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2
一月二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中国日报网站: 联合国气候报告爆惊人错误 IPCC承认并致歉
http://env.people.com.cn/GB/10822281.html
2、法制日报: 我国将对重金属污染源开展监测
http://www.legaldaily.com.cn/bm/content/2010-01/22/content_2033210.htm?node=20734
3、新华网: 中国在地球之巅打造环保铁路
http://finance.ifeng.com/huanbao/hbyw/20100122/1744897.shtml
4、中国新闻网: 人为海岸工程及海岸侵蚀致辽宁海岸线缩短
http://env.people.com.cn/GB/10819811.html
地方信息:
5、新华网: 西藏自然保护区面积居全国之首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01/21/content_12851602.htm
6、新华网: 江西增设13个监测点加强鄱阳湖水质监测
http://www.hwcc.com.cn/pub/hwcc/wwgj/gjpt/myfk/201001/t20100121_313011.html
7、青海新闻网: 青海:环境监测数字显示湟水河水质出现重度污染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1/671264124303_1.shtml
8、南国早报: 广西环保开最大罚单 上林一企业排放超标被罚70万
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00122/newgx4b58d849-2622250.shtml
重大水事:
9、新华社: 降雨偏少 湘江长沙段持续枯水【组图】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1/671264122235_1.shtml
特别推荐:
10、广州日报: 韩国水原垃圾焚烧厂4名家庭妇女全程监督
http://env.people.com.cn/GB/10819967.html
深度报道:
11、中国环境报: 异地倒危废何以禁难绝?
http://env.people.com.cn/GB/10826430.html
12、中国环境报: 让全过程监控堵死污染排放“旁门左道”
http://www.gkong.com/html/news/2010/1/44551.Html
环境时评:
13、经济参考报: 王东京:“气候问题”的经济学视角
http://env.people.com.cn/GB/10820969.html
14、襄阳城: 叫停污染严重的项目是为子孙负责
http://www.xycity.cn/news/87/n-502987.html
15、中国环境报: 垃圾分类确实不能再等了
http://www.cenews.com.cn/xwzx/mtsj/qt/201001/t20100121_630139.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
1、联合国气候报告爆惊人错误 IPCC承认并致歉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2010年01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822281.html
中国日报网消息:据美国媒体1月20日报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日前承认,该委员会之前发布的气候变暖报告中存在错误,并就此表示道歉。
2007年,IPCC曾发布过一份长达838页的报告。这份世界上最权威的报告分章节对全球7大洲的气候变暖状况作了阐释,但亚洲章节中有半页左右的内容出现了惊人的错误,而且数量多达5处。
其中最明显的错误说法是,“喜马拉雅冰川可能在2035年彻底消失”。批评人士指出,这比之前的数据提前了好几百年,很明显2350年被误写成2035年。
这个错误招致了各方的广泛批评。“IPCC的信誉就在于它一向保持严谨和缜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主席博埃尔告诉记者,“但在这起事件中这个一贯的风格被破坏了。这种疏忽决不能再次出现,因为气候变化政策的信誉度完全依赖于可靠的科学。”
全球变暖怀疑论的代表学者麦克尔斯就此强烈要求IPCC主席帕乔里辞职。他说:“我要知道如此荒谬的结论如何通过了复审的环节。这个错误太明显了。”
IPCC在一份声明中对于喜马拉雅冰川“被证实的错误评估”表示遗憾。“IPCC在评估领域建立了作为一个真正的金标准的名声,但这次却不幸被涂上了污点,”报告主要撰写人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菲尔德写道,“没有任何一名小组成员注意到这些错误的数字。我个人认为,我们在这个领域尚待改进。”
就在去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召开前夕,曾有人在盗取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电子邮件后爆料称,该中心的科学家涉嫌故意修改数据以支持全球变暖的论点。这个事件随即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以至于人们开始怀疑全球变暖趋势是否存在。
报告中的5处错误说法
1、报告写道“喜马拉雅冰川比世界其他地区的冰川消融速度更快”;而实际情况则是喜马拉雅冰川的消融速度与其他冰川基本一致。
2、报告称,如果地球持续变暖,“喜马拉雅冰川很可能将在2035年前彻底消失”;而此前从未有任何科学文献提到2035年这个时间,只有俄罗斯的一项研究显示该冰川将在2350年消失。
3、报告指出,“到2035年,(喜马拉雅冰川)总面积很可能从现在的50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0万平方公里”;事实上喜马拉雅的冰川面积总共只有33万平方公里。
4、报告称其某一个段落全部引自世界野生动物基金(WWF)的报告;但其实只有一句话来源于WWF。另外,IPCC称他们只引用经过同行审议的科学文献;但WWF的报告则摘自通俗科学出版物。
5、报告中有一个表格显示品达里冰川的面积从1845年到1965年之间缩小了2840米,并计算出年消融率为135.2米。这是一个明显的数学错误,该冰川每年仅融化了23.5米。
2、我国将对重金属污染源开展监测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2010-01-22
http://www.legaldaily.com.cn/bm/content/2010-01/22/content_2033210.htm?node=20734
法制日报北京1月21日讯 记者郄建荣 我国将对重金属污染源开展监测工作。环境保护部在今日公开的《2010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中不仅披露了这一信息,而且要求,地方环保部门“努力实现说得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得清污染源排放状况、说得清潜在的环境风险”。
