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1
十一月二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新华网: 首届世界低碳大会上的“中国信号”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1/20/content_12507591.htm
2、中国青年报: 我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1/20/content_2944866.htm
3、生意社: 我国成为遭生物入侵最严重国家之一
http://china.toocle.com/cbna/item/2009-11-20/4877721.html
4、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或提前公布“碳强度”指标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091120/1486071.shtml
5、东方网-文汇报: 长三角土壤污染后果堪忧
http://news.sina.com.cn/o/2009-11-20/075516639396s.shtml
地方信息:
6、新华网: 黑龙江省穆棱红豆杉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保护区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1/20/content_12508077.htm
人与自然:
7、新华网: 青海高原珍稀植物“户籍”实现“图文并茂”
http://env.people.com.cn/GB/10417973.html
重大水事:
8、兰州晨报: 黄河兰州段水位下降河床裸露(图)
http://news.sina.com.cn/c/2009-11-20/024019085458.shtml
公众参与:
9、广州日报: 广东三水师生写报告 陈述水质问题敲响污染警钟
http://env.people.com.cn/GB/10417617.html
环保观点:
10、新华网: 专家建议破“多头治水”之弊防治水污染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1/20/content_12508075.htm
民间环保:
11、11月绿色环境记者沙龙内容
气候变化:
12、搜狐绿色: 全球变暖的影响
http://green.sohu.com/20091120/n268351954.shtml
13、南方周末: 50年后,上海部分地区或被淹没?
http://www.infzm.com/content/37237
深度报道:
14、中国环境报: 污水外排流向水源地 交界区违法企业管不了吗?
http://env.people.com.cn/GB/10417007.html
15、经济参考报: 五矿负责人谈下属企业非法排尾
http://env.people.com.cn/GB/10417276.html
16、中国环境报: 保护地球需要合作 增长模式亟待重塑
http://www.cenews.com.cn/xwzx/mtsj/qt/200911/t20091120_626353.html
环境时评:
17、科学时报: 专家评论:低碳经济不能只是刮旋风
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1120/144206.shtml
18、新华每日电讯: 解决缺水难题 不应只靠涨价一招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industry_manage/848961258682084_1.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
1、首届世界低碳大会上的“中国信号”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20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1/20/content_12507591.htm
新华网南昌11月20日电 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首届世界低碳大会上的“中国信号”
在中美双方就气候变化与能源、环境等问题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发展低碳经济引起世界目光之际,正在此间举行的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上,中国各级政府、企业、公民为承担起“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聚首,为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发出了值得关注的“中国信号”。
领先世界的半导体照明技术,打造全球最大光伏基地,生产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在大会专门举办的“跨国公司在中国——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南昌市常务副市长赵东亮对南昌的“低碳家珍”娓娓道来。首届低碳大会日前发表了《南昌宣言》,并初定今后每两年在这里举办一届世界低碳大会。
南昌其实是中国各地的一个缩影。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认识到了高能耗、高排放发展之路不可持续。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张坤民最近参加了4次低碳发展调研,先后考察了全国10省22个大中城市,感受到了各地干部群众对于低碳发展的积极性,“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各地政府、公众对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并转化为具体行动”。
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生活,“低碳潮”风起云涌,正成为中国各地的自觉行动和追求。在发达的广东,已有不少城市表达了争做低碳试点城市的强烈愿望;在湖北,省发改委正准备将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示范区申报为国家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
说起低碳大会,南昌市市长胡宪直呼企业界的“低碳热情”出乎预料。近300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大型央企、内地200强企业以及台资企业巨头竞相参会。
同时举办的低碳技术博览会3000个国际标准展位上,中外光伏产业、LED产业、风能核能与电力设备、电子信息与绿色家电、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旅游业、先进制造业最新成果纷纷登台亮相,6万平方米南昌国际展览中心成为中外企业、产品的“低碳擂台”。
广大企业通过论坛、发布会的形式,宣布其减碳成就和部署。世界最大的燃煤电厂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廷克宣布,到2010年底将实现燃煤机组全部脱硫,争取到2020年使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到33%左右。目前,公司正在上海建设10万吨/年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将在今年底投入运行,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装置。
在华跨国公司也毫不逊色。罗地亚、富士施乐、微软、宝洁、百事、壳牌等跨国巨头竞相阐述低碳理念。“在全球发展绿色经济和中国号召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许多跨国公司都非常看重中国迅速发展的低碳经济市场,希望借机更快发展低碳产业,并承担富国公司所应承担的更大责任。”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投资性公司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国华说。
在本届低碳大会上,与会的286家海内外企业及跨国公司共签约项目138个,总投资869亿元。
“虽然低碳经济不排除炒作和泡沫成分,但碳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新命题。”日立综合计划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蔡林海博士说。
作为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低碳”不仅和产业、技术、城市有关,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有着低碳的足迹:白炽灯换成节能灯、发E-mail代替传真、下班时随手关灯、去超市购物随身携带环保袋、手机充电后立刻拔掉插头、步行上班、减少电梯使用、购买小排量汽车……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小习惯,正在折射出低碳的光芒。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发展低碳经济任务艰巨,但从国家领导人的表态到各地的实践探索,从公司企业的争抢到社会个人的努力,中国已开始全方位地走上低碳发展之路。其目的就是: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是世界低碳大会发出的最清晰、最响亮的“中国信号”。
2、我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1-20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1/20/content_2944866.htm
本报北京11月19日电(实习生缪媛)“我国水资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生态与环境恶化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
今天,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孙雪涛警告说,必须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他是在今天在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上做上述表示的。
孙雪涛指出,中国以占世界6%的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以世界平均水平60%的人均综合用水量,保障了国民经济3倍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增长。但是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伴随水污染严重、生态与环境恶化等问题,我国急需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执行“三条红线”。
一是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加强流域与区域取水总量控制,严格实施取水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管理,以解决淡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二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改变过去粗放的利用方式;三是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减少水质污染。
孙雪涛提出,我国要在2013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20年基本建成较高标准的城乡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3、我国成为遭生物入侵最严重国家之一
来源:生意社2009年11月20日
http://china.toocle.com/cbna/item/2009-11-20/4877721.html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生物入侵国际大会上了解到,我国已成为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的外来物种已有400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100余种,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
我国生物入侵形势十分严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有400多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有100余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我国的就有其中50种,这些入侵物种已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生态灾难。
据了解,外来生物入侵在我国涉及面也相当广。目前几乎全国各地均受到外来物种的“侵略”,影响到森林、湿地、草地等几乎所有生态系统。
目前,入侵生物已造成了严重危害,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特别是引起本土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的消失和灭绝。
生物入侵国际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联合主办,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承办,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来入侵生物研究领域的专家、有关国际组织的代表共500多人参加。
4、中国或提前公布“碳强度”指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11月20日 邓 丽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091120/1486071.shtml
12月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在即,本报从多处获悉,中国有可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夕或会议中,公布中国旨在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碳强度指标。
上周,《中国日报》引述一份智库的报告亦称,“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向中央政府提交建议称,“如果实现每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4%-5%的目标,那么中国将在2050年前削减75%-85%的碳强度。”该委员会主席为国家副总理李克强,国合会其他成员均为国际国内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领域要员。
但知情人士告知本报记者,在国合会给中国政府的正式建议中,碳强度具体指标已经删去。另有业内专家称,清华大学、国家气候中心、发改委能源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均在研究碳强度指标,到时候会比选出一个数字,由中央决定。
“碳强度的指标并不难计算,但是因为中国经济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包括明年经济形势如何,所以碳强度会有好几个数字,最终中央来决定。”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何建坤告诉记者。
碳强度数字“雄心勃勃”
对于公布碳强度这一指标,在11月12日召开的“节能减排与气候变化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曾有暗示,他说这一具体指标将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外界将在“十二五”发展规划公布或者稍早的时候,得知这些指标。
“这个数字是很雄心勃勃。”解振华在9月23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但是碳强度如何来做,国内有很多种猜测,比如说直接将指标分给企业,还是先分解到行政区域再分解给企业?
国家发改委CDM项目管理中心主任杨宏伟说目前还没有倾向性的方案。“我们正在开展一些研究,在国家主管部门公布以前,要听决策部门统一部署。”杨宏伟说。
