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8
五月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财经网: 环保争议激烈 南沙炼化合资项目终将迁址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090514/17476226992.shtml
2、钦州日报: 周生贤: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大项目建设
http://www.gx.xinhuanet.com/pbg/2009-05/15/content_16535913.htm
3、解放网: “呼唤绿色中国”环保活动首站上海
http://www.jfdaily.com/jsbb/shanghai/200905/t20090515_640224.htm
4、新华网: 气候变化委员会呼吁富裕国家增加对穷国援助
http://env.people.com.cn/GB/9304885.html
5、新华网: 中国将投资430亿元系统整治长江干线航道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6943
6、生意社: 吉林化纤化工厂气体泄漏 “毒”源仍未找到
http://www.stockcity.cn/CaiJing/guonei/200905/1733889.html
地方信息:
7、南京日报: 江苏省跟踪审计太湖治污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802361242351269_1.shtml
8、齐鲁晚报: 环保不达标不能评先进 "环保门槛"绊倒高密19家企业
http://env.people.com.cn/GB/9305017.html
9、新华网: 贵州探索农村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结合机制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5/14/content_11374454.htm
10、山西商报: 山西:2009年继续实施“环境污染末位淘汰”
http://info.pf.hc360.com/2009/05/150958113007.shtml
11、春城晚报: 中国银行四十亿贷款授信助昆明治理滇池
http://news.h2o-china.com/market/project/802281242349889_1.shtml
12、河北青年报: 河北省对6起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实施省级挂牌督办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market_supervisor/802191242348328_1.shtml
人与自然:
13、湿地中国: 中国建立大鸨保护与监测网络
http://www.shidi.org/sf_6BE1F08BC75B48269EB32330479407D1_151_cnplph.html
14、新浪科技: WWF等呼吁抵御外来物种慎买宠物龟
http://www.wabei.com/news/200905/206076.html
深度报道:
15、生态环境与保护: 北京水资源的窘境与出路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802291242350063_1.shtml
1、环保争议激烈 南沙炼化合资项目终将迁址
来源:《财经网》2009年05月14日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090514/17476226992.shtml
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发来声明,承认将从南沙迁址;项目可能落户广东湛江或茂名
【《财经网》广州专稿/实习记者 王珍 记者 陈竹 罗洁琪】因激烈的环保争议搁置近两年之后,中国最大的合资炼化项目——中科南沙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终将迁离广州南沙,成为继厦门PX项目迁址事件后,第二个因环保争议而改变投资地点的百万吨级以上石化项目。
科威特石油国际有限公司(下称科威特石油公司)5月14日向《财经》记者发来的声明称,考虑到环境因素,中科南沙炼油化工一体化合资项目,将从广州南沙迁址到其他地区。合资方除了中国石油(13.10,-0.01,-0.08%)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和科威特石油公司,还包括“其他在炼油与石化领域的国际伙伴”。
早在2005年,中科双边签署谅解备忘录,拟建立合资大型石化项目,项目选址中国广东省南部的南沙地区,炼厂所用原油将全部由科威特石油公司提供。预计项目年产能为15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按年将超过100万吨,规模超过了投资40亿美元的、位于福建的中国-沙特石化项目。
2006年6月,中科南沙炼化一体化合资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2007年11月起,中科南沙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在广州南沙港区陆续展开。项目的土地平整工程招标工作已自2008年1月起展开。
科威特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萨阿德•舒韦布(Saad Ali Al-Shuwaib)在去年底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透露,该项目由科威特石油公司和中石化共同建设,投资约为80亿美元-90亿美元,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合资炼化项目。
然而,由于该项目所在地南沙,位于广州市最南端,处珠三角几何中心地带,环境界人士对于项目的选址持反对意见者为数众多。近年的广东省两会上,亦屡屡有人大代表联名上书,力谏南沙炼化一体化项目迁址。
中科两方于2009年5月11日在广东省签署的、关于建立和发展炼化一体化合资企业的《谅解备忘录》特别指出,双方已同意将合资项目“从环境上具有挑战性的南沙迁址到其他地点”,因为“南沙所完成的高质量环境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即将获得批准”。
据《财经》记者了解,该项目将迁址到广东省内的另一城市,很可能落户湛江或茂名。
中石化信息处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新址目前尚未确定新址。由于南沙未能通过环保评估,很多工作要从头来过,包括对其他备选地址进行评估。
在同意迁址的同时,科威特方面目前十分担心项目的进展。科威特石油公司发布的声明着重强调,中科两国政府已在《谅解备忘录》中同意加速合资项目的进展,预计2013年年底投产。
