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一月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十一月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11-13

十一月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太行山大峡谷秋色正浓系列报道:

1、太行山大峡谷秋色正浓之三-—太行山数九天盛开的桃花树

 

环境立法30年系列报道:

2、中国环境报:       一个疏忽铸成环保第一案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5638.html

 

环境资讯:

3、第一财经日报:      环保水利两部携手治污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1103/02566914250.shtml

4、新华网:         环境保护部:中国已遏制水污染加剧趋势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844521257215940_1.shtml

5、新华网:         我国湖泊管理保护仍面临四大挑战

http://env.people.com.cn/GB/10311411.html

6、人民日报:        陈至立:湖泊生态需要特殊的立法保护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1/03/content_12377106.htm

7、新华网:         我国三大淡水湖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缓解水质恶化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1/03/content_12376552.htm

8、新华社:         我国成为遭生物入侵最严重国家 入侵物种达400余种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7382.html

 

地方信息:

9、广州日报:        广东:31万人饮水受影响214万亩作物受旱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8519.html

 

人与自然:

10、新华网:        庐山发现白眉地鸫 记录鸟种达223种

http://env.people.com.cn/GB/10310839.html

 

环境曝光:

11、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湘江喊渴,却还有水在白流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traditional/844501257214921_1.shtml

 

气候变化:

12、中国青年报:       气候变化议题升温 各国瞩目中美磋商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9539.html

 

深度报道:

13、中国环境报:       面源污染不治 何来一湖清水?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308580.html

14、武汉晚报:       我国平均每年消失20个湖泊 专家批市民不良习惯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5086.html

 

环境时评:

15、中国环境报:      “三无”污染企业该由谁来管?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6260.html

16、中国环境报:      重大规划影响生态环境 战略环评应向哪里拓展?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5876.html

17、中国环境报:      由一家污染企业引起的反思:有法不用等于无法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6477.html

 

环保活动预告:

18、搜狐绿色:       11月8日公众环保课堂:气候大使谈气候与水

http://green.sohu.com/20091103/n267922209.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www.nujiang.ngo.cn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1、太行山大峡谷秋色正浓之三-—太行山数九天盛开的桃花树

文图  汪永晨

 

桃花开春天到,花开是季节所至。绿家园太行山大峡谷生态游之前在做生态游折页时,从网上看到我们要去的太行山有个桃花谷,桃花谷有数九天盛开的桃花树。 数九天开桃花,抱着极大的好奇我们到了太行山。

我们住的农民旅馆的老板告诉我们,他们那儿数九天开花的桃树就那么一棵。到底为什么这棵树冬天开花,他们不知道,也没听到有关的科学解释。

树如珍珠

混色

争秋

回到北京后,我把电话打到生态学家徐凤翔那向她请教。徐先生说:桃花肯定不是这个季节开,碧桃一般开得早一点,但也不会是数九寒冬。徐先生说,植物分类是一定要看到才能说的。我问她那有什么可能呢,为什么这株桃花会冬天开。

徐先生坚持认为要看了才能说。不过可能性她倒是说了几个。一是,可能这是一株老早年间嫁接的树。也可能就是梅花,老百姓有可能误认。

徐先生还告诉我,对于植物学家来说,光看树和花还不行,还一定要看到繁殖体,不同种的花和果与其他种都会有区别。比如,不同的种,“子房”是上位,还是下位就有着区别。这也是种之间区分鉴定的标志。所以一定要看到才能说。

看来,我们只有期待着数九寒冬去那里一饱眼福了。当我和徐先生说到这时,她加了一句:要带着植物的分类学家,最好主要是研究蔷薇科的植物学家。

植物分类就是这样细,这样学问大。徐先生说或许在平常人看来,她这个研究生态的人有点愚腐,但生态学就是这样,不是说你是生态学家就什么都能看懂。生态学的学问,大着呢。有小环境的区别,有种与种间的区别,也有种本身的特性。这样才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我们的家园这—大自然。

山间小路

走在峡谷间

数九天开的桃花树虽然只有一棵,但太行山的桃花谷之所以有名,还不仅仅是因为那棵奇树,还有大峡谷内的桃花谷。

这里的岩石形成于哪个时代

石英沙岩

是根也是枝

桃花谷位于太行山半腰,海拔1700余米。峡谷四面诸峰如笋。谷上悬崖百丈,荆棘丛生。谷的西南山顶有一飞瀑高悬,深渊浅潭,清澈可鉴,水美之处竟与九寨沟中“海子”相似,此处春时山花怒放,夏时绿草如茵,秋时满山红叶。最神奇的是谷内的两大奇观:盛夏三伏天,这里却湖水结冰,仿如冬天;而在隆冬季节,冰雪覆盖,百花凋谢之时,就有我们前面说的桃花洞周围则有一株山桃花凌寒怒放。桃花谷因此而得名。

桃花谷瀑布

山里的路

太行山中潭

绿的呼应

看到太行山的这美,这奇,不能不再说说太行山。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耸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省、市间。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

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灵山、东灵山、白石山,山西的南索山、阳曲山等。北端最高峰为小五台山,高2882米;南端高峰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别为1745米、1791米。

太行山是中国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的山脉。它形成的年代和岩石的构成,我们在山上拍到的照片上讲了。它多为石英沙岩。形成于距今大约12亿年前后的元古代。

大自然的杰作

山中石

水中石

夹住

在桃花谷,我们看到多处这样的大石头被挟在山崖间。前些年前我在挪威采访时,看到过他们那里峡湾间一大块石头夹在悬崖间。当时就觉得大自然真是有神功。今天,走进太行山大峡谷才知晓,这里大自然的神功更是太多的鬼斧之做呀。

经过历史锤炼的太行山,东北-西南走向,局部地段近於南北走向。北起北拒马河谷地,南至山西、河南边境的沁河平原。中段出露部分片麻岩,南段和北段主要为石灰岩。山脊海拔1,500∼2,000公尺。山地东侧为明显的断层,许多地段形成近1,000公尺的断层岩壁,气势雄伟。山脊西侧转为缓坦的高原。山地受拒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切割,多横谷,当地称为「陉」,古有「太行八陉」之称,为东西交通重要孔道。太行山东翼断陷盆地中分布有井陉、临城、峰峰、六河沟等著名煤矿。太行山为重要地理分界,山以西为黄土高原,以东为黄淮海平原。山地对夏季风有明显阻滞作用,迎风坡降水较多,并形成暴雨区。山地东侧为地震强烈活动带。