环境保护部要求,将定期公布重点流域和环保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状况;在2010年,还将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包括饮用水源地水质、村庄河流(水库)水质监测。监测范围每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选择6个村庄。其中,2009年3个“以奖促治”村庄为必选村庄。环境保护部还将对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监测包括环保重点城市的41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3、中国在地球之巅打造环保铁路
来源:新华网2010年01月22日
http://finance.ifeng.com/huanbao/hbyw/20100122/1744897.shtml
新华网西宁1月22日电(记者侯德强)寒冬的深夜,当从拉萨发出的旅客列车在青藏铁路格尔木站停留时,等候在站台的7辆流动真空吸污车立即与列车每节车厢的污水、污物箱对接吸污。15分钟后,这些吸污车离开作业现场,将吸纳的污水污物运送到指定的处理点处置。
在被誉为雪域“天路”的青藏铁路沿线,进出西藏的旅客列车都是特别设计制造的,列车上设有先进的压缩式垃圾收集系统和污水收集系统。与之配套,青藏铁路公司在沿线的拉萨、格尔木、西宁等车站配置了21台真空吸污车,用于进出藏旅客列车吸污作业,确保进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列车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通过落实环保法规和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青藏铁路将打造成世界一流、中国最好的生态环保型铁路。”青藏铁路公司有关负责人李力介绍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3年多来,没有发生一起影响高原生态环境方面的事故。
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永久性冻土地区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分布着可可西里、三江源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类型众多、面积广阔的自然湿地。全线通过长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5大水系。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地位重要。
青藏列车在雪域高原翻山越岭,中国政府密切关注“天路”运营期间沿线的生态状况,要求保护好“世界第三极”的一草一木。青藏铁路公司党委书记王忠玉介绍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以来,铁路部门建立了环境监测体系和重大环境事故应急预案,重点开展铁路沿线水、气、生态环境监测和野生动物迁徙、冻土环境等多项内容的观测。
为了打造“地球之巅”生态环保型铁路,自2007年以来,青藏铁路公司对唐古拉山以南区段路基坡脚、边坡实施人工种草恢复植被,到目前共种草142公里,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在全长1142公里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各站区的生活、取暖全部采用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同时,青藏铁路公司明令要求沿线维修作业人员施工时如遇到野生动物迁徙,应采取远离等候、撤离,各类作业暂停的方式以避免对动物的人为干扰。
<< 前一页12后一页 >>
4、人为海岸工程及海岸侵蚀致辽宁海岸线缩短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01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819811.html
中新网沈阳1月21日电(记者沈殿成)辽宁是中国海岸线较长的省份,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环渤海海岸线由于人为海岸工程建设对岸线的改造及海岸侵蚀,总长度缩短了260公里。1970年辽宁海岸线长度2170公里,到2000年变化为2017公里,目前已不足2000公里。
在21日开幕的辽宁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九三学社辽宁省委员会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关于科学开发和保护辽宁原生态海岸线的建议》。《建议》指出,向大海要地,使局部区域形成在政府主导下的大规模围填海活动,存在无序无度问题。一些填海造地项目往往倾向于选择低工程造价的湿地滩涂、河口区域,由于这些海域生态价值较高,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失和破坏不可估量。
由于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滞后,使原来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审批的海洋功能区域都存在区划的修编问题,部分用海需求与现行海洋功能区划不相适应,开发与管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部分地区存在“抢先立案、立而不查、查而不罚、罚而不痛”的问题;海域使用处罚管辖模糊或重叠;有的地区、有的案件出现海监在查处、海洋部门在审批的问题。
为此九三学社辽宁省委员会提出建议:完善海洋功能区化,提升区域用海规划管理的法律地位;强化区域性建设用海规划管理,大力推进集约节约用海;加强海洋执法监察,依法查处违法建设用海行为;推进集约节约用海,修建科学合理的人工海岸线。
《建议》认为,四种围填海方式应该是最大限度保留海域功能、节约海洋资源的围填海方式:
人工岛式的围填海方式,对海岸、海域、生态保护与利用价值较高,开发密度较大,应尽量避免由岸向海平行推进延伸式的围填海方式。
确实需要由岸向海平行推进延伸的围填海工程,应采取分离式(突堤式)围填海方式,在平行海岸方向一定间隔内,保留一定长度的自然海岸和纳潮水域,避免连续型、整体大面积填海。
大规模的围填海造地工程,在满足项目整体功能需要前提下,应采取多区块组合方式,尽量增加各区块的岸线尺度和曲折度;在围填海规划区域内保留一定比例的水面,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有海域的生态环境等基本功能。
在海湾、河口地区实施的围填海工程,应尽量避免采取截弯取直、岛礁连接、平行推进等简单、粗放的利用方式,尽量采取曲折的、增加岸线尺度和公用水域面积的设计方案。
5、西藏自然保护区面积居全国之首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1月2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01/21/content_12851602.htm
