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7
四月二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青海玉树地震特别关注:
1、中国政府网: 玉树敲定震后30日工作时间表 完成重建规划
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10-04/794370.html
2、人民网: “生态优先”原则将贯穿玉树灾后重建全过程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4/671272269301_1.shtml
3、北京日报: 青海成立监督组跟踪近80亿元涉灾款项用途
http://news.ycwb.com/2010-04/27/content_2502423.htm
环境资讯:
4、环球网: 外媒称中国拟在中印边境建五座大坝 两国信任度提升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0-04/793199.html
地方信息:
5、法制日报: 湖南:尽快启动东洞庭湖生态环境调查
http://www.legaldaily.com.cn/bm/content/2010-04/27/content_2126174.htm?node=20734
6、春城晚报: 昆明拟借助企业治理滇池 企业出资政府有奖补偿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4/671272333612_1.shtml
7、新快报: 广州污染企业搬迁名单曝光 303家6年分批迁出
http://news.ycwb.com/2010-04/27/content_2501764.htm
环境曝光:
8、搜狐绿色: IT业重金属污染调查 三星摩托罗拉TCL态度漠然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4/671272338753_1.shtml
人物访谈:
9、外滩画报: 专访上海世博会环保顾问杜丹德
http://green.sohu.com/20100427/n271782285.shtml
环保观点:
10、新快报: 未来水资源将成争夺焦点
http://news.163.com/10/0427/00/65824RUH00014AED.html
特别推荐:
11、云南网: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合法砍伐" 执法机关陷两难
深度报道:
12、中国经济网: 甘肃民勤黑风暴能见度几乎为零 专家称无法根治
http://env.people.com.cn/GB/11460973.html
13、贵州日报: 守着乌江“喊渴”引发的思考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4/671272334978_1.shtml
环境时评:
14、大河网: 华北地区:地下水还容我们透支多少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4/671272331510_1.shtml
15、新华网: 吹响中国“低碳革命”的号角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04/27/c_1258832.htm
16、中国经济网: 垃圾焚烧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http://views.ce.cn/main/yc/201004/27/t20100427_21328575.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
1、玉树敲定震后30日工作时间表 完成重建规划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0-04-27
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10-04/794370.html
新华社青海玉树4月27日电 (记者 吕雪莉、何伟)目前,玉树抗震救灾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记者自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获悉,震后30日内抗震救灾时间表已经明确,各项工作仍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青海省省委书记强卫在4月26日晚召开的指挥部会议上说,玉树抗震救灾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如何加快安排好群众的生活、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以及灾后重建是新阶段中的重点问题,要明确新的目标。他说,以时间节点为界,要分别作好四项工作。
具体是:震后20天即5月4日,启动社区恢复重建的试点。在重建规划没有公布之前,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从结古镇周边农村的重建先行开始,选择两个村子,在5月4日开工建设。同时,完成灾情评估报告。
震后30日即5月14日,要基本完成重点废墟的清理,包括沿街大型建筑物垮塌形成的废墟,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废墟的清理;同时,重建规划也要基本完成。
据悉,社区恢复重建试点已选定禅古村和甘达村,结合社区的恢复重建,当地的生产也将陆续得到恢复。
此外,记者从青海省卫生厅了解到,目前,灾区医疗防疫救治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截至4月26日17时,灾区各级医疗队伍累计接诊50019人次,收治伤病员9145人。
2、“生态优先”原则将贯穿玉树灾后重建全过程
来源:人民网 2010-04-26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4/671272269301_1.shtml
今日(4月26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青海省副省长张光荣在介绍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等方面情况时表示,青海是三江之源,玉树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这一块净土宝地不仅属于青海,也属于全国,因此保护好这块净土和宝地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张光荣介绍说,第一个方面为及时派出专家组进行调查评估,主要分三个方面的调查评估:一是地质灾害调查评估,二是灾后生态修复调查评估,三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调查评估,这些调查评估为下一步的灾后重建和保护生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方面,明确提出“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并且将这个原则贯穿于整个灾后重建的全过程。努力把玉树建成一个生态保护良好的旅游城市。
3、青海成立监督组跟踪近80亿元涉灾款项用途
来源:北京日报 2010-04-27
http://news.ycwb.com/2010-04/27/content_2502423.htm
昨天,国新办就青海玉树抗震救灾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青海省副省长张光荣透露,对于目前收到的近80亿元涉灾款项用途,青海省已成立监督检查组,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和检查。
三大措施确保交出放心账
截至目前,玉树已收到各种救灾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近80亿元,其中包括捐赠资金35亿元,救灾物资折价近40亿元,以及中央财政分两批安排的5亿元。同时,国内外各个方面的捐赠还在陆续进行中。
张光荣表示,为向群众交出一份放心账,该省现已推出三大措施,即省里成立监督检查组,实行全程跟踪监督、跟踪检查;出台并公布《物资资金管理使用相关办法》,广泛接受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成立审计监督组和财政监督组,深入玉树地震灾区,进行现场监督,同时建立监察、审计、财政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措施,及时改进。
重灾区875公里干线公路沉陷
“玉树地震使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张光荣说,重灾区干线公路875公里路面多处裂缝,路基沉陷,防护设施严重损毁,几乎所有桥梁都存在不同程度损坏,通讯、电力、供水等设施基本瘫痪;党政机关、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也受到严重破坏,给抢险救灾和群众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此外,由于玉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夜间温度零下7至8摄氏度,且重灾地区地带狭窄,给抢险救援、群众安置和恢复重建带来严峻挑战。
4、外媒称中国拟在中印边境建五座大坝 两国信任度提升
来源:环球网2010-04-26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0-04/793199.html
环球网实习记者冯丽报道,韩国《朝鲜日报》援引《印度时报》4月26日报道,中国政府近日向访问北京的印度外交部长克里希纳说:“计划在流经西藏自治区藏穆的雅鲁藏布江(印度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建设一座大坝,今后再增建四座。”
报道说,雅鲁藏布江东西横贯喜马拉雅山脉北部的西藏,流经中印领土纷争地区达旺和孟加拉国。其中藏穆大坝位于海拔3260米处,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坝。五座大坝竣工后,发电量将远大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发电站长江三峡大坝。对此,印度表示反对说:“这将破坏喜马拉雅与印度北部地区的生态平衡,对印度的水资源也将造成负面影响。”
