不仅无蓄水功能,反而需要大量吸水,一棵橡胶树就是一台小型抽水机。大规模毁林种橡胶严重破坏了天然林涵养水源的功能,直接导致溪流枯竭,井水干涸。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更无法挽回,老百姓说“橡胶林上不飞鹰,下不走蛇”。有研究报告指出,人工橡胶纯林的鸟类丧失70%以上,哺乳动物丧失80%以上。橡胶林内,没有灌木,几乎寸草不生,被生态学家称作“绿色沙漠”!

  ■ 将新闻进行到底

  目前,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据今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0.36%。尽管我国人工林面积在不断增加,但生态效果最好的天然林或次生天然林面积却在不断减少。

  据一份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国土上未受人类干扰的森林,只有5万平方公里左右,只是60年前的1/50左右。

  大量天然林或次生天然林被替换,将带来怎样的生态环境效应?是不是应该在毁林、造林前做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记者日前来到湖北咸宁市和黄冈市,对当地的造林问题进行了调查。

  ——— 第一现场 ———

  经济作物大面积取代天然林

  驱车在湖北咸宁市的公路上,经常能看见连绵矮小的山丘,有的山丘上郁郁葱葱,高大的针阔混交林和低矮的灌木林错落有致,加上藤蔓缠绕、鸟鸣啾啾,宛如碧绿的“明珠”;但很多山丘却整个被拔个精光,种上低矮的油茶树,一行行的油茶树之间,裸露出当地特有的红壤……

  记者来到双溪镇九彬村的园林基地,这是一个被当地政府“评定”为低产低效的“双低双带”,为了改造“低产林”,当地政府拿出了扶贫资金把成片的原生树林都给砍掉,由于资金不足,又引进了一家园林公司,在山丘种上了大片的城市景观树——紫李、白玉兰、樟树等,长成以后的紫李、樟树将销售、移植到各个城市。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紫李,还是白玉兰、樟树都生长的非常茁壮,但是树下却寸草不生,大片土壤裸露。原来,成片的树木下,有工人正在喷洒除草剂和杀虫剂,原来这些化学药剂抑制了其他植被的生长。由于当地雨水充沛,缺乏植被覆盖的园林基地有着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

  咸宁市一贯为自己的生态优美而骄傲,它被称为“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茶叶之乡”。但目前,咸宁为改造所谓的“低产林”,除了种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经济作物外,还跟晨鸣公司等造纸企业合作,砍掉并烧掉当地天然林,种上适宜造纸的松树或者速生杨树。

  咸宁市的大面积毁天然林,造人工经济林并非个例,晨鸣纸业公开表示,今明两年,他们要在湖北黄冈市造林100万亩。

  令人质疑的“炼山”导致杂草丛生

  除了大面积的用人工经济林替换天然林,让人质疑外,替换的手法“炼山”也让人感到心痛。“炼山”就是放火烧山,源于古代的“刀耕火种”,也被我国林业系统广泛用于造林前快速清除原生植被的方式,认为既节约成本,又可垒肥。但湖北红安县村民李清平等人都怀疑,炼山垒肥的旧法已被变相用作毁林的手段。

  记者在咸宁、黄冈等地都看到了“炼山”后的明显痕迹——一片焦土,烧焦的树枝随处可见。

  黄冈市东冲畈村民雷光明告诉记者,“炼山”对松树等多年生树木伤害最大,因为树根被烧毁,无法再生长。但由于湖北等地雨水充沛,“炼山”后,八毛等繁殖力很强的野草却生长极其茂盛,如果缺乏护理,山地很容易就变成了真正的荒地。

  ——— 残缺的环评报告 ———

  环评法要求含糊

  大规模的毁林、造林算不算建设项目,需不需要做环境影响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刘金龙告诉记者,目前,有关部门认为造林是生态环保的,很多大规模的造林项目并没有做环评。

  记者也查阅了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第二条指出“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但对造林是否属于建设项目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对可能的生态风险只字未提

  不过,在今年6月,由湖北省环科院编制的《黄冈晨鸣浆纸有限公司林浆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在网上进行了公示。

  记者查阅了报告书,该简本基本都是引用“符合性分析”条款,如符合《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湖北省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而对于原料林基地是否符合低产林开发政策,对涉及七县二市的原料林基地,是否符合诸如坡度和土壤厚度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在这份湖北省环科院编制的环评报告上没有任何体现;特别是,除了作为底线的160亩国家级、省级生态保护区,对林浆纸一体化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只字未提。