新华网拉萨1月21日电(记者 文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藏不断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41.26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据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张永泽介绍,在已建立的45个各类自然保护区当中,有国家级保护区9个,省级保护区20个。此外,西藏还建立了21个生态功能保护区、7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地质公园和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张永泽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藏逐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 “十五”以来,到2008年,西藏平均每年投入约8亿元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2009年投入资金增加到18.2亿元。他说,截至目前,西藏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所投入的资金已超过90亿元。西藏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纳入自然保护区并得到了较为严格的保护,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保护原生态最好的地区之一。
“这些自然保护区基本涵盖了西藏重点濒危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西藏自治区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棕嘎说,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西藏拥有的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自然保护区里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6、江西增设13个监测点加强鄱阳湖水质监测
来源:新华网2010-01-21
http://www.hwcc.com.cn/pub/hwcc/wwgj/gjpt/myfk/201001/t20100121_313011.html
新华网南昌1月21日电(陈春园、廖薇)为进一步加强鄱阳湖水质监测,今年江西环保部门在原有4个国控监测点位的基础上新增13个省控监测点位,鄱阳湖水质监测点位将达到17个。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去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鄱阳湖水资源的保护,也是实施获国务院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战略要求。
此前,鄱阳湖水质的例行监测只有4个国控监测点位,由于监测点位少,无法全面掌握鄱阳湖的水质状况和富营养化程度。鄱阳湖水质监测面的扩大将使其水质得到更全面和有效的监测和保护。
此次新设13个鄱阳湖水质监测点位,加强了全面反映鄱阳湖水质状况的技术保障。新增的13个监测点位分别隶属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3个滨湖地级市环境监测站。其中3个地级市环境监测站将从今年3月份开始实施监测。
据了解,江西省将对这些监测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每点每年补助运行经费2万元。
7、青海:环境监测数字显示湟水河水质出现重度污染
来源:青海新闻网2010-01-22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1/671264124303_1.shtml
据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公布数字显示,近期湟水河水质出现重度污染,国控小峡桥断面污染物指标严重超标,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超标0.48倍。
据2010年湟水考核断面水质周报第1期(1月4日~1月10日)显示,湟水河国控小峡桥断面水质为劣Ⅴ类,水质状况属重度污染,未达到相应水质功能目标,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超标0.48倍。而根据湟水考核断面水质往期周报显示,2009年10月份之前,湟水河小峡桥断面水质为Ⅲ类,水质状况良,达到《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功能目标;进入2009年11月份后,国控小峡桥断面水质下降为IV类,水质状况出现轻度污染。到2009年12月份中旬,湟水河控小峡桥断面水质从轻度污染变为中度污染,水质下降为劣V类;从当月下旬开始,湟水河控小峡桥断面水质从中度污染变成重度污染。
8、广西环保开最大罚单 上林一企业排放超标被罚70万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2010年01月22日
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00122/newgx4b58d849-2622250.shtml
广西新闻网南宁讯(记者肖世艳)1月21日,记者获悉,广西天凯钒业投资有限公司由于超标排放砷废水,而接受了自治区环保厅一笔巨额罚单,罚款金额高达70万元,该企业也成为2010年广西第一个受到环保行政处罚的企业。
据了解,广西天凯钒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利用上林县丰富的石煤资源,开发生产钒系列产品。由于该公司违反原自治区环保局环评批复,擅自改变生产工艺,同时违反水污染防治措施“三同时”的有关规定,在生产期间排放了砷超标的废水,此行为属于应予从重处罚的情节。经过3个月的调查取证和认真质证,自治区环保厅依法对其进行立案,同时对其环境违法情节进行了裁量,处以两项共计为70万元的罚款。
据了解,砷是一种在砒霜中含有的化学元素,被用作枪弹添加剂和广泛用于农药、防腐剂、染料和医药,砷侵入人体,会导致皮肤角化、癌变和全身慢性中毒,最终死亡。本次自治区环保厅对天凯钒业的处罚超过了去年对平果凯特生化有限公司高达62.511万元的处罚数额。
9、降雨偏少 湘江长沙段持续枯水【组图】
来源:新华社 2010-01-22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01/671264122235_1.shtml
湘江长沙段大片裸露的河床。
近日,湘江长沙段受前期降雨偏少的影响持续枯水。据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和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联合发布的水文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14时,湘江长沙段水位已降至25.02米。据了解,2009年湖南省平均降雨1160毫米,较历年均值偏少两成。而始自2009年9月下旬、迄今持续3个多月的湘江枯水已给沿岸居民供水和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并严重制约了湘江航运。
枯水中的长沙市湘江橘子洲大桥。
因枯水导致严重萎缩的湘江长沙段主航道。
枯水中的湘江长沙段大片裸露的河床。
10、韩国水原垃圾焚烧厂4名家庭妇女全程监督
来源:《广州日报》2010年01月22日 何涛、窦丰昌
http://env.people.com.cn/GB/10819967.html
4名家庭妇女是水原垃圾焚烧厂的群众监督员。
垃圾焚烧厂的烟囱口排出大量水蒸气。
运营监管公开透明,政府给予厂区周边300米以内居民优惠,并以月薪160万韩元聘请群众监督员
走出“垃圾围城”困局?
