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3
特别报道:
1、中国青年报: 小南海项目扳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1/23/content_2947646.htm
环境资讯:
2、新华网: 中国成立林权交易所探索林权流转应对气候变化
http://env.people.com.cn/GB/10432537.html
3、新闻晚报: 65国首脑将赴哥本哈根出席气候变化大会
http://news.qq.com/a/20091123/001223.htm
地方信息:
4、中国环境报: 广东:违法排污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1/23/content_12524825.htm
5、新华网: 江西重金奖励污染物减排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11/23/content_12524030.htm
气候变化:
6、科学时报: 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 近80%将由发展中国家承担
http://env.people.com.cn/GB/10429983.html
7、搜狐绿色: 哥本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十大常见问题
http://green.sohu.com/20091123/n268393215.shtml
8、广州日报: 水母四处泛滥成灾 全球变暖是“祸首”
http://env.people.com.cn/GB/10431290.html
深度报道:
9、科学时报: 多重原因致我国“南污北缺”水资源问题亟待破解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849271258939792_1.shtml
10、辽宁日报: 那些消失的河道 关于水环境退化的调查与思考
http://env.people.com.cn/GB/10425917.html
11、南方日报: 内地大城市遭遇“垃圾困境”填埋场多存在渗透
http://env.people.com.cn/GB/10426532.html
12、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州回应对垃圾焚烧厂争议:环评不通过绝不动工
http://news.sina.com.cn/c/2009-11-23/040719104979.shtml
环境时评:
13、中华工商时报: 千亿治污未达目标根源何在?查处机制不严厉
http://env.people.com.cn/GB/10428891.html
14、金羊网: 决不容许骑在群众脖子上“拉屎”
http://news.ycwb.com/sp/2009-11/23/content_2338725.htm
15、人民网环保频道: 时评:"全部按法不如没法" "最牛官腔"与"大实话"
http://env.people.com.cn/GB/10425853.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
1、小南海项目扳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09-11-23 刘世昕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1/23/content_2947646.htm
在建和已有水电项目已达长江水能开发警戒线
长江上游惟一的国家级鱼类保护区要不要为一个水电项目让步?在过去大半年的时间中,国内数家民间环保组织一直在和酝酿中的重庆市小南海水电开发项目“较劲儿”。
上个月,一条消息几乎让环保组织们绝望:据说,有关部门已经同意修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要在长江上给小南海水电开发项目让出一块地盘,而且调整的方案很快就将提交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
通常,这个评审委员会在每年的11月召开一次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会,评审委员会的30名委员将对需要调整的国家级保护区进行投票表决。环保组织们担心的是,30名评审委员能否替那些长江里的鱼守住它们最后的避难所。
事件出现了转折。11月9日,当6家环保组织向这个委员会递交旁听申请时,委员会的答复是,长江上游鱼类保护区不在今年评审会讨论的范围内。
“这意味着,长江上游的那些鱼算是暂时躲过了一劫,因为调整保护区的会一年就开一次”。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说。但他认为,目前还只能是谨慎乐观,毕竟当地对开发小南海水电项目的热情很高,今年不调整,还有明年。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告诉记者,正在进行修编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已经明确要上马小南海水电项目,这部规划正在报有关部门审批,一旦通过,小南海水电项目就合法了。
翁立达为长江工作了30多年,他说自己不是反坝派,但反对无序建坝。对长江来说,目前急需说清楚的是6000公里长的河流究竟能承载多少坝,而不是任由地方政府和发电企业各自跑马圈水。他建议,应该对《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中拟定的水电项目重新考量。
低调的小南海水电项目
与以往几次反坝的经历不同,此次在小南海水电项目问题上,环保组织与建坝方似乎还没有过一次正面交锋。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得到的消息,算得上是这大半年来,环保组织们第一次从政府渠道获得的正式消息,因为重庆当地对小南海项目的推进既积极,又低调。多数情况下,环保组织们只能从被邀请参与论证会的专家那里打探一点儿“小道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有可能是“十一五”期间重庆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工程计划动态总投资370亿元,如果开工,建成后的装机容量相当于2/3个葛洲坝,电力将主要用于市内。当地对这个工程的期望是,彻底改变重庆拉闸限电的历史。
按照我国相关的环保法规,自然保护区内不能进行任何的开发活动,而拟建的小南海水电项目正好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所以,对这个项目来说,要上马,必须要清除保护区这个“障碍”,而可行的办法就是调整保护区的范围。
在重庆市一份关于小南海项目工作进展的安排中也提到,如果项目上马,受影响的自然保护区江段将达45公里,而这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小南海水电站能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获得国家核准建设的关键和前置条件,还是开展小南海水电站项目前期的首要任务。
据介绍,调整保护区的范围必须经过几个步骤:首先,要由重庆方面聘请有关专家出台调整的研究方案;其次,由主管渔业的农业部对方案进行论证。如果农业部通过了调整方案,就交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表决。30名委员中,如果超过24人表示同意,这份方案就可以提交国务院最后定夺。
按照这样的步骤,早在2006年,重庆当地就已经委托中科院水工程生态所、中科院水生所等单位开始论证小南海水电项目的可行性,并在2008年8月完成了《小南海水电站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及其减免对策专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影响对策专题研究》)。
进入2009年后,围绕小南海的论证会更是一场接一场。2008年12月及今年5月,重庆方面两次致函农业部提请审查这份研究报告。农业部也分别于今年2月和5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据参加论证会的专家介绍,在那两次评审会上,都有权威的鱼类专家坚决反对调整保护区的面积,方案的制定者们也很谦虚,每次评审会都承诺要积极修改方案,拿出更有利于鱼的措施。而事实上,在不断修改的方案中也提出了修建仿生鱼道,人工繁殖放流特有鱼类的补救措施。
环保组织们得到的消息是,到了最近一次评审会上,反对的声音已经很弱了,而且有关部门可能倾向于放行这个方案。
保护区范围一再缩小
按照重庆方面披露的资料,小南海水电项目并不大,环保组织为什么会揪住这个不大的发电项目不放?
据几家关注小南海事件的环保组织介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在于,在这几百公里长的江段里生存了119种长江特有的鱼类,而且当初建这个保护区就是为了弥补葛洲坝水电项目对长江生态的影响。但在过去几年里,为给长江上游高潮迭起的水电开发让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已经一再缩小。
今年6月,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吕植等8名环保专家曾借助媒体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说,2000年,国家批复成立了长江鱼类国家级保护区,但就在当年,这个保护区就遭到了水电站的挑战,保护区里被规划了两座水电站—向家坝和溪洛渡。
161米高的向家坝大坝恰恰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278米高的溪洛渡大坝则距保护区核心区上游边界不过两公里,两座水电站建成后几乎首尾相接,直接导致保护区的核心区成为库区,完全丧失流水生境。为了给这两座水电站让路,2005年,这个国家级保护区让出了相当一部分的面积。而这一次,又要给水电项目让路。
最早倡议建立该保护区的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曹文宣院士担忧地说,这个保护区几年前被“掐去了头”,如果“再去了尾”,那么剩下的、支离破碎的河段就不可能继续成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生命通道。
也有环保专家认为,拟建小南海大坝将成为一道巨大的物理屏障,直接截断大坝上下游江段的连续性,阻碍了洄游性鱼类向上游或下游迁移,大量珍稀特有鱼类将丧失它们的产卵场和栖息地。
另外,在一些环保人士看来,自然保护区是受国家相关法律保护的,这样屡次为了水电项目而修改保护区的范围,是对法律严肃性的挑战。
是不是每个地区都要有水电项目
在一些环保专家看来,重庆市选择上马小南海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首先,在重庆上下游的诸多水电站中,小南海水电站的发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上游有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4个大型水电站,下游还有葛洲坝和三峡水电站,即使不算葛洲坝水电站,小南海水电站的计划装机容量也仅为另外5个水电站发电量总和的3%。
再有,由于小南海的装机量不大,致使这个项目的发电成本将会高于其他项目。据大自然保护协会长江保护项目的负责人介绍,他们曾对长江几个发电项目的成本进行过比较,三峡工程每千瓦发电的成本是4950元,上游溪洛渡的成本是每千瓦3538元,向家坝的成本是5749元,而小南海的成本将高达每千瓦13553元。
专家解释说,其实水电项目建设中,不论发电量大小,前期开发的成本,如导流洞的建设、大江的截流费用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就造成了发电量小的水电项目每千瓦的发电成本要比大项目高的状况。
为什么要用牺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代价换取一个发电量有限的小南海项目呢?
