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二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二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02-11

二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首个排放权交易体系启动:争夺“定价权”提上日程

http://finance.ifeng.com/news/industry/20100211/1824277.shtml

2、第一财经网:       中国社科院:水资源危机等受公众普遍关注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2/671265849740_1.shtml

 

地方信息:

3、中国青年报:        云南遭遇60年最大旱灾 3016.4万亩农作物受灾

http://www.hwcc.gov.cn/pub/hwcc/wwgj/gjpt/ylxw/201002/t20100211_313919.html

4、黑龙江经济报:      黑龙江:污染减排不达标将“一票否决”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2/671265849277_1.shtml

5、新华网:            福建拟建立海洋污染溯源追究和补偿机制

http://energy.people.com.cn/GB/10972240.html

 

人与自然:

6、中国新闻网:         全球野生虎仅剩约3200生存状况岌岌可危

http://env.people.com.cn/GB/10968566.html

7、人民日报:           华南虎极度濒危:目前圈养91都是近亲繁殖

http://env.people.com.cn/GB/10968448.html

 

绿色选择:

8、南方周末:            年货环保黑名单 蒙牛、旺旺、小洋人均上榜

http://bz.cenn.cn/info/nid_90449.html

 

环保观点:

9、新京报:               污染物排放数据应公布到企业一级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2/671265849025_1.shtml

 

深度报道:

10、法制周报:             后三峡时代洞庭湖濒临枯水危机 蓄水量仅如水库

http://news.sohu.com/20100210/n270193671.shtml

 

环境时评:

11、北京青年报:           环境污染达到峰值 就要掉头向下?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3303955

12、红网:               “环境税”之矛能否戳穿“环境污染”之盾

http://hlj.rednet.cn/c/2010/02/11/1904000.htm

13、人民日报:             过个低碳年?

http://env.people.com.cn/GB/10968447.html

14、辽沈晚报:             环境上了税 监管不能“入睡”

http://news.lnd.com.cn/htm/2010-02/11/content_1063546.htm

15、燕赵都市报:          开征环境税应先“问计于民”

http://yzdsb.hebnews.cn/20100211/ca933037.htm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www.nujiang.ngo.cn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

 

 

1、中国首个排放权交易体系启动:争夺“定价权”提上日程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02月11日

http://finance.ifeng.com/news/industry/20100211/1824277.shtml

俄罗斯天然气和花旗集团50万元向天津三家供暖企业购买排放配额

距天津排放权交易所(TCX)成立18个月之后,中国首个排放权交易体系——天津能效市场,9日在TCX启动并完成首批交易:合同额仅为50万元人民币。尽管这笔合同金额看上去并不大,却为在中国建立更大规模的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奠定了基础。

此次交易出售方是天津泰达津联热电有限公司、天津市津鸿热力建设有限公司、天津津墙建筑节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三家均为天津较早实施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收费的企业。交易的内容为将本采暖季形成的共计4500吨标煤节能量,折合11500吨碳当量,协议价值仅为50万元人民币(合73250美元),分别出售给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OAO Gazprom)以及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

其实,在TCX尚未组建的时候,筹建者就已经瞄准了碳市场,2008年的天津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还专门研究了关于TCX里碳市场的问题。

而TCX还有更大的目标,TCX董事长戴宪生此前在“百人会第三届菁英年会暨2010绿色盛典”上发表演讲时表示,目前TCX已经和央行共同成立了中美碳金融研究中心,确定以TCX作为交易平台推出碳金融产品。

2008年,中国最早的三家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成立。

之后,武汉、杭州、昆明等交易所也相继成立。去年11月17日,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深圳国际[0.58 1.75%]能源与环境技术促进中心及香港RESET公司也宣布联合发起成立亚洲排放权交易所。

此外,大连、贵州、河北、山西等交易所也在筹备之中。今年国内的环境交易机构总数将超过10家。但迄今为止,这些交易所只是个别小规模交易的平台,所做的工作很多为中介性质,还谈不上实质意义上的交易。中国国内碳交易仍不具备明确的法律框架或政策。

尽管名义上,国家发改委为了保证国内CDM(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减排量“不被贱卖”,设置了8欧元/吨的最低限价。然而因为CDM的注册仍然要经过联合国的机构,中国自己在这方面并没有多少话语权。比如去年12月初,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EB)拒绝审批了10个来自中国的风电CDM项目。其给出的拒绝理由是,疑心中国利用产业政策“套取”联合国的风电补贴。

观察人士分析,此次中国的能效交易试图为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摸索出一条出路。中国将成为最大碳排放国,减排压力较大,国内将加快碳交易所建设以防止碳排放定价权旁落。

2、中国社科院:水资源危机等受公众普遍关注

来源:第一财经网2010-02-11章轲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2/671265849740_1.shtml

   中国社会科学院10日下午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基准调查2010》显示,水资源危机、污染问题、食品安全等受公众普遍关注。

  当天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民生银行联合在京主办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十大议题展望”研讨会。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介绍,今年1月,该中心对北京部分民众进行了访问,共收回有效问卷样本1004份。

  调查发现,5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有所进步,28%的受访者认为无法判断,11%的受访者认为没有进步,4%的受访者认为有所退步。

