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9
四月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亚马逊之旅系列报道:
1、亚马逊之旅之七--与亚马逊河豚相遇
环境资讯:
2、人民网: 环保部通报批评3环评机构 宝钢委托2项环评出问题
3、中国水处理设备网: 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农村环保形势严峻
4、东方早报: 水利部调引1.9亿吨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5、科技日报: 10个环保项目将获“生态奖”
地方信息:
6、中国环境报: 环保统一监管 山东探索生态环境监察新机制
7、柳州新闻网: 5座大型水电站拦河筑坝 柳江河流域鱼类资源受到影响
8、山西新闻网: 环保大行动“滤”出近7年最好水质
重大水事:
9、财经网: 蓄水后三峡库区部分滑坡体稳定条件恶化
人物访谈:
10、山西新闻网: 水问――与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的对话(图)
环保小常识:
11、中国环境报: 什么是生态补偿机制? 为何要建生态补偿机制?
深度报道:
12、新华网: 万泉河下游的呼声:我想有个安全的家
13、中国环境报: 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起诉 公益诉讼拔掉污染"钉子户"
环境时评:
14、新民晚报: 但愿河长制不是新瓶装旧酒
15、中国渔业报: “放鱼节”呼之欲出
16、北京科技报: 世界狂挖中国稀土:草原的灾难
17、荆楚网: 刘纯银:推行绿色殡葬真的很难吗?
1、亚马逊之旅之七--与亚马逊河豚相遇
文图 汪永晨
4月1日我们一到亚马逊州我就急着打听,我们能见到亚马逊豚吗?
我们绿家园从1997年开始关注长江里的白鳍豚。那时专家们还在说,长江里的白鳍豚不到100只了。2002年人工饲养的唯一的一头白鳍豚淇淇去世了。2006年,全世界六个顶级的国家鲸豚类专家使用目前最先进的科学监测仪器,在长江里的找了38天最后宣布一头白鳍豚也没有找到。
可是2004年我在武汉参加国际保护白鳍豚研讨会时,采访了亚马逊豚的专家和印度红河豚,恒河豚的专家,他们告诉我的是,我们那里的豚还有成千上万。
2006年,长江的国际考察结束后,美国科学杂志上就有文章说中国长江里的白鳍豚灭绝了。但是我们中国的科学专还不同意这个判断。
4月2日早上,我们走到了亚马逊河边,它的宽大,真是难以让人们不把它和大海相比。
初识亚马逊
每年的1-6月是亚马逊雨季,7-12月是旱季。今年的4月,亚马逊的水已经很大了。水大,对我们此行来说不是好消息,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很难见到亚马逊豚了,我们的导游说。她的这句话真让我们着急。
谁想到,我们上船后也就十多分钟,一头亚马逊豚就率先跳出了水面,接着就是一群亚马逊豚纷纷地跳出来,像是在为我们表演。我揣着相机一个劲地按快门,可是这些豚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没有经验的我拍了一张我认为是一头亚马逊豚的照片,可同行的人却只承认是疑似。其他拍到的都只是大河。而沈孝辉却真真地是拍到了,而且还是那只亚马逊豚跃出水面的那一瞬间。拍到的豚虽然小了些,但要是放大看,那只豚跳出水面时背上的鳍,和身体曲线与当年我在武汉拍到的白鳍豚淇淇到还真是像的。
黑白水交汇
简直就像是我们和亚马逊豚有什么约定似的,我们的船在亚马逊河上又开了没多一会儿,一头粉红色的亚马逊豚,(这种豚的颜色是亚马逊的独特)。让我们每一个人再次真真地看到了它。虽然这次我们谁也没有用照片记录下来这只亚马逊豚。但它跃出水面时的样子,却印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
导游说;已经有一个月没有看到亚马逊豚了,你们的运气怎么那么好。
(网上)
亚马逊豚不好拍,但亚马逊黑白河的分明,却让我们拍得清清楚楚,
黑白水样
阳光下的亚马逊
亚马逊的白河叫内戈罗河,黑河就叫黑水河。两河交汇处最深的水深有210米,最宽处为40公里,难怪我们看它像是大海。
而亚马逊河的水量,沈孝辉告诉我们是长江的20倍。
从照片上我们也还可看出,亚马逊的白河其实并不是白色的而是黄色。这是由两岸红色的土壤所染。而黑水河的黑,则是因水边的矿藏,树枝的枯叶和太阳光的返射。
亚马逊的黑白水除了颜色不同以外,不同的还有水温,黑水在26-27度,白水为21-22度;酸碱度一是酸性,一为中性;再有就是水的流速,黑水每小时为2-3公里,白水要快些为8-9公里。黑、白水交融处长达18公里后黑水消失,再流经1700公里汇入大西洋。
上面这些数据是导游告诉我们的,如果要更准确的话,还需要我们回去后再确认一下。没有地震,没有台风,没有战争,是一条和平之河,这也是亚马逊的特点。
今天,望着亚马逊那宽宽的大河,我的眼睛里几次浸满了泪水。同样是世界大河,亚马逊和长江的命运多么不同啊。
从我们关注江河以来,看到,听到的都是长江从源头开始就冰川融化了,江水脏了,河被拦腰截断了,河里的鱼没有了。
可眼前的亚马逊,为什么就依然那么宽阔,那么透亮,那么自由自在。中国,巴西都为发展中国家,可我们两国人同样赖以生存的大河却那么不同。是不同于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吗?是因为我们各自对待它们的态度不同,它们所给予我们的就也不同吗?
一条河,不管是大河,还是小河,是否健康,水中及两岸生物多样性的多少到底取决于什么?看着阳光下,滔滔的亚马逊,我一遍遍地问着自己。
亚马逊里的锯齿鱼,早年真的当工具
今天的市场上
水中森林
今天,让我们同行的生态专家徐凤翔感慨的是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丰富。一路上,徐先生在学术上的批判精神令人敬佩。我们在进入亚马逊水淹森林后,徐先生开始批判,或是反思起自己了。
来亚马逊每一次都不一样,我们的导游说。
在人们给湿地定义时,其中包括6米水以下水深的湖泊。前两天徐凤翔还在质疑这点。她说湿地,强调的应该是有水的地,而不是水。已经6米深了,就是水不能再算是地了。
湿地是外国人的说法,我们中国过去没有用湿地这个说法时,用的是沼泽。东北的老百姓则说成是水泡子。
亚马逊的蓝蝴蝶
半年有水,半年干的水中森林
水中的榕树
今天看到这水中森林,知道这棵大榕树,在枯水期也就是旱季时,它的根宽得十几个人抱也抱不过来。生态学家说,这种类型的湿地,是由季节决定的。湿地的主体是沼泽和季节性水份涨落的滩涂。这应该是亚马逊一种特殊的森林类型。人们不看到的话,是不会想到大自然还有这样的不同和丰富。
今天,在这片水中森林里,最像孩子的就要数我们的专家徐风翔,她常常大叫的兴奋劲会把我们都吓一大跳。而这一声声的大叫,有的是为了一片叶,有的是为了一条根,也有的是为花,为果。喊到后来,连我们这些并没有学过生态学的人,也是一看到一棵大树被很多气生根包围而枯死中空的现象,也会高呼:绞杀,绞杀。
森林里的绞杀
长刺的自我保护
林中的王莲,十几片叶,才开一朵花
王莲的叶子是越小皱纹越多
水中森林里的花
大自然能教我们的太多了。不光是徐凤翔在水中森林里激动,我们中哪一个不是在这个“大课堂”里被教育着,学习着呢。
在这片既幽静,又活跃的森林里,我们充分感受着亚马逊这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最活跃也是最具生物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据科学家估计,亚马逊有物种3000万种之多,而且绝大部分还尚不为人知。
小猴子
看
绿鹦鹉
和我们中国的长江比,短短一天的亚马逊之行,让我们看到两条大河最大的不同就是植物多少的区别,水的质量和丰富。
在亚马逊不论你是在主河道,还是在水中森林里,一片片的绿色,在我们长江两岸现在要想再看到一片片的绿,那真是太难见到了。
亚马逊的热带雨林也不是没有被砍伐。但砍的程度和我们长江两岸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也有人说亚马逊再这样砍下去,会洪水滔天的。而今天的长江,已经开始让我们感受它遭到破坏后的灾难了。
从一条河流和一片森林来看,它的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环境的关系,有矿藏、木村与人的关系。但更有包括森林、生物、淡水和土壤在内的,复杂的生命支持系统的关系。亚马逊,这庞大的生态系统,对全球环境和全球气候的影响是深刻的,无可替代的,失而不可复得的。我们的长江不是吗?
