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7月5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7月5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10-07-12

7月5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特别推荐

1.新京报        别忘了生活方式对生态系统的调控(汪永晨)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07/03/content_120985.htm?div=-1

 

人与自然

2.新京报        美国科学家中国养牛60年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07/04/content_121555.htm?div=-1

 

企业责任

3.中国经济网       王石:开发商利润高该为环保埋单

http://green.sohu.com/20100705/n273287706.shtml

 

低碳先锋

4.南方都市报       废品还是时装?“乐活”族低碳巡演

http://nf.nfdaily.cn/nfdsb/content/2010-07/04/content_13440947.htm

 

环境时评

5.中国新闻网       三份“环保罚单”背后:“环境处罚”须制度化

http://green.sohu.com/20100705/n273286241.shtml

6.人民网-环保频道  时评:阶梯水价为什么会成为“鸡肋”?

http://env.people.com.cn/GB/12050123.html

7.网易探索         中国地质专家:"天坑"由过度开采地下水所致 http://discover.news.163.com/10/0705/10/6AQSKORD000125LI.html

8.文汇报           城市环保之路如何走

http://green.sohu.com/20100704/n273287305.shtml

9.《瞭望》新闻周刊《瞭望》:突发地质大灾的真正教训

http://www.lwgcw.com/NewsShow.aspx?newsId=8980

10.21世纪经济报道   环保部通报批评30家环评机构 地方审核形同虚设

http://www.cfej.net/?thread-18469-1.html

 

环境资讯

11.新华报业网       江苏:南通高污染企业执行差别水价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7/891278294628_1.shtml

12.搜狐绿色         GREENGUARD宣布登陆亚洲市场:亚太总部落户北京

http://green.sohu.com/20100705/n273288585.shtml

 

环境曝光

13.中国新闻网       内蒙跨省河流污染山西 威胁1.4万人1万多亩耕地

http://www.cfej.net/?thread-18476-1.html

14.中国新闻网      “麦乐鸡”含橡胶化学成分 麦当劳否认危害健康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hbyw/detail_2010_07/05/1718169_0.shtml

 

深度报道

15.中国经济时报     山西运城防洪水库内建千栋别墅 水库降为蓄洪区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007/05/t20100705_21577920.shtml

 

江河关注

16.人民日报         黄河小浪底排沙出库

http://env.people.com.cn/GB/12049756.html

17.新华网           松花江上游建成28座污水处理厂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7/61278291026_1.shtml

18.楚天都市报       国家投2亿助宜昌处理垃圾污水 保持三峡不受污染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7/891278293334_1.shtml

 

世博与环保

19.中国网           世博会环境变化和城市责任论坛形成四项共识主张http://green.sohu.com/20100704/n273287246.shtml

20.新京报           如何让城市更美好?水知道答案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07/04/content_121401.htm?div=-1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1.      别忘了生活方式对生态系统的调控(汪永晨)

来源:新京报    2010年7月3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07/03/content_120985.htm?div=-1

生物多样性的背后必然会有文化多样性的支撑。这样的智慧,如此的多样,和我们今天一刀切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比一比,即使没有孰优孰略,也不应忽略不计。

从2009年的秋天到今年春天西南的大旱,再到今年春天就开始了的南方大涝,江西破堤、云南淹城、贵州滑坡。据中国扶贫基金会最新的报告披露,大旱导致西南五省区市除四川之外,经济损失超350亿元。5月份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说:西南地区个别地方的旱情直到今天仍没有完全解除。近段时间又遭遇洪涝灾害,雪上加霜。入夏以来,南方十省洪灾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亿。

无水、大水、大雨已经威胁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基本生活。这样的生态灾难大多被我们定位于全球气候变化———既然是全球气候变化,就很难抗拒。

不过,在绿家园记者沙龙上,生态人类学家罗康隆在贵州侗族村寨黄岗村做的一个调查,却引起了记者们的另一关注:黄岗村现有稻田5000亩,这些稻田最大储水深度可达0.5米,储水超过10天也不会影响糯稻的生长。也就是说,暴雨季节1亩地可以储水330立方米,5000亩稻田实际储水能力高达16.5万立方米,这已经是一个小型水库的库容量了。黄岗村现有林地面积50000亩,大部分属于次生中幼林,蓄洪潜力每亩可达110立方米,50000亩林地总计蓄洪潜力高达550万立方米。两项合计光黄岗一个村,在洪涝季节,就可以在不附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为下游分洪566.5万立方米。从表面来看,绝对数字虽然不大,但如果把类似的侗族村寨能发挥的分洪能力累加起来,其功效绝不逊色于一座需要巨额投资的大型水库。

罗康隆还给记者们算了另一笔账:1亩杂交稻在这个地区的产出是1200斤,按市场价每斤大米1.5元算,每亩地毛收入最多2000元。这还仅仅是经济数字,不包括生态价值。而传统的稻—鸭—鱼模式算下来:1亩传统糯稻的产出量是500斤,但按照市场价格卖出的糯米的价值等同于1200斤的杂交稻。不过:1亩田还可以产80斤鱼,如果按照市场价格每斤8元计算,能有640元收入;还有鸭子,如果每家按30只鸭子一天一个蛋的产量计算,鸭子与鸭蛋的市场价值在900元左右。

如果从整个经济账来看,这块水田按传统稻—鸭—鱼模式算,高于杂交水稻的价值。这还不包括收了糯稻以后水牛还可在田里找食和从生物多样性到气候的循环,到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的更为重要的特殊价值。

这些年常常到西南走江河。看到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生存方式主要靠藤蔓类植物、丛生类植物,比如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南瓜、猕猴桃、野葡萄。这些传统藤蔓类和丛生类植物可以覆盖石漠、石头的面积达到90%左右,其余地面暴露的10%的部分,降雨后水量蒸发也就是10%,其余90%的降水都储存在植物当中。多种草类植物可以共生,有高有低,对地面形成立体式的覆盖。

假设我们在按照半个世纪以前,所有的百越民族,包括侗族、水族、毛南族、仫佬族、壮族、布依族和傣族算一算,这几个民族部分恢复传统的糯稻种植,每亩地在洪水季节可以储备333吨水,而整个百越民族控制的稻田数字是11000万亩,那么储水的结果就是一个长江三峡的储水量。

罗康隆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生计,在该民族分布的范围内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一个侗族农户在传统生计中,可以储养的水资源当然有限,一般不会超过5000吨,但问题在于,如果整个侗族的传统生计得到维护,那么实际的水源储养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巨型水库的容量。

作为生态人类学家,罗康隆说或许侗族村寨黄岗村用于民生,用于生物多样性维护的水资源,难以实现当今统计口径上的经济效益,但是它对稳定一个社区,稳定一个聚落,稳定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载体却能起到巨大的作用。这是今天我们库区建设和水利建设没有考虑到或者说忽视的地方。

生物多样性的背后必然会有文化多样性的支撑。这样的智慧,如此的多样,和我们今天一刀切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比一比,即使没有孰优孰略,也不应忽略不计。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大旱、大涝越来越多的时候,这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另一思路。

2.      美国科学家中国养牛60

来源:新京报     2010年7月4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07/04/content_121555.htm?div=-1

作为中国绿卡第一人,当被问起为何不加入中国国籍时,寒春说,我热爱的不是中国,而是中国革命。

 回顾我所走过的路,从小学到研究所的生活,不能说不幸福。但相比站在人民之中,与大家一起改造整个社会,用双手建立一个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美好而富有的新国家,原来的那种幸福观是多么狭隘啊。有的人改造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但这种建筑在大多数人痛苦之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它终究会被历史所消灭。———寒春

 离开美国

 来华找“小米加步枪”的力量

 来到中国以后,寒春和阳早喜欢唱“掉下一个原子弹,我当他是个大西瓜”。他们的美国式普通话里,带着一股浓郁的陕北口音。

 研究原子弹,是寒春的老本行。她是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是曼哈顿计划中少数女科学家之一,在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武器试验室做物理学家费米的学生。

 寒春阳早的朋友张耀祖回忆,2000年左右,有一次清华大学核物理专业的一个班到小王庄奶牛场造访寒春,有一个学生不无遗憾的问她,当年你和杨振宁在一个实验室,他成为世界级的物理学家,你却离开那里,到中国养牛,你怎么评价你的一生?寒春马上回答说,原子弹是杀人的,牛是有利于人类健康的。从科学性上讲牛的生物体比核武器还要复杂。

 “她跟杨振宁谈过要离开。他们都不支持她,但是他们理解。”寒春的长子阳和平说。

 而寒春要离开实验室,离开美国,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放的两颗原子弹,让寒春心灵震动很大。阳和平说,当母亲发现她参与的核武器研究,变成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她觉得那条路走不下去了。她说,“那是日本人的血和骨。”要么出卖心灵,要么离开。

 同时,受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影响,寒春很想了解小米加步枪到底是个什么力量。

 牵手阳早

 一个爱养牛一个爱研究

 1948年3月,经宋庆龄安排,寒春来到中国,1949年到达延安从事农牧业技术工作———奶牛饲养和农具革新等。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寒春与同来自美国的阳早(欧文·恩格斯特)举行了婚礼。

 阳和平说,如果不是两人共同的共产主义信仰,同样崇拜毛泽东,寒春阳早是很难走到一块儿的。寒春来自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知识分子家庭,而阳早是农民的儿子。两个阶级的家庭,门不当户不对。

 1949年,寒春阳早赶着83头荷兰奶牛从延安来到位于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三边牧场,对牛进行改良。那里连道路都没有,往来交通全靠毛驴。因为地方偏僻,在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20天后,寒春才知道消息。

 1955年,他们又带着1000头奶牛,落户草滩农场。一待就是11年。

 “我爸就是特别喜欢养牛,对牛特别感兴趣,一离开牛他都不知道要干什么了。我妈就喜研究科学的东西,所以牛场有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她就投身进去钻研,很有成就感。他们俩配合得非常好。他们是最幸福的人,他们有说不完的话。”阳和平说。

 落脚陕北

 寒酸生活不愿离开生产

 阳和平说,在陕北的十几年,是父母亲最幸福的时候。“参加生产建设时,当时有很多批评与自我批评什么的,她特别怀念这个时候。”

 草滩农场的老职工们说,那时候,条件很艰苦,心情很愉快,大家一门心思干社会主义。寒春阳早夫妇俩总是骑自行车上下班,在车间牛棚跟工人一块儿干活。

 有高官看到了,说一家美国人在陕北过的挺寒酸的,“老想把他们调到北京,问他们,他们老不愿意,不愿意离开生产。”阳和平说,1965年,他们不得已来到北京。安排阳早在电影发行公司,寒春在对外联络委员会,都是搞文化。