水上水下

走在山水间

山外有山

飞峡

太行山山势东陡西缓,西翼连接山西高原,东翼由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山中多雄关,著名的有位于河北的紫荆关,山西的娘子关、虹梯关、壶关、天井关等。山西高原的河流经太行山流入华北平原,流曲深澈,峡谷毗连,多瀑布湍流。河谷及山前地带多泉水,以娘子关泉为最大。河谷两崖有多层溶洞,著名的有陵川的黄围洞、晋城的黄龙油、黎城的黄崖洞和北京房山的云水洞等。在太行山深山区河北赞皇县,有世界最大的天然回音壁。

太行山大峡谷,被誉为“东方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景区又名“百里画廊”。谷内台壁交错,雄险壮观。其间分布有形态各异的峰、峦、台、壁、峡、瀑、潭、泉、涧、溪,是我国北方山水的典型代表。景区地质、地貌齐全,生态植被优良,保持着大自然的原始自然形态,各个地质时期的岩石出露明晰,被地质学家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

一心二用

这个在峡谷里的石头桌上边卖东西边做功课的小孩,让我们中的许多人掏了腰包。用自己挣的钱买书本,这样的孩子不是在这样的山区,可能是不多见了。这样在学习着的孩子,哪个大人又不爱怜呢。

两“角”架

倒影

太行山形势险峻,历来也被视为兵要之地。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两千多年间烽火不息。公元前650年,齐伐晋,入孟门、登太行。齐桓公曾悬车束马窬太行。前263年,秦伐韩,在太行山“决羊肠之险”,一举夺韩荥阳。前204年,刘邦被困于荥阳、成皋之间,他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北扼飞狐之口,南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之津,终于转危为安。东汉元初元年(114),汉安帝为防外敌侵犯洛阳,下诏在太行南端36处要冲屯兵。曹操围临漳,袁尚轻易率军东出太行,结果大败于曹军。晋太元十九年(394),后燕慕容垂进伐西燕,屯军于临漳西南。西燕慕容永令全部人马前去堵塞太行山口,慕容垂引兵自滏口进入,灭了西燕。隋末,李世民与窦建德相争。李世民进据虎牢,使窦不能越过太行,李乘机占领上党,尽收河东之地。元至元十八年(1281),刘福涌率起义军越过太行,火烧上党。元将察罕粘木儿塞井陉、杜太行,遏止起义军向北发展。

河北,山西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领导和指挥下,创建了太行区(晋冀豫边区)。发轫于太行山的游击战,迅速发展到西起同薄、汾河,东至渤海,南靠黄河,北沿正太、沧石路的广大地区,先后形成许多重要战略区。

 

夕阳中的秋色

自然调色

太行山,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脑子里都有太多的故事。我们在太行山拍绿家园“全家福”集体照时,大家都是唱着:我们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拍的。而我们几个做媒体的人,在当年新华社社长穆青写的“太行山大峡谷”的石头边拍照时,脑子里想象着老一代媒体人当年的新闻工作与我们今天媒体工作的传承,也是浮想联翩。

此行,让我们感慨的还有70年代鼓舞了多少人的红旗渠。今天那里又是什么样子呢?还在用吗?

明天我们还会见到已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中国找水的杨勇。明天,正是他从6月18日,在中国的五大沙地里走了整整4个月的日子。也正好走到了太行山大峡谷。太巧了,明天我们可以听听他这四个月来的考察。

这就是太行大峡谷

夕阳打在山崖上

夕阳与秋色

太行山大峡谷

太行山的秋天

2、环境立法30年:一个疏忽铸成环保第一案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11月03日 陈媛媛 张俊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5638.html

  误打误撞与环境法一世结缘

  ■编者按

  从1979年我国第一部环境法律《环境保护法(试行)》通过之日至今,我国环境法制建设整整走过30年。

  环境立法走过30年之际,本报特推出专题,邀请30年来长期从事环境法研究、参与环境立法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执行环境法律、法规的专家、学者和环保工作者,回顾环境立法30年来他们的亲历,总结30年来环境立法、环境执法发生的巨大变化,从他们的视角去思考和展望“而立之年”后的环境法走向。

  本期,《环境保护法(试行)》起草者之一的马骧聪、20多年来一直从事环境法研究的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王树义、参与处理中国环保第一案的原苏州市环保办副主任高建国将带着我们一起去回忆环境法制30年来曾经亲历过的那些事、那些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骧聪

  ◆中国环境报 记者陈媛媛

  30年,对潜心研究环境法的专家来说,意味着他把黄金岁月奉献给了环保事业。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环境法研究和立法工作的专家之一,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马骧聪参与了我国环保领域很多法律的起草、制定和修订工作,见证了环境法学的繁荣发展和国家环境法治发展的每一步。

  近日,马骧聪教授向记者回顾了环境立法30年的过程,特别是起草《环境保护法(试行)》和现行《环境保护法》的情况。

  百废待兴,环保立法成为要务

  偶然机会,与环境法一世结缘

  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环境保护法》的制定提到了国家立法的日程上。当时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务院环保办)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组织起草《环境保护法》。

  “那时,很多人对环境保护是何物都不清楚,对《环境保护法》更是陌生。”马骧聪说。

  马骧聪当时在社科院法学所编译室工作,在翻译外国法学资料的过程中,他初步了解了一些环境保护法的知识。

  1977年10月,马骧聪和同事任允正受邀代表社科院法学所参加《环境保护法(草案)》的讨论。会上,马骧聪和任允正介绍了一些国外环境立法的经验和做法,给起草小组很大启示,环保部门表示欢迎并要求马骧聪和任允正参与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

  “法学所领导和时任社科院院长的胡乔木等院领导意识到环境法学是门新兴法律学科,很重视,鼓励我们从事这方面的研究。”马骧聪遂将个人研究方向转到环境法学研究。

  经过两年多的起草,1979年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了《环境保护法(试行)》。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环境法律。

  在《环境保护法(试行)》中,为“三废”污染治理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3项制度。马骧聪向记者介绍说,“(这些制度)虽然是在我国环境保护开创阶段提出的,但具有很高的前瞻性。实践证明,这些环境保护制度直到现在都是很重要的。”

  《环境保护法(试行)》还有一个重要成就,就是要求建立环保机构。“之前全国各地环保办没有正式编制,《环境保护法(试行)》实施后,全国普遍正式建立了环保机构,自此我国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健全。”马骧聪回忆道。

【1】 【2】 【3】 【4】 【5】

3、环保水利两部携手治污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11月03日 章轲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1103/02566914250.shtml

  打破环保不下水 水利不上岸

  “环保不下水、水利不上岸”的管理现状,可能将成为过去——是不堪重负的湖泊生态,拉近了环保部和水利部的距离。

  昨日上午,以“让湖泊休养生息,全球挑战与中国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在武汉召开。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水利部部长陈雷两位中国部长高调发表演讲,呼吁给予江河湖泊更多的人性关怀。

  据介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湖泊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依然存在诸多矛盾,湖泊水面萎缩、水体干涸、水质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

