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8
六月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关注:
1、民间环保组织公开征集中国NGO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 积极应对哥本哈根气候谈判
环境资讯:
2、中国新闻网: 环保部副部长: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06-05/1721938.shtml
3、中国新闻网: 环保部:将在条件成熟时推出环境税制度
http://news.sina.com.cn/c/2009-06-05/112317958569.shtml
4、光明日报: 世界环境日:你的星球需要你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6/05/content_930604.htm
5、东方网-文汇报: 我国110座城市严重缺水
http://news.sina.com.cn/c/edu/2009-06-05/083015739917s.shtml
6、新华网河南频道: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形势日趋严峻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8090
7、新华网: “第二届中国绿色采购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04/content_11487495.htm
8、京华时报: 中俄将建立跨境野生动物保护区
http://news.sina.com.cn/c/2009-06-05/043317954503.shtml
地方信息:
9、新华网: 广西:采取四大举措确保完成污染减排目标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04/content_11486345.htm
10、香港文汇报: 河北拟与港加强环保合作
http://news.h2o-china.com/market/watermarket/807021244164184_1.shtml
11、海南日报: 2008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部分河流水质下降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09/06/05/010493824.shtml
民间视点:
12、搜狐绿色: 现代化依赖者环保宣言
http://fengyongfeng1108.blog.sohu.com/117852468.html
特别报道:
13、第一财经网: 写在65世界环境日之际·全球领袖谈环保
http://www.china-cbn.com/s/n/000000000/20090605/000000117326.shtml
深度报道:
14、法制日报: 跨国企业污染在钻谁的空子
http://news.sina.com.cn/c/2009-06-04/084717949092.shtml
15、深圳特区报: 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治理的有益互补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806881244161409_1.shtml
环境时评:
16、新华网: “世界环境日”不仅仅是少开一盏灯
http://zjc.zjol.com.cn/05zjc/system/2009/06/05/015567333.shtml
17、中国环境报: 拖欠排污费可申请强制执行
http://env.people.com.cn/GB/9413940.html
18、荆楚网: 排污罚款10万元击中中国环保软肋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807001244163865_1.shtml
19、南方网: 环境日来临之际 呼唤更多的“绿色汽车”
http://car.southcn.com/AUTONEWS/AUTOL/content/2009-06/05/content_5221542.htm
20、中国环境报: 中国环境报评论:叫停大树进城,好!
http://news.yuanlin.com/detail/200965/52057.htm
21、环境保护部网站: 1000名青年使者唤醒13亿中国公众的环保心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05/content_11494236.htm
1、民间环保组织公开征集中国NGO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 积极应对哥本哈根气候谈判
来源:自然之友气候变化项目
2009年12月,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将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届时,与会各方将讨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到期后,全球下一步减排目标的制定。
2009年5月20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立场,提出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应当同举并重(附:《落实巴厘路线图——中国政府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立场》)。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认为,哥本哈根谈判的结果将会对全球各个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之时,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中国民间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也至关重要。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也被确定为“你的地球需要你——联合国际力量,应对气候变化”,凸显了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一直在关注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谈判,并开展了一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
2007年3月,由自然之友、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绿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会、行动援助、乐施会等八家民间组织发起了“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共识与策略”项目,旨在立足本土,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回应,并就未来的行动策略达成共识。
2007年,项目组向全国200余家各类民间组织发出了调查问卷,征求他们对气候变化议题的观点、关注程度和开展相关工作的经验,并组织了多次工作坊,三十余家民间组织参与讨论了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国内政策、及公众参与等议题,并探讨如何将气候变化的视角融入已有的环保、扶贫、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中去。
2007年,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项目产出了《变暖的中国:公民社会的思与行》报告上下卷:卷一《公民社会看气候》理清当前国内外民间组织对于国际气候谈判、国内政策措施以及脆弱地区和人群等方面的主要争议,为我国的环境与发展组织提供思考和借鉴;卷二《公民社会在行动》搜集了许多生动的案例,全面呈现出公民社会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而做出的切实、多样的努力。同时就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立场达成一致。
2008年,项目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研究上,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的影响,并继续关注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会议与谈判。
2009年,为了更好地跟踪、参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中国民间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项目组现公开征集各地民间组织、公众、媒体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如果您想表达自己的观点, 请发邮件至climate_change@yeah.net。
附件一:
落实巴厘路线图
——中国政府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立场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日
气候变化问题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合作应对。中国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一向本着对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采取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中国将继续采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尽管金融危机当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不会动摇,行动不会松懈。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中国一向致力于推动公约和议定书的实施,认真履行相关义务。目前,国际社会正在就落实“巴厘路线图”、加强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进行谈判,以于年底举行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中国将在这一谈判进程中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为此,谨提出中国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落实“巴厘路线图”的有关立场。
一、原则
(一)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和法律基础,凝聚了国际社会的共识,是落实巴厘路线图的依据和行动指南。巴厘路线图确认了加强公约和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的授权,一是为确保公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就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等做出相应安排;二是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
(二)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排放和当前的高人均排放负责,改变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大幅度减少排放,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中,采取积极的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手段。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护气候,实现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确保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实现。
(四)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应当同举并重。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当予以同等重视。减缓是一项相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适应则更为现实、紧迫,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必不可少的手段,发达国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是发展中国家得以有效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根本保证。
二、目标
哥本哈根会议的目标是在进一步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方面取得积极成果,重点是就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资金支持做出明确、具体的安排,一是要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应当承担的大幅度量化减排指标,确保未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承担可相与比较的减排承诺;二是作出有效的机制安排,以确保发达国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三是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情况下,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根据本国国情采取适当的适应和减缓行动。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
(一)共同愿景
应对气候变化长期合作行动的“共同愿景”就是要加强公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实现公约的最终目标。这一“共同愿景”应当以公约的最终目标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为指导。公约已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当务之急是落实各国应当采取的实际行动。长期合作行动的目标应当是包括可持续发展及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就减缓目标而言,作为中期目标,发达国家作为整体到2020年应在其1990年水平上至少减排40%。
(二)减缓
1、发达国家减排承诺
(1)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大幅度的、量化的“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减排义务。
(2)基于历史责任、公平原则、发展阶段的考虑,发达国家作为整体到2020年应在其1990年水平上至少减排40%,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3)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及相关政策、措施和行动应当满足“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要求。
(4)“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要求适用于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和相应行动的履行情况及实际效果,具体程序和方法可以参考京都议定书遵约和监测机制的相关规定和程序。
(5)发达国家之间的减排努力要具有可比性,一是全面性,要体现在政策、措施、行动和目标等多个方面;二是性质的一致性,都应当是量化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三是强度上的相近性;四是遵约和监督核查机制的相同性。
2、发展中国家国内适当的减缓行动
(1)发展中国家适当的减缓行动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进行,要与实现发展和消除贫困的目标相协调。
(2)发展中国家国内适当减缓行动与发达国家量化的减排义务有本质的区别:一是发展中国家国内适当的减缓行动由发展中国家自主提出,有别于发达国家强制性的条约义务;二是发展中国家国内适当的减缓行动包括具体的减缓政策、行动和项目,有别于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和减排指标;三是发展中国家国内适当的减缓行动要符合国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由发展中国家自主决定开展行动的优先领域;四是发展中国家国内适当的减缓行动以发达国家提供“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支持为条件。
