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四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四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04-15

四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亚马逊之旅系列报道:

1、亚马逊之旅十一 --全球最壮观的瀑布群

 

环境资讯:

2、新华网综合:        国务院八部门: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严打环境违法行为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4/14/content_11185460.htm

3、中国新闻网:        环保部:松花江流域水质改善面临巨大反弹压力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5153

4、杭州网:          过度开采地下水 中国一半省份存在地面沉降

http://www.hangzhou.com.cn/20090413/ca1692968.htm

5、新华社:          我国现有水土保持举措可年减土壤侵蚀15亿余吨

http://env.people.com.cn/GB/9123560.html

 

地方信息:

6、中国证券报:        武汉:成立华中首家环境资源交易所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794831239670519_1.shtml

7、新华网:          “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在内蒙古设立高校教育基地

http://www.northnews.cn/news/2009/200904/2009-04-14/198895.html

 

重大水事:

8、财经网:          三峡水库面源污染量大难控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4-13/110142004.html

9、新华网:          三峡工程枯水期共为长江中下游补水51亿立方米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5148

 

环境曝光:

10、搜狐绿色:        联合调查:淮河源头桐柏林木屡遭盗伐、滥砍

http://green.sohu.com/20090414/n263385873.shtml

 

深度报道:

11、科技日报:        湖泊富营养化“拷问”饮水安全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794921239673670_1.shtml

12、科学时报:        20年内水危机爆发 科学家提议尽早应对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794841239671739_1.shtml

13、新华网:         福建九龙江流域“限猪”行动调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14/content_11181188.htm

14、中国环境报:       6年上万野生动物遭杀 盗猎者为何在保护区频现?

http://env.people.com.cn/GB/9128927.html

15、中国水网:        水质监测人才奇缺 多种“诱惑”提升空间大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h2o-china/794981239686097_1.shtml

环境时评:

16、中国环境报:       环保部门应严肃执法 敢于顶住“说情风”

http://env.people.com.cn/GB/9125063.html

17、因为土气、简易 节水技术就不被官方承认?

http://env.people.com.cn/GB/9125383.html

 

 

 

1、亚马逊之旅十一 --全球最壮观的瀑布群

文图 汪永晨

 

       说到之最,一定有不可比拟之处。全世界到底有多少瀑布,我想是无法计算的。而目前被称为世界景观之最,一定也是目前人类的发现。不见得今后就看不到比这个瀑布还要大的瀑布了。

伊瓜苏瀑布

瀑布与彩虹

       位于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伊瓜苏瀑布是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兼探险家阿尔·瓦卡于1542年意外发现的,但传教士的发现并未引起外界更大的关注。直到20世纪初伊瓜苏瀑布周边的森林一直是属于私人的领地被封存着。1916年巴西著名的飞机发明家阿尔贝托·桑托斯蒙特驾驶着一架飞机飞临伊瓜苏瀑布的上空。桑托斯蒙特被这巨大的瀑布群惊呆了。他下了飞机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此美妙的地方,不应该只属于私人的,而应该开放给所有的世人共享。

绿树丛中

走近绿色也走近了瀑布

瀑布群中的漂流

       从那以后,桑托斯多蒙特不遗余力地向政府部门游说,主张把伊瓜苏大瀑布收为国有。后来是由联邦政府出资从私人手中购买了这片土地。

多种色彩中的瀑布群

共享

       沈孝辉告诉我们,伊瓜苏的价值不只是瀑布,它还是巴西南部完整保存下来的面积最大的也是最后一片亚热带雨林。林中保存有2000多种维管植物,栖息着南美浣熊、美洲猫、美洲豹等众多珍禽异兽。

伊瓜苏的植物

伊瓜苏小鸟乐园

蓝鹦鹉

        我们的导游告诉我们,现在伊瓜苏国家公园开放的只有2%。98%的地方游人是进不去的。其中还有40%,人类还完全没有进去过。也有人说那里有98%的面积,是作为物种基因库供科学研究的。

瀑布与植物共存

瀑布边的植物

瀑布群的汇集

       伊瓜苏保护地在初创时仅有瀑布及其周边的1000公顷。随着人们对生态价值认识的逐步提高,面积也在不断扩大。1984年和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将阿根廷和巴西这两边的伊瓜苏国家公园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阿根廷被称为“魔鬼”咽喉

往下看伊瓜苏瀑布

       我们因为时间有限,不能做太细致的采访。好在第二次来伊瓜苏的沈孝辉一路地给我们介绍。他告诉我们,伊瓜苏除了瀑布浏览线之外,在公园开辟了一条穿过原生森林到达瀑布上游伊瓜苏河的生态旅游专线。这被称用“黑景旅游”的专线只是一条简易的土路。不论游客来多少,均有专职导游一路伴随。可徒步也可乘电动车,到了河边还备有橡皮艇。这片被称为太平洋亚热带雨林的林中,植物生长繁茂,遮天蔽日,林下阴暗潮湿,藤蔓缠绕。附生植物繁多。

大嘴鸟的种类

大嘴鸟的一种

大嘴鸟的一种

红色的鸟

黄色的鸟

       要想看到阿根廷伊瓜苏的“魔鬼咽喉”要乘小火车。下了小火车先是看到一群印弟安人摆的摊儿。从介绍中我们得知,伊瓜苏国家公园商家在这里的开发是受到限制的。但是印弟安人的这种摊儿却是受到保护的。伊瓜苏地区据说有70个印弟安部族,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看阿根廷瀑布要乘小火车

阿根廷的地摊

       成立了国家公园以后,他们虽然不能继续在原来的土地上居住,但是政府在政策制定中,显然是考虑到了他们的利益和权益。所以允许原住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谋生,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不再狩猎捕鱼。而是经营旅游商品。这种拒绝商业化的开发,可以起到对保护地造成的资源、景观的破坏与维护原住民的权益达到一致。

       其实在我们这些年关注江河的时候,中国这样的例子也是有的。四川康定的木格措,当地的藏族称她为神湖,走近她都会有一种敬畏之感。2003年当地要开发水电时我们去那儿采访,老百姓很是着急。他们说:这些年靠牵马、照像、开家庭旅馆,我们的孩子上学了,家里盖了新房。我们小时候木格措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要是修电站,不但要破坏他们的神湖,我们也会被拒之电站的大门外。经过中国的专家、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的大声呼吁,2006年甘孜州政府终于做出开发绿色经济的决定。贡嘎山脚下的木格措及那片原生态的森林保住了。让我们遗憾的是,2008年我们的江河十年行再去那儿时,一户我们将要在十年中持续跟踪的人家告诉我们,木格措风景名胜区被张家界的老板承包了,当地老乡再次面临被赶出景区的可能。这让他们的日子又过得很不踏实。我们国家目前的这些问题都出在哪儿了,其实是清楚的。可是要真的能像巴西这样,既使自然资源得以保护,又能维护原住民的权益我们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呢? 

       巴西、阿根廷的伊瓜苏瀑布群现在和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美国的尼亚加拉瀑布称为世界三大瀑布。不知世界上还有没有我们人类没有发现的瀑布群。也不知道一旦真的被发现了,是否是好事?

木格措山上

大瀑布(沈孝辉拍)

明天我们将离开巴西去世界最南端的火地岛,还可看到南十字星座。

2、国务院八部门: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严打环境违法行为 

来源:新华网综合2009年04月1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4/14/content_11185460.htm

    据环境保护部网站消息 2009年4月14日,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司法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商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电监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八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主持,周生贤部长代表国务院八部门对2009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会议肯定了2008年环保专项行动工作。2008年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副总理关于环保专项行动的重要批示精神,迅速按照国务院八部门的总体部署,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160余万人次,检查企业70多万家次,立案查处1.5万家环境违法企业,挂牌督办3500余件,追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行政责任人100余名。环境保护后督察、环境基础设施专项检查和重点流域水环境集中整治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各地针对往年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行为,关停的造纸行业落后产能开展后督察,环境保护后督察工作成效显著。2005年以来,各级政府挂牌督办的2.8万件典型环境违法案件,97%的环境违法问题得到全面整改;集中检查的4661个饮用水源保护区,97%基本落实了环保整改措施;特别是被取缔关闭的2633家造纸企业,基本落实了停产要求,大部分设备被拆除,不再具备恢复生产的条件,造纸行业集中度得到提高,企业生产规模已由2007年初的1.25万吨/家提升至2.65万吨/家,累计实现减排COD80余万吨,在工业行业污染减排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环境基础设施专项检查取得实际成效。1530家投入运营城镇污水处理,82.4%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能够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85.5%的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安装了在线监控装置,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由71.8%提高到76.9%。去年第一次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问题作为重点,对935座垃圾填埋场进行了全面检查,责令100余家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限期整改。

