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0日,地质学家杨勇、自由摄影人周宇和旅游卫视编导杨帆、袁晓锦及家住长江源头的藏民乌卓,沿长江正源沱沱河前行。经过近8个小时的高原行走,把长江源头从姜古迪如冰川向前推进了20多公里。最终定位新的长江源头在:
北纬33°23′644″
东经90°53′727″
海拔5706米
从长江新源最初源流看到的姜古迪如冰川(杨勇拍)
从长江新源最初源流看到的姜古迪如冰川(杨勇拍)
从长江新源最初源流看到的姜古迪如冰川(杨勇拍)
2007年冬天,杨勇从长江源考察回来,在环境记者沙龙上讲1998年我在长江源拍的姜古迪如冰川都融化了,我当时还不太相信。可是这次,我们虽然没有走到姜古迪如冰川跟前,但是杨勇从各拉丹冬拍到的姜古迪如,不能不上我面对现实。如今的姜古迪如还有冰舌,但像冰塔林似的冰川,真的没有了。
不知,十一年前拍到的长江姜古迪如冰川,是不是绝照,是不是绝版?
2007在11月22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表示,全球变暖将造成中国降水分布的改变。
罗勇说,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从已经观测到的事实来看,过去50年以来,中国的六大主要江河泾流量都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北方河流下降幅度最大,比如淮河和黄河。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方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比较明显,地下水资源锐减。
罗勇表示,水资源的变化,一方面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给工农业用水的供应带来很大的影响。根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预测,未来100年全球的降水和水资源,将在中纬度地区进一步减少,在中高纬度地区有可能增加。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我们处于东亚季风区,所以未来的降水和水资源变化跟全球相比有独特的特点和复杂性。”罗勇表示,按照中国学者的预测,东亚季风区尤其是夏季雨带的变化,有一个明显年代变化期的规律。按照这个分析,再结合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中国学者预测,未来我国降水分布有可能向北方移动,比如说现在的夏季降水形势是南涝北旱,未来有可能转变,可能变为南旱北涝。
长江正源沱沱河原确认的发源地姜古迪如冰川,前景为尕恰迪如冰川群发源出的河流(杨勇拍)
冰川底部被消融的水流掏空,形成冰体垮塌
采集长江新源最初的源头水(杨勇提供)
采集长江新源最初的源头水(杨勇提供)
新华网北京2008年1月21日电 多国科学家近日发表的一份对南极大陆沿海冰河的详细调查报告证实,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层的年消融速度近10年来激增了75%。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埃里克•里尼奥带领5个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了这项研究。他们用4颗卫星上的干涉测量雷达对南极大陆的周边进行了测量,并且绘制了图像。
他们的科研报告说:“在我们测量期间,南极冰原整体流失很严重。近10年来损失增加了75%。”损失量相当于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0.5毫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2007年发表报告指出,从1900年到2006年,全球的海平面上升了10至20厘米。该小组还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还会再升高18厘米。
最新的研究表明,冰河很可能对冰原消融速度起决定性作用。
新江源的水
各拉丹冬
我们去的是长江源头。可是我在这里引用的资料只能是国际科学家对南极冰原的研究。原因是,有关长江源最新的研究,及数据实在是太少了。我们此行12个人,除了杨勇是地质专家以外,其他的除了媒体人,就是杨勇的喜欢探险,喜欢大自然的朋友。这不能不大大降低我们此行的科考价值。
而我们面对的是什么呢?是全球气候变化在江源的严重影响。
杨勇走在江源
江源的河床(李国平拍)
江源的冰雹
在中国,冰川和高山积雪是调节西北水资源量的“固体水库”。气温升高使冰川消融加速、雪线退缩。据甘肃和青海两省气象局提供的资料,专家估算在过去40多年间,西北地区冰川面积约减少了1400平方公里,雪线上升了30-60米,直接导致部分内陆河源头来水量显著减少。
近20年间,西北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增加,时空分布却更加不均,很难被有效利用,同时伴随气温升高,冰川和高山积雪消退、湖泊湿地萎缩,蒸发量加大,各地可用水资源基本呈现进一步减少趋势。据中国工程院西北水资源项目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西北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5.84%,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占全国人均水平的80.5%。
在预计未来西北地区水资源形势时,专家普遍认为气候可能变得暖湿,但由于西北地区降水基数过小,增加的降水量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干旱气候区的基本状况,而且随着气温不断上升,冰川、高山积雪和冻土等固态水体加快消融,蒸发量也会继续增加。
据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资料,专家预测未来50年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9-2.3摄氏度,由此可能导致冰川面积将比目前减少27%,其中面积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基本或完全消失。加上生产和生活用水持续增长,预计2010年至2030年,西北每年约缺水200亿立方米。
江源的生态正在变化之中
江源干枯了的生命
正在变化中的江源
杨勇一路在江源走,除了寻找新的江源,寻找江源的水系流向,也在寻找着江源的石头。对于地质学家来说,这一块块石头,都在诉说着江源的生态,江源的构成,江源的故事。
新发现的岩石
江源的石头
大头羊
不知道,今年年底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上,杨勇这次在江源的考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第三极――中国青藏高原的影响,能不能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甚至,有关长江源变化中的生态环境的照片,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科学家能不能见到都还是个问题。幸好,现在是有了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一行12人在江源,经过努力拍到的江源的美和江源的问题,能够展现在这里。
尕恰迪如冰川发源出的沱沱河源流
尕恰迪如冰川最初的冰川源流(杨勇拍)
尕恰迪如冰川与姜古迪如冰川隔谷而望(杨勇拍)
在自然中(李国平拍)
2009年7月11日,在我们已经开始往回走的路上,江源网状水系中的又一座雪山,让我们的车头调转了方向。那里的江源再次吸引了我们。
2、长江源区冰川加快退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08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770032.html
●过去31年减少68.13平方公里
●最近6年急剧退缩164平方公里
●756条冰川大多后退有两条消失
●气温上升是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本报讯 受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等因素影响,在过去的37年中,长江源头地区的冰川面积整体减少近233平方公里,最近几年锐减的势头仍在加大。
科学考察结果显示,从1971年到2002年,长江源区冰川面积减少了约68.13平方公里,由1283.66平方公里缩小至1215.53平方公里,31年间冰川面积总体萎缩了5.3%。而从2002年至2008年短短6年时间里,长江源区冰川面积又急剧退缩了约164平方公里,仅为1051平方公里,冰川年消融量达9.89亿立方米。
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队长唐千里说,“长江源区共有756条冰川,绝大多数冰川表现为后退,其中有两条小冰川已经彻底消失。源区内的雪线高度由北向南,由东往西逐渐升高,昆仑山南坡平均雪线高度为5345米,到唐古拉山北坡已上升到5533米。”
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辛元红说,在冰川持续大规模消融中,长江源区的昆仑山玉珠峰冰川与1971年相比,冰舌退缩了1500米,平均每年退缩达42.86米。唐古拉山口东侧冰川侧向最大退缩量为125米,正面退缩265米,与1970年相比,正面每年退缩量为7.57米,退缩速度惊人。
唐千里认为,冰川消融除受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控制外,总体上还与气候变化幅度有密切的关系。长江源区3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表明,近几十年来源区暖季气温不断上升,是导致长江源区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3、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预警平台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来源:新华网2009年08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774285.html
新华网重庆8月1日电(记者徐旭忠)重庆市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预警平台建设项目研究近日通过了专家组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的成功研发,为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动态监测提供了技术保障,有利于提高突发性水污染重大事件应急指挥和联动处置能力。
重庆市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预警平台建设项目于2007年1月正式立项开展研究,以水环境综合信息(水质、水文、气象、污染源等信息)模拟技术、GIS技术、水质模型为基础,集综合信息管理与共享、预警决策、应急响应和信息发布为一体。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基础数据集成与共享子系统、污染源与水质在线监控子系统、综合信息分析子系统、水质预警子系统等子系统。
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预警平台建设项目建立了综合信息数据库,开发了水质模型集群,创建了污染事件预警系统,确立了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建立了环境综合预警平台,首次实现了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全过程的可视化,极大地提高了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动态监控能力和预警决策能力,加强了政府决策部门对三峡库区水污染重大时间快速反应、宏观决策、应急指挥和联动处置的能力。
目前,该预警平台已正式在重庆市环保部门应急处置工作中,以及环境综合分析中得到运用,成为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保障的重要技术支撑。
4、昆明滇池流域特有濒危物种金线鲃亟待保护
来源:云南日报 2009年08月03日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8/03/content_17279559.htm
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专家的努力下,日前,一批滇池流域特有物种得到科学评估,包括滇池金线鲃、螺蛳等在内的9种土著鱼类和4种软体动物被评估为极危物种,亟待相关部门加大保护力度。
近年来,随着昆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开发和利用滇池的现象也逐年加剧。围湖造田、修建沿湖堤坝、城市用水的大量排放、周围森林的砍伐和外来物种的引入等,严重威胁着滇池土著特有鱼类的生存和繁殖。在世行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下,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开展的“滇池淡水生物多样性恢复项目”,对滇池流域的土著特有鱼类进行了考察、监测和保护。通过查找历史文献记录和实地考察,项目组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评价标准,对滇池流域13种土著特有鱼类和5种软体动物的濒危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长身鱊,小鲤,中臀拟鲿,昆明鲇,滇池金线鲃,云南鲴,异色云南鳅,昆明裂腹鱼,滇池球鳔鳅被评估为极危物种,金氏鱼央,银白鱼和多鳞白鱼被评估为濒危物种,昆明高原鳅被评估为数据缺乏。而螺蛳、光肋螺蛳、牟氏螺蛳和飘棱拟珠蚌被评估为极危物种,滇池圆田螺被评估为濒危物种。
滇池地区特有土著鱼类的调查评估,为滇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项目还通过设立公众教育基地,宣传滇池环境和土著特有物种的保护等方法,使滇池周边群众认识到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为滇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记者 熊燕)
5、湘江流域关停564家污染企业
来源:中国水网2009-08-03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industry_manage/821401249264933_1.shtml
