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八月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八月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08-04


八月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中国找水系列报道:

1、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中国找水之二十四――走向江源的母亲群“雕”

 

环境资讯:

2、新华网:      气象局:青藏高原成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地区之一 

http://env.people.com.cn/GB/9783298.html

3、中国环境报:    污染源联网监控走向工控智能化 

http://www.cenews.com.cn/xwzx/cysc/cyqs/200908/t20090803_620252.html

 

地方信息:

4、新京报:      北京建垃圾发电厂拟迁昌平两村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03/content_11819827.htm

5、新华网:      广西开出迄今最大的企业违法排污罚单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03/content_11819391.htm

 

重大水事:

6、中新网:      三峡水库最大一次腾库防汛 水位下降28米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21402

 

环保小常识:

7、中国环境报:    怎样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0908/t20090804_620278.html

 

环境曝光:

8、人民网-人民日报:   哈药总厂周围怪味难除:是差钱还是差决心(图)

http://health.sohu.com/20090804/n265697439.shtml

 

深度报道:

9、金羊网-羊城晚报:   生态旅游被指破坏环境 拦河漂流或导致洪水泛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04/142618362267.shtml

10、南方日报:      环境执法就像“猫抓老鼠”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industry_manage/821811249351080_1.shtml

11、北京科技报:     农夫山泉的尴尬:千岛湖水不干净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821951249353768_1.shtml

12、21世纪经济报道:   水利部称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水资源费

http://www.chinasecurities.com.cn/xwzx/05/200908/t20090804_2170710.htm

 

环境时评:

13、人民网环保频道:   “镉污染杀手”已造成两名村民死亡 谁是帮凶?

http://env.people.com.cn/GB/9782076.html

14、燕赵晚报:      坐宝马、喝污水,岂不是极大讽刺!

http://env.people.com.cn/GB/9782654.html

15、中国环境报:     垃圾分类要避免虎头蛇尾 别让掌声掩盖了问题

http://env.people.com.cn/GB/9773989.html

16、新京报:       辐照食品和碘盐安全应确保公众知情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8/04/content_11821783.htm

 

1、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中国找水之二十四――走向江源的母亲群“雕”

文图 汪永晨

 

写这篇时,我已经离开江源,回到北京。在绿家园江河信息上我看到两篇文章,一篇说的是中国科考要确定长江三源之一的当曲的且曲为长江源,一是长江源区的冰川退缩在加快。

一起拉

水中行

我们在江河考察时,一再地感叹已经写了很多,也非常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呼吁,让更多的人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青藏高原的影响。江源的考察真的很艰苦,可江源的考察又意义重大。在江源,更是一种在大自然中的享受。不身临其境是无法想象那其中的滋味与乐趣的。

寻找母亲河的江源,对热爱大自然的人来说,那就是乐趣中的乐趣。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写过,杨勇对今年《中国国家地理》第三期上有关江源之争的说法很不以为然。他认为各拉丹东雪山发源下来的水量,占整个长江源区水量的80%左右,当曲只有20%,楚玛尔河汇合的水就更少了。

长江三源楚玛尔河、当曲、沱沱河汇入的水量分别为10%、20%、60%。

《中国国家地理》第三期上有文章写改长江源为当曲的理由是:最新测定当曲要比沱沱河长。杨勇说,如果沱沱河的冰川要认真量一量,说不定还要更长一些。

杨勇说,当曲的冰川不是直接形成径流,它是渗漏在盆地形成浅层地下水,泉眼。因为当曲的源头在唐古拉山脉的东部,那边冰川已经非常少了,唐古拉的冰川主要还是在各拉丹东。

所以,此行能找到比姜古迪如冰川更远的沱沱河的源头,是杨勇的目标之一。

可是,当我带着杨勇新测定的沱沱河新的长江源――尕恰迪如冰川的照片登上从拉萨回北京的飞机时,在飞机上提供的《成都商报》上我看到了这条消息:

长江黄河新源头发现

  

长江与澜沧江分水岭处立起的标志性石碑。

科考队在且曲源头6000米处发生陷车。资料照片

 

□当曲的且曲源头应为长江源头

□卡日曲的那扎陇查河源头应为黄河源头

□扎阿曲源头应为澜沧江源头

人民网西宁7月16日电 (记者陈沸宇)三江源头科学考察成果日前通过专家组评审,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理坐标被正式确定。据考察,根据以河源为远的原则,当曲的且曲源头应为长江源头;卡日曲的那扎陇查河源头为黄河源头;扎阿曲源头应为澜沧江源头。这些科考成果在通过评审后,还要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

“三江源头科学考察”由青海省政府组织,国家测绘局指导,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技术支持,青海省测绘局负责实施,在2008年9月6日启动。科考队队长为青海测绘局副局长唐千里,首席科学家是中科院遥感应用所的研究员刘少创,两院院士孙枢、陈俊勇加盟。

考察活动主要是为了科学、合理、准确地确定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地理位置,准确测定其坐标、高程等重要地理信息数据,为各项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此次考察是我国首次进行的三江源头大规模科学考察活动,历经41天,行程7300多公里。无论从技术力量、人员构成乃至后勤保障等方面,此次科考都堪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科学门类最齐全、技术最先进、阵容最强大的一次。

新的三江源头是如何确定的?

按照国际上河流正源确定的三个标准,即“河源唯长”、“流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的标准,同时考虑流域面积、河流发育期、历史习惯

本次科考采用的确定河源的标准与方法是:“按照国际上河流正源确定的三个标准,即‘河源唯长’、‘流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的标准,同时考虑流域面积,河流发育期、历史习惯”。

这次科考以当曲与沱沱河的交汇处囊极巴陇为起算点,当曲最长的源头——且曲长度为360.34千米,比沱沱河最长的支流尕恰迪如冰川末端的长度348.63千米长11.71千米,比沱沱河支流姜古迪如冰川末端的长度343.72千米长16.62千米。同时,当曲的流量和流域面积均大于沱沱河,历史上人类在长江源区的活动也以当曲年代为久,历史记录为多。因此,当曲的且曲源头应为长江源头。且曲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东段北支5054米无名台地东北处,行政隶属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结多乡。

根据这次科考,黄河以玛多黄河沿大桥为起算点,卡日曲最长的源头——那扎陇查河长度为362.63千米,比玛曲最长的支流约古宗列曲的长度326.09千米长36.54千米。以河源为远的原则,卡日曲应为黄河源头。卡日曲的流量是玛曲的两倍。卡日曲的上源为那扎陇查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塔鄂热西北2.2千米处,行政隶属为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扎朵镇。

科考结果显示,澜沧江源区水系包括扎阿曲水系、扎那曲水系。以杂多县城扎曲上游大桥为起算点,扎阿曲最长的支流谷涌曲207.40千米,比扎那曲最长的支流加果空桑贡玛曲204.44千米长2.96千米。扎阿曲的流量是扎那曲的1.5倍。扎阿曲的流域面积比扎那曲大470.14平方千米。综上所述,扎阿曲的长度、流量、流域面积均大于扎那曲。因此,扎阿曲的上源谷涌曲源头为澜沧江的源头,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的采莫赛东部,行政隶属玉树州杂多县扎青乡。

回到北京后,我把这条消息告诉了还在长江源考察的杨勇。

杨勇听了这个消息虽然有些吃惊,但是他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中国找水的考察结束后,他会把自己的测定向媒体公布。他会坚持自己对长江新源沱沱河尕恰迪如冰川的测定。按照这个测定,沱沱河的新源,比当曲的且曲还要长。

一个人的测定,和国家科考队的测定,是一种什么样的较量?经费、设备、实力、宣传、可信度……

判断,需要时间。

尕恰迪如冰舌前的营地

为一条大江寻源,包括了太多的内容。

认知、记录江源也不仅仅有科研意义。对政治家、经济学家、科学家来说,是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普通人来说,拍下雪山的景色,是对大自然美的分享。

所以在我们已经开始往回走的路上,前方远处的雪山不光让杨勇决定继续考察的路程,我们随行的几个人也马上调整了自己的时间,继续感受江源,继续认知雪山。

寻找江源

寻找雪山下的江源

去过西藏的人中有不少人会有这种感受,一旦踏上了这片土地,就会被一种神秘所吸引。这神秘中,有自然,也有文化。在长江源,自然的神秘有:雪山的神秘、冰川的神秘、河床的神秘、水流的神秘、水边那一座座山脸的神秘、河床里那一块块石头的神秘……山像长发女的脸、像埃及法老的像,石头像雄鹰的头,像老虎的脸……抬头可见,低头就是。

长发

地图

鹰脸

车开在山脸边

这就是走向江源的路,走向雪山时看到的神奇。在江源,我们的车深深陷在泥里,水里。每当几位年轻人奋力地把车从水中,泥中解救出来的时候,我们的镜头中也留下了这些大山和这些石头。

多种颜色的江源

江源的冰

江源的天说变就变

我回到北京后,看到的另一篇文章,就登在8月3日的《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上。其实,这是一条非常应该引起国际关注的消息。所以我再次抄录在此:

 

长江源区冰川加快退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08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770032.html

●过去31年减少68.13平方公里

●最近6年急剧退缩164平方公里

●756条冰川大多后退有两条消失

●气温上升是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本报讯  受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等因素影响,在过去的37年中,长江源头地区的冰川面积整体减少近233平方公里,最近几年锐减的势头仍在加大。

  科学考察结果显示,从1971年到2002年,长江源区冰川面积减少了约68.13平方公里,由1283.66平方公里缩小至1215.53平方公里,31年间冰川面积总体萎缩了5.3%。而从2002年至2008年短短6年时间里,长江源区冰川面积又急剧退缩了约164平方公里,仅为1051平方公里,冰川年消融量达9.89亿立方米。

  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队长唐千里说,“长江源区共有756条冰川,绝大多数冰川表现为后退,其中有两条小冰川已经彻底消失。源区内的雪线高度由北向南,由东往西逐渐升高,昆仑山南坡平均雪线高度为5345米,到唐古拉山北坡已上升到5533米。”

  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辛元红说,在冰川持续大规模消融中,长江源区的昆仑山玉珠峰冰川与1971年相比,冰舌退缩了1500米,平均每年退缩达42.86米。唐古拉山口东侧冰川侧向最大退缩量为125米,正面退缩265米,与1970年相比,正面每年退缩量为7.57米,退缩速度惊人。

唐千里认为,冰川消融除受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控制外,总体上还与气候变化幅度有密切的关系。长江源区3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表明,近几十年来源区暖季气温不断上升,是导致长江源区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这也是今天的江源

这也是江源

走在今日的江源,有神奇,也有寂寞。

纯洁、纯真的大自然希望人的进入吗?