而《印度时报》4月22日发表文章称,印度外长克里希纳表示,中国已经向印度保证在雅鲁藏布江修建水电站不会影响到下游。他说,中方保证“大坝内没有蓄水,无论如何不会影响到下游地区。报道称,印中两国在水资源问题上的合作,标志着两国间的信任度提升。
5、湖南:尽快启动东洞庭湖生态环境调查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2010-04-27
http://www.legaldaily.com.cn/bm/content/2010-04/27/content_2126174.htm?node=20734
湖南东洞庭湖最多时采砂船竟然有百十条!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这是岳阳县部分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一致反映的情况。洞庭湖特别是东洞庭湖近两年来不断增多的采砂船舶令岳阳县部分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格外担忧。
在今年岳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彭孝道、罗水兵等十二名人大代表就曾提出《关于规范东洞庭湖砂石开采、保障渔民权益》的提案。这些人大代表在提案中称,岳阳县境内的东洞庭湖是该县人民的母亲湖。近年来,由于对东洞庭湖的无序开采,目前,东洞庭湖已经“千疮百孔,面目全非”。这份提案说,“据保守估计,砂石采挖,日吞吐量不下十五万吨。”“砂石资源开采的无序、无控,造成资源废弃,江湖淤阻,航船安全隐患增加。”
这些人大代表认为,随着砂石开采量的不断增加,东洞庭湖砂石储存量急剧下降,“掠夺性开采,使得资源枯竭”。同时,由于采砂船舶直接开进了“江湖两岸的渔民捕捞生产基地,造成渔民生产洲滩土崩坍塌”。据这些人大代表统计,在东洞庭湖鹿角段有286户、1156名渔民以捕鱼为生。由于无顺开采,使得这些渔民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这些人大代表在这份提案中提出,希望加强东洞庭湖砂石开采的规范管理,做到有序、有控开采,不废弃有限资源。同时,要保障渔民的生活。
岳阳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湖面上的采砂船由于马力大,开采能力强,可以深挖60米,“一旦涨水,挖过砂的地方会形成很强的水流漩涡,对船舶航行造成威胁。”而东洞庭湖历史上就是洞庭湖的主航道。
另外,采砂船的密集采砂,使得东洞庭湖一带鱼类的栖息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东洞庭湖一带的渔业资源大量减少。“这样的无序开采如果得不到及时制止,对东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严重破坏。”
岳阳县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担心,这样无序开采最终伤及的是东洞庭湖的生态环境,而东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再想修复,恐怕是难上加难。
据专家介绍,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7块重要湿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专家称,由于多年来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已被分割为东、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个部分。专家认为,这些实际是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曾对媒体表示,据考察,鄱阳湖和洞庭湖中的白鳍豚基本绝迹,人类活动是最直接的因素。
岳阳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为,国家及湖南省有关方面应尽快启动对东洞庭湖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以查清如此大规模的采砂活动到底对东洞庭湖会不会产生致命影响。他们说,保护东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亟待提上湖南省及有关方面的议事日程。
6、昆明拟借助企业治理滇池 企业出资政府有奖补偿
来源:春城晚报2010-04-27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4/671272333612_1.shtml
宿迁市卫生局局长葛志健在两年前曾来昆明讲课,提到“政府购买服务”的建议,当时他主要针对的是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6日,昆明市在经过半年的调研后,对此前起草的《昆明市滇池水体污染物去除补偿办法》进行了听证,昆明市滇管局局长李昆敏再次提到“政府购买”,而这次政府要购买的是企业治理滇池的效果。
价格核算
企业认为补偿不具吸引力
26日的听证会上,来自环境科学研究单位、企业的听证代表就《办法》进行了意见反馈,所有听证代表都认为昆明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滇池治理的措施十分可行。昆明市政府研究室的刘瑞华和昆明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王树东等听证代表均表示,《办法》的出台对鼓励企业参与滇池污染治理,政府根据治理效果给予适当补偿的方式对滇池治理工作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代表李杰认为出台该《办法》是政府的一种制度创新,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激活企业参与,可以形成全民共管,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
由于涉及政府补偿款项,所以来自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听证代表的意见出现局部对立。来自企业的刘志宏、李杰、张国成认为,以去除每吨总磷补偿20万元,总氮补偿5万元的价格来核算,对于要投入前期科研经费、治理经费等高投入项目的企业来说,这样的“补偿金”没有吸引力。而王树东以及来自工程设计单位的余雄鹰则建议,政府在补偿企业时应当适当调整补偿金额和标准,加入详细的技术参数提高门槛,防止一些企业鱼目混珠。
转换思路
补偿仅是企业的次要收益
听证会后,李昆敏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解释,鼓励企业参与滇池水体污染物的去除工作,其实是一种政府购买行为,即借助社会资本注入滇池治理,然后政府再来出资购买他们治理的效果。
他说:“投资的多元化是滇池治理工作的必然,单靠政府投入对于昆明市来说,压力太大。与其说这个办法是鼓励企业治理滇池,还不如说是鼓励企业将滇池里的污染物变废为宝。”李昆敏以企业生产为例,某一个企业的工业生产废料如果利用不当,就真的成了污染物,但是如果有另一家以此为原料的企业来接手继续运作,形成一条循环的产业链,那么这些废料也就成了一种资源,甚至是一种产值。
“导致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是氮磷,也是造成滇池水质下降的主要成因,但是氮磷却又是植物生长中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如果企业能够通过技术将滇池水体里的氮磷提取出来用于相关绿色产品、商品的制作,那么企业的收益点就不再是政府补偿的那几十万,而是从滇池污染物里创造的财富。”李昆敏认为,如果企业单纯地依靠政府补偿去除磷除氮,那么支出和收益肯定是不平等的。但如果转换一种思路,企业在利用滇池污染物创造效益的同时,政府还能根据成效给予企业一些补偿,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政府的补偿就是另一种收益。
制度创新
有奖补偿在国内尚属首次
据介绍,目前国内外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除氮脱磷、水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是物理化学方法,水生植物及植物法,组合工艺法等3大类。在滇池污染治理与保护工作中,曾经规模化地实施了“水藻”分离法、水葫芦种养、污水处理等方式,而这些措施对总磷、总氮的去除成本也在4.6万元~42万元/吨不等,在综合考虑了昆明市对参与滇池治理项目的鼓励政策、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先进城市对水污染惩罚机制等方面的因素后,决定建议将试行期的补助标准设置为总氮5万元/吨,总磷20万元/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出台《办法》鼓励企业参与水环境治理,政府出资购买成效的方式在我国尚属首次。此前昆明市已经推行了一旦造成污染,企业将永久退出市场的严惩机制,如果再推行此项补偿机制,奖惩结合,必然对滇池治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7、广州污染企业搬迁名单曝光 303家6年分批迁出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10-04-27
http://news.ycwb.com/2010-04/27/content_2501764.htm
污染企业出城记
污染企业出城,一直备受市民关注。近日,记者从有关渠道独家获得广州“退二进三”企业名单大全。根据该名单,303家企业拟于2015年前分三批迁出市区。不过,按照一年一调的规定,该名单今后或还会有调整。相关文件还指出,拟迁出的10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将在亚运会期间停产。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牟晓翼
第一批92家企业仍有12家未搬
在不久前举行的广州市两会上,广州市环保局局长丁红都透露了“退二进三”工作的最新进展:广州市第一批共计92家“退二进三”企业(2009年底前搬迁)中,到目前已有80家完成了整体搬迁工作,仍有12家未完成搬迁。
然而,根据2009年市政府下发的8号文,广州市第一批“退二进三”企业总数应为91家才对。这让记者有些糊涂:多出的一家是哪家?名单又是何时有调整的?
