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3
四月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亚马逊之旅系列报道:
1、亚马逊之旅之四--库里蒂巴人的生态理念
环境资讯:
2、新华网: 2009年度长江中下游全面禁渔启动
3、中国环境报: 张力军强调:枯水期国家考核断面必须达标
地方信息:
4、新华网: 北京规定因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损失可获补偿
5、人民网-人民日报: 白洋淀自然水位10年来同期最高
6、新华网: 重庆:“碧水行动”加快推进次级河流污染整治
7、新华网: 天津实施引滦生态补水改善海河环境
人物访谈:
8、人民网-人民日报: 干旱缺水是长期趋势 将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民间环保:
9、公益时报: 环保组织阿拉善在NGO内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环保视点:
10、中国环境报: 不比GDP比环境应是官员共识 比生态就是比未来
环境曝光:
11、中国新闻网: 自然保护区饭店工厂滥排污 黑水浇地青菜照卖
特别推荐:
12、中国经济报告: 姜文来:我国水污染形势及适应性对策
深度报道:
13、半月谈: 道路巨网:肢解生态系统的“杀手”?
14、中国环境报: 突发环境事件频发 基层执法应急管理怎么推进?
环境时评:
15、中国环境报: 生态恶化及其快速 最后一根稻草会什么时候落下?
16、中国环境报: 政府首先要重视 不清思想源头怎治污染源头?
1、亚马逊之旅之四--库里蒂巴人的生态理念
文图 汪永晨
没来巴西库里蒂巴市之前,就想象着这座城市建在垃圾堆上的植物园,建在矿坑上的大学、歌剧院还有监狱改造的超市,它们都会是什么样子呢?
库里蒂巴,现在被人们称为是生态之都。当人类建造的城市日益成为人与自然隔绝的壁垒时,而那里却通过精心规划和巧妙布局,将人又拉回到自然之中。而且仅用了一代人。
城市的悠闲
垃圾被改造而成的植物园
城市的记忆
在库里蒂巴,让我们一行人照相机的快门一个劲猛响的,还有灯塔图书馆、独具“慧眼”艺术宫和管子快速公交车站。
快速公交站
快速公交候车站
快速公交,北京现在也有。但是在城市交通中的使用率和库里蒂巴比呢,这里是四分之三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我们显然达不到。
交通堵塞和出行不方便,曾经也是让库里蒂巴人头痛的事。最初解决交通问题时,新上任的市长盖默·勒那一是遵循简单原则,一是反对一切围绕汽车进行重建的传统做法,力图保持城市生活的活力与千姿百态。在市长的领导下,工程师们设计了双节电动公共汽车。这种车的车身长25米,是一般公共汽车的2-3倍,可载客280人,车身装有5个特别宽的车门,供乘客迅速通行。
人们说,库里蒂巴的快速公交系统中最有创意的设计要数“管子车站”。管子车站外形是一段平放的玻璃圆筒,当汽车进站时,液压装置将车站与汽车的连接板升起,使上下车十分安全和快捷。如今,这种人性化设计造型优美的车站,已经成为库里蒂巴最具特色的一种城市景观。
有人计算过,大型的汽车、宽大的车门、自动车上控制,汽车可操作交通灯,保持其优先权的这种交通系统,无论是单位时间输送的乘客还是平均速度,都比传统汽车的效率高出3倍。同时还减少了燃料消耗、空气污染、噪声和运营成本。并可为上班族每天平均节约40分钟的路上时间。
如今,库里蒂巴一体化的快速公交网全长1100公里,有245条放射形环线及连接线路,由25个终点站连成一体,覆盖了整个市区及邻近的城镇,包括快速线、直达线、小区间联线和输送线(将各小站的乘客集中输送到交通网内)以及枢纽站。为区别各种车辆的不同功能,分别涂橘黄、绿、银灰和白等不同颜色,让人们可以一目了然。
和巴西其他城市人均使用的燃油量相比库里蒂巴节约了四分之三的燃料。全市一年要节约700万加仑。从而使城市空气量更加清洁。这一交通系统从经济效益上分析,也是最佳的。有资料表明,那里的每条快车道1小时要输送2万乘客,几乎与一条地铁的效率相当。在里约热内卢铺设的地铁输送量只相当于库里蒂巴汽车输送量的四分之一,而耗资却是这一快速公交系统的200倍。
英国《卫报》对库里蒂巴的快速公交做报道时用了这样的话:它从来没有塞车,也从来没有损坏公物的行为,这种高效的汽车服务,使伦敦相形见绌。
让库里蒂巴的市民引以为豪的还有:那些用玻璃做成的管子车站上,不曾遭到任何人的破坏。从这一个细节,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看出库里蒂巴全体市民对自己城市的热爱,和库里蒂巴人所具有的社会公德与文化素养。
上世纪七十年,在库里蒂巴快速公交刚刚发展时,政府估计到这一定也会带动周边的房地产价的上涨。不过政府的作法并不是把房地产的开发简单地交给开发商,而是抢先花钱买下一些交通即将方便的黄金地段,发展经济,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就业问题。还征召了一些无污染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提供了5万个就业岗位。鉴于新搬来的农民擅长建筑技术,市政府展开了一顶“为自己盖房”的活动。政府给每个贫困家庭提供一小块土地,一张地契,一些建筑材料和两棵供栽植在房前屋后的树。(一棵果树,一棵观赏树)外加一小时的建筑师咨询的时间。在建筑师的指导下,房屋的设计井然有序。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库里蒂巴这就是一种体现。
垃圾场改造的植物园
植物园内
垃圾处理,可能是现代化城市都在面临的巨大挑战。库里蒂巴市是怎么处理的呢?首先列入他们处理规划的是将垃圾堆改变一些模样。种上各种植物的垃圾场已经成了今天人们悠闲娱乐的场所。
除了有效地处理垃圾堆以外,库里蒂巴被改造的还有一些废弃的矿坑。这些矿坑现在也是旅游人们一定要去看一看的地方。
环保大学里
环保大学
环保大学里的湖中
这所绿树丛中的大学是环保大学,它也承载着一些环境科学的课题。人们在这里可以查到巴西人关爱自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把矿坑改造成水上歌剧院,在库里蒂巴不是艺术家的幻想,而是今天人们可尽情享受的公共场所和旅游观光的景点。
从矿坑到水上歌剧院
水上歌剧院内
水上歌剧院外的购物点
巴西是个移民国家,库里蒂巴政府为了体现各民族的特色,也为了发挥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想象。为每个国家提供了一块土地,可以让这个民族的人在这里思乡,也可以让其他民族的人和游客在这里感受另类文化。
德国人在这里盖出来的是一个格林童话公园;波兰人的花园里有着哥白尼的雕塑;俄罗斯的教堂,葡萄牙的“大三巴”都成了库里蒂巴今日旅游的好去处。我们到格林童话公园时,一屋子的孩子坐在森林小木屋里,正听得津津有味。
格林童话的小木屋
葡萄牙主题公园
俄罗斯教堂
哥白尼雕塑
库里蒂巴的城市建设一不靠政府的巨资投入,二不靠房地产开发和发展汽车工业来增加税收、拉动经济,靠的是通过系统工程,将城市的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捆邦在一起,用“一体化”设计逐一解决。
“独具慧眼”艺术宫
建筑师奥斯卡·里麦耶
在艺术宫参观的孩子
灯塔图书馆
在短短的一代人的时间内,不仅从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缠绕中解决出来,还建设成一座自然化、人性化的,被联合国命名的“最适宜人居住城市”。
松树公园
松树公园里的孩子
周末的公园里
写到这时不免又要和我们自己所居住的家园做比较,什么时候我们的家园也能像这样将人重新拉回自然的生活环境中。当然这不是等来的,需要我们家园里每一个的人共同努力。
今天,在我们离开从垃圾场到植物园的美丽景色时,一个路边的小摊让我们蹲下来,细细地欣赏起这个年轻人用废可乐桶做的“小茶壶”。这或许是他一种自谋生活的出路。可是用我们同行的生态专家徐凤翔说:“这一个个‘小茶壶’给你带来了纪念,给他带来了尊严,给我们都带来了快乐。真好。”
植物园外面的小工艺
2、2009年度长江中下游全面禁渔启动
来源:新华网2009年04月0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4/02/content_11118182.htm
新华网上海4月1日电(李想、杨金志)中国渔政指挥中心1日在上海宣布,2009年度长江中下游全面禁渔从4月1日12时启动,到6月30日12时结束。
与此同时,长江禁渔同步执法检查行动暨长江特编渔政执法船队1日在上海起航,拉开了长江中下游全面禁渔执法检查的序幕。这支船队将在长江口到三峡库区的长江干流水域进行巡航和突击检查。
此次长江禁渔同步执法检查行动由中国渔政指挥中心统一领导,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等沿江10省(市)的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管理机构同步组织本地执法检查行动。
此外,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和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还将组织检查组,对沿江各省市开展陆上巡回检查,督促各地的禁渔管理工作。
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副主任胡学东表示,长江禁渔同步执法检查行动能有效组织带动沿江各省市的长江禁渔管理,更好地集中长江渔政执法力量,严肃查处违反长江禁渔规定的渔业行为,切实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安全,保障长江禁渔期制度顺利实施。
自2002年以来,我国长江禁渔期制度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共涉及长江流域10个省市,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8100多公里江段。其中,云南省德钦县以下至葛洲坝以上水域,禁渔时间为每年2月1日12时至4月30日12时;葛洲坝以下至长江河口水域,禁渔时间为每年4月1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
“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快速发展,水域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水生生物资源急剧衰退,不少种类已经濒临灭绝。”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副主任胡学东说,“长江禁渔期制度自实施以来有效降低了捕捞强度,改善了鱼类生存环境,减缓了渔业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衰退趋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张力军强调:枯水期国家考核断面必须达标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4月0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4/02/content_11118950.htm
3月30日至4月1日,由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组成的考核组,在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的带领下,对河南省2008年度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张力军认为,河南省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经监测,淮河流域水质改善明显。
张力军首先充分肯定了河南省的环保工作。他说,河南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省委书记徐光春多次对淮河治理、环保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省长郭庚茂专门对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进行调研,并指导地方的淮河治理工作,主管省长张大卫每月都主持召开淮河治理会议。省委、省政府把治淮作为为全省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每年省政府都要和各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省直各部门和环保部门积极联动,河南省境内淮河水质逐年改善。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在调整中实现了增产减污。近几年,河南省对造纸、酿造、淀粉、皮革等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结构调整,特别是对造纸、水泥两个行业的调整力度非常大。关闭了1300多家造纸企业,使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了50%以上,全省造纸产量从355万吨提高到989万吨,实现了增产减污,为经济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
突出重点,加快治污设施建设。2007年底河南省实现县县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当时河南的财政收入不足1000亿元,G D P 不到1万亿元,但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下来,不但建成了,而且保证了污水处理厂很好地运行,不仅对河南环境治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全国的污染防治、污染减排都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建立了创新机制,加强了环境监督。河南省在淮河治理中不仅运用好现有的法律法规,在执行中还建立了项目管理机制,在沙颍河实行了生态补偿机制、污水处理费征缴及运营经费财政保障机制。
