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4
十二月二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年“江河十年行”特别报道:
编者按:“江河十年行”是由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发起的一项旨在关注和监督中国西部水电开发的长达十年的行动。每年组织一些记者和专家到四川的岷江、大渡河、雅砻江,云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沿岸进行考察,记录报道那里发生的变化。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下面是来自前方记者的报道文章。文章深入详细地剖析了最后的“香格里拉”水洛河的疯狂淘金以及陆续开工的水电站对当地生态所造成的影响。
1、新京报: 水洛河在哭泣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09-12/24/content_47159.htm?div=-1
2、南方周末: 最后的香格里拉,最后的淘金疯狂
http://www.infzm.com/content/39089
2009年“江河十年行”系列报道之四:
3、2009年“江河十年行”之四――又见大渡河
环境资讯:
4、新华网: 环境保护部:严格限制四氯化碳生产购买使用
http://env.people.com.cn/GB/10644469.html
5、法制晚报: 环保新规明年实施 擅处电子垃圾最高可罚50万
http://news.sina.com.cn/c/2009-12-24/135419330172.shtml
6、中国环境报: 洪泽湖污染防治规划获批 到2015年水质达到Ⅳ类标准
http://env.people.com.cn/GB/10647146.html
7、中国网: 世界经济黄皮书:饮用水污染或将成最危险人为灾害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09/12/671261622824_1.shtml
地方信息:
8、京华时报: 北京制定五年“解渴”规划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09/12/671261619496_1.shtml
9、新华网广东频道: 广东设立1000万元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09/12/671261622137_1.shtml
人物访谈:
10、北京新闻广播: “江河十年行”走过十年江河
http://www.am828.com.cn/rwzk/200911/t20091123_554369.htm
公众参与:
11、时代周报: 2009,十大公民行动
http://green.sohu.com/20091224/n269177603.shtml
环保观点:
12、通信信息报: 开征环境税渐行渐近 尺度如何掌握成焦点
http://finance.jrj.com.cn/2009/12/2411056699711.shtml
深度报道:
13、人民论坛杂志: 环境危机凸显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12-24/121719329795_8.shtml
14、人民网: 发展低碳经济应“破怀疑论,立受益论”
http://env.people.com.cn/GB/10643635.html
15、中国新闻网: 各地水价听证会怪状不断 造假风呼唤问责机制
http://www.fjcns.com/news/2009/2009-12-24/73508.shtml
环境时评:
16、中国经济时报: 哥本哈根的标点符号
http://www.cet.com.cn/20091224/h3.htm
17、人民日报海外版: 哥本哈根是一面镜子
http://env.people.com.cn/GB/10641942.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
编者按:“江河十年行”是由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发起的一项旨在关注和监督中国西部水电开发的长达十年的行动。每年组织一些左右的记者和专家到四川的岷江、大渡河、雅砻江,云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沿岸进行考察,记录报道那里发生的变化。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下面是来自前方记者的报道文章。文章深入详细地剖析了最后的“香格里拉”水洛河的疯狂淘金以及陆续开工的水电站对当地生态所造成的影响。
1、水洛河在哭泣
来源: 新京报2009-12-24 涂重航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09-12/24/content_47159.htm?div=-1
●四川木里县水洛河蕴藏金砂,已被私挖乱采得遍体鳞伤
●陆续开工的水电站恐危及珍稀鱼类
木里县水洛河畔,1928年出现在美国人洛克的游记中而首次闻名于世。这里被称之为最后的“香格里拉”。
但这条蕴藏丰富金砂的河流,一直是淘金者的梦想之地。他们带着大型机械开挖河床,随之出现一系列私挖乱采现象。木里县正对此现象加以整治。
而同时一个大型水利项目也在河上实施。去年年底,国家环保部为当地生态考虑曾下令禁止该项目。木里县发展计划改革局副局长尹春龙说,截至目前他们没有收到任何要求水洛河停建水电站的通知。包括省、州环保局。所以,项目依旧在进行。
叶世兵再也找不到记忆中的水洛河。
他是四川水洛乡乡村建设助理员,35岁。记忆中,这是一条藏身于原始丛林的绿色宁谧小河。
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对它的描述是,它属于“最具神秘色彩和探险价值的旅程”中的一段。
如今,这条在木里县流淌的河水,水质浑浊,满溢着泥腥味。挖掘机、冲刷机蹲伏在水洛河的河床轰鸣。每隔几公里就是一片采金工地。
“都是在挖金、淘砂。”叶世兵说,淘金者把这条河挖得遍体鳞伤。
更让这名小伙忧虑的是,木里县政府将在这条河上架11座电站,届时水洛河将更不堪重负。
淘金神话流传百年
水洛河蕴藏着金砂,“几个月采金数百斤,稳赚几千万”的说法流传至今
水洛河发源于稻城,由北向南,流入金沙江。河里自古以来蕴藏着金子,曾给喇嘛寺庙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1928年6月,美国探险家洛克来到这里,当时的“木里王”赠送给他的礼品之一,就是一个金碗。
水洛河的黄金多是颗粒状,黄金纯度为93%左右,可以直接打首饰。
当地有一个国有金矿———“水洛金矿”,已开采了上百年。藏族人汪丁说,在那里从爷爷到孙子,采金人已有三代。
汪丁介绍,以前道路不通时,采金全是通过人工。先是在河床旁边打洞,然后进入河床底部淘金。淘出来的砂子用簸箕在水中过筛,冲走砂子后,剩下的就是金子。
水洛金矿全靠人工打洞淘金,生产落后,加上资源逐渐减少,经营不善,水洛金矿于2006年改制。
关于在水洛河淘金暴富的故事流传至今。
一位在当地跑运输的司机李某说,两个月前一个湖南老板就采到一块黄金原石,破开后里面有2斤多重的黄金。
“几个月采金数百斤,稳赚几千万。”买文勇说,这样的说法在当地流传不绝。
买文勇是木里县国土局矿产资源管理股股长。
他说,三年前木里县政府组织国土、林业、黄金办等部门公开拍卖水洛河河段的零星采金点。
每米按照500-2000元的价款拍卖,以地段的好坏来区分价格。另外,开采人还要对河段沿岸的村民进行补偿。每户补偿基本在10万元以上。
买文勇说,这使得水洛河成为各种利益者的追逐对象。
黄金河惨遭开膛
现代化淘金方法是,挖渠让河水改道,大型挖掘机刨出河床的土,筛出金子后用车拉走
目前,在水洛河上采金的全是私人老板。湖南人居多,也有来自广西、甘肃、青海、辽宁等地的老板。
他们全部采用明采的方式。
明采就是在河道旁修一条分水渠,将江水疏导进分水渠中,露出河床,挖掘机直接在河床上采金,运输车将挖出的砂石运到冲刷机处筛选,留下金粒直接落进上锁的库柜中。
原本10多米宽的水洛河,如今被“瘦身”,所有的水流都从一条宽3米的渠道中通过。袒露在日光下的河床,就成了挖掘机、摇床等机械的战场。
当地一位村民说,村里人以前习惯在河边洗衣,如今他走了好几公里的路,都没找到一处干净的河水可以洗衣服。
叶世兵说,明采要借用大型机械,对河道生态破坏很大。
水洛河以水洛大桥为界,分为上半乡和下半乡。
水洛河从源头岩金矿区冲刷下大量黄金颗粒,在河床弯道处淤积黄金。上半乡的含金量比下半乡要多。
一名当地人说,如今,上半乡的河床上已被人采过三遍,早就没有资源。目前只有三家采矿老板在上半乡挖金。
一名来自四川绵阳的采矿老板王军说,一个多月前他经人介绍来到上半乡采金,承包一个数百米的河段开始开采。一个多月投资100多万,但只采到100多克黄金。
外地人到水洛采金,还需要打通一切外围关系,诸如办理采矿证、协调农民补偿以及采金安全等。
据王军说,外地老板到水洛河采金都要遵照一个潜规则:必须找一个当地人合作,共同进行采金。否则仅是当地百姓的阻挠,外地人就招架不住。
12月22日晚,王军从上游拉设备离开,就被当地村民拦住,要收缴车辆过往震动房屋费。王军支付了800元。
除此之外,住在水洛大桥桥头的修路包工头,人称“三哥”,他当晚派人将路堵住,要王军缴纳一万元过路费。他自称是负责水洛河上游通往水电站公路项目的负责人,王军的车在他的路上通过,需交费。
经过两个小时的协商,王军又掏了4000元,挖掘机才得以通过。
不可外传的协议
一家民营矿业公司承包水洛河下游河段,并将其发包给其他采金者,获取丰厚提成
现在更多淘金者都集中在水洛河的下半乡。
水洛河下游十多公里,人工修的分水渠正在分段修建。数十段河床上,挖掘机正在挖金。
在水洛河的下半乡,只有一家企业获得政府的采矿许可证。那是湖南人创办的民营公司———木里县银河矿业有限公司。
同时,银河矿业还和一当地人江桑村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书。据知情人称,江桑村在当地势力很大。
协议书上称,双方按照比例分配采金分红和承担投资风险。江桑村负责采金的一切外围工作,包括与村民的交接。银河矿业负责生产技术及管理。
他们的采矿范围为水洛河下游1.3公里长度。
银河矿业公司工地负责人杨云说,去年宁朗水电站开始修路,他们随着公路的掘进,逐步向下游开始掘金。
而在此之前,水洛河下游因为没有路,大型设备无法进入,这条河段还是一片处女地。
当地人汪丁说,水洛河下游,也就是银河公司的采矿点附近,起码还有20多个采金老板。
这些老板全是去年进入下半乡开采的。
从水洛河下游,很多工地都称自己是银河矿业的。但据了解,这些老板是从银河公司手中承包其矿体进行开采,按照比例与银河公司分成。
一份由湖南人陈长刚和银河矿业公司签订的承包合同显示,陈长刚获得银河公司一段矿体开采,采金量在200斤以下的,按10%给银河矿业提成,200斤以上按15%分成。
另外,承包合同上提出,陈长刚对外只能以发包方银河矿业的名义对外,并严守保密协议,如果泄密,一切后果自负。
整治私挖乱采的风险
买文勇曾封了一个采金者的矿,随后被人砍伤;据说,一些淘金者还是通缉犯
木里县国土局主管矿业的副局长偏初里说,水洛河上采金存在私挖乱采现象,到此采金者分为三种,当地人,外地社会人员,还有当地人员和外地人相互勾结。
今年11月份,县政府牵头组织国土、林业、水电、环保、公安等部门成立工作组,对全县零星砂金矿点进行专项检查。
这位藏族副局长说,他们早已掌握到水洛河上的采金乱象,已进行一系列处罚措施。
对于水洛上半乡的采金者将马上进行取缔。偏副局长说,上游的采金业主采矿证已过期,都是又在原来开采的地方进行复采。
绵阳人王军就是在这个区域复采亏了100多万的外地业主。此地还有三家业主正在开采。
据了解,水洛下半乡只有木里银河矿业有限公司有采金许可证。这家公司的采矿范围长度为1.3公里,经过国土部门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越界开采,越界1.5公里。
从该局的文件上看,今年11月,他们已对该公司进行处罚。
木里县国土资源局监察法规股股长李勇健说,他们对银河矿业公司按照最高限额,罚款10万元,并让他们补交100多万元采金价款。同时,让银河公司缴纳20万元押金,在采金后,要对河道进行恢复。
在利益的驱使下,采金者敢于铤而走险。监管人员与非法采金者形成敌对状态。
偏初里说,作为国土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感到生命时刻面临威胁,平时都不敢单独出门。
木里县国土局矿产资源管理股股长买文勇就遭到报复。
2003年他带人到水洛河封了一个采金者的矿洞,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就被人砍伤。
12月23日,买文勇右脸上从耳根到嘴角还留着一道十多厘米的刀疤。
“那里面还有一些通缉犯。”偏初里说,从2006年开始,大规模机械集中开采开始。各地前来的采金者又在已采的地段进行复采。
“来这里采金都是赌博。”买文勇说,在水洛河上采金有一夜暴富的,但大多数都是亏着离开。
水电站的生态压力
水洛河上在建11座电站,届时河中珍稀鱼类将灭绝,环保部令其停止,但工程仍在进行
如今的水洛河更像一个工地。除了挖掘机采金,更多的电站也在河上加紧施工。木里县水洛河上“一库十一级”水电站的工程正在实施。
届时,将有11座电站架在水洛河上。
木里县发展计划改革局副局长尹春龙说,河床采金只是在河道内进行,会对两岸的植被和河道两边的环境带来危害。
