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二月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二月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02-10

二月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京华时报:     环保部:环境税征收已有基本考虑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2/10/content_12960850.htm

2、解放日报:     减排下隐藏着巨大陷阱 "人均累计排放"最公平

http://env.people.com.cn/GB/10963668.html

3、人民日报:     摸清污染源“家底” 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http://env.people.com.cn/GB/10962926.html

 

地方信息:

4、新华网;       河南全面实行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http://env.people.com.cn/GB/10965814.html

5、新华网;       天津将推动三大类排放权试点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2/09/content_12960437.htm

6、大河报:       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将遍布河南 监控水、空气污染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2/671265768399_1.shtml

 

环保观点:

7、新京报:      “数据打架”追责无意义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2/10/3611529.html

8、中国环境报:    震后生态修复从何入手?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002/t20100209_630848.html

9、人民政协报:    民建会员呼吁:严格限制 莫让影视拍摄破坏环境

http://cppcc.people.com.cn/GB/45580/45603/10964682.html

 

环保法规:

10、南方周末:     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发布 环境税近了

http://www.infzm.com/content/41471

 

深度报道:

11、南方周末:     绿色GDP变身

http://www.infzm.com/content/41415

12、广州日报:     我国废旧电脑问题日益严重 相关法律空白

http://env.people.com.cn/GB/10964884.html

 

环境时评:

13、央视《东方时空》:    央视评论:环境体检报告出笼 健康令人担忧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mrtl/20100209/22227397248.shtml

14、新京报:        “数据打架”怎么办

http://news.163.com/10/0210/02/5V4LLJ0M000120GR.html

15、广州日报:        机动车征收“环境税”影响有几何?

http://auto.21cn.com/news/jiaotong/2010/02/10/7336263.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www.nujiang.ngo.cn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

 

 

 

1、环保部:环境税征收已有基本考虑 

来源:京华时报201 0年02月10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2/10/content_12960850.htm

    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结束,环保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昨天联合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关于环境税的问题,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保部一直在进行研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考虑。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很大。在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排放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

    张力军表示,根据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来看,人均GDP为8000美元的时候,污染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由于中国走的是不同于发达国家走过的经济发展之路,所以中国有可能在人均GDP为3000美元的时候出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

    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环境污染状况可能已达峰值。“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计划,并扩大主要污染物的种类。

    张力军同时透露,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保部一直在研究环境税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考虑。这次普查将会为研究环境税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记者文静)

2、减排下隐藏着巨大陷阱 "人均累计排放"最公平

来源:《解放日报》2010年02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963668.html

  据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记者 吴晶晶)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已尘埃落定,但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论还在继续,尤其是长期排放权分配问题,依然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日前表示,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应当依据科学事实,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权分配的方案必须要考虑各国历史排放、人均排放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要在操作层面上完成对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就必须有一个为全球大部分国家所接受的责任体系,而其中的焦点就是各国今后的排放权分配。”丁仲礼说。

  “任何国家从不发达进入发达这一发展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高峰期的现象。”丁仲礼说,“因此,要发展就难免排放,排放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问题,排放权即发展权。”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所有国家在其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福利过程中,都不能避免能源驱动这个模式,也避免不了碳排放的增加。美国和英国在1900年的人均碳排放就分别达到2.4吨和3.2吨碳。可以说,目前世界上的低碳经济国家还是那些以自然经济形式存在的最不发达国家。在人类历史上,低碳发展的国家还没有出现过。”丁仲礼说,“即使今后低碳技术获得长足进步,发展中国家在建设基础设施、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关于二氧化碳减排,目前国际上有多种方案,绝大多数是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学者提出的。那么,这些减排方案是否科学公正?