  据调查,受访者认为,消费者(84%)、员工(67%)和生态环境(64%)是企业最应关注的利益相关方;受访者认为,政府(83%)、媒体(67%)、社会公众(55%)和企业管理者(53%)是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力量。74%的受访者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的事情,政府、社会团体也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受访者认为,未来3年,水资源危机、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十大问题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十大议题。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科院学部主席团代主席陈佳贵表示,近年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高速发展,要求理论界研究解释和解决一些重大问题。

  当天下午,上述机构还发布了《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的首份社会责任报告。

  陈佳贵表示,以后将每年发布一份该报告,向利益相关方报告最新动态与研究成果,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此间表示,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有助于将社会责任从企业向社会组织延伸。

3、云南遭遇60年最大旱灾 3016.4万亩农作物受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02-11

http://www.hwcc.gov.cn/pub/hwcc/wwgj/gjpt/ylxw/201002/t20100211_313919.html

连续5个月久旱无雨,致使云南遭遇了60年来最大的旱灾。来自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消息,截至目前,旱灾已造成云南农作物3016.4万亩受灾,绝收801.9万亩;干旱造成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近65亿元人民币。

而据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数据显示,旱灾致使云南省小麦、大麦、豆类、马铃薯、油菜、蔬菜、甘蔗等秋冬播农作物3016.4万亩受灾,占已播种面积的81.7%以上。其中,成灾2049.2万亩,绝收801.9万亩;有490万人、33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目前,云南投入抗旱资金近4亿元,财政部、民政部紧急下拨云南省中央旱灾补助资金6000万元,以帮助解决灾区群众口粮、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

一直在为昆明水环境危机呼吁的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段昌群认为,云南遭遇60年不遇的旱灾,一时难以缓解。旱灾为昆明水环境危机再次敲响了警钟。目前,滇池流域水资源一直超负荷运转,对昆明的支持能力达到了极限,重复利用率远远超过国际上认同的警戒线。虽然流域外调水工程多年来持续不断地进行,但调水速度赶不上需求增加的速度,而且由于水的长距离输送、用水的资源成本和污染治理代价昂贵,如寻找不到突破口,缺水将成为昆明市未来社会的常态。

为此,他呼吁将温室气体减排的“低碳经济”思路应用到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发展中,发展“低水经济”。所谓低水经济,是指在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的区域和流域,通过改变发展方式、产业转型、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依赖、过度消耗、过量需求,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

他认为,昆明应重新塑造昆明的城市功能,不宜在滇池流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多、对环境污染影响比较大的产业和经济实体,也不一定要以传统的工农业为动力。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发展旅游业、高新技术无污染的工业、后加工工业、国际物流业、电信产业、服务行业,以信息、知识、服务创造财富,才是昆明最主要的需求。

4、黑龙江:污染减排不达标将“一票否决”

来源:黑龙江经济报 2 010-02-11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2/671265849277_1.shtml

记者从黑龙江省环保厅获悉,2010年是执行“十一五”环境保护任务的收官之年,我省(黑龙江省,下同)将全力构建全防全控的松花江流域治污体系。

今年省环保厅将开展地市政府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并适时通报考核结果。联合监察等部门加大《规划》项目行政督察力度,确保在建的保竣工、竣工的保运行、运行的保稳定。所有已实施的《规划》项目,年内必须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同时,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对完不成年度目标的地市实行“区域限批”,对未完成《规划》任务的企业建议银监机构限制信贷。

我省今年还将强化政府减排责任,严格执行污染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对在6月底前城镇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减排工程形不成减排效果以及不能达到减排阶段性目标、排放量不降反升的地区实施“区域限批”。同时,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工程、重点工业废水治理等项目建设步伐。年底,所有省辖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污水处理率达到70%。

5、福建拟建立海洋污染溯源追究和补偿机制

来源:新华网2010年02月11日

http://energy.people.com.cn/GB/10972240.html

  新华网福州2月11日电(记者 涂洪长)为遏制日趋严峻的海洋陆源污染,拥有3700多公里海岸线的福建省拟从今年起逐步建立海洋污染溯源追究和补偿机制。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表示,随着福建沿海经济迅猛发展,近海海域环境遭到损害,主要表现为近岸海域污染日益严重、排海污染总量持续增大、海湾纳潮面积不断减小、海洋生物多样性降低、赤潮灾害危害加大等。而建立污染问题控制、溯源追究和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工作,牵涉面广,难度大。

  从今年起,福建省海洋管理部门将着重加强6个方面的工作:加强与环保部门的联系,重点建立和完善海洋与环保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建立协调工作机制;争取在全省沿海联合开展陆源入海排污口调查登记,确定并重点监测主要的陆源入海污染源;争取在罗源湾和泉州湾联合开展海湾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试点,努力实现海洋、环保两部门陆海环境监测等工作的有效衔接,建立监测资料交换和信息共享平台;开展1至2次海陆环保联合执法,实现联合执法零的突破,逐步建立案件查处交接机制;选择一、两条江河流域开展上下游至入海口的全流域水环境监测、污染源跟踪、溯源追究和生态补偿工作试点,推动建立跨辖区、跨部门的污染监视监测和反应协调机制,落实环保“一岗双责”责任制;开展涉海工程项目和使用鲜活饵料养殖损害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生态补偿试点,为补偿工作积累经验。

2009年10月,福建省出台《关于加强当前海洋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实施海洋污染源溯源追究。要求各级海洋部门要将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染物总量的监测数据及时移交同级环保部门,环保部门应及时做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作为环境监督和地方政府制定污染物减排的依据。

