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3
四月二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青海玉树地震特别关注:
1、专家坐客北京广播电台谈青海玉树重建(节目前边有3分钟广告)
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79&start=20100423122000(广播网址)
2、凤凰网: 玉树地震中 看到了宗教给人的巨大精神力量
http://phtv.ifeng.com/program/qqsrx/201004/0422_1649_1610932.shtml
3、潇湘晨报: 防疫专家:吸取汶川教训 不能滥用消毒剂
http://news.sina.com.cn/c/2010-04-23/024620132744.shtml
4、志愿者在玉树
环境资讯:
5、中国新闻网: 中国环保监测设备投入过百亿 数据仍有大量水分
http://news.sohu.com/20100422/n271681869.shtml
6、新华网: 潘基文呼吁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保护地球环境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4/23/c_1250523.htm
7、第一财经网站: 水污染严重 排放标准将提高
http://business.sohu.com/20100421/n271658195.shtml
8、人民日报海外版: 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揭晓
http://env.people.com.cn/GB/11435635.html
地方信息:
9、中国环境报: 巢湖全天监控重点污染企业 确保企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http://www.zhb.gov.cn/zhxx/hjyw/201004/t20100423_188636.htm
10、新华网: 广西受旱珍稀野生动植物急需救护和生态修复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04/23/c_1251609.htm
气候变化:
11、凤凰卫视: 李栓科:全球变暖不过是片面的论断
http://phtv.ifeng.com/program/qqsrx/201004/0423_1649_1611865.shtml
深度报道:
12、潇湘晨报: 华北地下水超采1200亿立方米 成世界最大漏斗区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4-23/024620132762.shtml
13、新华网: 安徽环保抽查 三成企业违法 污染之重治污之难监管之困(1)
http://ah.zgjrw.com/News/2010423/ANHUI/866729389500.html
环境时评:
14、新华网: 环保时评:切莫“疏远”了地球母亲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04/23/c_1251622.htm
15、人民网天津视窗: 环保评论:环保是道单项选择题?
http://www.022net.com/2010/4-22/511848322531836.html
16、新华日报: 做到“极端环保”其实不难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4/16/content_1626429.htm
17、天津网: 每日新说:治理光污染需健全机制
http://www.tianjinwe.com/tianjin/tjxwcg/201004/t20100423_778134.html
18、法制晚报: 开征光污染费 到底谁受益
http://news.163.com/10/0422/16/64SVDVGH00014AED.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
1、专家坐客北京广播电台谈青海玉树重建(节目前边有3分钟广告)
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79&start=20100423122000(广播网址)
2、玉树地震中 看到了宗教给人的巨大精神力量
来源:凤凰网专稿2010年04月22日
http://phtv.ifeng.com/program/qqsrx/201004/0422_1649_1610932.shtml
内容提示:本期节目嘉宾是刚从青海玉树采访归来的记者胡玲,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社长、主编李拴科谈玉树地震给人的震撼。
凤凰卫视4月21日《锵锵三人行》,以下为文字实录: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今天我们的嘉宾一位是我们刚从青海玉树采访归来的记者胡玲,还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社长、主编李拴科。一开头我先要跟观众为一件事道歉说明一下,有些观众发现我们的《锵锵三人行》节目,星期一的节目连续播了两天,就是昨天晚上播的还是星期一的节目,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个《锵锵三人行》节目不是当天录当天播,我们是固定的周期,是一个星期两天录出一个礼拜的节目。所以只能做到一个星期有两天的节目是当天录当天播,其他的节目可能是今天录明天播,今天录后天播,甚至是下周播。
因为这个缘故,本来我们排在昨天晚上,乃至于今天早上6点,今天中午1点重播的这一期节目,是讲什么关于女大学生要不要嫁富二代的问题。但是昨天我们看到要全国哀悼,今天就全国哀悼嘛,所以我们只能不得以,因为手头的节目只有李拴科和汪永晨谈的关注青海玉树地震,星期一的节目,所以一时来不及重录,我们只能昨天晚上十点多紧急调整,因为整个气氛不合适了,所以也希望大家谅解。
不过也从这个角度说明,青海玉树地震包括整个国家的哀悼,对我们这个媒体的影响。今天早上我就看到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我觉得天天看、天天听,它随着国歌升到顶,突然间国歌没有了,这个红旗就无声飘落到一半,我觉得正是这个没有声音,让人觉得心里那么一空,感觉到好像莫名其妙的,到街上觉得大家都有这么一点安静的感觉。
胡玲:我觉得可以说正是给了大家一个窗口,让大家在这个时机大家都释放一下,这段时间可能积蓄了很长时间的这种情感。
窦文涛:所以从这事儿我也想到,人的心灵需要安顿。我知道胡玲你刚刚采访归来,汶川地震的时候你也去采访,你觉得这次青海玉树地震,你在现场见到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胡玲:青海玉树地震最大的震撼是 像一个孤岛
胡玲:其实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一直都在比较,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的不一样,虽然我们这次玉树地震造成了人员的死难者,可能相比汶川来说,或者说它的波及范围要小了很多。但是我们始终觉得,为什么这次地震给了我们那么大的心灵震撼?我觉得因为我去到现场之后,觉得那完全就是一个孤岛,它不像汶川地震,比如说汶川还有汶川这个点、北川这个点,它有成都这个大后方、绵阳这个大后方,就是说你感觉20多分钟,或者最长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能到达一个后方的点,我们可以做一个喘息,然后很快物资就可以运到那个地方,你就感觉到,好像随时我能够找到一个后靠。但是到了玉树之后,我觉得那就是一个孤岛,玉树距离最近的西宁12个小时的车程。
窦文涛:12个小时?
胡玲:12个小时,关键它全部是土路,它还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它距离最近的格尔木600多公里,但是也是土路,基本上没有说好像救援车队从格尔木那边进来的。它这次唯一最大的幸运,就是这次刚刚建成的玉树机场,没有在这次地震中受到半点的损伤。
窦文涛:拴科是多次去过那个地区。
李拴科:它这个地方藏族的一些风俗习惯、语言习惯,跟其他的藏区还不一样,我们讲西藏我们说可以分安多系列、康巴系列,或者前藏、后藏等等等,那都是一个历史上它的界限都相对模糊。但是这个地区,我认为它不仅仅有藏族文化这样一些特殊符号性的一些风俗习惯,同时好像又吸纳了我们内地其他民族的,比方说汉族、蒙古族,或者回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在里面。
窦文涛:我注意到你刚才说的这个词儿孤岛,好像有一种无依无靠的这种感觉。
胡玲:对。
窦文涛:我反而想到,反观内心,我觉得咱们人生一世,人其实是活得很苦的,会碰到很多不测之灾。有的时候你这个心靠在哪里,放在哪里,当年禅宗不是有一个说法吗?我不远千里而来找我这个师傅,我求你让我安心。咱们今天每个人谁能安心呢?然后这个师傅就讲一句话,你把心拿来我帮你安,那个人就大彻大悟,当然我们不能大彻大悟。
所以确实有一个安心的问题,我至少注意到,你们前线拍回来的一些片段,我发现这个僧侣的身影,你看在微博上都有活佛发微博,就加措活佛说,各位施主、善友由于喇嘛们都去奋力抗震救灾了,灾区遇难的灾民没有人及时来念经。这个在四川大地震的时候我们很少听说,没有人及时念经。很多灾民需要用念佛机来念送、安抚、超度,需要10万张法王如意宝的照片和一万个念佛机,越多越好,什么配套很多电池,急需急需。你看是急需一种精神上的东西。
