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一月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十一月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11-13

十一月九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1、 记者沙龙网英文网站开播:

 

干旱专题报道:

2、新闻晚报:          干旱致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积缩小一半

http://env.people.com.cn/GB/10339554.html

2、广州日报:           广东省310座小型水库干涸 32.5万人饮水受影响

http://env.people.com.cn/GB/10341113.html

3、人民日报:           江西大旱致90万人饮水吃紧

http://www.hwcc.com.cn/pub/hwcc/wwgj/gjpt/ylxw/200911/t20091109_310136.html

 

环境资讯:

4、第一财经日报:       环保部:今年投10亿用于农村环保和污染防治

http://news.hexun.com/2009-11-09/121617081.html

5、新华网:             我国将对九大湖泊“一湖一测”整治富营养化问题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11/06/content_12401672.htm

6、中国新闻网:         联合国官员称水危机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

http://news.h2o-china.com/show/expo_workshop/845931257734174_1.shtml

7、中国新闻网:         全球人居环境论坛无锡启幕 吁全球联手“治水”

http://news.h2o-china.com/show/activity/845921257733904_1.shtml

8、人民网—京华时报:   中国首批“绿色矿山”将产生

http://env.people.com.cn/GB/10340980.html

9、中国环境报:         保护修复境内所有河湖库渠 武汉建湿地之城

http://env.people.com.cn/GB/10343631.html

10、人民网环保频道:     污染受害者帮助中心10年:义务助135起环境案件

http://env.people.com.cn/GB/10343894.html

 

人与自然:

11、中国新闻网:         嘉陵江流域阆中发现罕见野生中华鲟

http://env.people.com.cn/GB/10334223.html

 

重大水事:

12、瞭望新闻周刊:        三峡蓄水受阻背后:调度方式有待改善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11-09/102919006941.shtml

13、瞭望新闻周刊:        三峡对中下游生态负面影响凸显 不见鲥鱼白鳍豚

http://news.sohu.com/20091109/n268059214.shtml

 

污染信息:

14、科学网:               中国正经受重金属污染 千万公顷土壤被污染

http://finance.ifeng.com/huanbao/hbyw/20091109/1442190.shtml

 

环境时评:

15、南方日报:             从局到厅,不仅是环保地位的提高

http://news.sina.com.cn/c/2009-11-09/080219005797.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www.nujiang.ngo.cn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1、绿色记者沙龙网英文网站开播

 

各位关注中国环境状况的朋友们:

 

    我们的“绿色记者沙龙”网站英文版CHINA GREEN NEWS(eng.greensos.cn)现在正式发布!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态势,人类何时才能找到回天之术?已经被污染和破坏的地球,怎样才能回归最美丽纯洁的自然面目?

 “绿色记者沙龙/CHINA GREEN NEWS”的主要任务是向世界告知中国的环境现状、中国在保护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解决方案,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同时提高对公众对于环保方面大事的认知和了解。

    同时,“绿色记者沙龙”也感到欣慰,因为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团体来关注大自然了:政府机关、科研机构、环保组织、学校,以及众多企业机构和社会团体等。都已经加入了环保大军。

    让我们大家从我做起,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为了子孙后代,协同合作,献计献策,共同努力!

    CHINA GREEN NEWS

主编:陈红    顾问:艾坚恩

2、干旱致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积缩小一半

来源:《新闻晚报》2009年11月0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339554.html

洞庭湖畔的岳阳渔港码头干涸的湖床(10月17日摄)。

  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10月水体面积仅有537.84平方公里,比9月骤然缩减近60%。

  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最新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 10月洞庭湖水体面积为537.84平方公里,比上月的1338.57平方公里下降了59.82%,比去年同期的1160.54平方公里下降了53.66%。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分析,南方的罕见持久干旱是洞庭湖流域水体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气象资料分析显示,8月1日以来,流入洞庭湖周边地区及湘、资、沅、澧四水地区降水量大部比历史同期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偏少八成到九成。

  同时,长江三峡9月中旬开始试验性蓄水,也导致了经长江流入洞庭湖的水流减少。

【1】       【2】 【3】 【4】 【5】 【6】

2、广东省310座小型水库干涸 32.5万人饮水受影响

来源:《广州日报》2009年11月09日 叶卡斯

http://env.people.com.cn/GB/10341113.html

  未来三日阴天有小雨

  预计未来三天天气虽然不大理想,常会呈现阴天或者有点小雨,但气温还不至于出现下降,到了本周的中后期,新的一股冷空气将会为广东带来一定幅度的降温。

  广州五山观象台昨天早晨录到最低气温23.3℃,较前天回升了1.1℃,能见度12公里左右。相对湿度85%。另外,昨天白天多云到阴天,午后最高温度28.8℃。

  预计今天到明天各地云量进一步增多,部分市县有望先后转雨;后天起,粤北将受冷空气的前锋影响,气温略有下降。逐日预报是,今天粤北多云转小雨,局部中雨;珠江三角洲多云间阴天转零星小雨,其余市县多云间阴天转局部小雨。明天粤北、粤东多云到阴天有小到中雨,珠江三角洲多云到阴天有小雨,其余市县局部有小雨。(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风云)