张力军强调,在今后治淮工作中,要加快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执行进度。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虽然批得比较晚,但是列入规划中的项目是各省厅、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报上的,规划对项目的内容、进度要求都很清楚。国务院和环境保护部要求各地加快执行规划。目前,离完成“十一五”规划不到两年,也是国家拉动内需的关键时刻,希望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能够利用这一契机,共同努力完成“十一五”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要突出重点,解决规划执行中的问题。从监测的情况看,化学需氧量已经不是“十一五”的主要问题,各省断面水质指标完不成的突出问题是氨氮。为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排放氨氮的工业企业治理力度,特别是化肥企业、食品工业,要深入开展治理。工业管不住,氨氮就控制不住。二是要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改造力度,脱氮改造完不成,就会影响下游的水源地。三是要加大畜禽粪便污染防治力度,河南不仅是粮食大省,还是畜禽养殖大省,一个集中式养殖场处理不好畜禽粪便问题,就能污染一条河。
要解决好污水处理厂的运营问题。从现场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垃圾处理场的渗滤液也没有得到妥善处置;基本没建垃圾处理场渗滤液的处理设施,一般都是拉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置,这样不符合规定。要将污泥问题列为突出问题重点加以解决。
要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的建设和监管。有些地方选择设备不过关,质量不太好;有些企业和设备厂商勾结造假,在设施上动了手脚。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监察、监测部门都有责任,监察部门要看好设备的运转,监测部门要保障数据的有效性,要定期校核。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在线监控系统不仅要和市县联网、要和省联网,还要和国家联网。今年,必须要考核在线自动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
要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特别是对饮用水的监测,保证饮用水安全;对于大气臭氧问题,环保部门一定要按照环境监测的技术规范高标准要求,该监测的必须监测。
要加大执法力度,越是在保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越是要从源头上把住,从执法上管住,不能让污染企业违法排污,不能让已经关停的污染企业死灰复燃。即使在枯水期,淮河流域国家考核断面也必须达标,按时完成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邵丽华)
4、北京规定因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损失可获补偿
来源:新华网2009年04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066409.html
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记者刘浦泉)从今以后,北京市辖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因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其他损失,可获当地政府给予的经济补偿。
根据1日颁布实施的《北京市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办法》,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损失的,按核实的损失量补偿全部损失的60%至80%;造成家禽家畜受伤的,补偿实际发生治疗费的50%至70%;造成家禽家畜死亡的,按市场价格补偿全部损失的60%至80%。
这一补偿办法还规定,因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损失,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可以依法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救助。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当地民政部门应当适时给予救助。
据2000年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北京市共有陆生脊椎动物89科46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0种,北京市重点保护动物222种。
近年来,北京自然生态环境逐年改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野生动物与人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在延庆、昌平、门头沟等地,野猪损害农民庄稼和猛禽叼食家禽等损害事件时有发生。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董瑞龙认为,《北京市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办法》的颁布实施,既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又有利于维护受损害群众的利益。
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建立起由18个区(县)的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及专业野生动物救护机构组成的野生动物救护网络体系,对外公布21个救护站点联系电话,并新建了占地16公顷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可确保受伤动物得到及时、有效和科学救护。
2005年以来,北京市成功接收并救治各类野生动物1.2万只,其中90%已放归自然。
北京林政稽查部门每年还开展较大规模的打击非法捕猎野生动物活动,累计查处野生动物违法案件500多起,收缴和放生野生动物近2万只。目前,北京市有包括4家动物园在内的190家驯养繁殖陆生野生动物企业,共存栏大熊猫、虎、金丝猴、熊等动物440多种40多万只。
据资料介绍,中国脊椎动物种类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约有476种陆栖脊椎动物为中国所特有,其中大熊猫、朱鹮、扬子鳄等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已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
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从此,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
5、白洋淀自然水位10年来同期最高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年04月0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067663.html
本报石家庄4月1日电 (记者王明浩)今春河北白洋淀自然水位达7.36米,为10年来同期最高自然水位。
目前白洋淀蓄水量达1.331亿立方米,水面面积133平方公里,这是近年来白洋淀水面最大的时期。水量的增加,使白洋淀特有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得到修复和改善。淀区水生植物丰茂,鸟类、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增加。据悉,上世纪80年代,白洋淀连续5年干淀,淀内生态遭严重破坏。
近年来,白洋淀自然水位维持在六七米。为保护好白洋淀水资源,淀区积极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推广节水灌溉。白洋淀八成以上的面积都在安新县境内,当地叫停了淀区及周边所有以引用白洋淀水为水源的农业和工业项目。
6、重庆:“碧水行动”加快推进次级河流污染整治
来源:新华网2009年04月0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068285.html
新华网重庆4月1日电(记者徐旭忠)重庆市结合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近年来积极制定政策措施,强化对次级河流的污染整治,确保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
据了解,从2005年8月开始,重庆市就编制了“碧水行动”实施方案,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便是次级河流试点项目及水环境项目的实施。今年以来,重庆市结合拉动内需新政策,加快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和水环境项目的实施,对主城区污染较重的11条次级河流明确了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责任,提出了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开工时间和项目推进及水质考核等要求。
同时,重庆市加大了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和管理力度,继续对现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进行分类处理,做到“关闭一批、迁建一批、整改一批”,确保达标排放。纳入长江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的86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可研报告的编制,其中76个项目完成可研审查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国家已下达其中8个项目的投资计划,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
在开展次级河流污染整治过程中,重庆市注重规范畜禽养殖,开展了畜禽限养区、适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综合治理,启动了梁滩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积极推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同时推进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城市三级管网建设力度,2008年重庆主城区排水三级管网改造工程超额完成100公里的年度目标任务,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进一步提高。
此外,重庆市还强化执法监管,开展了造纸、碳酸锶、电镀污染的专项整治,有效控制了工业污染,促进了部分流域水质改善。
7、天津实施引滦生态补水改善海河环境
来源:新华网 2009年04月0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4/02/content_11118310.htm
新华网天津4月1日电(记者孙洪磊)日前,天津市开始实施2009年度首次引滦生态补水,将通过引滦入津工程调引滦河水1500万立方米补充海河,抬高海河水位0.8米,改善海河及天津市区的水生态环境。
据介绍,由于海河流域长期干旱,海河几乎已无上游来水,平时需靠引滦入津工程,调引数百公里外河北省境内的滦河水来进行水体置换。天津市水利部门负责人介绍,自2008年7月以来,海河水体一直没有置换,加上近期天津地区降雨偏少,导致目前海河及天津市区景观河道水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3月27日,天津市水利部门在确保城市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开始实施2009年第一次引滦向海河补水,位于天津市北部的于桥水库加大放水流量,滦河水以15立方米/秒的流量进入海河。此次调水将于4月上旬结束,总共可补充海河水量1500万立方米,抬高海河水位0.8米,这将有效满足海河两岸工业生产取用水需求,并改善海河及周边景观河道水体水质。
记者了解到,目前天津市水利部门职工在引滦入津工程沿线进行昼夜巡查,密切监测水质水量,加强海河和与之沟通的景观河道沿岸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杜绝偷水和水污染现象发生。
8、干旱缺水是长期趋势 将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9年04月02日 蒋建科
http://env.people.com.cn/GB/9067713.html
李佩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博导、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李茂松 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减灾研究室主任
干旱缺水是长期趋势
记者:去冬和今春发生的百日大旱,时间长面积广,对我国农业和粮食安全带来挑战,近期各地旱情已有缓解,作为农业水土专家,您对此次旱情有何看法?
