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五月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五月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05-05

五月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新华网:        中俄2009年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涉及5个跨界水体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6243

2、人民日报:       北方和沿海绿色生态屏障加速构建 新增投资20多亿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5/04/content_11307599.htm

 

地方信息:

3、中国环境报:      天津2014年后禁采地下水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6299

4、人民网:        辽宁:5城市向辽河超标排污被扣生态补偿金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industry_manage/799241241398783_1.shtml

 

人与自然:

5、新京报:        黑龙江发现野生东北虎 经鉴定确认为成体雄性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5/04/content_11307645.htm

 

环保小常识:

6、资源网:        什么是电能污染? 

http://www.lrn.cn/science/greenLife/200905/t20090504_361910.htm

 

特别推荐:

7、中国新闻网:      面对水资源危机 全球须统一应对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world/799361241405281_1.shtml

 

深度报道:

8、中国能源报:      "垃圾变能源"看上去很美  披着环保羊皮的狼?

http://env.people.com.cn/GB/9231798.html

9、半月谈:        "限猪"农民损失上亿 谁该为"环保养猪"成本埋单

http://env.people.com.cn/GB/9231489.html

 

环境时评:

10、人民网-人民日报:    欧盟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http://env.people.com.cn/GB/9232776.html

11、湿地中国:       "商业秘密"是环境污染的保护伞?

http://www.shidi.org/sf_DA13C9F7468840689FE0A77FCACB0B1E_151_cnplph.html

12、时代周报:        卢雁:盐城"水危机"烂账谁埋单

http://www.p5w.net/news/xwpl/200905/t2324619.htm

13、央视网:         应对全球变暖 “低碳世博”呼之欲出

http://www.topenergy.org/news_36306.html

14、新京报:         消除“误会”的最好办法是公布真相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shelun/2009/05-03/008@025505.htm

15、人民网环保频道:     绿色世博见证生态文明的反思与抉择

http://env.people.com.cn/GB/9230481.html

 

 

 

 

1、中俄2009年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涉及5个跨界水体

来源:新华网2009年5月2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6243

新华网哈尔滨5月1日电(记者 王春雨)记者从黑龙江省鸡西市环保局了解到,中俄2009年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近日在鸡西市正式启动。

中俄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涉及5个跨界水体。根据中俄双方约定,在5月14日至5月22日期间,中俄双方将在水体交界的9个断面进行9次联合监测。

为改善中俄两国跨界水体的水质,中俄两国于2006年制定了《中俄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计划》。这一计划提出在中俄界河已经开展的监测工作基础上,对跨界水体黑龙江、乌苏里江、额尔古纳河、绥芬河和兴凯湖水体开展联合监测。根据规划,联合监测自2007年开始,为期5年。

作为中俄环保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工作自2006年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跨界水体水质监测工作取得的成果,受到中俄环保合作分委会的高度评价。

2、北方和沿海绿色生态屏障加速构建 新增投资20多亿 

来源:人民日报2009年05月0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5/04/content_11307599.htm

    我国林业加速构建北方和沿海两大绿色生态屏障。今年以来,国家通过扩大内需新增投资20多亿元,用于“三北”防护林体系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快在北方地区构建以防风固沙为主要功能的绿色生态屏障,在沿海地区构建以防风消浪为主要功能的绿色生态屏障。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近日提出,加快构建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生态建设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实现生态良好的现实需要。今后,在北方地区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加快毛乌素、科尔沁等重点区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到2020年“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2%, 50%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在沿海地区以防风减灾为重点,大力营造海岸基干林带,建设好万里海疆绿色长城。力争到2015年,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3%。(记者高保生)

3、天津2014年后禁采地下水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5月4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6299

为有效缓解地面沉降趋势,天津市政府日前批准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天津市地面沉降控制工作的意见》,提出未来争取将全市年平均沉降量控制在20毫米左右,同时采取措施涵养和修复地下水。

 “意见”明确了控制地面沉降工作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其中近期目标是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前,全市沉降控制区年平均沉降量控制在30毫米左右,中心城区控制在15毫米左右,滨海新区城市规划区控制在20毫米左右。

据介绍,今后天津市将建立和完善地面沉降预测预警系统,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到2014年,全部实现地下水禁采,涵养和修复地下水。此外还将充分利用地表水和再生水,并严格控制建筑容积率,加大控制地面沉降工作力度。

天津是我国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天津加大控沉工作力度,实行地下水取水许可管理,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范围,制定地下水压采规划,压缩地下水开采量。经过多年努力,天津地下水水位有所回升,地面沉降速率明显减缓,重点防治区地面沉降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4、辽宁:5城市向辽河超标排污被扣生态补偿金

来源:人民网2009-05-04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industry_manage/799241241398783_1.shtml

记者从辽宁省环保厅了解到,今年第一季度,环保部门监测到,鞍山、辽阳等5个城市到向辽河水系主要河流超标排放污水,依据《辽宁省跨行政区域河流出市断面水质目标考核暂行办法》,由辽宁省财政厅扣缴总计475万元的生态补偿金。这笔补偿资金作为辽宁省水污染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用于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和污染减排工程。

