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2
七月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广州日报: 国家四部委到莞调研生态补偿
http://news.sina.com.cn/o/2010-07-02/040517741745s.shtml
地方信息:
2、新华网: 内蒙古最大淡水湖11年缩水逾四分之一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02/085720596104.shtml
3、新华网: 浙江界定六种“无证”排污行为 违者可责令关闭
http://env.people.com.cn/GB/12037607.html
重大水事:
4、人民日报: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水华问题扩大 生态危机加剧
http://news.qq.com/a/20100702/000061.htm
5、中国广播网: 三峡库区环境存隐患 对不环保企业斩立决
http://news.sina.com.cn/o/2010-07-02/110820597035.shtml
6、科技日报: 三峡支流水体面临蓝藻污染挑战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07/02/content_204016.htm
人与自然:
7、新华网: 中共地方干部学会在自然环境面前低头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7/01/c_12287656.htm
低碳减排小妙招:
8、低碳减排小妙招之居家篇――如何使用电熨斗才节能
污染信息:
9、广州日报: 湖南漉湖约40万亩水域遭污染大量鱼虾死亡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02/043820593580.shtml
环保观点:
10、科技日报: 公众为何感受不到北京治沙成效?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06/30/content_202916.htm
11、新华网: “达标排污”不是免责“挡箭牌” 造成损害须承担责任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7/01/c_12287935.htm
人物访谈:
12、人民网: 现状堪忧 重金属污染为何屡禁不止?
http://news.163.com/10/0702/10/6AJ2Q624000146BD.html
深度报道:
13、人民网环保: 环保部通报批评30家环评机构 40人违规被点名
http://env.people.com.cn/GB/12033469.html
14、南方日报: 广东已有10余海岛采石挖沙降至海平面下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02/082620595883.shtml
15、中国能源报: “西电东送”十年:成效斐然,利益需平衡
http://www.gmw.cn/content/2010-07/01/content_1167574.htm
环境时评:
16、科技日报: 用污染解“发展之渴”会中毒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06/29/content_202760.htm
17、天山网: “敬天爱人”与“逆天殃民”
http://www.tianshannet.com/pn/content/2010-07/02/content_5074009.htm
18、金羊网: 唱凯堤决堤是中国中小河流失治的缩影
http://sp.ycwb.com/2010-07/02/content_2566267.htm
19、大江网: 洪灾面前,阳光来自人类本身
http://www.jxnews.com.cn/jxcomment/system/2010/07/02/011420390.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1、国家四部委到莞调研生态补偿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2010年07月02日
http://news.sina.com.cn/o/2010-07-02/040517741745s.shtml
莞建议搭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府管理平台
本报讯 (记者潘彧 通讯员韩治华)昨日下午,发改委、环保部、水利部、住建部四部委联合组织的调研组来到东莞,对于广东省内的生态补偿工作进行调研,跨多个省市的东江流域成为生态补偿调研会上的重点。东莞市环保局副局长张溥栋在会上建议,应建立搭建有助于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政府管理平台,促进流域上下游地区协作、采取资金、技术援助和经贸合作等措施,支持上游地区开展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石马河纳入省补偿试点
东莞市境内有一江两大河,即东江和石马河、寒溪水,都属于东江流域。涉及跨市的河流为东江与石马河。
为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省环保厅近日曾出台意见,将跨莞、深两市的石马河(深圳境内称为观澜河)纳入广东跨流域生态补偿试点,试点实施跨界断面水质管理的补偿与赔偿政策。
流域上下游地区需协作
“水源地生态供给者为生态受益者带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下游地区对于水源地的补偿可以通过‘谈判’制度来完成。”东莞市环保局副局长张溥栋在会上建议。
而对于流域水环境的补偿标准,应该依照实际水质与目标水质标准的差距,根据环境治理成本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
同时,张溥栋建议,应搭建有助于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政府管理平台,促进流域上下游地区协作、采取资金、技术援助和经贸合作等措施,支持上游地区开展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引导下游地区企业吸收上游地区富余劳动力,支持流域上下游地区政府达成基于水量分配和水质控制的环境合作协议。
创新生态补偿方式
深圳、惠州、河源等地的相关负责人都对生态补偿发出了自己的意见。深圳人居环委生态处调研员建议,应该创新生态补偿的方式,利用对于生态保护地的居民优先提供就业、提供相关培训等方式,实行生态补偿的“造血”和“输血”的对接。
“生态补偿不能简单理解下游地区给上游地区一定的钱,也不应该一定理解成下游向上游补偿,有的时候上游也应该补偿下游。”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总工陈铣成解释说。
2、内蒙古最大淡水湖11年缩水逾四分之一
来源:新华网2010年07月0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02/085720596104.shtml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2日电(记者 张丽娜)7月初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游人如织,镶嵌在这片美丽草原的呼伦湖成为游客必定要观光的一大景点。尽管展现在游客面前的呼伦湖看上去仍然是烟波浩渺,然而,她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缩减,水位持续下降,水环境不断恶化。
1999年至今,内蒙古气象局利用卫星遥感对呼伦湖水体进行了连续11年监测,今年呼伦湖开湖时间比去年晚5天左右。通过监测表明:呼伦湖面积在过去11年间不断萎缩,目前已不足1800平方千米,面积缩减少约620平方千米;呼伦湖的水环境也逐年恶化,今年观测到的水位是91.294米,比去年同期降低0.171米,透明度28厘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厘米。
6月底,来自武汉的游客刘明杰带着女儿在呼伦湖观看了“水上日出”,湖畔和河岸牧草繁茂,天水相连,令他们十分陶醉。刘明杰已经第三次来到呼伦湖旅游,但是令他担忧的是,他可以明显地看到湖面缩减留下的痕迹。
“以前呼伦湖中间有个人工的湖心岛,现在湖心岛几乎靠近了岸边,人走着就可以过去了。”刘明杰说。
呼伦湖又名达赉湖,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湖泊,面积最大时曾达2300平方千米,有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注入。旧时呼伦湖北与海拉尔河相通,湖水外洩入黑龙江,现已断流成为内陆湖。近年来,由于干旱等多重因素影响,湖水面积逐渐缩减。
3、浙江界定六种“无证”排污行为 违者可责令关闭
来源:新华网2010年07月0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037607.html
新华网杭州7月1日电(记者岳德亮)从7月起,在浙江省境内的六种无证排污行为属于违法。违者不仅可能面临处罚,严重的将被强制关闭。
根据7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下列污染物排放企业、事业单位(统称排污单位),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一律要依规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且经依法核定排放量的;排放工业废水、医疗污水的;排放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的;向环境排放餐饮污水的;运营城乡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其他应当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
排污单位取得排污许可证后,须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浙江省对排放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以及向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排放氨氮,依法实行排放总量控制。
浙江省政府颁布的这一政府令还指出,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排污、限期补办排污许可证,并依照规定予以处罚;对依法不予核发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由县级以上政府依规定责令停业或者予以关闭。
4、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水华问题扩大 生态危机加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07月02日 武卫政
http://news.qq.com/a/20100702/000061.htm
目前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有所改善,但重污染工业企业沿江分布,企业超排、偷排问题时有发生,工业危险废物污染治理滞后
三峡水库于2009年基本建成,目前转入运行管理期。6月30日在重庆召开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提醒人们,在看到三峡工程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更要关注并努力减少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峡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介绍,去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三峡环境保护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点任务纳入三峡后续规划。
水质总体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但库区次级河流“水华”问题有所扩大
据介绍,与“十五”相比,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体水质有所改善,总体上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与2005年相比,2009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8.1%,增加了19.1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为4.8%,降低了7.1个百分点。
