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3
三月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NGO动态:
1、“人与草原”音乐会
两会专递:
2、人民网: 环保部:"两高一资"是条高压线 不能碰更不能越线
3、财经网: 政协委员关于淮河水污染防治的提案
4、新华网: 江苏吕振霖代表:立法保护湖泊生态
环境资讯:
5、中国新闻网: 环保部官员回应“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问题争议”
6、中国新闻网: 张力军: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可期
7、中国新闻网: 环保部:中央财政拨付34亿支付环保部门能力建设
8、人民网环保频道: 2009环境绿皮书:节能减排必须警惕数字造假
地方信息:
9、中国水利网站: 陕西开展“绿动渭河——保护母亲河”活动
10、石家庄日报: 石家庄:19家企业超标排放污水
人物访谈:
11、人民网: 人大代表关注水问题 莫让水危机减缓“中国速度”
12、长沙晚报: 湖南代表委员呼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深度报道:
13、中国环境报: 环境应急,我们准备好了吗?
14、新京报: 环保部副部长谈环保审批:宁做恶人不做罪人
环境时评:
15、中国环境报: 明智的选择 三江源不考核GDP的启示
16、中国环境报: 严控“黑色GDP” 官员政绩考核需过绿色关
17、中国环境报: 对高增长要保持几分清醒
18、新华网: 植树造林 别成植“数”造“零”
1、“人与草原”音乐会
——倾听牧人与草原的声音
辽阔的内蒙大草原,有着美丽壮观的自然风光,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游牧文明,培育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与文化。然而,曾几何时,我们对于草原的认识,已经从最初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转到了沙尘暴、草原退化、生态破坏的沉重上来。广袤富饶的草原受到破坏,勤劳豪放的牧民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绚烂多彩的蒙古文化也在日渐离我们远去……
为了令更多的人了解草原、认识草原、关注草原,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人与草原网络”项目将主办一场名为“人与草原”的公益音乐会,把来自草原的原生态音乐搬上北京的音乐厅。听众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蒙古族音乐,并了解内蒙草原过去、现在发生的故事。
这场“草原音乐会”汇集了众多蒙古族著名音乐人及本土的民间艺术家,有实力派的布仁巴雅尔、额尔古纳乐队、黑骏马乐队,也有歌坛童星敖斯卡乐可爱组合、娜仁其木格、娜木汗……阿拉善著名的长调歌手莫尔根将与母亲和妹妹共同登台演出,演唱牧人们口口相传的阿拉善长调民歌。同时,还将邀请正蓝旗察哈尔民间音乐家、兴安盟好来宝表演者昭日格图,以及内蒙古大学校园组合祖鲁乐团等民间艺术家演出。此外,长期关注草原的草原知青乐团——草原恋合唱团也将助阵参演。观众将领略到蒙古族长调民歌、短调民歌、说唱、呼麦、马头琴演奏等多种蒙古族特色音乐。
在展示蒙古族原生艺术的同时,音乐会将带观众一同领略草原的美丽,感受现实的变迁,聆听草原上牧人们的故事。音乐会分为三个篇章:1)美丽的草原,展示草原的原始风貌和传统生活。2)远去的神话,诉说草原的种种变迁中的种种焦虑和哀伤。3)守望明天,讲述人们对未来的思考和寻求出路的努力。三个音乐篇章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向听众展现草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演出时间:2009年3月29日 19:00~21:00
演出地点:北京航天部二院 剧场
票价:60-100元/张(成人)
40元/张(学生)
订票/购票联系人:巴图
电话:010-62352630-104 (工作日9:30~18:00)
E-mail:batu@brooks.ngo.cn
本场音乐会将面向社会发售1200张票。同时,也接受企业团购,作为对音乐会的资金支持。
因为了解,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关注;因为关注,所以行动;因为行动,所以才会有改变。谨以这场音乐会呼唤对草原生态的守护和对牧民的关注。
2、机构介绍
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http://www.brooks.ngo.cn )成立于2003年6月,是一家民间非营利教育机构,旨在搭建理论研讨、教育实践和公益行动平台,丰富乡村教育资源,保护地方及民族文化多样性,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优先关注公民教育、乡村教育和自然教育。主要项目有“天下讲坛”、“天行健大学生营”、“乡土教材开发与推广”、“乡村图书馆”、“志愿者藏区支教行动”、“追踪迁徙的鹤”、“草原保护网络”。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我们知道什么是雄强有力的,但却安守雌伏柔弱。天下溪愿踏实无争、默默工作,像小溪般于无声中滋养大地…
“人与草原网络”是天下溪由福特基金会支持的项目,旨在“关注牧民生计,守护生态屏障”,推动学者、政府等各界人士对于草原问题的关注、研究与政策完善,关注牧民的生计改善和草原的生态修复,传达草原的声音。主要活动有:“草原沙龙”、“草原游学”、“‘人与草原’高校选修课”、“’草原保护与牧区发展’研究生论坛”、“草原音乐会”、“信息中心和网站”。如果您心中有着对草原天苍苍野茫茫的渴望,就来加入我们的网络,和我们一起唱这首出塞曲。
主办单位: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人与草原网络”
支持单位:福特基金会
合作单位:北京星美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2、环保部:"两高一资"是条高压线 不能碰更不能越线
来源:人民网2009年03月1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3/11/content_10991340.htm
张力军:中央财政拨付34亿元支付环保部门能力建设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说,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公布了2008年全国COD比2007年排放量下降了4.4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5.95%,这是自2007年污染物总量开始实现双下降之后的又一个好的成绩。取得这样的成绩可以归结为五大原因。其中,支持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陆续到位,绿色的信贷和绿色证券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同时,中央财政还专门拨付了34亿元的资金来支付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
张力军:地方不能再搞“两高一资”项目
党中央、国务院在研究出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九个字的时候,态度是非常明朗的,要求一是不可以再搞“两高一资”的项目,在保增长的同时,地方也不能够再搞“两高一资”这样的项目,这是一点,非常明确。
中央陆续研究制定十个行业的调整振兴计划,其中充分体现了“调结构”,调结构就是要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艺。这种淘汰是符合我们环境保护要求的,而且中央把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看作是调结构的机遇,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机遇。
无论是党中央还是国务院,在谈到经济增长的时候都有一条明确的要求,就是节能减排毫不动摇,必须完成。所以,从中央到各省的态度,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是有机遇的,是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法规会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
张力军:大气污染要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污染防治
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上不断加大力度,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根据法律规定,大气污染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污染防治。
北京市的空气污染据一些科学家的分析,当地要占70%,通过大气环流输送进来的占30%,所以,必须要实行区域联防。根据中国大气的情况、大气环境质量的状况,城市污染的重点区域还是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块地方,环境部正在和这三个地方的省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进行协调,准备编制区域的污染防治规划,由环境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来实施,这是关于大气环境问题。
张力军:考核河流水质要求 未达标准流域的建设不予审批
将在五方面加大对水污染的治理:第一,要进行源头控制,不符合规划要求、不符合环境质量要求、不符合总量控制要求的企业,不能再建。第二,要推动重点流域规划的实施,重点是要建设一批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并且要对河流实行综合治理。第三,要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第四,要保障饮水安全。第五,要加大考核力度,重点是中央要加大对省的考核力度,省要加大对各市县的考核力度。
