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六月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六月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06-12

六月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人民网天津视窗:      环保部:4万亿投资中有2100亿用于环境保护

http://www.022net.com/2009/6-10/424335202739792.html

2、广州日报:         全球最适宜人居住城市出炉 北京排名76

http://env.people.com.cn/GB/9445091.html

3、新华网:           4月入汛以来全国16省份发生洪涝灾害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8356

 

地方信息:

4、新京报:          至2012年北京半数垃圾不需填埋

http://news.sina.com.cn/c/2009-06-10/041517985601.shtml

5、东北新闻网:        沈阳:可怕!浑河每天“咽下”56万吨污水

http://liaoning.nen.com.cn/liaoning/20/3285520.shtml

6、新华网广东频道:      广州:中国民间“公民环保守则”推出受关注

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6/10/content_16763715.htm

7、燕赵都市报:        石家庄:重要水源地“大水缸”保护尚存不和谐音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traditional/808051244596582_1.shtml

 

环保人物:

8、西陆网:          张红斌坚持环保公益活动感谢路上好心人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6/10/content_932144.htm

 

深度报道:

9、《小康》杂志:         温和进步中的中国环保面临执法尴尬

http://finance.ifeng.com/huanbao/hbsd/20090610/770986.shtml

10、法制日报:         中国水污染事件频发 刑事立法缺陷致制裁难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808141244598048_1.shtml

11、营销学苑:         水“疾”之透过水污染反思发展模式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807961244595324_1.shtml

12、经济参考报:        长江水缺席“海水”能否救北京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untraditional/808041244596429_1.shtml

13、兰州晨报:                  填埋式垃圾场的“围城”之痛

http://lzcb.gansudaily.com.cn/system/2009/06/10/011129126.shtml

 

环境时评:

14、农民日报:                  不能等到没有退路时才想起治污

http://www.farmer.com.cn/wlb/nmrb/nb3/200906100031.htm

15、经济参考报:        为了环境 中国人会把悍马改成“省油车”?

http://env.people.com.cn/GB/9445477.html

16、千龙网:                    三聚氰胺超百倍,施恩奶粉如此施“恩”?

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09/06/10/2540@5028679.htm

 

 

 

 

1、环保部:4万亿投资中有2100亿用于环境保护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2009-6-10

http://www.022net.com/2009/6-10/424335202739792.html

  “全球绿色经济峰会”昨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会上表示,中国正在向“绿色经济”发展,在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就有2100亿元用于环境和生态保护建设。

  张力军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十一五”以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施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0.1%,节能2.9亿吨标准煤;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累计分别下降8.95%和6.61%,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张力军说,为加快“绿色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建设项目。二是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三是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探索环境优化经济发展新道路。

2、全球最适宜人居住城市出炉 北京排名76

来源:《广州日报》2009年06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445091.html

  英国《经济学家》公布“世界宜居城市榜”,榜上的140个城市中,亚洲和非洲无一城市进前十。

  中国

  香港排第39北京排第76

  据新华社电 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8日公布最新世界宜居城市榜,加拿大温哥华市继续排名榜首。

  榜上140个城市中,西欧和北美国家城市占据前列位置,亚洲和非洲没有一个城市进入前十。

  前10名加澳占6

  前十名中,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城市占据6个席位,剩下4个被奥地利、芬兰和瑞士城市瓜分。

  温哥华得分98分,排名第一。报告说,温哥华仅因为存在轻微犯罪率和在提供高质量住房上的问题而失分。

  维也纳和墨尔本分列第二、第三位。之后是多伦多、珀斯、卡尔加里、赫尔辛基、日内瓦。悉尼和苏黎世并列第九。报告说,这10个城市得分差距很小。

  发达国家集团中,美国城市大多排在30位到50位之间,得分最高的是匹兹堡,排名第29位,首都华盛顿位列第35位,洛杉矶第48位。

  欧洲著名大城市中,斯德哥尔摩和汉堡并列第14,巴黎排在第17位,柏林第22位。伦敦排名靠后,在51位。莫斯科位列第69位。

  希腊首都雅典和美国列克星敦分别在西欧和北美城市中垫底,排名为第63和第59。

  日本大阪居亚洲之首

  日本大阪是亚洲各国中得分最高城市,排名第13;首都东京则与德国法兰克福得分相同,并列第19位。中国香港排名第39,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平齐。北京排名第76位,新加坡首都新加坡城和韩国首都首尔分列第54位、第58位。印度首都新德里排名第114位,与埃及首都开罗并列。

  天津居中国内地首位

  台北的排名第62,与去年相同;天津名次与去年相同,仍维持第72;苏州上升1名,成为第74名;深圳、上海与大连,分别为第83名、84名及85名,排名与去年相同;广州上升1名,成为第89名;青岛晋升2名,成为第95名。

【1】       【2】 【3】 【4】 【5】 【6】 【7】 【8】

3、新华网:4月入汛以来全国16省份发生洪涝灾害

来源:新华网2009年6月10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8356

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记者 于文静)4月1日入汛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发生6次较强降雨过程,江南、华南部分地区累计降雨达300至500毫米。截至6月8日,全国共有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16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682万亩,受灾人口563万人,因灾死亡41人,失踪8人,倒塌房屋6500间,直接经济损失20.4亿元。

这是记者在9日召开的国家防总防汛抗旱紧急会商会上了解到的。

据了解,在南方地区发生的这6次较强降雨过程中,湖南、江西、福建、广西和广东的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由于局部降雨强度大,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损失严重。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中国旱情发生早,受旱面积大且区域集中,灾情严重。5月底,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受旱面积占全国的76%;截至6月8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9亿亩,有336万人、465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面对局部强降雨和部分地区严重干旱,国家防总、水利部组织了10个工作组开展汛前大检查,通报了大江大河、大型及防洪重点中型水库、主要蓄滞洪区和全国重点防洪城市防汛行政责任人,提前开始24小时值班。同时,及时修订重点江河、水库调度方案,先后派出44个工作组赶赴西藏、重庆等灾区现场。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在会商会上强调,目前中国南方地区已进入主汛期,北方地区很快也要进入主汛期,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进入关键时期。陈雷要求,切实强化防汛抗旱责任制,强化震损和病险水库、水电站和堰塞湖安全度汛工作,完善抗洪抢险方案和人员转移预案,密切监视水雨情,科学调度洪水,强化山洪及台风灾害防御工作。

4、至2012年北京半数垃圾不需填埋

来源:新京报 2009年06月1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6-10/041517985601.shtml

  本报讯 (记者李立强) 到2012年,北京市半数的垃圾将不再用填埋方式,而是用更加环保的焚烧和生化处理,昨日,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就北京垃圾处理的严峻形势表态,今后几年将新建更多新型垃圾处理设施,并着力降低填埋垃圾比例。

  优先保障生活垃圾治理投入

  市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前日表示,目前北京的垃圾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而13个垃圾填埋场不堪重负,4年后将逐渐填满。(本报昨日报道)

  就下一步的应对措施,该委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北京将提高垃圾处理的技术和能力,优先安排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优先采用垃圾焚烧、综合处理和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优先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优先保障生活垃圾治理投入。

  按照计划,2012年北京的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1.7万吨/日,垃圾焚烧、生化处理和填埋比例为20:30:50,填埋比例下降40个百分点;2015年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万吨/日,垃圾焚烧、生化处理和填埋比例为40:30:30,绝大部分垃圾采用更加环保的焚烧和生化处理;垃圾产生量增长率每年降低1-2个百分点。

  推进10%城镇人口垃圾分类

  根据市政市容委的计划,2015年前全市新建改建垃圾处理设施40余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分批纳入市政府“绿色通道”审批,两到三年基本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全市建设5座跨区域服务的大型集中餐厨垃圾处理设施,7座服务远郊区县辖区内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

同时广泛开展垃圾分类,促进垃圾源头减量,今年全市推进10%城镇常住人口垃圾分类达标,各区县完成所在地30%以上的党政机关、学校实现垃圾分类达标;此外,今年底要完成现有设施填埋气的治理,2010年完成渗沥液处理设施改造。