  丁仲礼课题组对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方案、G8国家方案等7个主要方案进行了评估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方案不但没有考虑历史上1900年到2005年期间发达国家的人均累计排放量已是发展中国家7.54倍的事实,而且还为发达国家设计了比发展中国家大2.3倍到6.7倍的人均未来排放权。”他说。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70ppmv (百万分之一体积)左右提高到2005年的380ppmv,约有60%来自2005年前人口不到全球15%的27个发达国家。而这些减排方案巧妙地回避了各国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丁仲礼说,“同时,这些方案虽然提出了时间尺度上的排放比例,但没有一个方案考虑人均累计排放量,从而规避了人人平等的公平性。”

  他进一步分析说:“这些减排方案从表面上看,发达国家减排量更多;殊不知,在减排话语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

  丁仲礼指出,这个陷阱由6步“逻辑推理”构成:第一步,论证全球温度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高敏感性;第二步,强调升温可能对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影响;第三步,作出价值判断,即要在本世纪内将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增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第四步,计算出不超过2摄氏度增温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450ppmv;第五步,发达国家率先提出明确的减排目标;第六步,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具体的减排任务。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450ppmv的目标浓度确定后,2006年至2050年期间,人类通过化石燃料和水泥生产产生的排放量就随之确定。在这个总量中,发达国家确定‘率先减排’比例后,余下的即为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且所剩不多。”丁仲礼说。

  根据他的计算,如果接受发达国家提出的25%的中期减排目标,中国到2019年即用完排放权。即使这个目标提高到40%,也仅仅将用完排放权的时间推到2021年而已。

  “这样的方案将大大剥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违背了国际关系中的公平正义原则,也违背了气候变化协议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如果这些方案得到实施的话,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平等条约。”他说。

  丁仲礼认为,用某个时间点开始的人均累计排放来分配今后的排放权,最能体现公平正义原则。

  他指出,从1900年到2005年这一段时期,中国的人均累计排放大约是全世界平均数的三分之一,是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是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同样,我们今天的排放也刚刚达到或者略超全世界人均排放的平均值,这也只有美国人均排放的四分之一。“这必须作为未来排放权分配中充分考虑的因素。”

  他特别说明,通过计算,发现在450ppmv的控制目标下,现在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形成排放赤字,“但我们并非主张这些国家今后不能再有任何排放,而是主张这些国家应该用资金和技术来‘交换’今后的排放权。”

  “在未来关于气候变化的谈判中,中国应担负起大国的责任,坚持公平正义原则,以‘排放配额’为议题展开谈判,变被动为主动,捍卫国家发展权。”他说。

3、摸清污染源“家底” 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02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962926.html

——环保部负责人就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答记者问

  我国9日发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标志着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圆满结束。环境保护部负责人就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次重大国情调查,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记者: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这是一次重大的国情调查。请您介绍一下普查成果对我国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哪些作用?

  负责人:搞好全国污染源普查,准确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有利于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有利于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有利于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此次污染源普查基本掌握了各类污染源的数量和行业、地区、流域的分布,各类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存在问题等情况。初步建立了国家与地方各级各类污染源信息数据库,有助于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的动态跟踪、实时监控和总量核算。梳理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源,将污染源普查数据应用到环境应急和预警中,提供事故应急措施、报警信息和救援信息。

  记者:既然是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不可避免缺乏经验和借鉴,请问如何做到依法普查?

  负责人:国务院发布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共分7章42条,明确规定了污染源普查的目的、对象、范围、组织实施、工作任务和应当遵循的原则,明确规定了普查对象、普查机构和普查工作人员在污染源普查活动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为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客观,《条例》明确规定,普查得到的普查对象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污染源普查目的,不与其完成污染物总量削减计划挂钩,不作为依据其他法律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和收费的依据。

  全国污染源普查对象592.6万个,为解决危害人民健康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记者:我们知道,开展普查必须有物质基础保障。请您介绍一下有关这次普查经费保障方面的情况。

  负责人:落实经费是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重要前提。全国普查办重点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申请中央财政经费。财政部下达2007年普查专项经费7.37亿元,2008年普查专项经费1.09亿元,2009年普查专项经费1119万元。二是指导地方及时申请普查经费。在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被列入本地区的财政预算中,并得到了及时拨付;部分县区尽管财政紧张,但积极筹措落实,确保所需。部分地区制定了“以奖代补”、“费随质走,费随量走”的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的基层地区进行资金或实物补助。至2009年3月底,地方各级财政共安排污染源普查经费31.27亿元。

  记者:据了解,这次污染源普查与其他同类普查有所不同,污染物看不见,摸不着,普查工作专业性很强,技术要求很高。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负责人:本次普查不仅要掌握各类污染源的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根据这些基本信息核算出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在普查工作中,首先了解污染源的基本信息,做到调查清,登记准;其次是通过监测法、产排污系数法、物料衡算等方法进行核算,准确得出各类污染源产排污量、排放去向等信息,通过计算机汇总,进而掌握全国、地区、流域、行业各类污染源的排污状况。

  记者:通过普查,我们都掌握了一些什么信息、取得了哪些成果?