环保部和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已经协商,最近将出台一个对省界河流断面的考核办法,这个办法将明确每个省的河流出境断面的水质要求,达不到要求的要停止对这个地区、这一流域的建设项目审批。通过以上办法来解决水污染的问题。关于土壤的问题,我们正在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相信不久将会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出来以后,包括我们的措施,将一并对外发布。
张力军:可以考虑把湘江列为国家重点治理流域
湘江是长江的一条重要支流,湘江的环境安全直接关系到长江的环境安全。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对湘江的治理非常关注和重视。现在正在研究治理规划。这个规划研究确定之后,可以考虑把湘江列为国家的又一个重点治理流域。
11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任务”专题采访,邀请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在大会新闻中心接受中外记者采访。这是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回答记者提问。
吴晓青:提高审批效率 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从严把关
截止到2月底,环保部共受理了环评申请195个,同期批复了246个,涉及到的项目总投资是9700多亿,其中涉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53个,总投资2800多亿。
吴晓青指出,环保部针对铁路建设投资加快的新情况,主动与铁道部进行沟通,探索建立现场评估联合审查的机制,加快项目的审批速度。在提高审批效率的同时,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从严把关,对存在环境隐患的总投资的1040亿的14个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造纸等项目实行了暂缓审批或者是不予批复。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吴晓青:严格兑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七项承诺
在保增长、扩大内需的同时,环保部门能够保证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这确实是环保部门现在考虑的重中之重的一个问题。对此,环保部严格兑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七项承诺:即坚持有保有压,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建设项目设置“防火墙”,归纳起来是“四个不批、三个严格”。
“四个不批”,即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一律不批;环境污染重,产品质量低,能耗、物耗消耗高,特别是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的项目一律不批;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要求的,尽管是好项目,但是当地的环境质量已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要求的,已经没有总量指标了,也一律不批;建设项目如果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项目一律不批。
“三个严格”,即严格限制涉及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项目严格限制;严格控制高耗能,就是产业开发中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量大,严格限制审批,并且要坚决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所谓技术改造、拉动内需为名义上项目;第三个“严格”,严格按照总量控制的要求,把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区域、行业、企业发展的约束条件。同时,不仅中央这样做,要求地方也要这样做。把涉及到不能审批的和严格控制的项目,以及“两高一资”产能过剩的项目,看成是一条红线,或者是一条高压线,不能碰,更不能越线。我们在开会的时候专门强调,宁可现在做恶人,也不能做历史的罪人,一定要严格把关。
3、政协委员关于淮河水污染防治的提案
来源:财经网 2009-03-12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787041236822646_1.shtml
经过多年努力,淮河水污染防治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国务院确定的目标还有差距。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淮河干流总体为轻度污染,水质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淮河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水质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淮河水污染防治工作仍任重道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质未达标,严重污染事故仍有发生
淮委水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流域47个主要跨省河流省界断面中Ⅲ类水的比例占21.3%、Ⅳ类水占23.4%、Ⅴ类水占14.9%、劣Ⅴ类水占40.4%;2007年监测的153个重点水功能区中仅有33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达标率为21.6%。由此可见,淮河水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甚至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2008年11月3日,因河南商丘市民权县一企业超标排放含砷废水,造成大沙河下游的亳州小洪河受到严重污染,300万吨含砷超标河水随时可能下泄。淮河治污时至今日,这样的严重污染事故依然发生,令人震惊。
2、入河排污量削减难度大
资料显示:2007年淮河流域污水入河排放量为44.47亿吨,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入河排放量分别为73.35万吨和7.97万吨,分别超过总量控制目标0.92倍和2.00倍。但由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大多建成运行,下一步COD等污染源削减难度会更大。
3、生态用水被挤占,进一步加剧水污染
长期以来,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工程的调度中对生态用水重视不够,河道断流、湿地萎缩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淮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淮河流域最小生态需水量112亿立方米,现在被挤占约20亿立方米。水量的减少导致水体纳污能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污染。
二、加强淮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1、完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法规,依法治污
以安徽为例,《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93年9月颁布实施以来,为依法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淮河流域十几年来各方面情况变化很大,而且《条例》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之间还有不协调之处,难于充分发挥作用。国家关于环保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出台、节能减排政策等,老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因此,建议国家尽快充实修订《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依法治污。国家要从法律上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解决好"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制。
2、致力于工业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淮委水保局对入河排污口多年监测结果表明,2004至2007年,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达标排放率只有60%。工业污染问题还很严重。
解决工业污染问题,一要严格执法,加大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检查,将企业的排污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对于超标排污企业一律实施停产整顿,对违反产业政策的企业一律关闭。二要下决心对淮河流域目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淮河流域是一个农业地区,围绕着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的工业较为发达,而这些行业恰恰是高耗水、重污染行业,如化肥厂、造纸厂、味精厂、酒厂等。这样的产业结构与水资源短缺的条件极不匹配,造成了目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恶性循环局面。因此,要调整目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建议国家制定淮河流域限制性的产业名录,并从政策、资金上引导和扶持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污染控制在源头。