在三峡水库2003年135米蓄水、2006至2007年156米蓄水、2008至2009年175米试验性蓄水的过程中,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但是,由于蓄水后支流水体交换变缓、气候变暖以及点源和面源污染释放等原因,长江支流暴发“水华”(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在增加。
湖北省副省长张通说,自2003年水库135米蓄水期间首次出现“水华”后,三峡库区湖北段的香溪河、青干河、童庄河、神农溪等7条支流先后多次发生“水华”,并呈现由支流、库湾滞水区向干流近岸水域蔓延的趋势。
同时,消落带的环境整治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消落带是指由季节性水位涨落使水库周边被淹没土地露出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由于水位涨落幅度过大,消落带裸露期正值炎热潮湿、降雨频繁的夏秋之际,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退化以及生态景观和城乡环境恶化,还可能导致多种流行性疾病暴发。
事实上,三峡水库蓄水导致长江中下游水文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非常深远。目前长江流域已建成水库4.5万多座,总库容相当于4.5个三峡工程。“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做好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如何实现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调度,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张力军说。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人多地少,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五省市,是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多地少。这些地方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把三峡水库和“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作了对比。他说,三峡水库是河道型水库,其水深及进出水量、水体交换程度、水域纳污能力都要比“三湖”大得多。但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排污的省份、排放的污染物要多于“三湖”,三峡库区出现水污染,影响要比“三湖”大得多。
为使三峡水库更好地造福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深化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加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内各省市政府的协调联动。这是与会代表的共识。
当前,国务院批复实施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年)》及其修订本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六部门对五省市执行规划情况的考核,截至2009年底,460个规划项目中,201个已完成(含调试),占43.7%;144个正在建设,占31.3%;95个项目处于前期,占27.1%;20个项目未启动,占4.3%。
截至2009年底,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已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240座,比2007年增加了114座;建设垃圾处理设施300座。
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建设进度缓慢,部分已建成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但是,目前从总体来看,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张力军说,与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实施的平均水平相比,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规划项目完成率要低18.6个百分点,项目未动工率要高12.9个百分点。
此外,部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重污染工业企业沿江分布,企业超排、偷排问题时有发生,工业危险废物污染治理滞后等问题也非常突出。
但是,五省市的代表在会上也都“摆出”了各自的困难。湖北代表提出,由于投入不足,库区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船舶污染防治等项目进度严重滞后。重庆代表说,重庆还有22条次级河流没有纳入国家规划,整治任务繁重。四川代表说,由于规划覆盖面有限,即使所有规划项目都实施完毕,四川的出境水质要达到II类要求也十分困难。贵州代表说,全省29条交界河流中有26条为出境河流,而80%以上的县(市)仍不具备环境监测能力。云南代表说,国家规划涉及云南的项目计划投资为21.49亿元,目前到位的中央财政资金仅为3.45亿元,地方配套资金存在很大缺口。
对此,张力军说,目前距离“十一五”结束只有半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五省市政府要不等不靠,加快规划项目实施进程。国务院有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当务之急是尽快落实支持资金和政策。
5、三峡库区环境存隐患 对不环保企业斩立决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7月02日
http://news.sina.com.cn/o/2010-07-02/110820597035.shtml
中广网北京7月2日消息 从2003年135米首次蓄水到2009年的175米最高位实验性蓄水,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质保持了一个稳定的状态,但现有的数据并不代表对三峡水质可以高枕无忧,相反的是,由于规划中的一些污染治理工程还在“纸上谈兵”,进展缓慢,库区水质仍然有恶化的风险,而且一旦水质恶化,治理将更加困难。 【三峡库区存在支流污染、消落带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
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张春蔚做如下点评:
张春蔚:高峡出平湖,虽然过去的七年当中,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质保持了一个稳定的状态,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三峡水质可以高枕无忧,虽然我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由于治理项目缺钱已经使得三峡库区的水质有恶化的风险,到底是防治于前还是治理于后,毫无疑问,我们的选择应该是防治于前的。所谓天下水利是一家,不能因为缺钱就疏于治理和防范,更不应该对一些规划中的污染治理的工程还存在着一种纸上谈兵的期待。尤其是在这次的新闻当中我们应该看到,相关的部门已经意识到治理不应该局限于各地的分头行动,应该有更多的多省市的联动,环保部门也表示将会对治理不力的一些地区和企业实行区域限批,而且对一些完不成任务的地区和企业暂停新项目的环保审批。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看到,它是把它不是说只放在一省一市,而是多省市的联动,这样一种情况下的话,它使得库区的治理会更加有效,为了能够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更多的碧水,我觉得我们呼唤更多的对于这种不环保企业的斩立决。
6、三峡支流水体面临蓝藻污染挑战
来源: 科技日报2010年07月02日 李禾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07/02/content_204016.htm
长江流域已建水库4.5万多座,环评成亟须研究的重大问题
本报讯(记者李禾)在6月30日举行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透露,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间,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体水质总体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但支流水华问题扩大,呈现出由河流型(硅藻)向湖泊型(蓝藻)演变的趋势。
会议材料显示,与2005年相比,2009年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一至三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8.1%,增加了19.1个百分点;劣五类水质断面比例为4.8%,降低了7.1个百分点;支流主要为四类水质。
尽管水质有所改善,三峡工程坝址所在地湖北省的副省长张通在会上提出,由于三峡蓄水后,水体交换变缓、面源污染释放等原因,长江支流爆发水华(即蓝藻大量繁殖)风险增高。湖北省内三峡库区有香溪河、青干河、神农溪等7条支流先后多次发生水华,并呈现由支流、库湾滞水区向干流近岸水域蔓延趋势。“在三峡工程175米蓄水后,库区水体交换率将更少,水流会更缓,库区和回水区面积会增大,库区发生水华的面积和几率也将更大。”张通说。
据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介绍,长江支流屡发水华,主要原因是水体的富营养化。其一半的富营养化污染来自于农业的面源污染,因此,除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外,还要研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技术和方法。
张力军对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建设总体进度缓慢提出了批评。他说,与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实施的平均水平相比,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规划项目完成率低18.6个百分点,项目未动工率高12.9个百分点,库区重点镇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库区支流综合整治项目和船舶流动源污染治理项目尤为缓慢,其中9个船舶流动源污染治理项目全部没有动工;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总体偏低、处理设施闲置现象较突出。他强调,目前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保护性工程依然不足,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推进保护性工程建设,一旦水质恶化,治理难度将更大。
张力军说,三峡工程蓄水导致长江中下游水文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深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做好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如何实现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调度,都是亟须进行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据了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三峡工程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近1000亿度。与同等规模火电站相比,三峡电站每年可替代燃煤5000万吨,少排约1亿吨二氧化碳、100万吨二氧化硫、37万吨氮氧化物。
7、中共地方干部学会在自然环境面前低头
来源: 新华网2010年07月0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7/01/c_12287656.htm
新华网长春7月1日电(记者刘景洋、马扬、王军)一向信仰“人定胜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除了来自中共中央的明确态度外,中共地方干部也学会了主动在自然环境面前低头。
在断然拒绝了又一个造纸厂的建设意向后,55岁的中共伊春市委书记许兆君并没有露出任何遗憾的表情。算上这笔钱,近6年来,他拒绝的类似投资已超过400亿元。而伊春去年全年的全口径财政收入仅为14.7亿元。
