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八月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八月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08-12

八月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新华网:       潘基文呼吁各国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9-08/12/content_11866136.htm

2、新华网山东频道:   专家呼吁:中国渤海亟待用黄河水来“灌溉” 

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09-08/12/content_17371064.htm

 

地方信息:

3、北京晚报:      北京启动3大应急水源地应对用水问题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2/150018420164.shtml

4、解放日报:      上海:饮用水水源生态补偿制建立

http://epaper.jfdaily.com/jfdaily/html/2009-08/12/content_244020.htm

5、南方都市报:     珠江口死亡白海豚今年已达16将彻查排污口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environment/824801250043325_1.shtml

6、南方日报:      珠三角海域环境执法监测启动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824771250042705_1.shtml

7、新华网:       四川汉源大渡河壅塞体被成功爆破

 

人与自然:

8、新华网:       喜马拉雅山脉东段10年来发现353个新物种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2/content_11869825.htm

 

污染信息:

9、中国新闻网:     三峡12个危化品集装箱仍在搜寻 未发现水体污染

http://env.people.com.cn/GB/9840818.html

10、山西商报:      汾河一级支流岚河身陷污染重围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824671250040631_1.shtml

 

深度报道:

11、中国新闻网:     浏阳镉污染悲剧调查:铟利之诱让企业冒风险

http://news.qq.com/a/20090811/000909.htm

12、华商报:       陕西首富县神木水危机 官方回避采煤致地表水渗漏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824411249957440_1.shtml

13、中国环境报:     环境执法基层短板短在哪? 怎么补?

http://env.people.com.cn/GB/9843413.html

14、自然与生态:     中国:必须科学利用水资源

http://env.people.com.cn/GB/9843858.html

15、经济参考报:     废旧手机造成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http://www.ce.cn/cysc/mobile/xw/200908/12/t20090812_19567602.shtml

 

环境时评:

16、新闻晨报:      傅蔚冈:广东版PX项目中的民意缺席

http://news.sina.com.cn/pl/2009-08-12/092518418318.shtml

17、中国环境报:     镉污染事件暂告平静 加快环评整体推进迫在眉睫

http://env.people.com.cn/GB/9843457.html

 

1、潘基文呼吁各国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来源:新华网2009年08月1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9-08/12/content_11866136.htm

     新华网首尔8月11日电(记者姬新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1日说,人们已知道应对气候变化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也具备了所需资金、能力和技术,现在需要付诸行动的决心。

    潘基文当天在韩国仁川开幕的“2009年世界环境论坛”上说:“气候变化是贫困、疾病、饥饿、安全、能源危机等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勇气和领导精神。”

    潘基文敦促各国政府设立更有雄心的目标。他表示,“人类的未来在于我们的选择”,为此,于今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必须以信任为基础,制定出公正而有效的协议”。

在为期两天的环境论坛期间,1300多名来自韩国及韩国以外的代表将就“气候变化和未来环境展望”、“气候变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危机中的绿色战略”、“气候变化和对策”以及“民众的作用”等议题展开讨论。

2、专家呼吁:中国渤海亟待用黄河水来“灌溉”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2009-08-12

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09-08/12/content_17371064.htm

    新华网山东频道8月11日电(记者徐冰、刘宝森、张旭东)在11日正在举行的2009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呼吁,中国渤海亟待黄河水“灌溉”。

    胡敦欣院士在题为“全球变化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题发言中说,全球变化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主要是水的问题。以尼罗河和黄河为例,尼罗河不少河段如今已经干涸,黄河水量如今还不到50年代的十分之一。长江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现一个下降的趋势。在河流上建坝,一部分水就不能补充到大海里面。

    胡敦欣说,山东省地处黄河末端,黄河水经过上中下游层层截留,一路下来到黄河入海口已经变得很少了,由于黄河入海水量的减少,渤海的盐度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渤海的生态环境。以中国对虾为例,渤海盐度增加使渤海中国对虾产卵场遭到破坏,因为对虾产卵需要一定的淡水,所以中国对虾的生存区域被极大压缩。因此,胡敦欣建议山东省应力争相关的国家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与此同时,胡敦欣在发言中指出,河流污染对海洋生态影响也很大。有研究者发现20年间海洋生态变化非常大。到目前,生活在海水污染区域的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50%,预计2025年全球将有四分之三的人住在这个区域。

2009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围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管理与政策、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邀请国内外高层次专家进行演讲,以促进全球海洋经济发展。(完)

3、北京启动3大应急水源地应对用水问题

来源:北京晚报 2009年08月1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2/150018420164.shtml

  本报讯(记者张楠)今天上午,市发改委、市环保局联合市水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节能减排、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情况。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毕小刚在会上表示,今年降雨量多于往年其实是市民的错觉。昌平、怀柔、平谷已启动了3个应急水源地,并从河北调了3亿多方水进京,目前北京市地下水开采量基本与往年持平。

  3大应急水源地启动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毕小刚表示,现在北京规划建成的再生水厂已有9座,在建的还有5座,将来在城区建成的大大小小再生水厂加起来将达到14座。目前,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了97%,再生水的使用量占全年用水资源量的17%。凡是工业能使用再生水的,一律都使用再生水,比如建成的热电厂使用的都是再生水。此外,70%的河、湖都采用的是再生水。通州和大兴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再生水管区,通过广泛使用再生水有效节约了北京的清水资源,整个使用比率占到17%,实际上也是少使用了17%的清水量,这在节水上是一个很大的数据。

  为了应对北京市用水问题,毕小刚同时指出,目前,昌平、怀柔、平谷已经启动了3个应急水源地。此外,截止到今年7月,北京还从河北调了3亿多方水进京。采取了这些措施后,今年北京市地下水的开采量和往年持平,而下一步地下水的开采取决于之后降水量的多少。

  降雨量小于往年同期

  对于市民感觉今年降雨量较多的情况,毕小刚表示,今年截止到今天上午8时,全市的降雨量为326毫米,而去年同期的降雨量则为438毫米,也就是说比去年同期还减少了22%,跟历年平均相比也减少了26%。对于北京主要的水源地来说,密云水库截止到现在降雨量只有224毫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0%。官厅水库上游的降雨量是136毫米,跟去年同期的212毫米相比减少了36%。

  今年北京降雨多在城区,而郊区和水源地较少。城区降雨到目前来说有369毫米,而郊区水源地和广大郊区降雨量只有268毫米。此外,今年北京局部地区暴雨多,普遍降雨少。比如,7月30日天安门广场地区一次降雨就达到了120毫米,往西不到10公里的海淀却只有3毫米。并且,北京7月20日到8月10日的主汛期,降雨的日数多,但是每次的降雨量少。今年主汛期期间,共有14次日降雨,降雨量不足100毫米。而去年同期的降雨日数只有8天,降了118毫米,相差20%。所以生活在降雨分布中心区的居民就会感觉今年北京降雨多,而生活在延庆、海淀、门头沟、房山、密云等地的居民就会感觉降雨相对比较少。

4、上海:饮用水水源生态补偿制建立

来源:解放日报   2009-08-12 

http://epaper.jfdaily.com/jfdaily/html/2009-08/12/content_244020.htm

  本报讯 (记者 王海燕)市人大常委会昨天举行《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草案)》和《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草案)》法规解读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参加。

  为调节和平衡饮用水水源利用地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之间的利益差异和利益冲突,《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草案)》明确,本市建立饮用水水源生态补偿制度。

目前,本市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制度,并将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资金纳入市和区县财政转移支付范围。

