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三月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三月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03-17

三月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张国宝:环保等问题解决前,怒江暂不开发

2、生意社:       全球水务巨头携手环保总局开启绿色行动

3、中国环境报:     代表关注环保热点难点问题 53件议案已交人大审议 

4、天山网:       国家投资3692万元支持新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地方信息:

5、新华网:       北京受外来沙尘影响 空气质量轻微污染

6、新华网:       四川达州4名环保执法人员因监管不力被问责 

7、人民日报:      从排污大省变为减污大省 辽宁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

 

污染信息:

8、东方网:       国内水体最大砷污染始末:井水已成红色

 

民间视点:

9、搜狐绿色:      怎么“种树”才不至于浪费能量

 

深度报道:

10、中国环境报:     环保企业就差钱 环保企业贷款:怎一个难字了得 

11、北京青年报:     太湖难治罪魁是化肥 今夏或再受蓝藻袭击

 

环境时评:

12、科学时报:      钱正英院士:水环境退化 中国水利最大危机

13、人民网环保频道:   鱼吃蓝藻人吃鱼,何不人来“吃”蓝藻?

14、新华网:       食品安全“亡羊补牢” 能吃的安心吗?

15、东方网:       环保时评:做做环保"恶人"何妨? 

 

 

 

1、张国宝:环保等问题解决前,怒江暂不开发

http://v.ifeng.com/news/china/200903/87ae2095-1a0e-4f40-b48e-73c5f6dd6142.shtml#bbcd00ec-9908-4efb-9e7f-5a68b3be7de8

编者按:这是一个视频网址,是吴小莉采访张国宝的内容,下面的文字部分是由我们江河信息整理出来以方便阅读。

作为目前中国唯一大规模使用的清洁能源,水力资源在中国的蕴藏量和已开发量均居世界首位。而中国唯一一条没有在干流上建设水电站的原生态河流怒江,是否对其进行开发已经争论了四年有余,至今,怒江仍然蜿蜒在环保争议与发展压力之间。

张国宝: 这个争论很有意思,也很激烈。比如说环保这个比较关注的同志,就说,唉呀,你不要建了,你想点别的办法来发展经济吧。那主张建的人就说那你说我们怎么发展?他说你可以搞旅游啊!那个主张发展的说,让我们当猴子爬到树上让你们看,去围着篝火跳舞,我们当然也要发展经济了,你不能老让我们过这种贫困的生活,所以这个争论很多的,很激烈的。

吴小莉: 2004年的时候,其实我们报了一份文件给国务院,那时,国务院批示了,之后这个事情就已经(再)没有搬上议事日程。

张国宝: 没有,我们实际上一直在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也解决了一些不主张建电站的,特别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的一些同志的意见,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这个途径,但是,我们非常慎重。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以前,我们怒江暂时也可以不动。

2、全球水务巨头携手环保总局开启绿色行动

来源:生意社2009-03-16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787451237167235_1.shtml

   3月22日“世界水日”到来之际,在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的号召下,全球领先的水、污水处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ITT公司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深圳五大城市共同开启了“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系列活动。此次活动主要以绿色奥运为契机,实现宣传环保理念到全民力行环保的过程,让普通民众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旁观者,转变为亲力亲为的执行者。

  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与ITT公司联合主办的“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全国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全国五大城市相继开启此次活动。在北京,由北京环保宣教中心和丰台区环保局组织了在殴尚超市的发放和宣传活动,在上海易初莲花超市,ITT设置了环保购物袋分发点和宣传展板,向前来购物的顾客免费提供环保购物袋,宣传环保知识。在沈阳启动仪式现场,ITT工作人员和环保志愿者自行车骑游队分头行动,在活动现场和大街小巷宣传环保知识并免费发放环保购物袋。

  与此同时,在南京,ITT公司和江苏省及南京市环保宣教中心,以及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合作在和平广场向市民免费发放环保购物袋,也使中小学生们亲身体验“环保行动,从小事做起”。此外,今年5月,ITT公司还将在深圳举办更多环保活动。

  近年来,“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政策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宣传和实践,各式各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进行。水及土地等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也成为各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据资料显示,聚氯乙烯一类高聚烯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白色污染”,对于土壤和地下水的损害十分严重,光是自然腐烂就需要200年,埋掉后还会污染地下水,焚烧又会产生有害气体。据统计,一家营业面积在8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综合超市,年消耗的塑料包装袋成本高达40万元,占门店销售额的0.5%。仅以北京为例,根据全市日均销售额和客流量,以每位顾客消费100元,携带3至4个袋计算,北京市60余家大中型超市和500多家小型超市日均消耗量约200多万个以上。目前北京市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至少10万吨。因此,国务院日前向全国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下称“限塑令”)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标志着政府从环保宣传到落实环保的一项重要举措,ITT公司对此积极响应,率先在五大城市开启“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活动,在超市,社区等场所,发放无纺布购物袋,用以替代一次性塑料购物袋。ITT公司将在五个城市共发放大约1万5千个无纺布购物袋。按每人使用一个无纺布袋20次计算,这一行动将减少废旧塑料购物袋120万个。据悉,无纺布的原材料聚丙烯不仅比塑料袋要容易降解,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可清洗,可回收,是真正的环保袋,也是公众实践节能减排的具体行动。

  ITT中国公司总裁泰勒先生表示,“在西方国家,使用无纺环保袋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道德的体现,并且受到人们的尊重,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这一系列活动,能倡导市民有效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让环保精神在中国也成为流行文化,作为一个以造福全人类为核心的科技生产企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支持并倡导中国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

  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挑战,节能减排是环保工作的重点。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宣传,不仅将有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会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长期以来ITT公司与国家环保总局一直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在这里,特别感谢ITT公司对中国环保事业一如既往的支持。”。

ITT公司长期以来一直秉承可持续发展三步走理念,即推广环境意识教育,发挥环保技术优势和实现自身环保生产。ITT公司十分重视青少年的环境教育工作,作为斯德哥尔摩国际中学生水科技发明奖的全球赞助商,从2003年起与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合作举办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暨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少年水科技发明比赛中国地区选拔赛,以增强中国青少年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创新能力。2006年和2007年,中国选手在有近30个国家参加的该项国际比赛中夺得最高奖和特别奖,为中国赢得了荣誉,中国学生的研究项目还曾经得到国家环保总局周生贤局长和瑞典国王的高度赞扬。凭借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实力,ITT公司多次参与各类环保活动,过去两年连续捐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参与“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的建设。捐款款项用于改善西部缺水地区的母亲和儿童因严重缺水而造成的生存、生活困境。此外,ITT公司也十分注重自身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ITT在华首家“绿色工厂”南京新厂通过采用ITT最成熟和创新的流体技术已经实现废水的零排放,体现了其领先的技术优势和环保承诺。