7月30日讯 自2008年启动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以来,第一阶段564家污染企业已全部整治到位,目前已进入第二整治阶段。湖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了湖南省环保局关于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情况的报告。
整治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即2008年,取缔关闭企业(37家)、淘汰退出企业(21家)、停产治理企业(42家)停产到位;第二阶段即2009年,6月底以前完成郴州三十六湾、新田岭、小垣、柿竹园四个矿区整治整合,12月底以前湖南南天实业有限公司3家企业淘汰退出到位,122家工业企业、36家畜禽养殖场完成限期治理;第三阶段即2010年,完成11家企业异地搬迁。建成69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对660家造纸企业,分别采取淘汰关闭、整合和治理措施,达到结构优化、污染减排、产业升级的目标。
在整治第一阶段,湘江流域已关停564家污染企业,限期治理到位59家企业,660家造纸企业减少到207家,69个污水集中处理厂累计完成投资60.4亿元。今年6月,湘江流域总体水质为优。
报告指出,第二阶段158家限期治理工业企业和畜禽养殖场,已完成治理任务59家,在建46家,27家已停产、转产或关闭;郴州四大矿区198家小采选企业提前关停到位。到今年6月底,湘江流域69个污水集中处理厂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0.4亿元,铺设主次干管1295.4公里,占全省污水集中处理厂投资的62.5%。已建成运营污水集中处理厂22座,设计日处理能力225.7万立方米;湘江流域内的原660家造纸企业通过整治减少到现在的207家,产能由原来的320万吨/年提高到现在的360万吨/年,吨纸用水量从400多吨减少到现在的不到200吨,废水和COD排放量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基本达到了预期整治目标。
2010年1月,湖南省环保局将对第二阶段整治行动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在2009年年底没有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一律按要求实行停产治理;对治理不积极的企业,“挂牌督办”、“黄牌警告”。对现在暂时停产的27家企业,完成限期治理经环保部门验收后,方可恢复生产。
6、汾河太原段水质污染重 四成生活污水直排"母亲河"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08-03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821391249264753_1.shtml
7月31日电 站在山西省府太原的迎泽大桥上,脚下的汾河清澈而又望不到边,而站在太原的小店桥上,只有20多米宽的汾河河道内黑水横流,气味难闻。两座大桥相隔不足10公里,汾河景象却明显地由“绿”变“黑”。
7月31日,“生态汾河”新闻采访团第一站来到太原,用3天时间,上娄烦,入古交,下排污沟,深入太原境内汾河穿过的地方调查了解汾河现状。据了解,由于污水搜集管网建设不到位,造成太原市一面是污水处理厂因无水处理而“大材小用”,另一面是四成污水直排汾河的尴尬境地。
山西省环保厅宣教中心主任李景平手指小店桥下的汾河段面,“这些污水都是太原市没有进入污水处理厂直排汾河的生活污水,多年来监测水质都是劣五类(国家水质监测标准最差水质),水质污染严重。”
太原市北郊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厂日处理污水4万吨,可实际上日处理仅有2.4万吨左右,因管网设施的不健全,搜集不到更多的污水,造成该污水处理厂有劲也无处使的尴尬。据悉,太原全市有6个城镇污水处理厂,但约有四成生活污水未搜集进入处理厂,直接排入了汾河。
汾河太原段全长188公里,自北向南穿太原城而过。近几十年来,由于汾河水库截流、煤炭开采、生活污水直排等多种原因,使汾河平日流淌的主要是工业和生活污水,基本成为一条“排污河”。
太原市政府官员正视问题,“目前,太原市河西北中部污水厂改扩建工程已经开工,杨家堡污水厂改建工程已完成立项、征地和环评,正在进行开工前的签约准备,确保2010年出现效益。这些工程竣工后,太原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90%以上。那时污水直排汾河的情况将大大好转。”太原市环保局局长陈继光介绍。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是山西的母亲河。“生态汾河”新闻采访活动由山西省环保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等省直14个部门共同发起组织。
本次采访活动的主题是:再造汾河碧水清流,推动山西科学发展。具体采访内容包括:汾河沿线重点污染企业的取缔、关停情况;重点污染源“末位淘汰”情况;各市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场的建设完成情况;汾河沿线重点县、市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各市生态保护及建设情况。
按照活动总体安排,本次采访活动省城太原是第一站,随后对汾河沿线的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等市、县进行采访。
7、葛洲坝截江28年:中华鲟的生境危机
来源:食品商务网 2009-08-03
http://www.21food.cn/html/news/35/488254.htm
十一月份,葛洲坝下游被雾气笼罩,面对不通透的长江水,危起伟期待坝下江底的卵石表面能沾满晶亮黝黑的中华鲟鱼卵。“长江是中华鲟最后一个生存地了,而它最后的天然产卵场就在葛洲坝下的宜昌。”危起伟的头衔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华鲟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
从不可考的远古起,中华鲟就开始顺江跋涉,从长江口上溯至相距3000 多千米的金沙江。如今,在长江上游繁衍生息的无数个深秋只存在于中华鲟的集体记忆当中。
28 年以前,湖北宜昌还只相当于中华鲟洄游之路上的任意一点,直到1981 年,葛洲坝水利工程截断了长江干流。对中华鲟而言,这里即是大江的尽头,也是这个物种最后的希望。
大鱼与大江
张辉还清楚的记得,在2008 年11 月24 日,中华鲟产卵季节的一个下午,有5 尾以上的鱼露出吻端在产卵场的江段巡游,“江面上波光粼粼,激起一片浪花,非常壮观”。张辉是危起伟带的博士,27岁,长江的一个支流流经他的家乡荆门,从现在的工作单位长江水产研究所步行去长江干流只要20 分钟。5 尾,对于中华鲟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量。张辉说,许多专家、教授研究中华鲟多年,都没有机会见过这样的景象。
被称为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的中华鲟,经历过侏罗纪、白垩纪,曾和恐龙一同分享那个温和湿润的年代,熬过多次全球性的灭绝事件生存至今。其间长江上游发生过两次以上的倒流,经历过无数全球性的冰河期,海平面发生过了上百米的涨落。如此看,它的生命力应当足够顽强。就在1972~1975年间,每年的洄游生殖群体的中华鲟还有10000 尾左右,现在,这个数字在200~300 尾之间。
足足300~400 千克重的中华鲟,以它30年左右的生命长度充当环境的记录器。“长江鱼王”所“依恋”的长江一直在变化。
老一辈的宜昌人或许还记得20世纪50年代以前白帆飘飘的江面。这些吨位又小吃水又浅的非机动船曾与中华鲟等水生动物和平共处,直到螺旋桨叶片搅起漩涡。江面窄,航道水浅是宜昌江段的特点,相对行驶船只的密度比较高。在危起伟科研小组收集到的死伤中华鲟的图片上,有的鱼皮肉开绽,有的鱼身体上一整块被打掉,为轮船所伤的占到50%。有5 排坚硬骨板、软骨硬鳞的中华鲟尚且如此,而该江段还生活着草鱼、鲢、铜鱼等等其他鱼类。
航船的横冲直撞只是伤害的一个方面。一种叫做罗伦氏囊的器官长在中华鲟吻部腹面和口的周围,它能帮助它灵敏感知猎物和方向,却使中华鲟对噪声更加脆弱。因为越来越多的轮船、采石挖沙、水利工程建设不分昼夜地发声,危起伟认为,噪声使中华鲟等江中的鱼类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像中华鲟这样的大型水生动物,是生态环境健康的标志,它比人敏感,对水质有个预警作用。”危起伟说。正是利用这一点,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环境毒素的胡建英教授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讲了一个漂亮的环境故事。
在胡建英他们的研究中,作为模式动物的西伯利亚鲟代替中华鲟生活在与海水环境相似的含TPT(三苯基锡)的水中。TPT 是一种轮船涂料和农药成分,能通过食物链放大,在鱼类体内进行富集。胡建英在试验中看到,西伯利亚鲟的躯体和眼部发生了畸变。为了证实TPT 对野生鱼类的影响,他们联系到了危起伟,一方面在实验室对中华鲟体内及其鱼卵的TPT 等进行检测,一方面实地采样,检测野生中华鲟受到的影响。
水桶里已发生畸变的中华鲟幼鱼看了叫人心疼。“TPT 不仅导致畸变,而且抑制卵黄形成”,胡建英说,“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华鲟也只是我们的模式动物而已。”她相信,这影响到了物种的繁殖能力,其他海洋鱼类很可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她的研究小组目前非常关注和拟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图:中华鲟将卵产在长江上游江底的卵石上。(左)刚产出的鲟鱼卵黑色晶亮,只有约3 毫米大小,其中的受精卵发育成仔鱼。刚孵出的仔鱼虽然能够游动,在腹部还带着残留的卵黄。几周后它们消耗完卵黄的营养,再长出骨,外表上看来和成年鲟鱼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它们将循着父辈的道路克服重重险阻游回大海,再经过20~40年时间长成几百公斤的大鱼。(右)
物种的衰退有种种迹象。中华鲟体外受精,当精子在淡水中成雾状漩涡运动时最利于受精。80年代,剧烈运动的时间可以达到几分钟,但现在只有20~30 秒。另一个例子是雌雄比例悬殊,“原来中华鲟在长江里同人一样,雌雄比例是1:1,现在雄性稀缺,有时达到了10 :1。”危起伟说。
在宜昌,沿江起来了一排排造纸、印染、磷化工、铝锰加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中华鲟的脂肪、肌肉、心脏和肝脏中也开始出现过量的有机氯、DDT、六六六和重金属。从宜昌环保局制定于2008 年8 月的工业污染治理项目规划上看,国家重点监控的工业污染源名单上有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长阳清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枝江市炬垲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湖北化肥厂等企业的名字。
8、廖晓义:我的字典里没有成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08月03日 任绍敏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istory/people/20090803/1028641.shtml
1996年创办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下称“北京地球村”),13年多,廖晓义走过了艰难历程,也收获了累累硕果。
2000年国际环境大奖“苏菲奖”、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环境顾问、“2005CCTV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人物”、 “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2007生态小康建设贡献人物”、“改革开放三十年个人贡献奖”、 克林顿基金会“2008全球公民奖”……列举廖晓义获得的各种奖项,还需要很多篇幅。
在大众的目光里,廖晓义无疑是一个成功者。不过,8月1日早晨7点,廖晓义却在电话里告诉CBN记者:“我的字典里没有成功和失败,也无所谓成败,而且成败很难界定,尤其是在环保领域,中国的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在中国做环境公益的这些人谁敢说自己成功了?”
每一次接受采访,廖晓义很难拒绝,但是心里很沉重。她希望环保领域有更多的新人冒出来,社会需要更多的环保人士加入,而不是他们这些老面孔。说着这些,廖晓义惆怅满怀。
她说:“国内外公众对我很宽容,做了一些事情,就给予很多鼓励。如果将这些当做成功的标志,是不恰当的,毋宁将这些当做大家更多的期待。”
廖晓义对现在“不问是非、只问成败、以金钱衡量一切”的社会评价标准非常反感,她认为,首先要问做人对不对,做事对不对,合不合天道,要利人又利己,如果不问是非,只以成败论英雄,就是缺德,缺德会灭道,灭道则妄为,如此恶性循环,危害大家的共同利益,自己也不会快乐、健康。
让廖晓义欣慰的是,她和她的团队在做一些正确的事,而且北京地球村这个小小的环保组织,十几年来日益成长,他们在绿色生活、绿色社区、绿色传媒三个方面的努力取得一些影响。比如廖晓义1996年开始试点的绿色社区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同并已被加以推广,而且她和伙伴们倡导的空调“夏二六、冬二零”也写进了国家的有关规章。
不过,廖晓义仍然忧心忡忡。空调26℃是否得到很好的实行?绿色社区实践还需要深化,乡村环保还需要更多关注,很多事情并没有成功。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日益逼近,廖晓义心里的紧迫感很强,每天早上5点多她就起来工作。
去年汶川地震之后,廖晓义一头扎进四川彭州通济县大坪村,实施“红十字乐和家园建设”项目,大多数时候蹲在大坪村,和当地村民朝夕相处,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廖娘”,回北京“出差”,也大多是处理与乐和家园相关的事务。
当很多企业苦于地震捐款如何用得其所时,廖晓义却用380万元做了很多事。中国红十字会的365万元和南都基金会的15万元,建起了80栋生态民居、两个120平方米诊所、一个150平方米手工作坊、80套节能灶,正在建的两个400平方米的农人会馆,还有沼气、垃圾分类系统,另外还有六个方面的软件系统,包括乐和民居——建造乡村生态民居;乐和生计——发展乡村生态经济;乐和保健——建立乡村保健系统;乐和生态——实施乡村环境管理;乐和伦理——修复乡村精神家园;乐和治理——完善村民参与机制。