  就在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暴发之后,有环保专家就指出,“环保不下水、水利不上岸”,环保和水利部门互不过问,部门之间缺乏协作,这是太湖治理多年来事倍功半的原因。

  在昨日的演讲中,周生贤表示:“水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防范、全面治理、全民参与。”

  周生贤说,在管理方法上,水污染防治涉及多个地区和多个部门,必须构建上下游相互协调、各部门密切协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合作体系,形成治污合力。

  陈雷也表达了与周生贤同样的心声。“湖泊管理和保护要坚持流域统筹。”他说,要实现湖泊保护与流域保护相一致,湖泊治理与河网治理相衔接,湖泊水面、水量、水质保护相统一,推动湖泊流域综合管理和保护。

  CBN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在演讲会场,坐在台下第一排的周生贤和陈雷不仅十分认真地倾听对方演讲,演讲间隙也交谈热烈。

  就在举办这次世界湖泊大会的湖北武汉,也存在着一个惊心的事实:“千湖之省”湖北,现存湖泊面积为2438.6平方公里,只有上世纪50年代的34%。目前,湖北省大于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已减少到217个,比上世纪50年代的522个减少了58%以上。湖泊在告急,水资源在告急,武汉人在着急!

  “我们很想通过这次大会,从世界各国学到保护湖泊的先进经验。”武汉市市长阮成发说。

  应邀出席会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指出,湖泊是整个地球生态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湖泊以仅为全球淡水万分之一的水量,以不到全球面积百分之一的水体,提供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40%。而在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湖泊又是最脆弱和最难恢复的生态系统之一。

“让湖泊休养生息,绝不是无为而治,而是要科学地规划与管理,合理地采取措施,帮助湖泊实现生态自我修复。”陈至立说。 

4、环境保护部:中国已遏制水污染加剧趋势

来源:新华网2009-11-03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844521257215940_1.shtml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2日在武汉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上表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情况下,中国遏制了水污染加剧趋势,去年各领域水质状况均略有改善。

周生贤说,近年来,中国各地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对水环境予以保护,包括严格环境准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不断丰富筹资方式,加大投入,推进污水治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把水污染防治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等。

据介绍,2008年,中国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为5.7毫克/升,首次达到三类水质标准,今年上半年又下降为5.3毫克/升。七大水系一至三类水质断面由2005年的41%提高到55%。28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二类水质比例由7%提高到14.3%。

周生贤在会上作了《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主题报告,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阐述了中国提出的“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环保新理念。

周生贤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保护环境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特别是近几年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等一系列新理念,创新举措,付诸实践,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防治能力大幅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中国水利部部长陈雷当天在大会上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国湖泊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依然存在诸多矛盾,湖泊水面萎缩、水体干涸、水质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

陈雷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人与湖泊和谐发展》的报告,指出尽管中国在湖泊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湖泊管理与保护仍面临严峻挑战。

据介绍,世界湖泊大会是全球湖泊环保领域最具影响的国际会议之一,已成功举办了12届,在促进全球湖泊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次大会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参加,大会的主题是:“让湖泊休养生息,全球挑战与中国创新”,大会将集中围绕全球变暖对湖泊环境影响、湖泊流域水污染控制机理、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等30多个专题开展交流研讨。

5、我国湖泊管理保护仍面临四大挑战

来源:新华网2009年11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311411.html

  新华网武汉11月2日电(记者皮曙初、廖君)水利部部长陈雷2日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湖泊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依然存在诸多矛盾,湖泊水面萎缩、水体干涸、水质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

  陈雷在当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上作了题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人与湖泊和谐发展》的报告,指出尽管我国在湖泊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湖泊管理与保护仍面临严峻挑战:

  湖区防洪能力依然偏低,特别是受河道淤积、城镇及圩区面积扩大、河湖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防洪减灾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今年汛期太湖最高水位达到4.23米,是近10年来最高,杭嘉湖平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

  湖泊萎缩退化形势严峻。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一些湖泊出现了水位持续下降、集水面积和蓄水量不断减小的现象,有的湖泊甚至干涸。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大于10平方公里湖泊中,干涸面积4326平方公里,萎缩减少面积9570平方公里,减少蓄水量516亿立方米。

  湖泊水质恶化趋势尚未遏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一些湖泊出现水华暴发、水体缺氧等现象,不少湖泊水质已沦为五类或劣五类。在2007年调查统计的43个湖泊中,有27个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太湖、巢湖、滇池等12个湖泊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湖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一些地区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了湖泊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湖泊生物多样性锐减,湖区植被衰退,湖周土地沙化,湿地严重萎缩,湖泊系统急剧退化,严重威胁着周边地区生态安全。

陈雷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维护湖泊生命健康和可持续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湖泊资源,依法严格规范和约束人类不合理活动,坚决遏制湖泊萎缩和退化趋势,全面改善湖泊生态系统,让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

6、陈至立:湖泊生态需要特殊的立法保护 

来源:人民日报 2009年11月0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1/03/content_12377106.htm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今日在此间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湖泊的自身特点要求对其予以立法的特殊保护,必须按照让湖泊休养生息的战略思想,为实现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出席开幕式。

    陈至立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提出了“让湖泊休养生息”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思想,不断采取措施,开展湖泊治理,取得积极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也同样面临湖泊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根本上减轻湖泊水环境恶化压力;必须根据湖泊生态系统的环境容量和承载力来科学地确定湖泊地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必须实行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的全面治理,统筹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运用工程、技术和生态措施,推进湖泊综合治理;必须加强湖泊水环境保护的专门立法,为实现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目标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湖泊周边重点污染企业和排污单位的环境监管,坚决遏制超标排放等违法排污现象。 (记者孙秀艳、田豆豆)

7、我国三大淡水湖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缓解水质恶化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0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1/03/content_12376552.htm

    新华网武汉11月3日电(记者沈翀、魏梦佳)我国三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先后启动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以缓解水质继续恶化。在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开幕当日的“省长对话”活动中,江西、湖南、江苏3省副省长分享了他们的“治湖”经验。

    江西省副省长孙刚介绍,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源地,其治理经验是把湖泊当做人类生产生活系统的一部分,从源头开始进行综合性治理。为此,江西在鄱阳湖流域开展了“山江湖工程”,并已提出创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按照“治穷—治山—治江—治湖”的顺序,从根本上解决鄱阳湖的生态恶化问题。

    他说,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整治,鄱阳湖已经是我国最干净的湖泊之一,目前这里主体水的水质已经达到二级水质。

    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的命运也一度引起公众的担忧,因为周边大量造纸等企业污水直排入湖,导致2005年各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均为Ⅴ类。湖南省副省长刘力伟介绍,为给洞庭湖减负,湖南调整产业结构,发起“治污风暴”。