48岁的申贤贞是韩国京畿道首府水原市一名普通家庭妇女,同时,她也是水原垃圾焚烧厂的一名群众监督员。每天早上5:00,她都会准时到垃圾焚烧厂“上班”,防止有人把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送到焚烧炉里。
聘请民间监督员是水原垃圾焚烧厂取信于周边居民的举措之一。通过实行公开透明的运营监管,同时给予垃圾焚烧厂周边居民许多优惠措施,水原垃圾焚烧厂实现了与周边居民的和谐共处。
有着110万人的水原市通过一座垃圾焚烧厂,就解决了所有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成为世界范围内中小城市解决垃圾问题的样板。
近日,本报特派记者来到水原市,破解这座城市解决垃圾围城困局难题的秘诀。
别样景观
市中心能看到垃圾焚烧厂烟囱喷出水蒸气,衬衫挂在烟囱口也不会脏,烧100吨垃圾蒸发40吨水
水原是韩国京畿道地区的首府,有110万人。第一次来到水原,这座城市显得陌生而熟悉。京畿道已经与广东结为友好省份,在水原市的公园内还有体现广东岭南建筑风格的庭院——粤华苑,如今已成为水原市的旅游胜地。
水原市仅有一座垃圾焚烧厂,位于城市的东南方向。水原市并不大,在市中心就能看到远处高高耸立的垃圾焚烧厂的烟囱。在零下15℃的冬日里,烟囱口排出的大量水蒸气翻腾着冲向云霄,在蓝天的映衬下十分“打眼”,好像城市中竖立着一根点燃的巨型香烟。
这座城市早已解决了垃圾围城的问题。目前,水原市经分类回收利用后剩下的生活垃圾全都交由焚烧处理。
三星重工水原市资源回收设施所所长李定秀是水原垃圾焚烧厂管理方负责人。李定秀说,其实排向天空的主要是水蒸气,烧100吨垃圾就会蒸发40吨水,但这并不是污染物。“我们做过实验,把白衬衫挂在烟囱口,衬衫也不会脏。”
运营11年
垃圾已不够焚烧厂烧,韩国总共有48座垃圾焚烧厂,其中15座位于首都附近的京畿道地区
1月14日下午,本报记者走进水原垃圾焚烧厂里参观。
水原垃圾焚烧厂属于典型的现代化工厂,厂区里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由于焚烧24小时不断,并且都要保持恒温,所以焚烧厂的作息时间实行4班倒,平时焚烧厂里仅有7名工作人员值班。
【1】 【2】
11、异地倒危废何以禁难绝?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年01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826430.html
安徽一年两次遭遇重大跨省非法倾倒危险化学品案
对于2009年岁末发生的跨省非法倾倒危险废物事件,安徽省环保厅和浙江省环保厅近日达成一致处理协议。浙江省东阳民营企业普洛得邦制药公司对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利辛两县造成的污染损失及处置费用进行一次性赔偿,总计人民币220万元,其中涡阳县60万元、利辛县160万元。至此,这起跨省倾倒危险废物事件终于告一段落。
参与此次事件全过程处理的安徽省环保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浙江省在事件处理中非常配合,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事件的顺利解决。不过,他同时透露出一定的担忧:“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目前还难以找到十分有效的方法。”
□亳州跨省倾倒事件妥善处置
2009年11月底、12月初,来自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某制药厂(即普洛得邦制药公司)1000多桶含有二氯乙烷、甲醇、甲烷等成分的废弃有毒化学危险品被转移到安徽省亳州市境内涡阳、利辛两县倾倒。
安徽省环保厅组织环境监察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尽快弄清危险废物的组成成分、性质、污染范围等,组织人员对危险废物进行清理,将受到污染的土壤、作物等进行收集,与未倾倒的危险废物一起交由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
涡阳、利辛两县政府接到境内发现非法弃置的危险化学品的报告后,立即启动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在环保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现场废物进行了布点采样,并立即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分析。
公安、消防部门采取现场保护措施,在现场设立警示牌、拉警戒线,并安排专人现场看管,防止造成人畜伤害。涡阳、利辛两县先后对现场实施了清理工作。
由于安徽省环保、公安等相关部门反应迅速、措施得力、处置迅速,此次事件造成的污染损失基本减小到了最低程度。
□跨省倾倒事件并非个案
无独有偶,跨省倾倒的事件在安徽省已经不是第一次。去年5月,安徽省凤阳县也发生过一次浙籍车辆跨省倾倒化工废液事件。
去年5月22日,一辆挂浙江号牌的解放大货车经过长途跋涉,将化工废液倾倒在凤阳县大溪河镇毛山金矿内,不明成分的液体散发出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影响了村民生活。当这辆卡车第二次倾倒时,被当地村民发现并现场阻拦,并向当地环保部门和公安部门进行了报告。
安徽省滁州市环境监测站对危险废物的化验分析显示,倾倒的化工废液含有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等多种有毒、有害有机化合物,其中苯胺类、吡啶类、氯苯类等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录入的危险物质。按照规定,此化工废液必须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向环境中直接倾倒和排放。
有业内人士透露,在这一年间发生的两起重大跨省非法倾倒危险化学品案之外,在安徽省境内,一些影响较小的异地倾倒危险废物事件也时有发生,“具体数字因当地没有上报而无法统计”。
□记者观察
铲断危废倾倒链,环境意识是关键
去年发生在安徽省境内的两起跨省倾倒危险废物事件有很多相似点:倾倒方同为浙江籍企业,受害方均在安徽省境内,污染物同为化工废料,肇事方都是利用环保知识缺乏、环境意识淡薄的农民工来具体操作……
记者认为,贪婪与无知的结合是异地倾倒危险废物难以杜绝的原因。要铲断这条利益链,需要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以使非法企业无机可乘。
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的企业非常清楚,处理这些危险废物的费用在每吨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而如果运往异地倾倒,处理费用相对就可忽略不计。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企业就把目标锁定在那些缺乏常识的农民工或没有处理资质的企业身上,利用农民工挣钱心切的心理,让他们成为转移倾倒危险废物的帮凶。
