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2
一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年“江河十年行”系列报道之十五:
1、2009年“江河十年行”之十五――怒江,真正的大峡谷
特别报道:
2、中国经济导报: 都江堰 左手遗产 右手工厂
http://www.ceh.com.cn/ceh/jjzx/2010/1/9/58261.shtml
环境资讯:
3、兰州晨报: 中科院寒旱所发现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急剧退化
http://www.gs.chinanews.com.cn/news/2010/01-11/50663.shtml
4、中国新闻网: 中国首部环保电影在京首映 呼唤公众环保意识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7899.html
地方信息:
5、北京青年报: 北京推广环保型融雪剂对环境仍有一定伤害
http://env.people.com.cn/GB/10740719.html
6、新闻晨报: 上海环保部门违法"黑名单"曝光721家企业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7933.html
7、楚天都市报: 武汉申请发行"环保彩票" 解决环保资金瓶颈
http://env.people.com.cn/GB/10741334.html
8、新华网: 江西:20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受实时监督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01/11/content_12790227.htm
人与自然:
9、荆楚网: 11年36头江豚殒命长江监利段 非法捕捞是头号杀手
http://news.cnhubei.com/ctdsb/ctdsbsgk/ctdsb20/201001/t921130.shtml
人物访谈:
10、中国青年报: 低碳经济地球系统观的实践 中国低碳潜力何在?
http://env.people.com.cn/GB/10741169.html
深度报道:
11、新华网: 我国10亿专项资金提速重金属污染治理
http://cd.qq.com/a/20100111/000454.htm
12、人民日报: "水浒好汉"竟成"环境杀手" 社会人士呼吁"重罚"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8038.html
环境时评:
13、人民网环保频道: 新《水浒》剧组道歉“被招安”,没门!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8617.html
14、中国环境报: 偷排频发根子在哪儿?
http://hb.cctv.com/20100111/102589.shtml
15、南方农村报: 农民保护环境,谁来保护农民?
http://nf.nfdaily.cn/spqy/content/2010-01/11/content_8002181.htm
16、南方日报: 南海焚烧污泥项目不可一意孤行
http://finance.qq.com/a/20100111/001869.htm
记者沙龙通知:
17、欢迎参加2010年1月环境记者沙龙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
1、2009年“江河十年行”之十五――怒江,真正的大峡谷
汪永晨 周晨
2009年12月29日,我们是在欣赏了怒江的暮色,又踏着月光走进怒江第一湾旁的小村落――丙中洛的。在我9次怒江行中,每一次都是住在这个小村子里的农家小旅馆。家中的木楼,厨房间屋顶上挂的金黄色的玉米,火塘上烤出的石锅饼,还有家中男男女女边喝边唱的酒歌,我都是那么熟悉也那么亲切。每次家里的媳妇阿花都会淡淡地笑着对我说:又来了。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干笋。
今天一到阿花家,她说,你们来电话太晚了,家里的笋都吃完了,明天我到村里给你找找。
阿花的一席话,让我觉得像是回了家。
2004年,第一次见到夕阳中的怒江第一湾
2004年,第一次住在丙中洛农家
2004年,为了拍怒江第一湾
2004年,第一次在怒江第一湾合影
时间过得真快。2004年,5年前我们在怒江边时,为她的美发出的惊叹,仿佛还在耳边,笑的模样也似乎就在眼前。那次爬上车给大家拍照的李波现在是自然之友的总干事。扶着他上到车项的新华社摄影记者也从刚刚开始关注自然,到现在已经穿越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又行走了一次又一次非洲大地,欧洲大山和中国西部的大沙漠。
中国媒体第一次集体关注怒江的阵容今天看起来也十分强大: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国家地理、中国环境报、绿色中国。那一次,我们每天晚上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直播当天在怒江的所见所闻。随行的记者苏京平把同行的专家,云南社科院黄光成研究员弄得天天做梦都在做广播节目。
也是那次,我们离开怒江第一湾后,车里一反常态的安静。每个人都在为这么美的地方因水坝的修建可能就要被淹而忧心忡忡。正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电话那边的朋友告诉我,温家宝总理在怒江要建十三级水电站的项目书上批示:对此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在环保方面有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
花浴两女孩儿
火塘里的光
江边的梯田
喝同心酒
这么美的怒江,回到北京后,我们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就举办了一个“情系怒江”摄影展,并且创办了“情系怒江”网www.nujiang.ngo.cn。
在“情系怒江”摄影展的开幕式上,著名作家张抗抗说,怒江地区是一个贫穷的美人。怒江无疑是美丽的,美得令人震惊。这种美丽也许在不久之后就会消失,如何让这个贫穷的美人在不失去美丽的前提下,靠自身的力量富裕起来,是我们的责任。
怒江的美,不光是自然,从我们第一次拍到的照片就不难看出,还有那儿的民族风情。
江上溜索的女孩儿
江边的少女
织出希望
怒江州在云南的西北部,与缅甸、西藏接壤,贡山县是怒江州的最北端,而丙中洛乡又是贡山县的最北端,柏油马路到此为止,因为过了丙中洛,就是西藏区界了。
多民族融合的家庭
我们绿家园现在每年春节组织的生态游也都是住在甲丁村刘吉安家的家庭旅馆里。刘吉安家是当地的一个大户,开有一家两层木楼的家庭旅馆,可容纳近五十人住宿。刘吉安是县人大代表,他的的儿子现在在独龙江乡任副乡长。2006年,我们做100个沿江潜在移民调查时,和刘吉安有这样一段对话,我找了出来,我们一起再回顾一下这是一户什么样的怒江人家:
汪:您家有多少人?
刘:我们在一起吃饭,一共有16个人。
汪:你是什么族?
刘:怒族。
汪:你夫人呢?
刘:藏族。
汪:孩子呢?
刘:儿子跟妈妈,是藏族,其他都是怒族。
汪:你的女婿是什么族?
刘:还是怒族。
汪:儿媳妇呢?
刘:一个是怒族,一个是傈僳族。
汪:你可以讲几种语言?
刘:藏语,怒语,独龙,傈僳族,汉语。
汪:政府告诉你们修电站了吗?
刘:国家计划的事情,镇里面,乡里面商量,从来没有跟我们讲过。
汪:政府有什么事跟你们商量吗?
刘:不商量,跟我们商量还得了。
汪:为什么不得了?
刘:接受不完了,你说一样我说一样,各说各的。
汪:你是县人大代表,你能把你们这儿老百姓的意见反映上去吗?
刘:现在反映要有文凭。
汪:这跟文凭有什么关系?
刘:我不会写,说了没有用。
2006年,我们向100户潜在移民提出的问题是:
1. 知道要搬迁吗?
2. 从哪里知道的?
3. 修水电站要影响到你们的生活,政府或有关部门是否征求了你们的意见?
4. 是否了解补偿的标准?
5. 搬迁有什么具体困难和担心?修水坝能解决你们的贫困问题吗?
在我们的“江河十年行”跟踪采访的十户人家中,我们没有选刘吉安这样的大户人家,而是选了他家的邻居,也是一户多民族融合的家庭。户主老李是汉族。有意思的是,他有时候也说自己是纳西族。老伴是怒族,女婿是普米族。这样的多民族融合家庭在怒江边可说是比比皆是。
“今年我们是吃了晚饭去敲的人家的门,因为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要走进怒江大峡谷,只好硬着头皮敲了。他家的女儿给我们开了门,李战友随后也穿上衣服和我们聊了起来。他很健谈。这句话差不多是每年我们采访他时,他都要说的:我们一年要过好几个民族的节日。”老李说。
“江河十年行”既然是希望为中国西南的大江大河写史,我们不妨也来看看2006年访问李战友家时的调查记录:
李战友 汉族
汪:这个名字怎么起的?
李:我当兵的时候自己起的。
汪:你是61岁?
李:对。
汪:你什么毕业?
李:高小毕业。
汪:你喜欢在这儿生活吗?
李:喜欢,习惯了。
汪:在这儿生活最满意是什么?
李:在这儿最满意的是包谷是自己种,水田是自己种。
汪:你们家吃的都是自己种的吗?
李:是,每年有两三个月不够吃。
汪:那怎么办?
李:打工买大米吃。
汪:上哪儿打工?
李:零零碎碎哪里有工打就去哪儿打。
汪:你们有多少地?
李:包谷地四亩二,水田二亩七,海拔高收入不多。
汪:大概多少?
李:谷子一年一千二左右。
江:水田呢?
李:包谷一年是两千左右。
问:你听说建水电站的事情吗?
李:听说了,但是我们老百姓不知道。
汪:你听谁说的?
李:马路消息,我们不懂。
汪:你关心这件事吗?
李:国家建设我是很关心的,只要国家关心我是高兴的。
汪:你有什么担心吗?
李:只要我们生活他们保证了什么都不担心。
汪:什么是生活保证?
李:就是够吃够穿。
汪:那你们现在够吗?
李:差不多。
汪:你是希望生活总归再好一点吗?
李:是。
汪:你们这边信教吗?
李:我们这边有三个教,基督教、天主教、喇嘛教,还有佛教之类。
汪:你们家有信教的吗?
李:是,信佛教。
汪:全家都信吗?
李:对。
汪:你们是不是要过藏历新年了?
李:我们过春节,元宵节,四月份过鲜花节
汪:如果修水电站把你们的江改变了,颜色和流量,你觉得有关系吗?
李:没有关系。
汪:为什么呢?
李:因为我们生活保证了是很高兴的。
汪:那生活保证不了呢?
李:那是有意见的。
汪:那怎么办?
李:没有办法,那也是无所谓。
汪:你们家年收入有多少钱?
李:我们自己种自己吃,没有卖粮食,不知道。
汪:你们有副业吗?
李:没有,我女婿在农家乐唱歌跳舞,一年能挣500、600,我们是不挣。
汪:他们能保证每天有客人吗?
李:没有。来得越多钱也越多。
汪: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有人来?
李: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叫他去。
汪:你喜欢这些年的变化吗?
李:我喜欢。我原来在贡山建筑公司,后来倒闭了没有工资发,24岁以后靠着媳妇的田地种田。
汪:你和你媳妇在哪儿认识的?