  珠海淡水供水进入紧急状态

目前,旱情持续蔓延已造成广东全省三百一十座小型水库干涸,32.5万人饮水受影响。珠江流域持续干旱,珠海市淡水告急,珠海、澳门两地供水严重不足。珠海市在11月6日起已启动咸期供水应急预案,全市淡水供水进入一级紧急状态。保障珠澳供水指挥部同日宣布,停止绿化、市政、环卫、景观用水供应,对大户企业压缩20%用水量。(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杨绮薇)

3、人民日报:江西大旱致90万人饮水吃紧

来源:人民日报 2009-11-09

http://www.hwcc.com.cn/pub/hwcc/wwgj/gjpt/ylxw/200911/t20091109_310136.html

核心提示

持续高温晴热,全省99个县(市、区)中有40个连续32天以上无有效降雨……严重旱情降临赣鄱大地。大旱在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进而威胁到人口饮水安全的同时,也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

90.9万人饮水困难,个别乡村已连续近两个月靠送水解决人口饮水问题。

11月8日13时,赣江南昌站水位跌至12.83米,给沿江城市供水造成严重影响。来自江西省防总的消息显示,目前,江西境内五大河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中,有四条出现低于历史最低水位的极枯水位。部分农村水源已经枯竭,奉新、靖安、乐平等地部分农村靠车辆送水解决饮水困难。

今年7月份以来,江西各地遭遇四轮高温少雨天气,主要江河湖泊水位持续走低,严重危及社会经济发展。

气温高降水少

江湖水位猛跌,抗旱井要挖到100多米深才能出水

2009年7月,江西部分地区遭受暴雨袭击,防汛形势一度严峻。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江西省防总发布通知,宣布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但谁也不曾想到,汛情还未彻底消除,一场席卷全省的严重旱情已经悄无声息地逼近赣鄱大地。

8月中下旬,江西迎来本年度第三轮高温晴热天气。短暂的冷空气过后,进入9月份,高温天气再次卷土重来。江西各地降雨普遍偏少。一些中型水库接近死水位,部分小型水库和山塘干涸。在高安市,许多丘岗地的抗旱井要挖到100多米深才能出水。

旱魔肆虐,江西各地频频告急!

进入10月份以来,赣江南昌站水位最快的时候以每天7厘米的速度下降。鄱阳湖水位从8月15日起,两个月的时间内“狂跌”7.37米,比往年提前一个月进入枯水期。全省土壤平均相对湿度仅为44%,呈中度至严重干旱状态。

江西省水文局的数据显示,全省99个县(市、区)中有59个连续24天以上无有效降雨,有40个连续32天以上无有效降雨。各类水库蓄水量仅为106.7亿立方米,较同期多年均值偏少6.26亿立方米。

三级响应启动

暂停赣江干流和部分河段采砂作业,对部分企业限减停产

11月5日,江西省防总副总指挥孙晓山连夜主持召开抗旱动员视频会议,宣布从当日22时起,启动抗旱三级应急响应,要求各地紧急行动起来,奋战100天,努力减轻旱情影响和损失。

从6日起,江西各地采取应急值班密切监视旱情、精细调度保供水安全、深入乡村帮助解饮水困难、暂停赣江干流采砂作业、强化水质监测、禁运危险品防突发事件、每日一报预测低水位等十大举措,全力抵御严重旱情。

按照部署,江西各地在加强信息报送和水情预报的同时,努力确保城镇和乡村正常饮水。南昌市青云水厂对取水头部进行改造,11月10日临时泵房投入运行后,可以确保赣江水位降至11米时仍可提供每天50万立方米的取水量。

江西省防总还要求水利技术员到农村饮水困难点,帮助当地群众采取开挖机井等方式解决饮水困难,必要时采取送水、拉水等方式,保障基本生活用水。

由于晚稻已经基本收割完毕,旱情未对水稻生产造成太大影响。为确保冬种作物种植,赣州、鹰潭等地基层干部群众采取覆膜保墒,提水灌溉等举措,全力抢种保苗。

低枯水位可能持续3个月

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是下一步重点

据气象和水文部门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江西省仍然不会出现有效降雨,境内主要江河的低枯水位可能还将持续3个月。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江河低枯水位调度工作会议上,江西省防总认为,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来到,各地必须做好抗大旱、抗久旱的准备。

目前,虽然赣江水位持续下降,沿江各城市供水尚未出现大的问题。赣江南昌段流量达450立方米/秒,高于100立方米/秒的历史最低流量。经过取水改造工程和上游万安水库加大下泄流量,南昌市各大水厂暂时不会有取水困难之忧。

虽然眼下已是立冬时节,但江西各地气温仍然持续走高,而且缺乏人工增雨的基本条件。据水文部门预测,各大河流的水位将持续下跌,如果赣江水位在春节前跌破12.80米,甚至降至12.00米,南昌市部分水厂将难以保证正常的取水生产。