有科学家已经发现,整个巴西中部与南部的降水多半是靠亚马逊的森林形成的,研究还发现,从亚马逊森林散发出来的蒸汽量竟与亚马逊河的平均流量相当。达每秒20万立方米。借助气流抵达巴西中、南部的这些水汽,比当地所有河流的总流量还多。由此可见,破坏亚逊森林不仅会影响该地区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还会影响巴西乃至南美洲的气候和水循环系统。
亚马逊畔人家
亚马逊边的教堂
现在,全球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的热点。沈孝辉告诉我们,有从事全球气候研究的学者指出,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区、西非热带的原生林区和亚洲印度洋季风区,是地球气候的三大发动机。全球空气流动和湿气分布主要是由这三个地区发动的。亚马逊的全球地表12%的淡水资源。据预算,如果亚马逊森林不复存在,地球上的氧气将减少三分之一,同时毁坏森林所释放出来的碳元素足以令全球温室效应增加50%。
水中“高速路”
水边孩子
每当我对世界各地的环境,生态多一分了解时,也就会忍不住地问自己,那中国呢?我们的生态现状,我们的环境问题,对我们自己,对世界,对整个地球,有什么影响吗?如果有影响,我能做些什么?
水中加油站
今日亚马逊
明天我们将要会乘小飞机,从空中看亚马逊,我期待着。
2、环保部通报批评3环评机构 宝钢委托2项环评出问题
来源:人民网2009年04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092997.html
人民网北京4月8日专电 (记者扎西)近日,环境保护部(以下简“环保部”)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3家评价机构和相关人员进行了通报批评和暂停业务的处罚。据悉,以上单位和个人在为受委托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出现各种问题,其中宝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委托的3家之中的两家环评机构所做的两份环评报告都出现了问题。
环保部称,这3家机构的问题是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部分评价机构工作质量较差。
据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9年1月编制的《辽宁省锦凌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和环境影响预测等方面内容不全面,部分环保措施不可行,公众参与调查不能满足有关技术要求。此外,环保部还对主持编写该报告书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李振海予以暂停业务三个月的处罚。在暂停业务期间,不得以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名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并责令其在收到环保部通报后10日内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及登记证交至环保部。
环保部介绍,该部在处理江苏省南京市某码头扩建影响饮用水源地纠纷情况过程中发现,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2005年10月编制的《宝钢股份梅钢产品结构调整及工艺装备升级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现状描述不清,未对实际在用的水厂取水口进行说明和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环保部对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予以了通报批评。
此外,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也因编制宝钢项目环评出问题遭通报批评。据悉,2004年10月该公司编制的《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汽车板及硅钢生产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分析出现失误,遗漏煤气混合加压站噪声源。这一问题还引发了上海市群众信访。
3、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农村环保形势严峻
来源:中国水处理设备网2009/4/8/
http://info.water.hc360.com/2009/04/080801131297.shtml
【慧聪水工业网】我国已安排5亿元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700个村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通过“以奖促治”政策,农村饮用水安全、畜禽养殖污染等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将得以解决,400万群众将直接受益。这是在7日召开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和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研讨会”上,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透露的。
该负责人说,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但威胁农村人群的生活安全,也已影响到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国家已明确提出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据《关于实施“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国家将对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松花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群众反映强烈、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进行优先治理;重点支持与村庄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等。
该负责人说,今年国家加大了“以奖促治”政策执行和监管力度,并将增加中央财政资金的投入。国家还将加强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一批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的适用技术;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标准、技术规范等。
4、水利部调引1.9亿吨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来源:东方早报2009-04-08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dynamic/793871239155447_1.shtml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昨日(4月6日)传来消息,水利部已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直接受水的太湖贡湖水域水质明显好转。为应对太湖蓝藻暴发造成的无锡市供水危机,江苏省近日已启动紧急预案,委派环保、水利等部门的专家赶赴无锡,协同无锡方面多管齐下解决问题。
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提升太湖水位,可降低湖水升温速度,减缓藻类生长繁殖。
据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介绍,目前,已调引长江清水3.67亿立方米,注入太湖1.9亿立方米,通过引江济太,太湖水量得到了有效补给,太湖水位维持在3.00米以上,直接受水的太湖贡湖水域水质明显好转,承担着无锡市20%居民供水的锡东水厂水质稳定。
根据气象分析,未来两天江苏苏南地区有雷阵雨天气过程。“我们正抓住有
利天气形势,在太湖地区实施火箭人工增雨,增加太湖地区降水量,改善太湖水质,降低水体温度,缓解蓝藻造成的影响。”昨天值班的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告诉早报记者。
江苏出现太湖蓝藻大面积暴发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水系是否会受到连带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昨天,早报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陆健健,他表示目前污染水域为西太湖地区,由于整个太湖流域有上千个节制闸保持各个水域的相对独立,因此暂时对上海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治理不力导致东太湖受到污染,将有可能影响到上海的水质安全。
5、10个环保项目将获“生态奖”
来源:《科技日报》2009年04月08日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9091255.html
日前,第三届SEE·TNC生态奖组委会发布公告,通报生态奖评选的初步结果:项目奖的30名入围项目已确定,10个项目将获得大奖,环境报道奖20名得主也已产生;开始进入实地考察、网络公示和企业家投票阶段。
主办方透露,30个入围的项目奖中,有10个项目将获得大奖,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和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企业家理事们等将在4月21日投票决定大奖的前三名排序,评出一等奖1名,奖金80000元;评出二等奖3名,每个项目奖金40000元;评出三等奖6名,每个项目奖金40000元。其余20个入围项目,每个项目奖金5000元。入围项目,都可以申报“绿色领导力奖学金”。
每一届生态奖都有网络公投程序,今年网络公投,不少项目出现了“恶性刷票嫌疑”。组委会表示综合各种因素,仍承认各项目的网络排名,并依此计算他们应有得分,同时把刷票情况提供给评审专家,由专家自主决定打分。“事实上,从最后的奖项入围结果看,这种方式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起了作用,严重涉嫌恶性刷票的项目均未能获奖。”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杨鹏说。 (李禾)
6、环保统一监管 山东探索生态环境监察新机制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4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092583.html
山东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察工作,以开展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为契机,逐步形成政府负总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机制。