但水电站建成后,十一级电站将水洛河截断分成十几个大型“湖泊”,那将对水洛河中的高原特种鱼类造成毁灭性打击。
民间环保人士,地质专家杨勇说,这些水电项目是在去年年底就被国家环保部禁止及停建的。
去年的12月底,作为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的首席科学家,杨勇受邀参加了阿海水电站的环评专家审议。阿海水电站是金沙江上的一个200万千瓦的水电项目。
杨勇说,他发现金沙江中下游(石鼓~宜宾)共有鱼类160种,其中阿海水电站影响区常见鱼类16种,影响区江段中有细鳞裂腹鱼、鲈鲤2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鱼类;被收录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中的鱼类有长薄鳅1种。
“若建了水电站,这些鱼就要灭绝。”杨勇说。
杨勇说,在环评审议会上,环保部形成环评意见,要求把金沙江的支流———水洛河,作为替代性河,让那些鱼类在水洛河里繁殖。
杨勇记得,当时的环评会议上还有四川省环保局的官员参加,环保部主持环评的组长要求四川省官员回去把水洛河上在建和拟建的水电站全部停止,服从阿海水电站环评意见。
但如今水洛河的水电项目并未停止。
尹春龙介绍,水洛河水电开发公司今年截至11月份已投资7.2亿元,目前开工建设的宁朗电站也正在兴修蓄水坝。
在宁朗水电站,一位工人说,今年年底蓄水坝将完工,明年即可蓄水。
据介绍,目前水洛河上另外十个未正式开工的电站也全部在进行修路、钻探、以及“三通一平”工作。
而对于水洛河上是否应该建水电站,尹春龙说,自去年底阿海环评后,他也听说水洛河要作为金沙江的鱼类替代河流,但是截至目前他们没有收到任何要求水洛河停建水电站的通知。包括省、州环保局。
最后的疯狂
采金点将被淹没,木里县加快金矿开发,招拍挂改为协议转让,淘金者为最后的金矿蜂拥而来
宁朗水电站的上游几公里处即是银河矿业公司的采金地。到明年5月,宁朗水电站蓄水后,这些采金点将全部淹没在水坝回水下。
随着水电业的快速发展,过去曾经给水洛当地人带来冲击的外地采金队伍将会逐步退出水洛的历史舞台。
也正是因为水电站修建的压力,两年来,木里县没有再对零星金矿进行招拍挂。而是直接协议出让采矿权。
偏初里解释说,目前开放的零星砂金点全部处在水电站压覆区。目前,水洛河上一库十一级电站正在开工,最快的明年即可蓄水。
在水电站上游,蓄水后,采金点将会淹没。偏初里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水电站压覆区内的矿产资源可以抢救性开采。
偏初里也解释木里采金风险自担的原因。他说,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出让矿产资源需要提供出让依据,但在木里县基本都无法对砂金进行探矿。
在盈亏自担的协议下,使得水洛河上对采金神话吹嘘的神乎其神。引来了大批前来赌博的采金客。
事实上,水洛河上零星砂金分散,谁也说不准水下有多少黄金。
采金者获得采矿资格后,也会加快施工。而采金的季节仅是在10月到来年5月8个月时间。银河矿业的杨云说,他们现在为赶工期,实行三班倒,日夜开采。
同时,对已经修好分水渠的河段,进行掘地三尺,直至掘到地下岩石层。
12月21日,绵阳老板王军说水洛河上的采金者今年多数没有取得采矿许可证。有的和村民协商好补偿协议后,直接在河道里开采,而另一些有手续的采金者也是办的采砂证,以此为幌子采金。
对此,偏初里予以否认。“我们县本身就具备发放砂金开采证的权力,我们没有必要用采砂证代替采金。”
据介绍,木里县作为藏族自治县可以出台地方法规,由县政府直接出让零星砂金采金权。木里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可出让砂金采矿权的自治县之一。
12月22日晚,水洛河上的天空繁星闪烁。叶世兵现在仍十分怀念当时水洛河的情景。那时的水洛河绿树成阴,夜幕降临则虫鸣一片。而现在漆黑的群山峡谷中却是一片灯火通明,机械轰鸣声回响。
但是作为山区最深处的基层人员,叶世兵并不认为现在没有以前好。
“水电站来了,我们起码路通了,再也不用出一次山走四五天。”(感谢绿家园“江河十年行”活动)
2、最后的香格里拉,最后的淘金疯狂
来源:南方周末 2009-12-23 吕宗恕
http://www.infzm.com/content/39089
■编者按:四川木里,“最后的香格里拉”,正被最后的淘金疯狂所困扰。
30公里的水洛河,因富含砂金而闻名,也因淘金而伤痕累累,狭小的河床被翻得底朝天,轰隆隆的机械开采声中,外来的淘金者正与下游建设的水电站争分夺秒,赶在金矿淹没前,最后猛捞一把。
山谷底的淘金客
水洛河大峡谷很深,从谷底仰望两岸峭壁夹挤的天空,脖子一定得伸得笔直。三十多岁的淘金者王军正在寒风中,指挥工人拆卸淘金设备,准备远赴云南。
两个月的疯狂淘金,170万的投入,最后他几乎一无所获,已经赔不起了。
1922年,美籍奥地利人类学家洛克踏进了藏乡木里,之后,木里县以“最后的香格里拉”之称美誉全球。县域内,并不太宽的水洛河,因源于贡嘎雪山,且河中蕴含砂金,平添几分神秘。
还没有通公路之前,水洛河几乎不为外人知,得以保持安宁,从木里县城走到水洛乡需要四天四夜,而三年前,就是坐车进来,也要在途中的九一五林场过夜。
明知河中有金,朴实的藏乡人仍没有淘金的习惯,他们敬畏河流,即便不时听说,总有人在大雨过后的河滩上拾到一些黄瓜籽大小的金砂。
但高山挡不住外来者的贪婪之心。当地村民龙啸说,上世纪90年代起,山谷里陆续来了外地淘金客,衣着简陋的外乡人,临河圈地,搭建简陋的洗砂设施,重复着水冲砂的动作一天下来,个个累得筋疲力尽。
湖南人是最早的涉足者,自1999年到今天,他们仍是水洛河淘金队伍中的最强势力。
12月的水洛河,山谷气温骤降,寒气逼人。在沿河的工地居住点上,南方周末记者看到,一群群操湖南口音的青年男子集在一起,在昏暗的灯光下,或聊天,或打台球。
这些外来淘金客并没有引起当地村民的反感。龙啸说,湖南老板过来淘金后,给了当地人每家十万到几十万不等的补偿款,也让村民们学会了接触陌生人,还能做点小生意。
看起来,水洛乡人,因金而富,他们并不知道,代价正在付出。
淘金肆虐的水洛河边,河道堆积成山,哪里寻香格里拉美景的影子? 图/南方周末记者 吕宗恕
巨型挖掘机正在河道中新辟出分流渠,以引水流入,掏干砂石淘金。 图/南方周末记者 吕宗恕
“挖金就是赌博”
王军是被流金淌银的传说吸引过来的。有人说,水洛河河砂中的砂金纯度达93%,且硬度合适,可直接用来打首饰。
还有人说,一个外来淘金人,挖到一块8斤7两的金块后,便携金消失了。
更早以前的传说是,有位木里农民穿一双草鞋趟过河后就换到了一双布鞋,意思是过河后草鞋里面沾满了金砂,卖鞋的老板用布鞋换了农民的草鞋,然后火烧草鞋,水淘草灰,就能得到金子。
但传说终究是传说,并不是每个淘金人都能盆满钵满,也有人血本无归。
有十余年淘金经验的王军这一回就亏了。两个月前,他与人合伙,共投资170万把承包的河段翻了一个底朝天,只找到109克砂金。按投资算,每克砂金的成本是1.5万元。悲伤中他向合伙人提议,把这些砂金拿去打一条项链,以示纪念。“金隔一张纸。”已觉没脸回成都老家的他感慨,在河床上,哪怕金线偏了半米,你就可能与百万、千万富翁擦肩而过,“说到底,这就是赌博。”
所谓金线,就是砂金的矿脉。王军说,水洛河并不是每一处河床都有砂金。依据他的经验,首先要发现那些较一般石头重、敲击能发出跟钢一样声响的石头,然后在它附近能找到钨砂,再结合河床走向、山势,就能判断砂金藏在哪里。
叶世兵是水洛河乡乡村建设助理员。八年前,他开始与亲戚合作挖金,连续七年,每年亏两万,最后不得不放弃。哪知,接手者照着原来的路线,挖了不到两米,就挖到了金子。他发誓再也不淘金了。“挖金就是一种探险,就是赌博。”从湖南隆回来水洛河投资金矿的杨云也说,他所在的银河矿业上一个采矿期就亏了一千多万。在同一条河采金的国通矿业的老乡刘老板亏得更多,接近三千万。但他们都没有退却,因为金矿很可能就在下一刻突然出现。
人为金狂
更多人倾向认为,所谓亏损只是淘金客用以掩饰财富的托辞罢了,水洛河两岸,几乎仍是人人谈挖金,甚至金能左右一切。
被灰尘蒙得看不出颜色的县城班车并没有开到乡镇车站,而是直接停在了距离乡镇3公里的一排木屋前。司机说,金矿在哪,车子就停在哪。
南方周末记者以投资人身份前往暗访,就连开班车的司机也神叨叨地允诺,“只要你想来,我可以做中间人,帮忙找矿办证,绝对稳赚不赔的。”
在记者租住的木屋里,总有神秘的当地人慕名而来,抛出橄榄枝,说什么打包票找到稳赚不赔的金矿,只要款项打过来,对方就带去找矿区所在的村民谈开采赔偿,并请他在县政府的亲戚出面办证。
“最快一个星期能办下来。”他一点不迟疑地说。当记者问及姓名和电话时,他称自己没读过书,不会写名字,只知读汪丁(音)。
甚至淘金老板王军也决定在撤离的前夜,和记者赌上一把最后的买卖,他摸出一个黑色笔记本,称在木里县和盐源县之间的大坡乡,找到一块品位极高的金矿,只要愿意合作,他可以出资5万元请专业地质人员进行勘察,“我就要以地质资料入干股,一起合作开发金矿。怎么样?”
但他拒绝透露更多,只是神秘地笑,“这是秘密,没有谈好之前,目前还不能说。”
每个人都试图从金矿获利。每个人又都在打着对方的算盘。王军撤离的那晚,车队被当地老乡拦住了,必须缴纳过路费,几经讨价还价后花了800元了事。他哪知道自己的挖掘机在另一处也被拦下了,这回,又被迫出了4000块。“哪个老板不是赚了几千万走的。”外号“三哥”的中年男子毫不避讳地扬言,“每个来这挖金的人,都要来我这烧香,不然,你就别想干。”在一旁的妇女也说,就是挖掘机从家门口经过,也得交过路费。虽然,在王军看来,这些其实就是明抢。
非法采金的秘密
临走时,为了说服记者出资,王军还是抖出了一个淘金圈内的秘密。他说,他跟朋友合伙到水洛河淘金,并没有取得合法采矿证,不过,他有合法的采砂证(只许可采砂),也就是说,只要交纳一定的环境、水利、森林、国土等税金,就可以采砂的名义来采金。
用采砂证顶替采矿证,据说是当地业内的公开秘密。当地人汪丁(音)也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在水洛河上下游三十个采金点,超过半数并没有正规的采矿证书,都以采砂证来应付检查。
但木里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偏初里坚决否认,他说,即使有,那也是以前发生的事情。
曾有八年淘金经历的叶世兵介绍,一般而言,采矿权应经招拍挂程序,先由主管部门对矿区定价后公示,招标,出价最高者即为中标人,也就获得了开采权。
但在木里县,为了抢在水电项目建成之前优先开发矿产资源,采矿权更多是以协议出让的方式进行,2007年以来,该县共依法出让零星分散砂金采矿权15宗,其中,依法拍卖出让只有4宗,剩下的都是协议出让,共收取采矿权价款1000万多元。
副局长偏初里强调,水洛河分散砂金矿区不通公路,且又有水电站蓄水淹没的问题,不符合招拍挂条件。
唯一的幸运儿是银河矿业,它是眼下整个水洛河唯一拥有采矿权的机构,它们以65万价款,获得长1.3公里的采矿权,有效期到2010年9月11日。
这种协议出让的方式被人认为暗含猫腻,助长了当地肆意采金的风潮,早前,曾有一家网络媒体发文《四川:官员保护伞联合采金沙老板疯狂淘金遍体鳞伤的水洛河在哭泣》质疑银河公司非法采金。
28岁的杨云是该矿业在水洛河施工现场的负责人,他公开反驳,银河矿业经县各级管理机构审批,有合法手续,不怕各方面来调查。他说,公司法律顾问已给此文作者发了律师函,但不见回应。
最后一搏
现在,下游正在施工的宁朗水电站工程,逼迫上游的水洛河淘金客们必须争分夺秒。
宁朗水电站筑坝拦水后将淹没水洛河沿线金矿,所以必须赶在明年5月丰水期前,也就是蓄水前完成挖金任务。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传得很开的说法,2010年丰水期前,当地政府将关停所有露天采金,为水电站开路。最后的淘金疯狂得以陆续上演。
木里县国土资源局称,在整个水洛河,只有银河矿业获得了采矿权证,其他矿区都系复采或逾期开采,目前政府已下令停止作业,恢复原状。
而即便这唯一的合法淘金者,也正悄然违规,木里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偏初里说,上月初,县政府发现银河矿业越界开采1.5公里,现已罚款110万。早前,银河矿业也曾越界开采被口头警告。
12月22日中午,南方周末记者进入了宁朗电站工地,只见各种大型工程机械正在紧张施工。不久,这里将筑起拦水大坝。
沿坝址逆河而上,至水洛河大桥,河道中至少有10处正在抢修采金用的分流渠工地。银河矿业拿下了其中的8公里,据后来勘测,发现只有2公里多有开采价值。为了赶工,他们调用了三百余人的施工队伍,争取在蓄水前修完分流渠。
与银河矿业矿区接壤的国通矿业也在加班加点,希望能早些完成基础性工程,待蓄水前进入实质性的采金阶段。
南方周末记者实地查看发现,接近20处河道已被人为截断,挖掘机刨尽河床上的砂石和细土,露出了白灰色的河床。望着已被挖得千疮百孔的水洛河河床,同行的地质学家杨勇伤心地说,去年环保部还决议,把水洛河作为阿海水电站建成后的鱼类替代生境,在建或拟建的水电工程一律停工,但现在宁朗水电站仍紧张施工,淘金者也干得热火朝天。
对此,自称在全国多个地方淘过砂金的杨云不以为然,他更在乎的是河流中的金子,作为未来的淹没区,如果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矿产,经报批后可突击开采,不然等水涨上来后再挖就来不及了。
不过,这话激怒了杨勇,“水电站本是不能修的,也就是说,在水洛河建水电站是不符合环保部有关环评会议决定的,更谈不上现在蜂拥而来的采金潮了。”
利益面前,险象环生。“不少通缉犯都在矿山上。”偏初里说,利益驱动,加之这样复杂的背景,给他们清理违法矿区带来重重困难,人身安全甚至遭到威胁。2003年,矿产资源管理股股长执法后被不明身份者袭击,右脸被划破了一道长5厘米的口子。原水洛金矿矿长因遭报复,导致双目失明。执法中,一名林业公安的手指被不法分子砍断。
再没有一块处女地?
