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六月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编辑:丽英)

六月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编辑:丽英)

2009-06-16

六月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编辑:丽英)

 

 

特别报道:

 

呼吁书:

金沙江开发决策须对历史负责――对环保部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决定的回应

 

1、中国青年报:   华电回应环保部禁令:认可处罚 停止建设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6/13/content_11534961.htm

2、第一财经日报:  环保部叫停金沙江中游"跑马圈水"

http://money.163.com/09/0612/01/5BIRUKLB00252G50.html

3、凯迪网络:    电力企业一再视环保为“儿戏”霸气何来?

http://www.cat898.com/Infolook.asp?bclass=61&id=19721

4、中国青年报:   环保部叫停金沙江中游水电项目 规划环评再成焦点

http://www.ce.cn/cysc/ny/dl/200906/15/t20090615_19273710.shtml

5、中国经济时报:  叫停金沙江中游水电项目的真正意义

http://env.people.com.cn/GB/9470423.html

 

环境资讯:

6、人民网环保频道:  环境公益诉讼论坛:中国能否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http://env.people.com.cn/GB/9473994.html

7、中国网:      社科院专家:部分城市内湖水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8679

8、新华网:      我国在鸭绿江上游大量投放国家级保护鱼类鱼苗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13/content_11537191.htm

 

地方信息:

9、长江商报:     武汉14个饮用水源地附近被污染

http://env.people.com.cn/GB/9468648.html

10、新华网:      兰州石化公司将实现向母亲河污水零排放

http://env.people.com.cn/GB/9469243.html

 

人与自然:

11、中安在线:     15万尾珍稀胭脂鱼昨放流长江

http://green.sohu.com/20090615/n264528901.shtml

 

污染信息:

12、人民日报海外版:  海洋环境监测显示:珠江口连续8年污染严重

http://env.people.com.cn/GB/9467750.html

 

民间环保:

13、光明日报:     民间环保组织尝试“时尚垃圾分类”

http://env.people.com.cn/GB/9473318.html

 

深度报道:

14、经济观察报:    从深绿到浅绿:环保思潮积极的变化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613/00286343577.shtml

15、财讯网:      中国水电开发:效益与环境矛盾深化

http://content.caixun.com/NE/01/dm/NE01dmab.shtm

16、绿色中国:     环保边缘化 究竟是谁造成中国环保尴尬

http://info.ep.hc360.com/2009/06/15102359833.shtml

17、大洋网:      水污染地方保护 11年治污难解太湖环境

http://info.ep.hc360.com/2009/06/15103159834.shtml

18、京华时报:     江苏仪征环保博弈:原官员举报企业污染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6-15/015018017393.shtml

19、经济导报:     日钢核心产能被环保部叫停 山东大钢铁重组拐点隐现

http://env.people.com.cn/GB/9473264.html

 

环境时评:

20、上海商报:     环保部的恶人做得对

http://env.people.com.cn/GB/9470149.html

21、光明日报:环保“时尚化”关键在技术创新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06-15/1733731.shtml

 

 

特别报道:

 

下面这些照片是国家环保部暂停金沙江水电项目审批后,在金沙江中游拍到的。

没有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水电项目,已经让大山,大江成了这般模样。仅仅暂停就行了吗?

从这些工程不难看出已经花掉的钱有多少!

这毁坏大自然的责任谁来承担?这浪费国家财产的责任又由谁来负呢?

中国的大山、大河今天有多少已经成了这样,谁来回答?

这就是环评还没有通过,龙开口水电站大坝已开始浇灌

小龙开口导流明渠口

金沙江中游龙开口水电站施工工地全景

 

鲁地拉水电站被勒令停工后,工人们在进行围堰边坡防护施工

环评没有通过的金沙江电站工地 截流后的鲁地拉

鲁地拉水电站于2009年1月份截流,江水从右岸导流洞流出,上下施工围堰已形成

这里的环评也还没有通过

2009年5月13日观音岩水电站正在进行大坝坝肩开挖和明渠爆破

金沙江中游攀枝花市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耗能产业区

今日金沙江中游  

没有环评通过就改变了的大山和大江。为此我呼吁

 

呼吁书:

金沙江开发决策须对历史负责

――对环保部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决定的回应

 

环境保护部6月11日通报说,因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并已开始截流,环境保护部决定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建设项目,暂停审批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建设项目。这是在金沙江江段呈现明显过度开发甚至恶性开发的形势下采取的紧急措施,对于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金沙江中下游山高谷深,水能蕴藏量极为丰富,但与此同时,这一江段有着中国最为丰富的珍稀、特有鱼类资源,而沿江一线还是数十万少数民族和汉族居民共同的安身立命之所。目前金沙江的水电建设呈现明显的过度开发态势,仅在其中下游就规划了十二级大坝,这些百米甚至二百米以上的高坝中,6座已经截流, 4座在进行大规模的前期施工;由于这些电站设计上几乎首位相连,加之地方政府试图建设的若干小坝,完成后从云南虎跳峡上游的奔子栏到湖北宜昌,2000公里以上的长江干流将从急流险滩变成一系列跳水平台。

如果今天的过度开发得不到制止,不出十年,许多特有、珍稀鱼类赖以生存的流水生境就将毁灭,壮丽的峡谷景观将黯然失色,沿江人民世代居住的田园就将大量被淹,同时在这一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区建设高坝大库引发的潜在风险也令人担忧。要平衡多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就需要遵循一个公正的决策程序,而其核心部分就是环境影响评价。正如环保部发言人所言:“依照法律程序认真做好水电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十分必要。”

然而,两家水电公司竟然在未经环评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并实施了大江截流。这意味着进场道路、通水通电,甚至导流工程开掘,都已经完成,植被和栖息地常常已经被大面积破坏,弃渣、废水常常已经倾泻江边,移民常常已经开始被搬迁,河流生态因大江截流和坝体施工而开始改变。恰如环保部发言人所言:“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未经环评批复擅自进行截流等主体工程建设,对减小水电建设环境影响极为不利。”

未批先建在水电开发中并非个案,在金沙江先期的开发中也曾出现,而向家坝和溪洛渡两座巨坝则是直接规划在当时刚刚划定的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最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未批先建的项目也在补办手续后继续施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迫调整范围为开发让路。而近日这个被迫调整的保护区又一次因重庆小南海水电站的建设而面临遭到切割的命运。殷鉴不远,当“先上车后买票”称为习惯的时候,人们也不能不担忧,此番处罚是否也会重蹈“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覆辙?

但环保部此番就项目涉及的若干深层次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要求,这又重新燃起了人们的希望。比如社会高度关注的虎跳峡建坝问题,环保部提出“对规划的龙头水库和虎跳峡河段的开发方式与相应的环境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这一要求切中要害。由于下游电站从装机到环境影响弥补措施都和上虎跳峡龙头水库相关,在目前龙头水库未定的情况下,我们建议暂停批准下游水电开发项目,以免造成倒逼虎跳峡建坝的形势。

再比如环保部提出的“规划河段沿途支流水生生态及替代生境保护工作、各项鱼类保护措施等需要统筹考虑和实施”,也涉及到金沙江开发的一个核心影响。在近期阿海和观音岩两座水坝环评所开展的公众评议的过程中,一再听到专家发出警示:这些大坝的环评报告中提到的针对特有鱼类的补救措施大多缺乏可行性。由于同属金沙江中游的龙开口和鲁地拉两座水坝情况类似,我们建议在找出切实可行的鱼类保护措施之前,不应再轻易认定这些项目“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而对其予以放行。

同时,我们建议政府对水电工程审批与建设程序作出调整。长期以来水电站在环评报告未得到批准前就可以开展大规模前期准备,造成环评审批时环境影响已经发生,有些甚至已难以挽回,同时巨额的前期投入也常常成为环评不得不通过的理由。对此我们建议将环评前置到工程预可研阶段,在环评审批之前不允许进行三通一平、导流洞施工等实质性的工程建设活动。

环保部此番出手制止违规开发,既是对中央高层就发展与保护作出的一系列环境大政方针的切实贯彻,也是对公众关切的积极回应。鲁地拉和龙开口两座水坝,涉及未批先建,同时也绕过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过程,这同样是违反国家规章的。两家开发公司应严格履行相关法规,在完成环评报告并报请批准前,向社会公开环评报告;同时环境主管部门应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为当世和后代守住环境底线。

签名民间环保组织:

 

绿家园志愿者

自然之友

云南大众流域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

绿色汉江

河北绿色知音

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

甘肃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

淮河卫士

厦门绿十字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环境友好公益协会

守望家园

志绿智

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

陕西省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

野性中国

 

签名个人

 

范 晓   地质学家

杨 勇   地质学家

徐凤翔   生态学家

沈孝辉   生态学家

蒋高明   植物学家

王 建   水生态专家

杨 团   社会学家

于晓燕   媒体人

刘鉴强   媒体人

陈宏伟   媒体人

萧 远   环保志愿者

史立红   环保志愿者

陈 红   环保志愿者

林 琬   环保志愿者

陈京瑜   环保志愿者

刘晓红   教育志愿者

李 楠   教育志愿者

李晨晔   企业家

张成林   企业家

葛全孝   金沙江边农民

萧嘉麟   金沙江边农民

1、华电回应环保部禁令:认可处罚 停止建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9年06月1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6/13/content_11534961.htm

    针对环保部昨天叫停金沙江中游水电项目的通报,华电集团负责人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该公司已经在第一时间内责成鲁地拉项目立即停止主坝建设,并采取措施确保上下游围堰安全度汛。

    此次被叫停的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涉及华电和华能两大电力集团:投资177.9亿元的鲁地拉水电站由华电集团建设,投资118.7亿元的龙开口水电站由华能集团建设。两座水电站此次被环保部提及的违法事实,都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未获得批准的前提下就于今年1月实现了截流。两家公司由此获得的惩罚是,环保部暂停审批其一切新建项目。

    对环保部的惩处,华电集团表示认可。该公司有关负责人称,虽然鲁地拉项目已取得“路条”,环评也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未通过环评审批的情况下截流,事实上已形成了违规,环保部的做法能督促企业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华电负责人介绍说,公司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对现有水电项目进行梳理,做到所有项目都要遵循环保法规,同时配合环保部完成对鲁地拉项目的环评补充论证。

西南地区集中了我国75%以上的水能资源,但近年来当地水电资源的无序开发备受争议,环保部此次叫停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被认为既是对两家违法公司的处罚,更是对水电开发环境影响的重新审视。(记者刘世昕)

2、环保部叫停金沙江中游"跑马圈水"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2009-06-12章轲

http://money.163.com/09/0612/01/5BIRUKLB00252G50.html

专家称,预计西南诸河在今后十几年内还要建十余座水电站,相当于"5个三峡大坝",过度开发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国家环境保护部昨日表示,将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等三项目.这也是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环保部首次以类似"环保风暴"的姿态,对违法项目下狠着.