  《条例(草案)》规定,饮用水备用取水口周围半径一百米水域范围禁止设置排污口、排放或者倾倒有毒有害物质。为了防止货物在码头装卸过程中污染饮用水水源,《条例(草案)》明确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设置装卸码头;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禁止设置危险品装卸码头。

  如何应对饮用水水源环境污染突发性事件?《条例(草案)》对应急处置管理作出专门规定,明确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发生后,市应急联动机构或者市环保部门,应当启动相应的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受影响地区发布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警报。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导致饮用水供应中断的,要求采取饮用水应急供应措施,确保市民饮水。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豪、胡炜、王培生、杨定华、蔡达峰参加解读会。

5、珠江口死亡白海豚今年已达16将彻查排污口

来源:南方都市报2009-08-12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environment/824801250043325_1.shtml

“今年白海豚死亡数量,确实比往年都多。”近日,位于珠江口的白海豚保护区工作人员十分痛心地称,截至目前,今年内珠江口已死亡的白海豚已达到16头。

据了解,珠海白海豚保护区是我国目前现存白海豚数量最多的一个保护区,根据调查及准确估测,目前该保护区范围内,共生活着1000多头白海豚。但今年以来,工作人员在近海区域,却频频发现白海豚死亡。“以往每年也都会有一些意外死亡情况,但绝不像今年这样多。”工作人员介绍,从目前来看,今年已死亡的白海豚既有成体,也有幼体,其中幼体数量约有4到5头。记者了解到,2003年至今,仅珠江口海域就已死亡50多头,今年共死亡16头,其中珠海方面死亡8头,澳门3头,香港5头。

对白海豚死亡数量增加一事,保护区工作人员解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今年澳门、香港相关方面的统计数据都一起合并了过来;另外,随着对白海豚宣传的增加,普通市民对其的认知度和环保意识大为增强,凡是发现了白海豚死亡,都会上报,不会出现漏报情况。”相关专家则分析,今年白海豚大量死亡,可能跟今年明显异常的天气状况相关,今年夏季台风频繁,海浪较大,这些可能影响了白海豚的正常生息。“在保护区附近,珠江口海域海上交通繁忙,也有可能一些海上工程施工干扰了白海豚。”专家认为,至于近海工程方面对白海豚之死的影响,目前仅是猜测。

据介绍,每年4-8月份是白海豚的哺乳期,国家农业部明确要求此段时间内不能在保护区范围内进行任何施工。

又讯,昨天(8月11日)上午9点,国内省级海洋部门最先进的一艘500吨级执法监测双功能调查船粤44183,冒着微雨驶离珠海码头,正式开始为期20天的珠三角海域环境质量调查与执法巡航行动。

据了解,本次珠三角海域环境质量调查是按照国家海洋局统一部署进行,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组织实施,珠三角海域沿岸的广州市、深圳、东莞、珠海、惠州、江门和中山等市海洋部门也共同参与其中。

昨天上午9点30分,粤44183到达珠江口第一个监测点。监测人员在迅速测定风力、风向的基础上,开始从船侧打水样、测定海水透明度。这里水深5米,海水仍显得比较浑浊。船上负责这次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的首席科学家叶四化称,这次调查将从下川岛出发,穿越珠江海域、川山群岛海域、大亚湾海域三大重点海域,整个调查海域面积达到1.5万平方公里,调查项目涉及海洋水文、气象、水质等共43个项目。

与省海洋监测部门一起上船的,还有海监部门人员,他们则将负责对监测航程中的海洋环境进行巡航执法,重点针对工程项目用海、以及海洋保护区、重点排污口等敏感区域的海洋环境展开执法检查。

 “这次调查,是珠三角海域沿岸多个城市共同参与的首次大规模海洋环境质量联合调查,也是海洋环境质量调查与执法监管首次联合行动,其调查监测数据将为科学评价珠三角地区近海海域海洋环境质量、掌握海洋环境质量现状,摸清海洋环境变化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基础保障。”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华接称,这次所获得的调查数据也将为全国海洋质量和每年一度的珠三角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提供基础数据。

6、珠三角海域环境执法监测启动

来源:南方日报 2009-08-12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824771250042705_1.shtml

昨日(8月11日),在珠海香洲公务码头,一艘500吨级执法监测双功能调查船起航,进行首次珠三角海域环境趋势质量调查与执法巡航监视双项任务。在未来的20天里,它将搭载着30名海洋环境外业人员和环保执法人员,拟摸清和掌握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巡航监视珠三角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违法行为,为珠三角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在这艘“中国渔政44183”号监测船上看到,多波束海洋地形探测仪、多参数水质分析仪、便携式综合气象仪、鱼探仪已经各就各位。据本次航行的指挥员叶四化介绍,此次行动主要开展海洋水文、气象、水质、沉积物质量调查,调查项目累计43项,将采集各类环境样本1500多份,此外在调查监测航程中还将开展海洋环境执法,巡航监视工程项目用海、海洋保护区、重点排污口等海域的环境违法行为。

 “这次海洋环境监测重在对整个珠三角沿岸海域环境趋势的整体把握。”叶四化说,此次海洋监测的站位分布是1997年开展该项监测以来最密集的一次,比2008年多逾100个,两个监测点之间最小间隔仅800米。

7、四川汉源大渡河壅塞体被成功爆破

来源:新华网 2009年8月12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21895

新华网成都8月11日电(记者黄毅)记者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8·6”山体崩塌灾害市县抢险救灾指挥部获悉,11日18时30分许,工作人员成功地对汉源大渡河猴子岩壅塞体实施爆破,拓宽行洪道20余米,壅塞体的险情被排除。

据介绍,汉源大渡河猴子岩壅塞体的爆破排险,是与其上方的危岩第3次爆破排险同时于11日18时30分许实施的。壅塞体爆破排险所用炸药1.2吨,爆破所产生的“蘑菇云”高达二三十米,壅塞体的行洪道在原有的100余米的基础上被拓宽20余米,壅塞体湖水水位开始缓慢下降,壅塞体的险情被排除。目前,工作人员正在壅塞体下游监测其下泄流量。

大渡河猴子岩壅塞体是汉源县“8·6”山体崩塌灾害所遗留下的。8月6日23时30分,汉源县顺河乡一个名叫猴子岩的地方(大渡河左岸),发生高位山体崩塌,其形成的巨大水浪引发大渡河右岸崩塌,从而导致大渡河合龙,形成大渡河上罕见的堰塞湖地质灾害。灾害造成2人遇难,18人受伤,29人失踪。7日4时许,堰塞湖水开始翻坝,溃口逐渐形成并不断加宽,演变成壅塞体,至11日爆破排险时,壅塞体溃口达100余米。

目前,雅安市汉源县仍在继续展开“8·6”山体崩塌灾害失踪人员的搜救工作。

8、喜马拉雅山脉东段10年来发现353个新物种 

来源:新华网 2009年08月1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2/content_11869825.htm

    世界自然基金会8月10日在尼泊尔发布报告说,各国科学家10年来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一共发现了353个新物种,包括世界上最小的鹿、会飞的青蛙和有100万年历史的壁虎等,但它们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正遭受生存威胁。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2007年发现的会飞的青蛙的资料照片。这种青蛙身体呈翠绿色,可以利用长在脚上的蹼在空中滑翔。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加德满都8月11日电(记者章建华)世界自然基金会10日在尼泊尔发布报告说,各国科学家10年来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一共发现了353个新物种。