  负责人:全国普查共完成592.6万个污染源。

通过污染源普查,构建了开展大规模普查的工作体系、技术体系和方法体系。掌握了各类污染源情况,建立了污染源信息数据库。收集了全国592万多家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与环境有关的基本数据,建起了全国污染源基本单位台账和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库系统。首次基本摸清了各类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情况,弥补了以往常规环境统计调查的不足,为改革原有环境统计调查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环境统计制度带来了契机。

4、河南全面实行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来源:新华网2010年02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965814.html

  新华网郑州2月10日电(记者王云河)记者从河南省环保厅获悉,河南省18个省辖市将全面实行地表水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涉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

  河南省近日出台的《河南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暂行办法》规定,按照“谁污染、谁补偿”和“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上游省辖市出境断面水质污染物超标的,必须给下游省辖市予以经济补偿,并由省财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态补偿金扣缴及资金转移支付。

  按照水污染防治要求和治理成本,河南省把生态补偿标准确定为:化学需氧量每吨2500元,氨氮每吨1万元。生态补偿金主要用于上下游生态补偿、水污染防治,以及对水环境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较好省辖市的奖励等。

这项制度去年曾在河南省辖沙颍河流域和海河流域试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去年上半年,沙颍河流域郑州、开封、许昌、漯河、平顶山和周口等6个省辖市共扣缴补偿金6500多万元,下半年则明显下降到1800多万元。与此同时,沙颍河流域内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13个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达标率同比分别提高19%和22%。

5、天津将推动三大类排放权试点 

来源:新华网2010年02月09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2/09/content_12960437.htm

    新华网天津2月9日电(记者邹兰)9日,在天津首批建筑能效交易签约仪式上,天津市副市长崔津渡说,在利用市场化手段和金融创新方式促进节能减排方面,今后天津将推动三大类试点。

    崔津渡说,将推动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推进三大类试点:第一类是包括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在内的主要污染物的交易试点。第二类是包括碳中和、碳交易、碳当量在内的各种碳交易试点。他透露,现在天津已与兴业银行就此方面进行了深入商谈。第三类是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兼而有之的复合型产品试点,例如合同能源管理、能效产品等。

    天津设有中国第一家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机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该交易所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中,关于“在天津滨海新区建立清洁发展机制和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要求,设立利用市场化手段和金融创新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的国际化交易平台。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由中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自2008年9月成立以来,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已开发出二氧化硫、碳中和、合同能源管理以及能效交易等四大类交易品种。

6、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将遍布河南 监控水、空气污染

来源:大河报2010-02-10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2/671265768399_1.shtml

今年6月底之前,全面完成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任务。水污染、空气污染、辐射源等都难逃监控系统的“法眼”。昨日(2月9日),省政府同意批转省发改委、财政厅、环保厅等10部门联合制订的《2010年河南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在方案列出的“时间表”中,要求在今年6月底之前,必须全面完成全省的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任务。到时候,监控水污染、空气污染的“电子眼”将遍布全省各地,各类污染源都难以逃脱“法眼”。

方案要求,开展黑河、安阳河、蟒河、金堤河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其中,黑河流域涉及漯河、周口两市,安阳河流域涉及安阳市,蟒河流域涉及焦作、济源2市,金堤河流域涉及新乡、安阳、濮阳3市。这些市政府主要领导是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负责人。同时,方案将水源地保护列为其中的重要项目,严防养殖、旅游、餐饮等污染水质。

按规定,今年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各地目标管理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各省辖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负总责。11月底前,完不成方案确定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的,视为该省辖市的环境保护目标没有完成,追究相应省辖市、县(市、区)政府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7、“数据打架”追责无意义

来源:新京报 2010-02-10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2/10/3611529.html

  国内环境NGO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昨日表示,虽然以前对化学需氧量的数据并不乐观,但对此次3000多万吨化学需氧量的普查数据,仍然感到吃惊,因为与此前公布的数据存在巨大差异。

