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八月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八月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08-17

八月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敬请关注绿家园的怒江网www.nujiang.ngo.cn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环境资讯:

1、中国新闻网:        金沙江干流综合规划将报国务院审批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7/140818451925.shtml

2、沈阳日报:         环保部:今明两年投11亿治辽河

http://green.sohu.com/20090817/n266009865.shtml

3、新华网: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源区沼泽湿地退化速度加快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22101

4、环球时报:         巴媒:污染可能致中国小雨减少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9-08/17/content_11895792.htm

 

地方信息:

5、北京青年报:        北京湿地50年萎缩一半多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7/content_11896588.htm

6、新京报:          北京二环路将尾气监测 交通污染监测系统启用

http://auto.ifeng.com/usecar/traffic/20090817/84330.shtml

7、新华网:          西藏自然保护区达20面积居中国之首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7/content_11896464.htm

8、人民日报海外版:      投资1000亿元 广州拟建新能源城市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6/content_11889100.htm

9、新华网:          河北向7个污水处理厂发出污染减排预警

http://env.people.com.cn/GB/9863671.html

10、南方报业网:        污染事件首用"投毒罪" 盐城化工厂老板判11

http://green.sohu.com/20090817/n266009603.shtml

 

重大水事:

11、中国新闻网:        太湖水位持续上涨 十年首次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http://env.people.com.cn/GB/9868734.html

 

污染信息:

12、China Foto Press:     武汉东湖官桥湖局部爆发蓝藻水华(组图)

http://news.sina.com.cn/c/p/2009-08-17/092318450697.shtml

 

民间环保:

13、新华网:         镜头记录三江源区:一个喇嘛的环保之路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7/content_11896433.htm

 

深度报道:

14、光明日报:                湘江重金属污染警钟催人

http://unn.people.com.cn/GB/14748/82702/9866724.html

 

环境时评:

15、新京报:                 凤翔铅污染:未解之谜何时解?

http://env.people.com.cn/GB/9867056.html

16、中国青年报:             多起污染事件调查结果为企业排放达标引质疑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7/095418450896.shtml

17、荆楚网:                 笪祖煌:风翔铅污染治理“舍本逐末”为啥?

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0908/t780520.shtml

18、新华网综合:            发展新能源不能一哄而上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8/17/content_11893876.htm

 

1、金沙江干流综合规划将报国务院审批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08月17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7/140818451925.shtml

  中新网8月17日电 经过长时间、多方案的深入论证和充分听取各有关方面意见,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同有关地方编制完成了《金沙江干流综合规划》。

  据水利部网站消息,2009年8月13~14日,水利部在北京主持召开金沙江干流综合规划专家审查会,周学文总规划师主持会议,矫勇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汪洪总工程师参加了会议并作会议总结。

  参加会议的还有特邀专家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能源局,云南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水利部有关司局、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单位的代表。

  会议成立了金沙江干流综合规划专家审查委员会。审查认为,规划编制单位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了大量的勘查、论证和规划设计工作,注重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协调,规划的指导思想正确,内容较全面,总体布局合理,方案基本可行,建议规划经修改完善后,尽快报请国务院审批。

  金沙江是长江干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四省区,全长约3500公里,总落差5100米,流域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流域内资源丰富,拥有水能、森林、矿产、生物、旅游等众多独特的优势资源。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特殊,交通不便,目前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流域的资源优势要转变为经济优势,金沙江流域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区域之一。

2、环保部:今明两年投11亿治辽河

来源:沈阳日报2009年08月17日

http://green.sohu.com/20090817/n266009865.shtml

  环保部将在沈召开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部际联席会议

  本报讯(记者霍红)环保部等部委高度重视辽宁中部七城市人大代表提出的防治辽河流域水污染的建议,今明两年间将投资11亿元用于辽河流域治理。其中今年将安排投资4.866亿,支持辽宁省辽河流域58个项目。

这是记者从辽宁中部七城市人大常委会于8月14日召开的依法推进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协调会上获悉的。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协调行动总召集人、沈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长义出席会议。

  在今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辽宁中部七城市的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国家对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应给予更大支持的建议》。环保部等部委对建议内容逐项给予答复和落实,提出了一系列加大治理力度的措施。环保部决定今年9月份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召开环保部际联席会议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题会议,统一协调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打破省际界线,实现全流域治理“一盘棋”。还将加大对辽河流域治理中央资金投入力度,2009到2010年间将投资11亿元。国土资源部提出,辽宁省可以将污水处理厂等建设用地指标单列,确保治理建设项目用地,解决了制约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瓶颈”。

  据了解,此前环保部只在松花江和淮河流域召开过流域水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专题会议。赵长义说,在辽河流域召开环保部际联席会议对于辽河水污染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要抓住有利时机,建议省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认真研究、提出需要环保部等相关部委协调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大问题。

  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等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在会议上发言。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铁瑜出席会议。