近日,记者终于从相关渠道拿到了有关文件,这份由市发改委、环保局、安监局于2009年11月11日联合下发的文件中,详细说明了“退二进三”企业名单的最新调整细则,并提出“每年更改一次名单”的原则。其中企业搬迁限期三批分别为2009年底、2012年底、2015年底的规定没有变化。如果算上自2005年开始的名单调整,在四年多时间里,广州“退二进三”企业名单已经历了八次调整。
数百企业将搬去郊区产业基地
数百家企业,搬迁后将去向何处呢?据了解,广州“退二进三”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从2007年就开始进行前期工作,其规划面积约4000公顷,包括增城市石滩镇工业产业集聚基地、从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花都区纺织工业园、花都区橡胶工业园、南沙重型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广州石化产业基地、番禺区创新科技园、危险化学品搬迁区等园区或产业基地。
对于住在这些企业周边的居民来说,工厂的搬迁将给他们带来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各大产业园区正在紧张建设之中,部分企业已经搬入园区,正常生产经营。
10家化学品企业亚运期间停产
此外,在文件中,10家企业将在亚运期间停产,分别是:广州市荔湾区恒业化工经营部、广东省华星物资储运公司209仓库、广州华鸿储运有限公司吉山仓库、广州化工轻工总公司吉山仓库、广东省广州市海鸥石油气体厂、广州市番禺区宏基液化石油气站、广州市番禺番龙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番禺莲花山莲盛液化气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番禺中油油品销售有限公司、广州市五羊油漆股份有限公司。文件规定:上述企业应于亚运会召开前一周(2010年11月5日)起至亚运会结束日期间,暂时停止生产经营活动,降低储存量,确保亚运会召开期间的安全。
1 2 3 4 5 下一页
8、IT业重金属污染调查 三星摩托罗拉TCL态度漠然
来源:搜狐绿色 2010-04-27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4/671272338753_1.shtml
根据最新披露的一份IT产业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多家IT品牌的供应商重金属排放超标违规,面对公众质疑,摩托罗拉、IBM、诺基亚、西门子、佳能、三星、LG、TCL等知名品牌未作任何回应。
2009年以来,湖南浏阳、陕西凤翔、福建上杭等一系列的重金属污染事件令国人震惊。鉴于IT产品制造是重金属排放的源头之一,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达尔问环境研究所三家环保组织从IT业入手展开调查,以推动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加强重金属控制。
此次调查的主要发现如下:
一、部分IT产品制造商重金属排放超标违规,造成严重污染
印刷线路板(PCB)是当今IT产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我们发现大量PCB生产企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给当地河流、土壤和近海造成严重污染。而IT产业涉及的电池/电源行业,其生产链条的多个环节涉及重金属铅的排放,造成空气、水、土壤污染,严重的甚至直接引发血铅事件。
二、一些知名IT品牌的供应商重金属排放超标违规
通过检索中国水污染地图和空气污染地图收录的企业超标违规记录,我们发现一些为知名IT品牌大量供货的企业重金属排放超标违规,污染严重。资料显示,涉及121名当地少儿血铅超标事件的福建上杭县蛟洋华强电池厂,是刚刚于2010年4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最重要的OEM厂商之一。而南都公司宣称“已进入沃达丰、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新加坡电信、英国电信BT等著名国际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并获得阿尔卡特等企业评选的全球优秀供应商之殊荣”。
在PCB生产企业中,一家名为惠州美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其监管记录显示2009年3月3日该公司被环保部门发现部分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铜、锌、镍、铁均超标排放,其中铜超标竟达5199.0倍,严重污染环境。而这家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母公司MerixCorporation在其2008年年报中披露,Cisco和摩托罗拉是其最大的两家客户企业,采购额分别占到该公司2008财年净销售额的11%和10%。
而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建滔集团旗下也有多个企业多次超标违规。其中一家名为东莞万年富电子有限公司的企业,2009年10月31日被发现擅自设置一条直径约10cm的软管连接污泥浓缩池的导排管预留口,将未经处理的污泥及生产废水通过软管绕过标准化排放口直接排入下水道,从污泥浓缩池排走未处理的污泥。而在公开资料上我们看到,建滔集团线路板销售额在亚洲名列前茅,其客户包括IBM和Intel等诸多知名IT品牌。
三、面对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质疑,部分知名IT品牌未予回复
在通过调查初步梳理出超标违规的IT产品制造商与知名IT品牌间的供货关系后,我们于2010年4月15日和16日向29家国内外知名IT品牌的CEO发出了信件,向其确认违规企业是否为其供应商,是否还有其它的供应商存在环境违规问题,以及是否建立了供应商环境管理体系。
在收到此信后,部分企业及时回应并积极跟进,比如日本的松下、三洋、日立、索尼公司,中国的海尔和联想公司,美国的Intel公司,以及新加坡的新加坡电信都与环保组织进行了直接沟通。
在这些企业中,日本的松下公司、三洋公司和中国的海尔公司和联想公司的回应最为积极。
● 松下公司不但对环保组织提供的超标供应商线索进行了核对,而且已经利用公开的数据检索了其一级供应商,同时其环境推进部部长和环保组织直接沟通,探讨与各个利益方合作,建立并完善供应链环境管理机制的问题;
● 三洋电机(中国)有限公司多次来电沟通,表示公司总部非常重视,要求开展核查,2010年4月23日三洋电机(中国)有限公司书面来函,确认了核查情况,并表示会跟进确认出现问题的供应商整改情况;
● 海尔公司来电,不但确认了核查情况,并且告知已经和超标供应商进行跟进,而该公司特别提到,其宗旨与环保组织一致,愿共同推动环境保护;
● 联想公司则对查询情况进行了书面通报,虽认为被问及的违规企业不是其供应商,但依然表示愿意与公益组织就其它的供应商是否存在环境违规问题以及供应链环境管理机制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沟通。
但多数企业至今未作任何回应,这其中包括了摩托罗拉,诺基亚,佳能,三星,TCL等中外知名IT品牌。
根据调查的发现,发起此次调查的环保组织建议IT产业借助环境信息公开加强供应链环境管理。
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建设了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数据库,截止2010年4月,共收录2004年以来各地企业违规超标记录60000条。目前已有34家环保组织加入旨在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绿色选择联盟(GCA);而GE、Nike、沃尔玛、溢达、联合利华等一批大型企业已经开始使用数据库推进其供应链的环境管理。通过定期的比对查询,许多违规超标企业感受到压力,作出整改并公开向公众作出说明,并披露监测记录和排放数据。
然而,为信息公开提供了重要信息技术支撑的IT产业,却在利用信息公开推动环境保护方面落在了后面。迄今为止,并没有IT业的主要公司愿意承诺对其供应链条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地环境管理。在先期与一些品牌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间,一些公司对其供应链条可能存在的环境违规问题表现漠然,其中一家公司甚至表示:我们有5000家供应商,检索起来“太麻烦”。但今天检索一遍供货商,难道真的比让周边社区世代承受重金属毒害更麻烦吗?今天要求供应商控制重金属排放,难道真的比未来清除沉积于河湖底泥、土壤、地下水以及近海中的重金属更麻烦吗?
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达尔问环境研究所希望通过调查报告,唤起IT品牌对其供应链重金属排放问题的重视,由此回应公众的质疑,认真排查,作出反馈;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起一个长期的管理机制,严格控制其供应链条的重金属排放。鉴于许多IT品牌仅对少数一级供货商有所掌握,但许多高污染、高排放工序更多的被层层转包,建议IT品牌首先搞清自己庞大复杂的供应链条上究竟都有哪些企业。
我们也希望以此次调查为基础,开展2010年第二期绿色选择消费者行动,推动消费者关注IT产品生产过程的污染控制,以自己的购买权力促进IT品牌加强对其供应链的环境管理,以绿色消费推动IT产品的绿色生产。
9、专访上海世博会环保顾问杜丹德
来源:外滩画报 2010年04月27日
http://green.sohu.com/20100427/n271782285.shtml
专访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师--上海世博会的环保顾问杜丹德
这位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师首创的“封顶与交易”体系,被《经济学人》评为“10 年来最大环保成就”,被美国联邦环保署(EPA)称为“美国最重要、最成功的环保政策”,也被1997 年的《京都议定书》采纳。作为中国政府聘请的酸雨专家,他也已经与中国合作了17 个年头,曾为北京奥运提出了“绿色出行”计划。
杜丹德这辈子没离开过自然和环保行业—马萨诸塞州大学农业与资源经济学教授、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师、老布什政府环境顾问、中国政府特邀酸雨专家??这位63 岁的环保老兵,现在多了个新身份:上海世博会环保顾问。
2008 年,杜丹德所属的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与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CANGO)为北京奥运联合提倡“绿色出行”,吸引8 万网民注册参与,实现8895 吨碳减排,规模和反响空前。
接受《外滩画报》专访的当天早晨,他刚刚出席了“世博绿色出行林”活动,在徐浦大桥外环林带种下第一棵树。据说,这是中国第一个为降低大型活动碳排放而设立的林地项目。
“封顶与交易”的发明者
半个世纪前,女作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描述了一个由于杀虫剂DDT 的广泛使用,最终没有鸟鸣的世界。美国环保协会(EnvironmentalDefense Fund,简称EDF;字面意为“环境捍卫基金会”)就在那时成立。
1967 年,四名科学家在长岛发起禁用DDT 倡议,推动了美国《环境保护法》的诞生。“这是EDF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杜丹德说。
EDF 已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环保组织之一,会员逾50 万,成就包括:说服麦当劳弃用泡沫塑料汉堡盒,减少饲料中的抗生素,帮助联邦快递引进燃油效率提高过半的新型递送卡车??