一些专家给出了这样的猜测——或许当地有这样的考虑,上游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4个大型水电站属于四川省,下游的三峡、葛洲坝水电站属于湖北省,重庆市守着长江,也希望有一座水电站。而且,在三峡建设中,重庆算是作出了巨大牺牲。近年来,随着重庆经济的高速发展,用电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如果能有一个属于重庆市自己的水利枢纽,就可以缓解用电旺季被拉闸限电的可能。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说,长江流域的每个省区市都想有自己的水电项目本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是对长江流域要开发利用到何种程度,在国家层面应该有个协调和平衡。
翁立达介绍说,承担这个协调任务的应该是正在修编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但遗憾的是,在修编之前,国家发改委就已经批准了类似《金沙江水电开发规划》等一批水电发展规划。这就意味着,长江未来的总体开发规划要服从之前已经获得批复的各个水电开发规划,难以起到协调和平衡的作用。
他建议,应该重新考量整条长江水电的开发利用。因为目前长江流域,在建和已有的水电项目已经达到长江水能开发量的40%,而40%被国际上认为是河流开发利用的警戒线。
除了建自己的水电枢纽外,重庆市还有没有其他可能从长江中获益?大自然保护协会的美国专家大卫·哈里森给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说,重庆上游有4个在建的大型水电项目,而且承担这几个项目建设的都是三峡总公司,重庆市能否放弃建设小南海,而用计划投资小南海的300多亿去入股上游的4个在建项目,成为那4个项目的股东?
这样,重庆既可以享受到发电的效益,又不用担心在用电高峰时期,因为没有自己的电站而被拉闸限电。同时,跟着获益的还有国家级鱼类保护区。
据大卫·哈里森介绍,在美国,一个开发项目在申请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在环评报告中提交一个替代方案供专家们参考。如果以小南海为例,他建议说,地方政府应该思路更开阔一些,除了自己建水电站,还应该考虑有没有其他的方案也能实现当地利益。
2、中国成立林权交易所探索林权流转应对气候变化
来源:新华网2009年11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432537.html
新华网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 岳瑞芳) 酝酿多年的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23日在北京正式揭牌运营,在探索国内林权流转、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更向林业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同意并联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性林权及森林资源交易的市场平台,主要采用国有控股的公司制的组织形式,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中国林权所董事长梁雨介绍说,作为中国唯一从事全国林业要素与资源的综合性交易和服务机构,中国林权所将充分发挥北京特有的地缘政策优势、发挥全国林权交易市场的资源信息优势、发挥公司化运作的体制优势,从而实现林业产业由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的跨越。
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超过7.5亿人口在农村。林业作为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却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此前,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曾公开表示,中国18亿亩耕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43亿亩林地却没有解决13亿人的用材问题,更没有满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
而且,单就林权流转市场而言,目前这一市场规模虽然正在逐步扩大,但仍存在着交易标准不统一、交易层次低、交易方式单一等问题。
“随着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的成立运营,将有利于减少流转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操纵,实现林权的有序流转,有利于促进产业资本向林业产业的聚集,推动现代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梁雨说。
【1】 【2】
3、65国首脑将赴哥本哈根出席气候变化大会
来源:新闻晚报2009年11月23日
http://news.qq.com/a/20091123/001223.htm
一名丹麦官员22日表示,截至目前,已有65国元首确定将会出席将于下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析人士认为,各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达成法律性条文的希望比较小,比较可能的是产生一套关于未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指导样板。
美、中、印三国对会议影响重大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于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目前已有65国元首表示,他们将会出席大会。丹麦官员22日表示,还有一些国家的元首对会议邀请也发出了积极的回应。
不过,世界排名前三位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中国和印度还没有明确表态是否会由国家首脑出席会议。分析认为,美、中、印三国首脑如果能出席会议的话,将会对达成一致的协议起到很大的影响。已表态将由国家元首出席气候变化大会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巴西、法国、德国、印度尼西亚、日本、西班牙、英国等。
不太可能达成法律性协议
丹麦首相拉斯姆森22日在一个会议上表示,他对于有60多国的首脑将会出席会议而“感到振奋”。“这表明,各国元首已经准备好来参加会议,他们意识到哥本哈根将会有一个政治上的高峰……”拉斯姆森说,“为了切入这个问题并达成协议,各国首脑的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东道主和会议的主席,拉斯姆森已经向191个国家的首脑发出了正式邀请。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初衷是为了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然而,近期的种种迹象显示,会议不太可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性的协议,各国首脑认为,会议更有可能是产生一套关于未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指导样板。
致力于明年达成正式协定
奥巴马的顾问表示,奥巴马正在通过私下的活动希望能推动明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大会上达成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协议。
英国首相布朗22日在一封致拉斯姆森的信中表示,这个会议需要各国首脑参加,“从而达成最终的协议”。布朗表示,如此多的首脑将会参加会议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他将继续致力于鼓励更多国家首脑出席会议。
英国一直希望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达成法律性协议,但布朗也承认,这一协议可能在2010年之前无法敲定。“哥本哈根协议应该包括将协议尽快转化为国际性法律条约的承诺,”布朗说。
4、广东:违法排污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11月2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1/23/content_12524825.htm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办法》将出台
广东省环保厅日前发布《广东省环境保护厅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管理办法》将根据企业的环境行为,将企业评为环保诚信、环保警示、环保严管3个等级,依次以绿牌、黄牌、红牌标示,以此进一步发挥公众和社会监督作用,激励企业持续改善环境行为。
据了解,对获得绿牌的环保诚信企业,广东省环保厅将给予优惠,或者在环境管理中采取倾斜政策:连续3年获得环保绿牌的企业,申报公司上市或再融资环保核查初审时,免专家现场审核环节;开展清洁生产或技术改造申请环保专项资金补助的,环保部门给予优先考虑。对黄牌和红牌企业,则将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其中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或限期治理;经限期治理或限期整改仍没有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依法报请当地政府责令其停业或关闭,并报请国家证监会不予核准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再融资申请。
根据《管理办法》,广东省环保厅将对企业环境信用行为组织一年一次的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企业污染控制、环保守法和公众监督管理三大方面,共13项指标。13个指标全部达标即可评为环保诚信企业,有一项不达标的都不得评为环保诚信企业。
据介绍,《管理办法》是在总结《广东省环境保护局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4年来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与《试行办法》相比,《管理办法》扩大了管理范围,要求更为严格,“偷排、漏排、直排污染物等环境违法行为一经发现立即降为环保严管企业”,并通报金融部门。
《管理办法》加大了对企业的惩戒力度。广东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局长周全表示,“《管理办法》与《试行办法》的最大区别在于,环保部门将定期向金融机构通报企业信用评级信息,金融机构将会把这些信息纳入企业诚信系统,并对信息使用情况进行反馈。环保、金融部门信息互通机制的建立,能达到以严格的信贷管理促进企业改善环境行为的目的。”
此外,《管理办法》还建立了企业环境信息修复机制,只要红牌及黄牌企业主动采取整改措施完成治理任务,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环保部门就会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并及时向金融机构和社会公布。此举旨在解决以往一年一评导致部分企业在评级期间信贷、融资困难等问题,提高违法企业主动整改的积极性。(邓慧玲)
5、江西重金奖励污染物减排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2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11/23/content_12524030.htm
新华网南昌11月23日电(记者涂超华)记者获悉:江西今年将安排7000万元减排专项资金奖励省内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较好、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地区。
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设施建设、国控和省控主要污染源减排项目、重点工业园污水提升泵站建设等,以建立起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长效激励机制,调动各地积极性。
据介绍,2008年江西安排了5000万元减排专项资金,对减排任务完成较好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地区给予“以奖代补”形式的财政资金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8年江西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为44.53万吨和58.31万吨,超额完成了年度减排任务。
6、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 近80%将由发展中国家承担
来源:《科学时报》2009年11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429983.html
随着哥本哈根会议日益迫近,围绕“气候变化”的话题层出不穷。世界银行日前在北京发布了《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气候变化》(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促进发展、减少贫困的同时转向低碳发展道路,但前提是需要由高收入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高收入国家也需要迅速行动起来减少碳足迹和推动替代能源开发,以帮助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世行专家估计,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大约有75%到80%将由发展中国家承担。世界银行集团行长罗伯特·B·佐利克说:“发展中国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大,这场危机不是它们自己造成的,他们对此也最缺乏准备。因此,在哥本哈根大会上达成一个公平的协议至关重要。”
《报告》的撰写者认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世界各国必须立即共同行动起来,以不同方式行动起来。
中国国家财政部国际司副司长张文才认为:“这份报告过于强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该共同行动以及立即行动,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却认识不足。”
技术转让与资金将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谈判的焦点之一。《报告》中提到的技术转让机制和融资机制引起关注。据世行估计,目前,发展中国家每年的气候融资为100亿美元。《报告》也预测,到2030年时预计每年所需的适应资金为750亿美元,减排资金为4000亿美元。如果考虑新技术的研发,则每年还需要额外的1000亿至7000亿美元。
而填补这些资金缺口,仅依靠现有的碳市场、征收碳税、为碳定价等方式却不太现实。世行提出要改革碳市场、碳税等才有望堵住资金缺口。
不过,张文才指出:“《报告》中提到的技术转让机制,即由发达国家研发技术,发展中国家向研发基金支付费用,也是与公约原则不符的。”(王莉萍)
7、哥本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十大常见问题
来源:搜狐绿色2009年11月23日
http://green.sohu.com/20091123/n268393215.shtml
【搜狐绿色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以下是本次哥本哈根会议需要注意的十个常见问题,全文如下:
一、为什么哥本哈根会议中达成协议很重要?