 当时,寒春阳早特别强调不能住到友谊宾馆,那里全是外国专家。结果人家把她安排到更高级的新桥饭店,“气死她了”。

 阳和平说,当时弟弟妹妹上学要到崇文小学,不能到街区小学。到学校还要车接送。每周末才能回来,搞的寒春的女儿精神失常了。

 住不下去了,后来终于搬到望京那边的农村。“回到生产上去了。我弟弟妹妹又恢复了原样”。

 在北京,寒春阳早夫妇仍然过得非常艰苦朴素。

 中国农机院院长陈志说,寒春夫妇俩一直住平房,局里专门买了比较好的房子,他们不去住。后来房子返潮厉害,做了好几年工作,他们才同意把平房重新整理了一下。

 北京农场局老局长邢春华回忆,寒春画图的板是用砖头建的,一直说能用就行。家里那个床单,中间部位坏的快,就把它绞开,床单两边的坏的慢,就把那两边的布剪下来铺在中间。

 原机械工业部原部长何光远第一次见到寒春一家的住房,觉得太寒碜了。沙发弹簧都出来了。“我说给你换一换,她说我感觉蛮好。”

 性格多面

 曾是奥林匹克滑雪选手

 寒春性格耿直,有时会很倔强。她是个多面手。阳和平回忆,寒春除了喜欢核物理以外,还喜欢拉小提琴、吹笛子、画画、野外生活,但是由于她是知识分子出身,她对妇女传统行业比如做饭、洗衣服一窍不通。

 “她还是奥林匹克滑雪选手,1939冬奥会没取消她就是美国的选手了。”阳和平说。她很喜欢动物,上小学初中的时候,还会骑着马去上学。到中国养牛后,听说草滩农场要开发建设,她首先问的就是“牛吃什么……”

 农机院原党委书记李维民曾是寒春阳早的助手。他回忆,有一次寒春阳早跟他说,“在延安每星期都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会,老李,你们农机院的党员敢批评你吗?你敢跟部长提意见吗?她说我们在西安的时候,干部群众打成一片。”

 张耀祖1997年在北大读研二,那时,寒春阳早都是70多岁的老人了。第一次见他们,喊阳老,寒老,结果他们回敬他叫张老,迫使他最后不得不改口叫老寒老阳。张耀祖后来才知道,农场工人都对他们直呼其名。

 有一年过春节,张耀祖想送他们点礼物,想来想去,送她一箱可口可乐,因为他们是美国人。“送过去后,他们也没说什么,过了两周我过去一看怎么没喝呢?他们的女儿说你把帝国主义扛到了我们家。”

 不搞特权

 写大字报要求取消特殊化

 寒春阳早夫妇,与三个孩子,在家里经常开家庭会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我们批评父母,我父亲脾气暴躁,他打我们屁股我们就批评他,他虚心接受坚决不改。”阳和平说,父亲也批评母亲。“我妈比较主观。工作需要就要干,不够通情达理。”

 寒春对阳早也有意见。阳早有点大男子主义,比如干什么都是“阳早夫妇”,寒春就特别反感。阳早在困难时期看到工人家里困难,把家里的布票鞋票给别人,寒春就特别生气,说你挺慷慨的,家里孩子怎么办?后来又向场领导要了些回来。

 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寒春一度感觉自己是被包装起来了,外国人有外国人的圈子,她进出农场还得有许可证。1966年8月29日,他们联合另外两个外国专家,写了著名的大字报《为什么在世界革命心脏工作的外国人被推上了修正主义道路?》其中写道:“这种待遇是什么思想支配的?这是赫鲁晓夫的思想,是修正主义的思想,是剥削阶级的思想!”他们要求,生活待遇要和同级的中国工作人员一样,取消特殊化。

 这张大字报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的批示,并迅速起到了效果,“把他们高兴死了”,阳和平说,寒春作为参加造反派去参加运动,能开会,又跟大家在一起了,觉得就是解放了,不再是个人奋斗的小圈子。“文化大革命救了她”。

3.      王石:开发商利润高该为环保埋单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0年7月5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705/n273287706.shtml

昨日,万科董事长王石来南京参加上海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和论坛嘉宾一起交流关于绿色建筑的理念。对于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形势,他笑而不答。在他看来,当下的经济形势、楼市走向,和登山探险一样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造绿色建筑开发商不缺钱

  “根据中国城市建筑标准,达到最高级别绿色三星标准的节能住宅建筑,至2009年中国只有一栋,但是在今年,万科在中国将有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绿色三星标准建筑开工。”在谈到绿色建筑时,王石坦言,绿色建筑的成本肯定是要增加的,但这个成本的增加并不能成为中国发展绿色建筑的障碍。这部分成本需要三方来分担,一是政府应该来为节能埋单,给予一定的补贴。二是开发商应该承担一部分成本,三是消费者要掏更多的钱。

  王石在演讲中坚定看好绿色建筑的市场前景:“目前,成本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开发商的利润比较高。如果自己不埋单,将来竞争激烈的时候,可能就会错过这个机会了,这是我的观点,现在要更好地珍惜这样的机会,承担开发商的责任。”他表示,在现在的开发商中,只有5%开始考虑做绿色建筑,但相信很快会有更多人加入进来。

  未来形势不确定

  2008年楼市遇冷时,王石鲜明地抛出了“拐点论”。而这次王石则是低调了许多,在被记者追问当下楼市走向时,王石只是微笑地摆手,一语不发急急走开。不过,在论坛上谈登山、谈节能,王石都尽量避开楼市的字眼,不过最后还是绕不开他作为著名房地产商的身份。“在和您的同行———其他的地产商交流的时候,现在最让他们头疼的是什么问题?”论坛主持人抛出了这个问题。

  王石几乎不假思索地答道:“是国家宏观调控,不是建筑成本问题。”他进而表示,在目前楼市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万科当然也受到了影响。但是这才显出产品竞争力。“原来很简单,房价一直上升,消费者买了就增值。反而现在真正的购买力开始到了,消费者开始挑拣了。”对于当下的楼市现状,王石言语很淡定:“如果没有竞争,大家都在赚钱,没人倒闭,这个市场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王石随后又表示:“未来是不确定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如何让人看到未来美好的一方面?第三点,也要准备不美好的未来可能会到来,届时我们将如何去对应。”他表示,这是自己在野外探险和登山中的一大感悟。他说,登山中曾有山友遇难,而自己活着回来了,这很幸运。他接着感慨道,经济形势有太多的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我们要学会在不确定性中往前走。”

  环境保护拒绝一次性用品

  王石应该是最能“玩”的开发商了。他形容自己不在山上就在海上。他表示,自己在寻找城市生活和自然的一种平衡。“你到山里接触恶劣的环境,你会喜欢,并且珍惜城市的环境。”在论坛上,王石还展示了自己的“道具”,他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绿色手绢,表示自己现在不是用餐巾纸。接着端起会场桌子上的瓷杯说:“这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我现在拒绝饮用矿泉水。”王石说,从大自然中回来,自己有了许多新的习惯,更加珍惜现代文明带来的好处,开始对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说不。今年王石作为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他介绍这次“玩”的成果时说,从北坡攀登珠峰的队伍在6500到8000米的高度捡了3.44吨垃圾,其中包括160多个空氧气瓶。这对于他是一笔珍贵的“战利品。”此前,他想把这些氧气瓶作为展品,带到世博会的万科展馆上去。“但每个氧气瓶就像一个小炸弹,不要说167个,1个都不让带进来。”这一计划苦于世博会的严格安保未能如愿。遗憾之余,王石另想了一个办法,正在委托艺术家把这些废氧气瓶做成一个装置艺术作品。这一“玩艺术”的设想得到了上海世博局的青睐。“本来是想放到万科馆,上海世博局建议把这个雕塑放在中国馆,以表现我们对环境的尊重,反思人类在自然探险过程中对自然的破坏。

 

4.      废品还是时装?“乐活”族低碳巡演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0年7月4日

http://nf.nfdaily.cn/nfdsb/content/2010-07/04/content_13440947.htm

模特们穿着由塑料袋、编织袋巧妙设计而成的新潮环保时装!昨日,多位环保志愿者在广州海珠区前进路万国广场发起“浪奇绿行天下”MES绿色环保低碳巡演活动,展示塑料袋、编织袋、旧报纸等各种生活用品的循环再用创意。

 广州市环境科学学会专家介绍,近年来,随着公共宣传的加强及气候环境的加速恶化,绿色环保意识在国内人群的渗透率逐年增加,并逐步体现在日常生活行为中,倡导绿色、低碳的“乐活”(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一族应运而生。

 

5. 三份“环保罚单”背后:“环境处罚”须制度化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7月5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705/n273286241.shtml

 陕西省西安市政府近期收到一张由省环境保护厅开出的40万元罚单,同时收到这种罚单的还有宝鸡和咸阳市政府,这3个城市因向关中地区“母亲河”渭河超标排放污染物,被罚交纳70万元“环境补偿金”。

  据悉,将“环境罚单”直接下达给一级政府,甚至对省会城市也“不留情面”,这在陕西前所未有,在全国也屈指可数。

  “环保罚单”能否让地方政府戴上重拳治污的“紧箍咒”?如何通过“环保考核”力促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华视点”记者就此事进行了追踪调查。

  环保部门:母亲河患重病地方政府担责

  从陕西版图上看,作为黄河第一大支流,全长800多公里的渭河依次将宝鸡、咸阳、西安、渭南4个重要城市联结起来,承载着陕西省三分之二的土地、人口和GDP。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李孝廉坦言,以小造纸、小冶炼等为主的污染型企业以及高度密集的人口产生的生活废水,就像插在渭河头上的“两把尖刀”。以两岸造纸厂为例,其排放的COD已远远超过渭河的环境容量。

  早在2004年,陕西省政府就出台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决定用6年时间开展专项治污行动,基本解决渭河黑臭。之后,国务院批复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近几年来,渭河流域的治污力度明显加大。

  “尽管这些措施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渭河治污之路越来越难。”李孝廉说,2009年,渭河干流的综合污染指数下降到2.09,实现了消灭黑臭的目标,但渭河仍是陕西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出境断面主要污染物仍严重超标,渭河治理进入“瓶颈期”,必须“剑指”地方政府,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寻求环保新突破。

  地方政府:收到环保罚单触痛发展神经

  面对渭河治污窘境,今年初,陕西省开始在西安、宝鸡、咸阳和渭南4市开展地表水生态环境补偿试点,通过“奖优惩劣”的曝光机制,为地方政府戴上环保治污的“紧箍咒”。

  李孝廉说,按照“环保考核”新规,陕西省环保部门每月对各市考核断面的水质进行监测。当出境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高于控制指标时,省财政厅将向相关市政府收取污染补偿金。污染补偿金的标准为化学需氧量每超标1毫克/升缴纳10万元。根据2010年前4个月的监测考核结果,西安、咸阳、宝鸡接到了“环保罚单”。

  一直稳坐全省经济“头把交椅”的西安,没想到自己也坐上了排污受罚的“头把交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收到省环保厅“罚单”的同时,西安市正在紧锣密鼓开展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工作。

  西安市常务副市长董军坦言:“这张"环保罚单"对我们触动很大,它警示我们把治污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西安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须在降低“结构性污染”中挖潜力。

  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任永凤说,“罚单”开出之后,西安市迅速查找原因,发现造成月度污染物浓度超标的主因,是渭河支流新河沿岸的一家精制绵企业和一家淀粉企业超标污染排放,目前这两家企业都已停产进行限期整改。

  近日西安市将针对所属区县出台渭河生态环境补偿方案,不仅严把项目审批关,有效控制新增排污量,还将对现有水体污染超标地方实施严格处罚,确保渭河出境水质达标。据悉,咸阳、宝鸡两市也正采取类似整改措施。

  环境处罚要制度化转方式仍需下猛药

  3个市政府遭遇“环保罚单”,此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几十万元的“罚单”能否真正对地方政府发挥警示作用?

