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六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六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06-12

六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特别报道:

1、绿家园江河信息编者按

2、人民网环保频道:     环保部就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等项目答问

http://env.people.com.cn/GB/9459252.html

3、第一财经网:       环保部叫停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等项目   

http://www.china-cbn.com/s/n/000002/20090611/000000117764.shtml

4、搜狐绿色:        环保“暂停风暴”要找公众撑腰

http://fengyongfeng1108.blog.sohu.com/118354070.html

 

环境资讯:

5、人民日报海外版: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金融危机下 环保更要抓

http://env.people.com.cn/GB/9452652.html

6、新华网:         全国青少年节能减排“金点子”大赛在京启动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9-06/11/content_11523244.htm

7、中国新闻网:       哥本哈根气候条约初稿公布

http://it.sohu.com/20090610/n264444259.shtml

8、人民网:         中国基本形成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550多处保护区建立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9453208.html

 

民间环保:

9、中国环境报:       环境信息公开做得如何? 民间组织给百余城市打分

http://env.people.com.cn/GB/9454471.html

 

环保人物:

10、搜狐绿色:        张峻峰:走遍北京所有的河

http://huanbaogushi.blog.sohu.com/118339309.html

 

人物访谈:

11、人民日报:        专访垃圾对策专家王维平:垃圾分类别做“环保秀”

http://env.people.com.cn/GB/9452732.html

 

深度报道:

12、21世纪经济报道:     达标率65%:40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存安全隐患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traditional/808331244684130_1.shtml

13、经济参考报: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加快“绿色转身”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6/11/content_11524478.htm

14、中国经济导报:      环保要走“中国路” 

http://www.ceh.com.cn/ceh/jryw/2009/6/11/48178.shtml

15、南方日报:        千岛湖水质为第Ⅳ类 农夫山泉水源只适合作工业用水?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6/11/content_11524579.htm

 

环境时评:

16、中国经济时报:      环境信息公开深层问题待解

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51109&cid=117

17、内蒙古新闻网:      环境信息公开更应注重“便民”原则

http://cnnews.nmgnews.com.cn/system/2009/06/11/010234460.shtml

18、新京报:        “武隆山体崩塌”是突然还是必然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guanchajia/2009/06-10/008@023705.htm

19、中国环境报:       小蜗牛不能拉大车?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0906/t20090611_618257.html

 

 

 

 

1、绿家园江河信息编者按

 

编者按:水电在我国的确是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西南地区集中了中国75%的水能资源,因此,“中国水电开发大军们”纷纷集结于这些地区,形成了“跑马圈水”、“遍地开花”和干支流“齐头并进”的现象。

西南地区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保护压力最大、地质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

可是,水能变“油”的认知,使得中国的江河越来越多地被开发,被截流。河流也从此不再是河流。河床里没有了水,鱼没有了家。

从2003年以来,面对水电的无序开发,上至国家总理,国家环保总局——如今的环境保护部,下到沿江的百姓,官员、学者、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为了留住怒江的自由流淌、为了金沙江虎跳峡两岸的老百姓的富足生活、为了澜沧江水库移民的生活水平能所提高、为了岷江地震受灾之后,人们不再为次生灾害所伤害、为了大渡河还有能有水奔流,从政策上,制度上、参与上、呼吁中,以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听证会、信息公开,直到今天国家环保部“暂停审批停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等项目一路走来,不容易;一路走来,人们越来越看到了无序开发水电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看到,江河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其他生灵;越来越看到地质灾害频发的峡谷开发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也越来越看到,没有信息公开和环境影响评价给大自然,给移民兄弟,给社会带来的困扰。面对今天国家环保部对保护江河的重大举措,我们从今天开始在江河信息上刊发媒体、个人在这最新的保护措施下发现的文章和观点。希望大家也能为我们提供相关信息。

让我们再接再励,为中国江河的保护,为我们做为一个大国的公民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继续努力。

2、环保部就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等项目答问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9年06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459252.html

   人民网北京6月11专电 环境保护部即日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环境保护部启动暂停审批这一严厉的行政管理手段意味着什么?环境保护部是如何处理“保增长”与“保环境”的关系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负责人。

  1这次暂停审批,表明了环境保护部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处理 “保增长”与“保环境”关系时的一种怎样的态度和决心?

  答: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我部按照特事特办、急事速办的精神,对符合中央政策要求和环保准入规定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灾后重建等项目环评及时进行审议。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底,我部会议审议同意批复项目环评文件365个,项目总投资14428多亿元,其中交通、水利、输变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5个,总投资4521多亿元;对总投资达1467亿元的29个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项目采取暂缓审批或不予批复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在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项目可能会借机卷土重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示,要求绝不能为保增长而把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为此,我部在提高审批效率的同时,严格把好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环保准入关,决不能让“两高一资”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重新抬头。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坚持有保有压,为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项目设置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火墙”。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四个不批、三个严格”:对于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项目,一律不批。严格限制审批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的项目。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高耗资项目建设,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技术改造、投资拉动等名义恢复生产。严格按照总量控制要求,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区域、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使“以新带老”、“上大压小”等污染减排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我们不但自己坚持做到这“四个不批、三个严格”,而且对地方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说得非常清楚,“两高一资”是条高压线,我们宁可做现在的恶人,也绝不能将来做历史的罪人。第二、抓好环保“三同时”及验收管理,把环评措施落到实处。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创新验收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地方环保部门和各督查中心作用,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第三、加强重点行业管理,细化准入要求。我部正在研究制定火电、钢铁、水泥、造纸、煤化工、石油化工、农药等行业环评审批和技术审查原则,明确相关行业环保准入要求和鼓励使用的环保工艺、技术等。

  2、6月9日,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2008年各省(区、市)和五大电力集团公司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考核结果的报告》中显示,2008年,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电力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较好完成了年度二氧化硫削减任务,事隔两天即对华能、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实施暂停审批,二者是否矛盾?

  答:没有矛盾。这就好比一个学生考试,语文及格了,未必数学也会及格。这次暂停审批行动主要是针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条件、未经审批擅自建设、未经环评重新批复建设内容擅自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项目采取的严厉惩处措施。事实上,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和大型企业集团,我们也将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暂停审批新增该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

  3、这次暂停审批涉及华能伊敏电厂是环评批复过的项目,这种情况也属于暂停审批的范围吗?

  答:华能伊敏电厂违规情况是我部在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中查处的。很多人都认为,环评管理就是建设项目审批,这是不全面的。环评管理还包括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很多建设项目的环评批复之后,在设计、施工、试运行期间,由于缺乏监管,建设地点和建设内容擅自发生重大变更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认为,这是环评管理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为了根本改善这一落后被动的局面,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部将进一步加大“三同时”监管力度,确保环评审批要求的环保措施跟踪落实到位。

  目前我部正在研究制定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办法,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环保部门和各督查中心联动作用,建立“三同时”现场督查机制,加强试生产环节的管理,彻底扭转施工期监管失控的局面,确保“三同时”违规项目及时得到查处并按要求整改。

  4、水电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怒江、金沙江等重要河流规划的水电开发项目也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此次暂停审批金沙江流域(中游)的水电项目,是否表明了环境保护部对水电开发的总体态度?

  答:水电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在常规能源中,水能资源仅次于煤炭。西南地区集中了我国75%以上的水能资源,因此《可再生能源法》中确定,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但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杜绝大、小公司“跑马圈水”、“遍地开花”和干支流“齐头并进”的现象,尤其是西南地区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保护压力最大、地质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在开发中,必须结合流域开发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结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实行项目环评审批制度,根据环评审批文件指导水电开发项目的环保工作。未批先建的项目,如果环保设施和措施不到位,一旦实施工程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将难以恢复。

  5、环保部将采取哪些措施跟踪落实此次暂停审批的效果?

  答:我部将在第一时间组织有关单位组成3个督查组,分别对被暂停审批的区域和企业进行现场督察,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对被暂停审批的地区和企业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通过媒体适时公布整改情况。

3、环保部叫停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等项目   

来源:第一财经网 2009年06月11日章轲

http://www.china-cbn.com/s/n/000002/20090611/000000117764.shtml

金沙江沿江的水电开发工程 摄影章轲

  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等,11日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叫停。

  环保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11日通报称,针对个别地区和企业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准入条件进行项目建设的行为,决定从即日起在完成科学论证和各项整改措施前暂停审批这些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以遏制环境违法行为。

  据陶德田介绍,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在金沙江中游建设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并已开始截流;华能伊敏煤电联营三期工程不顾当地水资源匮乏的现实,擅自将环评批复的直接空冷方式变更为水冷方式;山东省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潍坊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00万吨钢建设项目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钢铁发展规划,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并投产。

  “这些企业和地区严重违反了国家环境管理有关法规。”陶德田说,“水电建设项目影响面较广,环保措施、设计、管理滞后或缺失都会对上下游水生生态及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依照法律程序认真做好水电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十分必要。”

  据环保部调查,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未经环评批复擅自进行截流等主体工程建设,对减小水电建设环境影响极为不利。

  陶德田说,暂停审批华能集团、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旨在警示这两个拥有众多“两高一资”建设项目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强环境管理,督促所属企业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调整产业结构,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和环保责任。

  钢铁工业是我国近年来宏观调控重点领域,其生产具有规模大、能耗高、排放量大的特点,目前产能总体过剩、落后产能比例较大。陶德田称,“山东省是我国钢产量大省和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之一,暂停审批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目的就是推动山东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调整钢铁行业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转变发展模式,加大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整治力度。”

  据了解,环保部11日还具体通报了鲁地拉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华能伊敏煤电联营三期工程、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潍坊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00万吨钢建设项目的违规基本情况和处理决定。

  针对近期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擅自“开绿灯”的错误做法,陶德田表示,各地方必须依法审批建设项目环评,不得以简化审批、缩短审批时间为借口,降低环境保护要求,特别要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等项目环评的审批,严厉查处违法建设破坏环境的行为。

