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一月二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十一月二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11-25

十一月二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21世纪经济报道:     “十二五”环保投入将达到3.1万亿

http://green.sohu.com/20091125/n268447460.shtml

2、中国新闻网:        水利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取西南地区河水

http://news.sina.com.cn/c/2009-11-25/005719118772.shtml

3、人民日报海外版:      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成 

http://env.people.com.cn/GB/10449636.html

 

地方信息:

4、中新山西网:       《山西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开全国先河 

http://www.sx.chinanews.com.cn/news/2009/1125/14547.html

5、河北工人报:        河北石家庄水环境保护纳入政府考核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policies_laws/850131259117619_1.shtml

6、河南商报:         河南拟明年试点污染保险 企业污染保险公司买单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policies_laws/850121259117215_1.shtml

7、羊城晚报:         广州番禺垃圾焚烧项目拟重新论证选址

http://env.people.com.cn/GB/10449598.html

8、南方日报:         调研报告显示:广东淡水河水质未根本好转

http://env.people.com.cn/GB/10445494.html

 

重大水事:

9、新华网:          三峡水库离蓄满还差近40亿立方米水

http://env.people.com.cn/GB/10448952.html

 

气候变化:

10、上海证券报: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倒计时 碳关税成争议焦点

http://finance.jrj.com.cn/2009/11/2504306520151-1.shtml

11、中财网:          发改委官员:哥本哈根会议或“无果而终”

http://www.cfi.net.cn/p20091125000165.html

 

深度报道:

12、南方都市报:        致命呼吸:“湖南的肺”污染调查

http://nf.nfdaily.cn/nfdsb/content/2009-11/25/content_6483731.htm

13、新华网:          《2012》反思:地球还能再忍耐多久?

http://env.people.com.cn/GB/10442701.html

 

环境时评:

14、半月谈:          流域治污怎样厘清“一河糊涂账”

http://env.people.com.cn/GB/10444985.html

15、大河网:          “不追求带血GDP”几时才不只是口号?

http://www.dahe.cn/xwzx/txsy/pltp/t20091125_1700711.htm

16、第一财经日报:       李季先:解决环保问题不能光依赖媒体推动

http://finance.baidu.com/2009-11-25/121806378.html

17、新华网:         “广州困局”凸显中国城市垃圾处理“双重压力”

http://env.people.com.cn/GB/10448167.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www.nujiang.ngo.cn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

 

 

 

1、“十二五”环保投入将达到3.1万亿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年11月25日

http://green.sohu.com/20091125/n268447460.shtml

  11月24日,环保部科技司副司长刘志全在中国环境服务国际合作论坛上透露,经过初步测算,“十二五”期间环保投入将加大,总投资将达到3.1万亿元,其中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要投入1万亿元。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环保投入会超过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他说。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部门一直在促进环保产业规划的通过。近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听取了有关环保产业规划的相关汇报,并提出要把环保产业作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2009年,在中国政府4万亿扩大内需投资中,有3000亿投入环保相关产业,主要用于生态环境、地震灾后重建中环境保护工作和民生工程等。

  不过,比起“十二五”期间的环保投入而言,上述的投资相对仍很慢。

  刘志全说,“十二五”期间,基于国内的环境问题、环保产业巨大的需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无论是指标上,还是要求,投入力度都要加大。

  比如5年内将要投入3.1万亿元用于环保投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要投入1万亿元。未来几年,环保产业会保持年均15%到20%的增长率,预计“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4.92万亿。

  “我国研究表明,环保投资对GDP的拉动比较大,环保投资对其它相关产业的放大倍是8到10倍。”刘志全说。

  整个“十一五”期间,根据环保相关部门的测算,预计总投入将达到1.4万亿元,占同期GDP的1.5%。其中八大重点环保工程投资有3336亿,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投资有150亿。还有新增国债基金用于环保设施建设。

  不过,“十二五”期间的环保投入将达到“十一五”的1倍以上。同时环保将作为新兴战略产业,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新的增长点。

  刘志全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环境治理列入新的重点项目。比如大气污染治理将增加新的内容。比如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将增加PM值(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等,特别是温室气体减排。

  目前国家“十一五”的减排目标只是涉及到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空气颗粒物并未列入国民经济考核指标。

  在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方面,其中污泥处置将提到“十二五”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也将重视。在生态治理方面,污染土壤的修复将在“十二五”期间启动。

  此外,发展循环经济,包括工业废物、废气、废液;发展中低碳经济,清洁消费产品大有发展;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等,还有核电等,也是“十二五”环境治理的重点。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庆丹指出,中国目前的绿色信贷、绿色证券也只是初级阶段,下一步一个重头戏是环保税收政策,具体政策包括开征环境税,取消双高产品出口退税,对重污染产品征消费税、环保项目营业税等。“这些政策都已经在研究中,但距离拍板日并不远,可以拭目以待。”

  根据记者了解,环保部已经初步研究出碳税政策。上述政策将有利于整个经济减少污染损失。原庆丹判断,中国目前环境治理相对不力,与企业环境成本很低有关,比如排污费占企业税费只有1%。原庆丹认为,这说明中国生产、消费的环境成本没有内部化。

  “企业的竞争没有考虑到环境污染;还有环保执法不严、地方干扰等问题。这些问题未来需要逐步解决。”他说。

2、水利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取西南地区河水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11月25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11-25/005719118772.shtml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四日电 (记者 赵建华) 周二,中国水利部召开西部大开发十周年水利专题通气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根据中央政府批复的规划,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取水范围都在长江流域,不包括西南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等河流。

  为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打算自南往北建设三条送水工程,这就是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其中的东线、中线工程都已开工。按照规划,西线工程建成后,中国将把长江上游的水源引到黄河,以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干旱问题。