严控"两高一资"项目

环保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通报称,决定从即日起在完成科学论证和各项整改措施前,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遏制环境违法行为.

其中关于电力开发领域的问题,据陶德田介绍,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在金沙江中游建设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并已开始截流;华能伊敏煤电联营三期工程不顾当地水资源匮乏的现实,擅自将环评批复的直接空冷方式变更为水冷方式.

"这些企业和地区严重违反了国家环境管理有关法规."陶德田说,"水电建设项目影响面较广,环保措施、设计、管理滞后或缺失都会对上下游水生生态及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依照法律程序认真做好水电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十分必要."

一位华能集团高层在接受CBN采访时表示,该集团昨天已经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全面配合环保部的建议,进行整改,其被点名的两个项目均已经停工.而华电集团也表示,其鲁地拉水电站已经停工.

在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项目可能会卷土重来.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两高一资'是条高压线,我们宁可做现在的恶人,也绝不能将来做历史的罪人."

杜绝"跑马圈水"

在谈到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的怒江、金沙江等重要河流规划的水电开发项目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有关负责人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杜绝大、小公司'跑马圈水'、'遍地开花'和干支流'齐头并进'的现象,尤其是西南地区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保护压力最大、地质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

据环保部调查,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未经环评批复擅自进行截流等主体工程建设,对减小水电建设环境影响极为不利.

"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负面影响就会越来越显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水利灾害专家刘树坤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西南诸河预计在今后十几年内还要建设十余座3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相当于5个三峡大坝.

西南诸河是水力发电的富矿,同时也是景观、民族文化和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地区.刘树坤认为,应当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新确定西南地区的可开发水电资源量.

适时公布整改结果

6月9日,环保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2008年各省(区、市)和五大电力集团公司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考核结果的报告》中显示,2008年,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电力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较好完成了年度二氧化硫削减任务.然而,事隔两天,环保部即对华能、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实施暂停审批.

在回答记者有关这是否矛盾的问题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没有矛盾".他称,"这就好比一个学生考试,语文及格了,未必数学也会及格."

据了解,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底,环境保护部共审议批复365个项目,总投资达14428亿元,其中交通、水利、输变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5个,总投资4521亿元.与此同时,对总投资达1467亿元的29个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项目采取暂缓审批或不予批复等措施.

陶德田表示,环保部将对被暂停审批的地区和企业整改情况进行跟踪,依法依规督促整改,并适时公布整改结果.(CBN记者高永钰对本文亦有贡献)

3、电力企业一再视环保为“儿戏”霸气何来?

来源: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Infolook.asp?bclass=61&id=19721

    据环保部发言人介绍: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在金沙江中游建设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并已开始截流。昨日,环保部通报了对这两家大型国企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决定:从即日起在完成科学论证和各项整改措施前,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据言,这是中国环保部门成立30多年来的“最为严厉的行政惩罚手段”。(6月12日《新京报》)

    或许,很多人认为:环保部的腰杆,这遭终于挺直了一回。但是,体味相关报道字里行间的讯息,笔者无论如何也乐观不起来。

    两家电力企业违法擅自在金沙江开工建设项目的危害,与对其“叫停”的意义,这两方面的大道理,还是先罗列一些吧。首先,国家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以及环境保护准入条件的严肃性,不容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或忽略、践踏。其次,这两家电力企业的建设项目此次一旦建成投产,其对金沙江上下游的整体生态及居民的社会生活产生的不利甚至灾难性影响,是前有车后有辙的——相关超大项目环保、地质的灾难性后果,正在逐步显现。再有,两电力企业擅自截流本身,即为视国家政策、环境保护以及民众的生存于不顾,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目标的违法行为。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保护压力最大、地质灾害最频繁”。四川地震以及近期的重庆山体垮塌事件的灾难后果历历,实际上已经不必再饶什么口舌了。

    回到前面。笔者之所以言乐观不起来,是有充分依据的。

    实际上,环保遭遇电力企业的“霸气”,这已不是第一次了。两年前的1月,华能、华电等4家电力集团,曾被当时的环保总局启动“区域限批”,以遏制起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趋势。现在看来,电力企业根本就没把环保部门的苦口婆心、克制性极强的行政举措当回事,且这一次无不含有相当的耿耿于怀意味。

    而,这一次,环保部门的举措就一定能胜利吗?若仔细推敲,不客气地说,环保部门实际上已经不战而败。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笔者注意到,北京有报纸的大字标题已标明《华能华电违法 环保部门下“停批令”》——一般民众、企业、集团若被认定为“违法”,接下来,当然是以“法”试问,走上“法”的程序,这是任何一个有法律存在的法制社会的一般途径。但可悲的是,在这里的逻辑关系,却演变为:环保部门“从即日起在完成科学论证和各项整改措施前,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也就是说:环保部只是“暂停”;在两电力企业完成“在完成科学论证和各项整改措施”后,一切都还是好商量的!

    违法在先,违法现行,违法“埋头苦干”,违法肆无忌惮……对此,只是狠狠心,“严厉”地对其“叫停”!视“叫停”为对违法行径的最高惩罚——这难道不是环保当下真实境地、现实存在的悲哀吗?难道不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政令被视同“儿戏”的悲哀吗?难道不是欲享受绿色环境而再再不得、难得的民众的悲哀吗?

    上面的“儿戏”说,不是笔者的发明。6月12日披露相关消息的同一天,《人民日报》有篇署名评论:《严惩华能华电表明环评绝非儿戏》。大字标题语,明白无误。

    “认为要走环评程序就得牺牲发展速度,就得加大环保投入,甚至会因环评不过关而上不了项目,于是想方设法找关系、托门子、作伪装,以便蒙混过关。或者认为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国家要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的目标,会采取权宜之计,放松环境监管……此次环境保护部暂停审批三大项目,绝不仅仅是‘杀鸡给猴看’,那些仍把环评要求当儿戏者,应该预想到‘触电’、‘撞墙’的后果,赶紧悬崖勒马”。

正是这样一篇“有来头”的评论,使作者感觉到悲观日甚,或者说,这篇评论,把笔者的悲观一股脑坐实了。

    看看,此评论与环保部的做法一样,对于已然的违规违法、违法政令之举,不是依法考虑、采取、实施、执行相应的处置、惩戒举措,使违法违规违政令者、把“环评要求当儿戏者”以及“触电”、“撞墙”者,受到当有的惩处,而是一直警戒、一再警戒、再再警戒、警戒到底!

    如此,两电力企业又怎么不把环保当“儿戏”?环保又怎么摆脱过去、现在、今后一直被相关企业、部门及相关人员视而“儿戏”的尴尬格局?

    上述评论中透露出的讯息,亦当引起人们的重视:面对严肃的国家环保法规,相关人员“想方设法找关系、托门子、作伪装,以便蒙混过关”。这也就是说,“找关系、托门子”极有可能“蒙混过关”,且这一情况已然客观存在着。这无不意味着:“关系”、“门子”比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都要硬气的多!顶用的多!好使的多!屡试不爽的多!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了:“找关系、托门子”者,找的是什么“关系”?托的哪家的“门子”?

    华电、华能是两大型国有电力企业。既为国有,则其企业领导必由国家相关方面任命,其经营方略、盈利与否,必须优先考虑带头严格遵守、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否则,很简单的道理,国家任命的企业领导带头敷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你这个企业领导人,还能干的长久吗?再者,既为国有企业,经营、盈利、发展,自是以国家的方略为准绳,企业领导人的企业决策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政政策,是并行不悖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才是第一位的。

    现在的情形是,企业领导不惜以个人的政治生命、道德品性为赌注,豪赌国家法律法规、行政政策,与之持久地、顽强地、无所顾忌地抗衡,且毫无遮掩,势不两立。

    那么,由此,人们很自然地就要推测:企业的经营盈利是否全然为企业领导个人所得,实际上即便企业盈利全部为个人所得、这个企业是你自家的祖传私企,你也必须优先考虑在国家法律法规、行政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谋取个人利益。还有,那就是,企业、企业领导人是凌驾于国家法律法规、行政政策之上、丝毫不受其约束、管辖的“特区”、“特权人”——这样的情况、这样的人,难道真的存在吗?

    如果有人发问:“你有孩子吗?”你回答:“我有”。或者,“我没有”。那么,笔者在此想正告你:你尊崇、敬畏环境保护,遵守、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行政政策,是为你已有的、将要有的孩子以及你孩子的孩子、延及你的子孙后代着想、造福,为他们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一方可以呼吸的空气着想。否则,你的作为,就是涸泽而渔、杀鸡取卵。或者说,你干的就是少行无德、断子绝孙的勾当。今天的法律法规、政策政令“暂时”纵容你、无奈你,不等于永远能够、可以、允许纵容你。只因为,国家是要发展的,人心是有向背的。  

4、环保部叫停金沙江中游水电项目 规划环评再成焦点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9年06月15日

http://www.ce.cn/cysc/ny/dl/200906/15/t20090615_19273710.shtml

  上周四,环保部叫停金沙江中游所有水电开发项目,巧的是,当天,数十家环保NGO组织和媒体在北京的一个研讨会上讨论,酝酿中的长江干流上的小南海水电站,有可能使长江上游唯一的国家级鱼类保护区遭遇灭顶之灾。

  讨论中,大家发现,不管是已经被叫停的金沙江中游水电项目,还是地方政府正在力推的小南海水电项目对外都声称能找到“自己一定要上马”的理由:上个世纪90年代初被有关部门批准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已经明确要建这个水电站。

  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虽然查不到《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公开资料,但从若干拟建、在建、已建的水电项目各自公布的信息来看,在那份规划中,从葛洲坝往上至金沙江段2000多公里的江段中,至少密布安排了十余座大型水电站。

  诸多环保人士担忧的是,如此密集的水电站将会如何影响长江生态环境。在进入生态文明的今天,我们需不需要有一份新的长江规划?