认知自然,而不干扰和影响自然,是我们人类在漫长的演化中慢慢懂得的道理。

这些拍自江源的生命,生活在海拔5000米的原野,天天都在经受着风雪和冰雹的洗礼。

江河中不知姓谁名何的鱼

长在石缝中的江源植物

江源的小花

认知它,记录它们的人,需要体味它们生活的空间。

一个人走在江源

明天,另一座雪山下的冰川是我们的目标。

2气象局:青藏高原成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地区之一 

来源:新华网2009年08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783298.html

  新华网北京8月3日电(记者王希、于文静)7月我国西藏地区多个站点出现极端高温事件,对此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于新文表示,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环境特征,青藏高原已经成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一个地区。

  中国气象局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西藏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青藏高原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摄氏度以上,而西藏西部和南部的降水量较同期偏少三至八成。

  于新文表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今年入夏至今西藏极端高温事件的增多,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虽然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但由于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青藏高原已经成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随之出现的冰川减少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陈丽娟认为,除了全球变暖外,今年青藏高原的极端高温与大气环流异常也有关系。

  她表示,从地表积雪监测来看,去年冬季到今年春季,青藏高原积雪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温度一直明显偏高,7月以来达到极端高温天气比较多与青藏高原上空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

  “这种异常实际上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气候也产生了影响,今年季风爆发提前、东部降水偏多都可以看作是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结果。”陈丽娟说。

3、污染源联网监控走向工控智能化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08-03

http://www.cenews.com.cn/xwzx/cysc/cyqs/200908/t20090803_620252.html

   本报讯 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环境质量,要求环保工作和相关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化。而不断发展的环境管理工作也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及时掌握数量大、种类多、更新快的环境信息。因此,如何建立起实用性强、覆盖面广、灵活性好的污染源联网自动监控系统,满足各方对环境监测信息的需求,成为了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

  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也带动了污染源数据集中监控系统的发展,从而使整个监控系统由自动化向智能化迈进了一大步。污染源数据集中监控系统是由多个污染源监测点和监控中心组成的系统,可以汇接现场各种污染源监测传感器及监测治污设备的运行情况,对污染源进行自动采样、对主要污染因子进行在线监测及数据分析,同时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并由监测中心的服务器及工控主机进行数据汇总、整理和综合分析。

针对监测点分布范围广且分散、大多设置在较恶劣工作环境的特点,研祥战略市场研究院推出了TSC系列产品。作为污染源联网监控网络现场层的重要硬件设备,T S C -2001集成了数据采集、网络传输、计算处理、数据存储、控制输出等平台,实现了对污染源监测点的及时管理和监控,可以有效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这种基于X86架构的工业级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优秀的扩展性能、专业的平台设计、成本低廉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青睐。研祥打造的污染源联网监控工控智能化的理念,更是带动了整个产业自动化发展的升级。

4、北京建垃圾发电厂拟迁昌平两村 

来源:新京报  2009年08月0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03/content_11819827.htm

    北京将全力推进阿苏卫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有望年底前开工。距离阿苏卫垃圾填埋场较近的昌平区百善镇二德庄、牛房圈两个村,将进行整体搬迁。

  已成立环评和征地拆迁组

    北京市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此前提出建设后受阻的阿苏卫垃圾焚烧厂项目,有望在年底前开工。为满足今后50年的可持续发展,阿苏卫填埋场及周边地区,被列为北京北部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循环园,这也有望成为北京首个开工的循环园。

    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园区采用循环经济理念,使其成为焚烧发电为主,集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产业发展、旅游娱乐、产学研等功能于一体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同时通过村庄搬迁、产业升级改造,将园区周边建设为新农村示范典型。

    按照现有计划,阿苏卫焚烧厂位于现在的阿苏卫垃圾填埋场西侧。目前已经成立了公众环评和征地拆迁组。

  两村整体搬迁方案已完成

    由于建设循环经济园,离焚烧厂较近的昌平区百善镇二德庄村、牛房圈村将整体搬迁,所有村民全部搬走。目前已经编制完成二德庄、牛房圈两个村的村庄搬迁方案。据了解,两个村子并不大,一共约1500人左右。

    昌平区百善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两个村庄整体搬迁确实提上了日程,并在区、镇的相关会议上多次提起。但截至目前尚未出台正式的公文,搬迁的具体地点、居民如何安置等问题都尚未确定。

    而两个村庄的村民在6月底就听说了村庄将搬迁的消息。有村民表示,几年前在阿苏卫垃圾焚烧厂提上建设日程时,就有说法称村庄要搬迁,但并未兑现。

    现场

    听说要拆迁 村民忙建房

    距离现在的阿苏卫垃圾填埋场500米左右,就是二德庄村。近日记者来到村内,空气中可以明显闻到一股臭味,不时有环卫车通过村口的道路抵达垃圾场。村民张大妈表示,今年相比往年,臭味已经减轻不少。

    村庄要搬迁的消息已经在村民中传开了。记者在两个村子内看到,很多村民都在盖房。很多院外堆着大量红砖、木板、水泥等建筑材料,不少工人正忙着在抹水泥砌砖。而这些建设工程,部分属于翻修、扩建旧房;部分则完全是新建房。

    几名村民表示,6月底村内传出了村庄将整体搬迁的消息,于是部分村民开始“突击建房”。而记者采访建房家庭,户主们均表示,自己是因为房子不够住,所以在宅基地范围内对房屋进行扩建。对于“突击建房”一说他们均予以否认,称早就准备建房。

    二德庄村村委会一工作人员表示,村内每年都有人盖新房或翻建旧房,只要在宅基地范围内就属于合法。同时,近期并未发现村民有“突击建房”现象,也没觉得盖房的家庭比平时要多。

    百善镇政府有关人士表示,各个区农村区域内,村民违章建房情况比较普遍,而村、镇并无执法权。区级相关部门要在第一时间拆除所有违建,确实有些力不从心。(记者蒋彦鑫 杜丁 实习生喻亚)

5、广西开出迄今最大的企业违法排污罚单 

来源:新华网 2009年08月0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8/03/content_11819391.htm

    新华网南宁8月2日电(吴小康、李艳红)近日,因违法排污,广西一家企业收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局62.511万元的罚单。据悉,这是广西迄今最大的企业违法排污罚单。

    今年6月中旬,环保部门接到群众反映,广西右江隆安段出现野生鱼类浮头现象,并且水质发生变化。自治区环保局得知后立即成立调查组,经调查发现,右江部分断面溶解氧偏低,水质发生变化,并认定涉案企业是平果县城右江河畔的一家以生产食用酒精为主的生物化工公司。在环保部门调查取证过程中,这家公司不但拒绝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而且还存在弄虚作假、不正常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私设暗管和向溶洞偷排酒精废液等污染环境违法行为。

自治区环保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护部《规范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若干意见》勒令这家企业停止排污、停业整顿、拆除暗管,并且对其作出62.511万元罚款的处罚决定。

6、中新网:三峡水库最大一次腾库防汛 水位下降28米

来源:中新网 2009年8月3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21402

中新网宜昌8月3日电 (望作信) 3日8时,已进入主汛期的长江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4.1万立方米/秒,成为今年长江入汛以来最大一次洪水。三峡库区水位已经下降到144.83米,下降27.97米,达到防洪限制水位145米运行标准,成为三峡水库蓄水至今最大一次腾库防汛。

去年11月,三峡水库首次试验性蓄水至172.8米,共蓄水约193亿立方米。12月三峡水库开始进入消落期。按照计划,今年6月10日长江主汛期来临前,三峡库区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145米。但是,由于今年进入主汛期后,天气持续高温,长江上游虽出现三次洪水过程,但一直没有达到4万立方米/秒以上的高洪水位,库区水位一直在145米以上运行。近日,长江上游尤其是川渝地区连降暴雨,三峡库区形成今年以来最大一次洪峰,24小时内水位上涨1.4万立方米/秒。三峡库区立即开始腾库防汛,使水位下降至145米。(完)

7、怎样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08-04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0908/t20090804_620278.html

   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存栖息之地,具备受益的非排他性以及消费的非竞争性,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属性,应该由政府供给。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意识到完善生态领域的公共服务,重要的是强调政府的主体责任。

  政府是生态保护的责任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政府是付费主体。根据生态补偿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因此,谁来付费这个问题,其实是利益相关者之间责任问题。“生态补偿”的本质内涵是,生态服务功能受益者向生态服务功能提供者付费的行为。因此,需要建立利益相关者责任机制。