超标排放上缴生态补偿罚金是辽宁综合治理辽河污染的一项措施。辽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在辽宁省境内流域面积达6.9万平方公里,沿岸分布着数座重化工城市以及上千家重污染企业,污染治理任务非常繁重。去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辽河干流3年消灭超V类水质,5年实现城市段景观化。“一年多来,我们探索流域污染治理的新路子,用经济手段解决环保问题,用法律手段套淘汰落后工艺。”辽宁省环保厅厅长王秉杰。

跨界污染因责任难以界定,是流域污染的老大难问题。去年颁布的《辽宁跨行政区域河流出市断面水质目标考核暂行办法》规定,以地级市为单位,对主要河流出市断面水质进行考核,水质超过目标值的,上游地区将给予下游地区补偿资金。据悉,这项政策的实施重点是辽河流域,还包括大凌河、鸭绿江等主要河流。目前,全省共设置27个出市断面监测点。

用法律手段套淘汰落后工艺。2008年,全省省审62个工业项目全部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项目的排放强度仅为2005年的1.1%。针对一到枯水期,辽河就成为排污沟的问题,辽宁制定更加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规定化学需氧量浓度必须在每升50毫克以下,基本达到景观水要求。

辽宁建立了环保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省与各市签定目标责任书,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创新了河流污染红色警戒通报制度,将河流COD浓度每升100毫克设为为红色警戒线,对超过警戒线的地区将向全省进行通报。辽宁实施生态补偿,对东部水源保护区16个县每年补助资金1.5亿元;实行绿色信贷,对29家重污染企业停止贷款。一年来辽宁关停整治417家造纸企业,彻底关闭其中的269家,并启动了99座污水处理厂建设,今年年底前将全部竣工。目前,辽河流域水质全面好转,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四条干流、80%的支流COD浓度同比下降都在15以上。

5、黑龙江发现野生东北虎 经鉴定确认为成体雄性 

来源:新京报2009年05月0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5/04/content_11307645.htm

    日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八五二农场四名林业工人在靠近林边的田间路上发现一只野生东北虎,农场及时上报了黑龙江省有关部门。经专家鉴定,确认这是一只成体雄性东北虎。

  老虎长约2米高1.2米

    据了解,4月21日13时许,八五二农场第五管理区十一作业站护林员路宪林、路虎、李强、龙刚在驾车回家途中,看见一动物从北边树林里出来,不紧不慢地走进了南面的玉米地。从外形上看,它长约2米,身子很粗,尾巴挺长,高有1.2米左右。在走进玉米地二十几米后,大概是因为看到车辆,便马上调转头往回跑,返回了北边的树林里。由于天下着雨,动物身上的毛已经被淋湿,4人距离动物虽有150米左右,但却看得清动物身上的花纹,感觉很像老虎。

    闻讯而来的农场新闻工作者拍下了动物的背影照片。护林员还在路边丛林中爪印的上方找到了一端为白色、一端为棕色的珍贵动物体毛,并做出了两个爪印模型。

  确认是成体雄性东北虎

23日,两位黑龙江省动物专家赶到八五二农场,通过现场勘查认定,4名职工此前看到的动物确实是野生东北虎,根据路边和林间的爪印判断,这是一只成体雄性东北虎。(记者梁冬)

6、什么是电能污染? 

来源:资源网 2009.05.04 

http://www.lrn.cn/science/greenLife/200905/t20090504_361910.htm

    谈到污染,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工业三废,而对电能污染环境却鲜为人知。

  电能污染[electricity pollution],简称电污染。现在长期从事高压带电作业的人员,出现头痛、恶心、疲惫、嗜睡者比比皆是,一家在高压线下建造的学校,师生们经常被同样的症状所困扰。现已查明,高压线路上有很强的磁场,能使导线周围的气体分子发生电离,产生放电现象,导致空气中的氧和氮起化学反应,使臭氧和氮氧化合物应运而生,危害人类健康并对其他生物造成不良的影响。

  目前对此问题,电力专家们正在研究并治理。

7、面对水资源危机 全球须统一应对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05-04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world/799361241405281_1.shtml

淡水资源与人类息息相关。前不久曾有外国学者指出,淡水资源越来越珍贵,很可能在未来引发冲突。新加坡《联合早报》30日引用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地球学院院长杰弗里.D.萨克斯的文章,分析了人类该如何应对水资源挑战。文章摘录如下:

全球须有一致应对措施

最近,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世界上许多贫穷和不稳定地区的水资源平衡是多么地脆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发表了《2009年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世界银行对印度(印度的水经济:面对动荡的未来)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水经济:面对枯竭)发表了论据有力的研究报告;亚洲协会也发表了一份对亚洲的水危机的概述(亚洲的下一个挑战:确保未来的水源)。

这些报告述说的是一个相同的课题,即世界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干旱地区,水的供应正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压力。迅速恶化的缺水问题,反映了人口膨胀、地下水枯竭、浪费和污染、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和日趋严重的影响。

而后果是悲惨的:干旱和饥荒、失去生计、水传染疾病的扩散、人们被迫迁移、甚至公开的冲突。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许多部分,如改进水资源管理、改进技术以提高用水效率,以及由政府、工商界和民间组织合作的新投资。

