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四月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四月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04-02

四月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亚马逊之旅系列报道:

1、亚马逊之旅之三--里约街边的涂鸦

 

环境资讯:

2、法制日报:       政府信息公开近一年环保部收到68件申请

3、人民网环保频道:    让湖泊休养生息 13届世界湖泊大会将在武汉举行 

4、中国建设报:      湖北五项制度推进污水处理工作

 

地方信息:

5、贵州都市报:      完不成减排目标问责行政首长

6、新华网:        宁夏建设首座地下水库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

7、天津日报:       天津:让城市垃圾变能源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协议签订

 

人与自然:

8、新华网: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成群常现白洋淀

 

民间环保:

9、三月环境记者沙龙内容之一

 

深度报道:

10、第一财经日报:     太空环保进行时

11、新华每日电讯:     为了钱而开放旅游 可可西里能承受住吗?

 

环境时评:

12、中国青年报:      谁侵占了我们的水源

13、中国环境报:      生态立省 发展观决定政绩观

14、中国环境报:      打好“组合拳”保护饮用水水源 

15、生命时报:       把植树从“活动”变“义务”才能真正绿色中国 

16、中国环境报:      用重典、下猛药 十万治污大罚单值得期待

 

 

 

1、亚马逊之旅之三--里约街边的涂鸦

文图  汪永晨

 

       从我们到里约的第一天开始就被人提醒着,这里治安不好,出门一定要小心,今天早上我们要到海边时,我脖子上挂着佳能400D相机。沈孝辉让我把相机送回去,他认为这里 抢匪是不讲理的。可是我想,这么大老远来一趟南美,除了拍里约的森林,拍拍里约的风情,我们江河信息的读者也一定会有兴趣。于是我坚持把相机挂在了脖子上。

早上的海边

扫沙车

在海边过夜

上班去

沙滩排球

       里约的早晨是宁静而舒适的。人们对那里的认识真的不能只因个别人就一棒子打死。

       其实沈孝辉这些年来和朋友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最好的还是巴西人。尽管巴西一些大城市社会治安很差,而且以里约为甚,但巴西人仍然获得外国游客的交口称赞,一致认为在巴西最好的莫过于巴西人。

海边的孩子

挣钱

叫卖

       用沈孝辉的话说,巴西除了孩子,就是“成年的孩子”,单纯、快乐、真诚、友善。巴西是移民的国家,人种之复杂堪称又是一个世界之最。这个种族的主体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黄皮肤的土著印弟安人、二是白皮肤的移民欧洲人、三是当年作为奴隶被贩卖到巴西的非洲黑人。今日的巴西人主要就是这三大家族群及其混血的后裔。在里约,那些或许是因为混血而漂亮死了的男男女女,让我们一行人常常忘记打招呼举着相机就拍人家。而每当这时,也就是让我们感受巴西人热情,快乐的最好体验。

       19世纪初,当时作为植物学家的国王从中国找来150名茶农。可是由于婚配后的改姓,名字和姓的颠倒,今天这150人的后代已经混在了巴西的人种当中,无法区分。不过在大西洋森林里现在有一座中国亭,以纪念不远万里来的中国茶农对里约所做出的贡献。

街上

练摊

在车边转生意

       或许正因为种族的多样,今天巴西人的性格也兼有多民族的个性。如印弟安人的热情好客、非洲人的善于舞蹈运动、体力充沛和欧洲白人的直爽与绅士风度。在“杂烩”文化中,巴西人形成热情宽厚、豁达开朗助人为乐的侠义心肠。

       美国心理学教授莱文的一项在全球23个城市展开的实地调查表明,巴西里约热内卢生活着世界上最友善的居民,因而得分最高。

       在巴西有着整整两年生活经验的沈孝辉向我们进一步地说明:在里约的公共场所,人们总是会把陌生人不慎掉落的物品拾起交还失主;总会有人帮助盲人过街;而受伤者80%的情况下,也总是会得到人们及时的救援。而在莱文调查的世界其它城市,包括纽约、伦敦、和新加坡,发生上述情况得到的帮助的比例要小得多。

       沈孝辉没有告诉我们,这个调查是不是包括中国人,在中国发生上述这样的情况时能像里约人这样做的比例是多少。

车边叫卖

街边的涂鸦

围墙上的涂鸦

楼前的涂鸦

大街上的涂鸦

楼下

       里约人的这种街边艺术来自哪些种族可能并不重要,但当人们走进这种满眼都是涂鸦的城市后,会怎么想这个城市呢?充满激情,这是我的第一感觉。我问了同行的人,你们呢?他们有说:这是一个自由的城市;有说这是给青少年激情释放自由空间的城市。

市政府

街边水果吧

街边超市

狂欢节大道 

       我们都知道在巴西,能和足球赛一样赢得巴西人狂热的就是狂欢节。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应该说,两者都是巴西人宣泄激情的最佳方式。一样的全民投入,一样的热闹火爆,一样的忘乎所以。不过就我个人的感觉,满大街的涂鸦,应该也算是巴西人激情宣泄的方式与特点吧。

       这两天我们走在里约的海边时,沈孝辉提到的还有桑巴舞。他说,足球赛、桑巴舞和狂欢节,构成了巴西人生命中的重要内容,堆砌起他们的文化结构。和足球一样,巴西并非狂欢节的起源地,但是这项足以令参与群体神魂颠倒的游戏,一旦传入巴西,就被巴西人表演的轰轰烈烈,登峰造极!巴西的狂欢节就是桑巴舞的狂欢。甚至可以说,没有桑巴就不存在巴西狂欢节。踢足球与跳桑巴,使巴西人获得了充分的人生享受与快乐。

旅游文化

耶稣山

       在里约的两天,让我们这些中国人充分感受到:人只有简单的快乐,不为物欲与功名所累,才能充分享受工作与生活二者在巴西人生活中的结合。用沈孝辉的话说则是:享受短暂的人生、享受爱情、亲情和友情。

       我同意,虽然只有两天,或许没有发言权。但就是这短短的两天里我确感受到了。不知我拍到的这些照片,让读者朋友看后会有什么感觉?

看日落时

里约的傍晚

华灯初上,耶稣站在山上俯看众生

2、政府信息公开近一年环保部收到68件申请

来源:法制日报2009年04月01日

http://news.sina.com.cn/o/2009-04-01/084215401460s.shtml

  本报北京3月31日讯 记者郄建荣环境保护部今天对政府信息公开实施一年来的情况进行了公开发布。截至目前的最新数据显示,环境保护部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68件。环境保护部称,68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已经全部答复。今年,该部将扩展政府信息公开途径,发行环境保护部公报。

  2008年5月1日,环境保护部的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与国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同步开始实施。环境保护部在今日发布的《环境保护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08年度报告》显示,在2008年4月30日环境保护部正式对外发布了《环境保护部信息公开目录》(第一批)和《环境保护部信息公开指南》;2008年5月1日起,环境保护部在其政府网站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提供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文件和依申请公开申请表格下载等服务。

  年度报告透露,截至今年3月1日,环境保护部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68件,其中来环境保护部当面提交申请1件,占1.5%;以网上提交表单形式申请61件,占89.7%;以传真形式申请1件,占1.5%;以信函形式申请3件,占4.4%;以其他形式申请2件,占2.9%。申请内容主要涉及环评报告、监测数据、污染减排、污染事故情况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

据悉,今年将扩展政府信息公开途径,其中,各项规章制度、人事任命、领导讲话、财政支出、环境影响评价、污染减排等信息都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进行公开。

3、让湖泊休养生息 13届世界湖泊大会将在武汉举行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9年04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063879.html

  人民网北京3月31日专电(记者扎西)记者从31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将于2009年11月1-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

  此次大会的主题是“让湖泊休养生息 全球挑战与中国创新”,大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院、武汉市人民政府和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共同举办,届时将有来自超过60个国家的350位国际代表参会。此次大会将汇集全球湖泊研究领域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发表国际湖泊保护领域前沿科技进展和最新成果,同时也是对我国近20年来湖泊管理和科技发展成就的一次集中检阅。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国家,拥有24800多个天然湖泊。湖泊作为重要的国土资源,其生态健康与安全是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指出,虽然我国在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总体来讲,我国在湖泊环境的保护以及流域管理等方面仍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非常有必要主办第十三届国际湖泊会议。这样既可以借鉴国际湖泊科研和管理的先进成果及成功经验,增强我国湖泊环境保护科技和管理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湖泊保护、治理和管理提供有效、务实的决策咨询意见。同时也可以宣传我国在湖泊环境保护和管理方面的成果,扩大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在国际环保领域的影响力。

  据悉,世界湖泊大会是由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发起的国际湖泊环保领域的系列国际会议。其宗旨是推动政府、科技、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在湖泊保护领域的交流与沟通,共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湖泊自然基础。

4、湖北五项制度推进污水处理工作

来源:中国建设报2009-04-01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policies_laws/791911238553899_1.shtml

日前,湖北省建设厅组织召开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调度会。会上,湖北省建设厅提出,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推进全省设市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力度。