作为项目的主要合资外方,科威特石油公司成立于1980年,是科威特境内惟一拥有石油开采、生产、冶炼、运输、销售等资质的国家公司。
中石化信息处负责人称,目前尚不清楚其他国际石油石化公司的入股计划。但据路透社5月12日的报道,科威特石油部长谢赫•萨巴赫曾明确表示,另两家国际伙伴分别是壳牌和陶氏化学,这两家企业将在合资公司中各自持有10%的股份。
壳牌中国的新闻发言人栗陆莎对此不置可否,但她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壳牌对中国下游市场重要的投资机会持欢迎态度。”
此前,中石化一直委托其控股子公司广州石油化工总厂(下称广石化)来推进南沙石化项目。广石化的有关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广石化的领导最近已在内部会议上通报了南沙石化项目迁址的信息。
前不久,广石化搬迁去南沙的方案也遭到了广东省发改委的否决。上述广石化有关人士认为,广东省发改委的否决意见中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南沙不宜发展石化工业;第二,目前广石化不宜搬迁,更不宜搬迁至南沙。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教授,近几年来一直反对南沙石化项目。他认为,广州一直是河口城市,而南沙是广州建设滨海城市的重要环节。不仅要从环保容量考虑,更要从南沙对广州的意义来考量,在此处放置石化项目是不合适的。
周永章对记者表示,已于周二(12日)从广州市发改委有关人士处获悉了该项目迁址的消息。他认为,广东决定不在南沙上石化项目是明智的。“这是吸取了厦门PX项目的教训,也是吸取了民间、学界的意见而作出的科学决策,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
对于中科石化项目将落户何处,湛江和茂名在目前敏感时期都表现得很谨慎。
茂名市发改局的有关人士8日在回答《财经》记者询问时,表示没听说过南沙石化项目将搬到茂名,“哪有那么快呀”。
而湛江市政府的有关人士13日则向《财经》记者表示,广东省确有将南沙石化项目搬迁到湛江的想法,但是现在还没有落实。
上述广石化有关人士认为,该项目最终落户湛江的可能性更大。他表示,茂名已经有很大的石化项目,若新项目再置于茂名,对均衡布局不利。“而且,茂名毕竟是陆上城市,不如靠近海边的湛江有地理优势。”
2、周生贤: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大项目建设
来源:钦州日报2009-05-15
http://www.gx.xinhuanet.com/pbg/2009-05/15/content_16535913.htm
昨日,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中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炼油工程调研时提出,努力建设与广西秀美山川相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炼厂。
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马飚、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檀庆瑞、自治区北部湾办常务副主任陈瑞贤、自治区环保局局长梁斌、副局长梁鹏;市委书记汤世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洲,副市长郭元亮,市政府秘书长陆钦华等陪同调研。
国家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舒庆、总量司司长赵华林、生态司司长庄国泰、核安全司司长刘华、环评司副司长赵维钧、办公厅副主任付朝阳等陪同调研。
中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炼油项目于2006年年底启动,工程总投资150多亿元。据介绍, 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和“与广西秀美山川相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炼厂”的建设目标,环保设施投资超过8亿元,占总投资6%左右。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坚持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坚决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和清洁生产理念,全面落实“三废”处理和污染预防措施,污水处理严格按照一级排放标准进行设计,主动将污水处理能力由环评时的800m3/h提高到1000 m3/h,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的可靠性,环保投资比环评时增加了1亿元。与此同时,为切实保护地下水和土壤,项目业主还采取了有效的分类分区防渗措施,对易发生跑冒滴漏的原油、成品油、芳烃罐区和中间原料罐区实施最严格的防渗标准,这一项环保设施又另增加投资1250万元。工程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后,产品质量全部达到欧Ⅲ标准,其中部分达到欧Ⅳ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控制在国家核定的指标之内,污水排放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清洁生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在中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建设现场,周生贤听取了情况介绍,并察看了中控室和施工现场,对项目的环保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周生贤指出,中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炼油工程作为国家级重大建设项目,环保措施很到位,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建设与广西秀美山川相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炼厂”的目标名副其实。与此同时,还要吸取经验教训,推动科学发展。他表示,环保部作为国家主管环境保护的部门,全力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大项目建设。 (田时胜)
3、“呼唤绿色中国”环保活动首站上海
来源:解放网2009-05-15
http://www.jfdaily.com/jsbb/shanghai/200905/t20090515_640224.htm