然而,未来的水供问题将会变得更普遍,影响富裕和贫穷国家。例如,尽管气候变化很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问题,美国在近几十年一直鼓励西南部一些较干旱的州增加人口。澳洲目前正忙于应付农业中心地带墨累达令河流域的严重干旱问题。地中海盆地,包括南欧和北非,也有可能因气候变化而面对严重的干旱。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危机因各自的实际情况而不同。例如,巴基斯坦这个本来就干旱的国家,将因迅速增加的人口而备受压力。它的人口将从1950年的4200万增长到2010年的1亿8400万,根据联合国的“中期”估计,它的人口还可能进一步增加,在2050年达到3亿3500万。更糟的是,巴基斯坦农民正依靠地下水生活,而地下水因过度抽取正日趋枯竭。此外,为巴基斯坦境内河流供水的喜马拉雅冰川,可能在2050年由于全球变暖而融化。

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挑战

我们必须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有的是在社区内、有的是沿着整条河流(即使河流跨越国界)、有的是在全球范围内。例如,防止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最坏影响。能够持久的解决办法需要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间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可能会很难谈判和管理,因为这些不同的社会领域,往往很少或没有任何合作的经验,相互间可能存在许多不信任。

大多数政府在处理严重的水资源挑战方面都缺乏能力。水利部的工作人员通常是工程师和一般的公务员。然而,持久解决水资源的挑战,需要有对气候、生态、农业、人口、工程、经济学、社会政治和当地文化等的广泛专业知识。在与当地社区、私营企业、国际组织和可能的捐助者打交道时,政府官员也需要掌握技巧和灵活性。

关键性的下一步是把存在缺水问题的地区——例如苏丹、巴基斯坦、美国、澳洲、西班牙和墨西哥——的科学、政治和商界的领袖聚在一起,集思广益,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法来克服困难。这样的聚会有助于信息的分享,能够拯救生命和经济。它也凸显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挑战,应该让因收入、宗教和地理位置被分化的世界联合起来。

8、"垃圾变能源"看上去很美  披着环保羊皮的狼?

来源:中国能源报 2009年05月04日 于欢

http://env.people.com.cn/GB/9231798.html

    是否产生过量二恶英?

  “人人唾弃的垃圾将变废为宝,为人类创造清洁能源”,美国IST能源公司总裁斯图亚特·哈勃如是说。

  IST是一家典型的“垃圾能源公司”,公司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市贝尔山路303号。一眼望去,这栋普通的商业建筑根本无法让人将它同“能源革命”这样的炫目字眼联系在一起。但当你走进这座大厦停车场上的一座“集装箱”时,你就会发现,这里正在酝酿着一场“科技风暴”。IST坚信,这一座座集装箱大小的迷你工厂,能将肮脏的城市垃圾转化为清洁而环保的能源。

  垃圾气化变能源

  示范工厂遍地生

  IST并不孤独。眼下,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研究机构致力于“垃圾气化”的研究。简而言之,“气化”就是一个将生活垃圾转化成能源的过程。在其倡导者看来,气化能够做到有害气体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然而随着全球范围内气化实验工厂的不断涌现,这个被称之为“环保人士梦想”的垃圾能源革命遭到了不少人的诟病。

  反对者称气化的过程毫无清洁可言,能效和有害气体排放的追踪记录也显示出气化并不环保。还有人担心用垃圾制造能源会鼓励人们制造垃圾,而这恰恰是环保人士永远不想看到的一幕。究竟孰对孰错?气化垃圾是解决能源危机和处理废物的良方,还是一匹披着环保羊皮的狼?

  垃圾变能源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十几年前就有人萌发了这样的念头。如以垃圾为燃料的焚化炉发热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

  常规的气化和等离子体气化,是将垃圾置于一个密闭气室中进行高温加热。无氧的密封环境令垃圾中的有机成分不会被燃烧,而是转变为一种由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而成的合成煤气。合成煤气经过滤和化学试剂清洗,去除其中的有毒微粒和气体,然后通过燃烧产生能量,或者转化成其他燃料,如甲烷、乙醇或合成柴油。最后只需处理一下燃烧的灰烬、变脏的过滤器,以及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废物。这些废弃物经处理后可被直接填埋或排入下水道。

  高压电流通过充满惰性气体(如氮气)的密闭气室,即可以产生这种等离子电弧。

  等离子电弧气化最后输出的不是灰烬,而是玻璃状固体。这些固体可用作建筑工业的填充材料,这也是气化技术的一个“意外之喜”。

  InEnTec在华盛顿州里奇兰德市建造了一座等离子电弧气化试验工厂,其能耗仅占产能的1/3到1/2。科恩因此坚信这一技术具备市场前景。他认为将合成煤气转化成乙醇和合成柴油的成本与传统的石油加工花费基本持平。“我们认为可以生产出成本仅为2美元/加仑的燃料”,科恩说道。如果这是真的,垃圾将变成新的石油。

  眼下,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和葡萄牙等国正在兴建气化实验工厂,其中绝大多数均采用了等离子电弧技术。日本已有两座商用等离子电弧气化工厂,但它们主要被用于处理生活垃圾,而不是制造能量。

  与这些新建工厂的大兴土木有所不同,IST更加倾向于小作坊式的“迷你厂房”。该公司那些集装箱大小的非等离子电弧“绿色能源机器”(GEM)日均“消化”近3吨的城市垃圾。这些垃圾转化成的合成煤气,能为一座可容纳500人的办公楼提供足够的热量和电力。

  迷你气化系统避免了创造等离子电弧的高额费用、不用考虑造价85万美元锅炉系统,同时也缩短了企业的利润周期。哈勃曾表示,如果采用等离子电弧气化系统,他需要四年时间才能收回成本。