6、全球野生虎仅剩约3200生存状况岌岌可危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02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968566.html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电 全球性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10日在北京发布消息称,经统计,现在全球野生虎仅剩大约3200只,伴随着栖息地减少、非法贸易、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野生虎岌岌可危。

  WWF称,野生虎的三个虎亚种已经于19世纪40年代完全灭绝了。第四种是中国的华南虎,但野生的华南虎已经25年没有现身。相比1998年,如今全球适宜野生虎生存的栖息地已减少了40%,现在的面积仅是原来的7%。不过,如果大自然的食物链充足,同时栖息地面积恢复而且能远离被捕猎的威胁,野生虎还是能够在自然生存繁衍,使野生老虎的数量快速恢复。

  WWF首次发布了主题为“十大威胁野生虎生存地区”的互动展示图。具体分析了野生虎面临的诸多生存危机,其中包括纸浆、造纸、棕榈油、橡胶工业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森林具有毁灭性的破坏;湄公河流域成百上千的新兴或者计划建设中的堤坝和公路将野生虎栖息地碎片化。

  同时,禁止野生虎黑市贸易的规章制度仍不健全。虎骨、虎皮、虎肉的非法交易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仍然持续升温。

  WWF中国保护野生虎项目2月10日正式启动,以期在虎年推动东北虎的保护进程。

7、华南虎极度濒危:目前圈养91都是近亲繁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02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968448.html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虎亚种,又名“中国虎”。中国动物园协会副秘书长谢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华南虎濒危状况“非常非常严重”。

  濒危程度比大熊猫更为严峻

  华南虎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直至华北南部、西南东部、西北东南部的广大地区,但因栖息地萎缩和过度猎捕等原因,其野外种群急剧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初,调查估计华南虎野外个体仅存20只左右。1996年,华南虎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

  2000年至2001年,国家林业局组织中外专家联合开展了华南虎野外种群专项调查,发现华南虎野外痕迹48处,但无法分析出其野外个体数量和种群结构。截至目前,我国人工繁育的华南虎只有91只,主要分布于上海、苏州、广州、洛阳、重庆、福州等地的动物园及其他饲养单位。

  谢钟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18只从野外捕获的华南虎进入动物园,其中有6只(2雄4雌)留下后裔。这6只华南虎,就是我国此后所有圈养华南虎共同的先辈。

  “目前圈养的91只华南虎全都有血缘关系,任何一次繁殖都是近亲繁殖。”谢钟忧心忡忡地说,“近亲繁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不断丢失,具体来说,它使得华南虎繁殖力下降,幼虎抗病能力差、成活率低。但现在每一个配对都是近亲,只能尽可能选择近亲系数低于平均值的配对,才能不再继续降低种群遗传多样性。但是目前可选择的配对非常少。华南虎的濒危状况非常非常严重。”

  有动物保护专家甚至认为,华南虎与大熊猫一样都属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华南虎的知名度虽不及大熊猫,但濒危程度比大熊猫更为严峻。

  必须进行严格的遗传学管理

  1995年,中国动物园协会成立“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会”,查清了全国圈养华南虎的“家底”,建立了谱系,开始进行种群遗传学管理。种群遗传学管理是我国动物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引入的理念,就是将全部圈养的动物个体(不论饲养在哪个单位)看成是一个种群,在这个大种群的基础上进行遗传学管理。遗传学管理的基础是谱系,根据谱系,可以用软件计算出遗传多样性的保存量,据此对种群内的动物提出繁殖配对的科学建议。

  “在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会每年的年会上,专家们根据谱系计算的结果以及遗传学管理的规则,制定第二年全国华南虎的配对、移动计划。”谢钟说,“种群遗传学管理是为了保持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使其能够自我维持,最终能够支持野外种群的恢复。在这方面,我国的圈养大熊猫、华南虎以及鹤类做得比较好。”

  1995年,我国圈养华南虎仅有47只,能够繁殖的雌虎只有5只左右。当年,中国动物园协会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繁殖专家组的专家帮助下,制定了华南虎保护计划,计划在10年至16年的时间内,扩大种群到110只至120只虎,这个目标目前还没有达到。不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现在育龄雌虎已发展到20只。

  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会的专家指出,华南虎种群的情况目前是“喜忧参半”。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一个正在发展的种群,近5年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6.4%;但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是很不乐观的。这个种群必须要进行严格的遗传学管理,否则有可能发生危机,进而灭绝。

谢钟说,动物园已经采集了一些遗传基因比较好的公虎的精液,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可以保存十年以上。相信随着科技进步,这些冷冻精液能够在华南虎的保护中发挥作用。

8、年货环保黑名单 蒙牛、旺旺、小洋人均上榜

来源:南方周末   2010-2-11

http://bz.cenn.cn/info/nid_90449.html

  选年货不仅要看产品质量是否安全,还得看这些年货的生产过程是否环保 2010年春节临近,中国34家民间环境机构联合发布了一份年货黑名单,指出众多耳熟能详的日用品牌所涉生产厂商存在环境违规记录。