胡玲:实际上我们在现场,当时一去看满眼全部都是救援的僧侣,因为我们是第一个抵达的凤凰的记者。当时就觉得好像这个救援的场面,跟我们上次在汶川地震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然后现场我们也问了很多喇嘛,但是的确是因为语言不通,很多喇嘛他大概能听懂一点,但是他可能会依靠一些年轻人,他们来进行翻译。很多喇嘛跟我们说当时真是想流泪,说我们也不知道家里面人是什么情况。大部分人因为它附近最大的一个寺庙叫结古寺,其实它们那个寺庙有8个僧侣死亡,可以说也是受到一些损失。但是当时他们结古寺院有500多个僧侣,大部分全部都派到下面来,第一是帮助救援,所以现场你可以看到将近有一万多的僧侣。第二他们主要是为了帮助收集死难者的遗体,全部停放到结古寺,然后进行念经超度。
3、防疫专家:吸取汶川教训 不能滥用消毒剂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2010年04月23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4-23/024620132744.shtml
灾后的玉树满目废墟,令人痛心。在结古镇,时不时刮起的狂风将地面、废墟上的沙尘和垃圾吹向空中,铺天盖地的沙尘暴含带的细菌很容易被人吸入。不过,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昨日通报说,到目前为止,灾区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之地,玉树灾区重建中的自然生态保护颇受关注,这也是玉树放之于整个中国极其重要的环节。有关防疫专家认为,玉树灾后生态应予恢复性重建。
综合新华社、本报记者周喜丰 傅天明报道
防疫:防鼠疫是头等大事
玉树州是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的疫源地,此次地震可能会让正在冬眠的旱獭提前出蛰,震后鼠疫防控形势严峻。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61年以来,玉树县累计发生过20次人间鼠疫疫情,累计报告鼠疫病例40例。严防鼠疫暴发是当前灾区防疫工作的头等大事。
22日一早,结古镇安置点,来自解放军疾控中心的防疫专家指导防疫队员向垃圾堆、简易厕所和帐篷周边空地喷洒消毒药水。志愿者向灾区群众发放的防疫手册,包括鼠疫防治和藏汉双语的大众防病知识宣传资料。在灾区其他安置点,由150多人组成的防疫队也在紧张地进行消毒工作。
“目前已有282名卫生防疫、监督人员抵达玉树地震灾区。”青海省卫生厅副厅长亢泽峰昨日上午通报说。卫生部应急办主任梁万年表示,当前监测尚未发现旱獭。灾区传染病防控的第二个重点是狂犬病,因为藏区有不少藏獒。亢泽峰表示,到目前为止,玉树灾区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重建:五年分两步,生态优先
来自水利部的消息称,在对青海玉树赛马场灾民安置点供水水源现场监测后,没有发现水质异常。据遥感资料分析,玉树县城至禅古水电站之间的巴塘河沿岸山体发生4处滑坡,造成214国道和水电站引水渠堵塞损毁。但截至4月20日,玉树震区没有发现堰塞湖。
值得关注的是,玉树州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所在地,境内丰富的水系如同一个巨大的扇面,源远流长。因此,自然生态保护一直是玉树放之于整个中国极其重要的环节。
解放军302医院防疫专家聂为民介绍说,地震灾区防疫不能滥用消毒剂,汶川大地震后的防疫消毒需要汲取一定的教训,当年呈现的状况是,每隔两三个小时,就有不同的单位在同一个地方喷洒消毒药水,药水过量导致花草死亡,给生态造成一定破坏。
近年,玉树人民积极退耕还林还草、封育围栏草场,加大保护三江源的力度,牺牲局部的经济利益以保护我国总体的生态环境。但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形成了一个比较封闭的系统,生态异常脆弱。相关专家介绍说,地震是对人与其生活环境间生态平衡的一次破坏。灾后重建,实际上需要一个生态平衡重建的过程,这一时期可能要持续两三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
青海省省长骆惠宁提出,要确保用三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再用两年时间,把玉树州首府建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他表示,推进灾后重建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生态优先,各项重建工作都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公用设施建设用地。
军用飞机救助大量伤员
一名藏族老人坐在轮椅上,缓缓靠近一架伊尔—76运输机。武警们迅速让开一条路,几名武警和医务人员将老人和轮椅抬起,送进机舱。21日,本报记者到玉树机场,乘坐伊尔—76运输机抵达西宁。同机有广州、云南武警,还有一部分地震伤员。
从玉树灾区到西宁的距离有800多公里,开车约需13个小时,航空则仅要50分钟,去年才开通的玉树机场,在地震的关键时刻成了救命线路。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约4000米左右)的机场之一,玉树机场目前空军只有伊尔—76飞机具备这种条件下的起降能力。
在玉树体育广场,每天都有医生来回奔走,对新旧伤员进行检查诊治,密密麻麻的帐篷,充满了医务人员、伤者、政府官员和志愿者。一些自发而来的志愿者,自愿充当“车夫”,将这些伤者送到10多公里外的机场,这些志愿者多半都未留下姓名。一名四川黄姓志愿者说,汶川地震时,他也曾是受灾群众。
记者在玉树机场看到,这个并不算大的机场,较众多机场实属小型。据说,该机场只能容纳3架飞机同时降落。为此,地震当天,民航方面抽调各种专业技术人员,让机场达到了最大运送量,民航和军用飞机的数量达到了每天20架次。
21日上午11时许,本报记者乘坐的玉树地震灾区一架伊尔—76运输机抵达西宁机场,藏族老人和机上多名伤员下机后,立即被抬上救护车,分别送往西宁市各大医院。周喜丰 傅天明
4、志愿者在玉树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县发生了7.1级的地震。我们能震后的玉树做些什么?这可能是大家悲痛之后的第一个念头。南京的李国平先生独自一人驾车于16日晨到达了玉树。玉树虽然已经被军队和四面八方涌来的志愿者所温暖,可供给的物资还远远不够灾民分配,现仍有很多灾民都没有领到帐篷,晚上挤在露天坝上睡觉。这时的李国平也发现自己也因为来得匆忙,除了焦急的心什么都没来得及配备。
4月16日,李国平就开始在玉树当地的志愿团队那里购买帐篷和食物,虽然有很多志愿团队说可以不要钱,李国平先生还是坚持付给了基本的费用。16日晚十二点后,他独自开车来到了灾民夜间休息的赛马场和露天坝上,悄悄的把帐篷和食物分发给露天而眠的灾民。“因为物资有限,我也只能这样做”李国平先生在电话那头无奈地说:“白天发的话,秩序不好控制,我一个人应付不过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没办法把物资给最需要的人。”他一直发到凌晨四点才回去。
17日,李国平先生发现玉树县里已经到处都是军队和志愿者,正如北京的志愿者张伟说的那样:“志愿者比灾民还要多”。玉树县城里的堵车状况很严重。于是李国平先生一人驾车去了周围的县——与通天河相隔的称多县、治多县和曲麻莱县。令他惊讶的是,这里居然没有一个志愿者,有的县里甚至都没有一顶帐篷。由于不是震中,所以这里的房屋倒塌不是很严重,但房子都裂开了已经不能住人,沿途到处都是露宿的灾民。这些县的人们看到李国平的车后,都问他有没有帐篷?他焦急着……
同样焦急的还有千里之外的绿家园志愿们,两天的时间,我们绿家园志愿者为玉树筹集到了五千元的救急款,让随后去青海的北京志愿者张伟给李国平先生带了过去。
绿家园志愿者的钱来了后,李国平先生立刻把纸币换成了救急的帐篷和食物、水。他跟北京前去的志愿者们一起冒着余震的危险,沿着主路开车100多公里,又离开主路70多公里,穿越不断滚落山石的危路先后去了称多县、治多县和曲麻莱县。
李国平先生说他进曲麻莱县的时候还是有路的,出来时路已经被滚落的山石填埋,是藏民和当地的僧人一起把路打通后他才得以出来。
李国平一趟趟来往于玉树县和其他的县城村镇之间,他还要找到更需要物资的人们。尽管一路上一直有藏民劝他不要再往里走,但他微笑着摇头谢绝了,继续寻找。
当我们对他说谢谢时,李国平在电话那头憨憨地笑着说:“我也应该向绿家园的志愿者说声谢谢,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都是在有什么力出什么力了。我喜欢高原,又没有高原反应就应该让我这些没有高原反应的人来帮助高原上的人民做点什么啊。”
在玉树的这些天,李国平先生每天吃住都是自己的车里,他没有提到自己去玉树之前就已经受伤断掉的手指,只是有些遗憾的说自己车的减震设备坏了,玉树这边修不了,得去成都那边看看能不能修好。我们今天上午打电话时,他的车正在开往成都的路上。
“我做得还是太少了”这是李国平一直在强调的。“既然我有一辆车那就能来这边做这些事情,这很方便,我开车带着一些北京的志愿者到各个县去联络教育局、学校、孤儿院等,大家可以在我的车上充电、(很多志愿者都知道有一位志愿者的车上能充电,那就是李国平的车)休息,这都是很顺便的事情”“我去成都修修车,去医院看下手指,如果那边还需要我的话,会再过去!”