即时播报记者孔同报道:由环境保护部和世界银行共同主办、挪威驻华使馆赞助的“呼唤绿色中国”环保系列活动首场活动在上海市举办。
此次上海系列活动国际研讨会,回顾了中国与世行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展望了进一步合作的前景,就当前国家和上海所关心的环保问题,如中国“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挑战及机遇、绿色世博-上海环境保护概况、构建生态城市和中国水污染防治现状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呼唤绿色中国”环保系列活动在上海首站活动结束后,还将于近日分别在南京、武汉和长沙举行三场活动。
4、气候变化委员会呼吁富裕国家增加对穷国援助
来源:新华网2009年05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304885.html
新华网联合国5月14日电(记者 王湘江 白洁)总部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气候变化委员会14日在这里发布报告,呼吁发达国家在兑现现有援助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用于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资金。
这份名为《缩小差距:发展中国家如何减少灾害风险与适应气候变化》的报告说,穷国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者。在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发达国家承诺要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后果,除非这一承诺得到落实,否则发展中国家不会同意通过新的全球性气候变化框架性公约。
报告说,由于各国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动作缓慢,因此未来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发达国家不仅应兑现将其国民总收入的0.7%用于官方发展援助的承诺,还要在不影响现有发展项目的情况下提供新的、额外的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
报告说,援助应优先提供给最为脆弱的非洲和小岛屿国家。作为第一步,发达国家应立即提供10亿至12亿美元,帮助那些已经受到气候变化冲击的最为脆弱的低收入国家。
气候变化委员会是由瑞典政府2007年发起组建的,由13名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知名人士组成,瑞典国际发展合作大臣古妮拉·卡尔松担任委员会主席。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及其与发展和减灾之间的联系,以及国际社会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相关领域的能力建设。
5、新华网:中国将投资430亿元系统整治长江干线航道
来源:新华网 2009年5月1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6943
新华网武汉5月14日电(田建军 王取发)由中国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财政部编制的《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日前正式获国务院批准同意。根据《规划纲要》,到2020年,中国将投入430亿元用于长江干线航道的系统整治和装备建设,大幅提升长江干线航道通过能力。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局长熊学斌介绍说,《规划纲要》根据沿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结合长江航道实际情况,对2003年原交通部批复的《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中的干线航道建设标准和规模进行了调整,并根据目前长江干线航道主要碍航航段自然条件和研究成果,初步测算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整治投资需430亿元,其中航道治理300亿元,装备建设130亿元。
《规划纲要》表明,到2020年,长江干线航道通航条件将明显改善,长江口水深航道逐步向上延伸,中游航道通航标准进一步提高并基本畅通,上游航道通航条件全面改善,长江水运基本适应沿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据悉,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2000年以来,长江干线货运量持续保持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8年突破12亿吨,连续4年居世界内河货运量首位。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海船进江和干支直达运输需求趋于旺盛,长江干线年货运量将达到18亿吨。
长江是世界上少有的季节性大型河流,上中下游航道条件差异性大,经过多年整治,航道航行条件虽然得到很大程度改善,但由于全航段系统治理不够,再加上航道养护和维护设施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应对突发碍航事件能力弱,现有航道标准和通过能力已不能充分满足长江水运发展需求。
6、吉林化纤化工厂气体泄漏 “毒”源仍未找到
来源:生意社2009-5-15
http://www.stockcity.cn/CaiJing/guonei/200905/1733889.html
14日晚间,吉林化纤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吉林化纤(000420,SZ)发布公告表示,从5月4日开始,公司多名工人相继出现头晕、呕吐、胸闷、嗓子发干等症状,目前已有55名员工住院治疗,397名员工在医院打针观察治疗。
集体中毒的原因并未得到确认,目前吉林化纤怀疑是不明有害气体侵入厂区内所致。但本次事件已经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了负面影响,公司长丝生产线从5月13日起停产,不过短丝生产正常。
据悉,中毒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已经安排了当地职业病医院、吉化医院,第三医院为定点医院,并对化纤职工提供免费体检,环保部门也开始每天都在吉林化纤集团托普公司晴纶纺纱厂附近检测,当地安监局也到上述化工厂检查。
仍在寻找“毒”源