    三是重点流域水环境集中整治成效显现。各地不断加大重点流域环境执法力度,专项整治污染企业,推动重点流域水质总体有所改善。河北省加大海河流域整治力度,在子牙河水系主要河流实行跨市界断面水质目标考核并试行扣缴生态补偿金政策,子牙河流域相关市县加大整治力度,29个监测断面水质有效改善;安徽省对巢湖、淮河流域重点排污企业严查严办,巢湖、淮河干、支流总体水质均进一步好转;云南省昆明市政府制定了滇池流域36条河道河(段)长责任制,将滇池流域所有单位、所有入滇池河流纳入环境管理,全面整治污染企业,滇池水质开始改善。

    会议指出,今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是各类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当前环境执法监管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承担的任务十分繁重。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客观上存在停运治污设施、偷排漏排动机,环境执法的难度和压力明显加大。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发环境事件仍呈高发态势。2008年环境保护部直接调度处理的突发环境事件就高达135起,其中威胁群众饮用水源安全的事件高达46起,尤其是去年相继续发生了贵州独山县、湖南辰溪县、广西河池、云南阳宗海、河南大沙河5起砷污染事件,2009年1月份在鲁、苏交界处的邳苍分洪道又发生一起砷污染事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周生贤指出,2009年环保专项行动将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条主线,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防范各地以扩内需保增长为借口的盲目投资冲动,坚决防止新一轮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防范环境风险,着力解决一批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执法保障。重点是:严管“两高一资”行业,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查;巩固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成果,持续开展环境保护后督察。着力整治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环境违法问题,切实发挥治污设施的减排效益。

    周生贤要求,2009年环保专项行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防范各地以扩内需保增长为借口的盲目投资冲动,坚决防止新一轮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防范环境风险,着力解决一批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执法保障。2009年环保专项行动的三项重点工作分别是:严管“两高一资”行业,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查;巩固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成果,持续开展环境保护后督察;着力整治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环境违法问题,切实发挥治污设施的减排效益。

    他强调,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在2009年环保专项行动中,各地要继续落实政府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加大责任追究,挂牌督办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强化环评审批制衡,严格的区域、流域、行业限批,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完善环保专项行动长效机制。

    环境保护部张力军副部长就发挥环保牵头协调作用,加强指导;发展改革委韩永文秘书长就切实发挥拉动内需资金作用,严厉查处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为;监察部郝明金副部长就强化行政监察职能作用,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案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司法部张苏军副部长就推进环境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李秉仁总经济师就强化排水许可管理,加强对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运营的监管;工商总局刘玉亭副局长就查处“两高一资”行业企业违反注册登记法规的行为;安全监管总局孙华山副局长就结合开展“安全生产年”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活动,查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规的行为,督促企业防范生产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电监会王禹民副主席就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环保政策,严格执法,对违法排污企业实施停、限电措施对本系统配合环保专项行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会议共下接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设的分会场2000余个。各地政府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7万余人参加了会议。

3、环保部:松花江流域水质改善面临巨大反弹压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4月14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5153

中新网4月13日电 据环境保护部网站消息,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暨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题会议日前在长春召开。环保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当前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还存在水质改善仍面临巨大反弹压力、企业违法排污现象比较严重、环境风险隐患较多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周生贤说,过去的一年,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省(区)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松花江流域内14个跨省界考核断面中,11个断面达标,综合达标率为78.6%。出境水质达到Ⅲ类指标的比例为61.7%,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规划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推进,截至2008年底,三省(区)列入规划的222个建设项目中,已经建成93项,占41.9%;117个正在建设,占52.7%;12个尚未开工,占5.4%。与2007年底相比,建成项目增加46项,项目总开工率提高32个百分点,达到94.6%,为改善流域水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生贤表示,今年是实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关键之年,三省(区)要切实把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地落实好松花江休养生息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强化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努力在探索流域环境保护新道路上取得新的成就。(周文颖)

4、过度开采地下水 中国一半省份存在地面沉降

来源:杭州网2009年04月14日

http://www.hangzhou.com.cn/20090413/ca1692968.htm

记者十三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在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的地质环境问题。目前,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加剧。中国一半省份存在地面沉降,五十多个城市地面沉降比较严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长足发展。二00七年城镇化水平达到百分之四十四点九。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初步形成。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特大工程先后开工、建成。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在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的地质环境问题。城市成为地质环境问题高发区。中国一百一十八个大中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污染。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方兴未艾,地下空间利用对地质环境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加剧。中国一半省份存在地面沉降,五十多个城市地面沉降比较严重。

据悉,深层地下水虽然量大质优、易于开采,但补给十分困难,采后极易导致黏土层压缩,引起地面沉降。反之,如果以开发浅层水为主,则可有效腾出浅表库容,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和水循环自净能力,并有效防止地面沉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朝着良性发展。

汪民表示,目前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这一核心任务,国家正在实施四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意味着地质环境大规模地改造和开发利用。大量铁路、公路和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兴建,必将对地质环境造成强烈冲击。新形势下的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为保护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自然循环以及伴随而生的生态环境,城市建设应遵循保护后缘、发展前缘的基本原则,统筹规划,有序而建。(完)

5、我国现有水土保持举措可年减土壤侵蚀15亿余吨

来源:新华社2009年04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123560.html

  记者从日前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据水利部组织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测算,我国现有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政策措施每年可以减少土壤侵蚀量15亿吨以上。

  水利部部长陈雷说,近10年来我国对水土保持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工程相继展开。2000年以来,国家就启动实施了黄土高原淤地坝、京津风沙源、东北黑土区、珠江上游南北盘江、丹江口库区、云贵鄂渝世行贷款和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等一大批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同时还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建设,初步建成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综合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大示范区62个,走上了以小流域治理为基础,大流域为骨干,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发展之路。

  同时,近10年来,全国还累计治理小流域1.6万多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万平方公里,近1.5亿人从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山地丘陵地区群众的生计问题得到了解决。

根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测算,我国现有的水土保持举措每年可以使土壤侵蚀量减少15亿吨以上,其中长江中上游年均减少1.5亿吨,黄河流域年均减少3亿吨。

6、武汉:成立华中首家环境资源交易所

来源:中国证券报2009-04-14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794831239670519_1.shtml

华中地区第一家环境资源交易机构——湖北环境资源交易所日前在武汉成立,这标志着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污染者付费的政策将在湖北省正式推开。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用市场手段促进环保工作,研究出台了一批行之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并于2008年10月出台了《湖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行办法》,制订了交易实施的相关细则。今年3月18日,省政府在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式启动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

根据交易细则,湖北省企业初始排放权以2008年10月为分割点,在此之前的建设项目,各地环保部门将无偿分配排污权,企业不用另外付费;但此后由国家和省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有需要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将实施有偿分配。各企业获得污染物排放指标后,若超标排放则需要购进相应指标的排污权;若通过清洁生产或污染深度治理减少排污,则可将其节余的排放指标进行转让、出售给其他企业以获取市场收益,也可自行储备。

目前,湖北省环保局在对全省重点行业、企业的治污成本进行评估后,省物价、财政、环保等部门已按“低价起步、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敲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首次竞价交易基价分别为2000元每吨和1600元每吨。

据悉,3月18日在武汉光谷启动的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成交活跃,当天共完成化学需氧量排污权交易86.5吨、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413.2吨,成交总金额达95.6万余元。

7、“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在内蒙古设立高校教育基地

来源:新华网2009-4-14

http://www.northnews.cn/news/2009/200904/2009-04-14/198895.html

    4月12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局、内蒙古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内蒙古高校环境教育能力提升及区域节能减排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了启动仪式,标志着这一国家项目在内蒙古正式设立高校教育基地。该教育基地将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科研教育核心,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等区内高校为项目实验单位。

    该教育基地旨在结合内蒙古环境保护事业特色,开展环保教育与科研,引领大学生充分认识自身在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为我区节能减排、推进可持续发展事业,培养具有强烈责任心和高度使命感的高素质人才。

    据悉,中国环境意识项目是由中国环境保护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发起的。项目于2006年正式启动,由商务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负责执行和实施,并得到了挪威政府和安赛乐米塔尔公司的大力支持。(文/白江宏)

8、三峡水库面源污染量大难控

来源:《财经网》 2009年04月13日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4-13/110142004.html

  【《财经网》重庆专稿/记者 邓海】三峡工程全面建成后,如何确保三峡水库水资源安全至关重要。《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三峡水库的污染负荷绝大多数依旧来自面源污染,呈现量大难控的特点。