    仅2006年最后3个月,就关停了沿岸234家排污不达标的小造纸厂,其中9家造纸厂改造排污达标恢复生产,到目前洞庭湖流域仅剩下11家造纸厂。目前,废水排放量、化学耗氧量成倍削减,洞庭湖再现昔日潋滟风光为时可期。

    江苏省副省长徐鸣在谈到太湖的治污经验时特地谈到了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他说,2007年夏天的太湖“水危机”导致周边居民饮水困难,引发全国关注。为修复太湖水生态,江苏采取了调水引流、打捞蓝藻、控源截污等多方面的措施,同时在治理中首创“双河长制”,由省、市领导组织编制河流整治规划,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对环境质量负责制。

    徐鸣说,截至目前,太湖累计投入治污资金400亿元,流域水体水质已经有了不同程度提高。

8、我国成为遭生物入侵最严重国家 入侵物种达400余种

来源:新华社2009年11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7382.html

  从2日在福州召开的生物入侵国际大会上了解到,我国已成为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的外来物种已有400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达100余种,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多亿元。

  据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万方浩介绍,目前我国生物入侵形势十分严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有400多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多达100余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我国的就有50余种,这些入侵物种已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生态灾难。

  万方浩说,外来生物入侵在我国涉及面也相当广。目前全国34个省(市、区)及计划单列市均有入侵生物发生和危害,涉及农田、森林、水域、湿地、草地、岛屿、城市居民区等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

近年来,新的入侵疫情还在不断突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万权说,近10年来相继发现了西花蓟马、Q型烟粉虱、三叶草斑潜蝇等20余种世界危险性与暴发性物种的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种;这些物种的入侵给农林业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9、广东:31万人饮水受影响214万亩作物受旱

来源:《广州日报》2009年11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8519.html

  黄华华到韶关检查指导防旱抗旱

  目前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214万亩,饮水受到影响的群众有31万多人。

  全省已出动110多万人次、投入1亿多元资金抗旱,抗旱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本报讯 11月2日,刚刚出访回来的黄华华省长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韶关市检查指导防旱抗旱工作。他先后深入翁源县官渡镇和江尾镇等旱情较重的乡镇,踏着干裂的田埂详细察看灾情,亲切慰问受灾群众。在听取了韶关市委、市政府和省水利厅的工作汇报后,黄华华作了重要讲话。

  黄华华指出,今年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持续偏少,江河来水大幅降低,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粤东粤北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旱情。

  黄华华强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旱抗旱工作,全省各级党政、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重点抓好六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群众生活用水放在首位。对重旱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除加强乡村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外,要紧急配备运水设备,组织力量为农村和城镇饮水困难群众拉水送水。三是坚持科学抗旱,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旱自救。四是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五是加强冬春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六是加强部门合作,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符信、邓红辉)

10、庐山发现白眉地鸫 记录鸟种达223种

来源:新华网2009年11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310839.html

  新华网南昌11月3日电(记者沈洋)记者从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获悉,庐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日前在海拔1175米高的汉阳峰茶场林间发现一对白眉地鸫。经确认,白眉地鸫在庐山自然保护区尚属首次发现,至此庐山自然保护区已记录到各类鸟种223种。

  据介绍,白眉地鸫属雀形目鹟科地鸫属鸟类,中等体型,体长约23厘米,雄鸟近黑色,雌鸟褐色,眉纹显著。白眉地鸫生性活泼,栖于森林地面及树间,有时结群活动。

  白眉地鸫繁殖于亚洲北部,冬季经东南亚迁徙至大巽他群岛,在江西省属不常见的季节性候鸟。庐山自然保护专家认为,发现白眉地鸫丰富了庐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研究类型,也佐证了庐山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已被诸多候鸟选为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

  庐山鸟类资源丰富。目前,庐山自然保护区已记录到各类鸟种223种,其中留鸟109种、冬候鸟57种、夏候鸟43种、旅鸟14种。

11、湘江喊渴,却还有水在白流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2009-11-03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traditional/844501257214921_1.shtml

湘江长沙段橘子洲大桥附近水域,因为枯水河床大片裸露。

学生洗碗时拧开水龙头后心不在焉聊天,任自来水白白流淌。

本报(《长沙晚报》)10月16日、10月21日分别以《水管漏水四年多 22万水费谁买单》及《天价水费为何还在涨》为题连续报道了燕子岭正街26号宿舍楼前自来水管爆裂四年来浪费大量水资源一事。文章见报后,引起了市民的强烈关注。至昨日(11月2日,下同)发稿时止,居民反映水管仍没修好,水费仍在继续增长。社区负责人称还在与有关部门协商……连日来,记者就水资源的浪费状况再次进行了采访。

浪费大

每年漏掉水费几千万元

目击一:昨日中午时分,记者在长沙一大学的食堂看到,两位女学生在洗碗时,拧开水龙头任由水不断流淌,一边聊天,一边心不在焉地把碗端到一边擦拭。当记者询问为什么不先拧紧龙头等需要冲洗时再打开?其中一位说:“习惯了,反正是学校的水,我们都交了钱,不用白不用。”

目击二:香樟路和万家丽路红绿灯十字路口处有一个消防栓漏水很严重。消防栓周围的地面湿淋淋一大片。居民反映该消防栓漏水已好几个月了。紧邻该处不远,对面的绿化带里也有一个消防栓不断往外冒水,消防栓流出的水覆盖了周围的草,继而溢到绿化带外围的地面上。

长沙市公用事业局主管供水和节水的副局长徐警觉说,现在我市每年欠缴的水费达几千万元,多年来已累计达4亿多元。这类欠费多是结算水表内计数的,有的是开发商开发房子时设计在地下的供水管道不规范,房子达到一定年限后下沉,将水管压碎,造成管漏,大量水白白浪费,而房子交付使用后,开发商跑了。浪费的水费居民认为不是自己的责任,不愿意承担。

维修难

每月维修近300个消防栓

针对城区消防栓漏水量大,如何杜绝的问题,市供水公司城南分公司维修部的曹靖主任说,一旦接到居民的反映,会马上派人前往处理,但常是维修后不久又会出现漏水的问题。“每次维修我们都要先排空管道,这样必然会造成周边大面积的停水,而且维修的成本也很高。”曹主任说,他们每月大概要维修100~300个消防栓,如果发现消防栓漏水,会派人24小时内赶赴现场进行维修。“一些市民拧开消防栓接水使用,用完之后又不拧紧开关。供水公司没有执法权,管理上很被动。往往刚刚修好,人还没离开,就有市民自带工具拧开消防栓取水,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很无奈。”

供水紧

水厂每天生产量减少4万吨

长沙市第五制水有限公司水质技术部周卫芳主任说,近期因湘江水位的降低,取水困难,给供水公司的生产带来难度。此外,水泵取水量不足,泵中含有空气,对泵的损害大,取水电耗也比以前增大许多。以前每天可生产20万吨,现在生产量要减少4万吨。