吉林化纤集团是一家国有企业,其中化纤及纺织纱线生产是其主营业务之一。托普公司的有关员工13日称,对于中毒的具体原因现在还不清楚,中毒员工是该公司下属的一个工厂的,位于当地的经济开发区内。
据了解,从4月23日起,吉林化纤集团员工就闻到刺激性气味,并陆续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周身无力,他们怀疑是化纤集团西侧的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异常排放引发。据记者调查,从4月24日收治第一名患者之后,吉林市各医院已经接诊有反应人员约千人次。
在吉林化纤集团托普公司晴纶纺纱厂附近有一家新建的化工厂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这个工厂主要生产苯胺和硝基苯。该公司企管部一位王姓主管对记者称,因为吉林化纤员工中毒一事,该厂4月30日已经停产了,当地环保、安监局的相关人员这几天常到公司。
“中毒是因为化工原料造成的,到底是那个公司的有毒的‘气体’跑出来了,当地环保部门也没有找到。”上述人士说。目前,吉林市政府已要求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公司的苯胺车间停车整改。环境检查、环境监测人员仍在现场进行24小时跟踪检测。
附近工厂生产苯胺
这家新建的化工厂是由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2007年投资建设。记者获悉,该厂总投资6亿元,一期投资4亿元,建成15万吨苯胺,20万吨硝基苯生产线。二期投入2亿元,建设15万吨苯胺和20万吨硝基苯及苯胺下游产品。届时将达到年产30万吨苯胺和40万吨硝基苯。
该厂企管部另一位人士对记者称,该化工厂今年年初开工试车的,自开工起,工厂内就没有发生过中毒的事件,该工厂员工有400人~500人左右。
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为宋治平。宋治平投资这个化工厂主要是接手吉化爆炸后的苯胺项目。2004年12月30日,吉化股份有限公司102厂合成气车间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并一度造成黑龙江省松花江水质污染。由于上述企业发生爆炸,当地不允许该厂生产,该厂由康奈尔药业公司收购并在吉林市经济开发区选址重建。
7、江苏省跟踪审计太湖治污
来源:南京日报2009-05-15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802361242351269_1.shtml
5年投入580亿元治理太湖,再现太湖美景。记者昨天(5月14日)从省审计厅获悉,我省将对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市太湖水污染治理项目的资金及其绩效情况开展跟踪审计。我市高淳、溧水两县位列其中。
去年4月2日,国务院第三次常务会议批准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确定江苏太湖水污染综合治理10大类634个项目,总投资为583.74亿元,5年内完成。
市审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高淳、溧水位于太湖流域的上游,两县审计项目涉及饮用水安全、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处置、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高水环境容量引排通道建设、生态修复、河网综合整治、点源污染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等。例如,面源污染源就有生活污水排放、化肥、农药、企业排污情况等诸多指标。
据悉,由于太湖治污项目多,投资大,跨多个市,全省审计机关将采取抽审方式进行。
8、环保不达标不能评先进 "环保门槛"绊倒高密19家企业
来源:《齐鲁晚报》2009年05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305017.html
“环保门槛”拦住了19家企业的评优路,记者14日从高密市环保局获悉,在高密市近期连续开展的“ 文明诚信民营企业”等4项评比中,19家企业因环保不达标被取消评比资格。
据介绍,高密市近期连续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文明诚信民营企业”、“ 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4项先进评比。按照高密市政府要求,评比部门在对各企业打分前先把参评名单送给环保局进行把关,如果环保不达标,直接“一票否决”。
高密市环保局在调查中发现,参评企业中,有14家企业没有环评审批手续,1家企业因为没有治污设施而引发市民环境信访,2家企业没有缴纳排污费,2家企业被环保执法部门处罚后未履行行政处罚责任。按照规定,高密市环保局对这些企业实行了环保“一票否决”,直接从参评名单中予以剔除。
高密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企业负责人在被环保“一票否决”后立刻就懊悔了,一位企业老总说,本以为评优和环保之间没什么关系,自己公司参评的“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应该没什么问题,没想到会在“环保门槛”上栽了跟头,看来以后得格外重视环保了。未交排污费的企业也赶快足额缴纳了排污费。
据了解,高密市于年初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活动,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和环保标准,已拒批橡胶、化工等污染项目6个。强化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和综合治理,20家企业被纳入限期转产、搬迁、关停范围。除评先树优外,想获得银行信贷的单位也实行严格的环保把关。(□记者徐炳涛 □通讯员栾厚永)
9、贵州探索农村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结合机制
来源:新华网2009年05月1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5/14/content_11374454.htm
新华网贵阳5月14日电(记者周芙蓉)为寻找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有效途径,贵州省积极探索农村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结合机制,旨在通过各级环保和扶贫部门的统筹协作,探索农村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推广模式或机制。
