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月三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十月三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10-30

十月三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太行山大峡谷秋色正浓系列报道之一:

1、太行山大峡谷秋色正浓-之一――走在殷墟的历史长河中

 

环境立法30年系列报道之一:

2、中国环境报:        那些事情,我们共同经历

http://env.people.com.cn/GB/10289173.html

 

环境资讯:

3、人民网天津视窗:      张力军强调进一步加大海洋环境监管力度

http://www.022net.com/2009/10-30/443456403131680.html

4、中国新闻网:        粤港澳加强环保平衡生态 严防先污染后治理

http://finance.ifeng.com/huanbao/wrfz/20091030/1408981.shtml

5、国际能源网: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称 环境保护需媒体推动

http://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_0904090418492458.html

 

地方信息:

6、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环保部年内将在川开展土壤环境监管试点

http://www.scol.com.cn/nsichuan/dwzw/20091030/2009103064245.htm

7、长沙晚报:         湘潭7家单位污染超排被罚58列入银行黑名单

http://env.people.com.cn/GB/10288897.html

 

重大水事:

8、中国新闻网:        长江上游来水首次降为1万立方/三峡蓄水受影响

http://env.people.com.cn/GB/10286760.html

9、新华社:          组图:长江南京段水位降至30年来最低

http://news.sina.com.cn/c/p/2009-10-30/072318939676.shtml

10、潇湘晨报:         湘江长沙段水位“跌跌不休” 枯水将持续至明年2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traditional/843751256870782_1.shtml

 

气候变化:

11、第一财经日报:       哥本哈根需达成全球参与的有效协议

http://money.163.com/09/1028/02/5MM8LGLO00253B0H.html

 

民间环保:

12、第一财经日报:       环保组织:珠三角水质已到危机关头

http://env.people.com.cn/GB/10282964.html

 

深度报道:

13、中国环境报:        江河湖泊为何需要休养生息?

http://env.people.com.cn/GB/10282681.html

14、时代周报:         湘江断流之痛(图)

http://green.sohu.com/20091029/n267823643.shtml

15、新华网:          中国三江源近5万生态移民生存实录

http://env.people.com.cn/GB/10283471.html

16、21CN:          吴江垃圾发电厂停建调查

http://green.sohu.com/20091029/n267823867.shtml

17、南方农村报:        广东土壤污染调查:部分地区农作物被毒死

http://xw.2500sz.com/news/gn/gnyw/2009/10/29/10409.shtml

18、人民网:          中国湿地现状堪忧 扎龙湿地因开发严重退化

http://env.people.com.cn/GB/10282788.html

 

环境时评:

19、中国经济时报:       低碳时代来临 中国如何应对

http://www.cet.com.cn/20091029/i2.htm

20、中国环境报:        环境诉求强烈vs监管力量薄弱 基层监管困局难破?

http://env.people.com.cn/GB/10289054.html

21、南方都市报:        广州LPG之争,环保局为何首鼠两端?

http://nf.nfdaily.cn/spqy/content/2009-10/29/content_6129395.htm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www.nujiang.ngo.cn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1、太行山大峡谷秋色正浓之一――走在殷墟的历史长河中

文图  汪永晨

 

2009年10月16日,绿家园生态游又出发了,因为除了周末还要用一天上班时间,这次出行的人就以能够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人为主了。清华、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公安大学、空军指挥学院的老教授们把我们租的一辆大轿车坐得满满的。一路上,老教授们的知识,达观、快乐,也感染着车上的每一个人。

路上的生日

路上就有有心人为朋友带着蛋糕,两个过生日的人的快乐,大家也分享着。

绿家园的生态游,是走进自然,也是走进历史。文化传统与自然的交融,是我们这代人要学习,也要享受的。

太行山大峡谷生态游的第一站是中国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公里。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我们在殷墟

猜一猜这是什么

感谢现在有互联网,过去每个新闻单位都有规模不小的资料室,记者们写文章要查资料,一定要在资料室里“泡”很久。现在,点上你要写的那件事,有历史的积累,正在发生的描述,网上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我们走进殷墟遗址,边看,边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看着实物,回来再在网上搜索,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里的人,物,记载,就可以说是历历在目了。

甲骨文发现地

走进甲骨文发现地

殷墟博物馆里

《史记》、《括地志》均有关于殷墟的记载。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金石学家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发现契刻文字(甲骨文),其后有学者考证出这些甲骨文出土于小屯一带,并从中释出商代的先公和商王名谥,从而证实这里就是古文献中记载的殷墟。1928年开始发掘。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写有甲骨文的地方

编了号的文物

甲骨文

在网上找到的文章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发掘概况:1928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持,开始殷墟的发掘工作,主要参加者有李济、梁思永等人。从1928年10月到1936年6月,共进行了15次发掘。发掘面积共约4.5万平方米,发现了许多重要遗迹:在后岗首次发现了晚商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3个地层的叠压关系;在西北岗西区和东区发掘了13座大墓和大批祭祀坑,证明这里是王陵区;在小屯发掘出一批宫殿和宗庙遗址。出土遗物中最重要的是甲骨,共发掘出土24794片,其中包括著名的“大龟四版”、“大龟七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殷墟的发掘工作继续进行。1950年春,发掘了武官村大墓。其后,在小屯西勘探出一条南北长1100米,折向东西长650米的濠沟,环绕宫殿区西侧和南侧,与洹河共同构成宫殿区的防御设施;在苗圃北地发掘出一处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铸铜作坊遗址;

历史在这里封存

祭祀坑

考古发现

在后岗发掘出圆形祭祀坑。1971年冬,在小屯西地发现21枚牛胛骨,其中10片有刻辞。1973年在小屯南地一次发掘出4829片有字甲骨和一批无字卜骨。1976年发掘妇好墓,在武官村大墓南侧,发掘出一批祭祀坑。

历史上的一个好女子

妇好墓中那三个是锅和灶台

妇好当年墓中用的

著名的妇好墓在小屯西北约100米。妇好为武丁配偶,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相印证而确定年代与墓主的商王室墓葬。

此外后岗、大司空村南和孝民屯东有3处贵族墓地。平民墓葬多分布在遗址边缘,其中以孝民屯南的殷墟西区和大司空村北二地最为集中,已发掘约3000座。殷墟西区900多座墓较有规律地分布在8个墓区内。各个墓区之间有一定的界限,在埋葬习俗、随葬陶器组合以及铜器铭文等方面各具特征。一个墓区往往有数件青铜器上带有同样的族徽,表明一个墓区应是一个族的墓地。

出土文物

原件

活灵活现

下面这段也是网上的记载中:这批小型墓中,除部分青铜器外,还有随葬陶觚、爵等礼器,有的还有生产工具和兵器。在殷墟还发现一批手工业作坊遗址。如苗圃北地发现一处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铸铜遗址,发掘出房基和工棚的遗迹,出土有大型坩埚和炼炉以及大批铸造青铜礼器的陶范;在小屯东南0.5公里的薛家庄和孝民屯西地也发现铸铜遗址;北辛庄南地和大司空村南地则发现有制骨作坊遗址,出土有铜刀、锯、钴和砺石等工具和大批骨器、骨料,还发现贮存骨料的窖穴和与制骨有关的地穴式房屋等;

这是一个盖

导游告诉我们:1969~1977年,在殷墟西区发掘出900多座平民墓。1978年春,在殷墟王陵区1217号大墓东墓道之北,发掘甲字形大墓1座,是这一带新发现的殷墟早期墓葬之一。其后,又发掘了相传曾出司母戊鼎的大墓,墓道内发现不少殉葬的奴隶头骨。

保留至今

墓中

1989年,在小屯北侧发掘出一处大型宫殿基址,三排房呈凹字形连成一体,面积约5000平方米。布局和遗迹:殷墟的范围和布局已基本搞清。宫殿区在小屯村东北,已发掘出建筑基址53座,分为甲、乙、丙3组。乙组面积最大,甲组次之,丙组最小。甲组基址有15座,分布在遗址的北部,靠近洹河,多东西向,年代最早;乙组基址21座,分布在遗址中部,门多向南,年代晚于甲组;丙组基址17座,分布在遗址南部稍偏西,门多向南,还有一些向东或向西,年代最晚。这些建筑基址平面多为长方形,也有近正方形,还有凸字形、凹字形等。修建时,有的先挖基槽后填土夯筑;也有的仅把原来的文化层堆积挖掉,再回填净土夯筑。皆用石柱础,有的在石础上还垫有铜础。在基址下或门侧处,经常用人“奠基”。

当年的车马坑

商代道路遗存

对我们这些对历史有兴趣,但对文字的记载更有兴趣的人来说,在殷墟遗址里寻找甲骨文和今天文字的区别是大家都很喜欢干的事。有人在寻找着字与字间的区别;有人在找着生肖属相,也有人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姓在甲骨文中“长得”是什么样子。

文字的比较

甲骨文十二生肖

找到了我的姓

记事用的龟甲和兽骨。自1899年发现以来国内外搜集收藏的达15万片以上,其中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几批甲骨内容丰富,地层关系明确,价值很高。这些甲骨对研究商代社会历史有极重要的意义。

绿家园生态游,走在这历史的长河中,真得越发感受到中华文明的伟大,我们先人的智慧。哪个国家的文字能像我们有着如此的表意功能和想像力呢。只可惜,如今我们的想像力却在童年时期就被扼杀的有多少啊!