前述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也告诉记者,中国提出碳强度概念是很有讲究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2012年碳排放总体上要比1990年至少减少5%。哥本哈根会议上要讨论2012年发达国家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相比1990年,至少减排40%,是绝对量的下降。
中国则有三个情况:一个是处于发展阶段,人均碳排放比较低;另一个是发展的速度比较快,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还是会合理增加,不能限制发展中国家绝对量合理上升;第三,发展中国家也要为保护气候变化做出贡献。“碳强度正是反映发展过程中碳排放减缓的指标”。
他解释,二氧化碳强度的下降就是标志着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速度要低于GDP的增长速度,这是一个相对指标,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减缓碳的努力,也不是绝对量控制指标,不会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比如,中国从1990年到2005年,GDP碳强度下降了47%,但2005年与1990年相比,二氧化碳总的排放量仍然是增长的。
杨宏伟说,如果国家正式发布碳强度指标,企业应该要根据市场的规则,增强核心竞争力,扬长避短,“这是一个指挥棒,企业要去适应”。
在他看来,碳强度减少有几个措施:一是优化经济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低排放成分,依赖于先进的技术;二是结构不变情况下,提高效率,也依赖技术进步;三是优化能源结构,多使用无碳和低碳电力等。
哥本哈根会议
中国代表团不完全名单
在气候变化谈判上,中美一直都是互相比对,互有博弈。此次,美国参众两院出现两个版本气候法案,奥巴马访华期间也是多谈清洁能源合作,回避减排指标问题。
接近环保部的一位专家说,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上的博弈还是出现了一些变化——“去年,美国希望和中国建立中美气候变化合作伙伴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但中国并没有同意。但现在,中美最近举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成立能源研究中心,实质上已经是伙伴关系,只不过没有达成正式协议。”
“伙伴关系的实质就变成既然我要减的话,也要拉你一起减,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他说,但现在,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脚步已经比美国迈得更大。因而美国被广为批评。
“气候谈判的实质是分配日渐稀缺的温室气体大气容量资源——如果说几个世纪以前对国家疆土的分割已大体结束,对环境容量资源的分割刚刚开始。”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前中国气候谈判代表邹骥说。
“根据气候公约公布的数字,2007年发达国家整体的碳排放数字比1990年增长了百分之十一点多。”中国气候谈判代表杨宏伟说——杨他们正在积极筹备12月的哥本哈根会议。
杨表示,中国代表团会一如既往推动气候谈判进程,核心的是按照巴厘岛路线图在2009年底讨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即2012年国际气候谈判。
他介绍说,本次哥本哈根谈判任务很重,丹麦哥本哈根是第15次缔约方大会,也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大会,同时还有两个附属机构的大会,谈判的议题也比较多,两个附属机构的会议往常是开2周,这次是压缩到3天,把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完成巴厘路线图双轨制的谈判,即发达国家拿出怎样的减排指标,另外就是长期合作行动,相应的代表团都会增加一些人数。
本报获悉,哥本哈根会议中国代表团具体名额没有下来,但变化不会太大。按照目前谈判轨道,京都议定书特设组,由外交部主管,长期行动计划下面有4个小组。比如过去财政部会牵头资金问题谈判;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负责,现在移交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灿博士;减缓气候变化问题则分为两块,发达国家减排一部分由外交部牵头,发展中国家行动由国家发改委负责;适应气候变化问题过去由原国家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负责,现在交由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李玉娥负责;而共同愿景部分则由国家发改委CDM中心杨宏伟主任牵头。
5、长三角土壤污染后果堪忧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2009年11月20日
http://news.sina.com.cn/o/2009-11-20/075516639396s.shtml
本报讯(记者袁祺)“土壤污染防治,是长三角地区目前环境治理中的薄弱环节。”昨天上午在沪召开的200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与已经日渐受到重视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相比,长三角区域内,土壤污染尽管“看不到”、“嗅不见”,形势却同样严峻。然而,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对此的防治意识都相对较弱。作为国内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如何在协同机制下探索土壤污染防治的创新制度和方法,已经成为长三角区域面对的一个新问题。
嘉兴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虞锡君教授告诉记者,根据中科院南京土壤所2006年在南京郊区蔬菜基地做的定点测试,仅有40%的土壤处于安全等级,而30%的土壤已经受到污染。而浙江省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全省Ⅰ类和Ⅱ类土壤占调查区总面积的82%,其余18%的土壤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区域内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加上疏于防治,大量未经处理的废弃物通过多种渠道向土壤系统转移、残留,是形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虞锡君说,目前长三角的土壤污染,范围大、领域广、途径多,假如长期放任不管,后果十分堪忧。然而,无论是在长三角还是在全国,目前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都是一片空白。
“缺乏相对统一的区域环境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缺乏相关法律规范,是长三角地区环保工作目前的软肋。”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徐光华表示,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类环保问题,通常都很难靠一地的政府来解决。要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形势,两省一市的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建立起区域环境信息共享与发布制度,启动区域环境监管与应急联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区域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规范的研究和制定。
“重视生态补偿机制,是国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一大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虞锡君向记者介绍道,生态补偿机制,又称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主要原则就是“污染者付费”和“保护者受偿”——由污染事故的责任方治理土壤污染、或者支付土壤污染治理的费用。国外在这方面有过不少成功案例——1972年,美国通过的《纳税人减税法》,目的之一就是以税收方面的优惠措施,来刺激私人资本投资于土壤清洁治理。根据美国政府的报告,其直接结果是吸引了34亿美元的私人投资,8000个受到污染的棕色地块恢复了生产能力。虞锡君表示,在区域联动的基础上确立土壤生态直接补偿制度,或许是我们目前值得努力的方向。
6、黑龙江省穆棱红豆杉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保护区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20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1/20/content_12508077.htm
新华网哈尔滨11月20日电(记者徐宜军)黑龙江省穆棱红豆杉自然保护区近日被评为国家级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这也是黑龙江省首家红豆杉自然保护区。
据了解,这个保护区位于穆棱林业局辖区,地处长白山脉北端、小兴安岭南麓,总面积3.5万公顷,保护区内东北红豆杉树种繁多、树龄结构复杂,集中生长着大约16万株红豆杉,是迄今为止我国东北林区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块野生东北红豆杉集中分布区,具有稀有性、典型性和自然性特征。
东北红豆杉又名紫杉、赤柏松,是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我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王国的“活化石”。红豆杉的根、叶、树皮均有药用价值,在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治疗糖尿病等方面有功效。
近年来,穆棱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区内原生态环境,穆棱林业局在缓冲区和其他生产区进行天然繁殖和人工栽培相结合的方式培育红豆杉,建立了160公顷的东北红豆杉繁育基地,现已繁育东北红豆杉幼苗40万株。
7、青海高原珍稀植物“户籍”实现“图文并茂”
来源:新华网2009年11月2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417973.html
由青海省有关部门组织研究的“青海珍稀野生植物图谱”课题近日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课题以实物照片和简洁文字的形式,记录了青海省珍稀植物种类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青海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青海珍稀野生植物图谱”课题由青海省动植物保护协会、青海省林业工程咨询中心、青海高原生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在研究过程中,科技人员收录了青海省的6个植物新种,发现11个新纪录。同时,按照最新文献和研究,对青海发布的十子花科和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进一步充实了青海植物区系的研究成果。
青海省动植物保护协会的专家一致认为,“青海珍稀野生植物图谱”图文并茂,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为相关人员进行科技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对青海高原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8、黄河兰州段水位下降河床裸露(图)
来源:兰州晨报2009年11月2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11-20/024019085458.shtml
黄河兰州段水位下降,裸露的河床面积越来越大。
本报讯 (记者李林娜)“上个月黄河水位挺高的,怎么到这个月突然降低了?”近日,经常到黄河边散步的市民王大爷发现了这样的现象,黄河兰州段水位直线下降,流量减小,裸露的河床面积越来越大,短短一个月时间,水位变化怎么会这么大呢?11月19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正值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李家峡、龙羊峡等大型水库的蓄水期,黄河上游水库对水量进行了适当的控制,加上汛期已过,因此黄河兰州段水流量偏小属于正常现象。
兰州市水利部门有关工作人员介绍,10月份由于黄河上游水库,主要是刘家峡水库进行排沙放水,因此使得黄河兰州段水位增高流量加大,经监测,10月份,黄河兰州段日平均流量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因此黄河水位也相对较高,从11月15日以后黄河水位开始逐渐下降,近几日监测到的黄河兰州段日平均流量在450-600立方米/秒,这表明黄河兰州段已进入蓄水期。不过,现在还不是黄河来水量最小的时候,根据以往监测,黄河的枯水期将出现在明年的二三月,黄河兰州段日平均流量仅为300多立方米/秒。
为什么进入11月份黄河水位就越来越低了呢?据悉,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为黄河宁夏、内蒙古段的封河期,为保证防凌安全,黄河上游的刘家峡等水库要进行调节蓄水,控制流量;同时水库蓄水也可以保证城市供水安全以及明年春播时期的农业灌溉用水。因此,兰州市水利部门工作人员表示,黄河兰州段的水位主要由上游库区调节掌控,水位变化均属正常,不会发生断流等市民担心的问题。
9、广东三水师生写报告 陈述水质问题敲响污染警钟
来源:《广州日报》2009年11月20日 庞晓茗
http://env.people.com.cn/GB/10417617.html
水质告急!师生写报告敲响污染警钟
由区科技局和区教育局举办的“欧神诺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刚刚落下帷幕,城区水质污染再次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小区毗邻河道恶臭难除,部分镇区的饮用水水质指标偏离国家标准,记者回访调查报告采样地时发现现状更触目惊心,高丰河段满河尽是水浮莲……城区河道污染告急,拉响警钟。
多地区水质偏酸性
一份名为《三水城区河道污染》的调查报告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调查师生在三水华景花园、驿岗河道和高丰河段三个地方采集水样,并对于水样COD值(化学含氧量,数值越高污染越大)进行统计发现,驿岗河道水体发黑,水样COD值为34mg/L,华景花园附近河道水体污黑,有悬浮物,水样COD值为69mg/L,高丰河段固体悬浮物多,恶臭,水样COD值为88mg/L,调查者称,实地观察发现,三个调查地点水体发挥、发臭、水面上出现油污层,河中几乎没有活鱼,水样COD值大大超过了正常水体。“污染源有三个”,调查者称,“一是附近餐馆、学校及周边居民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的排入;二是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造成水富营养化,藻类微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溶解氧,影响其他水声生物的生长。另外水体自净能力遭到破坏。
另一份调查三水镇区水质的评估报告也称,南边、南岸、六和水质偏酸性,村民饮用后身体出现问题,调查者担心,河口下陈村的西江引水工程会加剧西江流域的咸潮现象,导致三水水质下降。
恶臭河涌与小学紧挨
记者回访调查地点发现,距离华景花园小区后门10米左右,已远远闻见恶臭,沿途大量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堆积成山,河涌水面黑糊糊,水体无流动,水浮莲等植物已占据河涌水面的外围。记者沿着河道往实验中学方向前行,途经西南第11小学侧发现随处可见死老鼠踪迹,河涌臭味越加浓烈,在与小学仅一墙之隔的河段,记者更亲眼目睹一污水口源源不断地喷出黄色污水。
学校门前准备接送女儿放学家长的方丽娥担心地说“学校加了一堵墙可以阻隔学生接近黑河涌,可是气味却能飘进校园,长久下去可能会影响学生健康。”
那一边的高丰河段,更呈现一片“满河尽是水浮莲”的景观。记者直入高丰村,沿着基围往左岸公园方向探访,一眼望去整个河涌面全是水浮莲。村民张丽对记者说,河道旁边的道路有不少小孩放学经过,如果一不小心误以为是绿地而下到河里玩,后果不堪设想。
河里水浮莲一片,远处的山头也频频冒黑烟,随着秋风,传来一阵阵烧焦怪味,村民出入不时经过的道路更是泥沙滚滚,摩托车经过,扬起一阵“沙尘风”,记者在一小时的回访后,所穿白鞋已铺上厚厚一层沙土,变成“黑”鞋。