李佩成:虽然这次百日大旱过去了,但认真思考这次旱情的特点很有必要,为什么一些地方有水渠不通、渠通水不来?有些抗旱技术成果未见大的用场,个别地方在大旱面前显得有点手忙脚乱,如何在大旱面前做到胸有成竹,科学抗旱,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李茂松:去冬今春出现在华北、黄淮和西北地区的百日大旱,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近些年来,由于人口增加、城乡用水量增大、水源遭受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诱因,使旱灾挑战日趋严重,缺水成为长期趋势:
一是旱灾发生频率明显加快。据统计,1950—1990年的40年间,我国共有11年发生了大、特干旱,旱灾发生年份百分率为27.50%;而1991—2008年的17年间,我国共有7年发生了大、特干旱,旱灾发生年份百分率达到41.18%,平均不到3年就有一次大、特干旱发生,因干旱造成的粮食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6%以上。旱灾对我国粮食损失最严重的10年中有5年出现在本世纪,大、特干旱的发生频率明显加快。
二是旱灾发生范围逐年扩大。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旱灾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近几年,北方旱区旱情不断加重、发生范围和面积不断扩大,呈现干旱常态化,而且南方和东部多雨地区的季节性干旱也在扩展和加重,受灾面积逐步增加。从近50多年全国干旱发生面积变化看,20世纪50年代农作物累计受旱灾面积为7.95亿亩,80年代为16.95亿亩,21世纪以来的8年就达到17.92亿亩,呈现明显的扩大趋势。
三是干旱持续时间延长。20世纪80年代以前,北方地区干旱主要以冬春旱为主,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呈现出连季干旱、连年干旱的趋势,极端干旱灾情频发。
记者:我国未来干旱气候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李茂松:根据《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近年我国已进入气候剧烈变化阶段,未来大部分地区干旱将逐步加剧,呈现出东北、华北地区干旱持续加重,西北地区东部持续干旱,南方部分地区干旱逐步增强的趋势,极端干旱事件将大幅度增加,跨区域、跨季节、跨年度旱灾发生将不可避免。尽管这仅仅是一种预测,但已露头的现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缺水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旱灾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具体影响?
李佩成:日益严重的干旱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并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旱灾直接危害我国农业生产。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的农作物受害面积中,干旱致灾面积占60%以上,如2000年发生的旱灾,全国受灾面积6.08亿亩,损失粮食600亿公斤。2006年发生在四川盆地的旱灾,导致重庆、四川共损失粮食97.5亿公斤、经济林木枯死465万亩、森林过火面积1.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35.2亿元。
干旱缺水加剧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干旱缺水引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地下水位下降、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危机,并加剧了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部分地区因水位下降而形成“区域下降漏斗”。据2006年对21个省级行政区的不完全调查,大的地下水位下降区81处,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并引起不同程度的地沉地裂。
干旱缺水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据估算,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因干旱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一般干旱年约占GDP的1.1%,严重干旱灾害年约占GDP的2.5%—3.5%。
对旱作农业不可忽视
记者:怎样应对干旱缺水,才能保证“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粮食安全,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李佩成:旱灾的防、抗、减、救,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要想使生产力充分发挥作用还必须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在当前来说,真正取得一些共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应当深刻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重新深化认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理直气壮的发展和保护灌溉事业。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曾经深入人心,但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灌区萎缩,工程松管失修,水费上涨,群众不愿高价灌田的现象。应当特别指出,我国有13亿人口,人多耕地少,必须用灌溉地实现旱年稳产,旱不成灾。我们决不能再闹粮荒,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是实现国家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大计。
记者:除了发展和管好灌溉之外,我国还有大面积旱地,该做哪些努力?
李茂松:我国水旱地比例大概是一半对一半,旱地略多。粮食产量上,大概是灌溉地产出占70%—75%,旱地产出占25%—30%,也就是1600万吨左右,这也是很大的数目。在风调雨顺的年景,旱地能够促成国家的大丰收和粮食储备,因此对旱地农业不可忽视,我们主张水旱并举,两路大军相互学习,互相促进,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记者: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还应做哪些努力?
