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五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五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05-21

五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人民网-人民日报: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外来入侵物种

http://env.people.com.cn/GB/9338556.html

2、新华网:           "限塑令"实施以来我国超市少消耗近400亿个塑料袋 

http://env.people.com.cn/GB/9340098.html

3、人民政协网:         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呼吁建新农村要重视保护水环境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803801242869039_1.shtml

 

地方信息:

4、湖北日报:          湖北饮用水源存在三大隐患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traditional/803691242867166_1.shtml

5、华西都市报:         摸清污染源“家底”成都将择时公布

http://news.sina.com.cn/o/2009-05-21/092015661382s.shtml

6、新华网:           大连将对污染企业搬迁后占地土壤进行“体检”

http://news.sohu.com/20090521/n264087713.shtml

7、中国环境报:         广东挂牌督办重污染业 任务逾期追究相关政府责任

http://env.people.com.cn/GB/9338331.html

 

环境曝光:

8、重庆晚报:          疯狂盗采钟乳石 重庆溶洞很受伤

http://www.cqwb.com.cn/webnews/htm/2009/5/21/330273.shtml

 

特别推荐:

9、当代中国研究:       水电的过度开发对川西生态环境的威胁(于代松)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7249

 

深度报道:

10、法制日报:         渤海污染问题系列报道(下):一部法律可救渤海

http://www.legaldaily.com.cn/0801/2009-05/21/content_1093929.htm

11、北京科技报:        京郊环境为何恶化 绿化需降成本

http://env.people.com.cn/GB/9341548.html

12、中国环境报:        假冒伪劣产品来自垃圾?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亟待规范

http://env.people.com.cn/GB/9338936.html

13、南方日报:         水源地水质“极差”广州西部守着珠江没水喝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traditional/803681242867080_1.shtml

 

环境时评:

14、中国环境报: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环保高压线岂能不带电?

http://env.people.com.cn/GB/9338789.html

15、第一财经日报:       慎重对待发展中的环境代价

http://finance.ifeng.com/news/opinion/mtgc/20090521/687854.shtml

16、中国环境报:        环境问题无国界 世博会从奥运会学到什么?

http://env.people.com.cn/GB/9338747.html

17、人民网-人民日报:     防止物种入侵先把危害讲清楚

http://env.people.com.cn/GB/9338548.html

 

 

 

1、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外来入侵物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年05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338556.html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它的主题是“外来入侵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国际社会把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传统化学污染和气候变化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据环保专家统计,在我国已产生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已达28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就有50种。

  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本报记者为此采访权威人士,勾勒外来物种入侵的形势,以期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希望大家擦亮眼睛,积极行动,共同防范危害我们家园的外来物种。

2、"限塑令"实施以来我国超市少消耗近400亿个塑料袋 

来源:新华网2009年05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340098.html

  新华网北京5月20日电(记者雷敏)今年6月1日,“限塑令”实施即满一周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日发布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外资超市塑料袋使用率下降80%以上,内资超市下降60%以上,综合百强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业态分布等因素,全国超市零售行业塑料袋使用率平均下降66%,塑料袋消耗减少近400亿个。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介绍,按照此前估算,2006年、2007年中国快速消费品零售全行业每年塑料袋消耗数量分别约为500亿个和600亿个。

  在2008年“限塑令”实施前,外资超市每百元销售额使用塑料袋3个,内资超市1.4个,现在则分别只有0.6个和0.56个。超市消费者已养成自带购物袋和重复使用塑料袋的习惯,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超市企业并没有因免费塑料袋使用减少而影响销售额,也没发生低于进价销售塑料袋事件。”裴亮表示。

3、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呼吁建新农村要重视保护水环境

来源:人民政协网2009-05-21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803801242869039_1.shtml

针对当前云南农村水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九三学社云南省委近日调研后呼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尤其要重视水环境的保护工作。

九三学社云南省委的调查显示,农村水污染的主要根源是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势低洼的河流、湖泊和池塘等地表水体中,严重污染了水源。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供水设施管理不到位、缺乏水质安全检测、饮水消毒处理不过关等方面。

为此,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建议:要扎实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将农村环保工作纳入新农村规划和发展全局;要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将青山绿水工程与造林绿化工程、产业发展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互促互动、良性循环;要因地制宜确定各地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路线,在一些村庄分布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农村地区,可采用高效强化的微动力生态处理集成技术与设备,其他集中供水的广大农村地区,可通过改造农村的河道、水塘和湿地,构建适度强化的微动力复合生态处理集成系统;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中改厕、改厨和改圈工作,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绿化荒山荒坡,改善生态环境。

4、湖北饮用水源存在三大隐患

来源:湖北日报2009-05-21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traditional/803691242867166_1.shtml

昨日(5月19日),在武汉市2009年环保世纪行活动中,环保部门透露,目前武汉饮用水源主要存在三大安全隐患。

由于早年缺乏规划,武汉市供、排水地域分布不够合理,沿江、河布局取水口与城市污染排污口交错,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还不完备,应对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的能力较弱,存在安全陷患。

油码头、化学品码头、排污口等对下游取水口构成隐患。调查显示,武昌平湖门水厂上游150米左右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区域内有武昌船厂的船舶维修码头。在该水厂上游600米和1100米的二级保护区内,有文昌门生活污水排污口和巡司河排污口。汉江宗关水厂取水点上游3000米处,是饮用水源地准保护区,区域内的陈家墩化工码头犹如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黄陂盘龙城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大量房地产开发对后湖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造成威胁。

此外,农业面源污染情况也不容忽视。远城区农田中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对举水、滠水水源地的水质构成潜在影响。出于保障郊区取水量的需要,举水、滠水分别建有橡胶坝,水位被人为抬高后造成河流水势变缓,污染物降解、稀释能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对水源的影响将在远期显现。

5、摸清污染源“家底”成都将择时公布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2009年05月21日

http://news.sina.com.cn/o/2009-05-21/092015661382s.shtml

  本报讯(贾燕妮记者陈诚)记者日前从成都市环保局获悉,成都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本月底,成都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成都市污普办)将对全市20个区(市)县完成验收工作。将在适当的时候公开污染源“家底”。

据介绍,自2007年3月成都市启动该项工作以来,市、县两级部门通力合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经初步摸清污染源“家底”,初步形成了污染源数据库,将全面掌握成都市以2007年12月31日为时间截点的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

6、大连将对污染企业搬迁后占地土壤进行“体检”

来源:新华网2009年05月21日

http://news.sohu.com/20090521/n264087713.shtml

  新华网大连5月21日电(李岚 李枝宏)大连市环保局从即日起将对群众关注的化工、冶金、印染等企业搬迁后,遗留下的污染土壤进行“体检”。通过摸底、调查、监测、实验和评估,摸清风险土壤地块,作出土壤修复规划,确保城市环境安全。

  停产搬迁改造污染企业,是大连市治理工业污染、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连市先后下达33批涉及289个企业的搬迁计划,已完成205个企业搬迁改造任务,腾出市内土地660多万平方米。这些土地大都新建了居民住宅区、商业服务区、公用设施或休闲娱乐场所。

  这些地块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由于不易被发现而且短时间内难以消除,潜在污染影响依然存在。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给土地再次利用带来一定环境风险,因此在开发利用前有必要对土壤进行污染调查、环境评价和生态修复。

  大连市将借鉴国内外的做法,逐步建立起土壤污染评估与修复体系,在重污染企业搬迁后,土地拍卖、转让、再开发前,先查明土壤、地下水受污染的类型、范围、程度和空间分布状态,然后提出土壤污染评估、修复方案以及土地再次利用的建议,形成重污染企业搬迁后土壤污染修复详细规划。

7、广东挂牌督办重污染业 任务逾期追究相关政府责任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5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338331.html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邓慧玲 记者 黄慧诚 广州报道 广东省环保局、省监察厅日前联合召开2009年全省环境问题挂牌督办工作新闻通报会,决定对广州市西部饮用水水源、限期有关地市辖县今年年底完成污水处理厂“一县一厂”建设等10个重点环境问题进行联合挂牌督办。

  2008年挂牌督办成效显著

  据介绍,2008年,广东省环保局和广东省监察厅对广州市西部饮用水水源污染整治等10个重点区域环境问题和广州万利达纸制品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环境整治进行挂牌督办,成效显著,5个重点区域环境问题和16家挂牌督办企业达到整治目标,予以摘牌。