人类给大气层制造了足够多的温室气体以至于全球温度上升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高度,同时这又极大地增加了世界各地干旱,热浪和暴雨的发生频率。
一份成功有效的国际气候变化协议的达成是为了避免灾害性的气候变化以及帮助那些最脆弱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全世界只有一个专门为建立新型低碳社会和避免科学家最糟糕的估计变为现实而对进行首次重大转变的渠道,并且这个渠道极为狭窄。(这将是全世界为建立新型低碳社会和避免科学家最糟糕的估计变为现实而对进行首次重大转变的最后一次机会。)今年的哥本哈根大会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将是人类接受艰巨任务的机会,将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二、为什么今年新协议的达成至关重要?
现存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只有规定每个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额的《京都议定书》,而这份议定书将于2012年失效。为了使全人类拥有一个可持续的公平的未来,一份新的有效协议亟需在今年达成,这样国际社会才能为2012年以后执行新协议做准备。
三、第十五届哥本哈根会议怎样才能算得上成功?
哥本哈根会议达成的协议并不需要囊括所有细节,但是它必须在四点关键问题上清晰明确:第一,工业化国家减排额的中期目标是多少?第二,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第三,如何稳定和具有预见性地对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适应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进行财政资助?第四,该如何建立在制定决策的进程中把发展中国家当成平等的合作伙伴并为它们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这样的机构?
四、哥本哈根会议达成的最后议定书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法律形式?
一旦主要的政治问题都被解决,那么哥本哈根达成的最后议定书的法律形式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今有以下几种提案列入考虑范围,一,修正版的《京都议定书》;二新议定书;三,一套2013年强制实行的关于如何处理气候变化的各方决策的合集。当然,最后议定书也有可能综合这些意见。因为最后议定书的法律形式还没有确定,所以我们只能称之为“协议”。
五、哥本哈根如何就《京都议定书》进行改善?
《京都议定书》只是与气候变化作战的第一小步计划。哥本哈根会议是针对科学家呼吁的有效政治回应。《京都议定书》在发达国家的肩上放下的担子要比发展中国家的来得重,因为它认识到了发达国家对现今温室气体高排放要负主要责任,并且这份责任也将在哥本哈根的最后议定书中体现。主要的不同是,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额目标必须与科学机构设定的额度保持一致,即到2020年平均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5%至40%。而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使世界范围内的排放量截止2050年减少至少50%。
六、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是否预期接受这样的一个排放上限额?
工业化国家并没有要求主要发展中国家接受具有约束力的中期减排目标,或者说是“最高限额(caps)”。在两年前的巴厘岛气候大会上,国际社会为气候变化协议拟定了一个较为宽泛的参数,并且要求工业化国家必须接受这样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额目标。而发展中国家除非获得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否则他们只要在遵循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限制他们的排放额即可。
七、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当发展中国家明确希望为减排出力的时候,它们关注的焦点是他们将会被强制接受不利于他们经济发展和束缚他们与贫穷作战的手脚的这样的一个协议。另一方面,哥本哈根的最后议定书必须解决发达国家关注的问题,即他们害怕,当发展中国家不用遵守减排规定,而他们为了遵守减排的规定又不得不资助发展中国家,这无疑加剧了竞争。所以哥本哈根的一个关键人物是保证协议对各方都是公正的。
八、发展中国家在协议的商讨过程中担当了什么角色?
发展中国家对哥本哈根的最后协议的达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有关数据,截止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会上升到55%。在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的这段期间,对全球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将达到22万亿美元,而这其中将近一半投资将在发展中国家。即使就在今天工业化国家停止排放温室气体,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大幅度提高将也很难使平均气温上升维持在2度的增长范围内。同时,发展中国家对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最为脆弱,为了适应这种影响尤其需要大量的资金援助。
九、为了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坏影响的发生,预计成本为多少?由谁来买单?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影响以及减少排放量的准确金额只能是一个变化指标。2020年大致的数字为2500亿美元。但是现在当务之急的是筹集资金,而不是算精确的数字。显而易见,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成本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而那些来自工业化国家的公共基金将起到启动和带路的作用。重要的是要建立适当的机制,使得公共和私营部分的资金都能随着时间而显著增加,这样发展中国家就不用每年都重新讨论这个问题了。
十、目前的全球经济衰退是否会影响到关于气候变化的新的全球协议的达成?