李佩成:在科技研究方面,应当认真总结梳理中外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实现集成创新,继承发展。水土科学源远流长,水利技术根深叶茂,古今中外都有着许多经过实践检验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创造发明和经验,应当认真学习和总结,例如李冰父子主修的都江堰,就地取材,“深淘滩,低作堰”的工程原则和“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方针至今不失精辟,保证了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运用至今。
再如上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的“三水统观统管”和地面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方略,“井渠结合,以井补渠,以渠养井,以灌代排,防涝治碱”的理论和系列技术,以及近年在新疆研发的膜下滴灌等一系列节水养水技术,就应当集成推广、发扬光大,也不要轻易放弃群众熟悉而且便宜适用的灌溉技术。
9、环保组织阿拉善在NGO内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来源:公益时报2009年04月02日 张 俊/文
http://green.sohu.com/20090402/n263161156.shtml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发起者和会员是一群企业家巨头,协会建立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和民主之风。它的企业化管理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是否能成功渗透到NGO的管理中?其模式对草根NGO又有何借鉴作用?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以下简称为SEE)是中国最有特点的环保民间组织(NGO)之一,它特殊之处在于其发起者和会员是中国最活跃的一群企业家巨头,更特殊在其建立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和民主之风。
成立于2004年的SEE有一份颇为“豪华”的发起人和会员名单:刘晓光、田溯宁、陈东升、王石、任志强、冯军、冯仑……几乎囊括了国内最活跃的重量级企业家。
这群原本豪情万丈想要治理阿拉善荒漠化的企业家们,如今却正从村庄和社区的实践着手,希望建立一种以社区发展带动环保的模式;他们还设立了针对扶植草根NGO的生态奖项;但他们更乐于宣扬的,却是组织内部建立的民主和现代企业管理机制。
民主平等的介入公共事务
谈起SEE民主制度的起源,美国通用无线通信有限公司的总裁,同时也是SEE章程委员会主席王维嘉说,一开始我们的人就特别多,阿拉善月亮湖的第一次会议是100个人。当100个各捐了100万元的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不可能只听一个人的,必须有程序。这使得SEE先天就变成必须得有民主机制。
经过几年的震荡、探索与磨合,SEE形成了类似于公司的组织结构。协会的理事大会相当于股东大会,执行理事会相当于董事会。此外,还有监事会和财务总监,财务总监每3个月向会长和监事长报告财务状况。其中,监事会和执行理事会是平权的二元结构,监事长和会长的权力分别由监事会和执行理事会赋予。
它就像一所学校,每位企业家只是扮演自己的角色,企业家们在其中学习如何以民主平等的方式介入公共事务。
王维嘉说:“我们每次开年会都邀请很多其他环保NGO来。开完会以后,很多人说我们的选举程序、章程讨论使他们很受启发。在环保NGO里,大家有时候吵半天也吵不出结果,最后发现两个人的概念、定义都不一样。而像公司一样定好规则和章程后,很多本来很复杂的事情,甚至很个人的事情,选谁不选谁,最后就很简单了。”
王维嘉举例说,像我们的第一任创始会长刘晓光,本来就是老大哥。中国很多NGO基本上就是谁发起的就当下去了,但SEE里边全都是很牛的人。我第一年给你捧捧场,第二年捧捧场,但是不能永远捧,这个组织的意义就没有了,就成了一个人玩儿了。于是我们制定章程,第一条就是会长不能连任。那好了,刘晓光下去也没有什么面子问题,因为章程是这么定的。
除了章程,SEE还在探索如何将环保公益事业做得更为有效。2008年6月,SEE组织19名企业家会员赴美考察公益基金会。10天内,他们先后走访了美国惠利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福特基金会、TNC等15个民间公益机构。
“我们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所有这些基金会都是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而且有量化的指标。”王维嘉说:“什么叫做得好,什么叫没做好,每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否则怎么跟捐款人交待?这方面我们今年就开始一个新的项目,我把钱给环保NGO之后,不是给了就完了,还得有跟踪、有培训,这样的话就不仅仅是颁一个奖,还有后续的能力建设,这是我们企业家比较会做的事情。”
企业家的逻辑pk科学家的逻辑
回忆起刚开始决定做环保时的状态,王维嘉承认当时大家对环保的认识都还非常肤浅。他说:“像我,原来就是去过可可西里,知道一些,可自己从来没参与过。我们当时觉得,我们弄多少多少钱,还不都把沙漠给治了?到那儿才发现,你这100个企业家在荒漠化面前太渺小了。”
这种渺小,让这些曾经豪情万丈的企业家们现实和冷静下来。经过战略考察,他们定出了一个很可行但也很小的目标:以社区发展带动环保。
“到今天为止,我们新加入的会员还在犯我们以前的错误,一上去说怎么SEE100个这么牛的企业家,就做这么点事儿,只到几个村做几个社区?每年听到新会员上去特激情地说我们要做大事,我们就觉得特好笑,因为我们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这本身对我们来讲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这些企业家的学习不仅于此,他们还在学习怎么将企业家的思维和专家的逻辑结合起来。“我们一弄就是规模化、效率,想这个村做好了,怎么样把它做成一个饼干,进行大规模的复制。而生态专家的思维是自我生长,我这个村做好了,别的村来看,慢慢学。所以企业家的逻辑和科学家的逻辑经常发生冲突,我们现在实际上是在互相学习。”王维嘉说。
用“草根”的方式解决问题
设立生态奖是SEE一个很重要的项目,而近年其重要变化就是从单纯的发奖变成长期的联系、支持和培训。对此,王维嘉坦言:“SEE企业家的这些资源靠我们自己的工作团队是释放不出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合适的人来花钱。从长远来讲,我们要支援更多的草根NGO,把我们的资源释放出来。这样的话,企业家做环保的定位就清楚了。”
草根NGO是否能从中受益,又能否全面复制SEE的模式和经验呢?杨欣是环保NGO“绿色江河”的创始人和负责人,他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SEE能走到这一步是社会的进步,他们的变化给我们草根NGO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企业家和我们草根有很多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和我们不一样,这其中既有我们要检讨和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现实问题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
“SEE的会员都是企业家,他们有经济能力。只有有了经济保障才可能实现选举,那种制度才能支撑下去。更多像‘绿色江河’这样的草根组织就没有这个条件了。此外,他们的项目官员水平比较高,但成本也比较高,‘绿色江河’如果照这样操作根本没法生存下去。”
杨欣说:你很难想象“绿色江河”每年做那么多事情,但行政管理成本不超过10万元。3个全职人员加上3个兼职人员,每个月才发8000块钱的工资。
经过几年运转,杨欣摸索出了适合其组织发展的“草根模式”。他说,我们让志愿者负责大部分的业务。比如青藏铁路运营以后产生垃圾的问题,我们找到深圳某设计院做污水处理的专业人士,他很爽快地答应了。他自己出路费与我们一起进入工作区域做普查,做完以后设计出方案,我们再找志愿者进行调查,完了再去找人,以最低的成本找相关的专家进行论证、评审,争取能影响政府的思路和决策。
NGO是不是一生的职业?
中国早期的环保NGO经常是由一两个人创立的,随后,组织的品牌和发展与这一两个人的才华、个人经历水乳交融、难以分割,带来很多草根NGO缺乏民主制度与精神、知识更新较慢、年轻人成长困难等问题。NGO究竟能不能作为年轻人一生的事业或者职业?
“很多人愿意拿出一两年的时间来做贡献,但这样的话,组织的成长发展就会有问题。”王维嘉说,在美国,一年大概有600亿美金进入到各种各样的NGO,它实际上是一个产业。这里面有一批职业经理人,一辈子就做这件事情。美国一些基金会的领导人对我们说,虽然这些人的工资一般比企业要低,但依然可以过一个很体面的生活。从长远来讲,如果一个国家的NGO要发展的话,一定要走这样一条路,把它变成一个大的东西,你必须考虑员工个人的利益。包括像我们在内蒙古的一些员工,他的同学都在卡拉OK玩儿,他在村里一做两年。你不能这样要求别人。
目前,有很多草根NGO说,一些国际NGO用高报酬跟他们抢人才。“我觉得本土环保组织是有卖点的。”王维嘉举例说:30年前,当诺基亚、摩托罗拉进入中国的时候,他们在中国的分公司就是一个销售公司,对所有的产品、市场策略一点话语权都没有,你就帮我卖东西。今天的国际NGO大部分也是这样的,我的方法都定得好好的,你就给我执行。
王维嘉说:跨国公司过去30年培养出一批什么样的人呢?一批非常强的销售人员。而本土企业培养出像杨元庆这样的高管。最后谁的权力更大?当然是杨元庆。因为你有话语权、决策权。在SEE,我们的员工对做什么项目有很大的发言权。当然,今天可能你的收入要低一些,但从长远来讲,假如在30年以后,这也是一个600亿美金大产业的话,最大NGO的领导肯定是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
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媒体顾问林谷认同这样的观点。他说,四川有一个由国际基金会支持的青年志愿者计划,已经进行了两年。他们把一些在校生或刚毕业的大学生,派到四川的草根NGO里做事,进行培训。四川地震后,这些年青人迅速行动起来,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发展。所以,草根NGO应该重视年轻人的能力培养,放手让年轻人去成长。
10、不比GDP比环境应是官员共识 比生态就是比未来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4月0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068063.html
据报载,广东省东莞市洪梅镇委书记王建周表示:“作为经济欠发达镇,洪梅不和别的镇街比GDP,不过可以比比生态环境。”