  记者在报告书简本的最后一部分发现了

  “4.2原料林基地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简述”,认为原料林基地的建设将增加当地林地面积,使林地总体生物量增加,有利于增加林地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但报告又指出,在一个13年的正常轮伐期内,林基地的预测水土流失总量为1427.39万吨,每年林基地的预测水土流失量为109.8万吨……

  环评报告上显示,受调查的1055人中,有1002人支持建设林基地,只有4.36%的公众反对。但在记者在六福湾的五队走访时,村民反映当时的民意调查多是“引导式”地填写,“程序倒是走的,是不是真代表了我们就未必”。

  记者向环评编制单位湖北省环科院询问有关情况时,对方表示,公示时间已经结束,目前环评报告已经送呈环境保护部,尚在评估阶段,不再回答其他问题。

  ——— 专家感言 ———

  最大的威胁是生态危机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曾公开表示,随着人类对森林、湿地的过度利用和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湿地缩减、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成为迄今为止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指出,中国的生态承载能力已经超过负荷,成为全球最大的生态“负债国”之一。贾治邦对此表示同意。他说,当今社会,唯有生态产品是最短缺的产品。

  经济林导致生态高退化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刘金龙说,经济林的生态效益根本不能跟天然林相比,“即使是所谓的杂树,也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刘金龙说,由于用材和经济林木生长快、产出高,必然会导致高退化的问题,目前我国就普遍存在林地退化的问题。此外,为了抑制杂草生长,保证高效益,在林地必然会使用大量除草剂、杀虫剂、化肥等,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农村面源污染。

  “我国的南方集体林区,天然林的面积应当保持在50%以上。当下中国南方不少重点林区县,人工林的面积已超过了50%,由此诱发了病虫害频繁发生、森林火灾加剧,易发生干旱、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难,对当地的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在整体上也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刘金龙警告说,毁林还是造林,都要注意对当地的环境影响,需要做环境影响评价。

  保留生态效益高的森林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沈孝辉说,一片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即使纯粹从树木的角度来看,其构成本身也是需要多样化的。不仅仅是原生树木品种要尽量多样,同一种树的不同年龄层也需要多样。人类需要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儿童和婴儿,同样,树木也需要各种年龄层次的组合和递进。小树要活在老树身边,死去的树、倒下的树会给新树腾出阳光和地盘,同时自身还成为微生物的繁殖场,成为昆虫、鸟类的庇护所……

  “目前人工林正在全面快速地替换天然林,严重影响了中国的森林质量。如果森林像麦地一样被频繁地收割和种植,这样的森林是不可能成长出自然基因丰盛的大树的。富有自然天性的大树越来越少——中国正在成为没有大树的国家。”沈孝辉说。

19、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的背后

来源:半月谈2010-07-21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7/671279674091_1.shtml

近来,环境污染事故一件接着一件。每一起污染事故的发生,都如同洁净的天空被蒙上了阴霾。

新闻背景:环境污染事故一再发生

近来,环境污染事故一件接着一件。先是汀江被曝污染,接着又传出大连附近海域被污染的消息……每一起污染事故的发生,都如同洁净的天空被蒙上了阴霾。

大连输油管爆炸 污染海面望不到边

7月16日18时许,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的一条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起火,火势燃烧了15个小时才被扑灭。事故原因初步查明,系一艘30万吨级的利比里亚籍油轮在卸油附加添加剂时引起了陆地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和原油泄漏。

记者乘船在污染海域看到,输油管线爆炸不仅造成了附近地区空气污染,而且有一定数量的原油流入大海,被海风吹起的海浪都呈现明显的黑褐色,被污染海域一眼望不到边。截至17日17时,已在溢油水域布设围油栏约7000米。清污船舶正清除海上油污。从冀鲁津等地紧急调集的围油栏和清污物资也陆续运抵污染现场并投入使用。

紫金矿业9100立方米废水外渗引发汀江流域污染

7月3日16时许,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岗位人员发现污水池的污水水位异常下降,且有废水自废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流入汀江。据初步判断,是由于废水池防渗膜垫层异常扰动,导致防渗膜局部破损,废水渗透到废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初步统计,本次废水渗漏量为9100立方米。