李:在挖路的时候认识的,她是挖路的,我是建筑队的,我们见到了,谈恋爱了。
汪:当时是你喜欢她多一点还是她喜欢你多一点?
李:我喜欢她多一点。
汪:你看上她什么了?
李:她年轻的时候很活泼,虽然长得不太漂亮,但是她性格很开阔。
汪:那她喜欢你吗?
李:她终于勉勉强强喜欢上了我。
汪:你怎么让她勉勉强强喜欢上了你?
李:我一天追求她。
汪:怎么追求?
李:看电影、谈恋爱。我买了电影票请她看。
汪:你们有几个孩子?
李:一个姑娘。
汪:这个姑娘又跟小郭结婚了是吗?
李:是的。
汪:小郭是结婚后来你们家的吗?
李:是,他原来是丽江水利局的,在江边施工时他们认识的。
汪:你见到他满意吗?
李:满意。
汪:什么地方满意?
李:他身体好,能干活。
汪:身体好,能干活很重要吗?
李:很重要。
从2006年到2009年,老李家的生活变化不大。以务农为主,种植水稻和玉米,还养了九头猪,去年开了一个小型的家庭旅馆。
这次一见面,老李就告诉我们:今年我和老伴还有同村的十几位老人去北京旅游了一圈。游览了故宫、长城、颐和园。看来老李最喜欢的是颐和园,一个劲儿地夸颐和园的美丽。
我们去了颐和园、故宫还有长城
2009年12月29日晚上9点多了,我们在暖暖的火塘边,挂满玉米的木屋里,吃着他家种的核桃,听老李打开的话匣子。“我在独龙江当兵,守着中缅边界,我们当时的国防部长是林彪。独龙江上的独龙族是个神秘的民族,全国只有六千多人,解放前的女人都有纹面的传统。”
谈起今年的变化,老李告诉我们:因为不能洗澡,家里的小旅馆生意不好,再加上镇上盖了几家大的旅馆,抢走了不少客人,不过放长假的时候,还是有人来住的。
撤点并校以后,他的外孙女去丙中洛上学了,学校要求孩子们统一住校。还好的是,食宿的费用由学校提供。绿家园2005年生态游时,52个人管了23个学生上学。不过至今还坚持帮助孩子的只剩下志愿者孟欣。所以北京的孟欣在村里很有名。
在“江河十年行”十户人家调查中记下的李战友家:有2亩水田 、3亩旱地,主要种水稻和玉。 收获的粮食用于自家吃。养了 9头猪,都是小猪。此外家里还有4亩果树、4亩林地,属于自留林,还不能收获。 真正结果的是十几棵核桃树,今年没有卖都自己吃了。家庭旅馆根据旅游季节阶段性的收入,大概一年能收 2000-3000元。
前几年,老李家的女婿经常出去打工,现在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两位老人身体不好。我们来的时候,女婿出去给亲戚帮忙盖房子去了,这是当地的风俗,家里有什么事情都是亲戚们往来帮忙,很少雇人,比如杀年猪、盖房子之类的。
调查中,我们问他,几年来传的沸沸扬扬的水电移民问题现在有什么新说法了?老李说,镇上都在说不建水电站了,大家很高兴。
“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真不想搬迁。”老李说。
要靠肚子上的劲拉开弩
我们结束调查,将要离开的时候,同行的教育电视台摄影记者刘劲松看到老李家里的弓弩,饶有兴趣的把玩起来。老李的女儿告诉我们:爸爸的箭法很好,丙中洛乡的射弩比赛举办了三年,爸爸拿了两次冠军,另外一次因为喝醉了,得了第三名。
“那是不是竞争对手请客,故意灌醉的?”一向幽默的刘劲松问。
“有这个可能。”老人一拍额头,恍然大悟似地回答,顿时引起了满屋的笑声。
回到住处,再坐在刘吉安家的火塘前,和他家做副乡长的回家过元旦的儿子聊了起来。这个30出头的怒族小伙子当过兵,精明干练,和内地的青年干部几乎没有区别。他很兴奋的地讲独龙江的旅游开发,大赞为独龙江开发而正在修筑的公路,并对上海路桥公司隧道施工的工程技术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光线还能拍到时的丙中洛和它周末的雪山
走进怒江人家
怒江田里的油菜花
离开火塘,已至午夜,夜色沉静下来,远处的碧罗雪山清晰可见,银装素裹,犹如一盏明灯,默默守护着脚下的土地。
丙中洛坐落在一块峡谷中罕见的低海拔开阔盆地上,背靠怒江,面朝大山,鸟语花香,水声潺潺,是一个风景绝美的所在。走进梯田与石板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梯地上,田边是绵延的草地和树木,马儿在悠闲地散步吃草,一派田园风光。
这个只有六千人居住的行政乡,居住着藏族、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存在着喇嘛教、基督教、天主教、以及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宗教等。让人称道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村民,与山、水、天、神和谐相处了千百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藏在深山里的怒江大峡谷
晨曦中丙中洛的雪山
清晨的怒江
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12月30号的清晨,“江河十年行”一行启程继续溯怒江而上,前方是滇藏边界的重镇——察隅。由于察隅路途险阻,我们的中巴车不能行驶,只好租用一辆农用货车。出行时刻,一座金山,一缕朝霞伴随着炊烟袅袅从密林深处升起,伴我们同行。
石门关
给我们开车的司机
在丙中洛北端,是一路夹江而行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两座绝壁从江边垂直而起,直冲云天,形成一道500多米高近200米宽的巨大石门,本来缓缓的怒江水从石门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当地人根据地形地貌,取了个很形象的名字――石门关。
有人在诗中描述,“横看石门关,两山夹怒江,阴阳割昏晓;纵看石门关,江水分两端,刚柔意绵长。”
石门关不仅雄伟壮丽,粗犷凝重,还有许多动听的民间传说,而且是进出滇藏的必经之路。周晨考证得知,5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六团的指战员就是由此进入西藏的。
石门关的雄伟只是怒江峡谷的一个缩影,怒江之美,峡谷为甚。察隅路段,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一左一右,紧紧护卫着怒江。于是,两山一江尤如三条巨蟒,由北向南,扶摇而下。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夹击下,流淌艰难,在大山之中前撞后闯,左冲右突。
从丙中洛溯怒江而上,就是通向察隅的山路。察隅,系藏语音译,意为片岩石地。这里曾经是中印之间茶马古道上的重要一段,解放前还有许多商队、马帮从这里去印度作生意。由于此路段路面基本上是岩石碎片,使过往的人和骡马难以行走,所以被叫做“察隅”。
车上拍到的石缝中的茶马古道
江上吊桥
同行的生态专家徐凤翔先生说,察隅路段地势向南倾斜,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沿沟谷直接伸入。典型的高山峡谷和山地河谷地貌,独特的亚热带气候,造就了察隅“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神奇自然景观,素有“西藏小江南”的美誉。
徐凤翔作为援藏专家,曾经在西藏工作18年之久,对西藏很有感情。察隅此行路途险阻,颠簸异常,大家劝八十高龄的徐教授不要冒险。但她坚决要和我们一起进入怒江的这段大峡谷。因为察隅路段所属的林芝地区,是她援藏的重要一站,她还从未由这个路段进入过林芝地区。“江河十年行”一路走来,不管途中遇到什么情况,是映秀泥泞不堪的“水泥路”,还是察隅险峻异常的片岩石地,老先生总是不甘人后,以年迈之躯亲力亲为。老先生坚忍不拔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匆匆奔波的江河十年行”队员。中央电视台的李路说出了众多队员的心声:“每次一看到徐老师,我都不感觉累了。”
阳光下的雪山与江水
悬崖上的树、花
“江河十年行”行走途中,巍峨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对怒江非但寸步不让,反而步步紧逼,以至把两山之间的距离拉至一箭之遥,不足百米。这时,愤怒的怒江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更像一头被猎人追赶的野猪,嘶呜着、发怒着。
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看着这最后一处未被大规模开发的美丽江河,站在小卡车斗里的“江河十年行”的队员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或放声高歌,或低声吟颂。如此的江河,不由得你不感慨,不由得你高歌。
半江绿来半江黄
怒江边
“江河十年行”队员们的高歌,吓坏了有长期驾驶经验的摄影家李天社。他一再提醒大家,这样会让司机分心,如此险峻的山路上,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农家车辆不能越省行进,“江河十年行”徒步来到察隅松塔一个藏家村落。小村面朝怒江,背靠青山,梯田密布,鸟语水声,四周环境清幽,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与静谧。
走进松塔(松塔也是被规划的十三级水电站中的一级)
江边的松塔村
怒族人家的小楼,绿绿的怒江,高耸的大山,这是我第三次到松塔,第一次来时,我就被他们家中火塘前供的山神所折服。这次因为村里人都外出干活了,只进了一家,拍到了这两张照片。
怒族人家
门口流过的怒江和门上画着的怒江
画家占山说:“蓝天、白云、青山、村落、梯田、河水,大自然真是神奇,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幻化的美景。”
不远处,一个藏民和他的孩子在自家田地里忙碌着,两只小狗围绕着主人转来转去。“万物与人共同吟颂着内心的幸福。”喜欢古诗的周晨说,这是他突然想到的一句话。
太阳照红了江边的树叶
从朝霞拍到夕阳
太阳与洪水
两三千万年前,印度板块撞击到欧亚板块造成喜马拉雅运动抬升。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西藏唐古拉山南麓),处于横断山脉的核心位置,通过崎岖不平的喜马拉雅山东麓切过大峡谷,流经了中国最辽远的地区之一。它跌势浩大,垂降几乎达一英里,有力的洪流挟带着巨大的岩石冲入峡谷,好像钢刷一般。其中上游流域是全球地形最崎岖险峻的地区之一。
怒江不仅是一条单独的河流,它属于流出青藏高原的河流家族中的一支,这一家族包含了亚洲最著名、最重要的水系中的一些:独龙江,在缅甸境内成为伊洛瓦底河;金沙江,成为长江;澜沧江,转流入东南亚的湄公河;怒江,当它流入缅甸,沿着泰缅边界流动时成为萨尔温江。
正是由于地理上的封闭性,至今未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全流域的原生态基本保存完整,是我国仅存的两条至今保留着天然特色的江河(另一条是雅鲁藏布江)之一。 正是由于怒江生态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自然性,方具有无可替代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环境保护的价值。而一旦进行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将使之高度水库化、渠道化和人工化,自由奔流的生态河将不复存在,而怒江的重要科学功能和环境价值也将遭到无可挽回的破坏或永久丧失。