在凤阳市倾倒事件中,危险废物先由浙江省当地农民工收购,再通过雇用车辆运输至凤阳市,再由凤阳市农民工接收并处理;而亳州倾倒事件更显得荒唐,当地农民工因为“看到装废物的铁桶可以卖钱”,而将“毒垃圾”当成了宝贝。
据了解,两起事件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分别受到了法律惩罚,这当中也包括参与其中的农民工。“这说明,我们还需要在环境保护方面多做宣传,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安徽省环境监察局有关负责人对此很有感触。
同时,这两次案件也表现出公众在防治危险废物倾倒中的巨大作用。如果不是群众第一时间报案,案件的发现和处理就不会如此及时有效。
一般地,人们认为打击危险废物异地转移行为,需要环保部门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处置预案及建立跨区域环保、公安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等。这两次事件的处置说明这些都是正确且有效的。
但仅仅靠这些措施还是不够的,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此类行为,还得依靠广大群众。政府应该向群众大力宣传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在群众监督的基础上,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群策群防机制来补充政府监督管理的盲点,彻底打消不法企业的侥幸心理,铲断危险废物倾倒链。
□事件回放
亳州跨省危废处理全过程
邢化峰
2009年12月3日和7日,安徽省亳州市环保局先后接到涡阳县环保局、利辛县环保局关于在辖区内发现非法倾倒危险废物事件的报告。亳州市环保局立即向亳州市政府和安徽省环保厅紧急报告,并当即安排专业人员深入事发现场,协助和指导当地政府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处置及调查取证工作。
□排查
1047桶废物多属危险化学品
经全面排查,在涡阳、利辛县共计发现1047桶危险废物。其中,在涡阳县发现291桶,有10余桶出现泄漏现象,流入涡阳县楚店镇徐大村南侧村公路两侧的沟渠内,公路两侧均为农田;在利辛县发现756桶,有390桶被倾倒在阜涡河汝集段岸边一个预先挖好的池子内,以及王园村与郑寨村之间幸福路两侧的生产沟内,倾倒距离约2000米,事故现场散发出强烈的刺鼻气味。
经送样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分析,利辛县与涡阳县境内倾倒的危险废物性状相同,其中均含有三乙基胺、甲硫醇-苯并噻唑、硼酸三甲基脂、磷酸三乙基胺、三甲基苯胺、苯并噻唑、硼酸、甲苯、苯酚、对二氯苯和二甲基苯胺等成分复杂的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多属《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所列的危险化学品。□处置
395吨危险废物和受污染土壤
事件引起了安徽省环保厅和省、市、县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立即采取现场保护措施,设立警示牌、拉警戒线,并安排专人现场看管,防止造成人畜伤害,同时组织人员对危险废物进行清理,将受污染土壤、作物等进行收集。
2009年12月6日上午,涡阳县政府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清运工作,共清理291桶危险废物和100余袋受污染土壤,约60吨。
2009年12月8日上午,利辛县政府组织汝集镇及附近6个乡镇3000人(次)民工和80名预备役战士现场实施清理工作,共清理废物堆放点4处,其中桶装废物366桶,被污染的土壤4500袋,已倾倒出的废液共约335吨。
2009年12月6日晚6时和12月11日凌晨1时,19车总计395吨危险废物及受污染土壤被滁州市超越新兴废物处置有限公司运走并进行安全处置。
□处理
当事人和受雇农民被拘留
经当地公安部门审讯得知,这两处危险废物均来自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的一家制药厂(即普洛得邦制药公司)。
涡阳县境内的倾倒者为楚店镇徐大村村民徐某。利辛县境内的危险废物是由利辛县张村镇任营村在外务工村民任某,伙同河南籍民工高某,从浙江运到亳州市。任某之后又将拉往利辛境内的7车物品,承包给了汝集镇郑寨村村民杨某,由他负责找人倾倒。
目前,公安部门已对有关当事人进行刑事拘留,依法立案查处;受雇的4位当地农民,也已被治安拘留。
□后续
环境保护部调查,水体闸坝拦截
2009年12月18日上午,环境保护部调查组先后赶赴涡阳县楚店镇、利辛县汝集镇,对危险废物倾倒点的现场环境、善后处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查看核实。当天下午,调查组分别听取了亳州市政府及涡阳、利辛两县政府对事件发生及处理处置情况的汇报,听取了当地公安机关对案件侦破情况的介绍。
目前,鉴于利辛县阜涡河(受污染河段长达10公里,水量高达11万立方米)水样中已出现甲硫醇-苯并噻唑、3-乙基苯并噻唑-硫醇。安徽省环保厅已要求利辛县政府采取措施,组织人员在阜涡河下游拦坝阻止河水下流,在河边设立警戒,防止人畜饮用,并要求亳州市环境监测站定期沿河布点采样监测,及时跟踪污染物质变化情况。现在,利辛县政府已对污染水体进行闸坝拦截,拟请专家,研究对策,制定妥善处理处置方案。
12、让全过程监控堵死污染排放“旁门左道”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1-22
http://www.gkong.com/html/news/2010/1/44551.Html
编者语:去年9月,依据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现场核查情况,天津市陈塘热电有限公司、湖北省鄂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泸州市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鸭溪发电有限公司、甘肃省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5家企业在享受脱硫电价的情况下,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在脱硫烟气出口在线监测装置中人为设定出口二氧化硫浓度上限,致使烟气在线监测数据失真,或长期开启旁路烟道运行脱硫装置,致使二氧化硫长期超标排放。5家企业因此受到环境保护部严肃查处。而这种在在线监测设备上作弊的行为给环境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在近日由中国环境报举办的“全国环保优秀企业座谈会”上,在线监测仪器数据被篡改的问题被与会在线监测企业一再提及,对监测系统加一个紧箍咒成为在线监测设备企业共同的呼声。
紧箍咒怎么加能有效?近日,记者 在广东省珠海电厂采访时看到,一种污染源监控在线工况分析系统解决了原来单一的末端执法数据监控存在的弊端,使在线监控更加准确可靠,受到环保部门和企业的欢迎。
为何能被轻易做手脚?
