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四月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四月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04-14

四月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亚马逊之旅系列报道:

1、亚马逊之旅之十――为南美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而建的生态园

 

环境资讯:

2、法制日报:       环保部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 宝钢蒙牛一汽等在列

http://env.people.com.cn/GB/9116676.html

3、新华网:        中国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13/content_11177359.htm

4、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国十年治理水土流失48万平方公里

http://env.people.com.cn/GB/9116137.html

5、新华网: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保护喜马拉雅山运动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4/12/content_11173612.htm

 

地方信息:

6、人民网-京华时报:   北京连续5天遭遇轻微污染 今年属首次出现

http://env.people.com.cn/GB/9118344.html

7、中国广播网: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将全面提速

http://green.sohu.com/20090413/n263355355.shtml

8、人民网天津视窗:    江苏全面实施淮河治污“2322”行动计划

http://www.022net.com/2009/4-13/434234232597320.html

9、北京商报:       北京生活垃圾年增速达8% 

http://www.bbtnews.com.cn/political/channel/political67819.shtml

 

重大水事:

10、中国新闻网:      三峡库区面临地灾新考验 新地质险情正陆续出现

http://finance.baidu.com/2009-04-13/116612861.html       

11、新华网:        三峡库区去年减少土壤侵蚀量4000多万吨

http://env.people.com.cn/GB/9121945.html

 

民间视点:

12、搜狐绿色:       迫害环保人士对谁有利? 

http://fengyongfeng1108.blog.sohu.com/114096858.html

 

深度报道:

13、中国环境报:      农村环保形势严峻 抓农村环保从何处入手?

http://env.people.com.cn/GB/9117237.html

14、中国环境报: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风险?

http://env.people.com.cn/GB/9117142.html

 

环境时评:

15、人民网环保频道:    “河长制”何以引发争议?重要的是常态化制度

http://env.people.com.cn/GB/9117388.html

 

 

 

1、亚马逊之旅之十――为南美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而建的生态园

文图 汪永晨

 

       一到伊瓜苏就听说,中国有无数水电工作者来过伊泰普,特别是我们要修三峡大坝以后,来的水电工作者就更不计其数了。学习、取经,是来的理由,可是究竟学回去了多少呢?起码有两点我认为是应该学的,可中国的电站到目前还没有学到,一个是为鱼而修的鱼道,一个是为被淹没的珍稀动植物而建的生态园。

      

  伊泰普电站

  

  伊瓜苏瀑布

       伊泰普水电站建在巴西的伊瓜苏。印弟安语里伊瓜苏是“会唱歌的石头”。这里的伊瓜苏大瀑布,曾让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感叹:我那可怜的尼加拉瓜与这里相比,简直就是厨房里的水龙头。

       这两个大瀑布我都见到了,我倒是觉得它们各有各的特色。对我来说更关心的是,伊泰普电站的修建,对伊瓜苏大瀑布有没有影响。

       巴拉那河,是拉美的第二大河,世界第五大河,年径流量750立方米。流经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4月5号我们在伊泰普水电站的生态园里,导游小姐在我问她时说的是没有影响,而我们的中国导游陈女士却告诉我们,水电站1997年建成使用两年后,曾经有几个大瀑布都干了。至于为什么干的,因为电站和大瀑布一个是在巴拉圭河,一个是在伊瓜苏河,并没有在一条河上,不过现在还没有一种观点能说服另一种。瀑布的水没有了和电站有关,是目前当地人的看法。

三国交界议厅

       伊泰普电站本来是要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三国共建的,可当时因阿根廷的经济好,“胃口”大,一家三分之一的分他们不同意,非要多占,最后巴西和巴拉圭得到世行的钱,索性不和阿根廷“玩”了。现在伊泰普电站满足了巴拉圭95%的电力供应,并占巴西电力消费的28%,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毕竟淹没了大片土地,使周边城镇蒙受了损失。沈孝辉说,为此伊泰电力公司从1977年到2023年的50年时间内,按月支付给有土地被库区淹没的城镇一笔补偿金。这笔补偿金实际是发电经济效益的利润分成。水电开发就算是为国家整体作贡献,也不能让局部的地方利益和个人利益受损,而是共享发展的成果。

       伊泰普电站1991年建成时,并没有为鱼着想,所以也没有专门修有让鱼通过大坝的设施。2002年,因电站对鱼的影响,有回游习性的鱼因大坝的修建无法“鲤鱼跳龙门”,这才修建了现在公认的有良好效果的为鱼的回游而修的鱼道。

鱼道

鱼道边的豚鼠

       在伊泰普电站淹没区的河里有39种鱼,现在有差不多33种鱼通过这三条鱼道成功地回游了。能从这大约十公里长的鱼道通过的鱼量,占鱼的总量的70%。这是当地人告诉我们的。

       我们中国现在大坝的拥有量是世界第一。尽管现在很多科学家对鱼道还存有疑义,鱼真的能过去那么多吗?但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座大坝为鱼修鱼道。不管是多大的坝。是技术达不到,还是不愿花这笔钱,还是鱼没有人重要?

       伊泰普电站电力公司还出资建了环境博物馆,馆中保留下库区淹没前的“生态记忆”。可惜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这个博物馆。不过公司为拯救淹没区的野生动物规划出了一处面积很大的保护地,成为从库区中迁移出来的众多野生动物的避难所。

       我们去时因带我们的导游只讲葡萄牙语,而陪我们的翻译对这些动物的名称有些又翻不出来,所以我们拍到的动物有些就叫不上它们的名字了。

发呆

巴西龟

猫头鹰

游水

       从大自然中到被关在笼子里,生命是保住了,生活环境却不同了。我们人类不懂动物的语言,不知它们会是什么感觉?

       这只美洲豹已经在它如今的家里走出了这样一条小路。而大自然中,它们的奔跑速度可是飞一般快的呀。还有食蚁兽,这么大“个子”的它们,一天要吃多少蚂蚁呀,住在这个避难所里,它们吃惯人类给它们提供的饭吗?