  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调查,目前三峡水库主要污染物的等标负荷百分比中,面源污染物占到60%-70%。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库区及其上游的水土流失、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污染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同时,部分库区工矿企业违规违法排污等点源污染问题也很突出。

  在三峡水库建成后,支流回水影响区水流减缓,扩散能力减弱,营养物质易于富集,为藻类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在2004年后,香溪河、大宁河、小江等支流回水库湾水域水质变化较为明显,连续数年爆发蓝藻等优势藻类孽生的“水华”现象,给三峡水资源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环保局副局长王崇俊告诉《财经》记者,库区经三峡工程蓄水淹没后,剩下来的土地大多贫瘠。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库区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过度施肥和不合理打药的情况。未被农作物吸收的营养成分随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进入水库水体,成为水库水体污染源。

  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调查,三峡库区农地每亩农药的施用量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的每亩施用量。2005年,三峡库区农地每亩化肥施用量为36.5千克,农药折纯使用量为3.11千克,而发达国家公认的安全施肥标准为每亩15千克。

  重庆库区的涪陵区也曾调查发现,该区农村在施肥方面存在氮、磷用量过大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水田氮、磷、钾的最佳比例为1:0.4:0.8,旱地为1:0.32:0.59,而涪陵区的整体情况是1:0.29:0.08。同时,因为有超过八成的土地采用的施肥方式是地表施撒,造成土壤板结,雨季到来时,造成大量氮、磷流入长江水体。而氮和磷是藻类生长的重要营养源,长江藻类因此疯狂生长产生“水华”。

12下一页

9、新华网:三峡工程枯水期共为长江中下游补水51亿立方米

来源:新华网 2009年4月13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5148

新华网宜昌4月13日电(记者江时强、吴植)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3日结束对长江中下游枯水期的补水进程,去冬今春以来,累计为下游补水51亿立方米,为沿江各省市及航运用水提供了有效保障。

中国三峡总公司枢纽梯级调度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补水调度从去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共补水101天,期间10多天时间,因三峡入库流量加大而补水中断,日均为下游补水量约648立方米,平均增加下游葛洲坝三江航道水深0.4米,使得长江宜昌段航道水位始终在39米左右,较好满足了长江航运部门的需求。

这位负责人说,整个补水调度期间,三峡电站发电保持平稳状态,补水量发电约12亿千瓦时,日均有8台70万千瓦机组发电,平均出力在520万千瓦左右,符合国家电网的运行要求。

按照三峡工程目前的调度规则,在枯水期长江中下游航深不够,以及三峡入库流量小于出库流量之时,三峡工程实施补水调度。4月13日,三峡入库流量约8000立方米/秒,出库流量约5700立方米/秒,本年度补水正式宣告结束。按照国土资源部要求,为防止库区发生地质灾害,三峡水库每天水位降幅控制在0.6米左右。

三峡水库去年11月初首次完成试验性蓄水,共蓄积水量193亿立方米,三峡坝前水位达到172米高程,为下游补水能力大增。此前,三峡工程已在两个枯水期实施了补水调度,但最大补水量没超过25亿立方米。本届枯水期,长江中下游通航一直保持正常状态,沿江城乡用水得到较好保证,长江入海口咸潮也未对上海用水构成影响。

10、联合调查:淮河源头桐柏林木屡遭盗伐、滥砍

来源:搜狐绿色 2009年04月14日

http://green.sohu.com/20090414/n263385873.shtml

    地处淮河源头的桐柏县,包括淮河防护林和国家公益林在内的林木屡遭盗伐、滥砍。

  桐柏县周边已形成林木偷盗利益链,食用菌种植、采矿用坑木、古树买卖、烧炭等行业引发巨大市场需求。

  如何尽快制止偷盗林木等违法现象,当地政府要拿出勇气、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桐柏林木偷盗何时休

  2009年4月9日至12日,由多年关注淮河生态的媒体记者、环保爱好者组成的民间志愿者淮河源头生态考察团来到桐柏县,对该县境内的生态保护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了包括偷盗林木、非法运输和买卖林木、随意烧山、违法开垦山头林地、买卖古树等破坏生态的行为。本报记者为更深入了解事件真相,此次以环保学术调研的身份参与了考察。

  盗伐林木随处可见

  4月9日上午,考察团一行8人从信阳出发,沿312国道西去桐柏。在经过湖北省随州市境内时,可见国道两边不少地方堆积着木材,这些木材从外观上看大都是新材。其中,距离桐柏县不远的随州市小林镇和淮河镇一带,路边堆放的木材量更是可观。

  “这里的木材不少来自桐柏县,此地集中收购,而后转卖到周边。” 随考察团而行的当地一造林大户介绍说。

  考察团行至桐柏县城郊乡火龙店村下车,随即开始攀登公路右侧的山坡,这是一片马尾松林地,刚一上山,即可看见不少砍伐后留下的树桩,大约碗口粗大小,新旧茬皆有。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树桩很多被火烧得焦黑,周围一些尚未砍伐的树也留下火烧过痕迹。

  “树桩用火烧,是为了造成林地失火的假象,这样可以对外说,他们砍的是被火烧死的树木,其实是先砍后烧的。”这位造林大户说。

  再往山上走,一路多处可见树木被砍伐和火烧的痕迹,有的地方因为过火面积大,造成了成片树林枯萎,枯黄的树叶在春天的绿林中显得分外刺眼。

  考察团在从山头往胡家沟村方向下山的路上,还发现了十几处刚遭砍伐的现场,有的被砍树木尚未来得及去枝,有的已截断成堆放在路边。考察团拍摄砍伐现场的举动可能惊动了砍伐者,三个人影从旁边的山坡上快速飞奔而下。

  下山后,考察团成员的衣服上都被挂上了一道道黑印,这是触碰树木烧焦后的灰痕所致。

  4月9日下午,考察团一行来到了吴城镇王宽店村一带,路边的碑刻显示,这里有1万亩面积的国家重点公益林,同时承担着淮河防护林的任务。村后的山坡,迎面而来的却是树桩和已经开垦过的山地,放眼望去,偌大的山头只有稀稀疏疏的小树。

  “这一片是世行贷款种植的湿地松,湿地松是从国外引进的树种,如果砍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当地村民说。

  这片山坡下流淌的即是淮河水,山坡一路向前却有多处被开垦,新翻的泥土裸露在外,触目惊心。同行的环保摄影师小霍说:“如果遇到暴雨冲刷,这些泥土很容易流入河道,造成山洪。”

  在王宽店村,考察团还了解到,一个周口商人承包了村后5000亩的林地,前期投入数百万,但因为偷盗严重,很多即将成材的湿地松都被偷伐,该商人已无心再管。随后,考察团联系上了这个叫马鹏的外来客商,他证实了此事,并表示,当地偷盗严重,他已无力再管理林地,现在人已回家,前期投资也顾不上了。

  按照相关规定,国家重点公益林严禁砍伐。但考察团在有限的走访中发现,并非王宽店一处遭盗,在离驻马店泌阳县不远的大河镇黄庄村,也规划有450公顷的国家重点公益林,但就在公益林标牌的旁边,即有砍伐后留下的树桩。

  随后,考察团来到朱庄乡后河村,这里的情况更糟,有的山头几乎荡然无存。在朱庄乡、吴城镇、大河镇三地交汇处,考察团发现一片保存完好的树林。后走访发现是一个心酸的故事:这片20亩左右的林地是村民王仓宽所有,为了保住这片林地,已70多岁的王老汉常年住在林地边。去年大年三十晚上,王老汉早早回去吃年夜饭,想着过年总不会有人偷树吧。第二天来看却傻眼了,靠近路边的树还是少了16棵。王仓宽气愤地说:“我儿子要盖房子都没舍得砍”。如今的王老汉寸步不离,才得以保住这片林地。

  在王老汉的林地周围,已基本不见像样的树木,只剩下零星的小树和遍野荒草。

  除了砍伐,还有在林地开荒的现象,除前述所见,大河镇江庄村一带种植湿地松,公路边有坡田,紧挨坡田的树不少被砍掉。知情人说:“这是逐步蚕食林地,而后扩大耕地,和退耕还林的目标背道而驰。”在淮源镇后棚村通往清泉寺的路上,也发现有山顶被烧光开垦的现象。

  按照国家相关的林业政策,公益林之外的经济林、商品林生长到一定周期是可以间伐、择伐的,但必须先申报,由林业部门去现场勘察,视林地实际情况确定能否砍伐以及砍伐量。以世行贷款林湿地松为例,这种林木目前并不到砍伐年限。

  桐柏县林业局的多位人士证实,因为偷盗现象严重,近两年该局冻结了采伐审批。由此也可以判定,最近两年的砍伐均属非法。

  林木偷盗利益链

  桐柏县森林覆盖率高,老百姓房前屋后都栽树,足够自家所需,县内也并无大的木材加工厂。那这些被偷盗的树木都流向了哪里呢?