临沂、莱芜、龙口、临朐4个市、县作为山东省第二批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地区,积极借鉴日照、威海等8个首批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探索生态环境监察新机制,为全省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树立了标杆。
完善监察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涉及农、林、水、矿、渔、牧等众多部门,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共同推动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此,山东省环保局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要求试点地区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监察工作制度,构建“以环保部门为主体、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协调机制,增加资金投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临沂市先后制定实施了生态现场检查、生态破坏信访、试点工作报告和交流等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全市生态环境监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莱芜市制定了《生态环境监察联席会议制度》、《生态环境监察案件移交制度》等相关制度,明确监察、公安、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职责。龙口市印发了《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监察工作规范》、《重点生态区域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报告》等相关文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责任,每季度向生态环境监察领导小组报告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在完善生态环境监察制度建设的同时,各试点地区积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临沂市将环境监察支队升格为副县级单位,增加12名编制,充实环境监察队伍,并把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目前,临沂市环境监察支队和郯城县环境监察大队已达到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东部地区标准)一级标准。莱芜市投入资金200余万元,购置了监察执法车、取证设备、环境应急监测设备等40台(套),将环境监察人员全部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序列,保证了监察队伍的长远稳定发展。龙口市加强了生态环境监察人员的培训,定期召开业务研讨会,分析总结典型案例,不断改善执法手段,努力打造文明、高效的生态环境监察队伍。
强化执法检查,改善环境质量
为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山东省要求各试点地区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效率,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资源开展建设项目(矿产开发等)、非污染性建设项目(港口、公路建设等)及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为重点,组织各类生态环境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临沂市以兰山区半程镇、义堂镇等79个国家、省、市级环境优美乡镇为重点,深入开展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监察,重点检查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城镇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工矿废水处理情况,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划定规模化畜禽养殖禁养区,拆迁了禁养区内20余家养殖场,并对盛能集团奶牛场、华盛江泉集团养殖场等170家规模化养殖场进行了执法检查。加大对全市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特殊地区的生态环境监察,强化苍山、沂南、沂水等县铁矿开采项目的监管,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莱芜市加大了对全市备用水源地雪野水库的环境整治力度,按照“政府补助、个人筹集”的办法对水库所有养殖业户进行转型,分期、分批清理了库内养殖网箱2000余个,库区水质明显好转。引进柳树新品种,对莱芜电厂2号炉灰坝的扬尘污染实行生物治理,去年栽植柳树面积200余亩,达到了防风固沙的目的。积极整治全市长石开采业,先后取缔非法长石加工户230余户,有效保护了山区生态环境。
龙口市以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利用电子审批平台规范生态环境监察流程。项目管理部门受理建设项目后,立即通知环境监察部门;环境监察部门利用电子审批平台获得相关信息后,通过实地勘验厂址,将生态环境监察建议提交项目管理部门,没有生态环境监察建议的,项目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审批手续。把整顿矿山秩序作为突破口,联合国土资源、公安、安监等部门,组织开展矿山开采生态环境监察专项执法行动,带动了全市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临朐县加大对全县企业的监管力度,在对113家企业安装自动监测仪器的同时,严厉打击“十五(土)小”企业。县环保局联合工商、供电、国土、公安等部门,取缔了12家小炼铁项目和22家小电镀生产项目。积极完善秸秆禁烧目标管理体制,推广秸秆还田和青贮饲料新技术,发展“秸秆—养殖—沼气—林果”循环模式,累计建设沼气池3.6万余座。深入实施城区绿化、镇村绿化和林场建设等六大工程,投入2.75亿元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两万余亩,栽植各类苗树3600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
7、5座大型水电站拦河筑坝 柳江河流域鱼类资源受到影响
来源:柳州新闻网2009-04-07
http://www.lzxw.com/2007/show1.asp?id=21742
中新柳州网4月7日电 5座大型水电站拦河筑坝,柳江河鱼类赖以生存、繁殖的环境受到影响。前段时间,柳州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该市贯彻执行《水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有关专家关于柳江渔业资源保护亟待增殖补偿机制的呼吁,引起了人大代表关注。
据南国今报报道,目前,柳江河流域库容达2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电站有5座,分别是麻石、浮石、古顶、大埔、红花水电站。水产专家认为,这几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柳江鱼类资源的保护,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其拦河筑坝,阻断了鱼类的繁殖、产卵、索饵洄游的通道,改变了定居鱼类的自然产卵、栖息环境,导致鱼类繁殖力下降或退化,部分鱼类品种濒危或消失。
据水产部门调查,在上世纪80年代,柳江有各类原生鱼品种136种,现已锐减到不足80种。天然鱼原生种类明显减少,产漂浮性卵鱼类资源枯竭,珍稀水生野生资源面临生存危机,江中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依据《渔业法》有关规定:在鱼、虾、蟹洄游通道建闸、筑坝,对渔业自然资源有严重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建造过鱼设施,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专家认为,建设渔业增殖站,科学增殖放流,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补偿措施。
为保护柳江河鱼类资源,2006年4月,经过柳州市渔业行政管理部门与柳州红花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协商,红花水电站出资150万元,在沙塘农场内建设红花电站库区渔业增殖保护站。去年12月,渔业增殖保护站初步建成。目前建有各类鱼苗培育池70亩,渔业实验室300平方米、仪器设备30多台套,以及长江四大家鱼良种100对,初步具备渔业科研、增殖、保护、放流等功能。
但是至目前为止,柳江河流域5座大型水电站,仅有红花电站配套建设有渔业增殖保护站,尚有4座水电站未采取此项补偿措施。
另外,红花电站渔业增殖保护站建成后,由于缺乏后续经费支持,其运行、维护及管理目前也陷入了尴尬境地,在鱼类资源保护方面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据了解,目前柳江河放流鱼苗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和个人的自发筹集。
水产专家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对此引起高度重视,给渔业增殖保护配套相应资金,提供充分的经费保障,为增殖放流提供各类优质鱼种,保障柳江河的生态平衡。(李旭东)
8、环保大行动“滤”出近7年最好水质
来源:山西新闻网2009年04月08日
http://news.qq.com/a/20090408/000655.htm
去年,汾河静乐桥断面和滹沱河南庄断面,地表水质均达到三类标准
本报4月6日讯(记者薛琳)今日,省环保局发布消息:去年,汾河静乐桥断面地表水质和滹沱河南庄断面地表水质均达到三类标准,为近7年来最好水平。
过去,汾河、滹沱河是“雨季过洪水、旱季断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病态河流。二十多年来,水质一直徘徊在五类、六类的水平。主要原因是沿河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排入河中,未经处理的垃圾倒入河内,煤炭等矿产资源过度开采,森林植被严重破坏。
忻州的宁武、繁峙是汾河、滹沱河的发源地。汾河自宁武东寨镇流出后经静乐到太原市的娄烦;滹沱河自繁峙县泰戏山流出后,经五台、代县、原平、忻府区、定襄入河北省境。两河水质的重度污染,严重威胁着流域内百姓的饮水安全。