    报告说,这些新物种包括242种植物、16种两栖动物、16种爬行动物、14种鱼类、2种鸟类、2种哺乳动物和61种无脊椎动物。在这些新物种中,包括世界上最小的鹿、会飞的青蛙和有100万年历史的壁虎,但它们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正遭受生存威胁。

 

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2005年发现的短尾猿的资料照片。新华社/法新

    “如果气候变化的趋势不能逆转,有些物种将会消失”,报告负责人塔里克·阿齐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是世界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但它也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最脆弱的地区。”

 

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1999年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鹿——微型毛冠鹿的资料照片。新华社/法新

    报告显示,这些新物种中的94个物种是在尼泊尔境内发现的,包括40种植物、36种无脊椎动物、7种鱼类、2种两栖动物和9种爬行动物。

    报告指出,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有约1万种植物、300种哺乳动物、977种鸟类、176种爬行动物、105种两栖动物和269种淡水鱼。该地区孟加拉虎最为密集,并且也是独角犀牛最重要的栖息地。

9、三峡12个危化品集装箱仍在搜寻 未发现水体污染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08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840818.html

  8月10日23时20分,一艘装有176个集装箱的重庆丰都籍集装箱船(船号为航龙518)下行至宜昌石牌水域时,有62个集装箱落入长江,其中12个装有危险化学品,包括6个高锰酸钾集装箱,1个高锰酸钠集装箱,5个氢氧化钾集装箱。

  截至11日11时止,经湖北宜昌市环保等部门检测,下游长江宜昌段水质主要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没对三峡水域通航及葛洲坝船闸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事故引起了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副省长段轮一分别作出批示。

  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要求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加强水上搜寻,对下游水体进行24小时监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葛洲坝坝体安全。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乐成等立即与三峡通航管理局、三峡海事局协调沟通,启动事故灾难类应急处置预案,带领宜昌市安全监管、环保等市直部门赶赴现场。同时,该市成立了以李乐成为指挥长的应急处置指挥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要求迅速查清落水集装箱情况,防范对葛洲坝及航道造成危害,加大对长江宜昌段水体水质监测密度,确保沿江取水口水源安全。

  据三峡海事局初步调查,航龙518号轮操作不当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在石牌弯道特殊的水流状态对船舶操纵性影响该船有关人员估计不足,船舶在弯道水域盲目加大车速,错误使用大舵角转向,致使船舶倾斜,造成集装箱落水。另外,航龙518号轮部分集装箱层与层之间无联结锁和拉带是本次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经现场勘察,发现该轮部分集装箱层与层之间无联结锁和拉带,集装箱系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船舶发生倾斜,集装箱稳性不足,导致三、四层部分集装箱落水。

  据有关专家介绍,落水的危化品分属氧化剂、碱及化学中间体,为非剧毒物品。

经过紧急搜寻打捞,至记者发稿时为止,已打捞出2个集装箱体,其中一个装有榨菜,一个装有金属门。有关部门正采取措施,探测沉入水下的集装箱,在具备打捞条件后,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打捞,确保大坝和船闸安全。三峡通航管理局、三峡海事局正依法依规开展事故调查,进一步查明事故原因。宜昌市有关部门正24小时对该市长江段水域水质严密监测,确保全市人民饮水安全。 (记者 刘良伟 上官纯青 郭晓莹)

10、汾河一级支流岚河身陷污染重围

来源:山西商报2009-08-12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824671250040631_1.shtml

岚河是汾河的一级支流,而岚河的周边却布满了各种污染企业,就连本应是为环保而建的污水处理厂,也因为将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随意倾倒而成为污染企业……这些都会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

 “生态汾河”新闻采访团在岚河所在地岚县采访当日,发现了不少污染问题。在参观岚县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时,记者发现本应规范处理的污泥被倾倒在了距离该厂后门不足几米的垃圾堆处,就在采访时,厂内工人正好推着装有污泥的车准备倾倒。据了解,该厂日有污泥400公斤。面对此情景,一负责人表示,暂时倾倒在这里,之后会拉到县里的小莲子沟填埋,那里有个垃圾填埋场。岚县相关领导说,这是个垃圾中转站,正要解决这个问题。省环保厅随行人员说,污泥不能随意倾倒,更不能倒在一个垃圾中转站,应尽快进行规范处理。

而在岚县东华煤业有限公司,这个正在调试期的企业,储煤场地面未按环保规定进行硬化,煤泥与黑水随意流淌……省环保厅新闻中心主任李景平指出,该企业在试运行期间就出现了这么多问题,煤泥已经把三个放水的池子都堆满了,根本没有放水的地方,不知道该企业的循环水怎么能循环起来,并且有污水外排现象,必须马上停止调试。

此外,在岚县采访一路,记者发现该县县城范围内垃圾随处可见,甚至用来垫路。

11、浏阳镉污染悲剧调查:铟利之诱让企业冒风险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08月11日

http://news.qq.com/a/20090811/000909.htm

8月6日上午,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双桥村。以湘和化工厂为圆心向外500米延伸,周围田野里的庄稼渐次呈现出深黄色、黄绿色、绿色三种不同颜色,晒在水泥地上的稻谷谷壳透着黄褐色。离工厂300米开外,就是著名的浏阳河。

这是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表面所能看到的。

浏阳镉污染事件正在平息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7月31日,在已出具的2888人的有效检测结果中,尿镉超标509人。

专家的调查意见是,已经确认了湘和化工厂是造成镉污染的直接来源。工厂厂区周边500米至1200米范围正属于镉污染区域。

污染范围的认定,成为事件各种补偿的标准。如有关部门启动了城镇生活的临时生活补助这项措施,500米以内每人每天按12元钱的标准来补助。

浏阳镉污染事件发生后,浏阳市成立了镉污染事件处置工作指挥部,长沙方面也已经成立了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任组长的镉污染事件处理小组,处理污染事件。

8月3日,检察机关以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对长沙湘和化工厂法定代表人骆湘平、厂长黄和平、技术员唐文龙等5人批准逮捕;浏阳市环保局局长陈文波、副局长张志亮因对长沙湘和化工厂监管不力被免职。此前,检察机关以滥用职权罪、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分别对浏阳市镇头镇原副镇长熊赞辉、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大队原大队长陈勇立案侦查。

专家指出,作为世界八大污染物之一,镉污染在重金属污染中排名第二,大面积的镉污染源于一种稀有贵金属——铟的提炼,这种贵金属价格高昂,对环境的破坏性也很大。

污染事件浮出水面

8月4日是临时生活补助发放的最后一天。多数双桥村村民一脸忧虑。他们的房子都在离化工厂仅数百米远的地方,他们种植的水稻和蔬菜都变成了黄绿色,喂养的猪和鸭因为吃了受镉污染的农作物,开始不断生病。他们寄望于受污染农作物的收购补偿。

到目前为止,湘和化工厂周边500米至1200米范围内已体检对象中,符合住院条件的33人,已有25人送湖南省劳卫所住院治疗,8人不愿住院治疗,正在接受门诊治疗。

2009年6月,发现镇头镇存在污染之后,浏阳市政府即开始对湘和化工厂周围1200米范围内的村民发放临时生活补助。

8月4日补助期截止后,浏阳将让污染区内的耕地休耕半年,按照高于平均亩产值10%以上的标准给予村民现金补偿,同时对村民受污染的农作物和农产品按市场价收购。

镉的污染途径

浏阳镉污染事件公开之后,浏阳市将湘和化工厂董事长骆湘平和其他4名股东刑拘。

作为负有监管责任的浏阳市环保局,因为疏于管理,没有对湘和化工厂进行及时查处,局长、副局长和监察大队队长都被免职,同时镇头镇一名副镇长也因与骆湘平存在经济利益往来而被刑拘。