  事实上,金沙江中、下游共计安排了12座水电站,下游的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因违反环保法规,成为2005年环保总局刮起的环保风暴“横扫”的重点。

  高举的板子会不会再轻轻落下

  从环保部公布的信息来看,叫停金沙江中游所有水电开发项目至少有两条原因,第一是,由华电集团建设的鲁地拉水电项目和华能集团负责建设的龙开口水电项目在没有获得环评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并已开始截流。

  第二是,环保部认为,金沙江中游河段的水电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还需要深入研究,尤其是流域沿途的鱼类和水生生态问题要统筹考虑。

  根据有关部门2002年批复的《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规划》,金沙江中游拟建虎跳峡、两家人、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等8座水电站。这“一库八级”的水电开发被水电行业称为是继三峡水电工程后,长江干流上又一巨型水电开发计划。其中的虎跳峡水电站一直备受争议,因为那里有著名的世界遗产:三江并流。

  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的序幕真正拉开是在2005年的12月,由华电、华能、大唐等多家公司参股成立的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负责全资建设虎跳峡、两家人、梨园和阿海水电站,参股建设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和观音岩水电站。云南省政府的说法是,这家公司的挂牌意味着,总装机2115万千瓦的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工作正式启动。

  尽管有了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两个水电站环评未批先建,遭遇环保风暴的前车之鉴,但龙开口、鲁地拉两座水电站的建设方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直到大坝都已经截流了,才向环保部递交了环评报告。

  2005年那次环保风暴目标就是大型水电项目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时隔几年,为什么又有大型水电项目因藐视环保挨板子?一些民间环保人士,是因为上一次环保风暴中,板子高高举起,却轻轻放下,没有刺痛水电开发的一方。

  回顾那次风暴,确实几乎所有被叫停的水电项目都因补交了环评报告而获得了恢复建设的通行证。

  有一种分析认为,这和水电项目巨大的投资密切相关。通常大型水电项目的投资都以百亿元来计,环保部门发出处罚禁令的时候,项目大多都已经截流,生米煮成了熟饭,这时候再来叫停,基本只能是给以短期停工的威慑,不可能再否决项目本身,所以就能“补了票”,继续前行。

  从资料来看,鲁地拉投资177.9亿元,龙开口投资118.7亿元,环保部门如何才能搬动这两个已经截流的项目?

  尴尬现实凸显环评难题

  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其实环保部门对水电开发的监管是比较尴尬的。《环评法》规定的是,所有新建项目在开工前,都必须获得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批,但在水电开发中,开工的定义却非常特殊。

  据马军介绍,有一份由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签署的文件称,水电开发,只有获得地方部门的批准就可以修建水电站的进场道路,就可以对拟建坝址的区域进行三通一平,甚至可以建设导流洞,水电项目的开工是指开始坝体的建设和大江截流。

  也就是说,按照这份规定,只有等到截流才算开工。

  这样的规定使环保部门的监管变得苍白无力,没有任何意义。马军说,其实进场道路的修建,坝址的三通一平,还有导流洞的建设其实都已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难道不需要评估吗?而且完成了三通一平后,环保部门基本没有可能因为环境问题去否决一个水电项目。

  马军说,他今年曾考察了一个水电项目,这个项目正在修建的进场公路,穿越的是玉龙雪山的原始森林,这样的项目如果等到截流时再来做环评,大片的原始森林已经倒在斧下。

  环保组织、绿家园负责人汪永晨说,现在不少水电项目甚至还钻“开工”定义的空子,有的只需一锹土就能填平截流了,才去申报环评材料。

  单个项目的环评尚且是猫和老鼠的游戏,环保部门呼吁了多年的流域规划环评更是空白。

  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的梯级开发,以及正在被NGO组织竭力反对的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都号称自己是《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来修建的,而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还有自己的一份规划。

  在民间环保人士看来,那份制定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长江开发规划早已经过时了。首先,用今天生态文明的眼光来看,在长江干流上规划布局十余座水电站明显是对长江资源的过度开发;其次,按照新近出台的一系列环保法规,规划的制定要采纳和听取公众的意见,而那份规划没有公众的声音,体现不了公众的利益,应该重新审视长江的资源开发。

  汪永晨说,如果我们有一份新的长江规划的话,一定要做一个全流域的环境影响评价。目前有的只是单个水电项目的环评,但这十多座水电站加起来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好好分析。

  据悉,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拟定我国的水电开发条例,马军和汪永晨都说,如果让他们对这份条例发言的话,他们会建议一定要写上,必须对大江大河做规划的环评,用规划环评来约束大江大河的过度开发。

  需要多少水电站,谁说了算

  最近屡屡触动民间环保组织神经的是重庆市真正酝酿的小南海水电站,这个“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修建的前提是,修改长江上游国家级鱼类保护区。重庆方面的理由也很充分,重庆未来进一步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电。

  不仅是重庆,沿长江干流和支流的一些地方政府都有截江建坝的冲动。在金沙江开发启动前后,长江上游主要支流的梯级开发也已经大规模启动。其中岷江干流都江堰以上的上游河段,已规划了10个梯级电站,中下游还规划了7个梯级;大渡河干流规划为22级梯级,后又增加下游的沙湾、安谷两级,共为24级;雅砻江干流,总共规划了21个梯级;乌江干流规划了12级梯级水电站;嘉陵江干流规划了17个梯级枢纽。

  水资源保护专家翁立达过去几年里一直在研究长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的情况。他说,长江流域的各级政府筑坝发电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修了坝,发了电就是经济效益,谁也不愿看着一江水从自己门前白白流走,下游能修,为什么上游不能修,干流能修,支流为什么不能修,邻县都修了,我为什么还按兵不动,于是电站层层加码。在翁立达看来,目前无序的状况可以说是全流域缺乏统一规划造成的。

  两年前,翁立达就和他的同事建议,针对无序开发的现状,有关部门应尽快对原长江流域综合规划进行修编,以便用新的流域综合规划指导今后的水利水电开发工作。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修编的主线,对原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从生态环境角度进行修订和调整。

  翁立达告诉记者说,对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适度,不能超越河流自身的恢复调整能力,国际公认40%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戒线。而随着水电规划的实施,金沙江流域规划的水库总库容将达到径流量的83%,长江上游地区水库总库容将达到河川径流量的61%,对河流生态环境将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应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刚性规定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上限。

此外,他建议说,国家应明确划定长江不宜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要在全流域从生态与环境角度识别不宜和需限制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的区域、河流和河段,并落实在新的流域综合规划中。不宜及限制开发区域明确后,应受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并在实践中严格遵守,对一些存在较大争议的项目应当暂缓决策。同时要确定开发的先后顺序,首先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工程,不应放任开发企业“跑马圈水”、遍地开花。

5、叫停金沙江中游水电项目的真正意义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06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470423.html

  2009年6月11日,环保部宣布,即日起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其中被指违法的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包括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龙开口水电站和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鲁地拉水电站。这两个电站分别是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水电开发项目的第六级和第七级。

  环保部称,这两个水电站未经环评审批于2009年1月截流,对金沙江中游生态影响较大。环保部决定责令违法项目停止主坝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上下游围堰安全度汛,对环境影响进行补充论证,并根据论证结论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并表示,“在上述工作完成前,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建设项目”。

  龙开口和鲁地拉项目挨了板子,整个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受到“连坐”,这是区域限批(或流域限批)的又一次亮剑。

  随着2008年底中国刺激经济的“4万亿计划”出台,关于环境问题的隐忧就开始在社会上蔓延。事实上,在“保增长”、“扩内需”、“产业振兴”等语境下,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项目卷土重来的苗头。

  与此同时,从中央的态度看,坚持科学发展、积极调整结构、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保增长的原则从未动摇过。环保部此次亮剑环评,正是中央政府对民意的良好呼应,虽似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其实质意义与象征意义都不容忽视。

  而在相关新闻发布同时,环保部新闻发言人的一句“宁可做现在的恶人,也绝不能将来做历史的罪人”,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这种意义的重要性,其间既透露出些许悲壮与无奈,更彰显了决心与勇气,也昭示了环保的艰难与复杂。

  环保部叫停这两个水电项目,依据的是2003年9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关于项目环评的处罚规定。而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真正揭幕的标志,应当是2005年12月16日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另一组“时间差”是:龙开口电站与鲁地拉电站的环评报告分别于2007年9月14日和2009年1月6日被环保部(或国家环保总局)受理,而两座电站均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筹建。当鲁地拉电站环评报告送达环保部时,其工程已经完成大江截流。

  所谓骑虎难下,面对既成事实、总投资近300亿元的两个水电站,环保部此番叫停——正如处罚决定所说——恐怕在很大程度上也只能流于“补票”形式了。而“先上车,后补票”正是诸多类似大型工程规避环保监管的惯用手法,也是环保部门不得不一次次面对的现实尴尬。