3、代表关注环保热点难点问题 53件议案已交人大审议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9年03月16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3/16/content_11019481.htm 

  53件涉及环保、生态、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议案已交全国人大环资委审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13日在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的决议后,在京落下帷幕。

    据了解,在本次大会上,代表共提出议案518件,其中,由3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509件,由代表团提出的议案9件。

    代表所提交的议案涉及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其中53件涉及环保、生态、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议案,已交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审议。

    记者从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了解到,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向大会提交的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主要集中在《关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关于制定自然保护区法的议案》及《关于制定农村环境保护法的议案》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上。

    在此次“两会”上,共有243位代表提出《关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代表们认为,2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保法”是基于当时的立法背景,其立法目的、主要制度等方面的某些规定,已明显滞后于当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形势,很多地方都与后来颁布的单项环保法律法规相矛盾,其缺陷和不足日益突显。近年来,已有不少代表提出修改建议,但进展不明显。代表们建议加快“环保法”的修改进程,争取新的“环保法”早日出台。在这次大会上,共有105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自然保护区法的议案》。在代表们看来,制订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自然保护区条例》,其中的一些条款规定过于注重原则性,操作性不强。一些条款还存在违背生态原则的地方,特别是涉及自然保护区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对土地权属、管理模式、生态补偿等都未作出具体规定,不能适应新的管理理念和实际需要。《自然保护区条例》属于行政法规,不能以更强的约束力对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保护和管理。代表建议加快《自然保护区法》的立法进程,就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存在的行政、技术、开发等问题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注重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国家生态功能区做好衔接。

此外,代表们还针对可再生能源、大气污染防治及生态补偿等领域存在的法律缺位问题,联名提出了关于《修改可再生能源法的议案》、《关于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议案》、《关于修改环境噪声防治法的议案》、《关于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法的议案》、《关于制定农村环境保护法的议案》、《关于制定特种矿产资源法的议案》及《关于制定生态补偿法的议案》等。(记者 刘晓星)

4、国家投资3692万元支持新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来源:天山网 2009年03月16日

http://www.tianshannet.com/news/content/2009-03/16/content_3899905.htm

    天山网讯(记者龚奕丹报道)“今年国家将安排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3692万元,用于支持我区在空气质量、沙尘暴、酸沉降自动监测能力建设。这将极大地改变我区环境监测能力滞后的局面,并能有效地提高我区环保系统对环境质量状况的实时监控能力和对污染事件的预测预警能力。”这是3月10日新疆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康宏告诉记者的。

    康宏说,这笔投资中,1900万元用于全疆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能力建设。1190万元用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奎屯市、石河子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库车县等14个环境监测站的14个沙尘暴自动监测子站的建设。593万元用于全疆15个地州城市的15套酸沉降监测设备建设。

    项目于3月开始实施,9月底建设完成。

5、北京受外来沙尘影响 空气质量轻微污染

来源:新华网2009年3月1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3540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张淼淼)15日,受上游沙尘天气影响,北京上空呈现出淡淡的黄色,空气污染指数升高至119,属于轻微污染。这是北京今春第3次收到外来沙尘影响。

北京市环保局宣教办主任王小明告诉记者,由于北京上游地区出现沙尘暴,在大风的输送下,15日凌晨6点左右首先进入北京延庆地区,12点左右开始对北京市区产生影响。 “大家早上出门可能会发现天看起来很黄,但呼吸起来并没有不适的感觉,那是因为,北京上午出现的是高空浮尘。”王小明说,浮尘一直到下午2点左右开始下降,空气开始变的有些“脏”。

环保专家表示,从监测情况看,浮尘仍然盘踞京城。“明天会不会消散,目前还无法下定论,但对明天的空气污染指数一定会产生影响。”

据悉,14日白天,内蒙古西部出现沙尘暴,甘肃民勤出现能见度仅300米的强沙尘暴。当天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地有7到7级风,局部地区达8级。北京目前处于西北气流控制,因而受到影响。

6、四川达州4名环保执法人员因监管不力被问责 

来源:新华网2009年03月1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8966086.html

  四川省达州市2家在自来水水源偷排污水的企业,被停产整改并处以共计10万元的罚款。同时达州市环保局对4名监管不力的环保执法人员,进行了停职、调离岗位等处理。13日,达州市环保局公开通报了此次事件。

  3月3日和8日,达州市自来水取水点的河水,先后两次突然泛白。达州市自来水公司对源水进行检测后发现,源水浊度和氨氮指标明显上升。情况发生后,达州市环保局、达州市通川区政府以及自来水公司立即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取水点上游进行拉网排查,在上游一二级保护区内找到了“绿峰”和“虹桥”两家石材厂。

  据调查,此次污染是绿峰石材厂、虹桥石材厂排放污水所致。绿峰石材厂经营者承认,该厂已生产多年,之前一直没做过“环评”,也无法提供排污许可证。去年11月,因排污问题,该厂就曾被通川区环保局处罚过。

13日,达州市环保局公开通报了对此次事件的处理情况,通川区政府向绿峰石材厂、虹桥石材厂分别送达整改通知书,责令其立即停产整改;通川区环保局对2家石材厂分别处以5万元罚款,并责成监管不力的该局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作出深刻检讨,东城环境监察中队中队长停职检查,东城环境监察中队另外2名环境执法人员调离工作岗位。(邓良奎、陈健)

7、从排污大省变为减污大省 辽宁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年03月1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8964174.html

  人民网沈阳3月15日电  (记者何勇)记者从辽宁省环保局获悉:经环保部核定,2008年辽宁省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其中,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58.39万吨和113万吨,分别比2007年下降6.97%和8.36%。辽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干流26个断面污染浓度同比下降50%以上。辽宁省环保局负责人说,这些变化标志着老工业基地辽宁实现了从排污大省到减污大省的转变。

  去年,辽宁省围绕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环保惠民行动”。从去年5月底起,全省417家造纸企业全部停产,其中269家造纸企业被关闭;在辽河干流和主要支流实施“披绿工程”,在河道内大面积种植蒲草,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辽宁省委组织部还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情况纳入到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当中。

8、国内水体最大砷污染始末:井水已成红色

来源:东方网2009年03月1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3-16/042015313827s.shtml