中国乡村滋养了中国文明几千年,是中国的气脉,不能毁。深入乡村建设,廖晓义发现乡村潜在的力量,她呼吁社会力量更多关注乡村,进行以乡村建设为基础的城乡统筹,而不是完全城市化。“一个两三百户人家的乡村,只要投入100万元就可以改变乡村的命运,变成集体自强、个人自主、生存自然、道德自律、乡村自豪的新型乡村。”廖晓义呼唤社会企业的广泛参与。
9、7月环境记者沙龙内容
时间:2009年7月22日下午2点至5点
主办机构:绿家园 中青报绿岛
主持人:汪永晨
主题一:北京污水处理行业的现况与面临的问题
主讲:谭乃秦 原北京排水集团高级工程师,专业方向为水处理机械设备、污水能源综合利用
提纲:
1、奥运会为北京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
2.南水北调工程的延期,使首都的水资源面临空前的严峻局面,水处理行业一方面面临极其繁重的任务,另一方面也为发展带来另一次机遇。
3. 目前北京水处理行业还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题二:全球气候变化在黄河,长河源的反映
主讲:汪永晨
内容: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中国找水考察队在黄河、长江源采访、考察30天。拍到大量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给江源区域带来的变化的照片。
其中既有冰川的消融,也有网状水系的干涸。而这些至今还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展示这些照片,为的是让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尽快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汪永晨:大家好,我听过一次谭乃秦先生讲过北京的水。我们在坐的人都是喝北京的水,但是北京的水现在是一种什么状况?我们也知道南水北调,现在要推迟五年。这个会给我们北京用水情况带来一些什么样的挑战?现在在中国,水确实出了很多问题。
今天第二个,就是我要来讲一讲咱们我们长河源。全世界都在说全球气候变化,但是在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青藏高原江源的源区,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踏上的河流”、“第一次踏上的土地”、“第一次踏上的冰川”,整个关注度是不够的。一会儿会放很多照片,也会让大家领略到江源的美和江源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个月的江源行,在我的脸上也留下很多的痕迹,一会儿要把科学考察的艰辛给大家讲一讲。
谭乃秦: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吧!我是北京排水集团的一个技术干部,关心北京的水环境,研究北京的水系,河道发展,这是我个人的一点业余爱好吧!根据这个业余爱好,我退休前,就一直在北京排水集团搞北京排水制的编撰工作。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主要是北京的水处理、污水处理厂的一些概况吧。因为前几次在“绿家园乐水行”活动中,我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北京的水环境,我主要介绍一下北京排水集团和北京污水处理厂的一些概况。
在2000年以前,北京排水集团只是属于北京市政局市政管理处下属的一个科室。2003年的时候,从北京市政管理处脱颖出来以后成立北京排水公司,后来2004年正式成立北京排水集团,隶属于北京水务局,北京水务局也是那个时候成立的。当时,北京排水集团主要任务:一个是北京的下水道管理;一个是北京的污水处理。
我们知道现在北京的水环境日益严峻,北京的用水越来越紧张。到2000年的时候,北京河湖没有干净的水可供河湖来满足它的景观需要,实际上58年就成立了一个北京污水研究所,简称污研所,一直处理北京污水处理厂的规划与科研任务。到了1990年亚运会召开的时候,为了保证亚运会的需要,北京建成了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叫做北小河污水处理厂,主要是处理亚运村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废水。它的规模非常小,只是每天处理四万吨水,是二级处理。到了1993年为了迎接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北京市开始联系接受世界银行和当时的日本协力基金会,当时对中国的准赔偿吧,就是给中国一些环保资助,对北京提供了一些贷款,建立了当时国内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型二级污水处理厂,就是高碑店污水处理厂。93年底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期正式投入生产,当时的日处理规模50万吨,这个规模在当时是第一的,在中国也是第一的,在亚洲是第三的,另外两座大的是在日本,在亚洲是最大的,我们属第三。到了1998年由于正面临建国50周年,所以北京市又给了当时的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笔投资,当时还有瑞典政府的贷款,建了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二期工程,使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形成在当时亚洲第二大的,日处理污水一百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建成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期以后,当时北京市区,北京城八区,海淀、朝阳、丰台、东城、西城、石景山、崇文、宣武,城八区当时污水排放量每天230万吨左右,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是100万吨,达到北京市整个污水排放量40%左右。由于这个污水厂当时建的时候,瞄准当时的国内外高水平的污水处理厂,所以它建成以后一直运转非常正常。在2000年的时候基本达到每天处理100万吨的规模。
由于北京历史上的排水管网建设还是比较规范的,所以基本上建成以后就有这么多水可处理,第二个污水处理厂酒仙桥年处理20万规模也正是投产了,北京整个污水处理能力占到北京污水排放量的一半。在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后,当时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工厂的下游,叫做通惠河已经开始逐渐还清,在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后,通惠河里头差不多90%已经是各处排来的污水,以高碑店闸排的污水最多,大概占了50万吨,还有有些地下管网不完善,有些污水与雨水,叫做雨污混流进入到南护城河,99年的时候北京市政府投资很多,在整个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上游地区进行雨污分流,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完善地下管线,把雨水通过一个专用管线直接排入到北京南护城河,从天宁寺,或者天便门开始沿着向南,到白纸坊。
这张照片就是北京南护城河的一张照片,从天宁寺往南到白纸坊,到了大约菜户营然后向东,经过右安门,左安门以后呢向北拐,到了广渠门以后就和通惠河连起来,这条河大家每次从北京站火车出去的时候,刚刚出北京站可以看到那条河和通惠河连接,这个河年轻时期北京的水走的路基本上完全一样的。当时北京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后的污水排放,在很早以前就建了一条,就是和北京地铁2号线前门大街下,有一条最大的下河管,宽有8米宽,高有4.5米,基本上把北京从四区,崇文、东城、西城、宣武,都集中在这儿,一直到高碑店闸才排放到通惠河里去。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后,就把这些污水全部拦截了,直接流到高碑店污水厂,经过二级处理以后再排到通惠河。这样到93年建成以后,到95年的时候,通惠河的面貌开始有比较大的变化了。首先在通惠河里面发现有活的细菌的菌落,逐渐臭味消失,河上飘浮的大量垃圾被污水处理厂拦截。到了99年,高碑店二期工程建成以后,我们又修了一条直径6米的通惠河南岸的污水管线,基本上把北京,包括城四区。
这个照片上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所控制的区域是北京最繁华的区域,也是排水人口基数最稠密,包括北京西城、东城、宣武、崇文还有朝阳区的一部分水都进入到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了。这张图是到了2008年奥运会之前北京市排水集团又经历了一次比较好的发展机遇,就是在整个北京所有污水管线所能涉及的地方,就是城八区建了一共九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其中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还是北京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处理百万吨。还有亚运会前建的四万吨的北小河污水处理厂,99年为了建国50周年的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是20万吨,还有一个北边有一个清河污水处理厂,当时规划是20万吨,没有建成的时候发现北京北部住宅小区大规模发展,我们按20吨建的,当时考虑20万吨的规模基本能维持几年,但实际上刚刚建成水已经到30万吨了,我们赶快扩建清河污水处理厂,当时又投资了4个多亿,把清河污水处理厂扩建到40万吨,可是40万吨还没有建成的时候,清河的污水处理厂来水已经到达50万吨规模。所以现在的清河污水处理厂是40万吨的规模,处理能力是40万吨,我们不得不建一些临时措施保证50万吨处理能力。本来希望在奥运会前把它扩大到50万吨,现在看它的发展规模达到60万吨已经是时间不长的事儿了,所以现在北京排水集团又准备投资十几个亿,把清河污水处理厂扩建到60万吨。还有一家污水处理厂是肖家河污水处理厂,前几年环保业界闹得比较凶的,就是圆明园防震膜不震的消息,当时很多环保人士指出圆明园下面铺的防震层没有经过环保评价,可当时确确实实北京已经没有能力给圆明园几个景观水面湖水了。当时他们铺防震膜,我个人观点,每次买一点水通过万泉河,从精密水渠买一点水灌进去以后,蒸发和渗漏到不了一个月就发现水就不行了。正好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对它们铺防震膜大肆抨击的时候,所以肖家河污水处理厂当时解了圆明园的燃眉之急,给他提供了再生水,他就不必要和精密水渠要密云水库那一点点清水做景观水了。后来清河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后,又建了再生水厂,工业中水厂,相对比较高质量经过污水处理满足了圆明园福海的需要,这个是肖家河污水处理厂。
还有吴家村污水处理厂,这个主要处理的是来自于海淀区和部分石景山区的主要生活废水,当然还有首钢部分污水,处理能力是8万吨。北京南边四个污水处理厂,主要在凉水河流域,凉水河号称北京的苏州河,在十年前我们经常坐公共汽车路过凉水河,比如到了杨桥,或者到四路通,只要到那边,甚至到亦庄开发区,都可以闻到跟当时上海苏州河一样的臭味,当时四路通地区我有一个朋友在那儿住,他就是正好那个窗户外头对着凉水河,臭不可闻不敢开窗户,后来当然有路子,也是一个比较高级的领导干部了,当时单位给他别处解决了一套房子,把这套房子就上交了。后来为了解决凉水河的问题,主要修了三座污水处理厂,吴家村污水处理厂,芦沟桥污水处理厂,一座是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其实当时直接把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建大一点,就可以解决凉水河污染的问题了,为什么要建三座污水处理厂呢?因为凉水河的中游和上游有一些景观水,所以建了这两座污水处理厂。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将来这两个污水处理厂周边地区的将来再生水的需求。
到了2008年奥运会之前,这九座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后,实际上北京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天处理能力到250万立方米,占当时北京每天排放污水量260万的95%以上。但是实际上这个处理能力是一回事,真正能不能处理这么多水又是一回事。北京不像很多城市那样,很多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后没有钱去运转,北京钱是足的,但是这个管网建设还是滞后。所以在管网建设,有些地方建成以后水的分配非常成问题。就拿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来说,刚刚建成的时候,它的二期工程98年底、99年初刚刚建成的时候,已经处理到100万吨的规模。可是当另外一个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后,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现在每天只能处理70万吨。两个原因:一个是当时规划的时候管网,建新的污水处理厂的管网原因。再一个北京近几年宣传力度加大,还有北京水资源确实是少。随着北京水资源越来越严峻,所以各个污水厂开始建设再生水厂。
