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6
今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倡议书:
1、拿起手中的相机为鸟儿保驾护航
感谢信:
2、因达赉湖一战告捷所写的信
环境资讯:
3、中国环境报: 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将在京举办
4、人民网: "2008中国节能减排十大功勋人物"推介活动启动
5、兰州晨报: 环保部:白银空气质量差武威水质达标率低
6、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地质公园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7、中国环境报: 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确定全球可持续生物保护远景
8、人民网-人民日报: 月牙泉扩大近1/3 莫高窟沙害有缓解
地方信息:
9、楚天都市: 湖北:武汉湖泊治污首启“细菌战”
10、北京晚报: 北京河湖水库重定功能 部分地区将禁自由取水
人与自然:
11、彩龙中国: 轿子雪山惊现濒危物种:珍稀毛蕊三角车
12、新华社: 云南立法保护黑颈鹤
深度报道:
13、第一财经日报: 怒江水电开发争议不断 当地贫困压力已超环保
14、南方新闻网: 绿色GDP退隐幕后:据称有关部门之间有分歧
环境时评:
15、中国环境报: 如何才能让监测发挥更大作用?
16、《财经》: 新标准限制两种生物农药水污染物排放
1、拿起手中的相机为鸟儿保驾护航
宇 游
金秋时节,恰是候鸟南迁之时。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还有吃的:毛蛋烧熟了再加鸟肉。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千里鸟道,天罗地网。如今的鸟儿,不小心就会被朋友出卖。有的地区食鸟成风,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把食用野生动物作为一种时尚。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就有人为捕鸟奔忙。
抚宁短裙妙女郎,
家中开店收鸟忙。
三万生命瞬间逝,
何止小贩黑心肠。
河北抚宁一村妇(左)非法收购3万余只野鸟
特殊阶层狩猎忙,
天津大港最猖狂,
约上朋友备好酒,
迎接候鸟举猎枪。
天津大港两个偷猎者
广西野味满市场,
广东餐桌鸟雀殇。
借问生灵何处来,
残肢遥指黑龙江。
成百上千被囚禁的野鸟
司法解释尽又详,
捕鸟二十进班房。
若是地方不作为,
催人联想狈和狼。
被残害致死的鸟儿们
你吃肉来我喝汤,
肠肥脑满丧天良。
莫道眼前无报应,
呆子傻孙忧满堂。
被网住的猫头鹰(自观鸟网)
通过监测数据显示:中、小型鸟类的数量锐减。其生态后果极其危险:害虫天敌锐减→灾害将随时爆发→为了防止和消灭虫害→加大农药喷施强度→大量残留→富集到人体→导致恶性疾病频发→抵抗力下降→生育能力丧失
老鼠天敌(鹰、隼、鸮、伯劳)锐减→鼠害愈演愈烈→加大鼠药投放频率和强度→导致老鼠天敌二次中毒→老鼠继续繁衍泛滥→恶性循环
各位鸟友,请拿起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下来不法者的行为过程,发到网上来,让大家共同声讨。
无论是谁,只要与我们的朋友—鸟儿们过不去,我们就叫他的可耻行为暴露于阳光下,好好晒一晒。
如果他们用沾网捕鸟,我们就用互联网捕他。如果他用猎枪打鸟,我们就用手中的“大炮”轰他。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威力,结合鸟友们的热情与实力,开展全国性的候鸟保卫战,为春来秋往的候鸟们保驾护航、为地球的生态健康提供保障,也好让我们的拍鸟事业地久天长。
2008年10月15日于南岭
2、感谢信:
大家好:
很久没和大家联系了。
当我得知,中国黄金集团以势不可挡之势在达赉湖开沟引水的时候,向你们伸出求援的手。是你们通过各方途径呼喊声援,敦促有关部门采取行动,国内和国际的压力。你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金予矿业有限公司乌木努格吐山铜目矿停产下马了!
8月中我由呼伦贝尔方面听到暂时停产的消息。10月初见到林业部湿地中心主任马广仁代表中国政府给拉姆萨尔公约秘书长,Anada Tiega针对这件事质疑的答复,此项工程已经停止。
感谢大家的努力。
我们都知道这不是第一战,也将不是最后一战,只是持久战中的一个回合。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更多的物种与我们共存,我们不过是背水一战。我衷心地希望我们能以其他的形式回避这样的冲突,让人类在对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继续努力吧!我为我们这个并非都相识,但确共相知的团体而骄傲。
苏立英
3、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将在京举办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8年10月16日
主题是关注气候变化 推进节能减排
由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社科院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四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将于2008年10月18~19日在北京举办。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关注气候变化推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促进国际合作”。论坛将设主题峰会和3个分论坛。3个分论坛的主题分别为:“节能减排与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措施”和“节能减排新技术与新趋势”。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工业与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国家气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的领导将出席论坛。出席本届论坛的还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署的代表以及欧盟、法国、加拿大等数十个国家驻华大使及商会代表。(张楠)
4、"2008中国节能减排十大功勋人物"推介活动启动
来源:人民网2008年10月16日
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徐沛宇) 近日,由国家环境保护部所属的中华环保联合会与中国企业报社共同举办的“2008中国节能减排十大功勋人物、十大功勋企业暨2008中国节能减排领军人物、领军企业”推介活动已启动,活动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
据悉,此次活动的举办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能减排,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盘点2008年度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总结和推广节能减排的成功经验和先进事迹,树立节能减排的标杆和典范,促进“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本次推介活动的影响力,本次活动专门组建了由环保、生态和能源等领域的资深人士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并由权威人士担任顾问。
中华环保联合会是惟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管,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的环保社团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担任名誉会长。
5、环保部:白银空气质量差武威水质达标率低
来源:兰州晨报 2008-10-16
新华网甘肃频道10月16日消息 兰州晨报讯(首席记者朱婕)2007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简称“城考”)成绩9日“放榜”。在全国617个“城考”城市中,白银市、武威市分别因空气质量较差和水环境功能区(城市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较低被点名,但综合来看甘肃省2007年度的“考试”成绩比2006年有明显上升。
据了解,2007年参加全国“城考”的城市比上年增加了22个,覆盖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占全国城市总数90%以上。在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方面,“城考”结果显示,内蒙古自治区的巴彦淖尔市和乌兰察布市、甘肃省的白银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湖北省的黄冈市等城市的空气质量较差。据了解,环保部门认为白银市的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还有待加强。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河北省的衡水市和沧州市、山西省的临汾市、安徽省的阜阳市、陕西省的铜川市、甘肃省的武威市等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城市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较低被点名。同时,记者从省环保局了解到,2007年武威石羊河重度污染,虽然水体污染物浓度值、超标率低于上年,污染指数由上年的3.48下降到2007年的1.93,但仍属重污染。