今天,我们站在远古的文字中

最初的文字

梦和绿,是我特意找的。我们谁离得开梦呢,绿色就是我们最大的梦。明天的江河信息中,我们就要看看太行山秋色中的绿中透黄,黄中透红。这是绿的变色,也是生命,自然的全色。

甲骨文的“梦”字

甲骨文的“绿”字

文物出自这样的地貌

2、那些事情,我们共同经历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10月3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289173.html

  ■编者按

  从1979年我国第一部环境法律《环境保护法(试行)》通过之日至今,我国环境法制建设整整走过30年。

  环境立法走过30年之际,本报特推出专题,邀请30年来长期从事环境法研究、参与环境立法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执行环境法律、法规的专家、学者和环保工作者,回顾环境立法30年来他们的亲历,总结30年来环境立法、环境执法发生的巨大变化,从他们的视角去思考和展望“而立之年”后的环境法走向。

  本期,《环境保护法(试行)》起草者之一的马骧聪、20多年来一直从事环境法研究的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王树义、参与处理中国环保第一案的原苏州市环保办副主任高建国将带着我们一起去回忆环境法制30年来曾经亲历过的那些事、那些人。

  误打误撞与环境法一世结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骧聪

  30年,对潜心研究环境法的专家来说,意味着他把黄金岁月奉献给了环保事业。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环境法研究和立法工作的专家之一,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马骧聪参与了我国环保领域很多法律的起草、制定和修订工作,见证了环境法学的繁荣发展和国家环境法治发展的每一步。

  近日,马骧聪教授向记者回顾了环境立法30年的过程,特别是起草《环境保护法(试行)》和现行《环境保护法》的情况。

  百废待兴,环保立法成为要务

  偶然机会,与环境法一世结缘

  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环境保护法》的制定提到了国家立法的日程上。当时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务院环保办)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组织起草《环境保护法》。

  “那时,很多人对环境保护是何物都不清楚,对《环境保护法》更是陌生。”马骧聪说。

  马骧聪当时在社科院法学所编译室工作,在翻译外国法学资料的过程中,他初步了解了一些环境保护法的知识。

  1977年10月,马骧聪和同事任允正受邀代表社科院法学所参加《环境保护法(草案)》的讨论。会上,马骧聪和任允正介绍了一些国外环境立法的经验和做法,给起草小组很大启示,环保部门表示欢迎并要求马骧聪和任允正参与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

  “法学所领导和时任社科院院长的胡乔木等院领导意识到环境法学是门新兴法律学科,很重视,鼓励我们从事这方面的研究。”马骧聪遂将个人研究方向转到环境法学研究。

  经过两年多的起草,1979年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了《环境保护法(试行)》。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环境法律。

  在《环境保护法(试行)》中,为“三废”污染治理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3项制度。马骧聪向记者介绍说,“(这些制度)虽然是在我国环境保护开创阶段提出的,但具有很高的前瞻性。实践证明,这些环境保护制度直到现在都是很重要的。”

  《环境保护法(试行)》还有一个重要成就,就是要求建立环保机构。“之前全国各地环保办没有正式编制,《环境保护法(试行)》实施后,全国普遍正式建立了环保机构,自此我国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健全。”马骧聪回忆道。

【1】       【2】 【3】 【4】 【5】 【6】 【7】 【8】

3、张力军强调进一步加大海洋环境监管力度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2009-10-30

http://www.022net.com/2009/10-30/443456403131680.html

    简要内容:由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监察部、财政部等部委组成的国家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组近日对江苏省沿海地区进行了海洋环保联合执法检查。

  由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监察部、财政部等部委组成的国家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组近日对江苏省沿海地区进行了海洋环保联合执法检查。联合执法检查组组长、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代表检查组,向江苏省政府反馈了对江苏省沿海地区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的意见,肯定了江苏沿海生态保护取得的成果。同时,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江苏省副省长徐鸣听取了反馈意见并讲话。

  国家联合执法检查组在江苏沿海检查期间,分别对南通、盐城、连云港等市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现场检查,包括工业、农业、沿海生态保护等。同时,还重点对江苏境内的主要入海河流——新沂河进行了全程检查。

  在江苏海洋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汇报会上,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向国家检查组汇报了江苏省自查情况。

  会上,张力军通报了这次对江苏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的反馈意见。张力军指出,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在江苏沿海地区开发中坚持保护环境,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开发建设上提高环境准入标准,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努力促进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张力军充分肯定了江苏海洋环境保护取得的5方面成效。一是制定沿海地区环保规划,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江苏省环保厅编制了《江苏省沿海开发环境保护规划》,省海洋与渔业局编制了《江苏省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二是采取措施,防治陆源污染。首先,加强入海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陆源污染综合治理。其次,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三是注重防治船舶和养殖污染。先后开展了“两防”(防船舶碰撞、防泄漏)、“安全生产百日督察”等专项检查活动,实行对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单位资质审核和报备制度,强化对船舶供收油作业的现场监管。

  四是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大力开展海洋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工作,修复海洋生态。同时,建立了一批海洋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

  五是切实加强海洋环境质量监测。先后对连云港、盐城和南通3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海洋生物、海洋沉积物、入海河流和主要直排海污染源进行了监测。

  张力军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对海洋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科学规划海岸带空间资源,调整沿海开发区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海洋污染防治,提高海洋污染应急能力,严格执行涉海工程环境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海洋环境保护监管力度。

江苏省副省长徐鸣听取反馈意见并讲话,要求苏北及沿海各市要借助这次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的契机,进一步把环保工作抓好。(见习记者 李玉芳 闫艳 记者 高杰)

4、粤港澳加强环保平衡生态 严防先污染后治理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10月30日

http://finance.ifeng.com/huanbao/wrfz/20091030/1408981.shtml

据澳门日报报道,随着粤港澳的关系渐趋紧密,不少区域合作项目逐步开展。粤港澳三地政府28日公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镇协调发展规划研究》,除协调区域合作的发展方向,也同时强调维护区域生态及环境保护的工作。

研究提出如生态用地建设与保护的责任分区、开展排污权交易、低碳发展及生态补偿机制等合作研究。期望透过有关环境的合作项目,平衡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

在珠澳区域合作项目中,部分基建动工位置邻近横琴、路氹城的生态保护区,故有担心相关工程会影响区内生态环境。澳门运输工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黄振东表示,特区政府十分关注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平衡,因应澳大连接隧道、珠澳城市轻轨无缝对接等合作项目计划,澳门相关部门正展开相关研究及评估,借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建设对生态保护区的影响。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劲松指,环境的优势是横琴发展的重要品牌,因此,横琴在发展过程中,会强化生态优先的原则,如严格保护不可再生的资源,包括不能开发两个湿地、大小横琴山。在城市建设及用地方面,除提倡节约、低碳,亦会极力采取措施保护不可再生资源。

在《大珠江三角洲城镇协调发展规划研究》中所提出的建议,优质环境建设占有相当重要部分。其中,大珠三角城镇群优质环境策略可概括为构建区域整体生态安全格局,合力推进区域环境河治理,落实各地环境保护责任。

《研究》还提出透过生态安全格局优化计划、区域环境污染治理计划、各地环境保护责任落实计划、珠江湾区域保护计划和生态环境合作研究计划,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策略。

生态安全格局优化计划是通过生态用地建设、保护生态关键区域及保证生态连通性等措施,重点落实生态廊道、生态功能区及生态环境敏感地区的构建与保护。区域环境污染治理计划主要是针对区域大气污染、流域水污染、工业点源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从环境技术、环境工程、环境政策及环境监测等领域,提出相关合作建议。