  据记者采访,陕西省环保厅向地方政府处罚的污染补偿资金,60%将用于渭河流域各设区市综合治理减排工程、群众饮水安全工程和污染补偿项目,另外40%将用于奖励工作力度大、水质改善明显的设区市。

  李孝廉说,地方政府应是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在发展初期,环保为经济发展让步是一些地方领导的“惯性思维”,如今,逼近极限的环境承受力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打破思维惯性,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说,3份“环保罚单”,不仅把地方政府真正推向节能减排的“聚光灯”下,还让河流上下游地区成为环境利益共同体,这彰显加强环境处罚制度建设的威力。

  一些专家也表示,几十万元的处罚对市级财政来说是个“小数目”,更多的可能还是“象征意义”,要真正促使地方发展“转方式”,还需加大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双重约束”,真正让地方政府绷紧环境治理这根弦,千方百计挖掘“环保潜力”。

 

6. 时评:阶梯水价为什么会成为“鸡肋”?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2010年7月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050123.html

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200立方米,接近人均2000立方米中度缺水水平国际标准,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瓶颈”,节水高效利用水资源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合理的水价机制是节水高效利用水资源不可或缺的经济手段,而阶梯水价由于其完美的理论设计备受青睐,据调查,北京市80%居民期待实施阶梯水价。

  阶梯水价就是根据不同的用水量将水价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执行不同的价格,用水量在基本定额之内,执行基准水价,用水量超过基本定额,则超出的部分执行更高一阶梯的水价。例如某市居民户用水定额分为三个层次(阶梯),第一阶梯(基本用水定额)12立方米/户月以下,水价为3.0元/立方米;第二阶梯为12~16立方米/户月,水价为6.0元/立方米,第三阶梯16立方米每户月以上,水价为30。0元/立方米(水价阶梯比例为1∶2∶5),如果用户一个月用水20立方米,其交纳的水费为:12×3+4×6+4×30=180元。

  从理论上而言,阶梯水价理论设计是非常完善的,其主要特征是考虑了用水的基本需求和过多用水应高额收费,基本需求也可称为“福利水”,如果是居民用水则体现了水作为生存的基本物质应该得到保障,其特点是用水越多,水价越高,水费也越多。从民意调查结果来看,百姓特别愿意接受这个理念,它对于提高用户节水意识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国家非常重视阶梯水价推广工作。2000年10月,国家计委会同水利部、建设部印发了《关于改革水价促进节约用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强化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实行有利于节约用水的科学水价制度”,“提高城市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标准,适时推进阶梯式水价和两部制水价制度,促进节约用水”。2002年4月,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指出“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一是调整水价要与改革水价计价方式相结合。全国各省辖市以上城市应当创造条件在2003年底以前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其他城市也要争取在2005年底之前实行;取消部分地区实行的用户用水最低消费(月用水流量底数)的规定;各地要对非居民用水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管理,实行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办法,拓展水价上调空间,增强企业、居民的节水意识。二是要针对不同城市的特点,实行季节性水价,以缓解城市供水的季节性矛盾。三是要合理确定回用水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的比价关系,建立鼓励使用回用水替代自然水源和自来水的价格机制,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水设施建设。通过改革,建立以节约用水为核心的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在实践层面上,阶梯水价的实施并不如意。粗略统计,目前全国660多个设市城市中,只有近80个城市在部分居民中实行了阶梯水价,占城市总数的12%,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诸多大城市并未实行阶梯水价。2004年6月,在北京市水价听证会上,曾提出实施阶梯水价听证方案,但后来因条件不成熟没有实施。在2009年12月北京水价听证会上,众多听证代表提出实施阶梯水价,北京市发改委给予积极回应。2010年第四季度北京将实施阶梯水价试点工作,待成熟后在全市推广。国家提出了在2005年基本实现阶梯水价的目标,可为什么到里2010年还没有如期实现,造成阶梯水价难以实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得从阶梯水价实施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得出答案。 阶梯水价的实施需要具备相应的软硬件支撑,如果没有软硬件的支撑,阶梯水价的实施是缘木求鱼。

  硬件是实施阶梯水价的最基本物质条件,也是最重要的物质保障,阶梯水价实施的最基本要求是用户具有准确便捷的计量设施,即一户一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用水户水表普及率并不高,缺乏用水计量设施普遍存在。我们以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北京市为例,2008年北京共有水表252万只,其中居民有245万只,非居民占7万只。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2008年北京市共有481.2万户(户籍统计),其中非农业户369.3万户,农业户117.3万户,涉及户籍统计人口为1229.9万人,按此数据进行推算,2008年北京市没有水表的家庭为236.2万户,占总统计户籍的56.5%,也就是说北京市家庭只有44.5%拥有水表。值得说明的是,这里还没有考虑近600万非户籍统计人口,如果将其考虑进去,则北京市家庭水表拥有率更低。用户缺乏水表是阶梯水价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软件是阶梯水价顺利实施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到经济、管理、政治、人权等各个领域,问题更加复杂,在某种程度上它决定着阶梯水价的可操作性,硬件具备之后,关键是否有相关的软件措施与之相配套。在软件中涉及到的重要问题包括基本定额的核定、核定单位(以人还是以户)、核定的周期以及相关的管理等。

  首先,基本定额的核定是最基础的工作,基本定额过大,用户不需要努力也不会用到高一阶梯的水量,根本无法起到阶梯水价调整作用,阶梯水价成为摆设;基本定额过小,即便用水户采取各种措施也不够,尽管阶梯水价节水的效果很快能够实现,但又难以体现水作为生活基本品的特殊属性,也不符合方便、节约、保障生存的基本原则。制定合理的基本定额不是给你多少基本定额的简单问题,涉及到人权等大问题,获得足够的生活用水是公民基本人权,保障居民足够的生存用水是政府的责任与义务,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目前,我国一些实施阶梯水价的城镇,由于基本定额的核定过于宽松,难以发挥阶梯水价的作用,阶梯水价几乎流于形式。

  其次,核定单位的确定有一定的难度,无论是以人还是以户为单位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以人为单位进行核定,看起来很合理,但由于客观上存在大量的人户分离状况,难以准确地计量人实际用水数量,如家庭存在两套以上住房,这样人均水量如何核定?若以户为单位进行核定,就涉及到户人口的确定。尽管我国现在以3口之家为主,但也存在大量3人以上或者3人以下的家庭,若以3人家庭作为阶梯水量基础,3人以下的家庭将赚便宜,3人以上家庭则吃亏。以北京市为例,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北京3口之家仅占34.8%,四口以上之家占16%,两口以下家庭占49.2%。如果以3口之家进行核定水量,有49.2%家庭占了便宜,16%家庭吃亏,百姓事没有小事,特别是涉及到喝水这样的最基本的生存问题,绝对不能忽略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上述两种核定方式都涉及到人口的核定,通常认为以户口本为主进行核定相对容易简单,但由于存在大量的外来人口、存在不少的租房户,人户分离问题特别突出,核定过程比想象的困难得多,供水单位对人口进行核定客观上存在难度,需要公安部门的大力配合。

  第三,水费核定周期也是矛盾比较突出的地方。究竟以月、季还是以年为单位进行核算需要进行研究。从供水单位角度来看,以月度为单位进行计算尽管工作量很大,但可以及时地回收资金,但从用户角度来看,夏季用水较多,阶梯水价压力大,但在冬季用水量相对减少,阶梯水价压力小些,用户希望以年为主,这样用水多的月份和用水少的月份可以平均。目前北京市抄表周期为两个月一次。

  第四,阶梯水价实施对供水方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查表要及时,如果在查表日没有及时查表,如用水户在查表时候家中无人,出现阶梯水量的计量不准确,引发水费计算出现差错,可能导致居民与供水单位的矛盾;其次,要对供水计量设施进行改造,缺乏水表的要进行安装,一些老旧水表改造成智能化的水表,将室内水表移到室外(减少居民外出无法查表);第三,改造费用由谁来承担,水表改造需要大笔资金,仅一只智能化的水表价格在300元左右,这笔钱应该由谁付?政府、企业和用户如何分担?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没有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进行规范。

  我国水资源总体短缺,通过水价来调整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重要手段,是建设保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利水型社会”不可或缺的经济措施。由于阶梯水价实施涉及到比较复杂的主客观条件,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实施阶梯水价应该进行科学的论证,看软硬件是否具备,因地制宜地进行实施,避免不切实际的“一刀切”。

  (姜文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7.中国地质专家:"天坑"由过度开采地下水所致        

来源:网易探索         2010年7月5日

http://discover.news.163.com/10/0705/10/6AQSKORD000125LI.html

近期中国频现地面塌陷,四川、湖南出现多处坑洞,浙江高速路面塌陷6米深坑,江西南昌街道塌陷“咬“轿车,江苏南京闹市区突陷3米大坑……好莱坞灾难片中触目惊心的场景在现实中不断上演。有人质疑豆腐渣工程,更多人担心是地震的前兆。

不过,中国地质专家认为,各地对煤矿、地下水等能源和资源的盲目开采和透支使用是造成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其中,超量开采地下水更是罪魁祸首。

17省市出现地裂缝

根据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副教授叶淑君向本报提供的资料,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上海、天津、北京、江苏等17个省市出现地面沉降,总面积已超过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北京的面积总和,17个省市也同时出现地裂缝。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静洁受访时则提出,超采主要发生在中国北方平原区,其中人口密集、工农业发展集中的华北平原更为严重。