3、新华网: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源区沼泽湿地退化速度加快

来源:新华网2009年8月1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22101

新华网西宁8月15日电(记者张进林 陈国洲)连续几年的科学考察表明,受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不断加剧影响,分布在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源头地区的沼泽湿地退化、萎缩速度明显加快,已经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带来压力。

全长约6300公里的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分布在长江源头地区的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沼泽湿地群之一,面积约1430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于源区东部和南部,以当曲流域最为发育。

从2005年起,先后有数支科学考察队对长江源头的冰川、湖泊、沼泽湿地等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其中的“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项目”对长江源区的沼泽湿地退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辛元红说,随着全球变暖不断加剧,长江源区的沼泽湿地正在呈现斑块状退化,而且速度惊人。在源头山间宽谷平原区,沼泽湿地从两侧山麓向中心地带退化,从河谷两侧向远离河谷方向退化;在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沼泽湿地随泻出带下移,由山前冲洪积扇顶部向中部、细土平原带退化;在河流阶地,沼泽湿地呈面状退化。

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队长唐千里说,有“高原肾脏”之称的长江源区沼泽湿地对于稳定和改善整个青藏高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于调节长江中下游严重的洪涝灾害,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沼泽湿地退缩,三江源区植被将逐渐退化,由藏蒿草组成的沼泽化草甸将向由矮蒿草、杂毒草组成的高山草甸及稀疏的灌丛草甸过渡。

“这意味着沼泽湿地萎缩乃至消失,进而导致地区干旱、湖泊沼泽对河流的调蓄作用丧失、洪水泛滥、土壤沙化、荒漠化过程加剧等严重生态问题。”辛元红说。

科学考察表明,长江源区多年冻土面积减少、消失,以及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源区沼泽湿地退化,其中尤以全球变暖引起的冻土面积减少、消失为主因。

4、巴媒:污染可能致中国小雨减少 

来源:环球时报 2009年08月1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9-08/17/content_11895792.htm

    周六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过去50年中,中国东部工业区的空气污染似乎导致小雨天明显减少。因此,减少污染可能会缓解中国东北部地区的严重干旱。

    24小时降雨量在0.4英寸(约合10毫米)以内的微雨对农业十分重要。它与大雨不同,后者通常引发冲毁庄稼的洪水。

    美国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1956年至2005年,大气污染导致微雨天减少23%。研究员钱云(音)说:“污染能引发健康、酸雨等问题,这项研究表明减少污染有助于缓解中国北方旱情。”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加深了对空气悬浮颗粒的自然形成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对雨云构成何种影响的理解。研究成果发布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上。

   钱云说,中国绝大多数悬浮颗粒来自人类活动。1960年至2000年,由于污染和化石燃料消费上升,悬浮颗粒数量急剧增加。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廖宏(音)博士说:“我们对悬浮颗粒如何影响中国的水循环很感兴趣,这对经济和科学都很重要。”但他同时表示,尽管这项研究表明二者似乎存在联系,其结果仍需通过更多研究来证实。

此项研究发现,微雨天的减少并不是因为大气水量变化或者中国东北的水汽运动,悬浮颗粒起的作用值得研究。▲(王晓雄译)

5、北京湿地50年萎缩一半多 

来源:北京青年报2009年08月1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7/content_11896588.htm

    北京将扩大湿地面积,以阻止湿地萎缩的局面。昨天,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近50年来,北京湿地面积萎缩了一半多,接近两个海淀区的面积,而该局近日发布《北京湿地恢复建设工程指导意见》,将在滨河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建设中,大规模配建湿地恢复工程。

    据了解,历史上,本市湿地面积曾占到全市总面积的15%。上世纪60年代,本市尚有湿地12万公顷;到80年代初期,全市湿地面积迅速减少至7.5万公顷,而且仅有湿地约5万余公顷。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湿地萎缩导致两大难题:首先,造成淤泥等污染,危及河湖、水库的河床,造成湖库水质污染,例如北运河水系污染。其次,除密云、怀柔两座水库和主要饮用水源保护区明令禁止旅游外,其他主要湖泊、河流截流水面几乎均进行了旅游开发。

    “为恢复湿地、改善本市总体生态环境,市园林绿化局发布湿地恢复建设工程指导意见”,该负责人说,根据指导意见,本市将采取三大措施恢复湿地:首先在滨河地带应采用湿地护岸生态设计,充分发挥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

    其次,以湿地生态基质和湿地植物种植,代替混凝土砌筑和人工草坪护岸,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生存繁衍的良好环境。合理配置湿地植物,采用乡土植物物种,避免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在湿地植物配置中,植物群落的物种和组成应与湿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演替过程相符合,采用接近自然的栽植手法和配置模式。同时,湿地整治工程施工要拆除原有废弃建筑物、构筑物,清除原有污染源点。(黄建华)

