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1
八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杨勇为中国找水专题报道:
1、为中国找水柴达木盆地之行
特别关注:
2、中国新闻网: 西藏可能成为国家水电开发重点地区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1/010918405403.shtml
3、中国水网: 青藏高原是中国和东南亚、南亚的“水塔”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dynamic/74701011489671_1.shtml
4、人民网: 亚洲水塔:亚洲大河文明的水源地
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68034/68083/84022/84023/5790774.html
环境资讯:
5、法制日报: 环保部对101家上市公司进行环保整改后督察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1/084618409920.shtml
6、新华网: 中国三江源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初步恢复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0/content_11856671.htm
7、新华网: 中国致力保护高原之“肾“——若尔盖湿地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21811
8、新华网: 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在德国波恩举行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1/content_11862388.htm
地方信息:
9、京华时报: 广东南沙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因环保争议迁址湛江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1/024818405925.shtml
10、广西新闻网: 桂林砸重金“清污”减少漓江污水排放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824261249954638_1.shtml
环境曝光:
11、人民网-京华时报: 湖南溆浦环保局收钱进人超编4倍 每个岗位卖一两万
http://env.people.com.cn/GB/9831617.html
深度报道:
12、南方都市报: 湖南浏阳镉污染调查:化工厂不招未婚青年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8-11/055918407427.shtml
13、人民网-人民日报: 陕西凤翔百余孩子血铅异常 当地冶炼厂被令停产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1/031418406118.shtml
环境时评:
14、人民日报海外版: 梁子湖的启示:生态治污不能急功近利
http://env.people.com.cn/GB/9820936.html
15、浙江在线: 环保局养“食客”,排污费这么好吃?
http://env.people.com.cn/GB/9831893.html
16、人民网-人民日报: 环境保护需要“管闲事”
http://env.people.com.cn/GB/9831755.html
17、中国环境报: 加快环评整体推进迫在眉睫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0908/t20090811_620499.html
18、人民网-江南时报: 环保不能作为的环形怪圈
http://energy.people.com.cn/GB/9829307.html
19、新京报: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为何频发于西南库区
http://epaper.thebeijingnews.com/html/2009-08/10/content_394568.htm
1、为中国找水柴达木盆地之行
文图 杨勇
长江黄河源区20多天的行程使考察队的四辆越野车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一辆陆风X9翻入冰河中,两辆陆风X9四驱系统瘫痪,一辆三菱越野电路燃烧,面对这种状况,考察队不得不改变北上可可西里进新疆的行程,将几辆病车拖到格尔木进行维修,十天的修车时间使队员们等待得身心备受折磨,损耗巨大,终于盼得再次出征,进入柴达木腹地,考察路线是从格尔木向东沿柴达木河溯源而上,进入昆仑山脉东段,布青山柴达木河源头东源的东格错拉湖,适逢源区普降大雨,河水暴涨,几经涉险来到东格错拉湖畔,看到了已经季节化向东格错拉湖供给水源的水系,考察队又沿河而下,进入香日德绿洲和柴达木盆地腹地,考察了柴达木河中游宗加湿地草原牧场,诺木洪农场枸杞种植区,从诺木洪向北穿越柴达木盆地,到达托素湖和可鲁克湖,柴达木北缘雅丹地貌区,怀头他拉农场和水库。柴达木盐碱滩钾盐田,格尔木工业开发区等等。
河边探路
路断涉水
柴达木河边陷车
木桥被压得吱吱响
考察队遇柴达木河涨洪水,岸崩威胁着汽车行进
考察队在柴达木河源区洪水中冒险过河
柴达木河东源头东格错拉湖,海拔4150米
沙化逼近香日德绿洲
诺木洪农场宁夏枸杞苗种大面积种植,这种作物需要大量灌水浸泡才能挂果
每亩土地能收150余斤干枸杞,每斤售价15元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北部主要内流区,从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发源了一系列内陆水系向盆地汇集,并逐步消失,形成盐碱滩和内陆咸水湖,在这些内流河的上中游冲击滩涂上形成了一系列绿洲湿地,已开发为农场和农业生产基地,其余地区大部分为干旱戈壁或沙地。由于近年来西部开发和招商引资,柴达木盆地的矿产资源得以陆续开发,盐化工、钢铁冶炼等一系列资源性产业逐渐兴起,水资源矛盾日益凸显,大漫灌高耗水农业继续延伸,生态脆弱区移民陆续迁入,水资源局面将继续加剧。明天考察队将进入柴达木盆地西部荒漠区,继续考察内陆水系,进入新疆境内。
格尔木市在干旱的柴达木戈壁滩上正在建设350万吨级的钢铁生产项目,规划生产要达到1000万吨
柴达木河上的引水渠
柴达木盆地北部怀头他拉水库灌溉渠
水灌溉大漫灌灌溉系统
柴达木是中国青海省西北部内陆盆地。西北倚阿尔金山,北和东北临祁连山,南为昆仑山,盆地略呈三角形,北西-南东方向延伸,东西长约8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盆地西部海拔约3,000米,东部降至2,600米左右。西部有许多低山,经强烈风、水蚀形成大体平行排列的风化土岗和戈壁滩劣地,也有大片流动沙丘。盆地东南部有红黄土状物质分布,依靠内流河流和地下水发展灌溉农业,发源于四周山地的河流汇集于覆盖有第四系沉积物的盆地中部,形成众多的湖泊和湿地,多为咸水湖或盐湖。环湖有盐土平原。
柴达木河上游河岸的侵蚀沟
柴达木盆地的戈壁风化滩
柴达木河上游的岩石风化景观
盐湖边的考察营地
盐卤水池
柴达木蒙古语即盐泽之意。位于盆地中央的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盐湖,面积1,600平方公里,最厚盐层达15米(50呎),储盐量约250亿吨。茶卡盐池、柯柯盐池的储盐量也很大。贯穿盆地南北的215国道公路,有31公里就修筑在盐壳上。当地还有用盐块砌成的房屋。盆地中部有煤矿、铅锌矿和石油,已建立炼油厂。昆仑山北麓还发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青藏铁路从盆地北部和西部环绕。109、315国道从盆地南北横穿而过。
格尔木盐田近年来大规模开发
柴达木盆地属干旱大陆性气候。气温特低,利于地下冻土层的发育。夏日消融,高原雪山来水,洪流泛滥,沼泽面积广。降水稀少、风力强劲,风沙地貌广泛发育。水系稀疏,河流短小,多达40条,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植被稀疏,以超旱生及旱生灌木和半灌木为主,适于骆驼放牧。地形结构从边缘至中心,依次为戈壁、丘陵、平原、湖泊。四周山前平原戈壁带(即石质荒漠)广阔,宽达20公里以上,坡度5°~8°,间有零星沙漠分布,多属移动沙丘,一般高5~10米,最高50米,是复合沙丘链。东部为大片盐湖,,主要有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柯柯盐湖、昆特依盐湖等,盐层平均厚4~8米,最厚60米,蕴藏有丰富的盐类和其他化学元素。主要有盐、硼、钾、镁、锂、铷、溴、碘、锶、铯、石膏、芒硝、天然碱等,食盐达600多亿吨。盆地铅、锌、铬、锰等金属及煤炭、石油、石棉等资源丰富。东部和东南部河湖冲积平原,宜农地面积大,农业高产,畜牧业发达。有聚宝盆之称。
柴达木河上游宽谷底河网状水系
考察队考察戈壁风化地貌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深处,为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处于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山脉和高原形成的月牙形山谷中,盆地内有盐水湖5000多个,最大的要数面积160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 柴达木盆地的雅丹地貌世界闻名,这是由于风化引起的。盆地的盐产以及矿产都相当丰富,怪不得人们将柴达木盆地誉为“财富盆地”。同时,也属于狂风盛行的沙漠地域,在春秋两个雨季,盛行大风,受到西部昆仑山脉的阻挡,狂风在这里改变风向,同时风速也降了下来,于是在这块带状地域沉积了很多的卵石和沙粒。对于整个柴达木盆地,它是一片沙漠景象。它的腹部沉积着群山被侵蚀后落下的碎石,以及由风携带而来的碎石片和沙子。
下陡坎
考察队员在考察湖岸山体风化状况
柴达木盆地北部托素湖北岸的风化海滩
后退的湖岸线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盆地内矿产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之称。
夕阳下的柴达木河
2、西藏可能成为国家水电开发重点地区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08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1/010918405403.shtml
中新社拉萨八月十日电 (李军柳俊武)中国华能集团新近在藏、青、滇等省区的一系列举动引人注目,有报道称,未来十余年间,中国规划的除西藏外的大部分水电工程将开发完毕,水电开发的重点将逐渐西移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和雅鲁藏布江流域,西藏有可能成为国家水电开发重点地区。
上周,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携总工程师、副总等要员考察西藏,并在拉萨拜会了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党委副书记、主席向巴平措,与西藏达成“进一步加强能源领域经济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双方对此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也引起此间舆论的注意。
据悉,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项目涉及西藏、青海、云南三省区,在中国境内流域面积约为十六万多平方公里,干流长约二千多公里,是中国水能资源的“富矿”。目前, 澜沧江流域水能利用率为百分之七,开发潜力还很大。按照相关规划,到二0二0年,澜沧江中下游八个梯级水电站将全部建成投产,可开发利用水能达百分之五十八。
西藏水力资源蕴藏占中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据了解,目前西藏澜沧江水电梯级开发规划已经完成,规划河段长为三百七十公里,规划梯级电站八个,年发电量五百亿千瓦时。