  不过,马军表示,中央政府公布化学需氧量这一普查数据显示了政府面对问题的勇气,此时去追究原来数据为何如此低是谁的责任,其意义已经不大。

他认为,更关键的是,3000万吨的化学需氧量排放和740万吨的环境容量之间的巨大差异,减排力度必须大幅提升,“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8、震后生态修复从何入手?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2-10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002/t20100209_630848.html

   四川省青川县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之一,也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绿色屏障。汶川特大地震除造成青川县大量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外,也造成了多处山体垮塌、河流受阻,自然植被更是严重受损。

  对此,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因地震导致的环境破坏和污染应该归入“次生灾害”,这些破坏和污染的影响较之地震本身可能更隐蔽也更持久,不仅严重影响居住在河流沿岸的灾民,也影响到下游集中安置区的水环境。在此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全面审视因地震灾害产生的环境问题。就此,本文提出几点思考。

  一是污染防治及资源利用。既要防治原生污染,也要防治次生污染,还要重视重建阶段及过渡期集中安置后产生的环境污染,通过防、治相结合,将污染治理摆上重要位置。

  二是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实施细则。灾后生态环境的调查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实施细则,编制分类调查表格,规定统一的调查时间段。以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基础,有针对性地编制环境治理中各行业灾后重建实施细则。

  三是选定关键技术。以环境调查为基础,以实现环境治理规划目标为目的,选定灾区重建中的关键技术,以促进资源可再生利用方面的产业化发展和调动环保企业的积极性。这些关键技术包括环境监测技术、污染治理技术、资源再生技术等。

  四是环境修复、保护规划。在分类、调查基础上,可以对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区域内环境容量分析,同时,对可转换资源进行资源化利用评估。进一步修改完善《青川县地震灾后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明确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分期治理、修复规划。

  五是实施主体。青川县是地震极重灾县,生态环保调查工作因情况复杂、技术含量高、涉及专业众多,由县政府直接管理较为合适,具体工作可调动相关部门和乡镇开展。政府主管的县级部门重点负责城镇和重要地区,乡镇组织可承担广大农村的调查工作。生态修复项目由政府组织县级相关部门完成,环境治理和资源再生利用项目则由环保相关企业和民间组织来完成。

9、民建会员呼吁:严格限制 莫让影视拍摄破坏环境

来源:《人民政协报》2010年02月10日

http://cppcc.people.com.cn/GB/45580/45603/10964682.html

  最近几年,现代影视剧拍摄引发的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遗产事件层出不穷,这一现象引起了包括各民主党派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建会员杨建光近日建议,严格限制现代影视剧拍摄组对有关地域、物种、环境的严重破坏。

  “一些古装影视作品以及大规模的演出场面虽然令观众耳目一新,但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态破坏。”多年来,杨建光目睹了很多影视剧组的拍摄给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丰宁草原地区等处的破坏。“剧组一撤,遍地的生活垃圾,而因为拍摄损伤的树木、草地更是惨不忍睹,有时候一场火烧戏拍下来,毁掉一大片的草坪,让人看了十分痛心。”

  杨建光认为应强化保护规则,建立保护区巡视制度,明确划分出可以开放的区域,完全限制、不可以开放的区域,以及有限开放区域。对于一些已经对外承包的自然保护区,有关部门应进行清查。把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权要收归国有。对局部或完全承包的一般性保护区,无论采取何种商业开发行为,都必须先行进行自然生态和环境承载力方面的评估。

杨建光建议建立环境和生态承载能力保障金制度,对于准许进入保护区进行商业活动的项目,应在评估后,交纳一定比例的环境和生态承载能力保障金。在其退出保护区后的一定时期内,经再次环境评价,做出专家意见书,视情况处理相关保障金。其保障金一经收缴必须上交国库。受到破坏的自然保护区,应由保障金和处罚金一起用于具体的整修和恢复工作。(记者 廉维亮)

10、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发布 环境税近了

来源:南方周末2010-02-10

http://www.infzm.com/content/41471

2月9日,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发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这次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所得数据显示,2007年度全国废水排放总量2092.81亿吨,废气排放 总量637203.69亿立方米。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说,这次普查将会为研究环境税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日上午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普查情况和成果。此次普查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标准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时期为2007年度。全国普查共完成592.6万个污染源。其中:工业源157.6万个、生活源144.6万个、农业源289.9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4790个。

