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8
八月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中国新闻网: 我国1.91亿亩作物受旱 422万人饮水困难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8/111118459009.shtml
2、新华网: "世界水周"呼吁各国采取行动解决水资源问题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22231
3、大公报: 中国已成世界最大水利发电国
http://www.8801.com.cn/t51/csxwid159562.html
4、中国财经报: 财政部报告称中国有必要开征碳税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08/0818_17_1307404.shtml
地方信息:
5、新华网: 西藏首次公布自治区重点野生植物名录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8/content_11904053.htm
6、南方日报: 广东低碳经济路线图将于2011年完成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8/18/content_11902306.htm
7、新华网: 上海将建饮用水源保护生态补偿制度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8/165918460781.shtml
8、中国新闻网: 广东:雨后东江水浮莲泛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22251
9、春城晚报: 阳宗海砷浓度仍超Ⅴ类水 砷自动监测仪投入运行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825841250555973_1.shtml
污染信息:
10、南国早报: “母亲河”变“黑水河” 南流江污染严重已不能喝
http://news.ngzb.com.cn/staticpages/20090818/newgx4a89e1cf-1873374.shtml
环保手记:
11、科学时报: "三江源"科考之路见闻:"悲壮"的进步与进化(图)
http://sci.ce.cn/yzdq/hb/hbxw/200908/18/t20090818_19805841.shtml
深度报道:
12、中国青年报: 不超标的污染? 凤翔血铅事件反思
http://env.people.com.cn/GB/9878749.html
13、经济参考报: 污染企业低价竞争 环保企业压力巨大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8/content_11901922.htm
环境时评:
14、重庆时报: 李晓亮:生态文明不能沾染上血铅的污迹
http://news.ifeng.com/opinion/politics/200908/0818_6438_1307012.shtml
15、荆楚网: 李波:排污触动法律神经!
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0908/t781535.shtml
16、东北新闻网: 灾难之后,不要让公众继续愤怒
http://news.nen.com.cn/jinhushiping/143/3334143.shtml
17、人民网-人民日报: 波恩气候谈判:“进展有限”的前奏曲
http://env.people.com.cn/GB/9876718.html
18、浙江在线: 生态文明水平排行中的GDP魅影
http://money.hexun.com/2009-08-18/120604368.html
1、我国1.91亿亩作物受旱 422万人饮水困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08月1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8/111118459009.shtml
中新网8月18日电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消息,8月17日,中国北方地区发生一次降雨过程,但大部分旱区仍无有效降雨,旱情进一步发展。截至当日19时统计,全国作物受旱面积已达1.91亿亩,较多年同期均值多4900万亩,其中重旱7221万亩,干枯2019万亩,有422万人、445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旱区各地继续采取措施全力开展抗旱减灾工作,其中吉林省已启动抗旱Ⅱ级应急响应,山西、辽宁、河北、内蒙古四省区启动了抗旱Ⅲ级应急响应,黑龙江启动了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据统计,近期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新疆5省区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数达649万人,开动机电井69.8万眼,泵站4746处,投入抗旱设备43.5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39.1万辆。通过全力抗旱减灾,5省区自入夏以来累计解决了179万人、143万头大牲畜的因旱临时饮水困难,完成抗旱浇灌面积5770万亩。
另悉,8月17日太湖流域面平均降雨6毫米,太湖及其周边河网地区水位继续缓慢回落。18日8时,太湖平均水位为4.21米,较昨日下降0.01米,仍超过警戒水位0.71米,超警时间已达21天。太湖周边河网地区水位也继续回落,但仍有13个水文站点超过警戒水位,较昨日减少了2个站点,超警幅度为0.05~0.87米,较昨日略有降低。
2、新华网:"世界水周"呼吁各国采取行动解决水资源问题
来源:新华网2009年8月18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22231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8月17日电(记者 和苗)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1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水周”论坛上呼吁说,世界各国应采取更多行动解决水资源问题。
论坛主办方、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所长安德斯·伯恩特尔17日在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今年“世界水周”的核心议题是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以及如何解决与水资源相关的发展与冲突问题。
伯恩特尔介绍说,如何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合理享用水资源一直是“世界水周”关注的重点,与水资源息息相关的商品与服务领域及水循环利用系统的研发都将是各国专家学者深度探讨的课题。
瑞典国际发展合作大臣卡尔松致辞说,发展水资源可持续使用系统对减少全球贫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必要。“通过增加对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我们可以帮助世界穷困人口改善生活条件。”
因发明便利厕所系统而荣获2009年斯德哥尔摩水奖的印度“苏拉布卫生运动”创始人宾德什瓦里·帕塔克当天也呼吁各国采取切实行动解决水资源问题。他认为各国有必要尽快开展深层合作,才能共同采取更有效措施来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
今年“世界水周”论坛将于22日结束,会议期间将开展一系列研讨活动。此外,斯德哥尔摩水奖、斯德哥尔摩少年水奖、斯德哥尔摩工业水奖等一系列奖项也将在“世界水周”期间颁发。
“世界水周”论坛由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于1990年创立,每年举办一次,主旨是关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水投资和减少贫穷,“世界水周”论坛已成为国际水资源利用和研究方面最权威的论坛之一。
3、中国已成世界最大水利发电国
来源:大公报 2009年08月17日
http://www.8801.com.cn/t51/csxwid159562.html
8月17日讯 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建设放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华夏大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水利建设热潮,从黄河三门峡到长江三峡、南水北调,每一个时期都有标志性的水利工程诞生。现今,中国的水利工程规模和数量已跃居世界前列。
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中国已建水电装机容量一点七二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水电已成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水污染频发、江河断流、地下水超采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当前,中国水利事业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关键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安全的保障、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无一不考验着水利的支撑保障能力。
水利部部长陈雷提出,要谋划好水利发展的长期目标。初步考虑,到二0二0年要基本建成重点流域和区域综合防洪减灾、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等四大体系。同时,国家水权制度基本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全面实行,应对突发性水危机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编辑:白佳玫)
4、财政部报告称中国有必要开征碳税