《研究》提出要对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实行分区、分时段、分类控制。另外,在提出“湾区发展计划”前,要规划先行、环评先行、环保措施先行,提高产业准入门坎;优先建设环境基础设施,防止“先污染后治理”;针对重要环境要素和生态要素执行严格生态监察制度,以保护珠江湾区域的生态环境。还希望透过生态环境合作研究计划,加强与区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研究,如开展排污权交易、循环经济、低碳发展及生态补偿机制等。

5、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称 环境保护需媒体推动

来源:国际能源网2009-10-30

http://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_0904090418492458.html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今日在2009年度“拜耳青年记者”颁奖表彰会上表示,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媒体和青年朋友的共同推动,需要公众的参与。

    潘岳说,“拜耳青年记者”评选,为中国青年搭建了一个深入沟通环保理念、推动环保实践的平台。他认为,年轻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潘岳希望他们积极带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部会同七个部委共同发起了以“意识提高与倡导参与”为目标的“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鼓励更多人“行动起来,减少污染”。

6、环保部年内将在川开展土壤环境监管试点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09-10-30

http://www.scol.com.cn/nsichuan/dwzw/20091030/2009103064245.htm

   记者10月28日从省环保局获悉,为尽快建立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监管力度,环保部决定在四川开展土壤环境监管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制定土壤环境管理政策,建立污染土壤档案管理制度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测制度,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推动土壤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当前土壤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事件时有发生。

  目前,省环保局正在拟定试点工作方案,从机构、人员、制度等方面落实,全力推进试点工作开展。预计试点将在年内启动,首批试点区域暂定在成都市。监管试点工作将对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提出调整用途的意见;开展重点城市和重点地区 “菜篮子”基地土壤环境安全性划分与重点污染源监控;严格控制污水灌溉,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的环境管理。

7、湘潭7家单位污染超排被罚58列入银行黑名单

来源:《长沙晚报》2009年10月3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288897.html

  昨日上午,湘潭市环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10月15日湘潭市组织的“枯水期保水安全专项行动”突击检查结果处罚情况进行通报。对该市违反规定进行违规排放的7家企业给予58.5万元罚款。

  今年9月,湘江提前进入枯水期,为保障湘潭和省会长沙人民的饮水安全,10月15日晚,湘潭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保监测站、雨湖、岳塘、湘潭县、湘乡市环保局执法人员开展“枯水期保水安全专项行动”。对市区及湘乡市、湘潭县范围内部分重点排污单位进行突击采样、检查,对部分违法超标排污企业进行立案查处。本次专项行动共检查排污单位18家。其中: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环保设施运行正常,废水排放达标。湘潭岳塘白鹭化工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环保处理设施管理不到位,存在一定的环境安全隐患。湖南陈氏精密化学有限公司、湘乡市涟丰明胶有限公司、湖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湖南有色氟化学有限公司、开元集团湘乡碱液公司、湘潭县新宇化工有限公司6家单位外排废水均超过国家排放标准,其中湖南陈氏精密化学有限公司染料处理废渣堆放场地无防渗漏措施;湘乡东山制革实业有限公司在已取缔的原厂区内非法生产,外排废水严重超过国家排放标准。

  针对检查结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湘潭市环保局决定:对湖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处3.5万元罚款,对湖南有色氟化学有限公司处20万元罚款,对开元集团湘潭碱业有限公司处6万元罚款,对湘乡涟丰明胶有限公司处10万元罚款,对湘潭县新宇化工有限公司处4万元罚款,对湖南陈氏精密化学有限公司处5万元罚款,并责令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对湘乡东山制革实业有限公司立案处罚10万元,并函告湘乡市人民政府对该单位原生产厂区内的生产线依法予以强制拆除。

  同时,将上述立案处罚决定通报中国人民银行湘潭市中心支行,录入中国人民银行湘潭市中心支行的企业诚信系统。 (记者 刘炬)

8、长江上游来水首次降为1万立方/三峡蓄水受影响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10月3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286760.html

  中新网宜昌10月29日电 (望作信)10月29日12时,三峡入库流量降为10000立方米/秒,下泄流量确上升为9470立方米/秒,与昨天相比,24小时内三峡蓄水其水位只上涨0.06米,稳定在170.8至170.9米之间,坝下宜昌及中游水位持续回升,有利船舶通过中游浅区,有利缓解长江中游湖南等地发生严重干旱。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枢纽梯级调度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9日12时,三峡水库坝前水位为170.9米,比上一日12时170.84米只上漲0.06米。这是三峡工程自9月15日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首次出现微涨状况。而9月15日蓄水时入库流量23500立方米/秒,当天水位上漲2米以上。

  目前,长江上游少雨,其来水流量已降至10000立方米/秒的年内新低,而三峡工程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下泄流量仍然保持在9470立方米/秒左右,比原蓄水计划的6500立方米/秒增加了近3000立方米/秒。

  近期湖南、江西等省的湖泊、河流水位低,正在进行三峡175米蓄水则提前为长江中游采取补水措施。(完)

9、组图:长江南京段水位降至30年来最低

来源:新华社 2009年10月30日

http://news.sina.com.cn/c/p/2009-10-30/072318939676.shtml

10月29日拍摄的长江南京下关段大片裸露的河床。

10月29日,一名男子在长江南京下关段裸露的河床上眺望江景。

10月29日,几艘空载或半载的运沙船在长江南京下关段航行。

受上游来水减少影响,截至10月28日,长江南京段最低水位降至3.22米,创30年以来最低。长江南京段大片近岸河床裸露,不少货轮空载或半载通航。新华社发(王启明 摄)

10、湘江长沙段水位“跌跌不休” 枯水将持续至明年2

来源:潇湘晨报2009-10-30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traditional/843751256870782_1.shtml

25.05米,25.01米,25.0米,24.95米,10月以来,湘江长沙段水位连续4次跌破历史最低。据长沙水文站监测,水位仍将继续回落。

为抬高水位,日前已基本竣工的湘江壅水围堰工程将进一步优化方案。此前预留的190米宽的过水口,将被缩窄到140米。

湘江长沙段水位将继续回落

在前期降水偏少、上游来水量减少和三峡水库蓄水洞庭湖水位降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湘江长沙段水位持续回落,10月以来屡创新低,已4次跌破历史最低。分别为10月6日14时的25.05米,10月23日晚8时的25.01米,10月28日下午2时的25.0米和10月29日晚上8时的24.95米。

据长沙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陈集中介绍,湘江长沙段水位持续降低,与上游来水量减少有关。按照目前的补水方式,湘江流域各工程只能维持湘江下游56天的补水任务。考虑到湘江流域的枯水季节将持续至明年2月上旬,调水方式需要进行调整。从10月27日10时起,上游株洲航电枢纽的日平均下泄发电流量由500立方米/秒左右减少到了470立方米/秒左右。10月28日20时再减少50立方米/秒,日均下泄流量维持在420立方米/秒。

陈集中称,在上游逐步减小下泄流量的情况下,湘江长沙段水位还将继续回落。

围堰预留过水口将缩窄50米

 “现在上游来水量减少了,我们正在进一步缩窄围堰的过流断面。”长沙市水利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庆武说。

湘江长沙段实施的临时性壅水工程,是长沙市枯水期安全取水的控制性工程,于10月26日基本完工,在银盆岭大桥下游220米处已经形成了一条720米长的充沙围堰,并在西侧留有190米宽的过水口。

目前壅水围堰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具有一定的壅水效果。但由于河道流量减少,要保持水位,需要采取继续缩窄过流断面的办法。“我们计划将190米的过流断面再缩窄50米。”张庆武称,将根据来水量和水位情况等水情发展趋势,对围堰的方案进行调整,如果来水量继续减少,将进一步缩窄过流断面。

三峡已第三次加大下泄量

昨天(10月29日)记者从防汛部门获悉,为应对目前长江中下游枯水危急形势,国家防总紧急采取调度措施,第三次加大三峡水库下泄,从10月27日20时起,三峡水库下泄流量从9000立方米每秒加大到9500立方米每秒以上。受三峡水库持续加大下泄的影响,洞庭湖城陵矶水位上涨明显,昨天14时,水位涨至22.15米,较前日14时又涨了6厘米。不过,洞庭湖的水涨了,湘江干流的水位仍连创新低。