作为两河发源地,忻州市自2007年以来,就先后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汾河、滹沱河专项整治等保护母亲河的行动,全面采取了建设污水处理及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植树造林拦沙造坝涵养水源工程、关闭煤矿等污染企业的治理工程、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等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措施,使两河的水质改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省环保局负责人介绍,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三类水质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9、蓄水后三峡库区部分滑坡体稳定条件恶化
来源:《财经网》2009年04月07日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4-07/110134214.html
稳定和基本稳定的崩滑体将减少37.8%,而潜在不稳定的崩滑体将增加51.7%
【《财经网》重庆专稿/记者 邓海】随着三峡水库的水位涨落和连日雨晴天气交错,三峡库区出现部分崩滑体稳定条件恶化现象。目前在重庆云阳县故陵镇凉水井地区,就出现了体积360万立方米的重大滑坡险情,55人被紧急疏散转移。
重庆市政府4月7日就云阳县滑坡险情举行了专题发布会,称经国家工作组和专家组的监测和研究,该滑坡不会造成长江航道堵塞,不影响通航。
国家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殷跃平表示,重庆市云阳县故陵镇凉水井滑坡形成时间较早,滑坡长度超过250米,面积有10万平方米,滑坡的平均厚度是35米,总体积360万立方米。目前滑坡体尚未解体。
“整个滑坡体目前已经出现了裂缝,正处于变形阶段。”殷跃平说,滑坡体不会堵塞长江航道,属于黄色预警等级,应加强监测,增强技术力量,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专门加密监测。
重庆市国土局的一名官员告诉《财经》记者,自2008年9月28日三峡水库进行175米蓄水试验以来,三峡库区重庆段有13个区县共发生150多处地质灾害灾(险)情,崩滑体总体积超过4500万立方米,影响居民9000多人,损毁土地2000多亩,据目前初步评估,导致经济损失约5亿元。在发生的众多灾(险)情中,凉水井滑坡险情所影响的地区面积是最大的。
在水库运行后,岸坡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极易导致岸坡变形失稳。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一份内部地质预测材料显示,蓄水后三峡库区崩滑体的稳定状况将发生恶化,与天然状态相比,稳定和基本稳定的崩滑体将减少37.8%,而潜在不稳定的崩滑体将增加51.7%。
重庆市国土部门调查认为,在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因为受到长期高水位的浸泡,重庆市的库区区县地质灾害呈现发生频率增大、灾(险)情增多、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趋势。在实验性蓄水以来,重庆新发生的地质灾害有100多处,超过地质灾害总数的70%,因此带来的涌浪灾害危险也初步显现,目前已发生影响航道、航运安全的重大灾情三处,已出现的重大险情八处。
虽然国家已经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投入巨资,但目前仍有很多地质灾害的治理项目没有展开。在三峡库区三期地灾防治的规划项目有2977处,其中崩滑体总计2686处,仅有355处采取了工程措施得到治理,而未采取治理措施的崩滑体在高水位中极易发生危险。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一名专家告诉《财经》记者,虽然三峡工程有助于防洪减灾,但是三峡工程的运行,实际上加剧了洪水对库岸边坡的影响。因为三峡水库每年从145米到175米的30米蓄水和消落,相当于以前长江100年一遇的洪水的消落。也即,如此高水位消落的频率,以前约是100年一次,现在却变成了一年一次,所以库岸边坡所受的影响也就比以前大。
12下一页
10、水问――与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的对话(图)
来源:山西新闻网2009-04-08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04/08/1787799.html
虽然第十七个世界水日已经过去,可是水的困境并未远离。3月28日,在太原市小店区黄陵乡黑驼村,记者看到这样相距不远的三口井:一口是上世纪60年代挖的,井深60米;一口是90年代挖的,井深181米;一口是2002年挖的,井深达到了858米。相信每个人对这样的变迁都会感到触目惊心。面对那些越挖越深的井,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曾经以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无需讳言,水正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一种战略资源。在面临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地表水利用不足、地下水超采严重等水问题,山西如何破解水难题,以应对水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近日记者以水为主题,对话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
水资源整体匮乏是山西的基本水情
记者:水的话题已经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从各种各样的媒体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世界的目光对于水问题的高度关注。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而对于地处黄土高原内陆的山西,这个问题是否更加突出?您能说说我省水资源的现状吗?
潘厅长:可以这么说,水资源整体匮乏是山西的基本水情,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特殊的地质条件导致我们先天降雨不足。我省多年平均降雨量508毫米,水资源总量123.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81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世界平均水平的1/25。比较干旱的西北六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为1300立方米,也高于山西。我们亩均水资源量18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全省年供水量约为60亿至65亿立方米,人均供水量180至200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值440立方米的一半。人均供水量和亩均用水量两项主要指标都处于全国末位。
二是地表水没有充分利用这是最大的问题,工程性缺水犹如雪上加霜。我省属于典型的高原台地,境内山高坡陡,有水往外流。而水利工程设施底子薄、欠账多,全省正常年份水库可调蓄的水量只有6亿立方米,不到河川径流量的1/10。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调蓄水库工程,导致大部分河流70%以上汛期来水放弃,每年都有2/3的地表水量流出省外。另外,国务院分配我省年可引用黄河水量43亿立方米,而目前我们只用了10亿立方米,仅仅占到23%。
三是地下水严重超采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隐患。1971年全省地下水年开采量约为11亿立方米,而近年来的年开采量已达40亿立方米,累计超采109亿立方米。全省供水量的2/3来自地下水,大部分水井深度超过500米,部分井深已超过1000米。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地下水位连年大幅下降甚至疏干,就像你看到的那样,目前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五大盆地,都出现了大面积的地下水超采区,超采面积约为6561平方公里。这是个大问题,短期内可能危害的是经济层面,长时期超采可能使一些地区在遇到特大干旱年份时,如果一夜之间失去水源,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将不堪设想。
四是还有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是水质污染不断加剧,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使我省水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老百姓的吃水安全是最大的水安全
记者:山西水问题如此严峻,可以说水的问题已经跨越了水的本身,成为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保证水安全?
潘厅长:我认为供水安全是最高层次的水安全,而老百姓的吃水安全是最大的水安全。对于城市来说,建设地表水供给体系,保证双水源以及两个以上的可靠水源,一个水源保证正常供水,另外一个水源作为储备,力争做到正常年份使用地表水,特殊情况动用地下水,正常年景地下水不启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涵养地下水,储水于地下,这是保证山西水安全最根本的措施。
对于广大的农村来说,建设双水源目前还达不到。山西的地理条件有三多,煤矿多、采空区多、灰岩区多,特别是石灰岩区,面积大约4至5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地下水的最大特点就是径流非常集中,差2米就打不出水。特殊的地质条件,再加上相对于城市农村吃水量不大的现状,我们是按照保障率高、安全系数高、可靠性强的原则来配备水源,目前我省农村供水人口大约2300万,2/3的农村用井水,也就是地下水,可靠性相对要高,这部分人口约1700万。其余600万人口靠的是河水、泉水和雨水,这部分人大部分住在山区,居住分散,只能是把依靠小泉小水建的水窑、水池、旱井等储水池尽可能做的大一些。另外就是在山区县配备拉水车辆,主要防备重特大干旱年份,以应对像今年这样的几十年不遇的重特大旱灾。
第二个层次的水安全是生产用水的安全。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在我省的大同盆地、晋中盆地、忻定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率先搞水资源优化配置。本地不够外地调,具体的就是临汾盆地从沁河流域调,忻定盆地从五台山流域调,大同和运城从黄河调,本地够的立足本地。
第三个层次的水安全是农业和生态用水。我认为农业用水应考虑成本,应立足使用黄河水,同时政府要给予适当补助。关于生态用水,原则上应利用当地的水,不要把它吃干榨尽,五大河流要尽可能减少断流。去年启动的汾河清水复流就是保证汾河不断流,它的最大好处就是补充地下水,促进生态恢复。
平常使用地表水,旱年启用地下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的关键
记者: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中国最旱的地方是西北部的宁夏和甘肃等地,但是从资料上看,那里的人均水资源1300多立方米,远远超过我们的300多立方米,为什么会是这样?