  当然,《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规划报告》早在1999年就编制完成,并于2002年通过原国家计委审查。但是,眼下该水电规划报告所依据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正在为减小环境影响而重新修编。如何看待新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追溯效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另一方面,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原则规定,项目环评应当服从于(区域或流域)规划环评。目前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的规划环评尚未面世,龙头水库选址、规划河段沿途支流水生生态及替代生态保护、鱼类保护措施统筹、流域梯级电站生态保护协调管理等重大问题还没有答案,这种情况下,各个项目匆忙建设,只能把规划环评一步步逼到角落,由此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问题怕也只能不了了之。

  或许,我们只能对下一条河流(比如怒江)的开发、下一个规划环评、下一个项目建设抱着更加乐观的期待。这会不会才是叫停金沙江中游水电项目真正的意义?(陈墨)

6、环境公益诉讼论坛:中国能否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9年06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473994.html

  人民网北京6月14日专电 (记者扎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正在成为影响人民生活的重大障碍。面对公共环境权益遭受破坏而缺乏有效制度保障的状况,环境公益诉讼成为众多学者和人士呼吁亟待建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然而,与热切呼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尚未为其留下一席空间。围绕中国到底能否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如何融入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中华环保联合会于6月13日举办环境公益诉讼论坛,邀请了立法、司法、执法等各界专家开展研讨。

  论坛共分三个专题,即环境公益诉讼现状和障碍、环境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以及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建议,由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徐祥民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周珂教授以及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别涛副司长分别主持。论坛上,陈国庆、蔡守秋、陈德敏等九位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八十位与会的专家、律师、学者共同探讨了中国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问题、解决的途径以及与现有法律体系相融合的架构方法,特别呼吁在法律层面建立一道保护公共环境权益的防线,

  与此同时,专家认为,目前我国自上而下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遇到了巨大障碍,贵州环保法庭、无锡环保法庭以及昆明环保法庭的建立可谓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在操作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时也是非常谨慎,由此可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其包括的内涵和外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与此相配套的制度如环境依法行政执法、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等要相应进行完善,否则单靠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达到保护公共环境的目的只是冰山一角,毕竟法律是权利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此次论坛上,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公益诉讼立法调研项目组也将项目成果进行了展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研讨,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项目成果,并根据需要适时整理出议案、提案以及法律建议,递送有关国家机关,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立法进程。

7、社科院专家:部分城市内湖水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来源:中国网2009年6月1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8679

中国网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6月15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发布会”。城市蓝皮书报告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回顾了2007~2008年度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情况和阶段特征,系统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从经济、社会、环境、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对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中国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发布会上,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的单菁菁表示:2008年城市环境逐渐好转,但仍不能尽如人意。首先城市空气质量逐渐好转,全国环保重点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90.5%,比上年高1个百分点。声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平均达标率80%以上。多数城市地下水位保持平衡,但城市内湖水富营养化现象比较严重。

8、我国在鸭绿江上游大量投放国家级保护鱼类鱼苗 

来源:新华网2009年06月1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13/content_11537191.htm

    新华网长春6月12日电(马扬、管清江)为保护鸭绿江生态环境,农业部近日投资30万元向鸭绿江上游投放了10万尾国家级保护鱼类鱼苗。

    据协助此次鱼苗投放工作的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负责人介绍,此次投放的10万尾鱼苗包括国家级保护鱼类细鳞鱼、鸭绿江茴鱼、花羔红点鲑等。近年来,吉林公安边防总队驻鸭绿江流域官兵与当地渔政、水利、环保等部门在鸭绿江水域联合执勤、执法,严厉打击界江电鱼、炸鱼、毒鱼等违法行为,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防治界江污染,使鸭绿江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和改善。

    鸭绿江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江,目前鸭绿江水域有鲤、鲢等鱼类30多种,其中有细鳞鱼、鸭绿江茴鱼、花羔红点鲑等国家级保护鱼类6种以上。2007年6月,我国农业部首次在鸭绿江中游的云峰库区投放了500万尾、价值15万元的鲢、鳙、鲤、鲫鱼苗,极大地改善了鸭绿江鱼类种群结构。

9、武汉14个饮用水源地附近被污染

来源:长江商报 2009年06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468648.html

  武汉18个饮用水水源地中,14个附近有排污口,其中中心城区一水厂取水点的正对面,就有一常年排放的市政排污口。昨日,省政协来汉调研“长江流域武汉段城市饮用水源保护”时,武汉市水务部门、环保部门对这一情况表示忧心,呼吁政府及全社会高度重视,确保老百姓饮水安全。

  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武汉市共有18个主要自来水厂,全部从河道取水。武汉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这18个水厂去年供水超过10亿吨,且水质良好,其中,中心城区10个水厂水源地的水质达到三类标准,远城区8个水厂达到二类标准。

  “尽管如此,水源地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忽视。”武汉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在武汉中心城区,取水口与排污口交错布局,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长江、汉江的水质仍呈下降趋势。另外,多个水厂取水口附近,还有油码头、化学品码头等,均对水源地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武汉市水务集团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武昌平湖门水厂上游150米左右有武昌船厂的船舶维修码头,250米左右有军工舰艇维修作业,600米、1100米左右分别有文昌门生活污水排污口和巡司河排污口”;“宗关水厂取水点上游对岸1000米处有一市政排污口,就在取水口正对面”……据统计,江城18个饮用水水源地中,有14个附近有排污口。

  环保部门还指出,农业废水对武汉远城区水源地造成的污染也存在隐患。在黄陂滠水、新洲举水的水源地两边,农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影响饮用水安全。

武汉市水务部门、环保部门表示,将大力整治长江和汉江位于武汉段的排污口,加快排污口关闭过程;加强对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完成13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将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5%以上。同时计划发布水质量公报,建立定期向社会公布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信息的制度。

10、兰州石化公司将实现向母亲河污水零排放

来源:新华网2009年06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469243.html

  新华网兰州6月12日电(记者王志恒、肖正强)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目前正在加紧工业污水处理的科研攻关,以确保未来三年能够实现向母亲河黄河的污水零排放。

  兰州石化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监卢建国说,“十一五”以来,兰州石化公司在母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和包括美国壳牌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合作,围绕炼化和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科研攻关,目前已经攻克了一系列科技难题,制定出依托氧化塘建设,实施对全工艺流程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全部净化治理的方案,按照“高水高用、低水低用,中水回用”的原则,一水多用、循环使用,最终实现生产过程中工业污水的零排放。

  卢建国告诉记者,兰州石化公司为了尽快实现对黄河的污水零排放目标,除了实施污水的工程净化方案外,还从产生污水的源头抓起。在新建项目上,严格把好环保关,在工艺选择上,首先考虑采用无污染或者低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确保“新项目投产之日”就是“环保达标之时”,确保在产能扩大的同时,污水总量保持不增。

  记者了解到,近三年来,兰州石化公司在中石油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投入15.3亿元专项环境治理项目资金,实施了25项污染治理项目,每年节能减排15%以上。据统计,兰州石化公司已连续十年实现了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污染物达标排放,以环境为中心的清洁生产体系目前已经基本形成。

兰州石化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被誉为新中国石化工业的摇篮。公司坐落在兰州市的黄河之滨,过去曾经是环境污染大户,曾多次发生工业污水泄漏事故,对黄河造成严重污染。

11、15万尾珍稀胭脂鱼昨放流长江

来源:中安在线2009年06月15日

http://green.sohu.com/20090615/n264528901.shtml

  6月13日上午,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主办的“安徽省2009年长江15万尾珍稀水生动物胭脂鱼增殖放流活动”在繁昌县荻港镇附近的长江水域开展。此次放流人工胭脂鱼,是我省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五年开展,也是今年长江上放流胭脂鱼规模最大的一次。

  当天上午,40多名渔政工作人员从来自芜湖、铜陵、无为的3艘渔政船上,依次放流了15万尾胭脂鱼鱼苗。胭脂鱼素有“亚洲美人鱼”之称,色彩斑斓,是长江流域特有的鱼类,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动物。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芜湖海事局荻港海事处特意派出海巡艇到放流现场,维护水上交通安全。

  据统计,长江流域共有淡水鱼类378种,包括长江特有鱼类142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4种,其中白鳍豚、中华鲟、白鲟、达氏鲟和胭脂鱼等是我国的特有种类,也是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的典型代表。由于水利工程、航运开发、航道整治、水污染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不断增加,长江流域珍稀、特有鱼类的原有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种群数量和幼鱼补充群体数量减少,长江渔业资源在衰退。

  据了解,今年是我省连续第五年实施胭脂鱼放流。五年来,我省已经陆续向长江人工增殖放流胭脂鱼近50万尾,该品种的放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经过放流监测,长江胭脂鱼资源逐步回升,濒危状态得到缓解。2008年,安徽省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共投入资金510万元,向江河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各类苗种6687万尾。今年,全省计划投入资金800万元,放流各类苗种1亿尾。(大江晚报—吴安亚)

12、海洋环境监测显示:珠江口连续8年污染严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06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467750.html

●广东21.7%近岸海域属轻度以上污染  

●11.2%近岸海域为中度或严重污染  

●珠江口逾90%水域无机氮超四类标准

  本报讯  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日前发布的《2008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去年广东省21.7%的近岸海域海水属轻度以上污染,11.2%的近岸海域为中度或严重污染。自2001年发布公报以来,珠江口海域已经连续8年被列为严重污染区域。

  公报介绍说,2008年,广东省在13个沿海城市近岸海域共布设97个水质监测基本站位。监测结果表明,与2007年相比,2008年广东近岸海域海洋环境总体质量无明显好转,污染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当年,全省近岸污染海域面积为1.62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1310平方公里。全省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汕头近岸和湛江港等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海域。

  值得关注的是,珠江口自2001年以来一直是广东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污染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富营养化十分严重。近6年的监测表明,珠江八大入海口污染物年入海总量都保持在200万吨以上,致使珠江口近岸海域严重污染。广州市、东莞市、中山市几乎全部近岸海域被严重污染,深圳市西部海域、珠海市部分近岸海域也被严重污染。

  公报称,由于污染持续局面得不到改变,珠江口的生态系统已处于不健康状态。根据2008年的监控表明,珠江口海域水体呈现严重富营养化状态,90%以上的水域无机氮含量超过《海水水质标准》四类标准,部分生物体内铅、镉、砷、总汞和石油烃含量偏高,生物群落结构异常。