6、北京二环路将尾气监测 交通污染监测系统启用

来源:新京报2009年08月17日

http://auto.ifeng.com/usecar/traffic/20090817/84330.shtml

北京将在二环路上设置尾气监测和牌照识别系统,以监测汽车尾气排放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市环保局昨天发布消息,北京智能交通———交通污染监控示范项目正式投入使用,交通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将为今后机动车污染控制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交通污染监测系统启用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实施的项目包括一个交通环境空气监测子系统,由设置在主要道路附近的6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1辆流动监测车、3台便携式监测仪组成,主要监测交通对环境的影响。这是国内首套完整的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补充和完善了北京原有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

二环可测不同车辆尾气

同时,环保部门还在二环路上设置了5套路面行驶车辆尾气排放的遥测设施,以及20套车辆牌照识别系统,以监测道路上汽车的流量、速度以及不同车辆类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的机动车污染越来越突出,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要占到全市污染总排放的1/3。此次投入使用的交通污染监控项目,将监测分析机动车尾气等交通污染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具体影响,并为今后制定相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7、西藏自然保护区达20面积居中国之首 

来源:新华网2009年08月1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7/content_11896464.htm

    新华网报道: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西藏共建立各类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0个,总面积达4126万公顷,占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的26.67%,居中国各省(区、市)之首。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是南亚、东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2001年-2005年期间,国家和自治区用于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资达24亿元,实施了拉萨拉鲁湿地、纳木错自然保护区管护工程和那曲中部草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建设工程。随着国家对西藏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西藏自然保护区面积正逐年扩大。目前,西藏建立的各类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8%。其中,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701万公顷。这些自然保护区基本涵盖了西藏重点濒危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也保护了156万公顷的原始天然林和约150万公顷的高原典型湿地。(拉巴次仁 刘筱)

8、投资1000亿元 广州拟建新能源城市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08月16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6/content_11889100.htm

    ●重点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

    ●实施绿色亚运城等10大工程

    ●新能源比例将由1%提高至15%

    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发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广州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08-2020),预计到2020年,广州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提高至15%,新能源产业总产值预计可达4000亿元,广州市也将由此成为“新能源城市”。

    广州市经贸委副主任叶佑新介绍,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广州的能源消费也迅速增长,2008年达到了5193.27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已经成为制约广州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广州市的能源结构大部分是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仅占1%。根据新出台的《规划》,太阳能、热泵、水电与风电、生物质能、交通可替代能源、绿色建筑、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对外投资新能源发电等将成为广州市新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

    “为实现2020年新能源比例达到15%的战略目标,估算需要投入资金1000亿元。”叶佑新说,近期内,广州市将以绿色亚运城工程、绿色建筑建设工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工程、农村新能源工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绿色电力工程、新能源公交工程、新能源装备产业培育工程、新能源科技创新工程、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程等“10大工程”作为抓手,加快广州“新能源城市”的建设步伐。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预计到2020年,广州将实现减少产生二氧化硫18万吨,减少产生二氧化碳2000万吨的目标,其中广州市新能源利用直接减少产生二氧化硫3万吨,减少产生二氧化碳800万吨。同时,在新能源开发利用、设备制造、技术研发和相关配套及服务等方面将为社会提供约50万个就业岗位,利用可再生能源将可改善约10万户农村家庭的生活用能条件。 (闻 哲)

9、河北向7个污水处理厂发出污染减排预警

来源:新华网2009年08月1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863671.html

  日前,河北省环保厅发文对石家庄、唐山、廊坊、沧州、衡水、邯郸6市7个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染减排预警。这7家污水处理厂是:石家庄桥东污水处理厂、高邑县凤城污水处理厂、唐山市海港开发区东部污水处理厂、廊坊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吴桥县污水处理厂、深州市污水处理厂、大名县污水处理厂。

  据了解,此次被预警的7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存在主要问题是:建设滞后,未按年度减排计划时间建成投运;由于配套收水管网不完善,污水处理厂运营费用得不到保证,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管理不到位,运行不稳定,出水超标。

为确保完成今年及“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河北省环保厅根据有关规定,按照“及时提醒,防患未然”的原则,对这些建设滞后和运营存在严重问题的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染减排预警,并责成于9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对整改不到位或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省环保厅将暂停审批相关行政区域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建设项目环评,并报请省政府对其实行黄牌警告,对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告诫谈话。

10、污染事件首用"投毒罪" 盐城化工厂老板判11

来源:南方报业网 2009年08月17日

http://green.sohu.com/20090817/n266009603.shtml

  本报讯 据《扬子晚报》报道 14日,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法院对盐城“2·20”特大水污染事件主犯、原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标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胡文标犯投放毒害性物质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同时撤销2005年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判刑2年、缓刑3年的决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1 年。

  法院审理查明,2007年11月底至2009年2月16日期间,原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标、生产厂长兼车间主任丁月生,在明知标新化工有限公司为环保部门规定的废水不外排企业,明知在生产氯代醚酮过程中所产生的钾盐废水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下,仍然将大量钾盐废水排入到公司北侧的五支河内,任其流进盐城市区水源蟒蛇河,污染市区城西、越河两个自来水厂取水口。