10、专家建议破“多头治水”之弊防治水污染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20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1/20/content_12508075.htm
新华网长沙11月20日电(记者曾繁娟、李丹)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多起水污染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乃至社会稳定,也暴露出我国水污染防范和应急机制存在的问题。在19日闭幕的2009年亚欧水资源管理国际论坛上,湖南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李晓明建议成立常设机构履行水污染预警和应急响应职能。
李晓明说,面对严峻的水污染形势,关键问题无外乎在“预防”和“处理”两个方面,前者旨在污染发生前减少污染,后者关注在事发后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目前,我国的水污染治理涉及到水利、环保、海事、交通、公安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之间往往职权交叉、缺乏沟通。李晓明指出,这种“多头治水”的管理状况最大的问题就是责任不明、行动不力。
李晓明认为,从环境管理的角度而言,成立常设的水污染治理机构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让这个机构把相关部门分散的职能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发挥作用”。具体而言,污染事件发生时,该机构能迅速“应急”,组织流域内水利、环保、交通、公安、城建等部门参与,实施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应急处理预案的组织编制,应急处理专家队伍和现场处理专业人员的组织、训练与演练,应急处理的装备、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对事件进行的调查、信息发布等各项工作能高效运转。日常状况下,该机构侧重做“预防”,如信息收集反馈、资料分析等。
11、11月绿色环境记者沙龙内容
时间:2009年11月12日下午2点至5点
地点:科学时报社321室
主题一:为中国找水——西北干旱区考察
主讲人:杨勇,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专家委副主任,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
主题二: 遥感重测江河
主讲人:刘少创博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汪永晨
主持人:我前两天在南方网上写了一篇文章。北京前两天的大雾,都说是气候的问题,说是气流的问题,但是这两天恰恰正好是北京开始供暖,我觉得我们政府是不是应该告诉我们,这种连续三天的雾跟我们人类的干扰有没有什么关系。还有大家最近看到的长江流域的大旱,像江西、像湖南,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一定不会相信那个地方会旱成这个样子,但是现在就是大旱,还有一些政府官员,有一些专家出来说,跟三峡无关,说三峡库这么小不会影响这么大。我们也认为这跟全球气候变化有关,这是大家都认定的,没有问题。但是和我们局部的人的干扰到底有什么关系,政府应该给老百姓一个交待,不然的话,我们老觉得生活在这个地方很恐慌,我在北京住了55年,11月连续下三场大雪,在我的记忆里没有,也可能我的记忆有出入,这种全球气候变化的话,对我们未来有什么影响。
昨天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给我打电话说,奥巴马要来,全球气候的问题我们中央要配合做,他们要做低碳生活,你应该满大街问一下,现在中国受全球变化的影响,有一些什么影响?你也可以问问有多少人知道什么叫低碳生活,今天咱们也没有时间,今天请来两位大专家来讲。但是我确实觉得,我们现在的这些人类的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是有的,我们今天请来的杨勇是刚刚在我们西北的干旱地区找了四个半月的水。从他上一次到我们这几个月的时间,他人瘦了一半。另外很高兴在国家地理的大会上认识了刘少创,他现在为世界的大江大河找源头,为什么找源头,他会给大家介绍,就源头和河流的关系。最新是他们去年为我们中国的三条大河,长江、黄河、澜沧江重新定位,刘少创先生和杨勇先生他们的科学研究我都在跟踪,发现他们有不同的观点,记者就喜欢不同观点,有平台可以交流,所以今天两个人非常高兴在这可以有一些碰撞和交流。
我们今天把芳龄80的徐凤翔先生也请来了,她最近跟我们几次说她是年龄最大的导游小姐,她今年要跟着我们去江河十年行。我自己是绿家园的召集人,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快要退休的记者,每个人大家自我介绍一下。
主持人:杨勇开始。
杨勇:开始以前,我先说一个题外话,当然也有关系。少创博士在这,前两天发生了一个事情,所以我在这讲一下,我先把这个图放映出来。可能有些同志已经看到了《北京晚报》前天有一个报道,转载的《成都晚报》的谈长江源的事情,长江源的事情,我们这次考察到西坡,到了尕塔冰川,回来在一个吃饭的地方,大家说这个事情,就没想到一个记者回去做了一篇报道,说长江源又延长10公里,后来报道我都不知道,好多人打电话给我,因为我和少创博士是多年好朋友,从报道来看,昨天这家报纸又采访了少创博士,我一看这个有点行为不良,想让我们挑起口水战,目的就是这样的。长江源的问题,这几年有些争论和新的发现,主要的工作是少创去做了很多工作,另外我们从06年开始对长江源区的考察也有一些新的认识,也谈到了长江源的问题,但是目前出了成果的,已经向国家报成果的和有科研报告的,就少创做的,他们在8月份也在青海省再度评审,而我们写了一些文章。谈到现在当曲和沱沱河的事,在这以前长江的沱沱河,通过后来的考察,又提出当曲可能是长江正源的问题,可能有些媒体在得到这些信息以后,对长江源的争论,可能就是有些不同的看法。
但对我来讲,长江源的问题我都说过,就是说我不是太想去参与这方面的争论,只是说通过我们的考察,想谈一谈长江和长江源的一些新发现,主要谈到通过当曲的考察,还有曲玛河、沱沱河的考察,有两个问题需要得到一些关注。一个是当曲源的水量和当曲源的自然环境的问题,当曲源的水量,我们认为它很多河流,当曲源的很多河流和水源是来自于格拉丹东的,格拉丹东的东坡和南坡这一块产生的河流,通过尕曲、布曲会合以后进入到当曲源下游,和沱沱河相汇。而沱沱河是冰川和尕塔一系列冰川,所以我就觉得格拉丹东对当曲源的水量贡献是比较大的,这个希望对长江源的几条源的认识上,要认识到规律。
第二的问题,姜古迪如冰川给了丹东这一块,由于西藏那边已经向格拉丹东渗透的比较深入,而且在那个地方设立了了一系列的乡级政府,所以实际的管理和工作,被西藏自治区所控制的,从版图上来讲属于青海省,国家成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以后,在实施具体管理和生态措施的时候,格拉丹东雪山这一块就很难在规划之外,所以对长江源区认识的时候,要密切关注到这种现状,否则三江源自然保护的很多措施可能将格拉丹东这个区域淡化或者是实施不了,所以说要关注这个问题。
我们从西坡,同格拉丹东西坡这个线路,进入到格拉丹东西区这一段,就是内流区这一块,过了分水岭,到了格拉丹东冰川,它确实比姜古迪如冰川延伸了一段距离,虽然我们没有做测量工作,但从即便是定位和地图上大比例图上的分析来看呢,它确实是比姜古迪如冰川冰川延伸了一定的距离。当时根据河道的取得性和比例样算,当时大概有20公里左右,我们只到尕塔地区,旮旯地区的前方就是姜古迪如冰川地区。后来回来看到大比例图,大概是10公里左右实际上,后来少创他们公布的结果是5公里多,我们这边还没有最后的一个结论,好象对江源的地位来讲,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太多意义,对沱沱河的延伸,以尕塔最远的消融点,熔化点来讲就延伸10公里左右,所以这个问题今天借这个场合给大家做一个解释。就说《成都晚报》的做法肯定有目的的,二是挑起我们的口水战。少创和我没有通话的时候,也比较吃惊,他说我疯了,怎么这样的说法。因为从报道上来讲,他也是说的有点语气不对,说马上向国务院汇报,青海省做旅游,怎么能这么讲,这不管对青海省还是对我们来讲都不太好,因为一会儿少创博士把他们考察的博士给大家讲。
第二,我想征求大家的意见,因为我们这次考察的时间跨度比较长。6月18号出发,11月6号回来,时间跨度140多天;第二行程4万多公里,跨度范围也很大,走了7个省区,看的东西也很多,跨过的自然单元也比较复杂,这个报告怎么讲,怎么跟大家讲,我现在也不知道。回来以后事也很多也没有休息好,只是整理了一个提纲,提纲要用这个时间给大家介绍,也介绍不完,是看图片为主,还是按照提纲把简单地过程讲一讲,或者看到什么新问题,我们认为是新问题,怎么讲好一些,看图也比较多,我现在整理出来大概两百多幅照片,提纲也是罗列出来几十条,怎么说好一点。或者是大家提问,怎么说还是怎么弄,大家看怎么办?我的时间也就一个小时,可能还有提问这些环节。
男:放放线路图。
杨勇:先把我们整个三年的背景说一下,因为前两天也是讲过的,就说06年和07年,我们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工程规划区和调水源区做了两次地毯式的考察,这就是我们的线路,06、07年的考察线路,这块是工程规划区,南水北调整个调水枢纽系统,在长江上游的七套河流里面,把这些水量调到黄河去,鲁尔该(音)这个地方入黄河,调170亿立方米。这一块是调水源区,长江上游的通天河、炎龙江和他的七条支流,这是调水源区。这一块就是受水区,就黄河上游比较干旱的地区涉及到6个省区。我们06、07完成的是工程规划区和调水源区,今天的考察是受水区,今天考察把范围扩大了,扩大到新疆,为什么扩大,就是整个西北地区都是干旱地带,新疆也是非常缺水的,而且新疆主要是内陆河,所以不管它的气候影响和水系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一些自然要素都很相关。再加上中国的调水的事项里面有一个大细线方案,一个是民间流传的大细线方案,还有南水北调工程里面的选线方案,就是为解决新疆这一块的水资源问题这样的方案,所以说我们考虑到受水区部分把新疆划在这个范围了。
具体走的线路简单讲一讲。6月份从成都出发,到了地震灾区的北段,沿富江上游,进入了黄河,黄河上游就是九曲湾的地方,这个受水的受水点,看了一个鲁尔该(音)河的地方。还有枢纽点加曲以及分水岭。然后进入黄河源区,黄河源区看了一下沙漠地带,雅量沙漠,实际上离阿里码(音)青山很近,这一块这以前都被人们所忽略,这个沙漠初步看了一下,面积有一百多平方公里,在黄河上游有沙漠地貌了。进入了黄河源,鄂陵湖和扎陵湖,他们也是受环境退化水位在下降,但是近两年说水量有在增加,还有湖面也保持的比较稳定,这次看了直接的原因,就是在鄂陵湖口建了堤水坝,控制了水面的升高,另外建了小水电站。鄂陵湖、扎陵湖的连通道我们扎了营,在历史上面水面是相连的,但是后来湖水下降以后就分离的,他们在这个地方。现在的水道很短,大概就是几百米,几百米的,就这个相连通了。
这完了就到了黄河源头,到了约古宗列,因为黄河源是两条比较主要的源流,还有一个卡鲁区(音),我们到了这以前定在黄河源的约古宗列包括很多江源碑都在这个地方。黄河源完了以后,跨国长江黄河分水岭,进入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主要看了一下曲麻莱这一块的沙化和水资源的减少,包括曲麻莱因缺水而搬迁的老城。沿通天河南岸的湿地和澜沧江的分水岭这个地方,通天河南岸的湿地目前都是在退化之中的。从索加直接向西到了新藏线,这一条以前也是没有走过的,这一个行政关系比较复杂,它是最后一个青海省的乡,他管辖范围到西藏公路,甚至西藏公路以西的地方。当曲河地区在青藏公路边缘上有存在了一个乡,而且乡级公路已经修到这个地方来了,所以这个地方整个当曲流域行政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玉树州也在很多乡,这些乡互相交叉在一起,在管理上现在也有很多矛盾。
到了新海线以后修正了一天以后就到了格拉丹东,格拉丹东以前从东坡去,而我们这次计划是从西坡进的,格拉丹东就是这一块,由于西坡死一些信息很少,不管是道路信息和自然信息都很少,加上它又是内外流区的一个分界线,实际上这个地方从地理意义上来讲,应该它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以格拉丹东三级这一块以东是属于长江外流水系,以南就是绿江水系,而格拉丹东以西这一块,实际上是藏北的内流水系的主要水源地,藏北的鄂陵措(音)、错将(音)这里的水都是来自各拉丹冬。再加上南北走向线,再向以北就是可可西里了,可可西里从目前演变的态势来看也是向内陆区过渡,就长江北源现在也是内外流区域交叉在一起,非常复杂。从这些年演变的趋势来看,有很多湖泊和长江水系已经失去联系了,很多湖泊已经酰化或者孤立了。所以干旱区域现在在向南扩展,这条先再向北那进入就是中国的内陆区,就塔克拉玛干,这块从地理分界来讲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具有标志性的,而且分解线的特征非常明显。
因为在格拉丹东活动的时候出了很多插曲,包括万老师在这,也是历了多次险,我们队员中有人产生高山反应,不得不造成队伍分开,分开过程当中又是翻车,又是队员面临生命的危险。另外的队伍,继续活动的队伍,为了看到冰川也出现了很多困难,发生了很多故事。我们就不得不把车救了以后,回格尔木修车,沿着这个路线向北的计划不得不取消了。到格尔木完了以后就柴达木盆地,沿柴达木河源,就接近四川的阿里玛行山(音)的分水岭。又从柴达木河源沿水而下,由南向北穿越柴达木盆地到海北州,沿海北州祁连山的边缘地带,绕柴达木盆地到大柴旦盐湖群,把盐湖群考察完了以后回到格尔木,这时候新疆就发生暴乱,下一步计划是新疆,对新疆的情况不太了解,从媒体上看到的,这次暴乱还是比较大的一次暴乱。
后来陆续得到的新疆就新疆不能去,有很多危险,另外检查也比较多。但是从计划来讲,还是要去,不得不去,后来就怎么办?以前从可可西里进去就没有管卡,是无人区,如果我们从格尔木地区,比如说茫崖有管卡肯定进不去的,我们选择了西柴达木的河流,那林格勒河,那林格勒河的信息很少,没人走过,也没有路,我们还是决定沿那林格勒河进入,还是阿尔金自然保护区,我就走了这条线,走的也是非常的艰辛,非常的艰苦。因为都是无人区,好多里面在进行一些地质矿产勘探,在昆仑山的冲积扇这个地带,目前有很多地质钻孔,还能看见地质队伍。但是一进了昆仑山什么都没了,一没有路,二没有淡水,另外就是环境也比较恶劣,但是我们还是走通了。走通了就接近新疆,接近青海、新疆交界地区也是真空地带,大概有几十公里,这个地带也是没有任何信息的,但我们还是往这进去,东转西转的还是转到了阿尔金山了。
进入阿尔金山找到了昆仑山北坡的最高峰,这个峰就发现了南江的最重要的一条河流叫砌末河(音),我们沿这个下去,就到了切木(音),到这里活动很长时间,也是我们时间的原因,带的淡水和油料、食物都不够了,后来不得不采取集中的措施来争取能够走到砌末(音),才能去补给。砌末(音)也是一个很大的绿洲,就依托卡尔城河,然后对这里进行了考察。实际上卡尔城河(音)再往下走就没有水了,完全断向断流。沿河走一直走到太特码湖(音)就以前塔里木河和卡尔城(音)河相汇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一个太特码湖(音),在历史上这个地方都是一片水。汇合以后再往东流就流到罗布泊,罗布泊的水源通过这两条河汇合以后流入,罗布泊旁边还有一个孔雀河,是这三个河供给罗布泊的。我们一直走到太特码喝河音)两河相汇地。
然后又沿东沙漠公路砌末(音)到若羌,因为侧耳陈(音)最为段就是若羌一直到库尔勒,库尔勒也是新疆建设兵团,灌溉农业比较集中的一条线,还有下游的生态屏障。随着塔里木河的干旱断江断水,这带的生态系统发生很大的变化,兵团农业由于缺水目前也受到很大制约。塔里木河下游新建的水利设施、灌溉系统,机井这两年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后来国家实行塔里木河整理工程也在这一段,塔里木河整治是一百多亿,这两年完成了80多亿,目前的工程措施还是在这一段,这一段已经没有水了,通过上游调配现在都很困难,实现了一次通水,都是2003年,上游的闸门全打开,给塔里木河下游防水,当时太和吗湖(音)也收到了一些水,使恢复了水面,结果上面还是管闸,结果03年以后这个湖还是干的,所以这几年的塔里木河整治花了很多钱,但是到现在还没取得根本性的效果。
一个是水利系统和河流的变化情况,还看了近几年的油气开发,以库尔勒市为中心的油气开发,现在势头很猛,包括西气东输的第一期工程的起源点就在库尔勒市的轮台县。到了库尔勒以后,因为现在孔雀河也在断流,但是孔雀河又是维系库尔勒市的一条河流,所以近几年不得不从博斯腾湖调水来支持库尔勒新兴的工业城市。加上孔雀河又是新疆最早的一个水坝,铁门关坝的工程系统,也要维持它的相运行。所以这几年从博斯腾湖调水8亿方左右,通过老河床进入到库尔勒市,这是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方式。由于博斯腾实施调水以后,由于开度和(音)水源大量被截留,进入博斯腾的水也在减少,博斯腾近两年的变化也是不断的酰化,而且水位不断下降,现在不得不限制博斯腾湖的调水,目前局面是恶性循环的局面,这个情况也是比较严重。
再下来就是开渡河(音)灌溉系统看了一下,回到库尔勒,库尔勒沿着塔里木河中游向西,这一段就完全在沙漠里面了,因为塔里木河是四源一溉,有四个水源河流,从那会聚点开始叫塔里木河,这一块也是新疆建设兵团最密集的,灌溉农业最发达的地区,由于这么多年的荒漠开荒,形成了绿洲灌溉系统,以及后来的西部大开发以后的一些相应的工业城市群落的形成,这一段的水资源矛盾是最突出的,河流演变,河流变化也是最大的。这一段的水资源相矛盾,以及现在制约了这个地方的发展,隐藏了一些矛盾在这个地方最突出的。现在塔管局和新疆自治区政府也考虑了很多方案,怎么解决问题,目前没有可操作性的方案。根本问题在哪?根本问题一个就是说这一代塔里木河干流这一带的灌溉农业规模太大,粗放式的灌溉,大慢溉太普遍,而且在无序的发展之中。而且在四源来自于雪山冰川的河流,这几年也在发展之中,也在发展自己的相关产业,所以导致了进入到塔里木河的水大大减少。