13、民间环保组织尝试“时尚垃圾分类”

来源:《光明日报》2009年06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473318.html

  垃圾处理的最佳途径是综合利用,而综合利用的前提是垃圾分类,但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阻碍垃圾分类的进展。5月1日至3日,在四川成都刚建好的一个公园里,“热波音乐节”正在热热闹闹地举办。有没有可能利用成千上万人参与音乐节的机会,推进一下垃圾分类呢?有没有可能把一次大型活动产生的垃圾全部分类处理掉呢?民间环保组织“自然景象环境保护协会”与60名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做了一个有趣的“时尚垃圾分类”试验。

  10个垃圾分类“柜台”被分别安置在狭长的公园里,每个“柜台”有3名大学生志愿者值守。“柜台”由4个大桶组成:一个装“食余”,一个装“塑料”,一个装“纸张”,一个装被油污染的纸张和塑料。“柜台”的一角设有专门收烟蒂的圆形凹槽,还挂着一个小盒子,用来回收废旧电池。

  西南财经大学的黄露胸前挂着“义工证”站在“柜台”前观察过路者的行为。游客们匆匆走过,间或有人走过来,将手中的饮料瓶或快餐饭盒扔到垃圾桶中。黄露及时叫住来人,指导其将瓶里的水倒空、将盒里的饭菜倒到食余桶后,再将饭盒扔到标识“有油污的塑料”的桶里。游客满意地说:“你们的设计真不错,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售货亭呢。要是每个垃圾桶都这么时尚就好了。”

  黄露对垃圾分类“柜台”的设计很满意。“人们和垃圾桶之间突然有了亲和力,大家不再远远地把垃圾一扔了事,而是愉快地走近,愉快地离开。希望以后会出现更多的‘时尚垃圾柜台’。”

  分类完的垃圾被装进黑色垃圾袋,由志愿者运送到指定堆放点。隔上一段时间,环卫部门的车辆会把它们拉走。

“活动中有两点我们比较看好:一是垃圾分类的‘柜台’新颖,假如所有的垃圾分类装置都做得很好看,乐于分类的人会比较多;二是一批志愿者站在柜台前进行‘分类指导’,使垃圾分类更容易得到推行。”自然景象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杜涓说。(冯永锋)

14、从深绿到浅绿:环保思潮积极的变化

来源:经济观察报2009年06月13日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613/00286343577.shtml

  中国存在着不少环境问题,深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将有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许多NGO(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在此之中发挥积极作用。也正是在民间草根的争论之中,环护意识得以迅速提高。

  然而,随着全球绿色环保事业走向政治化,环保运动也以群众运动为主体逐渐发展到以政党政治为主体。如何科学、规范环保,如何使环保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度,已成为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

  深绿走向浅绿

  普遍观点认为,一个NGO应当具备五个特征,“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自治性、正式性”。而环保NGO组织则主要是那些从事环境保护相关活动、提供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

  从全球范围来看,环境NGO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发展迅猛。1999年在华盛顿召开的首次NGO论坛时,仅有十几家组织参与,而当论坛于2003年在北京召开时,已经吸引了100多家组织前来参会。仅目前不完全统计,类似NGO组织已有2000余家(包括学生社团)。

  可喜的是,环保NGO在近几年的影响正在越来越大,通过怒江建坝的争议、圆明园工程的重新环评,节能活动的推广等,NGO的声音在扩大,社会对环境NGO了解更多,政府、企业对NGO的态度也在改变。

  绿色环境运动一开始基本上都是比较激进的环境保护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深绿”。

  早在80年代初,一些国际环保NGO采取一些激进的做法,影响政府决策以进行保护动物的环保行动,而此后,社会各界都意识到,“深绿”的做法可能同时也会给当地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带来伤害。

  如1983年,在一家环保NGO的影响下,欧洲议会立法禁止了幼海豹皮在欧洲出售。然而,事后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尽管小海豹被保护下来了,但生活在加拿大北极圈的10万伊努特人,那些自祖先起就把海豹作为他们食物和其它生活必需品来源的人们,却失去了重要的生活来源。在禁售海豹皮后的数年,加拿大北极圈内经济衰败,一个小小的克莱德里弗村,就有近半数人不得不靠救济金过活。

  这种“深绿”的环保观点和做法,随着理性思潮的抬头,变得温和和寻求多方共赢的方向发展。

  在90年代以来,绿色环保的哲学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渐渐形成共识,认为人类在反对生态环境危机的同时,不应放弃“人类尺度”。这标志着绿色环保理念从“深绿”走向“浅绿”。

  组织性替代民间性

  随着理念的改变,绿色环保运动也出现了向绿色政治转向的变化。

  目前活跃在绿色环境运动舞台上的主流NGO,在活动的组织方式上各有不同。“自然之友”等国内环保组织侧重环境教育,“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则主要以为政府、企业的环保项目提供理性建议为方向,而“绿色和平组织”则以对企业、尤其是重量级的企业进行环保调查为主要工作。

  滇西北或许是中国环保NGO最密集的地区。也是目前政府与NGO进行有组织系统化推进环保项目的示范区。令许多环保NGO感到欣喜的是,近年来云南各级政府对他们辛勤工作的评价趋于积极,政府的一些重要决策经常会邀请NGO参与,倾听他们的意见,双方的合作越来越多,这种政府与NGO携手的局面,显然是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福音。

  大自然保护协会2001年开始在滇西北实施了“照片之声”项目,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做了许多实事。

  随着这种组织化和普及性越来越高的环保运动的升级,越来越多企业也提高了自律性。

  APP金光纸业不仅向员工传授环境保护的知识和理念,也通过有效利用资源和实施适当的管理控制,试图减少营林和生产过程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实现生态效益,从而减少公司的生态足迹,也同时提高财政绩效。APP金光纸业也积极通过与造纸行业利益相关者的对话,期望唤起行业的环境保护意识。而此前,作为排名前五大污染行业的造纸业,从未出现过类似由企业挑头的环保行业自律行动。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杨国斌表示:“公众争论有助于提高环境意识和解决具体问题。它们也具有政治影响,因为它们的发展既反映了也推进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结合中国国情,正向促进中国环境、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是所有环保民间组织,以及政府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15、中国水电开发:效益与环境矛盾深化

来源:财讯网 2009年6月15日

http://content.caixun.com/NE/01/dm/NE01dmab.shtm

由于擅自截流,环保部暂停审批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建设项目。业内人士指出,从总体上看,水电作为清洁能源的科学利用,本身就是对环保的巨大贡献,但毕竟水电开发是对自然形态山川的改造,会对植被、河流形态、水生物、水质等环境因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水电开发中,环保是必须下功夫进行论证和设计的重要内容。

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6月10日表示,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在金沙江中游建设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并已开始截流。为切实加强环境管理,维护环境安全,惩戒环境违法行为,环境保护部决定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建设项目,暂停审批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

水电项目“超前”开展引发环保部叫停

国内媒体形象的称该事件为“先上车后买票”。著名水利专家、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向世华财讯表示,目前国内大中型水电站开发项目均由国家统一批准,不仅对项目前期规划进行环评,也要对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进行环评。上述华能、华电两个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经获得国家批准,取得“路条”,但项目环评尚未得到国家的批准,在未通过环评审批的情况下截流,事实上已形成了违规,环保部的做法能督促企业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9月30日“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重申: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至竣工验收、投入生产和使用,都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的要求进行建设与管理,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上述两项目并非国内首次叫停水电站的建设。2004年,云南怒江水电站开发曾经引发一场激烈的争论。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流经西藏、云南、通过缅泰边境的怒江是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三江并流”大河之一,天然落差最大达1,578米。《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报告》通过评审后,立刻引来一片反对声。专家学者围绕水电开发对生物多样性、水生生物以及自然保护区等的影响展开讨论,该水电站最终被叫停。

张博庭指出,目前国内存在大量对于开发水电资源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看法,这种观点主要是受国外舆论影响。但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的新安江水电站及美国的胡佛水电站是建设较早、规模较大上的两座水电站,目前来看,对于生态环境尚未出现明显影响。

根据国内现行《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规定,水电站按发电规模可以分为大型水电站、中型水电站和小型水电站三种主要类型。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2评论此篇文章 (0)其它评论发起话题 (0)相关资讯财讯社区(0)5万千瓦以上的称为大型水电站;其中大于75万千瓦的为大I型,在25万-75万千瓦之间的-称为中大Ⅱ型。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5万-25万千瓦的称为中型水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小于2.5万千瓦的称为小型电站,其中在0.05万-25万千瓦之间的称小I型,0.05万千瓦以下称小Ⅱ型。

应合理处理开发水电和环保之间的关系

国内水电资源在世界上酝酿最丰富,可开发的资源量大约5.4亿千瓦。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贺恭表示,截至2008年年底,水电装机容量已突破1.7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21.6%,居世界第一位。

首页上一页 1 | 2下一页尾页

16、环保边缘化 究竟是谁造成中国环保尴尬

来源:绿色中国 2009/6/15

http://info.ep.hc360.com/2009/06/15102359833.shtml

    【慧聪环保网】无论怎么解释,我们都难以回避中国环保的尴尬:一方面,从中央至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喊环保、抓环保,认识之深刻、态度之坚决、力度之猛烈都是前所未有的;另一方面许多地方的环境污染是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有些地方甚至有加重的趋势。

    究竟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尴尬?我们只能尴尬地说:凡是污染严重的地方,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政府的不作为。

    提起污染,人们咬牙切齿首先想到那些冒着黑烟、流着黑水的企业。说他们没有社会责任感、遗祸子孙、利欲熏心,甚至是历史的罪人等等。多年来,他们一直被作为肇事者的角色,总是低头站在环保的被告席上,听着人们怒涛般的申斥与责骂。