记者从贵州省扶贫办了解到,贵州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合作示范项目,于2007年起在罗甸县董当乡大井村、榕江县三江水族乡乔尤村、普安县江西坡镇白石村和纳雍县寨乐乡庐山村作为示范点实施。各示范点整合各部门资金600多万元用于农技培训、农房改造、自来水进户工程、排污沟、圈舍改造、沼气池建设、修建垃圾焚烧池、农村社区道路硬化等。通过项目的实施,当地的生态、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贵州农村环境污染日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合作示范项目,能够让村民充分认识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积极参与到发展项目中,提升环保意识,积极引导农民在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过程中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0、山西:2009年继续实施“环境污染末位淘汰”
来源:山西商报2009/5/15/
http://info.pf.hc360.com/2009/05/150958113007.shtml
【慧聪表面处理网】5月13日,山西省环保局列出今年环境污染末位淘汰企业及设施名单,全省共有59家企业将分期分批实施末位淘汰,分别于6月30日、11月30日前整体关闭或关停相关设施。
省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保证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省政府决定2009年继续实施环境污染末位淘汰。今年环境污染末位淘汰设计59家企业,分别为:小店区富达冶炼厂、小店区孙二毛轧钢厂、小店区苗金虎轧钢厂、太原市昌宇玛钢厂、小店区张花轧钢厂、小店区东升铁屑筛选厂、清徐县徐沟机件厂、山西富尔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山西燎原钢铁有限公司;大同市新荣区东村煤矿焦化厂、灵丘县祥明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灵丘县城内砖瓦厂铁选厂、大同市左云县云宝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大同市云光化工厂、大同市云光贸易有限公司;阳泉市郊区炎兴耐火材料厂、平定新鑫碳素有限责任公司、盂县星宇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榆次春光机械厂、山西利民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永大珍珠岩厂、太谷宝根热镀厂;屯留电石厂、屯留县恒鑫电力化工有限公司、沁源县王和镇财源煤矿、襄垣县华洋贸易有限公司、襄垣县宏钰洗煤厂;平顺县社会福利企业公司(安阳村)、潞城市龙信焦油化工厂、长治县西池乡北耳煤矿;泽州县众鑫实业有限公司、陵川县化肥厂、沁水县兴隆冶炼有限公司、阳城县北留热电有限公司;临汾市景鑫源焦铁有限公司、浮山县尧浮经贸选矿厂、汾西县旺达源洗煤厂、汾西县超星洗煤厂;文水文鑫钢铁公司、山西龙鑫钢铁有限公司、恒信钢铁有限公司、山西北泰钢铁有限公司 (山西融盛钢铁有限公司)、交城顺转钢铁有限公司(山西地都钢铁有限公司、交城晋德合金钢科技工贸有限公司)、盘龙兴盛洗煤厂、东剑洗煤厂、马家村洗煤厂、山西顺恒铸管有限公司、孝义市大金钢铁公司;闻喜县铭利达镁厂、闻喜县白玉镁厂、闻喜县海龙镁业有限公司、闻喜县大运镁业有限公司、闻喜县晋新玻璃制品厂、闻喜县友兴玻璃制品厂、闻喜县凹底宏发玻璃制品厂、闻喜县丰源镁业有限公司、闻喜县圣泰镁厂(昌泽镁合金有限公司);原平昊华有限公司焦化厂、郝村耐火材料厂;怀仁县白志宏洗煤厂。其中,除山西富尔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实施整体关闭,拆除全部设施外,58家企业相关设施将在要求时间内实施淘汰,拆除设施。
据了解,对整体关闭的企业,环保部门将吊销证照(许可证、营业执照),拆除产生污染的设备和生产系统供水供电设施。对只淘汰污染设施、不实施整体关闭的企业,将列入环境污染末位淘汰名单的设施彻底拆除;各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内环境污染末位淘汰执行情况负责监督,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督促企业在本通知限定的时间内自行关停列入淘汰名单的设施。对逾期未实行淘汰关停的企业和设施,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依照法定程序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依法实施强行淘汰,由此发生的费用由相关企业承担。
此外,对不能如期完成环境污染末位淘汰任务,随意放宽关闭淘汰标准,不执行停水停电、吊销证照措施,弄虚作假,包庇、放纵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省环保部门要会同监察部门,依照环境保护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11、中国银行四十亿贷款授信助昆明治理滇池
来源:春城晚报2009-05-15
http://news.h2o-china.com/market/project/802281242349889_1.shtml
昨日(5月14日),中行云南省分行与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下合作协议,将提供40亿元贷款授信,用于支持滇池环湖南岸截污工程及滇池外海环湖生态湿地等项目建设。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见证协议签署。
据了解,滇池环湖南岸截污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在规划的环湖公路外侧,南岸环湖截污干渠始于晋城弯腰村,止于晋宁海口污水处理厂,全长29.92公里,将污水就近引入拟建的淤泥河、白鱼河、昆阳、海口污水处理厂,配套雨水处理站4座。项目施工期预计将于2010年完成。
今年内,滇池环湖截污将依托环湖公路建设,同步推进东岸和南岸环湖干渠截污工程,其中环湖南岸干渠截污工程将完成基础工程量的40%,配合完成4座污水处理厂和雨水处理站土建工程量的30%。
12、河北省对6起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实施省级挂牌督办
来源:河北青年报2009-05-15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market_supervisor/802191242348328_1.shtml