杨勇悲叹,木里金矿,再也没有一块处女地了。
在木里林场长大的当地人袁小兵记得,自水洛河发现有砂金后,尤其2001年前后,各地慕名来淘金的人络绎不绝,那时,站在地势高的乡政府门口往河下看,河道里密密麻麻都是人,场面蔚为壮观。
从2005年开始,淘金进入机械化时代。挖掘机、装载机、选矿机、选矿船,纷纷登场,一台挖掘机工作一天的砂石量,相当于10个工人挖大半月。
在高效率地掘砂洗金的同时,水洛河也加速度地被挖得面目全非。
水洛河发源贡嘎雪山,最上游一段还有一个名字叫白水河,因水如牛奶,又称牛奶河。叶世兵回忆,淘金并不盛行的时候,水洛河边有树,河中有鱼。一个上午,用钓竿能钓上来十几斤无鳞的冷水鱼,那时的鱼,味道异常鲜美。
近十年淘金后,岸边没了树,河水变成了淡黑色,跟稀释的墨水差不多。跟翻红薯地一样强度的淘金挖垮了河岸,挖塌了护坡,而更糟糕的,重型卡车往来扬起的粉尘,污染了山坡上的开花植物,造成蜂蜜味道大不如以前。
从水洛河桥往下,河道中,废墟的分水渠和一个个因挖砂形成的小水坑,向人们展示着这里曾经的淘金的火热场景。喧嚣过后,一片惨景。
离开水洛河的当晚,王军和外号“三哥”的中年男子一连喝了三杯白酒,他伤心地说,不仅我一个人亏了,还有其他老板也亏得很大,所以,在木里金区,再也没有一块处女地了。已有醉意的“三哥”也点了点头。
临近离开水洛河时,乡镇干部叶世兵传来了一个从政府听来的好消息。牛奶河那头有个富含砂金的咖洛村,那里的藏族同胞说了,村范围内的砂金,任何人出再多钱他们也不会卖的。因为,那没有见光的金子,就是他们心中的神。(感谢绿家园 “江河十年行”活动)
3、2009年“江河十年行”之四――又见大渡河
文图 汪永晨 周晨
2009年“江河十年行”在12月19日过了杂谷脑河,穿过让人留恋让人惋惜的米亚罗峡谷就进入梭摩河河谷。
梭摩河是大渡河的支流,杂谷脑河是岷江的支流,所以梭摩河和杂谷脑河的分水岭-鹧鸪山,也是岷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
大渡河支流
静静的大山,静静的大江
我们熟知大渡河,是因为著名的英雄主义传说——“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经强渡石棉县安顺场渡口和夺取泸定县城城西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
泸定桥
大渡河从四川和青海交界处的巴颜喀拉山汹涌而下,一路形成了许多雄伟秀美的峡谷群,峡谷的落差致使水流湍急,河水波涛汹涌。
壮丽的河山必然带来葱郁的人文。《中国国家地理》的编辑王丽晶告诉大家,大渡河的激流险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红军飞夺泸定桥72年前的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在安顺场遭清军围追、堵截,英雄末路,最终在大渡河河滩折戟沉沙。
百年大滑坡
没有大规模建设的大山生活
我们在这个地方停留时,地质学家杨勇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古滑坡,起码有上百年的历史。而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建设,当地百姓还是可能在这里过着宁静的山间生活。
杨勇说,每一个自然坡都会有一个凌空的角度,如果失去稳定的条件,就会有新的滑坡。现在大渡河的开发,水库蓄水形成的新压力,都是造成不稳定的因素。
如果说这两年看水库造成的山体滑坡已经很多了,那么今天在走向丹巴这段大渡河的两岸时,看到河边大山的沙化过去看的不多,或是也很少听到,这应引起重视的提醒。
大渡河边的荒漠
演变中的大江两岸
大江边的石漠化
两岸都在沙化中
这些年人们一说起沙漠化,就会想到西部。可是今天“江河十年行”,走在大渡河边看到这副样子,让车上的两位专家都在说,东部的荒漠化,石漠化也已经相当严重。引起石漠化的原因有:植被稀疏和退化,土层的贫瘠化与盐碱化和岩层的破碎。
这些又是如何造成的呢?离丹巴不远的石棉县,曾经是一个因有丰富的石棉矿而开始了生产石棉新城。后来人们知道,石棉的污染足以伤及人们的健康。石棉县已转产。但是大山里还留下了曾经疯狂开采的痕迹及这痕迹再演化出的荒漠化,石漠化。
大河边的开采
加过工的大山
生态学家徐凤翔说,沙漠化是荒漠化的终端,现在我们国家东南、西南都在气候湿润区荒漠化着。再有借助风力的搬运,更是形成了绵绵起伏的沙漠。令人遗憾的是,这并没引起人们的关注。2006年,丹巴发生了巨大的滑坡,造成人员和财产的严重损失。
峡谷中的冶炼
峡谷的本貌
沿大渡河而下,就是素有“美女之城”的丹巴,沿途峰峦重叠,峡谷深邃。四川当地有句俗语“到了丹巴,不想爹妈”,说的是到了美女如云的丹巴,青山绿水共为邻,忘了爹妈了。过了丹巴,进入康定县界,康定情歌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就这样清新秀丽的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情绪所至,大家唱了一段康定情歌。
沙化中的峡谷
峡谷人家
壮丽的河山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能源。大渡河是我国规划建设的重要水电基地,共规划一级电站22级,规划装机总容量超过2500万千瓦。已经建成的有:于1971-1978年陆续投产的龚嘴水电站,装机容量为72万千瓦;于1992-1994年陆续投产的铜街子电站,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
没有被开发的峡谷,还有着激流,有着起伏绵长
已经被规划了的大山,不知明年再来会是什么样子
为了保证大渡河流域梯级开发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加快梯级电站开发步伐,国家制定了“以国电大渡河公司为主,适当多元投资,分段统筹开发”的水电开发方案。大渡河双江口铜街子河段按双江口至猴子岩、长河坝至老鹰岩、瀑布沟至铜街子三段统筹开发。上段和下段各梯级电站由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其中装机容量为330万千瓦的瀑布沟水电站将于2010年全部建成投产,装机容量为66万千瓦的深溪沟水电站将于2011年全部建成投产;中段各梯级电站中,由国电大渡河公司负责建设大岗山水电站,大唐集团公司负责建设长河坝、黄金坪,华电集团公司负责建设泸定水电站,中旭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建设龙头石水电站项目。
这就是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在说的跑马圈水。
“现在大渡河河谷很多地方出现了岩层的裸露和破碎,这说明这些地带已经有了荒漠化的危机。这种地质情况,需要的是保护而不是开发。 2009年“江河十年行”,走过这些地方,已没有了鸟语花香,处处尘雾缭绕,机器轰鸣。猴子岩大坝施工现场,河水绕道而行,往日的波涛汹涌已经变成涓涓细流,李天社摄影师曾经跑遍整个大渡河,此刻他不停地描述那已经远去的风景。大坝工地的正中间,赫然挂着“建设猴子岩,开发大渡河”的标语。在猴子岩大坝附近几公里的区域内,采沙车在裸露的河床里往返不停;两旁的山体沙石堆积,岩层裸露在外。
大河被拦住了
“有这样的开发吗?这个地区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徐凤翔教授质疑道。
正义和谐
共同的心愿
警钟长鸣
徐先生认为,像这样的地质现状,水电建设要以疏为主,以小为主,在支流比在干流更合适。生态是一个各种关系相协调的综合系统,不是一个流域、一个区段的事情,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没有大坝的猴子岩
没有电站的猴子岩峡谷
回望猴子岩
驱车向前,距泸定县城不足两公里的泸定大坝,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这个去年因为未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而一度停工的大坝,现在看来显然不受这个禁令约束。
“先施工建设,后上报立项。生米做成熟饭,上级不批也得批了。”一位了解泸定水电开发内情的记者说到。
2006年“江河十年行”时,我们看到的大渡河在泸定桥上游是自由流淌的。2007年来,大渡河的一段开挖。2008年几乎被载流。2009年年坝基已经建成,两侧坝肩正在积极的会师,左坝基附近已经挖好了引水口,这意味着,人们以后很难看到大渡河的波涛啦!又一个高山出平湖。整个大坝施工区截断了一公里左右的河道,施工区内车辆穿行,高架吊车高傲的挺立着,水泥搅拌机矮小却粗壮异常。
泸定电站已经截流
标语上说:开发和保护并重
“这大量的施工废料遗留下来,是不可忽视的污染。”地质学家杨勇说。
面对巨大的坝基和施工作业区,杨勇说“1989年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徒步走遍了大渡河,没想到现在会这样。”
废渣就堆在河床上为将来蓄水带来隐患
下面2公里就是泸定县城
作为横断山脉首席科学家,杨勇着急的是:横断山脉作为地球应力最集中的地区,不适合如此大规模的开发。正常状态下还地震、滑坡不断,大规模的开发更要重视。
驱车进入泸定县城,望着“飞夺泸定桥”中原型的铁索桥,当地景区的游客说笑:“红军再来就不用飞夺了,挽起裤腿,直接趟过去就行了。”
走过泸定,夜宿石棉。石棉因石棉矿而建,主要用于消防服等耐火产品的制作。晚餐时,几位彝族朋友告诉我们,石棉矿资源枯竭后,当地又发现了锌矿和其他矿产,正在进行又一轮的开发。由于矿业作业需要大量电力,泸定电站尚未投产,很多浙江人和福建人来在这里开发小水电卖钱。
“从战略上看全球的资源都在减少,要谨慎的开发,进行一定的战略储备。”杨勇对石棉矿产资源的无度开发自然很是忧虑。
“可是开矿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你看这夜景,还有我们这有热水的宾馆。在GDP决定政绩的今天,我们怎么说服当地呢?”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王颖春说。
“不仅当地政府,当地人也觉得他们是落后的,他们要发展,要建设,要像北京上海靠拢。我们要让他们认识到青山绿水比人民币更重要在近阶段还很难。”[中国国家地理]记者王丽晶说。
周晨第一次参加“江河十年行”,但几天的采访已经让他发表了下面一番感慨: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矿业等高耗能企业需要电力,电力充足后,又发展高耗能企业。像泸定电站的修建,肯定考虑了石棉的工矿用电,我担心的是,电站建成后,会刺激更多的高耗能工业企业聚集在大渡河两岸。我们知道这也是“江河十年行”一直担心的问题,西南这么多大规模的电站规模化后,会不会吸引大量的高能耗工业西迁,像抗日战争时期,再来一个“工业西建”。难道我们把下游的河流污染以后,再来上游污染吗?下游污染后我们还有上游的水源能够补充,上游污染之后怎么办?
南水北调西线的工程之一,就是在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如果花费巨资调去的是不能使用的水或者无水可调,怎么办?