  其中,双汇、康师傅、蒙牛、旺旺、小洋人、多美滋、飞利浦、TCL(电池)、日立、摩托罗拉等位列其中,所涉产品从食品到家电、轮胎、汽车、通讯器材。

  在农历新年这个年货消费旺季,这样一份环境行为黑名单向消费者宣示:我们习惯购买的这些名牌产品背后,存在着有据可查的环境违规记录。在本次行动的发起机构看来,越是超标违规事实清晰的、超标违规发生在近期的、有多次超标违规记录的、经过沟通却一直未作出说明的、以及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厂商,越应该入选。

  比如双汇,2007年该品牌旗下多家企业被环保组织提示,但没有任何反馈;重庆佳通轮胎有限公司2008年因十次环境违法行为被罚款十万元。

  此次联合发起“绿色选择”行动的计有34家环境机构,这些机构包括自然之友、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全球环境研究所、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会、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野性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

  据介绍,在一周之内,环保组织给上述企业发出了通知,希望其能提供资料说明违规情况以及整改意见,但是到本周三为止,在所涉及的20个品牌之中,只有三家企业致电沟通。其中一家提供了详细的整改计划。

  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说,他们希望可以借助这样的合作,推出一个长效的民间平台,不管企业的营销策略如何,从消费者的角度,把企业污染的行为和产品挂起钩来。

  这样一种合作被誉为“绿色选择”。“绿色选择”最初的倡议源于2007年3月22日。在民间环境机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水污染地图基础上,一个涵盖数万家企业环境行为记录信息的搜索引擎逐渐建立起来,其中收录的信息,都来自于环保部门公开发布的记录。

  企业一旦被列入其中,如果希望澄清自己的环境声誉,则需提供政府部门的后续检测报告,定期公示排放数据,加强对公众的公示和说明。在必要时,应通过第三方审核向公众证明其整改情况。

  目前,可提供第三方审核的有5家机构——URS、ERM、AECOM、GOLDER、INTERTEK——是联合行动的参与NGO共同筛选、认可的。大部分是国际有名的环境咨询或认证机构,它们的审核工作同时接受环保组织的监督。

  上述独立审核机构之一高达公司的代表柳自立表示,现阶段他们的企业更多的是靠政府监管,缺乏第三方的独立监督。“我们也十分希望有更多的民间组织做这样的第三方监督工作。”

  然而,在联合行动之前,分散的企业环境监督工作,常常面临压力和困境。民间环境机构“绿色龙江”就其监督的一家位于黑龙江的外资企业工厂严重排污情况给其英国总部方面写信,回复却十分模糊,称已整改,没有任何具体说明。

  该组织负责人张亚东说:“我们希望的是给企业以压力,迫使他们进行整改。而我们本身的压力更大。因为我们要给企业写信,必须特别谨慎,需要做充分的调研,我们的一个不小心,极有可能被企业的律师抓住把柄。毕竟我们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每一个陈述都要仔细考证。”

  目前,初始时的21家参与环境机构已扩大至34家,涉及甘肃、天津、重庆、新疆 、河北、云南、浙江、上海、陕西、江苏、安徽、广东等省区。目标企业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据了解,2007年发布首批绿色选择倡议时,有关水和空气的监管记录共计涉及5000条,现在已经超过了57000条记录——十倍于三年前。此外,环保组织开始从过去收集、整理、发布相关数据,到和各地环保组织区结合、对社区影响进行实地调研。

  面对民间环保组织监督的目光,先后计有186家企业作出了反馈和说明。最初100家多数是跨国公司,后来港台、韩国、大陆企业所占比例逐渐多起来。后面七八十家的反馈主要是作为其采购商的客户企业推动的。

  据南方周末了解,绝大部分企业存在的情况是认识不太到位。另外,品牌对以往存在的问题根本不了解,一贯认为自己的供应商或旗下工厂记录良好。

  松下集团新任的环境推进部部长,2007年上任之初便得知旗下工厂被列入了这样一份中国环境“黑名单”,他花了几个月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审核澄清了不良记录的整改情况。接到审核通过的反馈时,他甚至流下了眼泪。

  鲁花公司的沙先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企业曾经遇到以环境为名诈取钱财的先例,所以接到信函的第一反应是:会不会是来要钱的。经过沟通,排除了这一嫌疑。虽然身为被列入名单的企业代表,沙先生还是对“绿色选择”的行动表示赞赏。

9、污染物排放数据应公布到企业一级

来源:新京报 2010-02-11 马军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2/671265849025_1.shtml

2010年2月9日,环保部等三部门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这是历时两年多完成的浩大普查的结果首次向社会披露。此次公布的内容主要是汇总形成的全国性宏观数据,其中若干关键性指标排放量的重大变化,关乎中国污染防治的全局,应予高度关注。

《普查公报》显示,一些污染物的排放量远远超过以往公布的统计数据。

以评定水污染程度的重要综合指标化学需氧量(COD)为例,2007年度《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总排放量为1381.8万吨,而此次普查中,由于将以往未被列入的农业等排放源纳入调查范围,全国COD排放量陡然升高到3028.96万吨,超过以往统计数据一倍以上。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排放量上。

这些真实的污染物排放数据令人不安,因为它意味着我们的排放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

自然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吸纳一定的污染物,这就是所谓环境容量。依据环境规划部门的研究,全国地表水COD的环境容量为740万吨。按照原先公布的COD排放量,如果将2007年的水污染物排放量减半,就能降低到环境容量之下。而此番《普查公报》显示2007年实际排放的COD是环境容量的四倍以上,以“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五年实现COD减排10%的速度,要真正还清中国的江河,还需经过难以想象的漫长等待。