  水利部官员表示,长江是中国完全独立拥有的河流,发源地、流经地都在中国,因此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会对他国造成影响。

对中国开发西南水资源问题,水利部官员介绍说,当地已有的水利工程多为水电站,可以综合利用的水利项目较少。西南地区多高山,农田、人口都相对较少。目前,主要是当地居民在使用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水资源,中国没有向外地调水。

3、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1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449636.html

  11月24日,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在昆明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我国目前惟一的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完成。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由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共建,于2005年3月开工,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项目投资1.48亿元。经过近5年的建设,包括野生植物种子库、DNA库、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等在内的建设内容近日全部完成。

  目前,该资源库共收集保存野生生物种质资源8444种74641份(株),其中中国特有植物物种1339种2826份,珍稀濒危植物物种73种190份。 (记者胡洪江)

4、《山西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开全国先河 

来源:中新山西网2009年11月25日

http://www.sx.chinanews.com.cn/news/2009/1125/14547.html

  “除涉及国家机密或者商业秘密的环境信息外,所有涉及环境保护的信息,均应向市民全部公开;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威胁的紧急情况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迅速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发布一切能够帮助公众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损害的信息……”我省近日出台 《山西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鼓励公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环境立法、监督及管理,特别是对一些重污染企业的相关信息及建设项目的审批,公众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话语权。

  “以往,市民获得环境信息的唯一方式,就是政府部门的新闻发布,但对市民普遍关注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布,却一直没有相关规定。”山西省环保厅宣教中心主任李景平认为,这既影响了公众的环境信息知晓权,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市民对环境问题的投诉。

  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的空气、水因煤炭开采和加工利用而受到严重污染。在全国污染严重的城市中,山西临汾、阳泉、大同曾连续几年名列前三。

  我省环保部门曾作过一次公众环境意识调查,85%的公众要求根除地方保护主义,而政府应勇于承担环保责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的环保意识空前高涨,而民众的关注和参与、批评和拥戴、监督和支持,是中国环保的重要推动力量。”李景平说。

  但对于公众的投诉和正当要求,一些污染企业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躲躲藏藏,百姓大多无可奈何。对此,《办法》规定,今后重点排污企业必须向公众公开包括企业排放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排放总量、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状况和排放去向;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污染治理计划和年度实施情况;污染事故的防范及对策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此外,公众还可申请获取自己关心的环境信息。公众通过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或走访形式提出获取环境信息要求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接到要求后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环保部门未按规定发布环保信息,并对公众投诉在规定之日内不予答复处理,主要领导将会受到问责,情节严重的将给予行政处分。

  除了环境知情权,公众还将获得更多参与权和话语权。《办法》规定,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其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公众公开建设项目信息。环保部门还要召开专家代表论证会、公众听证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来源:太原日报;温彦平、孙舒婷)

5、河北石家庄水环境保护纳入政府考核

来源:河北工人报2009-11-25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policies_laws/850131259117619_1.shtml

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11月24日,《石家庄市岗南、黄壁庄水库水源污染防治条例修正案》提交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条例修正案》在“两库”水源保护区范围界定、从严设定保护区管制措施等方面做了修改补充。

《条例修正案》建立了政府考评制度、水源保护补偿机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定:市人民政府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同时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两库水源保护和库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同时,确立了两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将两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在其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条例修正案》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反有关规定开工建设或建成禁建项目的,罚款额度由原来的“5000元至5万元”调整为“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毒鱼、炸鱼、电鱼,在两库坝上设置商业网点等违法行为,由原来的“300元至3000元罚款”调整为“对经营型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可以处500元以下罚款”;对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标准,或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处罚额度由原来的“处以1万元至10万元罚款”改为“处应交纳排污费数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不正常使用水污染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处罚由原来的“处以1万元至3万元罚款”改为“处应交纳排污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并规定逾期未改正违法行为的,自逾期之日实行按日计罚。

6、河南拟明年试点污染保险 企业污染保险公司买单

来源:河南商报2009-11-25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policies_laws/850121259117215_1.shtml

目前,正接受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一款内容颇引人注目:“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保险形式抵御水环境污染风险。”

环保人士说,这意味着我省(河南省)将商业保险引入环境污染风险管理的探索即将启动,“污染企业获利、损害大家埋单”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观。

进程

河南要为“污染保险”立法

昨日(11月24日),商报报道,正在接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的《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增加一款内容:“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保险形式抵御水环境污染风险。”

有市民提出疑问,企业造成污染事故,为啥需要保险公司替它埋单?

对此,省环保厅政策法规处处长焦飞先举了一个数据,据权威部门估算,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亿元。一旦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巨大的赔偿和污染治理费用面前,事故企业即便是赔得破了产,受害者也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补偿,最终只能由政府、社会花巨资来治理。

焦飞说,“污染保险”其实就相当于“绿色保险”,一旦企业因为污染事故造成损失,就可以通过保险赔偿的方式,将损失降到最低。而且它的赔付只针对污染事故,企业平时的污染行为,仍将受到环保部门的严厉查处。并不意味着企业掏了保险费,就可以随便污染。

措施

计划明年选择一两个行业试点

焦飞介绍,美国在1988年就成立了专门的环境保护保险公司。2007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和保监会联合下发《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湖南、江苏等省市开始试点。

2008年9月28日,湖南省株洲市昊华公司发生氯化氢气体泄漏事件。这家企业2008年7月投保了平安产险承保的环境污染责任险。依据相关条款,平安产险与村民们达成赔偿协议,在不到10天时间内就将赔款给付到村民手中。这起理赔被称为我国首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获赔案例。