省防指表示,湘江流域短期内可能仍无较大降雨,水资源短缺形势将进一步加剧,而且有向资水、沅水和澧水流域扩展的势头。由于可调的水资源有限,湘江枯水形势十分严峻。湘江中下游流量进一步减小后,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环保部门要加大减排力度和检测密度,交通部门要严禁装载有害物质的船只航行,尽全力防止发生水污染事件。航运、工矿企业、发电等必须服从于供水安全任务。长沙、湘潭等城市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提前做好应对更枯水位的准备,长沙市要加快株树桥水库供水工程进度,进一步优化壅水围堰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发挥围堰的壅水作用。

11、哥本哈根需达成全球参与的有效协议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2009-10-28

http://money.163.com/09/1028/02/5MM8LGLO00253B0H.html

第一财经日报10月18日讯 在正式的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谈判之外,各谈判国间的双边政府对话也尤为重要。澳大利亚气候变化与水资源部部长黄英贤,是“力拓案件”发生后,第一位同中方恢复高层对话的澳大利亚内阁成员,而她所提议题,恰恰是气候变化合作。

值第二次中澳部长级对话之际,黄英贤认为同中国副总理李克强的见面非常有建设性,气候变化议题对两国而言都意义非常,同时希望哥本哈根会谈能有完美成果。

由于曼谷谈判生变,是否最终在哥本哈根能达成全球协议成为疑问。对于谈判本身,黄英贤措辞谨慎,但透露出澳大利亚的谈判底线仍为希望达成一个全球参与的有效协议。

CBN:在同中方有关会晤之后,你对中方在哥本哈根的谈判立场有何理解?

黄英贤:我们同意哥本哈根是最重要的气候变化谈判里程碑,当然希望谈出一个好的结果。

我的感觉是中国希望参与其中,且我认为中国参与谈判的参与方式非常积极,无论是在联合国谈判还是非正式的类似谈判中。如果让我给你一个例子的话,我觉得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纽约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讲话,已经对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的立场等表达得很清楚了。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澳处在不同经济策略阶段,我们有不同的期待,但是澳大利亚需要减排,这是我们议会应该做的事情,在中国,这也是有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CBN:目前美国在曼谷决然背弃《京都议定书》、试图抹平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界限,欧盟立场摇摆,中方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你对此如何看待?澳大利亚又持何种立场?

黄英贤:在国际谈判完成之前,我们不能太深入探究这些问题,毕竟最终的条约还在讨论之中,所以有很多种意见。

澳大利亚的看法是我们需要在气候变化方面达成一个“有效果”的协议,此协议要求所有国家都有所贡献。

当然在寻找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立场一致的过程中,澳大利亚会继续扮演一个有建设性的角色。

CBN:上述问题的胶着部分在于,如何看待发展中国家是否需要减排目标,请问你怎么看?

黄英贤:目前所现存的协议中,并没有为发展中国家制定任何减排目标,而且现在例如中国已经作出了对能源强度减排的承诺以及相应的国内减排政策,我认为此种行为会激励和扩大其他国家参与国际协定。

而且我们理解,说到底,从责任方面而言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问题。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冯迪凡) 

12、环保组织:珠三角水质已到危机关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10月2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282964.html

中国水危机 供图: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

  42岁的李姓渔民,经常在靠近建滔(番禺南沙)工业区的珠江口一带打鱼。早年间,渔民口喝了,从江里舀上一桶水就能喝。“现在这一带起了很多化工厂,污水排放很多,再也不敢像过去那样喝水了。”老李说。他告诉记者,“在靠近化工厂排污口附近打的鱼,都有一阵很浓的洗发精、碱水味。”

  在建滔(佛岗)工业区旁边生活的王女士反映,“文园村出产的菜卖不出去,因为当地人都知道,文园村就在一家大化工厂旁,菜都受污染了。”

  在经历了近30年经济高速成长之后,珠三角地区眼下面临着的最紧迫的问题就是水污染。

  造成水污染日益严重的根源在一些高污染企业。28日,一家环保组织28日公布的《解“毒”珠江——珠三角工业水污染调查》称,珠三角的5家企业(包括4家港资企业和1家内资企业)向珠江排放包括锰、铜在内的重金属和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有机化学物质的有毒有害物质。

  报告称,这5家企业分属电子元件、化学物品与纺织等不同行业。该环保组织在这些公司的污水以及附近的淤泥中检测到了高浓度的铍、锰、铜等有毒金属,其中一个样本中铍的含量高达广东省污水排放标准最高可容许水平的25倍。而另一样本中,铜的含量超出广东省污水排放标准最高可容许水平的12倍。

  2007年,水利部就已经指出,珠三角超过六成河段被污染。珠江全长2214公里,集水区达453000平方公里,是继长江和黄河后中国第三大河流。此前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流经城市的珠江流域河道受到严重污染,广州、东莞和深圳等地的市内水体更被形容为“极度污染”。世界银行2002年的一项研究指出,珠江很多支流的水都因为污染而不宜饮用。2007年,广东水利厅透露,省内约有725万农村人口正饮用受污染的饮用水。

  丰富的水资源是珠三角地区工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基础,从这个地区走向世界的产品占中国近三成的出口量。同时,这些河流也为区内4700万人提供饮用水。水资源对珠三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介绍,针对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已出台法规政策,强调对污染的预防和避免,而非末端治理。我国也已于2002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现行的污染控制模式与相关条例都急需得到改进与完善,”这家环保组织有关人士认为:“我国目前水污染控制的着眼点很大程度上还集中在化学需氧量或固体悬浮物等常规污染物,却放过了相当多的有毒有害物质。《清洁生产促进法》已经打好了一个重要的基础,但是对于如何真正削减乃至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还需要看到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

“这次的发现不过是冰山一角,中国更多地区的水污染情况皆不容乐观。作为中国最活跃的工业生产区域和‘世界工厂’,珠三角尤其需要与时俱进,在推进清洁生产方面成为先锋。”该环保组织一位负责人说。

13、江河湖泊为何需要休养生息?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10月29日 秦伯强

http://env.people.com.cn/GB/10282681.html

  阅读提示

  水污染是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环境污染之一。近20年来,水污染从局部河段到区域和流域,从单一污染到复合型污染,从地表水到地下水,严重制约可持续发展。

  一些城市周围的湖泊,大多处于重富营养化或异常富营养化状态,许多湖(库)已经丧失供水、旅游、水产等服务功能。我国成为世界上湖泊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大江大河的污染最终延伸到沿岸海域,导致我国近海海域水质恶化和赤潮频繁发生。随着近海污染的加重,赤潮的发生越来越频繁,面积不断扩大,危害越来越重。

  要加强水资源管理,特别是加强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强上下游之间的协调,上游污染要给下游以补偿。同时,要强化环境容量管理。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最突出的问题是可持续问题。这个问题涵盖了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可持续利用问题。而要进行流域治理,必要的政策支持不可缺少。

  编者按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武汉市人民政府与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I L E C )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将于2009年11月2日~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为“让湖泊休养生息——全球挑战与中国创新”,意在突出湖泊保护需要全球共同行动和中国“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创新理念。对此,本文作者就江河湖泊为什么要休养生息,湖泊流域水环境管理,湖泊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江河湖泊是由各种动植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是有生命、有活力的,具有各种生态服务价值。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向江河湖泊索取资源和进行掠夺性开发,包括排污、养殖、围垦等。

  在我国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排放到江河中去,最终流入湖泊或水库,导致这些地区的江河湖泊污染严重,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等频繁暴发。在我国中部地区,由于围垦等行为,导致许多湖泊面积缩小,湖泊的防洪能力下降,纳污能力减弱。由于人们经常在浅滩地区进行围垦,而这些浅滩地区通常是天然湿地,因此大面积的围垦行为使得大片天然湿地消失,加上上游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严重,严重影响湖泊应有功能的发挥。

  在西部地区,由于干旱等原因,不少湖泊逐步收缩、矿化度提高,使得湖泊中的生物资源受到威胁,如青海湖、博斯腾湖等。而且,由于西部地区经济逐渐发展,出现大量湖泊受到污染,水域生态系统退化、水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很普遍,使得我们不得不呼吁: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 

【1】 【2】 【3】 【4】 【5】

14、湘江断流之痛(图)

来源:时代周报2009年10月29日

http://green.sohu.com/20091029/n267823643.shtml

  长沙的寒秋未曾到来,橘子洲西侧的湘江却已经断流多日。市民们慢悠悠地在干枯的河床上散步、拍照。由于连日干旱,他们对橘子洲开发建设指挥部“禁止下河游泳”的醒目标示置之不理,把往日奔流不息的湘江河道变成难得的休闲之地。

  但这并不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有专家在湖南省防汛抗旱会议上说,如果水位再低几厘米,长株潭三市一些自来水厂就将取不到水。从9月21日开始,湘江长沙站水位就出现持续下降的迹象,并在过去一个月内屡创新低。

  “近年来湘江水位下降,主要原因是湘江流域的水利保护措施和开发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10月23日,湖南省政府参事、原湖南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聂芳容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但可以预料的是,湘江流域在枯水期水位走低的情况在未来几年还会继续出现。”

  三峡蓄水致断流?