从普查结果看,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有四成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 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 67.4%。其中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排放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

工业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和局部地区,污染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位于全国前列。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很大。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说,污染与经济发展在学术界里被认为是有一个曲线的关系,根据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子看,人均8000美元的时候,污染达到峰值,之后开 始下降。由于中国走的是不同于发达国家走过的经济发展的路子,所以中国有可能在人均3000美元的时候将出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

拟开征环境税?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关于环境税的问题,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境部一直在进行研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考虑。 这次普查将会为研究环境税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2009年10月,财政部财科所曾发布《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报告:建议2009年进行燃油税费改革后,可择机进行资源税改革,在资源税改革后的1~3年期间择机开征碳税,预计为2012~2013年。报告预期在2014年及之后的期间内开征环境税。

什么是环境税?《广州日报》报道,有关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大类,而不是一个税种。“凡是与环境保护有关的都可以叫环境税。燃油税也可以叫环境税、碳税也可以叫环境税”

针对机动车排放而言,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表示,已有三个税种体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一个是消费税,按排量高低征收税3%~40%的税率;第二个是燃油税;第三个是车购税,同样是大排量的多征税,小排量少征税。

据此,他认为不适合再开征新的环境税税种,而可以在原有的税种基础上调整。

目前已经开征环境税的国家和对应税种有:美国和日本开征了碳税和硫税,丹麦开征了水污染税、氨税和硫税等……

11、绿色GDP变身

来源:南方周末2010-02-09冯洁

http://www.infzm.com/content/41415

“停摆”三年多的绿色GDP,有望以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崭新面目,重回公众视野。然而,先前绿色GDP在“约束地方行为”方面所面临的难题,这套新的指标体系并未解决

“停摆”三年多的绿色GDP,有望以“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面目,重回公众视野。南方周末记者获悉,历时一年半设计、论证的《中国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已进入各部门会签阶段,等待上报国务院批准。

一位参与了指标体系开发过程的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新的指标体系涵盖了资源、环境、生态和应对气候变化四大领域的核心指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 求,该指标研究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应对资源环境变化的重大关系和规律做了深入研究,整合了分散于各行业部门的资源环境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 学合理的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从指标的具体设置上看,不仅有当期消耗、排放指标,还有资源存量指标、环境指标和生态质量指标。此外,由于内容全面,范围较广,这一指标体系还包括即将进入“十二五”规划的新约束性指标。

“作为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由发改委等综合部门发布,可以避免不同部门各自表述所带来的片面性和信息不一致。”绿色GDP课题组的核心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高敏雪说。

新指标体系开始实施后,除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指标要对应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其他三大类指标计划每年发布一次。

绿色GDP大事记

◆ 2004年3月,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启动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项目,成立了绿色GDP核算课题组,建立了环境经济核算的技术方法体系。

◆ 2005年,北京、天津、重庆、河北、辽宁、安徽、浙江、四川、广东和海南10个省市开展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污染损失评估调查试点工作。

◆ 2006年9月7日,我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首次公布。这是我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

◆ 2007年,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获得了“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然而代表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却透露,绿色GDP核算并没获得所有省份的支持,部分省份已退出核算。

◆ 2008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召开多部门会议,启动《中国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工作。

◆ 2009年3月,《中国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专题讨论会召开,广泛听取各方意见。7月,再次征求意见。

◆ 2009年底,《中国资源环境核算体系框架》进入多部门会签阶段。

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证明,其迫切需要一套能够覆盖资源 环境的统计指标体系,以反映资源环境状况及其与经济的关系,然而试图以一记红字标识传统GDP中资源环境代价的努力,最终没能突破由核算方法和地方政绩观 设置的双重障碍。“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整套度量体系,在当前绿色GDP不可行的情况下,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可以为宏观决策提供支撑,反映国内行动。”上述 官员评价说。

虽然该项制度无意清算——清算传统GDP减去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经济代价后所剩几何,然而制度的设计者相信,由于此次纳入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都是当前可以测算、统计并提供数据的指标,这使得整个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得以保证。