    作为破坏的始作俑者,他们是“罪”有应得,无论如何都洗脱不了造成污染的直接责任。但从根源上看,作为企业,是实在承担不起这样具有严重后果的历史责任的。尽管他们在拼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毕竟还是在当地政府设定的某种轨道上行走。假设没有当地政府在背后以种种形式默许,甚至撑腰,他们是一天也做不下去的。可以说,是一些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不作为,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认识的偏差导致环保被长期边缘化

    客观地说,许多地方环境恶化能到今天的地步,其实是缘于经验的缺乏和认识上的不足,以致于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把环保长期边缘化,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不知不觉走上了一些现代文明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当我们猛然回首时,已错失良机,回天乏力。

    可从建国开始进行追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经济发展快得令全世界震惊,我们也陶醉于自身征服大自然的伟大胜利,全然不知被动的大自然某一天会主动地报复我们。即使有些善意的现在看来也是极为重要的提醒,当时也是一种微弱的声音。“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只要经济能上去,其他都是次要的。甚至在许多官员那里,认为工业文明的进程必然要伴随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

    结果,漫漫几十年过去了,那些潜在的令人忧心的东西渐渐浮出水面。

    我们痛心疾首地看到:

    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是以高耗能为代价的。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污染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

    我们的环境是不可持续的。三分之一的国土被酸雨污染,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干净的水,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清洁空气。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中国成为了世界耗水第一、污水排放量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二的大国,还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我们的生态是不可持续的。沙化土地与沙漠面积不断扩大:上个世纪70年代扩展速度每年1560平方公里,80年代每年2100平方公里,90年代前五年每年达2,460平方公里,后五年则每年达到3,436平方公里。河流断流:不仅出现在降雨量少的北部、西部,而且出现在雨量充沛的南方;不仅是小河小溪断流,就连大江大河也出现断流。湖泊湿地退化:由于经济发展,近年来许多天然湿地被人工湿地所替代,天然湿地正在大面积消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全国668座建制市中,约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目前许多地区已经陷入地下水下降──农业抗旱──增加农业成本──土壤干旱化──地下水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海洋生态问题严重: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赤潮还是罕见,平均五六年发生一次;70年代两年一次;80年代增至每年四次;1989年共监测到十二次;1990年三十四次;1991年三十八次;1992年五十余次,进入新世纪后仍在上升……

    伴之痛苦的实践结果,我们对于环保的认识也由起初的混沌渐渐走向清晰:

    这个轨迹可以从历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中得到验证:

    建国24年后,也就是在1973年,我们才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环保才被正式纳入国家的议事日程;第二次会议是在10年后的1983年,把保护环境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三次是在1989年,提出了“向环境污染宣战”;第四次是在1996年,将环保上升到了保护生产力的高度;第五次是在2002年,要求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到同发展生产力同样重要的位置;第六次是在去年4月,由温家宝总理亲自提出“三个转变”。要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温总理提出严厉警告: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不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环境污染的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次对环保的认识最为深刻,被称为环保史上的里程碑。

    认识伴着实践逐步加深,等幡然醒悟,我们已经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不可挽回的代价。

    也许在上个世纪,我们中国人太贫穷了,太需要财富了,以致一碰上改革开放这样的历史机遇,便都拼命追求起来。可追着追着,人与自身创造的财富之间关系便出现了异化,以致人们的智慧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我们一些政府官员为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而忘记了社会和谐、均衡发展,众多的企业家们为追求财富而忘记了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

    我们在得到许多个人的、利益集团的、局部地区的财富的同时,失去和破坏了难以估量的公共社会财富!

    这时才认识到,我们采用的原来是一种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大量开采资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这种模式是建立在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基础之上的,是不可循环的因而也不可持续的。

    这时才认识到,绿色中国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多么地弥足可贵。什么是绿色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民主的、公平的、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是绿色中国。为什么要建设绿色中国?因为绿色代表生命,代表可持续,凡不可持续的即是非绿色的。我们现在的中国还没做到“可持续”三个字。

    认识的演变进程虽有点漫长,可毕竟不算太晚。被边缘化的环保,终于从遥远的视线外向我们走来。

 [1] [2] [3] 下一页

17、水污染地方保护 11年治污难解太湖环境

来源:大洋网2009/6/15

http://info.ep.hc360.com/2009/06/15103159834.shtml

    【慧聪环保网】太湖流域处于长三角发展的黄金中心点,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如果把太湖流域视为人体的话,太湖就像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脏”。但也正因为这种行政隶属上的分割局面,导致太湖的治理与保护一直处于无序状态。太湖成了成千上万个化工企业的废水池。

    一位政府官员说,一直以来太湖上游受益、下游遭殃的格局正在改变。太湖污染已呈现“一体化”趋向。

    今年夏天,无锡太湖蓝藻暴发事件震惊全国。6月11日,国务院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在江苏无锡召开。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多年,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自2001年起,太湖开始年年暴发大面积蓝藻,而这也是中国内陆湖泊共同面临的问题。过去11年中,政府累计投入370亿元资金,治理太湖、巢湖、滇池的水环境,但现实是,湖泊越来越脏。

    蓝藻危机之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中国七大水系中,26%的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与人体接触会导致危险后果,或者已“丧失基本的生态功能”。此外,在国家重点监控的9大湖泊中,国家环保总局认为有7个湖泊也已经达到这种污染程度。国家环保总局警告称,过去10年中,即使在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污染的地区,水质也在恶化。

    在正一点点消失的鱼米之乡,在被垃圾和癌症包围的村庄,在林立的烟囱和埋藏在地表层直通湖岸的排污管道包围下,在渐渐捕不到鱼的餐桌上,水污染的恶果向我们一一袭来。

    那个写在歌词里的美丽太湖还能回来吗?

    “化工之乡”造假迎视察

    一位中央领导人来到周铁镇视察时,看到了一个洁净秀丽的江南水乡。但原来水是抽干后重新注入的;鱼是临时放进去的;钓鱼的老人也是雇佣的

    80岁的江苏省宜兴市周铁镇村民何全生还清楚地记得6年前的那一幕。

    2001年9月3日,一位中央领导人来到周铁镇视察时,看到了一个洁净秀丽的江南水乡。

    化工厂已经停产,一条清澈的小河横穿小镇南北,河中有鱼,岸边还坐着两个垂钓的老者,怡然自得。

    何全生老人目送了领导车队的远去。2007年7月27日,他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6年前,地方政府和企业导演了一场戏,水是抽干后重新注入的;鱼是临时放进去的;钓鱼的老人也是雇佣的。

    随着领导车队的离去,午夜钟声敲响,灰姑娘变回了原形,化工厂的轮子继续运转,污水照样排放。如今,周铁镇180多条村级河道已经混浊,发臭。而这些河道均通向太湖。

    71岁的宜兴市政协委员邵大平在一封检举信上,详细列举了那次造假的7种措施:一是临时让化工厂停工;二是启动污水处理系统,平时是不运转的;三是把所有有问题的原材料都放到仓库里;四是在工厂门口的河里放生石灰中和;五是在小河道的上游筑坝,抽干水,淘尽污泥,然后注入干净水源;六是买200公斤左右鱼苗,在领导人离视察点还有10多公里时放到水里;七是安排两个老头在河边钓鱼。

    正是在这一年,太湖蓝藻开始大面积暴发,到现在已是中国内陆湖泊共同面临的难题。而这个离太湖不到一公里的小镇,总面积仅有73.2平方公里,却是全国闻名的“化工之乡”,最多时全镇有300多家化工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严重污染着太湖水质。

    6年前的这一幕,为过去11年的太湖治理工作增添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脚。

    今年6月11日,国务院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在江苏无锡召开,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

    中央高层的重新审视给这个饱受污染之苦的小镇再度燃起希望。黄昏的周铁镇,何全生住在河道边上的小巷里,如今这里住的都是和他一样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都搬出去了,远离臭水。夜幕降临,老人们不开灯,静静地坐在门前的凳子上。炎热的晚风夹着河面的腥臭味,掠过这条残破、安静的老街。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18、江苏仪征环保博弈:原官员举报企业污染

来源:京华时报 2009年06月15日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6-15/015018017393.shtml

农歌村金庄组,一路之隔就是扬州化学工业园。本报记者王鹏摄

  今年5月底,江苏省扬州市委批示,要求坐落在其下属县级市仪征市内的部分化工企业限期整改,并作出搬迁计划,以解决长期以来“废气扰民”等系列环保问题。

  这些问题的曝光,起因于仪征民间人士多年来的不断上访;问题的解决,主要归功于媒体对此事的关注报道。

  仪征市市民“呼吸废气”即将成为历史。而对众多发展中的城市而言,仪征提供了一个样本,经济繁荣与环境保护的博弈,是这些城市终将面对的问题。

  废气侵城

  西南风吹弯了家佳乐饭店门前的荒草,老板秦锦海站在门口,抬头就看见了化工厂红白相间的烟囱。

  随风而来的是一股难言的恶臭。他跑进厨房,借饭菜香气,冲淡废气的味道。饭店内,原本高声谈笑的客人,匆匆起身,紧关门窗。

  “饭店开了4年多了,经常有这个味道,麻木了。”秦锦海说。

  家佳乐饭店位于仪征市农歌村金庄组内。小村向南约1000米,即为废气的源头,江苏优士化学有限公司(下称优士)。

  金庄组共有村民100余人,因邻近化工厂,全村深受化学废气困扰。村民们称,废气闻起来令人两腿发软,呼吸困难。而自2004年优士等化工企业投产以来,这种废气便时常笼罩小村上空。