“我是个务实者,享受做实事的感觉。”杜丹德说。所以当他在马萨诸塞州大学批改考卷,接到邀请他加入EDF的电话时,他没有犹豫。“大学里教的大多是概念和理论,如果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结果等于零。我觉得加入EDF 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真正做一些事,去改变社会和世界。”
作为EDF首席经济师,杜丹德首创了用市场机制解决美国酸雨问题的理念—对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封顶与交易”(capand trade,EDF 称之为“排污权交易”),即企业排污量如低于政府规定,可将节余额度留作后用,也可卖给未达标企业,从而保持排污总量不超标。
1988 年老布什当选总统后,杜丹德被请去为新总统提供环保咨询。由此产生的“88 计划”效果显著:1990 到2006 年,美国发电量增长37%,二氧化硫排放却下降40%。
回顾当年,他深感自豪。“布什总统用‘突破僵局’来评价EDF 为解决酸雨起的作用。在他演讲时,我就坐在台下。”
封顶与交易被《经济学人》评为“10年来最大环保成就”,被美国环保署称为“美国最重要、最成功的环保政策”,也被1997 年的《京都议定书》采纳。
用私人森林实现碳补偿
杜丹德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90 年代初。1992 年邓小平南巡、改革开放加快后,中国政府意识到环境挑战的艰巨,开始向外国环境专家求助。
“那时中国刚实行排污收费政策,但效果很差。”杜丹德回忆道。1995 年中国政府规定,超标二氧化硫排放每公斤需缴纳0.2 元,远低于购置脱硫设备的成本。“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是。所以中国有两块排污金牌!”他半开玩笑地说。
1999 年,EDF 与中国环保总局正式合作。2001 年,排污权交易在南通试验成功。次年“4+3+1”项目启动,山东、山西、河南、上海、天津、柳州及华能集团公司加入。2004 年,杜丹德获中国政府授予外国友人的最高奖项友谊奖。
在杜丹德看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不但不必发生冲突,而且可以相辅相成。“有人曾质疑,GDP 和SO2 排放量必然成正比,最终我们改变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与传统方法相比,参加这一项目的企业和地方政府都能省钱,公民能得到清洁空气,这是个‘三赢’办法。”
“市场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去参与和竞争。市场会自动协调成千上万个人的成千上万个决定,能使人们萌发好的想法,激励他们去创新。正是市场解决了酸雨这个历史老大难问题。”杜丹德指出。
对话杜丹德博士“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B=《外滩画报》
D= 杜丹德(Dr. Daniel J. Dudek)
B:酸雨在全球暖化中起什么作用?
D:酸雨是由两种排放物导致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以前者为主。两者都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生的,尤其与烧煤息息相关。燃烧化石燃料主要产生三种气体: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其实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它有点像一面镜子,可以反射阳光,反而能使全球变冷。二氧化碳才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一氧化氮与汽车尾气中的柴油烃类有机物结合,会产生臭氧,这也是危害性很大的一种温室气体。
B:现在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碳排放,几乎没人再关注二氧化硫了。
D:二氧化硫不仅会造成酸雨,更对人体有直接伤害。我认为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仍应对二氧化硫的排放给予很高的重视。在国际上,二氧化碳现在似乎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新闻里铺天盖地都是“低碳”,我觉得这只是一时的热点。从长远看,二氧化硫排放仍然不可忽视,这在“十一五”规划中可以看到。“十二五”规划也提出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新目标。
B:近20年中国官方的环保意识有哪些转变?
D:我在中国工作期间,看到他们的观念有了质的转变。2 月9 日,我与温家宝总理碰面,他让我提出意见和建议,思考中国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而在1991 年,人们不会有让国家领导人去听取一个美国人建议的意识。这种观念和意识上的变化也体现了国家领导人“以民为本”的服务思想进步。归根到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B:你如何帮北京实现绿色奥运?
D:2006,我们和中国国际民间组织促进会一起主张“绿色出行”,目标在于激励个人去寻求低碳出行的新方式。我们呼吁大家以步代车、多乘公交。项目非常成功,总计有8 万人注册参与。我们还为“绿色出行”设计网站,平均日访问量达50 万人次,至今仍有人关注。这次上海世博的“绿色出行”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更像为每个人打开一扇低碳生活的窗口。
B:你提倡“绿色出行”,但有车仍是许多中国人的梦想。你如何劝说他们?
D:私家车确实很有吸引力。你可以拥有汽车,但要考虑开车产生的后果。你可以通过开一趟车,一次性办掉很多事来提高效率,以及在迫不得已时再开车,尽可能多乘公交。买车时要考虑车子是否环保,耗油、排量如何,不要只关注配置是否豪华、有没有环绕立体声。你要问问经销商:这辆车会造成多少尾气排放?它的环保承诺是什么?外表性感不是车的唯一。
B:你在美国开什么车?
D:我开的是油电混合动力车。
B:你频繁往来中美之间,怎么进行碳补偿?
D:我家旁边有一片全天然的私人森林,我和妻子对它呵护备至。只有当树木自然死亡或被风吹倒时,我们才会使用其木材。其余的全部任其自然生长,让它们时刻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有人质疑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碳排放太多,应改为网络会议。你怎么看?
D:那肯定会非常有意思,哈哈,不过不太可行。去年我参加了哥本哈根大会,注意到谈判的难处——不仅是大家面对面谈话那么简单,还有双边会议、前期沟通会等等。好几国首脑聚在一起,通宵谈判也很常见。我们不仅与别的国家谈判,还与美国办事处不时进行在线视频沟通。
哥本哈根大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而且要共同商讨地球未来,所以实实在在地当面开会更有效。不过我倒希望,与其像去年那样,谈了几天几夜,只讨论出一个没有法律效力的文本,不如去做一些实事和改变。
B:你收养了两个来自江苏常州的中国女孩。你如何向她们灌输环保理念?
D:有趣的是,有时不是我教她们,而是她们教我。我和小女儿一起去散步,看到地上有易拉罐、瓶子、垃圾袋之类,她就会问:“爸爸,为什么大家都把垃圾扔在地上?”
她的问话让我对环保思考得更深入。于是我们每次出去散步,都会带一个袋子,一路捡地上的垃圾,小女儿对此非常热衷。她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和大自然,她们的热情和兴趣时刻提醒我,在环保上必须更努力。我从她们身上获得很多动力和灵感。
10、未来水资源将成争夺焦点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2010-04-27陈福香
http://news.163.com/10/0427/00/65824RUH00014AED.html
海啸、地震、火山爆发、干旱……
最近十多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天灾对人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最近几年以来频繁爆发的天灾,更是让公众对地球环境有了更多的思量。诚然,涉及到天灾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环境的破坏、自然环境的变化等等,但这些天灾也促使人们审视自己生存的环境,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给地球带来的破坏。
2009年入秋以来的西南大旱,持续了半年多仍然没有大的改善,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像在警示世人:地球资源有限,请善待。与此同时,倡导低碳生活的呼声也渐高,说到低碳,旱灾之殇:气候变化还是人为?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
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区市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表示,这次西南旱灾,“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旱灾呈现持续时间长、干旱面积大、影响程度重的特点。”
这次大面积的旱灾,让公众对水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体会,水作为最重要的生命资源之一,由于严重缺水,所有的生物都显得那么无可奈何。关于旱灾引起的原因,很多业内外专家也进行了无数次讨论,但最终并没有统一的结论。
但大家普遍认为,单一的因素不至于导致如此严重的灾情,不过,这次旱灾也向世人敲醒了警钟:善待地球资源。