来源:中国财经报2009年08月18日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08/0818_17_1307404.shtml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碳税课题组最近完成研究报告
碳税的实施时间确定为资源税改革后的1年-3年内较为适宜
本报讯 记者姚长辉报道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最近完成的碳税研究报告认为,开征碳税是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和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经济手段之一。该报告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
该报告认为,开征碳税是减缓国内生态环境压力的需要。受能源分布的约束,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国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碳排放量逐年增加,而且增长很快。据有关资料显示,1994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0.7亿吨,2004年增加到50.7亿吨左右,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65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33%。气候变化已经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我国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严重约束。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已经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也采取了相关的政策措施。碳税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有力政策手段,也是保护环境的有效经济措施,应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
报告说,开征碳税有利于树立负责任的国际形象。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约国。虽然目前公约对发展中国家没有规定强制的减排义务,但作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大国,我国限排和减排的国际压力与日俱增。既然减排是有益于人民和子孙后代的事业,我们自然应该寻求主动。因此,开征符合我国国情的碳税,将其作为我国主动进行二氧化碳减排的行动之一,不仅符合国际环境政策的发展趋势,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形象和有利于掌握未来谈判的主动权。
报告认为,开征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特别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节能减排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而碳税作为重要的环境政策工具,既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也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还符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向。具体来看,开征碳税能够推动化石燃料和其他高耗能产品的价格上涨,导致此类产品的消费量下降,最终起到抑制化石能源消费的目的,进而还能达到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减少其他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因此,开征适度的碳税,有利于加重这些高耗能企业和高污染企业的负担,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同时,征收碳税有利于鼓励和刺激企业探索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淘汰耗能高排放高的落后工艺,研究和使用碳回收技术等节能减排技术。结果必然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降低能源消耗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报告最后强调,开征碳税是完善环境税制的需要。从国外发达国家来看,其普遍建立以硫税、氮税、燃油税、碳税等等环境税税种为核心的环境税制或绿色税制。虽然我国目前也存在着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种,如资源税、消费税等,但目前尚缺乏独立的环境税种,符合市场经济的环境税收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环境治理的效果不理想。开征碳税,可以设立直接针对碳排放征收的税种,增强税收对于二氧化碳减排的调控力度。同时,也有助于我国环境税制的完善,碳税作为一个独立税种或者作为环境税的一个税目,配合其他环境税的开征,可以弥补环境税的缺位,构建起环境税制的框架,加大税制的绿化程度。此外,通过开征碳税,减少其他扭曲性税收,还能够实现整个税制结构的完善和优化,对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碳税开征时间的选择,该研究报告认为,在资源税改革后的1年-3年内择机开征较为适宜。
5、西藏首次公布自治区重点野生植物名录
来源:新华网 2009年08月1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8/content_11904053.htm
新华网拉萨8月17日电(记者边巴次仁)近日,西藏自治区政府正式颁布了《西藏自治区野生植物保护办法》。保护办法首次公布了西藏第一批自治区重点野生植物名录。
西藏植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在全国仅次于云南、四川。境内仅高等植物就有5000多种,藏东南墨脱、察隅等更是少有的天然植物“博物馆”,主要林区林芝保持着原始森林的完整性,包括了北半球从热带到寒带的主要树种。
第一批公布的自治区重点野生植物名录中,裸子植物中有1科、2属、4种,分别为亚东冷杉、察隅冷杉、康定云杉及西藏长叶松。双子叶植物有17科、23属、31种,其中有具柄胡椒、昌都杨、左旋柳、班公柳、四叶红景天、大花黄牡丹、藏南丁香、定结桂花、墨脱楠、白花芍药、西藏木莲、西藏木姜子、西藏润楠等植物。
入选首批西藏自治区重点野生植物名录的单子叶植物有1科、5属、5种。分别为狭叶盆距兰、毛脉对叶兰、波密卷瓣兰、西藏隔距兰和波密杓兰。
根据《西藏自治区野生植物保护办法》中的有关定义,重点野生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古树名木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生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包括其根、茎、叶、皮、花、果、种子及其衍生物等。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和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将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保护办法,首次明确规定对重点野生植物实行采集许可制和轮休采集,全面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另据介绍,“冬虫夏草”作为西藏高原一种名贵的植物资源,对其采集、销售等尚未列入此次公布的保护办法之中。
6、广东低碳经济路线图将于2011年完成
来源:南方日报2009年08月1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8/18/content_11902306.htm
在中英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走过7个年头之际,中英在广东的低碳经济合作有了新突破。记者从近日在穗举行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研讨会上获悉,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与英国驻穗总领事馆合作项目“广东省发展低碳经济路线图及促进政策研究”日前在广州正式启动,该项目将成为广东探路低碳经济的先导之一。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大势所趋,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带动广东传统经济模式转型,增强‘广东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CDM咨询顾问骆志刚在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研讨会上如此放言。
气候变化对东南亚影响
“相当于每年减少GDP6.7%”
过去50年,东南亚气温每10年平均上升0.1—0.3摄氏度;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3毫米。热浪、干旱、水灾及热带风暴的发生越趋频繁和剧烈。从现在起至2100年,东南亚气温将预计升高4.8摄氏度,海平面预计升高70厘米。东南亚气候变化前景堪忧。亚洲发展银行于今年4月发表的研究报告《东南亚地区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指出,至2100年,东南亚地区由气候变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将相当于每年减少6.7%的GDP,超过全球平均经济损失的两倍。
“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纳入发展计划、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是东南亚地区迫在眉睫的需要。当前的经济危机为东南亚地区提供了一个向适应气候变化的低碳经济转型的契机。”这份研究报告指出。