  从狭义上讲,“利益相关者补偿”是生态链和产业链上不同区域之间的补偿。从广义上讲,则是所有的受益人对提供者的补偿。那么,哪些是利益相关者呢?应该包括3种人:开发者、保护者(包括直接保护者、当地所有的居民)、受益者(各级政府、全国受益者)。但目前生态补偿费只针对开发者,后两者的补偿机制都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付费的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个体、企业或者区域。

  根据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在其供给和消费过程中会产生外部性。这是生态补偿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外部性是指某人承担了成本,但是没有获得对应的利益;或某人捞到了好处,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显然,外部性不是资源有效配置,必须加以解决。所谓“解决”,就是使外部性内部化,就是说,将额外成本或者收益都由生产者自己来承担或享有。那么,如何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主要有3种途径。一是政府补偿方式。如增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征收“生态税费”,政府“赎买”,设立“生态环境建设补偿基金”等方式。二是市场化补偿模式,通过市场的调节使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内部化。目前,我国市场化补偿方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林权制度改革等。三是自力补偿模式:在政府补偿不足,市场交易又不健全的情况下,自力补偿模式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如辽宁省在林权改革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国家补偿与农民自我投入相结合”的管理机制;陕西省一些“治沙大户”成功地探索了如何种植沙生经济植物。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理论则从量上回答了补偿多少的问题。理论认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全球社会经济价值的一部分,通过测算,地球整个生物圈每年产生的价值平均最少为33万亿美元,为全球GNP的1.8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不仅为生态补偿提供了量化标准,有利于制订合理的生态补偿价格,而且通过定量研究,能够确切地找出区域内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为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和生态建设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制定生态补偿标准时,美国和欧盟的标准值得借鉴。美国的退耕补偿政策中,政府并不统一规定一个补偿标准,而是首先根据其所确立的实现森林多功能目标,建立了“环境效益指数”和“根据土壤特点经过调整的租金率”这两个评价体系,然后,美国政府借助竞标机制和遵循农户自愿的原则来确定与各地自然和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租金率。这种方式确定的补偿标准实际上是农户与政府博弈后的结果,化解了许多潜在的矛盾。欧盟在生态补偿机制中,广泛采用“机会成本法”,即根据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所导致的收益损失来确定补偿标准,然后再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出有差别的区域补偿标准。

  为此,科学制订我国生态补偿标准有如下两个思路:一是根据某一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来定价;二是根据生态系统类型转换的机会成本来确定。从目前来看,根据机会成本来确定补偿标准的可操作性较强。但是,从公平性来讲,根据生态服务价值来确定补偿标准更合理。因此,建议政府在近期内根据机会成本来制订生态补偿标准,同时加大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化研究扶持力度,逐步向根据生态服务订立补偿标准的方向过渡。 

8、哈药总厂周围怪味难除:是差钱还是差决心(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9年08月04日

http://health.sohu.com/20090804/n265697439.shtml

 

宋 嵩绘

    哈药总厂,哈尔滨的一张“名片”,利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三成、每年销售收入40多亿元;此外,它带给哈尔滨市民的,还有多年挥之不去的“药厂怪味”。在城市GDP与市民健康面前,究竟该如何抉择?根治“药厂怪味”,究竟是“差钱”还是“差决心”?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怪味侵扰居民难入睡,多次反映问题未解决

  日前,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哈尔滨市学府路109号的哈药总厂。

当车行至几个街区之外时,一股怪味便涌进车内。

  初闻称不上刺鼻,但越闻越觉得恶心。

  “半夜经常会被药厂排放的臭味熏醒。”学府路125号的食杂店店主告诉记者,他住在这里多年了,附近居民每天都在忍受着,有条件的早都搬走了。

  据悉,哈药总厂厂区始建于1958年,当时周边是一片荒地,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附近除了密集的居民区外,还有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大学,以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肿瘤医院等大专院校和医疗机构。

  记者在药厂异味四溢的污水处理区看到,和高耸的废气排放塔比肩的,是正在加紧施工中的某回迁高层住宅楼。回迁户到时能住得安生吗?记者心里直打鼓。

  怪味随风走,波及范围远不止周边。“气味早先是全天候的,现在大部分集中在晚上9点以后。”家住和兴路沙曼小区的官女士说,小区离哈药直线距离有5公里,每早一开窗就能闻到怪味。而她的工作地在龙塔附近,离哈药足有10公里以上,也属于怪味的“势力范围”。

  周边居民对哈药总厂排放出的这种异味深恶痛绝。家住南岗区保健路的李大妈告诉记者,“白天味还算淡的,等到半夜放气,比厕所还臭呢,每次我们就像躲瘟神一样,立刻关门关窗”。

  市民天天盼着怪味消散,却一次次跌入失望谷底。

  哈药总厂周边居民、学校教师多年来多次找企业交涉,很多市民还通过“行风热线”等渠道向环保部门反映情况,当地媒体平均两年掀起一轮舆论监督热潮,但一阵阵疾风过后,怪味却依然浓郁。

  采访中,很多居民都记得,两年前,当地一家都市报根据市民反映,画出了一张受怪味影响的城区示意地图,非常直观醒目,但“报纸都发黄了,问题还没解决”。

  环保部门称排污达标,深度治理却怪味依旧

  对此,哈尔滨医科大学曾专门做过一份关于“药厂废物排放对附近居民健康影响”的调研报告。

  调研结果反映,药厂周边学习、生活的人群表现出心理压力大,情绪焦虑等症状。

  去年以来,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哈医大二院超声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田家玮教授也连续两年分别联合51名、47名政协委员进行联名提案,分析了药厂怪味的危害性,提出了整改、搬迁、核心部分搬迁等一系列建议。

  据专家介绍,治理药厂怪味始终是世界性的难题。无论是中成药、药物制剂、化学制药还是兽药加工,在制药工艺过程及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都会有排放物。制药企业对于排放物中有机溶酶的治理却一直没有良好措施,这也是哈药总厂怪味的根源所在。

  2007年8月,哈市环保部门对外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哈药总厂处于城市上风向,向大气散发的异味主要来自于青霉素车间产生的发酵气味,以及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等挥发性气体。

  当年,哈药总厂确定了异味深度治理方案,投资近8000万元分别对发酵气味、蛋白烘干气味、污水处理厂静态挥发臭气等进行了治理。据称,目前这些污染治理设施都已投入运行。

  可是,两年过去了,药厂怪味依旧,市民闹心依然。

  哈药总厂环保部的韩洪彬介绍,从生产过程来看,异味来源有三:

  一是药品生产过程,二是废水处理过程,三是发酵基质干燥过程。生产过程是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发酵过程,其废气成分数以百计,很多成分至今不明,污染治理必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据介绍,哈药总厂主要产品为青氨类产品和头孢系列产品,从污染占比来看,前者占四成,后者占六成。两年来,哈药投资360万元在3个青霉素车间分别安装了10吨碱液回收罐,通过“碱洗法”以减轻车间内外青霉素气味污染;投资500余万元对污水处理厂产气较重的蓄水池实施了封闭吸收处理。

  韩洪彬说,“污染的确减轻了,但人的嗅觉对恶臭气体的灵敏度是ppb级,比仪器的ppm级还要高1000倍,即使除了九成的味,人的嗅觉感觉可能只少了一半。”

  在施工中的高浓度废水预处理系统工地,韩洪彬告诉记者,这个投资1000余万元的处理系统预计今年10月投产,可将不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在未混合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别处理。

  目前,企业治污正从末端治理向生产工艺延伸,正在改进中的包括酶法替代化学法、非接触性基质干燥等新型生产工艺,有望实现异味排放“明显改观”。

  针对市民“年初大冬会期间为啥就没味”、“一来检查的就停产”的质疑,韩洪彬认为纯属误会。

  他说,大冬会期间个别车间纯属例行检修,哈市环保部门对哈药总厂每周有一次例行检查,并通过在线监测系统24小时对厂区的污水和大气排放情况进行监测。而且,企业生产过程是复杂的生物过程,环环相扣,停产一天损失数以千万计,根本不可能随便停产。

  近日,哈尔滨市环境监察支队征管三科在检查中发现,尽管企业排污已经基本达到排放标准,但生产过程存在密闭不严等问题,导致异味不能充分被收集、处理。问题是老问题,但下达整改通知是“必须的”,他们要求企业在今年年末一定要消除怪味。

  80亿至100亿元的巨额成本,让搬迁决策难产

  在哈药总厂青霉素厂房前,记者看到通往生产车间的大门四敞大开,怪味从里面源源不断地溢出。据了解,类似这样无组织排放的气体最让企业头疼。

  “有没有办法把怪味罩住呢?”

  “满足各种技术规程的前提下收集气体是最大难题。”韩洪彬说,企业生产不仅要考虑到环保,而且还要兼顾防火、防爆等其他要求,“上新设备审批周期长不说,现有厂房根本摆不下,甚至会妨碍消防通道。”

  一边是老厂房、老工艺更新困难,怪味难以根除,一边是居民视之为“眼中钉”,必欲拔之而后快。那么,何不搬迁了事、另辟新天呢?

  网友“无奈啊”认为哈药总厂应该走国内第一支青霉素生产企业——石家庄华北制药的搬迁之路。多年来,石家庄市民也是被酸酸的“华药味道”困扰。2008年,石家庄市规定城区内49家工业企业必须于2010年底前完成搬迁或转型,其中就包括华北制药。

  据知情者透露,哈药的搬迁成本约在80亿至100亿元。巨额成本由谁承担,政府和企业各算各的账,尽管企业近来四处选址,但决策迟迟下不来。

  有市民质疑,哈药总厂的利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三成,每年销售收入40多个亿,真就连个家也搬不了吗?哈尔滨是“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但城市总不能只要GDP,不管老百姓生命健康吧?

