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1
六月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法制日报: 我国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水资源管理划定三红线
http://news.sohu.com/20090601/n264258900.shtml
2、中国新闻网: 国际组织报告指出气候变暖每年导致30万人死亡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01/content_11465939.htm
3、科学时报: 世界自然基金会:遏制红耳龟在中国野外蔓延
http://env.people.com.cn/GB/9387942.html
4、搜狐绿色: 聚焦"电磁" 专家与NGO共议城市环境风险
http://green.sohu.com/20090601/n264266169.shtml
地方信息:
5、新华网: 京5月蓝天数达25个 空气质量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好
http://env.people.com.cn/GB/9387018.html
6、中国环境报: 河北挂牌督办六起典型环境违法案件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market_supervisor/805861243820833_1.shtml
7、昆明日报: 昆明去年环保投资87亿 滇池富营养程度减轻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6/01/content_16676192.htm
8、搜狐绿色: 曾有五大水系的北京现已沦为世界级贫水城市
http://green.sohu.com/20090601/n264265509.shtml
9、中国环境报: 江苏开启环保督政机制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01/content_11466781.htm
人物访谈:
10、人民网-科技频道: 郭有智:海水淡化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 每吨才5元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805791243819947_1.shtml
深度报道:
11、中国经济周刊: 我国遭受283多种外来物种入侵 每年损失2000亿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090601/00226285539.shtml
12、现代快报: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遍布周围的人类杀手
http://env.people.com.cn/GB/9389049.html
13、法制日报: 限塑令执行一年乱象不断:95%农贸市场未执行
http://news.sina.com.cn/c/2009-06-01/084217925567.shtml
环境时评:
14、贵州都市报: “损一罚十”能否威慑问题食品?
http://gzdsb.gog.com.cn/system/2009/06/01/010574591.shtml
15、法制日报: 环保不仅仅是一个袋子的问题
http://news.sina.com.cn/pl/2009-06-01/084217925562.shtml
16、新华网: 正视“限塑”问题,才能走得更远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01/content_11468216.htm
1、我国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水资源管理划定三红线
来源:法制日报2009年06月01日
http://news.sohu.com/20090601/n264258900.shtml
本报北京5月31日讯记者姚芃记者从水利部获悉,中国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划定水资源的三条红线。三条红线是: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据介绍,我国水多、水少、水浑、水脏的问题日益突出。统计数据表明,全国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仍有2亿多人,受水量及水质不安全影响的城镇人口有近1亿,农业每年因旱成灾面积达2.3亿亩,特别是当前北方冬麦主产区旱情持续发展,造成部分群众饮水困难,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我国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2007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750亿立方米,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1.6%;地下水年超采228亿立方米,引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突出瓶颈,因此,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起权威高效、运转协调的管理体制,才能根本改变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和低水平开发的现象。
2、国际组织报告指出气候变暖每年导致30万人死亡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06月0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01/content_11465939.htm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领导的智库日前发表的报告称,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等每年造成全球30万人死亡。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报告估计,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因气候变暖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损失每年约达1250亿美元。报告还指出,到2030年因气候变暖而死亡者的数量每年最多将达50万人,每年经济损失可能将达3400亿美元。
报告强调,如果不采取有效对策,由气候变暖造成的饥饿和健康问题将持续扩大,威胁到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报告称气候变暖引发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死者中有9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呼吁发达国家积极参与帮助减少灾难。
3、世界自然基金会:遏制红耳龟在中国野外蔓延
来源:《科学时报》2009年06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387942.html
近日,在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繁育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外来入侵的两栖爬行物种已经对中国本土两栖爬行动物造成严重危害,也极大影响了本土生态系统。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联合在京呼吁:共同遏制红耳龟等外来两栖爬行物种在中国野生环境中的蔓延态势。
红耳龟,又称“巴西龟”,原产于美国中南部,已入侵欧洲、非洲、澳洲、亚洲和美国原产地以外的美洲等地。红耳龟已被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食性杂,栖息环境多样,繁殖、竞争和耐受能力强。其在野生环境中竞争能力极强,侵占本土物种栖息地,导致本土龟鳖类濒危或灭绝,破坏当地食物网,造成物种单一化,极大地危害自然生态平衡。红耳龟能与本土其他淡水龟类杂交繁殖,导致本土淡水龟类的基因流失,也大大影响本土淡水龟类的遗传多样性。另外,红耳龟还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养殖龟类的85%携带副伤寒类沙门氏杆菌,尤其是幼龟。这些病菌已被证明可以传播给包括人在内的恒温动物并在其中流传。
我国很多地区已发现有红耳龟的野生种群。宠物弃养、宗教放生、养殖逃逸以及执法人员误把红耳龟作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放生到保护区等因素,是导致该物种在野外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未有相关部门开展专门的调查和研究,也缺乏系统地对该物种限制进口、规范养殖和放生等的管理举措,以至于每年仍有近千万只巴西龟自国外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而国内养殖的个体每年约有3000万只上市。
WWF与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共同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针对巴西龟等外来物种的进口管理、养殖管理和放生活动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建议两栖爬行动物学者以及相关领域学者重视巴西龟等外来物种在中国的入侵状况研究;建议公众不要购买红耳龟等外来入侵物种作为宠物饲养;建议公众不要把红耳龟等外来两栖爬行物种丢弃、放生和放置在野外环境中。
据悉,外来物种入侵是国际范围内的公害,我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在中国大规模养殖的还有蛇鳄龟、佛罗里达鳖、牛蛙等,其危害性也急需关注。
4、聚焦"电磁" 专家与NGO共议城市环境风险
来源:搜狐绿色 2009年06月01日
http://green.sohu.com/20090601/n264266169.shtml
2009年5月31日下午,第四届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分论坛之“城市环境风险控制与应对”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办。
环境风险是指人们在建设、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遭遇的突发性事故(一般不包括自然灾害和不测事件)对环境(或健康乃至经济)的危害程度。长期以来,媒体和公众难以理解环境风险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因而难以掌握应对和控制环境风险的合理方式。该分论坛旨在搭建平台促进媒体、环保NGO、城市居民、企业和高校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理解和发现城市环境风险,并找出其控制和应对之道。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杨新村、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韩茂莉、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分别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和观点,来自北京地球村、自然之友、绿家园志愿者等环保NGO,以及来自北京市电力公司和其他一些企业和团体的朋友们也共同参加了论坛的讨论。会议由光明日报记者冯永锋主持。