  据广东省环保局环境监察分局局长周全介绍,2008年挂牌督办的成效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各级政府充分重视,形成上下联动,督办力度空前。东莞市投入资金9.64亿元对125家重污染造纸企业进行治理;阳江市为彻底解决岗列那格电镀城污染,由阳江市政府牵头制定了整体搬迁计划。二是突出重点问题,集中整治,部分区域、流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茂名流域取缔了流域内19家小炼油,将14家小造纸厂和8家小油毡纸厂列入淘汰范围,移交经贸部门处理;深圳淡水河流域自2008年以来,共关停污染企业177家,淘汰41家污染严重的牛皮制革企业,清理259家违法养殖场,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06起。三是围绕民生问题,保障环境权益,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如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自挂牌督办以来,停止生产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主导产品,投资220万元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并接受环保部门的监控,出资80万元将处理后的废水排入市污水处理中心。韶关钢铁厂两年来共投资4500万元建成了设计处理规模为10万吨/日的废水处理中心,60%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回用。

  2009年挂牌督办重点突出

  2009年,广东省环保局、省监察厅决定对广州市西部饮用水水源、淡水河流域重污染行业,清远市清城区大燕河流域重污染行业,独水河流域重污染行业,潮阳区谷饶镇、潮南区两英镇印染企业,开平市镇海流域污染,韶关乳源南水水库环境进行综合

  整治,并对汕尾市与揭阳市交界地区陆丰市和揭西县废五金行业污染进行整治,限期有关地市辖县今年年底完成“一县一厂”污水处理厂建设,限期有关开发区年内完善规划环评手续等10个重点环境问题进行联合挂牌督办。其中,前5个重点环境问题为2008年未完成的挂牌督办整改任务,今年继续挂牌,后5个重点环境问题是新增的。

  任务逾期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据介绍,今年十大环境问题挂牌督办主要围绕三大方面:一是威胁饮用水水源的环境安全隐患或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区域问题;二是跨区域、重点区域、重点流域以及重点污染行业环境污染,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环境污染严重、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区域问题;三是影响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进度的环境问题。为此,广东省环保局、省监察厅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强化环境执法,对因督促不力,失职、渎职导致挂牌督办工作进展缓慢而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将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追究有关政府、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8、疯狂盗采钟乳石 重庆溶洞很受伤

来源:重庆晚报 2009年05月21日

http://www.cqwb.com.cn/webnews/htm/2009/5/21/330273.shtml

巨大的钟乳石被丢弃在河沟 记者 史宗伟 摄

钟乳石被标以高价出售

村民在大足七宝山溶洞查看遭破坏的钟乳石

  3.6万元!江北区望海花市四区南侧的一座钟乳石最近开出了天价,等待买家。

  望海花市目前有30多家园林门面,几乎家家都在出售钟乳石。这些石头大多来自各种溶洞,经过上千万年的生长。而今,它们之所以出现在市场上,还标以高价出售,这石头买卖又有着怎样的秘密?记者连日调查,揭穿惊人利润背后的野蛮掠夺。

  锤敲錾凿 乳石支离破碎

  望海花市西侧一家经营钟乳石的园林门面,喊价3000元至5000元不等。店主老王有5年采挖钟乳石的经历。

  老王是綦江人,在南川区南坪镇有远房亲戚。南坪镇一带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广布溶洞,里面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2004年,老王经亲戚带路找到钟乳石,开始靠石头生财。

  “溶洞大多在荒郊野外,没有电,不通公路,采起来有些麻烦。”老王第一次采石的方法很原始,只带大锤、錾子及两只手电筒。老王选定一根2米多长的钟乳石,用錾子一点一点地凿,进展很慢。亲戚急了,抡起大锤,全力敲过去,钟乳石被拦腰打断,“啪”地一声掉在地上,摔成几块。

  老王将碎掉的钟乳石用袋子装好拿回家,用水泥重新拼接,掺杂少量吸水石、花岗石等,外边再刷一层土黄色颜料,就变成一座2米高的钟乳石假山。顶上接根水管喷水,栽几棵老头树和兰草,逢买家就说:“钟乳石养活了,买回去还会生长,价格优惠,只要3600元。”

  据介绍,目前主城市场上喊价三四千元的钟乳石,大多是这种拼接货。只有整块钟乳石才能卖高价,这是行规。去年,老王曾买回切割机,打算割回整块石头,但直径小的钟乳石很少见,多数石头和岩体连接紧密,切割机也只能切出一条小口。老王只得恢复原始方法,溶洞多被敲得支离破碎。

  挖山劈石 溶洞惨遭毁灭

  铜梁县蒲吕镇斑竹村老陈,有更野蛮的采石方式——掘地三尺。望海花市喊价3.6万元的钟乳石就出自他的手。

  蒲吕镇接龙河两岸分布着上千个溶洞,但都比较小,直径仅一两米。老陈实地勘察后,选定一个方向,然后使用挖机、吊车等大型设备,从上往下将整个洞子挖开,完整取出石头。挖山取石在接龙河两岸形成了多道峭壁。一些零星的钟乳石散落在河床,颜色慢慢变黑或变红。岸上一条公路的路基被挖得悬空,主管部门挂出警示牌禁止通行。

  老陈的石头除了销往重庆主城,还销往新疆、云南等地。记者估算了一下,盗采钟乳石成本低廉,人工费约每吨100元,运费每吨50元,而售价平均每吨达1000元左右。

  顺手牵羊 护洞防不胜防

  “由于盗采严重,市内几乎每个大型溶洞都伤痕累累。”重庆奥特多探险队经常和溶洞打交道。队长王大勇说,他们探过上百个洞子,只要人能去的地方,钟乳石多被敲掉。”

  大足七宝山溶洞本将成为新景点,当地煤老板邓友吉准备投资上千万搞开发。今年上半年,他们到洞中考察,却发现洞里的钟乳石被盗走1/3,不少破碎的钟乳石被随意丢弃。邓友吉只好打消开发念头。

  渝北著名的张关溶洞,也曾遭盗采。为此,进口和出口都有保安把守,晚上铁门紧闭。景区办公室介绍,即便如此,仍有人顺手牵羊——去年一名中学教师参观时,偷偷敲掉一截50多厘米长的石笋藏在包中,出洞时被保安发现。

  钟乳石买回家

  不会再生长

  每一截钟乳石,都凝固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年的时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赵纯勇认为,重庆的地质构造当中,石灰岩比较多,再加上处于亚热带,雨水很多,容易形成溶洞。溶洞中富含碳酸钙的水珠不停滴落,每一滴水珠,都包含了当时周围环境的信息,最后凝固在钟乳石中。我们通过钟乳石可认识古代环境,研究历史演变过程。

  环保专家吴登明认为,钟乳石还会形成独特的微生物环境,丰富物种资源。钟乳石被盗采之后,微生态必然遭到破坏,还会破坏山体,造成地质隐患。

  专家还提醒市民,所谓“买回家的钟乳石还会生长”纯属欺骗。钟乳石在洞中生长,是因为洞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在水溶液中逐渐析出碳酸钙,碳酸钙不断凝聚使得钟乳石生长。在市民的庭院中,由于周围环境发生变化,钟乳石不但不会长,必反而会逐渐变色死亡。

  链接》》

  毁损溶洞

  最高罚1万元

  《重庆市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对毁损溶洞等地质景观的,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采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记者手记

  莫让钟乳石成家居摆设

  经营钟乳石的老王曾说,洞里险象环生,采石非常危险。有些石头是他拿命换回来的。而一旦采得一块钟乳石,除去运费和人工费,几乎没有其他成本,却能卖几千上万元,丰厚的利润驱使老王一次次铤而走险,旺盛的需求使他一心只想搞到好点的石头实现一夜致富。

  离开了美丽的溶洞,钟乳石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我们花大价钱买回钟乳石,不但付出高额的金钱代价,更是搭上了自然环境破坏、地质结构损毁等。

  希望采石者早日结束危险的职业,更希望钟乳石不再摆在家中,而能在洞里永远滴淌“乳汁”。

9、水电的过度开发对川西生态环境的威胁(于代松)