缺水危机:未来的战争将在水领域
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此次“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从活动的宣传主题可以看出,水资源的匮乏正日益受到关注,除了大家传统概念里的部分国家长期遭受缺水困扰之外,中国的西南旱灾也受到全球的关注,而水资源的争端也在近几年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世界银行副行长伊斯梅尔·萨拉杰丁曾在1995年预言,20世纪的许多战争都是因石油而起,而到21世纪,水将成为引发战争的根源,或许这正在成为现实。有报道称,在西部大旱的同时,北部正频繁上演“水冲突”,河北、河南和山西三省正因为水资源分配而发生摩擦。据闻,发源于山西,流经河北、河南等地的清漳河,是一条跨省河流,水源是上下游共享。早年因抢水问题,三省之间就小有摩擦。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山西陆续在清漳河流域内修建了各类蓄水工程,导致河流径流量大量被拦截在山西境内。据《光明日报》报道,1965年以前的20多年,清漳河的年均径流量为19.6亿立方米,1981-2000年20年平均径流量为3.56亿立方米,故而造成了连绵不断的“水冲突”。
而国际上关于水的争端也层出不穷,包括巴西、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等。
1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合法砍伐" 执法机关陷两难
来源:云南网2008年07月24日
几秒钟,一棵大树就倒下了。 戴振华
编者按:这是我们江河信息以前发过的一篇文章,但结合现在频发的自然灾害,这篇文章可以说对我们人类是有着一定的警醒作用的,故特此再发一遍。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何以频频被毁?最近,记者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后发现,除了经济利益驱使导致森林逐年减少之外,很多村民在自己承包的轮歇地上“合法毁林”也是这一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在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上,相关部门多年来一直遭受着法规冲突而陷入了不得不“抓了人又不得不放”的尴尬。
现状 热带雨林越来越少
每年的年底至次年的5月间,在西双版纳四处都可以看到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的状况。那是村民趁着旱季在烧坝,这也是外界指责西双版纳“毁林开荒,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依据之一。
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西双版纳境内迄今为止的橡胶种植面积已突破330万亩,干胶产量达20万吨以上。特别是近年市场上橡胶价格的上涨,导致一部分人盲目毁林种植橡胶。
根据西双版纳环保部门的调查显示,橡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天然森林不断减少,导致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功能降低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橡胶树的吸水性较强,随着开发面积的扩大,导致了地表蒸发加强,地面墒情降低,水源逐渐枯竭,雾日也逐渐减少,橡胶种植区的气候正在从湿热向干热方向转变。
中科院版纳植物园生物学家许再富教授研究表明:橡胶林的水流失量是同面积天然热带雨林的3倍,土流失量则是同面积热带雨林的53倍,因此,橡胶林也有绿色沙漠之称,在绿色沙漠里面,甚至没有飞鸟。
影响 雨林减少引起气候变化
有研究表明,西双版纳大面积植胶不仅使热带雨林面积缩小了近50%,也引起了气候的逐步干热化。
东风电厂在景洪市南背弄河上有3座电站,因上游的天然林不断减少,水源也日渐减少。过去,这个供应着东风农场及附近村寨数万人生产和生活用电,日发电量为6600千瓦的水力发电厂,如今由于水流不足只能发电1200千瓦,甚至变成一到旱季就缺水的“雷响电站”。长年在东风电厂光明电站坝头工作的李师傅对记者说,由于橡胶林保持水土性能较差,如果再不制止南背弄河一带砍伐天然林种植橡胶的问题,电厂很可能因水源枯竭而关门。
据东风电厂负责人介绍,南背弄河上游原来还有一道10米高的瀑布,很是壮观,但近年来由于河水的急剧减少,这道天然瀑布已经干涸消失了。
与此同时,橡胶加工的制胶废水还使西双版纳境内的澜沧江、补远江、南腊河等多数河流的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野生动物也由于热带雨林的锐减,而丧失了庇护场所和食源,导致了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冲突日益突出,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野象。
原因 执法机关陷入两难境地
有人疯狂砍伐热带雨林,难道就没有人管吗?
对此,森林公安机关也是一肚子的苦水。《森林保护法》规定,砍伐树木必须报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否则就属违法,但《土地承包法》却规定,村民在自己的承包土地上做什么,政府行政部门是不能干涉的。因此,森林公安机关将村民抓起来,村民只要拿出土地承包证书,法院也无法判定村民就有罪,到头来还得将其释放。
现在,村民都是把树木砍倒付之一炬,若按照现行的木材价格,被烧毁的树木价格,远远超过了种植经济作物10年的价值。
记者在今年6月下旬进入景洪市景讷乡丫口寨实地调查时,看到群众手中的《集体山林权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中广泛存在图文不符、证图不符的情况。一户农民的权证上标明的是20亩土地,但实际耕种的面积是证上的3-7倍,甚至更多。而且,在强占国有林地时,往往是全村男女老少一齐行动,村干部和党员也参与其中,砍烧之后就平分。法不治众,森林公安对此类案件束手无策。
对策 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面对热带雨林的日益减少,一些人士建议政府“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
“一旦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农民得到了一定的经济补偿,土地开发商承担了一定的经济责任,西双版纳的生态保护工作也就自然得以正常开展。一些人也会逐步因生态补偿费用问题而放弃开发,使生态自然恢复,这是很多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版纳生态保护工作的必由之路。”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段金华对记者说,国家环保总局去年出台了《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明确生态补偿责任主体,确定生态补偿的对象、范围。
一个好消息是,最近,西双版纳为争取生态补偿政策做了很多努力,目前正积极向上级反映,力争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春城晚报 戴振华)
12、甘肃民勤黑风暴能见度几乎为零 专家称无法根治
来源:中国经济网2010年04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1460973.html
内容摘要: 据民勤县气象部门检测的数据,这次沙尘暴瞬间最大风力达十级,地面能见度为0米,持续时间长达3小时,为17年来民勤遭遇的最强一次沙尘暴。截至25号8点,甘肃省有14个气象观测站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其中酒泉、林掖、张掖、民乐、民勤等6个站位为能见度低于50米的特强沙尘暴。
2010年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亲历“黑风暴”》,以下是节目实录: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在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出现了一场大风和强沙尘天气,其中,甘肃民勤在24日19点遭遇到瞬间风力每秒28米,能见度接近0米的黑风暴,先一起来看看
第一部分甘肃民勤等地的黑尘暴
24号起,甘肃省遭遇了今年第三次区域性的沙尘暴袭击。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地区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在当天傍晚时分的能见度接近0米。出现了17年未遇的“黑风”天气。
24号晚上7点左右,强沙尘自西向东席卷了河西走廊。在甘肃民勤县,眨眼工夫,巨大的沙尘从天而降,天色瞬间变黑。10级的大风夹杂着沙尘,让整个民勤笼罩在一片漆黑之中,在县城道路上,司机即使打开大灯,也很难看清前方的道路,只能摸索着缓慢行驶。道路两旁的蔬菜大棚上的塑料膜,被吹得七零八落。
民勤电视台记者王吉琪:当时沙尘暴刮的时候,能见度是零。就是什么都看不清楚,大家看到我手指的这些沙尘,就是6点多开始刮风到现在刮下的沙尘,我抓起沙尘,大家可以看到,就有这么厚,现在是10点59,4、5个小时的时间,就刮了这么厚的沙子。
据甘肃民勤县的居民介绍,沙尘暴来临之前,天气还是一片晴朗,太阳还未落山。这是一位民勤的网友在沙尘到来之前,拍摄到的民勤县城的情况。
下午7点,一道高达500米的黑灰色风墙以排山倒海之势自西向东推进,几分钟之后,漫天沙尘狂舞,眼前漆黑一片,行人寸步难行。24号晚上19点10左右,民勤整个县城完全被沙尘淹没,城区一片漆黑。