“江河十年行”,还有6年。这6年我们是否能一直记录下这条如现在一样的美丽而自由的大江?望着今天的激流,我们含泪而问。当然,有的也不仅仅是期待,还有要为留住这壮美的努力,并争取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们一起。
长在绝壁中的怒江
怒江在激流中
2、都江堰 左手遗产 右手工厂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2010-1-9 王颖春
http://www.ceh.com.cn/ceh/jjzx/2010/1/9/58261.shtml
●这样的质疑不在少数。德阳与绵阳一方面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一方面又缺乏过硬的旅游资源,作为传统的成德绵经济带,大搞工业或许还可以理解。而拥有着双世界遗产让其他地方艳羡的都江堰也想大搞工业,却让很多人费解。
●5·12地震以后,当时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就认为,都江堰应该把烟囱全部拔掉,不再保留工业。这座城市真正的资本是世界双遗产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2007年,产业园管委会主任何平在青海的一次讲话中如此提到:“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上工业的决心不变,始终咬定工业不放松,风吹浪打不动摇,真正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何平经常拿珠海、杭州来与都江堰作对比。作为经济发达的旅游城市,从产业结构上看,珠海、杭州均是第二产业大于第三产业,正因为多年来工业发展所创造的财富积累,才促进了两地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
●法国的勒阿弗是世界遗产城市,但其核心产业是炼油,花园都市新加坡,同样以炼油、医药为主要产业,但这并不影响当地发展旅游业。
●虽然进入园区的企业都有严格的环保标准,但都江堰市规划局副局长彭万忠也承认,就算拉法基的环保工艺是先进的,但只要是水泥厂,就难免会产生污染。发展完全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是将来时,近期都江堰仍然需要传统工业支撑。以后等都江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了,说不定会主动要求这些大企业离开呢。
如果问贯穿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矛盾主线是什么?“发展工业还是保护生态”,无疑应成为最清晰的一条。海南是否应发展工业如此,怒江是否应开发水电如此,都江堰是否该建工厂同样如此。
在很多人看来,拥有双世界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光环的都江堰,理应靠青城山吃山,靠岷江水喝水才对,大建工厂就是舍本逐末。但在当地政府眼中,没有工业,就没有了财政收入,没有财政收入,何谈当地发展?他们的结论是,同时发展工业和旅游业并不冲突,二者可以并行不悖。
如今,都江堰市东北的工业园内,因地震援建而加速扩建的厂区,到处烟尘弥漫,那些穿梭着的货车、林立着的吊车,使“都江堰要不要发展工业”的质疑变得更加刺眼。
膨胀的工业园侵蚀小村
都江堰有的并非只是都江堰与青城山,它还有一个占地8平方公里且不断膨胀的工业园:川苏都江堰科技产业园,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对居住在凉水村三大队的张跪华而言,这个名字早已与她的生活纠结在一起。
已经70多岁的张跪华,正在自家菜地里寻找一片布满矿石灰的菜叶。由于刚刚下完雨,她不得不将腰完全弯下去仔细搜寻。
“看,这些都是矿石灰。”指着白菜叶上的一层石灰,张跪华说,拉法基水泥厂建成后,她家地里的蔬菜减产了。就在不远处,虹口山中的石灰石被一条传送带输送到凉水村边的转运站打碎,正是这道工序,给小村带来了灰尘。
这个位于龙门山脚下紧邻产业园的小村,被一条小溪截成两半,祥和安逸。张跪华一家住在小溪南岸,原本的生活波澜不惊。但自从水泥厂建成之后,不远处传送带的噪声和灰尘,就开始困扰着她们一家。
然而,张跪华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不久,她家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房子,因为产业园扩建,将会倒在推土机巨大的轰鸣声中。她将远离凉水村,远离水泥厂。
腾出的地方,将用来修建拉法基水泥厂三期扩建工程。这家都江堰最大的水泥制造企业,已经建成的一二期工程,每年可以为都江堰带来将近1个亿的税收。未来建成的三四期工程,将为都江堰的财政收入做出更大贡献。
但这与张跪华关系不大。搬迁期间,每月每人100元的过渡费,还不够她一家租房的支出。因此,在房屋被推倒之前,她不得不继续留在老屋居住,直到推土机兵临城下。
像张跪华这种情况的,在凉水村并非少数。在此之前,凉水村一二三大队的土地,早已被工业园不断扩张的厂房圈占。尽管村民们得到了每人35平方米住房和几万块钱的补偿,但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土地上的村民们而言,还是觉得故土难离。
尚未搬迁的村民,日子也过得并不舒坦。村民袁贤龙一家除了需要忍受拉法基水泥传送带带来的噪音与粉尘外,还不得不忍受附近铁厂与橡胶厂的污染。
在他家东北方,由福建老板经营了8年的金山铁厂,每到傍晚,就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如果房门关不严,刺鼻的味道会直接冲进屋里。那棵生长在他家前院的柿子树,也因为闻了太多的废气,结的果子越来越少。
记者来到金山铁厂的时候,大门紧闭。爬到后面的小山上俯瞰,可以看到厂内堆满了废铁。在这家工厂已经工作了四五年的袁圣贵,每天的工作是将各地收来的废铁铸成铁锭,然后拉成盘条出售。每个月一千多元的收入,换来的是困扰自己多年的肺病。
袁圣贵说,肺病主要是因为粉尘污染,那些从烟囱里冒出的浓烟,基本上未经任何处理就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光是金山铁厂,这样的厂房就有3处。在园区内,还有两家分别叫做新中亚与长峰的铁厂。去年6月份,都江堰市经济局会同有关部门,曾对这3家钢铁企业进行过检查,但检查结果不得而知。
铁厂对面,另一股更加刺鼻的味道,不时从一家没有名字的橡胶厂冒出。当地人称,每到晚上,这股味道更是强烈,3里地之外都可以闻到。
产业园办公室主任郑中新告诉记者,像这样污染严重的小型铁厂,必须在2009年底前,按照相关环保政策转产或停产。而当记者最后看到金山铁厂浓烟滚滚的场景时,距新年仅有两天时间。
要青山绿水还是烟囱?
钢铁厂是园区内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但这并不能代表产业园的全部。据郑中新介绍,目前产业园内已经建成达效的厂家有62家,涉及机械、家电、食品等行业。而在2008年5·12地震之前,园区内企业还不到40家。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增长了近1/2。
伴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是产业园占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地震以后,上海援建产业园10万平方米厂房,张江置业在这里也建设了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工厂落户都江堰。
产业园办公室给记者的一份材料上如此写到:目前产业园已经形成了以法国拉法基水泥为龙头的环保型材料产业;以宁江集团、银河都机为龙头的机械产业;以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和中金医药包装为龙头的医药产业;及以南京雨润、成都遛洋狗食品、江西汪氏蜂业集团为龙头的特色食品产业等。
都江堰的工业梦,已经在近几年内越做越大,并接连见成效。
虽然入住产业园区的企业必须达到国家环保标准,但正在扩建的拉法基水泥三四期工程,和未来即将上马的塑胶、防火涂料工厂,还是让长期从事环保的地质学者杨勇感到担心:龙门山山脉的逆温层会使积聚在山脚的空气难以扩散,而都江堰产业园位于都江堰东北,位于上风上水的位置,工业的集中发展将加剧都江堰的污染。这样的质疑不在少数。德阳与绵阳一方面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一方面又缺乏过硬的旅游资源,作为传统的成德绵经济带,大搞工业或许还可以理解。而拥有着双世界遗产让其他地方艳羡的都江堰也想大搞工业,却让很多人费解。
5·12地震以后,当时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就认为,都江堰应该把烟囱全部拔掉,不再保留工业。这座城市真正的资本是世界双遗产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相形见绌财政收入
面对这样的质疑,身为产业园办公室主任的郑中新,明显感受到了来自舆论的压力。但和其他政府官员一样,郑中新坚定地认为,发展工业,是都江堰发展的必由之路。
“假如你是都江堰的领导,你希望自己钱包里的钱多些好?还是穷光蛋一个,光被别人夸脸蛋漂亮好?”他举了这个十分形象的例子,并且强调,全国都希望都江堰成为他们的花园,但住在花园里的人也需要发展经济。“三产富民,但不富财政”。
近些年,随着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都江堰特别是青城山脚下的农民,富裕起来的很多。那些住在青城后山开农家乐的农民,银行里有个几百万的存款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相比之下,都江堰市政府的财政增长却相形见绌。三产对财政收入贡献不大,出让土地并非长久之计。于是利税大户的工业,理所当然地进入都江堰政府的视野。
特别是在5·12地震之后,都江堰需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郑中新告诉记者,原来都江堰全市敬老院开支30几万就够了,但地震以后上海援建了一大批敬老院,导致敬老院规模大增,这一部分开支陡然升到了1000多万。钱从哪里来?发展工业是立竿见影的捷径。
都江堰选择发展工业的另一个原因,是其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种类齐全、品位高储量大。其中,石灰石储量居四川省第一位;煤、菱铁矿、白云岩、石英砂、泥炭、金、铝土矿等都具有开发价值。
正是因为境内石灰石储量丰富,上个世纪90年代初都江堰与拉法基喜结良缘。郑中新回忆,当时都江堰能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进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截至目前,整个产业园投资68亿元,其中仅拉法基一家企业,投资额就高达28亿元人民币。扩建中的三期工程还将追加8亿元投资。2008年,工业园区利税1亿多元,其中拉法基就占到8000多万。这对于受地震影响去年财政收入仅十几个亿的都江堰来说,可以想象是多么强劲的诱惑。难怪郑中新会反问,“如果没有拉法基这样的大企业,那都江堰的财政怎么办?”