一是继续坚持周报制度。从去年年底开始,湖北省政府就已建立了污水处理工作周报制度,要求各地每周如期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报告污水处理工作进展情况。今年,该省还将继续坚持这一制度。

二是进一步完善通报制度。利用《湖北省污水处理工作简报》和新闻媒体,定期通报各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情况。对项目迟迟不开工、进展速度严重滞后于预订计划的,不仅要通报项目责任人,还要通报投资商。对严重影响项目推进速度、不能履行合同的投资商,除中止其合同外,还要采取措施,清出湖北市场。

三是建立问责制度。今年,湖北省建设厅将提请省政府继续建立并落实包括污水处理工作在内的全省环保专项治理工作问责制,将城镇污水处理专项治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地年度社会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凡是一季度没有按期开工的项目所在地,暂停“以奖代补”资金的申报;没有完成年度目标计划的,按照新修订的“楚天杯”年度考核方案,实施加重扣分。

四是建立约谈和限批制度。按照省政府要求,未按时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未按要求征收污水处理费和未完成其他环保专项治理任务的市州,要及时向省人民政府作出书面说明。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市州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并限期整改。

五是强化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实地督察等,督促各项目按计划实施。特别是要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按计划执行的监管力度,对计划严重滞后,资金长时间不到位的,各地政府要采取果断措施,合同该中止的要坚决中止,合同承诺过的,要督促其信守承诺。

5、完不成减排目标问责行政首长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09-04-01

http://gzdsb.gog.com.cn/system/2009/04/01/010529774.shtml

  省政府印发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攻坚战行动方案》

  完不成减排目标问责行政首长

  金黔在线讯 3月31日,记者从省环境新闻中心获悉,省政府督查室、建设厅、环保局、财政厅、监察厅等单位近日组成督查组,对全省各市(州、地)落实省政府《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攻坚战行动方案》的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结果显示,在化学需氧量减排方面,除贵阳市污水处理工程有一些进展外,其余8个市(州、地)进展缓慢。

  据了解,截至2008年底,全省投运的19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仅为4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计划于2008年开工建设的39个污水处理厂大部分未如期开工,我省化学需氧量减排形势非常严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省政府印发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攻坚战行动方案》,要求对未完成年度减排目标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对市(州、地)、县行政首长进行问责。

  据悉,省政府减排办近期将对难以在今年6月30日前建成投运的福泉、惠水、独山、黎平、麻江、桐梓、江口、石阡污水处理厂所在县(市)人民政府实施通报预警。

  省政府减排办负责人表示,预警通报发出后,至规定期限再不开工建设的,将对项目所在市(州、地)实行区域限批。

6、宁夏建设首座地下水库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

来源:新华网2009年04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062221.html

    新华网宁夏频道4月1日电(记者马俊)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介绍,为了解决宁夏南部山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困扰,宁夏近日在固原市原州区启动建设一座新型环保绿色水库--彭堡地下水库。这座宁夏首座地下水库建成后,每年的供水能力将达到1000万立方米。

    固原市原州区水利局局长李光平说,地下水库是利用地下储水构造来存储水资源的一种新型概念水库。水库位于地下,具有不占地、不动迁、不筑高坝、安全性能高等优点。水源主要来自天然降水,集水总面积279平方公里,具有水量大、水质优等特点。

    固原市地处曾被称作“贫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这里常年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是典型的农业地区,人畜饮水时常出现困难。贫困人口约占当地总人口的37.5%。

据了解,彭堡地下水库设计总库容8438万立方米,总投资为1.25亿元,计划2011年建成。地下水库建成后通过丰蓄枯用,可以有效保护当地优质水资源,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增强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抗旱能力。

7、天津:让城市垃圾变能源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协议签订

来源:《天津日报》2009年04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062278.html

    3月30日,大港区政府与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举行垃圾卫生填埋场改造升级为焚烧发电厂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这是实现滨海新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达到改善新区环境、提升新区环卫设施的重要举措。区领导张继和、张志方、王强、戴文萃,滨海新区管委会副局级巡视员王国良及滨海新区建投集团有关领导出席签字仪式。

    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天津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所属的天津滨海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集团出资设立的子公司,专门从事垃圾、污水等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项目投资运营,在人才、资金等各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具有将大港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成为先进项目的能力。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强在签字仪式上致辞。他说,大港作为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人文优势。近年来,大港区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大好机遇,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努力为投资者搞好服务,创造环境,形成了重商、亲商、安商的广泛共识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先后吸引了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大港,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互利双赢。

    王强说,项目建设快、成长好是我们共同的目的。我们始终秉承“理念融合、产业对接、双项服务、共同发展”的理念,努力为投资者营造宽松和谐的投资环境,并提供优质服务。我们一定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帮办的原则,认真落实“一门受理、首问负责、全程代理、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的行政审批机制;完善项目跟踪服务和部门沟通协商机制,努力为项目建设建立“绿色通道”。

滨海建投集团负责人表示,在大港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策划期间,大港区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这次双方本着“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就大港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签署协议,是对市委“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总体部署的具体落实。该项目建设将对实现滨海新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起到重要作用,达到改善新区环境、提升新区环卫设施的目的。新区建投集团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全力推进大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各项工作,力争项目早日建成,为大港区创造碧水、蓝天的投资和生活环境,为实现大港区跨越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8、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成群常现白洋淀

来源:新华网2009年04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065885.html

    新华网石家庄4月1日电(记者朱峰、王炳美)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从2006年起至今,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已连续3年成群出现在白洋淀湿地保护区内,目前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景观。

    据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张铁军介绍,他日前在保护区内进行鸟类巡护时,在白洋淀湿地的大王淀内观测到28只大鸨。这次观察到的大鸨为1雄、27雌,它们时而在麦田里啄食麦苗、时而昂起脖颈警惕地望着慢慢接近的保护区工作人员,当距离它们约150米远的时候,它们飞离了这一区域。

    大鸨个体很大,体高有60-70厘米,体重在10千克上下,是世界上能飞起的最重的鸟类。作为极度濒危鸟类,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已将大鸨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据相关记载,大鸨在我国只现存500只左右。

    记者从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管理处了解到,2006年2月,工作人员首次在白洋淀发现大鸨群,当时有27只。随后每年冬天,都观测到大鸨群在白洋淀过冬,每次均超过20只。如此数量的单群大鸨,目前在我国已极为少见。

    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公里,85%的面积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内。这里物种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常见浮游植物406种,浮游动物26种,大型挺生植物47种。底栖动物38种,鱼类54种,哺乳动物14种,国家级保护动物5种。鸟类资源共有19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为丹顶鹤、白鹤、大鸨、东方白颧。

9、三月环境记者沙龙内容之一

 

时间:2009年3月19日下午2点至5点半

地点:科学时报

主办单位:绿家园志愿者 中青报绿岛

支持单位:搜狐绿色频道 科学时报

主题一: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发展历史和挑战 

演讲者:中国及东南亚问题专家Jonathan  M  Aloisi艾坚恩先生

主持人:汪永晨

 

       主持人:今天很有幸请到Jonathan  M  Aloisi先生,已经退休的外交官,原先是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公使衔参赞,愿望是要写一本书《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的了解,和对中国寄予的希望,这么资深的外交官对中国情况非常了解,其实咱们绿家园的名字,他认为翻译成(green  homestead)比较好。他有一个双胞胎的女儿,夫人是台湾人,参加咱们最早的活动到恩格贝种树,97年第一次参加女儿就跟过去了,这个周末去虎口,今年整整十年了,绿家园里面有很多他们家人的镜头,他退休的年龄正好经历美国的环境破坏,到慢慢开始非常恢复,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过程正好是他成长的过程,所以他今天给我们讲的题目就是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发展历史和挑战,希望大家能够踊跃的提问题。因为这次退休以后到中国来,已经给很多地方讲课,昨天给社科院讲,前两个礼拜给清华大学讲,本来准备了很多很尖端的问题,但是这些学生问得很客气,也很友好。我们环保问题可能不一定那么友好了,因为大家都知道美国现在占有了我们全世界多少的资源,他的生活方式我们也可以拷问一下。

    Jonathan  M  Aloisi:我就是一个资深外交官,我是52岁自愿退休的,原因是因为我三十年前开始学中文的,然后在中国住了12年,我觉得现在孩子都大了,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中国夜游很多朋友,所以就跑到这边来,我现在不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可是我要把60%的中文提出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是我的好朋友从93年以来我的孩子也是在这儿长大的,今天很高兴谈这个问题,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发展历史和挑战,这不是一个专家来给你们谈,这是一个文化水平的大学毕业的一般的美国人,我对这个话题,我对这个问题的了解就跟你们慢慢的谈,一个时代一个时代,还有一些背景。我希望汪老师说得对,最精彩的给你们讨论。