跟李国平联系之后,我们又联系了带着我们绿家园志愿者捐款去玉树的宏德文化发展中心的张伟,他们的团队在玉树主要是做灾后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张伟说因为是举全国之力援玉树,这里的生存必须品已经不急缺了,帐篷和食物已经基本上可以覆盖整个灾区,只是日常生活的用品还是奇缺,甚至买一个脸盆都要开车到西宁去。“比如说我们在帮助孩子们做心理疏导,课桌帐篷可能会有,但文具和书本这些不知道到哪儿去买。”张伟有些无奈。
“另外现在玉树这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垃圾。其中有一部分是灾民自己的,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带去的。不过现在正有一些环保组织在帮助大家整理生活垃圾。工作都是一点点做起来后才知道什么是更需要的”张伟还建议说:“我希望大家再捐款时资金的方向可以更有针对性,这样作用会更大些。”
绿家园志愿者们现在已筹集到了近万元的捐款,五千元已经投入使用,还有4808元在想办法找志愿者带到玉树州去,希望有限的资金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这也是考验我们民间环保组织公信力的一次机会,我们希望自己能经受住考验,也希望中国的环保NGO在这样的大灾面前成长。
感谢李国平老师,感谢张伟和他的团队。一点点爱的汇集,就是温暖。
5、中国环保监测设备投入过百亿 数据仍有大量水分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22日
http://news.sohu.com/20100422/n271681869.shtml
中新社无锡4月22日电 (记者 洪晓红 孙文荆)中国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22日在无锡举行的环境执法工作现场会上批评说:全国各省市在线监控的设备总额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但环保执法并不理想,这些先进设备获取的数据存有大量水分。
张力军认为,中国环保执法系统完全呈倒金字塔结构,县级及以下执法机构能力不足,在污染事件上“后知后觉”,有污染、再执法,是基层环保部门的一贯作风,造成国内环境监测预警缺失,频现“马后炮”现象。
据了解,环保部去年共接到171起环境投诉案,创2004年以来历史最高纪录,类似于河南大沙河砷污染、湖南郴州血铅超标等污染事件皆因基层环保执法不力所为。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工业发展30年来欠下的环境债正在逐步显现,国内已进入环境保护突发事件高峰期。
张力军说,环保部日前对国内1000家污水处理厂、400家造纸企业进行随机抽查,不少污水厂氨、氮超标,近46%的造纸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隐患,数目惊人。“我们在某污水处理厂抽查发现,采样设备上的水质检测与事实严重不符,暗渡陈仓的手段层出不穷,甚至有些纳入管网的污染户以其他途径偷排污水躲避监测。”张力军认为,基层执法机构过度依赖监测设备、甚至对数据造假的现象同样存在。
张力军表示,国内各地目前都将环保工作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在节能减排上成就瞩目, COD、SO2等主要污染物较2005年有了大幅度下降,他同时强调,大部分处于转型初期的国内经济结构未根本扭转,随国内经济加速回升,减排形势趋紧,粗略估计一季度SO2排放总量和万元GDP能耗比去年同期都呈上升态势。
据透露,国家环保部拟计划运用人造卫星增强区域污染监测,将各省重点污染源纳入“国家视野”,探索环境监察体系、区域执法建设等方面的新方式。
6、潘基文呼吁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保护地球环境
来源: 新华网 2010年04月2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4/23/c_1250523.htm
新华网联合国4月22日电(顾震球 白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4月22日为纪念第41个“世界地球日”发表致辞,呼吁各国政府、企业和公民尊重和保护地球环境,因为保护地球环境将有利于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增进人类健康和福祉。
潘基文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努力包括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消除贫困、防控疾病等。因此,必须将保护地球环境作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说,如果失去了可持续的环境基础,那么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希望将微乎其微。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需求,对地球资源只知索取,很少回报,导致地球面临巨大的压力,气候变化和遭到破坏的臭氧层就是明显的例证。
7、水污染严重 排放标准将提高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2010年04月21日
http://business.sohu.com/20100421/n271658195.shtml
据《第一财经日报》4月21日报道,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程晓冰表示,中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城市长期受缺水困扰。
2010年开春,缺水与水安全相伴而生。
占我国总用水量的63%左右的农田灌溉用水首先出现重大危机,与此同时,水污染也在加剧。
种种迹象警示,我们必须正视中国的水资源危机。水危机下,人们该如何用水?
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
农业:大户如何节水
农业用水量大是事实,但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也是事实。
科技部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节水灌溉首席专家邱为铎告诉记者,我国现有有效灌溉面积8.1亿亩,98%仍然采用古老的漫灌技术。由于技术落后,斗渠以上的输水渠道损失的水量占灌溉总用水量的60%,加上田间渠道的输水损失和田间深层渗漏损失,浪费的水资源高达灌溉用水量的70%,说明灌溉不仅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最大的一个领域。
“面对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大力进行节水无疑是最为科学、也最为经济的战略选择。”今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一份《关于从战略高度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建议》认为,应把节水特别是农业节水置于国家战略高度给予更多重视。
城市用水:重在价格
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样不高,用水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
我国目前水资源紧缺与浪费现象并存,问题在于水价的形成机制上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
1.水资源费征收不到位,造成水资源的价值补偿不足。
2.供水成本不实的问题依然远未解决。
3..水价未能反映供水成本的变动,水价偏低导致供水行业亏损进而影响供水安全。水质问题被长期忽视,也导致了供水行业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
4.在水价定价办法方面也存在问题。由于成本信息不对称,难以对供水企业的成本进行必要的约束。
猛药治污排放标准行将提高
4月9日,2010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正式启动。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全力整治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违法问题,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势头,进一步加大对污染减排重点行业的监管力度。
“解决潜在的水危机,要求中国改革和加强其水资源管理体制。”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认为,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战略相适应,改革的重点需要明确政府、社会和市场的角色和相互关系,提高水资源管理机构的效率和效能,尽可能采用基于市场的管理手段。
这些管理手段包括加强水权管理,建立水市场;提高供水定价的效率和公平性;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生态补偿手段保护流域生态系统等。
清华大学环境政策与管理系富布莱特研究学者胡羽莎近日表示,水资源对于中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增长、粮食安全以及公共卫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资源问题本身也是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因此,中国政府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扶持保护本土先进的水处理设备制造企业和技术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8、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揭晓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04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1435635.html
本报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鄂平玲)在第41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2009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颁奖典礼今天在北京举行。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以及沈国舫、刘德天、杨澜、宋英杰、蔡国庆、李冰冰等20多人分别获得不同奖项。
“2009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活动,由中国绿化基金会、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绿色中国杂志社、绿色中国网络电视中心共同举办,吉林森工金桥地板集团协办。评选活动于去年6月6日启动,经过10个月的网民公推,1.8亿网民投票,经专家委员会评定,最终评出获奖人选。
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活动到今年已是第三届。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中国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值此之际举行颁奖仪式,具有独特的意义。
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举行
本报北京4月22日电(记者秦京午)今天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举行了“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主题宣传活动。
本报北京4月22日电(王理、陈美杏)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由北京市红十字会、“根与芽”北京办公室等联合主办的“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校园篇”启动仪式今天在北京育才学校举行。
9、巢湖全天监控重点污染企业 确保企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10-04-23
http://www.zhb.gov.cn/zhxx/hjyw/201004/t20100423_188636.htm
本报讯 在线监控、联网监控、随机监控、现场监控……安徽省巢湖市环保部门对辖区140多家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实施全天候监控,以确保企业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昼夜监控必须要有过硬的监控能力。巢湖市多方筹措资金2500万元,建成了市环境预警监测监控中心和市环境信息中心。
与此同时,全市环保系统编制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等预案,进一步完善应急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树立示范企业应急预案、物资保障、演习培训等一系列标杆工程,提高了全市重点污染源的企业环境应急能力。
在此基础上,巢湖市通过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全市化工、涉铅、涉砷、造纸企业和矿山尾矿库开展专项整治。
据了解,巢湖市先后对6家环境违法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对51家违法企业实施处罚,关闭小化工企业1家,拆除小冶炼、小电镀8家。
10、广西受旱珍稀野生动植物急需救护和生态修复
来源: 新华网 2010年04月2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04/23/c_1251609.htm
新华网南宁4月22日电(记者张周来、周华)由于持续数月的严重干旱,广西部分地区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正面临严重威胁,广西林业等部门紧急运水、运食进行抢救。广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负责人近日再次发出倡议,呼吁各界积极参与紧急救助行动。
自2009年8月以来,广西局部地区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今年3月中旬,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组织动植物专家,分别深入广西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旱情严重的各自然保护区,实地调查和评估了各保护区的旱灾情况,发现珍稀植物大面积枯死,大量珍稀濒危动物濒临死亡。
在位于桂西北的全国唯一一处以兰科植物命名的广西雅长野生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受害面积达100%,叶面干枯达40%以上。广西天峨县龙滩保护区的3万多株兰花、3000多株珍稀野生植物全部枯萎。当地林业部门和管理机构派人专门运水、浇水。崇左境内的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也已设置饮水点25个,以帮助猴群熬过最干旱时期。
雅长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吴天贵说,4月以来的连续降雨,明显地缓解了旱灾对珍稀动植物的影响,但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已受到严重破坏,急需实施生态修复。
广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4月1日发出倡议,号召社会各界为抢救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捐助。
11、李栓科:全球变暖不过是片面的论断
来源:凤凰卫视2010年04月23日
http://phtv.ifeng.com/program/qqsrx/201004/0423_1649_1611865.shtml
内容提示:从亚洲到欧洲,再到北美洲,几乎所有的北半球国家都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迎来了2010年。更糟糕的是,各地这种持续性的严寒都是几十年一遇的:英国面临3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中国北京的气温达40年最低;韩国首尔的降雪量达70多年来最大值。然而,在一个月前世界各国的元首和气象学家还云集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大会,会议的主题却是全球变暖!人们不禁要问:“如果天气真的在变暖,那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寒的天气?”