  哈勃还认为,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垃圾的运输, GEM系统每年可减排500吨二氧化碳。而与传统的垃圾焚烧处理相比,GEM产生的有毒气体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用哈勃的话说二者“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环保人士不买账

  质疑之声纷纷至

  垃圾变能源得到了不少企业的认可,但也有不少环保人士对垃圾气化持反对态度。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早期气化垃圾的尝试,在环保和经济上的表现均不尽人意。典型的例子当属德国卡尔斯鲁厄早期的一个商用气化工厂。 2000年因有毒气体泄漏,这家工厂起先是暂时性关闭了一段时间,后又在2004年被永久性停用。直到现在,这些事件还在影响着气化技术的公众形象。

  另有部分反对者指出气化过程同样不可回避二氧化碳的排放。全球焚烧工艺联盟(GAIA)成员内尔·唐格里认为气化工厂不过是披上华丽外衣的焚化炉,他说:“气化只是多了一个中间步骤,最终结果还是燃烧。”

  令人更加担忧的是,气化产生的废气中可能会含有二恶英。有机物和含氯化合物经高温加热就会制造出二恶英,而氯化物在城市垃圾中随处可见。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医学家罗恩·斯塔夫指出:“将垃圾转变成能源的任何尝试,都极有可能制造出大量的二恶英,而二恶英是科学界公认的致癌物质。”

  还有人认为在高温和无氧的等离子气化密室中,氯化物的存在会引发其他问题。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物理与大气科学系教授托马斯·卡希尔说:“如果让垃圾与氯化物一起通过等离子电弧,最终产生的合成煤气中会含有本不应存在的金属粒子。”当这些合成气体燃烧时,这些金属粒子会扩散开来,污染环境。

  已进入这一领域的公司则指出,整个气化过程其实很清洁,所有操作都严格按照政府制定的排放标准执行,关键在于如何做到有效过滤合成煤气,以及处理焚烧过后的灰烬。

  对于二恶英的争议,至少有一家垃圾能源转化公司让人略感安心。总部位于加拿大渥太华的帕拉斯科能源集团自2007年9月至今,一直运营着一座试验性气化工厂,每天有85吨的垃圾在这家工厂被转化成合成煤气。帕拉斯科的发言人安德里亚说:“我们在燃烧之前就去除了所有的氯,二恶英根本就没有产生的条件。”这家公司的监测器也显示其排放物中的二恶英和重金属含量,都维持在甚至低于北美和欧洲所规定的排放上限。

一些独立研究机构已就垃圾气化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二恶英污染物和垃圾灰烬中的潜在毒素等课题开展了长期研究。无论如何,要想弄明白气化垃圾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还需要时间。

9、"限猪"农民损失上亿 谁该为"环保养猪"成本埋单

来源:《半月谈》2009年05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231489.html

  今年春节过后,福建省重拳整顿区内第二大水系九龙江两岸的养猪业:干流两岸1公里和支流两岸500米内的养殖场全部拆迁;禁止在干流两岸5公里、支流两岸1公里内新、扩建养殖场;禁建区外养殖场要达标排放,否则一律关闭。

  “限猪”行动中,福建龙岩、漳州两地上万养猪户的猪舍被拆迁,几十万头生猪被清栏,经济损失逾亿。建立养猪业环保准入门槛势在必行,但除了养猪户,还有谁应该为“环保养猪”成本埋单?

  “限猪”农民损失上亿元

  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东溪村30户人家,几乎家家养猪。走进该村,房前屋后被拆猪舍随处可见。一谈起“限猪”,村民就很激动。现年69岁的林友春对半月谈记者说:“一年多前听说养猪行情不错,就卖牛养了两头母猪。刚下了19头猪崽,还没卖一头就不让养了,一分钱没赚还赔了不少。”

  3月18日中午,郭坑镇最大养猪场——顺益养猪场,一辆载着20多头母猪的货车,正开往百公里外的漳浦县,车后是已被拆成一片狼藉的大片猪舍。

  在含泪处理掉3000头生猪后,老板郭瑞花一下子病倒了。“目前除银行贷款100万元外,还有80多万元的民间借贷,十几年的辛苦都在这里,我连死的心都有。”郭瑞花说。

  在约20天时间内,漳州市禁建区内1.23万养猪户的近70万头生猪需清栏处理。猪贩子则趁机压价,每斤生猪比正常价低1元钱,每头能繁母猪此前要卖1500元,但整治期间都降到了千元左右。

【1】       【2】 【3】

10、欧盟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年05月04日 张金江

http://env.people.com.cn/GB/9232776.html

  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最近,在雅典举行的欧盟保护生物多样性会议上,人们又一次发出这样的呼吁。

  这次欧盟保护生物多样性会议议题是,检讨欧盟现行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政策,探讨未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路线图,实现到2010年欧盟生物多样性不再减少的目标,推动2010年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解释,“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来源的生物体,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由于人类的活动,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10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与会。与会的大部分国家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上签字。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行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计划。例如,欧盟实施了名为“NATURA 2000”的生态保护网计划。这个生态保护网包括海洋保护区在内的2.5万个生态区,占欧盟面积的17%。欧盟于2002年提出到2010年使欧盟的生物多样性不再减少的目标。

  欧盟保护生物多样性会议提出了欧盟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行动计划的重点,主要有保护区网络的切实运转、完善和扩大“NATURA 2000”生态保护网、保护生物多样性未来目标等。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宣布,欧盟将投入300万欧元,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