此外,2007年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结果首次被纳入《年度报告》,但白银市、定西市、陇南市未按要求进行公众满意率调查,此次也被点名予以通报。
据省环保局有关人士介绍,“城考”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一定时期内城市政府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其考核内容涉及城市环境质量、城市污染防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管理四个方面。与2006年相比,2007年兰州、天水、金昌、嘉峪关、平凉、定西、合作7个城市空气质量好转,其中兰州、天水、金昌空气质量由劣三级好转为三级。
6、中国地质公园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10月16日
★数量全球第一 ★地质类型最多 ★旅游收入递增 ★带动各地就业
国庆期间,内蒙古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以壮观的石林、奇异的冰臼和优美的疏林秋色,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旅游者和摄影师。到地质公园去,越来越成为备受游客欢迎的休闲度假新方式。
近年来,中国地质公园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走在了世界前列。“全球共有57家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占了20家,北京就有一家。”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副主任朱仕学自豪地说。北京是全球第一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
地质公园建设成就令人瞩目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卢云亭教授介绍,中国地质资源类型复杂多样,独特性很强;目前在地质公园建设方面,中国不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类型也是世界最多。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的地质公园计划,2000年启动“国家地质公园计划”。现在,138个国家地质公园星罗棋布于大江南北,为人们了解种类繁多的地质地貌提供了去处。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异彩纷呈。在新开馆的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里,游客可以通过电子沙盘看黄河全景,穿越“时光隧道”了解第四纪动物化石;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则是集地质遗迹、自然生态和少数民族风情于一体,公园规划后的景区面积将超过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记者从国土资源部获悉,中国已有20家世界地质公园,数量高居世界首位,远超位居第二、有7家世界地质公园的英国。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河南嵩山、浙江雁荡山、福建泰宁大金湖、北京房山、山东泰山等都榜上有名。
保护、旅游、科研均衡发展
卢云亭介绍,地质公园的评选和建设具有三方面意义。首先,可以保护地球在亿万年演化中形成的重要地质遗迹;第二,这些遗迹生动地展示了地球和生命演进的崎岖历程,具有不可重复和不可代替性,因此具有科研和科普功能;第三,地质公园具有旅游价值,并能由此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从一开始就坚持保护、科研科普和开发并重,把这三点协调发展作为建园的宗旨。”朱仕学说。
根据我国20家世界地质公园提交的数据,记者了解到,几乎所有地质公园的旅游收入都在逐年递增。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地质公园为房山旅游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1年接待游客383.3万人次,综合收入4.76亿元;2007年接待游客572.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9.67亿元;6年间,直接增加就业5000余人,带动间接就业2万人。随着地质公园对地区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逐渐明显,目前国内正迎来地质公园申报热潮。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正在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香港独特的岩石地貌景观也将有机会成为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的建设也带动了一股科研热潮,甚至出现了一批针对地质公园的专业科研队伍。“从一颗石笋上,可以读出地球的历史。游客不只看到岩石形状像什么,还能从中了解地球的运动和变化。从而真正感受到科学、美学、历史、文化的交融,在游览中获得多重享受。”朱仕学介绍说,从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石花洞的石笋上,中国科学院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们测出了2650年间温度变化的记录,这是世界上时间跨度最长的石笋逐年温度记录。
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和完善
2008年是中国地质公园管理年,国土资源部在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完善地质公园规划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举措。为实现地质公园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办法》和《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将颁布和实施。地质公园在申报、管理和建设方面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同时,国土资源部还将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对获得称号的地质公园进行定期检查,不符合标准的将被取消称号。
卢云亭介绍,下一步,我国地质公园建设的数量要控制,建设速度要放慢。即将申报地质公园的地区,则应突出地质独特性,避免雷同,建立我国地质类型的系列体系。他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地质公园管理急需专业型地质人才,相关人才的培养、培训机制也急需建立和加强。
在规范管理方面,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将更加重视国际交流合作。目前,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与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与德国埃菲尔山脉世界地质公园等缔结为姐妹公园,建立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地质公园是世界的资源,应当属于全人类共享。”朱仕学介绍,今年英国学者来北京到周口店、石花洞等园区进行考察,加强了中英地质公园的国际交流合作。
7、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确定全球可持续生物保护远景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年10月16日
10月14日,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体成员参加的第四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降下了帷幕。这次会议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于10月5日召开的,会议宣布的对自然保护区持续性的资金赞助同时也表明了环境危机的紧迫性。
经过长达10天的研讨、辩论和对话之后,分属170多个国家的约8000名政界、非政府组织、企业界、学术界的代表终于在全球变暖、生物物种锐减等一系列严峻事实前暂时搁置起争议,把目标和行动统一到制定长远政策、做出具体承诺、积极建立创新伙伴关系以共同应对21世纪环境挑战上。