近十年来,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发生改变。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南方在加速发展工业的同时,显著减少粮食产量,而原先需要“南粮北调”的北方地区,现在粮食不仅自足还可以出口。

水资源并不丰沛的华北、东北地区,农业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打机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

河北衡水人王光辉(28岁)受访时就说起自己小时侯从自家井里把水压出来的情景:“1992年,村里200多户家家都有井,啥时用水啥时就直接从井里压出来,水很清凉,也好喝。”村民当时都十分开心。

王光辉还记得,到了1998年,他村里已有十几个打井队,他父亲也是打井队的,天天很忙,因为几乎每年每家都要打井,原先打的井很快就抽上不水,发生这种情况时,就得打新井。井越来越多,也越挖越深——原先只需十多米,后来必须挖到350米。

很快的,因为地下水连年超采,地下水位下降,河北省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2006年,河北省柏乡县出现长达8公里的地裂缝,沿线许多民居墙壁开裂。

打井的数量越来越被严格控制,不少打井队因资质要求越来越高而被淘汰。王光辉父亲所在的打井队也因此解散。

王光辉感叹道:“现在村里大家吃水只能共用一口机井,水还不是天天有,每月只逢2、5、8的日子才有水。夏天时间稍长一些,冬天只有八点到十点两个小时。”

导致土壤干化沙化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也导致土壤干化和沙化。植物凋萎、林草枯死的景象在中国西北、内蒙古地区多处可见。

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八年来一直领先的内蒙古,全部草原均现退化。千百年来湿地的迅速消失与当地重工业的强劲工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易津对中国媒体表示,地表水不足后抽取地下水造成的恶性循环将对草原造成无法弥补的生态损失。

超采地下水还将造成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地面沉降。叶淑君告诉本报,经济高速发展的华东是国内地面沉降严重地区。

上海是中国最早发生地面沉降、也是危害最大的城市之一。自1921年至今沉降面积已达1000平方公里,最大累计沉降量超过2米。

上海是中国最早出现地沉城市

叶淑君以上海为例警告说,如果没有足够的重视,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地面沉降,上海就可能会被海水淹没,从地球上消失。

因地面沉降严重,上海面临严峻的防汛压力,自1956年起不得不四次加高加固防汛墙。

叶淑君补充说,近年来,由于控制开采地下水和回灌地下水等措施,上海地面沉降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然而,尽管经过种种人工控制措施,沉降速率逐渐下降,但整个长三角地区因地下水过量开采产生的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并未得到根治。

去年9月,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曾指出:由于对能源和资源的无限量开发,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及黄河三角洲即将面临“地陷海升的最严重威胁”。

尽管中国专家否认了三大三角洲“最危险级别”论,但不得不承认三大三角洲的地面沉降问题确实很严重。

其实早在2002年,由于地下水超采引发严峻地质环境问题,就已经引起中国政府高层的重视。当时的副总理温家宝曾发出指示:“超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在许多地方呈加剧趋势,已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大的损失和危害,并成为影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然而,至今有关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中国地面沉降的情况,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禹群的形容,是:“像小孩子在不断发育,已由沿海城市向内地大面积扩展。”

8.城市环保之路如何走

来源:文汇报      2010年7月4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704/n273287305.shtml

“2012”,一部描述“世界末日”的科幻片讲述了城市在环境变化中的脆弱,更成为时下人们危机意识的代名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一场暴雨可以使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全面瘫痪,复杂的气候异常容易导致流行疾病的快速传播。

“全球思考,城市行动”是长久以来环保运动的口号之一。在今天开幕的世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上,与会的全球专家学者针对城市正在应对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提出了不少富有新意的环保主张。

  误区一:环保成本很昂贵?

  环保主张———规模化生产,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

  什么阻碍了环保的发展?或许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成本”,甚至还会认为经济发展与低碳减排就是一场“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

  “最关键的解决方法,就是让可再生能源形成规模化的生产。”

  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可持续发展司司长塔里克·巴努里的眼中,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可以增进社会的福利。举个例子来说,太阳能板的成本从2005年的每瓦5美元,已经下降到去年的每瓦1美元。“这完全得益于技术的改进,生产力的提高所带来的规模效益和市场创新。”

  他表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加速经济的发展,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但目前两者的混淆导致过多消耗资源的国家,与即使消耗掉剩余部分却依然饥肠辘辘的国家展开了一场“排放陷阱”的争夺战。“我们应该从发展战略中扩展可利用的能源,而不要把问题停留在如何分配日益缩小的减排资源上。”

  3M全球中央执委兼大中华区总裁余俊雄的表态则更为明确,他声称———环保能帮企业赚回真金白银。“节能对企业的经济效应是有利的,我们为节能减排投资而省回来的钱,已经达到数千万美元。同时消费者又喜欢你,为什么不做呢?”

  而在更多的专家看来,城市所要的发展低碳能源,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经济发展需要,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在上海世博会上,“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众多案例都显现出低碳技术的规模应用。瑞典马尔默展示了瑞典第一个“零排放”社区,社区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当地的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和风能;德国佛莱堡的居民建筑都以节能理念集体建造,而能源自给自足几乎成了建房准则……

  误区二:环保技术很复杂?

  环保主张———师法自然,越简单越有效

  纽约帝国大厦一百零二层楼的高度令人印象深刻。不过,有一种动物如果与人类大小相同的话,那么按比例计算它们建造的摩天大楼将是帝国大厦的4倍。谁拥有如此高超的建筑水平?答案就是“小身材,大智慧”的白蚁。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在演讲中反复提到了白蚁的建筑。他说,环保技术可以从大自然中学到智慧:“大自然有上亿年的经验,是技术最好的设计师,也是管理体系的设计师。”值得一提的是,世博会万科馆就通过白蚁筑巢的故事,阐释仿生建筑带来的益处,而其场馆的建造也从中得到了启示:应用风压、热压两套自然通风系统,尽可能减少空调使用的时间,同时在屋面安装了多个无动力自然通风器,完全靠自然风无动力运行。

  “师法自然”之余,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指出,最简单的环保模式就是最有效的。他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越是简单的环保技术就越容易推广和复制,也能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他对上海世博会推出的全球首款低碳交通卡———“世博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十分推崇,认为这张小小的交通卡就是一个环保的“简单模式”。原来,每张世博交通卡都含有一吨经过认证的二氧化碳指标,持卡人将通过"绿色出行基金"为低碳世博贡献一吨碳指标,中和自己出行造成的碳排放,同时抵消世博会的交通碳排放。

  误区三:环保指标可一刀切?

  环保主张———通过形成碳交易市场,自愿减排

  作为用市场机制解决美国酸雨问题的首创者,杜丹德曾成功利用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排污权交易”,即企业排污量如低于政府规定,可将节余额度留作后用,也可卖给未达标企业,从而保持排污总量不超标。而在此次论坛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罗黛琳等专家都不约而同提到利用市场的能力,往往能使减排“聪明而有效率”。

  罗黛琳表示,除了政府政策的约束与激励,从新加坡、纽约等全球城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基于市场机制的碳贸易对推进“绿色”发展大有益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最新一期《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也指出,基于碳排放强度的中长期目标,中国引入总量管制和排放交易制度,非常关键。

  实际上,碳交易理念在国内流行多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建立起有效的机制。杜丹德说,目前中国已经确定到2020年的自主减排目标,但分摊到各个城市、企业的指标不能“一刀切”。他同时表示,当前国内通过市场化途径实现减排还处于萌芽状态,但是通过上海世博会的契机,企业有了尝试低碳交易的机会,可能将促进国内低碳经济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而未来短期内中国都将以自愿减排为主。

9.《瞭望》:突发地质大灾的真正教训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0年7月5日

http://www.lwgcw.com/NewsShow.aspx?newsId=8980

只听见砰的一声响,(泥石流)就排山倒海下来了,好像只有几秒钟,沟两边二十多家农户的房子就全部被吞没”

6月28日14时许,贵州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村民李学成正和妻子在犁田。“当时只听见砰的一声响,(泥石流)就排山倒海下来了,山上的大树也被赶下来,一转眼,好像只有几秒钟,沟两边二十多家农户的房子就全部被吞没。”次日上午十点多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见到李学成时,他依然惊魂未定,“来得实在太快了,甚至没有听见有人来得及发出一声呼喊”,呼啸而过的泥石流,相距李学成只有几米远。本刊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他的犁仍然插在田里。

“灾害发生前,当地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天雨,事发前一天上午也一直在下。中午雨小了些,我们正准备回家歇歇时,灾害就发生了。”李学成这样说。

 因连续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乌镇大寨村两个村民组37户99人被埋。其中有些农户的房子基本全被泥石流掩埋。截至7月2日17时,救援人员已在灾害现场找到18名遇难者遗体,仍有81人下落不明。

贵州关岭发生的这起地质灾害十分罕见,本刊记者在灾害现场看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望不到头的灰褐色泥沟。在这条泥沟里,仅在公路一侧找到一幢大半已被掩埋的砖混结构平房,房子半边层顶倾斜在泥土和石块中。沿着这幢房子旁边抢险人员临时铺了木板和砖头的小路向上走,只见几棵直径至少10厘米以上的大树,树冠已全被泥土石块掩埋,枝叶全无,只有树干裸露在外边。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近期山体滑坡等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在贵州、福建等部分地区接连发生。

自6月21日起,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联合乡下云村陆续出现地面变形、裂缝,形成一个特大型古滑坡群体,随时可能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当地政府及时发现这些问题,通过采取堵裂缝、填水洞、排积水等措施奋力排险,将478名灾点群众安全转移妥善安置。

在贵州、福建等地实地采访中,本刊记者发现面对自然灾害,如果缺乏预警,毫无准备只能承受灭顶之灾,而认真做好相应防御准备则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6·28”看得见的教训

经过实地现场勘察分析,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国际滑坡委员会副主席殷跃平等专家认为,贵州关岭县“6·28”地质灾害是一起罕见的特大滑坡碎屑流复合型灾害,在贵州历史上没有记载,其识别和防范难度很大。但这起地质灾害也说明,当前我国防灾减灾工作仍存“软肋”和“瓶颈”。

本刊记者在贵州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采访时,多位受访干部、技术人员对“6·28”灾害中的惨痛教训作了初步梳理。

教训一:缺乏预警、忽视苗头。贵州省一些干部和技术人员在实地察看灾害现场后认为,灾害发生之前有许多苗头和迹象,可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贵州省安监局局长蒲建江说,去年贵州夏秋连旱,今年春天继续大旱,久旱后必有大灾,这次发生大灾有一定的必然性。