  尽管如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仍不容乐观。巴罗佐指出,欧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努力,但所有证据都表明,生物多样性仍在遭到破坏。

  看看我们的地球,生物物种的消失是惊人的。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利普披露,自1970年以来,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消失了30%,而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物种则减少了50%。欧盟环境委员季马斯则指出,地球上生物物种正以千倍于大自然正常的规律的速度消失。欧盟保护生物多样性会议东道主、希腊总理卡拉曼利斯指出,预计到2050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当于全球生产总值的6%。

  “人”是生物体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欧盟环境委员季马斯强调,地球上的生命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福祉的基础。生态系统为人类净化水源、过滤大气、调节气候、提供食物,大自然为人类提供原材料和丰富的有效药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取得积极成效,但仍不够。必须做出新的努力,遏制欧洲及其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继续消失的势头。

  季马斯在会上深情地说,生物多样性即是生命。它美丽、宝贵、脆弱。它是我们社会和经济繁荣的基础。生物多样性应该成为全世界政治的一个重点,要有一个真正的转变,要遏制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会者一致强调,生物多样性极为重要。它的消失如同全球气候变暖一样严峻。我们必须立即正视这一点。

人类因生物多样性得以生存,世界因生物多样性而美丽。为了人类的生存和我们的世界更美好,愿人人都行动起来,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11、"商业秘密"是环境污染的保护伞?

来源:湿地中国 2009-5-4

http://www.shidi.org/sf_DA13C9F7468840689FE0A77FCACB0B1E_151_cnplph.html

已经实施了一年的《办法》毫无疑问,是我国踏在污染控制方面迈出的试探性但极为关键的一步。但《办法》中提到的所谓“商业秘密”更无疑变成了企业的“保护伞”。

2006年 11月 广东惠洲市附近生产集成电路板的华通电脑有限公司附近的污水。

2007年10月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地下的排污口。

2007年10月,南京化工厂的排污。

2008年5月1日,由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办法》中提出超标、超总量排污企业将被强制公开环境信息,另外鼓励所有企业自愿进行环境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

污染控制的可喜一步

实际上,在一些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比较早的国家,促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早已被广泛应用为减少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强有力工具。虽然我国还尚未建立完善的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环保体系,但已经实施了一年的《办法》毫无疑问,是我国踏在污染控制方面迈出的试探性但极为关键的一步。

《办法》实施一年来,已经取得很多可喜的成果:地方环保部门主动公开了各类的政府信息;相当一部分企业也依照《办法》公开了企业的环境信息;这给公众监督企业排污行为、评价环保部门行政作为提供了信息基础。然而,面对质疑“是谁在污染我的水”的群众,《办法》的执行还有重重的障碍。其中任何一道,都将是中国向控制污染和清洁生产迈进的道路上,不得不克服的挑战。

 “有法不依”,防污路上的障碍

首当其冲的障碍既是企业对《办法》的“有法不依”。虽然《办法》明确要求超标排放的污染企业需在被地方环保部门点名后,向社会公开包含企业污染物排放信息在内的环境信息,但仍然有为数众多的企业在面对仅仅是试行也仅仅一年的《办法》,依然或者我行我素,毫不理会,或者投机取巧四处钻空。企业敢于高傲地公然驾临于《办法》之上,这不仅是执法程序中出现了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办法》自身窥见几条急需弥补的弱点。

《办法》第二十一条要求:超标企业应在所在地主要媒体上公布其环境信息,但笔者认为,公开渠道范围的定义不免过于宽泛且模糊。信息公开渠道模糊导致公众“找不到”,企业完全可以在当地的报纸上一次性刊登企业的环境信息或选择深夜时间在电视台或电台公布企业的环境信息。这种公开的覆盖面和延续性都没有任何明确的强制性的要求,给企业提供了公布信息渠道的巨大弹性,影响了自身的“落地效果”,因而,可以说是效果甚微。

虽然《办法》要求污染企业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超总量情况,然而其中对于“污染物信息”的定义却过于笼统,给企业公开信息提供了灰色地带。例如,本来仅仅能够作为水中有机物质含量情况的化学需氧量(COD)指标却被企业“偷梁换柱”,挪作“污染物种类”而公布。这种情况的广泛存在无疑让少数公开的企业环境信息又打了一个不小的折扣。

九江化学纤维总厂直接排入鄱阳湖.

泰和工业园 造纸厂的污水处理厂出来的水直接排入赣江.

是“秘密”还是借口?