据了解,今年8月份开始湘江水位连续下跌,几次接近25米的历史最低水位。虽然城区有6个水厂都是沿江而建,但水厂取水泵房设计的取水点位置都在25米以上。如果湘江水位持续下降,就意味着只能启动应急预案,架设临时取水设备,这样以前每天可以生产160万吨水的能力将大大降低。而现在全市每天用水量日均120万吨,一旦取水条件持续恶化,将会造成一些地方限制用水、限量供应。

节水急

迫切需要科学的用水指导

徐警觉说,去年政府为了应对枯水季节取水的问题,投入了2000多万元添置设备、架设临时取水点,今年又投入1000多万元应对应急取水。尽管政府为保障居民用水做了大量工作,但如果大家都有节水意识,自觉地拧紧水龙头,遇到身边有漏水现象,主动想法解决问题,可一定程度缓解用水紧张。

就燕子岭正街26号宿舍楼等处自来水仍在白白流失的问题,徐警觉建议供水单位的服务要由表外向表内延伸。一是对户表进行改造;二是对用水单位进行科学合理的用水指导;三是进行水平衡测试,对用水单位测算出最合理的用水值,实行核定计划用水,对计划内用水的给予奖励,对超计划用水的实行计划外水价,以此制定相应措施和政策,鼓励和倡导节水,营造节水环境。

12、气候变化议题升温 各国瞩目中美磋商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9年11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9539.html

  “美国率先发明了风能、太阳能技术,但技术应用已经远远落后,把巨大的机遇拱手让给别的国家!”这是美国参议院资深议员克里10月27日在参议院“环境与公共事务委员会”听证上的慷慨陈词。

  10月27日至29日,参议院又重新开始审议奥巴马政府有关气候变化的法案。

  这部名为《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的法案已于6月在众议院通过。白宫希望该法案能在12月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之前获得参议院的批准。

  本月中旬奥巴马将访华,气候变化议题将排在中美双方会谈议事日程的优先位置。

  事实上,包括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在密切关注中美两国元首在气候变化议题上将发出何种声音。

  意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 奥巴马现在急欲有所作为

  美国著名智库卡内基和平研究所“能源及气候项目”高级研究员泰娅·史密斯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认为,奥巴马如此看重气候变化问题,不只是因他本人对此很感兴趣——欲以此使之有别于前任而名留青史。更重要的原因是,奥巴马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这个问题需要包括美国在内进行“全球努力”的必要性。

  曾任美国财政部秘书处副主任的泰娅·史密斯认为,美国经常被指责“缺乏承担气候变化责任的意愿”。现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召开在即,在谈判涉及的许多问题上事关美国的根本利益。如果继续采取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美国在未来的世界中将沦入劣势。

  因此,奥巴马在国内强大的阻力下,力推《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一方面是希望美国在世界节能减排潮流中再次占据技术和竞争力的制高点,另一方面也是要向世界表态:美国重视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愿意承担责任。

  减排与贸易保护挂钩 “碳关税”直接针对中国商品

  在此前参议院对法案的审议过程中,有议员要求加入一些类似“碳关税”的“中国条款”,即对中国等“排放不达标”国家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征收“碳关税”。

【1】 【2】

13、面源污染不治 何来一湖清水?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11月03日 高杰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308580.html

  本期关注——

  编者按

  我国湖泊资源丰富,拥有天然湖泊24800多个。

  近20年来,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达到88.6%,大中型湖泊如太湖、巢湖、滇池已处于严重富营养状态,洞庭湖、南四湖、洪泽湖等湖泊也出现富营养化的趋势。

  此外,一些湖泊相继暴发水华,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为进一步加大湖泊治理保护力度。中央计划投入300多亿元开展“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其中,“十一五”以来用于湖泊治理的资金已超过20亿元。

  为贯彻“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重要战略思想,我国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开展湖泊污染的治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涌现出了一些湖泊治理的成功经验。

  例如,农业面源污染是太湖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太湖流域通过摒弃落后生产方式、多措并举治理面源污染、建设环太湖防护林和湿地等措施,使太湖污染治理取得初步进展;梁子湖流域将成为湖北省首批展开区域限批与生态补偿试点的区域,在保护梁子湖水体健康的基础上,引导推进梁子湖流域发展生态经济;贵阳市把“两湖一库”区域湿地工程作为贵阳市实施的“两湖一库”污染治理措施之一,治理生活污染,净化“两湖一库”等。本报编辑撷取部分报道,以期给各地湖泊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带来启示。

  同时本期“与山水对话栏目”也刊发了“洱海月照苍山雪”,向读者展示苍山洱海的绮丽风光、当地环保部门为保护苍山洱海采取的保护措施及取得的成就,以飨读者。

  农业面源污染是太湖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何治理面源污染?面对太湖流域乡村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严峻的防治形势,江苏省太湖流域各地矢志探索有效路径,使太湖流域在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改善方面取得初步进展。

  武进:多措并举治理面源污染

  近年来,对太湖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表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田氮、磷的流失。

  2008年,江苏省展开第一期太湖水污染治理专项工程,其中,武进区的涉农项目就达到34个。目前,除滆湖围网养殖综合整治工程尚未结束外,其余33个工程项目已经全部竣工。

  2009年,武进区继续申报第二期省级太湖水污染治理专项工程97个,重点围绕入太河道流域综合整治展开,规划总投资2.46亿元。武进区紧扣水环境整治和全国生态区创建两大目标,突出重点,在畜禽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治理、绿化造林、化肥农药减施、蓝藻打捞和水葫芦放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按照《关于规范全区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武进区已全面完成了漕桥河流域所涉及雪堰、前黄两镇24个行政村养殖户的整治。

  为较好地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今年以来,武进区新开工建设乡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程25处,日处理能力已达1544吨。

  利用水葫芦进行生物治污,是武进区治理太湖水环境的一大重要举措。今年,武进区计划放养水葫芦5000亩,目前已在太湖水域新建化浪浮床1500亩,放养水葫芦1150亩。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需要科学技术的有效介入和投入。武进区由区政府和省农科院合作,年处理淤泥1万吨、蓝藻1万吨、水葫芦渣8000吨、秸秆1.2万吨、猪粪及沼渣1万吨,生产有机肥料3万吨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示范项目进展顺利。

  宜兴:摈弃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没有沟沟塘塘的洁净,太湖流域将丧失净化功能,江南水乡的乡村情韵将何处觅?为还百姓一汪清水,宜兴市在推进有机农业建设方面采取四大措施: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撤出渎边公路以东区域水稻种植面积,共撤出水稻种植面积近1.6万亩。同时,引导“三资”投入,开发“水改旱”土地,进行集约农业经营,大力推广经济林果、花卉苗木、林地套种中药材、特色蔬菜等农作物种植,加快绿色农业发展进程。