湘和化工厂由镇头镇政府招商引资引进,2004年4月正式投产,当时设计的是生产硫酸锌粉末和颗粒,但在2006年未经审批的情况下,该厂私自上马了一条金属铟的生产线。

 “镉是生产硫酸锌的副产品。”中南大学土地与环境管理学院院长戴塔根介绍,镉属于高毒性金属,被镉污染的空气和食物对人体危害严重。镉往往与锌伴生,在利用次氧化锌与硫酸进行反应生产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置换出镉。

在炼铟的过程中也大量产生镉。由于湘和化工厂的环保设施不齐全,有效防护措施不足,镉被直接排入水体和土地,导致土地大面积污染。

由于湘和化工厂生产铟没有取得相关证照,2007年2月,浏阳市环保局在接到投诉后,将其铟生产线强制拆除,并罚款20万元,但是对于生产硫酸锌过程中镉排放超标的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浏阳镉污染事件发生后,浏阳宣布将湘和化工厂永久性关闭,切断污染源,并对镉污染超标的村民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对污染土地进行治理,对受污染20cm以下的浅层土壤铲除清理,污染较重的土地则改种花卉苗木。

铟利之诱:甘冒查处风险

专家指出,镉污染的加速与铟利之诱直接相关。原本是生产硫酸锌的湘和化工厂,缘何甘于冒着被查处的风险非法生产铟?这要从国际铟价高企的诱惑说起。

铟成矿,条件苛刻,尚未发现单独铟矿床,仅以微量伴生在锌、锡等矿物中,是一种极稀有金属。全世界铟的地质含量仅为1.6万吨,为黄金地质储量的1/6。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铟储量,中国含铟矿区有63个,铟资源量为12132吨。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铟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占世界铟总产量的30%以上。

作为贵金属的铟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合金制造、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产业前景广阔。戴塔根介绍,最近铟价格高企,粗铟价格已经到了5000多元/千克,精铟的价格则超过10000元/千克,丰厚的利润促使各路资本蜂拥而入。

湘和化工厂就是典型例子,该厂是由长沙人骆湘平等5人合资设立,实际生产硫酸锌能力3000吨/年,目前有工人60多名,硫酸锌年产值不过数百万元。

 “现在看来,炼硫酸锌很可能只是附属动作。”戴塔根表示,由于现在采取的是湿法炼铟——从冶炼硫酸锌留下的废渣中提炼粗铟,炼硫酸锌产生的收益相对较少,但从废料中炼铟却可以产生很大收益,“因此不排除湘和化工厂是打着炼硫酸锌的牌子炼铟,而且收益应远高于数百万元”。

湘江治污:任重而道远

浏阳市是世界烟花鞭炮之都,经济实力较强,此次发生镉污染事件的镇头镇是浏阳西区中心镇,工农业较为发达,目前已形成了花卉苗木、特色水果、蔬菜、油茶、生猪等十大产业基地,并且有乡镇企业数十家。

 “这样的乡镇,引进一个高污染的化工厂实在是得不偿失,出现污染实在是一个悲哀。”戴塔根认为,招商引资之时对项目预期环保态势的评估缺失是当地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浏阳市环保部门的监管缺失被认为是污染事件的另一重要原因。自湘和化工厂2006年开始非法生产铟之后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尽管有村民向浏阳市环保局反映举报,但并未引起重视。

直到2007年2月,环保局才将其生产铟的设备强制拆除,并罚款20万元,但是对于其生产硫酸锌过程中超标排放镉的问题,则没有进行整改处理。

由于炼铟废料处理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很高,而很多小型企业都没有完备的废水废渣处理流程,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废水中遗留大量的铅、镉,导致镉的严重超标。

在湖南其他地区,与湘和化工厂类似的情况并不在少数,部分工厂因炼铟带来的污染已经成为历史的隐痛。

炼铟的废料并非无法处理,专家指出,只要在炼铟的同时炼硫酸锌,就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具体的步骤是:用炼硫酸锌产生的废渣去炼铟,然后用炼铟产生的废水继续炼硫酸锌,这样循环利用就能做到不产生污染。

 “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并不愿意这样去操作,因为中间的设备成本很高。”业内人士分析,相较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循环利用,很多企业宁愿竭泽而渔,不惜采取超标排放镉等重金属的短期做法来牟取暴利。

浏阳镉污染只是整个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一个缩影。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的数据显示,仅2007年湘江流域排放工业废水就有5.67亿吨,生活污水11.19亿吨。尤其是重金属汞、镉、铅、砷等排放量十分突出,是湘江治理的心腹之患。

有专家认为,有别于株洲、衡阳等老工业城市的是,浏阳污染并非因历史问题残留而产生。最近的镉污染事故,其背后更多的还是因为相关部门监管的缺位,以及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对矛盾面前的现实抉择之艰。(龙军)(来源:光明日报)

12、陕西首富县神木水危机 官方回避采煤致地表水渗漏

来源:华商报2009-08-11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824411249957440_1.shtml

虽然是我省(指陕西省)最富的县,但神木县城居民的生活用水却始终无法满足,一些居民不得已用扁担从外面担水回家;有人认为缺水是“煤炭资源过度开采”,但政府相关人士对这一说法极力回避。

核心提示

刚刚刷新“全国经济百强县”排名、名列第59位的神木县这些年来一直面临着这样一道难题——经济快速发展,但县城居民的生活用水却始终无法满足。

被 谓之“生命之源”的水无疑成了让当地政府和居民都很苦恼的问题。水源地发生断流后,常住人口超过20万的神木县城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在7月底紧急叫停了县城园林绿化浇灌以及200多处的洗车行和洗浴场所。

对于神木缺水的原因,社会各界和当地居民普遍认为是“煤炭资源过度开采”引发的恶果,但当地政府对这个说法却一直极力回避。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众多的普通居民而言,什么时候能不再为生活用水犯难,这比神木在国内的经济排名更让他们关心。

陕北缺水,这一现象在“陕西首富县”神木表现得尤为突出。

尤其是在这个夏天,当我国南方部分省市正在因水成灾时,水问题却以另外一种方式困扰和影响着神木县城居民的正常生活——水不够用。

尽管当地政府随后出动了免费送水车,园林部门停止了街道上的绿化浇灌,但这些措施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对水的强烈渴求。

当地有官员坦言,如果生活用水的紧张形势再不解决,“缺水”将会直接影响到神木这个“陕北经济引擎”的动力和发展后劲。

来自神木县自来水公司的权威数据,由于神木县城人口的急剧膨胀,如今县城每天的生活用水量在1.5万到1.8万吨左右,而县自来水公司每天的供给量只有1.2万吨左右。

每天3000吨到5000吨的用水缺口,让神木县城的许多居民亲身感受到了“缺水”带给生活的不便。

居民苦恼缺水的生活不幸福

在神木,“缺水”早已经成为民众习惯的一种尴尬生活。尤其是最近十几年以来,几乎每一年的夏天,神木人、尤其是居住在县城的人,都要经历一段“水不够用”的日子。

今年“水不够用”始于6月份。在此前,神木的个别高层建筑上偶尔会发生“水压不够”的现象,但这些都不影响大局。

进入6月,县城所在地的神木镇,许多居民家的自来水龙头开始断断续续“罢工”,有时候连续好几天都没有一滴水流出来,尤其是居住地势稍微高点的小区。

很多人实在没有办法,就采用最原始的吃水方法:用扁担从外面担水回家。

从几里以外取水,让许多人着实忆苦思甜了一把。而大部分城镇居民,还只能眼巴巴看着自家的自来水龙头,等待着间歇性供水或者是区域轮流供水。

神木县城居民孟俊刚家的水龙头已经连续20多天没有正常供水了,“如今整个小区5楼以上住户每天的生活用水,只能靠从一楼肩挑手提来解决。”

孟先生说着还比划了一个看似滑稽的提水动作。

在一周前刚刚出炉的2008年全国百强县排名榜上,神木县名列第59位。但众多老百姓认为,这个排名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似乎并不大。

当地居民郭青生反问记者:“排名到全国第一又如何?我们老百姓还不是没有水吃!”