 污染事件发生后,安徽在亳州以上河道筑起5道这样的拦河坝拦截来自河南的污水。

  去年11月以来,一条本不出名的河流,却因一次国内最大的水体砷污染事件引起河南、安徽两省的“关注”,上榜国家环保部的“黑名单”。

  河南民权县大沙河上游一家化工厂去年使用含硫量高的劣质矿石,导致大量的砷随着废水直接流入大沙河中。一旦已经遭受严重砷污染的水进入下游居民厨房,后果将不堪设想。一次跨省界的“消砷行动”开始,下游筑坝堵水,上游狼狈“消毒”。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巩文信博士说:“如此大规模的砷污染水处理,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可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起床抽了5桶水,都是红色的”

  砷是一种在砒霜中含有的化学元素,人体摄入过量将造成砷中毒。世界卫生组织的数字称,全球有5000多万人面临砷中毒威胁,而中国是砷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最通俗的解释,所谓砷中毒就是剧毒砒霜中毒。砷侵入人体,导致皮肤角化、癌变和全身慢性中毒,最终死亡。

  “有一天早上,我起床压水(水井),水是红色的。”大沙河沿线居民李海生说,“一连抽了5桶水,都是红色的。显然被污染了。”

  这是2008年11月,李海河等大沙河两岸的七八十户人家接到通知:所有的鹅、鸭、鸳鸯等水禽全部要上交,做集体处理,不得食用。所幸,上万只家禽、数千头家畜抽检的结果是情况正常。

  商丘市大沙河两岸地域这时启动了紧急预案,实行对河水“五不准”措施,不准灌溉、不准饮用、不准捕捞、不准洗衣洗菜、不准放鸭养鱼。

  劣质矿石引发国内最重砷污染

  淮河水资源局沿着大沙河向上游追查砷污染的源头,最终在民权县成城化工有限公司的排污口找到了污染源。

  这是一家2008年初改制的公司,由河南省化肥总公司的原处长成京周接手。据查,去年7月以来,成城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违规采购含砷量高的硫砷铁矿代替硫铁矿,用于生产硫酸。成京周在被逮捕后称,成城公司自备污水处理工艺中没有砷处理一项,大量的砷和数百吨劣质矿石随着废水直接流入大沙河中。

  这场水污染事件致使河水污染砷浓度均值最高时超过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的百倍以上,河南、安徽两省交界处的居民,遭遇了迄今为止国内最大一次水体砷污染事件。

  安徽筑5座坝严防河南污水

  查明成城公司导致大沙河砷污染的原因后,河南省民权县政府向河南省环保局写了一份检讨书深刻反省。此时,安徽省亳州市又向商丘和民权发难,筑起大坝,严防污水下泄,水质一天不达标,一天不能放水。

  下游筑起的大坝憋住了上游民权的污水。“憋了一个多月啊,全县积累了40多万吨的污水。”黄文清刚接任民权县环保局长时,民权县就被扎住了口子,可是,每天1万多吨的生活污水必须要有出路。

  污染事件发生后,大沙河上的包公闸的闸门就关闭了。就在包公闸下游约1公里处的河道上,多了一道长约150米,有30孔塑料管道并排铺砌的水坝。2008年11月4日,环保部通报大沙河污染事件的第二天,这道大坝连夜筑起,而在此段河道以下至亳州之间,同样的拦河坝还有4座,安徽方面布置了大量人力,严防河南污水进入。

  “消砷行动”耗资上千万

  经过一段段处理后,经安徽方面派人监测合格后,沉重的闸门提起,一点点下泄,闸门再次关上,又引来一段河水后,进行重复的砷处理。就在这重复的动作进行了4个月后,超过1000万吨的砷污染污水得到了处理。“如此大规模的砷污染水处理,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巩文信说,“可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因为,国外像这么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是很少发生的。”

  成城公司的固体废物也必须得到处理。“要进行深挖坑掩埋。”几位中科院的博士指导民权县大沙河事件处理指挥部,在成城公司厂区里挖了巨大的池子,用水泥封砌。“固体废物达1万多吨。”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周边地下水造成污染。按照方案,全部的固体废物处理将在今年10月才能全部达标验收。

  成城公司只是一个向当地财政年贡献不过百万元的企业,但此次用于“消砷”的费用却远远高于此。“据说,全河的治理费用超过两千万元了。”商丘市环保局污染控制科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据南方都市报(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9、怎么“种树”才不至于浪费能量

来源:搜狐绿色 2009-03-12 冯永锋

http://fengyongfeng1108.blog.sohu.com/112134654.html

    如果我们用一个词去描绘社会上的种种“财富表相”,比如体力、智力、精力、财力、权力、活力、心力,估计你可以推选出许多种合意的词汇。

对我来说,我最合意的词汇是“能量”,因为从几年前起,我就在琢磨一种学问,我把它定义为社会能量学。我不知道此前有没有人这样笼聚过,我不管那么多,因为,我只能说我能说的话。

         

照片说明:在中国,有时候种树比砍树对生态的伤害还要大。

社会上各种能量现在都倾心于环境保护。原因大概是没有几个人能够容忍环境伤害后极不安全的生活。环境保护一直有一个非常便利或者说朴素的通道,就是“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如果套用我前面说的所谓的“社会能量学”,我们就会发现,几十年来,社会一直在凝聚一股能量,往种树的沟渠里流淌。政府在倡导,学者在呼吁,单位在组织,公众在等待组织,家庭在期望,每个人都在给自己鼓劲。你一年可以为保护环境什么事都不做,但至少,要种一次树。

  (小题) 是不是该取缔“绿化办”

    每个稍有规模的城市,都有一个横向的组织,多半落在林业部门里,这个部门叫“绿化办公室”。如果是种树意义在当地与“生态保护”关联得太明显的地方,比如兰州市,那么这个办公室就可能设在市政府,但绝大多数地方,绿化办与森林防火办一样,都是林业局的差事。

    从职业担当上来说,绿化祖国是林业局的任务,因此,国家在给林业局的经费中,实际上已经把“绿化”的费用给足了,如果绿化办继续再调度社会的资源来从事这些业务,等于是重复投资,是在浪费社会资源的同时,资助了林业系统的腐败。

    这也就是为什么城市里“业余植物大军”在春光明媚倾巢出动时,会发现林业系统的人积极配合,会发现坑已经挖好,树苗已经摆足,锹镐锄头都准备好,灌溉用水也已经抽到了坑中,参与植树的人,只需要交钱、摆一下姿势,就可以完成任务。因为林业系统的人心里很明白,社会植树大军的植树能力还比不上其毁树能力;年年的植树运动不过是对树苗和树坑的重复销售,虽然利润不高,但毕竟也算一次收成;因此,年年如此上演,也都愿意协助。