城镇污水处理建设步伐也要加快,目前淮河流域除了安徽外,县县都建成了污水集中处理厂,污水处理率平均超过60%。但是从解决淮河流域水污染需要考虑,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要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完善管网建设,合理制定和严格执行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和政策,提高运行负荷和处理效率,同时要增加污水处理厂脱磷脱氮处理装置。
3、制定更严格污水排放标准,推动污水深度处理
目前,淮河流域每年入河污废水排放量为44亿m3,COD平均排放浓度为165mg/L。要实现2010年COD入河排放量46.6万吨的控制目标,COD平均排放浓度要控制在105mg/L左右;2020年实现水功能区COD 38.2万吨的限制排污总量控制目标,COD平均排放浓度要控制在87mg/L左右。
目前,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不适应淮河流域治污要求,建议根据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承载能力弱的特点,组织制定更为严格的淮河流域污水排放标准,以推动污水深度处理。
4、强化省界水质目标考核,建立补偿机制
淮河流域跨省河流较多,省际水污染纠纷频发。由于目前跨省水污染赔偿机制不健全,制约了治理污染的积极性。要改变"上游发展GDP,下游承担COD"局面,必须建立省界水环境质量考核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要按照水功能区划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省界水质目标;加强省界断面水质监测装置的建设,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制定上游省份出境水质超标污染补偿标准,上游省份出境水质超过目标的,要承担法律责任,并按照超标程度和补偿标准给予下游相应的污染补偿。
5、团结治污,发挥各部门积极性
淮河治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污染源治理、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面污染源的控制等等。环保、水利及其他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法规赋予的职责,相互支持和配合,进一步把淮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做细做实。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
4、江苏吕振霖代表:立法保护湖泊生态
来源:新华网 2009年3月12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3340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孙彬、季明)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说,要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湖泊保护法”,并组织实施对重点湖泊的规划保护工作。
“无论是从节约资源还是从保护环境来看,加强湖泊资源的管理与保护都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吕振霖代表说,湖泊是防洪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载体,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和基本环境。由于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在开发利用湖泊资源的过程中存在违背湖泊自身规律的行为,导致湖泊生态环境日趋退化,严重影响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甚至威胁到防洪安全和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他说,目前我国湖泊水域面积日趋减少,不仅导致一些地区大雨大灾、小雨小灾,还使湖泊外部水系环境严重退化,湖泊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此外,湖泊多头管理的体制矛盾日趋突出,导致对湖泊资源的过度开发、无序管理,加剧了对湖泊资源和环境的人为破坏。
吕振霖代表建议,在实行对湖泊资源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的同时,要明确对湖泊经营性开发必须服从于公益性保护的目的。同时,要理顺湖泊的管理体制和建立湖泊的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保障湖泊生态安全。
5、环保部官员回应“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问题争议”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03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8950646.html
中新网3月11日电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司长祝兴祥今日在记者会上指出,关于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的问题,环境保护部作出三点说明。
针对有记者问“关于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的垃圾填埋厂,当地居民害怕那里要建造垃圾焚烧厂,会不会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污染那里环境”?
祝兴祥回答说,第一,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应该进一步论证,首先是北京市环保局1995年审批了该项目依托的垃圾填埋厂的环评,并明确提出了填埋厂外界500米左右不应该新建永久性住宅,现有建筑予以搬迁的要求。但是这个论证还没有认真地落实,所以厂区周围的人口数量和环境功能实际发生了较大变化。
第二,要更大范围地听取公众意见。2005年11月以来,这个项目周围,我们的城市规划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和控制,周边居民显著增多,导致可能受项目潜在环境风险的人数明显增加。我们注意到,公众已经通过群众来信、上访等形式对该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表示了关注。因此,该项目建设之前,有关部门应该在更大范围客观、全面、公开地征求公众意见,并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
第三,未经核准不得开工建设。在完成进一步专家论证和更大范围征求公众意见之后,这个项目的建设单位应该将进一步论证地过程和征求公众意见的结果,报送北京市环保局核准,北京市环保局核准后应该公告,如果未经公告,项目不能开工建设。
6、张力军: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可期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03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8950247.html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一日电(记者 赵建华)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十一日在此间接受采访时表示,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节能减排”的目标毫不动摇,必须完成,中国“完全有信心实现原先规定的目标”。
二00六年,中国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两个主要约束性指标。即:到二0一0年单位GDP能耗比二00五年降低两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一成。此后为了实现这两个约束性指标,中国付出了诸多努力。
去年十二月,国务院曾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中期报告。报告显示,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两个主要约束性指标,与规划目标差距较大。
对此,张力军解释说,当时用的是预测数据。二00八年的实际数据公布出来后,“节能减排”的情况乐观了许多。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GDP能耗的增长速度低于预期,污染减排的压力也同时减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节能减排”具体进度未被提及。张力军对此的解释是,不能光盯着一年的情况,“要算五年的总帐”。
据悉,在此次中国“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项目仍被严格限制。
7、环保部:中央财政拨付34亿支付环保部门能力建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03-12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786951236820588_1.shtml
3月11日电 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今日就“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任务”接受中外记者专题采访时指出,去年中央财政专门拨付了34亿元的资金来支付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省级环保部门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已经基本建成,企业达标排放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张力军指出,污水处理要走市场化,它的处理成本需要收费8毛钱。去年,绝大多数地方污水处理收费已经达到了8毛。电价,我们提出了要给脱硫的电厂每度电增加1.5分钱,这个经济政策在去年也基本上得到了落实。此外,绿色的信贷和绿色证券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全国的GDP和能耗的增长速度低于预期,也对污染减排减轻了压力。