昨天(5月14日),河北省环保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对6起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实施省级挂牌督办。“这是今年首批。”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杨智明称,随着环保专项行动深入,还将陆续公布环境违法案件。
据了解,昨日公布的6起案件中,涉及石家庄市一个20年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化工厂和保定市38家废旧塑料加工企业。
石市一化工厂排污20年
该厂建于1988年,未建设污水治理设施生产至今。
6起环境违法案件分别是:河北广玉淀粉糖业有限公司(广宗县)违法生产超标排污案,沧县顺通纸业制品厂闲置污染治理设施直接排放案,石家庄环城生物化工厂未建设施、超标排放污水案,深州市盛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违反“三同时”案,保定恒润化工有限公司违法生产造成环境污染案和保定市废旧塑料加工企业长期违法生产污染环境案。
据了解,石家庄环城生物化工厂位于石家庄市东简良与留营市场之间,主要产品为精练剂(洗洁精)、柔软剂、免烫整理剂,年产量2100吨。该厂建于1988年,未建设污水治理设施生产至今。生产车间产生的污水和清洗包装桶废水经管道汇集到一起后,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经河北省环境监测站监测,COD为880mg/L,属超标排放。
保定38家“小塑料”被督办
各地于2009年6月15日前,将督办处理结果报省环保厅。
保定市废旧塑料加工企业长期违法生产污染环境案显得比较特别,涉及到38家废旧塑料加工企业。
“这种‘小塑料’有一些是在自家院里生产,别看规模小,产生的废水、废气对环境污染却不可忽视”,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杨智明告诉记者。“小塑料”非常容易反复,治理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才可以。
据了解,挂牌督办案件的整改工作,由所在地设区市环保局组织验收,报省环保厅核准后方可予以摘牌。要求各市于2009年6月15日前,将处理结果报省环保厅。
13、中国建立大鸨保护与监测网络
来源:湿地中国 2009-5-15
http://www.shidi.org/sf_6BE1F08BC75B48269EB32330479407D1_151_cnplph.html
中国绿色时报5月14日报道 一种不被众人所熟悉的野生动物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刚刚建立的“中国大鸨(音bao)保护与监测网络”,不但使这一国际瞩目的濒危物种进入了中国科学家们的视线,而且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受到重点保护和监测。
据了解,大鸨(Otis tarda)在我国仅约有500只,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为极度濒危鸟类,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已将大鸨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这种禽鸟的个体很大,体高有60厘米~70厘米,体重在10千克上下,是世界上能飞起的最重的鸟类。
有关专家介绍,随着环境的变迁,人为干扰的加剧,大鸨的种群数量在迅速下降,其生存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目前已建立了以大鸨等珍稀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图牧吉、达赉湖、科尔沁、特金罕山、达来诺尔、灵丘、衡水湖、野鸭湖、黄河三角洲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保护区,也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但要改善大鸨的生存状况还需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
受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委托,北京林业大学筹建了这个保护与监测网络。其目的在于,充分调动有大鸨分布地区各方的积极性,应用各种优势和力量保护大鸨及其栖息地,监测大鸨数量及变化规律,确定影响大鸨生存的因子,制定长期有效的保护规划,形成稳定的保护科研队伍,持续地开展保护与研究工作,使我国大鸨的保护与监测走向更高的水平。
日前,北林大还承办“首届中国大鸨保护与管理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各保护区大鸨的监测、保护现状、对策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据悉,“中国大鸨保护与监测网络国际研讨会”将于今年11月召开,届时将邀请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针对大鸨的保护与管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讨。
14、WWF等呼吁抵御外来物种慎买宠物龟
来源:新浪科技2009-05-14
http://www.wabei.com/news/200905/206076.html
核心提示: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海涛指出,巴西龟的威胁来自三个方面。与此同时,巴西龟还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养殖龟类的85%携带副伤寒类沙门氏杆菌,尤其是幼龟。
北京时间5月14日消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中国国家地理》在京呼吁,共同遏制巴西龟(又名“红耳龟”)等外来两栖爬行物种在中国野生环境中的蔓延态势,并建议公众谨慎购买和饲养宠物龟。
专家们指出,为了保护野生环境,公众最好不要购买巴西龟等外来入侵物种作为宠物饲养,如果购买了巴西龟,不要随意丢弃、放生和放置在野外环境中,以减少这些外来物种对野生环境的危害。
在我国的花鸟鱼虫市场,巴西龟是最为常见也是最廉价的龟类,受到商贩和消费者的青睐。我国每年有近1000万只的巴西龟进口,而国内养殖的个体每年约有3000万只上市。别看巴西龟长的小巧可爱,它可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这种动物繁殖力高,存活率高,抢夺食物能力强于任何中国本土龟种。
目前,在野外,巴西龟已经渐渐地侵入到我国南北方的各种水体:杭州雷峰塔下的小放生池内,巴西龟“济济一堂”地在阳光下晒背; 2009年4月2日,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怒江江滩上出现了上千只红耳龟;在台湾,巴西龟已经建立了稳定的繁殖种群,它们占据的生活空间和食物资源达到了30%到40%!