此举不仅能够缓解内地能源短缺的现状,还可以改善藏东地区的经济结构,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据《中国电力网》称,华能集团和西藏高层均表示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意义深远。完
3、青藏高原是中国和东南亚、南亚的“水塔”
来源:中国水网 2002-01-20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dynamic/74701011489671_1.shtml
新华网昆明1月20日电(记者杨跃萍 刘远达)世界屋脊中国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水塔”,也是东南亚、南亚的“水塔”。
今天开工建设的小湾电站位于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澜沧江中游。同样发源于唐古拉山的还有中华民族的两大母亲河黄河、长江,云南著名国际河流怒江也发源于唐古拉山。在西藏与云南交界的一处宽度仅70公里的狭长地带,就有亚洲著名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并流,堪称世界奇观。
此外,亚洲重要国际河流如伊洛瓦底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印度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刘天仇说,“青藏高原是中国及亚洲大江大河河源的集中区”。
据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主任何大明介绍,以发源于青藏高原为主的西南地区国际河流出境水量占全国出境水量的三分之二强。
中国十五条主要的国际河流中有12条发源于中国,每年由中国流出国境的水量约有4000亿立方米,相当于甚至超过长江的年径流总量。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大河在这个区域长短不一。流经中国和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在青藏高原内长913公里。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中国长达2229公里,而印度河的源头森格藏布河有419公里淌过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境内由北向南排列着东西向的巨大山系,傲立着众多的冰川。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是中国海洋性冰川集中分布区,恰青冰川长达三十公里以上,冰舌末端伸至海拔3000米以下。
据调查分析,青藏高原上的这些国际河流水量补给主要来源于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青藏高原东部及东南部森林覆盖率达30%,气候湿润,雨季河川径流量占全年的六成以上。
青藏高原区有林地面积约670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及西藏南部河流沿岸。
西藏大学的其美多吉说,青藏高原为东南亚、南亚沿江各国提供了优质的水源。据检测,青藏高原河流矿化度低、河流含沙量少。如雅鲁藏布江仅支流年楚河悬移质泥沙含量为每立方米1.36公斤,其余河段均在每立方米一公斤以下。拉萨河每立方米仅含110克,尼洋河出境处每立方米也只含泥沙260克。
4、亚洲水塔:亚洲大河文明的水源地
来源:人民网2007年05月28日
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68034/68083/84022/84023/5790774.html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余米,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这里又是江河密布、湖泊众多、冰川雪山随处可见。特别是我国几大江河,如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过去我对高原水资源的认识十分肤浅。自1973年参加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担任雅鲁藏布江干流课题负责人,开展我国首次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大峡谷地区的科学考察,之后又22次到青藏高原进行科学考察,足迹遍及高原各地。这为我认识青藏高原的水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上世纪末,我们考察了三江源地区(长江、黄河、澜沧江河源)后,提出了青藏高原是中华“水塔”、亚洲“水塔”的称谓。―――关志华
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湖泊、冰川水资源等。
地表水,主要是指河川径流。青藏高原的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600多条。除发源于此的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之外,世界著名的国际河流,如布拉马普特拉河(我国境内称雅鲁藏布江)、湄公河(境内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境内为怒江)、伊洛瓦底江(境内为吉太曲――独龙江)、印度河(境内称森格藏布,即狮泉河)以及恒河等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所以说,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华“水塔”,也是亚洲的“水塔”。
青藏高原的河流有流向海洋的外流河,也有流入内陆湖泊或内陆洼地的。因此,根据河流流向,可将青藏高原划分为外流区和内陆河区,前者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48%,后者占52%。外流区又可分为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黄河、长江、澜沧江属太平洋水系,而雅鲁藏布江、怒江、森格藏布及吉太曲―独龙江等江河则最终注入印度洋,属印度洋水系。
青藏高原地表水资源量为6327亿立方米,占全国地表水总量的23.3%。其中,外流区占94.9%,内陆区仅占5.1%。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在流经青藏高原河段的水量,分别占其各自河流总水量的57%、14%、34%和58%。由此可见,青藏高原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青藏高原河流水量丰富、坡降大,致使水能资源极其丰沛,高原水能蕴藏量有近3亿千瓦,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44.3%。青藏高原的河水补给除来自降水外,地下水和冰雪融水的补给都占较大比重。因此,高原江河径流的年际间变化小,年内分配相对国内其它地区河流较均匀。此外,还具有河水的泥沙含量少,矿化度低,水质好等特点。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大的河流,又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这是西藏最重要的一条河,也是养育了西藏文明的地方。它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流经西藏东南部墨脱县的巴昔卡后进入临国印度,并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它又流经孟加拉国,称贾木纳河,在达卡附近与恒河相汇,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通过我们多年的科学考察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内河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24.05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654亿立方米,其水量仅次于长江与珠江,居全国第三位;雅鲁藏布江全流域水能资源蕴藏量11348万千瓦,其中干流为7912万千瓦,仅小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而单位河长、单位流域面积的水能蕴藏量则跃居全国各大江河之首。这些被我国有关部门采纳,为雅鲁藏布江争到了属我国重大江河的地位。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下游干流有四个瀑布群,即藏布巴东、扎丹姆、秋谷都龙和绒扎瀑布群,其中三个瀑布的瀑高为30 –50米,瀑布宽50-120米。
雅鲁藏布江有五大支流,其流域面积都大于10000平方公里,河长均大于200公里。自上而下是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曲、帕隆藏布。其中帕隆藏布水量最大,拉萨河最长、流域面积也最大。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曲及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中心地带。
雅鲁藏布江支流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南麓,彭错东南约15公里处,河源海拔5200米。流经551公里在曲水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该流域面积32471平方公里,仅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2.7%,人口约32万人,占西藏的12%,生产总值占15%,粮食产量占18%,油菜籽产量占25%(2004年,下同)。西藏首府拉萨市就坐落在拉萨河畔。因此,拉萨河流域是西藏政治、经济、交通、文化、宗教的中心。
年楚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的雪山,上游称涅如藏布,源头有冰碛湖――桑旺湖,海拔5150米,流经217公里,在日喀则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该流域面积11130平方公里,仅占西藏的0.9%,在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中,河长、流域面积和水量都属最小。但是,该流域人口较密集,农业较发达。流域内人口约22万人,占西藏的8.4%;耕地面积约3.44万公顷,比拉萨河流域还多,占西藏的15.5%;粮食和油菜籽产量分别占西藏的18%和20%,是西藏重要的粮油产区。
尼洋曲发源于海拔5000米的拉木错,河长307公里,流域面积1773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38立方米/秒,仅小于帕隆藏布,居五大支流的第二位。流域内人口近6万人,占西藏的2.3%。流域生产总值占西藏的9.2%,是西藏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一江连六国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流经青海、西藏、云南。流出我国国境后改称湄公河。湄公河又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最后注入太平洋。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一江连六国,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澜沧江在我国境内河长1862公里,流域面积16.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达760亿立方米。它的年径流量和流域水能蕴藏量均占我国江河的第五位,而干流水能蕴藏量跃居第四位,是我国重要的河川。1999年中国澜沧江河源科学探险考察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与水文观测,利用三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遥感系统SRS,地理信息系统GIS),最终确定扎阿曲为澜沧江正源,源头在扎阿曲――拉塞贡玛最上游的果宗目查冰川。无论从河长还是集水面积、水量等条件分析,扎阿曲――拉塞贡玛都大于其他支流。