(3)为发展中国家的减缓行动提供技术、资金支持和能力建设支持,是发达国家政府在公约下承担的义务,发达国家的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不应推卸责任。
(4)可以通过建立适当的机制,对发展中国家国内适当减缓行动和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进行匹配。发展中国家提出具体的减缓行动和项目以及所需的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支持;发达国家通过公约下有关资金和技术转让机制提供“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 ”的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支持。
(5)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国内适当减缓行动提供的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支持所产生的减排量不能用于抵消发达国家所承担的量化减排指标。
(6)“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要求仅适用于获得“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支持的相关行动。
3、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排放
(1)在制定技术方法和激励政策等方面同等对待发展中国家减少毁林、森林退化导致的碳排放,以及通过森林保护、森林可持续管理和森林面积变化增加碳汇。
(2)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森林退化导致的碳排放,以及通过森林保护、森林可持续管理和森林面积变化增加碳汇的行动,是推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部分,不能用来抵消发达国家减排承诺目标,也不能成为引入发展中国家减排义务的手段。
(3)发达国家有义务根据公约相关条款提供充足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以使发展中国家能够自愿实施减少毁林、森林退化导致的碳排放,以及通过森林保护、森林可持续管理和森林面积变化增加碳汇的行动。
(三)适应
1、适应的机制框架。要建立综合的适应机构,以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支持。
2、建立附属机构。在公约缔约方会议的指导下,负责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适应气候变化国际行动并支持发展中国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建立适应气候变化区域中心。
3、在公约下建立新的“适应基金”。基金将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主要用途包括:(a)加强能力建设,包括数据收集和脆弱性评估;(b)涵盖制定国家适应行动计划的所有成本;(c)实施适应行动、项目和规划;(d)实施风险管理和减少风险战略;(e)通过经济多样化增强适应能力;(f)促进适应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g)促进气候变化相关的教育、培训和公众意识提高。
4、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该机制用于监督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并评估所提供支持是否充足。
(四)技术开发和转让
1、机构设置。技术开发和转让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关键性作用,当务之急是建立相应的机制安排,以具体落实发达国家在公约下所承担的相关义务。
2、在公约缔约方会议下设立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附属机构。在公约缔约方会议的指导下,负责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国际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活动,包括:(a)制定和实施重要气候友好技术的联合研发计划;(b)评估技术需求;(c)提供可转让的技术清单;(d)确定技术转让中的障碍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e)确定推动技术转让的激励措施;(f)管理技术信息及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活动;(g)处理知识产权相关问题;(h)加强能力建设;(i)进行绩效监测和评估。
3、建立多边技术获取基金。该基金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公共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开发及技术转让。
4、绩效评估与监督。定期对技术转让的进展,包括范围、规模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
(五)资金支持
1、机构设置。为有效运作公约下的资金机制,要分别设立适应基金、减缓基金、多边技术获取基金和能力建设基金。资金机制的管理应接受公约缔约方大会统一指导,体现公平性、透明性和有效性原则,确保资金易于获取且管理成本较低。
2、资金来源。发达国家缔约方政府有义务提供新的、额外的、充足的和可预期的资金。私营部门和碳市场资金资源可作为发达国家缔约方资金的有益补充。
3、资金比例。发达国家缔约方每年应至少拿出其GDP一定比例(如0.5-1%)的资金用于给上述基金提供资金支持。
四、关于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
(一)紧扣谈判授权。根据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决定(1/CMP.1),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应当就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达成协议,并通过议定书附件B修正案的方式加以确定。
(二)议定书是长期有效的条约。为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议定书确立了发达国家率先减排的模式,是实施公约的一项重要法律文件。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2008至2012年第一承诺期量化减排指标,并就确定发达国家在后续承诺期的减排指标作出了安排。议定书是一项长期有效的法律文件,并不因第一承诺期的结束而失效。确定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进一步减排指标的工作组授权简单明确,就是要通过修改附件B确定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的减排指标,绝非全面修改议定书。
(三)议定书工作组是双轨制的重要一轨。议定书工作组是落实“巴厘路线图”双轨谈判机制的重要一轨,应尽快完成谈判任务,确保议定书第一、第二承诺期不出现空档。只有明确了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的进一步减排指标后,才能为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下非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确定可比的减排指标。否则,发达国家减排义务之间的可比性就无从谈起。工作组能否如期确定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的减排指标,直接关系到哥本哈根会议能否取得成功。
(四)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减排指标。发达国家作为整体到2020年应在其1990年水平上至少减排40%。
附件二:
2007年“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共识与策略”项目组产出之一: 中国公民社会的立场
立场一:
各国政府应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制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立场二:
区别对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中所负的责任。
发达国家必须率先采取行动,大幅度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通过有效机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探索全球的低碳型可持续发展。
立场三:
中国政府应当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在维护国家发展权的同时,承担全球气候保护责任;
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结构改革,切实落实节能目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立场四:
依据社会公平的原则,来制定、实施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提高弱势群体和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条件。在采用应对政策、市场机制和技术手段时,预防和缓解对社会、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立场五:
政府应鼓励并保障公众和民间团体参与应对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的监督。
2、环保部副部长: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06月05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06-05/1721938.shtml
中新网6月5日电 今日上午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介绍了2008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及当前的环境形势等有关情况。张力军指出,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张力军称,全国环保系统去年成功地夺取了特大自然灾害、环境应急工作的重大胜利,圆满地完成了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任务,在污染减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污染防治、环境基础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推动环保历史性转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张力军同时表示,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地表水的污染依然严重;二是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三是部分城市空气污染仍然较重;四是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3、环保部:将在条件成熟时推出环境税制度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06月05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6-05/112317958569.shtml
中新网6月5日电 今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08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及当前的环境形势等有关情况。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环境税制度目前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在条件成熟时推出。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有相关研究呼吁中国政府对那些污染排放企业提高征税水平,是否有计划来落实这方面的政策?”
对此,张力军回答道:“提高对污染企业征税的问题。征收企业的环境税,是中国税制改革的一个方向,现在已经列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保部的重要议事日程,我们几个部门正在协作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条件成熟时将会推出对污染企业征收环境税的制度。”(据中国政府网文字直播)
4、世界环境日:你的星球需要你
来源:光明日报 2009-06-05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6/05/content_930604.htm
本报维也纳6月4日电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此发表声明指出,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唤醒了我们,促使我们改变旧的增长模式,迈向一个绿色、干净的新时代。
据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的消息,地球正面临气候变化的巨大威胁。潘基文认为,虽各国都受影响,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穷国。针对将于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他强调,世界需要达成以提高能效、发展再生能源、建设生态友好型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绿色交易”。这样,在增加就业、促进增长的同时,也能应对全球变暖的问题。如果各国将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投入绿色经济,今天的危机就可能变成明天的可持续增长。我们还来得及改变发展方针。
他指出,我们的星球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行动,也需要每一个人的行动。也许有人会问,我一个人能改变什么?但如果有几十亿人一起行动,许多事情是可以改变的。他呼吁每一个人行动起来,随手关灯、使用公交工具、参与垃圾分类、保持园林干净、参加植树活动、监督企业环保,让我们的星球变得更绿、更干净。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建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接受了该建议。设立“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醒人们关注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开展各种活动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
5、我国110座城市严重缺水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2009年06月05日
http://news.sina.com.cn/c/edu/2009-06-05/083015739917s.shtml
本报讯(记者陈青)今天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出席昨天由瑞士驻沪总领馆主办的“2009中瑞水论坛”上指出,受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依然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统计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年均洪、涝、旱等灾害对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损失都在千亿元以上;全国60%的城市缺水,其中110座城市严重缺水。
近年来,中瑞双方成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如成功举办了两届“中瑞防洪减灾研讨会”。而瑞士联邦政府援建的“长江洪水预报援助项目”也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6、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形势日趋严峻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2009年6月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8090