据了解,去年8月拉法基水泥四期及矿山扩建工程通过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核准。建成后,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年产能将达到700万吨,并且还将为都江堰带来十几亿投资的大礼。
近期发展仍需传统工业支撑
在大部分都江堰政府官员眼中,都江堰工业不是做不做,而是如何做的问题。
2007年,产业园管委会主任何平在青海的一次讲话中如此提到:“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上工业的决心不变,始终咬定工业不放松,风吹浪打不动摇,真正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
何平经常拿珠海、杭州来与都江堰作对比。作为经济发达的旅游城市,从产业结构上看,珠海、杭州均是第二产业大于第三产业,正因为多年来工业发展所创造的财富积累,才促进了两地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
同样,法国的勒阿弗是世界遗产城市,但其核心产业是炼油,花园都市新加坡,同样以炼油、医药为主要产业,但这并不影响当地发展旅游业。
都江堰市规划局主管工业规划的副局长彭万忠,帮记者回顾了都江堰的工业发展史: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家进行三线建设之时,都江堰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进入80年代,都江堰产业结构是二三一。90年代以后,都江堰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玉堂镇青城桥附近,但由于青城桥外江是成都水源上游,因此,2005年都江堰将大部分工厂搬到了现在蒲阳镇边上的川苏都江堰科技产业园。这里蒲阳河由西向东穿越并汇入青白江,区域内的蒲阳河与麻柳河并非成都水源地上游,所以不会影响到中心城市的用水安全。
虽然进入园区的企业都有严格的环保标准,但彭万忠也承认,就算拉法基的环保工艺是先进的,但只要是水泥厂,就难免会产生污染。发展完全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是将来时,近期都江堰仍然需要传统工业支撑。以后等都江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了,说不定会主动要求这些大企业离开呢。
记者问道,这个“将来时”是指多长时间?规划局副局长思索了一下后回答,10年,这仅是我个人的规划。
3、中科院寒旱所发现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急剧退化
来源: 兰州晨报2010年01月11日
http://www.gs.chinanews.com.cn/news/2010/01-11/50663.shtml
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发现,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急剧退化
甘肃新闻网兰州电 据兰州晨报报道: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流域山区气候出现变暖增湿的趋势。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沈永平的一项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与环境急剧退化,实施该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
沈永平在分析塔里木河生态与环境急剧退化的原因时说,主要是受气候变暖影响,河源冰川融水增加,塔里木河四条源流天然来水近50年来呈增加趋势。但由于人类活动和粗放型农业,四条源流净入塔里木河干流水量,50年来平均每年减少了15.4×108m3。
另一方面,由于塔里木河上、中、下游耗水比例失调,改变区域水资源分配,导致下游生态环境继续退化。2001年以来,干流上游段耗水量增加,5年间增加了20.10×108m3。上游段如此巨大的耗水对塔里木河水资源综合利用、流域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沈永平表示,遏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关键是确保生态用水。当前应采取“治理上游、改造中游、拯救下游”的工程措施,可起到调控流域水资源分配、改善河流沿岸荒漠林、保障输送一定水量恢复下游生态的控制作用。但还必须采取以整个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等一系列措施,使流域上下游协调发展,以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退化。(通讯员 王进东 记者 武永明)
相关链接
塔里木河流域是环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开都河—孔雀河、迪那河、渭干河与库车河、克里雅河和车尔臣河九大水系144条河流的总称,流域总面积102×104km2。塔里木河干流全长1321km,自身不产流,依靠源流补给维系其生态环境。
4、中国首部环保电影在京首映 呼唤公众环保意识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01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7899.html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日电 中国首部纯环保题材故事片《绿水》十日在北京首映。官方表示,希望该影片能激发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制作方声称,该片即便赔钱也无所谓。
据了解,《绿水》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和陕西秦乐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历时两年联合出品。影片讲述了一个环保工作者从导致盗墓贼死亡的“绿水”中发现剧毒污染物六价铬,并全力查找污染源的故事。
该片导演亮子表示,选择这样的题材,就是为了要让公众体会环保工作的艰辛,让社会更多地支持、理解和参与环保。
在中国大力开展全民环保教育的今天,《绿水》的推出,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除环保部官员外,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中国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张丕民等官员也来到首映现场,给影片加油打气。
环保部官员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愈加突出,环保工作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此次参与拍摄环保电影,是中国环保宣传的一次新尝试,希望《绿水》能激发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让中国的环保力量更加壮大。
据悉,《绿水》将于近日在中国公映。制作方表示,拍摄影片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环保事业做一点贡献,即便赔钱也无所谓。
5、北京推广环保型融雪剂对环境仍有一定伤害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0年01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40719.html
北京推广环保型融雪剂对环境仍有一定伤害
本报讯 近日本报热线连续接到读者电话,反映一场雪过后京城变得“黑白”分明:到处是黑色的残雪和泛白的融雪剂痕迹。有读者质疑是否因融雪剂使用过多,造成雪后道路、植物和汽车车体污染甚至受损。市市政市容管委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环保型融雪剂并非不含有害物质。
■街道被“染”成惨白色
融雪剂痕迹随处可见
记者昨天在京城街头采访时看到,虽然目前全市大部分积雪已被清除,但城市随处可见融雪剂的身影。在朝阳区团结湖路上,道路主干道已经不见积雪,沥青道路几乎被残留的融雪剂染成白色。路边的台阶在阳光照射下颜色深浅不一,地砖因被腐蚀已呈惨白色,污水井盖边缘还留有一圈不规则的白边。
在辅路和人行道上,不少残冰残雪堆放在树池里,一直没有融化。在车来车往的朝阳北路,不少汽车在雪后还未清洗。仔细观察,能看到轮胎上留下的白色融雪剂,黑脏的车身上也显得特别脏。
■本市力推环保型融雪剂
但仍对环境有一定伤害
昨天,记者在采访市市政市容管委时了解到,环保型融雪剂只是降低了有害物质的含量,对植物、桥梁、车辆还是有一定伤害的。
据市市政市容管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从2002年起,北京强制推广环保型融雪剂,政府在招标采购融雪剂时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环保型融雪剂对设施的腐蚀率必须低于氯化钠的50%,PH值(酸碱度)适中等,另外融雪剂中汞、铅、砷等五种具有腐蚀性的重金属含量也有严格界定。环保型融雪剂不会对桥梁钢筋造成严重生锈膨胀,也不会对草皮土壤和动植物产生严重腐蚀。但据了解,虽然环保型融雪剂的性能与过去使用的氯化钠相比危害性大大降低,但其并不是毫无损害。
■两种融雪剂价差悬殊
有氯融雪剂会产生累计效应
据市市政市容管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环保型融雪剂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氯融雪剂,又称有机盐类融雪剂,既能够达到融雪目的又不污染环境,但是这种融雪剂的生产成本比较高。根据企业报价,无氯融雪剂最贵的在每吨15000元左右,最便宜的也在每吨10000元左右。而第二类含有氯成分的融雪剂,生产成本较低,厂商报价普遍在每吨1000元至3000元左右,价格相差很大。所以,虽然无氯融雪剂进入了采购目录,但目前无氯融雪剂仅在飞机场等重点区域使用,城区大面积融雪使用的则是有氯融雪剂,其使用量大了,会产生累计效应,对环境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新闻内存
有关方面对融雪剂的使用量和作业方式作出规定———
撒有融雪剂的积雪不能堆在树坑
正是因为环保型融雪剂对环境有影响,市市政市容管委在融雪剂的使用上有着严格的限定,市市政市容管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融雪剂的使用一般都依照降雪量决定,本市在扫雪铲冰方案中规定,京城以“机械铲雪为主,融雪剂融雪为辅”,而且对作业方式也进行了严格规定,降雪量不超过10毫米/次时,施撒量不得大于10克/平方米;施撒的融雪剂应距车行道外侧道牙1.5米以上,撒有融雪剂的积雪不能堆在树坑、绿地中。
专家分析
实验后发现融雪剂有腐蚀性
昨天,融雪剂专家、北京庆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月宁表示,雪干后,地上留下的白色印迹实际上是氯化钠、氯化钙和氯化镁等物质,这些物质对车辆、树木等有损害。
杨月宁说,在实验室内,将盐水和环保融雪剂制成溶液,放在恒温40摄氏度的状态下,48小时后观察发现,实验零件都会受到腐蚀,只不过环保融雪剂的腐蚀性非常弱。
专家提醒
两天内洗车尤其清洗车底盘
“每种车漆的质量不同,影响也就不一样。”杨月宁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说,对于好车的车漆而言,可能没有多大损害,但普通车就不一样了。
“有的司机洗完车后发现,车漆没有原来的亮了,就说明车身被腐蚀了。”杨月宁提醒车主,残留在车身上的融雪剂白色印迹两天内应尽快擦掉,尤其要清洗汽车底盘上的融雪剂,否则一定会对车辆有影响。
6、上海环保部门违法"黑名单"曝光721家企业
来源:《新闻晨报》2010年01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7933.html
上海环保部门日前在"上海环境"网站公布了2009年第二批违法企业"黑名单",本市共有721家环保违法企业上榜,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企业。这是市环保局继去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公布年度第一批428家环保违法单位名单后,公布的第二批"黑名单"。
这份名单中,因未办环评审批手续、环保设施未验收等原因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的企业最多,达374家,占51.9%。其次是违反水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企业,有159家,占22.1%,上海川崎食品有限公司、上海恒寿堂药业有限公司、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均因超标排放水污染物而被市环保系统查处。违反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企业有151家,占20.9%,许多餐饮企业因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或排放油烟气未经净化处理被查处。上海大众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等27家企业因违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被查处,占3.7%。部分超市因违反噪声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而上榜,占0.6%。此外,违反放射性管理规定的企业有2家,占0.3%。
7、武汉申请发行"环保彩票" 解决环保资金瓶颈
来源:《楚天都市报》2010年01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41334.html
10日,武汉市发改委主任徐进透露,武汉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发行区域性“环保彩票”,解决环境保护的资金瓶颈。
徐进介绍,环境保护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但目前光靠政府财政或企业自身,难以支撑环保产业的高成本。“比如电动汽车的发展,开发成本高昂,很多企业想涉足,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政府的财政预算有限,这就需要新的环保融资方式。”
事实上,2008年11月出台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生态环境规划》,就明确提到“通过申请发行环保彩票和水环境专项治理债券”等方式,建立多渠道的环保投融资格局。(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陈凌墨)