湖泊与固体水库
青藏高原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群分布区。湖泊面积大于0.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770个,湖泊总面积39451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4%。湖泊可分为内陆湖和外流湖;按成因又有构造湖、冰川湖、堰塞湖、水力冲击湖等多种类型。外流湖基本属淡水湖,内陆湖则多属咸水湖或盐湖。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泊。湖面积4293.9平方公里,贮水量742亿立方米。湖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还有西藏的纳木错、色林错。此外,扎日南木错、羊卓雍错、鄂陵湖、扎陵湖等9个湖泊的湖面积也大于500平方公里。
冰川是“固体水库”,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湖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现代冰川发育最典型,分布最广的地区。按冰川融水流入青藏高原的冰川统计,其现代冰川约有2.43万条,占全国的54%;冰川面积3.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5%;冰川平均年融水量约36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63%。其中,喜马拉雅山就有约9000条冰川,冰川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冰储量达1万亿立方米。在计算地表水资源时已包括了冰川融水。青藏高原冰川年融水量约占地表水资源量的6%,就各河而言,差异很大。
从上述地表、地下、湖泊以及冰川水资源的数量及其特征,可充分反映出青藏高原这“水塔”的水量是丰富的、水质是优良的。它不仅对我国黄河、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沿江一带的国民经济发展与保证和提高人民的生活发挥重要作用,一些国际河流还造福于下游沿江各国。
水塔隐患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气温普遍升高、降水量有所减少,现代冰川在不断退缩,从而导致河川径流量的减少。一些较小的河流已出现了断流,高原湖泊面积在不断缩小,有的甚至已经干涸。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的污染,破坏了大气层,温室效应加剧。
青藏高原草场急剧退化,不仅单位面积的产草量有所降低,并且造成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增加,沙化日趋严重。森林的乱砍滥伐、刀耕火种、放火烧山则更是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的最主要原因。横断山地区的金沙江、澜沧江两岸原本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现已所剩无几;尼洋河谷地、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森林也遭到严重破坏。由于森林的人为破坏,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特别是在青藏高原,使得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时有发生。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剧,原来清澈的河水变得混浊。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森林涵养水分的“绿色水库”作用大大降低,导致一些河流枯水期的水量减少,而洪水加剧。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出现。
为确保我们的母亲河,保护好国际河流及各条江河,使之水资源能够持续利用,就要做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资源保护。在合理开发利用方面,主要是节约用水,其次是合理“开源”。黄河、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河流长,长江河长6300公里,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大,两流域面积合计为255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26%;两流域内人口占全国的40%;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6%;其流域的经济地位在我国极为显著。澜沧江是我国重要的江河,又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东南亚最大的国际河流。已经建立的“三江源保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河源)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也要保护好其他江河的河源,特别是大河流和国际河流的河源。同时,在青藏高原建立健全森林保护的法令、法规。对于坡度大的坡地,要尽早实现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牧还草,积极种树、种草。这是关系到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大事。
防治水污染也是水资源保护的又一重要内容。目前,青藏高原靠近城市和一些大厂矿的河流,已出现了局部河段水污染的问题,应尽早治理。农业生产中施撒过量的农药、化肥,同样会造成水污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地表水的污染治理已较为困难,而地下水污染则更难以整治,其历时长、花费大。必须要在“防(污染)”字上下工夫,以“防”为主。
青藏高原养育着勤劳、勇敢、善良的藏族同胞,那里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那里有无数的雪山、冰川,有广阔美丽的草原,众多的江河象洁白的哈达飘洒在肥沃的大地上,数不清的湖泊散落镶嵌在她的胸怀。这美丽富饶的“水塔”,必将造福于高原河流所流经的各国人民。
5、环保部对101家上市公司进行环保整改后督察
来源:法制日报 2009年08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1/084618409920.shtml
环保部对上市公司进行环保后督察
本报北京8月10日讯 记者郄建荣环境保护部今日表示将对101家上市公司环保问题整改情况等进行后督察,并将适时公布后督察结果。
在解释为何进行环保后督察时,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称,上市环保核查是工业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从以往督察情况看,它有效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整体环境保护水平。
为督促上市公司切实履行环保承诺,持续改进环境行为,环境保护部决定对2007至2008年通过该部上市环保核查的公司开展环保后督察工作。
针对环保后督察,环境保护部请各公司对照本公司在环保核查期间承诺的环保整改计划和该部提出的环保整改要求,认真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其中,环境保护部要求,对于整改完成的问题,各公司要提供证明材料;对于未按期完成整改要求的公司也要说明其原因和实施进度。
9月30日前为各公司的自查阶段,但自查报告要在此日期前抄报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部表示,将对上市公司组织现场抽查和检查。
记者看到,在101家公司中,中石油、中石化、宝山钢铁、国电电力等众多大公司均在后督察名单之列。
6、中国三江源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初步恢复
来源:新华网2009年08月10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0/content_11856671.htm
新华网西宁8月10日电(记者丁铭 任晓刚 何伟)中国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四年来初显成效,三江源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初步恢复,向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中下游输出的水资源保持优良水质。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黄河总流量的49%、长江总流量的25%和澜沧江总流量的15%皆来源于此,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有“中华水塔”以及“亚洲水塔”的称谓。
历史上,三江源地区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处女地”。但近30年来,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因素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源涵养功能急剧减退,甚至威胁到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全流域的生态安全。 2000年,中国政府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涵盖青海省4个民族自治州,涉及近70万人口。2005年1月,中国国务院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规划投资75亿元对三江源地区进行综合治理。
统计表明,工程实施前,1975—2004年时段的站点年降水量均值为478毫米,工程后2004—2007年时段的年降水量均值为506毫米,后期年降水量均值比前期增加了46毫米。2006—2008年三江源人工增雨累计增加降水172.56亿立方米,对恢复三江源区植被和增加区域径流量起到重要作用。
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林分析说,近年来,中国投入巨资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采取人工增雨、退牧还草、以草定畜、生态移民等保护措施,有效缓解了草地退化趋势,提高了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同时,降水量增加等气候变化亦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近年来降水量增多、人工增雨和地面植被恢复的共同作用下,三江源地区水源涵养功能有所增强,突出表现在源区沼泽、湖泊面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扩大。遥感监测显示,三江源地区大于等于一平方公里的水体为226个,总面积为5785.50平方公里,比2006年增大261.25平方公里。