潘厅长:主要是先天不足,包括水资源的不足,包括了工程的不足。客观地说,尽管我们对水一直很重视,但真正在水利发展的理念上是走了弯路的,山西的水走到今天这个路上,就是地下水用的多,地表水用的少,水利部门是有责任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地下水的开采量是11亿立方米,到了2006年达到40亿立方米。过去一段时期,为了经济的发展我们是鼓励老百姓打井的,今天回过头去看,一方面是理念上的问题,没有认识到地下水是有限的,忽视了地下水的恢复与保护;另一方面是许多地方热衷于大工程,忽视了民生工程的建设。2006年7月,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张峰水库调研时明确提出:“多用一盆地表水,就会给子孙后代多留一盆地下水。”从那个时候开始,地下水的修复与保护的理念才真正开始确立。
记者: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离不开水资源的可持续。就山西这种条件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潘厅长:2007年,国家水利部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共同确定兴水战略应对水问题。兴水战略的核心,就是简单的两句话:平常使用地表水,旱年启用地下水,这也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为什么提出这个思路?主要是考虑山西这个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山地多,川地少,降雨量多集中在7、8两月,这样的地形如果没有调蓄工程,地表水资源就无法利用。如果遇到特大干旱年,地表无水,地下水因超采严重也无水可抽,我们将失去以地下水资源保障社会安全稳定的最后手段。另外,山西又是一个黄土覆盖区,土厚水深,有些地方比如太原的东西山水井已经打到了1300多米深,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市用地下水太多,另一方面是采煤的原因,在城市周边形成了一个漏斗,也就是这个原因,历史上很多风景秀美的地方现在已经消失了。所以涵养地下水是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核心也是战略目标。
这个目标怎么才能实现?关键是建地表水开发利用的工程,把雨水拦一部分,不让它全部流走。为此,省委、省政府本着“合理开发、维系生态、兼顾下游,将地表水取用量控制在40%以下”的原则,实施兴水战略,重点是规划建设一批地表水拦蓄工程,在丰水年和正常年份,主要使用地表水,涵养地下水,使地下水储量逐步得以恢复。同时对现有的水库进行修复,建新的修老的。我省地表水调蓄水量2005年的时候是6亿立方米,这批工程建起来以后,地表水的调蓄水量超过20亿立方米,再加上黄河水、河道水总量要达到40亿立方米。第二个措施是控制地下水的开采,从现有4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开采量压到30亿立方米,能用地表水的绝对不用地下水,一是靠地下水资源费涨价,用经济杠杆实施调控;二是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实施水资源监控,继续超采的强行关闭。
最当紧的是把这批工程修起来
记者:和任何事情一样,水的发展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山西这样缺水的省份来说,目前当紧要做的事是什么?
潘厅长:我们最当紧的事是把我们规划的这些工程尽快建起来,虽然为这个事情周边各省都反对,为什么?就是因为这是一种利益的再分配和再调节。如果我们现在还不做,将来的难度会更大,因为世界各国有一个惯例,就是谁先使用谁有拥有权。目前我国水权还没有完全确立,我们山西的地表水每年平均总量大数有75亿立方米,现在实际上只用了20亿立方米,剩下的50多亿立方米大部分都流到了境外。现在正是国家确立水权制度的时候,按照国家的安排,从2007年开始,国家开始搞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最终要在2009年底明确水权,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按照规划,这批工程到今年底全部开工,不管有多大的难处,我们都要过这一关。目前包括张峰水库、横泉水库,我们已建成了5个水库,今年、明年是我们开工工程的收获期,大部分工程尽量在两年内完成。这些工程建成后,我们地表水要用到40亿立方米。
记者:除了用工程来保障,生活中提倡节水是不是也是不可或缺?前几年我省就已经提出要建设节水型社会,我觉着许多人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您认为我们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潘厅长:长期以来,由于受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人们的意识深处一直没有水资源商品概念,尽管近几年来,人们的节水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水资源商品属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但远没有适应当前山西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要求。目前在实践中最为有效的办法或者说机制,就是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方面,我省清徐县已探索了好的路子,省里确定的阳高、应县、侯马、盐湖、长子、泽州、平遥和太谷等试点县市区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更大的范围推广。
目前,我省正在实施最严格的节水措施,一是建立以水权和水务市场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实行水权有偿转让制度,促进全社会自觉节水。二是按照水资源总量分配计划,分解用水指标,定额管理,节奖超罚。三是以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使地下水的供水成本接近或高于地表水供水成本。特别是要通过征收水资源费,促进社会各界广泛使用地表水,减少地下水超采。通过这些措施,将每年用水增长控制在10%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从155立方米降到100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
要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就必须解放思想
记者:大家都知道,山西的生态问题严重,而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山西进程中,水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潘厅长:改善生态水至关重要。山西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源区,每年有3亿至4亿吨泥沙排入黄河,造成下游河道淤积和山区群众生产条件的不断恶化。为变害为利,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发明了淤地坝,就是在沟道内打坝,通过拦蓄高含沙洪水淤地,用大自然的力量来改造大自然,这种工程能够起到拦沙淤地、防洪保收、促进退耕、发展灌溉和补充地下水的作用,同时也是山区群众的高产粮仓。一般坝地粮食亩产是梯田的2倍至3倍、坡耕地的6倍至10倍。为此,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一批淤地坝工程,最终形成80万亩稳产高产的沟坝地,同时带动退耕还林还草,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今年,将在水土流失严重的68个县区,新建淤地坝300座,全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00万亩,实施生态修复面积600万亩。
记者:水的身价是越来越高了,有人断言21世纪是水的世纪。您是厅长又是博士,从专家的角度您认为解决山西的水问题,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潘厅长:水利是广大群众密切关注的大事。在水管理体制改革上,积极探索建立协调、高效的水事务管理体制和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在水资源配置上,更加注重水资源配置公平性,优先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用水;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积极探索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市场运作筹资的新模式,广泛调动社会各方投入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在工程建设机制上,推广基建加农建的建设模式,调动受益群众和当地政府兴建水利工程积极性;在治理水土流失上,由国家投入为主逐步转向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并重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总之,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事业,我们会尽力的,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多一点敬畏之心吧
有人说,越是熟悉的东西,人们往往越是熟视无睹。比如空气,比如水。
时至今日,去冬今春席卷我国北方的重特大干旱的阴影并未完全退却,造成的灾难依然在继续。可是不知还有多少人仍然躺在少年时期地理课告诉我们的――“我国幅员辽阔,江河湖泊众多”上面做着美梦。
去看一看吧,多少曾经浩浩荡荡的大河今天已难觅踪迹,唯剩大片裸露死寂的河床对着天空怀想着往事。在多少地方因为河流死了,曾经的柳绿花红盎然生机变成了遥远的回忆,面对那大片干裂的土地,我们无语,只能肆意放开我们的思想,去想。
可是现实并没有触动利益的边缘。事实上我们正在付出巨大的生态成本。这绝非危言耸听。因为在利润面前,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我们应该减去环境破坏所带来的隐性成本。现实是我们一边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一边毫无节制地、粗暴地污染着我们的生命之源。在多少地方,曾经清澈的河流因为企业的排污而成了臭水沟。据测算,治理这些河流需要的财力将是眼下获取利益的数十倍。
有人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一定是人类的眼泪。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水真的没有了,那一切也将终止。
可能,我们最缺的不是水,而是缺乏一种对自然和水的敬畏。
11、什么是生态补偿机制? 为何要建生态补偿机制?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4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092430.html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为什么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的转变,有利于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落实新时期环保工作任务的迫切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将其作为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要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应考虑生态补偿因素,国家和地方可分别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国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也明确要求改进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跨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
为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一些地区积极开展工作,研究制定了一些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生态补偿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调整,目前对生态补偿原理性探讨较多,针对具体地区、流域的实践探索较少,尤其是缺乏经过实践检验的生态补偿技术方法与政策体系。因此,有必要通过在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标准体系,以及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补偿渠道、补偿方式和保障体系,为全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方法和经验。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领域有哪些?