  据了解,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底,环境保护部共审议批复365个项目,总投资达14428亿元,其中交通、水利、输变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5个,总投资4521亿元。与此同时,为防止“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上马,对总投资达1467亿元的29个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项目采取暂缓审批或不予批复等措施,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陶德田表示,环保部将对被暂停审批的地区和企业整改情况进行跟踪,依法依规督促整改,并适时公布整改结果。

附件一

暂停审批的内容和要求

一、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

  违法事实: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龙开口水电站,未经环评审批于2009年1月截流,对金沙江中游生态影响较大。

  处理决定:责令违法项目停止主坝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上下游围堰安全度汛;对金沙江中游已批和未批的水电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进行补充论证,并根据论证结论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在上述工作完成前,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建设项目。

二、华能集团、华电集团

  违法事实: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鲁地拉水电站,未经环评审批于2009年1月截流;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龙开口水电站,未经环评审批于2009年1月截流;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华能伊敏煤电联营三期工程不顾当地水资源匮乏擅自将环评批复的直接空冷方式变更为水冷方式,对当地生态环境具有潜在重大不利影响。

  处理决定:在华能伊敏煤电联营三期工程完成整改、龙开口水电站完成环境影响补充论证和整改之前,暂停审批华能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所有建设项目;在鲁地拉水电站完成环境影响补充论证和整改之前,暂停审批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所有建设项目。

三、山东省钢铁行业

  违法事实: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不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未经环评审批于2006年开始建设,烧结机、球团生产线、高炉、转炉等主要设施自2006年底陆续建成投运,热轧带钢生产线也已基本建成。

  潍坊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00万吨钢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即于1995年至2009年陆续擅自开工建设,其中原有工程2座高炉、2座转炉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的限制类内容,扩建工程不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关于“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原则上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的规定。

  处理决定:为推动山东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钢铁、轻工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调整钢铁行业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无序建设,转变发展模式,加大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整治力度,在上述问题得到整改前,暂停审批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

附件二 

违规项目基本情况和处理决定

一、鲁地拉水电站

  建设单位: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云南省大理州、丽江市

  违法事实:该项目总投资177.9亿元,装机216万千瓦,库容16.93亿立方米。该项目未经环评审批已于2009年1月截流,对金沙江中游生态影响较大。

  处理决定:责令该项目停止主坝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上下游围堰安全度汛,对环境影响进行补充论证,并根据论证结论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

二、龙开口水电站

  建设单位: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云南省丽江市

  违法事实:该项目总投资118.7亿元,装机170万千瓦,库容5.58亿立方米。该项目未经环评审批已于2009年1月截流,对金沙江中游生态影响较大。

  处理决定:责令该项目停止主坝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上下游围堰安全度汛,对环境影响进行补充论证,并根据论证结论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

三、华能伊敏煤电联营三期工程

  建设单位: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违法事实:该工程不顾当地水资源匮乏,擅自将环评批复的直接空冷方式变更为水冷方式,对当地生态环境具有潜在重大不利影响。

  处理决定:责令该工程停止建设。

四、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

  建设单位: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山东省日照市

  违法事实: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6台180平方米、2台360平方米烧结机、一条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生产线、8台1080立方米高炉、4台120吨转炉、棒材、高线和2150毫米热轧带钢生产线各一条。该项目未经环评审批自2006年开始建设,目前除2150毫米热轧带钢生产线基本建成未投产外,其余主体设备均已建成投产。该项目的建设不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原则上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沿海深水港地区建设钢铁项目,高炉有效容积要大于3000立方米,转炉公称容量大于200吨”的规定。

  处理决定:责令该项目停止建设。

五、潍坊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00万吨钢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潍坊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山东省潍坊市

  违法事实:潍坊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00万吨钢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即于1995年至2009年陆续擅自开工建设,其中原有工程2座高炉、2座转炉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的限制类内容,扩建工程不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关于“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原则上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的规定。

处理决定:责令该公司500万吨钢建设项目停止建设,责令未经环评审批已投运的项目停止生产。

4、环保“暂停风暴”要找公众撑腰

来源:搜狐绿色 2009-06-11 冯永锋

http://fengyongfeng1108.blog.sohu.com/118354070.html

这两年,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一谈到水,就喜欢谈“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他讲这话的时候,更多的是指污染防治;但像我这种只配在台下听讲的人,脑子里却浪花飞溅,想的是在“空水时代”,中国有哪条河流还可能“过上河流过的日子”,就像在中国,有许多人根本过不上人过的日子那样。

研究森林的人知道,每分每秒中国都有大量天然林消亡,大量的森林在破碎;中国的森林几十年来被各种力量持续地被替换为人工纯林,替换为工业经济林和农业经济林,中国的森林已经成为空林,森林生态系统已经崩溃。研究水的人也清楚,进入2000年以后,污染水的各种“源头”没有减少,伤害水的新方法却越来越多,把鱼赶尽杀绝的网捕、电捕、毒杀方式刚刚普及过一轮,挖沙采石淘金的浪潮又汹涌而至;以为水运最为经济的人正为长江尚未成中国的“黄金水道”而烦恼,千方百计地要说服决策者给长江的航运扩容;水电建设大军已经奇兵突至,迅速把中国所有河流全都设兵驻守,分段开发,“一滴水都不放过,一毫米的落差都不浪费”。因为“长江滚滚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于是中国河流的苦日子就这样在一夜之间来到了。2000年以前,他们盼望着盼望着,以为随着国家污染治理政策的出台,河水流总有还清的一日,污水总有被治成好水的那一天,河流总有找回生命尊严的那一刻。哪里想到,即使2000年全中国一滴污水都不排放,河流们的生命也已经到了尽头。

如果我们把水比喻为一个生命体——其实水就是一个生命体,像阳光那样,像石头那样,像风那样,那雨水那样,像泥土那样,像草木鸟兽虫鱼那样——往水里扔垃圾、排污浊的行为,只是对水体的一种毒害,就像让一个人吃下他不想吃的毒药一样;而建水电站、修高库大坝,则像把水的血管一段一段地打上结,能堵死的全堵死,不肯膨胀的要让其使劲的撑胀;同时拿刀在水的身体上一段一段划割、裁切。强迫水往它不想流的山洞里流,强迫水在它不愿意停顿的地方停顿。

结果,就是中国的水全都改了物性,全都不再是水了,全都成了“油”,因为水都像油用来燃烧一样,用来发电了;全都成了“火”,因为水都成了电,电是能量,就是熊熊燃烧在全国各地的欲望之火。河流也从此不再是河流,成为水库的连续剧,成了水的陈尸场,成了水发臭和腐烂的地方,成了水最不愿意流向之地。

这个现象不仅仅发生在金沙江中游,不仅仅发生在怒江,不仅仅发生在澜沧江,不仅仅发生在岷江,不仅仅发生在大渡河、雅砻江、嘉陵江,不仅仅发生在钱塘江,不仅仅发生在闽江,不仅仅发生在珠江,不仅仅发生的海河和淮河,而且也要发生在塔里木河,要发生在雅鲁藏布江,要发生在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因此,当2009年5月,怒江建坝被叫停的消息再次传来,那些对水电的环境伤害保持高度焦虑的人们多少有些高兴;因此,2009年6月11日,当金沙江中游鲁地拉电站被暂停的消息传来,那些对中国水生生态系统命运忧心忡忡的人,也多少有些高兴;然而,他们内心里依旧不敢放松,不只因为金安桥,不只因为虎跳峡,不只因为小沙坝,不只因为小湾,而是因为在中国大地上,水电建设大军仍旧孜孜不倦地向中国的每一寸山河发动总攻。

有时候你真得佩服中国水电开发大军们的勇气和胆量,全中国恐怕很难再找出哪支部队能与这支部队占领山头的能力相比。大概是过去几十年来太受宠爱了,以至于水电开发项目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会被“环保人士”们给叫停。研究中国水电开发史的人可能都知道,中国水电的几乎所有项目都是未批准先投资、未批准就先移民、未批准就先修好导流洞、未批准就已经随时可以合龙、未批准就已经把发电厂房都安装齐全、未批准就可以发电上网,甚至可以“西电东送”。可能就是因为项目进行得太顺利的缘故,以至于漠视国家法律和公共福利成了一种美德,以至于践踏环境权益和伤害生态系统成了一种才艺,以至于所有进入这个圈套的人,都把任何质疑水电的人,当成“科盲”,当成“阻碍国家建设”的人。

但了解水电开发程序的人也清楚,水电开发项目初期,最踊跃的其实不是水电集团,可能是地方政府,也可能是“水电勘察设计院”,各方紧紧地勾连在一起,成了一个“吃水电饭大联盟”。环保部要有一种厘清事实的能力,把一些不该算到水电集团身上的帐给分离出来。一个地方要开发电站,其实很简单,就看一段江峡是不是足够狭窄——这样建起来方便,淹没处是不是足够宽大——这样拦截的水才可能尽量多;至于地质条件是不是允许,环境价值是不是被毁灭,文化多样性是不是从此被淹没,当地人的权利是不是从此被剥夺,水生生态系统是不是从此被损毁,那些想开发水电的人是从不考虑的。

率先提出要开发某江段水电的人未必是水电集团,也未必是潘家铮这样的大坝院士;更大的可能是地方政府,因为地方政府总认为,大型项目是唯一拉动地方经济生长的高头大马,因此,千方百计地设计和制造出一些项目来,是地方政府“经济开发公司总经理”们——日以继夜地琢磨的事情。对于许多人来说,发展经济没有任何别的出路,唯一的出路就是建设、开发、拦截、浇铸、冶炼、化工,因此,某个地方要是有段峡谷,地方政府就会赶紧派员去引诱水电集团,这边派出雇佣军,趁着月黑风高,把移民、修路、开山炸石这样的工作通通做好,然后铺上红地毯迎接水电集团正规军的到来。