今年2月20日,因水源污染导致市区20多万居民饮用水停止达66小时40分,造成了巨大损失。其行为均触犯了《刑法》第115条之规定,构成投放毒害性物质罪。

  法院经审理作出如下判决,被告人胡文标,犯投放毒害性物质罪,且系主犯,判处有刑徒刑10年。另外,2005年胡文标因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盐都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 年、缓刑3年执行。法院决定撤销缓刑判决,与前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1年。被告人丁月生犯投放毒害性物质罪,因其为从犯,决定执行有期徒刑6年。

  ■链接

  污染事件首次使用“投毒罪”

  因违规排放导致污染而被判“投放毒害性物质罪”,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标和生产厂长兼车间主任丁月生可能是第一例。

  2001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对1997年刑法第114、第115条所规定的“投毒罪”做出修改,将投毒修改为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

  投放毒害性物质罪产生后,具体案例还是个体投毒等。记者检索没有发现此前有污染事件当事人被认定此罪。在类似的污染事件中,比如2005年的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案等,被告人都是被以重大环境事故污染罪判刑。

  重大环境事故污染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犯该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而投放毒害性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1、太湖水位持续上涨 十年首次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08月1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868734.html

  连日来,太湖水位持续上涨,数字不断刷新。八月十六日八时,太湖水位涨至四点二三米,超过警戒水位七十三厘米,涨至一九九九年以来最高水位。

  根据太湖流域防汛抗旱应急响应制度,太湖防总常务副总指挥、太湖局局长叶建春十五日宣布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并将有关分析报告报送国家防总,这也是一九九九年大水之后,太湖流域十年来首次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七月下旬以来,太湖流域遭受持续性强降雨, 仅七月二十一日至八月十一日,全流域累计降雨量达三百四十五毫米,是常年同期的四倍多,为有历史记录以来同期降雨量最高值。

  据了解,由于太湖水位已经远远超过三点五米的警戒线,太浦闸和望虞闸都已经开闸排水,目前,太湖流域防汛部门已全面进入应急工作状态。(记者 周建琳)

12、武汉东湖官桥湖局部爆发蓝藻水华(组图)

来源:China Foto Press 2009年08月17日

http://news.sina.com.cn/c/p/2009-08-17/092318450697.shtml

大量的蓝藻形成一块漂浮的油布。

 

蓝藻水华把湖面盖上密不透风的“绿布”。

  2009年8月16日,在武汉东湖风光村旁官桥湖水面上,大量的蓝藻形成一块漂浮的油布,湖水就像稠稠的绿色油漆,浑浊还发出腥臭味。中科院水生所研究人员闻讯赶紧派人下湖采样,通过仪器发现水中含微囊藻的蓝藻,表明官桥湖局部爆发“蓝藻水华”。

  “蓝藻水华” 是由于水资源环境极其恶劣导致大量蓝藻繁殖而影响到生态平衡的现象。微囊藻是慢性毒素,可经口、皮肤或饮用水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危害。有资料表明,微囊藻毒素能够激活人体内的癌基因,是引发肝癌的祸首之一。

  记者在现场看到,东湖风光村旁官桥湖水面的蓝藻水华较为严重,由于官桥湖水质的置换很缓慢,湖泊的自净能力很差,官桥湖放养着大量的鱼种,但如果鱼种放养不合理,施肥量较高并有大量污水排入湖,就会致使湖内严重污染和呈重度富营养化,加之近日的气候温度和光照条件正适宜蓝藻滋生繁殖,使湖面曝发了蓝藻水华。

  更让人担忧的是,官湖桥蓝藻水华通过风光村桥下的闸口渗透到东湖,停在风光村东湖岸边的几只观光船已浸泡在绿色的蓝藻水华中。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清除,蓝藻水华很快会疯狂蔓延,殃及东湖。

专家称,只有加强污染源的控制,尽最大努力减少污水直接排入湖,才减少蓝藻水华带来的危害。

13、镜头记录三江源区:一个喇嘛的环保之路 

来源:新华网 2009年08月1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7/content_11896433.htm

    新华网西宁8月17日电(记者何伟)47岁的格莱尼玛是青海藏区一名普普通通的喇嘛(藏传佛教僧人)。在宗教生活之外,他用自己的镜头记录着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变迁,走上了独特的环保之路。

    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历史上,这一地区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与牧民和谐共处,被称为生态“处女地”。

    在格莱尼玛孩提时的印象中,人骑在马背上在草原行走,露水都能把裤腿打湿;后来,这里植被渐渐变低了,一些湖泊消失了,很多野生动物也日渐稀少,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让格莱尼痛心不已,他决定行动起来,做一些事情。

    23年前,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寺刚出家不久,格莱尼玛就花掉为数不多的积蓄,买了一台胶卷相机,走上了独特的环保之路。

    “在我心中,这里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大山、每一棵青草,甚至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生命,我对他们怀着一份感情。”格莱尼玛说,“我希望用自己的镜头把他们记录下来,把三江源生态环境的变迁记录下来,作为以后珍贵的影像资料。”