来源:当代中国研究2009年5月21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7249

四川西部的横断山区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的天然屏障,但在20世纪遭到滥砍滥伐的毁灭性破坏,因此面临巨大的生态灾难。[1]1998年中国的大洪水终于使政府和社会有了一次警醒的机会,天然林禁伐、“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使长期以来急剧恶化的西部生态环境有了转机。然而,就在纠正滥伐森林错误的同时,水电大开发中不适当的开发目标和开发方式却又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遇到了比以往的天然林采伐更大的威胁。

一、川西水电资源开发现状令人堪忧

四川西部是中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水能资源占全国的25%,水电开发蕴藏量1亿多千瓦,目前仅开发了10%,低于全国平均水电开发程度(19%),更低于世界水能资源的平均开发程度(22%)。[2]当人们津津乐道中国西部水资源的能源价值时,却忽视了中国西部水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综合环境价值,更忽视了四川乃至中国西部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在单一经济价值取向的思维方式下,只盯着水力能源开发带来的局部经济利益,不适当的开发带来的环境效益损失和长期的社会经济损失却未引起真正的重视。

在“水电资源不可再生,开发一个少一个,如果不搭上这趟车,以后就永远没有机会”的心理驱使下,对中国西部各流域水力资源的抢占、瓜分已到了被称为“最后一公里”的境地。在这种强势的利益驱动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原始森林和濒危生物保存栖息地等等,都被迫对水电项目作出让步。此时,一切关于中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话题都显得那样软弱和苍白无力,国家关于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资源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形同虚设。

四川西部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流域。这些地区地处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环境极不稳定的高山峡谷区,是强烈地震活动带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该区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天然原始林分布区和生物多样性表现最突出的地区,是国家保护的许多珍稀和濒危生物物种的存留地;该区自然景观资源丰富、集中,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拥有许多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地,如目前正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区。该区既是长江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生态功能区,也是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极易受破坏、一旦受损很难恢复的生态敏感区。在开发这一区域的水电资源之前,对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综合评估与论证,就显得特别重要。

然而,目前的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及其反映出来的整个开发建设思路,基本上都是一种竭泽而渔、釜底抽薪、全流域无节制地进行梯级开发的方式,世界遗产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功能区等国家明令保护的区域不断遭到蚕食和侵占。[3]例如,金沙江上就已规划了14座巨型水电站,装机都在百万千瓦以上,其中“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中最著名的虎跳峡景观区将要建成特大型控制水库。在对能源基地、水电大省的宏伟目标津津乐道的同时,水电开发对生态系统和综合环境可能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却完全不提。这不禁使人想起当年对天然林滥砍滥伐,创造出“木头财政”,造成地方经济一时繁荣的旧事;然而,短暂、局部的经济利益带来的却是长期、整体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方面的损害,国家不得不拿出比当年砍伐森林所获价值多得多的钱,来保护与恢复天然林。不适当的水电建设对环境的破坏,较之森林采伐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这种破坏一旦形成将更难以恢复。

二、川西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首先,不适当的水电建设会引发地质灾害。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水坝的建设以及一些配套建设项目的实施(如大型料场的开山取石、引水涵洞及大型基坑的开挖以及弃渣的堆放等),将造成更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例如,在紫坪铺水利工程施工区内的都江堰麻溪,进行213国道改线和紫坪铺水利工程排砂洞施工时,由于对边坡实行削坡,致使斜坡上部的崩塌堆积体的自然休止角发生改变,前缘出现高陡临空面,加上连续降雨,结果在2001年7月10日和19日两次发生大规模滑坡和坡面泥石流,造成213国道中断及其它灾害损失。另外,横断山区多数都是地震高烈度区,水坝的危险系数较大。即使水坝本身、坝基和坝址所处地质环境都在安全标准内,一旦库区或上游发生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这是横断山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大规模工程建设和水库蓄水一般会加剧和诱发此类灾害),也会因水库溢水造成巨大灾难。

其次,破坏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水库蓄水淹没原始森林,涵洞引水使河床干涸,大规模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水电建设配套的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侵占,都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野生生物物种的生存,加剧了生物物种的灭绝(例如,主干河流上密集的梯级水坝将完全阻断大量珍稀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活走廊,破坏其生存环境;贡嘎山南坡水坝的修建,将使牛羚、马鹿等珍稀动物的高山湖滨栖息活动地丧失,以及大面积珍稀树种原始林的淹毁)。[4]如果从上、下游全流域考虑,一系列梯级大坝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严重影响还很难估计。

第三,损毁旅游景观资源。大坝的修建、人工湖泊的形成、大量工程建筑设施的出现,将淹没或损毁作为优势旅游资源的众多自然奇观和人文珍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节省投资并取得事半功倍的工程效果,现在许多水电工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都把目标瞄向了众多的风光优美的天然高山湖泊。这些工程要利用天然湖泊已经形成的蓄水,在湖泊前端加筑水坝提高水位并开凿引水隧道,使这些湖泊变成调节水库。

第四,侵占耕地、形成移民压力。受自然条件约束,主要河流的河谷地带都是西部地区尤其是横断山区的村镇、人口、耕地的集中区和最富庶的农业区。水电建设中大量高水坝的兴建,将造成大量的村镇、耕地淹没和移民。仅以正在修建的瀑布沟电站为例,库区淹没涉及四川雅安汉源、石棉和凉山州甘洛3个县共21个乡(镇),包括汉源附近大渡河河谷地带最富庶的农业区,动态移民约10至15万,如果这些移民就地后靠安置,将给库区的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第五,加剧水土流失。由于长期以来的森林砍伐,加上河流谷坡陡峭以及干旱河谷气候造成的地表大量碎屑物质移动,已使横断山区的不少区域成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地区,也使区内主干河流中的泥砂含量大大增高,并使一系列规划的大型水库使用年限面临严峻挑战。例如,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流域面积的44%,上游出口处的输沙量已经超过1千万吨,泥流滑坡多达100余处,岷江干支流平均含沙量增加了1到3倍。50年代大渡河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2,096平方公里,到1992年增加到19,846平方公里,年均输沙量达5千万吨,约占长江上游输沙量的10%。这5千万吨泥沙,乃是指最后带入干流的泥沙,而大渡河的实际侵蚀量每年超过1亿吨,大量的泥沙沉积在河道和水库之中。甘孜州水土流失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每年土壤侵蚀量多达7亿吨,对中下游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三、川西水电开发破坏生态的原因分析

中央政府在西部开发战略中,强调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四川省政府在西部开发的战略目标中也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出建立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尽管不少有识之士一再呼吁,西部大开发不能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但不适当的水电建设已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隐患和危险。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有如下原因:

其一,水能能源至上、经济利益至上观念。长期以来对西部水能资源开发的目标制定和建设规划,主要是从单一的水能能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忽视了水资源的综合价值和科学利用,因而片面重视修堤、筑坝、建库、挖洞、开渠等工程建设,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低效利用,并破坏了生态环境。部门的、地方的短期经济利益仍然主导着人们的行为,在这种利益驱动下,上新项目,特别是上开发性的大型工程项目,仍然是普遍追求并优先考虑的目标,这些项目的经济效益往往被夸大,而它们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常常被掩盖。

其二,决策程序不合理。在工程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尽管国家已规定要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但这种科学公正的评价程序和体系并未真正建立。实际上,很多情况都是先定项目后作评价,先决策后研究,因此这种评价都是为了工程项目的实施而进行,而不是在决策前进行科学、客观的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往往是由开发项目的业主、项目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委托本系统的有关机构进行,而不是由政府委托独立的科学机构进行,因此这种评价主要是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服务,而不可能真正为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决策服务。

其三,生态道德意识缺位。在人类不断反思自己与自然的关系的今天,一些曾带来巨大灾难的观念和理念,仍然根深蒂固并具有很大影响,生态道德的缺乏仍然是十分严重的问题。“人定胜天”、“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定势,仍然引导着有关部门对自然进行掠夺式开发和无限制索取。不仅人有生命,河流也有生命,整个生态系统也都有生命,它们与人在生态道德上是平等的,遵从自然规律,以敬重和呵护之心对待自然,是生态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正如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曲格平所说:“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到一个善待自然的朋友,是一次人类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一次人类角色的深刻转换”。然而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实现这种真正的觉醒和转变。