    历史背景,从我们建国以来,你知道美国最早的印第安人,18世纪这些人到美国的西部,他们的社会多多少少就是像他们欧洲一样的,在欧洲不像原来来的地方都是地大人少,所以他们有一个概念,就是所谓“公地”的概念,很可能有一个山庄需要森林,他们也不把资源看成无限的,可是在美国第二条是非常关键的。美国人开始往西跑的时候,有一个大陆资源很多,人很少,尤其是美国把印第安人干掉以后,所以人非常少。所以产生拓荒者的精神,就是你到哪,资源有的,破坏它,利用它,然后再找一个一个新的地方,这个对了解美国的19世纪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一直到现在对美国人有他的影响,19世纪末这都是历史背景。

    自然保存运动开始了,有一批文化水平非常高的人,开始注意人到东部了破坏很大,还是有一些原始森林值得保护,他们思维方式不像现在的环保者,他们好像是保存,就是一块土地保存一个原始的森林,他们也是看成遗产,也可以修一个公园,可是他们也可能不了解他们的这种做法的重要性,现在是讲生态,当时他们说要把一块地保存下来,其他地方都可以用做资源还是很丰富的。不是说老百姓很重视这个问题,还有就是保存运动也有打猎者,打猎者觉得如果没有原始森林就没有野兽去打猎,所以19世纪末就是有这个新的运动,听上去有的,可是不像现在环保的运动。

    二战以前工业污染不是一个热点问题,发展工业,现代化这是一个好事,百分之百好!这个是二战以后,我以后会谈。还有化学物品对身体的影响,也不是一个热点问题,化学就是可以有害于人的身体,这个问题非常突出。现在谈一下美国的国家公园,和国家森林的问题,也是19世纪跟保存运动有关的。1832年联邦政府第一次把一块地发出来说要那么去发展,总统指定一个温泉被保护,1864年签了一个法案,把一块土地在加州也是保存下来,是联邦政府一块土地,现在建了国家公园。187年黄石公园成立了,黄石公园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就是在西部的,那个地方是联邦政府管理的土地,可是没有一个那边的州政府,所以他们面临没有一个州政府可以托,可以说是第一个联邦政府管理的公园。当时辩论是不是要成立国家公园的时候是很有意思的,有一些地方的团体要那样做,也是非常原始美丽的一块土地还没有开发,可是还有一个团体让联邦政府那样做了,你知道是谁吗?就是有一个铁路的公司要他们那样做。因为要一个旅游重点在他们路上,已经收了那个铁路,如果觉得有一个国家公园可能对他们国家的生意是很好的,因为另一个团体是针对环保的,所以我们有环保的意识。

    1916年才有一个专门管国家公园的管理局,在内政部。为什么提这个?因为在美国也有一个系统就是国家森林,国家森林的概念和国家公园不一样的,国家公园是保存原始的那个状态,别人再去看,按照道理不应该开发。可是森林的概念不一样,也是该联邦政府管,可是可以开发,要通过允许可以开发。

    50年代工业化,农业、科学化,这对美国的环保,二战的影响是特别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的社会、经济、科技方面的促进和影响是非常大的,二战为了战胜德国和日本,我们的工业是大大发展,也是非常快的发展,二战以后,从事农业的可能是60%、70%,二战以后降低了很多,因为工业水平发展非常快,农业也是科学化,从事农业的人、家庭比以前比例少,可是他们的生产也没有降,因为农业是科学化,加速的。

    第二点,第一本生态学书是1953年出版的,第一个给学生上的生态学的课是50年代上的,意思是科学在美国就是发展到那个地步,那个水平,就可以系统的考虑生态学是什么东西。

    第三点,是化学物品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强。因为二战的时候,还有科学的发展,二战的促进,化学物品的效力大大提高,尤其是农业这方面,农业科技化也是用它的。

    第四,是最有意思的,核辐射伤害,已经开始进入公共意识。科学不总是好东西,五十年代以前科学都是好东西,科学家什么都可以解决,让他们去研究新的化学物品,新的药品,农药都可以面对世界上任何什么问题都是好的,科学家就是非常高明的。可是50年代以后美国发明出核武器以后,苏联有,我们50年代的人,就是我生的那一年,我父母的那一代就开始怀疑可能科学不总是好东西,科学可以死人。五十年代以前是没有疯狂的科学家,就没有那种故事,没有那种科学家可以把整个地球灭掉的故事,从50年代开始有,所以科学不总是一个好东西。60年代,这本书《寂静的春天》,有没有读过?这是一个女的科学家写了一本非常关键的书,因为她把50年代的变化写得非常清楚,盲目的放农业,攻击某一种类型的树,死了好几百万的鸟类,她写得非常清楚,你知道这位科学家被攻击到什么地步?就是有一年像你们记者现在反对修坝的,就是水电的那些人,骂得更厉害,她说的是反历史的,所有的历史是科学的是好的,如果明天要比今天更好,你要相信科学家,让他们发展,她写得非常反潮流的,可是影响很大,可是她再过几年得癌症死了,可是死之前,也是受到很多科学家的赞赏跟鼓励。

    第二,60年代对美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年,在社会上,质疑决策者也是一个潮流,中国也是比较复杂,法国也复杂,美国也复杂,那十年里。大学生也是找题目去跟当局争,那这种就是一个很好的题目,科学道理是好东西,农药到底是帮助我们还是一个威胁我们的事情?公共参与,美国的公民应该有发言权,也是跟这个有关系的。新的社会团体,当时美国也有公社,留着长头发,男的自己去种菜那种的,不是说每个人都去参加,可是对社会有他的影响,你可以选另外一条路,你不一定要选那个盲目的发展那条路,你可以放弃它,这对美国的环保也算是历史背景,这个事很重要的。

    在政治方面,社会上可能有一些极端分子,到那边不穿衣服,种菜。可是这个社会的主流,政治方面的,因为这种书,因为50年代的历史,一般的老百姓尤其是中产阶级他们就开始关心食品的安全,用水的安全,是不是有饮料,我们孩子喝的水,我们吃的是不是有金属品,叫重金属,所以这些问题美国人开始问。还有60年代我们也开始反对抽烟,如果你抽烟你对你的肺不好,有害,这都是从60年代开始的。新闻媒体,媒介的作用,那个时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到了年代末,因为这个50年代的历史,还有60年代的不同的主流,到了时代末有一个新的共识,很明显的,政府应该管他,应该管这个问题,可是不管是政府的,美国的公民应该管这个问题,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这是很重要的。

    然后到70年代,70年代是一个关键的十年一段时间,美国从70年到75年,基本上我们最基本的法律都通过了,就是因为有那个共识,有一系列的联邦法律指定污染指标,清理污染严重的地方,如果你发现有一个地方因为有污染,有一笔钱可以把它清理掉,这个要很多钱,美国当时就面临这个问题。和保护濒于灭绝的物种。这是72年、还是73年成立的美国环保署。

    70年代末这个时候我上大学,70年代末的石油危机没有长期的影响,这也是我通过这段过程,石油危机是中东国家组织一个团体然后控制石油的产量,然后把我们经济搞得一塌糊涂,70年代有两次,当时的总统下令在高速公路开车只能慢跑,为了省油,有一系列为了节约能源的反应,这没有长期的搞,这是我们70年代的失败,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基本的,可是没有改变我们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最后还有一个美国仍然是全球消费原料最浪费的国家。

    到了80年代,这十年都是共和党政府控制美国的,有一点走回头路,大企业对抗性反应,就是对70年代的进步有一点走回头路。社会团体多,但是缺乏凝聚力,这也是很明显的。70年代有很多社团,面对环保问题,那个时候很吃香。80年代他们有利益团体攻击他们,就发现他们也是各做各的,没有有效的团结起来然后做出反应。可是因为70年代的法律框架已经有了,这法律程序是重要的,比如说公民诉讼、公益诉讼、听证会制度、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这个已经都有了。所以80年代虽然政府环境也不像70年代那么支持环保,可是公民还是有他们的意识去面对一系列的问题,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是有关化学污染,也是化学对于人的身体的坏的影响。最后污染还是热点问题?就是因为这些丑闻,这些不好的例子,尤其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还是非常注意的。

    90年代,新的全球热点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臭氧层消失,这是一个科学家都公认的问题,也是90年代越来越严重,你知道这是怎么产生的?也是有一些化学物品,然后我们慢慢的面对这个问题,然后减少那些物品的使用。温室气体,90年代以前没有谈这个,可是90年代的时候开始谈跨国污染。二战之前,就是70年代初之前,污染都是洲政府管的,70年代以后联邦政府面对一系列的问题,也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90年代开始谈跨国污染,这是需要国际社会面对的。

    2000年代,全球变暖,有卡特里娜以后对美国老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科学战胜利益团体,80年代是利益团体战胜科学,到90年代,这是连小布什到最近也是承认全球变暖是一个问题。化石燃料的依赖跟其它选择,这是我们这十年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找其他的方式去发电。还有能源安全问题,还有可持续性的生活,有一点回到60年代那种精神,可不可以走另外一条路?有没有选择?