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海涛指出,巴西龟的威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巴西龟在野外捕食能力强,在野外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使同类物种的生存受到毁灭性打击,调查发现,有巴西龟的出现几乎无一例外地使其他本土龟类灭绝。与本土陆龟做个对比,巴西龟两岁就有繁衍力,而本土陆龟到七八岁才开始性成熟。等本土陆龟成熟长大,巴西龟早已是子孙满堂,抢夺食物,本土龟根本不是成群巴西龟的对手。
抢了本土龟的美味不说,巴西龟还很霸道地要和本土龟“联姻”,这导致了本土淡水龟类的基因污染,并且杂交品种在以后的繁殖中也许会产生新的变异,大大增强它的入侵能力。
与此同时,巴西龟还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养殖龟类的85%携带副伤寒类沙门氏杆菌,尤其是幼龟。这些病菌已被证明可以传播给包括人在内的恒温动物并在其中传播。
据WWF(中国)物种项目主任范志勇介绍,像巴西龟这样的外来物种,不仅携带病原微生物威胁人体健康,还造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破坏生态平衡等严重后果。在我国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98亿元,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36%;而对我国生态系统、物种及遗传资源造成间接经济损失每年为1000.17亿元。
范志勇表示:“红耳龟的危害在国外早已受到高度重视。美国1975年禁止非成年红耳龟的国内贸易,欧洲1997年禁止进口巴西龟,韩国2001年禁止红耳龟的进口。我国很多地区已发现有红耳龟的野生种群,宠物弃养、宗教放生、养殖逃逸以及执法人员误把红耳龟作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放生到保护区等因素是导致该物种在野外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
因此,专家们在呼吁书中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针对巴西龟等外来物种的进口管理、养殖管理和放生活动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并倡议两栖爬行动物学者以及相关领域学者重视巴西龟等外来物种在中国的入侵状况研究。
15、北京水资源的窘境与出路
来源:《生态环境与保护》2009-05-15 姜文来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802291242350063_1.shtml
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否则,蒋会产生各种问题。目前,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其承载力,产生了很多问题。
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北京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各国首都中排名百位之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水资源供需没有多大矛盾,七十年代以后,缺水成为北京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目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近几年每年缺水均在4亿立方米左右。根据《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总报告》,预测2010年北京市需水量将达到53.95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13.49亿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13.35亿立方米,农业用水 21.91亿立方米,河湖环境补充水3.20亿立方米,损失量约为2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可供水量相比北京市2010年将缺水12.62亿立方米。
地下水严重超采
北京市1981-1989年地下水平均补给量为 37.80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开采量约为24.5亿立方米/年。由于种种原因,补给水并不能全部作为可利用水。当开采量大于可开采量时,会引起一系列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下水资源开采是少量的,自七十年代以后,地下水资源开采量逐年剧增,成为北京市主要水源之一。据计算,1961—1995年的35年间,全市平原区地下水累积亏损量已达到39.56亿立方米,平均每年亏损1.13亿立方米,其中七十年代亏损最多,达到21.25亿立方米。尽管目前亏损量有所减少,地下水位有所上升,但仍处于超采状态。
地下水的超采会形成漏斗区,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以朝阳区为中心,西到石景山、东至顺义、南至南苑、北到昌平山前约16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引起地面沉降。城区的东部和东北部,八里庄—大郊亭一带,沉降幅度最大,沉降点最大累积幅度达850毫米;水井供水衰减或报废。同时由于水位不断下降,至使有些水井枯竭报废,井越打越深,泵越换越大,形成恶性循环,经济上越来越不合算。
水质污染严重
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水质是重要的指标之一,水资源量、质的协调统一是水资源充分发挥效益不可缺少的条件。
2000年北京市污水排放的总量为13.55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水5.79亿立方米,生活污水7.76亿立方米。一些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导致水质污染。 2000年监测总河长997.2公里,其中I-Ⅲ类水体河长659.6公里,占监测总河长的66.1%;Ⅳ类水体河长59.3公里,占监测总河长的6.O%;大于V类水体河长278.3公里,占监测总河长的27.9%。地下水监测中,40%监测井水质低于Ⅲ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硬度、混浊度、氨氮等。
缺乏完善的水资源价格体系
合理的水资源价格是对水资源进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是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调节器。制定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才能统筹兼顾、科学有效地配置各种水资源,整体上发挥水资源的效益。目前,北京尚未健全完善的水资源价格体系,致使水资源经营管理未能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水、中水价格比例不利于水资源合理的调配。
解决北京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手段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通过的主要手段是将北京建设成节水型城市,这是最高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目前我们应该采取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观念转变:实现由供给管理向需求管理转变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可以统称为供水管理,其主要的特征是根据工农业用水需求,建立大中型水利工程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它曾为缓解甚至彻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水利工程不断兴建,工程难度愈来愈大,成本也不断增加,而且随着径流开发加大,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不断加剧。完全依靠增加工程解决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不可能,运用综合手段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一种必然。供水管理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用水者节水的可能性,它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解决寄托在水源供给上,其结果是水资源浪费的增加和利用低效。必须改供水管理为需水管理。所谓的水资源需水管理就是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来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人类行为,从而实现对有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它强调把水资源作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对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应着眼于现存的水资源供给,而不是自发的向新的供水能力投资以满足未来的水的需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水资源供给量不可能增加,我们必须通过需水管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调整结构:向节水防污高效产业结构迈进