新华网河南频道6月5日电(记者李钧德)“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缺水将成为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在近日召开的“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上,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作出上述表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黄河流域属于资源性缺水的流域,仅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却承担着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和沿河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与国内其他大江大河相比,黄河流域在未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将面临着更为紧迫的水资源与水环境压力。”李国英说。
据李国英介绍,黄河流域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严峻形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据预测,在充分考虑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灌溉实施节约用水的情况下,2010年黄河流域将缺水40亿立方米,2030年缺水将达到110亿立方米,枯水年份缺水更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缺水将成为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二是水污染趋势加剧。近20年来,进入黄河的废污水量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21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43亿吨,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黄河水质呈急剧恶化趋势。据2008年监测资料,在评价的89个干支流断面中,60.7%的断面不符合Ⅲ类水标准,其中34.8%的断面劣于Ⅴ类水标准。同时,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频次呈持续增加之势。
三是水沙关系持续恶化。随着工农业用水的大幅度增加、人类活动加剧和径流量的减少,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黄河中下游汛期1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的含沙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原本不协调的水沙关系进一步恶化,造成河道淤积严重,过流主槽萎缩,平滩流量降低,下游“二级悬河”形势加剧,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由历史上的微淤河道发展成为“地上悬河”。
7、“第二届中国绿色采购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来源:新华网2009年06月0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04/content_11487495.htm
新华网北京6月4日电 “第二届中国绿色采购高峰论坛”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 心、各部委和地方政府采购中心、环保部门及企业约300人参加会议。
政府绿色采购是指政府在依法采购规定产品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将环境标准、评估方法和实施程序纳入并贯穿于整个政府采购体系中,优先选择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确保采购到环境友好型产品,以推动社会与人类的可持续及和谐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改革课题组副组长林宝初表示,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相关政策。我国《政府采购法》明确指出政府采购要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为我国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和政策保障。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于越峰认为,政府绿色采购为推进绿色消费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全社会的绿色消费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据了解,此次论坛以“绿色采购、和谐发展;低能耗、无污染”为主题,将深入探讨政府绿色采购、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实施的《绿色之星》产品综合技术评价体系等,并就如何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如何将环境标准评估方法和实施程序纳入政府采购体系,如何优先采购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等议题进行研讨。
8、中俄将建立跨境野生动物保护区
来源:京华时报 2009年06月05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6-05/043317954503.shtml
据新华社电 中俄两国将在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建立跨境野生动物保护区,重点保护东北虎等珍稀动物。
俄媒体4日援引俄罗斯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部消息说,俄中双方已就建立跨境野生动物保护区达成协议。
东北虎在俄罗斯等国被称为阿穆尔虎或西伯利亚虎,分布于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世界自然基金会已将东北虎列为世界10大濒危动物之一。
9、广西:采取四大举措确保完成污染减排目标
来源:新华网2009年06月0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04/content_11486345.htm
新华网南宁6月4日电(记者王志伟)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局了解到,广西今年计划采取4项重要举措确保污染减排目标实现,明确提出相比去年,今年要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5%。
这4项重要举措包括: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明确并分解落实污染减排年度任务,实行减排项目目标责任制;工业减排与城市生活污水减排并举;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结构减排;进一步健全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加快建设和完善重点污染源监控系统,强化重点污染源减排工程设施运行的监察和监督性监测,确保有效运行达标排放。
在日前召开的2009年广西环境状况新闻通报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局副局长冯振年介绍,2009年广西计划新开工节能环保项目438个,总投资682亿元,其中,新开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88项,完成投资35.5亿元,确保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166万吨/日,将城镇污水处理率增加到35%。广西还计划在2009年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0万吨、炼钢产能100万吨、造纸产能6.432万吨、酒精产能1万吨。
10、河北拟与港加强环保合作
来源:香港文汇报2009-06-05
http://news.h2o-china.com/market/watermarket/807021244164184_1.shtml
从6月5日世界环保日前夕河北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河北铁腕治污,成效显著,其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及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去年削减逾9%。同时,为实现新目标,河北冀与香港企业及机构作多方面合作。藉香港的经验及技术,加速河北环保项目的发展。
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杨智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按照省委、省政府“完成任务,拒绝理由”的要求,以“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为抓手,并以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奥运空气质量保障为契机,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氧化硫排放量减一成
去年以来,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比上年削减9.38%,排全国前三位;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削减9.88%,排全国前五位。今年1至4月全省省辖城市空气二级以上天数平均达到111天,同比增加6天。同时,位于北京近郊的河北三河市经治污后,环保达标之余,还充分利用中水发电、供热,使燕郊、北京的通州等地大为受益。
河北以大力度、大投入为环保发展取得大突破,特别是今年3月底赴港招商期间,就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项目签约后,更呈现出良好态势。杨智明介绍,香港在环保和治污减排方面,意识超前,经验丰富,技术先进。而河北作为环京津大省,在环保和治污减排的进步中,多个项目、多个方面欲与香港寻合资合作。
全年加建50污水处理厂
杨智明续指出,一是污水、垃圾处理。今年建50座污水处理厂,2010年底全省100多个县区,全部建起垃圾处理厂。二是电厂按照国家要求脱硫脱氮。河北电厂众多,仅大型电厂就有26家,装机能力3,000万千瓦/年。三是124家企业搬迁,土地修复有很大的空间。望香港企业及机构来河北考察了解,寻找结合点,将香港丰富的经验及先进的技术用于河北环保。同时,河北拟赴港学习,藉港经验,加快发展环保。
此前港美德绿色环保考察团探访河北,对河北在环保方面的显著变化大加赞赏,并对投资河北生成兴趣,而有关项目正在洽谈中。
11、2008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部分河流水质下降南海网
来源: 南海网-海南日报 2009-06-05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09/06/05/010493824.shtml
2008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部分湖库河流水质下降
本报海口6月4日讯(记者侯小健通讯员邢代洪)2008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见本报今日B6版)显示,去年全省环境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态势。环境空气质量基本保持国家一级水平。但局部污染依然突出,部分湖库、中小河流水质总体有所下降。
大部分海域水质清洁
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74.6%的监测河段、75%的监测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可作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所监测的具有饮用水源地功能的湖库及河段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符合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近岸海域84.5%的监测站水质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标准,绝大多数监测海域水质处于清洁状态。地下水水质良好,水位基本稳定。但部分中小河流和湖库水质略有下降。城市附近的局部海域、港口和部分养殖集中区海域受到生活污水、船舶和养殖废水的污染。去年全省生活污水污染物COD排放量为9.0万吨,比2007年增加1.5%。
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5.1%
“去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幅较大,我省的天空更加洁净了。”有关专家说。
公报显示,去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基本保持国家一级水平。废气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2万吨,比2007年减少15.1%;工业烟尘排放量为7660.9吨,比2007年减少16.5%;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313.8吨,比2007年减少14.1%。
部分城市(镇)噪声污染突出
据环保部门监测,去年全省城市(镇)声环境质量稳定,开展监测的城市(镇)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声环境质量普遍保持2007年水平。但部分监测城市(镇)噪声污染依然较重,夜间污染尤为突出,声源主要来自交通和生活噪声。
全省监测城市(镇)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值均低于国家标准70分贝的限值,但存在16.8%的超标路段。开展监测的14个城市(镇)中,除东方市八所镇、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外,均存在超标路段。与2007年度比较,监测城市(镇)年平均等效声级基本持平。
编者按今天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关注我们的生态环境。本报编发这组稿件,意在引导公众关注污染防治,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去,共同呵护我们的碧水蓝天,营造一流的生态环境,使海南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度假天堂和人们向往的“第二居住地”。
12、现代化依赖者环保宣言
来源:搜狐绿色 2009-06-04冯永锋
http://fengyongfeng1108.blog.sohu.com/117852468.html
张强的父亲张更强相信,你要是今天杀死一只鹿,明天会有更多的鹿出现在你的枪口前,并心甘情愿地倒在血泊中。因此,无论是作为一个猎手还是作为一个农民,每年张氏家族都有枪杀一批鹿的任务。这任务是家庭的潜协议,没有人监督,没有人管理,但一定有人实施,一定超额完成任务,直到有一天,没有鹿再来为止。
张强其实不爱吃鹿肉,也不相信喝鹿血酒能够壮阳,更不喜欢割了鹿角去集市上叫卖,甚至鹿皮他都不会鞣制了,哪怕只是往新鲜的鹿皮上洒些盐,他也不知道从何着手,因为,张强从三岁开始,就到了学校,除了读教材,什么都不会;他虽然生活在农村里,但农业和自然,对他来说是远隔千山万水的虚幻存在。他所需要的是每天坐在老师面前,老师用粉笔写下一切字,他都记在本子里;老师嘴里说出的一切的话,他都记在心里。
这样的生活,他过了二十七年,直到他三十岁。毕业了,他找到了一份工资高、前途好、副产品丰富的工作:当某家大公司的领导的猎务秘书,专门负责安排领导每周的打猎业务。
这个活相当轻松,领导是社会知名人士,自然要参加一些有血腥气的活动,比如打猎俱乐部。参加打猎俱乐部是要交年费的,这笔钱领导交得起,但这个世界有意思的时候就在这里,越有钱的人越不需要交钱,就像越不想生病的人越会生病一样。因此,他的领导不仅仅不用交钱,而且携带他出门打猎所产生的一切消费,也都不用交钱。
因为集团公司下属的一个孙子级公司把钱都交了。因为打猎俱乐部是这家孙子公司的负责人的小舅子开的。为了拿领导做金字招牌,吸引更多的企业领导参与,帮领导垫资消费,是理所当然之事。何况,孙子公司年年亏损,出这笔钱,完全没问题。
打猎俱乐部是一家公益组织,一会儿偏向生态环保,一会儿偏向扶贫帮穷,一会儿又偏向“救救孩子”,出几文钱资助一把“失望工程”。
其他的似乎都好理解,都是人会做的,可打猎与生态环保挂勾该如何解释呢?有一次领导突然这样对张强发问。
张强也搞不清楚啊,好在他会检索,好在他会秘书式的追问,好在他可以下文件要求下属公司帮助解释。一天之后,所有的信息都回到他的电脑前,趴在他的办公桌上了。他慢慢地有些明白。
有一个颇富机智的下属这样解释说,中国人一向不了解身边的自然界,因此,就像农业是国人了解土地和农作物的唯一有效途径那样,打猎是人类了解野生动物的唯一有效途径,打猎就得掌握猎物的脾气和行为,了解他们的生境和种群特性,因此,世界上的盗墓贼都可以成为考古学家,世界上的猎人都是野生动物专家。中国要想保护野生动物,没有野生动物专家哪行?中国人要想了解自然界,没有这批“公益猎手”哪行?