现在仍然有许多人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是第一位的,严格的环境保护是发达国家才能享有的奢侈品。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更为重要,环境破坏对它们的影响更为严重,它不但毁掉了赖以发展的基础,而且造成环境破坏与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5]还有许多人简单地认为,水电是清洁廉价的能源,应最大限度地加以开发利用,不应让河水白白地流掉。实际上,由于水电开发造成的对原生生态环境和水环境难以恢复的破坏,它已很难被称为是“清洁”的了。另外,水也并不是“白白地”在河里流,它是生态资源存在的一种形式。当我们仅仅从单一的经济利益出发,对河流水能进行“吸干榨尽”式的开发时,当一道道大坝下出现一段段干涸的河床时,它已破坏了维持河流生命和生态系统的合理资源储存,而这最终将导致大自然无情的报复。

1996年,在世界上大型水坝越来越多,对经济、生态、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的背景下,Patrick McCully出版了Silenced Rivers--The Ecology and Politics of Large Dams一书,深刻反思了大坝对于河流生态、人类生活的负面效应,这代表了人类的环境意识在水资源认知方面的深化。该书作者还提出了“没有健康的流域,也就不可能有健康的社会”这一名言。

四、对策建议

首先,人类要求得持续的发展,就必须终止对自然的破坏行为,并进行深刻的反思。物质文明的无限扩张,带来的并不是人类整体幸福的实现,而是生态资源的浩劫与社会不公平的持续扩大。在生态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未来的前途取决于我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反省与改变的程度。

其次,要真正把加强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切实贯彻中央提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先的基本原则。

其三,对严重破坏和影响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的水电建设项目,如贡嘎山人中海、康定木格措、大渡河大峡谷主景区、都江堰鱼嘴等项目,应尽快重新评估和审查,并坚决制止在贡嘎山南坡的巴王海作进一步的项目施工。

第四,彻底改变传统的“技术经济最优”的水利工程目标,应当在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景观功能的综合开发模式下选择水电工程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要与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相适应,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第五,应当由国家组织对西部水电开发的规划,按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效益统筹、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新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按“大水利”的思路制定中国西部各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在不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区、国家生态功能区以及其它需要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建设和其它大型工程建设。在经过评价和论证后认为可以进行水电建设的地段,也应制定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小,同时应鼓励和促进水电开发商进行配套的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项目开发。

最后,修订和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真正做到在重大工程项目确定之前,由国家环保主管部门委托独立于开发业主和项目建设单位之外的权威机构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应有各行业和各专业的专家以及公众参与,而且这种评价结论应对项目决策有决定性作用。

【注释】

 [1] 石生泰,《西部生态环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2] 邓英淘,“中国的水危机”,《生态经济》。2002年第7期,第5—10页。

 [3] 李雪松,“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公平与效率”,《生态经济》,2001年第12期,第13—16页。

 [4] 出处同上。

 [5] 于代松,“关注攀西地区土地生态问题”,《水利经济》,2005年第2期。

来源:当代中国研究 [2007年] [第4期(总第99期)]

10、渤海污染问题系列报道(下):一部法律可救渤海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  2009-05-21

http://www.legaldaily.com.cn/0801/2009-05/21/content_1093929.htm

  “面对如此严峻的渤海环境现状,一定要通过立法从根本上解决。渤海一定要保护!不能让渤海在我们这一代变成死海。要尽快摸清渤海环境污染的现状,尽快启动渤海环境立法,用法律进行管理和保护。如果这项法律5年内不出台,那么渤海走向‘死海’就为期不远了。”曾连续4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有关渤海立法提案的王曙光委员如今仍在呼吁。

  经济发展增速人居环境质量下降

  针对渤海区域立法的可行性、重要性等问题,刘岩所在的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的论证。刘岩告诉记者,他们的研究证明,渤海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瓶颈因素。如海洋资源退化和水土资源匮乏的固有矛盾相互交织,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受到海洋生态环境的制约;人居环境质量下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等。

  特别是进入“十一五”时期,环渤海地区面临着新的形势。国家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重大战略举措,为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10年环渤海地区可能成为中国的第三个区域支撑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经济支柱和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在此背景下,渤海的战略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承担起区域性资源供应基地和国家战略资源开发的接替区、区域性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通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枢纽等重要职能。这在客观上使渤海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必将重视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与此同时,伴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由此对渤海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并有可能激发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的需求与压力将持续增强;水土资源危机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重化工业基地建设存在着对海洋环境破坏加剧的风险;海洋开发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等。

  因此,从渤海环境管理的复杂性出发,建立综合管理的协调机制和统一的法律规范,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新时期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是渤海环境管理的迫切需求。

  据了解,二十多年来,围绕渤海的区域立法工作,许多部门和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2000年,国家海洋局向国家提出了《渤海综合整治规划及“十五”计划实施方案》,并与渤海区域的三省一市共同签署了《渤海环境保护宣言》;环渤海地方人民政府对渤海实施区域海洋立法的呼声也一直很高。

  环保区域立法国内外经验可借鉴

  “中国很多地方已经有了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立法经验,也为渤海立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王曙光在今年提交的政协提案中如是说,比如:为解决黄河水土保持和泥石流影响问题出台的《晋陕蒙(黑三角)接壤地区水土保持规定》等。这些区域立法的实践为渤海环境区域立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探索解决渤海区域环境问题的法律制度设计和确立有效的实施机制提供了范本。

  “针对封闭性海域的环境问题,国际上成功的经验是立法先行,惟有制定完善的、充分考虑到区域的个性和特殊性的立法,才能对封闭性海域环境实施规范化管理。”王曙光举了日本濑户内海的例子。

  濑户内海是日本最大的内海,鱼虾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濑户内海污染也日益严重,赤潮频繁发生,鱼虾大量死亡,水产资源衰退,变成一个“死水坑”。

  为了防止海洋污染,日本政府1970年制定了《海洋污染及海上灾害防止法》、《水质污染防止法》等。但此时日本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基本上都是一般法,针对濑户内海这类个别性的、单独性的、特殊性的环境保护问题却鞭长莫及。

  日本政府意识到制定特别法来协调濑户内海海域和陆域的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1973年制定了《濑户内海环境保全临时措施法》,并于1978年6月第84次通常国会将上述《临时措施法》修改为《濑户内海环境保全特别措施法》,从而使濑户内海环境保全法从临时性法律变成了特别措施性的永恒的法律。

  这一针对性很强的区域法对治理濑户内海起了重大作用。目前濑户内海水质有了极大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海洋渔获量已超过上世纪50年代,海水养殖产量已超过海洋捕捞量,赤潮、溢油等海洋环境灾害逐年减轻。

  当记者问及目前在渤海区域立法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刘岩称,渤海立法是区域法,涉及的难点很多,最主要的是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渤海环境保护关系,其次是协调流域与海域的关系,此外是协调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部门之间的关系。

  有海洋法专家表示,渤海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但是要想立法来保护渤海的海洋环境,势必会牵涉到一些地方、部门的利益。在地方层面,发展是地方的压倒性战略,只注重发展,忽视环保及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依然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中央层面,渤海环境立法涉及到海洋、环保、交通等部门,各方利益相互制约难以协调。国家海洋局作为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渤海立法上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立法框架,但几年过去了,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奔走呼吁下,“利益坚冰”仍难融,实质性工作进展依然举步维艰。

然而面对渤海,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等待了,在现有法律政策无效、部门利益之争不休之时,渤海生态环境却在不断被蚕食,有毒污水仍源源不断地注入大海。如果再不采取有效行动,“渤海预言”恐怕不久将变成现实!