凤凰卫视4月22日《锵锵三人行》,以下为文字实录: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主编、社长李栓科老师,汪永晨老师,因为昨天哀悼日的关系,你们俩的节目重播了两天,播了六遍。所以我就说昨天是举国哀悼,但是今天哀悼日过去了,早晚咱们的生活还是回复到正常状态,还是得笑看未来。而且说真的,我希望我将来有福气能够笑着走,而且我希望甭管我是不是笑着走,我可能吱哇乱叫着走了,但是我也希望认识我的人,他们能够笑,那也是一种态度是吧?
李栓科:是的。
火山爆发能让地球暂时变冷
窦文涛:所以今天我们到这儿,来关心地球的命运,真是很有意义。我是说你们俩那天咱们讲到这个事儿,讲这个地震,这次青海地震地质上的成因,现在冰岛的火山灰,传闻还是说什么,说要影响中国的新疆和东北了。
汪永晨:对,包括韩国这两天也是很紧张,就是火山灰。
窦文涛:我记得那天你们俩发生一个争论,但是我给按住了,我说咱们地震第一,咱们别来聊这个事儿,到底地球是怎么了?到底是变暖还是变冷?
汪永晨:其实我没有资格跟栓科谈。
李栓科:没有,汪老师。
汪永晨:因为他是专家,但是我比较觉得应该说变化,可能大家现在用得也比较多,可是我今天就是因为要来做这个节目,我也跟英国的还有法国的一些朋友,在E-mail上在通电话什么的,他们现在其实对老百姓来说一个最大的影响,就是交通。可是这无形中又有一个让我们很高兴的一件事,我的这个朋友他今天告诉我他说你知道吗?踢足球的人都很有钱,所以他们到任何地方去比赛,都一定要坐飞机,现在改坐大巴了。
窦文涛:拴科的观点是中国的房地产肯定崩盘,因为要进入地震活跃期,这个房子再好。
李栓科:这对大家的心理会有影响,其实的确从这两年的很多地震反复的频发,包括我们上次节目里面,也谈到很多枯燥的数据,就是这个地震强震爆发的节奏和频率越来越快。它这是说明什么呢?地球本身它的魅力,在自然的变化,这几年应该进入到活跃期。
窦文涛:上次拴科讲了一个他的观点,说人类认识自然是"上天有路,入地无门",就是说天上的事儿我们还能看见,地下发生什么事儿我们不知道。但是我觉得正是因为这种信息的严重空白,我传播点封建迷信,现在我们朋友饭桌上可真是这么聊,就说《2012》越来越像真的了,不光是中国人,全世界都有这种恐慌,我给你看一个照片,这玩意太悬了。
冰岛的海外警卫队的雷达拍到这次火山口的照片,我说非常像爱德华·蒙克精典的画交《尖叫》,巧得很,爱德华·蒙克这个画家,他在日记里写,他是1883年正是看到印尼喀拉喀托火山喷发,他说"我和朋友在路上散步,西洋正在落山,当时天空突然变成血红色,我停下来感觉筋疲力尽,靠在篱笆上,峡湾和城市的上空,仿佛燃烧一般变成血红色,我感觉到大自然正在尖叫"。你瞧,你再看第二张照片,这美国,美国这居安思危的。美国有这个末日地堡就是很多人担心,末日,它坚信都已经建起来了,而且我给你看美国这种末日地堡派的人,看下一张,这是在美国的分布图,这是真有,这么多地方他们都见,就是说末日的时候往哪里逃。
汪永晨:这个《2012》。
汪永晨:你再看下面,网上就有人恶搞了,"2012诺亚方舟中国号船票",最后全靠咱中国嘛。然后再看下边,联合国诺亚方舟授权售票书,这也是网上的恶搞,还网络销售呢。你再看下边我就说《2012》那一幕火山喷发,咱们看一下。
窦文涛:哎呦,拴科你这个科学家你怎么看?
李栓科:很恐怖。
窦文涛:你也觉得恐怖。
李栓科: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加的艺术的一些想象而已了,其实地球既使说,在我们看一看地球历史上一些,地球活动最活跃的时期,恐怕从我们一些地质留下来的证据的推断,也没有这样恐惧。但是我相信我们大家仅仅把这个,是作为一个艺术的创造或者是艺术的想象就罢了。
窦文涛:但是你看是几千几百万年了,就是恐龙灭绝,现在不是基本上倾向于,就是一个小行星撞地球。
李栓科:小行星幢地球,或者是说我们地球内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我们地球内部,是地球上类似于火山地震频发、爆发的时候会引起地表的改变,让恐龙这样一些大块头的东西,它自己的栖息地也没有了,食物来源也没有了,所以瞬间灭绝了,这都是有不同的说法,因为毕竟过去的事儿,我们谁也没有经历过。
窦文涛:但是你就说这个人类,我就觉得当然咱们自己,咱们希望万万年了。可是实际上站在上帝,或者是站在大自然的角度看,中国人过去讲天地不仁,它没有什么善恶、什么同情心,没有什么理由你就永远存在的。
汪永晨:但是其实我这两天的聊天或者说采访,比如说刚才说印尼的那次大爆发,就是按照它的级吧,我们地震有级,火山爆发也有级。那次是6,而这次冰岛只是3,所以也不要太恐怖。比如说现在在欧洲,现在其实是蓝天白云,只不过是在它那个平流层里面,它的火山和我们飞机飞的正好是一个高度,六千到一万多米。还有一个其实我们现在很要注意的,我的一个科学家的朋友他给我举例子,拴科说的变冷,为什么说火山爆发?我们历史上有三十年的记录,一直说是变暖,但是82年、92年、96年有三年是冷的。然后他们看就是这三年分别在墨西哥、印尼在加勒比,有三次大的火山爆发。那我就问他,我说怎么这个火山爆发会变冷呢?他说就相当于一个盖子,一个棉被盖在了这个大气中,然后下面,所以这几年都是庄稼会受影响。
窦文涛:你刚才讲什么三、六,我也看到一个纪录片,咱们导演可以给他看一下这个片段,就是当年那个维苏威火山,就是吞没了庞贝古城的,那个是5。然后你再看看,我给你看的这一段就是什么?就是7和8的,就是一个级,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我们来看一下。
画外音:人类住在火山行星上,科学家制定的火山喷发指数,EVI是从0到8级。地球有5百多座火山,每年喷发次数超过50次,450个城市的5亿人口,住在危险的火山区内。火山每几千年就会发生末日规模的喷发酿成大难。就地球而言,使有喷发,达到VEI7级或8级。一次是7万4千年前,在苏门答腊的多峇,众多的火山碎屑围绕地球阻绝阳光,可能因此引发另一次冰河期,造成大量生物灭绝,杀害许多人类原始老祖宗,有人揣测还因而助长"筛选"后来成为现代人的原人。
12、华北地下水超采1200亿立方米 成世界最大漏斗区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2010年04月23日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4-23/024620132762.shtml
河北省张家口怀来县官厅水库库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库区水受到严重污染,90年代水质继续恶化,1997年水库被迫退出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图/记者赵尚渝
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寨里西,送水人杨玉水正在给水车接水管,送水到灌溉处。没有机井的土地需要人工送水。
河北省鹿泉市黄壁庄镇,因上游黄壁庄水库蓄水,滹沱河露出干涸的河床。 图/记者赵尚渝
数十年来,华北农业实现了对“南粮北调”的扭转,高速发展的农业依赖的正是一口一口的机井对地下水的掠夺性开采。在华北平原,200万口机井遍布田间地头,正在透支华北的未来。
官方通报显示,华北地下水超采达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的水量。“事实上,真实的情况可能更严重。”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专家介绍说,华北透支的地下水估计已近2000亿立方米。
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一个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已在华北形成。
作为中国的重心,华北的命门在于水。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正在建设中的“南水北调”,这是华北冀望中的新水源。然而,“南水北调”能否解决华北水危机的全部?本报记者周喜丰 龙涛 河北报道 统筹/常乐
一个“漏斗”村庄的打井史
大地开裂,墙壁上四处蔓延的裂缝,张牙舞爪,是董京华一家人心里缠绕多年的魔鬼。与此同时,这个村庄和所有华北平原的村庄一样,机井遍地开花。
总有一天,董京华家的房子会垮掉。这是河北隆尧西店子村村民的判断,也是董京华自己的判断。
2005年的一场大雨,董京华家出现了裂缝,这些裂缝从地底下爬上了他家院内的房屋,大得可以塞进一个拳头。
然后,这些裂缝像四处蔓延的爬山虎,在墙壁上交错纵横,张牙舞爪。房屋的南边在下沉,地基也悬出了一道大大的口子。“这几年,南边起码下沉了40厘米。”董京华说。
这些裂缝是缠绕董京华一家多年的魔鬼。董一家人遇到下雨就不敢在家里呆,“房子嘎嘎响,看起来就要完了”。但董一家人现在还住在这栋房子里,尽管心惊胆战,寝食难安。事实上,董也没有多余的钱去建房,“老百姓就种几亩地,哪来的钱?”