  更有市民尖锐地指出,表面上是“差钱”,实质上是“差决心”。笼罩在城市上空的异味,考验的是市民日渐疲惫的耐心,更拷问着企业和有关部门的责任心。

9、生态旅游被指破坏环境 拦河漂流或导致洪水泛滥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09年08月04日  许 静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04/142618362267.shtml

 

川龙峡漂流的起点就是人工水闸 许静 摄

 

张家界山色里,宽阔的水泥观景台和亚洲最长的人工索道 新华社发

 

高度人工化的漂流水道 本报记者 朱文海 摄

  “中国勇士至激漂流”、“峡谷激流漂”、“飞一般的五星漂流”、“中国生态第一漂”、“瑶族风情漂”……时值暑期旅游旺季,众多主打清凉牌的漂流广告以火热之势抢夺人们的眼球。作为最近几年兴起并大行其道的夏季旅游内容,2007年以来,广东的漂流项目以两年翻一倍的速度突破了40家,并以高速的吸金回报率继续吸引着投资者。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看似“自然生态”的旅游项目背后,生态隐忧不少。

  自然保护区蜂拥漂流客

  8月2日上午,又是一个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惠州南昆山川龙峡漂流景区,哗啦啦的水声混着阵阵兴奋的尖叫声,又一队自驾前来旅游的青年男女套上救生衣,坐进橡皮筏,冲过拦河坝,激情开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拨游客了,已经走了几十只筏子。”

  川龙峡漂流水道位于惠州龙门南昆山,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1984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总面积4000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8.8%。区内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初步调查有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伯乐树,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黑桫椤、福建柏、樟树、润楠、格木、绣球茜草等14种;动物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蟒蛇、云豹、林麝和2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等,被誉为“广东省物种宝库”。

  记者进山后半个小时的车程内,看到了三个漂流景点,而与之相邻的白水寨景区,还有个“大丰门漂流”。

  和川龙峡类似,广东省内的漂流项目绝大多数位于山水生态旅游景区,而开发者们也多以“天然、绿色、生态”为卖点———“水清直逼直饮水”、“穿越溪流峡谷,拥抱森林花海”。有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生态绿色旅游概念的流行,漂流团队反响火爆,特别是夏天,周末一天能出团数千人。

  拦河蓄放水成公开秘密

  不少游客以为漂流只不过是坐上橡皮船,沿着山涧顺水直下,“玩的就是这种天然的感觉”。可是旅游界知情人士透露,“放水漂流”几乎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上世纪80年代,广东还有一些天然漂流,而近年来上马的漂流项目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人工放水。”

  记者在“川龙峡漂流”看到,这个漂流项目也是靠上游和下游的拦河坝来完成的。漂流河道全长11公里,水位落差近198米,在漂流起点的上游有三道水闸,将溪流切出两个蓄水池。“如果没有水闸,就掌握不了水流的大小。”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过这两天雨水多,还不用开闸放水。”

  在离这个景点不远处的“云天海漂流”,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况,一道水坝将河流截成了一座水库,水库的下方,停着数十只橡皮漂流筏。正值中午,没有游客,漂流道里的水位只有几厘米深。“这么浅的水怎么漂啊?”正在打瞌睡的售票员指了指水坝下方两只直径约半米的水龙头:“买了票就放水。”

  “漂流需要的水量很大,不改造河道和蓄水,很难保证漂流效果,很难保证每天正常接待游客,漂流公司的收入也很难保障。”有业内人士表示。

  人工砌水道生态大浩劫

  记者了解到,目前做漂流项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截流蓄水,一种是水库放水,专家分析,不论哪一种方式,对于生态保护、抗旱防涝都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

  记者观察发现,一些漂流景区的水坝水闸相当简陋,用来吊启水闸板的轴承、铁链已经锈迹斑斑甚至变形。“这些水闸、水坝的建造并没有标准,但在实际功能上却起到了水库的作用,一旦发生洪灾,则极可能导致泄洪受阻,洪水泛滥成灾,威胁着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专家表示担忧。

  拦河漂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大。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胡慧建博士告诉记者,水库和河流的生态环境差别很大,截流会使原来河流中的物种发生改变,其破坏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评估:“截流蓄水,一些有洄游产卵习性的鱼类迁徙路线就会被破坏,种群也可能消失。”

  记者还发现,为了形成所谓“勇士漂”和“逍遥漂”的水流效果,不少漂流公司还对天然河道进行清理和改造,不少河道用石块和水泥重新修砌,而修砌过的河道水草无法生长,鱼虾自然不见踪影。一位住在南昆山脚下的村民告诉记者,往年还能在小溪里捉到些山坑鱼,“现在这些东西越来越少……漂流公司为了保证漂流用水,控制了水流,鱼和虾都不容易活”。

  截流蓄水、修砌河道,对于原生的生态环境,无异于一场“浩劫”。

  生态游,多少毁灭假你之名而行

  什么是生态旅游?近年来随着健康、休闲风潮的兴起而日渐走红的“生态旅游”、“生态景点”、“生态公园”不得不面临标准缺位的尴尬。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的“生态景区”冠名并没有公认的标准,业内人士指出,一些旅游景区是在借生态之名行破坏之实。

  曾任南昆山十字水度假村总经理的陈旭军表示,对比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的定义,国人理解的“生态旅游”,还是“到自然生态的环境中去旅游”,不论是生态旅游的概念还是“生态景区”的发展,都很“初级”。

  “说起来自己也觉得惭愧!”陈旭军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带领四川林业局的客人在南昆山景区内考察,吃饭时端上来的第一道菜竟是“野猪肉”,“这等于是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事实上,不少山区旅游景点甚至自然保护区,野味餐厅现在仍比比皆是。

  “不久前和朋友到广州东北郊区的一个‘生态景区’游玩,结果印象最深的不是青山绿水,而是景区路边密密麻麻的大排档!”驴友小朱告诉记者,甚至卡拉OK、洗脚屋这些听起来很不“生态”的旅游设施,也出现在很多打着“生态”名义的景点景区。

  “生态景区”内大兴土木,建造大规模的酒店,铺设宽阔的水泥路面,在国内景区内很常见,但这样的做法却和“生态”概念背道而驰。陈旭军介绍,国内不少“生态景区”道路动辄修建四车道、六车道,“简直就是在犯罪”!

  业内人士分析,真正的生态旅游景区在国内难有发展,与国内现行的旅游景区评级制度有关。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景区分级制度较多地考虑游客的便利性,“比如4A级、5A级景区都要求景区有多少水泥路面,但是在国外的生态景区,都刻意避免修建水泥路。”广东国旅市场推广中心总经理劳毅波介绍,比如自己去过的澳大利亚凯恩斯某森林景区,旅客通行都走木栈道,路面都是架空的,为的是让小型爬行动物可以自由通过。

  专家指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国内的生态旅游还处在概念炒作阶段,并非真正的生态游。近年来,虽然国内不少风景名胜区打出了生态牌,但实际上却忽略了对生态的保护。每到旅游高峰,生态旅游线路往往成为生态破坏的重灾区:人潮如涌,垃圾遍地,植被受破坏,动物被惊散……

  ■定义

  生态旅游

  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历史,它不但不会破坏自然,而且还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

  投资少回报快没标准

  投资者一窝蜂抢项目

  广东多丘陵峡谷,水流清澈、景色清幽,流速和落差适宜漂流的河流非常多。与酒店、餐厅等投资项目相比,漂流投资少、回报快,近年来大受投资者热捧。

  记者了解到,2007年以前,广东的漂流公司保持在15-18家左右,近两年猛增20多家,目前全省的漂流景区景点已经超过了40家。

  与此同时,市场的增长速度更加惊人。据统计,黄龙峡景区今年自4月开漂以来,接待人数已达8万人,景区负责人预计8月、9月增幅会达到三四成;古龙峡目前的游客量也增加了200%,周末每天接待高达8000人,总体增幅至少两成;黄腾峡景区目前接待人数同比已超过去年,预计会是去年的两到三倍。

  目前,广东漂流景区的价格约在130元到200多元不等,再加上每个游客衣物保管、照相等“二次消费”,一个游客的消费可达200元左右。尽管近年来漂流公司的扩容让客源趋于分散,但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漂流行业仍算得上是“暴利”。

  巨大的市场,使得目前广东省内在建或有意向投资的漂流项目还有十多个。但是,这种疯狂的建设基本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今年广东省旅游局和广东省林业厅联合出台的《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评定标准》,当中竟仍未对漂流项目标准做出相关的规定。

“目前没有一个制度规定漂流项目的实施必须经过专业的论证,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环节缺失!”专家呼吁,漂流项目的兴建应该引入环境评估和旅游规划,以杜绝其对生态环境和水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0、环境执法就像“猫抓老鼠”

来源:南方日报2009-08-04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industry_manage/821811249351080_1.shtml

据了解,我省(指广东省,下同)一些大江大河的水质基本都可维持在2—3类水质的标准,但结构性污染突出、跨界污染严重、环境执法面临诸多困难等问题依然严峻。省环保局正在就江河污染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寻求江河污染的综合治理之道。

 “练江污染问题是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昨天(8月3日),省环保局总工程师陈铣成在向记者细说广东江河水的污染与治理问题时透露,省里正在制定练江综合整治方案,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法,先解决一些目前能够解决的问题。

省环保局最近也特别关注东江水污染问题。陈铣成透露,有关部门开始考虑,采取严厉措施控制东江污染,如果有关责任市水质不达标,或将在供水方面受到限制,也就是减少在东江配水方案中的比例。

广东将严格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来治理江河污染,全省已经在2.6万多公里的河段,划分了1290多个功能河段,明确了各地的水质达标目标。

结构性污染??