现在几个水电集团也进入了这几个河流的开发,也准备这些河流上规划梯级开发水电站,所以说后发的后隐藏的一些矛盾,目前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塔管局也很无奈,他管不了这些事。塔克拉玛干的油气开发也在进行之中,石油、化工产业链将随着油气开发的进程而逐步的发展起来,所以这一块的水资源问题将是今后比较突出的一个矛盾。另外,这次我们通过凸轮山(音)北坡的考察,现在这一块的矿山勘探在大规模的进行之中,就说政府把这一块的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矿的探矿权现在全部放出来了,通过拍卖、转让都纷纷的进入一些业主手中,而业主为了贪图资源,已经委托了大量的地质队伍在向里面开进。随着这些矿产资源的勘探开进,一旦获得采矿权以后,这一带的矿产开发也会启动。实际上在新疆和青海交界这一块,目前已经形成了大型的铁矿和铜矿开采,随着这些矿山的开采,将会伴随着选矿、冶炼这一系列下游产业链的形成。但是整个新疆这一块,一个是它的脆弱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水资源的格局以及传统产业的这种现状,这样的发展态势的交叉复合水的困境和水的相矛盾将会日益显示出来。
我们翻越了天山,把开度和(音)源区,天山的一些冰川河乌鲁木齐周边的一些水系做了一定考察,原计划是由北疆地区,但是也考虑到我们队员的情绪和新疆当时的形式,因为我们到了乌鲁木齐当天,就是出租车大罢工整个全城瘫痪,后来隔两天又产生了新疆乌鲁木齐的大游行,我们暂时把北疆地区放弃。然后又沿风火山进入到艾丁湖最低的地点,艾丁湖是新疆坎儿井分布的比较秘的地方,这个地方看了以后,70%的坎儿井已经失去了作用,剩下的很小一部分,有一部分是作为观光或者作为遗产保护的,有一部分还在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它消失的原因:一个是水位下降了,天山冰川融水量下降,大幅度的下降,有的断流了,还有大量的工程建设开发,破坏了坎儿井的水利通过,还有一些人为的影响。所以吐鲁番盆地已经完全干了,国家设立了一个地理标志。
然后到哈密,哈密这块是属于东疆,东疆这两年开发的最大项目就是钾盐,实际上钾盐和罗布泊有关系的,罗布泊是大的河湖,它的钾盐是比较大的,在青海搞了大的钾盐开发基地。东疆还有大媒体,也是一些开发业主在进入。还有在哈密工业区也一些矿山冶炼和加工的一些行业也在开始兴起来。整个新疆的态势,因为新疆现在的煤矿储量比山西省还丰富,现在徐州煤业集团等一些有名的业主都进入了新疆,对新疆的煤炭资源进行开发,所以新疆目前处于转型期。在这以前就是以兵团农业为主的农业省份,后来石油、化工,随着卡拉马尼(音)油田的开发,现在就是综合性的矿产资源现在面临大的开发时期,而现在从前景来看,石油、天然气是中国主要的后备基地,煤炭能源也是一个最大的储存地。再加上昆仑山南坡的有色金属的勘探,也预示着今后新疆在这方面也是开发强度和形成产业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这样的发展态势。所以新疆有可能从以兵团农业为主的产业特色转化为以石油、化工和矿产资源开发的,以及相应的一系列产业链的这样经济结构。所以新疆的水资源也好,和自然环境也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完了之后进入祁连山就是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中国的主要传统经济带,他的经济形成主要还是靠祁连山,就依托祁连山的水资源,而祁连山前几年,这么多年以来,媒体也写了很多报道,祁连山的冰川正在消失之中,祁连山的山顶上就白色的雪帽子,冰山退化的非常迅速,已经威胁到河西走廊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这次重点也要看祁连山。祁连山的河流是什么,从西到东,一个是素勒河(音),素勒河音)所维系的就是玉门,玉门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石油基地,最早的油田开发区。再下来是瓜州,瓜州也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在它的为段就是敦煌,就是素勒河(音)。再往东就是嘉峪关,嘉峪关和九泉,嘉峪关、九泉维系的河流就是北大河,也是来自于祁连山,这条河维系到嘉峪关和九泉的国防科研基地,包括航天城的一些。再往东就是张掖、金沧,就是黑河干流,黑河干流在河的改变上非常著名的一条河流,黑河是祁连山内陆河,仅次于塔里木河的河流。黑河开始断流了,断裂之后直接威胁到内蒙的欧吉拉(音),以及九泉卫星基地等等,所以黑河也是我们国家在治理上仅次于塔里木河第二大河流整治工程。
再往东就是石羊河,石羊河的尾端就是闽清,石羊河也是由于上游的过渡开发和取水,导致了它尾端的干旱。所以温家宝总理对闽清有一个趋势,绝不能让闽清变为第二个罗布泊,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最闽清和石羊河的治理拯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祁连山北部这些河流大家看到了,整个就一直维系和支撑着河西走廊的发展,河西走廊也是甘肃省和西北地区比较重要的城市经济带,这是北坡。
祁连山南坡主要是青海省境地,祁连山南坡是大通河,大家知道大通河是维系黄宗古地以及西宁的这样一条河流,而且在黑河、石羊河围困的情况下,目前提出了引大济黑的计划。另外祁连山南坡还有重要的河流就是哈不河(音),哈不河(音)是青海湖的水源地,主要就是靠哈不河(音)接纳祁连山的冰雪熔化水来维系青海湖,这个是青海湖。所以这一圈,我们的祁连山也是进行着地毯式的,但是由于在这个地方这一段呢,这个是祁连山的降雨降雪的季节,所以我们是五闯祁连山,有四闯都没闯过去,在第五闯的时候终于闯过去了,这几条的河源和河的主要段落我们都走到了,但是也出现了很多惊险的故事。
祁连山完了以后就是甘肃的中部,陇中和陇南,陇中就是渭河流域和西海固,和定西这个干旱地区,这个地区它的径流非常少,虽然有一个渭河,是比较直的河流,直接流到陕西,所以陇中地区没有大的河流。现在实施的工程就是引洮济汇,洮河是发源于马山的一些冰川,就是引洮河水到陇中去,这个工程目前正在实施当中,水库已经建成。西海固是很著名的,很有名的干旱区,这几年为了解决这里的生存问题,国家实施了,包括一些公益机构在这里实行雨窖工程,每家每户打水窖来维系生存。另外就是在做一些饮水工程,现在做的集中供水地就是打机井,因为雨窖不够打机井,打机井所获得的水,分不同地方,不同人群密度采取定时向供水,到供水的时间大家开车拖拉机,推着手推车或者挑着一些容器来在供水的时段来接水,这是西海固。
西海固完了以后,我们进入到宁夏黄河段,宁夏黄河段现在也有很多水利工程,就是解决西北水资源的采取的工程,一个工程就是景泰体水工程,景泰提水工程的西段就是从黄河阳城提水,通过输水渠道输到石羊河去,这个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了,每年输6千立方米的水输入石羊河的水库,这是西段,西段还要分流给石羊河的其他地方。景泰东线到庆灰线(音)也是几百米,经过几级泵站,给陇中的会宁、定西、海原解决这一段的缺水问题,景泰提水工程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提水工程。
到了河西走廊传统的工业区,就是资源枯竭的这些城市,就金沧、白云都是以开采矿产为主的工业城市,目前资源枯竭处于转型之中,城市发展和生存正在转型期,但目前的局面看到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用以前的产业说,留下来的环境隐患,现在这些矛盾凸显出来非常严重,而转型期间所形成的新兴产业,也和这个城市的资源特色,环境特征完全不相吻合,而且有很多事情是雪上加霜的,所以这个情况都比较严重。再沿黄河下来经过了几个水利枢纽,除了提黄工程以外,还有青铜峡,青铜峡是老的水电站,青铜峡水电站依托水电站形成了特大型的铝冶炼、铝加工和其他的高耗能企业,产生的环境问题也非常严重。再下来就中卫、石嘴山这些那就是触目惊心了,乌烟瘴气,环境问题非常复杂,塞上江南的景致根本看不到的。
另外这两年新建的和正在建的水利枢纽,包括大峡水电站和黑山、大柳树这些都在施工之中,再加上前一段兰州以上的,李家峡、刘家峡等等,黄河上游这一段的水电和水利开发几乎是开发程度百分之百,非常密集,为什么这样开发,我们就发现了新现象,大峡水库才运行不到几年时间,它的泥沙瘀积已经瘀积到库前了,但是库尾是兰州市,按这种预计速度下去的话,兰州市就面临水位太高的问题,黄河上游一级级建这么密,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要形成这么密集的水库群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泥沙瘀积问题,如果不把泥沙问题解决掉,分担到各个水库去的话水患非常严重了,这个问题在黄河下游已经凸显出来了,三门峡就是这样的。这一段的泥沙问题完全目前高一种密集的修建水库来分担泥沙瘀积的速度,因为刘家峡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刘家峡在前几年的报道中,已经瘀积了60%,一个是能力发挥不了,二,上游的水患导致的河道淤塞非常严重,所以在刘家峡的下游,不得不建一些体水功能的水库,都是很密集的。
塞上江南这一段黄河主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是产业密集的布局,这一段黄河比较宽阔,分水比较简单,这些城市都有大量的水景观,就把黄河水引到一个人工湖去,通过沉淀以后,造了很多水的景观。再就是黄河以西贺兰山,贺兰山是屯个里(音)和巴兰山(音)的屏障,但是贺兰山的情况来看,一个是阿拉善左旗在西端,它的依赖就是通过贺兰山形成的小径流,现在不够还是从黄河上饮水,从中卫这个地方新建提水泵,一个是阿拉善左旗的饮水地,现在要北上维系阿拉善左旗的水源。翻越贺兰山有一个油气煤矿区现在改造以后,都是民营的在开采,在以北的贺兰山北段的石景山也是大的煤矿开采区,这以煤矿为主形成的煤电、焦化和洗选业在这地方形成了煤烟污染带。
再进入到内蒙的乌海,乌海和这个地方连接起来的,乌海也是非常严峻的,有一组照片,好几幅都是在乌海的,所以乌海的环境也是很严峻的。再过来就是河套了,河套是全国最大的分水系统,就黄河干流以北河洼,这是比较早的,估计解放初期就有了,河套地区实施三北防护林以后,大部分由农业体系转化成生态林体系了,但是河套机制的饮水工程和引水量还在,从感官上看,它的引水量看了1/3,就是黄河地区分走了1/3的水,这个地方传统工业区,比如白云鄂博和包头的铁矿地都在这个地方,它也是传统的用水区域。再下面是包头,包头是老的钢铁工业基地,再下来鄂尔多斯进入到腾格里沙漠,再下来进入到陕北,陕北榆林,目前陕北、陕西和内蒙三角地带目前是中国最大的产煤区,煤炭产煤4、5亿吨,中国目前20亿吨,这个地方占了相当大一部分,从规划来讲这个地方也是相当大的。随着这个地方的煤炭开发,形成的产业是什么,就是比较依赖煤炭资源为主,形成了火电,洗选、焦煤、煤化工这样一些重工业高污染的产业带,这个地方的环境形式也是非常非常严峻的。
这个地方从黄河来讲,这个地方黄河也有一个特大型水利枢纽,就是万家寨水库,万家寨水库控制了这一带的水,其中被大西线方案所规划在里面,大西线方案实现以后,雅鲁藏布江、绿江、澜沧江进入到青海湖,青海湖扩大,有一部分进入到柴达木盆地,有一部分进入到塔里木盆地,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河西走廊进入到黄河去,黄河水得到大量水进去,从万家寨造京杭大运河到天津进入到海洋,这个实现以后,大运河就再造一个中国,再造一个江南。因为大西线是两千立方米,这也是不得了的,所以万家寨水库在这个设想里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有没有水,到哪去调这个水?
杨勇:雅鲁藏布江、绿江、澜沧江。进入山西、陕西以后,都是以煤炭工业和地方石油,特别讲的陕西的地方石油开采,这是国家给陕甘宁边区的特殊政策,地方可以开采石油,导致的情况是什么?一个是冶炼工艺非常落后,再就是偷油现象比较多,油品质量很差,油品流入市场以后,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性作用,这个问题又产生了很大的环境性问题,土法炼油产生的环境污染,特别对河流的污染是毁灭性的,想恢复它很困难,像我们看到的延河已经被这些落后的产业污染的整个河流都破坏了。山西省全境内的河流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受到污染,而且是重度污染,像封河这些地方,还有清河,还有东张河、西张河(音)这些河沿岸都有一些大的工业城市,不管是空气,采矿以后的土地,以及水环境这种污染都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感觉到山西省已经开始沦为不可生存的地方。这样发展下去,有可能它的生存环境都受到很大的威胁。
再下来就是黄河下游,黄河下游的小浪底、三门峡以及渭河口这一带,除了污染以外,像河津市和韩城市两边的污染型企业是遥相呼应,在整个黄河上空就是厚厚的重污染带。三门峡的泥沙问题现在也是很严重的,虽然现在黄河上游的一系列的水坝形成,可能减少这种趋势,终有一天三门峡的问题会出来,它堆积到渭河口,像西安市今后在十年一遇,或者20年一遇的水患中,这些城市都会受到严重考验,水环境都不用讲,水环境目前整个地区,除了水的矛盾以外,第二大矛盾就是环境问题。
提问1:这个地方从哪几个地方是最恶劣的?
杨勇:不一样,有的地方是水资源矛盾恶劣一些,有一些是发展当中产生的环境矛盾突出一些,这个就是玉宁,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城市还在无序的扩大和发展问题,比如说房地产问题,城市扩大,城市化以及相应的产业进入,这些矛盾都还在积累叠加,就矛盾还在继续扩大。
主持人:这个是什么?
杨勇:这个延河源,就经过延安的。
主持人:革命老根据地。
杨勇:这个是毛泽东他们在延安打水的井已经干了,这个是延安,延河,宝塔山下,还有在解决水资源困境的时候,目前采取的措施还是以工程措施为主,太注重工程措施,而收效甚微。塔里木河的工程整治目前已经花了80几个亿,但是都在工程在那,建的干渠,建的闸门,但都没有水,还是形象工程多,塔河做的瞭望塔,一个瞭望塔有什么用,花这么多钱。现在缺乏是科学技术的支撑,我们解决生态问题,解决河流问题不光是生态问题,第二要从管理、法律;第三产业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第四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这些工作就显得非常薄弱,大量做在工程上了。像石羊河做那么多灌溉渠干什么,结果还在建。这是长治市,水面脏的很,有些城市都把污染过的河流堵起来,成为一个水景观,在密县拍水景观,在那拍的时候都吐了。红旗渠的口,它也是很干旱的,全年大部分时间是没水区的,上游的发展导致了这条河流的彻底污染,即使区内的水都是受污染的,这都是干涸的一些水坝。
这组图片主要是山西和陕西的这一带的情况,这些河流都是黑的,水污染的非常重。红旗渠以上的那些,自然建的灌溉渠。这是长治、潞城,这个是漳河上游,这就是用污染的水做的水景观。这是选矿以后的一些尾矿,山西省尾矿匮坝就是坝匮掉了,坝下面就是一个巨大的村落。这是在太行山非常漂亮的丹霞地貌去开采铁矿,这个地方还是一个风景旅游区,下面就是很密集的村落。自从这些矿老板进入以后,这些地方的旅游也下降了很多,旅游品质、品位,包括游客,空中都是微离层污染,煤烟型污染,这是走全县的水库,也是漳河水系的。我们进入太行山深部了,这个地方的年轻人全部已经走了。还有一个状况,现在这个区域的人的结构,人口的流向也在变化之中,就是贫困干旱区的大部分人和小孩都基本离开了这个地方,有的打工,有的把小孩带到城里念书去了,留下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这种人口的结构变化,随着发展可能今后要发生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就可能导致这些人不回来,不回来人口压力就轻一点,
这是大寨,大寨现在的很多梯田都还林了,这是昔阳县,昔阳县新兴城市,也在那种烟雾笼罩。这是阳泉市,这是太原,都是煤烟型污染,它有一个污染带,这是桑干河,桑干河就是流到永定河的,这个是朔州都是依托煤资源,这个是汾河源,汾河源也是污染的不象话了。这是安泰宝(音)露天煤矿,中国和美国的第一个合资企业。这是那段时间省府堵车就是这个情景,煤矿的运输,煤炭的运输也是很大的污染源。这是引调太阳水的二级泵向泵站,现在太原水也不够用,从万家寨调上来的。这是分散的一些供热的烟囱,这是万家寨水坝,这是黄河金山峡谷规划的几个,现在干则亿(音)也建完了,这个是龙口,这是在黄河边上建的一些污染企业,这是污染排放的,排放到小河流里,这些羊都不敢吃这些水了。
这是作坊式的淀粉加工,这是水库瘀满以后的情况,这是汾河水库;这是汾河水库下面,暗无天日,进入山西的天气是暗无天日的,这是排污的,这是吕梁,这种环境怎么能生存人,这是吕梁的一个工业区。这个是金山(音)峡谷口,我们都要晕一天,我们一天都是晕呼呼的,完了吐痰多,非常黑,这个是汾河入黄河的地方,这些是开采水泥采石场,这是洛阳的石油化工厂,这是黄河小浪底以下的黄河河床,这是小浪底以下。小浪底水库建成以后,黄河下游的断流群好多了,这是洛阳市的火电厂,这是洛阳上在洛河上做的水景观,水质也不好,这是三门峡市,三门峡也在建特大型铝厂,这是铝厂排放的烟。这是永济市,永济沿高速公路建的污染厂。这是渭河和黄河相汇的地方,这是潼关,这就是渭河,这就是向黄河,已经逐步逐步在往上延,我听老乡讲都延了好几公里了。这个是咸阳,就是渭河中游,这是西安的电网,这是宝鸡渭河上游,这是秦岭了,嘉陵江上游,安全没水,这是丹凤县,这是自己搞的水塘子,这个是临汾的天空,临汾就看不到城市了,全部黑烟笼罩。这是五都,五都城市地震灾害非常大,现在五都就搬迁,老百姓就示威不让搬,这是在白龙江建的水电站,白龙江最严重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的,也是非常典型的案例,它的库尾泥沙瘀积非常严重,但是没有解决泥沙的。
主持人:白龙江是大熊猫栖息地,现在是熊猫最多的地方。
杨勇:九寨沟流下来的水,我们可以通过白龙江的水库泥沙瘀积,可以联想我们今后金沙江上,黄河上这些水库今后的泥沙问题,虽然黄河一直在进行泥沙调度,每年一般水平要进行排沙,效果非常不好,调度非常困难,这些问题目前都解决不了。石景山又是沙尘暴又是污染。完了,大概看一看有没有人问的。