郭家住6楼,他说自己家今年前半年有近一半时间“龙头里是空的”。

在神木,缺水不仅使普通居民的做饭、洗衣服、冲厕所、洗澡受到影响,当地的洗车、洗浴行业,也因此一度被叫停了近一周。

尤其是今年7月下旬以来,天气连续干旱使得神木县城惟一的水源地——窟野河几度发生断流。

水源地发生断流后,常住人口超过20万的神木县城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在7月底紧急叫停了县城200多处的洗车行和洗浴场所。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财富的膨胀,神木已经被认为是陕西消费最高的地区。洗车行的停业,一度让这里街道上奔跑的各种世界名车“灰头土脸”了好一阵。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8月初,在连续降雨两场后,洗车行和各类洗浴中心被通知可以继续开业。

在7月底同时被紧急叫停的还有县园林所的绿化浇灌车辆。

在此前,由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需要,神木县在今年初曾一次性投资2000多万元来改善环卫设施和城市绿化工程,其中包括每天让洒水车喷洒县城道路,并对街道两边的绿化带、树木、草坪进行浇灌。

同时被叫停的,还有当地一些休闲广场的喷泉等公共设施。

采访中,当地许多居民普遍认为:水不够用的日子让他们无法找到幸福的感觉,“总是提心吊胆哪天回家后没水。”所以当地许多人认为,如果连居民最基本的生活用水问题都无法保障,即使经济总量再如何提高,大家的心里都不踏实。

资源大县“水资源匮乏”

神木县自来水公司经理王子良介绍说:神木缺水由来已久,只不过是今年的情况比往年更严重、更突出而已。

今年上半年,神木县政府仅仅因为“水”的问题,就召开过三次专题协调会。7月底的会上又提出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备战水荒”。

这种紧张局面一直到了8月初逢雨,才得到缓解。

神木县位于我省最北部毛乌素沙漠东沿,地处陕蒙晋接壤地带。历史上的神木非常贫困,自然条件很是艰苦。但自从上世纪90年代神府煤田被发现并大面积开采以来,神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煤而改变了昔日面貌的神木,如今被称为“全国产煤第一大县”和“陕西第一经济强县”。

 “陕西第一经济强县”在给当地财政和民众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吸引了国内许多投资者、淘金者的追随。

来自神木县统计局的数字:上世纪90年代初神木的煤炭产业开始起步时,县城常住人口不过5万余人。而2008年底的统计数字显示,这个县城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0万……

所以王子良认为,造成神木今天这个“严重缺水”局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口的膨胀。“水源地窟野河就那么大的流量,但人口增长得太快了。”

近年来,发源于内蒙古的窟野河,由于上游被不时造坝拦截,使得窟野河成了季节河,神木的水源形势因此更为严峻。

王子良认为,造成“缺水”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所致,“神木一直很缺水,地表60米以内就没有地下水!”

他说的这个结论,是上世纪90年代水文专家勘探后得出的结论。

但此说法当地居民并不认同。退休教师王志中给记者搬出一本《神木年鉴》(1992-2000),该资料对当地的水资源是这样描述的:全县水资源较为丰富,北部风沙草滩区及秃尾河流域水源稳定,取水用水甚为方便。据勘察,全县年水资源总量为14亿方,其中自产水资源10亿方,入境水资源4亿方……

资料还认为,神木的地下水资源也尤为丰富,每天允许开采的地下水资源应该在92万方左右,且“地下水水质普遍好,均为全透明的清洁水,为较好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

但该资料同时也指出:随着神府煤田的开发,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所以王志中认为,神木并不是真正的缺水,而是缺乏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

神木县水利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也向记者证实说,在整个榆林地区,神木的水资源和煤炭资源一样丰富,但由于水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没有煤炭那么大的诱惑力,所以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长期不被重视。

这位官员认为,在整个榆林地区最缺水的应该是白于山区,而不应该是神木。“全省最大的内陆湖(红碱淖)就在神木,怎么能说神木就天然缺水呢?”

对于当前社会上普遍认为的是煤炭的过度开发导致神木缺水的说法,该官员说他谢绝发表看法。

官方回避采煤致地表水渗漏

在神木,造成县城“水荒”的主要原因,被直指为煤炭资源的肆意开发。

据来自当地官方的权威数字,目前已经探明的、仅神木县域中北部地下的储煤量就高达776亿吨之多。目前在神木境内有超过200家的煤炭企业在夜以继日地对这里的煤炭开采、外运。

地理图标显示,神木的煤矿有一半以上分布在窟野河的中上游。而发源于内蒙古的窟野河,是目前神木县城生活用水的惟一水源地。

所以,指责煤矿破坏了神木水系的观点认为: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神木矿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发生大面积渗漏,导致不少井泉下漏、淤坝干涸、树林枯死,这也是发生水荒的主要原因。

当地官方很却一直极力回避这个观点。他们认为神木“水荒”不排除和煤炭开采有关,但煤炭开采不应该是缺水的主要原因。

尽管官方不愿意承认煤炭的肆意开采是造成水资源枯竭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上在整个榆林的煤矿富集区,最近几年大都出现了泉水断流、井水干涸、水地起旱、树木枯死等现象。

就榆林煤炭几近被疯狂开采的现象,一组公开的数字是这样描述的:神东公司大柳塔矿年设计能力为600万吨,活鸡兔矿年设计能力为500万吨,现在,两矿实际年生产能力已达到2200万吨,服务年限由最初设计的108年和96年,缩短为37年和40年;榆家梁煤矿年设计能力为500万吨,目前已达1800万吨,服务年限由34年缩短为11年。

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前榆林市的湖泊由煤田开发前的869个减少到现在的79个。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神木全县已经有数十条地表径流断流,昔日黄河的主要支流、神木县的主要水源地窟野河如今已沦为季节河。

而全省最大的内陆湖红碱淖,6年来水位下降3米,湖面年均退缩6000亩,水面缩小了近1/3。这使得国内湿地保护专家们接连发出疾呼:警惕红碱淖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煤挖走了,水漏干了!”在神木县城,当谈及到水的话题时,这是记者最经常听到的一句感叹。

王子良指着自来水公司隔壁的窟野河给记者介绍说,自来水公司在河里围了一处长约2.5公里的水源地。水源地的水经过地表渗透后流进了自来水公司的处理井里,再经过沉淀、净化等程序,然后输送到县城的千家万户中去。

王认为神木闹“水荒”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膨胀。

王子良也谈了这样一个观点,他承认因为煤矿的开采,使得地表水发生了“渗漏”:每次下雨后,雨水本应该顺着土壤和沙漠进入地下水层,但由于地下许多地方因为煤炭的开发出现“采空”,水在地下水层面就无法保留,随意“漏”走了。