焦飞透露,环保部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一直持积极态度,全国争取2012年后全面推广。以改变多年来我国“污染企业获利 损害大家埋单”的局面。

目前,针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我省正和保监会协商,计划明年选择一两个行业开始试点。到时,不仅环保部门会随时监控企业污染问题,保险公司也会定期到参保企业,以监督企业环保问题。

建议

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保

焦飞表示,我省先期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府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参不参保,全凭企业自愿。

郑州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则对此表示担心:如果没有强制力,企业参保的积极性能有多少。

据他了解,自今年10月1日起,昆明首批强制要求滇池流域340家企业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并鼓励56家企业自愿购买。他建议,河南也可以采取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环境污染责任险制度,对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风险大的行业,实行强制保险;对污染较轻的行业,政府给予积极引导,促使企业自愿投保。

此前,有环保人士曾建议,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购买“污染保险”。比如,将企业投保费用在税前列支,或者将企业缴纳的排污费按一定比例补贴给企业,以作为投保费用等。

7、广州番禺垃圾焚烧项目拟重新论证选址

来源:《羊城晚报》2009年11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449598.html

  本报讯记者吴彤报道: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问题近日引发部分群众信访。昨日,广州市番禺区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表示,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已召开会议,初步拟出五点处理措施。其中第二条为:聘请专家作全区的区域规划,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拟进行重新审视和论证;第四条为:建立科学、民主的政府决策机制,不排除进行全区群众投票。

  其他三条措施则分别是:问计于民,通过开展全民大讨论,广泛听取民意,发动大家建言献策;加强环境评价工作;建立科学的垃圾处理机制。包括推进垃圾的分类处理,实行垃圾的减量措施与焚烧发电综合处理相结合。

  会议透露,目前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大多数是担心焚烧垃圾造成二噁英污染,又无法有效地监测和控制,也担心进口的是别国淘汰的二手设备,担心垃圾运输过程对沿线居民所造成的污染。同时,多数人并不反对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只是不同意在其住址附近建。

  番禺区还公布了创建垃圾处理文明区的五条市民反映渠道——区长专线:34612319,信访局:84636926,市政园林局投诉电话:84611813,公共网址:http://shizheng.panyu.gov.cn/,公共邮箱:shizheng@panyu.gov.cn。

8、调研报告显示:广东淡水河水质未根本好转

来源:《南方日报》2009年11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445494.html

  自去年底省人大协调深惠面商淡水河治污以来,这条广东跨界治污的典型河流在积重难返的现实中艰难地寻找变清的希望。一年来,在广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高度重视以及媒体和各界群众的密切关注下,虽然联合治污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一年初见成效”的阶段目标已经达成,但淡水河水质并未得到根本好转!

  昨日,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淡水河污染治理情况的报告,省人大环资委也向常委会提交了调研报告。两份报告显示,治理初见成效,但“微容量、弱治理、重负荷”的局面难以根本解决。

  十年污染,百年治理。“跨界河流治理本来就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再加上发展之痛太难抚平,治污仍然任重而道远。”省人大环资委有关负责人说。

  最大成效:

  联合治污机制形成

  早在今年7月,治理“初见成效”的提法就已经见诸于省环保局对外发布的相关信息中。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不在于淡水河水质的好转与否,更多是由于治理过程中涉及跨界治污的很多组织、协调上的难题被一个个突破。

  省局局长李清昨日介绍,广东省层面已经成立了协调小组,建立了“淡水河污染整治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今年5月,整治工作联席会议签订了《界河和跨界河综合治理计划》。到目前为止,包括联席会议制度、省人大代表视察和督办制度、深惠主要领导定期会商制度以及重大整治工程专家咨询制度等在内的多项工作制度已经建立健全,联合治污、科学治污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此外,省环保局的报告也显示,虽然水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但目前的治污工作确实在流域限批、治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到今年年底,淡水河流域深圳境内的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77.5万吨/日,超过65万吨左右的污水排放量。惠州境内的处理能力也将达到10万吨/日,处理率为50%。

【1】 【2】

9、三峡水库离蓄满还差近40亿立方米水

来源:新华网2009年11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448952.html

  新华网宜昌11月25日电(记者江时强、吴植)25日,三峡入库流量在今年入秋以来首次跌至6000立方米/秒,远不足水库试验性蓄水起蓄入库流量的三分之一。试验性蓄水继续进行,水库总体上仍按出入库流量平衡控制。

  25日8时,三峡坝前水位为171.39米。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了解到,三峡水库的设计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但目前水库距蓄满还差近40亿立方米水量,如果长江上游不再有较大来水,今年水库蓄至175米的可能性甚微。

  今年的试验性蓄水于9月15日启动,起蓄水位为145米。三峡水库水位曾在11月1日达到171米,因需加大下泄流量支持长江中下游抗旱,水库水位一度回落至170米左右。受前一段时间长江流域雨雪天气影响,三峡入库流量曾有所增加,17日水库水位再次达到171米。

  然而,由于长江已全面进入枯水期,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调度令要求三峡水库总体上仍按出入库流量平衡控制,因此试验性蓄水只得缓慢推进,三峡水库水位一直未突破171.5米。

  按照试验性蓄水的原计划,三峡水库于今年10月底或11月初蓄至175米。为缓解长江中下游旱情,长江防总自10月19日以来,已3次要求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两次要求出入库平衡控制。截至目前,三峡水库已比原计划多下泄40多亿立方米,蓄水进程受到影响。

  据了解,三峡水库去年9月28日开始首次试验性蓄水,虽未像今年一样再三加大下泄流量,但若不是去年11月初遇到588年一遇、峰值流量为33000立方米/秒的洪水,水库水位也很难达到172.8米。