主持人:本来挺希望听听全球气候变化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少创比较多的讲上游。
刘少创:我一直没做,但是由于工作量太大,我们做不了,我们做一些小的尝试,很有代表性。
杨勇:江源的冰川,写的很多,我怕讲讲把时间占用了。
主持人:现在讲的很多都是污染,人为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是人为,从大的环境来看,对你走的这些地方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杨勇:实际上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导致冰川的消融加快和退缩,现在基本上是共识了,人们更多地关注是南极冰川的溶化和北极的溶化,这好象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溶化导致海滨升高,陆地淹没,但是对青藏高原的认识还不够,青藏高原是世界地球第三级,也是世界环境的一个敏感区或者是调节器,好象还没有形成大家都很重视它,很关注它的位置,但从人类来讲它确实息息相关的,甚至比南极和北极还要密切,因为它直接跟人类在一起,南极、北极毕竟是无人区,还没有人类居住在那,青藏高原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一个变化的规律和变化的机制以及产生的影响会怎么样?当然这也是一个非常巨大地课题了,虽然我们的科学家,我们也做了这么多年的工作,毕竟还是从局部看到的一些现象。但是我觉得现在一个关键问题是人们更加地关注它、研究它,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青藏高原的变化实际上它可能不仅仅是影响到它周围的人类,比如中国、印度这些国家,当然对中国的影响肯定相当大的,因为它直接消融了,带来的冰川退化,它可能会导致一些生态系统的崩溃,比如说河流,河流这两年也有些舆论说水还多了,湖泊水位升高了,降雨量增加,通过这次我在思考,这是不是一个拐点。就说气候变化到一定时候,雪山冰川已经到了它消融溶化的最高点,接下来就是曲线向下滑了,到下滑的时候,我们面对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多,甚至更加严峻。
还有,它所影响的连锁反应,比如生态系统的问题,人类生存空间的问题,沙漠化、荒漠化的问题等等,可能都会接连二三的产生出来。现在不管从科学研究也好,或者是政治家们在谈论气候问题的时候来看,确实对青藏高原的认识度还不够。另外对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结论还是不够的。就是说它的那种青藏高原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所产生的问题还缺乏震撼力,还缺乏一些科学支撑,另外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比如说长江源的问题,我们这么多年来看到长江源在变化,虽然就是20多年的时间,因为一般从地质记录看到都是几万年,几十万年,那河床的地貌,地质地貌至少是几千年,我们在20多年就看到有变化了,冰川几百米的退,冰川河端的冰塔林没有了,就缺乏一些科学证据,至少说明它的这种变化是非常快的,非常大的,那就说怎么样来认识他,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研究,去考察,也需要我们媒体这方面的呼吁,最重要的需要国家,需要一些主流科研单位来重视,来进一步地探索它的一些规律和现象。我们希望如果有机会参加气候大会,当然用我们尽量的努力和机会去把这些信息传达给相关的人群。
提问2: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你说的西藏、青海的地方,你说的冰川的问题,但是草原跟气候变化的关系有什么影响?你有没有观察到气候变化对于青藏高原的草原有什么影响。第二,刚才你说移民的问题,你刚才提到在库尔勒那边现在有很多的水问题,你有没有听说很多当地的村民因为缺水,而离开了他们原来住的地方。因为他听说在7.5事件中,参加事件的很多人来自于库尔勒,那些地方因为家里的环境问题和水问题离开了家乡,你有没有听说这个事情。
杨勇:第一关于沙化的问题,草原退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目前气候的背景下,反映的最蔑视的,人们看到的这种趋势和变化,而且这方面的报道也比较多,比如说在青藏高原现在草场退化,沙漠化是表现地最明显。在青藏高原的很多地方,在江源区在青藏公路两侧,大家都能看到变化的情形。而气候变化刚才我说了,很多气候变化的现象都是相互的、相关的,比如说连锁反应,气候变化的现象之一就是降水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在植被脆弱的地区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和覆盖率,所以稍微有一点变化,有一点失衡,最先反映的就是草场,最先反映的就是形成的沙化,当然还有其他的很多,沙化是很严重的,也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原因。还有就是极端性气候贫乏,灾害性气候中,青藏高原也看得出来,比如以前的雪灾可能五年一遇,十年一遇,这两年年年有大雪灾,极端气候经常发展,当然在内地也有,长江流域这几年也是这样子,以前我们几年来应对一次大的自然灾害,现在似乎年年都有,极端性的灾害发生频率也在增加。
移民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有自发性的移民,而这两年问题比较突出的还是生态移民和工厂移民,生态移民在西北干旱区比较多,比如说在柴达木盆地,前几年青海省就实施了海东七县实施了移民,这两年长江三江源地区也在实施生态移民,当然有很多了。新疆我们没有注意到生态移民,但是注意到产业专业种植户,专业的农民,有内地的,也有新疆本地的,它去新疆承包土地,去种棉花、果树东西,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移民,但他有他的种植特长,到那去中,他们的境况就不一样了,他是外地去的,和原地的种植户不一样,原地有很多,比如说以前是兵团的工人,比如说农民工人,他的关系、他的权益好一些。外地去的承包户有的可能得到了不太准确地信息,不真实地信息,或者是被欺骗的信息去了,实际情况不一样的,去了就面对着很多困难。另外就是援助居民,都不一样,他们的境况和受到的这种困惑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刚才草地的,因为我跟杨勇走了一个月,就是沙化现在到了长江和黄河的源头,我们曾经有一天晚上住在黄河的扎陵湖的源头,就是巨大的沙丘,这是原来没有的,现在是黄河和长江的源头,不光是沙漠沙化了,大沙丘已经,我十年前去过长江源头,那次我走了40天,完全没有看到的,但是十年以后这种大沙丘的形成。我们在路上看到河床里没有水,一条、一条的河完全没有水的,当时杨勇说有可能河是泄洪道,就洪水来的时候才流到河床里,没有水的时候就是干的。也有可能今年不是一个风水年是小年,就是这么干,我一直是疑问,我拍了很多这样的照片。中国人都知道索南达杰,索南达杰就是从羧甲乡(音)出来的,这个就是藏羚羊等看到最多动物的地方,但是老乡骑着摩托车找僧人给他们求水,也没有什么水了。这就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刚才杨勇说现在冰川的溶化,有的水面上升了一些,大部分的河床没有这个现象,虽然溶化很厉害,但是也没有水,前两天我们跟科学家在谈,他们说很大的问题,就地下水位的减少,全球气候变化以后蒸发量很大,陆续的水全都渗走了。现在再去江源的河床,今天没有这么多时间,我们今后请杨勇讲,就江源的河床现在是太惨了,就真的没有水,我想在会上向世界展示一下,就青藏高原的情况。
提问3:在中国西部所有的沙化、荒漠化的问题,你觉得当地政府和中央政府怎么防御他们采取什么措施?有了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
主持人:我刚才说的羧甲乡(音),我去了一个月回来以后,也放了我拍照片的PPT,在中国政府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就长江、黄河、澜沧江是非常重视的,在三江源保护区现在建的观测点,包括太阳能的,包括气象的,包括生物多样性的点,我跟杨勇去的地方叫羧甲乡(音)的三个站在一个点,国家花了150万,不能说没有投资,而且像这样的,杨勇知道有六个,150的监测设备放在那,但是六年了在那闲搁着没有用,就当地连会用电脑的人都没有,墙上挂了一排工作守则,很多规章制度,但是没有人去,像我们博士这样的得要大力呼吁,国家真的花了很多、很多的钱。章轲给那边当地小孩捐棉袄,当地移民的问题是另外一个话题了,章轲他一直在西藏做项目。他说中央政府现在在对三江对源头的问题有没有什么重视。
杨勇:4个站,现在都没有发挥作用,设备是一流的,房子是一流的,但是都没发挥作用,关键是没人,而且连管的部门都不愿意管了,乡政府干嘛,作为一个接待站、招待所,我们还舍不得住,住不起。
提问4:我大概在08年初的时候读到一条新闻说,中国在三江源地区全面建立起了生态监测系统,我去过其中的一两个点,情形像您描述的那样,有基本的设施,但是人不具备监测的能力,据您的了解,如果需要的话,我们监测系统应该什么样才能发挥作用?
杨勇:现在监测站的从功能来看,首先有水文监测系统,像曲玛河那个非常好,有数据处理,有生态定位的观测点获得数据以后分析研究,都没做。当时我就给他们建议,甚至想回来跟他们联系一些相关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能不能作为一些教学实习点,那个地方这么好作为教学实习点非常好的,同时可以给当地做一些培训,把这些站运用起来,把相应的一些工作人员业培训起来,走了以后可以持续的,连续地开展工作,要不然这样放几年就废了。
提问4:根据您的了解,像您这样花了很大的时间去做这种基础调研的个人或者部门,还有哪些?就中科院的在最近一次大规模的地毯式的调查是什么时候?
杨勇:中科院对这个调查是70年代开始的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带有一定调查性质的,工作持续了十多年,80年代末就结束了,出的成果就是分了各个专业的一些专集,比如说西藏河流、西藏湖泊、西藏冰川、西藏湿地等等,主要是青藏高原西藏为主,青海比较少,另外横断山有一个专业队,这是我记得建国以来,或者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第二次的局部考察就比较多了,比如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珠穆朗玛峰,长江源、可可西里,就是比较时间短的一些活动。再就是去年少创他们中科院、省政府搞的三江源的考察活动,那就是以三江源的重新确立。再就是大家知道以前国外一些探险家,国外探险家零零星星的,在上个世纪初,还有英国、法国的、俄罗斯进入了一些局部地区,主要在西北,青藏高原涉及的不是太多。
提问4:我们已有的科学调查没有共享的平台,它是零星的、分布的?
杨勇:对,现在的科研成果和相关的信息确实是很少,中科院综合考察的相应的一些成果,虽然是正式出版物,但是量很少,都是印刷量一千左右,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而且使用率也非常低,可能在专业机构里面有些人查一查,现在你要去买,我找了好多图书馆、出版社都没有,印刷量一千册,那就是几百册,一些图书馆收藏了一些,考察的相关人员手上有一些,基本上没有,它的使用率和人们的认知率很低。其他的成果,近两年的成果,这种受用平台根本就没有,除了能够从媒体上了解一些资源的,其他的很难,像监测数据得到,我们要就更困难了,根本就得不到。另外,通过朋友要一点数据,科研成果的享用确实是大问题。
主持人:讲的内容比较类似,一会儿接着问,咱们请刘博士:
刘少创:非常高兴和大家聊大江大河的问题,我是学测绘的,跟测绘、摇杆这些有关系,我目前的工作除了大河的源头外,还有摇杆的记载集成系统,和GPS结合起来,还有运输车的导航定位工作。刚才杨勇提出了小的插曲,尜塔作为冰川末端的源头,我们前一段时间刚做完三江源的考察,这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这是由青海省政府组织的,也是应该说国家测绘局授权的,由青海省测绘局非常实施,武汉测绘大学,中科院都参加了,我们是这些队伍的首席科学家,如果数据有错误跟我有直接关系了。
大家看到的这就是沱沱河长江流域的图,北边的是沱沱河,南边的就是当曲,大家可以看到它这些特征值,从长度来讲我们从嘎查末端量起,长度沱沱河是348.63,它的流域面积差不多是当曲的面积是沱沱河的两倍,大家刚才一直争论源头到底确定在格拉丹东,以沱沱河为正源,还是以当曲为正源。如果以当曲为正源的话,它涵盖了整个东坡的水全流到里面去了,从唐古拉山的东段一直到沱沱河,这是从流域面积来说的。
我讲十条大河长度测量的问题,这是我做的一些几个研究放心,一个是机车导航定位,摇杆系统,基地的高山摇杆,我们为什么测大河的长度,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测了14条河,这上面列的十条大河是世界排名前十位的,超过和接近的。这和地理知识开始,早70年代开始,有一篇文章就写到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的长度混乱,提出了问题,都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三条大河的长度,这是亚马逊的,这是尼罗河的,这是密西西比河的,这几个长度就是文章里提到的长度,其他的都是从各种百科全书当中和各种文献里有的。这三个数据放在一起,你不知道哪个是世界上的,几个都是差个几百公里,都是不同的资料来源长度是不一样的。
我们分析了一下影响大河的主要因素,一个就是源头的位置,因为它是起点,然后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它是终点,还有河流量测的数据源和技术,这是影响河长的主要因素。我们一般确定河源的准则可以说很多了,实际上我们还是按照河源唯远和水量唯大,河源唯远要找出流域中最长的支流作为源头,按照水量唯大,容量作为源头。世界上亚马逊、尼罗河都是河流唯远的源头,所以理论上来讲,水量来确定源头的,但是流量是不太好监测的,我们在这些大河发源地比较高的地方或者比较艰险的地方,这些地方没有常年的水文监测资料的话,你一次、两次都是瞬间的流量,不能代表河的准确流量值。一般来讲,比如我们做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最长的支流流量也是最大的,河源唯远,水量唯大是这么说的,但是河床的指标是一个稳定的指标,也可以说是观测。河口一般就是河口两侧陆地最外侧的切线与河流的中心线的交点作为中心线。
河流长度测量的时候一般都用的是地形图,地形图是是真实世界的抽象,同一段河在同比例尺的影像是不一样的,一比一百万的图和一比五万的图是不一样的,但是随着比例尺的增大,逐渐接近数据。地形图是保密资料,我从市场上不能买到,只能用小倍值的,即使量的非常准了,它的长度也是不准的,地形图并不是最理想的量测河床的数据源了。我们用摇杆的方法来做,就是遥远感知的意思,就是我不接触这些东西,通过仪器获取的信息来对目标进行识别,进行监测的技术系统。这是波段的影像,一般卫星带的传感器可以拍很多的波段,比如像兰德塞得8个波段的,有7个波段的,这是第5号、第4号、第3号波段,这应该是了纳少河(音)还是伏尔加河,把它合成以后就是假彩色影像,这是意境的影像,也是按照543,分别红绿蓝,合成以后又成了。合成以后应该进行纠正,有的根据地形图,从地形图选一些控制点,影响纠正完了以后,跟地形图是一样的,这两幅影像纠正完了以后,在同一坐标之中纠正完了以后,就可以向前成一幅影像,这些河流在上面,我沿着河流中心线,就可以对河流进行长度的量测,量测一般是手工进行的,可以研究河流长度的方法,但是它的可靠性更差一些。
河流量测以前大家见过解放军的,拿一个小轮一推,根据轮转的长度,计算河流的长度,曲线尺、曲线比,数字化仪,最主要的是扫描地形图,根据扫描的纠正,量曲线的长度,这是比较高的,即使量测进度比较高的方法,数据源不准的话,这些事情不能得到准确程度。我们就是卫星影象和摇杆系统和GS的系统,它有影像功能,比较准确的河流的长度。我们到现在为止做了14条河了,我现在给大家讲的前10条,就是尼罗河,第一个最长的。尼罗河通过源头到入海口的一个拳头,这一段是卫星影象,就是尼罗河入海口。这是英国早期的一些尼罗河探险,应该1856年英国探险家们就开始了寻找尼罗河的源头,这是一个叫波顿,这叫斯皮克,他们在维多利亚湖的湖口找到了尼罗河的源头。后来当时的一幅漫画描绘的尼罗河的探险家们出去探险,寻找源头,这是格瑞特和斯皮克做的一个漫画,这是里约斯顿也是非常著名的探险家,他没有找到源头,但是在非洲做了很多解放奴隶制的工作,他的工作比寻找尼罗河源头更好。
到目前为止,非洲大概有30几个以里约斯顿命名的,这是里约斯顿市,我当时去大瀑布的时候从这个地方过,这就是里约斯顿命名的。这是BBC的新闻,报道了2006年的时候新西兰和英国的探险家找到了尼罗河的源头,他们认为增加了。因为尼罗河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在南边的布隆迪,布隆迪的源头是它的传统源头,是最早的时候,像波顿他们认为维多利亚的湖口是源头,后来在西边往上走,又发现了一千公里左右,他就往南去了,南边的源头就在布隆迪,这地方就是尼罗河的源头。这山坡上有一个金字塔,记载了德国探险家发现源头的过程,这地方正好处在干果和尼罗河流域的分水岭上,这是两个儿童从这个地方接得水,他们饮用水是喝的尼罗河的水,从这个河向下水流很小,慢慢汇成了世界上最长的河,它应该是很壮丽,像大瀑布一样,实际上不是的,越往上走水流越小,这是在尼罗河在卢旺达,这是05年的时候去的,这是一个小孩。
我自己给自己拍照片很少,我出去大部分一个人出去,我给别人拍照片比较多,这次我住在中国驻卢旺达的经商处,商务部有经商处,我住在经商处,经商处有华为的几个小伙子,跟我一块找源头了。
主持人:是科学院的项目还是你个人在做的?