随着生态工程的稳步实施,三江源区向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中下游输出的水资源保持了优良水质。在2006年以后的监测中,三江源地区饮用水水质皆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7、新华网:中国致力保护高原之“肾“——若尔盖湿地
来源:新华网2009年8月10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21811
新华网兰州8月10日电(记者乔继红 王志恒)8月10日,记者从正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举行的“若尔盖湿地保护委员会2009年年会”上了解到,目前若尔盖湿地保护委员会已经出台了七项措施,以保护中国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高原之“肾”——若尔盖湿地。
据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介绍,这七项保护措施包括:全面启动和实施若尔盖湿地保护工程、沙化治理工程和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合理转变若尔盖湿地牧业发展方式,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依托若尔盖湿地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发展政策研究,加快建立若尔盖湿地生态补给机制;提高若尔盖湿地的公共服务水平;在利益相关者中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若尔盖湿地公民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加大对若尔盖地区湿地保护的科技支撑与技术咨询力度。
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称,与森林、海洋并成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精华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若尔盖湿地位于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部,地跨四川、甘肃两省,总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400米至3600米之间。它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也是世界濒危野生动物黑颈鹤、白尾海雕等的主要栖息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气候影响的敏感区。
“若尔盖湿地保护委员会2009年年会”由湿地国际、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主办,本次会议将交流若尔盖地区湿地恢复、社区参与草场管理的经验,讨论并通过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战略。
8、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在德国波恩举行
来源:新华网 2009年08月1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11/content_11862388.htm
新华网德国波恩8月10日电(记者郇公弟 李萍)联合国2009年第三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8月10日至14日在德国波恩举行。本次谈判虽为非正式磋商,但对在今年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能否达成新的减排协议却至关重要。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在谈判会议开始前表示,本次非正式谈判为实现“更为具体和实质性的进展”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这对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最终一致非常必要。
今年6月举行的第二次国际谈判会议形成了一份长达200多页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协议草案。第三次谈判会议将重点围绕整理和简化这份协议草案展开。不过,有消息说,在许多谈判的关键议题上,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还存在很多分歧,谈判难度依然很大。
据悉,目前的分歧仍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对2012年到2020年间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相当消极,达不到联合国专家和发展中国家期望的目标;二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环保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问题,发达国家一直不愿进行谈判;三是发达国家试图向发展中国家转嫁责任,企图给发展中国家制定减排指标,对此很多发展中国家表示,在得到资金和技术支持之前,“这是不可接受的”。
尽管如此,本次谈判会议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12月份哥本哈根大会之前,联合国还将在泰国曼谷和西班牙巴塞罗那组织两次国际谈判会议。此外,在将于今年9月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各国首脑也将就此进行磋商。
2009年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年。2007年年底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确立了“巴厘岛路线图”,启动了新的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按照“巴厘岛路线图”,国际社会于2009年年底将在哥本哈根就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新协议。
9、广东南沙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因环保争议迁址湛江
来源:京华时报 2009年08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1/024818405925.shtml
项目位置。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张艳)中石化昨天宣布,与科威特石油公司决定将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厂址选在湛江东海岛,合资项目的初步成本估算约为90亿美元,计划于2013年底建成投产。
这意味着,中科这一合资项目经过3年的波折后,其选址终于从广东南沙转到湛江东海岛,其投资规模也从最初的50亿美元扩展到现在的约90亿美元。
中石化宣布,中国政府与科威特王国政府于2009年5月签署关于在广东省建立和发展炼化一体化合资项目的《谅解备忘录》。随后,中石化和科威特石油公司组织了联合专家团队在广东省境内对项目选址进行了多轮比选。
经过中石化和科威特石油公司高层的详尽审阅,决定接受湛江东海岛作为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厂址。本周,双方将启动新厂址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工作。
合资项目的合作方包括中石化、科威特石油公司和炼油及石化行业的其他潜在国际伙伴。合资项目的初步成本估算约为90亿美元,并将根据东海岛的有关条件进行可能的调整。
事实上,早在2006年,中科合建炼油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当时项目地点选定在广州南沙,总投资50亿美元,年炼油能力1200万吨。随后厂址问题遭遇各方质疑,有人怀疑如此大型的炼化项目选在南沙会导致整个珠三角地区环境受到影响。
10、桂林砸重金“清污”减少漓江污水排放
来源:广西新闻网2009-08-11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824261249954638_1.shtml
8月10日讯 保护漓江,最直接的手段、最有效的方式、最具体的行动之一,就是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减少向漓江排放污水。
为了保障漓江水源,2008年桂林市安排科学保护漓江方面资金达2.05亿元,其中投入近1.67亿元解决水质问题,新建兴安、阳朔、雁山污水处理厂和改建扩建市内的3个污水处理厂,从源头堵住污水排入漓江。同时,拨付建设沼气补助资金2287.83万元,还青山绿水。
说到漓江的水质,在桂林市自来水厂工作了十多年的黄志颇为激动,“现在漓江水越来越清,水质也越来越好”,他告诉记者,从他们检测的水质来看,漓江水整体上来讲处于一个好转的趋势,该区域内取到的水大部分指标都可以达到国家地表水原水一类水的标准。
记者在桂林市北冲污水处理厂看到,从进水到出水,再到污泥外运,整个污水设施及设备运行情况良好。另据了解,目前,桂林全市污水处理率达84.1%,仅2009年上半年,全市污水处理量就达3371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54.15%,出水BOD5、COD、SS达标率100%,使得流入漓江的污水逐年减少。
“桂林可以选择‘让漓江更加清澈美丽’”,桂林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桂林一方面建立健全污染源管理机制,以综合治理水污染问为重点;另一方面实施防洪与生态补水工程等项目,使桂林水生态环境有一个质的飞跃。
桂林漓江全长214公里,流域面积达60.38万公顷,自古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而闻名。但漓江属山区丘陵雨源性河流,3月至8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由此形成漓江鲜明的丰水期和枯水期。在枯水季节,83公里长的漓江航线,冬季最少时只通航5公里。如果短期内不能显著增加,江水调蓄能力,漓江在枯水期将面临干涸的危险。
为了从根本上保护漓江,桂林市投资34.47亿元人民币兴建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包括漓江上游斧子口、小溶江、川江水利枢纽3个工程在内的水利枢纽工程将于2012年左右建成。目前,川江水库已经开工建设,斧子口、小溶江水库也将陆续开工。
桂林市委书记刘君介绍说,建成后的三座水利枢纽工程总的防洪库容为1.925亿立方米,可将桂林市的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同时,枯水期通过向漓江补水,将枯水期的漓江流量补足每秒60立方米,从根本上解决漓江枯水期缺水断流问题。
桂林市水利局副总工程师阳幼生表示,三个水库建成之后,即可以实现调度枯水季节向漓江补水,确保桂林市城市用水,漓江的旅游用水以及生态环境用水,也使漓江在桂林市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11、湖南溆浦环保局收钱进人超编4倍 每个岗位卖一两万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2009年08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831617.html
近日,湖南省环保厅网站上曝出溆浦县环保局进人潜规则——普遍要收“押金”一两万元,该局干部职工严重超编。该局否认截留挪用排污费发工资。
>>省厅
证实收钱进人问题
6月18日,一人自称是湖南省溆浦县环保局环境监察中队工作人员,在湖南省环保厅网站发帖投诉:“凡新进来的人员都必须借给局里一万元,说好连本带息归还。可过去了近八年,说不还了!”“向长进2002年调任该局局长,当时我局只有工作人员不到50人。因我局环境监察中队是自收自支编制,向利用这空子,每年大量进人,一大批下岗的甚至无业人员都进来了。现在我局是117人了。”