在线监测设备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单一的末端监控方式,在线检测设备先天不足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在线监测数据是排污收费和环境执法的主要依据,一些排污企业受利益驱使,在在线监测设备上做手脚。而据环保执法部门执法检查时发现,企业在在线监测仪器上“捣鬼”的情况并不少见。据介绍,这些企业有的偷换仪器芯片,有的在探头下加装水管来稀释污水,还有的甚至在采购在线监测仪器时,委托生产厂家在仪器上设定要监测的污染物的最高限值。比如设定COD为100毫克/升,这样,即使企业排放的污水COD超过了100毫克/升,在线监测仪器显示出来的COD浓度依然是100毫克/升。
在线监测仪器为什么能够轻易被做手脚呢?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在线监测设备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单一的末端监控方式。虽然我国当前对于气态、液态污染物在线监测设备生产的采样技术、分析测试方法及在线监测设备的安装环境、安装条件等作了一定的规范性技术要求,但是这种在线监测设备先天不足。比如: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姿态易变动、采样管线连接易变动、测试信号线易变动、在线监测设备设定参数易变更、在线监测设备中软件易变更,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测试数据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靠性。如果在投入运行后,人为对设备做了变动,那么将导致测试数据的严重不可靠,不仅使花费巨资建立的在线监测设备无法发挥监管作用,甚至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他认为,建设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进一步提高全国污染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水平,是当前污染源监控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过程监测能否办到?
工况控制数据每个点之间都有相互关系,企业不可能通过改变某一个点的数据弄虚作假,从而确保了监控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珠海市环保局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内,工作人员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能通过在线监控监测网络,在监控大屏幕上看到排污企业在任何时段,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排污情况。据珠海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分局机动大队大队长周波介绍,目前珠海市环保局在珠海发电厂进行工况在线检测分析系统应用试点,对珠海发电厂两台脱硫设施进行了全过程的监控。这套系统通过140多个检测探头,对企业从原料进厂到各个生产环节,再到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和污染物的最终排放情况的全过程工况实施在线监测。
安装这套全过程工况在线监测设备后,可以从生产控制系统中选取准确的工况过程数据,进行相关性验证和判断,对治污设施运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地分析,为环保监测、监察和总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和有效的技术平台,实现了环保设施管理的数字化和精细化。无论是污染物浓度超标排放还是排放总量超标,都会被监控和记录。一旦出现排污超标情况,监测系统会自动报警,相关人员可立即到现场查处。
据研发这一工况在线监测系统的上海麦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学东介绍,这套系统提出了基于相关过程数据和知识模型对结果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的方法。他解释说,工况控制数据有个特点,每个点之间都有互相的关系,任何一个点工况的变化都与其他各点相互关联,这套系统对实时数据库的数据采集非常详实,当采集的各个点的数据达到一定量的时候,这种关联性是无法改变的。也就是说,企业不可能通过改变某一个点的数据弄虚作假,这就确保了监控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珠海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说,这套系统上马对污染企业是一种威慑,因此大大提高了环保管理的质量。使以前的粗放型管理变成了现在的精细化和全过程管理,它不但可以对电厂脱硫进行实时监控,对其他任何有污染的企业都适用。为污染源监控管理实现从定性到定量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能够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三大体系”对基础数据的要求。
环境保护部总量司副司长刘炳江认为,环保正在努力从定性化管理转化为定量化管理,这套系统在定量方面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它实现了从原来单一的末端执法数据监控变成执法参数加上全过程的监控控制。他强调,环保从定性到定量,监测数据科学性、规范性和公信力,污染源的信息化工作尤为重要。工况在线分析系统有利于环保部门由末端监控向过程监控、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
卢学东说,这套系统是对工业控制领域的一个创新,除了监测它还可以管理,系统可以根据所有的历史数据进行优化,帮助任何一家污染企业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同时,这套系统还可以在原有末端在线监测设备的基础上,借助已经建成的污染源监控网络平台进行改造升级,避免造成原有设备的浪费。
企业“全裸”能干吗?