5、沈阳:可怕!浑河每天“咽下”56万吨污水

来源:东北新闻网2009-06-10

http://liaoning.nen.com.cn/liaoning/20/3285520.shtml

  沈阳晚报讯(记者 高晓红)6月9日,2009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在沈阳”宣传活动启动,活动将持续至10月底。沈阳日报、沈阳电台、沈阳电视台、沈阳晚报等媒体将全程参与。

  今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在沈阳”宣传活动主题是:加强水污染防治,推动生态城市建设。这已经是中华环保世纪行第四次确定关于“水”的主题。活动将集中宣传沈阳市水污染治理情况,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营情况等,并将对危害水环境的企业及行为予以曝光和处罚。

  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铁瑜介绍,令人担忧的是,沈阳市每天尚有56万吨污水无法经过处理,而是直接排放到浑河中,从而造成浑河水质无法提高。沈阳正在启动新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尽快实现排入浑河的污水100%得到处理。

  辽河水质目前在中国七大流域中排名倒数第二。目前,辽宁中部7城市在共建绿色经济区的主题下,提出了浑河、辽河水环境统一治理等诸多计划,成立了环境监测联合体,并在多个领域和层面开展环境互助工作。

6、广州:中国民间“公民环保守则”推出受关注

来源: 新华网广东频道 2009-06-10

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6/10/content_16763715.htm

     新华网广州6月10日电(记者黄玫)中国民间“公民环保守则”在广州推出后备受关注,近20万网民通过网络报名、签名等方式,积极参与这一环保行动。

    6月上旬,由中国环保联合会发起的“绿色使者·美的一天环保行动”在广州启动。该行动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为了我们的地球,在炎热的夏季里,请“少开一点空调,多用一天风扇,创造美的一天”。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夏天选择风扇消暑的广州市民有所增加。美的环境电器副总经理刘国君说,今年新推出的高效能风扇受到市民青睐,除了其使用成本低外,风扇自然健康的功能也符合现代都市人群的需求。美的向国内制造企业同行发出倡议,多研发绿色产品,担负起更多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中国环保联合会秘书长曾晓东说,中国正进入一个网络环保公民时代,越来越多的网民以实际行动改善着我们生活的环境,如近期网民发起并票选出的“中国公民环保守则”,对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很有帮助。

    据了解,公民环保守则主要内容包括:节约用水,用洗菜、淘米水冲厕所、浇花;支持绿色照明,人人都用节能灯;做“公交族”,以乘公交车为荣;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交换捐赠多余物品,闲置浪费,捐赠光荣;不吸烟,奉劝家人、亲友不吸烟;少开空调,降低能源消耗,多使用风扇等低能耗产品;慎用清洁剂,减少水污染;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举手之劳战胜垃圾公害;拒食野生动物,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完)

7、石家庄:重要水源地“大水缸”保护尚存不和谐音

来源:燕赵都市报2009-06-10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traditional/808051244596582_1.shtml

石家庄市是全国35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仅为248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八分之一,属绝对贫水区。地下水形势严峻,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成了省会数百万居民“生命之水”的重要源头,是石家庄人民最重要的水源地,被称为省会的两个“大水缸”。当地对两个“大水缸”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水库水质也越来越好,但“水缸”保护工作依然存在少量不和谐音。

 “大水缸”环境日益改善

黄壁庄水库:保护投资近10亿

 “省会供水形势不容乐观,淡水资源日益紧张。”据黄壁庄水库管理局一位负责人介绍,黄壁庄水库不仅要为省会石家庄提供饮用水,而且也负责给省会周边百姓生活、农业生产和附近的西柏坡电厂提供用水。对于石家庄这个贫水城市而言,库存水合理调度至关重要。为了保护黄壁庄水库,政府于1999年开始对黄壁庄水库投资补修,迄今为止,累计投资近10亿元。

目前,黄壁庄水库周边共有20多个自然村,水库正常蓄水后面积约有80平方公里,水库来水主要以滹沱河、冶河为主,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级以上。

岗南水库:水能直接喝

平山县上东峪村是岗南水库旁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一条小河贯穿全村,河水可以直接流入岗南水库。河道里,拦腰横着一个小水坝,水坝下游还有两个几十平方米的水泥池。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保护水库水质的独特方法。“早些年,这条河就是垃圾河。”村民说,原来守着这条河流,等于守着一个垃圾坑,烂菜叶子、泔水、煤灰、建筑垃圾……没用的东西全部扔进了河道里。现在改了,大家知道这会污染水库水质,生活习惯也文明了许多。

由于保护措施确实收效显著,岗南水库的水清澈、甘冽,用村民的话说“可以放心喝”。

为了确保水库水质,石家庄市环保局成立了岗黄水库管理站,在岗南水库附近布设了自动监测设备。自动监测设备跟国家环保总局实行了联网,石家庄市环保局和国家环保总局都能看到监测数据。

岗黄水库管理站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岗南水库的水质非常好,完全达到饮用标准,可以直接饮用。”

饮用水源地“隔离”保护

岗南水库被定为省会水源地之初,平山县就果断取缔了网箱养鱼,并大力打击非法捕捞,关停水库周边的小化工、小电镀等排污企业,将散布在水库上游各河道附近的100家石材加工企业搬迁到水库下游。与此同时,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由25%猛增到41%。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为水库贮蓄了丰富的水源,也有效控制了上游的水土流失。

2002年,石家庄市制定了岗南、黄壁庄水库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该市将两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并对各级保护区实行分级保护。“对水源地进行水土保持治理,我们一直坚持的是‘大库区’概念。”黄壁庄水库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保护水源地不能仅仅保护水库本身,更要保护所有与水库有关的山场、支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入库水质的真正安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协调水库保护与周边村庄村民利益关系就成了他们最大的问题。因为受种种条件限制,水库周边村民无法搬迁撤离,而村民们祖祖辈辈就沿用着“靠水吃水”的生活习惯,这些人为活动给水库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如何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十分关键。

 “保护+节水”缓解贫水压力

 “保护水源地重要,节水也不容忽视。”石家庄市供水集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家只看到了水的使用价值,却忽略了水资源缺乏这一严峻现实,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绿化、浇地、洗车都是“大水漫灌”,毫无节制。在不少人看来,自来水就是“自来”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其实这种观念非常危险。工作人员说,只有将保护水源地与节约用水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大家生活、生产用水得到正常供应。

 “大水缸”上仍有不和谐音

尽管“水缸”肩负着为省会市民提供饮用水的重任,但两处水库也曾遭遇保护危机。多年前,水面上存在网箱养殖、拉网捕鱼,水库周边堆放垃圾、企业排污的情况十分普遍。尽管有关部门安排专人对水库进行巡视,但影响到水库生态的现象还是难以彻底杜绝。

就在今年3月份,本报记者根据线索对黄壁庄水库出现的电鱼现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上百艘偷渔船无视“禁渔”规定,肆意在水面上进行“电杀”作业。这些偷鱼者不仅给水库渔业资源带来了极大损失,也对水库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8、张红斌坚持环保公益活动感谢路上好心人

来源:西陆网2009-06-10  宋云龙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6/10/content_932144.htm

  2008年4月15日凌晨,曾以倒骑自行车从呼和浩特到北京为奥运做过环保宣传的张红斌到达海口。这一次张红斌预计将花费三个多月的时间,以“地球流泪了”为宣传主题,再次以倒骑自行车这个奇特的方法,从

祖国的最南边省会海南省海口市出发,最终到达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时将历经我国的70多个城市。2009年6月,张红斌倒骑车来到北京。9日,张红斌带着那辆质朴的自行车和“地球流泪了”那面红色的小旗子来到了西陆网直播节目《新锐解读》的录制现场,用质朴的语言,感人的故事,讲述一位农民工为公益环保做出的贡献。

  张红斌感谢路上支持的好心人

  张红斌对这一路的地形和风险都不是很了解,而且他从家带出来的经费就只剩三千多了,但是张红兵说他早就做好了接受挑战的准备。至于资金方面的短缺,张红兵说他会想办法沿途打短工解决。在一路北上骑行的过程中,张红斌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体力的透支、阳光的灼晒、道路的不熟悉,甚至是资金的紧张,但是他遇上了很多的好心人帮助他照顾他,这让张红斌很感动并激励着自己继续走下去。在西陆网《新锐解读》访谈节目中,张红斌也对路上的这些好心人说谢谢,感谢他们给予自己无私的帮助,在这些人中有普通工人、教授、商人、自行车爱好者,他们都赞叹张红斌这种精神,并且希望他走完这段不平凡的路。