在主题发言中,杨新村高工向与会者介绍了电磁场国际研究的最新进展,论述了电磁场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韩茂莉教授以北京城市水系的变迁生动地阐述了北京水环境风险的由来、环境风险转化为环境问题的机制以及正确面对环境风险的重要性。李波总干事则从环保组织的角度讲述了民间环保组织如何应对城市环境问题。主题演讲之后,与会者们围绕以上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加深了对于城市环境风险问题的理解。
在论坛的第二版块,众多与会者和专家们一起围绕如何破解城市“电磁焦虑症”的问题进行了真诚而充分的探讨。在解除了部分与会城市居民代表和环保NGO的误区对于电磁环境的错误认识的同时,普及了电磁环境科学知识。通过这次讨论,北京市电力公司代表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有效沟通,加强针对公众的科普宣传,破解“电磁焦虑症”的重要性。北京市电力公司还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为北京市民服务,义务入户检测电磁环境情况。
参加本次分论坛的学生代表来自不同高校,他们大都希望参加将于今年暑假期间开展的“健康人居、和谐首善”环境教育北京社区推广计划,作为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小分队的成员为北京居民排忧解难,同时掌握北京城市电磁、噪声、水和其他室内污染的基本情况,降低环境风险,普及科学常识,为北京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5、京5月蓝天数达25个 空气质量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好
来源:新华网2009年06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387018.html
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张淼淼)截至5月31日,北京5月份“蓝天”数达到25个,占全月天数的80.6%,继今年4月份后,北京空气质量再次达到2000年以来同期最好。
据介绍,5月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北京一级2天,二级23天,三级(1)轻微污染6天。与往年同期相比,5月的空气质量再次大幅改善,达标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2天,比2000年以来同期平均增加6.6天。
此外,5月份的监测结果还显示,空气质量的“含金量”在增加,污染物日均浓度较大比例走低,污染物日均浓度为每立方米0.117毫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3%,与2000年以来同期相比下降24%,自今年4月后,再次实现全月没有出现三级(2)以上中度污染天气。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表示,今年以来,北京环保部门在总结奥运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采取措施强化环境监管,通过积极推动高排放机动车污染治理、检查督促在施工地落实扬尘污染控制措施以及城市核心区文保区煤改清洁能源等工作,进一步减少污染负荷,空气质量稳中有升。
环保专家表示,5月的空气质量成绩较好,也有天公作美的因素。全月只有5日、7日到9日、25日、27日受高空回暖影响,大气层结稳定,流动性差,夜间还伴有明显逆温现象,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空气质量出现轻微污染,其他时间多为较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
截至31日,北京市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累计达到121天,占已监测天数的80.1%,距全年260天(71%)的目标还有139天。
6、河北挂牌督办六起典型环境违法案件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06-01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market_supervisor/805861243820833_1.shtml
河北省环保厅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今年第一批挂牌督办的6起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杨智明介绍说,河北省环保厅已要求各设区市环保部门认真抓好督办工作,做到“五个到位”:取缔关停到位、处罚到位、整治措施落实到位、超标排污费追缴到位、追究责任到位。特别是要严查违法背后的问题,要追究到底。
6起环境违法案件被督办
据了解,挂牌督办的6起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大多处于重点流域和环境敏感区域,多数企业存在环境意识差、环境管理制度不完善、污染物超标排放等问题。
6起环境违法案件分别是:河北广玉淀粉糖业有限公司(广宗县)违法生产超标排污案,沧县顺通纸业制品厂闲置污染治理设施直接排放案,石家庄环城生物化工厂未建治理设施、超标排放污水案,深州市盛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违反“三同时”案,保定恒润化工有限公司违法生产造成环境污染案,保定市废旧塑料加工企业长期违法生产污染环境案。
其中,保定市废旧塑料加工企业长期违法生产污染环境案显得比较特别,涉及到38家废旧塑料加工企业。保定市望都县有5家小塑料企业正在生产,均无环保审批手续无环保设施,污水直接排放,有1家企业污水直接排入九龙河;清苑县25家小塑料企业正在生产,其中郑各庄17家小塑料企业位于九龙河畔,污水治理设施不完善,也没有建设废气治理设施;齐贤庄8家小塑料企业,无环保设施,污水直接排放渗坑,整个村内污水横流,垃圾随意堆放;满城县8家小塑料企业,其中7家虽有环保手续,但无环保设施,未经环保验收,污水直接排入沟渠。
“小塑料”治理需多部门联合行动
“这种‘小塑料’有一些是在自家院里生产,别看规模小,产生的废水、废气对环境污染却不可忽视。”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杨智明告诉记者,“小塑料”非常容易反复,治理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
河北省环保厅责成保定市环保局立即督促相关县政府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按照环保专项行动的要求,对辖区内废旧塑料加工企业进行清理整治,该停产整治的要停产整治,该关闭取缔的要关闭取缔到位,并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对查处不力、监管失职的相关单位和人员严肃追究行政责任。
杨智明表示,本次挂牌督办案件的整改工作,由所在地设区市环保局组织验收,报河北省环保厅核准后方可予以摘牌。各市于2009年6月15日前,将处理结果报河北省环保厅。
全面整治环境违法行为
据悉,河北省环保厅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是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中发现的环境问题进行跟踪督办,坚决取缔非法排污口;督促重点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进度,提高运行负荷和出水达标率,全面整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违法问题;对“两高一资”行业、重污染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已被取缔关闭后死灰复燃的企业;开展钢铁行业环境污染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拒不淘汰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淘汰类目录的设备和工艺、主要污染物超标和超总量排污的钢铁企业。
河北省环保厅将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全面整改计划,明确整改重点、目标、时限和责任人,限期完成;对恶意排污、屡查屡犯等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继续实行挂牌督办,做到处理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
7、昆明去年环保投资87亿 滇池富营养程度减轻
来源:昆明日报 2009年06月01日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6/01/content_16676192.htm
2008年全市各项环境保护投资达87.28亿元,较上年增长1倍多,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减轻,空气质量稳居省会城市前列,全市建成25个宁静小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总体水平保持良好。这是市环保局昨日通报的。
水 滇池富营养化程度减轻
2008年滇池草海的水质为劣五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77.92,属重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相比水质类别没有变化,主要超标指标为氨氮、总氮、总磷、五日生活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与上年相比,草海营养状态均为重度富营养,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叶绿素α和高锰酸盐指数有所下降,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较上年下降了2.6%,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减轻。
外海水质类别为劣五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6.41,属中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相比水质类别没有变化,主要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和总氮。与上年相比,外海营养状态均为中度富营养,主要污染物氨氮和叶绿素α有所上升,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有所下降,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较上年下降了1.7%,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减轻。
气 优级天数增13天
根据环境统计,2008年我市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79%,减少工业粉尘排放1.57%。一年间,全市取缔蜂窝煤加工点7个,拆除燃煤锅炉20台。对48万余辆机动车实施了环保检测,对全市2496辆公交车和公务用车进行了年度抽测。还关停了一批化工、冶炼等落后产能企业。从而使得昆明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6天,其中优级天数达到88天,大气环境中酸雨出现频率较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