旁边就是它走出的小路

它每天只能无数次地走在这条小路上

食蚁兽

伊瓜苏大自然中的蚂蚁窝

它的家园比原来小多了

       沈孝辉这些年在巴西对伊泰普电站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他告诉我们:据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伊泰普电站的兴建,巴拉那河的生态遭受到严重威胁。上游7座瀑布被淹没,有一座还是能和现在伊瓜苏最大,最漂亮的瀑布媲美的。另外,大坝淹没了十几万公顷土地,摧毁了原有的森林、湿地和草地等生态系统,并影响了河流中的水生生物和淡水鱼种类。

       沈孝辉说:人们长期以来持有一种错误的见解,认为较之火力发电,水力发电至少可以算作“清洁能源”,因为不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最新研究表明,热带水库释放的温室气体可能还多于使用化石燃料的电厂。巴西亚马逊研究所的学者经过多年的观测研究明白,在亚马逊流域,一座热带水库在开始运用的头10年里所释放的碳竟然是一座同等规模的火力电厂的4倍之多。

       为此,沈孝辉认为:即便不考虑对生态的破坏,仅就温室气体的排放而言,笼统地将水电列入清洁能源也是很不科学、不严谨的。

生态园里的导游

捡片树叶闻一闻

“自我”介绍

       我们人类需要发展,需要现代化的生活,从我们开始关注江河以来,很多人把我们说成是反坝派。其实,我在这里介绍伊泰普电站,更希望介绍的是,巴西和我们一样同是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近似。那么在巴西,一个大电站的修建,有关生态的修复及补偿他们是怎么做的。鱼道和生态园,就是巴西人不仅让人类的发展有了能源的保证,同时也考虑到了在这个地球上,我们人类的朋友也要生存,也要发展。前几天我们在里约热内卢的大西洋森林里,徐凤翔先生就对现在所用的原始森林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她认为应叫原生林。因为在生物界,这些森林还是在不断地生长着的,而不像是文物。已经成为过去的记载。生物界的更新是每时每刻的,那么生态环境怎么能叫原始呢。

专家的记录

       伊泰普电站的移民是4万人。电力公司除了给移民盖房置地,补偿金达2.5亿美元。平均每个移民6200美元。

       在巴西还有一个撒尔托电站,规模不大,却以移民安置的独到之处成为享誉世界的成功典范。他们的做法是,针对无地或少地的农户,巴拉那州能源公司实施了一项“统一安置计划”。能源公司在库区买了4万英亩土地,经过自由组合,共形成了19个社区,在10个已经准备就绪的农场内进行安置。这些农场已经具备包括供水供电系统,通路,电话,学校和医院等基础设施。每个移民户至少分得40英亩土地和一所带3间至4间卧室,一个粮仓的砖瓦结构的房屋。

保护自己的刺

生态园里的植物

树林里的绞杀

淹没的树林

       沈孝辉这些年在关注中国江河的保护与开发中曾提出对江河的分类开发。已经开发的可以继续开发,没有开发的,特别是生态脆弱地区的江河应该保护。可是他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对巴西河水电站的研究中,沈孝辉着重关注的还有大型工程中的公众参与。他给我们讲了这样几个例子:撒尔托水电工程修建时,一个受水电开发影响的无地农民和劳工联合所有民众,成立了一个“伊瓜苏河地区受水坝建设影响的民众运动”的组织。为捍卫自己的生存而斗争。后来,巴拉那州能源公司派人进行勘察时,乡村劳工运动组织占领了未来施工的场地,他们调整了单纯反对建坝的对抗性方式,而要求与能源公司进行对话,主张这座新的大坝工程必须要经过公开讨论,在确保受影响民众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动工。与此同时,为了维护环境法,巴拉那州环保部门和当地居民聘请的律师也开始介入。能源公司还接受成立了协商研讨机构的提议。该机构被命名为“多学科研究小组”。由环保部门、州政府、居民区代理律师、劳工运动组织和电力公司的代表组成委员会,对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协商之后,委员会的各成员以平等投票的方式进行决策。

       这样的方式,使得巴拉那州能源公司认识到,如果能够就水电开发项目相关的各种问题进行公开的讨论,那么全体参与者就会分担责任,能源公司就能够与各方代表成为该项目的合作伙伴。乡村劳工运动组织也得到了政府的承诺,在“多学科研究小组”做出决定后,如果能源公司未能采取相关行动,将不发放大坝建设所需的许可证。

       沈孝辉的另一个例子是:当地有一个人口4.5万的城市,其消费的蔬菜和水果由于来自外地运距长,从而增加了成本,提高了价格。当能源公司聘请的一家名为“巴西小型城市企业扶持中心”的政府组织调查了解到此情况后,便把当地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合作社训练他们采用有机种植的方式生产更有市场竞争力的绿色蔬菜产品。如今,这个合作社生产的蔬菜和水果已经销往整个地区的每一座城镇。

       沈孝辉说,这是巴西水电开发建设事业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制度性改革。今天在巴西,电力公司主宰水电开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由当地社区民众、环保部门、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律师和专家组成“多学科研究小组”与电力公司代表共同参与水电工程的社会影响与环境影响的研究,参与计划与方案制定的全过程。这不但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成本与社会成本,还可成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有生力量。

       巴西水电站的建设,真的有很多让我们可以借鉴的做法。我们呼吁这么多年了,也总有人在说,你们反对建水坝,那能源问题怎么解决。巴西的做法我认为可圈可点,一是为鱼而修路,一是公众参与,有了考虑其他动植物的理念和具体措施,有了相关群体的利益能够得到保证,在不是地震断裂带上,不是生态脆弱的地区建水坝应该还是我们人类发展中的需要。

       期待着中国的水电工作者再到巴西参观时,能学到更多的精髓。生物是多样的,我们人类发展的方式也不能不多样。

生物多样性的树林中

改造后的巴拉那河

       明天我们要看看,伊瓜苏大瀑布到底是怎么壮观的。

2、环保部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 宝钢蒙牛一汽等在列

来源:《法制日报》2009年04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116676.html

  环境保护部今天发布2009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分公司、内蒙蒙牛乳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巨头企业在国家监控名单之内。

  环境保护部称,发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是为了加强国家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这个名单的发布是结合了2008年排污收费和总量减排核算工作,并在充分征求各地意见的基础上,筛选出各地区废气、废水排放重点监控企业,同时,对全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全口径统计,完成了《2009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

  据介绍,所谓国家重点污染源监控,就是由环境保护部来负责监督管理的重点污染企业,这些企业不但要安装污染在线时时监测设备,而且在线监测设备应与环境保护部联网,以便环境保护部进行时时在线监督。环境保护部已经连续几年发布国控重点污染企业名单。