董曾多次问过村里,是否能给点补贴,但是没有。董没有办法,只好在裂缝上面糊水泥,他还在墙壁的一个裂缝上面,贴了三个“福”字。
在西店子村,有类似遭遇的并非董京华一家。董的邻居董平坤,至今住在侄儿董志群家。董志群家也好不到哪去,裂缝横穿他家,下沉的南边与北边形成了一个约30度斜坡,院子里的一栋平房被裂缝撕成了两半,一直没住过人,如今只用来装一些杂物。董平坤在隔壁有块宅基地,一直不敢盖楼。
以西店子村为中心,地裂缝往西北、东南方向分别延伸数公里。董家西边有一个大土坑,“一下雨,水就往裂缝里灌”。
大地开裂,这不是个好征兆。1966年,邢台曾发生了一次大地震,西店子村就处在地壳活跃区上。这几年,前来西店子村勘查裂缝的人,来了一批又一批。
专家给董京华的解释是,地下水抽狠了,导致水位下降,正好这条地裂缝与隆尧南构造断裂带的走向大体相吻合,地面因此沉降。
西店子村只是华北平原的一个普通村庄,现在,村里唯一的水源就是靠打井,抽取地下水。从董京华家往东八百米,就是海河的支流澧河,但早就没水了,有也是一点从上游造纸厂流下来的工业废水,“黑的,臭得很”。2009年,当地环保部门警告说,这水含有一种有害物质,不能浇地,一浇,庄稼就死。
董京华记忆中的澧河曾经清澈透亮,他小时候经常在河里游泳,村里的庄稼也都用河里的水灌溉。1963年,海河流域洪水滔天,周边多个县市被淹,村民只能逃到村庄最高的地方,当时董11岁。
那个年代,海河流域没有一条河没有水,连年洪涝,人们都怕水。当年11月17日,与五十年代治理淮河、黄河的指示如出一辙,新中国领袖毛泽东题词“一定要根治海河”。
海河流域的百姓也开始挖掘河道,修建水库,修筑防洪堤坝。至1979年,大规模根治海河的工程基本完成,海河流域上游地区续建、扩建、新建大中型水库30余座。
但从七十年代往后,澧河就没水了,西店子村开始打井。当时,西店子村还是集体化,董记得当年的打井热,墙上的标语是“百亩一口井”、“五十亩一口井”。
土地承包给个人后,村民一般五六户合起来打一口井。西店子村现约3500人、4500亩地,有120口机井。
机井在西店子村30年的历史,也是越钻越深的历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生产队集体挖土井,后来,土井挖不出水了,就开始打机井。最开始,一般打25米左右就有水出来,到2009年,机井一般要打120米深。
“不缺水”的悖论
开着拖拉机往一家一户送水,是华北农村不同于南方农村的景象。不过,大多数人并不认为他们缺水,“因为地底下还有嘛”。
尽管被专家警告,地下水抽狠了,但董京华并不太懂“漏斗”这个词。事实上,西店子村就处在河北省面积最大的“宁柏隆”(河北宁晋、柏乡、隆尧三县)漏斗区上。
与华北其他的一些村庄相比,董京华并不认为他所在的村庄缺水。“取水还是比较方便,民用、浇灌都方便,唯一的费用是电费。”董给记者算账:浇一亩地需要3个小时,一小时耗电18-20度,浇灌一亩地需要30余元的电费。西店子村的麦地一般冬灌一次、春灌三次,相比庄稼的收成,电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宁柏隆漏斗区的另一个村庄柏乡县寨里村,同样因为2006年的一条长达8公里的地裂缝而备受关注。如今,当年的地裂缝已被填平,难寻痕迹。
在寨里村,村民喝水要买。送水工杨玉水每天开着一辆由拖拉机改造的送水车,在村庄的小巷里来去穿梭,哪家没水喝了,就会给他打电话。六个轮子的拖拉机后面,载着一个铁质水罐子,从村里的机井抽到水罐,再送到各家各户的水窖。
寨里村集体有一口机井,200多米深,村里建了水塔,每隔半个月放一次水,水可以直接通到村民家里,但后来因为水费收不上来,只好承包给了个人。杨玉水送一罐水约3.5立方米,10元。这是寨里村通行的价格。
寨里村村民称水窖为“旱井”,因为它是水泥砖头砌的,家家户户必备。“先造井,后修房”,已成为当地的传统。
一窖水可以用一个月,甚至更长。“洗澡一般是不会用窖里的水的。”村民们说,除了饮用和洗衣做饭,他们一般选择到外面澡堂去洗澡,尤其在寒冷的冬天。
寨里村同样没有河流,所谓的池塘都是造纸厂挖的,臭气飘出数里路,有时还被用来浇灌庄稼。但记者在寨里村采访时,大多数村民也说,他们不缺水用。村民的理由是,喝水有机井,浇灌田地也有机井,机井里还能抽出水。
村民翟爱强认为“不缺水”的理由是,自己拖一罐水去卖,卖不起价,10元/罐利润太低。2007年,翟爱强自家打了一口机井,花费2万元,送水车2万元。翟爱强认为投资四五万打个机井,送一罐水只能挣四五块钱(扣除成本),没什么意思,大多数时候,送水车停在自己家门口,井里抽上来的水只是给自家开的灰膏厂用。
寨里村打井的费用已经很高了。现在,打到地下80米以下才有水,多打一米需要多支付六七十元,村民为了让机井存活的时间更长一点,不得不往深里打,一口机井一般要打一百七八十米深,这样,打一口机井需要四五万元(包括电泵、铺管)。
“我们这里吃水不成问题,浇水按说也没事”,一高姓村民说,地下水位一年比一年低,没水抽了只有继续往下打。
这是一个奇怪的逻辑。“哪里又不缺水呢?现在城里的人又有多少喝自来水的,还不是靠送水,买罐装水喝?”这名高姓村民向记者阐述了他的“理论”。
官方通报显示,华北地下水超采达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的水量。京津冀5万平方公里形成了地下水降落漏斗。
在现实面前,不缺水的“理论”,如同一个易碎的玻璃制品。
截至今年4月初,河北受旱面积1254万亩,其中麦田受旱224万亩,旱地缺墒1030万亩,有43万人因旱出现饮水困难,其中13万人需要出村拉水维持正常生活。
这并不是旱情最严重的时候。十多年来,整个华北年年旱,年年缺水。就河北而言,该省近年来自产水资源量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减少近50%,入境水量减少 70%。全省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不足170亿立方米,而总用水量已达205亿-215亿立方米,远超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如果不考虑环境用水,一般年份河北省缺水40亿-50亿立方米。
相关资料显示,到2000年,海河全流域各主要河流上兴建大中型水库1900余座,其中大型水库31 座,总库容294亿立方米,控制山区面积85%,控制海河流域径流量95%。受上游来水、降雨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华北平原上的主要河流基本上成为季节性河流,甚至全年断流干涸。
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华北平原就陷入了持续的、规模空前的恶性水源危机,生态脆弱不堪。时至今日,这一状况仍未获得根本性改变。“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成为海河流域的惨痛现实。
自3月中旬以来,华北平原的麦苗进入春灌期,正是用水的高峰期。铺在田野中的机井开始轰鸣,水泵抽出来的地下水,沿着一根根的塑料管子送往需要浇水的麦田。
抽取地下水,对于千万华北农民来说实在是个无奈的选择。当身边再也找不到流动的水源的时候,没有什么比往地下打井更省事的了。
但数十年来,华北农业却实现了对“南粮北调”的扭转,高速发展的农业依赖的正是一口一口的机井对地下水的掠夺性开采。在华北平原,200万口机井遍布田间地头,正在透支华北的未来。
官方通报显示,华北地下水超采达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的水量。“事实上,真实的情况可能更严重。”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专家介绍说,华北透支的地下水估计已近2000亿立方米。
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一个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已在华北形成。河北老水利专家魏智敏说,目前,华北平原京津冀三省市已形成20多个下降漏斗区,5万平方公里出现“漏斗”。地下水埋藏最深的在天津,达到110米;河北最深的机井在沧州地区,达到800米;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已被疏干,没水了,被采空了。
历史上,海河流域曾放荡不羁,汛期一到,洪水泛滥。如果时光倒转半个世纪,人们可以顺子牙河,从天津直达邯郸、安阳,顺石津运河直达石家庄,沿大清河达保定。
“当时,每条河都能行船,全省航运里程达3000多公里,地下水离地面只有一米,随便挖个洞就可以挑水喝。”水利专家魏智敏回忆说。
“只用了半个世纪,华北就被掏空了。”谈及往事,从事了50多年治水工作的魏智敏感叹。
南水北调如何拯救华北
本报记者 周喜丰 龙涛 河北报道 统筹/常乐
对地下水的掠夺性超采,使华北出现了生态恶化,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漏斗形成、含水层疏干、湿地湖泊干涸、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架在“华北大漏斗”上的白洋淀也时时面临干淀的威胁。