又一个下属从最新的自然保护区调查报告中发现了一条极其负责任的信息。由于中国所有的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都被圈养在保护区内,生活得过度富足和过度安全,养尊处优的结果,就是他们丧失了天敌,就是他们过度繁殖。因此,几乎所有的保护区都有物种过剩的忧虑,几乎所有的保护区都有物种种群品质下降的现象,在其他天敌已经被人类灭绝的状态下,人类应当勇于担当所有物种的天敌。因为一个物种只有每天都遭受天敌的威逼,他们才可能强壮老弱病残,他们才可能勤奋地觅食和奔跑,他们才可能保持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优越性和保护价值。像云南的亚洲象,像青藏高原的藏羚羊,像四川的大熊猫,生活都过得太好,非常需要猎手们去对他们进行点位追杀。
其实这些解释都是表相的。真正的行动每天都在发生。强强的老板主要生活在北京,走不过千山万水,赴不了艰难险阻,因此,最经常现身的地方是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这是北京全面干旱化后人工制造出来的两大片最大的水面。五十年前,水库建造者就预知五六十年后北京所有的湿地要么被填平,要么被掏空,连喝的水都要发调令从南方迁调。因此,他们非常有前瞻性地在北京建了四个大型水库,十六个中型水库,八十多个小型水库。以保证路过北京的鸟类,有地方可暂停。
这样同时也就保证了喜欢打猎的人有地方可去。每到鸟类尤其是雁鸭类水鸟繁殖季节,张强老板所在的俱乐部就驾起冲锋舟,每人发放一支冲锋枪,每个小舟配备一台重机枪,向官厅水力各水鸟的“妇产医院”发起猛攻,往往一梭子弹过去,几十只被仓促惊飞的大雁和野鸭、天鹅和白鹤,就会一只只愉快地倒下,掉在浅浅的水面上。她们巢里正在孵化的子女,也都各个领导的仆从们,一一捡到小舟里,当成仆人们夜晚宴游的上品。
所有人都相信城市能够保卫一切人类的生命,因此人类全都拼命地挤进和逃进城市的各个洞穴中。张强的企业就是一家为了建造城市而不惜一切代价的企业,张强所在的社会是一家为了制造人类“自然安全”而拼命纯化自然和弱化自然的社会。因此,当张强们发现,所有的树都被建屋者造纸者砍光,所有的河流都被饮水者抽干,所有的鸟都被高级猎手们杀死,所有的湖泊都被高楼填平,所有的蚊虫都被杀虫剂绝灭,大家都轻松地舒了一口气。鸟类被杀了,自然不会再有禽流感;山都砍光了,自然不会再有难以预料的病毒躲藏;烟障之地都填成了广场,自然不会再有人得奇怪的病死去,所有的生活用品,包括空气和水,都来自工厂的精心制造,自然也就不会让人们每天的生活过得提心吊胆;所有的娱乐要么在床上,要么在电脑上完成,成年人会异常迷恋,家长也会异常放心孩子们的出没。人类就这样,占有了地球,保卫了自己。
当然,人类同时得了一个最大的怪病,一个与生俱来的不治之症,叫丧心病狂。
13、写在65世界环境日之际·全球领袖谈环保
来源:第一财经网 2009年06月05日
http://www.china-cbn.com/s/n/000000000/20090605/000000117326.shtml
西方环境思潮兴起四十年,有一个普遍规律,即先开始都把环境当作是一个技术问题,大家都在研究用什么样的技术来治理污染。后来发现再好的环保技术也挡不住“两高一资”产业的继续发展,这就上升为一个经济问题,就开始设计各种鼓励环保惩罚污染的经济政策。
后来又发现牵扯到全社会各个群体利益、甚至牵扯各国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和矛盾时,环境问题于是就上升成为政治问题。这几年,尤其是当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国际政治主流时,全世界相当一批政治家已清醒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最终是一个文化伦理问题。
例如现在的全球经济危机。有人说这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危机,有人说这是资本主义的危机。其实用最简单的话说,这是美国式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危机,是西方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危机。因为金融衍生品代表的现代虚拟经济必须完全建立在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如果因投机产生的道德风险迅速扩大为整个金融链条的失效,就会进而影响实体经济,最后就会彻底宣告“今天花完明天的钱”的生活方式的破产。
西方工业文明是以无限获取利润为动力,以现代资本主义体系为制度,以建立在工商业和金融业上的城市为载体的文明。它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财富。工业文明产生的原因很多,例如新教改革、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科技革命等,但根本原因是发现了新大陆,开拓了殖民地,在扩大市场和原材料产地时,也把本国的阶级矛盾、经济矛盾、社会矛盾统统转移出去。
转移了几百年后,他们终于发现,什么危机都能转移,唯有环境危机转移不了。因为气候危机一来,飓风不光袭击东南亚,也袭击新奥尔良;海水上涨不光全淹掉南太平洋小岛,也会淹掉纽约。
从文化上看,西方工业文明的基础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即将人视为自然万物的主宰和中心,就是将自然视为不断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对象。事实上,人的欲望可以无限,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既不能满足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张,也不能满足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西方工业文明在300年间创造了空前的物质文明和社会财富,几乎等于传统社会的总和,但也消耗了亿万年的自然储备,带来了不可克服的经济危机和全球生态危机。
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所暴露出来的内在困境,各国一部分政治精英与学者已开始全面研究世界各大文明和古老宗教中的生态智慧,试图从中寻找摆脱困境的路径。他们发现:
从基督教文明来看,人类对生物群的尊重和保护也应成为自然法的内容,包括生物自然多样化存在的权利、健康生活的权利、自由进化的权利、不受人类侵害的权利、共享于地球的权利等。为这些权利而奋斗,已成为二十年来西方环境运动的伦理基础。
从伊斯兰文明来看,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就在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古兰经》提出,世间万物皆由真主所创,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代真主管理大地,人应该合理适度地利用自然,反对穷奢极欲和浪费,最具代表性的话是,“你们应当吃,你们应当喝,但不要浪费,真主的确不喜欢浪费者”。
从印度文明来看,印度教徒蔑视外在和物质的东西,重视内在精神。与其他民族崇拜精英不同,印度教社会的精英都崇拜那些隐居于森林之中半裸体的圣徒,认为其体现出的精神力量是永恒的。因此现代印度则有抱树运动,人们抱着树,防止林业工人砍伐森木(心中的森林),这被全世界看作是应用印度教思想的一次环境起义。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又将目光转向东方、转向中国。
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那就是“中”、“和”、“容”,即中庸之中、和谐之和、包容之容。
儒释道三家都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儒家讲求“仁民爱物”,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犹如同胞手足,朋友兄弟,万物一体而相互仁爱。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道家崇尚“自然”,希望通过“道法自然”实现人道契合、人道为一。
佛教虽为外来文化,但很好地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佛教提出“佛性”为万物本原,万物之差别仅是佛性的不同表现,其本质乃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山川草木,悉皆成佛”。
上连天道自然、下通人伦日用。不追求物质享受的最大化,而是追求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使得生态文明中的日常生活超越了现实的功利追求。这些生活实践看似涓涓细流,却共同汇成了生态文明所需要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种从容有度的生活方式通过节制人的无限欲望,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能够纠正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重重迷误。
中国在短短百多年时间内从农业文明一跃而入工业文明,再由工业文明向上一越,提前跨入生态文明,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中国已经同时具备实现这一战略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
[1] [2] [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4、跨国企业污染在钻谁的空子
来源:法制日报 2009年06月04日 郄建荣
http://news.sina.com.cn/c/2009-06-04/084717949092.shtml
因空气污染韩国独资企业被告上法庭,企业坚称根本没有污染;发布了跨国企业污染信息的著名学者马军透露,到目前,他们掌握的因环境违法违规被处罚的跨国企业已被刷新为近500家
在河北省青县,韩国人开办的生产化妆用的毛刷企业多达30多家,作为监管部门,青县环保局也认为这些企业没造成什么污染。但是,与沧州成原化妆用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原公司)仅一墙之隔的纪执歧却拿出多起癌症死亡例证,将成原公司污染行为告上法庭。
跨国企业环境污染有还是没有?不仅是纪执歧能否打赢官司的关键,更是环境监管部门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跨国污染企业就在眼皮下
5月25日,纪执歧告成原公司污染致死案,发回青县法院重审第二次开庭。
早在4月22日第一次开庭前(本报4月23日曾对此案进行过报道),受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指派,为纪执歧案做志愿律师的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刘湘曾让原告正式向法院提出申请,请监管部门包括青县环保局在内出庭接受询问。但是,不知何原因,包括青县环保局在内没有一家环保部门到庭。
5月24日,就成原公司的环境监管问题,记者来到青县环保局。从办公室到监察大队再到分管副局长,青县环保局没有回避记者。
纪执歧案从一审到二审接着又发回重审,在青县也算是动静不小。但是,接待记者采访的青县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却表示不大了解。
说到成原公司的污染问题,从青县环保局监察大队到分管监察的杨副局长都表示具体情况他们不大清楚。
“光青县韩国独资毛刷企业就有30多家,好像没有造成什么污染。”杨副局长表示。
据刘湘透露,在对纪执歧案的审理中,有5份双方均作证据提交的环境监测记录。刘湘说,针对大气监测没有一份是青县环境监测站做的。
“我们县环保局的监测资质是2008年1月才批下来的。”杨副局长告诉记者,以前监测他们通常都是取了样,再拿取好的样到有监测资质的环保局去检测。
由于说不清成原公司到底有没有污染,杨副局长提议记者与他们一起去厂子看看。记者在该工厂看到,这里做工的大多是年轻女工。
