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二月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二月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09-02-18

二月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新华社:    我国将开展长江环保执法行动整治环境违法企业 

2、新华网:    陈雷:中国水资源情势正在发生新变化

3、新华网:    2008年全国共开展海洋环保执法20245

4、中国新闻网:  环境保护部将启动编制国家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规划

5、新华社:    联合国环境署呼吁推行绿色经济

6、南风窗:    "绿色证券"并非狐假虎威 "公众核查"半数难过关

7、中国环境报:  中央启动1300亿新增投资 环境工程建设成投资主线

 

地方信息:

8、中国新闻社:  湘江流域“碧水行动”整治七百余家污染企业

9、北京日报:   08年北京市民举报环境污染1721发近5万奖金

 

重大水事:

10、新华网:    三峡水库水位16日起每天消落下降0.15米

 

气候变化:

11、搜狐绿色:   公众指责煤炭造成空气污染 愿为全球变暖多买单

 

特别关注:

12、《怒江故事》:被歪曲的怒江故事

 

深度报道:

13、新华网:    经济和环保不可偏废 铁腕治污洞庭湖

 

环境时评:

14、人民网天津视窗:    抗旱治本良方何在?

15、人民网-人民日报:   环保与自律

 

 

 

1、我国将开展长江环保执法行动整治环境违法企业 

来源:新华社2009年02月17日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记者顾瑞珍、李伟)“我们将严肃查处长江流域私设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的环境违法企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16日在长江环保执法行动视频会议上表示,环境保护部2月将开展针对长江流域干流及其十条主要支流的长江环保执法行动。

  据张力军介绍,此次长江环保执法行动主要是摸清直接向长江干流及其主要一级支流排污的排污口数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同时严肃查处私设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的环境违法企业,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规范排污口设置,落实污染物减排管理措施,促进污染物减排目标实现,确保长江水质安全。

  “此次长江环保执法行动共涉及10个省、直辖市,长江干流和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10条主要支流纳入行动范围。”张力军说。

  调查显示,由于历史原因,长江流域人口密集,纺织、印染、化工石化等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相对集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排放量大。2008年12月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显示,长江干流水质为轻度污染,支流为中度污染。

张力军说,今年开展的长江环保执法行动,是长江流域环境整治行动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排污口的全面检查,摸清各类排污口数量和污染物排放情况,严肃查处违法排污企业,为各地开展长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奠定基础。

2、陈雷:中国水资源情势正在发生新变化

来源:新华网 2009年2月16日  

新华网北京2月16日电(记者王希 姚润丰)水利部部长陈雷日前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交织作用下,中国水资源情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据陈雷介绍,水资源评价最新成果显示,1980-2000年水文系列与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中国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4个流域降水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更是减少了41%,北少南多的水资源格局进一步加剧。

他指出,现状全国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全国现状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仍有2.03亿人,受水量及水质不安全影响的城镇人口近1亿。农业平均每年因旱成灾面积达2.3亿亩左右,去冬今春以来的严重旱情再次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中国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2007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750亿立方米,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1.6%。

3、2008年全国共开展海洋环保执法20245

来源:新华网2009年02月17日

  新华网北京2月16日电(记者孙闻)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16日介绍,2008年国家海洋局拓展海洋环境保护执法领域,共开展各类海洋倾废、海洋工程环保和生态保护专项执法20245次,发现违法行为722起,作出行政处罚543件。  

  孙志辉当天在全国海洋厅局长会议上说,2008年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国家海洋局以《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等规章的制定发布为契机,严格执行海洋工程环评报告书核准和海岸工程审核制度,切实贯彻落实污染减排措施,促进工程项目的环境优化。加强了海洋倾废管理工作,初步建立起海洋环保工作服从服务于宏观调控的新机制,取得了一举多赢的效果。全力做好奥运会通讯保障工作,奥运期间派出海监船舶44艘次,累计航程近10万海里,对40余条海底光缆进行了专项执法维护。  

  孙志辉说,2008年海洋环保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对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和海洋倾倒区的监管,国家海洋局和山东、青岛、江苏、上海、福建、广西等地政府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成功处置了黄海浒苔灾害和广西涠洲岛油污事件。继续推进海洋环保工作领域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制定并实施《渤海环境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专项》,积极拓展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等监测工作,全面完成全国海洋9大类22分项监测工作。全面深化海洋生态监控区工作,实施分区分类的海洋生态调控措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还新建了一批国家和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6个省份出台了海洋环境保护地方法规或规章。  