刘少创:这个项目最少是科学院863资助的,还有几个实验室的基金,资助来源经费比较多。
主持人:都是国家经费?
刘少创:有863,还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经费等等。这是源头下来就是尼罗河上游大的支流,这个地方也被认为尼罗河的源头之一,这个在森林里面,我们在森林找到最长的支流对应的源头,穿着红衣服小伙子跟我是同行,他是搞GRS的,现在得到的尼罗河的源头是这样的,尼罗河肯定是世界第一长河。
这是亚马逊,这个地方跟刚才王老师讲的有有一些关系,这是亚马逊上面的密斯米雪山,它南部是叫马纳里翁(音)直接上去,后来人们发现在密斯米雪山的地方更长,后来密斯米雪山是亚马逊的源头,它的源头位置实际上在这里,这岩壁上流出的水,上面就是密斯米雪山。根据当地的向导跟我们说,原来的冰川到这个位置,后来全球变暖冰川退了,上面没有冰川了,水从石头里流出来,从这个喷出来形成水,这就是刚才说的冰川的问题。这是美国2000年的时候,美国国家地理的一条新闻,报道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探险家们找到了亚马逊的源头。这是07年的时候,也是BBC的新闻,报道了秘鲁和巴西的人确定了这个长度,亚马逊的长度超过尼罗河,成为世界第一河这是不对的,比如说这条河长50公里加上,那边加上500公里,我们虽然用这些数据,但不知道这些数据是谁测的,我们大家的引用是从这个百科全书找,从那个百科全书找,实际上就是这么来的,差好一块。这是我们2005年的时候去的亚马逊源头,这个正好是密斯米雪山。他认为我们要去登山,实际上人非常疲惫,我们从利马直接飞到阿里奇巴(音),从阿里奇巴(音)的一个山沟里面,一个小镇上,24小时之后,从海平面到五千米,他认为我们还去登山,肯定是登不了的。到晚上之前就祭山,这小伙子拿的酒,就是我从北京拿的红星二锅头。
这就是那块被称为亚马逊源头的岩壁,水是从上面流下来的。
主持人:在秘鲁。
刘少创:秘鲁南部,叫密斯米雪山。
主持人:安第斯山脉。
刘少创:这就是我们回来以后,跟想到合影,这是我,这两个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部的,这就是亚马逊源头的位置和高程,他的长度是6575公里,到目前为止亚马逊是世界上第二河,尼罗河是第一长河。
这是密西西比河,上面有三个支流组成,一个是密苏里河,密西西比,那边我没有去,我就去了密西西比河密苏里河,这是从艾科湖(音)的湖口流出来的水,这是湖,湖口的地方定为密西西比,上面还有一些小湖,不认为那是密西西比。有一个公园有一块牌子专门记载了有关源头的争论,我为什么把这个摆在这,我们长江源头定在分水岭上,这种定义实际是错误的,水利部门流域划分的时候,不是为了找源头,大家划一下,这条河往上延长,到分水岭的交点他作为源头,实际上是错误的,这个地方就记载了,为什么把湖口作为密西西比河,他说从这个地方开始密西西比河才称为一条河,这是上面有两个小湖连接的水道。这是我在湖那里照的照片,这就是密苏里河,这是沿着河往上走是这样的。这就是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这就是密西西比河的源头的位置和整个的长度6084公里,这三条河,我们刚才国家地理提到三个数据,我们在这里都给它重新测了,接下来转到三江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整个面积是36万公里。这是长江源区,分成了沱沱河和当曲,沱沱河上面有将故低入(音)和多朝能,撒当曲,我们在长江的争论上这到底是沱沱河还是当曲,这里到底是嘎恰底如(音)还是江古底如(音),这里面争议还是比较多的。
从我们这边沱沱河的计算,最早是197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他们计算的,从江古底如(音)的分水岭上来计算的,当曲是从多朝能这计算当曲的长度,这样从1978年1月14号《人民日报》第一版发了消息,沱沱河的长度是375公里,当曲的长度是357公里,所以按照河水唯远的原则,后来发现量错了,我还请教了负责这件事情的人,他把这件事情委托给地理所,地理所就地图室去量,量的时候就犯错了,他重复量了,所以这个长度是错的。后来他们改了以下,又重新量测发现当曲比沱沱河长一公里,但是他是从多朝能开始量起的。这是长委得到长江6300公里的结论。
后来黄效文在1985年的时候,对长江源考察,他认为当曲是长江的正源,他认为有络纱能(音),一个叫且曲的,最早黄效文认定在洛夏能(音),后来又转到多朝能了。我认为源头应该在它的且曲,因为长江的长度应该是6236公里,它真正的源头就是且曲,这一点和他们多朝能量的不一样了,大家可以看一些2000年的时候,考察长江源头的照片。这就是长江最远的支流源头,这是2000年的时候。这就是格拉丹东雪山,我从东边拍的,按照长唯定义的话,这作为源头肯定是不对的。这是三江源头考察的时候,三江源头考察队在格拉丹东附近的合影,为什么青海要组织这件事情,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确定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一个政协委员还是著名人士提出了,要在青海省设立国家地理标志,这些比较著名的标志,著名的代表性的景观有标志,青海湖把标志设在哪,让人一看就知道。场合、黄河、澜沧江这些源头要么就是科学数据,要么就是部门数据,没有国家授权哪个部门发布的,所以这个问题比较麻烦了,他们立的时候有长委的数据,有黄委的数据,还有黄效文他们做的数据,不知道到底哪个,他们希望把这个位置搞清楚了,这是源头的问题。还有希望做一些未来的环境变化监测做些基础工作,因为这些区域,你看了一下,这个冰川退了,这都是比较形象的描述,不能作为科学数据,你可能觉得退了,你可能喝多了,迷糊了,我记不清楚了,因为见的冰川太多了,冰川看起来都很相似,一看都很像,你没有准确地记住,我是学测绘的,我为什么对环境的问题,王老师说环境问题,王老师我不懂,因为测绘是需要用数据来说话,不是说泛泛一谈比如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种描述是不行的。
它到底从多高的地方流下水来,冰川变化的时候有很高的基准放在一个地方,我用仪器重复的观测,连续观测十年,我发现冰川也可能把它进了,也可能退了,我才知道到底是进了还是退了,所以我们从测绘的角度讲,不太好对大部分的环境问题发生见解,这就是三江源头考察的目的。三江源头考察队是青海省人民政府组织,由国家测绘局进行政策上指导,武汉大学是技术上的支持,青海省测绘局负责实施,组织了像中科院的单位,长委、黄委还有一些新闻部门的,像中央电视台的,青海电视台的新闻单位参加,41个人,大概用了40几天的时间来做的工作,这就是三江源考察队的数据,这是我们的向导,他跪在那就念经了。
这是多朝能,多朝能不能作为当曲的源头,他那没有水了,我们做规划的时候没有把多朝能考虑在内的,它是季节性的潮流,我们考察当曲这两个源头的时候,正好一个地方进去,一条路进去,一条路出来,路很难走,我们第一天去的就是且曲这个源头,我们出来天气不太好,黄效文他公布了很准确的坐标,长委量的时候也是很准确的量起的,后来我们告诉青海省信息中心的,让他们把多朝能的长度重新量一下,如果从黄效文的位置给了一下,多朝能比且曲长一公里,当时我们已经在下面开展工作,后来专门分出一个组来,直接又回到多朝能,多朝能往上走了以后,差不多大概有一半的河道是干的,不能作为长江源。
主持人:干是什么原因?
刘少创:是季节性的河流。
主持人:不是全球变化导致的?
刘少创:我觉得不是,因为地图上是季节性的,这就是多朝能和且曲交汇的地方,往这边就是多朝能,往那边就是且曲。这就是当曲的源区,这边就是唐古拉山脉,这就是当曲。这个地方就是尕塔,还能看到河道,因为天已经晚了,所以拍得照片不是特别清楚。这是当曲的源头,这就是三江源考察的结论,当曲是长度360.34千米,因为没有公布坐标,当曲坐标报国家测绘局,由国务院审核发布的,前面的数据是我自己做的,这个结论跟它有一些差异,就跟青海数据本身坐标有一些差异,但是位置没有变。这就是黄河源区,黄河原油扎陵湖、鄂陵户上面分成玛曲和卡日曲,黄委会最早确定的黄河源头叫约古宗列曲,这是黄委自己干的一件事,黄委员一直认为黄河的代言人,他把这碑立在玛曲这个地方,并不是约古宗列,他没有把这个事整明白,实际上大家到这去了以后,全都是烧香磕头献哈达的,实际上是这个地方,所以前两天我看一个笑话说爹死了,哭了半天说不是这个人。
这边是卡日曲,是1978年青海省人民政府认定的卡日曲,后来又发现了拉浪情曲,我们这次去的那扎陇查河,他比约古宗列算起长,黄委会最早确定的时候犯了什么错误。
主持人:不是黄委会,是国家地理科学院。
刘少创:最早立的碑,他的碑上江泽民提词的,那是黄委会立的。
主持人:那是大的,那是中科院。
刘少创:那是我们立的,把所有的地方做固定的标志,将来国务院批准你哪个是哪个,把碑立那就完了,那是标志,那是我们立的。以前地图是这样的,这应该是道光年间的,黄委会当年肯定看的这张图,那时候没有大的地理图,他估计河源在北边就到北边去了,认为玛曲是源头,但是他犯了一个错误,老地图没有方向性,上面不正好是卡日曲,那时候地图是把敌方放在上面,不是说北边,像原来的海防图,他知道日本入侵中国,把日本放在上面,不是上北下南,他认为这是北,实际说上面去的是卡日曲,所以他弄反了,扎陵湖、鄂陵湖弄返了,西边是扎陵湖,农便是扎陵湖,后来1978年的时候,青海省政府弄的考察队给纠正过来,西边是渣另户,东边是鄂陵湖,它旁边还有一个乡,乡都没有改名,这是黄委会1952年的时候做的工作。这是1978年的时候做的考察,认为卡日曲是源头,像王殿明、黄效文他们做的考察,也得到一些结论。
我在04年的时候考察,卡日去上面的拉浪晴区,一个是娜拉陇搭河(音),黄河长度是5778公里,我们以前用的长途是5400多公里,这样黄河的长度延长了300多公里。这是扎陵湖,这是源区的格萨尔王登记台的照片。这就是源头,大家立的碑,这是源头的一些。
主持人:刚才那个碑是什么时候立的?
刘少创:应该99年,江泽民的碑立那了。现在不改源头,如果我们把源头改了,就是我们否认,有点反党、反中央的地方,江泽民没告诉你,就立那去了,这就是我们娜拉陇搭河(音)的源头,从这下去水很小,下去越来越大,这水不小,拿矿泉水瓶子能接起水来的,石头底下就是我们定的标志,这是从上面下去,源头从这流下来,到这就很难了。这是在娜拉陇他河(音)和拉浪情曲交汇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三江源头考察的时候,卡日曲的长度是362.63千米肯定是不对的,他是为了方便,他应该以卡日曲和玛曲交汇的地方作为起算点。
这就是澜沧江源头,分为扎那曲和扎阿曲,几个法国人从西宫出发找澜沧江的源头,当时他们想找做一个通往中国的航线,几年以后,他们死了几个人到了中国的边境,到红河去探险了,这也是法国的探险家,后来发生冲突,被人家打死了,说他偷了马,他说没偷,就发生了打死人。这是1994年的法国探险家找到的源头,他在自己书上发表澜沧江的位置,1999年是周长进说果宗木查是源头。这是黄效文2007年的时候做的源头位置,他也认为是果宗木查,这是我在99年和07年去的时候考察澜沧江的位置。这就是扎阿曲,澜沧江的正源。
主持人:人家当地的老百姓认识的还有一个源?