西南江河要以保护涵养为主,以生态调节为主,这样才能为下游的人民带去至关重要的水资源。一次“江河十年行”的经历,面对破碎的江河和大山,周晨从内心发出呼吁。
他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云
峡谷阳光
大渡河完成横断山系的最后一道“阻隔”——金口河大峡谷后,由于地貌的变化,将轻柔的步伐进入了四川盆地。进入四川盆地的第一站,就是自古富庶,号称“小天府之国”的名城汉源。今天的汉源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明天我们一起去看看。
4、环境保护部:严格限制四氯化碳生产购买使用
来源:新华网2009年12月2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644469.html
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顾瑞珍)环境保护部23日发布《关于严格限制四氯化碳生产、购买和使用的公告》,要求严格限制四氯化碳生产购买使用。
公告说,自2010年1月1日起,除用于非消耗臭氧层物质原料用途和特殊用途外,任何企业必须对生产过程中副产的四氯化碳进行销毁或采取其他环境无害化处置措施,确保四氯化碳产量为零。除用于非消耗臭氧层物质原料用途和特殊用途外,任何单位不得购买四氯化碳。除用于非消耗臭氧层物质原料用途和特殊用途外,任何单位不得使用四氯化碳。
公告指出,凡生产、购买或使用四氯化碳用于非消耗臭氧层物质原料用途和特殊用途的,必须按照环境保护部《关于实施四氯化碳生产配额许可证、使用配额许可证及销售登记管理的通知》要求申请,经批准后才能生产、购买或使用。
公告要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督促相关单位执行上述规定,切实做好四氯化碳生产、购买和使用管理工作。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单位,由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处罚。
据介绍,此公告是为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根据《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和《中国四氯化碳生产和加工助剂行业淘汰计划》的有关规定制定。
5、环保新规明年实施 擅处电子垃圾最高可罚50万
来源:法制晚报2009年12月24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12-24/135419330172.shtml
本报讯(记者王永生)我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将有法可依,如果擅自处理电子垃圾,最高将罚款50万元。
今天上午,在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等国家部委有关司局联合举办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培训会上,记者了解到上述信息。
条例规定,对于没有取得电子垃圾处理资格,擅自从事处理活动的,将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查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业、关闭,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会上,环保部污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条例将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的实施对于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6、洪泽湖污染防治规划获批 到2015年水质达到Ⅳ类标准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12月2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647146.html
江苏省发改委日前批复了《江苏省洪泽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批复原则同意“规划”提出的重点工程项目,要求区域内各级政府抓紧制定实施计划,全面落实各项治理措施,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据悉,“规划”的主要内容为:环境现状调查、分析、评价及主要环境问题的提出,区域水环境容量计算与污染物削减目标的确定,湖泊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水污染控制方案的制定,重点工程项目,目标可达性分析及工程效益,保障措施与组织设施等,并与《淮河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南水北调污染控制实施方案》等区域重大治污规划衔接。通过项目实施,预计到2015年,洪泽湖水系主要河流水质氨氮、总磷等指标将显著降低,湖体水质满足Ⅳ类水质要求,出湖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入湖河流水质断面达标率和城市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5%。 (章雷)
7、世界经济黄皮书:饮用水污染或将成最危险人为灾害
来源:中国网 2009-12-24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09/12/671261622824_1.shtml
2009年12月24日上午举行“2010年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报告会暨2010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国际形势黄皮书》发布会,发布《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和《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0)》。
《国际形势黄皮书》指出, 由“水援助”(Water Aid)和“泪水基金”(Tear Fund)这两家国际性慈善机构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表明,目前全球有9亿人没有洁净饮用水,25亿人没有上厕所的条件。全球每天有多达5000名少年儿童因饮用水卫生状况恶劣而死亡该报告还说,水污染问题在那些人口急剧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
近几年,水污染所造成的饮用水危机在中国的人为事故灾害中占了相当比重。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水源,黄河在近十多年中被污染的情况在不断加重。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后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V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与黄河一样,长江的污染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长江干流六成河水目前已遭污染,超过Ⅲ类水的断面已达38%,比8年前上升了20.5%。尽管淮河是中国投入最多、开展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河,但如今仍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在2000公里的淮河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
自2005年松花江发生重大苯污染事件以来,中国共发生14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2~3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水污染作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危机正以超常的分量挑战着中国政府的决策水准与能力。
8、北京制定五年“解渴”规划
来源:京华时报2009-12-24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09/12/671261619496_1.shtml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延期已成定局,这意味着南水将推迟五年进京,原本左支右绌的北京水资源面临雪上加霜。
未来五年,北京何以解渴?昨天,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本市已经制定完成未来五年用水规划,并初步完成了明年水资源保障方案。
这五年规划的核心是:实行地下水、地表水、再生水、雨洪水、境外水的五水联调机制,来确保在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同时南水“迟到”的情况下,北京市的供水稳定。
■目前形势
京石段上月底停工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表示,截止到上月底,南水北调京石段工程正式进入检修阶段,停止调水。市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何凤慈介绍,从去年9月1日到今年8月下旬,本市累计从河北省岗南、黄壁庄、王快三座水库调水4.35亿立方米,除去中间损耗,实际进京水为3.3334亿立方米。
这个数字,相当于密云水库的三分之一,又相当于本市居民生活用水总量的约五分之一。
对于是否会继续调水进京,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要视政府层面的沟通协调情况而定。该负责人表示,如果两地谈成了,那么明年可能还会从河北调水进京,“如果谈不成,京石段只能在2014年用上了。”
实际上,此前调水的来源地,是同样缺水的河北,但基于北京市缺水严重的形势,原定今年3月份就结束调水的京石段工程一再延期。今年年中,来之不易的“河北水”告罄。经过“综合考虑和协调”,河北应急水源供应期延长,延期调水第一期“续送”1.2亿立方米,计划总续调量达2.5亿立方米。
9、广东设立1000万元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2009-12-24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09/12/671261622137_1.shtml
据广东省水利厅水资源处最新情况统计透露,广东今年水环境水生态建设收获颇丰,已从今年起设立了1000万元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
据了解,广东加大水资源保护投入力度大,广东省财政已从今年起设立了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1000万元,专门用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广东省水利厅长黄柏青表示,虽然这一专项资金数额不大,但却是一个导向,也是一个突破,今后每年将逐步增加该项投资。
目前,广东各地正在充分利用好水资源费的同时,努力推动建立稳定增长投入机制,推动政府财政加大对水资源尤其是水库水资源保护的投入。茂名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高州水库水资源保护,同时通过经济、政策、工程等多种措施加强对高州水库的水资源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水资源质量提高的效果。
今年广东省水利厅注重开展水资源保护的专项基础性研究,不定期举办全省大中型水库水资源保护培训班,开展重点水库水资源保护的专项调研,积极应对蓝藻水华等灾害的发生。地方各级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水库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深圳市大力进行水库水生态修复、入库河流综合整治等。在保护水质的同时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圳市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中期评估中获得全国最高分;东莞市被列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
10、“江河十年行”走过十年江河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2009-11-23
http://www.am828.com.cn/rwzk/200911/t20091123_554369.htm
邢云:晚上好各位朋友,欢迎收听《人物周刊》,我是邢云。计划用十年的时间,每年走一遍川西和滇西北地区的主要河流,认识这些河流的自然生态,风土人情,了解这些江河水能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记录河流沿岸的经济状况和百姓生活。2006年的11月,我就参加了被定名为江河十年行的第一年的行走。行程中经过的主要河流有闽江、雅砻江、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等,一路上涛生不断,村庄连绵,在一路的行走中,我们观察,我们记录,每天晚上在我们的节目中直播,短短的十几天,和那些江河产生了深深地情感,我们约定,一定要坚持走过十年,真实地记录这些河流十年的变化。
但是其实谈何容易呀,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工作,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2006、2007、2008,能够坚持下来的为数不多,但是不管后来有没有继续行走,第一次行走中的故事和后来人行走中看到的变化都被我们记录着,关注着。前两天,在邮箱中看到一条消息,说是第四次江河十年行即将出发了,新老队员要集合在一起,共议过去的故事和未来的行程。
于是,带着企盼,带着向往,去见那些老朋友和新队员,今天的《人物周刊》,就让我们来听一听在聚会当中所讲述的故事。
说来真的是有一些遗憾,当赶到聚会现场的时候,发现参加第一年行走的只有我和汪永晨。而在后来的采访当中,第一个采访到的是于小燕,他是中国黄金报的退休记者,她说她还没有参加过江河十年行的行走,但是却不能认识行走过的每一个人。
于小燕:我虽然没走江河十年行,但是汪永晨给我一个任务,就是把你们三年走过的路让我把它编成一本书。我开始不知道这本书容量这么大,也不知道这里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我以为只是一般的书,一走一过的这些的新闻,但是呢我在看了这些书稿以后我就被你们深深地打动了。我和这里头的很多人都是感情上的朋友,没有见过面的朋友,实际上我已经把你们都装在我心里了,因为你们走的这条路这么艰难,然后采访任务这么重,而且采访的困难这么大,所以我觉得你们这些记者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
邢云:哪个故事让您记忆犹新?
于小燕:好像任晴有一照片是拍你在录水,录水的声音,你录了很多水的声音,水的声音是不同的,特别是在录怒江水的声音,那张图片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那张图片,那个是碧绿的翡翠般颜色的怒江的水,然后我听不见它的声音,但是我看到了它的颜色,我想它的声音一定也是非常好听的,所以这张图片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只有热爱自然的人才能想到去录水的声音,所以我想这一路有酸甜苦辣,我想你们肯定是经历了非常非常多。
还有就是在六纪同小学,那些小孩在光着脚上课,然后穿的衣衫很单薄,我看了以后我眼泪都掉下来了,而且一个六纪同小学只有一个老师和六个孩子,然后你们送去了书,为他们买了衣服,买了鞋,买了书报。我开始看图片和看文字的时候我心里揪着,但当我看到你们为他们穿上了温暖的衣服和鞋的时候,给他们发了新书报,还带去了好多彩色的书,我觉得我的心里非常释然,我觉得江河行能够为这些人,生活在怒江边的人做这些事情,我觉得你们也很了不起。
还有就是怒江边的那些傈僳族人的平安夜,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邢云:那是第几年走的?应该不是第一年的。
于小燕:不是第一年,是第二年,第二年正好在平安夜的时候赶到了怒江边傈僳族的山寨,那里正在具有平安夜的盛大的唱诗和跳舞的活动。我就想住在怒江边的人,其实虽然他们的生活是很贫困的,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在精神世界上他们并不贫困,他们并不比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更痛苦,不是这样的,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比我们丰富得多。
另外一个就是水电站,究竟能不能够让怒江人民致富,这是我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江河十年行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修水电站的人都在说我们是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我们是让老百姓脱贫致富,是要发展经济,还是要山清水秀?我认为这个不矛盾。因为世界上有很多修水电站并不破坏自然环境的这样的先例,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如果我们的水电工程能够真正做好环评,真正研究好,能够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岸边的动植物的多样性,在这个基础上去开发水电,去保护自然环境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其实我们的先民在开发怒江两岸和其他这六条大江两岸的时候他们有非常多的生存智慧,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我有一次到布依族贵州的地方,当地县委的人跟我说你看,如果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下面一定是布依的寨子。所以我觉得少数民族的敬山敬水,他们敬畏自然,才为他们留下了这片,也为我们留下了这片最美丽的家园。所以我们不能以发展经济的名誉是破坏我们的世世代代的我们的先民,用他们的生存智慧给我们留下的这片山水我们没有权利去破坏。
邢云:既然提到了汪永晨,那我们下面就听听汪永晨的讲述。汪永晨是绿家园的召集人,也是这次江河十年行的发起人,说来让人感叹,在第一年行走的人当中,差不多只有汪永晨是一直行走在江河十年行的队伍当中的。
今天当第四次即将开始的时候,你回味更多的是什么?你展望更多的是什么?
汪永晨:最想说的话就是时间过得真快,2006年时候我们走的时候好像觉得十年很长,但是现在已经走完三年,第四年马上就要开始了。也很高兴的是,我们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虽然我们一开始设想的我们这支队伍,就是我们第一年的这十二个人能够一直走十年,但是现在真正坚持的只有我一个人了。
邢云:我记得那时候我们还算了一下,说十年之后我多大,十年之后你多大,结果真是很惭愧,工作的原因没有走下来。
汪永晨:大家可能有各种的原因吧,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其实也有的人走了三次,因为我们去年因为地震以后我们想多关注一下四川,四川和云南分着走的,所以现在已经走了四次了,今年是第五趟。其实关注的人应该说,原来从我们12个记者,到现在已经成千上万了。我们在网站上,这个信息大家都在提及的,不光是中国人在提及,现在在一些国际媒体上,在一些关注整个我们这个地球生存环境的人都在说中国有一支记者队伍在记录中国江河的十年,这是在为中国江河写史,而且这个十年的变化应该说在我们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经济非常发展以后,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
这三年来其实最后的一个变化,可能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去年5·12的汶川地震,因为这个地方,我们第一站的都江堰,紫坪铺水库就是在这个震中的震中,而我们采访的这一户人家陈明,我们已经去了三次他们家了,变化是巨大的,从我们去他们家新建的小饭馆。
邢云:还记得,新盖的房子。
汪永晨:新盖的房子,红红火火,但是他们在担忧是不是能够有人来吃饭,有没有生意?但是2007年去的时候就比较惨,因为那条街大家都在开饭馆,都在卖东西,可是不是一个交通要道。
邢云:你记得吗,当时第一年的时候我们就在说,一家挨着一家都是生意,那谁来买?第二年就显现出来了。
汪永晨:第二年就全关门了,去年去就地震了,房子有的裂了,有的塌了,有的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吧。所以这支队伍应该说是越来越大,关注江河的记者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现在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仅是我们当地人对这些地方行为,或者说有所干扰,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大环境对江河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像长江上游的金沙江,这两年它的洪水,它的泥石流,它的地震都频繁发生,这个跟我们的大环境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这个记录其实也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这种重视暌暌之下,中国的环境到底会有哪些影响?我觉得这个意义是我们原来可能还没有想到的。
应该说我们的队伍也有所变化,我们最开始全是记者,可以说没有一个是真正的专家,但是我们从2007年开始有水电方面的专家,有地质方面的专家,有生物学方面的专家,有植物的专家,到去年开始我们又有企业家,有导演,有文学家,这样的人加入,我觉得很有意思。比如去年我们一个上海的话剧导演他回来以后,今年他就编了一个江河行的话剧,在上海演出不但爆满,而且他现在在全国七个城市巡展,完全是我们江河十年行的这一行的问题,他用话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企业家的加入,也使得我们资金上面,原来我们完全靠记者AA制这样去参加,现在我们请专家这些的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可是比较遗憾的是,像地震以后,像我们关注的闽江大渡河,在这次地震中有很多电站都塌了,或者说停止动作了,不能再继续发点,这些电站今后怎么办?我觉得这可能是对我们今后在建电站,比如说它的地址评估,它的环境的影响的评估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想正好2008年地震到我们2016年,这八年期间,这个地方的变化,通过我们记者,通过我们专家的记录,我觉得这是为我们后人提供一个开发也好,发展也好,保护也好珍贵的资料。
邢云:你们后来又看木格措,今年还有吗?
汪永晨:其实我刚才就是忘了说了,今年木格措也非常让我担心,我们第一年去的时候他们很高兴,知道他们已经不建电站了,我记得当时我在那儿还大哭了一场。我们第二年去的时候他一下就年轻了,我们觉得他怎么那么年轻?那个小姑娘也一下长大了,我们都觉得像一个大姑娘了。去年我们去的时候,那个老人一下就特别苍老,我们一问,这个地方,当时我们去采访他们的旅游局,他们说新的绿色的增长点就是要开发当地的旅游。可是他们最后不知道为什么承包给张家界的老板了。结果张家界的老板一承包了以后马上让这些人都搬出去,搬出景区,说为了统一管理。我不知道我们这次再去的时候,容措这家老人是不是已经搬出去了,非常担忧。
邢云:在聚会的现场,我们看到一幅很大很大的油画,油画上的那个情景真是太熟悉了,那是我们第一年行走的过程当中看到的怒江的第一湾,那个江水的那种蓝让人永远都不能忘记,所以看到这幅油画的时候,一下子第一年行走当中的许多故事马上就出现在脑海当中。后来听大家介绍说,画这张画的人叫刘小红,她是后来参加江河十年行走的,只参加了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怒江的第一湾的景色只看了一眼,就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记忆深处,并且重现在她的画笔之下。
你是去年走的是吗?
刘小红:对,去年走的。
邢云:第三届江河十年行。
刘小红:对对,2008。
邢云: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我是第一届的。哪些东西让你最震撼?哪一个故事让你特别的想告诉我?
刘小红:因为我经常走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河,所以我看到那条河特别激动的就是说还是很原生态的,非常的漂亮和优美。主要是我觉得认识这些朋友,在这一车上,来自不同的行业上,当然记者多一点,也有企业家,也有科学家,我跟他们学到的东西特别多主要是。
邢云:比如说?