他认为这一点是人的能力无法控制的。

超越王子良的能力控制的,还有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今年以来,由于榆(林)神(木)高速公路的建设需要,一家央属建设工程公司把工地搬到了较为平坦、开阔的窟野河河滩上。让当地居民担忧的是,该工地距离窟野河水源地也就不到一百米的距离。工地上每天产生的大量尘土、淤泥和生活垃圾,让当地居民极为担心——水源地会不会遭到间接污染。

王子良说,水源地保护是自来水公司的职责,但河滩里那家工程公司已经明显超出了自己的管理权限和能力,所以对此他只能请求环境保护部门来协调。

但让王子良郁闷的是,截至8月5日上午,这家建筑工地上依旧尘土飞扬、机器轰鸣。

巨资引水能否彻底化解危机

进入8月,因为连续两场降雨的原因,神木的“水荒”暂时得到了缓解。但许多居住在高层的居民发现,家里的水管里依旧没有水。

对此,王子良认为这个责任应该归咎于开发商:“有些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不给高层住宅安装增压设备,水自然就上不去,这和缺水的关系不大。”

据介绍,早在1998年,“缺水”问题就曾让该县的主政者们苦恼不已。由于对城区供水不力,神木县自来水公司的前任领导班子曾被县委县政府调整。王子良临危受命,成为神木县的“水司掌门”。

但让普通民众失望的是,10年过去了,当地经济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但居民生活用水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009年夏天,由于水的频频告急,神木县城的洗浴业、洗车行业“三天关门、两天开张”。平时58元每人的浴资,在“水荒”时期涨到了68元。洗车费为20元每次。

在神木当地,这个夏天因“缺水”而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是:在7月底当地所有洗车行都被勒令停业时,有煤老板不忍心自己的爱车蒙尘,每天都让手下买来桶装水在马路边洗车,其豪爽和出手阔绰,让过往行人叹为观止。

水危机很显然也引来了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注意和重视。历届政府都曾投入巨大精力企图改善水的危机,直到瑶镇水库引水工程被敲定。

瑶镇水库枢纽工程位于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上游,距神木县城43公里。该水库于2001年9月开工,2003年9月建成。初期主要功能是给神木县锦界工业开发区供水。

在神木县几次找新水源未果的情况下,2005年开始,瑶河水库往神木县城的引水工程,被有关部门批准开工。但由于这40余公里的引水管线所经过的地方地理特征过于复杂,使得该工程在技术上一度受阻。

瑶河引水工程的技术取得突破是在2008年初,据介绍,为了保证从瑶河水库引过来的水中途不在沙漠地带“流失”,施工单位采取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冷凝”施工办法,才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工程,神木县至今已投入至少4亿人民币的财政。2008年,该县的地方财政收入为16.7亿元。

榆林市水务局供水办主任白利民认为,神木城市缺水和当地煤炭资源的肆意开采有着直接的关系。他说,等2009年底瑶镇水库引水工程竣工后,神木的水危机有望得到根本缓解。

8月7日下午记者离开神木时,雨后已经恢复了正常供水的县城又恢复了往日的车水马龙。洗车行的老板在收取20元的费用后,很积极地给上门的车辆清洗服务。

当记者问他们洗车后的水能否回收处理再利用时,老板很不解地问记者:这怎么回收利用啊?都(顺着下水道)流进窟野河了……

在神木最繁华的东兴街上,各家洗浴中心门前的霓虹灯又开始闪烁,“桑拿洗浴58元”的广告牌下,不时有“宝马”、“奔驰”等名车驶过。

宽达12米的滨河大道上,不时有拉煤车从窟野河上游下来。一阵扬尘过后,一些没有包裹好的煤块掉落在了马路边的绿化带上,给本来就已经有点枯萎的绿化带又蒙上了一层灰尘。

在瑶镇水库的水没有引来前,这个“陕西首富县”的缺水仍将持续。

持续、持续……

13、环境执法基层短板短在哪? 怎么补?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8月12日  蒋朝晖

http://env.people.com.cn/GB/9843413.html

  随着环境监察人员素质不断提升、技术装备不断更新、区域合作不断加强,近年来云南省基层环境执法出现了良好局面。但记者近日在对一些云南省基层环境监察人员进行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基层还存在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和装备技术配置不尽合理、区域合作深度不够等短板,亟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短板一:提升素质重在整体推进

  近年来,云南省新建企业逐年增多,生产工艺流程及污染特点不断发生变化,企业治污工艺也在快速进化,基层环境执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执法人员素质高低是直接影响执法水平的关键所在。据了解,目前云南省环境执法人员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尤其在基层一线的执法人员更是如此,他们多数是从其他行业和部门选调进入,大多没有受过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

  云南省玉溪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王顺福介绍说,就全市环境监察队伍来看,近几年人员配备较齐,加强了环境执法的力量。但执法人员越多,个体素质反差就越大,特别是新加入环境监察队伍的人员素质与工作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对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对企业违法排污的认知程度,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法律的尺度,开展工作的规范性等方面。

  各县、区普遍存在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引起了玉溪市环保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5月,玉溪市采取全封闭培训的方式,对全市117名环境监察人员集中进行了为期6天的业务培训。

  培训期间,不但有玉溪市环保局局长亲自动员授课,还特别邀请云南省环保厅环评处、省环境监察总队现场监察科领导,分别就“建设项目管理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场监察”等课题,进行了面对面的讲授。有关专家、教授还讲授了科学思维与科学发展、现代人的心理调整等与执法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

  参训人员对这种培训乐意接受吗?记者经采访发现,来自基层一线的监察人员对提升工作能力有极大的渴求。

  通海县有6名乡镇环保专干参加培训。他们说,做环保专干有10多年了,还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全面的专业培训。

  大多数参训人员反映,在听取了专家的分析后,对玉溪市主要工业行业生产工艺流程及污染特点有了全面了解,也了解了企业污染的来源以及怎样发现污染、治理污染等知识,还初步掌握了如何帮助企业防治污染、变废为宝等知识,很有用。

  以前,各地普遍采取的通过外送培训、鼓励立足岗位自学和相互传帮带,或针对某个问题用以会代训的方法,虽然可以解决局部和一时的问题,但从实效上看,还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新形势、新技术、新任务的需要。

  提高执法能力,需要全面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玉溪市的一次培训,不能过高估计它的效果,但至少可以使参训人员对环保工作的重要性、法律知识、执法程序等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

【1】       【2】 【3】

14、中国:必须科学利用水资源

来源:自然与生态 2009年08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843858.html

  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一直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难点,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成了中国无法回避的世纪挑战。

  多方缺水,全面告急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却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除了水资源的不足外,我国水资源还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分布不均匀性。水资源分布的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相差十分悬殊。南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浙闽台诸河片和西南诸河四个流域片的耕地面积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6.59%,但水资源占有量却占全国总量的81%,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6倍,平均每公顷耕地占有的水资源量则为全国平均值的2.2倍。而北方的辽河、海滦河、黄河、淮河四个流域片耕地很多,人口密度也不低,但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总量的1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9%,平均每公顷耕地占有的水资源量则为全国平均值的15%。因此,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和城市缺水现象十分严重。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季际变化也很大,因而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汛期四个月左右的径流量占据了全年降雨量的60%—80%,集中程度超过欧美大陆,与印度相似。这就导致了年内的分布不均,甚至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形,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的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农业缺水和城市缺水是中国缺水的两大主要表现。由于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绝大部分。目前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1.2%,近一半的耕地得不到灌溉,其中位于北方的灌溉耕地约占72%。河北、山东和河南三省缺水最多:西北地区缺水量也不少,而且区内大部分地区为黄土高原,人烟稀少,改善灌溉系统的难度较大:宁夏、内蒙古的沿黄灌区以及汉中盆地、河西走廊一带,则急需扩大灌溉面积。