10、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倒计时 碳关税成争议焦点

来源:上海证券报2009年11月25日

http://finance.jrj.com.cn/2009/11/2504306520151-1.shtml

  受到广泛反对

  按照法国的说法,提出征收碳关税,是为了防止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不能达成协议。但很多其他国家的官员和专家都指出,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恰恰是可能阻碍任何实质协议达成的最大绊脚石。

  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瑞典已警告说,法国的保护主义提议,可能阻碍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全球气候协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也公开批评了法国的行为。他表示,法国关于在欧盟层面推行碳关税的提议很不成熟。

  “在当今的全球化世界,征收排放税不是解决环境挑战的正确之选。”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主席、欧盟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代表团团长雷宁说。

  法国的建议包括,给欧洲企业免费发放碳排放许可,同时对一些外部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额外关税。对此,雷宁认为:“且不说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对欧盟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领导角色带来了破坏性影响,类似措施本身就不符合互惠原则。”

  李钢指出,对于碳关税问题,现在还不好做任何评价或是下定论,要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才能进一步评估。“单边搞一个什么碳关税未必能成,而且还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弹。”

  碳关税成为趋势?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指出,从国际趋势看,环境和贸易挂钩的趋势愈加明显,特别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很大压力。

  在法国提出碳关税之前,欧盟曾提出将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计划。根据这一计划,从2012年起,所有进出欧盟及运营欧盟内部航线的航空公司都将为其所排放的含碳温室气体付费,包括中国的几十家航空公司。

  萨科齐在为自己辩解时称,他的提议并不是保护主义,而是“公平竞争”行为。他还拉来美国“垫背”,称美国众议院已在一份气候变化立法草案中纳入了征收谈关税的条款。

  美国众议院7月份曾通过了一项“限量及交易”法案,其中含有开征碳排放关税的条款,以确保美国企业“不会丧失竞争优势”。不过,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警告称,开征碳关税可能会发出一种保护主义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WTO似乎也对美欧的碳关税计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WTO和联合国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只要起草得当,理论上美国等国可以使碳排放税收符合WTO规则。不过报告也强调,很难证明这些措施并非一个幌子,目的是对国际贸易进行非法限制。

  专家表示,不管接下来的谈判进展如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坚持三点:一是在减排问题上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二是明确历史排放责任,因为气候变暖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发达国家的存量排放造成的;三是从自身的发展方式转变出发,采取更多措施向环境友好社会转型。

<<上一页12下一页>>

11、发改委官员:哥本哈根会议或“无果而终”

来源:中财网2009年11月25日

http://www.cfi.net.cn/p20091125000165.html

  国家发改委官员昨天表示,即将于12月初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没有问题",但的确有使《京都议定书》空壳化的力量存在,哥本哈根会议无果而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国际谈判和国际政策处处长李高昨天(24日)做出上述表述。他对哥本哈根谈判的成功与否表示乐观:"取得实质性进展没有问题。"但他强调,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必须坚持"巴厘路线图"制定的"两轨谈判",即在《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这两个框架下进行谈判。但目前有股很强的力量欲使谈判偏离这个轨道,有一些国家通过隐性的方式使京都议定书空壳化,不再发生效力。"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哥本哈根会议无果而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欧盟在10月30号达成了一个新的内部立场文件,希望强化欧盟在哥本哈根谈判中的领导作用。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陈迎认为欧盟最新的立场文件里头体现出新的特点,欧盟一再强调所有国家都要出资和承诺,这包括中国和印度,实际上是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

  在哥本哈根峰会前夕,各方对中国是否会提出更具体的减排目标相当关注。李高称,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将做更大的努力,工作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十二五规划开始后,中国所能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一定要从发展阶段,国际义务和能力来看。"李高强调,不论中国会否提出一个具体数字,中国将尽最大的努力促使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

  他还提醒,哥本哈根会议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但不能期望哥本哈根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还要出新的科学研究和评估,并根据这些评估调整政策。"陈迎也说,哥本哈根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至少哥本哈根会议要启动以一个政治框架性的文件,把2012年之后国际气候制度的主要框架搭建好。

此外,李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中国与七十七国集团将于12月5日或6日提前召开协商会议,在大的选择上将保持一致,对于一些有分歧的地方进行内部磋商。中国还将与发展中国家智库提前商议。(每日经济新闻 朱小雯)

12、致命呼吸:“湖南的肺”污染调查

来源:南方都市报2009-11-25 

http://nf.nfdaily.cn/nfdsb/content/2009-11/25/content_6483731.htm

   在被称为“湖南之肺”的湘西绿色带上,记者触摸到一个个被熏伤的疮孔

  从吉首,经怀化,过洞口,再到邵阳。再访湖南,并非要表明它有别于其他地区,惟一理由是,记者在8月对武冈的采访中,获得了更多关于当地的报料。这是一次沉重的见证。在这条被称做“湖南的肺”的天然绿色带上,记者触摸到一个个被熏伤的疮孔,听见大自然的呻吟和人们的哭泣。

怀化市安江枫树坪村。原氮肥厂家属区,隔壁就是这家每日冒着滚滚浓烟的硅厂。

邵阳县九公桥镇庙山村11组。一位被检出血铅浓度超标的儿童,需服用290元一个疗程的驱铅口服液。

吉首市大田社区,71岁的熊家均。去年她家附近一家锰厂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她被诊断为氨气中毒。这次事故共导致近百人中毒,数十人住院。