  按照排污量65%的比例要求,环境保护部对调整后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进行核定,最后确认废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3945家,废气国家重点监控企业3715家,去掉废水和废气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重合的,废水和废气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合计6969家,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296家。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大同第二发电厂、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化工一厂、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东方化工厂、天津市无缝钢管厂、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化纤和炼油部、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等众多大型、超大型企业都进入了环境保护部的监督范围。

3、中国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 

来源:新华网 2009年04月1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13/content_11177359.htm

    新华网北京4月13日电(记者陈菲 白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3日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指出,中国强化环境法治,维护公众环境权益。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

    行动计划指出,到2010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得到控制,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2010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10%,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质的比例比2005年下降4.1个百分点,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III类的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好于II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2天的比例提高5.6个百分点。

    行动计划说,力争实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使改良草地达到4000万公顷,治理退化、沙化和碱化草地达到1.1亿公顷,将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努力使90%左右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和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达到16%左右,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2200万公顷。5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行动计划说,2009―2010年,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万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面积12万平方公里。黑河、塔里木河、石羊河等部分生态脆弱河流得到初步治理。

4、我国十年治理水土流失48万平方公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年04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116137.html

  人民网重庆4月12日电 (记者赵永平)记者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水土流失防治战略从单纯工程防治,到更加注重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更加注重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更加注重事前预防保护。近10年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万平方公里,近1.5亿百姓从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山丘区群众的生计问题得以解决。全国已有1200个县实施了封山禁牧,39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修复。

  经过多年大力推动,生态自然修复理念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各地探索出以草定畜、以建促修、以改促修、以移促修和能源替代等经验做法,确保实现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水利部部长陈雷说,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将实施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分区防治、项目带动、生态修复、科技支撑等六大战略,切实把水土保持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目标是用15—20年时间,使全国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或修复,大多数地区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发展。进一步推动生态修复工作,力争今后5年内,全国80%以上的山丘区县市出台封禁政策。

5、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保护喜马拉雅山运动 

来源:新华网2009年04月1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4/12/content_11173612.htm

    新华网加德满都4月11日电(记者陈乔炎 章建华)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在尼泊尔发起一场为期一年的运动,号召全人类保护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加强人们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

    10日,组织者将一面绣有“制止气候变化,让喜马拉雅山生存”英文字样的旗帜交给尼泊尔登山名将阿帕·谢尔帕,让他把这面旗帜插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

    世界自然基金会尼泊尔代表马南达尔在授旗仪式上说,喜马拉雅山正经历着气候变化的考验。他说:“全世界并没有对喜马拉雅山的状态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要让世人知道,喜马拉雅山正在因为我们的过错而遭受冲击。”

    今年阿帕将参加“珠穆朗玛峰生态登山队”,挑战珠穆朗玛峰。他说,他的家庭成员中已经有好几位因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在喜马拉雅山冰湖决口引发的洪水中丧生。他说:“今年将是我第19次攀登珠峰。这些年来,我目睹气候变化给喜马拉雅山环境带来的影响。”他呼吁人们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给喜马拉雅山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49岁的阿帕是世界登顶珠峰次数最多的人之一,已18次成功登顶。他日前已离开加德满都前往珠峰大本营,开始第19次登顶珠峰的征程。每年3月至6月,是从南坡尼泊尔一侧攀登世界屋脊的黄金时段。

6、北京连续5天遭遇轻微污染 今年属首次出现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2009年04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118344.html

  “空气污染指数122,三级轻微污染”,昨天,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市已连续5天遭遇轻微污染。这种情况自去年奥运会以来极为罕见,今年属于首次出现。

  昨天,灰蒙蒙的京城在杨柳絮的“骚扰”下更显沉闷,不少大街上的行人干脆蒙上了丝巾,以抵挡柳絮。

据介绍,本市自4月8日以来,已经连续5天遭遇轻微污染。专家解释称,连日的空气污染与近来静风、多雾、气压低的大气条件有关,这种天气不利于近地面空气中污染物的稀释扩散。预计本周空气质量有望根本好转。(记者 夏命群)

7、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将全面提速

来源:中国广播网2009年04月13日

http://green.sohu.com/20090413/n263355355.shtml

   中广网长春4月12日消息(记者刘源源)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暨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题会议日前在长春召开,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将全面提速。

  流经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省(区),流域面积达545000平方公里的松花江是东北人民的母亲河。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日渐凸显。2006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3年来,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现状如何?据环境保护部介绍,从目前水环境质量状况来看,松花江流域内14个跨省界考核断面中,11个断面达标,综合达标率为78.6%。出境水质达到III类指标的比例为61.7%,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部对于过去一年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总的评价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流域的水质总体呈改善的趋势,规划项目顺利推进,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但是他们也同时指出,目前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支流污染较重,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依然存在。环境保护部要求,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流域三省区要继续落实“让松花江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

  松花江是吉林、黑龙江两省省会及数十座中小城市的重要水源地,流域内分布5000多万人口,是东北的生命之河,是东北人的母亲河,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因此,也是国家重点污染防治的江河。一直以来,威胁松花江水质的两大“杀手”??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如何防止两大污染源对松江水的威胁,目前主要是在减排和保护上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截至2008年底,三省(区)列入《规划》的222个建设项目中,有40%左右已经建成;一半以上在建。《规划》项目有望今年底前基本完成。

  那么,地处上游的吉林省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在减排方面,吉林省采取治理超标污染源、取缔污染严重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等措施,同时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另外,吉林省还投入了1800多万专项资金,安装了在线检测系统,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比如松花江吉林流域最大的化工企业-中石油吉化公司在减排上,把着眼点放在循环经济上,仅回收冷却水作为循环水使用这一措施,企业一天节水就超过10万吨,相当于整个吉林市城区居民的用水总量。目前吉石化污水主要污染物的减排量已经达到20%左右,提前完成了十一五指标。同时,公司还关停淘汰了26套落后生产装置,每年又减少工业污水450万吨左右。

  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吉林省在松花江流域内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7座,每天处理能力82万吨。“十一五”期间,吉林省还将投资34亿在流域建设30个污水处理厂,到明年底,全省城镇污水平均处理率将达到60%。

  治理的同时,吉林省还加大了保护力度。投入10个亿用于松花江流域林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到2012年,规划造林面积17万公顷,建设流域的生态屏障。

  会上,环境保护部长周生贤说,目前“让松花江休养生息”的各项政策举措,正在借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之势,加快推动。目前国家4部委又编制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增补项目清单》,主要包括工业点源治理和城镇污水处理两大类69个项目,预计明年底前完成。