这番话掷地有声。无疑,不比GDP,比生态环境,显现了官员真心实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意识,也因此,他们必然会坚持科学发展观,自觉筑高选资门槛,摒弃一切为“绿色GDP”所不容的经济增长方式,即使因此会影响他们的政绩“成绩单”,也毫不手软地对污染企业,哪怕再大的项目,坚决地实行“一票否决”。
事实上,对于有责任意识的官员,不比GDP,比生态环境,绝非是对GDP的放弃,而是选择了更加科学的发展方式。比如洪梅镇,将物流业作为今后主攻方向之一,“去年,我们引进了钢铁物流城、SPAR广东零售业物流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可以说洪梅正迎来新的‘黄金机遇期’”。这表明,不牺牲环境,经济的发展仍大有可为。
显然,不比GDP,比生态环境,这“不比”仍是比,是更高层次上的一种“比”,无疑也是一种自我加压。既是自我加压,必然会成为强大的动力,因此也将会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2008年,洪梅的GDP增速就达到了25%;今年,东莞把GDP的增长目标定在了10%,而洪梅镇即使下调,也定为18%。
不比GDP,比生态环境,其实应是官员们的共识。当然,期望所有的地方官员都能像洪梅镇那样自觉,恐怕并不现实。
而现行GDP考核体系之下,受自身利益驱使,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行为在很多地方并不鲜见,因此,不比GDP,比生态环境,也应是现行的官员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中,具有刚性的“一刀切”的要求。毕竟,生态环境优先的发展,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更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所在。(钱夙伟)
11、自然保护区饭店工厂滥排污 黑水浇地青菜照卖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04月02日
http://green.sohu.com/20090402/n263159599.shtml
附近居民称,"垃圾收买佬"经常在这里焚烧电线等。新快报记者 王飞/摄
增城陈家林自然保护区内污染现象严重;民革广州市委呼吁尽快整治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自然保护区内不仅有多家化工厂,还有一个大型垃圾填埋场。这里,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露天焚烧……最终导致含多种高致癌物的废水直接进入东江,难闻的臭气让附近15万居民苦不堪言。更让人不放心的是,很多菜农用这些受污染的水灌溉菜地,然后将出产的青菜卖到黄埔、增城等地。
为此,民革广州市委向市政协常委会提交提案建议,尽快清除陈家林自然保护区周边的污染源。
污染一高致癌物最高超标22倍
在新塘镇源章路的尽头,这里有一个无名小村落,而这个小村落又正好在陈家林自然保护区边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村村民们此前赖以生存的两条溪水都是从陈家林自然保护区的山上流下来的:一条叫“泪婆源”,一条是无名溪。但是,原来清澈见底的两条溪水在流经这个仅仅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后竟然都变成了黑绿色,且有明显的臭味。
记者日前走访发现,这个小村落里不仅有“陈家林”、“森记山庄”、“过江龙”、“新豪景”等十多家饭店,更有“洪安”等几家化工企业,甚至还有数家无牌无名的炼油厂和胶粘厂。
让记者吃惊的是,这些饭店和工厂的潲水、污水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进了两条小溪中,而这两条小溪在附近某个大型社区外汇合后,流进该社区,然后变成地下暗渠,最终流进黄埔区的荔联街。荔联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河涌名叫细陂河,“细陂河的这些臭水最后流进东江”。附近某大型社区的管理公司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委托广东省职业卫生检测中心做出的检测报告(2006年),该报告显示,该段溪流和空气中竟检测出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莰烯等高致癌物,并严重超标,其中苯和二甲苯等污染物最高超标22倍。
污染二烧垃圾发恶臭影响15万人
“垃圾场焚烧垃圾产生的臭味比污水更让人难以忍受。”附近的居民纷纷诉苦称,陈家林自然保护区附近还有一个大型垃圾填埋场,“垃圾收买佬”经常在夜间来此焚烧垃圾制造出阵阵臭味,再加上化工厂产生的废气,令三公里外的三个大型社区共15万居民苦不堪言。他们多次到各级环保部门反映情况,但问题一拖再拖,至今已经拖了三四年。
记者在该垃圾场发现,垃圾堆近百米高、占地面积三四平方公里。垃圾场内一自称姓张的男子说,很多“垃圾收买佬”图省事,往往通过直接焚烧电线和铁桶来回收铜和其它金属,“用火烧最省事,靠人工弄掉上面的这些漆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记者发现,在通往垃圾场的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塑料被焚烧后留下的灰尘,空气中也弥漫着刺鼻的味道。在垃圾山的顶部,一大堆电线正冒着青烟……
民革广州市委提交提案建议:关闭垃圾场迁走化工厂
针对陈家林自然保护区的长期污染问题,民革广州市委向市政协常委会提交了一个提案。提案指出,目前的状况既不利于生态保护,又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建议尽快关闭并迁建垃圾场和化工厂。
提案指出,陈家林自然保护区内的垃圾填埋场已经到期,又未采取任何防渗漏措施,污水渗漏严重,被污染的溪水最终流入东江。而焚烧垃圾对周边空气的污染严重。民革广州市委建议广州有关部门尽快加以整治。
记者直击
黑水浇地 青菜照卖
在“无名村”,两条小溪缓缓流淌,其中一条小溪下游的一片平地已被开垦成菜田。一位正在浇菜的菜农告诉记者,这条“泪婆源”的水更清澈,村民们以前就靠这条溪生活,“泪婆寓意小溪如眼泪一般清澈纯净”。但从上世纪90年代起,村内先后建起养猪厂和化工企业,加上垃圾场渗漏的污水,“泪婆源”渐渐被污染了。“泪婆,泪婆,现在是真的在流泪了。”菜农惋惜地喃语道。
“有良心的菜农,现在都是用打上来的井水浇菜,不敢用溪水了。”另一位菜农说,仍有很多菜农用黑绿的溪水浇菜,靠“黑水”灌溉生长起来的青菜然后被卖到黄埔、增城等地。(刘正旭) (来源:新快报)
12、姜文来:我国水污染形势及适应性对策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09-04-02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792181238634667_1.shtml
2009年2月20日,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亭湖区、新区、开发区等地区,由于自来水水源受到污染,出现大范围断水,导致20多万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导致这起事故的原因是盐城标新化工有限公司“偷排污水”所致。该厂长期将污水排放在小沟里,开坝排污的污水进入盐城市的水源地蟒蛇河,引发了这起突发性水危机。
非常有讽刺意味的是,该厂具有18年历史,年年受到市县奖励表彰,连续多年被评为盐城市十大标兵企业。据有关媒体报道,该厂偷排污水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和附近居民的关系十分紧张,由于其排放的污水很“毒”,附近居民长期不敢用河里的水,包括灌溉。
2009年3月4日,盐城市政府在官方网站公布了此次污染事件的问责结果:盐都区环保局局长桂永跃被免职,另有六名责任人被问责,对此次水污染事件负主要责任的盐都区政府、市环保局、市建设局因在环保工作中组织领导和监管不力,被责成向盐城市政府作“深刻书面检查”。至此,盐城水污染事故处理暂告一段落。
盐城的水污染突发事故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它用铁的事实沉重地发出警示:水环境污染不能再持续发生下去了,到了非彻底根治不可的时候了。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
实际上,盐城市水污染事故是我国水资源环境现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盐城水污染只是“重复过去的故事”而已。
2005年12月,北江广东韶关段发生镉超标严重污染事故,导致北江下游韶关、清远、英德3个城市的饮用水受到污染威胁,部分城市自来水停止供应,沿线居民停止饮用江水。镉是是IA级致癌物,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它能通过生物链被富集,是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痛痛病”的罪魁祸首。据调查,导致这起事件的原因是韶关冶炼厂设备检修期间超标排放含镉废水所致。最终处理结果是:韶关冶炼厂及其上级单位深圳市中金岭南[16.87 2.43%]股份有限公司的10名责任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韶关冶炼厂3名直接责任人员移交公安机关调查处理,另有两人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这一事件给松花江沿岸特别是大中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哈尔滨全城停水4天,震撼了世界。
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导致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超市各种瓶装、桶装的纯净水被抢购一空,不少居民甚至大量购买其他品种的饮料,导致了空前的无锡水资源危机,市区断水数日。
这是一个沉重的数字: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全国共发生水污染突发事件178起,平均2天就有一起水污染突发性事故的发生。
我国水环境污染未得到根本性遏制
我国的水环境现状不容乐观。根据《中国环境公报》提供的数据,在2007年监测的197条河流407个断面中,I〜III类、IV〜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9.9%、26.5%和23.6%,除了珠江、长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外,黄河、淮河、辽河和海河为中重度污染。
我国海河流域污染最为严重,劣V类水质高达60%以上,I〜III类水质仅为20%左右。
我们以2000年为基础年进行水质变化的比较,2000年,中国七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有机污染普遍,各流域干流有57.7%的断面满足III类水质要求,21.6%的断面为IV类水质,6.9%的断面属V类水质,13.8%的断面属劣V类水质。同2000年相比,2007年III类以下水质减少了7.8%,相应的IV类以上水质增加了7.8%,特别是劣V类水质增加了9.8%。平均每年III类以下水质降低1%,劣V类水质平均每年增加1.4%。水污染演变趋势令人担忧!