湖南省环保厅监察室7月22日对此做出回应:“经查证:溆浦县环保局进人收钱的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不是向长进到任后才规定的。早在1999年就规定:凡新进环保局人员每人必须向局里交1万或两万元押金或集资款。向长进于2003年6月到任后一直沿袭前面做法,但给新进人员都出具了借据。”
>>局长
透露收款50万
记者近日赴该县实地采访。受访者小赵说,他在县财政交了一万元的集资款后,就开始在环保局下属的监察中队上班了。条件很简陋,工作很轻松,就是工资低,每个月100多元。多人证实,局长侄儿向祖国在麻阳水中队,进来时一分钱没有交。罗淑娟,原是在外打工,现在环保局上班,拿着基本工资,自己却在县城开店卖眼镜;黄细珍,原下岗多年,后进入环保局,也拿着工资,但从不上班;覃定刚,原在县城做服装生意,后进入环保局,现开着饭店,从不上班;陈华平,3年前开始做生意,从不上班。
6月,有人将此事举报到湖南省环保厅监察室。7月22日,监察室答复:溆浦县环保局给新进人员都出具了借据;黄细珍、覃定刚、杨金花、罗素娟四人都是由当时的县主要领导签字,经环保局党组集体讨论同意调入或新进的。
局长向长进接受采访时说,一万元的集资款还在局里,总额约在50万元左右,“将来肯定是要退还的”。他解释,当初收取这个钱只是“借款”,因去年监察大队中队职工工资由局里负担,“我们怕发不了工资”,才收取这个钱,如今局里所有人员工资由县财政负责,今年开始进人也就不收钱了。
喊冤自称超编不多
如果说县环保局干部职工人数多的话,向长进觉得自己很冤。向长进告诉记者:“国土局至少五六百人,农业局1000多人啊。”向长进说,局里共有117人,其中退休人员8名。“人员并不多,很合理。”
据了解,县林业局13个党委成员中,有7个副局长,2个局长助理。现在职干部职工1118人。类似公安局、水利局等,副局长也都有6个。有当地干部笑称,每当全县召开科级干部以上会议时,礼堂里黑压压一片,人数在1500人左右。“原来我们县有这么多的领导干部。”
>>知情者
怀疑截留排污费
溆浦县环保局,其经费来源有两大块。一是县财政拨款,二是收取的排污费,县财政每年给环保局拨款100多万元。向长进称,“财政拨款近200万元,基本能够满足人员的工资及办公经费”。事实上,环保局每名员工工资2万元左右,117人少则要200多万元,还不包括办公经费。县财政的拨款是不够的。
那么,职工的缺口如何补上呢?据知情者称,当地一家大型化工企业每年排污费240万,2006年起就归地方收取,因此环保局有了资金保障,局里才敢大量进人。据了解,该局实际编制只有20多人,超编的人数约在80人。
按有关规定,溆浦县每年收取的排污费,有60%返还县里,而溆浦县每年排污费收取金额达400多万元,该环保局是否违反国家规定,吃排污费呢?“没有,我们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局长向长进称。湖南省环保厅监察室也称,该局在排污费的核定、征收与管理上比较规范。但是,记者拿到的《2009年溆浦县环保局目标管理责任书》称,全局总任务158万元(除去一家化工企业的240万元)。要求今年完成执法任务为40起,罚款30万元。这份目标责任书违法分解了排污费。
向长进还说,对于排污费,该局有着严格的超收奖励:9个监察中队任务数和超收任务的分成比例为局里50%、中队50%。据《成都商报》
12、湖南浏阳镉污染调查:化工厂不招未婚青年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9年08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8-11/055918407427.shtml
村民李良南负责每天从距离村几公里外的地方取水后,挨家挨户送到村民家,暂时解决村民的饮用水问题。
被关闭的湘和化工厂生产车间极为简陋,加上非法的生产导致此次镉污染的发生。
许多村民中毒后出现严重皮肤病,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一有伤口便很难止血。
“听说村里受污染,儿子的女朋友也不嫁过来了。”
8月5日,浏阳市镇头镇双桥村村民李锡耀拿着镰刀,将自家菜园里的菜统统砍掉。因为村里的湘和化工厂镉污染事件,镇政府宣布,对污染区内的农作物实行收购、集中销毁“以免有毒粮食蔬菜流入市场”。
苦瓜还在开花,辣椒红灿灿的,花生已经结满了果实,李锡耀一边砍,一边忍不住抱怨:家里2亩地、3分菜地,到今年年底,政府总共补了2551块钱,怎么够吃呢?李家三口人,他和他老婆都镉超标,在广州打工的儿子,谈了一年的女朋友因为污染事件又飞了,让李锡耀很发愁。
湘和化工厂污染事件,已彻底改变了这个湖南村庄的生活节律。
一个曾经被勒令关停的污染化工企业,二次转移中,竟被招商引资再次引进入住双桥村。从此,在化工厂运转5年多时间里,周边村民与污染企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长期较力。最终,在近3000村民中509人重金属超标、多人死亡、化工厂周边500米范围内土壤严重污染等惨重现实面前,政府的事后补救实在来得太迟太迟。
让村里人奇怪的是,当时化工厂老板骆湘平有个不成文招工规定:对未结婚的男女青年一律不招进厂;二是对最危险工种,一般只用外地人,尤其是上无老、下无小的那种非本地人。
引进时镇里说“绝对无污染”
8月5日上午,阳塘组村民杨金富气冲冲地走在最前面,带记者去查看湘和化工厂。62岁的杨金富,家里5口人吃饭,结果被检出4口人镉超标,全家除儿子杨鑫全唯一健康外,2岁半的孙子杨裕旺、他本人及他老婆也都查出镉超标。
湘和化工厂已停产数月,但厂区内还是有着一股刺鼻的味道,一些红色、黄色的流液,在厂房内外随处可见。在其大门一侧的门墙上,村民们漆写的“还我山清水秀,新鲜空气”的字样还十分清晰。厂房南侧,一条细小的排污沟,直通到山坡下50米的浏阳河内。而顺河而下不到1000米,就是镇头镇的自来水厂取水口。
在一打了封条的大铁门前,杨金富熟练地攀上爬梯,突然又转回身捡了一个有孔的铁笤箕。原来这里是制镉车间。在味道更浓的厂房最里边,杨金富找到几个大水池子,池里正泡着一摞摞的银白色镉饼,看起来表面十分光滑。杨用铁笤箕捞出一个镉饼,称:“就这东西最毒,一块就有20斤重”。而整个镉池内,存放的镉饼约有5吨。
在双桥村村民印象里,最早是2003年3月,镇头镇政府带人来村里谈征地,对村里介绍说,这个厂是“市长工程”,是生产饲料添加剂的,绝对“无污染、零排放”。村里就同意了。于是,征了双桥村茶坪、阳塘、徐新等村民小组的地,在距浏阳河不到50米的小山坡上建厂落户。厂区建好一两个月内,化工厂因手续不全没有投产。直到2004年4月,湘和化工厂才正式投产。
齐心村民小组组长罗平凡称,后来村里辗转打听到,原来这个厂在搬来之前,是在长沙市蓝田村附近办厂。2002年,经媒体曝光后,当地18家企业关停,长沙湘和化工厂即是其中一家,“那时它生产的就是硫酸锌和硫酸锰”。
工厂老板的奇特规定
投产后,化工厂陆续在双桥村招了七八十名农民工进厂,工资1000多元/月。但让村里人奇怪的是,当时化工厂老板骆湘平有个不成文招工规定:对未结婚的男女青年一律不招进厂;二是对最危险工种,一般只用外地人,尤其是上无老、下无小的那种非本地人。
骆湘平一大学女同学称,今年46岁的骆湘平,1983年毕业于株洲化工学院,学的就是化工专业,“他应该知道哪些东西有毒,哪些没有”。骆曾经去国外打过一段时间工,回国后开始办企业,后成为长沙市人大代表。湘和化工厂搬来镇头镇后,骆自己很少到厂里,厂里具体事务都委托给了厂长黄和平管理,“他顶多一个月来厂里一次,来了也是住一晚就走”。
该女同学认为骆湘平在当地算是个“能人”,“他懂多国外语,平时不用翻译,也能与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做生意”。2008年6月,骆湘平曾表示,厂不想再办下去了,但由于镇里不同意,只好作罢。“他说镇里、市里各级政府要打点的地方太多,做饲料生意只能够本,炼铟炼镉才有得钱赚”。在公司注册上,该厂标明是主要生产饲料添加剂粉状硫酸锌和颗粒状硫酸锌。
事实上,据双桥村村民反映,从2004年4月至2007年1月,湘和化工厂在没有办理炼铟手续的情况下,就已经在公开组织炼铟;同年5月至2008年12月,同样在未办理炼镉手续的情况下,也一直在非法炼镉。“上头来检查,每次都是事先打了招呼才来,来了也对炼铟炼镉一事多视而不见”,在厂里做过两年工的村民潘拾诚讲,“大家在厂里做事,无论是锅炉工,还是负责硫酸锌装粒、搅拌、滤水,或者制镉的工人,都是穿普通衣服,从来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树死人病引起村民警惕
湘和化工厂建在一小山坡上,山坡下离得最近的就是徐新村民小组,不足50米。站在化工厂大门处,即可望得见村民的屋角。一下雨,厂区露天堆放的废渣废泥流出来的黄红色污水,便流到了村民房前屋后。
化工厂投产一年多后,村民们发现:厂房周边的树木开始不断枯死。“厂里一旦发现谁家的树死了,就马上让砍掉,一棵树赔十块钱,不让留下来”,齐心组组长罗平凡称,之前只是知道厂子周边不断死树,且枯死的多是油茶树和山上松树,死了多少倒没人去统计。
2005—2006年期间,厂里职工中间也开始不断有人生病。“当时一个在炼铟生产线上负责最危险、最后一道工序的工人突然病了,症状就是呼吸困难,不停呕吐”,潘拾诚讲,厂里随后送这名工人到株洲化工医院看病,医院检查说,这个病至少要住半年院。但后来老板不知通过什么途径,让这名工人在医院住了7—8天院后,就出院了。随后,这名工人被通知来到厂里,拿了七八百块钱,就被辞退,离开了厂子。
徐新村村民证实,由于从事最危险工种的工人,多半是来自湖南省内较远地方的外乡人,而且一般是上无老下无小的那种人,所以走了也就走了,没人到厂里扯过皮。而且这些因病辞工的工人,从来就没有看到过自己的病历。
2006年6月,另一名来自湖南澧陵的工人程仲明又病了,他的家乡还算离浏阳比较近。程同样被厂里送到株洲一家医院做B超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肝脏膜极细密,不排除中毒所致。在住院十多天里,程仲明觉得自己病得不轻,但他也一样拿不到检验单。十多天后,程仲明出院了,厂里给了他700多块钱后辞退。程很想弄明白自己究竟得了什么病,回老家后不久,就特意带了一罐茶油,再拿到自己住院的株洲医院送给医生。这次,他拿到了检验结果。2006年6月14日的株洲医院检验报告单诊断显示:急性砷化氢中毒。
程仲明拿化验单几次回到厂里交涉,都没人理睬。有几次,双桥村村民看见程痛哭流涕地在路边诉说自己的病情:说自己这半年多以来,身体坏了,没做过一天“好”人;说他以前就曾经在蓝田村这个老板的厂里干过,后来走了,老板搬厂子到镇头镇后,又以他做事认真为由,将他请回了厂子,不料病了还是被除名……此时的程仲明又干又瘦,一个劲地诉说自己“全身无力,很疲劳,吃也吃不下,饮食要减退一半”。
这时,厂里大多数职工发现也都有胸闷、呼吸困难、呕吐等症状,他们平时还以为是自己感冒或是自己太累所致,“毕竟每天都要上足12个小时的班”。一名老工人反映:建厂以来,厂里共组织了三四次职工体检,但无一人拿到了体检报告,“且进厂一两年后,多半会有胸闷、全身无力等类似症状”。莫非厂子有毒?双桥村村民心里顿时绷紧了一根弦。
2006年6月1日,双桥村100多名村民在集体签名后,第一次将污染报告送到了镇政府,并打电话向湖南省环保总局反映湘和化工厂污染一事。不久,镇领导下到村里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说引进一个企业不容易,而且也在帮助安置村里劳动力就业,解决了村里五六十人的就业问题,“但就没提有毒这回事,加上在厂里上班的一些职工回来说,把厂子搞垮了,大家都没有事干,于是村里又放下了这事”,罗平凡说,“当时政府就应该意识到了污染问题,但却一直拖到2009年,是政府不作为”。
2008年年底,一场大雨后,污水又流到了徐新组村民家门口。气愤的徐新村民于是每家每户买了一把铁锁,22把铁锁一齐将化工厂大门给锁了。几天后,镇头镇派出所带人强行剪断铁锁,化工厂重新开工。此后,湘和化工厂门卫室,挂出了一个浏阳市镇头镇派出所重点保护单位的牌子。
小孩不断中“毒”激怒村里人
2008年12月,双桥村五六岁的李泰乐病了,症状是胸闷、全身无力,身体长不高。在镇医院治了一二十天后,没见效,医生也说不出具体什么病因。于是,家长将李泰乐转院到了湖南省儿童医院治疗,结果发现是铅中毒。
接下来,村里第二个被发现铅中毒的小孩是2岁零8个月的罗洪秉。2009年3月,家长带罗洪秉去湖南省儿童医院检查,也检出是铅中毒:铅含量109,人体正常参考值0--100,超过9个点,同时测定其智力只有1岁半;
接下来,双桥村不少孩子出现肌肉疼痛、关节肿胀等现象,一下激怒了村里人。“老的病了也就算了,下一代受到了威胁,这相当于断了村民们未来生活的希望啊”,齐心组组长罗平凡说,自从发现村里有小孩铅中毒后,村里许多人家都纷纷带自家小孩到省城检验身体。怀疑自己有病的大人们,也自发去湖南省卫生防疫站或者省职工医院自费检查。