8、2009环境绿皮书:节能减排必须警惕数字造假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9年03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8945345.html
人民网北京3月11日专电 (臧文娟)中国环境绿皮书《2009:中国环境环境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报告》分析了国内节能减排形势,表明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压力没有解除,所谓的“拐点到来”不容乐观,并提出节能减排必须警惕数字造假。
《报告》分析,2008年无论是减排公报还是能耗公报都传递出同一个信息,即到2008年上半年,国家“十一五”确立的节能减排指标继续保持完成状态。由此,社会上出现了节能减排出现“拐点”一说。但是,这一论断从一出现,争议声就始终未断。对此,有专家更是指出,就是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压力也没有完全解除。
《报告》指出,2008年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显现。专家认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振兴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这对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构成了新的考验。
随着中国政府公布“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并提出两年内总计投资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未来两到三年,大量即将上马的中央和地方建设项目,引发了社会对于节能减排指标是否会放松的揣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不会减缓已经紧绷了两三年的节能减排势头?一些地区会不会借发展经济之名放松环保监管紧绷的弦?这些巨大投资如何在污水处理等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保证这些投资是“绿色”的?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并监督。
中国环境绿皮书《2009:中国环境环境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由中国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编撰的中国环境年度报告,由自然之友理事长、著名学者杨东平任主编,一批优秀的学者、NGO骨干和媒体记者等通力协作而成。
9、陕西开展“绿动渭河——保护母亲河”活动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3月11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13305
中国水利网站讯 (记者 秦延安) 3月9日,在渭河西安段、咸阳段、渭南段等地,来自四面八方的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绿动渭河——保护母亲河”活动,手拿铁锨、水桶,在渭河边种植下一棵棵树苗。当天,共栽植各种树苗上万棵。
为极响应团中央提出的“绿色中国青年先行”号召,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渭河近堤绿化林带工程建设的整体安排,由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林业厅主办,陕西省直机关团工委、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承办的“青年生态林”植树活动,3月9日在渭河大荔段启动。30余名通过网络、电话报名筛选的青年环保志愿者与省直有关单位团员青年、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团员青年共200余人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通过 “渭河青年生态林”种植活动促使绿动渭河,掀起2009年“保护母亲河”活动热潮。
在渭河西安段,通过报名来参加植树的青年志愿者挤满了渭河两岸。据悉,当天,沿渭五市区团委和水利局、林业局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植绿护绿活动也在渭河沿线全面展开。共青团陕西省委书记卫华,省水利厅副厅长李润锁,省林业厅副厅长唐周怀等领导同志也参加了当天的植树活动。
10、石家庄:19家企业超标排放污水
来源:石家庄日报2009-03-12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787021236822283_1.shtml
近日,石家庄市环保部门组成专项检查行动小组,对45家企业和相关水质断面进行现场检查和监测。经查发现,河北科硕化工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超标排放污水;汪洋沟赵县境内断面等5处断面水质超标。
为贯彻落实全市环保电视电话会议精神,3月3日至5日,市环保局组成环保专项检查行动小组,开展了水污染治理专项检查。此次检查的重点是化工、医药和“十五小”、“新六小”企业和境内主要河流的出水断面。
19家企业超标排污
检查中发现,河北科硕化工有限公司、元氏县武栋恩格贝水洗厂、正定宏达电镀厂、石家庄市三洁友日用品化学品有限公司、石家庄福莱尔化工有限公司、栾城县顺达饲料厂、河北白云日用化工有限公司7家企业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同时,正定县正定镇境内正定宏达电镀厂,属电镀行业,污水处理设施停用,污水通过暗管直接排放。栾城县娄底镇段永营村栾城县顺达饲料厂,属饲料加工企业,没有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无污水处理设施,糠渣废水排入院内大坑后,用水泵直接抽入东水渠。
此外,10家企业污水存在超标排污现象。它们是:元氏县境内元氏县武栋恩格贝水洗厂,属“十五小”、“新六小”违法排污企业;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发现,该企业没有污染治理设施,污水通过暗管直接排入渗坑,污水超标排放。无极县郝庄乡境内石家庄市三洁友日用品化学品有限公司,属日化行业,企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渗坑,污水超标排放。桥西区西岗头村石家庄福莱尔化工有限公司,属化工企业,没有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污水直接排入渗井,污水超标排放。深泽县耿庄村河北白云日用化工有限公司,属制皂业,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渗坑,污水超标排放。石家庄京兆化工有限公司、华北制药华栾药业有限公司、赵县旺达淀粉有限公司、赵县福亨淀粉有限公司、河北泽兴氨基酸有限公司、石家庄市天马淀粉厂6家企业超标排污。
另有栾城县境内河北科硕化工有限公司,属化工企业,污水处理设施闲置不用,涉嫌偷排危险废物。
发现3处成片污染源
检查中,环保人员还发现3处小作坊式成片污染源。分别是:以新乐市杜固镇为中心方圆五公里内的塑料颗粒加工集中区,共有塑料颗粒加工厂、防水材料厂等企业上千家,其中初具规模的企业近500家,主要是回收废旧塑料再加工利用。检查时发现,这里部分企业正在生产,污水直接排入麦田或渗坑;烟尘超标排放,环境污染严重。
藁城市张家庄镇东蒲城村卤制品园区、东桥卤制品园区、增村镇杨马村卤制品园区。其中,有多家企业无环保审批手续和污染治理设施,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渗坑。
晋州市北寺循环经济工业区,产业项目环评手续未报批。但现已有几十家企业开工生产,工业区内有四处渗坑。其中,13家拔丝厂有电镀设施,电镀污水直接向渗坑排放。
一企业阻挠环保检查
3月4日上午,环保执法人员对石家庄市洁净保洁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单位主要从事饭店餐具清洗,无任何环保审批手续,污水超标排放。环保执法人员现场取证的过程中,该单位负责人态度蛮横,阻挠环保执法检查。
此外,在对主要河流出境断面的检查时发现,汪洋沟赵县境内、洨河栾城县境内、赞皇县境内、深泽县枣营断面、龙泉固断面等5处水断面水质超标。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以这次环保专项检查为契机,认真落实全市环保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本着突出重点,逐个击破的原则,继续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发现一批查处一批,曝光一批。对典型案件,在加大查处力度的同时进行挂牌督办;对监管不力,问题突出的县(市)区,将继续采取红、黄牌警告措施和区域限批措施;对不作为甚至包庇、纵容的行为,将严厉追究有关政府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责任人的责任。
11、人大代表关注水问题 莫让水危机减缓“中国速度”
来源:人民网2009-03-12 郑娜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786861236819312_1.shtml
嘉 宾:汪恕诚(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周建军(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
朱继民(人大代表、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少军(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市长)
水安全问题更加尖锐
问:前一段北方遭遇大旱,许多城市发生水污染事件,使人们感到“水危机”日益逼近。我国目前面临着怎样的水资源形势?