广深珠争建低碳经济发展区
“广东省发展低碳经济路线图预计于2011年3月完成。”骆志刚介绍,该项目将立足广东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将广东经济转型与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有机结合,深入分析未来40年内广东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消费、需求、供应及碳排放情况,由此制定出我省发展低碳经济产业路线图,指导各经济部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升“广东制造”在国际低碳产业体系下的核心竞争力。这对广东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气候变化与能源处有关人士透露,中英合作双方将寻求在深圳、珠海或广州选择一地建设一个低碳经济发展区,到2011年底促成省政府把低碳经济相关政策列入政府的政策范围。
拟在珠海建立低碳经济区早在去年就已为业界所热议,在近日的广东省发展低碳经济路线图及促进政策研究项目启动会上,广州、深圳两地也表达了要将整体经济低碳化的决心。
据了解,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设想,该项目还将提出一系列刺激发展政策,包括风险投资、绿色金融、低碳贷款、交易机制、地区市场建立等方面。并将鼓励和推动广东省政府将低碳计划整合到“十二五”规划中去。
7、上海将建饮用水源保护生态补偿制度
来源:新华网 2009年08月1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8/165918460781.shtml
新华网上海8月18日电(记者仇逸)据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正在审议的《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草案)》,上海将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制度等,加强水源保护,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条例草案,上海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体办法由市发展改革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财政、环保、水务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张全说: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必然会限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影响水源地附近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上海市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制度。
根据条例草案,上海将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并可视实际保护需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划定一定范围的准保护区,开展分级管理。
据悉,目前上海市饮用水原水供水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约占现在全市供水量16%的陈行水库已建成使用多年,青草沙原水工程一期将于2010年建成启用,成为全市第一大饮用水供水地,崇明东风西沙水源地将规划建设,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功能仍将保留,逐步形成“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供水格局。全市各郊县共有小型饮用水水源60余个,约占全市供水量的18%,当前,上海市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供水集约化,并计划于2015年前完成,届时这些小型水源将弃用。
8、广东:雨后东江水浮莲泛滥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8月18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22251
中新社惠州八月十八日电 (赖晓晓 黄蕾)连日来,广东惠州市雨水连连,东江、西枝江水面水浮莲再次泛滥,成片的水浮莲,把江面封锁得严严实实,缺氧造成河中生物的死亡腐烂,导致河水发臭,市民纷纷要求相关部门彻底清除水浮莲,还两江一个光明。
目前清除水浮莲的办法主要是人工打捞,近期惠州市环卫局每天需要组织六十个工作人员,早上七点至下午五点在西枝江上游惠城区段拦截打捞,捞起水浮莲约六万吨,基本能在当日东江、西枝江惠城区段的水浮莲打捞清理干净,但是第二天江面上水浮莲又繁衍成片。
水浮莲泛滥一直是惠州市环卫局头疼的事,该市水上环卫所工作人员介绍,东江、西枝江上的水浮莲大多是从上游漂过来的,而且水浮莲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
近年来,该市广纳各方建议,先后购进先进打捞处理船;在西枝江市区段江面较窄处设置“八字形”固定拦截点,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办法,综合治理水浮莲。但是每年春季开始,持续几个月时间里,江面上水浮莲又会成片泛滥。
近期,该市各大网站网友也纷纷支招,提出将水浮莲变“害”为“宝”,发掘水浮莲的利用价值,让其成为惠州市民致富的一条道路。市民李小姐表示,水浮莲可以喂猪,联系附近的养猪场,可以将打捞上来的水浮莲用作猪的饲料。
据该市水上环卫所所长甘富新透露,今后市水上环卫所将修建新码头控制水浮莲。该码头完工后,将配套建设载重更高的起重机,两艘机动性能、设备更为先进的船进行打捞。该码头位于水门桥附近,目前招标工作已经完成。
9、阳宗海砷浓度仍超Ⅴ类水 砷自动监测仪投入运行
来源:春城晚报2009-08-18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825841250555973_1.shtml
昆明市阳宗海水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昨日(8月17日)公布了今年二季度阳宗海昆明部分水质状况及治理情况,结果显示,二季度阳宗海湖体砷浓度超过Ⅴ类水标准,其余指标符合Ⅱ-Ⅲ类水标准。同时,阳宗海水质自动监测站加装砷自动监测仪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市、县环境监测部门按每周一次,对阳宗海湖体及出湖河流共完成12次水质监测。
砷浓度仍超0.1毫克/升
据了解,阳宗海的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二季度,湖体各项水质指标监测情况为:透明度3.70米、营养状态指数37.3、砷0.108毫克/升(Ⅴ类水标准砷浓度的上限值为0.1毫克/升)、总氮0.38毫克/升(达到Ⅱ类水)、高锰酸盐指数3.2毫克/升(达到Ⅱ类水)、总磷0.05毫克/升(达到Ⅲ类水)。今年二季度与一季度相比,总磷都为Ⅲ类水。
二季度阳宗海的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情况分别为:阳宗大河水质为Ⅲ类,超Ⅱ类水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七星河水质为Ⅴ类,超Ⅴ类水项目为:氨氮、总磷;昆明境内唯一的入湖渠道(摆依河引洪渠,属季节性补水)二季度监测时未向阳宗海补水。
污水处理达一级B标准
二季度阳宗海污水处理厂运行90天,共处理污水298000立方米,平均日处理污水3311.1立方米。经监测,该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中一级标准的B标准。
同时,昆明市宜良县环保局还组织完成沿湖片区16个村落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编制;积极推进阳宗海东岸湿地恢复二期工程建设,种植芦苇10亩;呈贡县环保局对辖区内企业加强监管,并抓紧实施王家庄及30亩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共修筑排污沟渠1900米、垃圾池2个,一座公厕正在建设。
10、“母亲河”变“黑水河” 南流江污染严重已不能喝
来源:南国早报网-南国早报2009年08月18日肖世艳 文/图
http://news.ngzb.com.cn/staticpages/20090818/newgx4a89e1cf-1873374.shtml
南流江是广西南部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它发源于北流市大容山山顶南坡,向南流经玉林、博白、浦北,在合浦县党江镇汇入北部湾,为两岸居民提供饮用水源,被誉为当地的“母亲河”。然而,多年来,因沿岸工厂污水的任意排放,周围百姓生活污水的随意倾倒,让这条哺育了数百万人民的河流,成为了一条“纳污河”、“黑水河”。
为了解南流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情况,8月10日至16日,记者随2009年广西环保世纪采访团第二分团从南流江源头顺流而下。
上游:
南流江成“纳污河”
“玉林本地人只拿南流江的水洗衣和洗澡,基本上不敢用来煮饭做菜”,这是记者到玉林采访之前听到的关于南流江的议论。真的是这样吗?记者随采访团到达玉林之后,才发现所闻不虚。
在南流江上游,生活垃圾随处可见。
8月10日,采访团一行到达大容山莲花顶南流江源头,环保监测人员对源头水进行了现场取样。经检测,源头水中pH值为6.89,达到地表水一类水质标准,可以直接饮用。然而,记者随检测人员在南流江船埠段(玉林与博白交接)取水样时看到,河面上漂浮着尿不湿等生活垃圾,两岸的树上也挂满了垃圾。采访团不禁有些担心,这样的水,周边的群众如何能喝?果然,当天的检查结果显示这段水为地表水四类水质。对此,随行的专家代表、来自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南宁监测站的高级工程师黄铁明认为,这里的水溶解氧偏低,不利于生物的生长,更不适合饮用,同时污水量很大。