开始有抵触情绪,但上了这套系统后,发现对企业的管理本身是一种鞭策。这套系统是以实时数据库为基础,企业可以借此优化自身设备
“环保部把珠海发电厂作为污染源监控在线工况分析系统第一家试点企业,我们一开始是有抵触情绪的。”珠海发电厂运行部长金伟韧告诉记者,上了这套系统,企业在环保局面前就是“全裸”的。从原料进厂到各工序的运转情况,再到污染物的排放,全在环保局的监控之下。“这对我们企业不公平。为什么别人不会被看到,而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看得一清二楚?我们一直认为我们是减排大户,以往我们一年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超过3万吨,现在上了脱硫系统之后就减到了2000吨左右,减排量还是很大的。”金伟韧说,在系统上马之初,对系统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金伟韧的看法逐渐转变了,有了积极性。一方面是上了这套系统后,对企业的管理本身是一种鞭策,使企业管理从高压下迫不得已的行为,变成自觉想做好的行为。另一方面,金伟韧在使用中逐渐认识到,这套系统是以实时数据库为基础的,除了环保局能用以外,发电企业也能用。系统除了监测的功能以外,实时工况数据库为公司优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企业开始琢磨怎么去应用这套系统,靠这套系统来优化设备。
金伟韧说,以前珠海发电厂的环境管理应该说是粗放型的。一个地方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都是估算出来的,没有详实的数据,治理往往是从结果再去追溯源头,是一种完全被动的环境管理。上了这套系统之后,电厂从源头开始进行精确化管理,煤进厂后燃烧过程怎么样?燃烧每分钟每秒钟释放的二氧化硫是多少?脱硫率达到多少?实际排放了多少?在生产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造成排放的增加?这些都可以从详实的数据监控中一目了然。这套系统给电厂提供了一个优化管理的平台。
至于经济效益方面,金伟韧告诉记者说,上了上海麦杰这套在线监测设备后,企业效益也得到了提高。通过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了设备的维修次数,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益;另外,在运行过程中降低生产设备自用的消耗,把剩下的电送出去卖钱,效益还是非常明显的。他说,更重要的一点是,这套系统使电厂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和设备可能出现的重大隐患,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可能遭受的重大经济损失。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排污收费管理处处长杨子江告诉记者,当前绝大部分省份的国控和省控重点排污企业、化工园区和重点污水处理厂都已经建设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以前在线监测的要求比较低,只是要求在末端安装监控设备。现在不仅要在末端安装监控设备,还要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上海麦杰公司研发的这套技术就是采用工况法从生产的全过程对企业进行监控,通过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情况,最终来佐证监测数据的可信度。这一从末端监控向生产全过程实时监控的转变,是为“十二五”污染源监控在广度、深度上打好基础,提前做准备,如果效果好,得到环保部门、企业的认可,可以作为“十二五”推广的技术采纳到国家要制定的方案中去。
13、王东京:“气候问题”的经济学视角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0年01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820969.html
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上月落幕,曲终人散,遗憾多多。不过我对这次会议的期望不高,结果也在意料中,故而失望不算大。这样说,并非我有先知先觉,而是此结果实在容易推断出。想想吧,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而参会代表各为其主,利益不同,坐在一起怎免得了唇枪舌战?争论本来没什么,无所谓,可问题大家都是当事人,谁也没有足够的权威站出来主持公道。相持不下,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坦率地讲,对“气候何以变暖”我所知不多,应是高深的学问吧!前几天国家环保总局一位专家在中央党校讲“气候”,慕名而去,可谁知人家上说天文,下说地理,名词术语多而专,闻所未闻,听得我如坠云雾,似懂非懂。不过有一点我倒清楚,气候变暖原因虽多,但主要还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所致,若想遏制气候变暖,人类必须自律,尽量减少碳排放,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专家说,气候变暖,不仅会使海平面上升,而且会令降雨、降雪的数量和样式发生改变。而这些变动又会引起连锁反应:使极端天气事件更强更频繁,譬如洪水、旱灾、热浪、飓风和龙卷风。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后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农产量、冰河撤退、夏天河流流量减少、物种消失及疾病肆虐等。由此看,气候变暖是地球的灾难,人类当联手应对才是,可让人不解的是,灾难当前人类怎会如此不理智呢?
其实,这就是经济学说的典型的“公地悲剧”。照理,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保持生态和谐乃各国共同的职责,义不容辞。然而问题就在这里,既然地球是大家的地球,而一国所追求的则是本国利益最大化,只要工业能发展,国家能富裕,往往会对碳排放听之任之。而所以会如此,原因简单,因为碳排放的后果并非由排放国独自承担,而是全人类一起买单。
于是这就引出了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即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为便于理解,我举一家工厂的例子来说。假如某炼钢厂预算的年经营成本为5亿元,而可收益6亿元,对企业主来说,利润率是20%。有利可图,那么该项目就有可能上马投资。但要指出的是,企业所谓的经营成本,实际只是内部的“私人成本”,炼钢污染(碳排放)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即社会成本)并未计算在内,若社会成本是2亿元,这样两项成本加在一起看,该项目则是得不偿失。
是的,这正是经济“负外部性”带来的困扰。一家工厂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是。对解决“负外部性”问题,经济学早期的设想是“庇古方案”,即由政府向钢厂征税(2亿元),然后再补偿给受害者。这样处理,当然能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也公平;但论效率却未必可取。第一,政府事先不对“碳排”设限而事后征税,说穿了是先污染、后治理;第二,从成本看,若政府先限定排放标准,企业也许花一亿元改造工艺就能达标,这样,也就用不着交2亿元的税。
事实上,所谓“污染问题”,在我看来实质就是产权界定问题。说明白些,只要政府明确界定企业是否具有碳排权,污染就不难解决。这方面,科斯教授的研究应对我们有启发。科斯定理说,只要交易成本为零,产权界定清晰,产权分配不影响经济的效率。这是说:若交易成本为零,产权界定重要,但产权给谁不重要;反之若交易成本不为零,产权界定重要,产权给谁也重要。推论是,产权界定应以交易费用为依归。
还是举例说吧。某钢厂每天冒黑烟,令附近5户居民晒衣服受到了损失,若每户损失75元,5户共损失375元。假定现在有两个方案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每户准备一台50元的烘干机,总费用为250元;二是在工厂安除尘器,费用为150元。两相比较,显然安除尘器合算,问题是怎样才能让人选择此方案呢?科斯说关键在产权界定。比如,如果政府明确钢厂有冒烟权,那么居民会出资给工厂安除尘器;若政府说居民有不受污染的权利,则工厂自己会安除尘器,否则买烘干机成本会更高。
当然,以上是假设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形,若交易费用不为零,产权界定给谁就变得敏感了。我观察过,但凡工厂排烟给居民造成污染,此时若把产权界定给工厂,居民通常就会寻衅滋事。多年前我在襄樊曾目睹过居民围堵某化纤厂,原因是工厂排烟,邻近居民生病认为是工厂排烟的缘故,因而要求给报销医药费。当地政府多次斡旋协调,交易成本奇高,可结果还是麻烦不断。于是我想,要是当初政府把产权界定给居民,让工厂自行解决污染,纠纷也许就不会发生。
写到这里,让我们再来讨论地球变暖问题。哥本哈根会议最后不了了之,依我看,关键的原因是忽视了碳排权(产权)的界定。换句话说,是各国政府没有首先就是否限制“碳排权”达成一致意见。若大家有一致立场,都同意限制碳排放,并把地球可接受的碳排量按比例(比如按人口或国土面积)分配给各个国家(地区),跟下来的问题则将迎刃而解。
我想到的有两招:第一,增量调剂。即今后所有碳排超标的国家都必须先从“市场”买到排放指标,否则,没有指标就不得再继续排放;第二,存量补偿。意思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已经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他们应该对此承担补偿的责任。这里有个误会要澄清,欠发达国家要求发达国家予以资金与技术支持,有人以为是让发达国家提供援助,其实不然,这不是援助而是补偿。损坏东西要赔天经地义,若这样看,发达国家能有理由拒绝么?