勘察设计院们也对水电的利益垂涎几尺,他们不肯安份于自身的地质勘察和工程设计的工作,他们自己也想成为水电开发集团,或者至少成为某座大型电站的大股东、大业主,因此,他们也会像地方政府一样,满怀殷勤地“带资进入”、“风险勘探”,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十拿九稳,把前期投资做得成百上千亿。这样,即使有人想狠下心来否决这个项目,也多半难以阻挡“吃水电饭大联盟”们的引诱和胁迫。是的,重大投资项目是有胁迫能力的,趁有关审批方不备,迅速把木头做成建材,把山修成路,把石头炼成水泥,把大树砍了种上小树,然后再安上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扶贫济困这些美名,拉拉扯拉之间,半推半就之下,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可以得到所有的通关手续,其过程和方法就像一个做尽坏事的歹徒,却被追认、包装为公众必须尊重的信任的时代英雄。

因此,2009年6月11日,当环境保护部传出消息,要求金沙江中游的一些电站因为违背了法律,而必须“暂停建设”、“科学论证”的时候,那些热爱山河的人士,那些为挽救江河生命而奔走的民间代表,他们内心里迅速地会涌上更多的担忧,他们担忧这次风暴又成为一场“过路微风”。从2005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如今环境保护部,刮过了好多场“风暴”,一次次风暴的过程,都是社会对这风暴冷眼评估的过程,因此,风暴的能量属于何种级别,什么样的人对其有过重视,成就在何处,缺陷在哪里,如何改良,如何细化,社会公众早已经心知肚明。

所有的公众都非常清楚,前几轮风暴之所以成效不大甚至沦为笑柄,原因就在于环保部门没有找公众来给自己撑腰,没想到过从公众那赊借些能量。

因此,大家担心的就是“暂停”之后是“快行”,担心的是补办之后的“绿色通道”,担心的是“科学论证”又成了专家们收取新贿赂的理由。因为“科学论证”在中国是一个极其不可靠的词,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会变节,几乎所有的领导都会变心,几乎所有的公众都会被蒙蔽。而政府手续在中国更是一个极其容易通过的关卡,多少项目很轻松地就跃过了“补办立项通知”、“补办环评报告”的过场,多少项目只是把这补办手续当成一次贿赂政府的新机会。

所有真的想保护中国环境的人都清楚,阻挡生态破坏项目一夜之间建成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公众来审批”,让公众来决策,让公众来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参与社会影响评价,让公众来保护与公众息息相关的身边环境。所有关注环境保护的人也都清楚,中国的环境保护只有一条阳光道,那就是相信公众,依靠公众,让所有的开发智慧都从公众处结晶而来。这中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信息彻底的公开,把所有的信息无条件地开放给公众——不仅仅是环境信息的简本,而要全本;不仅仅是评审专家组的统一意见,而要所有参与评审专家的名字和各自意见。公众不是虚无飘渺之体,项目点所在地的人,首先是公众的“核心区”;所有关注项目点环境影响的人,也同样是公众的核心区;中国公众群体内,有大量的公民环保专家和公民环保记者,他们有能力消化任何表面上生涩繁杂的技术问题,他们有能力对所有曲折交错的形势作出富有前瞻性和公正性的决断。

因此,环境保护部叫停这些项目只是完成了一小步的工作,真正的考验在后面的可持续接应能力。其实,如果环境保护部是一个真心想保护中国环境的部门,那么,接下来的工作非常简单:要求这些项目所有环境信息,全都充足地、彻底地通过能够通达到公众的诸多媒体,让公众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辨别之后,再决定这些项目的开发队伍,该不该翻身上马,何时重新上马,以什么样的方式上马,上马之后往哪条道路上前进。(2009.6.11)

5、环保部部长周生贤:金融危机下 环保更要抓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06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452652.html

  按照一般规律,经济危机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往往容易忽视或放松。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中国还要不要加强环境保护,怎样加强环境保护?全世界都十分关注。

  金融危机下,环保更要抓。怎么抓呢?要从以下九个方面去抓。

  一是要充分发挥环评制度的宏观调控作用。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实现从过去单纯注重环境问题向综合关注环境、健康、安全和社会影响转变,处理好服务与把关、当前与长远、效率与质量、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开辟“绿色通道”,设置“防火墙”,拓宽领域,加强调控,强化验收,全程监管。

  二是要深入研究主要污染物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着力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通过污染减排,从总体上遏制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逐步改善环境质量。

  三是要继续创新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有效途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研究将“休养生息”政策全面渗透到重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推动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努力让江河湖海焕发生机和活力。

  四是要切实统筹推进区域与城乡环境保护。尊重自然规律,进一步研究制定区域环境管理政策,落实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把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作为有机整体,坚持城乡环境保护协同推进,促进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五是要主动利用倒逼机制深化工业污染防治。要研究制定推动重点产业振兴的“绿色”环保政策措施,构建全方位的污染防控体系,促进产业发展的速度、结构和效益相协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动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生态化改造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六是要进一步发展壮大环保产业。要采取有效手段,推进环保产业全面升级,尽快形成一个门类齐全、装备先进、富有活力的环保产业体系。

  七是要通过市场机制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动出台有关环境经济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多种经济手段,逐步建立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企业污染治理成本内部化,减少环境保护对行政手段的过度依赖。

  八是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与可持续发展体制。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强化政府责任,明确企业是污染防治主体,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等制度。

九是要有序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推动环境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体制机制,为探索环保新道路积累经验、创造模式,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作者为环境保护部部长)

6、全国青少年节能减排“金点子”大赛在京启动 

来源:新华网2009年06月1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9-06/11/content_11523244.htm

    新华网北京6月10日电 为了引导我国青少年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关注环境现状,积极投身环保社会实践,由中国环境报社主办的“小洋人”杯全国青少年节能减排“金点子”大赛近日在京启动。 

    据介绍,此次大赛面向全国7岁至30岁的青少年,以“减少污染 行动起来”为主题,“金点子”要具有实践性、合理性、创建性和实用性,主题凝练、观点鲜明,篇幅在1000字以内。在10月5日之前,主办方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金点子”,经过专家评审会评定后,确定入围项目。11月到12月期间,主办方将选登经典案例,向全国推广。

    大赛设一等奖10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20名,奖金500元;三等奖30名,奖金300元;优秀奖100名,奖金100元。组织单位设优秀组织奖10名。

    北京市崇文区培新小学6年级学生王希作为学生代表,向全国的青少年发出倡议:“尽管刚刚过去的世界环境日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但是一天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利用课余时间,投身于环保这项事业,为社会贡献我们的好点子、新发明,人人都成为环保志愿者。”

7、哥本哈根气候条约初稿公布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06月10日

http://it.sohu.com/20090610/n264444259.shtml

   中新社北京六月九日电(记者 阮煜琳)今天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消息,全球主要非政府组织的一些气候变化专家最新公布了由他们起草的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气候条约的初稿。这份初稿将为各国政府提供一个年底即将形成的气候变化谈判决议的基准。

  哥本哈根气候协议是由来自绿色和平、WWF、独立活动联盟、德国观察、大卫铃木基金会、乌兰克国家生态中心以及世界各地的独立专家撰写起草。该条约呼吁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出台,该协议由三部分组成,即:强化工业化国家义务的更新版《京都议定书》;一个对美国的减排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并为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工业化国家支持的低碳发展铺平道路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为未来三年谈判奠定基础的一系列决议。

  哥本哈根气候条约包括:截至二0二0年,全球所有温室气体产生的年度全球碳预算(不包括那些由蒙特利尔议定书控制的排放)将不能超过三百六十一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要基本下降到一九九0年的水平,截至二0五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至七十二亿吨当量,换言之,应低于一九九0年水平的百分之八十。

  这份一百六十页的哥本哈根气候条约将分发给一百九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谈判代表。它是由世界上在气候变化领域最富有经验的非政府组织们历时一年时间撰写。这份条约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法律文本,包括向世界提供公平和有远大影响的协议所需要的主要内容,从而力争实现使气候变化的影响低于大多数科学家所界定的不可接受的危险界限。

  该文件阐述了整个世界必须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认识到全球气温上升幅度必须保持低于二摄氏度。它提出了一个全球排放量上限——碳预算,同时详细说明了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何为保障地球的安全和人们的安居乐业做贡献,并指出地球上最贫穷和最脆弱的国家如何才能得到保护和补偿。

适应是该条约的是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概述了一个适应行动框架,其中包括补助金、保险和对最脆弱国家的补偿。独立活动联盟的Wael Hmaidan称,毋庸置疑,帮助贫穷和脆弱国家采取应对气候变化冲击的措施至关重要。(完)

8、中国基本形成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550多处保护区建立

来源:人民网2009年06月11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9453208.html

1790万公顷、约49%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人民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严冰)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今天在“衡水湖湿地保护与建设论坛”上说,到2008年底,全国已建立了55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80处湿地公园和36处国际重要湿地,基本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国际重要湿地、湿地公园等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1790万公顷、约49%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许多特殊的生态功能,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是“淡水贮存库”。我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黄河枯水期40%的水量、丰水期26%的水量来自于若尔盖湿地。湿地是“水资源调节器”,具有强大的水文调节和循环功能,在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及抗旱防涝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是高效的“淡水净化器”,能将五类水质净化提升到三类水质。据专家测算,每公顷湿地每天可净化400吨污水,全国湿地可净化水量154亿吨,而全国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日处理能力仅为3000万吨。湿地又是巨大的贮碳库,对于减缓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占陆地面积不到4%的泥炭湿地就储存了5000亿吨碳。

  中国认真履行《湿地公约》,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湿地保护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2005年以来我国连续当选为湿地公约常委会成员国,先后获得了“献给地球的礼物”、“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杰出成就奖”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的生态系统,是华北单体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衡水湖北靠衡水市区,南临冀州古城。湿地保护区总面积187.87平方公里,蓄水面积75平方公里,设计水位21米,最大蓄水量2亿立方米,其中42.5平方公里的东湖常年蓄水;32.5平方公里的西湖,70年代曾经蓄水,目前一些地方仍保留自然湿地,一些地方被附近农民耕种。衡水湖是河北人民的母亲湖,是京南的第一生态“湿地花园”,在干旱少雨的华北平原地区,衡水湖的存在显得弥足珍贵。

  衡水湖是北方著名的内陆淡水湖、是北温带野生动植物聚集地和南北候鸟不同路线栖息地,这里有较为完整的水域、草甸、沼泽、滩涂等天然生态环境,其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在华北内陆地区极具典型性和特殊性。这里有各种植物383种,各种鸟类310种,其中,黑鹳、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鹤、金雕、白肩雕、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灰鹤等二级保护鸟类46种。丰富的湿地资源,为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起到了过滤和调节功能,在控制污染、净化空气、调节径流、蓄水防洪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衡水湖又是未来南水北调的一个重要蓄水枢纽。

9、环境信息公开做得如何? 民间组织给百余城市打分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6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454471.html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为《办法》)自2008年5月1日实施至今已一年有余,各城市对《条例》和《办法》执行情况怎么样?环保部门是否能做到依申请公开相应的污染源监管信息?