江西省防总总指挥陈达恒表示,未来江西省的抗旱形势将会更加严峻,面临的困难可能会更多,下一步的重点是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特别是保障农村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饮用水。

热点大盘震荡是持币是持股散户如何防范大盘风险聚焦:09年度投资报告实施解套策略八字法则新闻首页 > 产业报道 > 产业经济 > 正文

4、环保部:今年投10亿用于农村环保和污染防治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11月09日章轲

http://news.hexun.com/2009-11-09/121617081.html

  针对“怪病村”、砷污染和铅中毒等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国家正加紧编制规划,整治农村环境问题。

  国家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副司长李远日前透露,在去年中央财政拿出5亿元,对一批环境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村庄进行重点支持的基础上,今年国家又安排专项治理资金10亿元,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在日前召开的“2009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上,面对300多名来自基层的环保人士,李远说,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处在转型期,农村环境问题凸现,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突出。

  环保部的调查表明,目前,全国仍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000多万人。

  “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形象写照。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粪尿年产生量为2.6亿吨,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地丢放、随意排放。

  农村面源污染也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分别达4700万吨和130多万吨,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

  据了解,环保部目前正在组织编制《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李远透露,这一规划提出要大力开展以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有消息称,环保部近日将组织召开全国农村环境保护暨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现场会,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示范建设。

5、我国将对九大湖泊“一湖一测”整治富营养化问题 

来源:新华网2009年11月06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11/06/content_12401672.htm

    新华网上海11月6日电(记者张良 屈凌燕)部分湖泊的富营养化将长期困扰我国的环境治理。记者从6日在浙江湖州举办的“世博论坛——绿色生态与宜居城市”上获悉,环境保护部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对我国的九大湖泊以“一湖一测”的方法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整治。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国家,共拥有24800多个天然湖泊。但富营养化目前正成为我国湖泊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在2007年调查统计的43个湖泊中,有27个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太湖、巢湖、滇池等12个湖泊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虽然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对许多湖泊都尽了巨大的努力进行治理,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总体控制效果仍不甚理想。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张欲非在论坛上指出,长期污染累积导致污染事件事故频发。2008年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呈总体上升趋势,环境保护部直接处理的突发环境事件共135起,其中涉及饮用水源安全的突发事件46起,占全部突发环境事件的34.1%。

    “2007年5月,太湖发生蓝藻暴发事件,直接影响当地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多处饮用水源水质发黑、散发恶臭。此外,广州油船泄漏污染和江苏盐城的饮用水源污染等事件都反映出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张欲非说。

他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部分湖泊的富营养化可能将长期困扰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针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其他原因所导致的污染问题,国家已于近期发射了两颗卫星加强对环境的监测,环境保护部也将于“十二五”期间对我国包括太湖、巢湖在内的九大湖泊实行“一湖一测”,从而对其富营养化和其他污染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整治。

6、联合国官员称水危机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11-09

http://news.h2o-china.com/show/expo_workshop/845931257734174_1.shtml

联合国环境署政府管理委员会主席戴维•安德森八日在此间召开的“二00九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称,水危机引发疾病、死亡和战争,将是本世纪人类可能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联合国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有十一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到二0五0年,全球将有三十一亿人生活在缺水地区。全世界水量的百分之九十七是海洋咸水,淡水资源仅占百分之二点五,其中大部分被冰雪冻结在南极洲、格陵兰岛及喜马拉雅山等山脉,全球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液态水在河流、湖泊和人工水库里供人类使用。

戴维•安德森认为,水危机除了引发疾病和死亡外,还引发国家、地区间的摩擦与战争。他同时指出,气候变化将直接影响水的数量和质量造成水危机发生,因此对人类的挑战将更加艰巨和不确定。

戴维•安德森提醒,中国是缺水大国,在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同时需考虑可能会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他说,前苏联的咸海引水工程给当地带来的损失严重,纳米比亚计划在奥卡万戈河的水抽提工程则对喀拉哈里沙漠的奥卡万戈三角洲造成了严重影响,大批在此生活的非洲野生动物岌岌可危。他强调,全球应重视珍惜水资源,给江河湖泊更多休养生息。

7、全球人居环境论坛无锡启幕 吁全球联手“治水”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11-09

http://news.h2o-china.com/show/activity/845921257733904_1.shtml

“2009全球人居环境论坛”11月8日在无锡启幕,与会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致呼吁:全世界各国应联手改善全球水环境现状,促进全人类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

联合国友好理事会主席努尔•布朗指出,当今世界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提供安全饮用水和卫生用水。人类没有安全的水环境,就无法实现初等教育、疾病控制、环境可持续性以及根除贫困,水危机已成为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祸首。