浙江淳安县一矿区泄漏污染水体 威胁千岛湖水质

7月14日起,淳安县梓桐镇受强降雨影响,全镇共有两幢房屋倒塌,一处发电用水渠受损,杭州千岛湖矿产品有限公司尾矿库矿受损最为严重。7月15日下午,记者了解到,淳安县梓桐镇三联村的一个铅锌矿场的污水处理池发生塌方性泄漏,导致部分污水流入千岛湖支流,威胁到千岛湖水质安全。

面对近半个月来数起大型的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科学发展观如何落实又重回公众议题。

反思一:对某些企业而言,科学发展观似乎只是个口号

紫金矿业发现事故污水池环保隐患已近一年:紫金矿业总裁罗映南承认,自2009年9月,公司已发现事故污水池的排洪洞有超标污水排出,并进行了整改和封堵,但从如今的事故情况来看,当时采取的措施并没有完全到位。”

反思二、对某些地方政府而言,充当企业保护伞、对污染视而不见

当地居民称污染问题与地方政府保护有直接关系。记者了解到,紫金矿业公司管理团队有浓厚的官员背景,多位管理人员曾供职政府部门。其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相当部分有政府部门工作背景。展开在紫金矿业任职的官员名单,从县级到副厅级干部的名字均赫然在列,这里俨然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高官退休俱乐部。

露天开采不仅毁坏草原植被,也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资源。而当地干部说:“总不能让我们守着金山饿死吧?”乌珠穆沁草原是内蒙古最好的草原之一。如今,各种各样的重型运煤车辆穿梭往来,留下一道道车辙,仿佛是草原上的道道伤痕。

反思三:对地方环保部门而言,无法行使权力和监督

环保部表示,部分地方环保部门现场检查不够充分,对上市公司的环保后督查不够深入,极个别省级环保部门甚至违反分级核查管理规定,越权为企业出具上市环保核查意见,严重干扰了上市环保核查工作秩序。

建言献策:如何让环境不再哭泣

一、加强企业监管 清理国企特权

要求企业科学发展,政府监管以及公众权益诉求皆不能缺位。他说,“对于‘国字头’的企业,政府更应该加大监控。例如大连油管爆炸事件,除却追究直接责任者外籍油轮,新港保税油库所属的中石油也应该担负责任。

二、改变地方政府成绩考核的GDP导向

企业履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在于现有制度的变革。“第一,切断企业和政府过于紧密的关系。第二,政府放弃GDP主义,以维护社会正义、消减贫富差距为第一要务。”。

三、改变环保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的“家丁”地位

如果能有更为有效的权力横向监督,那么环保部门被“家丁化”的程度就能大大减少。比如,当环保执法人员无端被撤可以向司法求助,由司法对政府的任免行为可以进行合法性审查;人大可以对政府提交的任免名单进行审查,不批准违法免职的决定,或者对党政的行为启动特定问题调查程序。

四、建立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伴随着污染事故频发的,是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这一命题,必须摆到战略的层面上加以思考。要告别河流的哭泣、大气与土地的污染,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远不止是在技术层面做文章(尽管这也很重要),不止是努力消弭企业的环境安全隐患,不止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应对机制。

这就回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难题、回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命题上来。如果不能够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不去反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如果不能够摒弃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传统技术,如果不能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依法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形成民主科学的环境保护决策体系,那么今天我们听到的又何止汀江的哭泣呢!

20、上市公司环保门警钟连响 或促行业走向集约型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0年07月21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00721/000887.htm

  近日,资源型企业“环保门”事件不断。紫金矿业、中石油等知名上市公司纷纷“触电”。这不禁令人们思考,在中国旧有的发展模式下,其高速扩张的过程中一直忽略但一直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中石油大连管道爆炸事故对海面形成污染,依照相关规定,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也只能处以最高30万元的罚款。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针对上市公司的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出台更为严厉的环保规定,显得尤为迫切。

  此外,从另一个角度看,紫金矿业“环保门”发生后,或许将成为中国采矿行业开始脱胎换骨的一个分水岭。

  中石油最多只罚30

  中石油在大连的油管爆炸,发生污染海面的问题后,浮现出一个尴尬的命题:从全国范围来看,沿海各地普遍存在海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难、处罚难、追究难等问题。这使海洋生态保护面临诸多困境。