11、京郊环境为何恶化 绿化需降成本

来源:《北京科技报》2009年05月21日李鹏 张静

http://env.people.com.cn/GB/9341548.html

  “我们现在的绿化由于成本高昂,因此在城市中心区域和一些特定的地方做得比较好,但在其他很多区域,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就做得很不好。如果我们改变观念,降低绿化成本,可以迅速解决北京市很多区域的绿化问题。”

  居住在北京市通州区的关文文出神地望着八通线车厢窗外,尔后慢慢转过头告诉记者:“在我小时候,这里的路两旁是一排排杨树和柳树,树下是一条浅浅的水渠,再远一些的地方是田地和村庄。”

  现在,八通线城铁列车窗外是密集的住宅小区,高楼林立。每过一个城铁站就是一片集中的住宅区。规模较大的住宅区还形成了自己的商业区,超市、商场、家电卖场、饭店、酒吧等等一应俱全。

  “我家以前有个很大的院子,养了很多小动物。现在大院子变成了一栋粉橘色的住宅楼。出了小区,除了商场超市,就是川流不息的车流。通州的房子价格相对便宜,交通也很方便,很多城里人和外地在京人员都选择在通州买房。你要是再往东走就能看到,通州的住宅小区都建到燕郊了,甚至燕郊的房价都已经水涨船高。”关文文说。

  5月9日,修编后的《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在北京规划展览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公示。规划指出,北京市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4个近郊区由于城镇用地增长迅速,对绿色空间侵蚀严重,导致绿化隔离带的生态功能和景观美化功能下降,人居环境日益恶化。昌平平原、通州等地也存在居住用地面积比重过大、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雷啸林告诉《北京科技报》,“《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中第13条第1款规定:新建居住区不低于30%,并按居住人口人均2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公共绿地;居住小区按人均1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公共绿地。”但目前,通州区的很多住宅区,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距离八通线果园站不远的苏荷雅居小区,就是一个三面临街的商业住宅区。记者目测发现,该小区内绿化面积并没有达到《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所要求的30%,而且绿化区域主要由草坪和花丛、少量灌木构成。相比之下,小区内的设施倒是现代化十足,楼道安全门、电梯、内部装修都很高档。一位小区住户说,这个小区比较适合年轻人居住,因为户型小、绿化面积小,所以很多北京市民都不会选择长期居住在这样的小区,在这类小区购置的房产多半是用来出租的。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林官民认为,北京市一些近郊区域市政用地对绿色空间的严重侵蚀,导致了人居环境的日益恶化。

  “在我所住的圆明园北海淀树村,有一大片空地。说是规划的绿地,但根本就没有绿色,倒是有一个垃圾山,天气一热就发出恶臭。”林官民说,“周围的居民都给海淀区有关部门反映了好多次。在这一带附近,私自建房的现象也很严重,这些房子没有下水道,周边卫生状况很差。”

  他指出,类似于海淀树村的情形在北京市一些近郊区十分普遍,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北京市制定了比较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在郊区也有发展卫星城的规划,但在实际中,北京市还在以“摊大饼”式的方式在向外发展,城市的骨架在随着人口增加而不断拉大。“城市不能无限度地向外扩张,必须要有所控制,要尽量保留近郊的绿色空间,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受到影响、人居环境恶化是发展中城市必然面临的问题。就北京而言,这些年城市发展速度非常快,但GDP的增长却与土地消耗成正比,工业用地、房地产都在大量消耗着土地。”雷啸林说。

  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总监董翔曾经参与过北京市的海淀、昌平、顺义、怀柔四个区的生态规划。生态规划一般都根据一个地区的具体生态条件,就保证其人与环境保持平衡、协调发展,做出一些限定性的条件。比如,一个地方的建筑应该限定在多大量的范围之内,并对逐步释放建筑量做出要求。它可以让一个地方在尽力挖掘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时,保证其生态平衡。如果生态规划在一个地方能够完整执行下去,就不会发生对绿色空间侵蚀严重和人居环境恶化的问题。

  “北京很多区县在进行城市发展规划时都做过相应的生态规划,但由于执行方面的问题,一些区县的生态规划并没有有效发挥作用。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虽然生态规划作出了很多限定,但该园区在具体发展中还是更多地体现了人的意愿和随意性。”董翔认为,由于目前在我国,生态规划并没有法定地位。因此,很多区县政府对生态规划的执行都是选择性执行、参考性执行,而不是强制性执行。要解决人居环境恶化等问题,必须从法律上明确生态规划的地位。在很多西方国家,由于生态规划被纳入了法治轨道,因此能很好地执行下去。

  “我们在承担的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中,都明确要求把生态规划通过法治化的手段落实。这是解决目前一些地方不顾生态规划要求、盲目发展从而导致绿色空间侵蚀严重和人居环境恶化的关键。”董翔说。

  除了解决规划方面的问题,我们的一些绿化观念也需要改变。林官民指出,我们现在很多地方进行绿化,都是种植从国外引进的树种和草本植物,成本高昂,因此很多人不太愿意在绿化上下功夫。事实上,并不是很多地方的绿化都要种植昂贵的植物。

  前两年,林官民就曾向北京市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认为很多空间的绿化都应该种植本土化的草木,即便野草也没有关系,不必要强调这些绿化空间的整齐统一,保持其自然的原生形态就行。在国外,很多高速公路的两边都是自然生成的野草,但是在中国很多地方,靠近城市的高速公路路两边和立交桥附近都整齐地种植草木。

  “有很多外国人看到中国高速公路附近的这些绿化常常很是吃惊,说中国实在是太有钱了。实际上,很多外国人是在批评中国的这种绿化方式。”林官民说,“我们现在的绿化由于成本高昂,因此在城市中心区域和一些特定的地方做得比较好,但在其他很多区域,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就做得很不好。如果我们改变观念,降低绿化成本,可以迅速解决北京市很多区域的绿化问题。”

12、假冒伪劣产品来自垃圾?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亟待规范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5月21日 姚伊乐

http://env.people.com.cn/GB/9338936.html

  编者按

  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和特殊国情,我国垃圾资源化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在上两期的内容里,我们已经讨论过,我国垃圾回收率并不比发达国家低,问题在于资源化水平。资源化水平是个综合的概念,包括资源化利用水平、资源化过程管理水平、资源化利用的效果以及资源化总体成本核算等。5月7日的报道《垃圾回收率为何仍是一团糨糊?》,对我国垃圾回收率做了分析,本期内容中,将主要关注我国垃圾资源化过程管理水平和资源化利用效果。

  我国垃圾的回收利用有较长的历史,从回收率特别是材料的回收率来看,资源化程度较高,但是从全过程来看,资源化水平是不是也比较高?垃圾资源化的全过程是否形成了健康的循环利用体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有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回收体系?

  从经济出发,还是从环境出发,形成的垃圾回收体系不一样;在目前我国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垃圾回收工作需要从环境保护出发来实施,问题是:我们准备好了吗?

  垃圾回收利用是垃圾处理过程的一部分,其体系建设也应当符合垃圾处理的基本原则;同时,在不同的环境、经济条件下,体系建立应该从当前发展的需要出发。而我国垃圾回收体系的成长过程中,自发的成分较多,由从业者从经济角度出发不自觉地形成了回收链条,缺乏环境理念;在目前我国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垃圾回收如果仍然仅从经济出发,就显得滞后了。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告诉记者,我国历史上就有废物回收站(点),就近的居民都可以往回收站送废品。废品回收站还有一支走街转巷的收购队伍,凡是可利用的废报纸、旧书本、酒瓶、易拉罐和废塑料袋、废电池、牙膏皮等,都被分别收走,现在来看,这是一种从源头分类收集的方式,并已被不少国家公认。

  但近20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国营废品收购站大大减少,代之以进城的农民和城市无业人员自行组织收集,其性质已变为自由职业者的个体行为了。因此,“破烂王、拾荒者、丐帮、扒垃大军”应运而生。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在居民区的垃圾桶或垃圾收集点中翻、拣,一些城市的环卫部门专门成立了“拾破烂协会”,通过协会组织起来,进行有序管理。还有部分拾荒者直接进入垃圾场。有些大的垃圾场或堆放场,可容纳几百人搭帐篷常住。换言之,一个垃圾场可养活几百人。

  据调查,经过规范管理后,回收者自成体系,按市场需求收集和运送。如废报纸、旧书本之类直接送造纸厂,易拉罐送铝厂,酒瓶送啤酒厂。

  由此可见,我国垃圾中的可利用物资经过几番挑拣,都得到了回收。进入最终处置环节的部分,也就成了真正无用的垃圾。和发达国家相比,相对来说,我国的劳动力要廉价得多,通过人工来进行分类收集,不仅可节省开支,同时还可解决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吃饭问题。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回收体系。