周建军:由于全球变暖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用水增加,我国近年水资源问题日趋严重。以黄河为代表的北方河流,几十年来河川径流大为减少,加上水污染等问题,北方地区水资源已严重短缺。长江流域近年情况也不乐观,最近十多年,上游水量也在减少。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认为,未来气候变暖将使我国洪水和干旱两极化的趋势加大,这将使水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尖锐,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汪恕诚:我们国家水的工作主要有这么几方面:一是防洪,最重要的任务是要防止极端气候条件下水库溃坝,这方面绝对不能出问题;二是抗旱,工作重点放在粮食主产区的抗旱能力建设上;三是治理污水。中国最主要的水问题是水污染,水环境总体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我相信,只要我们建立一整套相应的制度和应对办法,对水危机问题不用太过紧张。
农业要提高用水效率
问:水问题关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但农业耗水量在全国用水耗量中占据70%以上,农业生产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节水增效呢?
周建军:我国当前用水最多的在农业,推动农业从传统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用水技术向现代化农业的跨越发展,大幅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我们不妨在北方缺水地区建立较大范围的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区,参照以色列等国的做法,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从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开始进行改革试点。我建议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经济条件选择北京、胶东半岛、宁夏等地作为试点,通过两个“五年计划”摸索经验,争取在2020年实现北方地区大范围推广。
张少军:前段时间,临沂市也出现了旱情,但受旱程度相对比较轻,这主要得益于众多中小水库发挥了水量调节的作用:在雨季确保防汛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多储存水,到枯水季适时放水。还有就是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这些措施的综合使用,大大减轻了旱情的损失。
靠制度、技术和决心治污
问:现在江河湖海水污染与城市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才能有效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
汪恕诚:水污染的治理有个过程。最关键的是要调整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其次要建立一套排污权交易制度,用经济手段控制污染物总量。比如根据每条河划分功能区,确定每个功能区的排污总量是多少,然后定额管理。各个企业在获得污染物排放指标后,若超标排放,则需要购进相应指标或排污权,而企业也可将节余出的排放指标进行市场转让,出售给其他企业,从而获得市场收益。
朱继民:作为一家大型钢铁企业,首钢的节能环保任务很重。近些年来,我们不断研究、提高技术水平,节能环保一直走在同行业前面。以曹妃甸首钢新厂为例,我们采用当今循环经济、绿色制造理念来设计,在水资源的利用上,有一半是利用海水淡化来满足钢铁生产的用水需求,污水则是经过处理后,全部回收利用。
张少军:对于城市而言,污水治理是个普遍难题。临沂在涑河综合治理中积累的经验是,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管理机制把污水管住,如把污水通过管道分开,采取严格的治污措施。为了治理水污染,近几年,我们下决心关闭了4000多家小企业,并且建成22个污水处理厂。水环境的改善,对临沂经济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
问:我国一直在提倡节约用水,为什么浪费水资源的痼疾久治不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建立一套节水机制,从而真正建成节水型社会?
汪恕诚:建立节水型社会,最根本的是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近几年,我们用这两个理论,摸索出一套总量控制和定额分配的制度。以黄河为例,每年水量580亿立方米,首先把生态水量留出来,然后分配给沿岸9个省、自治区、市,这是总量控制。再具体到工业、纺织业、印染业、农业、社会用水,都有定额。比如一家四口人1个月必需的生活用水定额是12立方米,定额内的水价便宜,贫困阶层也能买得起,如果超用了就多付款。这样一来,水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都得到了提高。
张少军:为什么现在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大量存在?就是因为在很多人观念中,水和空气一样,是一种廉价的、取之不尽的资源。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最根本的在于完善制度,引入市场机制,适当调整水价,实行水的有偿使用。国家这几年也反复强调要调整水价,当然,也要区别对待,对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用水,有不同的价格。但总体而言,理顺水价是最根本的。
12、湖南代表委员呼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来源:《长沙晚报》2009年03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8945777.html
访谈嘉宾
吴建平 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岳麓山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长
李友妹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绥宁县党坪苗族乡芷坪村支部书记
向平华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党支部书记
曹亚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侨联主席
[新闻背景]
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还应该保持山清水秀、村容整洁,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记者昨日与部分代表委员就此话题交流时,发现他们对农村生态环境格外关注,并有着深入的思考。
“不能让美丽的田野被污染吞噬!”不少代表委员发出了呼吁;吴建平代表四处奔走,发动更多的代表支持她的《关于将农村清洁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加强支持力度的建议》,而身为村支书的向平华代表则在自己的村里率先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村环保应走上制度化
吴建平: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突出,不仅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下降,而且对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次大会上,我提交了《关于将农村清洁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加强支持力度的建议》,已经得到了湖南代表团10多位代表的支持。
我建议国家把农村清洁工程作为建设新农村和“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据测算,依照自然村规模大小,以农村清洁工程作为一个突破口,如果每村一次性投入30万至50万元,就能够从根本上有效解决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废弃物、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农作物秸秆的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建议将农村清洁工程列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争取到2020年,全国直接涉及和影响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基本能够解决。
探索建立生态政绩考核
曹亚:近年来,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发达地区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由此造成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呈加重趋势。建议着力防治工农业生产污染,严格环境审批制度和环境准入制度,防止“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现象的再次发生,从根本上防止污染转移。