全球水危机使人类及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威胁,已成为举世之痛。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有20%的人喝不到安全的饮用水,而因为饮用不安全的水、卫生条件差导致死亡的人数每年超过20万,全球每天有4500名儿童丧身于斯,现状触目惊心。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列世界第88位,从淡水资源看,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2900立方米,中国仅为2695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四分之一,因水危机而致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2.3%。

中国政府目前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已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近年来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水危机,唤醒公众爱水、节水意识方面作了很多探索,正逐步推动政府、企业、民间的有效协作。

今天启幕的“2009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的主题为“21世纪的水与人居环境”,宗旨为“保障水安全,建设可持续的人居环境”,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及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会将共同交流世界各地在水资源管理和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据悉,江苏省无锡市由于在太湖水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显著成就和优美的人居环境,在今天的论坛上独家获得二00九年度“全球绿色城市”殊荣。

8、中国首批“绿色矿山”将产生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2009年11月0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340980.html

  据新华社电2009年中国矿业循环经济论坛昨天在山东烟台举行。记者从论坛获悉,为鼓励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一些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走在前列的大型矿山,将有望成为我国首批“绿色矿山”。

  矿石开采会产生大量暂时没有价值的“废渣”,因此在许多矿山都能看见堆积如山的尾矿,不仅占用土地、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还可能产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据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李元介绍,“绿色矿山建设暂行办法”“绿色矿山基本条件”等相关文件目前已经制定。其中规定,“绿色矿山”的废水重复利用率要超过90%或实现零排放,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对取得“绿色矿山”称号的企业,在资源利用与保护项目支持、矿山用地、矿业权获取等方面,同等条件下将予以优先考虑。

9、保护修复境内所有河湖库渠 武汉建湿地之城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11月09日 鄢祖海

http://env.people.com.cn/GB/10343631.html

  记者日前从世界湖泊大会“湖泊保护与两型社会建设”专题论坛上获悉,武汉市除启动汉阳“六湖连通”、武昌“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外,汉口西郊还将启动“大金银湖”水网工程,连通汉江。届时,武汉三镇将有19个湖泊连江,加上周边的涨渡湖等湿地保护网络,武汉将被打造成“湿地之城”。

  据介绍,目前金银湖清淤正在进行,汉阳“六湖连通”已成功进行了调水试验,动态水网初步形成。武昌大东湖生态水网也已开工,共投资158亿元,使东湖、沙湖等6个主要湖泊与长江连通,打造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生态湿地群。

根据《武汉湿地保护规划》,中环线以内的20个湖泊湿地将陆续建成湿地公园或湿地保护区,同时,《武汉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规定,全市境内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港渠等地表水域均纳入保护修复范围,以长江、汉水为主轴心和纽带,众多的湖泊河流水网相连通,拥有多个中心城区湿地公园和外围湿地自然保护区,8000多平方公里的武汉市,将形成一个完整的湿地保护网络,打造成全国闻名的“湿地之城”。(鄢祖海)

10、污染受害者帮助中心10年:义务助135起环境案件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9年11月0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343894.html

  人民网北京11月9日专电 (记者扎西)近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批准、司法部备案的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在京举行中心成立十周年庆典。该中心主任王灿发介绍说,10年来,中心共为135起起诉到法院的环境污染案件提供义务法律帮助,同时,中心还参与了10余部国家和地方环境立法的制定和修改。

  1996年,王灿发筹划创办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经过两年的四处游说,他获得了一笔外国资助。1998年,中国政法大学正式批准该中心成立;1999年年底,该中心法律帮助热线开通。自此,中心累计帮助污染受害者向法院提起诉讼135起案件,受益群体遍布全国。

11、嘉陵江流域阆中发现罕见野生中华鲟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11月0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334223.html

11月6日,一尾野生中华鲟在四川阆中市渔政人员的监督下,回归嘉陵江。据悉,这条误入鱼网的雌性野生中华鲟身长98厘米、体重4.2公斤,是迄今为止嘉陵江发现的最大一尾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中新社发 陈勇 摄

12、三峡蓄水受阻背后:调度方式有待改善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11月09日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11-09/102919006941.shtml

  “用老一套的水利调度理念,已很难适应新的形势”

  计划没有变化快,原拟10月末或11月三峡蓄水至175米最终水位的目标,“今年可能已无法实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不无遗憾地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

  17年来,三峡工程始终在等待“175”的到来,渴望进入正常运行期。但如今已是第二次受阻。去年,因上游地质灾(险)情频发,中下游取水困难,第一次175米试验性蓄水止步于172.8米。

  这一次,上游地质灾(险)情仍不容乐观,但更直接的原因是长江中下游的旱情。中下游“嗷嗷待哺”,只得超计划加大下泄流量,同时上游来水又持续减少,近一周多来,三峡上游水位始终徘徊在170~171米,175米目标一时可望而不可及。

  面对这一尴尬局面,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等受访专家表示,来年可考虑提前蓄水,“否则恐怕三峡水库在大多数年份都蓄不满。”