  但是,这种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的废物回收更多体现为经济现象,主观上不是为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面对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这类回收体系是脆弱的。徐海云分析,当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后,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生产使得工业产品极大丰富,产品成本相对于人们收入水平大幅度下降,有一部分废弃物的回收就不再有利润或利润很低;如果仍然按照原有的机制运行,这部分废品就不会有回收者回收,消费者也不会收集。例如,现在废塑料袋、废布和牙膏皮(当然牙膏皮也变成了塑料包装)等就很少回收,废品回收者更愿意回收利润更高的家用电器、废旧手机等电器电子产品。没有利润或利润很低,收废品的当然就不会收,要促进回收,就要使回收利用系统的各个环节能够按照经济规律运行起来。

  徐海云说,我们目前还习惯于出售废品,还没有思想准备在把废品送给回收者的同时支付相应的回收处理费。——如果要回收价值较低的废旧物品,就需要采用类似的机制(也许在消费品出售时就预提这部分费用更具有操作性)。

  显然,根据环境保护(或者说生活垃圾处理)需要的分类回收,与根据市场需求的分类回收是有差别的。简单地说,从生活垃圾处理需要,应该把一些家庭有毒有害垃圾(如废旧灯管、废旧药品等)和厨余类有机物尽可能各自收集起来。单独收集这些垃圾,不仅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而且每年还要付出几百元的收集处理费用,这需要政府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但我们准备好了吗?

  垃圾资源化利用应该实现高水平的清洁生产过程

  我国垃圾中材料的回收率不比国外的低,但在利用过程中缺少规范和监督;近年来我国市场上出现的许多假冒伪劣产品和不适当的垃圾资源回收利用有关;垃圾资源化“清洁、安全、环保和经济一个不能少”。

  除了废品收集过程的无序性,我国垃圾在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也存在问题。由于长久以来我国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由从业者自发组织,管理比较松散,完备的监督管理体系至今没有形成。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聂永丰说,我国垃圾的材料回收率不比国外的低,问题在于如何利用。他认为,我国垃圾资源化是建立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的客观的回收利用,没有办法控制其流向,在利用的过程当中,技术水平较低的利用,容易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不该利用的也利用,产生质量不合格产品。目前,对于这些废品流向的监督和管理整体上显得比较混乱。

  徐海云认为,垃圾中废品的回收利用也要像清洁生产一样注重清洁回收利用。近些年来,社会上假冒伪劣产品猖獗,许多假冒伪劣产品和不适当的垃圾资源回收利用有关。例如将收集的“地沟油”添加到食用油;将过期的火腿肠再重新加工回用拌入新火腿肠等。

另外,他介绍说,分类回收的效益要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高度去认识。他给记者列举了一系列实例:十多年前,有些地方将猪放养在城市垃圾堆,以垃圾堆中的剩饭与剩菜作为食料,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的有效方式,并没有想到其潜在的危害;一些企业雇用廉价的农工,将城市垃圾中拣出的塑料袋冲洗后造粒回收获得利润,并大力宣传,许多人并没有想到其冲洗产生废水未经处理排向周围环境造成的损失,会比它获得的利润大;更有甚者,把医用绷带、医用弃棉等做成“垃圾棉被”而造成社会危险。由此,他认为,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亟待规范。

  另据了解,在奥地利的商场中,利用废纸再生生产的手纸旁边有“谢谢您使用”的标志,意在感谢购买者为环保做出了贡献。因为再生纸比其他原料生产的手纸还要贵。徐海云说,从生活垃圾分选出某些材料去生产产品,如废塑料制油、垃圾制压缩板等,如果我们清楚地告诉消费者,消费者欣然接受,我们称其为资源回收利用;但如果不向消费者说明,那么这些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有什么区别呢?

13、水源地水质“极差”广州西部守着珠江没水喝

来源:南方日报2009-05-21 08:51袁丁 曾妮 实习生 杨淑芬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traditional/803681242867080_1.shtml

连续两年,广州西部水源地因为污染问题都被省环保局、省监察厅列入联合挂牌督办“黑名单”,省环保局环境监察分局局长周全更在通报会上直言,由于积重难返,估计这一问题今年内难以得到彻底解决。位于西部水源地内的三家水厂,每天向广州市民提供220万吨自来水,占全市供水量的45%。然而当记者日前走访这三家水厂的取水口时,映入眼帘的却是沿江而下的水浮莲、飘散的生活垃圾和直通水源的臭河涌。严重的水源地污染,已经让广州西部地区陷入“守着珠江没水喝”的尴尬境地。

饮用水源水质未完全达标,是否意味着自来水也有问题?对此,广州市自来水公司近年来多次明确表示:“广州的自来水水质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市民可以放心使用。”原水水质和出水水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居民使用的自来水是从饮用水源地抽取原水,通过管道送到厂内处理系统,经混凝、反应、沉淀、过滤、消毒5道处理工艺,加工生产出的产品,出厂水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数据

水源地水质竟为“劣五类”

根据省环保局日前公布的数据,去年全省只有广州和深圳两市的饮用水源水质未能完全达标,其中广州的达标率为81.0%,比2007年上升5个百分点,但西部水源水质污染仍较重,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粪大肠菌群、石油类、氟化物等。据介绍,广州西部水源主要包括流溪河下游、巴江(白坭河)、珠江西航道,是江村、石门、西村三家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生产的自来水主要供应白云区和老城区。

由省环保局实时更新的水源水质月报结果则显示,今年以来,广州西部水源地水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4月,江村、石门、西村三家水厂水源地水质均为“极差”,水质指数超过150,达到了“劣五类”水标准。相对而言,广州沙湾、西洲、新塘等水厂的水质则基本保持在二三类水的水平。环保专家介绍说,根据国家水域功能分类,水源水质应该至少达到三类标准,而水质一旦达到最差的劣五类,即表明水体已经基本丧失使用功能,连农业灌溉和景观用水的要求都达不到。

◎原因

保护石碑挡不住民宅工厂

为何西部水源治理如此艰难?其中既有地质构造的客观因素,更有人为规划、管理不善造成的积弊。

从地理位置来看,广州处于西江、东江、北江的最下游,由于特殊的水文条件,广州可利用的水资源基本上是地表径流,没有蓄水直接供城镇使用。枯水期北江水无法进入珠江西航道,本地径流量小,水环境容量小,水体纳污和自净化能力差。同时该河段又属于感潮河段,污水在潮水的顶托下滞留在河道,污染物很难稀释、降解。此外,上游来水水质差也进一步恶化了西部水源水质。

西部水源流经区域人口、产业的快速积聚,更让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水源地环境难堪重负。无论是西村水厂的水源卫生河、石门水厂的水源珠江西航道还是江村水厂的水源白海面涌,早年都是人迹罕至的农村地区。但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水源地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民宅居或工厂的侵占。其中卫生河两岸全是大型客运货场,而本世纪初水质仍然良好的白海面涌,近年来一度成为附近养猪场的排泄池,水质急剧恶化,目前已经成为三大水源地中最为肮脏的一个。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虽然早在1988年广州市环保部门就在水源地周边立碑标识,要求污染源远离取水口,但在现实中,这些石碑早已被民房、车场乃至工厂包围,几成“聋子的耳朵”。

根据环保部门的统计,广州西部地区还有40多条臭河涌直接排入流溪河和珠江西航道,最终对水源地构成威胁。这些河涌都处于城乡结合带,工厂民宅林立,生产、生活污水直排防不胜防。

导致西部水源污染久治不愈的另外一个人为因素,则在于西部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的缓慢。按照当初的规划,西部四大污水处理厂本应在2006年年底即可建成。然而时至今日,四家工厂中的“绝对主力”,处理能力达15万吨/日的石井污水厂,竣工日期不得不一拖再拖。在其建设过程中,光选址就耗费了一年多时间,前后三易其地。现在,该污水厂的建设又因为拆迁补偿问题,卡到了管线铺设环节。

■历史

政府常年整治却事倍功半

去年,广州西部水源污染首次被省环保局列为督办案件后,广州市也对164家污染企业实施了挂牌督办,其中位于西部饮用水源地内的就有78家。这些督办企业目前都完成了整改或者已经关闭、搬迁。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日前还透露,广州将进一步清理饮用水源污染源,直到把位于西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221家工业企业全部迁出或关闭。

这些措施,使得广州水源水质达标率一直呈现上升势头。但这也并没有改变西部水源地水质在全市垫底的地位。

◎展望

广佛合作共治西部水源

在“守着珠江没水喝”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现实的情况下,广州必须考虑:西部地区200万人的饮水安全如何保障?