    个人的结论,利益团体还是一个大问题,这是我的结论,80年代他把我吓坏了,到现在为止我有一句话,我就对不起我两个双胞胎20岁的孩子,对不起在哪呢?70年代末我已经是大人了,我是56年生的,70年代末石油危机的时候,开个人的车,开大车,好友的车,对我们社会的破坏,还有能源安全这方面的威胁是挺大的,可是我个人也没有下决心给利益团体斗争。还有石油公司,现在他们把中国也是搞得一样,你是走美国的错误的路?为什么要发展个人的车,一个人,一个机器,一吨机器,玻璃,为了从A到B,一个人要上它,要开它,这是没有道理的。对不起我是比较极端的,一个行动者应该极端一点,汽车是可以有的,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一家有两部,我们生活方式在美国没有改变,我们利益团体还是控制我们的生活方式。

    第二,美国国际共识和公共参与就没有希望。我们现在面对一系列全球变暖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合作面对一些很显然的问题,很清楚的问题。经济危机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机遇在哪?现在很多美国人也是体会到他们生活方式是太浪费了,可是他们不是从环保出发,而是从自己口袋的钱出发,可是也是一个机遇,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可是也是一个挑战,我看中国也好,美国也好,在这种新情况之下,政府就是要促进工业,就是要促进社会经济的需求,也有它的挑战,因为有的利益团体可以利用你当借口,走老的那条路。

    所以最后的结论,我不太乐观,我已经活到52岁了,我不是一个笨的人,我是很聪明的,可是我也没有做一些好事,所以我现在退休希望可以做一些好事,不一定在中国,我是美国公民,应该在美国有我的贡献。

    挑战和机会,问题“公地的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是一个概念,他们是公地,公共分享的,可以放养,可是要你的羊把所有的草吃光了,这样的话,他的羊没有草吃,如果晚上放养,没有看到,把所有的草吃光了,你的羊就特别肥,他的羊没有草,可是不知道是你的羊吃的,你把它卖掉了。从国际框架来谈中国和美国是好的,中国也是说你们美国已经达到也把那么多资源消耗光了,你现在看我们穷,也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你去改你的,我不改我的。这不是批评谁,这就是一个概念,公地的悲剧,你改我才改就是这个概念。

    范围大,到现在为止,现在下决心改变基本的像气侯变暖这是非常难,有的人说现在做不到,现在做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希望以后会好的,可是现在要我们花钱,现在要我们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你已经没用了,范围太大了。

    第三消费模式还没有根本性转变,这个是谈美国的,我们虽然知道问题在哪?可是我是经历过70年代末的石油危机,现在又来了及我就不太相信我的同胞们会做得到,但是希望有新的共识,我想从来没有像现在的国际共同讨论这些问题的,还有奥巴马是跟小布什不一样的,奥巴马就是重视这个问题,所以在今年年底开气侯变暖的会,结果不像这十多年前一样的,我就谈到这里,你来攻击我吧。(笑)

    提问:美国的媒体对环保的关注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对几个年代的区别?

    Jonathan  M  Aloisi:新闻媒体也是一个团体,也是有偿新闻,第一个例子是60年代抽烟有害于人的身体健康,可是烟草公司也可以通过媒体反抗,所以我觉得一直有这个问题,90年代末,气侯变暖也有很多杂志、报纸也是报道那些反逻辑的那些报道,可是基本上在美国的新闻媒体是一个好的事例,你知道美国的媒体是多样的,也是自由的,不是说完全没有限制,可是限制是比较少的,可是一直有报道,如果某一个地方的公民,有什么需求,有抗议工厂什么的,他们报道基本上没有问题,现在有因特网更容易了,所以我想还是一个好的事例在这方面。基金的春天以后,报刊是比较科学的讨论这个问题,这可能是60年代新闻媒介的贡献是比较大的,一直到现在。

    记者:我想了解美国的利益集团怎么样妨碍环保的进行,如果在中国这个利益集团是很复杂的,到美国是怎样一个情况?

    Jonathan  M  Aloisi:在美国主要是收买参议员。比如说某一个洲化学工业是很发达的,美国的政治系统不是完美的,我不是说这个是腐败,因为有一定的透明度,可是像汽车业,密斯根洲有影响比较大的众议员,他们一直阻碍发展铁路在美国,美国的铁路我告诉你,我二月份从北京坐快速城际到天津30分钟,美国一条都没有,去哪都没有。华盛顿到纽约还是要三个钟头,四个钟头,有这么快的车可能一个钟头就到了,为什么没有呢?完全百分之百是因为造车利益团体在国会的影响,他们就不拨款,不给你钱发展。只给你钱发展高速公路,还有我可以写的,50年代你知道造车的利益团体,我不是说他们坏,他们是照顾他们的利益,50年代他们是借国防的借款去大大发展高速公路,苏联要来,如果苏联打这边,我们要很快把这些弄到这儿来,联邦政府很快盖好了,然后有高速公路,他们也是坚决反对公共交通在室内,在美国没有一个大都市有一个很好的地铁系统,很少的公共汽车系统是好的,也都赔钱。为什么赔钱?因为不好,人不坐,必须有车,有车就不坐公共汽车,他们赔钱,要吃政府的,要靠政府的补贴,所以美国有很多不合理的,如果你看得清楚就是这些利益团体在背后。

    提问:怎么对付这些利益团体?

    Jonathan  M  Aloisi:第一要有一个共识,为什么要有一个环保局在美国,因为60年代大家都看得比较清楚,说得比较多,然后要求得比较多,美国的政治系统的好处他也可以反映,现在的机遇是什么,就是因为奥巴马他自己是重视这些问题,我想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电的一些办法可能会有希望的。可是你知道还有一个环保组织搞鬼的一点,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从60、70年代开始,环保组织很多是反对美国发展核能,那个我是非常反对的,我觉得核能是很好,法国发电是70%是用核能,德国也是很高,美国是10%,为什么?那个是石油公司,可是石油公司跟环保就反对用核能发电的事例,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记者:刚才说到环保组织,美国环保组织在美国环境保护当中起的作用有多大?发展情况怎么样?

    Jonathan  M  Aloisi:我们环保组织有很多,从基层到国际的组织都有,我觉得他们功能是多方面的,现在在华盛顿他们也可以提很多问题,在节约能源,包括一些公司也是不断的提出建议,这个是很重要的。我觉得现在的政治的环境允许他们做一些效率高的一些事情,我觉得80年代他们的凝聚力不够,他们都搞动物的,植物的,搞某一个地方反对工业什么的,所以这也是一个过程,可是我觉得我们有希望,他们有希望,因为气侯变暖是大家的热点问题,所以现在也是配合国际的一个作风,像我越南的朋友他去开会,他为什么在北京,他给越南政府,帮他们准备开会议,为什么到这儿来,因为有一个组织NGO,这里他们办公室是比越南的大,所以他到这边来给他们开会,看他们应该跟当地的政府沟通,当地的政府要他帮他们。

    现在我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大部分环保组织会有条件集中注意力在一个大的综合性问题,就是气侯变暖,当然气侯变暖是多方面的,可是这个是非常建设性的,因为他们不互相斗争,或者各看各的,他们现在比较集中看多方的。

    提问:美国的环保组织跟政府的关系有一些合作,还是有对立的一面?

    Jonathan  M  Aloisi:也有对立的。奥巴马现在也要面对这个问题,有一系列报道就是美国环保组织写的报道,应该怎么样去做这个合作,有至少三个,我这几个星期看的,就是说奥巴马应该怎么跟中国配合、合作,这是好的,百花齐放。

    提问:我原来在美国学非盈利机构,包括有一些环保机构美国的环保组织非常非常多样的,有非常草根的,从下往上走的,也有非常金额占据非常多,人员非常高素质的,从上往下的,他们工作人员有很大一部分学法律出身的,有一部分是收买政府参议院,不一定钱收买,也有很多是游说的,当前国家非盈利组织好像并不受阻力的,是被受限制发展的,所以我们能起的作用非常小,在那边有一个503A,是免税政策,只要证明是非营利组织,很多条件在税收上是优惠的,是非常鼓励的。

    提问:欧洲人给人印象环保意识,政府的工作好像都比较强,欧洲和美国都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什么美国有这种状况?

    Jonathan  M  Aloisi:我们是拓荒者。美国人我自己承认是比较自私的,为什么我们就可以单独的生活,生存,这个当然是说的太笼统,可是欧洲就是欧洲,他们也没有西部,欧洲的公地的观念是历来都有,可能从好几百年,他们的要求跟美国也不一样,美国是有一点自私,像法国他们发展核能,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石油,根本没有石油,那美国为什么是被利益团体控制呢?因为美国有石油,当然欧洲也是一个石油公司,可是背景不一样,他们不是开发自己的石油,在美国本国的土地就是开发石油,所以我们是比较自私的。我们从70年代有工具,有武器去改变,也做了不少,美国的空气比70年代干净多了,我们的水是比70年代干净得太多了,我60年代在初中的时候,我父亲喜欢钓鱼,我们住在五大湖湖边,我父亲说有一天去钓鱼,可是钓的鱼不能吃,因为整个大湖的鱼他们重金属太高了,有一个警告可以去钓鱼,可是绝对不要吃。还有一条河着火,就是68年,着火了!为什么?因为污染,石油的污染太重,它着火了,这个对我们打击是很大的。这个基本上是用钱处理的问题,处理水技术方面不难,可是要钱,空气也是,空气指标慢慢可以把它控制下来,中国是一个非常非常可怕的地方,这个空气比任何美国大都市都脏多了,对人的害处很大,水污染也是非常大的。我们美国人也是自私,我们造纸现在不搞,现在都给你们做,然后买你们的纸,你的水被污染了,我们的水干净了,你买一个飞机票可以去美国游泳,你不要在这里游,所以美国人有我们大问题,也有我们的成绩。

    提问:我是律师,我们也是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中国的一些环境。我的问题就是在美国你刚才提到公民诉讼,和公益诉讼,主要表现在哪一些类型?你知道的有哪一些成功的案例?另外美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通过怎样的一些途径?