是什么原因使南流江从源头往下流经不到100公里长的距离之后,由一类水质变成了四类水质呢?玉林市副市长满昌学认为,该市江河水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流量小,自净能力差,使得江河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枯水期流量仅0.59立方米/秒,还经常会出现断流现象;另一方面是受到了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禽畜养殖为主的三大类废水的污染。记者在当地一份报纸上看到,水文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标准,2008年对该市南流江、北流河、九洲江三大河流进行水质定期监测的结果:南流江(博白水文站监测点)三类水质为0个月,四类或者五类水质为12个月;北流河(圭江二桥监测点)三类水质为2个月,四类或者五类水质为10个月;九洲江(博白文地文车桥监测点)三类水质为0个月,四类或者五类水质为12个月。从这个结果来看,该市地表水环境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江河水环境污染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下游:
期待上下联动治污
说到南流江的治理,处于下游位置的合浦有些委屈。北海市人大副主任陈承才认为,对于南流江的水环境治理,不是光靠北海一个城市就能做到的,还需要与玉林、钦州等兄弟城市联动。
陈承才说,从上游来的水都是四类或者劣五类,一直以来北海老百姓反应十分强烈。污染分两个部分:一是上游企业排污,二是化肥农药的污染。加上合浦本地的污染,如养鱼、养鸭陈承才表示,为了改善南流江水质,上游这些年关闭了一些工厂,水质有所好转,但远远解决不了问题,枯水期来水仍达到五类水以上。
上游污染究竟给下游水质带来了多大的影响?据玉林市今年第二季度的统计数据,全市生猪存栏量512.4万多头,全市鸡饲养量15674.03万羽;全市规模养猪场2057个(年出栏超过500头),专业户13373户;全市规模蛋鸡场45个(存栏超过2万羽),肉鸡场46个(出栏超过5万羽);养鸡专业户73户。养殖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进南流江,成为水污染的主要因素。
工业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玉林市中小企业遍地开花,一些小型企业根本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施,直接将废水排入南流江。以福绵区的水洗行业为例,该地区大大小小的洗衣企业有1000多家,上规模的也达100多家。在2008年以前,只是对洗衣废水进行简单的物化处理,然后就直接排入南流江,导致该断面的南流江水呈五类至劣五类标准。如今,经过治理,这一断面的地表水达到三类或四类标准。
治理:
部分河段恢复到三类水质
由于玉林市的江河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境内部分河段处于污染状态,制约着玉林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满昌学表示,为了改善南流江的水质现状,玉林市在地方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在随后的采访活动中,记者看到,该市取缔了数百家小纸厂,72家废水排放大户上了生化治污工程,推进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减少江河水体的污染负荷。
一路走来,记者看到,大多数城市都没有将南流江水作为饮用水。这是不是说明,南流江水已不适合饮用了呢?对于这个问题,黄铁明认为,就目前来说,南流江污染情况得到了一定控制,从环保部门的现场取样结果来看,玉林与博白交接段为四类水质,博白与浦北交接段为三类水质,浦北与合浦交接段为三类水质,而据环境监测站从2006年至2009年的监测数据比较,南流江出海口(合浦界)水质目前由原来四类水质恢复到三类水质。但是,要作为饮用水还有一定的距离,可能还需要2到3年的时间,而且,从国家到地方都需要花大力气。
11、"三江源"科考之路见闻:"悲壮"的进步与进化(图)
来源:科学时报 2009年08月18日 王静
http://sci.ce.cn/yzdq/hb/hbxw/200908/18/t20090818_19805841.shtml
黄河进入拉加镇前。王静/摄
编者的话
历史上,三江源曾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然而近些年,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过度放牧、盲目开挖,导致草场退化、湿地消失。生态移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谋生技能的现实又要求当地不得不迫切发展经济,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纠结在一起,让人颇感治丝益棼,无从下手。
2009年夏,中科院组织的一支科考队来到青藏高原,考察之后,一位研究人员认为:三江源的生态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周密的科学规划。
国家相关部委也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改善三江源生态而同时让当地百姓致富的方案。国家相关部门也先后派人再次进行了实地考察,而诸多部门的考察结果有可能对项目的后期实施方案进行调整。
七八月份,青藏高原迎来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草木丰茂,花香四溢,牛羊肥美,姑娘们顶着粉红的头巾、穿着色彩艳丽的长裙、带着羞涩的笑意参加各种聚会。虽然天气哭哭笑笑不由人,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阴雨淅沥,总体而言适应并不困难。
每年的这个时候,中国东部城市有条件的人会拉着亲朋好友在高原一带消暑度假,而科学家们也大多选择此时勘察、采集高原地理生态、地质现状和环境变化的数据。据悉,青海省西宁市今年大大小小的宾馆家家爆满,青海省政府更希望前往的人们选择草原生态自驾游,既能帮助推动青海省经济的发展,也可缓解旅游者食宿紧张的局面。
如今,青海省省会西宁市通往各州县的公路陆续开通,现代社会的各种文明与进步正沿着这一条条道路以惊人的速度向高原渗透,改变着高原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2009年夏,《科学时报》记者跟随中科院一支科考队来到了高原,短短几天中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意外。“中华水塔”——三江源与想象中全然不同,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各种观念在矛盾冲突中交融,演奏着一曲悲壮的发展乐章。
红袍、牛仔结伴而行
7月28日,中科院科考队从西宁出发,索黄河源头而行。车辆出西宁市不远,迂回越过几座山岭,随着海拔逐渐升高,道路两侧满眼尽享碧草地,点缀高寒草原绿色的是白色的羊群和黑色的牦牛,以及少量的毡包。蓝天、白云、绿草,动物与人安详静谧,似乎和美无垠。
车行约百余公里之后,考察者就迎来了第一个惊喜:“天下黄河贵德清”。人们知道,“黄河”之所以称为“黄河”,就是因水中泥沙浑浊色黄。可在青海省贵德县境内,黄河之水清澈透明,幽雅地穿峡谷而行,让考察者惊叹,大家忍不住停车拍下母亲河脉脉含情的悠悠情怀。
从西宁到三江源源头所在地——果洛州,科考队大部分时段行进在一条修建之中的公路上。没有正式通车的公路原本不会放行,但经过青海省有关部门的特许,中科院考察队得以借道。一路上,车辆只能颠簸缓行。绕过数重山,从不知名的山顶抵达山脚时,已经下午5时许,近乎清一色的高山草原之后,山脚下突然显露出另一种黄河峡谷的壮丽:一座赋有浓郁东方宗教神秘色彩的牌坊横跨山路,上面写着“雪域高原欢迎您”,下标“拉加镇”。
我们在镇子入口处发现,山顶眺望时所看到的建筑群,大多是顺山势一层层梯级而建的方形房子。这些房子并非藏民日常生活起居所用,里面多安装着金色的旋转着的转经筒,呈现出布达拉宫的缩写场景。有人说,这是许多藏族同胞毕生的追求:他们相信,来世的幸福可由此转来。
连接着这些建筑群的是一所学校。此刻,三三两两的学生正从校门走出来。学生们见到外界的车辆,自有一番打量。这些学生,有的穿着红袍,据说是已进入寺庙成为僧侣的孩子;有的穿着牛仔裤,据说是与外界有着密切交往的地方干部子女。他们都是藏族同胞的新一代,上同一所学校,学同样的知识。他们有不一样的信仰,但却结伴而行。有考察者借停车之机与几个学生攀谈起来,便赢得了进入高原的第二个意外:翻开这所学校学生的课本,才得知所学内容用藏、汉、英3种文字标注。显然,这所学校的教育比中国大城市里某些先进的双语学校提出的要求更高。
考察队车辆很快穿过在镇子中跨越黄河的一座大桥,继续上山前进。山路上,不时遇到骑着摩托车飞驰而过的僧侣。到达山顶,回头俯瞰这个镇子,会发现这里还有一家汽车修理店,有几户人家门口停着“现代”牌小轿车。这些现代社会的标志性物件告诉我们:“一杆猎枪一匹马”行走天下时代,在高原已一去不复返了。
美丽的花儿藏隐忧
绵延数千公里的高山草原色彩是单调的,经过数小时行程之后,大家脸上显露出疲惫和困乏,而此时此刻唯一能让人眼前一亮、抖擞精神的即是那些草地上摇曳在风中的小花儿。可万万没有料到,科考队的科学家们一点儿也兴奋不起来。这并不是他们对此已习以为常,而是他们深谙其中的隐情。他们只是轻声地告诉记者,草地上有花儿的区域即是草原牧草退化的地方,杂草成为了优势品种。花儿的开放警告着牛羊,这开花的草多含毒,不能食用,且花儿越鲜艳毒性越重。高原的赏心悦目就这样转化为一声悲叹。
“草原在退化”立即涌上了心头。其实,考察队途经之处,除了鲜花外,还能看到许多山坡上一块一块正在滑落的草地,裸露出黄黑色的沙土。科学家们介绍,如今,三江源出现了不少这种地貌。
当天夜晚9点,科考队抵达目的地——青海省果洛州。高山上灿烂的阳光在这里消失殆尽。天,下起了雨,气温骤然下降。白天穿着短袖衣衫的人,此刻不得不加上羊毛衫等防寒衣服。考察者一天500余公里的路程之后,海拔从西宁的2000多米,升高到高山草甸的5000米,又降低到3800米左右。有人头晕,有人呕吐,有人气喘,甚至有人被送下了山。尽管如此,考察日程仍照原计划进行。
第二天,科考队的考司特在地方工作人员帮助下换成了越野车,行进在风雨中。因为果洛州是三江源的核心区域,这里不仅有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在建项目,还有科学家建立的各种生态观测实验站。
越野车行进一段路程后,科考队就迎来了第三个意外:竖着两只长耳朵的小鼠们欢快地在路上或在草地上来往穿梭、蹦跳,见到车辆只是眨眨眼,不慌不忙地自顾自玩耍。有人说,它们早已见多识广,很乐意与人们分享这世界的空气、水和阳光。有科学家介绍,三江源地区如今鼠兔密度很大,这仍是草地退化所致。如果草木丰茂,鼠兔反而减少,因为它们在牧草茂密的地方很容易被天敌抓获。它们的存在不是草场退化的原因,而是草地退化的结果。
当看到这一切,有考察者说:“如果三江源大片草原沙化或者荒漠化,太可怕了,简直不敢想象!”