到2009年3月,在双桥村决定再次向政府写报告投诉之初,双桥村已共检出14个小孩遭受铅污染,其中10个明确铅中毒。这些孩子中,最小的才2岁7个月,最大的10多岁。
8月5日,记者在双桥村大路组见到叶双时,小姑娘正抱在母亲怀里,一头短发,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十分可爱。小女孩7月28日才回到家,在医院已住了47天。她还不太会说话,但额头及身上布满许多红色的小疙瘩,最可怕的,是在她两侧的大腿根部,有大块青紫色的块斑,稚嫩的皮肤似乎随时可能溃烂,与其他已死亡镉中毒者症状一样。母亲叶鑫一脸焦急,说:“孩子不会说话,这么小,就知道痒,饭也吃得极少,有什么办法救救她吗?”
以前,家人不知道她生病,发现她总是爱吵闹,拉的屎也硬硬的,拉不出来。事后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其尿镉达到14(正常指标小于等于5),微球蛋白3000,都远远超标,只得住院治疗。眼下,回到家的叶双每天要吃不少的药,然后就是用一大堆各种各样的草药,由外婆煎了煲水洗澡止痒。
与湖南其他地方一样,村民们常感到骄傲的是:这里的娃娃都很能读书,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不少。现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刘俊家也住在双桥村。5月9日,24名清华学子联合签名,给长沙市市长张剑飞写了一封信,反映双桥村化工厂污染一事,呼吁:帮帮我们的乡亲,救救我们的孩子。家乡的父辈祖辈,他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扔不下他们;家乡的弟弟妹妹,他们还有大好的前途,他们耽误不起……
2007年起,双桥村村民就发现井水变得浑浊并不时有异味。2008年9月2日,村民再次发现井水出现气泡,有腥味。到2009年4月份,双桥村人已不敢饮用自家水井里的井水,要到离厂区一两里地外的地方担水喝。“或者去亲戚家带一点水回来吃”。离厂区更近的大路、茶坪等组村民,则到500米外的地方担水喝。这时候,双桥村的瓜果、油菜等农作物也明显减产,“过去同样面积的瓜田,瓜果能产一筐,办厂后少了2/3的产量,有的甚至绝收”。
迟到的体检:1/3职工镉超标
4月份,双桥村村民再次行动起来,向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层层投诉。4月2日,双桥村阳塘组、茶坪组、齐心组村民联合写信,向长沙市市委市政府反映相关情况,同时向湖南省政府、省人大、省环保局反映情况。
村民们的持续投诉,终于引起了湖南当地政府部门重视。4月中下旬,镇头镇首先组织湘和化工厂职工进行体检。从4月16日至5月26日,化工厂276名受检职工中,尿镉超标者24人,占33.9%。
“这期间,双桥村村民也强烈提出,要求由政府组织体检,一度村民们还到镇政府门口大街上,打出了‘要求体检’的横幅”,罗平凡称,到6月初,政府终于开始对化工厂500米范围之内7个村民小组村民进行体检,此时体检费用仍由化工厂负担。“可随后距厂子600米、800米等的村民,也都提出来要求体检”。到6月底,双桥村村民的体检范围已从500米之内,扩展到了距厂子1200米以内。
“前两批体检人员,还是化工厂老板买单,后边就变成政府买单了”,就在双桥村村民踊跃体检之时,5月9日,徐新组村民罗金枝、齐心组组长罗平凡等四名村民带着投诉材料,连夜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17小时后,四名双桥村村民赶到北京。11日,村民们带着相关材料,直接向国家环保部投诉。
连续死人带来的恐慌
“等从北京投诉回来,村里已检出40多人镉超标”,罗平凡称,“最初对村民体检,还是只检查,不治疗”。5月21日,齐心组44岁的村民罗伯林,跟村里其他20多名村民一起去到省劳卫所参加体检,主要是查血和做尿检。血检报告第二天就出来了,发现其血小板严重减少,已是慢性中毒。但罗本人当时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不适。然而,体检五天后,仍在湘和化工厂烧锅炉的罗伯林,上班时突然牙齿出血不止。他去株洲一医看医生,医生建议他马上住院,说是很严重。结果仅住了一天多院,株洲一医就宣布治不了了。于是,家属又将其转院至镇头镇医院,当晚便去世了。医院出具的死因报告称:血小板严重减少,血液不凝固,直接死因是颅内出血。
罗伯林去世时全身青紫,身上分布有不规则斑状,但镇政府不承认死者死因与镉有关。在就死者赔偿方面,由于政府一口否认与镉中毒无关,要拿交通事故赔偿进行对照,只愿赔几万元。“第二次谈到12万,第三次谈到18万,谈了一个多月后,家属说定最少要40万”,“结果各级领导上门做工作,反复说明与镉中毒无关,最后一次谈定赔偿30万元,同时给死 者 妻 子买一份价值八九万元的终生保险”。
7月6日,在既没有村民代表,也没有媒体参与情形下,镇政府通知家属,与浏阳市民政部门人员一起,将罗伯林火化。当天,浏阳当地媒体报道称:7月3日公布的《长沙湘和化工厂周边500米范围内环境现状调查结论》,结论显示:目前没有发生因镉中毒病例,没有发生因镉中毒死亡事件。
“看起来好好一个人,住院才一天多就去世了,这使得体检中的村民们更加恐慌”,双桥村村民称,就在当晚,浏阳市副市长就来到了镇头镇。不巧的是,就在罗伯林火化后一天,61岁的茶坪组村民阳述之再次因呼吸系统疾病入院,很快不治。“早上死的,第二天就火化了,因为有罗伯林的赔偿标准在,罗赔偿20万(实际上为30万),阳述之就赔偿了19万”。
到7月底,在近3000名体检村民中,镉超标村民人数增加至509人。包括距化工厂800-1000米的荣波小学,也被查出3名镉超标的小学生。
7月23日,在镇头镇政府,浏阳市一位领导在近千人的村民大会上,宣称前两名死者都是因镉慢性中毒而死。但实际上,双桥村村民反映,“两名死者的尸检检验单,至今家属都还没有拿到”,“但罗伯林的检验单给家属看过,说是系慢性中毒死亡”。
一批人被处理,一批村民入院
随着村民体检查出的超标人数越来越多,6月27日下午三点,以浏阳市市长梁仲带头的浏阳市长沙湘和化工厂镉污染事件处置工作指挥部成立,并当即召开环保局、卫生局、农业局、镇头镇政府、普积镇政府以及部分村民代表紧急会议。
6月27日当天,梁仲宣布长沙湘和化工厂永久关闭,同时宣布湘和化工厂周边500米范围内土壤已明显受到镉污染;湘和化工厂厂区500米范围内的稻谷、蔬菜镉超标不能食用。“到了晚上,双桥村就接到了镇上、市里的通知,说当天晚上的饭菜就不要吃了,镇上、市里已经送了些米和油过来”,徐新组村民李锡华说,当晚油米送得迟的人家,就由政府请到镇上餐馆去吃了晚饭。
从6月28日起,湘和化工厂周边500米范围内的阳塘、徐新、齐心、岸子、大路等7个村民小组,开始发放生活补贴,“一天一人12元,如果是500—1200米范围内的农户,则一天一人发放8元生活补贴,一连补助37天”。在村民生活补贴发放期间,政府还公布了对湘和化工厂法人代表、老板骆湘平的归案、以及免掉浏阳市两位环保局长之职等处理决定,同时组织专家对双桥村的耕地土壤、水稻、蔬菜等进行取样化验,确认化工厂500米以内属明显污染区,500—1200米为轻度污染区,1200米以外土壤镉含量基本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6月份在未公布生活补贴方案前,双桥村一村民就跟着镇长,走到哪跟到哪,结果镇长一天没吃上饭”,罗家小区村民易拥军讲,后来,更多的村民一早就来到镇上,等到镇政府食堂开饭时,就一起进去拿碗筷吃饭。“每次一开饭就是20多桌,连吃了五六天后,镇政府食堂就关门了,镇里工作人员也不得不回家吃饭或外出吃饭”。政府公布生活补贴方案后,村民们就不再上街“讨”饭吃了。
8月4日,在第一期生活补助发放到期后,村民们再次涌往镇政府。当天镇政府宣布,接下来用受污染耕地、蔬菜等的赔偿,取代发放生活补贴,同时对污染区内的农作物实行收购、集中销毁,“以免有毒粮食蔬菜流入市场”。第二天,一进齐心组村口,即看见在驻村帮扶组工作人员的监督下,村民正在砍掉一棵南瓜藤,按补助规定,一棵南瓜藤补助7元,其他辣椒补助最贵,3000元/亩。
而在湖南省劳卫所医院内,数十位仍在住院的双桥村村民,每天都得打一次点滴。74岁的李婆婆笑呵呵地敲着双腿说:自己就是腿无力,其他还好。最里床的一位大妈,刚刚做完肾结石手术,很虚弱地靠在床边。干堂组的李春荣则十分紧张:医生建议中毒严重的,要做肾结石手术,可我不敢做……两个孙子马上就要开学,我得每天去接他们呢。目前,双桥村住院村民多半自己照顾自己,住院期间,政府每天每人补助20元生活费。
只有罗伯林是镉中毒死亡?
涧口村樟树村民小组的卢定坤,50多岁,已住院两个多月了,他脸色明显乌青。卢定坤家住在距厂子1200米范围之内,家里五口人,2个人镉超标。由于是家庭主劳力,5月份体检时,查出镉超标近一倍,微球蛋白更高达10000,超过正常指标十倍。“一直身体无力,不想吃东西”,卢定坤说,这次来住院的多是老人,年龄从50多岁到90岁不等,最年轻的就是50多岁,“怎么年轻人就查出来不严重呢?全是老年人住院?”卢很关心污染事件的处理,他反复要求对污染企业要严惩,“那就是杀人不见血,土地污染了,未来我们这些靠地为生的农民怎么办?”
对此,浏阳市政府发言人周主任透露,到目前为止,这次镉污染事件中,只有第一例罗伯林是镉中毒死亡,其他死者都还没有出尸检报告。而对污染区500米范围内的生活补偿和农作物补偿已经到位,当下正在对500—1200米范围内的30多个组、2500多名村民进行农作物收购补偿登记,“未来政府打算将双桥村纳入新农村建设计划”,“同时全市正在对化工企业进行安全大检查”。浏阳市相关负责人也解释,以后将对双桥村提供自来水、进行道路硬化、改变种植结构等,但基本不迁移污染区农民。□采写:本报记者 杨晓红 摄影 本报记者 方谦华
13、陕西凤翔百余孩子血铅异常 当地冶炼厂被令停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9年08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1/031418406118.shtml
8月10日,宝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正在东岭冶炼厂内取样监测。本报记者 杨彦摄
核心提示 虽然关于陕西凤翔县两个村集中出现血铅疑似超标的原因尚无定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村民已经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认为必须搬迁的范围内生活了3年。而搬迁推迟的主要原因,则是原定搬迁地成为甲醇项目用地,“园区规划需要修编”。
目前,当地已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全力做好铅超标学生的免费治疗工作,确保周边群众身体健康安全。
村民体检发现血铅异常
宝鸡市环保局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自愿进行血铅检测239人,一次血检疑似血铅超标138人”。
虽然已有心理准备,8月3日拿到微量元素检验结果时,王召桂还是吃了一惊:宝鸡市人民医院的医生给她本人以及自家和弟弟家的4个孩子的检验结论都是“铅中毒”。王召桂的血铅含量为330.590ug/L,4个孩子的血铅含量分别为290.195ug/L,206.572ug/L,272.883ug/L,319.370ug/L。
按照卫生部公布的标准,儿童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等于或高于200ug/L,即为铅中毒。铅中毒的儿童,可伴有腹隐痛、便秘、贫血、多动、易冲动等临床症状。
王召桂是陕西省凤翔县长青镇孙家南头村二组村民。她给自己和孩子们安排这次体检的原因是,近来他们这个地方已有不少孩子发现疑似血铅超标。第一个发现疑似超标的孩子是与他们村相邻的马道口村的一个6岁女童。
记者了解得知,这名叫苗凡的女童,今年4年初在县医院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疑似血铅超标。随后,孙家南头村与马道口村又有孩子在体检中发现血铅异常。
宝鸡市环保局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自愿进行血铅检测239人,一次血检疑似血铅超标138人”。
据了解,目前村民持有的检验报告都是由当地县、市医院初步检测得出的结论。按照医学标准,仍需要由权威检测机构做进一步诊断。
东岭冶炼厂成怀疑对象
厂方称,“我们的排放是达标的。当然,这种达标指的是工业标准,不是生活标准。”
“我们怀疑这与东岭冶炼厂有关。”孙家南头村村民孙建利告诉记者:“我在厂里的成品车间上班,负责烧结工序,厂里的工人每年检测一次血铅含量,也有超标现象。”