《办法》中提到的所谓“商业秘密”更无疑变成了企业的“保护伞”。《办法》的第十二条规定“环保部门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环境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或者环保部门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环境信息,可以予以公开。”因此,当公众运用《办法》去申请企业的污染物信息时,企业,也就是此时的权利人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众的要求。如何界定环境信息是不是“商业秘密”?《办法》没有定论。

绿色和平在申请位于上海浦东的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的排污口位置和污染物排放种类等相关环境信息时,这把“商业秘密”的保护伞厚过盾牌。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作为环境信息公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一方面有助于公众更好地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弥补单纯依靠政府部门执法的不足;另一方面有助于强化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把企业环境行为的好坏公之于众,并逐步成为社会评价企业、选择其产品的依据。有了有效的监督和驱动,企业自然会产生改变,更加重视减排工作,从源头开始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在美国和欧盟,企业的污染物排放信息都是透明的。企业需定期将污染物的排放信息递交给政府,而政府会将企业的污染物信息发布在专门的网站上供公众查阅。公众甚至可以通过在网站上输入自家的邮政编码,就可以查找到自家附近的污染工厂,以及工厂排放污染物种类、浓度、数量等详细情况。

通过这一系统,如今美国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排放比1988年减少了58%。在欧洲,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也强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减少排放污染物。企业和环保组织都表示,尽管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并没有强制性设定改进目标,但其影响力大于许多法规计划。因此,通过公开污染物排放和转移信息来防治企业的污染,是最直接有效也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方式之一。

在环境问题上,公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其中知情权又是有效行使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公众只有及时获取准确的相关环境信息,才能有效地参与环境政策的制定和监督企业的污染行为。因此可以说没有环境信息公开,公众有效参与环境事务是不可能的。回顾过去一年的实施,我国应当继续细化强化环境信息公开的相关法例,打破灰色地带,撕破保护伞,才能真正把企业的污染曝光在群众监督的阳光下。

12、卢雁:盐城"水危机"烂账谁埋单

来源: 时代周报 2009年05月04日 卢雁

http://www.p5w.net/news/xwpl/200905/t2324619.htm

  一下子关闭17家工厂,高昂的拆迁费谁来出?由于工厂不能按时完成订单,巨额的损失由谁来埋单?那么多当地的工人失业,就业怎么办?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难题。

  盐城市盐都区的龙冈镇。早晨8时,镇上的中心集市已经人声鼎沸,露天音响传出的敲锣打鼓声与小贩的叫卖声交相辉映,一派祥和。这不像是一个正在发生嬗变的城镇。

  盐城的豆制品一直很出名。镇上一位做豆制品生意的大妈坦言近两月销售情况不佳,"那次城西水源出问题后,大家都往城东买豆制品去了,不过情况正在好转。"大妈这儿,依稀还能感受到那次危机的痕迹。

  今年2月20日,龙冈镇标新化工厂偷排污水导致盐城市逾20万人用水危机,事后,盐城展开严打行动,决定在一个月内拆除水源地周边所有的化工企业。截至目前,盐都区境内34家化工企业已经全部停产关闭,其中,龙冈镇就17家。

  问题因此而来:一下子关闭17家工厂,高昂的拆迁费谁来出?由于工厂不能按时完成订单,巨额的损失由谁来埋单?那么多当地的工人失业,就业怎么办?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难题。

  损失,谁来埋单?

  现在的龙冈镇,已经没有一处可以寻到"标新化工厂"这几个字了,原厂的大门上早已用油漆重新刷了几个字:污水处理现场指挥部。

  尽管已经停产关闭两个多月了,但工厂周边仍然弥漫着刺鼻的气味,紧挨着厂房的是三个大小不一的池子,其中,一个池子正在"作业","这个池子正在'中和'先前排污沟里的污泥以及设备里残留的污染物,已经工作了一个多月了。"一个留守工人说。据悉,经过三个池子的层层厘清,最终达到排放标准,才算完事儿。

  标新化工厂依旧门禁森严,四五十个工人早已回家,留守的三五个据说是镇上派来的素质过硬的工人。

  而此次受"标新事件"牵连的部分化工厂都聚集在盐宝河沿岸,一家家厂门距离盐宝河最远不过10米左右,工厂之间河流里的水依旧是明显的黑。而今,这些化工厂只留下空荡荡被"掏空"的厂房和门房那几个打牌、下棋的看门人。

  军昌化工有限公司的老潘不停地抽着烟,眼中尽是对未来的迷茫。"我们厂是标新的供货商,专门生产硫酰氯供应标新,标新一倒闭,这批20多万的订单一定是收不回来了。"据了解,军昌的老板是兄弟俩,目前正在积极找地方建新厂,全厂34个工人还等着老板"吃饭"呢。

  而做办公室工作的老潘显然更在意一些细节:"我们厂房租的是隔壁龙升精细化工厂的,每年租金4.3万,这下该怎么算?还有,税务登记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一办就要3年,如果异地建新厂,政府对手续置换能否提供方便?不会又是一个3年吧……"龙升精细化工厂的麻烦也不小。厂办的小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们厂主做外贸订单,外国人可不管你们的特殊情况,时间到不能交货就得赔钱,我们已经赔了160万美元了。"好在龙升在其他地方还有分厂,但问题仍在。"两个厂生产的化工产品不一样,生产线也不一样,现在为了完成订单,要在分厂重置一条生产线,我们对分厂的改造已经用了700多万了;另外,如果要从这里把可以重复利用的设备运到分厂,就需要专业队伍来拆迁,这需要120万,谁来出?"小王反复强调:"现在我们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停产搬迁,政府至今没有一分赔款,没有一句承诺,但这个问题早晚要解决的。"龙冈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7年,盐城市和盐都区两级政府根据国家环境治理相关政策,作出了对境内部分化工厂的搬迁计划,对去年搬迁的化工企业,区政府出了部分搬迁费用,一般是给大企业100多万,小企业则不给。现在出了标新的事情,一下子要搬17家,政府显然无财力支持。"而对于停产关闭的化工企业向何处去,该工作人员说:"其中,10家搬迁到滨海、响水、阜宁这几个大型化工园区去,剩下的7家,原则上是自谋出路或者转项经营。"未来,向何处去?