“无法做到‘零排放’的企业在这里免谈。这并不会带来什么损失,相反我们将为此得到更多收获。”学哲学出身的许兆君说。
作为中国最大林业城市的“掌舵人”,许兆君对小兴安岭近300万公顷森林的命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他更清楚的是,只有在大小兴安岭山脉的庇护下,号称“粮仓”的东北平原才有稳产、丰收的可能。
上世纪50年代,在新中国建设急需木材的时刻,大批军人克服寒冷开发了小兴安岭。近60年的大规模砍伐,这里产出约2.4亿立方米木材,留下脆弱的生态。
“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好像天平,你低一点,那边就高一点,好处顺着天平就到你面前了。人类欠自然的太多,我们现在就学着低一点头。”许兆君说。
从1998年开始,中国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木材采伐大量调减。数以百亿计的补偿性投入让大量伐木工放下斧头、走出大山。但由于树木生长周期长、超采盗伐现象依然存在等原因,生态恢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在去年4月末,一场伴随8级大风的山火在小兴安岭迅速蔓延9万公顷,至少1人丧身火场,为不少原以为自己还处于“遮天蔽日、密不透风”原始森林中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的努力必须一刻不停,抢在自然报复人类之前。”许兆君说,近年来,凭借良好的生态基础,加上关停所有污染企业,伊春现在得到了702条无污染的河流、84.5%的森林覆盖率、全年361天良好以上的空气质量、年净增500万立方米的森林蓄积、每年释放氧气及负氧离子一亿多吨等全国之最的生态指标。
“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他说,伊春未来的发展要靠生态旅游、风能水电等绿色能源、特色种养与加工等新兴产业,“再困难也绝不向林子伸手”。
一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近年来发表文章称,毛泽东“人定胜天”的环境思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势必要经过“听天由命”到“人定胜天”再到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这样一个不断提高和深化的曲折反复的过程。
在位于中朝边境的辽宁丹东,51岁的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贾伟,展开丹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为记者描绘了在鸭绿江边,即将兴起一个生态产业带的愿景。
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的丹东临港产业园将利用鸭绿江和黄海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继大连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物流通道。同时,为了减少污染,当地选择了丹东独具技术基础的仪器仪表作为支柱产业,冀望在这里建造一个风景秀丽的生态城市。
曾在清华大学学习、从事20多年规划工作的贾伟说,过去为了发展经济、养活百姓,环境可以牺牲。但现在坚决不行,一切项目上马前,环保先行评估,可以一票否决,污染企业在丹东一点生存空间都没有。
“生物多样性掌握在人类手里。当初我们填海让海鸟失去了海滩,我盼望着,我们不断为自然还债,它们有一天能飞回来。”他说。
此间专家认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环境保护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人定胜天”到今天的“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邴正指出,从运用环保技术治污,到制定经济政策遏止污染,再到从国家政治层面去全面调整发展模式,中国可谓产生了质的进步。
他说:“尽管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仍在加剧,但至少从理念上来说,我们已经回到了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轨道。”
8、低碳减排小妙招之居家篇――如何使用电熨斗才节能
选自央视新闻20分,漫画作者:王山甲
电熨斗是一件小电器,耗电却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电熨斗节能的方法。
1、买电熨斗要选调温型的,功率为500W或700W的最好,升温快,达到温度要求后又会自动断电。
2、即使是普通型电熨斗,也最好选手柄上有开关的,可以随时关掉,控制耗电。
3、应该把准备熨烫的衣服先集中到一起,最好一次熨完,反复加热更费电。
4、熨烫衣服的顺序也有讲究。不妨先熨烫化纤衣服,等温度升高后再熨烫较耐温的棉麻质地衣服。
5、还可以留一部分化纤衣服,等断电后,利用电熨斗的余热熨烫。
9、湖南漉湖约40万亩水域遭污染大量鱼虾死亡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2010年07月02日李颖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02/043820593580.shtml
近日,一篇名为《南洞庭漉湖49万亩水域遭污渔民面临生存危机》的网帖在数十个网站论坛疯狂转载。帖子披露,一周来,南洞庭湖漉湖发生严重的水污染,大量鱼虾死亡。记者随即找到发帖人网友“士轩”。他告诉记者,线索是从朋友处得知的。他的朋友是漉湖的渔民,在此次事件中损失了400多万元,而据他们估计,附近渔民的总损失将近两个亿。记者连线漉湖附近多位渔民,证实确有其事。
污水突然来袭
“士轩”在帖子的开篇就写道:“南洞庭漉湖本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厚的一处水域,历来都是旅游和水产双丰收。”一个名为“沅水泛舟”的网友形容这里是东、南洞庭湖间一片叫漉湖的湿地。“之所以被称为湿地,是因为每年从五月开始,汛期到来后,此地便有几个月被洪水淹没,浩浩荡荡,横无涯际,待秋冬水枯,湖面萎缩至一两成,地面又会露出来,满地长满芦苇。”
根据行政区划,这里应该属于湖南省益阳沅江市。大大小小数十个养殖场沿洞庭湖大堤排列,渔民们主要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黄骨鱼,还有小个子的海虾(当地人叫法)以及蟹。
“今年水来得早,鱼虾的长势喜人。”本来预计今年有个好收成,沅江市南大镇三西村的养殖户王建明怎么也没想到,会碰上这么一场“灾难”。
6月22日下午4时多,渔民们发现,洞庭湖的水变黑了。6月23日,鱼、虾、蟹开始大面积死亡。
许觉辉就是向“士轩”报料的那个朋友,他是沅江市五七渔场的专业渔民,在漉湖打鱼26年了。“不是吓你的,现在湖水还是黑黑的,没有任何生物了。”
湖里的鱼虾都死光了
网友“士轩”描述道:“在2010年6月23日,此湖近49万亩水域发生了严重污染,当天即死亡大量鱼、蟹、虾等水生物。到24日及26日,鱼蟹死亡数接连增长,并急剧上升,而截至第五天也就是27日,经测试此片水域的上千万斤水生物全部死亡。同时这片被污水域又黑又臭,让人窒息,上万生活在这片水域上的渔民只好驾船到几十里远的商店购买矿泉水洗衣做饭。更恐怖的是,渔民的双手只要洗过污水就会长出红斑,并且皮肤溃烂。这让常年以湖为生的渔民们正面临生存危机,这次污染事故已对洞庭湖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王建明记得6月22日自己就发现了死鱼、死虾。紧接着,还有鸟类死亡。“天上飞的鸟现在无处觅食,还有一些吃了死鱼死虾的也死了。”让人担心的是,“现在已经威胁到洞庭湖湿地里的野鸭等受保护动物。”
沅江市五七渔场的渔民王永华从13岁起就在这湖上打鱼,现在他已经50岁了,“从来没有碰到过这么惨的场面。”他告诉记者,几年前曾有过一次污染,但死鱼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严重。“上次死的都是蟹,蟹对水质很敏感,还没有死过鱼。”
损失从几十万到上千万
在三西村,有大大小小32家养殖户,最多的投资2000多万元,投资上千万的有8家。王建明算是较少的,只投了100多万元。如今这些钱,都打了水漂。养殖户杨大光也在三西村,今年才刚刚扩大了养殖规模,就碰上了这次污染事件。“现在还怎么活?”他总共投资了600多万元。这笔钱有贷款,有向亲戚朋友借的,“我当时跟他们说的,肯定有得赚,现在可怎么办?”他的鱼虾,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全部死光了。
王永华所在的渔场有18户养殖户,总共损失了约2000多万元。黑乎乎的水面上,根本捕不到鱼。“以前一天下来能挣个千把块钱没问题。”在王永华他们眼里,洞庭湖是真正的“鱼米之乡”。
两家造纸厂排污惹大祸
那么,污水究竟从何而来呢?渔民们判断,湖边的两家造纸厂是罪魁祸首。今年,湘江水位一度达到高水位。一周前,趁着水位高涨,两家厂借机排污。“他们有排污设施,可没有启动,因为费用高。以往他们也排。今年湘江水大,他们排得也多。”这次大量排污却酿成了严重的后果。王建明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如今的漉湖水面。
发现污染的第二天,王永华和渔民们便已经向当地政府、渔政部门反映了情况。“当地政府已经开始调查,拍了照,水样也送到长沙去检测了。”
记者联系了负责处理此事的渔政大队负责人王秋阳。他告诉记者:“确有此事。”渔政部门已经调查取证,市政府也介入调查,此次污染面积约在40万亩水域,而污染原因初步确定是造纸厂违规排污。
如今,随着湘江水位下降,黑水逐渐流向更深的洞庭湖,漉湖情况开始好转,但这无济于事,因为鱼虾都死光了。
“士轩”在帖子最后写道:“环境一直是被国家乃至世界呼吁及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一直被放在首位,并且全民在行动,刻不容缓。而现在却出现了让渔民及我们惊颤的一幕——臻至完美的生态圈被破坏,善资源完全变成恶资源危及人的生存。这不光是南洞庭漉湖的悲哀,也是我们整个人类的悲哀。”
10、公众为何感受不到北京治沙成效?
来源: 科技日报 2010年06月30日 李禾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06/30/content_202916.htm
普查数据显示北京沙化土地减少1613公顷,治沙效果显著。但过量开采地下水,周边城市缺水导致公众感受不到变化。
■ 新闻缘起
北京沙化治理 出现全面逆转趋势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主任李金海在近日举行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活动上透露,根据2009年《北京市第四次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成果显示,北京的沙化面积正在逐步缩小,最近5年来共减少445公顷沙化区,遍布京郊11个区县,“这意味着本市沙化治理出现了全面逆转趋势”。
李金海认为,最早两次的沙化普查,本市沙化还是呈现扩大趋势,直到上一次普查才“由负转正”,此次能够一次性减少445公顷,减少4%的沙化率实在难得。
■ 将新闻进行到底
走在北京城里,草坪、绿树似乎都在增多。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主任李金海也透露了一个好消息:近5年来北京市沙化面积减少445公顷,相当于沙化率减少4%,“这是沙化治理以来取得的最好成果”。
——历史数据——
“十五”期间北京沙化土地减1613公顷
从1994年开始,北京每5年就要对沙化土地进行一次监测,据2005年公布的《北京市第三次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固定沙地面积为54621公顷,比1999年减少了1613公顷。这是由于部分沙地已植树多年,植被盖度已达80%以上,且以乔木树种为主,固沙效果显著。
李金海说,北京的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潮白河和温渝河两岸。通过人工造林、封沙育草、人工种草和其他生物措施,在北京最大的沙源永定河流域,已有49856公顷的固定沙地成为人工固定沙地,约占总面积的92%。
当时的数据还显示:北京市调查区域范围内林地增加了109251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13.22%,草地增加2269公顷,水域增加2388公顷。当时北京市的林木绿化率达到51.6%,200多万亩沙地变成果园,55万亩耕地变成森林。
——公众感受——
形势真的持续好转了吗?
即使是普查数据显得“形势持续好转”,但公众并不买账。一位姓张的网友在北京已经生活了12年,她觉得由于气候变暖,今年北京下的雨雪较多外,总体感觉是——北京越来越干了;来北京探亲的老杨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觉得北京春天的沙尘暴数量和程度是在减少、减轻,但城市内沙尘还是比较大,开窗通风不久,屋内地上就是一片尘土……
支持公众感受的是北京市的降水数据。近年来,北京已连续出现11年的干旱,11年平均降水仅448毫米。
——原因分析——
沙化面积减少了,绿化增加了,为什么北京还在持续干旱,公众为何感受不到北京治沙成效呢?