本刊记者了解到,在这起灾害发生前,当地已连续下了一周雨,降雨量超过300毫米,其中6月27日至28日一天降雨达257毫米,按气象部门的标准为特大暴雨,一些村民房屋出现开裂。遗憾的是其间发生的许多灾害迹象和苗头都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采访中,一位刚刚察看灾害现场的贵州省安监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这次泥石流发生的整个过程,估计只有两分钟左右,没有预警预报,村民们要逃出来基本没有可能。

教训二:排查隐患有漏洞,预防工作不到位。从贵州关岭等地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人员伤亡情况看,排查工作出现漏洞,预防措施没有跟上,导致伤亡惨重。据贵州关岭县委书记王猛舟介绍,这次雨季到来前,关岭县也排查了一些地质灾害隐患,县财政还拨出款项对其中三十多个点进行了治理,但对大寨村这个点却认为“没有出现明显山体开裂等迹象”,没有放在地质灾害隐患监测治理范围。坝湾村党支部书记、坝湾小学校长陈兴权反映,坝湾村岩脚组十几户农家的房子去年都出现了裂缝,个别村民的房子墙体也出现开裂,村民们向镇里反映,镇里派人看了以后就再没下文了。

教训三: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差,普及防灾宣传有死角。蒲建江认为,从现场观察情况看,当地干部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普遍不强,当灾难降临时毫无防备。他说,滑坡等自然灾害虽然有不可抗性,但可预测、可预报,这些受灾村民的住房在山脚、沟谷两侧,只要前期应对工作做好了,灾害的损失还是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

  群测群防刻不容缓

多位受访的县乡干部反映,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忽视了基层群众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未能建立健全基层防御组织体系。

以贵州关岭县“6·28”地质灾害为例,蒲建江认为,这次灾害尽管来得突然,但之前肯定有一些征兆,当地长期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容易发现。因为山体轻微的位移,专家进行观察必须靠经纬仪,还要设导线点,否则很难发现;当地村民如果经过普及宣传,具备主动防灾避灾意识,平常随时注意留心,这些征兆相对会比较容易发现。

而福建南平一带近期也因暴雨洪水引发了罕见的地质灾害。但由于福建等地预防措施到位,在大灾面前实现了“零伤亡”。福建尤溪县副县长陈斯盾认为,尤溪县处置地质灾害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群测群防”的措施落实到位。

他分析说,尤溪县在汛期到来后,要求所有乡镇驻村干部到村里去,定时定点观察地质灾害点,实行全天候、全过程实时监控。同时,发动群众实行“群测群防”,一旦发现有险情,及时上报,许多险情都是由于当地群众及时上报排除了隐患。

在受访技术专家看来,地质灾害每年都会发生,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贵州关岭等地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再次敲响了警钟,加强“群测群防”建设已刻不容缓,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在群众中普及地质灾害知识。地质灾害隐患点无处不在,单靠专业人员力量有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房屋选址事关重大

本刊记者在贵州、福建一些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采访看到,许多村组的村民居住房屋紧靠山脚,选址缺少科学规划,考虑经济因素多,考虑地质灾害因素少。

记者在从坝湾村前往大寨村的公路上看到,山上松动的石头仍不断往下掉。但这样一个地方,村民们以前出于经济、居住习惯和可选择余地小等方面原因,多数都不想搬走。大寨村幸免于难的村民李学成说,这次被泥石流瞬间掩埋的二十多家农户,基本都住在山沟两边。以前谁也没想到,山溪上游永窝组的山垮下来,会把下面大寨组村民吞没。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抢险专家组成员刘震认为,造成福建南平市地质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村住房选址不科学是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不占用土地,很多村民在建房时尽量往山边挤。此次受灾的一些农房,就是因为建在了根本不合适居住的地方。

刘震等专家说,一方面,在村民住房选址时应加强科学规划,进行专门的设计、勘查,工程治理措施一定要跟上;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多从安全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只考虑交通便利和经济利益。各地应当以贵州等地发生的重大人员伤亡地质灾害事件为例,对山区农村住房进行一次彻底排查,对存在危险的农户及时搬迁,避免造成地质灾害伤亡和损失。

  重视山区排水和护坡建设

采访中,一些在福建和贵州等强降雨灾区考察的专家和基层干部反映,山区排水系统不畅,护坡工程建设薄弱,生态环境保护不力,使地质灾害放大了破坏力度。

陈斯盾说,持续的强降雨使本来土质就很疏松的土地经过雨水浸泡容易产生滑坡,阻断水流的渗透可以减缓甚至阻止滑坡的发生。

福建省地矿局地质调查研究院的专家认为,要防范山体滑坡主要应采取两大措施:一是加强山区水利排水系统建设。如果水利排水系统不完善,一旦发生强降雨,雨水渗透进去,就有可能引发滑坡。二是加强工程施工的护坡建设。岩石、净土之间原本已经达到受力平衡,但人类建设工程施工后,浮土的支撑点没有了,一旦遇到外力作用就会滑落,直到重新建立平衡,找到新的支撑点后才会停止。

据专家介绍,目前一些工程建设主要考虑的是基建,对工程建设带来的后续影响和预防滑坡考虑比较少。比如建设公路,高速公路基本都有护坡,国道重点地段有,省道就比较少,县道和乡村公路基本就没有了。要防范山体滑坡,就要建设护坡。同时,要尽量减少对山体结构的破坏。

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也是有效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福建、贵州一些专家反映,由于经济效益好,成长快,这些年林农大量种植竹子等经济林。但竹林根很浅,且要去除杂草,对土层的牢固作用不大,很容易发生滑坡。

刘震建议,各地在规划林业发展时,不能过度强调发展经济林。在南方一些雨水较多的地区,经济林的发展一定要适度。在一些地质灾害明显的地方,如坡度太陡,房前屋后等地方不适合种植竹林等经济林。□

10.环保部通报批评30家环评机构 地方审核形同虚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7月4日

http://www.cfej.net/?thread-18469-1.html

6月2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2009年度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抽查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

《通报》显示,作为政府控制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环境影响评价(下称环评)制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75家被抽查的环评机构,30家出现质量或管理问题,比例高达四成;282份被抽查的环评报告书(表),48份被认定为“质量较差”,比例约为17%;40名环境影响评价专职人员因违规被点名批评。

“这只是冰山一角。”在环评领域工作三年的马云对环保部的做法拍手叫好。据他观察,约有60%的环评机构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内容弄虚作假,管理不规范,违规操作等。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称,被长期诟病的“挂靠”现象仍很普遍。

记者调查发现,上述问题与地方项目环评审核的松散有关。环评机构、审核专家组、地方环保部门,本应对申报项目进行三重把关,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各方都很难做到尽职尽责。

可喜的是,呼吁多年的环评改革仍在继续。上述环评师告诉记者,2011年,隶属于环保部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将完成环评改革的试点工作,即将研究院下设的环境影响评估中心从研究院剥离。她断言,这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必然改革,全国事业单位性质的环评机构都将变身为企业,通过与政府部门脱钩,来增强环评的独立性。

  环评质量存疑

环保部此次抽查,针对的是建设项目环评,并集中在化工、冶金等重污染行业、环评工作复杂程度较高以及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项目。

从抽查的结果看,建设项目环评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被抽查的282份环评报告书(表)中,48份被认定为“编制质量较差”,占到了被抽查总数的17%。

环评报告书(表)是环评机构的“产品”,也是环保部门控制环境风险的重要依据。

根据我国环评制度设计,如果一份环评报告书(表)不被环保部门认可,则该项目的开工建设就不具备合法性。

“但有些机构不遵照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等于是"说一套做一套"。”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更为严重的问题,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环评报告书(表)的制作过程。抽查发现,有环评机构违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规定,将应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编制成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告书与报告表,一字之差,差别甚大。

“报告表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制作起来相对简单,通常几周就可以完成。”山东淄博环评专职人员对记者解释,“但报告书则使用定量的方法,需要使用多种模型,通过计算得出污染数据,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如果一份报告书被刻意地“降级”为报告表,就意味着该项目环评的难度降低了,所耗费的时间缩短了,环保部门的审核过程也变得简单。相应的,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被低估了。

除“书变表”外,非环评工程师主持项目、环评工程师超出其登记类别主持项目等违规行为也同时存在。

由于违规情节严重或报告编制质量问题突出,4家环保机构被取消了环评资质。另有26家存在问题的环评机构被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问题涉及的40名环评专职人员也因“不负责任、对项目情况不熟悉、未亲自踏勘现场、不能把握项目关键环境问题”等问题,被通报批评。

  地方审核形同虚设

每一份环评报告书(表),都经过了环保部门的审核同意。那么,此次抽查为何还能发现这么多的问题报告呢?

上述评估中心工作人员拒绝就此详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地方环保部门的审核较为松散,已是行业内的基本共识。

我国实行环评分级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保部、省级环保部门及地级市环保部门均有审批权限。

“由于环保部审批的项目,一般是国家大项目,所以审批比较严格,但地方项目就不一样了。”一位业内人士坦承。

环评审核,也是行业内俗称的“上会”。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上会”时,共有四方出席,分别是环保部门、审核专家组、环评机构以及项目负责方。

“如果你去过现场,会感觉这一切都是过场。”马云的主要业务区域在山西,接触的多为地方项目。

据他介绍,在经济发展至上的地方,环评机构每接受一个项目,其任务并非“如实评估”,而是“通过审核”,因此谁能尽快、尽好地完成任务,就是受业主欢迎的环评机构。其次,聘请的专家作为智力支持,应是秉承独立、公正原则的第三方。但出于各方压力,不少专家在审核时提出的问题,都是明知故问的表面文章。最重要的是,地方环保部门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考量,很少会让一个项目在环评上“绊倒”。 通过松散的审核,但环评机构并不能完全放心。因为最严厉的监管手段不是审核,而是环保部的抽查。如在抽查中被发现问题,环评机构和专职人员都会受到相应处罚,严重者会取消环评资质。此次环保部通报批评的问题便是全国抽查的结果。

但是,相较于每年庞大的项目数量,环保部的抽查手段虽然严厉,但所能打击的问题面有限。

“只要不在环保部的抽查中出问题,各方基本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马云称。

  资质改革逼近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的环评行业可算是利润丰足。且由于时间紧、项目多、空间大,被长期诟病的“挂靠”现象严重。

根据调查,环评行业的“挂靠”现象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考试取得证书的环评工程师,将自己的证书“挂靠”在一家环评机构,一种是没有环评资质的单位“挂靠”在有资质的环评机构,从事环评工作。

马云分析,第一种挂靠以低成本解决了环评机构的资质条件问题,但也留下了证书被别人冒名顶替的漏洞。

第二种“挂靠”现象,也长期为业内专家所诟病。

记者了解到,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环评机构成为抢手的香饽饽,比如说政府部门下设机构、有特殊资源的机构等。这些机构可以将无暇顾及的项目转包出去。同时,一些不具备资质的机构便积极“挂靠”到这些机构,以其名义从事环评和出具环评报告书(表),实现“双赢”。