大会正式通过了《塑造可持续的未来:IUCN2009-2012年计划》,在接下来的4年里,IUCN将通过保护生命的多样性、改变气候预测、自然化改造未来的能源系统、为人类福祉管理生态系统、绿化世界经济这5个优先领域的努力来达成其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抗全球变暖的目的。
大会还签署了一系列决议,认为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有必要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采取行动减缓气候的改变,例如,减少因毁林和森林恶化的碳释放(REDD)。
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消息
一份关于哺乳动物的调查评估报告先声夺人。IUCN10月6日发布的这份报告显示,全球哺乳动物中已有1/4濒临灭绝,一半正在消失。这是IUCN12年来首次发布的此类评估结果。
而此前公布的2008年濒危动物红色名录表明,今年有366个两栖物种首次进入名录,加起来共有将近2000个两栖物种处于濒危或者灭绝的境地。
海洋生物今年共有161个物种上榜,其中有20个面临灭绝危险。
红色名录中收录的国际鸟盟的数据显示,在近1万种已知鸟类中有1/8的种类受到威胁。
但在伦敦动物学会动物学研究所主管蒂姆·布莱伯恩看来,普通鸟类的急剧衰退才是这些发现中“最令人震惊的消息之一”,布莱伯恩指出,因为平常的鸟类在它们的栖息地中扮演着比稀有鸟类更关键的角色,失去这些物种将反作用于整个生态系统。
造成物种衰退的原因众多,但由于人类对自然区域的过度索求,留给自然中生物多样性的空间越来越小。栖息地减少和狩猎活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猛增的生物燃料需求毁灭了鸟类栖息地,而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可能是其中最大的威胁。例如,温度上升迫使灰喜鹊种群向北迁移,导致它们可能失去在西班牙和葡萄牙95%的栖息地。
新联盟呼唤更多物种保护者
10月13日,来自印度的阿肖克·霍斯拉(Ashok Khosla)接替4年前曼谷会议上当选的瓦利穆萨(Valli Moosa)成为IUCN新一届主席。IUCN是一个包括1000多个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成员的组织联盟,成员有来自150多个国家的一些科学家和上万名志愿者。在每隔4年召开一次的全员大会上,要按例选举产生新一届联盟主席和理事会成员。
在当日举行的庆祝仪式上,新当选的主席霍斯拉表示,鉴于生物多样性在维护生态系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它支持着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至少需要和其他全球性环境问题一样,得到同等程度的关注。
“这不仅仅需要动员国际机构和各国政府,而且需要得到科学界、民间社会和广大公众的支持和帮助。”霍斯拉说,“我们必须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和最佳机构,汇集不同的见解,并产生有意义的解决方案,有效地处理人口、自然资源、环境和发展这些相互关联的问题。”
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具有决定性的障碍在于怎样说服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像重视财富一样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正如伦敦动物学会的布莱伯恩所言,“我们需要使政府负起责任,但这可不能当作一般的事情。”
前任主席瓦利穆萨也在本届会议开幕式上强调,“环境问题应该成为所有私人企业构成的一部分”。
穆罕默德·本·扎耶德濒危物种保护基金、全球环境基金、麦克阿瑟基金等慈善基金宣布,为保护濒危物种,将捐助数百万美元。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对自然保护区投资的必要性。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而言,物种保护者的数量是多多益善,怎样多都不过分。
通过敦促加强减缓气候变化决议
10月14日,98%以上IUCN的非政府组织成员和70%的国家成员投了赞成票,一项新的关于加强减缓气候变化行动的决议获得通过。决议针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生计保护工作制定了更为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决议强调,必须认识到生态网络和生态保护区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它还强调气候变化基金在此方面的投入,以维持其生态功能、减缓气候变化。
决议向IUCN总干事朱莉娅·马丁·莱菲尔(Julia Marton-Lefevre)提出一项请求,要求其在2009年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竭力促成“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50%的目标修改为58%”。
由于成员来自多个国家,IUCN专家组经过反复讨论修订后才出台了这份决议,尽管如此,还是没能取得一些可能对实现目标发挥重大影响力的国家的支持,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
由IUCN理事会起草并提交的这份决议,是基于了IUCN之前对气候变化问题所做的决议、过去一些科学观察论据以及参阅了气候变化全球性框架文件,例如《巴厘岛行动计划》、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
业已通过IUCN理事会审议的这份决议,将在未来4年里,为IUCN在气候变化方面实施全球方案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IUCN新方案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尽管世界正陷于一场混乱的金融危机中,IUCN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还是确定沿解决环境危机道路继续前行。与会者强调,生物多样性的损失不仅仅大于当前的金融损失,在许多情况下,这样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我们已经在巴塞罗那做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我们还需要昭示世人,拯救自然对于拯救任何一场世界危机而言都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IUCN总干事朱莉娅·马丁·莱菲尔说。
“这次大会传递出来的明确信息是生物多样性关乎人类社会福祉和经济发展。但保护工作仅能抵御未来的生物多样性损失,我们需要同时采取行动,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的损失。”
生物燃料问题已成为老牌环保组织关注的重点,他们呼吁各国政府规范和管理生物燃料,以防范其对人与自然的潜在影响。与会者呼吁如考虑建立生物燃料项目,不妨制定指导方针并提高标准。
《IUCN2009-2012年计划》为计划编制、执行、监测,以及对理事会成员及秘书处工作的评估制定了框架。
新主席阿肖克霍斯拉表示:“这股潮流对我们有利,我们拥有的科学知识和政府支持,可以使解决方案有的放矢,IUCN的新方案意味着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
与会IUCN委员会委员就与私营企业进行合作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意谨慎支持与商业企业之间的业务。此外,委员们也就加强公海海域管理做了讨论,公海不受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管辖,因此,所有国家都会经常开发公海,但是却无人管理。公海捕捞还需妥善管理,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决策空间,除了有关金枪鱼捕捞及提纯鲨鱼制品的决议外。
委员们呼吁各国政府在所有与自然保护相关的活动中采取行动,要重视人权,尤其是要把脆弱的土著部落的权利放在首位。这次大会为建立一个指导自然保护行动的道德框架开了一个头,在重新定义我们与自然界关系的活动中,消除贫困、以人权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及无害原则都可以得到运用。
同时,IUCN对即将于12月在波兰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出了明确的咨文,要求在与《巴厘行动计划》一致的时间内,实现更多的保存濒危物种的目标。(方方 张业亮)
8、月牙泉扩大近1/3 莫高窟沙害有缓解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10月16日
图为航拍的鸣沙山环抱中的月牙泉。吕建荣摄
本报兰州10月15日电 (记者曾华锋)月牙泉渐成“风中之烛”、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频遭风沙侵蚀、我国第六大沙漠库姆塔格沙漠以每年1—4米的速度逼近敦煌……面对生态恶化的严峻现实,敦煌开展了防风治沙、关井压田、节水兴水等工程,决不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古国。记者了解到,目前,月牙泉水域面积扩大了近1/3,水位也由去年的平均水深1米上升到了现在的平均水深2米,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一定进展。