未来我国水污染形势严峻
水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水污染问题,国民经济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对未来我国水环境污染趋势进行科学的判断,将有助于采取合理的措施,遏制水环境污染的趋势。表1是我国“十一五”水环保指标与2007年现实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2007年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质的比例为23.6%,距离2010年控制的22%指标只有1.6%;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III类的比例为49.9%,已经高于“十一五”末控制指标43%的比例。
为了实现环境的好转,国家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将着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一是着力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二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是全面实施减排重点工程;四是突出抓好重点企业减排工作;五是加快推进污染减排科技进步;六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实行清洁生产;七是完善污染减排的机制体制和政策措施;八是加大减排的投入;九是切实加强污染减排法制建设;十是强化减排工作监督管理,督促各地真正把减排作为一项硬任务抓紧抓实,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质量效益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2007年现实数据和“十一五”控制指标的比较,考虑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判断,我国完成“十一五”水环境指标是没有问题的。
但不能否认的是,导致我国水污染的关键因素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水环境污染的产业结构调整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尽管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但由于制约城市污水处理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城市污水处理率虽然有所提高,但对水环境保护贡献率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虽然国家逐渐加大环保投入,但发挥效益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我国环境欠账过多,新的投入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来还旧账;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污染贡献率较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法。因此,我国水环境污染的格局难以发生根本性的逆转,长久以来对我国环境总体判断的“局部有所好转,整体正在恶化,前景令人担忧”的格局并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我国水环境未来不容乐观,必须进一步引起高度重视。
积极应对水污染的措施
水既是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生产性资源,也是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环境资源,它是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水资源需求加大和污染物处理不力,我国水环境质量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水污染直接威胁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人的生存构成极大威胁。
面对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的现实,结合我国水环境的现状和对未来水环境趋势的判断,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必须认真治理的时候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将这项国策贯彻到底,就像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那样,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要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管理制度,将其作为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日常工作之中,并严格地监督执行。
应对水污染的措施很多,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应该引起特别注意。
一、确立严格保护环境,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解决水污染最根本的思想武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种只要GDP、不考虑环境承载力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短视行为,必将受到环境的惩罚。要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保护环境也是保护生产力,是为经济的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考核指标上,不能仅仅考核GDP,必须将环境保护纳入政绩观之中,并且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保护好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观念应该确立并贯彻执行下去。
二、大幅度提高环境执政能力
执政能力就是管理国家各项社会事务的能力,采取什么样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制订和实施宪法和法律等都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执政能力是执政能力在环境领域的具体体现。但环境执政能力也有其特殊性,因为环境问题是世界性问题,其影响相对更为广泛,包含了部分政治性、经济性,甚至人权性。
必须高度重视环境执政能力提高,因为它与民生有密切的关系,环境执政能力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整体执政能力的高低水平,对执政能力根基产生重要影响。虽然我国目前的环境执政能力整体上具有一定水平,但在局部上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大幅度地提高执政能力的水平,才能适应快速的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挑战。其中建立完善的环境执政能力的长效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如包括健全完善的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机制,确保环境监管制度顺利运行机制,科学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市场运行机制,环境执政能力的科技、人才机制,环境执政的奖惩机制等等。
目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环境,扎扎实实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环境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
三、进一步加大水污染责任追究力度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度,这是防止水污染的重要举措,应该坚持不懈地持续推进。太湖蓝藻暴发、松花江污染事故、阳宗海水污染事故和盐城水污染事故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责任追究,一些责任人受到了相应的处理,这体现了权责相统一的原则。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环境污染责任追究的力度还不大,水环境污染责任追究还不能起到震慑的作用,部分应该追究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没有被追究,导致被追究者感觉“倒霉”,认为自己是“替罪羊”,责任追究“不公平”。从以前责任追究的情况来看,“环保局长”大部分为责任追究的首选,部分“局长”感到特别的委屈,其主要原因是尽管环保局长主管环境保护具体事务,但真正的决策权在特殊情况下不在他的手上,“X”长、“X”委书记在决策上有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部分地区存在的首长工程更是如此。责任追究一定要追究到“一把手”,包括“X”长、“X”书记是重要的责任人,这样才能避免环保局长成为“替罪羊”,政府在经济建设的时候才能真正地将环境保护实实在在放到实处。
要进一步加大水污染事故责任刑事追究力度。目前,我国因水环境污染受到刑事追究的还是少数,大部分以“免职”、“检查”作为最终结果,真正受到刑事追究的凤毛麟角,缺乏威慑力。在水污染事故中对于负有刑事责任的一定要追究到底,绝不能手软。
四、提高水污染违法者成本,令其得不偿失
我国水环境污染处罚力度偏低,缺乏足够的震慑能力,甚至出现违法获得的好处远大于守法带来的利益,出现“守法吃亏,违法发财”的极为不正常的现象,导致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严峻挑战。严格执行相关的法规,加大违法处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更大的成本,包括“倾家荡产”,该关停并转的绝不能手软,增加法律的严肃性,让环境违法者付出更大的违法成本,这样才能树立守法的信心,水污染治理才能从经济上得到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13、道路巨网:肢解生态系统的“杀手”?
来源:《半月谈》2009年04月02日 冯永锋
http://env.people.com.cn/GB/9068614.html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道路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无论在穷乡僻壤还是繁华都市,纵横交错的道路都是一道不断生长的风景。进入2009年,中国为刺激经济增长推出的4万亿投资开始布局,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占相当部分,无疑将推动道路建设的又一轮高速发展。在规划、设计道路时,人们往往重视经济成本、车流量等,却很少想到生态问题。实际上,我们正在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繁密的道路正像一张巨网,把所有的生物都罩在它的严刑峻法之下。在它的控制下,原本完整的生态系统被肢解、隔离,走向萎缩,更有无数野生动物在道路上丧生。
肢解生态系统的“杀手”?
陈继群,一位画家,从2000年开始办起了一个叫“曾经草原”的网站。他志在保护内蒙古最好的一片草原不被破坏。但近10年来,他眼睁睁地看着破坏天天发生,而且方法非常多样。他心里很清楚,如果水污染了,湖泊干了,河流被截断了,那么草原也就完蛋了。
陈继群对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草原非常钟情,原因大概有三个,一是他曾经在这里插队十多年,学会了蒙古语;二是因为这片草原是内蒙古最好的草原,甚至部分保留着游牧文化;三是这片草原日益遭受破坏。
2003年之后,他看到这片草原的许多湖泊在干涸,原因是河流里修了水库、湿地里修了公路。
东乌珠穆沁旗的阿尔肖特湖曾经碧波荡漾,留下无数传说。可是在2006年,这个湖干涸了,干涸的原因竟是微不足道的小失误:当地修公路,涵洞设计得高了一点。这在草原上却是一场灾难,因为季节河水无法流入阿尔肖特湖,这个1.3万亩水面的湖,从此干涸成了盐碱地。一到大风日子,就刮起碱尘暴,殃及草原。
同样的案例发生在黑龙江的著名湿地扎龙自然保护区。扎龙是丹顶鹤等珍稀鸟类的繁殖地,乌裕尔河是它最重要的来水源。上世纪50年代起,沿乌裕尔河建起了几十座水库。这些水库拦住了湿地的所有来水;就在扎龙成为国际重要湿地的同时,1992年改道后的301国道在扎龙北部、也就是湿地的上游,呈东西走向穿过湿地,又如同一条大坝挡住来水;1996年,供给大庆市的龙虎泡引水工程(八支干)在保护区内像公路一样从西部呈南北走向通过;1998年动工的大庆“中南引”(中部、南部引嫩江水)国家级农业开发项目,其骨干工程——78公里长的九支干水利工程,也像公路一样,将在扎龙东部呈南北走向贯通。
北有公路、南有铁路、东西有两个水利工程——扎龙被围堵成孤岛。湿地就像一块海绵,下雨时能吸水,干旱时能放水,所以它能调节气候。“海绵”被刀割成小块,后果可想而知。仅以九支干渠堤而言,就阻断了湿地植被间的天然联系,肢解了栖身于湿地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产卵、索饵场地,犹如在湿地的脖子上勒了一道绳子。
野生动物的“最大坟墓”?