孙志辉介绍,在海洋行政执法方面,继续完善海洋行政执法制度,编制完成了海监发展战略规划,规范了执法工作机制,确立了海洋行政执法工作的新格局。继续加强对涉外海洋科研活动的管理,强化七部委联合会审制度,受理审批了9项涉外海洋科研项目。加大海域使用执法力度,共对26451个填海和养殖用海项目实施了54637次检查,发现违法行为2048起,作出行政处罚1240件。

4、环境保护部将启动编制国家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规划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02月17日

   2月16—17日,环境保护部召开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将抓紧完善监测管理制度,启动编制国家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规章制度,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

    周生贤指出,当前,环境保护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领导。各级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结合正在进行的地方机构改革,完善和理顺环境监测机制体制。要充分使用监测数据,防止出现“管理与监测两张皮”的现象。在日常环境质量监测方面,要注意协调其他部门的监测队伍力量,形成监测合力,建立环境监测统一战线,共同为党和国家大局工作服务。

    二是加快推进监测法制建设。尽快制定监测法规,确保监测工作依法开展、监测管理依法行政、监测数据合法有效、监测信息依法公开、监测工作职能法定。抓紧完善监测管理制度,启动编制国家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规章制度,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加强监测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我国80%的县级环境监测站要达到建设标准”的目标要求。大力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搞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的储备,以项目实施带动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测技术设备水平。

    四是加强监测人才队伍建设。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把监测人员入口关,保障监测机构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落实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大力开展监测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加强监测系统行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的核心价值观,推动环境监测事业健康发展。

    周生贤还就应对全国严重旱情的环保工作进行了部署,他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旱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全力抓好抗旱期间环境监管和环境监测工作,努力保障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水质安全。

5、联合国环境署呼吁推行绿色经济

来源:新华社 2009年02月17日

  新华社内罗毕2月16日电(记者 赵卓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5届理事会会议暨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年会5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幕,重点讨论全球金融、粮食等危机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在开幕式上说,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分散各国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力,但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动经济的“绿色化”才显得尤为重要。

  他指出,尽管各国正在全力遏制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这并不应当影响它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他说,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方案,数以万亿计的美元已被调动,但在尽力控制金融危机之时,不能把环境问题束之高阁。

  施泰纳呼吁各国将总额约2.5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的三分之一资金——约7500亿美元——用于绿色经济领域的投资,以推动全球经济向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率领中国代表团与会的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在当天的会上表示,在全球多重危机下,绿色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他说,在金融危机下要避免牺牲环境目标换取经济增长的情况出现,国际社会此刻更需要加强合作,协力推进全球的环境与发展进程,而联合国环境署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应发挥主渠道作用。

  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1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个政府组织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共600多人出席为期5天的会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成立于1973年1月。从2000年起,环境署每年在举行理事会会议的同时举行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年会。

6、"绿色证券"并非狐假虎威 "公众核查"半数难过关

来源:南风窗 2009年02月17日

    环保部政策法规司一位官员将环保核查期间的公示环节称作“公众核查”,表示如果在公示环节接到举报,环保部“就要核查,属实的话就不让通过”。

  已有实例证明,2008年环保部门首次环保核查了73家企业,完成核查的38家中只有18家通过,核查通过率不到50%,其中就有在公示期因公众和媒体监督而未能通过的企业。金东纸业亦在首次环保核查之列,但尚未完成核查,而它已经被环保组织盯上。

  这位官员透露了“绿色证券”不是狐假虎威的背景:2007年5月发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已经变成政 治指标,“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现在地方政府还是比较当真的,不仅仅是当真,而且当作政治任务,以政治性的方法、手段来对待的任务”,国务院便明确要求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强化上市公司节能环保的核查,首次在文件中提到“上市核查”。

  事实上,从西方的环境运动发展史来看,虽然有公民组织、个人强大的推动,但最主要的力量还是政府。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命令控制式、许可证制度、环保标准设定、税收制度等手段,使社会向环境友好型转变。

7、中央启动1300亿新增投资 环境工程建设成投资主线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02月17日

  继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之后,中央政府已悄然启动部署又一轮中央投资计划。在日前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的2008年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汇报会上,有关人士透露,中央初步拟定安排中央项目350亿元,分配给地方额度为950亿元,

  共计1300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教育重点项目、环境保护工程和结构调整构成了新投资的6条主线。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各地发改委要会同地方有关行业管理部门,以建设规划或建设方案为依据,选准选好项目,加快前期工作,严格遵照现行工作要求和程序编报投资计划。其中,中央项目由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中直部门安排下达,地方项目则切块给各省区市,各省区市按照国家确定的投资规模和方向组织确定项目,上报发展改革委核准并下达计划。其中,环境保护工程全部安排地方项目。