命运多舛

早在两年前,决策层就在考虑绿色GDP的出路。2008年8月奥运期间,一场由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的会议在中南海悄然进行。来自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环保部、水利部等十几个部门的官员为命运多舛的绿色GDP寻找出路。

发布于2006年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是中国第一份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份被公布的绿色GDP核算报告。彼时,占据了中国GDP超过3%的环境污染损失,敲醒了盲目GDP崇拜的警钟。

接下来的两年内,绿色GDP课题组的成员们初步核算出了森林、水等资源的初步结果。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绿色GDP课题组成员於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针对环境污染损失的核算,当时已经推进到了2008年度。至于何时能再见核算研究报告,却没有人能知道。

正如一位接近国家统计局的人士所说的,被视作过分激进和理想主义的绿色GDP核算,“昙花一现之后就偃旗息鼓了”。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迟迟不能公布,其间有多种原因。其中方法论上的裹足不前,主要源自将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关系用货币化方式进行综合核算时存在诸多问题。“资源环境如何货币价值化?很多时候还难以做到客观度量,必须在一定的假设下给出带有主观性的结果。”高敏雪解释说。

这意味着,带有一定主观性的核算结果,虽然有意义,但还没法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常规指标来使用。

环境保护基金的经济学家Gernot Wagner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GDP衡量的是市场交易,它并不包括你享受闲暇时光的价值,你在家看孩子的价值,更无从反映你窗外那棵大树制造氧气的价值。

曾登上“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领奖台的高敏雪,习惯在措辞上使用更为全面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而非俗称的“绿色GDP”一词。

以环境污染核算为例,在其看来,如果能够将全部污染治理成本、污染损失计算出来,并从GDP中扣除,是更理想的核算目标。但更容易实现的,则是将各 个经济部门污染物排放指标与该部门的经济产出指标并列起来,计算单位经济产出的污染排放强度,这些同样属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如果不具备相关条 件,你可以不计算绿色GDP,而是采用这些具有实物性质的指标。”高敏雪说。她还追加了一句,即使可以计算出绿色GDP,同样需要这些具有明确意义的实物 指标。

约束力欠缺

显然,不管是决策层,还是研究者都将目光投向了相对更容易实现的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在绿色GDP受阻后,高敏雪和其他几位成员又投入到了新指标体系的研究开发中。

然而,制度设计者同样清楚: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缺陷显而易见。指标体系要保证可操作性,采取了以实物量为主的设计思路,当前纳入体系的指标主要来自已有的基础数据,而价值量的指标相对较少,需要完善和补充更多相关指标。

简单来说,绿色GDP的目标是用价格来衡量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失,而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则只是表现大气、水、森林等资源的总体数量,而避免为其定价。

“尽管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当前的资源环境状况,并以此显示发展的可持续性,但作为一个指标体系,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本身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高敏雪说。

更大的欠缺则来自新指标体系对地方经济发展行为约束力的匮乏。在绿色GDP公布“难产”之后,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曾担心无以扭转地方畸形追 求GDP的政绩观。同样,用以替代绿色GDP的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在“约束地方行为”上,可能会遭遇同样的境遇,如要发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政策配套和制 度完善。

“当前开发的指标主要应用在国家层面上,或许会给各个省市提供范本,促使其逐步建立对应的指标体系并公布统计结果,但其本身并没有强调地区分组,没 有强调不同地区间的比较,因此短期内可能难以在约束地方行为等方面直接发挥作用。”新指标体系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的高敏雪并不袒护这个系统的先天不足。

与几年前绿色GDP在10省市试点时的热闹、惟一一次公布时的反对情形相比,这一次地方显得异常平静。接受南方周末记者询问的几个省市自治区,均表示新指标体系应与绿色GDP不甚相关。

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说,他更期待制定环境统计法建立一套独立于统计系统之外的环境统计机构,让每个企业至少拥有一名自己的环境会计。他还期待看到一张动态的物质流量表,严把一进一出两个关口。

“在修补现有的统计框架无济于事的情况下,就需要考虑超越。”杨鹏说。

12、我国废旧电脑问题日益严重 相关法律空白

来源:《广州日报》2010年02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964884.html

  绿色“革命”之火何以燎原

  “笔记本用久了打算处理掉,但不知道可以‘扔’到哪里”,市民黄先生日前向记者道出这样的苦恼。如果打算更换新电脑,会怎样处理哪些废旧的电脑呢?如今,不少用户的答案是拿去卖场“以旧换新”,或者是卖给废旧物品回收商。