练江与淡水河最典型

南方日报:现在全省江河的污染及其治理情况如何?

陈铣成:从全省来看,我省一些大江、大河的水质还是维持在2—3类水质的标准,好的甚至可以达到1—2类水的标准。

在规划方面,我们几大江河的水质保护规划都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完成了,我们主要是先保护饮用水源。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又在全省范围内规划了水源保护区,对水源进行严格的保护,可以说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是不允许干任何事情的,二级保护区内也是严格限制排污的。

强化流域综合治理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推进珠江综合整治,这也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把珠江的污染问题解决好了,对解决我省其他地方的环保问题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省里也出台了治理方案,由省长和地方政府签订责任书,实施考核,并且采取了加大投入等一系列措施,还包括重点区域的河涌的整治以及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治理等。

不过,我们也得承认,在防治水污染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还是面临着不少挑战。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构性污染非常突出,尤其是以练江与淡水河的污染为甚。严格来说,都是结构上布局的不合理产生的结构性污染问题。

目前来看,这个治理任务非常重,所以我觉得在对策上,关键是要真切落实科学发展观。包括我们要按照资源的贫富分布进行生产,在生产力的布局方面,包括生态功能区、水源保护区等。

跨界污染??

已多次向国家反映跨省污染问题

南方日报: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广东江河目前的跨界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

陈铣成:对,这是广东江河污染问题中,比较突出的第二个问题。跨界污染问题的主要表现是跨省污染问题。目前省内跨市污染问题并不是很突出。

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省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为78.5%,其中广州、佛山、珠海、云浮、东莞、肇庆、江门、中山、韶关、清远、河源和梅州等12个城市交界断面水质完全达标,不达标的城市主要是深圳地区和练江流域。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跨市污染问题,目前全省28个跨市断面监测点每逢单月公布检测数据,如果发现水质异常,我们会通报相关责任市,尤其是对哪些不达标的地区,要求它们制定达标目标,比如,要把淡水河从劣五类变成三类,确实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

另外还会向社会公布,并通报相关的责任,在一些不达标的地区,我们要求它制订达标方案,比如淡水河,要把一个劣五类的水变成三类,是要一定时间和投资的,所以要根据全省提出的目标来制订自身的具体目标。

目前来看,跨省污染的问题还是比较麻烦,我们已多次通过珠委(珠江水利委员会)和环保部华南督查中心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跨省污染的问题,但目前尚无结果。跨省污染问题应该引起国家的重视。

跨省污染的问题,广西、湖南那边相对好点,一般水质是2—3类,但江西境内由于养殖业和采矿等方面的问题,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监测指标有时候都是劣五类。以前我们说生态补偿要界定责任,你污染了我,你要赔钱给我,而江西又相对比较穷,不可能出钱。

所以从国家层面来说,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考虑的。我们和周边的环保部门沟通还是比较多的,但实际上,跨省污染问题在沟通协调方面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水环境功能区划??

全省划了1290多个功能河段

南方日报:透视目前广东江河水存在的问题,你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陈铣成:我理解就是严格实施我们已经划定的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功能区的划分,按照国家的分工,是由国家发改委来带头。环保部门在环境功能区方面,我们也有考虑,包括我们在水分类管理方面,省政府已经出台的水体功能区划里就把每个河段的目标限制起来,这样我们在审批项目的时候就有了依据。

全省2.6万多公里河段,我们划了1290多个功能河段,包括功能水库,都明确了它的目标。包括审批的项目,都有专门的文件规定。

比如东江从河源到惠州段是二类水,不允许设立排污口,起码这些项目就不能设在这一河段的干流上。当然,还是可以在支流上做点其他工作,包括在三类水、四类水的水体段都可以干点其他的事情。

从国家层面来看,一个生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它在经济政策方面就有些不同的要求,所以我们说要解决生态主体功能区问题,包括生态补偿问题。

它的考核政策也不一样,比如河源,它的考核可能关注的是生态体系问题,而弱化对GDP的考核。

这一点,目前我们还没有能严格按照规划来实施,以后,我们一定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明确水环境区划,严格实施相关制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治理并保护江河水。

环境执法??

国外罚款一次就能让企业崩溃

南方日报:接下来,我们谈谈环保局本身的情况,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方面的情况如何?

陈铣成:目前我感觉环境执法就像是“猫抓老鼠”的游戏,全省的环境执法队伍总共才四千多人(全省现有环境监测人数2441人,环境监察人数2096人),我们的执法队伍规模还比较小,而执法成本却非常高。

这些企业都是追求利润的,它们跟环保部门玩“猫抓老鼠”,企业偷排污就像是“打游击战”。我们去执法的时候,他们就躲起来,我们不去查的时候,他们就经常在我们下班时间或者夜里偷排污染物。所以,我们的执法成本确实是比较高,而企业的违法成本比较低,因此,从法律层面也要有所改进。

而国外抓一次就可以罚得企业倾家荡产,这样它就不敢违法了。而像我们国家,可能罚的钱比它治理的成本还低。所以违法企业花招百出,确实很难监管。

南方日报:国外在企业污染监管方面还有何经验可借鉴?

陈铣成:我说国外企业违法排污的成本很高,主要还体现在,在国外,企业在诚信方面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你违法排污银行就有可能不贷款给你。这对企业是致命的。

目前,广东也在搞“绿色信贷”等项目,对一些信用不好的企业,我们会采取公布黄牌、红牌企业名单的方式来处理,这样,这些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目前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在管理理念方面,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实施了流域综合治理,这与国际上的河流控制污染发展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我们在投入的力度方面有些欠缺,包括法律的执行等。另外,国外的民众意识也比较强。

我们治理河流污染比国外更难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多地少,资源很有限。一点水资源要支撑起那么多人的生活,确实不容易。

所以,以前有些专家说中国人很聪明,做到了“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就是说我们在有限的水资源的情况下,还能解决那么多人的喝水问题,确实是一个奇迹。

国外的河流一般经过几十年的治理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改善,但实际上真正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他们有个好处是在实施产业转移方面,把很多污染的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国家下一步的发展,就很少有转移到其他国家的机会。所以,我们可能要想更好的办法。

环保局升格??

关键在于赋予什么职能

南方日报:环保局即将升格为环保厅,你认为名字变化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陈铣成:不好说,从改革方案来看,有些方面的职能可能得到加强,但实质上并不在于这种名称上的变化,而在于赋予什么职能的问题,因为现在发展和治理污染的双重压力已经把环保推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南方日报:今年上半年以来,最能表现环保局“权威性”的环评审批情况如何?

陈铣成:今年上半年审批的项目好像是60多项,否定的也有一部分。但我觉得具体数字是多少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看我们否定什么。我们否定的依据主要是那些项目对水源的影响因素,包括符不符合规划以及存在的潜在影响等。所以,多一点和少一点并不能说明什么实质问题,只能说是我们有否定,在严格准入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而至于是6%好,还是7%好,抑或8%好,那就很难说了。

陈铣成

53岁,省环保局总工程师。负责参与完成数十项国家、省部及地方科研项目,其中十余项为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二十多项为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受国务院表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共青团中央等八部委授予“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个人”称号。在2005年北江镉污染事件中,作为事故处置水情调度组负责人和污染事故处置专家组成员,坚守处置现场一个余月,为事故处置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论练江

全流域至今无一座污水处理厂

南方日报:关于练江的治污,目前我们的治理计划是什么?

陈铣成:省里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关注练江污染问题,2002年省政府已经批准练江保护规划,但依然没有能遏制住练江水质的恶化,练江的污染问题是越来越突出。

我们可以说练江是“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先天不足”是因为它的自然禀赋比较差,在这个小小的流域里,容纳了几百万人口,环境压力很大。“后天不良”是指工业的发展是非常粗放的,这些企业要达标很难。所以工业污染在练江是个突出的问题。还有一个是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的处置也是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整个练江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

南方日报:我们在采访中感觉这条江河就是一条“死江”。

陈铣成:说实话,我们也希望加大对练江的治理力度。我们现在正在重新修编粤东诸河水质保护规划,粤东会议以后,我们也正在做练江综合整治方案,希望能尽快出台。

根据这个方案,我们的近期目标(到2010年)是实现练江水质从劣五类到基本实现五类,其实想达到五类都很难。

第二个阶段(到2012年),我们只能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法,突出重点,解决一些目前能够解决的问题。

今年底到明年初,练江流域将有几个污水处理厂建成,对减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方面,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练江的生态用水方面,我们考虑重新恢复白坑湖水库之前因填湖造田减少的库容,这样就可以增加生态用水。

解决一些突出的敏感问题也是治理练江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解决贵屿镇的电子垃圾污染问题和潮南的漂染企业污染问题。

南方日报:练江当地不少人提出设立练江流域委员会来统筹解决练江问题,你觉得有必要吗?

陈铣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委员会只是一个松散的机构,其实,我觉得只要有人负责就可以了。有很多东西是省里去规划的,我觉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是一个依据,整治方案也是一个依据,然后我们只要把有关目标任务分解,并实施目标考核就可以了。

练江与珠江流域可能还有点不一样,珠江流域的城市起码有点经济实力,练江恰恰欠缺的是这种实力。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只要有目标,就可以围绕这个目标来工作。

南方日报:练江污染治理是不是需要有大笔的投入才行?