  “国家对于环境污染,事实上有法律可循,比如《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等。”人民大学教授邹骥表示,此外,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加入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近20个有关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等。

  不过,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由于这些法律法规普遍缺少具体的执行标准和配套的实施细则,导致实体法形同虚设,实际执行中仍然处于“无法可依”状态。即使案件性质和责任认定清晰,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也只能处以最高30万元的罚款,迄今并没有一起案件的责任人受到刑事追究。

  对此,邹骥呼吁这些污染事件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这样能够给污染施加压力,督促各方依法办事,不压盖事实不掩护责任人,此外,呼吁更高标准、更严格的环保政策。

  “环保门”或促行业走向集约型

  此前,紫金矿业宣称湿法提铜工艺彻底解决了国内低品位、难选冶铜矿开发利用的难题。然而此次事故却暴露了这种号称低成本、高产出的炼铜工艺的一些弊端。行业人士表示,类似紫金矿业这样存在环保问题的企业在整个行业内或许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只是污染程度有区别而已。

  7月13日,环境保护部在其网站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环保部门督促辖区内上市公司发布年度环境报告书。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对5月份进行的那场“核查风暴”的进一步升级。今后上市公司将面临更高标准、更严格的环保政策。而行业也可能更加向集约型发展。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同时对媒体公开表示,由环境保护部牵头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突出抓好重点防控地区、重点防控行业和重点防控企业,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完善政策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和严格执法监督,扎实深入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

  这在厦门大学教授林伯强看来,整体来看,在矿业方面,实际上是出于在转型问题上对环境危害的低估,才最终导致出现此类污染事件。事实上对自己的损失很大,对公众和环境的损失更是巨大。

  而国家对于污染事故的处理方面,在经济处罚力度上不够。这恰好与美国相反,美国是经济上狠狠地罚,而到我们国内对于环境污染,经济上的处罚就相对很弱了。对此,他建议还是要加大国内对此类事件的处罚力度,这样不仅能够警示各类行业对于环保的重视,同时也能督促他们改变现状,避免最后出事故时的损失。

21、原油污染海洋该如何赔偿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0-07-21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7/671279678775_1.shtml

大连输油管爆炸事故,让国人对远在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有了近距离的直观认识,也对海洋污染造成的生态灾难开始了自觉关注。但海洋污染的赔偿问题对我们毕竟还是一个新课题,不妨先看看国际先例,学习一下。

1896年美国人以栈桥连陆方式在加利福尼亚距海岸200多米处打出了第一口海上油井,标志着海上石油工业的诞生。那时还没有飞机。但是到114年后的今天,人类早已进入太空,但是深海依然是未知的世界。也因此,深海航行和深海作业,都有很大风险。深海石油开采,当然也不例外,BP在墨西哥湾出的麻烦,就是一个最新的案例。

美国墨西哥湾大灾难还没完,中国大连也出了100平方公里海域受原油泄漏污染的环境灾难。全球人们操心墨西哥湾的时候,6月23日北大西洋出了事:丹麦马士基集团在北海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漏油事件,污染海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

再细看一下,中国周边地区也有海域受到原油泄漏大规模污染的案例。2007年12月7日,一艘在香港注册的油轮在韩国忠清南道泰安郡西北约6海里的海域与一艘韩国船舶相撞,造成超过1万吨原油泄漏,周围15平方公里的海域受到污染。再往前,留在人们记忆中的还有1989年美国阿拉斯加海域的超级油轮“埃克森——瓦尔德斯”号泄漏事件。

海洋污染具体有什么样的危害,非专业人员都说不清。但是一些赔偿案例却是相对简单明了的。除了直接抢险的人力和设备材料等直接成本外,清理受污染的动物,修复海岸线,清理海域污染,靠海和海岸环境吃饭的人都有得到赔偿的理由。

美国超级油轮“埃克森——瓦尔德斯”事件中泄漏导致污染面积约40平方公里。以清除油污、支付环境罚款以及赔付当地居民损失名目,埃克森美孚赔付38亿美元。1991年该公司支付近10亿美元用于栖息地等的恢复计划。1994年,在一场由约32000名原告(成员有罐头厂工人,也有本地的阿拉斯加人)提起的诉讼中又赔了5.08亿美元。