  民间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为IPE)和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为NRDC)共同开发了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以下简称为PITI指数),并据此对中国113个城市2008年度污染源信息公开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近日,他们在北京发布了对这些城市的评价,以及各城市的细项得分和排名情况。

  这113个城市中包括110个环保重点城市。宁波市以总分72.3分名列第一,合肥、福州、武汉紧随其后,上海以56.5分列第七位,北京以49.1分列在第十六位。113个城市的平均分仅为30.81分。

  信息公开正起步

  IPE主任马军说:“我们设计的指标体系满分是100分,其中超过60分是依据法规设定的。但是,在113个城市中,得分在60分以上的仅有4个,不足20分的城市多达32个,平均分则是刚刚超过30分。这说明,我们的环境信息公开还在一个起步的阶段。”

  据了解,PITI指数中共分为8个测评项,分别为企业日常超标、违规记录公示,污染企业集中整治,清洁生产审核公示,企业环境行为整体评价,经调查核实的公众对环境问题或者对企业污染环境的信访、投诉案件及其处理结果,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受理情况和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结果,排污收费公示和依申请公开情况。这8个测评项又以其不同权重占有不同分值。

  IPE和NRDC工作人员对初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他们认为,环境信息公开在多个城市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如在主动公开方面,上海、宁波、太原、武汉等城市已经较为系统地公布了对当地企业日常超标违规的监管记录,北京、重庆、福州、焦作等城市则在信访投诉案件及其处理结果公示方面有良好的表现;在执行依申请公开方面,合肥、青岛、昆明、郑州等城市对信息公开申请做出了积极回应。

  依申请公开各城市反应不一

  为评估《办法》中首次对环保部门做出的依申请公开的要求,两家环保组织向这113个城市分别提交了申请,要求公开当地2008年9月的污染企业行政处罚名单和经调查核实的公众对环境问题或者对企业污染环境的信访、投诉案件及其处理结果。

  然而,仅有27个城市提供了全部或部分名单,多达86个城市未能提供名单。这些未提供名单城市拒绝申请的理由除了“不宜公开”之外,还包括这些记录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申请公开需要上级政府部门开具公函,以及为“保发展”不能公开等。

  参加调查的工作人员说,每接到一个城市的回复我们都会觉得欢欣鼓舞,而一些城市的工作人员在听到是信息公开的申请时多次直接挂断电话,一些城市根本找不到具体负责部门和负责人,则让我们觉得有点遗憾。

  “全明星阵容”是希望所在

  在两家环保组织公布的各种数据、排名和表格中,还有一份“全明星阵容”。此阵容是把8个细项上的得分冠军城市的分数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而这一组合的最终得分高达89.5分。

  NRDC环境法项目主任王立德说,这个分数具有很强的标杆意义,因为它不是主观臆断的产物,而是基于对实际操作的评价得来的。它显示了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是可为的。如果一个城市能够取各家之所长,已经有现实的可能性做到较高的水平。各城市之间也应该多分享一些好的做法。这些做法都来自于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推而广之是完全可能的。

  曾给PITI指数设计提供咨询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程洁说:“各城市如果能互相借鉴经验、互相吸收对方制度创新的话,就有可能达到90分了。这一方面说明各城市在环境信息公开上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从另一个角度看,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也可以降低风险。因为这些做得好的地方并没有因为公开而导致大量的信访、投诉和诉讼。”

  企业信息公开进展微乎其微

  《办法》中除要求政府部门公开环境信息外,还对企业做出了相关要求,企业的表现又怎么样呢?马军说,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政府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虽然存在差距,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企业在信息公开方面的进展却微乎其微,还需大力推动。

环保民间组织对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公开做出了要求,普通公众对信息公开的反应又如何呢?对此,两家组织的负责人说,因为很多公开的环境信息还没有被全社会重视,还没有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也就难以转化成促进环保的现实动力。我们在“6·5”世界环境日期间推出PITI指数,也是为了推动公众更好地利用那些公开的环境信息,希望公众能更好地参与到环境决策和管理中来。

10、张峻峰:走遍北京所有的河

来源:搜狐绿色2009-06-11文/窦丽丽

http://huanbaogushi.blog.sohu.com/118339309.html

“要说对北京河流的了解程度,我觉得我怎么也能排进前十位;要说到亲自考察北京的河流,我觉得我怎么也能排进前五位。”张峻峰说。

非常态人生

采访是在张峻峰的办公室里进行的。其实,与其说是办公室,还不如说是一个杂乱拥挤的大仓库更加妥当。屋子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件,数以千计的书、各式各样的电子“零件”、数以百计的空矿泉水瓶里装着张峻峰从各条河里取来的水样,此外,还有张峻峰考察河流的时候捡来的“垃圾”。张峻峰随手拿起一个物件——乍看就是一堆生了锈的废铜烂铁,告诉我这是一个旧式录音机,虽然已经破旧的没了外壳,不过他打算修好它,将来展览的时候用。

我绝不怀疑张峻峰在修理电子产品方面的能力。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办公室的电话机老旧不堪,应该是属于已经被淘汰的品种,时不时会出点小毛病,电脑也都是“半残”,经常会瘫痪,每当这个时候,张峻峰就会被请到办公室,或者充当求助热线,不管是硬件问题还是软件问题,他基本上都能轻易搞定。用张峻峰自己的话说,“只要是和电有关的,基本上都难不住我”。

2007年冬天的某一天,北京飞沙走石,中午两点左右,张峻峰被请到“绿家园志愿者”去帮忙解决电脑问题,他急匆匆地赶到办公室,急匆匆地维修,这在张峻峰是挺反常的一件事,因为他是个“磨叽”的人,平时总是慢悠悠不慌不忙的。“绿家园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王小娜忍不住问他:“您着什么急?”“能不急吗?我等一下还要去考察一条河。”张峻峰回答。

其实,张峻峰也曾经是“绿家园志愿者”的工作人员,从2006年初到2007年上半年,他一直在“绿家园志愿者”工作,虽然后来离开了,他也依然是“绿家园志愿者”忠实的志愿者。

 “模糊”的行者

张峻峰是一个有点“模糊”的人。他的年龄很“模糊”。他看起来很年轻,30多岁的样子,但实际上已年近五十,儿子都上大学了。一般来讲,像他这个年纪的人,大都在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有一份相当稳定的工作,领着工资享受着其他福利,业余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张峻峰本来也有一份让很多人羡慕的工作,1985年,大学刚毕业的他就被分配到了交通部,而且颇受器重。但是后来,为了更自由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逐渐脱离了原单位,直到现在,他的人事关系还在交通部,但是已经没有工资没有福利了。

张峻峰的职业也有点“模糊”。他在大学时学的是无线电通讯,分配到交通部时做的也是这方面的工作。后来,他支过教、扶过贫,据他自己讲,他基本上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换一份工作,他当过老师、工程师、设计、调研员、国家干部、销售、顾问、研发人员、司机、经理、文秘、财务……以至于很难说清楚他究竟是干什么的。

张峻峰的学业也有点“模糊”。2002年,由于某种机缘,一直关注环境问题的张峻峰进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攻读生态专业的研究生,直到现在,他也没毕业。我调侃他:“您这研究生读得真够久的,都七年了还没毕业。”他反问我:“我为什么要毕业呢?我就是享受这个过程,想多学一点东西。我现在随时可以到学校去选择各个学科的课程,这多好啊。”

现在的张峻峰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他不上班,没有稳定的收入,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在外人眼里,这是一种非常态的生活,但在张峻峰眼里,这是一种非常态的舒适。“我可以自由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的时间,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考察。”

民间水专家

所有的人都认为张峻峰是民间水专家。他对北京之水的痴迷程度估计很人有人可以比肩。

他最早开始关注北京的水始于1993年,或者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只是那个时候的关注颇为感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张峻峰已经开始开车了。没事的时候经常开车带着孩子、孩子的同学一起出去玩,主要就是沿着河开,所以对北京的河有比较清晰的认识。“那个时候的水污染不像现在这样严重,但是也有的河很脏,比现在还要脏得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北小河,当时河面上漂浮着厚厚的垃圾,河上可以走人,反正砖头砸上去没有什么反应。垃圾的下面,水还是流动的。不过,郊区的河都很干净,所以,带着孩子出来的时候,主要是看郊区的河。”张峻峰说。

从2002年开始,张峻峰进入中国农业大学攻读生态专业研究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从感性转到理性,并且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他给自己设定的研究课题是流域水环境与人的关系。

对于张峻峰来说,用两年的时间坚持做一件事,并且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好评率极高,实属难得。这件他一直坚持的事就是“城市乐水行”。

从2007年3月起,北京地球村、自然之友、绿家园志愿者等多家环保组织共同发起了“自然大学城市乐水行”项目,组织公众关注城市里的河流和水面。每个周六,张峻峰都会带领一支由公众组成的考察队伍,徒步考察北京的河流,沿途讲解每条河流的历史演变、流向、生态状况、污染源有哪些。从2007年3月至今,北京市五环以内的54条河流,张峻峰平均每条都考察过三遍以上。

张峻峰说,基本上,北京市内的河流,每一条河的污染源他都能说出来。这一点在和张峻峰聊天的过程中感受很深,他会在聊天的时候夹杂着做一些“河流教育”,告诉你凉水河从哪儿流到哪儿,以前什么样,现在什么样,告诉你清洋河的情况,等等。