陈铣成:这笔投入要量力而行,因为我们必须强调突出重点,解决能解决的重要问题。这部分投入当然需要加大省里的支持,包括环境专项资金等等,但环境治理的责任主要还是在地方政府。

11、农夫山泉的尴尬:千岛湖水不干净

来源:北京科技报2009-08-04陈永杰 王宁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821951249353768_1.shtml

 “目前,根据国内水质的总体情况来看,国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已经不能作为矿泉水企业的直接取水点。”

千岛湖,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的著名水源地。消费者所熟识的“农夫山泉”天然水就自称从这里取水。

但是现在,除了作为水源地外,千岛湖每天还接待着大量游客。刚从千岛湖旅游回来的蔡小姐告诉记者,当游客准备登上游船,饱览千岛湖风光的时候,经常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湖边漂浮的垃圾正在一团团地聚散离合。而在这些垃圾的更远处,有很多被拉起的大网,凑近一看,才发现那是当地的农民在养鱼。鱼群在千岛湖的湖水中起伏上下,它们游动所带起来的粪便和饵料,也通过网眼一波波地荡向了湖中央。

一位千岛湖畔的老居民对记者表示,如果赶上暴雨,会有无数的垃圾冲进湖中,游艇都可能被包围。“那都是安徽上游冲下来的垃圾,与这里(淳安)无关。”

为了招揽游客,千岛湖建成了很多人工开发的岛屿,修建了大量的索道和观光线路。千岛湖的旅游项目包括游览卖珍珠的珍珠岛、供游人观看人工饲养蟒蛇的神龙岛、鸟岛、展出历代锁具的锁岛等等。蔡小姐说,在千岛湖旅游,除了选择一天来往湖区五六趟的游船,还有快艇和捕鱼的船只。船上的游客吃完了零食,随手就把包装抛进了湖中,通常没有人制止。只有固定的几位船工,每天用手中的长杆在湖中捞着垃圾。“这里的水真的能喝吗?”蔡小姐对此产生了疑问。

 “千岛湖的水质属于Ⅳ类。”2009年6月19日,国家环保部下属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最新一期《中国地表水水质月报》(以下简称《月报》),其中显示,千岛湖的水质在2009年1月份属于Ⅳ类。

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关于全国地表水日常监测的《月报》的公布,却在矿泉水市场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按环保部门分类标准,Ⅳ类地表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娱乐用水区。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会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铬、铵类、苯丙芘等,还可诱发癌症。被寄生虫、病毒或其他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病是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水体中氮含量超标,不仅使水环境质量恶化,还对动植物以及人类健康有严重危害。

但农夫山泉一直以来都把千岛湖作为水源地之一,作为一直宣称自己是国内唯一从天然优良的水源地取水送到消费者手里,“自己只是搬运工”的农夫山泉来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月报》无疑是“当头一击”。几乎就在《月报》公布的同时,国内许多媒体和消费者纷纷提出疑问:“水源被污染了,我们喝的农夫山泉还安全吗?”“农夫山泉搬运的都是被污染的水吗?”

负责公布这项数据的中国环境检测总站水监测室刘主任告诉《北京科技报》,这期月报是根据2002年4月28日颁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指标和数据,在常规的三个断面上取水样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千岛湖主要的污染指标是总氮,这个指标超标的话,说明这里的湖水有富营养化趋势,很容易爆发蓝藻和水华等问题,但并非是毒性指标。作为环境监测者,他们只是如实地报告数据。

《月报》刚一公布,浙江省环保局立刻做出回应,发布了对千岛湖的调查报告,称千岛湖湖水适宜饮用。淳安市环保局向《北京科技报》寄发了《关于千岛湖水环境和水资源保护说明的函》,函中称,在国内众多水源之中,千岛湖水质优秀。根据当地环保部门多年来对千岛湖12个断面、18个测点的定期监测结果显示,千岛湖水环境主要指标始终保持稳定状态,现为国内水质最好的大型湖泊水库。按照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千岛湖的水质营养状态指数(TLI)多年均小于30,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贫营养状态的湖库之一。

但这个说法似乎过于完美,记者发现,据《2007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千岛湖湖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31.7,属中营养水平,对比前一年有所上升。《2008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中则清楚地写道:“千岛湖湖区氮磷污染有所加重,特别是街口测点总氮符合Ⅴ类标准,总磷符合Ⅲ类标准;三个国控测点透明度较上年均有所下降……湖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34.1,属中营养水平,较上年略有上升。”

目前,农夫山泉拥有六个主要水源基地,除了浙江千岛湖以外,还有南水北调基地湖北丹江口、广东万绿湖、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错草泉、新疆玛纳斯以及四川峨眉山。事实上并不是只有千岛湖情况不容乐观,我国环境保护部于2009年6月4日正式公布了《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报告》,在这份报告的第17页中显示,2008年全年千岛湖水库和丹江口水库的水质指标评价均为IV类,且均较2007年的III类更为恶化。

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公共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所长李复兴教授认为,一个适宜人群饮用的好水源,有一些综合的评定指标,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首先要做到无污染,特别是无有机物的污染。而且优质矿泉水属于稀有资源,过量开采不利于矿泉水的可持续利用。一般来讲,没有污染、天然优质的水源交通都很不便利,且远离大城市,当地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学家、中国矿业联合会天然矿泉水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梦熊告诉《北京科技报》,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超标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氨氮含量超标严重是中国的水质污染的一大特色。“按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监测数据,千岛湖水中的负氧指数比较高,达到Ⅳ类水的标准,这就表明当地不能作为居民饮用水的水源了。”陈梦熊院士说。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志民研究员告诉《北京科技报》,湖泊或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指标包括叶绿素a、总磷、总氮、透明度及高锰酸钾耗氧量(指示有机物浓度),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是在这五个指标的基础上由相关公式计算出来的。营养指数越高,说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越多,水质污染越严重,越可能爆发蓝藻、水华。

强志民研究员介绍说,2001年全国重点水质断面监测结果表明,我国七大水系(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和长江)都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I类至III类水所占比例不到30%, IV类水不到20%,而V类和劣V类水超过50%。全国大型湖泊有半数以上为IV类以上水体。只有大型水库的水质总体尚好,以II类水体为主,其余为I类或III类。

 “目前,我国的地表水最普遍的问题是氮磷或者有机物超标。氮磷超标主要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滋生藻类。如果蓝藻、水华爆发,不仅造成大量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体散发恶臭,而且对饮用水源地产生严重威胁。藻类爆发除了大幅度增加饮用水厂处理的难度和成本,而且其分泌的藻毒素如果随着饮用水进入人体,即使含量很低,也会造成肝、肾、神经等的损伤,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强志民研究员说。

已经年过九旬的陈梦熊院士对《北京科技报》回忆,在此事之前,他曾经多次提醒农夫山泉的负责人,目前,根据国内水质的总体情况来看,国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已经不能作为矿泉水企业的直接取水点。

针对此事,本报记者多次联系养生堂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相关部门,但相关部门一直没有回应。农夫山泉公司在一份提供给媒体的公开声明中表示,其生产的瓶装饮用水没有问题。公司销售钟睒睒总经理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数据不能说明千岛湖已经被污染,千岛湖水从上游流过来,不同地段差别很大,监测点断面、高度、位置不同,得出监测结果也不同。农夫山泉在千岛湖水库的取水口位于湖底深处,属于不交换水体,即使表层有污染也不影响取水。”

记者了解到,在前几年,千岛湖就曾发生过污染事件,后来经过治理才恢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检测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今天没有被污染、不能保证明天不被污染,地表水没有被污染,不能代表深层水也没有被污染。一个监测点的数据超标,不能作为判断所有湖水是否超标的数据。”陈梦熊院士解释说。

面对国内纷至沓来的质疑,农夫山泉并没有立即从权威机构的鉴定着手,而是开始大量邀请民间人士前去千岛湖一探究竟。“我们的公关部和销售部都在忙着‘亲历千岛湖,见证农夫山泉——2009年寻源千岛湖全国大型活动’。”农夫山泉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北京科技报》。参与活动者无一例外经过了游览、品尝湖水、参观厂房的过程,得出的结论清一色为“冰凉”、“甘甜”、“清冽”这类主观感受。

对于农夫山泉组织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见证水源地的活动,陈梦熊院士提出:“水质好坏只能通过科学的监测数据来说明,怎么能靠肉眼判别呢?水是否适合饮用,必须要让仪器来说明,而不是靠人尝一尝就可以了。”

事实上,千岛湖作为一个旅游胜地,日益发达的旅游业也成为困扰其水质问题的重要因素。陈梦熊院士认为,旅游项目肯定会造成水源地的水质污染。

强志民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生刚从千岛湖回来,学生向他讲述了当地农民在湖中围网养鱼的情况。“水体养殖也会增加其营养化程度。”强志民研究员肯定地说。“水源地水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应该予以严格保护。国内的一些湖泊水库,既是水源地,又是旅游景点,这是一种矛盾。只有对旅游严加管理,才能避免水质的污染,保障人民健康。”

强志民告诉记者,为了保障水源的安全,德国各地都建立了水源保护区。柏林地区的水资源来自地下含水层,这是一条水量丰富、水质相当好的地下泉。柏林在含水层周围按不同的距离划分了三级水源保护地带,其中在采水点周围10米范围内的一级保护带要求最为严格,禁止一切有污染的物质渗入地面,违者将被罚以巨款。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水质监测不是一天一次,而是一小时一次。