环保局材料表明:冶炼厂厂界东北距孙家南头村一、二、三、九、十组200米,西北距孙家南头村四、五组100米,西南距孙家南头村六、七、八组700米,东南距马道口村八、九组1000米,北边距孙家南头村小学300米。
“ISP(密闭鼓风炉)工艺是国际先进的锌冶炼生产工艺,我可以负责任地讲,我们的排放是达标的。当然,这种达标指的是工业标准,不是生活标准。”冶炼厂厂长孙宏表示。
“此次血铅事件的形成,可能是一个区域综合性环境问题。”孙宏说,园区内还有其他大中型企业,长年有重型载货车来往于这条公路上,汽车尾气的影响也不可排除。还有部分小企业在生产铅粉、橡胶、氧化锌、碳化硅等,“它们也可能成为污染源。”
记者了解到,8月6日,宝鸡市环保局已向东岭冶炼厂下发停产通知,要求企业在血铅超标问题未调查清楚前不能恢复生产。
宝鸡市环境监测站对孙家南头和马道口两村及其周边的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大气等28个点位采集样品,进行了监测。
“根据现有的监测结果,东岭冶炼厂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均未发现铅超标现象,土壤的化验情况再过几天才能出结果。”宝鸡市环保局副局长杨宏涛说。
居民因何推迟搬迁
长青工业园区管委会解释,原来选定的搬迁地址已搬入新企业,只能修编原有规划,重新选择搬迁地址。
“建厂前我们与凤翔县政府签订了协议,县政府承诺3年之内分3批将工厂周围500米内住户全部搬迁。”孙宏说,“如果没有县政府的承诺,省环保局不会盖章,我们这个厂也不可能建成。”
记者在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2004年3月所作的《陕西东岭集团ISP冶炼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202页看到,“本次环境调查收集凤翔县近三年的平均风速为2.19米/秒,评价认为ISP工程的卫生防护距离确定为1000米为宜。据现场调查初步统计,处在此距离范围内的居民,需全部搬迁。”
长青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蒲仪明承认,冶炼厂周边共需搬迁居民581户,原计划自2006年9月开始,3年内搬完,但目前已搬迁居民仅156户。
为什么没有按原计划搬迁?蒲仪明解释,根据原有规划,居民搬迁新址选定在千河三阶地。但2007年9月,某集团150万吨甲醇项目最终敲定落户三阶地。“这与原来选定的搬迁新址发生冲突,只能对原有规划进行修编,重新选择搬迁地址。”
两年内完成搬迁任务
政府全力做好铅超标学生的免费治疗工作,确保周边群众身体健康安全;查清超标原因,提出综合治理方案。
疑似血铅超标问题发生后,宝鸡市迅速成立了应急工作小组,要求全力做好铅超标学生的免费治疗工作,确保周边群众身体健康安全;查清超标原因,提出综合治理方案,确保环境安全。
凤翔县提出了五条处理原则:一是依靠权威医疗机构核查确认;二是政府出资免费全面核查相关儿童血铅超标问题;三是公开公正,第一时间公布核查结果;四是对经核查确有血铅超标情况的儿童,全部免费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确保早日治愈;五是着眼长远,尽快搬迁相关群众。
8月7日和10日,由陕西省卫生厅指派的西安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先后两次对孙家南头、马道口两村14岁以下的864名儿童全部进行了血样采集,免费开展血铅普查工作,普查结果将很快向社会公布。此外,凤翔县已拿出首批100万元资金用于支付血铅普查和患儿治疗费用。
而最受关注的周边村民搬迁问题,凤翔县政府研究表示,将全力加快实施有关规划,两年内完成搬迁任务。
14、梁子湖的启示:生态治污不能急功近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08月10日 杭 辰
http://env.people.com.cn/GB/9820936.html
梁子湖是幸运的。不仅因为它是武昌鱼的故乡,还因为有一批执著的学子10多年如一日守护着它。本报发表的《“水下草原”的耕耘者》,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和众多淡水湖的命运一样,梁子湖也曾被污染过。上世纪80年代,由于江湖分割和围网养鱼破坏了梁子湖的生态,导致水草退化,生物多样性骤减,湖泊水质下降。1998年的特大洪水,更使梁子湖雪上加霜,水生植被覆盖率减少了50%。
正是在这时,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于丹带领他的团队通过实施水生植被生态恢复工程,大面积种植沉水植被,历经10多年的努力,终于使梁子湖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生植被覆盖率最高、水质最好的湖泊,重新恢复了美丽的容颜。
梁子湖水底种草治污的成功实践,开创了我国淡水湖生态治污的一个范例。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生态治污才是治本之策。对于一些由于工业超标排放、过度围网养鱼造成污染的湖泊,采取节能减排、关停并转、退渔还湖等措施切断污染源,当然是必要的,但这只能起到减少污染、遏制污染的作用。要从根本上改善业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还需采取像梁子湖水底种草那样生态治污的办法,才能真正恢复元气,还湖泊一池清水。
其次,生态治污不能急功近利。关一批污染的厂子,拆一批围网养鱼,栽一批绿化树木,也许只要几天或几个月就能完成。但要在水下一片片种上水草,直至覆盖湖底,那就不是一年半载的事了。于丹带领他的团队整整奋斗了10多年,在梁子湖湖底种下了20余万亩水草,与天然水草一起形成覆盖湖底的“水下草原”,才收到了今天的成效。没有甘于寂寞、默默奉献的精神,是断然做不到的。因为生态治污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它有一个持续的、渐进的、积累的过程,它需要的是时间和毅力。
再次,生态治污需要科技力量的参与。梁子湖的成功治理,离不开武汉大学的支持,倾注了于丹教授和一批博士生的心血和汗水。最可贵的是,他们把实验室从校园搬到了梁子湖的岛上,一扎根就是10多年。他们将先进的环保理念和科学技术直接应用于我国湖泊治理的实践,使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态治污的生产力,这是值得推崇的。
梁子湖所在的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淡水湖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全国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210个淡水湖泊,分布在这里的就有132个,占63%。由于流域的超强度开发和湖泊资源的超强度利用,这些湖泊已经全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质持续下降。
长江中下游也是我国科研力量最为集中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如果我们众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都能像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那样去做,都有一批像于丹和他的博士生那样勇于奉献的团队,长江中下游乃至全中国淡水湖的污染治理,必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15、环保局养“食客”,排污费这么好吃?
来源:浙江在线2009年08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831893.html
日前,湖南省环保厅网站上曝出溆浦县环保局进人潜规则———普遍要收“押金”一两万元,该局现在的干部职工竟达到117人。局长向长进还说,“并不多,也很合理”,毕竟溆浦是一个人口大县,环保局的干部职工人数自然也就“水涨船高”。那么,环保局又是如何养活这117个人呢?记者近日前往实地调查。(8月10日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溆浦县环保局进人理由令人惊诧!这两年之所以进人如此多,源于当地一家大型化工企业的排污费划归当地管理。“这家企业每年排污费240万,2006年起就归地方收取,而且早在2005年时已确定划归地方,因此环保局有了资金保障,局里才敢大量进人。”有了化工厂的巨额排污费,所以就敢大量进人。也就是说,化工厂生产越旺,排污越猛,收费越多,环保局的日子就越好过,局长的人事权就越大,这不等于变相纵容排污,放松监管吗?如果环保局哪位不识时务者将这家化工厂给罚停了,岂不得罪了“财神爷”也得罪了家里的领导和一大家子吃排污费的弟兄们?这还了得,不被扁死才怪!
更值得关注的是,《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但在溆浦县排污费年度有指标,罚款也有任务,于是一份内部“目标管理责任书”将排污费和罚款作了奖励提成分解,股室和监察大队都可以对超收部分的排污费作“自行安排”。这无疑能调动监管人员多收费的积极性。不过,这里要问,指标是县财政下达的,还是“自加压力”?环保部门监督排污还是只管收费?财政部门对只奖不惩的排污费“切蛋糕”持何态度?审计部门对此又如何看待?再者,除了与领导关系好不上班的人员,那些缴一万元进来的人员基本是“三无”——无编制、无岗位、无执法资格,他们何以能参加收费,参与“分羹”?
无论是吃“污染大户”,拿排污费卖人情,还是权力自肥,变得戏法坐支排污费发奖金福利,都折射出监管之弊,而且还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排污企业缴了排污费,就会萌生侥幸心理,肆无忌惮,非法排污,危害环境,而环保局收了排污费又吃排污费,就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对排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以往,排污费和罚款的利益链将猫鼠捆绑到了一起,监管懈怠,污染肆虐,老百姓不遭殃才怪呢!
有鉴于此,在排污费尽快实行费改税的同时,应强化环境监管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让基层环保部门垂直起来,走出囚徒困境,在人财物等方面不受地方政府和某些利益的箝制,更加超脱地履行严格监管之职,让环保局拿排污费养“食客”这样的怪事不再发生,此乃环境之幸,民生之幸,社会公平公正之幸。
16、环境保护需要“管闲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年08月11日 王社坤
http://env.people.com.cn/GB/9831755.html
环境公益人人有份,当有很多人想“管闲事”,而法律又为“管闲事”提供了合法有效途径的时候,环境保护的春天就快到了
检察院提起民事诉讼并不新鲜,但检察院在环保公益诉讼中坐上原告席,却颇为引人关注。
因违规排污将河涌染成红色,广州番禺区东泰皮革生产染整厂不仅受到了环保局的处罚,还被番禺区人民检察院告上了广州海事法院。检察院在诉讼中要求污染企业立刻停止污染行为、赔偿环境污染损失,最终一审胜诉。在法律尚无明文授权的情况下,番禺区检察院的探索颇具意义。
近年来,群体性突发环境事件时有所闻,其根源之一就是公民找不到环境利益表达的合法、有效途径,日积月累,最终酿成暴力冲突。实际上,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缺乏的不是环境意识,而是将环境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有效途径。在这个意义上,环保公益诉讼的意义堪称重大。
从2008年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诉贵州天峰化工有限公司案,到2009年中华环保联合会诉江苏江阴港集装箱有限公司案,公民维护环境权益的主要方式不再是上访、以暴制污,而是到法院“告那家伙”。这两年不断涌现的环境公益诉讼,让我们看到了环境法治的希望。因为现代法治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发生纠纷后由中立的权威机构解决,而不是通过私力救济方式“以牙还牙”。
当然,在为我国不断涌现的环境公益诉讼鼓掌喝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保持足够的谨慎:环境公益诉讼要告谁?由谁来告?