目前,我国一千余家环评机构中,除各级环保部门下设有环科院外,还有水利部、交通部、铁道部等下属的各类研究院,甚至大学也都设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环评机构。而不具备资质的环评机构数量也颇可观,尽管具体数字无从统计,据马云猜测,“跟正规的数量差不多”。

而现有的监管机制,暂时无法解决此类问题。

改革势在必行。环保部正大力推进环评改革,力图让环评机构与环保部门“完全脱钩、彻底脱利”,确保环评审批不受利益干扰。

最大的改革试点,就放在了中国环科院。上述环评师透露,2011年年底前,其下设的评估中心将与研究院脱钩,从事业单位变为企业。

“改革的阻力很大。”这位环评师称。尽管风声传得很早,但2010年已过去一半,改革仍无动静。

 

11.江苏:南通高污染企业执行差别水价

来源:新华报业网      2010年7月5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7/891278294628_1.shtml

新华报业网讯   (记者 朱蓓宁)根据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的2009年企业环境行为评级结果,自7月1日起,市区27家环境行为评级为红色的企业,污水处理费将提高0.3元/立方米;8家环境行为评级为黑色的企业,污水处理费提高0.5元/立方米。同时,对因2008年度企业环境行为评级差而执行差别水价的重污染企业,在2009年度未被评为红色或黑色的,停止执行差别水价。

 为促进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市物价局于2009年6月印发《关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执行差别水价的通知》,对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设备属于限制类、淘汰类的企业,以及被市环保部门在企业环境行为评级中确定为红色和黑色的企业,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在全国率先将企业环境行为与水价挂钩。

 

12. GREENGUARD宣布登陆亚洲市场:亚太总部落户北京

来源:搜狐绿色     2010年7月5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705/n273288585.shtml

作为向全球发展的重大举措,GREENGUARD环境研究院今日正式宣布其海外业务成功登陆北京。同时,新版中文网站www.greenguard.org.cn也正式开通。

位于北京的GREENGUARD环境研究院亚太区总部将服务整个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国、台湾、日本、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韩国、菲律宾和泰国等地。GREENGUARD北京办公室将帮助产品制造商生产低挥发的产品用以满足当地及国际市场的需要。北京办公室期望能与GREENGUARD的相关各方实现共赢---包括消费者、制造商、供应商和经销商。

GREENGUARD环境研究院执行董事Henning Bloech:现在大量的在美国销售的商品都来自中国及其周边国家。我们由此看到了明确的需求,帮助那些制造商在本地生产高质量、低挥发的产品,营造更健康的室内环境。毋庸置疑,这对于我们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可以就此确立在亚太地区对于生产、销售和出口产品的长期和积极影响。

GREENGUARD环境研究院近期的市场研究表明,中国的中产阶层对于绿色的健康生活有着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并且高度关注空气质量。中国的空气污染虽已得到很大改善,但根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认为中国主要的健康问题仍是大多来自于环境的问题。

GREENGUARD亚太区首席代表泰德(Ted Revis):“由于室外空气污染,许多家庭开始寻求室内的保护。不幸的是,室内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控制室内污染源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们在亚太地区的业务已经得到很大的认可,现在已经有很多制造商从北京总部申请及获得了GREENGUARD室内空气质量认证和GREENGUARD儿童与学校认证(更严格)包括:汇昌家具、Innoplan(新加坡)、MAICA(马来西亚)、诺梵、COMO(台湾)、华铭艺精、铭立玛祖、浙江强龙椅业、康士得家具、东莞宜庆家具、Vicostone(表面材料)、嘉瑞福、东方星月等。这对于中国的室内空气质量具有里程碑式的进步意义 。GREENGUARD与泰思德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强强联手,共同开拓亚洲的市场。” 泰德(Ted Revis)与执行总经理陈杰(Melanie Chen)共同管理GREENGUARD中国办公室。

北京办公室将为亚太地区的制造商们提供技术,市场,销售,和客户支持。此外,GREENGUARD中文网站为中国的制造商和中国公众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工具。

关于GREENGUARD环境研究院

GREENGUARD环境研究院致力于通过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和减少人们接触化学品和其它污染物的时间来保护人们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作为ISO-IEC Guide65:1996认可的第三方组织,通过GREENGUARD认证的产品和材料都是低挥发的,它们通过了严格的化学排放测试,测试标准由权威公共健康机构订立。GREENGUARD认证获得了全世界范围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和规范的认可.  

13.内蒙跨省河流污染山西 威胁1.4万人1万多亩耕地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7月5日 

http://www.cfej.net/?thread-18476-1.html

上游排污,下游遭殃。4年来多次沟通,多次致函,内蒙古跨省河流污染山西依旧,威胁山西1.4万人和1万多亩耕地安全。

3日,记者跟随“山西污染减排新闻采访团”来到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罗文皂镇镇大沟,由于沟内长期的河道淤塞,河床已被抬高,砂丘绵延起伏5公里,河底高程比堤外地面高2-3米,洪水过流能力严重下降。

阳高县罗文皂镇镇长闫志文介绍,镇大沟位于山西阳高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交界处,系跨省河流,其上游位于和兴县。沟长约20多公里,汇水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因该沟地势为北高南低,上游来水必须通过阳高县罗文皂境内。

据阳高县环保局人员实地勘查,近年来,兴和县在镇大沟上游开办了多家选矿长,位于阳高县镇大沟大坝1.3公里和6公里处分别有兴和县3家规模较大的选矿厂,其选矿后的大量废水和尾渣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顺势流入阳高县境内,对地表水造成了严重污染。

此外,选矿后的大量尾渣堆积在河道中,严重堵塞河道。镇长闫志文担心“汛期将至,若遇大雨,极易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直接威胁阳高县镇门堡大坝以及镇大沟下游沿岸镇门堡等5村1.4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和沿岸1万多亩耕地的安全。”

据了解,内蒙古跨省河流污染山西的问题已经有4年之久,就在2009年6月和2010年5月份,阳高县曾先后两次就此问题致函兴和县,山西省市有关部门也进行了多次协调,但一直未能解决跨省污染问题。

业内人士称,由环保部出面协调或将可以解决此事,但跨省界河流污染不应成“监管盲区”,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相关办法,进一步完善跨省界河流水质监管机制,促进流域上游省份的水污染治理工作,促进从源头上治理、保护和改善整个流域的水环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环境安全保障。(完)

14. 麦乐鸡”含橡胶化学成分 麦当劳否认危害健康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7月5日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hbyw/detail_2010_07/05/1718169_0.shtml

中新网7月4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综合外报报道,麦当劳曾推出一种“全白肉”麦乐鸡,其食物成分被形容为“科学怪人的创作”。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不过麦当劳表示,这种用于化妆品及泥胶的化学物质,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的化验又显示,美国的麦乐鸡还含有化学成分“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每件鸡块的tBHQ含量为0.02%。tBHQ从石油提炼,用于植物油与动物脂肪的防腐剂。据悉,人体摄取1克会出现反胃、耳鸣、作呕等副作用,甚至会感到窒息和虚脱。

美国烹饪节目主持兼杂志创办人金博尔就认为,麦当劳加入这些化学物质,是想保持麦乐鸡的质感和方块形状。

另外化验结果又显示,4件美国制麦乐鸡含190卡路里热量、12克脂肪和2克饱和脂肪,全高于英国的麦乐鸡。麦当劳发言人表示,这是由于两地制作麦乐鸡方法不同,英国麦当劳会先煮鸡块再涂炸浆,而美国的制作次序刚好倒转,故美国的麦乐鸡吸收较多油分,脂肪也较多。英国的麦乐鸡亦不含上述两种化学成分。

香港麦当劳没有回复在香港分店出售的麦乐鸡有没有含上述两种化学成分,但强调公司有质量监控程序,确保食物符合安全标准,而且生产过程亦依足香港法例的要求。

 

15.山西运城防洪水库内建千栋别墅 水库降为蓄洪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7月5日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007/05/t20100705_21577920.shtml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保卫运城安全而修建的苦池水库,2009年经山西省水利厅批准“降等”为蓄滞洪区,但水利专家对此有不同意见;山西省水利厅、水利部有关人士认为,即便是蓄滞洪区,也不应该建设与防洪无关的永久性建筑。

    7月3日,被称为“山西最大游乐中心”的运城美天游乐园开张。运城市当地官员参加了开业典礼。

    这家由“运城市河津煤老板投资一亿元”建造的“运城人自己的欢乐谷”,建在山西省62座大中型水库之一的运城市苦池水库,位于库区中心最低洼的人造湖东侧。

    距离苦池水库一公里外,记者看到美天游乐园巨大的摩天轮矗立在水库中心。进入游乐园,记者发现在这个有16层楼高的摩天轮下,有海盗船、极速飞碟等各式各样的陆地游乐设施。此外,还有以300米长的漂流河、3000平方米的造浪池和水上冲浪为主体的“晋秦豫最大的水上世界”,其占地30亩。

    游乐园的公开资料称:“美天游乐园……占地面积210亩,分两期建设。其中陆地游乐设施42项,欢乐水世界项目12项。”

    目前开业营运的是美天游乐园一期项目,游乐园的一位员工介绍:“开业当天,至少有三四万人前来游玩,停车场就停有500多辆车。”

    二期工程将于2011年5月竣工,届时该游乐园日接待能力达1万人,预计年游客量达100万人。

    美天游乐园只是建在苦池水库里众多非防汛永久性建筑之一,此外还有占地面积达1000亩的千栋别墅区。

    千栋别墅正在建设

    在这座水库里,最大的非防汛永久性建设项目是占水库面积近三分之一的“企业老板别墅区”。该别墅区的官方名称叫“关公企业之家会员俱乐部”,由山西东晟关公集团建设。

    7月1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来到面积达3200亩的苦池水库现场,看到在水库西北角,被天蓝色的彩钢夹芯板间隔性地围出了一大片水面,便是别墅区的建设工地,长1.5公里,宽约450米;西边部分正在施工,11栋钢结构别墅主体已经完工,由西向东排成一列。向北依次还有三排别墅,已打好地基。

    “我们建的这些别墅是欧版钢结构花园别墅,在山西是顶级的。”负责该项目施工是山西东晟关公集团,一位名叫张俊的经理告诉记者,“我们主力户型是350到550平米。”

    在该公司位于运城市南风广场财富大厦的销售二部,记者看到办公室两边的墙上,挂满了花园别墅的效果图,同行的人对此赞叹不已。张俊再次告诉记者:“我们运作这个项目已经三年了。先期只征了500亩地,仅仅设计了399栋别墅。现在,我们又扩大到1000亩,计划投资30亿,建设1000座独栋别墅,另外再建设1000户联排别墅,就是伪别墅,总共下来2000户左右。”