美国在水源地设立了闭集水区(WATERSHED),目的是让人们喝到纯净的饮用水。为了保证这一点,周边的崇山峻岭都“封闭”起来,限制人类的活动,令水池周围都成为人迹罕至的深山,如果有人要进入,那么进入之前人身上携带的所有物品都会经过仔细地统计,以便在出来时进行核对,防止有人会在水源地弃置物品。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叶兴乾教授表示,对于我们购买到的矿泉水的安全也不用过于担心。像农夫山泉这样的瓶装水在生产过程中同样需要将天然水源进行砂滤、活性炭过滤、超滤膜过滤、臭氧杀菌等一系列地处理,而不是直接将天然水源直接灌装的。同类的康师傅瓶装水亦在自来水的基础上,制成纯净水再加入矿物质。这些工艺各有优缺点,并不是哪一种水就特别差或者不适合饮用。饮水与营养的关系较复杂,大部分是流行病调查的结果,并非严格的实验结果。

李复兴教授告诉《北京科技报》,农夫山泉水源门事件出现的根源就是矿泉水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曾几何时,在硝烟弥漫的瓶装水市场上,多家品牌都卷入了“水源门”。“康师傅”被竞争对手指责成其使用自来水灌装,并添加矿物质来蒙骗消费者,而今天,标榜自己为“纯天然”的“农夫山泉”也深陷污染嫌疑之中。国家环境监测部门日常对全国水质的监测数据已经成为企业之间展开竞争,打压对手的一种最新武器。“现在几乎没有企业在保护水源地和科研上投入资金,它们不是关心自己生产的矿泉水如何保证质量的问题,而是处心积虑地用各种手段打压对手,置对手于死地而后快。难道不能共同发展吗?”李复兴教授说。

现在,生产矿泉水的企业都忙着热炒概念,李复兴教授认为,“水中含有游离态的钾”“天然水源”、等概念都是不科学的。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流通的瓶装水五花八门,各类名词层出不穷,“矿泉水”、“纯净水”、“矿物质水”、“原生态水”等等,消费者很难弄清其中的区别,而我国目前对于瓶装水市场并未出台明确的规范将其区分。

叶兴乾告诉《北京科技报》,《国际瓶装水协会瓶装水实施准则》对瓶装天然水的定义是地下形成的泉水、矿泉水、自流井水或井水,或是只需最小限度的处理的地表水。在美国,水一般分为井水、矿泉水、天然矿泉水、纯净水、泉水和溪水。欧洲就是天然的矿泉水、泉水,还有瓶装的饮用水,这里有加矿物质的,还有的是减掉矿物质的一些水,瓶装水本身也是天然的。

 “纵观世界上瓶装水的相关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法典是最正统的,应该是最基本的标准。”叶兴乾教授介绍说,而欧盟对矿泉水的要求甚至比世界卫生组织的法典还要严格,我国的最新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要求严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接轨,但各地执行的情况并不太好。

李复兴教授告诉记者,对居民饮用水和矿泉水的水源进行监测的职能部门有很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就是环保部下属的一家负责对全国空气、地表水质监测的单位。另外,建设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卫生部等部门都有相关的所属研究机构和检测中心对居民饮用水的水质进行日常监测,可以称为“九龙治水”,各个部门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在浪费很多行政资源的同时,也时常曝出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干扰监测部门数据的现象。

 “这次《月报》公布千岛湖水质数据后,当地环保部门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沟通’后确认《月报》中的数据只能代表一个断面的水质状况,不能代表整个千岛湖水质被污染,就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数据被地方利益影响的案例。”李复兴教授说,缺少一家权威的,不受任何因素影响的第三方监测机构是我国各个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12、水利部称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水资源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8-04邓丽 庄佳婧

http://www.chinasecurities.com.cn/xwzx/05/200908/t20090804_2170710.htm

  伴随着物价上涨压力的减轻,早在规划中的水、电、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调正在潜行。今年以来,天津、上海、南京、广州、兰州和银川等地相继上调了水价,引起各方关注。

  8月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挂出文章,介绍近期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进展,明确表示水价上调有利于节约资源,符合改革方向。

  但这类关系普通民众切身利益的资源产品价格,往往具有市场规律与公益特征兼备的特征,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没有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稳步推进,而是盲目的“一刀切”,非但不能达到资源保护的目的,更容易损害民生利益。

  而且,中国水资源管理中“九龙治水”的客观局面,令不同主管在观察问题时有着不同角度,作为参与水价制定的水利部,也对水价调整有着自己的看法。

  近期,针对水资源管理、水价改革等焦点问题,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接受了本报书面专访。在回答中,他表示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必须尽快建立,并透露在水价改革中将“加强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水资源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征。”水资源费是指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取得取水许可证后,按取水量缴纳的费用。

  而之前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投资缺口较大。“因此必须以加大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充分吸引社会投资加以解决。”胡四一表示,水利部下一步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农村水电开发、城乡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创造探索准公益性或经营性水利项目市场融资机制。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21世纪》:你一直在强调中国必须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三字意味着什么?结合实际情况,你的管理思路又是什么?

  胡四一: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就是要不断完善并全面贯彻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管理的红线并严格执法监督。

  “红线”指的是明确的控制性指标和控制性手段,具体包括这几点。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就是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即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超过红线的,就要追究责任,就要依法处罚。

  要实现“最严格”,需要在八个方面努力。一是以总量控制为核心,抓好水资源配置;二是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是以水功能区管理为载体,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四是以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区域水务一体化管理为方向,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五是以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为保障,规范水资源管理行为;六是以国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七是以重大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为重点,夯实水资源管理科技支撑;八是以强化基础工作为抓手,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21世纪》:节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之一。在推进节水工作方面你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胡四一:最新的数据显示,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万元GDP用水量从2000年的554立方米降至2008年的27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85立方米降低到144立方米。2000~2008年用水年均增长率为0.7%,较1980~2000年平均值降低了0.4个百分点。

  在推进节水工作方面,一是贯彻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二要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编制完成全国七大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加强用水定额管理。目前,水资源论证逐步由具体的建设项目拓展到工业园区、生态园区等区域规划,从源头上遏制了盲目兴建高耗水、高污染项目。

  三是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水价机制,加强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水资源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征。四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五是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教育。

  希望民间资本参与建设运营

  《21世纪》: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陈雷部长提出要加快健全水利投融资体制,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你们在制度上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么?

  胡四一:我国水问题具有严重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投资缺口较大,因此,必须以加大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充分吸引社会投资加以解决。

  在政府投入方面,一要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二要延续现水利建设基金年限,按照“以水养水”与“社会办水利”相结合的思路,拓展水利建设基金征收渠道;三是对量大面广的水利公益性建设项目,加大投入;四是建立有利于水资源节约保护、生态脆弱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补偿机制。

  在市场机制上,我们希望能够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我们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农村水电开发、城乡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创造探索准公益性或经营性水利项目市场融资机制;鼓励水土流失地区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发挥政策性银行对准公益性和经营性水利工程项目设施投资的扶持作用;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捐资支持水利事业,并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

  《21世纪》:伴随着大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上马,水资源保护也被外界更加关心。下一步将如何更好的实现水资源保护?

  胡四一:首先是重点推进湖泊水资源保护工作。各流域机构和各省(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把检查入河湖排污口和取用水资源的退水监督管理作为重点,重点抓好预防湖泊富营养化的工作。

  二是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的具体措施,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对违反红线管理要求的,严格禁止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审批。

  三是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特别还要探索农村水源保护的措施。

  四是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继续促进流域与区域入河排污口的分级管理工作的全面完成。

  五是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体系建设。建立生态用水及河流健康指标体系,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评估论证,对不符合生态用水指标要求的,一律不得审批取水许可。同时继续引江济太、珠江调水压咸、淮河流域闸坝调度等水生态调度工作。

  《21世纪》:水利管理动辄牵扯多个地区和部门的利益,真正的流域综合管理仍有待时日,水利部将如何努力解决体制制约问题,强化流域管理和区域水务管理?

  胡四一:关键在于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一方面,要继续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资源管理与监督职能,实行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建立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要合理划分水资源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事权和职责范围,明晰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责权,积极探索流域管理的协商协调机制,促进建立各方参与、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分工负责的流域议事协调机制和高效的执行机制。

  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加强行政区域内涉水行政事务的综合管理,建立“一龙管水、合力治水”的管理体制,实现对水资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逐步建立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能够发挥体制优势、强化行业管理的水务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强行业监管。

13、“镉污染杀手”已造成两名村民死亡 谁是帮凶?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9年08月04日梁江涛

http://env.people.com.cn/GB/9782076.html

  7月30日,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上千名村民因污染问题分别围堵镇政府、镇派出所。8月1日,湘和化工厂法人代表已被刑事拘留,浏阳市环保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被停职,相关责任人在接受调查。(新华网8月1日电)

  浏阳市对这起由镉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是积极主动的,不过,要看到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早有苗头,是由环境污染影响百姓生活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日积月累而导致的。因此,浏阳市在刑究污染排放直接人的同时,责令浏阳市环保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停职,接受调查,这一处理及时果断,顺应民意,体现问责制度的严肃性。

  不难看出,环保部门在这一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之责。污染企业是2003年招商引资引进的,2004年4月,这家企业未经审批建设一条炼铟生产线。 而投入生产之后,当地村民就反映,厂区周围树林大片枯死,部分村民相继出现全身无力、头晕、胸闷、关节疼痛等症状。后来,部分出现类似症状的村民经检查后,发现体内镉超标,直到今年4月才被迫停产。笔者不禁要问,当地环保部门对引进严重污染企业是如何把关的?既然未通过审批,就属于非法生产,环保部门对此有何作为?有无依法处罚责令其立即停产?如作出处罚,有无依法申请司法部门强制执行?有无逐级报告,请求当地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介入督查处理?更需追问的是,在长达五年之久的时间里,经历了多少次环保专项行动和各级环保部门牵头的执法检查,为什么这家臭名昭著的污染企业能“鱼过千层网”,竟然毫发无损?这到底是企业的侥幸脱逃,还是有“贵人相助”?很明显,这其中存在着环保部门严重不作为的行为,还有可能滋生“猫鼠合流”的公权腐败行为,这一切,需要浏阳市的相关部门在调查中揭开谜底。