  干涸的河床、缩窄的水面、杂乱的河滩,构成了中秋之后湘江的直观场景。在湘江长沙水文站,13根水文标尺浮出水面,向河中央次第伸展,只有最后一根水文标尺还在水中。

  “按照以往的惯例,湘江枯水期的最低水位应该出现在12月或1月,但新世纪之后,这个时间有提前的趋势。”湖南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管理学院李景保教授说,“特别是今年,湘江特枯水位的出现比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月。”

  根据官方的说法,此次湖南出现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降雨偏少。湖南省水文局10月21日分析,今年以来,全省累计平均降雨1041毫米,较常年偏少16%。

  而在聂芳容和李景保等水利专家看来,长江三峡的蓄水也是造成湘江在枯水期间水位持续走低的原因之一。“有数据表明,三峡蓄水后,大概会让洞庭湖城陵矶的水位降低2-3米。”聂芳容说。

  这一变化会对湘江中下游水位有所影响:湖区水位高,会导致湘江干流出流慢,出现较小流量而较高水位的现象;湖区水位低,会加大湘江下游河段水面下降,加快湘水入湖,致使湘潭站同流量情况下长沙站水文水位降低。10月12日14时,城陵矶水位22.18米,在一个月内下降了近5米,水位较历年同期均值低2.5米左右,也使得湘江中下游水流速度加快。

  “为了使三峡水库蓄水尽量不占用长江中下游10-11月生态水资源,三峡水库关闸蓄水的时间必须提前至8月中旬和9月上旬为宜,现行的9-10月的蓄水时间不尽科学。”聂芳容说。

  但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并不这样认为,他在10月25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近期湖南、江西等省的湖泊、河流水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地区自身的旱情,并申明“三峡水库必须在秋冬季节蓄水,才能全面发挥综合效益”。

  “今年湘江最低水位之低超历史,最低水位出现之早超历史,枯水期之长也可能超历史。”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肖坤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湘江长沙段的水位维持主要依靠上游调度,湘江中上游水库、各级航电枢纽从9月30日起开始为下游补水。

  从10月5日起,位于湘江源头区域的东江水库就按照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以120立方米/秒的发电流量持续放水急援长株潭;两天后,水库的下泄量更是加大至不小于170立方米/秒。

  10月24日,李景保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整理着近几年湘江长沙段最低水位的变化情况,在他的笔记本上写着“2009年10月6日,25.06米”的字样。“我还没来得及更新,这个数字已经发生变化了。”他解释道。

  “干渴”的长株潭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在湘江两岸,雄踞着岳阳、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郴州等湖南省的主要工业城市,它们的人口占全省的57.1%,GDP占全省的72.4%,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64.3%,形成了湖南省的经济走廊。随着湘江沿线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域用水需求逐年递增。

  而在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长株潭城市群,则是湖南省城镇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这三个城市的大多数自来水厂都直接从湘江取水。

  “现在,长株潭三个城市每天从湘江抽起来的水就达300多万立方米,这个数字与1980年相比,增加了将近10倍。”聂芳容说。

  在水资源总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流域用水量逐年上升,加剧了湘江枯水期水量供需矛盾。为保障城市供水,目前长沙市已有多家自来水厂完成了“江心取水”工程,就在10月21日,长沙市一水厂的取水口已改造延伸到江心底部4米处。

  同属湘江下游的湘潭和株洲亦面临着与长沙相同的干旱情况。据报道,湘潭站水位从9月22日开始下降,并先后于9月29日、10月5日2次出现历史最低水位;株洲站9月下旬以来水位一直处于29.3米左右,并先后于9月25日、28日、29日出现历史最低水位。

  目前,长沙市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9月30日就已经开工的湘江长沙航电枢纽。距离橘子洲大桥26公里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坝址位于望城县的蔡家洲,距株洲航电枢纽131.4公里,是湘江所规划的枢纽工程中地理位置最北的一个枢纽工程,建成后正常蓄水位为29.7米,库容为6.75亿立方米。“枢纽工程建成后,可从根本上保证长株潭3市在枯水期的用水需求。”长沙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一名工作人员说。

  但在聂芳容看来,情况并非如此乐观:“长沙航电枢纽建成后,并不能完全解决湘江流域的枯水问题,大坝把水拦起来后是可以抬高水位,但由于水量并没有增多,水流的减慢会导致它稀释污染的能力减弱。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在湘江流域进行蓄洪补枯。”

  “‘蓄泄兼筹’放到今天仍该坚持,但应加强‘蓄’的措施,不能简单地以泄为主,洪水来了都一排了之。”李景保提出,充分利用洪水资源,留住汛期最后一场暴雨对湖南和湘江流域都非常重要。

  从泄洪到补枯

  “目前为止,湖南省的‘蓄洪补枯’主要还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聂芳容说,“其主要原因是湘江流域的水利保护措施和开发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湖南现有1.3万座水库,占全国水库总量的1/7,但大多数是上世纪60年代修的,建设标准、防洪能力较低。经过多年的服役,已有3000多座中小水库‘生了病’。”李景保说。

  “如果东江水库的蓄水量足够的话,现在它们应该按照300立方米/秒左右的流量进行下泄才对。”聂芳容说。除东江水库外,位于湘江上游的双牌、酒埠江、欧阳海、水府庙等水库,它们蓄水量分别占正常库容的45%、65%、46%和40%,根本无法为下游提供支援。

  10月26日下午3点过后, 秋天的太阳已经偏西,郴州东江水库码头,十来个等待搭坐小船的乘客坐在码头的甲板上,几艘货运小船行驶在湛蓝的水面上,荡起一轮又一轮的波光。

  这是一个水面积达160平方公里、总储水量为81.2亿立方米的湖泊,但由于正值枯水期,它的储水量只有正常时期的89%。在过去的20多天时间里,因为给下游补水,它的储水量更是在此基础上减少了大约2.25亿立方米。

  按目前的补水方式,东江水库只能维持61天的补水任务;而湘江干流株洲上游最近的3个梯级工程均接近死水位,已无应急水源。

  “其实认真算来,湖南不会缺水,在每年的4-6月,洪水一来,水多得不得了。”聂芳容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坐了全国水灾的头把交椅,是遭受洪涝灾害最多、损失最严重的省份。”

  在这一背景下,湖南省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防汛工作。但这随之进入了一个误区:人人都把洪水当成灾害,来了就盼着它赶紧走,从没想到把它利用好了也是宝贵的资源。不单湖南,整个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治水总原则就是“蓄泄兼筹,以泄为主”,这个原则从1954年制定到现在,半个世纪多了,一丝儿没变。

  “在防汛抗洪时,湖南更多的是考虑到如何渡过眼前的难关,根本未考虑到洪水资源化的问题,这种防汛调度理念必须转变。”聂芳容认为,在汛期初期,水库弃水是正确的,但在末期,水库应该抓住“洪尾”有效蓄水,以保证能在枯水期给河流以补给。

“以东江水库为例,按照理想状态,它在每年的1-9月份应该蓄有80多亿立方米的水,那样在枯水期就会有45亿立方米的水可以调度,为湘江冬枯补水,” 聂芳容可惜地说,“但现在的情况是,水库的蓄水量远远不够,因为没有抓住汛期时的‘洪尾’,让水白白流走了。”

15、中国三江源近5万生态移民生存实录

来源:新华网2009年10月2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283471.html

  新华网西宁10月29日电(记者何伟) 33岁的达拉,是地处中国三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区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一名藏族牧民。

  五年前,达拉一家与另外150户、642名牧民作为黄河源头地区第一批“生态移民”,自愿离开世世代代放牧为生的大草原,搬迁到100多公里之外的果洛州州府玛沁县大武镇,住进了政府投资兴建的新房子。

  去年10月份,达拉买了辆面包车跑运输,一年收入5000多元,再加上政府发放的饲料粮补助,一家5口人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如果我们继续在当地草原放牧,过不了多少年,那里的草场就会变成沙地,退牧搬迁是我们最好的出路。”达拉说。