  城市是人口密集和工业、商业活动频繁的地区,城市缺水在中国表现得十分尖锐。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已达300余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4个。

  “水荒”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头号大敌。

  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除了水资源的天生短缺外,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的1.2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用水量却逐年递增,速度惊人。1949年总用水量仅为1030亿立方米,1980年为4437亿立方米,2004年增长到5548亿立方米。目前我国的用水量大约是10条黄河的水量。

  更让人忧心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费严重的现象,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现象。

  农业用水效率方面,全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而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国家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达到2.5—3.0公斤。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而一些发达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

  同样,我国工业用水也存在着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较低、用水工艺落后、用水效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我国200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96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60%~65%。国外发达国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却一般都在50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一般在80%~85%以上。

  生活用水方面,公众节水意识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城市生活用水的数量虽然远远低于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但生活用水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毫不吝惜和肆无忌惮的浪费却与前两者相差不大。据统计,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

  开采过度,大量污染

  在我们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中,有70%来自于地下,由于人口增长及对水的要求增高,也增加了对地下水的压力。许多地区,地下水正在被过度汲取,有些地区更是变本加厉,其后果就是引起水位降低,造成土地塌陷,盐水被引入淡水水源以及生态的严重破坏。

  目前我国有50多个城市发生了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引发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沉降面积达到9.4万平方公里。许多地区出现了农业、工业争夺地下水资源的状况,“井越打越深,泵越换越大,钱越花越多,水越抽越少”是这些地区普遍存在问题。

  陕西西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由于几个世纪以来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古城西安正面临着危重的沉陷危机,西安著名的景点大雁塔,从16世纪初开始就向西北方向发生了倾斜,到1996年,大雁塔的倾斜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值1010毫米,经过各级部门近10年的抢救,大雁塔倾斜的势头得到了遏止,但它现在的倾斜幅度依然超过了1米。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不合理用水以及污染加剧,中国的水质性缺水问题也日趋严重,造成了很多地区“有水不能喝”的荒唐景象。

  黄浦江穿城而过,紧贴长江与东海的上海,一直享有“东方水都”的美名,然而,它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与中国北方一些城市水资源严重匮乏不同,上海有水,但缺的是好水。尽管上海的水资源总量较为充沛,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仅占地表水资源的20%。

  黄浦江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上海市民80%的饮用水来自黄浦江。尽管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加大了对黄浦江环境整治力度,但“隐形”污染依然触目惊心。目前,每天仍有数百万吨废污水排入黄浦江,一年则高达20亿吨,比全年平均降水产生的径流量还多,致使黄浦江及其支流的水质终年维持在Ⅲ类至V类之间(国家规定饮用水水源水质必须在Ⅱ类水以上),这已经给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形成较大压力。由于黄浦江取水量的不断增加,而上游来水不足以稀释排入的污水,影响到黄浦江的自净能力,加重了水质污染程度。同时,又因黄浦江是潮汐型河流,咸潮入侵更使得黄浦江下游污水上溯,对城区的水厂取水口造成极大威胁。

  根据环境部门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我国主要水系的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2003年,我国7大水系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

  节水建设,刻不容缓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其意义和深远影响不亚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国家水利部部长汪恕成一直强调这个观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部门已正式出台《“十一五”时期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值得关注的是,这个目标确定,到2010年中国万元GDP用水量必须降低20%。据水利部透露,一系列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举措正逐步展开。“十一五”时期,内地将建设100个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总结和推广一批有代表性的试点经验。原则上每个省区市都建设一到两个全国试点,以带动各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开展。

  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通过五大途径来确保节水型社会取得明显成效:明晰初始水权;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用水户参与管理。

我们相信,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节水”将成为中国每个家庭的“必修课”。

15、废旧手机造成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9年08月12日

http://www.ce.cn/cysc/mobile/xw/200908/12/t20090812_19567602.shtml

  我国手机已进入更新换代高峰期,但由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废旧手机回收率极低,大量废弃手机造成的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业内专家认为,国家应加强监管,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以促进废旧手机的回收利用。

  我国废旧手机回收率仅为1%

  据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废旧手机综合利用委员会秘书长张文戟介绍,手机回收利用价值很高。一部手机中钢铁占54%,铜铝占20%,塑料占17%,线路板中还含有贵重的金、银、钯等金属。一吨电路板中,可分离出130公斤铜、20公斤锡、0.45公斤黄金。

  废手机电池更是“浑身是宝”。废电池含有丰富的黄金、钴、镍等稀有金属。据统计,我国生产手机电池年用钴约5600吨,用镍约三万吨,相当于我国27%的钴产量和15%的镍产量。

  但是,我国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率非常低。据诺基亚公司去年对用户进行的废旧手机回收情况调查,中国废旧手机回收率仅为1%。调查还显示,多数手机用户不知道废旧手机及电池中含有砷、汞等有毒有害物质,随意丢弃和处置将会污染环境。

  而有些人即使知道手机应当被回收利用,也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如何去做。目前,国内废旧手机及电池的回收渠道主要是依靠小商小贩在街头或在二手市场中收购,只有中国移动开展了“绿箱子”环保计划,在国内约1000家自办营业厅和摩托罗拉、诺基亚各150家销售中心及维修中心长期设立“绿箱子”,专门收集废弃手机及配件。2008年中国移动通过“绿箱子”环保计划共回收废旧手机及配件135万件,其中90%是手机电池。

  我国已是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国和消费国。据统计,截至2008年,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6.4亿户,并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而且,现在人们更换手机的周期已由过去的三至五年缩短到18个月左右。大量废旧手机、电池未能回收利用,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废旧手机回收存在四大问题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废旧电子产品综合利用委员会副秘书长杨冬青认为,当前我国在废旧手机回收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观念滞后。我国大多数消费者对电子废弃物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认识不够,随手丢弃现象严重,选择回收处理意识不强。

  其次是管理措施滞后,监督不到位,致使一部分废旧手机、电池经翻新流入二手市场,影响了手机市场秩序,并造成不少安全隐患。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的手机爆炸事件达上千起,国内因手机爆炸致人伤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还有一部分废旧手机、电池进入土法冶炼贵金属的非法企业,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而规范的拆解回收企业在处理成本上没有优势,经常处于“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

  中国泰尔实验室安全试验部主任蒋京鑫说,手机电池设计规范和产品标准未能统一造成了手机电池的巨大浪费,目前不仅不同品牌手机电池规格型号不统一,同一品牌不同型号的手机所用电池也不统一,电池和手机一同淘汰,增加了废旧电池的数量。

  同时,我国废旧手机、电池处理技术也没有成熟。据诺基亚中国环境事务高级经理陈敏介绍,诺基亚在中国回收的废旧手机、电池,最后都要送到新加坡、比利时等地处理。目前国内多数工艺及其设备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还没有达到产业化程度。

  国家应规范废旧手机回收利用

  废旧手机回收与综合利用涉及回收、拆解、处理等多个环节,需要手机生产商、销售商、维修商、通信运营商、回收机构、拆解处理企业等共同参与和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张文戟等专家认为,国家应完善相关政策,鼓励相关企业回收手机的积极性,并规范废旧手机的处理和利用。

  一是要建立多元化的回收渠道,让广大手机用户卖手机像买手机一样方便,从而切实提高废旧手机回收率。应研究建立手机“以旧换新”回收机制,逐步扩大手机回收规模。只有当废旧手机回收量达到较大规模时,拆解处理与综合利用在经济上才是合算的。