告谁?答案似乎很明确,当然是告污染环境的企业或个人。以番禺检察院诉讼为代表的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污染者之外,放任污染的政府管理部门似也难辞其咎。
谁来告?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谁能代表环境公益?在我国,检察院或者行政机关当然可以代表公益。但是检察院同时又是法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如果由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那么它同时具有了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双重身份,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条件下,“法院暂不受理公民个人作为原告提起的环保公益诉讼”。然而,环境公益不过是个人环境利益的综合体,公民个人开启环境公益的大门虽不可毫无限制,但也不能完全堵死。较为理想的方法,是将公民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预备役”,即在公立机构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由公民个人或者团体提起公益诉讼。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环境公益诉讼只是一种解决环境纠纷的司法方法。而法院不是万能的,法院对环境纠纷的解决可能是最公正的,但却不是最有效率的。要彻底解决环境公益诉讼所提出的问题,还需要立法、行政与司法三管齐下通力合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热心于环境保护的人,常常被谑称为“爱管闲事”。实际上,环境公益人人有份,“管闲事”也是在“管自己的事”。当有很多人想“管闲事”,而法律又为“管闲事”提供了合法有效途径的时候,环境保护的春天就快到了。
17、加快环评整体推进迫在眉睫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08-11 刘政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0908/t20090811_620499.html
湖南镉污染事件近日来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处理下,暂告平静。
湘江流域工业发展带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不断加剧,近些年来已经严重制约了这一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有的地方政府仍然引进重污染项目,导致本次污染事件发生。
总体而言,环境污染可归为3类:突发性环境污染,累积性环境污染,累积性环境污染带来的突发性环境污染。湖南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就属于累积性环境污染。这类污染事件涉及范围广、影响时间长、涉及利益相关方多,责任主体多样,具有迟早要发生的必然性,其结果通常是地方政府及全社会为其埋单。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也是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在未来一段时期,累积性环境污染问题会不断浮现。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目前依法开展规划环评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政策环评。政策环评是环保参与优化经济决策,实现发展环境代价最小,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手段。对规划环评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即局限于在相关政策确定后再对规划通过环评进行局部调整,从而导致规划环评影响力有限,必须进一步上溯到政策环评才能根本解决。
目前政策环评在我国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原因主要有:
一是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目前的《环评法》以及国家公开征求意见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征求意见稿)》,都没有涉及政策环评。
二是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目前理论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规划环评所涉及的环评体系、技术方法、实施方式、公众参与等方面;而政策环评由于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决策层次高、影响因素复杂,同时因为研究经费问题,所需要的是多专业、复合型人才等原因,研究刚刚起步。
三是政策实施可能带来多方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导致对环境影响预测的高难度。由于政策的宏观性,其实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未来社会关系的调整,对利益相关方行为的改变等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预测难度很大,导致政策环评的高难度性。
四是相关领导的环境意识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规划环评的开展有将近6年的时间,但是由于规划环评对某些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的冲击,遇到了来自一些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阻碍。政策环评的开展可能过程更为艰难,时间也会更长。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各级政府已经和将要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笔者以为,为确保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政策环评,进一步强化规划、项目环评的强制力,建议如下:
在开展战略环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政策环评试点,对政策环评开展得好的地区,在重大项目审批、重点产业布局方面给予支持;对政策实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地区,实行区域(流域、行业)限批等。
加快制定出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存在的规划环评审批主体不明、责任主体不清、关系不顺、监管不力、规划环评对重大决策的影响力不强等问题,加快修改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征求意见稿)》,制定出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规划环评“软”、项目环评“硬”的现象,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对于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调整规划环评审批层级。目前一些重要规划由地方政府或部门审批,而规划中的一些项目却由国家审批、核准或备案,出现了宏观规划和微观项目在审批层次上的倒挂现象,削弱了规划环评对重大决策的影响力。建议对一些重要开发区、环境敏感地区、重大流域的规划环评由环境保护部审批,而对已通过规划环评的目前由国家审批的重大项目改为由地方负责审批,充分体现规划环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强化规划环评公众参与机制。目前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缺乏,公众介入程度低,公众参与的代表性严重不足;对于重大规划的环评,相关权威部门参与不够,衔接不好,导致规划编制与规划环评出现脱节的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规划环评成果对规划的优化作用。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更加严格的规划环评公众参与有关规定。
对“十二五”相关规划开展规划环评做出明确规定。目前全国各级政府、部门正在加快“十二五”相关政策(规划、计划)的编制工作,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对一些重大政策(规划、计划)及时开展环评,做到提前介入,确保规划实施的环境可行性。
强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环保指标。将规划环评执行情况、项目环评及“三同时”执行情况、未批先建情况等纳入考核内容,确保地方各级政府切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18、环保不能作为的环形怪圈
来源:人民网-《江南时报》2009年08月11日 □西 风
http://energy.people.com.cn/GB/9829307.html
一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排污企业有恃无恐,究其原因,大多归结于地方保护,环保行政机关无权无势。殊不知,导致环保不作为的还有一个环形怪圈,那就是:环保局吃皇粮,吃皇粮的单位当然人趋之若鹜,人多了工资福利肯定紧张,钱紧张就以罚代管私分企业排污费,罚企业款难免吃了人家的嘴软影响监管效果,把本该专项用于污染整治的排污费分了寅吃卯粮哪有钱再来保护环境?于是,环境继续污染,企业继续交钱,机关照样超编,工资福利不变。
哈,很好的一个生态平衡圈,就这么安之若素地躺在世人的眼皮底下。其利弊权衡,倒是好处多多。
首先,解决了很多学无专长但有背景的人就业问题。就业事大,不正之风事小,领导干部的子女和方方面面的关系总是要考虑的嘛,否则地方工作不好开展,说不定还影响稳定呢。超点编又算什么呢?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自我创收,还有部分上交,说贡献可能大了,起码也是为国家分忧吧。至于环境,脏点就脏点,臭点就臭点,致癌物多点就多点,过去没有环保局社会不也照样进步?何况,环保执法的底线还在。
这不是无根无据地拿环保部门开涮。手头就有实例——
昨天,湖南省环保厅网站上曝出溆浦县环保局只有编制20多人,却超编约80人。如何养活这117个人呢?对于溆浦县环保局,其经费来源有两大块。一是县财政拨款,二是收取的排污费。知情者介绍,县财政每年给环保局拨款100多万元,有着117人的环保局,每名员工工资2万元左右,117人少则要200多万元,还不包括办公经费。对此,县财政的拨款显然是不够的。但溆浦县每年收取的排污费,有60%返还县里,其中有个大企业一年就交240万元。虽然这部分钱原则上“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有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但原则归原则,反正钱在我手中,怎么花当然是我说了算。大头保证了,但不是所有人的奖金和福利都能够,于是,该局又实行了严格的排污费超收奖励:9个监察中队任务数和超收任务的分成比例为局里50%、中队50%,超收任务归中队。要知道,新进人员几乎全部安置在乡镇所在地的监察中队里。为了解决下属职工的钱袋子,这个县环保局的头头真是动足了脑子。
既然钱不够用,为什么还要进这么多人呢?说说这新进人员的来头你就知道了,里面有局长的侄子,有四人是县主要领导批条的。人多是不是干的事就多呢?也有雷人的情节:跟局长关系好的可以不上班坐在家里拿工资。那四个县主要领导批条的人就是这牛人。(以上为成都商报报道)
可以想见,按溆浦县环保局的“局情”,要保证当地环境不被污染,或者污染之后迅速得到整治,近乎天方夜谭。一个以可持续进人为己任的环保局,来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不是个讽刺又是个什么?
19、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为何频发于西南库区
来源:新京报 2009-08-10汪永晨
http://epaper.thebeijingnews.com/html/2009-08/10/content_394568.htm
七八月以来,汉源、重庆、康定这几次大的泥石流和水灾都被称为“罕见”。专家说极端就是出现概率小的意思,可这些“罕见”又都出现在西南大型水电站和库区。是偶然还是必然?恐怕还需要认真思考。
据统计,今年6月1日至8月2日,我国有355个气象站点达到了极端高温事件标准,67个站点日降水量达到了极端强降水事件标准。国家气候中心实时发布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快报”,也在不断提醒着人们注意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范。(8月7日《科技日报》)
对此,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室主任张强解释:“某一天的大降水,如果对人类、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可以叫作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也可以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一定要跟历史上类似事件比较,所谓极端就是出现概率小的意思。”
由于近来对中国江河的关注,今年一次次的极端天气气候产生的原因,我们发现又带有某些规律性。
7月23日凌晨,一场特大暴雨引发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历史上罕见的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灾害区域工地现场共有195人,分属大唐公司长河坝水电站三个工程公司。泥石流灾害后,现场逃出44人,死亡4人,失踪50人,被困97人。
8月6日23时30分左右,四川省道306线汉源县顺河乡境内猴子岩处,发生山体垮塌阻断大渡河。近40万方山石冲击到大渡河内形成巨大水浪冲击对岸山体,形成大渡河左右岸崩滑,形成大渡河上罕见的堰塞湖地质灾害。
今年6月被国家环保部叫停的云南金沙江鲁地拉电站,曾于2008年6月11日,在电站后山突发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在活动房上冲开一个大洞,奔向金沙江。在这次泥石流中9人遇难。
专家、学者多次呼吁,西南的水坝开发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有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介。特别是在地质脆弱,地震断裂带上修大坝,在国际上没有先例,政府高层为此也几次批示要科学研究、慎重决策。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从2004年印度洋海啸,到2008年汶川地震都发出呼吁和公开信,对大型电站的修建要信息公开,要公众参与,要有听证。
可是,在汶川地震后,岷江上一个接一个被毁坏的水电站,还在不断造成新的次生灾害;鲁地拉、怒江支流迪麻洛突发的泥石流,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的安危;2009年7月17日成都山体滑坡水源浑浊致城区大面积停水,包括生态2006年的大旱、2007年的大涝,都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警惕和重视。四川等地震灾区的一些水电工程,甚至在没有认真考察与评估的情况下还在修建。
四川汉源县顺河乡境内猴子岩发生堵塞大渡河的泥石流后,记者采访当地居民得到的说法是:电站修路放炮太多了。汉源县也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重灾区。8月6日堵塞大渡河的地方,离瀑布沟电站只有10公里。地震后,这个曾引起当地人反对的电站,进行过地质评估吗?如果评估了,信息又公开了吗?
七八月以来,汉源、重庆、康定这几次大的泥石流和水灾都被称为“罕见”。专家说极端就是出现概率小的意思,可这些“罕见”又都出现在西南大型水电站和库区。是偶然还是必然?恐怕还需要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