  然而,一旦提前蓄水,或将面临上游防洪风险以及上游水库“抢水”局面。“用老一套的水利调度理念,已很难适应新的形势。”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水利厅原副总工程师聂芳容等专家认为,三峡工程调度方式有待改善,长江干支流水资源还需统筹规划、科学调度。

  旱情阻碍蓄水

  据三峡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17年的建设,三峡水库最终蓄水位为175米,此后将由初期运行期转入正常运行阶段,全面发挥防洪、发电、通航、补水等综合效益。

  2008年9月28日,首次试验性蓄水启动。尽管有地灾、取水困难等“插曲”,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的评估认为,枢纽运行、安全监测、地质地震、生态水质、泥沙、移民安置等各方面情况正常,三峡水库具备于2009年试验蓄水至175米的条件。

  于是,新一轮试验性蓄水于今年9月15日零时启动,起始蓄水位为145米,当时入库流量23500立方米/秒。此次蓄水方案较去年详细,规定9月底三峡水库水位原则上不高于158米,10月末蓄水至175米。若10月底水库水位未蓄至175米,则11月份继续蓄水至175米。

  9月底,三峡水库顺利完成第一阶段蓄水任务,水位升至约158米,蓄水量70多亿立方米。眼见成功在望,孰料中途杀出个旱情“程咬金”。

  9月中旬以来,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洞庭湖、鄱阳湖、湘江、赣江发生历史罕见旱情,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出现困难,渔民歇业,航运受阻。

  针对这一情况,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自10月19日以来,已3次要求处于试验性蓄水的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至10月下旬,三峡水库下泄流量仍不小于9500立方米/秒,比原计划方案多下泄3000立方米/秒,蓄水进程由此受到影响。

  随着长江枯水期的临近,三峡入库流量还在持续减少,11月4日14时跌破9000立方米/秒,至8800立方米/秒。三峡水库水位虽在11月1日9时艰难涨至171米,但此后又稍有回落,目前仍在171米附近徘徊。

  按照长江防总调令,10月31日14时起,若三峡入库流量大于9500立方米/秒,水库下泄流量按不小9500立方米/秒控制;若入库流量小于9500立方米/秒,水库按出入库流量平衡控制,即来多少水就放多少水。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若11月长江上游无大的来水,下游用水需求保持不变,三峡水库今年就不可能蓄至175米;若来水大幅减少,三峡水库还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水与旱的纠葛

  10月22日上午8时,洞庭湖城陵矶水位由维持了两天的21.62米回升至21.67米。湖南省岳阳市防汛办副主任陈伟力说,这是自8月10日城陵矶水位从30.93米持续下跌以来,首次出现回升,“说明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有了明显效果。”

  既然放水能缓解旱情,那旱情的出现与蓄水又有何关系?陈伟力告诉本刊记者一组数据,此前,三峡水库下闸蓄水后,其下泄流量也随之逐渐减少,如在9月15日至17日,下泄流量均在16000~17000立方米/秒之间,至月末减至11000立方米/秒,10月19日则降至6770立方米/秒,“往年正常的下泄流量在13000~20000立方米/秒之间,10月份平均流量也在18500立方米/秒。”

  “人们很容易把旱情和三峡大坝拦水联系起来。”郑守仁院士却认为,蓄水并非干旱主因,主因是这些地区自身的旱情,即9月以来当地持续晴热高温,降雨量很小,无法形成径流。

  本刊记者另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此次南方地区出现干旱的主要原因是持续高温少雨。

  陈伟力也承认,造成今年长江中下游干旱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降雨量偏少。“三峡蓄水只是起了加剧的作用。”

  按蓄水并非干旱主因的同一逻辑,郑守仁指出,补水对缓解旱情的作用亦有限。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有助于缓解洞庭湖、鄱阳湖两湖及其周边的旱情,但对维持湘江、赣江的水位可能帮不上什么大忙。

  陈伟力亦认为,虽然增加了下泄流量,但对于“八百里洞庭”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另据了解,目前长江干流洞庭湖湖口和鄱阳湖湖口水位虽已止跌回稳,但湘江长沙段水位仍在下跌。

  据受访专家介绍,长江水资源供需矛盾由来已久。自1877年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长江上游来水量在10月的多年平均值为19700立方米/秒,但受上游降水减少及大量建水库等影响,最近20年的同期平均来水量减少了约3000立方米/秒。而今年10月上游来水量仅有6天超过14000立方米/秒,远低于正常年份的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长江中下游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大量取水口由受污染的湖泊向长江迁移等原因,长江干流的供水负担大增。郑守仁说,1993年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时,认为秋冬季节大坝下泄流量为5000立方米/秒就可满足中下游用水需求,但现在看来,10月中旬下泄7000立方米/秒都可能不够。

  提前蓄水?