    因此,当社会上有人天真地去统计社会力量植树的规模时,总会惊讶会数字的失真。有人说这些数字是水份,其实不是,如果你明白这不过是一场有益于腐败的游戏的话,那么你就明白,数字从一开始就是虚构的。

    更可怕的虚构在于荒山,在于我们虚构人的成就。

    社会资源总是要浪费的,或者说,人的精力总是要消耗的;年年种树,虽然社会总的成本颇高,但分摊到各个单位,其实也就是那么几个钱,而单位又是拿组织员工春游的心理来应对这个活动的,因此,也都是预算内的投资;而参与的人,也都是拿全家野餐的心态来参加这个活动的,虽然出了点力,流了几滴汗,甚至对生态有过些许的憧憬,但整体来说,都没有动及他们利益的筋骨和灵魂,因此,参加这样的活动,还是合算的。确实,整体看来,每年的种树活动,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大家在浪费能量,却乐此不疲,却不以为然。

    因此,我们确实也没有必要去核查社会能量的浪费量,但我们要核实的是:自然能量的浪费量。

    保护生态最好的办法是相信自然力,因为大地上有无数的种籽,这些种籽在土壤里、在光热和水分的催促下,自然会生长和开放。如果你是带着恢复生态的心去“绿化”一片地方的时候,那么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什么也不做。不要去动土,不要去砍里面的小树,不要去除草,不要去控制害虫。自然生态系统只要是健全的,那么任何一个物种都不可能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互相之间在利用与反利用、合作与破坏之间,实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就是自然的魅力所在。

    而人类恰恰是干预自然平衡的某个单纯物种,即使你恢复自然之心不是出于任何的功利目的,那么你以为自然需要人力去帮助的想法,本身就充满了谬误,结果就是,你以这个极端谬误的基础去设计出来的一些“方程式”都是错误的,而为了解开这些方程式的所有成绩和喜悦,也都是站不住脚的。

    因此,我们可以漠视种树运动中对人的能量的浪费,但我们无法漠视对自然能量的浪费。

    绿化办存在的时间越长,自然能量和社会能量被双向浪费的悲剧就上演得越久。这种人去种树以恢复自然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单一树种被种到了需要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方,为了保证人类成果的成长,我们不停地砍除其他的物种,以保证我们种下的柏树、松树、杨树能够快快成长,成为生态保护的栋梁之材,可惜,我们越这么做,越适得其反。结果是,我们越用力地保护生态,生态越被我们破坏得不知所措。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保护环境,需要去掉机构里的绿化办,也需要去掉我们内心的绿化办。绿化不需要你来办,你只需要不去践踏就好。

  (小题)把能量用于抵抗开发者

    当前的中国,社会上充斥着无数的能量,大量的能量在乱流,在沉淀,在淤积,在生成。因此,环保组织、公益组织要做的工作,其实不是自己去生发出什么样的能量,而是采用合适的方式,对已经有的能量进行导流和组装。

    只需要做到这一点,环保组织就功德无量。只需要做这么一个业务,环保组织就能够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果因为不该种树的说法,而让社会“种树”能量或者生态保护能量闲置着,也是很可耻和不负责任的。社会能量是无边的大海,你激发的方法越得力,你能量的使用方式越得当,社会的功力就越深厚。社会就是这么一个奇特的地方,它的能量无穷无尽,每一次消耗的过程,都是能量成倍增长的过程。

    因此,我们不是反对一个行为,我们是提出另一个更加有效的行为来替代此前无益甚至有害的行为;然后,引导能量注入这个行为。

    在中国的大地上,大概有两个类型的自然,一个是已经明确要保护起来的自然界,一个是正在遭受破坏的自然界。因此,社会能量如果真的是有心思用于保护环境的,最需要做的事,就是聚集起来,去和破坏的力量抗衡。

    方法当然是很多了,能够让其不破坏当然最好;让其在破坏过程中把破坏因子减少到最低,也是可容忍的选择;而如果能够通过与破坏者的拉锯者,把破坏者拉入保护者的队伍中,不仅帮助破坏者改善了生产流程,让其挣钱过程洁净化,而且让破坏者把能量也汇流到保护者的行列中来,那该多好?

    在当前可做的事真的很多,一是资助那些志在于保护自然的人,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体,只要其目标是为了自然保护,其生命是在为自然保护而付出,那么不管其过程多么艰难,其方法多么值得商榷,大家都应当出力去帮助他们。缺少经费,那么你就支持些钱财;缺少智慧,那么你就贡献些智慧;缺少人员,那么你就贡献些人力,总之,只要你肯出力,这个社会哪都是需要你出力的地方;你需要考虑的,只是给谁出力的问题,如果像过去那样盲目地浪费,不如不出力;如果出的力对保护力量有所助益,那么就该持续地出力。

    其实自己也可以做很多事,比如自然研究和记录。中国是一个不热爱自然的群体,从古到今,没有人把这个国家的物种搞清楚,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周围的自然本底。你可以拿出一摞摞的专家成就摆在我面前,但是,你说服不了我:因为没有一个地方,有足够数量的人了解当地的自然情况。无论这个地方是自然保护区,还是学者云集的超级大城市。

    你还可以做一些事,比如自己去创建一些民间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领域,你往任何一个方向走都是空白点,因此,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能量,用到民间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和探索上。你的地块可以很小,比如可能只有几十平方米,也可以足够大,大到一天走不到尽头。中国有太多的地方需要保护起来,你有能力,就投身于此,而不要迷信于种树。

    保护的过程是消解内心开发冲动的过程,认识自然的过程也是消解内心对自然误解的过程。几十年来,我们种了太多不该种的树,无论这树是种在沙漠、草原还是南方的某座“荒山”,它们都是不该种的树。而如果你真的想种“树”,那么,你就得想一想,是让天然的树自由生长好,还是让树像被调到人生地不熟的士兵那样,呆呆地站在根本不适合它的生境里好。

    在这个世界上,抵抗伤害有两种方式,一是把所有的伤害力量都杀死——但这不可能;第二就是自身强大起来,不仅不为伤害力量所伤,而且有能力转化伤害力量——这是唯一能选择的办法。

  (小题)为什么要帮助张娇

    2008年4月份,北京延庆县一个“树保护主义者”进入了许多人的视野。从我参与到这个事件中起,就不停地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帮助这样的人?如果她是为了一己私利怎么办?(此前报道见这个链接http://fengyongfeng1108.blog.sohu.com/94983385.html)

    张娇当然犯了很多错误,这导致她将近2000万元像是打了水漂;她的“小学文化水平”也确实阻碍了她选择更好的方法;而她的固执也常常使她失去了多个合作的机会。

    但我觉得,至少有两个理由值得我们帮助,一是其保护一片天然林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她没学过什么恢复生态学方面的知识,但她凭直觉居然实践出了“近自然林业”的方法,这不能不让我们佩服。而她为了让自己承包的“保护地”不受到伤害,不惜与人发生冲突,某种程度上也值得我们尊敬。因此,如果我们夸口说自己是关注环境的人,那么,这样的人,不帮助和协作,还应当帮助谁?