其中,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从原来的15小类收缩为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完善、农村公路改造、农村沼气、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农村危房改造扩大试点等6个方面的内容。在“结构调整”领域,之前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将这一项定义为“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其中包括了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服务业发展、核电风电装备自主化和产业技术进步四类。而新投资则仅列了一类“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而资金数量则从之前的总额60亿元一举跃升为150亿元。

8、湘江流域“碧水行动”整治七百余家污染企业

来源:中国新闻社2009-02-17 

二月十七日电 旨在改善湘江流域水环境、助推长株潭“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试验区建设的“千里湘江碧水行动”初战告捷,目前已基本实现对湘江流域七百六十一家污染企业的整治。

蜿蜒北上的湘江串起长沙、株洲、湘潭三颗“明珠”,三座城市在湘江两侧呈“品”字铺开,两两相距不足四十公里,形成湖南无可替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然而,随着近年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和畜禽养殖业的大规模发展,湘江流域成为湖南水污染问题最突出的地区。

数据显示,湘江流域四十个省控水质监测断面,二00七年超标断面为百分之五十,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分别占湖南全省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六十八和百分之五十九。

为还湘江千里碧波,二00八年六月,治理范围涵盖湖南境内湘江全流域、投入资金达一百七十四亿元人民币的“千里湘江碧水行动”全面启动。这场湖南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污染整治行动,力争通过长达三年的综合整治,使污染严重的湘江水质全面达标。

湖南省环保局透露,截至目前,湖南在这一行动中通过整治与整合并举,取缔一批违法企业、淘汰一批落后企业、停产治理一批污染严重企业等多项措施,成功整治了七百六十一家污染企业,实现湘江流域第一阶段工作目标。此外,该省去年完成了六十余个老污染项目治理,使湘江水质稳定好转。

按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目标,预计二0一0年湘江流域GDP将是二00五年的一点七九倍,污染物产生量也将增加一点三三倍。湖南省长周强表示,此次专项行动将对湖南全省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产生显著成效。

9、08年北京市民举报环境污染1721发近5万奖金

来源:北京日报2009年02月17日

    北京市环保局表示,2008年市民踊跃参与有奖环保举报活动,全年共举报各类环境污染事件1721件,截至目前环保部门已发放举报奖金4.77万元。

  在全年接到的1721件举报中,举报黑烟车的市民最多,占到了半数以上,为963件;其次为施工工地扬尘举报502件;烟囱冒黑烟举报256件。 

  截至目前,环保部门已核查市民举报1644件,核实违法行为298起,对其中82起机动车排放超标和49起烟囱冒黑烟行为已经依法进行了处罚,167起工地扬尘也已移交城管部门处理。

  环保有奖举报在北京已经开展了5年,环保部门共收到2万余件群众举报,并向经举报查实的市民发放36万余元奖金。

10、三峡水库水位16日起每天消落下降0.15米

来源:新华网2009年2月16日  

新华网宜昌2月16日电(记者江时强)2月16日,处于正常消落期的三峡水库加大消落幅度,从每天下降0.08米增至0.15米,三峡坝前水位已比蓄水完成时下降5米左右。

中国三峡总公司呼吁沿江有关省市和部门注意水位变化,防止发生航运安全事故,及时有效应对水位变动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

三峡水库的首要功能是防洪。按照有关调度规程,每年汛后,三峡水库蓄至高水位,以增加库容为长江中下游补水,并发挥调峰功能为电网供电;而每年汛前,则消落至防汛限制水位以腾库防汛。

三峡水库去年11月初试验性蓄水至172.8米。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批复,此次三峡水库消落计划是,2月28日前后,坝前水位降至165米;5月25日前后,降至155米;6月10日之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145米。

中国三峡总公司枢纽梯级调度中心有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水库消落进程总体顺利,每天出库流量保持在5000立方米/秒以上,目前库区没有出现地质灾害,也没有因水位下降发生船舶搁浅或碰撞事故,长江中下游通航及用水得到较好保证。

按国家电网要求,15日,三峡电站有9台机组投入生产,比此前增加一台,发电出力增加到618万千瓦,日发电量超过1.4亿千瓦时。

三峡水库消落幅度相应增加。15日17时,三峡入库流量仅为5100立方米/秒,出库流量达到6600立方米/秒,三峡坝前水位已降至167.6米。

11、公众指责煤炭造成空气污染 愿为全球变暖多买单

来源:搜狐绿色 2009年02月17日

  【搜狐绿色消息】2009年2月17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日前委托益普索(IPSOS)公司在十个中国城市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接近8成的受访者将中国当前的空气污染问题归咎于煤炭的使用,他们同时表示愿接受19%的电价上涨来鼓励清洁能源。