    Jonathan  M  Aloisi:这是对于历史法律保护的,最近有一个公共诉讼,有一个案例在洛杉矶的港口,不知道你们看到没有,这是我们西部最大的港口,他们要再盖一个码头,可是当地的人就反对,因为他们有一些癌症患者,有一些杂的问题,涉及到身体的问题,他们就觉得跟发展那个港口有关的,所以当地的人,他们要抗议,他们也要找法律的律师抗议的。公共诉讼的概念就是他们可能本身没有力量去斗争,跟那个大公司斗争,尤其是对当地的经济那么重要的一个公司去斗争,所以公共诉讼是他们可以去找一个非盈利组织去保护他们的。NRDC好像是帮他们的,搞了十年,最近赢了,所以公司要改,很多要赔钱的。公共参与是另外一种概念,要盖的工厂,要扩大一个工长,你要开会,谁有意见,你要在一个场合公共的讨论问题,听证会是另外一个概念,你做什么事情之前一定要开一个听证会,征询公共的意见。这是美国70年代的贡献,70年到75年那个框架就做好了,然后我们现在可以享受这个。

    可是中国面对的一个问题,你们是看印度,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他们上了四环就做不了,他们首都没有四环,就是因为当地的公民反对,他们可以用法律的机制搞乱,搞了十年,就跟美国的港口一样,所以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这系列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可是在美国这些机制是比较成熟的,也是常用的,也是透明度非常高,你做什么提前要求,经过什么程序这个是比较成熟的。

    提问:因为中国和美国有很大的不一样,中国有很多环境问题最后归根到底因为制度的问题,所以解决不了,每条路到后会碰壁,政府会管,都走不通,NGO无法得到发展,法律走到上面也走不通,媒体到后面也是有人管,公共意识没有办法改变,所以你觉得我们能做什么?

    Jonathan  M  Aloisi:我想你不做什么也不对,你太着急也不对,我没有身份去告诉你应该怎么样?就谈美国的一些经验,可是我生活在中国多年,从85年到现在,我觉得最重要还是透明度,修坝是一个好事情,中国也需要电力,也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一个好事,水坝,水发电厂也有它的好处,可是一系列的连贯的问题,如果不谈,如果不公开的谈,他可能是错误的,利弊要透明度非常高的讨论,然后下决心做什么。我觉得中国跟80年代比,我第一次到中国来进步很大,80年代没有记者沙龙,也没有记者去关心这些问题,所以这也是一个进步。透明度是最重要的,新闻媒介跟美国是一样的,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温家宝他要听,我想可是我也不知道,我不认识温家宝,我不知道。可是我相信媒介层也有好人,这个制度之上,考虑公共利益,这个透明度太低了,所以要面对那个问题。然后你们都是中产阶级的,也要了解你的利益是什么?也要呼吸干净的空气,喝干净的水,不要你的孩子得癌症。所以需要公共参与的公开的报道,透明度高一点去讨论问题,这些科学都有的,你不要走美国那条路,我们是犯了很多错误的,你走你自己的,可是一定要透明度高一点。

    提问:能够评价一下197几年到现在美国那么多届环保署的长官他们的表现吗?

    Jonathan  M  Aloisi:他们还是听总统的。所以像80年代,像美国大的部委,美国有一批人,公务员,他们不是政治家定的,他们有大批科学家都是看得很清楚,他们出发点也是保护环境,里根当总统,克林顿当总统,他们还在那儿,他们还在做,可是在我们制度之下,总统跟他任命的那一批的头,他们的作用是很大的,也应该那样子,他们是指导工作的,国会的扮演的角色也是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70年代初,尼克森总统跟福特那一段时间,可是有一个共识,他们也同意我们要去管,到80年代利益团体是被攻击,受影响的。所以80年代里根总统的情况就改了,90年代有克林顿,可是美国的政治不太激烈,共和党、民主党如果极端在这儿,你是绝对不搞环保,你是一定要管环保,美国的政治是在这里,很说到这边,或者到那边的,所以共和党也好,民主党也好,我想他们是受美国自私的精神。

    提问:我们听到有政府内容,有一些利益团体,还有很多环保NGO我想知道在美国专门的学术机构,比如大学研究所他们在这个方面有没有做过一些努力,或者需要做一些什么?

    Jonathan  M  Aloisi:也有,学术界也有很多专家讨论这个问题。利益团体也好,NGO也好,各个观点都有,各个看法都有,在学术界,学术界在美国一般是比较左,就是比较偏一定要保护环境的,美国的左和右的概念不一样,学术界偏极端,一定要保护反对利益团体的,可是我们的学术制度他们也是吃公款,所以看他是生在什么上面,也可以受到利益团体的影响,可是这是一个事实,有钱也可以去购买扩大你的影响力。

    提问:我接触NGO时间不长,我觉得大家对环保事情很有热情,但是其实真正在学术界高校里大家对这方面并没有这么高的热情,何况真的是专业科学环境出身的,往往没有感到这么高的热情?

    Jonathan  M  Aloisi:我想再过十年可能更多,我不知道你二十年以前有没有环保的专业。

    提问:有。很早就有,七几年就有,环境工程就有了。

    提问:刚才说到60年代社会主义有很多不同的选择,不一定走发展的道路,可以走其他的道路,那么40年过去了,这些道路走得怎么样,走通了没有?当初那些反叛者,包括西皮斯(音),他们应该是60岁了,他们怎么回头看他们曾经在60年代那种冲动,那种选择,那种反叛,今天他们对这些有没有一些思考?怎么追溯?

    Jonathan  M  Aloisi:60年代抽个大麻住在公社,那种生活是对我们生活文化有所影响。

    提问:这条路走通了吗?

    Jonathan  M  Aloisi:没有,少数还在山上种他们的蔬菜,少数有上班,生孩子,抽大麻就抽少一点,或者不抽了,这是一个年轻人成熟变成大人的一个过程。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这次经济危机的机遇,就是我们还是可以把当年那番历史,也是说跟他们一样,我希望我的孩子的路跟我的不同,我自己也下决心,尽可能再也不买个人的汽车,这样子我想如果几百万,几千万的人跟我一样,我是偏聪明的,可以写给我的参议院,我要求是搬回美国,有一个城市有地铁,或者公车系统来满足我的要求,我不要开车到一个很近的地方,开二十公里的路去买一瓶牛奶,我就是要附近有一个小卖部给我这些东西。如果我住美国,住大都市买一瓶牛奶不用开车,走路去,或者打车去,可是我去我父母亲家几百公里远我就租个车。你们应该都希望我们美国人少浪费,你知道我们的消费能源比你们平均消费多几倍吗?五倍。可是如果是关系到你们个人,我刚看了统计数据,这是中国烧的油,中国的耗能是美国的五倍,如果你是说到家庭可能是十倍,因为这里能源大部分是工业,60%以上是工业,在美国工业不到30%,我们的家庭是30%,30%公交,中国60%工业,百分之十几家庭。基本上我们是浪费的,我们是自私的民族,好的,谢谢大家!

    我希望我能回答你的问题,希望你听得懂,第二如果你要攻击我,你也可以提出来。我们还有一位要讲的比我精彩多了,不要浪费他的时间,谢谢你们!