    第二个理由是我们要允许一个人成长,张娇过去的失误当然是由她自己造成的,但社会的冷漠和敌意某种程度上也负有责任。2008年4月10到2009年2月3日,我写下这些文字之前,我确实感觉到她在变化。有时候,你觉得她变化得太慢,有时候,你觉得她为什么还那么死脑筋,有时候,你担心她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但是有时候你不得不欣喜:一个负着债务的人,仍旧没有放弃保护的理想;一个根本没见过电脑的人,已经能够非常笨拙地在网上与人聊天;一个本来只需要照顾自己的人,却能够从整个村庄的角度来考虑项目的问题。

    当我们怀疑别人的用心,或者蔑视别人的行为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成了保守者和迫害者。当我们以为自己有着丰富的保护经验,就可以轻视另一个拿生命和血汗去撞取经验的人的时候;当我们以为自己挂靠于一个“环保机构”从此就公正无私,而怀疑一个自发保护的个体人士有着“私心”的时候,也许我们配不上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是要有宽容之心,最需要的是合作、协助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环保本身也是一个天然林,有时候,我们也有把这片林子变成人工纯林的危险。

    从能量学上来分析,张娇其实并不欠缺能量,她过去只是用错了地方,或者施放的方法有改善的余地。但我们同时必须承认,她十多年的能量释放,也获得了一些成果,至少她保护的地方生态恢复得不错,原先濒临崩溃的生态系统正逐渐复原,原先干涸的泉水开始重新冒出。也就是说,即使我们认定她失误了,但她和她的小保护区,还是存在着巨大的能量。

    因此,协助她的思路,也就很简单了,一是想办法调理她的方案,摸索一个自然与社会、个体与群体都能够多赢的方案出来;二是接过一部分接力棒,与她一起把“小保护区”更好地、持续地保护起来。

    张娇曾经设计过“自然书院”的项目,现在又在设计“大自然家园协会”项目,其目标就是通过合作,来实现保护目标与保护者、社区与保护者、当地社区与北京的合作多赢。

    “大自然家园协会”第一级合作就是“个与群合”,把整个项目的落脚点放在村庄,改变过去不相信村庄、不相信“老农”的思路,在当地村庄成立一个有机农业协会,大家共同经营有机产品;第二个合作就是“群与群合”,也就是让当地社区与北京的一些社区联合起来,让其有机产品有销售出口;这不是过去简单的城市人到农村去租地,而是互相资助的方式,各自的优势能量都能够流给对方,这样共同激发出一个美好的生活状态,改变消费者与生产者互相猜疑的级态。第三个层次才是“人与天和”,合作首先让张娇的保护意志成了当地社区的保护意志,成了北京部分市民的保护意志,这样,不仅想保护的那一块会得到保护,村庄本身会在项目进程中也得到“保护”,城市参与市民的心灵也得到了“保护”。

    但张娇现在确实是困难的,要做这些对接工作,她需要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第一要给她提供学习的机会,第二,要发现她的长处,与她合作起来:比如,你想吃就近生产的有机产品,你就可以给她下订单,然后付一半的订金,让她可以先支撑生产。

    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种树:及时发现那些社会生长得能量充足的保护者,通过各种项目,让正向的力量强化起来、联合起来,整个社会机体就会越来越健康。这时候,你可能一棵树也没种,但你可能已经种下了最多的大树;你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却起到了非常强大的撞击作用——像中子弹里的那粒自由电子。(2009.2.1)

10、环保企业就差钱 环保企业贷款:怎一个难字了得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9年03月16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3/16/content_11019594.htm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融资难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事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环保企业而言,一直是发展过程中一道绕不过去的坎。缺乏了资金动力,环保企业的活力就很难被激活,进而导致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难以加速,这一直是我们关注关切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央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出台后,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直接投资的拉动效应、如何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加入到环保投资的行列等等一系列环保投融资问题,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产业趋势版也适时推出了题为“巨资注环保钱该怎么花”系列报道,从完善投入机制、吸纳民间资本、明确投资方向等多个角度对环保企业投融资问题进行了探讨。此次全国工商联关于建立环保企业贷款抵押担保机制、破解贷款难题的提案,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我们也想通过相关报道,激发各界更多地为环保企业投融资难题建言献策。

    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之下,“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成为本次“两会”的关注焦点。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适应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要求,都离不开大量资金。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其中,环保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也再一次被提及。

    全国工商联此次在《关于建立环保企业贷款抵押担保机制的提案》中指出,在中央4万亿扩大内需的投资计划中,安排了一定比例用于生态环境建设,旨在发挥财政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拉动社会资本投资环境建设。但是,环保企业在市场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如果不解决,不仅对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也会使国家财政投资的拉动效应大打折扣。

    这份提案是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根据2009年全国工商联政协提案准备会议的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及主要会员企业进行专题研究后组织撰写的。提案建议承办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环保企业贷款:怎一个难字了得?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高、周期短,难以适应城市公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收益低、周期长的特点;特许经营权抵押贷款无法顺利推行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政策研究部主任马辉在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公用事业资金的很大比例来源于国债资金,而从事公用事业的环保企业中,除了少数国有企业,其他大部分环保企业很难申请到国债,大多需要依靠银行贷款获取资金(详见本报1月19日六版)。

    全国工商联的这份提案指出,当前金融机构对环保企业的贷款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往往愿意投资给高回报的产业,而大多数环保企业还处于中小型规模,仅仅是保本微利运行。因此,银行一般都不愿意提供贷款。同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高、周期短,也难以适应城市公用环境基础设施收益低、周期长的特点。