   借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本周访华时将全球变暖作为主要会谈内容之际,绿色和平呼吁中、美国政府加强合作,共同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发挥积极的表率作用。

  “中国和美国都极度依赖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他们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也是全球变暖的直接受害国。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2008年初华南的暴雪以及目前正在大范围影响中国冬小麦的旱灾都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的表现。”绿色和平项目总监施鹏翔解释说。

  绿色和平委托益普索对来自京、沪、穗以及哈尔滨、银川、临汾等十个国内一、二、三线城市的居民进行访问,76%的受访者认定煤炭的开采和使用造成了空气污染;74%的受访者还认为全球变暖是造成极端天气的原因。

  调查还发现,受访者普遍赞同并支持中国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作为全球变暖的应对策略,75%的受访者认为这将为中国未来的能源“提供一个更为可靠的和更为有效的长久性来源”,69%的受访者认为这将会“促进经济的增长”。施鹏翔说:“在普遍支持政府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的同时,普通民众还表示愿意接受由此带来的19%的电价上涨。”

  人类应对全球变暖的下一步蓝图,将取决世界各国于今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的态度和决策。中、美国这两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哥本哈根的姿态将受到全球瞩目。据外交部消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将于本月20-22日进行她就任后的首次访华,金融危机和全球变暖被列为在其议程中的主要议题。

“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将对人类的未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未来世界的主人对于本次会议也充满期望。”施鹏翔说,“我们的调查显示,在15-24岁的受访者中,90%的人表示非常了解并关注全球变暖,86%的人更期望中国在今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起到领袖作用。这是他们托付给政府的重任。当一个15岁的孩子说他愿意为了拯救气候而承担22%的电价上涨时,各国的政府没有理由不对他的未来同样负起责任,共同为人类的未来买单。”

12、《怒江故事》:被歪曲的怒江故事

2009年2月12日  文/丁远方

       一个中国电视系列片试图让公众了解西南部地区富有争议的水力发电工程。可是这个节目却忽视了故事的另一半,丁远方对此进行了报道。

       看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绿色空间》栏目2008年12月8日到12日连续播出的5集系列节目《怒江故事》,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我震撼于,一个以环境教育为宗旨、以“绿色”为理念的电视栏目,竟如此热情洋溢地为在生态资源极其丰富同时及其敏感脆弱的“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所在的怒江流域拦江筑坝鼓与呼;在已经争论五年之久的“怒江建坝”议题上,不顾媒体基本的“平衡报道”原则,一屁股坐在了力主水坝上马的水电建设部门和当地政府一方,广征博引地引导观众、说服观众,灌输观众,使观众信服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怒江干流上建水利发电站,不会伤害环境,不会影响世界遗产保护地,不会影响土著文化,不会灭绝怒江地区的植物和动物,不会安置不好移民,不会让移民没房住没饭吃,总之,所有环境保护人士和一些专家学者担心的、争论了五年之久的问题都不会发生,而只会帮助当地政府和人民修桥筑路、创造就业、改善住房、通水通电、增加税收、摆脱贫困、共同富裕奔小康。(阅读更多围绕怒江大坝争论的文章,参阅刘鉴强"怒江上的迷雾"一文。

       如果真能这样,那该多好。

       但是我不相信。

       我不相信,是因为这个系列节目没有站在中立、客观的立场上,为我,一个观众,提供关于怒江争论的尽可能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选择信息、过滤信息,甚至提供错误信息,以千方百计地灌输我,说服我,让我接受它提供的观点;我不相信,还因为它提供的观点,不是为环境、为生态、为长远发展考虑,而是以改善当下贫困为借口、主张立即上马水利发电站的观点。这个观点是与水利部门和当地政府的现实利益相一致的。

       一家媒体,一个栏目,一个节目,专门为某一个部门、某一个集团的眼前利益而发声,这种声音,又有多大的公信力呢?