来自环保组织自然大学水学院环境研究中心的王建,从事水研究几十年,走遍了北京的所有水系。
他告诉记者,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现在已断流了30多年,成为北京最大的沙源地,“一起风,沙尘漫天”。目前,在永定河畔和河谷,已建成了好几个高尔夫球场;北京还把清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引到潮白河、温渝河,“上面提到的北京减少沙化土地445公顷,可能主要指这几个地区的变化吧。”
北京过量开采地下水
王建认为,上述几个地区的治理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不能解决北京市越来越干旱的现状。
“北京市的地下水位在快速下降。”王建说,由于过量开采和使用,目前北京开采的地下水位已经从十几米深下降到了20多米。由于与水“相隔甚远”,导致大面积的土地干旱化,一旦起风,扬沙情况就会出现,甚至非常严重。
“目前,北京的城市建设还在进行,规模越来越大,通州、大兴、丰台等郊区发展很快,地面都硬化了,即使是下了点雨,也无法下渗,地下水得不到补给。”王建说,由于自然条件变化、过度使用水资源、大规模的调水工程等,我国的缺水矛盾正扩大到长江、黄河流域……
统计资料显示,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自产水资源量仅37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年人均占有量不足200立方米,是中国人均的1/10,世界人均的1/40。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北京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北京的缺水并非个例,我国有600多个城市,有400多个城市缺水,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周边地区缺水情况加剧
除了北京本身缺水严重,让王建更担心的是北京周边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的缺水情况也日益严重。
王建曾在2007年6月27日至7月中旬,从永定河的源头一直走到渤海湾。在王建的记忆中,永定河源头,山西宁武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清新宜人,绿树成荫,流水潺潺。但如今,永定河源头往下,他看到的第一个村庄就出现了缺水的症状,因为煤窑的开掘,破坏了地下水系,过去直接喝山泉的村民只好从山里用管子引水下来,“泉水就像筷子那么细,半天也接不了半盆水,村民非常苦恼”。
北京的上游——山西、河北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于是发展了很多采选、冶炼、电力、化工等工业。王建说,这些项目耗水量都非常大。如永定河上游的三泉湾,华北有名的神头泉,随着大型电厂的开发,发电厂的一天耗水量是5万立方米。“过去这个地方有7个泉,现在喷涌的只有这一个泉。1977年我去看这个泉,这个泉水很粗,比脸盆还粗,今天的泉水量已经减少了很多。现在这个地方正在准备开发旅游。”
让王建非常感慨的是,官厅水库上游有两条河,其中一条就是桑干河,丁玲写了一本非常感人的小说《红太阳照在了桑干河上》,现在的桑干河已经完全干涸了。“上游没水,北京的河流和地下水,也就得不到补给了。”王建说。
——对策建议——
让本地树种自然生长
记者采访的专家们都认为北京沙化的形成原因是多重的,治理方法也应是综合的,光靠植树种草的绿化是不够的。
“北京本身缺水,应多种本地树种,少发展高耗水的草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蒋高明建议说。
蒋高明直言不讳地说,目前很多园林单位在给大自然“帮倒忙”。比如本地植物长得很好,但园林部门觉得不好看,非把它们拔了,弄成“整齐划一”不可。
“其实,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就需要高低错落,这样阳光、风、雨才能从树丛的缝隙中漏进来,使地面绿色植物得以生长,生态系统发展完善。”蒋高明说。
“山区绿化是‘硬骨头’,在河谷、山坡的阴面,这样土层厚、雨水充沛的地方可多种树,种侧柏、油松等;在山顶、阳坡这样的地方,就让耐贫瘠的山杏、荆条等植物自然生长。现在很多地方非把山杏、荆条等拔了,在山顶、阳坡上都种上侧柏、油松等常绿植物,所谓的‘整齐划一’‘绿意盎然’,实质是一种破坏,最终加剧了北京的干旱和沙化。”
保留小河沟小坑塘等“毛细血管”
“北京曾有成千上万个坑塘,千千万万的小河沟,从立水桥、天通苑等地名我们都能发现。但如今,我们把这些小河沟或坑塘,要么变成一个泼脏水、堆垃圾的地方,要么就把它们填了,建成住宅小区等。”王建说,其实这些小河沟坑塘,是水循环系统的“毛细血管”,有蓄水功能,对生态非常重要,应该保留。
加大生活中水回用
“1949年每人用水量14升/日,2008年每人用水量256升/日。北京人口比1949年增长了4倍,生活用水量比1949年增长了75倍。我们的水能不紧张吗?”王建质疑道。
王建说,“自然之友”搞了一次公民用水意识的调查,大家认为,现在的工业用水可能是造成水危机最大原因。实际上,现在用得最多的是生活用水。生活用水10年前是13亿立方米,现在是14.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原来是10亿立方米,现在是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节约了一半。“公民在用水意识上应该发生改变,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就够了,不要随意使用。”
“还要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北京现在大多数小区都是用自来水来冲马桶,最好的水被大量浪费了。”王建感叹道。
北京市《关于加强中水设施建设管理的通告》早在2001年便明确要求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或可回收水量大于150立方米/日的新建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必须建设中水设施。可9年过去了,北京青年路小区、金地格林小镇等入住几年的小区,马桶里流的还是自来水。据初步统计,在北京全市100多个小区中已开通中水系统并正常运行的不到20%。多数小区都安装了中水系统,但启用的非常少,多数物业都将自来水接入小区中水管线,仍用自来水冲厕。
11、“达标排污”不是免责“挡箭牌” 造成损害须承担责任
来源: 新华网2010年07月0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7/01/c_12287935.htm
新华网北京7月1日电(记者陈菲、周婷玉)7月1日起施行的侵权责任法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门类较多,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这些法律中关于赔偿义务人的主体、免责与减轻责任、举证责任的规定比较庞杂。现实中,一些排污企业也往往打着“达标排污”的牌子,为自身的污染行为做“挡箭牌”。
鉴于此,侵权责任法在环境污染责任一章中规定了无过错责任,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同时还规定了污染者的举证责任,即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侵权责任法同时规定,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12、现状堪忧 重金属污染为何屡禁不止?
来源: 人民网 2010-07-02
http://news.163.com/10/0702/10/6AJ2Q624000146BD.html
主持人:李禾(本报记者)
嘉 宾:邱定蕃(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连碧(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所长、教授级高工)
许振成(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曹学新(中国瑞林工程技术公司环境工程所总工、教授级高工)
现状堪忧
采矿和冶炼为铅污染“重灾区”
主持人:铅污染的发生是否有规律可循?
邱定蕃:铅污染主要发生在铅锌矿区、铅锌冶炼企业的周边。我国铅锌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以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甘肃、内蒙古、青海8省区最为丰富。受到拉动地方GDP、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以及需求增长拉动,我国铅冶炼产能一直在不断扩大。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在扩大产能,不符合产能政策要求的企业,为了生存也在尽力扩大产能。
我国70%的铅用于铅酸电池生产。因此,当前很多铅污染事件就是发生在铅酸电池制造厂附近。
周连碧:铅锌矿开采导致大量含硫化物的矿物尾矿、废矿石暴露于地表。在地表的氧化、淋滤以及地表水的冲刷作用下,大量有害元素进入周围的水体、土壤中,从而使重金属元素开始向生态环境释放和迁移,随着矿山开采年限的增加,矿区环境重金属不断累积,使得矿山存在较大重金属污染的环境风险。
重金属污染物有毒且具有长期效应,可通过吸附、耦合、重力沉降、地表径流等多种化学、物理方式进入环境介质,甚至影响了更大区域的生态系统,从而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对生物体,尤其是人体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许振成:我国涉及铅众多,包括矿业开采、冶炼、含铅产业加工制造与合铅废品回收利用等四大领域。此外,一些企业的主辅原料与产品在设计和申报时没有涉铅,但在投产后实际使用中,原辅料中含有混合铅,由于在设计中没有防范措施,往往成为隐性的对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排铅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际贵重金属市场商品的价格高涨,我国近年来不断提高环境标准与环境审批门槛,不少见利忘义之徒纷纷“落草为寇”,在许多地方建成了一批可以快速搬迁的与铅相关的“山寨厂”,造成了一批环境污染与健康危害的“黑斑点”。
涉铅企业排放是环境中铅的主要来源,此外,人群尤其是儿童可能摄入的铅来源还包括消费排放和环境,这三大来源间能相互作用。比如汽油中含铅,皮蛋中含铅等。
追根溯源
行业漠视环保和技术进步
主持人: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中的铅限值并不低,为何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邱定蕃:有色金属冶炼是一个微利行业,但又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我国是铅生产大国,但是由于多年来对环保和技术进步的漠视,我国铅冶炼行业却名声狼藉,是用巨大的环境代价来换取微薄的加工利润。
上世纪90年代,有色金属工业做过一个环境统计,发现有色金属工业释放的总废气量2970亿立方米,占全国工业废气总排放量的11%;随着废气排出的铅1452吨,汞6.47吨、镉9.05吨;大型企业在直径5 10公里,中小企业在1 2公里范围内,会受到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因此,只用采用清洁工艺才能实现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许振成:我国有严格的标准,本意是为了降低健康风险,但是只有标准是降低不了风险的,需要相应的各方面的措施。尤其是,在这个标准体系下,儿童等血铅超标不一定是企业当前的超标排放造成的,可能是消费行为,环境累计、卫生状况等都可能导致血铅超标。
解决之道
人的健康应放在第一位
主持人:如何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污染困局?