    另一方面,银行对贷款抵押品的条件苛刻。基础设施领域所形成的资产形态更多地表现为划拨土地、无房产证的泵房、设备间、设备资产、管网资产等,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条件。而特许经营权抵押贷款在目前的商业银行体制下又不能顺利推行。当前,不少省市甚至明文规定特许经营者不得以转让、出租、质押等方式处分特许经营权。

    提案认为,目前的担保体系不健全也对环保企业获得贷款产生了影响。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额一般较大,地方难以找到合适的企业担保或者企业不愿为其提供担保。地方财政担保又与我国现行《担保法》规定的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的条款相违背。此外,我国还有不少地方尚未建立政府担保体系,使得银行难以为民营环保企业办理贷款。

  应为企业创造更好的信贷环境

    落实环保项目融资的资本金制度,以吸引银行信贷资金投向环保项目

    提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利用银行信贷为城市公用环境设施建设融资,尤其是在资产抵押、担保等方面为企业创造更好的信贷环境。

    提案认为,国家应鼓励各类银行向环保企业提供贷款,可以结合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推行项目业主制和项目经营权转让制的基础上,落实环保项目融资的资本金制度,以吸引银行信贷资金投向环保项目,也可以将更多的环保项目纳入国家开发银行的城市综合开发贷款项目。

    提案建议,应加大银行对环境项目信贷资金的投放。而广东省东莞市的政银合作模式就是一个范例。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省东莞市的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去年年底,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分别与东莞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对此,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冷晓明说:“金融支持将使东莞的发展如虎添翼,同样也将为银行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

    根据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与东莞市签订的协议,将在3年内向东莞市的交通、市政、环保、中小企业等提供600亿元的信贷支持。而根据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东莞市政府签署的《全面金融服务合作协议》,在未来3年内,中国银行将向东莞市政府提供合计总金额为500亿元的资金安排,具体涉及东莞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双转移项目、自主创新项目、节能减排和高新技术产业、环境保护项目、中小企业、房地产等领域。

  能否实施特许经营权抵押贷款

    可扩大贷款抵押品的范围,江西等地都有很好的探索

    提案建议,要积极探索适应环保企业的多形式贷款抵押方式。在规范环保企业财务制度的基础上,提案建议扩大贷款抵押品的范围,允许划拨土地及地上的建筑物、地面和地下管网、设备设施抵押融资,并适度提高现有资产抵押率。

    据了解,2002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中鼓励城市政府用污水、垃圾处理费收费质押贷款,不少省市也已制定相应的政策,可进一步推行。此外,还可放宽企业股权质押、知识产权权利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等政策。

    近期,江西省将县(市)污水处理厂的特许经营权统一质押给省资产集团公司,向银行贷款融资,并实行集中建设、建成出让、统一还贷,使得向来慎贷、惜贷的金融机构趋之若鹜。提案认为,允许特许经营权抵押贷款,是解决县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难题的有益探索,也为其他类似项目的融资树立了范例。福建省也出台政策允许投资企业用特许经营权向金融机构质押贷款,用于污水、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

  怎样鼓励担保机构支持环保企业

    鼓励各级担保机构优先支持环保企业发展,优先为环保企业提供便捷快速的贷款担保服务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地方人民政府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增加对信用担保公司的支持,要求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在内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

    目前,有些城市已经有了一些民间投资组建的商业性担保公司。提案建议,政府应在大力支持的同时,鼓励各级担保机构优先支持环保企业发展,优先为环保企业提供便捷快速的贷款担保服务。比如,对环保节能类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可给予担保费收入一定比例的奖励。政府应支持和引导担保机构简化贷款担保手续,尽量缩短办理时间。对环保企业,要在担保审批、信用额度、担保种类等方面提供方便和优惠,并合理确定并适当降低对环保企业的贷款担保收费标准。

提案还建议,我国可借鉴日本、德国等国经验,成立专门为环保企业融资服务的信用担保基金和担保公司。担保公司由国家每年从财政中拿出资金,或者将收取的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资金、排污费等作为引导基金注入。(记者 刘秀凤)

11、太湖难治罪魁是化肥 今夏或再受蓝藻袭击

来源:《北京青年报》2009年03月1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8970027.html

  “中国的化肥施用量一直很高,但其中真正能被农作物吸收的仅三成左右,也就意味着近七成的化肥被雨水、溪水冲刷进入河流湖泊里,成为蓝藻生长所需的养分。”

  根据绿色和平预测,在即将到来的夏天,太湖将再次受到蓝藻的袭击

  “如果不改变严重依赖化肥的状况,今年太湖恐怕还会遭受蓝藻的侵袭。”刚从太湖调查回来的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潘文婧说。

  2007年夏天,发生在无锡市的“饮用水危机”,现在仍是很多无锡人心头生动的记忆。流入太湖的大量污染物(氮、磷等)造成了蓝藻严重暴发,使无锡人的水龙头中流出带着强烈恶臭的“饮用水”。在蓝藻暴发后的三个月时间里,苏州、无锡、常州环绕太湖的上千家化工厂被强制关停。接着,在2007年秋季,江苏省政府投入20亿元人民币治理太湖。整个2008年,人们都在期待太湖水变清、湖变美。

  潘文婧和她的同事们从2008年的3月到11月间,先后7次来到太湖边做水样检测,期待能够见证太湖水污染状况逐渐好转的过程,但是令人心痛的是,他们取得的25批次水样品中有20批次的总氮和总磷含量很高。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这些水样污染指标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劣五类水标准,已经丧失了作为水的使用功能,不仅不能饮用,而且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

  根据绿色和平的取样,流入太湖的水依然是污水,会不断加重太湖中累积的污染。几乎能预见,在即将到来的夏天,太湖将再次受到蓝藻的袭击。

  专家发现,农业污染是造成太湖富营养化、蓝藻频发的原因之一

  太湖周围的化工厂已经关停,太湖水为何仍然污染超标呢?最根本的污染源又来自哪里呢?