  在受访专家看来,目前入库流量不断减少,水库达到175米的成功几率已很小。而对于三峡工程来说,175米试验性蓄水是一个必要的全面考验,只有水位达到175米时,很多问题才能得到验证,工程的综合效益才能全部发挥。

  更为重要的是,三峡水库若不蓄至高水位,来年1至2月上游来水量最小时,就无法给下游补水,届时下游的旱情会更严重。历史数据显示,在正常年份,长江上游于1至2月的来水量为3000~4000立方米/秒之间,最小值仅为2700立方米/秒。只有在三峡蓄水后,每年1至2月才可保证5000至6000立方米/秒的下泄流量。

  受访专家认为,解决蓄水和用水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将蓄水时间提前,充分利用洪水资源。郑守仁说,与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时的情况相比,长江上游在10月的来水量已减少很多。因此可考虑提前至9月10日启动蓄水,并将9月底的水位抬高至160米甚至162米。

  据了解,三峡水库去年9月28日开始首次试验性蓄水,虽未像今年一样再三加大下泄流量,但若不是去年11月初遇到588年一遇、峰值为33000立方米/秒的洪水,水库水位根本达不到172.8米。而今年提前至9月15日开始蓄水,目的正是利用秋汛在9月尽量抬高水位,以便在10月上游来水较少时,仍能保持一定的下泄流量,但这种提前量可能仍然不够。

  过去三峡工程调度规程为反季节调节,汛期泄水,枯水期蓄水。聂芳容认为,将来可提倡“蓄洪补枯”,即在防洪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洪水资源化”,否则三峡蓄水就可能占用中下游10至11月的生态水资源,导致中下游缺水现象。

  但提前蓄水又可能导致上游防洪风险,三峡集团三峡枢纽梯级调度中心主任袁杰认为,拦蓄洪水“尾巴”可做到风险可控。我国气象水文预报水平已提高,即便蓄水启动后,上游可能酝酿大洪水,三峡水库也来得及进行调度。

  他说,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长江主汛期,9月的洪水几率和量级都要小很多。进入9月后,中下游的水位已比汛期低很多,行洪能力较大,大洪水完全可以泄走。另外,近年汛期上游来水的泥沙含量已较工程初步设计时减少了约50%。因此,三峡水库具备进一步提前蓄水的条件。

  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提前蓄水另有一个未知风险。

  目前长江上游干支流已建水库的总容积达280亿立方米,预计2020年可能超过600亿立方米。受访专家表示,在当前长江上游来水呈减少趋势的情况下,如果大量水库在汛末或汛后同时蓄水,势必出现“互相抢水”的局面,进而影响各自效益的发挥,以及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今年8月,在长江三峡三期枢纽工程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验收会上,枢纽工程验收组副组长、专家组组长、两院院士潘家铮曾指出,三峡工程和长江上游已建、在建、待建的水电站今后将组成全球最大水库群,要实施联合调度。这意味着还有大量复杂的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同时三峡工程也可能发挥出比初步设计规定更大的效益和影响。

  “长江下游的水库、湖泊也应纳入这个统一调度中。”聂芳容说,以今年为例,光靠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是很难抬高湘江长沙段水位的。湘江上游最大的水库——东江水库由于未承担补水任务,9月前就将积蓄的25亿立方米水下泄用于发电,结果该水库现在无法有效对处于低水位的湘江进行补水。

  郑守仁还称,三峡工程目前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但在千年一遇的洪水面前,还需配合荆江分蓄洪工程。而水库群实施联合调度则有望在将来把位于中下游的很多分洪区取消,用来放心发展经济。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运行管理好三峡工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决策机制的问题。目前能够影响三峡工程调度的部门较多,协调难度很大。三峡工程即便有了新的调度规程,其运行管理也不可“照本宣科”,而是有可能需要根据不同年份的特殊情况,适时进行优化调整。因此,对长江流域水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调度,需要在国家层面上进行。

13、三峡对中下游生态负面影响凸显 不见鲥鱼白鳍豚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09年11月09日

http://news.sohu.com/20091109/n268059214.shtml

  三峡工程与中下游的纠葛,已成为后三峡时期的“前沿科学”

  “你看这个样子,怎么做生意?怎么打鱼?”面对“怎么不做生意”的询问,岳阳渔都码头几个打牌的渔民用慵懒的口气反问本刊记者。其时为10月20日下午2点,洞庭湖城陵矶水位21.62米。

  渔都码头是岳阳市有名的水产交易市场,但时下一片萧条。浮桥两边渔船一艘挨一艘停靠着,船底淤泥里夹杂着花花绿绿的垃圾和一些腐烂的鱼尸。

  “已经20多天没有水了,去年前年也这样。”渔民张旺阶说,“可能跟三峡大坝有关,但我们也不清楚。”

  “三峡对中下游的影响很大。”岳阳市畜牧水产局副局长高四新认为,三峡蓄水后,洞庭湖水面缩小,产卵场与鱼的产量随之缩小。由于洄游通道受阻,洄游性鱼类也减少。“胭脂鱼、鲥鱼几乎看不到了。白鳍豚也很久很久没看到了。”

  三峡工程与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纠葛,近年来慢慢浮出水面,一场中途杀出的旱情,更是把它抛到了台面上。