他说,针对松花江流域高风险源多、高寒冰封期长、跨国界等特点,今年将以点源污染控制与风险防范为重点,明年,松花江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将削减10%。

8、江苏全面实施淮河治污“2322”行动计划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2009-4-13

http://www.022net.com/2009/4-13/434234232597320.html

  记者从江苏省环保厅获悉,为落实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继续加大治淮力度,江苏省推出并全面实施“2322”行动计划,努力使淮河水环境明显好转。

  “2322”行动计划包括:确保奎河黄桥断面、沛沿河李集桥断面2个省界断面稳定达标;加大洪泽湖、骆马湖、高邮湖3大湖泊的保护力度;打造南水北调东线、通榆河2条“清水廊道”;综合整治入江、入海2个区域的重点河流。

  为了把“2322”行动计划落实好,江苏省将迅速编制实施奎河、沛沿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总投入20亿元,实施61项工程,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实施洪泽湖、骆马湖和高邮湖水环境治理规划,预计投入120亿元,组织有关地区对沿湖污染进行有效整治,及早预防湖体富营养化,重点控制周边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继续落实南水北调东线控制单元治污实施方案,加快建设通榆河北延工程,并对通榆河沿岸污染源进行更为彻底的整治。结合推进沿海“绿色”开发,编制实施12条主要入海河流的综合整治规划,提高沿海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加大17条主要入江河流的整治力度,把改善淮河流域水质和保护长江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同时,江苏提出今年淮河水质治理目标,即奎河黄桥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沛沿河李集桥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的单项因子年度达标率均不低于80%;淮河流域45个断面、南水北调东线14个断面、11个城市重点水域水质达标率均不低于90%,3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记者孙彬)

9、北京生活垃圾年增速达8% 

来源:北京商报  2009-4-13 

http://www.bbtnews.com.cn/political/channel/political67819.shtml

  据新华社电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等单位近日在北京共同启动了“爱家‘减排’我先行”垃圾分类倡导行动,呼吁北京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共同努力从源头上消减垃圾总量,减少资源浪费。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李伟表示,北京垃圾处理方式90%是没有实现分类的原生垃圾填埋,不仅浪费土地、浪费资源,而且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餐厨垃圾,大部分都是有机物质,被填满后非常容易发酵,产生的臭味又二次污染了环境,所以首先进行垃圾分类是合理化垃圾处理的重要前提。”

  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困扰北京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数据显示,北京生活垃圾年增速达8%,截至2008年,每日产生生活垃圾1.84万吨,年产生活垃圾已达到672万吨。“目前,北京市共有垃圾处理设施23座,每日总处理能力1万多吨。填埋、堆肥、焚烧3种处理方式的比例分别为90%、8%、2%。”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宣传处处长郭卫东表示,目前,每日上千吨的垃圾处理缺口都依靠现有工作站超负荷运转。

截至目前,北京市有2200多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社区、大厦和工业区开展了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涉及人口470万,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了52%,资源化率达到了35%。

10、三峡库区面临地灾新考验 新地质险情正陆续出现

来源: 中国新闻网2009年04月13日

http://finance.baidu.com/2009-04-13/116612861.html       

  从2月初开始,三峡水库水位从试验性蓄水的最高峰172.3米缓慢回落,按照调度规划,到今年6月水库水位将降至145米。

  一切在预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受水位涨落和连日晴雨交错的影响,三峡库区云阳县故陵镇一处360万立方米的古滑坡体复活。这座名叫凉水井的滑坡体于去年11月蓄水期间发生变形,今年3月中旬以来,监测发现滑坡体变形加剧,随时可能滑入长江。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面对险情,三峡水库地质灾害应急机制立即启动。从中央到地方,国土、航道、海事等多个部门迅速实施应急监测、勘察及航道维护。由于滑坡体尚未解体,截至4月10日,凉水井滑坡体仍处于二级预警状态。

  凉水井滑坡险情显然不是独例。三峡水库首次冲击175米水位以来,库区已陆续出现数百起崩滑险情。175米试验性蓄水至退水期间,仅重庆库区14个沿江区县就发生地质险(灾)情166处。2008年11月23日,长江巫峡口发生一起滑坡,5万立方米的岩土从陡峭的江岸上瞬时滑落江中,激起巨大的涌浪,巫峡通航局部受阻近两天。

  对于已经持续建设18年的三峡工程来讲,这些险情并不全是坏事。它如同一次次严峻的检验:耗费巨资的地灾治理行动使蓄水后的三峡地质条件有所改善,但进入175米高水位运行后,三峡水库已然迎来了地灾新考验。

  凉水井滑坡险情

  4月3日,重庆高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下称高新院)突然接到重庆市国土局通知,三峡库区云阳县故陵镇凉水井滑坡体变形加剧,请立即前往勘察、监测。

  作为国土部门委托的专业地质勘察单位,高新院负责人立即带领多名技术人员携带器材、设备赶赴现场。技术员魏有勇已经是第二次来到凉水井,他发现与12月初相比,这个一座小山似的滑坡体已经明显变形,滑坡体周围的拉裂缝已经完全贯通,随时有可能下滑入江。

  体量庞大的滑坡体一旦突然滑入长江,后果不堪设想。这一重大险情迅速上报到国务院,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交通部、三峡总公司等部门人员相继赶到现场紧急勘察、会商。

  4月7日,重庆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专家组副组长、国家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介绍,凉水井滑坡是此前国家调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至4月初出现重大险情,滑坡体长250至370米,宽200至370米,总体积约360万立方米。

  殷跃平表示,根据滑坡现场调查情况、应急勘查报告及监测数据,国家工作组和专家组研究讨论后一致认为:滑坡体出现拉张裂缝,处于变形阶段,目前不影响通航;鉴于滑坡体尚未解体,按地质灾害四级预警等级划分标准定为Ⅱ级(黄色)预警。

  4月8日,本刊记者深入凉水井滑坡体探访险情。滑坡位于故陵镇水让村,在云阳县城下游38公里。记者从云阳县城驱车1个多小时到达故陵镇,然后乘坐渡船航行半小时后抵达凉水井。在当地国土干部指引下,记者看到呈舌形的滑坡体依附在长江南岸的山体上,从江面抬头仰望,陡峭的山体上可见多处鼓丘,爬上山脊,滑坡体周围呈带状分布的大裂缝清晰可见。