民勤市民:那个风特别大,几十年来从来没有遇见过,沙尘就像是一堵墙一样,从天上直接压过来,让人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那种恐惧感。瞬间就达到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走在路上,路边的树和路牙子都看不见,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就直接上路牙子上面了。
据民勤县气象部门检测的数据,这次沙尘暴瞬间最大风力达十级,地面能见度为0米,持续时间长达3小时,为17年来民勤遭遇的最强一次沙尘暴。
民勤县气象局工程师王汝忠:这次过程,瞬间及时风速达到28米/秒,比1993年5月5日的黑风过程要强得多,93年的黑风它的瞬间即时风速达到25米/秒,而且今年的持续时间也比93年的黑风要长。
据了解,这次持续时间长达3小时强沙尘暴,造成民勤县城及薛百、三雷、夹河8个乡镇11个村组发生13处火灾,城乡部分区域断电,当地政府人员和消防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到25号凌晨2点左右,火灾现场的明火全部被扑灭。
根据最新统计,这次次强沙尘灾害,共造成民勤县4.33万户、19.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8.43万亩,;倒塌房屋95户、540间,损坏房屋760间;强风引发的火灾,还造成当地5人轻度受伤。据初步统计,这次灾害给民勤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
截至25号8点,甘肃省有14个气象观测站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其中酒泉、林掖、张掖、民乐、民勤等6个站位为能见度低于50米的特强沙尘暴。气象记录显示,从4月24号12时开始,沙尘暴由西向东袭击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许到达民勤。
兰州气象局工作人员:酒泉和民勤出现了黑风,能见度等于零,并且,民勤站的最大风力达到了26米/秒,也就是相当于10级以上大风,这次沙尘暴天气,对甘肃河西走廊的农牧业生产危害非常大,我们省的河西走廊的部分地方,塑料大棚、地膜都被刮走。
25日白天,民勤等地再次出现大风强沙尘暴天气,大风瞬时极大风速达到了8级,最小能见度300米。沙尘天气一直持续到了25号晚上。
兰州气象局工作人员林纡:预计在今天白天到夜间这个时间,甘肃的张掖、武威、白银还有平悢、庆阳等地方有沙尘暴,并且还有一些沙尘天气。
专家告诉我们,甘肃民勤所在的河西地区,正好处在北方冷空气南下的通道上,每年3月到5月,活跃的蒙古气旋和冷暖空气活动,再加上河西走廊特殊的地形效应,这里很容易刮起大风。但仅仅大风还不能造成我们刚才看到的黑风暴,沙尘暴频频光顾民勤,还有哪些其他的原因呢?再来了解一下。
第二部分民勤十几年来沙尘不断专家指出问题根源
黑风暴是一种强沙尘暴,俗称“黑风”,沙尘暴的一种,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它是强风、浓密度沙尘混合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17年前,民勤曾经遭遇过一次黑风暴。这是金昌电视台1993年5月5日拍摄的黑风暴。发生在金昌、武威、民勤、白银等地市,那场“黑风暴”能见度最低时为零。当时学生们恰好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遭遇黑风暴后,孩子们手拉着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风暴中艰难前行,有不少孩子手拉着掉进了水渠。风暴造成50人死亡,153人重伤。 3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4330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7.25亿人民币。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水资源短缺和沙害的影响下,民勤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已经成为我国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区之一。十几年来,沙来人退、河流干涸、草原沙漠化,民勤绿洲正在消失。民勤人从未停止过同风沙抗争。近50年来,民勤累计人工造林面积180万亩,封育天然沙生灌草植被290万亩,在绿洲边缘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了长达342公里的防护林带,有效治理风沙口191个,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提高到了现在的10.68%,绿洲外围防风固沙屏障已初步形成。
第三部分专家谈解决之道
那么十七年之后,黑风暴为什么会再次光顾民勤呢,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连友:根据切身体验可能叫黑风暴。
刘连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多年从事风沙研究。刘教授告诉我们,沙尘暴分五个等级,从浮尘、洋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到特强沙尘暴,近期甘肃、新疆等地的局部地区达到了特强沙尘暴的等级。
刘连友:这次之所以这么强,能主要是它这个风力,因为沙尘暴它的沙尘的浓度对于当地动力条件有关系,因为有风就能把尘土整个给刮起来,所以就说这次的风力,从民勤都超过了28个秒。
刘教授告诉我们,从50年的历史气候指标来看,春季都是整个的沙尘暴的高发季节,因此从季节性的变化上来看,现在沙尘暴多发实际上是自然规律的一种体现。但是在他看来,这次局部地区的黑风暴也有特殊原因。
刘连友:最容易起沙起尘的地方就是农田和沙漠地区,民勤可能有两种因素在里头,因为它周围是沙漠,它本身又是农业区,所以这两种因素导致它既有外力的,也有它本身的,所以它更容易产生这种风沙天气,就是沙尘暴。再有一个就是今年刚好现在,由于北方气温比较偏低,整个的地表植被,整个包括它的枝叶整个萌发过程比往年都要慢,所以植被对地表的保护作用相对往年来说可能比较差。
土地沙化、沙漠内侵,黑风暴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样的情形不仅出现在甘肃的民勤,前不久,我们的记者还曾经沿着风沙线,深入我国最大的沙尘暴源头内蒙古阿拉善进行过调查,来看看那里的情况。
第四部分阿拉善和内蒙的沙尘暴回顾
记者在阿拉善左旗乌兰布和沙漠边缘采访时,遭遇了一场大风扬沙天气。在狂风的裹挟下,沙丘逐步向前移动着,很快冲上了公路,在有些地段,已经将公路湮没。在风力作用下,公路左侧的沙丘已经形成了一座六七米的沙山,黄沙借着风势,在沙山顶部飞舞着,直接飞向半空。在路边,由于风沙太大,这位骑摩托的行人只好停了下来,藏在一座沙丘后躲避风沙。这位行人告诉记者,像这种情况下,只需两三个小时沙丘就能将公路彻底阻断。而狂风最猛烈的时候,甚至能将牧民家的院墙推倒。
赵志英:今年沙尘暴特别大,比好几年都没有这么大沙尘暴。
记者随后来到阿拉善左旗乌西日格嘎查,眼前这片山脉属于内蒙狼山山脉的一部分,当地叫做汗乌拉山,山脉在这里呈东北—西南走向,横亘在亚玛雷克沙地和乌兰布和沙漠之间,成为阻挡两处沙漠交会的一道天然屏障。然而记者在这里看到,黄沙已经翻越了汗乌拉山,两处沙漠事实上已经会合。
布音图:很吃惊,像前10年时候的话,像北面都是没有沙子都是山,经过十年以后,已经爬过山了,这速度就很快,一刮风从山上直接就下去。
布音图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牧民,他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里的山顶还都是林木和植被,九十年代以后开始加速恶化。而现在这些山峰顶部基本已被黄沙吞没,再持续下去,整座山脉将全部变成光秃秃的沙山。
布音图:“最近这个十年的沙尘暴的话相当强度大要比以前大多了。十年以前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沙尘暴。现在要一刮大沙尘暴白天屋里面都拉灯,没灯什么也看不清。”
与此同时,我们的另一路记者来到了内蒙古的中部,在准格尔旗薛家湾镇的三宝窑子村,沙尘暴对于村民们来说,并不陌生。村民们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即使不刮沙尘暴,他们村庄也是常常被灰尘包围。
女:你看这窗台上,全是这样的灰,你晾出处咱们的白衣服,白天晾出去,到晚上都是黑的。
男:这地下是铺的地板钻,你看这土有多厚,都是刮过来的土。
不仅如此,就连外面的野草也被染成了黑色。村民们告诉记者,本来这里就是旱区,土地贫瘠。最近这几年,村子里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尘土飞扬,严重的时候,庄稼都没法种。
三宝窑子村村民:夏天这个庄稼种起来以后,天又干旱又没雨,风沙一刮,刮在这个叶子上,太阳再一暴晒,它全死了,活不了。
无论是在阿拉善还是准格尔,我们都看到,生态环境退化已经威胁到当地百姓的生存。其实,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统计,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当地沙尘暴的暴发频率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今年沙尘天气增多,主要是由于气候活动异常。经过几十年努力,当地治沙工作都取得了哪些进展?为什么沙进人退的局面还是没有根本扭转呢?前面我们探访了国内最大的沙尘暴源头,内蒙古的阿拉善地区。阿拉善地处内蒙西部,西临甘肃,东临宁夏,北与蒙古国接壤,横贯全境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被统称为阿拉善沙漠。这么多年来,当地一直坚持恢复植被,阻挡沙漠扩张的脚步。可为什么治沙总是出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结果呢?