怀化市安江枫树坪村。原氮肥厂家属区200多居民,在井水被附近钒厂污染后,每天到6里外的大沙坪担水吃。

  洞口县石江镇穿石村。农妇孙仁菊的双腿,在田沟洗过后长出连片红斑。农田附近是一家存在5年的电解锰厂。

记者踏访线路。 制图:黄敬

  这是继湖南武冈血铅污染事件之后,本报记者对湘西的又一次行走。

  从吉首,经怀化,过洞口,再到邵阳。再访湖南,并非要表明它有别于其他地区,惟一理由是,记者在8月对武冈的采访中,获得了更多关于当地的报料。

  这是一次沉重的见证。在这条被称做“湖南的肺”的天然绿色带上,记者触摸到一个个被熏伤的疮孔,听见大自然的呻吟和人们的哭泣。

  环境专家所警告的“中国环境污染的后果,已到了集中爆发的时期”,得到更迫切的印证。中国正承受呼吸之痛,爆发是长期漠视环境所结的果。

  所幸的是,接连发生的大事件已引起中央重视,譬如陕西凤翔,譬如湖南武冈。中国《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已呼之欲出。环保部称,方案正在修改中,有望于年内出台。而11月20日,湖南省政府与环保部在长沙交流污染减排及重金属防治工作,透露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

  吉首大田社区 居民被化工厂包围

  60岁的老男人被锁在屋中,送饭的老伴打开房门。

  这里还是夏天,9月,带温度的药味弥漫整个房间。高隆斌抬起头,又垂下,力量已经从这个肺癌患者身上消失。

  饭没有吃,甚至没被看一眼。58岁老伴杨长桂说,“天天就这样,等死。”

  交谈已成为多余,高隆斌很努力地坐起,但没有动一下嘴唇。

  这是湖南,风景美丽的湘西,被誉为“中国魅力城市”、“武陵山区明珠”的吉首市,东郊大田社区的原啤酒厂宿舍。

  陈旧住宅楼的另一门洞,同样60多岁的老人曹汝刚,也弥留在生命的边缘,他患着同样的病———两年前被检查出肺结核,今年已转为肺癌。

  和住宅区能遇到的许多居民一样,34岁的田仁菊声音沙哑,说话间或咳嗽,她努力用闷鼓般的喉咙告诉记者,她家4口人,母亲前年10月患肺癌去世,丈夫去年4月患鼻咽癌去世,如今7岁半的儿子和她都患上了咽喉炎。

  “住在这一片的,几乎个个都有呼吸道疾病,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她说。

  田仁菊说话时,围在身边的几位居民用手比划着四周,“我们被化工厂包围了。”

  他们说的“我们”,除原啤酒厂宿舍外,还包括原陶瓷厂、淀粉厂、州航运公司宿舍区的几百户近两千居民,多为退休、下岗人员家庭。

  9月初,来到这里的记者看到,原啤酒厂宿舍斜对门的一方斜坡,就是一家“湖南三鑫锰业科技有限公司”;宿舍楼后山大约100米,是另一家“吉首市汇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沿公路直下往东几百米的坡底,毗邻着三四家门牌为“耀华锰制品”、“汇祥锌业”、“德邦化工”、“吉×冶炼”等的冶炼化工厂,可谓四面楚歌。

  工厂的烟囱在夏天的午后腾着黑烟,酸臭的味道飘荡游离在空气中。原陶瓷厂的鲁女士将记者领到家中,指着二楼紧闭的窗户说,靠南的门窗几年都没打开过,“不敢开,一开尽是些怪味道”。

  敞开的门窗也结着黑灰,几乎要每天打扫。鲁女士说,这些化工厂白天休息,或是小规模生产,到了傍晚便滚出浓烟,通宵达旦。“有的是硫酸味,有的像轮胎橡胶味,刺鼻封喉,出不动气,吸久了就头晕。”

  与三鑫锰厂仅隔堵墙的几栋宿舍楼,扇扇铁门锈迹斑斑,上面还能摸到新鲜的绿色漆痕。住在这里的卢婆婆说,铁门才漆三个月,油漆就被空气腐蚀而剥落。她指着楼上外窗同样锈蚀的防盗网:“只要是金属的,防盗门、防盗窗,居民每年都要刷两次漆。你看,这是去年刷的,现在已经腐蚀成这样,更何况人呢?这都是我们长期受害的证据。”

  为居民诟病最多的还是后山坡地上的“汇锋”。这家挂名“矿业公司”的工厂,居民们说其实是炼钒的,毒气尤为伤人。白天厂子休息,到夜晚就汩汩冒烟,“浓烈刺鼻的黄色烟雾,大热天的晚上睡觉也不敢开窗,出不动气。”

  3年前,汇锋来居民区建厂时,曾遭到居民强烈抗议,但今天它依然在那里冒烟。

  “我们被18家化工厂包围,生活被极度污染。”这是早在2005年就被居民反映到“上级有关部门”那里时一份报告中的措辞。报告主题为:“我们要环保、要安全、要生存”。

  4年过去,材料的内容依然被这里的人们四处投诉着。“我们被生产电解锰和其他的小化工厂包围,长期饱受二氧化硫、氨、铅、锌、灰尘等污染,气味难闻,家具腐蚀,栽下的果树不挂果,我们每天就在废渣、烟雾、噪音、灰尘中过着非人般的生活。”

  居民恳请“各级领导在抓GDP的同时也关心和爱护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命财产”。

  据2005年的“不完全统计”,当时患严重支气管炎、肺气肿的24人,咽炎、鼻炎的18人,偏瘫患者2人,疑难杂症10人,其他病患者20余人。妇女普遍脱发。以前在居民中很少见到的呼吸道疾病,如咽炎、鼻炎、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患者逐年增多。