去年年底,酝酿多时的广州西江引水工程终于开工,这也意味着广州西部水源将不再从本地取用,而代之以高质量的西江水。

建设中的西江引水工程取水点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西江思贤滘下陈村,计划每日取水规模350万立方米。工程将建设取水泵站、中途加压泵站、配水泵站各1座。通过铺设2条直径为3.6米、单管长46.5公里的原水主干管,以及共计23.8公里的原水支管,西江水将以“全密封”的方式输送到广州,再进入江村、西村、石门三间水厂。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西江引水工程规划取水量完全能“喂饱”上述三间水厂,保证城区供水量不出现下滑。

根据计划,西江引水工程将于明年9月完成主体工程,届时广州白云区、荔湾区、越秀区及天河区部分区域的市民都将喝上西江水。

广州水务部门同时也强调,西江引水并不意味着弃用西部水源,今后西部水源也将作为广州的备用水源加以严格保护。为此,广州将继续推动西部水环境整治,通过石井污水处理系统以及白云湖等工程,逐步改善西部取水点的水源。

已步入快车道的“广佛同城”,更让人们对广州西部水源地水质的改善充满期待。就在上月,广佛两市环保部门商定,今年重点推进广州西部水源地附近跨界河涌花地河、秀水涌、窖口涌、五眼桥涌、芦苞涌及白坭河的整治;明年6月前,共同完成相应的截污、堤岸整治等工作。此外,两市环境监测站还将联合在佛山水道、西南涌(官窑涌)、九曲河跨境河流布设交接断面,开展水质监测并通报监测结果。今年10月底前,两市将联合开展一次突发跨界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演练。

■西村水厂

水源保护碑立在货场角落

取水点位置:卫生河

供水能力:100万吨/日

供水地区:老城区

主要污染物:氨氮

西村水厂的取水点位于罗冲围附近的珠江西航道上。从这里取水后,江水通过一条人工开挖的卫生河送至水厂。记者来到增槎路边,卫生河从这里通过。记者注意到,卫生河两岸漂浮着不少水葫芦,还露出黑色的底泥,河水看起来有点浑浊,但还好没有异味。路两旁竖起了铁丝网,禁止人接近水源地。但记者看到岸边有三四个人正用一张大网将卫生河拦腰截断,原来是正在网鱼。记者问其中一个人:“这里水干净吗?鱼能吃吗?”他盯着记者说:“你喝自来水吗?这水就是你每天喝的水!”

根据《广州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卫生河两岸纵深100米都是水源保护区,但该河道沿途经过的地方有居民住宅、工厂厂房、个体摊档等,因此一直以来都很难避免各种污水、杂物甚至有害物质对河道的污染。近几年来政府曾多次整改,如今两岸的饮食店已基本被肃清,但周边村民兴建的民居和逐渐兴起的大批物流站场,依然大量侵占水源保护区。在卫生河北岸的一间大型物流货场的角落里,记者就找到了一块由广州市环保部门在1988年竖立的水源保护石碑,车轮滚滚,似乎谁也没有人去留意它的存在。

■石门水厂

多条污水涌连通珠江

取水点位置:珠江西航道

供水能力:80万吨/日

供水地区:老城区

主要污染物:氨氮

石门水厂取水口位于珠江西航道上,三个巨大的取水泵站立在江中,市民每日饮用的自来水就从这里来。沿着江边崎岖的小路走来,靠江边的一侧是一排砂石场,本报记者曾经曝光的废品收购站现在已经搬走;另一侧则是农田和鱼塘,还有不少民居。

沿着珠江岸堤走过,一路不断看见与河涌相连的排水口水闸,水闸的一边是珠江西航道,另一侧则是污浊的河涌。由于连日大雨,水闸常会打开,河涌的入水口处已经积聚了大量的水浮莲,根本看不到水面的颜色,说明这里水质呈现富营养化“症状”。除了水浮莲外,被大雨冲入珠江的还有饭盒、塑料袋等大量生活垃圾。在最北侧的取水泵站东南不到30米的地方,一栋居民楼孤零零地立在岸边,从居民楼向外伸出几条水管,从水管下的水迹不难看出,这家人平时的生活污水就是这样直排入珠江的。

在石门水厂取水点的对岸就是佛山,岸边矗立着新建成的十余栋高层住宅楼。据了解,珠江西航道是广州的水源保护地,但在佛山却不是水源保护地,因此不像广州这样有种种保护措施和排污限制。记者昨日在岸边远眺佛山水道,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量水浮莲自上游漂来,浮在西航道江面上。

■江村水厂

一度成为猪场排泄池

取水点位置:流溪河支流白海面涌

供水能力:40万吨/日

供水地区:白云区

主要污染物:氨氮、粪大肠杆菌

白海面涌是三个取水口中最远离闹市区的一个,但是污染情况却更加触目惊心。记者昨日几经辗转,终于找到这条位于流溪河上游的小河涌,只见狭窄的涌面浑浊不堪,大概由于天气热,水下不时有气泡溢出,伴有阵阵黑泥涌出,看上去就像是绿色的水面上长满了了黑斑。

记者沿着河涌岸向上游走去,一路上可以看到水面上漂浮着白饭盒、塑料袋等各种生活垃圾,还有水葫芦。离河涌岸边三十米处有一个鱼塘,有人在鱼塘上搭了一个简易厕所,排泄物直接排进鱼塘里。鱼塘边还立着一块“广州市一级水源保护地”的石碑,上书:“此界至陆域禁止放牧、堆放有害物和设立码头、厂房、盛水坑、污水渠、排污口等。”但石碑旁就有一个鸡棚,十几只“走地鸡”正忙着在地上啄食。而在河涌边另一块水源保护区石碑旁,一棵小树的枝桠上挂满了被人丢弃的破衣烂衫,发出一股酸臭味。

记者在现场看到,河涌一侧平整出一大片空地,据了解,这里原来是一大片养猪场,猪粪时不时直排入河,导致大肠杆菌严重超标。上个月,城管部门要求养猪户清拆猪棚,“消灭”了这个污染源。河涌另一侧原本也有一些猪窝,现在也只留下了空荡荡的猪棚。但水面上仍有一些类似猪粪的黑色絮状物漂浮,一阵风吹过,就传来一阵几欲作呕的腥臭。

走访过程中,记者曾向一名路过的居民询问河涌情况,对方回答说,自己只晓得前面一点就是流溪河,至于这条河涌,自己连名字都不知道。“只晓得这就是条臭河涌!”

14、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环保高压线岂能不带电?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5月21日曹家新

http://env.people.com.cn/GB/9338789.html

  在目前全国上下都在保增长、扩内需的大背景下,各级环保部门尤其要坚持原则,保证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特别是要对那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建设项目设置防火墙,把不能审批的及需要严格控制的项目,包括“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看成是一条高压线,不能碰更不能越线。

  在现实中,人们不难发现,一些地方的环保高压线就是不带电。君不见,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依然在顶风上马;私设暗管偷排漏排的企业还在一些地方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弄虚作假、污染环境的违法者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事实上,触犯环境法律的人多,但触电的人却很少。

  笔者以为,这些地区的环保高压线之所以不带电,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电厂”不发电。这些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往往比较严重,致使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薄弱,大多数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事件,不得不靠上一级环保部门来解决。二是“输电线路”不通畅。笔者曾听到一位基层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说过,他们有3个不敢查:对开发区不敢查,对重点保护企业不敢查,领导不点头的不敢查。有了这么多的约束,当地环保部门还如何对这些排污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三是“变压器”输电不规范。在一些地区,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当地环保部门往往不能独立办案,有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案件的处理受到了来自地方政府行政命令的影响,导致同样的违法行为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事实上,这些地区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案件的处理上,往往是立案的多,处罚的少;通知上的处罚数额大,实际执行的数额小。正是这种执法不公的现象保护了少数企业的既得利益,使得“少数人受益,多数人受害,环境损失最终由社会埋单”的现象屡屡出现。