数据虽然沉重,但我们不应失去污染控制的信心。应当看到,此番公布污染源普查的数据,延续了中国政府自2004年以来扩大环境信息公开的良好趋势,值得肯定。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而摸清家底,才有可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方略。

接下来,各级政府应当善用这批来之不易的数据。

从中央政府层面,应当依据此次普查得到的较为翔实可靠的数据,重新审视中国污染防治的大政方针,对未来污染减排的总体目标做出重大调整,以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基本平衡;地方政府则应当对照新的排放量数据,重新认识各自辖区的污染现状,停止在虚幻的环境容量基础上盲目扩张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真正尽到守护一方水土的责任。

与此同时,此番投入大量公共资源得到的基础数据,特别是企业级的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数据,不应仅限于政府掌握,而应该逐步向公众公开。一方面,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源,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直接威胁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公开这些数据,有助于公众了解周边的环境风险,更好地维护自身的环境利益;另一方面,信息公开可以推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和管理,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强制要求污染源定期公布排放数据,有助于推动企业主动节能减排。

如果能够由污染源普查数据公开开启中国的污染源排放公示制度,将对未来的污染控制产生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10、后三峡时代洞庭湖濒临枯水危机 蓄水量仅如水库

来源:《法制周报》2010年02月10日 蒋格伟 文赛军

http://news.sohu.com/20100210/n270193671.shtml

    洞庭湖水位再现历史最低 江湖平衡被打破

  “后三峡”时代洞庭湖濒临“枯水危机”

  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自古以来便有“洞庭天下水”之说。作为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通江调蓄湖泊,洞庭湖与长江有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复杂联系。

  近年来,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洞庭湖与长江之间旧的平衡被打破。湖南水文部门的数据显示,2009年10月23日上午8时,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已降至六十年来历史同期最低值21.7米。

  在近日召开的政协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湖南省政协委员、岳阳市政协主席白尊贤抛出惊人言论,“如果不迅速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洞庭湖湿地将因缺水而大面积消亡,甚至可能演变为‘长江罗布泊’”。

  如何治理“后三峡”时代洞庭湖濒临的“枯水危机”,顿时成为了湖南省内外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

  “枯水期蓄水量仅相当于一水库”

  “来水啦,来水啦”,2009年12月上旬的一天,洞庭湖边居民徐培林插上水泵的电源,一阵嗡嗡声响,水龙头喷出时粗时细的水花,一旁的儿子拍手欢呼。

  41岁的徐培林在华容县城以开的士为生。租住的两间破旧的屋子里,最为显眼的是厨房里两个大红桶。“不清楚什么时候来水,什么时候没水,我就花40元买了两个大桶,一来水时赶紧盛满”,徐介绍说。

  “前阵缺水,水时有时无,把储水池里的沉渣泛起来了,就加了明矾净化,可能看起来有点脏,但出水口检测是达标的”,华容县水利局局长廖权斌向记者解释说。这样的水即使“达标”,也没人敢喝。(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徐培林家里喝的是纯净水,整个华容县城居民大多如此。这也让人口不过10万的城区,诞生了南山、桃花山等五六个本土品牌的纯净水企业。

  据统计,目前洞庭湖区北部地区的“饮水不安全人数”比原规划增加了近180万。有专家公开表示,一旦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后果将更为严重。而华容的尴尬是整个洞庭湖区秋冬水枯的一个缩影。今年9月以来,上游湘江告急,洞庭湖水位跌至建国以来同期第五低水位,并直接威胁到占据湖南省GDP40%的“长株潭”区域。

  记者从岳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自2009年10月初以来,受洞庭湖区降水较少,湘、资、沅、澧四水来水减少,长江三峡拦坝蓄水等共同影响,洞庭湖水位一直低于往年同期,湖泊面积仅为537.84平方公里,比上月下降59.82%,比上年同期下降53.66%。10月6日,洞庭湖城陵矶水位跌破23米后一路走低,到目前为止,远低于往年同期的23米至24米的水位区间。

  “偌大的洞庭湖,蓄水量约为6亿立方米,仅相当于岳阳的铁山水库”,白尊贤担忧,随着长江入湖水量减少,洞庭湖提前进入枯水期、枯水期延长、枯水位持续偏低,将成为后三峡时代的常态。(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加上四水上游水库和新上湘江水利枢纽工程,四水入湖水量减少,形成南北夹击截流的严峻态势,缺水危机还会加剧。如果不迅速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洞庭湖湿地将因缺水而大面积消亡,甚至可能演变为“长江罗布泊”,各种预想不到的麻烦将接踵而至。

  “枯水危机”带来的连锁反应

  洞庭湖逼近的“枯水危机”威胁的远不止是新增的18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岳阳渔港,洞庭湖最大的水产品集散码头,大大小小的船只搁浅在码头上,裸露的淤泥上是大片的垃圾,一滩滩死水散发着刺鼻的腥臭味。“2009年的捕捞时间是两个半月,比往年短得多了。湖里的鱼也少了,还有很多种类的鱼几乎看不见了”,渔民肖永忠向记者抱怨,逐年来枯水季节长了,鱼变少了。