除了带领公众考察北京市内的河流以外,张峻峰也没有放弃自己考察北京市郊区的河流和水库。北京市郊区的150多条河,他基本都能叫的上名字,70%以上的河流他都考察过。对于北京的水库,他更是了如指掌。北京水务局的资料上说,北京有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16座,小型水库65座,一共85座水库。但是张峻峰调查后认为,北京有200多座水库,他要把北京所有的水库都考察一遍,并进行定位、记录水库的变化、记录北京水的变化。

不过,一直处于考察第一线的张峻峰却认为自己是个思想者。“我觉得我是一个思想者,我并不算是一个行动者,只是我的行动能力比较强而已。”张峻峰笑着说,“我认为在我们把一切都想清楚、认识清楚之前,不宜采取行动。”

张峻峰对于目前的水污染治理措施评价并不是很高,他认为,目前的治理措施说到底还是污染转移,“我们可能把眼前的河流治理干净了,但是会造成新的破坏。”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实也是很多环保人士的看法:源头治理。只是张峻峰的观点更极端一点。“说到底就是要关闭污染源。”张峻峰说,“如果污染源是工厂、企业,那就关闭;如果是生活污染,比如说是洗澡水、洗衣服的水污染了河流,那就别洗澡了、别洗衣服了。”

可能是意识到让人不洗澡、不洗衣服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张峻峰又补充说:“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了人类行为对自然界的破坏,至少我们现在应该节制自己的行为。我自己现在就尽量减少自己的行为,只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11、专访垃圾对策专家王维平:垃圾分类别做“环保秀”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年06月11日   潘少军

http://env.people.com.cn/GB/9452732.html

  分好的垃圾到了垃圾站又被重新混起,这样的问题在不少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存在,这也导致了垃圾分类“叫好不叫座”的现实。近日,就实际生活中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政府参事、垃圾对策专家王维平。

  记者: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搞垃圾分类,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有人称之为“环保秀”,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王维平: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很多地方确实搞得有些尴尬,甚至仅仅是“环保秀”。如在北京市一个小区的调查中,我询问了50位居民,大家都说“垃圾分类好”;当我一一翻看小区的470多个垃圾桶后,发现98%的桶内垃圾没按规定倒,废纸、剩饭、塑料袋等全都搁在一块儿,这样的垃圾分类起作用吗?

  问题不仅于此。我们没有进行分类运输,垃圾车一来,分好类的垃圾又一股脑儿地混着装上一个车拉走。即使能够分类运输,分类垃圾又往哪儿运?我们有对有用垃圾进行分别加工、分别利用的资源再制造工厂吗?我们有对无用垃圾进行分别焚烧、填埋处理的完备设施吗?没有!

  在我国,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加以解决,垃圾分类只能是叫好不叫座,分了也白分。

  记者:实际上,垃圾分类不是摆上几个垃圾桶,拿出几张分类标签,“一贴就灵”那么简单,需要我们把顶层设计做好,把一系列管理工作抓实。

  王维平:是的,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垃圾的分别回收、分别加工利用、分别处理等诸多环节,需要政府、公众和企业密切配合,需要全面、综合地考虑问题,在制度建设、工作重心、管理方法、社会行为等方面下功夫。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注重某些环节、某些方面,自然会事倍功半。

  目前我们的管理重心是有偏差的,可以说是一种末端管理,而末端处理的压力极大。例如大量的投资,都用于购买垃圾车、垃圾桶,建垃圾处理厂等。实际上,城市垃圾逐年快速增多,最终会让我们烧不胜烧、埋不胜埋。加强前端管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这才是最根本的办法。

  我们的管理对象也是有偏差的。例如,我们的工作都围绕着环卫作业转,实际效果并不好。我们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社区,以社区为平台,将垃圾的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分类加工、分类处理等环节一一落实好,这样才抓到了点子上,也才能抓出成效。

  记者:即使完善了垃圾分类的各种硬件设施和制度建设,如果公众不按规定分类扔垃圾,实际效果仍会大打折扣。

  王维平:对,垃圾分类是一个慢工活儿,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公众的引导、教育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以发达国家为例,日本开展垃圾分类15年,如今仍有17%的人不按规矩办;德国实行垃圾分类8年,现在仍有20%的人我行我素……

就我国情况来说,我们应该提倡的是环境素养,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环境伦理,让人们的行为不违背自然规律;二是环境认知,让人们真正认识环境的本来面目;三是环境技能,让人们掌握保护环境的技巧、办法;四是环境行为,让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真正行动起来。因此,采用公众能够接受的科学方式,促其知行合一,这是引导、宣传的关键所在。

12、达标率65%:40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存安全隐患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06-11王世玲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traditional/808331244684130_1.shtml

饮水“问”源,中国的现状并不乐观。

日前,记者从环保部获悉了国务院八部委2008年环保专项行动的检查结果。从113个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看,达标率仍然偏低。

上报给国务院的环保专项检查报告显示,目前饮用水源地环保问题的根源在于流域污染问题。比如,在流域环境管理,以及各地区的环境质量功能规划均较多注重本地利益,导致流域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而省级政府依法划定保护区的比例偏低也是制约相关环境执法的主要症结。

从沱江、松花江污染,到广东北江、湖南湘江镉污染,各种水污染事件直接对大中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安全造成威胁。有相关调查显示,21%的公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饮用水源污染,名列所有环境问题之首。

环保部检查报告警示,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环境安全隐患仍很突出。本报记者获悉,对此,环保部今年下半年将开展有关方面的专项环保督察。

达标率依然偏低

近年来,我国的水污染事故日益增多。尤其是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环保部于2006年启动了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并在每年的八部委环保专项行动中予以督察。

据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有关人士介绍,在2008年7月开展的该年度环保专项行动中,对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情况进行了“后督察”。即对2006年以来,各地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同时对影响113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的污染问题也进行了全面检查。

 “从后督察整体情况看,各地政府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保工作是重视的。”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如地方通过制定和完善地方法规、规章,采取积极措施,取缔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排污口和违法建设项目。经过连续三年的集中整治,大部分地区完成了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工业企业排污口的取缔,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及违法建设项目整治也取得显著成效。

在此期间,全国关闭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及违法建设项目845个。

尽管取缔违法建设项目的力度不小,但从水质监测情况看,现状不容乐观。

环保部上述“后督察”报告显示,从113个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看,达标率仍然偏低。如2008年上半年环境监测结果显示,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243个地表水水源地中,达标水源地为159个,占到65%;不达标的为84个,占35%,其中,涉及到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个城市。

从主要污染物来源上看,不同类型水源地有不同来源。如在不达标的饮用水源地中,湖库型水源地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主要污染物来源为生活面源、农业面源和土壤本底。河流型水源地主要超标因子为类大肠菌群、氨氮,主要污染物来源于流域污染及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

与往年相关数据相比,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防治任务依然面临挑战。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06年6月发布的《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显示,当时有16个城市水质全部不达标,占重点城市的14%;有74个饮用水源地不达标,占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的20.1%。

 “有水不能喝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一些地方的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一位专家对记者表示,上述监测数据还不包括农村饮水水质内容,而农村饮用水源属于分散式,也存在更大的污染和污染隐患。

 “尽管取缔了很多违法建设项目,但排污途径增多,偷排偷放花样也在增多。”该专家对“不达标”的比例增高的原因如是分析。

症结仍在区域利益

 “有水不能喝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一些地方的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一位专家对记者表示,上述监测数据还不包括农村饮水水质内容,而农村饮用水源属于分散式,也存在更大的污染和污染隐患。

 “尽管取缔了很多违法建设项目,但排污途径增多,偷排偷放花样也在增多。”该专家对“不达标”的比例增高的原因如是分析。

症结仍在区域利益

尽管对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集中推进了3年,但效果不彰。对此,检查督察报告给出了分析和判断。

 “流域污染是影响水源地水质的主要问题。”上述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综合分析各地后督察情况,目前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主要问题为流域污染问题。

环保部人士解释说,我国的流域环境管理以及各地区的环境质量功能规划均较多注重本地利益,严格要求入境水质,降低出境水质规划标准,导致流域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

此外,督察报告也提出一个判断,即省级政府依法划定保护区比例偏低是制约相关环境执法成效的主要问题。

按《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划定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职责是省级人民政府。但从环保部从几年来各地对饮用水源地的清理整顿数据看,在检查的1.5万余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有9478个划定了保护区,仅占总数的63%。而通过省级政府批准的地表水源保护区只有735个。

而在2008年9月份环保部直接督察的116个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中,只有13个是省级政府批准划定的,仅占11%。

 “由于大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未经省级政府批准,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中对保护区的各项要求在执行中遭遇了法律障碍。”上述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有关人士称,由于缺乏省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与督办,跨市界饮用水源地的环境违法行为难以有效遏制。

除去体制因素,还有诸多因素导致饮用水源环境问题。

比如,生活污水处理仍处于初级阶段,河流湖库的上游大部分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三分之二的县没有污水处理厂。”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环保处处长赵鹏高对记者表示,目前还有1780个地级市和县没有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本报记者从环保部得到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全国仍有51个地市级行政区没有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东北和西部地区。

此外,现行农业生产方式也是“祸因”,如化肥、农药过度使用,使下游水体中氮,磷及其他有机物含量增加;畜禽、水产养殖污染严重,因治理措施涉及农民利益,水体内围网养殖、家禽放养、近岸家畜养殖污染难以在短时间内整治到位。

规范性条例有望近期出台

环保部的检查报告显示,在多种影响因素下,中国的饮用水源水质的环境安全隐患仍很突出。

比如,一些城市重要饮用水源地上游化工等重污染企业积聚,严重威胁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一些地方公路交通建设中未充分考虑对饮用水源的安全防护。

 “一些地方没有制定专门的引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上述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有关人士称,地方多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代替,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能起到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作用。

此外,落后的环境监管能力,也影响了此领域的环保推进力度。

根据各地报送给环保部的材料,能够按照环保部要求全面开展饮用水源水质109项全指标分析的只有江苏、辽宁等少数几个省,而且大都借助区域水质分析监测协作网络完成,环保系统尚不具备独立完成的能力。

同时,目前,各地针对饮用水源保护的监测基本上仍只能对28项基本指标和部分补充指标进行,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水源地水质状况。