  高压线因为其有强大的电流而让人生畏,不敢靠近。可一旦高压线不带电,就变成了普通的线路,成了聋子的耳朵,纯粹是个摆设。在环境执法中,要是容忍这种有法不依现象的存在,就会使环境法律法规形同虚设,这比没有这些法律法规更加可怕。因此,我们要以环境法律法规为准绳,保障和弘扬环保正义,使各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违法行为得到有力打击和严厉惩处。否则,我们的生存环境将得不到有效保护,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也会受到影响。

  让环保高压线带电,是保护环境、维护民生的重要课题,急需加以解决。高压线有电了,各级政府就能自觉地以人为本,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的落后观念,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与此同时,广大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义不容辞地履行好包括环境责任在内的社会责任。毕竟,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总之,宁愿减少一点GDP的增长,也不能触碰环保这条高压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更高层面上加快科学发展的步伐。

15、慎重对待发展中的环境代价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05月21日 李攻

http://finance.ifeng.com/news/opinion/mtgc/20090521/687854.shtml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缺水的地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水资源的缺乏。”包思勤告诉CBN记者。

而从现实情况看,支撑内蒙古经济发展的许多大项目都是高需水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王来喜教授告诉CBN记者,从2002年开始内蒙古GDP增速连续数年高居全国第一,但这种快速增长也是以高投入、高消耗来推动,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代价的。

王来喜曾做过一个测算。从1987年到2005年,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代价超过了经济增长的绝对量。2004年,内蒙古的GDP总量为3041亿元,而按照计算经济代价的方法得到该年度经济增长成本为4805亿元,为GDP值的1.58倍。

自治区环保局局长苏青则表示,内蒙古主要的产业结构是资源型和重化工型,这个比重大概占到了全区产业比重的50%以上,由此带来了新的污染增加。据环境保护部统计,从2006年到2008年,3年内蒙古二氧化硫平均每年以12万吨的速度在增长。

内蒙古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鄂尔多斯[12.60 -5.90%]曾是一个污染的重灾区。在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过程中,曾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与晋陕宁毗邻地区形成了东西两个污染“黑三角”。

内蒙古自治区对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视。在今年的区两会上,明确提出,要按照“谁受益、谁出资,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督促企业落实环境保护、治理和恢复责任,决不允许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代价留给社会、留给子孙后代。

包思勤告诉CBN记者,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鄂尔多斯已经有充分的财力进行环境治理,环境状况已经大为改善。

但是,正处在大发展“初期”的内蒙古其他一些盟市又面临了鄂尔多斯同样的问题。“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包思勤说。

16、环境问题无国界 世博会从奥运会学到什么?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5月21日 徐琦

http://env.people.com.cn/GB/9338747.html

  沙尘暴的扩散能力有多强?

  据研究表明,每年冬春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荒漠的沙尘暴,不仅会影响我国北部广大地区,还将大量沙尘通过在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一直传送到北美洲。而卫星观测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研究成果,来自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沙漠、黄土高原的浮尘能飘到日本、朝鲜,最远则可到达夏威夷。

  沙尘暴的例子让人类再次领教了“环境问题无国界”的深刻含义。尽管人类人为地把地球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域,但污染因子却不受这些约束。也正因为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所以各国正积极在环境保护领域寻求团结与合作。

  不只是沙尘暴,大气污染、水污染、固废污染等各种环境污染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而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采取联防联控措施是防治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去年,北京奥运会依靠华北6省市联动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成功实现了蓝天大满贯,空气质量全部达标,其中有13个一级天,比例高达54%,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夏季单月一级蓝天纪录。这一环境管理方式的创新,不仅实践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兑现了环保承诺,也为世界提供了在一个发展中大国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推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全新案例,北京因此获得了首届“体育与环境”大奖的荣誉。

  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显然已经启发了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

  相比奥运会来说,世博会的会期更长、内容更广泛。围绕实现“绿色世博”目标而进行的区域环保合作规划已经初见端倪。近日,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长三角地区环境保护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基本确定了今年苏、浙、沪两省一市环保合作的具体工作方案,标志着长三角地区环境保护合作工作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根据目前已经公布的工作方案,我们发现,长三角的跨区域环保合作方案相对于北京奥运期间的区域大气污染防控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升级版。因为这样的合作,已经不再仅仅是针对某类污染进行围追堵截的阵地战,而演变为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法规政策统一化、监管执法同步化的环境同治新格局。

  除了由上海牵头开展的加强区域大气污染控制工作,以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环境保障为核心,研究制定并落实区域联动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外,由浙江省环保厅牵头开展的健全区域环境监管联动机制,将通过建立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交流平台,加强长三角地区联合环境执法,共同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处置等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提高区域危险废物应急处置能力;而由江苏省环保厅牵头开展的完善区域绿色信贷政策,将在制定《长三角地区企业环境行为信息评级标准》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企业环境行为信息评级,两省一市环保部门联合或分别向社会公布绿色和黑色企业名单,并加强与金融主管部门的沟通合作,将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银行机构,纳入银行征信管理系统,作为审批信贷业务的重要依据。

  针对奥运会和世博会这样的历史性盛会而建立起来的区域环保联防联控机制虽然具有重要的标本意义,但毕竟带有时间和地域方面的局限性,要真正建立有关区域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无疑还需要探究更多有关环境污染物扩散的规律,以及同时适用于各区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管理政策。

  在今年“两会”期间,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曾表示,根据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总结的经验,我国将从“十二五”开始用区域联防联控手段治理大气污染,以改变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各自为战、效果欠佳的局面。目前,根据大气环流和污染物的输送情况,我们可以初步进行重点大气污染的区域划分。据此环境保护部已初步确定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有3个,即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其实何止大气污染,在水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等多方面,都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推行更深层次的区域环境合作。

去年,我国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各城市几乎同时意识到了一个环保事业的重大机遇:那就是建立环境同治的协调机制,形成统一的环境管理、监察、监测管理体系,促进环保深度合作。相信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将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环保新道路,依据环境科学的生态定位构筑生态安全格局,真正实现区域发展的协调多赢。

17、防止物种入侵先把危害讲清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年05月21日 武卫政

http://env.people.com.cn/GB/9338548.html

  专家们经过细致研究得出一个结论,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中近40%属有意引进,近50%属无意引进,只有少部分自然传入。有意引进和无意引进的外来物种占了大头,说明人们对它们的危害性认识不够,防范不力,其思想根源是对自然生态的无知与无畏。

  在这里,“无知”并非谴责,“无畏”亦非赞扬。说无知,是许多人确实不知道一些外来的花草虫鱼繁殖力惊人,导致生态失衡,酿成灾害。说无畏,一方面是有的人不了解物种入侵的情况,在贸易、运输事务和旅游观光活动中无所顾忌;另一方面也指有人已经得到明确的“有害”警告,却置若罔闻,为了某种利益强行引进外来物种,给生态环境带来莫大风险。

  保护生物多样性与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回避不了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公众不能一无所知,决策者必须头脑清醒。保护一个国家的生物多样性,着眼点在“不减少”,就是防止生态破坏造成动植物物种濒危和灭绝。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着眼点在“不添乱”,也就是避免“引狼入室”而伤及“自家孩子”。引进外来物种“不添乱”,是保证本国生物多样性“不减少”的重要一环。

  需要说明的是,外来物种不全有害,我们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它们一概拒于门外。粮食作物中的小麦、玉米,蔬菜中的胡萝卜、黄瓜,水果中的菠萝、西瓜,城市草坪上争奇斗艳的外来花木,动物园里活泼可爱的外来动物,都是外来的朋友。它们经过自然的选择,安居于生态系统,其生长发育均在人力掌控之内。而被称为“入侵物种”的那些家伙就大不一样,进攻性极强,在现实中有触目惊心的劣迹,我们岂能掉以轻心,疏于防范?

  防止物种入侵,闭关锁国显然不行,可取的办法是在消除无知、善解无畏的基础上科学应对。所谓善解无畏,就是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就是要敢于攻坚克难,与“入侵之敌”打持久战。在此行动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专家,如果专家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把物种入侵的危害讲充分,就可以引导更多的人擦亮眼睛,及时发现有害外来物种。最有行动力的是各级政府,如果决策者都能从全局高度认识物种入侵的危害,摒弃地方和部门利益,动员各方力量投入防治,把住源头,及时清除,阻击“不速之客”的战斗必然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