那么,今年以来,昆明空气质量又如何呢?市环保局局长赵学农昨天介绍,截至昨日,昆明主城区空气质量监测天数共有151天,空气质量日均值达标率为100%。其中优级天数为36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天;良好级天数为115天。未出现轻微污染。
声 宁静小区达25个
2008年我市主城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达1类区(适宜人居)标准,交通干线噪声达4类区标准。主城建成区共布设区域环境噪声网格测点223个。据监测,区域环境噪声声源中,社会生活噪声占40.8%;交通运输噪声占36.3%;工业噪声占17.5%;建筑施工噪声占5.4%。
为加强环境噪声监管工作,全市建设“噪声达标区”面积189.84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覆盖率76.24%。并组织完成150个派出所、市治安支队共190名公安干警噪声监测资质培训工作,抓紧在主城建成区主要路口、交通干道、小区建设30个噪声显示屏,开展“宁静小区”创建活动,共建成“宁静小区”25个。 (记者 罗昆娅报道)
8、曾有五大水系的北京现已沦为世界级贫水城市
来源:搜狐绿色 2009年06月01日
http://green.sohu.com/20090601/n264265509.shtml
由于全球变暖带来的干旱和高温,1700万人居住的首都北京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据《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预测,2010年,北京缺水将达16.15亿m3,远大于08年密云水库的最大蓄水量,大约是北京人3年的用水量。
曾经有着五大水系约100余条河流的北京,如今已沦为世界级贫水城市。
2008年的冬天不一般,先是长达110多天的无降水记录,创下38年来同期的历史之最。同时,北京又迎来了近三十年来的第16个“暖冬”。连续9年干旱,加之用水量惊人,地下水持续下降,使得住在卢沟桥边的居民已经无法再从永定河取水。2008年北京人均水资源只有220m3,比极度缺水的以色列还要少160m3,仅为全国人均的1/10,世界人均的1/40。在全世界的首都当中,北京的水资源总量已列在100位之后。
2007年夏季的官厅水库更是到了濒临死亡的边缘,蓄水量只剩0.9亿m3,不到总库容的1/40,是建库以来蓄水量最少的一年。2008年夏季降水相对较充沛,在此情况下,作为北京最重要饮水源的密云水库的蓄水量也仅有11.3亿m3,对于总库容43.75亿m3的密云水库来说,也只喝了两成饱。
不仅如此,北京水问题专家王建还告诉我们:平水期北京周边“十库九旱”,“有河皆干”;枯水期颐和园昆明湖、圆明园福海以及北大未名湖等都曾干涸见底;70年代还曾水流湍急的永定河,如今真的“永定”了……
近10年来,北京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对于水的需求也日渐加大,在这样的发展速度下,南水北调也无法缓解北京的用水紧张,加之气候变化使北京的温度升高蒸发量加大,北京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境地。
不仅是北京,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干旱的威胁。特别是去年秋冬的三十年一遇的大旱,使1.62亿亩小麦遭受旱灾,祸不单行,冬季气温又显著偏高,使得春季虫害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这两个因素给今年的粮食产量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预计: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未来我国洪涝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将明显增多。全球变暖的趋势将给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干旱加剧,冰川融化,暴雨频发——此时此刻,全球变暖已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请与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拯救气候!
9、江苏开启环保督政机制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6月0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01/content_11466781.htm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简称“太湖办”)近日首次出征,对漕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现场督战。“太湖办”现场检查了宜兴市和常州市武进区的重点治污工程,并对两地工作做出了积极评价。
“太湖办”首次出征
今年初,江苏省委、省政府特批成立了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随后,无锡市、常州市、宜兴市等地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的“太湖办”。“太湖办”不承担任何具体的太湖治污任务,而是根据三级政府的授权,全力行使督政职能。
对漕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督战,是“太湖办”的首次出征,引起了省级环保、发改、经贸等部门的重视,来自沿湖苏、锡、常等县(市、区)政府领导也赶到现场。
“太湖办”现场检查了宜兴市和常州市武进区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截污驳岸、氮磷流失拦截、集中式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等7个重点治污工程。
通过现场督战,江苏省“太湖办”主任朱铁军现场评价,宜兴市、武进区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极采取控源、截污、清淤、修复等多种措施,在较短时间内使漕桥河水质由去年的劣V类改善到目前的V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区域治污各显神通
面对现场督战,宜兴市常务副市长李秋峰说,宜兴市把漕桥河整治作为入湖河道整治的示范工程,采取了控源、截污、清淤等多种手段,按照“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以漕桥河为主的9条省定主要入湖河道编制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着力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坚持整治与控源结合,防治与修复结合,治理与创建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沿河水环境改善。
武进区副区长顾伟国说,武进区对漕桥河流域18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进行全方位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建设了25个整治项目。截至目前,已有18个项目完成,7个项目正在推进之中。此外,近一年来,武进区启动建设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工业污染源治理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等七大工程。
把绩效评估落到实处
面对第一次出征督战,朱铁军明确了下一步漕桥河治理攻坚的重点。各地应按照入湖河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要求,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确保“规划、项目、资金、责任”四落实。
朱铁军表示,要进一步深化污染防治工作,按期完成542家工业企业的提标治理,削减工业污染物总量;加强中水回用工程建设,2010年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5%以上,纺织印染、电子行业废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进一步加强生活污水治理,按照规划要求,加快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到2012年,规划区内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
朱铁军说,要着力创新工作机制。延伸入湖河流的“河长制”,通过层层分解,把目标任务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工程项目;着力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省政府继续安排20亿元治太专项资金,县(市、区)财政要按照规定的比例配套到位,有关乡镇也要配套相应的资金;认真落实已出台的环境经济政策,加快落实污水处理费提价至1.3元/吨~1.6元/吨的政策,继续推进区域补偿制度,加快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工作步伐,全面开征氮磷排污费。
朱铁军表示,各级“太湖办”要着力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太湖办”要会同省有关部门每半年督促检查一次,并通报检查结果,确保治理工作开展和规划目标完成;要建立绩效评估制度,把主要入湖河流整治作为太湖治理绩效评估重点,督促资金安排到最急需的领域;要建立奖惩制度,对完成任务出色的地方和个人通报表扬,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地区主要责任人坚决实行环保政绩考核“一票否决”。(闫艳 李玉芳 高杰)
10、郭有智:海水淡化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 每吨才5元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2009-06-01邬晓薇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805791243819947_1.shtml
■ 首都水资源压力空前 南水北调为何延期?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13日在京指出,根据新的总体规划,原定于2010年完工的中线工程将调整为2014年完工,长江水进北京的时间推迟五年。
此前,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10日在北京节约用水大会上宣布,南水北调引水进京规划的推迟,未来6年北京的水资源紧缺形势将更加严峻。
此消息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热切关注,就此,笔者就如何应对北京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采访了我国膜与水处理专家、亚太脱盐组织秘书长、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副理事长郭有智教授。
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宣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推迟到2014年,对北京市影响有多大?