  “这些树木一部分种植食用菌,另一部分卖到煤矿作坑木用,这在桐柏已不是什么秘密。”知情人说,当地偷盗、收赃、买卖已形成一个利益链。

  沿312国道从湖北随州到桐柏,路两边堆放着大量木材,以松树和栎树为多。考察团从一位知情者口中得知:直径15厘米左右的松木,包括马尾松、湿地松等,截成2.5米左右的标准材,用作煤矿的巷道支撑木,俗称“坑木”,运往平顶山、洛阳等地的煤矿。偷盗者收购时价格是每根5--10元,拉出山每根就能卖到15元。“现在卖到煤矿的价格已经是四五十元了。”

  另一个遭盗伐的树种——栎木是种植食用菌的好材料,直接在当地贩卖,或者卖到周边地区。近几年,桐柏县及其周边的泌阳县、确山县和湖北随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很快,对栎木的需求量一直在加大。

  “栎木最适合种植黑木耳,但种一亩黑木耳,需要约3万根木条。”知情人说,正常的渠道难以购得栎木,于是栎树被大量偷伐。栎树生命力强,砍伐后只要不挖根,马上还会有新枝长出,由于需求量大,长到直径两三厘米即遭砍伐,如今山地上剩下的栎树几乎全是灌木式的小树秧。

  如此疯狂的盗取给造林户造成了巨大损失。考察团见到了淮源镇陈庄村的造林户胡本洲,他的林地多次被偷。老胡说,他投资30多万承包了1000多亩山地,2004年至今,长成的杨树被偷200多棵,松树被偷1万多棵,损失近20万。

  程湾乡的造林大户李鹏损失更惨重,他承包了近1万亩林地,其中有4000亩左右的天然林,种植着栎树和马尾松。李鹏说,从2004年开始,他的树木即开始被盗,至今也没有停止。“直径10公分以上的马尾松几乎被偷完,栎树也是这样,长到直径3公分即被偷。”

  4月9日,考察团在月河镇徐寨村看到了更为惊人的一幕。徐寨村沿312国道一带分布有六个古植物园,里面栽种着移植过来的古树,树龄多在几十年以上。考察团在古植物园第四区内看到,里面有近千棵古树。园区内的人介绍说,这里有金钱树、枫树、对节白腊树等,其中对节白蜡树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园区内所有的古树均被斩头去枝,有的已发出新芽,大部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一树一价,树种、树龄、树型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还可以送货过去。”园区内的人说,这些树大部分都被卖往城市,用作园林或小区绿化。

  “这些古树基本都是从桐柏山周围偷来的,有的为偷一个价值高的树,不惜修一条路上山。他们说从外地买来的纯属假话,哪里有这么多的古树卖到这里来。”当地一位深谙此道的知情人说。

  4月10日,考察团在大河镇也看到了类似的一幕,当地正在修建编号为七园区的古树园,里面也已经移植了不少古树。

  非法偷盗何时休

  地处淮河源头的桐柏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曾荣获过“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称号。但就在这样一个以植树造林为荣的地方,却发生了这样明目张胆的一系列破坏生态的行为,原因何在?

  4月10日和11日,考察团就所见所闻与桐柏县林业局局长刘凡林、森林公安分局局长杜权等官方人士进行了对话。两位均表示,上述这些现象确实不同程度的存在。

  针对偷盗猖獗的事实,杜权说,森林公安一直在加大打击力度,但由于警力不足,所辖范围太大,他们根本管不过来。杜权说,现在桐柏周边对木材需求量很大,更刺激了偷盗者。“我们去检查,人家都能拿出木材运输证,我没法查人家。”他说。

  但当地的受害者并不同意杜权所说的“打击力度大”。造林大户李鹏说,仅他就不少于10次和偷盗者当场遭遇,但报案后并没有抓住几个人。他说2007年自己还因为举报偷盗者,被人当街打伤,头部、脸部、腿部多处受伤。案件至今未破。

  考察团在走访当地的造林大户时,其中一位造林大户指出,现在全县境内有大量拆去座位的面包车用于运输偷盗的林木,而且多为无牌、套牌、报废车。“应该从车辆的源头控制,抓住一个就没收,抓两回他就不敢了,现在罚款就放人放车,只会纵容他再去偷。”

  针对木材非法运输的问题,考察团通过多方走访了解到,桐柏周边县市有滥开木材运输证的嫌疑。杜权证实,他们办案时,经常遇到当事人拿出邻近县市开出的木材运输证。“通过关系到周边县市开个运输证,然后从桐柏把偷盗的木材拉走,这样就成合法的了。”一位了解内情的人说。

  但事实上,这样的漏洞根本经不起推敲。以古树买卖为例,如果想查明真相,可让当事人说出何时何地购买、又何时何地运到桐柏的。而后去调查一下(进入桐柏的收费站均有监控,是否有这辆运输古木的车进入一查即知,或者到来源地核实一下),这样很容易就真相大白。

  近几年,不断有媒体对桐柏山林遭偷盗、滥伐的现象进行报道,每次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均表示,他们会加大打击力度。但从此次考察的结果看,这些现象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

  客观地说,桐柏山林被盗伐既有打击不力的原因,也有外部需求刺激的原因。“淮河源自然保护区那一带的山林就很好,为什么别的地方就被滥砍了,当地政府难道对此真的束手无策?是不是该从内部着手,查查为什么盗伐者不怕打击。”考察团临走时,对当地主管部门提出了希望,并表示以后还会来考察。

11、湖泊富营养化“拷问”饮水安全

来源:科技日报2009-04-14 李禾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794921239673670_1.shtml

盐城市,这个江苏省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在今年的2月20日早上6时20分左右,部分地方的自来水出现刺鼻的异味,无法饮用和使用,经检验为挥发酚类物质超标。于是盐城市市民只能抢购纯净水。一位市民表示:“我给一家纯净水公司打电话让送两桶水,对方报价70元,还不送,让我自己去取。”其实在平时的正常价格,一桶纯净水售价仅为8元左右。

此后,有关部门查明,此次污染为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在2天内将30吨危险液体废物——高浓度含酚钾盐废水排入厂区外的河沟,并通过闸门下泄到水源地新洋河的上游蟒蛇河,进而污染了盐城的城西水厂和越河水厂,造成盐城市盐都区、亭湖区、新区、开发区等地区停水,断水的居民有20多万

———现状———

湖泊水源地污染严重

水是人的生命之本,饮水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相对于盐城这样以河流为水源地的情况来说,我国流动性差的湖泊类水源地的污染问题更为严重。

资料显示,我国共有24800多个天然湖泊,其中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300多个。湖泊储水总量7088亿立方米,是地下水可开采量的2.2倍。是我国饮用水的重要来源,全国城镇饮用水水源的50%以上源于湖泊;全国粮食产量的近1/3—1/4来自于湖泊流域,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30%以上。

在3月31日举行的“十三届湖泊大会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大会主办方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据《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组调查结果,湖泊型饮用水源地水质最差。据200多个湖泊调查结果,其中80%已发生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生长,影响饮用水水质,已成为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不但对野生动物、家畜及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而且给生态环境及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其实,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城市湖泊目前都处于富营养化或异常营养状态,绝大部分大中型湖泊均已具备发生富营养化的条件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特别是大城市周边的湖泊,富营养化仍未摆脱逐年加重的趋势。具体来说,以太湖梅梁湾为代表的重污染湖湾,水污染程度和范围仍然呈加重的趋势;以洱海为代表的富营养化初期的湖泊,面临着水质恶化加大的压力;白洋淀等草型湖泊面临沼泽化威胁;以巢湖东端湖区为代表的饮用水源地,局部湖区已殃及周边居民健康,并带来社会安定问题;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过水型湖泊,水生生态面临严重的生态退化……

———原因———

工农业发展加剧污染

王圣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我国湖泊基本都是浅水湖,容易发生污染问题。如太湖富营养化严重,完全具备发生水华的条件;其次,来自农田和农村村落的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而工业造成的点源污染虽然得到了初步控制,但排放量仍然很大,亦加重了湖泊的负担。

十三届湖泊大会主办方提供的材料显示:由于近年来湖泊及其流域周边的地方政府实施城镇化和工业化战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生活污染源使得污染负荷迅速增加,这些污染大多都排入湖泊。