2004年12月30日天津海事法院对我国首例海洋生态污染损害索赔案做出一审判决:天津市海洋局胜诉,被告赔偿海洋环境容量损失费等各种费用共计995.81万元。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判决案例,因为在之前,我国类似案例的赔偿,多以清理油污为主要费用,而随着环境生态意识的提高,我国也开始注重对资源损害的赔偿。

在墨西哥湾BP污染案中,美国政府要求的赔偿名目有如下:堵漏措施、拯救野生动物、保护海岸线以及补偿生计受到影响的墨西哥湾居民。也就是说,直接支出,以及拯救野生动物等之外,补偿生计受到影响的居民是一个合理要求。

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把水污染了,以水产(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或水上娱乐观光为生的人生计受了损害,怎么能不赔。紫金矿业污染汀江案中,企业只能收购被毒死的鱼,也算是对有了养殖却没了收获的养殖户的一些补偿。

对环境灾难采取成本赔偿再加惩罚性赔偿,是遏制恶性事故的有效手段。

22、水土流失的元凶又是什么?

来源:长江网2010-07-21

http://news.cjn.cn/cjsp/dp/201007/t1179734.htm

    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日前表示,水土流失是中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元凶,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2010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不是大旱就是大涝,这在我们的有生之年里越来越平常了。拿嘉陵江来说,据调查统计,嘉陵江中下游20世纪50年代三年一大旱,60年代两年一大旱,80年代以后十年里就有八年大旱;洪灾同样也越来越频繁,50年代只发生过三次洪灾,60年代为五次,70年代达六次,90年代以后基本年年都发生洪灾。时下,一波比1998年更大的洪峰到达三峡大坝,峰值达到惊人的7万立方米/秒,而洪峰还在三峡大坝,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江西、安徽等沿江省份却早已告急,湖北内涝严重、江西不少堤坝坍塌、安徽万余水利已毁……防洪到了极其严峻的地步。

    谁都不愿看到又一场巨大洪灾侵袭我们的家园,谁都希望从源头遏止灾难的频频发生。而找到灾难的原因则非常重要,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表示,水土流失是中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元凶,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洪涝灾害频发的元凶是水土流失,那么水土流失的元凶又是什么?这一点无疑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些年来,重开发、轻保护,防治措施不当,重点区域治理滞后,投入不足,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经济建设中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在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水土保持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随意弃土弃渣、破坏地貌植被;大量的采石、挖砂、取土、填土等生产建设活动,部分山丘林果业开发无序,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一边是水土流失严重,一边则是不少地方政府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配置不当。有些地方在植被建设时忽视了地带性规律,结果事倍功半,比如不该种树的地方种树,结果耗水过度导致土地沙化更严重;有些地区种植植物种类极为单一,“打造”出来的“绿色沙漠”占领了其他生物的空间,却没有给人类带来应有的效益;一些地方政府则为了其他利益把用于治理水土流失的资金挪为他用……如此一来,淤积更多、河床更高、调蓄和宣泄洪水的能力更低,我们生存的环境也就更恶劣。

    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洪涝灾害频发可怕,水土流失也可怕,更可怕的是为了经济发展而忽视这些。中国如今无疑已经患上了“旱涝轮袭”流行病,而这种流行病是可以以接种“疫苗”的方式预防的,那就是用心地保护环境、合理地治理河流、保护水土等等,该投进财力、人力的不吝惜。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样一些人,舍不得花几元钱几十元钱接种“疫苗”,结果流行病一上身,只好花掉几千甚至几万元钱治病。我们在对待旱涝灾害问题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毛病,平时不舍得在防治水土流失上投入资金、投入人力,在治理水土流失上做不到科学合理,甚至不把水土流失放在眼里,结果损失惨重。仅仅这一年时间,一场大旱损失几千亿元,一场大涝又损失几千亿元,这些巨大的损失不仅耗费人民的血汗,还有我们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

23、节能灯背后的政绩观:为啥叫好不叫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07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202626.html

  近期,关于节能灯推广的两则报道耐人寻味。据统计,目前我国还有一半以上的民用照明使用白炽灯,节能灯难以完全取代白炽灯,主要原因是成本和价格居高不下。而在福建省永定县,自去年8月实施“绿色照明工程”以来,政府掏腰包为群众免费发放高效节能灯,并且一家一户安装好,安装率达到98%,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节能灯普及。