我认为,应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模式,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排污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励守法企业,惩罚违法企业。此外,政府管理部门应将工作重点从关闭污染型企业转向帮助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上。修改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生态政绩考核制度,减少环境污染转移的可能和机会。
城市绝不能作壁上观
李友妹:现在,不少农村乡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镇几乎没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农民家门口就是天然垃圾场。更值得关注的是,夏秋季节暴雨过后,大量农药、化肥混着雨水直接流进了湖泊、河沟、池塘,使农民的生活水源受到污染。而农民灌溉农田用的也是这些受到污染的水,从而又污染了地下水,造成了农村水环境的恶性循环。
受污染的农产品最终进城销售,到头来还会威胁城市人的健康。所以,对待农村污染问题,城市的人绝不能作壁上观。政府应将环境污染的治理重点逐步向农村转移,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先考虑农村。按地域规划建设农村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规划建设集镇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
环保要和农民增收结合
向平华:现在,养殖业是农村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我们村有个养猪户,她家的猪圈在一条小溪上游,因为粪水污染,村上200多户人家都没法在小溪洗衣服了,环境卫生也大打折扣。我对她说,你要是不建沼气池,你这个猪就不要养了,养猪专业户的称号也要取消。我们宁愿不赚钱,也不能让农村环境受到破坏!现在我们村环境好多了,村民人均寿命也长了。
光抓经济是不行的,还要抓环境保护,现在我们就是要抓生态环保,但不能空洞地抓,要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每个农户发了一个垃圾桶,村上有三个围子,把垃圾集中处理,现在连三岁的小孩都知道,垃圾要丢到垃圾桶里。今年,我们村里还建起了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专门负责全村的卫生环境工作,把村子建设得更美。
13、环境应急,我们准备好了吗?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3月1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3/11/content_10991058.htm
环境风险隐患日益突出,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缺失,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基层应急能力较低,加强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必须破解这三大难题。
在过去的2008年里,阳宗海这个地名让人无法忘记。发生在这里的水污染事件虽经云南省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制止了事件的进一步扩大,但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却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除。
阳宗海水污染事件并非个例。据统计,2008年以来,我国共发生74起水污染事件,其中46起涉及群众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问题,有39个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取水口中断取水或改用备用水源,近百万群众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如果把观察的视角进一步放大,就会发现目前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风险隐患日益突出,以2008年的百日督察专项行动为例,在整个督察过程中就发现近9000例环境安全隐患。
怎样才能将这些环境隐患的危害降到最低?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防止突发事件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而又紧迫的课题。
突发环境事件频发,饮用水安全问题首当其冲
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全国30多起较大以上环境事件做过重要批示,环境保护部直接调查处理的突发环境事件达135起。而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饮用水安全问题首当其冲。
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日前报送给国务院的一份《突发环境事件汇总分析》显示: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全国30多起较大以上环境事件做过重要批示,环境保护部直接调查处理的突发环境事件达135起。其中一些环境事件同时造成水体、大气、土壤及固体废弃物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至今难以消除。
“安全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依然是突发环境事件的主要诱因。”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8年,由安全生产和交通所引发的突发事故共计82起,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究其原因是安全生产责任监管不到位,企业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不完善,员工的环境安全隐患意识薄弱,违规非法生产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一些地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薄弱,违规、超载、超速运输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运输车辆防护措施不完善,主要道路上缺乏饮用水源区域和敏感区域的警示,处置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技术规范,往往会带来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这位专家表示,尾矿库企业违规生产是导致环境安全隐患问题突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仅2008年一年,河北、云南等地就发生了12起涉及企业尾矿库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大量尾矿废水及尾矿渣泄漏进入河道,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影响了群众生活生产用水。特别突出的是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于2008年4月和7月连续发生两起钒矿尾矿库垮坝事件,对下游河南、湖北两省的一些城镇饮用水水源地造成威胁。
“企业违规生产也是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位专家说,以频发的砷污染事件为例,2008年相继发生的贵州独山县瑞丰硫酸厂砷污染事件、湖南怀化辰溪硫酸厂砷
污染事件、广西河池砷污染事件、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和河南大沙河砷污染事件等5起砷污染事件,均为小化工企业长期违法排污所致。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饮用水安全问题首当其冲。有关资料显示,在2008年发生的74起水污染事件中有46起涉及群众饮用水源地安全问题,探究其污染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与一些企业长期超标排污、人为倾倒危险化学品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交通事故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有所增多等有关。
[1] [2] [3] [4]
14、环保部副部长谈环保审批:宁做恶人不做罪人
来源:《新京报》2009年03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8949134.html
在国家4万亿资金投入中,有涉及1040亿的14个项目暂缓审批或不予审批。昨日(3月11日),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吴晓青等就“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任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受理环评申请近两百个
吴晓青介绍说,自中央出台关于扩内需促增长政策以来,截至2月底,共受理了环评申请195个,同期批复了246个,涉及的项目总投资是9700多亿。