答:北京曾经是个水源丰沛的地方,海淀正因为有很多湿地和湖泊而得名,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北京人口增加了数十倍,特别是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环境污染,使得北京成为世界上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北京目前人均占有用水量不足300立方米,不及国际公认缺水下限的三分之一,仅为中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虽然我们采取了向周遍省市调水、首钢搬迁、启用部分水质劣化的官厅水库等措施,但是北京的缺水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根据官方预测,北京市2010年将缺水达12.62亿立方米。
问:北京市水务局出台四套应对措施:提高水价、节约用水、外省调水、搬迁高耗水企业,您认为哪个措施更有效?
答:我想这些办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但都不是根本的办法。为什么?首先从水价来说,目前,北京尚未健全完善的水资源价格体系,水价也未能发挥其杠杆作用,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水、中水价格比例不利于水资源合理的调配。但是,提高水价和国际逐步接轨同时还需考虑到国情,考虑人民群众的经济接受能力,需要谨慎行事;节约用水当然是全民必须遵从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各行业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额,实行总量控制,减少浪费,管好“水龙头”,应该也是很好也是永远应该坚持下去的一个途径,但是这种方式对水资源的缓解是相当有限的;搬迁耗水企业倒是不错的措施,但必然会带来解决下岗职工和税收损失的问题,目前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与北京水资源条件还不相适应,高耗水的产业仍占有相当的比重,如冶金、石化、纺织等传统产业占有相当的比重,未来发展方向应该以低耗水、高附加值的现代制造业来改造传统的工业;问题最多的是外省调水。北京的水杯子—密云水库正是向山西和河北这两个干旱省、市长距离调水来维持的,然而,这却是以牺牲兄弟省市的发展为代价的,从长远看是不可取的。
问:有没有一种真正科学的有效的长远的解决办法?
答:我国海岸线总长度三万两千公里,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大海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北京离渤海仅100多公里,完全可以考虑通过海水淡化来解决北京水资源问题。海水淡化技术日渐成熟,已经成为世界很多国家和城市赖以生存的基本水源。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开源增量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价格渐趋合理,可以保障沿海以及近海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等。近年,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海水淡化产业,2005年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就出台《海水利用专项》,计划到2020年,海水淡化总量达10亿吨/年。目前亚洲最大海水淡化厂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一期建日产10万吨, 2009年7月将全部建成,最终形成日产15万吨的能力。天津是中国较早实施海水淡化的地区之一,海水淡化技术在国内居领先水平。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天津就建设了中国最早的海水淡化工业生产装置。目前,天津每年的海水淡化能力达到500万吨,在建项目海水淡化能力达到6000万吨,直接利用海水14亿吨。
问:海水淡化会不会水价太高、政府投资过大?
答:淡化海水相比天然淡水价格自然是要贵一些,但是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成熟,海水淡化的成本在逐渐下降。比如,过去十年间,海水淡化的能耗就降低了一半。全世界60%以上的海水淡化工厂仍在采用传统的蒸馏法,中东尤其普及,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则更多地采用节能的反渗透技术。如果淡化工程的产水量巨大的话,海水淡化成本还会相应降低。如今大规模淡化海水价格已经降到每吨5元左右,这个价格在天津就有市场了,而北京市目前的综合水价是每吨5.03元。投资方式可以多元化,可以政府投资,也可以民间或者外资进入。我认为,北京应该启动发展海水淡化解决水资源紧缺的研究和规划,也是应对水资源短缺刻不容缓的事情。
问:海水目前污染也很严重,会不会处理后的水和输送过来的水也会受到污染?
答:在目前我国大部分水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海水淡化恰恰是个好的选择,无论是反渗透法还是蒸馏法所生产的淡化水都是很优质的,里面几乎没有细菌和病毒,更不会有有害杂质,水质大大优于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更可以成为工业用纯水和高纯水,只是海水污染严重的话会提高生产处理水的成本。虽然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工厂向海里会排放含有高浓度盐的浓缩水,一度引起了环保人士的忧虑,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淡化工厂也开始考虑提高淡水回收率,而进入海洋的浓缩盐水是十分微量的,海水在淡化前都进行了严格的预处理,以减少废水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在全世界绝决大多数地方浓缩盐水都是直接排海的,而天津开发区设计了一套利用浓缩盐水是进行盐化工生产的循环经济思路,可以说是个很大胆的创新。
问:国外有没有可借鉴的先进经验?