许多专家都在发出这样的警告,目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对气候变化之战造成影响。但是像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国家已经以财政和经济危机为契机来改变发展策略向绿色经济转移。以美国为例,它在十多年里用了1500亿美元创造了500万份的新型绿色工作,其中就包括在对清洁工基础设施的投资。今年中国也宣布了一项584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其中的40%是用于加固环境保护以及开发可持续能源上。所有的这些使得能源问题也放上了会议议程。
8、水母四处泛滥成灾 全球变暖是“祸首”
来源:《广州日报》2009年11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431290.html
本报讯 美国媒体报道称,在日本西北部若狭湾海域,过去渔民不常见的巨型水母,如今却是泛滥成灾:短短几分钟之内,如同小冰箱般大小、一团橘红色的巨型水母随着渔网浮出海面,带有毒液的触须死死地缠住渔网,这群不断蠕动的生物甚至把打捞上来的鱼都挤掉了。更让人担忧的是,伴随着全球变暖趋势日益明显,水母泛滥成灾的情况,近年来在很多国家的沿海海域早已司空见惯,导致了多国旅游与渔业受到影响。
日本:
巨型水母重创日本渔业
看着打捞上来的这群“庞然大物”,日本渔民只有嘟囔着把这些半透明的水母扔回大海,这种巨型水母重达200公斤。作为海洋中的侵略者,水母泛滥正威胁渔民的生计。11月2日,日本一艘10吨重渔船在日本东部海域因所捞水母过重出现翻船事故。
越前水母是世界上最大水母,直径长达2米。在日本西北部的狭长海域,渔民一整天的捕捞都会因这种水母的闯入化为乌有。与水母一起落网的鱼类,要么被水母毒液毒死,要么就被水母刺死。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日本周边海域近年每年秋季都大量聚集水母,已经严重影响渔业生产。今年9月下旬,有人就开始发现越前水母大量涌现,令日本渔民叫苦不迭。在青森县八户港,旺季的秋季鲑鱼捕获量比去年减少一半;在三泽渔港,比目鱼等捕获量比去年同期减少60%。这次水母“大爆发”对渔业的影响,将会持续到明年。
西班牙:
水母“入侵”影响旅游
与日本海域渔民经历类似是,西班牙沿海也在遭遇水母入侵,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和南部一些近海海域有水母群大量聚集,对其渔业与旅游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仅在8月份的一周里,西班牙南部城市加的斯就有大约1200人被水母蜇伤,几乎是正常年份的9倍,这也让很多游客对西班牙的海滩望而却步。
9月中旬,海洋研究组织公布的研究称,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原因,西班牙沿海出现大量水母,这对西班牙的渔业和旅游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水母“入侵”西班牙影响旅游的情况,早于2006年就开始显现,当年出现了大量游客被蜇伤事故。
法国:
度假区遭水母侵袭
2008年7月,法国南部闻名于世的度假区蔚蓝海岸曾遭水母入侵,逾500名游泳的人及日光浴人士被螫。此前,虽然蔚蓝海岸耗资8万欧元铺设了防水母网,但还是遭到了数以十万计的水母侵袭,这些水母不仅在沙滩游泳范围内出没,还随着海浪冲上沙滩。对此,专家归咎于全球暖化和过度捕鱼,令到水母数量异常急升。
澳大利亚:
水母成患年蜇伤3万人
今年以来,有研究者在澳大利亚沿海也发现如同相扑运动员般大小的巨型水母。早在2007年,数据统计显示,一种名为“蓝瓶”的水母大量聚集澳大利益东部海滩,这种有“葡萄牙战舰”之称的水母,曾在2006年蜇伤过3万名游泳者。当年,在澳大利亚世界杯游泳赛期间,由于水母突然“占领”泳池,一些运动员只得被迫中途弃权。
全球变暖导致
水母数量激增
本报讯 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下的海洋变暖,导致了近2000种水母中的一些物种扩大了活动范围,不但每年出现的时间提前,而且整体数量也在增加,这就像气候变暖导致虱类、树皮甲虫以及其他昆虫扩散到新的纬度一样。
近年来,海洋中水母的数量不断增加,已经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和人类活动,致大批其他海洋生物的死亡,让原本生机勃勃的海湾成为一个个“死亡地带”。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报告指出,每年全球大概有1.5亿宗水母伤人事件发生。
海洋生物学家认为,过度捕捞海洋鱼类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暖都是水母数量激增的原因。对水母肆虐的原因,中日韩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变暖使海水温度提高,使海洋更适宜水母繁殖,从而使水母数量成倍增长。对此,华盛顿大学的海洋学家詹尼弗·伯塞尔也发现,在全球至少11个海域,水母成灾与气候变暖有关联。
9、多重原因致我国“南污北缺”水资源问题亟待破解
来源:科学时报2009-11-23王莉萍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849271258939792_1.shtml
“2030年,我国将达到用水高峰,从目前看,我国的水资源基本能满足这一发展需求,前提是水资源配置合理、节水技术得到有效推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配置研究室主任谢新民近日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为221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由于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浪费严重,以及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对此,谢新民提出的应对措施是“既要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又要实施有效节水”。
北方缘何“干渴”
“我国水资源呈现的特点是南方污水,北方缺水。”谢新民说,“南方多污水是因为工业化造成的污染严重,所以减污是南方的当务之急。”
太湖治理是中国水污染防治的一个缩影。自2001年起,太湖开始年年暴发大面积蓝藻,而这也是中国内陆湖泊共同面临的问题。过去10多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治理太湖、巢湖、滇池,但现实是,湖泊越来越脏。
蓝藻危机之后,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的潘岳表示,中国七大水系中,26%的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与人体接触会导致危险后果,或者已“丧失基本的生态功能”。2008年,环保部提出了重点研究制订并加快实施太湖、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及示范实施方案,提出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初始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目前“清”湖虽有进展,但治理任务仍十分艰巨。
北方缺水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原本处于半干旱地区的北方先天就降水不足,尤其是近些年北方又进入了枯水期,缺水的状况更趋严重。由于历史有记载的水文资料很少等原因,虽有一些专家致力于研究,但至今很难科学预测北方何时能够进入到丰水期。
北方“干渴”的另一重要原因则是战略配置不合理。在中国,历史上是南粮北运,但由于改革开放后南方工业化速度增长迅速,工业占地、弃耕等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北方水利工程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北方产粮朝南运送的现象,并且维持了20年之久。北方对于种植的热情,发展到在不适于种植水稻的地方开发种植水稻。
“社会分工整个被扭转,违背自然条件,这加剧了北方缺水的情况。从水资源配置看,这很不合理,是不可持续的。”谢新民说,“另外,北方的工业化、城市化的速度也在加快。水就成了更为稀缺的资源。调水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是水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
北京的缺水问题是世界大都市缺水的典型案例。尤其是最近遭遇7年(1999年~2005年)干旱,年均降雨量仅为449毫米,为多年平均降雨量的76%,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十分严峻,但同时也存在用水严重浪费的问题。为此,北京市将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根本出路,根据《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北京市已完成水利投资74亿元(其中中央补助2.18亿元),在山西、河北两省的支持下,自2003年起连续3次实施多座水库联合调度向北京市集中输水2.64亿立方米,并通过明确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制定节水政策、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量化管理等综合措施,克服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困难。
正如水利部原副部长索丽生在一次会议上作报告时所说:“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中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水危机。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水库需要转换角色
“我国的问题是水库建得太少,而不是所谓的多了。美国的水能资源利用率是80%,我国也就不到30%。”谢新民分析,“一个最直观普通的现象是,汛期几场大雨下来汇入河流后,迅速流入大海,等于白白浪费了雨水资源。而水库就是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重要手段。”
我国因受季风气候影响,江河的径流各季节分配极不均衡,汛期半年的水量占全年的70%~80%,而枯期半年仅占全年的20%~30%,导致汛期洪水频发、枯期水又难以满足需要,使得水电汛期出力大、枯期出力小。而通过水库的调节,一方面提高水电的发电质量,另一方面可以进行防洪、提高枯期供水和灌溉能力、改善航运条件等。
谢新民说:“目前到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时刻。以前建水库、大坝首要任务是农业灌溉、发电,今后将逐步转换重点职能为供水,为城市和工业发展提供保障。”
未来对供水水源的保障程度将越来越高。谢新民认为:“水库作为供水水源最高可能会占到90%以上。未来水电将服从水调,因为发电可用煤炭、核能等替代。另外,部分地区的水库航运功能也将逐步弱化,运输以其他交通工具替代,以确保用水需求。这也可以看出水资源不但稀缺,而且不具有替代性。”
水能资源利用不均
水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优先发展水电。我国是世界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目前开发利用率很低,并且我国的水电资源具有区域分布不均,并富集于数条大江大河,江河的径流在季节分配上极不均衡的特点。
水电专家晏志勇曾撰文指出,在区域分布上,我国东部地区(13个省、市)拥有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中部地区(6个省)占11%,而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高达81%,并且西部地区的金沙江干流中下游、澜沧江干流云南段、雅砻江干流中下游、大渡河干流、怒江干流中下游、黄河干流上游及中游北干流、南盘江红水河干流、乌江干流就富集了经济可开发容量2.05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51%,易于开发建设大型水电能源基地。
“中国部分地区的水利建设的确不够,很难满足地区供水和供电的要求,尤其是东北地区松辽流域、柴达木盆地等都需要加快水电建设。”谢新民说,“比如,在嫩江流域上仅有一座水电站,这已经不适宜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资料显示,我国常规能源以煤炭和水能为主,水能仅次于煤炭。然而,从能源利用看,我国的电力生产主要依靠燃煤发电,2007年全国发电量中燃煤发电占到83.3%,水电占14.4%。
10、那些消失的河道 关于水环境退化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辽宁日报》2009年11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425917.html
干涸、断流、种上庄稼——一条小河的消失过程折射出水环境退化之痛。 记者徐丹伟摄
■新闻现场
河道变成了庄稼地
那段童年时光曾经是寇贵友最为美好的记忆——光着小脚丫,和小伙伴们成群结伙地到村前的小河里“打鱼摸虾”,鲫鱼、鲇鱼、黑鱼,河里有许多种鱼。他记得有一次自己只用铁叉就叉上来一条10多斤重的大鱼……
而今,寇贵友55岁了,50多年里所流逝的,除了他童年和青壮年时期的时光,还有家乡的那条小河。“小河里早就没水了,有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农田。”他对记者说这些话时,语调中带着浓浓的遗憾和伤感。
寇贵友出生在锦州黑山县姜屯镇兰屯村,他的家就在绕阳河畔。绕阳河是我省第五大河流,属辽河水系。绕阳河流域曾经有方圆百平方公里的大片湿地,而近几十年来正在不断地大面积萎缩。
由于资源性缺水,绕阳河多处常年处于断流干涸状态,河套生态不断恶化,一些干河道已了无生机。“河道干涸以及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下降、湿地消失等现象,都是水环境退化的表现。”辽宁行政学院张春光教授解释说。
到底哪些原因使河道逐渐干涸了呢?消失的河道从我们身边带走了什么?我们该作怎样的努力来扭转水环境退化的状况?