从国情及环境保护实际形势出发,目前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领域有4个方面,分别为: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要理顺和拓宽自然保护区投入渠道,提高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水平;引导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居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降低周边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的压力;全面评价周边地区各类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或功能区划调整、范围调整带来的生态损失,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体系。
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推动建立健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协调管理与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加大重要生态功能区内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研究,研究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体系。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全面落实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联合有关部门科学评价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保证金和矿山生态补偿基金的使用状况,研究制定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体系。
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各地应当确保出界水质达到考核目标,根据出入境水质状况确定横向补偿标准;搭建有助于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政府管理平台,推动建立流域生态保护共建共享机制;加强与有关各方协调,推动建立促进跨行政区的流域水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
地方试点进展如何?
在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浙江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继2005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2006年出台《钱塘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省级财政专项补助暂行办法》之后,2008年又出台了《浙江省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试行办法》,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省内全流域生态补偿的省份。
2008年1月,《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资源区域补偿试点方案》正式实施,规定:建立跨行政区交接断面和入湖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上游设区的市出境水质超过跨行政区交接断面控制目标的,由上游设区的市政府对下游设区的市予以资金补偿;上游设区的市入湖河流水质超过入湖断面控制目标的,按规定向省级财政缴纳补偿资金。
12、万泉河下游的呼声:我想有个安全的家
来源:新华网2009年04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092941.html
近年来,地处海南母亲河——万泉河下游的琼海市部分沿岸地区,河岸坍塌频发、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房屋和农田面临坍塌、甚至被冲毁的危险。
曾经温顺的万泉河日益威胁到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此影响的群众认为过度采砂是河岸坍塌的罪魁祸首,强烈呼吁规范采砂行为,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万泉河两岸坍塌不断 危及村民人身安全
2009年2月20日,地处琼海市石壁镇大田坡村的万泉河段河岸发生大面积崩塌,该村19间猪舍、1间民房和100多株椰子树、槟榔树陷入万泉河里,300多名村民受到直接影响。琼海市政府相关部门获知险情发生后,动员该村村民紧急转移。
记者在大田坡村靠近万泉河边的崩塌现场看到,一段长达100余米、纵深40多米的大面积崩塌土方陷落进河床里。村民陈德香说,从2月20日下午至晚上,河岸经过20多次崩塌,原来距离万泉河岸有20多米的房屋,现在只有几米远了。陈德香一家6口人都不敢睡在屋里,屋里的水泥地板出现裂痕。由于地板下的土层松动,脚踩地板时发出空响声。
众多大田坡村村民告诉记者,石壁镇附近的万泉河段是近年来挖砂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村边的河岸以前经常有小规模崩塌现象发生。该村曾经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要求对此段河岸进行加固处理。
离大田坡村40多公里的琼海市博鳌镇乐城岛上的村民也同样面临河岸坍塌、水土流失等诸多问题。村民多次找到相关部门反映此事,但每次总是不了了之。
乐城岛位于万泉河的下游,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仅有6公里的距离。居住在乐城岛的82岁退休教师莫云波告诉记者:“由于过度采砂,万泉河河流生态环境被破坏,采砂部分河道变深、改道,改道的河水直接冲刷原本安全的堤岸,水土流失严重。”
记者乘坐小船在万泉河出海口的乐城岛沿河看到,在河的两岸有大大小小的10多个采砂点,很多树木的根部浸泡在万泉河水里,不少树木只剩下树梢露在水面。
“乐城岛周边有5家采砂厂,采砂者日夜不停地作业,他们破坏河床,同时威胁岛上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乐城岛上东坡村地面不断坍塌,乐城岛也面临整体坍塌的危险。”莫云波说,“乐城岛的面积每年都在缩小,万泉河的河面越来越宽,河底越来越深,流量越来越大,流速越来越快。两岸的农民耕地、住房和自来水井、自来水塔、抗旱抽水机房很多已经倾斜。”
在河边一处土石滑坡不断的农田,记者看到几名农民在耕作。记者离船上岸,西门村村民黄阿婆正在种植辣椒,她对记者说:“去年我有4亩地可以种植辣椒,今年只剩下不到1亩地了,收入一下子就减少了七成。”离她家菜地不到50米处,一家新的采砂厂正在修建。“如果采砂厂无限制发展,没有人去管理,我这1亩地,不出1年也会因为过度采砂,坍塌到水底下。到时候就完全没有生活来源了。”黄阿婆无奈地说。
【1】 【2】
13、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起诉 公益诉讼拔掉污染"钉子户"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4月08日熊志强 胡平
http://env.people.com.cn/GB/9092336.html
三月初的江西省新余市持续阴雨天气。某日上午,趁着短暂雨停的工夫,新余市仙女湖景区花园山庄老板李某夫妇请来工人把岛上部分梅花鹿赶上船,迁往河下镇新建的鹿场。至此,一场在当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污染案,在当地检察机关介入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案起:仙女湖中建宾馆、鹿场,污染物直排入湖
仙女湖是新余市的“母亲湖”,也是当地居民的饮用水水源地。1999年底,新余市河下镇的李某、曾某夫妇与新余市仙女湖景区管委会达成协议,开发经营仙女湖上一座岛屿。之后,李某在岛上建起了度假山庄,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而度假山庄的食堂、厕所、宾馆产生的污染物,在流经化粪池后未作处理直接排放进仙女湖水体。
2007年4月,曾某又在岛上成立了梅花鹿养殖公司,鹿场60余头梅花鹿所产生的粪便就堆放在仙女湖岸边,产生的尿液等则经排污沟直接流向仙女湖,成为另一个主要污染源。
据景区环境监测站和景区管理处等部门检查结果显示,李某的度假山庄码头距水厂仅1964.41米,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山庄和鹿场排污超标,严重影响了水厂取水口的水源质量。
仙女湖景区管理部门及环保部门多次要求李某、曾某夫妇对度假山庄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整治,并于2008年6月下达通知书,责令李某、曾某夫妇自行拆除养鹿场,但他们都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1】 【2】 【3】
14、但愿河长制不是新瓶装旧酒
来源:新民晚报2009年04月07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4-07/153215429893s.shtml
据报道,湖北黄冈市率先推行的“河长制”,将使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与全市河流、湖泊、水库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共同负责重点水域的水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治理。
“河长制”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在环境治理方面所推行的一种责任制。由党政要员出任行政体系中从未有过的“河长”、“湖长”、“库长”等非正式官衔,旨在将环境治理的责任具体到部门“一把手”。单就形式而言,这样的制度可谓别出心裁,令人叫绝。然而,笔者仍不免产生怀疑:装在“河长制”新瓶里面的,会不会是陈年旧酒呢?