这是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的一个情况,我们知道现在按照我们新建的二级处理厂,我们二级处理主要用生物处理,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也是最经济的一种处理方法。那就是利用污水里头自身的有机污染物去培养一些耗氧的生物群落。像我们上初一的生物课讲的草履虫,当然有很多很多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只要给水里头大量的补入氧气,使水的溶解氧含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这些小的耗氧微生物就大规模繁殖起来。利用污水里头的,特别是污水处理厂所排放的粪便,北京九座污水处理厂大概承载110万人每天排泄物,还有厨房的残渣。这些东西我们污水处理厂叫做碳源,这些东西都是以碳水化合物,这些有机物都是这些小生物它的影响。我们水里头是污染物,但是对于这些小生物来说就是营养,只是往水里大量补入氧气,我们每个污水处理厂都有一个大的鼓风机房。我们大家到饭馆去吃饭,门口大鱼缸,鱼缸底下有一个沙子做的小棍,里面冒泡鱼就可以活。我们做的就是30厘米曝气头,一个污水厂里面有几十万个曝气头上,每一个曝气头上有上百万的微孔,我们通过高压往里打气以后,使大量气泡升上来溶解到水里头,使污水含氧量大幅度增加,一般达到每立升有二毫克的容量。这些微生物呈几何倍数的速度来繁殖,几个小时繁殖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这些东西不断把污水里污染物吃掉,同时吃掉一些对它并不太需要的一些东西。比如像水里头一些像分类,一些工业污染物,一些重金属,他通吃了这些东西以后,最后他的生命周期有的是由于生命周期已经到了,有的是它的中毒了最后变成尸体,最后经过沉淀,这些东西经过大量繁殖,我们称为这种污泥为活性污泥,实际上就是大量小生物的形成的一个个具体。我们经过这样水臭味消失了,水里面的COD大幅度下降,原来溶解与水污染物变成了它的生命体,又变成它的尸体,最后放到沉淀池里面,经过沉淀以后流出来就是清水。这个清水排到咱们水体里头,按道理应该算五类水体,有的处理得好的可以达到四类和五类间的,这样水臭气没有的,五类水一些鱼类可以在里面生长了。现在咱们北京大部分河湖是这个水,包括南护城河,清河、温榆河,还有潮白河,密云水库把这些水拦截以后,原来可以给潮白河放一点水,近几年水资源特别紧张,密云水库一直以低水位在运行,所以不可能再给下游的潮白河再放一点水,于是潮白河就见了底了,密云水库一拦,密云水库是整个北京的一个用水的北京最大一盆清水,所以不能给潮白河防水,这个时候北京市政府不得不从温榆河建了一条管线,通过温榆河给潮白河,为了奥运会召开让潮白河有一点水,所以从温榆河取清水污水处理厂,和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四类水体和五类水体中间的这么一种水体排到潮白河去,给潮白河建了一点水景。
但是奥运会期间,当时顺义有一个水上运动场,赛艇比赛,它的水当时是完全用的密云水库的水,当时曾经说我们污水处理厂生产的高品质的再生水仅有,实际上真正比赛的时候还是用的密云水库,整个奥运期间密云水库大概开闸放了两亿多吨水。
这九个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后,当时北京周围每一个外八区,像延庆、昌平、怀柔、密云、通州、大兴、门头沟、房山这几个县市都分别建了自己的污水处理厂。最大的像大兴污水处理厂每天有八万吨处理规模。综合起来整个北京市所排放的污水到08年奥运会之前已经达到90%。刚才图表给的总处理能力是城八区250万吨,实际上再加上外边地区可以达到300万吨。但是2008年以后,在08年奥运会召开之前一直大家在谈论的南水北调工程,最初在立项的时候提出要奥运会时候能够满足奥运会的用水需求,后来工期拖了,到06年的时候提出来南水北调工程,北部的工程抓紧完成,到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临时把黄河小浪底水库应急支援北京,实际到了奥运会,到了07年底发现这个工作也不能够到08年完成了,就说:那么北部先完成以后,河北、石家庄、保定、四个水库为北京奥运会攒一些水,那么这四个水库到奥运会之前给北京供水。可实际上到了08年奥运会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四个水库的水并没有能够到北京,直到11月份河北省才开了两个水库给北京,一直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的4月份输水工作完成,一共输了3亿吨,那基本上是河北保定人的救命水,河北保定并不是不缺水,白洋淀已经多次濒临干涸,不得不从黄河调水满足白洋淀的需求,其实白洋淀主要水源就是经过北京的一条河,在北京房山区流的一条河叫拒马河,河北不得不支援北京三亿吨水,一个字“顾全大局”。
最近提出北京南水北调工程到北京的时间推迟到2014年汛期之后,以后就是在9月份,汛期之后才能到北京。实际上我们看了很多报纸推迟五年进京,真正算一算,原来说2010年汛期之后,到2014年汛期之后,实际上只推迟了4年。但是这4年对北京来讲,北京整个当时的水的规划就是2010年丹江口水库的水能够进京,当然了实际上这个推迟,北京的主要领导都已经心知肚明了,可是还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一段是北京用水最严峻的时期,北京的密云水库在92年、95年、96年曾经有三次大的洪水,92年一次大的洪水北京密云、延庆地区密云水库上游受了很大的灾。当时北京市的领导视察灾情,就说:还是得大于失。92年密云水库的水曾经达到20亿立方米。后来到了95年有一次大的降水过程,北京当时密云水库的水达到30几亿立方米。到了96年又有一个6号台风,形成一个低气压路过北京,正好在密云地区形成了连续四天的大暴雨,密云水库当时的水已经接近40亿立方米,长期在低水位上运行,当时北京密云水库周围好多居民在那儿盖了房子,种了地的都被淹了,当时北京市政府花了不少钱,马上把这些被淹区的居民向上迁移,给他们安置。当然北京密云水库到了蓄水30亿立方米的时候,密云水库几个坝发现需要加固,如果不加固的话,那么万一有一些引发比如地震,比如一些情况,对北京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在那个之后,从96年下半年开始不得不把密云水库当时蓄的水放掉一些,又为了99年50年大庆,搞密云水库的大坝加固工作,又放了一些水。到了99年的时候,密云水库蓄水量还有23.5亿立方米,但是到了99年五十年大庆又为了满足北京河湖水系冲洗一遍,把污水排出去,又往里头开闸防水,当时总是希望密云水库什么时候再来一次大的洪水,可是一直到了去年,到了05年还是没有,好容易市政府盼来一个特大喜讯曼莎要来了,改防讯为迎讯,现在正是七下八上,是北京市主讯期,这个时候北京全年30%降水集中在这个时期,北京历史上大的洪灾也是在这个时期,63年的时候北京发了一次特大洪水,当时公布消息是4000人,淹了河北沧州子牙县,当时来广营一天就下了460毫米的雨量,北京的洪水都是出现在这个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但是整个12年了,特别是北京密云水库和关津水库上游没有有效的洪水,曼莎忽悠了一下北京以后,结果又从天津向东去了,北京没盼来这场雨,当时考虑曼莎可以给北京带来10亿立方米水,当然曼莎走了以后留给北京一个低气压团给北京密云水库蓄了1亿立方米的水,也是弥足珍贵。所以现在对于我们排水集团来讲,这四年要大力建再生水厂。把我们经过二级处理的水,再经过深化处理以后,满足工农业用水,生活杂用水,绿化用水,洗车用水,景观用水需要,所以北京从2000年起就开始搞再生水的利用。
大家看这个图,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给北京满足再生水的需求,主要两条路:一条是走河道,大家看到的蓝色区域是从最右边高碑店湖到拐弯地区就是通惠河的广渠门到高碑店段,实际上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水现在打到通惠河里头,本来水是从通惠河从西往东流的,现在由高碑店栅把水位抬高以后水位向东流,其中用水量第一大用户就是热电厂,第一热电厂取的通惠河水,这一块就是北京南护城河,北京护城河保留下来的一段河道,就是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一直到天宁寺,这一段河道是保留下来的河道,通过这段河道把水回输到陶然亭公园、龙潭湖公园、到天坛。说到天坛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拒绝使用他的水作为绿化用水,因为园林局经过研究实在舍不得这些千年古树,这些水虽然经过深度处理的水,但是里面还是有一些有害物质,对这些古树的影响可能不是几年,几十年能够看出来的,为了保护天坛的古树。大家看这个河道,还有这个管道,暗红色这段是中水管道,所涉及的地区已经在天坛的脚下了,但是天坛没有用这个水,大观园、龙潭湖、陶然亭实际上用了高碑店再生水。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建了这套系统实际上从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经过二级处理以后,经过生物处理以后,这个水我刚才讲到的四类到五类水质之间的水,这个水到污水处理厂比略五类水质污染还要臭得多,实际上经过处理变得五类水已经很不错了。然后再经过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个泵站打到北京自来水六厂,自来水六厂大概位置在四环的东南角这儿。现在这个自来水六厂就变成了再生水厂,就是把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水再经过深度处理,所谓深度处理它用的方法是比较简单的,这个水经过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的水先经过缓冲以后,把里面有的东西沉淀以后,放到一个絮凝池,往里面加絮凝剂,类似明矾一样的东西,一种药剂经过搅拌以后让水里头的剩余的污染物絮凝以后沉到底,然后经过沙滤池,把这些絮凝的絮凝体沿着北京南二环一直送到天宁寺附近当时北京市府大楼这一块,这个也是北京现在最重要的一条中水输水管道,现在北京不是生产不出中水,这个水大家看那边还有一个管线,从水源六厂向北京垡头地区,提供一些化工厂对水质要求不高的一些水。同时除了北京水源六厂以外,在奥运会之前,北京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建了一个8万吨水的中水厂。只修了一条输水管线,一个10万吨左右的中水厂建设大概有几亿人民币就可以解决,但是处理一吨中水的成本大概就是一块多钱不到两块钱,可是要把这个水送到城市里头,这个管线所消耗的费用非常之大。
这个就是清河中水厂,大家看桥下景观水就是清河中水厂的水,主要送到奥运公园绿化用水,景观用水,奥运湖,奥运公园里面龙芯水系,实际上奥运期间用的还是密云水库的水,奥运之后已经完全切换为清河污水处理工厂的水了。现在中水所面临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北京,北京的自来水管网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搞成的,想把北京市各个中水厂生产的水送到千家万户,到时候家面每一个小区,每一个楼都得有两种管线,而且这两种管线千万不能闹混,我们搞中水管网的时候,我们厂内都出现过不小心哪个工人一接,把中水和自来水串了,谁家压力大就跑到哪去了,也可能拧出来就是中水,中水作为洗车水可以,拖地还凑合,浇绿地还可以,但是真拿它洗菜做饭大家谁也接受不了。但是现在水处理,自从奥运会之后又提出北京南水北调推迟进京以后,北京现在污水处理厂准备从明年起升级改造七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包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耗资几十亿,包括清河污水处理厂都要投资四十个亿投资,清河污水处理厂准备建一个超大型中水厂,但是现在面临很多问题都是非常困难的,比如污水里头有很多污染物,很难把它去除,现在最难去除的,最明显的就是使水氟氧化,现在看着水道很清,顺着它走发现水慢慢变臭,里面两种磷氮两种元素并没有有效去除,所以我们一般污水处理厂对这两种使水富营养化的因素一直是困扰各个污水厂的,我们总在喊脱磷除氮,但是所耗费的经费,每吨水处理费要成倍增加,所以只有北京现在有能力能够把磷、氮控制在什么程度。
从今年起改建七座污水处理厂,除了增加生产中水以外,对影响水质量的脱磷除氮工作需要进行,我们尽量把磷含量降到每升一毫克磷,北京市污水里头主要的磷的来源在市场上大量出售的含磷洗衣剂,洗衣粉,洗涤剂。对于个人来讲,含磷洗衣粉相对价格便宜,洗净衣物的去污能力较强,现在还没有一个价格便宜又不影响水体,又有非常好的去污能力的三聚磷酸纳,昆明有一个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三聚磷酸纳厂,现在很难处理。还有就是水里的抗生素,不管是人用抗生素也好,牲畜用的抗生素也好,最后很大的部分都要通过人的排泄物,最终进入到污水厂,作为污水厂去除水里面抗生素的残余也是非常大的挑战,我们试图用各种办法把抗生素的残余去掉,实际上效果不大。我们培养微生物过程中,它还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还有口服避孕药,整个北京地区大概有200万人在使用口服避孕药,最后这些含有雌激素的成分,都通过人的排泄物最终进入到污水水体,这些污水水体会影响水中一些生物的繁殖能力,甚至最终拿这个灌溉蔬菜,最终卖蔬菜的时候会影响人的新陈代谢激素的活动,最近老是听说现在男子精子数不断下降,从本世纪初的1亿多个,减少到现在的不到4000万个,其中这个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我们在经过反复实验以后,对它的去除倒是有了一个比较拿手的方法,就是臭氧处理,经过往水里加臭氧以后,发现两个对水有好转,一个是对水的色度,加了臭氧以后,原来铺的水发黄,现在这个黄色大大减轻。第二,就是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的水平大幅度降低,但是现在只有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四万吨规模有这个处理规模,其他厂没有,这个要逐步进行改造。
我邀请大家在一个适当的时候,邀请大家参加一下我们污水处理厂,更直观介绍污水处理厂的过程和今后的发展。现在实际上北京这几年里头我们生产中水最大的问题,很多生产水生产出来不得不排到河里面去,给大家用,别的地方又不能用,下雨的时候树也用不着浇绿地,冬天的时候百分之百排到河里头,现在管网到不了各家,水生产用出来特别困难,没有管网开汽车,拉到洗车房用一吨水,一吨水合20块钱。北小河主要给奥运村生活区供的高品质的中水,北小河每天生产一万吨中水可以达到瓶装水的水平,比咱们自来水还要干净,用一种高成本用反渗透法生产的中水,因为北小河离奥运村比较近,大家看清河中水厂,后年准备建一个三十万吨中水厂,现在八万吨水基本上是供的,清河很多新建小区,建设过程中加中水管建设什么的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一些,开发商直接把建设增加的钱给将来的业主了,所以这个事情比较好办。要说一个楼建一个重水管线,这个钱谁出?非常难的。
提问:因为国外的水都是直接回收净化再利用的,跟国家方面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处理方面有不同?国外的污水同样跟我们一样排到管道里面去?
谭乃秦:实际上如果用现在所通用的可以到达饮用水的标准,要用一种反渗透法,其实反渗透法只有四分之一的水能够达到,反渗透有四分之一水可以达到饮用水水平,四分之三水叫浓水,进到一个管子里以后,有些家里买纯水机,这儿放出来可以拿杯子引用,那边有一个管子流出的水只能洗衣服。从理论上讲,只能用四分之一的水变成这种。但是还有的老百姓接受能力,包括我们北小河污水处理厂生产的二污水,纯洁度可以直接引用,可是谁知道奥运村那个喷水池里面喷的就是那个水,可是那个水还是写了一个牌子非接触水,大家心理上很难接触,这个德国用了一种办法,把水经过处理之后达到这个水平,怎么返回到地下,和地下水混合,再抽出来心里就能够接受了。因为和地下水混合,还有一个在地下自净化过程心里可以接受。在现在水价这么高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的,关键是大家心理接受能力。
提问:如果家用的净水机质量可以达到引用水平吗?