  ——实施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实行太湖一级保护区内水稻、小麦、油菜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在一级保护区内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及绿肥。此外,积极推广有机栽培生产技术,建立水稻有机化生产示范区,实行统一育秧、统一栽插、统一施肥、统一管理,以点带面,依次推开一级保护区水稻有机化生产先进模式。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今年年内全市施化肥、农药量要比上年下降5%以上。

  ——发展“三品”有机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组织开展“三品”认证与管理。至今全市“三品”种植面积达7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70%以上。通过有重点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发展“三品”农产品,达到改善太湖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的目的。

  ——推广氮磷生态拦截工程。结合生态拦截系统和自然湿地形成生态屏障,有效拦截、吸附和降解氮磷等养分,减轻面源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丰富生物多样性。近两年来,在一级保护区内共建生态拦截沟渠塘(支浜)近15万平方米。

  苏州:为太湖戴上一道道绿环

  2008年,苏州市将环太湖生态防护林和太湖流域湿地保护目标定为:环湖1公里范围内新增2.35万亩生态林,组织并实施苏州东太湖湿地恢复工程,为太湖戴上了一道道“绿环”。

  环太湖生态林建设工程位于苏州市太湖沿线纵深1公里范围内,分别由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承担建设,2008年12月竣工后,通过了省市联合验收,核实造林面积2.3万余亩。东太湖湿地恢复项目位于吴江市七都镇,核定总投资1166万元。

  此外,2008年苏州市分别在吴中、相城两个区和吴江、常熟两个市组织了实施池塘水净化及循环利用示范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吴中区太湖流域渔业养殖池塘水净化和循环利用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3000多万元。这个项目通过采取种植水草、移植螺蛳、营造湿地、水循环净化、生物制剂转化等措施,养殖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大幅下降,净化率达到61.4%和68.2%。氨氮、高锰酸钾等其他水质指标也明显改善,均达到太湖流域吃糖养殖水一级排放标准,养殖水节本实现零排放,减排效果明显。

  在化肥使用上,苏州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减了碳铵等氮肥的投入,增加了复合肥、有机肥和生物肥的施用,推广节肥高产杂交水稻20万亩,化肥使用强度比上年下降了6%以上。

  在农药使用上,苏州市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农药使用强度比上年下降了5%以上,生物农药使用比例上升到28%,同时注重积极推广病虫草害综防技术,农业综合防治面积达597万亩次,推广抗耐病虫品种面积达250多万亩次,采用灯光诱杀杨树害虫等物理防治技术推广面积达100多万亩次。

14、我国平均每年消失20个湖泊 专家批市民不良习惯

来源:汉网-武汉晚报 2009年11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5086.html

  昨日,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在武汉会展中心开幕,来自全球45个国家的1500余名权威专家和政府官员、代表云集武汉,共同探寻湖泊治理保护的“良方”。

  大会组委会表示:人类直接能够使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0.01%;全球人口在2050年将会达到90亿,仅在2008年就有18亿人没办法满足用水需求;二十一世纪人类争夺的是水,而不是石油;挽救湖泊就是在挽救我们自己。

  本届大会将集中围绕“全球变暖对湖泊环境影响与新问题及新机制研究”、“湖泊流域水污染控制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湖泊流域水环境管理战略、政策及法规”等30余个专题开展交流研讨。

  会议期间,世界湖泊大会还将特别举办“省长对话”和“市长论坛”以及中日韩少年湖泊湿地保护专题活动。最后,大会将汇集与会中外代表在大会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和观点,向全球发出“让湖泊休养生息”的《武汉宣言》。

  我国平均每年消失20个湖泊

  记者昨日在世界湖泊大会上了解到,我国快速发展20年付出的代价不小,特别是湖泊资源严重透支。

  大会组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在过去的50年间,中国已减少了约1000个内陆湖泊,全国平均每年消亡的天然湖泊达到了20个。在历史上曾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省,现存湖泊面积2438.6平方公里,仅有上世纪50年代的34%。目前,全省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已减少到217个,比上世纪50年代的522个减少了58%以上。

  “我国淡水湖泊生态已十分脆弱,已有1.4万平方公里的湖泊富营养化或已在富营养化边缘,水华暴发事件时有发生,”昨日的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鸿亮担忧地表示,在2007年调查统计的43个湖泊中,有27个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太湖、巢湖、滇池等12个湖泊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他认为,湖泊治理不仅是污水处理工程,也是生态工程,应该有一个全流域概念,依据环境承载能力,优化流域经济,从环境与经济对立转向让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

  专家批评市民不良生活习惯

  “湖泊治理的难点不在于截污,而在于市民的素质,特别是乱扔垃圾给湖泊的伤害最大。”昨日,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副主席WalterRast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成为湖泊污染治理“拦路虎”。

  WalterRast说,污染湖泊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企业、居民区的排污管道,对付的办法非常简单,只要政府修建截污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即可;另一污染源就是大量的垃圾进入湖内,一些生活垃圾极不容易分解,对湖泊的污染极大。其实这些垃圾并不是市民有意扔进湖里,而是扔在马路上,下雨之后被雨水冲入湖区。

  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尝试雨水污水管道分离,再入污水处理厂,但这一投资非常巨大。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便是让市民认识其重要性,尽量不要随意扔垃圾。

  湖泊生病要用“中医”调理

  本届世界湖泊大会的主题是“让湖泊休养生息”,这个颇有中国意味的呼吁,在昨日的大会交流中,得到来自世界各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同。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却收效甚微,这是全世界湖泊治理面临的同样窘境。

  对此,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永春认为,这是因为目前尚没有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方案,基本上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湖泊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并非一次投入就能马上见效,即便在发达国家,一旦湖泊污染最快也需要20、30年才能缓慢恢复。因此,湖泊生病了,应该用"中医"的方法慢慢调理”。

  人们要做的,就是创造条件,帮助湖泊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这些工作包括截污、活水、清淤,控制水产养殖、捕捞、交通、旅游以及其他开发活动等,让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如无锡年内关闭772家化工厂,断太湖污染根源;苏州市在太湖水域主要河道放流白鲢、花鲢等鱼苗160多万尾,让它们吃掉浮游生物,有效控制该地区的太湖蓝藻。

  在谈及最大的城中湖——东湖该如何“调理”时,张永春认为,像东湖这样的特大性湖泊,首要的就是截污。只有控制住了污染源,再通过换水、水产养殖、植物分解等方式,慢慢把污染物转移出去,湖泊方能休养生息、重新焕发活力。