2008年,“黄河源头第一县”青海省曲麻莱县,修通了从县城通往青藏公路上的“不冻泉镇”之间的三级公路,将近500公里。在路修好的地方,往往看到许多高原鼠兔的尸体,它们被过往的车辆给压死了,因为路修好了,车速就快了,准备过马路的鼠兔,可能还没有反应过来,就作了轮下鬼。
鼠兔的天敌大,对公路似乎也没有做好准备,更没有“避让车辆”的智慧,它经常蹲在公路边,汽车来时,笨重地惊飞,而方向,似乎总是朝着车的这边,结果,被车所伤害就成了在所难免之事。
几乎所有的公路——不论是高速公路还是国道、省道、县道,只要是路,路上有车,就必然会有野生动物成为牺牲品。笔者有一次在河南采访,正是5月份,野花盛放,蜜蜂、蝴蝶成群结队。可当它们飞过公路时,总有那么一大批被中巴车、大巴车撞成烂泥,糊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司机喷了大量的水也刷洗不干净。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戴强,2006年以来带领一个科研小组一直在四川若尔盖湿地做一个“公路生态学”的专题调研。笔者采访他时,他给笔者拿来了2008年底提交的报告《公路对若尔盖高寒地两栖动物影响及保护建议》。
戴强说,野生动物公路致死是全世界面临的生态问题,虽然中国这方面的统计数据很少,但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表明,最近40年来,交通致死的野生动物已经超过了捕猎导致的死亡量:荷兰上世纪80~90年代每年有2万只鸟死亡;由于与野生动物相撞,现在美国每年造成200个摩托车驾驶员死亡。
将近两年的时间内,戴强所在小组调查了522条样线,以当地三种两栖动物高原林蛙、倭蛙和岷山蟾蜍为例,观察野生动物公路致死的情况。这三种动物都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种群数量大,对当地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种群有下降趋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公路成了它们的坟墓。他们发现,在雨后或者生态环境很好的地方,这三类动物在公路上被汽车碾压致死的数量最多,一条样线常常能发现上千只动物尸体;如果公路边的防护带有缺口,那么死亡的数量更大,有缺口公路的死亡数量是无缺口公路的将近20倍。同时,这些公路对喜马拉雅旱獭、艾鼬、高原鼠兔、红嘴山鸦等动物均造成致命伤害。
此外,连接各城市、村庄之间的公路也正在成为汽车尾气污染带,只是这方面的研究人员很少。
道路建设必须引入生态意识
道路仍在高速增长,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善这种状态?戴强认为,修建道路时最好能有良好的环境影响评价,同时有良好的生态防护措施。一个办法是阻挡:避免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第二个办法是引导:给迁移的野生动物修建穿越的通道。“不同的动物对围栏、通道系统的要求不同,因此,围栏的高度、地埋深度、通道类型等参数都有待确定,必须综合考虑当地所有的物种,然后再选择和优化。”同时,在道路上安置一些交通标志,及早告诫司机附近有大量野生动物穿越,提前放低车速也是办法。
陈继群说,排放污染、杀害动物、破坏湿地、铲除天然植被,道路的生态危害不可小视,因此,修合适的道路,修建符合生态安全的道路,大概是今后道路工作者的思考方向;在已经修好的道路上,“改善个人的驾驶行为,尽量降低对生态的伤害”,也是司机需要时时铭记的格言。
14、突发环境事件频发 基层执法应急管理怎么推进?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4月01日 陈媛媛
http://env.people.com.cn/GB/9064178.html
中央部署扩内需、保增长以来,全国各地大规模集中投资建设剧增,在一些地区,有些企业可能会出现以牺牲环境“捞利益”现象,违法排污可能性加大,同时,现阶段突发环境事件正处于高发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设完备的执法监督体系、推进基层环境监察机构执法能力和应急管理建设?
在环境保护部近日召开的2009年全国环境执法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计划单列市环保局、副省级城市环保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局的主管领导、环境监察机构和环境应急机构主要负责人就此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加强国家监察,建立统一有序、分工负责的执法监督体系
近几年,环境保护部加强了国家监察体系的建设,区域环境督察成效明显。以华北环保督查中心组建为标志,全国六大区域督查中心全部组建完成,国家监察体系基本形成。各环保督查中心在重点案件督察督办、跨界污染纠纷调处、突发环境事件指导、污染物减排核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监察体系的带动下,江苏、内蒙古、河北等省、自治区也分别设立了区域环保督查机构。
此次会议要求,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应急中心、6个督查中心要从加强国家监察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中央、地方事权,建立统一有序、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各地环境监察机构要积极规范职责职能,参照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及应急办的职能,理顺环保部门内部的职能划分,与国家监察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提高环境执法能力。
各地正积极开展机构改革,不同省份解决环境监察机构监察人员编制的做法差异很大。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厅把明晰环保部门执法主体放在首位,区、市、县3级执法机构得到了逐步健全和加强。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察总队和银川、吴忠、石嘴山、固原、中卫5市环境监察支队均成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执法单位。银川、石嘴山市分别在市辖区范围内设立了环保派出机构。银川、吴忠、石嘴山、固原、中卫5市环保局全部为政府组成部门,县级环保部门也相应地获得执法主体资格。
目前,全国70%以上的环境监察、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尚未纳入公务员序列或参照公务员管理。一些地方环境监察人员反映,在此次机构改革中,县、市级环境监察机构没有升格,多年从事环境监察工作的执法人员未纳入公务员序列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影响了基层环境监察队伍的稳定,挫伤了基层环境监察人员工作积极性。
加快基层标准化建设,全方位推动环境应急管理
近年来,我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过去两年,中央投资16亿元用于全国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是2006年以前投资总和的5倍。中央财政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和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全面实施,2008年新增配备执法车1979辆、取证仪器设备近2.5万台(套)、应急指挥车30辆、应急防护设备56台(套)。环境保护部还继续加大培训力度,组织举办了环境监察系统岗位培训21期,培训约2400人(次)。
2008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全方位推动。各级环保部门高度重视,及时应对,妥善处理了一批突发环境事件。全国基本形成涵盖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和企业的全国环境应急预案体系。10个省市建立了专门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初步规范了信息报送机制。山西省朔州市在市、县两级建立了环保部门和消防部门的联动网络。全国共开展了171次应急演练,其中,江苏省主要化工园区预案演练率超过95%。各地还持续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继续开展尾矿库专项整治。
此次会议要求,2009年底各地环境监察机构达到标准化达标率不低于60%。要达到这一目标,各地特别是县、区级环境监察机构还须加快标准化建设。
对此,一些基层环境监察人员反映,经济落后的县、市在配备执法车辆后,因为缺少配套资金,执法车运行费用难以保障,面临无油可烧的窘境。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和考核办法,各地标准化建设差异很大。
目前,应急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隐患排查、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信息发布、恢复重建等各个环节缺乏有机衔接;区域联动协作机制不健全;应急管理法制存在空白;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预案针对性、实用性还存在不足,预警预测、风险防范、损失评估等制度亟待建立等。
与会代表表示,可以考虑将应急管理机构从环境监察机构中分离出来,独立运行,实现环境执法和应急管理双加强,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强综合管理。一些省、市建立专门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的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各地应急管理机构由环境保护部进行垂直管理。
在线监控进展顺利,但具体操作中缺乏规范性文件和法律作保障
2008年,排污费总额继续保持了增长态势,全国征收排污费183.3亿元,比上年增加9.3亿元,增幅5.4%。内蒙古、山东、上海等7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提高了排污费征收标准。全国约有52万个排污单位进行了排污申报,同比增长约8%。
2008年,全国污染源在线监控取得了明显进展,已实现了对64.6%国控重点污染企业的在线监控。安徽省所有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全部安装到位。湖北省武汉市公开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与会代表反映,基层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发现,为确保在线监控设施正常运行和采集数据准确、可靠,需要委托给有资质的第三方运营公司运营,但具体操作中尚由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委托运营费用由谁埋单、运营公司资质如何界定、如何控制备选的运营公司数量等,都需要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法规做出规定。
目前,国内安装的在线监控设备缺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认证,存在着采集的数据难以有效应用的问题。与会代表希望,国家能出台污染物数据质量认证办法,通过有效比对实验,严格确定出不同检测方法的误差比例,让在线监控采集的数据真正用于环境监管和排污费征收。
今年重点处罚5类违法行为