今年1月23日,白洋淀结束了自己的第三次“引黄济淀”,白洋淀水位由补水前的6.98米升至7.54米,蓄水量由0.898亿立方米增至1.6亿立方米,这是近几年来白洋淀水位最高、水量最大的一年。
然而,这样的水位不过是水利部门经过计算得出的最佳方案。几乎白洋淀边的每个人都知道,这水是从黄河调过来的,太脏,不能喝。如果淀干了,旅游就搞不成了。
上世纪50年代为“根治海河”,人们在白洋淀上游的九条河流上建起了百余座水库。入淀的河道基本断流。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白洋淀发生了十余次干淀。
2003年底至2004年2月,水利部和河北省制订“引岳济淀”方案,耗资2450万元,从岳城水库调水救白洋淀,使白洋淀水位提高到7.3米左右。
但即便这样,白洋淀水量的消失速度也非常惊人。蓄水严重不足加上每年平均高达1500多毫米的蒸发量,白洋淀几乎年年渴求外来水的补给。考虑到既要防止干淀,又要满足白洋淀基本用水,水利部门只能把白洋淀水位控制在7米左右。
众所周知,白洋淀有着“华北明珠”的美誉,作为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和为数不多的生态湿地,不但承担着维持生态平衡、为鸟类和各类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功能,还在调节华北气候、补充周边地下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也被称为“华北之肾”。
而对于河北来说,年年调水救济白洋淀,也无非是“拆东墙补西墙”。长达十余年的补水史显示,仅靠补水无法使白洋淀摆脱“干了补、补了干”的恶性循环。
在河北省的“南水北调”计划中,“白洋淀生态补水工程”已被列为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第一期建设项目。专家认为,在2014年南水北调通水之后,即便不能将南来的汉江水直接灌入白洋淀,也可以将因调水置换出来的水补充白洋淀,以保“华北之肾”不再衰竭。
从某种意义上讲,白洋淀“肾衰竭”就是河北乃至整个华北水危机的缩影,被透支的华北平原就是一个更大的白洋淀,它如同一个巨大的、漏水的水盆,需要更多的水源支撑这个庞大而又饥渴的身躯前行,而南水北调不过是一次更远更大范围的救济之旅。
在水利专家魏智敏看来,南水北调是华北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但并不能解决华北水危机的全部,华北还需要立足本地,通过节水、治污、利用再生水等新的水源来缓解当前已处于崩溃边缘的水危机。
“如果南水北调水价达八块十块,没道理”
本报记者对话水利部海河委防汛技术顾问魏智敏
本报记者周喜丰 龙涛 河北报道 统筹/常乐
南水北调是京津冀发展的生命线
问:南水北调对河北乃至整个华北具有怎样的意义?
魏:南水北调是京、津、冀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三省市海河流域从1956到2000年的人均水资源量不到300立方米。这是什么概念呢?它是全国人均的七分之一,是世界人均的二十四分之一。根据国际标准,人均小于1000立方米属严重缺水,小于500立方米是极度缺水。
从河流每年的正常流量来说,如果人类使用河流总流量的20%,人与自然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如果用到30%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一旦用到40%,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这是国际标准的极限。而京、津、冀已用到90%以上。
问:海河流域的水半个世纪就光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魏: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用水量大大超过了本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北的用水量只有40亿立方米,光自产水(即地下水和地表径流)就达到235亿立方米,外省流入近100亿。那时候,生态环境非常好,但盐碱地很多,达到2000多万亩。现在没水了,盐碱地也没了,干旱唯一的好处是把沿海地区的盐碱地治理好了,但是坏处却有很多。
目前,京津冀地区超采地下水至少1000多亿立方米。人们生活用水遇到困难,一是没水喝,二是水质不达标,地下水也被污染。遇到旱年,得挖水,买水或者城市支援抗旱。
所以,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每年都有一些工业项目受到影响,农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人们生活也受到很大影响。如果遇到特殊旱年,就会发生不稳定因素。河北现在遇到特殊旱年,只能弃农、压工,保生活用水。
所以,我为什么说,南水北调是生命线。中线水水质好,来了以后,人们生活用水可以解决。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地区,人民生活饮用水能得到解决了,城市和工业用水能得到保证,城市环境也会变好。这样,本地的水资源腾出来,可以还给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地下水下降就可以减缓,甚至可以回升,这对地下水修复有帮助,对恢复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有帮助。
地面下沉是否会引发地震?
问:河北的生态环境恶化有哪些显现?
魏:生态环境变干了,整个气候干化,土壤沙化。土壤本身湿漉漉的,风吹不掉,现在土壤都变干了,被风吹后只留下沙粒,最终成为沙尘暴的沙源。
问:地下水过度开采,引发的地面下沉是否会引发地震?
魏:(这种)地面沉降和地震没关系。目前,天津最深的地方下沉3米多,河北沧州下沉2.2米。地面下沉以后,会造成地表裂缝,建筑物局部倾斜裂缝,路基下的管路、线路部分开裂,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降低,沿海风暴潮灾增多。
问:我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村庄的村民对记者说,他们并不缺水,反正地下有。
魏:他们不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资源情况,他们不知道周围的大坑全都干了。年轻人一出生就在这样的生态环境里,习惯了,只要能有水喝,有水浇地,就满意了,他适应这种环境,以为大自然就这样,他不知道水多的时候。
他说我有水能喝啊,但他不知道他喝的水是不是符合标准;他也能浇点地,他不知道过去有多少水浇地。
问:但他们抱怨说,水被污染了。
魏:对啊,他就怕水有污染,要是水多的话就可以稀释啊。现在没有稀释的,污染一立方水容易,你把这一立方污染的水稀释了,起码得十到二十倍的水,现在没有。所以,水越来越脏,对人们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我说(南水北调)是“生命线”,最归根结底是在这里。
“淡化海水是未来一大出路”
问:南水北调能不能解决华北的水危机?
魏:不能。要全部解决华北水危机,我的药方是,全面防污治污,节约用水,也就是建立节水型社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三化一调”:第一、雨水、洪水资源化;二、污水、废水资源化,京津冀每年三四十亿立方的污水,治理好了就相当于增加一个南水北调的水量;三、咸水、海水资源化,现在已经在用微咸水(含盐量小于2克/ 升),即咸水与淡水混合浇地,一眼深井配一眼浅井(浅井很多是咸水),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的水。
问:为什么不能搞海水淡化?
魏:海水淡化成本高啊,一立方需要8块钱。如果海水淡化的成本下降到3元/立方,那就和南水北调的水价差不多。 所以,淡化海水将是京津冀的一大出路,将来用太阳能或者风能淡化海水,这将会大大降低成本。
问:如果海水淡化降到那么低的成本,那么南水北调还有存在的意义吗?也有人说,南水北调的水价将达到8元/立方,甚至10元/立方。
魏:不能这么说。南水北调,人家收的水资源费并不超过目前的水价,北京的自来水都快6块钱一立方了(注:北京目前的综合水价是5.03元/立方米),也是与南水北调水价对接,估计将来的成本费并不超过目前的水价。南水北调的水高到八块、十块,那就没道理了,现在水价都没定呢。
问:目前,西南大旱备受关注,也有一些专家从气候的角度研究称,从2010年开始,中国北方降水会增多,会形成“南旱北涝”的局势?