刘小红:包括对生态的多样性,还有当地的江河的改造,因为经济发展影响到当地的居民,以前还没有意识到。看我不画了一张,就是那个叫石月亮的地方,早上很早我们就出发,因为怒江那个地方的气候早上有很多的云雾,走到那个地方,我们下来的时候一回头,一下看到金光灿烂出来,在很远的地方,从云雾中出来的山的状态和河的气势,对我是一个特别大的震撼。因为我画画基本上不是照着画,都是凭着感觉画的,所以我回来的时候就想怎么把最美的景色捕捉下来,也同时是对河的寄托,所以我回来画的一瞬间,大家看也能看出来。
邢云:在老朋友和新队员的聚会当中还认识了很多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他们有些还没有参加过江河十年的行走,都是准备今年参加第四次江河十年行的行走的。记得有一个朋友叫占山,他特别告诉我说,就是占山,他说他的老家在白洋淀,所以他特别的爱水。他是一位画家,他对河流的记录是从画这些河流开始的。
今年即将参加对吗?
占山:因为我现在关注的这个题材和汪老师所倡导的这种理念和对环境的认识特别相似。因为我在这之前,我可能从一个不自觉的角度我就画了很多江河题材的画,画了好多,我没有走得太远,我只是把北方,我从小看到的,我成长的这几条大河和我小时候记忆做一些对比,画了一些当今的北方的这几条河流的现状。
记者:哪条河?
占山:有三干河,我从北边的三干河到永定河、潮白河、易水河和滹沱河,我北方的河流都走遍了,基本上走遍了。
邢云:我们的节目从浍河的上游,山西小牧场一直走到入海口,就是永定河的全程。在走这个河的过程中有什么感悟?
占山:满目疮痍。我现在创作这批画,我感觉不像我们地球中的河流,我觉得像火星的表演,像月球的表面,已经把河床翻了无数遍。
邢云:我们走的过程也是,永定河那么多的河床,里面都建房。
占山:现在有高尔夫球场。
邢云:汽车教练厂。
占山:我小时候,我生活在白洋淀,我小时候就在水边长大,我小时候记忆中河流那水我捧起来就喝。我每年清明,我祖先躺在那里,我明年清明回去扫墓。去年我回去的时候,一些我的朋友也是记者,跟我回来一起感受一下我回家的感觉。我们到了,这是我小时候玩耍的地方,一湾浑水,黑的,我把它拿起来,我说捧着洗把脸。他们都觉得这么脏的水,我说它毕竟是养育过我的河流。实际上很惨的,我小时候鱼虾之多啊,现在都是再生水。占山,是占山为王的两个字,是一个画家,是一个很写实的画家。
邢云:这里是北京新闻广播的《人物周刊》,广告之后请继续关注。
邢云:在江河十年行的行走当中,其中有一个情景是让我们很难忘怀的,有一位环保人士叫萧亮中,他的故乡香格里拉县车轴村是在长江第一湾的旁边,这位为保住长江第一湾殚精竭虑,并且在32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的人,被当地的百姓称为金沙江之子,他和很多环保人士都是好朋友,在十年行设计行程的时候,大家就约定,每年的行走一定要作萧亮中的目的去看一看,一定要看一看萧亮中的母亲和他的女儿。我在参加第一年的行走的时候看到了当地的百姓自发凑钱为萧亮中立的一块碑,那块碑略显单薄,但是你能够感到充满了情义。我们去拜见萧亮中的时候,单薄的墓碑和简陋的墓地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就像是萧亮中自己在那里站着,默默地望着金沙江。而这次采访的时候,后来参加江河十年行行走的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何盈,也对那里的景象有着特别多的感触。
何盈:我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哭了一次,而且是端着摄像机,整个是抽搐着。我觉得当时因为我要自己拍,我要拍我采访对象,我必须要保持镜头稳,但是因为我抽搐得太厉害了,我哭得太厉害了,我怕我的哭声被录进去,所以就那么一直抑制着,那次给我印象特别深,就是在萧亮中中的墓前。因为萧亮中是金沙江之子,我们每年去的时候汪老师都定下来,有一个行程是必须要完成的,不管采访任务会多么紧都要去,去看亮中的妈妈,因为亮中等于是太奔波,太辛苦,在保护金沙江,很年轻就去世了。其实在去亮中家之前我对他并不是很了解,到那儿去之后我也是在路上听汪老师给我介绍了一些他的情况。在那儿我就特别想能采访到一个亮中身边的人,刚好一个叫李大军的,一直在他身边,其实我当时问,我说亮中跟你是什么关系吗?他说亮中是我的老师。我想亮中其实跟他年龄差不多大,但是大军会把他尊称为是他的老师,我想更多是精神上的老师吧,也肯定是引着大军也走上了环保这条路。
我记得当时第一开始提出要采访他的时候,大军是个比较羞涩,甚至是有一些内向的一个大男孩,他拒绝了,他只是说这些事是我应该做的,我不是特别想接受媒体的采访。我尊重他,我们一行人一起去了亮中的墓前。那个墓在山坡上。
邢云:那个墓我也去过的,我们第一年的时候也去过。
何盈:他那个墓刚好对着金沙江,汪老师跟我说这个墓是亮中生前的好朋友一块一块石头捡过来然后给他搭起来的。
邢云:很简陋的一个墓。
何盈:很简陋,但是在那个山坡上它显得很高大,这是给我的感受。当时我们所有人都排成一排,点上香,有人给亮中点了几支香烟,然后一起鞠躬。记得当时,汪老师他们跟亮中比较熟的人都在那儿说了一些话,真的,每个人都很动容,都哭了。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在观察,观察大军在哪儿?我发现这个大男孩在我们大家都守在亮中墓前的时候他远远的坐在了旁边的一个稍微高的山坡上,嘴上叼了一根稻草,远远地望着金沙江。我就一直在观察他,我觉得他这时候心里一定有很多很多很多东西,然后我悄悄地走到他身边,带着我的摄像机。我半跪着,因为他坐在那地方,坐在地上,我把跪着对着他,他也不看着,我问他这时候你能不能给我讲讲亮中的故事?
可能是在这种环境下,他一下就话匣子就打开了,跟我说了很多很多,我被他这种讲述中真正地了解了亮中,也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所以那个时候整个就把我一个本身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应该有的一些职业的防线一下就击溃了,我真的没办法。后来哭得挺厉害的,然后结束它的采访之后,很多人就开始下山就走了,走得慢一些,因为我发现大军是走在最后一个。我回头看大军,大军趁大家都走的时候,将近一米八的大男孩在亮中的墓前双膝下跪,磕了几个头。我觉得那一幕永远都忘不了。我觉得热爱江河,热爱环保的这种精神就是这样人跟人这种相传,你传给我,我再传给他,更多的人走上这条路,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走上这条路。
邢云:说得真好。汪永晨是这个活动的策划人,而且从第一年开始,我们那时候都说我们要坚持走十年,但实际上真正坚持走的只有她。
何盈:汪老师其实她是一个特别特别有热情,有冲劲,很感兴的一个女人。我记得她整个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块走的这一路,她就告诉我两个字,她说不管你生活中,你事业中,你工作中遇到任何一个困难的时候,你就要记住这两个字,就是死磕。
我觉得我跟汪老师这一路她教会了我这两个字,死磕。我发现很有用,她就是一个死磕的人,所以我觉得在中国要做环保的话需要这种死磕的精神。而且她真的是一个非常拼命的人,因为这一路我们俩经常住在一个房间,她也要求我跟她住在一个房间。我们白天的行程非常紧,采访、赶路,但是每天晚上她一定要写日记,很困,很累,真的是能倒在床上就睡着,但她一定要写日记,而我当时的工作就是帮她整理照片,整理出他今天拍的一些比较好的照片。
我整理完照片之后可能是凌晨两点钟睡下了,有的时候我迷迷胡胡,半夜的时候醒来看他还在写。
邢云:我也知道她。
汪永晨:她会写到凌晨四点钟,五点钟,第二天早上大家七点钟起床上路的时候,她照样精神抖擞的,又跟我们在一起。我觉得可能真的要把江河十年行这十年能坚持下来,需要有一个这样灵魂式的人物,需要有这样一种像精神的一个火炬一样,一直熊熊燃烧着,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所以我其实挺相信江河十年行一定能走完十年的,因为有她在,她的这一团火是可以把周围都照亮,甚至是让周围去点起更多这样的火炬,这把火会越烧越大。
邢云:在江河十年行的行走当中,说实话,心中记下了很多的故事,比如说第一天当我们到木格措的时候,认识了一个藏族的小女孩,小女孩非常可爱,不太爱说话,正好我的背包里面带着巧克力,于是拿出来给了这个小女孩,我知道,生活在那个地方的小女孩,平常是很缺少糖的,更别说这些巧克力了。小女孩拿着糖悄悄地走出去了,我以为她不好意思当着我们吃,但是后来我发现她把这块糖给了她奶奶。当时我特别特别的感动,还在我们的节目中特意的讲述过这个小女孩的故事。还有一个场景也是让我们百感交集的,那就是长江第一湾,我记得当时有专家告诉我说,如果长江从发源地开始一直往前流的话,很快就会流出我们的国境。但是长江流到丽江市老君山这个地方的时候,它没有再继续前行,而是轻轻地转身向东奔流而去。正是这样一个轻轻地一个转身,所以它继续流淌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当时我就觉得长江一定是有情感的。
在这次聚会当中有一个人我特别地想见到,但是却没有见到,他就是苏苏。当时我们第一年行走的时候,她还是在成都工作的,但是现在呢江河十年行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已经生活在北京了。所以在这次聚会的时候没有见到苏苏让我特别的遗憾,聚会之后特意给苏苏打了电话,把她约到我们的电台,把她讲的故事也补充在我们今天的《人物周刊》当中。
我觉得第一年走的时候,现在只要我一想第一年,我就会想到什么?比如说是图画的话,我就会想到木格措上那一湖净水,看到它的时候你会觉得特别高兴,但是你刚一兴奋头脑中马上就是那种高原反应,一片空白,我记得我当时马上手抱着肩蹲下来,让高原反应过去。我会想到那个小女孩可能一年都见不到一块巧克力,但是当我给她一块巧克力的时候,她会悄悄地拿出去了,现在我都记得,当时我觉得可能是小姑娘不好意思当着我们吃,但是等到一转眼进来的时候,奶奶的嘴这儿是鼓的。一下我就有个直觉,那个糖是给奶奶吃了,然后果然是给奶奶吃的,到现在说起这件事情我依然震撼。
我觉得我比当时更感动,这件事情你越去回味它的时候,你越觉得真的不容易。你会知道我们身边的很多孩子已经变得很自我,是吧,在家里面所有好的东西都是要给他的,但是在那么边远的一个高原的地方,一个小姑娘真的是很难见到巧克力的时候,她会把它放到奶奶嘴里,你说这是什么。到现在我也觉得这件事情,我没有把它写下来,但是我将来一定会把它变成特别美好的人生感悟的故事。
苏苏:对,我记得你还就这个题材当时做了一些节目。
邢云:对。
苏苏:跟北京城里的孩子进行联线。
邢云:所以后来第二年我没有走的时候我真的很牵挂,所以今年我一定,他们如果去的话,我一定会让他们带巧克力过去。
苏苏:说到孩子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孩子,在石鼓镇唱歌的小男孩。
邢云:那个男孩子,我给他做的心理咨询。
苏苏:当时特别害羞,不愿意跟他讲话,但是你去了跟他说了几句话之后马上就出来了,出来以后给大家放声高歌,那种声音把现场所有的人都感动得掉泪。
邢云:所以说你看江河十年,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真的是会排除很多的困难去参加这样的一个活动?就是你会知道,走江河的过程,其实江河边上的人更牵扯我们,更牵挂我们。现在多少年过去以后你还会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
苏苏:像我们江河行走的四川、云南的六条江,每条江上我们都有挂念的这些人家,每户人家几乎每年我们都去看望他们。
邢云:我觉得自然的山,自然的水,它肯定是要变化的,我觉得即使是没有这种开发,它其实也会改变,因为整个全球的气候都在改变,资源都在逐渐的减少,我觉得我今天还更想关注你自己,江河十年,你改变了什么?因为我们知道第一年我们一起走的时候,那时候你还是成都那个报纸。
苏苏:华西都市报。
邢云:华西都市报的记者,今天我们在北京相见的时候,你已经不是到北京来做客了,已经是在北京生活的。
苏苏:差不多快两年的时间了。
邢云:而且是著名的网站搜狐网站的环保方面的编辑。我不知道,是江河十年行让你有了这样的改变呢?还是你在走江河的过程中,是哪些东西促使你,让你跋涉了这么远来到北京继续你的环保事业?