刘少创:后面我会讲,现在得到的澜沧江的坐标是这个,长度是4909千米,这是三江源考察队。澜沧江源头除了在扎那曲这边,西边的支流一个叫扎那湖之底这是传统的源头,冬天也是热的,牛羊能到这能喝水、吃草,所以这就认为澜沧江的源头,这个就没有什么顺序了,这是吉普山,最长的支流。这是扎西西瓦从这流过来,流下去,这地方有些经三(音),藏民认为是这,有两个传统的源头,他说冬天的时候,里面有念经的声音听到。
主持人:水里有念经的声音,当地人传的。
刘少创:这是我们得到澜沧江的源头吉普山的地方,包括黄效文他们容易到这个地方来,这个地方有一个冰川,从地形图上看这比较长,这边就是它的河道是弯曲的,从1:10万的地形图一画就没了,他容易到这来,如果把卫星影象到这了。这是我们三江源考察队在这源头进行测量的,这是三江源头考察队的时候,得到有关澜沧江源头的结果,就是正原是扎阿曲,上源为谷涌曲,这是我们得到十条大河的长度,包括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黄河、鄂毕河、黑龙江、刚果河和澜沧江。这些大河之中六条在亚洲,五条和中国是有关的,所以我们觉得我们做这工作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些成果发表在国际数字、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家地理杂志。
下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准备做20条河,包括伏尔加河、顿河、勒拿河、马更些等,这20条河到2020年前后差不多能够完成,谢谢各位。
提问5:你前面把大河都测了五千公里的,四千公里的,后面两、三千公里,动力会不会减少,没有那么强烈的兴趣?
刘少创:我觉得不会,这个事情的动力不是说长和短的问题,是因为这些河都有长度都有错误,比如说伏尔加河,什么勒拿河,这长度一条河差三、四百公里是很正常的,伏尔加河和勒拿河都量完了,你如果有传统的源头,宗教上的源头,或者这个源头,那个源头,有一个是不能变的,我量河长应该从最长的地方量起,所以一量这条河,这条河的长度给用了,几十公里,全世界从现在开使用正确的数据了,我觉得这个长还是短比那个动力要大。
提问5:还有一个问题,你提到很多数据,有国家地理的,还有自己发布的数据,中国的话有可能的话会规范,那世界上做这么多工作的话,你只能说提供这样的参考,谁也没法认定你的数据?
刘少创:像亚马逊、尼罗河都是地理学会做的,没有像哪个部门发布的,这也是中国特色的,但是作为文章的话,我必须把这些文章,包括科技类的杂志,包括科普类的杂志传播,你得写文章,怎么得到这个数据的,对于科学的成果被人接受,说好,那一套是不可能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会有鉴别力的,知道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我们不能告诉人家我的是对的,他的是错的,这得让人家自己的选择,这可能需要的时间很长。
提问5:还是做基础工作,会不会越来越混乱?
刘少创:不会,你再做这个数据和这个差不多,我观测一个角度,我说测绘用经纬仪观测一个角度,不同的观测是不一样的,但会有一个范围,不可能我到这观测,我估计是一百度,我不可能是五百度,他可能会有这样的,误差会越来越小,长江你再量,我现在是236,你可能量到6240、6280也有可能,只是在几十公里,不可能拉到6500公里,因为你相同的手段,相同的数据源做这个是没有问题的,数据源将来得到更高的影像,也会进行变动,这个变动肯定几十公里,不可能到几百公里,一条河差几百公里,我们要解决的是这个问题。
提问4:因为我记得您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写文章说,河的源头是源区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点的概念。
刘少创:我没写。
提问4:寻找源头去测量这种最大的东西是什么,它的意义在哪里,你们源头考察比例占得大,还是说定点的?
刘少创:都有。
提问4:哪个动机性强?
刘少创:不同的测绘点是不一样,这次以源头为主,把地理、地质、气象的做了一些工作,如果说这两个之间比较比重的话,我觉得这次做的侧重于找源头大一点,源头定下来不可能老去定源头,可能侧重于环境监测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在跟国家的,像青海省他们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国家大的科技计划,像地理观测计划之中找出一个东西来,形成对源区长期观测的体系,几十年的变迁才能把它监测下来,我们以前的很多工作都是零碎的,不会说到10年、20年,我没有这么大的经费和支持来,如果这次建立很好的基础,在真正的组织机构又在青海省,他就可以用他多年积累的数据给他提供一些资助和支持。
提问6:我本来是来听的、学的,但是你们两位都讲的跟高原生态,地域性和内容来讲都是那么密切有关,所以我既有感慨也有问题,抓紧时间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
第一,我很感慨现在还在继续做一些工作,跟我们起先的期望,就搞生态数量生态学,测量是以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这是非常好的,而且是要在地域和时间阶段里面的数据,因为这是多少有一些变化的。所以做的工作跟做的范围又是杨勇跟我们绿家园水质、水量、水源,水的社会状态分几个阶段,一个是源区,实际上是高原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一个是高原面下切部分的流域,还有一个受区都进行调查非常不容易,这是我已经过去得人了,年近80了,所以我真是很期望,也很感谢,也觉得强大家所难了,尤其是相当于个体户性质的调查更加困难,我感同身受。因为我过去是人少力薄势单的地方军,我想做的东西不能做,这个表示感谢。但同时有一个问题,我们国家能不能有序的,有所组织的来分门别类的做一些工作。
第二,据我过去了解的咱们中科院各方面,中央军、国家军做了很多工作,恐怕那是历史阶段的现状,而这里面是以学科为主分类做的工作为主,说起来是综合考察,真正如何综合,综合到社会人为,综合到生态总体,综合到变化消长,好象还有待研究。刚才杨勇也提出一个问题,也正是我觉得很想提出来,大家通过哪一些环节跟上面去反映的,就是的确高原生态在全球自然变化里面,的确是以前王同志给我讲是钥匙,我觉得不敢讲总体的大钥匙,但是是钥匙之一,而且是钥匙之中一个大的之一,要这么考虑的。所以我们前一段在西藏的时候我就考虑了,高原生态功能的效应,我把它概括为九个方面,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天池效应,天池效应包括冰水,包括它的流域、流向,这个问题正是你们两位今天做比较仔细研究的,因为数量是各种因素变化有消长,所以今后我们从民间组织来讲或者你们从国家中央军来做:我很希望做持续的对比,做综合的生态变化的数量对比;另外做典型,刚才你讲了我们坎儿井也去过,诸如说哪些地方地下水位跌了多少,这个坎儿井已经失去它的功能等等,就说分区域做典型、搞数据考察,然后把接近性的建议期望向政府部门提出来,当然我都是讲的笼统,也是我的期望和问题,搞长期搞高原生态的人,实在是心里既难受但是也很高兴,大家做了许多工作,也很感谢,也很理解,感同深受,谢谢各位,请大家往各个方面反映一下,呼吁一下。谢谢。
12、全球变暖的影响
来源:搜狐绿色 2009年11月20日
http://green.sohu.com/20091120/n268351954.shtml
1. 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对气候的影响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采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冰川融化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97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疾病肆虐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新冰河期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资源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具体影响:
1. 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暖,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2. 政治
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3. 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4. 海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
5. 农作物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6. 人体健康
(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13、50年后,上海部分地区或被淹没?
来源:南方周末2009-11-11孟登科 发自上海
http://www.infzm.com/content/37237
近50年来的研究数据表明,上海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中国城市。专家认为在上海发生新奥尔良飓风此类极端气候事件的概率正在上升。
“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50年后上海的部分地区将被淹没”,这绝非耸人听闻,而是日前出炉的《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下称“报告”)给出的严肃结论。
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发布了这一报告,这是国内首次以大流域尺度进行气候变化脆弱性和适应性研究的成果。
而对长江流域河口城市——上海的研究,成为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系复旦大学二十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和WWF历时近两年时间完成。负责人之一的复旦大学教授王祥荣解释,上海位于全球最大大陆和最长河流之一进入全球最大海洋的入海口,同时近50年来的数据表明,它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明显。
报告中用以证明“非常明显”的数据,令人惊讶。上海城区在近50年气温上升了2.35℃,是全国同期升温的两倍之多,是全球数据的近4倍,与全球其他同类型的河口城市(比如阿姆斯特丹、休斯顿、新奥尔良等)相比也更为明显。
而近50年来,上海的极端气候事件亦有增加趋势。上海近50年降水灾害概率比前50年上升了5.3个百分点;极端最高气温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上升,尤其是在2003出现了39.6℃的极端高温;气温、降水和气流的变化加剧了风暴潮(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又可称“风暴海啸”、“气象海啸”)产生的可能性,同时风暴潮产生的损失也随之加大。
“类似新奥尔良飓风的极端气候事件,在上海会不会有,我们的研究现在不能确定。但总的趋势是概率在增加。”王祥荣说。
气候变化对上海的另一个显著影响是海平面的上升,近30年来,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了115毫米,高于全国沿海平均的90毫米,比如崇明的东滩、浦东临海的很多地势低洼地区,呈现“陆地面积越来越少”的趋势。“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上海的部分生态脆弱区可能会遭受致命一击,可能面临不同程度被淹没的危险。”王祥荣说。
报告针对上述结论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政府主导的区域规划,要有应对措施。类似崇明的东滩、湿地、黄浦江的上游、低洼地区,佘山和淀山湖一带的生态脆弱区要优先保护,在设计产业结构、人口密度等方面要有更具体的规定。其它地区的相关措施以此类推。
王祥荣尤为强调了2005年美国新奥尔良飓风的教训,上海应该引以为鉴。“大家多以为新奥尔良飓风是天灾,但其实早就埋下了‘人祸’的因素,飓风只是诱发因素,根本原因在于它长期以来不重视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安全。”新奥尔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填没了至少一半的湿地;沿海地区没有考虑安全距离,在海岸线很近的地方,布设了很多危险化工品仓储设备;航道部门为了通航,把从密西西比河上游和中游所带来的泥沙给清理排走了,起不到缓冲的作用。“这样的同类型河口城市的经验教训,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有预案。”
如果上海不能落实这些措施,“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王祥荣说,“低洼地段可能会有相当的比率被淹没,我们曾经做过模拟模型,100年后,滨江沿海地区有被淹没的危险,还会影响到生物种群的变化和系列的生态环境变化。”
这一研究报告之所以在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前夕公布,研究者称,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为中国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加强政府节能减排的决心。
14、污水外排流向水源地 交界区违法企业管不了吗?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11月2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417007.html
□编者按
“这是阜平县的企业,不属你们曲阳管。”一家未办理任何手续、未采取任何污染治理措施的违法铁选厂业主面对执法人员十分嚣张。由于铁选厂地处偏僻的两县交界地带,管辖权限不明,给环境执法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于这些游离在两地区交界处的违法生产企业,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我们不妨借鉴阜平县、曲阳县联合执法的形式,让这些违法生产企业无处藏身。
河北省阜平县、曲阳县两县交界区的一家小铁选厂内,铲车启动,片刻功夫,厂房已被推平,原料池已被铲掉,生产设备、供电设备已被拆除……这是阜平、曲阳两县执法人员正在联合行动,依法取缔两县交界区的作坊式铁选厂,强行拆除厂房、设备。
污水直接外排流向水源地
阜平县近日按照《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排水企业环保专项行动排查。当环境监察人员来到北果园乡阜平与曲阳两县交界区检查时,发现一家新开工的小铁选厂正在生产,主要生产设备只有一台电碾子,属于列入淘汰工艺的作坊式铁选厂。
在现场,阜平县环境监察人员发现,这家铁选厂的建成开工并没有向阜平县环保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他们立即向厂方索要开办企业的相关材料,但由于铁选厂当天并未开工生产,监察人员在现场也未能找到相关人员了解铁选厂的基本情况。
当监察人员再次到两县交界区巡查时,发现这家铁选厂正在生产,浑浊的生产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外排,并通过沟渠流向下游的保定市备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京供水的应急备用水水源地——王快水库。
铁选厂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设排污口,且废水直接排放进入王快水库,其违法情节非常恶劣。监察人员当即找到铁选厂业主,告知其非法排污污染水源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要求其立即停止生产,接受调查。可铁选厂将运行的设备停下来后,业主辩称:“我们是曲阳县的厂子,你们阜平县管不着。”
无合法手续,拒不配合检查
不久后,曲阳县环境监察人员巡查到这家铁选厂,发现其正在进行选铁作业,土黄色的生产废水未经处理,汩汩流入王快水库。
环境监察人员亮明身份后,要求业主出示排污许可证、环评文件、环评批复等环保手续。但业主辩称:“这是阜平县的企业,不属你们曲阳管。”业主拒不配合执法检查,并且不出示任何环保手续。
曲阳县环境监察人员向附近村民群众了解情况后得知,这里属阜平县北果园乡管辖,铁选厂业主是曲阳县人,铁选厂供电来自曲阳县,是否有合法手续不得而知。
鉴于铁选厂正在向王快水库违法排污,环境监察人员向铁选厂业主告知,向王快水库排放污水属于违法行为,要求铁选厂主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否则将采取强制手段暂扣生产设备,还将通知电力部门停止供电,通报阜平县环保部门进行处罚。
业主虽不情愿,但迫于压力,将正在运行的生产设备停了下来。
县际联合执法,非法企业现形
河北省环保厅、保定市环保局根据两县上报情况,结合群众投诉举报,专门为此发出督办通知,要求两县政府加强协调,彻底解决这家非法铁选厂的污染问题。
阜平、曲阳两县环保部门经过进一步调查取证,确认这家作坊式铁选厂兴建于阜平县境内,位于保定市饮用水水源地——王快水库的二级保护区,铁选厂从建设到开工生产,未办理任何手续,未采取任何污染治理措施,铁选厂用地属于阜平,用电来自曲阳。铁选厂一直在两县交界区的阜平县一方境内违法生产,以逃避打击。
至此,非法铁选厂的原形终于浮出水面。
近日,阜平县政府牵头,阜平县公安、广电、环保部门及当地乡政府参加,曲阳县环保、电力部门配合,两县共出动执法人员30余人、各种车辆6台(次),联合开展执法行动,切断了铁选厂的电力供应,对铁选厂的固定设备、厂房进行了强行拆除,限期铁选厂业主清除原料设备,恢复地貌。
在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的高压态势下,这家铁选厂“躲猫猫”式的违法排污,最终结果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停产退出。
15、五矿负责人谈下属企业非法排尾
来源:《经济参考报》2009年11月2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417276.html
前不久,新华社及《经济参考报》就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非法排尾问题进行了报道。对此,五矿集团主管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的副总裁孙晓民近日与“新华视点”记者进行对话,就读者和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答复。
【背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向河滩等尾矿库以外非法排尾的选矿企业已非常稀少,主要是一些边远地区的小企业。五矿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所属的北洺河铁矿是一家国有大矿,但两年多来一直将尾矿砂排到附近北洺河河滩,导致周边村民因占地、污染等问题屡次上访。同时,铁矿所谓“尾矿造地”工程既无相关部门批复,也缺少真正造田努力。
记者:北洺河铁矿只凭与高村签署的一项造田协议,就在没有任何政府部门批复的情况下,私自向河滩排尾两年多,这种行为是不是“非法排尾”?