研究和治理水平亟待提高

任官平(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湖泊环境保护,提出了“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战略举措。为改善大型湖泊太湖、滇池、巢湖的生态环境,我国各级政府投入巨资用于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讲,我国对湖泊富营养化与水华的机理研究和治理工作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我国的湖泊环境保护无论是污染治理、水质改善,还是水量保有、生态恢复,以及流域管理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策———

政府投资启动重大科技专项

任官平透露,中央政府投资了约356亿元的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其中,“十一五”期间用于湖泊治理的约20亿元。此外,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将在湖泊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投入高达数千亿人民币,其中仅太湖一湖的治理投入就超过1100多亿元。

据悉,湖泊是国家启动的“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6个主题之一,课题目标是全面掌握流域污染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其与湖泊水质变化、富营养化间的响应关系,初步提出解决我国湖泊水污染治理、富营养化治理的基本理论体系框架,研发不同类型湖泊水污染治理和富营养化控制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形成湖泊水污染防治与富营养化控制的总体方案。到2020年,为确保湖泊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削减、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提供成套技术与成功经验等。

结合短期应急和长期治理

王圣瑞说,尽管太湖完全具备发生水华的条件。不过目前太湖周边城市已做好各种应急预案,一旦气温上升,发生水华,就将采用集中打捞或各种应急技术,保障到周边城市的饮用水安全。但应急预案和技术只是治标,从治本来说,还需对太湖污染进行长期治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以奖促治”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针对农业水源污染,我国3亿农民得不到安全饮水的问题。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说,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和饮水形势严峻,不但威胁农村人群的生活安全,也已影响到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国家已明确提出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据国家《关于实施“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将对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松花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和土壤污染等,优先进行防治。

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王圣瑞说,我国最近几年加大了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力度,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也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比如,农田施肥灌溉的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以及对水环境的危害。对于农村村落的污染治理,我国也已开始在太湖、洱海等湖泊周围推广分散式处理的模式,收集并处理人畜生活垃圾。

———延伸阅读———

认识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河流夹带冲击物和水生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沉降淤积,湖泊会从平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这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生物量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到湖底,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水质恶化,以致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大大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往往使水体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叫水华,在海中叫赤潮。在发生赤潮的水域里,藻类遮蔽阳光,使水底生植物因光合作用受到阻碍而死去,腐败后放出氮、磷等植物的营养物质,再供藻类利用。这样年深月久,造成恶性循环,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而有腥臭味,造成鱼类死亡。

相关新闻

世界湖泊大会是由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发起的国际湖泊环保领域的系列国际会议。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定于2009年11月1—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院等共同举办,大会的指导单位包括全国人大环资委、政协人资环委、科技部、环境部、水利部、中科院等10个中央部门。此次大会的主题是“让湖泊休养生息全球挑战与中国创新”。届时,将有来自超过60个国家的350位国际代表参会。此次大会将汇集全球湖泊研究领域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发表国际湖泊保护领域前沿科技进展和最新成果,同时也是对我国近20年来湖泊管理和科技发展成就的一次集中检阅。

12、20年内水危机爆发 科学家提议尽早应对

来源:科学时报2009-04-14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794841239671739_1.shtml

“开发水资源、治理污水是一项极为庞大艰巨的工作,绝对不是仅靠一些科研人员的努力就能达成目标的。治理污水是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而中国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有责任在这方面作出贡献。”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沈元壤向中科院递交了一份关于开展水科学战略研究的建议书。

“中国应及早部署以解决水危机为长期目标的多学科交叉的水科学战略研究。”沈元壤对《科学时报》表示,“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水危机将比能源危机爆发得更早。”

目前的技术体系无法满足需求

水危机,主要是指生活所需洁净水的缺乏。联合国最近的报告指出,20年内水危机必然爆发,这将对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生活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沈元壤认为,虽然现在已经有很成熟的污水过滤、海水变淡水等工业技术,但在效率、价格等方面还亟待改善。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潘纲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也表示了同样担忧:尽管近年来国家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人力、物力,但现有水质改善及天然水体修复技术大都是在传统的理论框架下改进或组合,在成本、效果和效率上还远不能满足水质危机高效控制的国家需求。

潘纲以湖泊治理为例介绍,由于近年来我国湖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剧烈,污染控制和综合流域管理越来越被公认为治理湖泊的首要任务。“有些人认为,现有的湖泊治理技术不会在技术原理上有大的发展,主要是传统技术的集成和组合,但实际上有些现有技术从原理上就存在着规模、生态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大面积、高效率、低成本的湖泊治理实际需求。”

2008年,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提出的1300亿元的太湖流域治理项目,滇池污染治理到2012年也计划投入1000多亿元。但据专家预测,像太湖、滇池这样的大型湖泊,即使实现了零污染排放,也至少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如果从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上提出解决现有技术原理固有缺陷的新原理,则有可能在搞好综合流域管理的同时,大大加速湖泊治理的进程。”潘纲说。

多年从事水的表面及界面科研工作的沈元壤,还参加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水纯化科研中心的团队,对水的研究问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他以污水处理为例介绍,处理污水主要是将水中有害的无机有机杂质、病菌等清除或变成无害。用的方法一般有化学处理、光催化作用、蒸馏、过滤等。

“需要由科研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更少的能量、更少的费用净化污水,取得更多可饮可用的水。”沈元壤认为,这些问题牵涉到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工程等各方面科研的结合。

2008年第452期《自然》上一篇题为“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Water Purification in the coming Decades”的文章,对目前污水净化的应用科研情况也有相当清楚的描述,文章指出了当前污水处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即研究的进展往往受阻于对材料、物化机理等基础研究的认识不够,也就是应用科研还需要基础科研的辅助。

缺乏整体性研究计划

英国政府首席科技顾问约翰·贝丁顿3月31日在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的主题演讲中就发出警告: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50%,食物需求将增长50%,水资源需求将增长30%。一场世界性的食品、水资源和能源危机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正是基于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水资源危机的紧迫性,世界各国在加强水研究方面都不遗余力,像西方国家在水的基础科研方面长期以来就有很大的投入。但遗憾的是,西方国家至今也没有一个整体性的研究计划。

更令沈元壤担忧的地方是:“至今人们对水的基本结构及性质仍不很清楚。”另一方面,水的基础科研与应用科研结合也不够紧密,对促进开发治理污水的新技术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至于应用科研方面,也没有很强的整体计划。

此外,美国能源部(DOE)还明确表示,对水的科研不重点支持。美国NSF也只以10年为期资助了一个主题为水纯化的科研中心,规模很小,影响也十分有限。

沈元壤认为,西方国家没有水研究方面的整体性计划很容易理解,因为对西方国家而言,水资源还不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不需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来考虑。因此,目前国外在水方面的研究仍处于一种自发和零散的状态,这使中国没有现成的经验与技术体系可以借鉴。

不过,水资源危机不仅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挑战,同时对我国科学体系的发展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潘纲建议,我国应及早部署、建立多学科交叉的水科学综合研究平台,适时进行国家级战略部署,有效地整合我国在各个学科已有的优秀科技人才,以使我国的水科学、水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为高效解决水危机这样的重大国家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沈元壤指出,中国如想在水的科学研究方面获得成功,必须有一个完善的中长期计划,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强有力的科研团队——成员需来自不同的有关学科,基础与应用基础科研按比例并重,互相之间能紧密合作,有意共同努力迈向改善污水处理方法的重大目标。

“如果政府有完善的计划,领导持续强力投入水的科研,我国科学家有可能在这一领域超越世界,成为真正的先驱者。”沈元壤认为,由于水科学还直接牵涉到能源问题(如发电厂需要水冷却,阳光可以分解水为氢和氧等问题)、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如水在自然界如何溶解矿物质、传递营养等问题)、生命科学等重要领域,水科学的研究也会带动中国其他许多前沿学科的发展。

建立多学科交叉的水科学研究平台

2008年,潘纲所带领的团队提出的水华与湖泊综合治理技术顺利通过了在无锡太湖示范工程的验收,无锡市将该技术作为今后无锡太湖水华控制的重要技术之一。

记者在潘纲的电脑中看到了这项技术在无锡太湖现场示范的系列图片:通过一次性喷洒经过改性的当地土壤材料,湖泊里的水华就可以被清除,水质逐渐变清,水体和底质的厌氧状态可以被快速修复,这又为沉水植被修复创造了条件。

据悉,这一新原理可望突破现有湖泊治理技术在效率、成本、生态安全、多功效等方面的瓶颈限制,使水华和湖泊的原位治理实现大规模机械化操作。几艘基于该技术的自动化喷洒船即可实现近百平方公里水域水华灾害的有效控制。