    记者发现,一身红色喇嘛装束的格莱尼玛,娴熟地运用尼康相机,忘我地拍摄着自然山川,在阳光下相当引人注目。

    格莱尼玛说,他家中有一百多盒胶卷、四五百张尺寸不一的照片,是他青春的纪念、最宝贵的收藏。他希望开设几场个人摄影展览,让人们直观地感受三江源生态环境的变迁,以树立环境保护的理念。

    2007年底,格莱尼玛成为曲麻莱县林业局一名护林员。去年,格莱尼玛加入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会员。该协会是青海省第一家省级民间环保组织,致力于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宣传工作。

    格莱尼玛说,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当地牧民的环保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每当看到随风飘散的塑料袋以及随意堆积的生活垃圾,格莱尼玛就格外痛心。当地政府部门颁布“白色污染”治理方案并确定每月27日为“治理环境日”等环保行动,让他看到了希望。

    让格莱尼玛最感欣慰的是,近年来,在政府和当地牧民的共同努力下,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野生动物数量迅速增多。三江源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乐园”。

    “藏传佛教僧人”“环保摄影师”“护林员”,格莱尼玛的三重身份并不存在冲突。

“我每天研习佛教经卷,不敢有丝毫懈怠。”格莱尼玛说,“佛曰大爱,对我来说,宗教与环保同样重要。我会一如既往地用爱心、用行动,尽自己绵薄之力来宣传与保护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

14、湘江重金属污染警钟催人

来源:《光明日报》2009年08月17日

http://unn.people.com.cn/GB/14748/82702/9866724.html

  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笔下,蜿蜒北上的湘江曾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时至今日,每年数以亿吨计的污水排放却使美丽的湘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威胁。数据显示,仅2007年,湘江流域排放工业废水就达5.67亿吨,生活污水11.19亿吨。尤其是重金属汞、镉、铅、砷等排放量十分突出,成为湘江治理的心腹之患。

  湖南简称“湘”是因湘江而得名。2007年,湘江沿岸8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湖南全省的73%,全流域人口占全省的59.5%。湘江流域在湖南有着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是中部地区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和重化工业密集区之一。

  从水质良好到污染不断加剧,湘江重金属污染正一步步威胁着流域附近400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以及生产安全。

  今年以来,湖南省环境污染事故呈高发态势,相继发生了浏阳市湘和化工厂镉污染事件、原湖南铁合金厂非法转移铬渣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这一系列污染事件成为湘江重金属污染的缩影,也为各级政府敲响了警钟。

  现状:从“漫江碧透”到污染严重

  作为湖南的“母亲河”,湘江出现“质”变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

  1957年,湖南省卫生防疫部门对湘江进行监测,报告显示水质总体良好。但到1966年,湘江便监测出了铬、铅、锰、锌、砷等重金属。

  1971年,湘江流域已出现部分江段饮用水重金属严重超标现象。同年11月,湘江边的衡阳发生了中国环境史上第一次因江河重金属严重超标而出现的居民饮用水供应被迫停止数天的事件。1978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给中央有关部门的报告分析指出,湘江已成为国内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

  湖南省环保局1981年—2000年湘江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湘江总体水质自上世纪90年代呈恶化趋势,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工业污染中重金属污染明显,株洲、湘潭和长沙河段污染最为严重。

  2000年之后,湘江污染呈现新的特征。资料显示,“十五”规划以来,湖南的汞、镉、铬、铅排放量位居全国首位;砷名列甘肃之后居第二位;二氧化硫和化学耗氧量(COD)的排放量居全国前列;在“长株潭城市群”中,以万元产值排水量为例,湘潭、株洲两个城市的万元产值排水量位列全国113个重点城市前5位,仅低于四川泸州、广西南宁;按现行饮用水源评价标准,湘潭几乎全年不能达标;在湘江枯水期的5个月,“长株潭”河段镉浓度严重超标。目前,长沙是全国省会城市中污水处理率最低的城市,湘江流域还没有一个县城建有污水处理厂。

  污染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湘江流域局部的正常供水被打断;因重金属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的事故时有发生;鱼类大幅减少,数以千亩计的农田不能耕种,有相当地域的鱼类、粮食、蔬菜不能食用。

  成因:粗放式发展、历史欠账多

  位于湘江河畔的水口山集团,有着113年的历史,正是这家赫赫有名的企业,由于过去在相当长时期内粗放式发展,成为了湘江重金属污染历史欠账“大户”。在生产高峰期,企业二氧化硫年排放达2万吨以上,年产生工业废渣15万吨以上,日排放工业废水4000吨以上,重金属污染主要为铅、砷、锌、铍等。