一方水土已面目全非
一场降雪后,在黑山县绕阳河苇场,早已干涸的河道里铺上了一层雪。一片洁白之中,积雪中露出来的一簇簇干枯的杂草十分扎眼。
“没有水了,这些河道都已经干了。 ”在苇场工作了30多年的寇贵友无奈地说。没有了水,苇场当然也就徒有其名了,这里再也产不出苇子。
不远处一段河道上,残留着农民们没有刨走的苞米茬——从前的河道已经变成田地了。
“在我们小时候,这里可完全是另一番模样。那时这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啊!”寇贵友回忆起自己童年时家乡的美景。 “我家住在姜屯镇兰屯村,家门前就有一条小河,那是绕阳河的一条小河流。河里啥鱼都有,鲫鱼、鲇鱼、黑鱼、狗鱼等等,多大的都有。记得有一次我拿铁叉叉上来一条10多斤重的大鱼。小河里的植物种类也很丰富,菱角、蒲草啥都有。 ”
在河边长大,寇贵友自然从小就学会了凫水,他经常约上村里的小伙伴们到河里去嬉戏玩耍。那条小河曾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在55岁寇贵友的眼神中,很明显地透露出对那条小河的留恋之情。
“我家兄弟姊妹6个,小时候家里生活很困难,没吃的饿得不行,我就到河里去抓螃蟹,生螃蟹揭开盖就吃。那时候螃蟹也多,螃蟹洞很容易找到,一会儿就能抓一面袋子。 ”
“后来打鱼卖钱,一斤鱼能换回一个鸡蛋,然后把鸡蛋卖到供销社;再后来打鱼送到附近的养貂场,1斤鱼能卖2角5分钱,打鱼挣的钱买书、买本都够用了。 ”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潺潺流淌的小河不仅是这个村庄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它还滋润和哺育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杨占财也在黑山县绕阳河苇场工作,从小在绕阳河边长大。如今每当看到这些干涸的河道,他总是感到异常痛心。他对记者说:“我7岁那年,正赶上困难时期,家里没粮食了,我饿得走不动路,父亲到河里去打鱼,靠吃鱼我们全家才活下来。 ”
许多河流正在日渐干涸
“水断了,现在绕阳河的小河流大都干了,鱼虾没了,水中的植物也都没了。 ”寇贵友长长叹了一口气。
绕阳河,又名鹞鹰河、锥子河,古称珠子河。它发源于我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扎兰营子乡查哈尔山北坡少等皋,流经阜新、彰武、新民、黑山、台安等地,流至盘山县新生农场的八分场,注入双台子河后入渤海。绕阳河全长290公里,流域面积10438平方公里。
绕阳河是我省的第五大河流,属辽河水系。
这些年由于自然和人为等诸多因素,绕阳河的一些河道已经失去了生机,甚至干涸,“大黑鱼沟、黄带河、金沙坑、鸭子泡、三道沟子、二道沟子……”寇贵友一口气数出了绕阳河苇塘内干涸的河道。方圆百平方公里的绕阳河湿地也正在萎缩。
11月15日记者在黑山县绕阳河镇采访时,正遇上辽宁行政学院的张春光教授在这里调研。这位已经75岁的老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湿地研究,目前正在进行“恢复绕阳河湿地建立绕阳河自然保护区研究”和“辽河流域湿地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循环研究”诸课题的实施。
为什么近年来围绕沼泽湿地恢复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呢?张春光教授说,无论是湿地还是河道,都是水循环体系中不可割断的链条,“自然的水系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比如湿地,它具有调整优化配置地表水、地下水的天然屏障作用,它与河水、地下水自然连通,在降水形成河流时,水可以从湿地移至地下土层,来补给地下水;当地下水充足时,湿地水向上移动变为地表水,以此来排出地下水,调节河川径流,它还有净化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 ”
而干涸的湿地、河道则显现出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张春光教授有一组数据:我省境内有大小300多条河流,兴建了大中小型水库941座,修筑了2万多公里护堤。河流已经人工渠道化,湿地萎缩消失,河道干涸。
他说,闸坝护堤改变了河流自然水文条件,改变了河流自然地貌特征,还破坏了河流廊道生物多样性,隔断了水系的连续性,河流由自然水文脉冲式周期被人为平均化的调度方式所代替。受水库和堤防控制,洪水来时河道水满流急,迅速下泄入海,降低了河水在河道滞留时间,限制了水流侧向漫溢,影响了下渗侧渗基流,不少河流常常处于断流干涸状态,河套生态恶化,从而形成了许多失去生机的干河道。
【1】 【2】
11、内地大城市遭遇“垃圾困境”填埋场多存在渗透
来源:《南方日报》2009年11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426532.html
大城市的“垃圾病”
2012年,广州最大垃圾填埋场将提前填满
东莞日产垃圾万余吨,无害化处理仅三成
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都遭遇垃圾处理困境
来自广州市环卫局的数据表明,2008年广州市生活垃圾达到日产9776吨,预计到2010年每天生活垃圾产量将过万吨。
广州固废中心总工程师熊孟清告诉记者,目前广州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处理垃圾,即焚烧、生化处理和填埋。现在大部分垃圾一般采用填埋和焚烧的方式处理。除了李坑垃圾焚烧发电每天处理达到2000吨,最主要的处理方式就是填埋。
李坑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兴丰垃圾填埋场承担起全市大部分生活垃圾的处理任务,兴丰垃圾填埋场目前进场量每天6000多吨。
兴丰垃圾填埋场2002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总面积为91.7万平方米,其中71.2万平方米用作垃圾处置区,设计使用期为22年。
然而广州市环卫局环卫处处长鲍伦军称,从2004年起垃圾日产量每年约递增5%,增幅过快导致兴丰垃圾填埋场使用寿命提早8年结束,预计最多只能延续到2012年。
“到那时候,垃圾无处可去了。”
让我们把目光转到世界工厂———东莞,在这里,垃圾增长的速度也和GDP展开了赛跑。
早在2007年,东莞市就决定180余座垃圾填埋场进行整改或封场,然而速度永远赶不上垃圾增长的速度。
今年7月,东莞市召开区域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指出,全市日产垃圾万余吨,而市区、厚街、横沥三家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日处理能力仅3000吨左右,无害化处理率只有三成,未来几年内仍然依赖镇、村的垃圾填埋场。
然而在厂房林立、土地珍贵得如同黄金的镇村,建占地面积巨大的垃圾填埋场似乎也一道棘手的难题。
其实遭遇垃圾困境的不仅仅是经济发达的珠三角。
在北京,该市政管委主任负责人公开表示,再过四五年,北京市基本无地可埋垃圾。
在上海,生活垃圾高峰时每天可高达2万吨,且仍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提供的南京江北垃圾焚烧厂建设环评报告简本中透露,以人均生产垃圾产量年增长率4%测算,2010年南京市将日产垃圾5378吨,市区垃圾卫生填埋场将无地可埋。
并不完美的垃圾处理技术
中国垃圾填埋场普遍存在渗透
中小城市无力购先进焚烧设备
垃圾焚烧厂陷二噁英污染争议
“大多数垃圾填埋场设施简单有很大危害,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说,垃圾填埋必须用厚厚的聚乙烯薄膜铺设防漏层,防止垃圾的渗漏液渗透和污染地下水。然而中国垃圾填埋场普遍存在渗透问题,没有一个能达到国家污染控制标准。
赵章元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关部门对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垃圾填埋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当时中国所有的垃圾填埋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渗透问题,按照地下水污染物浓度的不同来划分,受到较重污染的城市占64%,受轻污染的城市占33%。