许振成:要建立以人群健康为核心的铅污染防控体系。我国现行的铅污染防治体系(其他重金属以及毒害物也是如此)是以生产排放达标为核心的。规定企业需重点治理的是车间的废水,环境中的面源污染未必能列入环保重点管制对象。但是我国铅锌矿露天开采的多金属流化床,其剥离和堆放区径流是主要污染源,致使矿区历年来造成的面源污染、产排污水量、排放污染负荷量很少得到有效监控。
建立以人群健康为核心的铅污染防控体系,也就是对涉铅和企业,不仅要求其达标排放与清洁生产,对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内的铅去向进行统计,并与环境部门共同建立明确的台账,制定可操作的风险防范行动方案。
在厂界外环境敏感点设立长期在线监测点,监测指标应适用且具有可操作性,如设立长期的降尘收集点,表土采样点与指示生物监测点等。
在可能对人群造成影响的状况下应对敏感人群主动检测血铅,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防性干预,并逐步开展环境铅背景调查,形成环境健康影响的长效机制;提高居住小区环评文件的等级以有效保障人群健康。小区环评的侧重点,不只是它对外界的影响,更重要的
是周边企业对它的反影响。在这方面,环评导则有明显的缺陷,应予以修订。
强化儿童铅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水平。一旦发生血铅事件,政府必须统一组织快速查清其污染源,查明受影响的儿童群体症状,果断停止源的生产,对有症状儿童进行了有效的防护干预,探索环境污染与健康可能存在的联系等。
周连碧:重点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置的开发,包括效率高、先进、运行稳定的生产、污染处理技术,在线监控技术、产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技术等。
可通过采矿充填技术,改善选矿工艺,提高金属回收率,减少矿区生产废水排放,及时对污染区进行修复,改善矿区生态环境,防止重金属对人体伤害等。
曹学新:环境保护部在去年9月启动了《铅锌冶炼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目前征求意见稿已发布。该政策的重点是进行源头控制,也就是提高资源回收率,节约能源,减少无组织排放,实施清洁生产,最大限度的控制铅等重金属污染以及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
我国新的铅冶炼污染治理政策和排污标准总体上已基本与发达国家的排放标准相接轨。据初步估算,按照新政策和配套新标准大部分指标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约占目前约70% 80%,实施后,预计颗粒物排放总量将在目前排放总量水平上消减3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将消减20%以上。
延伸阅读
数据说话:近代人体内铅吸收量比原始人增加约100倍
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由于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中,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在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危害。汽车尾气排放的铅经大气扩散等过程进入环境中,造成目前地表铅的浓度已有显著提高,致使近代人体内铅的吸收量比原始人增加了约100倍,损害了人体健康。
我国的铅产量已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消费量也居世界第一。2009年,铅产量达371万吨,消费量约380万吨;2010年铅产量预计将突破400万吨。从世界范围来看,铅酸蓄电池用铅合金占铅消费总量的50%以上。在我国,70%的铅用于铅酸电池生产。2008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6500万辆,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1379万辆、1365万辆,直接带动了铅酸电池行业的发展。2008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8000万辆,2009年新增2000万辆,也极大地拉动了铅的需求。
事件回放:重金属污染事件连连发生
四川内江铅污染事件
今年4月,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渔箭镇等地受铅污染村民经血液化验,发现血铅含量异常49人,其中儿童47人,成人2人。湖南郴州市因铅中毒住院儿童人数已增至29人,湖南嘉禾县250名儿童血铅超标。部分家长因为想去外地体检而被嘉禾县公安局抓走。陕西省凤翔县东岭集团冶炼公司环评范围内两个村庄14岁以下儿童血铅检测结果显示,731名接受检测儿童中,血铅含量在100 g/L(微克/升)以下属于相对安全的血液标本只有116份,余下615人为高铅血症或铅中毒
陕西凤翔、河南济源儿童血铅超标事件
2009年,陕西省凤翔县长青镇马道口村和孙家南头村,两村数百名婴幼儿及儿童绝大多数被检测出体内铅超标,其中部分超标严重,已达到中毒标准。2006年来受其影响,水、空气都有一些变味,孩子的血铅含量异常,被疑与一家年产铅锌20万吨的冶炼企业有关系。
在陕西凤翔、河南济源千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中,东岭冶炼公司和豫光金铅、万洋、金利公司被认为是造成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原因。但让人不解的是,此后的监测数据显示,东岭冶炼公司排放的废水、废气、固水淬渣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周边土壤铅含量也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豫光金铅、万洋、金利三大企业实力在全国行业排名前列,主要污染物排放都达到国家标准。
对话背景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铅污染事件屡屡发生。尽管事件发生后,引发中毒事件的炼铅企业或被关闭,或被整顿 但铅污染事件并没有因此而“消停”。
据悉,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中的铅限值并不低。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美国现行标准相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一类 五类水体中铅的标准限值与美国伊利诺斯州、科罗拉多州等的铅水质标准限值相近;《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总铅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mg/L,与日本的排放标准相同。
标准不低,为什么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铅污染屡禁不止呢?在由环境保护部主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承办的“2010年铅污染防治技术及政策研讨会”上,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13、环保部通报批评30家环评机构 40人违规被点名
来源:人民网环保 2010年07月0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2033469.html
根据我国环评制度设计,如果一份环评报告书(表)不被环保部门认可,则该项目的开工建设就不具备合法性。马云分析,第一种挂靠以低成本解决了环评机构的资质条件问题,但也留下了证书被别人冒名顶替的漏洞。
6月2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2009年度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抽查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
《通报》显示,作为政府控制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环境影响评价(下称环评)制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75家被抽查的环评机构,30家出现质量或管理问题,比例高达四成;282份被抽查的环评报告书(表),48份被认定为“质量较差”,比例约为17%;40名环境影响评价专职人员因违规被点名批评。
“这只是冰山一角。”在环评领域工作三年的马云对环保部的做法拍手叫好。据他观察,约有60%的环评机构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内容弄虚作假,管理不规范,违规操作等。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称,被长期诟病的“挂靠”现象仍很普遍。
记者调查发现,上述问题与地方项目环评审核的松散有关。环评机构、审核专家组、地方环保部门,本应对申报项目进行三重把关,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各方都很难做到尽职尽责。
可喜的是,呼吁多年的环评改革仍在继续。上述环评师告诉记者,2011年,隶属于环保部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将完成环评改革的试点工作,即将研究院下设的环境影响评估中心从研究院剥离。她断言,这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必然改革,全国事业单位性质的环评机构都将变身为企业,通过与政府部门脱钩,来增强环评的独立性。
【1】 【2】 【3】 【4】
14、广东已有10余海岛采石挖沙降至海平面下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7月0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02/082620595883.shtml
□开采商放炮挖石,原来海岛的最高峰,现在变成了60多米深的大坑可垂钓
□岛上麻风病院的老人们担心,一旦再次采石,不仅饮水成问题,风烛残年的他们也将无处葬身
□专家称,若不及时制止这种毁岛取石的行为,许多海岛将彻底消失。这不单是海岛陆地的丧失,更将导致有关领海、专属经济区丧失以及严重的海域环境生态问题
在中山南朗镇的珠江边远眺,大茅岛犹如横卧憩息的鲸鱼平静而安详。但登岛细探,平静的波澜下“暗流涌动”。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除了偶尔光临的台风之外,没有其他因素可以打搅在这座海岛居住的大茅村村民的平静生活。
然而,今年3月29日发布的《中山市采矿权拍卖出让公告》,如同一枚石子投入水中,即刻在平静的水面激起粼粼波纹。
中山市国土局发布的公告要求,公开招标拍卖大茅岛上废弃采石场的采矿权。巨额的采石收益和可能导致的生态破坏让大茅岛成为焦点。
南朗镇坚称,大茅岛归左步村;中山市国土局则说,大茅岛权属待定;律师则认为,即使大茅岛归左步,岛上的石材矿也应该归国家。
而长期生活在岛上的居民———中山大茅村(也称“大茅医院”,是麻风病院,现在一般称“大茅村”)村民则希望海岛保持原样,维护海岛生活的平静,他们已经在大茅岛上生活50多年。
炸山采石,挖成了60多米深的大坑
原来这片湖是全岛最高峰,有几十米高。后来炸山采石,挖成了60多米深的大坑。2007年废弃后,在台风推动下,海水灌入形成了现在的深湖
珠江河道,一叶小舟划开水面,乍分又和,激起浪花如练。
登陆海岛东行百米,羊肠小路尽头处,一片近百亩的湖泊映入眼帘,四五名钓友闲坐岸边垂钓。
“原来这片湖是全岛最高峰,有几十米高。后来炸山采石,挖成了60多米深的大坑。”湖旁钓友遥指湖心说,“2007年废弃后,在黑格比台风推动下,海水灌入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湖泊东岸紧邻海岸处,矗立着一座十余米高石壁。“要不是这上边有灯塔,它也早就被挖掉了。”虽然多年风霜洗礼,石壁上岩石尖锐的棱角依稀可见,这是3年前炸山采石残留的痕迹。裸露的表面植被稀少,看上去随时都有发上塌方滑坡的可能性。
此次招标采矿权的矿区是与石壁隔湖相对的一座石山。离湖向西约200米外的石山脚下,便是约70名麻风病人的聚居地。
上世纪50年代,由于珠江阻隔,大茅岛相对封闭,政府便在岛上设立了大茅岛医院,专门收治麻风病人。
如今,这些麻风病人早已治愈。但多数人年逾古稀,早已习惯了岛上安逸的生活,实在不愿离岛。“我们现在只想在岛上安享晚年,不希望晚年生活被石头搅乱。”
左步村村委会副主任阮健卫认为,石矿开采尚不至于破坏大茅岛整体的生态环境。“另外那里的地质构造主要就是石头,也没有塌陷的可能。”
南朗镇副镇长肖冠宏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希望严格限制开采商再把坑挖深,并要求开采商沿着已有的峭壁往上、往外扩展,逐步形成一个平缓的斜坡。开采完毕后,还将在这个斜坡上进行绿化。
长期关注海岛开发的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黄梅生认为,大茅岛的任何开发活动,首先考虑的就是不能对海岛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而不是利益。“此外,由于大茅岛是一座有居民海岛,还要注意不能干扰岛上居民的生产生活,否则开采行为就不能予以批准。”
一放炮,整个岛都像地震一样
埋炸药的炮眼直径约10厘米,深度约5米,而且通常一连十几枚炸药同时引爆。好几家房顶被石头砸穿,都不敢住人。后来全村整体向西迁移了100多米
“3年前岛上开矿时,只要一放炮,整个岛都会像地震一样。”大茅村一位老村民介绍,埋炸药的炮眼直径约10厘米,深度约有5米,而且通常一连十几枚炸药同时引爆。“村长”梁伯屋子的墙壁和地面也都被放炮所震裂。
在岛上生活了30多年的杂货铺老板明仔也证实了老人们的说法:店里的瓶瓶罐罐,也会被放炮引发的地震波震得乒乓直响。
每当中午炸药引爆时,老人们只能手足无措地躲在房间里。可是躲在屋里仍然难逃炸药的骚扰。
“炸药太猛,石头被炸得漫天乱飞,时常有炸飞的石头落到村里。”老人望着原来居住的老屋说,“好几家房顶被石头砸穿,都不敢住人。”后来全村整体向西迁移了100多米。
去年8月,由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发布的《中山市南朗镇大茅石场普通建筑石料矿开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下称《环境报告书》)认定,矿区200米距离内必须无居民点,否则爆炸的飞石便可能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安全。老人们的房子多背山而建,也就是矿区和居民点零距离,这加剧了老人们对炸山采石的担忧。
此外,采矿带来24小时不间断的噪声,也使老人们叫苦不迭。
“一天到晚叮当作响,根本没法睡觉。”老人介绍,3年前年采矿时,工地上24小时轮番作业,噪声吵得人难以入睡。杂货铺老板明仔也表示,因此“除非停工,否则家里很少会敞开门窗。”
关于岛上开矿的噪声,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在《环境报告书》指出,放炮炸山时,瞬间噪声可达130dB,特别是浅孔爆破,在200米处监测值超过100dB(未经山体阻隔),并可感觉到气浪的冲击。平时开采的主要设备凿岩机,可发出120—125dB噪声,经消声处理,也只能削减至90—100dB。
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噪声昼间超过55dB,夜间高于45dB便属于1类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附近居民正常生活和休息。
不过,南朗镇有关领导此前在媒体上曾公开表示,会通过必要的工程手段和政策监管来解决。在招标完成后,会邀请专家和中标者,对开采范围作出明确界定,并会要求施工方合理布置场地,采取减震、消声和隔声等措施。
黄梅生副教授认为,如果出现“一放炮,沙石满天飞”的采矿行为,就说明已经对岛上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果确定有必要进行开采,就必须将这些岛上居民重新安置。
“同时,还要展开环境影响评估,准确评估矿石开采的位置、规模和影响等问题,下发《海岛开发利用批准书》,保证采矿对岛上环境的破坏,被控制在海岛可承受的范围内。”
再挖山水源将干涸,老人饮水都成问题
继续开山采石将引发水土流失,水源受影响甚至枯竭。《环境报告书》透露,石料场开采可能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约为4377吨,将对水源地造成破坏
如果炸山采石引起的噪声和飞石还可以忍受的话,那么开矿造成的淡水资源供应紧张,老人们无论如何难以接受。
望着轻纱般的山泉将长满青苔的台阶浸透,逐渐汇聚到已显陈旧的蓄水箱中,老人们担心:“如果开山采石,岛上来人和我们抢水也是个大问题!”