车辆很快在一片被铁丝栅栏围起来的区域前停下来,天空飘来了几乎用手摸得着的云雾,中科院西北高原所的研究人员在雨中举着话筒,对大家讲解这里培养的牧草品种和鼠兔的生活习性……
“生态移民”是否沦为“生态难民”?
“三江源的湿地已经消失了。”中科院西北高原生态研究所一位研究员途中告诉记者。
据悉,关于三江源的草场退化、湿地消失的现状,几年前“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曾上书国务院,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家为保护三江源生态系统启动了预算为75亿元的工程项目——《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即在2004年至2010年期间,对三江源18个核心区的牧民进行整体安置。移民涉及牧民55774人,分布在4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规划共22个项目,包括设计了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沙漠化治理、能源建设、湿地保护、生态移民、人畜饮水、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等19个工程建设项目。
中科院科考队在途中考察了果洛州玛多县的移民新村。
果洛州副州长杨英说:“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是追求以生态效益为中心,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从2003年,果洛州实施退牧还草、减畜禁牧、生态移民等措施后,退化的草原得到了休养生息,退化趋势得到遏制,玛多县重现千湖之县的风姿,牧民餐桌上在过去单一的酥油茶、牛羊肉基础上增加了蔬菜水果,从传统的靠天养牧向建设养牧转变,粗放型畜牧业正在向生态型畜牧业转变。三江源在保护中发展。”
玛多县副县长万玛加介绍,玛多县是黄河第一县,黄河在境内流经约300公里,青藏高原著名的扎陵湖和鄂陵湖都分布在这个县。2003年国家退牧还草生态移民搬迁试点在扎陵湖乡实施。项目建成了水、电、路配套的生态移民社区,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牧民改变游牧生活方式,减少放牧数量,开始定居在国家投资建造的移民新村,国家每年每户补贴8000元生活费。但由于后续产业跟不上,牧民平均一家5口人,每户除去国家补贴外,每年人均收入仅300余元,低于国家贫困户标准。果洛新村搬迁入户的189户,绝大部分是贫困户,虽然有牧民开始学做生意或其他生活方式,并组织成立了民族服装加工厂等业务,但离国家期待的“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存在差距,一些移民甚至外租草地继续放牧维持生计。
在果洛州政府所在地,竖立在公路边的大型广告牌上,不是东部城市那样的产品或公益广告,而写着“禁止外地人采挖虫草”的警示语。他们说,“果洛州仅有不多的藏民依靠采挖或经营虫草致富,但大部分人生活在半牧状态,收入微薄”。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牧民绝大多数除放牧外别无从事其他生产活动的技术和经验,缺乏像农耕民族那样长期的生产生活资本积累,同时因语言交流困难,难以广泛开展社会交往,重构新的社会关系,限制了转产行业和就业空间的拓展。由于缺乏谋生技能,有部分移居到城镇的牧民青年子女,因文化素质偏低,又不愿意干重体力活,反而为社会治安增加了压力。由此,三江源移民区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中科院的一位研究员说,三江源的生态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周密的科学规划。《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生态需求制定,确定了生态恢复的核心区、过渡区等等,但在实施中由行政区划负责落实,原设计规划中有的地区难以按照预定规划减人、减畜,部分区域很难达到预定目标。截至目前,国家75亿元的预算投资落实实施约30亿元。
据了解,国家相关部委都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改善三江源生态而同时让当地百姓致富的方案。这个夏季,除了中科院组织的科考队再次考察三江源区域外,国家相关部门也先后派人再次进行了实地考察,而诸多部门的考察结果有可能对项目的后期实施方案进行调整。
一场变革已在三江源拉开序幕。
12、不超标的污染? 凤翔血铅事件反思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9年08月1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878749.html
8月15日一早,马道口村村民就把陕西省凤翔县和宝鸡市通往长青镇的路口围了个水泄不通。东岭集团冶炼公司的班车上的员工不得不下车步行上班。很多过路的和去宝鸡市第二电厂的班车也不能通行。
堵路村民要求当地政府彻查14岁以上者以及成人的血铅情况,并要求关闭东岭集团冶炼公司的工厂。
而两天前的晚上,凤翔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凤翔县长青镇东岭集团冶炼公司环评范围内两个村庄的731名儿童接受权威血铅检测后,确认615人血铅超标,其中166人属于中度、重度铅中毒,需要住院进行排铅治疗,其他孩子只需在家进行非药物排铅。凤翔儿童血铅超标事件进入处理阶段。
还有多少血铅超标儿童
从宝鸡市出发,往东北方向乡间公路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就是凤翔县长青镇,它位于凤翔和宝鸡市的接合地带。而发生血铅事件的长青工业园区,就位于长青镇政府南约两公里的地方——
一条铁道南北纵贯,孙家南头村、马道口村、高咀头村从北往南,散落在铁道的两侧。事件的主角,东岭集团冶炼公司的两个工厂焦炭工厂和铅锌工厂,就位于铁道西侧,孙家南头村和马道口村的交界处。
凤县的王斌哲是冶炼公司焦化厂的工人,妻子和孩子也跟着他住在工厂附近孙家南头村的农房里。他的儿子王泽渊8岁,是孙家南头村小学的学生。听说发生血铅事件后,他们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给孩子做了检查,结果血铅含量228微克每升,属于轻度铅中毒。但因为他们并没有孙家南头村或马道口村的户口本,不在此次的排查之列。
据王斌哲介绍,两个厂一两千职工,除住在宝鸡市内的和当地村民外,还有四五百人是从外地迁过来的,租住民房。他们的孩子就在附近生活、学习,肯定也受到了铅污染,但并不包括在此次排查范围之内。
凤翔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何宏年通报,截至15日晚,有154名中重度儿童入院治疗,其中,县人民医院95例,中医院29例,长青镇和陈村镇医院各15例,尚有12例没有入院治疗。
刘阳的孩子、13个月大的齐硕是重度铅中毒的孩子之一,也是尚未入院治疗的孩子。她说:“孩子太小,担心排铅后会有后遗症。所以,没有证明安全之前,不敢尝试。”
【1】 【2】 【3】 【4】
13、污染企业低价竞争 环保企业压力巨大
来源:经济参考报2009年08月1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8/content_11901922.htm
目前国内20多家生产乙基氯化物的化工企业有的环保,有的污染,可谓鱼龙混杂。在通向全球化的道路上,这些企业必将面临是走环保之路,还是搞低价竞争的艰难抉择。
污染企业低价竞争
国内生产乙基氯化物企业规模不等,平均每吨产品废水量达6.5至10吨。有些企业仅建有象征性、应付性环保设施外,有10多家企业甚至没有任何环保设施。“但他们因为环保方面的低成本,在参与行业竞争时采取了低价位竞争,使我们反而面临低价位竞争的巨大压力。”湖北驰顺公司董事长尹谦说。