赵章元表示,虽然现在有些城市采用一层甚至两层防渗膜来防止渗透,但是由于一些有毒废物也被填埋,几十年以后,垃圾填埋场仍会污染环境。
于是,市长们面对必须解决垃圾难题,焚烧似乎成为一项有效而干净的选择。
然而,一些中小城市政府并无实力购买先进的焚烧设备。广州市的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资高达7.25亿元,才能保证垃圾焚烧比较充分。
在广州花都区和佛山南海区的区域交界处岗头岭,就有一个“不那么先进”的垃圾焚烧厂。
该厂刘经理对记者坦言,出于成本的考虑,他们使用的是国产落后炉型,只能接收布料、皮革等易焚烧的垃圾,而且焚烧比例只是8∶2,也就是说有20%的垃圾不能被很好地处理掉。记者看到,由于焚烧不完全,从烟囱里飘出的烟灰让树叶蒙上了白灰。
至于垃圾里面的一些重金属,刘经理说,由于焚烧设备运转速度较低和磁铁机吸力较弱等问题,不能被充分地分解而留在垃圾残渣里,如今垃圾残渣也不知道如何处理。
其实即使是购买了西方先进的设备,让市长们头痛的垃圾是烧还是不烧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出现着分歧。
赵章元是垃圾焚烧“反对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看来,正是因为存在二噁英污染风险和投资运行成本过高这两大弊端,垃圾焚烧在经历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高潮之后,目前在国外已经成为了一种“夕阳产业”。他认为,“我们不能再接受西方转移污染产业时的二次兜售”。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二噁英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垃圾焚烧炉是产生二噁英的途径之一。尤其是在目前,中国环保管理能力还有较大欠缺,危害很大。”赵说。
国外学者也告诫中国人不要推广垃圾焚烧,2005年世界银行就曾发布报告警告说,中国如果过快建造垃圾焚烧厂且不限制排放物,世界范围内大气中二噁英含量会加倍。
赵章元介绍说,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焚烧并不是解决垃圾问题的“灵丹妙药”,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比利时、荷兰等,随着循环经济的实施,焚烧厂也减少到了最少。
【1】 【2】 【3】
12、广州回应对垃圾焚烧厂争议:环评不通过绝不动工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2009年11月23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11-23/040719104979.shtml
● 垃圾分类能解决全部问题是“乌托邦”,最终还得处理,焚烧处理可最有效实现生活垃圾的减容、减量、资源化
● 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被“妖魔化”,焚烧厂排出的二噁英只占全社会二噁英的3.3%甚至更少,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 番禺将开展垃圾处理全民大讨论,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
本报讯 (记者赖伟行 通讯员余洋、鞠杨)广州日处理生活垃圾7000吨的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将于2011年填满封场,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的番禺生活垃圾填埋场将于2012年填满封场,如果不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市将面临“垃圾围城”的巨大危机!
广州市政府昨日上午就番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情况召开新闻通报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吕志毅、市城管委副主任徐建韵、番禺区市政园林局副局长叶文分别就当前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说明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吕志毅此前任广州市环卫局局长,大部制改革后调任新职。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政府既然投入那么多钱发展垃圾焚烧,为什么不把资金投入到垃圾分类中”的问题时,吕志毅说:“垃圾分类不能解决垃圾处理的全部问题,如果能解决全部问题,日本、德国、美国又为何要兴建那么多垃圾焚烧发电厂?指望垃圾分类就能够解决所有垃圾处理的问题,带有一点‘乌托邦’的色彩。”他表示,垃圾焚烧和垃圾分类两者都是广州垃圾处理方式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
“垃圾分类不能解决垃圾处理的全部问题,如果能解决全部问题,日本、德国、美国又为何要兴建那么多垃圾焚烧发电厂?指望垃圾分类就能够解决所有垃圾处理的问题,带有一点‘乌托邦’的色彩。”
现在李坑垃圾焚烧厂营运单位有80多人全年排班,政府监管人员也有30多人在内上班,从检查情况来看,没有因为垃圾焚烧发电产生二噁英引起癌症,在国内同行当中也没有发现因二噁英单项引起癌症。
该选址(大石街会江村)既符合垃圾焚烧发电厂用地规模,又符合番禺区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通过对原简易堆填场和焚烧区域的综合整治,建设技术设备先进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垃圾处理设施的更新改造。
通报会问答6大热点
热点1
焚烧发电厂对周边居民影响几何?
记者(以下简称记):有网友提出李坑垃圾处理厂采用了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请问设备和技术来自哪里?是否对周边居民健康造成影响?
徐建韵(以下简称徐):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005年运行,目前运行正常,焚烧炉是德国马丁设计,日本三菱重工制造,这个设备已经得到国家建设部环保部的认可。关于癌症的情况,我想我们不能把正常的生老病死都归结到发电厂,现在李坑垃圾焚烧厂营运单位有80多人全年排班,政府监管人员也有30多人在内上班,从检查情况来看,没有因为垃圾焚烧发电产生二噁英引起癌症,在国内同行当中也没有发现因二噁英单项引起癌症。
吕志毅(以下简称吕):我谈一下二噁英的事情,现在确实有一种倾向把二噁英妖魔化,二噁英是一种有毒、有害的气体,但是它不光是、不主要是从垃圾焚烧厂产生出来的。我从网上看到一个数据,焚烧厂排出的二噁英只占全社会二噁英的3.3%,有的资料说得更少,2.5%。炼钢炼铁、汽车尾气排放、露天焚烧垃圾甚至技术落后的垃圾填埋都会产生二噁英。2009年5月,在瑞士召开一个全球性环保会议上发布的数字显示,全球的二噁英年排放量为130公斤毒性当量,而中国的垃圾焚烧发电排放的二噁英只为300克毒性当量。
垃圾焚烧第一是减排,第二是减少二噁英,现在反被说成是二噁英的罪魁祸首,我觉得这一点不公正。
德国有一份资料显示,1990年时,金属加工大概产生二噁英740个单位,垃圾焚烧是400个单位,电站是5个单位,工业焚烧设施是20个单位,民营燃烧设备是20个单位,交通10个单位,火葬场10个单位。经过这几年德国对垃圾焚烧的改造,2000年二噁英排放量呈下降趋势,金属加工40个单位,垃圾焚烧0.5个单位,电站3个单位,工业焚烧设施小于10个单位,交通小于1个单位,火葬场小于2个单位。从数据上看,不达标的垃圾填埋厂在高温沤垃圾的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量比正规的、严格的焚烧厂的量大很多。
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二噁英虽然不能实时监测,但是炉温,烟气排放是可以实时监测的。达不到多少温度就自动提高温度分解二噁英,标准达到欧盟水平,是很低很低的,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热点2
垃圾焚烧设备国产化是否可靠?