  张红斌告诉西陆网编辑自己是一个农民工,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众人,农民工也有自己的想法,也能为社会的公益做贡献。这一行为也许唤不醒很多人的环保意识,但是点了一盏灯我不指望能照亮一片,哪怕照到一个人也行。

  儿时的小河已经成了黑水沟

  据报道,张红斌今年37岁,他于16年前偶然的一次机会在电视上看到了有人倒着骑自行车,对方的这一举动立即激起了张红兵的冒险挑战之心,于是他花半个月时间学会了倒着骑自行车,但是这一骑就是16年。出生于山西的张红斌一直在呼和浩特打零工,当地由于滥砍滥伐而造成的恶劣环境,使得他深为苦恼,一直想为环保做点什么贡献,张红斌曾回忆小的时候,记忆中的家乡小河流,有很多小鱼,可是现在都没了,因为环境污染都成了黑水,因此张红斌通过这种方式来唤起大家的环保心。

  在西陆网的访谈中,张红斌说:“倒着骑车算是做一种挑战。从南到北看看能不能骑下来,我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引起人们对我宣传环保的关注,我自行车上插着一个旗帜叫做“地球流泪”就是想达到这种目的。去年为绿色奥运做过宣传后,张红斌今年打算再花费三个多月的时间,从海南海口出发到黑龙江哈尔滨,做一个主题为“地球流泪了”的环保宣传,大力提倡大家减少使用塑料袋以及停止对河流、森林的污染和砍伐。

  倒骑车曾被交警拦下

  在访谈过程中,张红斌还给我们讲述了一段有意思的事情,在骑到广东时他被交警拦下过,在其他的地方也是非常引起路人的注意。今天上午张红斌就路过天安门广场,不少市民驻足观看,使得他也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小编为了一探张红斌的车技,请张红斌现场展现了一下。结果令人惊讶,张红斌坐在车横梁上,回头观察前方路况,就是这样一个很难以掌握的姿势却速度不减,甚至与电动自行车不相上下。张红斌介绍到在他一路骑行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的交通事故。他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尤其看重,不能因为公益活动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在西陆访谈的最后,张红斌呼吁全社会的民众,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从我们自身身体力行去来保护环境,不要再相互推诿,每个人每天上班那么努力的工作,就是为了有一个好的环境,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的环境自然会变好。

9、温和进步中的中国环保面临执法尴尬

来源:《小康》杂志2009年06月10日 葛婧

http://finance.ifeng.com/huanbao/hbsd/20090610/770986.shtml

周生贤认为,环保工作已进入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主战场,但环保执法权威尚未有效确立。

对环保人来说,2008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2008年3月27日,环保部揭牌仪式在京举行,环保局正式升格为部。他们多年的追求终于变成现实,环保工作进入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主战场和大舞台。

环保部长周生贤认为,这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环保将以崭新的姿态跨入新时期,为理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升格后的环保部强化了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的社会功能,突出了监督执法、公共服务的社会责任。他表示,将举全部之力推进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让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升格的这一年,环保部获得了来自高层更多的支持。同时,在一个特殊的经济年份里,环保事业也赢得了发展的契机,当然,困难与挑战从未远离。

经济危机?环保契机!

2008年9月,中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暨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

接近年末,全球金融危机向中国蔓延加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11月5日,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其中,3500亿元用于生态环境建设。

对于中国环保来说,这是一个极其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2008年11月10日,周生贤要求环保部门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入的战略机遇,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继续扎实推进治污工程、结构调整和环境监管三大污染减排措施。11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中国将继续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同日,周生贤宣布,今后三年,中国将筹集1万亿元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主要将用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节能节水节材、污染治理等新兴产业,尤其核电、风电以及太阳能的开发将是重中之重,力图把这些产业培育成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一系列清晰而刚性的政策导向下,中国的环保产业博得世界的瞩目。绿色产业拉动经济内需,成为环保事业的发展契机。以水行业为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表示,“从明年起3年内,将投资2800亿实现全国90%以上县城拥有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国家财政专项投放900亿元。”而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受益面最宽的一项投资。中国政府的政策已引发水行业的“暖春”,牵动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目光。世行的一位官员表示,在未来的两年,世界银行将针对中国的水务领域投资11亿美元,还有10多个在华项目准备启动。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向《小康》记者表示,地方政府要转变观念,抓住机会,环保就是生产力。

 “绿色通道”与“地方冲动”

2004年以来,“环评风暴”已发展出流域限批、区域限批、行业限批,被媒体惊为“风暴”的环评逐渐向制度化和常规化。2008年国家的四万亿投资项目再一次把它推向风头浪尖,引发世界的瞩目。

2009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周生贤强调,环评工作既要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又要为控制“两高一低”把好关口,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灾后重建等投资项目要加快审批,为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支持的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的“绿色通道”;同时又以四个“一律不批”和一个“严格限制审批”来把好关口: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项目,一律不批。同时,对于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的项目,也要严格限制审批。

2009年两会期间,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介绍,从中国出台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措施到2009年2月底,批复了246个环评申请,涉及到的项目总投资97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存在环境隐患的14个涉及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造纸等项目被暂缓审批或不予批复,这些项目涉及的投资额1040亿元。他强调,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能过剩项目,是一条“红线”、“高压线”,不能碰,更不能越线。

在保八的压力下,人们担心环保部的角色正从过去的“橡皮图章”变成“污染合法化的保证”。据报道,环保部的官员承认“存在滥用‘绿色通道’政策的问题。”

更大担忧来自地方不可遏抑的发展冲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廖明的研究认为,政府GDP考核的机制还是存在,各级政府还是在急于利用这次机会扩大它的GDP的指标,解决本地的就业问题。“过去作为一票否决的环境和节能方面约束的因素,在4万亿迅速出手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地方上有所忽视和减少,程序上简化导致了管制的放松”。

中国社科院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课题表明,制造型企业在金融危机下具有向中西部落后地区迅速转移的能力,相当多“两高一低”的工程开始进入这些地区,地方政府无力回避发展中低水平和高污染的风险。国家统计局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中西部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东部,东部地区城镇投资增长19.8%,中部地区增长34.3%,西部地区增长46.1%。

环保执法的尴尬

《小康》2009年对造成中国环境问题的原因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政府追求经济GDP的同时忽视环境保护”,占84.1%;“环保部门的权力边缘和监管不到位”以76.7%的选票名列第二。

温家宝总理曾经告诫环保部门,执法要像钢铁一样硬,不能像豆腐一样软。

关于环保执法的尴尬,时任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2005年两会期间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基层环保执法人员到一家发电厂检查,这家发电厂的负责人当场甩出120万元说,法律规定,环保部门例行检查一个月只能一次,每次罚款不得超过10万元。我给你120万元,就把一年内有可能被罚的钱一并交清了,环保局以后也不用来了”。

<< 前一页12后一页 >>

10、中国水污染事件频发 刑事立法缺陷致制裁难

来源:法制日报2009-06-10  杜萌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808141244598048_1.shtml

国家环境保护部刚刚发布的《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显示,“中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总体面临的环境形势仍很严峻”。

 “江苏水环境刑事法治建设研究”课题组在对全国水污染现状进行调研后发现,水污染事件频发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与此极不相称的是,刑事法律在水环境犯罪的猖獗态势面前苍白无力,现实中大量严重水污染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刑事制裁,有关部门仅仅采用行政罚款和民事赔偿的方式了事。

水环境污染危害具有潜伏性、持续性,很长时间过后才能表现出来,一些损害甚至是永久性的,危及子孙后代的健康和利益。为此,完善水污染犯罪刑事立法,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81岁的戴婆婆家门前有条小河汊,流经不远就汇入河面宽阔的升溪河中。

站在家门口,戴婆婆和记者聊起了家常。她说,她生在宜兴长在宜兴,记得二十多年前,门前这条河里还“可见鱼影”,后来水变浑浊了。再后来,家家有了自来水,可附近的居民还是愿意到河边洗衣淘米,因为多少年来“习惯了”。