“我们正是从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基础研究中提出与现有技术体系不同的研发方向,从而实现技术和工程上的突破。”潘纲说,研究人员根据表面科学中的新原理、新方法,通过添加微量的天然物质对固体表面进行一系列的改性,使取自任一湖泊岸边的土壤变成水华清除和湖泊修复的高效、廉价的生态型材料。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基于化学、物理、环境、生态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有可能为发展突破性的水质改善技术开辟重要的研发方向。”潘纲说,水危机是宏观尺度上的问题,但要克服现有技术体系的局限,推动相关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往往需要深入开展基础层面的科学研究。

潘纲说,事实上,我国在水科学的研究领域已经涌现出了不少一流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研究体制的限制,没能形成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水科学技术综合研究平台,使这些基础研究成果尚未在解决水危机这样的重大国家需求方面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沈元壤也认为,“以目前中国的国力来衡量,经费应该不是问题,科研人才的不足及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无法合作无间才是关键之处。”

2008年11月,以“水科学研究中的若干基础前沿问题”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334次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我国应建立多学科交叉的水科学综合研究平台的建议。

“必须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部署,探索多学科交叉的研发模式,才有可能提出更有效的原理与技术,维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潘纲说。而水科学的基础研究只有在国家层面,在政策性的战略部署与引导之下进行,才能突破现有的概念,使涉及水的技术领域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产生新的发展方向,使我国水科学的研究从原有的“消防员”式的解决迫在眉睫的短期问题,过渡到具有前瞻性规划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

13、福建九龙江流域“限猪”行动调查 

来源:新华网2009年04月1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14/content_11181188.htm

    今年春节过后,福建对省内第二大水系九龙江流域养猪业下达“限养令”:干流两岸1公里和支流两岸500米内的养殖场全部拆迁,禁止在干流两岸5公里、支流两岸1公里内新、扩建养殖场,禁建区外养殖场要达标排放,否则一律关闭。

    “限猪”行动开展以来,福建龙岩、漳州两地上万养猪户的猪舍被拆迁,几十万头生猪被清栏,经济损失上亿元。

    “限猪”行动大限将至,养猪大户一筹莫展

    3月18日中午,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顺益养猪场,一辆货车载着20多头母猪,正要搬迁到近百公里外的漳浦县。这个郭坑镇最大的养猪场,猪舍已被拆得一片狼藉。在含泪处理掉3000头生猪后,老板郭瑞花病倒了。

    “目前除银行贷款100万元外,还有80多万元的民间借贷,十几年的辛苦都在这里,我连死的心都有。”郭瑞花说。

    按照福建省要求,龙岩、漳州两市从2月上旬开展九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限猪”是其中重要一项。漳州市要求,到2月28日,禁建区所有养殖场都要拆迁、关闭。龙岩市也要求,3月5日前,九龙江北溪干流两岸养殖场关闭或拆除;5月5日前,支流两岸养殖场关闭或拆除。

    在约20天时间内,漳州市禁建区内1.23万养猪户的70多万头生猪需清栏处理。猪贩子则趁机压价,1公斤生猪比正常价低2元,一头能繁母猪之前能卖1500元,但整治期间降到了千元左右。

    漳州市郭坑镇东溪村有30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走进村中,房前屋后均可见被拆的猪舍。谈起“限猪”的事,现年69岁的林友春说,一年多前听说养猪行情不错,就卖牛养了两头母猪。年前刚下了19头猪崽,还没卖一头就不让养了,母猪一头850元,五六十斤的小猪一头150元就处理掉了,一分钱没赚还赔了不少。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估算,漳州市拆除、闲置的猪舍价值超过亿元,因压价、病害造成的生猪价值受损也有上亿元。

    “还有100多头不久就要下崽的母猪在圈里,政府天天催着尽快搬走,可往哪里搬呢?”4月10日上午,郭瑞花一筹莫展地说,这100多头怀孕母猪的最后搬迁期限是4月15日,还是有关部门对大型养猪场的“特别优待”。

    两个月来,她几乎跑遍了漳州的平和、长泰、诏安等所有县,寻找可以建养猪场的地方。“以我们的养殖规模需要50亩左右的地,找的地方不是路不通就是水不通,至今没有丝毫进展。”郭瑞花说。

    截至3月19日,漳州市共拆迁关闭12262家养猪场,面积达222万平方米,处理生猪69万多头。在规定期限禁建区内自行拆除猪舍的养殖户,每平方米给予50元的补贴,而寻找新的养猪地点、新建猪舍等都落到养猪户头上。

    水污染告急,养猪业成主要污染源

    九龙江水污染告急是此次福建省“限猪”的直接原因。一月中旬以来,九龙江水质出现恶化,并一度对漳州、厦门两市的供水安全造成威胁,这一事件引起了福建省高度重视。

    记者从漳州市环保局了解到,1月中旬,在漳州与龙岩交界的华安县河段发现水颜色变异,现场观察后认定为甲藻流行,一些河段水质出现反弹,局部河段水质恶化,出现超标现象。龙岩市有关材料也显示,近年来由于生猪养殖数量超过载畜总量,导致九龙江北溪流域水质急剧下降。其中,龙岩中心城区上下游河段、雁石溪流域水质全年绝大部分时段均为劣五类水质,有机污染严重,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指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龙文区郭坑镇的郭坑大桥两侧,分别是漳州市和厦门市城市供水的取水口。郭坑全镇2万人口养了10多万头猪,养猪是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环境日益恶化。镇长陈奕杰说,村中沟渠里的水全是黑色,农民家里苍蝇成群,老远就能闻到猪粪的味道。

    漳州市副市长刘文标表示,养猪业是九龙江主要污染源之一,不少养猪场的排泄物直接排到江中,治理已刻不容缓。

    多数受访的养猪户告诉记者,治理污染他们也赞同,但他们需要在技术和经费上得到帮助。“我们也希望喝上干净水,也不想将污染物排到江里,但怎么处理呢,总不能不养猪吧!”龙文区漳滨村的养猪户说。

    政府整治决心大,环保达标困难多

    福建省此次整治决心十分坚决,漳州市在20天左右拆除了上万户猪舍足见“动了真格”。刘文标表示,在10月底前要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50头以上的养猪场必须进行环评,实行排污许可。下一步将加强环境监测,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确保达标排放。

    据介绍,漳州市治理养猪业污染主要采用两种技术模式,一是推广“零排放”养殖技术,一是采取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但在农技人员和养殖户看来,这两种技术施行起来存在很多问题,能否奏效令人怀疑。

    记者了解到,“零排放”技术要先在猪舍中垫上木屑等原料,再加入发酵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将猪的排泄物分解掉。漳州市农业局能源环保站副站长纪旺盛说,“零排放”推广两年来,漳州使用的养殖场“寥寥几家”,现在连树都不砍了,哪里找木屑。而对于“猪-沼-果-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养猪户普遍认为,现在养猪规模动辄上百头,这种模式已不适用。漳滨村一养猪户反映,过去他家还有七八亩山地种果树,现在都被征用搞开发了,到哪里找果树施肥,哪里去挖鱼塘。

    环保部门也认为,现在工业污染的执法处理都很难,何况千家万户的养猪户,光靠执法来“堵”难度很大。漳州市环保局相关人士感叹:“九龙江流域有几万养猪户,进家入户巡查,要多少执法力量才够用!”

    环保成本需合理分担 养猪业岂能“一限了之”

    漳州农业局的农技人员告诉记者,养猪污染是个老大难问题,比起处理技术,更关键的是治污成本,治理效果越好则成本越高,养猪户越难承受。

    一些基层干部担心,虽然政府并没有明说限制养猪业发展,但如果环保成本都落到养猪户头上,事实上就是抑制养猪。养猪户张少华说,这次大家损失这么大,未来还要大量投入搞治污,有多少农户投得起?肯定有很多人就此退出养猪。

    厦门大学政治系教授余章宝认为,在生猪供应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上,地方政府极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境地,缺乏科学性的“禁令式”政策,难以取得长久之效。

    “如果每个地方都这样搞环保治理,而不在如何实现环保养猪上多帮助农户、补贴农户,未来生猪供应肯定出问题,准会按住葫芦浮起瓢。”余章宝说。

    漳州此次养猪业污染整治行动中,明确提出“谁污染谁治理”。对此农业部门人士表示,又要猪肉便宜又要养猪不污染,此事难两全,养猪业作为弱势产业,要养殖户承担所有环保成本显失公平。