在这过程中,环保部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从严把关,对存在环境隐患的总投资的1040亿的14个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造纸等项目实行了暂缓审批或者是不予审批。
对于14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据介绍,有的符合产业政策但对环境的影响论证不清———比如石化项目对水资源影响论证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再比如对钢铁项目而言,钢铁的总量国家要控制,上新的项目必须先核实老的、旧的项目,这些情况如果没弄清楚,则暂缓或者不批。
针对项目设置“防火墙”
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建设项目,环保部设置了“防火墙”。吴晓青表示,涉及不能审批的和严格控制的项目,以及“两高一资”产能过剩的项目绝对不能审批,这是一条红线,不能碰,更不能越线。“我们宁可现在做恶人,也不能做历史的罪人。”
张力军还表示,对于水污染防治,环保部要进行源头控制,不符合规划要求、不符合环境质量要求、不符合总量控制要求的企业,不能再建。环保部近期将出台对省界河流断面的考核办法,办法将明确每个省的河流出境断面的水质要求,达不到要求的要停止对这个地区、这一流域的建设项目审批。(记者 蒋彦鑫)
释疑
汽车业和环保孰轻孰重? 改善生活与追求环保求平衡
张力军透露,我国正在采取各种汽车环保措施,在发展汽车产业、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他坦言,发展汽车工业和满足群众的购车需求对环境确实有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不能因为汽车产业对环境有影响,中国就不发展汽车产业,老百姓就不开车。因此,必须在发展汽车产业的同时采取环保措施,既让汽车改善群众生活,又让环境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有利于人体健康。
张力军说,在防治机动车污染方面,我国采取了多项措施。今后将继续提高机动车的排放标准,还要加大对污染严重的汽车的淘汰率,今年中央财政将会为此安排资金。
灰霾天算不算空气污染? 使天气指标和民众感觉一致
城市灰霾现象频繁发生,但公布的城市污染指数却显示为空气质量良好,张力军介绍说,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灰霾天气有所增加,特别是珠三角,灰霾天气已占全年天数的一半以上。专家认为,细颗粒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来机动车排放迅速增加,空气中PM2.5这种细颗粒的累积越来越多,由此造成大气灰霾天气比较频繁。
张力军表示,现行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0年前制定,当时只考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指标,而与灰霾天气密切相关的PM2.5这种细颗粒和臭氧等指标没有包含在内。
他表示,环保部正在研究,准备增加臭氧、PM2.5等细颗粒的一些指标,同时还要考虑适当增加大气能见度的指标。
重点区域大气如何治污? 京津冀将有望实现区域联防
张力军介绍说,城市污染的重点区域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个区域。在大气污染治理上,不仅要考虑城市本身,还要考虑大气的环流也就是大气污染输送的通道问题。北京提供的分析数据称,北京空气污染情况当地占70%,通过大气环流输送的占30%。
对于大气环境的治理,要想效果明显,必须实行区域联防。张力军表示,目前,环保部正在和这三个区域的省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进行协调,准备编制区域的污染防治规划,由环保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来实施。
同时,环境保护部正在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相关部门协商,开展对灰霾天气的综合整治工作。
15、明智的选择 三江源不考核GDP的启示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3月12日尹卫国
http://env.people.com.cn/GB/8950046.html
青海省取消对三江源地区GDP考核,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5年,国家批复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投资额达75亿元,主要用于退牧还草、退耕还林、鼠害治理、生态移民等。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当地仍把工业发展和GDP增长作为“第一要务”,国家的三江源生态保护的宏图大业就有可能“打折”甚至“泡汤”。青海不把GDP作为三江源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下决心牺牲一些发展机会,一门心思搞好生态保护,这是明智的选择,更体现了可贵的环境大局意识。
青海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GDP总量很小,经济发展任务紧迫而繁重。众所周知,三江源地区有着丰富的草场、湿地,生物多样性在全国独占鳌头。如果当地依靠这些大自然赐予的独特的环境和生态优势发展GDP,想必经济总量和效益一定会迅速攀升,而且当地也可能会很快致富。但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是,三江源环境势必会遭到严重威胁或破坏,哪怕只是发展无烟的旅游业也会影响生态,因为游人活动增多必然加重三江源生态负担。
对于环境生态敏感地区、脆弱地区,关乎国家生态安全的功能区、湿地保护区,地方政府应弱化对其进行GDP考核,促使当地搞好生态保护,为子孙后代造福。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没有大局意识,不顾生态环境,只顾自身发展,将污染包袱甩给社会和公众。
环境大局意识就是局部对全局、地方对国家所承担的生态责任,勇于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而牺牲自我经济发展的利益。我们需要秉承两种GDP观,一是GDP增长与环保相协调,相辅相成。二是当地方GDP增长损害地方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时,应勇于自我牺牲,绝不能搞局部污染全局、上游污染下游这种得不偿失的事。
当然,对顾全大局搞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对其给予必要的生态补偿。
16、严控“黑色GDP” 官员政绩考核需过绿色关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3月12日雷泓霈
http://env.people.com.cn/GB/8950087.html
据报载,从3月6日开始,广东省珠海市对各区、各经济功能区2008年度的环保工作实绩考核拉开序幕,珠海市2008年考核指标体系紧紧扣住当前国家、省、市环保工作的要求,将“四个百分百”和工业园区产业整合、节能减排等纳入其中。
据悉,目前市政府已经委托邓星明等7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各区和各经济功能区的落实情况进行技术评估,重点评估各区污染减排、环保模范城重点环保工程落实情况、工业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等方面内容,并形成了评估报告。
珠海是广东省较早开始对基层党政领导实施环保实绩考核的城市,实行考核结果不合格“一票否决”制,把考核评定结果作为奖罚和调整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这成为珠海市对当地地方政府政绩实施绿色考核的标志。
将重点环保工程落实情况、工业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等纳入基层干部考核范围,这种做法值得推广。环境保护政绩成为和GDP总量、经济发展指标一样重要,甚至比经济指标还重要的指标,这种考核机制会迫使、敦促基层官员不得不积极挖掘绿色效应,杜绝生态恶化,追求绿色政绩。
生态环境保护不再像过去那样无足轻重。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出重视环保、崇尚和追求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和社会氛围,科学发展观就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污染行为就会受到自觉抵制和打击,人们期待的“山清水秀风光好、经济发达幸福多”的和谐社会就能最终从理想变为现实。
应该说,这些年来,在追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方面,各级政府都在努力,但有一个事实不容回避,那就是环保法规、政策经常被某些地方政府部门打折扣地执行,在强势利益面前,地方环保部门也是弱势群体。地方环保部门虽有行政处罚权,但是这种行政处罚要服从当地政府的决定。
只要基层官员热衷于“黑色GDP”,环保工作就无法得到有力的保障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事业的长远发展就会成为纸上谈兵。只要地方行政长官没有足够强的生态危机意识,没有足够大的“环保压力”,在考核体制上没有设置环保做不好就“一票否决”的“高压线”,环保工作的开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就会非常被动,地方环保部门就往往会受人牵制而无能为力。现在仍有一些地方环境政策说得非常好,而当地的环境状况却令人不忍目睹,这不仍是惟GDP增长是从的心理在作怪吗?