  据悉,龙冈镇上这17家化工企业2008年交税总额达3500万。龙冈镇去年财政收入1.3个亿,并且,因化工产业和机械加工业的出色,龙冈在去年位列盐城50强乡镇第8位。

  一下子关了17家,龙冈镇政府显然有说不出的苦。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镇上人对这事儿就两个心态,镇长、副镇长级别的那叫没办法,出事儿了,谁都不敢再包庇这些化工企业了,而一般的小老百姓可高兴了,平日受化工污染之害的日子终于到头了。"保民生,关键还靠财力。镇政府凭空失去"财源",足以迫使当地政府积极帮助没出路的企业找出路。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龙冈将大力扶持这些企业的转项生产,"只要不搞化工,搞建材、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等等政府都会提供最大的便利给予支持。"据悉,迁往大型化工园区的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工人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跟随前往,新去处不仅管吃管住,还能每月增加400元左右的收入;而对于选择留在龙冈的失业人员,镇政府将根据求职者的志愿,组织培训、再就业,比如农业科技、畜禽、水产、养殖、花卉、服装加工、电焊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之前,镇上曾有工人想组织赴京上访。"后来,镇政府做足了安抚工作,每4个政府工作人员负责2家工厂,没日没夜地做思想工作,一开始工作人员根本进不了厂门,祖宗八代也被骂齐全了,连续10多天之后情况才好转,现在17家工厂上下还比较平静。"但关于集中迁往大型化工园区,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邱江平教授认为此法并不可取。"化工废水的处理本身就比较复杂,一般化工园区都只有一个污水处理厂,各个厂家生产的化学物品性质都不一样,混在一起处理要不就是成本太高,要不就是效果不佳。并且,因为靠海偏远,又难防监管不力,企业容易发生偷排漏排。"邱教授去过滨海化工园区多次,他指出:"一般认为靠海近,建化工园区就有了缓冲带,这种思路是不对的。"在邱教授看来,盐城受化工污染之害发展到今天是必然的,"当时受利益驱动,而不重视环境种下的因子。"据悉,此次盐城"水污染"给整个江苏省敲响了警钟。据省环保厅宣教处朱处长介绍:"省环保厅已经对全省饮用水源有可能受影响的111个地方一一排查,对水源地周边企业进行整治。"而对"河流附近能否建化工企业"的质疑,环保部门也非常无奈。朱处长告诉记者:"企业选址,是规划部门的事情;确定产业政策,是发改委、经贸委的事情,环保部门只能评估可能污染的程度,以及平日的例行检查。"可以确定的是,企业是否偷排和水质监测已经成为江苏省的一项重点工作,再容不得半点徇私舞弊。 

13、应对全球变暖 “低碳世博”呼之欲出

来源:央视网 09/05/04

http://www.topenergy.org/news_36306.html

应对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挑战,在以城市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中,主办方为探求如何履行城市责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管理,首次大规模集中采用低碳排放的新能源及清洁可再生能源,演绎了保护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世博主题。

上海世博园规划面积5.28平方公里,横跨黄浦江两岸。来到世博园,一座座规模宏大、造型新颖的展馆平地而起。在世博园参观采访,不仅建筑外观给人留下新鲜而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了解到这些建筑中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内涵。

据世博局方面介绍,重视环境,强调可持续发展是组织者重要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为此,他们大量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江水源热泵技术、半导体照明技术和清洁能源汽车等,对建筑节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他们还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的环保理念。

作为东道国中国的国家馆,不仅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格,而且自身也是一座节能建筑,内部自然通风性能良好,顶部外墙装有太阳能电池,还设计有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循环使用,用来进行浇灌和冲洗。它的能耗比传统模式要降低25%以上。

江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是世博建设的又一环保亮点,世博轴就地取材黄浦江水,全部使用了这种可再生能源。园区其他场馆建筑也因地制宜,部分采用这一新能源技术。

另据了解,主办方即将发布《上海世博会环境公报》,与联合国环境署签署了“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并正在编制《环境评估报告》和《绿色指南》,对组织者、参观者的环境行为提出倡议要求和指导。

气候变化是人类今后长期面临的事关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消耗煤炭、石油。这些化石能源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将对地球生态和人类文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遏制气候变化的危机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

14、消除“误会”的最好办法是公布真相 

来源: 新京报 2009-5-3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shelun/2009/05-03/008@025505.htm

  4月22日,黑龙江省环保厅在召开2009年全省环境执法暨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时,曾邀请10余家媒体参会。但面对参会记者的提问,该厅对哪些企业仍在违法排污等情况一概“保密”,最终导致部分记者退场。近日,黑龙江省相关领导就此事做出说明,称环保厅并没有刻意隐瞒排污企业污染事实,也没有领导打招呼要求对污染企业“网开一面”。他认为事件发生后,社会舆论一边倒,当地政府没有发言澄清的机会和平台。(5月2日人民网)

  近年来,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黑龙江省环保厅的这次事件之所以被舆论批评,就是公众非常担心环保问题,并且担心地方政府为了眼前利益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污染企业同流合污地谋求眼前利益。所以,在记者披露新闻发布会主办方材料不足时,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就显得很激烈了。这大概算是一种合理怀疑与焦虑。