“新瓶装旧酒”,从来都是某些地方混淆视听的一种手段。面对棘手问题时,不少地方经常出台“新政”,可经过实践后,人们发现所谓的“制度创新”,要么是声东击西,转移公众注意力,要么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操作。到头来,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惹得舆论“噪声一片”。
“河长制”之所以“新”,在于设置了“河长”这样一个承载了治污责任的特殊职务,至于其具体内容,则与以往环境治理问责制没有太大区别。所以要让“河长制”不至于沦为装旧酒的新瓶,笔者认为,必须具备两个前提:
其一,由于“河长”不是目前行政序列中的官职,无疑给逃避责任的人提供了借口。如何让“河长”由“虚衔”变“实差”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治污不力者进行严厉问责。惟有公职人员真正感到任职压力,才能担当起肩上责任。
其二,“河长制”必须是能自觉接受公众问责的制度。“河长”们治污成效该由谁考核?这个问题很重要。以往,官员干得好不好,都是上级说了算,这样的考核形式显然不利于公众监督。任何貌似公正的公共政策,如果缺乏了民意参与和问责,其公正性必然大打折扣。因此,要让“河长制”真正落到实处,广泛的民意参与和问责无疑必不可少。重庆时报(莫言锋)
15、“放鱼节”呼之欲出
来源:中国渔业报 04-08 缪翼
http://www.farmer.com.cn/wlb/yyb/yy5/200904080248.htm
在水域生态环境日益衰退的严峻形势下,为了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对水生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关注,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进一步促进增殖放活动取得更大更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要将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到人类文明建设的高度。记者认为,要像设立“植树节”一样,以国家节日的形式设立“放鱼节”(或“放生节”、“放流日”等),在公众心中树立增殖放流理念,把增殖放流事业推向更高的高度,以此增强社会各界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改善生态环境,让“放鱼节”深入人心,成为具有全民影响力的节日。
资源养护重要而紧迫海洋、河流和湖泊不仅是生命的摇篮,而且是鱼、虾、贝、藻等人类食物的来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水生生物和水域生态系统同陆生生物和森林草原一样,对于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污染排放、工程建设增多以及过度捕捞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少江河湖泊和近海海域呈现出生态“荒漠化”的现象,水生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种群结构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渔业发展及渔民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严峻的形势使我们认识到,实现好、维护好广大渔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渔业持续发展,维护渔区和谐稳定,必须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发展之路。
为了有效缓解水生生物资源持续衰退和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近年来,农业部和各地渔业主管部门大力推进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事业,2007年~2008年全国累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5.7亿元,放流苗种数量392亿尾,放流水域涵盖了近海海域及内陆重要江河湖泊,增殖对象包括鱼、虾、蟹、贝等重要水产苗种和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据科研管理部门的跟踪监测和渔民反映,经过近几年大规模的增殖放流,一些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种群数量正在逐渐恢复,渤海和黄海北部部分海域多年不见的对虾、海蜇、梭子蟹等鱼汛又逐渐形成,浙江省和福建省部分近海海域重新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大黄鱼群体。大规模的资源增殖放流,促进了渔民增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养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很多渔民、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并设立增殖放流节日。
增殖放流走上规范轨道增殖放流是向公共水体人工投放活体水生生物、主动增殖资源的过程。随着增殖放流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参与程度的提高,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增殖苗种质量安全和增殖放流活动监管等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此,农业部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认真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农业部第20号令,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主管部门和职责分工,提出了增殖放流水生生物的种质和质量要求,规定了社会单位和个人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的管理办法,强化了对增殖放流活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同时对有关招标采购、公开公示、效果评估、资金使用、统计报告等环节进行了规范。《规定》的颁布施行,将对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科学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公众期待“放鱼节”
农业部孙政才部长在一次调研中曾经提到:养护渔业资源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很多资源养护措施都是由渔民群众创造并经国家总结和推广的。目前,增殖放流工作做得很成功,有利于资源养护,给渔民带来实惠。今后,能否考虑建立增殖放流节日,如“放生节”、“放流节”、“放流日”等,请大家研究,想出更好的名字。这件事很重要,能够直接增加水域生物资源数量,直观反映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唤起人们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增殖放流日能否成为渔民的节日,还要国家相关部门研究探讨。目前,各地渔业主管部门要尽量搞好增殖放流活动,使增殖放流节日化、民俗化,让更多的渔民参与进来,为设立国家“放鱼节”奠定基础。
16、世界狂挖中国稀土:草原的灾难
来源:北京科技报2009-04-08
http://tech.china.com/zh_cn/science/nature/11023062/20090408/15420674.html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这是一首曾经令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内蒙歌曲,歌唱的是内蒙古美丽的大草原。但如今,在一些地方因为稀土过度开采而让草原不再美丽。
“中国的稀土开发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资源浪费,生产无序、竞争无度都是现存的问题。”不久前,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就稀土过度开发问题曾向全国人大提交了一份《关于严格管制稀土生产和出口的建议》,建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5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国产量的60%用于出口,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可以说,中国是在敞开了门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据国家发改委的报告,中国的稀土冶炼分离年生产能力20万吨,超过世界年需求量的一倍。
在业界曾有这样一句话:“世界稀土在中国,中国稀土在包头。”被誉为“稀土之父”的徐光宪院士告诉《北京科技报》,中国稀土资源储量为360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80%,居世界第一位。而其中白云鄂博的稀土储量又占国内稀土资源储量的80%以上。