       正如《怒江故事》节目中所说,从来没有一个水利工程,引起这么广泛的争论。从2003年开始,各方学者、多家媒体、民间人士、中央和地方的政府部门、下游国家非政府组织、怒江所在地民众纷纷卷入“怒江要不要建坝”的争论。连温家宝总理也作出了“慎重研究、科学决策”的批示。电视片《怒江故事》也的确提到了所有引起争论的方面:世界遗产地保护、生态水文保护、移民权益、土著文化,等等。但是,“提到”并不等于“全面”,更不等于“公正”。

       以下,我列出了5集系列节目里采访的所有专家、学者和官员:

       •徐锭明,字幕上打出的是,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但他还有另外两重身份:国家能源办副主任,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

       •张博庭,中国电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这个群团组织过去隶属于国家电力公司,现在挂靠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而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的下属单位,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正是怒江水电的主要规划单位之一。

       •顾洪滨,中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永平,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陈小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侯新华,怒江州州长。

       •杨灿章,云南省移民开发局局长。

       •刘云,云南省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

       8个人中,水利部门官员和当地相关政府官员占4人;水利部门专家2人,其他专家2人。众所周知,水电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正是力挺怒江工程上马的一方。果然,在采访中,所有这些人都强力支持怒江水电工程上马。所谓反对一方的声音,只不过是这些支持者们讨伐的靶子。

       这样预先设置的观点,这样偏颇的采访对象选择,使得支持建坝的一方完全掌握了话语权,观众根本无从听到反对者的辩驳。在话语权完全失衡的节目中,观众又如何能得出公正的结论呢?

       甚至当讨论到“怒江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这一近期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时,没有采访环评报告的主管部门、国家环境保护部的有关官员,而由水利专家代为回答。而那位水利水电部门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就为什么不能让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问题,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拿一个水生生物的报告,让老百姓去参与去,他怎么参与啊?这样的意见只会造成我们将来决策的失误。而不是说对我的这个规划,它有什么好的帮助。”

       难道这种蔑视民众参与权利、甚至蔑视公众智力的言论,就是本节目给出的“权威诠释”吗?

       只有中科院的两位学者,算是真正中立的学者。而恰恰是其中之一的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那位年轻的鱼类研究者,迟疑地、谨慎地表示,如果全流域开发怒江,“那就非常严重了”。

       其实,怒江干流是否上马水电站的争论,本是一个绝好的对公众进行环境启蒙、环境教育的案例。

       所谓怒江建坝之争,表面看,是水坝建设的利益部门和一些提倡环境保护的学者、民间人士之间的争论。但事实上,这种争论,是对怒江是“单一的经济价值”还是“多元的生态价值”的不同认识的结果;是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部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不断博弈的过程。5年“怒江争论”,反映的正是长远保护与当前发展之间的“两难困境”。从这种困境中走出来,需要的是民众的参与,科学家的理性、决策者的智慧。媒体在其中扮演的,应该是理性、全面、公正、客观的信息提供者的角色。

       如果《怒江故事》能够把5年怒江争论的多方观点诚实地表达出来,向观众呈现出立体的、多层面的信息,如果它能够引导观众深入分析争论双方的实质所在,让观众深入地领会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两难处境,那对公众该一次多么好的环境教育。

       从收视率的角度来说,不同观点的争论过程也比单方面的说教要好看得多,更容易吸引观众。

       最重要的是,媒体保持公正客观,给争论的双方平等的话语权,是媒体公信力之源,是媒体的立身之本。

可惜,《怒江故事》没有这样做。我不愿意小人之心地猜测背后的原因。我只由衷地希望,如果有一天,怒江水坝真的上马,节目所许诺的一切,能够一一兑现。尽管,从来没有一处已建的水利工程,曾经完整地兑现过。

13、经济和环保不可偏废 铁腕治污洞庭湖

来源:新华网 2009/2/17

    随着国务院有关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发挥作用,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从2008年至今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同时,我国环保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非势不两立。两者不可偏废,应该和谐发展,互相促进。

    面对水污染日益严重的严峻形势,在当前竭尽全力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面前,我们不得不对水污染传统治理模式进行认真的反思:我们在过去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当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有哪些教训值得记取?怎样才能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使之好转和改善?

    前不久,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节能减排调研组在湖南省调研时,对洞庭湖的水污染治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国重要淡水湖之一的“八百里洞庭”其水质从治理前局部的劣Ⅴ类达到了现在的Ⅲ类水质标准,治理思路完全不同于太湖、巢湖和滇池及大江大河的传统治理模式,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和创造了新的经验,让人们看到了水污染治理的希望。