  东洞庭湖七里山的渔民杨祖祥告诉记者,洞庭湖现在很难捕得到鱼,每天出湖,只能捕一些小鱼小虾,连成本也挣不回。

  由于干旱,2009年当地渔民的收入要比往年减少50%。洞庭湖历史罕见的低水位造成渔民歇业、航运受阻、周边饮水短缺等系列连锁反应。

  岳阳市地方海事局副局长杨德华介绍,枯水造成河道变窄,湖面下尾堆、暗礁突出,河床不规则,船舶搁浅、触碰事故频繁发生,“低水位也造成洞庭湖区货流不畅。目前从洞庭湖进入湘江流域的货船,只有500吨以下的才能通过”。

  同时,日益显现的缺水危机使洞庭湖这个亚洲最重要的湿地生态调节作用在迅速减弱。洞庭湖环境监测站谭建强接受采访时称,造纸污染的整治对于改善洞庭湖水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并不能改变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演变的趋势。

  “后三峡”时代的江湖关系

  近年来洞庭湖区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主要原因是上游江河来水偏少,水利工程蓄水不足。但如果放在江湖关系长期演化的背景下考量,洞庭湖枯水期延长、水位降低并非偶然现象。水利专家认为,三峡水利枢纽的建成,对于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江湖关系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来自湖南省水利厅一项调研报告显示,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洞庭湖的影响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但弊作为新情况尤其不容忽视。(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泥沙量减少,清水下泄使长江河床被不断刷深,长江入洞庭湖水量也随之减少。虽然在枯水期三峡下泄量有所增加,但仍不足以补偿冲刷造成长江入湖水量的减少,受此影响,近年来长江入洞庭湖三口河系衰退特征已十分明显。

  2009年9月15日,三峡工程开始实施试验性蓄水,拦蓄水量占来水总量的30%左右,减少了下游来水量。10月中上旬,三峡入库流量为1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出库流量维持在7000立方米每秒,这使得长江入湖水量进一步减少。根据三峡工程运用调度方案,三峡水库每年从5月下旬开始集中泄水,增加下泄流量,洞庭湖水位平均抬高0.62米至1.25米,而这一时段正值湖区梅雨季节,外湖水位高导致湖区堤垸内各类涵闸无法自排,排涝泵站扬程与运行时间增加,生产成本提高。

  建言成立专门机构综合治理

  洞庭湖的变化引起了湖南省委、政府的重视。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三入洞庭,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要站在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高度,继续大力推进洞庭湖治理与保护工作。”随即,在3个月时间内,洞庭湖沿岸234家排污不达标的小造纸厂应声下马,上万渔民搬迁上岸,入住新房重新生活。“治污风暴”以及之后持续推行的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之后的检测表明,即便在枯水期洞庭湖水质也达到了三类水质标准,部分水域甚至可以达到二类水质标准。同时,“消失”近20年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也已经重现湖区。

  尽管如此,在有关专家看来,综合治理洞庭湖之路仍是任重道远。“已经八年没有发生大的洪灾了,而相关部门对洞庭湖的治理重点仍停留在抗洪防汛上”,在白尊贤看来,随着气候变化、三峡大坝的建成,洞庭湖的治理重点应该放到如何解决“枯水危机”上来。同时,白尊贤委员还建议“借鉴江西鄱阳湖治理经验,成立专门机构,整合地域和部门资源对洞庭湖进行治理”。

  资料显示,江西省政府为了加强包括山林、河流、湖泊的生态保护与开发,由江西省政府牵头成立了“山江湖综合管理办公室”,省政府副秘书长为办公室主任。对鄱阳湖实行垂直管理,矛盾的解决直接由省直部门出面协调,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鄱阳湖自然资源管理的权威性和统一性;而洞庭湖水域,分属岳阳、益阳、常德地区管辖,各个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仅在业务上归属省林业厅指导,人员编制、财政、管理权限均由各地市提供,因而造成了保护区发展参差不齐。(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同时,在建设投入上也存在巨大差异,东洞庭湖管理面积19万公顷,是鄱阳湖保护区管理核心区面积2.2万公顷的8至9倍,而管理人员则少了33人,基本建设投入也仅为鄱阳湖的一半左右。

  与此同时,从小在洞庭湖畔长大的湖南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岳阳市委主委李平畅言洞庭湖患上了“肾衰竭”,并针对性地向湖南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交了集体提案《关于洞庭湖城陵矶兴建闸坝控枯畅洪的对策建议》。“在洞庭湖入长江口处城陵矶,兴建一座坝高为25米、坝长1500米的多功能蓄水闸坝。”

  白尊贤、李平的提案让洞庭湖濒临“枯水危机”这一现实问题,再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以及湖湘儿女的眼球,而对于渔民肖永忠、杨祖祥们来说,他们最需要的,不只是岸,而是最初的模样——水量充沛、鱼虾满舱的洞庭。

11、环境污染达到峰值 就要掉头向下?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0/02/11  冯海宁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3303955

  2月9日,环保部副部长表示,中国有可能在人均GDP为3000美元的时候出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而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环境污染状况可能已达峰值。同时他表示,相关部门现在对于环境税已有基本考虑。

  一般而言,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污染就会达到一个峰值,之后会开始下滑。既然环保部负责人认为中国有可能达到峰值,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环境污染状况不再恶化,将要掉头向下?实话实说,我个人没有这么乐观。我认为环境污染变化存在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目前还没有达到峰值,污染状况还在继续恶化。环保部负责人表示,从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看,人均GDP8000美元的时候污染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中国不同于发达国家,所以有可能在人均GDP3000美元的时候出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仅从“有可能”三个字来判断,显然还不能完全肯定已达到峰值。