答:北京本地水资源已经没有多少开源的余地,只能在调水和海水淡化两方面做出选择,而调水工程与海水淡化成本的比较的话,在当前情况下调水工程长度超过1000公里,成本就必然会大大超过海水淡化,调水工程在五六十年代的成本比海水淡化便宜;但随着调水距离的增加,再加上物价的因素,还有搬迁成本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其次,调水并没有增加水资源的总量,只是吧有限的水在区域之间的分配分流。西班牙科学家测算当调水超过1000公里,那么到输水终端时,成本甚至相当于海水淡化的四倍。在西班牙,海水淡化的成本约为每立方米45欧分(约合4.81元人民币)。如果用于市政供水,成本完全可以回收;用于农业灌溉的话,政府则提供30%的补助。这个价格在北京我认为是可以考虑开展海水淡化的时候了。所以说,问题的关键是观念的转变,实现由陆上水资源平衡管理向新水源开发和水再利用管理转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可以统称为供水管理,其主要的特征是根据工农业用水需求,建立大中型水利工程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它曾为缓解甚至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水利工程不断兴建,工程难度愈来愈大,成本也不断增加,而且随着河流开发加大,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不断加剧。因此,完全依靠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问题不管从经济角度还是环保角度还是社会角度都受到一定制约,而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开发新的可以利用的水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势必成为一种必然。
11、我国遭受283多种外来物种入侵 每年损失2000亿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06月01日 马玉忠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090601/00226285539.shtml
当肥沃的土地长满杂草而不是粮食;
当原本畅通的黄金(215,6.89,3.32%)水道被大量水葫芦堵塞;
当原本郁郁葱葱的竹林开花后成片枯萎;
当巴西龟从宠物变为“杀手”
搜索一下“外来入侵物种”,有相关网页147000篇,其定义也较复杂,简单概括即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
外来物种入侵,已在我们身边。
今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正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入侵物种”。
“在我国已产生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已达28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就有50种。”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一位人士对记者说,虽然经过多年治理,但外来入侵物种仍每年给我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
据悉,国际社会已把外来物种入侵和栖息地丧失、传统化学污染及气候变化共同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
正遭受:超283种外来生物入侵
相信人们对宜昌黄柏河的“水葫芦”、广东的福寿螺、西双版纳的飞机草、新疆博斯腾湖的河鲈、东北的三裂叶豚草等环境事件并不陌生。在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随处可见这些外来生物“入侵者”制造的“麻烦”。
“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1年-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调查发现,全国共有283种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约1200亿元,而现在损失已高达2000亿元。令人担忧的是,在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中,46.3%已入侵自然保护区。”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物安全管理处王捷处长忧心忡忡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环保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益增多,由此造成的生物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难治理:新办法不敌外来物种
据悉,多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己经造成我国当地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弱化甚至丧失,同时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
“原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的调查结果就显示,外来入侵物种当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98.76亿元,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其中对国民经济有关行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98.59亿元,而对我国生态系统、物种及遗传资源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则高达1000.17亿元。”国家环境保护部王捷处长对记者表示,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已达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王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今在我国,每年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约2000亿元。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在新的生态环境中适应、定居、自行繁衍和扩散,明显地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和生存空间,直接破坏当地生态系统,降低本土生物多样性,造成当地物种的消失和灭绝,损害农、林、牧、渔业生产,危害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
“最令人头疼的是,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有些甚至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王捷说。
原产南美洲的凤眼莲(又称水葫芦),1901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花卉,20世纪50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近年来,关于水葫芦影响环境及生态的“罪行”不时见诸报端: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用水;滋生蚊蝇。
据悉,广东、云南、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每年都要人工打捞水葫芦,仅浙江温州市和福建莆田市每年用于人工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
而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报告,外来入侵物种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
“作为饲料引进的传统水葫芦一旦形成气候,其抑制破坏其他水生系统生存的能力就可以从水体到水表,从夺氧到夺光,再到克它抑制及毒性抑杀等多方面多层次充分地体现出来。当其大面积地形成时,不仅使水体内正常生物系统所需的氧被耗、光被遮,连自然的水表气氧交换也被封住。它的扩张相比爆发在滇池及太湖的蓝藻水华还要严重。”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杨红军所长对记者表示,我国对一些大面积逸生的外来物种的治理取得收效不大,正像治理蓝藻事件一样,过去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治理方法大都已败下阵来。“即使新的任何方法,只要不能强有力地标本兼治,最终也要败下阵来。”
“我国每年因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多达5亿元至10亿元,由于水葫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接近100亿元。”杨红军所长向记者透露说,生物治理成败,首要就在于能否最快地建立一个新的、多生命群落互助互补和谐的生物链,“我们正根据物种进化一物降一物的道理,加紧培育能强势抑制目的物种大面积逸生的方法,目前已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严管理:防控“引狼入室”
“有人把外来入侵生物比作‘偷渡客’,客观地讲,有些生物是我们为了良好的意愿有意引进的,但由于疏于管理才变得失控。”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润志研究员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路径一种是有意引进,包括用于养殖、种植、花卉等目的的引种,用于生物防治、绿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目的的引进;另一种是无意引进,包括随航空、陆路、水路运输工具和压舱水的引入,随进出口货物和包装材料的引入、旅客无意引入等;此外还有自然入侵,是指物种随风媒、虫媒和鸟等媒介自然传播或海洋垃圾漂移。
“作为宠物的巴西龟,作为观赏植物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改良土壤、绿化海滩的互花米草,作为食物的福寿螺以及以饲料形式引进的凤眼莲等,这些都是有目的性引入的外来物种。”张润志研究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在我国从北到南的几乎所有的宠物市场上都能见到的巴西龟,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种之一,我国台湾已经报道巴西龟对当地龟种群的破坏,同时巴西龟也是疾病传播的媒介。1979年曾经作为改善环境从美国引进的互花米草,1980年10月在福建沿海等地试种,1982年扩种到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等地。“当初引种的目的是为保滩护岸、改良土壤、绿化海滩与改善海滩生态环境。现在这个物种已经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大面积逸生,1990年福建宁德东吾洋一带的水产业一年的损失就达1000万元以上。这个物种已经影响沿海地区当地渔业的产量,是威胁红树林的一个严重问题。”张润志说。
“就在我们对已经引进的外来入侵物种束手无策的时候,我们还在以空前的速度和数量引入更多的物种”有环保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反映说。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杂草籽随大宗粮食进口而无意引进也是外来物种入侵我国的另一主要通道。
据了解,我国海关1999年7月从日本、美国等地进口的机电、家电等产品使用的木质包装上59次查获号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2000年多次从美国、日本等地进口木质包装材料中发现大量松材线虫。
“公众应该有意防范对外来物种的无意引进。像臭名昭著的德国小蠊,人们随身携带的包裹、行李和其他物件以及托运的货物就可能把它带上旅途,即便随手带回来的几个洋水果都存在着极高的生态风险。”王捷说。
(配文)
环保部自然生态司王捷处长称——
生物多样性毁灭 猛于金融危机
在当今全球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愈演愈烈,生物多样性加快丧失的趋势下,我们该如何应对?5月20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环保部自然生态司生态安全管理处王捷处长。
《中国经济周刊》: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王捷:生物多样性现状中的濒危物种一旦灭亡,便不再重新出现,这就是“生物演化不可逆性”。生物多样性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重要特征和基础。可以说,没有生物多样性就没有我们人类。
有关资料指出,生物多样性毁灭所带来的直接损失每年达2万亿到5万亿美元。这比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损失还要大,况且这个损失每年都会发生。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如何?