谭乃秦:家用净水机,有一种净水机有一种纯水机,实际上净水机只是一个过滤膜把一些大的分子量去除,我尽量还是烧,不是有热水吗?还是烧开。进入到家里头自来水,咱们用的管网里头水平现在比西方国家差得远,到欧洲哪个国家,到厕所里都放着杯子,渴了上厕所顺便抓个杯子就喝,宾馆里不供开水,直接到卫生间打水喝就是这个水平。其他指标北京是控制得非常严的,包括重金属保证里头也没有口服避孕药之类的,自来水还是可以保证的。
汪永晨:现在从北京以网络的速度去江源,上次杨勇和我们讲过一起做“水”这块的意义,但是媒体宣传以后有人提出来异议,你们找水难道想把水从青藏高原调到内地来吗?现在内地不是太缺水,是不太合理使用这些水,不太检点把那些不该进到水里的东西进到水里,然后进到水里也没有及时处理所以出了很多问题。这个其实跟我们自己本身每个人都有责任在这里面,我们这一趟去的应该说是无人区,有很多不是我们在座这些人非常直接的去影响的,但是全球气候变化,现在大家比较公认的90%认为跟人的过度生活方式,还有对自然的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以前我们老是在说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我们这次去就是想自己亲自去看看,到底这个影响有多大?其实我11年前就去过,而且在《绿镜头》里面写到当时非常漂亮的冰川,93年去的人94年再去的时候说那里已经面目全非了,但是我这里看的还是非常漂亮的。因为杨勇在记者沙龙上告诉我们这些冰川已经完全消失了,我还不太相信,这么大冰川怎么没有了,但是这次可以告诉大家这个冰川我没有看到,当然也有我们走的距离还要找新源的原因,但是杨勇站在离冰川很近的地方拍回来的照片,发现这个冰川已经没有了,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情结,我十几年前拍到过。我非常希望今年12月底在丹麦哥本哈根开的,杨勇作为科学家能够在那儿开一个小的论坛,因为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世界政治家、经济学家、生物学家都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情。但是在江源现在已经成了这样了,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走到的每一天土地,每一个冰川,杨勇告诉我们都是人类第一次踩在上面,关注程度真的是不够。
接下来可能有很漂亮的照片,但是也有很多确实让我自己十年以后没有想到的这些场景,这个就是我们考察的路线。当然我只走了一个月,杨勇接下来还要走三个月,到三个半月,本来直接进入到可可西里无人区,但是自己没有想到四辆车这次一个月出来的时候已经坏了三辆,有一辆直接扎到水里,里面三个人打碎了玻璃逃出来的,我自己坐的那辆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一声好像撒气的声音,坐在上面惊慌无措,前面车盖发起大火来了。还有杨勇开的四轮驱动的,到我们出来的时候只有一个轮子还在转,这就是中国民间独立科考,今天有人问我是不是瘦了?我觉得少了十斤,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当然江源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确实这种考察,要是没有做好充分思想准备要进去的话,是很艰苦的。
这是杨勇认为的找水,刚才讲南水北调,西线调水现在依然是很争论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就要看一看西线能有水调来吗?这个是我们考察的,给大家看看照片。
昆仑山、西北水整个状况,最后杨勇会写一个调查报告,我相信一定还会到我们沙龙跟我们详细讲,这是6月19号我们出发。我们出发的时候,然后再看我们的最后。
这是我的期待,这是98年拍的冰川,当时的网状水系,虽然冰川溶化已经很严重了,但是拍到这样的冰川并不是很难。我们这次是从成都出发,从这儿放了几张照片,很想回忆一下一年以后的地震。龙门山6月十几号去的时候,虽然当时刚刚一年,但是这个地方大规模挖沙,修水电站,修路已经又在开始了,而且我在江河信息里写到修路非常让当地人气愤,因为有工程就可以有钱。
看到左边那张照片这么好的路为了要拿到钱就给毁掉重新修,我7月17号从拉萨回到北京的飞机上我看到四川的报纸,上面写到四川因为闽江地震以后泥石流过多进入四川,所以成都大部分没有水了,成都喝的都江堰流下来的水,现在喝紫坪库水库的水,刚一震的时候,说紫坪库没有问题,大坝经住考验,但是杨勇到支撑大坝的坝间看了全是裂了大口子,这次雨季之后四川遭受次生灾害,就是这些泥石流,一个就是堰塞湖,一个就是造成老百姓饮水困难,我们拍到还是在继续,没有进行环境评价,还在继续修水电站,还在继续挖沙。
这是进入到九曲,有一个叫堂客的地方非常漂亮,我们刚到旅馆里,然后就被严密的监视,你们只要开泵车想去这个地方,当地老百姓就想收钱,从哪儿穿过公路的时候没有问题,但是一住旅馆就意味着游客,是游客一个人就要收80块钱。咱北京人有很多挣钱的机会,人家那儿靠什么挣钱呢?所以既然那个地方是人家的家,我觉得收一点钱也还是有道理的,这就是九曲。这个地方叫甲曲,这个山是南水北调,如果要修西线工程的话,整个山谷全都要成巨大的水库,这个地方是一个高原沼泽地,下面是泥潭,人的粪便,垃圾全在这个区域之内,对整个原生态这样一个地方的破坏,将来蓄水以后,这个水质要引到我们下面来,会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是什么?现在科学家在说像这样埋在这样的地方,产生的厌氧,其实就是甲烷,甲烷就是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一点不比火电差,因为这个地方没有人做过研究,但是水电站现在欧洲也好、美国也好,很多人做过研究,早期的这水电站,比如像三峡这么近期水电站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是火电的四倍,这些东西有人说属于前沿科学,还没有被更多公众知道,但是像杨勇这样的科学家站在这样的地方,他认为这样的地方如果蓄水的话,除了水质问题,还有嶙峋,因为人为的阻隔,要有坝以后,造成会是什么样的?今年绿家园去壶口瀑布种树,那种奔腾咆哮的画面,过去50块钱背面的那个湖口,我们三月份北京已经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但是那儿大量的你看厚厚的冰,把喷薄而出的壶口封住了,老百姓生活非常困难,嶙峋带来以后。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是夏天六月份中旬,这个地方就是一个黄河和长江水系,杨勇这次非常高兴的就是弄清楚了这些水系的分界,我们开始的时候他老觉得我们特别傻,我们确实在高原上大家脾气特别大,经常被他训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内流河,和外流河,有一些水流到自己湖泊里,还有一些水,像沱沱河流到金沙江,长江,内流河流到湖泊里的水流着流着就干了,外流河面临更大的挑战一个是沙化,一个是荒漠化,我手举着的就是一边是黄河,一边是长江。当然你需要有专家带,我们后面还可以看到一边是南长江,一边是长江,就是水系的分隔。
这个就是开始进海拔4000米以上,真是没有想到越往西走,这个就是这么宽的河床,可是还是我跟杨勇一直有一点沟通问题,我老认为这个就是应该这样大的河,怎么干成这样,一定是全球气候变化变得这样,杨勇说不能完全这么说,因为也许这是洪水流下来的河道,正常的时候没有这么大的水,就是这么细小的水。我写《江河信息》的时候老弄不清楚到底是季节性的河流,还是洪水的河道,还是全球气候变化对这儿的影响。其实我们的这种考察就是像这样的问题,我觉得一直是属于一种从记者的眼光来讲就想去解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本来看到这样的地方,只剩下河床。但是我们在路上碰到优云乡的一个书记,问他干旱有什么原因?他说草场越来越退化,水也越来越少。
我管这个叫江源的常住“人口”,这样的野生动物,野驴,我们采访的老百姓说比原来多了,一个是现在打野生动物的越来越少,而且有一点很值得欣慰,藏族文化传统越来越得到尊重,可能过去有一些人去那边淘金,到那边做自己的发家梦,对当地老百姓文化传统会有很大的冲击。现在来说应该是得到一定的重视,所以现在野生动物确实还是挺多的。就像我们见人的人时候也同时能够见到野生动物,就是人和自然在江源,还是有的。我们绿家园曾经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就是07年暑假生态游,当然也有可能有季节,我们是八月份去的,我们这次去江源是七月初,一个月时间差别,有可能有水的季节的分配原因,但是一会儿可以看到它的变化还是可以看出来的,江源的这些花儿。我其实有的时候在想,我99年采访昆明世博会的时候,非常漂亮的高山杜鹃,国外驯化了这些花,成了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来源。可是像高我们原上这么漂亮的花儿,黄的叫“高原大黄”,又是药材,黄的非常漂亮。紫的花也不知道是什么花儿,本来徐凤翔老师来了可以问问她。江源的生机确实还是让人非常感动。
这个就是我说的变化,从黄河源头现在大家一般比较容易去的就是牛头碑,下面一点就是玛多,玛多原来是非常富裕的,现在很穷,因为气候变化越来越多的荒漠化,07年8月初我们拍到的,这是09年,2年时间就会是这样。当然杨勇也不同意我说就是这儿已经退化成这样,他认为跟季节,跟每一年风水铺水还是有关系的,但是对于记者来说拍到这样的照片还是觉得两年时间就可以变成这样,这个也是2年时间从玛多桥到绿树的路上,我们97年拍的时候,我当时做的PPT还说这个沙化,原来这个地方叫星星海,当地有说王母娘娘花镜不小心掉在地上形成无数的星海,但是不知道今年同样的地方,因为那个地方就是在路边,可以同样的角度拍到只有一滴眼泪,正好我在治多县的时候,中央电视台也播了三江源的电视片,也是退化,也是人类的眼泪,我们老说人类最后的一滴水是什么?这张照片让人觉得这一天到来不是没有可能的。
这是我们在江源的艰辛,比如我们在大风中支账篷,我们车陷在水里,我们用千斤顶一点一点弄起来,我们走一步陷一步,他们那儿9:30天黑,我们车在水里出不来,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来。
在江源还有一些让人不理解的一些事情,这是扎陵湖通往鄂陵湖的路上。这个是村村通公路,这是很重要的,要照顾到边边角角的老百姓。我们要去的地方,那个乡可能没有十几户人家而已,在我青藏高原这么脆弱的地方修路,而且不只一座,其实还有更多呢,本来已经退化非常厉害的草场现在就是要这儿修村村通公路,一会儿给大家看一下完全是无人区的地方做围栏,这种事属于行事主义,还是有工程就有钱,还是真的为了老百姓,我只是拍到了,记者只是如实的来反映,反正修的桥真的让人非常心疼。那个地方已经退化了,但是你要不去动它的话,它起码是一个硬壳,但是人一动它的话马上成为一个流动的沙源。
这是我拍到黄河源的第一个水坝,如果大家要去黄河源,扎陵湖、鄂陵湖,我们这次地震知道大量水电站全都被震坏了,那儿扔着呢,这些钱全是纳税人的钱。现在去闽江里面全都是震坏的水电站扔在那儿。
我们看这个,水上飘出来不是脏东西,露出来的沙沟,露出来的地方又都长了草,后面可以看到长江支流现在长了非常高的灌木,完全换了一种生态。不知道黄河源头那儿会不会富营养化,拍起来很漂亮,但是边上是黄黄的。
谭乃秦:水少,本身就被浓缩,水里头氮磷两个最主要的元素在里面。
汪永晨:他们那儿也不会用无磷洗衣粉。这是扎陵湖,本来鱼什么都很多,这是出水口,从扎陵湖出到黄河里的出水口,旁边已经沙化了,扎陵湖情况比鄂陵湖可能更糟糕一点,藏族的小伙子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忠实听众,最喜欢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什么节目?他说小喇叭。今年5月黄河源和长江源大面积的雪灾。我问他扎陵湖里有很多鱼,你们不打吗?他们说不打,我说是不让打吗?他说不让打,我们藏族人也不打。我们在江源的时候有一家人告诉我们他们走访牧民,这家可以有150头牦牛,一头牦牛可以卖平均2500块钱,他们家有150头,有400头绵羊,还有200头公羊,但是进到他们家,一贫如洗,连个盘子都没有,更别说床了,就睡地下,这就是人。他们有了钱可能还会送给寺庙一些,他们也不卖,我们当地政府希望有出栏率,希望他们卖,这些人觉得这就是我们家,他们理念一群人明年就可以成为两群,就能下羊,我们卖了钱,今天卖了明年钱可能花了就没了。这就是他们的算术方式,羊明年又长了一半,我跟他们说了现在老雪灾,你们家雪灾死了多少,他们说雪灾死了一半,那为什么不卖,那不能卖。江源这些人也挺多的。
这个是我们走进真正马上要到黄河源头了,那里有一个牛头碑,国家部队现在说卡日渠是新定的黄河源头,长江本来应该是沱沱河,而且这次杨勇最得意的就是向上推了20公里,杨勇认为沱沱河的长度,我们现在走到20公里地,那应该比当曲还长,而且唐古拉山60%水是沱沱河的水,长江三源当曲占20%,沱沱河占60%,杨勇认为不应该改变沱沱河是镇原的地位。这个就是一个江源的退化,像这样的沼泽已经大面积脱水和干化,这种现象江源生态状况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那个地方本来很脆弱,本来多年来形成的沼泽是养育我们母亲河非常重要的一个源头,现在这个源头就遭受着这样的破坏。
我们五月份刚刚遭受大的雪灾,按理说水量并不少,但是他的退化依然很严重。如果说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影响是很大的,但是还有一点也特别希望大家能够跟我们一起来去干的一件事,我们走到玛多乡的时候,路边有几个干部模样的人过去打听,就是当地的乡长,正着急这样的地方,现在因为修了青藏铁路,要大量开矿,这个矿是加拿大人开的,而他们拿的旅游护照,并不是做生意的护照,可是他们来的手续是一应俱全,所以乡长根本管不了他们,然后这个乡长特别气愤跟我们说,老说我们江源的这种退化是过渡放牧,羊子再多也不会把草原毁成这样,他会给我们寄一些他们那儿被破坏的一些照片,这些公司拿着尚方宝剑,其实身份又不是商人,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真的很需要我们媒体在这么脆弱的地方,本来就是这么敏感的地方还在那儿破坏。
这个是国家源头黄河源头的地理标志,源头边上还有一所小学,正好有那么巧,彩虹正好打在小学的三个房子上。现在假如算最近新的话,国家地理研究所的标志,涌出来这股水,是约古宗列盆地涌进来的水。我们想想我们下游的黄河,断流的断流,污染的污染,濒临的濒临,百孔千疮,上游的藏族孩子,藏族我们兄弟姐妹用他们那么和自然相处的方式保护着我们的母亲河,至今还是那么的清澈和圣洁,但是真的是走不了多远。我们现在有一个江河十年行,走西南六条大河,如果能够找到钱就去走走黄河,从源头到我们入海口,一条饱经沧桑的母亲河,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它在江源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我们人,这也是我们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我们人面对自然的态度。
这就是那些江源的孩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教他走路,可以很高兴告诉大家,义卖这些书,大家每次说帮助潞江小学建阅览室,今年给他们学校订了报纸,订了杂志以外,我卖得比较努力,大家买得比较积极,所以还有一些钱,去江源的时候,小学没有电,那个彩虹不能让他们晚上学习,后来当地人告诉我们三千块钱可以买一个小的水力发电机他们可以有电了,所以毫不犹豫捐给他们三千块钱,他们就有电了。
这是长江另外一个分界线,这是海拔900多米大山上,也没有想到一下了水系以后,我们应该是进入了长江水系,马上就是这样的干涸。
这是那座曲麻莱的废城,旁边干的河叫列恰河(音)。去年和凤凰台做江河节目的时候,早上不提供洗脸水,今年住的交通宾馆好歹提供了,就问别人这样一桶水是五毛钱,街上看到很多这样的送水车,五毛钱这么一小桶,随便看的景都是这种干的。这是一个公安局长的家,家挺漂亮的,但是就是没有水,然后还要告诉大家的是这是长河源,黄河源,他们两个源都叫自己的第一线,曲麻莱其实也守着长江、黄河,他们叫黄河第一线。然后就是治多县,治多县就是长江的第一县,他们家里特别干净。
顺着(列恰河)进入长江无人区,先看到的就是挖沙,人家说你们城市人建房子,建高楼,我们也要建高楼,就是需要沙子,这是已经长出灌木的(列恰河),基本上它的生态已经得到非常大的改变。这个就是(列恰河)上的电站,07年杨勇冬季去考察,回来在咱们记者沙龙上讲过一次,这个地方恨不得大半年是结冰,他们依然要修这个水电站,其实在高原人家也需要用电,这个电对他们高原还是有用的,只是几个月,到了冬天不能发电了,政府给高原的就是太阳能板,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分配的,反正有很多老百姓家得到政府免费给的太阳能板,能够有电,有电视,可以打酥油茶,但是修水电站还是让那块的人在继续着。
我当时写《江河信息》的时候想别人会不会以为我专门挑这样的地方拍啊?但是我非常诚实的告诉你们,我坐在车上拍到的就是这些,我们开着玻璃也好,停下来也好,我的面前就是这样一些干涸区,当然直到这个的时候,我和杨勇还在有争议,他还说这个有可能是季节的涸,三江源区,我们黄河、长江、南长江源区也是非常近的,虽然没有那么并流。这个是(口径河),这些人原来是牧民,现在把他们集中起来,像这样可能不会太多去干扰这些牧场,这些草原,希望不要这些牛羊太多了去破坏。但是你们看河里这些所有的点,垃圾,下面是老鼠动造成的塌。但是那个脏真的让你惨不忍睹,全是包装垃圾。本来牧民不会每天要买这么多东西的,可是现在的问题是给他们城市化了,但是城市化以后带来这种城市化以后的问题,垃圾怎么处理?生活方式随之的变化,他们怎么样去应对?你看到原来完全是大自然,然后再看到大自然被人固定住了以后的垃圾的这种城市,不知道是一种无奈,还是有什么办法?