    刘文标表示,环保养猪关键要搞好规划,在规划区内实施集中饲养、集中治理污染。他坦承,漳州整治养猪业、实现环保养猪的决心很大,但由此带来的财政压力也不小。

    环保养猪成本几何?纪旺盛表示,经过测算,如果采用“零排放”技术一头猪要摊100元,立体种养模式一头猪要摊86元。记者了解到,以目前的猪价行情,一头出栏生猪的毛利润还不到100元。漳州市目前在九龙江流域的存栏量有180万头,按一头86元计,就要1.5亿元的首期环保投入。2008年漳州市地方级财政收入60.49亿元,这个投入占地方财政收入2.4%左右。

余章宝表示:“养猪业设立环保门槛势在必行,但好的政策需要好的执行办法,其中环保成本是个关键问题,必须有相应政策来分担环保成本。”

14、6年上万野生动物遭杀 盗猎者为何在保护区频现?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4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128927.html

  6年间,宁夏有上万只野生动物惨遭猎杀,其中包括很多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同时有数据表明,宁夏的1名森林公安人员要监管18万亩国土面积。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山山头,28只猎隼腾空而起,在森林上空展翅翱翔。这些猎隼是我国海关从不法分子手中截获后放飞的。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已在宁夏落网。

  据悉,猎隼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走私量达到20只以上便可构成特大案件。此案为海关总署一级督办案件,涉案金额近300万美元。

  野生动物增多成盗猎分子目标

  近6年来宁夏有上万只野生动物惨遭毒手

  黄河有近400公里的区域流经宁夏,形成了20多万公顷的天然湖泊湿地,成为大量候鸟的迁徙地和重要的迁徙通道。每年6月,包括猎隼在内的许多野生保护动物从北向南迁徙时都会经过这里。

  “近年来,宁夏积极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不断加大封山禁牧和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一些多年不见的珍稀动物开始在自然保护区内频频出现。”宁夏森林公安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说,野生动物种类和种群的增加不断刺激着盗猎者的贪念。

  来自宁夏森林公安局的数据显示,去年至今,宁夏共发生破坏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刑事案件近30起,其中,特大刑事案件8起,重大刑事案件5起。2008年至今,宁夏森林公安收缴被盗猎的野生动物2000多头(只),而近6年来,宁夏有上万头(只)野生动物惨遭毒手。

  岩羊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1988年,宁夏境内只有1500多只,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经过20年的全面禁猎,岩羊的数量才恢复到目前的1.2万只左右。然而,随着岩羊数量的增多,不法分子的盗猎行为也开始增加。仅宁夏森林公安2008年破获的4起特大、重大案件中,就有47只岩羊被非法猎杀。

  暴利驱使不法分子大肆偷猎

  “利润空间与贩毒所获取的利润一样,有的甚至还要高”

  据宁夏森林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宁夏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地域性,二是季节性。

  在地域性方面,非法猎捕野生鸟类案件集中在银川、灵武等市、县的黄河滩涂、湖泊。不法分子根据候鸟迁徙的规律,采用投毒、布网等方法大肆非法猎捕野生鸟类。而非法收购、走私猎隼的违法犯罪活动主要集中在宁夏南部山区,特别是西吉县和海原县等地。从时间上看,每年春秋两季候鸟迁徙期间,非法猎捕野生鸟类资源案件相对集中。

  而暴利驱使是非法盗猎猖獗的根本原因。

  银川市一位餐馆老板直言说:“客人喜欢吃野味,多高的价格都不拒绝。我们也愿意进货,利润大啊!多加点儿钱,供货者也愿意去捕猎。”

  据了解,主管部门对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多处以林业行政处罚,罚款额度与获得利润的巨大反差让不法分子无所顾忌。

  前不久,灵武市公安局破获一起驾车向广州市贩运野生动物的案件,民警在车上查获132只猫头鹰、草原雕等野生动物,抓获卢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经专家鉴定,这批野生动物均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据办案人员透露,非法猎捕猎隼成本低,利润却极高,且风险不大。

  在宁夏,收购一只猎隼大约2000元左右,而到了贩卖者手中就涨到4000元左右,当非法贩卖到某些国家之后,一只猎隼的价格暴涨到20万美元以上,其中品质最好的白色猎隼的价格会高达100万美元。“这个利润空间与贩毒所获取的利润一样,有的甚至还要高。”

  在高额的利润面前,有些人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上了瘾”。据办案民警介绍,在公安部门破获的非法猎捕、收购、出售猎隼案件中,许多都是家庭式犯罪,“往往是父亲被抓儿子接着干,丈夫被抓妻子接着干。”

  受巨额利润的驱使,许多境外不法分子也经常来宁夏盗猎、收购野生动物。宁夏森林公安局曾在中宁、海原两县一次抓获41名非法猎捕、收购猎隼的犯罪嫌疑人。这些人多来自境外,以观光旅游、探亲访友等名义进入宁夏进行不法活动。

  打击盗猎心有余而力不足

  森林公安警力不足,管理政出多门、存在漏洞

  虽然宁夏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开展了一系列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宁夏黄河流域和南部山区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还是屡禁不止。

  据了解,森林公安警力的严重不足使其在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行为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据悉,全国森林公安平均每人管辖面积为6万亩,而宁夏森林公安每人却实际管辖着18万亩,同时,还担负着森林防火的任务。

  管理上有漏洞也是原因之一。按照法律规定,陆生和水生野生动物分别归林业、渔业行政部门管理,但在实际管理中却涉及工商、海关、森林公安、野生动物保护等多个部门。如果哪个环节管理不到位或是协调不到位,都会造成管理上的漏洞,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据了解,宁夏销售野生动物的市场并不大,不法分子主要通过航空、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将盗猎的野生动物销往宁夏以外的地区牟利。为了做到堵源与截流并举,宁夏公安机关在每年春秋两季都会积极协调铁路、交通、民航公安部门和运管部门,加强对运输的监管,杜绝无证运输和非法运输野生动物的发生。

对于外国人非法收购、猎捕野生动物的行为,办案人员认为,这些外国人采取幕后操纵、遥控指挥、人货分离等办法逃避打击,犯罪手段十分隐蔽,呈现职业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予以严厉打击。(潘从武 薛正俭 )

15、水质监测人才奇缺 多种“诱惑”提升空间大

来源:中国水网 2009-04-14 吕春香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h2o-china/794981239686097_1.shtml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水资源短缺,迎来了水资源费上涨、饮用水水质标准提高、废水排放标准更加严格等诸多挑战和机会。但是法规的压力和市场的推动仍然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污染的问题。

  余波未息的江苏盐城水污染、阳宗海砷污染、激战后冷思考的康师傅水源门事件、备受争议的太湖蓝藻污染问题、松花江停水事件,悉数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的确在警醒人们,水质监测必须狠抓到位,因为有效的监测不仅可以防止水污染,而且可以为污水厂和自来水厂的运行降低成本。

水源地、供水厂、污水厂齐抓  水质监测要到位

  美国哈西公司销售总监程立在接受中国水网记者采访时说,污水的水质监测指标一般情况下分两种,一种是国家水质标准规定的指标,另一种是水处理工艺过程进行监测的指标,不一定反映在国家标准上。通常情况下,有的指标既是工艺参数也是监测指标。

  污水的水质指标来源不同,指标和标准相应就不一样。目前,国家在环保投入、指标建立上做了很多工作。在我国,针对不同行业已经有十几个水质标准。跟市政污水对应的国家标准主要有1996年发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2002年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污水排放指标分为两种:基本控制的指标和特征指标(即可选择性的监测),共有接近30项指标。程立介绍,后来根据不同的行业,进行细化,针对每个行业对应的特征设立相应的水质指标,要求也随之提高。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本水质控制参数是12项,选择性控制的是43项。

  供水方面,从2007年7月1日起新施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不仅提高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而且还实现了饮用水标准与国际的接轨。为更有效地保障城乡居民的饮水健康,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根据目前全国情况来看,各省会城市已经率先开始在水质监测方面下功夫。

  水源地方面,目前主要依据的是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年联合发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此标准项目共计109项,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5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80项。去年,环境保护部要求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监测和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监测要做好109项全分析。但是,某些环境监测站反映,由于目前大部分省级和地市级站还不具备监测饮用水中109项指标的能力,在开展工作时遭遇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况。这个情况暴露了我国基层监测能力与预警能力不足的问题。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目前,环境监测总站正在配合环境保护部规划司、监测司制订饮用水有机物分析能力建设规划,力争在2~3年内,为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装备1~3个具备全分析能力的监测站,保证109项指标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在线监测可实现预警和节能降耗  浊度是供水厂重要水质指标