王捷: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不容乐观。根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年的评估结果,我国的鱼类、哺乳类和裸子植物类的濒危程度大大高于世界水平,我国物种目前状况可能比预想的更为严重,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受到威胁的物种将都可能走向灭绝。
《中国经济周刊》:有哪些主要因素在破坏着生物多样性呢?
王捷:全球气候变化,如臭氧损耗和气候变暖;滥捕乱猎、掠夺式的过度捕杀利用;森林砍伐、农业开垦、水和空气污染等导致物种地区性灭绝或者数量急剧下降的生境丧失和破碎化;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食物、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不断增加的需求导致的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消失;再一个就是外来入侵物种。
《中国经济周刊》:对公众来讲,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和防范外来入侵物种?
王捷:防止外来入侵物种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只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一个重要来源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带入境内的无意引进,从这个角度上说,教育公众对防范外来生物侵害非常重要。
加强外来物种入侵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自觉防范意识,不要随意携带、引进和种植外来入侵物种,不要随意放生宠物,避免好心办坏事。正是由于人们不了解外来入侵种所带来的危害,具有文化含义的“做善事”造成了外来物种侵入。有研究显示,在放生的鸟类中,有6%是外来的,多数鱼类、龟鳖类更是在国外捕获用来圈养的物种。
《中国经济周刊》:政府层面在应对外来入侵物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捷: 2003年,我们就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外来入侵物种的全面调查,发布了《关于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的通知》,并联合中科院发布了《全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此后,组织对全国27个典型自然保护区的外来物种入侵情况进行了调查,制订《生物物种环境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纳入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同时,环保部还在组织制定《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和《全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将择机向社会发布。
1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遍布周围的人类杀手
来源:《现代快报》2009年06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389049.html
如果没有三鹿奶粉事件,有多少人会知道三聚氰胺这种化学物质?但它确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再看看这些: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六溴联苯醚和七溴联苯醚;四溴联苯醚和五溴联苯醚;十氯酮;六溴联苯;林丹;五氯苯;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也许你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连串陌生的名字,更不知道它们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危害,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随时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日前,这9种POPs在全球被“封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意减少并最终禁止使用这几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自然环境的有毒化学物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它们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这也使该公约所禁止生产和使用的化学物质增至21种。
这些人类和环境的“肮脏杀手”从何而来?究竟有什么杀伤力?
有了POPs,连母乳也不安全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POPs显得很陌生。但李琴(化名)对这个词并不生疏。早在2004年的时候,她就知道了这个名词,并且在以后的几年中,她都一直关注着。和记者谈起POPs,她竟然就像个万事通,头头是道地讲着POPs的种类和危害。
李琴在一家公司做市场营销工作,她既不是科研工作者,也不是这方面的老师,怎么会对如此专业的问题,了解得这样透彻?这一切还要从她生宝宝说起。
2004年底,她的宝宝降生了。一家人沉浸在喜悦和幸福中,为宝宝的喂养忙前忙后。最初的一个月,她的奶水很足,看着宝宝吃得有滋有味,作为妈妈,李琴的心里甭提有多幸福了。但她无意中看到的一条新闻,却让她的心里一直长了个疙瘩。那条新闻说,珠三角地区的母乳中DDT的含量严重超标。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李琴,知道DDT是个什么东西,她自己就帮着父亲在农田里喷洒过DDT农药。她开始惊慌起来:如果自己的奶水里DDT超标,是不是就不能母乳喂养了?宝宝会不会中毒?以后会不会得癌症?这一连串的可怕想法,在她的脑子里冒了出来。
她先是到医院咨询,但医生告诉她,现在做不起来母乳中DDT含量的检测。无奈之下,李琴决定,为了安全,就给宝宝断奶,改成喂配方奶粉。就这样,刚刚满月的宝宝,就断了母乳。
李琴一直担心着自己的宝宝会不会已经吃到了含有DDT的母乳,担心宝宝的健康会受到影响。这样的想法,让她从那以后特别关注有关DDT的报道,她也专门找来书籍并上网查找资料。
POPs广泛存在于黑白家电和食物玩具中
而李琴也渐渐明白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她知道了DDT只是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一种,和DDT一样的污染物还有好多种。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六溴联苯醚,全氟辛基磺酰氟……虽然这些POPs的名字既拗口又难记,但她知道,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白家电”中有它们,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吸尘器、热水器等;“黑家电”中也有它们,DVD、VCD、数码相机、游戏机、家庭影院、电话等。大到飞机、汽车,小到孩子们玩的玩具,都有它们……
我们所吃的食物中,更是无法抹去它们的身影。水里游的鱼,天上飞的鸟,地上种的蔬菜、水果,圈中养殖的鸡鸭猪牛……专家们表示,POPs在各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广泛存在,这也包括我们人类本身。
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放射医学和物理治疗系的科研人员在2008年1月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他们所检测的387名成年西班牙人志愿者的体内,100%都被检出有一种以上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些POPs被认为是通过食物、饮水或呼吸等进入人体并在人体脂肪组织中累积下来的。