  镉污染事件本不该酿成群体事件。“镉污染杀手”已在今年连续造成两名村民死亡,当环境污染事件渐进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之时,环保部门的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引咎辞职,而不是等着组织上责令停职。不久前中央颁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规定了对群体性事件中党政官员的问责一般应向社会公开,因此,浏阳市应将责令市环保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停职的具体决定公布于众,以便将下一步的深入查处,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在今年两会上,对刺激经济的4万亿投资会不会给我国环境保护带来新一轮挑战,环保部负责人作出正面回应:“我们宁可现在做‘恶人’,也不能做历史的罪人,一定要严格把关!”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民众环境权利的诉求,如果光是环保部在做“恶人”,而有的基层环保部门却在做“好人”,那么,污染企业就会越发侥幸,排放污染变本加厉,危害四邻更加肆无忌惮,这样一来,基层环保执法者不仅走不出污染越严重监管越难,监管越难污染更严重的“执法怪圈”,而且懈怠职责,害人害已,很可能连自己的政治生命一起葬送给肆虐逞凶的环境污染,成为名符其实的罪人!这方面的教训值得各级环保掌门人的深刻反思啊!

14、坐宝马、喝污水,岂不是极大讽刺!

来源:《燕赵晚报》2009年08月04日 王石川

http://env.people.com.cn/GB/9782654.html

  7月31日,张家口市区过半市民家中的自来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水龙头流出的水不仅污浊不堪,而且还沉淀着大量的污泥。其原因为,该市北水源渗水渠遭洪水漫灌,导致污浊的洪水直接进入了输水管道,最后进入了居民的家中。(8月2日《辽宁日报》)

  前祸未去,今祸又至。赤峰自来水污染事件留下的后遗症仍在继续,张家口自来水再遭污染。其实,这些年自来水污染事件发生的数量之多,简直让人麻木。可以说,赤峰此次水污染事件之所以被关注,是污染过于严重,有上千人住院治疗。那么,与这些被揭露的水污染相比,还有多少未被发现的污染?我们当下的自来水值得信赖吗?

  7月30日,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表示,对于赤峰自来水污染事件的发生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他曾在多个场合说过,我国许多城市的供水设施安全保障上欠账太多,再加上污水处理方面取得成效有限,水环境越来越差,水源的安全都难以保证,使得保证自来水水质安全变成十分艰巨的任务。

  明乎此,便可知道各地发生自来水污染实在是一种“宿命”。因为保证自来水清洁有三大因素,一是水源清洁,二是供水设施、净水设施配套齐全、技术先进,三是建立制度化的监管体系。放眼现实,在许多地方这三点都无法得到保证。据报道,我国现在99%的自来水厂用的仍然是100年前的常规工艺。尽管2007年7月1日国家颁布了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检测指标从35项提高到了106项,但是目前除了北京等个别超大城市外,绝大部分城市没有检测106项指标的能力。

  一直以来,每每提起国外的自来水,我们都艳羡不已,因为不少国家的自来水都可以直接饮用。比如在德国,国民口渴时,会随手接杯自来水饮用,绝对安全。何以如此?首先在于水源的保证。据报道,为了保障水源的安全,德国各地都建立了水源保护区。其次在于监测和监督体系的健全。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水质监测不是一天一次,而是一小时一次。

  “如果真是坐宝马车、喝污水,那就是对现代化的极大讽刺!”这是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说的一句话。如果没有水质的健康,就没有人身的健康,开宝马又有何益?另有专家透露,目前我国每年因饮水引起的致病、致死的直接损失或间接损失已经超过当年GDP的1%。这是从经济成本方面进行的计量,实际上有多少人因饮用不洁用水而死于非命呢?此前,各地水价次第上涨,笔者想知道的是,水价上涨了,我们的自来水质量能否也提升一二?

15、垃圾分类要避免虎头蛇尾 别让掌声掩盖了问题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8月03日翟恒伟

http://env.people.com.cn/GB/9773989.html

  据报道,北京市副市长黄卫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提高垃圾收集处理现代化水平建设宜居城市”议案办理情况时说,北京市拟将每月最后一个周六设置为“全市再生资源收集日”,让专业回收队伍走进社区,还将公布相关电话和回收物品清单。获知这一消息后,不少市民表示拥护。然而,笔者在此要给大家泼点冷水,设立“全市再生资源收集日”是个好政策,但是不能虎头蛇尾,千万别让掌声掩盖了垃圾分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目前,垃圾分类存在以下难题:

  有专业回收队伍不等于有专业分类家庭。垃圾分类提了很久了,再生资源回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我们做得如何呢?恐怕不能说很乐观。在日本,家庭主妇把一个可乐瓶子分成3部分回收:取下包装纸,将瓶盖和瓶身分开。从细节上看,日本的再生资源回收可谓是细化到了每一个目标。而在国内,真正知道并且践行垃圾分类的家庭恐怕不多。因此,我们要推广垃圾分类,每个家庭首先要懂得相关知识,并把这项工作做好、做细。

  进行网上预约回收不等于实际回收。为了保证回收效果,北京市要求在网上预约回收。有权威数据表明,北京2004年全市废旧物资回收量为448.4万吨,交易额39亿元。据测算,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物资年均增幅在8%~10%左右。按照最高10%估算,从2004年到2009年,北京的废旧物资回收量在722.14万吨左右,要是都做到如期回收,数字非常可观。但是,不知道上网的北京市民中间,能做到再生资源分类的有多少?操持家务较多的老年人、生活节奏较快的年轻人,能否有时间并且愿意做好这项工作?笔者以为,网上预约回收只是一个叫卖点而已,实际效果未必理想。

  激励措施产生的能量有多大?除免费发放分类收集容器和垃圾袋之外,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会采取发放酱油等激励措施鼓励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诚然,酱油本身并不值钱,但是奖励市民一袋酱油的价值远远高于其本身。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多出台这样的经济激励政策和措施。

其实,国内一些地区多年前就开始做垃圾分类工作,但实施的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北京市能够坚持推广垃圾分类,并出台种种措施促进垃圾分类实施,这一做法无疑值得各地学习。期待北京市的垃圾分类工作能够真正做好,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16、辐照食品和碘盐安全应确保公众知情 

来源:新京报  2009年08月0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8/04/content_11821783.htm

    近日,两则涉及食品安全的消息,受到公众的密切关注。一是实施食盐加碘15年后,可能由于摄碘过量,部分地区的甲状腺疾病反而频频发生。(8月3日《南都周刊》)二是河南杞县“钴60事件”加剧了人们对辐照食品的担忧:辐照食品是否安全?(8月3日《中国经济周刊》)

    这两个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首先,是食品中添加微量元素或对食品加工采用的技术所涉及的度量问题。古人早就提出,过犹不及。但在食品加碘的问题上,从报道上看,有些地方却呈现出了“过”,因而可能造成与缺碘相同的对人健康的损害。

    中国营养学会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居民日均盐摄入量为11克,农村居民达到17克。根据目前市面上多数碘盐中每克盐含碘20-50微克计算,中国人每天摄碘量达到了220-850微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200微克/天的安全线。过度补碘的结果,反而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生,这类病例在一些地方已大量出现。

    对辐照食品来说,同样存在辐照过量危害健康的问题。实际上,辐照过量是我国辐照食品的一个重大漏洞。尽管各国对允许的辐照剂量标准不同,但为了减低成本任意加大辐照剂量,国内一些辐照厂和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已是3倍或5倍地超过国际剂量的最高标准,而且这样的大剂量辐照未能得到有效监管。

    碘盐更反映着我们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长达15年的碘盐反映的是,我们的决策和行为可能需要调整,多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而言,内陆地区和山区,人们较少吃到海产品,因而可能缺碘。但是,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可以通过海产品和饮食的多样性补充到碘。但是,我们实行的却是整齐划一的方式,无论是缺碘地区还是碘丰富地区,市场上只有碘盐销售。这使得不缺碘地区的人们,由于从碘盐中食用了过多的碘,可能反而患甲状腺疾病。

    碘盐过量的问题还体现出专业界的麻木,以及懒于对社会和公众负责的态度。在补碘的问题上过犹不及,早有前车之鉴,比如,日本北海道的利尻岛和文莱等沿海一带的居民,就因过多摄食海产品,造成摄碘过多,产生和加重了地方性甲状腺肿。但是,这些惨痛的教训却很少被专业人员吸取,更不必说提出科学补碘的政策性建议,以致酿成今天中国某些地区反而因补碘过多,而产生大量的甲状腺疾病。

    辐照食品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知情权。尽管也有很多专家和业内人士保证“辐照食品是安全的”,但正如在推销转基因食品的问题上犯过的同样错误:忽略了公众的知情权。现在国内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辐照食品,却很难看见这类食品贴有标志。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让消费者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给消费者的安全埋下隐患,也会对一些合法经营的企业造成不公平。消费者对这类隐瞒信息、剥夺知情权的做法,会产生本能的反感,无论辐照食品是否真的安全。

    碘盐和辐照食品在安全上的共性与个性,都向监管部门和卫生专业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当科学制定食品添加物和食品消毒与加工的政策,考虑对不同地区分别投放碘盐和非碘盐,对辐照食品的辐照剂量切实加强监管,并让公众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