当年岛上开矿最火热时,工地住有300多人,“我们年纪一大把,根本没法和他们抢水,最后只能给龙头上锁,才能勉强维持。”
更让老人感到气闷的是开矿带来的水质恶化。“当年开矿灰尘漫天,窗户上面甚至可以画画。”一位来自江门的老人称,“那口水井就是这么给废弃的。”
上文提到的《环境报告书》中也指出,经过工程分析,矿山钻孔、爆破、皮带运输粉尘排放量为5.46t/a。“连树叶都有一层白色,所有的地方都被污染了。”
老人认为,如果开山采石引发水土流失,还会对现在的水源地造成不良影响———轻则水质变差,重则水源枯竭。
《环境报告书》则给出了权威数据,石料场开采可能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约为4377吨,将对水源地造成破坏。
此外,广东沿海为台风多发区域,特别是台风的发生频率极高,每年夏秋两季台风来袭时,老人们都只能跑到后山躲避。“而以后将躲无可躲!”
一位来自中山的老人清楚记得,1993年台风来时,洪水曾经将门框淹没,“要是后山被挖掉了,台风再来我们就只能等死。”
10多个海岛采石挖沙,降至海平面以下
牛头岛、中心洲、小蛛洲、大蛛洲、三门岛、隘州岛等等,广东不少海岛成为采石基地。目前全广东省已有10多个海岛,采石挖沙至海平面以下
据了解,目前主要是大茅岛所在的南朗镇左步村支持开采石料。该村负责人认为,对这个村集体收入去年刚突破100万元的后进村来说,石料场两成的收益分红,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中山市建筑业总产值达51亿元,且年均增长14%,这几年,中山市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市场对建筑用碎石、块石需求旺盛,价格在高位平稳运行。
根据《环境报告书》估算,目前碎石的平均市场价不含税约为33元/立方,年产碎石总产值为1065.9万元,税前利润为269万元,随着市场价格的上涨,效益会更可观。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广东便有部分海岛,因经济收益冲动惨遭“灭岛之祸”。据1995年出版的《广东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报告》(下称《海岛资源调查报告》)介绍,仅珠海就有12个海岛炸岛卖石,造成严重影响。此书由当时的广东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大队编写。
“杯具”的是,直到此后的2003年,新一轮的海岛调查才启动,迄今仍未看到调查报告。所以也无从知晓因炸岛采石所造成的最新影响。
只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透露,“相比十几年前的数据,最新的情况更严重。”
牛头岛、中心洲、小蛛洲、大蛛洲、三门岛、隘州岛等等,广东不少海岛成为采石基地。目前全广东省已有10多个海岛,采石挖沙至海平面以下。
《海岛资源调查报告》称,在珠江口的粤东海域,264个岛屿中有180个有裸露的岩石构成的平地。这些裸岩平地共有4261.25公顷,除了采石矿平时难以用于生产,但它们却是海岛防浪的天然屏障,一般不应破坏。
在广东,据《海岛资源调查报告》统计,当时已有47个海岛因采石等原因消失,预计至2014年这一数字将升至106座。
知情人士透露,这些位于珠江口海域的海岛大多被香港老板承包开采,被开采的沙石最后也多运往香港用于填海造陆。“比如,香港启德机场长达3390米的跑道所用的填海沙石,就是从外伶仃岛等海岛上开挖下来的。”
但是这种炸岛采石填海造陆的做法,会给海岛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位于南澳海区的凤屿,由于岛上采石填海,最终造成难以治理的崩岗,也就是经不断地崩塌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类似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后形成的地貌。
“因此若不及时制止这种破坏海岛的行为,许多海岛将彻底消失。”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黄梅生呼吁,这不单是海岛陆地的丧失,还将导致海岛有关领海、专属经济区丧失以及严重的海域环境生态问题。
“国家在2003年就出台并实施《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最新又开始实施《海岛保护法》,都要求严格限制炸岛采石挖沙行为,严格意义上讲,目前这种毁岛采石的行为是一种犯罪!”
所幸,出于保护大茅岛环境的考虑,中山市国土局已于4月15日在当地媒体正式发布了暂停大茅岛石场采矿权拍卖活动的公告。
但关于是否开发大茅岛仍存争议,大茅岛的未来最终何去何从,仍是悬在大茅村70余名古稀老人心头上的巨石。
■海岛档案
大茅岛:花岗岩多
大茅岛位于中山市石岐东21.5公里,横门口南9.4公里,西距陆地0.25公里,面积0.78平方公里。盛长黄茅草,曾名黄茅岛。因为比周围诸岛大,故名大茅岛,岛上花岗岩资源十分丰富。岛上有一座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大茅岛麻风病医院,曾收治珠海和中山的800多名麻风病患者。医院已19年没有收治病人,目前已成为老人疗养院。
■ 记者手记
■ 为城市榨干海岛是自讨苦吃
即使有心理准备,海岛呈现在记者眼前的“伤口”仍然惊人。
利壁千刃的陡崖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大型挖掘机啃嚼后的残羹冷炙。
丧失了盎然绿意的海岛,在采石之下显得过度孱弱,被掏空的躯体支离破碎,毫无生机。
有人说,沉睡着的海岛是大自然所剩无几的恩赐,是喧嚣尘世外难得享受的净土。但刺耳的采石声却炸醒了海岛的梦魇。
但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又需要开发海洋和海岛资源。是不顾一切地破坏性开发,还是以生态环境为第一位的保护性开发,从道理上大家都明白。问题在于,利益当前,行动就未必服从道理。
如何保护和开发海岛,如何不再破坏海岛已经脆弱的生命力,就成为当下海岛开发与保护的重要课题。为了城市建设而破坏性开发海岛,甚至导致孤悬海外、杳无人迹、少有污染的海岛被毁灭,最终我们将追悔莫及。
正如广东海洋大学一位教授所言,岛就这么大,一破坏就毁了,不能为了这么一点钱毁岛,到头来还是自讨苦吃。所以坚持保护性开发,坚决摒弃破坏性开发,是海岛资源开发的第一要事。■南方日报记者胡念飞 实习生周游 汤凯峰中山、珠海报道
15、“西电东送”十年:成效斐然,利益需平衡
来源:中国能源报 2010-07-01 傅玥雯
http://www.gmw.cn/content/2010-07/01/content_1167574.htm
编者按 如今,作为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西电东送已有十年的时间。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为东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清洁、可靠、安全的电力保证的西电东送,对东西双方来说是一个共赢的工程,却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十年共赢
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退休职工王明均至今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每到傍晚,广州的街道经常因为拉闸限电而突然变得一片漆黑,每当此时,路上的行人只能慌忙跳下自行车,边推车边按着铃声提醒过路人,怕互相撞到。
那时,刚经历改革开放的广东用电量伴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大,但由于自身资源有限,所用一次能源的80%以上需要从外省输入,而离广东不远的云南、贵州地区却有丰富的资源。根据南方电网提供的资料显示,在南方电网覆盖的区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5省区)中,西部的云南、贵州两省一次能源保有量占五省区的90.5%,而东部的广东仅占3.5%,但是广东经济总量占近七成,全社会用电量是其他四省区总量的1.6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当时,西部地区电力负荷低,大型电站电力地方难以消纳,而各省电网互为独立,都愿意先用本省的电。要解决像四川二滩水电站这样电送不出去的问题,现行电力体制必须进行改革。”作为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亲历者与见证人,国务院原副总理、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曾培炎在日前出版的《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一书中回忆起西电东送的动因,“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用电负荷相对集中。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的必要性。”
1993年8月,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省区电网实现联网,南方跨省(区)电网初步形成,“西电东送”迈出了第一步。位于广西和贵州交界处的天生桥地区价廉、清洁的水电通过天广交流一回输送到了广东、广西,给缺电的广东解了燃眉之急。
1999年,我国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西部开发三大标志性工程中,西电东送投资最大,工程量最大。西电东送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形成北、中、南三路送电格局。北部通道主要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则主要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南部通道主要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从2001年到2010年,西电东送项目的总投资在5265亿以上(不包括三峡电站)。
西电东送使西部地区走上了电力强省的道路。从北线来看,据内蒙古电力公司介绍,西电东送使内蒙古实现了由缺电省区向电力能源强区的跨越,成为国家级能源接续基地,西电东送覆盖“三北”地区,内蒙古电力工业已经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息息相关。
从中线来看,紧随三峡工程之后的另一大型水电工程是溪落渡、向家坝两个梯级电站。随着长江中上游水电及四川水电的开发,“西电东送”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专家预言,全部工程建成后,中通道将可能成为世界上输电规模最大、直流线路最密集的输电通道。
从南线来看,电力已成为滇黔桂三省的支柱产业,电力项目的建设解决了当地一大批村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2003年至2009年,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电量创造的产值合计4.7万亿元,其中西部水电东送380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1976万吨,西电已成为解决环境保护和能源约束问题的重要力量。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广东每天的统调电量里有1/3来自西电。
利益失衡
近日,贵州省社科院向《中国能源报》记者提供了历时两年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西部区域利益协调与加快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西电东送为典型实证》。项目负责人胡晓登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贵州省“西电东送”的利益分配格局总体上是“购电方得大头、电力企业得中头、贵州省财政得小头”,西电东送利益分配机制失衡。
根据贵州省物价局的数据,2006年7月1日起,贵州省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再次上调 (不满一千伏),从0.430元/千瓦时(含0.004元/千瓦时三峡基金)上调到0.4556元/千瓦时(含0.004元/千瓦时三峡基金),上调水平为0.0256元/千瓦时。贵州电网销售价平均达0.38元/千瓦时,但卖给广东的电价仅0.268元/千瓦时,广东一些地区大宗工业用电每千瓦时电价降至0.40元,与贵州接近。这就意味着,同样是贵州发的电,广东省以“廉价”远距离购入,而贵州本省却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中国能源报》记者随后致电西电东送北通道的主要发电公司之一——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其装机容量最大的拉西瓦水电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黄河上游水电公司送往东部的上网电价在0.22-0.24元/千瓦时之间,这个数字稍低于签订的收送电协议中批准电价。