白云鄂博的稀土矿区并不在白云鄂博市区里,而是距离白云鄂博市几十公里外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从白云鄂博乘车走45公里的路程就能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进入百灵庙,便会看见一条高达20米、连绵数公里,由废矿石垒砌成的石墙将辽阔的草原分割成东西两个世界。石墙西面,无垠的草原,风云追逐;石墙的东面,“狼烟四起”,数十个大小不一的石矿厂、稀土厂热火朝天。
“因为稀土的盲目开采,使得当地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其中,以达茂镇百灵庙镇最为严重。”从小生活在白云鄂博的内蒙人巴特尔告诉《北京科技报》,在达茂旗和白云鄂博东矿之间,约有七八家“黑口子”( “黑口子”当地话是矿厂的意思),规模从年产量几十吨到几百吨不等。
在稀土提取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方法是酸法和碱法。碱法的污染小,但成本高;酸法则污染大,成本低。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都是酸法,产生的废气对草原生态影响严重。
巴特尔告诉记者,他至今仍无法忘记一次买羊的经历。2008年,他去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买羊,发现当地的羊牙齿都长了两层,并且毛色都相当的难看。当地的老人告诉巴特尔,“这羊死后更可怜,嘴巴根本闭不上,因为它们都长着长长的獠牙,而且腿都是直的。”
在距离包头市区12公里之外、九原区和昆区交界的尾矿坝,是包钢从白云鄂博采矿,经火车运至包头的选矿厂。选矿厂将矿石破碎研磨成粉,经磁选选出铁,再分离出10%稀土后将剩余矿浆全部泵到尾矿坝。尾矿坝主要包含包钢炼铁产生的废渣以及未经利用的稀土,稀土中包含大量放射性金属钍。
巴特尔说,尾矿坝附近的几所村庄里患骨质疏松、半身不遂、癌症的人越来越多。就以尾矿坝附近的打拉亥上村而言,从1993年至2005年底,66人死于癌症;2006年以来,全村死亡人数为14人,其中11人死于癌症。
面对破坏严重的的白云鄂博,徐光宪也提出谏言,希望能够扭转白云鄂博目前不合理的开采方式,避免钍和稀土等宝贵资源进一步大量丢弃,缓解这种开采方式对环境的污染。徐光宪指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限制白云鄂博主矿和东矿的开采量。东矿应逐年降低开采量,到2012年停止开采。停止开采的东矿应封存起来,而由尾矿坝提供稀土需要,并逐渐恢复植被,保护环境。
“之所以造成稀土矿的过度开采,是因为稀土在国外有着广泛的需求。”周洪宇告诉《北京科技报》,稀土是关系到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金属。因为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所以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不同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比如,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
周洪宇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爱国者”导弹之所以能比较轻易击毁“飞毛腿”导弹,主要得益于前者精确制导系统的出色工作。“爱国者”制导系统中使用了大约4公斤的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导弹内,而钐、钕就是稀土元素。“稀土科技一旦用于军事,必然带来军事科技的跃升。”
“然而中国做为稀土大国,却一直都在为他人做嫁衣。”周洪宇担忧地说,以制造业和电子工业起家的日本、韩国自身资源短缺,对稀土的依赖自然不言而喻。每年中国都有超过50%的稀土出口到这两个国家。
而稀土储量世界第二的美国,很早就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钼的生产也已停止,转而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西欧国家储量本来就不多,更是成为我国稀土重要用户。除了生产所需,他们还通过政府拨款超额购进,存储在各自国家的仓库中。这种做法,日美韩等国行之有年。这些国家,除了购买,还通过投资等方式规避中国法律,参与稀土开发。”
“中国宝贵的稀土资源由于无序竞争,竞相压价出口,产量变得日趋减少。” 周洪宇指出,多年来,我国大量盲目开采,造成稀土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个体矿点乱采滥挖屡禁不止,弃贫采富、用土压矿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资源开采的回收率很低。国营矿山回收率一般在60%,个体矿山仅达到40%。
各种各样的非法小作坊的无序开发,造成了稀土资源的大量损耗。多年下来,中国的稀土可开采储量从十多年前的占世界80%多,已降到了如今的52%。
对于如何保护稀土资源?周洪宇建议,应建立国家稀土生产、销售、出口和进口的专门管理机构,统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实行严格的管理。严格实行定额生产、定点定额出口的稀土政策,防止稀土资源用于战争目的。尤其要限制稀土出口到有核国家用于核武器、导弹、军用飞机、核潜艇等军事装备中去。
周洪宇强调,“应规范整顿稀土行业,针对中国目前出现的私采乱挖现象,国家要拿出强有力的措施,该关的就坚决关掉,该合并的就坚决合并,坚决打击私自出口行为。争取在三年内,使稀土出口量由目前的十万吨左右,减少到二到三万吨左右,以维持稀土金属的高利润和可持续发展,确保中国长期把握稀土定价权。
17、刘纯银:推行绿色殡葬真的很难吗?
来源: 荆楚网2009-04-08
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0904/t635273.shtml
“我们这里墓地的价格是7万元/0。8平方米,这是青石材质地的价格,如果是花岗岩质地的就要7.5万元,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你得‘五一’后来买。”3月31日,到北京一家公墓咨询的李女士被业务厅工作人员的回答吓了一跳——这个价格比北京的商品房都贵!她怯怯地问了一句:“有便宜点儿的吗?”(4月6日 中国青年报)
恕笔者直言,一路攀升的天价墓地,何止在北京,几乎各地不同程度存在。这不,媒体报道:在福州市一些公墓陵园,一块墓地动辄售价数万元,地段佳、风水好的墓地则被以“天价”炒卖,有的炒至同地段房价3倍左右。这些墓地价格不仅贵得离谱,其中还有部分是违规修建的“活人墓”;广东各地墓地价格也在悄悄上涨,风水宝地墓地每个售价96800元,足够交一幢洋房的首期;在温州甚至流传“富不富,看坟墓”的说法;在湖北荆州豪华墓地去年标价就达34万;在呼和浩特超面积墓穴和家族墓广告也非常火热……动辄数万元甚至超过10万元的墓地,不仅让不少网友发出了“死不起”的感叹,也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这不,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邸瑛琪就建议,应加快殡葬立法步伐,依法确立“让死者安息、让生者慰藉、让文化传承”的殡葬立法理念。笔者不明白:为什么人类越来越文明,咋推行绿色殡葬却这么难?
“绿色殡葬”,又叫生态殡葬或环保殡葬,是近几年推崇的一种新的丧葬形式,北方内陆地区以树葬、花葬、草坪葬为主。树葬、草坪葬就是把骨灰盒埋在树下或将骨灰直接撒入树丛或草坪中。花葬在下葬时颇有几许诗意,是把逝者骨灰和花瓣、花种混合在一起撒入土中,精心培育,孕育出新的生命。正如有人所说:“入土为安,与青草鲜花相伴,对于逝者而言应该是神仙境界”。可令人费解的是,尽管树葬、花葬也符合中国人入土为安的习俗观念,可选择这种绿色殡葬的却寥寥无几。如江苏省每年死亡43万人中,仅有2%实行绿色殡葬,上海近15年落葬人数达到10万人,而选择树葬仅有2400人。导致当前各地“炒墓”乱象滋生,一方面与职能部门的监管缺失有关,另一方面与人们“厚葬薄养”的思想观念有关。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然也是殡葬活动最多的国家。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推行绿色殡葬仍然是一个难以回避而又关系子孙后代生存的大问题,一个令人头痛而又未能解决的大难题。因此,一方面真心期待职能部门能从国家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去做,即公墓陵园内,每一穴墓地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严禁为活人修建墓地,不得利用墓穴搞预售和炒卖活动等。另一方面倡导广大群众从保护护环境,节约资源,造福子孙后代的角度出发,彻底摒弃陈旧的观念和习俗,主动选择“厚养薄葬”的绿色殡葬方式。同时,也希望地方政府在加强宣传引导外,不妨出台绿色殡葬补贴政策,让更多老百姓有兴趣且能主动选择绿色殡葬方式,达到政府和百姓互惠双赢的目的,也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相信,只要多方协作,齐抓共管,殡葬行业的不良风气,就能得到切实扭转,就不会出现做完“房奴”又当“墓奴”的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