那天走到一个寺庙,(共撒寺)的分支,不久以前这个小僧人喜欢动物,在今年6月份亲眼看到了雪豹,然后没过几天一个雪豹头被他们狗给拉回来了,青藏高原其他的动物如果去大家都有可能看到,但是最难见到的就是雪豹,有一个英国生物学家经常会出去考察,他就是拼命在喜马拉雅山看到雪豹今年五月去的。不过我们解决了一个非常大的疑问,这个小伙子给我们讲看到雪豹的状况,他当时已经见到过两次了,正好这个时候来了一辆摩托车来请他,然后进去吃饭,背着藏族的褡裢出来了,然后问他去哪?一个苦恼了很多天的疑问解决了,当地的老百姓缺水,当地老百姓说从来没缺过水,水一直有,但是这两年了,河全干了,原来河是满的,现在请僧人给他们祈祷,我们看过很多电影老百姓求水,我们这个小僧人就去充当求水的工作了,祈祷去了,所以我跟杨说,当然不能说所有原来这些河都是满的,有可能是季节河,有可能是流水流下来的干涸道,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这个地区,对这个地方的影响就是缺水。
烟幛挂这个地方水之大,水之奇,水之美,我们走在这儿的时候,我们也去烟幛挂,可是那儿一滴水也没有。这跟一个垫子似的,最后没有进到烟幛挂峡谷里,现在江源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黑毛虫,没有天敌,只要有它们一片田地都没有了,老鼠吃了这些草第二年还可以长,而这些黑毛虫吃了这些以后第二年不长了。
然后索加,杨勇说特意为了我要去弄了一个,去的一路上非常漂亮,我们知道索南达杰当年的办公室的市委书记,这是我写江河信息的索南达杰的办公室,狼从我们旁边跑过去,总之野生动物还是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多,当地还在种草,我们觉得很奇怪,不是让它自然恢复吗?反正种草也是有钱也是一种工程。因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政府花了150万,这个地方又改太阳能站,又叫保护区,又叫观测站,150万观测仪在那儿已经六年了没有一个人会用,我将来在大学里讲这些,不知道有没有大学生海拔很高,生活很艰苦,但是是一片处女地,需要有科学家到那儿观测,需要有科学家到那儿研究,这个牌子就扔在他们院子里,墙上挂的很好的办公室的规章制度,一应俱全,但是就是没有人。他们给我们打开这些电脑都是很好的设备。我们为了想去看黑颈鹤,刚才说的大冰雹,我们在大冰雹之后拍了一张照片。他说我们这儿有很多野生动物,但是连一个相机都没有,然后一激动就把自己的相机捐给他了,但是比较可气的是我后来在最后倒数第三天,我们住的账篷被大冰雹砸得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我睡在水里,我相机就搁在枕头旁边,我认为最保险的地方,结果我们老泛给我修的话说跟买的钱基本上差不多,所以为了还愿还得给他买一个新的。
我们走到靠近唐古拉山以后这种干,这是当曲,这是我们走进无人区,看见雪线一点点后退,这次拍的水好像比那时候还要多,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些人,他们那儿有一个观测站只管记录,然后你问这个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影响,他完全不知道,就是完全是一个人的机器,我说这个曲线不是已经看出来哪一年风,他们说只管提供数据,连曲线图都是别人发给他们的,基本上属于一问三不知。高原观测站现在所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小的。
这个是我去年拍到的,每一年和每一年确实不一样,去年我在那儿确实沙化移到这儿,我问观测站的人,我问他们去年看到了吗?他们说一般没有车也没有出去,所以江源现在很多数据是没有的。这是猴爬竿,全球政治家都在热议气候变化的时候,还有半年哥本哈根就要召开气候大会了,只有我们这几个小人物面对江河变化着急。刚刚走进无人区,我们车就漏油了,有很多窘况。
这个小的是各拉丹冬,第二主峰,在青藏高原边上,世界最高的火车站,就是唐古拉山站。他们为了不要沙化,其实网格制沙是用草,咱们是用石头,我看起来不知道叫悲壮,还是壮观,用石头挡住风来进入到铁路。
这是杨勇非常着急的,就是开矿,土门煤矿,本来是青藏高原最高的煤矿,现在已经废弃了,因为质量不好。像这种开矿,一个是对表面植被破坏,还有一个很大问题是对地下水源的切割,把这些地下水源系统整个破坏了,所以我们一进江源,我们的车漏油的时候就在旁边一个小屋子里,他们藏民告诉我们现在一喝水就胀肚子,当然江源的水有很多矿物资,他们重新找了铁路的人帮他们化验过,有的人说喝了没事,那小孩肚子膨得特别大。也有人说他们是世界第二大毒水,他们希望我们带一点水来化验,杨勇说直接带到北京的话,没有放一种药就没用了。
我们打了一点水今年中秋节要倒到日月潭里,电视台想拍向台湾的小朋友问好,我问他们知道台湾吗?他们学过日月潭,我问一个小姑娘,我问知道台湾吗?她说知道,知道什么呀?他们选举举手比较民主。问他们领导人是什么?她说叫马什么九。我说江源的小朋友向台湾的小朋友问好,这么一句话学了半个钟头还没有说利索,他们是汉语教学的但是还是不行。
这是我们开始真正进入无人区,开始在冰上可以玩了,玩的时候岩羊这是青藏高原的一种野生动物。
提问:能上网吗?
汪永晨:说到上网,有件事特别好玩,我出来的时候已经12天没有跟家里联系,需要给家里打一个电话,沿着西藏铁路线有一点信号,但是这个乡离铁路线有点远,我要赶快打电话,他们告诉我说趴在学校木门上,把手机贴在木门上就可以打电话,我跟小娜有一个电话就是这么打来的。这是我们新发现的一个源头,因为江源其实有600多条冰川溶成了沱沱河,可是因为我们没有人去过,全都是空白。这是一个大冰块,正在溶化,我们那天下午到那儿的时候还有水,但是早上的去的时候一滴水都没有。
谭乃秦:这是典型的冰川。
汪永晨:当地老乡就叫(泸沽比泥),这是打的一桶水要中秋节送到日月潭里,几个车围起来,我们晚上就住在这儿挡一挡。这是我们在做饭,杨勇比较爱做饭,所以我们吃的还不错,每天晚上都不吃方便面食品,他一定要做菜,但是一定要有肉。这个就是一个没有命名的冰川,这个冰川我们当时只有八个人进到冰川了,杨勇一定要去找新源,所以不管我们,就带着几个摄影记者往那儿走,我就成了一个孤老太婆,早上十点,走到晚上十点,就在大冰洼子里面。然后有大冰雹两次,大狂风一次,大雪一次,一天里面,就这么变化多端,我自己没有人照相,我自拍了一张,没敢拿到这儿,因为太难看了。这是(泸沽比泥)再上面的一个冰川,杨勇没有拍到,这个独家,
谭乃秦:冰川一旦形成这种形状,就是最后的状态,已经没办法反射阳光了,和泥沙积在一起吸收,溶化非常快,也可能现在已经没了。
汪永晨:可以独家发布,这个地方5600米,不好意思告诉大家好几次已经决定放弃不再走了,然后就决定在雪上写上二行字:“因为杨勇”,因为他要找去水不管我了,“为了杨勇”准备拍下来。现在说起来很简单,当时最惨的一次,我问杨勇他说最多三小时能走到,10点走的,走到下午6点,还有这么远呢?你可以想想回来,10点到6点8个小时,因为当时只想着去拍(冰塔林),有人说我死心眼儿,一门心思想往那儿走,这个地方海拔5300—5400米,走了8个小时,居然还没走到,前面就是水,有一个摄像一直陪着我,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说回去请他吃饭,吃什么,他说吃涮羊肉,我说请十顿。他们到河里弄水,也轮不到我,我是最大,元老级的人,为了想拍冰塔林就往水里冲,已经过了膝盖,摄像说要到腰这儿不能走了,我们俩活活让水到腰真的不能走了,那水之急就把你冲走,不过还悄悄告诉大家,当时并没想到人,一心想相机都送人了,一会儿淹了怎么办,担心我那相机。
谭乃秦:(冰塔林)是冰川消亡过程中的。
汪永晨:我来的时候没有觉得那么远,走到天完全黑的时候,我们也迷路了,当时海拔5300,狂风大作,就是长河源。现在各个河都是汇入到沱沱河里,但是都没有命名,但是这些支流都没有命名。我这个腰本来就不好,然后有两个小伙子,人家两个小活伙子前面走,但是为了我们他们慢慢走,所以我说别管我,你们走吧,他们说不行。他们两个都有头泵,他们俩如果不救我,我肯定走不回来了,我什么准备也没有。整整16个小时,最后杨勇那边也疯了,看我们这边人没回去,找了两个人接我们,他们走了两个小时以后才看到我们,他们也快疯了。看到我们的时候,正赶上十级大风,带着大冰雹,这时候不能再挺身,刮到脸上巨疼无比,三个人抱在一起,你们看到马围在一圈避风,我们三围在一起,突然看到远处有灯了。第二天早上重复刚才那句话,睡在水坑里,送给别人的相机还淹在水里还得重新买一个。我真的特别特别希望大家把全球气候变化在江源的这些,对我来讲可能是一次经历,对你们来讲可能是故事,但实际上这就是全世界最关注的一个问题的敏感区,现在还没有人关注。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谢谢!
谭乃秦:现在黄河每年入海的水150亿立方米,只是雅鲁藏布江的一个支流,当然是最大的支流,拉萨河年经流量500亿立方米,最后从孟加拉国入了印度洋了,黄河去年流经东瀛入海年径流量不到150亿立方米,历史上最大的时候只有600亿立方米。特别震撼。
汪永晨:我们最后一天从拉萨回北京,从拉萨市里到贡嘎机场,你们要去看看残极了,现在这种干旱,荒漠化的程度,我每次做PPT最后一张就是贡嘎机场的一个山,98年第一次去那儿的时候山是绿的,今年不光山秃,其他全部都没了。
看看这些人,再看刚才那张,灰头土脸的。很有意思的这是我最后一天住在牧民帐篷里,走在半路前面路塌了,我们车歪在激流边上了。这谈晚上做了一个梦,因为我在电台实际上做新闻节目的,做的梦是文艺部的人找我弄一个交响乐,所以第二天早上我跟他们讲梦的时候我哭了,我说真的是一个大自然的作品,我们走了这一个月,最后我要把我们这趟采访,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与自然的交响曲,我也觉得太奇怪了,居然梦到这样的情景。所以我想可能关爱自然的人总会有很多梦想、有很多理想,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实现。在高原里有这么一堆火那就是希望,就是幸福,和那些大冰雹砸过来比起来已经太温暖了。谢谢大家!