  而记者的天职就是披露事实。按照黑龙江省方面的说法,这是因为在会议的准备过程中,个别工作人员工作不够细致造成的误会,记者所需要的材料是当地环保系统的“工作材料汇编”,工作人员觉得于记者工作并无帮助,并且“大部分材料都是已经曝光过”,从而造成了此次“误会”。但很遗憾的是,记者为了完成本职工作,是需要所有能够佐证报道之材料的,尤其是政府的工作材料汇编。所以,这个“误会”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确实很不合适。

  这个“误会”即使真的成立,目前的形势也确实需要黑龙江或者其他政府部门反思。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是法律赋予的,它的使用从初衷而言是一种善意,这种善意并非是“乡愿”式的,而是在充分提供信息的基础上,使得公众可以判断政府措施是否得力、政策是否持平、社会公正是否得到了保护。在相信媒体对社会问题的善意之基础上,政府在向媒体提供资料以及其他任何信息的同时,必须想到所有的方面,以及提供最完整的资料。任何不介意媒体行使舆论监督的政府部门,都在相信这个善意的前提下,有如履薄冰的谨慎。

  在这种“误会”发生后,用自己没有澄清的平台与机会来应对舆论的质疑,恐怕也不是好的辩解方式。黑龙江当地政府最初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全部的平台与机会,而事件发生后,如果需要解释与澄清,这种相比而言更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是不会被媒体忽视的,只会是具有更大的平台与机会来说清此事的原委。黑龙江有关领导对某报记者所说的“还是某报负责任,事件发生以来,舆论一边倒,我们没有发言的机会和平台,除了某报也没有任何媒体来现场采访过我们”,就未免有些不符合事实了。既然发布成绩时可以开新闻发布会隆重宣布,这种事情当然更应该如此做。如果没有做的话,不能说是舆论没有给予平台与机会。

  重视公众的担心与相信媒体监督的善意,是政府理解舆论监督的基础,也是其善用话语平台的基础。除此之外,任何表达自己在舆论上处于弱势的话语,恐怕都很难被公众接受,甚至还会被进一步质疑。从这个意义上说,黑龙江方面所需要做的,就是将当地环保的真实情况,一一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的监督,消除“误会”。

15、绿色世博见证生态文明的反思与抉择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9年05月04日 梁江涛

http://env.people.com.cn/GB/9230481.html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表示,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成功地策划了世博会的主题。上海世博园区的规划建设,是在为城市的未来奠基,更是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而畅想。 虽然大规模的世博工程建设让上海一些地方和不少市民承受着较之以往更严重的交通拥堵、空间挤压以及尘土、噪音等污染,但轮廓日益清晰的世博园区以及一天天改善的城市大环境,却让人们对明天充满憧憬。(5月1日劳动报)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迎来了倒计时一周年的重要时刻。上海世博会接力北京奥运会生态文明和绿色理念,不仅折射出主办者和全国人民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诉求,而且体现了将技术创新的“嘉年华”与当今人类环保理念紧密结合的初衷,更使上海世博会成为全人类在面对生存与发展挑战之时增强信心和力量、交流思想与观念的一大载体。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理念内涵丰富,其中就蕴涵着“更美的环境,更绿色的生活”的意境。在上海几乎各个学校都开展了环境保护理念的传播,新能源、新技术等可持续发展的最新信息常常出现在中学生的辩论比赛中;在社会行动和公众参与领域,小手拉动大手成为一道根植于心灵的绿色长城。为治理改善环境和打造更适合居住、生活、工作的城市,上海连续实施了3个三年环境保护行动计划,每年投入经费占GDP比重高达3%。随着GDP总量每年以两位数增长,上海对环境投入的绝对额相当可观。如今,上海的绿色成就堪与北京比肩,如空气优良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苏州河治理取得关键性进展、重大工程的“绿色施工”理念得到普及、节能降耗的概念深入人心、以崇明开发为代表的国际环境合作大规模展开。与此同时,上海坚决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行业及其企业,通过世博会将创新升级的中小企业拉动起来。

  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上海世博将实现“永不落幕”,零排放、太阳能、江源动力———科技创新点亮了世博会的场馆设施,老厂房、老建筑被保留改造,使历史与未来紧紧相握。在参展国的分展馆建设中注重生态环保,荷兰人带着“快乐街区”来了,英国人带着“梦幻水晶”来了,德国人带着“汉堡之家”来了,就连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经济接近冰点的冰岛,也希望在“东方明珠”找到温暖之光,他们考虑到临时性场馆特点,都不同程度使用环保和可拆卸建材,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

  曾经被人类视为美妙的工业革命在地球村文明与进步中得到反思,世博会见证这一文明的进程。曾经在早期世博会激情展示为进步的生产方式,因为污染环境而被视为一种落后;曾经被一些推崇为美好的生活方式,因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而被否定。从“科学、文明和人性”到“通过理解走向和平”,从“无污染的进步”到“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世博会不断变化的主题,重新审视曾让人类顶礼膜拜的粗放生产方式,通过技术进步的一次精彩绝伦的展示诠释着人类在不断反思与抉择中得出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真谛。

  一位哲人说过:“历史是写历史的人写的。”自从1974年美国的斯波坎世博会将“无污染的进步”写进世博会的主题, 每一次世博会都见证着人类在生态文明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一切始于世博会”。期待世界携手同行,在上海世博会上续写人类文明进步的绿色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