10、太空环保进行时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04月01日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401/02516049857.shtml

  章轲

  半个世纪前的1957年10月4日,当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全世界都为人类的伟大成就而欢呼。没有人意识到,这也将第一批人类生产的“太空垃圾”留在了浩瀚的宇宙之中。

  十年后的1967年,联合国通过了《外太空公约》,但此时人们的目光仍然集中在太空资源的利用和争夺上,尽管这一公约规定:任何国家都不能将太空的任何部分占为己有,任何国家都无权剥夺其他国家和平开发利用外太空的权利。

  同一时期,少数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并且开始整治本国的环境污染。他们对太空的污染,却在变本加厉地进行着,依然走在“先污染后治理”的不归路上。

  与地球上的垃圾有所不同,太空垃圾不会因为污染空气或水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只是由于这些太空垃圾的速度极快(2万公里/小时以上),对宇航员和航天器的安全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美国太空监控网络数据显示,仅半个世纪,各国的航天行动已经至少在太空中留下了1万块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垃圾,包括火箭助推器、废弃的卫星、飞行器撞击留下的碎片、各种由宇航员和空间站遗落的工具和废物。

  欧洲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公布的电脑模拟图像显示,地球上空已经成为一个垃圾场。统计显示,目前约有5500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飞奔,而其数量正以每年2%至5%的速度增加。“残骸最终将飘得到处都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言人约翰·耶姆布里克(John Yembrick)说。

  太空开发“大热潮”

  美苏争霸之后,地球人的太空开发经历了相对停滞的时期,但近20年已呈复苏之势,开发热度始终不减。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下,空间产业正在成为一抹难得的光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呈现规模加大、速度加快的发展势头。据介绍,自从2004年美国提出以探索火星和其他行星为目标的“太空探索新构想”以来,各国掀起载人太空探索活动热潮。美、俄、欧、日、印等都瞄准月球、火星等目标,制定了载人太空探索计划。

  俄罗斯不仅加大了对多个航天项目的投入,研制包括新型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在内的新型运输工具,还将启动远东“东方”发射场的建设工作。在2012年前,俄有望建造完成专门用于太空游项目的载人飞船。据介绍,俄今年将总共进行39次太空发射,发射次数比往年明显增多。

  奥巴马上任后,美国显著提高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财政预算。根据新政府2010财年预算,美国航空航天局将获得187亿美元的预算资金,如果将经济刺激计划中的10亿美元相关资金包括在内,与2008财年相比将新增预算24亿美元。

  美国航空航天局今年将发射6次航天飞机;首次试飞用于发射载人航天器的“战神”I-X火箭;首次发射太阳动力观测器;发射月亮环形山观测和感知卫星,寻找载人登月的安全降落地等。按计划,美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将于2015年服役,它将担负着美国人重返月球和载人探索火星的重任。

  由首相麻生太郎任总部长的日本政府宇宙开发战略总部,在今年3月6日首次提出载人航天开发构想,建议在2020年前将机器人、2030年前将人送上月球。

  欧洲航天局今年也将发射3颗地球探测卫星,还计划把两颗科学探测卫星送入太空。还将投资100亿欧元用于未来几年的太空探索,以逐步实现载人航天、火星生命探测等重大计划。

  此外,印度正在加紧研制登月太空船,将在2012年发射第二个无人月球探测器“月船2号”,2015年实现载人登月,2020年实现宇航员月球漫步;韩国今年将发射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KSLV-I”,把一颗100公斤级小型卫星送入太空。

  有报道称,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军宇宙以来,人类已经发射了4000多次航天运载火箭。太空中现有直径大于10厘米的碎片1万多个,大于1.2厘米的有数十万个,而漆片和固体推进剂尘粒等微小颗粒可能数以百万计。

  由于飞行速度极快,太空垃圾都蕴藏着巨大的杀伤力,一块10克重的太空垃圾撞上卫星,相当于两辆小汽车以100公里的时速迎面相撞——卫星会在瞬间被打穿或击毁。更让科学家们担心的是“雪崩效应”——每一次撞击并不能让碎片消失,而是产生更多碎片,而每一个新的碎片又是一个新的碰撞危险源。

  今年2月11日,美俄卫星相撞是太空中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而在此之前,人类曾通过轨道测算确认过的,就已经有三起重大的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

  1991年12月底,俄罗斯一颗失效卫星“宇宙1934”撞上了本国另一颗卫星“宇宙926”释放出来大碎片,前者一分为二,后者零碎到无法跟踪;

  1996年7月,法国的“樱桃”通信卫星被多年前“阿丽亚娜”运载火箭入轨时产生的一枚碎片击中。卫星主体虽没有受到损伤,却导致一个观测装置受损,卫星运行超出正常范围;

  2005年1月17日,美国“雷神”火箭废弃物和此前中国发射的长征四号火箭的残骸,以每秒5.73公里的相对速度碰撞,长征四号火箭残骸的近地点轨道下降了14公里,美国的火箭废弃物一分为四。

  背后的利益之争

  联合国开发署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全球每年用于开发太空的投资极高,这笔钱足以让世界上每个人都避免挨饿并享受到医疗服务和自来水。

  美国太空基金会日前发布的《2008太空报告》称:2007年全球太空经济收入总额达到251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1%。全球太空经济收入的55%来自以卫星为基础的各类商业产品和服务。

  太空开发集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等特征于一体,为何还能吸引如此多国家争先恐后参与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一语中的:从长远看,太空开发的投资具有较高的收益。

  据欧阳自远介绍,“阿波罗计划”投资了约256亿美元,但它创造了3000多项新技术,包括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高性能计算机等,带动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高新技术的全面发展与工业繁荣,这是世界公认的。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支撑美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技术,很大一部分来自对月球探测技术的消化和二次开发,其二次开发应用的效益,远远超过阿波罗计划本身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产出。综合统计,月球探测每1美元投入,产出4到5美元。

  据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介绍,在开展探月工程中,要突破一系列关键性技术,比如远距离数据传输与通信、人工智能、遥感科学、空间核电源等,涉及许多新领域,这些新的突破又将推动一大批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延伸、推广,为工业与经济发展带来实际利益。

  1994年,美国克莱门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它的主要任务是验证一些新技术,绘制月表三维地形图,测量月表化学元素丰度和分布。当克莱门汀号探测器运行到月球南极上空200公里处,用它携带的双基地雷达向南极发射电磁波并由地球站接收反射的回波时,地球接收的电磁波表现出水的特征。人类首次获得月球上可能存在水的证据,这给月球科学家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这一“意外发现”掀起了各国的探月新高潮。1998年,为了进一步寻找水的踪迹,美国月球勘探者探测器赶赴月球,探测数据表明,月球两极可能存在凝结的冰。

  水是一个方面。事实上,真正吸引各国的是月球上储量巨大的氦-3。人类已得出的初步探测结果表明,月球地壳的浅层内含有上百万吨氦-3。如此丰富的核燃料,足够地球人使用上万年。而氦-3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很少,目前人类已知的容易取用的氦-3全球仅有500千克左右。

  “月球蕴藏有非常丰富的铀、稀土、磷、钾等资源。”欧阳自远介绍,月球上的很多岩石和矿物的成分与结构跟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是一样的。月球上玄武岩的分布区域大概有我们中国面积那么大,厚度达一两公里。玄武岩中含有一种矿物叫钛铁矿占玄武岩的20%以上,比我们国家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中含有的钛还要丰富。

  进入新世纪以来,不仅美、俄表示要重返月球,日本、印度、英国、德国和中国等,也都公布了自己的第一次月球探测计划,并已经开始实施。

  美国航空航天局此前曾披露一项在月球建立居民点的宏伟计划。这项计划包括在月球南极建立开发中心,所需材料直接取自月球。由于月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铝、铁以及硅,只要解决技术问题,则建筑材料和能源均不成问题。

  欧洲航天局在1994年也曾制定一项月球计划,该计划的最终目标是要在月球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

  俄罗斯也在实施新的月球计划,其最终目的是在月球上开采氦同位素氦-3。俄罗斯的探测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前两个阶段主要是绘制月球全图、发射月球车采集月球岩石运回地面进行分析,以确定矿物含量和矿藏所在地。第三阶段则是在2010年后建立月球基地,研究月球采矿工艺。

  太空环保的合作之路

  激烈紧张的开发带来了太空的混乱状况。针对太空开发的无序状态,早在1959年,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下称“外空委员会”)就作为永久性机构成立了。外空委员会设立了法律和科技两个小组委员会,分别审议和研究有关的法律和科技问题。

  196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宣言。1967年,联合国通过了《外太空公约》。

  外空委员会先后草拟了5项有关外空的国际条约,它们要求外空的利用应为全人类谋利益;外空和天体供一切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自由探测和利用;任何国家不得将外空和天体据为己有;从事外层空间活动应避免使外空遭受有害的污染和使地球环境发生不利的变化。

  对于目前开发热点的月球,也要求月球和其他天体应限用于和平目的,禁止各种军事利用;月球和其他天体及其自然资源为人类共同财产;公平分配这些资源带来的利益并对发展中国家和对探索作出贡献的国家给予特殊照顾等等。

  2000年7月10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洲航天局联合起草的《太空政策伦理报告》在巴黎公布,这份报告也较为全面地探讨了有关太空开发探索的伦理学问题,强调太空应该成为整个人类的共同财产,所有太空活动都应该在严格的法律约束和保护下有序地进行。

  它强调说,“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能力,但这一能力的使用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认识,这也是科学进步给人们带来某些担忧的原因,而起草这份报告的目的正是为了避免现代航天技术给子孙后代造成危害和灾难。”

  针对目前大量存在的太空垃圾,早在1995年6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就正式加入了“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与各国共同探讨减少空间碎片的途径和办法。今年3月初还成立针对 “太空垃圾”的观测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为我国建立了空间航天安(2.13,0.06,2.90%)全预警系统。

  有专家建议,可以用地球上“扫垃圾”的办法,加以清扫。据悉,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正在研究清扫技术。利用地面的监测系统对太空垃圾进行连续跟踪,最终利用机械臂把太空垃圾“抓住”,当达到一定数量时放慢速度,与太空垃圾一同坠入地球大气层烧毁。