走进湖北驰顺化工有限公司高耸的废气分离罐,巨大的污水处理池,全天候的在线排放监测,为我国化工企业贴上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标签”。但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在自身发展中也曾切身感受了巨大的低价竞争压力和苦恼。
驰顺公司是有过惨痛教训的。驰顺公司污水处理中心在投入运行后的一年内,是由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行、验收和达标排放,但在2008年9月22日,这家环保公司擅自启动外排水泵,造成污水泄漏,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并引了国家、省、市、县各级环保部门的重视,驰顺公司被责令停产进行整改。
公司董事长尹谦说:“这件事对我们是一次极其沉痛的教训,企业形象、社会影响、经济利益等方面都损失惨重。”那以后,驰顺公司通过科技攻关,不仅实现了生产工艺方面的新突破,而且达到了“节能”、“降耗”、“减排”和“循环经济”的四重效果。
但是尹谦说,企业走上环保之路后又面临了一些新的苦恼。目前国内同行业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配套完善的环保处理系统尤其是污水处理设施,他们在环保方面的固定资产高投入和运行高成本,必然使公司在参与行业竞争时面临巨大压力。尹谦说,“他们低出的价位往往就是我们的环保成本,是乙基氯化物行业规范发展应该投入的环保成本。”目前驰顺公司环保运行成本每吨产品最高达到500元,在价格上明显要高于同行业。
一些专家也担心,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仅不能体现出循环经济的实际意义,反而可能使真正做到了环保达标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业发展状态。
驰顺投巨资搞环保
在驰顺公司旁边的半山腰,记者看到了一个独特的小房子,这是一个“电子侦探室”。原来经过处理的污水,都要通过管道送往这里,接受24小时在线监控,并直接连接到环保部门的在线监控平台,环保部门对污水处理情况可实时进行在线检测。接受了“侦察”的废水再通过11000多米长的管道输往富河排口。
建厂伊始,驰顺公司就按照国家“三同时”要求,投资1570多万元,配套建设环保工程。
2008年9月,驰顺公司与国家级重点化工科研机构湖南化工研究院围绕“乙基氯化物生产与环保控制”进行了专题技术攻关,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全面改进,不仅降低氯化工段氯气的消耗,缩短反应时间,也使碱解工段硫化钠的用量大幅度减少,大部分硫化钠可浓缩结晶后作为工业副产品卖出,更使碱解工段水的用量和废水量大量降低。通过工艺改进方案,每吨产品产生废水量由原来的6至6.5吨降至1至1.5吨;年产15000吨乙基氯化物生产线 走进驰顺公司,可以看到,从生产线上出来的废水废气,全部进入了废水废气处理系统,并最终变成可以再次利用的物质。例如,废气处理上,通过引进臭氧处理技术、低温等离子技术和特种光量子光解氧化技术,研制适合自身废气特征的化工废气高效光解净化设备,有效地分解了有害成分,消除臭味,达到了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在废水处理上,处理能力为600吨/天,远远超出公司工艺革新后满负荷生产的实际废水量80吨/天。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硫化钠等物质,又可再次应用到皮革、纺织、印染、造纸、冶金等多个领域,每吨的价格可以达到2300至2600元。
危机中迎来新机遇
一度苦恼的驰顺化工有限公司在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终于露出开心的笑容。今年以来,公司已经接待前来考察和洽谈合作的外宾共12批次,并确定了1600多万美元的年度合作框架。目前,德国拜耳、瑞士先正达、美国陶氏等全球知名化工巨头已将驰顺公司确定为其在华唯一供应商。
2004年以来,随着甲胺磷等一批高毒农药被禁用而逐渐退出市场,毒死蜱、三唑磷、丙溴磷、二嗪磷等一批新兴的高效低毒农药逐渐取代其市场地位,这些新型农药品种均以乙基氯化物为生产平台。驰顺公司于2007年8月报批立项,一期投资建设项目为年产3万吨乙基氯化物,总投资一亿多元,前期设置二条生产线,第一条生产线已于2008年8月建成投产;2009年9月,第二条生产线可建成投产。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四亿至五亿元。
搞环保贵在坚守。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给国内同行业带来了压力,也给环保型企业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整个行业正在进行全面“洗牌”,一些行业企业或停产或倒闭,驰顺公司由于坚持搞环保、练“内功”,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呈现出更好的发展态势。在外贸出口过程中,已有多家跨国公司主动提出在农药化工领域的多个关联项目上与其展开紧密性合作。
驰顺化工有限公司位于黄石市阳新县木港镇坳头村。就是这个选址大山深处的公司,2008年其出口创汇500多万美元,占阳新县全年出口创汇总额近50%,今年一季度,公司已完成乙基氯化物产品出口近1000吨,实现出口创汇近200万美元,今年他们的目标是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超过公司销售总额的50%。(皮曙初)
14、李晓亮:生态文明不能沾染上血铅的污迹
来源:重庆时报2009年08月18日 李晓亮
http://news.ifeng.com/opinion/politics/200908/0818_6438_1307012.shtml
就在我们苦苦求解陕西凤翔“血铅超标之谜”时,又一条关于生态的新闻备受关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披露了各省区市生态文明的发展现状,中国首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排名出炉,北京、上海和广东,分列前三甲。(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02版)
榜单一发布,引来不少质疑。人们困惑的是,印象中的生态大省,排名甚至低于平均水平线,经济发达省份却都遥遥领先。这种生态文明榜和纯粹的“GDP封神榜”有何差别?新闻对此的解释是,生态文明水平即生态效率,本质就是以更少的生态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产出。一定条件下,生态效率与GDP成正比。
只是这种将生态文明指数简单地与GDP挂钩的解释,并不能打消民众疑虑。大多数人或许没有专家权威,但他们印象中的一个朴素的概念是,生态文明首先应该是以良性的生态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求。生态文明要深入人心必须以人为本,而非一个貌似冠冕实际却是冷冰冰的GDP派生物、附加值。即便抛开微观感受,从宏观角度而言,生态文明也应是一种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人类文明。人们并不排斥经济发展,但它必须是环境良好资源节约,并且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GDP增长。
若要举例子,眼下最典型的案例当属陕西凤翔“血铅谜案”了。在此次生态文明榜上,陕西处于落后于平均水平的中低水平组。当然,按现行标准,这个名次不是因为陕西出了恶劣的血铅超标事件,而是因为GDP成绩远逊于京沪粤地区。但假如继续以GDP作为生态文明评比的核心指标,可以想象,陕西或许不会认真反思血铅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村民说“这一带已没有干净地方了”,血铅阴影下到底有多少人在挣扎求生,让人不敢深想——而是会“痛定思痛”地检讨:环保与否暂且不论,“铁腕”抓经济才能抓出“生态文明”!