  在检测的水样中,有14批次样品中硝态氮的浓度超过了1mg/L,其中7批次超过2mg/L。国家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泽江告诉《北京科技报》,这说明有大量的氮来自化肥流失,农业污染是造成太湖富营养化、蓝藻频发的原因之一。

  相比各大工厂源源不断地向河流、湖泊中排放污水,化学农业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则是造成湖泊污染的“隐形杀手”。而实际上,看不见明显源头的农业污染也是让蓝藻疯狂滋生的一大罪魁祸首。中国的化肥施用量一直很高,但其中真正能被农作物吸收的仅三成左右,也就意味着近七成的化肥被雨水、溪水冲刷进入河流湖泊里,成为蓝藻生长所需的养分。在水温合适的情况下,蓝藻危机就会暴发。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占生告诉《北京科技报》,一般水系污染的来源有点有面,化工厂、造纸厂都是点污染,而养殖业、耕作业则是面污染。点污染很容易治理,只要关闭化工厂和造纸厂,就能把污染截住。但是农业污染由于面积广阔,污染物排放渠道不固定,所以很难治理,尤其是雨季,农田中有一半的化肥都会被雨水冲到附近的河湖中。

  为了解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地表水氮、磷污染状况,潘文婧和她的同事们选择了太湖边上的两条河流采样,这两条河都流经化学农业模式下的农田,并直接汇入太湖。只要是施用化肥量较大的月份,采样的水污染就比较严重。比如,2008年3月12日,4个采样地的样品均超过国家规定的5类水标准两倍以上。而当地农民说,这一时期正是给苗施肥的时间,平均每亩要施用12至15公斤的尿素,有时还会施用磷肥。

  潘文婧告诉《北京科技报》,太湖周边地区跟10年前相比,化肥的用量翻了一番。在1995年至2005年的十年间,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持续增加。在全国,化肥产量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截至2008年9月,全国农用化肥产量比2007年同期增长5%。与此同时,中国的化肥进口量也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2005年、2006年的农用化肥进口量一直是出口量的两倍。

  尽管一些地方已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

  化肥的大量施用导致2008年,不仅太湖蓝藻再次暴发,更有一些水域首次暴发类似的事件: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内蒙古乌梁素海,在7月暴发严重的黄藻危机。之前已有科学研究证明河套平原灌区农田中流失的大量化肥通过排干渠系统汇入乌梁素海,是造成乌梁素海严重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而严重的富营养化又最终导致黄藻大暴发。10月中旬,昆明松花坝水源区的一条支流出现蓝藻暴发,原因也是周边农田的化肥流失造成的水体污染。

  其实,这一现象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存在。美国的墨西哥湾受富营养化作用形成的死海区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9500平方公里,发展到2007年的22000平方公里。在死海区,珊瑚礁被破坏、海草和海藻消失、鱼类贝类死亡。经研究发现,其中67%的氮都来自密西西比河沿岸辽阔的农业耕种区。

  有科学家估算,用于墨西哥西部雅基河谷的化肥中的氮,有将近75%流失进入大气并流入地表水。年复一年后,估计有22000吨的氮被冲入加利福尼亚湾。2006年5月,加利福尼亚湾就暴发了黄藻危机,造成大量鱼类死亡。

  在我国,问题也远不止出现在太湖。现今,中国有超过85%的湖泊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在532条主要河流中,82%的河流被过量的氮污染。2007年,82起赤潮发生在中国海域,覆盖了11610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国长江和珠江的入海口已出现了两个新的死海区。也就是说,这两条江的入海口附近水域里,由于水中氧气耗竭,已经没有任何鱼、虾、蟹的踪影,到处是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在湖泊中,太湖、巢湖和滇池受富营养化作用的破坏最严重,是我国三大重度污染湖泊。这三个湖泊也是深受蓝藻痼疾缠身的三大重要湖泊。

  尽管一些地方已经认识到化肥农业对水系的污染,也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扭转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潘文婧认为,要从根源上解决水系污染问题,就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工合成化肥、农药的依赖,提倡农业有机物质的循环利用,如建设沼气池,将牲畜粪便和秸秆等用作有机肥,并应加强生态农业的培训,大力推广生态农业耕种技术。(文 魏刚)

12、钱正英院士:水环境退化 中国水利最大危机

来源:《科学时报》2009年03月1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8965473.html

  “水利工作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从以开发水资源为重点转变为以管理水资源为重点,进入一个加强水资源管理、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的新时期。”日前,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在中国水科院作题为《转变发展方式——中国水利的战略选择》的报告时作出上述表示。她认为,当前中国水利面临的真正危机是水质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水环境退化。今后,必须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保护和防治水环境退化为目标,从传统的以供水管理为主转向以需水管理为基础,将水利工作提升到新水平。

  此前,钱正英在《从供水管理到需水管理》一文(见本报2月23日A1版)中已就这一观点作了一定的表述。在当天的报告中,她又作了进一步补充。

  她指出,一般认为,中国水利面临的问题是:水多、水少、水脏。而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水利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水多和水少,而是水质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水环境退化的趋势。

  水多,指的是洪水问题。钱正英认为,应当实行战略转变,从以建设防洪工程体系为主的战略转到: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建成全面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在遭遇特大洪水时,有计划地开放蓄洪和行洪区,达到人与洪水协调共处。钱正英指出,当前要防止的是:误以为防洪就是无限制地修建和加高堤防,盲目地进行防洪建设。如在一些山丘区的中小河流,盲目开发行洪河滩,修建堤防,进行城市建设;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沿岸城区,盲目加高堤防。这些都将缩小河流必需的行洪断面,河流洪水位将随着堤防的延长和加高而不断抬高,反而增加决堤的风险和灾害。在当前扩大内需而进行的水利建设中,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对于水少的问题,钱正英认为,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在世界上属于中等水平,是可以支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

  我国水环境退化的主要表现为:不少地方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下降、河湖干涸、湿地消失。如果不及时扭转,将威胁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利界对此虽已开始重视并采取措施,但还没有达到高度的共识和重视。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钱正英提出以下建议:整个水利工作都应贯彻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精神,将水资源投资的重点转向节水、防污和环保。对各地的水利投资,要改变“中央投资用于开源,地方投资用于节水”的做法。

此外,还应积极、有步骤地推行水价改革。西方国家把推行水价改革作为加强需水管理的首要措施;在中国,实践证明,推行水价改革也是促进节水的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措施。当前,许多城市的自来水管网漏损水量达到15%甚至20%以上,污水处理厂绝大部分不能正常运行,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浪费严重,主要原因就是水价太低。(计红梅)

13、鱼吃蓝藻人吃鱼,何不人来“吃”蓝藻?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9年03月16日梁江涛

http://env.people.com.cn/GB/8965920.html

  6日,太湖流域规模最大的一次民间放鱼活动率先在沿湖的浙江湖州市启动。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小林表示,6日至7日,江浙两省四个城市的市民将相继投放价值约100万元的花白鲢等鱼苗,以吞食蓝藻。(3月9日新京报)

  花白鲢真是好样的!它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充当了生物防治污染的好帮手。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污染增多,太湖变成了一个公共“污水盆”,近年来频现蓝藻大面积暴发。 放流花白鲢能起到较好的湖水自我修复作用,从放养到捕捞,每只花白鲢可增重约1.5公斤,整个生长过程能吞食蓝藻约50公斤。

  花白鲢也是壮烈的。他为人类吞食了大量的蓝藻,却最终还要被人类作为盘中餐。不过,比壮烈更值得关注的是,花白鲢吃下去的蓝藻是否全部都消化吸收和分解掉了,如果一些企业排污的化学物质和其他污染物质还有少部分残留在花白鲢的体内,那么,人吃了鱼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如果解决了一时蓝藻的污染问题,却又引发出水产品作为食品的安全问题来怎么办?