“我们自己用的电是每度0.55元,送往东部的电价真的很便宜。”这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由于西北电网的负荷有限,近年来,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上马了多晶硅、水电铝联营等项目,这些项目用的都是东送中电网无法消纳的电力。”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西部送电企业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分税制还不尽完善,一些总部在西部之外的发电企业,其地方发电企业不能得到足够的回报,拉动西部当地经济发展的初衷并不能完全实现。
胡晓登认为,造成目前“西电东送”中广东获利大大高于贵州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给贵州核定的输出电价,并非根据购电地区的综合平均上网价,“随行定价、跟随浮动”;而是所谓“核定成本、合理利税”。而国家主管部门对黔电所核定的成本中,移民成本偏低。此外,贵州电力资源开发还存在比较严重的土地隐忧——农民土地不能进行市场流转和参与收益分配。“建议国家重新考虑贵州‘西电’电价,并且在考虑收益分配时给贵州以合理的资源补偿和生态补偿。”他说。
原因何在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专家都表示“西电东送”对东部地区缓解供电紧张、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刺激内需、改善投资环境、降低电费负担等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但也有专家认为,“西电东送”从宏观战略角度看总体上是一种“双赢”,但西部地区为“西电东送”付出了很高的综合代价。
2003年至2006年,贵州省的省内电力负荷保护与“黔电东送”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在电力紧张的时候,贵州省一方面必须按协议送电,另一方面却必须在省内“拉闸限电”,并根据贵州省政府要求,省内高能耗企业经常实行轮流供电方案。“其结果就是广东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贵州的投资吸引力却有所降低。”胡晓登说。
贵州或许是“西电东送”大动脉中情况突出的一例,但其反映的情况在送出西电的省份中也确实有普遍性。“西电东送中,西部的送电规模和东部地区的需要有时候的确不能匹配。”中国水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水电容易受到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影响,有时候不能按送电协议送电,东西部往往各有委屈,各有各理。”
“由于东西部地区的电力供需不能协调匹配,西部在东部无法消纳自己电力的时候,就会上马一些项目消纳这些低廉的西电。”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力行业专家向记者表示,“这些项目有些是一些高耗能项目,如广西利用当地的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发展一些高耗能产业,他们在享受低廉西电的同时,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除此之外,过去建设水电站中的开发式移民也因补偿低、遗留问题多而饱受争议,单一的收送电协议并不能反映不可预见的社会成本。一些专家表示,西电东送中火电电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以及煤炭资源开采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矛盾在一些地区已十分突出。
“从总体上看,西部水电资源开发区地方政府为西电东送所支付的社会稳定成本和政治成本过高、所得综合利益有限。”胡晓登说,“贵州的西电东送,电力行业职工的工资福利等实际收入是一般工薪阶层的数倍以上,移民却损失严重,西电东送不能仅仅肥了单个行业和某个地区,否则就公正失灵、隐患实多。”
面对东部西部各执一词的情况,以及发电方和送电方之间的协议不能执行到位的问题,上述不愿具名的电力行业专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现有的收送电协议不能根据东西双方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没有协调双方的利益和解决上述各种问题的能力,因此东西双方代表自身立场的申诉都不够客观,也能够理解。西电东送应该是让市场起资源配置基础的行为,完善的收送电协议必须发挥市场的作用,与时俱进。”
16、用污染解“发展之渴”会中毒
来源: 科技日报2010年06月29日 尹卫国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06/29/content_202760.htm
解贫困落后地区“发展之渴”,只能靠生态保护和绿色经济所提供的“清泉”。这要求政府和官员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但关键要强化环保监管与执法,严格环境准入门槛,坚决阻击污染项目上山下乡。
在湖南省涟源市金石镇白潭村,一家没有环保许可证的高污染企业与国家安全饮水工程相距不足千米,直接污染水源,导致饮水村民身上长满“毒痘痘”。
咄咄怪事,污染企业怎么会与饮水工程做起了“邻居”?这源于乡镇招商引资将这家“污染大王”请进了村庄。此类怪事在当地并非个别,涟源市另一七星街镇,两家疯狂开采的小煤窑,断了附近12个村上千亩良田的水源,导致大批农田抛荒,山塘干涸,小煤窑对财政的贡献只是每年纳税400万元。
据报道,“污染大王”在别的地方招商引资屡屡碰壁,唯独被金石镇“慧眼”识中,难道镇政府真的不懂污染之害?非也,贫困的财政、脆弱的经济,亟待靠污染“输血”。400万税款又能弥补千亩良田和生态环境被毁吗?可七星街镇领导却说,入不敷出的镇政府急需这“救命钱”维持运转。
可见污染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座上宾”,都是发展“惹的祸”,用污染解经济发展“之渴”,成为一些贫困地区的权宜之计,在那里,发展“饥渴症”、“饥饿症”到了饥不择食的程度,只要能引来资金和项目,甭管是什么污染,统统欢迎,来者不拒。而在某些官员看来,污染项目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收益大,对促发展、显政绩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用这种思维发展经济,环保监管必然成摆设,群众对环境的利益诉求势必充耳不闻,生态可持续发展更被置于脑后。
污染项目大举上山下乡,将给农民和农村环境带来灾难性后果。目前很多地方在实施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原先落户城市的污染企业大量外迁,如长沙市就有300多家污染企业搬迁出城,乡镇则成为产业链条转移的末端,而贫困地区的“饥饿症”与污染企业寻求出路可谓一拍即合。
这种现状令人担忧,用污染解“发展之渴”无异于饮鸩止渴,自掘坟墓。由于不重视环保,目前中国乡村生态普遍脆弱,若再遭严重破坏,环境修复将极为困难,而且要投入大量成本,与生态可持续价值相比,污染项目带来的眼前利益是非常不值得的。
解贫困落后地区“发展之渴”,只能靠生态保护和绿色经济所提供的“清泉”。这要求政府和官员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但关键要强化环保监管与执法,严格环境准入门槛,坚决阻击污染项目上山下乡。目前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不敢独立执法,难以发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处处看领导的脸色行事,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尹卫国)
17、“敬天爱人”与“逆天殃民”
来源:天山网 2010年07月02日 于景宁
http://www.tianshannet.com/pn/content/2010-07/02/content_5074009.htm
在断然拒绝了又一个造纸厂的建设意向后,55岁的中共伊春市委书记许兆君并没有露出任何遗憾的表情。算上这笔钱,近6年来,他拒绝的类似投资已超过400亿元。而伊春去年全年的全口径财政收入仅为14.7亿元。(2010年7月1日 来源:新华网)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55岁的中共伊春市委书记许兆君,近6年来断然拒绝了诸如在当地建设造纸厂这样的投资400多亿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他再也不去盲目地继承和发展他的先辈“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而是“主动在自然环境面前低头”,主动放弃为官一任的所谓的“政绩”,他学会了“敬天爱人”而坚决拒绝“逆天祸民”。
许兆君的所谓“低头”,实际上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敬天”,就是对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的敬畏和尊重,就是对客观规律的顺应和遵循。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在其《天论》中有言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人类对于自然规律、法则,只能顺应之,而不可违背之;只可利用之,而不可改变之。顺应就“吉”,不顺就“凶”,所以,许兆君的“低头”,既是“敬天”,又是“爱人”,是“科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高度统一和具体体现。
在一些“数字出干部”的官场中,许兆君的“低头”可能会影响自己的“政绩”和升迁,但是,如果我们在自然环境面前拒绝“低头”,硬要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战天斗地”、“改天换地”,非要“逆天而行”,其结果就是山体滑坡、湖泊干涸、资源枯竭、气候变暖、沙尘肆虐、环境恶化,这种高昂着英雄头颅与“天行有常”叫劲而造成的后果,已经在开始报复和惩罚人类,已经使人类遭殃。
所以,官员在自然环境面前“低头”不是羞耻,不是无能,不是罪过,而是一种尊重客观规律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一种为人类负责,为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功德无量的表现。今天,当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保护自己美丽的家园之时,愿我们的一些官员也能象许兆君那样低下自己高傲的头,爱护宝贵的自然环境,珍惜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不要带血的GDP,拒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招商引资和过度开发,这就是在践行科学发展观,这就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以人为本”。
为官一任,要“敬天爱人”而决不可“逆天殃民”。
18、唱凯堤决堤是中国中小河流失治的缩影
来源:金羊网 2010-07-02 洪巧俊
http://sp.ycwb.com/2010-07/02/content_2566267.htm
发生于江西抚州的唱凯堤决堤,与1998年长江九江决堤何其相似。1998年,在时任总理朱镕基的三次关注下,长江大堤最终达到了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施工和一流的质量。中国式治水自古遵循自上而下监工督办的逻辑。唯如此,一切问题才能升格到最及时、最重视的程度。朱总理每次视察完九江大堤时就说,“我还会再来的!”这个国家级的压力成为一流质量的保证。(2010年7月1日中国新闻网)
时隔12年,又见总理治水。6月21日,江西抚州市临川区抚河唱凯堤发生决口,罗针、唱凯、罗湖、云山、湖南等5个乡镇被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一时间赶到溃堤现场。3天后,原计划6天完成的堵口工程,提前一半时间合龙。报道说是“总理治水的轮回”,那么,总理轮回治水告诉了我们什么?