 “各地环境执法普遍存在资金缺乏,人员缺乏,装备落后等问题。”上述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有关人士表示。

本报记者从环保部获悉,环保部今年下半年将开展有关方面的专项环保督察。将对2007年和2008年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凡是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和调整不到位、县以上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各类排污口取缔措施不落实、保护区边界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设立不规范、保护区或周边化工企业没有防止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污染环境有效措施的,一律挂牌督办。

相关的制度体制建设也有望于近期破题。

据悉,国务院将出台《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对诸多制约导致饮用水源地环保的体制机制问题给出明确规范。

比如,将解决饮用水源管理体制分割问题,由环保部门统一制定管理规范;依据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逐级严格的原则,对有关管理规定进行细化;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应急预警的有关规定等。

 “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呼声日益增强。”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主任张惠远表示,由于地方政府只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一些跨行政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及管理往往导致上下游的纠纷。而有些上游地区为保障下游行政区的饮水安全,当地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相关问题都需要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目前正在征求和协调相关部门意见,最快下半年出台。”6月10日,环保部污染控制司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条例》已经开展了多轮意见征求,目前正在协商以什么规格出台,出台步伐正在加速。

此外,据悉,专门针对生态补偿机制的《流域生态补偿管理条例》,也在积极酝酿中。

环境保护的理念需要贯穿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建设生态文明,是长期艰巨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 

13、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加快“绿色转身” 

来源:经济参考报2009年06月1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6/11/content_11524478.htm

    近年来,针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我国积极转变“两高一资”的传统发展模式,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更加注重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加快实现“绿色转身”,但离真正实现“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发展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绿色投资估计达到38%左右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深化蔓延之际,很多国家也纷纷把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举措。

    6月8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的首届全球绿色经济峰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说,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进一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

    “在去年推出的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直接用于环境和生态保护建设的资金就有2100亿元。”张力军说。

    事实上,如果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结构和技术、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投资中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或对环境保护有间接推动作用的投资,我国绿色投资为数可观,按照国外机构估计可能会达到38%左右。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加速向绿色转向,导向都是向绿色经济来倾斜的。”出席首届全球绿色峰会的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说,当前中国正在实施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这一经济刺激计划加大了资金向绿色经济相关行业的投入倾斜力度,整个审批体制已经完全是向绿色经济转向,提高项目审批的环保门槛,要求项目必须是节能环保和高效的,否则不会予以批准,同时鼓励开发新能源、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等,因此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前景保持乐观。

    世界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北京发布的题为《中国的绿色革命》的报告认为,在过去15年里,中国已经将GDP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4.9%,如果按照这个路径走下去,那么在2030年前,石油进口最多减少30%—40%,煤炭需求减少40%,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减少50%,有潜力在未来20年构建“绿色经济”。

    “在推进《京都议定书》的实施方面,中国无疑也是一个先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别主任南书毕(SubinayNandy)说,中国近年来积极将经济发展和“绿色”联系在一起,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有多个领域在全球扮演着“领先者”角色。例如在清洁发展机制方面,已成为最大的清洁经济发展的主办国,在全球4869个清洁经济发展机制的城市中,中国占到2023个“这在全世界是当之无愧的领先者。”

    作为全球领先的风电解决方案供应商,维斯塔斯拥有23%的全球市场份额。维斯塔斯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安信诚(LarsAndreAndersen)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并推动高科技绿色产业发展,维斯塔斯在中国短短几年快速发展中就是很好的例证。2006年维斯塔斯在中国只是一家有60名员工的小公司,而到2009年底维斯塔斯招聘的员工将超过3000人,投资超过27亿人民币,中国已成为维斯塔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一些参加峰会的中外人士认为,近年来中国在包括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等技术创新领域的平稳进步,都使中国在绿色技术领域成为新兴的全球领先国家,未来的20年中国有可能站在全球“绿色革命”的最前沿。

    新型绿色产业培育力度不足

    “中国政府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决心坚定不移。”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说,但今后的道路还很漫长,调整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美国《商业周刊》中文版编辑总监李茸说,随着环境污染事件的曝光、环保意识的形成,中国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已经开始“觉醒”“非常明确地认识到必须开始行动了”,并表现出了相当的领导力和坚持,但尚处于起步阶段。

    首届全球绿色峰会上,中外有关人士认为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在推动绿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走绿色发展之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力量不容忽视。

    全球领先的特殊化学品公司朗盛集团亚太区无机颜料业务部总裁兼朗盛上海颜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文广(WolfgangOehlert)说,中国有大量的私营企业和小型企业,目前发展还比较吃力,很多在盈利方面都成问题,根本无暇顾忌环保,这是一个主要问题。“中国民营和中小企业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角色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其力量绝对不容忽视。”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气候变化特别顾问、气候组织全球政策官员马克·肯贝尔说,要让民营和中小企业真正投入环保,政府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需要扮演,建议出台更多的扶植民营和中小企业的政策,加大金融体系以及资本市场对环保、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将信贷资源向环保的企业、环保的项目倾斜。只有通过一系列的鼓励支持政策,发动这部分企业的投资,中国才有真正可能发动全社会力量实现绿色经济之路。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尚在触底的过程中,需特别警惕发展重蹈覆辙。美国陶氏化学公司新兴经济体区域高级副总裁吉姆·麦克伊维尼(JimMcllvenny)特别提醒说,在金融危机带来经济增长减缓背景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受资金短缺和增长压力影响可能忽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需引起注意和重视,绝不能再走过去的短视发展老路。而应该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径,否则有可能把之前的成果抹杀掉。

    此外,一些与会代表认为,尽管我国绿色发展的战略体系是先进的,但有关行动和措施的出发点和目标还停留在解决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等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的基本问题上,新型绿色产业培育力度不足,建议以应对金融危机为机遇推动绿色投资,在着力解决“两高一资”问题同时,着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再生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推动投资转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节能建筑、有机农业等“绿色经济”领域。

    中国去年拒批156个总投资4737亿元的“两高一资”项目

    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对总投资4737亿元的156个“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的“两高一资”项目不予受理、审批或暂缓审批。

    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说,2008年我国提高了电力、钢铁和石化等13个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条件,对不符合环境容量的要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2008年环境保护部对总投资4737亿元的156个“两高一资”项目不予受理、审批或暂缓审批,同时对环境问题突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之后的地区和企业实行了区域限批,暂停该地区和企业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工业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

    据了解,与2005年相比,2008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0.0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了8.95%。今年一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89%,降幅提高0.27个百分点。 (刘元旭 张泽伟)

14、环保要走“中国路”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009-6-11 蔡若愚

http://www.ceh.com.cn/ceh/jryw/2009/6/11/48178.shtml

   6月5日,地球迎来了第38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也在这一天以“减少污染,行动起来”为口号,打出了一系列“绿色”组合拳。当天,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在当前面临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要把应对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法律、经济、科技的综合措施,全面推进应对气候的各项工作。环境保护部则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亮出了“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当前面临的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更表示环境税制度目前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在条件成熟时推出。

   对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环保的道路艰难而曲折,但前进的步伐始终在继续。正如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探索环保新道路――六?五世界环境日特别论坛”上所言:“建设生态文明,是长期艰巨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

  结构转变之难如石墨变成金刚石

   周生贤以金刚石和石墨的例子比喻经济结构转型之难。众所周知,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炭元素组成,但因为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微观结构不同导致了迥异的特性――金刚石是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是最软的物质之一。如果想使石墨变成昂贵的金刚石,必须在5万~6万大气压及摄氏1000~2000度的高温下,以金属铁、钴、镍等做催化剂方可达成。“这就说明结构调整,哪怕政策正确也要有一定的工作力度才行。”他总结道。

   自从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后,环保就从来不缺乏公众影响力。但相比起“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环保的影响力似乎也只是停留在人们的认知层面上,真正落实到行动的总是差强人意。更糟糕的是,由于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粗放型的资源消耗,造成的环境恶果甚至一度有愈演愈烈之势。

   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仅2005年一年,全国就发生环境污染纠纷5.1万起。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之后,全国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起,与之相伴随的是,环保指标成为我国“十五”期间唯一没有完成的国民经济发展指标。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如同上个世纪中期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等环境公害事件,促成了全社会的痛定思痛: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透支”获取的GDP显然不可持续。周生贤认为自此之后,环保工作发生了历史性巨变。2006年的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搞好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关键是加快“三个转变”,这“三个转变”即由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由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增长,向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同步转变;由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保护环境,转变为既靠行政手段,又依靠政策、政治、法律、技术等综合手段来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简而言之,将环境保护提升到了与经济发展比肩的高度,促成了“环保工作的历史性转变”。

   在这一指导思想的转变下,节能减排等一系列环保工作被重点强调,并以约束性指标的形式被纳入“十一五”规划。即便如此,经济结构转型依然面临重重阻力,长期以来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粗放型开采利用推动的GDP增长在短时间内不仅有惯性,而且有动力――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下的经济增速放缓使企业和地方政府很有可能再次将环保指标推后。有研究表明,2020年之前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碳排放总量仍将快速增长。

   一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经济结构转型的迫切要求;一边是能源消耗过快增长导致进一步依赖煤炭,从而造成能源结构调整缓慢、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结构转型之路依然漫漫。

  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环境治理模式

   6月3日天津生态城内的生态科技园项目举行了奠基仪式。在答记者问环节,负责开发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吴财文说,将生态成本控制在居民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定位于“住得起的生态城”是其区别于国内外其他生态城的最大特点。

   此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曾开发建设一座名为MASDAR的新城,目标直指零碳零废物,这样的梦想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只是乌托邦式的幻想。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特别论坛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等也均提到要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模式。其中,周生贤强调必须处理好的六个关系之一就是成本与效果的关系。发达国家的环保经验不是中国不想借鉴,而是“发展国情不一样,发展阶段不一样,发达国家基本上走的是末端治理的经验,这种经验中国用不起。”他说。为此国家已经安排360亿专项投资来研究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和经验、技术。在有效防范的前提下,试图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治理效果。

   除此之外,这六大关系还包括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预防和控制的关系、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关系。

   其中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已经发生了一些质的转变,这在“三个转变”中就可以看出。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从历史来看,环境保护与基本国情及其阶段性特征相适应,从开始的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到现在把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的全局,下一步要把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国战略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域发展,产业振兴等重大战略规划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环境问题,逐步建立起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战略体系。周生贤说:“实践证明,正确的经济政策就是正确的环境政策,环境出了毛病,就要在经济政策上找原因。”

   预防与控制的关系,周生贤提出一个新观念:必须从全过程制订经济政策,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新时期的环保工作不光要重视生产领域,还要重视流通领域、消费领域以及再生产的全过程。将保护环境的要求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和服务等各个领域,落实到政治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区和家庭等社会组织的各个方面,建立起全面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保护体系。”这种全过程控制的理念显然比单从生产领域“环保”更进一步。

   而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中尤其强调环境政策法规体系的作用,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关系阐述则是将环保中政府与公众的角色进行了明确区分:政府大量的工作只是去组织和创造条件,社会才是环保的主体。

   探索中国特色的环保新道路就是要首先处理好这六大关系,而其中最有特色的又莫过于以中国成本来节能减排。经济中人们总是在斤斤计较地权衡投入和产出,环保的成本如果过于高昂,难免令人力不从心。对于中国来说,“恰到好处”比“追求完美”更务实,所以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模式尤其是中国人承受得起的模式,的确势在必行。 

15、千岛湖水质为第Ⅳ类 农夫山泉水源只适合作工业用水? 