魏:这只是预测,到底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我今年76岁了,在水利界工作了50多年,就河北来讲,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到现在,我经历了全过程,年降雨量,过去是年均610毫米(上世纪五十年代到2000年年均532毫米),1998—2007年,平均降雨量461.5毫米。华北这半个世纪降雨量是减少了, “南旱北涝”这个说法我不赞成,北方就是多一点降雨,也涝不到哪里去,因为地下空了一两千个立方了。
过去是“蓄满产流”,一下雨土壤就蓄满了,变成地表径流,现在蓄不满了,即使下雨也会被吸收,土壤蓄不满,叫“超渗产流”,是超过土壤渗透能力的水才产生地表径流。所以,我认为“南旱北涝”的提法并不科学。因为南方降雨量一两千毫米,而北方才四五百毫米,北方涝不了。应该说,有可能气候变化,南方降雨有可能会减一点,北方有可能会多一点。我可以和任何科学家来争论这个问题。
问:西南大旱对南水北调是否有影响?
魏:西南不是中线的调水源头。调水源头在陕西和湖北上游。湖北上游、陕西南部如果旱情严重,就会有影响。
西南大旱对南水北调不会有影响。将来,也有从三峡库区引水补充黄河的设想,将来还可以引黄。因为黄河从历史上就有河北20亿立方的水量指标,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计委方案,黄河2000年的指标还有河北20个亿,当然包括天津。现在黄河小浪底水库原来有冲沙的30个亿,现在不能再冲了,因为黄河下游河道降低了,这样应该可以给河北增加10亿立方的水。如果打通了通道,还增加二三十个亿的水,京津冀、华北不是没希望,当然,这些都要建立在“三化一调”的基础上。
问:河北自身水源紧张,为何还给北京调水?
魏:河北地处北京、天津周围,在防洪上要首先保京、津,从供水上,也首先要保京、津。河北始终是老三,必要时宁可牺牲自己。
怎么保?原来,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是河北、北京合修的,两个水库有河北9亿立方米水指标,到1981年,北京指标不够了,河北全部无私奉献。后来,引滦入津,原来规划每年给天津5亿立方,后来,增加到10亿。
于桥水库划给天津,6000万立方米也不给河北了。反过来,河北每年要花几千万从山东位山闸买黄河水。今年,预计要拿6000万元买黄河水。
安徽金融网 > 聚焦安徽 > 正文
13、安徽环保抽查 三成企业违法 污染之重治污之难监管之困(1)
来源:新华网 2010年4月23日
http://ah.zgjrw.com/News/2010423/ANHUI/866729389500.html
目前安徽省环保厅已对合肥造纸业和天长市单晶硅企业两个企业群和另外10家企业实施挂牌督办,根据违法情况处以关闭、限期整改、高额罚款等不同处罚措施。
记者21日从安徽省环保厅获悉,今年一季度,环保厅共检查248家工业企业,发现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达70家,违法率28.2%;对148家企业排放污染物取样监测,34家超标排放,超标率达23%。
“环保厅在淮河流域检查122家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33家,取样监测71家,18家排放超标;在巢湖流域检查31家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14家,取样监测16家,2家排放超标。”安徽省环保厅副厅长王文有介绍。
环境违法企业屡禁不改,给安徽治污减排工作敲响了警钟,安徽省环保厅决定重拳出击,采取专项行动,挂牌督办。
暗访造纸企业,污染情况严重
今年1月,安徽省环保厅开展“打击造纸企业违法排污环保专项行动”,派出4个暗访检查组对宿州市萧县、砀山县、埇桥区及淮北市濉溪县28家重点造纸企业和2009年以来群众投诉的小造纸厂进行了暗访检查;3月,省环保厅结合季度巡查又对合肥、安庆、巢湖、六安等市47家造纸企业进行检查。
“两次检查发现未执行环评、污染治理设施不运行或不正常运行、直排、偷排、超标排放、批建不符等环境违法企业23家。”王文有说,“检查中还发现,合肥市现有的22家造纸企业,有14家企业年实际生产能力在1万吨以下,规模小、产能低、厂区环境差、生产设备陈旧,大部分造纸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简单且运行不正常,存在超标排放现象,污染严重。”
环保厅在检查中发现,合肥金鹰纸业有限公司8条造纸生产线均未经环评审批,而肥西县8家造纸企业项目环评竟由无环评资质的肥西县环科所编制,肥西县环保局违规审批。
“无环评资质的单位对企业编制项目环评,这在安徽省还是首例。”王文有说。
面对造纸行业的严重污染,省环保厅要求市县环保部门对造纸企业逐一排查,如果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造纸企业,一律由当地政府关闭取缔;实际产能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企业,责令其停止生产,限期整改。
“环保厅要求1万吨以下再生纸造纸企业不能达标排放或违法偷排的企业,一律责令关闭;未履行环评或环评由无资质单位编制、违规审批的,一律停止建设和生产,限期整改。”王文有强调,如果要关闭取缔造纸企业,必须要按照“吊销执照、断水断电、拆除设备、移走原料”的标准执行到位。
据了解,今年安徽省环保厅将对合肥市造纸行业实施挂牌督办,如果2010年8月底前未完成整改,省环保厅将对合肥市相关县、区实施涉水项目环评限批。
危险废物乱放,安全状况堪忧
安徽省环保厅在检查中还发现,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环境问题突出。在环保厅检查的56家涉及铅、镉、汞、铬、类金属砷五类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中,发现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23家,违法率41.1%。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14、环保时评:切莫“疏远”了地球母亲
来源: 新华网2010年04月23日 吴黎明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04/23/c_1251622.htm
今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设立40周年,世界各国公众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个旨在保护地球的节日。40年警钟长鸣,已届“不惑”之年的“世界地球日”依然在警醒人们:切莫“疏远”了地球母亲。
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次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火山喷发、旱灾、雪灾、涝灾等自然灾害也接连不断。地球似乎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人类:生存环境其实很脆弱,学会与地球母亲和谐相处是永恒的命题。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纪念“世界地球日”有着特别的意义。
曾几何时,人类曾经一度沉溺于发展,肆意开发乃至污染这个蓝色星球。自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增加了人类的财富和力量,但与此同时,“得意忘形”的人类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在消失,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气候变化正严重困扰着人类......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环境可持续的地球。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安泰的故事令人回味。安泰是大地女神盖娅的儿子,他的身体一接触到大地就能吸取大地母亲的力量,力大无穷,所向披靡;但如果离开大地母亲,他就不堪一击。安泰如此,人类亦然:人类“飞”得再高,其根依然在地球。
诚然,人类没有能力控制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还是力所能及的。庆幸的是,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正在成为地球村民的共识。在探索与地球母亲和谐相处的努力中,人们看到:曾经混浊、恶臭的莱茵河变清了,“雾都”伦敦很少再见到黄雾了……
与地球母亲和谐相处需要的是行动。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作为决策者,各国政府应从制度层面加大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鼓励实施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普通地球公民则要从身边事做起,节约能源,倡导低碳生活。
40年前的今天,美国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掀开了人类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的序幕。40年来,尽管每年的地球日主题不同,但其内涵只有一个:地球是包容的,也是脆弱的。人类在向前奔跑的时候,要时常看看脚下的土地,关注地球母亲的健康。
15、环保评论:环保是道单项选择题?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2010-4-22
http://www.022net.com/2010/4-22/511848322531836.html
简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公众的环境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很多时候,在很多事情上,大多数人都能够站在环保角度考虑生活中出现的事物。只要是环保的,都会去拥护,只要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就摒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公众的环境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很多时候,在很多事情上,大多数人都能够站在环保角度考虑生活中出现的事物。只要是环保的,都会去拥护,只要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就摒弃。问题是,这种简单的“是或否”的单项选择题是不是真正适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呢?