8、江西:20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受实时监督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1月1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01/11/content_12790227.htm
新华网南昌1月10日电(记者涂超华)记者从江西省环保厅获悉,江西省投资上亿元打造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已基本建成,与此同时,《江西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现场端监控设施运营管理办法》也于日前正式实行。
管理办法结合实际,明确了列入企业所安装污染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备运行维护的范围,规范了江西省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的各项要求,对设施运行维护、监督管理、部门工作职责等作出明确规定,将对江西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现场端监控实施的正常运行起到指导作用。
据介绍,江西省已对200多家国控省控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安装与环保部门监控系统联网的自动监测装置。目前,江西省环保厅和11个设区市已建立12个监控中心,并建立现场监控设施260多套,可实现24小时监控超标排放污染物情况,为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和控制污染源提供依据。
9、11年36头江豚殒命长江监利段 非法捕捞是头号杀手
来源: 荆楚网 2010-01-11
http://news.cnhubei.com/ctdsb/ctdsbsgk/ctdsb20/201001/t921130.shtml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刘汉泽 通讯员熊远辉 曾强)上月26日,一头江豚在长江监利江仙峰水道漂起,渔民捞起时,可惜它已经死亡(如图)。11年来,该段已发现死亡江豚36头。“我很担心,江豚会继续白鳍豚的悲剧。”湖北长江新螺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副书记马道云说。
36头江豚“意外死亡”
万里长江,险在荆州,浩浩的江水,在城陵矶拐一个大湾,特殊的水流环境,使这一带成了白鳍豚、江豚栖息的家园,长江新螺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就设在这,涵盖湖南、湖北4县市,全长135.5公里。
上月26日,洪湖螺山镇长江捕捞村一渔民途经监利江段仙峰水道时,发现一头漂浮的江豚。这头“青年江豚”体长1.165米,重28.5公斤,身上伤痕累累,系非法渔具滚钩致亡。22天前,渔民吕宗喜也拾获一头已死江豚,这头江豚腹部鼓胀,死因不明(本报曾报道)。
在自然保护区《长江新螺段拾获伤亡江豚登记表》上,清楚记载着从1998至2009年的情况:12年来,除2000年外,新螺江段发现36头江豚死亡。
非法捕捞是头号杀手
长江江豚,国家二级珍稀保护动物,它调皮可爱。“它们甚至还跟人嬉闹。”工作人员介绍,江豚每2至5分钟会浮出水面换气,有时会故意靠近船只,让人抚摸,舔喂食者的手指头,淘气时,还会向人喷水。
工作人员说,在36头死亡江豚中,7头是被螺旋桨击亡,9头被滚钩挂伤而亡,1头搁浅死亡。余下的19头可能被电击、血防灭螺药物毒杀或江豚自身疾病而亡。“非法捕捞是江豚的‘头号杀手’。”工作人员介绍,一些渔民因采用滚钩非法捕捞,当江豚触及滚钩被钩住,即使逃脱,也是伤痕累累。同时,江豚靠声呐摄食、游弋,遇见船舶机组声、螺旋桨发出的声频不知回避,容易被螺旋桨击亡。
除此之外,航运、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水环境污染也会威胁到江豚的生存。
江豚保护从娃娃抓起
资料显示,至2006年,长江江豚数量大约只有1200头,濒临灭绝。有专家称,长江江豚数量近年以每年7.3%的速率下降。“现在每一头江豚,都对延续这个物种十分重要。”马道云说,多年以来,该保护区不间断地进行宣传、打击非法捕捞等行动,并以豚类为监测对象,设立了7个监测站,聘请了渔民、渡船船员为义务监测员。
据了解,从2010年至2012年,新螺江段共有9个大项目开工。保护区将改变一味向渔民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今后重点宣传对象是辖区沿江地方政府、单位、企业和学校。
与此同时,保护区还将在洪湖新建一座大型水生野生动植物宣教中心,新建大型水生动植物驯养基地,聘请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家向保护辖区内学生授课,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目前,此项目已启动。
10、低碳经济地球系统观的实践 中国低碳潜力何在?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0年01月11日 田心
http://env.people.com.cn/GB/10741169.html
——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齐晔
“近20年,我一直在环境气候科学这个领域工作,与其中的许多科学家都有接触。对气候变暖,上世纪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学家一直有质疑;但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正常现象——允许不同的声音,要求大同存小异,要看共识。”
虽然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早已落下帷幕,但“气候变暖”、“低碳经济”却成为全世界最时尚的流行语,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世人不能回避的焦点;更由于有国外媒体爆料:顶级科学家正在竭力推广“人造的全球变暖说”!一时间人们莫衷一是。究竟如何看待气候变暖问题?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的提出有什么样的理论依据?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力何在?带着一些读者的疑问,《思想者》采访了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齐晔教授。
低碳经济是谁提出来的
《思想者》:近年来,低碳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规划中一个十分热门的概念。按一般人的理解,所谓低碳经济:就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那么,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谁提出来的?之后是否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齐晔:低碳经济概念最初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这个概念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技术、产业、制度和观念四个层面。狭义地说,低碳经济是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特征的运行模式。所谓低碳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节能。无论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在生活过程中,强调节约使用能源,特别是碳基能源。节能自然涉及提高能效,但仅仅靠提高能效是不够的,还必须减少总的能源需求。二是改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的碳密度,即单位能源中碳的含量。
这个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甚至企业界的迅速响应。2006年,英国经济学家斯特恩在《斯特恩报告》中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以及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规划了美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和具体措施。加利福尼亚州通过的《AB-32》法案更在州一级制定了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迄今,已有多个国家相继制定了各自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峰会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在2009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他进一步提出中国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清华大学成立了低碳能源实验室、低碳经济研究院和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神华集团成立了北京低碳经济研究院。目前,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和低碳发展成为中美、中欧和中日合作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气候变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思想者》:就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召开之际,有国外媒体爆料:顶级科学家正在竭力推广“人造的全球变暖说”!堪称“现代科学中最大的丑闻”。据说迈克尔·曼的报告把“令人尴尬”的中世纪剔除了,因为那一时期的气温比今天还要高,而那是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之前数百年。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齐晔:在学术界,绝大多数科学家对全球变暖这个事实应该说没有什么太多的争议;根据科学数据,实际上从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变暖的幅度是相当大的,难以用已知的关于自然变化的理论来解释。
温室效应这个假说或理论概念并不是最近才提出的,而是19世纪末就提出了。只是温室效应现象现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问题的关键是变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有不同的意见。在温室气体的排放中,二氧化碳排放占60%以上,其他还有氮氧化物,水蒸气、甲烷……
《思想者》:所谓绝大多数科学家是指哪些人?
齐晔: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这里有3000多名科学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发布分析报告。你说的那个迈克尔·曼,也是为这里工作的科学家。
《思想者》:据说,供职于英国东安吉里亚大学的气候研究所(CRU)的科学家菲尔·琼斯,在汇总气温数据时,他“使用了迈克尔的窍门,使每20年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符合基思掩饰(气温)下降趋势(的立场)”。而他们提供的全球气候数据成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各国政府所依据的最重要的气温数据。
齐晔:那个所谓的丑闻很难说是造假,我个人认为,“黑客”窃取科学家个人的电子邮件这本身是不正当的——是以不正当的手段进入人家个人的邮箱,而那里面有一些话,个人认为是曲解了。
一些对气候变暖理论持怀疑态度的人抓住气候研究中心主任菲尔·琼斯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气象学教授迈克尔·曼的信件中的“窍门”一词,认为琼斯使用“诡计”故意歪曲真实数据以佐证人类活动致使气候变暖的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实际上科学家用“窍门”(Tricks)这个词是指很聪明的一种方式、技巧,直译就是“小花招”,在过去20年中,我一直在环境气候科学这个领域工作,与其中的许多科学家都有接触。对气候变暖,上世纪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学家一直有质疑;但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正常现象——允许不同的声音,要求大同存小异,要看共识。比如说,多数工程师说一座房子要倒,只有几个人说没事,你不能听几个人的,你还是要分析这房子的结构是否存在问题,然后采取预防措施。
《思想者》:还有一些读者说,地球气候史大约为20亿年。中世纪那一时期的气温比今天还要高。目前全球变暖的结论是基于最近100年的观测数据,这是一个人生的时间尺度。100年对于20亿年来说是如此的微不足道,那么下一个100年气温或许又降低了呢?呵呵,北京当下就遭遇59年来同期最大暴雪袭击。
齐晔:地球形成于45亿年以前,这个气候在最近的200年是渐渐稳定下来的,那和6500万年前恐龙那个年代肯定不一样。但在这个过程中,地球气候确实有波动,原因也很复杂。比如,有一种理论认为,由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相应位置有变化,地球气候与三种天文循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被称为“米兰科维奇循环”。米兰科维奇循环包括地球的倾角变化、地球轨道的形状变化以及地球的摇摆度变化三个循环,以十万年为主要周期。根据米兰科维奇理论,这三种天文循环分别影响了太阳对地球的辐射程度,进而共同导致了地球冰川期和间冰期的形成。按米兰科维奇循环理论预测,现在应该是越来越冷,但现在越来越热。那还有人说,气候变暖和太阳黑子的活动有关,有一个11~13年的周期。也有说当一个4~5年周期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但研究数据表明:排除上述所有这些因素,地球气候变暖仍然是个总的趋势。
我们说的地球气候变暖趋势的这个理论,科学家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研究了。我个人认为,这个理论是经得住考验的,至于将来会不会推翻,那也不能完全否定。但变暖是一个趋势。
《思想者》:如何能够确定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全球变暖的罪魁呢?中学生都知道,二氧化碳不是一种“污染物”,它是植物不可缺少的养料。澳大利亚地质学家伊安·普利莫尔认为,气候变化是持续的自然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由太阳活动决定,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大。您怎么看这个说法?