  达拉的故乡——青海省玛多县,是黄河源头,该县境内曾经河流众多,水草丰美,沼泽湿地广布,尤其是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数量高达4077个,素有“千湖之县”的美誉。

  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连续干旱、超载放牧等因素,黄河源区千里草原退化、沙化,湖泊河流干涸萎缩,4000多个湖泊中半数以上枯竭,愈来愈多的藏族牧民沦为“生态难民”,被迫移居他乡。

为了使包括玛多县在内的三江源地区重返“生态天堂”,打造青藏高原“绿色屏障”,2003年退牧还草工程在这一地区实施,2005年中国政府规划投资75亿元,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

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说,6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工程的稳步实施,中国三江源地区已经有1万多户、近5万名牧民,告别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融入了城镇社区。这是青藏高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潮。

“事实上,正在三江源区紧锣密鼓进行的生态保卫战,同时也是一场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的攻坚战。”李晓南说,根据工程规划,预计投资22亿多元惠及民生的小城镇建设、人畜饮水、建设养畜、能源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提供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在小城镇建设项目上,已完成投资约3.2亿元,完成86个移民社区的水、电、路、学校、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方便了搬迁牧民的就医和子女上学,移民子女入学率达95%以上;在能源建设项目上,已完成投资1.86亿元,使4.5万多户牧民群众用上了太阳能;在人畜饮水项目上,已完成投资3千多万元,使1.7万名当地牧民喝上了放心水。  

记者日前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和日乡的移民社区采访时看到,统一规划的社区干净整洁,道路宽阔平整,不少民居的屋顶上还架上了电视接收天线,居民家里用上了各式现代家电。  

三江源移民社区就业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的人均收入已接近2000元,与移民前相比翻了一番。  

“三江源地区近5万名生态移民,为生态保护做出了巨大牺牲,其后续产业问题关系到整个生态保护工程的成败得失,也是各级政府亟须解决的问题。”李晓南说,“但是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  

可喜的变化是,六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治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项目区生态退化趋势明显缓解,生态服务功能效果显现,出境水量有所增加,“中华水塔”功能初步恢复。  

青海省副省长邓本太说:“随着一系列生态工程的稳步实施,三江源地区广大干部和牧民群众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在生态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达拉的故乡——青海省玛多县已成为三江源地区生态治理逐见效果的一处缩影。素有“千湖之县”美誉的玛多县重现了昔日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的“千湖”美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县境内湖泊数量已经恢复到4000多个。

16、吴江垃圾发电厂停建调查

来源:21CN 2009年10月29日

http://green.sohu.com/20091029/n267823867.shtml

  10月25日,吴江市平望镇。

  吴江绿洲环保热电有限公司的保安正在加固厂区大门。

京杭大运河在该厂脚下流淌,河上船来船往。

  吴江市决定停建这家垃圾焚烧发电厂。该厂原本打算21日点火试运营。

  停建缘于在建电厂周围居民的反对。“我家在电厂后面,塑料烧垃圾出来的烟有二恶英,致癌的,我们不要建电厂”,50多岁的平西村村民张秀英(化名)说。

  电厂后续如何处置,企业与政府都在紧张思考。电厂投资方东方市场(000301.SZ)董秘高健告诉记者:“企业的底线是投资由政府全部埋单。”

  吴江市委宣传部一位官员表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停止建设,施工队伍也全面撤离,但资产处置利用,在时间和程序上还需要一个过程,市里还在研究,毕竟10月24日才宣布停建。”

  环保部环评司一位官员表示,总的来说,对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比较支持的,因为现在垃圾量太大了,尤其在东部找不到地方填埋,但也要看具体的地方情况。

  以上海为例,每人每天产生1公斤垃圾,2000万人口就是2000万公斤生活垃圾,没有足够的垃圾填埋点。

  “其实垃圾填埋厂也有污染,填埋也找不到地方。”江苏环保厅一位官员说。

  “执行欧盟标准”

  居民们最担心的是,塑料垃圾焚烧后的废气会产生致癌物质二恶英。

  二恶英包括210种化合物,难以自然降解,毒性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

  据《吴江市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工程预计总投资32001万元人民币,其中环保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占项目总投资的15.6%。报告书设定的垃圾焚烧厂卫生防护距离为300米,称将从控制来源、减少炉内形成、避免炉外低温再合成等三方面入手减少二恶英产生。

  环保部环评司一名官员解释说,国家规定300米是最低的防护距离。具体防护距离有一系列公式、模型计算,还要取参数,必须考虑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风速等,“算出来小于300按300算,大于300,按较大数字算”。

  此外,他介绍说,二恶英国家国家标准是1.0TEQng/m3,但环评司实际审批标准为0.1TEQng/m3,是欧盟标准,比国家标准严格10倍,“这样比较保险”。

  至于工艺,其中烟气净化拟采用石灰半干法脱酸+活性炭喷射+袋式除尘器串联的方式。垃圾焚烧后炉底排出的残渣外运综合利用,飞灰进行固化处理后安全填埋。

  上述环保部官员称,“这是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处理方式,如果企业严格按批复要求做,是没有问题的,报告是专家严格审批过的”。

  “设备和方法没有更先进的了,如果严格控制生产流程的话,二恶英的排放也不会超过标准”,在分析完报告书后,江苏省一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高级工程师也做同样表示。

  不过他透露,一些垃圾焚烧电厂确实存在二恶英超标的问题,比如,可能达到0.14TEQng/m3。“一些国内设备仿照国外技术可能有一些问题”。

 [1] [2] [3] [下一页] 

17、广东土壤污染调查:部分地区农作物被毒死

来源:南方农村报  2009-10-29

http://xw.2500sz.com/news/gn/gnyw/2009/10/29/10409.shtml

  南方农村报10月29日报道:一切都在低调中进行,他们就像一支神秘的特种部队,严格按照网格化的方式,遍采广东土壤样本进行分析化验。这种行动已经进行了八年,目的是摸清广东的土壤环境质量家底,搞明白污染状况到底是否有传说中的那么严重。

  由于签署了有关协议,这只特殊部队的“司令”——著名土壤专家、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万洪富不便透露广东土壤污染问题的更详细数据。

  但他表示,目前的问题是:一方面公众与政府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忽略,另一方面却是公众与政府对广东的土壤污染问题存在误解。

  “真正污染严重的不在珠三角,全省大大小小3000多个矿山周围,才是最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

  被忽略的污染

  青翠欲滴的蔬菜,它却是从严重污染土壤中长出的“毒菜”。

  香喷喷的大米,它却是从严重污染土壤中长出的“毒大米”。

  如果我们长年吃这些“毒菜”与“毒大米”,我们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韶关大宝山矿区的上坝村老百姓就是因为长年吃这种“毒菜”与“毒大米”而成为著名的癌症村,很多村民年纪轻轻就死去。

  研究表明,这个村庄出产的“毒大米”,重金属镉严重超标。而关于镉的危害性,相信公众通过当年著名的北江镉污染与最近的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应该有所了解。

  人们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自来水或地表水,并用受镉污染的水进行灌溉(特别是稻谷),会致使镉在体内蓄积,造成肾损伤,进而导致骨软化症,周身疼痛,称为“痛痛病”。

  此外,慢性镉中毒对人体生育能力也有所影响,它会严重损伤Y因子,使出生的婴儿多为女性。

  可见这种重金属的危害之重。

  而广东省此前的监测中,发现稻田重金属超标率高达70.9%。一些重金属污染区,土地根本长不出蔬菜和粮食,原来正常生长的农作物在超标的重金属作用下,被毒死。

  研究表明,土壤中污染物超过植物的承受限度,会引起植物的吸收和代谢失调,一些污染物在植物体内残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引起植物变异,使农作物减产,农产品质量下降。在被污染土壤中生长的作物吸收和积累了大量有毒物质后,这些有毒物质就会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人体健康(如汞、镉、铅、DDT等)。

  就全国而言,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长期以来提到环境保护,言必称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方面,而土壤污染没有被提到“突出问题”、“难点问题”的位置。

  “事实上,就是在土壤污染最严重的上坝村,土壤污染问题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土壤专家告诉笔者,这个村的村民因为贫穷等原因,依然在吃着镉含量严重超标的大米。