在查看车间时,成原公司中方会计一面说公司没有什么污染,一面指着放在一车间里桌子上的防护面具说:“他们都不带。”既然没有污染,为什么还要准备防护面具。记者搞不懂。
从没有到过成原公司的青县环保局杨副局长走了一圈后也表示:“确实没有什么污染。”而几个车间转下来后,记者的感觉是,车间里强烈的刺鼻气味令人窒息。
除了偶尔到有监测资质的环保局去检测监测数据外,在2008年1月前,青县环保局日常环境监管仍然是“用鼻子闻,用眼睛看。”尽管这样,韩国独资的毛刷企业在青县却批了
30多家。其中,成原公司距离纪执歧家最近,只有3.5米。在青县,人们都知道,这30多家毛刷企业是县里的招商引资项目。
跨国企业污染总是有空可钻
从一审到二审再到发回重审,漫长的时间以及期间的折磨丝毫没有动摇纪执歧与成原公司“死磕”的决心。
“它确实有污染,要不干嘛我非跟它这么没完呀。”纪执歧告诉记者,他老伴的死因就是成原公司污染导致的,是“厂里焚烧废毛及插毛车间粘合剂气味外排污染”造成的。
“我在多年的上访中,一直要求环保部门检测成原公司所用粘合剂及其它原料的成分。”纪执歧告诉记者,多少年过去了,环保部门始终没有说法。
据刘湘介绍,成原公司生产所用粘合剂中释放出来的苯以及随意焚烧废毛刷排放的污染物可能是导致纪执歧老伴患癌的主要原因。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教授潘小川则证实,世界卫生组织早在
1986年就确认苯是人类致癌物。
在河北省环保局给纪执歧的信访答复意见书中,记者却看到了这样的表述:据河北省环保局环监局2006年11月9日对成原公司现场检查,“企业在洗毛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厂区内的坑内;厂区西北侧(即纪执歧家一侧)的插毛车间用粘合剂加工化妆用刷时所产生的气味有经车间北侧风扇排出厂外现象。”
在刘湘关于纪执歧案的卷宗里,有多份青县环保局等信访回复函件。据这些函件,成原公司早在1998年就开始生产,主要产品是化妆毛刷,年产量2000万只;工厂的主要工艺为动物毛染色、注塑加工后经粘合成化妆毛刷。
青县环保局在2007年9月6日所做的一份调查报告承认,在走访成原公司附近居民时,“居民反映,在2006年之前,经常能够闻到臭油漆的气味,而且时常有黑色的烟尘物质落在地上,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这些信访回复函件很多前后表述矛盾,一方面在说气味不大,成原公司不存在污染,噪声、烟尘都达标;另一方面又说,有不达标的问题。比如,2003年,县委办公室及环保局、经贸局去处理时,当时成原公司锅炉不达标。”据刘湘介绍,在青县环保局的调查报告中,清楚地写着“该企业没办理排污许可证。”
5月24日,记者到青县环保局采访时,就排污许可证问题曾采访杨副局长,他表示,他不分管,有没有许可证他不清楚。据记者了解,至今成原公司没有排污许可证。
朴键一是中国社科院韩国问题专家,据他介绍,在华韩企95%都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高污染、高能耗的中小企业,如纺织、皮革、家具等,在韩国早就属于夕阳产业。
跨国的这些污染企业能够顺畅地在中国安家、生产,它们究竟是钻了谁的空子?从成原公司的个案中应该不难找到答案。
被处罚的跨国企业近500家
6月3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他们监控的最新数据,截止到目前,他们掌握的跨国企业环境违法记录已超过500条,其中部分企业多次出现超标违规行为。
自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2006年开始制作污染地图,在他们的档案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跨国企业的污染数量屡被刷新。
马军告诉记者,在他们汇集的中国水污染地图和空气污染地图上,被环保部门点名批评过的跨国公司的数量,已经从2007年的八九十家增加到目前的近五百家。近期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收集到的政府处罚企业名单包括了丰田、拉法基、卡夫、金光油脂等。
他告诉记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跨国企业因为污染问题屡次受到处罚。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网站上,记者看到嘉吉、百事可乐、汽巴、罗地亚、普利司通、丹尼斯克等大型跨国公司都多次出现在政府处罚的名单中。而其中一家叫做富国皮革的跨国公司竟连续五年出现在当地政府处罚的企业之列。
就富国皮革的污染问题,记者电话采访了长期关注这个企业污染调查的自然之友上海小组的易晓武。易晓武告诉记者,富国皮革是一家新西兰合资企业,坐落在上海市宝山区,富国皮革被公认是世界三大知名制革企业。
“尽管家住距离富国皮革两公里左右,但何先生实在无法忍受富国皮革排出的臭味,再加上久闻臭味身体出现的不适,何先生于4月20日委托律师向上海市宝山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富国皮革公司。4月27日,宝山区法院裁定不予立案。”易晓武说,被法院驳回后,何先生已委托律师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这些跨国公司在国外一套,在中国一套。是什么原因致使跨国公司执行两套标准?对此,马军的看法是,引来“外鬼”,其实是有内因的。
“客观上我们的环境监管力度仍然不强。”马军认为,国外环境保护监管很严,一旦发现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会很大,违法成本企业难以承受。但中国无论是监管能力还是查处力度都相对较轻。马军说:“一些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招商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这个愿望的支配下,一些地区甚至有意降低环境标准,放松环境监管。”
再有就是公众对企业环境行为关注不够。马军认为,在国外,一家企业环保屡次出问题,其产品就很可能遭到民众“抛弃”。而在中国,公众只关注企业产品质量和价格,企业年复一年超标违规,也并不影响其产品的市场销路。
马军告诉记者,在近年来政府加强环境监管和公众开始关注企业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先后有上百家跨国公司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进行沟通,对曾经出现的超标违规做出说明,其中一些还通过第三方审核,证明其整改措施切实有效。
落户于中国各地的跨国公司,在赚取大量利润的同时,也成了当地的“财神爷”,因此受到方方面面的保护。专家呼吁,必须加强中国的环境监管,才能防止我们受害于全球化带来的跨国污染转移。
15、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治理的有益互补
来源:深圳特区报2009-06-05 肖意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806881244161409_1.shtml
核心提示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污水处理可分为集中式、分散式。前者是绝大多数城市的选择,用于收集和处理大流量污水,能够可靠地、高效地管理和控制污水处理的运行;而后者最大的好处是适用于不同程度的现场条件,可便捷、快速地实现污水处理,并且投资和维护费用都不大。孰优孰劣,两种处理模式的争论一直存在,但在江西、广东等国内省份城市以至国外城市中,积极实施并发挥显著效益的两种污水处理模式,已使得二者的互补取得了相得益彰的良好社会和经济效果。
水污染之痛
国务院促发展保增长的“十大措施”中,将加大环保投入作为4万亿元投资的重点之一,包括加大污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等环保项目的投资。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今后3年,还将筹资1万亿元用于水污染治理等环保重点工程项目。
2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未来2-3年,中央将投入900亿元用于污水管网设施建设、再生水利用、污泥处理设施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由此可带动社会投资3000亿元以上。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一位负责人介绍,地方政府曾在5天内申报了500座污水厂。今年,多个省份又提出了“县县有污水厂”的建设计划。
而据上海济邦咨询公司一位研究员分析,由于建厂容易、管网配套难,污水收集难、运行成本高等因素影响,目前全国1400多座污水处理厂中,有一半处于半开工状态,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一年投入几亿甚至几十亿,污水治理难见成效,同时,还造就了许多“晒太阳工程”甚至抽河水处理的怪现象。比如,南昌市的象湖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为20万吨/日,但目前实际日处理污水量仅为4-7万吨。
一方面是污水厂越建越多(全国现有1400多座污水厂中,近3年建设的近1000座)、而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部分却被闲置“晒太阳”,一方面是水环境仍在恶化、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
深圳水资源紧缺,存在水质型缺水和水源性缺水的严峻局面,保护水环境和有限的水资源显得尤其珍贵。但不容乐观的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深圳市水环境污染却日趋严重。主要饮用水源地污水没有得到全面、彻底、有效根治,同时,全市310条大小河流中大多数河流污染比较严重,观澜河、茅洲河、新洲河、布吉河、龙岗河、坪山河等一些流经城区的河流中下游发黑发臭,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5类标准;各街道办及社区(村)地域污染源呈现分散布局、规模小、随机性等特点,难以监管或监管成本高,呈现面源污染严重。
污水治理模式之争
有专家认为,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现行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这种治污总体思路不能全面有效地解决问题。当前,应该将污水处理厂“化整为零”。
事实上,在推动中国水污染治理方面,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和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的优劣,不论在政府决策层面,还是在民间的专家学者层面,交锋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虽然中国主流的污水处理大多采用管网集中收集、污水厂集中处理的集中式污水处理。
从大的概念上看,污水处理可以分为集中式污水处理和分散式污水处理处理。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一直是市政工程中的标准管理系统,也是绝大多数城市的选择,用于收集和处理大流量废水,而分散式概念在上个世纪末才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和研究。
分别键入集中式、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搜索百度和谷歌网页,分别得到两组数据:15800项、6440项,168000项、52300项。
赞成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的观点认为:污水集中处理的优点较多,除了可以收集和处理大流量的污水外,最重要的是处理厂能够可靠地、高效地管理和控制污水处理的运行。而且,许多人也认为大规模处理厂与大量的小型处理厂相比,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也少。而目前多数城市再生水推广力度不够,没有一个利益机制作为引导,再生水用途不广,这使得分散式处理设施失去了最大的卖点。