中国最大内陆湖青海湖水质保持良好 污染未超标

  青海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的最新监测表明,中国最大内陆湖泊青海湖到目前为止还未被检测出水体污染项目,水质仍然保持良好。   青海湖流域水环境监测点共有3处,青海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崔玉香说,近期监测资料表明,作为咸水湖,青海湖水质仍优于地面水环境三类水标准。同时,青海湖入湖河流水质情况也都较好。布哈河、沙柳河等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级别为一类到三类,污染项目均未超标。   崔玉香说,青海湖水质...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1730.html

武汉投资150余亿元 构建中国最大城市生态水网

   ...湖等湖泊,远期将拓展到汤逊湖水系、梁子湖水系。历史上大东湖水系与长江相连,直到上世纪初和五六十年代,江湖联系才被阻隔。   近年来,武汉市通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启动“清水入湖”截污工程、开展湖泊清淤等措施,使得东湖的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水质开始出现好转,部分严重污染湖汊黑臭程度减轻。但大东湖地区水体仍在Ⅴ类和劣Ⅴ类之间徘徊,湖泊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构建大东湖生态水网,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1703.html

15、“三无”污染企业该由谁来管?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11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6260.html

对无照经营企业可向工商部门举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企业,无注册资金、无固定场所、无资质等级,更有甚者,无任何登记。这些企业在既没有获得工商部门的审批也没有获得环保部门审批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污染周边环境。对这类企业,相关部门应如何查处?群众又应该如何举报?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王灿发教授。

  王灿发说,无照经营是违法行为,对于无照经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强化日常监管,加强市场巡查,及时查处其管辖范围内的无照经营行为。如果群众发现污染企业确实是无照经营的,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由工商部门取缔无照经营的污染企业。

  据了解,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相关规定,工商管理部门可以与公安、国土资源、建设、环保等部门配合,共同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违法行为。

  王灿发接着说,工商部门有职责取缔没有营业执照的企业,如果工商部门不取缔,群众可以投诉工商部门不履行法律职责。

  王灿发提示,群众也可以向环保部门反映“三无企业”的污染情况。如果污染企业没有环保审批手续,环保部门可以根据相关规定,责令其停业。

  王灿发说,企业应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于工商部门来说,对没通过环评审批的企业不应该颁发营业执照。但目前环保前置审批并没有被列入法律规定。

  王灿发说,在“三无企业”处理过程中,还要考虑污染企业的性质。如果企业的污染通过治理不能消除,属于必须关闭的企业,应当报当地政府关闭;如果是经过补办手续,能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就可以依法停业并补办环保等手续后再合法生产。(李成思)

16、重大规划影响生态环境 战略环评应向哪里拓展?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11月03日 郭文生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5876.html

朱坦建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政策、法规

  “绿色中国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近日在天津市召开,南开大学朱坦教授就中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下简称“战略环评”)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逐步拓展战略环评的法定应用范围,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政策、法规。

  将环境因素纳入决策,有助于调结构惠民生

  朱坦对我国战略环评的作用和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战略环评制度规定,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应组织进行规划环评,分析实施规划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评估其环境可行性,并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朱坦认为,此类规定可以保证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规划的编制和决策过程。例如,四川大渡河流域开发规划环评从生态影响、移民安置、耕地资源承载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规划的合理性,提出了推荐方案,对原规划方案的总体布局和结构进行了调整,从而可减少淹没耕地2.8万亩,减少淹没县城两座,节约了耕地,保护了流域生态系统。

  通过开展相关产业和区域开发的规划环评,可以分析规划内容是否符合区域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生态功能,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宏观调控政策;可以适当控制规划区的发展规模,特别是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规模;对重要资源和环境容量提出总量控制指标,有助于在源头预防规划实施造成的规模、结构和布局问题。2009年,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产能过剩行业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必须在产业规划环评通过后才能受理和审批,进一步强化了规划环评的重要作用。

  2009年8月国务院公布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定,规划环评应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从而降低了规划实施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同时,规划环评鼓励公众参与,使得公众了解规划内容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这样可以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从而促进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得到民主解决。

  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制定环评技术指南规范

  朱坦介绍,国际上战略环评通常包括对政策、规划和法规的环境影响评价,而我国当前的战略环评只适用于一些政府规划,而且未包括在中国规划体系中地位最高、作用最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朱坦建议逐步拓展战略环评的法定应用范围,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政策、法规。朱坦介绍说,实际上,我国对这些方面的战略环评已经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例如,武汉、内蒙古等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战略环评,以及正在进行的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规划战略环评、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等。

  在规划环评的实践中,很多情况下仍然沿用建设项目环评的技术方法。但由于规划的种类繁多,涉及的部门与行业千差万别,其影响范围和不确定性较大,传统建设项目的评价方法在规划环评中并不能完全适用。朱坦建议尽快制定各主要部门、行业规划环评的技术指南、规范,针对部门与行业特点,推荐合理的预测和评估方法,为规划环评的具体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健全环评监管机制,加快信息交流平台建设

  朱坦教授认为,目前规划环评的监督管理还需要改进,迫切需要健全责任考核机制、部门协作机制、全程监管机制、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责任考核方面,应加强对规划环评各相关方,尤其是规划审批机关和编制机关的责任考核,可与政府政绩考核改革相结合,使政府真正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从而主动开展规划环评,主动落实规划环评结论;在部门协作方面,建议环境保护与发展改革、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尽快推动建立成型的协作机制(例如成立规划环评协调委员会),促进部门联动、规划与规划环评互动;在全程监管方面,应特别强化规划编制机关、规划审批机关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跟踪评价方面的监管权责,确保规划环评文件提出的对策、措施得到落实;在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方面,应将规划环评结论作为规划所含建设项目环评的重要依据,尤其应强化规划环评中的总量控制、产业准入等要求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效力。

合理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能够为规划环评的实施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资源,是规划环评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对建设项目环评中信息公开过程和交流沟通渠道进行了规范。这对于促进环境信息公开意义重大,也为战略环评中信息公开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由于战略决策相对于建设项目而言,层次高、影响范围广,战略环评中信息公开的内容就更为复杂。朱坦建议成立相关的协调机构,建立和完善部门间合作机制,共享各行业、部门的宏观基础数据,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同时建议环境保护部开设专门的战略环评数据库网站,设立战略环评案例库,以便于环评人员研究和学习;定期公布最新的战略环评案例和技术方法研究进展等信息。

17、由一家污染企业引起的反思:有法不用等于无法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11月03日 姚卫红

http://env.people.com.cn/GB/10306477.html

  在我的家乡,有一家铜冶炼企业。刚开始的时候,这家企业还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企业,年生产能力只有1.5万吨粗铜/年,并且坐落在山区的一个山坳里。山头上高高耸立的烟囟冒出黄黄的烟雾,漫过山头,随着风飘过附近的村庄、田野,人们时而会被一股略带刺激的酸味呛得有点嗓子发痒。