10、广东遭外来动植物种入侵 原生态拉响警报
来源:《广州日报》2009年08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776459.html
近两三年在萝岗大塱村出现 爬屋顶钻楼板筑窝还咬伤人
陆地篇
和水中的入侵生物相比,生活在陆地上的入侵生物似乎离我们更近:它可能是一只从你身边慢慢爬过的蚂蚁,不小心被它咬上一口,能让你痛不欲生起大血泡,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它也有可能是你在林间漫步时一株美丽的植物,笑容可掬、随风摇曳,却在日复一日地绞杀着憨厚老实的“土著生物”,给我们本已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无穷无尽的隐患……
策划/赵 洁 撰文/金 叶摄影/黎旭阳(署名除外)
动物篇:蚂蚁凶猛
自然界中,自然分布于某一个地域的物种,叫“本地种”,与之相对应的是“外来种”,即不是本地自然产生和进化,而是从其他地区传播或移植过来的物种。
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玉米、马铃薯、甘薯、小菠菜、西红柿、西瓜……其实它们开始都不是生活在我们这里的,是被有心人引入进来,它们是“外来种”,但是到了新的环境下,它们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我们接纳它,它便成了“合法移民”。
然而,在众多的“外来种”中,大概有1%却是“来者不善”。出于某种原因,这些“外来种”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生长速度过于快速,以至于绞杀“土著生物”,使其凋零甚至灭绝。这种破坏力极高的“外来种”被称为“入侵物种”。它们是动植物界的“非法移民”。
易怒蚂蚁咬人伤畜
在华南农业大学实验室,我们见到了这种体积微小、貌不惊人却异常凶狠的红火蚁。
在一个直径只有十几厘米的土丘里,数以万计的红火蚁正在进行看似无目的的“布朗运动”,它们大都是红褐色的工蚁,有少量正进入繁殖期,已经长出白色的翅膀。它们体积很小,和普通的蚂蚁差不多,大概只有3~6毫米。可是,当红火蚁研究中心陆永跃博士用一根小棍子戳在土丘之上,只见大量的蚂蚁迅速顺着木棍向上攀登,很快就有一只爬到了陆永跃的手上:“啊,真疼!”他快速地甩动被红火蚁攻击过的手指。
“这就是红火蚁和其他蚂蚁最大的区别,它们具有很强的攻击性。”陆永跃说,这是一种很容易被激怒的蚂蚁,一旦它认为自己的领地受到侵犯,就会不惜一切代价疯狂反击。它会用尾部的螯针叮蜇“侵入者”,将毒蛋白注入人的皮肤,使伤口出现痒痛、红肿甚至水泡。事实上,大约有2%的人群会对红火蚁的毒液产生更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发热、休克、严重的甚至死亡。
密度是南美的100倍
华农红火蚁研究中心主任曾玲告诉记者,2005年,广东吴川发现了一种很凶的蚂蚁,咬得农民无法下田干活。曾玲和同事即刻前往吴川一探究竟:“只见十来米长的田埂上,密集分布着十几个蚁丘。”曾玲看到的最大的蚁丘占地有一平方米,高六十厘米。这是红火蚁们用几个月的时间堆起来的,令人不寒而栗。每一个成熟的蚁丘中,往往隐藏着几十万只红火蚁,仿佛一个个的“地雷”,如果一不小心踩到,不管是牛羊猪狗,还是小猫小鸡,抑或是人类,立刻会遭到几千几万只红火蚁的围攻,非常麻烦。
陆永跃说,红火蚁的老家在南美洲,但是因为在南美有一种专吃蚂蚁的“天敌”食蚁兽,一天可以吃掉3万只蚂蚁;还有多种寄生蝇,可以在红火蚁体内产卵,令红火蚁死亡;还有多种微孢子病原,红火蚁受到感染也会令产卵量减少,所以红火蚁在其“老家”繁殖得并不算太快。可是,当红火蚁作为“入侵生物”通过进口植物或别的途径来到中国之后,“天敌”几乎全部消失了。“再加上红火蚁的繁殖能力相当惊人,所以一蔓延就很难控制。
“国内目前发现红火蚁的地方,红火蚁的密度是南美洲的100倍。”
【1】 【2】 【3】 【4】
11、湖南浏阳镉污染化工厂被永久关闭
来源:《新京报》2009年08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772694.html
昨日,湖南浏阳镇头镇长沙湘和化工厂正门,当地农民用油漆写下了“我们要生存”等字样。本报记者 王申 摄
■ “浏阳数千人上街抗议化工厂污染”追踪
本报讯 日前,浏阳市镇头镇部分群众,因不满长沙湘和化工厂污染环境上街游行抗议。昨日记者从浏阳市相关部门获悉,目前长沙市有关部门已成立联合工作组进驻浏阳,造成镉污染的化工厂被永久关闭,相关善后工作已全面展开。
“三年来没发现辖区内有问题,这点肯定涉及渎职。”昨日赴浏阳处理此事的一长沙官员说,湘和化工厂镉污染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因企业违法生产,而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现已明确宣布永久关闭;同时,依法对缉拿归案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人员进行刑事追究和经济追偿,环保等职能部门的涉案人员已被停职接受调查或刑事拘留。
据了解,在相关人员被问责的同时,针对此事件的善后工作业已全面展开。
浏阳市有关方面表示,根据专业部门监测结果和专家调查咨询意见,湘和化工厂的污染范围分为四个区域:1、湘和化工厂厂区内为污染源的重点治理区域,已关闭停产;2、化工厂周边500米范围内为土壤镉明显超标区域,田土暂休耕;3、化工厂周边500—1200米范围内为土壤镉轻度污染区域,田土实行观察性种植,部分蔬菜限制性种植和食用。4、化工厂周边1200米以外的土壤,镉含量基本控制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范围内,对个别超标点位进行个体分析和处置。
截至7月31日,已出有效检测结果2888人中尿镉超标509人。
另据了解,为确保受污染土地所种植农作物不出现二次污染,有关方面计划将受污染田地改为花卉种植。
■ 对策
长沙多部门联合治污
对问题人群进行补检,将打击非法游行
本报讯 镇头镇上街抗议事件发生后,8月1日,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与污染区内的村民代表,进行了对话以求尽快解决此事。
目前,长沙成立了镇头镉污染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环保、公安、安监等部门联合清理污染源,截断污染传播途径,确保污染范围不再扩大,确保不发生二次污染。
当地启动第一轮体检中尿样不合格村民的补检,和1200米范围内特殊人群的体检工作;聘请省市专家为医疗卫生处置顾问,加强对已检测尿镉超标人员的心理疏导。做好500—1200米范围内的观察性种植指导工作,开展土壤修复、改良和治理规划工作,制订湘和化工厂周边污染区域新农村建设三年工作规划。
当地官方称,继续做好维稳工作,定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依法打击非法集会、非法游行、非法堵车堵路等违法犯罪行为。
■ 分析
浏阳有关部门发文分析游行事件原因
“群众对政府缺少信任”
本报讯 “镇头镇的污染事件让政府被动,政府并不是没有瑕疵,可上街的群众中,有部分人是在申诉一些无理的要求也是事实。”昨日当地的一名官员说。
该官员称,关于湘和化工厂污染一事,政府有对接不到位的现象,但总体态度仍是积极的。比如,政府工作与群众诉求对接不够。污染区域如何界定,镉污染土地平整、修复、治理工作何时实质性推进等都存在政府与群众沟通对接不够的问题。但7月29日、7月30日部分群众上街也存在申诉无理要求的问题。
例如,7月29日曾有人将一村民尸体抬到镇政府声称,该死者死于镉污染。而经调查,这名死者叫罗树其,男,61岁,其尿镉、微球蛋白均不超标。
昨日,浏阳市有关部门发文,对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文件称,“镉污染事件发生后,政府在医疗救助、收购补偿、发放临时生活补助等方面,采取了果断的措施,但为什么还爆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呢?”
一是心理压力不断积聚,达到了发泄的临界点。镉污染造成部分群众健康受到较大影响,农作物遭受损失。加上极个别死亡病例阴影,造成村民担心健康严重受损,心理上的压力不断积聚,这种长期的压抑心理,总会寻找发泄点。
二是恐慌情绪和不信任心理在不断蔓延。极少数人故意夸大镉污染对人体、土壤、农作物的危害,形成了心理恐慌的蔓延;从而怀疑和抵触专家咨询意见,并对政府工作缺少信任。
12、电子垃圾处置能否“绿”起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08-03
http://news.163.com/09/0803/11/5FPO1I0E0001376P.html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迅速普及和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电子垃圾”日益泛滥。如何处理电子垃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废旧电器成为“环境杀手”
“您家里共有几台电视机?”“新添置高清电视机后,原来的旧电视机您会怎样处理?”……
日前,北京外国语大学SIFE社团E-WASTE项目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针对数字电视推广将淘汰大批旧式电视机等问题进行调查。统计的结果是:被调查的50户家庭共有120台电视机,平均每个家庭拥有2.4台,多的达4台,而且大部分家庭已经更换了高清电视,或打算添置新电视机。
在未来几年,不仅是电视、手机更新加快,个人电脑、mp3、数码相机等一大批数码产品的更新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淘汰下来的电子产品数量势必越来越大。
然而,电子垃圾可不像普通垃圾那么好处理,它不仅量大而且危害严重。特别是电视、电脑、手机、音响等产品,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比如电视机的显像管含有易爆性废物,阴极射线管、印刷电路板上的焊锡和塑料外壳等都含有毒物质。而废电脑危害更大,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50%以上对人体有害。一台电脑显示器中仅铅含量平均就达到1公斤多。
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电子垃圾回收的正常渠道,小商小贩成为回收电子垃圾的主力军。他们回收废旧家用电器,对尚可使用的,稍作处理后又流入低收入家庭或农村;对不能使用的,拆解后对其中仍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元件进行翻新改装,再次流入市场,而没有利用价值的部件扔掉后被填埋或焚烧,大量有毒物质因此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今年年初,一则外媒拍摄的国外电子垃圾流入广东小镇贵屿的视频新闻引起很大反响。根据公开的资料,地处粤东地区练江北岸的贵屿镇,每年回收处理的电子垃圾在百万吨级以上,被称为全世界最大的垃圾电子拆解基地。在那里,人们焚烧废旧电线和电缆,用硫酸水冲洗线路板,那些无法再回收的垃圾则被再次焚烧或就地堆砌。当地的环境被严重污染,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土壤毒化。
出台新规力挺正规回收
在北京利康金桥旧货交易中心,长期经营二手家电的张老板正皱着眉头计算上个月以来的账目。作为一个经营二手家电的老板,他从数年前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开始,慢慢从“游击队”逐渐发展到开店面。“以前利润是不错。”张老板承认,“回收来的家电,我们拆卸、组装、喷漆后翻新,几十、一百块钱收来的东西转手就能赚个几倍价钱。”
丰厚的利润回报,让民间的电子垃圾产品回收形成了气候。“不过现在买卖有点难做了。”张老板表示,最近国家出台了鼓励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回收的废旧家电越来越少,都转到电器卖场去换新电器了。
不仅是家电以旧换新鼓励政策,今年2月25日,国务院还通过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使得我国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终于有法可依。按照该条例,国家对废弃电子产品处理实行资格许可制度。要取得从业资格,需要具备完善的处理设施、处置方案、分拣设备和相关技术人员。专业人士表示,行业门槛的提升和责任制的约束是该条例最核心的两个内容,从法律角度有效地填补了这个行业监管的诸多空白。
作为北京市第一家集中处理电子垃圾和废旧家电的分拣中心,海淀区韩家川电子垃圾分拣中心过去一直处于“政府无补贴,百姓不认账,企业吃不饱”的尴尬局面。条例中对处理电子垃圾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解了困。这家分拣中心的黎先生称:“无害化处理设备的引进、厂房的改造升级、技术人员的开支,这些都需要资金做保障。我们分拣中心在改造时就投入了2000万元左右,这么大的运营成本,政府在税收等政策上对我们的帮扶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北京另一家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华星集团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有了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个行业,有助于构建起一个安全环保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置体系。
当务之急加强宣传引导
新出台的《条例》体现了“生产者延伸责任”,要求生产者负责回收其废弃产品,提出建立电子废弃物多元化回收和集中处理体系。比如规定没有封闭厂房和专业设备的企业和个人不给予其回收资格,对于造成污染的也有相应的处罚等,这些都对电子垃圾的“绿色”处理提供了保证。国家环境保护部污染控制司负责人表示:《条例》的出台,是我国环境执法一次大的转变,是从被动治理到主动防御的转变。
此外,为了堵住“洋垃圾”的“入侵”,今年年初,国家环境保护部还发布了《进口废物管理目录(2009年)》,电子垃圾等固体废物进入中国将受到更多限制。未彻底清除有毒有害物质的废弃计算机设备、家用电子电器产品、通讯设备等,以及所有废弃游戏机、照明设备和医疗器械设备等都在禁止之列。
海淀区一家电子垃圾回收企业的负责人认为,中国的百姓也应该培养环保观念,可效仿日本的办法,由消费者在新购电脑时负担一部分回收的费用。采访中,部分市民还向笔者反映,他们也想安全环保地处理旧家电,但是根本不知道正规的电子垃圾处理企业在哪里,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转交,只能就近卖给小商贩。
看来,要让电子垃圾的处理走向绿色环保,除了加强立法监管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引导。
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实现电子废弃物的有序利用,有了立法还不够,还必须形成完善的回收和集中处理体系。同时,应大力推广使用更利于循环利用的材料,从源头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再生资源意识,让公众了解电子废弃物中蕴藏的经济价值和随意处置会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从而尽快形成开发利用电子废弃物的社会氛围。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
13、孙瑞灼:用公益诉讼遏制环保不作为
来源: 现代快报2009-08-03孙瑞灼
http://money.163.com/09/0803/08/5FPDSBAE002534M5.html
借助民间环保组织公益诉讼的力量,来打击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国外环境治理中的一个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
因为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环境污染事件,湘和化工厂法人代表已被刑事拘留,浏阳市环保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被停职,相关责任人在接受调查。(8月2日《新华网》)
这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与当地环保部门不作为有直接关系。长期以来,湘和化工厂非法生产导致严重的镉污染——厂区周围部分村民相继出现全身无力、头晕、胸闷、关节疼痛等症状,并致使两名村民的非正常死亡。经检测,两名死者体内镉严重超标。长期以来,就湘和化工厂污染环境问题,当地村民曾大量投诉,然而,当地环保部门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污染企业关闭,致使污染越来越严重。
提起环境污染,人们总是想到那些冒着黑烟、流着黑水、发着臭味的污染企业。对这些企业,人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巴不得它们全部消失。但假如没有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默许、纵容,甚至撑腰,他们哪有这么大的胆子?《河南商报》曾报道说,2003年至今,因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甚至充当违法排污企业的保护伞,河南共有249名国家公职人员受到政纪处分。可见,环保不作为、渎职严重到何等的程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遏制环保不作为呢?除了纪检和检察部门要及时介入外,我认为,还可以引入公益诉讼来遏制“环保不作为”。借助民间环保组织公益诉讼的力量,来打击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国外环境治理中的一个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在国外一些大的环保案例中,我们几乎都能看到公益诉讼的身影。环保组织通过公益诉讼的形式,或支持公民与环境违法行为做斗争,或对政府不利环境治理的行为提出抗议,或直接以原告的身份提起环境诉讼,对保护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少得可怜,这无疑是我国环境治理中的巨大缺陷!