  “特别要提的是,今年陶瓷厂一个从泸溪来吉首的饶保全老人被钒铁厂的烟雾所呛,造成不适反复住院,最后不治而死。”2005年的报告这样说。

  记者拿到2007年的另一份报告显示,当年9月,由66户居民集体签名,再次向政府和环保部门发出呼救。但,宛若生活在难以触及的死角,人们呼吸依旧污染如常。

  2008年7月21日下午,坡下的耀华锰厂发生液氨大面积泄漏事故,居民回忆起来惊恐犹然。“附近的树叶马上就枯黄了。”事后不完全统计,事故共导致近百人中毒,数十人住院。周围近十平方公里家禽、蔬菜、花草、树木大批中毒死亡。

  71岁的熊家均还留着当时去医院拍的胸片,其诊断书写道:患者因接触氨气后咽喉痛,咳嗽,头痛,恶心,呕吐,经诊断为氨气中毒。熊家均事后住院21天。

  居民杨友花7岁半的孙女向钰莹也住院20多天,到今年9月记者到来时仍不时咳嗽,杨友花担心孩子已经落下了病根。

  2008年的这次液氨泄漏事故,在湘西州环保局得到了印证。今年9月,该局监察支队监察员张中林向记者回忆,当时耀华电解锰厂发生液氨泄漏,原因在于运输人员操作开关失误,他也这样描述:氨气所到之处植被尽黄,对人体有较长时间的影响。

  监察支队原副支队长张黎勇,是汇锋厂到居民区落户后,处理居民投诉的环保人员。他说,2006年就曾接到由信访办转来的居民投诉,他带着队员曾连续两个晚上赶到汇锋厂实地采样。“检测结果,二氧化硫有点超标,但总体情况是达标的。结果出来后,我们向州政府、省环保局作了回复,也反馈给了居民,但他们还是不满意。”

  张黎勇说,汇锋其实是钒铁厂,而并非钒厂,两者性质差别很大。“钒厂排的是氯气,那个污染太厉害,从2008年起州政府就全面禁钒,炸掉了84家钒厂,再开钒厂,注册资金最少一个亿,而且要到省里办环评,目前我们辖区还没有一家钒厂。”

  居民反映,汇锋厂和检查人员“躲猫猫”,检查的一去就停产,一走又照旧。对此张黎勇显得无奈,“检测的结果和企业当时的生产状况肯定有关系,如果我们去时企业规范生产,走了就超标排放,那我们也没办法。”

1   2   下一页  

13、《2012》反思:地球还能再忍耐多久?

来源:新华网2009年11月25日 罗争光 贾远琨

http://env.people.com.cn/GB/10442701.html

  “只有三年的时间可以准备了!三年后,洛杉矶将被地震摧毁、白宫将被航母砸碎、连喜马拉雅山脉都会被滔天海啸彻底淹没……那一刻,地球面临毁灭。”看过影片《2012》的人,一定对这样的场景还记忆犹新。

  上映仅一周,这部好莱坞大片不仅全面刮起票房风暴,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于“地球末日”的担忧与探讨。尽管2012年不会真成为世界末日,但人类却必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善待地球、环境,阻止灾难,更好地生活?

  《2012》掀起灾难片热潮

  “看完电影后,我选了个很有品位的西餐厅去吃饭,在那种安逸的环境中回味《2012》的剧情,想着自己要做的一些事情,无论哪天是末日,我要做到在我活的每一秒里,热爱生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一名四川籍的网友留言说。

  这一描述代表了不少观众的观后感触。

  以“世界末日”为背景的好莱坞大片《2012》,讲述了2012年12月21日,全人类经历了灾难和逃亡后,一部分人和动物在“诺亚方舟”上活下来的故事,由此掀起了一股讨论“灾难与地球末日”的狂潮。

  在影片全球同步上映的地区之一的中国,该片的票房仅在前五天之内就已过亿元,破亿速度仅次于《赤壁(上)》、《建国大业》和《变形金刚2》。

  在上海徐家汇商圈的电影院,上周二至周四(11月17-19日)10点以后的午夜场都“座无虚席”。在南京,《2012》的票房在5天内突破了百万元大关,其中新街口影城平均一天的票房就接近10万元。

  影片强烈的视觉震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人走出影院大门都会脚步不稳地看看地面,生怕巨大的沟壑正在延伸过来。

  事实上,远超普通观众想象的现代电影技术在给予人们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电影中的灾难场面和人们面对灾难的种种反应也给观众带来许多启示。

  众多网友纷纷在各种网络平台留言发帖,表示“好久没有看到这么震撼的电影了”,“惊心动魄”,“地震那段泪流满面”。也有不少网友感叹“在死亡面前,亲情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该好好珍惜现在,或许有一天我们连再见都来不及说就永远分开了”,“祝福人类,祝福地球,祝福家人,我们能一直在一起。”

  有业内人士评价,近几年,很少有电影能像《2012》那样引发如此大的反响。一边是担忧的声音,害怕里面的情节引发恐慌、令人绝望;一边是赞扬的声音,这场灾难片给人类再次敲响警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

【1】       【2】 【3】

14、流域治污怎样厘清“一河糊涂账”

来源:《半月谈》2009年11月25日 张洪河 梁鹏 李兴文 杨希伟

http://env.people.com.cn/GB/10444985.html

  近年来,我国跨界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不仅造成群众饮水困难,而且给下游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如何治理跨界水污染难题?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制,“量化”地方政府责任,并加大行政和经济处罚力度。

  现状:各管一段的办法

  割裂了江河整体性

  随着我国加大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新的进展,但跨界水污染近年来仍不时发生。自2004年以来先后发生了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白洋淀水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太湖水污染事件,巢湖、滇池蓝藻暴发等等。环保部公布的2008年《中国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

  是什么原因使流域污染日趋严重?“最关键的是利益驱动和地方保护主义在作祟。”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杨智明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很大程度上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管理体制相关。在上下游间,水质污染成了“一河糊涂账”,板子打不到任何人头上。