苏苏:现在想来,我觉得还是江河十年行给我的触动很大,通过江河十年行认识的这些媒体的伙伴促使我去跟随大家一起为环保做更多的事情,因为我本身学环境工程的。在华西都市报的时候实际上还不是环保记者这种身份,但是走了江河十年行之后,第一年,第二年我当时都是在四川,在成都,但第三年我是以搜狐网门户网站绿色频道,这也是门户网站,商用网站第一家做环保专业频道的这样的媒体,以这样的身份去看,我发现这种角色的转变,到你看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江河十年行可能重新激发了自己做环保,做环保专业媒体人。
邢云:点燃了你心中一个触点。
苏苏:都不知道该怎么样来说了。有人说做环保更多的是靠责任感,我觉得还不完全是,它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你会发现自己必须要自己学的这些东西,做的事情会很重要的,你会更充满热情地去做它。
邢云:我觉得你刚才说了一句话我特别地认同,做环保不仅仅是社会需要。其实在我们行走在江河上的时候,那些自然的景色给了我们特别大的幸福的回馈。你记得吗?就是我们路过一个雪山的时候,当时车非常的颠簸,你根本就来不及调焦对焦,把这个相机伸出去都没有取景,就那样按一下,把相机拿回来的时候我说你们看这是多好的一张图片啊,这是盲拍的。我记得盲拍这两个字好几天都成为我们一个流行词,大家看到一个景色的时候就说我来盲拍一张,就那样随手的一按,其实这些东西都是自然带给我们的一种幸福感。所以说我觉得做环保,做自然的保护,除了社会责任感之后,有我们个人的兴趣,我们个人的爱好,我们个人所收获的那种愉悦都在里面,所以说做环境保护,做自然保护我们是幸福的人。
苏苏:对,特别特别幸福,尽管我现在也是在做这种专业的环保媒体,特别辛苦,但是你会发现每一份辛苦努力都是有回报的。
邢云:江河十年,让你从成都来到北京,挺有意思,每次的江河十年我们都是从成都出发的,记得吗?大家都是集结在成都,从成都开始江河十年行。但是你走了两次之后,你就飞来北京了。
苏苏:所以这次江河十年行聚会的很多伙伴还以为我在成都,没有通知到我,然后发现她实际上已经在北京驻扎两年了。
邢云:这也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真的现在在变化,信息是飞速变化的,其实我们人本身也是在飞速的变化的。有的时候你都来不及思考,可能这个变化已经到你面前了。刚才我们说第一届江河十年行仿佛还在眼前的时候其实你到北京已经两年了,看我们这么好的两个朋友居然在北京这么近的距离里面你来了两年多我们才见面,这说什么?我们都在快速地运转着。尽管今年第四次江河十年行,我们两个都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上路,但是我们的目光却会仍然的关注着他们,在我们各自的媒体上把他们所见到的情景反映出来,其实也就是通过他们的行走,通过我们的关注,让更多的人的目光能够追随着江河十年行的小的团体去关注我们的江河,去关注它们的变化。而且我们也希望,希望在更多的关注中,那么多的江河能够尽可能的保留住原生状态。
苏苏:对,我记得印象比较深的时候,我去年已经开始在搜狐工作了,在搜狐上利用网络平台给江河十年行做了一个特别大的专题,把以往的三年行的这些所有的内容,大家发表过的文章都会聚到这个平台上。
邢云:我看到了。
苏苏:你会发现其中有一个板块是对参加过江河行的所有的记者和专家对他们做个介绍,你会发现这个单子已经很长了。我们第一年的时间十几个人,到第二年的时候二十几个了,到第三年的时候就更多了,当时已经三十多个人了,可能第四年或者第十年,这十年走下来你会发现,其实很多的媒体的记者已经在参与在其中了,就不单是几个人在关注,是几百个记者,甚至几百个记者周围更多的人在关注这个行动。
邢云:我们每一个媒体都能够影响那么多的受众。
苏苏:这可能也是我们走江河这些记者辛苦的意义所在,我们想影响更多的人,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包括我们今天所做的电台的节目也是希望把信息传达出去。可能你会觉得怒江,这些遥远的西部的江河跟我身边相差太远,距离很远,有可能我一辈子没有办法到达,但是我们通过记者的这样镜头,这些文章,包括这些大家所描述的场景,我们会觉得那个地方很美,那个江河很美,我们要保护他们,把那些风景,把那些美好的东西给留住。
邢云:让我到有一次我们直播,那是在长江第一湾直播的时候,长江一直向东的方向流,流到那儿的时候有专家告诉我们继续前行的话就流出中国的国境了,恰恰在第一湾的时候调转身拐了个弯,像胳膊肘这样,拐过去向另一个方向流,于是流淌在中国的土地上。那天我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我就说,从小学的时候我们学写作文的时候就有一个拟人手法,如果现在我们把长江拟人一下的话,长江一定是有思维的,有情感的,他不希望离开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愿意在这片土地上行走。我们今天的人们其实也应该用我们的心来呵护它。
苏苏:对。
邢云:江河十年,从2006到2016,也许我们真的不能坚持十年,每年都去行走,但是我们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行走的行列当中,不断地有人加入进来,去完成2006年我们的约定,江河十年,让我们关注江河的变化,记录社会的发展。好了,感谢您收听今天的《人物周刊》,下周的同一时间我们再会。
11、2009,十大公民行动
来源:时代周报 2009年12月24日
http://green.sohu.com/20091224/n269177603.shtml
每一次公民行动,都是一堂公民课。以正当的权利抗议不公的权力,在公民大课堂里,我们学习从臣民向公民的转变。
1、番禺居民理性抵制垃圾焚烧
“有关会江垃圾焚烧发电厂,这个项目已经停止。”广州番禺区委书记谭应华直截了当地说。12月20日,谭应华应丽江花园业主代表邀请,与小区居民面对面交流。丽江花园所在的洛溪地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逐渐从城郊荒地发展为庞大的新居民区,聚居于此的大多是中高收入阶层。
来自华南板块各小区的约50名业主代表参加座谈会,座谈长达3个多小时。与此同时,在会场外,也有一百多名业主,拉起横幅、举着“反对垃圾焚烧,支持垃圾分类”等标语,并高呼口号声援。谭应华在会上表示:“以后垃圾处理以某种方式落在什么地方,要形成共识,要大多数周边的人同意才行,这个比例要达到75%。”
谭应华最后呼吁,居民要理性有序地参加陆续安排的座谈会,希望和全区群众一起把番禺建成全国垃圾分类处理的榜样。对于此次与区委书记的对话,不少业主代表都感到满意。丽江花园有业主事后在业主论坛表示:“从这点看,谭应华书记还是抱着听民意的目的来的,态度还是很诚恳的。”
2009年9月份,番禺拟建生活垃圾焚烧厂的消息传遍网络,一场质疑建厂的自发签名行动也在各受影响小区展开。番禺的业主最初的共识是走行政程序表达诉求。他们征集签名,到各政府部门信访,足迹遍布番禺区园林局、区政府、华南科研所、市环卫局、市府、省府。媒体也进行了跟踪报道,一切都有序进行着。
10月30日,番禺区政府召开了解释垃圾焚烧疑问的新闻发布会,媒体报道量大幅增加。一场因垃圾处理而起的公共政策危机酿成。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国内135家报纸的监测,中央级媒体、市场化媒体、地方媒体11月份关于番禺“垃圾门”的报道篇数,分别是10月的3倍、9倍和6倍。同时,有消息说:鉴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原因,番禺房屋成交量自2009年9月份以来下滑了二到三成。
随着事件的推进,垃圾焚烧背后的利益链也浮出水面。11月22日,广州市环卫局原局长、现任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吕志毅坚称“推行垃圾焚烧发电坚定不移”。11月23日,近千名华南板块小区业主、会江村村民,在没有互相邀约的情况下,来到了城管委和市政府门前“散步”。
随后,吕志毅被网帖曝光其弟吕志平是垃圾焚烧特许经营方广日集团部门负责人。吕志毅先生除了感情充沛地评价其“胡说八道”之外,只是表示“今后再说”。正在“吕志平”进入公众视野,但未确认身份之际,广日集团旗下某企业官方网站上的一则《通知》突然被删改,“吕志平”在“组委会成员”的名单里神秘地消失。
12月10日,广州市番禺区四套班子联合发布 《创建番禺垃圾处理文明区工作方案(讨论意见稿)》,表示对于垃圾处理方式和垃圾处理项目选址,番禺区将重新进行讨论和论证,即日起开展全民大讨论。近三个月的维权总算有了阶段性突破。
2、责任型网民“问政”
12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丽洁受到党内警告和行政警告处分,并提出辞职。她的出事,源自一则网帖曝光“贫困县女检察长开百万豪车”。
2009年,互联网来到中国的第15个年头,3.38亿网民构成的网络社区使中国开始进入“网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央视新址火灾、“天价烟”周久耕、杭州“欺实马”、云南“躲猫猫”、贵州习水“嫖宿幼女”、上海“钓鱼”执法……在即将过去的2009年,网络问责、网络反腐的威力日益显现,一个强大的群体—责任型网民—正在形成。
中国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明显感到了陡然增加的舆论压力。“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相应诞生。因“躲猫猫”案而为网民熟知的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提出,宣传部门要从“捂盖子”思维向“揭盖子”思维转变。他举例说,一壶已经烧开的水,如果还使劲捂着盖子,结果只能是连壶底都被烧穿;而盖子一揭,尽管有可能会烫着自己的手,但沸腾的民意也就会变为蒸汽慢慢消散。近年来的网络舆情亦表明,政府“揭盖子”有利于培养理性、可对话的网民,也就是责任型的网民。
3、50名中国“气候公民”赴会哥本哈根
气候,在2009年是敏感的词汇,已经成为政治家、商人、农民、小贩都要关心的问题。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研究成果: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更多是一场灾难,而中国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国家之一。
地球是如此脆弱不堪,“气候公民”将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人们已经开始用行动拯救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依旧在全球继续开展,它寓意着减少碳排放、遏制全球变暖是人们自下而上的自发行为。在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会议到来之际,50多名中国青年气候使者从全球各地陆续飞抵哥本哈根。这也是历届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中,首次最大规模出现的中国青年环保志愿者形象。他们的任务是,发出中国的声音,以行动表达中国普通公民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
尽管被期望过高的哥本哈根大会,总难免以一种暧昧的方式收场。这些公民行动所产生的影响仍在,也必将持续发挥效力。因为这背后有一个清醒的告诫在传递:今天不做气候公民,明天要做气候难民。
4、冯崇义起诉广州海关“禁书”
6月5日上午,学者冯崇义在从香港进入广州天河车站海关的例行检查时,被海关工作人员查扣书籍。被查扣的是11本购自香港的学术著作。海关的查验记录称所扣留的书籍涉嫌违禁印刷品。当冯崇义要求海关公示禁书目录及具体依据时,海关称这是保密的。
冯崇义向海关工作人员解释,这些书均是香港正规出版社的合法出版物,这些书大多是由中国国内学者撰写或编著的中国现代史研究著作。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在港台地区出版。而且对自己专业研究工作非常重要。但是,沟通宣告失败。一个半月之后,冯崇义再次来到广州天河车站海关交涉。最终,他要回了4本,但其余7本书仍被查扣。
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从海外购买的某些书籍,在进入中国海关时,却因涉嫌违禁印刷品被查扣。大多数人选择了接受,但冯崇义选择了打官司,冯崇义把广州天河车站海关告上广州市中级法院,要求海关撤销收缴决定并公开道歉。海关扣书行为有无法律依据?没有公开的内部文件,能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海关审查禁书的具体标准到底是什么?有否公布于众?
5、公民“倒逼”政府信息公开
2009年1月7日,上海律师严义明分别向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提交了信息公开的申请,其内容包括财政预算和决算信息以及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进展情况的公开。1月21日,财政部给严义明律师作出了书面回复。这份回执提出,中央预算、决算草案需要经过全国人大的审查和批准。在批准前不宜对外公开。
王清,河南省南阳市的普通公民,他向该市181个政府部门申请信息公开,要求其依法公开本单位上年度“三公消费”信息。在花去自己2009年6个月的全部业余时间和工资收入,也用尽法律救济手段后,终于在8月份拿到最后一份回复。王清说,这181份回复敷衍塞责,未能反映“三公消费”的实质内容。
相比于严义明和王清,李德涛要“幸运”得多。他向广州市财政局提出了公开政府部门财政预算的申请,从而促成广州市财政局开启了一个历史先河—10月底主动在网站上公开114个政府部门财政预算,引发全国舆论的一片喝彩声。李德涛被公众亲切地称为“民间查账人”。
正是一些政府部门公开信息不积极,才走到了被公民“倒逼”的地步。尽管,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尽管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 现实表明,政府信息公开仍将有很长的路要走。
6、陈云飞用行为艺术呼吁官员财产公开
陈云飞,四川省成都市居民。2009年,他在从事一项非常简单的行为艺术,每上街时就在背上别一张纸,写着“请官员公布财产,虚心接受百姓监督”。还有一行小字,写着温馨提示:“请公仆您不要对主人动粗哦。”
当前,官员个人家庭财产公开已经是国民关注的焦点。全国“两会”都有提案,国民呼声鼎沸。但是,因官僚既得利益集团强力阻挠,而无法实行。新华网曾报道,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大学王全杰教授专项调查显示,97%的官员反对个人家庭财产公开。至今,在世界各国公职人员财产公示制度化的今天,中国仍然无法与国际接轨,尚处于诸如新疆阿勒泰、浙江慈溪、湖南浏阳等地的无限尝试中。公众依循“国际惯例”的合法诉求,倒是引来官员恼怒地质问:为什么不请老百姓先公布财产?