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敦煌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据统计,从1975年至2001年的26年间,敦煌地下水位共下降了10.77米。形势逼人,敦煌在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改变这一状况。
农业上,敦煌示范推广以棉花滴灌为主的节水面积3.6万亩,建成低压管灌控灌面积13.8万亩,加快了农作物从大水漫灌向精准灌溉转变。从明年开始,敦煌计划投资14亿元推广河水自流自压滴灌高新节水工程;在工业节水上,敦煌对方山口工业园区制定了水资源管理办法,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了节水工艺改造;在城市节水上,全市2/3的星级宾馆饭店完成了节水器具改造,如敦煌宾馆投入上百万元的经费,对宾馆内用水器具全部进行改造,年节水2000多吨。此外,投资82万元实施了“引党河水供城市绿化工程”,每年可减少提取地下水21万立方米。
为保证生态环境保护的顺利推行,敦煌实行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责任制,2006年以来,先后对“三禁”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的4名乡镇主要领导在电视上进行了曝光,对管理不善、监督不力的4个乡镇的8名正副职水利站站长分别给予了行政诫勉、经济处罚和免除职务的严厉处罚。
针对湿地保护,敦煌实施了“绿色屏障”工程,包括“三北”防护林、封滩育林(草)、平原绿化、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敦煌还建成了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泉省级湿地及候鸟自然保护区和东湖市级自然保护区,新增天然林成林面积10万亩。同时,采取围栏、封堵路口、蹲点、巡查等措施,加大对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4个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力度,清除了玉门关一带放牧的13群3900只羊,查处了9起盗猎案件。
为防治莫高窟沙害,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和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行了合作,在莫高窟与鸣沙山之间种植植物进行防沙,并在窟顶崖边设置4.7千米的尼龙防风栅栏。工作人员还在窟顶沙地上设置了由不同大小的石块覆盖的方格,进行砾石覆盖阻止风沙流的试验。该试验使崖边的风蚀减少,落下崖边和落入洞窟的沙量也在减少。
2007年3月,总投资4100万元的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启动。据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主任马生凯介绍,“月牙泉水位由去年的平均水深1米上升到了现在的平均水深2米,最深2.3—2.4米,达到7年以来的最高值。水域面积由去年的8.3亩扩大到现在的12亩,扩大了3.7亩。”
同时,《敦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得到了甘肃省政府的批复,《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近期工作方案》也被省政府批准,共涉及项目20个,总投资19.33亿元。此外,总投资2.61亿元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今年2月份已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立项实施。阳关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已上报国家评审。
据介绍,目前“引哈济党”工程环境评价大纲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审,《甘肃省引哈济党跨流域调水水资源配置任务书》已得到水利部批复,项目已列入全省“十一五”规划,正在争取国家立项。此项工程实施后,可从根本上解决敦煌地区地下水位及月牙泉水位下降的问题。
9、湖北:武汉湖泊治污首启“细菌战”
来源:楚天都市2008年10月16日
楚天都市报消息(记者苏永华 通讯员高山)风平浪静的湖面下,数以亿计的细菌一刻也没闲着,争食水中的污染物……今年5月起,武汉城区的9个湖泊,首次“请来”细菌治理水质污染。
昨日,武汉市水务局发布最新监测结果(监测时间为上月底),从监测点水质情况来看,9个湖泊水质均升了一个级别,7个升为“5类”水质,2个升为“4类”水质。这次别开生面的细菌治污试验,为武汉湖泊治理提供一个新途径。
西北湖率先试点
“细菌战”初显威力
昨日上午,微风拂过江汉区西北湖湖面,泛起阵阵涟漪。记者在湖边走了一周,原来绿油油的水明显变清了,湖水也没有了以往的异味。
今年5月份,武汉市水务部门首次引进一种名为“微生物修复水体污染”的新技术,开始在江汉区西北湖“试点”,一系列菌剂投入发黑发臭的水中。
在北湖边开杂货店的余媛女士说,跟以前相比,湖水清亮多了。今年5月份,她看见有人往水里撒东西,一打听是细菌,当时还觉得挺纳闷:细菌也能改善水质?“现在看来,的确有效果。”
武汉市水务局最新监测结果证实,西北湖水质已从4个月前的“劣5类”净化为“5类”。如此明显的转变,正是缘于前几月投下的治污菌剂。
据介绍,这种修复技术由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获得国家专利,曾用于科技部“863水专项”科研项目——修复桂林桃花江,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西北湖的试验中,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大学、市水务局、市环保局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这种修复技术无二次污染,见效快,总体水平在国内领先,尤其适合治理城市湖泊、景观水等死水。
微生物水下“工作”四个月
9个试验湖泊水质全部好转
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负责人介绍,大量污染物的进入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破坏了湖泊生态系统,水质也就越来越差。此次运用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目的在于恢复湖水自净能力,让湖水自然变清,逐渐重建湖水生态系统。具体来说,是将7大类20余种细菌组合在一起,每克菌剂中的细菌含量达500亿~1000亿株,分布在湖水的上、中、下3层,将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吃掉”,有利自然生态恢复。
技术人员表示,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特点,是利用生物科技减少湖泊中的氮、磷含量,恢复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相互转化。然后通过人为补充动、植物,最终实现湖泊生物在数量上的平衡,改善湖泊水质和底泥。生物菌投放周期一般为三个月,细菌“播撒”到水中后,让水中氮、磷等富营养物质的降解速度提高数倍。
今年6月份,在西北湖细菌治污试验的基础上,北湖、后襄河、机器凼子、菱角湖、莲花湖、紫阳湖、内沙湖、四美塘等湖泊也被列入试验队伍,使试验湖泊总数达到9个。
目前,经4个多月的试验,西北湖、后襄河、机器凼子、菱角湖、莲花湖、四美塘水质已由“劣5类”升为“4类”,内沙湖、紫阳湖水质由“5类”升为“4类”。从投放后的情况来看,9个湖泊水质异味削减,水体在观感上逐渐变清,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指标有所降低。目前,监测人员仍在跟踪监测水质。
湖泊治理无捷径
治污效果可能还有波动
虽然细菌治污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武汉市水务局人士说:“这一办法还处于试验阶段,效果可能还会有波动。”
提高湖泊治污速度,一直是武汉市苦苦探索的课题。
在月湖治污过程中,科研人员引入“人工生物浮岛”,种植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中多余的营养,以净化湖水。通过水生植物定植、湖滨人工湿地、藻类控制等手段,还对莲花湖和三角湖等多个汉阳湖泊进行了生态修复。
让人遗憾的是,治理之初,一些湖泊生态虽有所好转,但由于污水排放未得到彻底控制,水质并没得到根本扭转。
武汉市水务局办公室主任王赤兵表示,湖泊全方位生态修复,需要从截污、河底清淤、水生植物恢复、生态湿地及坡岸整治等多方面着手,才能最终奏效。作为一项颇有成效的试验,细菌治污的最终效果还需要其他环节的配合。
王赤兵说,治理湖泊污染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受诸多外部条件的影响,细菌治污的效果还可能有一定反复。
答疑
细菌治污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用细菌治理湖泊污染,那些细菌本身会不会又对环境有影响?