赞成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的观点认为: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最大的好处是适用于不同程度的现场条件,能够就地实现污水处理,出来可以使用的中水,并且投资和维护费用都不大。而集中式污水处理存在污水收集难、管网投资高、占地面积大和施工不便等突出问题,治理成本高、周期长,从而严重制约了污水处理率和COD减排量。
治污思路之变
今年初,南昌市向环保部和城乡建设部申请“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方式收集处理生活污水”,此举意味着分散式治污在我国正式破题。如能获批,将是中国首个试点城市。
那么,在污水处理模式上,集中式和分散式,二者之间是互相排斥还是互为补充呢?
倡导“助推节能减排,缔造绿色家园”的深圳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认为:分散式污水处理及回用集成技术已经成为集中处理方式的一种有益而必需的补充措施。
全美资企业阿科蔓控股有限公司CEO麦何晖认为:总体来说,短期的污水分散治理,以及未来污水集中处理的长短期兼容思想,应该被写进一个区域的污水处理厂建设长远规划里。具体而言,在污水厂建设规划里,对未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应选择与分散式模式可以兼容的工艺,以便暂时用在分散式治理工艺里(如稳定塘)的人工“基质”,可以被用作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填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
自荷兰留学归来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可持续环境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教授郝晓地认为: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绝对不是对集中式污水处理技术的否定,而是一个补充。对于类似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采用集中式明显优于分散式处理技术,但对于那些乡镇一级的地区,尤其是小城镇、广大农村地区更适合发展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
深圳市水质检测中心的宗栋良认为:污水的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是污水处理的两种不可缺少又不能替代的形式,两者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坚持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中心城区以集中处理外排为主,郊区以分散处理排放为主的方式,可能将成为深圳提高污水处理率甚至河流综合治理效率的发展趋势。
事实上,南昌市4座污水处理厂足以完成南昌市污水处理。但由于建成设备运行效益不高,南昌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存在管网收集污水不足、污水浓度不高等普遍性问题。为此,南昌市决定以集中式污水处理为主,配以分散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难以收集、收集率不高的地区进行改造。据了解,南昌市初期准备投资2.46亿元,建成日处理5.11万吨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在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50%的污水处理,采用了分散处理模式,而整个国家的污水治理,则采用分散式与集中式治理模式互补的模式,并将污水治理由单一的达标向水资源综合利用转变,有效缓解了“水危机”。这之于我们当前正着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工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应该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种不可或缺的互补
目前,深圳市主要依靠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截至2007年底,我市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17座,处理能力251万吨/日,污水管道2245公里。为彻底、全面治理城市水污染,我市规划到2010年底,全市要建成28座污水处理厂,总规模422万吨/日;污水管网总长要达到4000公里以上,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7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其中中心城区达到95%,发展中区域达到80%;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0%以上,水环境达到根本性改变。
针对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中的污水难以全面收集、不易进行中水回用、长距离输送存在管网渗漏等问题,有关专家学者提出,在集中式处理为主的同时,采用分散式处理进行补充,完善我市污水治理思路。
专家认为,采用分散式与集中式治理模式相互补充、污水治理由单一的达标处理向水资源综合利用方向转变。分散式污水治理模式,即污水就地收集、就地处理和就地回用,无需新建排水管网和中水回用管网,减少了投资。采用分散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模式,是实现“全收集,全处理”的有效解决方案,有利于提高深圳污水处理率、加快城区水环境的改善。若进一步将处理后的中用作为市政用水,可解决本市20%的供水需求,大大减少水供应紧张的局面。
目前国内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生物滤池、土地渗滤和生态塘等,但由于这些方法大都存在着占地面积大、管理不方便、处理效果不佳、缺乏标准化生产、质量不稳定等缺点而无法大范围推广。因此,专家建议,选择性能稳定、品质可靠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并在全市分散排污点大力推广。
深圳观澜的有益创新
最近,在观澜版画村工作生活的艺术家们不用再闻版画作坊后面那条小河道的臭水味了。清澈的河水、水池中自由自在的小鱼儿,让劳作一天的艺术家们和参观的游人欣赏到版画村的另一种风景。
这是观澜街道办在推进分散式治理模式上作的有益探索和尝试,而带来小河道水环境变化的就是位于版画作坊后面的一个污水处理设备——“金牌中水器”。
这个金牌中水器由该街道建设工程事务中心与深圳市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及回用试点,这个占地只要20平方米的罐体中水器可以解决观澜版画原创基地每天100多吨的生活污水处理难题。
在这个充满艺术气息、交织着版画现代美与老客家村落古典美的地方,采用半埋地方式安装、闪亮着环保绿与自然绿交叠的“金牌中水器”也是一个现代污水处理高新技术与美的结合,它是一个污水处理的高度集成化设备,而一体化的密封设计也使它在工作时几乎听不到一点噪音,保持着版画村中的那份唯美与宁静。
“这个设备占地小,只需要20平方米土地就行,而且是GPRS远程监控,不需要人看守,出水COD小于20mg/L,可完全回用来灌溉或养殖等。”金达莱公司业务负责人说,最重要的是,这种新型分散式中水器成本小,吨水投资只要4000元左右,相比建污水厂和管网的投资(吨水约1万元),可谓省之又省。
这位负责人称,金牌中水器是处理高效、能耗低、操作管理简便、效果稳定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及回用设备,进水直接取自版画村农田边的污水沟,仅在半个月内处理达回用标准,出水非常清澈,还养着金鱼。该设备的使用有效改善农田边污水沟的水质状况,改变了版画村附近的农民用污水灌溉的现状,给他们带来了更加安全的农业用水。据了解该设备占地小(为集中式的10~20%)、比同类产品节能(30%)、运行费用低(0.3-0.5元/吨水)、上马快(1-2个月)、出水效果好(COD低于20mg/L)、利用GPRS远程监控(无人值守)。
观澜街道建设工程事务中心主任郁向东说,该设备在版画村等地的成功应用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并已在观澜街道办进行实质性的推广和应用。他表示,这种新型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及回用设备可以使没有污水管网或者地下管网年久失修的地区实现污水分散化处理。
据悉,这是深圳市第一处使用此新型分散式污水处理及回用设备的地方。郁向东表示,这种新型设备的使用,可以大大缓解观澜地区的居民分散污水难以集中收集处理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这种新型分散式污水处理及回用设备对目前深圳市全面开展的治污工程有着特殊的意义。
事实上,怎样从源头上堵截和治理遍布沿河流域的众多而散乱的污水排放点,是深圳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的重点。目前,我市河流治理采取的是综合整治的方案,在河床上建设沿河截污干管,集中收集沿河污水后,再将污水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治理。
此外,深圳市还在沿岸的大小污水点源头上建设一些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以实现源头治污。比如观澜河人工湿地以及其他新型污水处理及回用设备等一些分散式治污设施开始建设。这种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互补的办法,相信可以取得前几年治污工作所难以达到的效果,而一直致力于能耗要更少、占地要更小,投资要更省、出水要更优,施工要更快、操作要更简,效益要更大、运转要更强的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金牌中水器,相信在深圳、在全国的污水治理中,在更有效推进水环境好转中,也能更好地助上一臂之力。
日前,深圳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又传出了喜讯,其全资子公司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开发的“低耗能高效城镇污水污泥同步处理技术4S-MBR”(膜生物反应器简称MBR)项目日前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依托原创的特性菌MBR工艺,实现了“污水污泥同步、处理回用同步、脱氮除磷同步、节能高效同步”。与常规MBR技术相比,在投资相当的情况下,4S-MBR技术基本不排放有机剩余污泥,并且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减少50%左右,节能50%以上,出水可直接回用。
据了解,“十一五”末,我国将新增建设1000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规模3000万吨/日,新增外排污泥量约10万吨/日,亟需一种污泥产量少、运行能耗低的污水处理新工艺。
金达莱公司研发的该技术契合了这种技术需求。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先进、成熟、创新点突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50余项城镇集中或分散式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出水水质优于国家排放标准,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上打造金达莱的金牌梦想。
16、“世界环境日”不仅仅是少开一盏灯
来源: 新华网 2009年06月05日