  因为价格贵,所以推广难;因为有政府埋单的优惠,所以普及易。这种对比说明,节能产品的推广,不能只靠抽象的“环保意识”教育,更要将政府的宏观引导与百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水平结合起来。

  从福建永定的实践看,每年补贴380万元的投入,可以减少照明支出2000万元,这个“大账”肯定是划算的。不过到了普通百姓那里,账就往往不是这样算了。

  节能灯固然省电,但其价格比白炽灯也高出很多倍,而且其“经济划算”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从消费心理上看,人们多看重眼前的一次性开支,不愿算长远的经济账,在环保意识不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从产品方面看,市场上节能灯质量良莠不齐,使用寿命不如人意。如此一来,节能灯难免给一些消费者造成“省电不省钱”甚至“不省电也不省钱”的负面印象,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其实,在节能市场上,与节能灯“同病相怜”的产品还有不少。不管是市场销售的统计数据,还是消费者调查的结果都一再表明:过高的节能成本,已成为节能产品推广的“拦路虎”。这也从实践层面提醒我们,要算好节能环保的“大账”,首先得算好百姓生活的“细账”。不管是节能产品还是节能生活方式,都要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才能真正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如果一味只要节能的政绩,不顾百姓的实际,只能是曲高和寡。

  事实证明,在节能推广的起步阶段,政府“扶上马,送一程”很重要,往往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2008年开始,国家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2.1亿只。但要将全国14亿只白炽灯全部替换为节能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地政府能不能像永定县那样算清大账,同样有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

  记得计划经济时代,很多人家窗户密封性能不好,每到供暖季节,总有居民反映室内温度不够。某市供暖部门经过调查,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认为只要对窗户加以改造,就可以节省下大量燃煤费用。但热力部门是没有这笔预算的,报告打到建设部门那里,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不了了之。

  推广节能灯、节能产品也是一样,节能减排所创造的整体效益,人所共知。但它是体现在财政收入上,还是体现在百姓的受益上;是体现在花钱的部门,还是体现在掏钱的部门;是拉动了地区生产总值,还是无法在经济增长硬指标上体现,却可能因视角的不同,而在政府决策的动力机制上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就需要各地的决策者走出部门本位、财政本位的局限,把群众的实惠视作自己的政绩,把节能减排视为公共服务的应尽职责。只有这样,各种遭遇困境的节能举措才能顺利启动,各种处在起步阶段的节能产品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将价格降下去、质量提起来。

24、人民时评:铲低水库堤坝建别墅,底气何来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2010年07月21日 李舆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2201432.html

  防汛抗洪的当口,“铲低水库堤坝建别墅”的新闻,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一座水库的堤坝上,两座超规划建设的别墅违规“矗立”近一年之久。当地媒体报道后,违章建筑被拆除。据调查,别墅是京口区落马的前区长刑满释放后所建,别墅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曾责令其停工,但遭到拒绝。

  如今,违章建在堤坝上的别墅已拆除,但笔者想追问,某些人铲低堤坝约1.5米的胆量和能力何来?两幢别墅为什么能以临时建筑的名义在堤坝上建成?

  违规别墅“矗立”的底气,来自权力的无知与无畏。以为权力的跋扈就可以让堤坝“低头”,可洪水六亲不认,不会因权力而改道,一旦灾害来袭,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这些,在一些人眼中已经被忽略,他们不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放在眼中,也完全无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当地规划局、住建局等部门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违章建筑?这些部门有无渎职之过?违章别墅修建过程中是否存在其他问题?都值得追问。有关部门的监督乏力,是导致权力在防汛工程面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推手。

  报道中还有一个细节令人五味杂陈,“水利部门曾责令停工遭拒绝”。难道水利部门成为一些人违规操作时柿子捡软的捏的对象?其实,对水利的欠账不仅是在设施建设的硬件上,在权力建设上,也需要更大投入,这样水利部门才能真正硬起腰杆有所作为,才能斩断权力肆意伸向防汛工程的黑手。

天灾之中,往往有人祸“魅影”,越是面临紧急灾情,越应该注重防患于未然,严厉问责,以儆效尤。在我们感动于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时,振奋于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时,更要加强对权力的严格约束和监督,不能让“做到防汛措施要严密,不能马虎;责任要求要严厉,不能含糊;失职问责要严肃,不能姑息”沦为一句空谈。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办公室电话自77日起变更为010-59471331 望大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