  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戴尔就在国内推出电脑收回服务,联想、惠普等全球pc巨头亦紧随其后。然而,经过近三年的发展,以企业为主导的电脑收回计划却发展缓慢,知道并真正将废旧电脑拿到厂商回收服务点的国内消费者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各大pc厂商尽管呼吁环保节能,但主要的着力点还是在产品上,而电脑回收这部分却谈得不多。

  我国废旧电脑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电脑的淘汰量达2000万台以上。由于电脑产品更新换代相当快,一台电脑平均的寿命约为1~2年左右,未来的10年间,电脑的增量将在25%~30%左右,因此,在未来,国内有待处理的废旧电脑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

  环保团体表示,从环境的危害看,废旧电脑的组成中,只有显示器和线路板,回收处置需要较高的工艺,回收不当将造成环境污染。但由于铜、铝、钢铁、塑料等占计算机的90%。这些材料的回收,如果是以手工方式拆解和分拣,不涉及化学过程,不仅对环境不造成污染,而且资源回收率较高。

 

  从2005年开始,业界人士、媒体、环保团体等都表示,合理地处理废旧电脑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并且能带来一个新兴的产品机会;并且相继呼吁,希望国家尽快出台对废旧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处理办法和管理规定,然而,经过几年时间,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制定与出台的进程仍相当缓慢。

  相关法律空白 电脑收回难推

  据了解,在去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出台前,国内废旧电脑收回主要是由pc厂商来负责。2006年,戴尔首先在国内推出电脑收回服务,随后,联想、惠普等pc巨头相继推出类似的回收业务。不过,目前收效一般,回收率远未达到厂商当初宣称的数字。

  “一方面是国内用户对这方面缺乏认知,另一方面是pc企业对成本庞大的问题下‘说的比做的多’,最为关键的是,我国在废旧电脑回收方面还未有相关的法律与规定出台”,业内人士张先生道出了当中缘由。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不少消费者都知道废旧电子产品对环境的威胁,但怎样才是合理的处理方面,大部分人都表示不清楚。

【1】 【2】

13、央视评论:环境体检报告出笼 健康令人担忧

来源:央视《东方时空》2010年02月09日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mrtl/20100209/22227397248.shtml

  央视评论: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环境体检报告出笼 健康令人担忧

王志安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通报正式公布,对此,央视评论员王志安在《东方时空》中进行了相关解读。王志安指出,我们过去比较熟悉是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如果说经济普查是摸我们国家13亿人口家底的话,那么污染源的普查,实际上是给我们环境的健康状况做一次体检,这个花了31亿做出来的体检报告,报告出来的结果还是蛮令人担忧的。

  根据这部报告,我们国家仅仅固体的,工业固体的这样一个排放物就达到了38亿吨,这个数字差不多相当于我们每一个国民人均有三吨,还有包括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达到了2320吨,氮氧化物达到了1797万吨,这些数据都是跟我们国民一些肺癌的发病率息息相关的。而一般发达国家到人均八千美元的时候,才到污染物的峰值,但是我们还没有到三千美元,环境现象都恶化到这个程度,这个现象确实令人担心。

  另一方面纠正我们过去一直存在的一些误区,就像我们过去认为污染主要是工业造成的,但现在调查的结果显示,水污染一半以上的污染源来自于农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我们城市的生活污染,尤其是餐饮行业,汽车尾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在基本上战占到整个大气排放量的一半,我觉得这些都是提醒我们大家要注意的。

  我们都知道,发展经济的时候,必然要产生一些环境污染,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健康地、低成本地,环境方面低成本地进行发展经济?对此,王志安说道,在这份报告公布之前的两周,也有是上个月的1月27号,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的常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就通读了这份报告,并且通过我们十一五环境发展的中期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强调要强化政府和企业的责任。

  在环境问题上,要把一些高污染的行业转变他们的发展结构,我觉得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内容就是要放弃我们过去在经济发展中的GDP的存在,在适当的时机开征环境税,如果这两个方面都实现的话,这个目标是可期待的。