可喜的是,我国在民间环保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日前,首例由环保社团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提起的环境污染侵权纠纷案,已被江苏省无锡市中院受理。首例由环保社团提起的公益行政复议案件——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就环保部对金沙江水电项目的行政处罚提起行政复议,也在审理中。当然,要想真正建立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必须从法律的层面赋予环保组织代表公众利益,对污染环境和环保不作为者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和资格。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
1413、环评未批先建工程 控制“两高一资”到底难不难?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8月03日 陈肇琪
http://env.people.com.cn/GB/9773533.html
有媒体最近在采访一些地方的自查情况后了解到,对于一些地方环保部门来说,环评“三同时”未批先建检查工作相对容易,但对“两高一资”行业的检查却比较困难,尤其是在一些资源大省,这一情况尤其明显。
那么,控制“两高一资”到底难不难?环保部门检查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就全国而言,各地“两高一资”的控制情况并不一致,主要是各省、市(地区)既有的产业结构不同,能源资源状况不同,劳动力分布不同,环保行政能力不同,致使控制效率和结果不同。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地区的“两高一资”控制情况良好,控制“双高”产品成为主要任务。但是,8个资源大省和中西部省份的“两高一资”控制工作对环保部门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驱动GDP高速增长,尤其是资源大省“两高一资”行业超常扩张,在这些地区形成GDP增长与环境治理欠账的剪刀差。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以及国家实施更为严格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一些地方政府势必会选择以继续扩张“两高一资”作为“保增长,促就业”的策略。而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地方环保部门,可以在新建项目环评环节上有所作为,但对一些明知不符合“两高一资”控制政策、不是又好又快发展的长官项目、条子工程,却无可奈何。
因此,如何解这道难题,摆脱尴尬局面,成为地方环保部门的当务之急。
事实上,地方环保部门在全力以赴、当好政府实现“双保双扩双转”智囊时确需慎行。一些以工业为经济支柱的地方政府,在保增长时仍然把扩张“两高一资”行业作为最有效的措施手段,这些产业包括石油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等。但是,环保部门不能放弃原则,任其扩张。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要选择性地激活可转变增长方式的“两高一资”行业,或者通过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来重新激活GDP高速增长的兴奋点和动力源。
对于环保部门特别是资源大省的环保部门,如何选择激活“两高一资”行业项目,是一次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控制“两高一资”行业无序发展的极好机遇。环保部门应当主动出击,靠前服务,在选择性地激活“两高一资”行业过程中有所作为。国家调整的进出口产品退税政策、“双高”产品目录、“两高一资”产品资源税收等,已经明确划分了“两高一资”行业或产品的种类界定。因此,环保部门控制的切入点,应该是用好各种经济和环境政策,积极助推和促进产业升级的行业并购。通过行业整合,淘汰“两高一资”行业的落后产能与过剩产能,转变“两高一资”行业的发展方式,实现双赢。具体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是关键。一方面要淋漓尽致地发挥环评的预防“闸门”功能,另一方面要强化“三同时”监督控制的执法职能。
地方环保部门只有不遗余力地挤进参与地方发展综合决策的“坐席”,环保部门的“发声”才有分量,才有人听。要挤进去,就要坚持宣传,向决策层宣传。要注重利益引导,把国家控制“两高一资”政策内涵化为提高地方官员政绩的可行性通道以及量化表述;通过舆论的放大功能向民众公开,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力量,以推动决策层形成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思维,并付诸实施。同时,环保部门要及时向决策层提出相关建议,不失时机地展示自己参与综合决策的水平和能力。
要在各种中长期规划制定阶段充分发挥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要通过各类规划,把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当地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把控制“两高一资”经济政策同环境政策进行捆绑作业,使得“两高一资”的控制能够遵循地方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环保制约尺度,从而实现科学发展。
15、收了燃油税,就禁绝其他“买路钱”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9年08月03日 梁江涛
http://env.people.com.cn/GB/9772742.html
记者今天从广东省广州市市政部门获悉,历时3年多研究规划的《广州市城市交通改善实施方案》已经获得全国专家评审通过,目前正抓紧形成最终报告报广州市政府批准。一旦获批,该方案将成为广州未来10年至15年交通发展的参考依据。据悉,该方案将学习新加坡收取道路拥挤费,尝试通过红外线感应等方式,对进入某收费区域的车辆实施自动计费。(7月30日 法制日报)
刚刚燃油税改革合并了这费那费,这回又冒出个道路拥挤费来,岂不是摁下葫芦浮上瓢? 燃油税已取代了包括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以及其他路桥费、卡口收费,作为车主,只要已缴纳了税费,就应拥有自由使用公共道路的权利。而如果穿着“道路拥挤费”马甲的“买路钱”真的回来了,到时候是否再像当初燃油税改革那样质疑———争议——博弈——税改费,循环往复,岂不折腾?可折腾的全是车主辛辛苦苦挣来的银子啊!纳税人的钱不能就这么轻易就被地方政府以“道路拥挤”为名给瞄上!
其实,国家早就在近年来出台的新的法律法规中留一手了,防止地方政府巧立名目乱收费。《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国家许可收费的权力最低需要国务院制定的法规授权,地方规章无权设定收费权限。而道路交通的畅通无阻是政府管理公共领域的职责和义务,不能通过收取拥挤费就将政府的义务和责任悄悄地转移给纳税人,这不仅缺乏可操作性,更显失公平。
因此,为防止各种乱收费以改革为名反弹,国家在实施燃油税后应作出刚性规定,禁绝任何一级政府再出台涉及道路交通的收费,让“买路钱”从此绝迹。面对繁忙时段和繁忙路段的交通负荷,广州市不妨多学学北京的做法,在科学调度、公车停开、按号限行、节能减排上多整些招,别打拥挤费的主意。
16、镉污染事件中谁在“不明真相
来源: 广州日报 2009-08-03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8/03/content_655084.htm
7月30日,湖南浏阳镇头镇上千村民因镉污染问题围堵镇政府、派出所。8月1日,长沙市委宣传部介绍,湘和化工厂法人代表已被刑拘,浏阳市环保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停职,相关责任人正接受调查。(8月2日新华社电)
对这样的群体事件,公众熟悉的是,按官方的说法,每次都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蛊惑、挑动。前几天,新华社刊文指出:群体性事件发生时,应少用“不明真相”来形容群众。据此笔者判断,对本次事件的处理,应该不会再出现“不明真相的群众”;相反,在此类环保事件中,到底谁在“不明真相”,很值得剖析。
有统计显示,我国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每年30%的增幅发生。在山西临汾,曾出现过村民集体下跪要求化工厂停产的事情;在云南丽江,村民曾因环境、水源污染等问题与当地企业发生冲突……可以说,对于各地的环境污染事件,当地百姓是“最明真相”的。他们的疾病与死亡,就是真相的一部分。对真相,他们最有发言权。
然而,在相关部门眼中,他们却变成“不明真相”、“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捣乱分子。一些基层政府对群众的维权行动予以强力压制,对能给本地区带来经济利益的污染大户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上级检查时暗中保护、通风报信。
据报道,2004年长沙湘和化工厂投产以来,固体废物堆存不规范,环境管理不善,2007年还发生一起非法炼铟事件。我们不禁要问,一家明显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为何直到今年3月才被查处?对企业的污染问题,监管部门到底“不明真相”,还是另有隐情? (陈才)
17、不能让孩子成为环境污染的牺牲品 谨防先天缺陷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08月03日 蒋高明
http://health.people.com.cn/GB/14740/22121/9776715.html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的山西左权县胎儿出生缺陷画面,令人不寒而栗。那些出生缺陷,包括先天性双轨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液膨出、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腰底部积膜膨出等。山西省卫生厅数据表明:该省出生缺陷率和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分别高达万分之189.9和万分之102.2,远高出全国万分之99.6和万分之23.9的平均水平。
我国每年有新生儿约2000万。但是,新生儿的命运是极其不同的,一些婴儿刚问世就先天残疾。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残疾儿童80万~120万人;山西是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的省份,其中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胎儿出生先天缺陷,给我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敲响了警钟。
先天性出生缺陷,顾名思义是胎儿在母亲腹中发育不健全。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质量起着很大的作用。近亲结婚、家族病理遗传都能导致婴儿出生缺陷。但这些常识由于政府反复普及,老百姓早已从遗传角度自觉维护后代质量。从历史上某一地区出生缺陷的统计数据中可以得到一些重要信息,在同样遗传背景下,如果过去出现得少,现在出现得多,那么,环境恶化造成的婴儿出生缺陷就是主要诱因。这种现象在自然界是可以观察到的。
对于环境污染,一些生物可能表现为畸形生长。蝌蚪没有尾巴、青蛙三条腿等,都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大而广之,苔藓植物消失、树木年轮里积累了重金属、水中底栖生物减少、花儿不能正常开放或者不坐果、叶子上出现斑点,鱼、虾、鹅、鸭非正常死亡等,都是环境污染的直接证据。在环境生物学领域,人们将生物非正常生长发育对环境变化发出的警示,称为环境污染生物指示作用。能够进行指示作用的生物则为指示生物,一般指对环境敏感的动物和植物。不幸的是,今天人类新生胎儿也成了“指示生物”。
婴儿出生缺陷是对环境污染警示的重要指标,但这是很残酷的指标。与个体微小的指示生物不同的是,人类对环境污染的反应相对迟钝,不似那些植物或动物,早期就出现生长异常反应。对于环境污染的敏感程度,就人类而言,成年人抵抗力高于儿童,其次是年轻人,最脆弱的是婴幼儿。大头娃娃、三聚氰胺、手足口病等事件的受害者都是婴幼儿,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传统能源大省的山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不重视生态保护,环境污染异常严重。煤矿开采造成的污染,给老百姓的平静生活带来巨大灾难。记者在左权县某煤矿看到,仅存的一条河流几近干涸,河沟里的水少得可怜,并被混浊物所掩盖。尽管煤矿停产多年,但是空气中依然充斥着煤渣难闻的气味,河道里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恶臭。采煤污染,再加上运煤车污染,天空呈现黑色。在这样恶劣环境下发育的胎儿,怎么指望他们健康地降生出来?
环境污染不仅造成胎儿先天缺陷,还会牺牲成年人的生命。去年,由卫生部和科技部联合完成的《第三次中国居民死亡调查报告》显示:癌症已成为中国农民最主要的死因:肺癌、肝癌、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人数明显上升,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过去30年间分别上升了465%和96%。据医学专家分析,80%的癌症发病率与环境恶化有关。
江苏盐城某村受化工厂污染,2001~2006年死于癌症的村民近百人;无锡市某村被液化气公司、化工厂包围,1999~2003年因癌死亡24人,超过该村总死亡人数三分之一;受化工厂污染,江西南昌某垦殖场,仅2004年就有20人患癌;江西余干县某村,饮用水含汞量超标3倍以上,10多年来 45条生命丧失,另有20多人痴呆变残;河南沈丘县某村,1990~2004年间因癌死亡逾百人,占死亡总人数近半;受小造纸厂包围的河南浚县某村,4年来79人死于癌症。上述几个例证均来自《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问题的严重性再也不容我们藏着掖着。
降低出生缺陷和非正常死亡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值得欣慰的是,为控制和干预先天性生理缺陷,山西省人民政府实施了“削峰工程”,2008年和2009年国家在山西省10市52贫困县投入资金实施“中西部出生缺陷防治”项目,覆盖600个乡镇、13292个行政村。
然而,仅有这些措施还不够,必须改变盲目追求GDP的现状,将“蓝天碧水”工程真正落实到实处,才能还百姓一个健康的生殖与生长环境。
建议有关部门,将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列为各级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的“硬指标”。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才能让千万普通家庭从胎儿出生缺陷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发展的代价再也不能是生命,不能是无辜的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