    对于记者提出的有无合法手续、何时售房、房价如何等疑问,张俊说:“我们重新规划了,马上要全面开工,预计今年10月开盘,所有手续齐全,包括土地证、房产证等预售五证全有。每平米的价格为7000元到15000元,每栋五百万元左右吧。”

    “另外,我们还要在别墅区里配套建设一家五星级酒店,我们叫做会所。同时还配套幼儿园、医院、商场等服务性设施。”他说,“我们主要面对中小企业家群体,是为这个阶层服务的。”

    一位当地的知情人对记者讲:“就是为山西煤老板们建设的煤老板别墅区。”

    记者现场看到,山西东晟关公集团的办公地点就设在距离别墅区西南约500米处,同样也在苦池水库。

    在东晟关公集团办公区与别墅区之间,已经完工的长约400米的建筑群被冠名为“明清商业一条街”,两排相向而立的三层商铺正在招商。

    位于苦池水库库区里的非防汛永久性建筑还包括:三层青砖白墙的“滨湖茶楼”,建筑面积有五六千平方米;长达百米、高18米的叠石假山及8座约16米高的华表;青砖白墙的运城空港新区园林局办公大院;正在为美天游乐园职员修建的三层宿舍楼,而这栋宿舍楼即位于水库南堤之侧,距水库唯一的泄水闸约150米。随着这个区域的开发,库区里还出现了近二十处农家乐、小摊点,以及一家野生动物园等。

    运城水患与水库的修建

    苦池水库位于运城市区东郊,距市中心约15公里,是运城市现有4座中型水库之一,“是保障运城几十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及盐池安全的最重要的防汛骨干工程”。

    运城地处晋南中条山之北麓,地势低洼,尤以盐湖最低。每临特大暴雨,中条山脉200多条边山峪口所形成的雨洪水奔流而下进入运城,因此,有史以来这里即多水患。

    据《山西自然灾害年表》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85年的2191年间,涑水流域共发生水灾111年次。其中“水灾”49年次,“大水灾”57年次,“特大水灾”5年次。史料记载流域内5次特大水灾分别发生于1570年、1662年、1679年、1745年和1958年。

    出生在苦池水库南侧黄家卓村的山西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原院长、高级工程师,75岁的仝立功介绍说:“1958年的那场特大水灾,促成了苦池水库的建设。”

    苦池村所在地天然地势低洼,每每发水,始建于后魏正始二年(公元505年)的人工渠道——姚暹渠,无法分流地势较高的夏县而来的洪水,苦池村及周围村庄总是被淹。

    1948年开始,洪水一年大于一年,不仅张良—苦池滩一带水满为患,黄家卓村东、南、西几百米宽的水面也是漫地西行。当时政府不得不多次组织村民挖渠,并成立了涑水河治理委员会。

    1957年,政府在低洼的苦池滩修建调洪区,即现在的苦池水库。当时设计坝高8.9米,总库容1400万立方米。

    1958年7月16日、17日两天,沿中条山地区普降暴雨,降雨量达147.7毫米。洪水最后冲毁该滩南姚暹渠堤埝,洪峰居高临下,直奔汤里滩,黑龙堰多处溢水,南端决口三处,倾注鸭子池,顿时鸭子池水位暴涨,即有漫越叶坪、冲毁盐池之险。

    1958年洪灾受害最深的运城盐池,至今还矗立着“保卫盐池、抗洪救灾三英雄”的纪念碑,碑文说:“由于水势汹涌,北端水口被水冲刷成三十公尺宽、十公尺深的大决口,洪水滚滚流入池内,一时难以控制……此次洪水共流入盐池两千三百余万立方米,滩水上涨八公寸,卤度由十四度降为三度,部分畦地,卤井盐坨硝堆遭受淹没,尤以九坪间较为严重,国家财产损失千万元以上。七月二十日,乘舟运输抢险职工,不幸被洪水卷入,巨浪打翻小船,负伤者数人,当即有八车间工人兰俊杰、姜二孝、李福田三同志光荣牺牲。”

    1959年,为了切实保障盐池及运城安全,政府出资将苦池村整体搬迁。1960年,姚暹渠、白沙河、青龙河以及大洋滩和庙村滩洪水汇集之地——苦池滩调洪区,更名为苦池水库。

    之后,运城没再出现肆虐百姓的特大水灾。

    防洪水库变身东花园

    2001年10月底,运城市水务局向山西省水利厅报告:“苦池水库是一座平原洼地中型防洪水库,保护对象为运城市区、运城盐池及周边乡镇的40个村庄、29万人、26.7万亩耕地。该工程始建于1958年,坝型为均质土坝,是在原姚暹渠左坝基础上靠群众运动建起来的,总库容1352万立方米,最大坝高12.7米。因此,存在以下问题:1.大坝高度不够,防洪能力仅仅18年一遇,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百年一遇防洪标准;2.坝体单薄、土质疏松、渗漏严重;3、建筑物年久失修,尽快对苦池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非常必要。”

    2002年2月8日,山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由政府投入近2000万元对苦池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运城实施了对苦池水库的加固工程。总库容由原来的1370万立方米扩容到3717万立方米,将防洪标准提升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

    也就在苦池水库完成加固改造之后,苦池水库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记者访问居住在水库之北的苦池村许多村民,他们为记者勾勒出了一个大体的变化轮廓:

    2005之前,库区原来是大片荒地,部分土地由苦池村民耕种。

    2005年,开始种树。

    2006年,在干枯若干年后,有人引来黄河水,修建了180亩的东湖。

    2007年、2008年,在水库南部造假山,在许多地方开始建房子。

    2008年,开始有更多固定建筑在这里建设起来。

    2009年,这里变成了运城“东花园”。

    在东花园里做清洁工的苦池村民老刘对记者说:“建得快着呢!原来一大片荒地,现在变成公园了。”“这都是人家空港开发区做出来的成绩啊!”

    记者所采访过的苦池水库内外的商户、村民均告诉记者:“这里现在是东花园,不再是水库了,已经归运城空港开发区了。”

    一系列疑问

    国家中型防洪水库里建设了别墅、商铺、游乐等众多与防汛无关的永久性建筑,这样做合法吗?国家中型水库的产权到底归谁?这里的管理谁说了算?

    疑问之一:防洪水库里能建与防汛无关的永久性建筑吗?

    “我刚刚去过那里,水库里怎么能盖楼呢?太荒唐了!”7月1日,在中盐运城盐化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盐化局),记者向该公司负责盐湖保护的张先生一提此事,他便激动地说。

    《水利法》、《防洪法》、《水法》均规定:不得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地方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就此,记者采访了苦池水库管辖区政府水政管理部门——运城市盐湖区水务局,该局防汛办主任王鹏接受了采访。王鹏告诉记者:“这个苦池水库嘛,原来属于我们管,现在已经移交人家空港开发区了。地盘已经人家拥有了,人家把原来的水库搞成蓄滞洪区了,因为水库里绝对是不允许修筑建筑,现在人家已经申请批准下来了。”

    对此,该局办公室主任马宏伟称:“省上已经有批文了,苦池水库概念已不存在。中型水库属于市里管,我们说了不算。”

    当日,运城市水务局防汛办主任卫典臣接受了记者采访。“苦池水库已不是水库了。既然是蓄滞洪区,人家建什么都没有错。”他讲,“省里早就批了,这里已经不是水库。”

    此后,记者设法找到了山西省水利厅“关于运城市苦池水库降为蓄滞洪区的审查批复”的“晋水管(2009)346号”文件。

    记者发现,这个文件明确规定“将苦池水库降为蓄滞洪区进行管理”。

    疑问之二:蓄滞洪区里能建与防汛无关的永久性建筑吗?

     针对这个疑问,卫典臣称,“现在建东西,在法律上没有问题了,只要不死人就行。”

   而山西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省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林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蓄滞洪区不应该建设与防洪无关的永久性建筑。”

    “苦池水库作为中型水库归属运城市管理。”他说。

    就此问题,7月2日记者询问了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水库处,该处一位官员称:“蓄滞洪区里应该是不允许建设与防汛无关的永久性建筑。”

    该官员还讲:“国家中型水库其土地及资产当然属于国有了。”

    疑问之三:全省何以唯有苦池水库被降等

    苦池水库降等是2009年5月18日由山西省水利厅正式批复的。这份文件称,“我厅组织专家对现场进行了踏勘,并对运城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交的《山西省运城市苦池水库降为蓄滞洪区论证报告》进行了认真审查,经质疑、讨论和研究,形成了审查意见。”

    “去年至今,全省中型水库中开会论证过、被降等的只有苦池水库一家。”作为5月15日召开论证会的专家组组长,王林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主要是来水不是很多,效益不是很明显。”

    本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在山西,在运城,长年没有来水、效益都不明显的水库好像还有很多,为什么其它水库没有被降等?但王林旺回避了记者的这个问题。

    至于降等决定是由谁做出的,“这个论证会按程序是由厅里布置,我们组织专家论证,最后批不批是由厅里说了算。”王林旺说,“具体谁来批,我不是很清楚。”

    水利专家仝立功说:“苦池水库原来就是低洼滩涂,实际上就是蓄滞洪区。为什么要把苦池滩建设成水库呢?记得1958年的时候,上游三条河的来水极其巨大,达到每秒987立方,这一流域泄洪的唯一通道就是姚暹渠,姚暹渠的最大流量是每秒15立方,其差距达到65倍之多,一旦发生较为重大的洪涝灾害,姚暹渠将会全面溃堤,将会危及运城人民的安危和盐湖的安全。因此,必须要在苦池建设一个3000多立方的水库,以缓解中条山大量来水的压力,确保运城人民和盐湖的安全。”

    他激动地说:“将苦池水库降等本身就是对运城人民的犯罪!”

    仝立功接着分析:“同样在姚暹渠上,就有两座中型水库——中留水库和苦池水库,中留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仅仅76.4平方公里,库容也只有1245万立方米;而苦池水库控制流域面积将近中留水库的十倍,达到702平方公里,其承受的滞洪任务极其重大,其库容达3717万立方米,更为重要的是,五年前苦池水库刚刚花国家两千万进行改造,仅仅五年就将这个中型水库进行降等处理,给国家和人民如何交代?”

    疑问之四:苦池水库被降等之前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是否违法?