在2008年环保专项行动中,全国出动执法人员160余万人(次),检查企业70多万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问题1.5万余件,取缔关闭环境违法企业956家,停产治理1112家,限期治理1012家,对16万件群众举报信访案件进行了处理,对3500余件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同时,对2005年以来2.8万件各地挂牌督办案件进行了后督察,关停并转、治理了一大批企业。
福建省启动了省政府重点项目约谈制度。山西省先后对4420余家环境违法企业采取停贷、停运、停电的“三停”措施,停贷金额达23亿元。辽宁省关闭了267家造纸厂,整治后辽河干支流断面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此次会议要求,2009年,各地环保部门要做好大案要案的调查处理工作,严肃查处一批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屡查屡犯、社会影响大、主观恶意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重点处罚5类违法行为:违反《水污染防治法》的违法行为、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违法行为、违法排污和治理设施建成而不运行的行为、国控重点污染源的违法行为、主观恶意的违法行为。
有的代表建议,在处罚重大环境违法案件中,应用好、用活、用足限期治理;应加强司法执法力度,建立完善相关环境案件移送制度;应加强部门协调,建立环境案件司法处理的工作机制,这些都需要有相关的管理办法作支持。在执行环评审批和“三同时”制度中,上级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应由谁监管,如何监管,目前在一些地方存在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的问题。他们呼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细化管理规定,理顺环境监察的工作程序,厘清职责和权限,以便基层环保部门更好地履行监察职责。
15、生态恶化及其快速 最后一根稻草会什么时候落下?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4月02日徐琦
http://env.people.com.cn/GB/9068008.html
莲叶浮于水面之上,其面积每天增加1倍。倘若莲叶把整个水池覆盖起来,在池中生息的鱼类等生物都将窒息、死亡。假定莲叶在第30天覆盖整个池面,那么莲叶覆盖一半池面是在第几天?正确回答是:第29天,即莲叶覆盖整个池面的前一天。
生态保护的“莲叶难题”的难处在于,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即莲叶覆盖半个池面用了29天,那么剩下的半个池面再被覆盖,恐怕还要费些时日。其实,这个可怕结果第二天就要降临。地球环境的恶化进程也有类似之处,即在它一步步趋向严重的漫长过程中,不大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然而,当那个“极其悲惨的结局”即将到来之际,再动手应付已为时晚矣。
“莲叶说”不啻是一个中肯而严厉的警告:绝不要低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它有一个可怕的加速度,绝不要让它“加速”到人类措手不及之际才醒悟,才行动。
今年的元宵节就是一个旁证。节日的焰火映红了天空,但翌日一早出门的首都市民却明显感到天空雾蒙蒙的,远处的建筑物也看不清。继去年的5月29日后,时隔8个多月,北京出现了第二个重度污染的五级天。造成空气重污染的原因除了气象等自然条件外,最后一天燃放烟花爆竹的“肆无忌惮”俨然成了恶化天气质量的“最后一根稻草”。
生态环境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宝贵财富,它能满足我们的各种生存需要,但是却无法填满人类欲望的沟壑。如果细数,人真正的需要并不多,形象的说法是“鼴鼠饮河,仅止满腹”。如果把人之真正所需看成是需要的话,追求需要之外的物品便是欲望。我们可以想象一条从“需求”到“欲求”的轴线:一端是食品、住所、基本交通以及医疗保健,而另一端是可口可乐、悍马、豪华别墅。满足需求更多是为了人类福祉,而满足人“欲望”的产品大多需要卖力推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的经济体系越来越大比例地将稀缺资源给予了“欲望”而非真正的“需求”。这样的趋势可能造成的可怕后果不言而喻,那就是对于资源环境无节制的索取,很可能导致“最后一根稻草”迅速跌落。
要避免这一悲剧发生,首先需要我们转变发展观念。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为我们遏制生态环境的加速恶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在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人与自然相和谐。各级政府部门要制定出台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和政府采购等政策,通过征收环境税、补贴和反补贴等选择性的激励奖罚机制,促进企业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鼓励企业采用绿色技术,推行循环经济;研究制订绿色企业评定标准,从组织管理、经营环境、污染预防、员工参与等方面,研究制订绿色环保企业评定标准,规范区域、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在社会生活方面,要以科学的态度倡导真正的绿色消费,推动形成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和社会氛围。
当前,“绿色”成了一个时髦的字眼,然而,公众视野中所理解的绿色消费方式也出现了不小的偏差。仅仅是“食绿”(吃有机绿色食品)、“穿绿”(穿天然衣料制作的服装)、“住绿”(住用天然材料装饰的房间)、“游绿”(到原始森林旅游)就能称作“绿色消费”吗?当然不是。不仅不是,而且有的不理性的所谓绿色消费不但不利于保护环境,反而会给大自然带来负面作用。比如,一些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去旅游,结果却破坏了生态。出现这样的误区,都是缘于对“绿色消费”的概念不清晰,把“绿色消费”混同于“消费绿色”。
绿色消费不只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更应遵循保护生态的基本内涵,绿色消费是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
要让绿色消费之风在全社会树立,首先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念,对绿色产品的选择,不能只看产品本身,还要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的评价概念,即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废弃4个阶段的环境行为都必须得到考察,符合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要求,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品”。
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改变生产、经营理念和技术及消费观念,是一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促进的重要事情。政府应积极在决策规划、政策引导、法律规范和经济奖惩等方面制定措施,发挥鼓励与支持作用,而我们每个人对环境保护都应时刻保持紧迫感。要知道,那根最后落下的稻草,将会很沉重。
16、政府首先要重视 不清思想源头怎治污染源头?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4月0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068257.html
近年来,虽然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实行节能减排,严禁向河道偷排和超标准排放污水,然而一些企业主受经济利益驱使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向河道偷排和超标准排放污水,白天不排晚上排,平日不排节假日排,地上河道不排往地下水渗透等违法排污现象并不少见,究其原因,业主环境意识淡薄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地方政府监督与执法不力也是重要的原因。
近年来,一些地方将金山银山置于青山绿水之上,将较高的GDP建立在较高COD之上,因此在环境整治上治标不治本、流于形式走过场,缺乏有效措施与手段。治污应当以人为本抓源头,人的源头问题解决了,污染源头自然迎刃而解。
人的源头就是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增强治理水污染的忧患意识,增强治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坚决贯彻环保“一票否决制”,将它纳入各级领导考核目标,实行逐级领导负责制,逐级签订“环保责任状”,对因治污不力或失察、渎职造成水污染或污染回潮的要坚决追究行政责任甚至法律责任。对违法排污企业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罚款限额就高不就低,做到罚大、罚勤,并将违法排污企业在媒体上向公众公布,金融机构要将企业诚信度作为银行信贷的重要标准。对企业偷排、超标准排污行为一经查实,除实施关停外,还应对相关责任人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和舆论的手段迫使企业依法履行责任。
政府在招商引资时首先应考虑“环境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对治污不达标、不具备治污能力或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拒之门外。要加大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力度,所有工业企业必须实行严格的环评制度,做到达标排放,重点区域部分企业要实施限产减排。政府要鼓励部分化工企业转产、关闭或入园,因地制宜地选择化工、冶金、造纸及印染等重污染企业,列入政府限期关停或整治序列,或要求其进入工业园区集中经营,实行污水废气集中整治。要实施“清水工程”,对河道河塘全面清淤,对河岸垃圾实行全面清理,实行河道长效管护,并重点做好清淤中的淤泥无害化处置问题。要加强河岸化工企业整治,全面实施污水接管,实行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
环保部门要对沿岸所有企业加强监管,严格实行环保“三同时”制度,配套建设环保设施经验收合格后,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环保部门要加强现场监管,不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环保设施不配套的建设项目不得生产。对违法擅自试生产项目,除依法予以停止试生产外,还应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在通航河道企业排污整治方面,环保部门应对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全面达标整治和设施运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一律停产整顿。
此外,还要实行“三同时”保证金制度,由排污企业向政府职能部门交纳相当于环保设施资金投入5%~20%左右的保证金,对违反规定偷排或超标排污的企业,其保证金作为环境整治经费。企业关停整治复产后继续收取保证金,用经济杠杆来约束企业环境整治行为。(蒋建君 沈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