  粗放式发展、历史欠账多只是一方面。专家分析,湘江重金属污染的原因,还与科学技术落后、环保投入不足与认识不够、资源盲目开发、河流底泥重金属富积等因素有关。

  从株洲湘江大桥望去,位于株洲清水塘工业区的霞湾港烟囱林立,天地灰蒙蒙一片。在湘潭电化集团毗邻湘江不足百米的后山上,零乱堆放着约50亩电解锰渣和各种生活垃圾。企业固体废物储存不规范,遇上下雨天气,电解锰渣就渗透到了湘江。

  目前,湘江流域还有相当部分企业因环保意识不够,没有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手续,执行环保“三同时”(对环境有影响的基建等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困难,偷排、漏排现象时有发生。今年3月,湖南省环保局在“长江环保执法行动”中对长沙、株洲、湘潭等5个市300家企业进行督查,发现有偷排行为的企业共17家,环保设备部分停运的有9家,超排的有11家,偷排、漏排现象依然严重。

  河流底泥重金属富积,也加大了湘江治污难度。2006年1月,株洲水利公司对霞湾港清淤导流,结果使大量含镉废水排入湘江,造成了“镉污染事件”,导致长沙、株洲、湘潭水质出现不同程度污染。

  危害:直接经济损失每年40多亿元

  作为全球极具盛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湖南有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居全国前3位,其中铅、锌、锑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和冶炼自然成为了当地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

  因高耗水、高排污特点,冶金、化工等行业大多依水而建。数据显示:2005年,湘江流域的工业总产值占据了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1%;2008年,湖南GDP跨入“万亿俱乐部”之际,有色工业总产值也跨过了1000亿元大关。

  在湘江流域,分布着株洲冶炼集团、水口山集团、中盐株化集团、湖南海利化工集团、湘潭电化集团以及华菱钢铁集团旗下三大钢铁企业等国内行业规模名列前茅的企业,大部分为中国“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布点的老工业企业,这些“大块头”以及数以万计的冶金、化工、建材、轻工、机械等中小型企业,也就成为湘江治污的重点和难点,并产生了郴州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株洲霞湾港、湘潭竹埠港4大治污“主战场”。

  受重金属污染后,湘江水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使农业和渔业减产。湖南环保部门数据显示,由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40亿元以上。

  治理:“两型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湘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家鱼产卵场区之一,随着水环境重金属污染加剧,湘江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渔业产量目前不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三分之一,回游性和半回游性鱼类几近灭绝,在株洲霞湾港区,常年采集不到任何水生底栖生物。

  2006年,株洲天元区新马村超过150位村民在体检中被查出慢性镉中毒,湖南相关调查组的结论认为,主要是由于这个区域土壤中含镉本底值高、区域内工业污染源的排入、农业生产中施用高镉化肥等多种原因形成,该区域耕地土壤已受到镉污染,稻谷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不宜食用,叶类蔬菜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应限制种植。

  事实上,早在20多年前,湖南一直在致力于“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实践,编制了全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区域经济规划体系,取得了交通同环、金融同城、环境同治与产业聚集等初步成效,贯穿三市的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也迈出了较大步伐(详见2006年3月和2007年5月本刊分别刊发的《“城市群之惑:长株潭24年经济一体化实践调查》和《全国6省份争夺第三个新特区名额》)。

  2007年7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治理湘江重金属污染,推动湘江经济带文明,也就成为了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记者 龙军)

15、凤翔铅污染:未解之谜何时解?

来源:《新京报》2009年08月1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867056.html

  连日来,陕西凤翔“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引发各界关注。凤翔县政府8月13日晚公布的最新检测结果显示,731名受检儿童中,615名血铅超标。县政府表示将承担儿童血铅检测和住院排铅费用,同时启动“铅威胁区”425户群众的搬迁工程。但是,对搬到新址能否彻底告别铅污染,许多村民仍表示怀疑,因为新址仍有儿童血铅超标。

  由此,凤翔血铅事件陷入了匪夷所思的尴尬局面:一方面,8月15日当地政府通报称,血铅超标事件主因是当地惟一的铅锌冶炼企业———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但环保部门提供的监测数据却显示,该公司废水、废气、固水淬渣排放符合国家标准,该公司所在地的地下水、周边土壤和地表水铅浓度等,也均符合国家标准。既然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当地为何又将主要责任归咎于这家公司?615名儿童血铅超标,到底是谁造成的?由此来看,正如昨天新华社一篇评论所质疑的———“血铅事件”真相远没有大白于天下。

  另一方面,群众怀疑搬迁新址仍有铅污染,难道当地政府在启动搬迁方案前,没做过相应的环境评估?当然,对群众的质疑,当地政府已表示将进行评审与论证。但又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如果这种监测可信,为何对原住地的监测没发现任何问题、被指为主因的东岭公司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显然,如果以这样的监测方式用于新址的环境认证,很难说有多大权威,同样很难成为实施搬迁决策的前提。