  受废气困扰的不仅仅是金庄组。优士向北约2000米,是农歌小区居住点。小区内的居民反映,他们一样可以闻到废气的味道。

  农歌小区附近,有一处2002年建成的商业小区,名为镜湖花园。但因随后的废气扰民,小区的入住率持续低迷。

  西南风起时,废气在穿越金庄组,飘过农歌和镜湖两小区后,继续向仪征市内前进。

  在市内的迎江西村小区,居民们习惯每年更换一次纱窗。金属制纱窗总因废气侵蚀而风化。有居民称,深夜废气肆虐后,清早开门,会见地面落有一层黄色颗粒。

  仪征市民称,因化工企业的地理位置,市民们闻到废气多与风向等气候条件有关。近几年,工厂治理后废气传出频率有所减少,但仍时常可闻。

  5月31日傍晚,废气又一次袭来。

  家佳乐饭店内,秦锦海再次关门待客。

  镜湖小区内,业主王先生匆忙结束了散步,向家中跑去。此前,他刚刚在二手房网站调整了房屋售价。他想卖出所购的镜湖小区房产。售价已调至市价一半,但仍无人问津。

  疾病困扰

  仪征市民普遍担忧:废气正在侵害他们的健康。

  迎江西村小区内,居住者大多为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下称仪化)的退休职工。老人们称,自2004年优士等化工厂落户仪征后,便时常听到亲友患上支气管炎甚至肺癌的消息。

  仪征化纤厂退休干部蒋仁光的爱人2005年因患肺癌去世,年仅59岁。医生告诉他,“空气污染”是他爱人患病原因之一。

  除了癌症,支气管炎和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更为常见。迎江西村小区内多名老人称,“废气侵城”之后,他们开始患有轻重不一的呼吸道疾病。

  疾病的人群不光是老年人,幼儿也成为病魔纠缠的对象。原仪化幼儿园园长张莉的孙子阳阳,1岁时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此后,阳阳病情不断加剧。2007年,南京儿童医院确诊,4岁的阳阳患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物体为灰尘。

  张莉从幼儿园了解到,和阳阳年龄相近的多名幼儿,均患有轻重不一的鼻炎、哮喘等病症。

  肺癌和呼吸道疾病盛行,均在优士等化工企业落成之后。仪征市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巧合。

  来自仪征市两家主要医院——仪征市人民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数据显示,自2004年化工企业投产后,癌症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仪征化纤医院数据显示,2002年呼吸系统癌症住院人数为39人,而到2005年对应数字已变为151人。

  2002年,仪征市人民医院统计的当年呼吸系统住院人数为1512,此后数字逐年增长,2007年这一人数激增至2857人。

  据了解,优士的排放物中,含有四氯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均是学界公认的“对人体有致癌可能”的化学物质。

  仪化医院原副院长朱达泉称,化学污染是不是造成肺癌等病症的诱因,需要经统计学等严密的科学论证。但地区疾病发病率上升,开始于化工企业投产之后,这是明确的事实。

  化工结缘

  仪征位于长三角冲积平原顶端,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小城。上世纪70年代末,全国最大的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落户仪征,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随后,全国各地的技术人才来到仪征,参加仪化建设。在他们眼中,仪征是一个青山秀水之地。

  仪化的到来,使仪征变得富绰,曾一度引发周边城市的羡慕。而仪化因为产品固定工艺简单,对当地造成污染影响很小。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在这次合作中,配合完美。

  仪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后,仪征市便先后引进了优士等两家化工企业。也正因为这两家企业的引入,扬州考虑到化学企业集中原则,最终将扬州化学工业园设在仪征。

  优士等两家企业,以生产农药产品为主,属于扬州农药集团。因工艺复杂,产品多样,它们在污染控制上,不再如当年的仪化那般轻松。

  在仪化老职工眼中,昔日的鱼米之乡不复存在了。在优士南侧,曾有千余亩高产水稻田。在化工园区规划中,水稻田属隔离带范围。工厂投产后,因污染等因素,昔日的高产稻田无法耕种,当地农民只能种植油菜等短收作物,且产量低迷。

  记忆中的胥浦河也不再复往日清澈。优士等企业投产后,因园区无专门的污水处理厂,2008年以前,园区污水由仪征市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荣信污水处理厂处理。

  2005以来,仪征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显示,化工园区部分化工企业出厂污水COD居高不下,导致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经常超标。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沿胥浦河两岸的大量绿化树木,难以成活,经常被迫更换。

  2008年年初,仪征青山污水处理厂建成,专门负责处理扬州化工园内企业所产生的废水,处理后的废水直接排入长江。

  记者从仪征市环保局了解到,该污水处理厂因排放物磷严重超标,自建成至今仍未通过环保部门验收。

  污水排入长江后,一路东流,流向位于下游的扬州。据了解,扬州的饮用水取水口,距离青山污水处理厂的排污口仅几十公里。

  因为对生态的破坏,部分仪征市民开始质疑,这两家扬州的化工企业为何离开扬州,“远嫁”仪征。愤懑的仪征人,为了寻找平衡,编民谣称“仪征吃废气,扬州喝废水”。更有市民在网上戏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日夜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仪征市民称,扬州化工园的污染,不再仅仅是仪征的问题,污染范围将会扩大。

  即将搬迁

  仪征的化工企业带来的环保问题日渐尖锐化后,众多仪征官方和民间人士,开始向上级单位反映问题。其中包括仪征环保局原党组书记侯宜中。

  今年5月,新华社对此事进行报道后,仪征成为舆论焦点。仪征环保局内部人士表示,对于扬州化工园废气等问题,环保局可进行执法监督,但因其特殊地位,一些“决定性举措”必须由扬州环保局下达。

  据了解,目前,扬州市委领导已经批示,要求污染企业立即整改。

  6月3日,扬州市环保局项目开发管理处处长鲍志高称,针对扬州化工园问题,目前扬州市已采取三项措施:首先,对扬州化工园重新进行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其次,扬州市环保局和扬州化工园管委会,已经联合复旦大学和上海一家废气治理公司,为化工园区的废气制定处理方案。最后,扬州市领导已责令优士从人员、生产、设备三个方面加强管理,控制废气排放。

  对于污水问题,鲍志高说,青山污水处理厂虽然总磷超标,但其已能完成处理园区化工污水处理的任务,所以一直运行至今。目前污水处理厂已经再次组织专家技术论证,改善除磷工艺。

  对于仪征人所质疑的“选址仪征”问题,鲍志高称,当初选址主要考虑的是化工企业集中建设原则。当初曾考虑仪征或江都两者选一。江都附近有南水北调工程,出于安全考虑,而且考虑到仪征有仪化这样的大型化工企业,故而将扬州化工园落户仪征。

  鲍志高透露,扬州市领导已经明确要求优士在整改的同时,做出搬迁计划,远离仪征城区,“目前尚无搬迁时间期限,但时间不会太久”。

  博弈反思

  6月3日,污染企业将制定搬迁计划的消息尚未在仪征民间传开。仪征市民尚在忧心未来的生活。在这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博弈中,环境保护一直处于下风。市民称,如不是媒体介入,问题可能一直拖延下去。

  在迎河新村小区,居民在小区门口贴出了标语,“要经济,还是要健康?”

  有市民提出,应将化工园区整体搬迁到连云港的海边或者无人山区,让仪征彻底与化工企业绝缘。也有市民认为,扬州化工园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化工园区投入的基础建设,解决的劳动力,都是良性的贡献。

  鲍志高认为,化工企业与城市的融合,要走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在“繁荣”的同时,更要“宜居”。

在这场博弈的较量过程中,仪征开始修正自己前进的路线。今年5月,中国花卉协会将位于仪征市枣林湾的扬州芍药园命名为“中国芍药展示基地”。宣传资料中称,仪征人的目标是进一步打造好20万亩生态园,使之成为仪征乃至南京都市圈的“城市绿肺”。

19、日钢核心产能被环保部叫停 山东大钢铁重组拐点隐现

来源:经济导报 2009年06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473264.html

  杜双华和他的日照钢铁,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

  11日,国家环保部发出通知,紧急叫停多个钢铁、电力项目。其中,日照钢铁投资78亿元的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赫然在列;另一家山东钢企潍坊钢铁集团的500万吨钢建设项目同时在列。

  此次被叫停的日照钢铁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项目,它其实是日照钢铁目前最主要的产能,也是日照钢铁最先进的产能。"叫停的项目中包括8座1080立方米高炉,这8座高炉的年生产能力在700万吨左右。"山东钢铁业界一人士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针对环保部的整改令,日照钢铁副总经理王立飞在回复导报记者的提问时称:"我们正按照山东省政府的精神,与山东钢铁洽谈重组事宜,对产能如何调整不方便透露。"

  日钢:核心产能 命悬"环保"

  此次被叫停的日钢项目,主要包括6台180平方米、2台360平方米烧结机,8座1080立方米高炉以及2150毫米热轧带钢生产线等各一条。目前除2150毫米热轧带钢生产线基本建成未投产外,其余主体设备均已建成投产。

  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这是环保部叫停日钢项目的直接原因。但据导报记者了解,日钢此项目在2007年4月曾补做环评,承担评价工作的主要是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山东省环保科学研究设计院。据透露,该项目环评报告去年10月份完成,"目前还没有被环保部门通过的消息。"

  根据上述环评,此次被叫停的日钢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是其目前最核心的产能项目。

  在该项目建设之前,日钢拥有2台60平米烧结机、1台75平米烧结机、2台90平米烧结机,450立方米高炉2座、530立方米高炉2座、580立方米高炉2座,3座60吨氧气顶吹转炉,这些设备使其拥有380万吨的产能。而这与此次被叫停的项目所承载的产能(至少700万吨)相比,相差320万吨以上。

  据上述山东钢铁界人士透露,目前国家正在淘汰的是300立方米的高炉,此次日钢被叫停的1080立方米高炉在国内属于中等容量,技术上还算过得去。但根据国家在2005年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沿海深水港地区建设钢铁项目,高炉有效容积要大于3000立方米;转炉公称容量大于200吨,钢生产规模800万吨及以上,这成为日钢该项目通过审批的一道坎儿。

  日照钢铁原本规划,在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投产之后,再淘汰掉大部分原有产能。但王立飞告诉导报记者,日照钢铁530立方米和580立方米高炉等老产能还没有被淘汰,"这需要一个过程。"