  覆盖河北省多个县市的子牙河水系,曾是全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各级环保部门经常明察暗访,严厉处罚,但检查人员前脚走,企业后脚就开始排污。许多企业虽安装了自动监测设备,但这些设备经常被做手脚。“长期以来,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低效甚至无效,省与省之间如此,市与市之间甚至同一个市的县与县之间都是如此。”石家庄市环保局副局长岳存义说。

  淮河流域人口密度居我国江河流域之首,特殊的地理位置、人口的增加、工农业污染的加重,使淮河流域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地方保护主义导致了跨界水污染防治的低效,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的一项制度痼疾。”对淮河污染治理长期关注的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副校长吴春梅说,江河流域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而行政区划却将这种整体性打破了。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流域上游引进水污染项目,上游发展了经济,下游污染了环境; 而在进行环保考核时,下游又会把责任推给上游。

  有关专家指出,不管是水污染防治法,还是《关于预防与处置跨省界水污染纠纷的指导意见》,对跨区域环境问题的责任追溯程序及赔付金额,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跨界污染纠纷主要是由当事双方政府协商解决。但是由于欠缺制度和法律规定,仅靠协调解决的办法往往难以奏效。 

【1】       【2】 【3】

15、“不追求带血GDP”几时才不只是口号?

来源:大河网2009年11月25日 夏熊飞

http://www.dahe.cn/xwzx/txsy/pltp/t20091125_1700711.htm

  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省长栗战书说,对于这次矿难,自己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一定要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挂在心上,抓在手上,不能追求带血的GDP。(摘自新华网)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然也就成为了核心中的核心,全国上下一片大力发展经济的热情着实让人激动,追求高GDP成了很多地方的唯一目标,也成了不少地方考核官员的唯一指标,GDP不上去,位置就别想上去。

  于是乎,在全国兴起了一股片面追求GDP的风潮,不管是出于发展国民经济,还是官员为了自己的升迁,总之这股风潮刮得很猛烈、很强劲。在这种“大跃进”式的片面追求GDP的情形之下,地方和全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确实有了不小的提高。不少国人和官员也确实被这种高增长所迷惑了,沉醉在成绩之中做着各自的美梦,国民梦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官员梦见的是自己步步高升。

  可是一次次的事故,不论是环境的污染还是频发的矿难事故,却将国人与官员从美梦中惊醒,原来我们所追求的GDP都是以付出环境破坏与同胞牺牲为代价的,原来我们辛辛苦苦还来得GDP都是血淋淋的,形象称之为“带血GDP”。

  梦醒之后,自然是该反思。于是有官员提出了“不能追求带血GDP”的口号,一时间这句口号就传遍了大江南北,红透了半边天,成为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煤矿治理要说“不能追求带血GDP”、改善水质也要提“不能追求带血GDP”,好像只要套上这句口号,所追求的GDP就变成了绿色。

  黑龙江省长在此次特大矿难之后,依然做出了“不能追求带血GDP”的批示,栗省长肯定是在痛定思痛后才作出这样的指示,对于他的决心我们自然是不该妄加猜测与评论。只是对于这句几乎已经沦为空口号的“不能追求带血GDP”的作用有些许质疑,一句口号就真能防止矿难不再发生吗?

  “不能追求带血GDP”的口号也不是喊了一天、两天了,可是环境问题照样出现,矿难依旧发生,而且惨烈程度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11·21”矿难的严重伤亡就很能说明问题。喊口号轻松,谁都在行,可是我们有时候真的将口号的力量想象得太大了,以为有句响亮的口号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解决一切问题,“不能追求带血GDP”不就被当成了能治百病的仙药了吗?可是在有了响亮的口号之后,我们往往又会被它给迷惑,盲目迷信口号,因此“不能追求带血GDP”得口号越喊越响,事故却越来越大。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难道还不该反思反思,而是要继续喊着“不能追求带血GDP”的口号,凭一句口号来医治所有的伤,包括换回那些死难矿工的生命吗?只有等到“不能追求带血GDP”不再只是一句空口号,而是真真切切将绿色GDP落到实处,悲剧才不会一次次重演。

16、李季先:解决环保问题不能光依赖媒体推动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11月25日

http://finance.baidu.com/2009-11-25/121806378.html

备受各方关注的中国五矿下属两铁矿“非法排尾”问题,终于在新华社等有关媒体的持续监督报道下有了转机。近日,五矿集团主管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的负责人就新华社等媒体报道的下属企业“非法排尾”问题,与新华视点记者进行对话,承认媒体反映的一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需要立即改正”。

  一个国有大型企业的环保问题在媒体的不断监督下有了积极解决的迹象,这应该说是媒体监督的胜利。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这是一场艰难的胜利。

  10月15日,新华社下属的《经济参考报》刊发了《中国五矿下属两铁矿非法排尾有恃无恐》、《中国五矿邯邢局两铁矿非法排尾祸企殃民》两篇报道。而中国五矿集团新闻发言人于次日即召开媒体通气会称报道“不实”。新华社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派国内部、参编部和《经济参考报》记者组成联合调查组,于10月25日到29日再赴河北省邯郸市和武安市,对中国五矿邯邢局北洺河铁矿和玉石洼铁矿的排尾问题进行深入调查。记者详细查看了尾矿排放现场,走访了附近村民、村干部和企业,采访了当地政府部门,报道描述疯狂排尾触目惊心、受害群众怨声一片的情形。而直到此时,五矿集团依然否认造成环境污染,称其有国家规定可依。

  而即使是在五矿集团主管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的负责人承认存在问题的同时,依然声称:政府若干个文件串起来看,我们推断出是可以这么做(将尾矿砂排入河滩进行垫地造田),但我们还需要履行相关手续,要有政府明确的书面批复。