1998年的洪水暴露了长江大堤防线之疾。而这一次的唱凯堤决堤却让中小河流失治的问题摆上了台面。应该说,唱凯堤决堤不单是江西抚州的问题,却是中国众多中小河流失治的一个缩影。经历了1998年那场洪水,中国大江大河防洪工程得到了前所未有重视和投资,短短几年间,长江堤防建设投入已超过此前50年投入总和的10倍。修建长江大堤可谓是“杀鸡用宰牛刀”,这样修建也就可想而知。尽管1998年也有不少中小河流决堤,但被九江决堤的声音所淹没,显然也就没有得到重视。可以说,12年来,这些中小河流大多失治,圩堤也没有进行过维修和加固,加上很多防洪工程并未按设计方案执行到位,所以隐患也就多。报道说,在6月21日唱凯堤决堤的同时,江西全省先后还有16条保护耕地千亩以上圩堤出现决口。其中就包括我家乡的余江县平定乡,白塔河边的“反修”圩堤十多年来不但没有维修和加固,而且遭到人为的破坏,挖沙,劈堤运沙,这样的圩堤不决才怪呢!
《抚州市水利“十一五”专项规划》对该市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也直言不讳,“我市防洪设施大多土法上马,标准偏低,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养护,致使病险水库多,险工险段多。”其中明确提到,“临川区唱凯堤设计标准均为20年一遇,但受配套资金影响,这些堤段的抗洪能力并未达到设计标准。”这个直言不讳的话,很切中要害。事实上,我国中小江河的防洪设施大多兴建在30多年前,那个时候大都是土法上马,标准也不高。尽管如此,但中国的水利却还在“啃老”,日渐衰退的水利设施又怎能不险情多?新华社曾披露,江西省中小河流数量较多,分布广,其中大部分是上世纪50至80年代通过群众出工进行治理的。30年来,我国相继建设各类水库827座,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7085座。对照一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水库是在1949年-1978年建立起来的。(2009年2月9日《新京报》)由此构成了中小河流处于“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局面。
出现中小江河有险不治理,除了缺乏资金外,主要还是当地政府不重视。有资金建设“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为何就没钱修建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水利工程?其根本原因就是投资防洪设施不能带来GDP和政绩。就是中央下拨了水利资金,一些地方政府也不按规定配套资金。原抚州市抚河河道堤防管理局局长杨龙水说,按规定,唱凯堤维修经费,除了中央财政下拨资金外,当地基层政府应该相应提供配套资金,但最近两期配套资金并未落实到位。有的地方不但不配套资金,还要挪用、克扣中央财政下拨的资金,致使水利设施的兴修工作基本处在瘫痪状态。《南方都市报》曾报道广州番禺区水利局违规截留水利专项资金1.58亿元,其中给局机关干部、职工发放奖金补贴2324.2万元。我国对河流是进行分级管理,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以国家投资为主,防洪级别已基本达标。但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这个“责”由于没有硬性规定,也就无责可言。唱凯堤决堤了,损失惨重,至今也没听说向谁问责?当年国家级的压力成为九江大堤一流质量的保证,是因为如果再不达标,当地官员怕朱总理“我还会再来”问责的。
水利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程晓陶说,唱凯堤目前的处境,正是中国中小河流失治的一个缩影,根本原因在于资金紧张。在我看来,资金固然是重要原因,而更重要的是问责,如果决堤了,损失再惨重也不问责官员,他们就是有钱也不会先考虑水利设施。有的当地官员甚至喜欢决堤,因为决堤了上面才会重视,才会下拨资金,有了资金也就有工程项目。这才是老百姓真正的灾难。
总理轮回治水,可以使当地政府重视,也可以使一堤固若金汤,但能使全国的圩堤固若金汤吗?
19、洪灾面前,阳光来自人类本身
来源:大江网 2010-07-02 □徐迅雷
http://www.jxnews.com.cn/jxcomment/system/2010/07/02/011420390.shtml
大雨洪灾之际,我们渴望阳光;而抗洪抢险之时,真正的阳光来自人类本身。那就是人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始终把生命安全高置于首位。
南方大雨。2010年5月至今,我国南部多个省市遭受多轮特大暴雨袭击,暴雨导致洪涝,洪涝带来灾害。江西唱凯决堤,340米决口使陆地成湖;贵州关岭滑坡,99人被埋生还希望渺茫;广西岑溪泥石流,42人不幸遇难……
6月29日上午,刚刚回国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听取江西抗洪抢险工作汇报后指出:江西的防汛工作做得是好的,特别是解救和转移10万受困群众,未发生一人死亡,很了不起。(6月30日《江西日报》)此前的6月24日下午,温家宝总理赶到唱凯堤决口处实地察看灾情。他在考察指导抗洪救灾工作时说:“人保住了就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一再叮嘱当地干部,要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洪工作。(6月27日《江西日报》)
大雨洪灾之际,我们渴望阳光;而抗洪抢险之时,真正的阳光来自人类本身。那就是人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始终把生命安全高置于首位。在98抗洪中,“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人民的生命安全重于泰山”,就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声音。江西在解救和转移10万受困群众时,未发生一人死亡——这个“转移10万未死一人”的数字本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不想让一人死亡的精神与态度。因灾死亡极其难免,但若能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真正放在第一位,那么人的生命损失一定能降到最低。
每一次巨大的灾害,都是对每个人的考验,尤其对每一位党员干部来说更是巨大的考验。“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之际豁得出来”,这就是对每一位党员、每一位干部的要求。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这样的危急关头,在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而茫然无助之际,“豁得出来”就成了钢筋般的作用——众志成城是离不开“钢筋”的,如何才能成为“中流砥柱”,此刻所见,分外鲜明。
人的精神不能溃坝,人的品格不能决堤。这是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水泥钢筋中,钢筋是埋在其中的,不是“露头”招摇的。对于基层各级党员干部来说,需要高度负责、眼睛朝下,既埋头苦干,又尊重科学,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把自身岗位守好。你是真正的钢筋,周围的百姓一定是能够感受到你的坚强,感受到你阳光般的温暖。你把下面的、身边的事情干好了,就是对上级的最大支持、对百姓的最大帮助。
此刻,不需要太多汇报式的表功,更无须在媒体面前进行“表扬与自我表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说得好:“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胆怯的,但是让我们做出一个选择:要么你自觉地作为一个谎言的仆人,要么你就脱掉谎言的外套,变成一个忠实于自己的人,得到你的孩子和同时代人的尊重。”
6月27日,决口340米长的唱凯大堤提前3天合龙。那情景仿佛如同当年的三峡截流。合龙这一刻,终止也即开始。“唱凯”是暂时的,后继任务依然艰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唱凯堤复堤任务,并不容易。从宏观层面来说,极端气候总是反复无常的,人类可能会歇一口气,但极端气候恐怕不会歇气——刚刚经历西南大旱,谁想到这么快就是南方洪灾?“北极震荡”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都在危害自然,危害人类。被极端气候“夹击”的中国,不会仅仅是这一时的灾难,那么,过去的教训一定要吸取,已有的经验一定要化为今后的财富。
“水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江河。”要想让水自如地在江河中行走,而不是到河堤之外横行,那么,尊重自然、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就是非常重要的。“未雨绸缪”4个字,真是真理。未雨绸缪,方见阳光;未雨绸缪,是对自然界的尊重;未雨绸缪,更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洪灾过后,重建家园,认认真真、真真切切的“未雨绸缪”,须从现在开始。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