  岳阳市水务局防汛办副主任陈伟力认为,三峡蓄水对当前中下游干旱只是起了加剧的作用,且补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但据观测,自2003年以来的初期蓄水期,三峡蓄水对洞庭湖也有不利影响,如造成饮水不利,加剧资源性缺水等。

  除洞庭湖外,今年9月,江西方面与三峡总公司(当时未更名为集团)还曾就鄱阳湖水位发生过口水仗。据公开报道,2008年1月,鄱阳湖创下历史最低水位纪录,鄱阳湖水文局专家认为,部分原因是三峡水库2007年9-10月蓄水所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总公司原总经理陆佑楣则认为,江西方面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三峡总库容393亿方,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方,长江每年经过三峡的水量是4500亿方,基本上没有留在水库。”

  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林初学还进一步解释,根据三峡大坝的调度计划,汛期上游来水来多少放多少,不会影响坝下水位的变化;枯水期三峡给下游补水,长江水位肯定要高于以前。

  过去多年,三峡之于生态的影响多集中在上游。随着正常运行期的逼近,中下游的地位明显上升。正在进行的三峡工程后续规划工作当中,“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影响处理”已成为一个专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还对本刊记者透露,2006年,他曾在内部提出书面建议,须对三峡工程对中下游的影响进行专项研究,高层批示认为“值得重视”。

  三峡与长江生态,主事者与研究者历来持“有利有弊”之论,此次对中下游亦如是。据本刊得到的后续工作规划大纲指出,三峡水库蓄水后将提高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中下游供水及航运条件。然而,蓄水后清水下泄将明显改变坝下河道的水沙条件,可能对中游局部河段的河势调整、岸坡稳定、通航条件和江湖关系等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湖南省华容县防汛办公室主任张志宏介绍,由于清水下泄,水流速度加快,造成对下游河床和边坡的冲刷,2006年12月,华容县境内的天字一号河段崩岸300米,2009年2月新沙洲又崩岸200多米。

  郑守仁则告诉本刊记者,清水下泄冲刷堤岸可能引发崩岸,但冲深河道亦有利防洪。

  在规划大纲中,岸坡稳定虽属相对明朗的问题,但与三峡工程的相关性及影响程度如何尚不清楚,这进而影响到“合理分摊投资”。

  更为模糊的是,前述引发争议的“江湖关系”,以及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有可能产生的影响,规划大纲表示还待“观测研究”,“争取在认知上有所突破,为采取合理的措施奠定基础”。

  郑守仁认为“江湖关系”同样有利有弊,清水下泄冲深中下游河道,进湖流量会相应减少,是其弊。而清水含沙量低于蓄水前,洞庭湖区的严重累积性淤积将大幅度减少,洞庭湖寿命将延长,则是其利。

  由中科院、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委等单位共同主编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还曾指出,长江进入洞庭湖水沙的大量减少,对洞庭湖水体环境将构成潜在影响,可造成湖区湿地结构发生新演替,影响珍禽候鸟的越冬栖息地和环境基础,威胁其生息。

  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采桑湖管理站,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博士后丛培昊说:“只要不发生明显剧烈的环境变化,鸟儿是不会改变迁徙线路和栖息地的。”

  他和采桑湖管理站站长高大力都担心,“如果水位变化频繁,水位不能有规律地稳定在某个范围,那就不容乐观了。”他们手上的数据表明,近年来,一些水利工程的蓄水放水加剧了这种不良影响。“不过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即使存在这种影响,那也要经过长时间的观测才能看出来。”

  “在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时,这些问题就已经预见到了,但问题有多大,还需要实验、观测、提出治理方案。”郑守仁说,三峡工程原来设计冲淤平衡期为80~100年,后来由于上游水库拦沙,该期限还将延长,这意味着中下游将面临超过百年的清水冲刷等考验。

14、中国正经受重金属污染 千万公顷土壤被污染

来源:科学网2009年11月09日

http://finance.ifeng.com/huanbao/hbyw/20091109/1442190.shtml

今年,仅仅“最沉重的河流”湘江就发生两起重金属污染事件。6月15日,湖南娄底双峰县某公司违法转移含铬废渣引起铬污染事件;7月3日,浏阳爆发某化工厂引起的恶性镉污染事件。

在陕西,8月,凤翔县发现大量儿童血铅含量严重超标,经确认,祸首即附近的陕西东岭冶炼公司的铅排放。

研究显示,中国地表水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为汞,其次是镉、铬和铅,其他重金属如镍、铊、铍、铜在中国各类地表水、饮用水体中的超标现象也很严重。

如贵州和四川的汞矿开发已对乌江下游的生态与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洪渡河已遭到严重的汞污;太湖沉积物中铜的污染级别高于其他污染金属;作为吉林市、长春市饮用水源地的松花江,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 入河沉积物重金属中汞的污染有加重趋势,生物体内重金属汞呈明显富集[1]。