来源:南方日报2009年06月11日  吴旦颖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6/11/content_11524579.htm

    夏天到了,“水战”不仅在价格方面体现,瓶装水行业的“口水战”也开始打响。

    就在去年康师傅矿物质水遭遇“水源门”之后,近日在国内瓶装水销量三甲之列的农夫山泉也被爆出水源问题。而水源正是农夫山泉的王牌。

    业内人士指出,水行业内水种水源地争论历来已久,瓶装饮用水行业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一次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将给饮用水企业造成致命的影响。

    康师傅“水源门”黑手疑似农夫山泉

    日前有媒体报道,康师傅离职高层爆料称,去年康师傅“水源门”事件突然在全国各大媒体热炒起来,策划者是竞争对手农夫山泉。

    据了解,去年7月24日起,一篇名为《康师傅: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的网络文章在天涯论坛披露,作者称潜入康师傅杭州水厂后发现“康师傅矿物质水是自来水”。该文章发布后38小时之内,共有452篇帖子。在随后很短的时间内,关于康师傅的负面消息或从网络或从其他渠道开始,从水源延伸到产地、商标标注、pH值高低、商业道德,一夜之间突然全面爆发。据不完全统计,此事件所引发的转载及评论超过1000篇,而网络阅读量上亿。随着事态的不断升级,深陷“水源门”的康师傅终于扛不住了,于9月2日“公开道歉”,并作出停播广告、更换产品外包装等行动。

    当时有传言指出,挑起该事端的幕后之手是农夫山泉。而此时农夫山泉称,此事纯属捏造,否认了这一猜测。

    调查公司AC尼尔森公布的“2008年12月最新零研报告”显示,康师傅的市场占有率———按销售额计算,从2007年的18.1%跌至2008年的17.7%,成为行业第二。据康师傅控股日前公布的年报,自遭受“水源门”攻击后,半年内矿物质水业务由盈利变成数千万元的严重亏损。

    康师傅控股广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日前对本报记者透露,目前就康师傅矿物质水来说,主要的动作就是针对水源门做出澄清,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促销等方式进行。根据康师傅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矿物质水的销量已经逐步回稳,期内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上升45.74%。

    但业内指出,数据回升的背后是康师傅以低价促销作为开路先锋的。

    农夫山泉水源遭质疑

    就在康师傅矿物质水逐渐走出“水源门”影响的时候,老对手农夫山泉也陷入了水源危机。就在康师傅离职高层爆出农夫山泉是水源门幕后推手的同一篇报道中指出,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最新(2009年3月19日)一期《中国地表水水质月报》,千岛湖———农夫山泉的水源地之一,今年1月份的水质已被列入第Ⅳ类。根据国家环保部的分类,地表水共分为五类。从被污染程度的轻重,从Ⅰ到Ⅴ。Ⅳ类地表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也就是说,千岛湖的水只能作为工业用水,即便要作娱乐用水也不能和人体接触。

    向来以提供优质水源作为王牌宣传的农夫山泉在其长板上受到质疑。对此,养生堂(农夫山泉的控股公司)公关部有关负责人不愿多谈,仅表示,农夫山泉主要的水源地:千岛湖、长白山、丹江口和万绿湖目前水质情况良好,其中千岛湖和丹江口均属于“贫营养水源”。(贫营养水源自然或人为进入的污染物的量较少,阳光可以从湖面富光层一直照射到湖底贫光层,使贫光层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从湖面到湖底都可保持高浓度的溶解氧,湖水呈淡蓝或淡绿色,透明度高,可以作为生活和工业用水。)

    该公司向记者提供了一份今年6月4日公布的《淳安县2008年度环境质量公报》。在该公报的第二部分“水环境质量”中提到:2008年,千岛湖总体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类标准,整体水质良好且基本保持稳定。从监测的24项定类指标看,汞、砷、铜、锌、六价铬、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8项指标未检出,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为总氮和总磷。

    一个月时间两份不同的政府公报出现明显不同的结论。对此,广东省瓶装水行业协会会长罗坦向记者表示,水行业内的争论不可避免。但农夫山泉的水源问题“应该也是别有用心的人的炒作手段。”

    行业“口水战”由来已久

    “水行业的不良竞争和炒作近年来一直没有停过。”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介绍。在2000年由农夫山泉发起的水种之争,到2006年的酸碱性话题,行业内这类通过另类的营销模式达到宣传的效果方式都一直没有休止。

    该人士指出,业内的这番风波都源自“水种之争”。目前瓶装水相当于流动广告,基本没有利润空间,一箱瓶装水在流通领域的利润仅为1.2至1.25元。而农夫山泉这类山泉水的成本,尤其是物流方面的支出更高。康师傅可以促销卖到几毛钱一支,但是农夫山泉肯定做不到。

    “水就是水,根据国家标准安全卫生健康的水都是好水。如果口水战继续上演,最终将没有一个赢家。消费者将只会选择饮用白开水,国家也会失去瓶装饮用水带来的经济效益。”罗坦表示。根据《饮料通则》,目前国内许可的包装饮用水有六大类,矿物质水和山泉水都在其中,目前矿物质水标准起草的研讨会也已经开过。“没有人敢说自来水不是优质水源。”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认为,正是因为瓶装饮用水的巨大市场才导致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目前,饮用水市场的发展速度较快,随着市场的壮大,不排除有企业利用不正当关系进行竞争,也不排除有企业不顾消费者安全。但是,只要不正当竞争行为还在行业存在,这将对饮用水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随着市场营销、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瓶装饮用水行业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一次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将给饮用水企业造成致命的影响。

16、环境信息公开深层问题待解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2009-06-11  杜悦英

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51109&cid=117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  杜悦英)近日,国内环境NGO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指数)报告,并对国内113个城市2008年度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详细报道见本报6月4日9版——编者注)

    作为中国第一份来自民间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评价报告,PITI项目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一周年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具有独立立场与专业水准。

    上述报告结论显示,环境信息公开在中国已经起步,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整体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

    公众尚未有效使用信息

    “我在查询某条环境信息时,发现它的点击率只有6次,信息使用非常有限。”公众环境中心主任马军说,“我们看到一些地区对建设项目的环评信息做了比较多的公开,但公众并没有积极使用。”

    而作为问题的另一面,如果政府不能为公众获取环境信息提供便捷的渠道,不能积极回应公众意见和建议,也不就是否接受公众意见作出说明,公众参与的热情也会受挫。

    马军认为,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环保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但只有公众积极使用被公开的环境信息,参与到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中,环境信息公开才能转化成推动环境保护的真实动力。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环境法项目主任王立德则表示,根据环境信息公开的国际经验,大部分人了解环境信息并不是直接使用政府数据,而是由NGO把政府公开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加工,形成新的信息模块,方便公众使用。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副教授杨素娟认为,政府环境信息的发布不能仅仅依靠网络,如果这样,环境信息的关注人群“肯定局限在大中城市,而且局限在关注环境问题的知识分子的层面”,失去广泛的社会意义。

    杨素娟认为,在提高公众对于环境信息的关注度和使用率方面,目前的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仍然不够。王立德也表示,只有经过必要环保知识培训的公众,才具备相关的权利敏感性和能力,来辨别已公布环境信息的作用,并利用它们发现相关区域的环境问题,进而与政府、企业沟通,消弭环境风险。

    依申请公开仍然艰难

    “有些城市的回复非常正式、充分,有些体现出对申请者的尊重,让人欣慰。”马军这样描述他们申请环境信息公开得到满意回复时的心情,但是在项目涉及的113个城市中,能使他们感受到这种愉快的回复凤毛麟角,只有27个城市给出了全部或部分答复。在环境信息公开中,公众与政府的互动之难可见一斑。

    记者了解到,一些城市拒绝申请的理由除不宜公开以外,还有记录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向申请人索要公函、没听说相关规定等;有的城市相关工作人员在听到申请时多次直接挂断电话,有的城市则根本找不到部门负责申请事宜。“相当一批城市的政府部门对新的信息公开法规不熟悉,更没有形成处理环境信息公开的机制”,马军说,“这些城市的公众现在还很难得到他们需要的一些信息。”

    维权网络建设亟待加强

    清华大学法学院行政法专业副教授程洁说,社会实现良好运行需要社会分工,PITI指数的主要功能是告诉普通公众应该有可能从政府获取何种信息,并监督政府提供信息。马军认为,环保组织需要代表公众利益奔走,这是它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王立德认为,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决定了其环境信息公开工作需要国际合作,铺设更加广泛的信息公开维权网络。马军举例,他曾给中国境内的跨国企业发出环境提示信,但反应寥寥,后来有机会将信息传递至总部后,给予反馈的企业增多,开始形成交流。“在经济全球化的状态下,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也应该形成一个更加全球化的网络。“马军说。