【1】 【2】
13、守着乌江“喊渴”引发的思考
来源:贵州日报2010-04-27王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4/671272334978_1.shtml
在4月初由贵州省人大环资委组织召开的乌江治污会议上,有专家坦言,今年遭遇的特大旱情,凸显了我省在生态和水利两方面“欠账”,在工程性缺水的同时,由于主要流域水质恶化,贵州可能将进一步遭遇由于水污染而产生的水质性缺水。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迅速增长,乌江流域局部河段水体污染严重。加大对乌江流域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刻不容缓。4月中旬,记者随省人大环资委在乌江沿岸进行实地调研和采访,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推动有关方面改进工作,力争乌江水质有明显改善,让沿岸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2009年乌江总体水质中度污染
4月上旬,记者随省人大环资委委员和遵义县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来到在乌江大坝下,看到乌江电厂生活区地质34号泉点有大量白色污水排出。污染物流经30公里至楠木渡后仍不能得到有效消减。环境监测人员现场取水样,用试纸检测,试纸呈深红色,监测人员告诉记者,这表明这一河段氟化物和总磷均严重超标,为重度污染,已经严重影响沿岸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跃明说,乌江渡水库除用于乌江渡发电厂生产用水外,还是遵义县库区沿岸近5万人的饮用水源和周边工业、2800多亩农业灌溉及第三产业的主要水源。遵义市中心城区属水资源紧缺地区,按建设节水型城市的要求,远期建设200万人口城市规模总需水量每日88万吨,每日尚缺水58万吨。乌江渡库区水质既不能满足现状分散供水要求,也难以承载未来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供水要求,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
在省人大组织召开的乌江流域重点污染源防治会上,与会代表提出:今年我省遭遇特大旱灾,上千万人缺乏饮用水和无数农田无水可浇,缺水的现实使这样一个警示逐渐浮出水面——造成水资源匮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污染问题。
当前,我省水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形势严峻,一些江河湖泊正在成为工厂倾倒有毒废水的下水道,特别是乌江流域局部河段水体污染严重。加大对乌江流域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已经刻不容缓,否则,我省将可能陷入守着大江没水喝的险境。
乌江发源于我省乌蒙山区,是我省的第一大河流。在我省境内全长889公里,横贯贵州西部、中部和东北部7个市、州、地的38个县市,流域面积6.6万平方公里,占乌江总流域面积的76%,全省总国土面积的38%。乌江流域为我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保障生态安全、调节气候环境、保障饮水、灌溉、发电、航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省环境监测部门在乌江流域共布设29个水质监测断面,他们提供的资料显示,乌江流域已成为我省水污染程度最为严重的流域,突出的问题是总磷超标。2009年乌江水系总体水质为中度污染,29个监测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14个;轻度污染断面4个;中度污染断面2个;重度污染断面9个,主要集中在毕节地区、遵义市和贵阳市的城区段。息烽河出境断面,2009年6月至12月水质均为劣Ⅴ类,即重度污染。
一条较大河流多会流经多个市、省甚至跨国,上游地区工业或生活污水排放,使下游区域工农业生产遭受损失,造成上下游区域经济发展矛盾。乌江的污染不仅在省内,而且还产生了跨界污染。乌江进入重庆后,涪陵部分江段多次发生“黑潮”。重庆环保部门曾向我省环保部门发函,请我省加强境内乌江流域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含磷污染物排放。我省环保部门正采取措施,严格控制污染对下游的不利影响。
生活工业养殖三大污染源破坏水质
省环保厅的报告认为,导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生活污染比重较大。近两年来,各级政府加快了县城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上年,全省就建成了68座污水处理厂。但这仅是一部分,乌江流域内的大多数城市和乡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基本没有建设,沿岸乡镇及村寨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未经处理直排入河的现象十分普遍,对乌江流域水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工业污染治理仍需加强。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虽然不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流域内仍有部分工业废水和废弃矿坑废水、煤炭洗选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乌江水系,对乌江水环境造成极大压力。
产业布局不合理。乌江流域资源开发密度较高,特别是三岔河流域的煤炭开采和“土法”冶炼,致使流域局部水体污染非常严重,即使在土法炼锌、土法炼汞、土法炼硫完全取缔后,当地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养殖污染治理尚未重视。乌江流域养殖特别是乌江渡水库库区的水产养殖,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养殖无序化发展,对乌江渡水库库区及下游水体总磷贡献不小。据2008年省农业厅水产局提供的资料,乌江渡水库现存网箱养鱼面积约300亩,总产量1.2万吨。按照一般网箱养鱼物料平衡计算方法估算,乌江渡水库网箱养鱼每年对乌江渡水库排出74.3吨总磷。
让乌江水清又纯不是梦
省环保厅副厅长姜平说,下一步环保部门打算用5条措施来防控乌江的污染:从整体上对乌江流域进行统筹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贵州省乌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总体规划》,科学谋划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限期实施完成,并加强考核,重点要求各级政府加强流域内的生活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
协调省农委等有关部门和遵义市政府、毕节地区行署,对乌江渡水库网箱养殖容量进行科学论证,合理测算,调整养殖结构,限制乌江渡水库库区网箱养殖规模,有效控制乌江渡水库网箱养鱼排放的磷污染物。
按照总量控制要求,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禁止在乌江流域建设“两高一资”污染项目,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淘汰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水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重点淘汰电力、焦化、造纸、电解铝、铅锌等行业企业。
加强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力度,坚决控制有毒有害物质和污染物超浓度、超总量排放,大力削减工业污染负荷。重点支持“三废”综合利用项目,尤其是废水、废渣的综合利用。加快推进污染集中治理,对工业“三废”实行集中处置,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全面提高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核定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全面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建立乌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在乌江流域上下游之间建立“谁污染,谁付费”和“谁保护,谁受益”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河流实施。在总结三岔河流域“河长制”经验基础上,在乌江流域进行推广,强化流域内政府对河流环境保护的责任,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促进流域性、区域性的环境污染治理。
在乌江沿岸采访时,偶遇一位挑担经过的一位中年农民,他说,他从小就在乌江边长大,儿时常和小伙伴在乌江中抓鱼、戏水,如今江水被污染了,心里很难受,他做梦都梦到乌江水变得又清又纯。
14、华北地区:地下水还容我们透支多少
来源:大河网2010-04-27田娇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4/671272331510_1.shtml
据官方通报显示,华北地下水超采达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的水量。“事实上,真实的情况可能更严重。”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专家介绍说,华北透支的地下水估计已近2000亿立方米。
我国的水资源主要分布特征是南多北少,南北分配不均匀。而华北平原作为我国春小麦主要种植地,每年三月份更是需要大量的水源灌溉。由于一系列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导致华北地区的春旱相对其他地区较为严重。在面临着农业发展与水资源缺乏的矛盾时,一种看似能解决这种矛盾的方式——抽取地下水灌溉逐渐的渗透到人们的意识中。
如今的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正急剧下降,对地下水的掠夺性超采,已经使华北出现了生态恶化的问题,并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漏斗形成、含水层疏干、湿地湖泊干涸、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架在“华北大漏斗”上的白洋淀也时时面临干淀的威胁,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正慢慢的在华北地区形成。鲜活的数字表明我们已经透支了巨量的地下水,地下水还能让我们透支多少?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深思的问题。
然而如此严峻的形势并未得到当地居民的重视,在他们的意识里,只要有水喝就不算缺水。机井越打越深,干旱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虽然“南水北调”工程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的现状,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还得从人为因素下手。毕竟华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情况是人为无法改变的。就当地居民本身来说,他们缺乏对地下水开采的正确认识,今年、明天有水喝就是不缺水,今年、明年还有地下水灌溉就是不缺水。在这种错误意识的指导下地下水开采越来越深。地下水也有枯竭的时候,更何况现今全球气候越发不正常,过度、过早的开采地下水只会让我们在面临大的旱情时束手无策。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也将之而来。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平时的生活中节约用水,更要在获取水资源的途径中节约水资源。端正对地下水的认识,适度的开采地下水。