宜兴,江苏省无锡市下属的县级市,地处长江中游,距太湖很近,是众水众湖汇合流入太湖的必经之地。

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地处太湖上游的宜兴应急处置,关停并转420家小化工企业,拆除围网养殖,关停入湖入河道两侧的畜禽养殖场。至今,已建成污水管网1466公里、疏浚河道2700公里,建起12座污水处理厂。仅2008年,宜兴治污投资总额就达到13亿元。

有资料显示,宜兴水资源占无锡全市水资源总量的44%。虽然无锡范围内的湖泊绝大多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是为宜兴市民提供水源的横山水库水质达到II类标准,再加上源自山区的潺潺溪流,宜兴人对于本地享受的水质,还是信得过的。

 “希望横山水库永远不要遭受污染。”戴婆婆对记者说。老人家的话语中,隐隐透着对未来的担忧。

和戴婆婆一样,宜兴市的检察官们对于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也是“既充满希冀又心存担忧”。办案实践让他们认识到,当地经济快速增长、人口持续增加、工农业及生活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扩大,势必构成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极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上级院的指导下,宜兴市人民检察院承担起了“江苏水环境刑事法治建设研究”的课题调研。

我国突发水污染事件非常频繁,与此极不相称的是,水环境监管的执法权威没有树立,刑事制裁手段严重缺位

毋庸讳言,水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重大的社会公害。几天前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报告即可为证———报告称,“中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总体面临的环境形势仍很严峻”。

以淮河为例。15年前,淮河水污染事件突发,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此后历时10年的淮河治污,共投入600亿元人民币,但淮河水质至2004年竟又回到10年前的水平。

各地发生的水污染事件接踵而来,令人触目惊心:2004年,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致使四川5个市区近百万群众陷入无水可用的困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还有,河南濮阳黄河取水口水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重庆綦河水污染、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白洋淀水污染事件、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太湖水污染事件、江苏沭阳水污染事件……

国家环保部门的权威统计数据,证实我国饮用水水源水质面临着巨大危险:我国突发水污染事件非常频繁,2007年一年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462起,水污染事件128起。

然而,与此极不相称的是,水环境监管的执法权威没有树立,刑事制裁手段严重缺位。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水污染突发事件14起,只有沱江污染事件被追究刑事责任;在2005年水污染突发事件中,只有1起被追究刑事责任;2006年水污染突发事件18起,仅有3起追究了污染企业的刑事责任;2007年的9起水污染事件中没有人被追究刑事责任;2008年,5起水污染事件被追究刑事责任。直至最近,社会反响极为强烈的云南阳宗海砷污染案宣判:污染企业犯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判处罚金人民币1600万元;企业3名高管获刑。

历时一年,在对全国水污染事件相关信息和资料全面搜集的基础上,宜兴市人民检察院的5名检察官写出了长达5万余字的课题调研报告。他们的观点是,刑法的立法现状与我国将水当成“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质元素”的地位很不相称。

等到水污染行为的危害后果出现,并对这一后果确切量化后,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水环境污染刑事立法的缺陷,致使追究水污染刑事责任的案件很少

来自课题组的尖锐观点是,“现行水环境污染刑事立法存在缺陷”。

检察官徐子良是“江苏水环境法治建设研究”课题组成员。他告诉记者,我国现行刑法第六章第六节,用了9个条文l4个罪名专门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再加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作为配套,构成了目前我国刑法制裁环境犯罪的基本法律依据。但现实情况是,大量严重的水污染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刑事制裁,有关部门仅仅采用行政处罚或民事处罚的方式处理,最终以行政罚款和民事赔偿了事。

无锡市环保局原法规处处长高叶青向记者证实:2007年无锡市环保部门立案处罚处理了2000多个环境污染事故,水污染案件占50%以上。但就水污染犯罪而言,这类案件直至目前不仅在无锡,就是在全国也很少见到。

 “我国刑法规定,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规定必须具备法定的结果要件,即造成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徐子良说,这就意味着,构成水污染犯罪除客观上应具备污染环境和行为外,还必须具备污染环境的实际损害后果,否则不能以犯罪论处。

在环保部门工作多年的经历让高叶青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除非运输有毒化学品的车辆倾覆江河发生泄漏,造成突发的恶性污染事故,一般污染事故不可能直接致人近期死亡或财产损害。水污染损害结果具有潜伏性,且因果关系复杂,如果周全考虑水污染对农作物、人畜、水产养殖的直接损害,对鱼类、水质以及下游环境的损害,甚至涉及到为清除污染、改善水质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这势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水污染事故的及时追责也就无法实现。

 “等到水污染行为的危害后果出现,并对这一后果确切量化后,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徐子良认为,“我国现行的相关立法模式,制约了刑罚对该类行为的作用,致使追究水污染刑事责任的案件很少。”

突发性水污染案件的取证要求即时性,超过一定时限就难以保全证据;而要查明水污染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则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公诉检察官史明花多年前曾参与当地3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案件的办理。她向记者详细回顾了其中一起案件的办案经历。

2001年3月至6月,宜兴一家化学材料厂在加工化工废料后,不经任何污染处理设备的处理,将有毒有害严重超标的化工废水向厂外直接排放,造成水质严重污染,致使附近村庄510亩稻田受到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近十万元。同年8月,该厂负责人周某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逮捕。

史明花记得,与其他刑事案件办理过程相比,这起案件从立案到获得涉罪证据,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历程。移送起诉时,检察官两次将案卷退回侦查机关补充证据。

 “要举证水环境犯罪的损害结果,需要复杂的技术检测鉴定。”史明花说,以稻田水质污染损害为例,取证时既要及时检测稻田,还要检测排污工厂,以保持同一性。如不及时检测,倘若有人将稻田里的污水流放掉后引进新水,倘若排污工厂已将有毒有害废水处理掉,证据的保全和固定就成了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案件是否构成犯罪。

据介绍,水环境污染的证据收集需要大量实地检测和考察,包括技术检测、计算损失都需要大量时间。而突发性水污染案件的取证要求即时性,超过一定时限就难以保全证据,无法查明突发事件造成水环境损害的各种数据。从宜兴检察院公诉的3起涉嫌重大污染环境事故罪的案件来看,危害后果导致的经济损失无一例外成为法庭争议的焦点。

史明花说,一般而言,水污染危害后果较长时间才能显现,显现后将维持相当一段时期,持续影响环境质量和人类状态。由于危害后果具有多样性,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影响动植物生存,甚至包括水体本身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恶化,再加上现实中污染源多元化的现状,要查明水污染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个很大的难题。

 “一条河中倘若有5家企业违法排污,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互相影响,就有必要分清谁的危害大谁的危害小,因为分清危害后果即分清违法责任。”史明花说,“这也很不容易。”

取证中还出现过这样的难题:检察官在查找涉嫌污染企业在环保部门的检查档案时却发现,以往这些企业的排污抽查都合格。史明花告诉记者,这是由于环保部门无法做到即时监控、无法获知污染何时发生而出现的情况。

对此,高叶青也认为,无锡市整个环保系统共有现场监察人员200多人,而全市监控企业总数多达两三万家,“靠人盯企业肯定是不行的”。

取证困难、举证不力、刑法面对水环境犯罪案件无奈的状况,成为宜兴检察官调研课题组成员的攻关主题之一。为此,课题组提出了一整套立法建议:“确立生态环境法益”、“建立水环境污染罪的立法构想”、“确立水环境危险犯罪的刑事追诉”、“设置具有可操作性的入罪标准”等等。

完善水污染犯罪刑事立法迫在眉睫

 “我国水资源形势严峻,加强水资源法律保护已迫在眉睫。刑法规则对于水环境的法律保护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制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难尽如人意。”清华大学教授、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程振华说。

据了解,水污染防治法新修订后,有评论称,此次修订体现了“治污用重典”的理念。但在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院教授王秀梅看来,把刑法引入水资源保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典”。

王秀梅认为,水污染防治法这部行政性法规,尽管在修订内容上增添了罚款罚则,但罚款与治罪在概念上有着极大的不同。层出不穷的重大水污染事件其危害后果甚至难以用肉眼直观发现,且极可能危害到子孙后代的生活。而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在第九十条即最后一条才提到,“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应完善环境刑事立法体例,设立专门的水污染犯罪条款。