齐晔:我们不是简单说二氧化碳不好,也不是绝对说温室效应不好。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就没法生长,没法促进光合作用;没有温室效应就更麻烦了,地球太冷,人类怎么生存?我们是说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度的强化的温室效应是个麻烦。
把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污染物这是特定语境下出现的。这是当时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个案例。当时马萨诸塞州告美国的联邦环保局——他们认为二氧化碳应该作为污染物处理,但美国的空气清洁法没有把二氧化碳列为污染物,他们希望用法律手段把它列为污染物,进行治理。这个二氧化碳显然和二氧化硫、颗粒物不一样。所以,谈这个话题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
总之,从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尺度看,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是很迫切的任务。因为从过去的一个世纪看,气候变暖带来了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灾害的增加,疾病的流行,生物多样化的破坏都是越来越严重……
【1】 【2】
11、我国10亿专项资金提速重金属污染治理
来源:新华网2010年01月11日
http://cd.qq.com/a/20100111/000454.htm
“有色金属王国”为何重金属污染事件曾连续爆发?牺牲环境换取企业廉价发展再没空间。
2009年11月份以来,国务院环保专项行动部级联席会陆续派出了10个小组到全国10个省区,督促解决当地存在的环保问题。与过去6年的专项行动一脉相承的是,每个小组的组长依然是参加部级联席会的9个中央部门的部长级官员,但在过去的2009年,他们格外关注日益突显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2008年,我国相继发生了贵州独山县、湖南辰溪县、广西河池、云南阳宗海、河南大沙河等5起砷污染事件,2009年8月份以来,又发生了陕西凤翔儿童血铅超标、湖南浏阳镉污染及山东临沂砷污染事件。在一些专家看来,连续爆发的重金属污染事件是自然界发出的警示信号:解决过去发展积累、遗留下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铅、镉、汞、铬、锌和类金属砷带来的污染,都被划在这个范围之内。
在国家层面,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已经进入领导人的视线,不仅把重金属污染作为2009年国务院环保专项行动督查的重点,要彻查全国重金属污染隐患,而且在2009年9月份还召开了全国重金属污染防治会议,以及一份由环保部牵头拟定的《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经由多个中央部门修改后,已经提交到国务院。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随国务院环保专项行动督查组赴云南,了解当地重金属污染整治情况。2008年,云南省发生了两起震惊全国的砷污染事件——昆明人的“后花园”阳宗海,以及珠江上游的南盘江,竟然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段,“巧合”地出现了砷超标。这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作为有色金属王国,云南省过去的发展历程中还留有多少重金属污染的隐患?
阳宗海砷污染,天灾还是人祸
2008年的砷污染事件使得距离昆明市区30多公里的阳宗海在全国“一夜成名”,不仅因为这个昆明人以往度假休闲的后花园突然变成了“禁止游泳、禁止饮水、禁止捕捞”的一潭死水,还因为,被控污染阳宗海的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锦业公司)的三位负责人由此吃了官司,当地还有二十名党政干部被问责。
除此之外,媒体上持续了大半年、关于阳宗海污染“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的讨论也使事件本身持续发酵。
尽管澄江县人民法院及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两级法院审理已经认定,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的污染是造成2008年阳宗海水体砷超标的主要原因,但仍然有专家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阳宗海的砷污染或许是自然原因造成,其中最大胆的假设则认为,与汶川大地震相关,有可能是地震导致蕴藏在地层深处的砷被大量释放出来。
据悉,环保部对来自专家的质疑高度重视,曾于2009年5月份专门组织提出问题的专家们进行座谈。
而在云南当地,环保部门坚持认为,有确凿的证据证实锦业公司就是阳宗海砷污染的元凶。云南省环保厅此次提供给国务院督查组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11月底,阳宗海水体中砷的浓度已从2008年的最高值、每升0.134毫克,下降到每升0.114毫克,下降幅度接近15%。这样的变化显然与锦业公司被关闭密切相关。因为阳宗海是个较为封闭的湖体,水体置换慢,所以即便污染企业被关停,要消减水中的污染物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根据我国的标准,达标水中砷的含量要控制在每升0.005毫克以下。
日前,云南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有专家认为,阳宗海的砷污染一夜之间爆发,不可能是一家企业污染所为。但根据监测数据,早在2007年七八月份,阳宗海水体就已检出砷,只是由于当时砷含量不超标,并未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发现超标是在2008年的6月下旬。发现这个问题后,环保部门立即派出一个10人的专家组开始对沿湖的企业进行排查。专家组包括环保、化工和地质等方面的专家。
调查组通过对锦业公司的原料、产品、副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和环境进行重点调查,并在对其厂区附近地下水和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实地踏勘的基础上,最终锁定锦业公司是本次阳宗海水体砷污染的主要来源。
云南省环保厅负责人介绍说,当时专家组和随后介入的公安部门发现,多组证据能够认定锦业公司污染了阳宗海。首先,专家组在锦业公司附近发现了一个泉眼,泉眼里水的砷含量高达每升67毫克,另外,水中还检出了氟化物,以及磷等物质,这些都是锦业公司生产过程中的特征污染物。当时,专家组就判断,这个泉眼和锦业公司属于同一个地质单位,锦业公司的废水有可能就是从锦业公司厂区内的天然洼塘渗透到地下,进而污染了阳宗海。
能证实专家组判断的是,锦业公司关停后,这个泉眼的砷含量急剧下降,水渗出量减少,直至干枯。
另一组证据是,专家组发现,锦业公司使用了大量含砷较高的原料,这样一来,原来设计的生产工艺系统就不足以解决砷污染的问题。按照企业原来的设计,含砷废水是不外排的,但由于原料的改变,企业或许就做不到含砷废水不外排。
公安部门的调查证实了这个判断,据说有员工证实,一到下大雨,企业就得派专人用泵把水往外排。更直接的证据是,这家企业里有多名职工出现砷中毒症状。
云南省政府的一位负责人在和国务院专项行动督查组交换意见时说,那种认为阳宗海砷污染源于天灾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如果真是天灾,当地几十名党政干部就不会被问责,政府部门情理上更愿意接受这种意见,但现实的情况是,云南确实有多处重金属的污染隐患,不能让天灾的说法耽误这些隐患的排查和治理。
5家企业污染一条河
无独有偶,在阳宗海曝出砷污染的同时,云南省的一条重要河流、南盘江也被披露说砷超标,这一湖一河关系还比较密切:阳宗海属于南盘江水系。这样的“巧合”也让支持天灾说的专家找到有利证据。
在云南环保部门看来,证明南盘江砷超标源于企业污染,相对于阳宗海的问题要容易得多,因为南盘江不是所有的断面都出现砷超标,但超标的那几个断面上游一定有涉砷的企业,而且,这几家企业停产之后,水质马上好转。只要它们偷偷一开,水质马上又变坏。环保部门已经锁定了南盘江沿岸的5家企业就是污染水质的责任者。
按照云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杨志强的说法是,就是这5家企业污染了一条河。他认为,南盘江的污染折射的正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过去若干年积累下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环保部门分析了过去25年对南盘江的监测数据。资料显示,南盘江流域是云南省重要的重化工业集中区,而南盘江也是云南省污染较重的河流,多年来,河流的各个断面多有不同的污染物超标,其中有两个断面时常有砷超标的问题,但超标的最大值出现在2008年。
为什么云南砷超标的问题集中在2008年爆发?杨志强分析说,云南的涉砷企业相当多的一部分是硫化工企业,原先这些企业都通过硫磺来制取生产用的硫酸,但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国内硫磺价格暴涨,导致这些企业只得改用成本较低的硫铁矿、硫精矿制酸工艺来制取硫酸,而这些矿石伴生含砷物质,所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剩余的副产品就是含砷的废液、废渣。如果企业购买的是砷含量比较高的原料,就会产生更多的含砷废水。当企业只注重效益,忘记环保时,污染事故就频频曝出。
南盘江天生桥断面最大砷浓度值出现在2008年5月3日的监测值,达每升0.904毫克,自从当地政府2008年底开始整治南盘江,责令沿河的涉砷企业都停产治理后,南盘江水中砷的浓度已经降低到每升0.01毫克,2009年5月份涉砷企业恢复生产后,部分断面再度超标,当地环保部门认为,这样的变化说明,污染源找对了。
东昇化工就是环保部门认定的“5家企业污染一条河”的其中一家企业,近日记者在这家企业采访时了解到,从2008年年末起,这家企业一直按当地政府的要求在停产治理。当地环保部门给企业提出的要求是,必须做到涉砷污水不外排,才能重新开工。要做到这一点,企业投入的改造成本将近一个亿,而未来的生产成本也会相应提高。
云南省环保厅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涉及污染南盘江的几家企业目前都在停产整顿,环保部门提出的恢复投产的环保要求非常严格,近乎“苛刻”,目的就是要让企业清楚地算出这笔账,不能再把环境的成本转嫁给外界,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企业的廉价发展。
南盘江的砷污染因为找到了污染源,问题似乎还有缓和的机会,当地环保部门的看法是,所幸,当地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还没有遭到重金属的侵害。
由于有众多矿产品种,云南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这样的美名在给云南带来资源的同时,也埋下隐患,云南全省范围内16个州市都有有色金属的采选业的企业,都有相应的污染问题。
在2009年全国重金属污染排查专项行动的背景下,除了阳宗海和南盘江的整治外,云南省还对沘江等河流的重金属污染进行拉网式治理。
沘江流域内有我国最大、亚洲第一的铅锌矿床。过去几十年间,由于缺乏统一的科学开采规划和生态保护方案,长期的无序开采导致矿区地质结构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沘江水质日益恶化,主要污染物为铅、锌、镉和砷,水环境功能受到较大影响,给沿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也给流域沿岸经济社会造成了长期负面影响。
当地环保部门决定从2009年4月28日起对沘江流域实施“流域限批”,在沘江流域水质达标前,不新批项目,而要实现沘江水质的达标,需要投资18.10亿元。
10亿专项资金提速重金属污染治理
重金属污染最可怕的危害在于,这些污染物一旦进入水体或土壤,就难以去除,可能造成对未来几代人的影响;如果进入人体后,更是会对人体产生致畸、致癌的危害。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就是因为汞污染河水后,导致沿河的生物和人群出现汞中毒。
据环保专家介绍,过去一段时期内,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在我国并未得到充分重视。近两年来频繁爆发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则敲响了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警钟,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
重金属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与我国过去几十年间矿产资源无序开发累积的污染问题相关。从环保部门调查的情况看,一些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布局不合理、规模小、工艺落后、污染治理水平低,个别企业含重金属的废水未按要求处置,废渣随意堆放,存在极大的环境安全隐患。
事实上,中央领导人已经多次批示,要尽快提速我国的重金属污染治理。2009年4月份,国务院环保专项行动电话电视会上,参加会议的8个中央部门就已经确定,专项行动的重点,就有清查重金属的污染源。
2009年9月2日,全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会在西安召开,那次会议披露的信息是,我国将出台重金属污染整治方案,并开展执法大检查,全面治理重金属污染。
来自环保部的消息进一步说,我国将从多个方面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首先是全面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执法大检查,集中检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和环境安全隐患等情况,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对于污染严重和造成重、特大环境事件的企业,予以关停;对于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