  “广东地区农田的镉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南方水稻产区处于酸性土壤环境,镉污染扩展十分突出。但目前,我们国家并没有有关的稻米检测机制,大量的‘镉米’流向了市民的餐桌。”长年在上坝村进行污染土壤修复试验的土壤专家陈能场博士认为,南方水稻生产中必须正视稻米中镉的问题。

  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如日本的“水俣病”(受害的主要器官为大脑皮质,主要症状有隧道视野、运动失调震颤、语言障碍等)经过了10-20年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

  同样致力于土壤污染问题研究的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所长李芳柏研究员认为,广东对土壤污染治理的研究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20年,“我估计对土壤污染的真正重视,可能要到‘十二五’的时候,可能还要等5-10年。”

  “环境保护不能只盯着蓝天白云而忽略了脚下的大地。”万洪富认为,目前,土壤污染对民众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巨大危害已经显现。

  “中毒”的土壤

  站在大宝山矿区高高的拦泥坝前,你会感觉到一种深深的震撼。

  一个硕大泥黄色大水库横在你的眼前,这是一湖镉含量超标16倍的“毒水”,源源不断流向下游的“毒水”严重污染着下游的土地。

  大宝山矿是一座大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1969年开矿,20世纪70年初大规模采矿、洗矿。

  30余年的污水灌溉造成新江、翁城2个镇10个村的土壤污染,受害人口13000多人,稻田10000余亩,鱼塘1000余亩。造成粮食减产,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进而引起当地群众皮肤病、肾结石、肝癌等病高发。

  甚至有科学家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曾在该村发现一例疑似“痛痛病”病人,但最后认为病人患的是关节炎。

  何晓月(化名)是上坝村的村民,他家也有亲人死于癌症,他苦笑着给南方农村报记者讲了一个“段子”:大宝山流下的水中,连生命力最强的福寿螺都找不到,村民有说要感谢大宝山,因为正是这些污水,造成了他们连除草剂和灭螺剂都不用买。

  “严重的是,广东像大宝山这样的矿区大大小小有3000个,这些矿区周围的土地都在不同程度地被污染的现场,有的情况同样非常严重。”最熟悉广东土壤情况的万洪富说起此事颇感痛心。

  “但具体有多少亩这样的土地被污染,目前还没有谁能说得清楚,我估计此类土壤的污染面积非常大,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惠州市的龙门茶排铅锌矿从1995年下半年起,先后有16家个体和私营企业经申领了采矿许可证后,在该矿区进行采矿活动。

  虽然由于无序开采等原因,现在的茶排铅锌矿已经被封停,但矿山多年开采所造成的污染并没有随矿山的封停而消失。

  “这些水稻亩产只有300来斤。”7月中旬,在污染严重的山沟村小组(化名),一位村民指着一块尚未收割的水稻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

  沿着一条狭小的溪流向矿山走去,南方农村报记者发现溪流两边的水稻逐渐减少,果树和桉树不断增加,离矿山最近的大片农田里由于撂荒多年,田里长满了一尺来长的荒草。

  事实上,作物减产仅是当地村民担心的一件事情,另一个村民关注的事情就是食品安全。

  “别人一听我是山沟的,菜都不买我的。”罗女士是山沟村的一位村民,也常卖一些蔬菜补贴家用,提起自己的经历,罗女士除了尴尬以外,更多的是担忧,“这些菜能不能吃?”

  据了解,整个山沟村小组就有200多亩土地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整个茶排片区的8个村小组共近千亩土地受污染。

  被误解的污染

  事实上,土壤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视,多次做出批示,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在此大背景下,我国从2005年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全国土壤现状调查。计划用3年的时间摸清土壤的家底。据介绍,这项调查耗资近10亿元。

  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最近透露,全国已经有近20个省(区、市)完成了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获得了近300万个有效调查数据。

  遗憾的是,最终调查结果并未能如原来预计的那样在2008年年底出炉,迄今仍然秘而不宣。

  有熟悉内情人士预计,调查结果不可能很严重,但也不可能不严重。

  这种模棱两可的话语背后代表的正是一种对土壤污染的误解。

  此前有广东媒体报道了万洪富对珠三角的土壤污染调查结果,称珠三角有40%的农田菜地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

  “实际情况是,我们的采样点中有40%的点有问题,并不是说真的有40%的土地有问题。”万洪富说起此事有些气愤,“我敢负责任地告诉你,珠三角的土壤污染主要是点状污染,你难以找到一块几十亩大的片状污染土地,所以危害并不很大!”

  万承认当时的操作有点不科学,其实公众大可不必为珠三角地区的土壤污染问题而恐慌。

  李芳柏则分析,老百姓一般认为,超标就是污染,但实际上超标与污染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对于土壤污染,公众与媒体也不能道听途说。”万洪富仔细研究了广受关注的广州广氮社区土壤污染的问题,认为广氮社区种菜当然是不行的,但盖房子是没有问题的。

  据了解,1995年国家曾颁布土壤质量环境标准,但专家认为该标准过分强调统一,并不能满足我国土壤多样化特点。

  万洪富曾参与新标准制定的讨论,他透露,新标准中将有关于盖房子的土地污染标准。旧标准主要是农业用地标准,而新标准分为居住、商业、工业用地和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等方面的标准。

  “土壤、水等环境受到污染,检验其危害的是两个指标:它是否影响了人体健康,它是否破坏了生态。”

  但这一重新修订的土壤污染标准,依然是迄今仍未公布实施。

  也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警告,就像水污染与大气污染一样,随着公众土壤维权意识的增强,利益诉求的明确,由土壤污染引发的矛盾冲突可能会越来越多。

  面对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万洪富希望能尽快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谁污染谁出钱修复”的国际惯例。但目前广东省没有实质意义的土壤修复工程启动,哪怕是在最有钱的广州等城市地区。

关于这一点,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学家赵其国27日在广州透露,有关污染土壤治理保护的系列法律法规明年年初有望通过颁布。将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来源:南方农村报)

18、中国湿地现状堪忧 扎龙湿地因开发严重退化

来源:人民网2009年10月2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282788.html

  作为“地球之肾”,湿地是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独特生态地带。中国湿地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本文特别撷取了全球重要湿地之一的齐齐哈尔扎龙湿地和黄河口湿地,从湿地与人此消彼长的角度探索湿地对人类和其他物种的重要影响。

  扎龙湿地:拿什么拯救扎丹顶鹤

  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26公里处的扎龙湿地,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一。扎龙靠近嫩江,位于乌裕尔河下游,自然区主要保护丹顶鹤及其他野生珍禽,这里有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之美称。然而,近年来缺水和频发的火灾正威胁着这片湿地的生存。

  车子一路行驶在延伸至扎龙湿地核心地区的柏油路上,窗外的扎龙还残存着去年火灾的痕迹,带有烧痕的芦苇和土地随处可见。车子驶入村落后,繁荣的“生态旅游”气息迎面而来,“湿地人家”、“鹤鸣春酒店”等度假村已初具规模,狭窄的河道上修建起了亭子、码头和大鸟笼。如果不是当地人介绍,很难相信这些村庄正位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

  我们所到达的第一个村落,实际上在6年前就该搬离。2003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启动了湿地移民计划,搬迁13个自然屯、1200多户,共4700多人。但时至今日这项工程由于资金的原因仍停留在一纸方案上,而湿地旅游的过度开发,人口的过度涌入,已使扎龙“湿”地正在退化成无水的“干”地。

  一位村民跟我们聊起了几十年前这里的情景。那时候的扎龙人烟稀少,湿地里鱼虾鸟蛋丰富,逃荒人多选择在这里定居。夏天时,村民出去打鱼、捡蛋,一般情况下,捡一次鸟蛋可装满半只船;冬天到来后,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湖面冰冻,村民便割苇子换粮食,一次所更换的粮食足够一年的食用,但现在,依靠湿地生存的状况早已成为记忆。

  “大家想方设法地从湿地获取一切,却很少去主动爱护。”保护区管理员老赵说。他告诉我们,每年,都有人在水中布下“断子绝孙网”,这种网网眼小,专门用来捕捞蚂蚱大小的鱼类;芦苇黄时,人们又开始用收割机收割芦苇,机械化收割使他们根本不能保护那些新生芦苇;同时,很多湿地被开垦为耕地,又因其盐碱化产量过低而弃耕,成为大片的盐碱地。不捕鱼捞虾、打苇垦荒就没有收入,但过度的开垦则使湿地面积不断萎缩,当火灾来临时,扎龙只能饱受困厄。