记:有消息说,广州市政府已经把全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包给了广日集团,他们是电气集团,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是否有能力?
吕:我国垃圾焚烧发电现在的主要设备都是国外的,广州决心走垃圾焚烧发电为主的路子,就有全盘引进还是消化吸收再创造的问题。
从决定走这条路子的那天起,我们就决心把垃圾焚烧厂、垃圾焚烧设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工作,由市属国有企业承担起来,打破国外设备在这个领域的垄断。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一吨垃圾的焚烧处理设备建设费用大概是50万元左右,进口的设备非常昂贵,花了一个亿人民币,烟气处理系统进口自比利时,也花了1亿多元,就因为我们不能自己制造。
现在正在推进的李坑二期工程,中标的是包括广日集团在内的联合体,为了在垃圾焚烧技术上创立民族品牌,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热点3
广州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全市如何统筹?
记:广州各区产生的生活垃圾是不是都要“自己的孩子自己抱”,有没有统一的规划?
吕:垃圾焚烧厂项目要建,市政府有规划,不能到处建。广州能不能十个区每个都建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己的垃圾自己处理?这是做不到的。为什么?比如说越秀区,你在哪里找到符合环境规划影响条件的地方来建垃圾焚烧发电厂?找不到。再比如,在荔湾区建,可能吗?现在主要的垃圾处理设施放在白云区,将来可能也要考虑其他区域。为什么放在白云区?因为以前它离市中心比较远,人口不是很密集。但是,有几个区、县级市的垃圾是一定要自己处理的,这是规划确定的,就是番禺、花都、增城和从化。
广州未来肯定要再建垃圾焚烧发电厂,要建几个,我们现在正在规划,目前选址过程也受到很大的阻力。李坑垃圾焚烧厂从选址到建设花了10多年。
现在政府进行规划是相当慎重的,要权衡各种条件,但是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大家,市政府做这件事绝对是为市民着想的,我们不会制造一个新的污染源项目。
热点4:
民意对环评影响有多大?会否考虑重新选址?
记者:广东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数据显示,超过九成人反对建设番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八成人不信任环评,公众参与对环评影响有多大?民意对环评坚决反对,是否会考虑重新选址?
叶文:这种项目的法定程序是这样进行的,先要取得发改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再去规划部门取得选址意见书,再到国土部门取得土地预审,然后进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公众参与是环境评价工作的内容之一,所以公众参与是在环评阶段进行的。选址我们已经经过专家反复论证,番禺区沙湾河以北要找到合适的地方相当困难,经过专家的拟选,规划部门的反复调研,最后确定选址。现址一是三面环山,自然条件好;二是本身是垃圾填埋厂和简易的垃圾焚烧厂,通过技术改造能使这个地区的环境变好;三是选址的红线外300米没有居民聚集区。
项目目前仍处于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番禺将继续依法推进番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环评不通过,绝不动工建设。下一步为了充分征求民意,番禺将结合“创文”,发动全区市民参与“番禺垃圾该如何处理”的大讨论,通过城市论坛、动漫宣传、专题辩论等手段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探索科学民主的政策决策机制。
吕:番禺这个项目从2003年开始选址,确定是2006年,当时还没有重大项目要进行规划公示的要求,如果按照现在新的规定,公众可以更早参与到项目的决策中。我现在没有收到广东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报告,这些数字都是从报纸看到的,在环评过程中,公众调查的范围有一定规定,更严格,在项目环评阶段,公众参与有一定的规矩,不是说你想调查谁就调查谁,调查几个人就几个人,样本数和范围都有规定。
对垃圾焚烧的反对,不仅广州现在遇到了这种情况,国内的其他城市也遇到很大的阻力,我觉得这里有误导的成分,这样造成大家心理恐慌,造成群众对情况不了解而采取反对的态度,我觉得这不是理性的、公正的态度。
对垃圾焚烧国家政策是已经规定了,国家很明确指出,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土地紧缺城市发展垃圾焚烧,没有说全国都搞垃圾焚烧,意味着在土地比较丰腴的地方,人口比较稀少的地方,以垃圾填埋为主。这方面我们的宣传不够。
热点5:
专家反对声音为何不采纳?
记者:国内以赵章元教授为首的一派专家对垃圾焚烧持反对意见,政府为什么不考虑?
吕:关于有一些教授反对垃圾焚烧的观点,我了解过。我请教过许多环保专家不少问题,但是很遗憾我没有见到赵先生。最近,中央电视台采访赵先生,他有一段话,我想请大家研究一下:
中央电视台记者问赵先生:“也有很多人在质疑,你本身不是从事垃圾处理研究的,但是您现在又在反对这样的项目?”赵先生是这么回答的:“我很欢迎科学工作者质疑我不是搞垃圾的,为什么老考虑垃圾问题,因为我确实不是搞垃圾的,我是研究水环境的,但是污染源追踪到垃圾,在这个基础上,我有一点点发言权来替大家说几句话。我不是这个专业的,我也承认,不一定要完全相信,我的话仅供参考。垃圾如何焚烧发电,机械部分我没有研究过,没有任何发言权,我收集这些资料提供给大家,供大家参考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说绝对正确的。我已经退休了,为人类多多提点建议也是应该的,但是我觉得不要把我的话作为绝对的决策依据。”
热点6:
垃圾分类为何不全面铺开?
记者:垃圾分类的政策和理念为什么不能更好地铺开?
吕:广州市是垃圾分类全国试点城市,已经有10年时间了,应该说还是有成果的。有人说我们现在的垃圾量1.2万吨,这不准确,因为有一部分已经分走了。我们有一些学校、有一些社区已经开始着手做垃圾分类的工作,比如说芳村花园、芳村小学。我们有一个规划,这个规划要广听民意,下一步,各个小区,各个街道,封闭不封闭都要开展垃圾分类,都要列入考评,这一点毫无疑问,市政府没有放弃这项工作。现在对垃圾分类没有规定的模式、固定的要求,就是大家动手做,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要争论垃圾分类是否有必要,肯定有必要。至于什么方式,哪种模式都可以在实践中探讨总结经验。
现在很多人都以为,只要垃圾分类就能够解决垃圾处理的问题,有一点“乌托邦”的色彩。垃圾分类在日本很成功,每天收的垃圾不一样,是分类收集的。我们的垃圾分类只是处在初级阶段,为什么不能学日本、德国?因为我们条件有限。
我们现在的垃圾运输车是混合运输,在市中心区每天运7000吨,要1000个车次,24小时不停地走,不停地拉,都找不到车位停放。如果今天运这个,明天拉那个,就要增加很多车辆,找不到地方停车,所以不能绝对照搬别人的经验,但是不是说政府不主导,政府在强力地主导这件事。
下一步政府要做的最大的垃圾分类就是把餐厨垃圾分出来,有关部门将出台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引导和规范社会的垃圾分类。
总之,垃圾分类不等于垃圾处理,可以减量但最终还是要处理,处理的方式就是垃圾焚烧。至于选址的问题,番禺区会科学统筹认真对待,但是现在的方向是对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13、千亿治污未达目标根源何在?查处机制不严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11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428891.html
管理机制不科学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
使用机制不健全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又一重要原因
监督机制不严格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外在原因
查处机制不严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
历经6年时间,投入资金910亿元,中国“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水质依然较差。专家介绍环境治理的资金变成了“唐僧肉”,5亿多元的水污染防治资金被挪作他用、虚报多领,36亿多元的污水处理费及排污费被少征、挪用和截留。