而在北京进行的一项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调查发现,在北京采集的孕妇的乳汁里,300多位孕妇的乳汁中有90%检出多氯联苯或者有机磷农药等POPs,有10%的人处在比较危险的水平。
【1】 【2】 【3】 【4】 【5】 【6】
13、限塑令执行一年乱象不断:95%农贸市场未执行
来源:法制日报2009年06月01日 郄建荣
http://news.sina.com.cn/c/2009-06-01/084217925567.shtml
在一年的时间内,百分之九十五的农贸市场不执行限塑令这一现实再次将行政执法的窘境暴露得清清楚楚
6月1日,限塑令执行整整一年了。限塑令执行一年来的成效人们有目共睹,按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估算,限塑令实施后,塑料袋每年大概可以减少400亿个。
但是,人们也发现,限塑令虽然只执行了一年,但一些“老大难”问题已经显现。比如,农贸市场不执行限塑令的问题,一年前就存在,一年后仍然存在;有偿使用塑料袋涉嫌环境保护责任转嫁消费者的问题,一年前,老百姓就有质疑,一年后老百姓的质疑仍没有消除。
专家认为,公众对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的信心因此被削弱,这样非常不利于将来其他公共环保政策的出台和施行。
95%农贸市场未执行限塑令
几天前,有关机构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显示,限塑令实施近一年来,绝大部分农贸市场继续全部或部分提供超薄塑料袋,占到95.7%。也就是说,95.7%的农贸市场都没有执行限塑令。
事实上,在限塑令刚开始执行时,农贸市场限塑令执行不力的问题就已经被多次曝光。可以说,限塑令实施这一年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贸市场不执行限塑令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范围更广,不执行者也更加有恃无恐。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说,作为塑料袋批发主要集中地,在江西省南昌市洪城大市场,超薄塑料袋依然热卖。经营商告诉暗访记者,工商部门从未来查过。
质疑隐性收费变显性收费
限塑令实施后,一个备受消费者质疑的问题就是,通过塑料袋收费,将商家环境保护的责任转嫁给消费者。
“以前,我去超市买东西,一次购物,商场可能给我六七个塑料袋。”消费者洪女士告诉记者,现在买一个塑料袋就要3至5角钱。
从限塑令实施前由商家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到消费者自掏腰包购买塑料袋,限塑令政策本身的公平性是人们质疑的一个焦点。这种质疑声,在限塑令开始实施时就已经存在。
而对于消费者的质疑,2008年5月29日,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以及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称,不存在污染转嫁问题。他们认为,塑料袋不再免费提供,不过是“变塑料袋隐性收费为显性收费”,是“用所有的零售企业在过去实行塑料袋无偿提供的时候,他们把塑料购物袋已经放进了商品价格,原来是隐性的收费,现在变成显性的收费。”
“顺着四部门有关官员的说法推下去,塑料袋有偿使用后,商品的价格就应该有所降低。哪怕只降低一分钱,我们都可以认可这种说法。”消费者李女士今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事实上是,商家卖场的东西一分钱都没有便宜。
而一年后,有关政策制定部门仍然在用显性收费和隐性收费来回答人们的质疑。“对于商场来说,它的显性和隐性不是一一和商品进行对应的。”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商场会不会趁这个机会去赚钱?”这个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她认为。
“政策强制有偿使用的结果,很大程度上让商家名正言顺地多赚了一份塑料袋钱,而老百姓不得不承受由此带来的额外负担。”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专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关政府部门所说的,商家“不会趁这个机会赚钱”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他认为,更深层次上的问题是,限塑令让人感觉到政策本身存在着不公平性,存在着将环境保护责任让消费者承担的问题。
公共政策应该是利益共享、成本共担。消费者使用普通塑料袋固然要为相应的环境损害埋单,但购买塑料袋的商家、生产塑料袋的厂家,他们是不是也该分担其所应该承担的环保份额呢?这位专家指出。
限塑令限与不限仍有乱象
餐饮行业打包外带的塑料袋是否纳入了有偿收费的范围?消费者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一直搞不明白。“像包括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洋快餐店在内的餐馆要么提供免费的塑料袋,要么提供免费纸袋,但也有餐饮行业不提供的。到底该不该提供呢?”
商务部商贸司标准规范处处长李嘉建的回答是,“我们没有把餐饮企业纳入到有偿使用塑料袋的范围。包括医院我们也没有纳入。”
但是,就是李嘉建自己也承认,大部分医院已经开始有偿使用塑料袋了。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在出台了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办法之后,政策制定部门又出台了一个意见。按照意见规定,包括药店、书店在内都没有要求有偿提供塑料袋。
但是,事实上无论在药店还是在书店,消费者必须自己掏钱购买塑料袋。
农贸市场该限则不限,餐饮、药店、书店不该限却被限了,专家指出,限塑令执行中的乱象令限塑令整体“减塑”作用的发挥受到影响。他甚至提出,相比政策颁布和实施之初,“限塑令”实施效果可能出现随时间推移趋于弱化的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应考虑加以解决。
14、“损一罚十”能否威慑问题食品?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09-06-01
http://gzdsb.gog.com.cn/system/2009/06/01/010574591.shtml
今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根据新法规:任何食品添加剂目录外的都将不能用、任何食品都不能免检、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10倍赔偿(据《贵州都市报》6月1日报道)。
这无疑是民众生活中直接关乎到自身利益的一件大事。长久以来,人们苦于食品安全得不到根本保障,现有的涉及食品安全卫生的法律虽有11部之多,并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在各个环节予以监管,食品安全却失于相关法律标准的各行其是,以及诸多监管部门的各自为政而得不到真正有效的保障。人们对付诸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抱以极大期待,就在于本法将所有涉及食品安全的标准都统一为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并成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以求改观在这方面政出多门的现状,此外还对明确企业是第一责任主体、名人代言、食品添加剂的规范使用等食品安全领域内人们关注的问题予以了明确规制。