  事实上,目前正在大力倡导和实施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环保之路,值得在防治太空垃圾污染中加以借鉴。

  有专家表示,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对已完成任务的火箭,采取未燃尽推进剂或将高压气体排空,避免末级火箭爆炸,或通过剩余的燃料采取转移轨道措施,使其返回大气层烧毁。

  国家航天局此前曾表示,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了火箭剩余燃料排放技术,这项技术将有效地避免我国在执行火箭发射任务后产生太空垃圾(空间碎片),缓解对空间环境造成的污染。

  从环境污染到资源短缺,再到金融危机,没有全球性的合作,是难以取得积极有效进展的。更重要的是,对于任何“迟早会发生的事”,相关国家应有自觉和责任尽早解决困局。

  有专家表示,此次美俄在轨卫星的太空相撞,不仅仅向人类展示了太空探索的艰险,更是警醒着世人应以合作与互惠的姿态继续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11、为了钱而开放旅游 可可西里能承受住吗?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04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060160.html

  可可西里的冬末仍旧寂寥。

  2月末,当记者进入可可西里时,正逢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放假,若不是站长文嘎专门赶来,在这块苍茫的土地上,就只有孟克一个人值班了。

  29岁的孟克一个月前才到这里上班,在这海拔4500米的高处,他的工作是喂养保护站里救助的几只藏羚羊,并到附近巡视,查看有没有盗猎车辆。

  翻过昆仑山口,沿着青藏公路往西,分别是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不冻泉、索南达杰、五道梁、沱沱河等4个保护站。索南达杰保护站建站最早,名气最大,站长文嘎说,其主要功能是救助藏羚羊与接待来访的客人。

  热闹的气氛会在每年夏季出现,那时候,沿青藏公路上下的游客总会到保护站停一停,有汽车队、摩托车队、自行车队,有踩着滑轮、滑板旅行的,还有人徒步。“很多人想进到里面去,”文嘎说,“这是不允许的。”

  这种绝对封闭的状态或许很快就会改变。记者了解到,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下设的一个旅行社已经开门迎客,只要满足一定条件,每年将有大批游客进入可可西里。

  ■“可以进到卓乃湖”

  可可西里旅游开放的直接操作者是可可西里生态探险旅行社,其总经理叫肖晶慧。“这是管理局下设的一个旅行社,承包经营。”可可西里管理局副局长肖鹏虎对记者说,“进入保护区要经过很多道审批手续,只有这个旅行社有接待资格。”

  肖晶慧是肖鹏虎的胞妹。肖晶慧对记者说,“我准备做这个是在4年前。”

  肖晶慧拿到旅游资格是在2006年,“一直不敢做,怕做不好。”

  “进可可西里是很受关注的事情,这里生态链比较脆弱,没有先例,我们要考虑很多。”肖鹏虎说,“第一是安全,第二是环保,这两个做不好,就砸了。现在可以告诉客人,我们一切都准备好了。”

  记者第一次见到肖晶慧是在2月20日晚,除单位名称有别外,她递过来的名片与可可西里管理局其他工作人员的名片设计样式几乎一模一样,都印有奥运吉祥物福娃迎迎的可爱肖像,地址也都是管理局在格尔木市的所在地“建兴巷65号”。

  肖晶慧介绍说,她的旅行社做的是“生态环保体验游,体验巡山队员的生活”,进入的游客须严格选择。

  肖晶慧计划在2009年4月进第一批游客。“自媒体报道以来,报名比较踊跃。”她介绍说,旅行团每次最多进15名游客,进山最多5天,每次进5辆汽车,其中有专门的装备车,由巡山队员带队,“限制在每年1000人以内”,“简单的路线到库赛湖”。

  这种旅游体验花费不菲。肖晶慧介绍说,“5日游在5000元左右。”肖鹏虎则说,最简单的线路是从格尔木出发,可以到长江源头及源头以北,4580元/人,在冬季进入是5080元/人,因为泥沼全被冰封,这个时候“可以进到卓乃湖”。

【1】 【2】 【3】

12、谁侵占了我们的水源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9年04月01日

http://news.sohu.com/20090401/n263129868.shtml

  蓝色、白色、黄色的塑料桶排成几十米的长队,一直延伸到唯一的自来水龙头前,没人知道,什么时候清澈的水会流出来。

  一个南非祖鲁族的小姑娘已在烈日下站了5个小时,村子里的很多人和她一样,早早就等在那儿。

  大人们席地而坐,几个调皮的孩子拨弄着水龙头的开关,但无论向哪个方向旋转,都没有一滴水流出来。

  在玻利维亚,一个妇女爬上高高的土坡,望着不远处的净水厂。围墙和铁栅栏隔开了两个世界——里面,是像私有财产一样被锁起的干净的水;外面,是一张张因缺水而干裂的嘴唇。

  世界上有70%的淡水用于农业,20%用于工业,只有10%是供人们饮用的。在很多欠发达地区,原本不足的水资源被国际水公司垄断着,穷人喝上洁净的水成为一种奢望。

  纪录片《川流不息:水之爱》带领人们近距离观察世界上最大的三个饮用水公司——Thames、Suez和Vivendi,如何获得了日益短缺的水资源,迫使贫困人群为洁净的水支付费用。

  在南非,稍微富裕点的人会用手里的水卡获得饮用水,有水与没水,取决于有钱或没钱,国际水公司经营着这些地方的饮水系统,他们的目的是赢利。

  因为没钱,消费不起国际水公司净化过的水,穷人就只能喝小河里的水。村子里的河既是排污河也是取水河,尽管人们会将打上来的水蒸煮处理,但被污染的水还是通过厕所—地下水—江河这个链条回到人体,于是人们生病直至死去。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人类疾病80%与不良水质有关,平均每8秒钟有一名儿童死于与水源有关的疾病。1/10的玻利维亚孩子因饮用不洁的水,在五岁以前夭折。

  人们能把空气据为己有吗?不能,那为什么水能私有化呢?这是影片一直追问的问题。

  玻利维亚政府正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压力下与国际水公司签订合同,将水源出让,于是,这些本该属于公共资源的水被国际水公司当做商品出售。

  “人们因石油而发动战争,水可能是下一个石油。”这并不是危言耸听,1999年玻利维亚人民就曾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水资源。

  人们愤怒地冲上街头撕碎国际水公司的广告牌,妇女们用柔弱的身躯对抗强大的国家机器,昔日繁华的街道如今却弥漫着硝烟,人们用血和泪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水源。

  当水资源紧张地区的人民不得不用暴力讨回珍贵的水源时,加利福尼亚高级餐厅里的情侣,正忙着从琳琅满目的水单中选出最喜欢的一款瓶装水。美国去年一年在瓶装水、桶装水上的消费额达到了108亿美元,3/4的人会选择饮用瓶装水。

  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瓶装水比自来水安全,可是调查显示,很多瓶装水“高山采集”的广告词并不真实,其中1/3只不过是城市中的自来水,同等数量的瓶装水价格是自来水的1600倍以上。

  水公司赚取了巨额利润,美国整个水行业的产值达到4000亿美元,仅次于石油与电力行业。

  拥有近70种瓶装水品牌的雀巢公司,选择了美国密歇根州作为水源采集地,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在水源涵养地大量抽取地下水,经过工厂灌装处理,地下水顷刻间变成了价格不菲的瓶装水。

  对一个地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将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对于塑料的大量需求和使用,也会对环境造成无可挽回的恶性污染。

  所有这些换来的是私人公司的巨额利润,于是人们愤怒了,当地居民将雀巢公司告上法庭。

  这是公共权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较量。

  《川流不息:水之爱》呼吁联合国添加第31条人权宣言:“人人有权享受充足的饮用水,没有任何人可以在经济情况不佳的情况下被剥夺这个权利。”

13、生态立省 发展观决定政绩观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4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062557.html

   发展观念决定着考核侧重。在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和得到广泛落实的大背景下,将环保政绩作为评价地方官员决策成败和执政得失的重要标准,已成为必然趋势。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不考核GDP的做法,在全国“两会”期间,再一次受到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为贯彻落实“生态立省”战略,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青海省决定,对三江源地区不提工业化口号,不考核GDP增长指标,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保护生态和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各级政府主要的考核指标。

  毋庸置疑,这一做法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支撑和促使这一大胆的思路变为实际行动和举措的,无疑当是青海的发展观念和战略。

  众所周知,青海是一个资源环境大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资源环境优势谋求快速发展,大抵应该是地方决策者对于发展思考的条件反射。然而如何才能真正利用好资源环境的优势,却是一篇很值得玩味和深思的大文章。

  对此,青海省省委书记强卫的话颇令人深思。青海资源丰富,但这不能成为不过资源“紧日子”的理由,只有发展“绿色”的循环经济,做大做强特色工业,才是正确选择。

  资源环境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决定了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特色,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始终保持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统筹考虑,在环境优先的前提下,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收益,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资源环境保护相促进,并保证以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对资源环境进行反哺,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确保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和基础支撑能力。