产业结构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北京产业结构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向节水防污高效产业结构迈进。北京市的用水效率虽然同国内其他省相比较高,但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2001年北京农业增加用水15473立方米,是澳大利亚的3.5倍,是美国的2.2倍,韩国的2.1倍,提高其效率是有潜力的。另外,目前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与北京水资源条件还不相适应,高耗水的产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如冶金、石化、纺织等传统产业占有相当的比重,未来发展方向是用低耗水、高附加值的现代制造业来改造传统的工业。如现代轿车、微电子、光机电、生物工程与新医药4个产业。要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加大污染扰民企业的搬迁改造步伐,同时,关停并转一些污染大、耗水高、效益低的企业。在农业用水方面,要充分利用降水,减少直至停止水稻等高耗水的作物,大力发展节水早作农业。
开源:雨水利用和污水资源化
北京本地水资源已经没有多少开源的余地,只能挖掘潜力,在雨水利用和污水资源化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雨水是可再生的天然资源,由于北京降水的集中性,使得其开发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是解决北京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北京利用雨水是完全有条件的。北京西郊有一个约400平方公里大范围的沙砾石透水层,是建立地下水库、进行人工调蓄的理想场所。而面积为1600平方公里官厅山峡流域,是北京西部的暴雨集中区,区间径流量为0.4-2.5亿立方米。通过新建西郊26.2平方公里砂石坑蓄洪回灌工程,平均每年回灌水量220万立方米,对于缓解北京西郊地区地下水资源紧张状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充分利用绿地进行入渗是利用雨水的又一个有效的途径,这不仅可以减少绿地的灌溉水量,而且可以减少排水河道的负担。可以将路面、屋顶上的水引入绿地,这样,可以将绿地建的低一些,有利于雨水的利用。根据相关实验,城市小区建设和公共绿地在5年一遇日降水量为144毫米时,土壤为粉砂壤时,雨水可就地全部入渗。其他还有田面蓄水入渗、河道建闸蓄水入渗。值得欣慰的是,在雨水利用方面,北京完成了天秀花园小区、双紫园小区、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大院、北京水利水电学校、海淀公园等六个雨水示范工程建设,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也将雨水利用考虑在内。
污水是北京重要的水资源之一。通过污水处理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而且可以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给量。2000年北京市污水排放总量为 13.55亿立方米,随着用水量的增加,污水也必将增加,对其加以利用也是实现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承诺的需要。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此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根据有关报道,目前为止,北京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了160多个中水设施,这些设施大多集中在宾馆、饭店和大专院校,它们以洗浴、盥洗等日常杂排水为水源,经过处理达到中水水质标准后,可以回用于冲厕、洗车、绿化等等。目前这些中水设施日处理能力已经达到4万立方米,回用水量约2.4万立方米。北京2003年建成了日处理能力8万吨的吴家村污水处理厂,至此,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58万吨;完成了阳坊工业园区、北京农业职业学校、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10个污水零排放单位和大兴翡翠城小区、华北电力大学、太阳城老年公寓等7个中水回用工程,日处理能力达到2.3万吨。
另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现,将是解决北京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战略途径。
节流:定额管理和减少浪费
节流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各行业根据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额,并且严格执行,实行总量控制,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管好水龙头,不仅能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而且能够节约大量水资源。据专家测试,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 1-6立方米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要流掉3-25立方米水。全市如果有60万个水龙头、20万个马桶漏水,一年就要损失上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新建一个自来水厂。值得欣慰的是,北京对减少水资源浪费极为重视,在城区积极推广节水器具,增强市民节水意识,机关、学校、科研等单位定期对用水节水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涌现出117个节水型企业和92个节水型居民小区。在农业,节水技术得到一定的普及,微灌、喷灌等现代节水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经济杠杆: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
所谓的科学水价体系是指在各种水源(包括污水)之间建立起来的高效和谐的比例关系。这种体系的存在能够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因为科学的水价体系在水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以工业用水为例,简要地说明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的必要性。对于工业用水而言,我们假设水源为地表水、地下水、海水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或者将污水作为自己的水源,此处含有中水)。为了简明起见,我们先假设工业用水的水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如果地表水的价格低于地下水,并且水价足以影响产品的成本时,生产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必然采用地表水,促进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反之,如果地表水的价格高于地下水,会加大地下水的开采,那么在地下水超采区,应该利用经济手段,提高地下水的价格,限制地下水的开采。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有利于污水资源化,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