相关技术人员表示,地球上微生物种类成千上万,多数是无害的。科学家筛选出具有极强降解污染能力的无害菌种,再进行培养和优化,构成了目前的生物菌剂。将这些微生物“培养激活”后投放到污水中,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污染物为食物,通过代谢作用分解掉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水中的污染物大部分消除后,一些原来在高浓度污水中无法存活的水生植物等重新生长,进一步净化水质,恢复生态。同时,治污细菌则因缺乏食物而大量消亡。
因此,细菌治污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这也是微生物治污的一大优势。
微生物治污见效快
但多数湖泊暂不能应用
相对于换水、晒底泥等传统的湖泊治污方式,运用微生物技术治污往往节省投资,见效也更快。但“细菌治污并不适用于所有污染湖泊,引进时还必须符合一系列条件”。
武汉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项久华介绍,运用微生物技术的前提,是湖泊必须完全截污,水面也不宜太大。否则,即使投入再多菌种,也不会收到明显效果。武汉中心城区共有38个湖泊,但有的要么未完全截污,有的要么湖面太大,多数尚不适合使用这种细菌治污方法。
多种治理方法纷纷登场
武汉湖泊治污全面提速
武汉市水务局介绍,如果此次细菌治污试验效果得以巩固,水质不出现大的反弹。年内,中心城区13个“劣5类”湖泊将全部“摘帽”。
除了微生物治理外,水务部门还采用引江入湖、暴晒湖泥等多种方式进行湖泊治污。
今年7月底,月湖第二次换水,引入70万立方米汉江水。经过连续两年的换水,月湖生态正在恢复,湖中水草、鱼类明显增多。小南湖也将在近期引入地下水换水。月湖、小南湖以换水方式治污,水质也分别从“5类”、“劣5类”升为“4类”、“5类”。
晒湖的治理比较独特,将湖水基本抽干,进行暴晒,将底泥中的污染物释放出来,同时利用阳光消毒,杀死部分有害细菌……这13个相对面积较小的湖泊已经完成截污、清淤,并建成一湖一景的湖泊公园,基本消除外来污染源。
此外,武汉从2006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对中心城区38个湖泊中尚未截污的20个湖泊、176个排污口实施截污工程。截至上月初,水务部门合计已完成截流排污口121个,湖水整体水质急速恶化的势头得到遏制。年内,还将再掐断59个排污口。武汉湖泊治污已全面提速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成水平认为,长江流域乃至整个南方地区很多城区都有湖、河、塘、堰,武汉对湖泊治理方式的探索,有着示范意义。
10、北京河湖水库重定功能 部分地区将禁自由取水
来源:北京晚报2008-10-16
全市河湖水库重定功能
按照新的功能区划分 在潮白河附近建工厂将不能自由取水
昨天(10月15日)(北京)市水务局称,《北京市地表水功能区划方案》正式获得市政府批准,本市将对全市98条河流、7座水库和19个湖泊按使用功能进行功能区划定工作,涉及总河长2526.7公里,湖库面积36994公顷。
据介绍,功能区划定方案将结合市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科学划定不同河段和水域的使用功能,明确各水域功能的水质保护目标,为河流、湖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今天上午,市水文总站黄振芳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此次通过的《北京市地表水功能区划方案》在河道水资源管理领域堪称一件大事,其中跨省界以及水源地上游的河道功能划分变化比较大。例如潮白河过去在区划功能上属于饮用水源,现在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划归为水源保留区。虽然重新进行功能划分前后潮白河水质要求都是2类,但是管理属性变化了,过去在潮白河附近建工厂允许在潮白河河道取水,而按照新的功能区划分人们就不能自由取水了。另外,跨省界的河道在取水和排污方面容易产生纠纷。按照新的地表水功能区划方案,涉及跨省界的河道将建设一定距离的缓冲区,以保证河水经过缓冲区的自净化功能后,进入下游省份后达到清洁要求。至于河道缓冲区的距离长短,将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以及污染情况等因素确定。而降缓冲区规划在上游省份地界内还是下游省份地界内,黄振芳说,这将由双方协商决定。
11、轿子雪山惊现濒危物种:珍稀毛蕊三角车
来源:彩龙中国 2008-10-16
轿子雪山毛蕊三角车。杜凡/摄
珍稀植物毛蕊三角车曾在四川境内被发现,之后在其他地方均没有露面,近30年后,这一珍稀濒危植物竟奇迹般地出现在轿子雪山,这是记者昨日(10月15日)从轿子雪山综合科学考察团获悉的。
“在轿子雪山考察时采集到一份仅有一朵花的标本,感觉十分陌生,难以鉴定,但又舍不得把它解剖开来探个究竟。直到上周专门再次返回发现地,才采集到更多的有花有果的标本,经鉴定是罕见的毛蕊三角车。”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的杜凡老师告诉记者,学院承担了综合科考项目中的一项,在轿子雪山保护区普渡河边发现的毛蕊三角车是三角车属云南堇菜科新记录属,也是云南新记录种,高约2-3米。系1979年由吴征镒院士和何铸根据四川标本发表的新种,并被列入“中国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之中,当时仅记载产于四川省金阳县天台区,海拔1300米的灌丛中。30年来,该种的分布一直未见其他报道,直到此次在轿子雪山被发现。
从毛蕊三角车已知的分布点来看,四川省金阳县天台区位于金沙江下游河谷左岸,云南省禄劝县普渡河为金沙江一级支流,位于金沙江下域河谷右岸,是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范围内的狭域特有种。
“令人担忧的是,采集到毛蕊三角车标本的区域,乃至整个普渡河流域正在建立梯级水电站,而这些水电站的淹没区和工程占地区域,正是毛蕊三角车的适生环境。该环境的丧失将给毛蕊三角车带来灭顶之灾。”杜凡老师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电站建设和施工的生物多样性监管,要监督工程建设责任方认真履行环境和珍稀物种保护措施,尤其做好珍稀保护植物的迁地保护工作,使这些稀有物种不致因工程建设破坏环境而最终灭绝。
杜凡老师介绍,轿子雪山是昆明市唯一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滇中第一高峰,是目前所知的冷杉林分布海拔最低的类型,比起冷杉林分布最集中的滇西北来,轿子雪山冷杉林分布的海拔在2700米以上,而滇西北在3600米以上,轿子雪山有其特殊的物种组成。该区域是已发现的高山松分布纬度最低、经度最东、海拔最低的一个特殊类型。
12、云南立法保护黑颈鹤
来源:新华社 2008年10月16日
黑颈鹤在大山包乡大海子村的湿地中活动。
日前,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这部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旨在加强保护濒危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鸟类熊猫”——黑颈鹤的地方法规规定,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政府须在保护区设立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或协助开展与黑颈鹤有关的科学研究,调查和监测黑颈鹤及亚高山湿地变化等情况。云南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2003年,是全国最大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2007年底至2008年初到此越冬的黑颈鹤超过1500余只,占黑颈鹤种群总数的近六分之一。新华社记者 邹峥 摄
13、怒江水电开发争议不断 当地贫困压力已超环保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8年10月15日 章轲
怒江:依然蜿蜒在环保争议与发展压力之间
让怒江人感到更为困惑的是,尽管这里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又是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怒江干流水量丰沛而稳定、河道落差大,进行水电开发具有地形地质条件好、移民少等优势
但怒江河谷正是沿着怒江大断裂带发育的,高坝大库建成蓄水以后,在这种断裂活动本来就很强烈的地区,更易诱发地震
2008年国家公务员的试卷上,“怒江建水电站的争议”成了申论的重要试题。
自2003年起,怒江水电开发已经争论了4年有余,成了环保与发展争议的标志。
不过,怒江地方政府不愿意继续停留在无果的争论上,贫困给他们的压力已经超过了环保的压力。
2007年12月27日,云南怒江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参加的“江河十年行”采访团巧遇怒江州州长侯新华。侯新华表示,怒江州将坚定不移地建设“国家级水电基地”,实施“矿电经济强州”战略。
今年年初,针对外界对怒江水电开发的质疑,侯新华公开表示:“怒江人民有着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已经初步具备了改变家乡面貌的能力,我们拥有建设新农村的权利。”
《第一财经日报》在怒江沿岸采访时注意到,在脱贫与环保间摇摆多年的怒江水电开发,正试图冲破种种困扰,强势前行。
欠开发的贫困
西南边陲的怒江大峡谷,冒着随时有滚石下坠的危险,沿着狭窄的山路一直往北走,就到了一个小山村。村头是一所小学,一所只有6名学生和1名老师的学校。
孩子们都很穷,身上衣衫单薄;4个孩子穿着破旧的拖鞋,2个孩子甚至连拖鞋都没有,赤着脚。
他们喜欢站在教室的墙根处晒太阳,接受一点太阳的温暖。
怒江州州委书记解毅称,全州1170所学校中,一个老师一个学校的就占了一半。“‘九五’期间,全州贫困人口有22万,到了‘十五’末期贫困人口有27.53万,而且还在增加。”解毅称。