  这就印证了笔者的疑窦,为什么又是媒体而不是体制内的监督机构在事件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作为社会正义“最后仲裁者”的人民法院和环保行政监察当局,在面对巨无霸的大型央企违法排尾等环保问题时,为什么始终将自己置身在“拖而不判”和“管不了”的尴尬境地而不求变?环保问题难道要一直依赖媒体的曝光才能有所推动解决?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这没错,不过对于环保而言,问题恰恰也出在这里,恪于媒体的人、财、物所限,媒体的“阳光”能够照到的终究是环保问题中的少数个案,不可能普照所有的环保问题。毕竟,中国存在环保问题的企业太多了。

  中国五矿下属铁矿在此次所谓“垫地造田”事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诸如对周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工程先动工再补办环评手续,未按有关规定贯彻执行环保生产一致性保证体系,擅自违法开工建设投产,污染物违法排放、企业环保自纠不力等,实际上在国内很多企业甚至是大型国有企业中都有一定程度存在。而且,诚如五矿集团有关负责人所言,企业是要以国家的相关规定为准的。在这种复杂的企业环保生态下,媒体的监督虽然重要,然而单靠媒体的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解决企业环保问题,媒体监督只是众多制度推手中的一个,尽管是很重要的一个,但要制度性地解决环保问题,还是要靠既有的法律监督体制,比如环保行政监察体制、环保司法审查体制充分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对于环保等监管部门来说,要彻底改变环保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的体制诱因,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环保执法中(尤其是对大型央企环保执法中)的推诿、扯皮甚至相互掣肘问题,继续推动环保问题一票否决制,同时赋予受害者以“便”、“宜”的公益诉讼权;同时,有关部门还需尽力完善环保体制的构建,补缺防漏。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所存在的环保问题才有望从根本上得到纠治。(作者系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17、“广州困局”凸显中国城市垃圾处理“双重压力”

来源:新华网2009年11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448167.html

  一面是堆积如山、即将被塞满的垃圾填埋场,另一面则是居民的持续反对和抗议——广州近期遭遇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困局”,让中国城市在垃圾处理问题上所面临的环保技术和公共行政事务处理“双重压力”再次凸显无遗。

  “政府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选址问题上应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说,“如果该项目的环评无法通过,或者大多数市民反对,我们承诺该项目不会动工”。

  广州是中国第三大城市,常住人口总数超过1000万人。今年9月下旬,广州市内人口密集的番禺区宣布,将在该区大石镇会江村内原有的垃圾填埋厂基础上,新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20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这一计划很快引发了周边居民持续强烈反对。

  政府官员说,之所以急于建设垃圾焚烧项目,是因为番禺和广州现有的垃圾处理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城市环境发展的需要。

  番禺区市政园林局副局长叶文说,番禺区2008年居住人口已达到250万人,年产垃圾近60万吨,预计到2010年每天将产生2200吨垃圾,现有垃圾处理设施的容量和日处理量根本无法应付源源不断的生活垃圾。

  他说:“从我们的实际情况看,这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广州市城管委员会副主任徐建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垃圾焚烧发电厂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充分、减容减量明显、资源利用高等优点,目前广州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稀缺,“通过多年的科学论证,广州市政府已经确定了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走以焚烧发电为主的道路”。

  然而,由于目前会江村所在地附近已经成为广州人口最为密集的居住地域。当地群众普遍认为,焚烧厂的建立会给当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会造成严重的健康卫生问题,而且还给数万家庭造成财富上的损失。

  目前,广州市政府已经承诺将“依法依规”推进焚烧发电项目建设。番禺区区长楼旭逵说,该区政府将发起一个“为期半年”的全社会大讨论活动,为番禺的生活垃圾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出路。

  观察家们说,广州近期遭遇的“垃圾困局”并不是一个偶发事件。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都面临越来越多的城市生活垃圾亟待处理,而现有设施处理能力有严重不足的窘迫局面。

  统计显示,中国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超过100座。然而,扩张中的垃圾处理能力也在不少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成为引发争议的重要诱因。

  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说,本来应该成为城市公共事务“亮点”的垃圾处理工程之所以会在一些地区陷入“困局”,并引发居民和政府部门间的强烈对立,缺乏与群众日益增强的社会和公共卫生意识相适应的先进环保产业技术、缺乏与公众日益强烈的知情诉求相吻合的行政决策和公共事务咨询、推广机制是最重要的两大原因。

  尽管面临着双重压力,广州仍然面临着要想尽办法突出“垃圾困局”的紧迫局面。徐建韵表示,从1999年到现在的10年间,广州市生活垃圾产量翻了一番,目前广州全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高达1.2万吨。

  他说:“如果不能尽快建立新的垃圾处理设施,最多再过两年,每天一万多吨的垃圾将无处处理,到时广州将面临‘垃圾围城’的巨大危机。”

  一些专家建议说,从长期来看,包括广州在内的中国大中城市应当加大对垃圾处理产业的重视程度,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持续投入物力财力开发先进、绿色、环保的垃圾处理技术,积极推行垃圾综合处理,建设符合民众环保需求的绿色城市垃圾处理机制和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教授王维平说,从长远来看,应当遵循责任分担的原则,促使政府、企业和公众都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责任主体”,政府应该通过立法、监督和激励,推动企业发展更加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同时,推动环保部门持续、有力加大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检测和保护工作。

一些人则建议说,面对当前的困局,政府部门更应当考虑积极改革现有的行政体制,建立起更加公开、透明的公共事务决策机制,将更多的民意纳入到公共项目的建设过程之中,从而避免此类事务再度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记者 王攀)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www.nujiang.ngo.cn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