其次是组织编制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筛选重点防控区域、行业和企业,将铅、汞、镉、砷和铬等重金属作为防控重点,统筹规划重金属污染治理,分期分批确定减排任务。创新重金属污染防治方法,通过专家论证和科学论证,探索有效方式加以防治。
第三是申请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按照“以奖促治”的思路,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过治理符合标准的企业区别对待,给予不同比例的奖励,鼓励推广应用治污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据悉,环境保护部最近刚刚协调有关部门设立了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010年该专项资金共有10亿元,重点支持铅、汞、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企业综合整治、清洁生产工艺改造、污染防治新技术示范和推广等项目。
最新的消息是,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和严格落实责任等方面提出要求。
在2009年12月29日举行的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介绍说,2010年我国环境应急管理的工作重点包括对重金属污染引发的环境事件的快速处置。张力军说,金属的采选业在我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过去粗犷发展方式留下的矿山、矿渣还在继续威胁着生态环境,所以对重金属污染地防范要提到各级环保部门的议事日程。在当天的会议上,环保部还特聘了26名专家作为环保部处置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专家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处置重金属污染的国内顶级专家。
链接: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
1、江苏盐城大丰市儿童“血铅事件”。2010年1月3日,江苏盐城大丰市政府对外宣布,大丰经济开发区河口村接受检查的110多名儿童中,已有51名儿童被查出血铅含量超标。
被政府确认为污染源头的电池企业已被勒令停产,当地政府已着手组织河口村全部儿童进行体检,并启动责任追究程序,调查处理责任人。
2、广东清远儿童血铅超标事件。2010年1月1日,广东清远市政府通报了当地儿童血铅事件调查结果。调查初步查明,造成清远市龙塘镇银源工业区部分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因素是,附近则良公司废气和废水的无组织排放。
3、陕西凤翔铅中毒事件。2009年8月,陕西凤翔县铅锌冶
12、"水浒好汉"竟成"环境杀手" 社会人士呼吁"重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01月11日 李亚楠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8038.html
核心阅读
新《水浒》剧组毁坏黄河湿地事件提醒人们:要遏制此类现象,需要完善相关法规,并加大对肇事剧组的处罚力度
1月7日,未经审批在郑州黄河湿地进行拍摄、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新《水浒》剧组,被相关部门下达停拍通知。随后,该剧组从黄河湿地撤出,并通过新浪网发表道歉声明。
原生态湿地遭到践踏
“好汉”被“赶出”黄河湿地
据郑州黄河湿地管理中心防控科科长段志强介绍,新《水浒》剧组未经管理中心的审批就在湿地内进行拍摄,并对湿地造成了多方面的破坏,40多亩原生态湿地遭到践踏,野生红柳遭马匹啃噬严重,大型机械和人员进入湿地使湿地土质变硬,而且所产生的噪音也影响到候鸟的正常生活。
根据2008年8月实施的《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在黄河湿地核心区和缓冲区内,除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等科研活动外,禁止开展任何其他活动。
段志强介绍说,发现情况后,黄河湿地管理中心于1月7日上午会同郑州市森林公安分局,以及惠济区林业局等部门举行了专题会议,决定对剧组下达停止拍摄通知。1月7日下午,新《水浒》剧组从黄河湿地撤走。1月8日,该剧组通过新浪网发布道歉声明,称对已经造成的环境破坏,剧组将尽最大可能进行弥补和恢复。
目前,郑州黄河湿地管理中心正在对湿地破坏情况进行取证、调查和评估,最终将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综合处理决定。
同类事件屡屡发生
社会人士呼吁“追究重罚”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发了对新《水浒》剧组一边倒的声讨。有人怒称“这样的摄制组应该解散”,还有人呼吁:“要对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重罚!”
人们如此愤怒,并非没有道理。2009年4月份,新《三国演义》剧组在浙江永康杨溪水库拍外景时,留下大量生活垃圾和油污,影响到当地近30万人的饮水水源。为此,剧组招致舆论强烈抨击,杨溪水库灌溉工程管理局局长黄兴法也被免职。
而早在2006年,《无极》剧组就因为在云南香格里拉拍摄期间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千湖山碧沽天池造成严重环境破坏而被处罚,香格里拉县分管副县长也因负有责任而被免职,这也成为当年的环保热点事件。
除此之外,被指破坏环境的剧组还有不少。如2004年,歌手李进投诉张纪中版《神雕侠侣》剧组在九寨沟森林公园拍摄时,破坏了神仙池钙化堤、珍珠滩植被;2005年,女演员柯蓝公开批评自己主演的影片《惊情神农架》剧组,在外景地拍摄时破坏原始生态;2006年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唐代烽燧“大墩烽燧遗址”被朱孝天版《楚留香传奇》剧组破坏。
多因素导致“环保意识薄弱”
影视剧组与管理部门必须引以为戒
采访了解到,环保意识薄弱、剧组管理不善、外部监管不严、相关法规缺失以及处罚力度不强等,是促成影视剧组屡屡成为环境破坏者的原因。
郑州黄河湿地管理中心的上级主管部门河南省林业厅高级工程师李华堂说,目前我国的绿化保护还是相对滞后的,虽然有《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规,但一旦出现破坏行为,其处罚力度还是不够的。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等四部门和国家广电总局曾分别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拍摄的环境监管,并明令禁止在风景名胜核心区拍摄影视剧,但均未对如何处罚违反者作出明确规定。
李华堂说,隶属林业部门的黄河湿地管理中心负责黄河湿地业务管理,没有执法权,拥有执法权的是郑州森林公安分局,这种多部门管理有时候会造成监管不严,再加上森林公安和管理中心人手有限,难免会发生疏忽,这是需要管理部门反思的地方。
此次新《水浒》剧组进入黄河湿地拍摄正是由于管理权限的漏洞所致。据了解,新《水浒》剧组是和一个名为富景生态园的商业机构签订合同后进入湿地拍摄的,而富景生态园则是受惠济区土地局委托代为管理黄河湿地的一部分土地。不过,段志强说,生态园内的黄河湿地同样属于湿地中心的管理范围。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河南小组组长崔晟说,现在很多地方希望通过影视剧来宣传自己,所以,就会放松对剧组的监管和要求,使得剧组可以为所欲为。崔晟建议,现在不光要盯着在风景区和保护区进行的拍摄,那些不在这些区域内进行的影视拍摄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也应引起重视。
13、新《水浒》剧组道歉“被招安”,没门!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10年01月11日 梁江涛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8617.html
1月7日,媒体曝光新《水浒》剧组涉嫌破坏黄河湿地,相关执法部门决定对剧组下达停止拍摄通知。8日,新《水浒》剧组对外发表声明,就黄河湿地拍摄事件进行道歉,并承诺立即整改。(大河网1月8日报道)
新《水浒》拍摄现场一片狼藉,令人愕然。一场大战之后,“将士”死伤横七竖八躺在地上,枪、刀、剑、戟和旌旗扔得到处都是,几十匹马在湿地上悲鸣;手持火把者点燃焰火,湿地上空黑烟滚滚。据初步测算,湿地破坏面积约有4万平方米,不仅使原生态荻花和野生红柳遭到践踏,而且大型机械进入湿地保护区和人员噪声吓跑候鸟,使湿地土质变硬,难以恢复。拍古装电视剧本来是一个将生态之美与武侠精神一起带给观众的过程,可“绿林好汉”咋就只顾了拍戏过瘾,撇下了生态环境?
要说环保理念,新《水浒》剧组不乏明星大腕,想必比普通百姓要强。这些年“环保大使”、“绿色人物”中不乏演艺界的导演和明星,平常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时他们也是绘声绘色说得观众一楞一楞的,可临到拍戏时却做不到身体力行,“进入角色”就出不来!从《无极》到《三国》,再到新《水浒》,一次次的拍摄现场遭受人为污染告诉人们,某些演艺中人不过是拿环保来做秀,将自己“染绿”了更容易出镜出名。
对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缺乏敬畏之心,只顾一已之利恣意践踏,是新《水浒》剧组的遗憾,而将一地鸡毛留给湿地、留给政府、留给社会、留给公众,这就连起码的公德之心都丧失殆尽了!鉴于此,新《水浒》剧组想通过道歉并承诺立即整改而“被招安”,恐怕是逃不过这一劫的。想当年,陈凯歌导演被罚了银子,还被网友们“恶搞”成“反面绿色人物”,如果造成后果者不能付出违法成本,接下来是否还要“倒拔垂杨柳”、“景阳岗打虎”?
14、偷排频发根子在哪儿?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年01月11日
http://hb.cctv.com/20100111/102589.shtml
据报载,2009年国家环保专项行动督查组前不久在福建省突击检查富华(漳州)光学工业有限公司时,发现这家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私设偷排暗管。表面上看,污水处理站在轰鸣运转,排污口还建有与环保部门联网的在线监测监控设施,但另一边却埋着地下暗管,悄悄将部分含有重金属的电镀废水混入雨水井排放。
时下,类似富华公司这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私设暗管偷排污水的企业不在少数。许多人呼吁对这种违法行径施以重罚。应该说,这的确是一种思路,虽然罚款不是执法的唯一办法,但没有力度的处罚只能是隔靴搔痒,不能对违法者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
但笔者以为,偷排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缺陷,这个缺陷鲜明地表现在我国环境资源法律中。一方面,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对于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不足以震慑违法者。如对环境违法行为一般只是责令停工,要求其限期补办手续,处罚额度不高,不足以体现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另一方面,我国环境法律在体制和制度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环境立法虽然强调企业的污染防治义务,但对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强调得不够具体明确。其实,环境保护是现代国家政府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或责任。政府能否厘清和充分履行环境责任,直接决定着环境保护事业的成败。倘若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缺位,环境保护就难以取得实际成效。此外,缺乏上级政府环保部门对下级政府环保不作为的法律制约。
偷排频发,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法律上的缺失,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如何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尚存在的错误认识。对一些企业经营者而言,他们并不认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企业生命线的观念。由于对发展是硬道理的片面理解,这些企业经营者比较短视,往往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环境利益。同样,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纵容一些企业先污染、后治理,使得企业污染的内部成本外部化。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致使排污企业缺乏治理污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直接卷入企业的经营活动,使得政府的管理行为被异化,大大降低了企业在环境治理上的效率。有的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狭隘利益,往往与一些污染企业结成同盟军,一旦出现问题就想尽办法瞒天过海。
因此,在健全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地方政府及有关企业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认识成为当务之急。记得美国前总统林肯有句名言:“你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企业偷排可能会得逞一时,却不能得逞一世,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希望地方政府都能够积极采取行动杜绝企业偷排行为,也希望所有的企业能够做到:不偷排污。
15、农民保护环境,谁来保护农民?