按照国家最新的贫困线标准,怒江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882元的贫困人口还有27.53万人,低于637元的未解决温饱的人口还有13.38万人,分别占全州农业人口的60%和33%。全州有12.7万人需要易地安置,有4.5万特困户居住在茅草房内,占全州农户总数的47%。全州4县(泸水、兰坪、福贡、贡山)无一例外地戴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
说到贫困的原因,怒江州政府给记者提供的材料将其归纳为两点:
首先是自然原因。沿着怒江前行,记者发现,由于两岸山势陡峭,当地百姓不得不在悬崖绝壁上生产和生活。“家在这边住,田地在江那边,过溜索去种地,然后又背回来。”解毅介绍说,全州粮食平均亩产才101公斤。
更可怕的是,陡坡耕作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据怒江州统计,目前全州1500米海拔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500米到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全州水土流失面积达3933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26.75%。地质灾害隐患处达600多处,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且愈演愈烈。
据说,一位领导到怒江了解情况时,曾感叹道:“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如果不改变发展模式,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仍然靠农耕和生态掠夺,怒江的人和自然都会越来越贫困。
其次是政策原因。保护区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近60%。“有树不能砍、有山不能动、有水不能用”,怒江人民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依靠。而投入方面也严重不足。据统计,建州50年间,国家对怒江的投资累积9.7亿元,仅够发工资,造成缺路、缺电、缺水、缺医少药,老百姓缺少最基本的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如果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至少需要500亿元的投资。”侯新华说。
守着“金饭碗”的痛楚
让怒江人感到更为困惑的是,尽管这里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又是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这里有世界级的水资源。水资源占云南省总量的47%,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达4200万千瓦,为全国六大水电基地之一。仅在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装机容量就可达成2132万千瓦。
除此之外,怒江还拥有世界级的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的有锌、铅、锡、金、钨等28种矿产,294个矿床(点),仅兰坪金顶凤凰山3.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蕴藏着铅锌矿1432万金属吨,占云南省铅锌矿总储量的68.5%,潜在经济价值高达1000亿元以上,是我国目前已探明储量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世界特大铅锌矿床之一。
怒江人“金饭碗”上的另一颗明珠则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怒江州地处“三江并流”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腹地,并戴着“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两顶桂冠,自然景观奇特壮丽,生物资源多样。
张何仁是云南怒江电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他认为,怒江最具比较优势的资源就是水电和矿产。“怒江需要发展,最根本的出路就是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两大优势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不过,由于怒江开发迟迟不能展开,云南怒江电网有限公司成立几年来的主要工作是建电网。据称,目前怒江全州已经拥有110千伏线路665.7公里,110千伏变电站6座。
张何仁还小试了牛刀:2006年上半年,以小水电为切入点,发展矿电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多人,实现就业1万多人。投资增长161%,GDP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9%。
怒江州政府提供的一份材料上这样表述:
“为了怒江早日摆脱贫困,怒江州有过‘以粮为纲’的沉痛教训,也有过‘以林为主’的有益尝试,也曾经试图通过畜牧业、旅游业求发展的探索。但都因多种原因未能取得积极成效。”
这份材料还认为,怒江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的问题,还有拯救生态的问题。“开发怒江水能资源,对治理怒江流域的生态恶化,具有关键的意义。”
2007年初,怒江州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据侯新华介绍,怒江州提出了“三大目标”:构建国家级水电基地、国家级有色金属基地、打造“三江并流”怒江大峡谷知名旅游品牌。以水电、矿业和旅游开发为主线,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怒江水电开发再次提上日程。按照云南省有关部门提出的规划,怒江中下游干流实行大规模梯级开发,规划2015年至2020年开发马吉、亚碧罗、赛格、碧江等7座水电站,2030年前将其余6座开发完毕。届时,年发电总量可达1029.6亿千瓦时,每年可创造价值342.3亿元,每年至少可增创国民生产总值5158亿元。
怒江水电开发之争
怒江急于开发水电资源其中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怒江州算了这样一笔账:13个梯级电站的开发,总投资896.5亿元,如果2030年前全部建成,平均每年投入30多亿元,国税年收入增加51.99亿元,地税年收入增加27.18亿元。巨额投资将扩大就业。据统计,电站建设每投入20万元,就带来一个长期就业机会,896.5亿元的总投资,可带来448250个就业机会。巨额投资还将带动地方建材、交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GDP的增长,促进财政增收。
不过,尽管怒江州“十一五”规划提出了“矿电经济强州”的战略,决心开发水电,尽管云南省“十一五”规划也提出了“加快建设澜沧江、金沙江、怒江三大水电基地,把云南建成以水电为主的全国优质能源基地”的目标,但在国家层面上,“开发怒江”并没有找到纲领性的依据。
国家“十一五”规划只是要求,“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统筹做好移民安置、环境治理、防洪和船运。建设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和溪洛渡、向家坝等大型水电站。”
2004年,国家发改委曾向国务院报送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不过,国务院批示,“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怒江水电开发被搁置。
但几年来,有关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一直不断。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此前表示,怒江干流水量丰沛而稳定、河道落差大,进行水电开发具有地形地质条件好、移民少等优势。只要在开发中重视环保问题,坚持科学的开发模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可以实现双赢的。
“建水电站,受益最大的确实是企业。”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世明称,怒江项目拖到现在,受损失的也是企业。据悉,近年来,华电已向怒江项目投入2000多万元。如果项目不能开工,所有的投资都打水漂了。
在反对怒江建水电站的阵营中,站在最前排的是一个女人——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北京绿家园负责人汪永晨,她也是被“江河十年行”项目组组长萧远称为“对水电开发商最具杀伤力”,也是“最需要保护”的人。
四川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总工程师范晓从专业的角度,认为怒江上不应该开发水电。他举例称,怒江河谷正是沿着怒江大断裂带发育的,而且成了我国最重要的地震区之一。怒江由中游向下游地震活动逐渐趋强,包括红河与怒江之间的区域,在1458年至1978年的518年间,有记载的6级以上的地震16次。另一方面,众多水库尤其是高坝大库建成蓄水以后,在这种断裂活动本来就很强烈的地区,更易诱发地震。
据了解,我国目前缺乏怒江河谷重要活动断层的基本观测数据。关于断层活动对梯级大坝的影响,以及水库蓄水后诱发地震的潜在危险,也均未在怒江水电开发规划中作出应有的评估。
“无法回避的是,不少水电大坝的库区移民,不但没有脱贫致富,有些反而还更加贫困。”范晓称,水电开发商如果视公共资源为私产,通过损害公共利益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就应该受到法律和社会公义的约束。
14、绿色GDP退隐幕后:据称有关部门之间有分歧
来源:南方新闻网2008年10月16日 马昌博
新评估项目登场,但官方色彩和评价角度发生根本变化
“退隐”与“登场”