长江流域,沿长江河口五个工业点的调查发现,石洞口由于附近污染物的直接排放,铜、锌和铅的浓度最高。

有人认为,湘江重金属污染,是以环境换经济的粗放式发展的一个典型标本。2005年,湘江流域的工业总产值占据了湖南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1%;2008年的湖南亦跨入了“万亿GDP俱乐部”,有色工业总产值也实现了1000亿元大关[2]。

娄底双峰铬污染事件和浏阳恶性镉污染事件正昭示了这一点。究其原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是造成湘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而湖南正是“有色金属之乡”。湖南有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居全国前3位,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和冶炼成为当地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因该行业高耗水、高排污使得这些企业大多依水而建。湖南省污水中汞、镉、铬、铅这几种重金属的排放量位居全国首位,在湖南省各大水系中,又以湘江的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湘江底泥中重金属镉、汞、锌超标,部分排污口附近超标上百倍。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仅带来水体的重金属污染,还包括土壤。据统计,目前中国重金属污染土壤面积至少有2000万公顷,而且往往是城郊和污灌区的土壤同时遭受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污染。

矿物加工和冶炼、电镀、塑料、电池、化工等行业是排放重金属的主要工业源,这些排放物以“三废”形式使得某些工厂企业周围的土壤锌、铅含量甚至高达3000毫克/千克。而城市交通运输中汽车尾气排放、轮胎添加剂中的重金属元素亦影响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成为城市重金属土壤污染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另外一方面,电子垃圾的污染危害越来越明显。电子垃圾如电脑的成分主要有铅、汞、铬、锅、镍等几十种金属,但是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主要是一些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的私营企业,采用简单的手工拆卸、露天焚烧或直接酸洗等落后的处理技术。这就造成残余物被直接丢弃到田地、河流或水渠中,从而导致重金属和持久稳定有机物污染环境。

湘江和陕西凤翔的重金属污染事件使得《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呼之欲出,环保部称,目前该方案正在修改中,有望于年内出台。

目前中国的水质监测项目主要集中于化学耗氧量(COD)、生物耗氧量(BOD),但并未强制监测重金属水环境。一般认为, 沉积物是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指示剂。因此常通过对沉积物的分析来评价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

由于城市重金属污染研究开展比较慢,对于城市土壤重金属修复方法的研究目前并不多见。环境专家一般会利用施用改良剂影响重金属的水溶性、扩散性和生物有效性,或者利用试剂作用于土壤,使重金属可溶性增强,或者考虑植物修复法,即利用一些植物固定、提取重金属。

另外,中国的评价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 有些标准还不够严格,有些标准则定得不合理,需要逐步完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告诉《科学新闻》,相比河流,其实土壤重金属污染会更加严重一些,土壤污染更复杂,检测手段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中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指标则过于严格,导致政策实施出现困难。

15、从局到厅,不仅是环保地位的提高

来源:南方日报 2009年11月09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11-09/080219005797.shtml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已于日前正式挂牌。由原本的“局”升格为“厅”,是省委、省政府适应新形势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升格之后,省环保厅正式成为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无疑意味着其身份地位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即使没有新增的三项职责———权限内的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审批和发放;参与反生化、反核和辐射恐怖袭击;牵头组织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也意味着其责任的加重。

  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日益息息相关。环保问题在今天,已经不仅是经济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喝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没有污染的食物,当生存的基本要求满足之后,活得应该有质量,便成为不能算作奢求的基本要求。

  近几年来,广东环保事业取得的成绩不言而喻。2008年,广东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12.2%和8.9%,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分别下降了8.22%和3.71%,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广东全面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以省会城市广州为例,今年上半年,广州灰霾天只有49天,比去年同期少了近一半,为近5年来同期最低水平。成绩的取得,首先取决于省委、省政府的决心。仅自去年以来,全省即关停污染企业1093家,限期治理848家,限期整改11386家。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广东的环境问题还存在非常严峻的一面,很少看见蓝天已经成为珠三角城市共同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是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决心转移、关闭一批高能耗、高污染项目。

  环境问题究其本质还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道路问题。一个显见的事实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的时期。因此,自然生态环境出了问题,应当从经济发展方式上找原因。强调环境保护不是限制经济发展,而是要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那么,正确的经济政策就是正确的环境政策,正确的环境政策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升格后的省环保厅若欲作为,则大有可为的空间。如何主动把环保工作融入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强化参与综合决策、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如何将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将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诸如此类。

  上周五召开的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整治暨2010年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会议上,明确了亚运会广州空气质量具体目标为:所有国控监测点和主要亚运场馆监测点的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臭氧小时值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二氧化硫与颗粒物细粒子日均值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过渡时期第一阶段标准。省环保厅负责人更表示,广东要以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为契机,进一步推进珠三角大气污染整治,力争到2020年使区域空气质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既治标,又明确治本,全省人民衷心期待。假以时日,衡量生存要素的质量标准不是一组组貌似精确的数字,而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感同身受,更能说明环保事业的功过。

从一定意义上说,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的正式挂牌,标志着我省环保事业从此迈上新的起点。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www.nujiang.ngo.cn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