  江岸边围起了警戒线,险区内零星分布的一些民房早已无人居住。正带领10余名民兵警戒巡逻的故陵镇副镇长卢术林介绍,由于凉水井滑坡体属于库区二期地灾群测群防监测点,险区内11户55位村民早在去年11月滑坡体变形后,就被政府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了临时安置。

  记者爬上陡峭的滑坡体,看到滑坡体后缘的裂缝已经完全贯通,左右邻江的山体少部分已经沉入水下。云阳县地质环境监测站的人员透露,地质专家勘察后认为,凉水井滑坡体一旦整体下滑入江,可能引发5至10米高的涌浪、波及3至5公里的水域。现场监测人员则表示,4月份以来滑坡体变形趋于细微,近期突然整体下滑入江的可能性不大,但三峡水库水位仍在继续下降,库区雨季也即将来临,滑坡险情目前仍很严峻。

  现场监测人员介绍,目前已经对凉水井滑坡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滑坡体上设有24个裂缝观测点,还架设了一台由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自动化地表位移监测器。为方便监测、确保安全,4月9日,当地政府还连夜在江对岸山坡上搭建起一座简易板房供监测人员24小时值班,气象部门也派出专人对险区的天气状况进行监控、报送。魏有勇告诉记者,在加强监测的同时,他们还将对滑坡体进行补充勘察,相关的数据将为国土部门最终制定滑坡体处置方案提供关键性的参考。

  为确保滑坡附近水域航行安全,长江海事、航道部门及时发布航行警告、划定航运避让区,海事巡逻艇在险区水域频繁游弋,航道部门在险区水域设置了警示航标。截至4月10日,滑坡体附近水域船舶通行如常。

  地灾呈现新动向

  对凉水井滑坡体进行勘查后,地质专家们坦承,险情的发生与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及退水有直接的关系。库区干部则透露,去年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蓄至172.3米时被紧急叫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库高水位运行后,库区陆续出现一批新的地质灾害险情,威胁到水库安全运行。

  库区的地质专家们表示,长江三峡地区拥有高山、峡谷的特殊地理形态,库区两岸山势陡峭、岩石破碎,历史上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调查显示,三峡库区20个区县中,绝大部分属于滑坡等地质灾害高危地带。国内外已建水库的统计规律也表明,水库蓄水至高水位1到3年内,会有老崩滑体的复活和新生型(次生)滑坡的产生,其中新生型滑坡约占三分之一。尤其是当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时,水位最高将比蓄水前提升100多米,对库区地质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加上三峡水库每年都要经历反季节的175米至145米间水位涨落,初期将引发新生型滑坡、塌岸和部分老滑体的复活以及新老滑坡入江的涌浪等灾害。

  重庆库区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18日,受试验性蓄水及退水影响,重庆库区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州等14区县发生166处地质灾害灾(险)情。

  崩滑体总体积约6024万立方米,塌岸长度约14520米,影响人数11535人,影响房屋面积28.98万平方米,已造成土地损失约2380亩。值得注意的是,166处灾(险)情点中,新生突发性灾(险)情点达到121处。

  巫山县巫峡镇龙江村李家坡,在试验性蓄水期间发生山体滑坡,滑坡体横宽800多米,纵长为350米,面积为达到0.35平方公里。险情危及龙江村64户221名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受损房屋面积19000多平方米,滑坡体上的建筑大部分已成危房,受损耕地面积达520亩。巫山县委、县政府紧急将滑坡影响区的居民撤离疏散,才避免了人员伤亡的情况。

  万州国土局负责人介绍,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万州江岸共发生塌岸、古滑坡体复活之类的险情16起。今年2月份开始退水后,又发生5处塌岸险情影响到15户居民64人的安全。云阳县从去年蓄水到今年退水以来,库区范围内发现大的崩滑险情14处,涉及362户共1293人。

  云阳县城的双江街道滨江北路外侧库岸,一处编号为182号的滑坡体,在今年三峡水库退水期间发生严重变形。记者看到这个滑坡点沿着库岸100多米,面积达五六千平方米,库岸上厚实的水泥路面已经大量塌陷、裂缝,最大的裂缝可塞进人的拳头,一些裂缝距离连片的居民楼不足1米。云阳地灾防治中心主任张保民介绍,这个地灾点涉及居民440多人,由于没有纳入国家三峡地灾治理项目,无法开展治理,只能进行监测。

  亟待建立长效机制

  为保证三峡工程安全运行,2001年以来,中央已投入120多亿元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对涉及13个县级以上城市和100多个乡镇集镇的滑坡进行了监测、搬迁避让、库岸防护,并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175米试验性蓄水后,库区已经实施的治理项目运行基本正常。

  但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干部和专家普遍认为,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以后,库岸再造仍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根据三峡办后三峡工作规划,国家目前已经启动对蓄水后新发现地灾情况的全面排查,目前重庆库区地质灾害点初步普查达到9324处,其中蓄水期间新形成的地质灾害的隐患点有3812处,要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必须建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长效机制。

  他们建议,对于水库运行期间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长期监测预警、应急抢险和持续防范。在三峡库区前几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国家先后投入上百亿元资金,这种集中防控库区地质灾害措施十分必要。但库区175米蓄水后,水库运行期间新生型滑坡和老滑坡的复活,在个体上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大规模治理可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只有建立起长效机制,才能在水库正常运行后,对库区地灾进行全程监控、应急处置和长期防范。

  其次,要尽快建立前期已治理项目的管理维护机制。张保民说,目前库区地灾治理项目只有两年保修期,保修期过后治理单位撤走,项目后期的管理、维护责任主体和经费都没有明确。一些护坡工程,长时间无人维护、修缮容易被冲蚀,导致工程失效,甚至加快滑坡体失稳;已经实施的库区地灾防治和监测预警工程没有后期维护费和监测运行费,同样需要长效机制来维持。

  此外,目前三峡库区地灾防治所采用的责任在地方、审批在中央的工作机制和体制,难以适应应急抢险、防灾减灾的需要,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瞭望》文章:三峡库区地灾的防治

  何谓地质灾害?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时,便称为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