曾经引起各方关注的“绿色GDP”核算在经历了种种风波后,正处于“隐居”的状态,该项目的主持者兼首席专家王金南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说,“目前用‘绿色GDP’作为考核指标,条件是不成熟的。”从研究层面上升到政府工具层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假如“绿色GDP”要上升到这个层面,“要走一段时间。”
王是“绿色GDP”核算这一官方项目的技术组组长、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被认为是中国研究“绿色GDP”的带头者。他说,再次从官方层面发布“绿色GDP”核算报告的“可能性很小”,“至少我没听到什么消息”。
2006年,当时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
此后该项目进入了“低调”阶段。原本承诺在2006年底或2007年初将发布2005年度绿色GDP研究成果,也一直未能实现,“搁浅”传闻四起。
直到2007年7月,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说,“鉴于国际上尚无真正意义上的绿色GDP核算标准……还不能够公布这些数据或者真正进行价值量的核算。”此后,该报告被证实将“无限期推迟”。
王金南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不能核算’是相对的”,“‘绿色GDP’核算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我们做的只是环境污染损失,我们不可能包打天下”。
王之前曾说,主要是环保部门和统计部门在发布方式和发布内容上有分歧,并指有个别省市还曾经向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函要求不要公布核算结果,施加压力。
王金南透露,2005年和2006年的“绿色GDP”核算已经做出,2007年的核算正在进行中。上述核算包括了三十一个省份,而非此前的十个试点省份,这是作为同世界银行的一个合作项目在继续进行。
就在“绿色GDP”核算在公众视野中久未出现的时候,今年9月28日,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宣布了由该部门和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合作的名为“中国省级环境绩效评估”的项目。
王金南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说,“中国缺乏对省一级环境绩效的评估体系。之前有一些生态省之类的评选,但是毕竟是属于创建型,达到标准给你个牌子。”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考核主要是省级层面。此前的“绿色GDP”核算也是做省一级的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只是指标相对直接一些。
此前的2005年至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曾与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合作,对中国进行了环境绩效评估,并引起中央重视。
新项目不会招致地方“紧张”
对于新的评估体系,王金南明确强调是一个纯粹的学术研究项目,没有官方色彩,同时也不和任何“达标”挂钩。
王此前的一次会议上说“绿色GDP”核算“是一个教训”。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说,“教训”是指此前“绿色GDP”核算的项目官方色彩太过强烈,“一个中央部门公布的结果,下面当然要在乎”,而新项目“是一个研究机构的事,一个研究部门公布的事情就不同了”。
“绿色GDP”核算项目的官方色彩使得发布结果必须经政府部门同意,而假如是一个纯粹的学术研究项目,研究完就可以发布。
王认为,新项目将不会引发地方政府类似对待“绿色GDP”核算那样的反对态度。公布研究结果时,不一定会出现排名,而是一个综合的评估。“也可能会将三十一个省份按照自然统计顺序排列,至于具体谁高谁低,你们自己排”。
王金南举例说,中科院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每年都有,也会排名次,但是越是综合评估,针对性就越不强。“比如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经济、环境,那么名次低了究竟是打谁的板子?就算说是环保差,那么是污染排放强度高还是执法力度不行?”
“现在各种机构的评估很多,”王说,“而研究报告的发表是我们自己的权利。”
此前的“绿色GDP”核算项目中,十个试点省份和当时的环保总局都动用了大量的调查力量,而新项目将不会类似上次那样动用官方的力量。数据来源将以各省公布的官方数据为主,项目组不会自己进行调查。不过公众对各省自己公布的环境数据的准确性有怀疑态度,“但这都是相对的,”王说,“也不能说其它数据来源就没问题。”
另外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是,评价角度的变化。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曹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绿色GDP主要是看当地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代价,造成了多少污染,这些污染要花多少钱来治理,同时造成了多少影响和损害。而新项目主要是评估当地为改善环境做了多少工作,环境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
“可以说,整个的从思路上、方式上、数据来源上都不一样。前者主要是看污染和代价,后者主要是看当地政府在环境方面的努力情况,你做了工作之后到底效果如何等,是‘绩效’。”曹说。
“‘绿色GDP’核算中比较差的省份,在这个新的评估体系里未必是差的。”王金南说。
环境绩效评估是国际上最新的一种评估方式。最近几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委托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撰写《世界环境绩效排名》(EPI指数),以此希望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政治家和商界领袖们充分重视商业利益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EPI指数对每一个国家都提供了“同类分组排名”,将该国与其他地理位置接近的国家列为一组或者收入水平接近的国家列为一组进行同类分组比较。环境绩效排名先确定各项指数的标准值(100分),并据此衡量各国的达标水平。这一指标能够更直观地记录各单项和综合领域中的领先者和靠后者。
在《2008年世界环境绩效指数报告》中,评估者对149个国家的25项环境综合指数进行了综合评定,其中包括环境健康、空气质量、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生产性自然资源,与可持续能源政策等内容。而中国的环境绩效指数从2006年的第94名下降到第105名。
曹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次耶鲁大学和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的合作是双方主动谋求的结果,耶鲁大学方面亦想选择一个国家做省级层面的绩效评估。
新的绩效评估会先根据国外的经验制定一个适合中国的考评体系,亦会考虑到各地方不同的条件,“比如荒漠化或者森林覆盖率这个指标,显然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状况不一样,而这跟地理分布有关系,也不都是当地政府造成。”王金南说。除了绝对的环境数据外,绩效评估可能会考虑设一个“进步指标”,以考量那些虽然环境绝对指标不高但是却在一直努力改善的省份,“表明你做了多大努力”。
一些指标或许会是“导向性”的,提出问题,促使政府重视。王金南举例说,包括现在各方重视的“节能减排”,也是在中央政府一步步建立起指标体系后从而促动地方。
公众关心的是该项目和官方的关系,曹东说,环保部门应该知道这个项目,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这些部门对这个项目也都了解。“项目启动会也有他们的代表参加,不过是以专家的身份,不代表所属部门。”“暂时来说这个项目跟政府部门没有直接的关系,政府也没有给经费。”曹说。
按照计划,该项目将在一年后有一个初步的结果。王金南称,该项目研究报告应该会公开发布。(来源:南方周末)
15、如何才能让监测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年10月16日
辽宁省东部一家热电厂不久前由于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超标,被在线监控的“电子警察”发现,立即亮出“红灯”警告,迫使这家热电厂对脱硫装置进行改造,最终实现了达标排放。据了解,这个省自启用“电子警察”监测系统以来,已对15家大型火电厂的烟气排放实施在线监控,以确保环保部门能够及时发现电厂超标排污情况,并督促其进行整改。
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和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并非只有辽宁省在做。事实上,在节能减排的重压之下,各地环保部门都在“各显神通”,加强污染源的监测和统计工作。例如,全国首个环保视频监控网站于近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开通。人们通过点击具体信息,就可以查询到某排放口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可以实时查看某家排污企业的治污全过程等。