    236家造纸企业关停234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之肾,既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又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八百里洞庭”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长江下游经济带的整体安危。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洞庭湖湖区也同样遭受到因急功近利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据了解,多年来环洞庭湖区15个县市区有造纸企业101家,加上分布在常德、益阳两市资水、沅水、澧水流域的造纸企业,共有236家。其中化学制浆造纸企业33家(分布在环湖区的化学制浆造纸企业为25家),年制浆造纸81.56万吨,年再生造纸19.2万吨。有关部门统计显示,2005年,湖区造纸行业年排放废水1.07亿吨,为全省四大工业废水排放行业之一;年排化学需氧量17.40万吨,占全省重点行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0%以上。湖区造纸企业除2家企业有比较完善的环保处理设施,其余均没有污染处理设施,废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湖,导致洞庭湖水质整体下降,局部水域甚至出现劣Ⅴ类水质,直接威胁饮用水源安全。湖区人民对污染整治要求迫切,2005年,国家信访局、国家环保总局转来关于湖区造纸企业污染信访件14件,因造纸企业污染引发的环境污染纠纷比往年大幅增加。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形势严峻,全面整治刻不容缓。

   2008年下半年以来,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针对洞庭湖的污染状况,痛下决心,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治理。省委书记张春贤多次听取汇报,明确指示:洞庭湖周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严重排污的造纸企业,特别是污染大的小造纸企业,要实施严格的关停措施。省委省政府将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湖区水污染问题。

    236家中的234家造纸企业全部关停,难度可想而知。一开始,就连湖南省环保局的负责人也觉得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保护“税源”,各地政府对污染企业关停往往持抵触态度,环保部门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破解这一难题,首长负责制是关键,主要领导主抓污水治理。湖南省政府的第一个动作是,与沿湖岳阳、益阳、常德三市市长签订责任状,把他们列为关停行动“第一责任人”。为了加强问责,2009年4月,张春贤书记带领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视察了湖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工作,并分别找各市党委书记谈话,强调:在治理污染上一定要动真格,要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动真格,要在关停污染企业上动真格,要在不等不靠上动真格,要在防止反弹上动真格。

    岳阳市丰隆纸业公司在关停期间顶风开工生产并偷排污水。省市纪检监察部门在查实情况后迅速对监管不力的湘阴县政府主要领导给予处分,先后处理了县长、主管副县长、环保局长、电力局长等6名干部,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

    省长周强到湖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一线调研,并提出要加大对洞庭湖的环境治理,加强环保执法,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隐患,切实保护好青山绿水,真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企业关停的顺利进行,不仅是洞庭湖污水治理的前提,也是政府的责任。”主持造纸企业关停的湖南省副省长徐宪平反复强调说,并先后3次到湖区造纸污染企业进行暗访和督查,5次主持召开污染整治专题会议。为了确保关得住、停得稳、不反弹,省政府出台了《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治理手段和目标。并召开了污染整治新闻发布会,动员社会和人民群众进行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了向污染宣战、大打一场围剿湖区污染的人民战争的舆论氛围。

    关了企业,财政怎么办,吃饭问题怎么办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四连对洞庭湖的污染治理深有感触,她说,这一次对洞庭湖的污染治理是动了真格的,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措施得力,我们人大充分履行监督职能,多次下到基层,了解情况,积极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环境污染加剧的其中原因之一在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强烈冲动。洞庭湖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但工业资源相对匮乏。于是“投资少、见效快”的小造纸成了“不错”的选择。以常德市西洞庭湖行政区为例,造纸业带来的税收占全区财政收入的48%,是区财政名副其实的“钱袋子”。区领导就曾对前来检查人员坦言区里不会“真关”,真要关了造纸厂,“区里的财政怎么办?干部职工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湖区造纸企业从业人员有3万多人,其中除当地农民外,还有1000多名原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受企业关停的影响,湖区一些市县出现了暂时的财政困难,湖区芦苇“卖难”问题也随之出现。

    “我们不能为了关而关,还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加大力度,提升产业水平,还要妥善处理地方财政收入减少、职工下岗再就业以及湖区群众卖芦苇难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要解决,否则就会影响社会安定,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提了不少建议。”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四连几次这样说。

   人大的建议得到了政府的响应。湖南省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和保障措施。在关停之初,省劳动厅、民政厅、财政厅等部门决定,所有列入淘汰范围的造纸企业职工纳入财政低保范围;由于企业关停造成暂时财政运转困难的市县,省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目前,省财政已拿出资金5000万元,专门用于职工低保和转移支付。此外,由于芦苇“卖难”牵涉到15万从业人员利益,在省政府协调下,湖区12个国有芦苇企业与泰格林纸等大型造纸企业已达成收购协议,企业按不低于年初协议价敞开收购积压的芦苇。

    洞庭湖区的造纸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一直受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2006年被列为重点调研选题之一,为此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直接推动了环境污染的整治。应该说,有效推动解决造纸行业对洞庭湖湖区的污染,湖南省人大及其环资委功不可没,充分发挥了人大的监督作用,取得了监督的实效。