孙晓民:最近我们通过自查,确实发现媒体反映的一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立即改正。我们承认,五矿是一个转型中的企业,过去是从事外经贸业务。近些年,企业尽管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制定了很多制度,设立了专门部门,也招聘了专业人才,但与国资委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也真心实意欢迎媒体对我们进行监督。
关于是否“非法排尾”问题,在这里我不愿就细节问题进行探讨,这件事更多是要总结经验教训。例如,政府若干个文件串起来看,我们推断出是可以这么做(将尾矿砂排入河滩进行垫地造田),但我们还需要履行相关手续,要有政府明确的书面批复。
目前,我们正紧锣密鼓补办相关环评手续,已进行了几次水样监测,并向地方环保部门递交了申请材料。如果环评通过,我们将继续做好垫地造田工程;如果部门不予批准,我们将转走尾矿砂,恢复原样。
【背景】尖山北尾矿库是北洺河铁矿唯一合法尾矿库。该尾矿库2007年7月开始使用,2008年8月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随后就因存在安全隐患数次被勒令整改或关停。尾矿库投入使用后,坝面透水明显,导致下游数个铁矿透水,其中金祥铁矿将其告上法庭;同时,尾矿库下游一公里外的下水头村村民担心尾矿库溃坝威胁其生命安全。
记者:尖山北尾矿库为何违反现行法规,在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前就投入使用?目前该尾矿库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威胁到下游采矿企业的正常运营和下游村落的安全?
孙晓民:尾矿库先运行后领证,主要是因为存在法律不衔接问题,例如环保法规允许尾矿库试运行,而安监部门法规要求尾矿库先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再使用。对此,五矿已经通过国资委并直接向安监部门反映,安监部门已着手对相关法规进行修订。
尖山北尾矿库是由有资质的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设计建造的,设计方案和工程质量均通过了安监部门的严格审批。可以说尾矿库的坝体是很坚固的,符合国家安全规定。同时,我们已派人跟村民沟通,解释坝体的结构不会出现整体溃坝事件,消除了村民的担心。
对于金祥铁矿透水与尾矿库关系问题,既然已经到法院,是非应由法院来裁决。我们也会尽量做工作化解其中纠纷,如果化解不掉,由法律裁决。
同时,安全管理无止境,并不是安监部门说安全了,我们就完了,这个工作还是要不断深入。下一步,我们还要重点对尾矿库的安全问题进行自查和抽查,要把安全工作做得把握性更牢一些。
【1】 【2】
16、保护地球需要合作 增长模式亟待重塑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11-20 张小青 曹家新
http://www.cenews.com.cn/xwzx/mtsj/qt/200911/t20091120_626353.html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迫近,双边和多边会议纷纷举行。本周媒体集中报道中美元首会晤、国合会年会、APEC会议、第三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突出展现当前面临的环境挑战,传递合作交流的信息。
中美元首会晤展现合作前景
11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中,提出了五点重要主张。其中第四点主张中提出,双方要共同落实《中美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合作文件,以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正式启动为契机,深化节能减排、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提高能效、环境治理等领域合作,使之成为两国关系新亮点……奥巴马完全同意胡锦涛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国关系的五点意见。
在当天发表的6000多字的中美联合声明中,有1700多字关于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根据联合声明,关于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双方同意,依据“巴厘行动计划”积极促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面、有效和可持续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双方致力于在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最终的法律协议,同时相信,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的基础上,达成的成果应包括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和发展中国家的国内适当减缓行动。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媒体及时全文刊登了中美联合声明。
国外媒体立即积极评价了中美元首会谈。世界报网站突出报道,中美两个大国都愿为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作出努力。法新社报道说,胡锦涛和奥巴马表示要用共同的政治力量来解决世界上最困难的一些问题。纽约时报认为,美中两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前景光明。
国内媒体纷纷在第二天的头版头条报道中美元首会晤。人民日报、江西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科技日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北京青年报、第一财经日报、新京报、环球时报等国内媒体的头版头条都是关于中美元首会晤的报道,图文并茂。
国合会聚焦环境与发展
本周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2009年年会引起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齐上阵报道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者如何交流经验,共商环保大计。
1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出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的外方代表。CCTV在新闻联播节目中对此进行了及时报道,播发了温家宝总理的讲话。
人民网说,外方代表充分肯定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护环境、减贫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赞扬中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能力。新华网、凤凰网等媒体也进行了报道。国务院副总理、国合会主席李克强在国合会2009年年会开幕式上关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结构调整的讲话受到多家媒体的踊跃报道。
人民网还对国合会执行副主席、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的特别演讲进行了报道。周生贤说,世界各国应以更广阔视野、更长远眼光看待能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我国能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尤为特殊,异常复杂,能源开发利用将给环境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客观要求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反思、扬弃和创新,催生新的文明形态,推进新的文明建设。
纸质媒体的报道也毫不逊色。第一财经日报11月16日推出了题为“高端智库建议环境税改:2020年前征‘碳税’”的报道。报道说,11月12日,正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年会,明确提出了分三个阶段推进中国建立相关环境税制路线图和具体时间表。
APEC反思危机教训
在新加坡召开的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同样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解放日报说,作为会议成果文件的《新加坡宣言》为亚太地区的未来发展勾画了蓝图。本次峰会宣言所涉内容广泛,覆盖区域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创新等多个领域。文章认为,促进持续增长是这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一直以来,高污染、高能耗、拼GDP的“常规增长”主导着亚太地区甚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人为设置贸易壁垒、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临时出台贸易保护措施等又造成区域内经济的失衡与歧视性。因而越来越多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认识到之前的“常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对此,宣言提出了“平衡、包容和可持续的发展”,为亚太经济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金融时报说,《新加坡宣言》向人们传达了寻求改变的坚定决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具体化区域融合的目标和途径,保持并加速因危机而升温的区域一体化趋势;二是吸取危机教训,切实改变经济增长策略。哥本哈根会议近在咫尺,可持续增长更是绕不过的话题。在这一议程上,APEC核心关注是其提出的环保商品与服务(EGS)工作计划。根据计划,APEC将实施一系列具体行动支持本地区的可持续增长,提高EGS的使用率与分布,减少现有的EGS贸易与投资壁垒。
新华网说,促进持续增长,密切区域联系,不仅是这次会议的主题,也是未来APEC的努力方向。APEC需要平衡、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
低碳经济展示独特魅力
在江西南昌召开的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以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球目光。据中新社消息,11月17日晚,近300家世界500强企业及跨国公司派代表参加,还有2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到会。据大江网报道,会议主题为“节能减排·绿色生态”。来自海内外的1300多名嘉宾齐聚英雄城,共谋低碳生态经济发展之策,共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大计。
新华网、新民网说,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11月18日在江西南昌发表《南昌宣言》,号召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共同发展低碳和生态经济,以应对资源和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全球变暖等严峻挑战。据报道,《南昌宣言》由来自25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及国际机构代表、近千家企业领导人共同发表。
本周,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杨伟民说,我国将考虑“十二五”期间对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新华网报道说,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很难再维持2003年到2007年那种年均10%以上的高增长,经济增长面临新的挑战;今后5年要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这种调整升级不仅有消费形态上的变化,有经济运行方式的调整,更重要的是,一个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社会的形成。
人民网、中广网、新浪网、凤凰网、央视网等于媒体在进行类似的报道时还刊登了我国今后五年要进一步调整发展的5条思路。
此外,本周媒体还在其他方面进行环境报道。江西日报发表了“低碳经济:富民兴赣‘新干线’”;上海证券报也认为,在当前气候与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已被世界众多国家作为应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根本途径。
17、专家评论:低碳经济不能只是刮旋风
来源:科学时报2009-11-20
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1120/144206.shtml
探究两国联手解决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此次访华的重要使命之一,这也是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前奏铺垫。奥巴马凭借个人魅力,政务活动颇似刮旋风,但低碳经济却不能只刮旋风,中国既是发展中的大国,又承诺做负责任的大国,担子不轻。
此次《中美联合声明》,强调向低碳经济转型十分关键。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多种场合表明中国在这方面的积极立场。而低碳经济涵盖的新产业,无疑也是中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后来居上的关键点,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指导纲领,同样是低碳经济在中国生根发芽的理论基础。
据称,相关部门正在起草中国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将在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得到确认,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无疑将是受益者。但舆论上的高调和宏观上的布局,只是一个起点,现实的转型困难同样是巨大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过程中,能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的较大污染,始终是政府着力解决而无法短期多要素共振的难题。确保既定的GDP目标实现,来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恐怕也是政府一定时期的重要手段。中国经济速度和质量有机共存,关乎中国经济的长期利益,而目前形成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碳减排与经济增长存在矛盾。低碳经济相关产业起步初期运转成本高企,需要政府财政补贴和划拨科研经费,加大这方面支出,财政安排面临较大考验。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阻力,低碳经济之弓,要尽快拉开,也不能再找回头箭。
中国已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较多的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感日益明显,遭遇的国际压力日益增大,必须动用综合手段,上升到立法和国家层面。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应该增加环境考核的硬性指标,标准可以先低后高,但量化约束刻不容缓。中国的能源消耗巨大固然与经济总量有关,但与能源浪费同样密不可分,几乎到了不能持续的节点,因此,要盘查自己的能源储备,并有计划地合理开发,让有限的能源尽可能多地造福子孙后代;要做好能源替代和优势能源的转换工作,在现实的困境中,走出兼顾效率和环境的道路;要从政府掌控的重要的经济基础性行业入手,大力推动新的低碳技术,做到纲举目张;低碳经济需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共识,也需要引导社会资本的全面介入,它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权益,舆论关切亦应是长期的话题。
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清洁煤电和风能、核能、太阳能的利用,我们已不陌生,低碳经济涉及的更多产业和技术相信会接踵而来。接受一种节制,或许起初不适应,但它关乎全人类的福祉,不能推卸我们的责任,它也是中国人在新世纪体现价值的历史机遇,不容错过。
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环境、能源危机,再加上已经出现的金融危机,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走上历史舞台已是必然。这是涉及生产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的全球革命,必将对人类历史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开发区管委会执行主任 陈虎)
18、解决缺水难题 不应只靠涨价一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09-11-20尹平平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industry_manage/848961258682084_1.shtml
又要开听证会了,这次是关于北京市居民用水价格调整的。
一听“调整”两字,不禁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但凡涉及物价调整的听证会,几乎都是“听涨会”,这次八成也不例外。听证会召开之前,北京市水务局就开始给市民们打做好涨价准备的“预防针”。先用从2004年后北京市居民用水价格一直不曾调整过来暗示,此次听证必会有动作;接着又安慰大家说,考虑到居民的承受能力,此次水价调整幅度不大;最后用北京市水资源紧缺来明示——根据供需关系,涨价势在必行。
北京市水资源向来紧张,根据市水务局的统计,截至本月初,2009年北京市的降雨量只有436毫米,堪称“特枯水年”。物以稀为贵,涨价似乎理所应当。可当偶尔出现一两个“丰水年”时,却也没见到水价下调啊。
问题的关键在于,包括水在内,很多行业把解决“资源短缺”的难题简单地寄托在“涨价”之上,以为一“涨”就灵,一“涨价”居民立刻就不浪费了,资源短缺难题就解决了。明眼人能够看出,“资源短缺”只不过是涨价的一句托辞而已,背后其实是要转嫁消化所谓的“成本增加”。
有了涨价这个“香饽饽”,有关部门容易养成惰政思维。譬如,在解决水资源紧张、降低成本方面,水务局、自来水公司等相关部门是否有在科学管理、技术创新上狠下功夫?现实情况让人难以乐观。笔者的一个同事与另外两人合租一屋,呆在屋里的时间很少,也不做饭,但3个人每个月水费算下来居然要70多块,这比一个正常的五口之家用水量还大。问为什么,至今也没讨到什么说法,管理之混乱可见一斑。
跑冒滴漏、水管破裂等造成的成本增加,本可通过科学管理、技术创新等手段加以消化解决,现在却要通过涨价来由居民买单,显然难说合理。
还有,水价成本是如何构成的,对普通市民们来说始终是个谜。水务局甩出一句“成本高”,却不解释成本为什么高,让市民们稀里糊涂地多掏钱,恐难服众。
无论居民用水价格听证会的结果如何,看来涨价是势在必行的了。这是涉及到每个市民的事情,也许收入高一点的觉得涨那点钱无所谓,但对于那些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体来说,每增加一块钱的开销都不是那么容易对付。对此,在涨价的同时,也需要有完善的配套救济措施才行。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绿色记者沙龙英文网站:http://eng.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