  后来,冶炼厂附近的树木黄了,果树的叶子也变黄了,附近庄稼、蔬菜叶子也都纷纷发黄后开始落叶,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个烟囟冒出的烟有问题。

  随后,环保部门、农业部门、信访部门调查处理此事,要求企业对所排废气进行治理,并对遭受损失的农民进行赔偿。在各部门的共同参与下,企业对冶炼所排废气采取了治理措施,并对受损的农民按照当年所遭受损失的大小进行了高额赔付。

  接下来的几年,虽然没有再发生企业刚开始生产时的情形,但企业和农民之间的污染纠纷年年不断。

  后来,企业根据国际国内铜市场形势,对原冶炼企业实施了移址搬迁扩建工程,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冶炼和烟气治理工艺。目前这家企业已达到年生产阳极铜11万吨的生产能力,并成为内蒙古十强企业。

  从这场污染事故发生至处理前后及企业的发展历程,我就环境管理制度的执行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环境管理的有关制度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就拿这家冶炼企业看,一是环评制度执行不力。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在项目开工前报批环评文件,而企业属未批先建。二是企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危害。《环境保护法》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治理在生产建设或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三是未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都有明文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如果行政管理部门在发现以上几种情形时把住关、把好关,就不会让企业发生之后的违法排污行为。

  二、公务人员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环境污染纠纷或污染事故问题时,一定要依法行政、公平执法,既要保护好企业的合法利益,也要保护老百姓的合法权利。

  公务员是直接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人员,他们对于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正确实施。

  从冶炼企业污染事故的处理结果看,虽然在企业建设之初管理部门疏于管理,但事发后各有关部门都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控制了事态的发展,使这场污染纠纷得以公平公正的解决。

  试想,如果公务员在执法过程中不严格执法,纵容企业的违法行为,过于看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企业就不会从事故中得到教训,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也不会认真执行有关环境法律和制度,其他企业也会依此效仿。

  应该说,这家冶炼企业的发展与有关部门的严格执法是分不开的。通过严格执法,既提高了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根治了污染隐患;也提高了农民的维权意识,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有法不用等于无法。

  当前环境上访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呈上升态势,这一方面反映了广大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些地方没有严格执法或没有依法行政造成了新问题、新矛盾显现。

  从《环境影响评价法》执行情况来看,大多数新建项目都办理了环评审批手续,但还有许多项目属于未批先建或“批东建西”项目,说明管理部门虽然重视审批但不注重后续管理,使许多企业未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未通过环保验收即投入生产,造成环境污染隐患。同时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助长了违法者的气焰。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不严格依法行政,就有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给接下来的工作增加阻力,从而阻碍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环保局)

18、11月8日公众环保课堂:气候大使谈气候与水

来源:搜狐绿色2009年11月03日

http://green.sohu.com/20091103/n267922209.shtml

  11月8日公众环保课堂活动通知

  本期主讲: 肖鉴珂 气候大使

  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全国7名气候大使之一,旨在向公众传达气候变化的相关信息,唤起对即将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的关注。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学生,同时负责中美能源清洁合作(JUCCCE)志愿者招募与管理工作。2009年夏,出席国际青年能源与变化峰会,并当选为全国气候大使。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尤其是应对气候变化。

  小组成员:陈慕薇,郭昕,崔翔

  小组介绍: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团队。

  这个团队主要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组成,在语言学校的环境锤炼下,我们具有优秀的的沟通能力,在国际化大都市的熏陶下,在学校“千言万语”的背景下,我们又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国际化的视野。

  北外是一所小而美的高校,温暖得像一个家,而我们,怀着一颗服务的心,走出这个小家,把气象变化与哥本哈根会议方面的知识宣讲给校园外的大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推动哥本哈根达成气候变化新协议的行动中来,并激发人们采取节能减排的行动,选择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也相信我们这个团队会在活动中与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演讲主题:气候变化与水

  内容提要:

  通过实例,相关图片和影片,介绍哥本哈根会议,以及气候变化与水的关系,讲纲包括:

  1.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及青年气候大使项目介绍

  2.气候变化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情况

  3.气候谈判和哥本哈根会议

  4.气候变化与水的关系

  5.节能减排及个人行为、生活常识

  时间:11月8日星期日下午2:00—5:00。

  主 持 人: 张 祥

  报名邮箱:xiangz49@126.com

  报名电话:13801045140,84039930

  公众环保课堂简介:

  从2009年5月份开始,每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自然大学水学院公众环保课堂如期“开坛”。大家可以在这里看电影,听讲座,也可以读书,闲聊。

  由多家环保组织联合推进的“自然大学项目”,志在激发大家一起以“亲自去看”的精神,关注自然界的苦难和美好。同时,也随时关注人类创作出的那些从各个角度“关注自然”的各类优秀作品。

  从2009年7月26日(星期日)开始,我们将于公众环保课堂上陆续推出“自然大学读书会”、“环保电影观赏会”等活动,共读一本书,看看一部片子,共听一次与现实高度相关的主题演讲,共同探讨中国的环保之路。我们会努力邀请环保领域重要的专家,一起向大家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观点;我们欢迎所有的人,都把自己培养成“公民环保专家”。

  从26日开始,专家讲座和读书会交叉进行;

  同时,自然大学号召所有关注环境的人,共同搭建设立在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公众环保教室的“公共环保图书馆”。

  听完课,读完书,大家一起轻松交流,喝茶喝酒,闲聊闲坐。

  所有的人都可以来,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带朋友们前来;所有的人都可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地点: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公众环保教室(地址见下面)

公众环保课堂地点: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公众环保课堂(可查询达尔问网站,也可看下面的地图)

  位置图:北辰西路69号A。北四环内北辰桥西南角,从北辰桥顺“北辰西路”西侧往南200米左右,一座灰色的二层楼,门口有一排竹子。“鸟巢”的西南、盘古大观正南。小楼南面是峻峰华亭写字楼正北5米,对面是“萨德尼克大酒店” 和国家地震防御中心 。

    乘车参考和位置地图,图中红色五角星处即是。

  1、地铁十号线北土城站西北出口,转乘82路、113路公交车至北辰西桥南站,下车过马路即是。或从地铁出来西行800米至北辰西路,右拐(北行)500米。

  2、临近三环——乘车(300、801、731、718、725)至安贞华联,换乘839、113、21至民族园或北土城路东口,西行至北辰西路,右拐(北行)500米。

  3、临近八达岭高速——乘车(344、345、315、919)至祁家豁子,沿北土城西路东行800米至北辰西路后向北500米左右。

  4、临近四环——乘车(944、939、740、840、656、836、827、737、510)至北辰路、北辰桥西或北辰西桥南,下车向南200米。

5、临近二环——乘车(81、82)至北辰西桥南,下车即是。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www.nujiang.ngo.cn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