  三峡库区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缘,是典型的峡谷地理形态,其自然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暴雨洪水频繁,历来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三峡库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早在宋朝就有记载。从1982年到三峡水库修建之前,也发生过崩塌、滑坡等70多起。1999年三峡工程开工后,有关技术部门对三峡库区历史上发生的1302个滑坡进行了研究,对蓄水后不稳定、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采取了措施。2000年左右,国土资源部对库区涉及到的每个县都进行了地质调查。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是三峡库区的主要外动力地质现象,也是库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推进,目前整个库区已发现的崩塌、滑坡达4000多处。为保证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2001年以来,我国政府已投入了120多亿元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截至目前,三峡库区共防治500多处滑坡,搬迁600多处,监测、预警3113处,库岸防护250多公里,涉及13个县级以上城市和100多个乡镇集镇,对所发现的不稳定滑坡地段全部进行了防护。

  此外,三峡库区还形成了一张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网络。地质灾害治理部门在长江干流、支流两岸设置了上百个监测点,重点对新县城、移民新场镇、交通干线及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居民集中点进行监测。

  国土资源部等相关单位着力研究地质灾害的监测手段,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在重点地区建立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沉降GPS监测网。库区各地镇、村同时组织了群众协助监测。近年来,这一预警系统已经成功预报了地质灾害数百起,成为一张及时、可靠的“安全网”。

地灾防治工作的有序推进,确保了三峡水库安全运行。国务院三峡办有关统计显示,2007年至今,由于防治、救援等工作组织得当,三峡库区已经连续两年多实现库区内无一人因地质灾害死亡。根据实地调查,三峡水库蓄水也没有造成危害重大的地质灾害。□(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11、三峡库区去年减少土壤侵蚀量4000多万吨

来源:新华网2009年04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121945.html

    新华网重庆4月13日电(记者李松)记者从日前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目前三峡库区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34.5%,仅去年一年就减少土壤侵蚀4000多万吨。

    三峡库区人类活动强度大,土地大量垦殖和陡坡耕种,很多地方土地垦殖系数超过50%,库区陡坡耕地占坡耕地的比重达到30%左右,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

    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少三峡水库泥沙淤积,重庆市先后实施了长江两岸森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等,利用国家专款和地方政府资金,在长江两岸营造水土保持林,种植各种果树、草类和封山育林,同时帮助农民将陡坡耕地改造为梯田,推广有利于水土保持的农业耕作方法。

根据重庆市水利局的统计数据,2008年年末,三峡库区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34.5%,比直辖之初提高12.6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万平方公里。

12、迫害环保人士对谁有利? 

来源:搜狐绿色 2009年4月10日 冯永锋

http://fengyongfeng1108.blog.sohu.com/114096858.html

我本来就想写这篇文字,而同时发生的事,促使我提前几秒钟来写这篇文章。

我这篇文章的真实标题,应当叫“认识张娇一周年祭”。

2008年4月10日,我认识张娇以来,她没有死去,相反,而是越活越强大。我也同样没有死去,一年来的无数次目击,让我对这个社会充满了更多的信心。

一年来,没有人因为张娇而死去,相反,一年来,社会对张娇呈现出了无数的美好相,无数的人表达出了他们的善良和爱意。

但确实有些东西是在我心中死去了,有些东西呈现得越疯狂,越剽悍,丑恶的能力越强,死亡的速度越快。

因此,我要写篇祭文,祭奠这些无所不在的幽灵,无所不在的迫害力。

“招商引资”还是“挖掘陷阱”

2008年4月10日,张娇因为走投无路,跑到绿色和平北京办公室找森林项目主任刘兵求救。刘兵是我的朋友,于是我也顺便见到了她。

这个文化水平低、身体肥胖、浑身野气、满口粗言的女人,其实非常的脆弱。她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但很难让人相信:当她年纪非常小的时候,主要在14岁到16岁之间吧,因为做水果、蔬菜方面的批发生意,挣了那么一千来万元。

于是头脑发昏,想要保护一片自然的森林,“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知道世界上曾经有过自然生态系统”,比来比去,她决定把保护精力投放在延庆县刘斌堡乡营盘村的九里梁村。

于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某一天,她拎着二百万元——她当时以为,要保护一片地方,几百万元足矣。她到了延庆县政府,延庆县当时——现在也是——正在大力招商引资,于是双方就签订了一些协议,张娇承包九里梁周围至少10000亩的林地,延庆县政府给予大量的“优惠政策”。

十多年过去了,“优惠政策”几乎没有一个兑现。而张娇个人因为过度痴迷于“仿自然林业的恢复和保护”,不仅花光了所挣的钱;而且借了与她挣到的钱差不多的钱——也花光了。

在这十多年间,由于迟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与保护,她与政府的关系在恶化,她不再相信政府的任何承诺。

在这十多年间,由于不擅长处理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她与一些村庄的关系一度恶化,有些人成了她的敌人,同时,也有些人成了她的朋友。

在这十多年间,延庆电力局把线架到了她承包地的核心区,变压器都安上了,但就是不给安装入户线,导致九里梁十多年一直在黑暗中探索。

在这十多年间,延庆县林业局应当给她的森林保护资费,一分钱也没给。

在这十多年间,发生在九里梁无数次的偷盗、抢劫、树木砍伐、非法捕杀野生动物事件,没有一个得到延庆县公安局的侦查。

而在这十多年间,她所承包的地方,原来崩溃的森林生态系统开始复原,原本干涸的泉水开始重涌,原本紧张的社区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原来彻底丧失希望的保护者,开始寻找到了新的保护方法——公益事业,就是大量公众一起参与的事业。

在这十多年间,一个略带传奇色彩、悲剧色彩的森林保护英雄,在北京出现,并受到了媒体和公众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而这十多年间在延庆的奋斗过程,其实就是张娇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身家性命,自己的财富,全额奉献给这个无底深渊的过程。

而这十多年间,延庆县对待她的过程,很像是挖个陷阱引她跳入的过程。

见死不救是美德?