7、“倒钩案”中的公民抗争
10月14日晚上7时许,上海一公司18岁司机孙中界驾驶一辆金杯面包车好心搭载路人,却被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认定为“非法营运”。孙中界挥刀断指欲证清白,引发关注。9月8日下午,外资企业员工张晖也遭遇了同样的厄运。和此前大多数被“钓”车主不一样,他们在愤怒之后并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发出了强烈的抗议,不但上网控诉,还坚决诉诸法律,明知此前无人胜诉,依然义无反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郝劲松挺身而出,无偿为孙中界和张晖担任公民代理人。网络的力量与传统媒体的介入,公权力“钓鱼执法”成为全国性公共事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上海倒钩执法案终于有了转机。断指明志的孙中界,最终找回了清白,张晖无端招致的行政处罚也得以撤销。上海市浦东区政府公开道歉。
8、地震死亡学生名单公民调查
“5·12”四川大地震即将一周年之际,艾未未和他的志愿者团队“5·12汶川地震死亡学生”的调查整理工作接近尾声。尽管活动受到种种阻碍,艾未未还是统计到了四川100多所学校5200多个遇难学生的名单,接近官方宣布的失踪学生共有5335名的数字。
这一完全自费的公民调查行动启动于2008年12月15日,在多次向四川省政府民政、公安和教育机构要求公布死亡学生人数及名单遭到拒绝的情况下,艾未未们通过网络信息线索,对地震重灾区域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艾未未说,这次活动首先是一次“自我教育”,使参与者作为公民实践社会责任、权力和对事实的追求。同时,他们的调查代表着他们“拒绝遗忘”。“遗忘是回避伦理审判的技巧。作为国家的遗忘、作为社群的遗忘、作为个人的遗忘,都是伦理选择中的一种技巧。”
9、结石宝宝家长维权
11月20日,“三聚氰胺事件”的主角三鹿集团破产终结。三鹿破产程序裁定书显示,三鹿在优先偿还员工工资、社保、抵押债权等之后,对普通债权的清偿率为零,而“结石宝宝”赔偿即被纳入普通债权之列。在历时一年才获准立案索赔的结石宝宝们,被绕了一圈又回到原地,无法再从三鹿或其他渠道获得任何赔偿。
根据卫生部截至2008年11月27日8时的数据,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他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29.4万人,其中死亡6人。还没包括后来演变成重症甚至死亡的患儿,其相应的一次性补偿方案也未见披露。
一年多来,结石宝宝一直需要向有关部门证明自身是受害者。家长互相帮助,分享信息,努力寻找申诉正当权益的渠道。但是,结石宝宝的家长团在天涯论坛发表声明表示:“我们从事件发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向法律伸出求助之手,可是我们始终被排斥在人民法院的大门外。今年3月份,最高法院副院长曾在网上公开表示:可以受理三鹿的案件,可是各级地方法院仍然不受理我们的案件,石家庄与北京两市的法院受理的几起案件,直到现在仍没开庭。而其他地方的法院,竟然连受理的姿态都不舍得摆出来。”
一桩食品安全事故似乎落幕了,但在受害者那里远未结束。
10、草根NGO的力量
有没有可能利用上万人参与音乐节的机会,推进垃圾分类呢?2009年5月1日至3日,在四川成都刚建好的公园里,民间环保组织“自然景象环境保护协会”与60名大学生志愿者便做起了这个“时尚垃圾分类”试验。在“5·12”大地震的集中亮相后,2009年,中国的草根NGO继续在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业界不乏对草根NGO专业度与公信力的猜度与质疑,不过,对中国而言毕竟是成长的力量。不妨多一点宽容。尽管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匮乏,困厄中的草根NGO仍在靠行动赢得一片天。
12、开征环境税渐行渐近 尺度如何掌握成焦点
来源: 通信信息报2009年12月24日
http://finance.jrj.com.cn/2009/12/2411056699711.shtml
第1页:开征环境税渐行渐近 尺度如何掌握成焦点
第2页:环境税征收幅度可能不会太高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环境税、碳税的开征推到了聚光灯前。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日前就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期间表示,已经开始准备征收环境税了,但目前还没有确定税率和征收的产品范围。由此看来,国家征收环境税已是势在必行。不过,环境税征收范围、征收起点,以及涉及哪些产业,这些成为市场的讨论的焦点。
开征环境税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对环境破坏
环境税的征税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污染对环境的破坏,这必然会影响污染企业的税收负担,改变其成本收益比,迫使企业重新评估自己的资源配置效率。最新调查显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成员国到目前共推出了375种环境税种,如二氧化硫税、水污染税、噪声税、固体废物税和垃圾税等。
中国现在开始要开征环境税,是要促使高污染企业注重环境问题,激励企业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而由此带来的财政压力也不小。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说,完成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强度减少40%-45%的目标对中国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需要大量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环保产业在扶持下受益匪浅
环保部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预测:2009-2012年环保投资约为2.3万亿,拉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为0.78万亿元;“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约为3.1万亿元,将拉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为1.05万亿。
我国财政部着手准备开征环境税,对于目前的A股市场来说,必然对煤炭、化工等板块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开征环境税却对环保新能源行业构成长期利好。市场分析认为,环境税开征之后,国家会一些高污染行业采取既征又补的形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其发展步伐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由此可见,环境税的开征在我国将是必然趋势,而一旦开征环境税,必然会推动着相关企业加强节能减排设备的投入,有利于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而目前节能减排概念股主要局限在所谓的碳排放等受益概念。但实质上,节能减排产业大发展,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两个方面,一是节能减排设备产业股,二是环保产业股。包括污水处理、固废弃物的处理等。
<<上一页12下一页>>
13、环境危机凸显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 2009年12月24日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12-24/121719329795_8.shtml
4196名受访者认为“环境危机”是未来10年的严峻挑战,占受访人数的 51.6%
编者引言 尽管电影《2012》是一部虚构的世界末日的寓言,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为此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目前为止,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对于未来10年的中国来说,要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那就只有走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有可能成为“绿色革命”领导者
对话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
中国现在已经实现了经济复苏,那么下一步实际上是实行绿色复苏,推动绿色发展。我们要很好的认识到这个潮流,中国有可能成为这个潮流的领导者
绿色发展是一个潮流,是一个趋势
人民论坛记者:当前的金融危机大家都非常关注,而对于未来10年中国可能面临的挑战,关注的人则少得多。您是如何看待未来挑战的?
胡鞍钢:表面上看我们当前的最大危机是金融危机,但是更本质的看,我们当前及未来10年面临的最大危机是气候变化。可以说金融危机会很快过去,所以金融危机是一个短期的危机,当然它反映了当前全球的经济、贸易、投资、产业的不平衡在一个时点上的暴露,但是最大的不平衡是人与自然的不平衡。
我们讨论问题,首先要把什么是最大的危机搞清楚。看起来当前最大的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但实际上,最大的危机还是气候变化。为什么呢?我们看到,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是相当有限的,不管怎么估计,我们现在也就是经济增长率减少一到两个百分点,虽然出口、失业的冲击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回过头看,我们现在自然灾害的损失就非常之大了。仅去年,气候的异常变化,如冰、冻、雨、雪灾害超过了1500亿元,这是直接的经济损失。当然去年最大的气候灾害还是汶川地震,将近损失有10000亿。这其实是中国人每天真正感到的灾害,中国人并不是每天在感受金融危机。
人民论坛记者:环境危机不仅是中国未来面临的严峻挑战,更是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胡鞍钢:其实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上,联合国就比较率先提出要通过绿色新政、绿色投资、绿色消费走出国际金融危机。联合国潘基文秘书长去年在一个气候变化大会中呼吁全球领导人在投资方面转向创造更多工作机会、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投资,促进绿色经济增长和就业。而后,韩国作出响应,在今年的7月6号公布了一项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确定了韩国发展“绿色能源”的道路,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107兆韩元(约合844亿美元)于绿色能源经济,以此带动经济的发展。奥巴马推出的近8000亿美元经济复兴计划也有“绿色经济复兴计划”之称,它将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岗位的短期政策与美国的持久繁荣结合起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发展是一个潮流,是一个趋势。在这方面,中国完全可以率先着手、率先实践。比如,我今年1月份在重庆、江西调研时,提出要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扩大内需的领域,促进中国绿色改革和绿色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践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没想到我们的意见在高层迅速得到了回应,就在11月4号,国家林业局推出了林业振兴规划,这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振兴方案,从这个方案中可以看出,我们对林业的认识已经不简单了,已经提高到了绿色发展的高度。
我们要很好的认识到这个潮流,中国有可能成为这个潮流的领导者
人民论坛记者: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应对当前危机及未来挑战方面,有哪些作用?
胡鞍钢:绿色发展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林业为例,中国现在是世界上人工林最多的国家,也是蓄积量增长最快、吸收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我们今天发展林业,应该是放在一个全球化的角度去认识,所以,我们不是简单的去应对金融危机,我们要从中国的角度出发,看能否找到一个好的模式,走出危机,走进绿色发展。
所以我建议在扩大内需的投资中,应该进一步增加林业等生态方面的投资。
而且,通过我的调研发现,这个投资效果非常好。江西省政府在两年前已经决定每年要拿出3亿进行林业建设,没有想到的是,通过各级带动,包括私营资本的进入,也包括林权改革,居然带动了将近40个亿,也就是说,省政府出1块钱,可以带动13块钱,其中社会投资占了1/3以上。不仅加速了出口,带动了经济,也带动了就业。林业对创造就业拉动作用十分巨大,它是由一、二、三产业构成的一个产业链,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加工业。中国现在是木材加工最大的国家,而且还出口,第三产业就是中国现在兴起的农业服务业,包括旅游等。
另外,重庆市政府提出“森林重庆”,2008重庆制定的规划中,总投资是480个亿,国家只占14%,主要靠社会投资,占了50%。现在看来,预计未来10年(到2017年)全部投资有可能超过1000亿。目前,森林工程整个用工5000万个。其中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505万人次,返乡农民177万人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发展”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概念了,地方确确实实按照这么一个发展方式在进行绿色发展、绿色投资、绿色内需,做得可以说是相当之好了。
人民论坛记者:“十二五”规划将对中国未来10年产生重要影响,需要什么样的战略思想来指导这一规划?
胡鞍钢:我们现在已经明确提出要把十二五规划定位为“绿色规划”,为什么呢?我们认为气候是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机遇。我们现在已经做的一个是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或者说重要原则。其中,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三大支柱在“十一五”规划中都给予了考虑。而建立气候适宜性、气候友好型社会则是新增加的内容。此外,还要实行综合性的国家防灾减灾战略。
从指标设计来看,绿色发展应该进一步凸显绿色发展指标,比如,一是继续实行单位GDP能耗20%;二是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到2020年提高到15%;三是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0%;第四是森林覆盖率要继续提高1.5个百分点,蓄积量增加5亿立方米。这些指标反映了我们这次规划要明确突出气候变化这个挑战,这既是我们对挑战的一种响应,也是我们创新一种发展模式的机遇。这个机遇就会创新一种新的革命,也就是“绿色革命”。
中国现在已经实现了经济复苏,那么下一步实际上是实行绿色复苏,推动绿色发展。我们要很好的认识到绿色发展潮流,中国有可能成为这个潮流的领导者,事实上,中国在这方面做的是很好的。
建议取消省级以下的GDP统计和指标衡量
人民论坛记者:现在很多老百姓、官员很关心GDP增长速度,以我们地方政府现有的发展理念,他们能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动绿色发展?
胡鞍钢:绿色经济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我们提出绿色发展,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名义GDP,但是会增加绿色GDP。名义GDP的发明可以说是20世纪最大的发明,但是,到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绿色GDP了。人类对自己创造的财富实际上是要经历几个阶段的,人类对自己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福利并不清楚,从GDP到绿色GDP,人们会认识到人类的福利实际上是净福利,绿色发展,本质上就是要减少发展的成本,提高净福利。
地方官员的节能减排动力已经成为最大问题。今后,我建议取消省级以下的GDP统计和指标衡量,因为首先它会出现重复计算,不科学,也就是说,我们原来一直用GDP来牵着鼻子走。第二,它不符合我们发展的方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我有一个观点,GDP不是政府的政绩,而是市场的政绩,政府最大政绩应该是什么?就是提供公共服务,取消省以下GDP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在全世界范围看,也没有地方GDP,说GDP就是全国整体的GDP,不管大国还是小国。我们到乡里县里还有GDP其实已经闹笑话了,我们也希望这个笑话尽快停止。(采写 人民论坛记者 常青)
14、发展低碳经济应“破怀疑论,立受益论”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24日 胡学萃 贺娇
http://env.people.com.cn/GB/10643635.html
12月19日,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接近尾声的时刻,中国低碳经济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市顺义区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能源报》和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出席会议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召开得及时而有深度,实现了与哥本哈根会议的无缝对接。
此次论坛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为主题,汇聚了低碳领域各个行业的200余名高层决策者,包括政府官员、行业专家、金融投资机构、企业家等,旨在解读哥本哈根会议对我国能源产业结构及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在国家大力推行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能源产业该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政策的优势来推进企业的发展和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及应用,进而推动产业市场化、资本化和国际化。
哥本哈根结果不影响中国自主减排
此次哥本哈根大会因各方面分歧巨大,争吵激烈而进展缓慢,虽然各位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对会议的期望不大,但是也借此机会发表了各自对气候问题和低碳经济的看法。
“现在地球在发烧,我们要对其进行望、闻、问、切。如今全世界都聚集在一起为哥本哈根号脉,应对气候变化。全球低碳经济,就在我们身边。”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认为,低碳经济是金融危机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错过了三次经济发展的机会,第一次是康乾盛世,第二次是鸦片战争,第三次是文化大革命。这一次,全球低碳经济的契机中国不能再错过了,我们应该对低碳经济“破怀疑论,立受益论”。
原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王维城在会上援引数据指出,气候变化让全球面临生存挑战,过去的五十年中,地球温度上升了0.65℃;1966年到1999年雪面下降使我国珠峰高度下降了1.3米。我国对气候变化高度重视,2008年仅替代化石能源就减少约6.65亿吨标煤,氮氧化物减少164万吨。
在此次的哥本哈根会议中,发达国家试图混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界限,在减排问题上绑架中国。他们规定碳排放的峰值,其实质是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中国公布的碳减排目标完全是自主行为,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元华指出:“哥本哈根会议经历了非常激烈的冲突、斗争、妥协和实力的较量,这场气候变化谈判是一场政治博弈,表面上看是在争论采取‘双轨制’还是‘单轨制’、减排资金技术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的责任、减排的制约机制等问题,但实际上是当前要不要建立公平的全球气候治理秩序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凤起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哥本哈根最后达成的协议如何,都不会动摇中国节能减排的决心。中国在节能减排的问题上承担了一个发展中大国应负的责任,“我国完全是自愿减排的,是自主行为。中国可以把国际减排资金份额让给更加困难的非洲、小岛国以及其他最不发达的国家。这样一来发达国家也无话可说。第二,我国是自愿减排,不是强制性减排,不需要任何的国际监督。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机构要求各国提供温室气体排放的信息,也就是国家信息通报,我认为不会对中国造成实际性的影响,我们完全可以从容应对。”
能源结构调整向低碳转身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凤起在会上表示,2009年尽管可再生能源有了不小的发展,但是整个产业结构调整进展还不是很明显,尤其是煤的减少还有限。