  即便原有产能仍在运行,此次被叫停项目仍在日钢的经营中占据主要地位。

  日钢自2003年开工建设,2004年即实现利润2亿元,2006年猛增至21亿元。环保部所通告的技改配套项目就是在2006年开工建设当年底投产的。由于上述违规项目在内的"贡献",日钢的产能由2005年的380万吨,到2007年逼近1000万吨,利润更是猛增至58亿元,远远超过前3年利润的总和。

  如此重要的项目被叫停,除了巨大损失外,日钢如何面对将来的停产困境?12日下午,导报记者两次拨打日钢党委书记廖海亭的手机,廖先是称"在会见客人";随后在导报记者表明采访意图后,又随即表示"正在外地,具体情况不清楚"。

  山钢:新添"筹码" 转机乍现

  根据《山东省钢铁振兴规划》和建设"大钢铁"的要求,将由山东钢铁集团"收编"日钢,并在沿海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

  然而,一直以来,面对山钢的虎视眈眈,位居2008年胡润富豪榜榜眼的杜双华并不打算轻易"就范",日照钢铁也动作频频。

  先是杜双华选择利用海外的平台,使日照钢铁的部分资产"资本化"。与此同时,日照钢铁减产、裁员的措施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双方博弈的同时,胜利的"天平"也在左右摇摆。

  去年底,在全球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之下,日钢也因种种原因经历着断贷危机。去年10月间,导报记者在日钢总部探访时曾获悉,当时其单月亏损额已逼近10亿元。在此情形下,杜双华与山钢签署了重组意向书。

  然而,之后日钢不时会做一些"小动作"。今年5月20日,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01215·HK)公告称,日钢借壳上市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同时也获得香港联交所通过。收购完成后,日钢实际控制人杜双华将成为开源控股最大股东,日照型钢公司、日照钢铁公司各30%股权以及日钢轧钢公司25%的权益,将率先上市。这被认为是杜双华提高山钢收购难度的一步妙棋。

  而此次环保部叫停日钢项目,则无异于给山钢新添了一个"筹码"。因为再临困境的日钢,在山钢面前或再度显露出谈判"弱势"。王立飞也以"正在与山钢谈判"为由推脱了导报记者的诸多问题。

  今年4月下旬,山钢董事长邹仲琛在一次公开场合曾高调表示"将在年内完成对日照钢铁的重组"。时隔约两个月之后,环保部的一纸通告,显然把急于完成并购的山钢再度推到有利位置。

  记者手记:杜双华选择无多

  5年前,江苏铁本新建项目因建设和用地手续审批违规而被叫停,曾经的民营钢铁大王戴国芳光彩尽失。如今日照钢铁最主要的产能被叫停,杜双华的命运将会如何?

  2007年,山东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其时,日钢技改项目部分产能已经投产。山东省在《意见》中提出,要淘汰日钢大部分原有产能,保留其500万吨钢生产能力,并将其统一纳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其中并没有提及日钢新产能是否通过环评审批,而强调更多的是山东钢铁业的整合。

  但山东钢铁业的整合并不顺利。日照钢铁将其部分股权注入到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此举为山东钢铁的收购行为增添了些许变数。而就在此时,国家环保部一则整改令,让日照钢铁站在了悬崖边上。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环保部发布整改公告的当天下午,开源控股也发布公告称,其收购日照钢铁部分资产的行动已经完成,为收购日钢的增发行为也于当日结束。至此,香港投资者的利益已经与日照钢铁的前途命运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但在开源控股收购日照钢铁部分股权的过程中,开源控股始终没有披露日照钢铁大部分优质产能并没有经过环保部审批的信息。如果日照钢铁在环保审批问题上处理不慎,开源控股及日照钢铁或许面临被香港证监部门及投资者追究责任的压力,这也许是杜双华不曾料到的。

是"归顺"山钢,还是被停产或追责?留给杜双华的选择,也许不多了

20、环保部的恶人做得对

来源:上海商报 2009年06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470149.html

  环保部日前对华能、华电两家大型国企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决定,明确地向企业和地方政府发出了一个强烈的政策信号:国家不允许一些企业和地方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踩环保红线。

  一些企业和地方可能会错误地理解,为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的目标,国家会采取权宜之计,放松环境监管。此次受罚的两家央企和两家地方钢企,前者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在环境敏感的金沙江中游建设水电站,并已开始截流;后者也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并投产。

  在中国政府的政策和法规体系中,环保政策和法规的“威慑”力度历来较弱。这种情况虽然在环评法实施以后有所改进,但问题依然很严重。近几年里,未经环评就开工建设的项目屡屡出现,有些工程甚至是完成了才向环保部门通报。环保部这几年就先后曝光了一批这样的企业和地方。

  此种现象的出现,一是因为,在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语境下,环保不太受地方和企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环保领域,存在着一个以国有大企业为代表的资本和地方政府合流的强大利益集团。中国庞大的国有经济、众多的政府部门,使中央和地方都承担了大量的项目建设职能,政府成为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在扭曲的官员考核制度下,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于是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甚至包括环保部门在内,有的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厂址选择明显错误的项目也予以放行。水电领域在这方面表现尤其明显,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曾披露,一些地区和企业不顾国家多次重申电力建设必须有序发展的要求,违法违规开工建设了大量电站项目,致使电站在建规模远远超出电力规划确定的目标,也超出了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华能、华电不过是其中比较突出的罢了。

  经过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如今变得非常脆弱,再继续现在的发展模式,后果堪忧。改善被损害的环境,当然根本上有赖于全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改变先发展后治理的思路,但就现在而言,必须加强环评的“高压线”和“防火墙”作用,从源头上严防环境风险,使环保的一票否决真正起到效果。

  因此,必须调动环保部门执法的积极性。在这方面,环保部近几年的表现大体合格,发起的几次“环保风暴”引发了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也处罚了一些违法的企业和地方。本次针对两家央企的严厉行政处罚,暂停其所有项目审批,据说还是首次。环保部门就应该要有这种“宁可现在做‘恶人’,也绝不做‘历史的罪人’”(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之语)的精神。

  当然,要使环保部门的作用得到更大发挥,还应提高其对违规项目的处罚力度,并赋予他们对相关责任人的追究权限。目前,环保部门对违规项目的处罚力度小得可怜,一个违法项目最高的处罚金额只有20万元,对于投资几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大项目来说,这点罚款恐怕连被罚款的人都看不上眼。

  除此之外,有一个方面也须提出来,这就是加强公众和社会组织对环保的参与力度。经验表明,公众的广泛参与,对防止特殊利益集团损害环境至关重要。

当前的金融危机对我们既是挑战,但也带来了一些难得的机遇。在落实保增长、扩内需的过程中,能否卡住“两高一资”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但关乎经济的振兴,更关乎未来发展模式的转变。因此,环保部门在这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决不能允许一些企业和地方逾越环保红线。

21、光明日报:环保“时尚化”关键在技术创新

来源:光明日报2009年06月15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06-15/1733731.shtml

  在节能但耗时的火车与耗能但快捷的飞机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炎炎夏日,空调与电扇,你会选择哪一个?生活中,环保与舒适似乎总是存在着矛盾。一项对两万名16岁至35岁之间青年人的调查显示:只有4成受访者愿意减少乘坐飞机次数,只有34%的受访者愿意少吃肉以及为买环保产品支付更多的费用。有人提议将环保理念“ 

  时尚化”,认为如果环保行为成为一种时尚,能够让更多人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环保事业中来。(据《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18日)笔者以为,让环保“时尚化”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有效解决环保与舒适、便利的矛盾。

  调查显示:近八成人认为个人对气候变化负有责任,七成人会鼓励他人为环保作出改变。这一在中国青年人群中进行的对气候变化态度的调查,97%的受访者是学生或在职人员,92%的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93%拥有电脑,52%有自己的住房,36%有平板电视,27%有私家车,而这些消费会产生较大的碳排放。看来,对这样一个精英群体谈普及环保理念显然悖时了,然而他们却往往是环保科普的传播者。对于他们来说,谈论环保和节能是很时尚的事情,可真正付诸行动却“眼高手低”、“说易行难”,尤其当环保与自己的生活质量发生冲突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舒适的生活,环保则变成了他者的义务。

  我们必须承认,环保并非让现代人过苦行僧般的日子,都去效仿梭罗做一个现代隐者,那样环保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生活理应更舒适、洁净、健康。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自由。“法无禁止皆自由”,我们可以要求财富来源正当,提倡适度消费,但对于有些人可劲儿“烧钱”的行为,除了议论批评,又能怎样呢?当然,我们还可上升到道德高度,对奢侈浪费现象予以道德谴责,但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邈邈。因此,如何让环保变得轻松快乐、随意便利,无疑成了关键所在。政府的引导、舆论的助推、民间环保组织的作为固然重要,但笔者以为,更重要的是环保科技的进步与创新。

  以当前国内很多城市设置“无车日”为例:要求政府工作人员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无疑具有示范作用,但从法律意义上说,“限行”损害了个人使用车辆的自由;而且这种做法也不见得就真正解决问题了,没见有些人为规避“无车日”的行政要求,多买一辆汽车吗?笔者以为,解决尾气排放污染的根本路径,一是推广环保节能型的小排量汽车,不仅要减免部分税费以刺激消费,还要靠技术创新提高环保汽车的内在质量和安全性能;另一方面,应当大力发展城市快速公交系统,以方便、快捷赢得公众心仪。

  有数据显示:如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产业比重相应下降1%,每年我国能源的消耗总量中可减少2800万吨以上标准煤,相当于万元GDP能耗降低1.3个百分点。同样,环保技术的创新、进步、推广与利用也具有广阔的节能降耗空间。例如,用手机实现异地视频会议,可节省乘坐飞机飞来飞去的花销,还提高了办事效率。据说在印度尼西亚,政府规定,准备结婚的夫妻双方必须种一棵树才能领证——而如果要离婚,则需要种500棵树。以上技术性、制度性或生活性的创新,都值得我国借鉴。(刘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