  水质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评估水质;二是工艺中监测可以随时优化工艺,三是水质的预警。而水质的预警分两类,一是水源地的预警,即受到某一类污染的时候需要有报警,二是终端预警,即管网中预警,如自来水厂到用户使用端。据了解,美国哈西公司曾为奥运会提供的两套“蓝色卫士”在线监测系统,一旦发生饮用水的突发事件会有报警,提醒问题的出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程立告诉中国水网记者,按水质参数的分类,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尽量用在线监测的方式,帮助水处理工艺过程的实时优,节能降耗,同时保证最终的出水水质参数是达标的。这一说法在现实中不乏实例,例如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于2008年3月竣工验收的邵阳市污水处理厂采用了智能控制与节能管理系统,年节约电能约350万度,合计电费238万元,单位污水处理费只有0.166元/吨。消息一经公布,即引来业内人士的极度关注(相关新闻:智能控制与节能管理:突破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困局)。

  供水厂的监测指标,根据相关规划,按照工艺段进行分类,在水源地目前在线监测的参数有8、9种, 常规监测5参数: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温度,其他的监测参数有氨氮、有机物指标(TOC、COD)、总磷总氮、叶绿素/蓝藻等。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温度和氨氮这6项比较常测。

  工艺过程中参数相对少一些,最重要的参数是浊度,浊度是一个综合反映的参数,如果水里面有微生物、颗粒物、悬浮物都会反映在浊度上,浊度越低,病毒、微生物含量会下降很多。另外,在后续的消毒过程中,悬浮物会消耗消毒剂,浊度越低用的消毒剂越少,一方面成本会降低,另外消毒副产物也会少。

  我国自来水厂中把浊度和余氯作为水厂关键性运行指标。那么浊度、余氯的实时在线监测成本高不高呢?“都不高”,程立分析成本“如果从运营成本来看,浊度监测的日常运行、维护等费用1000年/年。余氯2000元/年。”据他估计,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30%-40%的水厂实现了实时在线监测,在线监测的普及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认识不足、人才欠缺是制约在线监测的绊脚石

  针对目前水质在线监测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程立相信技术的进步会带来新的监测技术出现。他指出,新技术可能会设计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的仪器,能够解决一些不能实时在线监测的指标盲点,或是从目前比较昂贵的仪器,从测量方式、制造成本上大幅降低,推动目前不能在线监测的指标的发展。

  监测成本包括购买仪器成本、运营成本、人力维护成本,那么监测成本是不是制约实时在线监测的根本原因呢?程立认为不完全是,他指出认识不足和人才欠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水处理工业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比较短,但速度太快,尚未完全市场化。而且,我国在水处理在线监测上的认识是不足的,有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稍好一些,但是绝大多数的城市存在认识上的问题。在欧洲,水质在线监测比较成熟。”程立说,“人才欠缺是难题。目前,这方面有在改善,但是针对性的人才、能熟练操作仪器的人才比较欠缺。据了解,美国哈西公司正与一些仪器仪表学校联手,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以填补目前市场上的空白。”

  他预测,随着中国水环境保护、水工业产业、饮用水安全的发展,水质在线监测在中国很有发展前途。(中国水网)

16、环保部门应严肃执法 敢于顶住“说情风”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4月14日刘永涛

http://env.people.com.cn/GB/9125063.html

  目前在一些地方困扰和制约环保部门严肃执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说情风”。此风的蔓延已严重干扰了环保部门依法监督管理和现场监督执法工作。

  基层环保部门在处理各类环境违法案件中,当事人直接或间接通过电话、口头和登门拜访等形式向环保部门领导和办案人员说情。环境行政处罚若碰到“关系网”,说情就更加复杂化,由过去亲朋好友的说情,发展到现在的有权有势人物依仗权势说情。“说情风”成为基层环保部门最常遇到的令人头痛、且难以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说情风”助长了以言代法、以情代法、以权代法等不良现象的蔓延,弱化了环境执法力度,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环境执法人员的积极性。

  基层环保部门在依法行政时应如何抵制“说情风”呢?笔者认为,应从3个方面着手预防和解决:

  一、提高对“说情风”危害性的认识

  “说情风”是滋生腐败的不正之风,如果对此类歪风邪气不采取强有力的制约措施加以整治,任由其发展下去,不但会给环保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还会造成执法不公现象。

  笔者认为,“说情风”并不可怕,怕就怕对已经发现的问题不重视、不加制止。只要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不说情,以实际行动在职工面前做好表率,“说情风”一定会得到有效遏制。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源头上制止“说情风”

  笔者认为,首先要把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作为环保部门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环保系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把抵制“说情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说情风”之所以盛行,从表面上看是受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影响,认为“不靠关系办不成事”的错误思想影响,但深究下去则是环境执法行为的制约机制不够健全、监督力度不够、未落实好办案人员回避制度、个别办案人员保密观念差等原因。

  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健全环境执法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同时,在环保部门内部,针对“说情风”的隐患和滋生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完善办案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坚持集体审批案件制度,完善上下内外监督制约机制,把抵制和制止“说情风”、不办“人情案”作为一项向社会公开承诺的重要内容,以增强办案的透明度,防止少数执法人员和个别领导以权谋私,并且建立“说情台账”,谁为违法者说情就追究其相应的行政或经济责任。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对说情现象予以曝光。

  三、树立“四不怕”精神,自觉抵制“说情风”

  要顶得住“说情风”就要有较真的精神和勇气。对于来自社会上的说情,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要具备不怕伤和气的精神,善于顶住“说情风”;对于来自上面的说情,要有不怕得罪领导的精神,本着公正执法的责任意识,敢于顶住“说情风”;对于来自亲朋好友的说情,要有不怕断交情的精神,坚持原则,勇于顶住“说情风”;对于来自家里人的说情,要有不怕伤感情的精神,要善于开导解释,阐明厉害关系,说服家人共同顶住“说情风”。

  总之,通过实践证明,在执法办案中,凡是能顶住“说情风”的单位,他们不论在办案的质量还是在公众的满意度上,都会创造出可喜的成绩。相反,凡是顶不住“说情风”的单位,他们的办案质量和公众的满意度都较差。

  笔者认为,环保部门及环境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就应牢固树立并形成敢顶、善顶、勇顶、共顶“说情风”的观念和格局,把“说情风”彻底拒之门外,为公开、公平、公正执法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 (作者单位:四川省通江县环境监察大队)

17、因为土气、简易 节水技术就不被官方承认?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4月14日 尹卫国

http://env.people.com.cn/GB/9125383.html

  水利部离休专家邱为铎早在1975年就研制开发出中国式滴灌技术,如果在农村推广普及,每年可节水500亿立方米。但这一技术一直未被官方承认,因为土气、简易,被戏称为“老太太举管子”。

  今年79岁的邱为铎从事水利研究61年,现为科技部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节水灌溉首席专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所谓“老太太举管子”的节水原理是,在田地里安装一套半固定式滴灌系统,每条滴灌管长50米,下面拴100个毛细管一齐出水,两小时可自动浇透一片区域,老太太的作用是定时挪动管子,一个老太太可同时管理50多根输水管。

  这办法是“土”了点,但经济适用,适合中国农村现状。因为土,被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枪毙”,理由是靠一个老太太举着滴灌管在田里移动,跟以色列用电脑操作的自动化滴灌技术简直没法比。

  以色列是严重缺水国家,节水农业技术世界领先。的确,“老太太举管子”与电脑控制滴灌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但我们不能撇开国情一味的比高科技,以色列国土狭小,农田稀少,比较富裕,电脑滴灌系统每亩地需要投入(折算人民币)近3000元改造基础设施,国家贴得起。而“老太太举管子”每亩只需投资150元左右,仅是电脑滴灌的5%,设备可连续使用10年以上。

  中国有18亿亩耕地,如果都安装电脑控制滴灌,费用太昂贵,农民掏不起,政府也贴不起。况且农村劳动力过剩,几个农民站在田里举着水管浇地完全做得到,假如全改成电脑控制,对农民的培训又需要投入时间。

  考量一项节水灌溉技术是否先进,关键看节水效果。据水利专家分析,目前中国农村仍沿用传统粗放型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据统计,我国农业每年灌溉用水需要3400亿~3600亿立方米,占国民总用水量的60%以上,水的利用率仅有46%,54%的水资源被浪费,实属惊人。“老太太举管子”每年可节省500亿立方米水,谁能否定这不是一项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虽然手段“土气”,设备简陋,操作简单,但这种“土”恰恰是因地制宜,符合农村国情,适合农民需要。

  去冬今春遭遇的特大干旱,逼着中国节水农业步入快车道,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迫在眉睫,“老太太举管子”应有用武之地。偌大的中国农村需要多种节水灌溉形式,因财力限制难以推广电脑滴灌,让“老太太举管子”唱主角有何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