  凤翔启动的搬迁工程,如果说确有实际意义,倒是在不经意间揭示出一个更大的事实,那就是在凤翔,生活在“铅威胁区”的,可能远远不止除了此前被血铅证实的425户群众。

  据报道,被当地政府确定为预迁新址的一些原村民,曾自行到医院检测时都发现有儿童血铅超标的现象。一位村民表示,“我们住的这一带已经没有干净地方了。”这说明,可能还有更多人不得不生活在血铅阴影之下。这是不是也意味着,当地政府以搬迁的方式为铅锌冶炼企业让路的,可能还需要考虑更多村庄的更多百姓的安危。

  由此不难发现的是,当血铅恐慌已经在凤翔成为并不难以发现的事实时,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有着多大的失察之责。就职能而言,环保部门应承担起监测管辖区域内环境的义务,一旦发现有异常就应及时介入。但事实是,直到615名儿童在相对长期的污染后出现了血铅超标,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却依然是“合格”;直到425户群众即将搬迁时,环保部门也依然无法及时提供新址的环境监测资料。

  事实上,早在东岭冶炼公司2006年投产之初,便与当地政府约定,对环评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实施搬迁,但搬迁计划一直拖延至今,造成了重大后果方才紧急启动。既然如此,就该“将功补过”,让村民搬得放心,住得安心。也正因如此,村民表示,政府的搬迁方案应考虑得更细致。比如提供两个或更多的搬迁点,让百姓选择,同时应考虑到一部分不愿就近搬迁,希望异地购房落户群众的意愿。这些民意心声,应当被当地政府听取。

  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应该最大限度地信息公开,将此次铅污染事件的所有真相,一一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以赢得当地百姓和公众的认可。

16、多起污染事件调查结果为企业排放达标引质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9年08月17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7/095418450896.shtml

  如果我问你,你家附近的废水废气排放“达标”吗?你肯定不能回答我,那要去请教谁呢?当然是环保部门。极有可能,你会听到他们斩钉截铁的回答:经全面检测,“废水废气排放达标!”

  据8月16日《三秦都市报》报道,15日晚8时,就凤翔长青镇数百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救治进展、污染源监测结果等相关情况,凤翔县人民政府举行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东岭集团党委副书记赵卫平在发布会上代表集团公开鞠躬致歉,他说:“此次血铅事件影响甚大,虽说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达到了国家工业的有关排放标准,但还是不可否认地对当地人居环境带来了一些影响。”

  宝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教授级工程师、本次环境监测组组长韩勤有向媒体通报污染源的调查监测结果时也说,对事发地唯一的铅锌冶炼企业——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的监测数据显示,废水、废气、固水淬渣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只不过,根据企业自检记录表明,2008年7月到2009年7月,有三次废水、废气铅排放超标。

  这个结果的潜台词可真令人感慨:东岭公司的环保工作平时做得相当不错,而且,他们多么自觉,一年内仅有的三次废水、废气铅排放超标,都被自觉“记录在案”,给调查部门提供了翔实的监测数据!

  在读这条新闻时,我很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琢磨了好久,终于回忆起来了:那就是,浏阳市镇头镇湘和化工厂镉污染事件当初的结论——

  在爆发数千人抗议的“群体事件”之后,仅仅几天时间,湖南省环保厅宣布,镉污染主要是由于长沙湘和化工厂废渣、废水、粉尘、地表径流、原料产品运输与堆存,以及部分村民使用废旧包装材料和压滤布等造成的。

  而在几个月前,长沙市环保局发给当地媒体的公函称,2007年10月,该厂委托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对其废水、废气污染源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测,结果显示废水、废气中各类污染物均做到了达标排放。

  在经历了闻名全国的浏阳市镇头镇湘和化工厂镉污染事件后,我们不得不顾虑重重地提问:有多少“排放达标”的结论,是真正“达标”的?看看吧,从2006年投产以来,宝鸡市环保局对东岭冶炼公司的监测都是达标的。

  无怪乎,《陕西日报》也发问:让人感到怀疑的是,除了东岭冶炼有限公司以外,长青工业园尚未发现其他涉铅企业,既然每次环保监测数据都能够达标,那么这次的儿童血铅事件是由谁造成的?事件在得到公开之后,所有的措施都能够迅速到位,公开之前长达数年,所有的一切都被忽视着。公开与未公开之间的路途,到底有多远?

显而易见,每一次“废水废气等是否排放达标”,都应经得起民众和历史的检验。可是,有多少“排放达标”是真正“达标”的呢?诡异的“排放达标”,实在有辱环保的神圣职责,实在有负纳税人的信赖企盼。对这样的“排放达标”,是否也该严厉问责呢?

17、笪祖煌:风翔铅污染治理“舍本逐末”为啥?

来源: 荆楚网2009-08-17

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0908/t780520.shtml

  8月15日晚,陕西省凤翔县政府再次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血铅患儿的治疗进度,目前,166名中、重度铅中毒儿童已陆续入院治疗,对449名高铅血症和轻度铅中毒、在家进行非药物驱铅治疗的儿童。此次调查监测结果显示,东岭冶炼公司是造成这次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成因。(8月16日《人民日报》)

  风翔铅污染是继湖南浏阳镉污染、内蒙古赤峰水污染之后,被曝光的又一起重大污染事件。同样是环境污染,同样是对人体造成伤害,前期两地尚能一边救治人员,一边治理污染源并问责相关人员,而凤翔县政府却仅救治被污染儿童,不治理污染“元凶”。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这种对污染企业的“温柔”态度,让人感到惊讶!