我们现在污染问题之所以越来越严重,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污染本身是免费的,也就是环境的使用本身免费,这就造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就是谁污染谁受益,谁不污染谁可能就吃亏这样一个逻辑,经济学上的悲剧就发生了,所以如果我们在适当的时机增加一个环境税,使每个人使用环境的时候,必须付费才可以使用的话,相信这个局面才可以逐渐逐渐得到改观。就比如说,我们去餐馆里吃饭,虽然享受了美味,但是你的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却是家里平均三到五倍,碳排放量达到七倍左右,这个实际上号召我们生活方式要发生适当的改变,如果我们大家少开一点车,多在家吃饭,不但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家庭的和谐,其实也有利于我们的环境发展。

14、“数据打架”怎么办

来源: 新京报2010-02-10

http://news.163.com/10/0210/02/5V4LLJ0M000120GR.html

1381万 3028

2006年,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交“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国的五年规划中首次出现污染物约束性指标,其中包括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纲要最后还明确,“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

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温家宝坦言,规划提出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他还承诺,对减排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在国务院环保问责压力下,2007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出现了“双下降”。2008年环保部公布的2007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主要污染物COD为1381.8万吨。

不过昨日环保部公布的化学需氧量2007年排放的普查数据为3028.96万吨,与2007年环境统计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数据存在差异,那么2011年,国务院将向全国人大提交“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该草案将如何描述“十一五”化学需氧量减排的完成情况,又如何制定“十二五”减排的标准?

张力军表示,这些不会受此次污染源全国普查数据的影响,环保部会有两套污染物减排的数据,一套为根据以前的统计调查办法统计的减排数据,这套数据用于衡量“十一五”减排情况。

同时,环保部还会根据此次普查结果,相应的调整2007年之后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这套数据,将是“十二五”规划中关于主要污染物减排的数据基础,而“十二五”化学需氧量的减排基数,也会根据后一套数据确定。

15、机动车征收“环境税”影响有几何?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2010-02-10

http://auto.21cn.com/news/jiaotong/2010/02/10/7336263.shtml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家正在着手酝酿对机动车征收“环境税”,征收“环境税”是否会加大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会否对汽车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呢?

  对此,有东莞汽车专业人士认为,如果征收“环境税”,汽车经销商会利用赠送等手段来将此项税费“帮”消费者支付。

  另外,亦将会继续加大力度促进消费者对小排量车的消费引导。

  对于买车要征收环境税,很多消费者表示不解,有消费者担心如果开征环境税,是否能做到公平统一,会否按排量的多少收取。

  观点一

  对车市影响不大

  比亚迪汽车东泽销售服务店市场部经理张小军表示,“环境税”如果开征,对于整个车市影响甚小。张小军认为,环境税征收的影响大小取决于征收的幅度,如果环境税征收的幅度小,在消费者能承受的范围内,影响不会很大。并且随着汽车销售商的增加,汽车营销的作用,这些费用会被营销的手段掩盖,影响的作用也随之减小。

  华多利铃木汽车广场市场部副经理谢文清认为一旦开征“环境税”将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购车计划。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影响不会很大,因为从年前的订车量来看,刚性需求的量很大,而且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汽车的销量仍将呈赠长态势,因此说,未来汽车市场不太会受到影响。

  东莞中升雷克萨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杰分析认为,开征环境税要看征的幅度有多大,如果过大,就会增加车主的负担,如果只是象征性地征,那么影响不会大。

  观点二

  将利好小排量车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小排量汽车发展的优惠政策,不仅让老百姓降低了购车费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而且也给小排量汽车发展带来了契机,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欢迎。对此,有汽车专业人士表示,未来小排量汽车的成交量将会有所上涨。

  张小军同时指出,征收环境税无疑是继续加大力度促进消费者对小排量车的消费引导。对大排量的车影响相对弱小。因为大排量汽车消费群刚性需求显现,而选择大排量的汽车选购的更多的是汽车的品牌价值和文化价值。

  “即使实施了,对于小排量车来说应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如代表着小排量车品牌的铃木来说将会是利好的”。谢文清表示。

  肖杰认为,环境税的征收,有可能会加速小排量汽车的销量。目前,全世界都致力于环保,因此对小排量的车会起到一定的政策支持作用。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www.nujiang.ngo.cn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