据介绍,刑法中罪刑条款较为理想的安排是,一条只规定一个罪和相应的法定刑,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却不是这样。事实上,污染水体与污染大气、污染土地属于性质不同的污染环境行为,对于性质不同、危害程度也不同的犯罪行为不宜规定在同一个法律条款中。因此,设立专门的水污染犯罪条款是十分必要的。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在水污染犯罪中增设危险犯的有关规定。从现行刑法的规定来看,与水污染相关的犯罪是作为结果犯来加以规定的,即以向水体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的行为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为该行为构成犯罪之必要条件。如果污染行为没有发生污染事故,则该行为不构成犯罪,刑法管不着。这显然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法律界人士认为,预防环境污染,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要求。如果只制裁已造成严重后果的污染和破坏环境行为,而对潜藏的特别危险的污染行为听之任之,就有悖于环境法“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不可能有效保护环境。所以,从保护环境进而保护人类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应规定污染环境的犯罪为危险犯。这样可将污染环境的犯罪消灭在初始阶段,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和社会危害,有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刑罚目的的实现。

11、水“疾”之透过水污染反思发展模式

来源:营销学苑 2009-06-10欧阳雪凝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807961244595324_1.shtml

环保日志在博客上发布之后,有人提出问题:你所从事的行动,是必须的,是正义的。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你只是花拳绣腿,或说,吃饱了撑着了的人才会干的!如果没有莲花味精,周口百姓仍然在田里找食。更谈不上看电视与坐上车!

我们回答:“经济发展不要用我们生存空间做成本。建厂之初就应该将排污处理系统计入成本。”该人亮出观点:“莲花味精这样的企业一开始赚的就是节省排污设备的费用!”

这让人无语,记者并非研究水污染的专家,但我们仍然想申明一个观点:人与自然和平共处不是贫穷的理由,环保也不应该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回顾历史

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遮挡回到1994年7月,那一年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水位急骤上涨开闸泄洪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泡沫密布,气味刺鼻,鱼虾大量死亡,下游一些地方居民饮用经自来水厂处理的河水后,恶心、腹泻、呕吐,沿河自来水厂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

2004年有关部门调查发现:淮河污染严重反弹,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流域约60%为劣五类水质,污染由地上波及地下,直接影响1.3亿居民生活。如民间环保人士霍岱珊所言:“十年治淮一场梦”,淮河污染治理耗时10年,投入600多亿元巨资,污染竟回到原点。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排出约100吨苯及其他化学品流入松花江,产生了一条80公里长的污染带,造成了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

2005年12月15日,广东省北江韶关段发生镉超标严重污染事故。

2005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1406起,其中水污染事故693起,占全部环境污染事故的49.2%。

2007年5月中下旬,太湖出现大范围蓝藻。经估算,太湖晴空区内的蓝藻覆盖范围约800平方公里。同年5月15日上午和下午的巢湖水情卫星监测图中,巢湖西北部蓝藻覆盖范围约280平方公里左右。

2006年7月28日,盐城市所属射阳县临海化工厂发生爆炸,造成22人死亡。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因包括水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200多亿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2006年对113个环保重点城市月均监测取水总量为15.9亿吨,其中不达标水量4.4亿吨,占总量的27.7%。我国首次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结果显示,44.36%的农村饮用水未达到基本卫生安全。全国有三亿多农村人口饮水不达标,其中因水污染造成九千多万人饮用水不安全。

2005年,全国一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

2006年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际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8%的断面为最劣等水质。据《200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淮河的开发利用率为54%,黄河为60.9%,海河高达74.9% 。过度开发导致这些河流枯水期基本没有生态流量,大大降低了流域水体的自净能力。

2007年3月11日,一艘装有稀盐酸的运输船在盐宝河盐都区龙冈镇军营村河段碰撞沉没,部分稀盐酸泄漏,该河段正处于自来水厂取水口上游……

2008年民间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就中国水污染情况发布文章: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 2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成,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2006年,中国废水排放总量达到5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0.2亿吨,占排放总量的44.7%。废水排放居于前四位的行业依次为造纸、化工、电力和纺织废水排放量的53.9%。中国的江河湖泊已经成为工厂倾倒有毒废水的下水道,造成水污染事件不断发生。

2008年9月10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刊发新华社记者王汝堂报道:近年来国家确定的水污染治理重点流域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总面积已占我国国土面积40%。

2009年2月20日上午,盐城市区全城停止供水。21日环保部门初步查明,导致盐城水源污染全城停水事件原因系取水口上游一家化工厂偷排污水。针对盐城水污染,新华社记者姜帆发表《盐城水危机为后发达地区敲响环保警钟》:由于自来水水源受到污染,江苏盐城市区大范围断水,至少20万居民受影响。这并不是盐城第一次遭遇类似的公共危机。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其结果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去年国家环保总局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进行了环保专项执法检查,结果显示:其环境违法现象之普遍、影响之恶劣、污染之严重已经到了令人扼腕的地步。

传统工业化的增长方式已经使中国资源环境临界难以承受的底线!

这一次次危机是否为我们敲响了警示的钟声?

严峻的现实刻不容缓

翻开中国地图,不难发现中国大中城市多依水而建,专家解释说:一个水系就是一个城市群、一条经济带。人口稠密、水网密布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水资源污染正在蔓延。

黄河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蜿蜒流淌,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不少企业未能实现达标排放,部分企业偷排偷放屡禁不止,导致每年排入黄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

中国第三大河流淮河承载全国1/6人口,是中国投入最多、开展污染治理最早的,淮河水污染不仅对流域水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同时严重影响全流域居民生产、生活。

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水体不适于灌溉,90%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根据北方五省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199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资料,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69个城市中,Ⅰ类水质的城市不存在,Ⅱ类水质的城市只有10个,只占14.5%,Ⅲ类水质城市有22个,占31.9%,Ⅳ、Ⅵ类水质的城市有37个,占评价城市总数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地下水污染严重。至于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201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监测资料表明,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仅有443眼,占评价总数的22.0%,符合Ⅳ和Ⅵ类水质标准有880眼和629眼,分别占评价总井数的43.7%和34.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总井数中,仅有328眼井水质符合生活标准,只占评价总数的31.2%,另外2/3以上监测的井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

自1972年周恩来总理批准成立的官厅水库水污染治理办公室,标志着中国水污染治理起步始。1989年,第一次水污染防治大会在河南省安阳市召开。1995年,以治理淮河为动员令,向中国污染最严重的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以及渤海污染宣战。2000年,确定实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2002年,进入中国水污染治理30年。2009年我国水污染已近40年,污染在长期治理中不减反增。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改革开放之初,大量乡村企业突击上马,上马乡镇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一度乡镇小企业遍地开花,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

3.忽视区域环境容量,淮河流域四省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耗水的化工、造纸、制革、火电、食品等小型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淮河的承载能力,使淮河流域水质急剧恶化。

4.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

5.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水利部门最新调查资料,现在废污水排放量已超过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倍以上,1996年底,全国600余座城市年排水量为353亿立方米,现在年排废污水超过600亿吨,这些废污水8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

6.地方部门推诿搪塞,立法分散,管理苦难。民间环保人士建议,国家对于水环境应加强规划和立法工作,考虑全流域的管理,综合治水,统一监管,统筹协调解决,由区域管理上升到流域管理。

透过水污染反思经济发展模式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30年间,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平衡发展战略。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大转变,从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东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好,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有利于开展较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和产业布局,而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西北地区干旱严重,生态恶化,土地贫瘠,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大。发展和开放的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得沿海地区得以迅速发展起来,迅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据有关资料统计,1985-1995年中国各地区实际利用外资1499.50亿美元,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实际利用外资达1309.56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87.3%,而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分别为127.06亿美元和62.88亿美元,仅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8.5%和4.2%。20世纪90年代以后,南方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人均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7.2%,南方地区后来居上,使南北地区间的静态不平衡差迅速拉大,辽宁省近年来经济发展水平降到全国第10位左右,黑龙江和吉林省排名也逐步下降。