  诚然,儿童生命健康受铅污染严重侵害,首当救治。况且,有的孩子才几个月,别说其父母伤心欲绝,就是局外人看了都十分心痛。然而,对“社会花朵、祖国未来”造成严重伤害的铅污染源,仅是环境监测组令其停产,而当地政府对此却只字不提、措施全无,只顾了重新启动“铅威胁区”居民搬迁工程。其隐意是,污染企业还可以继续生产、继续排污。这能对儿童生命健康安全不再构成威胁?这能对当地环境保护不再继续影响?

  据环境监测:周边土壤中铅的平均值与2008年环保验收监测数据相比呈现上升趋势,公路旁空气环境铅浓度比远离道路区域明显偏高。这只是在常态下的数据显示,还不包括该企业一年中,自检三次废水、废气铅排放超标2。82倍的记录。随着雨水的冲刷,土壤中铅必然向周边流扩;随着大气环流的运动,空气中的铅必然向四周飘扩。况且村民们搬迁地距“铅威胁区”只有1300米,群众纷纷担心“搬迁新址仍有铅污染”。据当地干部反映,居住在1000米以外的儿童已有血铅超标现象。对此民声民意,对此客观事实,地方政府及其官员们为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如果说,凤翔官员在当地村民自检自曝“血铅事件”之前,是对此民生问题的失察、失职的话,那么,在“血铅事件”爆发之后,舍本逐末,无视污染“元凶”治理,则是对此民生问题的严重失察、严重失职了。

  按常理说,污染事故爆发后,总该“亡羊补牢”。而凤翔官员之所以违背常理,恐怕与该污染企业去年贡献地方2400万元,占其财政收入17%不无关系吧!要增加财政收入,应当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发展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现在为了眼前的17%,任其污染不加治理,反花2亿元巨资搬迁,已经损害并将继续损害百姓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发展为了谁?持续发展又将依靠谁?如此“发展”,最终不会长久,反会得不偿失。

  凤翔招商,招来了对环境的破坏,招来了对老百姓的伤害。这再次敲响了警钟:“招商引资”不能饥不择食;促进GDP增长,不能以支付环保“成本”为代价;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不能忘记可持续发展,更不能丢掉民生、民权等群众的根本利益!

18、发展新能源不能一哄而上 

来源:新华网综合2009年08月1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8/17/content_11893876.htm

    据上海证券报,“提高传统能源能效的意义在当前阶段比发展新能源更重要。”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说,目前我国对新能源的需求还比较低,但是供给却很大,其中大部分都作为出口,所占比例在40%-50%。一旦企业一拥而上,国内需求又跟不上,新能源的泡沫就很可能会出现。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不久前也提到,现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了一个高风险、过度竞争的产业。他说,“能源对GDP的贡献率最多是10%,而新能源在其中的比例还不到10%,即占经济总量的比例还不到1%。这么小的盘子,十几家到几十家公司就够了,现在却是一哄而上。”

    不久前光伏业还炙手可热,但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大量光伏业公司却面临限产、停产、裁员甚至倒闭的困境。有专家指出,金融危机和外需市场的不振是光伏产业低迷的主因。中国光伏制造曾完全依托于国际市场,2008年2000兆瓦的组件年产能有98%是用来出口的,一旦出口受阻,相关产业很快一蹶不振。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日前指出,一些人对新能源缺乏清晰的认识,将其视为“赶时髦”,因而出现了一些“为发展而发展”的盲目倾向。拿风电来看,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四年翻番,而风电下游的容量偏小,成本较大,许多盲目进入的企业开始面临经营困境。

    “在现阶段,能源结构转型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难点。”诸大建说,欧盟和美国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都比较高,而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能源,尤其是煤炭在能源结构重的比重达到70%以上。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改变能源结构,特别是提高传统能源的能效。

    有专家称,中国在提高煤炭发电效率方面潜力巨大,目前中国煤炭发电平均效率只有35%,如果采用更多的先进技术,这一效率有望提高到50%甚至更高。煤炭等传统能源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仍将占中国能源较大比重。诸大建认为,促进能源结构转型,提高能效的关键不在于技术或者资金,“政策是决定因素。”

    目前我国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大多数还是由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定价的,并未形成市场定价的机制。他说,我国的传统能源价格还比较低,这使得高耗能的产品生产成本很低,如果不适度提高能源的价格,人们还是会无休止地使用低价高能耗的能源,这样低碳经济就没有办法推行。“当然提高能源价格还涉及民生的问题。”诸大建认为,应该对部分经济上有苦难的群体进行补贴。(秦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