  第二种可能是目前已达到峰值,但一直处于峰值状态,难以下降。尽管我们治理污染的决心前所未有,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正向“绿色经济”方向发展,旧污染源正在减少。但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转型是一个相当艰难而漫长的过程,经济转型期间污染状况是否会马上掉头向下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一些新污染源也在增加。

  第三种可能是目前已达到峰值,但下降的过程相当缓慢。虽然已经有环境污染者被判“投放毒害性物质罪”,增强了法律在环境治理上的威慑力;尽管加大了对环境污染“保护伞”的打击力度,正在改变过去法律执法太“软”、地方保护太“硬”这种状况。但是,我们要意识到,污染者众多,而受到查处惩罚的却凤毛麟角,这必然影响到污染状况掉头向下的进度。

我以为,鉴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矛盾,鉴于制度不完善和惩戒不到位,也是出于某些官员治理污染的决心不够大,公民自觉维护环境清洁、监督环境污染的意识有待提高,因此,我建议我们不妨对环境污染状况做最坏的想象,要认识到治理污染的艰巨,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执法,环境税更有必要早日出台,以便对环境污染问题形成合围。

12、“环境税”之矛能否戳穿“环境污染”之盾

来源:红网2010-2-11 柏文学

http://hlj.rednet.cn/c/2010/02/11/1904000.htm

  2月9日,环保部副部长表示中国有可能在人均GDP为3000美元的时候出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而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环境污染状况可能已达峰值。同时他表示,相关部门现在对于环境税已有基本考虑。(京华时报2月10日)

  环境污染,由来已久,于今为烈。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已经严重到损害我们的健康、残害我们的生命、威胁我们的生存、贻害我们的子孙。卢广等具有良知的文化艺术家和有识之士,以及很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都对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投入急切的关注,并发出强烈的呼吁,表现出极度的焦虑。环境污染问题再不立即着力抑制乃至解决,那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政治理想将会落空,“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的社会目标将会失色。

  国家环保部通报对于环境税的考虑,给了我们启示,国家将通过税收手段处理环境污染问题。但愿国家祭出利器有效抑制直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可是,环境税是不是一把有效的利器?“环境税”之矛能否戳穿坚硬的“环境污染”之盾?实在难以让人乐观。

  国家行政监督管理上有专门的部门即环保局,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有专门的文本即环保法,为什么环境污染并没有收敛,反而越来越严重?这样几个原因可能难以排除:地方环保部门隶属于地方政府从而无法独立工作以便对自身的法定义务负责;强大无比的GDP考核力量导致强大无比的政绩工程诱惑从而使得环境污染为GDP让路;因此也很难以环境污染的后果来考核奖惩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罚款行政罚款管理使得环保部门本身注重罚款而对环境却缺乏责任感忽略正义感丧失是非感。

  所以,“环境税”之矛能否戳穿坚硬的“环境污染”之盾?简直无法让人乐观。对于违法生产导致污染但是能够带来巨额GDP的单位来说,交一点环境税不过是九牛一毛没有感觉,而污染却依然如故。笔者还有一个想不通的事情是,发展经济为什么不能同时有效治理环境污染?为什么要到“环境污染状况达到峰值”才开始认真起来?我们作为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为什么还要重复别人曾经覆辙的老路?如果环境税只是起到增加国家税收的作用而不能有效抑制污染,那么结果必然只剩下增加企业负担的负面作用。

  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很大。在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排放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因此还有让人疑惑的一点是,不知道国家考虑的环境税将对农业污染如何处置?会不会增加农业负担,提高农业成本?

13、过个低碳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02月11日武卫政

http://env.people.com.cn/GB/10968447.html

  虎年春节将至,越来越浓的年味儿当中,一股“低碳过年”的清风扑面而来——

  “让我们在不丢失文化传统的前提下,适当、适量地燃放烟花爆竹,不再盲目无度地挥霍碳排放指标,过一个清新、舒适、环保的低碳春节。”这是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的倡议。

  “春节赶碳,不赶急。走亲访友少开车,上街购物慢慢走,外出旅行减装备,乘坐地铁多爬楼。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地球。”这是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的建言。

  “树立环保意识,传承历史,低碳过年。”这是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的主张。

  春节是最受中华儿女重视的传统佳节,春节怎么过,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但人们内心深处对团圆平安和美好未来的期盼是共同的,这是中国年文化得以延续的基础。近几十年,中国逐渐从农耕社会向工业化、信息化社会迈进,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也与时俱进,现代理念引导人们重新选择过年的方式,比如春节在哪里过,年夜饭怎么吃,如何拜年等等。倡导低碳过年,无疑是给传统的年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

  过年期间,人们免不了吃喝玩乐,搞一些热热闹闹的活动。低碳过年,是从爱护蓝天碧水,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化的角度提出的倡议,并不是号召大家不吃不喝不玩不闹,而是提倡适当、适度,别伤着自己,别影响他人,别糟蹋家园,别亏待地球,营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过年氛围。