有分析文章显示:以江苏无锡为例,2006年,无锡市的GDP总量位居全国第九,工业产值位居全国第七。这个只有47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0万的城市,能有如此骄人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崛起,这也是后来被广泛谈及的“苏南模式”。

正是这个模式,造成了惊人的污染。

无锡市经贸委一份针对该市的工业结构分析报告显示,无锡在二十多年间完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中心的快速推进,重化工业比重从1980年的42%跃升到目前的74%。1991年太湖暴发首次大规模水污染,当年主要以黄浦江作为取水水源的上海,曾经历喝异味自来水281天的历史记录。从2001年太湖首次爆发大面积蓝藻始,此后太湖蓝藻污染年年爆发。无锡市政府在“蓝藻事件”发生后的总结是,无锡走的是一条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无锡长期沿袭着“两头在外”和承接国内外制造业转移的发展模式,生产过程中引进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和出口相当多的是耗能高污染高的产品,在产生利润的同时也产生了污染,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承接了污染。

太湖水污染正是发端于1980年代初期乡镇工业之兴起。1990年代中期后,长三角经济起飞,流域内城市(镇)化进程加速,外加2000多万外来人口进入太湖流域定居,以及作为太湖调蓄水源的长江的持续污染,构成了太湖水质在15年间快速恶化的主要原因。1998年太湖设170个污染监测断面,四类、五类水质已占70%。如严格执行国家饮用水标准,10年前的太湖水已不适合人畜饮用。

《财经》杂志刊登读者观点:苏北盐城水污染事件背后是越演越烈的城乡、区域发展失衡。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牺牲偏远农村环境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发展“模式”。此次盐城水污染事件中的那些化工企业基本都是从苏南浙江和上海等地搬迁转移过来的,水污染之后,一些企业在政府环保治理的压力下又考虑搬迁到更加落后的阜宁,水污染就是这样转移的。从城市到农村再到更落后偏远地区,GDP增长了,招商引资活跃了,但我们却支付了高昂的环境代价。这样的发展模式不改变水污染事件永远不会停止,下一次的爆发可能更加猛烈。

一份2006年国内研究机构给世界银行提供的报告称:1988年1月,国务院就批准成立了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淮河条例》规定领导小组组长单位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水利部,副组长单位为流域四省人民政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领导小组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领导作用。但在水污染防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作用限于宏观指导和检查。沿淮四省又把这一责任继续下放到了市、县政府。越往下,地方政府在水污染控制上的考虑就越基于自身和地方利益。水利部专家分析,中国江河污染主要是城市和工矿企业的点源污染所致,一个入河排污口污染一大片,在大江大河形成岸边污染带;支流小河一个工厂的污染就会使整条河流受到污染,变成“排污沟”。

为了解决污染问题,无锡开始淘汰一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为此类企业的外迁问题,政府几次组织企业赴江苏北部的徐州、淮安、泰州进行考察。同时有企业准备前往越南建厂。这些外迁企业显然深受苏北、安徽等地为招商而焦急的地方官员的欢迎。为了吸引无锡外迁企业落户出台了众多优惠政策。

媒体纷纷表示担忧:来自江苏省外经贸厅的统计显示,一年多来,苏南五市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700多个,项目总投资额281.1亿元,苏北实际引资额143亿元。令人忧虑的是,经济落后的苏北能否严把产业升级关口?

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根治水污染必须调整产业结构。

那么产业该如何调整?如何升级?

在淮河支流沙颍河近年来已经关闭了污染企业15家之多,小型制革、棉纺作坊更是无数,但当地经济也因为企业的关闭而萧条。

发展和环保之间是否完全对立?是否应该本着先污染再治理的逻辑强行上马污染项目?是否为了提高成本竞争力拼命缩减环保系统设备的成本?产业布局是以国家为单位还是地方或者区域为单位?怎样让产业布局更为合理避免重复冲突资源浪费?

这些问题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以及学界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现实并没有给我们太多时间。

朱钅容基曾就可持续发展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说明》中强调:这种调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适应性调整,而是新技术革命带动的、对经济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调整;不是局部的调整,而是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在内的,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调整。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凌江认为:环境保护这项工作确实关系每个人,也是需要每一个人参与的。在发达国家有很多环保组织,都是公众参与民间的一些环保行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不仅仅是哪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各个部门要联合起来开展这项工作。他表示,希望民间环保力量参与进来,使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8年2月28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08年2月28日修订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公布,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奥运前,在中国政府和各级环保组织严管之下,在国内国际环保NGO监控之下,中国环境污染得到一定遏止,但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依然任重道远。

水资源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注重区域利益和个人政绩的结果除了收获后辈的悲伤和诅咒之外,我们收获的也许只剩死亡……

数据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网、南方周末、《财经》杂志、绿家园网、百度、中国商报

12、长江水缺席“海水”能否救北京

来源:经济参考报2009-06-10 周玉洁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untraditional/808041244596429_1.shtml

自上月初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在节约用水大会上宣布了“南水北调”规划的推迟后,长久以来北京水资源所面临的水库蓄水不足、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在一夜间似乎被放大了许多。随着近几年淡水资源的不断枯竭与技术方面的日益成熟,愈发炙手可热的海水淡化工业又一次被国人提出来,而这一次,“海水淡化”被人们赋予了更富有针对性的任务———拯救迫在眉睫的北京水问题。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可以增加淡水总量,是一项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中国对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始于1958年,目前已有青岛、天津、唐山及浙江的一些城市先后发布海水淡化规划目标。国际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总工程师阮国岭在第三届水务国际大会海水淡化专场2009研讨会上曾指出,未来我国的海水淡化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那么,在长江水“缺席”首都的情况下,面对各界的争执不已,海水淡化又能否分担北京水资源的压力呢?

 “天方夜谭”的海水淡化

谈及海水淡化问题,北京市水务局宣传处处长俞亚平坦言道:“这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即便是在该领域中领先于世界的以色列,海水淡化也依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他认为在像唐山、天津、青岛等具备有利自然条件的沿海城市里,海水淡化也始终未能解决当地的水资源紧缺,在目前考虑通过海水淡化来缓解北京的水问题似乎还显得有些“天方夜谭”。当然,关于海水淡化此起彼伏的呼吁声预示着,这必将是一片等待被人类开发的资源净土。俞亚平在采访中也透露出对海水淡化技术及一些相关环保链条的认可,“但有些设想的结果都是建立在理想条件之上的,海水淡化依然有待成熟。”他说。

来自水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的中水价格为1元/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为2.8元/立方米。相比之下淡化海水所需的高新技术无疑让人们对它的成本“望而兴叹”。此外,俞亚平也提及了关于海水淡化所可能连带产生的环境问题。“如果大量生产淡化海水,高浓度盐水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力度依旧有待考证。还有太多的不确定在里面,而我们目前所选择的循环利用方法则是兼备了环保与经济。”他补充道。

津唐争相开发海水资源

根据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50万至300万立方米/日,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26%至37%。实现大规模海水淡化产业化,海水利用(特别是海水淡化)国产化率将有望达到90%以上。尽管北京方面对于海水淡化的细节还显得“一知半解”,但已有许多企业开始对这片蕴藏潜力的领域“虎视眈眈”了。

早在2006年,唐山曹妃甸就整理出关于曹妃甸淡化海水北京输送工程的可行性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曹妃甸计划建立浓盐水处置及综合利用工程,将海水淡化排放的浓盐水约118万吨/日通过管渠送往大清河、南堡两个盐场,达到原盐产量728万吨/年。根据报告,曹妃甸还计划建设两根直径3米、长220公里的加砂玻璃钢管道,通过两级泵站使淡化水直达北京东四环。进而部分解决北京城区的生活用水,将水库水用于改善生态环境。

近日,首钢曹妃甸钢厂已进入了试投产阶段。按计划,钢厂每年所排放的900吨废气将被用于发电,环保的同时使每度电的成本降至0.15元左右。而使用这些低成本电力来进行海水淡化,将可把每吨淡化海水的成本控制在3.6元左右。这无疑提升了淡化海水在北京水市场价格上的竞争力。而作为国内海水淡化产业相对成熟的城市,天津也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放到北京,希望在缓解首都水问题的同时能够拉动海水淡化产业链。