    《防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在蓄滞洪区内建设的油田、铁路、公路、矿山、电厂、电信设施和管道,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应当包括建设单位自行安排的防洪避洪方案。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时,其防洪工程设施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在蓄滞洪区内建造房屋应当采用平顶式结构。”

    依照这一规定,在蓄滞洪区建设各种非防洪建设项目,应该进行严格审批,之后方可建设。但是,记者发现在苦池水库里大量的建设项目并不是这个水库被降等后才进行的,而是在没有降为蓄滞洪区之前就已经大规模的进行了。

    ——“老板别墅区”从2007年便开始建设;

    ——东花园巨大的假山上有一个铜牌上写着“竣工日期:2008年11月28日”;

    ——东花园之八座华表下面标注的时间是“2008年12月12日”。

    再则,别墅区里已建好的毛坯房为坡顶式,不符合“在蓄滞洪区内建造房屋应当采用平顶式结构”的法律规定;而且其建筑体量大,据开发商介绍,该别墅区计划兴建1000套独栋别墅和1000套联排别墅,万一发生洪灾,洪水将无路可走。

    疑问之五:防洪水库大坝可以随意毁坏吗?

    《水库大坝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大坝及其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坏。大坝管理单位应当加可大坝的安全保卫工作。

    记者曾多次绕苦池水库进行勘察,发现整个苦池水库呈巨大的马蹄形,蹄口向东,面向中条山迎接来水。全堤为土质大堤,平均高约9米,部分内堤镶有石头,堤顶平均宽4米多,有的地方宽达6米,堤底宽度在15米到20米。记者沿南大堤测量,发现南堤长约2200米,其西大堤包括部分北堤长两千米,基本完好;而南大堤在东花园门口西侧被挖出约50米的豁口,北大堤被破坏得很严重。整个北大堤被推平、损毁的豁口有四处,其中“老板别墅区”直对的豁口达三处。由西向东依次如下:第一个豁口在“老板别墅区”西北角,北大堤被损毁约70米;第二个豁口在“老板别墅区”中间直对的北大堤,被损毁约100多米,且别墅区的蓝色围栏甚至越过堤界,往北推进了150米;第三个豁口长约200米,位于“老板别墅区”东北角;第四个豁口长约170米,每个豁口的黄土均全被拉走。再往前走,有300米的大堤被种上了庄稼,损毁严重。

    疑问之六:毁了苦池水库,盐池及整个运城防汛安全怎么办?

    7月1日,记者在苦池水库马蹄口部位东端、山西汇川农业牧开发有限公司的西侧看到,有五六台挖掘机正在施工。有村民告诉记者,这是空港开发区在为东花园修筑拦水大坝。

    对此,仝立功对记者讲:“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其一,东部地区地势高,蓄水能力有限,一旦爆发大的洪灾,必然摧毁拦水大坝,或者摧毁南堤。如果这个拦水坝修得坚固,可能会保全东花园别墅区里有钱人的利益和安危,但是南堤必垮。如此,夏县裴介、鲁因等村必然遭殃,更为严重的是,洪水直冲运城、盐湖,运城必毁,盐湖必毁!”

    仝立功最后强调:“苦池滩原来就是一个蓄滞洪区,1958年建水库,是防洪的需要;现在改为滞洪区,是建别墅的需要。”

    中盐运城盐化集团公司综合班主任姚晓军说:“苦池水库一旦毁了,盐湖将极其危险。”

 

16.黄河小浪底排沙出库

来源:人民日报        2010年7月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049756.html

   

7月4日,游客参观黄河小浪底水库排沙。7月3日,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排沙,裹挟着泥沙的混浊水流从排沙洞奔腾而出,十分壮观。黄河第十次调水调沙从6月19日开始,通过上游大流量来水,在小浪底库区形成高含沙水流,人工塑造异重流并排沙出库。

 

17.松花江上游建成28座污水处理厂

来源:新华网          2010年7月5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7/61278291026_1.shtml

长春7月4日电(记者王猛)记者从吉林省环保厅获悉,松花江上游的吉林流域目前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8座,距离《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只差两座。

    于2006年末启动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确定全流域治污项目222个,总投资超过133亿元,其中落实到吉林省的有86个项目。根据规划,这些治污项目将在今年底前全部完成。

    据悉,目前吉林省治污项目已完成76个,其中47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已经全部建成,松花江吉林流域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已达169万吨。

    近些年,吉林省通过制定“让松花江休养生息”政策,共拒批流域内重污染建设项目80多项,对于松花江上游污染真正实现标本兼治。经过几年来的治理,目前松花江流域不同断面的主要污染指标降幅超过70%,干流水质已达到Ⅲ级国家标准,彻底消灭了“死水”。

 

18.国家投2亿助宜昌处理垃圾污水 保持三峡不受污染

来源:楚天都市报       2010年7月5日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7/891278293334_1.shtml

据悉,国家发改委已正式确定,向宜昌市三峡库区的10个水污染防治项目投资2亿元,进行综合治理工程,以确保三峡库区水环境不受污染。

 据介绍,此次获国家支持的10个项目中,续建项目1个:即兴山县南阳镇污水处理工程;新建项目9个:即黄柏河流域部分河段综合整治示范工程、香溪河流域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夷陵区乐天溪污水处理工程、宜昌市城市污水收集二期工程、点军污水处理工程、秭归县县城污水处理二期工程、点军垃圾填埋场工程、大老岭垃圾填埋场工程、兴山县南阳镇垃圾转运站工程。

按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兴山县南阳镇污水处理、南阳镇垃圾转运工程和大老岭垃圾填埋场工程3个项目今年内建成,其他7个项目明年底建成。

宜昌市发改委主任杨美仁说,宜昌在三峡库区有两黄柏河流域和香溪河流域。明年底该10个项目建成后,建成的水环境治污项目将达到30多个,届时,两条流域水质将明显改善,三峡库区将保持碧波荡漾的景象。

 

19.世博会环境变化和城市责任论坛形成四项共识主张

来源:中国网           2010年7月4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704/n273287246.shtml

中新社世博专线南京7月4日电(记者王国安)为期两天的上海世博会“环境变化和城市责任”论坛4日在南京闭幕,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杨雄在闭幕总结中说,本次论坛从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城市环境治理、绿色产业发展、可持续交通和建筑、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公众参与等方面,重点探讨了城市如何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如何选择符合城市特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如何通过技术、政策创新落实全社会环境责任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共识和主张。

  这些共识和主张包括:

  第一,城市应该也必须通过自身的行动和相互的合作积极承担应对环境变化的责任。一方面,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主要载体,既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是各类环境风险的主要受害者。城市不仅有必要成为全球环境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承担着无法逃避的道德责任和行动义务。另一方面,城市作为发展问题的决策和管理基本单元,是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的重要提供者和执行者。同时,城市必须结合阶段发展的实际,通过合作共同应对环境变化。

  第二,各城市应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践证明,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必须结合城市特点,寻找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有效途径。

  第三,城市在承担环境责任和应对环境变化中,技术进步是关键。要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重点要走出一条经济产出高、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产业发展道路,关键在于技术的进步及其推广应用。

  第四,城市环境保护需要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并履行相应的责任。城市在履行环境责任中,政府、企业、公众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显得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经验证明,城市环境治理的成败取决于体制和治理结构,这和政府、企业、社会三个方面都密切相关。

  杨雄表示,保护地球这一人类共同的家园是每个城市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本次论坛汇集了世界各地专家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与实践成果,这是上海世博会留给世界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必将对进一步推动城市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0.如何让城市更美好?水知道答案

来源:新京报         2010年7月4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07/04/content_121401.htm?div=-1

人类最需要的除了能源,就是水。失去了水,人类无法生存。水是人类社会的命脉,同时又是可能造成严重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猛兽”,本届世博会上,可以看出人们对水这种重要资源投入了巨大的关注。

 【重点推荐】

 荷兰案例馆·下沉广场 水城蓄水出奇招

 有“水城”之称的荷兰城市鹿特丹已经和逐渐上升的海平面斗了上千年。在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荷兰鹿特丹案例展示区,“下沉式广场”和“流动房屋”让游客大开眼界。

 进入鹿特丹案例展示区,水帘就从屋顶降下,发出巨大的响声,给这个水雾弥漫的空间真实的“暴雨”氛围。这些水流到地上的一些沟槽里,然后排放到室内的下水道里。虽然到处是水,但观众脚上的鞋子都不会湿。这些沟槽设计很精致,不过请注意,它们不是排水沟,而是“城市下沉广场”的模型。

 在旁边的演示屏上,记者看到了下沉广场的原理演示。平时,这里是市民休闲的场所。下小雨时,广场本身会有比较浅的沟槽作为排水沟,沟槽会形成天然的水景,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玩小帆船。下大雨时,整个广场充满了水,形成一个大蓄水池,但水不会漫到城市街道上,大蓄水池本身会成为城市水景和水上游乐场。

 在城市广场的“下游”还有一块比较大的矩形场地,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个篮球场。原来,在鹿特丹,室外篮球场也被故意做成下沉式的,以发挥泄洪功能。修建水库、运河不是一样发挥泄洪功能吗?现场工作人员解释称,洪水不是时时都有,平时水库、运河的底部会撂荒,不如把它们修成下沉广场、篮球场等公共设施,这些设施用防水材料铺底,洪水退后可以供市民休息娱乐。下沉广场可以说没有任何的科技含量,但是简单的小创意解决了大问题。

 【其他场馆】

 滴灌 缺水之国的节水经

 在以色列馆的多媒体展示中,和爱因斯坦的智慧之光一起闪现的,是该国引以为豪的“滴灌技术”。1962年,一位农民偶然发现水管漏水处的庄稼长得格外好。水在同一点上渗入土壤是减少蒸发,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农药最有效的办法,闻名世界的耐特菲姆滴灌公司于1964年应运而生。30多年来,以色列的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但该国的农业用水总量却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左右。滴灌的原理非常简单,然而,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以色列研制的硬韧防堵塑料管、接头、过滤器、控制器等都是高科技的结晶。

 治理 臭水沟变成清澈海湾

 净化水源,可以寻找大自然的力量帮忙。在成都活水公园案例馆,展现了利用土壤和植物净化水源的方法。首先通过自然沉淀,把固体附着物沉淀下去后,再通过冲击,让水流更多地接触氧气,分解有害物质。然后水流进入一个个的塘床———类似于人工湿地,通过自然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有时候,净水工程可以大到整整一个海湾。在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伊兹密尔案例馆,展示了伊兹密尔湾如何从巨大的“臭水沟”重新变成清澈的海湾。

 该馆的莫梅特说,上世纪80年代初,“海水是褐色的,城市里没有污水处理系统,所有的污水全都注入伊兹密尔湾。整个城市上空弥漫着臭味。”1987年,该市开始“大海峡工程”,该工程设置了4150千米长的污水收集管道,通过2个主要的水泵站把污水抽到废水处理场。伊兹密尔市区还开展了一系列河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伊兹密尔湾的海水质量大大改观。如今,这座历史名城恢复了昔日的风貌,吸引了大量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