一年来,我发现,固执的森林保护者张娇确实是在跳火坑。

一个人做错了事,社会的责任,似乎就是任她错下去,而且催促她将错就错,一错再错,错上加错。

张娇确实是愚蠢的。她轻信了太多的东西。而她十多年的“工作方法”,存在着太多的值得世人诟病的地方。

张娇确实是蛮横的,为了保护她认定的这些花花草草,她不惜让自己成为一个武夫,与人打斗,与人争吵,以暴力对抗暴力。

张娇确实是可笑的,由于城市户口变得农村户口非常的麻烦,这个北京石景山长大的女人,为了顺利让自己获得“保护权”,绕着大弯子把户口先是调到了姥姥家所在的东北,再从东北调到刘斌堡乡营盘村,以获得一个正式村民的资格。

张娇确实是可怜的,2008年4月10日之后,当她频繁地与来自城市的各个“环保人士”们接触,她的知识局限性让她处处缩手缩脚,以至于有些人一见了她,就认定她什么也做不成。

因此,一年来,她频繁遭遇的是怀疑,是蔑视,是误会,甚至是谩骂。

甚至在高举着环保旗帜的环保组织那里,你也看到这种冷漠。

甚至在高举着爱心旗帜的高智商人士那里,你也看到这种无情。

那些声称自己异常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人,对她举来的一棵病树如何救治,难以作答。

那些声称自己知识异常充沛的人,对她的“仿自然林业”实践只能发出一声惊叹。

那些在著名院校持有高端学位的人,竟然不等人家的解释,不作一点调查,就开始写文章嘲笑和谩骂。

那些在著名报纸担任记者的人,对营盘村村支书上任以来的“财富收益”迅速攀升视而不见,只一味对张娇的“个人资产投入“产生质疑。

大家都在说,万一这个女人,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怎么办?

大家都在焦虑,万一这个女人,是在编故事怎么办?

大家都在害怕,万一这个女人,是个麻烦制造者怎么办?

很多人都在暗自庆幸,为自己又成功地当上了旁观者而欣喜不已。

2009年4月9日夜,裴氏兄弟

一年来,我一直在对张娇说一句话:正确评估自己的价值,充分与社会资源对接。

过去,愚蠢的张娇居然想在山里通过养殖业获得财富,种几亩地,养几只猪,就既给自己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又给周围的生态系统提供食物资源。

然而,陡峭的山间土地哪能得到种植业收益?

然而,两三个人怎么可能养殖一大批猪、羊和鸡?

因此,我一直建议她“轻盈”起来,卖掉这些累赘的家什,挖掘生态的价值,出售“安静和荒凉”。

因此,我建议她做“自然书院”项目,把这个地方,建成北京市重要的生态文化传播中心。

可她一直舍不得那些地,那些猪,那些鸡,那些羊,那些核桃树。听到有人在卖一只小野猪,就两眼发光,非要花2000元把小猪抱回山上,以便日后给其他的母猪配种,以为这样有利于种群改良。一听说有鸡苗出售,就非要买上两三千只,希望能够养大后卖些钱。

结果是,由于缺少人手,不仅小野猪越来越野,原先的那些家猪也越来越野,长势缓慢;结果是,两三千只鸡由于缺少人手,饿死一大批,被金雕什么的吃掉一大批,一只不剩;结果是,几百只羊,由于缺少人手,母羊产的羊羔,就会被抛弃在山上,饿死。

结果是,2009年4月9日夜,裴氏兄弟,带着十多个人,开着卡车上山,把她好说歹说找来在山上帮助她养育这些生灵的人,给捆了起来;然后花一个半小时,把所有能抓到的羊,全部抓走。

几百只羊,一夜之间就被这样被搬空了。

剩下的,只有几十只猪,估计不久也会遭受被抢劫的命运。

剩下的,就是那一大片被她死死保护的山林,什么时候,这片林子也会被人抢走呢?

2009年4月10日凌晨,张娇赶回延庆;上午,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找到了延庆县委书记的秘书,通过电话向他说明了发生的事。不知道这位县太爷,会作何反应?

在中国,迫害环保人士,有无数种方式,亲爱的你,属于哪一种?

在乏味而无情的中国,环保人士下场如此可悲,于我们,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13、农村环保形势严峻 抓农村环保从何处入手?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4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117237.html

  国务院2008年召开了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会议,表明了国家把农村环境保护与城市环境保护统筹考虑、全面推进的决心。通过几十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我们对工业污染防治已经是“驾轻就熟”,但如何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还是一个新课题,需早日破题。

  安徽省阜阳市地处皖西北,是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农业地区。从阜阳市农村环境现状来看,生态环境形势比较严峻,农村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交叉,且相当严重。加之城市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向农村转移,加重了农村的污染。另外,农村还存在水土流失、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也制约当地的可持续发展。阜阳农村环境的现状,可以说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严重,决定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开展污染源普查摸清“家底”

  环境保护部已组织开展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建议尽快组织开展农村污染源普查,掌握和了解农村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农村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膜污染和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等到了什么程度,存在哪些主要环境问题。不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都要了解农村污染状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农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对策。

  针对农村污染源普查发现的问题,建议尽快制订全国及各省市的农村环境保护规划,以规划为龙头,做到规划先行。各地要结合实际,在农村环境保护规划中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近期、远期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并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要分步实施。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制订,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也不能“一刀切”,要区分不同的地域,制订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农村环境污染对策。从区域特征上看,安徽省就有平原、山区和丘陵地区,这些地方农村环境现状不同,我国南方、北方,东部、西部农村环境差别也很大。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变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农村要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大力倡导以农作物秸秆、人畜禽粪便、工业废弃物为原料,以协会、企业、工业园区为依托,以沼气、食用菌、工业废弃物再利用为纽带,实施农业节水、节地、节肥、节药等工程和工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及废弃物再生利用、循环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探索一条充分利用废弃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农村已初步形成了多种循环经济模式。

  安徽省临泉县长官镇农民探索出的“林-草-牧-沼-菌”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在促进农民增收、节约利用资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解决了农民养畜造成污染和农业废物高效利用的难题,让农村废物通过循环利用,变成了农民口袋里的钞票。颍上县八里河因地制宜对荒湖洼地进行连片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渔业养殖,利用鱼塘养藕、养鸭,形成了“农—渔—禽—藕”的循环经济模式,农民人均年收入近万元。

  严格立法执法,构建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要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快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步伐。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步伐,国家要抓紧研究和制订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坚实的环境法律保障。(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环保局)

14、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风险?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4月1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117142.html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将此次金融危机称为自1930年以来成熟金融市场最具威胁性的震荡,并认为全球经济目前正趋向严重低迷的状态。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ILO)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Juan Somavia)也预测说,金融危机或将导致全球截至2009年年底再新添2000万失业人口。为应对此次危机,美国、巴西、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科威特等国纷纷出台救市方案,以防止金融市场崩盘。

  随着危机的加剧,各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也逐渐由救市转变为对实体经济的关注。于是大量鼓励投资、扩大内需以及拉动出口的减税、降息方案纷纷抛出。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伴随着危机萧条过后的便是大规模的经济复苏运动。而这种经济复苏运动带来的全球生产与消费的畸变,将成为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无论是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曾在各自区域内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危机。发展中国家处于全球经济下的弱势一环,其环境与资源的现状,决定其更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因此,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发展中国家除了考虑经济因素以外,还应该谨慎防范金融危机下环境危机的风险。