【1】 【2】 【3】 【4】

19、低碳时代来临 中国如何应对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9-10-29 杜悦英

http://www.cet.com.cn/20091029/i2.htm

气候变化将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困局凸显得淋漓尽致,没有人否认,发展低碳经济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最终出路。中国将如何应对,才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员周宏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家首先应当制定一个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生产率,并制定相关政策,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他建议,近期将提高能源效率放在优先地位;进一步实施计划生育、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政策;中远期(如2030年、2050年)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特别是价格、排放权交易、自愿协议、能源服务公司等经济手段,形成长效机制。

   具体而言,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四是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则考虑和当前安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中国应当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形成低碳技术体系。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中国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CO2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超高效热力泵,氢的生成、运输和存储等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推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温室气体的减排资金和技术。通过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新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的国际标准、标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曲阳则对本报记者表示,助力低碳经济发展,做好循环经济促进工作同样重要,“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在于抑制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负荷;低碳经济与抑制化石燃料的消耗密切相关,所以二者的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可以说二者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同侧面。”曲阳说。

   曲阳建议,应该在有关循环经济的后续立法中,严格“生产者责任”与“排放者责任”,尽快出台循环经济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比如《循环经济促进法》第18条规定,有关部门定期发布鼓励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名录。应该制定对此项规定的进行激励的具体措施,使利用环境友好技术、设备的经营主体获得应有的回报。

   周宏春则认为,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应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能耗所占比例决定的。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他还建议,要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农林剩余物可综合利用作为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焚烧对城市和机场周边的环境污染;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既增加农村能源供应,又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保障食品安全。

20、环境诉求强烈vs监管力量薄弱 基层监管困局难破?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10月3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289054.html

  基层环境监管难,究竟难在何处?能否有所突破?江苏省姜堰市环保局积极探索,认清自身薄弱环节,努力实现自我变革,通过优化调整项目管理流程,重新整合监察与监测资源,有效降低了行政执法成本,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重大项目跟踪服务

  ■避免过度干扰企业

  针对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姜堰市环保局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着力修正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工作流程。姜堰市环保局废除了过去那种一个项目需经多个科室、多个环节审批的旧模式,建立了重大项目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由市环保局管理科牵头,成立项目管理协调小组,理顺各职能科室间的关系。每个项目指定专人负责,从项目立项、环评、审批、建设、试生产、验收监测等各环节为投资人提供全程跟踪服务。

  需要去项目建设现场办公时,相关人员要经过市环保局管理科同意,并事先与投资人取得联系。除协调小组成员外,包括分管领导在内的其他人员原则上不得介入,尽量减少项目现场工作时出动的人数、频率,避免过度干扰投资人。

  姜堰市环保局实行项目跟踪服务卡制度,对项目管理实施全流程效能监察,对存在故意刁难、推诿或办事效率低下等行为的相关责任人实施行政问责,确保项目管理及服务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整合环境监管资源

  ■规范简化排污收费

  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两架马车”。长期以来,两个部门分兵作战,力量分散,造成基层环境监管资源的浪费。如何整合两种环境监管资源是姜堰市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姜堰市环保局积极探索,从机制上提供合理路径,壮大了基层监管的力量。姜堰市规定,监测站现场人员在保证例行监测的基础上,每月安排两周时间配合监察大队和中队工作,联合对辖区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和采样监测,以增强基层环境监管力量。同时,监察大队和中队根据环境监测站的测算及委托收费协议,在征收排污费的同时,一并收缴监测费等相关费用,尽量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在此基础上,姜堰市环保局还邀请市法制局、监察局、税务局、银监局等多家单位,共同规范和简化排污收费流程及现场工作体系,在确保执法效果的前提下,努力推动现场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同时,姜堰市适时制定了市级《排污收费管理办法》和《现场工作简化办法》,大大提升了现场工作及排污费征收的效率,有效减轻了执法监管人员的工作负担,进一步增强了环境监管能力。

  □监管力量捉襟见肘

  ■服务效能亟待提高

  从基层环保能力建设的角度看,基层环保工作不仅具有面广、量大、任务重、要求高等特点,而且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面源污染较重等现实问题,不断提升的环境诉求与相对薄弱的环境监管力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据介绍,姜堰市每个环境监察中队仅有3个编制,却要负责3~4个乡镇、数百家企业、10余万人口的环境监管工作。3名工作人员除了要负责重点污染源巡查等日常性工作外,还要开展饮用水水源巡查、城乡环境整治和企业违法排污专项整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环保工作的内容不断拓展,要求不断提高,基层环境监管力量捉襟见肘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从优化环保服务效能的角度看,目前,基层环境监管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各个职能科室间的沟通协调不够顺畅。行政效率低下,执法资源浪费。基层环境管理水平和服务发展的能力亟待提高。

21、广州LPG之争,环保局为何首鼠两端?

来源:南方都市报2009-10-29

http://nf.nfdaily.cn/spqy/content/2009-10/29/content_6129395.htm

广州本轮的LPG争论有了转折性变化。本报昨日独家披露环保局五年前的文件。这两份先后呈报上级领导的报告中有明确结论:广州不宜全面改用LPG。报告还使用大量事例和数据给予详细论证,认为LPG并非唯一清洁能源,改造将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直接导致污染物排放的状况恶化。报告还建议,LPG汽车适度发展,应合理配置柴油车、电动车和混合力车。

这两份得见天日的报告对有关部门构成极大的嘲讽。就在数天前,广州环保局还在抨击华工的试验不具有代表性,以此否认人大代表的观点,竭力强调改装LPG是明智的政策选择。报告是洗刷不掉的证据,将环保局首鼠两端的立场暴露无遗。无论从环保的技术权威性,还是从行政应具备的道德来讲,环保局的形象无比可疑,实质上它自己取消了本部门为LPG辩护的资格。

环保部门前后矛盾的立场还说明,原初上马LPG项目也有风险,绝非现时宣讲的那样是保险的选项。随着隐秘报告的公开,北京专家团言之凿凿的捍卫式说辞颇显虚伪,缺乏应有的科学理性,衬托出的是不容异见的势利态度。这份报告同样为人大代表的调研报告解了围。后者作为本轮争议的缘起,理应受到环保和交委等问责部门的尊重,不该被误解为有预谋的流言。

从客观评价LPG到坚决为其辩白,环保局进退失据,为何出现颠覆性的立场改变?换言之,这项大型公交决策的前世今生究竟发生了什么?作为利益链条中公开的环节,广州最大的LPG供应商直言“对记者有恐惧症”,这又是为什么?迄今为止,LPG的相关部门单位抗拒说出真实想法,害怕听到反对声音。难道说,在环保局失掉辩解资格后,人大代表的质疑只能面对沉默?

LPG运营这么多年,形成相应的利益链条毫不奇怪。人大代表发起这次争论,其目的在于检讨LPG政策的得失,为公交业的改革提供镜鉴和建言,从始至终没有讳言既得利益的存在。从人大调研报告遭遇的狙击情况看,LPG背后深藏着已然固化的利益身影,它们化为阴谋或阳谋,警觉于公共平台上的政策评估,想方设法加以阻止。政策争论的公益本位由此受到威胁。

广州这轮LPG争论不是口水战,也非简单的利益之争,实际上是改善公众乘车幸福感的公益之争,更是敦促公交业及交委正视民生需求的改革之争。但从环保部门无法站稳的立场可见,参照人大代表报告所蒙受的各类反击,再透过交委负责人坚持LPG路线不动摇的表达,可以说,改革的动议举步维艰。如果代表们不能振奋于此,不仅会使人大信誉受损,恐让公益再度沦落。

LPG有它的优势,然而全面改装的后果令广州越陷越深,既失掉对其他成熟的能源车型的抉择机会,也令公交公司无法摆脱改装致亏的噩梦循环。人大代表的报告虽在事实上有利于公交企业,实则上代言的是整个社会的公益托付。广州环保局的旧报告,已经让人大代表的调研报告甩掉了纠缠和干扰,希望人大秉承功德良知,再有精进,于程序上给予更大力的推动。

环保局左右互搏,是笑柄,也是隐喻。广州公交采用LPG有数年之久,若以项目需完善为借口敷衍舆论,着实苍白乏力。这种惯常的官僚语言拒纳真问题,避开了对L PG政策的整体反思,打的是行政太极,任由LPG迷局僵化。除了暗地里结成的私利联盟获得不断增益,因此痛感煎熬的是广州在清洁能源上的选择方向,以及壅塞于交通等议题上的沸腾民怨。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www.nujiang.ngo.cn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