以人人都熟悉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为例。上世纪80年代,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其轻巧方便,干净卫生且防水、隔油、保温性能好,适合各类生熟食品包装,尤以价格低廉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人们很快就发现,由于发泡塑料餐盒本身不能在自然条件下降解,加上使用后被随意抛弃,致使大量的发泡塑料餐盒造成了环境污染。
1990年“白色污染”的概念提出后,发泡塑料餐盒受到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在一片声讨中,1999年,当时的国家经贸委发布了被包装业界称为“禁白令”的关于“停止生产、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第六号令。这项命令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得到了严格执行, 可是禁止了发泡餐盒,环境就安全了吗?恐怕不是这样。纸质的绿色环保餐盒固然在可降解程度上有着绝对优势,但除了成本高、不易推广外,这种环保餐盒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水和其他能源而且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发泡塑料餐盒的主要原料为聚苯乙烯(PS)。PS泡沫塑料直接采用PS材料,加入丁烷及其他助剂等,通过挤出、发泡制成,生产过程全部为物理混合过程,无化学反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要小得多。
因此,有学者提出,从生产环节来评价,纸质餐盒远不如发泡塑料餐盒环保。同时,由于纸质餐盒在盛装食物之后极易被食物中的汤水浸泡变软、变形,因此回收价值也不高。如果管理不善,任凭用过的纸质餐盒随意丢弃,一样会造成环境污染,毕竟垃圾在没有妥善处理或者循环利用之前都会污染环境,不管是不是可以降解。相比之下,发泡餐盒尽管在回收方面有一定难度,但回收的发泡餐盒粉碎之后,做成颗粒,还可以多次用来制作发泡餐盒和其他产品,并且有关工艺和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6、做到“极端环保”其实不难
来源:新华日报2010-04-16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4/16/content_1626429.htm
本报昨日刊登的《极端环保:向极端消费宣战》,引起广泛关注。
这是有背景的:我国一批环保和生态友好的先行者,被指责为“极端环保主义者”,批评者中不乏重量级的专家教授。
国际上所说的“极端环保”是指扭曲环保的理念,对环境的要求、评价超出了人类社会所能承受的标准,不切实际,偏激和滥情。
1998年,美国社会学家保罗・瑞恩提出“健康和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的理念,即“乐活”,信奉和实践“乐活”的人被称为“乐活族”。他们的生活态度是“东西能用就好,身体能动就好,钱财够花就好,心情快乐就好”,倡导既要享受现代文明生活,又要对自然和环境负责;既不降低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将自身对环境影响和产品的需求降到最低。我国环保和生态友好的先行者的主要特征是多吃素,多种树,少用水电,垃圾分类,多骑车等,其实就是“乐活族”。换句话说,“极端环保”只是形容,与国外所说的不是同一概念。
选择更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当代生存的智慧。我们必须反对和抵制耗尽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极端发展”和“极端消费”。而公众不仅是环境优劣的最大利益相关者,也是保护环境的最重要力量。他们对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的珍视爱护,自我约束的健康生活方式,是环保的最基本保障之一。指导全球“环境友好和生态友好”的理念,多不是出自政治家和知名学者,而是来源于民间。如,“可持续发展”最早是挪威老百姓的呼声;“工业发展不能以人为代价”,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日本北九州市的一群家庭主妇“发明”的。日本的富士山是全球旅游山中生态最好的之一,因有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在捡垃圾,发起人是一位日本小伙子。
当然,这不是说大家都不消费了,而是提倡尽可能地节约。其实,《极端环保:向极端消费宣战》所介绍的“极端环保”的生活方式,做到真的不难,如节水节电,骑车,坐公交,当下都被时尚了、写成新闻了,而以往不就是我们大家的日常行为吗?
17、每日新说:治理光污染需健全机制
来源: 天津网 2010-04-23 李国惠
http://www.tianjinwe.com/tianjin/tjxwcg/201004/t20100423_778134.html
提起污染物,可能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废水、废气、噪声以及固体废弃物等,而光也能成为污染物,听起来的确新鲜。不过要是细说起来的话,您肯定就不觉得新鲜了。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天文界就提出了光污染问题,他们认为光污染是城市室外照明使天空发亮造成的对天文观测的负面影响。据美国一份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夜晚的华灯造成的光污染已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对银河系视而不见。
“灯火使夜空失色”的确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那么是不是只有夜晚的华灯才会造成光污染呢?非也。
按照国际上的分类,光污染除了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的“人工白昼”外,还包括“白亮污染”(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的反射光线)和“彩光污染”(歌舞厅、夜总会的旋转灯、黑光灯和闪烁的彩色光源)。
那么是不是光污染只会对天文观测产生负面影响呢?也不是。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力急剧下降且白内障发病率高企。而长期生活在“不夜城”里的人,夜间睡眠质量则会受到影响,人体生物钟紊乱,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在光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何去何从俨然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选择题。这不,广州就交了一份答卷。据《广州日报》报道,目前广州正在酝酿试点开征光污染排污费。如果能投入实施的话,它将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经济价格杠杆调节城市光污染的城市,在全国开创先例。
按照国际通行的光环境功能区划,商业区的正常光亮照度平均值应该为15流明(流明是光通量的单位,也叫明亮度),而广州一商业区的光亮照度最高超过1000流明,比正常值超标30-60倍。在此种语境下,治理污染,民心所向,理应叫好。但收取光污染排污费在法律保障、技术支持、监督管理、民意诉求方面是否成熟,才是我们在欣喜之余,更应细细厘清的问题。
首先是法律保障层面。目前,光污染在立法上尚处于“真空地带”。《宪法》、《民法通则》、《物权法》中只有笼统的禁止性条款,至于具体如何防治、污染发生后如何解决、对侵权方进行何种处罚等都没有提及。某些省市虽然出台了一些条例、规范等,可同样缺乏可操作性。而我国进行环境污染侵权认定的重要法律——《环境保护法》中也没有对此做出明确规定。“无法可依”势必为该项费用的征收和管理增加难度。
其次是技术支持层面。如果真要开征光污染排污费的话,前提条件之一是确定光环境功能区划以及相应的超标排污限值。光污染作为不可量物,污染标准如何界定、数字指标如何测量等,都需要有相应的标准和技术支持。可是,目前我们并不具备如此完善的技术手段。
再次是监督管理。众所周知,对于废水、废气、噪声以及固体废弃物都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可对于光污染,却没有专门的“管家”进行监管。果真进行收费,谁来做“管家”还需细细考量。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民意诉求。从长期的成功经验来看,决策层要想“取信于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问计于民”成为工作常态。针对这一收费项目,百姓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如何收、向谁收、谁来管……多听听百姓的想法,才能让“民心工程”真正得民心。
综上,如何才能不让收取光污染排污费变成一纸空谈,不让这项“惠民”措施变成“扰民”的乱收费项目,不但要理顺司法部门、环保部门、规划部门、卫生部门、相关企业及百姓的关系,更少不了光学专家、医学专家的支持。当然,建立和健全监管机制,认真做好防治光污染监督与管理工作同样不容马虎。
18、开征光污染费 到底谁受益
来源: 法制晚报2010-04-22
http://news.163.com/10/0422/16/64SVDVGH00014AED.html
街边的霓虹灯广告牌亮度超过一定的程度将构成光污染,它的主人必须交纳光污染排污费!目前,广州正在酝酿试点开征光污染排污费。如果能投入实施的话,它将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经济价格杠杆调节城市光污染的城市,在全国开先河。
(4月21日《广州日报》)
目前,我国显然还没有法律法规对开征光污染排污费予以说明,广州的做法的确有点“吃螃蟹”的味道。
但在“吃螃蟹”之前,要先弄清如下问题:首先,开征光污染排污费的技术条件成熟了吗?专家指出,开征光污染排污费,其前提条件之一是必须先确定光环境功能区划以及相应的超标排污限值。
目前,国内外虽然已有一定的城市光环境划分数据供参考,但都没有在国家层面形成数据,而需城市制定自身的各项光污染界定目标值。
即便是同一个城市,在繁华商业街,其光亮照度(指物体被照亮的程度)在500流明(光通量单位)时,也许人们都能承受;而在居住小区,则可能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休息和身体健康了。
其次,收取光污染排污费的直接受益群体是谁?具体说,费具有有偿性,一方面,政府的收费行为要与提供服务相对应,收费之后,要向付费人提供公共产品、公共劳务或某种权利;另一方面,收费之后,应将费的收入用于付费人或某一特定的群体。
那么,光污染排污费用来干什么呢?像污水排污费、废气排污费,这些费收取之后,市民能明显知道其用于污水和废气处理。但是,光污染如何治理呢?难道将造成了污染的光储存起来,就像污水、废气一样进行处理,然后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二次循环利用?显然,这在技术成本上很不现实。
人们其实可以采取其他办法避免光污染对自己产生危害,它还不像水污染、废气污染这样直接给人体健康造成很严重、很明显的损害。
而政府只要在建筑物的材质、装饰以及灯具等方面作出规定和要求,就能最大限度地在根源上避免光污染,无需上升为开征光污染排污费。陈光明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