来源:南方农村报 2010-01-11
http://nf.nfdaily.cn/spqy/content/2010-01/11/content_8002181.htm
年初,借着哥本哈根的东风,《养殖宝典》推出了“当养殖业遭遇环保门”的专题报道。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环保这个上合乎世界潮流,下关乎百姓民生的公共议题,在农业领域其实相当复杂,各种利益和权利相互纠结,所引发的争议与矛盾,丝毫不逊色于万里之外的哥本哈根会场。
这些年,养殖业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像东莞、佛山高明等地曾做过专项调查,养猪场排放的污水、废气已经成为当地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而最近几年,各地以环保为名强拆猪场的行动也是此起彼伏。
无可否认,养殖业的污染根源于整个行业在起步阶段的无序开发和低层次竞争,污染治理的过程实质上正是产业升级和行业管理规范的过程。但养殖业污染治理的矛盾在于,污染的制造者恰是中国当下较为弱势的农民,他们的生计全仰赖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当“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符合公共利益的环保门槛却足以砸碎最低层从业者的饭碗。
更耐人寻味的是,农户面对一轮又一轮的整治风暴,有其自身的观察视角。“说我们的猪场污染严重,看看把我们猪场拆迁后,建起的工业园就知道他们(地方政府)想干什么了。”有农户抱怨,周边工业园废气毒死他们的果树,政府不整治,农民辛辛苦苦建个猪场,却遭到百般刁难。“说到底,还不是盯上了猪场的土地。”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用地越来越紧张,为腾出更多工业用地,对政府税费贡献不足,且存在污染的生猪行业,自然要受到冲击,成为政府清理整顿的对象,而环保则是最正当、最无可争议的理由。
在环保风暴的冲击之下,寻求更环保的养殖方式成为养户继续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环保饲料、沼气池、发酵床养猪法等环保概念、环保产品应运而生,环保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应接不暇的宣传和营销,处在信息与知识劣势的农民,再次只能被动接受,无所适从。
无论面对政府的拆迁,还是面对商家的营销,农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农民权利的长期缺失和环保博弈格局的失衡,导致的结果是,许多农民抱着一种受害者的心态,对污染造成的危害缺少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比如高位虾池污水渗漏长期污染地下水,养鸡专业村臭气熏天为害四邻等等——多数农户对此并无愧疚之意,“让农民保护环境,谁来保护农民呢?”
“一套废水处理系统动辄百万,辛苦一年不吃不喝也不够处理废水的开销,高调谁都会唱,可谁管农民死活?养殖场污染应该治理,可沿河的造纸厂、小炼油厂污染我的鱼塘,怎么不见政府出面整治?”粤西一位水产养殖户对记者发问,令人深思。
事实也是如此,环保是公义,但在一轮又一轮的环保风暴中,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推销环保概念的商家,谁又真的是完全从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处理环境问题。环保说到最后其实是利益的调整和重新分配。在围绕环保的各种利益博弈中,农民只看到对手们将环保当作武器用来争夺利益,而自己只能被动就范。可保护环境终究要依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权利失衡的结果是,强者调子越唱越高,赚得盆满钵满,而弱者则突破底线,完全丧失社会责任感,以破坏性的方式争取一丁点可怜的利益。
利益或许可以以这种病态的方式重新调整,可环境却只会越来越糟。
16、南海焚烧污泥项目不可一意孤行
来源:南方报业网-南方日报2010年01月11日
http://finance.qq.com/a/20100111/001869.htm
番禺垃圾焚烧事件风波渐息,南海准备上马的焚烧污泥项目眼下又将再掀波澜。二者有着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人们担心焚烧产生的二恶英等有毒气体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危害。不大一样的是,番禺那个暂时流产的项目,涉及的还只是本区居民;南海的这个则将波及“邻居”,筹建中的西樵太平江南发电厂,与高明区中心城区仅一江之隔。
番禺垃圾焚烧项目的流产,实际上是一种警示———事关民生的决策必须听取民意,反之,政府的行政权威就会受到挑战。如果我们仅仅认为这种警示在事件的发生地才能为后来者戒,那么,政府的公信和威信就只能是愈加受到伤害。而我们在国土上大量从源起到结局都何其相似的同类事件可以看出,这些地方后来的行政者仍然在漠视先前的警示。番禺之前,厦门PX项目在强大的民意反对声中易地而建,其谁不知?但是,轮到番禺了,有关方面仍然我行我素,那个跳在前台的头面人物声色俱厉: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垃圾焚烧!结果呢?众所周知,在公众舆论的强大威力面前,他已经灰溜溜地败下阵去。现在,番禺正在为该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积极善后,南海就不必要、也不应该覆辙重蹈了。
不错,负责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华南环科所已于12月1日发布了有关公告,所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控制在环境功能允许的范围内”。在方方面面社会诚信极度欠缺的今天,这种结论能产生多大的公信力是完全可以预知的,不必计较;而公告中特别提到的“公众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同意本项目建设”,很值得一议。因为它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正是对民意的公然侵犯。说可能是事实,前提取决于他们调查的范围。打个比方说,前一段时间,不少地方都在似模似样地搞水价听证,有的呢,听证“代表”干脆全都是利益方的各色人等,要他们表决提价与否,自然是“一致通过”。环科所公告所说的公众是怎样的构成,我们不好妄猜,但从高明区市民的强烈反应来看,显然不包括他们。而高明区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厂处于区域主导风向的上风向,这意味着其排放的污染物大部分将进入高明区。从这些情况来看,征求公众意见,不可以不包括高明区市民;倘若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而声称“绝大多数同意”,就是对民意的粗暴践踏。
在公众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生存质量已经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范畴。行政者的环境意识无疑也增强了,知道顾及辖区百姓的利益了,但不能只是在自家这里强调环境保护,而有意无意地让污染向邻居那里转移。这样的话,就如各地此起彼伏的“大树进城”一样,你这里绿化率诚然提高了,却把移来大树地方的生态完全破坏了,玩的只是掩耳盗铃的把戏而已。涉及到高明区那么多人的生活质量,南海这个项目的决策称得上是重大决策,那么,在本地区“绝大多数同意”的同时,还需人家那里也有个“绝大多数”,切不能掉以轻心,更不可一意孤行。
无论什么事情,当公众理性参与,政府就要积极回应,这种良性互动是公众有序参与所具备的前提条件。把眼光从这个事件上移开,我们会看到,有些决策显然做到了,有些还根本没有做到。笔者希望,类似焚烧污染这种明显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事情,就不要在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广东继续重演了。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知名专栏作家
17、欢迎参加2010年1月环境记者沙龙
时间:2010年1月13日(星期三)下午2点—5点
地点:科学时报321会议室(中关村南一条乙3号)
主题一:原始部落生存方式也在面临现代文明的冲击
主讲人:
梁子,中国纪录片女导演协会理事、中国探险协会理事、澳洲北领地旅游亲善大使。
近10年来,6次独自前往非洲。主要拍摄非洲小村落人民生存状况的图片和纪录片。2003年2月和2009年 7月,先后只身前往阿富汗,拍摄了《跳舞吧,波尔卡》、《揭开心灵的面纱》《祝福你,阿富汗!》纪录片,主要反映塔利班政权之后,阿富汗妇女所发生的变化。分别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和旅游卫视播出。2009年12月,进入阿富汗坎大哈北约基地采访,也是第一位进入驻阿北约军营的中国女摄影师。
出版了《一本打开的日记》、《独闯非洲高山王国——一个中国女摄影师在黑人村落的生存纪实》、《西非丛林的家——我与塞拉利昂曼迪人》、《红海大漠》、《我的非洲部落》5本书。纪录片《房东蒋先生》分别获得中国电视学会年度最佳电视纪录片大奖(金奖),2004年韩国EBS国际纪录片节大奖(金奖),2006年第二届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国际电视节铜奖。此片还先后被第49届爱尔兰科克电影节、第47届德国“莱比西”国际纪录片节、美国INPUT电视节、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节选作为特选纪录片展播。
演讲内容:
1、全球气候变化对东部非洲阿法尔人生存带来的危机。
2、印度吉普赛人、波帕人的文化传承与生存危机
主题二:应对气候变化,保水剂在中国农林领域的推广应用
主讲人:
赵兴宝,1985年毕业于复旦化学系。在燕山石化乙烯装置、中石化研究院裂解模试、原国家化工部先后从事生产、研究、工程设计与项目规划工作。1997年9月开始专业致力于保水剂的研究与推广至今。
演讲内容:
全球气候变化在中国的影响之一是,不仅西北干旱地区越来越缺水,连我国的南方江西、湖南、四川也开始成了缺水的省份。科学发明在应对这样的全球气候变化中,能起到什么作用?保水剂在中国农林领域的推广,就是一次试验。
科学时报地址:中关村南一条乙3号(天创宾馆对面)
公交车站站名:海淀交通支队、保福寺桥南、10号线知春里站
319 619 641 660 630路公交车可到
联系人:
张可佳 13801321442
周丹薇 13269191921
办公室电话:010-84039930
“环境记者沙龙”主办:
绿家园志愿者 中青报绿岛
搜狐绿色频道独家网络支持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