何况,在当地政府通报称,血铅超标事件主因在于陕西东岭集团,但监测数据又显示其多项排放符合国家标准。既如此,那么造成六百多儿童血铅超标的罪魁到底是什么?东岭集团负责人还表示,虽然企业排污达到了排放标准,但与人居指标仍有差距,所以表示歉意。那么,这种不超标的污染,是否才是最为恐怖的?
进一步追问,这次被誉为生态标兵的京沪粤地区,其骄人的GDP,有多少是像东岭集团这种“合法污染大户”贡献的?光鲜的GDP有无沾染“血铅”的污渍?以GDP为考核要件的“生态文明”指标又是否因此遭受了间接污染呢?
血铅的阴霾,挥之不去,凤翔县长青镇村民只能悲号:“我们这一带已经没有干净地方了”。面对上述一系列追问,听着这一声悲苦的控诉,每个人可能都会不寒而栗:城市里还有一片宜居的净土吗?企业可以说“不超标的污染”是合法的,但面对“血铅超标”的事实,谁能说合法的污染不是一种更大的罪孽?把责任归咎于 “国家标准”,涉事企业就能心安理得地继续污染下去吗,政府就能对周边居民健康继续无动于衷吗?
国家标准如此宽松,对企业如此深情,直接导致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行政思路延续十几年不变,而这又是以GDP为内核驱动的。若现在连“生态文明”标准都不能逃离这个怪圈,那公众曾寄予厚望的“生态文明”能打破“被不超标的铅污染”的魔咒吗?
15、李波:排污触动法律神经!
来源: 荆楚网2009-08-18 李波
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0908/t781535.shtml
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法院14日以投放毒害性物质罪,对盐城市“2·20”特大水污染事件嫌犯、原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标一审判刑。这是中国首次以投放毒害性物质罪,对违规排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的当事人判刑(据“中国新闻网”8月17日)。
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抢劫罪、放火罪、贩卖毒品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和爆炸罪。这是刑法上对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亦要问责的八大重罪。违规排污行为按照八大重罪之一的“投放毒害物质罪”论处,此前还未有先例。江苏盐城以此罪重判排污嫌犯11年徒刑,对各地重污染企业,不乏敲山震虎之功效。
据媒体报道,原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标、生产厂长兼车间主任丁月生,在明知标新化工有限公司为环保部门规定的废水不外排企业,明知在生产氯代醚酮过程中所产生的钾盐废水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下,仍然将大量钾盐废水排入到公司北侧的五支河内,任其流进盐城市区水源蟒蛇河,污染市区城西、越河两个自来水厂取水口。今年2月20日,因水源污染导致市区20多万居民饮用水停止达66小时40分钟,造成了巨大损失。
法院亦是根据嫌疑人存在“明知有毒仍排放”这一犯罪事实为依据,而将此案认定为故意投放有毒物质罪的。此前国内对涉嫌排污犯罪的企业及个人,多以重大环境事故污染罪追究刑事责任。而将其提升到刑法八大重罪的高度,说明此类犯罪危害性之大、触法程度之深已经到了非用重典不可的地步。
时下,各地频发重特大污染事件。尤其在西部地区,通过招商引资捧回来的重污染企业,满眼暴利追求,忽略群众利益,心存侥幸心理,肆意排放污水,结果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甚者严重危及居民生命健康。
日前影响颇大的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陕西宝鸡血铅事件就是惨痛的实例。当污染已经超越远期的生态破坏而骤然表现为大批群众健康受损时,问题就深化到了影响稳定的境地。甚至会导致受害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而闹出不好收拾的局面。宝鸡市长致歉,群众却不一定买账,殊不知大批群众健康受损,于内于外的创伤,一时半会儿难以愈合。
这是一种悲哀,是一场发展与生态的博弈。即便是企业给当地带来再大的经济牵引力,只要其于环境于健康有害,便都无法让群众买你的账。包括污染企业,包括当地政府。
而对那些明知排污有害生态,依然故我,为了几块铜板,伤害一方群众的昧心企业及其责任人,不用重典惩处不足以彰显法律威严,不足以平息民众愤怒!