14、叫停污染严重的项目是为子孙负责
来源:襄阳城 2010-01-22 冯 新
http://www.xycity.cn/news/87/n-502987.html
枣阳市大力推动规划环评,严格环保准入,对高污染,高耗能、重复建设的项目坚决否决。据介绍,去年,枣阳市先后否决了20多家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否决投资4亿多元。(1月19日《襄樊晚报》)
在环境污染和既得效益面前,该作如何诀择,这对我们的政府官员来说的确是一个考验。枣阳市政府经受住了这个考验,他们对高污染,高耗能、重复建设的项目坚决说“不”,丢失的虽然是眼前既得利益,保护的却是千秋伟业。
近些年来,绿色GDP已经成为公众非常熟悉的名词。党和政府积极提倡绿色GDP,要求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就说过,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并对国家形象造成很大损害,已经成为我国谋求和平发展、绿色发展必须突破的主要瓶颈。我们的GDP以每年8%至12%的速度增长,环境损失也占当年GDP的8%至13%。然而,从许多地方官员的内心来说,他们并不希望当地的污染项目被叫停。由于政府盲目追求政绩、财政收入和GDP,忽视了“未批先建”企业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影响,放松了对企业投产必须经过“环评”的重要环节,默认甚至变相协助违法企业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得地方经济发展,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两千多年前,有杞国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100多年前,德国思想家恩格斯也警告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当今世界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人类面临着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会给可持续与和谐发展埋下隐患。
企业生存与环境保护是紧密相连的。企业经营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追求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保护工作应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自身需求,决不能把其看成是上级部门和执法部门的要求和压力。增强环保意识,做好环保工作,说到底是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人类的未来负责。如果我们永远站在部门与地方政府利益上筹划经济建设,谋求经济增长,就很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进而创造最好的投资置业环境,繁荣地方经济。
所以,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排除既得利益的干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只要能够促进绿色经济模式建立,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够保住青山绿水,能够让民众得实惠,这样的建设就应该坚决保护,否则,就应该像枣阳市那样,坚决废止,决不留情。
15、垃圾分类确实不能再等了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01-22杨光志
http://www.cenews.com.cn/xwzx/mtsj/qt/201001/t20100121_630139.html
城市垃圾最根本的出路是实行垃圾从源头分类,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尽快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而最起码最迫切需要着手做的,是垃圾分类。这已是经过先进发达国家探索证明了的,既环保又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代表委员已为此提议呼吁了很多年,而我们一直无所作为,甚至还在羞怯地提及解放碑、上清寺那零星几个贴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牌子的垃圾箱。
城市需要吐纳、呼吸、排泄,城市化进程越快,城市的循环系统就应该越顺畅越健康,垃圾处理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必须高度重视的,不然,它将极大地延缓我们发展的步伐,甚至在某些时候,还会是使我们城市功能停摆的决定因素。
记者采写的4个现场画面,已将垃圾围城威胁我们生存质量的严峻性无可争辩地摆放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能容忍刚刚走出赏心悦目的歌城,便闻到一股腥臭莫名的怪味气息,我们不能容忍城市里甜蜜的情话与笑语,被尘埃和酸雨搅扰成晕眩与愤怒,我们不能每天壅塞在这些由水泥、玻璃和钢铁构成的永不风化的建筑丛林中,焦头烂额,忧郁苦笑。
当然,垃圾分类,不该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更应该是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习惯。周生俊委员提到,日本经过10年努力,使国民养成了自觉细分垃圾的习惯。的确,据外媒报道,当年,广岛亚运会结束时,6万人退场,会场上竟没有一张纸片。美国报纸对此惊呼:“可怕的日本人!”这就显示出,日本不仅在政府层面可以将垃圾处理做得十分妥帖到位,更让人震撼的还是那形成举国共识的环保意识。回头看看我们城市的一些大型活动,甚至小小的一次郊游,那欢聚的人群散去后,满地污物废纸,随风飘舞,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省吗?
在全民建立起自觉的环境意识,其重要性也不弱于对政府责任的敦促。当绝大多数市民都诅咒垃圾围城,但事到临头,却总是只扫一己之室,或随意糟蹋污染公共空间的时候,当我们随手扔、随处吐、随地拉还不能彻底杜绝的时候,也许,哪怕政府投入再多的环保市政设施,估计其功能也会被我们的陋习冲销,我们离城市的真正洁净,离“宜居重庆”的目标,就仍然会很远很远。
让我们共同努力,运用政府的、法律的、公民的力量,形成共识与合力,去真心呵护这座与我们休戚与共的城市,从你我做起,从自觉将手中的垃圾分类做起!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