    酱油水终于变清了

    大量污染企业关停之后,水质状况实现好转并明显改善。2009年四月份,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受造纸企业废水污染局部水域水质已由原来的劣Ⅴ类上升到Ⅲ类;洞庭湖水质化学需氧量平均值由关停前的33.9毫克/升下降到关停后的10.9毫克/升,各监测段面下降幅度为36.0%~85.6%,平均下降了67.8%。

    随着水质改善,最近已经连续多次在洞庭湖发现了江豚,说明湖区生态环境出现可喜变化和逐步恢复。

    造纸业结构得到重新调整。造纸企业由过去的236家将减少到40家左右,而产能却大幅增加。不仅造纸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污染整治行动深得民心,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人民群众说,酱油水终于变清了。

    2009年4月在长沙召开的第二届长江论坛上,与会国内外专家和官员对此高度评价,瑞士联邦环境署副署长安德里亚斯·高兹先生认为:洞庭湖是世界上重要的湿地之一,湖南省政府的这次关停洞庭湖小造纸企业,其意义不仅仅是对湖南,对中国,而且是对世界的。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湖南省对洞庭湖的治理初见成效的原因是什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四连调侃说:“我们湖南人民最听党的话”。虽是调侃,但却透着朴实,认真分析,这是取得治理成绩的最根本的原因。

    过去,湖南省也曾进行过两次湖区的污染整治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彻底清除污染的根源。而这次由省委、省政府牵头治理,效果大为不同。我们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只要领导重视了,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将洞庭湖周边地区236家造纸厂中不符合环保要求及产业政策的234家企业进行了关停,仅仅剩下了两家,这种大刀阔斧、毫不留情的做法是从来没有的,直接切断了洞庭湖水质的污染源头,坚决不让污水进入水体,这才叫“铁腕治污”!

    大量关闭污染企业就意味着工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如何重新“洗牌”,要从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认真解决由此带来的职工下岗、就业、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等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不能一关了事。

    滇池治理了这么多年效果仍不甚明显,没有切断污染源应是主要原因之一,边治理边排污,治理的进度赶不上排污的速度,当地的水环境容量已经容纳不下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以至失去了自净能力。太湖、巢湖也是如此,大量城市生活污水和企业不达标的废水以及直接排放的污水成为最大的污染源。看来,治理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能不能彻底切断污染源,这是主要经验之一,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污染治理得不到根本好转的最大症结。

14、抗旱治本良方何在?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2009-2-17

    简要内容:新年伊始就迎面而来的旱灾再一次昭示出加强水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的重要意义。水污染和水短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几乎互为因果:缺水造成污染物难以被稀释,水污染又破坏了有限的水资源,极大地恶化了缺水问题。

  新年伊始就迎面而来的旱灾再一次昭示出加强水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的重要意义。

  当前,严重的旱灾对正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而言,无疑是又一个重大考验。截至2月12日的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全国耕地受旱面积比高峰期减少了3111万亩,作物受旱面积减少3097万亩。但全国作物受旱面积仍高达1.3亿亩,其中重旱3659万亩,有480万人、249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我国夏粮主产区的干旱形势依然严峻。

  抗旱,成了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必须肩负的又一项重任。

  造成旱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雨雪偏少、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平衡等气象和自然因素外,用水效率低、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等人为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我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这次发生大旱的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恰恰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张的地区。同时,我国目前在用水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权威资料显示,我国约有60%的城市供水紧张,而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一般都在15%以上,高的超过30%。与此伴随的是,日常生活用水方面不注重节水的现象比比皆是,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甚至是地下水被抽取用来洒马路、冲厕所、洗车、洗浴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抗旱救灾的工作十分艰巨。

  建立和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倡导节水型社会建设,在一场大旱面前,日益凸显出重要性。但我们在强调上述措施的同时,还应该清醒而深刻地意识到,进一步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形势紧迫。

  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就中国的水资源形势而言,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抗旱压力增大的众多原因除了上述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质型缺水。严重水污染引发的水质型缺水,不仅使我国本就匮乏的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不断扩大的需求面前捉襟见肘,使抗旱形势雪上加霜,更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科学调水、节约用水固然重要,全力治水同样不可或缺。而且从某种角度而言,全力治水是科学调水、节约用水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抓紧水污染治理,不全力推进污染减排,科学调水和节约用水不仅于事无补,甚至会沦为纸上谈兵。