对违规排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的当事人以“投放毒害物质罪”论处,是法律适应层面的一种进步,更是司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的价值体现。这种具有示范意义的量刑实践,应视作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勇敢尝试。
16、灾难之后,不要让公众继续愤怒
来源:东北新闻网2009-08-18 □何先武
http://news.nen.com.cn/jinhushiping/143/3334143.shtml
8月15日一早,马道口村村民就把陕西省凤翔县和宝鸡市通往长青镇的路口围了个水泄不通。东岭集团冶炼公司的班车上的员工不得不下车步行上班。很多过路的和去宝鸡市第二电厂的班车也不能通行。堵路村民要求当地政府彻查14岁以上者以及成人的血铅情况,并要求关闭东岭集团冶炼公司的工厂。(据《中国青年报》8月17日报道)
731名儿童接受血铅检测,615人被确认血铅超标,其中166人属于中度、重度铅中毒。这起由环境污染引发的灾难,再次触动了公众愤怒的神经。迫于舆论的压力,当地政府成立了环境监测组展开调查,东岭集团党委副书记赵卫平也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受到伤害的群众表示道歉。但这一系列的“姿态”不但没能平抑舆论的口水,反而让公众的愤怒进一步升级。
是什么让公众在“继续愤怒”?首先是因为“非本村户口”居民被排除在排查范围之外。按道理,只要是可能受到东岭公司排污行为所伤的居民,都应应列入排查和救治范围。但有关部门却以“户口”为标尺,粗暴地将常驻当地的“非本村户口”居民进行“隔离”,这不仅是一种歧视,更是对潜在中毒者的“二次伤害”。 另一个让公众“继续愤怒”的原因则是,调查组一方面认定东岭公司是造成此次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又宣称东岭公司的各项排放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宝鸡市环境监测站站长、本次事件环境监测组组长韩勤称:虽然工厂的排放都符合国家的标准,但是累积的排放都是在一个区域,所以会造成区域内生活的人血铅超标。
我不知道这个“累积的排放”是指东岭冶炼厂的累积排放,还是这个地区的所有工厂的累积排放。但不论是哪种排放,都不可能得出这般荒唐的“无罪结论”。原因很单,无论有多少种指标,最终都只能有一个指标——是否造成了损害,造成了损害就有“罪”。无论有多少个祸首,最终都只能有一个结果——统统拿下,一个都不能跑。对于这种吊诡的结论,我的理解是,调查组显然未能站在公正的执法立场来处理这个问题,而是在刻意偏袒相关责任企业和责任人。
还有个问题,也让公众不得不“继续愤怒”:历次的污染事故似乎都在遵崇着这样一种鬼诈的逻辑——在隐患尚未酿成灾难以前,监管部门公开的结论基本上都是“符合国家标准”。而当灾难发生以后,又用这些所谓的达标结论来极力掩饰,完全无视既成事实的灾难后果。如果说相关的企业和责任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趋动,为自己辩解几句,尚可理解,那么,作为执法机构的环保部门竟然想方设法这些“刽子手”开脱,那简直是十恶不敕。这不仅是对自己公共职能的漠视,更是对人民的犯罪。
“想要又好又快地发展,简直是不可能的。”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西部要吃饭、要发展,但是又没有办法吸引高科技,只好冒着风险发展从东部转移过来的重化工和重污染企业”,这是西部发展中的一个矛盾,也是一切罪恶的真相和根源。历次污染事件都在证明:我们的监管体制已经被政府官员的政绩利益所蛀空,日常的环境监管制度已经被虚置,百姓的健康已成殉难品。
直面“血淋淋”的现实,窃以为这一块的改革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如何斩断环保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只有这样,环保部门才可能真正成为百姓健康的守护神;二是,坐实公众的监督权。公众的监督才是最为有力的监督力量,政府必须为公众的监督权提供接入平台。唯其如此,百姓堵路讨健康的现象才可能休止。
17、波恩气候谈判:“进展有限”的前奏曲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年08月18日 陈 迎
http://env.people.com.cn/GB/9876718.html
联合国2009年第三次气候变化谈判日前在德国波恩结束。《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认为谈判“进展有限”。他警告说,接下来在泰国和西班牙举行的公约谈判必须加快步伐,否则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将无果而终。
今年6月举行的第二次气候变化谈判,综合各国提案推出了谈判案文,第三次谈判的主要目标是为200多页的谈判案文“瘦身”,以期减少分歧,取得共识。然而,会议结束后,谈判案文中仍有约2500处存在争议。下两轮谈判时间总共只有15天,哥本哈根大会达成一个公平、强有力的国际气候协定的前景堪忧。
当前,谈判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障碍是美国气候政策的不确定性。美国首席气候变化谈判代表明确表示,为了避免重蹈京都谈判的覆辙,美国只能基于国内通过的立法才能在国际谈判中做出减排承诺。6月底,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白宫也支持建立国内排放限额体系。然而,这项法案要成为正式法律,还需要经过复杂漫长的立法程序。美国参议院在哥本哈根大会之前通过法案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当前谈判的核心问题是中期减排目标。美国的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17%,大致相当于1990年排放水平的4%。该目标不仅远低于欧盟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0%的承诺,也低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建议的25%至40%的下限,更低于发展中国家普遍要求的至少减排40%的水平。美国气候变化特使已经明确表示拒绝考虑减排40%的要求。目前,发达国家提出的中期减排目标合计只能实现在1990年排放基础上减排10%至16%。
发达国家还试图超越《巴厘行动计划》的授权,对发展中国家提出额外的减排要求。例如,欧盟要求发展中大国2020年在基准排放情景基础上减排15%至30%;美国要求发展中国家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定量减排行动,并在气候法案中包含了对来自尚未承担减排义务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条款。这些都激起发展中国家的强烈不满。
资金问题也是谈判的焦点。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无论是适应和减缓行动,还是获取技术,都需要资金支持。然而,发达国家提出的有关资金机制的建议还没有一个能筹集超过100亿美元的资金,与发展中国家要求的每年拿出全球GDP总量的1%,即4000亿美元的规模相去甚远。
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去,机会稍纵即逝,通向哥本哈根之路看来远非平坦。除接下来的两轮国际谈判之外,9月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以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也将围绕气候变化问题展开讨论,但愿国际社会的艰苦努力能够换来哥本哈根大会的成果。
18、生态文明水平排行中的GDP魅影
来源:浙江在线2009年08月18日
http://money.hexun.com/2009-08-18/120604368.html
代表国家社科研究最高水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中国首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排名出炉了。甫一看标题,以为是生态环境的排名,再一看排名榜单,以为是GDP(国民生产总值)排名,结果二者都不是。其实是结合了GDP和生态环境,即如何用最少的生态环境成本创造最大的经济利益,也就是生态文明水平。
曾几何时,源于政绩,地方官有追求GDP的天然冲动。于是乎,各地拆了建,建了修,修了拆,地方官随着GDP的增长而升迁,屁股后面留下的却是“生态环境账”,无人留意也无暇关心。专家就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做研究,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但是研究结果却叫民众看得一头雾水。
研究采用的公式简单易懂(EEI=GDP/地区生态足迹),包括两部分:一是作为分母的GDP,二是作为分子的地区生态足迹。我们以北京为例子,比如这一次北京的排名,分母是全国第二,分子是全国第十,故而反超GDP第一的上海成为生态文明排行的第一。
公式本身没有问题,但仅仅从这两方面就判定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城市的生态效率高,山西、河北等地生态文明水平偏低却有失偏颇。
这次排名靠前的基本上都是资源输入型城市,它们需要各地的资源,比如河北的水、山西的煤以及山东、吉林的农副产品、能源等等,这些都是外来“输血”,到了这些大城市的基本上都是成品,这样对本地的生态环境自然影响就小了,生态足迹自然也就小了。
但是,这些产品还在资源输出型城市的时候,比如采水、挖煤,消耗的都是当地的资源,依靠现在的技术,很难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就无形中加重了当地的生态足迹。而这些生态足迹,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输出资源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才开采挖掘造成的。这一部分生态足迹,本应该算到输入的城市中,但公式简单地将它们算在资源输出型城市了。这就造成,资源输入型城市GDP高,生态足迹小,资源输出型城市GDP有高有低,但是生态足迹除了自己消耗的以外,还要为大城市承担一部分。
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有自己发展的模式,也有相当成功的经验,但是在做生态文明排行的时候,我们不能将各地割裂开来,因为经济社会本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忽略了各地为这些资源消耗大省作出的贡献,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变相的GDP崇拜,尽管你觉得自己单位资源创造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大,但是你在另外一个地方造成的破坏却有可能形成蝴蝶效应,以至于有朝一日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
如果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和资源消耗的关系,转变发展模式,无论这次生态文明排名高低或者其他排名,都不过是GDP“魅影”的重现,简单或者复杂的数字游戏,真的不值得哪个省市区为其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