要想改变上述现状,需从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上下功夫,将环保政绩纳入考核范畴,使环境保护成为地方官员不能推卸也不容含混的职责。
从这个意义上认识珠海市的地方官员政绩绿色考核,其积极意义就在于,地方政府对科学发展的重视不仅仅反映在政策制定上,而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涵;不仅有制度要求,更有实实在在的年度考核和专家考评,并且和官员政绩紧密联系。
如此一来,即使个别官员有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冲动,但在这样的政绩考核的约束下,也不得不放弃“GDP崇拜”,不得不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的各项工作。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成为基层官员无法绕过去的“制度关口”,官员的生态文明意识得到制度性启蒙,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得到深入落实。
17、对高增长要保持几分清醒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3月1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03/11/content_10993229.htm
“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是本届“两会”被代表、委员们屡屡提到的几个关键词。当前正在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连同去年年底中央提出的“一揽子经济计划”,勾起了人们对未来的各种猜测。
有人认为,大危机意味着大变革、大调整。中国多年来一直倡导“调整产业结构”,或许会在应对金融风暴的变革中迎来难得机遇。
但也有不少人对经济走向抱有一番谨慎的担忧。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值得玩味的是,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中,有近20个省份已将GDP增长目标定为两位数。人们当然该为高增长拍手称快,但也疑惑高增长的基础是什么?现在似乎已经有了部分答案。事实上,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保证经济增长,不惜放松一度严格管制的高耗能产业。
最先松动的是“电价政策”。从2008年年底开始,中西部不少省区先后出台电价优惠措施,扶持钢铁、电石、硅铁等高耗能企业,这让这些地区的高耗能企业一夜之间得到喘息之机,从而背离了中央严控高耗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而“两会”开幕不久,就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3部门联合下发“最后通牒”,决定对各地自行出台的优惠电价措施进行清理,要求各地3月15日前全面废止对高耗能企业实行的优惠电价措施。
虽然有关部门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死灰复燃”苗头应对及时,但我们却不能回避这样一个危险信号:在金融危机的“高压”下,一些地方对于经济高增长的渴求,已经在事实上导致一个谁都不愿看到的结果——节能减排让位于经济发展。
这样的苗头也被参加本次“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洞悉并深感忧虑。全国人大代表、贵州铜仁地委书记廖国勋提醒说,“眼下,各地上项目的热情高涨。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高度警惕投资流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及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严防出现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否则,我们的投资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隆鑫集团董事长涂建华的话颇具深意,“外部压力再大,也是短期的,怎样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应对危机中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才是更为长期的任务。”
放松对“两高一资”企业的管制,在一些人眼里,或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条“捷径”,为此,不惜争相抛出优惠政策。但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经济复苏也将带来经济运行的“高风险”。正如中国能源网的CEO韩晓平说,运行成本的降低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其“命门”在于正在逐步萎缩的市场需求。
如果我们简单回顾“中国制造”的历史,将会发现,中国加入WTO后,与“中国制造”畅销全球共存的现实是,中国制造业却一直未能走出“外强中干”、“大而不强”的泥淖,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高耗能造成高污染,能源被浪费,污染被留下;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行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产业集群度低,产业链不完整。继续低质量的经济运行,不仅不能增强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反而可能令中国经济陷入更大的危机。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最近公布的“全球绿色财富排行榜”评选出100名致力于投资绿色能源开发和环保公益事业的“商界巨头”。美国“最富有阶层”在排行榜中十分抢眼。在金融危机的惨淡背景下,这些最精于“逐利”的产业巨头何以对“拥抱绿色”情有独钟?除了履行社会责任外,也缘于一种天生的商业敏感。面对不断减少的传统能源,不断增多的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无污染、高循环、低耗能”的绿色产业是人类生产模式转型的必然大势。换言之,谁能获得成熟的绿色技术,谁就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
金融危机不仅没有浇灭成功企业家对绿色经济的投资热情,反而让他们坚信绿色能源、绿色产品的市场前景不可限量,投资绿色产业或许可成为克服危机、迎接复苏的一条新路。
精明的商人,如同高超的棋手,往往走一步看两步;有战略眼光的资本,不仅追求眼下利益,更要“预约未来”。就我国来说,应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我们的发展必须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越是在加大力度保增长的时候,越要重视提高发展质量,重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
18、植树造林 别成植“数”造“零”
来源:新华网2009年03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8949416.html
又临“3·12”植树节,植树造林活动在各地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然而,记者近期在皖南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植树造林工作缺少周密布置和科学规划,重栽轻管问题严重,致使连年植树造林只见数目增,不见树木长。
一些地方年年栽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见林,甚至去年已经绿化过的地方今年又要“植”一次,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没有整体规划、缺乏前瞻性,当初在路边渠旁植了树,又因道路等拓宽改道,前栽后毁,劳民伤财;为完成植树任务,只植不管、不养、不护,植树造林成了植“数”造“零”;缺乏科学指导,栽种不适宜当地的林木品种。凡此种种,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荒废了宝贵的林业生产时间。
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但植树造林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绿化造林任务就表面应付,也不能为了响应中央的号召搞形式主义,而要统筹规划,植管结合,确保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收到真正的效果。
把植树造林工作做好,各地要坚持植树造林和城乡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把通道绿化、园林绿化及村庄和城市森林公园的规划做实做细,做到绿化和城市发展协调搭配。绿化时要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绝不能盲目引进“水土不服”的绿化苗木。
把植树造林工作做好,还必须解决不少地方存在的重栽轻管现象,确保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采取有力措施,既重数量,又重质量,既重栽植,又重管护,紧紧扣住苗木、栽植、管护“三个环节”,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有关部门要对造林质量跟踪到底,全面实行谁规划、谁实施;谁监理、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谁辖区、谁管护的责任追究制。
把植树造林工作做好,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把植树造林与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把植树造林与退耕还林、林权改革等工作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发展当地适宜的树种、果业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既让群众得到实惠,又达到栽一片绿一片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