  鱼吃蓝藻人吃鱼,何不人“吃”蓝藻,寻求治理和堵源之策?鱼吃蓝藻只是生物防治的一个选项,而非有了鱼吃蓝藻,就天下大吉了。据去年10月08日的扬子晚报载,江苏省环保厅公布的去年1-9月份太湖流域水质状况监测数据显示,太湖水污染治理已经给太湖水质带来好转,几项污染物指数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太湖蓝藻暴发频次更比去年下降近二成。去年10月份,《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公布。这是目前中国地方政府颁布的最严厉的环保法律,目的就在于保护太湖水环境。不过,人“吃”蓝藻仅有阶段性水质好转和最严厉的法规还远远不够。

越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越要在节能减排中实施“绿色GDP”,对治污不力的官员进行问责。要以壮士断臂的勇气来执法,治污,牙一咬,脚一跺,对那些影响水源的污染企业关它没商量。而且政府要舍得掏钱综合治污,实施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等生态工程,与此同时还需相关方的政府与社会密切协作,才能还太湖以江南水美的容颜。而那种撑死花白鲢,出了污染事件再来问责的风暴和权宜之计只能是“事后诸葛亮”之举。

14、食品安全“亡羊补牢” 能吃的安心吗?

来源:新华网2009年03月1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8970025.html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李雪梅)当今,各色食品令人眼花缭乱,毫不夸张地说“只有你不想吃的,没有你吃不到的”。然而,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却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面对美味诱惑手足无措。他们烦恼的并非是“该吃什么”,而是“能吃什么”。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批评,矛头多半指向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但食品安全保障这根链条还存在着政府、监督机构、消费者,以及媒体等诸多环节,没有各环节的各司其责,食品安全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无疑,作为食品安全保障链的第一环节,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对食品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应成为企业的自觉意识,而不是为应付检查的被动行为。确保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生存底线。对此,企业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美国花生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该公司在明知其生产的花生酱和花生糊受到沙门氏菌污染,却仍将产品分销给众多食品加工企业的做法,不仅为其破产埋下了种子,更严重打击了全美国的花生加工行业。

  值得强调的是,食品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特别是大规模企业的生产环节多,难免会出现食品安全漏洞,但问题出现后的“亡羊补牢”,即在第一时间主动召回产品,不仅是企业的另一重要责任,也是企业以“小失”赢“大得”的明智之举。对此,企业万不能心存侥幸,唯利是图,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结果只能是害人又害己。

  有人将食品安全领域的较量戏称为“猫鼠大战”,“鼠”自然是暗喻食品生产企业,而这最重要的一群“猫”就是政府食品安全政策制订机构和监管机构。当然,通过制定严密的政策、法规、制度和建立“无缝隙”的监管网络治“鼠”,是这些部门的主要职责,但勤于自检,在食品安全治理不力的阵痛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确保其有效实施,对上述机构来说也是责无旁贷。

  随着食品流通日趋国际化,食品安全问题也突破了国界。英国的疯牛病、爱尔兰等国的口蹄疫、比利时的二恶英污染饲料等一系列事件曾在欧洲,甚至全世界引发“涟漪”效应。如何放开视野,加强国际合作,尽可能减少食品安全隐患对本国消费者的威胁,是各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的新责任。

  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一向被视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也肩负着捍卫自身利益的责任。他们一方面要不断扩充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敢于利用法律武器,使侵害消费者的行为受到严惩。

  此外,媒体以及民间团体同样也对食品安全负有督促和提醒的责任。监管机构、企业与媒体、消费者保护组织等民间团体的“辩论”,不仅向广大消费者普及了食品安全知识,而且促进了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有利于逐步形成食品安全体系各利益方的良性互动。

百密一疏,再严密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也无法彻底杜绝食品安全问题,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只是搭建了一个框架,各方的责任才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核心,只有恪守这一核心,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让人“吃得放心”。

15、环保时评:做做环保"恶人"何妨? 

来源:东方网 2009年03月16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3/16/content_11020955.htm

    3月11日,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吴晓青等就“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任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吴晓青表示,涉及不能审批的和严格控制的项目,以及“两高一资”产能过剩的项目绝对不能审批,这是一条红线,不能碰,更不能越线。“我们宁可现在做恶人,也不能做历史的罪人。”(3月12日新华网)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发展思路,国家投资4万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那么,在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当中,必会出现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趁机而上。如何在确保扩大内需的前提下,考虑当前、立足长远,严把环保关,对环保部门显然是一种挑战和考量。

    对此,环保部负责人“宁做恶人,也不做历史罪人”的表态,就是对项目建设中重视环保的一种明确态度,是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使立项更加科学,发挥更好的作用的应有之义。这种“恶”就是对工作负责,对科学发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不能含糊。

    从报道中了解到,自中央出台关于扩内需促增长政策以来,至今环保部已受理环评申请195个,同期批复了246个,涉及的项目总投资是9700多亿。但对存在环境隐患的总投资的1040亿的14个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造纸等项目实行了暂缓审批或者是不予审批。这些项目有的符合产业政策但对环境的影响论证不清,譬如石化项目对水资源影响论证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论证;而钢铁项目因钢铁总量国家要控制,上新的项目必须先核实老的、旧的项目。

    无疑,环保部的这一严格把关,就是保证“发展讲科学,投资讲效益,运行讲质量”的具体表现。扩大内需,并非是一哄而上、盲目投资,更不是干“吃子孙粮、断子孙路”的傻事,而是要在坚持科学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对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项目,一定要有铁面无私的“恶”气,不能上的坚决不能上,该缓建的要坚决缓建,实现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在环保问题上,环保部门不能当“善人”,也不能当“和事佬”,而是要有敢于当“恶人”的勇气与决心。只有“恶”出了青山、绿水、蓝天,“恶”出了经济运行质量,这就是最大的政绩,这就是最大程度地维护了民利。(作者:陆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