  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水质型缺水,给许多地方带来了发展的阵痛和持久的隐患。

  今年大旱的几个地区大多属于我国重要河流和几大重点流域地区。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黄河流域面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状况,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工业污染治理亟待进一步加快速度、加大力度,污染减排任务繁重。而长江流域由于沿岸地区快速发展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和水土流失问题,导致生态屡屡受伤,水质恶化已经使地处下游的城市成为水质型缺水城市。中国的几大重点流域,长年来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而这一状况至今未能得到根本性扭转。这样的状态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也给水资源调配和管理带来了许多棘手的问题。

  水质型缺水带来的影响和造成的后果,由此可见一斑。要扭转这一局面,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通过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大力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成为必然的选择。惟有通过全力推进污染减排,才能保护和增加我国水资源的有效储备,使我们能够拥有足够的清洁的水,确保从容应对旱灾、渡过难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喝上洁净的水,社会经济发展能拥有足以支撑的基本生产要素。

  水污染和水短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几乎互为因果:缺水造成污染物难以被稀释,水污染又破坏了有限的水资源,极大地恶化了缺水问题。缺水是我国的国情,在这样的国情下,如何用好有限的水资源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而要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必须首先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这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重点,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所在。严峻的形势警示我们,必须以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为抓手,不断削减排污总量,扩大可用水量;积极推行“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思想与措施,保护和改善流域整体系统的生态环境,以长期涵养充足的水资源。治水,才是抗旱保水的治本之策。

  抗旱挑战着我们的能力,考验着我们科学配置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水平。

  抗旱更要求我们未雨绸缪,以推进污染减排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彻底解除后顾之忧。

15、环保与自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年02月17日 邓  勤

  听说在东京的某体育场举办的一次大型运动会后,能容纳几万人的场馆里竟然找不到一片纸屑。这听起来好像是天方夜谭,可当我向日本导游询问究竟时,她回答:“这很正常啊,我们从小就被告知要爱护环境,绝对不可以乱扔垃圾。”

  的确,在日本,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整洁有序,无论是车站、超市、餐馆、漫画馆还是大街小巷,甚至乡村葡萄园的田埂边,都很难见到垃圾。在日本游学一周,我们的皮鞋依然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灰尘。

  东京迪斯尼乐园世界闻名,每天有数以万计的游人造访这里。庞大的游乐园内,洁净如新,随处可席地而坐。中午吃饭时人很多,我们用了很长时间排队等候,就餐后,所有的人都自觉地收拾桌面和地面,将垃圾收到垃圾桶里。当然,地上会偶有零星爆米花、纸屑或烟头,但清洁工会及时地将这些不知是哪个国家的游客丢弃的垃圾打扫干净。洗手间里的清洁工很多,她们不停地擦着本已光可鉴人的玻璃,甚至连垃圾桶也用雪白的毛巾抹啊抹啊,目光坦然,笑容可掬,优质的服务令游客啧啧称叹。

  日本也有烟民,但鲜有人乱弹烟灰、乱扔烟头。瘾君子如果在街边吸烟,都会带上一个便携式烟灰缸。餐馆有专门的吸烟区,新干线列车上有专门的吸烟车厢,在日本公众场所是严禁吸烟的,违者将处以重罚。

  日本的垃圾处理分类很细,简直让人吃惊。每组垃圾桶上都贴着标签,指导你分门别类地把垃圾扔到指定的桶里。以矿泉水瓶为例,需要把外面的包装纸撕下,包装纸和瓶盖属于可燃垃圾,而瓶体属于可以回收的资源。同样家里用完的酱油瓶,日本人往往先用清水把瓶子洗一洗,再放到垃圾桶里,因为回收后也需要清洁的。摩丝类产品的空瓶子,因为可能残留着可燃气体,日本人在扔进垃圾桶之前,会先给瓶身扎一个孔,这样就能消除安全隐患。

  东京有许多大型垃圾处理厂,当然有很高的烟囱,但是烟囱并不冒烟,而且垃圾场附近必有一个体育场。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可以供体育场的游泳池保持水温,这样可以顺便让大家理解自己和垃圾的关系。日本把垃圾焚烧后的残渣在进行加工处理后用于填海建房。日本人对垃圾的处理利用之精心,可以说达到了极致。

  导游说,“日本是个岛国,地少人多,要是垃圾处理不好,早就成垃圾之国了,所以每个人的自觉维护很重要。”我深以为然,这就是日本,环保如此深入人心,人人自律,繁琐的环保条款早已内化成了国民的自觉行动,并感染着所有到访者也入乡随俗地约束自己,为清新整洁的环境尽一己之力。为了家园的美丽,更为了子孙万代的幸福,日本民众对待垃圾的态度,值得同样人口众多的中国学习。