http://zjc.zjol.com.cn/05zjc/system/2009/06/05/015567333.shtml
今天是第38个“6·5”世界环境日。在节日来临前,一些城市纷纷举行启动仪式,如有的呼吁市民少开一盏灯、少用一滴水,用实际行动亲近环保。
“世界环境日”,我们呼吁少开一盏灯,少用一滴水;“世界无烟日”,我们呼吁禁烟一小时,少抽一根烟;“世界无车日”,我们呼吁少开一天车……从本质上看,这些活动都大同小异,其区别无非是把呼吁的主题和“某某日”联系起来而已。
这些呼吁、倡导,对于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无疑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实事求是地看,效果还是有限。先不说会有多少人会响应这种呼吁,在“世界环境日”真的会少开一盏灯,少用一滴水,即使人们在这一天都积极响应号召并付诸实践,但仅仅一天的活动,又会产生多大的实际效果呢?
也许有人会说,在“世界环境日”呼吁节能环保;在“世界无车日”呼吁少开车,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当天能节约多少能源,主要在于唤起人们内心的节能环保意识。此话固然不假,但是仅仅依靠这种到了某日就呼吁某项活动,过了这一天就一切照旧,该怎么浪费怎么浪费,该怎么用车怎么用车的“过节”方式,总给人一种形式大于内容,作秀大于实效的感觉。
况且,这么多年了,即使单纯从宣传效果,从唤醒人们内心意识方面看,我们也应该改变一下宣传方式,创新一下活动内容了。年年如此,几年如此,大家也就产生“审美疲劳”,连当天呼吁的那点内容都懒得响应了,更别说坚持不懈,天天如此了。
对于这些国际性的公益节日,我们积极参与是对的,但是不能为了过节而过节,尤其不能仅仅把其当成是“一天”的节日来过。要说节能减排,在目前我国环境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哪天不需要节能减排?要说控烟禁烟,在我国控烟形式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控烟工作哪天能够放松?节日可以只有一天,但是节日的主题和内容,却应该被延续下去,被贯彻到普通民众生活的每一天当中。
17、拖欠排污费可申请强制执行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6月04日 冯加清
http://env.people.com.cn/GB/9413940.html
行政执法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执法权,对外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执法行为,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社会组织。与职权性行政执法主体相对应,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特别授权而取得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除行政机关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可称为授权性执法主体。
县级以上环保局所属环境监察机构经授权已取得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的执法主体资格,笔者认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排污者拖欠排污费的主体可以是经授权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境监察机构。
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64号)已明确规定:“县级以上环境保护局应当切实加强本行政区域内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的贯彻实施,其所属的环境监察机构具体负责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原国家环保局颁布实施的《环境监理工作暂行办法》第五条中也明确规定,负责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超标排污费的征收工作是环境监理机构职责之一。由此可见,县级以上环保局所属环境监察机构经授权已取得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的执法主体资格。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六条规定,行政机关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已经生效并具有可执行内容;申请人是做出这一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被申请人是这一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人;被申请人在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期限内或者行政机关另行指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被申请执行的行政案件属于受理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以上规定,笔者认为,县级以上环保局所属环境监察机构经授权既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向排污者依法征收排污费,也能以自己的名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排污者拖欠的排污费。
县级以上环保局所属环境监察机构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有关环境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经申报、排污量核定等程序后,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纳通知单》,并告知其不服本通知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和途径,以及起诉的期限和途径。所有这些程序县级以上环保局所属环境监察机构都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
如排污者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未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按要求缴纳排污费。县级以上环保局所属环境监察机构经授权,可以依据向排污者送达的《排污费缴纳通知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但是,县级以上环保局所属环境监察机构如果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对排污者拖欠排污费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县级以上环保部门的名义来实施。
18、排污罚款10万元击中中国环保软肋
来源:荆楚网2009-06-05何勇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807001244163865_1.shtml
安徽省安庆市兴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就这样连续多日向长江偷排工业酸性废水,据水样分析,其中苯超标1000多倍。目前,该企业被处以十万罚款,两名直接责任人也被拘留。(5月30日)
安庆兴隆化工排污受罚事件,虽然说处以十万元罚款,并拘留了自己责任人,看上去处罚比较严,但事实上安庆兴隆化工排污处罚非常轻,而且从改事件发现到处理都反映了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软肋。
安庆兴隆化工排污事件不是安庆市环保部门发现的,而是国家环保部华东督察中心、安庆市政府、省环保监察局以及安庆市环保局暗访组暗访时发现的。这里就有三大疑问,一是为什么安庆环保部门在安庆这么多年都没有发现兴隆化工排污?难道兴隆化工排污恰好在暗访组去的这几天排污?显然不可能,背后反映的是地方环保部门是长期不查处污染企业,不知是收了企业的好处,还是地方政府阻挠,希望安庆环保部门给个说法。二是如果不是环保部的暗访组发现了,安庆环保部门处不处理污染企业,实际上这也是当前大多数地方环保部门遇到的问题,中央不过问,地方不处理。三是四月初发现排污,五月底才处理,在这近两个月里,企业有没有继续排污,有关部门应尽快公开。
安庆兴隆化工其实是一家长期违反我国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企业,在这次事件实际上有三项罪。一是早在今年4月8日安庆环保部门在给中国人民银行安庆中心支行、中国银监会安庆监管分局的《关于建议暂停办理安徽省安庆市兴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新增授信的函》中指出“安庆市兴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产品为 2甲 4氯钠粉剂等,生产过程中有废水、废气产生及排放,一直未通过环保“三同时”( 国家规定一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简称“三同时”)验收。二是擅自停运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向水体排放酸液。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环保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直至验收合格,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也就是即使安庆兴隆化工没有排污,但没有通过“三同时”验收就应该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又规定“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于排放酸液的处罚比较轻,仅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安庆市环保部门实际上对兴隆化工的三项罪按一项罪处理,只是按照排放酸液罪处罚,而对于“三同时”未通过验收罪和擅自停运污水处理设施罪根本没有处罚。换言之,安庆环保部门对兴隆化工开出的罚单只能说是轻罚,甚至可以说是应付环保部的督察和舆论压力,当然对于环保部关注的重大污染案件而不被地方部门查处的例子相比,安庆环保部门确实算是严惩,这也许是我国当前环保执法最大的问题,就是地方环保部门不敢严格执法。
虽说重罚不能治本,但是轻罚连标都无法治理,而且轻罚连提高企业污染环境的成本的功能都没有,不但不能遏止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甚至会助长企业污染环境。为此一方面希望环保部门能够依法重罚,另一方面希望有关部门尽快修改环保法律法律,加大对污染环境的处罚力度。
19、环境日来临之际 呼唤更多的“绿色汽车”
来源: 南方网2009-06-05
http://car.southcn.com/AUTONEWS/AUTOL/content/2009-06/05/content_5221542.htm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所以汽车环保的话题越发显得火热。
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显现,专家估计,到2025年前后,我国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很有可能超过美国,坐上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第一把交椅”!