    马军认为,虽然不能说环境信息公开了,环境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但环境信息公开确实已经被看作是和政府环境监管、市场机制等并列的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手段,同时,环境信息公开为其它环境管理手段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需要多个利益方的参与,推动信息公开、推动公众参与、推动环境保护需要触动哪一方,我们就会做哪一方的工作。”PITI项目组的未来之路任重道远。

17、环境信息公开更应注重“便民”原则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09-06-11

http://cnnews.nmgnews.com.cn/system/2009/06/11/010234460.shtml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减少污染———行动起来”是今年的主题。无论是减少污染,还是行动起来,都无法离开对环境信息的掌握。就在一个月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一周年时,新京报网联合新浪网进行的“你最希望政府公开的信息是什么?”专题调查中,环境保护信息与食品安全等几项内容合起来的选项才获得47.4%的选票,远远不如网友对官员财产和公款消费的兴趣。可怜的是,整个投票也只有1819人参加,从侧面说明了信息公开是叫好不叫座的一件事情,更不用说环境保护的信息。如果问问已经尝试过申请环境信息公开的人,他们或许有更多的苦水。

  在进行了一年多的信息公开实践中,已经有很多人为获得环境信息的公开而付出了许多努力。仅仅在申请的过程中,就遇到过诸多不同的境遇。一些重要的环境信息比如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被定为机密而无法获得;直到今年3月,有村民向环保局申请环境信息时,环保局竟然没有申请表,几天后才从镇政府找来表格。也有村民提交了申请表后,得到的第一个反馈不是所需的信息,而是被反问索取信息的用途;还有一种结果是根本没有回音,或者得到答非所问的信息。

  在大量申请环境信息的尝试中,覆盖了乡村和城市,也覆盖了工业农业污染与空气水源质量。在可能全面恶化的环境面前,公民关注环境信息公开,可以是为了健康,可以是为了生计,也可以是为了公益。而在诸多的申请者当中,上海的严义明律师表现得非常专业,值得借鉴。他仔细研究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并精细地选择了一个方案:先向安徽省环保局申请公开涉及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标准或地方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名单等,然后根据该名单再进一步要求超标排污、超总量排污企业公布其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超总量情况。历时半年多曲曲折折的努力之后,严义明律师终于从安徽省环保局拿到了2008年省级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名单,从而为下一步跟踪企业的排污信息打下了基础。从民间的角度来推动环境信息公开的步伐不会停止,无论过程是多么的艰难曲折。

  应公民要求而公开相应信息并非信息公开立法的本意,根据信息公开“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政府将主动公开相关信息纳入行政工作的一般常态更为关键。尤其是环境信息错综复杂,包罗万象,相当多的资料还属于专业性资料,主动公布更有利于一般公众了解相关的信息。对于已经存在的环境问题,公众需要了解的是污染源和污染物的具体情形,从而好选择维权、预防和应对;对于潜在的或未来的环境问题,公众需要知道规划的内容以及将来应对污染威胁的方案,以便于参与和影响决策过程。公民申请获取环境信息的程序和实践过程也因此而相对曲折,即便是专业律师也必须花费不少精力才能获取所需信息。

  而站在政府主动公开环境信息的角度,环保部门不应仅仅局限于目前已经做到的部分,民间有更好的公开模式可以参考。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网站推出的水污染地图和空气污染地图就是一例,其大量的原始数据来源于环保部门和企业主动公开的排污监测信息。网站主动搜集各地环保部门和企业的环境监测数据,并在一张电子中国地图上显示。虽然每个地区的环保部门还没有将定期监测和公开的辖区环境信息纳入常规的工作范畴,这种分散的数据也不具有任何威力,但是通过网站长期的将各地零散的信息集中,即从侧面帮助环保部门完成了信息公开的工作,也塑造了网站相应的公信力。尤其对于跨国公司和企业,当具有绝对官方权威性的污染数据以这样一种形式出现时,数据的效力产生质的变化,对于国际规则中的跨国公司形成巨大的无形压力,从而对他们在中国大陆的生产活动和排污产生制约。

  推动环境信息公开不仅仅在于为公民查询信息提供方便,更在于促使政府操练有效的信息公开,为公民提供更到位的服务。目前,被锁在“大铁柜”里却可以公开的信息仍然不少。比如当癌症早已超越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的时候,关于环境恶化与癌症之间的历史研究资料就可以公开,还有卫生部与环保部联手就淮河流域环境污染严重和癌症高发状况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也可以公开。这些信息虽然能够通过公民们主动的不断申请、诉讼等努力来获得,但是也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来进行主动公开。

不仅仅是环境信息,更多的相关政府信息,越是主动、有效地公开,越是能便民,就越能展现一个政府的高效负责,也越能增加公民的向心力。(姚遥)

18、“武隆山体崩塌”是突然还是必然 

来源: 新京报 2009-6-10 范晓(四川地质学者)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guanchajia/2009/06-10/008@023705.htm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并不排除突发事件前的一系列渐进变化。武隆山体崩塌事故发生后,从新华社等众多媒体的报道,以及当地国土部门提供的信息来看,有诸多证据都表明此次地质灾害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山体崩塌发生后,在新闻发布会上,政府发言人称,山体垮塌具有典型突发性,严重地质灾害的特征非常明显。矿山系合法开办,拥有合法资质,事发当天没有“明显刺激山体”的“人为作业”。

  这段谈话似乎又落入了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的惯性思维与固有程序,给人以回避“责任”的嫌疑。在没有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或在没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就急于排除地质灾害的人为诱因,急于解脱矿山开采与此次地质灾害的干系,既不明智,说不定效果会适得其反。

  这里要说明的是,用“地质灾害特征十分明显”或“具有典型的突发性”,来暗示此次事件并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在概念上和术语上是一种误用。因为山体崩塌无论是自然因素引发还是受到人为因素的诱发,它本身都是地质灾害的一种典型类型,都可以具有突发性。说明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并不排除突发事件前的一系列渐进变化。

  事实上,从新华社、中国广播网、南方日报等媒体在现场对当地矿工和村民的采访,以及当地国土部门提供的信息来看,有不少证据都表明此次地质灾害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矿井及已形成的大面积采空区就位于此次崩塌山体的下方。

  2000年,国土部门就已发现铁矿乡存在危岩险情,并在2005年对险区范围内的铁矿乡政府及居民300余人实施了避让搬迁。

  铁矿乡村民称,该铁矿以前是国有企业,1998年转给私营业主。2000年左右,由于开采地出现危崖,山体已开始出现裂缝,当地政府曾发出停产通知书,但开采并未停止。由于该矿矿石出铁量高,销售看好,因此一直以日产100吨左右铁矿石的速度不断向山体掘进,在2001年和2005年已分别出现两次塌方事件。

  红宝村村民反映,近几年来,鸡尾山山体一直都很不稳定,“不时有岩石从山上滚落下来”。

  此次事件之前也并非完全没有征兆,红宝村村民称,最近一两个月,鸡尾山山体不时都有大面积的岩石滚落下来,6月5日早上8点左右,村民已看见鸡尾山上出现了2丈左右的大裂缝。

  而最让人震惊的是,据幸存矿工反映,按安全管理规定在原采空区内保留未采的“安全柱”,近年来竟然也被矿主采掉,而这极易使采空区塌陷并导致山体变形,进而可能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据原矿长透露,按矿山安全条例,一个矿山必须有两个及以上的“安全出口”。该铁矿原有多个出口,但因“安全柱”被采后引起井巷坍塌,只余唯一出口,导致此次山崩后,被堵在矿井里的工人不能及时逃生。

  虽然事发矿山被说明系合法开办、拥有合法证照。但在一些情况下,由于证照管理部门与矿主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关联,即使开采条件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矿主依然可以取得相关证照,在这种情况下,有合法证照并不一定意味是在“合法”开采。

武隆山体崩塌事件中到底有多少人为因素,需要权威部门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让数据和事实说话,现在还不到下结论的时候。在中国西部山区,受地质条件的影响,本来就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而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扩展,极易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之所以对此事件进行总结,就是要从中发现规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查找隐患,避免更大的灾难发生。

19、小蜗牛不能拉大车?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06-11  雷泓霈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0906/t20090611_618257.html

   你可曾意识到,我们在享受自然资源和城市便捷生活的同时,一个不经意的小行为,可能会对空气、水环境造成污染;许多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实际上却造成了能源浪费?减少污染是件大事,但它更多的是依靠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来实现。

  用盆接水洗菜、纸张双面打印复印、出门前提前几分钟关空调、饮水机不用时断电,这些小事你做到了多少?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这些再平凡、简单不过的环保美德、细节,原来在大多数人的漫不经心中被过滤掉了。

  在轰轰烈烈的环境宣传中,人们的环境意识的确得到了提高,如对污染企业的监督,对纯净空气、绿色环境的追求等,群众参与度很高。可一些环保细节、生活习惯,因为太微不足道,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更不会对生活质量构成直接影响,就不会被人们关注,甚至面对这些许多人会感觉麻木。他们通常会认为,“小问题环保与否无关环保大局”。

  但是,个人的环保行为虽然效果并不大,但当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文化,沉淀到每个人的行为血管中,就能产生令人震撼的效果。就拿“出门前提前几分钟关空调”来说,如果亿万个家庭都能自觉做好这一细节,那我们节约出来的电量绝对是一个“数字雪球”。辩证地看,小和大是可以转换的,任何巨大的质变,都是经由无声无息的小量变转变而来的。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笔者认为,减少污染最终要在“动”起来中完成,而不是纸上谈兵、动口不动手。环保不一定要轰轰烈烈,而在于细致入微地参与、实实在在地落实;环保不一定要靠政府的明文倡导,而在于群众的自觉行动;环保不一定要靠文件来约束,而在于人们日常行为的潜移默化和思维认同。只要每个人都做好环保细节,哪怕带来的动力非常小,仅仅具有蜗牛一样的牵引力,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把力量汇聚到一起,照样能拖动环保事业的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