  正是基于对经济与环境关系的深刻认识,青海在发展的战略决策中,将资源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资源比较丰富,但这不能成为不过资源“紧日子”的理由,青海自然资源有特色优势,也有生态优势。产业发展要把“特色”和“绿色”紧密结合起来,打好这两张“牌”。只有发展“绿色”的循环经济,做大做强特色工业,才是正确选择。

  努力加快发展,无疑是青海的主题。青海的发展目前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全省贫困面还比较大,贫困程度还比较深,在332万农牧民当中,有105万还处在贫困线以下,如何加快发展的步伐,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形势下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考验着地方政府和决策者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发展,必须以正确的思路为指南。强卫的一番话,体现了青海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提升和壮大生态环境的基础支撑能力,为区域发展营造良好空间,打造持久平台,进而推动发展质量提高和效益提升的思想,体现了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

  正是这样的思想和战略,促使他们在考核机制上锐意创新,三江源地区不考核GDP的应运而生,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水到渠成了。

  要确保“生态立省”的战略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促进在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发挥后发优势,建立区域绿色经济体系,考核制度的设计成为重要的约束和保障。

  三江源地区不考核GDP,不仅对当地政府全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环境保护改善民生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更向青海全省各级政府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成本片面强调经济增长,是不会受到认可和褒奖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

  发展思想和考核机制相辅相成,构成了引导地方政府发展思想,规范其决策和执政行为的完整体系。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将环境保护置于发展决策的源头,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考核指标,江苏、山西等省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中,环境保护占据的权重日益增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不少地方唯GDP增长论英雄,发展的思想观念局限在经济增长的单一方面,这样的错误思想,导致政绩考核中环保指标变弱、变软,进而与地方政府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行为形成恶性循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大势所趋,修正错误的发展观和片面的政绩观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当前,正值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紧要关头,这样的话,可能一些地方官员会觉得不太入耳。但从长远来看,坚持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调整考核体系,以科学完备的考核体系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才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思想决定行动,而行动决定未来。

14、打好“组合拳”保护饮用水水源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4月0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4/01/content_11111807.htm

    只有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得到有效保证。近年来,湖北省巴东县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在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方面卓有成效。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保护水资源,特别是保护好饮用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湖北省巴东县环保部门与相关部门通力配合,打好“组合拳”,使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有章可循,卓有成效。

    巴东县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共有11处,根据巴东县环境监测站对城区饮用水水源万福河取水口及部分乡镇饮用水水源的监测数据:目前水质能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但若不加强饮用水源的管理,控制污染源,保护生态环境,部分饮用水水源水质将逐步失去饮用水水源的功能。

    目前巴东县境内的主要污染源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工业污染。主要分布在格子河、龙潭河、九盘溪一带的煤矿,严重污染万福河源头,采矿井水与地表水混合直排入河,排放的污水中含硫、氟等有害物质。

    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农村居民乱泼乱倒的生活污水,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道。沿河村庄的各类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由于无人管理,大部分直接倒在河边。饮用水水源地内的集镇、村庄,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生活污染已成为主要污染源。

    医疗污染。由于资金缺乏,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的医疗机构普遍未建立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处理设施。

    化肥农药污染。农村广泛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其绝大部分随地表水渗透,对水环境的污染也十分严重。

    畜禽粪便污染。畜禽养殖形成的污染和废弃物总量已经超过了工业固体废弃物,未经净化处理的污染物最终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源地,导致氮、磷超标,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为了催生催长,农民用激素喂养畜禽,致使畜禽粪便中带有大量毒素。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山区农户将畜禽粪便随便倒在田间地头,经雨水冲刷,未经发酵的动物粪便直接经河道流入水源地。

    从以上情况可见,巴东县水源地正在不同程度地承受着各种污染的侵蚀。为了尽可能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巴东县环保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责任制。出台《巴东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明确环保、交通、海事、建设、水利、卫生、农业、林业、水保等部门及所在乡镇的职责,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逐步推行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目标责任制,对重污染的河段、水源进行重点治理,划定水源地保护区,设立保护性标志牌,对分级划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行分级防护,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及其污染防治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监测,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对重点污染源和重要水质断面进行重点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跟踪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对水源地的地表水实行一月一监测,及时提供监测报告。坚持常规水源和储备水源相结合,提高饮用水常规水源日常供给和储备水源应急供给的保障能力。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保障对策,一旦发生饮用水水源环境污染事故,及时按照预案进行处置。

    加大水源保护区保护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参与保护。搞好普法教育,通过建立信息发布等制度,强化公众监督,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忧患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水污染源头控制措施。推广生态农业,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将农村畜牧放养改为圈养、舍养,推广“圈—沼—园”一体的农户沼气池建设,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沼气化治理利用,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散养造成污染物乱排滥放影响水质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生活质量。争取乡镇建成大型垃圾处理场,实现全县垃圾分类处理,彻底从根源上消除垃圾污染。

15、把植树从“活动”变“义务”才能真正绿色中国 

来源:生命时报2009年03月3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3/31/content_11105756.htm

    从1979年设立“植树节”开始,根据相关规定,我国年满11周岁的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每人每年都应义务植树3—5棵,或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

    当时的想法是,“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如今已过去了整整30年,植树成绩倒也斐然,据近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公布的我国植树造林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植树538.5亿株,折合绿化造林面积21.75万平方公里,甚至超过了浙江、江苏两省陆地面积的总和。然而,我国森林覆盖率与30年前相比,却似乎并无多少增加。这不禁让人颇觉奇怪,植的树都到哪里去了呢?

    仔细想想,其实也难怪。这些年,虽然各种植树活动名目繁多,但能一以贯之的实在就寥寥无几了。种植时固然能小心翼翼,但又有多少人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对其悉心照料?更多的怕只是每到“植树节”前后,各单位把员工拉到郊区,一不培训,二不观摩,抄起家伙就挖挖坑填填土。可是种下的树木成活与否,成活多少,就和他没什么关系了。当这些活动悉数散场,山还是那般光秃,鸟鸣还是那般凄凉。

    鞭长莫及是大多数人栽而不管的理由,这些年,我们的城市一天比一天大、楼房比一天多,绿色却一天比一天少。毕竟相比起经济腾飞、城市发展,植树能带来的GDP又哪里有这么直接?因此,即使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使知道植树能改善环境、防范风沙,要植也请到周边地区吧。其实这更是滑了天下之大稽。

    反观我们的邻邦日本,尽管其森林覆盖率已达到了64%,但是植树造林却依然重视实效。日本一年中有三个与植树有关的节日,加在一起竟有九天之多,差不多赶上了我国所有的“法定节假日”。不仅政府把植树作为了国策,强行要求组织国民植树;植树在日本更是一种最值得尊崇的美德。人家经济不比我们差,有些城市也不比我们小,却随处可见自觉自愿的植树行动。首选公园和学校,甚至可以把其打造为重要的观光点;各种坡地都用来植树,既可以保持水土,又不与其他建筑争地;人行道上也能植树,既美观又能不影响行人通过。

    因此,也许只有把植树从“活动”变成“义务”,“绿色中国”才有可能不仅仅是宏伟蓝图。一方面,政府可以向日本学习,提供一切植树的条件,让群众以简单易行、方便参与的形式自觉投身生态环境建设。另一方面,百姓也要更多地变成“绿色义工”,养成随手植树的习惯。看着自己栽种的树木一天天长大,不仅身心获益、陶冶性情,还能恩泽子孙、惠及国家,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姜汉忠)

16、用重典、下猛药 十万治污大罚单值得期待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4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9062526.html

  为遏制违法排污行为,3月24日,广东省珠海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珠海市排水条例(草案)》,就排水的规划与建设、运营与管养、排水管理、特许经营等内容进行规范,并对各种超标排放污水行为、损害排水设施行为做了高额处罚规定:最高可罚10万元。

  珠海此次出台的重典治污政策值得期待。重典治污既是形势所逼,也是工作所需,更是人民所愿。重典治污,不仅是要给环境违法企业套上“紧箍咒”,使其积极治污,负起责任,更是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环境,保护环境。

  笔者认为,重典治污要体现力度,首先要将《环境保护法》和政府环保行政措施落实到位,对已经形成的污染坚决治理,对不达标的污染企业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其次,在治理取得初步成果后,要加大监督力度,对新上马的工业项目,要先过环评关,建设治理设施并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后,才能开工投产,杜绝新的污染出现,巩固治污成果。另外,应该逐步改进绩效考核机制,让环保真正拥有“一票否决权”,突出环保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各级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同时,重典治污还要突出行政问责。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其症结在于很多污染大户都是地方的明星企业和纳税大户,能够为地方带来丰厚的税费收入和显著的政绩。有的地方明明知道这些污染大户属于国家严令关停之列,却为一时的经济利益而睁只眼闭只眼。针对这种“病根”,重典治污就应当与行政问责结合起来,要从社会和谐发展和群众利益出发,彻底消除污染源,对那些行政不作为、治污不作为者进行行政问责,并依法处理,约束他们履行环保责任。

  环境问题事关人类健康和生存,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目标。珠海市以10万元大罚单“治污”是十分必要的。用重典、下猛药,才能从源头上斩断恶意排污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