“全球的汽车过去五年增加一亿辆,汽车已经对能源和环境构成了巨大挑战,如果不能解决地球环境和能源问题,就不会有汽车的未来。 ”丰田汽车公司社长渡边捷昭曾经这样发出警告。那么,如何让汽车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呢?答案只有一个——我们需要“绿色汽车”。
近年来,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节能环保车型的研发步伐越来越快,油电混合动力、纯电动、氢动力技术等不断获得突破,无不体现了业界为之付出的努力。可喜的是,从最早进入中国的普瑞斯,到思域混合动力;从长安杰勋,到F3DM到众泰汽车,像吉利、奇瑞、比亚迪这些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让人们看到了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似乎让人们看到了明天更蓝的天空。
6月1日,杭州市区全面禁止“黄标车”上路,体现了绿色城市对绿色车型的期待;杭州日报推出的“G”行动得到众多汽车厂商及消费者的关注,我们很欣慰。“杭州十大绿色车型”入围名单终于产生,为中国的汽车节能环保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这是我们举办“G”活动的初衷。
为了让未来的天空更蓝,我们真诚呼唤更多的“绿色汽车”!
20、中国环境报评论:叫停大树进城,好!
来源: 中国环境报2009-6-5 尹卫国
http://news.yuanlin.com/detail/200965/52057.htm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出通知,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规范树木采挖管理。通知中着重指出:对古树名木等一些特殊区域内的树木禁止移植;对确需移植树木的要报林业等部门审批;移植要讲究科学,确保成活。
中国园林网6月5日消息:新闻背景: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出通知,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规范树木采挖管理。通知中着重指出:对古树名木等一些特殊区域内的树木禁止移植;对确需移植树木的要报林业等部门审批;移植要讲究科学,确保成活。
“大树进城”在许多城市至少有10多年的历史,而且迅速蔓延。国家绿化管理部门首次通过行政手段坚决遏制越刮越凶的大树进城之风,非常必要,笔者以为有以下几重意义:
首先,具有生态保护意义,体现对绿化自然规律的尊重。“大树进城”严重违背生态规律。由于城市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与树木原生地有着很大差别,移植树木一般很难在“新家”中健康成长。
据专家分析,从农村移植到城市的大树成活率不到50%,有些树种死亡率高达70%以上,而且成年大树挪窝后重新栽植,即使存活也不如在原生状态下枝繁叶茂,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绿色弱势群体”。还要看到,“大树进城”无异于饮鸩止渴,城市绿了,农村却荒了,郁郁葱葱的山林变成荒山秃岭,原始森林受到蚕食,原生态遭到破坏。这种以牺牲山区绿色为代价绿化城市的做法,不仅不能增加森林碳汇,而且破坏森林资源和整体生态平衡,有可能招致更大生态灾难。
其次,能大量节省城市绿化费用。据专家估算,“大树进城”费用惊人,从偏远地区移植一棵树龄为20年以上的树木,成本加运输费用少则近万元,名贵树种价格更高。另外,不仅树木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护理,就是被移植后,两三年内常处于假活状态,也需要加强养护,其绿化成本非常惊人。
再次,有助于遏制“绿化政绩”。近些年“大树进城”受到热捧,折射出一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绿色政绩观”。许多地方都在热火朝天地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还将其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为官一任、“绿色一片”便成为一些官员的不懈追求,甭管采取什么办法,城市绿了就是功劳,于是便有人投机取巧走捷径,不惜血本搞“大树进城运动”。短时间内城市确实绿了,但这种绿其实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叫停“大树进城”体现了城市绿化的科学发展观。笔者以为,考核生态城市不能仅看绿化面积和绿化率,还要考核绿化成活率和投入绿化的成本代价。专家指出,生态城市建设周期通常需要15年以上,城市绿化不能靠“输入”大树,应立足于栽种树苗,让幼树适应城市土壤和气候,自然茁壮成长,10多年便可形成生态效应。这种自然长大的城市森林才是名副其实的绿化。
21、1000名青年使者唤醒13亿中国公众的环保心
来源:环境保护部网站 2009年06月05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05/content_11494236.htm
“青年人应该勇挑历史赋予的重任,行动起来。我愿意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动他人,共同做到自觉践行节能环保的各项措施。”西南民族大学的研一学生杨苗告诉记者,“这样更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来自羌族的杨苗是环境保护部发起的“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首次培训的学员之一,成都市22所高校和2所中学的166名青年志愿者参加,并被授予首批“青年环境友好使者”。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结合中国国情,环境保护部把今年环境日的中国主题确定为“减少污染——行动起来”。二个主题都将意识提高与倡导参与确定为行动目标。为此,环境保护部会同七个部委共同发起了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项目。
继成都后,使者行动项目将陆续登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沈阳等地,进而在全国展开,计划于2011年2月结束。千名青年使者承诺在基层开展节能减排“再培训”,项目的受众有望达到百万人次。
如果说使者行动项目是“播种机”,那么来自6个参与城市的1000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就是“种子”,他们将发挥先行者的作用,引领百万公众加入到节能减排、共建环境友好社会的行列中。
作为一名使者,他们除了参加培训外,还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培训更多的人,这也是使者行动项目中的“再培训”部分。参加完培训,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一女孩陈明佳按捺不住热情,立即着手自己在学校的培训。在学校的支持下,5月30日晚上,她在学校成功组织了一场有近70名听众的培训,成为第一名开展绿色“接力”的青年使者。陈明佳告诉记者说自己非常有成就感,能够把学习到的环保知识传递给同学。她还说同学听后还表示要和她一道参加接下来的使者行动,影响父母朋友。陈明佳很开心地说她接下来要准备一个700多人的培训。
这些精彩的片段将在接下里的两年中不断上演。除了培训和再陪训外,使者行动还将鼓励参加了培训的公众针对家庭、校园、办公室、企业设计提交自己的节能减排方案,组委会将精选出100个具体方案给予专业技术指导,并支持方案提交者开展为期一年的实践活动。
目前,在已经培训过的使者中,正在准备再陪训和项目策划等内容。他们和陈明佳,杨苗一样,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将环保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实际行动。
环境保护尤其是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必须唤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达成广泛共识,从个人和单位做起,摒弃旧习俗,培养环境友好的新风尚,将节能减排贯穿于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但是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从何做起。
“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目标,总觉得那是政府和企业的事,和我们相差很远,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家住北京和平里社区的李大妈告诉记者。
如何把节能减排的知识传播给公众,让公众能了解到如何从日常点滴的生活、工作之中,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呢?“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如果能唤醒13亿公众的环保心,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减少污染排放,采取环境友好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将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历史性转变的实现。”使者项目策划者之一,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陈瑶女士告诉记者,“这要充分发挥青年环保志愿者们的作用,用他们的热情点燃13亿中国公众的环保激情,让绿色的种子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结果。”
使者行动项目是由环境保护部发起,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环保公众参与活动,环保部宣教中心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项目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和江森自控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此外,新浪网、腾讯网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