  二是应推进手机再制造工作,建立和规范二手手机产品认证制度,培育二手手机市场。据专家介绍,在英国等许多发达国家,有专门的二手手机制造公司,对回收的废旧手机,能用的进行翻新,不能用的进行无害化处理。英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沃达丰给用户提供的手机很多是二手手机。

  据蒋京鑫介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已起草《旧通信设备鉴定通用技术要求》,预计今年可出台,该《要求》可为旧手机的鉴定和流通提供技术依据;但是,它只是一个推荐性标准,要想切实推进旧手机的回收利用,须由工信部等部门出台配套政策,使该标准获得强制性实施。

  三是应制定扶持政策鼓励正规企业提高废旧手机处理工艺和装备水平。由于废旧手机无害化处理成本高,企业缺少投资积极性。据诺基亚公司介绍,该公司花钱回收的废旧手机、电池均是免费提供给处理企业;即便如此,如果回收量不够大,处理企业依然无利可图。

  四是应抓紧手机电池统一标准的制定工作,从源头上加强治理,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提高手机电池重复利用水平和废旧电池回收处理效率。此外,有关部门应推进废旧手机综合利用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及早推广。

16、傅蔚冈:广东版PX项目中的民意缺席

来源:新闻晨报 2009年08月12日

http://news.sina.com.cn/pl/2009-08-12/092518418318.shtml

  中石化日前宣布,与科威特石油公司合资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厂址定在湛江东海岛。而此时距国家发改委批准该项目已有三年,之前的项目地点是在广东南沙。(8月11日《京华时报》)事实上,这种事例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06年的厦门PX项目选址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项目最终没有在厦门落户,而是转到了漳州市的古雷岛。

  同样一个项目,为什么需要转移厂址?一个显见的理由是,该项目受到了原厂址所在地民众的反对。因为在公众的印象中,炼化是一个高污染的行业,项目在当地扎根,就意味着在当地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将对当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相当程度的隐患。于是,政府不得不重新选址,将项目转移至反对力量相对更少的地区。厦门PX项目是如此结尾,估计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也将这样落幕。

  正如不少学者理性分析的那样,现代社会中化工产业必不可少,我们衣食住行的一切离开化工几乎寸步难行,而且化工企业会带来巨额的财政收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地区都必须上马化工项目,更重要的是,地方官可能会因为GDP增加而获得升迁,企业主可能会由此收获利润,而在缺乏用脚投票的参与机制的情况下,又有谁来保障当地民众的权益呢?

  不可否认,随着现代生产工业的发展,不少化工企业所导致的污染其实并没有想像得那么可怕,目前民众的“闻化色变”或许也存在着一些非理性的情绪宣泄――比如有人怀疑如此大型的炼化项目选在南沙会导致整个珠三角地区环境受到影响。但是这并不表明一个实质上会给当地带来巨额收益的项目就不需要利益相关人的同意,而且事实已一再证明,此类大规模的投资项目,如果缺乏当地民众的配合,即便项目建成,今后在运转过程中也会产生诸多摩擦,而这些摩擦日积月累,一旦爆发,其后果往往是难以估计的。

  也正是为了减少矛盾和冲突的发生,西方国家的一个成熟做法往往是设计一套可以表达多方利益的机制,通过事先程序来解决企业、公众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如果说该项目可能会带来的好处或者弊病是一种实体问题,那么一套可以表达各种利益的渠道则是形式上的考量。现代政府不仅需要在实体上评估决策的利弊,更重要的是通过形式理性来表达实体问题。甚至在某种情况下,人们宁愿接受一个实体上并没有益处、但其形式却更为理性的结果。

我们不否认广东地方政府在炼油项目上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好意,但是,这样的好意必须是以当地民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和进行的。其实,此事件到目前为止最大的遗憾还是在于:我们只看到了政府的单方面决策,而没有能够听到来自湛江东海岛居民的声音。是因为那里的人太少了吗?(作者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17、镉污染事件暂告平静 加快环评整体推进迫在眉睫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8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843457.html

  湖南镉污染事件近日来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处理下,暂告平静。

  湘江流域工业发展带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不断加剧,近些年来已经严重制约了这一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有的地方政府仍然引进重污染项目,导致本次污染事件发生。

  总体而言,环境污染可归为3类:突发性环境污染,累积性环境污染,累积性环境污染带来的突发性环境污染。湖南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就属于累积性环境污染。这类污染事件涉及范围广、影响时间长、涉及利益相关方多,责任主体多样,具有迟早要发生的必然性,其结果通常是地方政府及全社会为其埋单。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也是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在未来一段时期,累积性环境污染问题会不断浮现。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目前依法开展规划环评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政策环评。政策环评是环保参与优化经济决策,实现发展环境代价最小,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手段。对规划环评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即局限于在相关政策确定后再对规划通过环评进行局部调整,从而导致规划环评影响力有限,必须进一步上溯到政策环评才能根本解决。

  目前政策环评在我国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原因主要有:

  一是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目前的《环评法》以及国家公开征求意见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征求意见稿)》,都没有涉及政策环评。

  二是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目前理论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规划环评所涉及的环评体系、技术方法、实施方式、公众参与等方面;而政策环评由于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决策层次高、影响因素复杂,同时因为研究经费问题,所需要的是多专业、复合型人才等原因,研究刚刚起步。

  三是政策实施可能带来多方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导致对环境影响预测的高难度。由于政策的宏观性,其实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未来社会关系的调整,对利益相关方行为的改变等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预测难度很大,导致政策环评的高难度性。

  四是相关领导的环境意识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规划环评的开展有将近6年的时间,但是由于规划环评对某些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的冲击,遇到了来自一些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阻碍。政策环评的开展可能过程更为艰难,时间也会更长。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各级政府已经和将要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笔者以为,为确保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政策环评,进一步强化规划、项目环评的强制力,建议如下:

  在开展战略环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政策环评试点,对政策环评开展得好的地区,在重大项目审批、重点产业布局方面给予支持;对政策实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地区,实行区域(流域、行业)限批等。

  加快制定出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存在的规划环评审批主体不明、责任主体不清、关系不顺、监管不力、规划环评对重大决策的影响力不强等问题,加快修改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征求意见稿)》,制定出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规划环评“软”、项目环评“硬”的现象,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对于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调整规划环评审批层级。目前一些重要规划由地方政府或部门审批,而规划中的一些项目却由国家审批、核准或备案,出现了宏观规划和微观项目在审批层次上的倒挂现象,削弱了规划环评对重大决策的影响力。建议对一些重要开发区、环境敏感地区、重大流域的规划环评由环境保护部审批,而对已通过规划环评的目前由国家审批的重大项目改为由地方负责审批,充分体现规划环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强化规划环评公众参与机制。目前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缺乏,公众介入程度低,公众参与的代表性严重不足;对于重大规划的环评,相关权威部门参与不够,衔接不好,导致规划编制与规划环评出现脱节的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规划环评成果对规划的优化作用。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更加严格的规划环评公众参与有关规定。

  对“十二五”相关规划开展规划环评做出明确规定。目前全国各级政府、部门正在加快“十二五”相关政策(规划、计划)的编制工作,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对一些重大政策(规划、计划)及时开展环评,做到提前介入,确保规划实施的环境可行性。

  强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环保指标。将规划环评执行情况、项目环评及“三同时”执行情况、未批先建情况等纳入考核内容,确保地方各级政府切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