我国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的原因很多,而污染减排体系建设不完善,减排数据难以搞准,直接影响到责任制的落实。主要表现为:环境监测能力严重滞后,减排数据基础不牢;环境统计工作薄弱,数据质量难以保证等。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建立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成为各级环保部门当前的重点工作。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节能减排的成败。只有建立装备先进、标准规范、手段多样、运转高效的减排监测体系,才能及时跟踪各地区和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由此得出正确的数据,做出科学的决策。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以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为中心任务,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为减排考核和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不单单是环境监测体系如此,在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整个环境科技领域急需得到重视和加强。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我国无论是提高环境管理水平,还是实现环保的跨越式发展,都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然而,目前的环境科技发展尚不能适应环境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为:重大研究和调查项目较少,基础数据严重缺乏;环境监测和执法的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监测预警等基础能力薄弱等。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通过加强环境科技工作,把科技兴环保的战略落到实处。
要全面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必须团结有志于环境保护的科技工作者,形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推进环境科技事业的大发展。可喜的是,加强环境科技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环境保护被确定为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11个重点领域之一;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的环保科研项目经费突破了3亿元,相当于过去5年的总和。
一个个科研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国家的环境监测能力。例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布点优化研究”等3项与臭氧监测相关前瞻性研究项目,为国家环保部门实施环境空气中臭氧监测工作方案提供了及时、重要的科技支撑;“基于环境一号等国产卫星的环境遥感监测关键技术及软件研究”的实施及环境一号卫星的发射,将解决环境遥感领域的若干关键技术,提升我国环境遥感应用水平。
在环境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经过建章立制,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也得到进一步规范:出台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填补了环境监测立法空白;修订了《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制订了《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继续加强各类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和环境信息的发布工作;积极推进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专项监测进展顺利等。
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在监测理论上有所创新,在监测技术上取得突破,在监测能力上加以提高。要大力加强环境监测的基础性研究,开展以监测方法、质控要求等为内容的科学研究;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队伍素质,努力实现监测队伍专业化、监测装备现代化;重点围绕污染减排、污染源调查等,做好技术支撑和服务工作。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科学决策机制,提高统筹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要立足实际,加大投入,加强监管,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山西省不久前提出在全省建立污染减排新机制:各市环境监测站牵头组织有能力的县级环境监测站承担所有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省环境中心监测站负责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火电厂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并建立污染源监测数据定期上报制度。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地区都来重视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在科技兴环保的大背景下,开创污染减排工作的新局面。
16、新标准限制两种生物农药水污染物排放
来源:《财经》10-16 张瑞丹
如不注意安全生产和正确使用,生物农药同样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财经网》专稿/记者 张瑞丹】国家环保部近日在其网站上登出《生物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下次意见稿),首次对生物类农药井冈霉素、阿维菌素原药生产企业水污染物排放加强控制。
《财经》记者获悉,目前无化肥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市场需求日益增长,随着害虫的化学农药抗药性增强,对于生物农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井冈霉素和阿维菌素作为目前中国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生物抗菌杀虫剂,生产量可占所有生物农药产量的80%以上。
按照《意见稿》要求,在该标准实施之前,已建成投产的生物类农药井冈霉素、阿诺菌素原药生产企业或生产设施,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此类企业或设施,需在2011年6月30日前,达到规定的排放限值,即化学需氧量(COD)150mg/L,总氮20mg/L,总磷1.5mg/L。
自2011年7月1日起,现有井冈霉素原药生产企业将禁止排放污水,而阿维菌素原药生产企业需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降低约1/3的排放限值。
在标准实施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扩建生物类农药井冈霉素原药生产设施建设项目,从2009年1月1日开始禁排,阿维菌素原药生产设施建设项目则需在明年投入生产时,达到规定的排放限值,即化学需氧量(COD)100mg/L,总氮15mg/L,总磷1mg/L。
《意见稿》还要求,如果现有企业或新建项目所处的地区,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生态环境脆弱或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那么污水排放的标准还会相应的更加严格。
实际上,由于生物农药本身的活性成分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物质,在自然界有其固有的降解途径,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因此也被称为“绿色农药”。
不过,北京市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财经》记者,这并不意味着生物农药就是完全无害、没有任何污染的。相反,很多天然源物质都是剧毒或高毒物质。
例如,该《意见稿》的编制说明中就解释了阿维菌素对人、畜和水生生物具有高毒性的特征。如果不注意安全生产和正确使用的话,同样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马军还告诉《财经》记者,生物农药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对环境造成威胁的物质。例如,目前我国许多生物农药属于乳油制剂。而大部分乳油中的溶剂是甲苯、二甲苯这些对会人畜造成危害的有机溶剂。
再加上许多生物农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没有制备高含量的原药,而是添加了更多其他成分。而这些成分是否对人体、环境造成影响尚未得到深入研究和证实。“因此,生物农药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必须得到有效控制,”马军说。
按照《意见稿》要求,这两种生物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执行。一旦《标准》开始施行,生物类农药井冈霉素、阿维菌素原药生产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将不再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