在对不安全食品的生产、经营者的惩处方面,条文规定,“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或者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除了可能追究刑责之外,“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食品原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虽然,起草本法的有关负责人称相较于现行有关法律,这种处罚是最严格的,但其现实针对性却依然不能令人寄予太多希望。因为对小作坊式食品生产者来说,这样的处罚可能会触及其痛处,而对那些年销售额动辄上亿乃至数百亿的行业巨头来说,这样的处罚简直可说是无关痛痒。“毛毛雨”式的惩罚,并不足以令其对维护食品安全有一个痛改前非的根本转变。
就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而言,《食品安全法》确立了民事赔偿优先的原则,彰显出立法对公民民事权利的保护,即体现在购买了不合格食品的消费者,除了一般的民事赔偿之外,还有一个10倍价款的赔偿。平心而论,如果与以往对问题食品的罚款是货值的3倍相比较,10倍的赔偿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但仍不足以震慑利欲熏心的制假售假者。数元一袋的问题馒头,只需向消费者赔偿几十元,问题食品的生产、经营者是不在乎这笔“小钱”的。就此意义而言,如果问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远远低于其守法成本,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尚远未达到理想的预期。
15、环保不仅仅是一个袋子的问题
来源:法制日报 2009年06月01日 韩乐悟
http://news.sina.com.cn/pl/2009-06-01/084217925562.shtml
说起“限塑令”执行一年的成效,这项政策的“发起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用的是“挺可观”三个字。在搜狐绿色频道主办的“限塑令”执行一周年论坛上,有关方面公布的两组调查结果可对其佐证:
其一,按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今年5月20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外资超市塑料袋使用率下降80%以上,内资超市下降60%以上,平均下降66%,塑料袋减少大概每年400亿个。
其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表示,经过该协会与相关方面的调查发现,去年6月至今,废塑料在垃圾里面的量减少了10%以上。以每天产生垃圾将近两万吨的北京市为例,其中塑料袋含量占到10%左右,即2000多吨。2000多吨减少10%,即每天减少200多吨。
显然,限塑的主流是好的,但问题仍然不少,如集贸市场限塑不力,执法部门监管不严等等。
李静表示,从6月1日开始,发改委、商务部、质监、工商四部门将到各地进行督察和抽查。
“限塑令”实施后,一些商家卖场纷纷在收银台边挂出各式各样的所谓“环保购物袋”销售,其中无纺布购物袋居多。但专家指出,无纺布袋绝对不是环保袋,甚至危害更大。它也是用石油生产,而且用得更多。
实际上,在使用购物袋方面,究竟何为环保,“限塑令”实施后的一年间,也是有关专家不断呼吁、公众不断启蒙、认识的过程。其间,各级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和企业也都在大力寻找替代品、推广环保购物袋,但一位民间环保组织负责人表示,大量推广,或许是一次更大的浪费。因为其实任何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会消耗资源,产生污染,没有一个是绝对的环保。我们只能通过减少使用量达到相对的环保,
李静认为,我们提倡的是环保,是购物以及购物后使用整个过程的行为,不是一个袋子的行为。
据介绍,实际上我国一些省市早在国家层面“限塑令”实施之前,就局部开展了“限塑”,这些“令”行效果不一,但也有许多好的做法。在我国最早“限塑”的云南,你会看到捡垃圾用的是云南手织的袋子,提肉是用草绳,还有许多网兜;在海口,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后,无论完好还是破损,永远可以退回到超市。国外的做法也可借鉴,日本妇女从超市买回肉后,会将盛肉的小托盘洗得干干净净送回超市,不仅因为其环保意识较强,还因为如果把它随垃圾扔掉,要缴费,如果送回超市,积累多了,还可得到一些价格上的优惠。“这方面有一个疏的政策,那方面有一个堵的政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李静评价说。
董金狮表示,废旧的塑料袋很麻烦,如果填埋对土壤、地下水造成影响。“对于塑料袋我们提倡能不用就不用,能重复使用就重复使用。最后实在不能用了,就再次利用。”他呼吁有关方面加大对废塑料袋回收处理的支持力度。让废塑料袋不再简单被填埋、焚烧,把它变成一种资源、一种产品。“这样限塑的政策才更有意义。”
据商务部商贸司标准规范处处长李嘉建介绍,我国第一批在26个城市进行了废旧塑料再利用试点,目前在搞第二批试点,第二批试点要覆盖所有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这其中,中央财政做了很大努力。“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废旧塑料的再利用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权威人士表示,“限塑令”不是为奥运制定实施的,并非“奥运过了就完了”,也不会是一项“不了了之”的政策。如果全社会共同努力,良好的效果是可期的。
16、正视“限塑”问题,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新华网 2009年06月01日 黄冠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6/01/content_11468216.htm
到5月31日,“限塑令”实施整一年了。一年来这项政令在各地主要商业场所收到了显著效果,全国超市零售行业塑料袋使用率平均下降66%。更重要的是居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自备环保购物袋已成为不少居民的生活习惯。但美中不足的是,“限塑令”对分散商摊和农贸市场显得鞭长莫及。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如何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推行“限塑令”,关键在监管。超市和商场落实“限塑令”较好,原因之一便是监管起来比较方便。而分散商摊和农贸市场经营分散,监管难度大,往往是整治一阵儿好一阵。“法不责众”成为很多商贩向消费者免费提供塑料袋的共同心理。
同时,“限塑令”执行中仍存在一些纰漏。比如,因为卖鱼肉、生鲜食品的塑料袋不在“限塑令”所规定的限制范围内,给农贸市场监管留下空隙。按规定,商品零售场所有不标明塑料购物袋价格、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袋等行为之一的,将受到最高1万元的罚款。不过,这一政策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推行“限塑令”,消费者的支持配合也很重要。如果消费者不养成自备环保购物袋的好习惯,购物时仍旧希望商家提供方便,那么天长日久便可能动摇以赢利为第一目标的商家减少塑料袋的决心。
作为一项公共环保政策,“限塑令”要取得好的效果,还需要加强科研开发,多生产物美价廉、可降解和反复使用的替代品。目前市场上的环保购物袋价格多在1元以上,在一定程度上使“限塑令”的落实打了折扣。
还有利益分割问题。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后,一些商家把塑料袋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也是部分消费者不买账的原因之一。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5%的被调查者认为,落实“限塑令”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环保收益如何分配”问题。有关专家也提出,应以“限塑令”收益为基础,建立公共环保基金,推动与塑料相关的环保产业发展,实现环保与惠民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