国家海水淡化研究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天津生产的淡化海水在本地工业中的利用率已达100%。他说:“淡化海水在天津主要应用于发电厂,而且我们还有专门的淡化海水的饮用水品牌,价钱要低于市面上常见的饮用水品牌,非常受消费者欢迎。”这位研究人员认为,海水淡化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可拉动化工、材料、冶金、机械制造、仪表及自动化等产业发展,这对于沿海的一些企业来说蕴藏着无限的商机。“目前许多企业都表示了对海水淡化的兴趣,但因为地利环境的局限性,参与这项技术的还仅仅是沿海地带的企业。”他说。

据了解,天津滨海新区的新泉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和泰达新水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都是当地海水淡化的领军企业。

循环利用,“积水成海”

由于自身没有河流,北京在水资源问题上一直都面临着“龙困浅滩”的危局。特别是近9年的连续干旱更是凸显了水资源短缺对北京经济发展的制约。但令人欣慰的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唤醒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节水意识。

俞亚平向记者介绍,在近年来大力宣传节水观念的努力下,北京各方面用水量已得到显著的控制。截止到2008年,北京市工业用水量已由2001年的9.2亿立方米/年下降至5.3亿立方米/年;农业用水量已由2001年的17.4亿立方米/年下降至12亿立方米/年。其中,再生污水在2008年的工农业耗水中占4亿立方米。再生污水同时也在市政用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俞亚平表示,目前北京市生活用水存量主要依托于地下水源和水库存水,而中水利用比例的加大也明显减少了对市民生活用水供给的压力。

俞亚平说:“其实在未来几年中北京的生活用水是没有问题的。”他介绍道,北京有关部门将会针对“南水北调”被推迟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用水压力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限制用水定额、出台节水奖惩措施、加大雨水和中水的再利用、推广节水意识的教育宣传等。“我们在污水再生技术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今后会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他说。

此外,据俞亚平介绍,北京目前已有500多处雨水收集点,可采集雨水资源达600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率已达到100%,年利用雨水达200余万立方米。同时,北京也将适时调整水价,调整范围包括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等。但俞亚平也补充道:“对水价的调整不会是应对水问题的主要措施。”

或许北京水问题的当务之急是让一些为人们所了解的办法得以被大范围推广,但作为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30个大城市之一,北京的“干渴”也绝不会是轻而易举的问题。或许,人们该从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去审视北京的水问题,北京的水问题需要的是多渠道“积水成海”。

13、填埋式垃圾场的“围城”之痛

来源:兰州晨报  2009-06-10   石玉龙 王家安 

http://lzcb.gansudaily.com.cn/system/2009/06/10/011129126.shtml

  一场燃烧了月余的垃圾山火,让城关区伏龙坪芦家沟垃圾场“臭名远扬”;

  这个被喻为“火焰山”的垃圾处理场再次“烤验”了兰州脆弱的垃圾处理现状;

  分布在黄河两岸高山深谷中的填埋式生活垃圾场,形成“围城”之势正在对这座城市构成威胁,兰州已深感垃圾“围城”之痛。

  “由于受垃圾山影响,蔬菜和水果的质量早已不如从前,生活也成了问题,我们简直就像生活在被遗忘的角落里……”

  夏日的中午,焦躁的热浪不时迎面袭来,走在白银路上,总是感觉空气里夹杂着一股难闻的味道,有人说这味道是从头顶山上的垃圾场飘过来的。他们所说的垃圾场,就是位于城关区伏龙坪的芦家沟垃圾场,前不久,因为一场自燃了一个多月的垃圾火,这个垃圾场备受关注。

  6月3日,迎着阵阵刺鼻的焦臭味,记者来到芦家沟,一眼望去整个垃圾场沿着山谷顺势而下,遍地的各色垃圾更是让人无处落脚。一阵风刮过,垃圾燃烧后产生的焦味和垃圾本身散发的臭气让人喘不过气。垃圾场内烟雾翻滚,漫天弥漫的浓烟中,一大群乌鸦在烟雾中来回盘旋。在垃圾场的最深处一个由垃圾堆积形成的崖头上,负责指挥灭火的城关区环卫局副局长常弘于手提着一个高音喇叭正在指挥涉险进入垃圾山灭火的工人。为了尽快扑灭这场大火,城关区环卫局组成了“伏龙坪垃圾场灭火指挥部”,由副局长常弘于任总指挥、监察保卫科科长张建武任副指挥,还立下“三天内扑灭大火”的军令状。

  6月4日,经过三天苦战,数十名工人用高压水枪熄灭了大火。“现在只能采取水灭,而实际上在垃圾上浇水只能灭一时却无法根除火患,因为生活垃圾简单填埋后会产生沼气,沼气遇水后将产生更多可燃性气体,垃圾场再次自燃的可能性很大,要完全杜绝大火复燃需要用大量建筑垃圾和素土进行填埋,这可是一个大工程。”张建武一脸愁容。

  而在垃圾沟下的五里铺村,抬头便能看见垃圾山,难闻的气味飘荡在村子上空。在山下果园中,一些酥木梨树树叶也因空气的浑浊变得发黄枯萎。五里铺村委妇联主任许桂花告诉记者:“垃圾影响我们生活已经很久,实在是忍不下去了,这么热的天不敢开窗户,否则臭味、苍蝇便满屋子都是,每天早晚都臭气熏天,有些居民连觉都睡不安稳。由于受垃圾山影响,蔬菜和水果的质量早已不如从前,生活也成了问题,我们简直就像生活在被遗忘的角落里……”

  相比五里铺村的居民而言,家住伏龙坪的居民更是苦不堪言,“一遇到阴雨天气,臭气透过窗缝,做的饭都让熏臭了。”家住伏龙坪的何女士无奈地说。

  “其实不仅伏龙坪,兰州现在所有的垃圾场基本上都是简单填埋,我们有限的条件就只能这样,可能在全国省会城市里算是最落后的吧!”

  “伏龙坪的臭味你们都见识了。说实话,我们也是在天天煎熬,没办法,我们就只有这个条件。伏龙坪垃圾场之所以‘臭名远扬’,原因就是我们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还是简单填埋,并没有采取什么无害化处理措施。”城关区环卫局业务科科长王志国说。

  确如王志国所说,记者在伏龙坪垃圾场看到,一车车运来的生活垃圾被倒在了沟顶的大场内,数十名拾荒者一拥而上,在他们淘过“宝”后,大场中间一辆推土机便直接将垃圾推到沟内,从垃圾被运到垃圾场到垃圾被推进垃圾沟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无害化处理的过程。记者了解到,伏龙坪芦家沟垃圾场从1991年正式投入使用,现今已经运转了近20年,这里每天要接收城区上千吨的生活垃圾,但对垃圾的处理仍采用简单填埋的方式。“其实不仅伏龙坪,兰州现在所有的垃圾场基本上都是简单填埋,我们有限的条件只能这样,可能在全国省会城市里算是最落后的吧!”王志国说。

  6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安宁区天斧沙宫旁的青石沟垃圾场。刚上山,道路就十分难走,尘土飞扬中远远还能看到天斧沙宫的部分奇异景观,然而随即映入眼帘的便是“安宁垃圾场”的牌子。记者走近垃圾场,在一个山沟里,垃圾已填埋了大半个山沟,垃圾沟一旁,一车从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运来的泛着臭味的黑色淤泥被倾倒在垃圾沟,而在垃圾沟另一边,抬头便是天斧沙宫景点的一部分,几根丹霞地貌天然柱被层层垃圾紧紧包裹着。

[1] [2] 下一页

14、不能等到没有退路时才想起治污

来源:农民日报 06-10 艾才琴 

http://www.farmer.com.cn/wlb/nmrb/nb3/200906100031.htm

  广东省普宁市的下架山镇镇长、占陇镇镇长、流沙东街道办主任、流沙北街道办主任4位行政官员近日分别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露脸,就本镇或街道存在印染企业偷排、漏排污染物情况,向市民公开道歉。

  据了解,练江发源于普宁市大南山、全长70多公里,流经普宁市、汕头市潮南、潮阳区并出海。由于缺乏水源、生活污水直排、生活垃圾倾倒入河、污染企业废水直排等原因,造成练江污染严重,整条江几乎成为了“黑江”。可以说,练江治污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省普宁市有关镇长、街道办主任在电视上公开道歉,只能说是亡羊补牢的一种做法。