  风险之一:生态失衡风险剧增

  此次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正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所说的,“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次大 考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声称,全球金融危机可能会给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带来“极其严重”的问题,其中就包括饥荒。在生存与发展考

  验面前,发达国家为经济复苏,必然采取一系列鼓励投资措施,以增加出口、扩大内需。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需求将不断增长,而这种增长背后也蕴含着日益加剧的国际市场竞争。在此环境下,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输出自然资源的压力。因为在技术、管理以及资金劣势情形下,初级资源的出口似乎成了拉动出口的少有途径。同时,压力远不止来自发达国家,面对金融危机造成的生存发展困境,在外部竞争激烈的情形下,发展中国家的目光会投向扩大内需的途径,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发展中国家环境法治不健全以及缺乏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支撑,土地、森林、草原、矿产等自然资源很可能受到破坏,公地悲剧将不断上演。因此,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生态失衡的威胁剧增。

  风险之二:污染减排压力加大

  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许多经济学者认为要改变过去依赖出口拉动增长的经济结构。如世行副行长林毅夫就认为,“在危机面前中国应该扩大内需,并且这是个关键。”东南亚各国为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计划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扩大内需可能蕴含着污染加剧的威胁。因为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产品或者服务所适用的环境标准绝大部分是WTO标准或者国际标准。这种标准在对外贸易中可能成为壁垒,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或者WTO标准在控制污染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旦扩大内需,就意味着产品的销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消费。因此产品的环境标准也很可能相应降低,有毒化学物质、SO2等污染物的排放将大幅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污染减排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风险之三:发达国家污染转移

  此次金融危机暴发后,美国率先出台《2008经济刺激方案》(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其他发达国家也纷纷出台一系列救市方案与经济刺激政策以扭转经济颓势。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与生产规模的级数增长,进而产生大量环境污染。而私有经济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导致生产者只考虑其局部经济利益,忽视环境利益。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进而规避国内大量危险废物的处理费用,发达国家生产商必然要寻求对发展中国家新一轮的污染物转移。而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分析,由于危险废物处理的法律机制不健全,加之经济危机下严峻的经济形势,可能导致其将经济利益置于环境利益之上,进而使发展中国家污染转移成为可能。

  金融危机正在蔓延,环境危机的风险正在扩大。发展中国家应该做的就是在环境危机出现之前做好风险防范。首先,加强环境意识,尤其是在经济危机处置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其次,完善环境法治。加强环境经济政策立法与污染治理的法治化,实现国内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并且尽可能加入《巴塞尔公约》等国际公约,以防止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最后,风险预防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去年10月23日曾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在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因此,各国应达成预防环境危机的共识,并在此框架下寻求金融危机的化解。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要点提示

  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很有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环境危机风险。作为环境法理论研究者,作者站在全球视野的角度,深入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发展中国家有可能面临的生态失衡、减排压力加大、污染转移加剧等三大环境危机,提醒人们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切不可忽视环境危机。

  编辑心得

金融危机是当前世界各国所关心的重要话题。本文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出发,深度发掘金融危机中易发的环境危机,提出应加强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防范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另一方面,看清这些可能出现的危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环境标准和法律法规制度,把环保工作推向深入。

15、“河长制”何以引发争议?重要的是常态化制度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9年04月13日 梁江涛

http://env.people.com.cn/GB/9117388.html

  在湖北黄冈,包括市委书记在内的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正在适应属于自己的一个新头衔——河流的“河长”、湖泊的“湖长”、水库的“库长”。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环保局获悉,湖北省在黄冈市率先推行的“河长制”,将使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与全市河流、湖泊、水库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共同负责重点水域的水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治理。(4月6日《中国青年报》)

  “河长”一上任,议论声阵阵。这是一件好事,折射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介入,表达了公众对环境治理特别是水源保护的现实忧虑与现实诉求。

  从网友的评论看,绝大部分是理性的,其中不乏建树者。有网友提出,为什么“河长”比县长好使?就是因为“习惯于人治,而疏于法治”,党政一把手兼任“河长”、“湖长”和“库长”,能“一竿子到底到边到顶,行政效率高”。但这种权宜之策,“不可持续,用多了还会退化、破坏正常的行政机制”。 因此,从长计议,还得靠法治。

  有网友认为,“河长制”形同以往的“领导小组”和“临时性办公室”,折射出在流域性水源保护上存在的交叉监管、职责不清和各自为政的积弊。而党政一把手本来就肩负环保职责,再任“河长”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重复,要想从源头解决治理水污染,必须先厘清部门职责。

  还有网友提出,实行“河长制”不如让民间监督力量紧紧跟上,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像美国那样,公民和环保团体可以为“不会说话的鱼儿”说话,将污染者推上被告席。

  这其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值得关注,河长制不是湖北黄冈首创,也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今天才引发热议的。早在去年元旦期间,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就提出了“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新观念。他宣布,将太湖治污中的“河长制”引入滇池治理,党政一把手要对辖区水质和治污目标负总责。他本人则任盘龙江“河长”。早就成为一种环保问责制的“河长制”今年才引发争议,说明这些年公众环境意识与法治观念在不断提升,积极主动实现对生态与环境问题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更期望环境问题求解于法治而非一曝十寒的短期举措。

  从现实角度考量,仇和所推行的“河长制”管用,但还应在内涵上有所提升。“河长制”的应该实质是“河仆制”,也就是说,作为党政一把手,在出任“河长”之时,应在理念上首先摒弃长官意识,取而代之是对大自然的敬畏,甘当包括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之物的公仆。尤其是在政府重大决策中放弃“人定胜天”的陈旧观念,切忌不顾生态环境的脆弱,在发展中动辄搞“大手笔”。

  其次是内容必须大于形式,“河长”不是当着玩玩的,必须有硬性指标加身。像黄冈那样层层级级签“节能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在3年内整治到位,显然力度还不够,应该以制度定下来,治污减排目标完不成的,拿乌纱帽来谢“河神”。

  更重要是,“河长制”不是救急之用的“即时贴”,应该通过各地的实践,总结出一套在流域性污染治理上明确职责和责任,谁的孩子谁抱走,建立考核问责到一把手的新制度、新机制,最终以统一法律制度取代“河长制”,持之以恒,以确保流域治污的常态化和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