  从现实情况看,低碳过年面临的最大考验是燃放烟花爆竹。这些年,许多地方在“完全禁放”还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之间经历了一些反复,最后大多定位于“限时、限地”燃放。然而,即使是有限度的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尘粒仍然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引发大大小小的火灾,造成纸张、火药和发光材料等资源的惊人浪费,产生大量的固废垃圾。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春节期间北京出现了最严重的污染天气,除夕夜,在城八区公共区域内,全市1万多名环卫工人共清除烟花爆竹残屑2268吨。所以,要践行低碳过年的理念,首先是不能毫无节制地燃放烟花爆竹。在这一点上,大家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自己的行为。

当然,低碳过年还不只是控制燃放烟花爆竹,衣、食、住、行、娱各方面应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一句话,就是顺应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时代潮流,从点滴小事做起,把“重亲情,求和谐”的年文化精神发扬光大,把过年期间的环境污染与铺张浪费降到最低。

14、环境上了税 监管不能“入睡”

来源: 辽沈晚报2010-02-11 □梁江涛

http://news.lnd.com.cn/htm/2010-02/11/content_1063546.htm

  有媒体称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的公布是为征收环境税做一个前期准备。对此,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今天回应称,关于环境税的问题,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境部一直在进行研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考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0年2月9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张力军在会上介绍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基本情况和普查成果。(2月10日中国网)

  向排污企业征收环境税符合“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谁污染,谁治理”法律原则,“费改税”将改变现行排污费制度滞后发展现状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使环保执法更多的向源头性监管倾斜,通过税收的强制力和杠杆作用激励企业节能减排,这无疑是多赢之举,环境税越早开征越好。

  开征环境税要防止排污企业进入误区,认为拿钱买下了“环境”,就可以变本加厉排放污染物。因此,开征环境税,如何确定税率是关键节点。应对实现零排放的企业采取免征措施,对排污达标和减少排污的企业实行低税率或退税措施,体现转变生产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低碳理念,激励企业加大治污投入,减少排污,督促新上项目和技术改造符合环保要求。

  开征环境税还需防止监管者松一口气。可能有的环保部门觉得环境上了税,日常监管的弦就没必要绷得那么紧了。其实正好相反,征税方式往往从效率角度考虑搞定期核定,一般情况下,税率和税额静态期较长,不能及时准确反映企业排污的动态情况,尤其是偷排漏排情况,这就需要环保执法者强化现场监管,发现非法排污,严格依法处罚,打消排污企业的侥幸心理,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让非法排污者付出昂贵成本,保护公众的环境权益;另一方面,建立与税务部门共享的动态数据库,沟通排污企业执行环保法律情况,对排污量和排污浓度发生变化的及时调整征收税率,强化联动,公平税负。

总之,环境税要成为继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之后的又一 “亮剑”,监管必须紧紧跟进,不能搞收税监管两张皮。

15、开征环境税应先“问计于民”

来源:燕赵都市报 2010-02-11 □周明华

http://yzdsb.hebnews.cn/20100211/ca933037.htm

    2月9日,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中国有可能在人均GDP为3000美元的时候环境污染出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而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环境污染状况可能已达峰值。张力军称,关于环境税的问题,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保部一直在进行研究,现已有了一些基本的考虑。(2月10日《京华时报》)

    虽然张力军顺便提及了一下畜禽养殖业污染较突出的问题,这次三大部正“胎动”的开征环境税有可能触及其他工农业产品行业,但我认为,从日前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燕友抢先一步透露国家已着手研究机动车环境税费改革的消息来看,这个环境税的征收对象主要还是机动车。不过,这两次“税意”的释放渠道,显然不太阳光。

    即便环境污染状况已很严重,我们也无理由采取如此简单的“政策”放风试探民意。首先,之前我国在环保领域中征收的税费,是不是都用在环保上了?环境出了问题,我们是否检视过自身的监管和治理之弊?在未查找污染源与环保监管失控尚未得到根本治理的现实情形下,便盯着老百姓本显干瘪的钱口袋,咋看咋觉得别扭;其二,机动车负载的税费已经够重了,拿高档进口轿车来说,分别有25%的进口关税,排量3.0升以上征收的25%消费税,购车时9%左右的购置税;国产轿车在生产环节要缴17%的增值税和5%的消费税,购买者须付约9%的购置税。

    可以说,一辆卖价一二十万的轿车,税费几乎占去一半,难道对此仍觉不解气,还要重复增设环境税。若照此架势发展下去,是不是以后要征呼吸税:据个人肺活量大小和一年呼吸次数按比例征收;还有阳光税、踩磨地球税……一句话,谁敢对保护环境公开说不。至于这些税款是否全部用于环境保护,纳税人无从知悉。

    暂且抛开环境税与税法及燃油税中部分内涵的纠葛不谈,单说环境税“酝酿”过程,就让人有些生疑。从财政部与国税局的官员不出来说话,而北京市发改委和环保部的官员却如此口气坚定称国家将征收环境税看,这一政策的出台路径就有违法之嫌。因为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印象中,关于机动车征税政策的变动,公众始终未能得到有关新政的详细信息与公开诠释。新政是否闭门造车,与现行税法有无抵触,为何要加征环境税,如果大多数纳税人反对咋办,怎么疏导与燃油税、消费税、购置税甚至个税的“税意”叠加而造成的淤塞,其间每一个信息都与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有关部门理当俯下身子去问计于民、听证于民。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www.nujiang.ngo.cn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