  随着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如前不久媒体关注的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使得阳宗海水质从二类下降到劣五类,饮用、水产品养殖等功能丧失,周边居民两万六千余人的饮用水源取水中断。另据报道,在云南省红河州,又出现了一个污染程度比阳宗海严重数倍的湖泊———大屯海,经检测,大屯海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96倍。据报道,目前我国大江大河有近四分之一的监测断面超过劣五类水体,90%的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有39.3%为劣五类水体,城市内湖污染更为严重;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

  尽管目前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但是很多地方政府治理污染的力度还非常有限。在治理污染方面,不少地方都表现为等到没有退路的时候,等到民愤极大的时候,才不得不治理污染,才将治理污染纳入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说,不少地方政府还是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等到没有退路的时候才重视治污,其代价将是惨重的:首先是环境已经遭受到难以想象的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其次,今后也将花费庞大的治理污染代价。有经验表明,“先污染后治理”所付出的代价比事前污染防治投资高10倍以上。

  目前,我们身边的“黑河”、“黑江”、“黑湖”等可以说是越来越多,但这还是没有唤醒一些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等到没有退路的时候才重视治理污染,我们将肯定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上,一些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能否尽快醒来?

15、为了环境 中国人会把悍马改成“省油车”?

来源:《经济参考报》2009年06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445477.html

  在美国人对悍马易主的评论中,有段话最具调侃意味:“中国人说不准就能将悍马转变为‘混合动力新悍马’,比丰田普瑞斯还省油。”这调侃的背后实际代表着悍马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按照目前达成的初步协议,通用汽车旗下的悍马品牌将卖给中国四川腾中重工。如果协议最终能够落实,这将是中国企业首次入主美国著名汽车品牌。以后的“悍马”将成为“汉马”,也可算是“中国品牌”了。

  对于这一拟议中交易,奥巴马政府立刻表示欢迎,因为这符合了政府设定的两大目标:通用汽车必须剥离低盈利资产;美国就业职位必须保留。白宫发言人威廉·伯顿就说,这一交易对美国两家悍马工厂、3000名美国工人以及100多家经销商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他同时也澄清,政府未介入该交易谈判。

  通用汽车和腾中重工的交易,当事企业在表达高兴的同时,也自然得到美国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更是将其放在头版或其他显要位置。祝福者有之、疑虑者有之,心情复杂者自然也不会缺少。这或许从报道的标题就可见一斑。比如《华盛顿邮报》的题目是:“悍马的新家:中国,无节制的新大陆”。

  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悍马这个名声在外的“油耗子”,车体大、动力强,极度张扬,非常浪费,现在在美国几乎就是“不环保”的代名词。《华盛顿邮报》指出:任何一种车型都会有批评者,但很难想象有哪种车型像悍马有那么多的嘲讽。汽车研究中心主席戴维·科尔也感慨,悍马已成为汽车业一切糟糕的象征,也是环保人士攻击的目标。

  作为一个最极端的表现,前年夏天,在华盛顿州,一辆悍马车就在主人屋外被人砸烂,并在车上留下“为了环境”的醒目刮痕。“反悍马风潮”的最终结果,就是悍马销量暴跌,许多人宁可买省油一点的保时捷,也不愿去碰悍马。去年1到5月份,悍马销量为1.4万辆,但今年1到5月份,销量下降到约5000辆,降幅超过了60%。

  悍马成了通用汽车的负面资产,在通用汽车本身需要破产重组时,甩掉悍马自然就顺理成章。《华尔街日报》认为,悍马影响了通用的品牌形象,与悍马一刀两断,有利于通用汽车塑造“新的、更积极的品牌形象”,也有助于通用汽车开发新的节能汽车与丰田公司展开竞争。

  至于悍马能否在中国企业手中获得新生,美国人也不置可否,经济学家迪安·德罗莎向笔者反复询问腾中重工的背景,然后委婉地说,中国市场广阔,尤其是对一些名流和富人来说,悍马是身份的象征;但从长期看,高油耗的悍马的生存能力,实在是一个疑问。

  尽管绝大多数美国媒体和网友都认为,这是一笔不错的交易,尤其对现在急于甩手且需要现金的通用来说;尽管白宫也公开表达了赞许;尽管一些美国媒体还对中国政府可能不批准感到担忧,但,也不乏反对的声音。

  在《纽约时报》的相关文章下,首条评论就是一名叫约翰的纽约网友的疑虑:“这(交易)包括悍马军用车型吗?”———对一些“敏感的”美国人来说,一切与中国的交易,都可能危及到美国的国家安全。比如,美国保守色彩浓厚的智库———传统基金会研究员德里克·西瑟斯也扬言,悍马以前是军用越野车,奥巴马政府应该在交易前进行国家安全评估,“确保没有敏感技术泄露给中国”。

在美国论坛上,相关争论更是异常热烈。有网友分析:“中国人购买悍马,推动力就是一些中国消费者对美国品牌的盲目崇拜。”也有人义愤填膺:“还买这样的车,他们都是自私自利,他们是在浪费我们的自然资源,车体这么宽,开悍马对其他行车人都是威胁。” (刘洪)

16、三聚氰胺超百倍,施恩奶粉如此施“恩”?

来源:千龙网2009-06-10

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09/06/10/2540@5028679.htm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再起波澜,这次,让孩子家长目光聚焦的是“施恩奶粉”。消费者郭利拿着去年吃剩的几罐施恩奶粉,到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验。检验报告显示,这几个批次的奶粉均检测出大量三聚氰胺,其中2008年3月17日生产的“施恩牌幼儿配方奶粉(第三段)”三聚氰胺含量达到132.9mg/kg,超过国家规定的1mg/kg限量值100多倍。(《每日经济新闻》6月9日)

  与三鹿奶粉不同的是,施恩奶粉外包装上注明的是“100%进口奶源”,进口奶源也会含有三聚氰胺,这让很多信赖洋奶源的家长感到不知所措,如果不论国产、进口,都不可靠,我们到底还能相信谁?

  在笔者看来,施恩这个名字寓意施与恩惠、恩情,且和《水浒传》里的好汉施恩同名,如此漂亮的名字曾让笔者对于该企业的取名艺术赞叹不已。然而,这样一家奶粉企业,却做出了“在进口奶源紧张的时候,我们调用了部分国产奶源”的弄虚作假之事,这让施恩包装盒上的“100%进口奶源”成了笑柄,笔者不得不感叹,如此做法到底是施恩还是施“恶”?

  讨论洋奶源安全还是国产奶源安全,在目前饮食品安全差强人意的现实窘境下,意义不大。最可靠的,还是细致入微的检测。若是为施恩辩护,认为其不过是中了国产奶源的“毒”,以此来表明洋奶源仍然是极其可靠的,无疑是可笑的,洋奶源并不一定就是安全的代名词,这个结论无论施恩是否出事,都能成立。而与此同时,若是因为施恩出了问题,某些国产奶企认为可以松了一口气――看,拥有外资背景的奶企也有“臭虫”,以此弱化自己曾经存在的安全问题,则无疑是不明智的。

  笔者希望的是,所有奶企,都应该从施恩事件中吸取教训,把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弄虚作假的事情切莫做,迟早是会被发现的。一些洋品牌,更是要珍惜某些消费者的信赖,不要做弄虚作假之事。笔者还希望,检测部门不要被所谓“100%进口奶源”的招牌所迷惑,也不要因为有海关检测合格在前而放松检测,施恩事件给了我们一个疑问,还有多少宣称进口奶源的企业,是在弄虚作假?有关部门不妨借施恩事件,加大普查力度,不仅要查是否含有三聚氰胺,还要查查是否存在着施恩式“注水”的现象。

  对于消费者,笔者只想提醒,所谓的洋奶粉、所谓的外资背景、100%洋奶源等等让人炫目的宣传,都不应是我们购买时关注的重点,在饮食安全让人防不胜防的今天,别以为只用洋品牌就一定安全得紧。在如今,我们只能信奉检测为王――这需要监管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主动出击,严格检测每一款奶粉,给百姓特别是孩子们一个没有健康陷阱的生长环境。 (但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