投入资金910亿元,“三河三湖”水质仍然较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原因是,治污资金成了“唐僧肉”,被各种各样的手段挪用、侵占、截留、浪费,甚至私分、贪污了。这种现象的后果,不仅严重影响周边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加大水污染防治的成本,而且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阻断政令的畅通,产生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众所周知,政府资金在运行过程中被截留、挪用、侵占甚至私分、贪污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不仅水利建设、环境保护等专项资金如此,而且抗震救灾、扶贫解困等应急资金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屡禁不止的现象呢?其根源何在呢?首先,管理机制不科学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按照现行管理体制,几乎所有的专项资金都存在着多头管理、多头使用、诸侯割据的问题,从条条来说,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进行利益平衡,从块块来说,则是“鸡有鸡路、鸭有鸭路”,谁跑得多,谁的公关能力强,谁得到的利益就多。如此,就不是按照需要、按照工作、按照项目来分配资金,而是按照关系、按照权力大小、按照公关能力分配资金。以“三河三湖”治污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为例,就涉及到水利、渔业、林业、航运等若干个部门,如何能不出现资金被侵占挪用的现象呢?第二,使用机制不健全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又一重要原因。按理,涉及的部门多,监督应当更为严格、更为完备。事实上,在“九龙戏水”的情况下,这些部门往往只会重视资金分配权力的使用,而不会关注资金使用效果的检查。资金一旦到了地方政府、到了项目实施单位,这些原本应当承担监督职能的部门,就一个个地当起了看客,就都挣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够做到专款专用呢?又如何不会出现资金被侵占挪用的现象呢?第三,监督机制不严格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外在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种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有关部门都明确表示,将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专项检查。实际情况是,所谓的审计和检查,一般都是“事后诸葛亮”,都只能起到发现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的作用。因为,在项目结束以后的审计和检查中,虽然可以发现资金被侵占挪用的问题,但已成事实,只能“下不为例”了。既然可以下不为例,为什么在下次专项资金不能套用这种手法呢?第四,查处机制不严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如果对侵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能够与个人的行为结合起来,追究当事者个人的责任,我想,绝大多数人会认真权衡一下利弊的。现在的问题是,只要不进个人的腰包,只要个人不贪污受贿,发生专项资金被侵占挪用的问题,一般都是以纠正来处理。即使追究个人的责任,也是不痛不痒。更重要的,一些因为侵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部门负责人,还会在风头过后得到提拔重用。因为,他们的行为在为地方争取利益方面作出了“贡献”。如此,自然难以避免专项资金被侵占挪用的现象发生了。(谭浩俊 王峥)
14、决不容许骑在群众脖子上“拉屎”
来源:金羊网 2009-11-23
http://news.ycwb.com/sp/2009-11/23/content_2338725.htm
官员雷人之语常有,今年尤甚,继不久前广州“最牛官腔”后,“拉屎”论近日梅开二度——
自从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入驻东乡县圩上桥镇亭子上后,这里空气中就弥漫异味;井水水质酸化,居民经常骑上摩托赴县城买桶装水;水稻烂根烂苗,赔偿纠纷不断……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周边村民与日久公司冲突频仍,甚至曾经“闹出了很大动静”。对此,东乡县某环保官员却认为,污染应该不大,“会有一点”,外国的食品卫生标准订得比中国高,但咱中国的食品吃了也不会死人。他甚至口出雷人之语:在大草原上拉了一堆屎,有点臭,算不算污染?(据1月20日《江西日报》)
将严重威胁附近村民健康、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轻描淡写成“草原上拉了一堆屎,在点臭”,如此雷人之语,竟然出自环保官员之口让人侧目、令人错愕。
显然,此环保官员随口否定污染存在,是不顾事实、不负责任的睁眼说瞎话,其目的首先是试图掩盖、淡化当地环保部门的渎职、失职之失。日久公司对当地造成水质和空气等环境污染已既成事实;而该公司的进驻、上马前居然没有经过环评,直至进驻2年后才补办环评手续,即所谓的“先上船,后买票”;不止于此,因该企业的工业污染问题而引发了与附近村民强烈抗议,闹出了大动静。而所有这些,都跟当地环保部门多年来的失职渎职、拒不作为有莫大关系。若追究问责起来,当地环保部门自是首当其冲、无以逃遁。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淡化,自然利于减轻其自身责任。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也许是,一些地方对环境污染问题认识不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获取GDP增长,重复着先污染后治理的带血GDP的发展之路,以至于不顾环境的严重污染,而牺牲人类生存环境和群众切身利益。也就是说,依然未能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了经济增长和地方利益,使得本应以维护优良环境和监督环境污染为职责的环保部门也不得不给污染企业“保驾护航”,而全然不顾群众的生命健康遭受严重威胁的危险。在谋求GDP增长上显示出“哪管洪水滔天”的决绝。此外,环保官员如此急吼吼地替涉嫌污染环境的企业说话,也难免让人怀疑官员与企业之间或存在利益的猫腻和勾兑。
尤其是,“环境污染拉屎论”暴露了某些政府官员对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的无动于衷和冷淡漠然,从根本上上丧失了其施政的政治伦理,以及对自身职责的放弃。而此种漠视群众切身利益和正当诉求的官僚作风,又正是恶化干群关系、酝酿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温床,其危险性切不可小觑。事实上,周边村民与日久公司的冲突趋于激化,正是其危险性的恶果和佐证之一。
众所周知,官是民养的。故“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但前述环保官员不仅对群众诉求漠然以对,不能维护群众利益,相反为了某些利益集团而还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这简直是骑在人民头上拉屎,是可忍孰不可忍!?长此以往,愤怒的群众必定要把此类“拉屎官”掀倒在地的。
15、时评:"全部按法不如没法" "最牛官腔"与"大实话"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9年11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425853.html
“全部按法不如没法!”这是咱青岛某郊市环保局的一位刘主任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所说出的一句话。此言一出 ,立刻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有网友认为“这可以入选 2009年官员最牛语录了”。在半岛网,一位网友感慨:“是不是哈大了?这话也敢说啊 !”11月 19日下午,该环保局对本报记者称,这位刘主任已经“停职回家反省了”。 (11月20日半岛网-城市信报)
很显然,这位干了近二十年信访工作“老领导”的“最牛官腔”非常情绪化。有网友调侃说,可能是看了《2012》后,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如此嘲讽不无道理,一个人说一句假话不难,难的是让他二十年都说同样的假话。刘主任的“最牛官腔”可能是冷不丁脱口而出了几句现实语境下的“大实话”,也是牢骚怪话。当然,刘主任接访态度恶劣被停职反省是咎由自取,不过,仅有当事人反省,噪声和废气污染的问题就能彻底解决吗?再有类似投诉环保部门能立马依法查处,解决老百姓的污染之扰吗?
平心而论,“最牛官腔”不仅在社会上很有市场,而且可能连环保部门领导和执法人员都习以为常,不足为怪。所不同的是,在公开场合下,大家都会说一套大话、官话和套话,说白了,就是四平八稳、“安全性高”的假话,而这位刘主任不知是仗着酒兴还是台上忘词,就像那个大喊皇帝光着屁股的小男孩子一样,一语道破天机,怎能不雷倒一大片?!如果他答复说:“环保局一定会依法办事的,污染企业没有停产,我们立即前去责令其整改;不必上报,我们一定负责到底,欢迎监督。”记者很满意,没准还要表扬一通呢,可污染却“涛声依旧”!
笔者无意为“最牛官腔”辩解,只是它折射出环保执法的囚徒困境,耐人寻味。由此联想到有些基层环保局长在上级督办、政府干预、群众上访三层压力中工作,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了自己充当举报人写匿名信,向上级反映污染纠纷的现象。今年5月媒体报道的一个例子最能说明问题,为了关停辖区内的两家污染企业,江苏省仪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侯宜中向上级举报,奔走呼吁4年多,报送调研材料累计数十万字。在环境形势严峻和群众环保诉求日益紧迫的大背景下,面对大行其道的地方保护和政绩至上,环境监管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连环保局长、书记都“顶不住的站得住;顶得住的却站不住”,甚至不得不自己加入上访队伍,何况一名整天在污染纠纷与矛盾中“全凭嘴一张”的信访干部?!虽然“最牛官腔”恼了媒体与民众,却透视出环保执法者的无奈与郁闷。
如果环境监管不在体制与机制上突围,光是端正接访态度,只能是“口惠而实不至”,听不到“最牛官腔”,可噪声还是那个噪声,气味还是那个气味。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