就其它人为因素来说,对地下水影响较大的是开矿。这个问题在华北地区似乎表现得更为特别和突出。华北地区地形比较低,其西部是我国煤炭资源储量最多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长时间的开采,大量的地下水被开采出来。由于黄土高原地势远远高于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地下水的开采势必会影响到高原地下水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补给量越来越小,地下水位也会随之降低。加上华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较少。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其地表黄土结构的特殊性和较低的植被覆盖率,使的地下水难以下渗,致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从而也影响到了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位。在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问题时,开采煤炭时排放的煤水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要加强对煤水排放的监管,通过对煤水的加工再利用来改变现阶段煤水随意排放的问题。要更加注重地表植被恢复工作,增加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水渗透的能力,为地球注入更多的“血液”。
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造成的,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原有的自然条件,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无论是在意识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应当有所改变。地下水可以说就是地球的“血液”,如同人一样,每一次的抽血你将会花费很多的营养来补偿。地球的“血液”也是如此,过度的“抽取”会让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来补偿,有时候甚至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论是在华北地区还是在其它地区,我们都不要过度的透支未来的资源,因为偿还的代价你我都承受不起。
15、吹响中国“低碳革命”的号角
来源: 新华网 2010年04月2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04/27/c_1258832.htm
新华网北京4月27日专电(记者明金维)当地球开始“发烧”、当极端天气事件席卷全球、当各种天灾人祸此起彼伏不断挑战人类生存处境、当世界和中国在后危机时代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之时……
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已经在全世界悄悄酝酿,而这一次,革命所决定的,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群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兴衰荣辱,而是全人类共同的命运。这就是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低碳革命”。
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先生所著《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1月,以下简称《低碳之路》)一书,吹响了中国“低碳革命”的号角。全书凡45万字,共11章,在一个完整、统一的宏大论述架构下,以高度的人文关怀和积极进取的市场探索精神,既向中国读者充分展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又从经济、市场和金融的专业角度,向中国读者说明了探索低碳之路的可行性和现实路径选择。
人文精神,是《低碳之路》能够打动人、感染人之所在。应对气候变化,不单单是一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真与伪”命题,也不单单是一个经济、政治领域中的利益“得与失”命题,它首先而且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关于人类共同命运、涉及每一个人道德、良知和责任的问题,即我们这一代人该如何对待、保护和传承人类安身立命的地球家园。
熊焰先生从这种人文精神出发,在全书第一章“低碳革命开始了”当中,阐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一章既有详实的科学数据、图表和专业分析,又有一系列具有浓烈人文意味、让人动容的警句、名言。如第一章的题眼,“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就取自莎士比亚经典剧《哈姆雷特》中的独白,作者希望藉此讲述气候变化给全人类带来的严峻挑战。在谈到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的影响时,作者又从地球上即将消失的美景出发,喊出了“趁我们还在这里,快来看看吧”的绝望呼声。在讲述气候变化对我们地球家园可能造成的非线性毁灭性影响时,作者又举例,在池塘中有一片荷叶,假设荷叶数量每天增加一倍,30天就可全部覆盖池塘,到第29天时,池塘还有一半的地方可以任由我们泛舟其中,但到了第30天,池塘将全部为荷叶所覆盖,而我们将无处容身。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正处在危机前的“第29天”,在表面的平静假象当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正是有了这些饱含人文精神的论述,读者将会发现,读完此书之后,再次谈到气候变化时,我们将会超越各种短视、褊狭的观点,从中看到人类共同的命运、危机、挑战和责任。这种论述方式,比科学论证更富有人情味,比政治宣言更具有草根性。它通过唤起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意识,为即将开启的中国“低碳革命”积聚着民意和民心基础。
熊焰先生常年在产权、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专业背景,注定《低碳之路》不会只是一本充满了田园牧歌式哀叹的诗集,而更像是一本积极“入世”、具有强烈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的“低碳革命”指南。
正如同任何一个革命家在传播革命之时,除了指出革命所必需的流血、牺牲之外,还会描绘出革命之后的成功、富足和繁荣。同样,熊焰先生在书中也以详细的数据、权威的报告,为我们展现了“低碳革命”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金融利益。
全书的绝大部分都在告诉读者,我们参与这场至关重要的“低碳革命”有何积极的经济意义,以及我们该如何投身到这场关于全人类共同命运的革命行动当中。在书中,有国际视野之下全球低碳之路的发展现状,可以为中国开展“低碳革命”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对人类文明、消费方式的哲学反思;有对建设低碳城市和低碳乡村的具体倡议;还有对每一个企业、行业和个人参与“低碳革命”的具体方式、方法指导。
比方说,一般人认为,“低碳革命”将意味着传统行业的没落,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与失业、痛苦转型和调整有关的难题。但实际上,全球范围内,“低碳经济”方兴未艾,它将推动一场新的科技、产业革命,从而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带来新的经济发展机遇。更为重要的是,在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共识的大背景下,如果在走低碳之路方面消极应对,最终有可能错失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大潮,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关税”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上丧失话语权和主动权。
如果说,充满人文精神的论述可以让读者为“低碳革命”动容的话,饱含进取精神的市场探索,则可以让读者为“低碳革命”动心、叫好,直至参与其中。而利益驱动,恰恰是在谈论应对气候变化时最需要的一种机制。从这个角度看,《低碳之路》更像是一本“低碳革命”的利益得失资产负债表,抑或是一本可行、可信的“低碳革命”操作指南。
阅读《低碳之路》,倾听中国“低碳革命”的号角声。在今后漫长的“低碳之路”上,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这不仅可以安抚我们自己对于守望、传承地球家园的良知,也可以为实现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16、垃圾焚烧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0年04月27日 深白
http://views.ce.cn/main/yc/201004/27/t20100427_21328575.shtml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陈泽峰在此间提出,2015和2020年中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将达1.79亿吨和2.1亿吨。在中国人多地少、能源紧缺,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垃圾焚烧发电,是符合国情最明智的选择。(中国新闻网)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垃圾围城”的困境是不得不面临的一种现实。面对年产上亿吨的垃圾,我们该如何处置?对这一课题,无论是学者还是公众都有诸多争论。
从现有技术来看,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有卫生填埋、生物堆肥和焚烧发电三种方式。而公众对于垃圾焚烧的意见最大。这一点从广东番禹垃圾焚烧项目事件中就可窥见一斑。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上马垃圾焚烧项目,投资数额、投资规模都是空前的,而民意焦虑却是在逐年增长,以至于在广东番禹达到顶峰。除了公共决策需要公众参与之外,番禺事件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垃圾到底烧还是不烧?
专家们只说,垃圾应该焚烧,必须焚烧,却没有给予公众足够的理由,譬如垃圾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公众需要一个真相。从现有资料来看,垃圾焚烧的“历史”并非清白。美国从1995年开始停止了垃圾发电项目的建设,并把建成的厂逐步关掉;2007年,欧盟立法者一致否决了欧盟委员会企图将垃圾焚烧划分为‘能源再生’产业的决定,欧盟立法者规定,到2020年,欧盟国家50%的生活垃圾和70%的建筑垃圾都应该得到回收再利用,而不是填埋和焚烧;1992年,加拿大安大略省通过了焚烧炉使用的禁令;日本到2000年7月已有4600座垃圾焚烧设施被停止使用。”
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垃圾焚烧项目在各地兴建,是真正考虑到了民众感受,还是有其他因素推动?有一个事实无法忽略,“未来几年,中国垃圾处理带来的利润或将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巨大商机使得全球废品和垃圾处理公司纷纷来华‘抢垃圾’。”外资大举入侵国内垃圾处理业,地方政府当然是很欣喜地照单全收。对于地方政府和国外资本来说,这是一种双赢,然而项目上马背后的技术论证、民意调查都跟上了吗?在发达国家遭到诟病的垃圾发电产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是又一个落后产能在中国淘金的例证。裹挟着利益而来的国外垃圾发电公司,往往是置公众利益于不顾。
而事实证明,垃圾焚烧也并非是唯一选择。即使是西欧的垃圾焚烧发电,也是建立在垃圾高度分类和回收处理的基础之上的。高度的分类和回收处理将不宜焚烧处理的垃圾已事先剔除,焚烧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因此也大大降低。而这个前提,在当下中国,恐怕无法具备。没有做到高度的垃圾分拣,就大干快上焚烧发电,效果恰恰适得其反,不但不环保,反而埋下更多环境污染隐患。
建立垃圾焚烧电厂在短期内可获得巨大经济利益,而兴建垃圾分拣中心、向市民普及垃圾分回收基本知识等举措不但见效时间慢长,也没有诱人的产业利益驱动。二者相比较,“孰优孰劣”即见分晓。但是垃圾处理关系到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蹴而就的焚烧发电显然太过草率和仓促。
对于垃圾焚烧,公众需要的是明确清晰的答案。任何项目决策都有利弊两方面,我们无意妖魔化垃圾焚烧发电,但还原事情背后的真实是必要的。无论是垃圾焚烧还是填埋,真正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才是人们所期望的。 (责任编辑:年巍)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