2009年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三大任务。据此前在云南昆明召开的全国“十二五”能源规划工作座谈会纪要,2010年以及“十二五”期间,调结构要上升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将能源结构调整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从总体来看,中央经济会议就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调结构已经上升为主题。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都将逐步出台各种政策,而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调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个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应该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的低碳化、清洁化发展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迅速增加。有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已经达到28.5亿吨标准煤,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因此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开发可再生能源,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结构,是我们今后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
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前要推动低碳经济,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查清碳足迹。我去许多地方调研,问当地人知不知道什么叫碳足迹,他们都摇头不懂,这是不行的。”徐锭明还表示,在摸清碳足迹之后,还有三个方面的基础工作要做,那就是编制碳预算、鼓励碳交易、提倡低碳生活。
当前我国能源清洁化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我国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现状难以改变,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节能减排的任务严峻,燃煤火电的绿色化任务仍然艰巨。目前我国装机的75%还是燃煤火电,水电开发项目也有所放缓,太阳能建设成本高。
史立山指出:“面临新的形势,要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加快技术的进步,发展风电、水电等无碳能源,生产供应体系,由高碳向低碳转变。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继续发展水电,风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
前不久,国务院召开常务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公布了我国2020年碳减排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这一目标也成为了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谈判的重要砝码。然而,原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王维城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生产方式方面还面临多重压力。“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还要进一步做好为企业做评估和认证方面的服务,逐步将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淘汰出局。”
建设低碳城市是落脚点
2009年,我国各大城市构建低碳城市的热情高涨,构建低碳生态城市逐渐成为我国各大中城市热切期望发展的新方向,然而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态城。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城市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能源消费强度最高的地区,城市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变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提高效率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苟仲文表示,当前全球正面临着一场以绿色和低碳为标志的新能源革命、技术革命,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开发,是技术创新、发展创新和发展观念的转变。为全面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切实提升首都可持续发展能力,北京市政府制定了“绿色北京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结合,把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为首都未来发展的目标,全力打造绿色生态体系,积极创建绿色消费体系,加快创建绿色环境体系。
作为此次论坛承办方的北京市顺义区,是北京市重点新城和首都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的临空经济开发区所在地,也是近年来首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县之一。进入新世纪,顺义经济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区域经济初步形成了以电子通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现代物流、航空运输、会展经济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实现了超高速、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态势,走出了一条“产业优化升级、就业比较充分、人口总量控制、资源合理开发、经济社会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的成功之路。顺义区对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敏锐思路和前瞻眼光成为了论坛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企业与投资机构的目光。
史立山表示,为提高城市居民对于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的认识,我们正在制定具体详细的宣传计划,落实责任制,系统全面地向居民讲清楚我们现在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以期形成全社会节约资源的自觉行为。
史立山说:“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其核心是城市的管理,这是一项重大工程,比我们建设任何一项工程的难度都大,转变城市的能源利用方式和改变人民生活方式需要明确规划、统筹目标,特别是在示范的基础上全国推行。建设低碳城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能源报 记者胡学萃 贺娇)
15、各地水价听证会怪状不断 造假风呼唤问责机制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12月24日
http://www.fjcns.com/news/2009/2009-12-24/73508.shtml
中新网12月24日电(梁丽霞)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个地方召开水价听证会。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听证会上“怪状”百出,网友质疑声此起彼伏。对此,有媒体评论认为,听证会是个好形式,但要取得积极的效果,离不开严格规范的程序保障。否则,好形式变成“走形式”,就会使那些违背民意的部门行为获得虚假的正当性和“合法”理由,难以做到公正、客观。
听证会之“怪状”
怪状一 代表缺少代表性
10月21日,银川市召开水价听证会。据《法制日报》报道,很多市民对听证会代表的组成提出疑议。银川市市民余明认为,无论是部门推荐代表,还是消协推荐代表,都没有严格的推荐产生办法,消协推荐的代表也主要是消协成员或与其往来密切的人,缺少公开性。银川市民石磊提出质疑,宁夏区内大部分听证会结果为什么都与网上民众调查结果大相径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非听证代表的合理化意见并没有被听证会听取,还有一些群众根本不知道如何反映意见。
12月18日济南召开水价听证会。据《齐鲁晚报》报道,24名听证代表中,有处长、教授、高工,就是没有一名下岗职工、特困家庭人员或退休人员,这是济南召开的水价调整听证会出现的怪现象。
怪状二 扔水瓶 身份造假
12月8日,哈尔滨水价听证会在推迟23天之后终于召开,唯一坚决反对涨价的消费者代表刘天晓,却一直得不到发言机会。为此,愤怒的代表向主持人扔了一瓶矿泉水以示抗议。
除了扔瓶子,哈尔滨听证代表的身份也涉嫌造假。身份为“退休职工”的刘汝文代表向媒体透露,他是哈尔滨现代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不到退休的年龄,也不是退休职工。而另一名所谓“下岗职工”的代表谷孝发是哈尔滨市信访局退休干部。据12月17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哈尔滨水价调整听证会中的人员身份确实存在瑕疵。
怪状三 “梦中听证”
有媒体报道,12月18日济南水价听证会上,有代表闭目“听”证。轮到他发言时,才睁开惺忪睡眼,拿过话筒,念起了事先准备好的稿子,旗帜鲜明地“支持涨价”。
当记者会后问起该消费者代表收入水平时,他告诉记者是“公务员水平”。记者追问“那您感觉能否代表一般老百姓”时,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能代表”。
怪状四 听证会代表玩“潜伏”
福州水价听证会还未开,就引起了争议。据《东南快报》报道,随着12月31日福州市水价调整听证会日期的临近,关于听证会参加人身份的问题再次遭到质疑。22日,福建省消委会炮轰福州市物价局,直指此次水价调整听证消费者代表推选程序违法!省消委会除了炮轰水价听证会消费者参加人、消费者旁听人产生的程序问题,还对这些人的不公开身份,表示了强烈质疑。据了解,目前除了福建省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卢和光愿意公开身份之外,其他7名消费者参加人和2名消费者旁听人均不愿意公开身份。
听证会之追问
民众为何总“被代表?
《新京报》发表评论指出,几个城市最近就调整水价进行的听证会,出现诸多问题,令听证会这一旨在扩大决策之民意基础的制度的信誉,再度遭受侵蚀……如果说,哈尔滨听证人员身份假冒反映了价格听证组织工作的混乱,那么,济南听证会与民意调查结果的分歧,则从更深层次显示了价格听证制度的内在缺陷,因为这种缺陷,现有价格听证制度无法充分而理性地反映民意……价格听证会制度需要进行调整,至少,国家须出台听证会代表遴选的规则,改变各地民众屡屡“被代表”现象。
听证会之建议
听证会造假成风呼唤行政问责机制
北京某媒体发表评论认为,听证会首先是一个民主训练场,各种利益相关方通过在这样的平台上展开平等的对话和博弈,进而为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提供重要的参考。被利益集团绑架的已然异化的听证会不仅在形式上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更重要的是开了社会民主的恶例。在这个意义上,造假成风的听证会已经到了不得不刹的地步了……成本监审是保护民众利益不被相关强势利益集团侵害的有效利器,应该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性要求所有的价格听证会必须由独立的审计部门对相关产品成本进行全面审计,并确保这种审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路径,不过,无论是从现实操作性上分析,还是从制度设计的难度上看,审计监督之于听证会造假,都有“远水解不了近渴”之嫌。文章称,遏制听证会造假之风,最有效最有力的一个办法,是强化行政问责机制。法治社会,政府首先应该知法守法,社会信用,首先也是应该政府来维系。一个不守规则不讲诚信的政府部门,理所当然地应该付出成长的代价。
亦有山西媒体评论称,实行听证制度,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协调和平衡各方利益关系,推进依法行政和科学民主决策,有效地防止决策失误。听证会是个好形式,但要取得积极的效果,离不开严格规范的程序保障。否则,好形式变成“走形式”,就会使那些违背民意的部门行为获得虚假的正当性和“合法”理由,难以做到公正、客观。
16、哥本哈根的标点符号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9-12-24 ■陈墨
http://www.cet.com.cn/20091224/h3.htm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曲终人散。
从会前全球的高度重视到会议开幕的仓促无序,从岛国代表的声泪俱下到诸多政府官员的吵吵嚷嚷,从主办方一连串的乞求到各国政府的强硬态度,从一份不具法律效力的协议到联合国秘书长的无可奈何,从闭幕式的混乱不堪到环保组织的失望泪水,从对哥本哈根的幻想到对墨西哥的幻想……这个在童话王国召开的会议不断挑战着人们的想像能力,也不断考验着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会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对哥本哈根既抱有怀疑更抱有希望。在各国政府自身的积极预热和舆论高调追捧中,人们最希望看到哥本哈根能为后京都议定书时代提出一份完美的解决方案,希望各国政府切实承担责任,至少在2020年前令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2050年的排放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50%,从而将气候升温控制的2摄氏度以内。果真如此,哥本哈根总体上将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句号。
尽管京都议定书中提出的发达国家减排目标并没有兑现,尽管发达国家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一直在斤斤计较,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仍然充满争执,但毕竟各国对气候问题有着高度共识,毕竟人们手里拿着一份相对清晰的巴厘路线图,毕竟有着一些相对明确的减排责任目标。按照描绘中的理想,即算哥本哈根“一劳永逸”的协议落实尚需努力,句号被迫改为逗号,情理上也可以接受,地球的未来尚可期待。
令人遗憾的是,随着会期的临近,各国政府先后明确的表态却让哥本哈根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因为主权国家的所谓明确态度正是对自身责任的尽可能回避,和在具体减排目标上的退缩和游移,这种退缩和游移蚕食着全球气候共识,直至一个插曲——“气候门”事件——将全球气候共识撕裂,并成为某些国家的谈判武器。由此,人们慢慢相信,或许大会协议不能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甚至协议签署本身还面临着障碍,从而有赖于会议期间各国付出更多努力。由此,哥本哈根不再是逗号,而是个省略号。
而自会议开幕始,哥本哈根则被划上了一个又一个惊叹号:会议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参加人数之多、媒体关注之强烈令人惊讶;会议组织之混乱、餐饮住宿费用之昂贵令人咋舌;民间环保团体和各国环保人士对气候变化大会期待之热情令人感慨;太平洋岛国等排放极低和经济贫困的国家受气候灾害影响之大令人动容;主办方期望在峰会前达成框架协议从而反复请求、恳求乃至乞求各国谈判代表的态度令人深思;几个发达国家单方面提出一份框架协议,以及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的否定令发展中排放大国愤怒;各国代表强硬与躲闪相混杂的谈判立场以及由此引发的无休止争吵令人感到悲哀;最终达成的协议与期待中协议反差之大令人失望。
已然凝聚了全球共识、也应当达成全球最大共识的气候大会,主旋律居然是这一连串的惊叹号,恐怕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惊叹的了。或许,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诉求的主权国家确实无法共同承担全球公益事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气候问题确实不能仍然通过经济发展的思维方式和相关模式得以解决;发达国家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的气候问题在发达国家所主导的谈判框架内确实找不到答案;对联合国的工作效率和和执行能力确实不能有太多指望。
除了继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之外,哥本哈根会议将人们当初少量的怀疑和悲观情绪无限放大,并以极端方式兑现出来。以对圆满句号的期许开始,以最大的问号结束,将更多不确定性和悲观基调留给了明年在墨西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
墨西哥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呢?是仅仅在减排软约束前提下再次强调2摄氏度问题,还是一年过后各国态度180度转弯从而明确各自减排目标?是泛泛的100亿美元乃至100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还是具体和“三可”的援助目标?是继续强调自主减排还是国际间的“三可”减排?是空洞的技术转让承诺和贸易保护主义还是切实的国际合作行动?是继续争吵还是法律文件?
关键在于,这些原本应当在哥本哈根回答而却没有得到回答的问题,有什么理由能在墨西哥找到答案呢?
17、哥本哈根是一面镜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2月24日 辛本健
http://env.people.com.cn/GB/10641942.html
英国气候变化大臣米利班德12月20日在《卫报》发表文章,指责中国“劫持”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谈判进程。他辩称“我们未能达成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50年减少50%和发达国家减排80%的协议。这两项内容都被中国否决,尽管它们得到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这一非常不负责任的言论,既不符合逻辑,更不符合事实。
事实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谈判未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协议的根本原因,在于发达国家拒绝承诺到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以及拒绝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对于这一最基本的事实,发达国家无法否认,因为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为发达国家确定到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即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2013至2020年)的具体减排目标,以及它们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厘路线图”向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的资金数量与技术转移。
但是,从谈判伊始,发达国家就一直试图扼杀《京都议定书》,抛弃其历史排放责任,让发展中国家与它们同步减排;还宣布其中期减排目标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数额,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量和是否接受“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挂钩。
发展中国家在谈判中普遍要求发达国家到2020年应该比1990年减排40%。发达国家为逃避减排责任,采取了只谈长期减排目标而避谈短期减排目标、分化发展中国家,以及把拟好的协议草案强加给大会讨论等手段,试图达到不把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写进协议的目的。
在谈判中,发达国家对承诺的中期减排目标或者附加诸多条件,或者干脆避而不谈,却热衷于谈论到2050年的长期减排目标。发达国家舍近求远,对40多年后的事情做出承诺,却不愿谈判将于2013年起开始的中期减排目标,这明显不符合逻辑,不能不使人怀疑其谈判的诚意。
发达国家提出的到2050年全球排放总量减少50%和发达国家减排80%,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到2050年需要承担减少全球排放总量的20%,这遭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反对,而非像米利班德所说的得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因为在发展中国家处于或即将进入工业化阶段的情况下,它们的排放总量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增加,如果接受到2050年减排20%,就会丧失发展经济和提升民众生活水平所必需的“碳排放空间”。
为有效控制谈判结果,英国、美国和大会举办国丹麦在会前秘密草拟了“丹麦文本”,试图引导谈判向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发展,后被媒体披露而未能得逞。在进入部长级谈判时,发达国家再次试图违反程序,把拟好的协议草案强加给大会讨论,发展中国家为此愤然离场表示抗议,谈判进程被迫中断。后来在中国等国家协调下,发展中国家才重返会场。
借助上述手段,发达国家实现了把其中期减排目标从最终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中抹去的目的。至此,“谁‘劫持’了哥本哈根大会?”的答案,已不言自明。哥本哈根是一面镜子,发达国家在里面的形象如何,他们自己最清楚。他们做贼心虚,试图把中国作为替罪羊的拙劣表演,只会招致更多的耻笑。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